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工业互联网的本质

工业互联网的本质

时间:2024-02-21 14:35:14

工业互联网的本质

第1篇

房地产业进入新阶段,需要认识和拥抱互联网。

当前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工业革命正在兴起,互联网创新驱动的新的供应链和新的经济动能,有力的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利用互联网+为手段的产业领域服务,成为各行各业的基本共识。房地产业走向新业态,需要创新和拓展互联网。今年“两会”,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提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正在与经济社会方方面面融合,在推动房地产业提高效率,加快组织变革,促进技术进步,提升生产力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它代表一种先进的生产力,推动经济形态不断的发生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发展、创新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

房地产业告别了黄金十年,迎来白银十年,房地产行业也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房地产产品经历四代转型,

第一代是为业主提供一座好房子,一个居住空间;

第二代是为业主提供好的建筑、好的户型、好的景观绿化,好的生活配套;

第三代是为业主提供集品质及服务于一体的大体量的住、商、旅、文、老综合体;

第四代是提供高品质的生活方式,即通过创新实现文化、信息技术、科技创新、互联网+应用的合成与整合以及向后期服务产业链延伸,建立舒适生活、健康愉悦、延年益寿的生活环境。让住户得到更舒适的居住体验,回归住宅本身的居住价值。可见,房地产业同工业一样,也要实现4.0版新业态。

我国房地产业的三大改变:一是住房需求和供给关系的变化。住房需求层次和需求观念发生了变化,房地产每年的内涵发生了变化,但核心是供求关系的变化,这个变化仍然是由传统的衣食住行需求变为人性化的生活方式的需求。居住人群分散、需求多样性、个性化,城市各具特色,迅速掌握和市场预测较为困难,供求十分复杂。消费者会依照自己年龄、职业、家庭情况,了解欲购楼盘周边的交通、文化、教育等信息,这种需求是千差万别的,要精准地掌握这些需求必须通过大数据、互联网汇集算成。互联网是聚合和整合这些有效需求信息的工具。二是改进信息的获取和过渡的方式。三是将分散的信息整合后,有针对性的提供给消费者。

互联网是一个产业,同时也是一个工具,运用户互联网+中国房地产产业转型升级作用很大,通过互联网把资源聚集起来,是促进产业升级的观念的提出,也是机制的创新。

进入互联网以后,不但通过资源整合、兼并重组、跨界合作、人才流动,改变房地产的生产组织方式,还能通过利用互联网技术支持房地产业创新产品和服务,优化流程和管理,增强资源服务。

通过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能够降低传统业务的营销和运营成本。同时围绕互联网技术开展新的业务,如社区增值服务、房地产金融等,这也符合房企的转型思路。三五年后,将检验‘互联网+’概念的成果,过了这两年的风口,市场将回归理性,企业的好与坏很容易浮出水面,届时“互联网+房地产”企业大洗牌的阶段也就会来临。

由于多地产、跨界地产的特点,为互联网对置业提供了多种可能。互联网通过发现合作创新商业模式,实现差异化发展。例如万达按照要求,在万达广场定制实体店,实现线上线下强强联合。再比如,江苏盐城在新区引进大数据产业,推动智慧城市、生态城市、人居新城融合发展。

利用互联网金融解决开发企业所需的资金。包括国家开发银行在内成立了中国供求网,目标是为全国2800多个市县提供融资、融商等中介评估和信用服务。这些互联网+服务,无疑在房地产等业态和模式的创新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互联网另外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创新。前几年,由于租赁市场发展缓慢,房地产企业和企业家创新动力不足,而互联网+所提供的跨界融合无疑激发了企业家二次创业的热情,像万科的毛大庆创业做创新工厂。如论坛用互联网为阿拉善牧民公益卖小米,有了互联网,使企业家对市场的把握更准确、管理更智慧,人和人的创造性也得到更好的发挥。

房地产业展现新特征,需要连接和融入互联网

对互联网仅仅停留在供求认识和需求把握还不够,还要运用好互联网。当前房地产领域哪些环节需要互联网,互联网+加到什么地方最合适,发展的趋势是推动互联网与房地产业的全面融合。利用互联网+帮助房地产行业找市场、找定位、找资金、找客户、找人才、找合作。看房地产业的未来市场究竟在哪里,产品能不能满足老百姓需求,其中有五个方面应该优先考虑。

互联网+产业融合:互联网虽然千变万化,但本色就是连接。无论连接是人与人的关系,还是连接产业与产业的关系,互联网的重要之处就是实现更大的拓展和延伸,网络越大,拓展力越强,房地产产业链长,多环节环环相扣。我们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提升房地产业的附加值、深价值还有很大空间。

我们将不可移动的房地产变成灵性的、人性化、绿色、环保、宜居、节能、生态的房地产,从而实现房地产的居住生命周期中价值最大发挥,同时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互联网+众筹:首先,它能营造市场,以需定产,新金融服务为消费者降低购房职责。房地产除了土地、建造成本以外主要是融资成本和营销成本,这些成本大部分由消费者承担,众筹以后可以将市场零散的资金归集起来,减少项目前期开发的费用,有效降低开发成本。其次,可以帮助开发企业尽快回笼资金,加快资金周转。在制造稳定供需市场、保证企业收益、节省过程有好处。三是消费者可以在线上选择设计,考虑地段,自己提出意见、户型和配套设施的需求,跟踪施工建设,施工建造和质量监管,将小区的文化、教育、健康等资源引入未来社区。

互联网+营销,化繁为简,让买卖双方都受益。它的好处一是信息便捷,方便查阅,有利于新房交易,也有利于发展中介市场。

互联网+家装解决了装修个性和批量化生产,将传统家装的研发、设计、硬装、软装,家电等联系在一起,30分钟左右就可以打出效果图。

互联网技术实现了室内设计和装修服务一键生成,成本和工程量一标核算,施工效果图一目了然,使住房者既省时、省力,也省心、省钱。

互联网+社区服务,构建社区生态链的“引力”与“磁场”。

只要我们发挥好互联网+的作用,房地产提升产品品质的前景会越来越好。经济社会效益也会不断提高。房地产与互联网的融合不仅仅是上面五个方面,还会把互联网+与房地产的设计与施工、绿色环保、节能减排,以及清洁地产、旅游地产、养老地产、医疗健康等相融合,为传统的房地产业插上新的翅膀。

房地产业走向新业态,需要创新和拓展互联网

互联网正在改变着房地产业的发展方式,推动房地产业向高层次、高质量发展。但在用好和发展互联网优势的同时,也不能丢掉房地产业长期形成的优势和特点。优势之一就是住宅产业化和百年住宅的创新技术和信息手段。住宅产业化与互联网有着天然的共存共生的关系,其本身就有新技术、新服务的代表,除了先进产业的大方向,要使互联网+在房地产业发生更大的作用,关键要让互联网与信息化、与住宅产业化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在这方面有两项工作非常重要。

互联网+住宅产业化,提高居民的居住质量。通过互联网与信息化,促进互联网与建造业的跨界融合,推动建筑信息模型BIM等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BIM技术进行制作在供应商阶段,不管是预制的墙还是部品,都通过芯片连接起来,无论钢材、沙子是哪里生产的,整个生产过程是谁经手的、谁安装的、谁监理的,全部可以数字化,让每一个部件、构件、标号、质量都能跟踪,向实现房地产业中国制造2025或曰4.0版房地产迈出了一大步。

利用互联网核心改进互联网的建造方式。远大住工在充分吸纳美国、日本、德国、新加坡等国家先进理念与技术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市场实际情况,建立起完善的住宅产业化研发体系、制造体系、施工体系、材料体系和产品体系,解决了保温隔热、隔音效果差、防护抗震性能不符合要求等质量通病,使污染、能耗降到再低,有利于住宅建造早日创造工业化标准、工厂化精度、工业化效率、工业化质量。

通过互联网技术改进和提高住宅的性能。过去住宅品质上不去,与部品性能差、质量使用周期短有很大关系,具体体现在采购环节成本高、效率低,信息不对称,在建材和部品部件优采方面做得还不够好。有了电子商务,在线上线下互动,优采平台不但能进行产业化选择更多更好产品,还可以淘汰那些能耗高、有污染的建材,利用更多的绿色建材、环保建材和新型建材,提高居住者的居住质量和生活品质。

第2篇

一、电信网间互联组织机构

(一)为加强对我省电信网间互联工作的领导,省通信管理局成立由主管局长任组长、相关处室负责人参加的电信网间互联工作领导小组。

(二)各电信运营企业省级公司成立电信网间互联工作小组,由公司分管领导任组长,成员由计划建设、运行维护、市场经营、计费等相关部门的人员组成,同时明确具体承办电信网间互联工作的牵头部门,各市级分公司应指定专人负责电信网间互联工作。

二、电信网间互联例会制度

(一)省通信管理局在每季度的第一个月(时间、地点届时通知),主持召开由相关电信运营企业分管领导参加的电信网间互联工作会议,学习信息产业部有关电信网间互联的法律、法规和规定,通报网间互联情况,研究解决网间互联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安排部署下一步网间互联工作。

(二)省通信管理局根据工作需要,每月召开由相关电信运营企业电信网间互联牵头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网间互联工作情况通报会(时间、地点届时通知),协调解决网间互联中存在的问题,通报电信网间运行质量情况及网间通信主要障碍处理情况等。对于出现重大网间通信障碍的,邀请相关省级公司分管领导参加会议,必要时邀请相关市级分公司有关人员参加会议。

(三)各省级电信运营企业应不定期召开相应会议,研究解决网间互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三、电信网间互联备案制度

(一)各电信运营企业省级公司应将网间互联组织机构设置和变动情况及时向省通信管理局备案。

(二)各电信运营企业(含专用电信网单位)省级公司,根据本网工程进度或网络运行情况,在向其他电信运营企业省级公司提出互联申请时,应当面提交互联书面要求,并向省通信管理局备案后,互联工作开始启动。

网间互联需新设互联点的电信运营企业应向省通信管理局提供下列备案材料:1、互联申请;2、互联技术方案;3、与互联有关的网络功能、通信设施、设备配置情况;4、互联的工程进度计划安排及资金保障等。

网间互联不需新设互联点,只需进行网络扩容改造的电信运营企业应向省通信管理局提供下列备案材料:1、互联申请;2、网络运行情况;3、互联技术方案;4、工程进度与资金保障等。

省通信管理局自收到备案材料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完成对备案材料的审查,向互联申请者发出予以备案或不予备案的通知。予以备案的,以备案通知上所确定的时间启动互联工作;不予备案的,书面通知申请者并说明理由。

电信运营企业不得拒绝其他电信运营企业提出的互联要求。

电信网间互联工作启动后,相关电信运营企业应就启动的网间互联事项进行友好协商,每次互联协商会议均应制作会议纪要或经双方签字认可的会议记录。

(三)两个电信运营企业之间或电信运营企业与专用电信网单位之间达成的互联有关协议,均由省级公司签订,被授权的市级分公司可以签订省级公司协议的补充协议。

为便于省通信管理局了解掌握协议内容,协议签订双方在协议签订的10个工作日前,应将协议初稿报省通信管理局初审。10个工作日内不提出意见的,视省通信管理局同意,双方可以签订协议;省通信管理局认为有关条款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在10个工作日内将意见通知双方企业,双方应修改协议初稿。

(四)各电信运营企业间及各电信运营企业与专用电信网单位之间签订的互联协议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互联协议不得含有歧视性内容和损害第三方利益的内容。

