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光学薄膜技术培训

光学薄膜技术培训

时间:2023-12-29 10:40:55

光学薄膜技术培训

光学薄膜技术培训范文1

关键词:自然沉降制片;液基薄层膜式制片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初期没有任何症状,后期可出现异常阴道流血。目前治疗方案以手术和放射治疗为主,亦可采用中西医综合治疗,但中晚期患者治愈率很低。近年来,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技术使得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得到了提高,而准确检出病变的关键是液基薄层细胞学制片的质量[1]。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技术主要有自然沉降制片和液基薄层膜式检测技术(TCT)制片两种,在本研究中,我们随机选取8000例宫颈细胞标本,探讨自然沉降制片和液基薄层膜式制片对于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0年~2013年来我院医治的8000例妇女,其中有白带异常、或绝经后出血、不规则性阴道流血、宫颈糜烂等症状。分析其宫颈细胞标本,其中4500例标本采用自然沉降制片,3500例标本采用液基薄层膜式制片。细胞取样人员均为通过正规培训的妇科医生,两组患者在年龄、孕次、经济及社会地位方面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由妇科医师使用宫颈刷取材,将宫颈刷的尖端伸入子宫颈宫内,按顺时针方向旋转3~6圈后取出,将刷头放入保存液瓶内,拧紧瓶盖,轻轻摇晃固定液瓶。

充分振荡细胞保存液小瓶,取出刷头,让标本静置2~3 h,使有形物质沉淀。制片:①自然沉降制片:采用孝感亚光医用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专业耗材,细胞萃取液,巴氏染液,玻片,按手工操作说明书操作:制片,染色;②液基薄层膜式制片:采用孝感亚光医用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专业耗材,由通过培训的专业人员制片,然后巴氏染色。

1.3细胞学诊断标准 采用TBS(the Bethesda system)分级系统:未见上皮内病变细胞或恶性细胞(NILM)、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找见非典型细胞不能排除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ASC-H)、鳞状细胞癌(SCC)、腺上皮不正常为意义不明的不典型腺细胞(AGUS)。

1.5统计学方法 本文研究数据均采取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种制片方法阅片结果 自然沉降制片阅片总阳性(8.2%)略低于液基薄层膜式制片(8.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沉降制片ASC-US检出率(6.13%)低于液基薄层膜式制片(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注:与液基薄层膜式制片比较,*P>0.05,**P

2.2两种制片诊断符合率 自然沉降制片ASC-US,HSIL诊断符合率(80%,80.8%)高于液基薄层膜式制片(52.5%,3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注:与液基薄层膜式制片比较,*P

3讨论

宫颈癌是妇科第二大恶性肿瘤 [2]。早期病变筛查以及正确处理是预防宫颈癌的关键。随着医学的发展,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取代巴氏涂片,效果显著。TCT(膜式)是最早进入我国医疗市场的,2年后LTC(沉降式)也用于我国临床。

本研究中,自然沉降制片阅片总阳性(8.2%)略低于液基薄层膜式制片(8.5%);自然沉降制片ASC-US检出率(6.13%)低于液基薄层膜式制片(7.6%);自然沉降制片LSIL、HSIL阳性率(0.71%,0.91%)高于液基薄层膜式制片(0.34%,0.2%);自然沉降制片ASC-US,HSIL诊断符合率(80%,80.8%)高于液基薄层膜式制片(52.5%,37.5%)。结果显示:液基薄层膜式阳性制片检出率略高于自然沉降制片,自然沉降制片诊断符合率高于液基薄层膜式阳性制片。

分析原因,自然沉降制片额外使用细胞分离提取技术,标本无血液或黏液成分的干扰;及时固定细胞、固缩及退变现象减少,胞质及胞核更易辨别,这些方面都要优于液基薄层膜式制片,这就是自然沉降制片ASC-US检出率偏低但活检符合率高的原因。

综上所述,自然沉降制片和液基薄层膜式制片对于宫颈病变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它们各有优缺点,液基薄层膜式阳性制片检出率略高于自然沉降制片,自然沉降制片诊断符合率高于液基薄层膜式阳性制片,两者各有优缺点,为提高LSIL、HSIL诊断符合率。

参考文献:

光学薄膜技术培训范文2

关键词:渠道防渗抗冻 提高工程寿命 应用探讨

中图分类号:S2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5(b)-0079-01

当前在该区内最常见最适用且工程成本适中的渠道防渗技术要数以下四种。

1 几种防渗抗冻技术应用的效果

(1)聚乙烯薄膜防渗。前几年聚乙烯薄膜防渗在渠道防渗砌护工程中应用较多,譬如唐徕渠李银桥至铁路桥4公里渠底,满达桥光明段上下游5km渠道砌护渠底铺设聚乙烯薄膜防渗,等等。根据观察和通过施工在这些段落渠道外侧打手压井20~30 m深已经抽不上水这一现象表明渗漏水已经明显减少,证明其防渗效果较好。但是,由于渠底聚乙烯薄膜只是翻填埋设,像满达桥光明段上下游5公里砌护、南二环桥至李银桥等渠段,现在渠底冲刷严重,拉深30~50cm,部分浆砌石基础已经,显现出了工程整体结构不够合理的弊端。

(2)聚苯乙烯苯板保温技术防渗效果。从已经完成的施工项目如满达桥闸下1.4 km渠道砌护右岸坡(为梯形断面形式),唐徕渠K91+350-K92+550 U全断面砌护等形式现状分析:防渗效果和工程稳定性与砌护结构形式有关。聚苯乙烯苯板保温技术在保护工程的完整性和整体性都比较好,经过2~3个冻融循环后变形量比较小,无明显的塌陷,梯形断面形式有少量的纵向裂纹,U型全断面砌护形式就比较完好。 如满达桥闸下1.4km渠道砌护右岸坡(为梯形断面形式),采用渠底翻添埋设薄膜80 cm、护坡为斜长1.8 m浆砌石+5.5~11块砼板(板下铺设薄膜)的砌护形式。此结构形式,浆砌石护坡段一些勾缝有脱落现象和纵横交错不规则的裂缝,一般裂宽在几毫米,裂深达几厘米甚至十几厘米。而且砼板在阴面第一块与第二块之间局部有纵向裂纹。而“U”型全断面砌护结构形式就很少有上述问题。梯形断面和“U”型全断面砌护结构形式应用最为广泛,梯形断面一般适用于大流量的渠道,而“U”型全断面砌护形式以其经久耐用优良的结构形式广泛应用于中小流量各级渠道。

(3)砂砾石换填抗冻胀效果。此技术一般应用在渠道阴坡浆砌石或砼板砌护的底层,起隔离层的作用。譬如,唐徕渠满达桥闸下1.1 km砌护右岸坡,惠农渠阮桥闸上渠道砌护右岸坡等砌护形式。在第一个冻融循环时就出现部分段落局部鼓包的冻胀现象和一些不规则裂缝的问题。

2 几种防渗抗冻技术工程效益的分析

渠堤垂直铺塑防渗技术,聚乙烯薄膜防渗,聚苯乙烯苯板保温技术和砂砾石换填抗冻胀。在这几种防渗抗冻技术中,渠堤垂直铺塑防渗是一种最简单最直接的防渗技术,其施工技术简单易操作,一般渠堤垂直铺设7~10 m即可达到防渗目的,据有关资料,塑料在地下可用80年左右,抗冻胀变形效果好。施工成本相对其他防渗形式较低,施工成本人工费和材料费约为每平米35~40元。而且具有耐久性、抗老化、抗腐、抗冻,对渠堤破坏小,安全系数高,省工省料等优点,一般在中小水位时也可以施工是其他工程措施所不及的。缺点是对渠道现状不发生改变,不防冲。聚乙烯薄膜以埋设方式防渗虽然经济、施工简单、成本低,但多适用于流速不大且铺设于渠低,对整治渠堤、防冲美化渠道没有任何改变。聚乙烯薄膜防渗,聚苯乙烯苯板保温技术和砂砾石换填在渠道砌护中用于岸坡(聚乙烯薄膜防渗可做全断面)铺设做隔离层使用,用于渠道岸坡或全断面砌护时一般上部结构为现浇砼、砼板、浆砌石或其它材料与之组成防渗结构。在该区渠道全断面砌护工程中,以上三种材料的防渗技术最常见的结构形式是:

聚乙烯薄膜防渗砌护结构形式为聚乙烯薄膜+砂浆垫层+砼板。

聚苯乙烯苯板保温砌护结构形式为聚苯乙烯苯板+聚乙烯薄膜+砂浆垫层+砼板。

砂砾石换填防渗结构形式为砂砾石垫层+砂浆垫层+砼板。

以最常见的砼砌护形式为例,三种材料每平米的施工成本分别为49.5元/m2、51.6元/m2和43.1元/m2。从以上数据分析聚苯乙烯苯板保温砌护结构形式每平米成本虽然比其他两种分别高出2.1元和8.5元,但从工程效益和使用效果来说聚苯乙烯苯板保温砌护结构形式是科学的,耐久的,尤其“U”型全断面砌护形式对改善渠道现状,美化渠堤,节约水量提高水利用系数,防渗、防冲刷保护渠堤,安全性、可靠性和实用性相比较其他几种结构形式是目前最适用的一种防渗砌护形式。

3 提高防冻抗渗工程使用寿命的途径

(1)设计、确定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没有科学、合理、优良的设计方案是造不出优良工程的,使用寿命也随之大打折扣。提高设计水平和提供科学的设计方案是提高工程使用寿命的首要任务。(2)在决策实施方案上尊重科学发展观,按照工程项目建设程序有计划、有步骤地据实量力而行,避免低水平、重复、盲目建设,坚决杜绝“三边”工程的上马。(3)加强施工企业规范施工行为。使施工企业在学中干,干中学,学干有提高,这样才有利于该区水利工程整体施工水平的提高。(4)落实、兑现奖罚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通过考核,兑现承诺的施工质量来改变该区水利工程建筑市场存在“重承诺,轻管理”的现象。促进施工企业形成讲质量、讲承诺、讲信誉的良好局面来逐步提高工程质量。(5)改善,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提高工程施工质量。施工质量是施工企业赖以生存的支柱。近几年,工程建设形势日趋严峻,不容乐观面临诸多考验和挑战,到了大浪淘沙的境地。树立先进典型,培育良好的市场环境,着手改善,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使一些优秀的施工企业脱颖而出必将有利于该区水利工程健康、可持续地发展。(6)提高施工管理水平。优良的设计作品是靠优秀的施工企业建造出来的。自我培训,自我完善,自我管理,自我认识是施工企业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从小处着眼、小处抓起锲而不舍地长抓下去就一定会有提高。

科学、先进的防渗抗冻技术是为了提高工程的使用寿命,节约资金将有限的资金最大化地合理使用为国节约造福于民。应用科学、先进的防渗抗冻技术是水利人义不容辞的职责,建设高质量的水利作品是每一位水利事业领导者、设计者、建设者的责任和义务。只有广大水利人的广泛参与,共同关注,热心奉献,不断地创新科研、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创新管理为创建节约型社会和节水型社会增光添彩。

参考文献

[1] 何武全,邢义川,蔡明科,等.渠道防渗抗冻新材料与新技术[A].第二届全国灌区及水工建筑物防渗抗冻胀技术与生态建设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水利技术信息中心,2010.

