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新媒体半年工作总结

新媒体半年工作总结

时间:2022-08-24 05:07:35

新媒体半年工作总结

第1篇

在这样的组织架构下,淮滨县融媒体中心应配套完整的运行机制,包括总编室协调会、采前会等。每周一下午,总编室负责人召开协调会,部署当周重要宣传任务,讨论重大报道选题,点评上一周传播效果及协调采编对接联动。总编室协调会是“中央厨房”日常运行的最高决策机构。与此同时建立采前会制度,由县融媒体中心副主任主持,每天上午召开,采访部门的负责人参加,汇报选题策划、通报新闻线索,确定重点稿件,布置采编对接。

此外,还建立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报道机制,由县融媒体中心主任亲自指挥调度,成立专门采访组,第一时间进行融合采集、加工、生产和传播。

一、总编室协调会

召开时间:每周一下午

参会人员:总编室负责人、新闻监审、融媒体编辑

会议内容:按照近期新闻报道重点确定本周宣传重点或主题;

对接政务服务、信息公开相关内容;

确定本周采访的重点选题并确定策划方案,下发到各个采访平台;

确定当周要上报信阳电视台、信阳日报、信阳晚报、信阳广播电台、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河南电视台、河南日报等媒体的新闻选题。

二、采前会

召开时间:周一至周五每天上午

参加人员:新闻监审、融媒体编辑、采访组组长

会议内容:确定当天采访新闻选题;

分析当日舆情及应对策略;

确定当天电视、广播、微信等客户端的新闻播出/播发顺序;

确定一至二条当天重点新闻;

安排新闻素材在各个新闻播出端口的推送情况;

确定当天要上报信阳电视台、信阳日报、信阳晚报、信阳广播电台、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河南电视台、河南日报等媒体的新闻选题。

三、月度例会及月评会

召开时间:每月月底

参会人员:主管宣传工作的副主任、总编室负责人、新闻监审、融媒体编辑

会议内容:主管宣传工作的副主任总结采访情况,通报上级媒体播出情况;

按照县委宣传部的要求确定下个月采访重点及发布口径;

讨论、策划下月的重点选题;

对当月新闻进行月评。

四、半年新闻工作会

召开时间:6月底

参会人员:县融媒体中心全体班子成员、总编室负责人、新闻监审、融媒体编辑、新闻记者

会议内容:主管宣传工作副主任总结半年采访情况和新闻宣传工作情况;

确定下半年新闻宣传重点安排;

采访过程中的问题汇总及说明。

五、全年新闻工作会

召开时间:12月底

参会人员:宣传部有关领导、县融媒体中心全体班子成员、总编室负责人、新闻监审、融媒体编辑、新闻记者

会议内容:主管宣传工作副主任总结全年采访情况和全年新闻宣传工作情况;

采访过程中的问题汇总及说明;

第2篇

有的新闻从业人员认为信息采集工作的技术含量不高,是报社的非主流工作,认为信息采集作用不大,可有可无。其实,信息采集员也应具备相应的素质,不但知识面要广、新闻敏感度要高,而且对本地的人文地理也要有一定的了解。

最大程度提高独家报道的可能性

现在独家报道的范围进一步拓展:时效上不能领先一步的,内容上与众不同或者是角度上另辟蹊径,都可称之为独家报道。独家报道的挖掘自然少不了记者编辑的采写和策划,但有些新闻线索我们没有第一时间得到,而本地其他媒体已经报道了,但报道力度不够,不容易被市民发现或者不能够满足市民的求知需求,这时信息采集的作用就充分发挥出来了,及时发现被其他媒体“做坏了”的新闻,让自己报社的记者编辑把它做充分。

笔者负责半岛都市报信息采集工作,一天早上在收听青岛广电1377早新闻时,听到一条非常简短的广播,内容是莱西南墅镇发现了一处30吨的金矿,仅此而已。随后,笔者立即翻阅了近几天本地所有的报纸,发现均没有此报道,而电视台也没有相应报道,于是笔者在上午的策划会上汇报了这条信息,立即引起编委会的重视,记者赶赴现场,两天时间采得了详细内容,成为半岛都市报的一则独家报道。

好点子永远是众人智慧的结晶,因此,新闻策划也要参考其他媒体的观点和定位,看清国内主流媒体发展的方向和潮流,赶上并超越它们。信息采集工作正是采众家之长,把这些报纸吸引人之处萃取出来,提供给本报社的总编辑、编委和编辑们。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无数人失去了家园和亲人,媒体的任务,就是真实客观地记录并报道,国内所有的媒体都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地震灾区,不少都市类报纸甚至取消了本地新闻版面。

半岛都市报对于地震的报道是十分成功的。但地震刚发生时,还没有做好充分报道这场突发灾难的准备,因此,5月13日的报纸虽然投入了很多版面报道地震,但仍显得有些仓促。随后几天,编辑部加大了策划和报道力度,总编辑每天晚上亲自值班。笔者每天监控着其他媒体的动向、头版的变化、内容的表现方式以及地震版面所占比例,为总编辑和编委们的策划提供参考。

学习强势媒体的优秀策划及发展策略

对于一些政策的实施,一般北京的媒体反应最快,报道最及时,因为“近水楼台先得月”。不占地区优势,就不能最先获悉新闻,这是客观因素,无法改变,然而,地方媒体只要能时时关注北京媒体,一旦发现新政策报道,就可以结合本地情况加以报道,在本地媒体中抢占先机。7月21日,卫生部、教育部联合印发了《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从今秋开始,在校中小学生每年进行一次常规健康体检;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体检费用由校方承担。这则消息,北京媒体在7月22日就进行了报道,而不少地方媒体反应太慢,一周后才纷纷报道当地的执行情况,如果能够及时采集到这条信息,地方媒体的反应就不至于太慢。

广州媒体竞争的激烈程度是全国鲜见的,南方都市报、广州日报、信息时报和羊城晚报等都是全国知名的。南方都市报在大事件的报道上,一般都投入大量人力和版面,而笔者通过信息采集发现,对于北京奥运会的报道,南方都市报没有广州日报准备充分,在营销策略和品牌塑造上,南方都市报也输给了广州日报。广州日报一年前就着手在北京部署奥运编辑部,就是为了借助奥运在北京向全国、全世界宣传自己,准备如此充分的纸质媒体,还是国内首家,值得各家报社学习。

报纸办得再好,发行量再大,读者群再广,也不可能将所有新闻一网打尽,总会有被本地其他媒体抢先的可能,但只要从可读性、真实性以及深度上下工夫,将新闻的可读性呈现给读者,就会扭转局势。具备这种素质的报社编辑部离不开学习,向强势媒体学习,学习它们在新闻报道中如何进行深度挖掘,以在本地媒体竞争中胜出一筹。

参考文献:

①于岩范圣英:《如何打磨独家报道》,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6月6日

第3篇

一直领先,在于“半步智慧”

中国广告行业的发展速度犹如每年房价的增长,华扬联众做到今天的成功,在于苏同所谓的“半步智慧”。听起来似乎有点不合逻辑:领先一大步,但只是快半步。

苏同这样解释:“做东西需要抢占先机,但是你只能比别人快半步,不能快一步两步,不然容易出现问题。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做东西不能靠融资或短时间的低价去抢占市场。广告每天都要去做,客户得用时间积累,跟客户的磨合是需要时间的,做广告公司是靠时间和耐心,靠钱是砸不出来的。”

总结苏同的这番话,其实是每一个半步,通过时间的累积,也就不再只是半步了。华扬联众就是靠很多的半步成就了现在的领先位置。另外,“快半步”,可以看出苏同做事稳重,走在最前面,往往冒的风险也是最大的,所以,快半步,以防摔倒。

记者还了解到华扬联众的一个华丽的转型,其中也蕴含“半步智慧”。人们都知道“定性”和“定量”的差异。两个字组合成词,所以也就是半个词的差异。而苏同看到的就是这“半个词”的差异。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只能根据用户群的定性分析来做视频广告或者平面广告;而互联网新媒体,具有记忆、互动、存储、及时等特点,是可测量的,每一个消费者在什么时间、什么节点、什么区域都是可以查到的,在这方面互联网远远优于传统的电视,它可以做数据整合,形成定量分析。发挥这个方面的优势,很好地和测量,广告的价值会高出许多。鉴于“定性”和“定量”的差异化思考,2002年,华扬联众转型到全面的数字营销广告领域,成功也就由此开始。

看透广告公司,贵在用人得力

在当今中国广告业,比拼硬件是永远无法赢的,因为任何人都知道硬件是“死”的。苏同的思维是“活”的,而且他懂得怎么利用团队这个“活”的生产力,所以他赢了。

为什么把团队放在第一位?很多媒体采访苏同,往往讲互联网,讲广告,其实团队才是苏同的法宝。道理很简单――员工的成功就是华扬联众的成功。

华扬联众在全国重要的三个经济区域的中心城市拥有办公室,全国近300名员工。苏同的团队管理理念着重在“人”上。

“我希望每个人都看得见自己的空间,每个人每天都在成长,不仅仅是打一份工,而是涉及每个人的发展。每天都在进步,一年下来,你的能力就提高了,这是对员工最有价值的东西,同时这也是在管理上最有价值的。”他具体说道,“管理的东西并不靠多么严格的制度。什么叫资深的人,资深的人是不需要另一个资深的人盯着,每个人知道自己的空间在哪。作为领导要去做的是,引导员工做自己的规划。让每个人看到自己在不断地往前发展,这才是最有效地管理。广告公司是关于人的公司,而不是像在流水线上那样多一个少一个无所谓。广告公司对于人的管理不是靠制度的管理而是靠引导,让每个人看到自己的长处。”

精辟之词,也许值得很多领导者思考,对于现在的企业,团队管理起着关键性作用。财富是人创造的,用好人,乃是成功的必经之路。苏同的“不是靠制度,是靠引导”值得一思。

领头羊的视野,慧眼识“机会”

什么时候才能发展,在于机会来临时你是否能抓住。当国务院提出“三网合一”的主张后,苏同仔细分析,得出一个结论:“三网合一是一个数字化的发展趋势,对于华扬联众来讲,未来的机会将越来越大。”

他分析说:“以前网络发展比较慢,大家还没认识到新媒体对于传播的强大力量。虽然认识到新媒体会从从属地位逐渐变成主流地位,但从没有想到它可能变成一个核心的平台。三网合一就是全部的数字化,数字媒体彻底变成一个平台,一个大的融合。数字这个平台可以融合国内所有的媒体。”

换个说法说,“从垂直变成横向,物流匹配就是靠信息流的处理,在其他行业其实早就这样了。以后所有的宣传,媒体介质其实就是数字,数字给我们带来的东西完全不一样。以后投放广告可能都不按电视的体系去投放,而是按与之适应的新模式。”

网络媒体机会在哪,还得通过对比显现。数字这个平台融合国内所有媒体,其中就包括电视媒体。苏同认为:“电视媒体的成长将会借助互联网这个媒体介质。光靠现在的广播电视网远远达不到用户需求。比如当你想一口气看完一部电视剧,可是电视做不到马上给你播完,你想查一些资料,电视也是无法做到给你资料。这些需求只有互联网能做到,不过内容还是电视台的内容。现在很多的电视能插优盘了,这样发展下去,电视就是伴随性媒体”。

一直被誉为“中国经济晴雨表”的央视招标,招标额总在不断飙升,今年更是成为16年历史上的新高,以“2010,看我看中国”为主题的中央电视台2010年黄金资源广告招标竞购大会总额达109.6645亿元。作为互联网领域的数字网络营销专家,苏同认为央视招标现象只是“特定时期的特定产物。

他预言:“三网合一数字型平台发展起来的时候,央视招标的能力会越来越弱,而那时才是中国广告业上升的时候。好比早年间用粮票一样,不能说它落后,只能说它适合那个年代。在原来的广电系统里,电视的覆盖是最好的,央视的资源相对稀缺,自然他的价值就很高。在数字平台上,任何一个受众都可以按自己的需要去看东西。未来的中央电视台一定不是现在的中央电视台。”苏同的预言可以从侧面反映出,未来互联网广告市场会不断升温,并且会慢慢抢占电视广告份额。

