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物流企业信息化

物流企业信息化

时间:2022-09-25 17:36:16

物流企业信息化

第1篇

在经济发展和信息革命的今天,交通运输行业已经老化和不良,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及经济命脉,其已不能适应国民经济的增长。其他行业相继进入网络和信息时代,交通行业仍在使用白板记录调度信息和经验管理等落后的方法。只有把信息化作为一种工具应用在产业现代化,交通行业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才能改变这种局面。物流信息系统越来越受到有关部门和企业的关注,仍处于起步阶段。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物流信息化仍有一定差距。随着中国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物流行业的发展,虽然我国物流产业还处于从传统的管理模式向现代管理模式的转变阶段,但是物流信息系统的信息化、现代化、标准化将不断提高,行业的覆盖面将会越来越大。

2信息化成为现代物流企业发展的必然性

伴随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物流企业服务以及经营都要走上现代化道路,其中,计算机信息化已成为现代物流企业的一个必然选择。

2.1信息化管理成为现代物流企业发展的形势

物流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已经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直接连接了各个行业,对当代企业的发展发挥着非常大的作用,因此也得到了很多方面的重视。物流企业的最关键职能在于实现资源的流动,即通过物流过程,完成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过程,实现三位一体,同时将其进行有效整合,减少物流的成本支出,提升流通效率。其中,物流企业信息化是实现各类资源流动整合的一个必要方法,也是现代物流企业发展的一个必然。

2.2信息化管理是有关机构的推进需求

在物流企业本身适应市场需求的情况下,许多社会组织以及有关部门也对信息化管理提出了有关要求。例如终端服务要求物流服务准确、快速,推动物流企业信息化进程。物流企业协会的信息收集、风险防范联运信息系统也推进了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构建。并且IT企业新产品市场化、政府部门对企业信息化要求以及物流业务系统不断升级换代等,都推进了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2.3信息化管理是物流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在目前的市场形势下,生产力的提升带来了产品的丰富,市场也从卖方市场转变成买方市场,多数产品供大于求,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呈现出了许多个性化的消费模式。所以,企业传统的销售模式已从大批量的单一品种,转变成为小批量、多品种,而这些小批量和多品种的方案确定,以及后续产品的运输、包装等环节都需要企业快速、及时掌握市场动态信息,以此来实现各物流过程与环节的连接、快速反应,而这些,都是需要物流企业具有完善、强大的信息系统作为后盾的。所以,传统的储运功能以及硬件设施优势已慢慢被信息化管理所代替,具备当代物流组织管理和实现内部信息化管理的企业会成为竞争中的强手。加快物流企业和信息化管理进程,对现代物流企业提升经营效率非常有效。

3物流信息系统

3.1物流信息系统含义

物流信息系统是企业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企业提供人机系统、决策支持和信息分析等功能。它具有实时、智能化、专业化、集成化等特点。它的基本内容为物流信息传输、仓储、物流信息处理电算化等。

3.2企业对物流信息系统的需求

现代物流信息系统的快速发展,使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给现代物流发展带来很多机遇。实时物流信息交换、通信、共享、控制、管理等在现代信息技术中可以实现这些功能,加快响应速度、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物流的操作和管理信息化是区别现代和传统的重要标志。在今年,相关信息化和物流理论结合,在物流科学方面起到了重大的作用。特别是信息系统和信息管理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3.3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是利用软硬件、网路设备、办公设备等以人为本,支持企业基本操作、中层控制和高层决策的人机系统,提高效益和效率。概念是不断发展的,最初提倡的是一个高度集成的系统,但是一个高度集成的系统太复杂,很难实现。系统是根据需要开发各个子程序。这样这个系统不仅是全面的大型系统,还是一个信息系统的集合。一些有关的组织信息系统,可能只是一个相关的小系统,都属于这个类别的管理系统,但不是整个管理信息系统。例如,数据报告系统、数据处理系统等。

4系统功能

物流活动和一体化的过程是物流信息系统,一体化过程基于四个功能:交易、战略规划、管理控制和决策分析系统。

4.1交易系统

最基本的物流活动在单个交易系统中,用于启动和记录。包括订单的记录内容、安排库存任务、工作程序等。

4.2管理控制

第二层次是物流信息的管理控制,功能衡量和报告是主要侧重方向,功能衡量提供相关服务水平和资源利用管理反馈是必要的。管理控制以中期的焦点、可评估的、策略上的问题为特征,包括功能的过去评价和确定各种选项。正常功能的衡量,包括财务、客户服务、生产率和质量指标等。

4.3决策分析

第三层次的物流信息系统是决策分析,主要集中在决策过程中,帮助管理者识别、评估和比较物流战略及选择策略。典型的分析包括车辆的日常工作和规划、库存管理、设施选址,以及相关的比较和安排一个成本效益分析。决策分析应用小于交易应用,那么物流信息系统决策分析往往更强调有效性,而不是效率。

4.4战略规划

最后层次的物流信息系统是一个战略规划,关注信息的支持,发展和完善物流战略。这种决策通常是决策分析层次的延伸,但通常更抽象也更松散。着眼于长期,为了更有效地提高客户的服务反应制定战略规划水平,必须结合低水平的数据到一个广泛的交易计划中去,有助于评估各种战略决策模型的概率和损益。

5模块设计

物流信息系统模块设计直接决定整个物流体系的功能。以一个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为例,系统介绍功能模块设计。物流信息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由仓储管理、运输管理、业务管理、客户管理和成本管理五大功能模块组成。

5.1仓储管理模块

仓库管理模块由仓库管理、销售管理、商品管理、运输管理、拣货管理、库存管理、交通统计组成。入库管理即采购订单信息、货品加入条形码、接收确认和差异报告;接收是产品批次管理、序列号跟踪、保质期、接收入站预报单并生成需求;上架管理是根据货品的特性生成上架转移单,执行、确认;出货管理对销售单进行录入、修改、确认、撤销;仓库管理是选择需求,批次、产品的保质期、序列号跟踪;拣货管理是根据需求,执行和确认,盘点是手动的,动态,循环;物流量统计是统计出入库情况和库存量。

5.2运输管理模块

运输管理模块由订单管理、车队管理、网络派送管理、配送管理、公共快运管理组成。订单管理是为订单输入、编辑、修改、查询等管理功能;车队管理是通过对团队审查、编辑、删除、查询等功能;网络派送功能是通过发送一个委托单输入、编辑、删除和审核对委托单进行规划和管理等功能;配送管理是对配送点进行管理,对发货单和委托单进行录入、编辑等功能;公路快运管理分为区域间快运和区域内快运,实时掌握货品信息。

5.3管理模块

业务管理功能由订单接收、处理、分配、查询组成。订单接收是接收客户订单并对未处理订单进行修改;处理是根据订单对货品进行分类;分配是订单处理之后,把任务分配到相关的运营部门;查询是客户查询订单处理结果和订单落实都一致。

5.4客户管理功能

客户管理由服务宣传、客户服务、客户分析、客户开发组成。服务宣传是对相关的物流资料和物流流程进行分析,宣传企业,吸引新客户;客户服务是定期向客户汇报工作情况,出现问题及时联系客户,寻求解决方案。客户的投诉及时处理;客户分析是对客户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分析市场上的潜在客户,为企业提供参考依据。

5.5费用管理模块

费用管理模块是由费率管理和费用结算管理组成。费率管理对协议费率、特别费率等进行管理;费用结算管理根据费率和物品结算物流费用,区分为付费和已付费。

6结语

第2篇

一、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的重要作用

1.改善企业的经营状态。在以往企业经营管理中,物流管理通常由单独一个部门负责,与企业其他部门的联系较少,致使管理上存在较大的孤立性,管理效率难以提升。而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改变了原有的管理模式,将企业各部门联系起来,通过相互配合,能更高效地完成物流管理任务。同时,物流管理人员在其信息化管理中,需要以企业的整体利益为着手点,有利于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对内外资源的合理利用,让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保持在最佳状态。

2.提高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企业的物流管理是极为重要的一环节,物流管理的信息化,能有效提升物流管理水平。在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过程中,企业需要在通讯与交通网络建设中,投入更多的人力、物理与财力,从一定程度上讲,有利于完善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为了实现物流信息化,企业不得不加大科技研究力度,构建科学的物流管理信息化体系,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也会获得较大提升,通过改进管理方法,来不断适应物流信息化的管理要求。

二、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解析

1.物流管理信息化意识淡薄。企业在物流管理方面,普遍缺乏对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全面认知,忽视了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企业物流管理仍与传统模式为主。同时,在物流配置方面,以规模与配置齐全为主要追求,忽视了对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构建,致使物流管理信息化过程中,成本花费较大,信息化效果不佳,企业的综合竞争力难以获得较大提升。

2.物流管理方法与设备较为落后。物流管理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受物流管理技术水平的限制。当前,大部分企业还未实现对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其技术应用仅停留在日常事物的管理上,在物流决策方面,仍以人工化工作模式为主,信息化程度较低。另外,物流管理信息化要求企业必须高科技的设备,能对物品进行自动化扫描、分拣等操作,但部分企业所配置的设备较为落后,并不具备这些功能,严重阻碍了物流管理信息化在企业的普及。

3.物流管理的信息资源系统化程度较低。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化的不足,也是当前大部分企业存在的重要问题,长期以来,企业在物流工作中,缺乏统一的信息标准,信息共享程度非常低,物流管理方式落后,严重制约了企业物流运行中的订单管理、库存查询、物品运输等各项工作的高效开展,造成物流管理效率低下,物流服务质量不高,影响了企业的整体发展。在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物流管理资源混乱是一项较为复杂且不易被察觉的问题,企业的领导者与相关管理人员在企业管理中,时常忽视这一问题,最终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4.物流信息化管理人才匮乏。在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过程中,人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实际中,大部分企业都面临着物流管理信息化人才匮乏的现状,人才的缺失成为制约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当前,企业的物流管理信息化要求人才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综合技能,既要拥有丰富的物流经验,能有效处理各项物流管理事宜,还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能通过计算机操作,完成信息化的物流管理任务,而在企业现有物流人才队伍中,大部分学历不高,年龄偏大,并且计算机能力较低,学习能力有限,难以满足企业的信息化需求。

三、加强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的有效对策

1.转变企业管理理念,强化物流管理信息化意识。对于企业物流管理中,存在的信息化意识淡薄问题,应以转变企业领导观念为切入点,通过了解物流管理信息化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要作用,让领导主动参与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并加强与全体员工的沟通,共同配合物流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在企业内设置独立的物流管理部门,主要负责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以提高物流管理信息化进程。同时,企业还需注重对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创新,结合企业实际生产经营需求,不断改进货物配送、资源整合方式,以推动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创新发展。

