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游戏心得体会

游戏心得体会

时间:2023-02-21 12:49:20

游戏心得体会

游戏心得体会范文1

【关键词】体育游戏;儿童;心理健康

1前言

游戏一项是儿童喜爱的活动,能充分调动孩子的参与热情。游戏的功能是增强体魄,开发智力,促进交往,带来欢乐,甚至是儿童模仿社会生活的启蒙老师。体育游戏是从游戏中发展和派生出来的。较好地开展体育游戏活动不仅能使儿童的身体素质得到锻炼,促其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学会交际、交流、协调、谈判、妥协等社会交往的技巧,而且对儿童人格的形成、品质的培养、社会角色的建立都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随着《体育新课程标准》的颁发与实施,学校教育提高了对体育的重视。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是“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终身体育”,在开展学校体育教育活动中,体育游戏起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能较快并且愉快地掌握运动技能。以体育游戏为体育教学的一种手段,是对儿童进行体育锻炼的相当有效的一种方法。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选取参与体育游戏的5至10岁的儿童20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0名,女10名。

2.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访谈法进行研究。

3结果与分析

3.1体育游戏的特点分析

3.1.1体育游戏的本质特征

体育游戏是一种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娱悦身心,陶冶性情为目的的游戏方法〔1〕。体育游戏是一种综合性运动,它集体能、智能、技能于一体。体育游戏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是儿童喜爱的活动方式。儿童经常参加体育游戏,一是可以提高他们的身体基本活动能力,提高身体素质;二是可以培养儿童的纪律性、规则性和活泼开朗、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及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当然,体育游戏主要以教育性为主,娱乐性为辅。另外,健身性和竞争性也是体育游戏的本质特征。

体育游戏具有教育性。体育游戏既是轻松快乐的,也是有组织有纪律的一项集体活动。它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游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仅是身体上的锻炼,其实,每一种体育游戏都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例如,“障碍接力跑”这项游戏,首先可以培养孩子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其次,可以让儿童体验到自己在队伍中的重要性、责任心;再次,就是教育孩子不要害怕失败,凡事都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体育游戏充分体现了寓教于动。当代的体育教育要以“快乐体育”为主。所以,体育游戏的教育性就体现在把提高身体素质同思想品德教育联系在一起,既要调节儿童身体机能水平,培养基本的活动能力,又要提高儿童的智力机能,培养他们坚强勇敢、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以及自治自律的良好习惯。

体育游戏具有娱乐性。儿童的天性就是玩,快乐是他们生活基准。游戏本身的特征就是娱乐性,也是儿童启蒙教育的一种方式。体育游戏的形式有趣,内容丰富,能够吸引儿童积极地参与活动,满足他们好奇、好动的生理和心理要求。体育游戏其实就是使儿童快乐地锻炼身体,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让他们在快乐中得到身体锻炼,在身体锻炼的同时得到快乐,从中也学到了知识,不仅培养了儿童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也对儿童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是体育游戏的魅力,即体育游戏的娱乐性的特点。

体育游戏具有健身性。儿童的健康问题是家长最关心的,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健康地成长,这也是家长最简单的心愿。在现如今社会高速发展的状态下,人们一味地追求成绩、成功,更多注重的是知识能力的提高,忽视了对身体的锻炼。体育游戏可以较容易地使身体素质得到提高。体育游戏与其他游戏相比,其不同之处就在于体育游戏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进行的活动,它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健身价值。体育游戏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运动,儿童在进行体育游戏活动时,不断地运动,调动了身体各个系统的肌肉组织,达到了增强体质,强健体魄的目的〔2〕。

体育游戏具有竞争性。体育游戏是一种集体性的游戏,参与者比较多,所以体育游戏多以激烈对抗和竞争的形式来进行。当游戏充满竞争性时,那么参与者就会产生求胜心理,这就培养了儿童的竞争意识、进取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在活动中,儿童必须自觉地组织伙伴,无形中培养了他们的团结协作能力。游戏都有规则,在规则的制约下,要考验参与者的智力、体力、凝聚力等。他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来取胜,胜利者会得到自我肯定,失败者会去找失败的原因,并且培养了他们的受挫能力。体育游戏的竞争性,给弱者成功获胜的机会,也为强者提供新的挑战,充分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和表现欲望,更好地挖掘人的潜力〔3〕。

3.1.2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体有游戏所具有的上述特点,使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学习知识的主动性。也促进了学生快速掌握运动技能。在《体育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中,更注重儿童游戏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比如,要培养儿童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的情绪情感,就开展心理健康类游戏。要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水平,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就选择身体健康类游戏。在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程游戏,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学习领域、目的,可将体育游戏划分为运动技能类游戏、运动参与类游戏、身体健康类游戏、心理健康类游戏和社会适应类游戏〔4〕。这些细化了的游戏类型更方便教师有效地发挥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从体育游戏的类型中就可以看出,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还有培养学生德、智、体各项素质全面发展的作用。

体育游戏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兴奋剂。之所以称之为兴奋剂,就是把体育游戏放在体育教学中的准备部分。通过体育游戏使学生的身体得到充分的活动,这就为接下来学习运动技能做了准备,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奋性。在体育教学中,一般的准备活动多为徒手操,这种过于形式化的准备活动已经使学生感到厌倦乏味,学生就会出现仅仅是配合完成老师的教学任务这样一种心理,并不能有效地达到活动机体的目的。所以用体育游戏来代替徒手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能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比如,网球课上,可以用拍球接力赛作为准备活动,不仅可以使身体得到活动,同时也熟悉了球性,在教学时学生能较快地接受技能学习。

体育游戏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调味剂。学生参与学习的主要动机就是需求和兴趣,学习内容具有趣味性时,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得到提高,唤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的气氛就会得到改善。在技术课课堂上,要使学生在快乐中竞争,在竞争中得到快乐。比如,小学生对中长跑这项运动大多都有畏惧情绪,长距离地持续一个动作,使小学生感动厌恶,没有乐趣,这是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那么把此运动变换成一种游戏,就会减少他们心中的恐惧,如果把它设定在一个情景中,如你追我赶、超越光速,以趣味竞赛为主,这样就能转移他们的注意力,消除疲劳,增强兴趣性,既使学生增强了体质,又轻松愉快地完成了体育学习。

体育游戏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在实施素质教育这么长时间里,一直把德育放在第一。这是因为,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是最基本的素质。在体育游戏中,儿童取胜的心理要大于对规则的重视,这时,指导者就要对儿童进行德育的教育,要求其遵守纪律,团结互助,注重集体利益。在游戏过程中也会遇到困难,这就要培养孩子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意志品质。无论是胜利还是失败,告诉孩子胜不骄败不馁,让孩子在游戏中获得思想教育。在体育游戏过程中,儿童会主动地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取得胜利。小游戏大智慧。经常参与体育游戏,有利于儿童思维能力包括观察力、判断力等的提高。体育游戏本就是以锻炼身体为主要目的。儿童参与体育游戏,目的是促进他们的身体发育,培养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在游戏过程中,让他们体验其中的乐趣,跑、跳、投各种运动形式都会出现在游戏中,这种方式对于儿童来说是他们增强体质的最轻松,最有效的方法。

3.2体育游戏对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

3.2.1体育游戏能促进儿童心智的发展

何为“心智”?心智单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心理和智力,是其两者的表现。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内心需求与智力实现。心理学认为心智有三种功能:认知,思维,情感。各种体育游戏对智力的发展均有一定的作用。那么体育游戏对儿童来说,既使他们获得了知识又开发了智力。儿童获得了他们内心需要的乐趣、知识和胜利,通过他们的聪明才智对新学到的知识进行运用。这也就是对儿童心智的培养。在体育游戏中,指导者要正确地引导儿童发现新事物、新规律,积极探索。每一个游戏都有不同的取胜办法,、要引导儿童利用自己的智慧和知识来解决问题。体育游戏过程中,可以锻炼儿童的观察力、语言及创造力。游戏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儿童通过自身积极主动的探索,知识和经验不断扩大,通过已有知识的储备,发展创造性思维,通过活动有效地扩大和丰富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如基础的物理知识、安全知识、颜色的辨别、空间方位的知觉、数字概念和词汇等,从而使认知能力不断地得到提高〔5〕。心智的第二个功能就是思维,体育游戏形式活泼,类型多种多样,指导者要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可以在原有的体育游戏规则上稍作改动,或者让儿童自己编创一些小游戏,这样儿童必须展开思维和想象力,去掌握游戏中的技能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合理利用体育游戏也是儿童思维、智力的较量。心智的第三个功能则是情感,体育游戏不仅仅是使身体得到锻炼,还可以陶冶思想感情,给儿童一种美的熏陶。体育游戏都会设定在一个情境中,或者有着故事情节,客观上可能会有场地的布置和各式各样的教具。主观上,儿童会情不自禁地融入到情境中去,或有一些活泼可爱的动作亦或有一些甜美的语言等等,这些都会给儿童带来美的享受,使儿童情绪愉悦,心胸开阔。所以,合理地利用体育游戏能够有效地促进儿童心智的发展。

