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思品教案

思品教案

时间:2022-06-16 21:15:24

思品教案

思品教案范文1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 案例教学 反思

由于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内容与社会现实的关系很密切,有利于教师从社会生活中选取案例进行教学,再加上传统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枯燥无味、新课改的实施等原因,教师在教学中大量使用案例教学。所以,案例教学成为近年来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上使用最广泛的教学方法。虽然广大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经常使用案例教学,但是笔者在平时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情况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教学效果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因此,针对初中思想品德课上使用案例教学效果不明显的情况,教师有必要进行反思,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让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新课改真正取得成效。

1.对案例教学的理解反思

笔者在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的交流中发现,许多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并不明白什么是案例教学,其中绝大多数不知道案例教学的定义是什么,甚至有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对案例教学的认识还停留在应用举例形式教学阶段。所谓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依据教育教学目标,通过对典型教学案例的展示,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教给他们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他们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举例是一种比较单纯而直接地提取信息的辅助教学形式,其作用是通过举例来说明问题;案例教学是一种为学生营造学习环境,通过案例开展“研究式”学习来加深对问题的认识以及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从两者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案例比举例更高级,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想在课堂上合理地使用案例教学,首先就必须明白案例教学的真实含义,其次还要明白案例教学的关键。一般来说,案例教学的关键是真实性,把真实典型的案例结合教材向学生展示,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之中积极展开创造性思维。案例教学对于学生形成“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大有裨益。

2.对案例选择的反思

对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来说,要想让课堂生动有趣,案例的选择与编写非常重要。只有选择好的案例,才能让学生感兴趣,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而这一点在现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案例教学中很少看到。有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所使用的案例僵化,结果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对案例不明白,出现了课堂教学进行不下去的情况,最终教师被迫舍弃了案例教学,重新走上了传统教学的老路。

还有的教师所选案例针对性不强,达不到教学效果。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选择那些具有针对性、广泛性、真实性、实践性、启发性强的案例,除此之外,教师在选择案例时一定要注意选择那些生活有趣的,没有那么多的抽象、复杂的概念、理论,而更多是人物、环境等合理情境牵挂着每一位学生的案例。同时,案例还要符合实际,发人深思,内容不要过长,要简明扼要,以达到使学生合作研究、掌握知识、发展思维、适时适量地讨论的目的。

笔者在进行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时,发现选择案例的时候还要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特点进行分析,根据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特点选择案例。

首先,初中思想品德课具有与社会现实相近的特点,其教材内容大都来自社会现实,有利于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讨论。因此,选择案例的时候,教师要选择那些有利于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案例,从而有利于激活学生求知、探索的欲望和激情,让学生乐意学习、自主学习。案例教学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互动合作活动,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案例教学要求把学习的知识置于鲜活具体的案例情境中,让学生形成对知识的多角度的理解和扩展,让学生能从以往的被动接受中解放出来,使学习真正成为一种高级思维活动,从而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习。其次,初中思想品德课不但要培养学生的能力,还要担负提高学生思想品质的重任。因此,在选择案例的时候,要选择那些能够发挥思想品德课的育人功能的案例。在教学中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原则,以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过程、方法的“三维目标”。

另外,教师还要对案例进行适当的加工与修饰,将一些案例进行一些简单的修饰,要根据不同教材内容,在调查的基础上精心加工、编写,以达到传承知识和训练思维的育人功能。

3.对案例作用的反思

思品教案范文2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思想品德;策略

关于案例教学法,笔者认为它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方式,需以典型案例为课堂的主要线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教师加以指点,引导学生独立进行思考,分析案例并提出见解、做出判断。这种教学方式切实地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将知识和能力有机地结合,让学生通过发散思维和开动脑筋,更加深刻地理解概念和原理,并提高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选用案例的注意事项

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要注重对案例的选择。课本中已经有不少优秀的案例,教师在充分利用的基础上,也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才能体现案例的真实性,让学生有所感、有所悟。笔者认为在选择案例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教材结合实际,把握正确方向

首先,教师在选取典型案例时要围绕本节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不能偏离本来的教学主题,通过课文中的主要观点对实际情况进行描述分析,让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可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其次,在选材时注意必须是正面的教育案例,中学生处在成长阶段,教师要注意其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对于一些揭露社会阴暗和丑恶面的案例,教师要少用、慎用,以免对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和消极情绪。

2.紧跟社会形势,把握时代特征

社会在不断进步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大脑总是紧跟时代的潮流,因此教师在选取典型案例时不一定非得是陈年旧事,可以根据当前的热点新闻、实事动态来选取案例,做到与时俱进,让学生有新鲜感,对案例感兴趣,从而用心分析问题。例如,有位教师在几年前教学财产权一课时,采用了当时刚刚落幕的梅艳芳遗产案来作为案例,这在当时是非常热门的话题,因此学生非常感兴趣,讨论之热烈不言而喻。

3.注重精确性、真实性

对于引用的案例不是想当然的,教师要讲明具体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过程和结果,或者引用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做到现实感强,有精确性和真实性,学生才会进入状态,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如果教师无中生有、胡编乱造,则会让学生产生怀疑态度,不能对其信服和接受,大大影响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维护人格尊严权和学习保护隐私时,教师可以引用学生身边发生的一些小事进行分析,如“骂人”“斗殴”“偷看手机信息”“私拆信件”等。让学生切身体会思想品德在生活中的存在形式和维护方式。

二、案例教学法的基本环节

1.展示案例,提出问题

对于案例的展示方式有很多种,可以通过印发、投影仪、多媒体、剧本等多种形式展现。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朗读、口述、模拟,或者学生分配角色表演案例,比如开展辩论会、演短剧和小品、模拟法庭现场或模仿记者采访等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但是不论哪一种方式,教师都应该让学生尽快进入案例情境,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后面的分析探究活动。随后教师提出有关问题和教学要求,关于问题的设计要符合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从案例到教材。比如,在教学环境保护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近年来我国北方沙尘暴袭击的案例,随后向学生提出问题:(1)导致我国北方遭受沙尘暴袭击的原因有哪些?(2)反映了我国目前存在着什么问题?(3)面对此问题国家该如何解决?采取哪些措施?(4)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又该做些什么来预防沙尘暴的袭击?等进行设疑导学的方式,以此让学生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为后面的教学做好基础。

