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年度训练总结

年度训练总结

时间:2022-05-09 22:06:57

年度训练总结

年度训练总结范文1

一、       健全了工程训练中心的管理制度

完善了工程训练中心管理制度,明确工程训练中心各个岗位的职责以及各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实现管理制度化、议事民主化,以“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开展工程训练中心的工作。

二、充分调研,积极探索并构建本科专业的实训教学体系

工程训练中心组织实训室主任和部分教师到同类院校调研实训教学情况,吸取先进经验,结合我院的特色和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构建“基本训练-综合训练-工程实践”的实训教学体系。

1、              与有关系部主任讨论,完成了本科专业实习教学方案的制 定,现已基本确定本科专业实习教学计划。

   2、 组织教师参观与学习了上海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上海交通大学、苏州大学、四川大学等院校的工程训练中心。进一步完善了本科实训教学方案。

三、积极开展实验实训教学的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规范管理实训教学,积极开展“教学质量年”活动,成立教学质量评估小组,检查教学秩序,确保教学质量。开展学生评教活动,以评促建,以评促改。

1、          圆满完成了实验实训教学任务

XX年年工程训练中心共完成了400个左右班级的实验实训教学教学任务和繁重的实验辅导任务。

2、          修定了专科专业的实训教学计划。

3、          改革了车工实训、钳工实训内容和教学方法。

4、          改革电气实训内容,增加了基本技能训练内容。

5、          重新制定了实训项目的评分标准,使其更规范、更合理、更透明。

6、          完成了第一届专升本学生的实训教学任务,并实行了层次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四、加强实验实训室建设,提高实训装备的技术水平

实训装备的技术水平决定实训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影响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实训室的建设必须适应社会的技术发展,XX年年工程训练中心完成了数控仿真实训室、机械工程实训室、plc实训室、电气排故实训室的建设,新建的实训室都投入了使用。

五、积极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思想

XX年年工程训练中心开展了学习安全操作规程的活动,使每位教师文明操作各种设备。并检查所有的设备,消除了安全隐患。

1、组织教师学习《上海市安全生产条例》。

2、开展学习安全操作规程的活动,并进行知识竞赛。

3、XX年4月份对工程训练中心所有设备的性能、管线的安装以及接地情况进行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六、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

1、          鼓励教师进修,不断提高学历。

XX年年工程训练中心有4 人考取了工程硕士, 9人本科在读,4 人大专在读。

2、          鼓励教师参加技术培训和各种技能大赛。

XX年年中心有10位教师参加各类技术培训,8位教师参加“李斌杯”技能大赛,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3位教师参加了XX年上海市职业技能大赛。有3位教师通过了中级技术职务的评审。

七、其他工作

1、做好电工电子实验室和计算机实验室的开放工作。

工程训练中心电子实验室每周一到周四晚上免费向全校学生开放。并配备实验指导老师和高年级学生作为兼职辅导人员。

2、规范管理实验实训仪器设备

对工程训练中心的实验实训设备进行了清理,现中心的固定资产达1400万元,并做到了帐、卡、物相符率100%。对故障仪器设备建立“病历卡”,并建立了“仪器故障”“设备故障”等警示标志。

3、培训和鉴定工作

  XX年年中心举办了8期维修电工(中级)培训班,共有600位左右的学生参加了培训,举办了4期数控中级培训班,共有170位左右的学生参加了培训。

4、做好语言文字工作

   工程训练中心积极贯彻学院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要求。做到每位教师讲普通话,规范使用文字。

5、开展了凝心聚力工作

工程训练中心建一如既往地开展“进教师家(家访)、知教师情(谈心)、解教师难(措施)、暖教师心(效果)”的活动,以提高工程训练中心的凝聚力,今年共家访了15位教师。

6、完成了“李斌杯”技能大赛的准备工作和XX年上海市职业技能竞赛工作。

7、认真做好了档案管理工作。

年度训练总结范文2

1 研究方案

1.1 对象。刘李路同学从1999年7月~2002年12月训练与比赛的情况。

1.2 时间。1999年7月~2002年12月。

1.3 方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和实验法。

2 讨论与分析

2.1 对刘李路同学1999年~2002年身体形态与身体素质发展统计的索引(见下列表1~2)

表1. 刘李路同学1999年~2002年身体形态发展情况统计表

表2. 刘李路同学1999年~2002年身体素质发展情况统计表

由上述表1和表2可得知以下两点:

2.1.1 刘李路同学在99年~02年三年的时间中身体形态相比的结果是:身高年均增长率为5.3%公分,身高总增长率为16%公分;体重年均增长率为4公斤,体重总增长率为12公斤;大腿长度年均增长率为2.67%公分,大腿的总增长率为8%公分;小腿长度年均增长率为2.33%公分,小腿的总增长率为7%公分;跟健长度年均增长率为0.67%公分,跟健的总增长率为2%公分。由此,可看出以下几点:1.刘李路同学自从14岁进队以来,在这3年中其身体进入发育期的高峰阶段;2.从以上相关也可以看出,刘李路同学在身体形态发展方面,已完全符合当初我们在对其选材条件方面所做的多项性的意料。

2.1.2 刘李路同学在三年训练的时间中,各项身体素质相比的结果是:立定跳远年均增长率为0.27%米,其三年的总增长率为0.80%米;立定三级跳的年均增长率为0.39%米,其三年的总增长率为1.38%米;30米的跑速年均增长率为0.33%秒,其三年的总增长速率为1.00%秒;60米的跑速年均增长率为0.53%秒,其三年的总增长速率为1.60%秒;100米的跑速年均增长率为0.93%秒,其三年总的增长速率则为2.80%秒;而纵劈叉和纵跳摸高体能素质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67%和18.33%公分,其三年总的增长率又分别是14%和55%公分。

由此,我们又可看出:①通过外界客观因素对其(刘李路同学)主观因素施加作用,使其通过短期训练,在基础的体能素质上有了较为明显提高,特别是在速度素质方面发展较快;②从选材上也可以看出,当初对这个队员的选材本身就是符合跨栏跑运动员要求的。所以,在此条件下我们已为他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决定性的重要前提。

2.2 对刘李路同学1999年~2002年参加相关赛事成绩统计的索引(见下列表3)

表3. 刘李路同学1999年入队~2002年参加相关赛事成绩情况统计表

由上述表3可得知以下三点:

2.2.1 刘李路同学从1999年进队,通过三年半系统的训练后成为一名优秀的跨栏跑运动员,我们在此且不说刘李路是个奇才,可是,他在这短暂的训练后就能取得如此的成绩,难道说这个例子还不能引发我们的相关人士或相关的训练职能部门的思考吗?

2.2.2 刘李路同学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那是因为我们在改革开放中解放了思想,冲破了在训练理论上崇洋的惯性思维学说,在走符合自己国情训练的道路上,再根据我们的本土实际情况后而取得的最终结果。那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这个结果,实质上就是克服和区别了国与国之间、各地区之间、各个不同运动项目之间在对其运动员选材和训练上的认知等方面的差异性的区分及在实际中所要求得出的愿望中的原本效果。

2.2.3 刘李路同学成绩的取得其中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与全国改革的大环境和我们本省在竞技运动改革方面的各项政策及教练员个人知识的储备量有着及其重要的关系。

2.3 从三年的训练规划看刘李路同学在各年各阶段训练中的总体安排。

2.3.1 各年度在训练任务、目的与手段上的总体安排与要求。根据刘李路同学的实际情况和水准,我们制定了三年的小周期训练计划,即:第一年(1999年~2000年) 训练内容是以全面进行身体训练为主,其要求是打好身体基础;第二年(2000年~2001年) 训练内容是以提高快速跑的能力和加强跨栏技术的模仿能力的练习,其要求是提高跑速和建立跨栏技术的概念;第三年(2001年~2002年) 训练内容是以进一步提高跨栏跑专项能力的练习和改进、巩固与提高跨栏跑技术和跨栏速度节奏的练习,要求是不断提高其专项技术水平。上述三年的安排,主要是体现了跨栏跑专项技术水平逐年递进的关系。

2.3.2 各年度中不同训练期的总体安排与要求。

2.3.2.1 冬训时期的安排。所谓冬训时期,它是指前一年度的十一月中旬到第二年度的三月底,时间约二十周时间。本季度主要训练任务与要求是,以发展身体训练和专项的基础训练为主。其主要训练部位和目的是,发展上肢的力量练习和腰背肌的力量练习与下肢的跳跃能力练习。 其练习强度约在70~80%左右。

2.3.2.2 春训时期的安排。所谓春训时期,是指当年的四月上旬至五月底,时间约八周。这个季度训练的主要任务与要求是,以发展专项能力,提高专项技术为主。其主要训练手段与目的是,发展身体和专项素质的各种相关性和可行性动作的练习。强度约在70~90%左右。

2.3.2.3 夏训时期的安排。所谓夏训时期,是指当年的六月上旬至八月底,时间约十二周。此期为过渡性训练阶段,或者说是过渡性的赛前准备阶段.其主要训练任务与要求是,提高专项能力和专项技术。主要的训练手段是,围绕提高专项水平而进行的各种或多种的相关内容所进行的练习。训练目的和要求是,体会跑的动作节奏和在跑速不变的情况下体会栏间跑的动作节奏和动作技术。练习强度一般在95%左右,有时甚至要求要达到95%偏上的强度。

2.3.2.4 比赛期与调整期的安排。所谓比赛期,是指参加比赛的这一时期。所谓调整期,是指比赛后到进入冬训前的这一训练时期。在此时期中又分为两个阶段来进行:第一,为比赛阶段;第二,为调整和进入冬训前的训练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一是参加比赛;二是通过比赛来检验本年度训练的效果;三是在最后达到本年度最好成绩的基础上进行适宜性的调整,为进入冬训阶段做好准备。 此时期主要采用的训练手段和方法,一是进行多种活动的赛前身体和心理方面的调整,准备参加比赛;二是进行多种方面的身体和心理方面的恢复性调整,使身心在良好状况下进入到冬训阶段。

综上所述,从以上的安排上可以看出训练规划中的三个递进间的相互关系与在三年中各年度、各时期训练阶段中所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所谓三个递进,是指:一是,年与年训练计划的相互递进;二是,各年中不同季节训练计划的相互递进;三是,各年中实际训练水平之间的相互递进。所谓一个达到,是指每年通过训练都要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加快我国竞技运动训练工作的改革步伐,在日常训练中要更进一步的运用改革理念和科学人文主义的思想,来理性的区别与对待和指导我们的训练工作,在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更要结合我们的国情,立足我们的实际,以求实为本位。

3.1.2 从求实出发,改变我国传统的跨栏训练模式,针对不同的训练对象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以达到我们训练的目的。凡是在训练中对训练对象采取一刀切的计划,或是采取以点代面的统筹训练计划来进行训练,都是不可取的。

3.1.3 刘李路同学之所以通过三年的系统训练能取得如此般的好成绩,这是与他的内因(自身条件)和外因(环境与训练条件)的干预是分不开的,这个外因条件主要体现在对他所进行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教育。所以,各种因素对他的影响才导致他能成才。

3.2 建议。

3.2.1 根据我国实情,突出竞技运动改革的思想理念和本土中各个运动项目训练的特点,在理论结合实践的前提下,走我国自己特色的训练道路。

年度训练总结范文3

周增(1990-),男,汉,湖南,研究生在读,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学。

姚莹莹(1991-),女,汉,河南省,研究生在读,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对某少年篮球冬季训练营进行为期18天的跟踪调查。对训练营学员的晨脉、心率、以及RPE值的变化规律进行跟踪调查研究与分析,组成指标体系,反映训练营学员最适宜的负荷强度。研究发现,科学健康的训练可将晨脉由原来的指数下降5%左右,心率也下降了5%左右,而且RPE值由原来的大指数逐渐的减少为小指数。

关键词:少年篮球;业余训练;负荷强度

篮球运动的训练负荷强度前人已经做了大量研究,都没有很好体现适宜的运动负荷强度对少年心率、RPE值的影响。目前对8-12岁的业余篮球训练员的负荷强度研究还少之又少。然而现研究业余篮球训练班教学中对负荷强度的把握事关学员身体健康和体质发展的大事,训练老师要在具体运用时结合篮球基本技术技能教学以外,还要结合学员的实际,如学员的年龄、性别以及个体差异等实际情况,再确定教学的内容、运动强度和练习次数。做到灵活机动,科学调节,以增强学员体质,使学员身心得到发展,为进一步研究业余篮球训练营的运动负荷强度提供建议。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来自南宁市的几所小学,年龄都是8-12岁周岁左右的小学生。训练营有50人,男生为46人,占总人数的比例为92%;女生为4人,占总人数的比例为8%。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google”、“百度”等知名网站分别以“少年篮球”、“业余训练”、“负荷强度”等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并在中国知网等全文数据库进行相关文献资料的搜集和整理,为本课题研究提供构思素材和基础理论支撑。