机会提供,还得看准市场,苏同是这样看待中国数字广告市场的:“从国家的角度,中国互联网市场是一个大的概念。中国互联网市场跟北美欧洲最大的不同就是,中国互联网市场是个分级市场。有一线、二线、三线、四线;北美市场就只有一二级市场。分析透彻才能有的放矢地向互联网广告市场进攻。”

苏同的慧眼看到数字广告市场的未来机会,也就有了他未来三年甚至以后的路线,凌厉的语气透出一份坚定。心中有数,才能可持续成长。

前行,坚定“数字营销方案”路线

众所周知,华扬联众的定位是在“数字营销方案提供”上,融合中国优势和国际标准。当问及未来发展道路时,苏同透露:“在未来三年,华扬联众更趋向成为一个真正给客户提供数字营销解决方案的广告公司,朝着这个方向发展,而不是仅仅是简单投放广告。”

第4篇

一、整体舆情情况

2013年上半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较去年同期波动明显,热点事件有所增加,舆情数值总量有了较大幅度增长。热点舆情主要集中在农产品重金属超标、农药残留超标、病死家畜处置、养殖环节药物滥用、非法加工制售肉制品等方面。与此同时,各级政府部门积极应对,有效处置,正确引导舆论,全面强化监管,相关表态和举措也受到舆论聚焦。

注:网络媒体主要包括全国性与区域性重要新闻网站、主流商业门户网站、农业行业网站、境外中文网站等;新闻数据包含转载量。

就热点事件而言,今年上半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发生较为频繁,特别是"湖南镉超标大米"、"黄浦江漂浮死猪"、"海南毒豇豆"、"山东潍坊毒生姜"、"江苏无锡假羊肉"、"陕西渭南滥用高毒农药"等事件引发媒体和公众广泛关注。5月份,受到"镉大米"、"毒生姜"、"假羊肉"等事件影响,网络媒体舆情攀升到半年顶点。

2013年上半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热点话题新闻排行

二、月度舆情关注重点

1月,"速生鸡"事件虽已接近尾声,但网络舆情热度未减,受其影响,当月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舆情指数较高。另外,"番禺垃圾菜"、"郑州假兽药"、"石家庄注水牛肉"、"农药920遭菜农滥用"等事件被媒体报道后引发关注。此外,"新西兰奶粉二聚氰胺"、"挂牛肉卖马肉"等国外食品安全事件被曝光后,吸引了世界目光,也引起了国内舆论的聚焦。

2月,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指数有所下降。其中,"海南毒豇豆"、"宁波鲜奶合格率68.88%"、光明牛奶"保鲜剂"风波虽吸引了媒体关注,但由于各方及时应对,事态迅速得以有效控制,事件影响力相对有限。此外,月底"湖南镉超标大米"的消息引起了媒体广泛关注,但未对本月舆情指数造成较大影响。与此同时,本月,国外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被媒体频频曝光,欧美鱼肉造假、德国鸡蛋造假、荷兰牛肉受致病菌污染等均被媒体报道并引发关注。

3月, 受"黄浦江漂浮死猪"、"湖南镉超标大米"、"河南废水灌溉"、"美素过期奶粉"几个重要质量安全事件影响,舆情指数小幅攀升,事件涉及种植业、养殖业及乳品行业。此外,两会期间,食品安全问题再度成为代表们热议的话题,其中乳品安全、重金属污染等成为讨论重点。

4月,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指数下降明显,"H7N9禽流感"疫情成为主要话题。此外,受到"美素丽儿奶粉造假案"和"多国限购令"等消息影响,乳品质量安全再次引发关注。

5月,"山东潍坊毒生姜"及"湖南镉超标大米"两个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此外,公安部公布十起肉制品犯罪案例,特别是江苏制售假羊肉案、福建制售近40吨病死猪肉案引发舆论聚焦。频繁曝出的食品安全事件,使得食品安全再度成为公众热议和焦虑的社会问题。对此,国务院常务会议两度提及食品安全监管,李克强总理强调重拳方有效、重典才治乱的言论,得到媒体和网民一致响应。频繁出现的质量安全事件和国务院整治食品安全监管的态度,受到高度聚焦,致使本月舆情指数达到今年上半年的最高值。

6月,农产品质量安全热点事件相对减少,"农业部批准进口转基因大豆"事件受到舆论关注,并引发了争论。此外,广州和山东农民滥用"禁限农药"、蔬菜可能"喝了"高度农药、"樱桃生虫"、"陕西渭南滥用高毒农药"、"中药材农药残留超标"等事件被曝光后,引发了舆情的小幅震荡。另外,工信部发布"双提"行动方案以及九部门联合颁布奶粉"新政"等国内乳业监管改革相关信息成为社会热点。

三、热点舆情分析

综观上半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热点舆情,从行业分类上看,涉及到种植业、养殖业、乳业、疫情、转基因等领域。其中,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占比较大;乳业方面,热点话题不断,但因上半年未发生重大乳品质量安全事件,舆论关注点则主要集中在洋奶粉质量安全、贴牌生产等方面。另外,相较于2012年,今年上半年各级政府部门重拳监管也成为舆情的一大亮点。

(一)种植业相关舆情热点

种植业方面,上半年热点舆情主要集中在农药残留、农产品重金属污染、农业生产环境污染等方面。其中,前4个月舆情指数较为平稳,5月份开始受"毒生姜"、"镉大米"等事件影响,舆情迅速攀升。

1.农药残留超标与滥用问题依然是高热舆情爆发口,关注范围已从果蔬扩展到中药材。

1月初,《羊城晚报》报道"神奇黄瓜"放冰箱自动生长与滥用一种叫920的农药有关,此消息引发了媒体关注,分别以《农药滥用四川现神奇蔬菜:黄瓜咬一口长一截》《农药920遭菜农滥用打了"激素"的蔬菜你还敢吃吗?》等为题进行了转载。舆论调侃"农药滥用催生神奇蔬菜",并关注果蔬中含有过量激素是否影响身体健康。1月底,《南方日报》报道称广州市江南市场在农产品质量监测中发现来自海南三亚崖城镇的豇豆样品农药残留超标。时隔近3年,海南问题豇豆再现江南市场,受到舆论聚焦。海南省、三亚市相关部门第一时间介入事件调查,在查明问题豇豆源头后公开向社会致歉,并在全省下发了加强豇豆等瓜菜质量检测的紧急通知,对平息舆论发挥了积极作用。由于应对及时透明,豇豆的价格和销量未受到明显影响。5月4日,央视《焦点访谈》以《管不住的"神农丹"》为题爆料,记者在山东潍坊地区采访时发现,有人明目张胆滥用剧毒农药种植生姜,并且山东"毒生姜"不出口专内销。消息曝光后,有400多家网络媒体进行了转载,各地纷纷围剿山东姜,网民对该事件给予了极大关注。新华网发表题为《第一追问:"毒姜"上餐桌,都是姜农的错?》的评论文章称,农民用剧毒农药种地,固然是"小人心态"作祟,但根子上还是药残检测监管不力、把关不严、内外有别、外严内宽造成的。5月29日,《新快报》用5个版面,分别以"广州多处菜地滥用禁限农药"、"菜农儿子不敢吃父亲种的菜"、"剧毒农药上的厂址只是居民区"、"国家禁用农药为何禁而不绝?"为题,对广州番禺、白云等地,以及山东沧县部分地区的菜农违规使用国家禁/限用农药问题进行报道。系列报道再次引发了舆论对滥用农药的关注,网络媒体分别以《菜农称蔬果不用毒农药普通人吃不起》、《禁用高毒农药"使劲用" 菜农儿子不敢吃父亲种的菜》、《广州多处菜地滥用禁限农药 菜农称什么虫都能杀》等标题对相关内容进行了转载。6月23日,《法制日报》报道说,蔬菜从田间到市场,需要对农药残留经过数十种检测方可走上餐桌。然而媒体调查发现,抽查检测项目不足、抽检人员不足、抽检仪器不足等问题还很普遍,看上去青绿一片的蔬菜,很可能是"喝"了高毒农药的问题菜。6月末,央视曝光陕西渭南滥用农药的消息被网络媒体大量转载。报道称,陕西渭南农药市场各种高毒农药随处可见,农药经销商违法违规随意销售;当地菜农对高毒农药的危害心知肚明,家家都有自留地,从不敢吃大棚菜。媒体还关注了山东、东北等地农村的"新自留地"现象(即大田里施过化肥、洒过农药的蔬果粮食卖给城市,小块"自留地"里的"绿色"蔬果自己食用)。新华网指出,"新自留地"现象正在使城乡农产品供给一定程度上呈现"二元结构",在食品安全问题凸显的当下,这不仅是农民"自保"的选择,也是对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警示。

此外,中药材农残问题也开始引发媒体关注。6月下旬,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公布《中药材农药污染调查报告》,使得"中药材农残超标"成为热议话题。舆论呼吁反思"救人之药为何变害人之物",建议从严把关药材生产和流通的各个环节,逐步实现有机种植。"中药材农残问题"在7月依然是媒体关注的焦点。

2、"镉大米"事件引发了舆论对耕地重金属污染问题的高度关注。

2月底,《南方日报》以《湖南万吨镉超标大米流向广东餐桌》为题报道,2009年深圳市粮食集团有限公司在湖南购买了上万吨食用大米,经深圳质监部门质量标准检验,该批大米质量不合格,重金属含量超标,但随着大米市场价格的上升,深粮集团又将这批问题大米向外销售,流入口粮市场,严重危害消费者的身体。该消息被曝光后,受到媒体和公众广泛关注。深粮集团随即召开新闻发布会,认为报道不实。由于相关企业和监管部门应对及时,此次事件的舆论影响得以迅速平息,相关事件后续报道多以零散式呈现。"镉大米"问题再度被舆论关注,则源于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5月16日公布广州市第一季度的餐饮食品抽验结果,其中"44.4%的大米及米制品抽检产品发现镉超标",并表示"不便透露被检出镉超标大米的品牌。"消息发布后,新华网等媒体纷纷发表评论,新华网在文章《湖南"镉大米":核实三月仍无果》中梳理了自今年2月份以来湖南镉超标大米的相关信息,称湖南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就有关情况核实了近三个月仍旧没有明确答复。文章说,"受损的农民、停工的米厂、忧心的公众,仍在浓重的'镉霾'中茫然等待。"此外,《经济参考报》还对粮食重金属检测缺失问题予以关注,文章说"重金属检测技术已非常成熟,关键是政府部门和企业是否愿意投入力量进行检测"。

随着对"镉大米"事件的深度挖掘,舆论逐渐将关注重点转移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中国土壤污染总体情况不容乐观 相关立法亟待提速》、《全国1/6耕地重金属污染 修复资金需求超数万亿》、《我国绘土壤重金属人类污染图 11省份耕地遭镉污染》、《"镉大米"背后的土地污染之痛》等报道不断出现。6月初,人民网援引相关数据称,目前我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3%。6月中旬,《京华时报》援引相关研究报告称,我国11省25个地区的耕地涉及镉污染,目前国土资源部等有关部门正在绘制土壤重金属"人类污染图",全面会诊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6月下旬,新华网报道说,由于土壤污染,珠三角多地蔬菜重金属超标率达10%-20%,耕地受重金属污染问题较突出。此外,新浪微博中关于"美杂志称中国移民体内重金属超标"的消息被网民大量转发,网民调侃"每个中国人站起来都是钢铁侠"。舆论呼吁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当前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并以立法形式保障土壤环境。

(二)养殖业相关热点舆情

养殖业方面,上半年相关事件发生较为频繁,事件类型呈现出多样化,热点舆情主要集中在病死畜禽处置、养殖环节抗生素和重金属滥用、问题肉制品等方面。其中,1月份"速生鸡"事件、3月份"黄浦江漂浮死猪"事件和5月份"肉类食品犯罪"典型案例舆论影响较大,媒体及公众的关注周期较长,话题延展性较强。