2.完善物流管理信息化技术研究体系,积极引进新技术。企业要不断进步,就必须突破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限制。在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中,企业需解决物品自动识别与电子数据交换等技术难题。物品自动识别技术的应用,能让物流管理中声音、字符、视觉等方面的识别成为现实,有助于企业更高效地完成物流管理任务。其中,要提高企业的物流管理技术水平,首先必须建立完善的技术研究体系,对企业内部的物流管理开展科学的信息化研究。同时,不断引进国外先进信息化管理理论与技术,将其有效应用到本企业的物流管理中去,通过对管理技术及方式的不断改进,使之符合现代化企业的物流管理需求。加强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技术研究,有助于提高物流管理效率,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3.加大物流资源开发力度,充分挖掘信息的利用价值。为了改变物流管理中的信息混乱局面,企业必须将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纳入管理工作范畴内,积极进行信息资源的开发,在实际管理中采集真实的信息,并以规范化与标准化作为信息采集目标,将所收集的物流信息按一定分类传输至物流管理系统中,为后期的管理决策提供完整的参考依据。同时,在物流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还需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要求,建立科学的信息资源共享体制,以充分挖掘物流信息中存在的价值,让其投资效益得到最大发挥。企业管理人员需要正确认识物流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作用,认识到这是一项长期工作,并以积极的态度看待物流管理工作,确保其工作的高效、稳定运行。

第3篇

关键词:赣南;物流企业;信息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一、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竞争环境的日益严峻,要大幅度降低我国物流企业的物流成本,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就必须以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管理来带动物流企业的全面发展,构建全社会的大物流系统。这就迫切需要物流企业在信息资源上实现共享化、在信息网络上实现一体化,积极开发物流信息平台、建立并完善综合性或专业化物流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信息化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物流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因此,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已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二、赣南物流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赣南的物流企业中,拥有物流信息系统的企业很少,绝大多数中小物流企业尚不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物流企业之所以没有进行信息化有如下原因:

(1)小企业软件缺乏:首先赣南的物流企业都是一些中小型企业,适合中小物流企业的物流软件有限。这里的适合一是指价格适合,二是指物流软件适合。现在市场上有不少所谓的物流软件大多数是由传统的仓储、运输软件发展而来的,价格较高,而且存在不适用中小物流企业实际运作的现象。

(2)传统观念及传统的管理模式的影响:许多物流企业由传统运输仓储企业发展而来,由于人员素质及资源有限,习惯于用传统的思想解决问题,使信息化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极大的阻力。同时,作业模式也习惯于手工作业,害怕甚至抵触企业信息化。

(3)提供基础信息和公共服务的物流平台发展缓慢:赣南绝大多数物流企业是中小企业,企业资金、规模和经营能力有限,自己开发或购买物流信息系统软件的可能性不大,故迫切需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4)信息化整体规划能力较低:物流企业信息化整体规划能力较低,对信息化的理解不深入。赣南在物流企业信息化长期发展战略上尚未形成体系,标准化工作发展较慢;同时,物流企业对自身当前的信息化建设也缺乏规划,缺乏覆盖整个企业的全面集成的信息系统,目前真正去搞信息化整体规划的企业寥寥无几。

(5)信息技术应用比较落后:信息技术落后已成为制约赣南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瓶颈。目前,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信息化方面的应用比较少、层次比较低,计算机应用多局限在办公自动化和日常事务处理方面。绝大多数物流企业尚不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在拥有信息系统的物流企业中,其信息系统的业务功能和系统功能还不完善,缺乏必要的订单管理、货物跟踪、仓储管理系统和运输管理系统等物流服务系统,物流信息资源的整合能力尚未形成。

(6)物流信息资源缺乏有效整合:赣南物流企业已经认识到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部分物流企业通过筹资建设信息系统,建立了企业内部的物流信息共享平台,促进企业内外的信息交流,提高服务质量降低物流成本,扩大企业的客户群,提高盈利率。但赣南物流企业信息化总体水平较低,能利用信息技术优化配置资源的企业还很少。特别是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滞后,物流信息分散,导致资源不能有效整合,形成了大大小小的“信息孤岛”。

(7)普遍缺乏高素质的物流信息管理人才:现代物流作业过程复杂、环节较多,信息量大,对技术需求高,各种物流信息又具有不确定性、难以捕捉的特点。因此在信息化建设中,绝大部分物流企业缺乏既熟悉物流管理业务,又懂得计算机、网络及通讯知识,并熟悉现代物流信息化运作规律的专业物流信息管理人才。

三、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分析

(1)合作方式:赣南物流企业多为中小物流企业,其规模、财力有限,独立建立物流信息系统或平台耗资巨大,因此,中小物流企业急需建立公共物流信息平台,采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投资、共同开发、共同使用、共同维护。

(2)积极借鉴国外物流信息化标准:管理者应该打破常规的管理方式。在世界各国十分注重物流标准化建设,重视物流标准的跨国衔接,尤其重视物流信息系统的标准化。如美国与欧盟之间基本实现了物流工具和装备设施的统一标准,同时在物流信息系统标准化方面美欧各国已基本完成了企业内部、企业之间以及整个美欧统一市场的标准化。在注重向国外发达国家美国、欧盟、日本借鉴有关物流标准化经验的同时,我门更应当注意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充分合作,积极采用国外先进标准,特别是其中的信息化标准,并密切跟踪有关动态。

(3)可利用物流园区或物流基地和校企联合方式:在赣南物流企业中,大多数规模非常小,难以独立开发或购买物流信息系统,又缺少和其他企业合作开发物流信息系统的条件,此时,利用物流园区或物流基地提供的信息平台,进行高效率的物流运作。物流基地的信息系统可以为入驻的物流企业提供信息平台,引导他们利用现代技术进行业务运作,直接促进物流企业的业务拓展和运营成本的降低。根据国外物流信息化发展的经验,物流信息系统在低端市场上不具备开发价值。从商业化运作而言,物流企业在目前还无法低成本、低风险、高效率地开展信息化。

(4)制定科学可行的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物流企业应明确企业物流信息化发展的目标,在于构建信息优势和集成物流的“整体合力”,加快物流组织向便于信息快速流动和开发利用的转型,制定出合理可行的物流信息化发展规划。

(5)采用适合自身需求的物流信息技术:为了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运作成本,物流企业必须开发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根据自身特点,合理选择 EDI、GPS/GIS、RFID、EOS、Internet、条码等先进技术,更好地实现货物动态跟踪和信息自动处理功能。同时,还应建立并完善相应的技术支撑体系。物流信息化支撑体系以信息化标准为基础,以信息技术和设施为基本元素,以办公或业务自动化等事务处理系统为基本应用,以仓储管理信息系统、配送管理信息系统、运输配送管理信息系统等实现物流供应链管理与控制,以电子商务系统实现生产企业和物资需求者的供需关系,而通过资源计划系统实现与政府经济系统、企业作业系统的集成,从而准确预测不同模式下物资资源需求,制订全面的资源计划。

(6)有效整合物流信息资源:以往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十分看重硬件投入随着企业发展的需要,信息资源的整合开发日显重要。事实上,开发物流信息资源既是物流信息化的出发点又是物流信息化的归宿,同时,信息整合也会推动物流行业相关资源和市场的整合。赣南要发展现代物流,抓住全球化和信息化带来的发展机遇,必须加强物流信息资源整合,大力推进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健全的电子商务认证体系、网上支付系统和物流配送管理系统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

(7)重视和培养专业人才:人才是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物流企业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一般认为,物流信息化人才应该具备以下知识结构:坚实的文化基础知识;精通物流专业知识,这是开展物流工作的基础;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此外,还应掌握方法论、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等。因此,在进行物流信息化人才培养时,应注意从上述几个方面合理构建培训内容,同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培训环境和实践环境,注重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的途径可采取院校培养和在职培训等多种方式进行。同时注重信息化人才储备。

四、结束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赣南物流企业为了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并不断降低物流成本,就必须重视并积极进行信息化建设,鼎足于赣南,面向全国,以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单位:赣南师范学院商学院

参考文献:

[1]吴志惠.物流信息化对策[J].中国信息界,2005,(21):48-50.

第4篇

关键词:南昌信息化发展

金融危机之后,物流产业被确定为十大振兴产业之一,在国务院发布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南昌市被列为重要的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2009年末,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成立,南昌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核心和龙头,将充分发挥其极核作用,南昌经济的快速发展将辐射、带动周边城市经济的发展,与此带来大量的物流需求,这为南昌现代物流业发展带来广阔的空间,推动南昌市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物流信息化、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使用是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核心区别之一,也是现代物流的重要支撑和保障。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企业关注的焦点,它有助于企业减少物流信息交换的环节,缩短物流运作的周期,改善物流企业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是企业新的利润源。然而,南昌市大量的中小物流企业中,实施物流信息化的比例还较小,物流信息技术的使用还很薄弱,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还处于较低的阶段。

一、南昌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较低的原因

1.中小物流企业规模小

南昌市物流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市场进入门槛较低,企业规模偏小,市场竞争激烈。南昌目前拥有物流企业1300家左右,其中登记注册的只有800多家。大部分物流企业规模不大,少部分企业组织程度非常低,所谓物流企业实际上就是一个托运部,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间租来的屋子和一部电话是其全部家当,墙上再贴上一些物流信息表,就构成一家物流公司。由于规模小、经营诚信度低,难以承担大宗物流交易。激烈的竞争使不少企业竞相压价,压缩有限的利润空间。近年来,随着油价的不断上涨,运输成本的不断上升,物流企业的获利能力越来越低。为了维持基本的生存,中小物流企业将大量精力投入到运输、仓储等物流基本环节,南昌的部分物流企业甚至退化为货物的中转功能,将到南昌的货物转运到下面的县乡。在这种状态下,大多数中小物流企业缺乏依靠信息化来提升工作效率,降低经营成本的意识,有限的资金无法分配到建立和改进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中。尽管也有部分中小物流企业知道发展信息化有助于提升物流效率,却苦于没有必要的资金投入到物流软件的开发和使用,无法推进信息化进程。

2.中小企业运用物流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化能力较弱

当前许多中小型物流企业都是由原来的仓储运输企业转型而来,物流设施设备均比较落后,借助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来处理物流信息化的能力较弱。就目前为止,部分信息化水平较好的中小企业,其信息化程度依然较低,大部分还停留在简单地利用网站展示企业形象、实现对外宣传的功能,作为电子商务平台应用的较少;网站对内多是进行日常事物处理,其信息系统功能也主要是财务管理、运输管理、订单管理,一些延伸性的服务功能很少,无法实现票货分离、货物追踪。中小物流企业缺乏借助信息系统对上下游物流信息整合的能力。、国外比较先进的物流设施设备如自动化立体仓库、自动导向车系统、货物自动跟踪系统等均很少使用,难以达到国外物流自动化、智能化管理水平要求。

