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华中科技大学专业

华中科技大学专业

时间:2022-03-17 15:22:09

华中科技大学专业

华中科技大学专业范文1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隶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广播电视学系,该系拥有广播电视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两个本科专业。广播电视学专业为特色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传统播音主持的基础上凝练“出镜记者”特色培养方向。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主要专业课程有:普通话语音、播音发声学、播音创作基础、语言表达、电视播音与主持、广播播音与主持、形体训练、表演基础、广播电视新闻报道、电视编导、出镜记者报道等。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新闻传播理论知识和深厚的文化功底,熟知广播电视媒体的传播特性,能从事播音与主持、节目编导与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专业人才。

毕业生可胜任广播电视媒体、影视制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播音、节目主持、配音及新闻采编、出镜报道、节目编导、礼仪传播等工作,亦可进一步深造,从事播音与主持专业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招生计划

面向全国招收艺术类本科生25名,文理兼招,学制4年。

招生对象和报名条件

符合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报名条件并满足以下条件者均可报名:

1、身体健康,五官端正,形象气质佳;

2、无色盲、色弱,无发音器官疾病;

华中科技大学专业范文2

关键词 台湾;技职院校;办学特色;全人教育;应用科技大学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3)32-0059-04

收稿日期:2013-09-02

作者简介:史铭之(1980- ),女,山东青岛人,上海电机学院高等技术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教育学博士。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新建本科院校特色发展研究》(编号:EIA100414),主持人:史铭之;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技术本科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机制研究:利益相关者的视角》(编号:B10029

150),主持人:史铭之;上海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项目《行业企业参与技术本科人才培养机制研究》(编号:sdj10018),主持人:史铭之。

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未来十年我国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1]。为了更好地培养本科及以上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教育部于2013年1月底启动了“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项目,旨在通过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探索和构建我国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培养现代产业发展急需的多层次、多类型技术型人才。台湾的技职教育具有相对完备的体系,在台湾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在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方面,台湾地区技职院校能够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产业互动,不断创新教育模式,多层面交互式办学,形成了专、本、硕、博一体化的技职体系[2]。本文以台湾龙华科技大学为例,从办学理念、课程设置、校企合作、师资建设等方面对该校的办学特色进行深度剖析,以期对大陆应用科技大学的改革试点有所借鉴。

一、台湾龙华科技大学概况

台湾龙华科技大学是1969年由“中国电缆之父”孙发民先生和夫人陈淑娟女士创办的台湾北部第一所私立科技大学。学校初创时期为专科学校,因办学成绩优异,于1998年改制为龙华技术学院,并于2001年更名为龙华科技大学[3]。学校以“勤敬诚朴”为校训,坚持“务实、卓越、创新”的办学理念,以“小而美的科技大学”为办学目标,旨在“培养兼具专业与人文素养的博雅科技人才”。围绕以上办学理念与培养目标,龙华科技大学从四大方面推进学校教育发展:提升学生外语能力,训练学生应用资讯能力,强化学生人文通识教育,培育学生实务技术能力。为了适应产业技术发展潮流,龙华科技大学还进一步推动跨院整合性学程,使教学研究与产业实务结合[4]。目前,该校设有研究所、四技、进修部等学制,设有四个学院、十二个系及五个研究所硕士班。

在台湾,高等院校办学绩效最为重要和客观的评价指标之一就是“教学卓越计划”。该计划每年进行评估,92所技职院校每年仅约30所可获得。龙华科技大学在卓越教学方面卓有成效,已经连续9年获得台湾地区教育部门核定执行教学卓越计划,奖励金额为台湾北区私立技职校院第1名[5]。

二、龙华科技大学办学特色

(一)实务与博雅并重的全人教育愿景

龙华科技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兼具专业技术及人文素养的博雅科技人才。为了达成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学校提出了全人教育的愿景,包括三部分内容:人文素养、专业技能和人格特质。其中,人文素质的培养由通识中心承担,从博雅素质方面实现全人教育的愿景;专业技能的培养由各院系负责,从专业发展的角度实现全人教育的愿景;人格特质的培养由学务处负责,从拓宽学生胸襟视野的角度促进全人教育愿景的实现。三个要素共同建基于校园文化等潜在课程的基础上,协调整合,共同实现全人教育的愿景。

在全人教育愿景之下,围绕人才培养目标,龙华科技大学确立了职场伦理、专案管理、创新创意创业和企业实习四方面教育发展重点。“职场伦理”重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主要通过构建职场伦理题库、组织个案竞赛、邀请专家讲座、培育职场伦理师资等形式落实。“专案管理”即“项目管理”,重在培养学生实务技术能力,主要通过提出组织效能提升方案、分析情势找出错误等方式培育学生项目管理的技巧。“三创”重在激发学生的多元创意,释放创新能量,具体举措包括革新三创课程规划、精进三创课程教材、强化三创师资及教学品质、鼓励举办参访活动等。企业实习目的在于让学生接触真实的企业环境,将创意和理论在现实实践中检验和应用。这些教育发展重点的规划和实施,兼顾了学生实务能力和博雅素养的培养,形成了龙华科技大学颇具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

(二)企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过程

龙华科技大学从专业选择到课程规划,再到实习实践,整个人才培养过程充分考虑到企业需求,体现实务性人才培养的要求。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首先对若干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人才需求的基本特征,归纳出所需人才的职场核心能力,然后根据知识能力需求制定系统的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大实践课程的比重,重视学生实务能力的培养。专案管理是龙华科技大学实务性课程设置的一大特色,该学程以培养具备专案管理理论与实务能力的人才为目标,鼓励学生考取专案管理证照,加强专案管理实作经验[6]。学校与TPMA合作密切,开办暑假或假日学生“IPMA专业管理国际证照专案副理级辅导专班”,提供奖学金鼓励并免费辅导学生考取IPMA专业管理国际证照,有力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核心竞争力[7]。学校还要求每位教师邀请业界专家进行双师授课,并将此作为教师考核的一项内容。学校还对毕业生进行就业率调查和雇主满意度调查,将调查信息及时反馈应用于新一届的人才培养中。

(三)“职场伦理”为特色的通识教育

重视通识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价值,是龙华科技大学的又一办学特色。“职场伦理”是龙华科技大学通识教育的特色课程。教学目标就是引导学生从哲学的角度思考、判断“如何才是应该的行为”,以帮助学生在日后的职场生涯中,能够较好地处理与相关他人和团队之间可能的伦理冲突或两难,从而建立良好的工作态度。

在教学内容上,每个学期的“职场伦理”课程大致包括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理论教学,教师从哲学角度与学生探讨何谓伦理学,如何进行伦理思考等问题。第二部分是专题讲座,邀请企业界专家进行讲座。第三部分是案例研究,由学生合作完成自己的成果,包括短剧、海报等。第四部分是结果呈现,通过竞赛的形式学生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对成绩优异者予以奖励[8]。

(四)跨学科整合的三创学程

所谓三创,是指“创意―创新―创业”的简称。龙华科技大学三创学程的目标是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创意发散出来,系统化聚焦,形成一个综合创意,并能够很好地落实并产业化。跨学科合作是三创学程的核心理念。在龙华科技大学,三创学程作为一个选修学程,一共有15个学分。其中,3个学分要求跨系合作,3个学分要求跨院合作,见表1。学校鼓励不同院系的学生组成团队,跨系合作完成专题制作,并在大三和大四取得专利并实现创业。例如,工科与商科学生的合作,由商科学生提出好的创意,工科学生负责操作实施,作品完成后,再由商科学生包装和推广。

(五)双主体的校企合作机制

为了使本校的毕业生得到更多企业的青睐,学校从实践技能培养到企业宣传,再到实习辅导,尽可能做好各方面教育和保障工作。

首先,学生在学期间,学校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国际性高水平证照的考试。学校配备专门的课程和教师,对学生的证照考试予以辅导,这也为提高学生的实务能力,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打下了良好基础。

其次,学生实习之前,学校重视与企业的充分沟通。学校相关部门每年都会主动到企业,介绍学校、专业和学生情况。企业根据学校的介绍和自身需求,到学校挑选学生,学生和企业实现双向选择。这种沟通交流的实习对接方式,充分考虑到了企业的利益与需求,使得企业真正成为学生实习的另一主体,不仅确立了企业在实习关系中的主体地位,也增强了企业参与学校实习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最后,学校在学生实习时给予及时有效的辅导。学校非常重视学生实习过程中的辅导和服务。为每位校外实习的学生配备了实习指导教师。作为沟通连接企业和学生的桥梁,实习指导教师主要是帮助学生协调实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对于学生因为实习所产生的各种心理不适,指导教师也会及时沟通,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帮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良好的状态走好职场第一步。

三、对大陆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的启示与借鉴

(一)精致化与特色化是应用科技大学发展的关键要素

在台湾,随着少子化现象的日趋突出,高校之间的竞争愈益激烈。高等院校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以明确的定位、鲜明的特色和精致化的办学吸引更多学生。以龙华科技大学为例,学校办学目标非常明确,即“小而美的科技大学”。围绕这一办学目标,学校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定位于“培养兼具专业与人文素养的博雅科技人才”,通过课程设置、三创学程、实习实践等教育形式,增强学生的实务能力与核心竞争力。反观大陆很多高等职业院校,很少定位于“小”,更多的是求大求全,追求高层次、综合化。甚至丢掉原有的办学特色,造成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同质化。如何立足自身特色,实现高质量、精致化办学,是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科技大学转型过程中必须直面的一个问题。

(二)兼顾专业性与通识性是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

任何技术活动,都不可避免的承载着人的利益要求和欲望,体现着人的价值追求和价值赋予。也正因为如此,对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仅要关注实务能力的培养,还需要重视人文素质的养成。如何兼顾人才培养的专业性与通识性,是应用科技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主题。龙华科技大学的人才培养过程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特点。一方面,学校从专业选择到课程规划,再到实习实践,整个人才培养过程都充分考虑到企业需求,体现实务性人才培养的要求;另一方面,学校又非常重视通识素养的形成。通过职场伦理、通识课程、通识护照、通识导师、潜在课程、多元文化等六大措施完善学校的通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三)跨学科合作能力是技术创新人才的核心素质

在产业发展高度综合化的今天,技术的创新往往需要跨学科的合作才能完成,这也为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指明了方向。龙华科技大学的三创学程为不同专业背景学生的合作沟通搭建了平台。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在共同完成创新作品的过程中,培养了跨学科合作能力,为适应未来产业发展需求奠定了基础。近几年来,大陆高校对学生科创活动也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和支持,但学生的科创成果大多是自己院系合作甚至个人完成的成果。借鉴台湾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的经验,为不同院系学生合作开展科创活动搭建平台,是应用科技大学未来开展科创活动可资借鉴的一个方面。

(四)校企利益共同体是实现产学研深度合作的有效机制

如何建立持久、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使企业主动参与到技术应用人才培养过程中,是两岸技职教育面临的共同问题。分析龙华科技大学之所以能够和企业建立融洽的合作关系,一个重要原因是:学校将企业作为人才培养的真正主体,人才培养过程和实习实践安排都充分考虑到企业的需求和受益。例如,学生的毕业专题制作安排在大三完成,学生可以利用大四全年的时间到企业去实习。这就使得学生更好地实现角色过渡,企业也有更多的时间来培训学生,企业、学校、学生三方都能从中受益。再如,学校每年主动与各个企业沟通,介绍学校与学生情况,由企业自主选择满意的实习学生。按照管理学利益相关者的理论,主体的利益相关程度与行为的主动参与度有着直接的关联,从这一意义上说,充分重视企业的主体地位和利益需求,建立校企利益共同体是有效开展校企合作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孟凡华.鲁昕强调:推动现代职教体系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11(15):44-47.

