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线上自主学习

线上自主学习

时间:2024-02-02 14:57:02

线上自主学习

第1篇

【关键词】英语 自主学习 开放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5C-0149-03

自主学习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由学生自主拟定学习计划、调控学习进度和监测学习效果的一种学习方式。开放教育推行的是无处不在的学习形式,学生以成人为主,自主学习模式正是其必然选择。基于开放教育学习对象的全面开放性,学习者的英语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有效的自主学习才能使学习者保持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其完成英语在线学习任务,学有所得。

一、开放教育英语在线学习的特点

开放教育在线学习形式多样,有实时在线参与式学习,也有非实时自主性学习,均以自主学习为主要学习形式。开放教育公共英语在线学习板块开设有课程章节教学、在线测试、课程在线答疑、论坛交流、英语学法导航、在线图书、相关学习资源链接等,具有学习资源丰富、学习方式灵活便捷、学习交流功能强大、学习环境良好等特点,能够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与之前的在线学习相比,开放教育公共英语在线学习还多了课程在线形成性考核任务和在线提问与答疑分数奖励,实现英语在线学考相结合,学习者通过英语在线学习掌握一定的知识后,只要参加在线形成性考核,就可以得到相应的课程分数。此外,学习者在课程论坛进行提问或答疑,也可以得到一定的课程分数,在线学习行为的有效性越高,学习者在线综合测试分数就越高,并将之体现在课程成绩中,以此激励学生开展英语在线自主学习。

开放教育公共英语在线学习内容采用碎片化方式,实现听说读写有机结合。阅读按照教材内容的设计顺序,精心选择适合的阅读片段,力求精简合理。听力内容设计充满生活气息,听力课件读音清晰,语速缓和亲切,且采用mp4媒体播放,方便学生反复点击听读;写作板块的内容也围绕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和娱乐的内容来设置,注重生活化和实用性,力求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开放教育公共英语在线测评以训练学习者的英语能力为主,紧扣在线学习内容,图文并茂,成为检验学习者英语在线学习效果的一种方式,每一次测评题量不大,适合碎片化学习,并兼顾知识阶梯化呈现方式,由浅入深,内容丰富多样。

开放教育公共英语在线学习导航内容详细,操作便捷,特别注意照顾开放教育在线初学者的学习需求,有英语在线学体设计的介绍,板块内容的简介,有学习方法的指导,页面内容与功能的介绍简洁又明确,并且分文字导航以及影音播放导航介绍。

开放教育公共英语在线学习交流方式多样。有课程在线老师的学习答疑,有同课程学习者的学习交流,并且开设课程论坛和课程QQ学习群,多种学习交流形式并存,满足学习者实现交互式学习。

二、开放教育公共英语在线学习存在的问题

当前开放教育英语在线学习已呈常态化,成为学习者主要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借助电脑或手机即可进行在线学习,点击课件,下载复习资料,参加学习交流,完成在线作业和在线测评,但开放教育学习者的自主学习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学习者参加在线实时教学的主动性不强

开放教育在线课堂教学面向全国开放,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关系较为松散,学习者由当地学习管理员组织参加在线学习,教师只能被动在线等待,成人学习者自愿选择在线学习英语的情况不容乐观。这一现象在在线实时教学时表现得尤其突出,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实时在线课堂的安排与一些学习者的工作、生活安排有时间上的冲突,这是成人学习不可避免的一个矛盾,这就造成学习者参与在线实时教学的积极性不高,缺课现象较为严重,部分学习者英语在线学习时断时续。二是在线学习之初,教师与学习者之间彼此陌生,需要花一定的时间来营造和谐的学习气氛,在线学习互动性能不强,学习者在线提问的意愿不强烈,有观望学习的现象。此外,在其他形式的在线英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自主学习随意性强,规划不足,自主学习时间得不到保证,在线学习状态不理想。据统计,开放教育英语在线实时课堂教学参与度不够理想,在线英语自主学习时间不达标,在线英语作业完成率不够高,有缺考现象。

(二)在线学习讨论交流有待加强

开放教育英语在线学习中的课程论坛,是为师生在线课程学习讨论与交流而开设的,主要是促进师生交互式在线交流学习,使各地学习者相聚网络,就W习体会、学习经验以及学习困难展开讨论,以便找寻更佳的学习方式,得到更多的学习经验,消除在线自主学习的孤独感,提高学习互动。从目前的开放教育英语在线课程论坛交流实际情况来看,交流量低,交流氛围不够深厚,没有实现课程论坛的开设目的。另外,从英语课程QQ学习群的交流情况上分析,师生交流较课程论坛多一些,学习者经常就作业遇到的难题提问,教师能够主动答疑。但对于任务型学习之外的学习交流则不理想,出现教师布置英语学习议题时,学习者反应不活跃,在线参与交流讨论的学习者较少,有的学习者表示尚未开始在线学习,对议题不熟悉,有的学习者表示不会交流。

第2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学习;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学习;在线学习;混合学习模式;校本化

一、思想政治在线学习校本化建设的背景

(一)加强高校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1.国家对教师,尤其是党员教师育人的要求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同时强调:“要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担当。”2.国家对教师加强自身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坚持党的组织生活各项制度,组织党员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二)高校教师队伍传统思想政治学习遇到的问题传统的党员学习主要安排在组织生活时的集中学习,学习者“被安排在统一的时间和地点,按照统一的学习计划和进度,学习统一的内容和专题,这样做的好处是:学习过程易于掌控,可以当面开展交流互动,学习中的问题便于当面解决”[1]。但在新形势下传统的集中学习面临着严峻的挑战:1.工学矛盾突出集中学习需要保证支部大部分党员同志有空的时候才能开展,教师们在日趋紧张的工作之余很难保证较高的学习出勤率。2.个性化不足,被动学习情况突出集中学习主要通过集体研读、讨论、讲座等形式开展,党员同志无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内容、自定义学习节奏,从而可能导致党员同志们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的临时性也会导致讨论不够深入。3.过程监督以及事后反馈不足传统集中学习虽然有利于当面开展交流互动,但大部分情况下由于互动双方的不对等,很难进行深入的互动,而且无法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很好的记录和评价。

(三)网络学习平台的互动和开放优势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过网络平台开展思想政治学习有着明显的优势:1.网络学习可以缓解党员的工学矛盾。学习平台为党员提供随时随地学习的条件,打破时空地域的限制,让学习变为开放的、自由的和灵活的[2]。2.网络学习可以让党员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党员可以根据需求选修学习内容,满足党员个性化和差别化的需求,从而提高党员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引导党员开展自主学习,营造学习型党员教师队伍的氛围。3.网络学习可以提高管理者对学习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学习平台提供强大的学习情况统计和分析功能,能快捷有效地实施学习过程性评价[3]。我校2015年底依托Blackboard搭建了校内在线课程教学平台“大夏学堂”。该平台集课程创建、资源建设、交流互动、统计评测、资源管理、社区学习和移动学习于一体,基本包涵了开展教学活动所需要的网络支持服务,如课程资源的建设、论坛、公告、作业与测验、评价与反馈等。本文主要探索利用“大夏学堂”在线教学平台开展教师思想政治学习的可行性,通过学习资源的校本化建设,拓展教师学习的空间和时间,提高学习效果。

二、思想政治在线学习校本化建设的实践

(一)确定利用在线课程平台确定利用在线课程平台“大夏学堂”开展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通过文献研究梳理当前利用网络平台或新媒体技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的方法和手段,发现其大体有以下几种尝试:首先,最简单的只是将学习的材料数字化和网络化,主要关注学习资源的提供,从最开始的党建网站到微党课[4]再到“两微”平台(微信和微博平台)[5]。其次,建设学习平台实现多功能、多样化、多通道的体验式学习,从自建平台[6]到MOOC在线学习平台[7]的使用。最后,探索翻转课堂[8],从关注线上学习到同时关注线上和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根据“大夏学堂”在线学习平台的特点,结合2017年暑假教务处招办支部通过网络形式开展“将改革进行到底”和“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的学习尝试,我们确定了线上学习、线下研讨和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二)规划确定校本化学习具体内容和互动环节根据国家和学校对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要求与当前学习重点,我们将试点学习的内容主题选定为“师德师风和思政育人”,经过资料的搜集、讨论和筛选,重点提供相关文件和案例供党员们学习,其中师德师风文件9个,如《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钟扬等同志案例7个,并附《全国师德建设优秀工作案例》;思政育人文件7个,如《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另附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课程思政案例。同时设定互动内容如下:“通过师德师风、思政育人的学习,加强日常的观察和反思,结合个人的实际工作,分享工作中的相关案例,或提出工作中与师德师风教育和思政育人相关的工作。”

(三)组织线下的配套研讨和实践活动根据“师德师风和课程思政”的学习内容,专门组织了五场配套的线下研讨和实践活动,包括“把立德树人理念融入学生事务管理全过程”“重读《共产党宣言》感悟真理力量”“学习冯契、钟扬等人的先进事迹与精神的活动”“弄懂‘通识教育’,学做博雅管理者”“行走上海听党史”。同时林**、张**两位党员为实践“三全育人”,主动担任学校孟宪承书院兼职班主任。通过线上学习、线下研讨和实践,教师们充分感悟和体验了“师德师风和课程思政”的学习内容。

(四)党员同志们学习效果反馈线上学习内容确定后组织教务处党员自由选择时间进行线上学习。教务处党支部共有党员20人,平均每个党员在线学习时长1.26个小时,学习内容点击次数278次,提交学习体会或案例分享23个,总体上充分利用了党员们的零散时间有效地开展了本专题的学习。为了了解党员同志学习的效果和对线上学习方式的认同度和满意度,特对全体党员进行了匿名问卷调查,共收到18份有效问卷。通过对问卷进行分析我们发现:第一,94.44%的党员同志认为通过线上学习平台学习,学习效果是好的(其中44.44%为非常好)。第二,94.44%的党员同志喜欢这种线上学习方式(其中38.89%为非常喜欢),88.89%的党员同志能主动完成学习任务(其中有16.67%的党员同志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还能自主学习拓展延伸内容),党员同志认为通过线上学习平台学习的优势包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100%的党员同志认为)、可以获得丰富、优质的学习资源(88.89%的党员同志认为)和可以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61.11%的党员同志认为)。第三,党员同志认为通过平台学习最主要的困难是缺乏组织生活集中学习的学习氛围(61.11%的党员同志认为)。第四,让党员同志选择倾向的党员学习教育的方式时,77.77%的党员同志选择的是组织生活集中学习+网络在线学习+纯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方式,以组织生活集中学习为主的占44.44%,以网络在线学习为主的占33.33%,其中还有16.67%的党员同志选择单纯的网络在线学习方式(通过登陆学习平台学习党组织提供的学习材料,线上完成作业,在线进行交流和讨论)。第五,对于在线党员教育学习方式的建议,党员同志们主要提出“增加党员线上有针对性的交流互动(4人)”“提供更丰富、多元的资源(4人)”“采用混合式,在线学习的同时,增加与实践的结合,增加线下的互动交流(4人)”。总体上党员同志学习的效果还是很好的,其对线上学习方式还是认同和满意的。(五)该方式推广应用的可能性调研探索利用“大夏学堂”在线教学平台开展教师思想政治学习的可行性和效果,其目的还是希望能够推广这种方式,解决传统党员教育学习中的困难。为此,我们对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数学科学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和光华书院的12名教师党员进行了简单的访谈,对收集回来的访谈情况进行整理分析我们发现:第一,目前党员教育学习平均每月至少2次,主要还是采用集中组织生活学习的方式,只有3名党员同志有线上学习的经历,但只是在网上看个别视频或阅读部分材料,未通过专门的学习平台来进行。第二,目前完成党员教育学习任务的困难主要是时间需要和工作错开、学习的内容生动性不够。第三,被访的所有党员同志均表示愿意通过线上开展党员日常的教育和学习。目前线下的交流讨论还是比较多的,他们也表示如果开展线上学习,会更积极地在网上发表自己的学习体会。第四,提到集中学习方式的优劣势,被访党员指出线上学习时间和地点更方便,可以自行安排,大家可以互相监督讨论,而集中学习更有气氛、更生动直观。第五,谈到对开展线上学习的建议,被访党员提到可以穿插在面对面集中学习之间,尽量不要全采用在线活动,同时建议可以多些模范视频。第六,谈到党员常态化学习倾向的学习方式,被访党员中1名觉得学习方式对学习效果影响不大,1名觉得还是集中学习较好,10名觉得可以尝试线上的方式,但建议线下可以采用针对性的交流、做汇报、做演讲、做活动的方式与线上学习互补。

三、思想政治在线学习校本化建设实践的反思和启示

思想政治在线学习校本化能很好地解决党员们的工学矛盾,打破时空地域的限制,让学习变得更加灵活、多样和自由,能有效地提高党员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效率。虽然我们应用样本较少,对推广应用的可能性也只是在很小范围内进行了调查,但在实践中我们还是发现了如下问题。