3.物流需求方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

除却中小物流企业本身因素外,物流需方信息化水平不高同样制约了物流信息化发展。目前由第三方物流提供的物流活动中,物流需方中绝大多数是来自制造企业和流通企业。部分制造企业本身信息化程度不高,即便物流企业有较现代的物流设施和设备,也无法使用。进一步限制了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4.物流软件开发商无法匹配中小物流企业的需求

虽然物流软件开发商开发了各种功能不一的物流软件,但由于中小物流企业服务对象多样化,物流企业对物流信息系统功能的需求也呈多样化、个性化;而市场上软件开发费用较高,受成本的影响,物流软件服务商无法针对不同的物流企业提供个性化程序,物流软件无法满足不同中小物流企业的需求,造成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系统缺失的局面,制约了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即使中小企业投入一定费用进行软件开发,处于成长期的物流企业提供的服务一旦发生变更,又可能面临需要重新进行软件开发,使物流企业陷入开发成本过高的困境,进而放弃。加之不同软件服务开发商所开发的软件往往自成体系,彼此很难相互兼容,无法做到信息共享。

5.物流人才缺失

中小物流企业缺乏现代信息化人才。现代物流产业在我国兴起的时间较短,既懂业务有懂技术的专业性人才十分匮乏。专业化人才是企业实施信息化的关键。一方面,中小企业业务人员对如何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升业务和管理水平缺乏必要的知识与经验,另一方面,由于南昌整体工资水平较低,中小物流企业即使招到高素质的懂信息化的人才,也往往因为薪酬待遇较低,无法留住人才。物流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普通应届物流毕业生也常常因为没有工作经验,无法进入该行业。造成懂物流信息化的人才匮乏。

二、南昌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对策

1.加快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

信息化建设通常耗资巨大,中小物流企业普遍由于规模较小,企业盈利能力较弱,要拿出大量的资金来进行信息化建设比较困难,这需要借助外界力量来推进其信息化水平。区域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是连接物流企业、物流用户、物流基地、消费者和商家的信息枢纽。中小型物流企业可以借助物流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整合上下游的物流信息,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提高其交货的准时性、可靠性、提高客户的响应速度,提高其服务水平。政府应加大对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投入力度,早日搭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使中小物流企业能尽早借助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提高其信息化水平。

2.加快物流标准化建设

为保证物流信息化的顺利实施,应加快物流标准化的制定工作,以保证行业不同部门之间、不同部门与企业之间、不同企业之间信息的互通与共享,消除信息孤岛。

3.加快物流人才培养

现代物流的发展急需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随着物流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及物流企业信息化密集程度的提高,对物流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应采用各种形式加大对物流人才的培养。目前高校和科研机构是物流信息化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应密切高校与企业的合作,采用各种形式,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4.改变物流运作模式,进一步培育和壮大企业

在物流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大的物流企业与小物流企业之间数字鸿沟越来越大。大的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越来越高,可以和国际进行接轨;而部分中小物流企业还在温饱线上苦苦挣扎,甚至还停留在手工操作的年代。信息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由之路,提升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就必须让中小物流企业能够健康成长。中小物流企业应改变传统运作模式,通过自身积累,不断壮大自身实力,朝着规模化、信息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钦华《宜昌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分析》,现代经济信息,2011,1

第5篇

关键词: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对策

物流指的是把实体物品从生产地或供应地向转运地或接收地转移和运输的整个流通过程。物流管理的信息从广义上来讲,既是指跟物品流通活动有关的一切信息,也包括商品交易信息和市场经济信息等相关的其它信息。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上市企业的物品流通,其管理流程的更新、改进和运输过程的优化、控制都是建立在信息化系统和信息化技术这两个基础之上的。

一、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的设计原则

1.物流信息系统中信息的可得性

隶属于现代化商品市场经济信息的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和商品贸易类的信息、市场经济类的信息等各式各样的数据信息相互交叉、彼此融合。因此,要将信息存储于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的信息库里,这些信息就必须要具有简单容易且可持续的可得性。一方面,在客户订货或下单的时候,企业内部的物流管理人员应该要对相关信息执行录入和存储的操作。物流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就要具备可以将书面信息快速准确地转化为电子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信息系统应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信息的需求者和搜索者提供最简易、最快捷的获取方式。企业物流管理信息所具有的可得性有效减少了拟定计划和实际运营时的不安定因素。

2.物流信息系统中信息的精确性

一般情况下,要想在物流作业和管理方面达到平稳的额定要求,就必然要实现和落实到企业实际存货跟物流信息系统中提供的存货记录相吻合这一点,这就是狭义上的信息准确性。而广义上的信息准确性一方面指的是信息可得性中提到的书面信息转电子信息的准确性,另一方面指的是物流管理系统中呈现出来的数据信息和物品流通的实际情况之间的准确一致性。系统里更新的信息记录越准确,跟物品流通的实际情况越一致,专门安排和设置用来缓冲存货的候补物品就会随之减少直至不再需要。

3.物流信息系统中信息的及时性

物流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必须及时地向企业和客户双方提供物流快递的反馈信息,这就要求某些不确定活动的发生以及该活动在信息系统内的可见时间应该尽可能地缩小。信息系统一定要按时、及时地更新系统内的数据和信息。物流管理信息库更新信息的时间间隔越长,系统所显示的信息和物流实际情况之间的偏差就会越大,企业物流管理过程中的风险和损害也就越大。

4.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的灵活性和易操作性

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需要具备高度的灵活性和良好的易操作性满足顾客和用户的检索需求。企业的顾客和用户对需要呈现的信息有着广泛性和多样性的要求,企业物流管理的信息化系统一定要有足够的性能为特定顾客或用户提供特定的数据和信息。与此同时,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的使用界面必须要设计得美观大方,简单便捷而易于操作。一方面,美观大方的系统界面可以为用户营造出舒适而稳定的使用氛围,使用户在整个使用过程中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另一方面,系统界面上正确的结构和顺序能够有效提升顾客的使用效率,避免顾客因为系统按键的复杂性而进行错误的操作,进入影响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信息呈现。

5.信息系统处理异常情况时的能动性和主动性

所有类型的信息系统都会有遭遇异常情况的时候。企业物流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必须要具备能够独立解决和处理异常情况的基本能力。管理者们利用信息系统可以集中精力于最重要的信息情况,例如存货数量的居高不下或是严重不足,从而促使管理者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应对之策。

二、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应对措施

1.转变传统物流管理观念,重视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

转变传统物流管理观念指的是在当代社会市场物品流通的现实基础上转变和更新管理物流的思想观念和管理理念,重视对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前期设计、建设过程以及后期的完善与健全。这里的管理理念不仅仅局限于企业上层管理者在管理上的理念,还包括政府有关部门的思想观念、企业自身的发展理念和企业之间沟通交流的思想意识等。从国家有关部门的角度来说,要积极主动地建立起规范的物流管理信息化流程以及流程中用以参考的指标和数据标准,鼓励企业参与物流管理信息化的改革过程并为参与者提供相应的物质奖励。这样既能有效提高企业对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关注度和重视度,还可以降低企业投入物流信息化软件开发的成本资金。从企业自身的角度来说,要充实物流管理信息化设计方案和建设计划,在公司内部设立由专人负责的物流信息化管理部门,独立于其它任何部门而作为一个专门的管理部门单独存在。从企业之间关系往来的角度来说,要重视彼此之间物流管理信息化的技术沟通和经验交流。在企业之间开展广泛的物流信息化合作,使企业正确地认识和了解到信息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的作用和影响力。

2.加强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物流管理信息化平台

物流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可以让用户和顾客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收集到来自各个地方的数据资料和信息资源。企业可以通过提高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转效率最大限度地实现和落实企业之间信息资源的交换和共享,有效提升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从本质上来说,企业物流管理的信息化系统是对仓库存货、客户订单和运输配送等物流方面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决策分析和归纳存储的一种人机交互系统。要想构建出完善而健全的物流管理系统,就必须要先对物流管理系统中的各个信息模块进行补充和改进。在实现和落实了一体化信息系统模块的建设之后才能进一步构建起一体化的货源管理系统、网上仓库、GPS管理系统和电子地图维护系统等。强化企业内部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建设,不但能够改善企业和客户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状况,减少合作中因信息偏差而产生的风险;还可以对货源的物流踪迹实施跟踪性的监督,实现企业和客户之间的业务监督,以便最大限度地降低运营成本的投入资金。

3.提高网络信息建设,发展现代物流管理信息化技术

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上市企业,要实现公司内部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就必然要依靠先进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其中,自动识别技术和电子数据交换系统技术能够在有效提高物流运作效率的同时降低物流运输和管理的总成本。可见,物流的信息化技术是支撑着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基础性元素和前提性条件。利用现代化的物流技术来对企业物流的相关信息进行控制、管理和后期的加工处理,同时为本公司的物流管理人员和其它企业的管理人员提供战略决策和运作经验上的支持。

4.加快物流管理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培养、训练和教育物流管理信息化

专业人才指的是集物品流通知识和信息化专业技术于一身的复合型全能人才。人才的培育工作对当代企业的物流管理信息化发展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和影响。首先应该尽量顺应社会形势,开办或者参与一些面向各个高校的招聘会来招揽高等的信息人才。然后,企业内部要组织对新晋人才的知识教育和实践指导,推行从业人员上岗资格证书的培训制度。最后,如果企业内部的实际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设立起赏罚分明的奖惩制度来激励信息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结束语

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管理的理念、人才的培养、系统的建设和技术的更新这四个方面。在物流管理信息化的过程当中,企业一定要重视物流管理信息化的设计、建设和发展,构建企业之间物流管理信息的交流平台,引进先进的物流管理信息化技术,并且增强对物流管理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培育。

参考文献:

[1]何梅芳.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05:49-50.

[2]贾晋,齐艳.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问题及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07:91+95.

