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太阳之下

太阳之下

时间:2023-05-31 09:10:06

太阳之下范文1

“19世纪堪称是大不列颠的世纪”,自从特拉法尔加海战击败了法西联合舰队之后,英国海军在七大洋的优势已经到达了不可动摇的地步。此后,英国海军长期以来一直采用所谓的“两强标准”,也就是说,它拥有的军力,应该对次于英国的两大海军力量之和保持优势。而支撑这一支强大海军的,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工业生产力、最大的商船船队、伦敦金融区的金融服务业以及遍布全球的海军基地和海底电缆站。当时的世界被称为是一个处于“不列颠治下的和平”的时代,而大英帝国也得到了“日不落帝国”的盛名。

然而,到了19世纪末,随着美国南北战争的结束以及德国的统一,美国与德国开始异军突起,在国际舞台上扮演起了日益重要的角色。1890年,美国的钢产量已经超过了英国跃居世界第一,而且其发展势头方兴未艾。当时,钢铁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潜在军事力量和工业化本身的标志,因此,这便意味着大英帝国的太阳已经开始过了正午时光。

继美国之后,德国工业也超过了英国,1888年6月即位的威廉二世全面抛弃了俾斯麦首相务实的外交政策,并揭起了“世界政策”的旗帜。他认为德国若要在海外得到发展,必须拥有与英国相抗衡的海军力量,应该从“垂死的”帝国势力手中“重新分配”殖民地,这样才能获取在“阳光下的位置”。1895年,他发表了“德意志的未来在海上”之声明,正式打响了德国大力扩展海军的发令枪,点燃了英德海军竞赛的导火线,也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起因,最终也导致了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覆亡。

同样的美国,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中,获得了与英国同等的地位,进而最终取而代之,其中的原因究竟何在呢?

从1883年起,美国海军开始了适用于远洋的所谓“新海军”之建设。到了1889年,海军部长本杰明・特雷西又一改以往美国海军中盛行以巡洋舰为中心的海军建设路线,要求在美国的两个海岸各建立一支以战列舰为中心的舰队,并声称:“我国所需要的,是一支能使我们免遭战争的海军,但是,只有一支善战的海军才能使我们免遭战争。”

在美国海军迈向蓝水海军、建立一支以战列舰为中心争夺海权的舰队之际,非常值得瞩目的便是如何处理与当时欧洲列强的关系,尤其是与当时“统治着波涛”的英国之间的关系。当时,美国发展海权的总体战略有三个特点:首先,确保在美国的核心利益海域,也就是加勒比海的优势。其次,将主要的远洋发展目标瞄准太平洋和远东,而且是以所谓“合作的方式”与列强周旋,其最具有代表性的政策便是“门户开放”,而这样的政策既不与英国主张的自由贸易经济政策相抵触,又是一种对抗殖民帝国垄断、获得贸易空间的利器。最后,美国不介入欧洲的争端以及染指欧洲列强争夺最为炽热的大西洋以及非洲,这与德国明目张胆地以穷兵黩武来与英国正面对抗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

虽然美国海军在发展过程中,比较令人瞩目的是不卷入大西洋和非洲的是非之地,而是耐人寻味的在太平洋地区默默发展,仿佛给人的感受是美国采取的是忍让之策,但是,一旦事关美国视为连接其两岸的枢纽海域,也就是加勒比海,美国便会毫不退让,即便对手是大英帝国,即便面对的是皇家海军。所幸的是,加勒比海对于英国而言,却远非事关生死的核心利益所在。

美国自从1812年美英战争以后,就一直与英国保持着一种友好和敌对并存的复杂关系。这期间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就是美国借英国反对法国、西班牙对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进行干涉的时机,发表了著名的“门罗宣言”,提出了反对欧洲国家在美洲争夺殖民地、美欧之间互不干涉等内容,并提出了“美洲是美洲人之美洲”的口号。这个被称为门罗主义的政策成了日后长期以来美国的基本外交原则之一。它并不针对特定国家,没有给美国树立敌人,从国家战略的角度来说,门罗主义为正在崛起的美国在外交上奠定了基础。

同时,这个门罗宣言在某种意义上,也等于是宣布了美国的一种战略目标。虽然美国当时还无力将英国也排挤出西半球,但是美国已经使得英国无法藐视自己的实力和地位了。

整个西半球中,加勒比海对于美国的海权而言可谓至关重要。围绕着美国与英国在加勒比海的争夺,最典型的事件便是1895―1896年间的委内瑞拉危机。在这场危机中,美国不顾英国的反对,受委内瑞拉的委托就其与英属圭亚那的边界问题进行仲裁。这期间,美国不惜与英国一战而坚持自己的门罗主义国策。时任美国国务卿的奥尔尼还发表了一通被誉为宛如“20英寸大炮”的外交照会,双方甚至到了兵戎相见的边缘。然而,由于当时德国的气焰更为咄咄逼人,英国只能在自己的核心利益地区之外保持克制,最终接受了仲裁。美国虽然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英国的要求,但是一旦英国接受了美国的仲裁,这也就意味着美国在美洲事务上的主导地位已经被英国所默认。

这一步一旦迈出,此后美英双方的关系也迅速得以改善,两国也开始相互支持,英国支持了美国在美西战争、巴拿马运河等方面的立场,而美国也就布尔战争等问题与英国站在了一边。到1905 年,英国西印度群岛分舰队永久性地撤出了牙买加,也就是说英国对加勒比海的海权已经彻底拱手相让了。

美国当时在发展自己海权的过程中,始终打着维护自由贸易的旗号,这也恰恰是英国长期以来自我标榜的政策。同时,依托强大的工业实力,美国便以“利益均沾”之名,默默壮大自己的经济力量。在这个基础上,美国发展远洋海军之路也随之打开。在马汉海权理论的指导下,通过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等政治家卓有成效的努力,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际,美国海军已经迅速成长为一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力量。

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四年的血战,企图攫取海神三叉戟的德皇威廉到头来被自己的水兵赶下了皇位,而美国则以德国使用无限制潜艇战来破坏海上自由航行为由参加战争,并且通过战争使自己一跃而成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更进一步拉开了和英国的经济差距。在战后的巴黎和会上,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的《十四点和平原则》中重要的款项之一便是航行自由,这事实上是对于英国海军企图通过海上封锁打击敌国经济手段的一种否定。而后,在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上所签署的《限制海军军备条约》中,美国终于取得了同老牌海军强国英国拥有同等实力的资格。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提出的民族自决口号又从根本上使得大英帝国分崩离析。从此,维持英国海上力量的经济基础已经被彻底地架空了。

太阳之下范文2

关键词:严寒地区;办公建筑;太阳能技术

中图分类号:TU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33-0072-02

1 办公建筑能耗的主要特点及太阳能技术的应用优劣势分析

1.1 办公建筑的能耗特点

办公建筑属于一种比较特殊的建筑结构形式,它是社会高速发展下的产物,并逐步成为现代社会的主要建筑类型。据不完全统计,办公建筑的总体面积、数量在建筑总量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同时办公建筑的能耗在建筑总能耗中所占的比例也非常之高。办公建筑的能耗主要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照明能耗约为33.3%;空调、采暖系统能耗约为41.4%;电梯、电脑、给排水系统等动力能耗约为25.3%。目前,国内采用空调系统的办公建筑每年的耗电量非常之大,约合1000度/平方米左右。而在我国北方严寒地区,由于冬季非常寒冷,为确保建筑的室内温度满足办公人员的要求,办公建筑除了需要配备能耗较大的空调系统之外,还需要配置相应的采暖和热水系统,这进一步增大了建筑能耗。为此,降低办公建筑的总体能耗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1.2 太阳能的优劣势分析

太阳能的应用优势。现如今,太阳能作为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基本已经家喻户晓,并在时代不断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的推动下,其应用层次也随之进一步提升。与其他能源相比,太阳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其在严寒地区办公建筑中的应用,将会对建筑的节能降耗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太阳能的应用优势具体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上:其一,储量丰富。据科学家研究表明,太阳每分钟辐射到地面的能量可以达到80×1012kW,其相当于6×109吨标准煤,根据这组数据可以计算出太阳能一年内到达地面的总量,合成标准煤约为18.92×104千亿吨。如果能够将这样巨大的能源加以有效利用,那么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建筑能源的需求问题;其二,无污染。由于太阳能属于清洁能源,故此其在应用在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

太阳能的劣势。虽然太阳能本身具有非常之多的优越性,但是其在利用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分散。尽管到达地面的太阳能辐射总量非常大,但是能量流的密度却相对较低,经过计算得出投射到地面上1平方米的太阳能功率约为1kW左右,并且在寒冷的冬季仅为50%,阴天时则不足20%,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太阳能进行利用之前必须先进行有效的收集;其二,间歇。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太阳能的辐射经常间断,并且也非常不稳定。想要使太阳能获得最大程度的利用,就必须解决能量贮存问题。简单来讲,就是将日间的太阳能存储下来,以供阴天及夜间使用,而能量贮存是目前太阳能利用中相对比较薄弱的环节之一,其中仍有很多问题未能解决;其三,利用效率偏低。虽然近些年业界的专家学者纷纷加大了对太阳能技术的研究力度,也证实了很多方面的理论都是可行的,相关技术上也比较成熟,但由于太阳能的利用效率相对偏低,加之成本过高,从而严重限制了其大范围推广应用,这也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

2 太阳能技术在严寒地区办公建筑的应用研究

2.1 太阳能供暖

太阳能供暖主要分为主动式太阳能采暖和被动式太阳能采暖。主动式太阳能采暖系统是在建筑屋顶、南向外墙设置太阳能集热器,由太阳能集热器收集太阳辐射能,在加热水、空气等热媒后,使热媒沿建筑中的供热管道输送至房间,以供房间采暖之用。由于太阳能具备不稳定、分散、间断等缺点,若在办公建筑中完全依靠太阳能集热器进行采暖,会导致集热器铺设面积过大,不仅造成采暖工程造价过高,还会影响建筑外形的美观性;被动式太阳能采暖是指根据建筑周围环境,合理布局建筑朝向,科学设计建筑外部形体和内部空间,选用恰当的建筑材料,使建筑物在寒冷的冬季充分收集、存储太阳光能,维持房间一定温度。尤其对于办公建筑而言,通过有效利用被动式太阳能采暖,有利于减轻城市管道集中供暖的负荷,满足供暖节能减排的要求。

2.2 太阳能热水供应

太阳能热水供应是指利用太阳能集热器吸收太阳辐射能,对其中的水进行加热,进而满足生活中的热水需求。当前,太阳能热水器已经在我国住宅建筑中得到了普及使用,在大型建筑中如需要使用太阳能进行热水供应,则应当设置太阳能热水系统,将其与太阳能采暖系统联合起来,达到冬季供暖、夏季供热水的目的。相对于住宅建筑而言,办公建筑对热水的需求较低,在提供夏季热水时,应当充分考虑太阳能热水供应的经济性和实用性,避免存在热水浪费行为,从而决定是否需要设置职工浴池或其他辅助设备来合理消耗热水。

2.3 定向太阳能汇集器

由于太阳能具有分散、随机和间歇等缺点,为此,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定向太阳能汇集器。该太阳能汇集器由基座、平面镜组、驱动电机、感光装置等部件组成。在基座上设置驱动电机,使其连接配有太阳能电池板的平面镜组,保证平面镜组可相对基座旋转。平面镜组上还设置了感光装置,感光装置中的遮光板两侧各有一组光敏电池,光敏电池之间用隔板隔开。当电池板对准太阳时,隔板与太阳光平行,两只光敏电池的感光量相等,输出电压相同。当太阳光略有偏移时,隔板的阴影落在其中一只光敏电池上,使得两只光敏电池的感光量和输出电压均不相等,根据输出电压的变化可以实现对太阳能的跟踪控制。在定向太阳能汇集器的设计中采用了多面平面镜,利用各个方位的光线,直接朝向光源,进而将平行光线汇集在太阳能电池板上,有效提高了太阳能的利用率。在光线充足时,针对光饱和现象启动光-热-电机组,加大对多余热量的利用效率;在光线不足时,可以提高光电照度,利用电池板发电提升光-电转化效应。这种新型的太阳能汇集器突破了以往大面积设置太阳能电池板以弥补遗漏光能的限制,并且有效解决了定向这一技术难题,不仅能够增强聚光效果、提高太阳能利用率,还能够降低太阳能技术成本、节约能源消耗,在严寒地区办公建筑领域有着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3 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能耗过高现已成为制约建筑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降低建筑能耗已经势在必行。尤其是对于北方寒冷地区的办公建筑,更需要采取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降低其总体能耗。通过大量的工程实践表明,太阳能技术在降低建筑能耗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在合理应用的前提下,可以使办公建筑的总体能耗大幅度降低。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应当加大对太阳能利用技术方面的研究力度,这有利于太阳能技术在建筑领域中的大范围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余力.太阳能设备作为建筑语言在高层住宅立面设计中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5).

[2] 张滨,赵建平.现阶段普及推广太阳能建筑的可行性分析[A].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国际研讨会[C].2011,(6).

太阳之下范文3

【关键词】高中地理;太阳视运动;教学方法

有人说高中地理难在地球运动,地球运动难在太阳视运动,不错,特别对于文科生来说,缺乏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像在听天书。其实,除了学生本身的素质有待加强外,地理教师在教学时方法使用不当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那么如何解决太阳视运动问题呢?本人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浅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培养抽象思维,构建空间想象

首先,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太阳视运动图,而在讲太阳视运动图之前,要先让学生知道天球这一概念。所谓天球,是指以观测者为球心,向外以无限长为半径的球体,在该天球上,我们可以看到任何一个天体的投影,当然太阳的投影也在其中。那么,观测者在地球上看到太阳在天球上的运动,即为太阳的视运动。它是一种相对运动,是由于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所以看起来太阳就是东升西落了。其实每一天日出的方向都是有变化的,太阳视运动轨迹是因时因地而异的。下面我们来看太阳视运动图,构建空间思维。

1.图2为赤道上一年中的太阳视运动,它们的太阳视运动圈是一系列相互平行的平面,并且是与地平圈垂直的。因为赤道上地平圈上的南北两点正好与天南极(p′)和北天极(p)重合。在赤道上,每年春秋分太阳正东升正西落,从3月21到9月23太阳东北升西北落;从9月23到次年3月21太阳东南升西南落。

2.非极昼区,每年春秋分太阳也是正东升正西落,从3月21到9月23太阳东北升西北落;从9月23到次年3 月21太阳东南升西南落。图3、图4、图5、图6是各纬度的代表,仔细看看,好好体会。

3.有极昼极夜区,每年春秋分太阳也是正东升正西落,未发生极昼极夜期间,在3月21到9月23之内太阳东北升西北落;在9月23到次年3月21之内太阳东南升西南落。在极昼期间,太阳终日不落,但同一天太阳高度有变化,因而日出日落方向只有转折点,北半球为北方,南半球为南方。在极夜期间,太阳终日不见,位于地平圈以下。看图7、图8,以70°N为例,当太阳直射点在20°N至23°26′N移动期间,发生极昼,正北方为日出日落转折点(图7中A为6月22日的转折点)。当太阳直射点在20°S至23°26′S移动期间,发生极夜,太阳终日不见,位于地平圈以下。而70°S地区,当太阳直射点在20°S至23°26′S移动期间,发生极昼,正南方为日出日落转折点(图8中A为12月22日的转折点)。当太阳直射点在20°N至23°26′N移动期间,发生极夜,太阳终日不见,位于地平圈以下。因而高纬度地区,要了解日出日落方向,先要判断当天是否处在极昼极夜期间,然后再根据情况作出结论。

4.极地地区,情况又不一样。图9、图10分别是北极点和南极点一年中看到的太阳视运动。它们是一系列与地平圈平行的平面组成。

因为北极点的地平圈是天赤道,太阳直射点只有半年在北半球,所以在北极点只有从3月21日到9月23日的半年才可见太阳,由于北极点是北方的终点,因而地平圈的其他方向都是南方。