1.2.2访谈法

对学员及学员家长进行访谈和交流,归纳和总结学员训练的反应,以及家长提出的建议,为进行实证性研究奠定基础。

1.2.3问卷调查法

在设计调查问卷前,阅读有关社会调查研究方面的书籍,为问卷设计做了充分理论准备。并引用RPE数值表。发放问卷50份,回收50份,其中有效问卷44份。

2.结果与分析

2.1晨脉变化情况

晨脉就是早上醒来在床上保持静止的一分钟的脉搏,是检查训练过度的一种方法之一,是评估运动量一种较准确的方法。

青少年的正常晨脉在70-100次/分之间,男女生的差别不是很大。训练前调查显示,训练营学院的最初晨脉大多数在70-90次/分之间。经过一段时间科学系统的训练后,晨脉在60-70次/分的学员为26人,占总人数的52%,70-80次/分的学员为16人,占总人数的32%,而80-90次/分的学员为8人,占总人数的16%。训练后学员的晨脉比训练前有所降低,没有出现90-100次/分。经过训练前后的比较分析,经过科学系统的训练,可有效降低学员晨脉,从而减少心率过快现象,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篮球运动是无氧功能为主的一项运动,平时的训练负荷量要比比赛负荷要大,但是由于少年业余篮球训练员的特殊情况(心肺功能没有发育完全,而且大多数学员都是接触篮球运动不多的),难以接受长期大强度的训练。如果训练过度,会造成睡眠不足、精神不振、心率过快,难恢复的等情况发生,所以应合理安排训练负荷。

2.2心率变化情况

调查显示,篮球训练班的学员训练前的平均心率为74(次/分).训练时的最大心率为127(次/分),训练后的心率为77(次/分),他们的心率由开始训练前的74(次/分)逐渐递增到训练时的最大心率127(次/分),到训练后的77(次/分),研究表明,他们训练的运动负荷由低到高,然后高到低,他们的训练量也依次增加到教练员认为的最大训练量时,然后再依次减小。训练前期进行热身活动(慢跑、徒手操练习、快乐游戏)让身体运动到最舒展的状态,由于训练前期的负荷强度不是很大,所以少年的心率没有什么大起伏;训练时由新授课跟训练课结合在一起,加上一些身体素质练习,心率增加幅度较大,达到最高值,证明这个期间训练的负荷强度是最大的;训练后期,心率缓慢下降,恢复到训练前期水平,这个时期的负荷强度是比较小的,以身体放松练习为主,所以心率起伏不大。

2.3 RPE变化情况

自觉疲劳分级(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 简称,RPE)是Borg根据运动者自我感觉疲劳程度衡量相对运动强度的指标,是持续强度运动中体力水平可靠的指标,可用来评定运动强度;在修订运动处方时,可用来调节运动强度。RPE分级运动反应与心肺、代谢的指标有着高度的相关,如;吸氧量、心率、通气量、血乳酸等。

调查显示,一个学期的训练营分为3个阶段,6天为一个阶段,第一阶段大多数的学生感到辛苦与困难、肌肉酸痛、四肢无力,有的时候还感觉到呼吸有点困难、食欲不振、疲劳。第一阶段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训练员在适应训练营的课程,热身――做准备游戏――练习篮球基本技术――放松身心活动。第二阶段各位学员已经开始慢慢适应训练营的课程安排,肌肉酸痛跟呼吸困难的情况逐渐减少,对篮球训练营的兴趣也逐渐提高,热爱篮球训练。第三阶段,是属于后阶段,各种身体机能已经完全适应练习,已经突破极点,身体机能已经达到良好值,RPE(主观能力感觉)指数倾向于指数低的值。

RPE指数是随着身体的适应负荷强度而变化着,训练刚开始身体要适应教练的训练负荷强度,虽然负荷强度不是很大,但是身体的各项机能还处于跟不上训练负荷强度的状态,RPE指数就处于相对高的范围内;经过一个星期左右的训练,基本上身体机能已经适应训练的负荷强度了,RPE指数也有所下降,但是还没有完全适应负荷强度;到训练后的阶段,身体机能已经完全适应训练的负荷强度,RPE指数下降到普通值的范围内。学员负荷强度太大,身体机质承受不了;负荷强度太小,达不到训练的要求。所以控制负荷强度,有利于少年的身体健康发展以及体质的增强。

3.结论

通过研究表明,科学的掌握负荷强度,可以增强少年的心肺功能及促进身体的发育。在业余篮球训练班教学中,合理安排训练课的运动负荷是对篮球训练班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教练员在上课前既要根据学员的性别、年龄、健康状况、体育基础等制定合理的运动训练负荷,又必须在训练课中及时的调整运动负荷,以方便有效的控制合适的运动负荷。(作者单位:上海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何斌.对少年男篮运动员训练时负荷强度的探讨[N.]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2,04.

年度训练总结范文4

关键词:冬奥会;优势项目;陆地训练;冰雪训练;科学衔接

中图分类号:G811.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12)04—0007—04

速度滑冰、短道滑冰、花样滑冰和单板滑雪等作为我国冬奥会优势项目,在2014年索契冬奥会中承担着重要的奥运增光任务。对这些项目训练方法的探索与创新,将有利促进科技攻关内容的针对性、科学性。

我国冬奥会优势项目的陆地与冰(雪)上训练,做为相对独立的两种训练途径,在实践中各自积累了一定的方法、手段,也有了相对丰富的训练经验。但从训练衔接与专项能力发展的角度审视,两种训练系统无论是对项目训练实践经验的总结,还是对训练规律的提炼,都尚未总结出科学的内容、方法,提出有效的训练原则,更难以在掌握国际前沿的基础上,提出科学衔接的训练体系。针对我国冬奥会项目陆、冰(雪)训练的实践,课题组在专家咨询、文献研究、实践调查、跟踪实验和训练与竞赛应用的基础上,总结陆地与冰(雪)训练衔接的基本方法,训练原则。课题组通过对国家一、二线队伍的科技服务与跟踪调研,提取陆地与冰雪衔接训练的基础数据,筛选科学训练方法,总结有效提高专项能力的训练方法,提出具有实践应用价值的训练原则,初步形成冬季优势项目陆冰(雪)衔接训练的科学体系,为在索契冬奥会取得优异成绩提供关键性技术支持。总结了陆地训练与冰(雪)上训练科学衔接的原则,主要方法、手段,并结合国际冬季运动训练、科研前沿动态,提出冬奥会项目未来发展的趋势。 1

陆地训练与冰(雪)上训练科学衔接的作用意义

冬季奥运项目的陆地与冰(雪)上项目衔接训练,涉及项目多,且各个项目分别具有不同的项群特征。使得各项目陆冰(雪)衔接训练的方法、内容、手段带有鲜明专项特点。从冬季奥林匹克项群分类角度来看,冬季项目主要包括体能主导类、技能主导类和体能与技能结合类项目。我国冬奥会优势项目,主要集中于以速度滑冰、短道速滑等为代表的体能主导类项目和以花样滑冰双人滑、单板滑雪男女U型场地技巧为代表的技能主导类技巧型项目中。

1.1科学衔接的训练体系可以有效提高专项运动能力冬奥会优势项目的特点,需要运动员培养突出的专项能力,以更好的控制器材和装备。冰(雪)上训练较难提高的体能、技术,通过高度专项化的陆地训练手段,可以得到更有效提高,从而为项目取得突破奠定基础。

1.2科学预防冰(雪)上运动损伤冰(雪)上项目在训练、竞赛过程中的意外伤害、运动损伤长期困扰我国冬奥会优势项目的教练员、运动员。由于冬季项目对冰(雪)环境特定要求,大大增加了运动员发生运动伤害风险的几率。通过陆地训练手段,可有效预防和降低运动员受伤情况。

1.3丰富冬奥会项目的训练手段

陆地训练手段,可以将冰(雪)上训练中存在的不足加以弥补,提高训练科学学体系的科学化水平。一些重要的冰(雪)上运动技术与技能,仅通过冰(雪)上训练,很难达到项目专项能力的要求。陆地训练手段的应用,可以丰富和创新训练手段,达到实施科学训练、有效提高运动成绩的目标。

1.4提高运动员冰(雪)上训练心理适应度陆地训练,之所以是冰雪项目训练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一个重要原因是运动员本身心理特点决定的。如果运动员长期在冰(雪)上进行训练,相对单一固定的运动环境,必然使运动员心理发生变化,对训练效果产生消极影响。而陆地与冰(雪)训练在变化训练场景下,可以有效调节运动员的心理状态,提高训练效率。

2 我国冬奥会优势项目陆冰(雪)衔接训练的重要内容

我国冬奥会优势项目陆冰(雪)衔接训练,面临众多难题。在实践层面,训练的方法和突破性技术主要集中于优势项目的体能、有氧能力以及动作技术和表现能力等方面。课题从力量训练专项化、恢复性体能训练、专项体能评价、协调、平衡能力训练、有氧耐力的替代训练方法、冰上项目速度结构分析、花样滑冰艺术表演能力陆冰衔接等几方面对陆上训练与冰(雪)上训练结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进行研究。这些关键问题的解决,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重点研

针对我国速滑运动员后程降速的普遍现象,分析原因并筛选若干力量专项化方案。利用数字化冰场、陆地专项力量训练器械进行实验、获取数据,在分析我国速滑重点队员近几年比赛与训练速度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创新陆冰训练的辅助器械,在实践应用的基础上,探索力量训练专项化可行模式,结合国际训练的前沿动态,最终制定出力量训练最佳的专项化方案,提出创新训练方法内容。

通过对我国速度滑冰运动员在体能训练与竞赛的调查,论证速度滑冰、短道速滑年周期不同阶段陆冰结合恢复性体能训练的方法、手段及负荷动态变化,在全面总结传统训练方法与内容的基础上,建立陆地恢复性训练的内容组合,通过实践应用,进一步论证陆冰结合训练方法科学衔接的有效性。

通过对索契冬奥会国家单板滑雪队、国家花样滑冰队重点队伍的跟踪测试,对这些项目专项体能评价的内容与方法进行总结与筛选。通过对运动员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和运动素质指标的测试与分析,从专项体能的角度选取简便、实用、便于操作的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加以应用,以检验冬奥会优势项目在陆地与冰(雪)上训练衔接上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年度训练总结范文5

关键词:重点中学;课余训练;现状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6)09―1256―03

本文仪从课余训练的保障条件、教练员队伍以及运动员角度研究课余训练的现状,以期找到制约重点中学课余训练发展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来推动课余训练的发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从山东省312所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学中随机抽取25所中学作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并对调查问卷进行效度和信度检验,符合社会调查研究的要求。

2 结果与分析

2.1 山东省重点中学课余训练保障条件

2.1.1 课余训练的内部环境(氛围) 调查表明(表1):学校领导、班主任和运动员家长对课余训练的态度呈明显的多样化趋势。说明学校内部不同群体对课余训练的认识还存在差异,还没有形成一个支持课余训练的良好氛围。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是,人们对“德、智、体”三者之间认识的权重差异很大,许多人仍受“德育是软的、智育是硬的、体育是空的”世俗观念的影响,对课余训练工作持有不同程度的偏见。

2.1.2 课余训练的训练时间 调查显示,目前各校将训练安排在早晨和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其中早晨平均训练次数为5.12次/周,每次训练时间为0.72 h;下午平均训练次数为5.92次/周,每次训练时间为1.68 h;每周训练总时间平均为16.14 h。训练的次数和时间符合国家教委对中学课余训练每天不超过2~3 h的管理要求。而且与美国中学的训练时间相比(每周训练2~5次、每次训练时间为90~150 min),也无太大差异。说明山东省重点中学课余训练的时间安排是合理的,基本能保证运动训练的需要,关键是如何提高训练效益。

2.1.3 课余训练场地器材 场地器材的质量和数量直接影响着课余训练的规模和训练质量。调查显示,从数量上看(根据山东省省级传统项目学校评估体系的标准),能满足需要的占调查总数的33.54%,基本满足、缺乏和严重缺乏分别占37.27%、19.88%和9.32%。从质量上看,有58.39%的教练员认为场地器材一般,回答较好的占13.04%,仍有21.74%和6.83%的教练员回答较差和很差。从走访中了解到,教练员认为数量缺乏和质量较差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场地器材的维修或更新不及时所致。