光学薄膜技术培训范文3

关键词 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实验仪器

中图分类号:Q5-33 G642.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12-0132-03

血清蛋白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法是以醋酸纤维薄膜为支持物,利用血清中含有白蛋白、α-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等各种蛋白质的氨基酸组分、立体构象、相对分子质量和等电点不同,在电场中的移动速率不同,通过电泳分离的一种方法[1]。因为其具有微量、快速、简便、分离清晰、对样品无吸附现象等优点,成为生物化学实验课必开的实验项目之一。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影响实验的因素较多,除了电场强度、溶液的pH值、溶液的离子强度、电渗现象等因素外,实验课课前准备工作是否到位以及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也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笔者结合多年实验教学经验和他人研究工作,对整个实验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进行阐明,期望为提高实验的成功率提供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

1 实验课课前准备

1.1 实验材料

1)血清。本实验室一直以小牛血清代替人血清用于实验课程的教学,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且有研究证实[2],牛血清代替人血清进行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其结果与人血清蛋白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结果相近,实验稳定,重复性好。小牛血清相较于宝贵的人血清,较易获得且储存稳定,组分纯净,没有其他杂质干扰,为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了很好的保证,用于实验课教学完全可以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和要求。

实验用血清标样的质量问题是直接影响电泳结果的关键要素[3]。用不新鲜或溶血血清标样进行电泳,容易造成电泳图谱区带不清晰,更有甚者会出现拖尾现象。因此,血清应采用清澈透亮且无溶血现象的标样,且解冻后的血清必须置于冰箱4 ℃冷藏储存,每次实验前需仔细观察,如出现浑浊或溶血现象要及时更换,保证血清的新鲜。

2)醋酸纤维素薄膜。醋酸纤维素薄膜的质量对电泳的结果有很大的影响。薄膜厚薄质地均匀,无光泽面(糙面)微孔均匀,在电泳时跑出的区带均匀;相反,质地不均匀,无光泽面(糙面)微孔不均匀,在电泳时会造成区带不清晰,蛋白质在白色斑点处不泳动的现象,影响电泳图谱的完整性。因此,电泳时要选择厚薄质地比较均匀的薄膜进行电泳,其辨别方法是:用镊子取干薄膜轻放在电极缓冲液的表面,如薄膜迅速湿润,且整条色泽深浅一致,则表明此薄膜质地均匀;如薄膜表面出现深浅不一的条纹或斑点等,则表明此薄膜质地不均,应舍弃不用[4]。

1.2 实验仪器

1)电泳仪电源。应选择电压、电流等各项性能指标均稳定的电泳仪电源。笔者曾用即将淘汰的不稳定电泳仪电源进行电泳实验,所得到的电泳图谱区带分离不清,容易出现拖尾及跑偏等现象,严重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电泳槽。电泳槽准备时,要首先检查槽中铂金丝连线是否正常连接正负极插口。若掉线,电泳时会造成蛋白质不泳动,无法跑出相应的区带。制作电泳槽上的滤纸桥要根据膜支架的长度和高度裁剪大小合适的滤纸,一般要采用双层滤纸桥。另外,将滤纸桥用缓冲液湿润后,要用玻璃棒轻轻朝一个方向挤压,赶掉里面的气泡,使滤纸紧贴在膜支架上。整个实验期间,盛有电极缓冲液的电泳槽应处于封闭状态,以防缓冲液的蒸发改变其pH值及离子强度,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3)点样器。实验教材[1]选用载玻片作为点样器,由于其长端截面较厚,且玻片宽度稍比薄膜宽,点样时容易使血清过多,横跨薄膜,最终导致电泳后电泳图谱蛋白质分离不均,有明显的边缘效应,且易产生拖尾现象。因此,实验室选用小巧的盖玻片作为点样工具,其端面佷薄,容易切割,点样时较易形成细条带,增加电泳的成功率。

1.3 实验试剂

1)电极缓冲液。应根据所测样品理化性质,从缩减电泳时间和提高图谱分辨率出发选择缓冲液的种类、离子强度和pH。血清蛋白纤维素薄膜电泳可选用pH8.6,离子强度在0.06~0.09之间的巴比妥缓冲液或硼酸缓冲液,这两种缓冲液共有的优点是具有强挥发性,对显色和紫外光等观察区带无影响。另外,用硼酸缓冲液作为电极缓冲液进行电泳,具有使电泳图谱更清晰完整、无毒副作用、费用低、使用时效长等优点[5-6],其取代传统的巴比妥缓冲液必将成为一种趋势。

缓冲液配制时,为保证其离子强度和pH,应用电子分析天平精确(0.001 g)称量,定容后再用pH计校正。

2) 染色液。染色液选择的一般原则是染料对被分离样品有较强的着色力,水溶性好、稳定、吸光度敏感,形成的染料蛋白质复合物稳定,且易洗脱比色[7]。实验通常选择较易脱色的氨基黑10B作为染料,也可选择丽春红等。

3) 漂洗液。漂洗液由于用的是易挥发的乙醇和乙酸作为主要原料,所以一般临用时配制或配好后密闭,防止其挥发,影响漂洗效果。

2 实验实施过程

2.1 薄膜的准备

用镊子夹取薄膜,分辨其无光泽面(糙面),无光泽面(糙面)向下一条一条放入盛有电极缓冲液的培养皿或大烧杯中,用镊子轻轻地压薄膜的表面,使其完全浸泡在电极缓冲液中,浸泡时间不少于30 min。如时间过短,则不能保证膜片上有一定量的缓冲液,难以使其恢复原来多孔的网状结构[2]。禁止一次夹取多条薄膜一起放入电极缓冲液中,这样容易造成浸泡不均匀状况,影响电泳的效果。

将浸泡好的薄膜用镊子取出,放在滤纸上,轻轻吸取多余的水分,这个过程以薄膜“不干不湿”为标准。若吸得过干,电泳时电流无法通过,蛋白质不泳动,无法得到正确的图谱;若吸后薄膜较湿,点样时血清易扩散,点样线过宽,得到的电泳图谱蛋白分离不开,且容易连成一片,影响结果观察。

另外,实验操作中严禁用手去触碰薄膜,以免沾污薄膜,影响实验的准确性。

2.2 点样

将吸去缓冲液的薄膜在日光灯下分辨其无光泽面(糙面)后,无光泽面(糙面)向上,放在载玻片上,保证薄膜的平稳性,以备点样。点样是整个实验的关键所在,它直接影响到电泳后图谱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因此,点样前应让学生用盖玻片沾取血清在滤纸上反复练习几次,直到掌握了点样技术,有把握后,再正式在薄膜上点样。

正式点样,用玻璃棒沾取血清,均匀地涂在盖玻片的端面上,以“印章法”垂直地点在薄膜无光泽面(糙面)一端1.5~2 cm处,使样品成一条状涂于薄膜上。点样时,应做到轻、稳、准。点样的量最好能控制在1 ul/cm,相当于60~80 μg[8]。点样过少,电泳后显色不清晰;过多,则不易分离且容易拖尾。

2.3 上样

用镊子夹取点好样的薄膜搭于电泳槽内双层滤纸桥上,称为上样。上样时应注意:1)点样端要位于电泳槽的负(阴)极;2)无光泽面(糙面)向下;3)点样线要悬空,离双层滤纸桥有一定的距离,不能贴于滤纸桥上;4)薄膜要拉直,中间不能有弯曲;5)薄膜要紧贴于滤纸桥上,中间不能有气泡;6)相邻薄膜间不能靠得太近,要留有2~5 mm左右的空隙;7)上样后,要盖上电泳槽的盖子平衡5~10 min,使薄膜完全湿润后,再进行电泳。

2.4 电泳

将电泳仪电源与电泳槽的正负极正确连接后,打开电泳仪电源进行通电电泳。因为使用的电泳仪和电泳槽不同,以及每次实验所上样的薄膜数量也不一样,所以不能直接照搬实验教材[1]所给的电压110 V,电流0.4~0.6 mA/cm膜宽(薄膜数量的总宽度),通电时间45~60 min进行电泳。实践也证明,这样电泳所得到的图谱蛋白分离不好,效果较差。因此,应从实际出发,根据滤纸桥正负极之间的宽度和所放薄膜数量的多少来计算所用的电压和电流。经过反复试验,电压一般稳定在130 V,电流控制0.6~0.8 mA/cm膜宽。由于本实验一直安排在秋季末进行,天气比较凉,所以电泳时间应当适当延长,控制在70~90 min,所得到的电泳图谱分离效果比较好。

电泳过程中,电极缓冲液的离子强度和pH的改变会影响到血清蛋白的分离效果。缓冲溶液的离子强度越高,带电质点的泳动速度越慢,反之则越快;pH距等电点越远,质点所带电荷越多,泳动速度越快,反之则越慢[9]。有研究[10]证实:通过混合正负极电极缓冲液的方法,能显著延长缓冲液的使用时效。因此,每次电泳后,应及时检测缓冲液pH,特别是阳极(正极)pH的变化,电泳2~3次后,将正负极缓冲液混合后使用,并观察实验后图谱的分离效果,如分离不好,应全部倒掉,重新配制新的电极缓冲液,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另外,电泳开始后,严禁再取放薄膜,以防触电,发生事故。

2.5 染色

染色时应将薄膜完全浸在染色液里,并时不时晃动装有染色液的培养皿,使其充分染色。如染色多条,要避免薄膜之间相互重叠,否则会造成染色不均,脱色后背景色浅的情况。染色时间一般应掌握在10 min左右。用过的染色液可以回收重复利用,节约资源。但有研究[11]发现,染色液重复使用次数过多,会使蛋白区带染色不均,出现空泡样现象。因此,一旦出现此种情况,应立即重新配制染色液。

2.6 漂洗

漂洗时应采用“少量多漂”或“连续漂洗”[4]的方法。“少量多漂”针对个组学生,每次用少量能没过薄膜的漂洗液漂洗,一般3~4次就能漂洗干净。“连续漂洗”针对多组学生,放置几个盛有漂洗液的培养皿,依次排开,学生连续漂洗。这两种方法的运用,都能达到漂洗的效果,且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诸多因素影响着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实验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处理不当,都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为了获得好的实验结果,满足实验教学目的,达到实验教学效果,除了教辅人员认真进行课前准备,做好预实验外,还需要课前让学生提前预习实验内容,了解实验操作要点;课上认真规范学生操作,把握每个操作环节;课后及时总结实验经验和教训。相信注意了以上细节,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的成功率将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陈钧辉,李俊,等.生物化学实验[M].4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08-110.

[2]周丽亚,高静,等.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实验的改进[J].生物学杂志,2008,25(2():67-68.

[3]翁闪凡,庄锡伟.醋酸纤维薄膜法血清蛋白电泳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6):502-503.

[4]邱雁临,夏服宝,康旭.提高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实验成功率的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6(2):6-8,12.

[5]宋凤艳,詹嘉红.两种缓冲液条件下人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结果的比较[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29(6):67-68.

[6]尹丽,王永和,等.硼酸缓冲液应用于电泳实验的效果分析[J].实验室科学,2010,13(2):154-155.

[7]孙设宗,王秀云,等.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J].郧阳医学院学报,2005,24(3):183-185.

[8]贺智英.影响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实验结果的常见因素及相应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11,8(34):162-163.

[9]徐文俊.影响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操作因素探讨[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0(1):32-35.

