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城市设计分析

城市设计分析

时间:2024-04-18 09:59:54

城市设计分析

第1篇

关键词:城市;道路设计;要点;分析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道路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道路是城市社会活动、经济活动的纽带和动脉,与城市居民的日常活动息息相关。城市道路能沟通到达城市的各个地区,供城市内交通运输及行人使用,便于居民生活、工作及文化娱乐活动,并与市外道路连接承担对外交通。近几年来,城市道路的建设也突飞猛进,产生了许多优秀的道路设计作品,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因此,必须对当前城市道路的设计进行更深层次的剖析、研究和推敲,以便及时解决目前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使我们的设计工作更加科学完善,与时俱进。

1城市道路设计的特点分析

1.1系统性

城市道路工程的建设部门包括规划单位、业主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其他相关部门,从立项到竣工验收的每个阶段都需要多个部门的协作。城市道路项目的前期从规划到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需要规划、业主、设计部门的共同参与;后期从设计招标到竣工验收,需要业主、设计、施工、监理、质检等部门的共同参与,确保项目实施顺利。

1.2复杂性

城市道路设计工作涉及到的专业包括道路、交通、桥隧、测量钻探、排水、管线、照明、信号、绿化等,各专业分工不同,在不同设计阶段的侧重点有区别,如道路专业表达的是路线走向、平纵横、路基处理等内容,而交通专业重在表达标志标线、信号控制等内容。

1.3主观性

城市道路项目从方案到实施阶段的过程中,设计工作总是最前面的一个环节,其它部门的工作也是围绕着设计方案进行,各个部门对设计方案提出意见,最终的方案由设计人员综合各方意见,同时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完成设计图纸,主观性体现了设计人员在项目中的作用与职责,成功的设计使得各部门的工作可以高效有序地进行,使工程顺利展开。

2城市道路的设计要点分析

2.1可持续要点

(1)持续发展。指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前提下有效利用资源,也就是在修建道路时要尽量节约资源,同时有效保护至少维持原有环境。

(2)持续利用。指尽量使用可再生资源来修建、维护道路。也就是使用可循环利用的材料,可再生的资源,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3)持续性。指整个道路系统长期保持在一种良好的状态,其原有系统和运行机能保持在一种健康状态,基本上有道路结构持续性、生态持续性、经济效益持续性、社会效益持续性四部分。

2.2设计要点。包括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原材料消耗;减少对环境资源的影响;提高城市社区的可居住性;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提高可持续性。

3城市道路设计因素分析

3.1适应城市发展的要求

要求城镇各主要用地分区之间有关各类车辆安全、便捷、通畅行驶的道路网,以保证客货运输的通畅和运营经济、节省时间。由于城市居民的出行和货物运输在时间上的错综复杂,加上城乡联系、流动人口的日益增多。往往使城市道路易于出现高峰期的拥挤现象。为了缓解这类矛盾。就要求各种道路在功能和性质上有所侧重,断面组合、红线宽度应各有区别,以适应交通规划所提出的流量、流向、性质的预测,做到人车分离、不同速度的车辆分流。以提高整个道路系统的通行能力。

3.2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道之间设绿化分隔带

足够宽度的路侧绿化带可以起到滞尘和净化空气、衰减交通噪音和烟尘等作用。据测,在离地面1.5m高度测得的空气含尘量比没有绿地的街道空气含尘量低56.7%,而草坪的飘尘浓度仪为地面的1/5。而公路绿化应以满通功能要求为主,兼顾景观舒适性、生态适应性以及经济实用性;在设计手法上突出简洁、大方,多采用大色块,避免繁杂;中央分隔带以防眩和诱导功能为主;两侧绿化带以水土保持、固坡为主;在苗木规格和数量的选择上注意兼顾初裁效果与成景效果,综合考虑种植费与养护费。以多样性组合、立体栽植方式进行道路绿带的设计,达到防眩、防风、安全、美化等目的进行绿化。

3.3交叉口的设计处理

在设计环形交叉口时,需要在交叉口中心设定一个中心岛,通过环道来组织渠化交通。对于驶入交叉口的车辆,必须绕岛作逆时针状的单向行驶,一直到所要去的路口才会离岛驶出。进、出环的车辆会在环岛行驶过程中处于紊流交织的运行状态。为了避免车辆在环岛交织段出现停车或等让的现象,中心岛的半径必须符合最小交织段长度的要求。因此针对交织段的科学处理,将是环形交叉口设计的关键并会直接影响到环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一是缩小或拆除环岛,将原来的环岛交通组织方式转变为常规的平面交叉通组织方式。在环岛拆除以后,能有效地增加车道数,从而将原交叉口转变为普通的由信号灯控制的平面交叉口。二是保持交通组织规则不变,但在环形交叉口处增加信号灯管制。通过简单地增加交叉口的信号灯管制来改善行车秩序,由于机动车辆仍旧需要在环岛处做绕岛行驶,对于左转交通量较大的交叉口,其通行能力的提升依旧很有限。三是采用二次停车多相位控制策略,增加信号灯数量且调整环形交叉口的交通组织方式。通过对环形交叉口的交通组织和控制,允许进入环岛内的左转车等待二次信号通过,从而有效地避开了与直行的交织冲突。有利于实现环岛内各向车辆有序、协调的运行。

3.4城市道路建设中噪声的防护措施

道路噪声是世界各国的一大城市公害,严重危害着市民身体健康。各国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如机动车禁鸣,限制高噪声车辆通行,降低车辆自身噪音,提高道路的平整度,建设道路隔声和吸声屏障,加强城市绿化等,收到了一些效果。但大多耗资巨大,效果微小,采用多孔性低噪声彩色沥青铺设道路,大大降低了城市道路噪声带来的环境污染。彩色沥青路面有若干抗磨耐压的小孔,具有较强的吸声功能,汽车轮胎在马路上高速滚动时,不会因空气压缩产生强大的噪声。

3.5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

如今无论是大、中、小城市都在飞速的发展,城市道路的扩建改建情况随时都出现在我们身边,然而很多业主单位往往对施工完成时间要求过紧,设计人员往往是同有经过周密的设计,而忽略了缘石坡道及一些提示盲道的设计。无障碍设计既反映出残疾人克服自身困难,积极融人到社会生活中去的自信、自强、自立精神,又体现出社会理解、关心、帮助残疾人,努力创造条件,方便残疾人的以人为本思想。充分体现人性化设计的理念,严格按该规范设计。

4城市道路设计中做好绿化的作用分析

4.1要注意道路使用功能与美观性的有机结合。设计人员要分清不同性质的城市道路的实际特点,并且还要认真的研究道路使用者的观赏特点,选取不同的绿化方式。道路的绿化部分作为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遮荫、遮蔽、地面覆盖、降噪防噪、装饰、防尘以及视线诱导等功能特点,因此设计时要依据城市环境和性质、道路的功能和等级以及自然环境的特点,合理的规划设计,确保道路与街道景观能够有机的结合起来。

4.2绿化对于行驶的车辆要有诱导作用。在城市中的快速路和主干路上,车辆的行驶速度很高,因此驾驶人员的心理出发,也是需要视线诱导的,这也能够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在凸形竖曲线道路的两侧以及道路弯道的外侧应种植高大的树木和树种,从而起到良好的视线诱导作用。

5结束语

城市经济飞速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了满足新时期城市道路交通的要求,要综合多方面进行考虑,城市道路设施的规划设计要体现对人的关怀,集功能与环境景观于一体,关注人在其中的生理需求和心理感受,使人们活动起来都能体会到舒适、方便、自然、和谐且美好的感受,从城市道路建设的细节处,更多地体现对人的关怀、关心、帮助和方便。

参考文献:

[1]黄顺泉.新时期下城市道路设计因素的探讨[J].科技资讯,2009(21).

[2]朱世峰.城市道路设计若干问题的探讨[J].山西建筑,2009 (18).

第2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生态规划设计;概念;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在我国的城市生态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虽然经过了很多的实践,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也暴露了我国城市生态规划设计的一些问题。在城市生态规划设计的过程中,我们采用的主要原理就是生态学。以生态学的相关知识为基础,结合科学的、系统的城市规划设计,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实现社会,自然以及经济发展协调共同发展的城市生态。我们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时必须在研究设计以及模拟城市内部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来找出最佳的城市生态位置,找出最佳的城市规划设计协调方案。本文主要从生态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城市生态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以及设计过程中的主要内容等方面进行详细地论述以及分析,希望借此文能够对我国的城市生态规划设计做出有益的指导和建议。需要注意的是城市生态规划设计在我国的城市规划设计中仍然处在初级阶段,还有很多的错误和不足需要我们在日后的工作学习中加以改进和完善。

1.我国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基本概念

在我国进行的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必须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在我国进行生态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符合3个特点。首先是城市生态规划设计要从科学的角度去看设计全过程;其次城市生态规划设计的设计起点必须要高;最后城市生态规划设计必须要符合现有的条件,切合实际来进行设计。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地体现经济性因素,社会性因素以及生态因素,一切设计要素必须要符合生态学的相关要求以及相关原则。生态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生态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从经济性,社会性以及生态性的角度建立的符合人类居住条件的有机生态体。在规划过程中实现自然与人的完美匹配,形成互惠互利,双赢的城市建设。城市生态规划最终需要实现的目标是要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2.我国生态城市规划的基本现状

我国的城市生态规划现状,总体来讲是在恶化,但是局部有好转的趋势。现阶段我国的城市规划在治理方面远远达不到破坏。我国城市的生态赤字在不断扩大。最主要的表现是城市的水土流失异常严重;城市的沙漠化程度呈现扩大的趋势;城市中的森林资源在不断的减退;城市中的生态物种在不断减少;城市的地下水位在不断下降,城市湖泊面也在不断缩小,城市中的水污染在不断加剧;城市的大气污染非常严峻;城市中每天在排放大量的废渣,大量的垃圾正在包围着城市;城市的生态环境受到了非常大的破坏,城市严重的环境污染直接导致了城市的经济损失以及生态财富损失。