[2]郭常斐.台湾技职教育的理论维度与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9):68-73.

[3]龙华简介之简史概况[EB/OL].http://lhu.edu.tw/about/history.htm.

[4]龙华简介之办学绩效[EB/OL].http://lhu.edu.tw/about/school.htm.

[5]台湾龙华科技大学教学卓越网.http://tlc.lhu.edu.tw/index.aspx.

[6]台湾龙华科技大学“专案管理”学程规划书[Z].2011-05-11.

[7]陈元和.龙华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评鉴简报[Z].2010-11-26.

[8]台湾龙华科技大学开放式课程查询系统[EB/OL].https://lhu.edu.tw/OApx/Plane/Query/Course_Query.aspx.

[9]台湾龙华科技大学“创新创意创业学程”规划书[Z].2011-05-11.

On the Holistic Person Education School-running Concept and Its Practice Path of Longhu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Taiwan

SHI Ming-zhi

(Shanghai Dian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0, China)

华中科技大学专业范文3

作为全澳惟一的全国性华人专家学者组织,联合会自成立以来不断发展壮大,已吸引了在澳大利亚的11个华人专家学者团体加入,在推广和宣传旅澳华人专家学者成就,提高华人专家学者群体在澳大利亚主流社会的地位和影响,加强华人专家学者之间的联系和交流,组织学术活动和成果交流,以及推动中澳两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显现出旅澳华人专家学者团体的优势和力量。

学会简介

联合会是全澳范围内的非政府、非宗教的、非盈利性的华人专业人士团体,旨在宣传、推广旅澳华人专家学者的学术成就,推动中澳双方在教育、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等。

联合会现有11个团体协会会员,分布在除塔斯马尼亚州外的全澳各地,共有会员1300人,绝大多数具有博士学位,一半以上具有高级职称。其中包括7位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30多位正教授和研究员。

联合会还设有12个专业委员会,分别是新材料与纳米技术、农业、生物与医学、土木结构与交通工程、地球与空间、经济与金融、能源与环境、信息技术与通讯、矿业与能源、机械制造与加工、教育及人文科学,以及其他自然科学。这些专业委员会负责本专业领域内的活动,如举办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等。

联合会实行理事会制度,其最高管理机构为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每年召开一次理事会会议。

联合会2004-2006年会长为这高清教授,现任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副校长,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澳大利亚联邦院士,同时任联合会名誉会长。2006~2008年会长为余艾冰教授。现任新南威尔士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澳大利亚联邦院士,同时任联合会顾问委员会主任。本届2009~2010年会长为斯文本科技大学副校长顾敏教授(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常务副会长为维多利亚大学张彦春教授(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专家)。

协会成立5年以来,致力于促进中澳两国的教育、科技和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凝聚了众多活跃在中澳两国科学技术前沿的专家和学者,在两国相关的产业界和学术界具有显著的影响。同时,联合会在金澳范围内举办一些有影响、高水平的活动,如国际学术会议,公益慈善活动,这些使得联合会的声誉短时间内在当地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在政府科技管理部门,学术界、专业团体和华人社区。

联合会的11个团体协会会员分别是:

澳大利亚华人生物医学协会(AustraliaChinese Association for BiomedicalSciences,ACABS),澳华工程技术专家协会(The Australian Chinese Engineeringand Technology Experts Network,ACETEN),澳大利亚华人信息与通讯科技专业协会(Australian Chinese ICT Pro-fessionai Society,AClCT),堪培拉中华学社(Canberra Society 0f ChineseScholars,CSCS),昆士兰华人科学家与工程师协会(QueenNand Chinese Associa-tion Of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Inc-QCASE),南澳华人专业人士协会(SouthAustralla Chinese P rofessionaisAssociation,SACPA),西澳华人科学家协会(Western Australia Chinese ScientistsAssociation,WACSA),澳华学人协会(Society 0f Chinese―AustralianAcademics,sCAA),澳华工程师协会(Australian Chinese EngineersAssociation,ACEA),澳华科技协会(Aus-Sino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ety,ASTS),墨尔本中国博士生及青年学者协会(Association of Chinese PhD Students and Young Scholars)。

学会活动

联合会自成立以来,已经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主要包括;宣传在澳华人专家学者的成就,提高澳大利亚社会对华人学者的认识,加强专家学者之间联系,增进专业交流;为成员提供科技发展和施展自己才能的信息和机会;促进中澳学者及有关机构在各专业领域中的合作与交流。同时,联合会积极推广和宣传在澳华人专家学者的成就,推动在澳华人专家学者的科技进步和事业发展;促进澳大利亚社会对华人专家学者的了解;加强学者之间、华人专业团体之间的联系及交流;鼓励并协助旅澳华人专业团体、专家学者对澳大利亚和中国的教育、科技及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组织协调全国性专业活动,代表澳大利亚华人专家学者参与国际性活动,共同为祖国的发展献计献策。

联合会拥有自己的网上资源,其网址为:省略.au

联合会组织全澳范围的专业学术活动,包括全澳华人专家学者的学术会议,中澳专家学者共同参与的国际学术活动和教育、科技成果交流。宣传表彰在各专业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华人学者,举办专业研讨会和夏令营等社交活动。

联合会每两年定期举行一次中澳教育、科学、技术研讨会。继首届澳中科技与教育研讨会于2006年8月在悉尼举行之后,2008年10月15~18日,第二届中澳教育、科学、技术研讨会在在澳大利亚黄金海岸举行。在为期4天的研讨会上,共有来自澳大利亚主要大学和科研机构以及国内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的专家学者200多人,共同探讨如何进一步拓展两国在教育、科学、技术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第三届研讨会已经订于2010年10月在墨尔本举行。

为国服务

联合会自成立以来,经常以多种方式组织或鼓励会员参加为国服务项目和活动,积极组织与参加教育部的“春晖计划”,不断拓展与国内同行进行合作和交流的机会,多数成员都与国内科研机构,高校保持着长期稳定的合作。

联合会不少资深学者是教育部“长江学者”通信评审专家,如维多利亚大学张彦春

教授,南澳资源部侯宝宏博士。还有不少会员是国内大学或研究机构的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和中国科学院海外评审专家,如墨尔本皇家理工学院余星火教授任东南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澳大利亚沃尔特一伊丽莎霍尔(WEHI)医学研究所吴励教授任北京大学医学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悉尼科技大学张成奇教授任中科院自动化所海外评审专家。他们中的很多人经常利用假期回到祖国,开展讲学和科研合作。

2004年9月,在中国驻澳使馆教育处的大力支持下,联合会首次组织留澳博士“春晖计划”回国服务团活动。为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和时效性,驻澳使馆教育处根据内蒙古新疆的地域特点和需求,组织专家对申请人员进行严格评审。最终,来自澳大利亚的大学、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的农牧科学、食品科学、材料技术科学、经济等领域的27位专家学者赴内蒙古、新疆等地高校、科研机构,及相关企业等,支援西部建设。短短半个月时间,服务团共举办讲座81场次,签署合作协议152项,为夸后的合作与交流打下了基础。

其后,联合会每年组团回国服务活动,会员们踊跃参加,有些会员多次参与,堪培拉中华学社周雪荣博士和澳大利亚华人生物医学协会刘俊平教授多次回国参与“春晖计划”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5月13日服务团10人赴重庆各高校服务前夕,遭遇汶川特大地震,当时大部分团员已入境或正在入境。经与教育部国际司回国办、重庆市教委、中国驻澳使馆教育处等紧急联系、磋商,在重庆暂时没有重大危险的前提下,服务团按原计划工作。全体团员在地震第二天,冒着余震危险,从各入境地赶赴重庆。

团员到达重庆后第一件事就是商议为灾区赈灾捐款,以各人所带有限的现金捐集人民币3500元,作为留澳学者首笔捐款,于5月14日交给教育部国际司回国办。同时,大家与联合会及自己在澳洲所在的社团联络。开始筹集捐款。

活动期间,教育部国际司回国办因考虑各旅澳学者在渝的安全问题,希望撤离该地区,但服务团坚持到了最后。最终服务团共签署合作协议36项,并获教育部批准立项20项。

据不完全统计,迄今,历次服务团已签署合作协议300多项,获教育部立项资助106项,为项目承担单位获得资助332万元,及后续的教育部“促进与美大地区科研合作与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2006年)6项计60万元,另有多项人才联合培养等其他合作项目,为西部学术交流、科研合作、人才培养等工作作出了贡献。

华中科技大学专业范文4

历史背景

1955年,中央确定了发展国家尖端技术的方针。同年秋,清华大学蒋南翔校长率中国教育代表团赴前苏联访问,考察了苏联一些高等学校的尖端技术和教育研究情况。考察团回来后不久,中央决定在清华大学筹建“自动学远动学”专业,这是清华自动控制系(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的前身。

1956年,中央制定了《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这个规划中的第41项有个小标题叫“计算技术的建立”。这个题目下面有很多内容,其中,特别着重于新生力量的培养。对于“计算技术的建立”,主要规定了几件事情。

其一,在清华、北大等重点大学陆续建立有关“计算技术”的专业。这个“计算技术”,既有计算机硬件,也有计算机软件。在这12年的规划中,清华大学决定设立“数学计算仪器与装置”专业,实际上就是计算机专业。同时,学校还决定成立统管“自动学远动学”及“数学计算仪器与装置”两专业的教研组。

其二,紧急抽调大学高年级学生,培养“计算机”专业及“计算数学”专业的人才。教育部决定由清华大学负责“计算机”专业,然后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已完成三年级学业的学生中抽调30余人到清华,作为计算机专业四年级学生,同时参加由科学院计算所筹备处组织的第一期计算机训练班。

1958年,教育部上报了中央一个文件,其主旨是抽调学生到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及自动控制专业学习,使清华计算机专业具有二、三、四年级学生。1958年6月,聂荣臻副总理在教育部的报告上批示,同意清华设立自动控制与计算机两专业,同时在专业方向上可以广泛一些。

至此,清华自动控制与计算机专业建系的条件已臻至成熟。

1958年7月,清华决定成立自动控制系,其中包含三个专业:计算机、自动控制和运筹学。后来运筹学撤消了,因为数学味太浓。到1970年,清华数学力学系中的一部分计算数学专业也并入到了自动控制系。这样,清华自动控制系的三个专业又变成了:计算机、计算机软件和自动控制。1970年的时候,清华无线电系迁往三线,留下的无线电专业及半导体车间并入自动控制系,同时,自动控制系也改名为电子工程系。

结束后,全国迎来了教育的春天。为了改变当时我国大大落后于国际计算机水平的状况,全国的计算机教育工作者都付出了许多努力,清华则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

首先,全系教师大补课,派教师出国进修考察,请国外学者来系讲学。这样,师资水平得到了提高。

其次,展宽学科方向,赶超国际水平,更好服务四化建设。为了展宽学科方向,系里调整了教研组结构,并设立了九个教研组。其中,计算机教研组一分为三,即计算机系统结构教研组、微计算机教研组、计算机系统教研组。另外还有软件教研组、计算机控制教研组(后改为人工智能教研组)、CAD中心(后组建为计算机辅助设计教研组)、计算机信息处理教研组、计算机科学理论教研组、计算机设计自动化教研组。