光学薄膜技术培训范文4

【关键词】光电产业 应用发展 策略

一、光电产业的概况

(一)国外光电产业的发展状况

自20世纪末起,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便积极提倡“节能环保”,并依靠政府采取补贴、税收和贷款等一些优惠政策发展光电产业,进而推行阳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光电产业的发展。目前,一些发达国家的光电技术和产业已达到世界领先地位,所生产的单晶硅电池由以前6%的低效率快速增加到24.4%,多晶硅的实际能效也较过去增加了20.4%,非晶硅等电池的能效虽然较晶体硅电池有明显差距,但改善情况也较为显著。光电技术现以急速发展之势弥漫全世界,并扩大了商业化规模。

从产量和产值的分析结果表明,在世界范围内,太阳能电池产量于20世纪末便有了飞速增长。到了21世纪,全球太阳能电池的年产量也已有了历史性的突破。预计在21世纪中期,全球太阳能电池年产量将会达到一个新的增长点;行业销售也因经济规模化、高生产率和超水平工艺而达到了720亿美元的高收入,较以前的收入水平增长了7倍之多。

根据目前的发展状况,光伏发电将成为世界能源的主导之势。世界联合研究中心曾大胆预测,光电电力在21世纪中至21世纪末将达到世界总电力供应的66%以上。

(二)我国光电产业的发展状况

1.光电产业发展大规模化。我国光伏电池年产量的急速增加仅在短短的几年内便已发展成为列居世界前三位的光伏电池制造国。2.光电技术快速升级。我国光伏电池的生产技术目前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而多晶硅的生产工艺也已被大部分企业所掌握,并实现了高质量、高产量。同时,非多晶硅薄膜电池开始成为光电产业中的新亮点,很多国内外的大企业通过相互合作已开始着手准备发展非多晶硅薄膜电池产业。3.光电成本减少。21世纪初,我国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发电成本一直低于50元,非晶硅太阳能电池发电成本也仅控制在30元以内。目前,我国的光电成本不超过4元,基本上与常规能源发电成本接近一致。

二、导致我国光电产业停滞不前的原因

(一)发展规划不够成熟。光电产业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因此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制定了较为长远的发展目标,争取在21世纪中太阳能电池装机容量能够有新的突破,而我国太阳能电池的装机容量也能达到一个新高点,虽然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由于我国光电产业还缺乏较为完善的发展规划,从而导致光电产业的持续性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二)光电技术发展迟缓。1.工艺水平较低。目前,高纯度硅以“改良西门子法”为主要生产工艺,85%以上的市场都被这种提纯方法生产的产品所占据。2.光伏电池能效达不到要求。我国的光伏电池、商业化光伏组件、一般商业电池的实际能效呈阶梯状依次降低,但国际高效聚光光伏电池的能效却稍高一些,高效平板电池的能效也仅次于此。3.薄膜太阳能电池工艺水平不高。国内缺乏关键设备,更不具备自主创新的能力,因而影响了我国的光电产业发展。

(三)产品出口比重大。我国95%的光电产品出口欧美国家。一旦国外市场经济出现问题,将会牵连到我国光电产业的发展。一些发达国家如德国、美国也都根据本国的《再生能源法》及《能源自主和安全法案》开始采取逐步对光电产业减少补助及优惠政策的措施。政府的扶持力度一旦减小,其光电产业的发展之势也随之减小,而国际市场需求量的降低,必将增大我国光电产业的市场压力。

三、我国光电产业的应用发展策略

(一)确定发展目标。在大规模发展光电产业的前提下,满足市场要求,加大光电终端产品的生产量,实现光电终端产品的购买与建筑相结合,完成我国光电产业的长远发展规划,带动技术的不断升级。根据国内外光电产业市场发展趋势的指引,争取实现近期光电的发展目标:1100万千瓦~3000万千瓦以上。并以完全掌握欧美的“改良西门子法”、硅片切割、高效电池开发后续、硅薄膜电池等技术为目标,逐步实现掌握第三代新型电池技术、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硅纳米材料电池技术、二氧化钛纳米电池技术、化合物太阳电池技术、染料敏化太阳电池技术等中长期目标。

(二)争取政策扶持。我国光电产业发展才刚刚起步,其发展和培养市场还离不开政策的扶持。以我国目前光电产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应将暂缓扩大出口规模和借鉴国外先技术,而将国内市场的开发和技术革新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我国光电产业的发展有赖于电价、财政和金融等政策。电价政策是以国家法律为依据而制定的标准电价,其电价成本已由各用户均摊。金融政策是根据开发银行或其他国家专业银行的贷款项目而制定的优惠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技术研发依靠财政补贴或财政风险投资基金的扶持;金融机构通过政策补贴扶持光电产业;光电产品的研发依靠各种税收优惠政策的扶持。原则上国家对光电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应与国家对其他可再生能源产业的扶持力度相一致。

(三)鼓励技术创新。国家应鼓励光电技术的研发创新工作,重视标准制定以及监测工作。政府各部门也应在光电产业的发展上各司其职,同时沟通与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注重高技术人才的培养,引进国外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机制,从事光电技术研发创新工作,并加强光电专业人才的培训。

参考文献

[1]时璟丽.可再生能源产业(太阳能利用)发展概览[J].阳光能源,2009(01).

[2]孙玉芳,李景明,刘耕,郑戈.国内外可再生能源产业政策比较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0(05).

光学薄膜技术培训范文5

关键词:新植;核桃幼树;成活率;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S664.1 文献标识码:B

1 核桃的生物学特性及经济价值

核桃属于胡桃科核桃属,是高大落叶乔木,雌雄同株异花,根系发达,属深根性树种,寿命长,树冠雄伟,枝叶繁茂,树叶芳香,树干洁白,是重要的园林绿化树种之一。核桃果实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具有多种保健功能,被列为世界四大干果之首。随着社会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核桃仁、青皮、种壳、枝条、花粉的药用价值和开发利用技术均取得了新的进展,核桃树木全身都是宝,核桃综合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核桃喜温喜光,喜水肥,耐寒,耐干燥的空气,但对土壤水分比较敏感,过于干旱或者湿涝都不利于生长。土壤适应性广,喜欢生长在土层深厚、土质疏松、通气良好的壤土和沙壤土中,土壤要求中性或弱碱性pH值为7.0~7.5,土壤粘重及土层瘠薄都不利于生长发育。核桃最适宜生长的地形是海拔高度在1000m以下,背风向阳的缓坡丘陵及排水良好的平地。

核桃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经济价值高,栽培历史悠久,是河南省重要的生态和经济树种之一,发展核桃产业是振兴三农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

2 造成新植核桃幼树成活率低的原因

2.1 建园选址不当

核桃建园选址不合理,没有做到适地适树,总体规划不科学。

2.2 苗木良种生产率低,质量差

苗木质量包括苗木品种的良种特性、苗干充实度、芽体饱满度、根系完好度、苗木病虫害等,苗木质量直接决定着核桃栽植成活率的高低和丰产。苗木良种生产率低、质量差是造成新植核桃幼树成活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1)苗圃地选择不当。在地势低涝、土壤干旱瘠薄的地块育苗,育苗质量低劣;在多年重茬地育苗或者前期地类是桃、杏等育苗地块育苗,土壤病菌多,质量差,苗木生长发育不良,病虫害严重;林下育苗,光照不足,光合作用差,苗木生长发育不良。

(2)接穗品种杂乱,质量不高。采穗母树品种杂乱,生长差,病虫害严重,接穗品种低劣、发育不充实,致使嫁接苗适应性、抗逆性差,不具备优质丰产的优良性状,新植幼树成活率低,生长缓慢,结果晚,结实率低,果实品质低劣。

(3)苗圃管理粗放。水肥管理不当,大量施用氮肥,致使苗干不充实、芽体不饱满,抽条发生严重;育苗密度过大,光照不足,营养不良,苗木瘦弱,生长不充实;管理粗放,病虫害严重;起苗质量低,起苗深度和根幅不够,造成主根短须根少。

2.3 建园整地和栽植质量低,管护不到位

整地标准低,初植密度过大,品种配置不合理,栽植过深或过浅,栽后扩盘、定干、浇水、扩盘、覆膜、除草、施肥、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等管理不到位,间作不合理。

3 提高新植核桃幼树成活率的对策与措

施3.1 科学规划设计

新建核桃园要充分利用浅山丘陵地、坡耕地等土地资源潜力进行详细科学的规划,要坚持适地适树、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规模发展,要以小班为单位,对立地条件、品种、密度、综合管理技术等进行科学的年度作业设计。

(1)建园立地的选择。核桃适宜栽植在背风向阳的缓坡丘陵地(坡度

(2)早实和晚实品种比例的确定。早实品种结果较早、丰产性较强,但果实品质不及晚实品种,适应性、抗性差,晚实品种抗病性强,对土壤的适应性也强,但前期丰产性差。应根据立地条件及管理水平等确定品种类型,立地条件较好、管理水平较高的,可栽植早实品种,进行集约化栽培管理,反之,应栽植晚实品种,一般情况下晚实品种应控制在70%以上。

(3)授粉树种的配置。核桃属雌雄同株、异花植物,雌雄花期不能同时开放。因此,一般建园栽植时选用2~4个雌雄花期相近或互补的品种,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可按8∶ 1~10∶ 1的比例进行行列式配置。

(4)栽植密度的确定。栽植密度应根据立地条件、栽培品种和管理水平而定。核桃是喜光树种,早实品种结果早,树冠较小,晚实品种结果较晚,树冠较大,因此,早实品种栽植密度应大于晚实品种,一般晚实核桃的株行距 可采用6 m×8 m或8 m×8 m;早实核桃的株行距可采用4 m×5 m、3 m×5 m、5 m×6 m。土层深厚水肥条件好的地方株行距可采用5 m×6 m,土层较浅立地条件较差的地方株行距可采用3 m×4 m。

(5)防护设施规划。山地、坡地容易引起水土流失,要采取修筑鱼鳞坑、梯田等水土保持措施。

在坡面较陡或破碎而不便修筑梯田的沟坡上,可以沿等高线、品字形修筑成半月形鱼鳞坑,坑面一般取水平状,坑的两角设有引水沟,沿等高线向外延伸,沟内形成微小坡度,便于径流沿引水沟汇集于鱼鳞坑穴内。

修筑梯田能够改长坡为短坡,改陡坡为缓坡,改直流为横流,从而有效地拦蓄降水,降低地表径流量和流速,减少冲刷,做到土不下坡,水不下坝,有效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提高种植面上的气温和生长季积温,减少核桃冻害的发生。

3.2 苗木选择、整地、栽植与管理

(1)苗木的选择。建园定植要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品种优良的壮苗,要求苗木根系完好、健壮、枝粗节间短、芽子饱满、皮色光亮、无检疫病虫害,并达到国家标准,要选择嫁接后1~2年生的壮苗,嫁接部位以上枝条木质化程度高,直径在1cm以上,长度在80 cm以上。

(2)整地。一般要求整地规格为1m×1m×1m,大坑整地土壤疏松,根系能够充分舒展,生长迅速,树体健壮。挖土时表土与心土要分开堆放,定植穴挖好后,将表土、有机肥和化肥混合后进行回填,每定植穴要混合堆沤腐熟的优质农家肥20~40kg,磷肥2~3 kg。

(3)栽植。豫西地区冬季气候多风干冷,栽植后容易发生冻害,因此苗木栽植一般要选在春季土壤解冻后至苗木萌芽前进行。

苗木栽植前,先要对嫁接部位的塑料布绳用刀片划破解绑,并剪去伤病根、过长根、多余根系,主根剪成20cm,侧根剪成15 cm,最好根根见新茬,然后用浓度为50×10-6的ABT3号生根粉溶液浸根1h后再行栽植。经长途运输或长时间假植的苗木还要将苗木根系浸水24h,使根系充分吸水保持活力。

