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归来去兮

归来去兮

时间:2022-03-26 04:13:00

归来去兮范文1

1、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2、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3、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4、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5、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6、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7、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来源:文章屋网 )

归来去兮范文2

外交档案记录了事件经过:

新中国驻捷克斯洛伐克大使谭希林,收到哈瓦那的两通电报——古巴使馆来电,留学美国欲借道古巴回国的唐明照,获取香港的签证非常困难,在古巴也难于久留,想通过捷克同国,情况非常紧急,请设法帮助联系。

谭大使获悉后,紧急致电北京,向外交部请求,将此事转告外交部副部长章汉夫,让他替唐明照想办法,联系秘密经过苏联返回中国。

就在中方万分焦急地处理此事时。9月底,唐明照在当地华侨领袖的帮助下,顺利地获得了英国使馆签发去香港的过境签证,从欧洲绕道抵达祖国。

唐明照为何要借道古巴回国,办理签证怎么会受阻,又为何惊动了中方高层?

唐明照祖籍广东恩平。1910年出生于一个美国华侨家庭,原名唐锡朝。同国读的中学,九一八事变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赴美国留学,在加州大学历史系研读西方近代史。1938年大学毕业后,在左翼侨团“纽约华人洗衣联合会”中任职。两年后,他和老华侨冀贡泉创办了《美洲华侨日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在美国政府纽约新闻处工作任翻泽。

朝鲜战争爆发后,麦卡锡主义的逆流席卷全美。国会中的“非美活动委员会”等势力横行,随意搜查、逮捕、迫害左翼人士的行动肆虐。《美洲华侨日报》当时经常刊登新中国建立、建设的最新消息,鼓励华侨们回国报效,作为这样一份左翼报纸曾经的领导人,唐明照的处境可想而知。《美国人》报登了一大版关于唐明照开展左翼活动的报道。随之而来的,便是没有尽头的调查——深夜破门而人,带有侮辱性的盘问,唐明照的处境日益艰难。经过组织批准,他借口外出旅行,借道返回祖国。于是有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9月底,另一份紧急报告交到决策层手中——留美学者钱学森、赵忠尧等人意欲归国,被当局扣留……

钱学森博士当时是加州理工学院火箭系主任,世界航空动力学的权威之一。

早年就读于清华的钱学森,1935年考取庚款留学生,赴美后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拜在航空动力学理论权威冯·卡门门下,获博士学位后先后在这两个学院教书。

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决意返回国内,就在他办完行李托运,订好机票时,美国当局借口行李中有“机密”文件,不许他离开美国。

事实上,携带这些材料回国,加州理工学院是事先知道的。获知钱博士被拘押后,学院院长林德福称,钱并未携有“机密”文件,所带的只是研究心得记录和公开出版的书籍,那些所谓的机密材料,在二战时曾设定密级,战后已出版成书公开发售。1950年9月7日,美国当局以共产党“罪名”,将钱学森逮捕。直到9月23日,经加州理工学院以1万5千美元保释,钱学森博士才获释。

钱学森案件还牵扯到了他的同事们。43岁的赵忠尧是加州理工学院高能物理研究员,在国内时为西南联合大学的教授。9月12日,“威尔逊总统号”邮轮载着赵忠尧、傅鹰、邓稼先、涂光炽、庄逢甘等近百名留学人员踏上归国行程。抵达横滨时,隐蔽在船上的三名美国特工,强令赵忠尧、罗时钧、沈善炯等三人(罗为生物化学博士,沈是航空工程博士、钱学森的得意弟子)携带行李从三等舱到头等舱受检查。片刻后,对方监控赵等回舱取零星行李,赵此时向学生们说:“美国陆军请我去做免费休假。”此后便被美国人押送下船上岸讯问、扣押。

接获相关讯息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致电美总统杜鲁门提出严重抗议。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致电联合国大会及世界科学工作者协会抗议。中国保卫世界和平大会委员会致电巴黎世界和平大会,谴责美方行径并要求释放被捕人员;首都科学家和教授也联名提出抗议……

美国方面控告赵忠尧企图窃取原子弹机密,说他和钱学森是同案嫌犯等等,仔细检查了赵忠尧的每一件行李、每一份文件,甚至想从儿子赵维志写给父亲的信中寻找希望得到的“罪证”,但无功而返。

没有查获证据,在强大舆论压力之下,美方只得放行。47天后,赵忠尧等人途经香港,同到了祖国。

留美科协在行动

1950年10月新中国派遣志愿军入朝参战后,美方阻留中国留美人员行为升级——出于自身战略利益,美方明确禁止华侨中有左翼倾向人员、留美学生、留美学者中学理工专业的人员回国。1951年中,有少部分学农医专业学生回国,至年底,留学人员归国通途阻断,兴起于1949年初的归国大潮戛然而止。

据外交部《美国政府扣留我国留学生情况》卡当案披露,美国政府所依据是“1941年法令”——如果美国总统认为外国人离境后对国家安全有害,就有权阻止他们回国。被阻止者违反该项法令,将被处以5000美元以下的罚款或5年以下的徒刑,也可以两者并罚。

自清末民初以来,有过多轮中国学子赴西方先进国家留学的热潮。1937年,日本发起全面侵华战争中断了留学通途。1944年抗战胜利前夕至1948年,国民政府开禁公费、自费留学的政策。当时,因欧洲受战争破坏严重,日、德是敌国,学生、学者们大都选择去美国留学。与此同时,在政治抉择的十字路口,以“讲学、考察、参观”等名义和方式出周的高级知识分子也与日俱增。这批留美人员数目庞大,形成一波高潮,总数超过5000人,主要集中于美国东部和中部的大学。

随着军队的节节败退,1948年底,国民政府停止向留学生提供“官价外汇”,这使得公派生断绝了经济来源。为此,美国国务院制定了紧急援华款项,以“庚子赔款”继续资助中国学生。不过,根据“移民法”和助学金规定:中国学生在学程完毕后不得留在美国工作,必须同同,并可申请回国旅费补助。

留学学子,身处异乡,难于融入美国社会。“异乡人”的苦闷,让他们民族自尊心强烈。新中国即将成立,令爱国者为之振奋,向往祖国焕然一新的信念,驱动着他们回国报效。

“事实上,那时我们是听不进坏消息的,只要有人说中国不好,我们这些中国人就一定要跟他顶牛。这种感情是原来的文化培养出来的,无法逃避。”钱学森的博士生,留美学者郑敏哲道出留学人员对新中国的期盼,“在我们圈子里,要么回大陆,那是理所当然的选择,要么留在西方,很少有追随政权的。像我这种并不积极参与学生运动的中间派,后期也认为政府贪污得太厉害,腐败已经是体制的一部分,不可能靠来清理,原来曾经对他抱有的希望全都放弃。”

1948年底,留美学生、学者自发筹备组织“留美科学工作者协会”。协会源起于英国的一个群众性科学家组织,是进步的左派团体,会员们公开“科学工作者”身份,表明自己是工人阶级一分子。协会明确提出宗旨:“联络中国科学工作者致力于科学建国工作”。年底,芝加哥区域性的“中西部留美科协”成立。此后,费城地区积极响应,发起成立了“留美科协美东协会”。各地区性分会也纷纷建立。

当然,也有些人受到西方对于共产党政权的负面宣传,因为不了解而不敢回国。为此,留美科协做了大量的工作,常邀请左翼的《华侨日报》主编唐明照、编辑徐鸣等人参加研讨活动、做形势报告,宣传新中国政策,进一步推动留美学生、学者归国。

1949年的6月18日至19日,全美性质的“留美科协”在匹兹堡召开了成立大会,正式选出了领导机构,华罗庚等当选理事、侯祥麟当选首任干事长。协会了宣言,号召大家及早准备回同,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科协还编印了自己的刊物《留美科协通讯》,首期由费城区会的李恒德、傅君诏、刘叔仪负责编辑。

另一在美留学生团体北美基督教中国学生会也立即响应。年底,中西部地区分会主席朱光亚发出《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号召大家归国,东部副会长侯祥麟也发出倡议,就此掀起一股回国热潮。

华罗庚的顺利归来

“我这次回国,完全是凭着我的良心,新中国是大家的,建设新中国是我们大家的事情,因此我决定早日回去,尽我的能力为建设中国而工作。”