(一)学习内容整理是一个挑战问卷反馈中有88.89%的党员同志认为使用线上学习的优势是可以获得丰富、优质的学习资源,同样在对目前线上学习的建议中有4名党员同志提出希望提供更丰富、多元的资源。但从我们整理的师德师风和思政育人两个主题的学习资源实践来看,我们很难满足全面、丰富、多元、针对性强,还要照顾个性化需求的要求。首先,全面、丰富、多元的资源很难搜集;其次,全面、丰富、多元某种程度上和针对性强是矛盾的,和减轻党员同志从网络信息的大海中去自己挑选学习资源的负担是违背的。因此,我们整理的师德师风和思政育人的学习资源难免不够专业,不成体系,很难适应个性化的需求。

(二)线上学习氛围的营造是第二大挑战问卷反馈中61.11%的党员同志认为通过平台学习最主要的困难是缺乏组织生活集中学习的学习氛围,对其他党支部党员访谈中也有提到集中学习更有气氛、更生动直观。我们虽然对学习资源进行了精挑细选,同时还安排了案例分享和反思的环节,但在线学习时党员同志明显缺乏投入感和归属感,通过文字去看别人的分享和反思还是相对呆板和生硬的。

第3篇

关键词:线上教学;同伴压力;班级管理;中学生

一、当前线上班级管理的主要模式和存在的问题

疫情背景下,学校教学采取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线上合班教学直播、录课回放、各班单独教学直播。相应的班级管理模式也转化为线上管理。已有研究提出了线上班级管理的一些方法,例如线上班会、加强家校联系、制定云公约等。这些班级管理方法可以在当前背景下帮助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居家学习等情况,做好班级常规管理。但当前线上教学模式下存在许多问题,导致线上班级管理面临困难。一是线上教学本身的特性决定了班级管理的难度,无法与每位学生进行及时、双向的信息反馈。线上学习背景下,仅靠班主任一人之力无法监管全班学生,除了借助家长力量及时督促学生学习外,班主任还需要选拔班干部成立线上管理组织。因此,我们需要寻找一种有效的线上管理方法。二是网课模式下,由于缺乏同伴支持,很容易造成部分学生学习倦怠、学习效率不佳、难以坚持、自制力差、学习动力不足、没有学习计划或者计划执行力不够等情况,这些状况会进一步加剧学生的焦虑、烦躁、不安、无助等负面情绪。同时,家长因为工作等原因,无法实时掌握孩子的在家学习情况,因为担忧学生在家学习状态不佳,也会产生种种不良情绪。另外,学生每日上线率低、作业提交率不高、作业质量差这些现象,也会导致科任教师产生更多的消极感受。教师把学生线上学习情况反馈给家长,再次加重家长的焦虑情绪,家长再把情绪反馈给孩子,于是负面情绪在三者之间形成死循环。学生、家长、科任教师和班主任之间负面情绪掣肘,影响沟通效果。因此,为保障学生的在线学习效果,安抚学生、家长和科任教师的焦虑情绪,本文基于疫情下线上班级管理的实践和经验,希望探索一个有效的线上学生管理方法。

二、运用同伴压力对中学生线上学习效果干预的可行性分析

(一)同伴压力的概念

关于同伴压力的研究,最早开始于20世纪末的美国,Clasen和Brown[1]研究认为,同伴压力是指个体由于受到同伴或同龄人的鼓励或影响,遵循同伴的规定去思考和行动,从而在做出非个体意愿的某种行为的过程中感受到压力的主观体验。国内关于同伴压力的研究起步于21世纪初,如李霈[2]认为,同伴压力是一种个体受同伴的鼓励或影响在做出非个体意愿的某种行为过程中感受到压力的主观体验。

(二)同伴压力的分类及特点

同伴压力主要分为积极的同伴压力和消极的同伴压力。积极的同伴压力可以促进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但是消极的同伴压力则会带来不利的影响,使其发展受到限制。当前的研究更多偏向于对消极同伴压力影响的探索。例如,Cousino和Klostermann[3]研究指出,初一学生因为自我意识不成熟,容易受到消极同伴压力的影响,且其受影响的程度也是最大的。Paluck[4]研究发现,消极同伴压力会给中学生的学习能力、情绪及行为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有关积极的同伴压力研究较少。田录梅、夏大勇和李永梅等[5]研究发现,积极同伴压力可以帮助中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活动,促进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李霈[2]调查后发现,中学生较多感受到的是积极同伴压力而非消极同伴压力。另外,Rosenberg[6]认为,积极同伴压力有利于较好的组内规范的形成,对个体的利他活动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综上,对同伴压力的合理利用可以对个体的行为起到促进作用。由此设想,在线上班级管理中运用同伴压力,有助于促进学生的线上学习。

三、基于同伴压力的线上班级管理理念

班主任在进行线上班级管理时,可以适当运用同伴压力。但是要注意创造良性的、积极的同伴压力,将这种同伴压力可视化,并放大其积极影响。下面提出三点建议。首先,组内创建良性的同伴压力并将其可视化。小组长可以率先公布今日自己的学习计划完成情况,邀请并鼓励组员分享,那么其他未完成的组员就会感受到一定的压力。积极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个体在经历压力事件后,除了可能产生创伤等消极后果,还可能产生积极变化并获得成长。所以,在小组内利用同伴压力,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同伴压力可视化,提高学生的行动力。其次,放大同伴压力的积极影响。在线上学习管理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把学生置于小群体中,以便学生能感知到组内其他成员的学习状态、学习情绪等信息,让大多数个体都能了解同伴的学习进度,从而激发自身的上进心,彼此鼓励督促,呈现积极的同伴压力,达到督促学生学习的目的。初中学生之间的共同话题更多,更加重视同伴作用,所以这种方法效果较好。最后,在同伴压力下获得成就感和认同感。埃里克森在自我同一性理论中强调,青春期的自我同一性中包括集体同一性的发展。集体同一性指的是同伴的认同感,良好的认同感在中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中起着促进作用。相较于来自家长和老师的建议与约束,初中生更容易接受同伴的影响,倾向于从同伴那里获得认同感。所以,在线上学习管理中,班主任可以发动学生干部协助管理,利用同伴压力向个别落后学生施加影响,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四、基于同伴压力的线上班级管理实践

为了验证这种线上管理方法,本文对比了某中学班级线上管理在执行这种方法前后的学生表现、家长反馈与教师感受,并给出了具体的管理方法。

(一)基于同伴压力的线上班级管理方法

1.小组的筹建班主任作为任务发起者,在班会上介绍学习小组的主要功能,征选组长。从主动报名的学生中遴选平时自控和管理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作为组长,然后根据两个标准筛选组员:一是和组长平时交往比较多,关系密切,以便在小组中更好地沟通,方便管理;二是组员间学业表现基本持平,在学业表现上没有太大的差异。具体操作:初一某班共计45人,分为4组,每组11到12人。最终由班主任选出时间相对自由、自我管理能力强、组织能力强的4位组长,男女各两位。组长挑选5~6名组员,剩下的组员由班主任根据平时表现分配到各个小组。这样既可以保证整个组关系比较和谐,方便交流和沟通,又可以达到学生成绩分布的平均化。此外,在小组建立前期,班主任还需要和家长们商议,征得家长们的同意和支持。2.小组的职责小组长建立小组微信群,班主任也要加入小组群,这样既可以达到监督作用,防止学生聊一些无关的话题,又可以及时监督学生的打卡、朗读、背诵等情况。组长和各科课代表共同讨论并制定周末作业或者复习计划,班主任负责审核并给出建议。学生们一开始制定的计划往往存在一些问题,如时间过于紧凑、计划不具体,所以开始需要班主任及时关注并提供意见。计划制定好后,每个小组长提前发布在群里(一般前一天晚上发布),以便组员提前做好心理准备。3.日常管理学生们在小组内进行每天的学习打卡,小组长提醒和鼓励组员,对于落队的组员应及时私聊询问情况,提供学业上的帮助。小组内根据组员们不同的特点,自主学习的科目也有所不同。例如,英语课代表作为组长的1组,在自主学习时会利用视频带动组员一起默写英语单词。对学生的良好表现,班主任应适时给予表扬。

(二)基于同伴压力的线上班级管理效果

对小组实践的效果评价,以科任老师评价、学生提交作业次数、家长反馈及学生自我感受四个方面作为评价依据。其中,学生作业次数有数据记录,因此可以直接量化;对教师、学生、家长评价,借助电子问卷将其主观感受量化进行对比和分析。对学生作业提交次数(语数外三科),以线上小组实施前2周和实施后5周的数据作为对比研究。线上小组实施后,学生的三科作业提交率都有所提高。语文学科上,实施前作业提交率最低值为33%,最高值为69%;实施后作业提交率最低值为69%,最高值为85%。数学学科上,实施前作业提交率最低值为67%,最高值为80%;实施后作业提交率最低值为73%,最高值为93%。英语学科上,实施前作业提交率最低值为58%,最高值为73%;实施后作业提交率最低值为71%,最高值为93%。由此可见,线上小组开展后,学生在作业完成上更加积极,作业提交情况有很大改善。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满意度平均值在实施前为3.8分,实施后为7.7分;科任老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由2.5分升高为5.6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评价由3.5分变为4.6分。总体上,小组学习实施后教师、家长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评价都有提高,学生在组内互相鼓励监督,能够按时完成任务,也给学生带来满足、充实的积极心理影响。

(三)基于同伴压力的线上班级管理特点

在目前现有的线上班级管理策略的文献中,我们可以发现,基于同伴压力的线上管理方法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理论支持。基于积极的同伴压力影响,个体更愿做出一些改变。因为青春期学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同一性发展,集体同一性发挥重要影响,学生更加重视其在同伴中的地位。2.学生主导。线上班级管理以学生干部为主导力量,他们自主进行学习计划制定、学习任务发布、学习打卡、学习成果分享及学习效果评价。3.目的明确。线上小组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侧重点和其他线上班级管理实践不同。以学促管,带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由此家长、教师容易摆脱负面情绪的掣肘,班级管理更加高效。

五、结论

第4篇

关键词:开放教育;资源设计;学习活动设计;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4-145-04

一、开放教育在线学习活动的相关研究

在线学习活动领域的研究取向主要有两个:一是基于技术视角的在线学习活动平台的研究,即为在线学习活动设计提供相应著作工具和运行环境。其中较为著名的是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Macquarie University)研发的支持学习活动编列的播放器和运行环境的LLMS系统、欧盟研发的全球第一个实施IMS-LD标准的软件Coppercore,以及英国联合信息系统委员会(JISC)赞助的研究项目Reload,目的是提供软件工具,以使LMS-LD标准能够更好地支持更大范围内的教学和复杂的学习环境。二是基于教育学视角的探讨学习活动的本质和规律。比较著名的是JISC资助开发的IADiE(Learning Activities Design in Education)学习活动参考模型的项目,以及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SF)和英国联合信息系统委员会(JISC)共同资助开发的用于学习活动设计的工具包——Dialog Plus Toolkit(DPT)等。在此基础上,国内的相关研究侧重于在线学习活动设计的研究。何伏刚、陈丽采用行动研究法探讨网络课程中学习活动的设计方法和策略;徐宁等人分析了学习活动设计的现状,从学习活动与资源整合应用的角度探讨了学习活动设计的基本模型。关于学习活动设计的实践现状主要是通过协作型、探究型、情境型、小组形式、讨论式等类型针对某一具体学习活动类型进行设计的研究。王菊在远程小组合作学习概念的基础上设计了现代远程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框架。但是,对于开放教育教学设计的在线学习活动研究,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方面成果都较少。本文试图在此研究基础之上,在开放教育领域尝试采用在线学习活动引领的教学设计。

二、开放教育在线学习活动设计要素

学习活动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要素构成的。设计学习活动首先应明白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杨开城认为,学习活动的主要要素包括学习目标、学习任务、操作步骤、交互形式、成果形式、角色和职责规划监管规则、评价规则等。学习目标决定学习任务,学习任务制约其他各个要素。开放教育虽然采用在线教学形式,但是其学习活动的设计要素与传统形式的教学设计中学习活动设计要素既有共性,亦有其自身的特色。结合开放教育特点,在线学习活动设计要素可进一步细化为在线活动主体、在线活动目标、在线活动任务、在线活动组织形式、在线活动实施流程以及修改完善等。

开放教育在线学习活动以活动主体(即学习者)为基础,结合学习内容制定活动目标,然后将具体的活动目标分解为具体可操作的活动任务;根据活动任务的特点,选择活动形式(自主学习或协作学习)。以上均属于在线学习活动的前期准备阶段。前期准备阶段思考成熟后便进入在线学习活动实施阶段,在线学习活动实施设计又进一步细化为活动环境、活动规则、活动流程和活动评价等四个步骤。在此过程中有不断修正完善的环节,体现了一般教学设计的思想。在线活动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如下。

(一)强调活动主体的特征

开放教育学习者是行为活动的主体。在线学习活动的设计必须以学习者为基础,了解有关行为活动主体的特征,如学习基础、学习风格、学习动机、学习能力以及工学矛盾等因素。活动主体的特征是后续流程的基础。

(二)明确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的作用是明确学习者参与学习的方向,衡量其学习的水平及标准。简而言之,活动目标是关于学习者在线学习活动完成之后能够做什么(或做得更好)的具体阐述。活动目标的制定应尽量避免使用诸如“知道、理解、掌握、认识到重要性”等抽象术语,建议使用“陈述、描述、举出实例、区分、表现出、展示出”等具体术语。活动目标一般直接继承于单元学习目标,无须再进一步细化。