(五)互联双方省级以上机构应当自协议签订之日起15日内将协议发至各自下属机构,并向省通信管理局备案。

(六)互联实施中,因客观原因致使互联不能在规定的互联时限内完成的,经互联双方认可并向省通信管理局备案后,可以顺延互联时间。

(七)互联双方在省通信管理局就申请协调的互联争议作出行政决定前,可以自行达成互联协议,并在10个工作日内报省通信管理局备案。

(八)省通信管理局对申请协调的互联争议出具的《电信网间互联争议协调意见书》,在7个工作日内向信息产业部备案;对申请协调的互联争议作出的行政决定,在7个工作日内向信息产业部行政复议机构备案。

四、电信网间互联报告制度

(一)相关电信运营企业应在每月10日前将上月落实已启动的网间互联进展情况(含有启动的互联项目名称、工作进展、存

在问题、解决办法及时间进度等内容)报省通信管理局,详见附表一。

(二)互联双方应当在业务开通30日内,将互联启动日期、业务开通日期及业务开通后3日内的网间通信质量情况,以书面形式向省通信管理局报告。

(三)实现互联的电信运营企业应按照省通信管理局"关于定期监督检查公用电信网间通信质量的通知"(通信管[2002]35号)的要求,在每月10日前将上月公用电信网间通信质量情况报送省通信管理局。报送的内容包括:电信网月度运行情况报告(如通信质量概况,对网间业务封堵、网间通信中断、网间通信重大障碍或网间通信严重不畅等通信异常情况的分析及拟采取的措施,建议等)和公用电信网间通信质量表(详见附表二)。

(四)当发生网间通信中断或网间通信严重不畅(网间接通率即应答试呼比低于20%,以及用户有明显感知的时延、断话、杂音等情况)时,电信运营企业应当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恢复通信,做好必要的记录和其他相应的工作,记录应妥善保管备查,并及时向省通信管理局报告。在通信恢复后的10日内,互联的双方省级公司将处理结果以书面形式向省通信管理局报告,报告须附相应的原始数据和有关资料。

网间通信中断30分钟以上的,相关电信运营企业应按照《**省电信运营业事故报告规定(试行)》的要求,及时报告省通信管理局。

(五)为了便于省通信管理局了解网间通信质量问题的处理情况,各省级电信运营企业间有关网间通信质量的函文应同时抄送省通信管理局。

五、电信网间互联争议协调制度

(一)电信运营企业之间的互联工作应以省级公司为主,在互联实施中发生争议致使互联不能继续进行或在互联后发生争议影响网间业务互通时,争议双方应尽可能在省级公司之间协商解决。

(二)电信运营企业之间、专用电信网单位与电信运营企业之间发生互联争议,经协商,确实不能达成协议的,争议的任何一方均可以向省通信管理局递交《电信网间互联争议协调申请书》(详见附表三)申请协调,并附网间互联争议的有关材料。

(三)省通信管理局在收到互联争议协调申请书后,对协调申请书的内容进行初步审查。经审查,发现申请协调的争议有与国家有关规定明显不符或超出省通信管理局职责权限的,在5个工作日内给予书面答复不予受理或告知相关机构处理;对申请协调的争议符合有关规定要求,省通信管理局在7日内依据相关法规、规定,公平、公开、公正地开始协调网间互联争议问题,并出具《电信网间互联争议协调意见书》(详见附表四)。协调自开始协调之日起45日内结束。

(四)协调结束后,争议双方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省通信管理局将根据不同类型的互联争议,随机邀请电信技术、经济、法律方面的专家进行公开论证。省通信管理局根据所邀请专家的公开论证结论和提出的网间互联争议解决方案作出行政决定,强制争议双方执行。行政决定在协调结束之日起45日内作出。

(五)必要时,省通信管理局可以对网间互联提出具体的业务开通时间要求。

六、电信网间互联网络运行管理制度

(一)未经信息产业部批准,任何电信运营企业(含专用电信网单位)不得擅自中断网间通信。

(二)电信运营企业对涉及网间通信设备的检修、搬迁、工程割接、网络及软件版本升级等可预见的原因影响网间通信的,应当提前15个工作日向省通信管理局提出书面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三)电信运营企业应明确划分网间通信的运行维护责任,加强对网间互联设备的运行维护管理,建立网间通信质量相互通报制度,定期协同分析网间通信质量。

(四)电信运营企业应建立网间通信障碍处理制度。任何电信运营企业发现网间通信障碍时,应及时与对方电信运营企业联系,双方应当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消除。

(五)网间互联中继忙时平均每线话务量达到0.6Erl时,互联任一方应按照互联有关规定,在向省通信管理局备案后,启动网间中继电路扩容工作。经扩容,网间互联中继忙时平均每线话务量不超过0.5Erl时,本次扩容工作结束,以确保网间通信的畅通。

七、电信网间互联通报制度

第3篇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 统计数据 质量管控 研究

一、统计数据质量管控概述

统计数据质量管控是统计数据工作中重要的部分,完善有效的质量管控可以提高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时效性,为企业事业单位提供高质量的数据支持。

(一)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性

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性更大。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在互联网和信息化的背景下,统信息的数量越来越多,并更加复杂化,高质量的统计数据可以及时地位企事业单位提供决策和经营的真真实有效的数据,但低质量的统计数据造成的负面影响也在逐渐增加,因此,“互联网”+时代下对统计数据质量的要求更高。

(二)传统统计数据质量管控方法

传统统计数据质量管控方法有:基于数学模型的方法、基于知识的方法和基于数据驱动的方法。传统统计数据质量管控的方法已经不能适应“互联网+”时代的不断发展,在新形势下,统计数据工作应该利用信息技术改进统计工具和统计质量管控的方法,对统计数据的质量进行全面的提升。

二、“互联网+”时代下对统计数据质量管控的新要求

(一)“互联网+”时代的特点

“互联网+”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信息的快速传播性,给企业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数据库资源,有利于数据资料的搜索与使用,大众可以随时搜索到他所想要了解的数据信息。

互联网时代下的统计数据要更具真实性,更具准确性,才能为企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如何对信息发达的互联网时代下的统计数据进行合理有效的质量管控,成为企事业单位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准确、真实、具有时效性的高质量的统计数据,可以为企事业单位的职能规划和经营发展,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二)新形势下统计数据质量管控工作面临的挑战

1、统计对象日益复杂化

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使企事业单位的相关数据能够利用互联网进行储存和传递,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使统计数据的对象日益复杂化;另一方面,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了企业的不断发展,使统计数据的对象多而杂,很多民营企业或者小型企业生产经营不合理,在进行经营统计数据时面对着很多复杂的统计数据问题,导致统计数据的质量无法保证,不利于统计数据的质量较低。

2、基层统计工作没有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

虽然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促进了统计数据的方法和工具的改进,有利于统计数据质量的管控,但是基层统计工作人员对信息技术的利用较少,由于地域和资金的限制,不能有效地对“互联网”+时代下的各项信息技术进行熟练掌握,导致数据的统计工作出现滞后和不真实的情况,影响了统计数据的质量。

三、利用“互联网+”加强对统计数据质量管控的可行性分析

(一)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最重要,它是支持数据质量的前提,准确的统计数据可以为企事业单位工作提供有效的管控数据。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技术设计统计数据的质量评价信息体系,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管控,促进统计数据的准确性的提高。

(二)统计数据的真实性

由于统计制度不够完善,统计方法不合理,统计监管不健全等问题,导致统计数据不真实的现象存在。“互联网+”可以促进信息数据有效共享,有利于消除和减少生产经营、贸易往来中的虚假信息,促进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同时计算机统计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为有效真实的进行数据统计,提供了具有科学分析水平的统计工具,实现数据的快速、有效收集和统计,并保证了统计的真实性。

四、结束语

本文从统计数据的质量管控现状出发,以企事业单位数据统计为重要研究点,研究“互联网”+时代下统计数据面临的调整和问题,分析统计数据质量管控的可行性,希望本文对“互联网+”时代下的统计数据质量管控的研究,能够为统计数据质量的提升起到一定推动作用,促进统计数据质量管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学刚,王学斌,刘康兵.中国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研究――一个文献综述[J].经济评论,2011

第4篇

一、“互联网+”概述

1.“互联网+”的含义

在2012年11月的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上,于扬首次提出“互联网+”理念,在2015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继而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两次提及互联网金融,“互联网+”的时代已经迎面向我们加速走来。“互联网+”就是下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三网融合、新型平板显示、高性能集成电路和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传统的各行业进行重新的组合、融通、创新,改变传统行业原有的发展模式、结构,这种结合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最终实现大于相加的效益。

2.“互联网+会计”的发展

1979年我国第一次对会计电算化进行试点工作,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成会计对互联网的首次触及,也是“会计+互联网”的基础阶段,“会计+互联网”只是把互联网用做一种工具、传输介质,在不改变会计业原有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对互联网技术一种浅层次的运用,以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而“互联网+会计”是对“会计+互联网”的更近一步的发展,以互联网技术为主要侧重点,互联网企业作为主导者促进会计行业和互联网技术的紧密结合,改变其看待用户和与用户相处的方式,颠覆会计行业的传统发展模式,使会计资源在时间上、空间上得到合理的调节和配置,促进会计工作的转型。会计的发展受到社会条件和自然条件的影响,其中社会条件影响更为重要,“互联网+”无疑给会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互联网技术在会计行业的应用及影响

1.为会计职能的转变提供了环境

现代社会对会计职能有多种说法,其中“一职能”、“二职能”、“三职能”中的“二职能”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所谓“一职能”就是提供会计信息,“二职能”就是会计核算职能和会计监督职能,“三职能”就是计算过去,控制现在,预测未来。“互联网+会计”的发展,让会计行业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背景下,不再将过多的时间精力放在数据的收集、填制等方面,大大减轻了工作负担,管理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管理会计的工作逐渐强化,会计工作的目的从主要为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服务向主要为企业内部预测,管理、决策服务,改变会计被动的事后处理会计信息模式,加强事前的预测、计算,事中的监督管理,动态且全方位的监控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

2.为会计人员的转型提供了动力

传统会计从业人员的特征就是高级会计从业人员稀少,低级从业人员居多,会计人员综合素质较低,技能单一,思维僵化,传统会计人员不适应“互联网+会计”的发展要求,“互联网+会计”的发展潮流推动会计人员树立互联网思维,处理、分析、管理数据的能力增强,不仅熟练掌握会计专业知识,还积极学习互联网技能,使用软件完成传统的数据收集、填制,具备高超的沟通交际能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向全方面、互联网化、创新型会计人才发展。

3.为会计技术的升级提供了支持

传统的手写复式簿记系统存在耗费时间长,数据精准性较低,工作量大的特点,“互联网+会计”下应用的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给会计行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例如XBRL对企业的档案、财务信息、工商信息、质检、国税、地税等信息进行快捷高效的处理,应用领域广泛,包括企业管理领域、审计领域、证券市场领域等;对于会计数据的指数式增长,云计算显示出超大的容载量和高效的信息处理能力,在云计算基础上建立的会计信息系统降低企业成本,信息传递更加便利化。

三、“互联网+会计”发展过程的对策思考

1.修订法律法规,完善会计准则和规范

一个事物要想得到快捷高质量的发展,政府出台的法律法规能提供最好的保障?h境,“互联网+会计”在我国的发展历程较短,相应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政府应根据我国“互联网+会计”发展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已经被实践证明的政策,颁布相关规范“互联网+会计”推广发展的法律法规,同时完善企业会计行为的参照物-会计规范、准则。规范从业人员的会计行为,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严格监管会计系统,保护会计软件的开发,严厉打击盗版行为,使“互联网+会计”的发展有法可依,处在一个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里。