讲这句话的,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讲话的场合,是在“科协”为他举行的欢送会上。

作为留美学者,1946年他被聘为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研究员、伊利诺伊大学终身教授。身在异乡,满怀爱国之心,他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祖国的音讯,而唐明照们主编的《美洲华侨日报》,成了他每天必读的报纸。得知“留美科协”即将成立,他踊跃参加,被选为首届理事、负责人之一。

早在1949年初,华罗庚便收到了女儿华顺从国内的来信。信里说,北平解放厂,全城一片欢腾,共产党廉洁奉公,纪律严明……新中国的建设需要一大批爱国的科学家参加,希望父母赶快回国。第二年2月,他辞去伊利诺伊大学的职务,借寒假到英同讲学为名,带着妻子和三个孩子登上前往香港的邮船。

上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由于美国对新中国的敌视态度,中美之间所有的航班全部停航。要叫大陆,只有搭乘“总统轮船公司(AMERICANPRESIDENT LINES)”的邮轮,到香港后再中转。

在香港逗留期间,华罗庚写了《告留美人员的公开信》,并很快通过新华社向全世界播发。他在信中这样写道:“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总之,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同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应当回去;就是为了个人出路,也应当早日同去!建立我们工作的基础,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

3月16日,华罗庚顺利回到祖国的怀抱。

“留美科协”在美国30多个城市建立了分会,会员发展到800多人,直至1950年9月被列为非法团体,经过干事会表决,正式宣布解散。据有关资料统计,从1949年8月至1950年12月问,从美回国的有600人,科协的会员“大部陆续回国”。

求援信塞进了纽约的邮筒

钱学森案后被阻的留美学生,大都是1945年留美高潮时期出的国。他们出生于1911年到1920年,二十多岁,正值人生的大好青春,处于非法地位,行动自由受到限制与监视,国内很多信息中断了,没有经济来源,身陷困境……美国政府1953年出台了“中国地区援助法案”修正案,许可学生们留在美国工作,甚至让部分人转为永久居民,不过这并未动摇部分意志坚定的留学生。

李功受,留美科协成员,外交部留存了他撰写的报告,记述所处困境:

在(留学)学生身份遭到撤销后,在美国学水利的颇不容易找到本行事做。因为全是政府办的,美国公民可能找到。后在纽约一专设计电厂的大托拉斯找到一事。我的目的本是多少做些和本行相近的事情,结果十分失望,所做的多是画图与基本的钢筋混凝土设计。

在美的环境十分恶劣,同学们的接触不得不十分小心,能放心谈的往往只是十分亲近的三五人。加以同学分散各处,通信易惹注意,做团体的组织更不可能,想回国的多是暗里摸索,所以许多不必要的错误往往犯了也就犯了。

就在李功受等留学生们去意彷徨之时,钱学森经历了可能是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光。经过冗长的调查、漫长的折磨,他先是被判驱逐出境,后来又被限制离境,行动范围局限于洛杉矶县……

留美人员回国问题成了中美交往中绕不过去的重要议题。尽管双方间没有建立外交关系,但中方数度呼吁解决此事。

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后,期盼回国的中国留学人员们又开始活跃起来。

在美留学学习生化的梁晓天就是其中之一。1953年春天,本来在哈佛大学工作的他,在英国找到一份低收入的短期工作。但由于他手里拿的是旧政权颁发的护照,而当时英国已与新中国建交,梁的护照不受认可,必须持有第三国“许可入境”的保证才行。粱晓天向巴西使馆求助。巴方很同情中国留学生的处境,给他开了证明,声明其“可以持现有护照,在任何时候进入巴西国境”。这个证明满足了英国方面的要求,但美国移民局却怎么都不肯放人。梁晓天多方周旋,最后还是收到美国国务院的一封信,结论仍是:不许离境。

在1953到1954年期间,为了互相团结、争取回国,梁晓天等中国留美学生进行了若干次聚会和商谈,还串联起来,借夏令营之名举行了几次集会,以1953年新泽西和1954年新罕布什尔的会议声势最大。他们谋划给新中国政府和美国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媒体写信,请求帮助。

为防止受到阻挠,1954年1月,留学人员们通过印度驻联合国大使梅农传信祖国,而印方因为不愿公开得罪美国,秘密地让外交部副秘书KIUWAI(曹代奈都)持信联络总理,还请中方保守秘密。我外交部档案馆留存了这封信件:

朝战以来我在美留学工科同学均为美国移民局强制不能回国,如违处五千元以下罚金或五年以下徒刑或二者。今休战已数月,此命令仍不取消。他们热爱祖国、家人,急于归来。认为唯有你方(印度,笔者注)行劝加上我(中国,笔者注)政府大力援助方有希望。兹送上备忘录提出资料与建议切盼予覆。

这封信件的署名者为李恒德、林正仙、师昌绪、汪闻韶、范新弼、王祖耆、周坚、沈学汝、陈荣耀、何国柱等15人。日期为12月21日。

留学人员还附上了形势分析报告:

因为集合多人集体向美方交涉有困难,故签名者只限于费城、波士顿、芝加哥(共有同学一千人),至于纽约两岸等地(共有同学约五千人),尚未很好联系。估计如回国之路打通,短期内可有二百余人首途。同时将影响更多对归国事抱观望态度者投入祖国怀抱。

1954年8月,留学人员决定给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写一封公开信。汪闻昭、梁晓天等人起草了这封信,26人在信上签名。当时考虑到斗争的持续性和危险性,一部分人没有签名,便于日后等待营救,有家属的也都没有签名。

这封信写得很委婉,尽量避免谈论政治倾向,仅娓娓诉说中国留学生向往回国的忧愁和痛苦。几天之内,几百封公开信塞进了纽约的许多邮筒,同时寄给美国各州的众、参议员和各家媒体,引发采访报道无数。

当年,联合国秘书长哈马舍尔德和爱因斯坦也接到了求援信。据研究爱因斯坦的学者胡大年考证,他在耶路撒冷的爱因斯坦档案馆查到了两封信以及回信。其时,爱因斯坦在美国处境也很困难,因为被怀疑是共产党,回信称不方便替中国学生出面说话。

美国扣留中国留美学生和学者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

中美大使级会谈破冰局

1954年4月,美、英、中、苏、法五国在日内瓦召开讨论和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国际会议。美方请英国外交官与中方疏通关系,释放朝鲜战争期间被中国关押的美国战俘飞行员。中方代表团团长总理遂指示,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开辟新接触渠道,解决留学人员被扣留在美的问题。

6月5日,中方代表王炳南和美方代表约翰逊进行了第一次接触。谈判后,中方愿意释放部分美方人员。美方也同意:对自愿归国的中国侨民美方不会阻拦;对于被扣留中同留学人员,将分几批释放;其他愿意回国的留学人员,也不加阻止。5天后,他们进行第二次谈判,双方未就在美被扣留的中国人员数目一事达成共识,中方提出有5000人滞留在美国,而美方对这一数字不予认可,只承认申请回国而不予批准的有120人。

21日,约翰逊和王炳南会谈。当时约翰逊把15位根据美国法律可以离境的中国留学生的名单交给了王炳南。当工炳南提出要120人的名单时,约翰逊拒绝了,说要经过政府批准,一旦获准,就会把名单提交给中国政府。

此后,美国政府通过移民局调查得知,120位被扣中国留学生中有57人希望回国,决定给他们发放离境许可证,分批批准,每批10至15人。

1954年10月,粱晓天、宋振玉、范新弼二三位中国留学生乘坐美国驶往九龙的海轮回到国内。这是日内瓦谈判开始后,第一次坐船回国的中国留学生。从此,中国留学生的第二波回国高潮拉开了帷幕。

第二批、第三批被允许回国人员的名单,是1955年4月宣布的,共76人。

但是,对钱学森等重要科学家的回国要求,美国始终无理阻拦,直到日内瓦会议闭幕,问题也没有解决。为了不让沟通渠道中断,指示王炳南与美方商定自1955年7月22日起,中美间开展领事级会谈。为了进一步表示中国对中美会谈的诚意,中国释放了四名被扣押的美国飞行员。三天后,我外交部成立了一个中美会谈指导小组,由直接领导。