(三)设计活动任务

活动任务与活动目标构成直接的因果关系。“学习任务是达到学习目标的手段”,“是将目标细化或具体化为一个有机关联的项目”。依据学习目标将学习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具体的活动任务,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转化过程。它需要教学设计者运用全部的生活经验与智慧。

活动任务通常表现为一系列有待解决的问题(或待完成的项目)。问题意味着一种认知冲突或价值冲突。有效的问题可以成为吸引学习者积极参与学习的动力源。由此可见,以在线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学具有问题驱动的本质,而要彰显这种本质就要想办法设计出有效的问题。具体的活动任务设计需兼顾学习者的基础及学科内容,循序渐进。“高质量的活动任务不但要将新知识和技能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技能联系起来,而且要在新的知识技能与学习者生活经验、实践领域以及学习者的兴趣点之间建立联系,以此促进学习者高级思维能力的训练”。

(四)选择活动组织形式

开放教育的在线学习活动的组织形式主要有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至于采取哪种在线学习活动形式,首先,取决于学习任务的要求。如果需要学习者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应尽量采用自主学习的形式;如果需要分组讨论或者分工协作,则可以选择协作学习的形式。其次,还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特征因素。对于学习动机较强或者学习氛围活跃的学习群体,协作学习可以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反之,只会使小组活动流于形式。教学平台的功能对协作学习的策略也有重要影响。普通论坛功能可以支持一般性的讨论,但对于辩论、协同写作、角色扮演这样的合作策略,则需要开发专用的功能。

目前,比较适合协作学习的教学平台是基于Moodlc的WiKi讨论区。协作学习的每一个学习过程痕迹都会有所记载,包括修改过程和最终成果。这对于比较注重过程学习的开放教育形式是比较有利的。但是,现在开放教育对于该平台尚处在开发阶段。目前,正在使用的电大在线平台只在课程讨论区组织协作学习,每个学习小组组长以新帖的形式呈现小组讨论的问题(项目),组员以跟帖的形式参与讨论,最终小组长总结小组活动成果。该平台对于协作学习的不足之处是,无法完全跟踪小组讨论的过程,更多的是呈现组员的学习成果,对于问题碰撞的火花和痕迹无法记录。

(五)设计活动实施流程

确定了活动的组织形式后,接下来就可以针对不同的活动类型进行详细设计。具体分为活动环境、活动规则、活动流程和活动评价等四个层面。活动环境包括活动平台的选择、学习资源内容及形式的选择等。开放教育目前使用的教学平台是电大在线,应充分利用电大在线现有的栏目设置。学习资源和形式的选择主要依据学科的特点以及学习者学习特征;活动规则主要涉及教师规则和学习者规则,具体来说就是,规定在在线学习活动中教师的职责义务,以及学习者参与在线学习活动应该遵守的活动职责和权力,完成任务的期限及奖惩措施;活动流程必须根据学习目标以及学习内容,设计具体可操作的活动序列,活动内容一般以问题或项目呈现,活动成果的呈现形式,活动时间的安排,在线学习活动的监管措施。活动评价是对参与在线学习活动的学习者活动过程和结果的考量,一般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主要侧重于活动过程,包括参与的积极程度、在线学习活动的时间等;终结性评价主要是对活动成果的评价,包括测试题的成绩、活动成果质量的高低的评价。

(六)修改完善

修改完善是对在线学习活动设计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修正的环节。这一环节贯穿活动设计的始终,实现了发现不足就能够及时改正的目的,保证了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开放教育在线学习活动实施流程设计

(一)在线导入

在线导人属于在线学习活动的热身环节。导人设计得合理有趣,有利于消除学习者参与活动过程的畏难心理,以及师生时空分离的孤独感,有利于吸引学习者积极参与。导入环节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学习者的自我介绍。在学习者自我介绍前,教师首先自我介绍。介绍的内容尽量不要板着面孔,要有亲和力,对于学习者的自我介绍教师应及时发出欢迎、鼓励的反馈。彼此熟悉之后,引导学习者了解课程介绍。课程介绍内容一般放在电大在线的“课程介绍”栏目,不是将课程介绍内容放在栏目下,任由学习者自主浏览,而是有针对性地引导学习者浏览。课程介绍中必须包含本课程的学习方式、在线学习活动的要求和奖惩措施,以及学习资源建设情况,让学习者对本课程的概况有个初步印象。

在线导人环节也有任务分配。学习者了解本课程的概况、学习方式以及资源建设情况后,结合自身的条件,构想自己本课程的学习计划。学习计划可以发至教师邮箱,但最好是在课程论坛提交,便于师生共享成果。

(二)分解在线学习内容

根据课程单元或章节甚至是学习模块的要求,将在线学习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任务的形式可以是一个个问题,也可以是一个个项目甚至是一个个操作。在线学习活动任务的设计以单元学习内容为依据,但必须兼顾学习者的基础。任务必须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教师要适时补充学习者恰需的学习资源。所谓恰需的学习资源,是指提供的资源是为了完成任务所必需的,学习资源是学习者的学习能力所能够驾驭的,不宜太多,也不宜太少,学习资源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既可以是文本资料,也可以是视频、音频资源。所提供的资源只是为了辅助学习者完成目前的任务。

(三)展示在线学习活动成果

在线学习活动成果一般分为形成性成果和终结性成果。在线学习活动成果的呈现形式,既可以是参与活动的过程,也可以是最终的成品,或者是两者的结合。对于开放性的学习任务,更多的是以学习报告或者是小组讨论结果的形式呈现,最好是在课程论坛以附件的形式提交,便于学习者分享其成果。而对于封闭式的学习成果,比如在线测试,只能在在线测试平台呈现,但是教师可以将优秀学习者的成绩在论坛公布,表扬先进,激励后进。

(四)评价在线学习活动

评价在线学习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判断学习者是否完成了学习任务,是否达到了学习目标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评价在线学习活动具有激励与约束的双重作用。对于学习动机较强的学习者,评价是激励性的,有助于强化学习者的成功体验和自信心;而对于学习动机较弱的学习者,评价则具有约束的功能,“强迫”学习者参与学习过程,达到最基本的学习要求。为了充分发挥学习评价的作用,在线评价应当客观、公正,同时,在线学习活动的评价成绩在课程成绩中应占有合理的比重,以使在线学习活动评价与其他学习评价(如终结性考试)有机结合,产生相辅相成的效果。无论是活动参与的过程,还是活动成果的展示,教师必须及时予以反馈。

(五)择机介入监管

开放教育更多采用的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倡导的是“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学习模式。没有“教师主导”,学习者很可能会迷失方向。但是,教师又不像传统课堂那样时时出现在学生的身边。教师主导在线学习活动贯穿于整个在线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主导的时机和方式是学习者恰巧需要的时候,这也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开放教育“学与教”的模式所决定的。教师监管的内容包括在线学习活动的引导、在线学习活动过程的监督、疑难问题的解答、在线学习活动的评价等。

四、开放教育“大学英语”在线学习活动实施案例

“大学英语”(针对不同的专业设置,教育部的网考课程“大学英语”分为A、B、C三级,本文专指“大学英语”B级)是教育部针对网络院校的非英语专业本科学习者设立的统考课程,由于开放教育学习者英语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学习者学习积极性不高,面授辅导课到课率低,有的开放教育办学单位甚至取消了“大学英语”的面授辅导,因此在线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以在线学习活动为引领的在线教学设计不失为一种新的尝试。

(一)设计活动目标

本课程是教育部的统考课程,属于应试教育。学习者的英语基础比较薄弱,更多的是希望在线学习内容能更接近网考试题。教育部对“大学英语”网考下发了教学大纲,但教学大纲过于笼统。根据在线学习活动目标的设计方法,对教学大纲规定的考试模块予以分解,分解为更具有可操作性的在线学习活动目标。

1 交际用语。根据大纲的要求,考生应掌握日常生活常见情景中的基本交际用语。活动的目标:一是区分不同的交际用语类型;二是按类别搜集交际用语并熟记。

2 阅读理解。根据大纲的要求,考生应能读懂与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相关的不同类型的文字材料,阅读速度为每分钟50个单词。考生应能理解主旨要义,理解文中具体信息,根据上下文推测生词词义,进行有关的判断、推理和引申,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或态度。活动的目标是:区分不同阅读理解题型;链接对应题型的阅读方法和解题方法;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和解题方法完成模拟题上的18篇文章的试题。

3 词汇与结构。根据大纲的要求,考生应认知3000个单词,并熟悉掌握其中的1800个单词及其基本的搭配;考生应掌握基本的英语语法知识,并能在语言活动中较正确地加以运用。活动的目标是:背诵指定的词汇表;区分不同考题的出题技巧;归纳语法规则;运用语法规则练习巩固。

4 完型填空。大纲尚未对此做出明确说明和要求。但根据该题型的试题及解题技巧,设计活动目标为区分单词类别,根据此类特性组成句子。

5 英译汉。大纲要求,考生将难度适中的英文句子翻译成中文。考生应能对英语原文有准确的理解;做到译文通顺、达意。活动的目标是:厘清英译汉技巧分类;按照翻译技巧将模拟题的翻译试题分类;运用技巧翻译专项练习。

6 写作。大纲要求,考生应能写出长度不少于80词的常见应用文及一般的叙述文、说明文或议论文。考生应能较正确地用语法、词汇、拼写、标点进行表达;基本做到内容切题,结构严谨,条理清楚。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进行有针对性的写作。活动目标是:区分英文作文的分类;将模拟题的作文范文分类;运用写作技巧设计制定作文框架;将作文框架补充完整。

(二)设计在线学习活动流程

“大学英语”课程在线学习活动遵循开放教育在线学习活动设计流程,课程介绍放在电大“课程说明”专栏,同时增加了学习指导内容。教师介绍放在“教师介绍”专栏,学习者的自我介绍在“课程论坛”呈现。活动内容的设计,依据活动目标,结合《大学英语》辅导教材的9套模拟试题内容,兼顾学习者的学习特点,整合了相关题型的解题技巧和专项练习等学习资源,形式分为文本资源和视频资源,学习资源分阶段、分批次分别上传在“课程辅导”专栏,同时在课程讨论区有活动任务的提醒,以精华帖的形式置顶。活动形式根据活动内容的要求,分属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成果呈现形式主要是学习计划、学习报告、小组讨论报告和专项在线测试题。除了专项测试题,所有成果都通过课程论坛以附件的形式上传。

1 导入。活动任务:一是阅读本课程的课程说明、学习指导及教师介绍,熟悉本课程的学习资源及学习环境;二是自我介绍。活动形式为自主学习。活动时间为一周。成果呈现的形式是课程论坛发新帖。

2 交际用语。活动任务:一是阅读(观看)交际用语的分类标准及解题技巧的文本资料(视频讲座),活动形式为自主学习;二是按类别分类模拟题交际用语,活动形式为协作学习;三是搜集交际用语并熟记,活动形式为自主学习。活动时间为三周。成果呈现的形式是论坛讨论及在线测试。

3 阅读理解。活动任务:一是阅读(观看)“阅读理解”阅读及解题方法的文本资料(视频讲座),活动形式为自主学习;二是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和解题方法完成模拟题中的18篇文章的试题,活动形式为协作学习。活动时间为三周。成果呈现的形式是论坛讨论及在线测试。

4 词汇与结构。活动任务:一是阅读(观看)词汇与结构解题方法文本资料(视频讲座),活动形式为自主学习;二是按词类、句法归纳语法规则,活动形式为协作学习。活动时间为四周。成果呈现的形式是论坛讨论及在线测试。

5 完型填空。活动任务:一是阅读(观看)完型填空解题方法的文本资料(视频讲座),学习形式为自主学习;二是复习词类的划分及句法作用,学习形式为协作学习。活动时间为二周。成果呈现的形式是论坛讨论及在线测试。

6 英译汉。活动任务:一是阅读(观看)英译汉技巧的文本资料(视频讲座),学习形式为自主学习;二是按照翻译技巧将模拟题的翻译试题分类,学习形式为协作学习。活动时间为二周。成果呈现的形式是论坛讨论及在线测试。

7 写作。活动任务:一是阅读(观看)写作技巧及英文作文分类的文本资料(视频讲座),学习形式为自主学习;二是将模拟题的作文范文分类,学习形式为协作学习;三是运用写作技巧设计制定作文框架,学习形式为自主学习;四是将作文框架补充完整,学习形式为自主学习。活动时间为三周。成果呈现的形式是论坛讨论及在线测试。

(三)评价与反馈

对于课程论坛的学习者发帖,一般应在24小时内及时予以回复。每周选择一天实时在线与学习者互动,实时解决在线学习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对在线学习活动参与较为积极的学习者,每周评出希望之星,提出表扬;学习者在线测试的成绩,在提交成绩结束三天内,在论坛公布成绩,同时公布试题正确答案及题解,便于学习者及时核对,查漏补缺。

第5篇

[关键词]在线学习 开放教育 引领式 任务型

[作者简介]李华(1977- ),女,浙江杭州人,浙江广播电视大学萧山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工程自动控制。(浙江 杭州 311201)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2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基于Automation Studio的PLC项目式教学研究――以电大开放远程教育为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CG395,项目主持人:李华)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0-0185-03