3.2.2体育游戏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从发展心理学和儿童教育学角度看,社会性发展是指儿童在其生物特征基础上,在与社会生活环境(如家庭,学校等)相互作用中,掌握一定社会规范,形成一定社会技能,学习社会角色,获得社会性需要、态度、价值,发展社会行为,并以独特的个性与人交往,相互影响,适应周围的环境,由自然人发展成为社会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特性〔6〕。在进行体育游戏的过程中,必然会有指导者和儿童或儿童与儿童之间的交流,交流中在表达自己想法的同时还要考虑同伴的态度,这就能帮助儿童形成一定的交往技能,其中有商讨、分享、妥协、谦让等社会交往的礼貌,同时也会让孩子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在规则的制约下,儿童会自觉地与同伴合作,并且自己协调其中的关系,在游戏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以及意识自己与别人的关系,这就能逐步地让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转变成社会性的自我意识。无论是在和同伴还是游戏中的角色进行交往,都为儿童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性发展的平台。在社会往中儿童要面临许多社会性问题,如怎样学习社会中生活的知识,怎样处理人际关系,怎样规范自己的行为以及遵守社会准则等等,其实这些都可以通过体育游戏来实践。对于儿童进行的体育游戏来说,大多具有情节性,在一定的故事情节中,需要孩子扮演不同的角色、模仿其角色。比如“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老鹰的角色要求孩子要执着,培养孩子顽强的意志品质,让其明白,只有靠自己才能得到自己最需要的东西。鸡妈妈的角色则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勇敢面对困难的品质,后面的小鸡仔们就要听从指挥,团结一致,保护同伴。通过这样的小游戏就能让孩子明白,不同的位置有着不同的职责,从而培养孩子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结合作、勇敢顽强的精神。在体育游戏中都需要协作配合,这时,儿童就会选择他们的合作者,以保证游戏顺利进行并且能够成功。这样就能使儿童扩大交往范围,或者发展更为亲密的伙伴关系。这说明体育游戏可以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3.2.3体育游戏有利于儿童积极情绪、情感的发展

当今社会,除了自己本身的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好的心态,一个积极良好的心态是成功的必备条件。体育游戏可以促进儿童积极情绪、情感的发展,使其有一个端正乐观的心态面向未来的发展。儿童对于室外的活动显然比室内的要感兴趣,并且也显得更积极更兴奋。游戏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参与者感受到快乐,以轻松愉快的心态参与游戏。这对于儿童就更能体现出其价值。儿童之所以喜欢,是因为在游戏中孩子们能感受到自由、没有压力、欢快,让他们的情绪、情感得到满足。体育游戏的游戏特性即假想情景,给予儿童一个安全、温暖和可接受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儿童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情绪体验,包括失败的令人沮丧的体验,当然也包括对于自己成功带来的愉快和愉快重复的体验,这实际上是在培养儿童主动积极的社会行为及自信心,消除孤僻、畏缩的行为〔7〕。在游戏中,很容易激发出孩子的潜力,当他们得到肯定时,自信心会大大提高。也有一些儿童性格上比较内向,他们在参与游戏时,如果一旦失败,可能就会造成一种心理阴影,在做其他动作时总担心失败,这就会产生自卑感、消极、紧张、不安全感等负面情绪。在指导者的引导下,如果儿童可以顺利地完成游戏的任务,并且得到大家的鼓励和肯定,这时他们那些消极的情绪就会慢慢被消除,会变得乐观、开朗。由于体育游戏多种多样,这给儿童带来了不断的新鲜感和刺激,使儿童一直保持一种积极的状态去探索新知,心理便会产生愉悦感和成就感。所有的体育游戏都会使儿童通过积极的参与,身心都处于高度兴奋中,加上指导者的正确引导,孩子得到的信息就会是积极向上的,可以培养孩子勇往直前、克服困难、胜不骄败不馁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并使身体得到锻炼。在协作中,能加强孩子的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加强以集体为中心的集体荣誉感。另外,在体育游戏中,指导者应尽量让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机会,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这样可以使孩子参与的欲望更为强烈,保持每个孩子积极情感的稳定。所以,参加体育游戏,可以使儿童建立一个积极健康的情绪、情感,消除不良的心理现象,激发孩子的探索精神,有利于儿童心理健康地发育。

3.2.4通过体育游戏培养儿童体育运动兴趣

运动兴趣是指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8〕。培养儿童的体育兴趣,要使其体育参与过程更为积极,让儿童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参与欲望。儿童在体育游戏中是在快乐的条件下接受运动技能的学习,通过体育游戏的不同形式,使儿童掌握跑、跳、投基本的运动技能,这样孩子不会感到乏味,而且会保持他们的参与欲望。他们喜欢过程中的刺激、欢快的气氛和所设定的故事情境,会因上次的愉快练习激起对下次练习的欲望,并且抱有期待。男孩子喜欢冒险性的游戏,而女孩喜欢柔美、轻松的游戏,这需要指导者运用不同类型的游戏使每个孩子在练习中取得愉快的精神感受和身体感受。不仅如此,指导者要融入孩子中,起表率作用,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这样在教授体育知识时,孩子更容易接受,并且会产生兴趣,激发他们对运动的欲望。在体育游戏中,指导者要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这样才能保持其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因为儿童的好奇心比较重,所以对好奇的事物都会感兴趣,想要保持这样的体育兴趣,就要不断地刺激儿童,让体育游戏推陈出新。在游戏多变的情境中,身体锻炼和愉悦身心是同时进行的,使孩子真正感受到运动的快乐。在实施《体育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学校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就是“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终身体育”。培养儿童的体育运动兴趣和良好的体育习惯也就是为其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实行素质教育以来,儿童成长成才问题越来越被重视,不仅应重视儿童的身体健康,其心理发展尤其应得到重视。掌握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运用科学的体育游戏能有效地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游戏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精神营养素。儿童通过体育游戏得到身体锻炼、精神娱乐、情感释放,并了解自然,适应群体生活,懂得行为规范,逐渐树立崇尚什么与摈弃什么的社会价值观,开始自然人向社会人的逐渐过渡,为将来进入成人社会做准备。在身体参与运动的同时,还应通过体育游戏开发儿童的智力,促进心智发展,使儿童建立乐观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培养良好的道德思想和意志品质,以及养成一个好的体育习惯,形成稳定的运动兴趣,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4.2建议

无论是学前教育还是在校教育,都应懂得体育游戏在儿童体育活动中的重要性,科学地运用体育游戏对儿童进行素质教育。体育教育工作者要了解儿童的心理发育规律,推陈出新,针对儿童编创更多的体育游戏。希望每位体育教育工作者用自己的爱心与真诚,用您了解的和编创的体育游戏来为孩子营造健康体育、健康社会发展的空间,使每个孩子都能快乐地成长,将来成为高素质的社会人。

参考文献

〔1〕颜世刚.浅谈体育游戏的特点及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贵州体育科技,2003.03.15.

〔2〕乔凯.体育游戏对儿童健康成长的影响〔J〕.科技信息,2009.07.15.

〔3〕林君薇.体育游戏论〔J〕.体育文化导刊,2009.10.

〔4〕于素梅,等.小学体育课游戏创编和教学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8.

〔5〕刘晓年.幼儿体育游戏与心理发展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0.02.

〔6〕杨保健.试论体育游戏对儿童少年社会性发展的作用〔J〕.中国体育科技,2002.06.

游戏心得体会范文2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教学;问题;解决策略

游戏教学主要是通过游戏的方式,去引导学生探索知识,发现事物的规律,从游戏中获得快乐,帮助儿童健康成长。幼儿时期孩子的思想已经进入活跃阶段, 发现新事物更多的了解世界是幼儿的本能,幼儿不能像成年人一样,理性的去认识事物的本质,只能通过游戏的方式去学习。

 

一、幼儿园游戏教学的意义

社会现象浓缩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来体现,幼儿可以通过游戏学习基本道理,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利于儿童的成长 [1] 。 通过游戏的方式去学习,可以提高儿童的积极性,便于儿童的理解,降低知识

的难度,使得儿童在游戏中认识事物,发现事物的规律。幼儿时期属于儿童发育的关键时期,游戏可以帮助儿童锻炼身体,使其骨骼健壮,有利于儿童的成长。 游戏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儿童锻炼身体,还能够使得儿童心情愉悦,从各个方面满足儿童的成长需求。 童年的记忆会影响人的一生,对其成长具有较大的心里作用,诸多儿童孤僻,不愿与人交流,主要是因为缺乏关爱与社交。游戏教学可以缓解这一问题,游戏需

要大家一起进行,儿童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传递快乐,在做游戏的过程打开心灵,有利于儿童的心里健康。

 

二、幼儿园游戏教学的问题

(一)教师游戏教学观念的局限性

经过调查可以得知,我国的幼儿教师在游戏教学观念上普遍存在局限性。幼儿教师们都很重视游戏教学,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将游戏教学作为教学必要,主要还是应用普通教学的理念 [2] 。幼儿教师

对游戏教学的认识不足,认为游戏教学只是用于增加教学趣味,并不能起到主导作用。游戏对于儿童来说,是童年最丰富的记忆,通过游戏的方式去学习的知识,更加记忆尤深。 幼儿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

响颇深,对游戏教学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影响幼儿园教学效果。

 

(二)游戏教学的程式化问题

幼儿园游戏教学的程式化问题, 主要体现在教学方式的老套,不具有创新性。 教师对于幼儿教学普遍具有一套模式,并且完全按照模式展开教学,使得儿童对于游戏的环节过于了解,失去对游戏的积极

性。 教师对于教学过程了如指掌,每个环节需要如何进行,该怎么提问,都清清楚楚。 此种教学方式,有利于教师掌握课堂节奏,使得课堂秩序井然有序,但是却失去游戏教学的意义 [3] 。 按部就班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儿童的智力开发,儿童无法发自内心的进行游戏,无法充分的表达自己。 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往往会担心游戏教学会使得课堂秩序混乱,难以进行把控,因此较少运用游戏教学。

 

(三)游戏教学中过于强调纪律

幼儿园游戏教学过程中, 教师过于强调纪律, 一堂课大约 20 到30 分钟的游戏时间,教师平均每十分钟则进行一次纪律维持,过于约束儿童的游戏自由,使得儿童的积极性受到影响,降低游戏教学的质

量。游戏教学的本质是,通过游戏去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使得儿童全身心的投入到游戏教学的过程中,体会游戏教学的快乐,并从中学到知识,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教师过于强调纪律,会使得游戏教学失去

意义,儿童只是在教师的模式下进行活动,而不是真正的投入其中。

 

三、幼儿园游戏教学的解决策略

(一)更新游戏教学观念

幼儿园游戏教学,需要教师更新观念,还原游戏的本质,使得儿童能够真正的体会到游戏教学的乐趣。 幼儿教师需要给儿童更多的自由,使其在游戏中自由发展,集中精神投入到游戏中,体会游戏的含

