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太阳教案

太阳教案

时间:2022-09-18 17:30:12

太阳教案

太阳教案范文1

做一个用太阳的影子表示时间的钟表。

科学知识:

1、了解太阳钟的计时原理。

2、认识古代计时工具——日晷及其他计时工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可以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和社会的发展服务。

2、体会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进步的。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太阳钟的计时原理

教学方法

目标教学法

教学准备:

1、日晷资料及碟片。

2、制作日晷材料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汇报课后研究太阳与影子的变化规律研究成果:

1 、每个小组汇报测量数据及研究成果;

2 、小结;

二、自主学习:

1、了解有关日晷的知识:

( 1 )谈话:现在几点?你是怎么知道的?古代有时钟吗?他们怎么知道时间?

( 2 )学生谈谈自己了解的知识;

( 3 )讲述:同学们的课外知识真丰富呀。确实,在很久以前,人们就注意到太阳的运动和投影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们就根据这个规律推算时间,并制作了计时工具——日晷。

( 4 )看书,认识各种日晷;

( 5 )讨论:日晷为什么能反映时间?(教师适当讲解)

( 6 )介绍:日晷;

2 、制作简易太阳钟:

( 1 )谈话:古代的劳动人民,通过自己的长期观察制作了各种形状的日晷,你们想做一个属于自己的日晷吗?

( 2 )看书、讨论本小组的制作方案。

( 3 )动手制作;

( 4 )展示、评比。

3 、玩手掌日晷:

( 1 )讲述:在古代除了借助物品制作日晷外,埃及人还发现可以借助手掌做日晷。

( 2 )看书,了解具体情况;

( 3 )教师讲解、演示;

太阳教案范文2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太阳能的优点.

2.知道直接利用太阳能的两条途径.

(二)教具有关挂图、录像资料等.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教师:人类利用的常规能源是什么?可以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有哪些呢?

学生:常规能源有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和风力、水力资源等等,可以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有核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等等.

教师:回答得很好,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核能的开发和利用,用铀做燃料的反应堆虽然能大大减少能源的消耗,但是铀的储量也是有限的,而且使用时要产生放射性污染;轻核的聚变虽然比裂变干净,还能释放更多的能量,但是至今还没有真正解决和平利用的问题,所以还要开辟新能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太阳不但一直间接地向人类提供生存和发展的能量,而且还是可能为人类长期地直接提供巨大能量的新能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太阳能.

2.进行新课

板书:<第五节太阳能>

(1)太阳能的优点

①太阳能十分巨大.

教师:同学们想想,太阳能有什么优点呢?

板书:<(一)太阳能的优点>

学生:太阳能非常巨大,从前面表中可见,太阳能向周围空间辐射的总功率达3.8×1026瓦.

板书:<1.太阳能十分巨大>

教师:说得很好,太阳能十分巨大.同学们知道太阳能辐射到地球表面的总功率是多少吗?(通过查看课本答:l.7×1017瓦)

教师:同学们计算一下,太阳每小时辐射到地球的总能量有多少?(学生上黑板计算:1.7×1017瓦×3600秒=6.1×1020焦)

教师:地球每小时从太阳获得的太阳能量有6.1×1020焦,这比目前全世界在一年内能源生产的总量还多,可见太阳能有多么巨大.

②太阳能供应时间长久.

那么太阳能会不会用完呢?根据科学家推算,太阳像现在这样不停地向外辐射能量,还可以维持60亿年以上,对于人类来说,太阳能可以说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永久性能源,所以太阳能的第2个优点是:

板书:<2.太阳能的供应时间十分长久>

③太阳能分布广阔,获取方便.

教师:我们到哪里去取太阳能?怎样获取呢?(只要太阳能照到的地方,就有太阳能,不用专门去寻找;只要用东西接收就行了,不需要挖掘开采)

教师:很好,所以太阳能的第3个优点是:

板书:<3.太阳能分布广阔,获取方便,无需挖掘开采和运输>

④使用太阳能安全、不污染环境.

太阳能是最干净的能源,开发、利用太阳能不会给我们带来污染.所以,太阳能的第4个优点是:

板书:<4.太阳能安全、不污染环境>

(2)人类直接利用太阳能有两条途径

教师先请同学议论:如何利用太阳能?然后总结.

板书:<(二)直接利用太阳能的两条途径

1.把太阳能转化成内能以供利用>(讲解:例如用太阳炉、太阳能热水器等装置把太阳能转化成内能来做饭、烧水等等,也可用集热器把水加热,产生水蒸气,再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这就叫太阳能热电站.)

<2.通过光电转换装置把太阳能直接转化成电能>(讲解:例如用硅光电池——也叫太阳能电池,把太阳能直接转化成电能.太阳能电池的应用已很广泛,像人造卫星上的电源、太阳能汽车上的电源,小型电视机、计算器上的电源,城市道路路灯的电源等等都可用太阳能电池,我国还用太阳能电池做航标灯的电源,铁路信号灯的电源等等)

(3)利用太阳能的困难

教师:既然太阳能有那么多优点,为什么不大量推广、大范围应用呢?目前还有些技术问题没有解决.

板书:<(三)广泛利用太阳能的困难

1.太阳能虽然十分巨大,但它太分散>(讲解:经计算,垂直投射到地面每平方米面积上的太阳能只有几百瓦,所以要大规模开发利用太阳能必须设置庞大的收集和转换能量的系统,目前造价还太高,影响推广.

<2.由于地球的自转和气候、季节等原因,太阳能的功率变化大,不稳定,给正常连续地使用造成困难>

<3.目前太阳能转换器的效率不高>(讲解:光热转换的效率为50~60%,而光电转换的效率只有10%左右.所以还要下大力气研制高转换效率的材料)

太阳教案范文3

美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教师要鼓励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美,用自己的方式勇于表现,勇于创作。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小班美术活动,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小班美术活动1#活动目标:

1、运用搓、团圆、压扁等技能组合表现平面的花。

2、乐意积极动手塑造,体验成功的快乐。

3、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4、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活动准备:

橡皮泥、泥工板、花朵图片、教师示范示意卡片。

活动过程:

1、欣赏花朵图片,感受花朵的美丽

"你喜欢这些花吗?为什么?"

2、引导幼儿复习花的构造

"每一朵花都是一家人,有花蕊妈妈,花瓣宝宝,和叶子爸爸。我们共同阅读他们是怎样排队的?"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初步出示花的各部分并拼接。

3、教师示范塑造花朵

引导幼儿说说"花蕊妈妈可以用什么样的形状?花瓣宝宝要怎样围住花蕊妈妈?叶子爸爸的手要牵在哪里?"

步骤:(1)揉一揉,把泥揉软,再搓一搓,变成长条形

(2)一小团,揉一揉,团一团变圆形,再压一压变成"花蕊妈妈"

(3)剩下的分成几部分,分别揉一揉,搓一搓、压一压,变成自己想要的"花瓣宝宝"的造型,然后一一围在"花蕊妈妈"旁边。

(4)绿色的橡皮泥,揉一揉,团一团,压一压,变成"叶子爸爸"。

4、幼儿创作,教师提醒幼儿要先把橡皮泥揉软了,再进行创作,要注意把橡皮泥团光滑了。

鼓励幼儿创作出不同造型的花。

5、欣赏评价

重点引导幼儿欣赏花朵的造型,教师重点评价幼儿技能与创作表现。

教学反思:

1、教学准备的较充分,教学来源与生活实际,虽然没有实物,但是课件的制作却弥补了这一不足,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

3、环境的创设合理,把幼儿带到了舒适的教学环境中,为教学营造了个好的氛围。

#小班美术活动2#活动目标:

1、认识树叶的颜色、形状和特征,培养孩子仔细观察的能力。

2、学习画树叶,提高孩子的绘画水平。

3、游戏"帮树妈妈穿衣服",陶冶孩子的审美情趣,培养孩子关爱树木的意识。

活动重点:学会画树叶

活动难点:怎样帮树妈妈穿衣服才美丽

教师准备:树叶的实物,课件《美丽的树叶》,画有大树轮廓的图画纸

幼儿准备:彩色画笔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让幼儿听儿歌《小松树快长大》进入课堂,教师问:"小树快长大离不开谁呀?"(树叶,树根,树干)"那大树的宝宝是谁呀?"(树叶)今天老师带领小朋友学画树叶好不好呢?

二、观看树叶

1、教师出示树叶:几种形状不一的树叶:枫叶、竹叶、梧桐树叶、槐树叶、银杏树叶等。

2、让孩子观察树叶的颜色(红、黄、绿)

3、让孩子观察树叶的形状(扇形、心形、手掌型……)也可让孩子意会一下,不需要都说出形状的名字。

4、让孩子摸一摸树叶的构造(叶柄、叶脉、叶片)

5、导入画树叶

三、学画树叶

1、让孩子仔细观察教师示范画树叶的步骤

2、孩子学画,教师巡视指导

3、孩子练习画树叶

四、游戏"给树妈妈穿衣服"

1、教师播放课件《美丽的树叶》让孩子观看树叶的美丽。

2、大树因为有了树叶而美丽,可是寒冷的冬天到了,树叶都离开了树妈妈,大树不再那么好看,而小树叶多想念自己的妈妈呀!他们都想快快回到妈妈的身边,请小朋友帮帮他们好吗?