2.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分析

接下来教师要引导和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探究、分析,可以是小组讨论也可以是集体交流。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避免学生在讨论案例时步入误区,引导学生将案例与教材相结合,运用教材中的相关理论对案例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得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法。例如,教学“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练习和区别”时,选用案例:初三学生小豹,和一群游手好闲的朋友经常出入网吧和歌厅,由于零花钱不够逐渐开始小偷小摸,被学校警告处分后,仍不知悔改,毕业后染上毒瘾,并先后抢劫和盗窃人民币5万元,判处有期徒刑。通过让学生分析这一案例,明白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区别以及所承担的法律责任,以及此案例带给我们的启示。案例分析结束后,应由教师进行概括和深化,对学生的讨论情况作出评价,并和学生一起总结出最佳的解决方案,潜移默化中结合教材和案例材料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总之,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掌握并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参考文献:

[1]石桂云.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6(9):165.

思品教案范文3

关键词:思想品德理论课案例教学价值

Abstract:Case Teaching of Moral Theory Course as an exploration and attempt to have a positive meaning and value, it is conducive to teaching objectives, help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helping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students, more conducive to linking theory with practical.

Keywords:Theory of Moral Lesson Case TeachingValue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高中学校思想品德理论课是高中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如何充分发挥思想品德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实现思想品德理论课的教学目的,是每一位思想品德理论课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近年来,案例教学作为思想品德理论课教学的一种有益探索和尝试,对于发挥思想品德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实现思想品德理论课的教学目的,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一、案例教学有利于实现教学目的

思想品德理论课的教学目的不是让学生简单地背诵现成的概念和理论,而在于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学生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不动摇打下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要实现这样的目的,必须进行教学方法创新。为此,必须彻底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抛弃“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而案例教学在这方面具有其特有的价值。案例不是简单的举例或简单的事例,而是包含某一原理的情节和问题的组合体。每一个案例都围绕某一学科中的某一原理、某一理论。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不仅让学生知道“是什么”,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思考、分析讨论中知道“为什么”,从而“变被动接受”为“主动采纳”,变“要我怎样”为“我要怎样”。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师生共同分析、探讨、争辩、质疑,不仅能够增强理论的说服力,而且还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从而使思想品德理论课教学质量与效果不断提高,更好地发挥思想品德理论课的应有功能,实现教学目的。

二、案例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之母,在思想品德理论课教学中,尤为如此。要改变思想品德理论课教学的现状,除了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要进行改革之外,教学方法改革更具有关键性意义。而案例教学具有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的特点,更加符合教育规律和当代青年特点,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为,从案例的内容看,由于每一个案例的内容都是不同的、新奇的事物,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另外,从信息传递模式看,是一种双向传递模式,通过“讨论案例―发表双方见解―取得共识”等一系列教学环节来实现信息的双向交流,而且教学过程中师生感情融洽,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地位,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传递的信息,这就避免了传统教学的弊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首先,有利于锻炼和培养学生自学思考、语言组织、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案例教学的重点在于讨论和相互交流,学生要想在课堂上完成任务并有较好的表现,必须在课前认真阅读材料,经过思考后形成文字,课堂上的争辩磨练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小论文的撰写提高了写作水平。

其次,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案例教学中,学生通过应用一定的原理,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同时,学生还要参与案例的讨论,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思想品德理论的理解,而且还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通过参与案例教学的一系列环节,使学生开始接受创新意识的熏陶,唤起学生创新的冲动,使他们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去分析案例,去寻找答案,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四、案例教学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理论课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搞好思想品德理论课教学的重要原则。要让学生了解实际,并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正确地解决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案例教学法是比较可行的方法,它搭起了理论与实际之间的桥梁。案例教学法能够使教学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出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把学生普遍关心的现实问题拿到课堂上来,把课堂教学与社会现实连为一体,把社会现象如实地展现给学生,为理论联系实际找到了契合点,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理论去认识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引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初探》[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7).

[2]王阵军,刘英杰.《案例教学法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4).

思品教案范文4

案例教学是应用生活情境进行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引入,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有益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与实践能力,树立学生正确的生活态度,在实践中,教师可以进行选择与呈现案例、设置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三个环节的构建。

关键词:

案例教学;初中思想品德;价值;实践

一、案例与案例教学

劳伦斯把案例视为一种真实的生活情境,师生在课堂上对其进行分析有助于学习;理查德认为案例就是实践的一个环节,案例教学就是在课堂上呈现与知识相关的行为故事;余凯成以案例为对生活素材的描写,案例教学就是通过对这些描写予以分析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虽然学者对于案例的概念予以不同的定义,但是可以总结出相同之处:案例使典型的实践情境,案例教学即通过把案例引入到教学中,提高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熟练程度与应用知识的能力,也可以有效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案例教学在课程教学中使用时,需要注意两个方面:其一,案例必须带有启发性,即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使用案例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目标在于使学生对知识和事实进行思考,以形成自己独特的知识架构;其二,案例需要与所学知识密切相关,案例教学是在拉近学生所学知识与生活的距离间,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所以,必然是相关案例才具有效用。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应用案例教学的价值