1、受"黄浦江死猪事件"影响,病死畜禽处置问题成为舆论关注热点。

3月初,养殖户将死猪弃置河道致黄浦江上流水域出现大量死猪的消息曝出后,引发舆论的持续关注和热议,使得"黄浦江死猪事件"成为当月热点舆情事件。此次事件还在全国引起了连锁反应,一时间各地纷纷曝光丢弃病死禽畜的消息,包括湖北宜昌长江支流发现大量死猪、陕西咸阳渭河城区段出现死猪、四川彭山河道散落千只死鸭、江西河流发现大量死鸡、湖南浏阳河漂浮70多头死猪、河南省灵宝市境内水域漂浮死猪等等,新华社"中国网事"综合媒体报道制作"'猪漂流'阶段性地图",并指出"尽管其他地区尚未出现类似沪浙两地数量庞大的死猪漂浮现象,但死猪漂浮已不是一个小区域的问题"。有媒体评论指出,这充分暴露出国内养殖户集中区域的病死家禽家畜无害化处理机制和监管层面存在严重缺失。

2、养殖环节药物滥用依然是舆论紧盯的常态话题,重金属滥用则成为一个新的关注点。

2012年,养殖业抗生素滥用问题就是媒体报道的热点,出现了多个热点新闻,特别是12月份"速生鸡"事件则成为了年度热点舆情事件。综观今年上半年舆情热点,养殖环节抗生素滥用问题依然被媒体关注。

1月12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以《记者调查:饲养牲畜吃人药 谁受害?》为题报道了河南海润兽药厂在生产兽药过程中添加违禁抗生素事件,消息曝光后,引发大量媒体转发。当晚,农业部责成河南省有关部门迅速查处,并派出工作组前往河南督导。事件发生在速成鸡事件后,形成了连锁式的负面影响,部分网友认为,速成鸡事件并非个案,而是国内普遍现象。《京华时报》发表文章指出,当地地方执法部门对养殖用药情况缺乏基本监管,每一次执法的"姗姗来迟",都意味着纳税人购买的公共服务严重短缺。如果公共服务者始终不用看纳税人的脸色行事,那么这种懈怠与失职便很难彻底纠治。3月上旬,《南方周末》、《财经》杂志等媒体报道了我国养殖业存在的抗生素和重金属滥用问题。媒体介绍,中美两国科学家分别在北京、福建、浙江的三个大型养猪场检测到149种耐抗生素基因,养猪场还在饲料中超量添加铜、锌和有机砷制剂,使得生猪体内重金属超标。《财经》杂志指出,养殖业滥用抗生素和重金属带来的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风险不可小觑,亟须充分评估与应对。4月中旬,《第一财经日报》在广东一家饲料厂暗访后指出,含砷添加剂的使用面并未如传言那么严重,但不排除小型猪场超量使用含砷添加剂的可能,并质疑监管部门在实际的监管工作当中,还存有种种不足。

3、问题肉制品案例频繁曝光,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公众对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的担忧。

今年2月和5月,媒体集中报道了"公安部公布6起打击食品安全犯罪典型案例"和"公安部公布了打击食品犯罪专项行动中的10起肉制品犯罪典型案例"等消息,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其中涉及到辽宁假羊肉卷、贵阳"毒鸡爪"、江苏犯罪团伙用狐狸和老鼠肉冒充羊肉、福建40吨病死猪肉流入餐桌等案例让公众震惊,也引发了国务院的关注。

对此,舆论指出,肉制品质量问题事件都或多或少的折射出政府部门的监管措施和监管力度问题。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评论称,面对这种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监管部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这些庞大数字和血的教训之下,任何的诸如力量薄弱、资金不足等问题都显得苍白无力。新华社评论称,假劣肉制品背后有多少"假劣监管者"?这是一个很有必要的追问。老鼠多固然是老鼠的问题,但同样也是猫的问题。猫不会捉老鼠,老鼠焉能不多?假劣肉制品犯罪分子被绳之以法,"假劣监管者"却无需为失职渎职担责,好比只用一只手拍巴掌,因为无法形成合力,自然也无法拍响。

此外,1月初,《法制日报》曝光河南大用集团长期加工病死鸡卖给肯德基麦当劳;1月27日,央视《焦点访谈》播出了题为《问"水"牛 横行到何时》的报道,揭露了石家庄牛肉市场乱象;6月,《羊城晚报》爆料,深圳惠州交界处存在不少私宰场,每日有超过万斤的注水牛肉流入深圳市场。以上报道,均引发了舆论的广泛关注。

(三)乳业相关舆情热点

上半年,乳业一直是舆论关注的热点话题,舆情主要围绕婴幼儿奶粉展开,其中洋奶粉质量安全和贴牌生产成为关注重点。同时,政府部门强化乳业监管的一系列举措,也受到舆论聚焦。

1.国内乳业质量安全舆情相对平稳,但争议不断。

上半年,国内乳业舆情总体平稳,未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件,其中网民爆料的个别事件由于各方应对及时,处置得力,舆情较快平息,未形成热点话题。主要包括光明"保鲜剂"事件、"宁波抽检六品牌鲜奶合格率仅为68.66%"、"南山婴儿奶粉维生素K超标900多倍"等。

虽然,上半年国内乳业未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件,但围绕国内乳业的议论一直不断。2月份,香港、澳门出现"奶粉荒"的消息被媒体不断报道。媒体称香港拟出台措施限定大陆游客在港最多购买两桶奶粉。对此,《人民日报》联系之前曝出的德国、澳大利亚等国限制中国人采购奶粉的消息,发文《奶粉限购该让谁脸红?》说,中国人之所以喜欢到海外购买婴儿奶粉,是对国内奶业的失望。4月末,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召开"国产与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质量调查结果"新闻发布会,称"检验证明国产婴儿奶粉质量优于进口"。消息发布后受到舆论的广泛关注。媒体指出,检验结果还需要对"受检测的奶粉品牌、检测参照标准、覆盖率"等信息予以说明。网民认为,报告结果与消费者实际感受相矛盾,且中乳协作为国内乳企的"娘家",难逃为国内品牌代言的质疑。5月5日,央视"面对面"采访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有关人士,就网络舆论的各种质疑作出回应。对此,300多家网络媒体以《中乳协回应国产奶粉优于进口质疑:抽检主流品牌》等为题进行转载。《新华每日电讯》评论文章说,"国产婴儿奶粉质量优于进口"的消息引发数万网民吐槽,其中顶起者寡而拍砖者众。应清醒地看到,国人热衷国外奶粉、拍砖国产奶粉的背后,推崇的其实是国外的食品安全监管力度。

2.洋奶粉质量安全受聚焦,"洋奶粉贴牌生产"成为上半年乳业的新话题。

1月下旬曝出的新西兰奶粉双氰胺事件,致洋奶粉质量安全受到聚焦。《北京晚报》消息称,外媒报道称,新西兰牛奶中检出一种名为双氰胺的有毒物质。新西兰农民通常会在牧草上喷洒双氰胺,防止肥料的副产品硝酸盐流入河流和湖泊,同时促进牧草生长。事件曝光后,引起了部分国内消费者的担忧。对此,国内相关部门及时介入,新西兰政府积极回应,事件波及到国内外乳品企业、市场和相关产品,舆情传播速度之快、影响范围之广、各方反应之迅速,远远超过预期,洋奶粉质量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2月中旬,人民网报道称,国家质检总局公布在入境口岸约有649批次进口食品化妆品查出质量问题,国内消费者偏爱的新西兰进口奶粉中,又有善臣婴儿配方奶粉、贝姬优选婴幼儿奶粉、贝唯乐婴儿配方奶粉查出不合格被销毁。舆论指出,洋品牌质量问题不容忽视。3月中旬,广东奶爸在天涯论坛发帖,称其4个多月的女儿在喝雅培奶粉一个多月后出现右胸肿大现象,医生诊断怀疑为性早熟。随后,"雅培奶粉致女婴性早熟"的消息在论坛、微博中引发高度关注,猫扑论坛相关网帖的点击量达79万余次。雅培声明该奶粉不会导致婴儿性早熟,称网帖消息"不实",要求发帖人删帖并书面道歉。对此,网易财经文章感叹洋奶粉的牛气范儿,呼吁中国家长积极发声,不要让追捧与认可成为洋奶粉脱责的底气。3月末,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标榜为荷兰原装的"美素丽儿"奶粉,实际上是被不法进口商掺杂过期奶粉后重新灌装的问题奶粉。《新华每日电讯》评论指出,"美素丽儿"问题奶粉事件,不仅让消费者看清洋奶粉质量参差不齐的现实,也再次折射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漏洞。

洋奶粉贴牌生产问题也受到舆论关注。3月末,标榜为荷兰原装进口的美素丽儿奶粉造假遭曝光后,引发了媒体对洋奶粉产地的关注。《南方日报》援引业内人士言论称,中国市场上销售的洋奶粉品牌已超过100种,其中有近80%的品牌是由中国商家变相生产,混淆视听。央视"焦点访谈"报道说,约八成洋奶粉是国内企业贴牌生产,其中有些企业用国内奶源在国内加工,包装上却写着"原装进口"、"100%国外奶源"。《法治周末》指出,海外商标注册便利、国内外信息不对称、奶粉代购者恶意炒作,让国内"伪洋奶"泛滥。舆论呼吁有关部门对洋奶粉加强监管,民众也应理性消费,不要一味迷信洋品牌。5月14日,央视"新闻直播间"播出"聚焦洋奶粉乱象",对"只需交5100元就可贴新西兰奶粉商标"等问题进行曝光。节目播出后700多家网络媒体予以转载报道,媒体纷纷痛斥贴牌洋奶粉"挂羊头卖狗肉",并认为这种乱象的背后是质量监管的失灵。

3. 强化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监管受到关注,舆论提出要"让婴儿奶粉成为食品安全突破口"。

5月16日,工信部印发了《提高乳粉质量水平,提振消费信心行动的方案》(简称"双提"行动方案),旨在重点解决婴幼儿乳粉的质量安全问题,重塑人们对国产婴幼儿乳粉的信心。6月18日,在全国食品安全周工信部主题日活动上,工信部消费工业司的副巡视员高伏对这一方案进行了解读。舆论指出,建立严厉的惩处机制是当前提高乳制品安全的重中之重。此外,5月底,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婴幼儿奶粉质量安全工作,强调会议指出,婴幼儿奶粉的质量安全,既是重大民生问题,也是重大的经济社会问题。当前要把提升婴幼儿奶粉质量安全水平作为突破口,把优质国产品牌树起来,使消费者的信心提起来。"按药品管理办法监管婴幼儿奶粉质量"成为关注热点,200多家网络媒体对此予以报道。《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指出,提升婴儿奶粉质量安全之箭,挽弓月满,已在弦上。要保证离弦之箭准确中的、不偏不倚,仍需各方用力。政府的每一分努力,企业的每一分改进,都应该让全社会看得到、感受到,以此提振信心。6月中旬,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等九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被舆论称为"奶粉新政",受到高度聚焦。舆论认为,"奶粉新政"将从根本上提高国产奶粉的竞争力,有利于国产品牌的长期发展。此外,6月初,新华网以《农业部要求从源头上提高国产牛奶质量》为题,对辽宁锦州召开的"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现场会进行了报道,近百家网络媒体予以积极转载。

(四)舆论聚焦政府重拳监管食品安全的相关政策举措

2013年上半年,针对频繁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和当前食品安全的严峻形势,各级政府部门密集出台相关举措,高调倡导重拳出击加强监管,相关新闻也成为上半年舆论关注的热点。

1.李克强总理对食品安全的多次表态受到舆论高度关注。

1月23日,李克强总理组织召开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并严肃指出,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当前人民的突出愿望便是食品安全。他突出强调:"要把食品安全要作为考量各级政府转变职能的一把重要标尺。"有舆论指出,在当前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背景下,这样的表态非常必要且意义非凡。但接下来需要努力去做的是如何有效落实。3月,李克强总理在答记者问中再度指出,"食品安全,那可以说是天大的事",政府应该对假冒伪劣和黑心食品坚决进行查处,并且让不法分子付出昂贵代价。这样的表态受到关注。

5月份,李克强总理更是多次提及食品安全问题,受到舆论高度关注。6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在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中提出,建立最严格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完善食品药品质量标准和安全准入制度。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强调,要严格食品安全监管,严厉打击肉类产品掺假售假等违法违规行为。对此,新华社发表评论指出,中央的态度和部署给了人们信心,而维护这种信心,需要监管执行真正严起来、硬起来,以实际行动惩处害群之马、震慑不良商家,营造起安全健康的食品生产经营环境。中国新闻网评论指出,本周召开的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更是两度提及食品安全监管,显现出新一届中央政府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