第三,确定系的学科方向。在学科方向上,主要设立了新型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分布式计算机、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理论、CAD及设计自动化、人工智能及模式识别等学科。

第四,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实验室及科研基地。如PDP-11微机实验室,以及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立的两个中心――CAD中心和计算中心。

至此,电子工程系已具备更改系名的条件。系名是不能随便更改的,必须符合实际需要和具备相应的条件。

1979年,“电子工程系”改名为“计算机工程与科学系”。此后,在全系教工的努力下,教学、科研取得了不少进展和成果。比如,获得了四个计算机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业;两个计算机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专业;一个计算机科学技术博士后流动站;完成或承接了一批国家科研项目;培养了一批硕士、博士研究生,开设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生课程。

这些进展和成果的取得,使清华计算机系向建设研究型院系又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1984年,根据发展的需要,“计算机工程与科学系”改名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并一直沿用至今。一个是“工程与科学”,一个是“科学与技术”,从系名可以看出,计算机系前期重在“工程”建设,现在则侧重于“科学”发展。

人才培养

清华计算机系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在“四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计算机系毕业的学生,现在大部分已经成为业界的骨干力量。

清华计算机系在人才培养上有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本科只有一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宽泛。

清华计算机系有四个硕士点: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科学理论和计算机应用。本来国家确定的计算机专业硕士点有五个,清华计算机系除外部设备硕士点没有外,其他均已齐全。另外,清华计算机系还有两个博士点(计算机系统结构和计算机应用)和一个博士后流动站。

用人部门对清华学生的普遍反映是:后劲足,适应快,工作适应面宽,到了工作单位很快就能上手。

清华学生有这样的特点,当然,招生的时候他们基础好是原因之一,但是,这与清华有一套良好的教学方法是分不开的。

在人才培养方面,清华计算机系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重理论,又重实践。

清华从理论、实践两方面来培养学生,使他们成为既有科学知识,又有实际工作能力的专业人才。

大学这一层次,决不能是职业培训,必须让学生具备扎实、宽广的基础知识,才能适应科技的飞速发展,开拓新的技术领域。但大学年限有限,理论知识学多少年才算合适?教育部在各学科都设有教学指导委员会,他们对理论知识要求都有一定的规定,但清华的要求比其他学校稍微要高一些。

在建计算机系之初,清华贯彻“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方针,使得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但学生参加到科研和生产工作中,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课堂教学。贯彻这个方针清华走过一段弯路,但重视实践的方针没有错,轻视教学的问题也很快得到纠正。

结束后,全国曾出现过“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好在清华很快就改过来了。清华对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总体上来说是把握得比较好的。在此方面,清华主要有下面几个措施:

(1)清华是全国第一个设置第三学期,即小学期的高校,小学期约三周的时间,以实践课为主,比如做大的设计项目。

(2)组织有潜力的学生进入教师的科研组工作。在执行的过程中,采取学生自愿参加的原则,如果学生觉得学习紧张了也可以退出,学校是给学生创造一个比较宽松的学习环境而不是强迫学生。另外,还组织学生搞课外科技开发,学生自己出题,也可以是老师出题,或者是老师和学生协商做项目。每年清华计算机系的学生参加一些课外活动的评比,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气氛非常活跃。

(3)用科研经费支持实验教学,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教学和科研实验室,将学生理论和实际结合落到实处。比如,控制主要课程的实验学时与课堂教学学时的比例,规定实验学时必须达到三分之一。

第二,把“非智力教育”放在和“智力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

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习和做事都是为国争光,为了国家的强盛。其次,重视道德建设,培养学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等精神,这些对学生成才非常重要。学生要学会人和人之间如何和谐相处,如何与人合作。如果不会这些,学问再好也没用。非智力教育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把它贯彻到教育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责任不仅仅是教好课,还要教育好学生。在清华,“为建设国家而学习”这个思想是一定要灌输给学生的,蒋南翔校长“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的口号提得很响亮,体育锻炼是为了国家,所有事情都要和建设国家,为国争光结合起来。在潜移默化过程中,清华让学生树立了参加研究工作是为了改变我们国家科技落后面貌的思想。

另外,清华非常鼓励学生敢想敢干,清华的学生从进校开始就要参加科研工作,科研中间难免会有失败,失败了就重新再来,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出来了。学生参加到教师的课题中,需要与人配合,将各自的工作衔接起来,这就培养了合作精神。

第三,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这要靠教师的言传身教去感染学生,让学生体会什么是科学的正确的学习方法。蒋南翔校长提出过:“教师不仅要给学生干粮,还要给学生猎枪。”清华计算机系的第一任系主任钟士模教授在教学工作中以身作则,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他讲课的特点是“既要阐述清楚事物的物理实质,又要教会学生进行定量分析”。这种思想也融入到学生的学习方法中,培养了学生从一个事物中提取最本质内容的方法。华罗庚说过,“理工科的书要越念越薄,不能越念越厚”。也就是说要抓住核心的实质。钟士模教授就是在课堂中教大家如何找到最基本的内容,教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思考问题和学习的方法。这就造就了不少清华学生的创造性。还有一位老师,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他上课只把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讲得很透彻,枝节的东西就言简意赅。这个方法旨在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起初很多学生没有预习,第二天上课跟不上,后来学生就开始重视预习,预习后课程的效果就呈现出来了。不同的老师都有不同的授课特点,学生接触不同老师的不同风格的课,就可以学到多种学习方法。

科研开发

科研开发一直是清华的传统,清华十分重视科研工作。从建系之初起,清华计算机系就高质量地完成了国家的一系列科重要研项目。比如,1958年,成功自制我国第一台程控铣床(与机械系、电机系合作);1958年,开始自行设计、制造大型通用电子管计算机;1959年,成功研制我国第一台三自由度飞行模拟实验台;1960年,成功研制我国第一台六阶非线性模拟计算机;1963年,研制20阶非线性模拟计算机成功;1965年,自行设计制造全晶体管小型通用计算机,且送日本参赛;1974年,研制成功我国第一个100系列小型计算机,1979年获全国科学大会优秀成果奖;1979年,研制成功采用中规模集成电路的DJS140计算机,同年获国防科工委及电子部科技成果一等奖;1977年,设计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微机,1979年获全国科技大会优秀成果奖;1980年,1983年,分别研制成功碰盘驱动器及双面信度磁盘驱动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86年,成功开发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及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84年,承担国家局域网研制工作,并批量生产,1986年获电子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85年,研制成功8000门电话声控查号系统;1986年,研制成功1000字词计算机汉字语音输入系统……

华中科技大学专业范文5

哈尔滨华德学院是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本科普通高校,其前身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德应用技术学院,起步于1992年,2011年经教育部审核批准转设为全日制本科普通高校。学院是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培养重点建设基地”,是“陈香梅教科文奖办公室、中国成人教育协会联合授予的‘中国民办教育创新与发展贡献奖’获奖单位”;学院获得省教育厅、民政厅批准的“全省民办高校示范单位”、“自律与诚信先进单位”、“全省先进社会组织”等奖项。院长顾德库荣获全国首届“黄炎培杰出校长奖”。2008年8月,学院被确定为《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强省建设规划》“1115”工程重点与支持建设的高校之一;2010年2月,被民政部授予“全国先进社会组织”;2010年12月,在首届全国民办高校“双优”评选中,学院被授予“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院长顾德库荣获“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1年7月,被黑龙江省教育厅确立为黑龙江省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

华德学院占地总面积62万余平方米,现拥有7个二级学院;拥有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4个学科门类,29个本科专业,其中“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为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通信工程”学科被评为黑龙江省重点建设学科,“交通运输”专业被评为黑龙江省“重点专业”,专任教师近600人,在校生近10000人。截止2011年底,学院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近6000万元,纸质藏书近80万册,建有校内实验实训室144间,还同多家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联建校外实训基地70处。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育人特色突出,教师队伍是由理论知识深厚的学者和实际操作技能强的工程师组成,其中来自哈工大的师资约占教师总人数的60%,是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素质精良的优秀教师团队。2007年11月我院有两项成果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09年3月我院有两项成果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04年以来,在省内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中已获得的10项省级教学成果奖中,我院获得其中5项;2011年11所同类院校获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一等奖,10项二等奖,其中学院获得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至此,共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体现出华德学院专职教师已经具有了较高的教学研究水平和较强的教学能力。另外,华德学院注重素质教育,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文明修身与礼仪等纳入学院必修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学院坚持在教学上理论适度,强化实践指导技能强,让学生“就业有技术,创业有能力,发展有潜力”。自2005年以来,华德师生在全省、全国乃至国际大赛上屡获佳绩,累计达770余项,在各类专业技能竞赛奖项近600项,在各级文、体赛事中获奖近180项。

华德学院面临激烈竞争,坚决实施“阳光招生”,靠自律诚信树立形象,靠质量特色打造品牌。在社会高考生源不断减少的严峻形势下,华德学院仍以连年的高分录取、高报到率招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2010年6月30日,光明日报以《从“金杯”到“口碑”》对学院依法诚信办学和科学民主管理进行了整版的报道。

作为“黑龙江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先进工作站”、“黑龙江省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和“黑龙江省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评估优秀学校”,华德学院学生“就业范围广、单位层次高、签约稳定”,树立了华德就业品牌。毕业生进入角色快、业务上手快、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深受社会和广大用人单位的欢迎,工科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接近100%。学院实行“订单”、“联合”、“按需”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开展政、校、企合作,与全国20余家人才中心及数百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长期而密切的联系,并与多家知名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百余个稳固的就业基地。

作为教育部批准的“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学院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新知识、新技术培训,先后为本省中职学校培训骨干教师数千人,完成培训任务量占全省中职师资培训人数总和的50%—54%;为省企事业单位培训职工3000余人;承担部级中职骨干教师培训任务,培养骨干教师近500人。为充分发挥高等职业院校办学优势,与中职学校衔接合作,开设应用电子技术、汽车维修技术、焊接技术、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等相关专业“2+1”的培养模式,为当地政府、企事业及在职人员和学生创建一个广受赞誉的教育平台。作为中华职教社黑龙江省分社的合作支撑院校,学院曾组织免费培训,来支持省职教社以农民工转移培训为重点的温暖工程。

作为黑龙江省政府《高教强省建设规划》“1115”工程重点建设的民办高校、黑龙江省振兴老工业基地研究会教育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单位,华德学院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提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强化服务社会功能”的发展战略。2009年成立华德教科集团,与兰西县委县政府合作,共建兰榆华德教科园(占地43公顷)。该园是兰西县委县政府“五园一带”发展规划与哈尔滨市“北跃 南拓 中兴 强县”发展战略接轨的重点项目之一。2011年,经与兰西县政府协商,决定加强政府、学院、企业的合作,启动“华德兰榆教科园”建设规划。同年4月,为了解决兰西县亚麻产业发展的技术问题,提高亚麻生产科技含量,以华德学院服装系、艺术系的技术力量为基础组建了“黑龙江华德亚麻艺术与工艺研究所”,开展亚麻艺术与工艺研究工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2009年3月,华德学院与哈尔滨呼兰区政府共建呼兰区大学生创业园,园址设在哈尔滨华德学院,创业园建筑面积9800平方米,由创业中心孵化器、服务外包培训基地和华德学院各系大学生创新实验室组成。2010年创业园被批准为“哈尔滨市孵化基地”。2011年,华德学院被授予2010年度“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成为全国101个“大学生KAB创业俱乐部”成员之一。