3、发给每个孩子一张画有大树轮廓的图画纸,让孩子在上面添画树叶,可以进行创意性的绘画,看谁画得最美丽。

4、作业展示:评选出好的作品进行鼓励表扬,把作业粘贴在好孩子园地上,以供大家观赏学习。

五、户外寻树叶

在音乐声中领孩子到外面去捡拾树叶。

#小班美术活动3#活动目标:

1、学习绘画小蜗牛。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3、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4、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5、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

春天的大背景图一张,水彩笔、油画棒、黑板、粉笔。

活动过程:

(一)出示大背景图,老师讲述画面内容。

师:春天来了,红红的太阳照着大地,温暖的春风轻轻地吹着,小燕子自由自在地飞着,地上的小草变绿了,五颜六色的花都开了。

(二)老师在大背景图上范画(边讲故事边画)

师:睡了一冬的小蜗牛也想出来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它从自己的房子里先伸出圆圆的小脑袋,东瞧瞧西看看,然后将身体慢悠悠地爬出来,它坐在那,张着小嘴,一边呼吸新鲜空气,一边欣赏春天美丽的景色。小蜗牛觉得一个人太孤单了,它想:要是能跟我的好朋友在一起,那该多好啊!我的好朋友在哪呢?小朋友,你们愿意帮我找到我的好朋友吗?

(三)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

师:小蜗牛的朋友长得什么样呢?它和小蜗牛长得差不多,咱们来看看小蜗牛长得什么样?师:它身上背着重重的房子,圆圆的头,一对短触角,一对长触角,一张小嘴,还有弯弯的身体。

提问:小蜗牛的眼睛长在哪里?身体是什么样子的?象什么?(幼儿回答,老师可出示实物,如没有实物,老师在黑板上范画)

(四)幼儿在大背景图上绘画,老师巡回指导。

师:小蜗牛都等急了,咱们快来用画笔把它的朋友找出来,这样它们就能高高兴兴地在一起玩了。

(五)结束:小蜗牛看见这么多的好朋友,心里特别的高兴,来,咱们和小蜗牛一起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听音乐,做游戏)。

#小班美术活动4#活动目标

1、能顺利地画圆和放射性线条

2、能自主选择颜色给太阳涂色

3、感受太阳给大家带来的温暖

活动准备

教师范画、勾线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1)谜语导入:一个勤劳小宝宝,天一亮就上工若有一日不见他,不是下雨就刮风

让幼儿猜出谜底(太阳)

(2)出示太阳。师:“今天,老师就把太阳宝宝请来了,你们看太阳宝宝怎么啦?”

(3)教师讲述太阳宝宝的光芒和笑脸到哪里去的故事。

师:太阳宝宝身上本来有许多漂亮的光芒,就在来幼儿园的路上,他遇见了一位太阳公公,太阳公公年纪大了,身上没有了光芒,生病了。于是,

太阳宝宝就把自己的光

芒全给了他。太阳宝宝的光芒给了太阳公公,他也就失去了笑脸。我们小朋友怎样来帮助太阳宝宝呢?

2、范画展示,引导孩子欣赏画面,学习装饰太阳宝宝

(1)教师引导幼儿欣赏画面,说说:图上有什么?太阳宝宝的脸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红色的)它的光芒是什么样子的

(2)师生共同讨论如何表现太阳的光芒,说说:你想画什么样的光芒,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用点、线和各种颜色来表现,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回

答,在操作纸上画一画,

帮助幼儿学习装饰的基本方法

3、交待绘画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先用笔勾画出太阳宝宝的基本形象,然后用油画棒进行涂色

(2)鼓励幼儿表现出与他人不同的太阳光芒和太阳宝宝的笑脸

(3)教师交待绘画要求,提醒幼儿选择鲜艳的色彩装饰太阳宝宝

(4)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大胆地在纸上进行装饰

4、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展示太阳宝宝,让幼儿说说:你最喜欢的太阳宝宝,并说出原因

绘画《暖暖的太阳》教学反思

太阳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亲身感觉到的事物,对于小班幼儿非常熟悉,幼儿也有感性的认识,因此本节课我以暖暖的太阳为主题,把

目标定位于通过绘画让幼儿在了解太阳的外形、颜色的基础上学习画圆及放射性的线条,学会自主选择颜色给太阳涂色,并让幼儿感受到太阳带给

大家的温暖。

教学亮点:

1、兴趣是的老师,针对小班幼儿的特点,我用拟人化的手法,设计了太阳宝宝的光芒和笑脸到哪里去的故事,简短、生动的小故事,一

下就激发了幼儿的积极性,同时还给幼儿进行了一次乐于助人的爱心教育,一举两得。

2、为了充分发挥幼儿的想像力和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许多启发性的问题,让幼儿根据问题,从具体的内容,有方向性地引导幼儿大

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对事物的认识,对太阳的外形、颜色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

3、注意了幼儿绘画技能的培养。

小班幼儿才接解绘画,如何勾画,如何上色还是一张白纸,所以在这一环节,我进行了认真的示范和详细的

讲解,让幼儿进行了书空练习,从一开始就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启示:

1、长期以来,我们在上美术活动时都忽略语言方面的技巧,语言的感染力,和语言的精辟性。

一个有效的问题能引导幼儿乐学、好学,能引

导幼儿多看多思、各抒己见,发表出自己观点的问题。提问的导向性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知识辐射开去,找出新路,挖出新意。所以,教师不但要

在语言活动和要在教学中时刻注意提出有效性的问题,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真正做到有效,让幼儿能真正的去体会,去感受,去评析。

2、教师应充分地发挥幼儿的想像力和表达能力,这就须要给幼儿表达的充足的时间。

3、在幼儿绘画时,要鼓励幼儿大胆的作画,教师应注重活动的过程,而不要太过于注重结果。

#小班美术活动5#一、活动目标

1、认识红、黄、紫三种颜色,学习使用彩色笔在一定的空间内涂色。

2、观察教师的示范,探索学习顺着一个方向细心地使用不同颜色的蜡笔涂色。

3、乐意使用各种不同的颜色涂色。

二、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2、每人一盒彩色油画棒。

三、活动过程

1、迁移使用蜡笔的经验。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幼儿用书,说说:书上有什么?汽车是什么颜色的?我们怎样做才能使这辆汽车变得比较漂亮呢?

教师:“小朋友想的方法都可以使汽车变漂亮。我也有一个方法,就是用不同颜色的油画棒给汽车穿上漂亮的衣服。”

2、引导幼儿观察画册第9页图形。

提问:画册中有几种图形?圆形是什么颜色?正方形是什么颜色?长方形是什么颜色?

除了有图形,你们还看到什么?小汽车,好看吗?现在,我们把它装饰漂亮,好吗?怎么装饰,要按要求来。你们看,汽车的什么地方是圆形?什么地方是长方形?什么地方是正方形?圆形的轮胎要涂红色,正方形的窗子要涂黄色,长方形的车身要涂紫色。

3、幼儿操作活动。

(1)教师提出涂色要求:

①要顺着一个方向涂色。

②涂色过程中要经常更换自己手中的蜡笔,让自己的颜色更加漂亮。

③注意尽量不要涂到外面。

(2)幼儿进行绘画活动。教师观察幼儿是否顺着一个方向涂色,提醒大家细心地给汽车涂色。

4、音乐游戏:开汽车。

大家一个跟着一个排成一队长汽车,听着音乐边歌唱边向教室外开去。

四、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小班美术活动方案设计【5篇】相关文章: 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设计方案【5篇】

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方案设计方案5篇

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实施方案【5篇】

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方案实施方案5篇

小班美术活动方案设计

小班美术活动方案设计方案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学活动方案5篇

小班艺术领域活动方案【5篇】

2020小班艺术活动方案【5篇】

太阳教案范文4

指导思想

以“健康第一”为理念,以宣传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契机,通过开展“阳光体育一二一”活动,促进体育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培养学生热爱体育、崇尚运动的健康观念和良好习惯,不断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意志品质。

活动内容

1、学校阳光体育“一二一”活动内容

(1)强化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

开齐上足体育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专业术语规范,能按大纲要求完成教学任务,按照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要求组织活动,勇于改革,积极创新,积极参加各级教育教学比赛,教学成绩优秀。

(2)组织开展两项主题活动

认真开展太极拳进校园和太极推手进课堂活动,积极组织参加区太极拳进校园和太极推手进课堂评比月活动,合格率达到区级以上要求;积极开展第五届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有启动仪式、活动方案、阶段总结等。