领事级会谈中,争取钱学森等留美人员尽快回国,成了中方关注的重要问题2--。尽管双方已接触了十多次,美方代表约翰逊一口咬定,美国方面4月间便取消留美中国学者离境限制,同时没有证据表明,钱学森等科学家愿意回国而遭受阻挠。

天作巧合。1955年5月,在美国孤立无助的钱学森,偶然看到一份画报,上有陈叔通陪同接见外宾的照片。因为陈是钱学森父亲钱均夫的老师,这让正为与中国通信受阻的钱学森喜出望外。在仔细谋划后,在6月的一天,他乘外出购物的机会,摆脱美国特工的监视,将一封写在小香烟纸上的求援信,寄往比利时小姨子蒋华家。对方接信后,立即转寄中国人大副委员长陈叔通。外交部档案存有这封信:

……学森数年前认识错误,以久被关政府拘留,今已五年。无一日,一时,一刻不思归国参加伟大的建设高潮,然而世界情势上有更重要更愈急的问题等待解决,学森等个人们的处境,是不能用来诉苦的,学森这几年中推以在可能范围内努力思考学问,以备他日归国之用。但是现在报纸上说中美有交换被拘留人士之可能,而美方又说仅谓中国学生愿回国者皆已放回,我们不免焦急……

7月底,接获这封非同寻常的海外来信,陈叔通立即告知中科院院长竺可桢,以科学院的名义上报外交部,送转总理。

中方掌握关键证据后,立即行动,提前释放阿诺德等十一名美国飞行员,争取国际舆论支持。

8月1日,中美领事级会谈升格为大使级。会谈一开始,工炳南便告诉约翰逊说:中方在7月31日已经决定提前释放阿诺德等十一名美国飞行员,这些人已离开北京,几天后即可到达香港,希望中国政府的举措,能对会谈起到积极的影响。此后,双方谈到钱学森等人回国问题时,约翰逊还是老调重弹。于是,王炳南亮出了钱学森给陈叔通的信件,指出中国留学人员正当的回国要求依然受到阻挠,证据确凿。

在事实面前,美国政府不得不批准钱学森回国的要求。1955年8月4日,钱学森收到了美国移民局允许他回国的通知。一个月后,钱学森携带妻子蒋英和一双幼小的儿女,终于登上了“克利夫兰总统号”轮船,踏上前往香港的旅途,辗转归同。

10月8日11点25分,钱学森一家、同行的中国留学生和家属到达广州。中科院人员马上向北京报喜,总理在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聂荣臻元帅并叮嘱他:“学森同志是爱同的,要好好对待他,要在政治上关心他,生活上照顾他,安全上保护他!”

后记

归来去兮范文3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这是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⑤)中的句子,看似浅显,但要准确地翻译出来并不容易。人教版语文新老版本皆未作注,《教学参考书》只有这样的解说:“‘始流’即初流,此句言初流源头水清澈洁净,一尘不染。”《教师教学用书》仅有的译文是:“树木欣欣向荣地生长,泉水涓涓流淌。”一些文言文读本,不力求直译不说,意译也随意附会。例如《高中古诗文一本全》(中华书局编辑部编,2004年7月第1版)翻译为“树木茂盛,泉水细小却不断地流动”。《高考文言文直译》(曹先擢、李行健审定,李庆忠主编)译为“树木欣欣向荣,泉水潺潺流动”。标有“配人教版教材”字样的《高中文言文完全解读》(牛胜玉主编)译作“春光里万木复苏欣欣向荣,清清泉水汩汩不绝涓涓长流”。这些翻译不是置原句中的难点“以”“向”于不顾,就是按常用义解说,随便增补或删改,离翻译文言文的要求――信、达、雅――何止十万八千里!《古文观止》的翻译是“树木都是十分茂盛,却有一日兴旺一日的样子。那泉水不断的流着,却似初流出来的一般”,虽有可取之处,但同样有随意添油加醋之嫌,尤其是两个“却”字用得不当,“有一日兴旺一日的样子”十分生硬。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入手,才能使这两句的翻译做到确实、畅达、优美呢?笔者以为,一要仔细考察语境,二要紧扣句式特点。

所谓考察语境,就是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考察上下文。“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的上文为“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下文是“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为什么陶渊明要写有时驾车划船寻壑经丘呢?大概是为了表现田园生活并不单调枯燥,而是丰富有趣,从而向世人表明他选择弃官归隐是正确的。这无疑是作品的主要旨意。接下去的“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是诗人寻壑经丘后的发现,衔接自然。尽人皆知,辞赋多用对偶句。这两句明显对偶;而古人用对偶句又力求变文避复,即如《古汉语知识词典》(罗邦柱主编)所言:“在相同结构的上下文中,为了避免用词重复,而把一组同义词分别用于同一位置,以求协和音响,避免单调、重复。”据此,可知句中的“以”“而”同义,都作连词,表示顺承;“向”“始”同义或近义,都作副词,按古义一可解为“先前”,一可释为“当初”。要尽现这两句的意蕴,翻译时还应像《古文观止》那样引进动词“似”或“像”,以便把句中前后两层意思贯通起来。这样,才能写出如下较为完善的译文:树木蓬勃而像先前一样茂盛,泉水细小而似当初一样流着。

于是下文就顺理成章了:诗人目睹树木、泉水像“先前”、似“当初”一样充满生机,不由得思想自身的处境和变化,发出“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的感叹。此时流露出忧伤之情,可以说是十分自然的,这也是作品的意旨。毕竟诗人才华出众,年轻时曾怀“大济于苍生”之志,怎么会甘心让它们埋没呢?这有诗句“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为证。何况诗人归隐,其原因实在含有愤懑、清高和无奈的成份。犹如雾中看花,水中望月,当时的官场潜藏着太多的腐恶和凶险,森严的等级使人倍感屈辱,质性自然的诗人怎么能忍受?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可知诗人当时对腐朽现实不满,一日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怎么能为了五斗米而向这乡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归隐田园。这样的情志就预示了诗人归隐之后,除了有挣脱尘网、走出樊笼的愉悦之感外,还会有大志未实现、功业无成就的忧伤。

一言以蔽之:只有仔细考察语境,紧扣句式特点,才能直译好“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这两句。

[作者通联:湖北咸宁市鄂南高中]

归来去兮范文4

“心为形役”是全诗的诗眼。这四个字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达到了哲学的高度。“心为形役”是对奴隶地位、奔向自由的原因的精练总结。“形”过去一直解释为身体,这种解释是不全面的。“形”可概括为外物,包括虚名浮利等。人心的不自由正是因为人心被外物所利诱、控制、扭曲、异化、主宰,正所谓“心为形役”。自己的本心不能主宰自己,而是由外物来主宰自己,人就不能任性而为了,人就变成奴隶了。因“心为形役”,所以要逃离官场,田园的快乐是摆脱了“心为形役”的困境后的自由主义的快乐。

《归去来兮辞》是一个觉醒的过程。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开篇首句就是一个深刻、彻底,带有本质性的觉醒。有了根本性的、真正的觉醒,才使他归去的那样从容不迫。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他四十一岁还家归隐,过起了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此后二十三年,虽忧愤常积于心,生活困窘多难,再无出仕之念,后在贫病交迫中去世,卒年六十二岁。

做官可以解决生活困窘的问题,但它有一个条件――那就是让人出卖自由和尊严,成为奴隶。陶渊明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再无出仕之念。“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犹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这是“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的懊悔,沉重的语言,沉重的心情,对过去“樊笼”生活追悔中的反省、惊醒。值得庆幸的是未来还有一段美好的自由时光可以享受。

《归去来兮辞》是一个快乐的过程。

《归去来兮辞》语言清新典雅,鲜明流畅,音节铿锵,和谐悦耳,具有音乐美。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从首句开始整个语言节奏都是十分欢快的。

《归去来兮辞》中有觉醒的快乐,小鸟飞出牢笼的快乐,还有隐居之乐。隐居之乐有:家园之乐――田野之乐――劳作之乐――出游之乐。

在山水田园中,有淳朴的亲情和醇香的美酒。可欣赏松、菊、云、鸟、泉。可在山谷泉林中寻胜探险。无论琴棋书画,还是田间劳作,只要是自由自在的生活都有无穷的乐趣。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中国式的自由主义是与自然山水结合的。西方的自由主义是与法律结合的。