5月13日,在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上,李克强指出,对食品、环境、安全生产等领域群众高度关注、反映强烈的问题,要重拳打击违法违规行为,让不法分子付出付不起的代价。"最近掺假羊肉、毒生姜事件接连发生,加重了群众对食品安全的担忧。这些事情虽然只是局部的、苗头性的问题,但影响恶劣,危害很大,一定要高度重视、严格监管、严厉打击。""重拳方有效、重典才治乱,决不能再出现奶粉那样的信任危机。"《人民日报》对此发表评论指出,李克强总理关于食品安全监管的一番话,引起强烈共鸣。在掺假羊肉、"毒生姜"等事件接连发生之际,"重典治乱"这一共识更加凸显。近来,从有关食品安全的"最严"司法解释出台,到"最严格""严厉打击"等词语频现食品安全工作部署,一再释放依法治理、从严监管等明确信号。高压线通电才有威慑力,捍卫餐桌安全,既要织密法网,更要不断打出执法重拳,使不法分子"步步惊心"。如此,才能让老百姓餐餐放心,持续提振对"盘中餐"的信心。

2.各部门重拳整治,合力打响"食品安全保卫战"受到舆论聚焦。

面对当前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相关政府部门积极应对,重拳频出,相继出台一系列整治措施,合力打响了"食品安全保卫战",受到了媒体和网民的高度关注。

4月中旬,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2013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指出将严惩违法犯罪,加强应急处置。各级监管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坚持重典治乱,对有危害食品安全等违法犯罪行为,强化刑事责任追究。另外,公安部开展"打击食品犯罪保卫餐桌安全"专项行动,农业部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卫生部、农业部联合发布的《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正式实施,国家卫生计生委全面开展食品标准清理工作,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开展肉及肉制品专项治理行动、工信部发布婴儿奶粉"双提"行动方案,九部门联合出台奶粉"新政","两高"联合出台法律解释要求对食品安全犯罪案件从严量刑等一系列措施被媒体积极报道。舆论认为,这彰显了中央政府强化食品安全监管的决心和举措。此外,食药监管机构改革、"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暨第五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食品安全法》修订等话题也受到舆论关注。

五、舆情传播特点

(一)报道数量上,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呈总体上扬态势。2013年上半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较去年同期热点事件有所增加。2012年上半年,热点事件主要有"烟台药袋苹果"、"甲醛保鲜白菜"、"立顿茶叶农残"等。而今年上半年,广受关注的热点事件则包括了"镉大米"、"毒豇豆"、"毒生姜"、"黄浦江漂浮死猪"、"假羊肉"、"陕西渭南滥用高毒农药"等,数量明显增加。此外,舆情数值总量也有了较大幅度增长。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上半年网络媒体舆情(包括新闻报道和评论,含转载量)总值近5万条,峰值近1.4万条;今年上半年舆情总值则达到16万余条,峰值近5.5万条,近乎翻了5倍,可见当前食品安全整体形势依然严峻,媒体关注度依然很高。

(二)报道来源上,传统媒体舆论监督功能依然很强,"网帖微博曝"有所减弱。从上半年曝光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媒体分布情况来看,能够引发高度关注的报道主要还是源于中央电视台、《广州日报》、《南方日报》等传统主流媒体,特别是中央电视台的舆论监督有所增强,"毒生姜"、"毒皮蛋"、"郑州假兽药"、"注水牛肉"、"陕西渭南滥用高度农药"等事件都是由央视曝光后迅速成为社会热点。而微博、论坛等新媒体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曝光度和热点形成方面,作用有所减弱,微博和论坛更多地成为了扩大事件影响和网民参与议论的平台。

(三)报道内容上,农药兽药残留超标与滥用问题仍是舆论关注焦点,是高热舆情的引爆口。从上半年热点事件分析可见,当前,舆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关注的热点依然是农药兽药残留超标、违法添加有毒物质和滥用抗生素等问题。与此相关的报道,一般都会引发高度关注,成为舆论的热点。例如"毒豇豆"、"毒生姜"、"海润兽药添加违禁抗生素"等影响力比较大的事件,多涉及农药兽药残留与滥用问题。

第5篇

今年上半年,在办公室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各科室同志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督查科按照年初办公室确定的工作任务,圆满完成了省市区领导批示、“市新闻监督摘报”、“西安内参”、区政府常务会议和专题会议决定事项、群众来信来访反映问题等方面工作的督查与办理,现总结如下:今年上半年,共督办办各类事项23件(其中下发督办单的共18件),其中完成答复上报市“新闻监督摘报”3件,“西安内参”4件,“西安晚报”、“三秦都市报”等新闻媒体反映问题3件,网上建议2件,人大、政协转办和领导批示的群众来信来访5件,“市长办公电话综合信息”3件,其它3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定制度,提要求,推动工作进展

根据督查工作的实际,以确保政府重大决策的贯彻落实及重大项目的顺利实施,确定了科室目标责任制度,确定了12项督查工作的主要内容,提出了搞好督查工作的要求、方法及程序,在督查工作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二、围绕重点,突破难点,狠抓督促落实

一是对一些重大事项坚持跟踪督查,现场查看,求得实效。如对十里铺街道村水塔漏水导致部分村民居住楼房倾斜发生险情事件、新筑街道杨庄村48人因对国际港务区征地拆迁有关政策不理解赴京上访事件,均能做到深入现场实地查看,了解真实情况,并按要求及时上报各类信息、报告等材料。二是认真参加专题会议,及时完成会议纪要的起草,并结合督查工作针对会议决定事项进行督查,发挥了科室作用,使领导决策按时落到实处。三是不断提高督查专报质量。今年上半年共出专报5期,及时全面地反映了半年来政府督查工作的重点、各街镇各部门对有关事项的督促落实情况,保证了以通报查落实、以通报鞭策后进及时改正不足、以通报反馈情况的目的,真正发挥了督查专报的重要作用。

三、按时完成市新闻监督摘报等媒体反映问题的督查与办理

上半年共完成市新闻监督摘报反映问题3个,“西安内参”反映问题4件,“西安晚报”、“三秦都市报”等新闻媒体反映问题3件,均按照市上和媒体的要求做到了一周或一月以内督查办理并及时完成上报或情况反馈。其中市新闻监督摘报第190期反映我区纺织城街办“枣园苏村乱倒垃圾成山,居民叫苦不迭”、新闻监督摘报第220期我区“红旗街办神鹿坊附近产河河道里有人倾倒大量建筑垃圾”、三秦都市报20__年6月7日刊登“灞桥热电厂子校门前成了垃圾场”、市新闻监督摘报第79期反映我区灞桥街道办事处香湖湾村毁田挖沙、三秦都市报报道》“灞河西侧上百亩地仍有人非法采砂”、《陕西日报》20__年5月5日刊登“绿色樱桃园存在不绿色企业”等经督办都得到了妥善解决并及时进行了答复上报。

四、跟踪督查,反复查证,核清事实,妥善解决复杂遗留问题

对一些复杂的历史遗留问题,采取跟踪督查的办法,力求核清事实,妥善解决问题。如十里铺街道董家门村退休职工董德祥、田巧润夫妇一事多次来区上访。为了给二人一个满意的答复,区政府多次召开协调会、专门成立调查小组,重新对其反映的宅基地问题进行了核查。通过翻阅大量历史资料,查找有关政策、档案等,先后数次深入本人所在街道村组了解情况,经反复调查、考证、分析,按照“历史遗留问题按当时政策对待和处理”的原则及时为其补办了批复,目前正在办理宅基地土地使用证。

第6篇

半岛电视台简介

半岛电视台(Al-Jazeera)创办于1996年,是一个24小时阿拉伯语新闻频道。它是由卡塔尔埃米尔哈马德在首都多哈建立的,是目前阿拉伯世界收视率较高的卫星频道。值得一提的是,半岛电视台是卡塔尔王室内部斗争的产物。1995年,卡塔尔埃米尔到欧洲度假,他的儿子沙伊克・哈马德・本・哈利法・阿勒萨尼乘父亲不在之机进行宫廷,篡夺了王位。登上卡塔尔埃米尔王位后,哈马德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撤销了新闻部,报刊和广播电视不再接受检查,给予妇女政治权利,进行地方选举等。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举动是创办了“阿拉伯世界第一家西方风格的电视新闻频道”――半岛电视台。

在阿拉伯语中,“Al-Jazeera”的意思是“水滴”,用来指阿拉伯半岛。半岛电视台的台标非常有名气,是一个水滴形的阿拉伯语的Al-Jazeera。这个独具创意的台标是一个普通的卡塔尔人在广播里听到了征集台标的新闻而拿出来的设计作品。除了建台之初的启动资金1.5亿美元之外,卡塔尔政府每年还向半岛电视台提供3000万~5000万美元的补贴。目前,半岛电视台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国家补贴、广告、收视费以及媒体资源销售等。

近年来,半岛电视台不断开播新的频道,2003年开办了半岛体育频道(Al-Jazeera Sports),2006年开播了英语频道(Al-Jazeera English);在卡塔尔教育科学与社区基金会的资助下,2005年创办了儿童频道(Al-Jazeera Children’s Channel),它自制60%的节目;2009年开办了另一个针对学龄前儿童的频道Al-Jazeera Baraem;此外,半岛电视台还有半岛纪录频道(Al-Jazeera Documentary)。目前该台覆盖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约2.5亿用户。

半岛电视台旗下还有两个网站,一个是阿拉伯语网站半岛网(),另外一个是英语网站半岛英语在线(Al-Jazeera English Online)。除了节目制作机构和网站,半岛电视台旗下还有半岛传媒培训与发展中心及研究中心。目前,半岛电视台在全球设立了65个分支机构,共有3000多名雇员,包括来自60多个国家的400多位记者。其中,1000多名雇员为半岛英语频道工作,他们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

半岛电视台在美国发展的瓶颈及策略

半岛电视台自建立之日起,就以成为世界一流媒体为目标,力求在世界话语体系中建立自己的影响,成为全球传媒格局中的一极。半岛电视台非常注重在海外发展,并将美国作为重要的目标市场。半岛电视台英语频道重要的目标受众之一是美国民众以及第二代阿拉伯移民。现任半岛电视台总经理的艾哈迈德・本・贾西姆・本・阿勒萨尼在2013年1月表示:“半岛电视台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在美国发展,以增进美国新闻与信息的多元化为己任。”但半岛电视台在美国的发展之路也经历了很多困难。

发展瓶颈。半岛电视台在美国发展的关键是进入当地的播出网络,但是美国电视运营领域的市场规则非常繁复,尤其有线电视市场划分十分细致,各个有线电视公司近乎“各自为政”,这给像半岛电视台一样的外国电视机构的落地和推广造成不小的麻烦。在美国,地方政府传统上只向电视运营商发放许可证,有线电视、无线电视和卫星电视网都必须申请许可证。该许可证要求运营公司向政府缴纳相当于收入5%的营业税。而该许可证是由州以下的地方政府发放的,也就是说,要想在某州经营电视业务,必须同几百个地方政府谈判。换而言之,境外电视播出机构也需要与每个地方的运营公司进行谈判,才能进入这个地区播出。

半岛电视台在美国的发展一直遭遇渠道瓶颈。即使2013年初成功收购美国时事电视台,但消息刚一宣布,美国第二大有线电视运营商时代华纳有线公司(Time Warner Cable)就宣布将终止与时事电视台的合作,其有线电视网络系统将不再播出该台。换而言之,半岛电视台仍然无法进入时代华纳有线电视公司的有线电视系统播出。

应对策略。半岛电视台通过收购时事电视台扩大在美国的覆盖范围是其解决渠道瓶颈的重要策略之一。时事电视台用户规模较大,进入了美国主要的有线电视(Cable)、直播卫星电视(DTH)以及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播出平台,这些平台包括直播电视公司(DirecTV)、康卡斯特公司(Comcast)、碟线公司(Dish)、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和威瑞森公司(Verizon)等公司。其中,康卡斯特公司是美国最大的有线电视运营商,美国碟线卫星平台和美国直播卫星平台是美国最主要的两家直播卫星电视播出平台。半岛电视台收购时事电视台后,其在美国的用户规模将由470万扩大到4000万。