(3)办好一年一度校园体育节

积极参加体育节各项比赛活动,模范遵守各项比赛纪律并获得良好成绩。

2、学生阳光体育“一二一”活动内容

认真抓好学生“一二一”体育锻炼。即: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掌握两项体育技能,按学校要求完成每年一次体质健康测试,多方位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意志品质的提高。

活动措施

(一)加强领导

进一步明确阳光体育“一二一”活动领导小组成员职责,校长为第一责任人,主管领导具体负责、骨干教师具体实施,切实可行的制定本校开展活动的规划与实施细则,建立制度,把工作落到实处。

(二)细化措施

依据学校阳光体育和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内容的要求,各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经局思政体卫科审核)。将任务细化,落实到每一个年级,每一个班级,每一名教师身上,以此引导学生投入到“一二一”活动中来。

(三)狠抓落实

一是抓实体育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1)抓好听、评推门课,严格按照听、评标准进行评课;2)开展示范课研讨活动,推动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提高;3)做好体育教师的体质健康标准培训和新课程教案评比、论文评比、评优课、教师基本功考核等活动。

二是开展好太极拳进校园和太极推手进课堂活动。1)组织全体体育教师太极拳、太极推手考核工作,所有体育教师必须高标准掌握一套太极拳,包括简化二十四式、杨氏38式、武式36式、太极推手);2)组织开展太极拳进校园和太极推手进课堂评比月活动。

三是做好第五届冬季长跑活动。各校要制定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方案,为学生创造条件开展冬季长跑活动,保质保量地完成冬季长跑活动。

四是认真组织参加第十届体育节各项比赛。要按照新的参赛规程,组织师生学习、落实,积极抓好各项比赛活动的训练工作,不断提高运动成绩。

活动分组

注:初中乙组为各管理区中学组队,小学乙组为各管理区小学组队。

评比方法

综合考核满分120分,其中体育教学工作满分30分,两项活动满分20分,体育节活动满分70分,具体评分标准见附件。

奖项设立

1、综合奖:

优胜单位奖:根据各单位参加2012年“一二一”活动的综合成绩评定。

突出贡献奖:代表矿区参加市级以上各项比赛。

2、单项奖:

各类比赛名次奖、各类比赛进步奖、优秀承办单位奖

太阳教案范文5

我们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开展了利用几何画板来解决地理教学中的一些难点问题的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以下就是教学中的一些案例。

案例1:昼夜长短变化

分析:在地球的侧视图中,在学生掌握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基础上构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并且能够在直射点动态运动过程中,相对应地动态反映晨昏线位置的变化,以及任一纬度上这一天具体的昼长与夜长,以及不同纬度昼夜长短的变化。

制作:

第一步,构造地球侧视的模式图,标出回归线和极圈等重要经纬线。

第二步,构造在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之间的一段弧(直射点的运动区间)。

第三步,取弧AB上一点,连接地心O构造太阳直射光线以及与之平行的一组太阳光线。

第四步,以地心O为垂点,构造晨昏线CD,并且在CD和它所对应的弧中进行填充,表示黑夜。

第五步,构造一条纬线MN,标记出它与晨昏线的交点P,MP为昼弧,NP为夜弧。

效果:

拖动直射点,可以观察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或者点击运动按钮“直射点”,让直射点自动在回归线之间移动。

在直射点移动过程中观察晨昏线CD的位置变化,直射光线与赤道之间的夹角等于晨昏线与地轴之间的夹角。

在两分两至日,探究任意纬度上的昼夜长短状况的规律。如图1:在冬至日12月22日时,拖动点M,当M处于不同纬度时观察昼弧MP和夜弧NP的变化。

图1

如果进一步探索,可以通过“昼长=(MP/MN)×24”和“夜长=(NP/MN)×24”计算昼长和夜长。

在任意一段时间内,如图2中,在5月1日至6月22日中,通过拖动直射点,可以观察在南纬50°处在这段时间内的昼夜长短状况发生的变化,以及极圈内的极昼、极夜的范围的变动

图2

案例2:极地投影地图中的昼夜长短变化

分析:在极地投影地图中的昼夜长短的变化向来是教学的难点,它缺乏侧视图的直观性,因此在学生掌握侧视图中昼夜长短变化的基础上,动态地表示出晨昏线与地球在极圈内的切点的变化,以及不同纬度上昼夜长短状况的变化和极圈内极昼、极夜的范围变化。

制作:

第一步,构建极地投影的同心圆模式图,即南、北半球的仰视、俯视图。

第二步,在极圈中选取一动点,它的移动轨迹在极圈内的两条相对的经线上。

第三步,构造在图中赤道上处于6点、18点以及动点这三点构成的弧,依据地球的自转标出晨线和昏线。

第四步,在弧和它对应的背阳的赤道之间填充阴影,表示黑夜。

第五步,以地球极点为圆心,以动点为圆上的点构造圆,表示极圈的范围。

效果:

上图为南极的极地投影图,拖动点P或者点击运动按钮“动点P”,观察极地投影地图中的昼夜长短变化。

在图3中,表示冬至日的昼夜情况。南半球昼长夜短,南极圈内为极昼,赤道昼夜平分。

图3

在图4中,拖动动点P,对比观察图3,赤道依然昼夜平分,南半球昼长夜短,但是昼长逐渐变短,夜长逐渐变长,特别是极昼的范围已经缩小了。还可以进一步拖动P,继续观察各纬度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极圈内的极昼极夜情况的变化。

图4

案例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分析: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教学的又一难点。随着直射点的移动,各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不同,在不同的时间段里,同一纬度的地方正午太阳高度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

制作:

第一步,同案例1的第一步到第三步。

第二步,构造一条纬线MN,过M构造直射光线的平行光线以及以M为垂点垂直于OM的地平面。标记出地平面与太阳光线之间的正午太阳高度角H,并且度量出H的大小。

效果:

拖动直射点或者点击按钮“直射点”,观察M所在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其具体度量值的大小是H,如图5,由此进一步领会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图5

在图6中,拖动M,使得M的纬度发生变化,观察此过程中M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图6

案例4:月相的成因和规律

分析:月相虽然已不是必修内容,但是相关知识还是能激发同学兴趣的,可组织同学进行观测月相的地理活动等。月相的变化取决于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但是传统教学难以解决月相的动态变化的问题。在月球的绕地轨道上的不同位置,能够所见所得地反映出月相以及在轨道上月相连续变化的过程。

制作:

第一步,构造月相模式图,中心为地球,内圆为月球的轨道,外圆相对应地显示月相。

第二步,在外圆上选取一动点P,以它为圆心构建一个圆用以显示月相。

第三步,度量日地月三者的角度在圆周中的比例,以此比例构建月相圆的阴影弧(背太阳光的一侧)并进行填充,空白部分表示为地球上的人观察到的月相。

效果:

拖动月球位置P或点击按钮“月球位置P”,观察月相的动态变化过程: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新月。

在某一位置上,如图7,观察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

图7

在不同的月相中,依据地球的自转方向观察月相所亮的部位,如图7中的望前凸月为西边亮。

案例5:2005年江苏高考35题

北京时间下午3时,一兴趣小组在110°E借助太阳的位置用手表确定正南方向(表面朝上)。下图所示四种方法中正确的是_____(填代号)。

分析:这是一个利用钟表定向的问题,高考的实际得分率非常低。在地方时为6点时,钟表6点的指针指向太阳,而南方在9点钟方向;在地方时为18点时,钟表18点的指针指向太阳,而南方在3点钟方向。由此推断,利用钟表定向是太阳在表盘上运动360°,而“南方”只运动了180°,所以任一时刻“南方”的方向位于指向太阳的指针与12点之间的角平分线上。

制作:

第一步,构建钟表表盘,标注时刻,外圆表示太阳和南方所对应的位置。

第二步,在外圆上选取一动点,以它为圆心构建一个圆,表示太阳对应的钟表时刻。

第三步,连接钟表表心和太阳,表示指向太阳的指针。

第四步,构造指向太阳的指针与12点之间的角平分线箭头,表示指向南方的指针。

效果:

拖动太阳,指向太阳的指针发生变化,或点击按钮“太阳”,观察指向南方的指针发生的相应的变化。

如图8,在北京时间为15点时,110°E地方时为14点,当14(2)点的指针指向太阳时,指向南方的指针在1点钟方向上。

图8

太阳教案范文6

三千多年前的一个春天,古蜀王望帝的皇城内,花前月下。望帝正躺在用太阳鸟图案织成的帷帐内,长吁短叹,辗转反侧。

春天来了!春心荡漾,春色恼人!春色怎么不恼人呢?少年维特尚且知道恼人。何况他望帝是个风流帝王、情场种子呢?叹只叹,皇城内后宫三千佳丽。一个个拉出来比赛,其得分的总数,竞远远低于一个她!她,正是望帝手下的丞相鳖灵的妻子。她,青春四溢、容貌姣好。她,白皙细嫩、魔鬼身材。她,胸部丰满,腰细臀肥。她那双水汪汪、润滋滋、灵动深邃的会说话的明亮的大眼睛,不失时机地向我发送出一浪高一浪无尽的秋波。这秋波,不知淹昏过多少男人,多少壮实的或嬴弱的男人,多少个老、中、青、少的男人。这秋波有如电波,高压电波,强有力地冲击着望帝的脸颊、耳朵、躯体和大脑。她那微启的性感的轻唇吹出的气息,害得望帝目不敢视、心跳加速。咚咚的心跳声,使他感到浑身激动,热血沸腾!鳖灵呀,鳖灵!你为何要带上她来参加国宴,让几千佳丽黯然失色?你为何不将她深藏相府,秘不示人?你为何忍心让我在她那媚眼射出的秋波中,被淹、沉溺、呛水、挣扎,回头也游不到岸边?纵然是我吃饱了山珍海味,穿暖了锦绣轻裘,哪里比得上将天下美女搂在怀中亲热?春色恼人啊,春阳令我心碎!我为她写的诗,都装满了几十匣子,不知哪一首能博得她的芳心!在这春花怒放的春天,春风多么温暖,春阳多么骄艳。春阳啊,帮帮我吧!为了美女,我宁愿不坐江山,我宁愿化为杜鹃。

杜鹃,本名鹃鸟,后因杜宇(望帝)之名,改称杜鹃。杜鹃,又名太阳鸟,又名阳雀,又名子规,又名布谷鸟,又名“归归阳”。这是一个叫人心尖尖都发疼的名字,这是古蜀人民乃至天下人民都钟情、钟爱、崇拜、心仪的一种叫人爱得发痛的鸟。诚如李白诗人所说,从四万八千年前的古蜀国开山鼻祖蚕从帝时代起,蜀人就崇拜太阳,崇拜太阳鸟。广汉三星堆出土的商代青铜神树上,不正有太阳鸟吗?成都金沙文明古遗址出土的金饰太阳鸟图案上,不正有太阳鸟的生动形象吗?2005年8月15日,中国国家文物局正式决定,用古蜀国文明的象征物——金箔太阳鸟图案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图案。这件事的深刻意义在于,灭亡于暴秦的古蜀国文明的的确确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夏禹王的故乡——都江堰一带的古代文明,正在恢复她应有的重要地位。而后羿射日(金乌,太阳鸟)故事的起源也当发端于古蜀国。

古蜀国的君臣百姓,为何要崇拜太阳、崇拜太阳鸟呢?这与古代蜀国的气候气象与生产生活方式有关。中国古称丝绸之国,丝绸来自桑蚕。而古蜀国正是桑蚕的发源地。据《史记》记载,黄帝娶蜀山西陵氏之女为妻,是为嫘祖。嫘祖发明蚕桑丝织,后将蚕桑由蜀国推广到天下。古蜀国是农业国,农业生产靠什么?靠太阳,靠水利。古蜀国对太阳的崇拜、向往与追求,集中体现在古蜀国的民间传说——“二郎神担山赶太阳”之中。这是“夸父逐日”精神的民间故事,是《山海经》中大量反映的古蜀国历史,得到基层群众认可与传承的结果。今都江堰市天马镇二郎村一带,尚存二郎担山赶太阳留下的痕迹。二郎神就是古蜀国的开山鼻祖、纵目人蚕从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古蜀国祭坛的纵目青铜人面具,就是二郎神的化身,亦即蚕丛的化身。蜀字就是一个夸张了的眼睛(目)的蚕虫形象。古蜀国自古崇蚕、爱蚕、养蚕、缫丝、织帛,当然以蚕虫为图腾。蚕丛王经营成都平原村,为了使“海盆”化为“陆盆”,需要排水与蒸发,蒸发的热能来自何方?当然来自太阳。故二郎神蚕丛奋力追求太阳、追求太阳鸟(金乌)。元人杂剧《二郎斩蛟》中二郎神出场唱道:“某(我)高担五岳逐金乌!”高担五岳,负担重,很劳累,奔至今都江堰市天马镇二郎村时,二郎神放下担子歇气,掉下了几小块土圪垃,形成了今天的童子山、横山子、走石山。这些山,植被葱笼、物产丰厚。

这一则古蜀国的民间传说,反映了自古蜀人对太阳、对光明的追求。紧跟二郎神形影不离的是一只哮天蜀犬,执着地不断用“蜀犬吠日”的行动来呼唤太阳,期望太阳。这些,都是由盆地内阴雨多、日光少的气候造成蜀人对太阳的向往。四川民歌唱道:“太阳出来哟罗,喜洋洋罗哟喂!”也正是蜀人追求太阳、追求金乌的反映。蜀人把二郎神视为太阳菩萨、视为阿波罗,加以崇敬。二郎神终于成为道教神仙系统中最伟大、最威武、最正直、最爱民的护法神。广泛流传于《西游记》、《封神榜》、《宝莲灯》、《聊斋》、《警世通言》、《二郎神醉射锁魔镜》、《二郎搜山图》……及民间传说中,至宋代,二郎神几乎割据了两川,全国各地,都以灌口(今都江堰市)二郎(二王)庙中主神二郎神为母本,修建了二郎神庙,加以崇祀。今天青城后山味江村山崖尚存清同治元年(1862)摹崖石刻二郎神像及其哮天神犬像。二郎神由蜀地都江堰诞生。发展成了全国级别的神。蜀人对二郎神的崇拜是跟对太阳神鸟的崇拜一脉相承、互为表里的。与太阳神鸟同时出土的成都金沙古文物中,还有几件玉璋,其独特的造型,与二郎神独特的兵器三尖两刃刀(此刀曾擒获齐天大圣孙猴子)极其相似。同时,广汉三星堆古蜀遗址中的玉璋,其造型也与二郎神的独特兵器相似。东汉末年张陵在蜀西青城山创立道教时,将二郎神纳入道教尊神,正是利用了蜀人对二郎神的崇拜。北宋王小波、李顺义,李顺化妆成二郎神,也正是利用了蜀人对二郎神的崇拜。 转贴于

追求太阳的使命,自二郎神之后,谁来承担?蜀人选择了春心荡漾的望帝。望帝自从被鳖灵妻子的美艳妖冶征服之后,朝思暮想,脑子里尽是鳖灵妻的靓影。无奈其丈夫防守极严,难以上手。望帝急切中心生一计,乃派鳖灵去都江堰凿玉垒山治水,并抓住鳖灵不在家的好机遇,潜入相府,与相妻行巫山云雨,成就风流艳事。因为鳖灵属于龟类,所以四川人爱骂龟儿子意即鳖灵(龟)之妻偷人,生下儿子,称为龟儿子。为补偿龟儿子,杜宇(望帝)连江山也不要了,乃“禅让”于鳖灵,鳖灵当上了蜀王,建立开明王朝,开明王朝历十三世,亡于暴秦。鳖灵之妻以美色为丈夫换来了一页大大的乌纱帽。这一传统,流传至今。如今有一部份人,为了当官,用美妻作诱饵,施展美人计,勾引上司,终获官帽。此种丑行,时有见诸报端,然未见报者更多,百姓有口皆卑之。

毕竟,蜀人是同情失败者的。况且这丢权的失败者曾“教民务农”,曾率民治水。所以,蜀人不把杜宇当色狼看待,而认为他是追求真善美的忠实信徒。所以,蜀人把追求太阳和追求太阳鸟的接力棒,交给了杜宇。杜宇隐居青城山,变为杜鹃,在春天布谷时,高叫“归归阳”,意即“归来吧,我的太阳!”这叫声,一声紧似一声。凄美的杜鹃子规成了春秋战国以后历代数万诗人们用于文艺创作,特别是爱情诗创作的元素与符号。其中的名句有“望帝春心托杜鹃”、“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杜鹃啼血犹鸣叫,不信春风唤不回。”……可见古蜀文化对中国文学史的影响之大。至今,写新诗、现代诗、后现代诗的人,也每每以杜鹃的形象入诗。杜鹃亦即太阳鸟的形象图腾,从三千多年前成都金沙遗址出土,成为今天的“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其象征意义,何其深刻。文化内涵,更是何其丰富。太阳鸟图案中的太阳,其光芒为十二光芒,为什么?因为一年有+二个月,十二个月再分为二十四个节气。这二十四个节气,与农业国的农业生产关系密切,帮助极大。故农业离不开太阳,农业国的生存离不开太阳。这就是三千多年前的古蜀国太阳图案,成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的根本理由。转贴于