3.我国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学的主要应用

3.1 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要重视城市发展同环境总体质量之间的平衡

在城市生态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充分地了解整个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结构,设计的大局观要端正,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建立健全以及完善总体的规划设计方案,督促规划设计要落实到位;其次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要针对城市的环境容量进行详细地控制。城市环境容量主要指的是城市能够承受的环境压力,主要包括了城市人口流量;城市土地容量;城市绿化容量以及城市交通容量。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重视城市经济同城市环境之间的平衡,不断地优化城市的生态主要结构,要充分地考量城乡之间的差距,努力地缩短城乡之间的生态差距以及经济差距。

3.2 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对整体和局部之间的关系给予重视

在城市生态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重视城市的区域性设计,尤其是要对生态变化频繁的区域进行有效地强调。在生态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将城市的规划放在一个特别的位置上进行考量设计,从大的城市背景出发,认真设计局部的生态规划。强调能源以及资源的再利用。城市生态规划主要强调的是物质循环以及能量循环,这两种循环是相辅相成的,是一个有机的结合体。主要体现在新物质不断地合成;同时新物质又被分解成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使之具有新的使用价值。周而复始地循环利用是我国城市生态规划设计的设计初衷。

4.我国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

在编制生态城市规划的基础上,要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以真正实现城市的生态化目标,并体现不同城市独有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文化、城市形象、城市风格特色和吸引力。其基本设计有城市景观设计、城市产业设计和城市住区设计3个方面。城市景观设计的目标是建立由建筑、园林等为主的人文景观和各类自然生态景观构成的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建筑景观设计的重点是在平面规划的基础上做好空间天际轮廓线的规划设计,特别是沿主要街道的建筑。景观设计,要在做好高层超高层建筑景观设计的同时,适当布置低层的生态建筑。

参考文献

[1]李浩,李建东.生态城市规划实效论DD兼议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矛盾性与复杂性[J].城市发展研究,2012,19(3):53-57+88.

第3篇

关键词:城市园林;设计规范方法;景观营造设计

园林景观是一个兼具社会、自然、艺术多元功能的综合体既要满足生态、环保、休闲和美化城市的社会各种功能,又要符合植物学特性的自然规律,同时还要在艺术上体现创作哲理和个性风格。

一、城市园林存在不足问题

(一)规划设计理念不够先进

作为一座城市,首先应做好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总体规划,然后在总体规划的框架内精心设计好每项园林工程和其他城市建设工程。然而,城市建设由于受历史、经济发展水平、建设理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城市建设大多是“改造发展型”模式。这种模式给现代化城市建设带来了极大难题,园林景观单调、呆板,观赏价值不高;绿地总量不足,缺少大型绿地。环境标准要求城市的绿地面积应达到城市总面积的30%,才能维持城市的环境质量,目前能达到这个指标的城市并不多。

(二)衡量城市环境质量的园林绿地指标片面

绿化盖率、人均绿地等指标来衡量,这种衡量办法往往造成绿化建设片面追求指标,而把城市园林建设的功能忘却,使园林绿化建设失去其意义;再者,土地资源紧张的城市,也不允许以大幅度扩大绿地面积来改善城市环境,因此,应以环境与社会现实的需求为出发点,采取可持续发展,利用有限的资源、财力和物力去改变工业化所带来的环境恶化;利用绿色植物的生态功能,设计出更好的绿地系统来改善城市环境,并运用一些体现环境可持续性发展的绿化指标去衡量。

(三)种植与养护管理不到位

园林植物是在城市生态条件下由人工组建的植物群落,而城市土壤多为已被破坏了原生结构的土壤,且建筑垃圾充斥其中,较之森林土壤条件相差甚远。很多施工单位在种植环节上不科学,种植穴(沟)尺寸不够,不客土,基本不施肥,建筑垃圾清理得不彻底;种植时苗木根系没有充分舒展开,有窝根现象,浇水量不够或不及时,致使成活率降低。另一方面,工程责任期结束后的养护管理不到位,持久天旱时不及时浇水;病虫害预防工作做得很少,由于树木生长势弱,极易感染病虫害。

二、城市园林设计规范化应遵循的原则

(一)总体统一

首先,要把握鲜明、准确的立意,确定科学的规划,把项目放到整个城市或区域环境中。其次,园林布局要主次分明、承上启下、烘托对比,使景物相得益彰。园林作为一种“强迫艺术”,随时在接受游人的品位和评说,要经得住推敲。景区往往要“不经意拈来”,细部却要“娓娓道出”,这些功底对设计者、施工者都至关重要。

(二)经济高效

因地制宜就是要依据绿地的地形、地貌和周边环境造景,既经济节约,又做到横有起伏具韵律,纵有层次富变化,避免平直呆板。

(三)文化艺术性

环境的多变性使得园林标志的造型可以丰富多样,而多样的造型也可以使游客产生视觉兴奋点,在获得信息的同时,感受环境的文化氛围,对环境留下美好的印象。

(四)地方特色

要从自身地区的自然环境、物候和地域特点出发,将城市历史文化融入园林设计。创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园林。

(五)循环与再生

强调利用生态系统的循环和再生功能,构建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如养分和水的循环利用,尽量避免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

三、城市园林景观

人们心目中的公园形象, 基本上是绿荫下的亭台。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带动了全国城市园林设计的繁荣。随着城市功能的逐步健全,以公园、绿化广场、生态廊道、市郊风景区等愈加成为城市的现代标志, 成为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改善生活品质和满足文化追求的必然途径,城市园林生态、景观、文化、休憩和减灾避险的功能定位逐步被业内认同。

(一)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

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就是在园林设计中合理地利用各种植物创造出优美舒适的植物景观, 这些植物景观与其他园林景观一起构成一个优美舒适的生态环境, 以满足人们对良性生态的需求。

1.植物景观带来精神审美。植物景观是园林设计的中心, 植物景观设计的好坏是最终评价园林设计质量的标准之一。植物是自然景观的标示性元素,同时也是反映自然景观类型的代表性元素, 它们在不同的时节表现出不同的形态与色泽, 可以带给人不同的美学感受。每个人都有奔向大自然的欲望,植物是大自然最具代表性的元素,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景观不仅可以给人以各种美的感受,还会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 这对于久居城市的人们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精神感受和熏陶。

现代的植物景观设计是在充分认识自然景观中植物景观的形成过程和演变规律, 并顺应这一规律进行植物配置的, 因此设计出的植物景观不仅有很强的视觉效果, 还可以营造出适应当地自然条件、具有自我更新能力、体现当地自然景观风貌的植物类型, 塑造出一个优雅舒适的自然环境, 让置身其中的人得到美的享受。

2.植物景观三大功能。植物在园林设计中有三大功能, 分别是建造功能、环境功能和观赏功能。植物的建造功能是指植物可以创造景观空间,建造植物景观。在园林设计过程中对于植物的合理运用, 可以建造出形态各异、有着极高观赏性和艺术性的植物景观。环境功能是指植物能影响空气质量,防治水土流失,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园林设计中,植物景观与其他各类景观比起来, 其有着更大的生态学价值,它可以提高空气质量,改变园林中的小气候,给人们以舒适、惬意的感受。观赏功能即是因植物的大小、形态、色彩和质地等特征能充当景观中的视线焦点, 即植物因外表特征而发挥其观赏功能。

(二)建设生态景观

当前各国现代城市园林发展的趋势是向着自然化、森林化、人文化方向发展,而园林设计的中心就是人在自然中生活,自然更贴近人。认识到植物生态环境的存在与发展是人类文明的标志, 这样以研究人类与自然间的相互作用及动态平衡为出发点的生态园林设计思想便开始逐步形成并迅速扩张。生态园林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而建设的绿地系统,在此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被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个群落中,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 其不同生态特征的植物能各得其所,从而可以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养分和水分土地空间等环境资源, 彼此之间形成一种和谐有序、稳定的关系,进而塑造一个人类、动物、植物和谐共生、互动的生态环境。随着城市园林建设的迅速发展, 植物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让人们有了进一步认识。建设生态园林是园林发展的必然方向,即在园林建设当中,模仿自然生态景观,通过艺术加工,创造出既美丽又具有降尘、降噪、放出氧气等多种生态功能的园林景观。一些具体的做法,如在园林中减少小品、道路、广场等,以植物造景为主,增加群落景观在园林中的应用。建设生态园林以植物造景为主, 木本植物为骨千的生物群,由乔木、灌木、草本、低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以及所在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综合而成的徽观人工植物群落, 又包括植物的相互联系的生态网络,涵盖了宏观城市系统,发挥了吸碳吐氧、调节温度与湿度、消噪除尘、杀菌保健、吸收有害气体、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发挥绿地水循环、防震避灾等生态功能。

第4篇

关键词:城市道路  排水设计  路基  路面 

        0 引言

        水害是使城市道路破坏的最主要病害之一。道路路面积水,会降低车辆的运行能力,甚至使车辆产生液面滑移,对 交通 安全极为不利,同时路面长期积水会浸润路基,降低路基土的强度,甚至造成路基整体破坏,混凝土板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产生不均匀沉陷。造成断板、错台、开裂等,最终导致路面早期破坏。在设计城市道路时,为保证行车安全、改善城市卫生条件,以及避免路面过早损坏,要求迅速及时地排除路面积水,同时城市道路排水也是城市排水系统的一部分,很多排水主干管均敷设在其下,为保障生产和人民生活,还需及时排除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所以城市道路排水是城市道路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道路排水重点是路基路面排水和绿化带的排水,应综合合理设计使排水系统能迅速、及时地排除雨雪水、各种 工业 废水和生活污水。

        1 道路排水设计的内容

        道路排水设计一般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考虑如何减少地下水、农田排灌水对路基稳定性及强度的影响,一般称之为第一类排水;二是要考虑如何将路表水迅速排出路基之外,最大限度地减少雨水对路基、路面质量的影响.减少因路表水排水不畅或路表水下渗对路基、路面结构和使用性能产生的损害,这称为第二类排水。

        第一类排水设计通常采用提高路基最小填土高度或在路基底部设置隔水垫层等办法。对于地下水位较高路段,施工期间一般都考虑在施工前开挖临时排水边沟,排除地表水并降低地下水,对于软土地基处理路段f如塑料排水板、预压等卜一般设置50cm 左右砂垫层,以加快排水。