苗木最好要随起、随运、随栽,杜绝长途贩运苗木。苗木栽植时还要尽量选在无风的阴天进行,避免在强阳天或大风天气栽植,当天栽不完的苗木要进行假植,严禁露天存放。

栽植时,先在坑底埋10cm厚的表层土,然后将和肥料均匀混合后的土壤回填土60cm左右,再填10cm表土,不让根系直接接触肥料,以免烧苗,最后将苗木放入树坑中央,苗木栽植深度应以苗木土痕处和地面平最好,踩实后原土痕要露在地面,树盘要修成外平里低的锅底形。

(4)栽后管理。主要包括定干、浇水、扩盘、覆膜等。

苗木栽植后要及时浇足定根水,每株20~30kg,等水渗完后,覆上一层细土封穴保墒。有条件的要在树盘上覆上一层塑料薄膜,薄膜上均匀压上一层细土,防止风刮入膜内。如果气候低温多风还要用塑料长筒将树干套住,中间用细绳扎几道,长筒基部用土埋住,以防大风吹干树苗,气温升高时要及时去掉。

栽后定干利于萌发新枝,定干高度应根据立地情况、管理方式、经营条件等确定,一般早实品种0.6~1m,晚实品种1.0~1.5m,剪口马蹄形,剪口用油漆涂抹或蜡封。在农地上新植的幼树还要及时扩出1m宽的营养带。

新栽幼树要加强管护,防止人畜毁坏,每10d巡查一遍,梢部失水回芽的要及时剪去脱水部分,死亡的要按原品种及时补植。在不影响幼树生长的情况下,行间可以套种一些豆类、花生、薯类等低杆作物,不能套种瓜菜或玉米等高杆农作物。

要及时中耕除草,预防病虫滋生,减少杂草与幼树争水争肥。病虫害防治主要是预防核桃金花虫、金龟子等食叶害虫,发生时可喷洒氯氰菊酯2500倍水溶液或辛硫磷1500倍水溶液等进行防治。

要根据土壤墒情,及时补充水分,雨季注意排涝。7月份每株追施碳酸氢铵0.5~1kg,8月份每株追施磷酸二氢钾0.5~1kg。立秋后要停止施肥,入冬前灌一次封冻水,提高土壤含水量,减少抽条发生,冬季落叶后,要全树涂白防冻越冬。

3.3 加快林木良种生产水平

(1)指导核桃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要加快良种采穗园和繁育基地建设,充分挖掘国有苗圃潜力,建立优质良种苗木繁育基地;要辐射带动,支持符合的专业大户参与良种苗木生产和采穗园建设,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种苗生产,苗圃基地要实行种苗有标签、有档案,定点采穗、定点育苗、订单生产、定向供应、品种清楚、种源清楚、销售去向清楚,挂牌建园,提高良种生产能力。

(2)严格育苗技术规程。苗圃地要选择地势平坦、土壤疏松肥沃、背风向阳、水源充足、无污染的地块,杜绝在前期地类是蔬菜、果园、多年育苗地的地块育苗。要严格控制育苗密度,每亩6000株左右为宜,要精耕细作,加强病虫害防治,科学施肥,多施有机肥,进入9月,要控制水肥,防止苗木徒长。

(3)加强技术指导服务。林业部门要搞好技术指导服务,加强采穗圃和苗木繁育基地服务管理,要突出区域优势,选定2~3个骨干优良品种,实现良种核桃的良种化繁育。

(4)加强监管,净化苗木市场。林业部门要适时整顿和规范种苗市场,严格苗木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度,严格 “一签两证” 制度,建立良种苗木价格监管制度,合理确定苗木等级及供应指导价格。

3.4 加强技术推广,提高科技含量

(1)加强科技推广体系建设。要建立县乡村三级技术培训和服务网络,林业部门要发挥技术优势,鼓励科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采取技术承包等方式,及时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要引导组织农户建立核桃专业协会,走民建、民管、民受益路子,在协会的组织下,实行技术、信息、销售一条龙服务,推动核桃产业良性快速发展。

要科学制订培训计划,分时段、分人群、分发展程度进行科学的、系统的、规范化的培训,要采取集中授课、科技下乡、召开现场会等方式培训乡镇技术骨干、技术明白人、乡土科技人才,特别要注重本土化人才的培养,他们是不走的人才,是核桃产业发展的主力军,他们不但自己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而且通过引导示范,带动更多的群众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掌握核桃丰产栽培管理技术。

(2)树立典型,示范带动。每个县区要规划建设一批33.33hm2以上的核桃示范工程,在政策、资金上给予倾斜,在技术、信息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使其逐步走上规范化、基地化,达到树一个样板、带动一片发展的效果。每个县区要抓好3~5个标准化示范乡镇,每个基地乡镇抓好2~3个标准化示范村,使核桃专业村达到基地乡村的50%以上。

(3)规模发展,集约经营。要加快土地流转,鼓励大户返租倒包、承包经营,集中连片建成核桃山、核桃坡、核桃沟、核桃园,集约经营,提高效益。

参考文献:

[1]王照平.河南适生树种栽培技术[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9.

光学薄膜技术培训范文6

【关键词】 护士; 职业防护; 问题; 对策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5.042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各种诊疗技术的推广,医务人员特别是护士,因与患者和污染物品直接接触机会较多,发生职业暴露的几率也较大。作为护理工作者,各项操作技术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而职业危害时时存在,因此,加强护理人员的自身防护至关重要[1]。

1 感染危险因素

1.1 皮肤黏膜暴露 由于工作关系,护理人员接触各种病原体的几率远比普通人群高,存在着护理人员与患者双向传播的危险。

1.2 锐利器物刺伤 护理人员由于经常与注射器等锐利器械接触,因而容易发生针、刀刺伤与割伤。

1.3 手污染 许多工作都是由手完成的,因此护理人员手上各种细菌的数量往往比其他人群多,手是护理人员工作中被感染的重要传播媒介,洗手则是阻断传播疾病的关键环节。

1.4 空气污染 污染的空气可引起呼吸道感染,传播呼吸道疾病,造成手术切口感染,导致输液污染以及通过被污染医疗器械间接感染人体。护理人员长期处于这种污染的空气中,也有被感染的危险[2]。

2 存在问题

2.1 护理人员对经血传播疾病职业暴露预防意识淡薄 护士防护知识的缺乏可能是影响护士防护意识淡薄的一个重要因素。护理人员职业培训时所受的教育主要是如何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护士学校均未开设职业防护教育的课程,因此护理人员自我保护的意识很薄弱,社会也没有对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给予足够的重视。

2.2 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2.1 洗手不规范 按规定,医护人员在诊查每位患者前、后或诊查患者的不同部位时、脱掉手套后等及进行各项操作时,都应洗手或进行手消毒[3]。但由于护理人员自我保护的意识很薄弱,工作量大,大部分护理人员尚未做到。

2.2.2 手套的使用不正确 进行各项操作时发生手套撕裂、切破或刺穿后,不能立即彻底洗手,及时更换手套。手部皮肤破损时,不能尽量避免接触血液、体液或黏膜,如必须接触,但又不能进行有效的保护[4]。护理人员在消毒物品及接触化学消毒剂时,未戴手套进行有效保护。

2.2.3 锐利器物刺伤 将使用后的注射器针头复帽,毁坏用过的注射器。供应室人员在刷洗锋利器械如剪刀、穿刺针头、布巾钳时容易造成损伤。进行医疗护理操作时受到刺伤,如手术过程中传递器械、抢救患者过程中,在光线不太好的情况下进行侵袭性操作,玻璃伤多因掰安瓿所致,虽然没有发生直接暴露,但玻璃伤之后,操作者带伤口继续工作,若再与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物品等接触,也同样存在暴露的危险[5]。

2.2.4 防护设施的使用不能按要求执行 有些医院防护用品配置不全,护理人员对使用防护用品的必要性存在认识不足,进行护理活动时,不能完全执行口罩的佩戴。在对消毒液配制过程中,防护不当。

2.2.5 噪音 经常被压力灭菌器、大功率电风扇、器械碰撞声等90 dB以上的噪音干扰,严重时可影响机体分泌系统功能,交感神经活动机能亢进,使工作人员受到损害。

3 防护对策

3.1 加强职业防护培训,改变护理人员不安全行为 让职工从思想上重视自身防护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标准预防原则。医疗机构必须对各级管理和护理、工勤人员、新上岗的护理人员、进修生、实习生进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常规培训;充分了解职业感染的危害性,增强防护意识,加强无菌观念,认识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的重要意义;消除护理人员的恐惧心理,使之理智、正确地对待工作中的感染。

3.2 严格洗手,从思想上提高对洗手的认识 护理人员的许多工作是通过手完成的,要求每一位护理人员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不带戒指,采取规范的六步洗手法。

3.3 严格执行预防标准 预防标准是一类综合性的隔离预防方法,其隔离系统包括三类,即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1]。

3.4 减少噪音 要改善环境,增添先进的设备。加强宣教,动作要轻柔,减少器械碰撞。对仪器、设备及时进行维修。

3.5 健康检查和疫苗接种 包括新职工上岗前体检和在职职工定期体检。对重点科室,如供应室、手术室、血液净化室等,应每半年进行1次健康检查,必要时接种疫苗。如皮肤有炎症、传染病,不应在手术室、供应室等科室工作。

3.6 制度保护 确立保护政策,完善医疗机构感染管理监督机制,确立相应的保护政策,使护理人员感染预防措施得以落实。

4 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

4.1 局部处理

4.1.1 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

4.1.2 如有伤口,应在伤口旁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4.1.3 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黏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4.2 监测和登记 在暴露后即刻,第4、8、12周,6个月及1年时,对暴露者进行病毒抗体检测,发生职业暴露后,应立即向所在单位及相关部门报告,进行登记。

4.3 实施预防性用药。

4.4 暴露后应遵循以下原则:及时处理原则,报告原则、保密原则、知情同意等。

参 考 文 献

[1] 李六亿,刘玉村.医院感染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91-308.

[2] 沈冰.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现状及隔离技术进展[C].卫生部新规范标准培训班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研讨会,2008:237-251.

[3] 范秋萍.HIV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C].河南省护理学会医院感染研究及进展高级研讨会暨护士长培训班资料汇编,2006:18-20.

[4] 王昱洁.浅谈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问题与防护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1):58.