2.1.4课余训练经费情况 调查表明,各校的比赛经费基本能满足需要,而在场地器材维修添置经费方面,仅有32%的学校能基本满足需要,而缺乏和严重缺乏的分别占52%和16%;从运动员补助与服装经费投入情况看,有68%的学校无训练补助,有32%的学校仅在赛前有训练补助。可以看出,课余训练的经费的投入仅能满足比赛的需要,而在场地器材维修、添置以及运动补助和服装方面还存在很大的经费缺口问题。从经费来源的调查显示,学校拨款仍是经费来源的主要途径,占调查总数的100%,只有极少数学校由于成绩突出获得上级主管部门的奖励或社会赞助而得到一部分经费补充,分别占调查总数的8%和16%。从目前课余训练筹资方式的调查来看,重点中学课余训练运动队的筹资方式除学校自办外,出现了令人鼓舞校企合作、公助民办的办队凑资方式,分别占调查总数的16%和12%。尽管这些学校数量不多,但已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课余训练的筹资方式多元化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2.2重点中学课余训练教练员队伍现状

2.2.1 教练员队伍的基本情况

2.2.1.1教练员的学历、职称和运动经历 调查表明(表2):有83.23%的教练员是本科学历,其余都是专科学历;教练员职称以中、初级为主,而高级职称只占16.77%,低于重点中学教职工队伍21.01%的平均比例,表明重点中学教练员的学历较高,但职称偏低。职称偏低的主要原因是教练员的科研能力不强。

教练员的执教经历和他的运动员经历对训练工作有重要的影响。调查显示:教练员执教年限多数集中在7~15年,占调查总数的54.03%,15年以上占16.77%。从教练员自身的训练经历看,参加1~3年系统专项训练的居多,占调查总数的48.45%,4~6年的占25.47%,6年以上的占22.36%;从教练员的运动等级看,一级运动员占21.12%,二级运动员占65.22%。而且从走访中也了解到,多数教练员曾从事的专项训练是参加学校的课余训练,经过专业系统训练的教练员数量极少。显然,多数教练员虽然有较长的执教经历,但运动水平不高,且多数无专业系统训练经历,这些不足直接影响了课余训练水平。

2.2.1.2教练员的专职化程度 教练员专职化能增强教练员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是提高教练员训练水平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调查显示:重点中学教练员队伍中,兼职和专职教练员分别占调查总人数的92.54%和7.46%,无外聘教练员,有65.81%的兼职教练员承担10学时以上的教学工作,甚至有的教练员达到20学时,平均教学工作量为10.8时。此外,教练员还是校内外群体活动的组织者,负担也很重。可以看出:教练员的专职化程度不高,多数教练员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很难集中精力致力于运动队的训练和管理工作,而且教师和教练员是两种不同的职业,他们的培养对象、追求的目标和遵循的育人规律等各不相同。因此,明确他们的分工,逐步实现教练员专职化,有利于提高课余训练的质量。

2.2.2教练员队伍建设

2.2.2.1教练员的选拔与配备 调查显示:在教练员选拔上,有80%学校仍采用体育组长指定的传统委任制,而采用竞聘上岗的学校只占4%。说明目前教练员的选拔缺乏竞争机制,难以保证理论知识丰富和运动水平较高的体育教师进入教练员岗位,也难以调动全体教练员的积极性和进取心。从课余训练的师生比例来看,目前教练员与参训学生的数量之比是1:16.60。这一统计结果高于“普通业余体校应不低于1:12的标准”,也高于世界体育强国1:10的比例。说明目前山东省重点中学教练员带训运动员偏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运动训练质量的提高。

2.2.2.2教练员岗位培训 调查显示:接受过岗位培训的教练员仅占调查总人数的26.71%(N=161),而且在接受岗培的教练员中,多数是一周以内的培训,占岗培人数的88.37%,培训内容主要是训练方法的实际应用问题。说明,山东省教育主管部门针对中学教练员的培训次数太少,教练员培训率较

低,培训时间较短,且基础理论的传授没有引起重视。

2.2.2.3教练员的激励措施

从教练员激励措施的调查显示(表3):在工作量计算上,训练课时计算系数低于教学课时系数的学校占调查总数的84%(N1=25);在教练员的补助方面,有60%的学校低于文化课教师的补助标准;在取得成绩与评先晋级的联系上,不体现和体现不明显的分别占26.09%和37.27%。这充分说明社会长期所形成的“先智育后体育”的偏见至今还影响着体育教师的地位、社会形象和社会报酬。这种获得与贡献不符的“激励”措施,严重地影响了教练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3教练员训练控制过程

2.3.1 制定训练计划的依据和内容 训练计划体现着运动训练活动中的基本决策。从教练员制定训练计划依据的调查来看,排在前三位的(根据出现的频数)依次是体育升学考试、比赛重要程度和实施训练客观条件,分别占调查总数的55.92%、51.55%和41.62%,而国家体委颁布的青少年训练大纲却仅排第六位,占调查总数19.38%。这明显反映出教练员制定训练计划没有从国家的长远目标考虑,而是将为校争光的局部利益作为制定训练计划的主要依据,国家体委制定的青少年项目训练大纲是教练员应该遵循的重要依据,却未被教练员所重视,这不能不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从教练员制定训练计划内容的调查显示,多数教练员的训练计划内容不够全面,他们在训练方法手段的选择、确定训练任务与训练指标、阶段划分与阶段任务等方面较为重视(排前三位),分别占调查总数的85.09%、83.58%和78.26%(根据出现的频数),而对运动员起始状态的诊断、各训练手段的负荷要求等方面重视不够,分别占调查总数的34.78%、45.34%。

2.3.2教练员训练方法与手段

教练员训练方法手段的科学运用是保证训练效果的关键。从访谈教练员认识短时性重复训练法的结果显示(表4):教练员对供能系统认识较深刻,占调查总数的85.71%。从控制练习的次(组)数和间歇时间的控制看,有50%的教练员能正确回答,有相当比例的教练员不清晰,甚至存在误区。这一现象必然制约着科学化训练的实施。从教练员运用恢复措施情况调查显示:教练员在负荷后采用的恢复手段中,使用频数最高的为训练学恢复手段,占调查总数的97.52%,而使用理疗、营养和心理学恢复手段相对较少,分别占38.51%、25.47%和11.80%。说明中学课余训练的恢复措施多样化不够,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加强教练员培训,提高教练员素质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2.4重点中学运动员现状

2.4,1 运动员的训练动机 动机是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运动员的训练动机,直接关系到他们的目标定位及其竞技能力的提高。调查显示:运动员的训练动机呈明显的多样化,其中大多数运动员把有利于考上大学作为参训的主要动机,占调查总人数的59.73%,其次是对专项的爱好排在第二位,占21.48%,而把目标定为专业队运动员的仅占6.37%。由此可以看出,中学生运动员的参训动机主要是考学。其主要原因是专业队运动员成才率很低,大部分要面临第二次择业,如果文化知识水平低,就会成为择业的障碍,因此,多数中学运动员宁可选择考学。

2.3.2运动员的运动水平和学习情况 运动员的运动等级反映了运动员的运动水平。调查显示:目前参训运动员的运动等级以二级和三级运动员为主,分别占调查总数得32.76%和57.91%,而一级运动员仅占调查总数的1.41%,没有健将级运动员。说明运动员整体运动水平不高,“尖子”队员仅占少数。

对运动员的学习情况调查显示:运动员的学习成绩在班级排名中处于中游以下的占调查总数的62.75%,中游以上的仅占15.10%。说明参训运动员的学习成绩普遍较差,从访谈了解到:运动训练对近一半运动员的学习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探索如何解决学训矛盾对运动员文化学习的负面影响,仍是今后工作的重要问题。

3 山东省重点中学课余训练的对策研究

3.1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改变筹资观念。实现经费结构多元化 教育主管部门应增加学校课余训练的经费投入,并将训练经费单列划拨学校。同时,学校应该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根据市场济济的运行模式,以社会化、产业化为依托,广开渠道,使竞赛走向市场,利用企业赞助、校友支持等方式,积极筹集资金,改善训练条件,保证课余训练持续、稳步、有效的发展。

3.2增加学校教练员岗位编制,逐步实现教练员队伍专职化体育教师和教练员是两种不同的职业,他们在培养对象、追求目标和遵循育人规律等方面各不相同,只有明确他们的分工,逐步实现教练员专职化,才有利于提高课余体育训练的质量。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应进行人事调配改革,增加学校的教练员岗位编制,逐步实现教练员队伍的专职化。

3.3改革用人机制和分配制度。形成良好的竞争和激励机制

学校应引进企业化的用人机制,打破终身制,采用聘任制,扩大招聘范围,形成“能进能出、能者上、庸者下”的竞争机制。提高教练员的工作与生活待遇,吸引更多的优秀教练员到学校中来执教。同时,要进行分配制度的改革,向输送体育优秀人才的方向倾斜,并制定出一套对教练员的业绩进行科学、合理的考核办法,使教练员的所得与贡献对等,形成利益与责任相连的激励机制。

3.4加大教练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教练员的训练科学化程度

首先要制定出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体系,把教练员的培训率纳入校长工作成绩的考核中来,以扩大对教练员的培训范围。其次,要完善培训内容,要将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运动训练实践紧密结合,不断提高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的应用能力;第三,要扩大培训途径,可通过脱产进修、函授和短期培训等多种渠道对现有教练员进行知识更新。

3.5加大考核力度,以鞭策教练员的责任心和进取心 教育主管部门要通过考核来加强教练员的管理,要规范考核内容,定期检查训练计划的制定及其执行情况,力争每两年进行一次知识和能力的双重考核,对考核不合格者限期达标,以便督促教练员自我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及时掌握运动训练理论的最新知识,不断提高教练员的进取心和责任心。

3.6探索解决“学训矛盾”的有效途径 对中学课余训练的运动员来说,运动负荷的控制既要反映青少年的发育规律,又要考虑对运动员学习的影响,还要顾及运动成绩的提高。首先,提高认识,制定以学为主、以训为副的政策导向。其次,要教育运动员树立自爱、自重的良好品质和自我刻苦学习的良好习惯。第三,加强运动员的学习辅导。

4 结 论

1)山东省重点中学没有形成支持课余训练的良好氛围;场地器材的配备不能令人满意,训练经费来源相对单一,但出现了校企合作、公助民办等令人鼓舞的办队筹资方式。

2)教练员队伍学历较高,执教年限较长,训练经验较丰富,但运动经历不足,教练员专职化程度不高;教练员队伍建设缺乏竞争机制,师生比例偏高;教练员岗位培训管理还有待完善;激励措施不利于调动教练员的积极性;教练员制定训练计划种类、内容不全,制定训练计划的依据缺乏全面性和长远性,训练方法手段的科学化程度不高。

年度训练总结范文6

关键词:老年人;认知;认知障碍;认知训练;认知功能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cognitive training effected on cognitive function for elderly in the community. Methods Ninety-nine old people with age 60 and over in a community of Shanghai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and divided into cognitive training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o the elderly in the cognitive training group had been conducted cognitive training 12 weeks (24 times), a comprehensive cognitive training method was used, combining cognitive training courses with Lumosity (a brain functional exercise software). The two group elderly were evaluated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by The 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Scale (MoCA). Results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visual space and executive function, naming, delayed recall, directional force and total score of cognitive training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mparison after the intervention: intervention group’s visual space and executive function, attention, language, abstract, delayed recall and total score increased (P