太阳教案范文7

一、利用作图作业深化对地理概念的认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地理概念是地理思维的基本单元,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地理概念多而杂是学生学习地理的难度所在。从教学内容来看,地理概念是由围绕教学主题的核心概念和与主题关系不大的相关概念构成的。核心概念是教学的重点,学生是否理解核心概念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如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运动”中,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等是核心概念。教师很难仅仅用文字把其讲透。如有一部分学生难以区别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这时可以设计让学生在地平圈上画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画好后让学生在课中展示,再师生共同修正学生所画的图形,得出正确的图(如图1),H正表示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是当地地方时12时的太阳高度,而H(太阳高度)一天中是在变化的,这就会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认识,并理解概念的外延,即H>0°的这段时间为昼,H

在计算某地正午太阳高度时,仅仅告诉学生公式(H正=90°-a[纬度差],纬度差为所求地纬度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的差值),学生是很难真正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尤其是纬度差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若用示意图则较直观,学生计算时也不容易出错。因此,可以让学生画图表示纬度差。

例题 计算30°N在冬至日和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

计算出夏至日H=90°-a2=90°-(30°-23.5°)=

83.5°;冬至日H=90°-a1=90°-(30°+23.5°)=36.5°。

由此可见,对于抽象的概念,利用作图作业能让学生深化对其理解,并且能让学生学会图文转化。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突破学习的难点,也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利用作图作业分析地理过程,使预习高效,提高课堂效率

地理过程是指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强调陆地表层系统地理事物和现象随时间变化的特征。地理过程一般是动态的,对地理教学要求非常高,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的一大难点。利用作图作业能化抽象为具体,变动态为静态,形象地再现地理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如在“大气的受热过程”教学时,可让学生先预习,并让学生完成作图作业(如图3)及相关问题。

问题:

(1)描述大气受热过程。

(2)说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3)分析近地面大气增温的主要热源。

(4)为什么大气对地面具有保温效应?

教师课前批改作图作业,能明确学生预习的情况,了解学情。在上课时,师生共同修正作图作业,形成正确的简化图式,并用文字归纳“大气的受热过程”。

(1)描述大气受热过程。

答:太阳辐射、大气削弱、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大气辐射。

(2)说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答:削弱作用主要包括:吸收、反射和散射。

(3)分析近地面大气增温的主要热源。

答:地面。因为大气主要吸收长波辐射,而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

(4)为什么大气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

答:大气辐射中的大部分能量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从而起到保温作用。

课前通过让学生预习完成作图作业,一方面能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使得教师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提高教学的效率;另一方面“授之以渔”,即让学生学会用作图的方法分析地理现象或过程,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到事半功倍。

三、设计作图作业变式训练,加深学生对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的理解,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均属于自然地理的范畴,书上虽然有图,但其图像一般比较抽象,应建立空间模型。如热力环流、三圈环流等,是大气运动教学的重难点,很多学生难以理解。地理学科中的变式训练是指保持原命题的本质不变,不断变换原命题的条件,或结论,或形式,或空间,或内容,或图形等,产生新的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思维去探究问题,从而提高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教师在教授完新课后,往往可以设计变式作图作业,来加深学生对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的理解。

例如,在教授三圈环流时,教师一般按书上的图来讲(如图4)。作图的地理原理是:假设太阳直射在赤道上;地表性质均匀的条件下,形成7个气压带和6大风带。为了加深学生对三圈环流的理解,教师可以设计如下的变式图让学生来画(如图5和图6)。

学生作图后,师生共同分析作图的得失,归纳出正确的作图答案。在这个作图的过程,学生不仅完成了空间的转换,提高了读图、析图能力,也进一步理解了三圈环流的形成原理,迁移了知识。在学生动手的过程中,学生还会发现学习地理的兴趣。

四、设计地理作图作业,提升学生的空间定位和分析能力

地理学科最突出的特点是区域性、综合性、时空性。地理学科最重要的思维方法之一是综合分析法,即对任何区域地理问题要从自然地理因素与人文地理因素两方面综合分析,从而找出地理事物空间运动与空间演变的规律。对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的考查都需落实到具体的区域,因此区域定位是分析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的前提。设计地理作图作业,让学生动手画图,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空间定位和分析能力。如在复习新疆时,可设计如下的作图(图7)作业让学生来完成。

作图要求:

1.在图中画出重要的经纬线(40°N、45°N和

85°E)。

2.在图中作出天山、昆仑山、阿尔泰山。

3.在图中注明两大盆地,并说出天山的地质成因。

4.根据新疆的地理位置,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角度分析新疆的自然环境和农业的特点(构建知识框架)。

1,2答案:如图8。

3.答案:天山属于断层山,是岩层断裂相对上升形成的。

4.答案: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通过作图,能加强学生对重要地理事物分布位置的把握。在区域定位的基础上,学生应用整体性的原理分析出该区域的主要特征。这不仅培养了学生“整体性”的基本观念,运用整体性的原理,全面准确地分析区域特征,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区域的能力。

总之,设计合理的作图作业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能让学生学会学习地理的方法。但要让学生学会作图,在课堂上教师还需多用板图示范,潜移默化。由于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差异,教师在设计作图作业时要有个性差异。

参考文献:

1.全字正,唐建军.思维球模式图与我国若干重要地理界线划分的探讨.地理教学,2014年17期.

2.杨思窍.基于地理问题解决的图式教学.地理教学,2013年14期.

太阳教案范文8

一、课标要求和活动建议

课标要求: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活动建议:运用教具、学具或通过计算机模拟,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解释昼夜更替与四季形成的原因。

Ⅰ.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地球仪,每组选两人为一个演示组,采用组合动态演示的方式,演示并表述地球公转运动的动态过程。通过演示和分析对比教材“地球的公转”引导学生总结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和速度特征,从中认识并表述公转运动的特点,激发学生探究天体运行规律的热情。

Ⅱ.利用“虚拟三维地球仪”软件,虚拟地球的绕日公转运动,通过分析对比教材“二分二至时地球的位置”图,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绕日公转时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利用软件继续动态演示地球公转运动,通过分析教材“黄赤交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无黄赤交角存在时,太阳直射点位置在哪里?黄赤交角度数发生变化时,太阳直射点运动纬度范围如何变化?(理解黄赤交角的存在,是弄清昼夜长短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关键)

Ⅲ.通过分析对比教材“春分日和秋分日不同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图,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教师首先指导学生读图明确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帮助学生由直观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逻辑思维,并归纳出一般规律:①太阳高度即太阳高度角,正午太阳高度即当地正午时的太阳高度,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最大值,但不一定为90°;②昼半球:太阳高度>0°;夜半球:太阳高度

Ⅳ.利用Flash动态图演示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通过分析对比教材“北半球某地不同日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图,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有规律地发生变化。

Ⅴ.通过分析对比教材“阳光花园小区正午阳光变化示意图”,分析赵亮家人的困惑。同时组织学生通过事先收集的图文资料,谈谈自己所知道的南京哪些小区由于楼间距不够,导致低层住户采光困难的现象和实例,并分组讨论城市小区建设如何实现土地利用程度最大化与楼层充分采光的问题?(可以采用辩论的形式阐述观点)

Ⅵ.通过对比分析教材“昼弧和夜弧”图,指导学生读图明确昼弧夜弧的概念及意义。播放动画“春分―夏至的变化”,并通过对比分析教材“二分二至日不同纬度昼夜长短”图和“不同地点的昼夜长短变化”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下列问题:①此时,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如何?②昼夜长短和纬度高低有何关系?③极昼范围如何变化?此后情况又如何?继续播放动画,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同时教师提供南京和北京最近三天的日出日落时间进行佐证。

Ⅶ.通过阅读教材“四季的划分”知识窗,引导学生理解四季的意义,区别天文四季的划分、北温带许多国家的划分和我国四季的划分。利用“虚拟三维地球仪”软件演示地球的公转,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四季形成的原因。

Ⅷ.对比分析教材“五带的划分”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五带划分的依据。这个问题相对比较开放,地球五个热量带划分的依据从直观的感性认识来看:取决于回归线和极圈的纬度、有无阳光直射现象、有无极昼极夜现象。从理性的逻辑思维分析来看:地球的五个热量带实际上是不同纬度地区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能的差异,是太阳辐射能纬度分布不均的体现。

二、课堂活动组织和实施

活动1:地球公转运动的一般特征

【活动内容】通过分组动态演示和读图,认识并表述地球公转运动的特点。

【活动形式】以小组为单位,采用组合动态演示、读图对比分析,分组展示,其他小组代表点评并指出问题或不足。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亲自操作和演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胜心,训练思维,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理论依据】按照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学习者的问题解决能力,不仅在作为成年人的教师和一定的专家指导下,而且在有更高能力的伙伴存在的场合,能够提升到更高的发展水准。在活动过程中,开展合作学习,通过其他小组的评议,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活动练习】归纳总结地球公转运动的一般特点(表1)。

【活动后续】思考:北半球夏半年的日数是186天,冬半年的日数是179天,造成这种日数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活动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活动内容】观察地球公转时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活动形式】利用“虚拟三维地球仪”软件,通过读图分析对比,理解黄赤交角,归纳总结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设计意图】运用软件动态演示地球运动,变抽象为直观,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理论依据】建构主义认为人的学习是一种情境认知,情境认知不是封闭于个人头脑之中的认知过程,而是同周遭环境中的工具、符号、语言等媒体和功能性资源的交互作用之中生成的认知过程。运用计算机软件模拟地球运动,提供逼真的地球公转情景,为学生的自主和小组合作学习创设条件。

【活动练习】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表2)。

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

【活动后续】观察并思考:无黄赤交角存在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哪里?黄赤交角度数发生变化时,太阳直射点运动纬度范围如何变化?