光学薄膜技术培训范文7

关键词马铃薯;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8-0139-01

马铃薯又称土豆、洋山芋,是一种喜凉作物,比较耐寒,营养丰富,是常用蔬菜,早春利用地膜覆盖比露地栽培要提早20 d左右上市,一般产量可达30.0-37.5 t/hm2,在宝应县安宜镇因上市早、价格高、产量好、复种指数高、经济效益可观等优点深受广大种植户喜爱。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因为周期短、易管理、效益高,是当地农民发家致富的好项目。现总结地膜覆盖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1地块选择及整地

选择土层深厚、结构疏松、排水通气良好、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并进行深耕,耕深18~20 cm,使地块平整无坷垃[1-2]。

2种薯选择与处理

2.1选种

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要选择健全无病虫害、无冻害、表皮光滑新鲜、大小适中、薯肉紧实、耐低温、产量高、品质佳且具有早熟品种特性的薯块作薯种,当前适合安宜地区种植的品种有东农303、克新系列,产量均可达37.5 t/hm2左右。

2.2切种催芽

当地在1月底2月初播种,播前25-30 d,切块催芽。芽眼大而旺的种薯,切1块;芽眼不是很旺的,2个或3个切1块,块重不低于25 g,要坚持纵切,忌横切。切后用草木灰拌种或在太阳下晒至伤口愈合。用0.5-1.0 mg/kg赤霉素药剂浸泡薯块约10 min催芽,捞出,备用[3]。

3播种覆膜

安宜镇一般在1月底至2月初选晴天按行距40 cm左右,株距15-20 cm,沟深10 cm左右把催芽薯块摆入沟内,芽眼朝上且朝阳面,切面朝下。顺垄播种,密度为15万-18万株/hm2,播种后浇水覆土,并用乙草胺乳油1 500-2 250 mL/hm2对水1 500 kg/hm2喷雾除草,最后盖薄膜。

4田间管理

4.1破膜引苗

破膜引苗是马铃薯增产、高产的另一项关键技术措施,破膜不及时会灼烧幼苗生长点,影响发棵,导致产量低。幼苗出土破膜发棵时,每穴只保留1个主茎,多余的茎除掉,以利结大薯。破膜后,破口要用土封严,以保膜内温度、湿度,控制杂草从破口滋生。

4.2施肥

按照控氮、重钾、补磷的原则,做到控上促下,保证产量。要施足基肥,施腐熟农家肥90 t/hm2及有机蔬菜专用肥1 200-1 500 kg/hm2,在马铃薯刚结薯时追施有机蔬菜专用肥750 kg/hm2。

4.3浇水

地膜覆盖和露地栽培相比,保墒能力强,浇水不宜过多。齐苗后根据墒情浇一次水,出苗至现蕾需水量较少,现蕾至开花期是马铃薯全生育期中需水量最多的时期,应保持充足水分,即在薯块膨大期一定要浇水1次,否则会影响产量[4-5]。

4.4中耕培土

中耕可使表土疏松,通气良好,还能消除杂草。马铃薯在膨大时容易生长至土表以外,为提高品质和产量,在马铃薯开始膨大时需培土。培土有利于多发、早发,使以形成的块茎不暴露地面而变绿;在高温下培土还可降低土温,雨水多时也有利于排水。一般培土3次:第1次在苗高10 cm时培土平窝;第2次在第1次培土后10-15 d结合中耕进行;第3次在植株封行时进行,培成高畦[6]。

4.5促控结合

注意控制地上部分疯长。如施氮肥或后期雨量偏多,植株茎叶生长过旺而影响地下块茎膨大,需及时摘去后期分枝或萌蘖,防止徒长,以改善通风透光,利于结薯、结大薯。

5病虫害防治

5.1虫害防治

生长期间主要有蚜虫和地下害虫。可用10%吡虫啉或40%乐果乳剂等农药喷1~2次防治蚜虫,可通过深翻灭茬、施腐熟粪肥、铲除田间杂草、合理轮作倒茬或采取毒饵诱杀等防治地下害虫[7]。

5.2病害防治

生长期间主要是疫病,是一种可导致马铃薯茎叶死亡和块茎腐烂的一种真菌性病害,一旦发生并蔓延,会造成非常严重的损失,轻者减产30%-40%,重者可减产70%-80%,甚至绝产。在疫病发病初期可用百菌清、代森锰锌、疫霜灵等杀菌性农药喷2-3次防治。

6参考文献

[1] 贾训强,孙建强,李雪山.春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5):19-20.

[2] 韩昆仑,李奎亮.拱棚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6):22.

[3] 马红娟,徐桂红.大棚马铃薯有机栽培[J].农家致富,2009(2):33.

[4] 庞淑敏,方贯娜,李建欣.影响马铃薯商品性的关键因素分析[J].农业科技通讯,2012(1):116-118.

[5] 刘吉波.重庆酉阳县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J].河北农机,2011(6): 72-73.

光学薄膜技术培训范文8

【关键词】子长县;废弃桑枝;栽培袋料香菇

子长县位于陕西省黄土高原腹地,是省重点蚕桑基地县,年产桑枝约1800吨。对于桑枝的处理大多为焚烧或丢弃,造成了大量桑枝资源的浪费。随着人们对农业技术的不断了解,农业工作者对如何充分利用桑枝资源进行了研究。在借鉴发达蚕桑区生产桑枝香菇的基础上,经研究测定发现桑枝是生产香菇的优良培养原料,培养出的香菇不仅口感、劲道有弹性而且色泽淳厚、出菇速度较快。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废弃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增加当地农民收入,而且还可以促进林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林业,带动土地流转,形成土地规模化经营。

1.栽培周期与准备材料

根据生产原料的生成和食用菌栽培的实际情况,整个栽培周期需要两年时间,第一年主要是桑枝的准备,将春季修剪及养蚕修剪下的桑枝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进行储藏,避免潮湿发霉。第二年主要是蘑菇的栽培,将制作栽培袋料、灭菌并接种,然后培养菌丝,出菇管理、采收销售。桑枝栽培袋料香菇需要准备的机械设备有粉木屑机、蒸汽炉、装袋机、扎口机。主副料有塑料袋、菌种、免割口保水膜袋、石膏粉、消毒药品、麦麸、粗木屑等。根据我县气候条件引进了A-6品种,属中高温型中熟品种,菌丝粗壮,抗逆性强,适应性广,菌龄100-120天。

2.拌料配方及注意事项

袋料选择19×58cm5000袋的标准,鲜木屑2500kg、麸皮300kg、石膏粉200kg麦麸要求大片,新鲜,拌好料含水量为55%,每袋装3-3.1kg。装袋要求紧实且不超过限定重量,以避免含水量过多或过少。拌料需要先将麦麸、石膏粉干拌三次,然后在均匀的倒在木屑面上,根据所需的水量均匀加水,再湿拌三次。当拌料在手中紧握,松开后能够自然散开,且手上有水渍并沾有少量的细木屑为宜。袋装拌料需当日装完,不能隔夜,避免引起培养料酸败变质,同时还需要当天灭菌。在拌料过程中如果遇到下雨天,切忌不要将雨水流入料内,加水过程中流失的水分需要去掉,以免降低拌料的含水量。桑枝在木屑的比例不同对香菇的品质和产量有明显的影响,经实验研究适宜的拌料配比有:(1)木屑83.3%(硬杂木100%),麦麸10%,石膏粉6.7%。料水比为:1:1.2-1.3;(2)木屑83.3%(桑枝屑30%,其他杂木屑70%),麦麸10 %,石膏粉6.7%。料水比为:1:1.2-1.3;(3)木屑83.3%(桑枝屑50%,其他杂木屑50%),麦麸10%,石膏粉6.7%。料水比为:1:1.2-1.3;(4)木屑83.3%(桑枝屑70%,其他杂木屑30%),麦麸10%,石膏粉6.7%。料水比为1:1.2-1.3;(5)木屑83.3%(桑枝100%),麦麸10%,石膏粉6.7%。料水之比为1:1.2-1.3。

3.装袋灭菌消毒及菌种选择

菌种A-6属中高温型中熟品种,菌丝粗壮,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产量高,菇质和菇形好,出菇整齐,袋装要求松紧适度,袋壁光滑,没有空隙,装袋高度以60cm适宜,然后密闭封口。在此过程应注意操作规范,防止损坏料袋,装好的袋料要及时转入灭菌仓灭菌,灭菌要求4-6小时内灭菌室的温度达到100℃,以料堆的温度达到100℃时开始计时,保持12-14小时,停火焖锅8-10小时,当锅内的温度降到60℃左右时,趁热出锅。注意灭菌期间不能停火、不能干锅,出锅的料袋及时送入接种场所准备接种。在香菇袋料栽培生产中,应先将接种场所清理干净,然后盖上新塑料膜,地面上喷洒农药杀虫、使用消毒药消毒,然后再次铺上新彩布条,并用硫磺或菇保点燃消毒,用量是每立方米用硫磺一两,菇保8-10g/m3。进袋前2-3天进行消毒,将接种帐打扫干净,然后放入灭好菌的菌袋、接种袋、接种工具,用气雾消毒剂进行熏蒸消毒,消毒30分钟。

4.栽培技术要点

4.1接种发菌

在接种时不宜选在高温天气,以凌晨或晚上较好,可提高成活率。采用开放式接种,可冷却场和接种场合二为一,菌袋出锅后直接进入消毒大棚。将菌种及其他物品放在料棒堆上,然后用气雾消毒剂8-10盒(40克/盒)点燃,并用薄膜将料堆覆盖严密,避免使气雾剂的烟放出来,消毒时间为6-8小时。接种前应将菌种袋、接种工具和双手用酒精消毒。当袋料温度降低到28℃以下时进行接种。接种时用尖头木棒在料袋表面等距离打2个孔,接种孔直径在2cm左右,深1.5-2.0cm。取出大枣大小的菌种块迅速填入接种穴内,接种量以填满并且高于1-2cm为宜。最后将接好种的料袋套上外套袋,外套袋的规格为20cn×60cm×0.045mm。

4.2发菌管理

料袋保存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0-25℃,避光通风。发菌管理的重点为刺孔通气和防止高温闷袋。根据发菌情况对菌棒进行3次通气,当菌丝直径长至8-10cm时脱去外套袋进行第一次通气;待菌丝长到菌棒一半时进行第二次刺孔通气;当菌丝全部长满后进行第三次通气,刺孔深度为8cm,孔数在50个左右。刺孔时要注意气温和堆温的变化,室温超过30℃时禁止刺孔,菌棒堆放密度较高的培养室,在气温较高时要分批刺孔,防止烧堆,在杂菌较多的培养场地刺孔前应先进行空气消毒以防刺孔后感染杂菌。

4.3脱袋转色

脱袋的温度要控制在15-25℃,湿度在75-80%。应将菌袋运到出菇棚里,用刀片划破表面塑料膜,将塑料膜脱掉,再在菌袋上套上与原袋大小相同的免割口保水膜袋。并将菌筒整齐地排放在菇架上,菌筒间距3-4cm,脱袋排筒动作要迅速,排满一层要立即覆盖塑料膜以保温保湿。在脱筒时应避免阴雨大风天气以及注意棚内温度和湿度控制。香菇进入生殖期后,表面的白色菌丝会转变为棕褐色,香菇菌筒转色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出菇的早晚、产量与品质。当菌筒表面长满白色茸毛状菌丝后应加大通风量,每天2次,每次30分钟,迫使菌丝倒伏,1周后菌筒表面会产生茶色小水珠,菌膜逐级加厚,色泽转深,及时喷水冲掉褐色分泌物。由于香菇是变温结实性菇类,菇蕾要低温和昼夜温差的刺激才能形成,因此在生产中白天密闭薄膜,夜间通风降温将昼夜温差保持在10℃以上,连续进行3-4天的温差刺激结合干湿交替,增加散射光刺激,12-15天转色即可完成。

4.4出菇管理与采收

当菌棒大部分转色并有少量菇蕾出现时,菌棒菌丝生理成熟,即可脱袋出菇,脱袋时温度应保持在18℃以下。香菇A-6品种菇形圆正,适合鲜销,应根据市场需求调整采收期。鲜销要在未开膜前采收,烘干的应在菌盖尚未完全展开仍保持内卷时采收。

【参考文献】

[1]李川,常权记,杨江华.培养料中不同桑枝比例对香菇产量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2:(3).