1.形象化抽象的思想品德知识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旨在塑造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教育不是重点,只是涉及到了不多的部分,集中于九年级。然而,即使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涉及较少,在其他方面,也满是概括性知识的条条框框,学生在理解和记忆方面定会遇到不小的问题。此时引入案例教学,可以形象化这些知识,加深学生的理解,并且提高学生对社会事实的是非以及程度的辨别能力。比如,七年级下册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中具体阐释了违法与犯罪的定义以及下辖条规,学生在记忆时常常出现缺漏,在分析时混淆二者是常事,于此,可以应用案例教学法,深化学生的理解与记忆,强制带违规物品进站未造成事故的属于违法,强制带违规物品进站造成严重事故的属于犯罪。

2.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初中阶段是学生树立人生观的关键阶段,所以,思想品德课程集中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只是纯粹地理论宣讲可能无益于这一主要教学目标的实现,甚至由于学生的青春逆反心理走上相悖之路。案例教学的引入,可以在无形中熏陶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有助于主要教学目标的实现。比如,在八年级上学期教学第八课《竞争合作求双赢》时,为避免学生陷入到竞争的不择手段以及误解合作的无利认知中,教师可以引入杨振宁与李政道合作获得诺贝尔数学奖分却无益的例子,彰显合作的重要性。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应用案例教学的实践

案例教学想要充分实现自身的价值,必须有合理的程序设计,否则,便只能逗个趣儿而已。具体说来,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课堂构建。

1.选择与呈现案例

无论是用于课前导入,还是用于课中辅助理解,亦或是用于课后训练与观察,教师选择与呈现案例是第一步。案例选择恰当,呈现得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反之,则降低了案例教学的价值。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备课,筛选出合适的案例,利用恰当的方式呈现出来。不能随手拈来即用。教师在选择案例时,需要注意案例与生活以及知识的相关性,不应远离学生的生活之外,也不应无关于教学目标。以七年级上学期第六课《做情绪的主人》为例,在教学不能调节情绪的弊端时:教师可以选择河豚撞桥一意孤行最后为鹰所食的寓言故事或者是讲述考试中不能调节紧张情绪所导致的结果这些材料,或者是学生耳熟能详,或者是贴近学生生活,且与课程教学密切相关;若是选择一些名人轶事,或者发火打架之类的案例,怕是教学效率会大打折扣。教师在呈现案例时,需要注意两个方面:其一,语言需要简洁生动,啰嗦死板的语言难以引起学生对案例的高度关注,自然也就不能很好地调动自身进行分析与认知,以前面河豚的故事为例,一位教师在进行了篇幅性的阐释,甚至比一则寓言故事都多,在冗余的描述中,学生头昏脑涨;其二,如果辅助以多媒体的呈现手段,是文字需要注意大小与间距,学生看得清晰方可,是图片需要注意中心,不能用无关情节带偏学生。

2.设置问题

思维源于质疑,有问题才会有创新。因此,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必须保证有问且有好问。鉴于初中学生的认知局限以及课堂组织的时间局限,问题多由教师设置。在设置问题时,教师需要注意两个方面:其一,问题的难度需要合适,即学生必须经过思考,但在思考之后可以有所得,以前面所举河豚为鹰所食为例,教师可以设问“河豚为什么被鹰所食?据此可以得到哪些启示?”而不是“河豚被鹰吃掉了,是吗?”等简单的问题亦或是“在情绪之因素外,还可以学到什么?”等拓展过度的问题;其二,设计问题需要层层递进,问题一般分为显而易见、分析、应用三个层次,依次对思维能力的要求提高,针对案例进行提问时,教师依据问题层次逐渐拔高,以杨振宁和李政道的案例为例,教师可以设计的问题是“成功是因为什么?合作的价值在哪儿?这些启示可以用于学习中的哪些方面?”

3.组织学生讨论

提问之后,对于显而易见的问题,学生个人做出答案,对于分析和应用层次的问题,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发挥集体智慧,实现有效学习。在讨论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三个方面:其一,合理分配小组,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讨论之中,又可以互相带动,每个人的优势不同,有的擅长分析,有的在联想方面专长,有的则是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这些不同的专长可以在讨论中实现优势互补;其二,鼓励学生的质疑与创新,在讨论中,常常会有突发奇想,对于这些,教师的态度应该是肯定的,不能因为可能影响课堂顺利进行或者是自以为不着边际便打击学生的思维价值;其三,在学生讨论完成之后,教师需要进行总结,建构知识系统,这是案例教学的完美结束,比如,在完成对杨振宁与李政道案例的相关讨论后,教师需要点出合作在当今社会的重要价值以及其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一致性。

作者:马玉英 单位:宁夏西吉县教育体育局研训中心

参考文献:

思品教案范文5

关键词:思想品德学科 教材案例 运用 实效性

一、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浪费了教师宝贵的时间。现行教材中案例明显增多,渲染力度更强,文中有画,画中有文,与教材浑然一体,相互印证。可是在课改的浪潮中,教师往往费尽心思查找各种资料,将唾手可得的课本案例置之不理。以至于学生认为课本上的案例可有可无。教师即使使用课本上的案例,方法也以读读、看看为主,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使课本集科学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教材案例变得无足轻重。

2.案例质量难以保证。教师自己查找的案例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限制,缺乏专业性的审查和研究,作为教学案例的价值不高。有的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太肤浅,讨论分析的意义不大;有的案例所涉及的又太深奥,学生讨论分析又无从下手;有的案例所讲的问题与实际情况联系得不够密切,难以激起学生的兴趣;有些案例可以多角度思考,很难保证结论的单一性,甚至会出现负面效应。把这样的案例应用于教学,很难保证它的科学性及与教材联系的紧密性,很难达到教学的目的,甚至会起到相反的作用,难于达到教学目的。

二、如何提高教材案例的实效

1.用教材案例导入,提高实效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上课开始就巧设案例,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期待心理,激发求知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用案例导入起到知趣、动情、引思的作用。如,在教《情绪与生活》的内容时候,用课本案例导入。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年轻的时候体质较差,加上工作紧张,用脑过度,身体十分虚弱,多方求治也不见效。后来,一位名医给他进行了检查。医生没有给他开药方,只送了一句话:“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名医。”法拉第细细品位这句谚语,悟出了其中的奥妙。从此,他经常抽空去看马戏和喜剧。精彩的表演,总是令他开怀大笑,慢慢地,法拉第的身体逐渐地康复了。学生听了这个故事知道了应该怎样调控自己的情绪。

