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重金属污染的措施

重金属污染的措施

时间:2024-01-26 14:34:50

重金属污染的措施

重金属污染的措施范文1

关键词:国内 土壤 重金属污染 治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X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5(b)-0114-01

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开展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措施是必要的,以此来保证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在1983年我国对土壤环境容量做了初步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理论,如土壤重金属的生态效应等。我国目前围绕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措施,如工程措施、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和农业治理措施。

1 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是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措施中的经典,工程措施主要就是指客土、换土和深耕翻土这些治理措施。针对土壤重污染区一般会采用客土和换土的方式,而对于土壤轻污染区一般则选择深耕翻土这种方式。工程措施具有独特的优势,如彻底性和稳定性。但是在实际治理过程中,工程措施工程量大,需要巨大资金投入,并且土体结构也会因这种措施而遭到破坏,进而导致土壤肥力越来越低。除此之外,采用工程措施换出的污土,还需要再次处理,工序较为复杂。

2 物理修复

物理修复是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措施中最早的一个治理方法,其比较适用于污染面积小的土壤。物理修复是一种治本的治理措施,但是如果发生二次污染,那么这种措施很容易破坏土壤结构,导致土壤肥力降低。物理修复主要包括改土法、热解析法、玻璃化技术、电动修复。(1)改土法。这种方法所包含的方法与工程措施相类似,即客土法、换土法和深耕翻土法。这种方法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应用较为普遍,其彻底性和稳定性占据优势。但是随之新兴技术的开发,这种方法逐渐被取代。(2)热解析法。这种方式适用于一般容易挥发的重金属污染区,通过加热的方式,将这些重金属污染物从土壤中挥发出来,这种方法对治理由于汞而引起的污染非常奏效,并且可以将汞进行回收。但是这种方式很容易破坏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和结构水,并且如果没有将汞及时彻底回收,很容易造成大气二次污染。因此,这种方法应用较少。(3)玻璃化技术。采用这种方法之前需要在被污染的土壤里面埋下导电材料,通过电极使土壤融化,冷却后形成玻璃态物质。这种方法应用较为复杂,而且成本较高。但是,玻璃化技术非常适用于放射性废物的治理。(4)电动修复。电动修复就是指在污染土壤中通电流,金属离子等向电极运输,经工程化的收集系统集中收集处理。电动修复不需要搅动土层,是一种经济可行的方式。该技术最先是由美国所提出,目前在我国也应用较为广泛,其已经进入商业化阶段。

3 化学修复

化学修复就是向污染的土壤中加入一般化学物质,如改良剂等,改变理化性质,使土壤发生化学反应,降低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化学修复成本较低,但是其很容易“反复发作”。化学修复主要包括化学固化法和化学淋洗法。

(1)化学固化法。化学固化法就是在污染土壤中加入化学试剂,让其与土壤中的重金属发生反应,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生物的有效性。目前,我国在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中已经应用过多种金属氧化物、生物材料、有机质高分子聚合材料,通过这些物质,改变土壤介质的酸度。

(2)化学淋洗法。化学淋洗法就是在污染土壤中加入淋洗液进行淋洗,将土壤固相中的重金属转化到土壤液相中,最后将液相回收处理。我国通常运用的淋洗液有无机酸、表面活性剂、EDTA等。这种方式对于污染较轻的土壤比较适用,虽然对于重度污染的土壤也能发挥较好的作用,但是需要较大的成本。加之,淋洗液如果没有使用得当,很容易造成地下水污染、土壤变性。

4 生物修复

生物修复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利用微生物、植物的代谢来治理污染物。利用修复可以削弱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的毒性。与上述治理措施相比,生物修复在达到治理目的的同时,降低成本,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生物修复包括植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以及生态修复技术。

(1)植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就是以植物忍耐和超积累某种重金属的理论为基础,利用自然生长的植物,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清除。植物修复主要包括植物提取、植物挥发和植物稳定。1)植物提取利用重金属积累植物将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吸取出来,将其转移到地上,进行集中处理,达到治理污染土壤的目的。目前常用的植物有油菜、荠菜等,主要除去由铅、镉等重金属造成的土壤污染。1999年在我国发现了世界上第一种砷的超富集植物――蜈蚣草。从1999年至今有很多专家对蜈蚣草清除土壤重金属的污染进行研究,如谢景千、雷梅、陈同斌、李晓燕、顾明华、刘晓海在《蜈蚣草对污染土壤中As、Pb、Zn、Cu的原位去除效果》一文中验证了蜈蚣草对土壤污染具有很大的修复潜力。2)植物挥发主要是利用植物的根系,通过根系吸收重金属,并将其转化为易挥发的气态物质,从而达到治理土壤污染的目的。植物挥发主要是对Hg、Se等重金属的清除。目前常用的植物主要有卷心菜、胡萝卜、水稻、海藻等。3)植物稳定利用一些植物促进重金属的转变,将其转变为毒性低的形态。植物稳定不会改变土壤的重金属含量,只是改变其形态。这种方式适用于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污染土壤防治。

(2)微生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主要是通过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毒性、提高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以及吸附积累重金属的方式来实现清除污染的功能。如利用变形杆菌将汞离子转变为汞元素,最后将会有四分之三的汞元素挥发掉,进而达到降低汞的毒性。

(3)生态修复技术。生态修复技术主要是通过蚯蚓-植物-微生物对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进行治理。蚯蚓是一种能提高土壤自净能力的一种动物,目前我国很多学者对蚯蚓防治土壤重金属污染方面做出很多研究,如冯凤玲、成杰民、王德霞在《蚯蚓在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应用前景》一文中对通过蚯蚓、植物、微生物构建的生态修复系统的应用,阐述了生态修复技术在防治土壤重金属污染中的可行性和发展方向。

5 农业治理措施

农业治理就是通过改变农业管理制度来减轻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如控制土壤水分、选择化肥、选择农作物的方式,成本低,周期长。

6 结语

综上所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采用工程措施、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成本较高,容易造成二次污染;采用农业治理措施虽然成本低,但是周期长;而采用生物修复不仅效果好,而且成本低,不容易发生二次污染,其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由此可见,生物修复势必成为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主要措施,也是相关领域专家今后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焦丽香,郭加朋.土壤重金属的污染与治理进展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155-156.

[2] 翁添富,高建培,易锋,等.土壤重金属污染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科技导报,2009(4):93-97.

[3] 罗强,任永波,郑传刚.土壤重金属污染及防治措施[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04(2):42-46.

重金属污染的措施范文2

一、指导思惟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惟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中全会精神,紧扣发展和为民两大主题,全面落实2012年全国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步履的要求,深入整治重点行业重金属污染问题,严肃打击环境违法行为,防止重金属污染事件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二、工作原则

(一)属地化原则。按照属地化管治原则,由区环保局牵头发展区内涉重金属污染企业的专治工作,各乡镇人民政府(街办)负责本辖区内涉重金属污染企业的专治工作。

(二)全笼盖原则。对全区所有涉重金属污染企业发展专项排查整治,不得漏掉。

(三)全过程原则。对涉重金属污染企业的每个生产工艺环节、产污工序、环保处理举措措施、污染物种类和排放情况等必需排查到位,不得缺项。

(四)突出重点原则。结合本地实际,重点对钒制品、电镀涉铬、电镀、危废涉重金属等重点行业企业发展专项排查整治。

(五)从严从紧原则。对涉重金属污染企业存在的环境问题必需排查到位、整改到位,处罚到位。

(六)公然透明原则。在新闻媒体公然涉重金属污染企业存在的环境问题、整治情况、环境违法的惩处情况,接受社会监视。

三、工作目标

全面排查涉铬、铅、镉、汞和类金属砷企业,摸清企业重金属污染物排放、存在的环境风险情况,严厉查处违法建设、超标排放等违法行为,深入整治涉重金属污染问题,防止重金属污染事件的发生,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努力改善环境质量,保证社会和谐不乱。

四、工作重点

涉重金属企业是指原辅材料、中间产品、产品及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中含有铅、镉、汞、铬和类金属砷物质,在生产、贮存、处置和运输等环节可能造成环境污染或者超过污染物排放尺度的企业。重点对涉铬的钒制品生产企业、涉重金属有尾矿库的洗选企业和涉砷的硫铁矿制酸企业进行全面深入的专项排查整治。

(一)涉铬:钒制品、铬盐、电镀企业;

(二)类金属砷:硫磷化工、有色金属矿采选及冶炼、砷化物生产企业;

(三)涉铅:铅锌矿(含伴生矿)采选、铅冶炼及加工和蓄电池企业;

(四)涉镉:铅锌矿(含伴生矿)采选及冶炼、电镀和以镉化合物为原料企业;

(五)涉汞:有色金属矿采选及冶炼、化工企业;

(六)危险废料:涉铅、镉、汞、铬和类金属砷的危险废料产生及处置利用类企业。

五、检查内容

(一)相关手续,查手续是否齐全。企业建设项目执行环境影响评价、环保“三同时”轨制的相关资料、批复文件是否齐全;危废产生企业异地处置危废是否办理转运联单;危废处理单位是否有处置资质;排污费是否按时足额缴纳。

(二)达标排放,查排放是否达标。对环保举措措施、排污口设置,在线监控举措措施安装等进行排查,环保能力上是否与生产能力相匹配;对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情况发展全面监测,确定是否能够做到达标排放;加大现场监察,保证无偷漏排等违法排污情况。