[2]夏春雨,廖森泰,刘学铭.桑枝栽培食用菌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发展建议[J].中国蚕业,2009(11).

光学薄膜技术培训范文9

近年来,党和政府对“三农”间题十分重视。制订了一系列优惠农民、发展农业、改变农村面貌的政策:减免农业税、对农村中小学实行“两免一补”、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加大扶贫力度等.这些政策的出台,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调动了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然而,在陕北多数农民却缺少科学种田的技能。仍然采用广种薄收的传统耕作方式。因此生活水平还停留在温饱线上。有不少的农民把摄取富裕的希望寄托在出外谋生之上,盲目地进城打工。外出打工的农民,大多数没有一技之长,月工资只能在500元左右,加之高昂的城市消费,一年到头所剩几何?那么如何才能让陕北农民尽快富裕起来达到小康水平呢?笔者认为“赠人千金不如授其一技”。要想富需走科技路。只有让农民回到自己的土地上、掌握最先进的科学种田的方法,改变传统的农业结构和经济结构,陕北“三农”间题大有希望.

陕北黄土高原虽然缺水干早,无霜期短,但光热资源充足,雨热同期,具备开发建设早作高效农业体系的基本条件。氢有关统计数字表明:陕北黄土高原年降水量为314—730tnm,但降水利用潜力很大,如果按每1~降水生产Ikg粮食的降水利用的先进水平估算,每公顷粮食产量可在4500kg—ii000kg,经目前的实际产量高得多。无霜期虽然仅为135—224d,但自北到南脱水、脱肥现象,导致收获指数和产量下降,同时,地膜覆盖的增产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是以耗竭土壤肥力,特别是有机物质为代价的,如果长期连续覆盖膜必然恶化土壤生态条件,难以持续高产。因此在确定地膜筱盖模式时,必须考虑底墒、作物生育期降水,地膜覆盖的阶段性和肥料的施用等。其次是扩大塑料大棚的数量、种植类型。

塑料大棚是农民致富的重要举措.它不仅打破农业生产的时令限制,而且将农业生产推向车间化的生产模式一个。.5亩的日光温棚,一般年收入在万元以上。可这一技术在陕北,只在城郊的川道地里建为数很少的单一的蔬菜大棚。其实农村有不少闲置的庭院和宅基地,多数农民在自己的庭院打了水井扩展,如果将这些宅基地改建为温室大棚,并由只种植蔬菜而扩展为种植如西瓜、葡萄、桃子等水果作物.那它的经济价值是相当可观.

猪涧县宽州镇康家讫台村的薛文于2000年建了一个四位一体(猪圈、菜棚、厕所、沼气池连为一体)的温室大棚,利用蔬莱的下角料养猪,猪粪和人粪尿进入沼气池,利用沼气做饭照明。沼液又是种菜的优质肥料。这样种养结合的方式,既节省了憔料和电费,又省了不少买化肥的钱。同时大大提高了大橱的经济效益。这一个大棚年纯收入在两万元以上。第三应继续推广垄沟耕作技术.垄沟耕作清涧县农科所薛梅桂百一农﹂问题纂赣黝依次可满足农作物一年一熟间作套种、复种等多种栽培模式的需要。光热资源充足,年日照高达1900—214oh,年平均太阳辐射量高达498.23—602.90)/c时远远高于关中及陕南地区,有利于玉米、豆类、薯类、糜谷等作物的高产。陕北高原另一特征是人少地多,耕地资源丰富。人均耕地。.27hm,—。.52h二,,是全省平均人口密度的1.72—3.23倍。因此农业生产有很大潜力和美好前景。

发展陕北黄土高原的农业,就得取长补短,因地制宜。根据陕北黄土高原干早少雨、无霜期短的特征,首先须推广地膜覆盖技术。地膜覆盖具有保水保肥等功能,能够有效克服农业生产中诸多不利因素,是高原地区粮食增产的重点技术,即使在干早年景,该项技术的推广使粮食单产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它的单项增产潜力为65%—80%,可使水浇地的粮食单产达到6800一8600kg,各类旱平地、宽幅梯田的粮食单产可达到4100kg左右.清涧县店则沟乡邓家楼村李宏彦在两亩川地上利用地膜板盖西瓜套种玉米的技术.西瓜每年卖钱8000多元,玉米亩产超过千斤.加上其他收入,李宏彦一家年纯收入在3000。元以上。

但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表明,地膜覆盖有时因作物生长前期土壤水分和养分耗蝎严重,后期出现严重技术是当前陕北黄土高原可以大面积推广的耕作技术,单项技术可实现粮食单产增长25%—55,单产可达1500—2100kg,笔者于1988年指导清洞县石咀释镇牛家沟村种植坝地垄沟早播玉米105亩,亩产在1000kg以上,省地县的领导和有关技术专家曾在这里召开现场会。诸如此类科学的耕作技术还有好多,如增肥培土、推广优良品种、化肥农药的合理施用等等,笔者不再一一枚举.如果适合黄土高原的每一项科学的种植技术都能综合地运用于所有的可耕地上,陕北农民能增加多少收入?

综上所述,陕北黄土高原区农业资源丰富,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使农民尽快富起来,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通过各种培训方式,让农民掌握现代农业科学的技能。

二、县乡领导千部和科技人员深入到每家每户,根据具体情况,为每户农民确定一项年收入在万元以上或种或养,或加式产品的项目。

三、建立一套科学的包括农产品的转化、加工、储存、运销等相关产业在内的农业体系,改变传统的农业结构.

总之陕北农业是大有希望,只要合理的引导、科学的组合和开发,农民奔小康便指日可待。

光学薄膜技术培训范文10

寿光市地处山东半岛中部,北濒渤海,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当地年平均气温为12.7℃,年最高平均气温14.2℃,年最低平均气温11.4℃;月平均气温7月最高,为26.5℃,1月最低,为-3.1℃。全年平均日照时数2548.8h,≥10℃的有效积温为4303.8℃,年平均无霜期195天。土壤为褐土,土层厚度70cm~80cm,土壤pH值7.1,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为蔬菜生产提供了基础,据统计,全市蔬菜播种面积发展到约5.33万公顷,年产优质蔬菜40亿kg,其中日光温室32万个,占地约2.33万公顷。

创新半地下式日光温室建造技术

寿光市高效节能型日光温室的构造特点

目前,寿光市当地蔬菜生产中普遍推广应用的温室类型是半地下式日光温室。它主要依靠太阳光的温室效应积聚热量和凭借夜间的保温设备来维持室内温度,实现蔬菜反季节生产,温室南端设有防寒沟,一般不配备加温设备。这种温室保温好、采光充分、投资低、节约能源,因此被称为高效节能型日光温室。

半地下式日光温室主要由围护墙体、后屋面和前屋面三部分组成,利用挖掘机下挖土层,筑成土墙,使蔬菜栽培平面低于原地平面1.0m~1.5m。这种温室采用钢架和毛竹混合结构。脊高处设一排立柱。与普通温室相比,具有以下结构性能特点:墙壁厚一般在60cm以上,冬季外墙培土后实际厚度更大,后屋面厚且仰角大(35°~40°),后墙面着光性好:温室长度一般60m~80m,室内跨度10m~12m,脊高4.2m~4.5m,采光面多用毛竹弯成拱形,基部50°~60°,中间20°~30°,顶部10°~20°,采光效果好;覆盖材料多用防老化无滴聚氯乙烯薄膜,冬季加盖草苫等。为减少下挖形成的温室南墙对室内蔬菜的速阳,当地菜农在挖土筑墙时,将前后温室间的空地先下挖1m左右,挖出的土用来筑墙,并且将温室内的走道和水沟布置在温室南部,把蔬菜种植到靠近北墙的地方,充分利用了室内空间,提高了产量。

这种温室建造成本较低,包括塑料薄膜、草苫和电动卷帘机在内,每667m2造价在5万元左右,是空心砖墙、全钢架结构日光温室造价的50%左右,保温效果显著优于地面建造的空心砖墙日光温室,一般室内深冬最低温度较地面建造的空心砖墙日光温室也可高2℃~4℃。

寿光菜农结合当地土层深厚、地下水位低等实际情况,本着降低建造成本和便于机械施工的原则,建造的温室具有后坡长、仰角高、后墙短等特点,能有效提高温室大棚采光和保温性能,室内外气温差可保持在21℃~25℃以上,其中,前屋面是温室的全部采光面,前坡面的保温材料使用柔性材料以便日出后收起,日落时放下和机械化作业。白天采光时段前屋面上只覆盖塑料膜采光,当室外光照减弱时,及时覆盖上草苫,并加盖塑料膜,以加强温室的保温。

太阳辐射是作物进行光合作用和维持日光温室温度的唯一光源,温室透光率是确定种植蔬菜品种和决定蔬菜产量高低的关键因素。为提高采光率,寿光市在各蔬菜主产区推广使用聚氯乙烯膜(PVC)、醋酸乙烯膜复合膜(EVA)等新型覆盖材料,这些薄膜具有透光性好,保温性强,耐高温、扩张力强等特点,透光率一般在80%以上,是当地蔬菜生产中广泛使用的几种覆盖材料。

积极推广设施农业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率

寿光是个农业大市,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蔬菜面积越来越大,而蔬菜生产的环节主要靠人工体力作业,效率低、成本高、劳动强度大,严重影响了温室蔬菜的进一步发展。为了推广设施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当地农机局实施了农业机械化创新示范项目,利用报纸、电视台、网络等媒体,召开现场会,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强化宣传,然后采用布点示范的方式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自2008年实施设施农业机械化创新示范项目至今,共完成旧温室改造15万个,电动卷帘机发展到1万多台,小型多功能耕作机达到了3000多台,32万个塑膜温室实现了土地耕翻机械化,草苫制作全部实现了机械化。据试验观察,一个80m长的温室使用电动卷帘机,每天相对延长光照1个多小时,温室温度比人工卷帘的提高5℃左右,蔬菜提前10天~15天上市,每个温室一个冬季可增加收入1500元左右,每年可为全市菜农增加收入1.98亿元,节省213万个人工日。另外,滴灌技术、CO2施肥器、奥氧杀菌消毒、植物补光等也开始被广大菜农所认识,为改善作物的生长条件,生产绿色、安全、无公害蔬菜创造了条件。

结合土壤改良,进行配方施肥

深翻改土

目光温室连年生产,室内温度高、湿度大,土壤中病原菌较多,如不消毒,将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针对使用5年以上的日光温室,当地菜农在温室夏季闲置期,用小型挖掘机对土壤进行深翻,深度达60cm~70cm。深翻后,密闭温室,并于地面覆盖地膜,然后灌透水进行“高温闷棚”,温室密闭10天~15天后,晴天地表温度可达到50℃左右,能够有效灭除致病微生物及部分地下害虫,获得局部生态防治的良性效应。改土效果一般可维持2年左右。

增施鸡鸭粪、稻壳、厩肥,改善土壤结构

在6~8月日光温室休闲期,按蔬菜定植行距分别开深和宽各50cm的沟,每867m2沟施切碎的麦秸或玉米秸或稻壳2500kg-3000kg,并撒施碳酸氢铵50kg,鸡鸭粪或厩肥2000kg,并将所施有机肥和表土往秸秆上培成垄,密闭温室,并盖严地膜,浇透水,使作物秸秆腐烂发酵,充分腐熟土壤内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培养有益微生物群落,从而收到改善土壤物理结构的效果。