活动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活动内容】通过读图分析和Flash动态图的演示,明确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归纳总结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的规律。

【活动形式】学生观察教材图和Flash动态图,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抢答,其他小组进行评议。

【设计意图】通过Flash动态图创设“逼真”的情境,开展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对知识系统性和规律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理论依据】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认为,在现代学校中,教育教学过程最优化即选择这样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能使教师和学生在花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获得最好的效果。这个活动的设计就是充分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和学案教学优化组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先观察思考,再分析总结,完成学案,再由教师和学生评议,实现高效教学。

【活动练习】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纬度变化规律: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_____________向南北两侧递减。

(2)季节变化规律:

a.夏至日:直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_____________(赤道以_____________)达到最小值。

b.冬至日:直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_____________(赤道以_____________)达到最小值。

c.春秋分日:太阳直射______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从__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__ 递减。

【活动后续】开展课外地理实验,进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测量,并撰写测量报告,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实践创新能力。

活动4: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的应用

【活动内容】通过具体案例,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低楼层住户采光不足的问题。

【活动形式】搜集资料和照片,走访调查,通过具体的案例,分组讨论并展示。采用自由辩论的形式,阐述如何实现城市小区建设土地利用程度最大化与楼层充分采光的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体验入手,使学生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有更加直观的感性认识,体会生活中的地理知识运用,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增强学生关心城市建设的乡土情感和热爱生活的意识。

【理论依据】皮亚杰的认知发生理论认为智力是有机体主动适应环境的一种基本生命功能,认知与环境之间产生一种平衡和谐的关系就是有机体智慧活动的目标。该活动设计通过联系日常生活,实现个体通过所学知识解释已有的相关经验。

【活动练习】

我国很多地区居民楼顶安装的太阳能热水器,它的感光板为什么是倾斜放置的?不同季节,倾斜角度应如何调整?

活动5:昼夜长短的变化

【活动内容】通过读图和动画演示,明确昼弧夜弧的概念及意义,归纳总结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

【活动形式】通过读图、观察分析对比、动画演示,自主学习,归纳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对比、分析、归纳的能力,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活动练习】昼夜长短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春分、秋分日南京的昼夜长短状况:_____________。

(2)赤道上昼夜长短状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_____________夜_____________,且纬度越高,昼_____________。

(4)夏至日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的纬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

【活动后续】世界上有些国家为何夏季时采用夏令时工作制?

活动6:四季的更替

【活动内容】通过阅读教材和“虚拟三维地球仪”软件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四季形成的原因。

【活动形式】学生阅读教材,通过“虚拟三维地球仪”的动态演示,观察思考,完成思维导图并抢答。

【设计意图】运用思维导图总结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便于学生整体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理论依据】“精致理论”认为,如果信息要在记忆中存储下来,并与记忆中原有的信息相联系,学习者便必须从事对某种材料的认知重组或精致。活动过程中,通过抢答的方式,并让抢答的学生向其他学生解释成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活动练习】完成图1所示框图。

活动7:五带的划分

【活动内容】对比分析教材“五带的划分”图,观察并思考:五带是如何划分的?

【活动形式】学生读图,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抢答,其他同学进行评议。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读图析图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活动练习】

(1)五带划分的界线: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五带:南北寒带、南北温带、_____________。

(3)我国大部分地处_____________,小部分地处_____________,没有_____________。

太阳教案范文9

1.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 (如图甲所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如图乙所示)。

图甲 太阳高度示意图 图乙 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

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

同一天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下图中a、b、c线分别表示冬至日、春秋分、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3.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北半球节气 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的地区 达最小值的地区

夏至日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南半球地区

冬至日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北半球地区

二分日 赤道

下图中的A、B、C分别表示热带地区、回归线上和温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内变化情况:

借“题”发挥,归类懂法

【命题视角1】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读某日广州、武汉、北京和海口四个城市正午时分同等高度的树木成影示意图,据此回答 1~2题。

1.图中②代表的城市是( )

A.广州 B.武汉 C.北京 D.海口

2.该日最有可能处于二十四节气中的(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解析:该题根据太阳方位和日影长短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据图可知,①树木影子朝南,太阳从北面照过来,应为海口;④太阳接近直射,靠近北回归线的广州比较符合。由此推断,该日最可能为夏至日。北京比武汉纬度高,离北回归线远,正午太阳高度更小,影子更长,故②是武汉,③是北京。

答案:1.B 2.B

方法归纳

1.日影朝向与长短的判读:日影方向与太阳光线方向相反。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

2.“近大远小”规律:距直射点越近(纬度差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距直射点越远(纬度差大),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命题视角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2015年上海卷)下图为甲、乙两地某日从日出到日落太阳高度角日变化示意图,其中甲地位于北半球。读图回答3~4题。

3.据图推测,乙地位于( )

A.东半球赤道上 B.东半球北回归线上

C.西半球赤道上 D.西半球北回归线上

4.据图推测,该日应该是北半球的(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解析:第3题,甲地位于北半球,此日甲地昼长为12小时16分,北半球处于夏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乙地昼长恰好为12个小时,所以乙地位于赤道上。乙地正午太阳高度出现在北京时间24点,可计算出乙地经度为60°W,位于西半球。第4题,此日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为66°34′,且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可计算出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

答案:3.C 4.B

方法归纳

1.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1)公式: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纬度差是指当地纬度与直射点纬度的差值)。

(2)方法:若所计算的地点与直射点在同一半球,纬度差为大的数值减去小的数值;若所计算的地点与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纬度差为两个地点的纬度之和。

2.利用太阳高度判断昼长

太阳高度为0°即为日出、日落时刻,一天中太阳高度大于0°的时段即为昼长,也可以用此时段所跨经度范围(昼弧)占360°的比例来推算昼长。

【命题视角3】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福建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可调节窗户遮阳板,以实现教室良好的遮阳与采光。下图示意遮阳板设计原理,据此回答5~6题。

5.遮阳板收起,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最大值时( )

A.全球昼夜平分

B.北半球为夏季

C.太阳直射20°S

D.南极圈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6.济南某中学生借鉴这一设计,若两地窗户大小形状相同,则应做的调整是( )。

①安装高度不变,加长遮阳板 ②安装高度不变,缩短遮阳板 ③遮阳板长度不变,降低安装高度 ④遮阳板长度不变,升高安装高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第5题,位于北半球的福建夏季应将遮阳板放下,避免因强光照射导致室内温度太高;冬季则收起遮阳板,让尽可能多的光线进入教室,以改善教室的热量和采光条件。因此,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中的最大值时,是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北半球的冬至日,此时南极圈以南地区为极昼。第6题,济南纬度比福建高,冬至日和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均比福建小,因此为了达到和福建一样的效果,济南可以通过降低遮阳板安装高度或加长遮阳板来实现。如右图(以夏至日放下遮阳板为例)

答案:5.D 6.A

深化拓展:正午太阳高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日影最短,当地地方时为12时。

2.确定当地纬度。两地纬度差与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差相同,根据某地某日(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可判断该地区的纬度。

3.计算楼间距。以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为例(见下图),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为:L=h/tanH。

【命题视角4】太阳视运动中的太阳高度

(2014年福建卷)我国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泰山站(73°51′S,76°58′E)于2014年2月8日正式建成开站。下图示意某科考队员当日拍摄的一天太阳运动轨迹合成图。读图回答7~8题。

7.该日太阳位于图示F位置时( )

A.泰山(36°N,117°E)旭日东升

B.东京(36°N,141°E)夕阳西斜

C.纽约(41°N,74°W)烈日当空

D.开普敦(34°S,18°E)夜色深沉

8.次日泰山站( )

A.日出正南 B.太阳高度变大

C.白昼变短 D.极昼即将开始

解析:第7题,从图上可以看出,当太阳位于图示F点时,太阳高度最高,说明是正午,地方时为12时。此时东京大约是16时16分,刚好夕阳西斜;泰山约14时40分,已是午后时间;纽约大约是凌晨2时;开普敦大约是早上8时。第8题,南极建站时间是2月8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北移动,此后南极泰山站白昼变短;此时全球非极昼地区都是日出东南,此后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小。从图上可以看出,太阳有一段时间沉没于地平线之下,没有出现极昼现象,次日全球极昼范围变小,因此泰山站不会出现极昼现象。