2.更新会计理论,完善数据标准

“互联网+会计”的发展催生了一套新的发展模式,传统会计理论已经不能完全覆盖互联网下会计业发展的需要,互联网下的会计模式,扩大了会计主体假设的范围,比如网络公司的兴起,持续经营假设对于经营灵活的“互联网+会计”模式的意义也没那么重要了,会计分期假设跟互联网会计模式要求即时结算也不吻合,货币计量假设更是受到了电子货币兴起的冲击4,这就要求专家学者去更新会计理论,根据“互联网+会计”的实际发展特征,更新相应的会计理论,以形成一套与之相匹配的会计理论体系。数据标准的制定对于会计主体来说至关重要,因互联网而兴起的新的会计发展模式,需要对数据标准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同时加强与国际的接轨,促使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制定合适的价格战略,做出最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决策。

3.加强创新研究,提高会计技术水平

我国的“互联网+会计”的发展仍处在初级阶段,相关技术仍需不断的完善改进,就会计软件而言,很多企业没有相关的资金支持和科技力量,去研发一套与自身经营条件完全吻合的财会软件,不得不去花高价购买其他公司研发的软件,这让企业的成本提高,还包括系统运行成本、维修成本,买入的软件与公司的契合度不高,除此之外,软件的质量还不能得到有效保障,软件中的某些模块设计有缺陷,轻则导致数据丢失,重责数据分析错误,致使企业决策的依据错误,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政府应该加强对互联网会计技术的支持力度,鼓励会计技术的创新研发,强调会计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的会计技术,提倡财会人员进行会计技术的研究、互联网人才研发会计软件,提高互联网会计的技术水平,降低会计技术的使用成本。

4.树立互联网思维,培养综合性、全面性会计人才

人力资源是“互联网+会计”发展最宝贵的财富,“互联网+会计”要求相关从业人员既要拥有扎实的会计知识,又要具备相应的互联网技术。针对我国现在会计从业人员的基本现状,从业人员需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强化财会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树立互联网思维,提升互联网技术掌握水平,政府、企业组织“互联网+会计”的培训、讲座,提供计算机、互联网等技术的学习平台,派遣员工深造学习,定期测试,优异者进行奖励,不合格者处罚或者淘汰,奖惩并重,从业人员自身也应该树立学习无止境的信念,强化自身职业道德操守。使会计人员能够在“互联网+会计”的发展模式下建立完整的会计系统,处理会计数据,完成会计确认,进行合计核算,自动精准生成会计报表,用战略性的眼光思考解决企业经营中的财务问题,分析内部及外部的数据信息,制定精准的预算及决策。

5.鼓励资本流入,发挥社会各界资金支持

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会计行业的发展,大到国家,小到每一个人,都深受其惠利。但是很多企业苦于资金短缺,会计软件的买入、运行、维修成本过高、会计信息系统的高成本,及互联网会计技术推广的资金需求量大等原因,还处在传统的会计模式。在全社会应该建立起以民间资本为主,政府资本为辅的资金扶持模式,加大各类型的民间资本在“互联网+会计”的活跃度,由民间资本出资研发核心会计技术,互联网巨头与会计行业深向合作发展,同时政府在“互联网+会计”的发展中调拨一定的资金,直接补贴企业,对软件等会计技术的购买、运行实施优惠政策和抵税政策,使“互联网+会计”的发展有大量的资金作为保障。

6.强化监管度,保障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准确性

第5篇

关键词:信任 信任机制 互联网分销 制造企业

制造企业互联网分销的信任状况

信任是交易的基础,而互联网的虚拟性使客户和制造企业不能面对面交易,这无疑加大了风险,使客户信任难以建立和维持。从图1可以看出:2005-2011年,网民对制造企业互联网分销持信任态度的比例呈上升趋势,从2005年的19.4%上升到2011年的37.7%,上浮了18.3个百分点。但是,持信任态度的网民比例最高也不过2011年的37.7%。

根据影响互联网分销信任度的因素和消费者反映最集中的信任问题,现从商品质量、交易安全、物流三个方面分析制造企业互联网分销的信任状况:

(一)对商品质量的信任状况

商品质量问题一直困扰互连网分销,主要表现在假冒伪劣品泛滥、商品残损、商品标志不规范、生产商地址信息不全等方面。从图2可以看出:2003-2010年,对商品质量持信任态度的客户比例呈上升趋势,由2003年的34.6%上升到2010年的68.9%,上升 了34.3个百分点。以上数据说明,越来越多的人信任商品质量,但是,2009年以前该比例一直低于50%,商品质量还有待提升。

(二)对交易安全的信任状况

交易安全是影响互联网分销的重要因素,也是客户反映较集中的问题。从图3可以看出:2003-2010年间,对交易安全持信任态度的客户比例呈上升态势,由2003年的30%上升到2010年的46%,上升了16个百分点,年均增长6.26%。这说明越来越多的客户信任互联网分销的交易安全性。但是,该比例各年均在50%以下,不信任交易安全制约了制造企业互联网分销的发展。

(三)对物流的信任状况

近年来,互联网分销迅速发展,但物流业发展相对滞后,直接影响了互联网分销的健康发展。从图4可以看出:对物流持信任态度的客户比例逐渐上升,最低为2003年的20.6%,最高为2009年的41%,上升了20.4个百分点,年均增长12.15%。这说明客户逐渐接受互联网分销的物流服务,但是,该比例各年均在50%以下,大部分客户对物流采取不信任或一般的态度,物流成为制约互联网分销的一大因素。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客户对制造企业互联网分销的信任状况逐渐改善,但不容乐观;客户对商品质量的信任有所提高,但商品质量有待提升;交易安全问题棘手,是客户反映较为集中的问题;物流发展相对滞后,阻碍了互联网分销的发展。

制造企业互联网分销产生信任问题的原因

(一)信息经济学角度分析

1.信息不对称。Akerlof(1970)以次品车市场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由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问题,提出“柠檬市场”使高质量产品退出市场,低质量产品泛滥,导致市场萎缩甚至崩溃。

在互联网分销中,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网络卖家数不胜数,商品质量良莠不齐,卖方拥有充分的、真实的商品质量信息,而买方却不然。根据价值规律,高质量商品以高价出售,低质量商品以低价出售,而买方深知自己可能会买到残次品,因此只愿以商品平均质量支付价格。在这种情况下,高质量商品的价值被低估,低质量商品的价值被高估,最终导致高质量商品退出网络市场,低质量商品泛滥,进而导致市场萎缩甚至消失。可见,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逆向选择使低质量商品驱逐高质量商品,最终使客户对商品质量不信任。

2.信息不完全。在互联网分销中,买方做购买决策前,要搜集大量的各种有用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比较,以获得决策依据。而搜集信息既有收益又有成本,服从边际收益递减、边际成本递增的规律,而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的搜集次数则为最优搜集次数。因为搜集信息是有成本的,所以买方所获得的信息通常是不完全的,此时,买方往往面临随机购买和搜寻最低价格这两种选择。如果选择搜寻最低价格,根据价值规律,可能面临商品质量低、物流服务差、交易安全性低等问题;如果选择随机购买,则风险和不确定性增加,最终导致上述信任问题的产生。

(二)博弈论角度分析

1.前提与假设条件。假设买方有信任和不信任两个可选策略;卖方有诚信和不诚信两个可选策略;买方不知卖方选择诚信还是不诚信,因而买方无论卖方选择哪个策略,其购买相同产品的心理价值都相同;单位产品的分销成本相同;买方选择信任策略则购买,选择不信任策略则不购买;采取诚信策略的卖方服务成本低于采取不诚信策略的卖方服务成本;买方和卖方都是理性人。

2.模型的建立和分析。第一,模型的建立。假设买方获得产品时支付的价格为p,单位产品成本和单位产品分销成本合计为c1,采取诚信策略的卖方单位产品服务成本为c2,采取不诚信策略的卖方单位产品服务成本为c3,c3>c2>0,c1>0,p>c1+c2,p>c1+c3,买方购买产品所获得的心理价值为A(A>0),可得出支付矩阵(见图5)。

第二,模型的分析。当A>p时:若卖方选择诚信策略,则买方选择信任策略的得益为A-p,选择不信任策略的得益为0,买方必然选择信任策略;若卖方选择不诚信策略,则买方选择信任策略的得益为A-p,选择不信任策略的得益为0,买方必然选择信任策略。综上,买方的最优选择是信任,信任策略是买方的占优策略。若买方选择信任策略,则卖方选择诚信策略的得益为p-c1-c2,选择不诚信策略的得益为p-c1-c3,由于c3>c2,所以p-c1-c3

当A=p时:若卖方选择诚信策略,则无论买方选择哪一策略,得益都为0,买方必然选择不信任策略;若卖方选择不诚信策略,则买方选择任一策略的得益均为0,买方必然选择不信任策略。综上,无论卖方选择哪一策略,买方的最优选择都是不信任,不信任策略是买方的占优策略。若买方选择信任策略,则卖方选择诚信策略的得益为p-c1-c2,选择不诚信策略的得益为p-c1-c3,由于c3>c2,所以p-c1-c3

当A

3.模型的结论。由以上分析可知:当A>p时,收益组合(信任,诚信)是此时的占优策略均衡,整体收益为A-p+p-c1-c3=A-c1-c3;当A=p时,收益组合(不信任,诚信)是此时的占优策略均衡,整体收益为-c1-c3;当A

(三)行为科学分析

社会网络化、信息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企业的分销方式。互联网分销与制造企业和客户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见图6),互联网分销要适应客户及企业的需要和行为特征,客户及企业的需要和行为影响着互联网分销的发展。同时,制造企业和客户之间也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许多问题就产生于这种双向互动过程中,在这个互动过程中,涉及制造企业、客户和对互联网分销产生影响的其他力量,而这些力量的核心是人。因此,寻找信任问题产生的原因要从对人的分析入手。

人的活动的一般规律是需要引发动机,动机引发行为,当需要得到满足后又会产生新的需要,引发新的动机,产生新的行为,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动态过程。人的需要是复杂多样的,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感情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五类。对于企业来说,了解员工需要并协调个人需要和组织目标间的关系,才能实现企业的长远利益;了解顾客的需要,才能给顾客提供合适的商品、服务和交易方式,进一步完善互联网分销。其他力量了解企业和顾客的需要,才能为互联网分销提供良好环境,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

首先来看制造企业中人的需要、动机和行为。企业中员工的需要既包括工资福利、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工作环境等低层需要,也包括个人发展、提升和归属感等高层需要。当前,制造企业认识到人的重要性,在满足员工需要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仍有一些企业压低工资、减少福利、提高工作强度、个人发展机会较少,致使员工需要难以满足,没有积极工作的动机,引发离职、缺勤、服务态度差等行为,进而导致产品质量不过关、交易安全性低、物流服务差和售后服务差等问题。

其次看顾客的需要、动机和行为。顾客有追求方便、低价、节省时间和精力、个性化和多样性等需要,因此他们有选择互联网分销的动机,进而与制造企业进行网上交易。在这个过程中,顾客要求交易方便快捷、安全可靠、商品质量好、物流快速和售后服务有保障,而这些需要未被满足则会产生信任问题。

最后来看其他力量的需要、动机和行为。其他力量包括政府、第三方服务机构和行业监管机构等。政府和行业监管机构有为互联网分销提供良好环境,规范、引导其发展,为消费者提供充分、真实的信息等需要,因而他们有完善法律、制度和规章,加大监管力度和发展技术等动机,进一步实施相应的对策。在互联网分销中,由于法律制度不完善、监管实施不力和技术漏洞,使其他力量不够强大,难以很好地发挥作用,产生了信任问题。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制造企业行为与客户行为产生矛盾,加上其他力量不够强大,使客户需要难以满足,产生了信任问题。