义,从快乐中学会道理。教师需要提升自我认知,游戏是儿童最真实的记忆,也是知识最好的传递方式,选择儿童喜欢的方式进行教学,不仅能丰富幼儿的童年,还能提高教学质量 [4] 。 幼儿园游戏教学,能够帮助儿童培养独立性思考方式,有利于儿童的思维培养,开发儿童的创造力,提升儿童的动手能力。 幼儿教师需要提高认知,更新教学观念,真正理解游戏教学的重要性,还原幼儿园游戏教学的本质。

 

(二)合理指导游戏方式

幼儿园游戏教学,教师需要合理的进行游戏指导,留给学生一定的自我发挥空间。禁止将游戏过程按部就班,学生按照流程进行游戏,使得游戏教学失去意义。 按部就班式的游戏教学,会使得学生产生拘

束感,无法以放松的心态进行游戏,时刻担心违反纪律受到老师的批评,导致游戏教学失去作用,反而会增加学生的负担。游戏教学需要学生发自内心的投入,拥有足够的自由,从而去体会游戏的价值,从游戏

中探索快乐学习道理。 游戏教学过程,需要将游戏性与教学性相互融合,通过游戏去学习知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需要合理的指导教学,设计角色游戏,让幼儿去角色扮演,去模仿

去表演,从而去提高儿童的认知能力。角色游戏可以开发儿童的智力,提高儿童的表现力,儿童可以根据角色的特点进行思考,如何去演绎角色,从而去发散思维、开拓智力。

 

(三)开发游戏教学资源

幼儿教师需要开拓游戏教学的渠道, 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游戏教学,拓展游戏教学的资源,为儿童提供更加丰富的游戏教学内容。教师需要将游戏教学融入生活,将生活中的现象编入游戏,从而去引导学

生认识社会现象,发现生活规律。教师可以将丰富多彩的生活,通过游戏的方式展现给儿童,从而去帮助儿童了解社会,提高儿童的认知能力。幼儿教师需要善于思考,开发游戏教学资源,创造更多的游戏教学

方式,赋予游戏教学真实性、生动性、丰富性,从而去提高游戏教学的质量,帮助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四、结论

综上所述,幼儿园游戏教学的问题,主要是教师游戏教学观念的局限性、游戏教学中过于强调纪律、以及游戏教学的程式化问题。更新游戏教学观念,开发游戏教学资源,合理指导游戏方式,能够有效的解

决幼儿园游戏教学问题,提高游戏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尹倩.浅谈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与融合[J].才智,2015,35:101.

[2]顾晓菁.浅谈游戏化课程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的体现[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4:85.

游戏心得体会范文3

一、体育游戏的作用

1.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将直接影响着运动效果,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各种体育运动活动中,教师就需激发学生对运动活动的兴趣。初中学生虽然在运动的持久度上有了一定发展,但如果课堂教学中长时间地进行反复练习,单调的动作会让学生产生疲倦感,从而降低学生的运动兴趣。此时适当地加入体育游戏,通过游戏来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具有积极作用。

2.促进团结合作,培养学生协作精神

在体育运动中,诸如篮球、羽毛球、足球等都需要团队合作完成。在传统初中体育教学中,因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更多的是让学生个体完成训练。在新课改下,体育课程更加关注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在体育课堂中应用体育游戏,因在体育游戏中学生需要和组内成员相互合作而取得游戏的胜利,学生个体融入团队合作中,促进了学生合作能力、协作意识的培养。尤其是集体游戏中,学生更要学会分工合作,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体的作用。

3.调节身体机能,提高心理素质水平

首先,学生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因各方面的原因而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借助体育游戏,让学生在丰富有趣的活动中身心得到放松,尤其是竞技类的游戏,学生在比赛获胜后心理满足感得到增强,心态变得更加积极。其次,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身体机能在相应的负荷和强度下出现了疲倦感,此时应有体育游戏,让学生的身体机能得到放松,通过游戏场景的调节,学生的心理环境得到改善,进而让运动器官得到调节,从而更好地让学生参与其他体育运动中。

二、体育课中体育游戏的选择

1.选择游戏要突出兴趣和思想性

首先,初中学生处于生理发展的黄金阶段,其心理水平和生理机能并没有完全成熟,思想较为单纯,可塑性较强,在选择和编排体育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立足学生实际,保证游戏内容健康而积极,且要有助于对学生品德、意志力的培养。其次,初中学生的兴趣依旧以间接兴趣为主,好奇心强,在选择体育游戏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要让学生能对游戏产生兴趣,否则,游戏就失去了意义。

2.选择游戏要紧扣教学目标

在体育课堂中应用体育游戏的目的是“寓教于乐”,即要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快乐,同时又要让学生通过游戏而获得身体机能的锻炼。故而在选择游戏时,教师就需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快乐地参与游戏过程中,并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锻炼。

3.选择游戏要考虑安全性和教育性原则

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体育游戏的根本目的。在体育课堂中所选择的体育游戏,必须以保证学生的安全为出发点。要做到这一点,不仅要考虑游戏动作是否容易引起伤害事故,还要考虑游戏中的动作幅度是否会导致肌肉拉伤。

三、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1.体育游戏在准备部分中的应用

准备部分是体育运动的基本过程,重点是让学生身心得到放松,身体器官能进入良好的运动状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身体准备是关键。一般而言,在该过程中选择的游戏要具有较强的趣味性,运动强度和负荷不大,如奔跑类游戏的蛇形跑、换位跑、老鹰抓小鸡等游戏,女生能够采用跳橡皮筋、踢毽子等办法。在该阶段中,教师还可借助情境创设、问题引导等让学生的心理得到放松,以促进学生快速进入基本部分。

2.体育游戏在基本部分中的应用

基本部分是体育教学的核心所在。在基本部分,教学要求学生在运动中能达到预期的运动目标,且运动强度和负荷要符合运动要求。这就容易让学生在单一的训练模式中产生疲倦感,从而没有兴趣参与运动中。为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运动过程中,教师此时选择的游戏要和教学内容紧密相连,同时要能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3.体育游戏在结束部分中的应用

游戏心得体会范文4

关键词:自主性游戏;重要作用;存在问题;解决策略

自主性游戏是幼儿园最主要的游戏活动,也是幼儿最喜爱的游戏之一,幼儿是游戏的主人,他们对游戏活动能自主地选择、支配,在游戏中充分享受游戏的趣味性、娱乐性、自主性。游戏自发行为是趋乐性的,在游戏中因为需要的满足而获得快乐。“游戏是幼儿的生活,幼儿的生活就是游戏”。

一、自主性游戏在幼儿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游戏能促进幼儿身体的健康成长

幼儿时期是孩子生长的关键时期,而游戏是非常自由的,是随时随地都可以组织进行的,如在音乐教学中插入音乐游戏,区域活动中的自主游戏,户外活动中的体育游戏等,这些游戏的内容贴近幼儿的实际年龄,难易程度教师可以因人而异,适度调整,调动了全体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比较适合幼儿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需要。

2.游戏提高了幼儿的认知能力

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与同伴借助游戏材料及教师所创设的环境、自由进行各种模仿、共同操作、探究,很大程度地满足了孩子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3.游戏增强了幼儿的集体意识

在诸多游戏情节中,幼儿要多与同伴交流、协作,共同制订一些游戏规则,还是拿“娃娃家”来说吧,幼儿要分配角色,谁当爸爸,谁做妈妈,谁来做小宝宝,另外,再设计一些其他角色,如客人等,在游戏过程中,幼儿比较关注弱小群体,让他们当小宝宝,得到“大人们”的关爱与照顾,好“吃”的,好玩的都让给年龄小的幼儿,还懂得了怎样有礼貌地去接待来客,简直玩得不亦乐乎,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学会了谦让,学会了与同伴友好相处。

4.游戏活动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各种角色游戏的开展,既满足了幼旱男睦硇枰,更促进了幼儿社会化的发展。如在音乐活动《理发店》中,幼儿在享受店员热情的服务后,不但要说谢谢,还要付钱,尊重别人的劳动,体验劳动的快乐。

二、幼儿园自主性游戏中存在的问题

1.游戏材料投放不合理。游戏材料与幼儿游戏行为有密切的关系,幼儿园小班的游戏材料以结构玩具数量最多,材料使用比较单一。

2.空间结构安排的不合理成了游戏的绊脚石。游戏空间的合理安排也是自主性游戏开展的一大重头,有些教师在游戏空间的设置与分隔上错综复杂,其次在游戏区域的分布上也没有避免安静区域(如美工区、智力活动区)与较吵闹区域(如娃娃家、建筑工地)分离,这样在游戏时就增加了许多无意义的干扰。

3.游戏的时间决定着游戏质量。幼儿自主性游戏想要开展的有深度有质量,游戏的时间长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但是多数班级在开展游戏时在时间上都得不到保证,教师会因为幼儿园制定的上课时刻表匆匆的结束游戏,幼儿如果正在游戏进的兴头上就不得不放弃正在进行的游戏内容,匆匆的结束游戏会大大的打击幼儿的兴致和导致游戏无法进一步深入。

4.教师未能尊重幼儿意愿。在游戏的过程中,有些教师对幼儿在游戏中的无所事事、袖手旁观等表现不予理会,不加指导,导致幼儿没有一点规矩,缺乏行为规范;有的组织不了游戏,幼儿乱作一团;有的指导生硬,反而干扰了幼儿游戏。

三、解决游戏中出现问题的策略

1.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合理投放材料

在游戏材料投放时,作为70后、80后、90后的教师有时也要摒弃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在观察和思考中了解作为“10后”幼儿他们地生活经验以及所思所想所需,并把这些观察与思考体现到游戏材料的提供中。

新旧材料的投放应有一定的比例和变化,才能不断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有人在两个同年龄班的角色游戏中投放不同比例的新旧材料,幼儿的表现结果如下表:当新旧材料达到1: 2 或 1: 3 时,幼儿会兼顾新旧材料的使用,还会创造性地运用材料;当新旧材料达到 1: 10 以上时,幼儿使用新材料的范围有限,甚至还会出现争抢,不利于游戏的发展。