科学的办学理念、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令人瞩目的办学成就,令今日的华德学院跃然跻身于民办高等应用型教育名校之林。踏上历史的新征程,哈尔滨华德学院将始终传承哈工大的优良办学传统,继续坚持“以理念建院、以质量立院、以特色兴院、以人才强院”的发展思路,肩负起发展教育、服务社会的重任,在“创建民办高等应用型工科名校,培养高级应用型优秀专门人才”的征程中,把华德学院建设成为一所让广大家长满意、学生满意、政府满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的全国高等应用型教育名校。

华中科技大学专业范文6

论文关键词: 来华留学生;理工专业;预科教育;语言教学

大学预科教育是国外普遍设置的一个教学层次,专指衔接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特定教育阶段,它既是中学普通教育的延伸,也是目标指向高等专业教育的过渡期教育。由于教育体制的不同,我国现有的为中国大学提供生源的预科教育基本限于两种,即民族预科教育和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比较而言,由于种种原因,国内的民族预科教育获得了稳定长足发展,而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则有待规范发展。2009年3月,教育部发出通知(教外来[2009]20号),决定自2010年9月1日起,对中国政府奖学金本科来华留学新生在进入专业学习前开展预科教育,从而把来华留学生的预科教育引入制度化和规范化发展之路。

一、 对来华留学生开展预科教育的必要性

(一)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趋势呼唤预科教育

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推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在此背景下,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取向。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项重要指标就是生源的国际化。在世界前100所著名大学中,外国留学生占较大的比例,达到12%以上。如美国哈佛大学,每年在校注册学生数18 000人,现在每年有2 800个学位被美国本土以外的125个国家或地区的学生获得。在美、英、法、德、日等发达国家,高质量的教学水平和经济技术水平吸引着全球青年人,在将来依然是高等教育国际输入地区。

近10年,我国实施教育品牌战略,扩大规模,提高层次,保证质量,规范管理,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势头迅猛。据教育部官方网站公布的统计数字: 2009年共有来自190个国家和地区的238 184名各类来华留学人员,分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619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中学习。2009年,来华留学生中学历生为93 450名,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39.2%,同比增长16.8%,增长速度高于来华留学生总人数。但目前存在着某些亟须改进的地方,如各高校招生上无序竞争,生源质量有待提高;除北大、清华等少数高校外,一般院校对预科生除有HSK等级要求外,专业上没有明确的要求,等等。为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教育的质量,我们要对来华留学生进行统一、规范的预科教育。

(二) 对外国留学生进行预科教育是国际通行的教育方式

预科教育起源于16世纪的欧洲,现已演变成整个教育体制的一部分,是进入大学学习专业前的专业基础知识的预备教育阶段,在有些国家如法国,是进入大学的必经教育阶段。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美、英、法、德、日等发达国家,由于人口出生率降低,本土大学生源不足,面向全球实施教育国际化,特别是面向发展中国家招收留学生是其发展教育产业经济的策略。这样,原本为本国中学生开展预科教育的大学附属中学、独立学院,在教育行政部门支持下,与多所大学结成联盟,转向进行外国留学生的大学预科教育。如英国本科的留学生预科教育,由英国北方大学联合会(NCUK)运作,旨在帮助海外学生了解专业知识、提高语言沟通能力、培养新的学习方法与技巧、训练社会生活技能,从而完成适应英式教育的顺利过渡。学生预科毕业后将获得国际基础课程文凭,根据其考试成绩和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爱的英国高校和专业,就读本科专业课程。

来华留学生除部分未成年人进入国内中学接受语言培训和中学教育外,成年留学生基本都在大学学习,根据我们现行的教育体制,这项工作要由大学来承担。按照中国教育部的规定,2010—2011学年凡来华攻读本科学历的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的留学生,须先进入教育部留学基金委指定的大学预科班学习。预科班课程内容为基础汉语、专业汉语及数理化等基础知识,学习期限为1—2年。学习结束后考试成绩合格者方可进入专业院校学习。并且留学基金委委托北京语言大学、天津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同济大学开办大学预科班。

二、 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此领域,理工科院校的普遍特点,那就是在所有留学生中,理工专业的学历生比例比较高,每年基本保持在60%以上。其中包括享受我国政府奖学金的学生,亦有相当比例的自费生。生源多来自非洲、阿拉伯产油国家和斯坦国,其他还有韩国、越南、蒙古等周边国家。从宏观上看,我国留学生预科教育存在着诸多明显不足之处,简而言之,就是缺少统一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缺少统一的预科教材,缺少明确的评定考核制度。

从微观上看,国内理工科院校仍然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留学生的语言能力依然需要加强。上世纪80年代,北京语言大学的杜厚文先生曾深入清华大学在在读专业留学生中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归纳出了留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我校汉语教师也进行了调查分析,通过与留学生集体座谈或者个别访谈,通过与专业课程教师的密切沟通以及调查留学生完成作业的困难点,我们基本明确了留学生的问题之所在,大致与杜厚文先生的结论基本一致: 虽然留学生能进行日常生活口语表达,但话题集中,用词范围有限;课堂上能听懂汉语教师说的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课堂外听不懂其他人包括中国大学生、专业教师说的汉语,存在着“能说不能听,能写不能读”的普遍现象;不了解背景,不了解中国人的社会文化行为模式,完整的沟通交流存在文化上的障碍;由于词汇掌握得太少,尤其是理工科大学基础课教材中所用的是普通词汇,科技基础词汇学得少,对科技语言的句法结构不熟悉,即使是通过HSK六级的留学生,学习专业时也会产生听力反应迟钝、阅读速度太慢、专业内容用汉语表达得不够清楚等问题。另外,不能适应专业教师的方音、语速和板书,不理解专业课程的解题格式,也是学习专业课程初期遇到的普遍问题。时至今日,这种现象依然如此。所以,在预备期,强化留学生的汉语听说读写各项语言能力,是预科教育的最核心、最重要的教学任务。

第二,专业基础知识与大学专业知识衔接问题。由于我国高中数理化知识较深较难,大学专业课程的起点比较高,经过高考选拔的中国学生如果不努力学习也不能通过考试,那么留学生就可想而知,问题更多。除少数留学生外,绝大部分留学生在学习专业时都遇到不少的困难。如各专业都必修的高等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如按照中国学生的标准要求,几乎没有留学生能通过,即使补考,仍然不能通过的大有人在。大学物理、有机化学甚至选修的中国文化通论等课程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所以,预科阶段仅仅以讲座形式浏览性地介绍专业词汇,又缺少相应的训练环节,留学生印象不深,效果有限,应该注重学科知识的相对完整性。更关键的问题在于,专业基础知识与大学专业知识如何界定,如何衔接,尚待进一步确定。

第三,语言教学与专业知识教学时间安排问题。由于留学生预科教育包含两个层面的任务,一是汉语教学,解决语言工具的问题;二是专业教学,解决专业知识基础的问题。所以,在1年的时间内(有效学习时间基本为8个月)如何安排这两个方面的教学任务是应该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这其中包括设定语言教学的总学时数和专业知识教学的总学时数以及何时开始进行专业知识教学。这些都需要从实践中来总结,需要借鉴成熟的预科教育的经验。

第四,师资与教材问题。理工院校专职汉语教师数量有限,基本承担着核心课程的教学任务。要完成大量的汉语教学任务,各高校的普遍做法是,另外临时聘请兼职汉语教师。而兼职教师流动性大,教学态度随便,汉语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也有待提高,所以汉语教学质量就可能得不到保障。在专业知识教学方面,由于跨专业,汉语教师不能胜任,但聘请的专业课教师或研究生进行教学时,由于不能照顾留学生初级阶段的汉语水平,教学效果也不理想,进而也影响教师的情绪和教学态度,以至于放松要求,随便应付。由于没有预科生使用的专业教材,教师多直接采用大学教科书的内容进行简单辅导,或者采用现行中学数理化教科书,结果都不甚满意。

三、 关于理工专业留学生预科教育的构想

教育部在通知(教外来[2009]20号)中提出,预科教育的培养总体目标是使学生在汉语言知识和能力、相关专业知识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方面达到进入我国高等学校专业阶段学习的基本标准。通知还就学习年限、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问题作出了原则性规定。据此,我们就理工专业留学生预科教育做些设想,主要是要处理好以下5个方面的关系:

第一,强化汉语教学,坚持基础汉语和科技汉语相结合。对零起点的留学生,预科阶段的语言教学,必须采取强化手段,才能在短短的1年时间内,获得汉语的听说读写各项技能。与普通语言进修生每周20学时相比,预科生要增加课时数,每周课时设计为28学时,保证有足够的教学时间。这样做是可行的,因为语言教学不是传授知识,语言教学在更大程度上是个人习得。强化语言教学的通常做法就是针对某项语言点,设计不同的方案,进行口头上和书面上的反复操练,直至完全理解和熟练掌握。在强化过程中,要遵循第二语言习得规律,提供充足的汉语信息输入量,以留学生为中心,创设语境,激发留学生对汉语的认知体验,引导留学生思考和开口说话。

理工专业的留学生,语言教学时要把基础汉语和科技汉语结合起来,并且都采取强化的方式。除在词汇、常用表达格式、语体风格等方面有差别外,在语言能力上二者是一致的。基础汉语常以日常生活话题为表达内容,而科技汉语则常以浅显的科普知识为表述内容,由于科技汉语词汇意义的单一性和表达格式的凝固化,留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把二者结合起来教学,可以互相促进,既可以提高留学生的综合汉语水平,也能学以致用,提高他们的专业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在时间安排上,第一学期完全安排基础汉语强化,包括每周28学时听说读写课程。第二学期增加科技汉语,课时分配上,基础汉语综合课每周10学时,科技汉语的听说读写课程每周10学时。

第二,浓缩专业基础知识,坚持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专业基础知识教学是留学生预科教育的第二项重要任务。专业基础知识不完全是我国高中数理化课程的知识,不能把预科教学办成了高中补习班。专业基础知识的教学,要针对不同的专业方向,选取并浓缩高中课程的数理化相关基本内容作为专业基础知识。而与专业方向关系不大的数理化知识,可暂且不选用、不介绍。如以高等数学为例,由于数学符号大部分是世界通行的,可以首先介绍这些数学符号的汉语读法、符号名称,从加减乘除符号到对数、微积分符号。还介绍用汉语表述特定的数学解题常用套路和格式,如“已知、求、解、答”4个标准解题步骤等。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就是选择一些知识衔接点,把大部分学生已有的知识与即将要学习的新知识联系起来,为后续学习做好必要的准备。在条件成熟时,可以编写出版统一的理工科综合基础知识教材。可喜的是,近两年来,就该类预科教材编纂问题,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曾多次组织国内诸多理工院校的相关专家学者,进行研讨,取得共识,核心教材正在陆续编辑出版。