2.用教材案例例证的论证,提高实效性

教师在授课教学内容的引用有关案例进行分析、论证,以求得正确认识的方法。怎样运用教材案例,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道理具体化。例如:75岁的吴大妈,中年丧夫,独自把三儿两女拉扯大,吃尽了苦头。原指望孩子长大后有个依靠,不料儿女成家立业后一个个离她而去。孤身一人的她以捡破烂为生。现在年老多病,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子女不给赡养费。她只好去妇联投诉了子女们。妇联同志听了吴大妈的哭诉,把她的5个子女找来,给他们讲道理、讲法律,严厉批评,申明如果不悔改,法律将强制他们履行赡养母亲的义务。吴大妈的子女受到教育,流下了悔恨的泪水,当场表示轮流接母亲到家里生活,尽应尽的义务。这例证使学生们明白孝敬父母是应尽的道德、法律义务。

3.用教材案例讨论,提高实效性

教师针对教学的难点和学生的疑点提出恰当的案例,通过同学之间及师生之间的共同讨论,取长补短,以获得正确认识的一种方法。案例:16岁的小君和小哲是高一同班同学。小君沉默寡言,爱好数学,一心想做游戏软件工程师。小哲活泼开朗、思维敏捷、善于言谈、立志当个律师。不过一时冲动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体育课上,小哲与小君发生争吵,小君先给了小哲脸上一拳,两人厮打在一起。被老师和同学劝阻后,小哲自感委屈,在楼道里找到小君理论,再次发生争执。互殴中,小哲掏出了随身带的水果刀。小哲的左肩、背部和腰部被扎,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法院经审理认为,小哲无视国家法律,故意害伤他人身体,致人死亡,构成故意伤害罪,鉴于其为未成年人且事后能主动自首,依法判处有期徒刑7年,并赔偿小君父母经济损失。要求学生讨论:(1)此事给小哲、小君及双方家庭造成什么后果?(2)“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非法侵害生命健康权者受制裁”。结合这两句话,谈谈此桩惨案如何避免?

4.用教材案例结尾的衔接,提高实效性

案例结尾的衔接,是一堂课结束时,教师为承前启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衔接上下课时教学内容而设置的、耐人寻味的终课结尾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让学生咀嚼、回味、反思、设置的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去思考、去探求。既对所授知识的概括和提炼,又为下一课作了铺垫,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去预习,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

5.用教材案例练习,提高实效性

在课后作业及各种考试中,根据教材重点、难点和学生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运用教材案例精心设计案例题,巩固深化知识,发展能力,提高觉悟。学生的练习过程是对重点、难点、疑点的再消化过程。为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再消化,教师设计一定的题目予以训练,设计的题目要题目在书外,答案在书中,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设计多种题型,开拓思路,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多向思维能力;还要设计一些规范、矫正学生行为的行为作业题。

三、教材案例的处理技巧

教材案例在组织和表征知识时有些欠缺。如何使教材案例的教学效果得到充分发挥,拓展学生的视觉素养,就有必要对教材案例进行再加工。

1.案例的标注加工

有些教材的案例在内容上已经包含了教材语言的整体结构关系,虽没有文字明确表明事物之间的关系,却已暗含其中。在理解教材语言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案例用连线和文字加以标注,在此过程中,学生对教材语言的理解更深刻、更透彻,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案例的逻辑组合

教材有多个案例,通过其他途径还能搜集到相关的图片资料,让学生辨析这些案例与图片之间的深层内涵和内在逻辑关系,配以精炼的文字说明,就构成了独具特色的体系图,学生在构建教材体系的过程中根据这些图对教材做整体上的综合把握。

3.案例的多媒体展示

思品课每一课都有案例,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将案例用投影仪展示,使案例“动起来”,更直观、形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直观地理解案例涵义。电化教学手段的利用,是未来教学的发展方向,也是老师学生使用科技时代的必要要求。

4.案例的拓展

思品教材的有些案例,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教学活动需要,对教材案例的相关知识进行扩展、延伸,增强其深刻性,使案例内容更直观、更丰满,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与掌握。

四、结语

明理、激情、导行,是思想品德课三位一体的任务。思品教学担负着双重任务,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思品课教学中,充分、灵活运用教材已有案例,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欲望,培养跨世纪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下册思想品德》

2.南开大学出版社,《教育学》

思品教案范文6

一、增强趣味性的作用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最有效的内驱力,是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思想品德课以其理论性、抽象性、思想性较强而让学生较难理解,以致有的学生还可能会产生厌学心理。假如仍按传统的讲授方式进行教学授课,势必会因趣味性不强而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或开头,或结尾,或中间,及时穿插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典型案例,必然能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增强新鲜感。这无疑会大大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烘托课堂气氛,达到引人入胜的境界。比如,笔者在讲授“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这一内容时,用多媒体展示宋朝苏轼的《河豚鱼说》的故事。该故事说的是南方的河里有一条河豚,游到一座桥下,撞到了桥柱上,它不是责怪自己不小心,也不打算绕过桥柱游过去,而是生起气来,胀起肚子,浮在水面上,很长时间一动也不动,恼怒桥柱撞了它。后来,被从水面飞过的老鹰发现了,成了老鹰的美餐。这一案例的运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凭借他们浓厚的兴趣,笔者趁热打铁,让学生分析以下几个问题:(1)这一故事中河豚撞着桥柱是谁的错?(2)这个河豚能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吗?其结果如何?(3)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学生通过分析、讨论,明白了一个人应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及时反省自己,否则会给自己带来不良后果。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就达到了教学目的。因此,只要教师能恰如其分地使用案例进行引趣,思想品德课就会越上越活,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主动发展和完善自己,这样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就落到了实处。