答案:7.B 8.C

深化拓展:太阳视运动与太阳高度

太阳视运动轨迹是以观测点为中心,目视太阳在天球上运行的轨迹。下图为40°N地区太阳运行轨迹示意图,图中ABC分别为北、南、东方向,该地北极星的仰角为40°,与当地纬度相等。图中①②③分别为夏至日、二分日、冬至日的太阳视运动路径。

以③冬至日为例,日出、日落时太阳位于地平圈上,太阳高度为0°,H为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其大小为90°-(40°+23°26′)=26°34′。该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所跨弧度小于180°,即昼短夜长。

好题精练,触类旁通

读某地一年内某时段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图(其中A对应的日期为6月22日),回答1~2题。

1.该地的纬度可能是( )

A.0° B.10°N C.10°S D.23°26′ N

2.在AB时段内( )

A.该地一直昼长夜短

B.地球的公转速度一直在变快

C.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D.太阳直射点正在向北移动

下图中①②③是甲、乙、丙、丁四地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据此回答3~4题。

3.图示甲、乙、丙、丁四地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

A.甲、乙、丙、丁 B.乙、丁、甲、丙

C.丙、甲、丁、乙 D.丁、丙、乙、甲

4.下列有关甲、乙、丙、丁四地方位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南方

B.乙地位于丙地的东南方

C.丙地位于丁地的东北方

D.丁地位于甲地的东北方

某科研小组对我国部分海岛进行了考察,并观测、绘制了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5~7题。

5.该地可能位于( )

A.南沙群岛 B.台湾岛

C. D.舟山群岛

6.在一年的观测中,该小组看到正午太阳在南方的时间大约是( )

A.3个月 B.6个月 C.9个月 D.12个月

7.太阳从b到a的时段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南沙群岛白昼逐渐变短

B.台湾岛各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

C.盛行偏北风

D.舟山群岛可能受准静止锋控制

【参考答案】1.B 2.A 3.B 4.A 5.A 6.C 7.D

答案详解,请扫一扫二维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地理小贴士

趣味武侠地理

1.东邪:黄药师来自桃花岛,桃花岛位于今天的浙江舟山。黄药师着装飘逸,因为桃花岛的气候类型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而他使用的武功也与其居住的自然环境有关。例如,“落英神剑掌”是黄药师领悟“落英缤纷”而得,“碧海潮生曲”是黄药师观看潮汐现象领悟出的武功。

2.西毒:欧阳锋来自西域(今新疆),他头缠头巾,这是西域少数民族的习俗,同时头巾也有遮挡风沙的作用。

3.南帝:段王爷由于生活在大理,大理有很多坚硬的大理岩,大概他的一阳指就是每天戳大理岩戳出来的。

4.雪山飞狐:该故事发生在吉林的长白山,主人翁胡斐的老爸胡一刀,人称“关东大侠”。胡一刀出场时都会穿一身厚厚的貂皮大衣,绝对不敢穿得过于飘逸,主要与当地的气候、海拔有关。

5.云南五毒教:云南南部是热带季风气候区,湿热的气候易于蛇虫蝼蚁的繁殖,五毒教便从蛇、蝎、蜈蚣、蜘蛛、蛤蟆中提炼出五毒。

太阳教案范文10

作为一名中学地理教师,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好地理为生活服务呢?

一、转变观念,树立新的角色意识,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教学是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有其丰富多彩的个性,有自己的思想、语言和情感,只有在教学中创造平等、理解、信任、和谐的气氛,尊重与发展学生的个性,突出其主体性,才能不断发展学生智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例如:高一课本中提到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在传统教学中,通常是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其判断方法,而学生就只有死记硬背,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我让他们从课本中所给的材料和图中去探索寻找答案,很快,同学们达成了共识:通过岩层中的化石来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因为生物的发展具有不可逆性和阶段性)。这时,又有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如果岩层中没有化石,那我们又如何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呢?经过引导,有少部分学生考虑到了可以用背斜和向斜来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从外表形态很难分辨出哪些褶皱是向斜,哪些褶皱是背斜,向斜、背斜分辨不出来,岩层的新老关系又该如何判断呢?

借此机会,我把这个问题留给了学生,让他们去查阅资料,从中寻找答案,通过同学们的努力,他们找到了多种答案,例如利用同位素元素C“或放射性元素进行判断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从过去的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从过去的灌输方式变为启发。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读图能力和分析能力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学会看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之一,也是学习地理的最基本技能,因为地图能够帮助人们认识周围环境以及未涉足未闻的地域,建立正确的空间概念,了解各种地理事物组合而成的空间结论,并能认识他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例如:高一课本中讲述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课本中通过三个图(冬至日、夏至日和春秋分日)来讲述全球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的规律,其实通过这三个图,我们还能发现更多问题。比如: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与纬度的变化有什么关系;极昼、极夜的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有什么关系;当日发生极昼的最大范围所在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与太阳直射纬线度数有什么关系;极点太阳高度与直射点纬度有什么关系等等;这些问题的提出,立刻活跃了学生的思维,经过一番观察与分析,得出了最终结论,尽管结论不一定正确,但是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思考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知识迁移能力是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解决新问题时所体现出的一种素质和能力。形成知识的广泛迁移能力可以避免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实现知识点之间的贯通理解和转换,有利于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构建知识结构网络,提高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例如:芝加哥是美国重要的商业中心,其形成原因是什么?

“芝加哥”这个城市学生并不熟悉,但他们熟悉上海,上海也是我国重要的商业中心,其形成原因已学过,如:商品生产能力强;拥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市场广阔;水陆交通便利等。通过知识的迁移,芝加哥是美国重要的商业中心,其形成原因也就不难知道了:商品生产能力强;市场广阔;水陆交通便利等。类似的,通过意大利的新兴工业区联想到我国的乡镇企业;德国鲁尔工业区联想到我国东北老工业区等。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要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就要重视设计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以相应的创新思维熏陶、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不断激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试验、归纳、类比等手段提出种种假设或猜想,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假设或猜想的方法解决问题。

例如:太阳高度,简单来说就是太阳光线与当地地平面的夹角,这很容易理解,怎样才能将这种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呢?我让学生自行设计,做了一个“测量当地在不同时间的太阳高度角”的试验,我参与了其中一个小组的测量活动。其测量过程设计如下:时间:20—06年9月23日(星期六)6点、8点、10点、12点、14。点、16点、18点(天气晴朗)

工具:手表、粉笔、卷尺、量角器(教学用)、铅笔、笔记本、计算器、罗盘方法:

(1)选定一块平坦开阔的空地,避免建筑物等对太阳光的遮挡,影响测量;

(2) 测量学生身高PA、影长AB;

(3) 利用公式tana= 计算a(太阳高度角)。

另一组则采用了另一种方法:在某一时刻找到影子端点,在地上用粉笔做好标记,把卷尺一端放在影子端点,另一端拉到被测物体的顶点,卷尺所在直线就是太阳光线所在直线,然后用量角器直接量出卷尺与地面的夹角即为太阳高度。

太阳教案范文11

关键词:南岳香客包肚纹饰佛教道教

南岳香客包肚的外形与中国传统的贴身内衣肚兜大体相同,它除了具有一定的实用功能外,还具有深刻的精神文化内涵。包肚传承千年而经久不息,成为烧香拜佛服饰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南岳衡山香客大规模进香的习俗至今逾千年,最传统的“铁杆香客”主要集中在湖南隆回、武冈和江西等地。南岳香客,其实就是俗世的普通民众,但每当农历初一、十五或者朝寿佛日等,便结伴前往南岳进香。他们身着统一服装(黑衣、黑裤、黑绑腿、黑鞋、黑头巾、红肚兜、红头绳)、手持统一香具、唱着进香歌、跳着进香舞,虔诚礼拜,成为民间信仰活动中独一无二的现象。

不知从何时起,南岳香客们的身上挂上了一个个鲜艳的肚兜(也叫“包肚”)。包肚有红黄两种颜色,红色常为佛教徒使用,黄色常为道教徒使用。有的包肚下摆处有三个口袋,可放置一些烧香拜佛时的必备之物,如香烛、钱纸、鞭炮、火柴等。一些老年香客的包肚上挂满了红色的布条,原来是将到过的各寺庙的大印请到了包肚上,一则可以记录下自己所到之处;二则可以借此消灾延寿,遇难呈祥。

一、南岳香客肚兜的纹饰题材

南岳衡山是中华五岳名山之一,其宗教文化博大精深,特别是佛教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南岳还是我国少有的一处佛道共荣的地方,千百年来,南岳佛道两教并存不息,高僧高道,代不乏人。而南岳名山也由于祥宗羽流的匠心经营,争奇况异,不断吸引善男信女的膜拜,骚人墨客的咏歌。至今南岳大庙的配殿仍然是左边八个道观,右边八个佛寺,以示佛道有同等的地位。因此,南岳香客们的包肚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并出现佛道教图案皆有的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