第三,全面贯彻预科教育,坚持语言教学与专业知识教学相结合。实践证明,要保证留学生入系学习时能听懂学会,在设置预科教育课程时,必须把语言教学与专业知识教学相结合。通俗地说,预科教育要两手抓,一手抓汉语,一手抓专业。很明显,这种结合不是体系性结合,仅仅是组合性的。学好汉语是拥有了新的语言工具,是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但学习专业知识又为使用操练汉语创造出一个平台,最终能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专业知识教学宜安排在第二学期。留学生人数较多时,最好采取分专业方向编班教学,方便选用教材,印制讲义。留学生人数较少时,可以按大专业方向编班来组织教学。

华中科技大学专业范文7

清华留学人员创业园在完善创业环境、提升孵化能力、培育创业企业、探索孵化器发展模式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培育出一批优秀的创业企业。2000年8月,清华创业园被批准为“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2001、2002年被国家科技部先后评为“国家高新区先进孵化服务机构”和“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2005年被北京市人事局首批认定为“北京留学人员创业园”。

提出“跨洋创业”理念聚集优质留创企业

清华留学人员创业园是海外留学人员回国施展才华的重要舞台,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也是跟踪世界科技成果的重要窗口。为积极吸引众多清华大学海外校友归国创业,清华科技园提出了“跨洋创业”的理念,得到了海外留学生的热烈响应。

清华留学人员创业园由孵化器公司负责日常管理,在总结清华创业园成功经验基础上,孵化器公司提出“建设精品园区、孵化精品项目”的留学人员创业园的建园宗旨。清华留学人员创业园依托清华大学的科研优势及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方面积累的经验,通过产学研的结合、孵化体系的完善,重点吸引、发掘、培育一批创业团队完备、跨洋研发能力出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领先技术、产业化潜力巨大、国家重点支持领域项目的高质量留学人员创业企业。

深化孵化服务引入风险投资

由于入园企业都是科技型创业企业,同大型企业相比,在资金、品牌、市场开拓等方面往往处于劣势。创业园利用自身的网络资源,建立机制、策划方案、寻找机会帮助园内的创业企业发展,并采用“孵化器+风险投资”的经营模式,以孵化器的日常运营服务为基础,对在孵企业的运营状况进行考察,并对其中具有高成长性,优良素质的在孵企业进行重点跟踪,并适时进行种子期投资。这种运营模式,不但搭建起创业企业通向资本市场的桥梁,促进了园内优秀企业的快速成长,而且方便了对投资进行监管,有助于降低投资风险,提高资金的良性运转。目前孵化器累计投资2500余万元,吸引跟进投资超过1.6亿元。

完善孵化功能建设专业技术支撑平台

2004年3月,创业园与清华大学分析中心共同建立“首都科技条件平台――清华科技园公共测试平台”。以小投入撬动大资源,避免了重复购买、资源重置,降低了社会知识成本。借助这一平台,中小企业通过科技条件资源共享的方式得到了专业化的技术服务,降低了研发成本,提升了创新能力;借助这一平台,学校大型仪器设备的综合利用率得到提高,科研方向更加贴近市场;借助这一平台,创业园进一步拓展了园区服务职能、提升了技术孵化能力。

2005年,清华创业园与北京集成电路设计园强强联合建立了微电子科技条件平台。通过在创业园设立专线,设立设计室、提供技术培训,使创业园的“芯”片设计企业与北京集成电路设计园的“芯”环境有机的集合起来。平台的建立,有效地降低了园区内芯片设计企业的研发成本,提高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也使得北京集成电路设计园的EDA平台使用率得到提高,降低了北京集成电路设计园的运营成本。

华中科技大学专业范文8

1563 华中科技大学 教育部 武汉市 本科

1564 武汉科技大学 湖北省 武汉市 本科

1565 长江大学 湖北省 荆州市 本科

1566 武汉工程大学 湖北省 武汉市 本科

1567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教育部 武汉市 本科

1568 武汉纺织大学 湖北省 武汉市 本科

1569 武汉轻工大学 湖北省 武汉市 本科

1570 武汉理工大学 教育部 武汉市 本科

1571 湖北工业大学 湖北省 武汉市 本科

1572 华中农业大学 教育部 武汉市 本科

1573 湖北中医药大学 湖北省 武汉市 本科

1574 华中师范大学 教育部 武汉市 本科

1575 湖北大学 湖北省 武汉市 本科

1576 湖北师范学院 湖北省 黄石市 本科

1577 黄冈师范学院 湖北省 黄冈市 本科

1578 湖北民族学院 湖北省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本科

1579 湖北文理学院 湖北省 襄阳市 本科

1580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教育部 武汉市 本科

1581 武汉体育学院 湖北省 武汉市 本科

1582 湖北美术学院 湖北省 武汉市 本科

1583 中南民族大学 国家民委 武汉市 本科

1584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湖北省 十堰市 本科

1585 湖北工程学院 湖北省 孝感市 本科

1586 湖北理工学院 湖北省 黄石市 本科

1587 湖北科技学院 湖北省 咸宁市 本科

1588 湖北医药学院 湖北省 十堰市 本科

1589 江汉大学 湖北省 武汉市 本科

1590 三峡大学 湖北省 宜昌市 本科

1591 湖北警官学院 湖北省 武汉市 本科

1592 荆楚理工学院 湖北省 荆门市 本科

1593 武汉音乐学院 湖北省 武汉市 本科

1594 湖北经济学院 湖北省 武汉市 本科

1595 武汉商学院 湖北省 武汉市 本科

1596 武汉东湖学院 湖北省教育厅 武汉市 本科 民办

1597 汉口学院 湖北省教育厅 武汉市 本科 民办

1598 武昌首义学院 湖北省教育厅 武汉市 本科 民办

1599 武昌理工学院 湖北省教育厅 武汉市 本科 民办

1600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湖北省教育厅 武汉市 本科 民办

1601 武汉大学珞珈学院 湖北省教育厅 武汉市 本科 民办

1602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 湖北省教育厅 武汉市 本科 民办

1603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湖北省教育厅 武汉市 本科 民办

1604 三峡大学科技学院 湖北省教育厅 宜昌市 本科 民办

1605 江汉大学文理学院 湖北省教育厅 武汉市 本科 民办

1606 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湖北省教育厅 武汉市 本科 民办

1607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湖北省教育厅 武汉市 本科 民办

1608 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 湖北省教育厅 武汉市 本科 民办

1609 武昌工学院 湖北省教育厅 武汉市 本科 民办

1610 武汉工商学院 湖北省教育厅 武汉市 本科 民办

1611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湖北省教育厅 荆州市 本科 民办

1612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 湖北省教育厅 荆州市 本科 民办

1613 湖北商贸学院 湖北省教育厅 武汉市 本科 民办

1614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 湖北省教育厅 十堰市 本科 民办

1615 湖北医药学院药护学院 湖北省教育厅 十堰市 本科 民办

1616 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 湖北省教育厅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本科 民办

1617 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 湖北省教育厅 武汉市 本科 民办

1618 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 湖北省教育厅 武汉市 本科 民办

1619 湖北师范学院文理学院 湖北省教育厅 黄石市 本科 民办

1620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 湖北省教育厅 襄阳市 本科 民办

1621 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 湖北省教育厅 孝感市 本科 民办

1622 文华学院 湖北省教育厅 武汉市 本科 民办

1623 武汉学院 湖北省教育厅 武汉市 本科 民办

1624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 湖北省教育厅 武汉市 本科 民办

1625 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 湖北省教育厅 武汉市 本科 民办

1626 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 湖北省教育厅 武汉市 本科 民办

1627 武汉设计工程学院 湖北省教育厅 武汉市 本科 民办

1628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湖北省 武汉市 本科

1629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湖北省 十堰市 专科

1630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省 武汉市 专科

1631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省 黄冈市 专科

1632 长江职业学院 湖北省 武汉市 专科

1633 荆州理工职业学院 湖北省 荆州市 专科

1634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省 十堰市 专科

1635 鄂州职业大学 湖北省 鄂州市 专科

1636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 湖北省 武汉市 专科

1637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省 孝感市 专科

1638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省 武汉市 专科

1639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省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专科

1640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省 襄阳市 专科

1641 武汉工贸职业学院 湖北省教育厅 武汉市 专科 民办

1642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省 荆州市 专科

1643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省 武汉市 专科

1644 仙桃职业学院 湖北省 仙桃市 专科

1645 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省 武汉市 专科

1646 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省 武汉市 专科

1647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湖北省 荆州市 专科

1648 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省 武汉市 专科

1649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省 武汉市 专科

1650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湖北省 武汉市 专科

1651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省 宜昌市 专科

1652 随州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省 随州市 专科

1653 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省 武汉市 专科

1654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省 武汉市 专科

1655 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省 武汉市 专科

1656 武汉警官职业学院 湖北省 武汉市 专科

1657 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 湖北省 武汉市 专科

1658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 湖北省教育厅 武汉市 专科 民办

1659 武汉科技职业学院 湖北省教育厅 武汉市 专科 民办

1660 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 湖北省教育厅 武汉市 专科 民办

1661 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省教育厅 武汉市 专科 民办

1662 武昌职业学院 湖北省教育厅 武汉市 专科 民办

1663 武汉商贸职业学院 湖北省教育厅 武汉市 专科 民办

1664 湖北艺术职业学院 湖北省 武汉市 专科

1665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 湖北省 武汉市 专科

1666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省 咸宁市 专科

1667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省 武汉市 专科

1668 江汉艺术职业学院 湖北省 潜江市 专科

1669 武汉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省 武汉市 专科

1670 武汉民政职业学院 湖北省 武汉市 专科

1671 鄂东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省 黄冈市 专科

1672 湖北财税职业学院 湖北省 武汉市 专科

1673 黄冈科技职业学院 湖北省教育厅 黄冈市 专科 民办

1674 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 湖北省 武汉市 专科

1675 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省 武汉市 专科

1676 三峡电力职业学院 湖北省 宜昌市 专科

1677 湖北科技职业学院 湖北省教育厅 武汉市 专科 民办

1678 湖北青年职业学院 湖北省 武汉市 专科

1679 湖北工程职业学院 湖北省 黄石市 专科

1680 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省 宜昌市 专科

1681 天门职业学院 湖北省教育厅 天门市 专科 民办

1682 湖北体育职业学院 湖北省 武汉市 专科

华中科技大学专业范文9

要介绍宾鸿赞教授,就不能不同时介绍华中科技大学(其前身为华中工学院,之后的华中理工大学)――这个见证了他成长与辉煌的学校。建立于1953年的华中工学院,是一所与新中国一同迅速成长起来的朝气蓬勃的高等院校。1958年,年轻的宾鸿赞考入了同样年轻的华中工学院,成为一名大学生。五年制本科毕业后,宾鸿赞又读了三年的研究生,1966年研究生毕业于华中工学院精密工艺专业,留校任教至今。在华中工学院的沃土中成长了八年,宾鸿赞终于学有所成。然而当宾鸿赞毕业的时候,正遇全国高涨的“”,当时的社会氛围,使教学、科研工作举步维艰。于是一大批像宾鸿赞这样的教学、科研工作者,被湮没于那个年代,沉寂了,这一沉寂就是十几年。