为何自然山水可与自由主义结合?因为自然山水有这样几个功能:

1.净化、抚慰心灵。一个人到了大自然的怀抱,许多世俗杂念都会清空。山水田园对人的心灵具有很强的抚慰作用。

2.养性贻神。自然之美给人无穷的精神享受。

3.天人合一。中国人从来不把山水看作客观存在,在他们眼中,一草一木皆有情。像“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中的云、鸟都是和人一样具有灵性的。“万物与我同一”的境界可消除一切烦恼,是不少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追求的最高目标。

4.帮助人觉悟。山水间没有等级、尊卑、物欲等人世间的种种烦恼与俗念,山水清新、自然、纯洁的本性有利于人不断地反省自我与人类社会。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归来去兮范文5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译文

回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既然自认为心志被形体所役使,又为什么惆怅而独自伤悲?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实在是误入迷途还不算太远,觉悟到现在(归隐)是正确的(选择),当初(做官)是错误的(选择)。船在水面轻轻地飘荡着前进,微风徐徐地吹动着上衣。向行人打听前面的道路,遗憾的是天刚刚放亮。

刚刚看见了自家的房子,一边高兴,一边奔跑。僮仆欢喜地前来迎接,幼儿迎候在家门。庭院小路虽将荒芜,却喜园中松菊还存。我拉着幼儿走进内室,屋里摆着盛满酒的酒樽。拿过酒壶酒杯来自斟自饮,看看院子里的树木,觉得很愉快。靠着南窗寄托着我的傲世情怀,深知住在小屋里反而容易安适。天天在园子里散步自成乐趣,尽管设有园门却常常关闭。拄着手杖或漫步或悠闲地随处休息,不时地抬起头来向远处看看。云烟自然而然地从山洞飘出,鸟儿飞倦了也知道回还。日光渐暗,太阳将快要下山,我抚摸着孤松而流连忘返。

回去吧,让我同外界断绝交游。既然世俗与我相违相悖,我还驾车出去追求什么呢?听着亲朋的知心话使我高兴,以弹琴读书为乐来消除我的忧愁。农人们告诉我春天已经来临,我将要到西边去耕耘田亩。有时坐着有布篷的小车,有时划着一只小船。既探寻幽深曲折的山沟,也经过道路崎岖的小丘。树木欣欣向荣,泉水开始涓涓奔流。羡慕万物恰逢繁荣滋长的季节,感叹我的一生将要结束。

算了吧!身体寄托在天地间还能有多少时候(活在世上还能有多久)?为什么不随心所欲,听凭自然地生死?为什么心神不定啊,想要到哪里去?企求富贵不是我的心愿,修仙成神是没有希望的。爱惜美好的时光,独自外出。有时扶着拐杖除草培苗。登上东边的高冈,放声长啸。面对清清的流水吟诵诗篇。姑且顺随自然的变化,度到生命的尽头。乐安天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

归来去兮范文6

全篇以一“归”字为线,言归由,叙归事,抒归情。以一“乐”字为旨,由“悟”到“安”,再到“乐”,细细读来,会发现在行云流水的文字背后,站立着的是一位临风而歌的田园守望者,一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风骨诗人,一个个性张扬、心灵飞翔的朴真魂魄。

归之由,表面上看是“田园将芜”,实则“心为形役”,“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陶潜之归,根在其“悟”,在门阀氏族乱政专权的黑暗社会。陶渊明数载宦海沉浮,虽有猛志,于世难济。作为诗人,能守望自己的灵魂家园,实属不易,而终于在彭泽令上仅仅八十余日,因不愿在都督邮面前“束带迎之”,以一句“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的撼世之语,辞官回家。

归之事,总的来说,先言家园,后言农事。言家园,即:归途――抵家――入室――涉园;言农事,即:悦情话――乐琴书――事耕种――感吾生。

言家园,我们不妨先来做个比较,杜甫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写自己无法抑制的还乡之情:“剑外忽闻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洒,青春做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同样是还乡,陶渊明呢?虽然一句“恨晨光之熹微”,情如骏奔;然舟之遥遥,风之飘飘,使人仿佛看到那位在一叶扁舟之上临风而立的思想者,对自己的人生选择,更多的是一种昂首天外的坚定和执“乃瞻衡宇,载欣载奔,童仆欢迎,稚子候门。”这是一幅欢悦的游子抵家图,也是一幅朴真的稚子迎亲图。诗人刚看见自家房舍,便激动不已――终于回家了!诗人由“欣”而“奔”,未到家门,童仆依旧识得主人故而欢迎,稚子呢?久不见父,已变生疏,趴在门边,静静地看着跟前的来人,那么机灵,那么出神,真是可爱之至!童仆之与稚子,一欢迎一候门,一动一静,相映成趣,恰到好处。无怪乎苏轼说:“观陶彭泽诗,初若散漫不准,反复不己,乃识其奇趣。”

――终于回家了!不管是就荒的三径,还是犹存的松菊;不管是候门的稚子,还是盈樽的酒浆;不管是怡颜的庭柯,还是寄傲的南窗。其实,都是一种安慰,一种寄托,都是心灵之舟停泊的平静的港湾,都是诗人心慕已久的精神乐土。

家,可以怡颜,可以寄傲,可以易安;园呢?则可以成趣,可以流憩,可以遐观。在这里,云、鸟、景、松与诗人,你中有

我,我中有你,化而为境,合而为一。

言农事,“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这是陶渊明对污浊的世俗长彻度绝望之后,一种不得已的灵魂退守。他把曾经的猛志深埋心底,在欢悦平和的心境中,做着一个诗人该做的能做的事情,他从亲戚的情话中取悦,他在日常的琴书中消忧,他与普通的农人一样有事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窈窕寻壑,崎岖经丘……在躬身耕种中,他体验了民生的艰辛,同时也知晓了劳动的价值;他亲近了朴实的农人,同时也消除了门第等级,这在一个“耻涉农务”的时代,作为一个文人,实在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因此,陶渊明之伟大,不仅在于他洁身守志,更在于他的躬身劳作。

归之情,“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耘籽,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这是陶渊明的生活情怀;面对诡谲不定的人生之旅,从容应对,乐天安命,这是陶渊明的选择。

陶渊明之“归”,之农事,可以说是中国文人继屈原之后另一种伟大而凄美的生存哲学。

周守祥,张乐,山东郯城第二中学教师。

归来去兮范文7

琳认识雄是在一个征婚网站,由一个是个失误的信息把他们联系到了一起。

“你好!”

“你好!你为什么离婚?”由于琳看错了资料,性格直率的她问得一针见血。

“?,我还没有结婚。”雄有些疑惑。

“哦,那不好意思,打搅了。”琳之所以经朋友介绍来一个网站,还是抱希望能找到一个好的归宿,但拒绝未婚者,因为考虑有太多的不切实际和没有安全感,所以礼貌性的回绝了。

“没有关系,可以聊聊吗?”琳觉得当时可能还是寄望所切,还是和他交流了起来。随即弹了一个“恩”字。

“你为什么在这里找?身边没有朋友?”顿时感触颇多,由心的说出了一些工作性质的原因。琳是一家专卖店的导购,离婚后独自一人生活,长得不算漂亮,虽学历不高,对于一些事物却还是有些独特的见解,至少对于雄来说是这样认为的。

“可以理解。”

“…………”

“…………”

和一些聊友不同,他们的话语由双方的换位思考,简洁明了,较真诚的叙述了一番。从此上多了一个叫“手”的网友,就是雄。

一段时间内每次挂上都能看到他在线,但是双方都不曾问津。文字虽然真诚,但总有句点,生活话题还是会有限。或者也可能是一种回避。

终于有一天显示栏出现了他的头像,至于聊的具体内容已经模糊不清了,大致也是一些关于人性东西,但记得最清楚的和重要的是这次的谈话使他们从网络中走出来的第一步。

“…………”

“对你有些好奇。”雄试探性的提出见一面

“呵呵,要不出来走走。”各自留下了电话号码。

和雄见面记得已是傍晚时分,他们相约在世纪电脑城的广场,琳穿的一件宝蓝色的上衣,黑色牛仔套的一双运动鞋,虽已27岁,但年轻的气息还是扑鼻而来。她从远处就看见着一身黑色休闲装,大约30岁左右的男士双目游离,有些焦急估计可能是“手”,于是拨通电话,证实确实此人,大家相视一笑。这人看上去还是颇感有些气质的,175的个子,相貌堂堂,身材有致。初次见面人本能的总是先从外表定人。本来网上交流还不错加之见面让琳好感有增无减。