        第二类排水设计一般包括:①路面水:通过道路横坡、急流槽、边沟及排水构造物等形成完整排水系统把路面水收集并排出路基范围:对于超高路段,可通过设置在中央分隔带处的中央排水沟和横向排水管等排出路面水,或通过中央分隔带开豁口方法把超高路段外侧路面水排到路面另外一侧并通过路面横坡排出。②下渗水:下渗水一般分两种,一是中央分隔带下渗水,二是路肩下渗水。根据不同下渗水,采取不同方法排出:a、中央分隔带下渗水:中央分隔带下渗水可通过在中央分隔带下设置纵向盲沟收集,并每隔一段距离设置集水井和横向排水管将下渗水排出路基。b、路肩下渗水:一般处理方法为在路肩设置纵向渗沟,并通过横向排水管排出路基。综上所述,笔者结合设计以及施工中出现的问题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2 路基排水设计

        路基是道路的主要部分,路基的稳定性和强度对于水的作用非常敏感,水还可能造成掺有膨胀土的路基工程毁灭性的破坏。路基排水的任务是将路基范围内的土路基湿度降到一定的限度范围内,保持路基常年处于干燥状态,确保路基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2.1 地势较低集中汇水的排水设计 城市道路立交低洼处地下水水位较高,特别是在下穿式立交中,道路低点比周围地面低3m~6m,且形成盆地地形,这样大气降水向低洼处汇集,就会造成路面积水。这里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就是地面排水和地下排水。

        2.1.1 自流排水 当立交附近有低于立交最低路面的排水管区时,采用直接排水的方式,这也是城市道路立交经常采用的方式。自流排水是最 经济 、最安全的排水措施,它不需要消耗能源和其他工程设施的建设。

        2.1.2 调蓄排水 当达到洪峰时,如水体或干管水位高于路面水位的时候,将不能自流排水之流量引入蓄水池,待水体或干管水位回落时,再自流排水,但调蓄排水受条件限制应用不是很广泛。①在立交用地范围内有布置蓄水池的合适位置要与其他市政管道无较大的交叉,立交内雨水管道能自流接人蓄水池,蓄水池也能自流接人千管或河道泄空。②要求汇水面积较小,蓄水量不大,一场雨产生的全部水量最多不超过1000in3适用于较小的立体交叉。③通过设置排水泵站的方法来排除汇集在地势较低的水,但是现实中多数地区考虑到节约电费、减少物业管理和人员操作应尽量减少排水泵站的设置。

        2.2 潮湿和过湿路基的排水设计 潮湿和过湿路基应首先应该疏干和换填处理。对于潮湿路基,含水量不是太高,可以在施工前在路基两侧挖纵向排水沟,并每隔一定距离挖一些横向排水沟,将路基水排到排水沟内,从而疏于路基;对于过湿路基,含水量较高,无法晾晒和疏干。只能采取换填的方式进行处理,如换填好土,换填透水性好的材料等。

        2.3 降低路基地下水位的设计 降低路基地下水位,使路基处于干燥状态。在下穿式立交处一般路面标高较低,大部分路基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特别是南方地下水位较高而雨水又多地区,若路基长期浸泡在地下水中,导致路基湿软、变形、强度降低,最终发生破坏。降低地下水位通常可以在路基下地下水位一定高度范围内设置暗沟、渗沟和渗井等。

        2.3.1 暗沟 相对于地面排水的明沟而言,暗沟又称盲沟,具有隐蔽工程的含义。从盲沟的构造特点为沟内分层填以大小不同的颗粒材料,利用渗水材料透水性将地下水汇集于沟内,并沿沟排泄至指定的地点。暗沟的设置方法在沟底和中间回填粒径3cm—5cm的碎石或卵石,在粗粒碎石的两侧和上部按一定比例分层回填较细的粒料、中粗砂、中砾等作为反滤层,逐层粒径比例大致按4:1递减,或者采用土工布包裹有孔的pvc管,管四周填以等粒径的碎石、砾石组成盲沟。但盲沟的排水能力较小,不宜过长,沟底具有1%2%的纵坡,出水口底标高高于沟外最高水位20cm,以防止水流倒流。

        2.3.2 渗沟 采用渗透的方式将地下水汇聚于沟内,并通过沟底通道将水排至指定的地点。此种地下排水设备称为渗沟,它的作用是降低地下水位和拦截地下水。渗沟的设置位置视地下排水的需求而定,与盲沟的漫置相仿。但沟的尺寸更大,埋植更深,而且要进行水力 计算 确定尺寸。

        2.3.3 渗井 渗井属于水平方向的地下排水设备,当地下存在多层含水层,其中影响路基的上部含水层较薄,排水量不大,且平式渗沟难以布置时,采用历时排水,设置渗井,穿过不透水层,将路基范围内的上层地下水,引入更深的含水层去,以降低上层的地下水位或全部予以排水。鉴于渗井施工不易,单位含水面积的造价高于渗沟,一般尽量少用。

        3 路面排水设计

        3.1 车行道排水设计 城市道路路面排水有双坡排水和单坡排水。当车行道宽度较宽时,为了减少地表水在道路表面的径流时间并迅速将水排除,通常采取双坡排水方式,在道路两侧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雨水口的方式收集路面水,并通过与其连接的雨水支管将收集到的地表水排人埋设在路面下的雨水主干管内,最终排人保留水系或河流中。

        3.2 人行道排水设计 ①为便于人行道路面水的排除,人行道横坡设置时坡度朝向车行道,降落到人行道上的雨水通过横向坡度自流排人车行道边的雨水口内。②当道路位于挖方段时,通常在道路两侧设置各种形式的挡土墙,道路两侧应在挡土墙上方设置截水沟.拦截将要流人人行道上的地表水。此外, 还有少量地表水或地下水会从挡土墙上的泄水孔沿着挡土墙流到人行道上,然后顺人行道流入车行道边的雨水口内。通过长期观察发现,大多数在道路两侧设置路堑挡土墙的路段,人行道上都有沿挡土墙流下的雨水痕迹f雨水携带黄土或铸铁泄水孔生锈而产生。

        3.3 路面结构内排水设计 路面面层有一定的孔隙,除了大部分地表水通过道路纵横坡由雨水口排走以外,还有少量地表水通过路面孔隙、裂缝等渗入到路面结构内,降低路基强度,因此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提前排除可能渗入路基内的地表水。

        3.3.1 在道路各结构层施工时,每层均按照道路路面纵横坡度进行施工,使得每一层都形成一个排水坡度,及时将各结构层水沿道路横波排入道路两侧设置的盲沟或排水渠道内,再通过盲沟将水排入雨水井内。

        3.3.2 在面层和基层之间设置乳化沥青下封层,使得通过缝隙向下渗入的水分及时沿封层表面向道路两侧排走,保持道路基层干燥。

        3.3.3 设置排水层。在多雨地区或地表水较丰富的地区,采用设置排水层的发法将渗入到路面结构内的地表水及时排除,防止渗入路基,在路面结构以下路基以上位置设置排水垫层。排水层下设置起隔水、防水作用的土木布,将由上部渗透下来的地表水有效地拦截在该排水层内。排水层设置一定的纵横坡度(其纵横坡度分别同道路路面纵横坡度),将渗入排水层的水分迅速地排出道路以外。

        4 中央分隔带排水设计

        道路中央分隔带排水设计主要为排除中央分隔带内积水,可分为施工期间和道路营运期下渗水的排除。

        施工期间排水量取决于最大瞬时降雨量及中央分隔带的汇水面积。由于道路中央分隔带内设置有通讯、监控用管线的人手孔,因此,中央分隔带排水长度应为两个人手孔之间的间距,一般路段的最大间距为180m。

        由以往设计经验可知,横向排水管长15m左右,横向排水管坡度为2%。由于施工质量不易控制,造成横向排水管标高误差或产生淤塞,从而使上游横向排水管排水不畅,大量的水流向最低处,而最低处的横向排水管由于设计时包裹无纺布土布或产生淤塞,使排水能力严重不足,从而导致下游中央分隔带积水严重,有的下雨后几天中央分隔带仍有积水,使路基长时间浸泡,影响了路基、路面德尔强度。由于通讯、监控管线人手孔的设置阻断了中央分隔带排水,造成中央分隔带积水或积水渗入人手孔。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采用以下办法处理:对于设计底坡小于0.3%的,采用锯齿形纵向矩形碎石盲沟,并于盲沟底部设置软式透水管和每=每隔30~50m设置集水槽汇集中央分隔带雨水或渗入;中央分隔带每隔30~50m设置一道横向排水管,将盲沟中的水排出路基以外;在中央分隔带内设置2m厚水泥砂浆层、沥青防渗层及土工布防渗层,防止中央分隔带中水从侧面向路基渗透。

        在城市道路中,对于中央绿化带小于等于2.0m路段,为了降低施工复杂性,可采用中央分隔带开豁口方式,即中央分隔带水可通过豁口直接排人路面,并通过路面横坡排出路基。

第5篇

关键词: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城市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 引言:城市立足与建筑,建筑是城市的组成元素,两者之间既有相通的地方,又有各自独立的特性。建筑设计要融入城市设计中去,要结合城市设计轴线的功能区域不同来布局;而城市设计过程中也要考虑建筑设计的条件和场地要求。

1. 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概析

城市设计是针对城市形体和空间环境的整体考虑、安排及设计,是对人类生活空间秩序的创造,它把各种建筑物、街道和公共工程设施等按照其使用功能,运用艺术品味的美学观结合在一起,是一个城市的经济、文化和人们精神面貌的直观体现。城市设计的根本在于为人们创造出高质量的城市生活环境和精神环境,让人们感到高效、快捷、融洽、干净卫生。要想了解城市设计,必须要先了解城市空间的内容分类。它不仅包括城市整体的设计,还有城市街道、商业区、娱乐设施区、居民区、历史遗迹保护区、园林等小范围的设计,以及绿化地带的设计、生活设备等设施的设计。只有设计好这些空间,相互协调发展,才能使城市外观更加美丽、人们的生活更有活力、精神文化更有魅力。尤其对于各种宾馆、图书馆、电影院、医院、学校等公共建筑,以及居民区建筑、各类工厂建筑等,它们构成了城市生活环境的主体,不仅满足了市民生活、居住、工作等条件,而且是一种历史文化沉淀,是一个城市的经济文化水平和市民精神面貌的体现。