(三)隐患排查,查隐患是否存在。企业的每个生产工艺环节、环保处理举措措施,环境应急等是否存在环境安全隐患。

(四)产污核查,查物料是否平衡。对原料、产品、排污进行环保审计、核查,查清重金属的去向。

(五)管治排查,查管治是否到位。企业是否有规范的环保管治轨制,岗位操纵章程、举措措施运行台账,应急预案、并核查是否落实。

六、工作措施及要求

(一)进步熟悉。区属各部分、各乡镇要充分熟悉发展专项检查的重要性,将涉重金属企业专治作为当前环保专项步履的首要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二)增强措施。各乡镇人民政府(街办)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工作方案,细化工作责任,明确工作工作,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检查到位、查处到位、整改到位。要认真梳理重金属污染环境问题的案件,进一步加大案件查办力度,宣布查办结果,及时化解污染纠纷。要积极准确引导群众来访、复议或诉讼。

(三)加强监测。紧密联系监测部分对涉重金属企业污染物的排放情况进行监测,对必要的涉重金属企业的原料、产品、污染物发展化验分析,为确认污染物排放情况和环保审计提供科学依据。

(四)五个“到位”。一是排查到位,全笼盖。要在年对重金属排放企业排查整治的基础上,再次对全区所有涉重金属的企业发展深入的排查整治,不得漏掉任何一家涉重金属的企业;二是发现到位,全过程。排查过程中严禁走过场,必需查清涉重金属企业每个生产工艺环节、产物工序、环保处理举措措施、污染物种类和排放情况;三是整改到位,全方面。对涉重金属企业存在的环境问题,必需做出切实可行的整改要求,落实责任,明确完成期限;四是考核到位,全责任。发展后督察,保证问题整改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落到实处。发展环保工作稽察查察,进行责任追究。五是公然到位,全透明。对涉重金属企业存在的环境问题、整改要求,督察责任部分在新闻媒体长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视。

(五)五个“一律”。一是对饮用水水源一级、二级保护区内的重金属排放企业,一律报经区政府予以取缔封闭;二是对建设项目没有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的,一律不得同意开工建设,对已经建成并投入生产环保“三同时”验收分歧格的,一律责成休止生产;三是对没有管治举措措施或管治举措措施运行不正常导致超标排放的,一律停产整治,整治后仍不能达到要求的,予以封闭;四是对将危险废料提供或委托给无经营许可证的单位从事经营流动的,一律责令休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依法给予高限处罚;五是对存在重大环境污染问题,严厉影响群众健康的,一律挂牌督办。

(六)五个“必需”。一是结合当地企业实际制定《检查记实表》,检查职员在表上签字核实,必需做到责任包干、落实;二是对被依法封闭的企业,必需通报相关职能单位,落实断电措施,及时注销或吊销营业执照,拆除生产设备;三是对被停产整治的企业,必需督促企业制订整改方案,明确整改目标和时限要求,未经验收不得恢复生产;四是建设项目周边环境状况变化较大或建设项目对周边环境影响变化较大的,必需责令发展环境影响后评价;五是现场检查过程中发现可能存在安全等问题,必需通报相关监管部分,防止次生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

七、详细安排

(一)工作布置阶段:2012年4月15前,制定并下发《区重金属污染企业专治工作方案》,明确工作原则、工作内容、工作措施、工作职责和要求。

重金属污染的措施范文3

关键词 蔬菜;重金属;污染;防治措施;广东东莞

中图分类号 X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3-0227-01

东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属珠江、东江冲积平原,土地肥沃,有丰富的土地、森林资源,濒临南海,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2.3 ℃,降水量1 780.4 mm,日照量1 780.4 h,具有良好的农业生产气候条件。蔬菜在东莞农业生产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一直以来是我国供港蔬菜的生产和出口基地,2014年东莞蔬菜的播种面积保持在2万hm2左右,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工厂产生的废气废水致使蔬菜中重金属检出率很高[1]。蔬菜重金属污染问题不仅影响了东莞市蔬菜出口和菜农收入,还影响消费者的健康。本文在综述东莞蔬菜重金属污染状况的基础上,提出生产过程中的多种防治措施。

1 蔬菜重金属污染现状

近年来,东莞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大量工厂的出现,给农业土壤带来了严重的污染过,特别是土壤重金属污染。经过调查,珠江三角洲典型地区中山市与东莞市铅、镉的污染比较严重,平均有13.2%的蔬菜样品中铅与镉的含量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的允许量[2]。土壤中镉污染为5种重金属中最严重,平均污染指数超过警戒线4倍,为严重污染等级[1]。东莞市菜地土壤整体受到了轻度的重金属污染,以西北部污染较为严重,东北部污染最轻[3]。东莞市土壤中主要受到Cd和Hg污染,许多蔬菜对重金属都有积累能力,例如芥兰对汞和铬积累的能力较强,空心菜、白菜和油菜对铅、镉的积累能力强。

2 蔬菜重金属污染来源

2.1 大气污染

东莞市有一些大型的蔬菜基地位于交通繁忙地带或毗邻高速公路。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粉尘中含有重金属。气体中的重金属经过自然沉降和水沉降进入土壤。污染物以二氧化硫、烟尘和粉尘为主,其次还有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硫化氢、氟、铅等。

2.2 水污染

东莞市的蔬菜用地环境受到周边企业工业“三废”、城镇生活垃圾和农业垃圾等涌入河道,使得河道里的水资源受到污染,污水中的重金属随着灌溉进入农田。

2.3 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表现在肥料元素积累过多、多种重金属污染严重、农药和有机物污染物残留量高等方面。过度施肥造成土壤酸化,导致土壤盐渍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主要包括Hg、Cd、As、Zn、Pb等重金属。

3 防治措施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蔬菜重金属污染具有潜伏性、地域性、长期性、难治理性等特点,其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基本方针。针对东莞蔬菜重金属污染提出几点防治措施。

3.1 合理规划蔬菜生产基地

随着社会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工业产区与农业生产区不断向郊区转移。蔬菜生产基地应该远离工业产区和城市生活污染区,选择环境较好的地区作为蔬菜生产基地。除此之外,对基地的环境要进行实时动态监测与评价。

3.2 隔绝污染源,控制重金属流入食物链

治理重金属污染问题,首先最重要的是从源头上做起,控制和消除污染源。在农业生产方面,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其在土壤中的残留。此外,对于用来灌溉的水源,要制定相应的标准,禁止使用污水进行灌溉。土壤中的重金属主要通过植物的吸收积累,进而通过食物链对人体造成危害。因此,控制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可减少其在植物可食部分的积累量。

3.3 根据不同蔬菜累积重金属的能力,合理布局

对于不同区域主要污染重金属,筛选出选择可食部分低累积重金属的蔬菜作物或对污染重金属有强抗性的蔬菜品种栽培,并合理安排茬口进行轮作。

3.4 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抵抗能力

从源头上改善土壤的组成与结构,从而减少土壤中的重金属,降低作物对重金属的吸收累积量。改变土壤中重金属的存在形态,如增加有机肥的使用量,可增加土壤胶体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使得重金属元素不易被作物吸收,也可促使土壤中某些重金属的形态发生变化,从而有效降低其毒性[4]。

4 参考文献

[1] 张冲.东莞蔬菜产区重金属污染调查评价及土壤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8.

[2] 黄勇,郭庆荣,任海,等.珠三角洲典型地区蔬菜重金属污染现状研究:以中山市和东莞市为例[J].生态环境,2005,14(4):559-561.

重金属污染的措施范文4

关键词土壤污染;现状;危害;治理措施

1土壤污染概念

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其厚度一般在2 m左右。土壤不但为植物生长提供机械支撑能力,并能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等肥力要素。近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固体废物不断向土壤表面堆放和倾倒,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汽车排放的废气,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及飘尘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农业化学水平的提高,使大量化学肥料及农药散落到环境中,导致土壤遭受非点源污染的机会越来越多,其程度也越来越严重,在水土流失和风蚀作用等的影响下,污染面积不断扩大。因此,凡是妨碍土壤正常功能,降低农作物产量和质量,通过粮食、蔬菜、水果等间接影响人体健康的物质都叫做土壤污染物[1-2]。

当土壤中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通过“土壤植物人体”,或通过“土壤水人体”间接被人体吸收,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就是土壤污染。

2我国土壤污染现状与危害

2.1土壤污染的现状

目前,我国土壤污染的总体形势严峻,部分地区土壤污染严重,在重污染企业或工业密集区、工矿开采区及周边地区、城市和城郊地区出现了土壤重污染区和高风险区。www.lw881.com土壤污染类型多样,呈现出新老污染物并存、无机有机复合污染的局面。土壤污染途径多,原因复杂,控制难度大。土壤环境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土壤污染防治投入不足,全社会防治意识不强。由土壤污染引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和群体性事件逐年增多,成为影响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3]。

2.2土壤污染的危害

2.2.1土壤污染导致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初步统计,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 000万hm2,有机污染物污染农田达3 600万hm2,主要农产品的农药残留超标率高达16%~20%;污水灌溉污染耕地216.7万hm2,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13.3万hm2。每年因土壤污染减产粮食超过1 000万t,造成各种经济损失约200亿元。

2.2.2土壤污染导致生物产品品质不断下降。因农田施用化肥,大多数城市近郊土壤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许多地方粮食、蔬菜、水果等食物中镉、砷、铬、铅等重金属含量超标或接近临界值。每年转化成为污染物而进入环境的氮素达1 000万t,农产品中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污染严重。农膜污染土壤面积超过780万hm2,残存的农膜对土壤毛细管水起阻流作用,恶化土壤物理性状,影响土壤通气透水,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品质。