南极的地平圈也是天赤道,太阳直射点只有半年在南半球,所以在南极点只有从9月23日到次年3月21日的半年才可见太阳,由于南极点是南方的终点,因而地平圈的其他方向都是北方。

二、挖掘运动规律,掌握基本原理

1.太阳升起落下的方向

⑴太阳直射北半球时,除极昼极夜的地区,全球其他地方太阳都是东北升西北落。(极昼地区太阳正北升正北落,正午太阳总在正南)。

⑵太阳直射南半球时,除极昼极夜的地区,全球其他地方太阳都是东南升西南落。(极昼地区太阳正南升正南落,正午太阳总在正北)。

⑶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太阳都是正东升正西落。

2.正午太阳高度角

从正午太阳的位置取一直线到达所在位置,其与地面的夹角极为正午太阳高度角。

3.正午太阳的位置

(正午太阳地方时总是12:00)直射点以北地区,正午太阳总在正南。直射点以南地区,正午太阳总在正北。

4.直射点的纬度

⑴太阳从东偏北(南)X度升起,则直射点的纬度为X度;太阳从西偏北(南)X度落下,则直射点的纬度为X度; 如:太阳从东偏北20°升起,则太阳直射20°N;太阳从东偏南20°升起,则太阳直射20°S。

⑵出现极昼的地方,一天中最大太阳高度加上最小太阳高度除以2等于直射点的纬度数;如:一地太阳刚升起时太阳高度为10°,正午太阳为30°则太阳直射20°。

⑶极点太阳高度一天不会变,其度数等于直射点的纬度数。

5.昼夜长短。

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在地平面的轨迹长),南半球昼短夜长(太阳在地平面的轨迹短);太阳直射南半球相反。

三、理论联系实际,善于知识迁移

1.根据已知太阳直射点位置和当地纬度位置,来确定太阳视运动图中的方向;或已知不同节气某地纬度的正午太阳位置来确定图中方向。原理如下:

不同点观测正午太阳的位置

2.根据太阳出没方向来确定地面的方向

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因此引起了我们在地球上看太阳是东升西落。根据太阳升落方向可以确定地面上的方向。

3.极点的太阳视运动情况

一日之中,极点太阳高度角没有变化,大小始终等于直射点的纬度,北半球围绕极点逆时针方向运动,南半球顺时针方向运动。

4.根据日出方位判断季节

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引起了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导致了我们在地球上看太阳日出日落方位也不同。具体如下表:

5.确定日影朝向及长短

日影,俗称物体影子,就是太阳光线被阻挡后,在物体的另一侧形成一个较暗的区域,它的长短、朝向既随时间而改变,又因地域差异而不同。影子问题是地球运动部分太阳高度角知识的延伸和这一知识在自然界中的直观表现。太阳高度越高,影子越短;太阳高度越低,影子越长;直射时无影子。一日之内日出和日落时影子最长,正午最短。

太阳之下范文4

一、第一章

在同一原理(圆理、椭圆)下,地球是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在同一时间里由黑暗方面和太阳方面发挥照黑与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向着黑暗方面的半球,是夜晚,即阴;反过来讲,向着太阳方面的半球,是白天,即阳。地球始终不断地绕阳绕阴自转一周公转一周,与黑暗方面和太阳方面始终不断地供应地球阴和阳两方面的能源是离不开的。

在同一原理(圆理、椭圆)下,阴与阳和阳与阴的关系异性相吸

先后阴与阳异性相吸使地球转动阴(雌性)阳(雄性)

黑暗方面供应地球冷源向地球阳面运动

地球动力:在同一原理(圆理、椭圆)下,太阳方面和黑暗方面一直始终不断地供给地球热源和冷源,成为地球始终不断地绕阳绕阴自转一周公转一周的动力。是一致的,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图(一),有两种关系式

一种关系式,阳与阴异性相吸,太阳方面和黑暗方面对地球之间所发挥的阳源和阴源,即:先(阳)后(阴)形成差异相同原理(圆理、椭圆)相吸,使地球自转公转,是一致的,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若离开了阳和阴这两个方面的关系,地球便不能自转公转。

反过来讲。

二种关系,阴与阳异性相吸,黑暗方面和太阳方面对地球之间所发挥的阴源和阳源,即:先(阴)后(阳)形成(行程)差异相同原理(圆理,椭圆)相吸,使地球自转公转,是一致的,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若离开了阴和阳这两个方面的关系,地球便不能自转公转。

在同一原理(圆理、椭圆)下,地球自转一周,有两种关系性。

一种关系性先(阳)一天,后(阴)一夜,即:先(阳)后(阴)形成(行程)差异相同原理(圆理、椭圆)相吸。自转一周

二种关系性先(阴)一夜,后(阳)一天,即:先(阴)后(阳)形成(行程)差异相同原理(圆理、椭圆)相吸,自转一周。

1.若地球单在太阳的引力作用下,绕太阳公转

太阳是颗恒星,是不移动的,如果地球单靠太阳的引力――拉、拽,绕日公转,地球最终会因太阳的引力国强,地球便形成(行程)靠近太阳,为地球不可能始终与太阳一周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迟早将会结束地球运动的生命力。

要使得地球于太阳一周直接按绕日公转,则必须使地球和太阳一周之间保持这稳定的距离。免除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由远渐近靠近太阳的关系。即在同一原理(原理、椭圆)下,则必须对地球之间具有两方面的条件,即黑暗方面和太阳方面互配合对地球之间的相互作用。

2.作黑暗方面和太阳方面对地球之间所持的引力推力种种关系的分析

(1)在同一原理(圆理、椭圆)下,若太阳方面和黑暗方面与地球之间,仅有太阳方面的引力(拉力)和黑暗方面的推力,将会加速地球一直形成(行程)向太阳方面靠近,而远离黑暗方面,即很快结束地球运动的生命。

(2)在同一原理(圆理、椭圆)下,若黑暗方面和太阳方面与地球之间,仅有黑暗方面的引力和太阳方面的推力,将会加速地球一直形成(行程)向黑暗方面靠近,而远离太阳方面,即很快结束地球运动的生命力。

(3)若太阳方面和黑暗方面与地球之间都是引力(拉、拽),而无推力。地球便不能自转公转

(4)若太阳方面和黑暗方面与地球之间都是推力,而无引力(拉、拽)。地球便不能公转自转。

在同一原理(圆理、椭圆)下,黑暗方面和太阳方面互相配合,对地球之间所发挥的横向引力推力与竖线引力推力,控制地球绕阳绕阴自转公转方向,并是地球与太阳方面和黑暗方面保持一定的距离。

二、第二章

在同一原理(圆理、椭圆)下,黑暗方面和太阳方面与太阳方面和黑暗方面互相配合,对地球之间所发挥的横向引力推力与竖向引力推力,阴与阳和阳与阴砝码,递减与递增和递减与递增,所表示的行程原理(圆理、椭圆)下关系。即:形成相同原理(圆理、椭圆)下相斥,先(阴)后(阳)行程差异相同原理相吸。0°、90°、180°和180°、90°、0°一分为二,合二为一相等,公平,是一致的,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是连续的,是一整体关系。

在同一原理(圆理、椭圆)下,俯视太阳同一原理(圆理、椭圆)平面一周角度,0°、90°、180°和180°、90°、0°,递增转化为递减,为太阳一分为二,合二为一,相等,公平。

图一,在同一原理(圆理、椭圆)下,俯视太阳同一原理(圆理、椭圆)平面角度0°、90°、180°和180°、90°、0°,由B、D、A和A、C、B递增转化为递减,一分为二,二合为一,相等,公平。这样的角度数理:由小数到大数,和由大数到小树,其和太阳方面对地球之间所发挥的横向引力与竖向引力推力,由少到多和由多到少(小数到大数和大数到小数)即由B、D、A和A、C、B递增转化为递减,一分为二,合二为一,相等,公平,是一致的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在同一原理(圆理、椭圆)下,由于黑暗方面和太阳方面与太阳方面和黑暗方面相互配合,对地球之间所发挥的横向引力握力与竖向引力推力,阴与阳和阳与阴砝码,递减与递增和递增与递减,所表示的行程(形成)原理(圆理、椭圆)关系,形成(行程)原理(圆理、椭圆),相斥,先(阴)后(阳)形成差异相同原理(圆理、椭圆)

相吸。0°、90°、180°和180°、90°、0°。一分为二,合二为一,相等公平,其和数据的数理有关。即阴与阳和阳与阴砝码相配,其数据的数理由多(大、长、重)到少和由少(少、短、轻)到多,阴递减和阳递增,并行不悖,一分为二,合二为一,相等,公平,否则就不相等,不公平,不平衡。

夜昼等长,即阴、阳砝码各720分钟,12小时。夜昼等长,即阴、阳砝码各720分钟,12小时。图一,简图代入椭圆

在同一原理(圆理、椭圆)下,地球中心绕日公转,从0开始自转一周,推进1°天,公转一周(一年)360°天。

在同一原理(圆理、椭圆)下,俯视太阳同一原理(圆理、椭圆)平面直径射点90°,为太阳上下一分为二,合二为一,相等,公平,太阳B至A和A至B直径直射点90°,其所表示的形成(行程)原理(圆理、椭圆)0°、90°、180°和180°、90°、0°,递增与递减的关系,为前后一分为二,合二为一,相等,公平。地球中心从0开始自转一周推进1°天,有B至D至A公转半周0°90°180°(即0天90天180天)和A至C至B公转半周180°90°0°(即180天90天0天)公转半周递增180天(180°)反过来讲,和公转半周递减180天(180°)递增180°天和递减180°天的行程(形成)原理(圆理、椭圆)关系一分为二,合二为一,相等,公平,是一致的,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即地球中心绕日公转一周(一年)360°天,这样的标准是一致的,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在同一原理(圆理、椭圆)下,黑暗方面和太阳方面与太阳方面和黑暗方面互相配合。对地球之间所发挥的横向引力推力与竖向引力推力,阴与阳和阳与阴砝码,递减与递增和递增与递减的数据数理大数与小数相配,开始至结束先多后少与先少后多,其所表示的行程(形成)原理(圆理、椭圆)关系,行程(形成)相同原理(圆理、椭圆)相斥,先(阴)后(阳)形成(行程)差异相同原理(圆理、椭圆)相吸,一分为二,合二为一,相等,公平,平衡。

中心为左右一分为二,合二为一,相等,公平,平衡。

第一阶段地球横向竖向方面过分凸出低凹地表形态逐渐形成(行程)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归根结底建立了地球中心与俯视太阳同一原理(圆理、椭圆)平面直径直射点90°为同一面关系。

第一阶段地球横向竖向方面过分凸出底凹地表形态,逐渐形成(行程)向相反的方向转化的原因。

在同一原理(圆理、椭圆)下,由于黑暗方面和太阳方面与太阳方面和黑暗方面互相配合,对第一阶段地球横向竖向方面过分凸出低凹地表形态之间所发挥的横向引力推力与竖向引力推力,因而是的第一阶段地球横向竖向方面过分凸出低凹地表形态,逐渐形成(行程)向相反的方面转化(转变),转变为地球凸出低凹地表形态,缩小了地球形体定型成熟,并因此建立了地球中心与俯视太阳同一原理(圆理、椭圆)平面直径直射点90°为同一平面关系,平衡,不倾斜。是一致的。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天平的原理(原理),用以辅助说明于理解太阳原理(圆理、椭圆)中心直径直射点90°,两端的地球中心至俯视同一原理(原理、椭圆)平面中心90°之间距离长度相等,公平,其和主视太阳天平原理(原理、椭圆)测(尺)量,衡量计算两端的地球中心受黑暗方面和太阳方面与太阳方面和黑暗方面之间所发挥的横向引力推力与竖向引力推力,阴与阳和阳与阴砝码相等,公平,平衡,不倾斜。

三、第三章

在同一原理(圆理、椭圆)下,俯视太阳同一原理(圆理、椭圆)平面直径直射点90°。为太阳上下一分为二,合二而一,相等,公平。

在同一原理(圆理、椭圆)下,由于太阳是个球体,因此太阳平面,直径直射点90°,是无限的。尽管如此,;由于黑暗方面和太阳方面与太阳方面和黑暗方面互相配合,对地球之间所发挥的横向引力推力与竖向引力推力,阴与阳和阳与阴砝码,递减与递增和递减与递增,所表示的行程(形成)原理(圆理、椭圆)关系,形成(行程)相同原理(圆理、椭圆)相斥,先(阴)后(阳)形成(行程)差异相同原理(圆理、椭圆)相吸。0°90°180°和0°90°180°一分为二,合二而一,相等,公平,并因此建立了地球中心服俯视太阳同一原理(圆理、椭圆)平面直径直射射点90°为同一平面关系,这样,俯视地球平面中心为地球上下一分为二,合二而一,相等,公平,和俯视太阳同一原理(圆理、椭圆)平面直径直射点90°为太阳上下一分为二,合二而一,相等,公平,这样的关系是一致的,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否则就错。从而为我们认识与理解地球中心绕阳绕阴自转一周公转一周的行程(形成)原理(圆理、椭圆)直径同一个平面,从无限直径直射点90°直至针对性准确,正确。

第一节:地球中心绕阳绕阴行程(形成)原理(圆理、椭圆)公转半周与公转半周和公转半周与公转半周选方位,一分为二,合二而一,相等,公平。

第二节在同一原理(圆理、椭圆)下,俯视主视太阳天平原理(圆理、椭圆)直径直射点90°,测量,衡量计算两端的地球天平原理(圆理)受阴与阳和阳与阴砝相等,公平,太阳天平原理(圆理)横向竖向直径直射点90°平衡,不倾斜。

若论太阳直射点赤道这是含糊的,正因为太阳直射点是无限的,赤道又是环绕地球一周,是不能说明其标准的。在同一原理(圆理、椭圆)下,不但要有俯视关系,而且要有主视关系,不但要有左端的距离关系,而且要有右端的距离关系,才能说明问题。

(1)形成(行程)相同原理(圆理、椭圆)相斥,先(阴)后(阳)形成(行程)差异。

相同原理(圆理、椭圆)相吸。

(2)在同一原理(圆理、椭圆)下,太阳大,地球小,俯视太阳同一原理(圆理、椭圆)平面直径直射点90°平衡,不倾斜,为太阳上下一分为二,合二而一,相等,公平,俯视地球平面中心地球上下一分为二,合二而一,相等,公平,其和俯视太阳同一圆理(圆理、椭圆)平面直径直射点90°平衡,不倾斜为太阳上下一分为二,合二而一,相等,公平,是一致的,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否则就不能说明问题。

(3)在同一原理(圆理、椭圆)相爱,俯视太阳天平原理(圆理、椭圆)平面直径直射点90°平衡,不倾斜,为太阳一分为二,合二而一,相等,公平,每一直径直射点90°,所表示的行程(形成)原理(圆理、椭圆)关系,0°90°180°和0°90°180°,一分为二,合二而一,相等,公平,是一致的,且为每一直径直射点90°两端的地球中心至俯视太阳天平原理(圆理、椭圆)中心之间的距离长度(或跨度)相等,否则就不能成立太阳天平原理(圆理、椭圆),否则就不能为椭圆,并因此为每一直径直射点90°两端的地球中心与太阳上下,左右,前后之间的角度,夹角一分为二,合二而一,相等,公平,受阴与阳和阳与阴砝码相等,公平,平衡,不倾斜。

(4)在同一原理(圆理、椭圆)下,俯视太阳天平原理(圆理、椭圆)平面直径直射点90°两端的地球中心与俯视太阳平面原理(圆理、椭圆)平面中心之间的距离长度一分为二,合二而一,相等,公平,有两种关系式。

(5)在同一原理(圆理、椭圆)下,俯视太阳天平原理(圆理、椭圆)平面直径直射点90°,两端的地球中心至俯视太阳天平原理(圆理、椭圆)平面中心之间的距离长度(距离跨度)一分为二合二而一,相等,公平,且为两端的地球中心行程(形成)原理(圆理、椭圆)路程长度0°90°180°和0°90°180°一分为二,合二而一,相等,公平,其为两端的地球中心行程(形成)原理(圆理、椭圆)时间天数多少,一分为二,合二而一,相等,公平,这样的标准是一致的,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即总图关系式,为每一条直径直射点90°,都有这样的道理性,即公有的公平关系。