因地制宜,配方施肥

寿光市各乡镇设立的土肥站,按照农业部制定的测土配方施肥规范,对各乡镇蔬菜种植区进行土壤养分测定,根据不同蔬菜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指标和施用方法,指导农民科学施肥。测土配方施肥改善了土壤营养状况,提高了肥料利用率,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

大力推广工厂化育苗技术

穴盘育苗

穴盘育苗采用精量播种,一穴一粒,一次性成苗。其优点突出表现为缓苗期短,成活率高,适合机械化操作,规范化管理。随着高价位种子的应用和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工厂化穴盘苗逐渐得到了菜农的认可,育苗企业迅速在寿光当地崛起。目前,在寿光市已经涌现出如新世纪、红梅园艺、百利、众信、农丰等近30家工厂化育苗公司。这些企业用现代智能温室和改建的大型日光温室为场地,采用规范化育苗技术规程和工厂化生产手段,大量培育穴盘苗,育苗规模不断扩大,年育苗量可达2亿株~3亿株,极大地满足了当地蔬菜种植需求,提高了育 苗质量。

大量使用嫁接苗

嫁接苗保持了砧木的抗旱、抗寒、抗病等优良性状,可增强栽培品种的适应性和抗逆性,且多数砧木可用种子繁殖,繁殖系数高,便于大面积推广。目前,这一技术在寿光市被广泛应用于黄瓜、茄子、辣椒、番茄等蔬菜。如嫁接黄瓜的根系发达,抗逆性强,商品性好;以托鲁巴姆为砧木培育的茄子嫁接苗能抗根结线虫:嫁接辣椒则可以有效克服根腐病、茎基腐病、青枯病等土传病害的发生等,均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效益,受到当地菜农的欢迎。

调整栽培茬次,实行套种轮作

实施两茬栽培

近几年来,寿光菜农实行秋冬茬和冬春茬两茬栽培,在最寒冷的1~2月份进行倒茬。两茬栽培模式使连阴天多、光照弱、温度低的冬季和高温、雨量集中的夏季,处于育苗阶段和生长发育可塑性、抗逆性强的前期或后期,这样不仅安全有保障,且可提高秧苗质量,使作物旺盛生长和结实供应期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即使后期遇到不良气候,其产量也已经形成,避免了越冬风险,有利于控制病害的发生和危害,显著提高产量,延长供应期,增加了经济效益。

推广应用套作

实行套作,可充分利用日光温室5~9月闲置期,合理利用设施的土地、空间、生育积温、光照等生态条件,达到周年供应不断目的,进而提高蔬菜产量和效益。

在寿光温室蔬菜套作中被广泛采用的是黄瓜套作苦瓜技术。寿光菜农在定植黄瓜后,在黄瓜株间播种苦瓜。这样,初冬至春节前后收黄瓜,此期间黄瓜价格高。到春节后黄瓜价格下降时,则隔一株去一株黄瓜,一周后全部拔掉黄瓜,让苦瓜生长,结瓜,此后室内温度升高,苦瓜生长结实旺盛,价格也好,可比纯作黄瓜增收30%,且丰富了市场供应。

实行与大田作物轮作

在寿光日光温室蔬菜主产区,对使用5年以上的温室,利用5~9月闲置期,安排了温室内种植夏玉米试验,经连续观察,种植越冬茬黄瓜、番茄的日光温室,夏季种一茬夏玉米后,土壤中硝酸盐含量可降低60%~70%,土壤pH值可升高0.2~0.3,大大降低了硝酸盐淋失污染地下水的风险,并对抑制土壤酸化起到一定作用。

健全完善无公害蔬菜生产规范管理体系,全力打造品牌蔬菜

光学薄膜技术培训范文11

一是施肥方法更新进程缓慢。年,全县虽然加大了双层环状施肥技术的培训和推广力度,但受地形复杂、土壤类型多样、肥力结构不一、烟农素质参差不齐等因素的影响,此项技术尚未得到全面推行。

二是烘烤技术滞后。落后的两段式烘烤法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四大目标”烤烘工艺尚未得到较好落实,田间烟叶质量在烤后得不到较好的体现,因烘烤不当造成的损失仍然居高不下。

三是封顶过低的问题依然存在。由于上部叶特别是顶叶较难烘烤,烤后黑蚂皮烟比例较大,后期若出现低温,将更加难以烤出正组烟叶。因此,很多烟农都习惯于把顶叶提前摘除,使烟株株形变为不正常的筒形或伞形。封顶过低、留叶数偏少不但导致单产不高,更重要的是使中上部位的烟叶出现身份偏厚、结构紧密、组织僵硬的问题,从而影响我县烟叶的市场形象。

四是连作问题突出。这一问题,已成为我县烤烟生产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面对一年比一年大的种植任务和“宜烟”面积的逐年减少,连作问题必将进一步恶化。

五是种植品种结构不合理。受全国烤烟育种工作的影响,我县烤烟品种单一化、长期化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烤烟品种特性的退化速率与新的优良品种的产生速率不同步的问题,将对烤烟产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六是局部烟区施肥总量略显不足,大田后期烟株脱肥现象明显,影响了烤烟产、质量的提高。

七是烟叶质量观念滞后,收购导向与市场需求错位,工业引导农业、收购指导生产的关系出现脱节。

二、年烤烟生产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市场引导、计划种植、主攻质量、提高单产、增加效益”的烟叶生产方针,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吸收国内外烤烟生产先进实用技术,以实用技术推广应用为重点,以提高烟叶可用性和市场竞争力为目的,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实施“稳适压次、增优减劣”的烤烟布局规划,根据立体气候突出这一实际,实行“一乡一品种”的区域化

部局,加强以提高科技措施到位率和收购等级合格率为中心的生产收购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市场引导收购、收购指导生产的导向功能,改变烟叶“紧、厚、深”的质量现状,进一步打造烟叶的质量品牌。

(二)、任务目标

1、种植面积及收购指标

全县烤烟生产收购任务按63500担(青黄一、二和光滑二不收购)下达;指导性种植面积每亩按250市斤测算,全县下达种植面积25400亩;生产总值按9.00元/公斤计算,全县下达生产总值2857.5万元;上等烟比例达20%以上,中等烟比例达55%以上,低次等烟叶控制在25%以内。

2、生产节令

常规育苗在5天播种,前后5天假植,同一烟区漂浮育苗比常规育苗推迟10―15天播种;集中移栽;追肥;前揭膜培土(一般情况下);前后采收结束。

3、壮苗标准

常规苗苗龄85天以下,茎高7―10CM,漂浮苗苗龄75天以下,茎高7―12CM。成苗高15―20CM,茎径0.6―0.8CM,有5―6片功能叶,茎叶清秀无病,茎杆韧性好,叶色淡绿色,根系发达呈白色。群体整齐一致。大田移栽壮苗比例≥85%。

4、大田移栽规格及烟株形态

(1)、株形及长势长相:株形腰鼓形,脚叶长60±CM,腰叶长70±CM,末端顶叶长45―50CM;打顶后行间叶尖距20CM左右。群体合理,烟株清秀整齐,病虫害轻,营养协调,叶片舒展,无缺素症状。

(2)、株高和采收叶数:打顶株高90―110CM,采收叶数18―20片。

(3)、单叶重和单株产量:单叶重下部叶7―8克、中部叶9―11克、上部叶8―10克,单株产量150―160克。

(4)、移栽规格及群体密度:行距110―120CM,株距50―60CM,亩栽烟1100株左右。

(5)、大田烟株发育进程:移栽后还苗快,不蹲塘。移栽后5―7天,第一片新叶出现,栽后20天前后摆盘、30天前后团棵、55天前后旺长、65天前后现蕾、75天左右开烤、115―125天内采烤结束。

5、产量质量指标

(1)、烤后烟叶外观质量指标:中部叶叶色柠檬黄―桔黄,叶片厚薄适中,油分足,色度浓,有弹性,成熟度好,组织结构疏松。保证上、下部位烟叶有合理的身份档次,大幅度减少组织结构紧密、外观平滑、僵硬的烟叶比例。

(2)、单产:150――175公斤。

三、主要措施

1、搞好择优部局、减少连作比例各烟区要采取“大择优、大转移”的烤烟布局调控手段,对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不能满足优质烟生产的不适宜区和次适宜区以及交通不便、生产技术落后、管理粗放的零星种植区要下决心淘汰、压缩和转移,确保烤烟种植计划向光、热、水、土条件较好的地方转移,向种烟技能较好的烟农转移,向有利于集中连片和发展潜力大的烟区转移。重点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加强烟区的统一规划工作,各乡镇要做到有规律的连片种植,在布局上要有较长远的规划,将择优部局与规划连片工作很好地结合起来,属规划范围内的地块,因特殊原因不能种烟的,可限制其种植矮杆作物;二是着力开发具备一定条件的新烟区,开发新烟区之前要做好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以循序渐进的方式,确保开发一片,成功一片。

2、强化品种区域化布局,合理调配品种结构烟叶的品质特点除受自然气候、土壤条件和栽培、调制技术影响外,在很大程度上还由品种自身的遗传性状决定,不同的优良品种具有不同的香气特点和外观质量。同一乡镇种植多个品种,将严重影响烟叶品质的均衡性、稳定性和工业可配性。因此,年将续继实行“一乡(镇)一品种、单种单收单调单贮藏”的运作模式,种植品种以云烟85和云烟87为主,适当搭配种植公司统一安排的试种品种。各乡(镇)要加强以品种为中心的分类技术指导工作,做到良种良法配套,让优良品种的质量优势转化为品牌效应和经济效益。

3、改进育苗技术,培育“适时、适龄、适高、无毒”壮苗烟苗素质的优劣,直接影响移栽成活率、大田整齐度、大田烟株长势及有效叶数,最终对产质量产生影响。培育壮苗,提高烟苗的抗逆性,是减轻气候对烤烟生产影响的重要措施。各乡(镇)必须将烤烟壮苗的培育工作作为科技兴烟的重要内容,认真抓紧抓好。

(1)漂浮育苗:各乡(镇)要加强漂浮育苗技术的培训和指导工作,切实抓好建池、播种、消毒、剪叶和炼苗等环节的工作,全面提高漂浮育苗的壮苗率和利用率。进一步做好无基质假植漂浮育苗的试验示范工作,积极探索降低育苗成本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2)、营养袋假植育苗:一是要抓好营养土的配制和堆沤消毒,重点要解决苗床整理不规范、营养土无营养、假植苗偏小等问题;二是要改变揭膜炼苗过早,苗龄过长,叶片分化过多,苗矮难深栽的陈旧陋习,并充分借用漂浮育苗的剪叶技术,先提后剪,促进根系的生长和茎杆木质化,增强烟苗的抗逆性,为提高移栽成活率和减轻大田病害打下良好的基础。

4、继续推行宽行窄株种植方法,保证合理的群体密度种植密度是决定烤烟产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密度过小有利于烟株个体发展,但由于亩栽烟株数的减少将导致单产降低、烤后烟叶形成“大、深、厚”以致内在化学成分不协调的不良后果。反之,密度过大则会导致烟株个体长势较弱、病害严重、烤后烟叶叶薄色淡等不良后果。因此,只有保证合理的种植密度,才能确保大田烟株群体旺、个体壮,使个体与群体均得到协调发展,实现最好的经济效益。根据我县立体气候突出、土壤类型多样等实际情况,全县烤烟移栽密度应控制在110―120CM×50―60CM之间,各乡(镇)及其烟站(点)应视具体的地力情况作出灵活的调控,因地制宜地搞好此项工作。