2.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环境作为幼儿园教育的一项重要资源,不论是在幼儿游戏还是生活中,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游戏所需要的游戏空间,并不是愈大愈好,反而讲究的是充分利用与科学平衡分配,空间密度太低或太高都会对幼儿的游戏产生不良影响。如上述案例中,建筑工地的空间大小决定了孩子游戏的成败,当区域过小、不合适时,孩子们难以发挥自己的游戏水平,也会逐渐削弱对游戏的热爱。因此,要巧妙分配活动室里的每一个角落,整体规划,形成既适宜又充足的游戏空间,并注重各组群空间的平衡。

3.教师要留给幼儿足够的时间尽情地玩游戏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有时会在孩子玩了一半时,让他们收拾材料,停止游戏,看到他们一脸的不情愿,我还真不忍心去打扰他们。组织一段游戏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能把自己感兴趣的事用游戏表现出来,其实是孩子们能力的一种释放,我们应尊重孩子的意愿,让他们在游戏中体会成就感。

4.多一些表扬鼓励,促进幼儿个性发展

许多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往往不能有始有终,看到别人游戏就会转移注意力,而去进行别的活动。这时需要教师进行引导,鼓励幼儿把事情做完、做好、专心致志。其次,对失败不灰心的幼儿,教师及时给予鼓励,而后请他再重做一次,引导幼儿养成一种锲而不舍的良好习惯。再次,树立自信心。有的幼儿对自己缺乏自信心,比较胆小、懦弱,说话声音小,做事情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消极被动。对这样的幼儿,教师一方面要多接近,多给予鼓励;另一方面,教师要对这部分幼儿多提问,多请他们做流动人员,鼓励他们和同伴大胆交往,给他们锻炼的机会,使他们在实践中增强自信心。让幼儿在自主游戏中,发展能力、锻炼意志。逐步摆脱依赖性。并能够体验到经过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孩子的身心发展需要发动了游戏,自主游戏又使各种需要得到了满足,需要的满足又带来了快乐,快乐作为强化剂促进孩子去游戏,所以,孩子能在自主游戏中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角色活动区的设计与应用》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3――6岁游戏活动教师参考用书》上海教育出版社.

游戏心得体会范文5

问题。

关键词:游戏;初中体育;腾飞;方法

游戏对我们来说都不陌生,不管在哪里,闲暇时间我们一定会玩游戏,通过游戏来打发时间,不管是电子游戏还是实际的游戏,只要我们找到了窍门,玩起来就会得心应手,而且在很多场合,游戏成了人们互相认识和调节气氛的工具。初中阶段是学生身体发展的黄金时期,学生需要通过锻炼来增强体质,除此之外,他们的心理也在逐渐成熟,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正常的交流,很多男生、女生不愿意来往、说话,这与初中生的心态有关,如何通过体育游戏改变这种现状?这需要一步步慢慢发展。

一、组织男女分开做游戏,让气氛活跃起来

在进行体育游戏时,教师不能刚开始就让男女生一起做游

戏,刚开始学生都不能放松,直接组织男女游戏会让学生更加尴尬,参与度也不会很高,而且会让学生对体育课产生排斥心理,一些内向的男女生可能会害怕体育课,教师要明白,组织体育游戏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男女生之间有更多的了解,还是为了让学生更加开朗,所以教师在组织学生游戏时要意识到这一点,分好男女生的队伍,然后组织一些针对性比较强的游戏,比如男生进行投篮比赛,女生进行跳绳比赛,让男生、女生分开来参与游戏,这样通过一定时间的游戏之后,体育课上大家都会活跃起来,气

氛也变得更加轻松、愉悦,学生能够真正放松,而且通过这些游戏,学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和接触,不像以前一样,只是和熟悉的人在一起,不熟悉的一句话也不说,不像一个班级的人,通过这些游戏,能够让学生之间有初步的接触和了解,男生之间和女生之间的友谊范围会更广,同学之间也有了更多的交流,初中生在体育课上不愿意活动,这对他们的成长很不利,通过游戏能够让学生动起来,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能够他们在这个阶段得到充足有效的锻炼,改变以往体育课可有可无的看法,让他们的身心都得到发展,他们的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二、组织男女都可参与的游戏,让男女有初步接触

经过一段时间的男女分开游戏之后,学生在体育课上的态度和状态就会有所改变,从刚开始的不愿意动到现在每个游戏都踊跃参与,这是很大的进步,他们有了改变,教师在组织游戏时就会更加轻松,所以在一段时间的男女分开游戏之后教师就要迈出关键的一步――让男女生能够配合完成游戏,即组织男女生都可以参与的游戏,让学生之间相互配合完成这个游戏,比如进行接力赛、打羽毛球比赛,这种游戏男女双方都可以参与,而且学生之间只是初步的接触,教师可以让五六个人一组,男女混合,然后进行比赛,在比赛过程中男女生就会有更多的交流,他们也能发现彼此身上的优点,有利于他们进一步的交流,但是很多教师在组织男女生一起游戏时操之过急,认为之前男女生分开游戏已经很活跃,所以进行更深一步的接触没有什么问题,就选择了男女生接触过多的游戏,比如两人三足、男生背着女生进行的一系列游戏,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之间有更多的接触,但是这反而会让学生又回到原来的状态,而且男生女生之间更加不愿意交流,这就是由于教师错误的看法,男女生之前没有任何接触,突然有了接触,学生在心理上就会有很大的障碍,这些接触过多的游戏不仅难度大,而且学生也几乎不可能完成,相比这些游戏,接力赛之类的游戏就简单得多,教师应该在男女生有了一段时间的配合,能真正放松自己的时候再进行下一步的计划,这样才能让体育课腾飞起来。

要通过游戏让体育课腾飞起来,方法不是唯一的,但是教师要明白体育课现状不容乐观的原因,采用有针对性的方法一定能够取得成功,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也有利于体育课的进行。

参考文献:

游戏心得体会范文6

关键词:体育课 体育游戏 准备活动 锻炼身体

体育游戏是按一定目的和规则进行的一种有组织的体育活动。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体育游戏的价值日益凸显,尤其体现在体育教学的准备活动中。准备活动在于使机体逐步进入运动状态,为机体正式进入运动状态预热。充分的准备活动对于更加准确、协调地完成动作练习非常重要。

一、体育游戏的作用

(一)体育游戏能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体育游戏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合作与集体教育内容,对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起着重要的作用。体育活动中通过模仿各种角色学会处理人际关系,遵守社会规范,适应社会生活。

(二)体育游戏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体育游戏内容新颖,形式活泼,有丰富的趣味性和娱乐性,能消除身体锻炼过程中的枯燥乏味和较易产生疲劳的现象,并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已掌握的动作。

(三)体育游戏能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

学生参加体育游戏一般都是出于他们的直接动机,他们自觉自愿的参加游戏,这种自觉自愿的行动能发挥他们最大的能动性和挖掘学生身体潜能。因而体育游戏能达到最好的锻炼效果。

(四)体育游戏能提高学生智力和创新能力

体育游戏中,不仅学生需要有较强的观察力、记忆力和判断力,并感觉灵敏,具有一定认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样能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另外在游戏中,学生运用已学技能,充分发挥想象力,改变游戏的玩法和规则,使得体育游戏更加好玩有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体育游戏促进良好情绪情感形成

在体育游戏中,学生都乐于表现自己,得到别人的赞扬、尊重,从而获得快乐。游戏本身的新奇、惊险、激烈、紧张也会给参加者带来愉快,这无疑也是一种愉快的身心感受。

二、体育游戏的创编与选择

为了便于教学取得良好效果,在创编和选择体育游戏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游戏的内容和形式必须是健康的。具有教育意义的游戏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增强学生体质。要严格禁止那些无意义的、带有迷信色彩的,以及庸俗的、有损学生身心的游戏。

(2)创编和选择的游戏必须有趣味性。游戏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游戏的情节、规则和组织方法都要与学生的身体条件、认识能力和心理态度相适应。只有学生感到有兴趣的游戏,才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创编和选择的游戏要反映时代的特点。游戏的选择要适应于时代的发展,反对那种牵强附会,生搬硬套,更不能把那些已经过时了的、陈腐的东西再教给学生。

(4)游戏的内容应有利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通过游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团结友爱、遵守纪律、勇敢顽强的优良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

(5)创编和选择的游戏要具有典型性。一种游戏往往有许多做法,教师在创编和选择游戏时应选有代表性的,这样在使用时可以举一反三,灵活多变,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渐提高要求。

三、体育游戏在准备活动中的运用

教师在教学中安排体育游戏时要针对实际情况来选择。游戏的内容必须围绕着教学目标开展,同时还要考虑实施对象的身体素质,充分利用教具等方面内容,进行趣味性的编排与组织。

教学中进行游戏时,教师要先告诉学生游戏的名称、游戏的过程、规则和评价赏罚要求等。特别是对于新游戏,一定要将游戏的每一个细节、注意的事项给学生讲解清楚。其次,指导安排学生进行游戏的过程,教师可以亲自参与,跟学生打成一片,这样既能对游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作出补充说明,又能带动学生参与游戏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得游戏更富有感染力。再次,教师要经常观察学生的身体变化,并相应调整游戏的强度与密度,做到适量、适度。最后,游戏期间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一些小窍门,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游戏。游戏结束后还要询问学生关于游戏中的感觉、心得,总结游戏的重点难点,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

(1)一般体育课准备活动是慢跑、行进操、定位操,反复使用会使学生感到枯燥、厌倦、课堂气氛呆板沉闷。可以采用一些奔跑类的游戏。如:蛇形跑、螺旋跑、跑动中的“听号抱团”“拉网捕鱼”,或者用跳绳、跳橡皮筋、“猴子抢球”“传球触人”等方法,同样也能取得热身的效果。有些游戏还能起到提高兴奋性、集中注意力的效果,例如,“听口令做相反动作”“有效无效口令”“人手一球”“取球比赛”等等。这些游戏形式多样、新颖,既是游戏内容又是组织教学的手段。