(6)在同一原理(圆理、椭圆)下,不管地球中心绕阳自转一周公转一周与太阳方面和黑暗方面之间所持的距离长度多么遥远。

(7)在同一原理(圆理、椭圆)下,地球凸出低凹地表形态定型成熟,自转一周公转一周与太阳方面和黑暗方面之间所持的距离长度多少有了一定的标准。是源于太阳方面和黑暗方面决定了的。

四、总结

在同一原理(圆理、椭圆)下,俯视太阳天平原理(圆理、椭圆)平面直径直射点90°,两端的地球中心至俯视太阳天平原理(圆理、椭圆)平面中心之间的距离长度(距离跨度)一分为二,合二而一,相等,公平,且为两端的地球中心行程(形成)原理(圆理、椭圆)路程长度0°90°180°和0°90°180°一分为二,合二而一,相等,公平,且为两端的地球中心行程(形成)原理(圆理、椭圆)时间天数多少,一分为二,合二而一,相等,公平,这样的标准是一致的,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即总图关系式,为每一条直径直射点90°,都有这样的道理性,即公有的公平关系。

原来《日历》一年(一周)365天是错的。据《日历》计程地球,从3月21日到9月23日的时间日天数是186天(0°180°)与地球从9月23日到3月21日的时间天数179天(0°180°)其时间天数不相等,不公平,先多出6天,,后少了1天,就这样违反了俯视太阳平面原理(圆理、椭圆)平面,直径直射点90°直射赤道为两端的地球中心行程(形成)原理(圆理、椭圆)路程长度,0°90°180°和0°90°180°一分为二,合二而一,相等,公平,与时间天数0天90天180天与0°天90°天180°天,和=360天,一分为二,合二而一,相等,公平,这样的标准是一致的,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之所以说《日历》一年(一周)365天是错的。

在同一原理(圆理、椭圆)下,《日历》用31号,28号进位到1号,计程地球绕日公转一周(365天),肯定是错误的。

在同一原理(圆理、椭圆)下,俯视太阳同一原理(原理、椭圆)平面直径直射点90°,为太阳上下一分为二,合二而一,相等,公平,地球中心与俯视太阳同一原理(圆理、椭圆)平面直径直射点90°为同一平面关系,地球中心绕日公转一周,0360°与0360天的标准是一致的,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是一整体关系。

在同一原理(圆理、椭圆)下,原来有关方面说明地球是绕日公转一周的时间为365天5时48分46秒,肯定是错误的。原来日历一年365天,其日期天数是七拼八凑而成的,为何有的月份日期用30天,有的月份日期用31天,有的月份日期用28天进位到1号?这是否太阳凸凹不圆?

在同一原理(圆理、椭圆)下,地球中心绕日自转一周01°,01天,公转一周0360°0360天,是一个连续不断的整体,用31号(如,12月31号)即31天进位到1号,则进度快了,算多了1天时间,则是错的,用28(如2月平,28号)即28天进位到1号,则进度快了,而实际又少算了2天时间,则是错的。

在同一原理(圆理、椭圆)下,尺(测)量计算一个整体的长度多少,其长度单位都是从0开始递增进位到1,而后都依住整数10进位到11,20进位到21,30进位到31,40进位到41……100进位到101,200进位到201,300进位到301……而不可以用1作为开始向下计算递增一个整体的长度多少,也不可以用……25、25、27、28……进位到1,因为这样计程(时间天数)一个整体的长度(或总天数)则表示中断了连续向下递增或连续向下递减的关系了。

计算地球中心连续绕日自转一周至公转一周这一整体的总时间天数多少,以31好就进位到1号,缺少从0时间(界线)开始递增24小时,不等到地球自转一周(一天一夜)24小时,就直接1天了,这好比一盒刚生下的婴儿就算1岁了,实际还有12月的时间天数过程,才能算岁。计算及尺量行程(形成)原理(圆理、椭圆)长度多少公里,则不可以用1(或2、3、4……)公里作开始。

为什么地球绕阳绕阴自转公转的行程(形成)原理为椭圆?因为黑暗方面和太阳方面与太阳方面和黑暗方面互相配合,对地球凸出低凹地表形态之间所发挥的横向引力推力与竖向引力推力阴与阳和阳与阴砝码,递减与递增和递减与递增,所表示的行程(行程)原理(圆理、椭圆)关系,形成(行程)相同原理(圆理、椭圆)相斥,先阴后阳形成(形成)差异相同原理(圆理、椭圆)相吸,其阴与阳和阳与阴砝码相配,递减与递增和递减与递增的规律(数字数理顺序排列)从大数开始至小数结束和中小开始至大爷结束。

太阳之下范文5

2010年9月在山东省德州市即将举行主题为“太阳能改变生活”的太阳城大会。届时,来自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逾千人,将通过会议交流、论坛、贸易展览等形式,展示太阳能最新研究运用成果,探讨太阳能综合利用和发展的美好未来。德州,这个在过去的十多年中,通过推广清洁能源――太阳能,已经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变成了新能源产业蓬勃兴起的太阳能之城。

截至2008年底,全市太阳能及相关企业发展到一百多家,实现销售收入逾五十亿元人民币;拥有太阳能产品专利五百八十六项,承担了国家“八六三”等太阳能课题五项;总部设在德州的“皇明”、“亿家能”太阳能热水器等企业,已成为中国太阳能行业的知名品牌。同时,积极开展太阳能推广利用工作,大力推广建筑与太阳能一体化,目前市区居住建筑推广应用率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城镇住宅小区达到百分之五十;全市逾百个村庄安装了太阳能浴室;大力推广安装太阳能灯,占地一千八百亩的长河公园成为中国内地首家全部利用太阳能照明的景区。

低碳风潮涌动,一夜之间,全国已有近10座城市公开扛起了太阳城的旗号。这些在建或待建的太阳城,遍布中国版图的东中西部,还不断有后来者踊跃加入。

根据国际太阳城大会的定义,所谓的太阳城,是指这类城市或社区的能源,主要来自以太阳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由于指向更为清晰,太阳城实质是低碳城市的一种类型。

跑步竞争“太阳城”

在这场新晋的“造城运动”中,各地春心萌动。

其中,保定打出“中国太阳之城”、“中国电谷”的名号。无锡则以尚德为龙头,聚集了一众光伏企业,以“太阳城”冠名其与新加坡合作的光伏产业园。守着大漠光热资源的敦煌,更是启动了一项“中国敦煌大漠太阳城发展规划”。

跑步奔向太阳城的,还有邢台、昆明、日照,以及与德州相隔仅一小时车程的济南。邢台的“中国太阳能建筑城”模仿最为彻底,据德州方面透露,邢台的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的政策蓝本,直接拷贝自德州。

昆明早在本世纪初就考虑将昆明建成世界著名的“太阳城”。而日照则自称是与德州并驾齐驱的两个太阳城之一。

在2000年左右就开始关注太阳城的孟立慧看来,“昆明纯粹是从自身光热条件出发,日照则单纯因为自己得天独厚的名字”。孟是复旦大学城市环境管理研究中心秘书长,也是《德州市太阳城发展建设专题研究(2009-2030年)》的执笔人之一。

拥有国字号太阳城招牌的德州,其做法耐人寻味。五年前,在德州被官方背景的机构联合命名为“中国太阳城”前一个月,挂靠在德州市建委的一家投融资公司就在山东省工商局和国家工商总局分别注册了“中国太阳城”和“中国太阳能城”的商标和网站域名。

据德州市相关官员介绍,几年中,不断有来自宁夏、辽宁等各地城市的取经者。

“三无”太阳城?

中国太阳城到底是个什么城,没人说得清。若依照国际太阳城大会的定义,即太阳城重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城市运营中的应用,则10座城市无一合规。即便是德州,被世界太阳城协会主席克瑞斯?在德维德称赞为“中国太阳城”、“世界太阳城”,其太阳能推广应用也多集中在屋顶太阳能热水器,以及信号灯、路灯、景观等初级的太阳能城市应用。

因此,有专家将中国太阳城归为“无确切内涵、无标准、无政策”的“三无”产品。各地纷纷自封太阳城,“导致本该极具指导意义的城市建设方向,很快流于炒作”。

比如,敦煌太阳城的重点与“城”的关系就不大。敦煌大漠太阳城课题组组长、中科院电工所马胜红研究员认为,其重点确实是打造光伏并网电站,继续西电东送的发展路径。

近年来,国家针对可再生能源在城市中的推广利用,不乏支持政策。

始终千呼万唤不出来的光伏上网电价补贴,也被归类为太阳城的相关激励政策。然而遍寻政策条目,尚未有一星半点专为太阳城而定。

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太阳能光伏专委会主任赵玉文亦表示,国家没有政策说要推广太阳城,光伏专业委员会也未曾有过推动举措,原因在于太阳城乃各地自发,“没有政策法规的话,光有个名字也没用”。

谁的太阳城

至少目前,追逐太阳城的城市各有想法。有的拿出了真金白银,有的则有搭新能源土地审批便车、行太阳能产业扩张之实的嫌疑。

2009年9月,多晶硅、风电设备等新能源产业宠儿,被列入产能过剩行业和重复建设项目序列,遭遇“不得安排用地计划指标”禁令。同时,政策为“高技术、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排放的新工艺和新产品项”项目用地,留下了优先保障用地计划指标的空间。

无锡光伏产业园主打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生产,保定则定位新能源设备制造,敦煌为大型光伏并网电站,均在受支持之列。这让重产业轻利用的太阳城们有了足够的政策保障。

河北省相关政府官员在邢台新能源产业基地推介时明确表示,政府将在政策、资金、土地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敦煌大漠太阳城规划启动会上,敦煌市官员也曾向媒体表示,敦煌市已制定出土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来吸引新能源相关产业投资。

在孟立慧看来,各地争相以产业视角看待太阳城无可厚非,问题在于如果要将这种城市建设的类型推广到全国,则真正的受益者是谁,令人生疑。

“只有产业规划的太阳城,与太阳城无关。”孟立慧说。在其看来,无锡、敦煌均属此列。而被冠以太阳城的各类光伏产业园,“难免挂羊头卖狗肉”。

“工业园是政府招商引资的办法,而太阳能产业能否应用是市场问题,更多与国家政策相关。”赵玉文表示,在国内太阳能市场尚未启动的情况下,“叫100个太阳城也没用”,更重要的是呼吁尽快出台光伏上网电价政策。

太阳之下范文6

一、先秦交通线路开辟的概况

以太原为中心交通线路的开辟始于先秦时期。《史记》卷一《五帝本纪》载,黄帝“披山通道,未尝宁居”,其势力“北逐荤粥,合符釜山”。《集解》引《地理志》言“荤粥,居于北蛮”。黄帝部族的势力已经达到今山西省、陕西省北部地区,太原一带当有道路可通。大禹治水时曾经到过太原一带,《尚书•禹贡》:“既修太原,至于岳阳。”师古曰:“太原即今之晋阳是也。岳阳在太原西南。”因而有“禹凿龙门,通大夏”之说,[1]《正义》引《括地志》云:“大夏,今并州晋阳及汾、绛等州是。”《史记》卷二《夏本纪》:“禹于是遂即天子位。”《集解》皇甫谧曰:“都平阳,或在安邑,或在晋阳。”从平阳到安邑、晋阳之间都有往来的线路,说明远古时期的先人们即对以太原为中心交通线路的重视。吴起曾经对魏武侯说:“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2]《正义》皇甫谧曰:“壶关有羊肠阪,在太原晋阳西北九十里。”说明夏朝的势力已远达晋阳西北一带。

殷商时期,太原附近道路的开辟没有更为明确的记载,但从相关史料可以推知,因为对北方少数部族的战争,商王朝的军队曾经抵达过太原。《易经•下经》:“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汉书》卷二十七《五行志中之下》:“外伐鬼方,以安诸夏。” 师古曰:“鬼方,绝远之地,一曰国名。”《后汉书》卷八十七《西羌传•序》:“至于武丁,征西戎、鬼方,三年乃克。”鬼方活动于今晋北一带,为了抵御鬼方对中原地区的骚扰,商王朝的军队曾经达到山西的中北部地区。

西周建立后,即开始对太原一带进行控制。《史记》卷三十九《晋世家》载,周成王“封叔虞于唐。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故曰唐叔虞”。张守节认为“在晋州平阳县”。到其子燮改为晋,称晋侯,迁往晋阳。《括地志》云:“故唐城在并州晋阳县北二里。《城记》云尧筑也。徐才《宗国都城记》云‘唐叔虞之子燮父徙居晋水傍。今并理故唐城。唐者,即燮父所徙之处,其城南半入州城,中削为坊,城墙北半见在’。《毛诗谱》云‘叔虞子燮父以尧墟南有晋水,改曰晋侯’。”徐才《宗国都城记》云:“唐国,帝尧之裔子所封。其北,帝夏禹都,汉曰太原郡,在古冀州太行恒山之西。其南有晋水。”《括地志》云:“今晋州所理平阳故城是也。平阳河水一名晋水也。”[3]《史记》卷四《周本纪》载,周厉王暴虐政治,引起国人暴动,“厉王出奔于彘”。《集解》韦昭曰:“彘,晋地,汉为县,属河东,今曰永安。”《正义》《括地志》云:“晋州霍邑县本汉彘县,后改彘曰永安。从?奔晋也。”说明从西周都城?京至彘(今山西省霍县)有道路相通。上述史实说明太原在西周初年已经与?京建立了交通往来的关系。

春秋时期全国道路的形势更为发达。以洛邑为中心全国性道路网的建立,将北方地区重要交通枢纽的晋国晋阳纳入其交通序列中来,晋阳的对外交通开始繁荣起来。《史记》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载,齐桓公三十五年(公元前651年)平定晋国内乱以后,与诸侯盟会,曾经说:“寡人南伐至召陵,望熊山。北伐山戎、离枝、孤竹。西伐大夏,涉流沙。束马悬车登太行,至卑耳山而还。”《正义》:“大夏,并州晋阳是也。”意即齐国的军队已经达到晋阳一带,究其实齐桓公的军队只到达晋国高粱(今山西省平阳县西南),但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当时已经有了从齐国到达晋阳的线路。《春秋》载,昭公元年(公元前541年)六月,“晋荀吴帅师败狄于大卤”。“大卤”《公羊传》与《谷梁传》均作“大原”。“大原,晋阳县”。晋定公十五年(公元前497年),赵简子(赵鞅)要求邯郸大夫午归还他送给的卫人五百家,并打算“吾将置之晋阳”。因邯郸午食言,乃囚之晋阳。是年十月,范、中行氏联合讨伐赵简子,赵简子逃奔晋阳,晋定公率人包围晋阳。十一月,范、中行氏被打败,十二月,“赵鞅入绛,盟于公宫”。[4]这段史料虽然反映的是春秋末年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阶级斗争的史实,但由之可知,从晋阳到邯郸和绛(今山西省曲沃县西南)之间都有了交通线路。是后,晋阳成为赵国的军事堡垒。晋出公死后,知伯掌握晋国大权,“请地韩、魏,韩、魏与之。请地赵,赵不与,以其围郑之辱。知伯怒,遂率韩、魏攻赵。赵襄子惧,乃奔保晋阳”。[5]以上事实说明从太原到邯郸和齐国都有了往来的线路。

从晋阳南行可以直达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从洛邑过黄河,有一地名曰阳樊,周襄王十二年(公元前640年),王子带发动叛乱,周襄王求救于晋,时晋文公刚刚周游列国后急于取得威望,听从了谋臣赵衰的建议,“三月甲辰,晋乃发兵至阳樊,围温,入襄王于周。四月,杀王弟带。周襄王赐晋河内阳樊之地”。[6]《集解》服虔曰:“阳樊,周地。阳,邑名也,樊仲山之所居,故曰阳樊。”