半岛电视台通过收购时事电视台还可以大幅度提升频道的公信力。根据半岛电视台的计划,新创办的半岛电视台美国分台将以纽约为总部,节目主要针对美国观众,将以美国本土新闻和国际新闻为主,从定位到节目构成完全不同于半岛电视台英语频道。根据半岛电视台与时事电视台签署的协议,戈尔将成为半岛电视台美国分台顾问委员会的一员,这将有助于提升该台的公信力和在美国的影响力。

半岛电视台对我国电视对外传播的启示

我国电视的对美传播现状及其效果。美国是我国电视对外传播的重要目标国家,通过不同传播渠道对美国进行立体式传播,包括英文电视频道(如中央电视台英语新闻频道、中央电视台英语纪录频道、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英文台)、广播(如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网络(如新华网、中国网络电视台、国际在线、中国政府网、中国网、人民网、中国日报网和环球时报网等的英文网站)、报纸(如《中国日报》《北京周报》和《环球时报》等)、杂志(如《今日中国》《中国画报》等)和英文书籍等。另外,中央电视台还于2012年1月在美国开办了北美分台。但这些传播渠道的传播效果并不十分清晰。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关世杰教授担任首席专家开展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研究发现,在美国1000多位受访者中,84.26%的人主要通过美国的媒体来了解中国,选择这一选项的人数比例远远高于其他选项;其次是通过在美国的中国人来了解中国(32.6%),再次是中餐馆(30.81%);我国媒体排在较靠后的位置,仅为6.89%(仅大陆媒体,不含港澳台地区的媒体,下同)。而在我国媒体中,美国受访者接触最多的是中国出版的英文图书(22.7%),其次是《环球时报》(17.9%),再次是中央电视台英语新闻频道(15.6%)。

我国电视应针对美国市场特点实施资本运营战略。从上述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我国电视对外传播在进行硬件建设的同时,要大力提升传播软实力,尤其要针对美国电视市场和受众的特点实施资本运营战略,以改进传播效果。

电视对外传播的资本运营战略主要是指根据对外传播整体战略,通过海外资本运作实现传播目标。海外资本运作是指一国投资者对境外机构的所有权进行的资本运作,是投资者参与海外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拥有实际管理权、控制权的投资方式。海外资本运作在操作层面上具有不同的难易程度,从最难到最容易依次是收购、控股、参股、合作。在全球化趋势日益深刻的今天,善用资本手段和拓宽销售渠道一样,成为大型传媒集团开拓国际市场最为有力且最为普遍的方式。

电视对外传播的资本运营战略主要包括渠道战略和内容战略,其中,渠道战略主要是在目标国的渠道运营领域进行资本运作,内容战略则主要是针对内容创意或节目制作公司的资本运作行为。值得关注的是,对于境外资本进入不同的传媒领域有不同的政策和法规,这是我国电视到海外进行资本运作首先要掌握和应对的。以美国为例,美国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通过立法对此进行管理。1938年,美国针对当时外国出版物大量涌入的情况颁布了《外国机构登记条例》(Foreign Agents Registration Act,FARA)。另外,美国《1934年通讯法》规定,广播电台许可证只可授予美国公民;外国人、外国政府或其官员、外国公司、任何官员或负责人是外籍人的公司或1/5以上的资本总额由非本国公民拥有的公司,均不得持有许可证;如果许可证申请人为控股公司,则非美国公民拥有的股份不得超过股份总额的1/4。电视出现后,考虑到无线电视频谱是公共资源,美国通过立法规定外国公民不得拥有无线电视台。具体而言,禁止外国公民(或他的代表)拥有100%的执照所有权;禁止外国公司拥有100%的执照所有权;允许外国人拥有20%以下的执照所有权;允许外国公司作为母公司执有25%以下的执照所有权;持执照人可以聘用外籍行政管理人员。对于电视运营业,美国法律未对有线电视或直播卫星电视的所有权进行限制,外国公民或公司可以拥有和经营电视运营系统。

我国电视机构在当前阶段亟需积累海外资本运作的经验。这既是当前扩大落地范围和海外受众规模、提升传播效果的需要,也是我国传媒走向国际化的必然选择。不过,我国电视机构在现阶段要收购规模较大的海外传媒公司,依然存在四个方面的挑战。一是政治制度差异带来的争议和阻碍,这在其他领域的海外收购中已经多次出现。二是可供投资的资金总量存在限制。半岛电视台收购美国时事电视台投资总额为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则高达30多亿人民币。2011年中央电视台全年广告总收入为228亿人民币,若让中央电视台拿出超过十分之一的年广告收入到海外收购一家传媒公司,这从媒体经营角度来说显然不太现实。三是相关人才和经验的缺乏。我国电视领域的人才结构较为单一,多为传媒专业人才,兼具传媒、海外投资和管理等专长的人才不多。四是配套的法规政策和机制尚不健全,这包括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和监管机制等。

现阶段,我国应鼓励传媒资本“走出去”,但应从小规模资本运作开始,完成一定的资本积聚、经验积累、人才培养和机制建设。在此基础上,我国电视机构可以尝试在海外通过资本运作,对当地具有一定影响力、规模适中的内容创意机构、节目制作机构、播出机构、渠道运营机构和传媒技术服务机构进行收购、控股、参股或建立合作。待时机成熟,国家相关机构可以牵头整合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的资源,开展较大规模的国际传媒资本运作;各电视机构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符合自身定位和实力的海外资本运作。

我国从1992年面向海外进行整频道电视对外传播开始,经过20多年的发展,电视对外传播事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和半岛电视台一样,我国电视频道,尤其是外语频道的海外落地面临着诸多挑战。为此,我国电视机构一方面要改进节目质量、优化频道编排,提升频道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另一方面,则需要拓展海外落地的渠道。拓展传播渠道需要根据新的国际传播形势、技术发展等因素,及时调整传播战略、创新落地方式。资本化战略有利于拓展在海外的传播渠道,也有助于提升传播效果,是我国电视对外传播未来需要重点考虑的发展战略。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多语种国际频道的传播策略和影响力研究”(项目批准号:11AXW002)的研究成果。

第7篇

一、领导重视

局领导非常重视宣传工作,一直以“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发要有新局面、工作要有新举措”的理念,创新观念,以新思路和新措施,继续实行“一把手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相关责任人具体抓”的工作体系,将开发信息宣传工作纳入到部门日常工作中加以安排,努力开创宣传工作的新局面。确保工作落到实处,稳扎稳打,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从年初开始成立了新闻报道领导小组,并制定计划,加强对新闻报道的日常工作进行管理。在统筹全年工作计划时,对全年的宣传工作做了认真的布署,实行了新的举措、新的尝试,包括加强内部管理,健全内部机制;加强对外联络,营造外部优势等。

二、人人参与

我们把宣传信息工作渗透到日常工作中去,引导和鼓励全体人员都参与到宣传工作中来,精确捕捉农业开发中的敏感信息,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亮点、热点问题,对工作中涌现的新人新事新动向第一时间予以报道。各部门都能够结合自身工作的特点,针对农业开发工作的动向和主流,积极主动的策划一些富有成效的宣传活动,逐步形成了全体人员共同参与宣传工作的可喜局面。

三、借助载体

丰富宣传载体,讲究工作方法,用活宣传武器,这是提升农业综合开发的有效途径。今年以来,我们结合去年宣传信息工作的成果,总结经验,觉得想要将报道宣传工作做得更好,就要开拓思路,创新方法,进一步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和联系,特别是与我区主流新闻媒体《清浦时讯》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提高宣传信息的数量与质量,一遇到需要报道或有价值的新闻或者线索,就在第一时间内通知他们,时间长了,他们还会主动找我们约稿,这为我们的宣传提供了便利,变被动为主动,为单位的外宣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内容创新

今年的宣传工作在内容上较去年有了新的突破,不单纯把工程建设与管理方面的内容作为重点,而是转变宣传思路,拓展宣传渠道,转换角度,侧重于对农业开发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展示,进一步彰显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从一个崭新的切入点入手,让社会各界以全新的视角去真正理解农业开发的重要性和实效性,为今后的农业开发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回顾以上的宣传信息工作做法,还存在信息数量多、质量差的问题,并且在省级媒体上发表的文章较少,宣传的力度还不够。

对于下半年的信息宣传工作,有以下打算:

一、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规范工作管理。制定下半年度宣传工作计划及考核办法,明确奖惩措施,细化工作任务,加强对宣传工作的认识以及参与宣传工作的积极性,

二、加强简报建设。以简报形式作为与各级相关部门之间进行交流的重要平台,突出报道农业综合开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编发农业综合开发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规模开发、结构调整、机制创新、产业化进程和项目区建设等方面的新典型和新经验,以此来扩大农业综合开发的影响。

三是加强外部沟通。要进一步加强与市级省级新闻媒体的沟通联系,为单位的外宣工作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方面要始终保持着与新闻媒体的良好合作关系,充分结合省、市级宣传媒体,更深、更广、更有效的开展宣传工作,进一步加快形成宣传工作对外联系的网络,营造宣传工作的外部优势,使我局的宣传工作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

对于宣传工作的实际需要,提出两点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第8篇

8月15日,TCL集团(000100.SZ)了2013年中报。报告期内,TCL集团各项业务收入保持了稳健的增长态势,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90.6亿元,同比增长31.5%,净利润10.7亿元,同比增长122.2%。公司上半年业绩大幅提升,华星光电表现突出,成为集团利润增长的主要动力。

上半年,华星光电实现满产满销,营收达68.2亿元。经营性盈利同比大幅提高,创造利润8.9亿元,其中经营性盈利7.2亿元,成为TCL集团利润增长的主要动力。由于公司在生产工艺、成本控制、生产效率、产品结构以及综合良品率等方面持续优化与提升,上半年共投产玻璃基板64.7万张,销售液晶面板和模组产品合计1015万片,已成为本土最大、全球第5大的液晶电视面板供应商,公司整体竞争力大幅增强,赶超“韩台”之势尽显。公司在经营决策方面深谋远虑,上半年面板价格持续下跌以及政策退出对公司32寸主力产品影响较大,但公司未雨绸缪,早在今年初就积极调整生产比例,加大了28寸产品产量,成功把握此产品结构性短缺的机遇,盈利表现突出,有效稳定公司较高的盈利水平。下半年,面板产能过剩压力犹在,但高盛证券分析师等业内人士认为,近期厂商减产动作把握精准,库存顺利调整,下半年面板价格有望止跌回升。公司表示对华星光电2013年运营持谨慎乐观态度,将加强产品竞争力的提升,继续保持全年液晶面板和模组产品销量1800万片的目标不变。

另外,业内预测2013下半年将会是4K超高清电视的爆发期,华星光电坚持自主创新研发,完成4K2K等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导入,4K技术方面优势明显,其中TCL4K智能云产品屡获行业大奖,公司将加强华星光电与TCL多媒体的产业链协同作用,持续为TCL多媒体提供优质的4K产品,使其在激烈的4K超高清电视竞争中获得先机。

多媒体业务方面,上半年实现160.2亿元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3%,其中净利润为2.1亿元。由于欧美经济复苏缓慢,国内经济增长持续放缓,以及节能政策退出等因素,对公司上半年业绩情况造成影响。公司坚持“速度与效率”核心策略,在产品竞争力、销售渠道与品牌建设方面取得进步。实现上半年LCD电视销量781.8万台,同比增长20.7%。据DisplaySearch最新资料显示,公司2013年一季度LCD市占率全球市场排名第三,中国市场排名第一。上半年公司致力于加强品牌建设以及研发投入,报告期内推出火球计划、V计划、4K超高清智能云电视等,市场反应强烈。再加上公司全新VI系统以及好莱坞全方位合作,公司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实现上半年国内外产品销量双增长。下半年,4K电视爆发、智能电视普及与城镇化加速等挑战与机遇并存,公司将坚持通过产品创新、成本优化、渠道开拓、品牌建设以及充分发挥产业链一体化优势把握行业机遇。公司有信心实现2013年全年1800万台LCD电视销量目标。