目前,通行的在线学习模式主要有自主式、引领式两种,自主式在线学习是指学习者自行利用网络媒体,运用和调控自己的元认知、动机和行为进行网络课程的学习。这种模式对学习者的自主性要求比较高。引领式在线学习是在教师的引导和带领下,学习者在特定的时间内有目标、按计划地学习指定的在线课程内容,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性学习活动是在线课程的主体,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在这种学习模式中,教师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习者利用多样化的在线学习资源进行在线学习,同时鼓励学习者通过讨论、协作,积极思考、分析问题,以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师如何引导学习者自主学习、如何提供优质学习资源是能否开展好开放教育在线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基于此,本文提出开放教育任务型在线学习模式,其核心是把课程学习目标设定为一个总任务,并将目标以层层推进的方式把总任务分解为多个相应的子任务,从而引导学习者一步一步深入掌握进而熟练运用学习的知识,最终达到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一、开放教育任务型在线学习模式构建的必要性

(一)现行教学方式缺乏驱动力,学习者仍处于被动地位

当前电大施行的以“面授+在线学习”的方式开展开放教育教学活动,强调以教师为主体进行定期集中面授、辅导、答疑,课程教学活动完全按照任课教师的计划开展,同时只是要求而非硬性规定学习者必须要在面授辅导时间之外利用网络进行在线自主学习。电大系统的多媒体支持服务平台向广大学习者提供了视频课件、PPT等学习资源,无法参加面授的学习者可利用在线学习平台进行自学,课后再完成形成性考核作业以强化对知识的理解。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占据主体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且学习者利用多媒体进行自学的能力不足。

(二)教学平台发展滞后,缺乏师生间全方位互动

开放教育在线网络教学平台的发展经历了三代:第一代是以技术为主导的单向传递的网络教学模式,第二代是以教学论为主导的双向互动的网络教学模式,第三代是以网络教学为主导的全方位的网络教学模式。目前的网络教学平台仍停留在依靠技术人员设计和开发网络平台,教师对课程内容(包括PPT、视频课件)、网上讨论(主要是BBS)等进行管理的第二代。这种平台在灵活性、互动性、学习功能、评价功能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不利于学习者利用网络平台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互动式协作学习。

(三)学生基础薄弱,地域分散

目前就读电大开放教育的学习者一般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学习者越来越年轻化。在校学习者别是专科学历学习者,大部分是因为当初没有把握好学习机会,失去了进入普通高校深造的机会,自学能力不足,且对纯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不大。二是学习者主要来自企业生产经营第一线。学生希望通过开放教育学习,在职业技能上获得提升,在理论知识上得到补充。三是学习者地域比较分散。随着城市的扩大和生源的乡镇化,开放教育的学生越来越分散,要这些在职人员在下班后从工作地赶到学校参加面授课学习确实存在一定困难。

(四)无线网络终端的多功能化和普及化

无线网络的快速发展,使其在教育方面的功能和普及得到了极大提升。手机作为无线网络信息使用端除了具备电话的功能,多功能性、智能化更是现代手机的共同特征,为任务型在线学习提供了物质条件。根据《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底,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由74.5%上升到了81%,显然手机已经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因此,把手机作为开放教育学生的学习工具亦是必然趋势。

二、如何构建任务型在线学习模式

(一)任务型在线学习模式的构建理念

1.任务驱动,激发兴趣。任务型在线学习根据课程总教学目标制定总任务,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总任务,设定多个学习子任务,通过各个子任务的逐步实现,达成总任务的教学目标。各子任务按知识层次层层推进的方式划分,以反映知识的阶梯性上升趋势,既体现了课程的完整性,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每个子任务包括任务目标和学习目标,任务目标可以是一个案例的分析,也可以是理工类课程的一个功能的设计实现,如一个程序、一张设计图等;学习目标则是学习者对与本任务相结合的理论知识的掌握,包括概念、例题、案例示范等。

2.全程监控,适时引领。开放教育学习者由于家庭、工作等客观因素,尽管学习意愿强烈,但在学习时间和学习进度的自我调控方面,却缺乏系统的方法和策略。因此,教师要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进行规划、引导、监督和辅导。在任务型在线学习模式中,教师对学习者的引领将围绕任务进程展开,在任务的不同阶段,教师将为学生推送相应的学习资源和任务,学生则需要在指定时间内发挥自我能动性,自由安排时间和进度进行学习。

3.协作学习,共同提升。开放教育学习者的在线学习过程是孤独的,为了帮助学习者顺利完成任务,教师可对学习者进行分组,组建协作学习小组,共同承担学习任务。在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通过沟通、交流、分享,集思广益完成任务,博取众长,以团队形式拓宽知识面。

(二)任务型在线学习的实现方式

任务型在线学习模式是以任务为主线整合学科知识体系,与一个个项目任务结合,围绕任务展开教学。该学习模式中教师与学习者的关系和角色如下图所示。

1.以任务为主线进行教学资源设计。任务型在线学习模式要求教师结合成人在职学习者的特点,将全部教学内容化整为零,通过把教学内容植入若干学习子任务,分阶段完成总的教学任务。因此,教师要制订一个总的教学计划,将学习分为若干阶段,每个阶段的教学围绕一个子任务展开,任务设定既要能体现学科的完整性,又要呈现一定的阶梯性。学科理论知识将与对应子任务结合起来,使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在一次次子任务完成的成就感中得到保持和激发。

为了让学习者能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教师可将相应的理论知识做成10分钟左右的微课视频。被颗粒化了的微课设计,一方面,有利于学习者充分利用琐碎时间学习;另一方面,学习者可以在较短时间里掌握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点,提高了学习的成就感和积极性。但是,教师要在短短几分钟时间内将知识点内容讲清楚、讲完整,就要花费更多的精力来准备教学课件,所以,该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以任务为主线进行信息推送。在任务型在线学习模式中,教师要以任务为主线对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导入、修改、推送和管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按照设定的教学总目标和教学计划,结合成人学习者的学习特点,按阶段周期性地将学习任务分配给学习者,并将设计、制作好的微课资源导入学习平台或通过QQ群邮件的形式发至学习者的邮箱。学习者可以轻松获取该微课资源,且该资源可在手机、PAD等移动设备上播放学习,真正做到了随身、随时学习。

另外,教师需在学习平台上和管理几类综合信息,其中包括课程主题、师资情况、学习目标和考核标准等基本课程信息,及学习资源推送通告、课程教学通知、学习进度公告等。学习者进入学习平台后,可查看教师的各类信息,还可以在个人信息管理模块对信息进行整理和标记。

3.以任务为主线进行教学管理。任务型在线学习的教学管理包括下达任务、指导小组完成任务、回馈与答疑等。子任务分配后,教师可以利用各类交流工具,指导学习者开展小组协作。小组协作中,学习者通过一对多信息、一对一小纸条交流、群组在线讨论等交流方式,共同协作完成学习任务,最终将任务成果上传于平台展示,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教师对学习者提交的任务结果进行点评和总结,并给出建议性改进意见。整个任务型在线学习过程在教师引领下有序进行,使学习者运用所学知识点进行分析或设计的能力在执行各个子任务的过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4.以任务为主的评价机制。任务完成后,由教师、学习者本人和小组成员进行评价,形成最终的任务学习成绩,具体安排如下表所示。

通过教师、学习者和小组成员的评价,全面体现了学习者在项目任务学习和设计中的综合表现,促使学习者在一次次项目任务的完成中逐步提升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

(三)任务型学习模式的实现保障

1.资源保障。网上学习资源不足仍然是目前网上学习的主要障碍之一。教师可以整合、组建学习平台的学习资源,包括对各类学习资源和各类教学媒体的整合。对各类教学资源的整合主要是对开放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已有网络资源的整合。对各种媒体的整合包括对文字材料、视听材料及各种多媒体学习材料的整合,使学习者的学习更加灵活、丰富和有效。

任务型在线学习模式的一大特色是将学习资源以微课的形式呈现。但是,由于微课是近几年才产生的教学资源设计方式,所以现有资源非常有限,特别是整门课程的完整微课资源非常少,因此,需要各院校甚至教育部门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组织一定的教学团队来制作课程微课资源。

开放教育学习者的学习属于经验式学习,教师在学习任务的设计上,可以从学习者的问题入手,甚至直接由学习者提供项目任务,促进学习者的思考和互动。当学习者感到学习内容能适合职业需要、促进其职业技能提高时,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开放教育的任务型在线学习中。

2.互动保障。基于任务的在线学习要求学习者与学习内容、学习者与教师、学习者之间不断开展互动,这就需要良好的互动学习平台来支撑。因此,必须开发一个功能全面灵活、互动合作畅通的一站式的网络教学服务平台。

此外,大部分开放教育学习者(特别是专科生)都存在没有良好学习基础和学习方法的问题,需要教师为其提供良好的学习辅导和支持。如学习时间的管理、网上学习的方法、更多的学习互动以减少学习的孤独感等,使学习者在与教师和同学的互动中保持学习热情。教师还要努力发掘每位学习者的专长,引导学习者通过互动分享彼此独特的工作经验和知识。

3.师资保障。在任务型在线学习模式中,教师扮演了三种角色: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学习过程的“导师”、实践环节的“教练”。所以,开放教育教师除了要具备教学能力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程度的现代教育技术,具备一定的在线学习资源设计、整合能力及评价、推荐能力。另外,基于任务的在线学习要求教师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以便指导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学生。所以,学校必须建立“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按照专兼结合的原则整合教师资源:一方面,要通过加强校企合作给教师提供平台和时间的支持,鼓励在职教师去企业实践,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的同时,提升自身的实践经验,实现双赢。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吸引如高校联盟、行业联盟中的教师和技术人员参与开放教育的教学,保证任务型在线学习的顺利开展。

三、结论

任务型在线学习模式从学习者的职业需求出发,通过任务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通过微课资源的推送,突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通过教师与学习者之间、学习者相互之间的互动,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为开放教育开创了一种新的学习模式。相信通过该任务型在线学习模式的推广,开放教育基于网络的在线学习将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罗刚,张琴珠.网络自主学习课件的动机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2(10).

第6篇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医学教育;纯在线教学;低视力学;以人为本;自主学习能力研究

生教育是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最高等次,研究生教学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大任务,在整个国家教育体系和人才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加强管理,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1-2]。研究生群体的特点是已经接受过大学的通识教育,具备一定专业基础和独立学习研究能力,所以研究生教育强调专业性、开放性、研究和探讨性,激发学生思维和独立学习、研究能力。教学过程中老师起指导和启发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临床医学是一门以人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医学以人为本的属性决定了高等医学教育课程量大、学制长以及精英教育的特点[3-7]。医学也是一门不断发展的科学,即便是在医学高度发展的今天,仍然有很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不明确,诊疗技术和手段日新月异,这一属性决定了医学工作者需要终身学习,所以临床医学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医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我提高的能力,以便他们在学校外学习过程中仍能不断进行自我督促和自我提高。医学专业的研究生的培养,应更加注重“人”的培养,注重他们学习能力的培养[7-12]。认知心理学主张将学习者本身的主观认知加入学习的要素,社会学习理论更将学习的焦点从个体本身扩大到包含他人的整个社会情境,强调学习是在环境、学习者、认知行为三个要素的互动下进行[13-15],所以教学成果不仅取决于教学方法和教师的备课、授课行为[16-17],学生因素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要积极采用可以促发学生自律性、主动性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传统的医学教育往往以传授知识为主,大量的临床医学知识直接由教师传授给学生,学生以被动接受为主,这样的教学方式显然已经明显阻碍医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个人素质的发展。医学教育的另一矛盾,医学课程即便已经非常繁重,仍然不足以支撑学生的终生成长。随着医学的发展,医学教育也随之面临更大挑战,现阶段医学教育所投入的时间已经达不到实际所需要投入的时间。在医学院校教育中,基本医学理论教育已经占用了几乎全部的时间和课程,很难再安排额外的时间来学习专业领域的最新进展、新的诊疗技术、最新研究等[9,18]。医学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和要求、高等医学教学存在的问题,让线上医学教育的发展成为可能。

1线上教学特点在

互联网高度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要求逐渐明朗的今天,普及在线教学的必要性日趋显现。线上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学生可以极大发挥自主性,其自主学习、探索式学习、讨论式学习的特性可以提高教学效率,避免线下教学方式中所有学生的教学进度、教学地点“一刀切”的弊端,可以极大避免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教师有更多时间和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沟通,也有更多时间进行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创新[11,18-20]。线上教学方式有混合线上教学和纯线上教学两种常见方式。混合线上教学在线上教学方兴未艾、师生角色仍在适应的当下具有一定优势;然而在教师没有明确划分线上、线下教学内容的情况下,线上教学容易沦为线下教学的副本,增加学习任务,降低混合教学的体验和成效,纯线上教学则可以避免这一问题。学校可以依据教师水平、学生特点和课程特点,有选择性的规划不同的线上教学方式,在理解力强、自主性高的学生群体中可以优先选择纯线上教学方式。