《史记》卷四《周本纪》《正义》贾逵云:“晋有功,赏之以地,杨樊、温、原、攒茅之田也。”从晋阳可以直接发兵洛邑,说明其间的道路是畅通的。《左传•闵公二年(公元前660年)》:“晋侯使大子申生伐东山皋落氏。”东山皋落氏在今山西垣曲县东南。说明有从晋阳到皋落的道路。从皋落到绛,然后沿汾河河谷经昆都(今山西省临汾市)、彘、中都、祁、魏榆直达晋阳。[7]晋人在这一线路上活动的史料史书中时有披露。如《左传•僖公十六年(公元前644年)》:“秋,狄侵晋,取狐、厨、受铎,涉汾,及昆都,因晋败也。”狐、厨、受铎、昆都是晋国城邑。《左传•昭公二年(公元前540年)》:“夏四月,韩须如齐逆女。齐陈无宇送女,致少姜。少姜有宠于晋侯,晋侯谓之少齐。谓陈无宇非卿,执诸中都。”

战国时期以太原为中心交通线路的开辟与统一战争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在统一战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秦惠文王九年(公元前316年),“伐取赵中都、西阳”。《正义》引《括地志》云:“中都故县在汾州平遥县西十二里,即西都也。西阳即中阳也,在汾州隰城县东十里。《地理志》云西都、中阳属西河郡。”此云“伐取赵中都西阳”,说明从晋南沿汾水可以直达晋阳。赵惠文王十一年(公元前288年),“秦取梗阳”。《集解》:杜预曰:“太原晋阳县南梗阳城也。”《索隐》:“《地理志》云太原榆次有梗阳乡。与杜预所据小别也。”秦国的军事力量已经深入到了晋阳一带,其线路的畅通当属必然。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公元前259年)“司马梗北定太原”。秦庄襄王二年(公元前248年),“使蒙骜攻赵,定太原”。三年,“初置太原郡”。[8]至此,晋阳入秦国版图。随后又攻取了魏榆、狼孟等地。秦始皇即王位,“晋阳反,元年,将军蒙骜击定之”。秦王政八年,“又以河西太原郡更为?惫?薄K淙??辈痪佑诜夤?????胂萄舯憷?慕煌ㄊ撬?靡允杖「乘暗闹匾?U稀G厥蓟适?迥辏?按笮吮??痪?邻??痪?撂???±敲稀薄@敲显谔??薄J?拍辏?扒赝趸梗?犹??⑸峡す椤!?9]说明秦始皇是沿着汾河河谷,然后渡过黄河回到咸阳的。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分天下三十六郡,其中有太原郡。在琅邪台石刻中有“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说明秦朝的面积之大。汉代贾捐之曾说秦朝“地南不过闽越,北不过太原”。[10]说明太原一带是秦朝北部边境的军事重镇。

秦末农民战争中太原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从常山可直达太原,战略地位非常重要。陈胜派武臣与张耳、陈余进攻河北,渡黄河以后,武臣自立为赵王,分三路攻城掠地,其中李良进攻常山,李良占领常山后,“赵王复使良略太原。至石邑,秦兵塞井陉,未能前”。[11]石邑在常山境内,应劭曰:“井陉山在南。”师古曰:“井陉之口,赵之西界山险道也。”这是从常山进入太原的必经之地。汉三年,韩信、张耳“东下井陉击赵”。控制了井陉,即可“以令于赵,胁燕定齐”,韩信就是这样做的。[12]广武君李左车对成安君陈余谈及井陉的形势时说:“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然而成安君不听,结果赵被韩信打败。[13]

综观战国时期以太原为中心的交通线路的开始稠密起来。从洛阳渡过黄河,经野王(今河南省沁阳市)达上党郡(今山西省长子县),经屯留、铜醍至祁再到魏榆,达太原郡。这是南线。《战国策》卷十七《楚策四》载汗明对春申君说:“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马拉盐车上太行,说明沿太行山的南北道路已经开辟。向东经魏榆、马首可通燕国。这是东线。

二、两汉太原的交通线路

西汉太原的交通形势较之先秦有了很大的发展,开始建立起通往全国的道路系统,使太原周边地区完全纳入了中央政权的控制之下。汉三年,刘邦派遣将军韩信进攻魏,俘虏魏王豹,“遂定魏地,置三郡,曰河东、太原、上党”。太原正式纳入西汉政权的控制之下。汉六年十二月,“以太原郡三十一县为韩国,徙韩王信都晋阳”,以防备匈奴的入侵。而韩王信以“国被边,匈奴数入,晋阳去塞远”为由,“请治马邑(今山西省朔州市——引者注)”,刘邦答应其请求。但又不信任而去信指责他,“信得书,恐诛,因与匈奴约共攻汉,以马邑降胡,击太原”。次年冬,韩王信投降匈奴,“匈奴使左右贤王将万余骑与王黄等屯广武(今山西省代县——引者注)以南,至晋阳,与汉兵战,汉兵大破之,追至于离石,复破之。匈奴复聚兵楼烦(今山西省神池县——引者注)西北”。[14]《汉书》卷九十四上《匈奴传上》云:“汉初定,徙韩王信于代,都马邑。匈奴大攻围马邑,韩信降匈奴。匈奴得信,因引兵南?句注,攻太原,至晋阳下。”在这次战争中,匈奴假装失败,引诱汉兵到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东北),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白登之围”。《汉书》卷一《高帝纪下》云:“上从晋阳连战,乘胜逐北,至楼烦,会大寒,士卒堕指者什二三。”可知由太原西北行可通过马邑抵达大同。既是匈奴南侵的线路,也是汉军抵抗匈奴的线路。汉十一年,刘邦在邯郸诛灭陈?时,其残部在北方各地起兵,“太尉周勃道太原入,定代地。至马邑,马邑不下,即攻残之”。[15]这些事实说明西汉初年从邯郸可以直接进入太原,从太原西北行可以攻入马邑。而匈奴进攻汉朝时,也是由此南下。

为了加强这一地区的安全,刘邦立其子刘恒为代王,都晋阳(《史记》卷十《孝文本纪》言“都中都”)。汉文帝前元二年,又立其子刘参为太原王。前元三年五月,“辛卯,帝自甘泉之高奴,因幸太原”。汉文帝从关中的甘泉到高奴(今陕西省延安市——引者注)渡过黄河至太原,在太原停了十余日。此时,济北王得知文帝准备攻打匈奴,于是起兵造反,“七月辛亥,帝自太原至长安”。说明长安与太原之间的交通线路是非常便利的。汉武帝巡幸全国时,也曾到达太原。元封四年(公元前107年)十月,“行幸雍,祠五?。通回中道,遂北出萧关,历独鹿、鸣泽,自代而还,幸河东”。在河东他曾“幸中都宫”。[16]

汉宣帝五凤年间,大司农中丞耿寿昌上奏:“故事,岁漕关东谷四百万斛以给京师,用卒六万人。宜籴三辅、弘农、河东、上党、太原郡谷足供京师,可以省关东漕卒过半。”[17]从此段史料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学术信息,从包括太原郡在内的5个郡直接运粮到关中有着较之水路更为便利的陆路运输条件,交通道路的发达自不待言。

从《汉书》卷二十八《地理志》所记述的相关内容,我们也可以看出太原周围地区便利的交通网络。太原郡的郡治晋阳,下辖21个县,依次是:晋阳、?人、界休、榆次、中都、于离、兹氏、狼孟、邬、盂、平陶、汾阳、京陵、阳曲、大陵、原平、祁、上艾、虑?、阳邑、广武等,除晋阳外,在20个县与晋阳之间必然建立起了交通往来的线路。在叙述赵地时说:“西有太原、定襄、云中、五原、上党。”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从邯郸到太原之间有便利的交通条件,通过太原可直达云中、五原等地。

两汉之际,更始二年(公元24年),更始帝派遣鲍永安定北方,冯衍劝说他“镇太原,抚上党,收百姓之欢心”。鲍永“乃以衍为立汉将军,领狼孟长,屯太原,与上党太守田邑等缮甲养士,捍卫并土”。而田邑后来投降刘秀,冯衍对他进行了指责,田邑在答复他的信中有“河东畔国,兵不入彘,上党见围,不窥大谷”之语。[18]李贤注云:“大谷自太原趣上党之道。不窥言不来救也。今并州大谷县西有大谷是也。”从太原到上党必经大谷。西汉末年,第五伦为乡啬夫,平徭赋,理怨结,得人欢心。“自以为久宦不达,遂将家属客河东,变名姓,自称王伯齐,载盐往来太原、上党,所过辄为粪除而去,陌上号为道士,亲友故人莫知其处”。[19]从河东到太原和上党等地交通的发展,为商贸运输提供了方便。

东汉初年,为了加强北部边境的防务,建武二年(公元26年)四月,光武帝以“兄子章为太原王”。建武九年正月,“徙雁门吏人于太原”。[20]因匈奴继续南侵,为了抵御匈奴,东汉政府在太原周围及沿边各镇建立了相互往来的立体交通体系以抵抗匈奴,形成了颇为便利的交通网络。建武七年,光武帝“诏(杜)茂引兵北屯田晋阳、广武,以备胡寇。九年,与雁门太守郭凉击卢芳将尹由于繁?,芳将贾览率胡骑万余救之,茂战,军败,引入楼烦城(今山西省神池县——引者注)”。[21]建武十四年,马成率军屯常山、中山以守备北部边境。又代骠骑大将军杜茂“缮治障塞”,建立起“自西河至渭桥,河上至安邑,太原至井陉,中山至邺”的边防防护体系,形成“皆筑保壁,起烽燧,十里一候”的战略防务。[22]由此可知,太原已经成为北部边境重要的军事堡垒,其便利的交通是其充当此重要位置的关键。

虽然说交通形势有了很大改善,但是,在太原地区地形险峻之处的交通环境仍然不容乐观,特别是对粮食运输带来了不利,因而有疏通河流发展水运的做法,永平年间,“理?沱、石臼河,从都虑至羊肠仓,欲令通漕。太原吏人苦役,连年无成,转运所经三百八十九隘,前后没溺死者不可胜算”。建初三年(公元76年),汉章帝授予邓训为谒者,“使监领其事”。邓训经过考察认为不可行,上言肃宗,“遂罢其役,更用驴辇,岁省费亿万计,全活徒士数千人”。[23]李贤注引《水经注》云:“汾阳故城,积粟所在,谓之羊肠仓(今山西省静乐县,汾水由此流向太原——引者注),在晋阳西北,石?萦委,若羊肠焉,故以为名。今岚州界羊肠阪是也。”《后汉书》卷三《肃宗孝章帝纪》载,建初三年,“夏四月己巳,罢常山沲呼石臼河漕”。李贤注云:“石臼,河名也,在今定州唐县东北。时邓训上言此漕难成,遂罢之。”说明从水路通往太原的交通线路因为地形的限制而无法成功。

以太原为中心交通线路的便利,也为东汉都城洛阳的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汉灵帝时,因洛阳南宫被大火烧毁,为重修洛阳南宫,宦官张让等劝说灵帝“发太原、河东、狄道诸郡材木及文石,每州郡部送至京师”。[24]虽然因宦官的掣肘而使宫室难成,但从洛阳到太原较为便利的交通线为运输木材提供了方便则是显而易见的。黄巾农民起义时,“黄巾余贼郭太等起于西河白波谷,寇太原、河东。”[25]交通条件也有利于农民起义的发展。

注释:

[1] [9]《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2]《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

[3]《史记》卷一《五帝本纪》。

[4] [5]《史记》卷四十三《赵世家》。

[6]《史记》卷三十九《晋世家》。

[7]中国古代交通史编审委员会《中国古代道路交通史》,人民交通出版社,1994年第1版,第16页。

[8]《史记》卷五《秦本纪》。

[10]《汉书》卷六十四《贾捐之传》。

[11]《史记》卷八十九《张耳陈馀列传》。

[12]《汉书》卷四十五《蒯通传》。

[13]《汉书》卷三十四《韩信传》。

[14]《汉书》卷三十三《韩王信传》。

[15]《史记》卷八《高祖本纪》。

[16]《汉书》卷六《武帝纪》。

[17]《汉书》卷二十四上《食货志上》。

[18]《后汉书》卷二十八上《冯衍传》。

[19]《后汉书》卷四十一《第五伦传》

[20]《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

[21]《后汉书》卷二十二《杜茂传》。

[22]《后汉书》卷二十二《马成传》。

[23]《后汉书》卷十六《邓禹传附子训传》。

太阳之下范文7

不论老小都要晒

中医认为,晒太阳有三补,一补骨头,二补阳气,三补正气。

晒太阳可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生成,有利于钙的吸收。对于小孩而言,晒太阳有利于生长发育;对于中年人来说,可以减缓骨骼中钙的流失;对于老人来讲,晒太阳不仅可以防治骨质疏松,还可以改善抑郁情绪。

中医有“采日精”的说法,顾名思义,就是采集阳光以生发清阳之气,驱散体内的浊气,这就是所谓的补阳气。

正气是相对于外邪来说的,晒太阳强身健体,可以增强免疫力,有利于机体对抗病邪。

因此,晒太阳对男女老少都有好处。

一天晒三次身体棒

早晨八九点钟,太阳刚刚升起,阳光是金色的,照在身上可以活血化淤。练习的时候,可以站在环境较好、视野开阔的地方,面朝东方,闭上眼睛,张开双臂,掌心朝向太阳,手指微微收拢,想象温暖的阳光洒满全身。配合深呼吸,重复这个动作,晒15-20分钟后,可以搓热双手、暖脸部,再散散步,有清心安神、舒缓疲劳的效果。

头为诸阳之首,五脏的精华之血和六腑的清阳之气都汇聚于此,是晒太阳的重点部位。午饭后,太阳当头,让阳光晒在头顶,温煦百会穴(位于头顶中心),晒一刻钟左右,可以通畅百脉、养脑补阳。

到了傍晚,太阳落山,夕阳也很红,身体背对阳光。人体背为阳,很多经脉和穴位都在后背,多晒晒能调理五脏气血;最好能边晒边拍打按摩,以一刻钟为宜。

晒太阳还能治病

中医讲“寒从脚下起”,患有老寒腿或长期腰膝酸软的老年人,往往是阳虚体质,秋冬季节常常手脚冰冷,这种情况不妨多晒晒腿脚,有助于驱走体内寒气。同时,配合按摩小腿上的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还能抗衰老、延年益寿。

经常腹泻、肚子疼的脾胃虚寒的人可以利用“太阳灸”来调理身体,面朝太阳,边晒边用手反复按摩肚脐、中脘穴(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中点)以及关元穴(脐下3寸处),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此法对于宫寒的女性也有好处。

晒太阳别盲目

首先,秋冬阳光和缓,晒的时候要注意保暖,以防感冒。

其次,体弱的人千万别暴晒,容易虚脱。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也要量力而行,想晒太阳最好戴个遮阳帽。白内障患者需要戴防护镜,以防紫外线直射眼睛。