完善我国制造企业互联网分销的信任机制体系设计

通过对信任状况和信任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可以看到,设计和完善信任机制体系是制造企业互联网分销健康发展的关键。设计以下信任机制体系(见图7),该机制体系中各机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一)完善消费者剩余最大化机制

首先,政府要鼓励竞争、适度放松管制。竞争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机制,竞争要求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改进服务质量,这有助于提高消费者剩余。政府管制的出发点是提高经济效率和经济效益,但在实践中,往往出现政府失灵问题。适度放松管制能有效调整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以增加消费者剩余。其次,以消费者剩余最大化为政策目标。市场经济由于其自身的缺陷会出现市场失灵,因此需要政府进行适时和适度的宏观调控,在调控中,政府要以消费者利益为目标,提高消费者剩余。最后,制定合理的税负。合理的税负是提高消费者剩余的有效途径,政府可以按照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原则确定税率,进而增加消费者剩余。

(二)完善企业管理机制

首先,要建立人性化、内在的员工管理机制。企业要充分了解员工的需要,以人为本;要增强员工归属感,提高其工作积极性;要关注员工自身发展,增加教育、培训和交流的机会;要协调员工之间、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关系,采取弹性的、激励式管理方式,以提高企业凝聚力和组织绩效。其次,要建立和发展交互式、实时的客户关系管理机制。互联网分销的虚拟性使客户难以亲身体验商品,全程通过企业信息和与客服交流实现。在这个过程中,客户信任是很难建立的,因此要加强客户管理,以客户为中心,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手段,做好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全面了解客户需求,提高对客户需求的响应速度,以提高顾客忠诚度并吸引新顾客。

(三)完善技术安全机制

技术缺陷会引起隐私风险和安全风险,鉴于此,制造企业要开发并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以降低互联网分销的风险,提高客户信任。首先,进行互联网分销的制造企业可以采取数字认证、数字签名、加密技术和手机短信验证等措施来防范技术风险,同时可采取第三方支付技术,以保证支付安全。其次,与大学、科研院所合作,开发设计出适合自己网站的相对完善的技术,使网站页面新颖、信息齐全、安全性高。再次,通过技术解决客户隐私泄露问题。一些客户不信任网购主要是担心个人信息泄漏,给生活带来不便,这种顾虑可以通过技术消除。

(四)完善法律法规保护机制

针对互联网分销中存在的问题,国家已经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法律法规,起到了重要的规范和指导作用。但是,这些法律法规不健全,加上实施不力,影响了互联网分销的发展。由于互联网分销中涉及隐私保护、消费者权益和技术安全等一系列问题,而这些问题涉及多个法律部门,再加上互联网分销中新问题不断出现,因此,应设立一个专门的网上交易法律部门,以规范网上交易行为,保护交易双方的利益,促进其长远发展。

(五)完善信用评价机制

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进行互联网分销的制造企业越来越多,客户面临信任哪一家企业并与之交易的问题。为了给客户提供决策依据,要建立信用评价机制。对于进行互联网分销的制造企业来说,这种信用评价机制是树立企业品牌形象、扩大市场规模、保持顾客忠诚的重要机制;对于客户来说,这种信用评价机制是其获取有关制造企业信息的重要渠道,是选择交易对象的重要依据。制造企业的互联网分销信用评价机制可以淘宝网的商户信用评价机制为借鉴,参考其信用评价指标和信用评价方法,并引入信用评价第三方。

(六)完善监管和处罚机制

在互连网分销过程中,信息不对称加剧了风险,同时,一些企业短期逐利的机会主义行为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影响了互联网分销的进一步发展。这些行为的发生除了企业自身原因外,还与外部监管和处罚不力密切相关。因此,工商部门、网络监管部门、第三方平台、社会团体等要加强对卖方企业的审查和监督,加大对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降低违法利益,使理性的经济人放弃违法违规行为,着眼于长远利益,以促进互联网分销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陆桔利,何玉长.诚信的信息经济学分析[J].学术月刊,2003(12)

第6篇

目前,中国整个社会正在经历巨大变革,各行业都在进行结构转型,以服务为主体的经济时代正逐步到来。互联网公司的加入,将加速这一进程,并创造出更多新的发展模式。在互联网经济领域,O2O无疑是近期最吸引眼球的概念。那么,传统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应该具备怎样的互联网思维和O2O视角,才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拔得头筹呢?

传统企业的O2O之路

O2O(Online To Offline),是指将线下的商务机构与互联网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这是一种利用互联网思维展开的商业模式。如今中国的网民数量已超过6亿,对于传统企业来说,如果能借助互联网打动并牢牢抓住众多消费者的心,前端销售就算是成功了一多半。

目前主流的O2O模式包括三种:一是线上为线下导流量,通过线上的流量、信息和产品聚集,给线下合作商家带客户,线上平台从中赚取佣金;二是线上和线下销售渠道并行发展,线下有很多门店,线上有官网或天猫淘宝店;三是线下为线上导流量,即充分利用线下门店的体验优势和线上的购物支付快递等服务优势,实现“线下体验+线上销售”模式。其中,后两种模式主要针对的是已经有线下基础的传统企业。虽然这两种模式各有利弊,但传统企业很难放弃多年来积累起来的线下基础,只能对其加以改良和尽力完善。O2O离不开互联网,因此传统企业要做好O2O,首先要具备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思维是相对于工业时代的思维而言的。工业时代的标准思维模式是大规模生产、大规模销售和大规模传播。而在互联网时代,传统行业中的领先企业很难再像以往那样垄断销售渠道和推广渠道,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权力平衡发生了扭转,消费者开始形成。在这种趋势面前,企业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应当是讲求用户至上,在继续追求产品卓越的同时,还要在完善服务和用户体验方面下更大的功夫。互联网思维强调开放、协作和分享,这不但体现在企业与用户间的关系上,还体现在企业组织结构内部。要将互联网思维付诸实践的企业,必须尊重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一个传统的、等级分明的、大而全的企业很难真正贯彻互联网思维。

传统制造业品牌海尔,深深知道互联网及O2O对于自身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在今年1月举行的海尔互联网创新交互大会上,张瑞敏指出,企业的互联网思维对应“企业的平台化”;企业的互联网宗旨对应“用户的个性化”;员工的互联网价值体现在“员工的创客化”。这三者是逻辑递进的关系,第一个指的是方向;第二个指的是路径;第三个指的是落实到位。

在张瑞敏看来,互联网思维和传统思维最大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零距离,二是网络化。在传统的商业思维中,有距离,有边界,企业、员工、用户、合作方之间的关系是博弈关系。而零距离、网络化要求企业要与后三者之间建设合作共赢的生态圈。这种生态圈的特点是开放,谁能满足用户需求就可以进来,共同为用户创造价值。

在张瑞敏看来,真正的互联网思维要达到三个标准:

一是相对极低的边际成本。那些真正在服装、电子、商贸、金融等传统行业中具有颠覆性互联网思维的企业,其首要的表现都在产品与客户开发上,体现为相对于传统极低的边际成本,以及由此相伴的目标客户群覆盖面与接待能力的扩增红利。

二是放长线钓大鱼。将商业链进行纵向延伸,分为“前端依靠微利或亏损提品,发展用户圈地”——“后端在建立用户壁垒或基础上,再寻求盖楼卖房的真正盈利行为”。

传统企业大部分以产品价值为基础,商业模式招数简单,链层也较短,产品线横向。互联网将一大批原先为某些传统行业带来核心收入的服务,变成了免费的基础,前端产品仅是培育用户基础的,以用户价值为根本。商业链层走向深入,从纵向开发既有用户价值。

三是相对极简的标准程序化自助式信息体验,这也是传统企业与互联网思维最大差异所在。从网络支付到网络平台,互联网将一切信息依据关联性逻辑为标准,并将标准精简,最终通过程序化主动提供,让用户可自助式体验。

虽然互联网思维非常重要,但传统企业也不应简单地迷信互联网思维,关键是要理解当下时代的消费精神,尊重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为核心的新商业形态与产业规律。

“互联网思维的本质。第一是产品好,产品是所有商业的本质和基础,产品不好,企业就没有竞争力。第二是价格优势,通过挤压渠道、公共、政府关系成本,用一些极其便宜的产品,免费产品吸引用户;第三是用数据决策,这代表着先进的西方企业管理理念,仅此而已。”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甘剑平说。

在携程及如家品牌创始人季琦看来,拥抱互联网不是抛弃自我,而是保留自我,然后和互联网连接或融合在一起。互联网改变了人与人、企业与人的沟通方式、合作方式和价值交付方式,但并没有改变价值本身。传统企业恰恰拥有最核心的东西——理解顾客价值的本质。

易观国际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于扬表达了同样的看法:互联网是一个基础设施,未来二三十年所有企业都会被互联网武装起来,本质还是所在行业的本质。淘宝其实就是“互联网+集市”;百度就是“互联网+小广告”;携程就是“互联网+旅行社”;世纪佳缘就是“互联网+红娘”。无论传统企业还是互联网企业,每个企业都应该通过找“互联网+?”找到自己的立足点。

第7篇

在麦克卢汉看来,汽车轮子是脚的延伸、衣服是皮肤的延伸、住宅是集体的皮肤的延伸,电话、电视等新兴媒介则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这也就是人们不断寻求速度、加速智能化的一大动力,这是人体自身进化的需要。工具的不断演进中,“速度”和舒适对人们的理想观念与动作行为不断进行着洗礼。而这也是格力、360、乐视们杀入手机行业,做手机的一大推动力。

易观国际分析师马天娇对《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说,“‘互联网+’反映的是这样一种趋势:互联网对日常生活的渗透程度进一步加深,此前互联网主要是作为信息传播的渠道和手段,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并不深入。而现在,互联网早已跨越信息传播的时代,甚至也跨越了传统电子商务的时代,它开始深刻地同餐饮、医疗、教育、旅游、金融等领域结合,产生诸多新的商业增长点,并依托于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促进几乎所有传统商业领域的转型升级。‘互联网+’一词反映的正是这样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互联网+ ≠ +互联网

在互联网+的世界里,看病、打车、吃午餐、洗衣服、放热水……一切都可以在你的手机上完成。未来,科技红利的普遍服务若覆盖不到位,或许会形成互联网时代里的“信息贫富差距”。到时候的贫富差距不再是拥有金钱的多寡,而是你享受到了多少科技红利。

今年“两会”闭幕时的总理记者招待会上,总理说: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中国经济会飞起来。提起互联网,大家都不陌生,但“互联网+”却是热门又新鲜的提法。

“+互联网”和“互联网+”,换了个顺序,差别在哪儿呢?