雄看了看时间已是晚饭时间,琳来这座城市不久,而且方向感不强,所以带路自然落到雄的身上。还好,雄性格开朗饭桌上话语不断,琳很安静只是有问必答,对于这个熟悉的陌生人还比较矜持。饭后两人相约在一电影院,在那窒息的氛围里留下了彼此之间暧昧,送琳回家的路上,临别后雄短信告之不舍,回味那晚简单温情的短信是它伴琳入眠的。原以为这场相遇只不过像这座城市上空一个美丽的烟花那样短暂,随后即逝,从此以后擦身而过也会谁也不认识谁。但一切并非如此…

琳还清楚的记得第二次和他见面那是2月22日晚上,天气还有些寒冷,心情还是有些忐忑不安,她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见面时琳像是一个无助的小孩,雄拉着琳的手停停走走,不时的用那双宽厚的肩膀紧紧的拥入怀中,不知道为什么第二次的见面却让琳感到那样的亲切。琳还是那样简单…雄像热恋中的人儿在那充满诱惑的霓虹灯下视若无睹旁人的亲吻着这个还是有些腼腆的女人。这个吻在琳当时看来还是那么深情的,着迷的。

“今晚不回嘛!”雄语气有些恳请。琳有些震惊用怀疑的眼神看着他。

“不好,和姐姐住在一起的,晚上不回怕她担心。”琳努力的找借口,虽然第二次见面他就提出这样过分的要求,让琳在这之前对雄的好感有些扣分,但还是不想让雄难堪。

雄见琳口吻坚定也没有再强求下去,他依性格来看理解这样的一个女人的做法,反正跟他往常所见的女人还是有些出路。琳还是单纯的,正因为她的单纯,才有了前面一段婚姻的沦陷。

“那我送你回家吧!很晚了…”雄有些无奈,但还是很尊重对方,不知道为什么这让琳有些感动,也为自己刚才稍显冷漠的口气有些自责。琳突然内心矛盾,徘徊起来,性在面对身前这个有感的男人该不该给予,会不会是一段感情的延续和升华?雄是聪明的,睿智的,什么都逃不过他锐利的眼睛。这样的人在这时他只会用他的双眼含情脉脉的望着你,让你融化在他的柔情里,即使你是一个再聪明的女人也在所难逃。不知道是怎样被雄牵引走进那家酒店的,琳内心是恐慌矛盾的,在将彻底堕落的那一刻之前与理智在作殊死的斗争,她知道这样做后果是什么!预示着在内心深处爱并恨的那个人越走越远了,有的事情永远也没回转的余地。

“302号房间”琳还记得,有些麻木的,进房间一身瘫软的扑在洁白而肮脏的床上,脑子里一片空白,雄是后进入的,迟疑了一会儿,琳感觉。暗影的灯光下雄缓缓的轻柔的用那诱惑的身体温暖着那颗冰冷的心。与娼不同,吻是热忱的,充满着感情色彩,正面相视,眼睛里流露着有种让人感动的似语非语,雄是温柔的…当雄释放那刻,琳还是没有强忍住心中的万般的无助和事前内心交错的情绪豪咽着,泪水无尽,湿了整个脸颊,也湿透了真个人心。雄见状恐惧不知所措起来,慌乱的用那双修长的手拭去琳眼角怎么也擦不干净的物体,连声轻问:“琳,怎么了?琳,你怎么了?!”其实他懂!眼睛也泛红起来,像一个犯了极大错误的孩子,在恳请得到原谅。琳该知道控制自己的失态了,哽咽着,反而抚慰着这个“犯错的孩子”

“没事。”琳若无其事的说,然后紧闭双眼,沉痛着。雄也只是紧紧的抱着她…

等到大家都平静心情后,在深夜里诉说着各自的心里不愿与别人敞开的心事。在那刻,很想凝固它,但时间是飞快的。谈话中琳得知雄毕业于名牌大学,有着令他骄傲过的工作…若大层次差距感让琳极度自悲,对于今夜之事本就是一场云烟,何不让自己走潇洒些。收拾好转身之即,雄有些无奈,等他走出酒店已经不见琳的身影。

琳独自慢步在回家的路上,看河水湍急,树叶零落,归途迷茫。沉重的脚步落在楼道上,深夜的脚步声中也有了自己的一份。

在期盼中收到了雄的问安:“到家了发个信息。”

琳泪流满面:“已经到家,放心。今晚对不起…”

“不要想太多。”雄的话是有含义的。只是孤独惹祸罢了。

琳知道都市过客的规则,一切过后什么都不是。但她还是违背了这一游戏原则,放不下了,只是在假装逼迫自己不能再联系,感觉心里作痛,却不能释放。她的生活圈还是太小了,这个世界随时随地都存在着各种各样隐藏的陷阱,却浑然不知自己已经深陷其中,或者是知其而不退。雄只是没有想到竟会碰上这样的一个女人,如果说琳是风花雪月之人,他只需拍拍尘土即可,可从内心却留后悔之意。

有的事情不受理智所控制,特别是两个人之间存在了性关系以后,当然前提是两情相悦而又不能有所定位,才会谈及控制,因为走下去必定是两败俱伤,所以悦和伤矛盾着。在矛盾中两个人还是继续的纠缠。习惯了下班后到他那里,即使他没有在家,看着这个让她魂牵梦绕的地方,闻着房间他独特的味道,看着他所用的每一样物品,眼前会出现他的身影,感觉心近了,心也静了,情感也有虚拟的归依。心甘情愿,乐此不倦的收拾好房间,做好一切准备等着他的回来。他总是能及时到家,哪怕在外很累,迎门都是笑脸,这感觉是琳久违的,也是幸福的。当这种幸福的感觉深刻烙在她心里的时候,每个人都想抓住它,都想恒久的拥有它,可是有的东西本不属于你,你如何能够?!琳虽然沉默着,内心却是焦躁的,有时情绪失控时变得多愁善感,会在雄的面前偶尔使使性子,套套女孩喜欢的那三字,还是希望得到肯定。他太懂了,知道她想要的是什么。可如何能够给予?他们已经不在年轻,至少在心态上不在处于幼稚的年龄了,对于爱考虑的深度在已经不是在仅仅凭感觉。当一个人心怀抱负的时候,当一个人太完美主义的时候,一切感性都变得那么理性!永远只能停留在被他设定好了的位置,没有了可能。琳绝望了,带有幻想的绝望,雄也懂。这些都不是他起初所想要得,他只要开心,但现在他开心并烦恼着,琳已经无形的给他压力了,他累了,或者说他在动摇他原定的位置,他怕极了,不!他开始逃避,出差、回老家、晚归。面对着雄,琳知道自己做错了,也知道爱已经成为了一种负担,是放手?自己确实给不了雄所要的一切啊,她开始反思,是不是自己太自私了。爱,自私好吗?可是不自私能叫爱吗?爱是什么?。。。。