太阳之下范文8

太阳能路灯的设计原理一、前言随着地球资源的日益贫乏,基础能源的投资成本日益攀高,各种安全和污染隐患可谓无处不在,太阳能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安全、环保新能源越来越受重视。同时,也随着太阳能光伏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太阳能灯具产品在环保节能的双重优势,太阳能路灯、庭院灯、草坪灯等方面的应用已经逐渐形成规模,太阳能发电在路灯照明领域发展已经日趋完善。笔者就太阳能路灯设计的一点体会供同行参考。二、太阳能路灯的组成太阳能路灯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控制器、蓄电池组、光源、灯杆及灯具外壳。如输出电源为交流220V或110V,还要配置逆变器。1、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是太阳能路灯中的核心部分,也是太阳能路灯中价值最高的部分。其作用是将太阳的辐射能力转换为电能,或送至蓄电池中存储起来。在众多太阳光电池中较普遍且较实用的有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及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等三种。在太阳光充足日照好的东西部地区,采用多晶硅太阳能电池为好,因为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工艺相对简单,价格比单晶低。在阴雨天比较多、阳光相对不是很充足的南方地区,采用单晶硅太阳能电池为好,因为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性能参数比较稳定。非晶硅太阳能电池在室外阳光不足的情况下比较好,因为非晶硅太阳能电池对太阳光照条件要求比较低。2、太阳能控制器无论太阳能灯具大小,一个性能良好的充电放电控制器是必不可少的。为了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必须对它的充电放电条件加以限制,防止蓄电池过充电及深度充电。在温差较大的地方,合格的控制器还应具备温度补偿功能。同时太阳能控制器应兼有路灯控制功能,具有光控、时控功能,并应具有夜间自动切控负载功能,便于阴雨天延长路灯工作时间。3、蓄电池由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输入能量极不稳定,所以一般需要配置蓄电池系统才能工作。一般有铅酸蓄电池、Ni-Cd蓄电池、Ni-H蓄电池。蓄电池容量的选择一般要遵循以下原则:首先在能满足夜晚照明的前提下,把白天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能量尽量存储下来,同时还要能够存储满足连续阴雨天夜晚照明需要的电能。蓄电池容量过小不能够满足夜晚照明的需要,蓄电池过大,一方面蓄电池始终处在亏电状态,影响蓄电池寿命,同时造成浪费。蓄电池应与太阳能电池、用电负荷(路灯)相匹配。可用一种简单方法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太阳能电池功率必须比负载功率高出4倍以上,系统才能正常工作。太阳能电池的电压要超过蓄电池的工作电压20~30%,才能保证给蓄电池正常负电。蓄电池容量必须比负载日耗量高6倍以上为宜。4、光源太阳能路灯采用何种光源是太阳能灯具是否能正常使用的重要指标,一般太阳能灯具采用低压节能灯、低压钠灯、无极灯、DLED光源。(1)低压节能灯:功率小,光效较高,但使用寿命2000小时,电压低灯管发黑,一般适合太阳能草坪灯、庭院灯。(2)低压钠灯:低压钠灯光效高(可达200Lm/w),但需逆变器,低压钠灯价格贵,整个系统造高,采用较少。(3)无极灯:功率小,光效较高。该灯在220V(纯正弦波,频率50赫兹)普通市电条件下使用,寿命可以达到5万小时,在太阳能灯具上使用寿命大大减少和普通节能灯差不多(因为太阳能灯具都是方波逆变器,太阳能电源220V输出频率、项位、电压都是不能和普通市电相比的)。(4)LED:LED灯光源,寿命长,可达100

太阳之下范文9

[关键词] 星球旋涡体 自由落体运动 光电效应 彗尾

太阳系的彗星是由行星或卫星死亡解体以后,主要由紧凝在一起的构成原行星或原卫星的大金属矿石块或行星金属核球块所形成。

一、星球存在的形式

星球的存在形式是星球物质层次包压形式,即不同气体层旋进包裹中心实心球并推动实心球旋转的旋涡体形式。具体来说是,相对高热的星球处于寒冷的宇宙空间之中,不断地向周围空间散发热量,推动周围的寒冷空气,受推压的寒冷空气对之产生反作用包压,从而形成了相对寒冷的空气包压中心热球的气体旋进流,把热球卷裹在中心并推动其旋转,形成星球旋涡体。

当星球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热量消耗到一定的程度,星球向外的热推力与包裹星球的寒冷空气的包压力的相互作用,不足以形成或维持气体旋涡体时,构成星球的各种物质形态因失去外气体旋进流的包压而分崩离析,飘散于宇宙空间之中,星球就死亡了。

一般来说,在宇宙中物质球体外面包有旋进气体流的星体,才可以称为星球,

二、太阳系行星和卫星的死亡及其死亡的地方

太阳系行星(或卫星)因热而生成,失热而灭亡。它的灭亡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第一,内因方面:在行星旋涡体中,当行星热量减少时,包裹行星的气体旋涡体变小。因为,行星向外的热气体物质膨胀推动力与由外向内的旋进气流包压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行星热量减少,行星向外的热气体物质的膨胀力也相应减弱,包裹行星的外冷气旋进流的包压力也相应减弱,行星的外包气体旋涡体的体积也相应变小。气体旋进流的包压力减弱,绕行星旋转而具有离心力的物质因受外气包压力的减弱而向远离行星的方向逐渐退移(包括其卫星),行星上空的大气也一层一层地向外空逃逸。最后,行星的外气旋涡体逐渐减小以至消失,大气层不复存在。

第二,外因方面:包裹行星的气体旋涡体减小到一定的程度,或者,退到太阳系边缘的行星距离太阳太远,太阳的各种辐射相当微弱,对行星大气层的气体粒子的辐射不再能使之产生较稳定和高温的电离层和磁层,行星因热而膨胀的热气体与外界宇宙的气体之间的温差大大缩小,不足以形成或维持一个由外冷气体包压中间热气体团的较稳定的旋涡体,就是说,由周围冷气态包裹而成的独立的较稳定的行星旋涡体系统消失了。

内外因的作用,使行星失去了包裹其外的气体旋涡体,没有了外面气体旋进流包压的行星就分崩离析,构成行星的各种物体发生分离,飘散于太空中变成星际物质,有的变成流星雨,有的变成陨星、有的变成彗星。

卫星的死亡方式同行星的死亡方式是一样的,论述从略。

在太阳系中,行星的死亡,大多发生在太阳系的边缘,即太阳旋涡体的边缘,因为,在那里,周围环境最寒冷,加快了行星热量的消耗,另一方面,太阳辐射微弱,行星得到太阳的热能最少,也很难形成对行星大气有保护作用的电离层和磁层,行星容易因失热而亡。行星和卫星死亡的地方,就是彗星诞生的地方。

三、太阳系彗星的产生

1、行星残骸下落的原因

存在气体旋涡体包裹的行星或卫星,如同里面有钢球的热气球,其受到的浮力很大,能悬浮于空中,没有了大气的包裹,如同热气球在空中发生破裂,内中的钢球失去了气球的浮托而立刻向下作自由落体运动。举个例子,内含有钢球的热气球悬浮于地球上的空气之中,此时,热气球受到地球向外的热气推力(表现为大气浮力)与热气球环绕太阳公转具有的离心力之和等于地球大气旋进流向下对之的包压力(表现为重力),两种力量相等且力向相反的作用力共同作用,使热气球悬浮于空气之中而不向地面堕落。当热气球破裂后,里面的钢球显露出来,没有了外层气球包裹的钢球,受到地球向外的热气推力大大减少,钢球受到的大气浮力与钢球因公转而具有的离心力之和都小于钢球受到的大气旋进流向下的包压力,在包压力的推压下,钢球向地面作自由落体运动,换句话说是,裸露的钢球受到大气浮力的大大减少,而在重力的作用下向地面作自由落体运动。(外气球破裂后,裸露的钢球受到的大气旋进流向下的包压力虽然也相应减小,但是,钢球受到的地球大气浮力的减弱程度要大于其受到的大气旋进流的包压力的减弱程度,以至钢球受到的旋进气流向下的包压力大于钢球受到的地球向外的热气推力与离心力之和,即重力大于浮力,以致钢球在旋进气流向下的包压力的推压下,作加速下落运动,即自由落体运动)。

在太阳系中,行星的运行原理是一样的。由气体旋涡体包裹的行星环绕太阳作公转运动,如同内有钢球的大气球悬浮于太阳旋涡体的气体旋进流之中,环绕太阳公转。行星受到来自太阳的太阳风和各种辐射等构成的热气推力的推动而悬浮于太阳旋涡体的旋进气流之中,悬浮的原因是,一方面,包裹行星的气体旋涡体就像气球一样,受到太阳向外的热气推力更大;另一方面,太阳的各种强辐射在行星大气上层形成温度较高的电离层,使行星旋涡体就像皮球一样更具坚性和韧性,加大了受到来自太阳的热气推力。此时,行星受到太阳更大的向上热气推力与行星公转具有的离心力之和恰好等于行星受到太阳旋涡体旋进气流向下的包压力,使行星悬浮于太阳旋涡体中,沿着一定的轨道绕太阳作公转运动,不至于逃离太阳系或下落到太阳表面。

当行星死亡解体后,构成原行星的各种物体就失去了外面包裹的气体包层,它们受到的太阳向外的热气推力的减弱程度大于受到太阳系旋进气流向内的包压力的减弱程度,也就是说,分散的物体受到太阳旋涡体旋进气流向内的包压力要大于其受到的太阳向外的热气推动力与其因公转而具有的离心力之和,在旋进气流包压力(太阳重力)的推压下,它们向太阳表面作加速下落运动,即自由落体运动。其中,构成原行星(或原卫星)的大金属矿石块或中心核金属球团,在高温和高速的运动中不易碎裂或溶化,演变成彗星。(在我的包压论理论体系中,不存在万有引力,物体的落体运动是由星球的旋进气体流的包压力推压造成,而不是万有引力的牵引产生)

2、彗星的形成

(1)彗星的初始演变

在太阳系边缘的行星或卫星死亡以后,凝聚在一起构成原行星或卫星的各种物体失去了气体包裹外层,裸露分散于太阳系边缘的空中,在太阳旋涡体旋进气流的包压力的推压下,向太阳表面作自由落体运动。太阳旋涡体的气体旋进的速度比地球旋涡体气体旋进的速度大得多,致使太阳系旋进气体流的包压力比地球旋进气体流的包压力大得多,即太阳的重力比地球的重力大得多,因此,在太阳系中,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比地球上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要大得多。

在太阳系边缘死亡的行星或卫星,其分散的各种物体残骸以很大的加速度向太阳表面作自由下落运动,物体残骸有泥土块、冰块、大小石头块、大小金属矿石块、大金属核球块等物体,这些物体在快速下落的运动过程中,与沿途周围空气发生剧烈碰撞和摩擦而生热,当物体发热和运行速度达到一定的程度,其中,泥土块、冰块、小石头、小金属矿石块等小物体,在高温中易碎裂或溶化的大石头、大金属矿石块或大金属核球等较大的物体,有的就会在高温和快速的运动中碎裂或气化变成星际尘埃或流星雨,有的先成为短命的彗星,随后分裂成流星雨;在高温和高速运动中不易碎裂散开的大金属矿石块和大金属核球等坚硬的较大物体,能够长时间以整体的形式运动,变成了真正的沿一定轨道作周期往返的彗星。

大金属核球块是行星(或卫星)的中心高温的核演变而来,行星解体后,构成行星外层的地壳、地幔的物体脱离以后,剩下的由重金属组成的地核,就会凝固在一起形成不易分开的大金属球团。并不是所有的行星中心核都能形成坚硬的大金属球团,要看其物质的组成而定。

(2)彗星的形成

在太阳系边缘散开的构成原行星或卫星的大金属矿石块和大金属核球等坚硬的较大物体,在太阳旋涡体旋进气流向内的包压力的推压下,向太阳表面作加速自由落体运动。从太阳系边缘开始作加速下落运动,速度越落越快,经过多年和长距离的加速下落,速度达到了惊人的地步,重金属球与沿途的气体物质发生剧烈的碰撞和摩擦而生热,使重金属球的温度越积越高,当其运动速度达到一定的程度,碰撞和磨擦能使其温度上升到几千甚至上万摄氏度,当它穿过温度高达几十万上百万摄氏度的近太阳且热气体密度大的大气环境时,碰撞和磨擦使重金属球的温度能上升到几十万摄氏度。此时,重金属球就变成了炽热的金属球。

当高热的金属球飞行的速度快到一定的程度,其同沿途空气发生剧烈的碰撞和摩擦中产生火花,强大冲击力使火花向周围奔射,在金属球身后留下了跟随着的长长的火柱,如同在海上飞驰的气艇,在其身后跟着长长的浪花柱道一样;高速的炽热金属球与周围的气体发生猛烈的碰撞和磨擦时,其前部的高热金属粒子被击飞,飞溅着火光,向四周飞射,也在身后留下长长的火红的金属粒子流;受撞击的空气因高温而燃烧或气体粒子被击分裂,有的形成带电离子,有的形成易被电离的粒子,在太阳强烈的各种辐射的作用下,被电离并形成高温的电离子包层,这些带电离子、被击飞的热金属粒子、燃烧的空气粒子等热粒子混在一起,互相发生反应和作用,增加了气体包层的热气体和等离子体的厚度、温度和火光的强度,包裹着飞奔的金属热球并在其后面形成了长长的由热气体、热金属粒子流和等离子体组成的火、光、电混合火柱,构成长长的彗尾,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这个高热金属球与火柱分别是彗核和彗尾,共同构成了彗星,彗星就是这样产生了。

彗星越接近太阳,其彗尾越长,越远离太阳,其彗尾越短。

3、彗星的运动

如图1,A点是彗星的形成点和最远日点,E点是最近日点,A、B、H三点上的彗星没有彗尾,C、D、E、F、G五点上的彗星有彗尾。在太阳旋涡体中,从边缘到太阳表面近空的燃烧带,旋进气体流旋进的速度由慢到快递增,太阳燃烧带是太阳与外界旋进的物质进行燃烧反应的地方,向外有强大的热气推动力,大大抵消了旋进气体流的包压力量,也大大减少了旋进气体流的旋进速度。 转贴于 在太阳系边缘死亡的行星或卫星,其残骸中不易碎裂和溶化的大金属矿石块或大行星金属核球形成了彗星,在太阳旋涡体旋进气流的包压力的推压下,彗星向太阳表面作自由落体运动,在此过程中,一直受到旋进气流的包压力的推压。旋进气流的包压力一方面使彗星向太阳方向作旋进运动,运动轨迹呈曲线;另一方面,使彗星作加速度运动。

在太阳旋涡体中,从边缘到太阳表面上的燃烧带,旋进气流的旋进速度由慢到快递增,这种有规律的变化自始至终影响着彗星的运动情况。在太阳系边缘彗星延生的地方,彗星的运动速度与其周围太阳旋涡体旋进气流的旋进速度差不多。彗星向太阳表面开始下落时,由于旋涡体旋进气流的速度慢,推压力弱,使彗星受到的包压力也弱,彗星下落的加速度小而速度慢。在彗星逐渐下落的过程中,由于周围旋进气流的速度逐渐加快,彗星受到的旋进气流的包压力的推压也逐渐增强,加速度也逐渐增大,下落的速度逐渐加快。当其运动速度快到一定的程度,彗星的物质核与沿途空气发生碰撞和磨擦使气体发热发光并使部分气体粒子发生分裂时,彗尾产生了,彗星就真正出现了。彗星继续下落,加速度越来越大,其下落速度也相应越来越快,在接近太阳最近点时,其运动速度达到最快。(彗星越向太阳靠近,它受到的太阳光、热、电、各种射线和辐射等构成的太阳热气的推动阻力就越大,并且,在太阳旋涡体中,从边缘到太阳表面,物质密度由小到大递增,空气阻力也增大。增大的气体物质密度的阻力和太阳热气推动力在一定的程度上减缓了彗星下落的运动速度,但是,在强大的运动惯性的作用下,在最近太阳点上,其飞行的速度也是最快的。相反,在最远日点上,其飞行的速度最慢)

彗星靠近太阳表面时,不断增大的太阳热气一方面减缓了彗星下落运动的加速度,另一方面,推动彗星偏离太阳运动。在强大的运动惯性和太阳热气推动力的共同作用下,快速下落的彗星在太阳表面附近偏离太阳,绕道从太阳的另一边向远离太阳的方向飞驰而去,奔向太阳系边缘。

绕道太阳奔向太阳系边缘的彗星,在运动惯性和不断减弱的太阳热气推动力的作用下,逆着太阳旋涡体的旋进气流穿行,在此过程中,彗星一直受到周围旋进气流的包压力的推压阻力,旋进气流的包压力一方面推压和控制彗星,使之沿着曲线路径向其初始诞生的太阳系边缘地方逐渐靠近;另一方面,缓减彗星的运动速度,使之作递减速运动,造成其运动速度逐渐变慢。当速度慢到一定的程度,彗星的物质核与沿途空气的碰撞和磨擦不足以使气体被激生火发光或使气体粒子发生分裂时,彗尾就消失了,彗星就成了普通的金属球小天体。