建筑设计是指在建造某一特定建筑物前,有专门的设计人员按照所提供的任务要求,对建筑物的各个细节和场地进行设计,最后用图纸的形式表达出来。而建筑是人类运用智慧,利用高新科技、材料等建造的用于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环境。建筑物体的设计主要包括建筑结构、水电暖等设备的设计,场地设计是在基地原有条件上,对施工过程中所需要的交通系统、绿化设施、以及施工人员日常所需的必要设施的设计。根据不同的需要,建筑的类别也多式多样、风格各异,如居民楼、酒店、宾馆、医院学校、商业大厦等,根据功能使用的不同,建筑的表达形式也具有明显强烈的个性。尤其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建设水平的提高,建筑功能质量的提高,建筑物越来越具有艺术美感。建筑本就源于艺术,不同的文化背景导致建筑的风格各种各样。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完善,我国现在的建筑设计主要注重经济实用、设计技艺高超,有内涵及建筑艺术的表达。

2. 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城市立足与建筑,建筑是城市的组成元素,两者之间既有相通的地方,又有各自独立的特性。建筑设计要融入城市设计中去,要结合城市设计轴线的功能区域不同来布局,如:街道轴线、商业区轴线、绿化轴线、历史遗迹轴线等,来填补空间的结构,来引导人们的视觉方向。而城市设计过程中也要考虑建筑设计的条件和场地要求。

2.1 各自的独立性解析

人们生活在各种不同的空间序列中,城市设计中要顾及到城市空间序列的重要性,城市空间序列主要具有流动性,意义性、节奏性等特征。这种流动性主要是指人流量具有的流动性,需要不同的场所具有一定的空间驱动力。意义性是指城市设计不仅要满足市民的日常行为需要,同时要有一定的意义,让人们享受生活的同时能有精神上的感悟。序列空间的特点由空间组合的变化而成,节奏性主要是要表现出各种不同空间所造成的视觉享受和心灵的领悟,城市空间的节奏性与空间的大小以及不同空间的相互组合有密切的联系。

城市设计具有复杂化和图形化的特征,复杂化主要体现在要考虑城市中的所有实体建筑、工程与市民的相处关系,要给市民提供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以及积极向上的心理暗示,能刺激加快城市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图形化是指城市设计要讲究直观、明细,不但要对城市不同功能做出分区处理,而且要做到杂而不乱。因为城市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城市中的各个元素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要着重注意各物体、构筑物之间的结合。再有,城市设计是一个城市建设的先决条件,也是城市未来建筑的参照方向。所以在设计时要严谨认真、目光长远,不要被金钱或其他利益所左右,在满足市民生产生活需要的基础上,做到合理、实用、美观、有内涵,有一定的艺术美。建筑是一个城市的主要构成部分,是一个城市生命活力、精神面貌的直观体现,也是一个国家发展现状的缩影。所以对建筑设计要考虑各种因素,首先在设计过程中要做到优化设计,就是要设计多个方案从中进行挑选,从经济性、现场条件、建成效果等客观方面出发,从中挑选出最适合施工的方案。要考虑在造型、风格上与周围环境、建筑协调一致,在满足市民基本居住条件下,寻求更加先进合理的设计方案,把建筑技术和艺术相结合。建筑设计也同样具有复杂化的特征,因为工作阶段的不同,导致对各个阶段都要有详细的设计说明,以方便施工人员做参考和依据,主要包括:前期策划、方案设计、施工设计等。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在经济性的前提下,将设计作为个性、艺术的体现,要摆脱金钱的束缚,为市民创造一个绿色、安全便捷、美好的居住场所。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应对整体的设计有一个系统的概念。主要是对所设计建筑各个细节的考虑,要对每一个控制点进行优化,不能只满足与质量合格、达到要求条件。要做到精益求精,让科学与艺术相结合,争取每一栋建筑都达到精品的标准。

2.2 相互的共通性融合

虽然城市设计是针对城市形体和空间环境的整体考虑、安排及设计,建筑设计是对某一特定建筑物体以及所在场地的设计。而无论场地设计还是建筑设计都要符合城市设计的要求。即要服从城市设计的规划,设计人员在设计建筑时要考虑建筑周围的环境,以及对城市整体环境的影响。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建筑业的迅速发展,许多设计师开始一味地以新、奇等超前的意识来进行建筑设计。对于建筑业的发展有一定的推进作用,但过于追求则适得其反,他们忽略了建筑的本质,忽略了民族的文化,忽略了环境的重要。设计出了许多让人觉得无法理解的作品,这些建筑个性过于突出,与周围环境显得格格不入,有的甚至完全不符合当地的环境和文化背景,被人们难以接受。比如某城市一条旅游街道上,每栋建筑都出自与设计名家之手,都有各自的特点,仿佛争奇斗艳般的耸立在街道两侧。但因为每栋建筑都太过于突出表现自我了,让旅客觉得没有规律性、和谐性。再来看具有“艺术家之岛”之称的位于爱琴海的一座孤立小岛,之所以每年都有大量的艺术家前往游玩,主要是因为上面的建筑为统一的希腊式民居,就连医院、学校等公共设施也不例外。所有的建筑外表都使用白色,高度不能超过三层。这种相互协调、热爱自然的表现现已成为了一种全新的建筑设计理念。所以只有外表美观而有内涵意义的建筑才能展现一个城市的文化传统和审美特征。

现在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研究建筑的基本元素,通过对这些元素的研究,结合当地的审美特征对建筑进行巧妙的设计,把外表和内涵重新的组合在一起,创造出更加理性化的建筑。从而使建筑在具有本身个性的前提下,满足城市设计的要求,满足广大市民的审美观,这样也更容易融入城市的整体艺术氛围中。另一方面,城市设计不仅注重城市交通、道路、建筑,而且还注重建筑物的外观尺度、色彩以及空间布局等。在设计过程中,建筑设计往往针对某一特定空间的特定的某一建筑或建筑群体,对城市空间的总体把握有所欠缺。城市设计虽然不直接参与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建设,但是却对其场地、布局及风格有一定的控制与引导作用。建筑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应注重、认真对待这些要求和规则,因为城市的空间设计与建筑设计存在一种内在的联系,具有相通性。

3. 结语

近年来,我国经济处在一个快速发展时期,随着人民的收入以及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全国各地城镇建筑业进入蓬勃发展时期,而且今后发展趋势会越来越快。城市设计、建筑设计是城市建设的关键,未来的使命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重。而市民对居住环境的标准也会相应的提高,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已逐渐为广大市民所向往和追求。另外,随着国家环保意识的加强,人们在节能、环保方面的意识也在不断提高。因此,设计师们要提高自身的技术、素质水平,对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做进一步的了解。只有自身技术、素质提高了才能正确地贯彻国家对建筑业有关的方针政策,设计出既有中国特色,又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高效、卫生、快捷、融洽的居住需求的建筑精品,为我国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参考文献

[1]《绿色建筑》教材编写组.绿色建筑[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2]邓焱者.建筑艺术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

[3]杨昌鸣.建筑资源的再利用策略[M].北京:中国教育出版社,2010.

第6篇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规划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市政给排水的规划力度大大加强。城市市政给排水的有效规划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发展。虽然我们在规划设计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实际的施工中,我们依然存在着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在经济突飞猛进的新时期,确保市政给排水的规划设计分析,对城市排水工程起着重要的意义。

二、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的重要意义

在新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条件之下,一个国家的城市现代化文明程度的高低,会明显的从城市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运行状况中显现出来。另一方面,城市市政给排水工程还会影响一个城市的环境质量,合理科学的城市市政给排水会有效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经济的突飞猛进的发展,与此同时,也环境造成了沉重的负担,环境污染加重,空气质量下降都是明显的例子。

国家经济发展的状况也会客观的反映到城市的生态环境上来,因此,生态环

境的质量也会影响城市的现代化进程,是城市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城市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运转情况可以生动的反映出,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是否有利于城市的长远发展。新时期,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不仅要为城市有效供应和处理生活生产污水还要不断满足城市的生活、生产和社会需求。健康、合理、有序、文明、自由、均衡、绿色的城市生活空间需要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来实现,缺乏市政给排水部门的工作。一切所谓的便利、舒适的生活生产环境都是空谈。因此,促进我国给排水工作又好又快发展是势在必行的,市政给排水规划的工作要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与关注。

三、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原则

1、以可持续发展原则为指导,做好城市给排水工程的长远规划。

从城市发展来看,国家一线城市与二线城市的经济环境和发展条件正在发生转变,相形之下,由于人口压力较小,二线城市往往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另外,乡村城镇化速度正在加快,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也正在逐步跟进。

人们的最终目标是要建立最适宜生存的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态发展相协调的大家园。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方案。市政给排水工程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好城市人口、现有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关系,在最大限度地不破坏生态系统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做好水资源的统一调配和利用,使城市更具生机和活力。

(2)要因地制宜,做好水资源的统筹规划。

众所周之,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而淡水人均占有量却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近年来,由于气候因素影响,持续干旱已造成水量明显下降,再加上人们的过度开采和严重的水污染,水质也逐步下滑,许多城市严重缺水,城市生存环境恶化。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将会对城市的健康发展造成威胁。因此,要转换思路,将给水和排水结合起来进行思考,建立给排水系统工程,以达到节水的目的,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水平和循环利用率。

做好实地考察工作,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制定合理的改造和建设计划,以使人居环境更加接近自然,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评估和预测方式要与时俱进,改进水量评测标准和分析方法,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和经济贡献效率。

3、合理施工量阶段性分配,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

给排水工程包括给水系统、排水系统和建筑给排水,其涉及水源的寻找和调度,取、排水构筑管道设施和建筑的施工,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大型工程,因此它的规划设计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要按照阶段任务需要来制定合理规划,并且需要预估在每个阶段的实际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由于规划客体和实施主体的复杂化,投资方式、建设进度、土地使用和运行管理方式的变动性,在论证城市的定位与未来发展方向、城市的资源利用与环境承载能力的基础之上,结合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行分期规划,使规划更具弹性和适应性,更加符合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要求。