二、警示的作用

思想品德课教学除了要对学生进行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外,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通过思想品德教育来提高全体学生的思想觉悟,达到知识、能力、觉悟三者的高度统一。在教学中可运用现实生活典型案例来说明深奥的道理,给学生以警示,给有不良行为的学生敲响警钟,使他们悬崖勒马,警醒后而自觉改掉不良行为。如笔者在讲授“学会把握好奇,学会自我控制”这一内容时,选用《今日说法》曾经播放过的节目——《十二小时危急营救》,一起近年发生在贺州当地的未成年辍学学生实施的绑架勒索案。让学生观看视频,然后思考、合作探究以下几个问题:(1)这些未成年人为什么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与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不良行为习惯有关系吗?(2)他们为什么会形成这些不良行为习惯?与周边的不良诱惑有关系吗?学生通过探讨、分析以上问题明白:一个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往往与不良行为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很多是因为未成年人不会把握好奇,不会拒绝不良诱惑。然后引导学生探讨:我们身边存在哪些不良诱惑?中学生应该如何把握好奇,拒绝不良诱惑,学会自我控制?从中懂得:中学生应该学会把握好奇,拒绝不良诱惑,学会自我控制,才能使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快乐地成长。通过案例给学生以深刻的警示,使学生心灵受到很大震撼,体会到“学会把握好奇,学会自我控制”是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门必修课。

三、突出重点的作用

教学重点是指在思想品德课中起关键作用和主要作用的知识。能否突出重点,是一节思想品德课教学成败的关键;是否理解重点,对于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发展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那么思想品德课中如何实现突出重点这一教学目的呢?运用典型案例进行教学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比如,笔者在讲授“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这一重点内容时,选用了“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因贪污受贿被判处死刑”这一典型案例,通过这个案例不仅充分说明“在我国,任何人不论职位多高,功劳多大,都不允许超出宪法之外,凌驾于宪法之上,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追究,可见,宪法是一切公民个人的最高行为准则”这一道理,而且该案例还教育广大学生应学法、知法、守法、护法,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不做违法乱纪的事,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同时该案例也起到了舆论宣传、监督的作用,表明了党和政府反腐倡廉的决心,起到了“一石多鸟”的作用。

四、突破难点的作用

能否突破教学难点,也是一节思想品德课教学成败的重要环节。思想品德课中的教学难点往往都是些理论性、抽象性、知识性较强的观点、原理或概念,学生对这些知识点难以理解,易产生困惑。假如用传统的讲授式的方式进行教学,很难把它讲透彻,给学生的学习造成障碍,影响教学的顺利进行,难以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果能恰当、及时地运用典型案例进行教学,则能起到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突破难点的作用。如,笔者在进行“积极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一难点教学时,采用多媒体展示了“马加爵杀人案”这一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以下问题:(1)该案犯为什么能在作案逃跑后这么短的时间内被捕归案?(2)市民陈贤壮在此案中尽了什么义务?他是采用什么方式尽这项义务的?(3)这一案例启示我们青少年应如何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学生通过参与分析、讨论的过程中明白了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参与归纳总结,使学生进一步明白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还应掌握恰当的方式、方法,以达到战胜敌人、保全自己的目的。这样在师生互动的活跃气氛中轻而易举地突破了教学难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作用

思品教案范文7

现代教学过程是情境化、信息化、生活化的动态开放系统。教育家陶行知提倡“生活即教育”的理念,主张教育与生活的一致性。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都是按照学生的生活进行涵盖心理、道德、法律、国情等方面的主题设计,它的开放性、人文性、时代性以及生活性的特点决定着教学必须以学生的生活实际、时事热点和社会热门话题为有效教学的切入点。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充分挖掘知识点与生活现象的联系,有效整合课程资源,运用现实案例教学,在课堂上创设真实性情境,并有效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探究和体验中获得知识,健康成长。案例教学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案例选择要注意的问题

选择案例要有的放矢,所引事例与知识点应有机结合,而不是事例的简单堆砌。选用案例与知识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真实性和典型性

选择的案例应源于生活,具有真实性,来自于活生生的现实,最好是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唯有真实,才具有可靠性和可信度。这样的案例就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或将来走向社会真正面临的实际情况或问题,它能对学生产生一种吸引力,使学生心悦诚服,进而发展为讨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选用的案例要具有代表性,这样才能集中反映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和教材的核心内容,从而促使学生感知和深入理解教材内容。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挫折面前也从容》一课时,笔者就引用了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安全返回这一重要的视频,选用“中国太空漫步第一人——翟志刚”的典型案例,介绍翟志刚的成长经历:因贫困差点辍学;两次入选“神五”“神六”梯队,又两次与“飞天”失之交臂。面对挫折,翟志刚曾这样表白:“如果‘神七’还是擦肩而过,我还是要继续努力。”让学生讨论翟志刚在成长过程中都遭遇了哪些挫折?他是怎样面对的?组织学生探究:案例中体现出翟志刚具有哪些高尚的品质?在生活中遭遇挫折时,翟志刚的成功给了我们哪些启示?学生通过讨论探究懂得了:在人生道路上要树立理想,不能向困难和挫折低头,要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激发创新热情;面对困难和挫折,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从而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楷模,确立努力的方向。