第6篇

但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却不尽人意。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造成:一方面,市场的需求不规范。在物流概念的炒作下,“大而全”一步到位的全套信息化建设思想流行,但对信息化阶段实施目标的可操作性和过程的可控制性等工程问题,在需求方面缺少准确、客观的把握;另一方面,IT企业之间的竞争很不规范,信息化项目中常常是关系运作大过需求运作,众多IT企业在电子商务网站赢利梦破灭之后,蜂拥而上地进行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造成了初级阶段规模化市场被过度分割的现象。

近年来涌现出一批大型物流企业,这些企业大都依赖于物流信息系统的完善和良好应用,但是中小物流企业在信息化进程中仍存在较多的问题或障碍。

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进程中的问题

物流涉及采购、生产、流通等多个环节,我国的物流企业由于长期采用传统的运作模式而各具特色,其体制的限制、业态的多样化带来了需求的迥异,更导致物流信息系统建立的复杂性。据统计,我国目前几十万家中小型物流企业中,实现信息化的比例不到10%,中小型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亟待起步。

发展战略暂属空白。物流企业信息化的发展需要经历培养人才、培养需求、培养管理技术的过程,但多数系统开发商缺乏战略眼光,未提出我国物流信息化长期发展的战略任务。物流企业信息化在我国具有巨大挖掘潜力和长远的发展前景,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开发商和物流企业参与国家的物流科技发展规划,协同作战,避免出现无序低效的竞争。

信息化程度低。据统计,北京地区物流企业采用信息化系统进行管理的不到30%,即使采用了计算机管理的,功能也非常简单。主要问题是大多数系统的成本较高,而中小企业的起点很低;市场上缺少适合中小企业起步的信息系统,而多数开发商普遍认为,物流信息市场在低端不具备开发价值。物流是一个网络,是资源整合,一个企业物流信息化程度再高,而相关的运输、包装、仓储、分检等环节与之合作的企业没有信息化,彼此效率就会大打折扣。

物流信息化人才缺乏。最为突出地表现在我国物流信息化企业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流信息系统。目前国内的研发能力无法和国际同行竞争,物流信息系统的标准较为混乱,不成体系,难以互联互通,难以实现信息共享。网络的设计与优化也缺乏基础理论的指导。

对信息化需求的层次不高。基础信息化仍然是当前国内企业需求的主要内容。最新的信息化需求调查结果显示:72%的企业仍把OA(办公自动化)建设列为未来一年的重点,86.1%的企业未来一年将上MRP2(制造资源计划),60%的企业把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列为下一阶段建设的重点。在相当长时期内,需求的特点仍是在规范流程中实现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共享,建立决策、控制依赖于信息数据的机制。

开发商难以盈利。物流软件是管理软件,需求的个性化和生产的批量化是难以统一的,因此造成开发成本极高。对开发商来讲,不能批量生产,成本就居高不下。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规范信息技术和开发的模式,加强咨询服务,以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

提供基础信息和公共服务的平台发展缓慢。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服务在大型企业的应用比例为23%,在大型物流企业的应用仅为12.5%,在中小企业基本是空白。基础技术服务应用比例趋少,整个行业的整合就相对困难。

由于以上的制约因素,目前我国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很不完善,跟发达国家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每年我国在物流费用上的经济损失达数百亿元,尽早实现我国物流的信息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7篇

[关键词]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2.024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2-00-02

在企业的管理中,物流管理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是现代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高低由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决定。虽然,目前我国的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还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在_成理想的效果方面还有一定的距离,需要学者和专家对此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然而随着近年来,我国企业不断深化对于物流管理方面的认识,专门从事物流服务方面的企业愈发重视起对物流的研究,而制造、批发和零售等企业也加强了对于物流方面的重视,降低物流成本成为了企业的第三利润。现代物流的核心便是信息化,其具有网络化和智能化等特点,其宗旨就是为了提高企业物流的效率、和降低物流的成本,以此满足客户的需求。企业的物流管理只有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才能在现代网络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具备更高的综合竞争力。

1 物流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1.1 物流管理是供应链体系的重要环节

供应链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物流管理,其不仅贯穿于整个供应链,还连接着各个企业间的供应链,充当着企业相互合作的纽带,在整个供应链中,物流价值占了其价值的一半以上。因此,为了能够有效保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集成和高效运作,有效地管理供应链的物流过程是当前的重要措施之一。在传统的管理中,物流只是企业中的一个辅助部门,在企业的生产和销售中仅仅起着支持的作用,但是在当前的供应链管理环境中,物流系统成为了和生产系统地位相当的重要部门。在现代的企业市场环境中,企业必须加强物流管理和建设更加高效的供应链系统,才能有效地提高企业物流和生产的运作能力和平衡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提高供应链的敏捷性和适用性。

1.2 物流管理是提升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经过研究和调查可以发现,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把企业的利润分为了三种利润源泉,第一利润源泉便是企业把在最初的时候,通过降低人工和材料成本的方式来提高利润的方式;在经过一定的发展后,第一利润渐渐降低,企业的关注点逐渐转变为扩大产品的销售上,而这就是所说的第二利润源泉;直到现今,随着市场竞争的逐渐激烈,企业在市场中的份额受到了限制,企业在降低成本的过程中发现了物流费用的重要性,这即是所说的第三利润源泉。物流成本在企业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甚至在有些企业中占据了35%以上的销售额,是其营业成本中的重要项目,但是和其他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物流成本明显要高很多,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我国的企业在提高企业的物流效能后,物流成本将有很大的的压缩空间,也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利润发展空间。

1.3 物流管理是市场创新的强大动力

随着市场、科技和经济环境的迅速发展和变化,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技术和手段逐渐出现,即物流管理,和物流有关的企业资源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调整、分化、组合和演变,从而出现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物流管理出现后,不仅产品、企业和产业有了新的变化,甚至在新技术的出现后,企业的内部竞争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物流管理是新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不仅能够促进企业新的市场开发,推动产业的发展,促进新产业和市场的出现,从而满足更多的市场需求,还能够为企业和市场的发展提供理论、技术和服务等条件支持。

2 实现我国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对策

2.1 培养专业化人才

专业的人才队伍是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为了加快相关行业的建设速度,首要的任务便是吸收和培养一批物流管理信息化方面的专业人才,并建立起一支专业化较强的人才队伍。企业要发展就需要人才,而专业化的人才来源可以通过社会招聘来选拔和吸取一些具有相关实践技能的技术性专业人才,在选拔人才的过程中可以使用人才定岗的方式,与此同时还要对内部员工进行相关的培训和指导,在培训的过程中一定要以培养综合性人才为目标,而人才的分配方式则可以根据物流管理信息化的需求来配置。在人才队伍方面来说,必须依据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示范,积极吸取先进国家的物流管理信息化人才培养方式,在先进的经验上不断的提升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发展水平。

2.2 研发专业化技术

管理技术是物流管理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其影响着物流管理信息化的效率,因此,重视先进信息管理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不仅是实现企业物流管理方式信息化的前提,更是控制和处理物流信息的有效手段,也就是说管理技术的提高有利于管理效率的提高,从而降低运营成本。自动化辨识技术和系统数据交换技术是物流管理信息化技术中需要重点突出的部分,前者包括了声音、视频、射频、磁条和条码的技术识别,而后者的运用可以使企业的物流信息达成自动化处理,从而具有更加规范的运作过程,使得报文更加标准化、软件更加结构化、单证更加格式化,使企业具有更加完善的物流管理方式,从而加快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2.3 更新管理理念

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必须依靠理念的指导,企业适应现代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理念的更新换代。一方面,企业的管理者必须要重视起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想层面,充分的认识到其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并加强对于降低企业投资成本和提高企业管理、生产效率的经营意识,加强物流管理部门的建设,为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更多的人力、物力和技术上的支持,甚至可以安排具有相关经验的专业性人才来进行相关的建设后工作。另一方面,企业的各个部门应该加强和管理部门的沟通、交流和配合,各部门间也应该吸取和总结相关的经验,为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而努力,朝着企业的最终目标不断发展和前进,最终实现企业的效益最大化。

2.4 重视资源管理

企业加强企业信息资源方面的管理和应用,有利于促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综合性工程,其建设需要庞大的知识体系和运用多种学科的相关知识。对企业的信息资源进行合理的组织、规划和控制,有利于加强企业信息资源的管理,有利于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企业的信息资源,从而为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完善的信息资源,使其的建设能够更加顺利的开展。而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可以两方面入手,首先,可以根据企业发展的特征,制定出相关的管理方式,从而确定企业发展的目标,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对企业产生的数据进行规划,整理和分析相关的物流数据,以此提升物流管理信息化的整体水平;其次,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发展离不开电子计算机的支持,因此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建立完善的电子计算机管理系统,并定期更新和维护计算机系统的信息,维持其稳步发展。

3 结 语

企业只有重视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才能够有效地提高现有物流管理水平和效率,从而实现物流信息化管理。物流管理方式的完善能够有效地促进企业的发展,而企业的发展又能够带动物流管理方式的进步,也就是说,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企业加大对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不仅有利于企业管理方式的改进,还能有效地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主要参考文献

[1]赵光辉.我国物流信息化服务的经济效益评价[J].统计与决策,2016(4).

[2]王昕天,汪向东.电子商务背景下物流信息化的新趋势――基于信息化物流的研究框架[J].中国流通经济,2015(1).

第8篇

关键词:中小型企业 信息化 管理信息系统

0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第三利润源”――物流的争夺进入白热化。相对于大型物流企业而言,作为资金较为薄弱、人才匮乏、内外环境因素相对复杂的中小型物流企业缺乏针对性的物流信息化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在资源和技术理论限制下,中小型物流企业MIS仅提高工作效率,却难以提升物流水平。因此,笔者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旨,研究中小型物流企业信息系统问题和提出解决策略。

1 我国中小型物流企业信息化

1.1 中小型物流企业信息化问题

从数据统计看,我国物流成本往往比发达国家高出2-3倍。虽然信息化理念逐渐普及,但是由于诸多因素,我国中小型物流企业的MIS普遍成熟度低,协调性弱,智能化差,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以SWOT剖析中小型物流企业经营模式,对其突出原因进行分析:

1.1.1 管理理念落后

管理人员素质低,国外管理理念“水土不服”,权职不对称等原因导致中小型物流企业管理章程混乱,各部门职务区分不明,组织架构设置不合理等。这些内部原因极大制约了中小型物流企业发展以及信息化全面统筹实施。

1.1.2 资金匮乏

大部分中小型物流企业在缺乏大财团的支持和政府高额资金扶助下,很难筹集大量资金进行高端成熟的信息化平台建设。因而大部分企业只能外包MIS给专业能力较弱的程序设计小公司。前期的MIS系统设计和硬件设备投放已经让中小型物流企业捉襟见肘,再难为后期MIS的完善优化提供资金保障。

1.1.3 信息人才稀缺

中小型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较弱,难以吸纳高素质信息人才。由于缺乏信息人才,企业极难获取高含量专业知识而盲目开设信息化项目,MIS实施困难,无法及时维护升级MIS。从长远角度看,高素质的信息人才是提升中小型物流企业信息化的必要条件。

1.1.4 环境因素复杂

目前在我国市场经济中,由于不完善的信任机制导致政府、企业、个人三者间协调性差,思维方式的固化阻碍了社会市场经济的信息交流。繁复的政府企业管理制度导致的信息不对称,直接影响整个上下游企业的工作效率。此外,地域分化和局域网问题使得很多基于B/S构建的MIS很难完成企业内部,企业间的信息快速传达。各类难以人为控制的环境因素极大挑战中小型物流企业MIS的适应力、应变力和控制力。

1.1.5 需求导向性MIS弊端重重

为了应对激增的大量货物业务,中小型物流企业都只是根据客户需求和业务特点设置MIS的功能模块。缺乏统筹规划的需求导向性MIS短时间内的确能提高企业利益,从长远角度看却无法增强企业竞争力。