2医学在线教学发展的必要性

医学研究生教育面临的两大通性问题,一是需要兼顾课程学习、课题研究以及临床实习[21],二是需要兼顾医学基础知识储备和实时更新前沿知识。线上教学的开展,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现实问题。线上资源的利用让学生随时学习成为可能,提高了学习便利程度。在线教学还使得远程教学成为现实,门诊和病房的实战、学术会议均可以通过线上平台让在不同地方的学生抓住转瞬即逝的教学资源。另外,医学是一门经验性特别强的科学,名医名师资源尤为珍贵[3],线上教学资源借助它的扩容性和传播性特点,可使全国乃至全球学生受益,名医名师资源就在身边,打破空间限制[11,20]。目前国内医学在线教育已得到极大推广,越来越多的教师接受线上教学方式[22]。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的学生教育,涉及眼科和视光学基础知识、学科前沿进展和眼科技能操作教学,以及医学人文教育、创新能力的提升和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学院研究生教育的课程设计以培养未来眼科医生为目标[8],学院医院高度重视线上教学资源的建立和开发,拥有众多线上教学平台。浙江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以下简称浙江省在线课程平台)的《低视力学》课程,就是众多线上资源之一。

3《低视力学》的教学特点和线上资源平台的建立

3.1《低视力学》的教学特点《低视力学》是研究低视力流行病学、检查、康复、研究有关的理论以及临床技能的学科,是眼视光专业一门重要的临床专业课程。《低视力学》的授课对象为眼科专业学生、已经走向工作岗位并有意向开展视觉康复工作的视光师、眼科医师以及相关眼科从业者,在校授课对象为研究生、四年制本科生以及三年制专科生。教学目标因授课对象不同而异,研究生需要全面掌握低视力康复的科学规范,三年制以及四年制学生是未来眼科技师或其他眼科从业者,需要重点掌握技术性操作。由于《低视力学》临床实践属性强,开课时机通常设在毕业前夕,此时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和实践储备。教师团队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研究生对于低视力学知识的接受度、思辨能力和动手能力均明显优于其他学生,有增加额外新进展内容的需求,而低年级学生的绝大部分课时则用于基本知识的传授。基于此,低视力学教师团队积极开展线上教学,充分发挥不同年级学生的优势,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3.2《低视力学》线上资源平台的建立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低视力教师团队利用浙江省在线课程平台,搭建了《低视力学》线上教学资源,课程设计包括线上课程资料、线上反馈和线上讨论三个板块。课程视频时间均约10~15分钟,符合注意力集中规律,视频形式多样,包含讲解、实景、访谈式等多种方式;对于有些生涩难懂的助视器光学原理和检查步骤,采用可视化、生动形象的视频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目前浙江省在线课程平台上的《低视力学》课程在我院已经以混合线上教学的方式试用两个学年,学生反馈良好。3.3《低视力学》纯线上教学方式的试用和探索2020年是检验“视觉2020全球视觉行动”成果之年,这一写在《低视力学》教科书里的目标转眼已来到眼前,教学团队也积极开展教学改革,试行纯线上教学方式。《低视力学》开展纯线上教学面临的问题是学生年级跨度大、接受能力参差不齐,教师团队根据平台特点、学生特点以及学科特点,以“教会、学懂、弄通”为目标,利用浙江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钉钉、微信等平台,开展“多元化、多形式”的低视力学纯线上教学方式。浙江省在线课程平台的优点是师生可以充分发挥各自主动性,缺点是师生只能通过讨论区进行互动,低年级学生的教学成效难以保证,故而在教学过程中,除外使用开放课程共享平台,还开放微信以及钉钉在线答疑,解决自学困难。在纯线上教学方式尚不完善之时,“多元化、多形式”纯线上教学是一个应急选择,多种不同平台共同使用可达到优势互补,另外在流量大和平台不稳定的情况下,可以错峰使用不同教学平台,提高教学效率。课程期间师生反映良好,参与度高涨(表1),期末成绩均良好,但研究生班级成绩明显优于本科班级成绩(表2)。

4在研究生中率先开展《低视力学》纯线上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医学研究生群体已具备一定基础知识,自主学习能力强,《低视力学》属于临床课程,开课的时学生面临临床实习,理论学习时间严重压缩。纯线上教学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允许学生根据各自情况自主安排上课时间,对于低难度知识点可以加快学习进程,当遇到难点、重点内容也可多次学习。没有了课堂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临床和教学更容易平衡。此外,线上教学资源有视频和动画,可视化资源极大提高理论课和实验课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终生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独立人格,是高等医学教育比传授医学知识更为重要的教学目标。线上教学可以促进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计划安排能力、与人沟通与协作能力。在“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下,在“以人为本”的医学人文教育要求下,线上教学的全面开展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以精英教育为要求的研究生教育,更应该注重开展纯线上教学方式。温医大眼视光学院《低视力学》经过2年的混合线上教学方式以及纯线上教学方式试用探索,低视力教师团队对于线上教学已具备一定的经验。纯线上教学反馈环节发现,经过自主学习,低年级学生的问题数量明显多于研究生,在没有直播平台补充教学的情况下,教师需要花更多时间向低年级学生解释知识要点。基于以上思考,可以率先在研究生中教学中开展《低视力学》纯线上教学方式。基于纯线上教学方式的试用和探索,理想的线上教学平台应该兼具慕课优势和钉钉/超星等直播平台的实时对话优势,实现自主学习和可视化的讨论目的。在没有理想线上平台的条件下,利用多元化线上平台,将更有利于提高纯线上教学质量。

5《低视力学》纯线上教学应用前景

纯线上教学存在教和学分离的情况,教学质量的监控更加重要,纯线上教学方式的开展需要谨慎考虑和选择。即便如此,纯线上教学仍然存在广阔的应用前景。面向在校学生的纯线上教学方式成熟之后,可以面向所有具有专业学习意向的医务工作者开展线上继续教育、面向普通群众开展线上科普。我国“十三五眼健康规划”大力倡导发展低视力康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眼科医师、视光医师有提高视觉康复知识的需求。线上教学模式的不断发展使得线上继续教育培训班的开展成为可能,线上培训更容易邀请到全球范围内顶尖低视力专家,使得更多眼科从业者不出家门、不耽搁临床工作就可以享受高水平的低视力培训;同时线上低视力培训的开展有望加速我国视觉康复工作的普及。“上医治未病”,疾病预防比治疗具有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近年来线上科普也已逐渐常态化,然而纷繁复杂的科普贴和短视频,让普通群众无法区分真实性和可靠性,如果专业的线上教学平台能够开辟线上科普板块,将能够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简而言之,在医学研究生中开展《低视力学》纯在线教学方式是必要的、可行的,值得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2020-06-10]

[2]于菲,陈子顺,杨伯军,等.创新能力培养目标下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8(3):112-113.

[3]王雁,邵建林.老年患者麻醉临床带教中的人文理念[J].继续医学教育,2019,33(3):71-72.

[4]翁桂丹,邱秀华,林晓珊,等.临床医学专业“5+3”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9,18(3):277-280.

[5]毕晓艳,李亚平,肖水源,等.我国八年制医学教育课程设置的比较与启示[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25(6):832-834,864.

[6]刘玉村.医学教育回归精英教育之路[J].中国卫生,2017(5):47-49.

[7]荣虎只.医学伦理学视域下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道德培育路径[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8,31(11):1473-1476.

[8]李世瑾,周榕.MOOC环境下学习者持续学习意志的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8(14):12-16.

[9]付宇翾,鞠莉莉.第二课堂通过多元化教学方式弥补传统医学教育的不足[J].继续医学教育,2017,30(10):39-40.

[10]肖凤,胡煜辉,王霞,等.临床医学专业PBL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8,20(2):105-107.

[11]马旭光.试论线上教学的优势特点及实践应用的关键问题[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27):120-121.

[12]赵林静,靳艳,郭志坤,等.以培养卓越医生为导向的多学科融合PBL课程教学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9):53-54.

[13]刘智,杨重阳,刘三女牙,等.SPOC学习者认知行为及序列模式的差异性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9,25(2):44-52.

[14]赵云洁.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视域下名人传记的榜样效应研究——以大学生的成长教育为视角[J].大连干部学刊,2017,33(8):53-56.

[15]张婷.基于认知行为理论的大学生网络素养缺失与提升[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7,32(6):24-26.

[16]杨文阳.学习者对远程学习、数字化学习与在线学习环境认知差异的实证研究[J].数字教育,2020,6(2):44-49.

[17]彭海蕾.在线教育教师行为与学生学习效果关联度研究[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5(4):109-115.

[18]莫志浩.基于在线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J].教育观察(上半月),2017,6(13):84-86.

[19]陈睿.国际中文教育新模式——在线中文教学[J].大众文艺,2020(7):237-238.

[20]王冠.移动互联网下在线教育的优势劣势以及未来发展探讨[J].魅力中国,2019(7):165-166.

[21]张丽霞,刘林.循证医学教育在血液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J].重庆医学,2018,47(34):4431-4432.

第7篇

关键词: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自主化学习;在线学习;互联网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 (2007) 24-0023-03

1“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

汇编语言是一门面向处理器的低级语言。该课程一方面配合“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和“嵌入式系统”等课程,为自动控制等与硬件相关的应用领域提供基础知识;另一方面作为“操作系统”及“编译原理”等课程的程序设计基础,从软件角度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加强学生的高级语言编程能力。

目前在大部分院校该课程的教学模式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课程讲授环节,以主讲教师授课作为主体,辅以课后作业、定期答疑;在实践环节,根据课程的进度,配置相应的上机实验。从多年的教学实践的结果来看,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基本可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基本掌握Intel 80x86系列处理器的指令系统和汇编语言,能够运用学到的汇编语言知识开发一些简单的应用程序。但随着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信息化、网络化教学技术的不断成熟,特别是学生自主化学习的理念不断加深,引发了我们对当前教学模式以及考试方法的思考。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对计算机的组织结构,特别是计算机的指令系统有一定的了解;该课程所教授的知识,不是单纯的理论知识,必须要求学生进行上机实践操作,这样才能更加熟练地掌握这门语言。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也不可回避地暴露出与这门课程的特点所不相适应的弊端,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

(1) 由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较C语言等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更加烦琐,并且与硬件关系密切,因此使得学生感到学习这门课程有一定的难度。

(2) 课时的紧迫与学生课业负担较重产生矛盾,使得学生学习不够扎实,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3) 答疑时间太为固定集中,有时可能与学生的时间发生冲突。

(4) 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过少,教学计划与学生实际的学习进度不相一致。

当然以上几点也可能是在许多其他课程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通病,但在“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这样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中就显得尤为突出。这也就迫使我们朝着学生自主化学习的方向不断探索、不断前进。

2学生自主化学习的研究

顾名思义,学生自主化学习就是把教学的主动性从老师那里拿回到学生手中。具体地讲就是改变传统的教师主讲的教学模式,将学生被动的听课模式转变为学生自主地学习。这样可以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自由支配自己的学习,提高学生的主动实践、积极思考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必须指出的是,这种自主化学习的方式在教育界曾多次提出,但收效极佳的还未见到。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 自主化学习留于形式,最终导致自主化学习变为了不学习

目前,有些课程推行所谓的学生自主化学习的教学模式,其实是把教学的一切任务都推给了学生,老师也不闻不问,最后象征性的考试了事。这样的教学不但起不到提高学生自主化学习、主动实践、积极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反而在学生中滋生了浮躁、涣散的学风。这种做法是极不可取的。

(2) 自主化学习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持,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如果教学过程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持,自主化学习的学习模式也是很难推行的。其相应的技术支持应包括在学校构建一个用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在线学习平台,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课程教学计划、课程进度安排、课程学习目标、课后作业布置以及在线答疑等系统。这样才能为学生的自主化学习提供物质上的保障。

北京工业大学在学生自主化学习方面也有过积极的尝试。在“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开发了校园网学生在线学习子系统。利用该系统可以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作为学生在线学习的辅助指导,为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及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因此,在“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借鉴“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教学经验,并不断完善,最终实现全面的学生自主化学习的过程。

3应用校园网在线学习及考试系统实现学生自主化学习

教学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无纸化长期以来一直是我们研究的对象和目标。也是实现学生自主化学习的物质基础。它不但可以提高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的能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北京工业大学正在研究、开发并完善“校园网在线学习及考试系统”。利用该系统,可以很好地实现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信息化及网络化。此系统是实现学生自主化学习的物质基础和实践平台。虽然该系统尚处于试验阶段,功能尚不完善,但它对于最终实现学生自主化学习是一个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

校园网在线学习及考试系统的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该系统的实现可以把课程的学习、课后的作业练习、疑难问题的答疑及最后的考试等教与学的工作环节都放到互联网上完成。

图1 校园网在线学习及考试系统总体结构图

从图1可以看出校园网在线学习及考试系统采用基于网络架构的B/S模型建立。服务前台共分为四个功能模块,每个功能模块提供一种特殊的服务。

(1) 在线课程学习模块:利用该模块教师可以在每个学期的开始,为学生制定一份详细的学习计划,学生根据计划的安排和本课程的教学要求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的学习。教师可以按阶段把当前应该掌握的知识以及应该完成的学习进度以消息的方式提示给学生,以便学生自己掌握好学习的进度。这种模式可以把只有教师教、学生被动学的教学模式,转变为由教师制定学习计划、让学生自己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在线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这样每个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自由选择、合理安排“上课时间”。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化学习及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在自己的主动探索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解决问题。