当彗星飞到太阳系边缘其诞生的地方时,其运动速度已经相对很慢,与其周围旋进气流的运动速度差不多,其运动速度产生的惯性冲力已大大减小,此时,其运动惯性冲力已不足以抵抗太阳旋涡体边缘的旋进气流对之的包压力,在旋进气流包压力的推压下,彗星又开始准备反过来向太阳作加速自由落体运动,重复上一次的绕日运动,此时,彗星完成了一次回归,其运动轨迹从太阳系边缘到太阳表面附近,呈长扁椭圆形,太阳处于其焦点上。

彗星每绕太阳飞行一次,其彗核的金属外层就要减损一圈,因为,在运动过程中,高温的彗核与沿途的空气发生激烈碰撞,其外层的很多金属粒子被击飞,特别是,在温度高和空气密度大的近太阳地区并且运动速度很快的时候,被击飞离的粒子更多,彗星的质量损失更大。因此,每绕太阳一次,彗星的质量就要减少一些,体积也要缩小一些。当然,一些彗核小或容易碎裂或容易溶化的彗星是短命的,还没有完成绕太阳一周时,就已经变成流星雨而毁灭掉了。

4、彗尾的分叉和彗星的偏转

彗尾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个是被激燃烧的气体包层;第二个是被击飞的火红的金属粒子流;第三个是太阳强烈辐射引起光电效应而产生的电离子包层,这三个包层(或流)都在不停地进行着短暂的生成和熄灭的运动。在彗星运行的大部分时间里,这三个包层是交织混合在一起的,呈现单一彗尾的形状。但是,在太阳热气(太阳风和各种辐射)推力非常剧烈的时候,这三个包层在尾部出现分叉。这是因为,气体火花天酒地包层、热金属粒子流、电离子包层三者对不同程度的太阳热气推力的受力情况不同,受力大的偏角大一点,受力小的偏角小一点,当三者受力情况不同时,就会因偏角不同而出现一个彗星有双彗尾或三彗尾的现象。

彗星在太阳附近快速穿行的时候,太阳热气的推动力对之的影响很大,太阳表面物质的剧烈活动造成太阳热气推动力的巨大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着彗星的运动状态,这种推动力的巨大变化会造成彗星运动路径在一定程度上的偏转。

5、彗云的产生

快速穿行于空气中的彗星的强大冲击波在其前方和侧面周围形成一个圆锥形气体流动波包层,包围着彗星前方和侧面,彗星就处在这个圆锥形气体包层的焦点上(正如,船只航行于湖面上,从船头的湖水面到船两边的水面始终伸散开一个平面锥形的水波带,水波带始终在行船的前面,而行船始终处在这个平面锥形水波带的焦点上)。这个气体流动波包层是彗星快速运动具有的强大冲击波对其运动前方的空气的巨大冲击而产生的,冲击波的冲击促使前面周围空气以波的形式向前方剧烈推挤,推挤的空气受到前面气态的阻力而形成空气流动波包层,也可以称为气体搅动波包层,剧烈的冲击波造成的推挤力并没有使气体发生质变,因此,这一气体包层的气体较难发生发光的现象,不易被人们观察到,但是,在彗星的运行过程中,它始终存在并包围在彗星的前方和侧面周围,被称为彗云。彗云并不是彗星的一部分。

四、结语

彗星不是什么神秘的天体,只是一般的行星或卫星死亡后,由其部分残骸演变而来,行星或卫星的部分残骸的异常快速的运动使之具有巨大的能量,巨大的能量使其在与沿途周围的空气物质发生剧烈反应并在太阳强辐射的作用下而生成跟普通行星或卫星不同的特殊的天文现象,即彗星现象。

某个行星的彗星是由这个行星的卫星死亡以后,卫星的一些残骸在高速运动中演变而成;太阳系的彗星是由太阳系的行星及其卫星死亡的残骸在高速运动中演变而成;其他星系的彗星的形成也同理。当然也不排除少量的彗星是外来的小天体撞入某个星系而形成,但是,某个星系的彗星主要是这个星系在自己系统中孕育而成的。

参考文献:

[1] 韦青松,《星球物质层次包压论》,见《科学中国人》2010年第04期

[2] 沈春康主编,《大气热力学》,[M],北京:气象出版社,1983

[3] 胡中为、王尔康 主编,《行星科学导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8月

太阳之下范文10

[关键词]王船山本体哲学道太和和合

“希张横渠之正学,而力不能企”〔1〕,这是王船山《自题墓石》中的话,是他仰慕横渠之学的心声的表露。于是他在晚年作《张子正蒙注》〔2〕,继承张载思想,建构其本体论哲学体系。

任何哲学理论思维的建构,既是对以往哲学思想资源的吸收和继承,亦是对哲学先辈们理论思维资源的批判。前者是文化传统的民族人文精神的延传的需要,后者是哲学理论思维创新的需要。延传和创新,两者不即不离,不可或缺,无延传,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创新,便流于千遍一律,平庸无奇。

王船山对宋明理学各派学说,大体遵循上述原则。他在比较程朱与陆王对于形上学本体论(存有论)的追根究底的理论思考后,选择了沿着程、朱外在事理、物理追究的途径,而又批判二程的“游、谢之徒,且岐出以趋于浮屠之蹊径”;朱子后学“流为双峰,勿轩诸儒,逐迹蹑影,沉溺于训诂”〔3〕。明确否定王守仁对于心(良知)的穷究,激烈指斥:“姚江王氏阳儒阴释诬圣之邪说,其究也,为刑戮之民,为阉贼之党皆争附焉,而以充其无善无恶,圆融理事之狂妄,流害以相激而相成,则中道不立、矫枉过正有以启之也。”〔4〕由于王船山把对阳明学的批判与明亡的“天崩地裂”悲愤情结纠缠在一起,因而,这个批判不免有过激之处。

哲学的批判,意味着哲学的选择。“呜呼!张子之学,上承孔、孟之志,下救来兹之失,如皎日丽天,无幽不烛,圣人复起,未有能易焉者也”〔5〕。王船山认为,横渠之学上承孔孟之道统正传,下救来兹的偏失邪说,即使圣人复起也不能改易的圣学。虽其学如皎日丽天,但由于张学传于关中,其门人弟子不多而又没有很好发扬光大;张氏本人素位隐居,与当时钜公耆儒富弼、文彦博、司马光等不相“羽翼”。因此,“世之信从者寡,故道之识然者不著”〔6〕,社会影响不大。所以造成“不百年而陆子静之异说兴,又二百年而王伯安之邪说xī@①,其以朱子格物、道问学之教争贞胜者,犹水之胜火,一盈一虚而莫适有定”〔7〕。有鉴于这种学术思想发展的形势,以及时代的需要,于是王船山选择了绍承横渠之学。他说:“使张子之学晓然大明,以正童蒙之志于始,则浮屠生死之狂惑,不折而自摧;陆子静、王伯安之蕞然者,亦恶能傲君子以所独知,而为浮屠作率兽食人之伥乎!”〔8〕按照王船山的理解,“正蒙”,就是要人从童蒙开始,进行圣学、圣功的教育。这样人就不会被佛教和陆王所迷惑和伤害,亦不会去做为虎做伥的事。

有比较就有选择。王船山选择横渠之“正学”,自以为是时代的需要和自己的责任。因此,他为《正蒙》作注,发扬光大“正学”,以补张子之道不著之缺失,以回应立天、立地、立人,纲维三才,贞生安死的时代呼唤!

王船山以“六经责我开生面”的创新精神,希冀开出一个形上学存有论世界。在他拥有的这个世界里,他自由地追究“道之所自出?物之所自生?性之所自受”?以及天地日月五行之理数?人物生化之理?神气往来应感之几?天人神化性命之理?人之所以异于禽兽之几?等等,这种追究实乃形上学根底的寻求。

王船山在对事物之理的穷究中发现,理并不象朱熹所说的是终极的形上学存有,而是“理本非一成可执之物,不可得而见;气之条绪节文,乃理之可见者也。故其始之有理,即于气上见理。”〔9〕“天下岂别有所谓理,气得其理之谓理也”〔10〕。理是气这一独立实体的条绪节文,条绪节文必须通过一定的实体来呈现、实现自身,才使其可得而见,可执之物。这就是说理无气,就无以呈现自身,使自身获得条绪节文的形式。所以理只能规定为:“理者,理乎气而为气之理也”〔11〕。作为气之理,理隐藏于气之中;隐藏者固然不能离所被隐藏者而存在,但被隐藏者离却隐藏者,也会失去其原有被隐藏者的功能和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气也是不能离理而独存的。这就是说,离气无理,离理无气;单一的理或单一的气,都不是王船山所追究的、理想的、终极的形上学存有。

什么是终极的形上学存有?王船山在解释《正蒙·太和篇》首句“太和所谓道”时说:“太和,和之至也。道者,天地人物之通理,即所谓太极也。阴阳异撰,而其yīn@②yùn@③于太虚之中,合同而不相悖害,浑沦无间,和之至矣。未有形器之先,本无不和,既有形器之后,其和不失,故曰太和。”〔12〕王氏依据自己的哲学思维和时代的文化精神,对“太和”作了诠释,蕴涵这样几层意思:

其一,道就是所谓太极。太极之名,船山认为始于“易有太极”。从思辨的意义来观“太极”,它就是“无有不极也,无有一极也。唯无有一极,则无所不极”〔13〕。无所不极,就什么都极;什么都极,就无有不极;无有不极,便是有极;有极就是大而无尚,至而尽的一极,即太极。

道作为天地万物的通理,贯穿于一切事物之中,是一种什么都不有,就什么都有;什么都是,就什么都不是的道理、原理。这种普遍的道理,亦是太极。“此太极之所以出生万物,成万物而起万事者,资始资生之本体也,故谓之‘道’”〔14〕。这样太极和道,就成为所以生万物、成万物、起万事的根据,亦即万事万物资始资生的“本体”。

道作为本体,船山曾作这样规定:“道者,物所众著而共由者也。物之所著,惟其有可见之实也;物之所由,惟其有可循之恒也。既盈两间而无不可见,盈两间而无不可循,故盈两间皆道也。”〔15〕“物所众著”是指万事万物所表现的共性,是具有形象可见的实体;“物所共由”是指万事万物共同所经的必由之路,或共由的法则、常规。简言之,万事万物的共性和共由,就是道。

所谓“两间”,是指道既是“物所众著”,又是“物之所由”,这两者之间的和合而言的。前者可见为象,后者可循为形,出象入形,出形入象。道充盈于形象两间,所以说“盈两间皆道”。这是说,道既是两者,又非两者;即此即彼,而非非此即彼。道联系、沟通、整合两者,是两者的有机整体性的展现。人物通理之道与太极,有其异,即名异,又有其同,即实同。

二,道、太极与阴阳。无有不道,无有一道;无有一道,则无所不道。“是故于阴而道在,于阳而道在,于阴阳之乘时而道在,于阴阳之定位而道在。天方命人,和而无差以为善而道在;人已承天,随器不亏以为性而道在。”〔16〕道无处不在而自在,无所不有而自有。自在自有,非人为,非天意;命人承天,非天人,乃道之自然无为,无差不亏而道生。

道不离阴阳,阴阳不离道。“道不行而阴阳废,阴阳不具而道亦亡。言道者亦要于是而已”〔17〕。离道而阴阳废,离阴阳而道亡。道与阴阳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依不离,而非相同相等,即相对相反,相异不离。“阴也,阳也,道也,相与为三而一其三”〔18〕。一而为三,三而为一。前者分而言,异而言;后者合而言,同而言。。

基于此,王船山对《易》之“一阴一阳之谓道”诠释说:“或曰,搏聚而合一之也;或曰,分析而各一之也。”〔19〕道有两层意蕴。就后者而言,“分析而各一之者,谓阴阳不可稍有所畸胜,阴归于阴,阳归于阳,而道在其中”〔20〕。分为分析,即差分。分析是对于阴作为阴,阳作为阳的肯定,这种肯定是对于世界万物各有其一,即万物各有其独立的性质、功能、作用的承认,亦即世界多样性、多元性的认同。正因为世界万物具有“各一”的独立性质和功能,才可能融合、搏聚、合一。“搏聚而合一之者,谓阴阳皆偶合者也。同即异,总即别,成即毁,而道函其外”〔21〕。搏聚合一,并非对于阴阳的否定,而是指阴阳的偶合状态的描述。在这种偶合状态中,会呈现同即异、总即别、成即毁的样子。道涵阴阳之中而又对于阴阳的超越。既在其中,又在其外,即既内在又超越。

道即太极,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阴阳之生,一太极之动静也。动者灵以生明,以晰天下而不塞;静者保而处重,以凝天下而不浮;则其为实,既可为道之体矣”〔22〕。阴阳是太极在其运动变化过程中两种不同形态的呈现或展现。这里的“生”,不是生成论之意,而是呈现、展现之意。阴阳动静这两种形态互补,而构成太极的有机整体;生明与处重,不塞与不浮亦相辅相成,而构成太极的一体二用。

道与太极是所谓形而上者,按船山诠释,形而上为未形之前,所以道与太极既动又静,既隐又现。“动者阴阳之动,静者阴阳之静也。其谓动属阳,静属阴者,以其性之所利而用之所著者言之尔,非动之外无阳之实体,静之外无阴之实体,因动静而始有阴阳也。”〔23〕阴阳动静均有阴阳之实体,阴阳互为实体。有实体便可呈现,它既可自我呈现,亦可为道与太极呈现,即实体者为隐者现,呈现者为被呈现者现。

道与太极作为隐者与被呈现者,以阴阳为其实体。“阴阳者,太极所有之实也”〔24〕。这就是说,道与太极没有自身存在的形式,借阴阳为自己存在的形式。阴阳作为实体,并非具体某一事物,而是一抽象。“太极无阴阳之实体,则抑何所运而何所置邪?抑岂止此一物,动静异而遂判然为两耶?夫阴阳之实有二物,明矣。”〔25〕阴阳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属性的概括和抽象,又被万事万物所普遍认同和接受,作为自己的属性。

假如进一步追究实体之“实”是什么?那么,船山解释为:“实者,气之充周也。”〔26〕气即阴阳二气,阴阳二气充塞四周而成一实体,即实存之体。阴阳二气之所以充周而为实存之体,是因为阴阳二气的动静不息。“升降飞扬而无间隙,则有动者以流行,则有静者以凝止。于是而静者以阴为性,虽阳之静亦阴也;动者以阳为性,虽阴之动亦阳也。阴阳分象而刚柔分形,刚者阳之质,而刚中非无阴;柔者阴之质,而柔中非无阳。”阴阳动静分合,“分言之则辨其异,合体之则会其通”〔27〕。阴阳二气不停息地动静分合,使之充塞而无间隙。

其三,阴阳yīn@②yùn@③于太虚。阴阳动静分合与阴阳异撰同有相联系。阴阳在动静分合的变化中,“性情以动静异几,始终以循环异时,体用以德业异迹”〔28〕。性情、始终、体用展现异几、异时、异迹;这便是“阴阳异撰”;“同有”,是指阴阳共同具有或不分前后而具有。“‘易有太极’,固有之也,同有之也。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固有之则生,同有之则俱生矣。故曰‘是生’”〔29〕。有便同有,生便俱生,生生之谓易,易之主旨便是新生命、新事物的诞生。生之原因,立于此而生,不能推于彼而生,推于彼便承认此之异在而生此,彼就是一异己的、彼在的主宰者、创生者。此生,便是“自生”。事物自己诞生自己,如男女媾精,万物化生。“所自生者肇生,所已生者成所生”〔30〕。从自生肇生(始生)己生成生的整过程,万事万物都依据自己固有的、同有的法则运动变化。