来看看近来很火的无人驾驶汽车,它在互联网大数据的帮助下,可以做到辨认红绿灯,躲避行人,自动停车,让人们不用再担心疲劳驾驶、酒驾、路盲、安全事故等问题。在“互联网+汽车”的背景下,无人驾驶汽车更像是具有传统汽车功能的全新科技产品。在这些新的业态下,汽车出现的某些缺陷,甚至都不需要传统的全线召回了,比如最近,特斯拉为了解决电池续航里程问题,宣布通过在线软件升级来直接解决。这就是“互联网+汽车”的新模式。但仅凭拥有网络销售平台,通过大数据定向营销汽车,则只能算是“+互联网”。

生活中,我们可能已经看到了不少“互联网+”的影子。好比 “互联网+商户集贸市场”,我们有淘宝、京东, “互联网+短信和社区”,我们有了微信和朋友圈、 “互联网+出租车”有 “滴滴”“快的”;“互联网+传统行业”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应该是一种深度融合,迸发出全新的平台、产业和生态。好像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让很多行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当今的互联网可能也会像电一样,成为一种前所未有的生产力工具。

当前,国家已经设立400亿元的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而社会上还有上万亿元的创投资金,都为“互联网+”概念下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资金支持和协同效应。所以不要小看互联网后面跟了一个小小的加号,只有传统的思维,没有传统的产业,一个加号可以为中国经济提供无限的想象空间。

触动经济版图

从“互联网+”战略上看,政府已经看到了大数据等几个互联网行业最热领域的重要性,将其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来看待。事实上,互联网也正成为像水电煤一样的基础设施,成为提升实体经济生产力的重要工具。恐怕最重要的,政府希望互联网将来能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服务。

3月9日上午,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司长冯飞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目前全球正在进行新一轮工业革命,这轮革命的工具是互联网。而我们所讲的“互联网+工业”就是德国人说的工业4.0。

当前,中国的工业3.0还没有完成,但要通过互联网抓住工业4.0的新机遇。冯飞提到,我国每万名工人机器人拥有量为二十多台,德国是二百多台,日本、韩国超过三百台。

回过头去看,过去的20年时间里,互联网已经深刻改变了中国经济的格局和产业版图。第一个十年里,互联网行业和传统行业和平共处,互联网催生了很多新经济,比如门户、游戏和电商等。第二个十年里,互联网逐步开始改变甚至颠覆了很多传统行业。

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改变,大概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营销的互联网化,比如广告主从在报纸上做广告到在网络上做广告。二是渠道的互联网化,其最大推手是2008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最典型的案例是京东的出现,逼着国美和苏宁开始转型互联网。三是产品的互联网化,这个进程从2010年开始,其最大推手是智能手机的爆发,典型的案例如小米。四是当下正在进行运营的互联网化,企业完全数字化和网络化。

过去被互联网深度改变的行业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现在这种改变正在向第二产业甚至第一产业渗透。第二产业被互联网改变最大的,就是手机和电视产业,小米先是搅动了手机产业,又跟乐视网等一起去颠覆传统电视产业。这种颠覆开始蔓延到汽车领域,比如乐视网要造汽车了。颠覆还在向第一产业渗透,比如本来生活网,改变了农业的销售模式,让农民的产品直接在网上卖给北京的市民。

经历了20年的沉淀,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优劣势已十分明显。

虽然发展迅猛,但中国互联网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的盘子里占额还很小。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一个数据是,目前互联网经济占GDP的比重只有7%。

智能互联网崛起

在人类信息化的这场发展历史中,传统互联网已经面临了瓶颈,下一个机会将是智能互联网。

传统互联网一开始把传播当做自己的核心,它的商业模式是免费的,通过免费业务逐渐找到收入。智能互联网的核心业务将会是有价值的服务,是提升传统服务的水平和能力。它本身就有商业价值,也具有更多的市场空间和市场机会。

毫无疑问,智能互联网依然需要和传统互联网一样的高速度的网络,这个网络不仅需要高速度,它还应该是广域覆盖,在社会生活任何一个地方都存在,是实时和泛在的。也就是说,任何人,在任何地方,无论是在家里、办公室还是在移动的交通工具中,在野外,都有一个网络存在,他可以随时随地利用这个网络。高速度的网络是智能互联网的基础。

除此之外,大数据的分析能力,完全改变了我们对网络的理解。传统的网络还只是信息传输,我们只关注到信息的流动,而很少关注信息的存储和分析。因为越来越多的用户在使用网络,甚至生活的所有事情都在这个网络中进行,云存储记录了我们每一次网络活动,访问的网站,电子商务的交易、玩了什么游戏、导航去了何地、看了什么影片,所有的这些信息,都不再像传统世界那样发生过又消失了,在智能互联网世界里,云存储帮助我们记录了一切。因此,对这些数据整理、挖掘、分析,就具有巨大的价值。

而且,智能感应能力开始出现在智能互联网中,智能互联网世界不仅是信息传输,同时它还对人的感知能力进行了完善与补充,以手机为代表的终端产品出现,大量的智能穿戴设备开始慢慢形成自己的力量,智能感应成为可能。

转型互联网必须免费?

3月29日上午,在海南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上,各行业大佬围绕“互联网思维与商业的本质”进行了一场跨界对话。对于“互联网讲究免费,传统商业追求利润最大化。那么,如果要转型互联网,是不是就得玩免费经济”这一问题,各位大佬观点如下。

曹国伟不这么看:“我们从来不觉得互联网应该是免费的经济,因为免费的目的最终还是要挣钱的。”“我也不同意互联网改变了商业要盈利的实质。破坏的目的是要破坏性的创新,是要建立一个新的商业模式,最后目的还是要挣钱,才能持续发展,最基本的商业逻辑是不会变的。”

第8篇

摘 要 本文首先从“互联网+”的提出出发,界定了“互联网+”的定义及内涵。进而探讨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人才队伍建设不足,格式不统一,信息化建设平台落后,档案整理质量不高,泄密隐患等问题,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措施:加强加强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企业档案电子化、信息化平台建设,统一软件、统一格式,严格管理,加强责任心等。

关键词 互联网+ 档案信息化 策略研究

一、“互联网+”的提出与内涵

2015年3月5日,总理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通俗地讲,“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地相加,而是要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的经济社会生活进行深度融合,在科技创新中不断赢得新发展。其中的关键是创新,因为只有创新才能使这个“+”变得有价值、有意义。也正因为此,“互联网+”被人们认为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新业态、新形态,是创新2.0推动下的经济社会发展形态演进。

二、“互联网+”对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倒逼

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对传统行业产生重大影响,起到变革的作用。对于企业档案信息化档案管理而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也起着重要的变革作用。一方面,“互联网+”是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现代化步伐、提升档案信息化系统整体功能的重要机遇,但另一方面,当前企业档案管理还处于相对传统和保守的阶段,“互联网+”也使得档案信息化建设面对诸多挑战和问题。具体来讲,当前企业档案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互联网+档案信息化”的思想认识不深,人才队伍建设不足

部分企业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缺乏全面的了解和清醒的认识,在信息化建设中表现出消极态度,反应迟缓;信息化建设的组织机构、工作机制不完善,特别是在“互联网+”战略背景下,部分企业把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看成是底层操作人员,没有花大力气培养懂技术、会操作的专业人才队伍。

(二)软件、数据格式不统一

无规矩不以成方圆。企业档案数字化软件的使用,需要统一标准、统一指导,但一些公司和企业在档案管理中盲目上马,各自为战。例如有调研表明,河南省范围内使用软件公司有量子伟业、上海中信、北京盛赞、清华紫光、新锐英城、世纪科怡、东方飞扬、泰恒、简帛、中信外包等20多家,个别名义上是公司,实际是一年至两年的商,甚至是一人公司。各软件公司开发的软件往往具有自定义数据的功能,再加上各单位情况不一致,上级部门没有统一数字化前的格式,造成了软件、数据格式的不统一。同时也造成主管部门接收所属单位的电子档案时,档号字段也没有著录,不能挂接,最关键的是公司倒闭将会引起更大不可挽回的损失。

(三)信息化建设平台落后,多以纸质形式保存档案,不便于查阅和共享

受“白纸黑字,立此为证”等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企业在档案管理中一直以来都是重点关注纸质档案。按档案管理的要求,纸质档案保存环境要求较高,要求温度、湿度适宜,防潮、防蛀,而且纸质档案体积庞大,保管需占用一定空间,随着时间推移,需要较大的专门档案库房来进行存放,不经济。

也正是在纸质档案管理的形式下,一些档案不便于查阅和共享,使用率低,价值降低。因为纸质成果在后续借阅时,要通过档案管理员先进行原始的检索、查阅,查询其保存准确位置后再进行借阅,费时费力,档案利用率低下。

(四)档案整理质量不高

目前有些单位早期的档案本身整理就有问题,如页码漏编、跳号;题名拟写有误、过于简单;文件装订倒装、排列有误;页面破损等,这样扫描著录的电子档案也是错误的。

(五)数字化有泄密隐患

一是数字化前没有进行整理鉴定,有可能造成网络泄密;二是数字化企业人员的不确定性及电脑硬盘的失泄密现象时有发生;三是管理、监管不到位,后期服务、版本升级、黑客攻击等都有泄密隐患。

三、基于“互联网+”的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策略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诸多的问题与不足,也给我们的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和目标。由此,我们需要基于“互联网+”思维,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科技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互联网+企业档案信息化”的建设策略。

(一)加强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

“互联网+”企业档案信息化技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培养应用型人才和青年档案信息化人才放在第一位,这是档案信息化的成功之本。 培养大量既懂档案业务、企业管理,又熟悉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建立复合型、多层次的专业队伍,优化人员结构,这是进一步推动“互联网+”企业档案信息化工作的人力保证。

(二)加强企业档案电子化、信息化平台建设

企业档案电子化、信息化平台是“互联网+”企业档案信息化技术的基本条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遍应用,企业档案所有的原始资料一般都是通过计算机进行编制、处理,都存在电子媒介。即使是有关审批、签字的资料以纸质形式存在,也完全可通过数据处理技术变成电子文档。因此,建立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平台,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建立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平台,从而为企业档案提供快、准、全的信息。

(三)统一软件、统一格式

最好是国家研发统一的软件、统一的标准进行数字化,根据各地情况的差异,选择一些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数字化企业,根据国家档案局的统一标准,进行数字化处理,这样有利于后期升级、连接和管理,便于档案人操作。

(四)严格管理,加强责任心,使保密制度落到实处

其一,要求数字化外包公司在承揽数字化期间,业务经理和工作人员不能调换,以制度管理所有人员;其二,数字化后的软硬件外包公司不能携带走,并且必须签订违约或破产后软件高端运行协议;其三,数字化前对档案必须进行鉴定,分别进行编号、扫描等处理;其四,网站的平台构建完成后,就要进行内容的录入和完善,这个工作也将成为档案部门的日常工作。因此严格计算机、互联网管理保密制度,在技术层面:部署网络版杀毒软件,硬件防火墙,配备或培训合格的网络管理员;在制度层面:建立严格的安全制度,杜绝非法操作;在管理层面:经常维护、定期升级、及时发现潜在问题,防止黑客病毒侵袭等。

四、结语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无论是生产还是管理,都将发生重大的变化。企业积极探索“互联网+”档案信息化,就是要改变传统的非网络化、电子化的档案管理模式,提高企业档案管理的效率和技术含量,但在实际的管理实践中仍然面临着人才队伍不足、标准不统一、格式不规范、信息化平台落后等突出问题。因此,基于“互联网+”背景,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需要进一步改革与创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科技平台建设为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改革与创新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 吴天顺.档案信息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J].档案管理,2015(6).