琳开始懂了,也太累了。

慢慢的放手吧,给他开心,于是不再为他有所需求添置东西,不再会老家时惦记着给他带还吃的东西,因为她怕自己付出太多,心理失去平衡,从而欲望强烈。她怕雄出差,会老家,晚归,避而不见,致使自己连自己慢慢放弃的目的也不能达到,她不能一下失去。强使自己减少着自己与雄的见面次数,有时间就和同事朋友一起,陪她们逛街购物,尽管她很不喜欢,也不情愿,可这样总比回到家无聊忍不住想他好,也尽量的去寻找和他在一起时他身上确实存在的缺点,他不果敢,不敢做敢为。渐渐的发现这样的方法还真的有效,琳对雄的注意力分散了,这让雄感觉反而轻松了,几天不见,雄会打电话,会嘘寒问暖,这是他以前从没有过的,琳发现自己有了这样的想法以后,雄明白着心里还是有些失落,但态度真的是变了,琳感觉雄从始至此没有对她这么好过,她又开始彷徨了,犹豫了。到底他是怎么想的?他太难猜了!是不是爱也需要收敛?全心全意不好?哥说,这种男人不值得去爱。连爱不爱,或者说不愿言爱又想得到爱的人凭什么把爱给于他?爱要说出来,至于能不能走到一起另当别论。想想也是。有些厌烦了雄。有时也会想,到底吸引自己,让自己以前放下自尊去乞讨给予爱的人,他身上人性的发光点到底是什么?我能理解他所想要得到的,但是当她自知不能给他这些决定慢慢放弃的时候,雄为什么又不给琳机会?继续和琳周旋这场咬文嚼字,不知道算不算得上是爱情的游戏?感情总是这样,当你没有给自己选择的机会和余地时,他是唯一;否则反之。当付出代价是长久得不到肯定的时候,面对其他的进攻者,这一切都显得那么的脆弱,不堪一击,留下得也只是无奈悲痛欲绝罢了。幸福并痛苦的五个月后,当琳自身面临着要爱或被爱的时候,向雄严肃的提出正面的解决问题。进门后见他再玩游戏,神情还很轻松,琳眼神呆滞的望着他,其实雄明白她来的目的,只是装得若无其事回避。琳见状转身即走,雄立刻拦下,关上电脑,瘫坐在沙发上,刚才那副表情不见踪影。

“说吧,你想怎么样定位?”琳不再那么期望了,仿佛只是给自己这段时间以来的一个交待。

“我还没有想好,让我想想好吗?”雄沉默不语,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也可能根本没有去想,答案早就在心中,就算想也可能是想怎么样把他早已经想好的宛转的传输给我。

归来去兮范文8

如果你驾车从沪杭高速公路莘庄道口出来,上了沪闵路高架桥就如同占据了一个制高点。眺望前方,远处的高楼大厦林林总总,气象万千,宽畅的高架路无限向前方伸展,迎面而来的车辆风驰电掣般地从眼前闪过;桥下的地铁一号线轨道和沪杭火车轨道像银蛇一样向前方伸展,由横竖直线构成的都市韵律在瞬间就裹挟着你;更令人惊喜的是,地铁和火车经常会不约而同地出现在视野里。那一长串同向或是反向行驶的车辆看起来缓缓悠悠的,穿行在绿树环抱的城市谷地,恰似两行抒情诗从心里轻轻地滑过。

莲花路站、锦江乐园站、上海南站……汽车、地铁、火车都在向同一个目标奔去,归心似箭,一种到家的亲切感油然而生。 “沪闵”两字更是直观地提示你,上海到了,家就快到了!

沪闵路顾名思义就是上海到闵行的路。这是一条有近九十年历史的老马路了。它目前北起漕河泾,向西南行经莘庄,直至闵行黄浦江畔,全长约四十多公里。沪闵路是在1920年左右兴筑的沪闵南柘长途汽车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58年进行大规模的改造拓宽,直至1990年代中期,又从漕宝路至莘庄段建造高架桥,并与虹梅路立交等主要结点连接,交通更为畅快和繁忙,沪闵路也就成为上海西南面的一条交通要道。

说到沪闵路自然要说到闵行镇。自清代以来,闵行镇就是上海地区粮棉集散地之一。沪闵路通车后,闵行镇更是店铺林立,市面繁荣。1950年以后,闵行地区以其优越地理条件和较完备的商业设施,在上海电机厂、上海汽轮机厂等一大批中型企业陆续由市区迁来,闵行发电厂、自来水厂等一批骨干基础设施相继建成后,又成为上海市第一个工业卫星城。

不过在当时一般市民的心目中,闵行仍是一个遥远的上海边缘小城镇,从徐家汇乘车必须在沪闵路上足足行驶一小时才能到达。许多工作在闵行的上海人,大都只能选择在周末回家。但是毕竟有了沪闵路,闵行镇的产品才能源源不断地进进出出,沪闵路其实是一条承载了许多人生活和工作的重要马路。

1990年代以后,上海县与原闵行区合并成为新区,经济商业更是飞速发展。而沪闵路在几十年的风云变幻中虽然路形没改,却几经拓宽翻修,建造高架路、立交桥,部分路段升级换代成“国道”,再加上两旁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的建筑设施,也可谓天翻地覆、气贯长虹了。

当你从漕溪路向南沿沪闵路散步时,高架桥像巨龙一样盘旋在头上。桂林路的南端,便是上海铁路南站。主站屋的外表为巨大圆形钢结构,新颖别致,气势磅礴。南来北往的火车可从主体建筑的架空部分穿行而过,有“车轮滚滚,与时俱进”之意。南站已经成为上海中心城市的南大门,也是联系长江、珠江三角洲的重要交通枢纽。

到达虹梅路时,透过呈十字交叉的立交桥身,可以看见右前方的天空中有高低错落、五颜六色的种种现代游艺设施。这里就是上海第一家大型现代化游乐园锦江乐园。乐园的后面便是上海航宇科普中心,透过围栏,可以看见依次陈列的战斗机、喷气教练机、直升机、大型干线客机……中心以其先进的科技魅力和丰富的展示内容,吸引广大的青少年和科技爱好者,并成为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

想要通过步行来了解沪闵路是会让人心生绝望的,因为沪闵路太长了,高架桥又高,乘车看到的永远只是匆忙一瞥中的沪闵路侧影。长长的沪闵路高架桥,最终是与内环高桥相接,犹如一条往返上海城区“心脏”的动脉。所以沪闵路是一条“归心”路,归心从来似箭。

归来去兮范文9

一条隐藏秘密的小道

2009年2月26日上午11点,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柯高浩、柯文夫妇带着一份沉甸甸的文件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走下飞机时,这份有关国宝大熊猫最珍贵的“出生证”终于“回家”了。正是这份“出生证”帮助大熊猫敲开了国际大门,从19世纪发现大熊猫到现在的100多年间,西方的“熊猫热”一直高烧不退,一个物种让世界持续“发烧”百年,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这一切,都是源于140年前皮埃尔・阿尔芒・戴维在邓池沟天主教堂发现并命名了大熊猫。

“我们要把大熊猫‘出生证’放回那里,让世人知道大熊猫是从那里走向世界的。”成都不是他们的目的地,他们的目标隐藏在大山深处的邓池沟天主教堂。柯高浩、柯文夫妇在法国驻成都领事馆领事助理孙雅俊、中国科学院专家何芬奇、四川省旅游局巡视员孙前等人的陪同下,两个多小时后,他们的身影已出现在距离成都200多公里的宝兴县城。

“140年前的今天,戴维也走到了宝兴,但他走了8天时间。”何芬奇正在和胞兄一起翻译《戴维神甫传》,对于戴维发现大熊猫的故事,他如数家珍――

“2月22日,向穆平出发。多云的天空偶尔有几缕阳光透过云层。我们早上8点出发,在向西走了26英里后……”1869年2月22日,戴维从成都出发,他沿着四川盆地的边缘到了邛崃,经西河的马湖、油榨等场镇后,到了芦山县的三汇场(现名大川镇),在当地人的帮助下,他翻越了海拔3000多米的大瓮顶,来到了宝兴县盐井乡,随后到了邓池沟教堂,整整走了8天时间。

邓池沟天主教堂,又名叫“灵宝神学院”,是法国远东教会1839年派人到四川秘密建造的教堂。早在1802年,法国巴黎远东教会的周耶神甫就开始在这里传教,1929年周耶病逝并安葬在这里,这里就成了川西天主教区的大本营。1839年,第二任神甫德耶在这里广招信徒弟子,这里便成了灵宝神学院(又称穆坪修院)。

再后来,戴维接替了第三任神甫的职位,成了邓池沟天主教堂的第四任神甫。

是猫是熊,一块

“冰川活化石”横空出世

据四川省民族研究所研究员杨健吾的研究,明崇祯十三年(1640),天主教葡萄牙耶稣会教士利类思,在北京经汤若望和东阁大学士、四川绵竹人刘宇亮的帮助,“首先入川,传扬福音”。清代,入川的传教士增多。

1862年2月,也就是清同治元年,36岁的戴维得到中国传教的许可,启程前往遥远的东方,从此和中国结下不解之缘。

戴维是一名学识渊博、具有献身精神的法国人,与其说他是一个虔诚的神职人员,不如说他是一名执著的博物学家。在西方“自然神学”昌盛的19世纪,博物学家和传教士都认为,自然是上帝“包罗万象的公开手稿”,研究自然,是与上帝的书面信息《圣经》相符的。故而通过研究自然去领承天启,便大受年轻牧师的喜爱,毕竟,投身田野工作比研习枯燥教义要有趣得多,戴维便是其中的一位。