1.1.6 MIS安全性差

目前,大部分中小型物流企业通过网络进行运营。而低安全性的MIS极易因外界物理原因丢失泄露重要信息。一旦公司的服务器出现故障,或者电路意外短路,甚至网络受到干扰,整个MIS将出现瘫痪,公司业务将根本无法进行。

1.1.7 MIS智能化低

由于前面因素的作用,中小型物流企业MIS几乎没有智能化模块。智能物流系统能极大整合信息,优化配置企业资源,增强物流服务的便利性,加快新增业务反应速度和降低服务成本,延伸企业在供应链中上下游的业务。智能化的MIS才是中小型物流企业降低物流成本,赢得潜在利益的关键所在。

1.2 久信公司信息化优缺点

上海东方久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久信)是一个综合性的现代物流企业,主营制造业物流业销售业。2004年起,上海久信公司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信息化改革,外包MIS涉及编程,而后成立信息部,完全由自己掌控MIS的优化升级。

基于B/S架构编制的久信信息根据业务情况设置功能模块,使信息在水平上能快速交互于各个部门,解放了大量劳动力以及物料成本;在垂直上能整合数据成各类综合性报表,为公司高层对战略的决策优化提供极具价值的参考。从资金投入和物流管理人才素质角度看,久信信息化相对于其他中小型企业而言可谓取得相当大的成就。但是MIS缺乏统筹规划,局域网限制信息传输,系统恢复力较弱,二次信息孤岛和系统专业化、集成化、系统化不够仍滞阻了久信快速扩增业务。

2 中小型物流企业信息优化策略

2.1 中小型物流企业优化

2.1.1 企业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合理管理流程再建和企业资源计划的信息建设

中小型物流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经济形势,结合管理理论建立合理的管理流程法则和最优的组织架构。合理的管理流程使得企业资源计划的信息建设能够充分调配创造价值最高的企业人力资源。此外,企业需要投放更多比重的资金吸引物流管理人才和员工基础信息能力的培训。

2.1.2 企业需提升自身水平,降低环境因素风险

企业积极建立信用评价体系和信用机制,形成政府、企业及个人间的良好信用关系,改善经济环境。大部分环境因素是难以人为控制的,所以中小型物流企业只能尽力提升自身水平,即从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物流系统集成模式、联盟组织方式、利益驱动机制与分配方案、物流过程设计、物流组织柔性及应变措施等方面来控制物流风险。

2.1.3 VPN改善MIS跨区域信息传输

局域网使得中小型物流企业远距离管理操作薄弱。VPN是利用公共网络资源为客户构成专用网的一种业务,建立稳定可靠的网络平台,能够提高信息传输效率,节约企业运营成本。

2.1.4 云计算、托管服务器增强MIS安全性

针对物理原因导致信息系统丢失数据或重要操作,中小型物流企业可以基于云计算来增强系统恢复功能。云里面的空间极大而且一定程度上能有效规避硬件问题引发的数据丢失风险,企业可以运用云计算,把大部分数据放在云里,在后台储存一些重要数据和进行信息处理等操作。建议企业把自己MIS服务器托管给电信等公司降低服务器受损概率和工作难度。

2.1.5 基于数据挖掘提高MIS智能化

以数据挖掘为基础,近年来web GIs技术逐渐运用进物流信息系统,演变成应急物流系统。一般该系统分为4层级结构:人机交互层、功能层、控层和数据层;6大功能模块:需求物资紧急查找模块、应急物资精确配给模块、运输实时动态跟踪模块、运输最佳路径分析模块、物资收发实时可视模块、应急物流评价模块。该系统模型在物流库存与运输方面有着极大的操作智能化突破,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能够迅速提升MIS智能模块,操作难度较低。

2.2 提升久信信息水平意见

2.2.1 改善内外环境,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久信公司需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完善管理监督体制,提高员工的物流管理水平。此外,加快提高自身信用意识的速度,提高客户信誉度,发展新客户新市场,通过新的信息化供应链系统的运作模式(产销一体化整合型新模式)探讨出善于沟通并达成双赢的商业运作新模式;建立防范信用风险的物流管理体系和风险控制机制,提高企业物流计划决策和市场应变能力。

2.2.2 久信MIS系统优化

经多角度分析,主要有两个途径:

①针对MIS系统存在隐患风险,久信公司可以协调各部门资源统筹规划MIS再建。

a摈弃传统的业务需求决定信息系统理念,久信重新定位自我信息化高度,着重于全局完善MIS。

b针对上海母公司和深圳子公司的信息传输管理问题,建议久信使用VRF to VRF创造一个良好的远程信息交互管控,减少物流资源的浪费。

c在现有的信息平台基础上,分析自身情况设定信息安全级别,运用云计算提高重要数据恢复力。

d建造数据库,在原有MIS基础上构建应急物流系统,提高潜在价值业务信息挖掘能力和提升公司信息技术软实力。

e托管服务器降低物理性损害MIS的稳定运营。

②现在SAP有推出针对中小型物流企业较为经济高效的小型SAP系统,久信公司可以选择外包MIS于SAP公司。

第一个方案要求久信公司拥有高技术含量的信息实力和丰富的信息实践经验人才,第二个方案技术要求相对较少,但是需要较高的资金投入。此外,久信公司可以进一步运用物流平台,与其他物流企业合作,充分调配社会资源,创造社会隐性价值,分摊物流风险,寻求物流行业的整体突破。

3 总结

由于自身条件限制,中小型物流企业需从各方途径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充分结合新技术,以全局为着手点建设运用MIS,让信息引领公司发展,进一步实现经营数字化,办公信息化,销售网络化,规避物流风险。

参考文献:

[1]吴志丹,赵琰.基于数据挖掘和WebGIS的应急物流决策支持系统研究,物流科技,2012(4).

[2]李智.港口口岸智能化与智能物流系统,物流科技:1-15.

[3]王玉娥,刘晖.WebGIS及其体系结构研究[J].测绘工程,2009(2):70-73.

[4]祖巧红,郭芳,曹萌萌.数据挖掘服务在物流配送规划中的应用,物流科技,2011(12):7-9.

[5]昊同,杨永川云计算环境下的取证研究[J].电信科学,2010,(12):79-82.

[6]罗钢,林建.实施.EAI_解决信息孤岛问题,信息技术,2003.

[7]罗艳兵,蔡鸿明.应用企业数据模型解决信息孤岛的研究,信息技术,2007.2.

[8]张玲玲.林健企业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影响力分析[J].企业经济,2001(4):61-69.

基金项目:受上海市教委“2011年度上海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项目”建设经费资助。

The Optimization Study Of Small Medium Logistics Enterprises’Information System

--Take ShangHai JiuXin Company As An Example

ZHENG Ling-long,WANG Rui,LIU Xiang-rong,HAN Xue,ZHOU Hong-zhang

第9篇

近些年来,我国物流企业已经取得了飞跃性进展。然而,其在发展过程中又呈现出了一些新的问题,这显然已经成为亟需解决的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

1.1技术因素

规模经济的概念最初就是从设备、技术工艺的角度提出来的,伴随采用更专业化的设备、先进的技术工艺使得操作更加标准化、简单化和程序化,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降低单位生产成本,进而实现规模经济性。不同的技术工艺水平决定实现生产的最佳规模有不同的标准。在既定的技术水平下,当物流企业已达到最佳生产规模时,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可能出现规模不经济现象,这时,可以通过改进提高其组织技术水平来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在更大产出上保持规模经济性。因此,技术因素是影响物流企业规模经济实现的动态因素,应该随着物流企业规模的扩大相应改进更新其技术水平,以有助规模经济效应的更好发挥。

1.2管理因素

管理水平也是影响物流企业规模经济效益的主要内部因素之一,它主要包括物流企业生产层面的管理和经营层面的管理,即生产管理与经营管理。从管理的五大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看,物流企业规模扩大的同时,必然带来物流企业各部门之间的组织、协调等方面的负担,此时应该及时建立新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机制来提高原有管理水平,才能实现规模经济。否则,物流企业规模的扩大不仅不能带来规模经济效益,反而出现规模不经济现象。经营管理则是除生产管理外的其他一切管理活动,主要目标是控制非生产环节中的成本。当物流企业以横向、纵向以及混合购并等方式扩大规模时,其管理的复杂性和难度也会大幅度增加,此时物流企业应该建立与当前生产经营规模相匹配的管理体系,这样才能有助于实现规模经济;否则就会走向规模不经济。因此,随着物流企业规模的扩大,管理水平也应该相应提高才能实现规模经济。

1.3市场因素

物流企业实现规模经济的前提条件是扩大服务规模,而扩大规模不能盲目扩大,应该根据市场范围及市场上对于该服务的需求来决定。较大的市场范围及市场需求量才能有较大的市场规模,这样物流企业就可以通过扩大服务规模实现规模经济效益,降低成本,追求利润最大化。可见,市场需求及市场范围是影响物流企业实现规模经济的重要外部因素。但需要强调的是,并不是扩大市场需求及市场范围必然能够实现规模经济,因为当物流企业的市场规模已经超出其服务能力时,扩大市场规模已经没有意义。这时就应该从其他因素考虑,例如提高管理技术水平、改进业务操作流程等来降低成本,以促进规模经济的实现。

2物流企业规模经济的实现方式

2.1技术层面:物流信息技术提高,物流运作成本降低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在物流领域,信息化的渗透主要体现在装卸搬运、运输、仓储、流通加工等各个环节。在装卸搬运方面,各种现代信息化、机械化作业设备的大力推行使用,替代了传统人力劳动,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了人力成本。在运输方面,GPS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物流企业和客户可以随时追踪货物动态信息,方便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服务质量,从而有机会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为物流企业扩大规模、实现规模经济奠定了技术基础。

2.2管理层面: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式管理

物流企业可以通过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式(如图2所示)管理来扩大企业规模,降低运作成本,进而实现规模经济效应。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式管理就是实现物流战略联盟。横向一体化是指不同物流企业之间,尤其是与知名国际物流企业的联合,纵向一体化是指物流企业与其上游企业或下游企业联合。横向一体化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快速扩大物流企业市场的地理辐射面,构成物流企业实现规模经济的基本前提,同时对于打破物流企业之间过度竞争、相互分割的局面有很重要的作用。通过不同物流企业之间,尤其是国内物流企业与国外知名物流企业之间的战略联盟,可以实现物流企业间资源共享和业务流程优化。国外知名物流企业拥有先进的物流设备、丰富的经验、优质的服务和先进的管理,而国内物流企业了解国内物流政策及物流行情,同时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因此,二者之间横向一体化的物流战略联盟,有利于扩大市场规模,促进物流企业实现规模经济效应。联盟各方通过纵向一体化方式可以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经过长期合作和沟通减少交易的盲目性和搜寻信息成本,同时降低交易过程中的讨价还价成本。