改革开放后,已届不惑之年的宾鸿赞终于迎来了人生的又一个起点。虽然人生精力最饱满的光阴已在沉寂中度过了。然而他对教学、科研的热情,却从未停止过。于是,当科研的春天到来的时候,宾鸿赞凭借着对科研的执着与热情,凭借着从未停止过的对专业的学习与积累,凭借着高速运转的超负荷的工作,终于实现了久违的梦想,在机械制造工艺的模具CAD/CAM一体化、精密丝杠、齿轮和蜗轮的理论与工艺、复杂形状刀具CNC磨削、分层制造等方面均有所建树,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贡献,获得多项科研成果奖。其指导开发的“开目CAD”软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为国内许多许多企业使用,深受好评。而1981年到1983年,赴美国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作访问学者两年的经历,不-仅让宾鸿赞学到了国际上先进的技术与知识,而且让他认识到我国机械专业的教育、研究水平与国际存在的巨大差距。于是,在教学、研究工作中,他学习先进、努力创新。通过教学与科学成果的不断问世,1989年,宾鸿赞荣任教授,而在这期间,华中工学院也更名为华中理工大学。

1990年,宾鸿赞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聘为机械制造专业博士生导师。在教学研究中,他多次被评为优秀研究生导师,多次获部级教学研究成果奖。其自主创新研制的“先进制造过程对象试验平台”被全国20多所高校使用,是一套机械制造类高等教育的先进实验系统,经过十数年研发并不断改进、完善,实现教学试验的信息化,为工科大学的人才培养提供了现代化教学设备。他主持创建的博士学位课程“先进制造工程学”,大大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四十余年的教学工作,宾鸿赞教授已是桃李满天下,目前为止他已经培养出博士42名,硕士43名,他们也在宾鸿赞的影响下继续奋斗在机械工程等领域教学与科研的第一线。2000年,华中理工大学与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和科技部干部管理学院合并,更名为华中科技大学。从华中工学院,到华中理工大学,再到华中科技大学,是一种学术上的传承。而正是因为有许许多多的像宾鸿赞这样的学者,在不断的改革与创新中沉淀下来,把自己的所学全无保留地奉献出来,甘做这一片沃土的施肥者,才会有社会的繁荣与发展。

作为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博士生导师,宾鸿赞教授把科研实践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已经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约200篇,著作有《加工过程数控》、《机械制造工艺学》、《先进制造技术》、《分形扫描路径的规划控制应用》、《先进加工过程技术》等多本,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并担任国际计算机辅助生产工程学会理事、全国精密机械学会理事、湖北省生产工程学会理事长、武汉机械加工学会理事长、《中国机械工程》等杂志的编委等多项学术组织职务,对我国机械工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华中科技大学专业范文10

    论文摘要: 行业特色大学校园文化的营建有利于减少大学文化趋同的现象,符合高校教育多样化发展的要求。本文以华中农业大学为例,论述了农业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内涵,分析了营建思路和功效,并对其进一步发展进行了探讨。   

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化中最富有时代气息和活力的一部分,体现着一所大学在发展过程中特有的文化形态,属于社会中的先进文化。行业特色型大学校园文化受行业发展和专业布局影响,容易在载体、途径、价值追求等方面形成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有利于服务行业发展。 

华中农业大学是一所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建设重点大学,在111年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以勤奋实干精神为核心,以服务三农、面向基层为导向,以校园文化活动和物化景观为载体,以勇于担当志愿服务为精萃的、行业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体系,培养了以张启发、徐本禹为代表的一大批行业精英,树立了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典范。本文对华中农业大学创建特色校园文化的内涵和理念进行了初探,并对其进一步传承和发展提出了相关策略和建议。 

一、农业高校特色校园文化的内涵与理念 

(一)勤奋实干:行业特色的折射。 

特色型大学在办学过程中深受所服务行业的影响,在办学理念、办学目标、人才培养等方面与行业发展紧密结合,有利于形成独特的文化。中国是农业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至今仍是世界上农业生产第一大国和农业人口最多的国家。勤奋实干,正是中华民族耕读精神在华农人身上的延续和发扬,也是社会对华农人和华中农业大学最多的评价。华中农业大学其前身是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8年创办的湖北农务学堂,是我国高等农业教育的重要起点之一,勤奋实干的文化无不体现在学校办学过程和广大华农师生身上。1987年,学校自力更生创建生物技术中心,千方百计克服困难筹措10万元经费,挤出专门实验室,调集分散在各单位的相关生物技术仪器设备,支持中心建设。中心实行开放滚动式的管理办法,以“互助组”方式运行,实现资源共享。10余年后,学校依托该中心,建起了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每天清晨,狮子山广场上莘莘学子专心读书的场景是华农学生勤奋学习的缩影;临近凌晨,国家重点实验室灯火通明下知名教授专注科研的情景是华农教师刻苦实干的写照。 

(二)面向三农:学科背景的必然。 

特色型大学强调的是学校学科分布特点,为行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与技术支撑,是高等教育服务专门行业发展的产物。历经百余年的历程,华中农业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农科为优势、以生命科学为特色,农、理、工、文、法、经、管等多学科相结合的学科体系。用现代生物技术提升传统农科,人文社科专业以研究“三农”问题为主要方向,全校所有专业发展形成一盘棋,面向三农、服务三农。围绕一个领军人才,组建一个创新团队,支撑一个优势学科,促进一个富民产业的“四个一”特色发展模式广受社会关注,为服务“三农”作出了重要贡献。一枝花、一株稻、一头猪、一枝苗、一棵树、一粒豆——“六个一”,是媒体对华中农业大学近年来取得标志性成果的形象概括,代表了学校在优势学科上具有较高学术水平。 

(三)勇于担当:时代精神的体现。 

“达人”精神是华中农业大学校训内涵的重要部分,体现了一种责任意识,勇于担当正是华农人责任意识的集中表现。华农人响应时代号召,服务国家需求,积极投身西部大开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两型社会发展和青年志愿者活动。学校深入推进“一院带一村,辐射一个县”服务新农村建设“111”行动计划和“百名教授进百企”科技支撑企业发展“双百”行动计划,全力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工作,1990年以来,连续18年被、教育部、团中央评为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由“感动中国”人物徐本禹创办的红杜鹃爱心社,积极开展支教助学活动,服务西部基层教育,被评为全国高校十佳社团。绿色协会广泛开展各项保护生态自然环境和环保宣传活动,多次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团。 

二、农业高校特色校园文化的营建与功效 

(一)以实体物质建设为基础,打造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物质基础,是高等学校在创办和发展过程中使用的能蕴含高校师生共同价值追求,代表学校精神风貌的物质性载体。近年来,华中农业大学启动了“学校历史人文景观建设工程”,工程规划高度重视体现学校发展历史和办学特色的人文景观建设。在该规划指导下,波里马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纪念碑、学校创始人张之洞铜像、学校百年纪念碑等一批代表学校文化底蕴和标志性科研成果的人文景观相继建成。以喜迎建校110周年为契机,学校掀起新一轮人文景观建设高潮,陈华癸、刘后利、杨新美、沈达尊四位教授雕像先后建成揭幕。在“未来之门”南边的小广场落成了具有浓郁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和乡土气息的二十四节气柱,精心设计建造了一批富有农业大学特色的标本馆、校史馆、图书馆、教学楼和实验楼,完成了狮子山中心广场改造工程,使其成为了集休闲观光、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生态园林文化广场。学校布局合理、搭配和谐、特色鲜明的人文景观给予师生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以学术科研发展为中介,提升学术文化。 

学术文化是研究型高校师生在科学研究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及在为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而形成的制度与规范。高水平特色型大学一般都是研究型大学,担负着培养高水平行业精英和实现国家重大战略科技目标的重任,较好的学术文化有利于统筹高校教学、科研、服务社会三大目标协调发展。华中农业大学在百余年的办学历史中高度重视科学研究,注重校风学风建设,形成了“崇尚学术”的办学理念和“勤读力耕”的大学精神。我国高校中唯一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张启发教授测绘出了世界第一张水稻基因图谱,目前其科研团队正在朝着绿色超级稻的战略目标迈进。今年夏天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一场由7位微生物领域的国内权威专家组成的超级豪华答辩委员会为两位硕士举行答辩会,生科院何正国教授培养的两名硕士生均发表了影响因子超过10的文章。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竞赛、数学建模、“金铅笔”广告等大学生科技赛场,我校学生频频摘金夺银,展现了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科学素养。2009年4月,学校成立学术道德建设委员会,并出台了《华中农业大学学术规范及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办法》,专门用来规范学术行为。这充分说明,在学术文化指引下的学校科技研究不但重视学术水平和学术质量,更注重学术规范。 

(三)以大学精神培育为核心,凝练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高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能反映相对稳定群体内在心理定势和外在精神气质的最高层次文化体系,是一所高校整体风貌、文化气质和价值追求的集中体现。在校园文化建设日益趋同的今天,形成并保持自己独特的大学精神文化显得尤为可贵。华中农业大学最宝贵的精神文化主要体现在校训、校歌和校徽中,并不断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和学校重大仪式活动牢牢镌刻在一代代华农人身上。新生入校必须学唱校歌,在每年的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和奖学金发放会场,与会全体师生都会齐唱校歌。为继承和发扬张之洞“重农”精神,学校探索成立了张之洞实验班,专门培养了农业领域精英领袖人才。学生文艺骨干把张之洞办学历程和研究生支教团感人事迹,排成话剧搬上了学校晚会舞台。以“狮子山讲坛”、“齐民讲坛”为载体,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李昌平先后前来讲学,提升了华农师生的“三农”情结和人文素养。

    三、农业高校特色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进一步凝炼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统揽着大学定位、办学目标和发展方向,是大学精神的物化结晶,是一所大学形成办学特色的重要基石。农业高校要想形成特色校园文化,就必须从办学传统和办学实践中提炼特色的办学理念。华中农业大学作为农业类特色高校,首先要明确培养农业领域精英人才和相应文化的目标理念,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输送大量行业专门人才;其次要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使传统农科类优势学科更优,现代生科类特色学科更特,并加强涉农文法经管类人文社科学科发展,促使学科群体优势更加明显;最后要密切配合农业发展进行科技创新活动,能够为国家农业科技战略发展服务。 

(二)进一步彰显农业特色。 

华中农业大学是以服务面向“三农”为特色,以农科优势明显为特点的农业特色型大学。加强具有农业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广大学子深入了解农业发展史,激发同学关注“三农”情结,树立献身我国农业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学校应进一步完善和丰富校史馆、档案馆和标本馆的藏品和功能,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打造成华中地区最有影响力农业科普参观基地和宣传我校整体科研实力的窗口;进一步丰富人文景观中“农”的元素,把“六个一”标志性科研成果做成雕塑,激励师生投身农业科研;进一步拓展“面向三农、服务基层”的教育途径,培养师生热爱农民、向往农村和对关注农业的情怀。 

(三)进一步丰富文化载体。 

理、工、农、医等行业特色大学,人文社科类专业发展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均面临着文化建设先天不利的窘境。近年来,华中农业大学在文化建设方面积极主动挖掘提炼,取得了一定进步。但为适应时展,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学校应进一步丰富文化建设载体,发挥高校文化引领作用。为此,要大力发展有学校特色的网络文化,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积极占领网络阵地,发挥网络在科技传播、交流沟通和思想教育方面的特有作用;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方法,积极开展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继续办好高雅艺术进校园和狮子山讲坛等品牌活动,重点扶持几个有影响力和专业艺术水准的学生文艺社团;树立科技创新精神、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打造科技创新平台以形成有利于科技创新氛围的创新文化,服务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目标和农业科技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华中科技大学专业范文11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专业代码:070102