阴阳动静分合的生生过程,亦即是yīn@②yùn@③的过程。张载曾引庄子的“生物以息相吹”和“野马”的象喻诠释yīn@②yùn@③。船山表示不同意张载的这种解释,“‘生物以息相吹’之说非也,此乃太虚之流动洋溢,非仅生物之息也”〔31〕。它是阴阳流动洋溢于太虚之中而未呈现为阴阳异撰的状态,换言之,即yīn@②yùn@③状态中的阴阳。“其实阳阴之浑合者而已,而不可名之为阴阳”〔32〕,是阴阳浑合、即浑沌未分的状态。“阴阳未分,二气合一”〔33〕。这种浑沌未分的状态就是无定质、无规定的状态。由其无定质、无规定,所以yīn@②yùn@③于太虚之中;亦由其无所定质,无所规定,就无所不定质,无所不规定,蕴含着化生、定质、规定的潜在因素和功能。这就是说,有定质、有规定在无定质、无规定中。反言之,“不可象者,即在象中”〔34〕;无定质者,即在定质中;可象者,在象之浑沌中。

所谓“太虚”,各家解释有异,《庄子·知北游》的不游乎太虚,是指广阔的太空;《皇帝内经·素问》的太虚廖廓,万物资始,是指万物的本始;成玄英《庄子·知北游疏》以太虚为深玄的理;张载认为太虚是一种无形而清虚的状态;王夫之以为太虚是无形而虚空、阳阴二气yīn@②yùn@③而化生的方所和载体。“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亦无间隙,天之象,地之形,皆其所范围也”〔35〕。太虚作为充满着阴阳二气的方所和载体,气的聚散、yīn@②yùn@③都在太虚范围之内,而不可超越。阴阳二气未聚合于太虚时,希微而不可见,所以说是清的。由于太虚是清的,有形有象的东西都可以包容进来;当阴阳二气“聚

于太虚之中则重而浊;物不能入,不能入物,拘碍于一而不相通,形之凝滞然也”〔36〕。气凝聚成物,物便重浊;重浊便不能容纳外物;不能入物,就不清通而凝滞。

太虚是虚而不虚,“虚者,太虚之量”〔37〕。因其虚,故能范围万象,中涵浮沉、升降、动静、yīn@②yùn@③之性;不虚者,“人之所见为太虚者,气也,非虚也。虚涵气,气充虚,无有所谓无者”〔38〕。阴阳二气yīn@②yùn@③于太虚,充满于太虚,故太虚非虚、非无。因其非虚,故能造化一切万物。

太虚非虚,是因太虚之中蕴涵着阴阳二气,阴阳二气yīn@②yùn@③运动变化,冲突和谐,形成万殊的万物。“yīn@②yùn@③之中,阴足,而变易以出,万物不相肖而各成形色,并育于其中”〔39〕。形色各异的万事万物都发育于yīn@②yùn@③变易过程中。“天不听物之自然,是故yīn@②yùn@③而化生。乾坤之体立,首出以屯。雷雨之动满盈,然后无为而成”〔40〕。yīn@②yùn@③是天地万物化生的自然法则,无为而成;因其自然而然,无为而无不为,无为而无不成。

太虚非虚,即是实。“太虚,一实者也,故曰‘诚者天之道也’。用者,皆其体也,故曰‘诚之者人之道也’”〔41〕。天道和人道的道,虽不见不闻,但“目所不见,非无色也。耳所不闻,非无声也”〔42〕。道是隐藏在天与人现象背后的道理、法则,虽色声等现象为目耳等感官所感觉,但为感官所不及者,并非不是实存。若以感官所感觉的现象为实,则不是真正的实。船山认为,真正之实是超越千变万化的现象,而住有常住性的太虚、道、太极等。

王船山对道、太极、太虚的形上学本体的追究,并非其哲学的归结,他试图从传统形上学本体的预设中超越出来,即从宋明以来理学家对于道、太极等根、底的追根究底的理论思考,转向对道、太极、太虚等根、底的自身的理论思考,即他所提出的“道之所自出”的这类问题的追究。

王船山认为,道、太极、太虚作为形上学本体之所是,均为阴阳二气和合的实体,可称谓为“和合之体”。“圣人之存神,本合乎至一之太虚,而立教之本,必因阴阳己分,刚柔成象之体,盖以由两而见一也。……圣人成天下之盛德大业于感通之后,而以合yīn@②yùn@③一气和合之体,修人事即以肖天德,知生即以知死,存神即以养气,惟于二气之实,兼体而以时用之尔。”〔43〕太虚为“一”,“一”可理解为形上学的存有,此“一”,是由“两而见一”。即是阴阳、刚柔对待分体的冲突融合而和合,而成一“和合之体”。换言之,这个“和合之体”是阴阳二气yīn@②yùn@③于太虚而为一气之体。人事与天德、知生与知死、存神与养气、体与用,都涵摄于“和合之体”。

“和合之体”可称谓为“太和”。生死、存神养气,都与太和相合无间。“存者,不为物欲所迁,而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守之,使与太和yīn@②yùn@③之本体相合无间,别生以尽人道而无歉,死以返太虚而无累,全而生之,全而归之,斯圣人之至德矣。”〔44〕生与死,犹阴阳二气聚与散于太虚之中。聚而生,为全生;散而死,为全归;生而无歉,死而无累。“存神以尽性,则与太虚通为一体”〔45〕,与太虚和合一体。

船山对于太虚自身是什么的追究的结果,便是“太和yīn@②yùn@③之本体”或“和合之体”。他对于太极自身是什么的追究,“其实阴阳之浑合者而已,而不可名之为阴阳,则但赞其极至而无以加,曰太极。”〔46〕阴阳浑合,即阴阳冲突融合而和合。由于阴阳动静的运动变化,阴阳和合之实体便是太极。“《易》之为道、乾、坤而已。乾六阳以成健,坤六阴以成顺,而阴阳相摩,则生六子以生五十六卦,皆动之不容己者,或聚或散,或出或入,错综变化,要以动静夫阴阳。而阴阳—太极之实体,唯其富有充满于虚空,故变化日新。”〔47〕太极的追根究底,是阴阳二气相摩、相荡、健顺、动静的和合,即太和。

动静和合为太和,但太和不就是动静;动静作为不同属性的元素的和合,此和合就意味着新事物、新生命的诞生,就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动静。“其静也异于下愚之静,则其动也异于下愚之动,充五常百顺之实以宰百为,志继而事亦述矣。无他,人之生死,动静有间,而太和之yīn@②yùn@③本无间也。”〔48〕虽动静相兼互渗,但各归其动静,有差分而有间;太和是一整体系统,yīn@②yùn@③无间。

对太极自身是什么的追究,揭出是阴阳动静的和合的太和这个根、底。这就太极而言,便不能离阴阳动静,否则它就不能存有。“太极之在两间,无初无终而不可间也,无彼无此而不可破也,自大至细而象皆其象,自一至万而数皆其数。故空不流而实不窒,灵不私而顽不遗,静亦不先而动不后矣。……要此太极者混沦皆备,不可析也,不可聚也。”〔49〕“合而为一者,太极混沦周偏之体”〔50〕。太极在阴阳、动静,并非人为,而是无始无终、无彼无此的自然,故既不可间,亦不可破。由大至细,由一至万,其象其数,均为太极的展现,亦是对太极功能、状态的描述。太极作为“合而为一者”,是指始终、彼此、大小、象数、空实、灵顽、动静的冲突融合而和合之体,即太和之体。

船山对于道自身是什么的追究,其基本思维理路与太虚、太极相似,而追究到和合。“言太和yīn@②yùn@③为太虚,以有体无形为性,可以资广生大生而无所倚,道之本体也。二气之动,交感而生,凝滞而成物我之万象,虽即太和不容己之大用,而与本体之虚湛异矣。”〔51〕“物我万物”与“本体”相对应的概念,是“道”。道的本体并非虚空而无所安顿,而是阴阳二气交感运动变化。“交感”就是不同质的事物的冲突融合形式,进而和合,并产生物我万象等新事物。从这个意义上说,“道之本体”就是阴阳交感和合,即太和。因此,道与太和有差异。

由于道是阴阳交感的和合,道不离阴阳。传统理学家在诠释道与阴阳关系时,总以道为体,阴阳为用。船山依据对道是阴阳和合的追究,所以提出道与阴阳相互为体的主张。“无有道而无天地。道以阴阳为体,阴阳以道为体,交与为体,终无有虚悬孤致之道”〔52〕。道以阴阳为体,道就不会流入虚无;阴阳以道为体,阴阳便不致陷入某一具体的形象。这样道得以安顿,阴阳获致提升。

道得以安顿而免致“虚悬孤致”,因而道被指称为实。“道不虚生,则凡

道皆实也”〔53〕。这样,道可理解为实存之体。道的实存,并非某一具体事物的存有,而是一语言符号所指称的存有或实有。在这个意义上道与诚,异名同实。“诚与道,异名而同实者也。修道以存诚,而诚固天人之道也。奚以明其然邪?今夫道:古由之,今亦由之;已安之,人亦安之,历古今人己而无异者,惟其实有之也。施之一室而宜,推之一国而准,推之天下而无不得,概远迩逆顺而无不容者,惟其实有然也。”〔54〕诚作为天人之道,与道同为实有。道之所以能古今由之,人己安之而无差别,施之推之一室、一国以至天下而皆合宜,是因为道为实有。

作为实有的诚与道一样,都是阴阳二气的yīn@②yùn@③和合。“宇宙者,积而成乎久大者也。二气yīn@②yùn@③,知能不舍,故成乎久大。二气yīn@②yùn@③而健顺章,诚也。知能不舍而变合禅,诚之者也。”〔55〕阳气刚健,阴气柔顺,阴阳二气yīn@②yùn@③变化得以彰显;并积久成大,化成万物,这便是实有诚,实乃阴阳二气yīn@②yùn@③的和合。

阴阳和合之诚,蕴涵着生命和新生。“人者,生也。生者,有也。有者,诚也”〔56〕。“夫和实生物”之生,就是此“生”的意蕴。由生有诚。生命就在于存有,存有在于诚。因此,传统“诚”的哲学,即实有哲学,亦即生命哲学。

船山对于太虚、太极、道自身根、底的追究,殊途同归,均是阴阳二气、动静二态、刚柔二性、仁义二德等等的冲突融合而和合,这个“和之至”,便是“太和”。

和合是一动态的过程。这个动态的动之原,不在和合之外,而在和合本身。“皆阴阳和合之气所必有之几”〔57〕。“几”为“动之微”〔58〕,即事物最原初的动。“喜怒、生杀、泰否、损益,皆阴阳之气一阖一辟之几也”〔59〕。阴阳二气的阖辟的运动的端始,便展现喜怒的情感,生杀吉凶,泰否祸福,损益趋势等形式。

阴阳和合必有之几,其“必有”,是由于“机”。“阳变阴合,乘机而为动静”〔60〕。“乘机”是指阴阳变合而表现为动静形式的原由。“机者,发动之由,只是动于此而至于彼意”〔61〕。机是事物发动的根据,任何事物的变易过程,无例外地都需发动。无发之机,既无动,亦无静。动静必乘机而动静,此机便是事物本身内具的一种动力,或一种事物本身所具有的潜能。这种潜能和动力,使得一切事物的运动变易处在生生不息的动态过程之中。“至虚之中,阴阳之撰具焉,yīn@②yùn@③不息,必无止机”〔62〕。yīn@②yùn@③不息的原因或缘由,就是机的不容止,或机的“无止”。尽管阴阳这两种殊质异性的元素、因素存在于至虚的太虚之中,但阴阳的运动变易并不停息,而是继续yīn@②yùn@③不息,就在于机这种内部的力量。机与几一样,自身深藏不现,非耳目所能感知,犹如寂然,在此寂然,无时无刻不无机,亦无时无所不显示机的力量和功能。

“几”之阴阳和合和“机”之yīn@②yùn@③不息,都蕴含着对待事物的冲突或浮沉、升降。由事物自身的动静相感的本性,而生起yīn@②yùn@③相荡、胜负屈伸的端始。说明“几”或“机”,必须以承认异质、异态的多元对待事物、因素的存在为前提,这种承认使多元对待事物的各层面、角度、方位的属性、特征得以深入的揭示和呈现。任何事物都在“几”中显示其自身的各种面目,即使是静态中也以其静动态体现其面目。船山基于事物相感相交是事物本性的认知,认为“和合”也以承认多元存在为前提,因而和合不是单向度的、唯一存有的自身的和合,而是多元、多质、多面的和合。作为和合各元素、要素来说,如阴阳是相异相对,但作为多元冲突、融合而构成的和合体来说,“和而不相悖害”〔63〕或合而不相悖害,达到这种和合的境界,便是“太和”。

事物的运动、变易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归根结蒂,其动因仍为“几”。船山称为“和合之动几”。他说:“升降飞扬,乃二气和合之动几,虽阴阳未形,而已全具殊质矣”〔64〕。在船山的哲学体系中,尽管“和合之动几”的形式纷纭,但较为突出,讲得最多的还是“yīn@②yùn@③”,并以yīn@②yùn@③作为如何和合的具体形式或形态。

“yīn@②yùn@③”,船山规定为:“yīn@②yùn@③,二气交相入而包孕以运动之貌”〔65〕。“包孕”一词既形象又贴切,它犹如阴阳二气孕育于母胎之中,yīn@②yùn@③使胎儿成长。十月孕育,分娩为新生儿,即新生命的降生,这便和合而生。“yīn@②yùn@③不息,为敦化之本”〔66〕。敦化指“天地yīn@②yùn@③,万物化醇”的敦化。yīn@②yùn@③不息作为天地、男女等阴阳万物化醇、化生的本性,是对于yīn@②yùn@③价值的提升。

船山对于如何和合的具体形式的追寻,并非从和合之外去追寻,而是从和合中去追寻。“太虚即气,yīn@②yùn@③之本体,阴阳合于太和”〔67〕。这里“yīn@②yùn@③之本体”,亦可称为“yīn@②yùn@③太和之真体”〔68〕。yīn@②yùn@③与太和不可分离,“yīn@②yùn@③太和,合于一气,而阴阳之体具于中矣”〔69〕。阴阳之体具于太和之中。阴阳虽具于太和之中,但是一种未分的浑沌的状态,“yīn@②yùn@③,太和未分之本然”〔70〕。这种未分的本然可以与“至诚体太虚至和之实理,与yīn@②yùn@③未分之道通一不二”〔71〕。这样太虚、实理与道因yīn@②yùn@③而圆融。

和合即太和,是yīn@②yùn@③所达到的境界,亦是船山的终极的存有,也是其形上学存有的一种状态。它既存在于“未有形器之先”的太和未分的本然状态之中;亦存在于“既有形器之后”的阴阳已分,万殊形象已具的事物之中。它是既不被形器所限定、规定,而又不离形器的存有。太和的“未有形器之先”,和合是其固有本性,因此,“本无不和”;“既有形器之后”,和合不因形器的变易而丧失。它是贯穿事物、形器始终的无限。前者是yīn@②yùn@③未分的和合(太和),后者是化生的和合(太和)。

船山对于形上学本体太虚、太极、道自身是什么的根、底的追究,揭示了太虚、太极、道本身就是“阴与阳和,气与神和,是谓太和”〔72〕的和合。由于和合是一个实体,因此“虽圣人不能有所损益于太和”〔73〕。人是不能改变太和的。人之

所以不能改变,也是因为“太和本然之体,未有知也,未有能也,易简而已”〔74〕。这个未知未能易简的本然而然的本体,就是一个“合yīn@②yùn@③一气和合之体”。此“和合之体”,就是对于根、底是什么的回答,即太虚、太极、道之所自出的回答。

和合(太和)是未形、有形的无限,它具有普遍的性格。这溯源于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的初始阶段,塑造着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的本质、特性和性格,无论是天地万物的化生,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还是社会道德伦理、价值观念、心理结构、审美情感,都贯通着和合(太和)。“天地人物消长死生自然之数,皆太和必有之几”〔75〕。