2.注重时效性和贴近性

引用的案例不应是陈年旧事,而应紧跟形势。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兴趣,产生新鲜感,才更具有亲切性和可学性。引用的材料最好是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与己有关,而不是遥不可及、关系不大的。最好是就地取材,可以采用本地发生的案例,离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近一些,符合其心理和生理的特点。比如在初二第十课《诚信做人到永远》第一节《诚信是金》新课导入时,笔者是这样设计案例的:班上一个同学向某同学借了20元钱,说好了第二天还的。可是第二天他把这事忘了,过了一个星期才想起来。这时,这个同学发现,借钱给他的同学一直没提还钱的事,很可能已经把这事给忘了。请问,这个同学应不应该主动还钱给别人?还是假装自己也忘记了,要是同学不提起就不还了,自己还可以占点便宜。这样的事例在学生身边经常发生,甚至不少学生还亲身经历过这样的事,所以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学生会想,别人没有向这位同学讨还20元钱,更多的可能性不是忘了,而是碍于面子,不好意思直说,其实心里对借钱不还的同学是相当不满的。借钱不还的同学如果因为别人没有直说就不还钱,可能会在金钱方面占一点小便宜,但是人格上的损失就难以弥补。失去了好朋友的信赖,失去了人品上的好口碑,这完全是因小失大,得不偿失。通过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事例,使学生感到遵守诚信的道理就在身边,它并不是虚无空泛的,这样才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注重趣味性和启发性

思想品德学科的知识性和理论原则性强,比较单调枯燥,因此所举的案例应生动有趣,生活化、通俗化,符合学生的接受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和学习热情,寓教于乐,寓学于乐,帮助学生轻松掌握知识。通过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使学生感到看起来深奥难懂的知识,其实也亲切有趣,易于理解,从而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在注重趣味性的同时也要注意案例的启发性,教师应通过案例来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使教学向纵深方向发展,真正做到以案说理、以理析案。

4.注重方向性和激励性

选用案例应以正面教育为主,反面教育为辅。有些揭露社会阴暗面、丑恶面的案例并不是不能用,而应慎用、少用。如果教师上课时大谈特谈的都是一些消极的东西,而学生判断是非、分析问题的能力尚有欠缺,学生容易产生错觉,以为党和政府已丧失人民的信任拥护和治理国家的能力,会使学生思想上产生迷惑和动摇,不利于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和社会主义信念的树立,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运用案例时应把握正确方向,唱响主旋律,多弘扬正气,讴歌正义,用积极的例子去激励学生。

二、案例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1.根据教学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呈现案例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教学形式应多样化,要服务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自主发展。”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要求,采用灵活多样、恰当的方式把案例呈现出来。常用的方法有:以文字材料的方式呈现案例,供学生阅读分析;教师口头描述案例,让学生记录、思考;师生表演、模拟案例,直观生动再现情境,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多媒体、录音、视频展示案例等等。

2.紧扣教学内容,设计富有启发性和指向性的探究问题

要取得良好的案例教学的效果,教师必须要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探究。所以教师在引用相应的案例后,必须围绕案例设计富有启发性和指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从而达到例、疑、理的有机统一。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体现探索性和开放性,能够有让学生充分去研究问题的广大空间,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也要考虑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不同层次、梯度学生的学习实际,能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通过学习、分析和讨论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现导航者的功能,把握调控好课堂讨论

案例教学说到底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学生的参与面广,要实现整个教学过程活而不乱,为此教师就要做好一个导航者的角色,直接控制课堂教学的进度、节奏,发挥出引领、导向、全盘把控的作用。特别是进行到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讨论时,教师必须把握好整个课堂。如要有时间观念,根据讨论问题的重要性分配好时间,把握好讨论的时间和进度;同时要注意引导讨论的方向,使学生的讨论不能偏离主题,及时地把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拉回到问题的核心,避免偏离课堂教学的轨道,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

4.教师对案例讨论的点评与总结要公正到位,避免有失偏颇

思品教案范文8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初中思想品德也得到了一定的革新,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代表。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既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巩固,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案例教学;精选案例;呈现时间;小组讨论

一、精心选择政治案例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前提和基础是根据实际教学内容科学地选择合适的案例。而作为一名合格的初中思想品德老师,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老师应该通过对教材的全面、深入理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案例教学法。在选择案例时,老师应该坚持导向性、实际性、针对性以及有效性的原则。在选取案例时,老师可以直接利用教材中的有效案例,也可以使用平时生活中积累的案例,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自己编写案例。

二、案例呈现的恰当时机

在初中思想品德中运用案例教学法老师必须有意识地将案例与实际相结合,从而促进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准确把握案例呈现的时机,而这个时机既可以是某一知识的讲解过程中,也可以是课程讲解完之后,这就需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全面的调控,找准合适的时间点,这样才能利用案例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从而充分发挥案例的实际作用。呈现案例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讲解故事、下发纸质资料、多媒体展示丰富的游戏过程,如:辩论、小品等。

三、小组学习讨论模式

在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中,小组讨论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保证案例教学法的顺利实施,老师应该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一个和谐、民主、自由的讨论环境,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以及发散性思维能力。在组织小组讨论之前,老师应该先引导学生对呈现的案例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并通过学生独立思考,找出案例的重难点,最后就是组织学生对案例的重难点部分进行讨论和探究。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主要可以从精心选择政治案例、把握案例呈现的时机以及小组讨论这三种形式来展开。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案例实施教学不仅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通过自主分析、思考、探究问题,提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詹小斌.浅议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J].才智,2012(6).