(2)专门性准备活动能使学生从心理上和生理上为课的基本部分教学做准备,如短跑教学课,可采用训练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的游戏,如“黄河长江”“喊号追人”等。在篮球课的准备部分,可采用“两人争球”“巧入营门”“传球比快”等游戏使学生熟悉球性。

(3)体育游戏在选择上需要注意的几点

天时、地利、人和是完成一件事情所需要具备的几点要求。正确的游戏场地器材、创新的游戏内容、合理公平的游戏规则都是达到练习目的的最好条件。

在选择场地上,一些游戏需要移动的范围比较大,要选择比较平整、开阔的场地,尽量避免选择场地湿滑、障碍物较多的路面。在器械上,应尽量选择没有危害、轻便、软硬度适中的器材,由于部分游戏在进行过程中需要对抗、竞争、追逐,选择错误的器械,有时会造成学生身体的伤害,甚至严重的后果。

体育游戏的规则是游戏能正常进行,并达到预期效果的保障。教师在中间应起主导的作用,使学生在玩中达到学习的目的,在学习中获得游戏乐趣。而且,公平、公正的游戏是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培养手段,能让他们了解到不论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守规则、讲求正义。教师在游戏中要充分做到以身作则,给学生作出正面的引导,通过游戏不仅锻炼身心,而且受到思想道德教育。

体育游戏是一项智力、体力和技术相结合的活动,参加各种各样的体育游戏活动,既可开发学生的智力,又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增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将体育游戏合理的运用于体育课中,能使学生迅速地进入体育教学的身体状态中,把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充分调动起来,跟上运动的节拍,精神饱满、情绪高昂地进行体育课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施志社.怎么组织体育游戏[M].苏州大学出版社,1997.

[2]徐唯伟.浅谈体育课准备活动,2006.

[3]李祥.学校体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莫炳耀.浅谈体育课中的游戏设计[J].体育学刊,2008.

[5]曾炯球.陈云彬.体育游戏大全.1990.

游戏心得体会范文7

关键词:体育游戏 小学教育 心理影响

少年儿童处于身体心理发育的初级阶段,身体发育快,心理承受能力低,但家长和学校对儿童心理发育重视程度低,一旦有异常刺激发生,对儿童今后的心理甚至是身体成长都将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的概念诠释为:“健康是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而且还具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两个方面是缺一不可的。体育的基本功能就是强身健体,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儿童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心理也得到健康成长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们就体育游戏的功能及其在体育教学中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

一、体育游戏可以激发儿童的主观能动性

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具有很强的综合性。针对不同的体育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可以在选择和设计上采用各种不同的运动形式,产生共同期待的体育学习效果。正是因为体育游戏的灵活多变,使得儿童受到强烈地吸引,并产生积极主动参与的行为。在体验体育游戏的全过程中,儿童自发自愿地参与其中,提高了注意力,学习兴趣倍增,使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达到了其他体育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独特效果。

二、体育游戏可以促进儿童的学习愉悦感

体育游戏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在体育学习中,肢体的动作与儿童的各种感官在受到有趣好玩的游戏的刺激下,使儿童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紧张有序、略有难度的游戏环节,儿童精神高度集中,有助于缓解和消除儿童不良情绪;游戏成功的乐趣让儿童心情愉快,有利于培养儿童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就能事半功倍。

三、体育游戏对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一)有助于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体育游戏的竞争性是有一定的竞争规则存在的,其本身渗透着当前时代的主流文化,体现的是与时俱进的最新的价值观与道德观,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等。儿童在游戏中遵守一定的规则和要求的制约,必然会产生一种规则意识,从而能提高控制能力。只要涉及体育就离不开竞争,就要分出高低、胜负。但体育游戏里的胜负有别于竞技比赛,可以使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游戏氛围中,体验游戏过程中产生的快乐、满足情绪和成功的体验。只要游戏参与者克服外界物质障碍、个人生理心理障碍,每一位参与者都有获胜的可能性,从而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在竞争中,可以磨炼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斗志,培养儿童勇于竞争的精神,增强儿童的心理承受能力。儿童在游戏中胜利时可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失败时可以总结不足,这些无疑都能促进儿童自我意识的健康、顺利成长与发展。

(二)有助于儿童智力的提高与发展

体育游戏虽然属于非智力因素,以增强学生的体质、强健体魄为主,但是潜移默化中对于儿童的智力发展也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参与体育游戏的过程中,游戏要求参与者要有很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发挥聪明才智,在游戏规则范围内设计出最优秀的方案进行参赛,以此来决定输赢。此外,体育游戏内容复杂,游戏的动作、条件、环境经常变化,儿童在游戏过程中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兴奋性是非常重要的。经常参加体育游戏可以改善人的神经系统,活跃大脑思维,并能使反应速度得以改善和提高。许多研究表明,儿童在组织游戏的过程中,组织能力、随机应变能力、胆识、表现欲、个性特点等都得到了充分体现。因此,体育游戏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性能力。

(三)有助于儿童团队意识的培养

体育游戏一般都是集体进行的。在游戏中,参加者必须互相配合才能更快、更有效地完成游戏,取得胜利。儿童集体练习时,在游戏中扮演一定角色,承担游戏群体赋予的责任和义务。儿童之间相互之间进行交往,相互协作、配合完成,共同为同一目标努力,可以培养儿童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互助的优良品德。这种带有社会群体特征的游戏可促使儿童摆脱孤独,扩大与人的交往合作。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运用激励机制,对不同儿童取得的不同程度的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及时评价,增强儿童的自信。

综上所述,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倡导协调配合、团队合作,不计个人一时功过,为儿童自我教育、接受教育、发展人际关系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儿童通过体育游戏能结识更多的同学、朋友。大家和睦相处、友爱互助,这种良好的人际关系令人心情舒畅,从而激发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今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体育游戏在儿童心理健康发展中的作用应当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在学校教学过程中,要想鼓励儿童积极参与到体验与游戏中,体育教师应利用各种方法完善体育游戏的内容、形式,选择不同种类的体育游戏来努力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使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素质等全面素质得到高质量的飞跃式前进,从而使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饶利. 体育游戏理论与教学实用性研究[J]. 考试周刊,2011(38) .

[2]张智文. 试论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 科技信息, 2010(26) .

[3]柯万立. 论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 现代商贸工业,2010(12) .

[4]徐吉祥. 体育游戏在田径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9(7) .

[5]俞云燕,杨莉敏. 体育游戏在体育课教学中的运用及其注意点[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8(2).

[6]徐显锋. 小议体育游戏的作用及其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 民营科技,2007(5) .

[7]许德顺,刘永光. 论体育教学中游戏法的运用[J].体育师友, 2005(2) .

游戏心得体会范文8

【关键词】消费动机 网络游戏 大学生

网络游戏作为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产物,正在以其独特优势和运作模式占据娱乐领域的主流位置,大学生的网络游戏消费动机由各种推动大学生有目的进行网络游戏消费的需要、感觉和愿望组成的,以下主要就大学生网络游戏消费动机进行分析研究。

从本质上讲,游戏是一种主体性活动,是游戏者能动地创造、驾驱活动对象,并在此过程中获得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体验的活动,具有自发性、自主性、虚幻性、体验性与非功利性等特点。人对游戏有天然的兴趣,在游戏中更易理解、接受和掌握新事物,因此它常被作为教授新知识、获得新认知的有效方式。当游戏与电子信息技术结合后,由于这种游戏承载工具的特定性和所有性,玩家只有支付一定的费用才能使用以体验游戏的愉悦性,因此游戏第一次以一种商品的身份出现。

1 网络游戏的特点

作为网络和游戏的结合体,网络游戏除具备网络和游戏分别具有的自发性、自主性、虚幻性、体验性、非功利性、无排它性特点外,还因协同作用而具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魅力点,主要指互动性、娱乐性、社会性和教育性。

在玩网络游戏的时候,玩家不仅是在同游戏本身进行互动,更多的是在同其他玩家进行沟通交流。能与其他玩家交谈、组队、共同完成任务,这是网络游戏相比单机游戏的最大优势。网络社区建设又在很大程度上加深了玩家之间互动交流的深度。互动性被认为是电脑游戏愉悦体验的最重要方面之一。

从技术的角度看,网络游戏可以凭借信息双向交流、速度快、不受空间限制等优势,让真人参与游戏,提高游戏的互动性、仿真性和竞技性,使玩家在虚拟世界里可以发挥现实世界无法展现的潜能,从而享受到独一无二的娱乐体验。

玩家真实心理背景也是游戏人物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决定着游戏的发展和变异,玩家在游戏中体验着与现实生活中完全相似的、真实的情绪体验,玩家与玩家之间的交流沟通也是现实生活反射于网络的影子。可以说,现实社会是网络社会的基础。网络游戏具有显在的社会性。

游戏具有自为性和非功利性特点,网络游戏只是人类在信息化社会一种电子化游戏方式,因此并没有消弱其教育功能,主要表现是作为一种知识载体、认知工具、学习方式和创造方式。由于游戏强大的互动性,每个人的自我创造都在深刻地影响着其他人,也被其他人影响。游戏的不确定性和未知性使游戏成为一个创造性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个按部就班地执行列序、知识复制的过程。

2 网络游戏的消费动机

2.1大学生网络游戏的物质消费动机

娱乐动机是物质自我层面最显性的网络游戏消费动机。娱乐动机类游戏消费者偏好视听感官的刺激和享受绚丽的游戏场景、特别的人物造型和震撼的视觉冲击。

当代大学生大多出生于80年代末,这代人生长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经济高速增长,中西方文化大碰撞的特殊社会背景下,很少有发自内心的忧患感。80末出生的大学生成长于当今的消费文化环境下,在物质追求上更注重感性化。由于长期泡在多元化的物质环境中,他们对新、奇、异的事物更为敏感。