2.2.3土壤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土壤污染会使污染物在植物体内积累,并通过食物链富集到人体和动物体中,危害人体健康,引发癌症和其他疾病。

2.2.4土壤污染导致其他环境问题。土壤受到污染后,含重金属浓度较高的污染土容易在风力和水力作用下分别进入到大气和水体中,导致大气污染、地表水污染、地下水污染和生态系统退化等其他次生生态环境问题。

3造成土壤污染的原因

3.1过量施用化肥

我国每年化肥施用量超过4100万t。虽然施用化肥是农业增产的重要措施,但长期大量使用氮、磷等化学肥料,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板结、耕地土壤退化、耕层变浅、耕性变差、保水肥能力下降、生物学性质恶化,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未被植物吸收利用和根层土壤吸附固定的养分,都在根层以下积累或转入地下。残留在土壤中的氮、磷化合物,在发生地面径流或土壤风蚀时,会向其他地方转移,扩大了土壤污染范围。过量使用化肥还使饲料作物含有过多的硝酸盐,妨碍牲畜体内氧气的输送,使其患病,严重导致死亡[4]。

3.2农药是土壤的主要有机污染物

全国每年使用的农药量达50万~60万t,使用农药的土地面积在2.8亿hm2以上,农田平均施用农药13.9 kg/hm2。直接进入土壤的农药,大部分可被土壤吸附,残留于土壤中的农药,由于生物和非生物的作用,形成具有不同稳定性的中间产物或最终产物无机物。喷施于作物体上的农药,除部分被植物吸收或逸入大气外,约有1/2左右散落于农田,又与直接施用于田间的农药构成农田土壤中农药的基本来源。农作物从土壤中吸收农药,在植物根、茎、叶、果实和种子中积累,通过食物、饲料危害人体和牲畜的健康。

3.3重金属元素引起的土壤污染

全国320个严重污染区约有548万hm2土壤,大田类农产品污染超标面积占污染区农田面积的20%,其中重金属污染占80%,粮食中重金属镉、砷、铬、铅、汞等的超标率占10%。被公认为城市环境质量优良的公园存在着严重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汽油中添加的防爆剂四乙基铅随废气排出污染土壤,使行车频率高的公路两侧常形成明显的铅污染带。砷被大量用作杀虫剂、杀菌剂、杀鼠剂和除草剂,硫化矿产的开采、选矿、冶炼也会引起砷对土壤的污染。汞主要来自厂矿排放的含汞废水。土壤组成与汞化合物之间有很强的相互作用,积累在土壤中的汞有金属汞、无机汞盐、有机络合态或离子吸附态汞,所以,汞能在土壤中长期存在。镉、铅污染主要来自冶炼排放和汽车尾气沉降,磷肥中有时也含有镉[5]。

3.4污水灌溉对土壤的污染

我国污水灌溉农田面积超过330万hm2。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含有氮、磷、钾等许多植物所需要的养分,所以合理地使用污水灌溉农田,有增产效果。未经处理或未达到排放标准的工业污水中含有重金属、酚、氰化物等许多有毒有害的物质,会将污水中有毒有害的物质带至农田,在灌溉渠系两侧形成污染带。

3.5大气污染对土壤的污染

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有害物质,在大气中发生反应形成酸雨,通过沉降和降水而降落到地面,引起土壤酸化。冶金工业排放的金属氧化物粉尘,则在重力作用下以降尘形式进入土壤,形成以排污工厂为中心、半径为2~3 km范围的点状污染。

3.6固体废物对土壤的污染

污泥作为肥料施用,常使土壤受到重金属、无机盐、有机物和病原体的污染。工业固体废物和城市垃圾向土壤直接倾倒,由于日晒、雨淋、水洗,使重金属极易移动,以辐射状、漏斗状向周围土壤扩散。

3.7牲畜排泄物和生物残体对土壤的污染

禽畜饲养场的厩肥和屠宰场的废物,其性质近似人粪尿。利用这些废物作肥料,如果不进行物理和生化处理,则其中的寄生虫、病原菌和病毒等可引起土壤和水域污染,并通过水和农作物危害人群健康。

3.8放射性物质对土壤的污染

土壤辐射污染的来源有铀矿和钍矿开采、铀矿浓缩、核废料处理、核武器爆炸、核实验、燃煤发电厂、磷酸盐矿开采加工等。大气层核试验的散落物可造成土壤的放射性污染,放射性散落物中,90sr、137cs的半衰期较长,易被土壤吸附,滞留时间也较长。

4我国土壤污染的治理措施

4.1施用化学改良剂,采取生物改良措施,增加土壤环境容量,增强土壤净化能力

向土壤中施用石灰、碱性磷酸盐、氧化铁、碳酸盐和硫化物等化学改良剂,加速有机物的分解,使重金属固定在土壤中,降低重金属在土壤及土壤植物体的迁移能力,使其转化成为难溶的化合物,减少农作物的吸收,以减轻土壤中重金属的毒害。针对有机物污染,用植物、细菌、真菌联合加速有机物降解。针对无机物污染,利用植物修复可以把一部分重金属从土壤中带走。

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砂掺粘改良性土壤,增加和改善土壤胶体的种类和数量,增加土壤对有害物质的吸附能力和吸附量,从而减少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活性。发现、分离和培养新的微生物品种,以增强生物降解作用。

4.2强化污染土壤环境管理与综合防治,大力发展清洁生产

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组织有关部门和科研单位,筛选污染土壤修复实用技术,加强污染土壤修复技术集成,选择有代表性的污灌区农田和污染场地,开展污染土壤治理与修复。重点支持一批部级重点治理与修复示范工程,为在更大范围内修复土壤污染提供示范、积累经验。合理利用污染土地,严重污染的土壤可改种非食用经济作物或经济林木以减少食品污染。科学地进行污水灌溉,加强土壤污灌区的监测和管理,了解水中污染物的成分、含量及其动态,避免带有不易降解的高残留污染物随机进入土壤。

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胶体对重金属和农药的吸附能力。强化对农药、化肥、除草剂等农用化学品管理。增施有机肥同时采取防治措施,不仅可以减少对土壤的污染,还能经济有效地消灭病、虫、草害,发挥农药的积极效能。在生产中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控制化学农药的用量、使用范围、喷施次数和喷施时间,提高喷洒技术,改进农药剂型,严格限制剧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大力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大力发展生物防治措施。

大力推广闭路循环、无毒工艺,以减少或消除污染物的排放。对工业“三废”进行回收净化处理,化害为利,严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和浓度。大力推广和发展清洁生产。

针对土壤污染物的种类,种植有较强吸收能力的植物,降低有毒物质的含量,或通过生物降解净化土壤,通过改变耕作制度、换土、深翻等手段,施加抑制剂改变污染物质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方向,减少农作物的吸收,提高土壤ph值,促使镉、汞、铜、锌等形成氢氧化物沉淀。

根据土壤的特性、气候状况和农作物生长发育特点,既要防治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威胁,又要把化肥、农药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限制在最低程度。利用物理、物理化学原理治理污染土壤。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维护森林生态系统平衡。

4.3调控土壤氧化还原条件

调节土壤氧化还原电位,使某些重金属污染物转化为难溶态沉淀物,控制其迁移和转化,降低污染物的危害程度。调节土壤氧化还原电位主要是通过调节土壤水分管理和耕作措施实现。

4.4改变耕作制度,实行翻土和换土

改变耕作制度会引起土壤环境条件的变化,消除某些污染物的危害。对于污染严重的土壤,采取铲除表土和换客土的方法;对于轻度污染的土壤,采取深翻土或换无污染客土的方法。

4.5采用农业生态工程措施

在污染土壤上繁殖非食用的种子、种经济作物,从而减少污染物进入食物链的途径;或利用某些特定的动植物和微生物较快地吸走或降解土壤中的污染物质,从而达到净化土壤的目的。

4.6工程治理

利用物理(机械)、物理化学原理治理污染土壤,是一种最为彻底、稳定、治本的措施,但投资大,适于小面积的重度污染区,主要有隔离法、清洗法、热处理、电化法等。近年来,把其他工业领域,特别是污水、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引入土壤治理,为土壤污染治理研究开辟了新途径。

5参考文献

[1] 徐月珍.防止土壤污染和地下水污染的措施[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989(1):29-31.

[2] 任旭喜.土壤重金属污染及防治对策研究[j].环境保护科学,1999,25(5):31-33.

[3] 陈晶中,陈杰,谢学俭,等.土壤污染及其环境效应[j].土壤,2003,35(4):298-303.