第9篇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同时也促进了网络经济的发展,这些都对现代企业形成了不小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对互联网+作了简单阐述,然后对互联网+形态下的网络经济进行了分析,最后探讨了网络经济在互联网+形态下对现代企业产生的各种影响和应对措施,希望可以给相关行业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

互联网+;网络经济;现代企业;影响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但是也制造了一定的挑战。在这一时代背景下,现代企业应该如何面对来自网络经济的压力,转变企业的发展方向和业务形式以应对网络经济的冲击,值得现代企业深入研究辨析。因此,必须对互联网+形态下的网络经济形成深入认识,分析其对现代企业的影响,才能针对性地展开相关工作。

一、互联网+

所谓互联网+,在某种程度上说来可以看作是互联网的升级,也就是互联网2.0。互联网+的到来,改变了许多传统行业的发展形势,总理也曾指出:需科学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加速电子商务、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和现代企业的融合,推动互联网金融、工业互联网以及电子商务的可持续发展,促使互联网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开疆拓土。互联网+的实质就是立足互联网,辐射到各个行业之中,以互联网引导各行业的创新型发展。如此,也就可以明确“+”的含义,即连接互联网和各行业之间的纽带。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此处的“+”并非将各行业和互联网简单联系起来,而是要实现更深层次的融合。所以,互联网+表现出了几个基本特点,即跨界融合、结构重塑、开放生态、以人为本以及驱动创新等。

二、互联网+形态下的网络经济

所谓网络经济,从其基本内涵上说来就是立足互联网开展的经济活动,比如电子商务就是网络经济的典型代表。而在互联网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已成常态的情况下,网络经济的形式发生了诸多变化,并且形成了较大的规模,产生的经济效应也越来越明显。首先,网络经济规模的扩大化,导致相应的流量和不断增多,这也反映出用户数量的增长。通过基数庞大的网络用户数量,可以有效提升网络经济的规模和效益。其次,网络经济的发展表现出了“先到先得”的特点,即最早开始涉足网络经济的企业能够积累足够多的原始用户,并且能够对网络经济的发展形成独到的见解。这就导致后入者难以望其项背,只能对一些尚未开发或是存在遗留的领域展开竞争。最后,规模的扩大化,会导致网络经济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但是鉴于国家对网络经济方面缺少详细完善的法律法规,导致恶性竞争不断涌现。这不仅会导致网络经济自身发展受到阻碍,还可能会危及用户利益。

三、现代企业在互联网+网络经济中受到的影响及发展策略

(一)经济市场

市场是企业发展的主战场,谁能在市场中掌握主动权,谁就能够在竞争中胜出。由于互联网+的普及性和及时性,网络经济能够通过网络数据对市场变化作出快速精准的决策,而现代企业由于自身获取信息数据方面存在局限,无法和网络经济相比,因此在市场竞争中无法快人一步判断市场趋势,从而导致竞争处于不利局面。对于网络经济给现代企业造成的这一影响,企业必须通过科学合理的办法予以回击,重新夺回市场竞争的主动权。首先,企业需要扩大信息来源渠道,提升信息的权威性。由于互联网信息来源驳杂,质量高低各异,因此,现代企业无法在及时性上战胜网络经济,就必须在信息质量上狠下功夫,用高质量的信息对市场变化作出更加可靠的预判,为企业的发展制定更加科学的方案。其次,企业应该加强与互联网的融合,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将企业自身的长处予以发挥,短处予以弥补,基于互联网+构建战略发展平台体系,实现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

(二)经营模式

网络经济的经营模式方便快捷,通过互联网就可以实现主体与客体的经济交易活动,不需要投入太多成本。但是,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其主要是依靠实体完成经济活动,比如实体书城、服装店等,这些都需要大量的成本投入。在网络经济的压榨下,如此高昂的成本投入不仅会减少现代企业的经济利润,更会降低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因此,基于互联网+,现代企业必须对经营模式进行创新。首先,优化实体经营结构,简化中间环节,缩减成本投入,最大程度提升利润。其次,企业需要立足互联网,构建“互联网+产品”的经营模式,创设全新的互联网经济体,以此对抗网络经济的冲击。最后,企业应该着眼未来,加强对“互联网+企业”模式的构建。毕竟网络经济是未来经济形式的主流,现代企业必须着力发展网络经济,创新出具有企业特点的网络经营模式,如此才能保证企业能够长期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三)人才储备

互联网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因此投身于互联网的人越来越多,高素质人才的数量也与日俱增,这给网络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能量。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实体经济方面的人才不断缩减,尤其是一些较为传统的冷门行业,几乎已经出现了青黄不接的局面。这对于企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现代企业必须加强人才的储备,尤其是对实体经济和网络经济都有独到见解和技能素养的人才,企业更是应该不留余力地将其招入企业当中,为企业的发展转型打下坚实的人力基础。不仅如此,企业还需对内部员工展开互联网+思维的培训,让各级员工认识到互联网+的未来趋势,并学会用互联网+的思维处理各项工作。如此,才可确保企业能够应对互联网+的改革浪潮。

四、结束语

互联网+形态的网络经济发展迅速,并且是未来的主流趋势。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必须认识到互联网+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产生的影响,以此立足从市场竞争、运行模式和人才储备等方面加强工作,加快企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增强对网络经济的竞争力。

作者:隋殿海 单位:抚顺市东洲区委党校

参考文献:

[1]易伟杰,张奕萌.浅析“互联网+”背景下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的影响[J].经营管理者,2015,24.

[2]胡志英,黄宁,夏建刚.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的影响探讨[J].商业时代,2012,05.

第10篇

【关键词】财务活动 有限性 财务规则

互联网企业综合利用网络的广泛的覆盖率和互联性,迅速而持续的扩张市场范围。此外互联网企业通过有限免费体验等方式完成对海量客户信息的收集与分析,从而比较精准地了解出用户的偏好和需求,并制定与之匹配的经营策略满足和开发不同客户需求。通过较为实时而准确的定量定性分析来完成配置资源,而在成本费用上拥有成本较低且分散化的配置优势。因此,研究与解释互联网企业的财务特征,把握互联网企业财务活动的有限性及其独有的财务规则,显得尤为重要。

一、互联网企业财务活动呈现新特征

绝大部分互联网企业的固定资产在总资产中的占比较低,所以其资产负债表结构看起来也显得较轻。在能体现商业运营模式能效的两个主要指标图即现金流量表和利润表上看:互联网企业现金流一般较为充裕,往往能凭借较少的资金撬动大量的现金流,固定资产折旧摊销所产生的费用比较少;常备充沛的现金量可使互联网企业迅速扩大经营规模,利用低量的资本高效周转赚取高额的营业收入和利润。

1.风险资本占比较高。和传统行业的企业主要依靠政府支持、银行贷款、企业自筹等融资方式不同,互联网企业融资渠道相对有限。因为企业在发展初级阶段,市场前景不明朗,未来的利润收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且互联网企业在市场扩张之期“烧钱”的现象极为普遍,收效难以预判,即便是企业处于稳步上升阶段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其能否准确把握市场变化继续拓展生存空间,维持较好的市场份额和利润均面临很大的危机和风险。因此难以获得银行贷款,而政府支持无法较好的满足其对资金的长期需求。所以互联网企业往往依赖风险资本以权益资金的方式注入。然而每次风险资本的进驻都是以稀释创业管理层股权为代价。风险资本进入越多,意味着管理层股权失去越多,所占股权比例份额就越小,其在公司的话语权弱化。

2.资产流动性非常强。大多成熟的互联网企业一般都拥有适合于自身的比较成功的盈利模式,如腾讯的盈利模式是把即时通讯视为其关键环节,在经营业务上横跨搜索引擎、互动视频、互联网游戏等多个主流细分领域,从而成为国内经营业绩较好且发展较为稳定的互联网企业。正是由于互联网企业具备快速的发展的潜能和较好的盈利水平,互联网企业的现金流一般显得非常充沛,流动资产中的货币资金占比始终较高,而其因行业特性企业负债相对较少。相比其他传统行业,互联网企业在现金流上具有较高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企业的中短期偿债能力也相对较强。

3.低成本高费用运营。传统行业的企业在从事产品生产的同时会产生较高的成本费用,而销售费用相对较低。比如我国化工行业的毛利率大约为 8.1%左右,生产成本在企业的营业收入中占比非常重。互联网企业提供的产品是无形的且兼有高附加值和重复利用率高的特性,所以其主营业务成本在营业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非常之低。但互联网企业需要通过各类营销渠道来加大产品推广的力度,必然会产生较高的销售费用;同时时下互联网企业普遍关注业内创新人才的引进,这就需要企业支付较高的薪酬来挽留和招募能人,而员工的费用都要分类计入费用科目。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关注到互联网行业产品生命周期普遍较短,企业研发费用花费显得的较为惊人。如唯品会的研发费用在 2015年就已经超过 2.1 亿元,仅上半年的研发费用和员工薪酬就占总费用的 69.8%。

4盈利指标呈现两高。互联网企业之所以能具有庞大的客户群体,无不是借助于其高度便捷与智能化的互联网络平台,虽然单笔成交金额不大,但依附于其自身拢聚的庞大消费群体及其高毛利,其获取的总销售收入和利润也不低。同时,由于其提供的产品具有可复制性和较好的重复利用率,只要市场形势相对稳定,用户需求能够得以维持,其固定的产品带来的收益是稳定可期且是源源不断的。例如,国内的网络游戏公司的高利润额从全世界范围来看都是屈指可数的,企业除去高额的版税仅仅依靠经营,网游运营商的毛利率可以达到87%,净利率也可达到 71%。据第一商业咨询调查统计,2015年360安全卫士的毛利率为80.5%,毛利润为 31.5亿元;安居客达到 74%的毛利率,其毛利润也达到近34亿元。

二、互联网企业财务活动须有限制性

互联网企业作为知识资金密集型的智慧企业,在投资项目、技术创新、市场推广、员工薪酬等方面需要投入比较多的资金。否则,企业丢失竞争优势,终会导致前功尽弃。而互联网企业的财务活动并非无度无限的,苛待遵守规则加以限制,以提高行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1.互联网投融资业务等活动作用和范围受限。由于互联网企业在经营上具有相对的不确定性并存在较高的风险,因此其从银行等金融机构中获取融资较为困难,因此,目前来看风险资本是互联网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和渠道。由于互联网企业主要依靠以股权置换为代价风险投资,因此其筹资风险集中体现在资本回报率不确定性与股东经营模式控制力矛盾两个方面。

事实上,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发展状况,合理配置企业的资本结构。最大限度的利用财务杠杆作用,使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保持合理的比率和范围之内,以期达到资本结构最优化,有效地抵御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另外,为了有效化解风险,互联网投融资业务等活动受制于现行法规的约束,其作用和范围也必将受限。例如,依据国内相关法规的规定,以P2P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网络借贷平台不得设立资金池,不得发放贷款,不得非法集资,不得自融自保。股权众筹平台不得虚假标的,不得自筹,不得“明股实债”或变相乱集资。

2.财务活动有限性在于不能替代其经营活动。互联网经营企业作为一种虚拟性质经济组织,其经营成本理应少于其总体收益。当运营成本大于资产收益时,其盲目扩大所带来的规模效应会成倍的损毁资本价值,这是互联网财务活动有限性的表现之一。事实上,互联网在现今经济活动中最重要的运用方式就是“电子商务”。即通过互联网络的“虚拟企业”特性,从事网上广告、采购、销售、支付结算。总体上看,基于模块化组织的互联网企业财务活动也是一种平台财务模式,它是一种网络经济活动,但不能简单与网络经营活动相混同,更不能完全替代实体企业的财务活动。互联网企业货币资本的筹集渠道与额度、投资项目与规划、资金回笼和利润分配规划依旧是企业财务活动的核心内容。

三、互联网企业财务活动新规则分析

时下互联网企业在财物活动中出现了应该值得企业经营者关注的三项新规则。

1.风险准备金的留存提取。由于互联网企业在运营中面临着现金流量、筹资与投资、盈利模式稳定性的财务风险。所以互联网企业尤其是当下方兴未艾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如P2P融资企业在企业财务处理上,要保证平台的刚性兑付,需要留足部分流动资金用于代偿。应对资金兑付风险可按照平台期末未兑付资金存量1%左右计提。并由独立第三方托管,以保证其真实性和安全性。如广金所的风险补偿基金提取比例为1.4%,宜人贷2015年末风险备用金与待还本金比为0.97%。风险准备金提取的方式虽能够在借款人还贷违约时减少债权人部分损失,但是无形之间也提高了借款成本。事实上,互联网企业风险准备金应当从借款金额和网贷中介自有资金中共同提取,并在月末计提将其划入资金专户专项管理。合理设计浮动分摊比例,逐步采用逆向调节的风险准备金提取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网贷中介盲目扩张的冲动。