当代大学生追求时尚,华丽的外表会打动他们,强调的是“感官型消费”。而网络游戏超现实的画面视觉冲击,配合场景和情境的音乐,使得游戏消费者体验到一种从“物”到“感觉”的消费。

2.2大学生网络消费的逃避现实动机

逃避动机是由于消费者在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中,难以理解现实也无法接受现实,内心感受到很大的冲突,消费者倾向于把心中的负面情绪和所有坏的东西投射到外部世界,沉浸在自我想象的世界中。青年自我评价与社会评价的矛盾在整个青年期表现得十分突出,使他们感到仿徨、迷惘、痛苦和烦恼。这一点在青年的就业与生活压力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在长辈溺爱中长大的当代大学生个性娇惯,没有承担过真正的责任,没有真正面对过现实,容易逃避困难。网络游戏模拟了现实生活,让大学生在游戏中寻找到一种超现实的空间,暂时忘记现实带来的烦恼。

2.3大学生网络消费的情感补偿动机

情感补偿动机主要指消费者在游戏中体验到在社会人际交往中没有得到满足或受到伤害的情感。这里的情感指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产生的各种情感,如友情、亲情、爱情等,属于马斯洛需要理论的归属需要。80后一代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生活中只有自己。他们缺少兄弟姐妹,从小与同龄人的交流少,是心灵孤独的一代。父母的呵护和宽容并没有消除与子女的代沟,反而助长了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人际交往倾向。当代大学生情感纯真丰富,但也非常敏感脆弱。

由于缺乏理解他人的意识,面对复杂的现实生活,他们感到困惑。网络游戏虚拟出理想的社会,人际关系简单明了,正义与邪恶分明。大学生在进行网络游戏的过程中,把自己内心渴望的与人交往情感投入到游戏当中,从而获得先是无法获得的情感慰籍。

2.4大学生网络消费的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是人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即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乐意去做,力求达到成功的内在动力。大学生成就动机的内容主要是实现自身的价值,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希望这种追求能够符合社会需要,并获得社会的承认。在网络游戏中,大学生把游戏的虚拟空间想象成一个现实社会,在其中探索未知的兴趣,有着在完成游戏任务的过程中证实自己的智力、能力的欲望,并且因为成绩的优异而赢得相应的地位和自尊的满足。是从个人需要、集体需要和社会需要三个方面定位的成就动机。

2.5大学生网络消费的自我激励动机

自我激励消费动机是指,消费者一般沉浸在自己的设想的理想世界中,他们不关心外界,一心只想实现自己内心的理想。因为心理的不成熟和社会历练不够,年轻的大学生面对多元价值观并存感到很迷茫。传统价值观在当今的时代被逐渐消解但新的精神信仰又未形成,于是,玩网络游戏的过程是大学生将自己内心与理想交流,在不断的胜利或者满足中得到自我激励。

参考文献:

[1]刘亚玲,吴杰.解密80后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特征[j].商场现代化,2007,(6).

[2]刘祥伟.大学生消费心理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16).

[3]苏国辉.网络游戏对大学生的影响及思考[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游戏心得体会范文9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大众体育的发展,体育游戏这一健身效果好、学生主动性高的项目,越来越受到重视,被广泛运用于体育教学实践。体育游戏就是注重了体育教学的实效性,使学生获得自主、快乐的情绪,发展个性。笔者根据多年的小学体育课教学经验,总结出关于小学体育游戏创编的以下几种方法。

方法一:新奇而又有喜剧色彩的游戏创编

只有使游戏新奇,才能诱发学生参与的兴趣。游戏的创编出乎学生的意料,好奇心被激发,他们“蠢蠢欲动”,或许会想:“我能做好吗?――我一定会比别人做得更好的!”同时又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认真地去完成这一个游戏。如一年级学生做“夹着球走”的接力比赛,学生受腿短的限制,跨下夹球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更何况要走完10米距离的路程,那是“雪上加霜”,便会出现很多的滑稽场面,不能用手抱球,举步难行,或是走几步球便慢慢下滑――成了“母鸡下蛋”,让学生捧腹大笑。所以为了能完成好而作不懈的努力。

方法2:淡化竞技意识的游戏创编

改变竞技体育为主的教学思想也是大纲的要求,淡化竞技意识,能更大的提高游戏的娱乐性。学生只要在体育游戏的竞赛中认真完成,遵守纪律,听从指挥,都能拿到一块“金牌”。这样的游戏教学的比赛中,每位学生都会认真去做,集体项目更会为集体着想,争取“第一”,培养了勇敢顽强、奋发向上的精神斗志。达到竞赛目的,又实现了体育游戏的娱乐目的。当你向全班三分之二的学生,或只有几个不在内的众多学生宣布游戏结果均取得“第一名”时,他们会双手握拳高举头顶大声地喊“耶”。

方法3:故事化、情节化的游戏创编

故事化、情节化的游戏更具趣味性,这种别具一格的设计,容易使低段学生能进入情境,走入角色游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如游戏“小明的星期天”(注:自取游戏名),把“赶小猪”、“穿过小树木”、“跨过小河”等游戏连在一起,编造一个很动听的故事,让学生都去当“小明”,达到了游戏效果,又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受到教育,身体的正确姿势活动能力得到发展。

方法4:结合时事的游戏创编

要关心时事,并通过游戏把信息带给学生,使学生从中获得教育,培养学生从小关心国家大事,树立热爱祖国的思想。那么如何在创编游戏中体现出来呢?如我们国家发射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我以此为背景,创编了“宇宙飞船”的游戏,在玩这个游戏之前我跟同学讲了关于“神舟”飞船的事情及相关的知识,使学生通过游戏不但可以获得知识,还可以从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这个游戏是这样设计的:让一名学生在前,两手侧平举,做“飞船”,另一名学生在后,将双手前平伸直搭在前面同学的肩膀上,做“火箭”,然后“火箭”推着“飞船”送入“太空”即指定的地点,到达目的的后“火箭”返回做“飞船”,再后面的同学则做“火箭”,依此类推。

方法5:因地制宜进行的游戏创编

“好玩”是孩子们的天性。例如,在寒冷的冬天,孩子们能根据厚厚的冰层创造出“冰上打溜”游戏;在阴雨连绵的日子,又充分利用泥巴创造出“甩泥响”游戏。现代体育正在显示出回归自然、走入自然的趋势,随着一大批娱乐性体育项目的产生,表现了人们对大自然的依赖、仰慕和追求。如:“越野滑雪”、“江河漂流”、“露营”、“踏青”、“溜冰”、“骑马”、“划船”等,就是人们利用余暇时间进行体育锻炼的好项目。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从中选择并创新一些适a应儿童的游戏,如顺手拿来的短木棍、石片、小布条、气球、手帕、小玩具、风筝、纱巾、绳索、沙包等,都可以成为开发孩子智力、陶冶情操的素材;周围的许多物体,如断墙、土丘、桥、树林等都是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的场所。我们可以依次创造出简单实用的许多游戏。如利用硬纸卡创编出游戏“玩飞标”,进行投抛练习;利用当地的土丘和沟壑,创编“爬山越沟”游戏,进行奔跑练习;利用脱粒的玉米棒,创编“炸碉堡”投掷游戏等,这都是学生喜欢的。只要我们留心去发现,就会挖掘出很多符合地域特点,深受学生喜爱的游戏。

方法6:古法新玩,在内容、形式上创新的游戏创编

游戏心得体会范文10

【关键词】消费动机 网络游戏 大学生

网络游戏作为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产物,正在以其独特优势和运作模式占据娱乐领域的主流位置,大学生的网络游戏消费动机由各种推动大学生有目的进行网络游戏消费的需要、感觉和愿望组成的,以下主要就大学生网络游戏消费动机进行分析研究。

从本质上讲,游戏是一种主体性活动,是游戏者能动地创造、驾驱活动对象,并在此过程中获得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体验的活动,具有自发性、自主性、虚幻性、体验性与非功利性等特点。人对游戏有天然的兴趣,在游戏中更易理解、接受和掌握新事物,因此它常被作为教授新知识、获得新认知的有效方式。当游戏与电子信息技术结合后,由于这种游戏承载工具的特定性和所有性,玩家只有支付一定的费用才能使用以体验游戏的愉悦性,因此游戏第一次以一种商品的身份出现。

1 网络游戏的特点

作为网络和游戏的结合体,网络游戏除具备网络和游戏分别具有的自发性、自主性、虚幻性、体验性、非功利性、无排它性特点外,还因协同作用而具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魅力点,主要指互动性、娱乐性、社会性和教育性。

在玩网络游戏的时候,玩家不仅是在同游戏本身进行互动,更多的是在同其他玩家进行沟通交流。能与其他玩家交谈、组队、共同完成任务,这是网络游戏相比单机游戏的最大优势。www.133229.cOM网络社区建设又在很大程度上加深了玩家之间互动交流的深度。互动性被认为是电脑游戏愉悦体验的最重要方面之一。

从技术的角度看,网络游戏可以凭借信息双向交流、速度快、不受空间限制等优势,让真人参与游戏,提高游戏的互动性、仿真性和竞技性,使玩家在虚拟世界里可以发挥现实世界无法展现的潜能,从而享受到独一无二的娱乐体验。

玩家真实心理背景也是游戏人物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决定着游戏的发展和变异,玩家在游戏中体验着与现实生活中完全相似的、真实的情绪体验,玩家与玩家之间的交流沟通也是现实生活反射于网络的影子。可以说,现实社会是网络社会的基础。网络游戏具有显在的社会性。

游戏具有自为性和非功利性特点,网络游戏只是人类在信息化社会一种电子化游戏方式,因此并没有消弱其教育功能,主要表现是作为一种知识载体、认知工具、学习方式和创造方式。由于游戏强大的互动性,每个人的自我创造都在深刻地影响着其他人,也被其他人影响。游戏的不确定性和未知性使游戏成为一个创造性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个按部就班地执行列序、知识复制的过程。