(2) 在线作业模块:本模块旨在通过网络平台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及上机实验,学生可以通过该模块在线提交作业及上机实验结果,教师可以及时检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以督促学生进行主动学习。

(3) 在线答疑模块:一个合格的在线学习系统必须包含在线答疑模块。在线答疑模块为教师和学生、同学和同学之间提供了提问、交流、切磋的平台。在线答疑平台是一个论坛形式的公共平台,它的功能主要是由学生在线向教师提出课程学习中的疑难问题,由教师定期予以回复。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这个平台的功能远大于此。学生们不但在在线答疑平台上提出了许多很好的问题,而且同学之间也可以进行丰富的交流。有时,不用等到教师给出问题的答案,同学之间就已经把问题解决了。因此,这个平台真正成为了教师、同学之间进行交流、传授知识、切磋技艺及发表心得的纽带。

(4) 在线考试模块: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可以通过在线考试模块来考察学生对相应课程的学习掌握情况。通过Internet/Intranet实现网上考试,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具体实现,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网络进行在线考试的模式是对传统的考场考试方式的延伸,它可以利用网络的无限广阔空间,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考试。该模块的实现,不仅可以实现自动化组卷、阅卷及考务工作的全自动化管理,为实现考试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实现考教分离及进行大规模的考试提供相应的支持,而且可以有效地利用校园网的软硬件资源,使其发挥最大的效力,更好地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也为检查学生进行自主化学习的效果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

4结论

本文通过对学生进行自主化学习方法的探讨和研究,提出了关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进行自主化学习教学模式的方案。详细介绍了北京工业大学校园网在线学习及考试系统的基本构架、部分已实现的功能、系统的整体构想以及该系统对学生进行自主化学习的具体帮助及技术上的支持。

通过对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自主化学习教学实践的研究,可以看到为了更好地实现学生的自主化学习,教师不仅需要研究各种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而且需要利用先进的现代化网络技术,进一步完善教学及实践方式,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协助学生进行自主化学习。自主化学习教学方案的实施,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我们期望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自主化学习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能够为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些积极的探讨和有益的经验。

参考文献

[1] 梁峰. 多媒体校园网系统探讨[J]. 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2005,(4).

[2] 易小琳等. 基于EDA平台的计算机系统硬件课程虚拟化实践的研究[J]. 中国大学教学,2005,(7).

[3] 易小琳等. 网上计算机系统虚拟实验室的研究[J]. 计算机工程,2002,(11).

[4] 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易小琳(1959-),女,高级工程师、计算机系统结构教研组主讲教授,硕导,目前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系统结构及嵌入式系统。

鲁鹏程(1976-),男,讲师,计算机系统结构教研组教师,博士,目前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系统结构及嵌入式系统。

周巍(1982-),男,研究生助教,目前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系统结构及嵌入式系统。

杨峰(1984-),男,研究生助教,目前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系统结构及嵌入式系统。

联系方式

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北京朝阳区平乐园100号,100022,易小琳

E-mail:

第8篇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内在线教育规模迅猛发展,在线教育课程模式呈现多样化,本文从技术管理、学习任务、社会交往三个维度对基于Moodle平台在线学习环境创设进行探讨。

【关键词】

在线教育;moodle;在线学习环境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的重视和职业发展压力使得教育需求日益提升。在线教育利用网络互动多媒体服务提供更优质的学习体验,在大数据技术支持下可为学生定制个人化学习方案,提高学习者之间的互动性,并突破了传统教育资源配置和时间的限制,使用者搜集、存储与处理数据变得更加简单易行、数据解读与反馈的交互也更加深入,做为传统教育的补充和提升,国内在线教育迅猛发展。(图1)

规模扩大的的同时,在线教育在课程模式上也形成多种模式,有的以教课讲授为主如可汗学院,有的以文档和多媒体自学为主如百度文库,有的以在线学习过程为主如魔灯(moodle)、慕课(mooc)等,本文以在线学习过程为主的魔灯模式进行探讨。

Moodle(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是模块化面向对象的动态学习环境的缩写,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而开发的课程管理系统,是一个免费的开放源代码的软件,用来建设基于 Internet 的课程和网站的软件包,Moodle 平台依据社会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即教育者(老师)和学习者(学生)都是平等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他们相互协作,并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共同建构知识。具有活动设计的互动效果佳,动态的、多形式的反馈交流,可创设虚拟学习社区,能自主控制学习进度,能记录完整的学习历程等特点。

应用Moodle创设的在线学习环境中有三个维度:技术管理维度、学习任务维度和社会交往维度。

1 技术管理维度

在线教育的非接触式心理学特征,决定了它必然无法使用传统面对面教育的绝大多数教学理论、方法与技巧来实施教学,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设计良好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不断变化中保持专注,同时针对学生回答的每个问题,验证学生学习程度的机会,老师要分析为什么学生会得出这样的答案,做出针对性解答和训练,学习的反馈过程被简化,容易记录,因而课程的学习效果非常容易被评估,方便课程的创建者及时对课程的不足作出修改,从而优化全程的学习体验。就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技术,通过技术实现教学环节,达到在线教学目的。

Moodle对于学习者的计算机技能要求不是很高,只要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具备使用网络工具去获取新知的能力,就可以方便的使用;但是做为教师,需要在Moodle学习平台上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引入教学内容的情境之中,激发其求知欲,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让学生主动地进入到探究新知的活动中,师生互动,引出学习目标。

2 学习任务维度

传统教育更接近“压力”驱动,通过强制性来保障,而在线教育强制性不存在,同时网络中有太多的诱惑,这就要求教师做好教学引导、操作指引、及时反馈。Moodle中有不同分类的论坛、博客、wiki等,针对不同人的不同需求。学习者在论坛中提出的一些疑难很快就会得到解决,或者针对一个特定的话题展开讨论,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学习。

Moodle平台上教师按照自己的计划,提供多样的学习活动和资源,而且学习者也可以上传自己认为有价值的资料,这样学习者会处于一个主人翁的地位,参与到资源的建设中,以提高学习者的积极性。教师通过设置“活动”模块丰富教学方式,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将课、SCORM、专题讨论有机结合使用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学习者可以更加以自己已有的知识建构水平,有选择的进行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困惑在教师相应的指导和提供相关参考网址的帮助下,上网探究开始收集与学习目标相关的信息。在这个环节中,每个学生的分工可以不同,把自己查找到的资料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加工,上传到Moodle平台上,让学生利用Wiki、讨论组等一起参与相关课题知识库的建设,以便于资料的存档及记录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每个学生带着对自己的任务深刻的理解,参与到在线讨论、深层探究中,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可使学生的思维外显化,也易于运用集体的智慧快速全面地掌握学习内容。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应及时关注每个小组的进展情况。通过平台提供的聊天室、讨论区、消息、Wiki、博客等工具,师生之间开展各种交流。

3 社会交往维度

参加者需要通过经常性的联系来维持一定程度上的互相关心和理解,从而形成对整个群体的归属感和社会情感纽带。教育是有体温的,传统课堂中,老师“说”、学生“听”为核心,老师根据学生状态通过表扬、批评、暂停等强制性的方式控制教学节奏,实现师生互动;而在线教育则需要利用交互式设计,不断引导学生进行各种操作,给与相应正向的反馈,给学习者带来成就感,进而推动期将学习持续做下去。

学生可把不同形式的学习成果上传到Moodle学习平台的“作业”中,展示交流,也可把其他人的成果下载下来学习,对自己和他人的表现作出评价,通过总结反思来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调动学习积极性,并能发现他人的长处,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到自己的成就与不足,使学生能从不同角度去发现知识,理解知识,从而提升学习效果;也可以小组合作解决问题。从这些过程中,与他人互动,或与教师互动时,学生很自然就能建立概念,也可利用Moodle学习平台上的专题讨论,师生对上传的学习成果进行同伴评价、自我评价、教师评价。还可利用“测验”、“投票”等形式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和获得学生反馈。教师对自己的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是否真正地起到了主导作用,还有哪些不足之处,最终实现“集体智慧”和“集体认知”。

在线学习环境的创设是在线教育一直探讨的问题,如何建立起一个有效的、交互性强的网上学习环境,使学习者得到高质量的在线学习,教育者必须在教学方式、课程长度、课堂设计、互动方式、作业、问答、评价等方面积极思考与创新,引导、激发学生主动去学,探索符合学习者实际的引导、操作、反馈(评价)体系,研究线下教学部门对线上教育的导入与革新,实现线上与线下的整合。

同时在线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属于碎片化教学,教育者在教学或训练中都集中在知识点、技能点,易造成知识体系不完整,学习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如何解决知识碎片化,也是在线教育亟需关注与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江虹.用Moodle平台实现网络教学.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年 第05期.

第9篇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模式;远程开放教育;网络课程直播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微课、慕课出现,学生能通过各种在线媒介免费听到想学习的课程,增加知识,既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又能及时与老师在线互动。因此,在线教育的兴起对现代教育理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目前成人教育界研究的重要课题。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在线上平台提供教学视频和知识点PPT等学习资源,学生课外自主完成对线上资源的学习,而在课堂上(线下)教师则对学生反映的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惑,促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本文从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出发,对远程开放教育中如何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二、远程开放教育中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途径

针对远程开放教育学生学习的特点,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优化在线教学资源

相对于传统的面授教学模式,在线教学模式下师生处于分离状态,传统意义上的感情交流消失了,课堂气氛也不复存在,教师的表情、动作等肢体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也难以发挥,因此,在网络资源建设时,要尽量做到“活”与“动”。“活”是指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活泼,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制作文本文件时,多使用课堂语言,使其尽量口语化;而“动”是指学习资源不应只包括教学大纲、考核方案、在线答疑等文本(静态)形式,还应有系统讲课视频、微课视频等动态形式,学生在网上能看到老师,学习更有动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在线教学较之传统面授教学的不足。当然,视频制作也要考虑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特点,时间不能太长,系统视频时间不要超过40分钟,微课视频不要超过20分钟。

(二)组建课程教学团队

在线教学模式下,某门课程的任课教师不再是单一的个人,而是一个教师群体,因此,组建课程教学团队能够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促进课程建设的全面发展,推动教学改革。在教学团队中,应有明确分工,比如课程责任教师应利用自身的位置优势和学术优势,制作有特色的各种教学课件,针对学生特点和上网条件,在网上多开展定时集体备课、课程实时专题讨论、课程非实时专题讨论等活动。而课程辅导教师由于了解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存在的问题,应积极参与课程讨论和答疑等活动,对学生的提问和回答都要第一时间给予回应。通过课程建设,将整个课程教学团队凝聚到一起,充分调动团队中每一名教员的积极性,给其展示和发挥的空间,使每一名教师的能力显著提高,从而推动整个教学团队的共同发展和进步。

(三)采用网络直播课程模式

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互联网+”计划,而网络直播课程是现代远程教育的重要补充形式,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网络直播课程可以实现网上实时互动教学,它不拘泥于课堂形式,相较于远程教育更人性化、更实时、更有互动性。因此,可以组织课程辅导教师积极参与网络直播课程,根据课程的重点及难点问题设计网络直播课程的教学内容,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网络直播课程的时间不要超过60分钟,在直播教学中允许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遵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三、《基础会计》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探索

课程教学团队结合企业单位的实际需求,对《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重新定位,设计了线上自主学习、线下课堂教学、线上互动交流、线上评价反馈的混合教学模式。

(一)改革方案设计

1.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会计等式、借贷记账法、制造企业基本业务的核算、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账簿的设置和登记及错账的更正法、财产清查的方法及账务处理、账项调整的类型及会计处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编制等;第二,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际操作,学生应能够熟练做好登账、对账和结账工作、编制总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及余额试算平衡表、熟练的对财产清查结果和账项调整进行账务处理、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制定简单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等;第三,人文素养目标。通过学习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操作能力和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严谨、规范的实际操作技能和职业品德。

2.教学内容

“课程单元”是本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目的是指导学习者更有效的学习。为了方便自学,本课程共分成八个“课程单元”,包括什么是会计、财务报表要素、财务报表编制的依据、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企业会计工作组织等内容。

3.教学方法

本课程基于Moodle平台和具体的教学对象,设计新的在线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网络教学平台上,根据学生的需求,设计了课程网页内容、系统讲授、微课、专题讨论、在线考核、在线答疑等模块,同时,结合面授课和网络直播课程,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法。通过这种混合式教学方法,老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引导和监管,让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实现个性化教学。

4.考核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不再只靠平时的作业和期末的考试,课程团队借助于广东开放大学网络教学平台,构建了全新的数字化课程,学生所有的学习过程在教学平台上都有记录,为真正意义上的过程性评价提供了数据,课程总成绩由三部分构成:学习活动成绩、课程测试成绩和学习过程评价成绩。

(二)教学改革实施过程

1.线上自主学习

学生根据网上学习指引完成查阅课程学习资料、观看系统讲授视频和微课、参加专题讨论等线上学习活动,其中,系统讲授视频便于学生学习,而微课便于学生碎片化学习,这样将系统化教学与碎片化教学为一体,就能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学习过程中对于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在学习平台上进行反馈,以便教师合理的安排线下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式。