通讯业务方面,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24.0%达51.2亿元,二季度实现扭亏,盈利3299万元。业绩回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宏观经济形势略有好转,手机市场获得温和增长。其中智能手机出货量快速增长并超越功能手机。公司紧跟市场脚步,大力发展智能手机业务,上半年公司智能手机销量同比大幅增长113.3%达470.1万台,使公司平均产品售价由去年同期的35美元提升至40美元,盈利能力大幅提高。国内外市场表现可圈可点,中国区市场由于竞争激烈,销量情况虽不理想,但公司与京东合作推广的TCL idol X市场反应良好,同时多款产品获国内三大运营商青睐。海外市场方面,渠道开拓与品牌营销成效显著,智能手机销量增长迅速。另据IDC预测,2013年智能手机出货量将增长32.7%至9亿5880万台,下半年手机行业有望重获增长动力,公司将继续加强研发力度与品牌建设,随着第二轮智能新品于三季度推出,公司有信心完成全年增收25%的目标,力争下半年业绩持续好转。

2013上半年TCL集团的家电业务实现营收57.5亿元,同比增长23.9%。公司通过加强技术研发,升级产品结构,持续产业协同,不断提升渠道质量和覆盖范围,增强电商渠道推广力度,有效拉动了产品销量的持续增长,上半年公司空调、冰箱、洗衣机销量同比增长分别达到27.3%、22.9%和29.1%。TCL家电将继续加强与TCL多媒体渠道共享,提高二三级城市与农村市场渗透率,并且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节能技术实力,进一步增强白电业务整体竞争力。

通力电子今日港交所上市

TCL多媒体成功分拆AV业务

2013年8月15日,TCL集团下属子公司TCL多媒体成功分拆AV(音频视频)产品业务,实现通力电子控股有限公司于今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股份编号为01249。通力电子管理层、香港交易所代表及嘉宾出席了今日的上市仪式。

在目前国际彩电市场愈发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由于TCL多媒体是一个经营自有品牌彩电销售业务并且同时进行彩电代工业务的企业,部分品牌厂商在寻求AV产品代工合作对象的过程中,将考虑到同业竞争,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TC L多媒体的AV代工业务的发展壮大,因此TCL多媒体将旗下AV代工业务单独分拆势在必行。

今日,TCL多媒体成功通过分拆通力电子独立上市,清晰区分其彩电以及AV产品的代工业务,为两者各自建立独立的业务平台。分拆后,TCL多媒体将继续专注其核心彩电业务的发展,从而提升决策能力以及应对市场变动快速反应能力,集中做好TCL彩电品牌业务。而通力电子将以AV代工业务为主,更有利于代工业务的发展以及客户的多元化。业内分析人士也认为,分拆后一则有利于TCL多媒体更聚焦于彩电业务,二则有利于AV业务获得更大的成长空间,同时避免客户的顾虑。另外,AV业务在分拆后获得独立的融资平台,有利于其通过融资手段,进一步将业务做大做强。

第9篇

关键词: 新时期高校校报 角色分析 发展对策

一、新时期高校校报概况

1.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发展态势

通常传统媒体指平面媒体,是相对于近几年兴起的网络媒体而产生的概念,以传统的大众传播方式,即通过某种机械装置定期向社会公众信息或提供教育娱乐的交流活动。传统媒体的种类包括电视、报刊、广播。“新传媒”是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之上,延伸出来的各种媒体形式。“新”最根本体现在技术上,同时也体现在形式上,有些新媒体是崭新的,比如互联网;而有些是在旧媒体的基础上引进新技术后,新旧结合的媒体形式,比如电子报纸。可以把新媒体理解为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1]。

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新媒体的崛起,纸质媒体有了新的发展趋势:从内容形式上涵盖更多维的信息,如FLASH、视频、音频等;从传播范围看,纸质媒体通过新媒体的整合运用,更加深入不同受众中,受众层进一步细分;从传播效果而言,纸质媒体借助新媒体,打造大型信息平台,可以针对不同的受众的需求,选择最优化的媒体形式和传播通道,达到最佳效果;纸质媒体利用互联网技术,与网络媒体相呼应,可推动舆论新格局的发展;纸质媒体的传播内容更加丰富,市场更加细分。

2.高校校报面临的危与机

高校校报是一种专业性的内部报纸,又是组织传播的一种方式。一方面,它有国内统一刊号,有正式的“身份”,另一方面,它又不等同于专业性报纸,在广告、发行、经营等方面存在限制,具有内部报纸的一些特点。网络的运行打破了校报在高校内一元主体构成的新闻传播格局,大部分高校都建成了校园网,学校的新闻、动态、事件等都第一时间出现在校园网上。而校报一般为周报、旬报、半月报,读者看到的常常是10天前的新闻,周期长、速度慢使校报新闻变旧闻,常常处于“老牛拉慢车”的尴尬境地。同时,学校有关职能部门、院系、学生社团都可在自办的网站或主页上传播新闻,与校报“争鸣”。除此之外,社会上各种网络媒体也在争抢师生们的“眼球”,挤压校报的信息传播空间。

但是,高校校报作为传统媒体,仍然具有报道经验、专业能力、主流地位等传统优势。高校校报在受众中仍然具有较高的公信力,这是一些新媒体所不具备的。网络的崛起给校报提供了新的传播介质,能够达到立体化传播效果。正如新浪网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曹国伟所言:“不管媒体行业怎么发展,技术怎么进步,到最后你会发现我们还是需要传统媒体的报道经验、专业能力、品牌等传统优势。关键在于我们怎么利用新媒体的方式去创造内容,并服务于多渠道、多平台的内容。”[2]

二、高校校报的定位与发展

高校校报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传统,它几乎与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同时出现,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见证,从1895年创刊的天津北洋大学《北洋大学校刊》起,我国校报已走过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共有大学校报25家,到1966年,高校校报已发展到229家,占当时全国1200多种报纸的近五分之一。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高校都有自己的校报,高校校报总数已经超过1000余家。根据中国高校校报协会的统计数字,目前1000余家高校校报中,周刊占5.1%,旬报占12.6%,半月报接近50%,双旬报和月报占31%,季报和不定期出版的占2%[3]。

长期以来,高校校报属于内部报纸。1998年3月18日,新闻出版总署下发了《关于设立高校校报类报纸刊号系列的通知》,把高校校报纳入全国统一管理的公开出版报刊系列,高校校报正式取得国内统一刊号,从此高校校报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高校校报作为高校校园主导媒体之一,作为学校重要的思想阵地和宣传舆论工具,在促进学校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高校校报多由高校党委领导,由高校党委宣传部主办,一般为对开或四开单张的周报、旬报、半月报。其发行圈相对固定。全国很多高校校报迄今已有数十年的办报历史,形成了良好的办报传统和鲜明的办报特色,成为我国当代报业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

高校校报主要有以下功能:宣传学校党委、行政工作的阵地。高校校报首先应发挥耳目喉舌的作用,成为宣传学校党委、行政中心工作、实行校务公开、引导校园舆论的主阵地,发挥上情下达的主渠道作用,让校园重要新闻信息尽早与广大师生“见面”;维系学校各部门工作的纽带。很多高校存在横向信息流通不畅的问题,校报能成为联结学校职能部门、教学单位工作的重要纽带;搭建师生互动交流的平台。高校校报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课堂之外进行多层面平等交流的广阔空间,通过“以文会友”的形式,实现观点的碰撞、思想的交锋、师生的良性互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园地。校报既是高校浓厚文化氛围的受益者,又是高校文化氛围的营造者,发挥校报的文化传播功能,是高校报纸的优势和特色所在。高校校报不仅面向校园,还应该面向社会。校报要利用资源优势,通过多种途径,成为塑造高校良好社会形象的主导力量。

综上所述,高校校报在21世纪的今天,作为高校内的“主流媒体”,仍然具有很大的存在价值。

三、高校校报持续发展的对策

1.以师生生活为切入点,增强校报的宣传针对性和时效性。

作为高校党委机关报,校报所承担的宣传思想政治功能无可厚非,但作为一种媒体,除了具有校报的个性外,还应具有新闻的共性――具有真实、迅速及时等特性。

2.以社会热点难点为主题,进行跟踪系列报道,增强校报的吸引力。

因为出版周期长,对比网络校园新闻而言,校报的新闻往往滞后,为此应抓住热点和焦点问题,弘扬正气,歌颂校园内的一些好人好事,树立模范,对不良现象则进行揭露鞭挞。可开展一些专栏,多角度,全方位,扩展加深校报内涵。

3.以师生阅读完美要求为依据,进行版面更新,增强校报的视觉冲击力。

传统的办报理念,认为报纸应大容量,尽可能加入文字,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然而,一份报纸,若上面爬满了密密麻麻的字,则容易让人产生视觉疲劳,提不起阅读兴趣。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图片的获得变得方便,摄影图片数量迅速增长,受众阅读审美要求高了,这一切都要求校报的排版需要适时转变[4]。

4.加强学生通讯员记者的培养。

要提高校报的办报质量,就要加强校报队伍的建设。校报工作人员应该尽量聘用新闻专业人员,定期学习,开展交流。学生通讯队伍是一支特殊的新闻工作者,他们是学生,也是记者,具有创新的思维、敏锐的洞察力,对校园事件有较高敏感度。调动学生记者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反映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

参考文献:

[1]http://baike.省略/view/339019.htm.

[2]数字化时代全球传媒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世界媒体峰会综述.新闻与写作,2009,(11):26.

第10篇

一、广告下滑 利润增长乏力

目前报业市场的总量虽然仍呈增长趋势,但成本增加、利润减少、两极分化严重已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少数报纸盈利丰厚,大多数报纸生存状况不容乐观,微利、持平甚至亏损是相当普遍的现象,有的还血本无归。由于投资方未能获得预期的回报,办报热趋冷。据统计,传统平面媒体中能实现盈利的不超过总数的20%。①报价低、报纸厚、广告价低、经营成本高等问题使报纸利润摊薄,如今10%的利润率已属不错,许多报纸上亿的广告,纯利只有几百万。②从报业上市公司的业绩看,报纸普遍陷入赢利困境。北青传媒2005年上半年广告收入同比下降36.9%,利润更是巨幅下滑了99.7%;赛迪传媒2005年上半年的业绩同样不乐观,净利润比下降了45.31%。③此外,2004年年底以来,报纸纸张费用呈40%以上的增长,对报纸的利润形成了重大冲击。

1.报纸广告增速放缓

2005年7月,深圳商报主办的中国区域性主流媒体高峰会上,杭州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赵晴表示:“广告的增幅已经跟不上成本上涨的幅度,利润的下降已经成为众多平面媒体的一块心病”。在宏观经济增速趋缓的大背景下,媒体广告尤其是2005年广告市场全面下滑,平面媒体更是雪上加霜。2005年中国报刊广告出现了多年少有的“低迷态势”,重点行业下滑明显。根据CTR市场研究2005年上半年监测的媒体广告数据,报纸广告出现了1995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达到-1%。慧聪媒体研究中心按刊例价格对国内1000余份报刊的统计:2005年1月~4月,全国报业广告的增长只有5.77%,这是多年来报业广告增长幅度首次低于GDP增长速度(9.5%)。报纸广告投放居全国前10位的城市,广告同比增长亦明显低于2004年水平,其中广州、青岛、深圳均出现了负增长。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有的报纸2005年上半年总体收入下滑,从月份来看只有两个月有增长,下降幅度最大的达10%。

2.不堪重负的“厚报热”与发行大战

2000年以来的“厚报”化趋势进一步增强,到2004年,全国平均每份报纸的印张数达到3.79印张,折合对开报纸平均每份15.16版(或4开报纸30.31版)。⑦全国主要城市都市类报纸日平均版面量更是达到4开77.8版。⑧报纸越办越厚,水分越来越多。读者阅读压力增大,报社纸张成本急剧增加。上海一些报纸不堪重负,2005年采取了提高零售价格或减少版面量的方式为自己“减负”。