2.3市场层面:连锁配送中心的建立使得市场规模扩大

连锁企业成功经营的前提是商品能够及时配送,因此通过连锁配送中心的建立实现物流企业规模经济效应是与连锁企业规模经营相适应的。物流企业通过建立跨区域、跨行业的物流配送中心结点,实行统一经营、统一管理,可以提高市场范围和市场份额,从而在市场层面促进物流企业规模经济的实现。以美国某著名物流企业为例,该物流企业的地理辐射面很广,几乎在全美各地都开设了物流服务业务,目前拥有35家配送中心,负责将300多家厂家生产的商品配送到全国7000多家零售企业,已经形成了以亚特兰大、达拉斯及芝加哥为中心的统一调配的配送网络,同时在客户周边选点建立网络型配送结点,任意两结点间均少于24小时的路程,整个网络既方便又合理。我国物流企业可以借鉴此成功案例建立连锁配送中心,首先选择拥有区位优势和经济优势的城市作为中心辐射点,建立一级配送中心(配送总部),然后在辐射区内以递进方式建立次一级配送中心(子配送中心),依次类推,形成辐射全国范围的物流配送网络体系,扩大物流企业市场规模,促进其规模经济的实现。

3信息化促进物流企业实现规模经济效应

先进的信息技术为物流企业准时准点、高效的物流服务提供了技术保障。同时通过准确、快速的实时信息交流,能够实现同一物流企业不同部门之间,甚至跨国物流企业各部门之间的有效衔接,从而提高物流服务效率,降低整个物流环节中的运作成本。在信息化大发展的外部环境下,如果我国物流企业能够顺应市场需要,积极转变传统的组织生产方式,将有助于物流企业改变一直存在的“多、小、散、弱”困境,从而顺利实现规模经济效应。

3.1信息化助力“节约型物流”

在整个物流过程中,包括运输、储存、加工、包装、装卸、配送和信息处理等环节。然而仅运输环节的成本就占到整个物流成本的55%左右,因此,从节约运输费用角度考虑,最有可能较大幅度降低物流企业总成本。通过应用GPS、GIS、EDI技术、条形码技术、EFI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充分整合物流企业已有的资源,扩大规模,提高组织化程度,降低交易成本、时间成本和运输成本等,建立节约型物流,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先进的信息手段可以帮助物流企业实现过程指标的量化,例如当发现某车辆存在油耗偏高的现象时,可以通过查看信息采集报告,发现该车行驶中存在着急加速、急减速次数较多、怠速时间过长等问题,显然这是驾驶员不良操作导致的。这样物流企业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对驾驶员进行培训,从而降低能耗,节约运输成本。因此,物流企业应该积极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节约型物流”,从而在成本上领先于市场中其他竞争者。

3.2信息化促进物流企业一体化、规模化发展

一体化式物流战略联盟是物流企业实现规模经济的方式之一。不论是横向一体化还是纵向一体化,战略合作伙伴之间信息共享度高、信息时效性强是一体化运作的基本要求,如果合作伙伴之间信息交流不及时,一体化也便失去意义。因此,物流企业实行一体化式物流战略联盟的基本前提是各合作伙伴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物流企业与其上游生产企业实行纵向一体化联盟时,在其配送中心和生产厂家之间可以建立电子订货系统(EOS),这样生产厂家便能及时接到配送中心发出的订货信息,以便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计划;物流企业与其下游商店实行纵向一体化联盟时,在二者之间建立销售时点(POS)信息管理系统,这样配送中心可以根据商店及时反馈的销售情况调整配送计划。可见,信息化对于实现物流企业一体化、规模化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物流企业一体化、规模化的成功运作才能带来规模经济效益的实现。

3.3信息化是物流企业连锁配送中心成功运营的基础

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物流企业建立连锁配送中心也不例外。物流企业的连锁配送中心一般都是跨区域、跨行业,给物流企业带来更大市场范围和市场份额的同时,也带来物流企业管理、组织这些配送中心如何有效衔接、协作的难题。连锁配送的特点是品种多、批量小、频率高、点多快速,对连锁配送中心实行统一管理、统一信息、统一标准是连锁配送的根本要求,也是物流企业对配送中心规范化管理的需要。实行信息化是物流企业实现连锁配送中心有效协作的重要手段之一。信息系统是连锁配送中心的中枢,主要负责收集各配送中心的信息、供应商的联网信息和订货信息,物流企业根据信息做出相应决策。信息化可以简化物流企业与配送中心、各连锁配送中心之间的沟通环节,实现信息的公开化和共享性,可最大限度地提高物流企业和配送中心的人员、物资、金钱、时间等物流资源的利用效率,达到集约化经营、节约物流成本、实现规模经济的效果。因此,信息化是连锁配送中心有效运营衔接的前提,也有助于物流企业扩大市场和节约成本,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4小结

第10篇

关键词:现代物流;信息化;业务流程重组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和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多品种、快节奏、个性化需求、高质量和低成本已经成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发展趋势。在这种形势下,作为“第三利润源泉”的物流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发展现代物流就成为企业有效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而高效的物流运作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持,因此通过信息化来改善企业物流管理就成为了企业发展的重要选择。在此,笔者通过对一家商业流通企业(H公司)的物流信息化改造的分析来简述信息化在企业物流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一、现代企业物流信息化发展趋势

现代企业物流管理最重要的是物流过程中的信息管理,以电子商务技术应用为代表的信息革命,为企业物流的信息管理提供了丰富的技术手段和解决方案,大幅度提高了信息管理水平和客户服务质量。企业物流发展呈现物流管理信息化趋势。

(一)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企业物流管理

物流管理是一门专业化非常强的技术,但从物流过程来说,80%的物流程序是相似的,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设计物流专家管理系统,为传统企业改造物流管理提供指导,在企业录入生产计划和销售计划后,物流专家管理系统可以为企业特别设定物流管理方案,供企业参考运行。同时根据企业相关计划的调整,对此方案进行修正,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

(二)利用低成本物流信息交换平台,大幅度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B2B交易平台,为传统企业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贸易机会,大大降低了企业的采购和销售成本。任何有物流需求的企业,都可以通过平台进行低成本物流信息交换,通过平台进行低成本营销,拓展业务市场。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完善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网络

通过有效的信息渠道,将物流过程中实物库存暂时用信息代替,形成信息虚拟库存,建立需求端数据自动收集系统,在供应链的不同环节采用EDI交换数据,建立基于INTERNET的数据实时更新和浏览查询、共用数据库、共享库存信息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不断提高物流信息处理功能,将企业各个物流环节、各种物流作业的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分析、传递,并为管理提供各种作业明细信息及决策信息。

二、物流信息化的价值

(一)信息化使物流功能得到整合

物流系统是由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加工、配送等多个作业环节(或称为物流功能)构成的,这些环节相互联系形成物流系统整体。在物流信息化之前,即使从观念上考虑了系统整体优化,但由于信息管理手段落后,信息传递速度慢、准确性差,而且缺乏共享性,使得各功能之间的衔接不协调或相互脱节。运输规模与库存成本之间的矛盾、配送成本与顾客服务水平之间的矛盾、中转运输与装卸搬运之间的矛盾等,都是现代物流系统经常需要平衡的问题。解决这些矛盾,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上述物流环节进行功能整合,联合运输、共同配送、延迟物流、加工、配送一体化等都是物流功能整合的有效形式[1]。

(二)信息化使供应链各环节之间协调运行

在买方市场格局下,市场竞争的焦点是争夺顾客,因此,理所当然地应当把客户的需求放在第一位[2]。而传统物流管理的弊病就在于供应链各成员,企业管理各环节之间相互脱节、信息沟通少,造成了信息流动慢、物资流动慢、资金流动慢、响应速度慢,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不高。而物流信息化通过物流信息网络,就能使物流各环节上的成员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从而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准确、快速传递。在这种物流信息实时反应的网络条件下,物流各环节成员能够相互支持,互相配合,以适应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

牛鞭效应就是由于缺乏集中控制的信息所致,使得在供应链较长的情况下,生产与最终需求之间差异增大。通过信息的集中控制和信息共享,可以减少随机性和缩短提前期,从而减少牛鞭效应[3]。

(三)信息化改善了物流系统的时空效应

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是物流系统的两个主要功能。时间效应指通过商品库存消除商品生产与消耗在时间上的矛盾,使生产与消耗在时间空间上达到一致;空间效应指通过运输、配送等活动消除商品生产与消耗在空间位置上的矛盾,达到生产与消耗位置空间上的一致。物流信息化通过快速、准确地传递物流信息,使生产厂商和物流提供商能随时掌握商品需求者的需求状况,生产厂商实行准时制(Just In Time)生产,物流提供商实行准时制(Just In Time)配送,将生产地和流通过程中的库存减少到最低程度,供应商与生产厂商或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被拉近,甚至达到“零库存”或“零距离”,由此降低物流费用。

(四)信息化提高了物流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

现代生产系统是以定单为依据,即采用定制化生产方式,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而且,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必须快速反应,这既是消费者的要求,也是生产者降低成本、形成竞争优势的需要。生产系统的快速反应必然要求物流系统与之匹配,即也要快速反应。只有物流信息化才能实现快速反应。

三、H公司物流信息化改造分析

H公司是一个专业经营各种印刷包装材料的物资流通企业,由于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的制约,企业经营机制僵化、管理水平不高、经营成本过高、企业综合竞争力较低。随着公司所在行业的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经营状况不断恶化,生存面临威胁。流通领域的新态势表明,现代物流企业是物资企业的发展方向[3]。因此,为了扭转被动局面,谋求公司的进一步发展,H公司经过深思熟虑,提出了以提高物流管理水平为核心,实现从传统仓储型物资流通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的企业发展战略。而物流信息化是企业提高物流运作管理能力的必要手段[4]。

(一)公司业务流程重组(BPR)

信息化必然涉及到企业的各项业务环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分析和重组。本文运用IDEF0[6]模型对H公司现有业务流程以及重组后的流程进行分析。

1.原有流程分析

主要作业以及各流程环节的文件传递主要通过手工完成,信息处理速度慢、效率低;

订单作业流程较繁琐,控制点不明确,订单的获取、确认、处理都有业务员参与,重复进行,造成响应速度较慢;

订单执行流程即发货、运输缺乏必要的协调控制,导致信息无法共享,衔接不畅,车辆调配不科学;

采购与库存管理信息化程度低,凭经验采购导致采购准确性差,供应商管理效率低;库存商品管理不能给采购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同时由于信息处理速度慢导致对订单的执行较慢。

2.重组后的流程分析(借助信息管理系统)