重金属污染的措施范文5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严格重金属行业环境准入,健全法律规范和标准体系,完善政策措施,强化环境执法监管,提高健康危害监测和诊疗能力,依靠科技进步,有效控制重金属污染,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

二、工作目标和重点

(一)工作目标

对全市范围内重金属污染物排放企业及其周边区域环境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基本摸清我市重金属污染情况,确定重点防控区域、行业、企业和高风险人群,妥善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生态环境的突出问题。到年,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重金属污染防治体系、事故应急体系、污染与健康风险评估体系。到2015年,重点防控的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在2007年基础上削减20%,历史遗留问题初步得到解决,重点防控企业实现稳定达标排放,重点防控行业重金属污染防治水平明显提高,重点防控区域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全市重金属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保障全市生态环境安全。

(二)工作重点

重点防控污染物:铅、汞、镉、铬和砷。

重点防控区域:无锡金属表面处理科技工业园区,无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金属污染排放相对集中的主要入湖河道、重点河流等。

重点防控行业: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处理加工,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池制造,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延压,皮革及其制品业以及涉处理重金属废物的危险废物持证经营单位。

重点防控企业:具有潜在环境危害风险的重金属排放企业。

三、主要工作

(一)全面排金属污染企业,建立健全基础资料

按照环保部等九部门《关于深入开展重金属污染企业专项检查的通知》(环发112号)要求,开展重金属污染物排放企业专项排查,全面排查涉铅、汞、镉、铬和砷企业,掌握全面的重金属污染排放情况并登记造册,明确工业企业重金属污染重点防控区域、重点防控行业分布状况、以及具有潜在环境危害风险的重点防控企业数量和分布状况。各地区调查工作于年月底前完成报市环保局备案。

(二)制定和实施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和整治计划

按照“谁污染、谁治理”和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期实施的原则,组织编制我市及2个重点防控区的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划定重点防控区域,明确近期和远期的防治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重点解决污染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的重金属排放企业污染问题,要把区域总量削减目标分解落实到具体企业、具体项目之中。全部3个规划在2011年6月底前经市政府批准报省环保厅备案。各地区、各部门要按规划总体要求认真制订年度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建立规划实施的中期评估、终期考核和动态调整机制,增强规划的指导性和操作性。

(三)限期完成重金属污染物排放企业专项整治任务

将重金属污染防治列为今年六大环保专项行动的重点内容,加大现场检查力度,集中整治,严格标准。要按照市政府《关于全市涉铅、电镀行业专项整治工作推进会议纪要》(锡政会纪118号)文件精神,抓好整治,按时限完成整治任务。深入推进各重金属排放企业特征污染物定期监测报告制度,督促企业及时向环保部门和社会公布企业污染物排放情况。集中对重金属排放企业开展专项检查,重点突出审查环保手续、排查环境隐患、检查治污设施、督促达标排放、检验应急预案等主要内容,全面整治、不留死角。对于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坚决予以取缔;对于不能稳定达标的企业,坚决限期整改;对于污染隐患严重和存在重、特大环境风险的企业,坚决予以关停。对有环境劣迹的企业上市或再融资,两年内环保部门不得出具审查通过的意见。

(四)加强政策引导,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

鼓励并引导涉重金属企业实施同类整合和园区化集中管理,推进涉重企业入园进区。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特点,统筹规划设立专业重金属生产片区,并报省相关部门批准。今后涉及重金属的铅酸蓄电池、电镀、冶炼、化工类项目不得在专业生产区外新建和扩建,区外现有项目凡位置不当、防护距离不足,或者有其它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的,要抓紧分批关闭或搬迁。根据《无锡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制定和实施有利于环保产业发展、有利于重金属污染防治的宏观经济政策和项目管理措施。鼓励发展低污染、低能耗、清洁生产、水平先进的高新技术产业进入无锡。进一步扩大重点防控行业落后产能和工艺设备的淘汰范围,制定和完善重点防控行业市场准入条件,控制和削减企业污染排放总量。

(五)强化环保准入,严格环保审批

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依法淘汰一批工艺设备落后、污染严重而又治理无望的企业,促使其关停、并、转、迁。实施污染防治绩效评估,限期改造和升级企业的生产工艺和治理设施,实现重污染行业达标排放和污染减排。进一步提高涉及重金属生产企业在节能、环保、安全、土地使用和职业健康方面的准入条件,严格控制我市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项目的总体规模,严格限制排放重金属污染物的投资项目。严格实行建设项目环评前置审批制度,积极引导全市各部门按照条件严格审批重金属污染重点防控行业的投资和建设。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处理加工业、含铅蓄电池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重金属冶炼业等项目的核准(备案)由本市以上投资主管部门负责,各市(县)、区一律停止审批;实施涉重金属产业准入公告制度,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防止新增落后产能;试行重点防控的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重点防控区域要制定并严格执行区域环境准入政策。对涉重企业定期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后督查。

(六)实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大力推行清洁生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的要求,制定《无锡市重污染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方案》,对全市所有涉重金属污染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分批次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涉铅企业必须在年底前完成第一轮审核工作,以后每两年开展一次。积极推进生产工艺和污染治理工艺升级改造,大力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及其他先进技术。2015年底前,所有审核企业要达到国家相关行业二级以上清洁生产技术指标的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含重金属废弃物的减量化和循环利用。

(七)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监测,强化安全建设

进一步完善监测网络,加强对河流和土壤中重金属指标的监测,加强对铅、六价铬、汞、镉、砷等重金属项目的监测力度,定期监测与加密监测相结合。加强在线监控,年内开展涉重企业在线监控系统试点,逐步建立重金属污染源的在线监控体系;提升监管执法水平,将重金属污染监控信息化建设作为环境管理电子政务综合信息平台及环境监管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建设重要内容,完善重金属污染监控数据的传输、管理、分析、审核与体系。加强重金属污染风险预警和应急体系,加强重金属污染监测和应急能力建设,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技术水平。制定重金属污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相应的应急管理体系和快速反应机制,组织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根据重金属重点污染源的分布与污染现状,加强对重点防控区域内食品和生活用饮用水的重金属监测,对重点防控区高风险居民实施定期健康体检,完善重金属污染健康监测网络和报告制度,建立重金属污染健康危害预警体系,加强重金属健康危害与防护的宣传工作,依法妥善处理重金属污染引起的健康危害事件。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协调联动机制

成立由分管副市长担任组长的市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专项行动领导小组,负责全市专项行动的组织领导;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环保局)负责日常协调工作。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经信委、教育局、科技局、环保局、财政局、国土局、水利局、商务局、城管局、市政园林局、农委、卫生局、工商局、安监局等有关部门为成员,协调解决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二)建立考核体系,明确责任分工,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将重金属污染防治成效纳入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对未完成任务以及发生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的必须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并暂停该区域新增重金属污染物排放建设项目的审批。各市(县)、区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责任分工互相协调,切实履行职责,做好本系统、本行业、本领域的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

(三)完善政策法规体系,推行污染责任保险制和信用机制

积极推进无锡市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法律法规建设、完善土壤污染防治、有毒有害化学品环境管理、重金属污染防治及污染损害纠纷的法律法规,为我市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法规依据。推进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工作。制定完善《无锡市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实施方案》,将涉重金属污染的主要企业纳入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范围,将重点防控企业列为实施重点。以环境风险评估制度为核心,建立较为完善的企业环保诚信档案,并与企业环境信息强制公开、上市环保核查、企业信用信息、绿色信贷挂钩,实现风险与信用的融合。

(四)强化科技支撑,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

加大对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的资金投入,对重金属污染防治、修复技术、重金属与人体健康关系等项目,给予优先支持。充分利用在锡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技术力量,开展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技术研究;鼓励环保企业加大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研发力度,推动重金属技术攻关,加快环保企业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的创新和产业化步伐。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开展交流合作,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重金属污染防治环保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强对引进的环保关键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工作。

重金属污染的措施范文6

一、充分认识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最根本出发点。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土壤环境保护工作,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制度,为改善提升我省耕地质量奠定了良好基础。区农田土壤污染问题仍较突出,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状况不容乐观,全面开展受污染耕地的安全利用工作,既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要举措,也是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努力拓展农业生态功能,全面建设绿色农业强省的必然要求。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必须切实履责,加大力度,提前部署、总体规划,确保按时保质完成轻中度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任务。

二、总体要求

(一)总体思路

深入践行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理念,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出发点,坚持风险管控,重点针对轻中度污染耕地安全隐患,强化政策引导,落实有效措施,依靠科技进步,组织实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试点、示范和重点项目,努力构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的长效机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是统筹规划,规范运作。按照我区耕地污染现状进行科学布局,统筹安排,优化、集成并建立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关键技术模式,统一技术标准和要求,做到规范运作。

二是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区域的耕地土壤类型、种植特征和受污染程度,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方现有资源和设施,合理布局,示范带动,整片推进,分批实施。

三是机制创新,注重实效。建立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社会参与的运行机制,在强化政府宏观指导的同时,引入市场化运行和第三方参与机制,发挥农民、农民合作社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确保取得实效。

三、目标任务

2020年,根据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和农产品超标情况,重点在我区轻中度污染区域,积极推广低积累品种替代、水肥调控、土壤调理、深翻深耕等安全利用措施,建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集中推进区建设任务,形成较完善的适宜本地区推广应用的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体系,全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8%左右,有效降低农产品污染风险,确保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实现总体改善。

四、技术措施

在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普查和农用地污染状况详查工作的基础上,以乡镇为基础,选择轻中度污染和农产品超标的典型区域,因地制宜开展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确保农产品不超标。

(一)深翻耕。通过将土壤深翻30cm~40cm,将重金属含量较高的耕地表层土壤与犁底层甚至母质层的洁净土壤充分混合,稀释耕地表层土壤重金属含量。

(二)应用低积累玉米品种。结合当地主要玉米品种、种植习惯等开展低积累品种筛选和应用,重点针对不同作物品种对重金属的吸收特征,选用抗性强、重金属低积累、低富集或不富集的作物品种,降低食用农产品的污染风险,确保选育的低积累品种不减产、农民不减收。