1868年11月,戴维经汉口、沙市、宜昌、进入四川,12月到达重庆。在重庆法国传教士范若瑟家中,他得到一个令人喜出望外的消息:穆坪有个法国传教点且生物物种极其丰富。一过完元旦,戴维就迫不及待地溯岷江而上,经壁山、隆昌、资中、简阳至成都。在成都西北的彭县做了短期的标本采集后,他于次年2月出发,前往穆坪。

戴维的起居室和工作室各10多平方米,有一门直接相通。起居室里陈列着戴维当年使用的一张古香古色的雕花木床,一张如学生上课用的中式书桌,一把典型的太师椅。书桌上,一本翻开的《圣经》端端正正地摆放着,仿佛还散发着戴维虔诚心胸的余温,一盏油灯立在书侧,它熄灭后的轻烟似乎还在屋内袅绕……整个起居室除此再无其他家什和装饰物,真是简单之极。

1869年3月11日,戴维记下了他生平第一次见到大熊猫皮的情景:“在我返回教堂的途中,这条山谷中的主要土地占有者、一个姓李的人邀请我们到他家去用茶点。在他家里,我见到一张展开的,那种著名的黑白熊皮。这张皮非常奇特,我的猎人告诉我,我很快就会见到这种动物。我听说猎人们明天就出发到野外去猎杀这种食肉动物,它可能成为科学史上一个有趣的新种。”

3月23日,戴维终于等到了,猎户给他带来一只死去的黑白熊。戴维欣喜若狂,他确信,这是熊类的一个新种,而且只有中国才有。他将这种动物命名为“黑白熊”,并将动物标本和描述报告寄给远在巴黎的米勒・爱德华兹。这是熊猫实物第一次介绍到西方,其轰动可想而知。

同年5月4日,“我的猎手们在穆坪东部地区(今宝兴县东河一带)守候了两个星期,为我带来了一只黑白熊和6只仰鼻猴,这只黑白熊特别可爱。”当地的猎手们第一次为戴维捉到活体“黑白熊”,戴维就是在这里为他称为“最不可思议的动物”称体重、量身材、检查健康状况。这憨态可掬、滑稽可爱的动物,使戴维惊喜得不停地“感谢上帝”。当他仔细端详这只“竹熊”毛茸茸、黑白相间的外貌后,给它取名“黑白熊”。新的发现令戴维极度兴奋,他将这消息告诉爱德华兹教授,并附上描述黑白熊的书面报告。戴维本想将这只活体“黑白熊”送回巴黎,没想到“黑白熊”经不起运送途中的颠簸和气候变化,不幸死于半途,戴维只好将毛皮标本送到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描述报告当年就在博物馆《新闻公报》上发表,报告是这样叙述的:“‘黑白熊’。据我的猎人讲,其体形大,耳短,尾很短,毛较短,四足下有很多毛。颜色为白色,耳朵、眼圈、尾尖和四肢呈黑褐色,前肢黑白部分向肩胛延伸,在背脊上汇合成带状……我刚获得一只幼体,并见过成体的皮,毛色均相同,颜色分布也一致。我从未见过这种动物。这可不可能是科学上的一个新种呢?……在过去的20天里,我雇佣了20名猎人来猎捕这种奇特的熊的成体。”

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将这张熊猫皮展出后,谁也不认识。人们从兽皮看到它有一张圆圆的大白脸,眼睛四周有两圈深深的黑斑,像是戴着一副墨镜。爱德华兹教授经过对“黑白熊”毛皮和骨骼的仔细研究,发现戴维在物种的判定上出现错误,“黑白熊”不是戴维所认定的熊属类,而是与小熊猫相似的另一种熊猫。爱德华兹教授在1870年发表的论文中这样写道:“就其外貌而言,大熊猫的确与熊很相似,但其骨骼特征和牙系统与后者的区别十分明显,而与小熊猫和浣熊相近。这一定是一种新属,我已经将它命名为‘大熊猫’。”

解放后,邓池沟天主教堂成为宝兴县石棉矿矿部所在地,因而得以完整保存。

2005年10月1日,代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自然遗产委员会到雅安考察评估“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的首席专家、IUCN自然保护地委员会主席谢泊尔・戴维专程到邓池沟天主教堂,在阿尔芒・戴维像前,谢泊尔・戴维虔诚肃立,嘴唇颤动,久久无语。两个戴维是在通过冥冥时空进行着心灵的对话……最后,谢泊尔・戴维终于开口:“100多年前,你在这里发现了大熊猫;100多年后,我到这里保护大熊猫,我们两个戴维在夹金山的百年之约,做的都是同一件事,发现和保护大熊猫……”言毕,他对阿尔芒・戴维的遗像三鞠躬。

大熊猫的惊人的发现,震惊了世界――西方学者的猜测得到了证实:在遥远的东方,果然存在着冰川时代的“动物活化石”!

辗转索求,

一纸“出生证”终于回家

1872年,戴维在中国病倒,两年后他退休回国,身体才慢慢恢复过来。从此,戴维再没有来过中国。

1877年,戴维两卷著作《中国之鸟类》公开出版,书中记载他发现的772种鸟类,其中有60种前人从没发现报道过;书中还有200个种类的哺乳动物经他鉴定,其中新的种类有63个。1884――1888年,戴维又一著作《戴维植物志》公开出版,书中记载有他搜集的世界罕见的植物品种。他的这两本书,成为后代学者到夹金山科学考察的“探秘宝典”。

2001年11月,在戴维逝世百年之际,他的故乡――法国埃斯布莱特市亲友团在市长戴海杜的率领下,来到宝兴县邓池沟追思先贤。他们的到来,引起了时任副市长孙前的关注,一位法国市长为什么要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来到四川宝兴邓池沟熊猫老家?一个法国人,跟中国的大熊猫有什么关系呢?

2002年11月,孙前带队赴法国访问戴维故乡,并在法国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见到了陈列的宝兴大熊猫模式标本及相关资料。大熊猫模式标本,正是当年戴维从宝兴带回的那只大熊猫标本。孙前详细了解到了戴维在中国的神秘之旅后,他萌发一个念头:雅安是大熊猫的故乡,更是世界大熊猫文化的发源地,如果能把当年戴维发现大熊猫的报告和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米勒・爱德华兹的鉴定报告这两份文件送到大熊猫首发地的话,作为世界自然保护地核心区的夹金山,将被赋予更加厚重的文化符号。

于是,孙前一有机会就辗转游说,四处索求,法国大使馆、法国驻成都领事馆、在法国工作的中国人、法国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然而他的努力,却没有一点回音。

之后,孙前卸任雅安市副市长,调任四川省旅游局巡视员,但他求索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止。2008年,孙前的求索大熊猫“出生证”的故事感动了中国科学院鸟类研究所专家何芬奇。

“老孙,你就别瞎撞了,我想办法帮你求回来!”最终,何芬奇找到了他的朋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柯高浩、柯文博士夫妇。经过他们的努力,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答应了他们的要求,他们赶在了戴维发现大熊猫140周年之际,从法国巴黎自然博物馆取得了两份文件的复印件,并接受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委托,专程从法国飞到中国,代表博物馆把大熊猫的“出生证”送到四川省宝兴县邓池沟。

归来去兮范文10

类型:剧情

导演:森淳一

主演:桥本爱 / 三浦贵大 等

地区:日本

上映时间:2014年8月

平凡女孩市子自幼生长在位于日本东北地区的村庄小森。这里远离都市的喧嚣和浮躁,被青山绿水环绕,俨然一个幽静怡然的世外桃源。村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依靠一双勤劳的双手经营平凡却舒适的生活,与世无争。市子曾经前往东京闯荡,只不过她终究无法适应都市的快节奏,最终回到了妈妈早已不在的老宅。童年时妈妈福子利用山川田野各种食材做出胡乱命名的美食,实心眼的市子在感叹受骗之余,也将美好的回忆留在了味蕾深处。仿佛遵循着母亲的步伐,她将对故乡的热爱融入了美食的烹制中。在朋友佑太和吉子的环绕下,享受着无忧无虑的人生……