四、市政给排水具体规划设计

城镇及片区给水系统和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譬如市区给水系统规划、中心城镇给排水规划设计、污水水厂外管网规划设计等,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至关重要。

1、城市给水系统设计规划

(1)目前我国城市给水系统存在的问题

①供水能力不足,供水的可靠性差,部分城区居民及厂矿单位靠自己打井取地下水,没有统一的管理,水资源得不到优化配置,地下水因过度开采,水位逐年下降,尤其到夏季用水高峰时段,常常出现水量不足的情况。②过度开发地下水,引发地下漏斗,海水倒灌等一系列问题,造成水污染。③水价体制不能使水资源优化利用,水资源费收费标准偏低,水价形成机制不合理,使得价格体制对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不能发挥有效作用。④城镇生活用水节水器具普及率低,工业用水在工艺节水上还处于起步阶段。

(2)城市给水系统设计规划中应该采取的对策

①通过制定法律法规逐步的取消自备水源井,完善市政给水系统,充分考虑近远期结合,为未来留下发展空间,譬如道路管线综合时给水管位的预留、给水管径合理确定等等,避免重复投资,争取效益最大化,使城市实现统一的市政供水系统。②注重科学研究,用现代科学技术为给排水工程节水提供合理的技术支持。如采取海水淡化等方式开发新水源、利用中水回用等非常规水源、实施跨流域调水等。③不断深化水价改革,加强人民节水意识。通过分类水价来合理确定自来水、自备水、再生水之间的比价关系,鼓励使用再生水、限制使用自备水,并且在一些高耗水、高污染的企业、单位用水中实行计划管理、超计划加价。来限制其浪费水资源。④推广节水的宣传,使节水概念深入人心。也可以使用节水工具。例如:用节水龙头、安装使用节水龙头、减少水量浪费。

2、雨水系统规划设计

雨水系统规划设计应与城市防洪排涝规划和城市竖向规划相结合,特别是地处平原、盆地的城区,这三者的有机配合显得更为重要。譬如,市区内河设计标准采用五年一遇不漫溢(水利标准,相当于城建一年一遇标准),而相应道路排水重现期P=1年情况下,两者洪峰相遇是经常性的,雨水管道出口经常是压力出流,因此雨水系统要进行必要的压力流校核,同时与竖向标高相协调,避免在重现期P=1情况下,雨水溢水路面。

合流制与分流制讨论。一般而言,在新城区采用分流制,旧城区采用截流式合流制。但真正意义上分流制在实践中很难做到。雨污系统中有一根接错,两个系统就相通,可能就是合流制。根据某污水厂厂外管网工程实践证明,完全分流制必须从化粪池出口分流开始,并且采用专业监督和专业队伍施工。同时初期雨水污染也比较严重,截流式合流制有利于初期雨水的截流,因此中小城市建议以截流式合流制为宜。

污水厂尾水去路。目前国家强调水的循环再用,要从“污染控制”向“水生态修复和恢复”转变,因此污水厂尾水排放以就近向内河排放做景观用水为宜。而环境影响评价常以事故排放为由’建议尾水向外江江心排放,两者矛盾如何协调值得进一步讨论。

五、针对城市市政给排水的规划设计所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为了在城市市政给排水的工程设计中,能够很好地避免在目前的市政给排水规划设施中存在的问题,市政府应考虑如何才能使设计尽量做到经济、合理,以及如何维护运行过程中的安全等相关问题,经过一些市政规划设计的实例分析,从而对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的编排、规划的执行等环节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1、在规划的前期要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工作,从而使规划的内容更加地符合当地条件、

2、城市市政在其给排水规划设计,应高度重视、采用科学、全面的技术与经济论证的设计方法,从而避免了某些因素的干扰。

3、在市政给排水规划编制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它的严肃性、超前性。

4、在执行市政给排水规划的过程中,政府各部门要执行力度,从根本上对其城市的环境水平进行改善。

5、市政给排水的规划最好是由资深的专业人员或有相关的设计经验的人来进行设计。

6、要对现场进行勘察,要对现场的情况进行全面的摸查。

六、结束语

在城市市政给排水的规划中,给排水的规划设计会给人们的生活质量带来很大的改变,因此,在城市市政给排水的规划设计上,要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出针对性的给排水规划,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控制管理体系,促进城市市政给排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凌虹 试论给排水设计的难点和重点 科技创新导报 2009年

第7篇

关键词: 城市; 市政道路; 设计; 交通; 问题; 城市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1 市政道路建设设计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腾飞带动了市政道路建设的发展和创新,道路的建设促进了社会的发展,那么市政道路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私家车的数量飙升,尽管市政道路建设在不断创新与发展,但是发展速度还是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量,当前交通堵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出行时间增长,交通事故频发,已经对人们的生活起居造成严重影响,制约着城市的发展。优秀的城市市政道路的设计,不仅给居民生活带来方便和享受,同时也体现了城市深厚的精神内涵和良好的城市形象。鉴于此,合理的市政道路建设设计方法成为建设良好的城市道路的关键。

2 市政道路建设设计的基本原则

2. 1 交通道路设计思路原则

交通道路必须围绕车辆来进行设计,不管是护栏、人行道、路灯还是候车点,其设计都要充分突出车辆安全行驶的功能。在路标的设计上,应预留一定的提前量,起到一种缓冲的作用,为司机的驾驶起到心理准备的作用。

2. 2 人行道路设计思路原则

人行道路的设计需要设计人员谨慎和细致,主要原因是因为在人车混行的道路上,安全性尤为重要。要充分利用交通标志,合理安排停车位置,通过限制和引导在相应的位置上控制

车流和车速,使人们的活动空间增大。锯齿或者蛇形的道路设计,不仅促使本地车辆限速,而且能有效控制外地车辆进入所带来的交通拥堵等问题,同时,这样的设计还具有趣味性和观赏性。种植在道路中间或者边缘的树木,不仅改善景观,还可以给人营造一种不易进入的氛围,降低车流量,给行人带来安全感。交叉路口处的设计基本为凹凸形,车辆行驶在这样的道路上有着较为明显的震动感,给驾驶员一个安全提示。在道路建设的材料的材质和颜色的选择上,不同的材质和颜色不仅增加了行驶的趣味性,还提醒驾驶者降低速度,以保证行人的安全。

2. 3 市政道路建设景观设计思路原则

景观设计需要以市区的整体规划为基准。公园和广场等人们活动密集的地方应该将景物的设计做到相互呼应,交叉口的设计要给人以宽阔的空间和舒适的感觉,充分利用树种进行合理分配,从造型和材料上进行合理的搭配,充分体现城市道路风景,提升城市的形象。

3城市市政道路设计的基本要求

3.1城市道路等级划分

我国城市市政道路主要分为支路!次干道!主干道与快速路四个等级"快速路具有快速疏散跨区间长距离运载量的功能,同时可以提高路网总体容量,快速疏散车流,减轻主次干道网的交通压力,从原则上来说只有人口达到100万以上的大城市才可以考虑规划建设"主干道是城市道路的主要枢纽,是承担跨区间长距离机动车交通的输送,其与快速路共同构成了城市道路的主动脉,同时也是城市机动车交通的主要通道"主干道是以园林景观绿化为主,但是不应是生活性与商业性的"而次干道是为了分流与集散主干道与快速路的车流量,其兼具了交通性与生活性的功能"支路主要是为地区与地块出入的交通所服务。

3.2有机的协调道路网络系统

从城市道路交通的正常运行来说,道路的规划必须具有合理的等级结构与功能布局"一个高等级的城市道路网络系统的各类道路必须实现有机结合,达到道路功能结构与等级的协调统一"同时,每条城市道路应该具备多种特点,不仅要实现合理的交通枢纽功能,还应兼顾市政管线!绿化、防灾、日照与景观等其他附属功能"道路规划应该按照每条道路的功能来合理确定道路红线!横断面形式,并不是越宽越好"此外,对城市道路的交叉口通行设计必须与路段通行相协调,否则影响道路网交通容量,造成交叉口堵塞或路段通行能力浪费"与此同时,城市道路设计应考虑与土地开发!城市空间、历史遗产等关系。

3城市道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3.1使用年限的设计

3.1.1设计参数的取值存在的问题

根据城市道路设计的规范,一般要求沥青混凝土路面为巧年使用寿命,水泥混凝土为20一30年使用寿命"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如汽车超载、施工质量、人为破坏等造成了路面使用5一10年就出现结构损坏的现象"除此之外,造成路面提前破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当前的设计规范参数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技术参数的取值较低"然而,规范中所提的取值是安全保障的最低要求,却在道路实际建设中成为了合理的准则"目前许多城市道路在扩建改造之中,但是却没有预留扩展用地,由于设计时没有科学合理的估算道路交通量,造成改造扩建费用剧增。

3.1.2参数设计对策

当前有些城市道路设计缺乏近远期的规划,在横断面设计中,城市支路设计采用的是非混行车道,所设计的道路断面总宽度为12m"如果要将其改造为双向4车道就显得拓宽度偏窄"因此,在进行参数取值设计时,必须根据道路实际情况做具体分析,重型车要考虑其对道路的影响,在重载交通设计时应根据交通量进行转换.近期道路总宽度的设计应与远期规划断面相渗透,根据当地城市实际情况来制订交通发展习标,正确预测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出行比例,以此来研究合适的道路横断面方案"

3.2路线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2.1平曲线半径取用

对于平曲线半径的取用并不是越大越好,主要应注意曲线附近的运行速度,同时还要注意前后衔接的线性指标的均衡与连续"由于平曲线的半径大于skm会容易造成驾驶员出现疲劳感与单调感,通常其长度要控制是1一3km范围。

3.2.2同向圆曲线间直线长度

在进行老路新改中由于过分强调6V的最小直线长度,从而造成大段老路的浪费,造成新的拆迁量与工程造价的提高"因此,对同向圆曲线中直线长度取值可以降低6V的要求,据实践检验,可以低至3V。