2.线下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主要根据学生在线上学习中反馈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引导学生掌握和理解,并对应用性知识进行拓展教学。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出一些跟实际工作联系紧密的应用问题,布置任务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完成,做到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通过课堂教学,促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和运用课程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基本的职业素养,训练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创新能力。

3.线上互动交流

对于学习的重难点内容,课程教学团队每学期都安排课程教师通过QQ群视频开展网络课程直播,全省所有学习该课程的学生都可以通过网络直播课程实时与老师交流,及时解决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另外,学生也可以在网络教学平台的“在线答疑”模块,提出自己的意见、观点和疑问,课程辅导教师负责及时回答学生的问题,适当补充和总结学生的意见及观点。通过线上实时和非实时指导与答疑,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

4.线上评价反馈

教学结束之后,学生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完成课程测试,辅导教师通过学习平台统计的数据和课程测试成绩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同时,教师还需要进行教学反思,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学生对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看法及意见,对教学方案不断改进和优化,进一步提升后续教学的效果。

(三)教学改革实施效果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基础会计》课程实施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让学生能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做到时时可学、处处可学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能够解决成人学习者存在的工作与学习、家庭与学习、分散居住与集中学习的诸多矛盾,同时,教学平台上丰富的课程资源,线上线下实时、非实时的教学手段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群体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不同要求,教与学的方式更加灵活,让学生通过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实现时时可学、处处可学。

2.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不仅有线上的自主学习,还有线下的课堂教学、网络直播课程实时线上学习。不管是课堂教学还是网络课程直播,都能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之间都能及时的沟通、交流,提高学生学习自觉性,有效的避免了因网上自学、长期脱离学校而出现的无组织状态。

3.及时掌握学习情况,调动学习积极性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能够弥补过于依赖网络学习所产生的放任性,学生所有的学习过程在教学平台上都有记录,老师能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跟踪。对于综合表现稍差、学习基础较弱的学生,辅导教师制订个性化辅导方案,及时通过网络平台或QQ对学生进行指导,最大限度的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4.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在教学模式改革中,教学团队的老师需要不断的自我学习,提高信息化操作能力、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组织能力。课程责任教师每学期都要组织两次集体备课,集体备课可以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弥补个体教学的不足,促进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提高课程辅导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第10篇

摘要:针对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计算机专业选修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文章结合在线教学和课堂教学两者的优势,设计一个在线教学平台支持下的混合教学模式。混合教学模式分为课前在线学习与提问互动、课堂面对面教学、课后在线测试与学术沙龙三个阶段。该模式已经在数字图像处理等课程教学中进行了探索性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选修课教学;在线教学平台;在线教学;课堂教学;混合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2-0268-05

中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严峻形势。对于国内各类院校普遍开设的计算机专业来说,这种状况尤为严重,一方面,每年有大量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特别是普通院校的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专业岗位,另一方面,也有很多IT企业找不到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根据我们对国内100多家IT企业和300多名本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大部分IT企业需要专业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计算机专业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应该具备对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敏感性,拥有e极探索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敬业精神、突出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因此,在人才培养上,应该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1]。

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主要任务。目前,国内应用型本科高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分为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专业选修课是专业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中承担着扩展专业视野,培养创新性思维及工程应用能力的功能[2]。因此,专业选修课在计算机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目前,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计算机专业选修课并没有发挥相应的教学功能。主要原因在于目前计算机选修课教学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忽视了学生的认识主体作用,不利于学生学习和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引发出许多丰富多彩的网络化在线教学模式,近年来,慕课(MOOC)、翻转课堂、微课等在线教学模式受到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3-9],这些新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学中师生的地位和关系,在学生学习和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上表现出较大的优势。然而,在线教学模式也存在学习者身份难以认证、教学监控难度较大、课程实验尚未有效解决等缺陷。因此,国内外一些学者纷纷提出在线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9-11]。笔者所在学校正处于向应用型转型发展阶段,近几年来,笔者所在的团队针对计算机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基于多年数字化学习技术的研究成果,团队与企业合作研发了“潜能在线”教学平台。在该平台的支持下,我们设计了一个在线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并在数字图像处理等课程中进行探索性实践。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计算机专业选修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据我们了解,目前,国内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计算机专业选修课教学,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教学内容多而课时少,教学内容相对滞后,课堂教学满堂灌输,考核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1.教学内容多而课时少。自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内高校陆续开展学分制教学改革,课程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在人才培养中取得了许多经验与收获[12]。但同时,也逐渐形成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必修课重要,而选修课相对次要。因存在上述认识误区,各高校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上,专业必修课学分学时较多,而选修课学分学时较少。比如,笔者所在高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专业必修课一般设置为3―4个学分,课时为48―72学时,而专业选修课一般只有2个学分,课时为42学时,其中理论学时28,实验学时14。但是,选修课的教学内容并没有减少多少,比如,笔者所担任的数字图像处理课,大纲规定的内容偏多,包括绪论及图像处理系统、图像变换、图像增强、图像编码、图像复原、图像重建、数学形态学原理等内容。采用传统教师主讲的教学模式,教师根本无法在规定的学时数内完成大纲要求的内容。

2.教学内容相对滞后。目前,在应用型本科高校,计算机专业选修课的教学内容一般以教材为主,以教师的科研及学科前沿为辅。由于课时少,任课教师只能依照教材,讲授大纲要求的内容,没有多余的时间讲授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学科前沿。然而目前,多数教材内容陈旧,跟不上最新发展形势,造成教学内容相对滞后,学生缺乏兴趣。大多数计算机专业选修课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教学功能。

3.课堂教学满堂灌输。计算机学科发展的时间相对较短,学科教学理论还不完善。学科教师往往学习数理学科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因而缺乏主动学习和探索求知的欲望。少数学习积极的同学可能会被动地接受教师讲授的内容,多数同学则可能会因缺乏好奇心和求知欲而失去学习的兴趣。比如,数字图像处理是集光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等学科的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13]。它涉及数学、物理、信号处理和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知识,理论性强、内容抽象、算法较多,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任课教师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及准备一些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求知的欲望,让学生对该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顺利地开展后续的课程教学。

4.考核机制不完善,缺乏对学习和应用创新能力的考核。目前,多数高校的计算机专业选修课考核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试卷考核、论文考核、作业考核、实践考核等。试卷考试答案标准固定,学生靠死记硬背就可以通过,成绩不能反映学生的学习和应用创新能力。论文或作业考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学习和应用创新能力,但容易出现抄袭现象,成绩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实践考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学习和应用创新能力,然而,因没有形成科学标准的实践考核办法以及评价机制,很多实践考核流于形式,最终成绩也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因此,需要完善考核机制,把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纳入考核范围,使成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和应用创新能力。

二、“潜能在线”教学平台支持下的混合教学模式设计

为解决当前计算机专业选修课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加强学生学习和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笔者所在的团队吸纳了慕课(MOOC)、翻转课堂、微课等在线教学模式的优点,利用“潜能在线”教学平台,设计了一个适合应用型本科高校计算机专业选修课教学的混合教学模式。该混合教学模式转变了师生的角色,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推动者和指导者。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体、学习过程的中心。模式包括课前在线学习与提问互动、课堂面对面教学、课后在线测试与学术沙龙三个阶段。

1.课前在线学习与提问互动。该阶段是为克服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满堂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缺陷而设计的,采用当前在线教学模式的先进教学理念,教师通过网络提供学习任务和学习资源,引导并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以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具体来说,课前教师利用“潜能在线”平台中的在线导学模块创建导学卡,通过导学卡学习任务以及学习资源。学习任务包括学习内容、重点难点、要求完成的作业等,学习资源包括电子教材、教学PPT、授课微视频以及网上可以利用的资源等。学生根据导学卡在线上自主学习,同时,利用“潜能在线”平台中的提问互动模块提出问题,通过问题与教师以及其他同学进行互动交流。

2.课堂面对面教学。该阶段是利用传统面对面课堂“易于组织实施、互动便捷、效果直接显著”等优势,通过汇报、展示、讨论、教师重难点解析和总结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课堂面对面教学主要由学习汇报、课堂讨论、重难点解析以及课堂总结四个部分组成。学习汇报由学生汇报在线学习以及作业完成的情况;课堂讨论就重难点及热点问题展开讨论,教师参与指导;重难点解析由教师讲解,进一步强调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课堂总结由教师对本节课教学过程、在线学习情况、学习表现、学习成果进行点评及总结。

3.课后在线测试及学术沙龙。该阶段通过在线测试以及应用性课题,检查学生学习知识的成效以及应用知识的能力,以达到培养学生应用创新能力的目的。具体过程如下,教师利用“潜能在线”平台中的虚拟考场,将纸质考卷通过扫描,或者将电子文档考卷制作成电子考卷上传到平台。学生登入虚拟考场,完成课后在线测试。另外,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度,布置一些应用性的课题,让学生课后去完成,然后通过“潜能在线”平台中的公共聊天室,定期组织在线学术沙龙。

三、混合教学模式在数字图像处理课教学中的探索性实践

基于团队设计的混合教学模式,我们在数字图像处理等课程中进行探索性实践。下面就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实践情况做一下介绍。团队根据课程大纲的要求,设计了七个专题,并给出了每一专题各教学活动的学时安排表,如表1所示,其中,第一个专题因为是第一次上课,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其他专题采用混合教学模式。此外,每个专题两个实验学时根本不够,所以实验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实验课上主要是汇报实验情况以及展示实验结果。

1.前期准备。利用“潜能在线”平台进行混合教学,需要完成一些前期准备工作。首先需要在平台中创建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把教材扫描到平台制作成电子教材,并建立知识点的目录体系结构。其次,教师学生登入平台,选择已创建的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最后,对学生进行“潜能在线”教学平台的使用培训。

2.教学实施。在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针对每个专题,我们设计了11个教学活动,利用“潜能在线”教学平台,分14个步骤展开,具体过程如图1所示,它展示了教师、学生在“潜能在线”教学平台和课堂的整个互动过程。

(1)在线导学。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在n堂上面对全班学生授课,因此,课前备课,必须依据全班大多数人的情况,准备授课内容和安排教学进度。准备的内容和安排的进度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在混合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角色转变了,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只需准备学习内容和相关的学习资源,通过网络提供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因此,我们设计了“在线导学”教学活动,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情况,准备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并通过我们团队开发的在线导学模块,把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出去。学习内容按知识点组织,教师根据知识点制作教学PPT、授课微视频(10分钟左右)等教学资源,收集相关的网站、论坛、图书、论文等可利用的资源,布置相关的作业和练习。然后,把这些资源按知识点制作成导学卡,通过在线导学模块提供给学生。表2列出了我们在数字图像处理课程实施过程中,每一专题的知识点。

(2)在线自主学习。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向学生单向传授知识,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学习能动性,也忽视了学生应用创新能力的挖掘,不利于计算机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我们设计了“在线自主学习”教学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已有的基础,选择合适的内容,安排合理的进度,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这种方式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求知欲。

(3)提问互动。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上教师满堂灌输,课后师生见面不易,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交流极少。为此,我们设计了“提问互动”教学活动,通过提问互动模块,学生随时可以与教师以及同学进行互动交流。互动的主要形式包括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评价问题回答的情况等。通过这一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协作学习和提问质疑的能力。同时,提问互动数据也是期末学生学习能力考核的依据。

(4)在线解答。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由于课时的限制,教师很少有时间让学生提问,因而,也就很少解答学生的问题。在混合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随时通过提问互动模块提出问题。因此,我们设计了“在线解答”教学活动,教师通过提问互动模块或公共聊天室,采用文字、语音或微视频等多种方式,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5)在线作业。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课堂听课,课后完成作业。两者之间有一定的时间差,如果课堂上有些知识点没听懂或课堂上听懂课后忘记了,完成作业就有一定的困难。为此,我们设计了“在线作业”教学活动,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后,可以立即在线完成作业。如果哪些知识点没听懂,可以重复听授课微视频。此外,学生在线提交作业后,教师可以及时对作业进行批改和点评,其他同学也可通过网络平台对该同学作业进行点评,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作业的质量以及相互的点评数据,也是期末学生学习能力考核的依据。

(6)学习汇报。混合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学生通过在线自主学习获得知识,教师是学习过程的引导者、推动者。因此,我们设计了“学习汇报”教学活动,学生在课堂上汇报在线学习的情况、展示完成的作业。学生通过这一活动锻炼了协作学习能力以及表达能力。教师通过这一活动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发现其中的问题,为后面的重难点解析和课堂总结做准备。因为选修学生人数比较多,有39人,所以我们把全班划分10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派一名学生汇报。学习汇报的情况作为期末学生学习能力、应用创新能力考核的一个依据。

(7)课堂讨论。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通过课堂听课学习知识,因课时有限,教师没有时间组织课堂讨论。在混合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外通过在线平台学习知识,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因此,我们设计了“课堂讨论”教学活动,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专题重难点知识以及热点问题,选择合适的论题,组织课堂讨论。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课前认真准备论题,在课堂上参与讨论。表2列出了我们在数字图像处理课程实施过程中,每一专题选择的课堂讨论论题。该教学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协作学习、应用创新能力以及表达的能力。学生课堂讨论上的表现作为期末学生学习能力、应用创新能力考核的依据。