2.合理配置异质资本要素。优化资本配置是互联网企业筹资、投资和利润分配之外的一项重要财务活动。实际上,任何单个资本都不能独立创造价值,任何价值的创造都是异质要素资本优化配置结果。当企业只要拥有异质要素资本配置的能力时,就可以很好的创造价值。资本配置的终极目的不是缓解稀缺性,而是将所提供的分散资本的集聚起来优化组合。技术与货币资本是互联网企业的核心资本金,而适量的知识资本存量是互联网企业财务活动永续运行的基本前提。只有将异质要素优化配置的较为均衡,资本收益率才会出现持续稳定增长的态势。当企业的各项异质要素资本边际转化率和边际收益率基本相一致时,企业才有实现收益最大化的可能。所以,互联网企业的财务活动对异质要素资本配置的水平要求比传统实体企业显得更高。

3遵循边际收益递增规则。与生产物质产品的传统实体工商企业不同,互联网企业主要生产和提供无形产品及服务。与传统物质生产企业受资源配置受稀缺性制约不同的是,互联网企业技术、信息和知识的边际投资收益率递增,而人力、货币和机器的边际投资收益率递减。相互之间的替代性较弱,其复制难度和成本很高。互联网企业资源配置上具有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消耗较小,技术、信息和知识的消耗较多,而技术、信息和知识的专属性、复制成本及难度也较低,使得互联网企业在投资增长过程中的边际收益递增。互联网企业的产品的供给和需求不再由资源的稀缺性和人们的效用偏好所驱动,而是由互联网企业的技术资本共享程度所驱动,其供应和需求曲线方向与传统实体企业正好相反。因此,互联网企业财务活动应遵循边际收益递增规则。

第11篇

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因为它每天都在真切地发生——互联网+零售、互联网+通信、互联网+金融、互联网+交通……其所产生的震波巨大,已经使许多传统行业对于互联网的态度从最初的质疑、抗拒和博弈,转变为接受、渴望和拥抱。

但是,BAT(即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使尽浑身解数给传统行业灌下的“商业鸡汤”,终究没有李克强总理掷地有声的一句话给力。“互联网上流行的一个词叫‘风口’,我想,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会使中国经济飞起来。”在今年全国两会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李克强这一席话过后,资本市场至今仍在兴奋之中。

此外,“互联网+”还首次被写进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指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在3月27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吹风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向外界透露,发改委正在牵头制定具体的“互联网+”行动计划,以达到“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加快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并通过融合发展培育新的业态,培育新的增长点”的目的,而被明确点名提到的“制造、农业、物流、能源、生产和生活性服务业以及公共服务”等领域已经开始摩拳擦掌,准备提前“起飞”。

企业家的呼喊、专家的论道、风投的急切、股市的热捧、媒体的分析和民众的讨论夹杂在一起,制造出一个巨大的风口。“互联网+”被寄予厚望:不仅是未来实现中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利器,还被认为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方向,甚至是中国在“工业4.0”时代弯道超车欧美日韩的“唯一机会”……总之,“互联网+”似乎让中国经济充满了新的想象力。

那么,重要的问题来了:风来了,怎么飞?

什么是“互联网+”?

三年前这个词就在圈子里提;“‘互联网+’的本质是传统产业的在线化和数据化”

关于“互联网+”是有官方解释的,而第一个“翻”出它,并将它发到了微博上的人,是小米公司的董事长雷军。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国家发改委提交的《关于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中,对于“互联网+”给出的名词解释是:“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高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具体来讲,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制定的“互联网+”行动计划,将重点促进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行业的融合创新,发展壮大新兴业态,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环境,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增强新的经济发展动力,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雷军说,他把这些表述读了很多遍,因为希望搞清楚从政策层面上看,究竟什么是“互联网+”?这种提法的背后又意味着什么?

“两会过后‘互联网+’火了,这个词三年前在圈子里就提了,现在好多人都在争这个词的发明权呢。”在一个以“互联网+中国经济”为主题的研讨会上,记者见到了中国信息经济学会信息社会研究所所长王俊秀,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估计接下来对于‘互联网+’的内涵还会有一轮挖掘。”

在“圈子”里,“互联网+”讲得最早最多的,非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莫属。早在2013年,马化腾就开始在各种场合下倡导“互联网+”。

“互联网就像我们这个时代的电一样,过去有了电能让很多行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有了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每个行业都可以拿来改造自己。互联网已经成为所有行业新的‘工具’和‘生产力’。”马化腾在全国两会期间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他提交的建议便是把“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

当听到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互联网+”,马化腾非常振奋,他认为已经有很多传统行业因为互联网而发生了改变,而接下来会是互联网和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这个不仅是我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机遇,还能促进大众就业和创业,同时可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极大方便人民生活。

中科院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网络经济与知识管理国家研究中心主任吕本富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也对总理及报告给予了高度评价:“确实没想到,今年的两会李总理会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引用‘互联网+’这个比较前卫的词,我们的领导人值得点赞,这也意味着互联网确实已经进入主流了,而且很主流。”他认为,最高决策层提出“互联网+”,也是对国际一些产业发展方向的回应,比如说美国提出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希望通过智能机器间的连接并最终将人机连接,结合软件和大数据分析,重构全球工业、激发生产力),德国提出工业4.0(工业4.0是德国政府提出的一个高科技战略计划,旨在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适应性、资源效率及人因工程学的智慧工厂)。

在吕本富看来,“互联网+”会形成信息时代的核心生产力,“互联网+”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是一个动词而不是名词,是要通过这个行动改造传统制造业、提升中国经济,和新常态相呼应。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研究院院长高红冰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互联网+’的本质是传统产业的在线化和数据化。网络零售、在线批发、跨境电商、快的打车、淘点点所做的工作,都是努力实现交易的在线化。只有商品、人和交易行为迁移到互联网上,才能实现在线化,而只有‘在线’才可以实现数据的沉淀、积累、挖掘和使用,在线化、数据化之后,才可以通过大数据反过来指导生产经营和管理。”

怎么“+”?

四个阶段:营销互联网化——渠道互联网化——产品互联网化——运营互联网化

当淘宝“双十一购物狂欢节”一天成交额超过570亿,而全国主要零售商去年关店数增加了470%;当余额宝一年时间就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货币基金;当从来不用信用卡的大妈们也学会了在超市用支付宝付款;当微信的月活跃用户数超过5亿,而通信运营商开始告别高增长;当百度超越中央电视台,成为中国最大的广告平台……

很多传统行业都得了一种叫“互联网焦虑症”的病,他们对未来充满前所未有的恐惧感:如果互联网侵袭到自己的行业里,就像它已经颠覆了零售、改变了金融、刺激了交通、影响了文化、颤抖了媒体那样,我该怎么办?他们急切地想知道:自己如何才能加上互联网?

“过去我能明显感受到两种观点的交锋,一些人对于互联网很焦躁、很着急,而另一些人则认为所谓的互联网思维是骗人的。但现在,大家已经变得比较客观和理智,有几个方面已经有了共识。首先,大家都认可所有的用户都跟互联网有关,传统行业一定考虑产品如何在线上进行销售;第二,大家都觉得要把自己的产业链打开,不是简单地平移到互联网上,而是看哪个环节可以通过互联网降低成本和汇聚人气;第三是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找到了跟互联网相关的创新点,比如汽车电子接入互联网,在线提供服务。大家开始慢慢看到新的商业模式和更大的格局。”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对于传统行业来说,讯飞属于“互联网+”的“工具”提供方,传统行业可以把讯飞的语音和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嵌入到自己的产品中,让自己的产品变得“能听会说”。

刘庆峰举了玩具产业的例子。他说产业升级、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是我们说了很多年的事情,要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不能只赚那一点儿辛苦钱。但是,现在中国的人口红利和劳动力成本优势在渐渐消退,东南亚的制造业成本更低。受此影响再加上金融危机,中国玩具制造业遭遇寒冬,大批的玩具厂商倒闭,后来很多玩具厂商开始开发智能化、网络化的新产品,比如能听会说的娃娃,产品在欧洲非常受欢迎,这样就摆脱了和东南亚进行低端而残酷的价格竞争的窘境。

当然,这个“+”也需要一个逐渐深入、循序渐进的过程。易观国际集团董事长兼CEO于杨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一般会经历四个阶段:一是营销的互联网化,在互联网上进行更高效、更精准广告宣传;二是渠道的互联网化,比如电商将零售渠道从线下移到线上;三是产品的互联网化,比如智能手机、互联网电视、智能家居等;四则是当下正在进行的运营的互联网化,使得企业全面转向数字化和网络化。”

于杨透露,易观去年曾经帮助上百家传统企业做互联网化,实践中的教训很多,非常有体会。

他认为,“互联网+传统行业”的时候容易出现三个误区:一是过度夸大了互联网的作用,互联网作为一个工具与传统产业结合的时候,更多的是去改变传统行业的“低效点”,诸如供应链、客户服务、营销、协同通路……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很多企业盲目地去照搬小米的模式,其实最后都是走不下去的,就是因为忽视了行业本质,没有真正把互联网与行业本质结合起来”。

二是“+”号的两端是两张皮,只是简单做个形式,比如在互联网做营销、投广告、卖商品,认为就是互联网化了。“互联网+”的本质是用互联网工具逐步把企业内外价值链全部数据化,企业的互联网化一定会经过营销、渠道、产品走到运营,运营的互联网化完成之后意味着“互联网××”的完成,这需要对组织、团队进行彻底改造。

三是数据价值没有挖掘。于杨表示,“企业在互联网化过程中产生了大量数据,本来这些数据可以作为企业科学决策的支撑,但是企业还是延续过去的决策体系,还是采用‘望闻问切’的中医决策方法,而不是基于大数据的量化决策。”

不仅要“加”还要“乘”?