Key words: cognitive training; elderly; cognitive function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伴随老龄化最明显且影响最大的是老年人认知功能的逐渐衰退趋势,由此加剧了认知老化相关的老年痴呆等慢性疾病的患病率[1]。据文献报道,目前老年痴呆已成为继癌症、心脏病、脑血管病之后引起老年人死亡的第4大病因[2],且尚无彻底治愈的方法,因此老年痴呆的早期预防和干预受到广泛重视[3]。研究证实认知功能具有可塑性,认知训练可改善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对预防老年痴呆具有重要意义,认知训练包括单领域认知训练和多领域认知训练,多领域认知训练对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更明显[4]。本研究以此为依据设计简单易操作的多领域认知训练方式,通过前瞻性对照研究,观察该认知训练对老年人多个认知功能领域的影响程度,为社区老年人的痴呆预防提供方法学基础,从而促进老年人群的心理健康,推进健康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来源于上海市某街道社区老年人,自愿报名参加。纳入标准:年龄≥60岁;无严重躯体疾病,生活自理,无精神疾病;非文盲,无视听障碍。将符合标准的90名老年人按照性别进行1:2匹配,分为干预组30人和对照组60人。本研究共完成随访82人,其中男28人,女54人;年龄70.39±7.09岁(60~87岁)。干预组24人,失访6人(3人旅游、2人看病、1人带孙子),对照组58人,失访2人(拒绝)。在干预组中,男8人(33.3%),女16 人(66.7%);年龄71.88±6.71岁(60~87岁);文化程度:初中7人(29.2%),高中或中专8人(33.3%),大专3人(12.5%),大学或以上6人(25.0%);婚姻状况:在婚20人(83.3%),丧偶4人(16.7%);退休前从事脑力劳动者19人(79.2%),体力劳动者5人(20.8%);在对照组中,男20人(34.5%),女38人(65.5%);年龄69.78±7.21岁(60~85岁);文化程度:小学6人(10.3%),初中23人(39.7%),高中或中专14人(24.1%),大专10人(17.2%),大学或以上5人(8.6%);婚姻状况:在婚42人(73.7%),丧偶12人(21.1%),离婚1人(1.8%),未婚2人(3.5%);退休前从事脑力劳动38人(65.5%),体力劳动20人(34.5%)。经检验上述各项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本研究获得上海市静安区精神卫生中心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全部研究对象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基线部分:对入组老年人进行基线测评,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日常生活习惯、基本健康状况和认知功能。认知功能评估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量表),该量表共分为11个项目,包括了注意与集中、执行功能、记忆、语言、视结构技能、抽象思维、计算和定向力等8个认知领域,MoCA量表评价强调了对执行功能和注意力方面的认知功能的评估,检查痴呆的灵敏度为93%,特异度为82%,总分30分,≥26分者为正常[5]。

干预部分:对干预组老年人分2个阶段进行3个月的认知训练(第一阶段:认知训练方法及课堂练习;第二阶段:利用Lumosity软件强化脑功能锻炼。)认知训练每次1小时,每周2次,共24次。干预内容包括:记忆力训练、注意力训练、反应速度训练、灵活性训练、综合能力训练。每次课前进行5分钟痴呆知识普及与课程回顾。Lumosity软件是一个基于网络的认知训练平台,包括一整套完整的认知训练体系,目的是提高使用者的认知功能[6]。

随访部分:3个月的认知训练结束后,对全部对象进行随访评估,内容与基线部分相同。

基线和随访阶段的评估由上海市静安区精神卫生中心医务人员及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在校研究生共同完成,所有评估人员均经过统一培训;干预阶段由1人专门负责,采用面对面授课形式。

2 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3.0进行双遍录入和数据核查;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根据数据类型和研究目的选用统计分析方法:特征性分析运用描述性分析、分类资料运用X2检验、组内干预效果比较运用配对t检验、组间干预效果比较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基线存在统计学差异的连续变量,进行控制基线变量的协方差分析,失访者未纳入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干预组和对照组一般特征

干预组和对照组相比,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退休前职业性质、饮酒、饮茶、家庭生活环境、目前身体健康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运动和业余爱好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2 认知训练参与率和参与者特征

在干预组中,30名老年人参加认知训练,干预过程中有6名老年人退出,完成基线评估、3个月认知训练和随访评估的老年人共24名,参与率80%;在对照组中,60名老年人参加基线评估及随访评估,期间有2名老年人退出,实际参与完成基线评估和随访评估的老年人共58人,参与率97%。

3.3 MoCA量表各题目正确百分比

干预组干预后,连线、复制立方体、画钟表等12项的评分均有提高,只有倒背1项的评分略有下降;对照组干预后,连线、画钟表、命名等7项的评分均有提高,复制立方体、顺背、倒背等5项的评分均有下降,表2。

3.4 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后MoCA量表评分的比较

3.4.1 干预前组间比较

在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的认知功能各领域评分中,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命名、延迟回忆、定向力4个认知领域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命名、延迟回忆、定向力4个认知领域评分及总评分高于对照组,表3。

3.4.2 干预后组间比较

以基线对应评分成绩为协变量,采用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结果,干预组的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命名、语言和延迟回忆4个认知领域的评分及总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表3。

3.4.3 干预后组内比较

干预组干预前后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语言、抽象、延迟回忆5个认知领域的评分及总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语言、抽象、延迟回忆5个认知领域的评分及总评分提高;对照组干预前后,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命名、注意、语言、延迟回忆、定向力6个认知领域的评分及总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命名、注意、延迟回忆、定向力5个认知领域的评分提高,语言认知领域的评分下降,表4。

4 讨论

认知功能损害是老年痴呆早期的重要临床特征,寻找有效的早期干预措施,提高或保持老年人的认知功能,预防老年痴呆是国内外研究重点。目前研究表明认知训练能够促进健康老人、MCI老年患者和AD早期患者认知功能的提高,认知训练多采用记忆训练、推理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信息处理速度训练等方法,周期多为1~6个月,能够改善注意、记忆、推理速度和执行功能等多个认知领域[7-9]。

本研究探索认知训练对社区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验证认知训练对老年人的记忆力、注意力、视空间能力等认知领域的干预效果,为老年痴呆的一级预防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显示认知训练3个月后,干预组在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抽象、延迟回忆4个认知领域的评分均有所提高,而且视空间与执行功能、语言23个认知领域的评分及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证明了认知功能训练的有效性,因此,认知训练作用可能是帮助老年人建立应对认知老化伴随功能减退的有效代偿策略。对照组在干预3个月后的评估结果显示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命名、注意、延迟回忆、定向力5个认知领域的评分也有所提高,抽象认知领域的评分无改善,但语言认知领域的评分下降,这可能由于对照组的失访者年龄显著大于未失访者,或者失访者认知功能方面较差,导致未失访者的基线成绩偏高,而干预组因依从性较高,高龄者仍参加训练,从而造成一定偏倚。

研究过程中干预组参与率为80%,对照组的参与率为97%,失访率低于10%。干预组干预后连线、复制立方体、画钟表、命名、反应等12项的评分均有提高;对照组干预后连线、画钟表、命名、反应等7项的评分均有增高,复制立方体、顺背、倒背、词语相似性2、语言流畅性5项的评分均有下降,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认知功能有所提高;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干预组的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命名、语言和延迟回忆4个认知领域的评分及总评分优于对照组,干预组的注意、抽象和定向力3个认知领域的评分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综上所述,本研究探讨了由认知训练课程与Lumosity脑功能锻炼软件相结合的一种综合性认知训练方法可以部分提高或保持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其中对延迟回忆领域的有效性最明显。还有一些研究表明认知训练不仅仅能够改善记忆功能,而且能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10,11],今后将进一步研究认知训练干预效果的持续性及认知训练与日常生活能力、生活满意度和健康状况等方面的相互关系。通过这些相关研究探索老年人心理健康促进的一些方法学基础和理论依据,从而提高老年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推动健康环境、健康人群和健康社会和谐统一。

本研究由于随访时间较长造成了一定的失访率,同时由于认知训练对老年人的文化程度要求较高且缺少趣味性、干预组与对照组人数不均衡等因素,也可能降低了训练效果,从而导致干预结果偏倚。因此,本研究结果有待大样本、随机、单盲的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另外,改进干预方法及检测方法也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1] Maurizio Gallucci, Manuela Mazzetto, Pierpaolo Spagnolo, et al.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from theory to practical intervention: “Camminandoe leggendo…ricordo”(Walking and reading…I remember), an action plan. The Treviso Dementia (TREDEM) Registry[J]. Ann Ist Super Sanità, 2016, 52(2):240-248.

[2] 张群,曾慧,宋丽淑.认知训练对社区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0,25(3):16-18.

[3] 薛海波,张明园.老年性痴呆的早期预防[J].上海精神医学,2005,17(增刊):76-77.

[4] 成燕,冯威,张旭,等.多领域认知训练对社区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2,45(4):228-231.

[5] 陈晓春,潘晓东.神经科查体及常用量表速查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129-131.

[6] Daniel A.Sternberg, Kacey Ballard, Joseph L.Hardy, et al. The largest human cognitive performance dataset reveals insights into the effects of lifestyle factors and aging[J].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2013,7(292):1-10.

[7] Verena Buschert,Arun L.W. Bokde, Harald Hampel. Cognitive intervention in Alzheimer disease[J]. neurology,2010,6:508-517.

[8] Rui Nouchi, Yasuyuki Taki, Hikaru Takeuchi, et al. Reading aloud and solving simple arithmetic calculation intervention (Learning Therapy) improves inhibition, verbal episodic memory, focus attention and processing speed in healthy elderly people: evidence from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Front Hum Neurosci, 2016, 10: 217.

[9] Loren Mowszowski, Jennifer Batchelor, Sharon L. Naismith. Early intervention for cognitive decline: can cognitive training be used as a selective prevention technique?[J]. International Psychogeriatrics, 2010,22(4):537-548.

年度训练总结范文7

关键词: 对口单招 机电类钳工考试 技能训练

2011年的对口单招已完满结束,通过考试,我校机械、机电专业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特是技能专业考试相比2010年进步明显,得到学校与学生的好评。总结经验更有利于明年的相关工作。

一、近两年机电类钳工考试特点

2010年和2011年江苏省机械、机电类钳工技能考试试题侧重于考核考生的锉削加工基本技能的熟练程度和工艺安排的合理性。从考生考试情况看,2010年考生准备仓促,认识不足,多数考生在操作规范、工艺合理上有较大问题。从得分情况看,总分300分,全省平均分在180左右,而我校平均分173分。与溧阳职技校(戴埠)相比差49分,差距明显。

2011年考生在这方面有明显改进,工艺安排合理的比率较高,操作明显规范,现场完成的情况也比较理想。

针对2010年的特点,我们在2011年的技能训练中提出了改进意见。

二、重新认识,重视技能

技能在对口单招的比重占据30%,机械以钳工为例占300分,机电类钳工占150分、电工占150分。按理,机械或机电技能训练时间都应在30%左右,但实际,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两者都不满30%的时间,从高三一年的统计来看,全高三一年总时间为190天(计算了周六的上课时),机械从训练到考试总共是55天,机电57天分占总课时的28.9%与30%,当然这是高三一年的总学时占用,高一与高二占的比例不到10%。这个时间也是我们08101对口单招班的时间,相比以前有了不少的进步,这是教学管理思想进步的结果,也是我们通过总结,纠正以前的教学管理、纠正不少老师的“过关”思想结果。通过努力,我们技能训练小组改变了学生不重视技能训练、只重视文化专业课的偏科现象,使得技能训练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三、科学合理分配各训练课时,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以机械为例,全高三年一共190天时间,我们以不但要取得技能考核优良的结果,更要取得文化专业课方面的成绩。科学合理的分配技能训练时间,不但使我们的学生技能考核结果理想,文化专业课也有不小的进步。从结果看,我们机械专业学生的对口单招平均分相比去年有一定的进步,兄弟学校的平均分则有一定的退步。

如何合理地科学安排训练时间也是我们一直探索讨的问题。科学合理地安排训练,既能提高学生的技能成绩,也不影响学生的文化专业课的学习。根据技能训练的特点,我们认为技能训练既要有一定的连续训练时间,也要有一段间隙巩固的时间。因此,我们在高三第一学期安排是每两周安排一次连续4天的训练,高三第二学期一开学就以技能为主一直训练至考核,时间大约在三周,机电四周半天,机械为三周时间(说明:连考试时间都算)。这样在高三第一学期的训练也非常有利于学生技能的学习与巩固,同时也不影响学生的文化专业课的学习,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四、选择合适的课题,以点带面、全面提高学生的技能

合适的课题有利于学生全面提高技能,合理的安排更有利于学生得分。合情的课题可以弥补学生的缺陷。

以机械为例,全高三年共计训练36个大课题,21个小课题,大课题就是以4小时以上的综合工件,训练内容涵盖全部技能要求点,小课题以某个单项为主要训练点为主点,单独训练的内容为主,例如单个圆弧、单个尺寸,等等。

大课题选择的标准是从简单到复杂,内容则是循序渐进地完成“考核要求”,以锉削为红线串接起钳工技能的要求,辅助以小课题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通过实验,我们认为这种办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学生考核的结果也说明了这一点,机械班高考学生平均分为216.6,超溧阳职技校(戴埠)校区13分。下表为江苏前五名的机械专业技能排名。

五、指导认真、抓细抓实技能教学工作

我们要求指导教师对于学生技能训练工作认真抓细抓实,不放过学生的一个微小错误点,重视学生在训练中的突出点。

仔细分析对口单招试卷的构成,我们发现整个考核内容以对口单招的技能标准为蓝本,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以机械为例)

1.尺寸(35%)

2.形位公差(5%)

3.表面粗糙度(5%)

4.孔加工(25%)