3.2.3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

我国每年许多城市都会有暴雨,这对城市排水系统无非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很多道路积水严重,一些排水系统也起不到相应的作用,甚至在水位较高的季节会有雨水倒灌的现象出现,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纵断面的设计造价偏低造成的,只考虑到经济性而忽略了实际性能"对此,城市道路应该考虑当地区域的实际情况,如降雨气候等,特别是防洪与排水的问题,不应该减少造价成本来降低纵断面的设计标准。

3.2.4超高

混合交通路段的超高设置较大,容易造成低速行驶车辆倾倒,必须考虑到行车安全。城市道路车辆行驶往往达不到设计速度,当道路必须设置超高时,横向力系数取值应小于0.巧。

3.3路基路面设计

3.3.1路基拼接

为了保证新老路面可以拼接,主要采取挖台阶!铺设土工格栅!提高新填土压实标准等技术措施。但是有些地方对软土地基路段不均匀沉降的设计处理不完善,会有纵向裂缝出现"对此,必须要控制道路拼接新老路两侧的差异沉降,可以增加原有的路基与拓宽路基的路拱横坡度的工后沉降,其值应小于0.5%。此外,还可以采用间接拼接的方式,将纵断面分离的路基拓宽,放宽拼宽路基沉降标准,按照新建路基处理。

3.3.2桥头跳车

桥头跳车形成的原因比较复杂,其影响因素也较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桥台与路堤的沉降差异,通常可以采取提高压实度加强地基处理,设置大尺寸搭板等。也可以在设计时加强搭板处的路面结构与路基顶层处理。

3.3.3水泥德定碎石层

水泥稳定碎石层容易开裂,经常会反射到沥青路面面层,如果没有及时处理会造成路面损坏。因此,在对水泥稳定碎石层设计时,必须降低水泥稳定混合料强度标准,或者提高石料的品质,细集料要减少含沙量,粗集料应降低针片状含量与压碎值,提高砂当量,采用骨架密实型级配,同时还应注意水泥稳定碎石抗压强度的选择,过高容易开裂,过低容易松散。

4其他设计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增长,城市道路交通发生了巨大变化,小车、私家车的数量剧增.由于许多城市道路设计规范都是二十年前所制定,对当前行车道路的宽度与转弯半径标准已经不适用,特别是市中心用地紧张地段,小车车道宽度设计为3.5m,这显然已经满足不了当前需求。因此,在用地紧张的路段可以采用3一3.5m宽度的行车道,其交叉口半径与设计车速应根据当前情况来调整,应适当减小,同时还要考虑本路段大型车辆通行是否限制.对于人非共板的设计应保证行人安全,防止非机动车越界行驶,可以在非机动车与人行道之间设置一道分边石"由于人行道所设置的树池过大,占据了大部分人行道宽度"在进行设计时,可以将树池设置小一点,或者移植人行道外侧,并设置6m以上的行道树,此方式不仅不影响路边景观,还可以解决汽车停靠的问题。

5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腾飞,市政道路的建设已经远远落后于经济的发展,作为道路建设设计人员应该适应社会发展的新需求,改革创新,使道路设计适应新环境的需要。设计人员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使用者的需求,使市政道路建设设计更加突出人性化的特点,从而达到安全出行、舒适出行的最终目标。城市市政道路设计是城市规划建设的关键,必须结合城市交通量的实际情况,从规划设计的角度出发总结经验改进不足解决在城市道路设计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掌握城市规划与道路设计的精髓,做到精益求精,打造通、精美的城市命脉。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市政园林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我国正在积极推进城市的全面建设,日益加大的住宅建设以及城市道路的拓展都实现了城市进程的不断发展。但是随着这一变化的日益加快,城市的生态环境也随之变化,为了营造一个好的城市人居环境,市政园林建设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突出。在人文环境的视角下,市政园林设计在城市规划中必须要做长久的打算,这关乎到整个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以及生活环境质量的优劣,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有极为很重要的影响。在自然环境的视角下,由于地域的问题,我们国内不同城市的自然条件也有所差别,这就给市政园林设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够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作出相应的设计。这是我们国家所特有的一种宏观与微观市政建设的结合。在生态学的视角下,舒适的自然环境能够给人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居住于活动场所,让人们有一个愉悦的身心进行工作与生活,可以最大化的激发人们的潜能与内在的创造力。城市规划与市政园林设计的结合,符合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体现城市绿化的生态作用和环保作用,实现城市居民平安生活、快乐生活、健康生态的愿望。

一、城市规划与市政园林设计的关系

1.1从人文环境建设来看,市政园林设计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基础。目前来看,世界经济处于重大变革的时期,中国进行的城市化建设是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的,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在城市化进程过程中所带来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尤其是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早在1987年世界环境发展委员会的《我们共同的未来》中就明确指出,要进行“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方针。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中,要切实考虑到城市的居民生活环境、城市的绿化面积、城市的生态建设等,在发展中做好对大气、水资源、空气资源、土地资源的保护。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城市尤其是小城镇的城市化进程加速,并成为带动国家经济发展和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因素,因此,这就更加需要做好市政园林的设计,保证城市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相互发展中,不对城市居民居住环境和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市政园林设计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进行的对城市生态环境的规划和建设,是扭转城市建设必然造成生态破坏的根本误区,保证城市与绿化和谐共存。市政园林设计是城市规划的基础,只有做好市政园林设计,才能建设好城市发展环境,也才能满足城市规划中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提升城市的质感,为城市进行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和产业调整提供可靠的支撑。

1.2从经济发展建设来看,城市规划是市政园林设计的基本保障。我国城市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消除社会财富不均,实现社会公平,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市政园林设计实际上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形式,通过改变传统的以工业化推进城市建设和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固有模式的经济建设方式,将生态环境建设与城市规划紧密联系,实行生态转化资源,资源转化能源,能源转化经济,经济促进生态的循环模式,将生态破坏降低到最小程度,保证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建设和谐共处。作为合理的城市规划,应当是将保护生态环境放在首位,以节约资源为目的,实现城市发展持续型和生态环境友好型的双赢模式。城市规划是市政园林设计的基本保障,只有做好城市规划,才能将市政园林设计落到实处,符合实际发展需求,改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现状,实现城市规划的合理性。城市规划的主导者应当在对城市整体环境综合考察、研究后,将市政园林设计充分渗透到城市规划的每一个方面当中,保证市政园林设计的战略意义,制定出符合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满足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实现政务机关的公共服务型的城市规划方针。

二、城市规划中的市政园林设计的具体实施建议

2.1因地制宜,特别区域实行区别园林设计

城市中不同的区域对园林设计的需求也有所不同,对特别区域实行区别园林设计,精准的把握城市环境要素,对城市的建设和未来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保证市政园林设计的有效性,需要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园林设计方案,实行“区别对待”。首先,城市规划主导者应当在对城市的经济、文化、历史、生态等全方位考量之后,按照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类型化的区域板块划分;其次,对特定区域“量体裁衣”,保证市政园林设计方案符合城市规划的需求。一般来说,市政园林设计的划分方案是以区域的职能而定的,例如依照教育职能划为教育区,由于该区域内的人大多在进行学习,因此,需要相对安静的学习场所,在市政园林设计上应当考虑到学习环境,通过建设绿地角等为学习的人营造出一种温馨、宁静的环境氛围,同时,也要相应的设计部分提供给他们释放压力的场所,通过栽种桂花、红梅等带有扑鼻香气的植物,让他们在学习之余感受到生活之美;依照生活职能划分的称之为居住区,这部分区域是居民生活和居住的场所,人员的组成复杂,年龄跨度相对较大,因此,在市政园林设计中应当充分考虑到人员的构成要素,通过建设草坪等空间,成为居住人员适当放松、休闲的场所,同时配备完备的健身设施,建造小型的绿化活动环境,此外,在居住环境周边栽种防尘植物,隔离汽车、灰尘污染。因地制宜的市政园林设计更加符合城市规划需求,也更满足城市居民对生活环境的需求。

2.2 优化植物配置,完善排水给水系统

植物是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是市政园林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的功效和作用存在区别,优化植物配置,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证城市规划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同时也能降低城市绿化成本,提高城市建设效率,达到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实现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的目的。优化植物配置,需要市政园林设计主导者对植物的属性和功能有全面的掌握和了解,在城市规划的总体统筹下,依据城市的具体需要和主要特色进行植物的配置和栽种,保证植物起到应有的作用。对于城市的给水排水系统,大多数城市仍然采用的是以人工浇水的方式,在缺水时对植物的浇灌量也相应的减少,而在降雨量充沛时,直接将雨水引入排水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之中,未充分加以利用,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因此,城市规划建设中,市政园林设计可以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建立一个将雨水储存,在植物需要时给予提供的循环系统,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 结 语

城市是人类经济互通、政治往来、文化交流、历史传承、创新发展的中心,是人类生存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因此,做好城市规划,是实现城市管理科学化、实效化的根本保证,也是为城市居民生活提供合理环境的重要因素。市政园林设计在城市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性的作用,做好市政园林设计,是对国家发展的负责,也是对城市居民生活环境的责任。在城市规划下的市政园林设计,将城市的政治、经济、人文因素综合考量,形成独具城市特色,符合城市居民生活特点,满足城市发展需求的园林景观为城市和居民带来崭新的居住和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 汤张潮,刘建明.市政园林设计与城市规划[J].科技向导,2010,(36).