5、大力推行平衡施肥技术平衡施肥技术是根据烟株的吸肥特性和需肥原理提出的一种新的施肥方法,这种施肥方法有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避免移栽后出现烧根,有利于大田烟株持续、稳定、均匀地吸收利用土壤养分,促进大田烟株正常生长。因此,各乡(镇)应进一步加大此项技术的培训和推广力度,切实改变我县烤烟施肥“各吹各打”、随意性太大的现状。具体措施是:改复合肥集中塘施为双层定位定量环施,改硫酸钾为硝酸钾并在移栽后20――30天内分1―2次追施,在氮、磷、钾肥的施用量上再作相应调整。具体为:每亩施用复合肥50公斤,硝酸钾15公斤,腐熟农家肥600公斤以上。

6、进一步加大揭膜、培土和除草工作。

地膜的应用,为加快我县烤烟产业向前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地膜烟的大面积推广,一是在无形中助长了广大烟农“以膜代管”的惰性思想。移栽后疏于管理,导致烟田杂草丛生,病菌、虫卵滋生蔓延,病虫害的发生逐年加重,统防统治成本逐年增加。二是在海拔1700米以下烟区,烤烟移栽35天以后,随着季节推移,地膜不仅起不到增温保水作用,反而会导致膜下地温过高,灼伤烟株根系,加重根茎类病害等副作用的发生。三是地膜揭除过晚,对烟叶内在化学成分也有一定的影响。四是在少雨天气下会造成土壤水分不够、肥料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因此,低海拔烟区进入旺长初期(移栽后35―40天)进行揭膜培土,一是能有效改善土壤温湿度环境,二是能增加土壤通透性,接纳和充分吸收中小降雨,确保烟株旺长所需大量水分供应,促进烟株正常生长发育。但揭膜培土时间必须灵活掌握,是否需要揭膜和具体揭膜的时间主要根据海拔、气温、降水、地力和烟株长势等因素灵活掌握,一般以继续盖膜对烟草产量和品质是否有利作为标准,以此决定继续盖膜还是揭膜。

揭膜培土过晚,一是易导致根系发育推迟;二是烟株大了不利于田间操作,易损伤根系和叶片,三是表层肥料遇雨下渗,引起叶片返青,导致烟叶难烤和大田生育期推迟。

正常情况下应在团棵后期至旺长初期之间进行揭膜。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揭膜后必须培土。

采收结束后,应当清理烟田,防止污染土壤。

(1)、不揭膜的几种情况海拔1700米以上或者烟株生长和气候、土壤等方面无异常情况时,通常全生育期覆膜,因为地膜覆盖栽培的烟株根系分布要比裸栽的浅,生理活性较高的烟株根系大都密集在膜下5CM的表土层内,如果在烟草生长或成熟阶段揭去地膜,则膜下

表土5CM土层的干、湿状况极易变动,使处于该土层的根系正常的生理活动被打乱,对整个烟株正常的生长与代谢活动不利。

大田后期雨水大的烟区,为避免田间积水的不利影响,也不必揭膜。

(2)、需要揭膜的几种情况第一、当膜内土壤表层温度稳定在35℃以上时就应揭膜,否则影响烟株正常生长,并有可能加重烟株根部病害;第二、降雨量少,烟田土壤干旱或严重脱肥,可适当提前揭膜进行灌溉或追肥;第三、如果采用地膜覆盖只是为了提高移栽成活率与大田初期的早长快发,则在烤烟团棵后可揭去地膜;第四、如果采用地膜覆盖仅仅是为了使烟苗安全度过雨季前的少雨干旱季节,则在雨季来临时揭去地膜。

7、规范合理地使用农药,减少残留,提高烟叶安全性对统一配供的农药,各地须严格按照县烟草公司制定的相关操作规程执行,以充分发挥专用农药的使用效果。各乡(镇)需要另购烟草专用农药的,必须经县公司认定批准后方能采购使用,以减少农药残留,提高烟叶的安全性,减轻环境污染,达到经济、安全、高效之目的。按照市公司的相关要求,“六六六”、“滴滴滴”、“甲胺磷”等残留量大的农药,烤烟生产上必须严格杜绝使用。

8、加强田间管理,适时封顶,合理留叶,彻底打杈打顶的一般原则是:营养不足、长势较差的“扣心”或现蕾打顶,生长正常的见花打顶,营养过剩的盛花打顶。

根据我县当前种植的当家品种――云烟85的“带花长”特性,生产上一般不提倡扣心打顶,这样容易将有效叶摘除,使有效叶不足。

正常情况下,一般可在现蕾至初花期打顶,打顶时切勿将小叶轻易摘去,务必要留足有效叶20――22片。过一段时间后若顶叶确实长不大的,可进行第二次“打顶”,将此类叶片摘除即可。

烟花、烟杈、底脚叶、病株残体必须清除出烟田晒干烧毁,以防二次侵染。

9、分部位间断式采烤,提高鲜烟叶成熟度和烘烤成熟度适当提早下部叶的采烤时间,延缓中部叶的采烤时间,推迟上部叶的采烤时间。顶部4叶成熟后集中一次性采烤,烤房容量不够时,可先集中采烤一片(地),再集中采烤另一片(地)。要大力推行“四大目标”烘烤法,做到在变黄期开始排湿,适度延长37℃、39℃、41℃变黄与定色期之间三个温度点的衔接时间(每个温度点延长8小时左右),让烟叶内含物质充分转化,促进烟叶致香前体物质的大量形成,定色后期加强温湿度协调控制,适当延长48―54℃之间的烘烤时间(比常规烘烤时间总计延长8小时左右),促进烟叶致香物质的大量合成,大幅度降低因烘烤不当造成的产质量损失。

以上内容的核心理论是67%的黄色临界值原理,这一原理的主要内容是:叶绿素降解适宜的相对湿度较宽,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的降解适宜的相对湿度范围较窄。烟叶变黄后,周围空气的相对湿度降到67%以下(含67%),其黄色性质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不变,或者说变化量非常小。烤房空气相对湿度在58―67%之间,叶绿素却仍然在大量的降解。因此,只要运用好这一原理,就能做到“黄烟等青烟、青烟快变黄、黄烟不过度、烤成全炉黄”,最终实现“烤黄、烤干、烤香、烤熟”这四大目标。

四、其它配套措施

1、转变质量观念,充分发挥“市场引导收购、收购指导生产”的导向作用,实现生产与收购协同发展年的烤烟生产、收购工作,将进一步体现“市场引导收购、收购指导生产”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市场需要,切实抓好生产、收购等各环节的工作,加大生产、收购、烘烤等方面的技术培训力度,转变“紧、深、厚”的质量观念,控氮降碱、提质增香。在烟叶收购上真正体现优质优价,逐步改变生产与收购关系不太协调的现状。

2、加强生产、收购合同管理烤烟种植收购合同统一使用全省统一制作的,各乡镇不得另行制定其它合同。为维护合同的严肃性,充分体现合同签订对烤烟生产的指导作用,各乡镇必须在月底前完成正式合同签订工作,合同中应明确的内容必须填写清楚、完备,不能让合同签订工作流于形式,

光学薄膜技术培训范文12

关键词综合科技教学理念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光学工程的发展在早期,主要是基于几何光学和波动光学,拓宽人的视觉能力,建立了以望远镜、显微镜、照相机、光谱仪和干涉仪等为典型产品的光学仪器工业,这些技术和工业至今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激光技术和光电子技术的崛起,光学工程已发展为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工程科学,集光学、信息技术、材料科学、精密机械与制造、计算机科学、微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精密测量等学科于一体。

光学产品的设计与制造涉及多个学科、多种技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将很难适应光学工程这一变化的趋势。而综合科技教学(Integrated-Technology Teaching and Learning ,ITL)理念,是一种将多元化科技与多层次相融合而进行学习的有效途径,特别适用于多元化科技专业的教学,①因此在进行光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时进行了将综合科技教学理念融入人才培养中的有益尝试。

1 对综合科技教学理念的理解

综合科技教学理念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工程系实验室所采用的创新教学理念,其目的是为了加速与强化工程理念及科技应用两方面的学习,此教学理念特别适用于多元化科技的学习。

传统教学方法常常是一种狭义的独立化研究,课程设置上有一定的纵向联系,但缺乏相关科技领域间的横向联系。实习实训项目与真实工业应用或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真实产品间联系不够紧密。我们经常碰到的问题是开设了很多门课程,但衔接和连贯性不好,前面学过的知识没及时融合到应用中来,导致失去了强化、运用和提高的机会。

综合科技方法强调将核心科技与周边科技的重点进行有机整合后,采取渐进式和系统化的结构,在后续不同情况下反复出现。该方法要求引进相关的工业项目和实例进行实践与研究,对生产中会出现的各种实际问题的典型解决方案都能通过实践证明。它将整合式教学、反复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和渐进式教学融合在一起,是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将完整的工作过程引入教学的成功典范。②

2 将ITL运用至光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

光学工程专业所涉及到的科技内容十分广泛,如光学零件的制造需融合几何光学、物理光学、机械制造、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绘图、成本核算等多方面知识,光学薄膜镀制涉及到物理光学、膜系设计软件、机床水电气、操作软件等。为了使学生能将所学的光、机、电、算等各方面知识有效融合起来,必须对教学过程进行改革,将多方面的知识通过不同的项目进行有效整合,并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形成螺旋式上升的提升曲线。

(1)与企业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将企业真实订单带入教学中。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具备将来走入社会后的工作能力,通过与企业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能让学生提前接触真实企业生产环境和真实产品,将所学知识融汇起来,形成一种综合科技教学环境。在生产性实训基地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亲身参与实践的全过程,将学到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并应用于实践中,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企业提供真实的光学零件订单,学生从接到客户图纸开始,先进行图纸消化,再结合基地实际设备、人员条件进行工艺分析,设计工艺规程、工装冶具,选择合适的材辅料,并进行实际生产。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对出现的各类问题,利用学过的专业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断提升学生技术水平。

(2)本着“注重应用,融入前沿”的原则,精心挑选某些技术含量多的实习实训环节或案例分析,并在搜集资料、内容组织、语言表达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让同学们通过业余时间,对开放的实习基地、实训室、实验室等充分利用,对其进行实践研究,最终写出实习实训心得。

(3)针对学生在实习实训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采用讨论式、启发式和问题解决式教学,一方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又有利于自身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既减轻了学习负担,又增加了知识的连贯性。

3 运用ITL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

实施综合科技教学的关键因素是要具备一批高素质、高水平、高技能的教师队伍。要开发出适用于光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综合项目,教师必须深入到企业中去,了解与掌握企业的岗位能力要求,把握好专业的发展方向,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设计出综合性的实践顼目。同时,在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的同时,要保证按时按质按量完成综合项目或企业项目,要求教师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超前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专业技能,这些都对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应从学校层面进行师资力量的保障,建立高素质的双师教师队伍。可通过与企业的互聘互兼,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一方面专任教师到企业中去,进行挂职锻炼或实践;另一方面,可聘任企业的高技能人才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壮大师资队伍。

4 结语

综合科技教学理念将多元学科有机整合起来,在光学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尝试运用该理念,并与企业一起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将真实项目引入教学中,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应变能力,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