“‘互联网+’不是说把两个行业简单贴在一起,一定要对原来各种要素进行重组”

去年年底,60岁的东软集团董事长刘积仁的互联网医疗项目获得了37亿元的投资,这创下了国内该产业的融资额之最。尽管互联网创业被视为是80后、90后的天下,但是作为50后的刘积仁认为年龄不是问题,观念才是。“‘互联网+’一定会从‘+’变成‘×’。”刘积仁说,两个行业做乘法一定会比加法产生更多的价值。

基于这样的认识,刘积仁看好互联网与医疗行业做出的乘法。他认为,中国在改革开放30多年间,最大的变化是基础设施的变化,包括电力、交通、物流等,这使得中国企业在全球的竞争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而互联网是一个巨大的“基础设施”,它会使得企业发展的商业模式、技术平台和商业空间都发生巨大变化。

“‘互联网+’可能不仅仅是简简单单的‘加’,‘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卫生’,这种简单的‘加’只是物理反应,但我们需要的可能是化学反应,不是说把两个行业简单贴在一起就完事了,一定要对原来各种要素进行重组。”吕本富说。

“过去‘互联网+基金’就真的只是做加法,只是在网上多了一个基金的销售渠道,基金本身还是用传统方式来开发、运营、管理。但是,‘互联网+’不仅要‘加’还要‘乘’,需要发生真正的化学反应,而非简单的物理叠加。”博时基金指数投资部总经理助理汪洋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他说博时基金和蚂蚁金服合作的中证淘金大数据100指数(下称“淘金100”)就是一款“乘”出来的产品。

淘金100依托蚂蚁金服的大数据平台,基于海量的互联网电商交易大数据,来预期一个行业未来盈利状况,预判一个行业的繁荣程度,并在此基础上选取100只股票形成投资组合。

据汪洋介绍,作为一个基金经理要选择投资哪只股票时,传统方式要先去公司实地调研,然后分析财报,和“小伙伴们”集体决策,认定有价值后这只股票才能进入公司的基金池,这个过程短则一个星期,长则一个月。但是资本市场瞬息万变,几天就可能错过几个亿。

“最近,一家叫Genscape的公司成为了华尔街的新宠,很多PE趋之若鹜,它雇佣了一批摄像员拿热感摄像仪,在美国上空检测石油公司的储油桶里实际还剩多少油,回去把这些数据进行加工和整合,就能提前预知真正的油耗情况,这样就可以做到早于政府发布的数据数周甚至数月评估经济情况。”汪洋说,这对华尔街来说价值是巨大的。

而阿里巴巴这种超级电商平台产生的数据也有类似的作用,可以成为经济的“气象站”。“蚂蚁金服日处理数据量超过30PB(计算机计量单位,1PB约合4千亿页文本),相当于5000座国家图书馆。我们目前已经能够覆盖30余个行业、1700家上市公司,也就是说大致覆盖了70%的上市公司。另外,蚂蚁金服也会整合内外多个数据源,比如恒生为我们引入统计局相关数据以及资本市场股票的相关数据,甚至通过外部很多金融机构的合作,给我们引入包含类似海关、专利、小额贷款等行业价值分析的因子。”蚂蚁金融服务集团金融事业部产品经理沈洲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未来蚂蚁金服会建立各个行业的景气指数,像气象站一样“预知”各个行业的阴晴冷暖。

沈洲给记者举了一个白酒行业指数的例子。中央颁布八项规定之后,白酒在实体商业中的销售表现首先下滑,但是传导到二级市场要晚很多,所以淘金100的白酒指数先于股票指数三个月就见底了,对于基金公司来说,这三个月的意义太大了。

而实际上,淘金100的业绩表现确实非常出色。从2009年12月31日的基日计算,五年的收益率超过572%;2014年全年的收益率超过116%;2015年第一季度的收益率超过41%。据测算,2009年至2014年,淘金100的年化收益率约为54%,远超同期的上证综指、沪深300等大盘走势。

不是神器,是武器

专家建议,地方政府应着力于“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建设

3月12日,全国两会还没有结束,阿里巴巴集团研究院便发布了《“互联网+”——中国经济新引擎》的研究报告,这份报告也是第一份比较全面深入的关于“互联网+”的产业研究报告,对各个行业“互联网+”的现实与前景进行了分析。

在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高红冰看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不断成熟,经济性、便利性和性价比越来越高,并作为一种基础设施被广泛安装在数亿人群和产业中间。在未来5~10年,继传媒、广告、零售业之后,交通、物流、本地生活服务、批发和产业集群、制造业、农业、金融、房地产等行业会完成在线化、数据化,出现“互联网+”的热潮。

“比较容易被突破的领域:一是行政垄断比较少、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领域,比如零售、餐饮、物流;二是供需发生转换,供大于求的领域,例如,如果房地产供求关系发生反转,也会加速其互联网化;三是问题较多、老百姓不满意、信息化水平低的行业,比如城市交通、医疗领域。”高红冰说,“比较难突破的领域是行政垄断壁垒高的行业,比如金融服务、能源(例如汽油零售)和通信。这些领域取决于放松管制的进程。”

资本市场早已激动起来,记者只是粗略查询了一下,就找到了数十份关于“互联网+各个行业”的投资分析报告,里面极尽各种溢美之词,鸡汤浓郁,灿灿收益,宛若可见。从去年年底,伴随着资本市场的这一波牛市,有互联网概念的股票涨了10倍以上的比比皆是。

“还是要警惕‘互联网+’的泡沫化,我们现在经过前期的爆发期和导入期,加上总理提出‘互联网+’,已经有点儿进入‘互联网+’的狂热时期,狂热时期容易产生泡沫,风投疯狂在往互联网相关产业进行投资,泥沙俱下。”中央财经大学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特别是地方政府会进入‘互联网+’,我希望地方政府搞明白‘互联网+’不是想加就能加的,应该把精力放在‘互联网+’的一些基础设施建设上面,不要把自己的位置搞错了,不要把‘互联网+’就理解成为招商引资方面的事情。”

于杨认为,从蒸汽机、电力、计算机到今天的互联网,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会有一个矫枉过正的过程。最先采用先进“武器”的企业取得了好的效果之后,很多人会去追逐,认为是工具本身具有神奇的作用,于是大家从不重视这些先进武器到开始纷纷全面布置,但也会片面夸大工具的作用,战争胜负的最终决定因素并不是武器。

“现在,互联网正处在一个从不重视到放在神坛之上的过程,很多人觉得互联网就是‘核武器’,可以无往而不胜。这种情况下,确实会有一些泡沫,但还是良性的泡沫。虽然,泡沫会产生一些冗余,但是整个社会的基础设施和生产效率还是在提升的。比如,2000年美国的互联网泡沫就是这样,虽然好多企业倒闭,但是提升了信息高速公路的基础建设,后面美国互联网的发展要感谢那次泡沫的。同样,这次‘互联网+’为中国经济的发展留下深远的影响。但短期看,企业还是要注意,不要自己忽悠自己。”于杨说。

总之,无论是市场驱动,还是国策驱动,互联网再也不只是马云、马化腾、李彦宏在琢磨的事情,也是一场全民迎接“新世界”的运动。或许有一天你会突然意识到,没有人再去讨论什么互联网,因为互联网已经把它自己编织进日常生活,你已无从发现。

第12篇

从雷军秀的小米4截屏文案来看,这部手机将是金属外壳,主打工业设计和品质。记得我此前在文章《手机企业请不要继续制造电子垃圾》提出,手机企业最终比拼的落脚点都在工业设计和品质上。小米从第四代开始才真正走上品质之路,这与雷军一直宣称的“诚意”做手机相距甚远,与雷军所制造的互联网思维“专注、极致、口碑、快”也有很大差距。

在小米4发布会即将召开前,我想再谈一谈我对“互联网思维和诚意”的一些简单思考。

所谓的互联网思维与互联网并无关联

雷军把互联网思维定义为“专注、极致、口碑、快”,这也引发了很多企业跟风学习,还有成为一些管理培训课必讲案例。其实,专注、极致、口碑和快,这些方式方法在没有互联网之前就已经是企业发展必须要具备的条件。那些成功的公司一直没有提过互联网思维,但是他们确实做到了专注、极致、口碑和快,比如,苹果公司。

再比如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崛起的索尼、东芝等日本企业,也非常的专注、极致,也同样创造了口碑。所以互联网思维这个名词,只是新瓶装旧酒,目的显然是为了增加卖相,只有与互联网搭边才可能被追捧和膜拜。

当然我也不否认,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带给企业与用户之间沟通效率的提升,信息反馈机制的流畅,从而让企业更好地获取用户需求与抱怨,优化产品设计与体验。但显而易见的是互联网思维本质上与互联网并无关联。

互联网思维和诚意不只是口号更是能力

除了提出互联网思维,雷军最近还提出“诚意”。如果说互联网思维是小米获得成功的方法论,诚意则是小米做产品的态度和良心。但是这两点绝对不是嘴上功夫,更是一种真实的能力。

小米手机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糟糕的外观设计、产品无法严丝合缝的品质硬伤、较高的返修率以及让人生厌的饥渴营销模式等等,这些都无法与雷军说讲的“专注、极致、诚意”画上等号,但这并没有影响小米的“口碑与快”。

为何外观设计糟糕、品质糟糕、返修率高,又总是没法提供现货?最为重要的原因是小米作为一家新进入手机企业的轻公司,没有技术积累、没有工厂、没有在供应链上的资源优势,导致对于外观设计、开模具这些需要技术、人才积累,又要投资巨大的研发部分无法顾及,而供应链上弱势让他们拿不到足够多的零部件用于生产,加之没有工厂,所以很难控制产能。

现在罗永浩的锤子手机已经显露出小米创办初期的窘境,同样面临小米初期的一系列问题。然而雷军利用其在互联网社交平台、人脉上的资源优势,对小米手机进行华丽丽的包装和“发烧”定位,再加之通过“期货模式”制造短缺,导致很多没有真正摸到,见到小米手机的用户认为小米所宣传的优势是真实的,是不容置疑的。

互联网让很多人变得懒惰,他们活在虚拟世界里,不愿再走到商场里去触摸和对比商品,网上的信息和社交平台朋友的声音成为他们购买商品的最佳决策,然而他们忘记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个真理。因此小米通过互联网营销,给广大用户制造了另一种信息不对称,掩盖了小米手机的各种不足。加之年轻用户疯狂的从众心理驱使,在社交平台的推动之下,小米的“口碑”开始疯狂传播,于是就出现了抢购热潮。

而雷军就是依靠其互联网口碑营销让没有任何硬件优势的小米硬生生的超越“中华酷联”站在了手机市场的最高峰。而购买1、2、3代小米手机的用户都是雷军的“小白鼠”,也是小米的大恩人,因为是他们拍脑门蜂拥购买一个新生互联网品牌手机给小米手机留下提高供应链能力、研发能力、品控能力的时间和金钱。

如果从商业角度上讲,其实这种营销模式其本质就是一种赤裸裸的欺骗,但是在强大的媒体控制力、舆论话语权、社交平台催生脑残文化的各种条件制约下,这种欺骗被认为是互联网颠覆传统产业的巨大的力量,于是没有人去思考这背后可能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

虚假互联网思维的负面影响

雷军所提倡的互联网思维已经广为流传,而小米已经成为互联网思维的创造者、使用者、成功者,甚至很多企业慕名去小米参观学习互联网思维。我们不能否认雷军和小米创造的奇迹,也不能否认小米给整个中国制造业带来的一些正面的东西,比如,通过互联网去倾听用户心声、关注产品体验、众包模式做产品等等。但我们也不能对虚假互联网思维所带来的负面视而不见。

首先,违背公平竞争。很多企业学习互联网思维,只是学到了互联网营销,通过虚假营销,粉丝水军制造产品优势,而产品本身却糟糕透顶,其实这违背了公平竞争原则,制造了另一种信息不对称,这种虚假宣传也是违法行为,但这股恶风目前愈演愈烈。

其次,以次充好,劣币驱逐良币,最终危害整体产业发展。7月11日,青岛消费电子展举办,我参观后发现,乐视TV与海信TV真的在做工、美感、品质上没有任何可比性,然而乐视却依靠类似小米的互联网思维一年销售了100万台。传统电视企业在技术、研发、工厂、供应链上的资源真的是互联网公司短时间内难以追赶的,然而互联网手机、互联网电视却拥有更大的“嗓门”向消费者喊话,并吸引大量用户购买他们并不成熟,品质低劣,售后无保障的产品。

结果这些仅仅依靠营销的互联网公司产品大行其道,品质优秀的传统企业产品被冷落,这必然会制造劣币驱逐良币的不合理市场竞争,最终让企业没有心思搞研发,不愿意再投入大量资金在费力不讨好的研发上,只想通过互联网口碑营销获得快速出货的机会,于是整个产业发展陷入了恶性循环,这显然是一条不归路。

再次,互联网公司是颠覆传统产业,还是颠覆社会价值观?中国首富,万达的王健林说,如果电商取代了线下商业,这个世界将变成鬼城。这句话虽然有些夸张,但不得不让我们重新审视互联网公司颠覆传统产业叫嚣者们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