5.配合加工(30%)

通过分析,我们找到容易拿分的重点项目加以重点训练,如尺寸分,这是重点,同时也是学生“锉削技能”的基础,同是尺寸也是其他项目的基础,如表面粗糙度、配合,只有抓住“尺寸”项目才可以对其他项目兼顾。

对于孔加工,我们认为,这是拿分的主项目,绝大部分同学在这一项目上必须也应该拿大分,因为孔加工只要做好几个方面就可以得大分,如孔的精度、孔的表面粗糙度等,唯一难拿分的项目是孔位置精度,这个分不太好拿,运气分占了大多。所以我们的训练就以此为例,要求学生每个训练工件基本上孔精度与表面粗糙度分都拿,这样保证正式考试才可以得高分。

总体这样算下来,该拿的分都拿到了,得分的高低就看学生的基本功了,基本功好的同学就得高分。如机械班的谢超(240分)、高立枫(238分)等同学,基本功扎实,得分自然就高。

六、考前精心准备,考试得心应手

考试是平时练习水平的体现,只有平时抓好基础训练,做好各项工作才可以在考试中考出好成绩,但考前两三天的准备工作也是必不可少,做好考前的准备工作,可以为考试增添信心,发挥出学生最好的状态。

考前的准备工作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1.工量具的准备:所有的刀必须是试用过的,不一定是最新的,但一定是要用过的,最得心应手的,锉刀分粗、中、细三种规格精心准备,粗锉刀切削量要大,精锉刀切削量要小,切削面要光;钻头要试钻,一定要保证孔径与公称直径相符合;铰刀要修磨,铰出的孔不但直径要用塞规测量,孔壁要光,表面粗糙度为1.6,不能有拉痕;锯条最好选用高速钢,让学生试锯出光滑的表面、标准的尺寸。量具要校准,游标卡、千分尺要也量块校准,不能有误差。

2.切削液的准备:切削液要分攻丝、铰孔、钻孔三种,攻丝用32#机油即可,铰孔、钻孔用皂化油配制,浓度要适当。

3.各种辅助东西的准备:主要包括钳口垫板、工作服的准备等。

4.临场心理的辅导:树立学生必胜的信念,全力以赴,同时在考前一两天调整好学生的状态,将学生各自的生物钟调整到考试时间内最好的状态,考虑各种临场因素,如考场的钳台、钻床的使用安排,等等。

年度训练总结范文8

二0__年新兵军事训练工作总结XX司令部:根据新训工作指示,现将我部20__年新兵军事训练工作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今年的新兵训练从20__年X月X日开始至X月X日结束,分为适应期、规范期、强化期,开展了队列、擒敌术、战术、执勤业务、射击、军事体育、警棍术等科目的训练,完成了XX个训练日,平均参训率为XX,经支队考核训练总评成绩达到良好。新训期间,新兵营以营为单位组织教学,以连为单位实施训练,共组织了大规模的会操X次,示范教学观摩X次,各连开展各种形式的评比竞赛XX次。通过训练,筑牢了新兵的身体素质和军事素质基础,较好地实现了由普通社会青年到XX战士的转变,为今后补入部队完成好以执勤为中心的各项任务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二、主要做法(一)精心筹备,早打基础,扎实做好开训准备。从去年12月份起,教导队就本着早计划、早安排、早落实的原则,从组织、教学和物资等方面,做了大量认真细致的准备工作。1、明确目标,理清工作思路。为了搞好今年的新训任务,新兵营接到支队下发的新训工作指示后,专门召开会议,总结往年新训经验,并结合上级新训指示精神和自身教导队刚刚建成,各项设施还欠规范的特点,确定了“抓正规、打基础、求稳定、出效益”的总体思路,提出了“思想稳定,训练扎实,作风紧张,管理规范,保障到位”的新训工作目标,认真做好《新训工作制度》等各项建章立制工作,有效地保证了新兵到队之后,新兵营的日常生活、工作、训练秩序依计划、按要求迅速、正规地展开。2、抓好培训,做好训练保障。为了确保新训质量,去年11月底,支队选拔了带兵训兵经验丰富的XX名警官和XX名班长骨干,组成了新训班子,承担新训任务,并指定X名警官和有训练特长的士官组成教学研究小组,本着“专长任教、按级任教”和主要科目由新兵连主官亲自抓落实的原则,对各科目进行了教学分工。11月20日至12月10日支队专门举办了为期20天的新训干部、骨干集训,统一动作,学,并抓好示范班的训练。为了做好新兵训练中的保障工作,支队业务部门及时下发了相关训练材料19份,教学法录像带7盘,制作了用于队列训练的“T”字架230个,射击模拟靶台20个,调拨了充足的训练用枪和警棍。新兵营领导也针对教导队场地小,训练不便于开展的不利因素,积极与浦镇车辆厂等友邻单位取得联系,争取了一块能够同时容下300人开展战术、射击训练的体育场,联系了浦口轨枕厂场区作队列、擒敌训练场,以及南京陆军学院的射击场等,从而使新兵训练的器材和场地得到了较好地保证。3、及时动员,激发训练热情。12月21日,支队在新兵营召开了新训动员大会,新兵营两个连的官兵互相开展了“挑应战”活动,一连官兵叫响了“谁英雄谁好汉,训练场上比比看”的口号,二连官兵积极响应,表明了“当兵不习武,不算尽义务;武艺练不精,不算合格兵”的决心,新训干战代表纷纷涌跃发言,提倡议,表决心,定措施。最后支队长XX提出了“端正动机,加强学习,刻苦训练,服从管理,达到安全、圆满、高效”目标的总要求。通过动员,广大官兵明确了新兵训练的重要意义,明确了新训的任务、标准和要求,增强了全体新训官兵习武练兵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极大地鼓舞了新训干战的士气。会后,新兵营各连根据动员会精神,在新训的不同阶段,多次进行思想再发动,温故个人决心书,畅读家中来信,澄清不同时期出现的模糊认识,促进了新兵训练工作自始至终有条不紊地开展。(二)贯彻“两严“方针,狠抓训练制度的落实。一是把好教学质量关。为提高训练质量,新训教学小组从提高新训干部、骨干的自身动作入手,并按照“先统一思想,规范动作,后检查督导,开展评比竞赛”的步骤落实教学。通过认真细致的教学,规范了动作,统一了标准,切实提高了班长的组训能力。为了确保新兵训练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教学组经常召开训练形势分析会,开展评教评学活动,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并研究各阶段新兵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查找训练中的薄弱环节和不安全隐患,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在训练中,教学组成员采用“理论授课,教学片观摩,集体示教,示范班引路,评比竞赛”等形式灵活贯彻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较好地保证了新训教学任务保质保量地完成。二是加大训练督导力度。为了保证今年新训任务高标准地完成,遵照总队的要求,副政委XX、副主任XX驻新兵营,加强对新训工作的督导,并亲自挂帅,从抓正规训练秩序入手,严格落实制式训练形式,狠抓训练人员、时间、内容、质量地落实。训练中,新兵营紧紧抓住干部、班长这个重点,狠抓干部坚持跟班作业,要亲自示教和组训;抓班长的组训能力,给班长教方法教路子,力求正课时间出效益,避免盲目蛮干,简单粗暴。通过抓好干部、班长这个环节,正规训练秩序,减少了训练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促进了训练质量的提高。支队副政委XX多次深入训练一线,召集新训干部作动员,提要求,研究提高训练质量的方法。在射击训练中,副政委、副主任亲自到训练场指导训练,传授射击经验,极大地鼓舞了新训干战的训练热情。(三)针对新兵特点,注重科学练兵。新训不同阶段,新兵会呈现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重视好对这些特点的研究、分析和把握,就能有针对性地抓好新兵训练。为此,新训期间,新兵营严格按照支队制定的“前期抓适应,中期抓基础,后期抓提高”的思路,合理安排训练内容,把动作与理论,室内与室外,脑力训练与体力训练合理穿插搭配,做到体能课目逐步练,技能课目集中练,其它课目穿插练。1、抓好适应环节,灵活施训。针对新兵初到部队,体能较弱,对训练有较强恐惧感的特点,新兵营采取了“以静制动,以动促训”的训练思路,着重抓好单个训练、定型训练和体能训练,把队列的“静”与擒敌的“动”有机结合,。训练中采取归纳要领,编口诀,结帮教对子,利用辅助器材引导训练等形式提高新兵对动作的理解,如:队列训练中在训练人员腰上插上“T”字架,地上画步幅线,手指、双腿间夹纸牌练军姿等。同时还利用调查摸底,个别谈心等形式在课后对新兵进行跟踪问访,准确把握新兵的思想脉搏,有效地开展训练中的政治思想工作,真正使新兵在适应期中思想稳定,训练水平稳步上升。2、打牢基础训练,因情施训。训练中期,由于下雨天较多,气温较低,新兵训练的新鲜感也逐渐消失,训练劲头有所松懈。对此,新兵营及时调整了训练计划,把教育和执勤业务课提前,大力开展“五小”练兵活动,在室内进行缩小靶的瞄准,四哨动作的模拟,体能素质的强化训练,发挥新兵中小教员的助手作用,谈训练体会,结帮扶对子,适时开展游戏活动和体育比赛,激发了新同志的学习兴趣和训练 求知欲。比如,新兵二连二十班战士XX当兵前,受过正规的散打训练,在训练中班长充分发挥他的小教员作用,使该班的擒敌术训练成绩很快得到提高。3、加强提高环节,激励施训。随着新训接近尾声,新兵基本掌握所训内容,会不同程度产生厌训和应付的心理。新兵营在新训后期,着重抓好各种激励措施的运用。如温故新训动员大会决心书,利用板报刊登家长来信,张贴练兵习武的口号,发动“三互”小组之间进行“体能、技能对抗”“比、学、赶、帮、超”,班、排、连之间开展各类评比竞赛。对训练中认真刻苦,成绩优秀和进步明显的典型,新兵营进行大力宣扬,并颁发纪念品奖励;对不思近取,消极怠训的新同志,在摸清思想底数后,实施重点帮扶。如新战士华鸣,在训练后期,产生厌训情绪,经常装病逃避训练,通过新兵连广泛开展谈心活动,结帮教对子,提高了该同志的思想认识和训练热情,目前该同志训练成绩提高很快。(三)严格管理,注重养成,坚持用条令条例规范新兵的言行。抓好新兵的教育、训练和管理,是一项管长远的基础性工作。为确保新兵在步入警营后起好步,上好路,新兵营主要从抓好一日生活秩序入手,重点抓好新兵作风纪律的养成。通过以训促管,以管促训等形式,从点滴培养新兵的军人意识和优良作风。一是增强干部、骨干文明带兵的约束力。为了克服以往新兵训练中打骂体罚等不良现象,新兵营制订了严格的带兵准则,对新训干部、骨干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及时传达贯彻上级的规定和学队首长《致新兵训练干部、班长的一封信》,打印下发了“文明带兵好班长”的规定,并且在新兵班长中开展了“想一想带兵人的责任感”,“想一想自己当兵的亲身感受”活动,号召新训干部、班长为新兵做好第一次送温暖活动。此外,新兵营还召集全体新兵,宣布了文明带兵的纪律,明确了打骂体罚与收受贿赂两条“高压线”的利害关系,并设立了举报箱进行双向监督。班长XX认为自己是一名老士官,即将面临退伍,认为新兵营是临时单位,可以得过且过,在训练、管理中搞“土政策”,搞“亲疏”。对训练好的新同志听之任之,对看得不顺眼的横竖刁难,引起了新兵很大的反感。新训干部通过谈心了解到情况后,对闻立即进行批评帮助,在效果不明显的前提下,新兵营果断将其退回了原中队,并就此情况在全体新训干战中展开讨论,提高思想认识。此外,新训期间,新训干部始终坚持原则,廉洁带兵。据统计,今年新兵营共接待新兵亲属来队探望XX余次,拒收送礼和请吃XX余次。由于今年新兵营各项措施得力,坚持落实以情带兵,以行带兵,狠刹歪风邪气,促进了官兵关系融洽,较好地实现了不跑一兵,伤一兵,亡一兵的要求。二是严格条令条例,加大管理力度。条令条例和各项规章制度是新兵管理教育的准则。新兵入伍后,新兵营为了稳定新兵思想,端正入伍动机,在新兵中开展条令条例、国防法、兵役法等知识的学习,并就新兵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打好预防针,使新兵明白部队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重点抓好了一日生活制度地正规实施和“制逃、防逃”及安全防事故措施地落实。如针对新兵刚到部队,思想不稳定、心理复杂的特点,新兵营在发动新训干部、班长在做好普及性教育、谈心的同时,除正常勤务的同时,又分别在饭后、晚饭后、熄灯后三个时间段,增加了流动哨,并增加夜间查铺查哨的次数;针对训练后期,新兵作风纪律有所松散的现象,新兵营适时开展作风纪律整顿,,从点滴入手,狠抓养成,把训管结合,教养一致贯穿于新兵训练、管理的全过程。新训期间,新训干部自始至终在职在位,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自觉与新兵实行“五同”,用自己的模范行动教育和影响新战士,经常性地做好安全工作检查和开展一事一议活动,较好保证了用条令条例管兵、训兵制度深入兵心。三是建立管理网络。为了使新兵的行为纳入严格的管理体系之中,新兵营各连在新兵中成立了互帮、互学、互管对子,增强新兵参与管理的主动性。针对今年新兵来自的经济地区贫富差距明显,兵员成分复杂、文化程度差距大,入伍动机明确、自理能力弱等特点,新兵营积极抓好经常性教育的同时,积极发挥“三互”小组的作用,并建立了部队、家庭、地方政府三位一体的管理网络,督促家庭、政府配合部队共同抓好新兵的管理,保持了新兵队伍的稳定,确保了新训工作顺利的进行。今年的新兵训练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抓训练的力度不大,措施还不够有力,部分科目,如障碍训练还存在怕出事,有消极保安全的现象;二是个别骨干自身素质弱,任教组训能力弱,管理方法简单。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下阶段带新兵中加以克服。