《小森林》系列是由漫画家五十岚大介的原作改编的电影,在日本30块银幕上同时公映,首周初登场观众满意度排名第七位。《小森林》分为“春、夏、秋、冬”四篇,分别独立制作为电影,陆续上映并获好评。目前在国内能看到的就是高清版《夏》和《秋》两部。

日本的《小森林》系列以自言自语、毫不哗众取宠的方式,借助简易的食物传递出深沉的人生哲学和返璞归真的生活美学,反衬出低调内敛的高层次修养,温暖平凡你我的忙碌人生,也是日本式“禅学”甚至“素食”信仰的一种体现。也许食物本身并不重要,由简易的食物传达出来的简朴自律的生活方式和对生活本身执着、纯净的热爱,才是最重要的;对日常食材的细致用心和悉心品尝,就是对平凡的个人生活的珍惜。珍惜平常人生、爱惜食物和日常,这也许才是这些日本电影的真正精髓所在。

市子高中毕业后,因为不适应都市生活而回到乡野的家乡,这时候长年与她相依为命的母亲又不辞而别,只留下她一个人面对寂静又熟悉的山野,直面百味杂陈又清淡孤寂的心事,独自开始操持耕种生活,努力复原着母亲教给她的那些美食和旧日生活。年轻的市子成了独居的女孩,一个孤独但不绝望的人,一个在乡间道路上独自骑行飞奔的身影。

春夏秋冬,从不依靠、从不寻找,她在寂静和努力中,慢慢重塑了自己的生活和意义、期盼母亲的来信、善待邻家的缘分,在被“抛弃”和被遗落之中,她静静地落下自己的种子,安静自然地承续自然的生存规律和方式,成长为一株坚强又闪亮的山中花蕾。市子很少柔软,没有矫情,坚强得像一棵树,在寂静的山林中,听风而生,饮雨而活,安排着自我生息,盼望着远方母亲的消息。

归来去兮范文11

1、芳与泽其杂糅兮,孰申旦而别之?

2、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3、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

4、或忠信而死节兮,或訑谩而不疑。

5、弗省察而按实兮,听谗人之虚辞。

6、归来兮!不可久淫些。魂兮归来!西方之害,流沙千里些。

7、蝮蛇蓁蓁,封狐千里些。

8、魂魄离散,汝筮予之。

9、归来兮!不可以托些。魂兮归来!南方不可以止些。

10、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

11、闭心自慎,终不失过。

1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13、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万金买高爵,何处买青春? —— 屈原名句

14、虽有西施之美容兮,谗妒入以自代。

15、惜往日之曾信兮,受命诏以昭时。

16、封介山而为之禁兮,报大德之优游。 —— 屈原名句

17、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18、焉舒情而抽信兮,恬死亡而不聊。

19、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 屈原语录

20、惭光景之诚信兮,身幽隐而备之。 —— 屈原名言

21、其土烂人,求水无所得些。彷徉无所倚,广大无所极些。

22、路慢慢其修远兮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23、若必筮予之,恐后之谢,不能复用。

24、归来兮!恐自遗贼些。魂兮归来!北方不可以止些。

25、愿陈情以白行兮,得罪过之不意。

26、乘骐骥而驰骋兮,无辔衔而自载;

27、”巫阳焉乃下招曰魂兮归来! —— 屈原名句

28、谅聪不明而蔽壅兮,使谗谀而日得。自前世之嫉贤兮,谓蕙若其不可佩。妒佳冶之芬芳兮,嫫母姣而自好。

29、思久故之亲身兮,因缟素而哭之。

30、彼皆习之,魂往必释些。

31、君无度而弗察兮,使芳草为薮幽。

32、魂兮归来!东方不可以托些。

33、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34、巫阳对曰掌梦!上帝其难从;

35、乘泛泭以下流兮,无舟楫而自备。 —— 屈原名句

36、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用;数有所不及,神有所不通

37、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38、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

39、旋入雷渊,爢散而不可止些。幸而得脱,其外旷宇些。

40、帝告巫阳曰有人在下,我欲辅之。

41、去君之恒干,何为四方些?

42、何芳草之早殀兮,微霜降而下戒。 —— 屈原名言

43、长人千仞,惟魂是索些。

44、雄虺九首,往来倏忽,吞人以益其心些。 —— 屈原语录

45、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46、舍君之乐处,而离彼不祥些。

47、介子忠而立枯兮,文君寤而追求。

48、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

49、十日代出,流金铄石些。 —— 屈原名言

50、闻百里之为虏兮,伊尹烹于庖厨。

5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52、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

归来去兮范文12

秦时月,汉时风。任时间怎样流转,故人却时常萦绕在梦中……夜正阑珊,皎月伴着满天飞舞的白雪,缓缓升起,惨白的弯月勾住了过往,渐渐将昔日的豪情与心酸化作了缕缕光芒,向大地悄然洒去,凄凄芳草,只盼望魂兮归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白雪轻轻落在易水边,只望见星光灿烂,在天穹上闪烁着不灭的光辉。白雪说:“您是肯舍小家顾大家的壮志男儿,您毫不犹豫地辞别爱妻,杀进秦国大殿。虽然您牺牲了,但昔日的情操却依旧在星空中飘荡……”

白雪含着泪,望着与孤月相伴的地平线,回忆着,等待着……

冬天,是燕国最美的时候,纷飞的白雪将燕国染成了漂亮的银白色。房梁、屋檐、树梢,大地所有的一切都是那样的纯洁。‘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薄纱间,隐约传来了阵阵悲惨凄凉的笛声,和着纷飞的白雪,渐离与雪姬缓缓归来了……渐离他扶着桥,站了许久,站到形销神黯。望瘦了星月,望瘦了弥天漫地的清寒。凄凉的月光照在他脸上,显得如此悲凉。一片叶轻盈划过,心如弦动。薄薄的叶子红里还透着青青的叶脉,却临风而舞……

渐离与雪姬奏起了荆轲生平最喜欢的乐曲——《阳春白雪》,两人眼中彼此闪着泪光,渐离歌曰:“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绿叶兮素华,芳菲菲兮袭予。夫人自有兮美子,荪何以兮愁苦?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荷衣兮蕙带,?┒?促夂龆?拧Oλ拶獾劢迹???胭庠浦?剩坑肱?遒庀坛兀?嘏?①庋糁?ⅰM?廊速馕蠢矗?俜?U兮浩歌。孔盖兮翠?欤?蔷盘熨飧у缧恰q党そY庥涤装??ザ酪速馕?裾?hellip;…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渐离雪姬已流下了苦涩的泪水……渐远渐行,他们消失在弥漫着冷寂的夜暮之中……

夜,深了。雪依旧悄无声息地下着。

腊梅说:“荆大侠,您是伟大的。在国难当头的情况下,您抛头颅,洒热血,愿以一死换国存。您坚定地手持一把匕首到生死难测的秦国刺杀秦王政,虽然您牺牲了,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壮志雄歌,依然在秦国大殿上荡漾。‘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诺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这就是舍生取义的您。”

……

易水江的水依旧不断在流淌,萋萋芳草还在为谁诉说着不幸?

知音知间,那是一种心灵的默契,是一种灵魂的共鸣。

数月后……

渐离以击筑的名义进入秦王宫。他,渐离弹奏亦壮。就在众人沉浸在优美的乐曲中的一瞬,渐离猛的拿起筑,击政,政连忙一闪,没中。政大怒,拔出长剑刺入渐离喉中,就在那一刻,渐离双泪流,但他不后悔,因为他崇信‘士为知己者死’,为了荆大哥,为了友情,他选择去,他不后悔。

噩耗传到了雪姬耳里,她含着泪吹起《白雪》,顿时,万里飘雪。寒风吹在她脸上,更显出了一个女子的失魂落魄。“阳春”已去只剩“白雪”,留也奈何,去也奈何。雪姬憔悴地说:“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伤感的语调犹如飞逝落红,淡淡地诉说着一片孤雪的过往。身着白裳的雪姬决然地横抹一剑,便在生命的舞台上轻盈深情地旋转着,旋转着,恰似一片白雪,在命运的风中缓缓着地……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易水情,知音泪,残阳铺江水似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