公司主要流程的改进集中在销售、采购、库存和配送四个方面。

(1)销售进行科学的计划控制,通过销售管理系统使订单流程更加简化。通过客户关系系统和销售管理系统进行客户分类和订单分类管理,对于可控订单,业务负责人在获取订单的同时即给予确认。对于不可控订单,在进入销售系统时,由业务营管部给予确认;

(2)订单进入销售管理系统,由业务营管人员生成处理结果。通过企业内网传递给配送中心营管部,营管部及时将来自于不同业务部门的信息进行整理,然后同时将相关指令发送至仓管部、综合服务部、配送部,通过库存管理系统、配送管理系统完成订单;

(3)采购由配送中心统一负责,通过比质比价采购管理系统对供应商以及采购流程进行管理,同时与库存管理系统紧密衔接,确保采购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二)H公司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分析

现代物流配送中心信息管理系统应当主要由采购入库管理系统、出库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和经营绩效管理系统构成。其中,采购入库管理系统包括采购管理系统、入库作业处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和应付账款管理系统;出库管理系统包括订单处理系统、拣货与流通加工管理系统、派车和出货配送管理系统;经营绩效管理系统包括配送资源计划、经营管理系统和绩效管理系统。

根据业务流程再造,结合H公司设备现状和业务需要,公司的物流信息化应当先解决采购管理、库存管理和配送管理问题,因此,考虑首先开发采购入库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和出货配

送管理系统。

(三)效果分析

H公司进行实施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具体表现在物流成本的降低、响应速度的加快和客户满意度的提高(服务质量改善),其中,客户满意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物流成本和响应速度的改善。

1.物流成本下降

所谓物流成本,是指产品空间位移(包括静止)过程中所耗费的各种资源的货币表现。是物品在实物运动过程中所指出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总和[7]。物流成本包括物流各项活动的成本,如运输、储存、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方面的成本与费用。

(1)H公司物流成本的构成

根据H公司商品采购和销售的实际情况,可将公司物流主要成本归纳为三部分:采购成本、运输成本和库存成本。

①采购成本:主要包括商品购价、交易费用以及差旅费。

②库存成本:主要包括库存商品资金占用成本、库存维持成本、商品损坏成本、积压商品成本、设备折旧费以及人员工资等。

③运输成本:主要包括车辆折旧费、养路费、耗油费、运费、装卸费以及人工费用等。

(2)采购成本的有效控制

H公司通过信息化对采购成本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①供应商管理系统的建立和完善,使公司采购部门能够更加及时、准确的掌握采购商品的有效信息,以便能够根据业务部门的需求快速组织质优价廉的商品,避免了因准备不足而导致的临时采购成本上升。同时,也有效降低了缺货成本。

②比质比价采购系统合理引入了供应商竞争机制,有利于降低商品采购价格,而公司内部对采购信息的共享,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采购的暗箱操作。

(3)库存成本的有效控制

从库存成本构成来看,H公司的库存成本主要集中在库存商品资金占用成本、库存维持成本、积压成本和人力成本等方面。影响库存成本的关键因素是合理库存量、采购量以及存货管理。

①以往各分公司经理单纯追求销售,为了避免缺货所造成的销售损失,往往保持较高的安全库存量,每次进货时也多凭借经验,缺乏科学依据,因此经常造成库存大量积压。流程改造后,配送中心统一进行采购,在信息系统的支持下,每个月通过对历史数据和市场预测的分析,生成安全库存量,从而使库存量更加切合市场需要,减少过量库存的资金占压和维持成本。

②通过建立供应商管理系统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互通信息。一方面可以通过减少供货提前期降低安全库存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建立信息库存,减少有效库存成本。

③合理使用仓库。通过物流配送中心的建立,依靠信息系统的支持,配送信息传达配送中心,由配送中心及时将第二天的预测销售商品配送至周转库。每天只需配送一次,增加的费用是一次的配送费用,同节省的费用相比,后者更加显著。

(4)运输成本的控制

H公司的运输成本主要是公司向客户配送货物所发生的费用。公司运输成本高的原因在于重复运输、满载率低。通过信息化,在物流中心实现对运输路线的合理规划,以及配送信息的集中处理,可以减少同一客户重复派单、同一路线上的不同客户重复运输的情况,降低运输成本。

2.响应速度加快

响应速度加快的体现在于对客户需求、市场信息的及时反应,主要表现为订单处理速度时间的缩短、服务投诉处理的及时、对市场信息了解、分析并采取行动的速度。

(1)订单处理速度

对订单进行分类管理,对于大型忠实客户的可控订单,由专人管理。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客户数据库中可以随时调用客户的准确信息(地址、配送路线等),在获取订单时确定订单,订单处理信息经由企业内网传递到配送中心营管部,而营管部在第一时间同时安排仓管部进行拣货、配货,配送部合理安排车辆,从而使货物快速的送达客户。

对于不可控订单,子公司营管部在确认订单的同时,将客户有关信息及处理结果在网上传达配送中心营管部,营管部根据出库单要求安排仓管部配货待提或是配送到户。

利用条形码技术,通过对公司的物流信息进行采集跟踪,可以降低企业在商品管理、仓储运输、市场销售等方面的差错率,提高活动效率,从而提高公司的整体响应速度。

(2)售后服务

各子公司成立专业服务队伍,对客户的有关投诉随时响应,在第一时间给予答复和处理。在供应商管理系统中建立其商品常见问题及故障原因和处理措施资料库,并同供应商售后服务部门保持即时联系,缩短客诉鉴别和处理时间。

(3)客户满意度提高

客户满意度取决于对企业服务质量的认可程度,一般来讲,包括商品质量、价格、对客户需求响应和处理的速度、售后服务水平、服务态度等等。通过上述分析,成本的降低可以导致价格有更大的空间,而响应速度的提高直接改善了服务质量,因此说,客户满意度的到了有效提升。

通过对H公司物流信息化改造的分析来看,信息化对于企业物流成本的控制和物流管理水平的改善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经济全球化的持续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社会专业化分工的进一步深化,给现代物流业开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物流已经成为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同时也为企业的物流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信息时代的到来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企业物流必须及时跟上企业信息化的步伐,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武装自己,增强市场竞争力,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徐天亮,余虹.现代物流从信息化走向知识管理[C].中国顶级物流专家论文大汇编,2007.

[2]郜振挺.一流三网――海尔物流创新模式[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

[3]刘磁生,陈由谷,唐守诚,曹遗生.国有物资企业向物流企业转型的思考[J].经济管理,2008,(3).

[4]陈孝庆.企业信息化与供应链管理[J].物流技术,2002,(3).

第11篇

    一、物流信息管理的战略地位

    现代物流信息在物流活动中起着神经系统的作用,“牵一发而动全身”。主要通过它的几项基本功能来实现的,包括:(1)市场交易活动功能交易活动主要记录接货内容、安排储存任务、作业程序选择、制定价格、及相关人员查询等。物流信息的交易作用就是记录物流活动的基本内容。主要特征是:程序化、规范化交互式,强调整个信息系统的效率性和集成性。(2)业务控制功能物流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以及现有管理个体和资源的管理,要有信息系统来做相关的控制,应该建立完善的考核指标体系来对作业计划和绩效进行评价和鉴别,这里强调了信息系统作为控制工作和加强控制力度的作用。(3)工作协调功能在物流运作中,加强信息的集成与流通,有利于工作的时效性,提高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减少劳动强度系数。这里,物流信息系统也有重要作用发挥。(4)支持决策和战略功能物流信息管理协调工作人员和管理层进行活动的评估、和成本-收益分析,从而更好地进行决策。强调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支持决策和战略定位作用。正是由于物流信息有这么重要的作用,因此,对物流进行信息化管理,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壮大日益为从业者和管理信息系统提供商所重视。

    二、物流信息管理的发展过程对物流活动的认识

    最早起源于美国,根据物流理念的创新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阶段,可以将企业物流信息化的进程归纳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那时的“物流”活动还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物流,企业物流信息的采集、传输主要依靠普通信函、电话、手工记录,物流信息管理处于简单粗放阶段。第二个阶段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企业物流信息的管理主要围绕库存和交易,企业开始使用计算机处理信息,但限于物流理念及计算机技术的限制,企业物流信息化仍处于较低水平。第三个阶段是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企业开始注重物流管理的系统化和整体化,物料需求计划(MRP)、制造资源计划(MR-PII)概念被企业提出,企业的信息管理流程逐步向规范化、标准化迈进,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模式用于物流管理当中,信息管理在物流管理中已逐步体现出中枢神经的作用。第四个阶段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现在,全面质量管理(TQM)、准时制工作法(JIT)、业务流程重组(BPR)、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电子商务(EC)的逐步提出,大大地丰富了物流管理和信息管理的概念。通讯技术诸如宽带技术、无线技术、空间定位技术等以及信息管理技术如Intranet、Internet的广泛应用、识别技术、数据仓库技术等的飞速发展,使物流信息管理在真正意义上跃入了“高级”阶段。

    三、物流企业信息化的特点

    (1)物流信息化的高层次应用表现为网络化这里指的网络化有两层含义:一是物流配送系统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包括物流配送中心与供应商或制造商的联系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另外与下游顾客之间的联系也要通过计算机网络通信,比如物流配送中心向供应商提出定单这个过程,就可以使用计算机通信方式,借助于增值网(Value Added Network,VAN)上的电子定货系统(EOS)和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来自动实现,物流配送中心通过计算机网络收集下游客户的定货的过程也可以自动完成。二是组织的网络化,即企业内部网(In-tranet)。如台湾的电脑业在20世纪90年代创造出了“全球运筹式产销模式”,这种模式的基本特点是按照客户定单组织生产,生产采取分散形式,即将全世界的电脑资源都利用起来,采取外包的形式将一台电脑的所有零部件、元器件、芯片外包给世界各地的制造商去生产,然后通过全球的物流网络将这些零部件、元器件和芯片发往同一个物流配送中心进行组装,由该物流配送中心将组装的电脑迅速发给订户。这一过程需要有高效的物流网络支持,当然物流网络的基础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2)物流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是智能化物流作业过程大量的运筹和决策,如库存水平的确定、运输(搬运)路径的选择、自动导向车的运行轨迹和作业控制、自动分拣机的运行、物流配送中心经营管理的决策支持等问题都需要借助于大量的知识才能解决。在物流自动化的进程中,物流智能化是不可回避的技术难题。同时专家系统、机器人等相关技术在国际上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为了提高物流现代化的水平,物流管理的智能化已成为现代物流发展的一个新趋势。(3)信息技术促使虚拟物流系统走向应用物流配送经历了和正在经历三次革命:初期阶段就是送物上门,即为了改善经营效率,国内许多商家较为广泛地采用了把货送到买主手中的方式,这是商务的第一次革命;第二次物流革命是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出现而产生的,这是一次脱胎换骨的变化,不仅影响到物流配送本身,也影响到上下游的各体系,包括供应商和消费者;第三次物流革命就是物流配送的信息化及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所带来的种种影响,这些影响是有益的,将使物流配送更有效率。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电子商务催化着传统物流配送的革命,为传统的物流配送观念带来深刻的革命。传统的物流配送企业需要置备大面积的仓库,而电子商务系统网络化的虚拟企业将散置在各地的分属不同所有者的仓库通过网络系统连接起来,使之成为“虚拟仓库”,进行统一管理和调配使用,服务半径和货物集散空间都放大了。这样的企业在组织资源的速度、规模、效率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方面都是传统的物流配送所不可比拟的,相应的物流观念也必须是全新的。