(三)施用凹凸棒等钝化材料。将提纯加工后的凹凸棒结合深翻耕,施入受污染的农田中,再灌入水,经过物理作用,原本沉积在农田中的重金属离子被牢牢地吸附在凹凸棒上土壤中重金属离子由有效态转化成化学性质不活泼形态。

(四)优化施肥,增施有机肥。结合深翻耕增施低重金属含量的有机肥做基肥,采用低重金属含量的化肥、碱性肥料,化肥使用量需根据土壤养分情况指标、耕作方式、污染物种类确定,防止过量施肥引起二次污染。

(五)预防作物秸秆二次污染。针对受污染耕地生产的含重金属秸秆废弃物,以无害化、资源化为目标,建立秸秆能源燃料化、原料化等综合利用技术工程,通过秸秆移除和废弃物处理工程,实现耕地污染物的移除和不扩散。

五、资金预算

总投资预计20万元,完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集中推进区建设任务。资金用途: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方案编制、安全利用集推进区建设、开展跟踪监测、效果评估、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及严格管控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咨询服务工作等。

六、进度安排

2019年11月,启动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确定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区域和边界,制定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与严格管控方案,组织专家论证,初步建立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模式。

2019年12月-2020年2月,按照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与严格管控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完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集中推进区建设任务。

2020年3月-11月调整完善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模式,总结出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规范和技术体系,全面开展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推广和应用,完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的相关任务。

2020年12月,开展安全利用效果评估工作。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农业农村局成立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区农技中心主任任副组长,局相关股室、区农技中心等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全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要成立由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加强指导、强化督导、推动落实,形成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二)强化政策扶持。区政府统筹安排财政专项资金,切实加大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资金投入,重点支持调查评估、科研试点、推广示范等工作。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完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发挥集合效应,形成政策合力。

(三)建立推动机制。明确责任主体,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公众参与、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要抓紧制订本地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技术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工作措施、部门分工、时间节点等要求,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取得实效。

(四)强化科技支撑。区农业农村局会同生态环境局、自然资源局,邀请省市部门技术人员组建技术支撑专家组,负责全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咨询服务。充分发挥省内外科研院校技术优势,开展产学研用协同攻关,加强相关技术培训指导,编制安全利用推荐技术目录,强化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水平。

重金属污染的措施范文7

全国1/6耕地重金属污染

由湖南镉超标大米事件,人们得知,湖南大量耕地早已遭受重金属污染。

关于耕地重金属污染的消息近年来不绝于耳。长期关注我国土壤污染问题的中国土壤学会副理事长张维理就曾表示,目前,我国土壤污染呈日趋加剧的态势,防治形势十分严峻。

据媒体报道,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2011年10月份曾表示,全国3亿亩耕地正在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威胁,占全国农田总数的1/6。环保部文件显示,在对我国30万公顷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壤有害重金属抽样监测时发现,有3.6万公顷土壤重金属超标,超标率达12.1%。国土资源部统计表明,目前全国耕种土地面积的10%以上已受重金属污染。

耕地受重金属污染影响严重,农业部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专家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资源与区划所研究员陈世宝博士表示,重金属污染耕地带来的直接后果是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下降,出口受限,同时也给人体健康带来潜在危害。

环保部门的一项统计显示,全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高达1200万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污染不仅加重,而且还在转移扩散。

修复资金需求超数万亿元

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研究员陈能场提出:“要尽快采取措施,对现有受污染的耕地进行修复处理。”

与大气和水污染相比,土壤修复显得更加困难。农业部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专家组成员、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苏德纯表示,不仅土壤污染危害严重,并且与一些有机污染物不同,土壤中的重金属无法降解,与土壤分离难度非常大,修复非常困难。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研究中心主任陈同斌也曾表示,即使是轻度污染的地方,要除掉土壤中的重金属最快也要三到五年。

“理论上讲,重金属污染土壤是可以被修复的,但完全恢复其生态功能却很难。”陈世宝表示,目前,世界各国针对重金属污染土壤提出的修复措施有很多种,但每种措施都存在一定的应用局限性。“重金属一旦进入土壤,再进行修复非常困难,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经费。”陈世宝说。

以上世纪70年代日本富山县土壤修复为例,一共863公顷(12945亩)农田,总共投入3.4亿美元,花费了33年时间进行客土法修复完成,平均每亩修复费用近18万元人民币。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对于大米的镉限量标准为0.4mg/kg,而我国镉米限量值仅为0.2mg/kg,健康风险控制是要严于其他发达国家的,大米中镉限量标准严,意味着土壤中镉的质量标准也相应地严格。

据业内人士透露,即使采取较便宜的办法如植物修复法修复土壤,每亩的修复成本也达到两万元,还需连续种植数年,总投入数额惊人。如果按照每亩地修复成本两万元、以罗锡文所称全国3亿亩耕地重金属污染计算,总体算下来,我国耕地修复总体所需资金将达6万亿元。

当务之急是控制源头污染

在专家看来,目前很难预估我国耕地修复需要多少时间和投入。陈世宝认为,具体污染土壤修复需要多长时间,要结合污染程度、污染元素种类、污染面积、采取何种修复措施,另外,还要根据所制定的修复目标,不能一概而论。

2006年,国家环保部与国土资源部组织了一项耗资10亿、为期3年的全国性土壤污染调查,但迄今为止调查结果始终未向公众公布。

“现在我们有太多的未知。”苏德纯表示,首先,我国耕地受重金属污染的程度、污染元素种类、污染面积均是未知;其次,我们的修复目标到底如何?怎样才算修复好?是达到国家规定的土壤二级标准?还是说仅仅达到农作物的重金属限量值?

有专家表示,由于土壤污染底数不清,导致污染原因、种类、范围和程度也成为盲点,防治措施也相应缺乏针对性。“技术上问题不大,但修复资金肯定是一笔巨资,这笔钱由谁出,也是一个大问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说。

据悉,根据《全国土壤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间,用于全国污染土壤修复的中央财政资金将达300亿元,包括受污染农田、城市“棕色地块”及工矿区污染场地。“这点钱用来修复重金属污染的耕地,塞牙缝都不够!”一位业内人士说道。

针对耕地污染的修复,苏德纯建议,根据现有耕地污染情况,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并根据不同的情况,调整耕种制度和耕种结构,“当前的状况,只能是边修复边生产。”陈能场则认为,推动被污染农田土壤修复,当前急需完善我国土壤环境管理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

重金属污染的措施范文8

关键词:化工,土壤污染,重金属,防治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自然资源之一,也是人类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工业、城市污染的加剧和农用化学物质种类、数量的增加,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土壤重金属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将金属加入到土壤中,致使土壤中重金属明显高于原生含量、并造成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的现象。

一、重金属的来源、种类

1.土壤重金属来源广泛,主要包括有大气降尘、污水灌溉、工业废弃物得不当堆置、矿业 活动、农药和化肥等。首先是成土母质本身含有重金属,不同的母质、成土过程所形成的土壤含有重金属量差异很大。此外,人类工农业生产活动,也造成重金属对大气、水体和土壤的污染。

2.大气中重金属沉降、大气中的重金属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及汽车轮胎磨损产生的大量含重金属的有害气体和粉尘等。它们主要分布在工矿的周围和公路、铁路的两侧。公路、铁路两侧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主要是Pb、Zn、Cd、Cr、Co、Cu 的污染为主。它们来自于含铅汽油的燃烧,汽车轮胎磨损产生的含锌粉尘等。它们成条带状分布,以公路、铁路为轴向两侧重金属污染强度逐渐减弱;随着时间的推移,公路、铁路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很强的叠加性。

3.农药、化肥和塑料薄膜使用 施用含有铅、汞、镉、砷等的农药和不合理地施用化肥,都可以导致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一般过磷酸盐中含有较多的重金属 Hg、Cd、As、Zn、Pb,磷肥次之,氮肥和钾肥含量较低,但氮肥中铅含量较高,其中 As 和 Cd 污染严重。农用塑料薄膜生产应用的热稳定剂中含有 Cd、Pb,在大量使用塑料大棚和地膜过程中都可以造成土壤重金属的污染。

4.污水灌溉 污水灌溉一般指使用经过一定处理的城市污水灌溉农田、森林和草地。城市污水 包括生活污水、商业污水和工业废水。由于城市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大量的工业废水涌入河道,使城市污水中含有的许多重金属离子,随着污水灌溉而进入土壤。

5.含重金属废弃物堆积含重金属废弃物种类繁多,不同种类其危害方式和污染程度都不一样。污染的范围一般以废弃堆为中心向四周扩散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含量和形态分布特征受其垃圾中释放率的影响,且随距离的加大重金属的含量而降低。由于废弃物种类不同,各重金属污染程度也不尽相同,如铬渣堆存区的 Cd、Hg、Pb 为重度污染,Zn 为 中度污染,Cr、Cu 为轻度污染。

6.金属矿山酸性废水污染金属矿山的开采、冶炼、重金属尾矿、冶炼废渣和矿渣堆放等,可以被酸溶出含重金属离子的矿山酸性废水,随着矿山排水和降雨使之带入水环境(如河流等)或直接进入土壤,都可以间接或直接地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

二、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现行治理方法

1.工程治理方法

工程治理是指用物理或物理化学的原理来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有:客土是 在污染的土壤上加入未污染的新土;换土是将以污染的土壤移去,换上未污染的 新土;翻土是将污染的表土翻至下层;去表土是将污染的表土移去等。