报刊发行恶性竞争恶果显现。2005年9月,新闻出版总署组织力量,对南京、成都、西安等10个报业市场相对活跃的城市进行调查之后认为,报刊发行秩序混乱的现象相当普遍。一是低价倾销。在一些城市,几十个版面、成本二三元的报纸售价仅0.5元,甚至只卖0.3元、0.1元;有的报社采用订一赠一、加版不加价等方式,变相降价。二是赠品促销。赠品价码越来越高。一般情况下,0.5 元一份的报纸送赠品高达1.5元。三是虚假信息。为吸引读者和广告客户,一些报纸在发行量上大做文章,甚至虚报发行量,误导读者和广告客户。⑨发行恶性竞争让许多报纸背上沉重的包袱,更重要的问题是,降低了读者心理价位,认为报纸价格只能降,不能涨,或者不送礼品就不订报纸。这将影响报业未来的成长空间。

二、多重因素造成报业危机

1.宏观调控的影响

2005年以来报纸广告收入下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宏观调控的影响。中国人民大学媒介管理研究所所长宋建武认为,目前我国报业市场形势空前严峻的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宏观调控诱发的房地产业投资减少,导致占我国报业广告总量40%左右的房地产广告锐减;二是政策因素导致平均占报纸广告25%份额的涉医广告剧减;三是汽车业整体亏损导致汽车广告减少;四是电讯业竞争趋于理性化,导致电讯广告减少。

根据慧聪的研究,2005年1~5月,北京、广州等城市的地产广告投放额均为负增长。在上海,5月当地报纸刊登的房地产广告甚至不及4月份的一半。⑩

一线城市房地产广告大幅度下滑,二线城市报纸则是医疗、药品、保健食品类广告受到极大影响。CTR市场研究有关人士指出,有消息称国家发改委还要进一步控制药品广告的投放,日资企业的广告投放量同时也呈下降趋势,这将使2005年下半年国内平面媒体广告市场的严峻形势持续到2006年第一季度。

2.同质化竞争严重

中国人民大学喻国明教授指出,传统媒体的同质化竞争,内容和赢利模式的趋同,将导致经营上的微利化趋势,这在报业尤其明显。都市类报纸挤在同一层面争夺读者的状况较为普遍,导致种类偏多,阅读率下降,广告效果下降。报业同质化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是内容同质化。千报一面,面目模糊。内容同质化的结果是许多报纸的可替代性很强。二是运营模式同质化。发行手段相似,运营方式雷同。报业严重依赖广告,经营模式单一。对全国278家晚报都市生活类报纸进行的“2005全国晚报都市类报纸竞争力20强”监测结果显示,20强的收入结构均比较单一,绝大多数报纸的广告收入占主营收入的比重超过70%,发行收入占比小。盈利模式的单一使报纸经营遭遇到了增长极限和透明的天花板。

3.新兴媒体的冲击

由于互联网、手机、移动电视、数字电视等新兴媒体的迅速崛起,报业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读者和广告收入不断流失,覆盖面、渗透率和影响力呈下滑趋势。受到电子和网络媒体等冲击,台湾《中时晚报》于2005年11月1日停刊。美国学者菲利普・迈尔在《正在消失的报纸:在信息时代拯救记者》一书中甚至断言:2040年4月,最后一位读者在读完最后一份报纸后将其丢弃。

新兴媒体对报业的冲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改变读者的阅读习惯。在网络时代,读者的选择不断增多,年轻一代逐步远离报纸。20世纪60年代,5个美国人中有4人每天阅读一份报纸,现在只有一半的人在读报,且仍有减少之势。目前我国网民已超过一亿人,年轻一代获取资讯的渠道大多依靠网络等新兴媒体,而报纸的读者群已呈现出老化趋势。有人戏称“如果谁还在看报纸,就说明他已步入中年”。

二是新兴媒体分流了报纸固有的广告市场。由于其他新兴媒体的成长,带来包括报业在内的传统媒体广告市场结构调整。据中国传媒学院广告主研究所年度专项报告显示,2004年电视、报纸、广播、杂志获得的广告份额分别为38.8%、23.1%、3.0%和7.4% ,而2005年预期获得的广告份额为38.7%、22.1%、2.8%和6.9%,全都出现下降趋势,这在改革开放以来还是第一次。中国传媒大学黄升民教授认为主要原因就是新兴媒体的崛起。

三、开源节流拓展利源

1.开源节流,控制经营成本

目前报纸盈利下降的现象可能仍将持续,开源节流、控制经营成本已是所有报纸现阶段的权宜之计。一是裁员减薪。北青传媒在盈利预警中表示,为压缩成本,公司旗下所属企业不得不大幅裁员减薪,部分成员甚至减薪近五成。据称,《南方周末》近几年工资平均水平一直在下降,2005年进行的薪酬体系改革更会导致资历浅的记者工资继续降低。上海几家财经类报纸也在2005年采取了大幅裁员减薪的措施。二是减少版面。很多报社鉴于厚报之累,被迫减版以减少成本、提倡增收节支。三是重视有效发行。为保证合理的利润率水平,发行量较高的报纸通常采取的做法之一是控制发行量。《羊城晚报》宣称从2005 年4月开始限量发行。

2.开拓新的利润增长点

从长远发展看,报纸要成功突围,必须寻找新的盈利渠道,以拓展报纸的生存空间,因为开源节流毕竟是权宜之计。为应对这场蔓延全球的报业“寒流”,其他国家的报纸也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路和经验。

――大报“瘦身”凸现改革理念。大报小报化潮流在2005年继续涌动,这场改革背后,是对青年读者的争取――因为小型报对年轻人特别有吸引力。特别引人瞩目的是,一些世界传统大报,都不惜放下身架,主动求变。比如《华尔街日报》亚洲版和欧洲版、法国《世界报》、《费加罗报》等。这更印证了我们常说的:市场上没有常胜将军。没有什么是不可改变的,除了变化本身。

――开发新的产品和服务。2005年《华盛顿邮报》与网站合作,报纸向网站提供高质量的稿件,网站为传播报纸信息提供新平台,创造了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结合的典范,赢得了更多读者和广告收入。《华尔街日报》从2005年9月17 日重新恢复停止半世纪之久的周末版,以吸引更多广告客户。我国报纸也在密切注意国际报业潮流,据称,《广州日报》在2005年底推出免费的地铁报。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创办的免费信息服务类报纸也已推出试刊。依托自身优势开展多媒体经营,也在一些报纸中牛刀小试。《浙江日报》、《南方日报》等相继推出手机报纸等创新产品。

――多元化投资策略。一些报业集团还涉足了更广泛的投资领域:北青传媒、文新报业集团、解放报业集团进入了影视领域;杭州日报参股杭州数字电视产业园;天津日报集团下属的“每日新”传媒公司参与创建报业发行管理软件公司;重庆日报集团介入游戏产业;河南日报集团涉足体育产业。此外,银行、证券、房地产、医药、保险、石油、化工等行业也有报业集团涉及。当然,多元化投资可以为报业带来更多的利润增长点,但其中也潜藏着不小的风险。

3.战略联盟

媒体间结成战略联盟,就是为了抱团取暖“过冬”。当前,报业市场竞争激烈,党报发展面临挑战,区域性媒体间结盟在全国已成趋势。2005年10月份,东北副省级城市党报集团联盟正式成立。该媒体联盟包括四大报业集团所属的21报8刊,联盟将以多边合作的形式,推进集团各项事业,特别是报业经营领域的合作。

10月27日,羊城晚报报业俯与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签署全面合作框架协议,宣布“建立紧密的战略伙伴关系。”在新闻宣传方面,双方准备建立共同的采编信息网络交换平台,联合策划重大报道。广告方面,将联合举办大型客户推广活动,广告套餐整合营销等等。

四、向新型报业变革

每个市场都会有一个成长期和整合期,报业市场也不例外。告别成长期的中国报业已进入整合期,报业发展面临转型与整合的挑战,未来中国报业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目前我国报业经营水平整体比较低,经营管理粗放,报业经营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跑马圈地”到“精耕细作”是必然的趋势。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中国报业年度发展报告(2005)》提出,调整是2005 年我国报业发展的基本主题,是改革进程的必经阶段,今后3~5年是传统报业朝着面向未来的新型报业变革的过渡阶段,是中国报业发展至关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报业酝酿并购整合是不可避免的趋势,报业的集中度将大大提高。据悉,《北京青年报》着手研究通过并购当地的早报,进军零售报刊市场,涉资额逾亿元。面对整个报业的衰退潮,一些报纸将在竞争中被淘汰,生存下来的将是那些各方面运作相当科学、规范,各种广告资源充分利用、发行量很高的超大型报纸。中国报刊管理“新法”已经出台,明确建立报刊退出机制。《中国报业年度发展报告(2005)》认为,未来10年中国将形成以党报集团为扩张基础的8~10家大型骨干综合性报业集团,以10~20家品牌行业专业报为发展基础的专业性媒体集团。在未来的报业格局中,除了少数全国性报纸外,区域性报业集团将占主导地位,而地方性报纸的发展(如广告份额)会超过全国性报纸。

随着垄断竞争时代的到来,报业亟需加强创新能力。像其他行业一样,报业那种“一不留神就发财”的高速增长时代已经不再,如今面对的是“一不小心就亏损”的经营困境。在这样的时代,仅仅靠努力经营未必就有回报,报纸只有经营得法才能赢利。报纸应集中精力打造核心竞争力,进行差异化竞争,从各自的定位出发,针对目标读者群的需求,生产提供导向正确、内容优质的新闻产品,才能塑造品牌,获得可持续发展。为此,报纸首先要重视质量,提升公信力。报纸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获得读者的尊重与信任。对读者来说,最重要的还是报纸的质量。其次,报纸应提供差别化产品,降低同质化竞争风险。以差异化为核心的品牌战略是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报刊市场是一种具有垄断竞争性质的市场结构,产品差别是垄断竞争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消费者心目中对不同企业生产的同类产品和服务之间差别的认同。报刊要避免同质化竞争,一定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在市场上提供消费者认同的产品,通过实施“产品差异”化战略扩大市场需求,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第三,重视广告经营,调整广告结构,使之更加合理。广告收入关系报纸收入的命脉,目前报业广告结构严重失衡,报社的抗风险能力弱。此外,报纸还应减少对广告的依赖,开发新的业务模式,以改变目前报纸赢利模式单一的状况。

(作者单位:上海建桥学院新闻系)

注释:

①《报业资本运作风雨路几多欢喜几多忧》,《证券时报》2005 年8月27日

②谭军波:《都市报如何良性竞争》,《传媒》2005年第9期

③《青年报》2005年9月8日

④郑保卫、唐远清:《试论新闻传媒核心竞争力的开发》,《新闻战线》2003年第1期

⑤喻国明:《中国传媒业转型中的困境与机遇》,人民网2005年7月19日

⑥⑩《2005报业拐点?》,《新财富》2005年9月

⑦《中国报纸出版业的发展方位》,《世界商业评论》2005年9 月26日

第11篇

2009年11月,大众报业集团旗下的半岛传媒有限公司(以下称半岛传媒)与潍坊报业集团举行签约仪式,共同成立潍坊晚报传媒有限公司经营潍坊晚报,这是文化体制改革的新探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无论对报业还是其他传媒业而言,关键是遵循传媒的产业属性,也就是按照其作为一个产业来运作。中国当前正在迈这样的一个坎,也就是如何按产业的一般规律对传媒的发展进行相应的制度安排。

中国报业面临的困境

在弄清中国报业面临的困境之前,有两个问题需要进行认真的思考:

一是中国的报业本是垄断行业,为何没有形成垄断利润?

二是中国的报业是产业中监管最严的行业,但为何出现了最无序的竞争?