年度训练总结范文9

关键词:新学员强化训练训练伤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530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359-01

新入学学员强化训练期易受训练伤,对受伤者后期的训练和学习将产生很大影响。研究表明,根据具体情况开展调查分析,把握军事训练伤发生特点与规律,有助于科学组训,总体降低训练伤的发病率。本文调查分析了我院2012级新入学学员强化训练期训练伤的发生情况与分布特征(结合前3年的统计数据),提出相应对策,也可供类似情况的基层部队开展军事训练作为预防对策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采取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新入学学员738名,均为男性,经入学体格检查身体合格、心理健康,均符合《新学员入学体格检查标准》、《新兵入伍心理测查标准》,年龄18-24岁,平均19.2岁。

1.2方法。

1.2.1分析方法:根据《中国人民训练伤诊断标准》和医疗诊断明确由训练引起的伤病,制定统一诊断标准,设计《新学员入学强化训练伤统计表》,表格内容包括序号、姓名、单位、训练伤类型、发生时间、部位、时机、伤情轻重、治疗方法。在强化训练期第1周~13周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每周对全体新入学学员进行调查,调查方式为收集训练伤登记数据、询问受伤史、检查伤情、填写调查表,填表前由学院门诊部军医就填表要求进行说明,诊断由调查对象填写并结合门诊部及医院记录、巡诊情况认定。所有问卷当场收回,当场审核与统计。

1.2.2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总体情况。凡因军事训练引起的损伤,经部队医院医生确诊、卫生部门处置、有明显功能障碍的均视为训练伤。调查738名新入学学员,经过认真统计和对照排查,排除先天性疾病和非军事训练引起的伤病,共发生军事训练伤232人次,发生率为31.4%。在军事训练伤中下肢和腰部训练伤发病率居前2位,前者共发生117人次,发病率为15.9%,占训练伤构成比50.4%;后者共发生45人次,发病率为6.1%,占训练伤构成比19.4%;统计学分析显示两者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

2.2下肢训练伤类型。下肢训练伤病情复杂、病症较多,如膝关节半月板断裂、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等均属于复杂的训练伤,预后欠佳,但从调查统计的结果看,发生训练伤的主要类型是:踝关节扭伤、膝关节扭伤和胫骨疲劳性骨膜炎,占下肢训练伤构成比依次为30.8%、19.7%和12.8%。统计学分析显示三者构成比明显高于其他类型,且具有显著性差异。

3讨论

本次调查,我院新学员强化训练期间军事训练伤发生率为31.4%,与文献报告接近,从损伤部位看,训练伤发生率由高到低顺序依次为下肢、腰部、上肢,其中踝关节扭伤是最常见的训练伤,从损伤的时间看,本次调查最高峰出现在第9周,可能与训练计划安排、加大训练强度、疲劳恢复时间不足等有关;从损伤的时机看,400障碍和器械是最容易发生训练伤的训练科目。

预防军事训练伤应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角度出发,因势利导,调动一切因素,最大限度的预防训练伤的发生。根据本次调查分析的结果,结合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减少训练伤的发生:

(1)落实训练大纲。制定周密计划,严格按纲施训,要做到应时、因地、因人施训,根据具体实际情况选择训练场地、训练方式、训练内容,做到有机结合、形成合力。

(2)讲究科学施训。根据个体实际情况开展训练,不能超负荷,不能超极限,要统筹兼顾,科学组织训练,合理安排训练负荷,要遵循先简后繁、先易后难、先弱后强、动静结合的原则进行科学训练。不能一味“硬拼”,超过身体承受力,造成损伤。

(3)加强医务介入。训练中一方面要强调“轻伤不下火线”等战斗精神,杜绝小病大养、无病装病、借病不训等现象发生,另一方面医务人员应加强巡诊,现场处理突发训练伤,严禁带伤训练。

特别是对急性扭伤的伤病员,要及早诊断、及早治疗,避免形成慢性损伤。

(4)强化心理干预。实践证明,适度的心理教育和干预对训练伤减少有明显的作用,帮助新学员克服恐惧、过度紧张等不良心理,尤其是对几个关键期的心理干预,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合理安排各项生活制度。加强体育锻炼,做到劳逸结合、张弛有度,培养乐观的革命主义精神,改善伙食营养结构,不断增强官兵体质,减少训练伤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良寿.军事训练伤流行病学特点、致病因素及预防[J].人民军医,1994,2:10

[2]黄昌林.军事训练医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159-164

年度训练总结范文10

论文摘要:教师职业技能是教师驾取教学艺术的多方面能力的综合表现,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一系列行为及智力活动方式的总称.近年来高师院校忽视了学生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毕业生表现出对基袖教育的不适应.因此,加大职业技能训练力度成为高师院校的共同任务.大庆师范学院探索职业技能课外训练课堂化的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教师教育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特殊专业,教师职业技能是教师驾驭教育教学艺术的多方面能力的综合表现,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一系列行为及智力活动方式的总称。优秀教师多始于“术而强”而后达于“学而高”。对于教师教育而言,术用比学道更基础更必要。“术”指的就是教师职业技能。然而,由于高校扩招导致教学软、硬件条件不足及教师投人教学精力不够,加之扩招学生学习基础差、习惯不好和自觉性不高,弱化了学生技能训练。部分师范院校片面追求办学综合性,淡化了教师教育,没有严格的专业化技能训练,只是在人才培养模式中,象征性刘邓付加少量教师技能训练,缺乏制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的训练,导致理论与实澎动兑节的现象十分突出。

大庆师范学院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院校。多年来承担着大庆油田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任务。虽然已形成教师教育的模式,但面对新形势也凸显出不适应性。如何改革和创新教师教育,做精、做强教师教育是亚徐破解的难题。

一、探索:以成立“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中心”为平台,整合、优化职业技能训练体系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充分发挥省级精品课程——‘‘英语教学法”的示范作用,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高师英语专业‘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在高师英语专业学生职业技能评价中的研究与应用”和“构建高师英语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支撑作用,校级教学团队——“英语教师教育核心课程教学团队”的辐射作用,校级网络课程——“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网络课程”的辅助作用,以及大学生第二课堂的主渠道作用,以提高英语教师素质为目标,采取职业技能课外训练课堂化的运行模式,将教师专业技能、职业技能、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分解、细化,优化课堂理论教学、课外专业技能、职业技能以及实践教学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创新训练模式,建立起集职前职业技能训练、评价,职后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于一体的职业技育即训练架构。中心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多样的教学活动、多维的学习空间、开放的组织系统,使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体系成为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系统,并以此为纽带形成一个脉络清晰的架构。有了这个架构,训练活动的开展就会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做到相辅相成,多而不乱,发挥出集聚的效能,避免了以往零散、随意的技能训练方式。

二、实践: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系统构建特色化育人模式

教师职业技能是一门技术化的艺术。这门艺术仅靠教师个人的悟性和探索是远远不够的,仅靠课上有限的教学和课下分散的训练也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全面、系统的训练作为必要补充。束定芳提出新的外语课堂模式描述了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的关系:1.语言学习=课堂学习+课外学习。2.课堂教学二为课外学习作准备。3.课外学习=促进课堂学习。这样,就把课外学习与课堂学习放到了同等重要的地位。所以,谁能够在使用外语的环境(第二课堂)上下工夫,谁就能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刻币职业技能的培养必须充分利用第二课堂这一重要渠道。

中心立足于扎实基础、强化技能、学以致用、厚积薄发,着眼于一条主线一一提高英语教师职业技能水平;两个面向一骊团向学生个人需求,面向基础教育英语师资需求;正确处理三个关系—课堂学习与课后训练的关系,集中辅导与自主训练的关系,单项技能训练与综合技能训练的关系;做到四个融为一体一一融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为一体,融理论知识学习与职业技能训练为一体,融专业教学与基础教育需要为一体,融教学与科研为一体;坚持五项原则一一侧全程性、实用性、实践性、层级性和可持续性。

(一)分解任务,实戏导学,训练内容系统规范化

合格的教师是在实践教学环境中训练出来的。在校期间缺乏有效的实质性训练是许多师范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不能适应教学工作的主要原因。根据师范生培养目标及未来工作的特点和需要,按照技能教学规律和用人单位比较看重的能力素质,中心将各项技能进行总结、归纳,构成教学板块,让每一名学员充分了解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而训练内容的选择是在综合分析学员基础、教师技能素质要求、各训练内容彼此的关联程度等基础上,把英语教师的职业技能分解为语音正音、教师口语、中小学语法教学、课堂教学、英文歌曲、英文书画等若干适用、可操作性的训练内容,每项内容突出一个“练”字。通过训练使学员初步具备专门从事教师职业,运用教育理论知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巧和方法的能力,因此,中心的训练不是盲目、随意、零星、可有可无的,而是规范、系统、制虏创七的。为了保证质量,中心推行耶七业技育断果外训练课堂化的训练模式,把课外训练活动作为一门课程,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方案及各个训练部详细训练计划、教学大纲、课程设计等,训练内容系统、规范。无论是内容、方法的选择,还是教学、管理的保障,都最大限度地为学员创造技能训练与实践的机会,让学员的第二课堂成为基础教育的第一课堂,让学员变为教师,做到实践导学。

(二)集中辅导,自主研学,训练过程组织制度化

训练是提高教师不刊卫技能的基本途径,仅仅靠课堂和中心的集中训练都是远远不够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借助于他人和环境的帮助,积极构建所学新知识的过程。”因此,中心注意引导学员正确处理技能传授与技能自我建构的关系、课堂学习与课后训练的关系、集中辅导与自主训练的关系、单项技能训练与综合技能训练的关系,做到目标引领与任务驱动相结合,增强学员技能训练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一方面,进一步细化和明确每一个训练项目的标准和具体要求,让每名学员都能够充分了解并将其作为自己的学习目标,成为自主训练、自主学习的动力;另一方面,做到集中的技能训练始终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进行,这样,学员能够通过集中辅导初步掌握基本的技能训练过程、步骤以及训练的方式方法,学员在课后的自主训练中按照教J币的计划与要求,在“培训师”(学员)的组织与指导下,通过大量的练习,进行技能的自我建构,从而强化和掌握技能。与此同时,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完善规章制度,强化内部管理,夯实基础工作。相继成立了中心管理机构,明确了各岗位职责,制订了学员管理与奖惩条例、学员出勤与考核办法、学生干部值班制度、学生干部与指导教师例会制度、基础资料归档制度、学员出勤与考核档案等,使各项活动纳人制度化轨道.从而保证了训练的质量和中心工作的有序运行。

(三)以生为本,网络助学,训练手段多样个性化

根据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任务分解,依据学生专业基础与技能水平,结合个人职业规划与兴趣,有针对性地给不同年级、不同基础的学员开设“技能超市”,供学员自主选择,自愿地参加训练。遵循以学生能力为本、以学生需求为本的原则,实行不同年级、不同学期,分层次、分类别、分项目的训练模式,体现因人而异、因基础与个人需求而异。各训练部力求训练内容生动有趣,训练方法灵活多样,活动形式丰富多彩。这样,良好的学习动机、积汲的自我意识、轻松的训练均雄竟会激励学生最大限度地增加实践量。同时,为了保证训练资源的丰富与学习渠道的开放性,促进师生的互动与教学反馈信息的及时性,中心借助学校“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网络课程”建设的机会,明确专人负责,加大了网络辅助技能训练的力度。通过网络建设,构建了一个集资源建设、资源使用、资源管理和成果展示为一体的,训练内容丰富、训练方法多样、训练空间开放、反馈与沟通渠道畅通的学生技能训练、评价平台,使学生可以快捷地获取技能训练的全方位信息支持,更加有效地实现师生互动交流,真正地发挥了网络助学的作用。