(8)重难点解析。在混合教学模式下,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要引导学生了解本专题的重点难点,并辅助学生掌握重点难点。因此,我们设计了“重难点解析”教学活动,教师根据提问互动、学习汇报以及课堂讨论等阶段了解的情况,对本专题中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惑答疑。

(9)课堂总结。在混合教学模式下,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辅助作用。在每个专题学习结束时,需要教师进行总结。因此,我们设计了“课堂总结”教学活动,对本专题的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对学生在线学习情况、学习表现、学习成果进行点评。

(10)在线测试。在混合教学模式下,各种教学活动由教师统一安排,学生自主完成。因此,我们设计“在线测试”教学活动,利用在线教学平台的虚拟考场,教师事先提供在线测试的内容,学生课后自主完成在线测试。该教学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检测自主学习的成效,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补缺补漏。在线测试的成绩作为期末学生学习能力考核的依据。

(11)学术沙龙。传统教学模式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设计了“学术沙龙”教学活动,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应用性课题,通过在线教学平台的公共聊天室,组织在线学术沙龙。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完成教师布置的应用性课题,参加在线学术沙龙,交流课题完成的情况、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等。表2列出了我们在数字图像处理课程实施过程中,每一专题选择的应用性课题,这些应用性课题都来自我们团队在研的饮用水源水质生物在线监测项目。该教学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应用创新能力。

3.学习评价。传统教学模式主要依据出勤、作业、实验以及期末考核等情况,u定学生学习成绩。这种评价方式不能全面的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也不能反映学生学习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采用混合教学模式以后,可以利用在线教学平台提供的统计功能,对学生参与提问互动、学术沙龙等活动以及完成作业与在线测试的情况进行统计。同时,教师还可以记录课堂上学生参与学习汇报、作业展示、课堂讨论等活动情况。这些数据较全面地反映了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学习和应用创新能力。因此,我们把这些数据与传统课堂的考勤、平时实验和期末考核等数据组合在一起,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具体来说,期末成绩评定分成两大块: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平时占70%,期末考核占30%。平时成绩又包括考勤、线上活动表现、课堂活动表现、实验等四个方面,其中,考勤占10%,线上活动表现占20%,课堂活动表现占20%,实验占20%。线上活动表现主要考核学生参与提问互动、学术沙龙以及完成作业与在线测试的情况,课堂活动表现主要考核学生参与学习汇报、作业展示以及课堂讨论的情况。

4.实施效果。混合教学模式的实施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应用创新等方面的能力,教学效果显著。教学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的统计数据中展现。整个学期学生在提问互动模块中提出的问题数为113,其中,有一定质量的问题数为47,参与提问互动交流的学生人次数为486,参与学术沙龙的学生人次数为203;在课堂讨论上发言的学生人次数为78。以上统计数据表明,各项教学活动的参与度还是比较高的,也从侧面反映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从学生参与互动交流、课堂讨论以及学术沙龙的情况看,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以及应用创新能力比之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班级有较大的提高,之前的教学中,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能力的训练较少,更谈不上应用创新能力的训练。从学生的学习汇报情况看,采用混合教学模式后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得到明显的加强。

四、结束语

专业选修课的教学问题广泛存在于各类高等院校中,如何上好专业选修课,关系到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学生学习能力及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提出的混合教学模式,还有待进一步的实践验证,希望与同行们一起不断摸索,找到更理想的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何丽,华斌,刘军.计算机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4,(2):5-9.

[2]卫绍元,佟绍成,吕义.高校专业选修课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2012,(2):52-43.

[3]蒋,费洪晓.面向MOOC的新型教学模式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4,(9):17-20.

[4]伍民友,过敏意.论MOOC及未来教育趋势[J].计算机教育,2013,(20):5-8.

[5]王莉莉,陈德运,唐远新.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翻转课堂的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5,(16):53-62.

[6]高丽萍,刘亚,彭敦陆,等.翻转教学在算法设计与分析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时代,2014,(11):59-61.

[7]吕晓,崔良中,郭晖,等.计算机语言与软件课程微课教学模式的应用和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5,(28):54.

[8]吴文峻,吕卫锋.大数据时代的大规模开放在线教育[J].计算机教育,2013,(20):9-10.

[9]张其亮,王爱春.基于“翻转课堂”的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4):27-32.

[10]蒋,费洪晓.基于MOOC的混合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15,(3):120-125.

[11]齐红,符祝芹.Blackboard平台支持下的大学英语混合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15(3):84-87.

第11篇

关键词:圆锥曲线;高考数学;建构主义;教学策略

就高中数学课程来说,圆锥曲线的内容是高中数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体现了解析方法和代数方法在刻画平面曲线方面的强大作用,是平面解析几何的核心。根据实际调查研究表明,学生对圆锥曲线知识的掌握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学生对相关知识仅停留在表面上,学生上课能听懂,但课下自己不会做;圆锥曲线作业较多、考试多,学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练习,但效果不一定很好;圆锥曲线相对而言比较难学,学生能够听懂老师的讲解,但是,自己面对问题时不知所措,只会照搬照抄解题方法;学生对于生活中与圆锥曲线相关的问题更是无从下手。从这些现状来看,学生对知识理解得不深刻,更谈不上创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探究”成为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部分,而全面的探究式教学也逐步成为教学活动的一种形式。建构主义观点是对现代数学教学最具现实意义的思潮,其核心观点可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传统教学中将知识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这一观点与新课标要求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相吻合,因此,在进行高中数学圆锥曲线教学时,以建构观为核心不断创新教学策略成为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处于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是引导者,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两者地位是平等的。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积极地帮助学生;当学生取得一定的进步时,教师应给予恰当的肯定与表扬。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尽量促使学生自觉地投入且积极建构,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在进行圆锥曲线教学时采用“实践―探索―学习”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知识的探索与实践中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形成科学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高中圆锥曲线教学质量。例如,对于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教师要在引导学生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处理此类问题的第一方法“韦达定理法”。而圆锥曲线的切点、准线和焦点是解决圆锥问题的重要切入点。再根据学生掌握的实际情况,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创新。

二、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对于学生普遍认为难学、难懂的圆锥曲线知识来说,学生容易被“难”压倒,学习劲头低落。只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他们才能学好数学。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教师就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学生的日常生活体验引入课堂,例如:太阳、地球,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轨道等,通过激发学生兴趣来提高学生学习质量。除此之外,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例如: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教学、情感教学等等,都是值得高中数学教师不断实践与创新的教学方式。

三、教师应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展示

真正的数学不是只一个结果,而是如何得出结果的过程。学生认为圆锥曲线难学就是不知如何把握其解题思路和思维过程,而建构主义观点认为学生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是学习关键。例如,已知椭圆C和点P(4,1),过P作直线交椭圆于A、B两点,在线段AB上取点Q,求动点Q的轨迹所在曲线的方程。分析:这是一个轨迹问题,解题困难在于多动点的困扰,学生往往不知从何下手。其实,应该想到轨迹问题可以通过参数法求解。因此,首先是选定参数,然后想方设法将点Q的横、纵坐标用参数表达,最后通过消参可达到解题的目的。同时,注重课堂教学要以旧引新,通过联系、变化、发展的观点促使学生自我知识体系的建构,最终形成良好的知识体系。

在学习了圆的知识以后,学生对解析几何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无论是求曲线方程,还是分析曲线都有了一定的基础。这样的基础就方便了圆锥曲线的学习,例如,在进行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教学过程中,因为学生已经学习了圆的方程,对如何建立坐标系求曲线方程有所掌握,所以布置学生根据椭圆的定义,用自己的方法去求出椭圆的方程。

总之,在圆锥曲线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重视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创造过程,通过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全面展示知识的提出、解题、结论的过程,让学生在掌握旧知识的基础上如何进行自我建构而不断丰富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第12篇

中职计算机专业的设置目的是为社会提供优质的计算机专业人才。计算机应用基础是计算机专业培养的主要课程,是引导学生初步形成计算机基础,构建计算机操作技能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但是目前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实践效果并不理想。其问题主要表现为:1)中职生整体素质偏低,中职生年龄在15-18岁之间,青春期的特殊阶段使得学生一方面对自我能力充满自信,另一方面对于自我发展的全面规划又十分茫然;同时这些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常被贴上“学困生”的标签,在自我规范、自我管理方面比较欠缺,难以更好地参与到自主学习与探究中来。2)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偏重理论,教师在课堂设计中习惯于采用传统方式,对学生进行灌输与讲解,即便是采用多媒体教学,也多数是以课件讲解的形式存在,因此,难以摆脱传统教学模式影响。3)学生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差异,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对于教师设置的计算机操作任务难以独立完成,导致自主探究难以达到预期目标。4)教学模式的构建缺乏职业教育特色,教师在教学指导中缺乏对技术操作任务的设计与优化,导致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学习主要停留在理论层面,而难以实践技能上达到专业培养目标,影响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

2混合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根据上述问题的分析,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实践中,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已经十分迫切,而在移动智能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的背景下,依托互联网平台构建混合式学习模式,则是推进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实践发展重要选择。混合式学习模式是指将在线学习模式和传统学习模式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线上”+“线下”的学习模式。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实践中,学校可以通过相应的教学投入,为提供混合式学习机会,并教学引导创造条件,以实现多角度、全方位的教学融合,即学习策略的融合,引导学生明确线下学习目标,并通过线上学习任务构建过程,提高目标实现效果;学习资源的融合,将教材中计算机应用基础理论与网络平台上的各种课程资源内容相融合,以补充完善学习内容,拓宽学习视野,提高对计算机技能的操作指导;学习环境的融合,即打通虚拟与现实的学习环境,在线上与线下互动中,形成统一的学习环境,共同服务于计算机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学习方式的融合,即利用网络优势,将移动学习与课堂面授有机结合,发挥各自优势,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实践性效果。与传统单一化教学模式相比,混合式学习把握了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优势,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创造了更具实践意义的环境。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实践中,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应用有利于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沟通,打破了传统课堂面授的局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搭建了新的平台,活跃了教学参与效果;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设置计算机操作任务为学生提供线上自主探究的机会,进而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有利于引导学生的互动协作,让学生通过线上沟通组建小组,并通过集思广益完成学习任务,以发展团队精神;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计算机操作实践技能,以更好地适应市场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3混合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策略

3.1前端分析

为了推动传统学习模式与信息化学习模式的有效融合,教师应对中职计算机课程实施过程中涉及的要素进行综合分析,以作为混合式学习模式构建的依据。具体分析内容包括:1)学生主体,即针对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全面调查,对学生的计算机理论与实践基础,学习能力,学习需求,对在线学习的态度等进行综合评估,并围绕主体选择合适的学习模式。2)课程目标,即以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计算思维能力作为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确定学生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教学重点,从知识、能力与情感层面进行综合设计。3)课程内容,即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基础、计算机操作系统、办公自动化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多媒体技术基础、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基础等内容,教师应根据不同模块设计线上、线下学习任务,以推动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

3.2教学设计

混合式学习模式的构建软硬件条件的全面支撑。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学校应积极引入移动智能技术,搭建网络学习平台,优化平台功能,为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此外,教师也应结合课程教学发展需要,完善课程目标,引导学生实现线上、线下学习过程的有效融合。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1)环境的设计,即课堂环境、实验环境以及网络学习环境。例如在office办公软件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内容支撑微课,或者从互联网学习平台中选取合适的微课,作为学生线上学习的载体,并通过网络自测题库为学生提供检验理论与操作技能学习情况,发挥网络平台的辅助作用,打造一体化的混合式学习平台。2)活动设计,即教师围绕线上线下讲授设计活动,学生则根据自主探究开展活动。例如在“计算机操作系统”相关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利用专业设备制作微课,完成教学活动设计,为学生线上线下融合提供支持;学生则根据学习任务开展线上交流与线下合作,在团队协作中实现学习参与。3)支持设计,教师应根据中职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提供多方面支持,例如提供多元化的课程资源,提供情感引导,指导自主学习方法等,以促进学生尽快适应混合式学习过程。

3.3实施方法

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实践中,混合式学习的实施方法需要围绕课程培养目标进行设计与落实。主要方法包括:1)课堂讲授,这是传统教学方法,在混合式学习过程中,教师也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的理论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直观的讲解方式,帮助学生突破理论学习重难点,提高专业学习效果。2)在线学习,引导学生根据课程学习目标登录网络学习平台,获取更加多元、新颖的课程资源,同时根据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需要进行在线测试,并形成学习效果反馈,以发挥在线学习优势。3)实践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性极强,教师在混合式学习过程中应根据职业教育特点,以及课程对学生技术技能提出的要求,开展在线实践操作,利用虚拟实验室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提升学生的技术操作技巧。4)协作学习,利用线上、线下学习模式,组建学习小组,并设置合作任务,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动力,并通过集思广益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4教学评价

在混合式学习模式中,传统以结果为主的教学评价机制已经难以全面反应学生线上、线下学习过程,因此,教师应注重对教学评价的设计与优化,实现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的有效融合。在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利用课堂评价做好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另一方面还应该充分利用在线学习平台,根据学生的登录、学习、测试、成绩等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并兼顾课上学习评价,为学生提供全面、客观的教学指导,以提升混合式学习的实践效果。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