思品教案范文9

一、教学案的内涵

教学案,即教案学案一体化,就是教师把自己对教学内容的加工理解、课堂教学的具体安排、学生在深前、课中、课后学习过程设计等方面糅合在一起所形成的整体方案。它是以促进师生良性互动、加强学生自主学习为目的。是教师教的过程和学生学的过程的有机整合,是近年来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创造出的新的教学媒体。在内容上,教学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高考考点、情景导入、诱思导学、达标检测、拓展延伸等环节,具有灵活多变、思路清晰、操作简单、实用性强等特点,是教师“教”、学生“学”不可替代的有效手段。

二、实施教学案引领教学的意义

1.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案引领下的课堂教学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从而学会学习,学会探索,学会合作,既可发展学生的个性又能使其全面发展,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

2.可以使教学相得益彰,收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思想品德课中实施教学案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师―学生”的单向交流模式,建立起“教师―学生”“学生―教师”“学生―学生”的多向交流模式,形成了信息交流的立体网络,同时也可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展现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从而改变了以往思想品德课是学生催眠曲的传统课堂,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3.便于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我们面对的学生是活的人,水平不同,发展能力不同,悟性不同,知识的生成结果也不同,特别针对初中枯燥的思想品德课,我们的教学、训练、练习都应该有针对性,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才能落实。教师在教学案探究问题的设计、达标习题的选择上分清层次,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区别提供不同的题目,关照到不同智力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三、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中教学案的应用

如前所述,教学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中考考点、情景导入、诱思导学、达标检测、拓展延伸等环节,如何根据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本身的特点,结合教学案的利用,达到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初中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即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规三个目标的统一。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建立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之上。教学中教师能让学生明白每堂课的教学内容、目的、步骤等,学生使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积极思维,达到教与学富有成效。初中思想品德课作为一门特殊的课程,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规的培养形成最得更为重要。而要实现三维目标,要旗帜鲜明地告诉学生通过学习我们要实现的目标,做到先入为主,从而让学生带着目的去学习与探究,克服了盲目性。通过教学案教学目标展示,学生在预习、听课、探究、作业等过程就有了明确的方向性,有助于学习目标的实现。

2.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一堂思想品德课要引人入胜,教学过程的安排就应讲究曲折起伏,跌宕有致,富于变化。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一节课的开始、发展、高潮和结局,使教学过程有起有伏,形成节奏。而一个好的开场白是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基石。“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开场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有利于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通过教学案这一载体,可以使导入内容更加直观具体,学生印象也更深刻。例如,中国哲学思想源远流长,其中有许多充满哲理的成语和寓言故事,它们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深奥的哲学道理。此外,以幽默漫画的方式导入,以成语、寓言故事导入,故事、笑话导入等导入方式,教学案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思品教案范文10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案例;教学法;应用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实施案例教学的主要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活跃课堂氛围

对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来讲。其内容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如果单单只靠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单讲那必然会让学生逐渐失去兴趣。那么,如果运用案例教学法来进行教学,能够用生动且幽默的案例来为学生创设出逼真的环境,给学生以身临其境般的感觉。让学生对政治知识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不仅如此,学生还能够在这样的和谐且民主的氛围中进行讨论,从而提升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缩短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距离

出了学校之外社会也是学生学习的―个课堂,而一系列的案例则是诸多现实问题的―个缩影,它能够把社会中的一些真实的问题引入到学校的课堂上,学生通过教师所展示出来的一些真实且典型的案例,能够深入其中进行体会,并做出相应的反应。这样学生不需要真正地深人到社会实践中,便能够在短时间内接触到很多实际问题,从而使得理论和实践的距离大大缩短。学生也更加容易对课本知识进行理解和消化。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一)案例选择

对于案例选择来讲,它是案例教学法的基础之所在,教师所选择的案例是否恰当,和教学实施的效果有着直接的联系,那么教师在挑选案例的时候。要遵循着以下的三个原则:

1.要符合趣味性原则

对于理论性十分强的品德课程,学生普遍都会产生厌倦感,那么,利用有趣的案例来进行教学,必将能够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如:教师在向学生教授《学会合作》这一课内容的时候,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三个和尚这一动画片,让学生在有趣的动画以及熟悉的音乐中提起学习这一课文的兴趣,在放松中学会知识。

2.要符合真实性原则

把社会中的一些真实现象引入到课堂中,能够为学生提供对实际的问题进行处理的机会,从而来使政治课堂的现实意义得到增强。如:教师在向学生教授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概念的时候。可以选用一些高官受贿无视法律的性质比较恶劣的案例,在案例中要把其所受到的严重法律制裁予以体现出来,用这种真实的案例来讲课,必定比灌输式的教授要有效果得多。

3.要符合实效性原则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生活以及教学对象等等都发生着重大的变化,那么教师所选择的案例必定要应该是不断地进行变更的,不然就和社会的实际相脱节了。

(二)案例教学的具体操作

1.案例展现

教师选取了好的案例之后,必须要能够较好地把案例向学生展现,只有这样,案例才能把其应有的作用发挥出来。从而实现教学效果,那么具体的案例展示方法也有三种:第一种方法是教师用幻灯片,采用文字叙述的方法来进行,这一方法是简单且容易进行的,只是教师制作出简单的幻灯片文字课件来把案例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不过对于这一方法来讲,仍然显得过于简单。对教学效果的提升不是很明显。第二种方法是教师用多媒体把案例展示在学生面前,这一方法主要就是用图文并茂的幻灯片课件。再加上F1as的演示来进行,能够使所选的案例更为的生动。第三种方法就是小品展示法,这一方法是通过学生进行小品表演来把案例呈现出来,在活跃课堂气氛以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着极大的作用。

2.案例分析

对于案例分析来讲,就是在教师设疑的基础之上,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就所呈现的案例进行讨论,它是整个案例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主要分为个人分析、小组讨论以及全班互动,对于个人分析来讲就是学生自己进行案例的阅读,来对案例中较为重要的材料进行思考;对于小组讨论来讲就是把全班学生随机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在个人分析的基础上,对存在的不同见解进行讨论和探索;对于垒班互动来讲就是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之上。各个小组把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交流,可以采用辩论的形式来进行。

思品教案范文11

【关键词】新课改;导学案;学生自主发展小组

【中图分类号】G633.2

【正文】

导学案教学已成为我校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目前这种模式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并显示了其独特的魅力。通过导学案教学使我对新课程改革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明确了在课堂上如何利用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习惯。以充分体现“以学为主”、“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无裨益。尤其是针对思想品德课的学科特点,在情景导入、拓展、衍生和针对具体学情进行学法指导方面受益非浅。现把“导学案”编写、操作方法及该教学模式的经验总结如下:

一、编写导学案

1.标明学习目标。教学目标是一堂课教学的出发点,教师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依据,教师确定的问题应该使学生感到就是他们本人的问题。

2.设置问题列出导学提纲。把教学变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改变教师把真理、结论直接“奉献”给学生的做法,努力做到质疑而导其思。学生对照提纲阅读教材、整理概括。通过预习能对所学内容有了粗浅的、感性的了解,为进一步的理性学习做好知识上的铺垫。

3.设计针对性练习和课堂练习。学习是为了运用针对性练习,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练习的内容应围绕“导学案”的学习目标、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学生学习可能存在的疑点、反映社会热点,然后把不同的知识点转化为形成性的练习思考题。“题型”的选择应根据对不同知识点的不同能级要求合理设计、恰当安排。对能级要求低的问题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以帮助学生鉴别、识记。对理解运用的知识点可设计辨析题、分析说明题引导学生在思辨、分析问题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运用导学案

1.“导学”与自学。“导学案”编写好后提前2天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根据“导学案”的要求初步阅读教材。并对学生阅读做出三点指导:一是要求学生读书要快、要尽量节省时间。二是要求学生在读书中找出的知识点或问题答案要准。三是边阅读边思考找出疑点做好记号或记录。为了保证导学案的有效运用,教师应对课前预习的情况进行检查并做适当的激励。同时通过检查教师还要对学生的模糊点有所了解,上课时可以进行针对讲解。

2.师生共学。完成上述自学指导工作后,师生之间已有沟通的共同基础,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和在“导学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讨论、辨析、点拨和训练使学生在探讨解决一个个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知识、学会方法、提高能力。另外在课程设计中教师不妨有意识地穿插结合本地实际的时政要闻,设置问题充实课堂、明辨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总结导学案

通过学案导学教学,课堂的效率被大大提高,学生能看见自己学了什么,学会了什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真正的学习是在学生走进课堂之前和在学生走出课堂之后的后续学习。“导学案”是改革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预习,目标步骤清晰。可以避免预习的盲目性,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2.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通过预习,学生有了认知冲突。教与学都有了明确的方向,教师只是有重点地帮助学生解决疑点而不是面面俱到。可以把大量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对问题的理解和深化上。

3.减轻课外负担。“导学案”在导学和助学上使大部分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在课堂内消化、理解、巩固和提高。很多思维训练和练习都能在课堂上完成。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4.教学相长。学生在自学时可能提出一些问题,提出一些新的想法。甚至是一些教师没有考虑到的问题,课前收集这些问题有利于促进教学相长。

四、完善导学案

导学案的教学方法在实践中的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我们在实践中还有几个问题有待解决和提高。

1.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的兴趣不容易被激发,课堂不够活跃。

2.在“导”这一环节上有时显得还不是那么轻松自如,在“讲”的环节上由于受旧的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讲的还是过多。

思品教案范文12

关键词:教学案例;德育建设;思想品德课

作为一名一直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思想品德课教师,长期的课堂教学经验告诉我,想要焕发初中思品课的生机与活力、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发挥初中思品课的育人作用,案例教学法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根据每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以及学习重难点选取各种恰当的教学案例,让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分析、讨论、总结等探究活动,学习和掌握课堂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在活泼生动的教学案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尽管在平时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也在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各种教学案例。但是想要真正把教学案例用好、用巧、用妙、用绝,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同时又升华课堂教学效果的确是一件难事。究竟怎样才能把案例教学完美地运用到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去,实现教学案例与思想品德课学习内容的无缝对接?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和探索。

一、精挑细选教学案例,以正面案例为主导

每天出现在手机、电脑屏幕中的各种网络新闻,各类报刊、书籍中的或真实或虚构的情景故事,发生在我们自己真实生活中的学校、社区等的真实事件都可以作为思想品德课的鲜活教学案例。是不是只要与我们的课堂教学内容沾上边的都可以拿来作为课堂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绝对不是。处于初中阶段的中学生还没有完全判断是非的能力,很容易受负面教学案例的影响和误导,对生活和学习失去热情和信心,甚至产生情绪。所以,思想品德课教学案例的选择更要讲究案例的正面教学效果,积极弘扬社会主旋律,向学生传达社会正能量。我曾经听过这样一节思想品德课,在讲到“酒驾”这一违法行为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感受到酒驾带来的严重危害性,给学生展示了几幅酒驾车祸现场中“血腥”的真实图片,由于初中生年龄尚小,他们从没有感受过车祸现场的惨烈画面,所以课堂上很多女生都用手捂住了眼

睛、低下头来,甚至有一个女生当场因害怕而尖叫了起来。这节课由于教师过分放大反面教学案例的效果,导致课堂氛围一下子跌入了谷底,学生一节课都处在那几幅惨烈画面的阴影中,不能

自拔。

二、明确教学案例的角色,忌喧宾夺主现象

每一位老师在备课时,都会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整个课堂教学都要围绕这个目标和重难点进行。教学案例选用的目的是配合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或者教学重难点的突破,简言之,教学案例在课堂教学中起着辅助和配合的作用,它的使用可以让教师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目标。教学案例使用得好,可以使一节课真正锦上添花、如虎添翼;教学案例使用不当,则会让一堂课成为一个空荡的花架子,看似活动丰富、内容生动,实际则是各种教学案例的简单堆砌。最后,整节课成为热热闹闹、轰轰烈烈的形式主义,学生其实没有学到真正的知识和本领。很多从事教学岗位不久的青年思想品德教师在上公开课时,为了追求活跃的课堂氛围,大量采用各种新闻消息、历史故事、奇闻趣事作为教学案例,其实是在误用案例教学法,忽视了案例教学法的本质,导致教学案例喧宾夺主,成为整堂课最主要的角色,真正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三、丰富案例教学形式,盘活课堂教学氛围

一个生动鲜活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案例能够轻易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情绪,这个教学案例可以是最新的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