各训练部在每期初制订出详细的活动计划并公布训练方案,制订训练专题、提供学习资源,通过观摩中小学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组织讲座、座谈、公开课和各种技能的单项竞赛、展示等形式定期集中学习、训练和总结,举行对内与对外开放日(周)活动,组织、承办外国语学院各种学习比赛活动等。每期在保留一部分重要的、基础的训练项目的同时,还推陈出新,以适应同学新的需求。在上一期,中心安排了语音正音部和教师口语部、中小学语法教学部和课堂教学部、英文歌曲部和英文书画部进行了面向全校的公开“对抗”训练展示,邀请曾获2006年全国高师英语教师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2009年度CCTV杯“希望之星”全国中小学英语刻币风采大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学校2008届优秀毕业生邹文婷以“生本课堂—师生快乐的舞台”为题给学员做示范课等一系列活动,不仅促进了中心内部的交流,激发了学员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技能水平,而且,充分发挥了中心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吸引了全校很多学生的关注,扩大了中心的影响。 转贴于 (四)分项训练,递进提高,训练体系全程整体化

依据教师职业技能的特点与技能训练原理,中心将英语教师职业技能分解为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等项目,把握“习得性”这一教师职业技能的基本特征阎,通过规范化的训练加以巩固、强化,从而形成顺利完成英语教学活动的取七业能力。宏观上,在已经实行的职业技能训练四年不断线的基础上,制订了各学期技能训练子计划与实施方案,分期、分批实施。总体以四年为一个体系,以学期为一个训练周期,不同时期设立不同的训练内容,做到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全程化和层级性。即一、二年级是基本技能的训练,三年级是专业技能的训练,四年级是综合技能的验收。微观上,把英语教师职业技能分解出的六个训练部作为六个训练模块,各模块之间通过“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的提高”这个核心目标连接,纵横贯通,相互关联。纵向,把构成某项技能或该技能的某个方面的一个或数个训练点分解为多个训练内容,多个训练点集成一项综合训练。例如英文歌曲训练部就包括英文经典歌曲演唱、中小学教学歌曲演唱与教唱、身体语言辅助歌曲教学技能、英文教学歌曲演绎与创作技能、英文歌曲辅助课堂教学技能等多个训练点;中小学语法强化部包括中小学语法体系与脉络精讲与串讲、中高考题模拟训练与分析、重点语法讲解技能、语法教学设计技能等各个训练点组成。其中正音、口语、歌曲、书画为基本技能层次训练,语法与课堂教学训练为叁知今技能层次。如此分层逐步扩展,体现训练由低到高的层级性。横向,不同技能项目的训练点相互联系,例如语音正音是教师口语的基础训练,教师口语、书画、歌曲的训练又是课堂教学与语法教学训练的基础,它们彼此互为补充、互为促进,职业技能就连点成线、集线成片、合片成体了,各训练部之间的训练共鸣共振,发挥整体功能,从而获得训练的最佳效果。

(五)能力整合,动态生成,评价方法灵活多元化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是一个复杂的、由诸多要素构成的完整系统,其训练过程又是漫长的,因此,训练活动中我们突出职业技能训练的全程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对象、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职业技能训练内容,建立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与标准,对各项英语专业职业技能训练进行细化操作和量化管理,中心为每位学员建立了职业技能档案,进行职业技育留民踪测试,最终进行能力整合,从而动态生成职业技能。在评价方面,采取单项技能与综合技能考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笔试与口试结合、单项考核和综合考核结合等评价方法,以达到分项训练、分项考核、整体提高的目的。包括原始单项技能测试、模拟教学、口头对话、考查原始学习证据等。对于那些能够通过外在行为表现来加以考核的单项技能,如书画技能、英文歌曲技能,采取分项考核或单项技能鉴定的方式来评定。而对于那些难以通过外在行为方式表现出来的综合技能的考核,如语法教学、课堂教学等,则主要通过课堂模拟教学、教学实践等多种途径给予综合考核与鉴定。单项技能考核合格的学员可获得中心颁发的单项职业技能合格证书,学员凭借证书就可以免于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课程中这一项技能的考试,还可以凭借多个单项证书换取职业技能的综合等级证书。考核制度的实施,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与省沃里的效益。

三、收获:技能丰满羽三.感动一路随行

中心每期培训时间虽然仅仅只有几个月,就这几个月,全体学员和教学团队却总是收获满满,感动多多,师生间发生“化学反应”,做到了业务上教学相长,思想上互为影响,行为上互相感动。可以肯定地说,中心让学生成才有了平台,让教师发展有了舞台。

(一)学员训练热情高涨,职业技能水平大幅提高

尽管中心每期招收学员都是凭自愿在几百人中选拔的,但由于各部斑额较大,又属课外活动,组织起来非常困难。由于中心管理规范,制度严明,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教学方法生动有趣,学员的训练热情、自觉性宁良高。据统计,每期培训班没有无故旷课的,平均出勤率都达到了99%以上。通过正规、系统、高强度的训练,学员普遍树立了一种“学教学”、“练技能”的意识,专业思想进一步巩固,专项技能都得到了提高,每期有95%以上的学员能够获得专项技能合格证书。

(二)青年教师倾情投入,教学团队建设进一步加强

中心教师团队始终树立一种意识:既然因中心而成为一个团队,那么,不管工作中遇到多大的挑战和困难,都要全力以赴去应对和5c’服。要坚定一个共同的信念:“不干则已,干就干好。”这是一种责任,更是团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工作标准。令人欣慰的是,中心教学团队平均年龄30岁,都是女性,在中心这个舞台上展示出很高的教学热情,很强的敬业精神,很高的教学、管理能力和很大的发展潜力。小小的舞台锻炼了队伍,促进了青年教师成长。

年度训练总结范文11

论文摘要:教师职业技能是教师驾取教学艺术的多方面能力的综合表现,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一系列行为及智力活动方式的总称.近年来高师院校忽视了学生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毕业生表现出对基袖教育的不适应.因此,加大职业技能训练力度成为高师院校的共同任务.大庆师范学院探索职业技能课外训练课堂化的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教师教育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特殊专业,教师职业技能是教师驾驭教育教学艺术的多方面能力的综合表现,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一系列行为及智力活动方式的总称。优秀教师多始于“术而强”而后达于“学而高”。对于教师教育而言,术用比学道更基础更必要。“术”指的就是教师职业技能。然而,由于高校扩招导致教学软、硬件条件不足及教师投人教学精力不够,加之扩招学生学习基础差、习惯不好和自觉性不高,弱化了学生技能训练。部分师范院校片面追求办学综合性,淡化了教师教育,没有严格的专业化技能训练,只是在人才培养模式中,象征性刘邓付加少量教师技能训练,缺乏制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的训练,导致理论与实澎动兑节的现象十分突出。

大庆师范学院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院校。多年来承担着大庆油田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任务。虽然已形成教师教育的模式,但面对新形势也凸显出不适应性。如何改革和创新教师教育,做精、做强教师教育是亚徐破解的难题。

一、探索:以成立“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中心”为平台,整合、优化职业技能训练体系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充分发挥省级精品课程——‘‘英语教学法”的示范作用,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高师英语专业‘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在高师英语专业学生职业技能评价中的研究与应用”和“构建高师英语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支撑作用,校级教学团队——“英语教师教育核心课程教学团队”的辐射作用,校级网络课程——“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网络课程”的辅助作用,以及大学生第二课堂的主渠道作用,以提高英语教师素质为目标,采取职业技能课外训练课堂化的运行模式,将教师专业技能、职业技能、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分解、细化,优化课堂理论教学、课外专业技能、职业技能以及实践教学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创新训练模式,建立起集职前职业技能训练、评价,职后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于一体的职业技育即训练架构。中心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多样的教学活动、多维的学习空间、开放的组织系统,使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体系成为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系统,并以此为纽带形成一个脉络清晰的架构。有了这个架构,训练活动的开展就会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做到相辅相成,多而不乱,发挥出集聚的效能,避免了以往零散、随意的技能训练方式。

二、实践: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系统构建特色化育人模式

教师职业技能是一门技术化的艺术。这门艺术仅靠教师个人的悟性和探索是远远不够的,仅靠课上有限的教学和课下分散的训练也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全面、系统的训练作为必要补充。束定芳提出新的外语课堂模式描述了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的关系:1.语言学习=课堂学习+课外学习。2.课堂教学二为课外学习作准备。3.课外学习=促进课堂学习。这样,就把课外学习与课堂学习放到了同等重要的地位。所以,谁能够在使用外语的环境(第二课堂)上下工夫,谁就能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刻币职业技能的培养必须充分利用第二课堂这一重要渠道。

中心立足于扎实基础、强化技能、学以致用、厚积薄发,着眼于一条主线一一提高英语教师职业技能水平;两个面向一骊团向学生个人需求,面向基础教育英语师资需求;正确处理三个关系—课堂学习与课后训练的关系,集中辅导与自主训练的关系,单项技能训练与综合技能训练的关系;做到四个融为一体一一融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为一体,融理论知识学习与职业技能训练为一体,融专业教学与基础教育需要为一体,融教学与科研为一体;坚持五项原则一一侧全程性、实用性、实践性、层级性和可持续性。

(一)分解任务,实戏导学,训练内容系统规范化

合格的教师是在实践教学环境中训练出来的。在校期间缺乏有效的实质性训练是许多师范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不能适应教学工作的主要原因。根据师范生培养目标及未来工作的特点和需要,按照技能教学规律和用人单位比较看重的能力素质,中心将各项技能进行总结、归纳,构成教学板块,让每一名学员充分了解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而训练内容的选择是在综合分析学员基础、教师技能素质要求、各训练内容彼此的关联程度等基础上,把英语教师的职业技能分解为语音正音、教师口语、中小学语法教学、课堂教学、英文歌曲、英文书画等若干适用、可操作性的训练内容,每项内容突出一个“练”字。通过训练使学员初步具备专门从事教师职业,运用教育理论知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巧和方法的能力,因此,中心的训练不是盲目、随意、零星、可有可无的,而是规范、系统、制虏创七的。为了保证质量,中心推行耶七业技育断果外训练课堂化的训练模式,把课外训练活动作为一门课程,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方案及各个训练部详细训练计划、教学大纲、课程设计等,训练内容系统、规范。无论是内容、方法的选择,还是教学、管理的保障,都最大限度地为学员创造技能训练与实践的机会,让学员的第二课堂成为基础教育的第一课堂,让学员变为教师,做到实践导学。

(二)集中辅导,自主研学,训练过程组织制度化

训练是提高教师不刊卫技能的基本途径,仅仅靠课堂和中心的集中训练都是远远不够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借助于他人和环境的帮助,积极构建所学新知识的过程。”因此,中心注意引导学员正确处理技能传授与技能自我建构的关系、课堂学习与课后训练的关系、集中辅导与自主训练的关系、单项技能训练与综合技能训练的关系,做到目标引领与任务驱动相结合,增强学员技能训练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一方面,进一步细化和明确每一个训练项目的标准和具体要求,让每名学员都能够充分了解并将其作为自己的学习目标,成为自主训练、自主学习的动力;另一方面,做到集中的技能训练始终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进行,这样,学员能够通过集中辅导初步掌握基本的技能训练过程、步骤以及训练的方式方法,学员在课后的自主训练中按照教j币的计划与要求,在“培训师”(学员)的组织与指导下,通过大量的练习,进行技能的自我建构,从而强化和掌握技能。与此同时,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完善规章制度,强化内部管理,夯实基础工作。相继成立了中心管理机构,明确了各岗位职责,制订了学员管理与奖惩条例、学员出勤与考核办法、学生干部值班制度、学生干部与指导教师例会制度、基础资料归档制度、学员出勤与考核档案等,使各项活动纳人制度化轨道.从而保证了训练的质量和中心工作的有序运行。