中国报业从产业的角度看,本来是一个垄断行业,全部是国家所有,并有很严格的准入门槛。但从产业发展的进程看,并没有形成垄断利润。由于体制的原因,报纸分属于不同的部门和行政区划,各自为战,低层次竞争,该死的死不了,该活得活不好。想退出也难以退出,想兼并也兼并不了。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中国的报业是内容上监管最严但产业运行上又最无序的行业。一方面,对主体资格和内容的监管极其严格,对报纸的跨区域发展设置了高门槛;另一方面,法律行规的缺位,使报业处于日益激烈的无序竞争中,一些地方的报业市场甚至呈现出了“白刃战”的局面。这就造成了一个中国报业独有的畸形现象:全国性的严重地域分割、高行业壁垒与区域市场的充分竞争并存。

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按照产业规律为中国报业和传媒业做出制度安排,就成为文化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的任务。

资本运作成为中国报业突破的利器

当前这一轮的文化体制改革,正逐步开始破题。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在《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推进联合重组,加快培育出版传媒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鼓励和支持业务相近、资源相通的新闻出版单位,按照优势互补、自愿结合的原则,跨地区、跨部门组建出版传媒集团公司。这样的制度安排,就为报业以资本为纽带实现跨区域、跨媒体、跨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对传媒而言,这一轮的文化体制改革的实质是把产业的属性还原给了报纸,改革的重点就是把非时政类报纸推向市场,也就是用市场的手段去实现这个行业的发展。这也许意味着第二轮“跑马圈地”时代来临,即媒体资源重组、整合,形成大的报业航母。省级报业集团和强势媒体是主体,地市报是蓝海。靠何种途径和手段打破阻隔,实现跨地域跨行业发展?笔者认为,关键要靠资本的力量。

1 以资本为纽带,从单一媒体的规模扩张向输出资本的扩张转变

这一轮的“跑马圈地”和2002年以行政手段进行报纸的划归兼并有根本性区别。这一次是从产业的角度,也就是在政府部门的推动下,遵循市场规律,以资本为纽带,实现报业和传媒业的良性发展。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的几年内,报业的区域结构将发生深刻的变化,集中度将大大提高,区域市场一家独大的局面必将形成。在这个集中度提高的过程中,报纸的并购时代也会随之到来。在发展模式上,从单一媒体的规模扩张向输出资本突破。

中国地市报是一个非常大的报业群体,占所有报纸的45.51%,在中国报业面临整体转型的情况下,地市报普遍不景气,处境艰难,靠自身的力量很难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而省级报业集团在资本、人力资源和机制等方面处于优势地位,和地市报同属一个经济文化区域,可谓同根、同脉,从心理上有归属感,无论兼并收购还是相互持殷,共识性强,地市报自然成为报业竞争、发展的蓝海。半岛传媒与潍坊报业集团合办潍坊晚报,即是很好的例证。

从2008年以来,大众报业集团提出了加快向多媒体、跨行业、跨地域大型传媒集团转型的任务,明确了改革的“两条路径”:一条是加快推进半岛传媒股份制改造,一条是与地市联合办报,探索整合报业资源的新途径。半岛传媒是这两项改革的主体和先锋。

2009年11月,半岛传媒与潍坊报业集团合作,共同成立潍坊晚报传媒有限公司。潍坊报业集团将其主管、主办的潍坊晚报的采编权、发行权、经营权委托潍坊晚报传媒有限公司运营,将潍坊晚报的无形资产全部授权给潍坊晚报传媒有限公司使用。半岛传媒在资本联姻的前提下,实现了管理输出和文化输出,打破了省内报业市场的地域壁垒,为更大范围内的资源整合打开了局面。同时,上市又必将推动这一进程。

2 从单一的报业经营向多元化发展

随着报业经营环境、管理水平、综合实力的不断发展,多元化成为趋势。这次多元经营的核心动因,来自于对报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再认识,以及对报业经营结构的理性判断与风险意识。在集中优势资源做强主业的同时,不失时机地进入其他领域,形成非报业领域的经济支撑点,为报业核心领域的发展提供持续不竭的后备储蓄与支撑。

一鱼多吃――主业延伸。即利用已有的报纸优势资源对报业经营的支柱收入来源,如广告和发行,进行一定的延伸。比如利用广告优势延伸的会展业,利用发行优势延伸的物流业。

价值再造――相关延伸。即对报业已有资源的价值进行再创造,提供相应的附加值,对报业经营链条上各个环节加以一定的延伸。相关延伸就是相关多元化,即报业集团经营与自己业务密切相关的产业,同时提供有关这些产业的增值服务。

资本运作――跨业延伸。即通过资本手段,通过对不相关领域的投资来进行拓展,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多元化。如进入新媒体、广播电视、图书出版、动漫业等相近的内容产业,甚至进入房地产等非相关产业。

3 在管理模式上,从传统的治理结构向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转变

借助资本运营,进一步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使报业的组织结构、生产模式、营销模式更加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同时,建立规范的母子公司体制,真正形成以产权为纽带的运行机制。

以产权为纽带建立母子报刊法人治理结构,就是把子报建设为集团的全资或控股子公司,宣传上加强舆论导向把关,经营上完全按照产权制度规范管理。

以大众报业集团下属的半岛都市报为例,半岛都市报社是集团的一家子报,具备事业法人资格,2006年10月,根据中央和山东省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大众报业集团对半岛都市报社进行了体制改革,注册成立“山东大众报业(集团)半岛传媒有限公司”。把半岛都市报社的资产全部装入该公司,使它成为大众报业集团的独资公司。半岛都市报社经营广告、发行等业务的专业公司,作为半岛传媒的子公司。半岛传媒的注册资本为1亿元人民币,出资形式为净资产,公司形式为法人独资企业。2008年,又引进战略投资者,成立了半岛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大众报业集团按照控股股东的法律规定来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实现这种体制的转变,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首先是理顺产权关系。按照财务会计制度核实集团的出资额和所有者权益,按照国有资产管理规定,对半岛都市报的资产进行清产核资,界定产权,核实子报的法人财产数量,办理财产登记手续。

其次是理顺大众报业集团与半岛都市报社(半岛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集权与分权的关系。作为:将岛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半岛都市报社)的出资人,大众报业集团作为母公司是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拥有子公司合并、分离、解散、增减资本等重大事项的决策权。半岛传媒股份公司拥有出资所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包括办报经营、人员招聘、工资奖励、采购销售等方面的决策权。

第12篇

一、公信力偏低

第十五次CNNIC调查结果显示,在对网络的信任程度上,公众表现出了相当的保留态度。

虽然在网民中对网络有3.9%的人持完全信任、48.3%的人持比较信任的看法,但还有39.3%的人半信半疑、7.9%的人不太信任、0.6%的人完全不信任;非网民中,有17.1%的人完全信任,36.1%的人比较信任,32.5%的人半信半疑,10.6%的人不太信任,3.7%的人完全不信,①们从中可以推导出:47%左右的社会公众不信,任或者不那么信任网络。将近一半的社会公众对网络信息的可信度持保留态度,也说明了作为一种新兴媒体,网络媒体的公信力还偏低。

本次调查的另外一项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在回答“用户选择信息服务网站时最看重的因素”时,有43.8%的网民的选择使“提供内容真实权威”排在第一位。网民对内容真实性、权威性的渴求,从侧面说明了网民对网络信息的可信度心存疑虑,网络媒体的公信力并不高。

与本次调查的结果相印证,2003年中国社科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的《中国12城市互联网使用状况及影响调查报告》和《中国5小城市互联网使用状况及影响调查报告》也显示,虽然绝大多数网民都把互联网当成重要的信息来源,但相对而言,网民最信任的还是国内电视新闻,其次是国内广播和报纸新闻,而信任程度最低的则是网络新闻。网络媒体当中,网民对传统媒体所办网站的信任度又高于门户网站。

正如伦纳德・塞勒斯所指出的那样:“互联网的可信度是一种网络商品,它最宝贵,也最难确定。”②网络新闻业由于高度的竞争压力和对时效性的追求,使得新闻处理过程被一再简化,审核环节减少,加大了新闻出现纰漏的几率;一些商业网站的新闻编辑没有受过新闻专业训练,素质参差不齐,造成网络新闻质量不够稳定;网络假新闻也层出不穷……的确,网络媒体在公信力方面的表现令人担忧。但是,一个公信力不高的媒体,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主流媒体,网络媒体要想进一步发展,就必须在锻造公信力上狠下工夫。

网络媒体可以借鉴传统媒体的有益做法,在新闻流程中,建立和完善采、编、审、播各环节的“把关”机制;同时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新闻专业教育,提高其专业素质,有效提高新闻的质量,努力为公众提供真实可靠的新闻报道。

二、“数字鸿沟”加深

“数字鸿沟”(Digital Divide),“是在全球数字化进程中,不同国家、地区、行业、企业、人群之间由于对信息、网络技术应用程度的不同以及创新能力的差别造成的‘信息落差’、‘知识分隔’和‘贫富分化’问题”。③通俗一点说,就是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沟。

此次CNNIC报告中的诸多数据都显示,我国东西部地区在互联网领域的“数字鸿沟”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

从网民数量上来看,东部十省、市的网民占了全国网民总数的56.4%,西部十省(区、市)只占16.8%。

从网民的普及率来看,北京和上海最高,分别为27.6%和25.8%,而普及率最低的两个省区是贵州和,网民占本省人口比例分别为2.5%和2.6%,双方普及率相差超过10倍。

从域名数量上来看,东部十省、市拥有的域名数占全国域名总数的72.3%,西部地区只占7.3%。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从“CN下注册域名地域分布”和“WWW站点数地域分布”的情况来看,与上次调查相比,我国华东、华南地区所拥有的域名比例在增加,而西南、西北地区的域名比例在下降。而且,网民数最多和网民增长量最多的省份基本上都在东部,西部地区不但网民数少,由于缺乏技术知识和上网设备,网民增长也比较缓慢,有的省份甚至略微下降,结果是西部地区的网民数所占的全国比例也在下降。

以上一系列的数据都说明,我国东西部地区的数字鸿沟有扩大的趋势。数字鸿沟的扩大,将会导致网络媒体的内容和受众畸形分布,而这种分布结构上的不平衡,从长远来看,又将严重制约网络媒体的进一步发展。

当然,数字鸿沟主要是由于区域性经济、教育发展水平的差异而造成的,凭网络媒体一己之力也无法消除,应由政府有关部门采取切实措施,并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我国可以参考西方国家所采用的“普遍服务政策”。普遍服务政策就是为了促进落后的、偏远的、贫困的或欠发达的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问题,设计一套合理的集资办法,在透明、公正的条件下,通过恰当的方式让企业为此承担一定的义务。1996年以后,美国通过这一政策让越来越多的人能够用得起因特网。④我国可以通过普遍服务政策或者建立普遍服务基金,在西部地区加大投入,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目前的条件下,重点对学校、图书馆和一些公共社区的基础设施使用进行补助,同时普及计算机和网络知识,提高西部地区利用信息技术的机会和能力,逐步缩小和消除东西部地区之间的数字鸿沟,促进互联网络在我国的均衡发展,同时也为网络媒体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三、不良信息泛滥

此次调查显示,在对”使用互联网容易受不良信息影响”观点的看法上,网民中,38.14%的人赞成此观点(7.0%的人非常赞成,31.4%比较赞成,14.9%一半赞成一半反对,35.7%不太赞成,11.0%很不赞成),非网民中,34.2%的人赞成此观点(11.1%的人非常赞成,23.1%比较赞成,11.2%一半赞成一半反对,39.9%不太赞成,23.7%很不赞成),超过1/3的社会公众都认为,使用互联网容易粳不良信息影响。

在对数据作进一步分析后,哉们可以发现,作为切身体验者,网民对“使用互联网容易受不良信息影响”观点的认同程度高于非网民。以上结果说明,网络媒体中的信息鱼龙混杂,不良信息的泛滥,污染了社会环境,损害了网络媒体的公信力,已经成为影响网络媒体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报告显示,部分家长甚至因为害怕孩子受到不良影响而禁止孩子上网。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蔡名照也曾告诫部分网络媒体,须加强对不良信息的监管,否则将无权登载新闻。

看来,网络媒体要充分认识到不良信息给自身的形象和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必须增强社会责任感,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推进行业自律,用健康的内容、优质的服务来打造晶牌,共同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从而推动我国网络媒体良性、持久地发展。

当然,此次CNNIC报告也给我国网络躁体的发展带来了很多好消息,如受众持续增长、使用起来更为便捷、影响逐渐扩大、竞争力提高等,显示出网络媒体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如果网络媒体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并妥善处理好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升自身的公倌力,就有可能成为将来的主流媒体。

注 释:

①本文所引用的数据,除注明外,皆出自《第十五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②唐思:《自由而负责的网络媒体――论社会责任论在网络传择环境下的适用性问题》,中国新闻研究冲心www.cddc.net。

③胡延平:《跨越数字鸿沟――面对第二次现代化的危机与挑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14页。

④邵培仁、张健康;《关于消除中国数字鸿沟的思考与对策》,《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