1、与佛教有关的图案

包肚上的图案有手工刺绣、机绣、颜料描绘等多种制作方式,因南岳独特的人文环境,包肚的图案五彩缤纷,色彩异常丰富,最常见的与佛教有关的有龙、宝珠、太阳、莲等图案。

(1)二龙戏珠

“二龙戏珠”的图案在南岳包肚中最常见。在中国的神话与传说中,龙是一种神异动物,它能隐能显,春分时登天,秋分时潜渊,又能兴云致雨,后成为皇权象征。在佛经中,龙王名目繁多,如《妙法莲华经》称:龙王有八,一为难陀龙王……龙珠,来自佛教中的宝珠,又称“如意珠”。如果人们向神龙许愿便可以达成任何愿望。

(2)火、太阳

南岳衡山是中国火文化的发源地,相传祝融氏是上古轩辕黄帝的大臣,他发明火种,并举火御寒、以火驱兽,死后又葬于此。为了纪念祝融氏对人类的重大贡献,后人将衡山的最高峰命名为祝融峰。祝融氏来南岳不仅管火,而且还要管住人间的一切福禄寿喜生老病死,让人们安居乐业,而人们则以五千年的香火祭祀为回报。所以包肚上的火或者太阳的图案,是信徒们对圣帝的崇拜。

(3)莲

在中国看到莲花就会让人联想到手持净瓶,盘腿坐在白莲花上的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和尚手中使用的念珠也是用莲子串成。佛经说用莲子作念珠比槐木珠要好,同样掐念一遍,所得之福,可多千倍。再者“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特性与佛教徒希望自己不受尘世污染的愿望相一致,保持洁净,以便顺利进入净土佛国。可见,莲早已与佛教结下了亲密的因缘,成了佛国的象征与圣花。到了宋朝之后,莲花的宗教意味转向民俗意味,出现了与生殖有关的寓意,如“莲生贵子”等。

因此,人们借用一个由龙、宝珠、火、莲等图案组成的包肚,来祈求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祈求家人幸福,连生贵子,万事如意。

2、与道教有关的图案

南岳衡山自古就是道教圣地。号称“南岳四绝”之一的水帘洞,即道教三十六洞天中的第三洞天。据《南岳志》载,从东汉至明清,在衡山筑观建院、凿洞辟崖,进行隐居修炼、传道授业的名羽高道,共有109人,可见南岳道教之辉煌。包肚中常见的道教图案有龙、太极图等。

(1)龙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自形成之初,便与龙崇拜有不解之缘。先秦时代的乘龙周游四海、乘龙升天,以及以龙沟通天人的信仰,被道教全盘继承。传说有法力道行的天师、真君还能召龙、驱龙。

在南岳自古还有一个“八百蛟龙护南岳”的传说。相传远古时代,祝融居于衡山,他教民用火,化育万物,深受百姓爱戴。为了使火种不灭,他将火种埋在南岳山底。他升天成神后,哪知地下火种燃烧起来,南岳顿时成为一片火海。岳神忙请龙王前来灭火,龙王立即派出有道行的八百蛟龙兴云布雨,才把火熄灭。为酬谢八百蛟龙护佑之功,人们便在南岳大庙里塑像造型,以表彰它们的功德。

(2)太极图

太极图是道教的典型性标志,是以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俗称“阴阳鱼”。 道教认为“太极”是宇宙的本原,人和万物都是由阴阳二气和水火木金土五行相互作用构成的。太极图形象化地表达了阴阳轮转、相反相成是万物生成变化根源的哲理。

由太极图、双龙等图案组成的包肚,是人们希望道行高深的道长们能助他们福寿如意、大吉大利。

3、民俗吉祥图案

包肚上除了一些佛道教的图案之外,还有一些民俗吉祥图案。民俗吉祥图案是指具有“吉利”、“祥瑞”含义的装饰纹样。如苹果寓意平安,桃子、松树寓意长寿,祥云寓意吉祥如意等。

4、文字类的图案

包肚上除了图案之外还常见一些文字,上面写着“南岳进香”、“灵山还愿”、“有求必应”、“佛光普照”、“寿”、“福”等汉字。一般在进香结束返家时,求保一路平安,将肚兜上书有“回光返照”四个字的一面翻过来戴在身上,才正式启程回家。

“寿”字在包肚上是比较常见的,因为每年的农历二月初八,就是南岳的朝寿佛日。相传无量寿佛名金真,号宗慧,享年139岁,因道行甚高,当地人把他视为“万寿无疆”的活佛。在南岳用“寿”字或化用“寿”字命名的景点比比皆是,如万寿宫、寿涧桥等寿文化遗迹无处不在。而御碑亭的楹枋上更是写有100个形态各异的篆体“寿”字,故又名“百寿亭”。所以各地的善男信女常聚于此,为寿佛庆寿,为家人祈福。

二、包肚纹饰的形成规律

包肚纹饰主要以“借象传意”和“借音传意”两种方式来表现。“借象传意”就是指借用人们所熟知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如借松树、桃子来寓意长寿,借如意云头形象来寓意万事如意等。“借音传意”就是利用谐音来传达心意。如“苹果”音同“平”,寓意平安等。

三、结语

南岳包肚上的图案,并不是单纯的佛教或者道教的信物,而是两者的交融并合以及与传统的民俗吉祥图案、文字的结合。这是因为南岳的香客既不是典型的佛教徒,也不是完全的道教徒。在他们心中,谁保佑他们就朝拜谁,所以他们往往是拜了佛教的庙,又敬道教的神。他们不断地把对神灵的崇敬和对生命繁荣、幸福、美满的善良祝愿表现在包肚的纹饰上,期望得到一种超越自然力的帮助。香客们的这种行为也反映了南岳文化的包容性和独特性。

参考文献:

1、清・李元度著:《南岳志》

2、王群山著:《近代汉民族肚兜纹饰刍议》,《艺术设计研究》2004年第4期

太阳教案范文12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一名有文学素养的地理老师可以将诗词歌赋信手拈来,为我所用,达到“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完美结合,极大地提升地理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地理文学素养。只要我们平时注重积累,在这两大方面体现地理原理与规律的诗词歌赋都可以为我所用、为地理教学服务。

一、诗词歌赋与气候的联系应用

案例:“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的语文意境是:秋空中的阴云终日不散,飞霜的时节也迟了。留得凋残的荷叶,让人们在夜里去听那雨打荷叶的秋声吧!完全是一派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境界,令人心酸而又别出心裁。作为语文老师,我想大多只关注字里行间蕴藏的情意,很少会挖掘其中所蕴藏的地理学原理。所以即使学生能参透其中的感情,我认为仍是不求甚解。

“秋阴不散”四字表明当时的天气现象是连续几天阴雨不断,“霜飞晚”则是“秋阴不散”的结果。用地理专业术语来讲,如果夜晚阴天且云层密度大,那么大气逆辐射就较强,能较多地补偿地面的热量损失,大气的保温效果就强一些,所以阴天时的夜间降温速度与幅度较晴天时都要小得多,地面温度不至于很快就降到0℃以下,自然也就形成不了霜了。“留得枯荷听雨声”则是对降雨天气的描述,因为连续的阴天不仅会延迟霜的到来,还会产生降雨。

二、诗词歌赋与地形的联系应用

案例:“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从语文的角度来讲, 这里晴雨的“晴”是用来暗指感情的“情”,“道是无晴却有晴”也就是“道是无情却有情”。从地理的角度来讲,此诗所描述的降雨属于对流雨,这种现象在气象上称为降水量水平分布的不连续性,夏季尤为突出。由于下垫面受热不均匀,导致地面上空热空气的上升运动强弱不一,受热较多的地方空气上升运动强烈,遇冷成云致雨,相反受热较少的地方则不会产生降水,因此就形成了局部小范围内此时此处有雨而不远的彼处却是晴天的现象。诗人巧借地理现象明确但又含蓄地表达了少女微妙的感情。

三、诗词歌赋与水文的联系应用

案例:“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讲水循环的时候可以引用该诗句,引导学生思考其地理内涵及其严谨性。

从地理的角度来讲,本组诗反映了水循环的原理。海水经蒸发变成水汽,水汽通过大气环流被输送到陆地上空,在一定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补给黄河水,这就是所谓的“黄河之水天上来”。然而,根据水循环原理,“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说法是不够严谨的,因为流入海洋的黄河水可再次参与海陆间水循环,即跟海水混为一体的黄河水会重复以上水循环过程,再次成为黄河水的补给水源。如果黄河水真的“不复回”的话,我想黄河可能早就不存在了。

四、诗词歌赋与地球运动的联系应用

案例:“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升春又来。”(杜甫《冬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