(三)以生为本,网络助学,训练手段多样个性化

根据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任务分解,依据学生专业基础与技能水平,结合个人职业规划与兴趣,有针对性地给不同年级、不同基础的学员开设“技能超市”,供学员自主选择,自愿地参加训练。遵循以学生能力为本、以学生需求为本的原则,实行不同年级、不同学期,分层次、分类别、分项目的训练模式,体现因人而异、因基础与个人需求而异。各训练部力求训练内容生动有趣,训练方法灵活多样,活动形式丰富多彩。这样,良好的学习动机、积汲的自我意识、轻松的训练均雄竟会激励学生最大限度地增加实践量。同时,为了保证训练资源的丰富与学习渠道的开放性,促进师生的互动与教学反馈信息的及时性,中心借助学校“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网络课程”建设的机会,明确专人负责,加大了网络辅助技能训练的力度。通过网络建设,构建了一个集资源建设、资源使用、资源管理和成果展示为一体的,训练内容丰富、训练方法多样、训练空间开放、反馈与沟通渠道畅通的学生技能训练、评价平台,使学生可以快捷地获取技能训练的全方位信息支持,更加有效地实现师生互动交流,真正地发挥了网络助学的作用。

各训练部在每期初制订出详细的活动计划并公布训练方案,制订训练专题、提供学习资源,通过观摩中小学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组织讲座、座谈、公开课和各种技能的单项竞赛、展示等形式定期集中学习、训练和总结,举行对内与对外开放日(周)活动,组织、承办外国语学院各种学习比赛活动等。每期在保留一部分重要的、基础的训练项目的同时,还推陈出新,以适应同学新的需求。在上一期,中心安排了语音正音部和教师口语部、中小学语法教学部和课堂教学部、英文歌曲部和英文书画部进行了面向全校的公开“对抗”训练展示,邀请曾获2006年全国高师英语教师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2009年度cctv杯“希望之星”全国中小学英语刻币风采大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学校2008届优秀毕业生邹文婷以“生本课堂—师生快乐的舞台”为题给学员做示范课等一系列活动,不仅促进了中心内部的交流,激发了学员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技能水平,而且,充分发挥了中心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吸引了全校很多学生的关注,扩大了中心的影响。

(四)分项训练,递进提高,训练体系全程整体化

依据教师职业技能的特点与技能训练原理,中心将英语教师职业技能分解为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等项目,把握“习得性”这一教师职业技能的基本特征阎,通过规范化的训练加以巩固、强化,从而形成顺利完成英语教学活动的取七业能力。宏观上,在已经实行的职业技能训练四年不断线的基础上,制订了各学期技能训练子计划与实施方案,分期、分批实施。总体以四年为一个体系,以学期为一个训练周期,不同时期设立不同的训练内容,做到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全程化和层级性。即一、二年级是基本技能的训练,三年级是专业技能的训练,四年级是综合技能的验收。微观上,把英语教师职业技能分解出的六个训练部作为六个训练模块,各模块之间通过“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的提高”这个核心目标连接,纵横贯通,相互关联。纵向,把构成某项技能或该技能的某个方面的一个或数个训练点分解为多个训练内容,多个训练点集成一项综合训练。例如英文歌曲训练部就包括英文经典歌曲演唱、中小学教学歌曲演唱与教唱、身体语言辅助歌曲教学技能、英文教学歌曲演绎与创作技能、英文歌曲辅助课堂教学技能等多个训练点;中小学语法强化部包括中小学语法体系与脉络精讲与串讲、中高考题模拟训练与分析、重点语法讲解技能、语法教学设计技能等各个训练点组成。其中正音、口语、歌曲、书画为基本技能层次训练,语法与课堂教学训练为叁知今技能层次。如此分层逐步扩展,体现训练由低到高的层级性。横向,不同技能项目的训练点相互联系,例如语音正音是教师口语的基础训练,教师口语、书画、歌曲的训练又是课堂教学与语法教学训练的基础,它们彼此互为补充、互为促进,职业技能就连点成线、集线成片、合片成体了,各训练部之间的训练共鸣共振,发挥整体功能,从而获得训练的最佳效果。

(五)能力整合,动态生成,评价方法灵活多元化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是一个复杂的、由诸多要素构成的完整系统,其训练过程又是漫长的,因此,训练活动中我们突出职业技能训练的全程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对象、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职业技能训练内容,建立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与标准,对各项英语专业职业技能训练进行细化操作和量化管理,中心为每位学员建立了职业技能档案,进行职业技育留民踪测试,最终进行能力整合,从而动态生成职业技能。在评价方面,采取单项技能与综合技能考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笔试与口试结合、单项考核和综合考核结合等评价方法,以达到分项训练、分项考核、整体提高的目的。包括原始单项技能测试、模拟教学、口头对话、考查原始学习证据等。对于那些能够通过外在行为表现来加以考核的单项技能,如书画技能、英文歌曲技能,采取分项考核或单项技能鉴定的方式来评定。而对于那些难以通过外在行为方式表现出来的综合技能的考核,如语法教学、课堂教学等,则主要通过课堂模拟教学、教学实践等多种途径给予综合考核与鉴定。单项技能考核合格的学员可获得中心颁发的单项职业技能合格证书,学员凭借证书就可以免于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课程中这一项技能的考试,还可以凭借多个单项证书换取职业技能的综合等级证书。考核制度的实施,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与省沃里的效益。

三、收获:技能丰满羽三.感动一路随行

中心每期培训时间虽然仅仅只有几个月,就这几个月,全体学员和教学团队却总是收获满满,感动多多,师生间发生“化学反应”,做到了业务上教学相长,思想上互为影响,行为上互相感动。可以肯定地说,中心让学生成才有了平台,让教师发展有了舞台。

(一)学员训练热情高涨,职业技能水平大幅提高

尽管中心每期招收学员都是凭自愿在几百人中选拔的,但由于各部斑额较大,又属课外活动,组织起来非常困难。由于中心管理规范,制度严明,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教学方法生动有趣,学员的训练热情、自觉性宁良高。据统计,每期培训班没有无故旷课的,平均出勤率都达到了99%以上。通过正规、系统、高强度的训练,学员普遍树立了一种“学教学”、“练技能”的意识,专业思想进一步巩固,专项技能都得到了提高,每期有95%以上的学员能够获得专项技能合格证书。

(二)青年教师倾情投入,教学团队建设进一步加强

中心教师团队始终树立一种意识:既然因中心而成为一个团队,那么,不管工作中遇到多大的挑战和困难,都要全力以赴去应对和5c’服。要坚定一个共同的信念:“不干则已,干就干好。”这是一种责任,更是团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工作标准。令人欣慰的是,中心教学团队平均年龄30岁,都是女性,在中心这个舞台上展示出很高的教学热情,很强的敬业精神,很高的教学、管理能力和很大的发展潜力。小小的舞台锻炼了队伍,促进了青年教师成长。

年度训练总结范文12

心理、技术、战术和身体素质是竞技能力的四大因素[1 ] . 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简称CUBA) 已成为我国

篮球运动整体发展的重要力量,要想提高CUBA 联赛水平,除了提高技、战术水平外,就是提高心理水平. 有

计划地进行心理训练,能对学生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施以良好的影响,有助于促进和改善在极度紧

张条件下,进行学习、训练和比赛等活动的心智能力[2 ] . 运动训练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

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3 ] . 针对CUBA 大学生的特点和现状,短时期内提高

其技、战术水平很难,更加重要的就是把现有水平发挥出来,以提高比赛质量. 动机研究有利于了解训练和比

赛的心理状态,了解运动员的动机水平. 但要想提高CUBA 大学生的运动动机水平,需要首先了解他们的运

动动机现状. 此前研究多是教练员根据实践经验和训练心得掌握其运动动机,而定量化的研究相对较少. 本

研究认为,定量研究有助于更为精确地把握CUBA 大学生运动动机的状况,从而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培养

和激发,减少工作的盲目性. 而要定量研究运动动机,首先要从定量的测量开始. 有了适度的动机,学生就有

了对训练和比赛的积极态度和主动性,从而有助于提高训练和比赛的质量. 本文对参加第九届CUBA 联赛

的405 名大学生运动动机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得出结论,为选拔运动员、心理状态评定及有针对性的训

练和管理提供可操作性建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第九届CUBA 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的405 名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478 份,回

收441 份,废卷36 份,问卷回收率92. 3 % ,剩余有效问卷405 份. 被试平均年龄为20. 78 岁,标准差为2. 51

岁2. 1  研究方法

2. 1. 1  心理测验法

(1) 测量工具. 采用陈华、毛志雄编制的《CUBA 大学生运动动机量表》[4 ] ,该量表根据佩尔蒂埃等人关于运动员成就动机的理论架构建立,是一个2 阶8 因素模型. 包括7 个分量表,即求成就动机、求刺激动机、求

知动机、外部认同动机、外部调节动机、外部内摄性调节动机、无动机,共32 个题项,所有题项均采用5 级

Likert 量表计分. (2)“量表”的同质性信度. 7 个分量表的克隆巴赫α系数均达到0. 80 的可接受水平,说明整

个量表具有较高信度. (3)“量表”的结构效度. 模型的χ2/ df 为4. 81 ,符合Wheaton[5 ]等提出的5 以内的拟合

优度标准. NFI、TL I 和CFI 三项指标在0. 92 - 0. 97 之间,达到Stevens[6 ]提出的0. 90 以上拟合优度较好的

标准,RMSEA 小于0. 10 ,模型与观测数据的拟合度总体上是可以接受的. (4) 数据处理. 使用SPSS13. 0 对

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 1  CUBA 大学生运动动机的现状

根据2 阶8 因素模型对CUBA 大学生的运动动机进行分析,具体做法是,分别计算了7 个分量表的有效

均分及量表总分.

3. 1. 1  7 个分量表的有效均分. 计算方法是将每个分量表所属的题目得分相加,然后除以该分量表的题目

数.

3. 1. 2  量表总分. 将7 个分量表的有效均分相加,即得量表总分,然后再除以7 ,得到量表总分的平均分数.

表2  CUBA大学生运动动机结构有效均分表( n = 405)

分量表量表总分求成就求刺激求知外部认同外部调节内摄性调节无动机

平均数3. 453 3. 554 3. 770 3. 680 3. 173 3. 160 3. 328 3. 506

标准差0. 545 0. 831 0. 620 0. 684 0. 703 0. 582 0. 597 0. 776

由表2 可知: ①运动动机量表总分的平均数为3. 453 ,高于得分的中间点3 分,表明CUBA 大学生运动

动机的总体水平较高.

②求刺激动机的有效均分为3. 770 ,是7 个分量表中的最高得分. 说明CUBA 大学生是为了体验感官的

刺激而参加训练和比赛,在打篮球时他们会感到有激情;同时他们也渴望体验比赛获胜后的愉悦心情等.

③外部调节动机的有效均分为3. 160 ,是7 个分量表中的最低得分. 说明CUBA 大学生参加训练和比赛

不是因为物质上的奖励或其他人的约束,如参加比赛不是为了获得教练的夸奖,而是为了从篮球队的训练和

比赛中获得快乐.

④求成就动机的有效均分为3. 554 ,高于得分的中间点3 分. 说明CUBA 大学生对待训练和比赛的态度

是积极认真的,并努力在比赛中打败对手,取得比赛的胜利.

⑤求知动机的有效均分为3. 680 ,高于中间点3 分. 说明CUBA 大学生对在训练中一些新的运动技巧和

训练方法感兴趣,并通过比赛积累经验.

⑥外部认同动机的有效均分为3. 173 ,略高于得分的中间点3 分. 说明CUBA 大学生认为通过训练和比

赛,可以结识朋友,能够发掘自身其它才能.

⑦内摄性调节动机的有效均分为3. 328 ,高于得分的中间点3 分. 说明CUBA 大学生努力参加训练和比

赛是因为对篮球感兴趣,在训练和比赛中能够达到锻炼身体和消除学习中的紧张情绪的目的.

⑧无动机的有效均分为3. 506 ,高于中间点3 分. 说明CUBA 大学生的无动机水平较高,无动机是一种

动机缺乏,它的消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处于无动机状态的运动员不认同参加活动的任何积极性解释,甚至

有可能决定终止活动.

由于我国CUBA 大学生运动动机水平的常模没有建立,所以对各动机有效均分的分析没有参照系,难

以对CUBA 大学生的运动动机水平做进一步评价. 因此,本研究通过对不同性别、年龄、训练年限的CUBA

大学生的运动动机进行差异性分析,力求更准确地评价CUBA 大学生的运动动机水平.

3. 2  CUBA 大学生运动动机与性别、年龄、训练年限的关系

3. 2. 1  运动动机总分及7 个分量表得分与年龄、训练年限的关系 由于可将年龄、训练年限看成连续性变

量,因此用回归分析考查运动动机总分及7 个分量表得分与年龄、训练年限的相关关系. 计算时,采用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