所属一级学科:数学类

专业简介: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以信息领域为背景,数学与信息管理相结合的交叉学科专业,它以计算理论和算法的研究为重点,属于软件技术领域中偏于基础的部分。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知识,掌握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运用所学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和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打好数学基础,受到较扎实的计算机训练,初步具备在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领域从事科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及设计开发有关软件的能力。

毕业生能力要求:

1. 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掌握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 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具有基本的算法分析、设计能力和较强的编程能力;

3. 了解某个应用领域,能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解决某些科研或生活中的实际课题;

4. 对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理论、技术及应用的新发展有所了解。

主要课程:

数学基础课、概率统计、数学模型、物理学、计算机基础、信息科学基础、理论计算机科学基础、数值计算方法、计算机图形学、运筹与优化等。

开设学校(部分):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

江苏:苏州大学、江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山东:山东科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烟台大学、山东经济学院;

广东: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深圳大学、暨南大学、广州大学、广东商学院;

上海: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

天津: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中国民航大学;

浙江:浙江大学;

河北:燕山大学;

河南:郑州大学;

吉林:吉林大学;

辽宁: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东北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学;

安徽:合肥工业大学;

陕西: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大学;

湖南:湖南大学;

江西:江西财经大学;

四川: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

重庆:重庆大学;

海南:海南大学。

毕业去向、可从事职业:

教师:到中小学应聘数学教师;软件工程师:在计算机领域从事研发技术工作;工程技术人员:在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行政部门中从事应用研究、科技开发、决策管理、软件研制等方面的工作。

人力资源管理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专业代码:110205

所属一级学科:工商管理类

专业简介: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和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我国自加入WTO以来,全球化使国际生产要素的竞争更加激烈,客观上要求各个企业要充分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需要素质越来越高的人力资源管理专门人才,尤其需要高层次人才的加入。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要学习管理学、经济学及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能力要求:

1. 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及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3. 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组织协调及领导的基本能力;

4. 熟悉与人力资源管理有关的方针、政策及法规;

5. 了解本学科理论前沿与发展动态。

主要课程:

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劳动经济学等。

开设学校(部分):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华北电力大学;

江苏:南京审计学院、扬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

山东:山东财政学院、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经济学院;

广东: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大学、广东商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

天津: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外国语学院;

浙江:浙江理工大学、浙江财经学院;

河南:郑州大学;

吉林:吉林大学;

辽宁: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大连工业大学;

安徽:安徽大学;

山西:山西财经大学;

陕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

湖北:华中师范大学;

湖南:湘潭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江西:江西财经大学、华东交通大学;

四川:西南财经大学、成都理工大学;

重庆:重庆大学、四川外语学院;

海南:海南大学。

毕业去向、可从事职业:

管理人员:在各种类型的企事业单位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工作;公务员:在各级政府机关从事相关工作;猎头:在职业服务机构从事公关和咨询工作。

金融学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专业代码:020104

所属一级学科:经济学类

专业简介:

金融学是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金融是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经济活动的总称,广义的金融泛指一切与信用货币的发行、保管、兑换、结算,融通有关的经济活动,甚至包括金银的买卖,狭义的金融专指信用货币的融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金融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能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证券、投资、保险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相关业务的基本训练,具有金融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能力要求:

1. 掌握金融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 具有处理银行、证券、投资与保险等方面业务的基本能力;

3. 熟悉国家有关金融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4. 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5.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要课程:

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财政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管理、证券投资学、保险学、商业银行业务管理、中央银行业务、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等。

开设学校(部分):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江苏:南京大学、苏州大学、东南大学、江南大学、南京审计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山东:山东科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经济学院;

广东: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深圳大学、广州大学、暨南大学、广东商学院;

上海: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

天津:南开大学、天津工业大学;

浙江:浙江工业大学;

河南:郑州大学;

吉林:吉林大学;

辽宁:大连理工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东北大学、辽宁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学;

陕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大学;

湖北:武汉大学;

湖南:湖南大学;

江西:江西财经大学;

四川: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

重庆:重庆大学、西南政法大学;

福建:厦门大学;

海南:海南大学。

毕业去向、可从事职业:

职员:在各类银行系统从事管理银行的存贷款及投资业务;证券投资人员:在各类证券公司从事股票、外汇、国债等业务。

土木工程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代码:080703

所属一级学科:土建类

专业简介:

土木工程学是一门运用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科学知识,力学、材料等技术科学知识以及土木工程方面的工程技术知识来研究、设计、修建各种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学科。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各类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含矿井建筑)、道路、隧道、桥梁建筑、水电站、港口及近海结构与设施、给水排水和地基处理等领域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研究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程力学、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和水利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受到工程制图、工程测量、计算机应用、专业实验、结构设计及施工实践等方面的基本训练,以及具备从事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工程、海岸工程和给水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及相关研究工作的能力。

毕业生能力要求:

1. 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语言综合能力;

2. 掌握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工程地质学和工程制图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3. 掌握建筑材料、结构计算、构件设计、地基处理、给水排水工程和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基本知识、原理、方法与技能,初步具有从事土建结构工程的设计与研究工作的能力;

4. 掌握建筑机械、电工学、工程测量、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工程检测、工程概预算以及工程招标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初步具有从事工程施工、管理和研究工作的能力;

5. 熟悉各类土木工程的建设方针、政策和法规;

6. 了解土木工程各主干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主要课程:

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地基与基础、工程地质学、工程水文学、工程制图、计算机应用、建筑材料、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工程结构、给水排水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等。

开设学校(部分):

北京: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

江苏:东南大学、江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河海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矿业大学;

山东:山东科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烟台大学、山东建筑大学;

广东: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深圳大学、暨南大学、广州大学;

上海:同济大学、上海理工大学;

天津:天津大学、中国民航大学、河北工业大学;

浙江: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

河北:燕山大学、河北大学;

河南:郑州大学、河南大学;

吉林:吉林大学;

辽宁: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东北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学;

安徽:合肥工业大学;

甘肃:兰州大学;

山西:太原理工大学;

陕西: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湖北:武汉大学;

湖南:湖南大学;

四川:西南交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

重庆:重庆大学;

广西:广西大学;

福建:厦门大学、福州大学;

海南:海南大学。

毕业去向、可从事职业:

工程技术人员:在各类建筑设计研究院、燃气热力公司、工程公司、设备生产企业、房地产开发公司等行业从事相关技术工作;公务员:在各级政府的建设、规划、管理、质监、环境等部门从事技术管理工作。

临床医学

修业年限:五年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专业代码:100251

所属一级学科:预防医学类

专业简介:

临床医学是研究如何运用医学知识和高科技手段,研究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为患者解除病痛,提高临床治疗水平,促进人体健康的一门科学。从疾病的诊断、治疗到预防等方面都是临床医学的研究范畴。临床医学主要是对具体病人进行诊断和治疗,从个体水平研究疾病的病因、预防和卫生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本学科一般修业年限五年,分为两个学习阶段:第一阶段学习普通基础课,第二阶段是医学基础课与临床医学课。医学基础课和临床医学课提供扎实的知识基础,实习课则为学生提供难得的实践机会。临床医学更偏重理科,尤其是生物、化学等学科。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医疗预防的基本技能;能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及预防、医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医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人类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对人类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作出分类鉴别的能力。

毕业生能力要求:

1. 掌握基础医学中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 掌握常见病名发病诊断处理的临床基本技能;

3. 具有对急、难、重症的初步处理能力;

4. 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

主要课程:

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病理学、预防医学、免疫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中医学等。

开设学校(部分):

北京:清华大学、首都医科大学;

江苏:南京大学、苏州大学、东南大学、扬州大学、江苏大学、南京医科大学;

山东:山东大学、泰山医学院、潍坊医学院;

广东:中山大学、暨南大学、汕头大学、广州医学院、广东医学院、韶关学院、广东药学院;

上海:复旦大学、同济大学;

天津:南开大学;

浙江:宁波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温州医学院;

河北:河北大学;

河南:郑州大学、河南科技大学;

吉林:吉林大学、延边大学;

辽宁:大连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

安徽:安徽理工大学、安徽医科大学;

新疆:石河子大学;

青海:青海大学;

甘肃:兰州大学;

山西:山西医科大学;

陕西:西安交通大学;

湖北:武汉大学、江汉大学;

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吉首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

广西:广西医科大学;

四川:成都中医药大学、泸州医学院;

重庆:重庆医科大学;

福建:厦门大学、福建医科大学。

毕业去向、可从事职业:

医师:到各级传染病医院工作;医务工作者:到各级医疗机构从事卫生防疫、卫生保健等工作;公务员:到各级政府卫生部门从事管理工作。

英语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专业代码:050201

所属一级学科:外国语言文学类

专业简介:

英语,作为当今世界事实上的国际社交语言,它取得的成功是史无前例的。从使用它的人口来说,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数仅次于汉语而居世界第二位,大约有四亿多人。然而以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或者在一定程度上使用英语的人数,要远比这多得多,可以说分布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各个民族。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英语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英语语言、外交、社会文化等方面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良好的技巧训练,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具有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业务水平及较好的素质和较强能力。

毕业生能力要求:

1. 了解我国有关的方针、政策、法规;

2. 掌握语言学、文学及相关人文和科技方面的基础知识;

3. 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和较熟练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4. 了解我国国情和英语国家的社会与文化;

5. 具有第二外国语的一定的实际应用能力。

主要课程:

基础英语、高级英语、报刊选读、视听、口语、英语写作、翻译理论与实践、语言理论、语言学概论等。

开设学校(部分):

北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

江苏:南京大学、苏州大学、东南大学、江南大学;

山东:山东大学、山东科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青岛科技大学;

广东: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深圳大学、暨南大学、广州大学;

上海: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天津: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

河南:郑州大学;

吉林:吉林大学;

辽宁:大连理工大学、东北财经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学;

陕西: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湖北:武汉大学;

湖南:湖南大学;

四川: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

重庆:重庆大学、西南大学;

福建:厦门大学。

毕业去向、可从事职业:

教师:在中小学任教;翻译:到外事、经贸部门从事翻译工作;导游:在国际旅行社当导游;其他:在各类涉外企业从事翻译及文秘工作。

通信工程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代码:080604

所属一级学科:电气信息类

专业简介:

通信工程专业是通信技术迅猛发展形势下的热门专业。通信技术是以现代的声、光、电技术为硬件基础,辅以相应软件来达到信息交流目的。近年来,多媒体的广泛推广、互联网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通信工程专业的发展,宽带技术、光通信也已经崭露头角。通信工程专业所研究的内容涵盖了当今最流行、发展最迅猛的领域。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通信系统和通信网方面的基础理论、组成原理和设计方法,受到通信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现代通信系统和网络的设计、开发、调测和工程应用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能力要求:

1. 掌握通信领域内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 掌握光波、无线、多媒体等通信技术;

3. 掌握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4. 具有设计、开发、调测、应用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的基本能力;

5. 了解通信系统和通信网建设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

6.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要课程:

电路理论与应用的系列课程、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信号与系统、电磁场理论、数字系统与逻辑设计、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等。

开设学校(部分):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

江苏:苏州大学、江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河海大学;

山东:山东科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烟台大学、山东建筑大学;

广东:中山大学、暨南大学;

上海: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理工大学;

天津: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中国民航大学、天津商业大学;

浙江:浙江工业大学;

河北:燕山大学、河北大学;

河南:郑州大学;