第9篇

关键词:风景园林;城市设计;作用;关系

1 风景园林设计与城市设计的关系分析

首先,风景园林设计与城市设计在对象及目标上带有显著的同一性。一般来说,风景园林的设计客体主要是现代城市中的城市环境、绿色空间以及公共空间。风景园林设计的最关键目的在于以风景园林为手段,为现代城市社会大众提供更加安逸、舒适与和谐的生活环境,以此适应社会大众不断提升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需求。从城市设计的角度来说,城市设计的主要对象是指整个城市的空间结构,在这一环境中展开各种创造性设计工作最关键的目的同样是优化现代城市社会大众的生活环境,这一点与风景园林设计是不谋而合的。

其次,风景园林设计与城市设计在理论与学科上带有明显的互通性。无论是风景园林设计还是城市设计,其产生、发展与传承均受到了哲学思想、艺术思想以及科学思想的共同作用。不管是功能主义理论或是人文主义理论,其对于社会大众审美意识的提升与现代经济社会潮流的发展而言都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在这一背景下形成的城市设计与风景园林设计无疑有着明显的互通性。简单来说,城市设计工作人员不仅肩负着城市设计的主体性任务,同时也要完成城市风景园林的总体性设计工作。城市设计人员需要在打造整个城市硬质景观的同时兼顾城市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自然环境与城市景观环境的协调性。与此同时,风景园林设计工作者也需要在对整个城市设计有所认识的基础上对总体设计进行规划,进而使设计出的风景园林景观能够兼顾人、自然以及环境的和谐统一。

2 我国风景园林对城市设计的作用分析

第一,我国古典化的风景园林在古代社会道家思想的熏陶之下体现出了比较明显的“意”文化思想,从园林设计的角度上来说,这种“意”就是指园林所需要表达的意义与情感。在这一思想作用下,风景园林设计需要将多种园林要素综合应用起来,达到自然要素(花、草、水、木、生物)以及人工要素(建筑物、人造物)的和谐统一。这种风景园林设计方法对我国古典园林乃至现代城市设计最大的作用体现在城市设计的立意与布局这2个方面。纵观我国的城市设计案例,我们不难发现,不论是古代封建主义社会下的城市设计还是现代经济社会中的城市设计,均是将“经营位置”作为了整个城市设计的最关键原则。在这一设计原则指导下,整个城市区域内的空间以及各种城市设计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成为了城市设计中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因素。

第二,我国风景园林对于风景园林所处空间的层次感、延伸感以及渗透感尤为注重。大量的实践研究结果向我们证实了一点——在我国现阶段的风景园林作用之下,城市设计最关键的目的在于在有限的空间设计限制下确保整个空间设计层次与空间形态表现效果的强化。换句话来说,我国传统意义上的古典园林更多的倾向于以设计场地及周围环境,以外部空间与内部空间为载体实现整个城市设计空间的协调性发展目的。基于这一因素,我国大量的城市设计工作人员都借鉴了这一手法进行城市设计工作——新时期的城市设计不仅需要集中反映与体现整个城市设计的出发点与基本意旨,同时也需要使整个城市的整体能够与环境和谐统一,据此达到园林空间和城市空间相互延伸(消除城市设计原有的边界感与距离感)并相互渗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对于设计空间延伸感的重视也在无形中作用于城市设计,这突出表现在:城市设计倾向于以空间分隔为手段来满足社会大众差异性的行为需求与心理需求,以此最大限度的契合社会大众对于城市设计的满足感与归属感。

3 结束语

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与经济社会建设进程日益加快,社会大众持续增长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需求同时对新时期的城市建设提出了更为全面与系统的要求。新时期的风景园林对现代城市建设而言已非传统意义上的观赏性需求满足,它更多的倾向于一种推动城市健康建设,实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需求满足。从这一角度来说,风景园林对于城市设计的作用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本文针对风景园林对城市设计的作用这一中心问题展开了简要分析与说明,希望能够为今后相关实践与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意见与建议。

参考文献

1 刘定华,应旦阳.城市道路景观与市民的“共生、融合、互动”——上海市金山区中央大道道路景观设计[J].中国园林.2008(1)

2 徐晓丽.西安曲江城市设计再思考——雁塔“轴线段”城市设计[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

第10篇

关键词:生态理念;城市园林设计

1城市园林设计原则

城市园林设计时,应根据美学、生态学原理,对城市景观形态和结构进行合理布设和配置,科学塑造视觉景观,全面考虑城市园林周围的环境要素,使自然生态环境和园林建筑相协调。为了提高城市园林设计的艺术效果,在规划设计城市园林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理运用生态学原理。城市园林在创建生态系统中应坚持生态平衡原则,从城市整体的发展规划角度出发,结合沈阳市的地形地貌、水文、气候等情况,有效调节城市园林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绿化系统,通过运用生态学原理,合理构建功能齐全、结构健全的群落复层结构,使不同植物可以良好的共生共处。(2)保护生态多样性。城市园林设计应注意保护生物环境,特别注意保护具有地带性的植物种群,如野生植物栖息地、当地乡土植物等,并且城市园林设计应有节制的引种,分析植物的生物特性,使植物和城市园林环境相协调,使其快速良好的生长。

2基于生态理念的城市园林设计策略

2.1种植乡土树种

进行城市园林设计时,应根据当地的区域功能、绿地水系土壤特征,有效结合人工生态景观和原地形生态景观,合理配置不同种类的植物,优化植物结构设计,尽量种植本地植物,这些植物往往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适应性,成活率比较高,可以满足城市园林设计要求,节省养护成本。例如,沈阳市进行园林设计时,可以选择凹叶景天、金叶景天、八宝景天、红叶景天等耐旱性植物,这些植物不仅耗水量较少,而且养护管理简单。

2.2使用生态物料

基于生态理念,城市园林设计过程中,应尽量使用生态物料,提高生态资源和物料利用率,保护城市园林生态环境,节约各种资源,契合可持续发展理念。首先,设计城市园林时,增加园林土壤土层中的有用物质,绿色植物养护和栽培需要遵循很多原则,满足植物的生长要求。园林规划建设时,应仔细分析当地的土壤环境,结合实际的土壤环境,有针对性地添加营养成分,促进植物的快速生长。其次,积极运用可再生的材料和资源,城市园林施工设计需要应用很多的建设材料,为了提高节能性和环保性,应尽量采用环境友好型,可循环利用的资源和材料,科学规划和布设园林景观,提升园林设计水平。最后,城市园林设计应尽量节省施工资源和物料,减少能源消耗。

2.3优化植被设计

城市园林设计需要选择多种类别的植被,制定科学合理的建设方案,优化不同地区的布景设计,提升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艺术效果,增加生态园林的人性化和生态性设计,给人们营造良好的视觉效果。同时,结合不同植物独特的生长特性,合理搭配绿色植物,例如,在城市园林水质环境周围搭配和布设合适的水生植物;在远离水质的区域种植一些耐旱植物。选择不同物种植物时,应充分考虑城市园林的艺术表现、环境质量、生态效益等因素,结合城市园林周围生态环境和实际的园林空间,科学规划设计城市生态园林。

2.4保护园林生态环境

传统的城市园林规划设计多注意整洁性和美观度,当前现代化城市人口数量大幅度上涨,生态环境和城市环境持续恶化,这对城市园林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们越来越关注城市生态环境,城市园林设计应注意促进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基于生态理念的城市园林设计,应注意自然环境和城市景观之间的和谐性和协调性,结合城市景观环境现状,根据现有规划、土地条件和人文特色,分析人们生活质量目标、环境质量目标、生态目标,优化园林规划设计,选择当地的绿色植被。依据城市园林周围环境的地形、水质、土壤,构建和谐的园林景观,采用合适的移栽方式,降低园林设计成本,做好植被的养护和栽培,提升城市园林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第11篇

【关键词】商业综合体;设计理念;价值分析;节能设计

发展城市经济、不断升级产业化结构及不断扩大城市规模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与此同时紧缺的城市资源与之也存在一定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把多种功能、空间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有效的城市综合体,并解决了城市面积不断扩大的问题,使城市的单位空间不断增加,从而成为集约型、多样化城市的有效途径。建筑节能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工作,仅靠建筑师或者国家硬性规范是无法完成的,必须让大家树立节能意识,并且不断提高这种意识的重要性,并把这种意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这一目标要想实现,必须加强宣传,并让大家真正能够感受到节能带给大家的好处,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总之,让大家真正能够享受到实惠的东西,让大家感受到开展节能工作是有必要的,让大家接受并能够投身其中。城市综合体的设计越来越专业性、综合性,这就对我们的建筑师、规划师以及各个专业的设计师提出更高、更专业的要求,并需要大家相互支持与配合,并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1、 目前我国当前城市商业综合体的设计理念

目前城市的多功能开发需要城市商业综合体,大多数的房地产开发商会把开发放在单一的功能上,把其它作为附属配套,包括纯住宅的开发、纯商业的开发、纯酒店的开发、纯写字楼的开发。城市综合体是把酒店、写字楼、大型商场、商业街以及高档住宅都集中于一起,各种功能集中在一起,使其各功能之间能够互补,在城市休闲娱乐广场中包含大型商业中心及商业街,不仅充满商业气息,而且充满激情。写字楼的主要功能是办公,酒店的功能是提升消费档次,住宅及公寓是大家居住的空间,无论是夜晚还是白天都是活力无限的。各个功能空间即相互协调又相互补充。不仅使人们的生活、工作得到满足,而且还能够满足大家的休闲娱乐等方面的要求。能够充分体现出城市综合体的多功能性,能够充分的体现出它的独特性,成为城市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商圈。

第一、对于寿命周期成本概念,无论是建设开发项目,还是拆迁、运营都需要考虑成本最优化,将传统的核算理念进行更新,这便要求优化建筑设计,并要不断创新,这对我们观念转变是非常有利的,对总体成本的长期化进行控制。绿色生态与建筑环保节能是我们现代城市开发的宗旨。第二、商业规划与建筑设计方案的最佳配置,商业规划需要与建筑设计概念设计同步,建筑设计方案决定了招商及经营管理方案的结果,在合理分布建筑空间的不同业态,这样形成的货流动线与客流动线才会更加合理。第三、这样创造出的城市综合体建筑更加具有生态化,通过不断增加绿化空间,这样的环境场所才更加具有人性化。才会在城市建设中建成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公园、五星级酒店、写字楼、美术馆、购物中心等。把综合体的多功能空间与休闲娱乐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写字间及高档酒店的主塔楼,可以创造出良好的艺术氛围,其中还建有各个类型的餐厅,都会成为现代综合体的新一代榜样。