2 网络游戏的消费动机

2.1大学生网络游戏的物质消费动机

娱乐动机是物质自我层面最显性的网络游戏消费动机。娱乐动机类游戏消费者偏好视听感官的刺激和享受绚丽的游戏场景、特别的人物造型和震撼的视觉冲击。

当代大学生大多出生于80年代末,这代人生长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经济高速增长,中西方文化大碰撞的特殊社会背景下,很少有发自内心的忧患感。80末出生的大学生成长于当今的消费文化环境下,在物质追求上更注重感性化。由于长期泡在多元化的物质环境中,他们对新、奇、异的事物更为敏感。

当代大学生追求时尚,华丽的外表会打动他们,强调的是“感官型消费”。而网络游戏超现实的画面视觉冲击,配合场景和情境的音乐,使得游戏消费者体验到一种从“物”到“感觉”的消费。

2.2大学生网络消费的逃避现实动机

逃避动机是由于消费者在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中,难以理解现实也无法接受现实,内心感受到很大的冲突,消费者倾向于把心中的负面情绪和所有坏的东西投射到外部世界,沉浸在自我想象的世界中。青年自我评价与社会评价的矛盾在整个青年期表现得十分突出,使他们感到仿徨、迷惘、痛苦和烦恼。这一点在青年的就业与生活压力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在长辈溺爱中长大的当代大学生个性娇惯,没有承担过真正的责任,没有真正面对过现实,容易逃避困难。网络游戏模拟了现实生活,让大学生在游戏中寻找到一种超现实的空间,暂时忘记现实带来的烦恼。

2.3大学生网络消费的情感补偿动机

情感补偿动机主要指消费者在游戏中体验到在社会人际交往中没有得到满足或受到伤害的情感。这里的情感指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产生的各种情感,如友情、亲情、爱情等,属于马斯洛需要理论的归属需要。80后一代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生活中只有自己。他们缺少兄弟姐妹,从小与同龄人的交流少,是心灵孤独的一代。父母的呵护和宽容并没有消除与子女的代沟,反而助长了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人际交往倾向。当代大学生情感纯真丰富,但也非常敏感脆弱。

由于缺乏理解他人的意识,面对复杂的现实生活,他们感到困惑。网络游戏虚拟出理想的社会,人际关系简单明了,正义与邪恶分明。大学生在进行网络游戏的过程中,把自己内心渴望的与人交往情感投入到游戏当中,从而获得先是无法获得的情感慰籍。

2.4大学生网络消费的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是人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即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乐意去做,力求达到成功的内在动力。大学生成就动机的内容主要是实现自身的价值,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希望这种追求能够符合社会需要,并获得社会的承认。在网络游戏中,大学生把游戏的虚拟空间想象成一个现实社会,在其中探索未知的兴趣,有着在完成游戏任务的过程中证实自己的智力、能力的欲望,并且因为成绩的优异而赢得相应的地位和自尊的满足。是从个人需要、集体需要和社会需要三个方面定位的成就动机。

2.5大学生网络消费的自我激励动机

自我激励消费动机是指,消费者一般沉浸在自己的设想的理想世界中,他们不关心外界,一心只想实现自己内心的理想。因为心理的不成熟和社会历练不够,年轻的大学生面对多元价值观并存感到很迷茫。传统价值观在当今的时代被逐渐消解但新的精神信仰又未形成,于是,玩网络游戏的过程是大学生将自己内心与理想交流,在不断的胜利或者满足中得到自我激励。

参考文献:

[1]刘亚玲,吴杰.解密80后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特征[j].商场现代化,2007,(6).

[2]刘祥伟.大学生消费心理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16).

[3]苏国辉.网络游戏对大学生的影响及思考[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游戏心得体会范文11

关键词

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即在一日生活中除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活动如进食、睡眠等之外,发生次数和所占时间最多的活动;同时,也是对儿童的生活或生长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活动。对于身心发育尚未发育成熟、不需承担社会责任的儿童而言,游戏更是他们的一种存在方式,儿童也正是通过游戏体现并确证着自己的存在。

儿童总是和游戏联系在一起,只要有儿童的地方一定会有游戏。游戏是儿童存在的一种形式。这既是一种必然,又是一种必须。“必然”是基于儿童特殊的、客观的生理和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必须”则是因为它是儿童生命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对其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一个环节。有人说,对游戏的解释其实是对儿童的解释,对游戏作用的解释其实是对儿童及儿童期的解释。这些事实和对这些事实的精辟概括启示我们:是不是可以而且应该通过重视和重新认识儿童及儿童期来重新认识游戏呢。

陈鹤琴将儿童的特点,归纳为“四心”,即好动心、模仿心、好奇心、游戏心。他认为,“好动心”是儿童得到健康发展“要紧的利器”,应当给予儿童充分的机会,使他们得到适当的刺激,“使他多与万物相接触才好”。“模仿心”的价值在于,“做父母的要格外留意,因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能影响他们的儿童”;“做教职员除了要以身作则之外,还宜养成纯美的校风,使得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模仿”。他十分强调环境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并引用了柏拉图的名言:“好奇心是知识之母。”他批评旧式学校说,“儿童一到学校,就受注入式教育,没有发展好奇心的余地”。“总之,好奇心是儿童学问之门径,吾人不得不注意的,不得不利用的”。“游戏心”是儿童的天然本能。“近世教育利用这种活泼的本能,以发展儿童之个性与造就社会之良好分子。”他指出:“吾国社会对于游戏不加注意,甚有以为学校不宜让儿童游戏的。普通人常以游戏为顽皮。”

游戏作为儿童的一种存在状态和存在方式,在现代社会更有充分的理由找到自己应有的地位。儿童游戏不应该仅仅以一种教育手段的形式出现,而应当成为儿童的生活。游戏应该是属于儿童的游戏,属于儿童的生活,而不仅仅是教育中的游戏。相对于成人而言,儿童是一个不成熟的个体,但不成熟的背后却又蕴藏着无限的发展潜力和可能性。和成人世界一样,儿童之间也有他们自己的规则,一种自然的、不同于成人社会的规则。在成人看来无法理解的现象在孩子们那里却可以取得共识,因为他们有着相同的逻辑和相同的思维方式以及一致的表达和交流方式,儿童凭借这些可以自如地在自己的群体世界中通行。

近年,幼儿园都在开展各类幼儿游戏, 但其中却存在不少问题, 表观在游戏形式化、游戏自由化、游戏模式化、游戏教学手段化等方面。究其原因, 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些研究者基本趋同的认识是游戏是没有社会功利性目的的儿童自发的活动, 游戏是假想的、虚构的、愉悦的。他们盲目崇拜儿童游戏的自发性和非功利性, 而混淆了自然游戏与幼儿园游戏的区别。这使得许多儿童教师把游戏等同于自由活动, 常常是把玩具一撒, 便不闻不问。儿童随意地玩没有教师参与,没有教师指导, 游戏成了一种无目的、无计划的活动。

传统教育目的观认为, 教育目的是获得人类已有的社会文化知识体系;传统的学习观认为, 学习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严肃认真的从书本上获得知识经验的活动。这使得游戏成了服务于某一个活动的工具, 从而成为集体教学的附庸。教师在选择游戏内容时, 过多考虑教的因素, 忽视儿童的兴趣和好奇心在游戏过程中过于求全, 希望每个孩子玩游戏都能达到某一目标和水平, 忽视儿童的创造性和自主性。儿童在教师的“ 精心”安排下机械地消极模仿。

著名的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说:“游戏是孩子的生命。”儿童的学习主要是在生活和游戏中进行,丰富的生活和游戏是孩子最好的课堂。幼儿园不应当把游戏、日常生活、教学并列为幼儿园教育的途径,这是传统“ 三中心论”教学观的反映。幼儿园也不应使得游戏仅仅停留在教学手段的层面,成为教学游戏。幼儿园的游戏教学应是将游戏的机制引入教学的结果,它不是游戏与教学的简单相加, 而是在游戏与学习的联结点上, 将游戏与学习统一起来。

首先, 拓展、保证儿童游戏的空间和时间。在走廊的墙壁上和活动室里布置出一个个主题角,划分成一个个区域, 尽可能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地方开辟成活动区, 为儿童的游戏提供足够的空间。每天有一定的时间让儿童参加自主性区域游戏、户外游戏、角色游戏等。通过游戏, 让儿童与人和物相互作用, 充分体现儿童的自主、自娱、自创性, 以激发他们的活动兴趣, 并在不知不觉中“增进健康、养成习惯、发展能力、获得经验”。

其次, 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必须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与孩子互动、交往,必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作为老师, 应坚持以爱为先, 热爱与尊重每一个儿童, 有时是他们游戏中的伙伴, 和他们共同嬉戏玩耍; 有时是他们活动中的引导者。 每个儿童都有爱的需 要, 这如同草木需要阳光、空气和水一样。陈鹤琴提出“学做人”的大目标,他主张“尊重儿童的人格,爱护他的天真烂漫。”有时老师更像一位妈妈, 用自己和蔼的笑脸、亲切的话语、鼓励欣赏的神态, 用一颗慈母般的心去滋润他们幼小的心灵, 使他们对老师产生亲近感、依恋感和信任感。

陈鹤琴先生指出:“游戏从教育方面说是儿童的良师益友,它从游戏中锻炼思想,学习做人。游戏实是儿童的良师。”我们在组织活动时,应该明确“ 游戏在儿童教育领域中,从来就不是纯粹的‘ 自然’ 的活动, 而是负载着一定教育理念的教育活动”。幼儿园游戏教学因其独特的性质而具有促进儿童生理发展、情感发展、认知发展、社会化发展的多种功能, 并且还具有生成课程的功能。在游戏教学中教师形成“ 预设课程”的同时dylw.net , 随时以儿童游戏为中心线索重新建构课程, 将儿童游戏中出现的预设课程范围之外的内容随时补充进游戏教学中。无论个性还是才智,都要通过孩子本身的行动得以实现,遵从孩子意愿,强调游戏和富于刺激性的环境,及时充分发掘孩子潜能,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正确教育方法。