吉林:吉林大学;

辽宁:大连海事大学、东北大学、辽宁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学;

安徽:合肥工业大学;

甘肃:兰州大学;

山西:太原理工大学;

陕西: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大学;

湖南:湖南大学;

江西:江西财经大学;

四川: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

重庆: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

福建:厦门大学、福州大学;

海南:海南大学。

毕业去向、可从事职业:

工程技术人员:到各类通信生产企业从事通信工程的研究、设计、技术引进和技术开发工作;软件工程师:在计算机行业从事软件开发工作;网络工程师:在各类企业从事网络设计、维护工作;营销人员:在通信相关公司从事产品销售工作。

法学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法学学士

专业代码:030101

所属一级学科:法学类

专业简介:

法学又称法律科学,是一切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总称。法律意识、法律关系、法律行为(包括合法行为、违法行为)等法律现象,都是法学的研究对象。法学同任何社会科学一样也具有理论认识职能和意识形态职能。法学肯定法律对于社会的制约和调整。从而,法学教育全体人民遵纪守法,具有特殊的价值。随着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法学研究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法学人才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培养目标:

培养系统掌握法学知识,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能在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学生主要学习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法学思维和法律实务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法学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运用法律管理事务与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能力要求:

1. 掌握法学各学科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2. 掌握法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和技术;

3. 了解法学的理论前沿和法制建设的趋势;

4. 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

5. 具有运用法学知识去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主要课程:

法学、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民法、商法、知识产权法、经济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等。

开设学校(部分):

北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

江苏:南京大学、苏州大学、东南大学、江南大学;

山东:山东大学、山东科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青岛科技大学;

广东: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深圳大学、暨南大学、广州大学;

上海: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天津: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

浙江:浙江大学;

河南:郑州大学;

吉林:吉林大学;

辽宁:东北财经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学;

陕西: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湖北:武汉大学;

湖南:湖南大学;

四川: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

重庆:重庆大学、西南大学;

海南:海南大学。

毕业去向、可从事职业:

公务员:在相关政府部门任警官、检察官、法官等职;法律顾问:在大公司主观法律事务;律师:在律师事务所做律师;其他:到各类企业做一般性事务工作。

市场营销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学科代码:110202

所属一级学科:工商管理类

学科简介:

市场营销学是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高度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关于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学科,是比较实用的学科。在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的今天,对于作为独立经济实体的企业,如果没有专业的市场营销人才,以科学、现代化的营销手段来做市场,那么企业将无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发展。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市场营销与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市场营销及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营销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营销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能力要求:

1. 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现代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 掌握市场营销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3. 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以及分析和解决营销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4. 熟悉我国有关市场营销的方针、政策与法规及了解国际市场营销的惯例和规则;

5. 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

主要课程:

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消费者行为学、国际市场营销、市场调查等。

开设学校(部分):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江苏:南京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审计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山东:青岛科技大学、烟台大学、山东经济学院;

广东: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深圳大学、暨南大学、广州大学、广东商学院;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

天津:天津外国语学院;

浙江:浙江工业大学;

河南:郑州大学、河南科技大学;

吉林:吉林大学;

辽宁:东北财经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东北大学、辽宁大学、大连外国语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学;

安徽: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

山西:太原理工大学;

陕西: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湖北:武汉工程大学;

湖南:湖南大学;

江西:江西财经大学;

广西:广西大学;

四川:西南财经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南科技大学;

重庆:重庆大学、西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邮电大学;

海南:海南大学。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代码:080601

所属一级学科:电气信息类

专业简介: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是电气信息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但由于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业生产密切相关,发展非常迅速,现在也相对比较成熟。已经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等领域,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控制理论和电力网理论是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基础,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则为其主要技术手段,同时也包含了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开发以及系统管理与决策等研究领域。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在工业与电气工程有关的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电气工程、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电子与计算机技术等领域从事工程设计、系统分析、系统运行、系统开发、经济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信息处理、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学生受到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工业过程控制与分析,解决强弱电并举的宽口径专业的技术问题的能力。

主要课程:

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软件基础、控制理论、电机与拖动、电力电子技术、信号分析与处理、电力拖动控制系统、工业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等。

开设学校(部分):

北京: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林业大学;

江苏:江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河海大学;

山东:山东科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

广东: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广州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华南农业大学;

上海: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

天津:天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中国民航大学、河北工业大学;

浙江:浙江工业大学;

河北:燕山大学、华北电力大学;

河南:郑州大学;

吉林:吉林大学、东北电力大学;

辽宁: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辽宁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学;

安徽: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

山西:太原理工大学;

陕西: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

湖北:武汉大学;

江西:华东交通大学;

四川: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四川师范大学;

广西:广西大学;

云南:昆明理工大学;

福建:华侨大学。

毕业去向、可从事职业:

工程技术人员:在大型企业如石油化工、冶金、电力、电子、通信、国防、机械和其他相关部门从事研究、开发、设计和工程实施工作。

经济学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专业代码:020101

所属一级学科:经济学类

专业简介:

经济学是综合分析研究经济增长和衰退的起因及社会表象,如通货膨胀、失业率、银行利率、进出口额等的一门学问。微观经济学具体研究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购买和生产行为;宏观经济学则研究整个国家的经济现象。通过分析研究,经济学者要找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采取相应措施,如调整银行利率、调整或引导对某些行业的投资,调整税收政策等,来刺激或保持经济增长避免经济衰退。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比较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基础,熟悉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比较熟练地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知识面较宽,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的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1. 本专业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相关的基础专业知识,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熟悉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中外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2. 了解经济学的学术动态;具有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调查、经济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3. 具有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的专门人才。

毕业生能力要求:

1. 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

2. 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和计算机应用技能;

3. 了解中外经济学的学术动态及应用前景;

4. 了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

5. 熟悉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

主要课程:

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资本论》、西方经济学、统计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经济学说史、发展经济学、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等。

开设学校(部分):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北电力大学;

江苏:南京大学、苏州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审计学院;

山东:山东经济学院;

广东: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广东商学院、广东海洋大学、华南农业大学;

上海: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天津:南开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外国语学院、天津师范大学;

浙江:浙江理工大学;

河北:燕山大学;

河南:郑州大学、河南大学;

吉林:吉林大学;

辽宁:东北财经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东北大学、辽宁大学;

甘肃:兰州大学;

安徽: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

陕西:西北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

湖南:湖南大学;

江西:江西财经大学、华东交通大学;

四川:西南交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南科技大学、西南石油大学;

重庆: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交通大学;

福建:厦门大学。

毕业去向、可从事职业:

公务员:在各级政府部门从事经济理论方面的工作;研究人员:在各类研究机构做学问,同时也为政府或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管理人员:在各类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经营管理工作。

建筑学

修业年限:四年或五年

授予学位:建筑学学士

专业代码:080701

所属一级学科:土建类

专业简介:

建筑学是研究建筑物及其环境的学科,主要是总结建筑活动经验,指导建筑设计创作,构造某种体形环境等等。建筑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技术和艺术两个方面。传统的建筑学研究建筑物、建筑群以及室内家具的设计、风景园林和城市村镇的规划设计。随着建筑事业的发展,园林学和城市规划学逐步从建筑学中分化出来,成为相对独立的一门学科。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室内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在设计部门从事设计工作,并具有多种职业适应能力的通用型、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原理、建筑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受到建筑设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项目策划、建筑设计方案和建筑施工图绘制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能力要求:

1. 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语言综合能力;

2. 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独立进行建筑设计和用多种方式表达设计意图的能力以及具有初步的计算机文字、图形、数据的处理能力;

3. 了解中外建筑历史的发展规律,掌握人的生理、心理、行为与建筑环境的关系,与建筑有关的经济知识、社会文化习俗、法律与法规的基本知识,以及建筑边缘学科与交叉学科的相关知识;

4. 初步掌握建筑结构及建筑设备体系与建筑的安全、经济、适用、美观的关系的基本知识,建筑构造的原理与方法,常用建筑材料及新材料的性能。具有合理选用和一定的综合应用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多工种间组织协调能力;

5. 具有项目前期策划、建筑设计方案和建筑施工图绘制的能力,具有建筑美学的修养。

主要课程:

建筑设计基础、建筑设计及原理、中外建筑历史、建筑结构与建筑力学、建筑构造等。

开设学校(部分):

北京: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

江苏: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江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扬州大学;

山东:山东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烟台大学、山东建筑大学;

广东:华南理工大学、深圳大学、暨南大学、广州大学;

上海: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天津:天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

浙江: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

河北:燕山大学、河北大学;

河南: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科技大学;

辽宁: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大连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学;

安徽:合肥工业大学;

山西:太原理工大学;

陕西: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湖北:武汉大学;

湖南:湖南大学;

江西:华东交通大学;

广西:广西大学;

四川:西南交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南科技大学;

重庆:重庆大学、重庆交通大学;

云南:昆明理工大学;

福建:厦门大学、福州大学、华侨大学;

海南:海南大学。

毕业去向、可从事职业:

建筑师:在建筑设计部门从事建筑规划和建筑设计工作;公务员:在各级政府城建部门从事管理工作;房产开发人员:在房产公司从事房产开发工作。

数学与应用数学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专业代码:070101

所属一级学科:数学类

专业简介:

数学是研究量、空间模型、结构、变化的学科以及利用逻辑形式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是以运用数学来阐明概念的科学性、现象的规律性为目的,从而推动数学的新发展。它是研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中数学问题及其理论的一个基础性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具备运用数学知识、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工作或在生产经营及管理部门从事实际应用、开发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受到数学模型、计算机和数学软件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初步具备科学研究、教学、解决实际问题及开发软件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能力要求:

1. 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受到比较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初步掌握数学科学的思想方法;

2. 具有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建立数学模型的初步能力,了解某一应用领域的基本知识;

3. 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包括常用语言、工具及一些数学软件),具有编写简单应用程序的能力;

4. 了解国家科学技术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5. 了解数学科学的某些新发展和应用前景。

主要课程:

分析学、代数学、几何学、概率论、物理学、数学模型、数学实验、计算机基础、数值方法、数学史等。

开设学校(部分):

北京: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

江苏:苏州大学、江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审计学院;

山东:山东科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烟台大学、山东经济学院;

广东: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深圳大学、暨南大学、广州大学、广东商学院;

上海: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理工大学;

天津:天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

吉林:吉林大学;

辽宁:大连理工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东北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学;

甘肃:兰州大学;

陕西: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湖南:湖南大学;

四川: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

重庆:重庆大学、西南大学;

海南:海南大学。

毕业去向、可从事职业:

华中科技大学专业范文12

1、清华大学。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一直以来都稳居全国同业系冠军位置。其中通信与系统方向作为二级学科,在全国工学类高校中排名第一。

2、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以和电子学科为主,工、理、管、文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直属教育部。作为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们创建起来的以电子科技类人才为主要培养方向的综合性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系统作为其主要优势学科代表之一,多年来一直在专业科研领域遥遥领先。

3、北京邮电大学。这所高校的通信与系统专业科研实力是京都所有同类专业中,仅次于清华大学的。每年这个专业的录取分数线也很高,与清华大学不分上下。

4、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坐落于有着悠久历史的成都老城。电子科技大学不但风景宜人,而且非常注重培养研究生的社会实践性。该校的通信与系统专业很受国家重视,从科研实力到科研经费的支持都占有很大的优势。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