2.此外淋洗法

用淋洗液来淋洗污染的土壤;热处理法是将污染土壤加热,使土壤中的挥发性污染物(Hg)挥发并收集起来进行回收或处理;电解法是使土壤中重金属在电解、电迁移、电渗和电泳等的作用下在阳极或阴极被移走。以上措施具有效果彻底、稳定等优点,但实施复杂、治理费用高和易引起土壤肥力降低等缺点。

3.生物治理方法

生物治理是指利用生物的某些习性来适应、抑制和改良重金属污染。主要有:动物治理是利用土壤中的某些低等动物蚯蚓、鼠类等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微生物治理是利用土壤中的某些微生物等对重金属具有吸收、沉淀、氧化和还原等作用,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毒性,如原核生物(细菌、放线菌)比真核生物(真菌)对重金属更敏感。

4.植物治理

利用某些植物能忍耐和超量积累某种重金属的特性来清除土壤中的重金属;目前已发现400多种,超积累植物积累Cr、 Co、 Cu的含量一般在 0.1% Ni、 Pb 以上,积累 Mn、Zn 含量一般在 1%以上。生物治理措施的优点是实施较简便、投资较少和对环境破坏小,缺点是治理效果不显著。

5.化学治理方法

化学治理就是向污染土壤投入改良剂、抑制剂,增加土壤有机质、阳离子代换量和粘粒的含量, 改变 pH、 和电导等理化性质,Eh 使土壤重金属发生氧化、还原、沉淀、吸附、抑制和拮抗等作用,以降低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

三、总结

土壤重金属污染首先应从源头抓起,控制污染源,土壤重金属的污染已经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要充分认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长期性、隐匿性、不可逆性以及不能完全被分解或消逝的特点。土壤质量问题是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战略问题,它直接影响土壤质别、水质状况、作物生长、农业产量、农产品品质等,并通过食物链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对土壤质量的保护便是对耕地生产能力的保护,更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强有力措施之一。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开展国土质量调查评价,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物进行试验研究,开发耕地污染的治理方法和技术,显得更为必要和迫切。

参考文献

[1]崔德杰,张玉龙.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与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土壤通报, 2004,35

重金属污染的措施范文9

关键词 蔬菜;大棚;土壤污染;成因;修复措施

中图分类号 X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7-0250-02

蔬菜大棚种植作为“菜篮子”工程的重要环节,发挥着向居民供应新鲜、安全蔬菜的重要作用,但在有些地方由于大棚土壤的多年不规范、不科学使用,土壤污染问题日益凸显,直接影响着蔬菜品质、产量和食品安全。土壤污染是外来污染物在土壤中长期累积的结果,土壤污染物包括重金属、放射性元素、氟、盐、碱、酸、有机农药、石油、有机洗涤剂、多氯联苯类、有害微生物等,它们进入土壤能影响土壤环境正常功能,影响蔬菜的可持续种植和生产,降低蔬菜产量和品质,危害人体健康。进行蔬菜大棚土壤污染的治理,不仅关系农民收入,而且直接影响环境保护、民生建设、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应引以高度重视,加强科学研究、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现着重围绕农业污染源造成的大棚土壤污染,揭示蔬菜大棚土壤的污染状况及危害,并提出针对性的修复和防治措施。

1 蔬菜大棚土壤污染成因

随着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的日益扩大,由工业“三废”、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水等废弃物造成的大量有毒有机物和无机物,通过迁移、灌溉、降水等途径进入土壤,对土壤产生污染。随着广大居民对蔬菜的需求日益增多,各地蔬菜大棚种植面积日益扩大,菜农对产量和效益的追求越来越迫切。为了提高蔬菜产量,菜农大量使用肥料、农药、农膜等生产资料,并可能将某些重金属、病原微生物、有机污染物带入土壤,对大棚土壤造成污染。从农业污染源来分析,目前造成蔬菜大棚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

1.1 过量使用化肥

化肥是蔬菜的“粮食”,对提高蔬菜产量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化肥中常含有许多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氟、有毒有机化合物等,常年重复、过量使用会污染土壤。同时,频繁施用氮肥影响土壤中硝态氮的含量水平,土壤硝态氮的积累量随总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施用氮肥过多的土壤会使蔬菜中硝酸盐含量过高,这种累积虽对植物本身无害,但危害取食的动物和人类。另外,长期大量使用单一品种化肥,特别是生理酸性肥料,会导致土壤酸化,土壤酸化后会导致有毒物质的释放,或使有毒物质毒性增强,对蔬菜产生不良影响。

1.2 有机肥料未经无害化处理

将未经无害化处理的人畜粪便、城市生活垃圾及携带有病原菌的植物残体制成的有机肥料施入土壤,某些病原菌会在土壤中大量繁殖,造成土壤的生物污染,尤其是在大棚高温、高湿的小气候环境中,更适宜病原菌生长。病原体可以通过土壤进入蔬菜,使蔬菜产生病变,降低蔬菜产量和品质,进而危害人类健康。据调查,上海市郊蔬菜大肠菌群检出率为13.7%,寄生虫卵检出率为11.9%,蔬菜受病原菌污染严重。据孙锡娟等研究,人畜粪便中的细菌总数高达108~109个/g,总大肠菌群也有107~108个/g[1]。为了避免因施用有机肥料造成土壤有害生物的污染,国家规定,商品有机肥蛔虫卵死亡率和粪大肠菌群数指标应符合NY884的要求[2],即蛔虫卵死亡率≥95%、粪大肠菌群数≤100个/g(mL)[3]。

1.3 农药残留

随着拌种、浸种、喷洒和药物浇灌,农药进入土壤会被土壤胶粒及有机物吸附,一部分被土壤降解,由蔬菜吸收转化,还有一部分形成残留。尤其是在菜农使用不当和过量使用的情况下,造成的污染更加严重。为了降低成本,部分菜农倾向于使用价格低廉但高毒高残留农药。农药残留特别是不合格农药的使用,也是造成蔬菜大棚土壤污染的重要因素。

1.4 污水灌溉

使用不经无害化处理的污水或处理不彻底的污水灌溉蔬菜,会对土壤造成二次污染。研究表明,污水中的Hg、As、Cd、Pb、Cr等重金属,以不同的方式被土壤截留固定,95%的Hg被土壤矿质胶体和有机质迅速吸收,一般累积在土壤表层,自上而下递减。污水中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会造成土壤病原菌污染。从土壤的微形态看,污水灌溉的土壤孔隙细密,通气性、透水性差,容易引起蔬菜根系霉变、腐烂甚至坏死,不利于蔬菜的生长。

1.5 地膜残留

地膜在大棚蔬菜种植中广泛使用,尤其是全膜技术的普及,使残留大幅增加,超薄地膜的使用更是给土壤健康带来了严重危害。我国有关部门规定聚乙烯地膜的厚度不应低于0.008 mm,但个别企业和菜农为了降低成本,往往生产、使用价格低廉的超薄膜。地膜越薄,强度和抗拉能力越差,且易老化,破碎后难以捡拾,更易形成残留。

2 土壤环境修复措施

2.1 技术调理措施

(1)测土配方施肥。改变盲目使用肥料现象,减少肥料中有毒有害物质对土壤环境产生的污染,做到土壤“缺什么”,生产过程中就“补什么”,蔬菜需要什么营养就提供什么。按需供给,既保证产量,又利于品质,还可减少成本,更重要的是保证了蔬菜使用安全和持续性耕作。

(2)推广使用生物有机肥。生物有机肥含有多种有益微生物、氨基酸、多肽、酶、抗生素,不仅可增进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结构,而且能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强蔬菜的抗病能力,具有化学肥料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对发展无公害蔬菜有重要意义。在蔬菜种植中,应广泛推广使用生物有机肥料,并配以使用适量化学肥料。如使用充分腐熟的鸡粪,还可以选择秸秆生物反应堆改良土壤。对重金属污染严重的土壤,可施用猪粪、牛粪,以提高土壤阻止重金属转移的能力。

(3)合理施用农药。筛选推广使用高效安全的农药,禁止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尤其是禁止使用致癌作用强的农药。加强用药技术指导,严格用药标准,制止滥用。综合防治,既要有效防治病虫害,又要把农药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4)植物修复。植物修复是当今发达国家普遍使用的土壤修复技术,我国山东寿光等地进行了积极研究和探索尝试,无论从投资成本还是管理因素等方面考虑,该技术都是菜农治理土壤污染的一条可选途径。如可将一些对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具有富集作用的植物,与大棚蔬菜交叉种植,对土壤中的重金属进行吸附、转化,降低土壤中有害成分的含量。如蕨类植物蜈蚣草对砷具有很强的富集作用[4],可以用于砷过量的治理。蜈蚣草不仅对砷有很强的忍耐能力和富集能力,而且生长快、生物量大、地理分布广、适应性强,因此在砷污染环境的修复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4]。

(5)覆土和换土。如果蔬菜大棚土壤污染问题严重,可对土壤实行深翻,将污染土壤深埋;或者将表层土壤挖走更换清洁土壤。特别是蔬菜大棚土地面积相对较小时,覆土或换土成本相对降低,此种方法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6)施用改良剂。该技术主要针对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改良剂能有效降低土壤重金属有效性、抑制土壤重金属向蔬菜迁移。如可向土壤中施用稻草、泥炭、家畜粪肥、腐殖酸肥料等有机改良物质,它们能够增强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而使污染物失去活性,减轻土壤污染对蔬菜及生态环境的危害。可以添加适量的石灰、硅酸镁钙、磷酸盐等改良剂,使其与重金属反应生成难溶物质,改变重金属离子形态和生物有效性。土壤改良修复技术方法简单、取材方便、实用性强,是一种控制土壤污染物向蔬菜转移的实用技术。