四、对游戏教育的探究

(一)幼儿园游戏教学符合儿童学习的特点

(二)幼儿园游戏教学是教师设计而不是儿童自发采用的

(三)幼儿园游戏教学实质是培养幼儿的游戏性品质

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子是好游戏的, 是以游戏为第二生命的”。让我们继承和发扬他的游戏理论, 共同探讨游戏化的教学,为把新《纲要》的精神落到实处, 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1.刘焱:《幼儿园游戏教学论》,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游戏心得体会范文12

1.1为游戏而游戏,体育技能欠缺

有些体育课上运用体育游戏时,重视了“游戏”,忽略了“体育”;注重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忽略了体育技能的学习和运用。这在课程改革的早期表现尤为明显,在教学过程中盲目追求快乐,淡化了体育技能的教学,完全游戏化,将快乐和参与放在第一位,以为只要有了汗水和快乐,就达成了教学目标,就体现了新课标精神的教学体育游戏化,就是成功的体育课。这种体育课难以称得上是真正的体育课。

1.2为快乐而游戏,运动负荷不够

有些体育课上运用体育游戏时,戏而不游,运动负荷欠缺,有笑声而无汗水,脱离了发展体能这一根本要求。仅仅以快乐为目的,以笑声为评价,淡化或忽视了在体育课中开展体育游戏的本质目的,完全娱乐化,将体育游戏变成了娱乐性游戏。这种游戏难以称得上是真正的体育游戏。

1.3为情景而游戏,教学目标不明

有些体育课上运用体育游戏时,为情景而游戏,与教学目标关联性不够,认为一节课要运用游戏活动,活跃一下课堂气氛,仅此而己。体育课要有目标,要有主题,体育游戏的教学目标要与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协调统一、紧密联系。孤立存在的游戏、脱离或背离教学目标的游戏,对运动技能的形成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这种游戏难以称得上是体育课真正需要的游戏。

2体育游戏的教学内容不够合理

2.1体育游戏的教学内容与课堂的教学目标不相符合

体育游戏只是体育教学的一种手段,其内容要为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目标服务。在开始阶段进行的体育游戏,其目的是为了集中注意力、充分热身和为达成教学目标做铺垫,宜选择一般身体发展的、集中注意力的、配合基本教村的游戏;在运动技能学炼阶段进行的体育游戏,其目的是为了学习、运用、巩固和强化运动技能,宜选择限制性较强的、服务于基本教村的游戏;如果是技术性较强的运动技能,则不宜过早运用游戏法教学,以免干扰正确动作的动力定型;在体能发展阶段进行的体育游戏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体能的全面发展,采用的体育游戏要与运动技能的学炼形成呼应和互补,要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加强学生的运动参与,同时应科学地控制运动时间和负荷强度;在课的结束阶段进行的体育游戏,其目的是为了促使学生由运动状态过渡到放松状态,消除学生的过度兴奋的情绪,放松身心,宜选择转移注意力、放松性的游戏。在不同阶段进行的体育游戏其作用虽然不同,但彼此之间不应孤立存在或相互重叠或相悖,应该统筹安排,彼此形成有机的统一,共同为达成教学目标而服务。

2.2体育游戏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理水平不相符合

不同水平阶段的学生的生理发展完善程度不同,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体育游戏时,应根据其生理水平选择适当的体育游戏。水平一阶段是学生发展柔軔性、灵敏性、平衡能力以及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的重要时期,体育课上运用的体育游戏,应具有简易性、趣味性和养护教育性的特点;水平二阶段是学生发展柔軔性、灵敏性、速度、力量的重要时期,体育课上运用的体育游戏,应具有技巧性、灵活性、自主性和合作性的特点;水平三阶段是学生发展灵敏性、速度、力量和心肺耐力的重要时期,体育课上运用的体育游戏,应具有复杂性、速度性、竞争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如果体育游戏的内容与学生的生理水平阶段不相符合,则学生会由于游戏太过简单或者难于完成,而对开展的体育游戏会逐渐失去兴趣,在游戏过程中,容易马虎对待,敷衍了事,出工不出力。

2.3体育游戏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心理发展不相符合

水平一、水平二(6〜10岁)的+学生大脑皮质神经过程兴奋和抑制不平衡,兴奋占优势,易扩散,抑制能力较差,注意力不专一;水平三(11、12岁)的学生对活动的目的性有所了解,有了一定的自控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适当控制焦虑和烦躁等负面情绪,但有待加强,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追求合理和公平。现在中小学的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他们在智力、思维能力方面有较大的发展,但合作和集体意识淡薄,心理脆弱,抗挫能力较差,人格危机行为日益增多,社会责任感较为欠缺。在体育游戏中往往蕴含着、暗示着某种社会行为准则及社会规范。基于以上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体育游戏时,要增加正面社会暗示的游戏,要减少负面社会暗示的游戏。例如,“击鼓传花”“丢手绢”等游戏,容易形成推卸责任、幸灾乐祸等负面社会暗示;在一些“击打一躲闪”类、角力类等游戏,具有对手之间激烈对抗特点,容易形成攻击倾向等负面社会暗示;还有一些竞争性的游戏,在追求胜利的过程中,学生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不择手段,形成极端的功利主义倾向等负面社会暗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体育游戏时,在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必须慎重,所选择的游戏要尽量与课堂教学目标相统一,要与学生的生理水平相符合,要与学生的心理发展相符合,多选择正面社会暗示的游戏。在进行带有负面社会暗示的游戏时,教师要加强正确地引导,降低和抑制负面社会暗示的影响,向积极的一面转化。

3体育游戏的教学策略不够得当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体育游戏的教学策略不够得当,主要表现在:教师讲解占用时间较长,与学生急于参加游戏的心情产生矛盾;学生对游戏名称、场地、器村布置、队形站位、路线、方法、规则、要求、次数等不够明了,场面容易产生混乱学生运动负荷没有达到,教学目标打了折扣。所以,在进行体育游戏的教学和组织时,要做到以下几点。(1)教师要巧妙运用语言艺术。讲解要简明精炼,将游戏的名称、场地、器村布置、队形站位、路线、方法、规则、要求、次数等尽可能按顺序一次讲清楚;示范要准确到位,选好游戏的领头学生,游戏的相关事宜要使领头学生清晰明白。(2)游戏规则不能太复杂。宜简单,可操作性要强,执行要认真,对违犯规则的行为要及时制止,培养和促进良好体育道德的形成,赏罚要分明,“罚”切忌简单粗暴,要使学生认识到错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3)教师在游戏中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不仅仅只作为游戏的裁判,而且要适度参与游戏,与生同乐,与生同赛,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从而达到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4运用体育游戏时教学组织不够严谨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由于教学组织不够严谨,其过程浪费了太多时间,学生参与游戏时间太短,运动负荷达不到教学目标。所以,在进行体育游戏的教学和组织时,要精心考虑,周密准备,做到以下几点。(1)运用体育游戏在分组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情况,各组人数要均等,每组人数多少要合理,人数不宜过多,组与组之间实力要相当,要考虑到男女差别,要关注到个体差异。(2)场地的布置要注意安全,应远离上课的教室,以免干扰其他班级文化课的学习;班与班之间场地划分要提前规划,和其他上体育课的班级距离要适当;场地的大小要合理,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界限,场地的界线要清晰。(3)器村的运用要根据实际情况,遵循运动规律。一次游戏或一节体育课上,不宜使用过多体育器村,现有器村要充分利用,挖掘其潜在功效,提高器村的利用率、大型器村要提前摆放好,尽量少移动或不移动。(4)队伍的调动要有整体设计,尽可能减少队伍调动的次数,要尽可能让学生尽量多地参与游戏,增加运动的强度和密度。

5体育游戏的教学评价不够准确

5.1教学评价与学生表现不相符合

有些体育课上运用体育游戏过程中,教师运用了很多教学评价,但一味采用“很好”“你真棒”“你太棒了”“你真了不起”“你太了不起了”等赞赏的词汇。笔者认为,过犹不及,赞赏太多了,赞赏也就廉价了。况且这时学生的表现未必与这些评价相对应,也许他这时的表现,只不过是他没有认真就做到的,他需要的只是“老师感觉这不是你的真实水平”这种带有委婉批评的评价;也许他这时的表现,经过了一定程度的努力,但与他人想比,还有一定差距,他需要的只是“老师相信你能够做得更好”这种肯定中带有鼓励性质的评价;也许这时学生的表现仅仅值得一个眼神或者一个点头的肯定与鼓励。游戏中的运动参与,游戏中的角色承担,能够塑造学生的人格道德,能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如果评价与表现不相符合,会让学生丧失了正确的社会参照,没有了清晰的评价标准,久而久之,也就没有了明确的是非观,对人格塑造和责任感培养形成消极的影响。

5.2教学评价与游戏过程不相符合

有些体育课上开展的体育游戏,学生表现得朝气蓬勃、生动活泼,其场面活力四射、热火朝天,但随意性较强,强调了运动,忽略了及时评价。伴随着活力的消退、游戏的完成而结束了这段教学,忽略了适时、适度地进行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教育,美中不足,实为憾事。

评价是一门科学,评价应该是系统的,评价应该贯穿于整个游戏过程,对学生参与游戏的态度进行评价,对学生执行游戏规则的情况进行评价,对学生采用游戏的策略进行评价,对学生完成游戏的情况进行评价,对学生游戏过程中的进步与否进行评价,同时也可以适当进行自评和互评。评价是一门艺术,评价应该是动态的,对于游戏中不同的情况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评价,对不守规则的学生一定要委婉批评、及时指正;对有困难的学生要进行鼓励和帮助,发现其值得表扬的地方,并指出需要提高之处,寻找顺利完成的方法;对能顺利完成的学生进行表扬并提出更高要求,激励其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对能主动探究、巧妙运用策略圆满完成游戏的学生重点表扬、树立榜样。但评价一定要适时、适度、适量,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相应地进行不同方式的评价。

6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