    四、仓库管理系统是物流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中枢

    为了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运作成本,物流企业必须开发建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应用EDI、GPS、RF、EOS、Internet、Code Bar等新技术,对货物进行实施动态跟踪和信息自动处理。仓库管理系统(WMS,warehouse managementsystem)是以物流配送中心为基础,包括仓储管理系统、仓库终端、物流业务核算系统等,能够实现仓储数据交换、库区信息管理、库存商品管理、仓储业务结算、进出库商品数据采集录入等多项功能的软件系统,涵盖了物流企业的最主要的功能部分,仓库管理系统的实施将大大提高物流的运作效率。上海某物流公司的仓库管理系统可以根据仓库的实际情况,预先定义存储库位的大小尺寸、收货区、备货区、出货区,并按照一定的优先原则来优化仓库的空间利用和全部仓储作业。对上,它通过电子数据交换(EDI)等电子媒介,与企业的计算机主机联网,由主机下达收货和定单的原始数据;对下,它通过无线网络、手提终端、条码系统和射频数据通信等信息技术与仓库的员工保持联系。上下相互作用,传达指令,反馈信息,更新数据库,并生成所需的条码标签和单据文件。仓库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以下模块:(1)仓储管理模块。由入库管理模块和出库管理模块组成,支持仓储作业中的全部功能,从进货直到发货的全过程:建立入库预报-->实际货到站台-->收货-->货进收货区-->点货-->进库位-->建立出库预报-->取货--> 分捡货物-->重包装-->货物移至出货区-->实际发货。(2)数据管理模块?货物编码管理。?库位信息管理及查询、报表模块(其中包含存储效率等统计模块)。?供应商数据管理。?未被确认操作的查询和处理。?数据库与实际不符记录的查询和处理。(3)库存管理模块?客户订单号码查询库存。?货物编码查询库存。?入库时间查询库存。?盘点作业。(4)财务费用管理模块?发票生成。?库存产品成本核算(统计)。(5)仓库管理系统附加增值功能?客户远程访问,可以通过Internet的实时更新数据,了解最新库存情况。?报告编辑器,以满足用户特殊需求的报告编制。?支持查询及报表输出到EXCEL。?依靠无线射频数据从条形码采集并传输数据,提高其运作效率,这包括在生产率、储存面积的使用、库存的准确度、以及客户服务都得到显着增加。?有EDI数据处理接口,进行原始数据集成与处理。?提供外部数据库功能接口即与客户ERP系统连接的能力。?能够实现多种模块叠加式升级能力。该物流公司通过使用仓库管理系统,产生了许多切实的效果:(1)为仓库作业全过程提供自动化和全面纪录的途径;(2)改变传统上的固定货位,实现仓库随机储存,从而最大限度利用仓容;(3)提高发货的质量和正确性,减少断档和退货,提高顾客的满意程度;(4)为仓库的所有活动、资源和库存水平提供即时的正确信息。这些效果带给企业明显的效益:配送能力提高20一30%,库存和发货正确率超过99%;仓间利用率提高;数据输入误差减少;库存和短缺损耗减少;劳动、设备、消耗等费用降低。

    五、物流企业信息化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物流企业在推进信息化过程中面临的外部环境压力以及存在的问题有:(1)外部环境压力有:客户和消费者的需求日益增长;市场分割的变化和新销售渠道的产生;产品生命周期日益缩短;科技进步速度加快;来自利益相关人员的压力;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产业整合和联盟;环境问题和风险控制等。(2)存在的问题大致有两个:一是业务流程的局限,表现为低效率的流程造成断层和滞后;买卖方关系不佳;信息交流肤浅,不畅通;缺乏跨公司的合作流程等。二是信息系统的局限,表现为不同的信息管理系统;缺乏公共平台;信息不能有效及时地传递;制造商与经销商、物流中心之间共享预测和补货计划;制造商与供应商之间共享零件需求预测;整个供应链中实时库存信息和瓶颈;实时可供货信息等。针对上述问题,物流企业应实施以下信息化的措施来提升企业物流水平:(1)利用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以其跨行业、跨地域、多学科交叉、技术密集、多方参与、系统扩展性强、开放性好的特点对现代物流的发展构成了有利支撑。企业直接使用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可以利用其庞大的资料库以及开放性的商务功能实现企业自身的信息交流、发布、业务交易、决策支持等的信息化管理,可以说使用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是企业信息化的捷径。(2)业务流程重组(BPR)。业务流程重组是通过重新思考、翻新作业流程,以便在成本、品质、服务和速度等方面获得“戏剧化”的改善。其核心是以顾客、流程为导向,根本性的重新思考与设计,辅助信息技术的运用,最终达到绩效改善。BPR有助于企业识别核心业务流程、简化非增值部分流程、实现供应链组织的集成和整体优化。(3)协助实施企业资源计划,通过电子商务达到信息集成化。企业ERP的核心管理思想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电子商务的主要特征,是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减少传统商务模式的中间环节。ERP与电子商务结合,可使物流和生产有机结合,实现物流同步和资源优化,帮助客户真正意义上实现“零库存”管理,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4)借助通讯技术、数据交换技术及其他物流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与通讯、数据交换及其他应用技术密切相关,企业因地制宜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及其他交叉学科技术,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物流信息综合管理水平。

第12篇

[关键词]物流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

物流系统是由仓库储存、装卸搬运、物流包装、运输及配送等环节组成的。目前我国的物流企业起步较晚,在财务管理方面需要改进的地方很多,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能够全面地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概括分析,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1财务管理信息化与会计信息化的差异

会计信息化是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的一个重要基础和分支。会计信息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会计核算软件,会计核算软件是为了改变传统的手工做账而出现的一种提高记账效率的快捷方式。财务管理信息化涉及的不仅仅是会计人员的做账与账务处理,更重要的是对通过会计信息化所得到的各种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和归纳,全面深入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将财务管理与经营管理高效结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目前我国中小物流企业在财务管理信息化方面的问题

2.1企业规模较小,预算观念落后

由于我国中小物流企业的发展较晚,没有形成系统的财务管理制度,所有者对财务管理忽视,只关注支出与收入,缺乏对资金流向的控制、预算。又因为物流企业的特殊性,若缺乏合理预算,在购买企业所需设施器材时容易造成资源配置不合理。另外,在仓储方面,仓库无法合理使用,出入库效率较低;在运输方面,成本费用无节制,车辆使用率较低,增加企业成本。

2.2成本控制能力较差,资金利用率低下

在物流行业中,企业的主要成本主要有5部分组成:①仓储产生的仓库租金、人员工资及其他管理费用;②装卸搬运,产生的一系列人工费用及设备维修费用;③包装产生的材料费用及人工费用;④运输产生的交通费、人工费等费用;⑤配送产生的以人工配送费为主的各种费用。由于我国物流企业对成本控制没有正确的认识,成本重心前倾,只是简单记录各种直接、间接费用及其他一些表面工作,因此,无法得到关于企业成本的全面详细分析,无法提供管理人员所需的各项成本信息,进而严重影响决策者决策的合理性、科学性、正确性。在企业中,工作人员仅仅使用会计软件,是无法较好地分析账龄及风险预警的。当某债务人不履行债务合约时,若缺乏相应的措施则会导致物流资金供应链的不流畅,降低资金周转率,出现坏账,带来财务损失。并且在企业存在较多闲置资金时,资金缺乏合理有效的管理,无法进行再投资获得收益。如果财务数据、业务数据无法得到有效的管理控制,那么实时监控就很困难。此外,不同的部门使用不用的信息录入软件,会造成信息传递与交流的困难,无法实现信息共享,相同的信息可能在不同的部门都要重复录入,造成信息的重叠,进而造成信息量巨大,不易整理收集分析。并且信息化管理没有实现制度化,使信息录入具有随意性。

2.3财务管理软件不匹配

不同的行业匹配不同的软件,但从我国目前软件行业的情况来看,针对物流企业财务管理软件所开发的系统寥寥无几。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进程并不是一步到位,需要不断改进和优化,随之带来的则是管理软件的系统升级与版本更新。若使用通用版的软件,可能会导致某些方面对物流企业的不适用以及出现分析误差,进而影响企业决策。

3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措施

3.1企业内部实行预算控制,合理使用预算信息

企业财务管理以经营预算为开端,保证预算的决策权、执行权、控制权都能正常发挥,实现收入-利润-现金-投资-收入的良性循环。财务信息化管理,可以维持企业的平衡,分析运输储藏能力、考核企业人员的业绩,汇总分析各种信息,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通过设立预算管理制度,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和控制,通过预算与实际经济活动发生额比较,逐步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借用各种先进的结算方式,合理利用闲置资金,利用物流的现代化来完善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丢弃传统观念里的记账模式,加强对预算的监管与控制。实现信息自动化,比如,加强对现金流向与流量的监控、预估,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和分析,财务人员可以即时监控,掌控资金安全,提高资金利用率。还可根据有效原始凭证转输成记账凭证,降低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即时将各种报表快速传送至各管理层,提高决策的正确性与效率。

3.2加强对成本的管理与控制,提高资金利用率

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系统,将企业内外机制调整至合理。以财务管理信息化为基础,依照过去各项成本的支出,来分析未来成本。注重企业的长期利益,控制成本支出,提升企业经济实力及核心竞争力。树立企业员工成本意识,将员工的投入与所对应的工作量产出挂钩,例如,在货物装卸搬运时,可按员工在同样工作量下的成本大小作为员工绩效。对产生的成本进行合理分析,明确哪些成本可以缩减,哪些成本需要增加,使系统更为完善。

3.3培养信息管理化专业人员,开发匹配软件

专业人员因其专业的特殊性,在信息管理方面具有专业的知识,能更全面地认识分析企业目前信息财务状况,也能针对企业目前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案。因此,企业要加大软件开发力度,也可招募专业人员为公司编制专业软件,避免因软件的不合适,造成财务状况分析失误,进而影响企业决策。物流活动的实施和管理,事务处理及客户交往等事项通过以互联网为端口的管理系统进行集中管理,分类汇总,存档分析,使在物流活动中的物资仓库储存、装卸搬运、物流包装、运输、配送等工作可以得到全面控制监督,并随时随地接受信息反馈,快速作出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