(7)高温消毒。实行土壤深翻、反复曝晒,杀死土壤中的病原菌,促使残留有机物挥发。另外可借助专业化的热处理设备,进行高温处理。

2.2 综合手段运用

由于土壤污染治理综合性强,影响因素多,仅靠农民自身或某个部门难以实施和开展防治工程,必须加强综合手段研究和运用。根据中央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蔬菜大棚土壤修复,应以蔬菜食品安全为目标,以当代农业科学技术为支撑,以改善土壤环境为基础,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通过推广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加强蔬菜生产全程监控,不断提高蔬菜品质和档次,达到农民增收、生态文明、人民身体健康有保障的目的。

(1)政府主导。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把蔬菜大棚土壤污染治理问题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政府一把手工程来抓,作为民生工程的大事来抓。建立健全组织领导,完善管理措施,狠抓责任落实,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作为、菜农吸纳的良性工作格局。各级政府应将蔬菜生产安全纳入食品安全规划和督导体系,把加强蔬菜大棚土壤环境治理、无公害蔬菜生产作为为民办实事的措施之一,明确目标,明确制度,细化措施,抓好落实。

(2)部门联动。建议农业部门要根据当地“三农”工作发展规划做好蔬菜种植供应发展规划,尤其是蔬菜大棚发展规划。对污染严重、修复成本较高、不再适宜继续种植蔬菜的土地,及时调整、重新划地;健全完善各类农业设施。环保及行业管理部门要指导企业做好“三废”治理,做好垃圾的无害化处理,防止对土壤二次污染。农业、工商、税务、物价、供销和质检等部门要加强化肥、农药、种子、农膜等农资市场管理,严厉打击制造、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各部门要搞好对接服务,帮助农民科学使用和管理土壤。近来山东省昌邑市与青岛农业大学合作研发了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将全市逾6 000个土样信息输入数据库,在各镇村的配方肥经销点配备了11台触摸屏,农民点屏查询到自家地块的土壤养分状况,并得到施肥方案。这种“采土、测土、配方、施肥、供肥”的一条龙式“对症下药”服务深受农民欢迎。

(3)标准控制。多年来,我国尽管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涉及土壤保护的法律法规,但大多针对经济利用、土地管理和利用、土地规划及土地权属问题等方面,对土壤污染防治的规定分散而不系统,缺乏具可操作性的细则和有威慑力的责任追究条款[5]。由于缺少土壤环境治理的明确标准,迫切需要加强对标准研究及土壤环境法规研究,为预防和治理土壤污染提供科学依据和评价标准。借鉴国际经验,制定完善我国化肥、地膜等国家标准及蔬菜农药残留容许标准,实行标准化控制。如我国现行的地膜国家标准是厚度不小于0.008 mm,但其抗拉强度较差,不利于残膜回收。因此,可以在科学研究基础上,制定新的地膜国家标准。

(4)企业作为。各类化肥、农药、地膜、种子等农资企业,要积极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从自身环节做起,为广大菜农提供安全可靠的农业生产资料。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宏观政策指导,依法依规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同时积极开展测土配方肥料的研发。企业要进农村、进大棚,针对区域不同土壤条件,有针对性地生产、销售适宜的配方肥料。

(5)菜农吸纳。大棚种植集中区,各级各部门除了应搞好政策支持、治理规划、资金投入和检查督导外,还应加强对菜农的教育培训,引导其科学种植、依法生产。广泛组织农技专家深入农业生产一线,讲解科学施肥、合理改善土壤的重要性和具体方法,增强广大菜农积极科学地管理和使用土壤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3 参考文献

[1] 孙锡娟,卢善玲,周根娣,等.施肥方式对蔬菜大肠杆菌污染的影响[J].上海农业学报,1996(2):68-7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NY525-2012有机肥料[S].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NY884-2012生物有机肥[S].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

重金属污染的措施范文10

目前,农业已超过工业成为我国最大的面源污染产业。“农业面源污染量大类多、分布广,总体状况不容乐观。”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说。

重金属污染成农产品质量“隐形杀手”

据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此前公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9.4%,主要污染物为镉、镍、铜、砷、汞、铅、滴滴涕和多环芳烃。

专家指出,“看不见”的重金属污染,正在扮演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隐形杀手”,不仅可能影响到农田和农村周边环境,也让普通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产生疑虑。“除了工业废弃物排放造成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农业化学品的大量投入会导致土壤中养分、重金属以及有毒有机物富集引起的土地污染,直接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说。

例如,化肥的过量使用会造成土壤的酸化,进而会诱发土壤重金属离子活性的提高。数据显示,土壤ph值每下降一个单位,重金属镉的活性就会提升100倍,增加骨痛病等疑难病症的患病风险。

骨痛病易发生在镉污染地区,以周身剧痛为主要症状。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居民长期饮用受镉污染的河水,并食用此水灌溉的含镉稻米,致使镉在体内蓄积而造成肾损害,患上骨痛病,成为当时震惊全球的公害事件。

“当前我国耕地重金属污染总体以轻度污染为主,可防可控。”农业部有关人士指出,中央高度重视重金属污染问题,农业部将加快推进全国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普查,启动重点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加密调查和农作物与土壤的协同监测,切实摸清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底数。

据悉,对于已经受污染的地区,农业部将实施分级处理。在轻度污染区,通过灌溉水源净化、推广低镉积累品种、加强水肥管理、改变农艺措施等,实现水稻安全生产;在中、重度污染区,开展农艺措施修复治理,同时通过品种替代、粮油作物调整和改种非食用经济作物等方式,因地制宜调整种植结构。

化肥农药农膜:“资源”与“污染”一线之隔

道路两旁的沟渠满是白色的残膜,大风一刮,树木的枝枝杈杈都挂着成条的地膜碎片……这是记者近日在甘肃河西地区采访时见到的景象。

在西北干旱地区,覆膜可以控温保墒,具有显着的增产效果,是我国旱作农业的一项核心技术。然而,由于超薄地膜的长期使用并缺乏回收机制,大量地膜一揭就碎,残留在农田里,“白色革命”带来了“白色污染”。甘肃省通渭县李家店乡一位在田里捡拾地膜的村民告诉记者:“这些膜要是烂在地里,过几年庄稼就长不出来了!”

西部干旱地区的白色污染只是农业面源污染的一个方面。根据农业部的一份调查,全国一些省份存在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具体表现在:中东部省份主要是化肥、农药过量施用造成水体环境富营养化,南方省份主要是畜禽和水产养殖过程中的排泄物对土壤和水体环境造成的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的最大特点是隐藏性、长期性和分散性,是农业生产各个环节各个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产生的。它不像工业生产上的点源污染,有问题关掉就行了,农业面源污染处理起来比较麻烦。”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所长任天志认为。

农业面源污染尽管严峻,但并非不能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中,一部分属资源性污染,是可以加以转化利用的。如果措施得当,还农村一方净土并非没有可能。”农业部科教司资环处处长李波说。

杜绝欠新账逐步还旧账多措共举还农村一方净土

为遏制农业面源污染扩大趋势,农业部了《关于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意见》就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提出了“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一控”即严格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大力发展节水农业;“两减”即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三基本”指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农膜基本资源化利用。

“这些年来,中国化肥、农药用量相当大,生产和使用量都是世界第一。但是化肥、农药的利用率比世界发达国家却低15%到20%左右,降低使用量、提高利用率势在必行。”中国社科院农村所研究员李国祥建议。

科研界也在积极探索防治方法。目前,中国农科院正组织160余名各学科专家联合攻坚南方稻米重金属污染。记者了解到,主要研究思路是从农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入手,如产前品种选择、产中水肥管理、产后稻米加工等,“截断”重金属镉被稻米吸收和富集的途径。

重金属污染的措施范文11

[关键词]选矿药剂 污染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TE99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6-0011-01

一、关于选矿药剂的污染

对于选矿来说,它包含了洗矿、破碎及选矿这三道程序。为了把它们加工成金属含量较高的精矿,需要在加工过程中添加一定量的各种药剂,来达到预期的效果。选矿中使用的选矿药剂种类很多,如捕收剂、起泡剂、调整剂以及抑制剂[1]。对于其中列入我国优先控制污染物黑名单的68种选矿药剂中,就有24种含有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化学药剂。可见,很多都是有毒有害物质。而这些物质也会随着选矿废水的排放以及通过尾矿库等方式进入到环境中。并在水体、土壤和大气的迁移转化中,形成二次污染,再次对环境造成污染。