船山的本体哲学,统体会通于和合(太和)。这是对于中国文化人文精神精髓的彰显。亦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继承。他之所以宏扬横渠之正学,就因为“张子之学,无非《易》也,即无非《诗》之志,《书》之事,《礼》之节,《乐》之和,《春秋》之大法也,《论》、《书》之要归也”〔76〕。是《六经》和孔孟人文精神精髓的会归和整合,即张载“立天、立地、立人,反经研几,精义存神,以纲维三才,贞生安死,则往圣之传,非张子其孰与归!”〔77〕在船山心目中,继往圣之绝学者,续道统之正传者,应该是张载。对于以程颢为“使圣人之道焕然复明于世,盖自孟子之后,一人而已”〔78〕的说法似有微辞。这是他选择继承“张子正学”的原因所在。

船山的文化精神取向,是在传统与启蒙之两间。他对《四书五经》的注疏,对张载的推崇,都是一种传统的精神,正统的性格的凸显;但船山并不完全“照着”《六经》讲,而是“六经责我开生面”,有“接着讲”的意蕴。他所开出的君权“可禅、可继、可革”〔79〕论,君相造命论与民权论,以及人性的日生日成、可成可革论等“生面”,具有启蒙的表征。但较之同时代的黄宗羲直斥“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80〕,“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81〕,唐甄批判“凡为帝王者,皆贼也”〔82〕等要传统得多。这与他生活于湖南乡间山野之中,社会文化环境闭塞,商品经济落后,未能对东南沿海一带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商品经济有所感受所致。这也就是他与黄宗羲、唐甄因社会文化氛围不同所造成的思想差距的原因之一。

〔1〕《姜斋文集补遗》、《王船山诗文集》,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16页。

〔2〕《张子正蒙注》有两种旧抄本,朱宏爆校本后有“乙丑孟春月下旬丁亥成,庚午季月重订”一句,前为康熙24年(1685年),船山是年为67岁,后为康熙29年(1690年),时72岁,即逝世前两年。

〔3〕〔4〕〔5〕〔6〕〔7〕〔8〕〔12〕〔26〕〔27〕〔31〕〔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7〕〔48〕〔51〕〔55〕〔56〕〔57〕〔58〕〔59〕〔62〕〔63〕〔64〕〔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9〕《船山全书》(第十二册),岳麓书社1992年版,第10、10、11、12、12、12、15、27、27、27、35、16、26、31、27、30、43、402、402、401、37、20、22、23、19、40、420、421、81、364、80、76、32、35、46、15、34、44、16、16、12、12、12、503页。

〔9〕〔10〕〔11〕〔61〕《船山全书》(第六册),岳麓书社1991年版,第992、1058、1076、432页。。

〔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8〕〔29〕〔30〕〔32〕〔46〕〔49〕〔50〕〔52〕〔53〕〔65〕《船山全书》(第一册),岳麓书社1988年版,第561、525、1003、1005、1005、1003、1002、1002、1003、1004、525、524、660、1024、1023~1024、1024、561、561、1016、1019、903、1027、597页。

〔54〕〔60〕《船山全书》(第二册),岳麓书社1988年版,第368、265页。

〔78〕《程颢传》,《宋史》卷四二七。

〔80〕〔81〕〔82〕《黄宗羲全集》(第一册),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3、3、196页。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为火加喜

太阳之下范文11

关键词:薄膜太阳能电池;发展状况;特征;种类

中图分类号:TM9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4—0000—02

一、太阳能电池概述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快速发展,经济增长对于环境污染的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因此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来进行工业生产、服务提供等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旋律,而这也使得经济环保技术与工业生产相结合的理念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利用现有资源,并不断开发出对新资源的运用也是摆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上的重要考虑对象。基本看来,目前人们普遍认为对于太阳能的有效运用是解决能源危机、环境问题的最有效的途径。太阳能资源不仅具有清洁型能源的特征,而且其存在的长期性也能够解决人们对于能源的需求问题,太阳能电池是对于太阳能运用的最有效工具之一。太阳能电池已经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其基本原理在于对半导体二极管的运用,将太阳所辐射过来的光波经由光伏作用转变为电能,为人们所用。半导体二极管能够在太阳光照射到其表面时,将太阳光加以吸收,并转化为光子能量,将自身所带的电子激发到导电带部分,最终形成具有正的电极的空穴,从而演进为光生载流子。在形成光生载流子之后,其能够在二级管内发生分离,而电子也相应的发生位置变化,最终带来空穴发生变化,产生具有负极的电极。正负极电荷的不断聚集,就演变为光伏效应,产生电压。因此,太阳能用的半导体二极管秩序在已经形成的两极进行线路连接,就可以将形成的电能导出。尽管太阳能的发展种类很多,但却普遍存在光电转化效率不高的状况,而这在军事领域、航天领域发展当中难以起到自身应有的作用,而提升光电转化率也成为太阳能研究的焦点所在。光电转化效率的研究多聚焦于太阳能材质的改革、对于元器件进行创新等方面,以增加太阳能电池对于阳光的吸收力度,减少阳光在太阳能电池中的传播距离等,最终提升光转电效率。当然,关于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十分广泛,而薄膜太阳能电池也逐步发展成为当今太阳能电池研究的最重要区域。

二、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及特性

(一)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发展

薄膜太阳能电池,顾名思义,其是在塑胶、玻璃或是金属基板上形成可产生光电效应的薄膜,厚度仅需数μm,因此在同一受光面积之下比硅晶圆太阳能电池大幅减少硅原料的用量。薄膜太阳能电池并非是新概念的产品,实际上人造卫星就早已经普遍採用砷化镓(GaAs)所制造的高转换效率薄膜太阳能电池板(以单晶硅作为基板,转换效能在30%以上)。不过,一方面因为制造成本相当高昂,另一方面除了太空等特殊领域之外,应用市场并不多,因此直到近几年因为太阳能发电市场快速兴起后,发现硅晶圆太阳电池在材料成本上的局限性,才再度引起为产业研发的关注,目标则是发展出材料成本低廉,又有利于大量生产的薄膜型太阳能电池。自2006下半年以来,因全球太阳能市场需求成长,造成硅原料供应不足、硅晶太阳能电池及模组生产成本水涨船高。而薄膜太阳能电池因具有轻薄、低成本、可挠曲、多种外观设计等优点,成为继硅晶太阳能电池之后,被认为是当前最具发展潜力的太阳能技术。

(二)薄膜太阳能电池发电原理

薄膜太阳能电池,是以pn半导体接面作为光吸收及能量转换的主体结构。在基板上分别涂上二种具不同导电性质的p型半导体及n型半导体,当太阳光照射在pn接面,部份电子因而拥有足够的能量,离开原子而变成自由电子,失去电子的原子因而产生空穴。透过p型半导体及n型半导体分别吸引空穴与电子,把正电和负电分开,在pn接面两端因而产生电位差。在导电层接上电路,使电子得以通过,并与在 pn 接面另一端的空穴再次结合,电路中便产生电流,再经由导线传输至负极。从光产生电的过程当中可知,薄膜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与材料的能隙大小、光吸收系数及载子传输特性相关,因此厂商就提升转换效率的研发方向出发,往往也从材料选用、镀膜方面著手。

(三)薄膜太阳能电池发展的特征

首先是较高的生产成本。除了转换效率造成薄膜太阳能电池无法普及外,昂贵的建厂成本,往往也是令厂商却步的原因。以建一座30MW的太阳电池工厂为例,硅晶太阳电池的投资成本约4000~6000万人民币,而薄膜太阳能电池则为其成本的5~10倍不等,价格差别如此之大,在没有雄厚资金注入的情况下,特别是在目前全球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下,厂商更难获取充裕的资金,因此无法建立相应的厂房设备。

其次是原料供应充足。在镀膜部分,非晶硅太阳能电池所需的硅镀膜亦只需1~2μm,厚度仅为硅晶圆的1/100,当硅料短缺时,可节省较多的材料费。而CIGS所需的硒、铟及CdTe的碲虽为稀有金属,但因全球对此类原料的需求量仍低,故不存在缺料问题。

最后是与载体做造型整合。由于薄膜电池非使用结晶硅做基板,因此不会受到晶圆尺寸大小限制,故容易进行大面积及客制化生产。加上有些基板具有轻薄、可透光且可挠的特色,因而增加薄膜太阳能电池造型设计的弹性空间及应用范围,例如,可结合商业设施、大楼及住宅,融入遮阳板、玻璃帷幕及屋顶等进行相关设计。

三、薄膜太阳能电池种类

太阳之下范文12

1、穿过手指间的缝隙,“窥视”灿烂的太阳,不禁沉醉在它那耀眼的光芒。它所释放出的每一寸阳光,额哦都想拥有。躺在摇椅上,不知不觉睡着了,可阳光似乎还在我的梦里。忘却了城市的繁杂,我安心的享受阳光。

2、高悬天空 太阳偏午 雨后晴阳 太阳平西 太阳西斜 太阳偏西 太阳西沉 太阳西坠 太阳入山

3、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每日都看到落日余辉洒在大地上,然后消失殆尽。每日如此!不管是我停下手中飞舞的笔,望向窗外时,不管是在青葱的林荫里漫步时,还是在球场上汗如雨下时,眼角轻瞥,便能看见落日,看着落日的余晖拂过脸庞。

4、早晨,天刚刚擦亮,太阳还没起床,我迫不及待地来到阳台,等待着日出的到来。等了许久,一点阳光终于露出来了。不一会儿,太阳到了天空斜边,像一个红彤彤大火球慢慢地往上爬升,它爬得那么艰难仿佛一不小心就要掉下来似的,等了一会儿,太阳终于升上了天空,发出强烈的光芒,金灿灿的,像一块块金子掉落人间。

5、阳光灿烂的日子是幸福的,阳光灿烂的日子是充实的,阳光灿烂的日子是畅怀的。但这样的日子并不是每天都存在,它是由自己的心情而决定的。

6、旭日将升 旭日当空 晓日初升 朝阳初升 朝阳灿灿 朝阳普照 朝阳火红 太阳升高 太阳高起

7、太阳渐渐落下去了,把身边的云染成了紫色、红色、淡粉红色、橙色,真是美丽极了。过了几分钟我再看太阳,发现太阳像个害羞的小姑娘已经躲到云朵做成的家里去了,最后,一点点阳光全不见了。我自言自语的说:太阳又到地球的另一个地方,给那里的人们带去温暖了。

8、仰望天际,西半天还是湛蓝色时,东面的空中已出现了丝丝光亮。远处房屋的背后隐着一道浅红色的光彩。待我取来纸笔,决定记下这一美景时,那道浅红的光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抹朱红中透着金光的云霞。原本丝丝的光亮趋走了另外一头的那片黑暗,使得整个儿天穹都亮了起来。虽然太阳还未抛头露面,但它一定已从东海岸边跃出了海平线――因为日光照在纸上泛出了淡淡的红光。

9、烈日当头 烈日炎炎 烈日灼烈 烈日灼人 日头正顶 日已中天 日头正毒 日轮当午 日当正午

10、火球高升 为乌飞升 一轮红日 一轮朝日 一轮旭日 喷薄欲出 喷薄而出 徐徐上升 红日高悬

11、笑脸是一轮温馨的太阳,问候是一缕关爱的阳光,那真诚的友谊和关爱是人生中刻骨铭心的难忘。那阳光般的真诚,阳光般的炙热,阳光般友谊,阳光般的爱恋,让每一个心灵都深情的向往。那带着牵挂的祝福,会为你疗治心灵的创伤,那带着微笑的问候,会送给你一片心灵的阳光。

12、一朵云霞下面出现了一个小小的亮点,火红火红的。之后,红点越来越大,当人们看清楚,那就是太阳时,都发出了惊叹声。现在的太阳只有一个眼球那么大,红色的光芒让人看了并不觉得刺眼。我们还想再看看太阳有什么变化,可惜天公不做美,有一大片乌云向太阳这里飘来,终于,太阳被乌云给遮住了。唉,我们只看到了半个日出。

13、头顶上的云是蔚蓝蔚蓝色的,脚下还是灰蒙蒙的云海,我们站在云海之上,真有种神仙的感觉。再看看我们的周围,早已是人山人海,人声鼎沸。渐渐地,东方的太阳已升起了好高,顿时光芒万丈,好一幅美丽的图画。()

14、几分钟过去了,吹来一阵大风,太阳借着东风,猛地从乌云里钻了出来,那一瞬间,金色的阳光洒在了黄山这一片宝地上,映地我们的脸也金灿灿的。乌云也好像在害怕太阳的光芒,躲得远远的。本来灰蒙蒙的天空,霎时间变得灿烂无比。

15、红日欲出 红日未出 红日初升 红日喷薄 红日艳艳 旭日初露 旭日初升 旭日东升 旭日临窗

16、日悬高天 日悬中天 日正中天 日色过午 日头炽热 明日高挂 太阳高照 太阳毒辣 骄阳满天

18、东边天上打上了一层淡淡的一丝微红。这红色渐渐变深,慢慢扩大,我已感觉到太阳即将到来。原来,那微红是红霞,是太阳来临的前兆。太阳好象在跟我开玩笑似的,趁我一不注意时,一下子溜了出来,出现在众多高楼大厦中,只能隐隐约约看见它的圆脸蛋。此时,太阳变成了淡淡的桃红色,下半边变脸几乎与天连成一片,根本分辨不出哪儿是太阳哪儿是天。太阳就像一只失去自由的小鸟,被牢牢地栓住,缓缓向上“飞”,就算使出吃奶的劲儿,也只能“飞”高一点儿。一瞬间,这只“鸟”又“飞”高了一点,变成了橘黄色,变得越来越亮,但周围却没有任何光芒。又过了一会儿,太阳已经接近金黄色,天也变红了些。

19、夕阳将坠 夕阳将落 夕阳西坠 夕阳西照 夕阳将沉 夕阳斜照 夕阳映照 夕阳残照 夕阳晚照

20、落日,我家乡的落日。你就像是一幅会流动的画,流动的都是最美的色彩;你就像一场精彩的演出,精彩就精彩在它最完美的谢幕!

21、橙红的圆盘旁,拖着淡淡红晕。厚重的云层也被烧成了红色,天空也镶嵌上了余晖的印记。然后在树梢头停那么一会儿,还可以看着它散发出的一缕缕余晖,最后无声落幕。

23、日出旭旭 日出东山 日出三竿 日上三竿 日高三丈 三竿日出 日色东升 日头露脸 火轮升腾

24、落日,只剩下最后的一点残阳。秋风飒爽,菊开飘香,树下饮酒愁更愁。落日剩残阳,残阳更似血,余光辉波荡心湖,心湖更映阳,阳须血下忧愁心,梦想桃花源。

26、不出半小时,夕阳就挨上了水面,橘红色的余光照得湖水不停的闪烁。又过了一会儿,落日开始有些退缩了,她收敛了自己华丽的衣裳,变得越发暗淡下来,涨的通红的脸蛋也恢复了原色,又似乎是一位慈祥的老人。

27、红日高照 红日当空 赤日当空 赤日当天 赤日炎炎 赤日烫人 丽日当空 丽日高照 烈日当空

28、在大海与天相接之处,一条鲜红的弧线从海平面上缓缓的升起,慢慢地慢慢地,那条弧线跳出海面,蜕变成一个火红的皮球,那颗火球光芒四射,煞是好看,耀眼的光芒让人睁不开眼睛,当我还在回味这美丽的日出之时,太阳早已升到高处。

29、太阳当空 艳阳当空 艳阳骄骄 艳阳高照 艳阳普照 春阳灿灿 秋阳明丽 秋阳明媚 秋阳高照

30、当太阳升起一大半时,周围的事物完全被照亮,此时东方全是红的,像蓝天燃起了大火,烧红了半边天,十分壮观,此时,再伟大的人看到这幅景象,都会意识到自己的渺小。

31、我总爱透过指缝看太阳,看者它把自己的光辉撒满大地。从中午到晚上,在空中划过一条完美的弧线。妈妈却总是忙个不停,不一会儿,把阳台上的衣架挂满棉袄,雪地鞋也在角落排好了队。妈妈说要给它们一个“日光浴”,并说要让太阳给棉袄们洒上奇特的“香水”。我挂出一个大问号,妈妈只是神秘一笑,说:“太阳落山的时候你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