我国新时期提升城市商业价值综合体的五个方面

第一、把不同产品与物业有机的组合在一起的方法,将酒店、购物中心、商业街区、写字楼及酒店公寓等优质的地理位置,做好黄金分割。第二、确认好物业的比例后,寻求并调整好业态比例,这样才能发挥出最优秀的商业价值。第三、经营管理策划的良好运用,可以吸引一流品牌的酒店,同时可以引进一流的主力百货商场,最后引进大卖场,能够将城市商业综合体的价值得到最大的提升,并将其最大优势发挥。第四、通过创新主题文化,从而提升整个物业的价值和品位。第五、通过提升城市规划综合体的视觉形象,连接好装修设计与视觉形象的衔接工作,对整个项目的商业价值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3、我国新时期城市商业综合体的绿色节能设计。

第一、基于建筑平面的节能设计,不同空间功能的有机联系以及多种经营功能的水平并置将成为商业综合体的重要特征。经营功能的不同对经营空间的材料、形式、尺度等也有不同要求。商业综合体的组织变化的平面功能丰富。由于公用性强的商业综合体建筑,需开放流通其内部空间,不宜其单层面积过大,同时增加夏季制冷负荷。从建筑设计节能角度来讲,需将其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根据其设置的防火分区,需将其能耗的区划处理考虑在整体设计中。商业综合体的主要经营场所是主区,辅区为商业经营提供正常运行之重要保证。主区为消费者服务,需有很高的舒适度,较大的室内外温差,辅区空间人员的活动较少,简单的形式空间,较低的温度条件,较小的室内外温差。就目前而言,多功能性是大型商业综合体的主区部分的重要条件,但从管理中的方便性和整体形象性等角度分析,如果集中设置相同的功能在其经营空间中,又采取不同的方式来进行不同功能的处理,会导致顾客出现在各个经营分区内的分布不均,从而增加耗能。

第二、在节约能量方面设计中的耗能设备,中庭、步行街在商业中合体中一般选择透明材料将其覆盖,一般采用直接照射太阳光的方式进行自然采光,这种方式仅仅是初级自然光的利用,通过建筑的剖面设计将自然光进一步运用到中庭剖面中,使其有利于自然光的均匀分布,并在设备通道中选用反光材料,使自然光能够进入建筑物的深处。再把各类饰物的自然光与反光材料进行结合,便可以将自然光反射到建筑物的内部,运用以上方法就会更加充分的利用自然光。无论是在建筑设计还是改扩建工程中,都需要有效的结合商业照明设计,都能够营造出主题的整体场景氛围。与此同时,不同的功能分区也能够分开,而且能够满足照度及照明方式需求。

第三、功能多且具有复合型的商业综合体,需有较大的人员活动量,考虑到商业综合体的实际经营情况,我国在进行不断的改革与创新建筑设计,并与业主、营运单位保持紧密、良好的沟通能够将经营空间的分割情况提前预设,将采用的送风方式与业主的经营需求紧密有效的结合起来,设计出合理的风口布置方案,并满足模数化,使相邻的风冷量得到平衡分布。合理分布不同空间的制冷需求,从而将更为有效、充分的利用冷源。

4、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商业综合体的特点,详细分析和论述了我国当前城市综合体的特点和功能。又从价值体现和设计理念两方面深入分析了我国新时期城市商业综合体的设计的论述性及观点性,并在最后,系统分析了中国城市商业综合体绿色建议及构思。

参考文献:

[1] 陈文鹏.浅谈城市商业综合体的设计及节能技术[J]建筑与文化,[2] 2011,[3] (34)

第12篇

关键词:城市排水系统;现状分析;优化设计

0 引言

城市排水工程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城市排水规划设计对建设城市良好的人居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对城市排水系统进行整合优化设计,优化城市排水管网的布置,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基于此,本文就城市排水系统的现状及优化设计进行了分析,相信能给有关方面的需要带来一定的帮助。

1 我国城市排水系统现状分析

1.1 城市排水管网建设不完善

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导致城区建设面积不断增加,然而当前多数的城市排水设施的建设远远落后于城市发展水平。城市的排水服务面积较小,覆盖范围不全,造成了城市水环境的不断恶化,各种城市污水渗入地下水的数量逐年增加。而且,城市内部一些雨水管以及污水管网设计标准偏低。部分旧城区甚至还没有完善的排水系统,整个排水系统一直处于超负荷使用的状态,对于雨水以及污水的截留能力严重不足。

1.2城市排水系统布局不合理

当前我国城市排水系统方面存在的普遍问题就是新城区排水系统建设水平较高,老城区排水系统建设水平滞后,而且排水系统建设方面重污水轻雨水,排水管网堵塞现象严重。此外,在污水处理厂的布局上,出于用地的考虑导致新区污水处理设施污水量少,运行负荷较低,而城市中心区污水处理量较大,处理能力有限,造成了城市污水分配的不合理。

1.3 水资源的利用率较低

由于对于污水处理能力不足以及雨水、中水回收利用设施建设的不完善,导致城市水资源的回收利用率较低,污水排放量过大,水质性缺水问题在很多城市日益严重。城市供水紧张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

2 城市排水体制的选择设计

对于城市排水体制的选择,应当根据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综合确定,重点是确保提高污水的收集率、处理率以及雨水中水的回收利用率,对城市排水系统体制的设计选择应当按照如下方式开展。

2.1 确定城市污水量

2.1.1 预测城市需水量

计算污水量是以需水量作为基础的,因此首先应该对城市的需水量进行准确的预测。需水量的预测方法主要包括年平均增长率预测法、比例法预测、供水拟合曲线模型预测、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预测以及用地指标法预测。对于预测方法应当根据城市居住人口、工业结构等进行选择。目前在设计中多选择用地指标法进行预测。

2.1.2 污水量预测

对于污水量的预测主要是对总需水量采取污水排放系数进行计算。生活污水一般按照0.9的折污率进行计算,工业污水则按照0.85的折污率进行计算。对于城市污水的收集率以及地下水渗入量,一般分别按照95%、15%进行计算分析。

2.2 城市雨水量的确定

城市雨水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Q=qFψ

式中:Q为雨水量(L/S);q为暴雨强度(L/S・ha);ψ为径流系数;F为汇水面积。

通过对城市雨水量的计算分析,重点掌握清楚城市的防洪压力以及对于雨水的处理、收集工作要求。

3 排水体制的选择

在排水体制的选择上,主要是采用分流制的排水体制,具体形式需要综合考虑到城市空间、经济实力以及城市所属区域的雨水量实际情况。对于城市道路空间能够提供雨污分流管线布设、财政资金有保障以及雨水量季节特色不明显的城市,可以考虑采用完全的雨污分流排水体制,对于城市的新建小区以及改造小区也应当积极地采用完全雨污分流排水体制。对于排水水质要求较、道路空间狭窄的区域则应该考虑选择使用截流式分流排水系统,通过设置雨水截流井,将污水以及初期雨水经污水干管以及截留管输送至污水处理厂,降雨后期的雨水则应该直接排入水体。这对于防止污水溢出泻入水体以及降低污水泵站与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费用十分有利。

4 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方案设计

4.1 污水管网的规划建设

对于城市排水系统中的污水管网,应该按照城市的地形以及竖向规划进行建设,尽可能通过短的管线以及浅的埋深让污水自行排出。污水管线的布置应该充分利用地形以及城市道路布局,管道尽量采用重力流,埋深尽量不超过7m以便于进行维修养护。污水管网应该尽量沿城市道路布置,尽可能地设在污水量较大、地下管线较少的非机动车道下。在污水管网的建设上应该以污水处理厂为中心,向四周辖射,先行进行污水处理厂周边污水主管的规划建设,并根据污水收集情况由下游向上游延伸建设。

4.2 雨水管的规划建设

雨水管是城市防洪防汛的主要设施。对于城市雨水管的规划建设应该综合考虑城市的防洪、排涝体系要求。在雨水管网的整体规划建设上应该遵循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尽可能的利用地形、地势以及周边水体状况,选择最短的路线将雨水排人水体,确保雨水收集、运输的快速。同时注意应该充分合理地利用城市的河道断面以及设施,尤其是在雨水管道的布置上,应按照分区经过适当的集中以后排人河道下游,确保河道流量分配的合理,以提高城市的防洪防汛能力。对于未实现雨污分流的区域,由于部分雨水管还承担着污水输送任务,因此在雨水管管径的选择上,除了满足雨水排放要求以外,还应当适当考虑污水量的需求。

4.3 河道的治理

河道是行洪、排涝的重要设施。在城市排水系统的规划建设上,也应当将河道治理作为城市排水系统优化设计的重要内容。在城市河道的治理设计上,应该转变传统的将河道做成顺治、平滑、断面单一、硬质铺底等治理方式,积极地引入生态河道的治理理念,通过种植各种生态植物,增加河道的曝气复氧设施,以便在河道内形成生态系统,在确保河道通畅的前提下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在生态型河道的规划建设上,应该按照统一规划的原则,确保上下游、左右岸生物形态具有统一性,同时强化河道的截污导流以及治污能力。

5 水资源的回收利用

5.1 雨水资源的利用

雨水资源也是重要的水资源。对于雨水,不能简单的按照防洪防汛的要求进行雨水的排放,应当不断规划设计完善的城市雨水利用系统,重点从滞、蓄、渗等方面实现。滞,即通过规划设计滞洪池、调洪池阻滞雨水,以便于雨水的收集利用。蓄,即设置蓄洪隧洞、屋顶蓄水系统以及地下蓄水系统,存蓄雨水进行回收利用。渗,即通过设置透7JC性路面、渗渠、渗井系统等设施使雨水入渗,依靠地下水回灌实现对雨水资源的利用。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雨水资源的直接利用应严格控制雨水水质,因此雨水资源的利用应根据城市的空气污染情况,雨水截污设施建设情况综合规划设计。

5.2 中水回用

对于中水回用就是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达到企业生产以及居民生活用水标准以后进行回用,主要是用于工业生产用水、城市绿化、城市生活冲厕、农田灌溉以及地下水补充等方面。由于水体用途不同,对于水质也有着不同的要求,应注意以水质作为回用控制标准。现阶段,城市排水系统中中水回用主要适用于对水质要求不高的工业用水以及城市杂用水。

6 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排水系统是现代化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如何经济技术地优化设计和改扩建城市的排水系统成为了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挑战。为了做好城市排水系统的优化工作,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规划方案,以使优化工作得到质的保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