这些选矿药剂所造成的污染包含了单一污染、二次污染和复合污染。第一、关于单一污染。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矿山不断被开采。又由于对矿山开采技术的不断更新,大量的选矿药剂被用在矿山开采中。那些认为的无机、有机、高分子的化学品使用量已经达到百万吨级。其中,所使用的选矿药剂各种各样,且其中所使用的有机药剂已经接近农药的用量。这些认为的化学品并没有经过一定的处理,就进入到矿山环境中去了,对环境造成污染。第二、关于二次污染。二次污染主要是指矿业活动中所产生的污染物种类多,成分也很复杂。并且,很多污染物长期暴露在地表环境中,随着光照、细菌和氧气等这些条件的推动下,这些污染物特别容易发生各种不同形式的复杂反应[2]。而对于二次污染的治理也很不理想。主要是集中在对一次污染的治理,误认为一次污染治理好了,便会消除二次污染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忽视了所产生的二次污染物的危害。第三、是复合污染。复合污染是矿山污染中,污染程度最深、问题最典型也是最突出、治理难度最大的污染。这是因为在这里,本来就集中了将近50多种重金属以及有毒有害的元素。加之,人们在对矿山进行开采中,上百种人为化学品同时集中使用,其中含有很多在重金属催化作用下的细小矿物颗粒。由于,矿山的尾矿坝属于开放式的,又位于开阔地带,阳光氧气很充足,紫外线也很强。在这样的复杂状况下,尾矿坝内经过了一系列复杂的反应,进而,形成了一个复杂的污染体系。对于这种污染体系,它是很多污染物的相互交叉、相互作用、相互反应。因此,它是一个多层次而累加的污染体系。它不仅使人为的有机化学品的污染加剧了,还使污染变得更加复杂,不便于治理了。可见,不管是哪种类型的污染,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环境造成影响,进而,造成相应的危害。只是其对环境影响的程度有大有小而已。

二、关于选矿药剂污染的防治措施

1、选矿药剂,低污染环保型选矿药剂的研究。

针对低污染环保型选矿药剂的研究,国内外都十分重视。目前,在国外,已经有数百种新药剂用于工业应用,且还有许多新药剂在不断地出现。而这种新药剂具有高选择性、高效低毒或者无毒、污染小或者没有污染。与国外相比,我国这种选矿新药剂的研发,还在缓慢进行中,且很大的差距。除了使用常规药剂,如黑药、脂肪酸。对于药剂的研制,大都采用国外的浮选药剂来加以仿制,进行出售,没有具有自己只是产权的产品。而对于我国有色金属选矿药剂的主要研究单位之一,西北矿冶研究院,从2002年就开始了高限低毒环保型的捕收剂的研发工作,希望可以进而为解决选矿药剂的污染问题[3]。经过不断的研发,新技术的使用,它里边的很多有色金属都具有报复环境`的功效。比如,这些金属具有很低的毒性,在工艺过程中,也没有“三废”产生。这样研发的新药剂不仅实现了新药剂的清洁生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相应减少了工业企业在使用它后,对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

2、对选矿企业,需要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是减少选矿药剂对环境污染最有力的帮手之一。因此,对于选矿企业来说,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对环境的破坏也要降到最低点。清洁生产,需要对企业现有和计划建设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相应的污染预先分析和评估,再对企业污染物所产生以及排放的工艺过程和相关途径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找到相应的污染源,还有产生的原因。进而,针对污染物的种类以及危险化学品的安全和生态风险评价,来对暴露药剂以及选矿药剂的毒性进行更深的研究,找到更好的办法。

3、对矿山尾矿进行综合利用。

矿山的尾矿中含有大量可以利用的金属和非金属元素。而从中提取的大量有机成分是有很多用途的。它可以作为水泥原料、建筑材料,也可以在铁路、公路的修建中发挥相应的作用,甚至可以用作矿肥来改良土壤[4]。可见,它的用途真的非同一般。而在对选矿废水水质进行分析后,发现废水中对选矿会产生影响的比较大的杂质含量并不高。而且,尾矿库溢流出的水经过自然净化后,水质也很稳定,可以对该水资源进行回用在生产中。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矿山开采后对神态环境造成的污染,也能更好地利用这些资源,甚至变害为宝,让它们发挥应有的作用,造福于人类。

总而言之,虽然我国的矿山开采业已经步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是,选矿药剂及其法制措施的研究不容忽视。需要引起相应地重视,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来减少选矿药剂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进而,改善并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 陈彩霞.选矿药剂二次污染对尾矿重金属释放与迁移的影响[J].分析试验室,2010,11:80-82.

[2] 吴国振.选矿药剂污染及其防治措施[J].甘肃冶金,2009,01:82-84.

重金属污染的措施范文12

【关键词】重金属;植物修复;土壤修复

前言

韶关市是重要的“有色金属之乡”,土壤重金属本底值浓度明显较高,根据2007年对韶关市的土壤抽样调查结果[1],韶关市土壤中重金属的超标率为22.77%,8种主要重金属元素(Pb、Cd、As、Cr、Hg、Cu、Zn和Ni)均有不同程度超标,其中超标最严重的是Cd和As。加上韶关市的采矿、冶炼等有色金属行业发达,造成严重的工业重金属污染。大宝山区域就是典型的矿山重金属污染重点区域,重金属污染带来的环境影响和社会反响较大。

1.目的

本研究结合大宝山区域矿山土壤的特点,选择多个耐重金属/超富集能力的树种,确保和推广更为环保和高效的土壤修复工艺和方法,完成对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本土化试点示范研究。主要目的是研究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最优化工艺方法,并推广工程经验,同时,也为矿山修复植物的资源化利用进行前期探索研究。

2.方法选择

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的工艺技术方案包括生物法、化学法和物理法。

(1)物理修复:通过客土、换土和深耕翻土与污土混合,可以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减少重金属对土壤—植物系统产生的毒害,从而使农产品达到食品卫生标准。深耕翻土用于轻度污染的土壤,而客土和换土则是用于重污染区的常见方法。具有彻底、稳定的优点,但实施工程量大、投资费用高,破坏土体结构,引起土壤肥力下降,并且还要对换出的污土进行堆放或处理。

(2)化学修复:化学修复就是向土壤投入改良剂,通过对重金属的吸附、氧化还原、拮抗或沉淀作用,以降低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化学修复是在土壤原位上进行的,简单易行。但并不是一种永久的修复措施,因为它只改变了重金属在土壤中存在的形态,金属元素仍保留在土壤中,容易再度活化危害植物。

(3)生物修复:包括植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以植物修复为主。植物修复是利用绿色植物来转移、容纳或转化污染物使其对环境无害。植物修复的对象是重金属、有机物或放射性元素污染的土壤及水体。研究表明,通过植物的吸收、挥发、根滤、降解、稳定等作用,可以净化土壤或水体中的污染物,达到净化环境的目的,因而植物修复是一种很有潜力、正在发展的清除环境污染的绿色技术。

从成本、处理效果和生态环境效益等角度综合考虑,植物修复法具有成本投入少、收效快、环境效益大、能改善土壤结构、无二次污染等优点,是最优的土壤修复方法。同时,考虑到植物修复的缺点,本研究拟采用“植物修复为主,化学修复和物理修复为辅”的工艺方法。

3.修复措施和内容

主要措施包括土地平整、化学修复、物理修复、植物修复以及日常管理和监测等内容[2]。

①土地平整是将高低不平的地面通过移土和覆土填平;②化学修复是在进行土地平整时,要及时往污染土壤中投加化学修复剂(石灰),以中和土壤酸性,固化部分重金属;③物理修复措施主要是客土,由于矿区原为铜尾矿库遗址,为保证植物生长需要,在进行土地平整时,须进行客土覆土作业,工程实际覆土达1.5m以上,保证了植物根部与原矿区污染土壤的有效隔离;④植物修复:通过种植麻疯树[3]、东南景天[4]等超富集植物[5]和当地常见树种,采取乔灌草混交模式密植,对原荒地实现全面绿化。主要植物种植量如表1所示。⑤日常维护和保养:主要是对植物进行给水、防虫、施肥和病枯死细苗的补种,工期为1年。

表1 植物修复措施工程量

草树种 苗木 株距×行距(m) 种苗量(株/hm2或kg/hm2)

年龄 种类

麻疯树 1年 实生苗 5.0×2.5 800株/hm2

桉树、双荚槐 1年 实生苗 1.5×5 800-1300株/hm2

东南景天 扦插 2m株距 500株/km

狗牙根 撒播 50kg/hm2

蜈蚣草 撒种 0.2×0.2 800 kg/hm2

4.修复效果

通过开展一系列的修复治理工作,试验区域取得良好的效果。如表2所示,通过开展土壤修复试点示范研究,水土流失得到治愈,绿化率明显提高,固定了土壤中的重金属,大幅削减重金属外排量,矿区由原来的不毛之地变成“生态绿洲”。

表2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前后对照一览表

类别 修复前 修复后

土壤pH值 4.7~7.1不等,最低达到2.0 可稳定维持中性水平(5.5~7.0)

绿化和景观建设 土地,没有植被覆盖 除混凝土工程以外,其它土地全部植物种草,覆盖率至少达到85%以上(目标值65%),人工景观和自然景观相互搭配,风景宜人

重金属排放 随水土流失进入河水,污染下游生态环境 重金属通过富集和固定,排放量锐减,每年减少水土流失带来的重金属削减量为Cu0.967kg/a、Pb 0.084kg/a、Zn 2.592kg/a和Cr 0.028kg/a

土地使用状况 水土流失,寸草不生,土地荒漠化,土地功能极低 土壤得到改良,植被茂盛,土地功能较高,提高了后续的可开发利用水平

说明:重金属减排量是根据《广东省大宝山区域土壤修复项目前期工程(2010~2011)的竣工验收报告》的数据按治理面积类比得出的,数据仅供参考。

5.结论

(1)以“植物修复为主,化学修复和物理修复为辅”的工艺方法对矿区酸性土壤的修复切实可行,可在矿区土壤修复工程中推广应用;(2)成功选取了适应南方矿区环境生长的植物修复物种(东南景天和麻疯树);(3)该修复方法提高了矿区绿化率,减少了重金属排放量,并改善了土壤结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