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针织服装品牌调研

针织服装品牌调研

时间:2023-12-28 11:53:15

针织服装品牌调研

针织服装品牌调研范文1

关键词:针织服装设计;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一、《针织服装设计》课程的特点及教学现状

《针织服装设计》课程是针织技术与针织服装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针织服装的设计特点、针织服装的设计规律等,能根据流行主题设计针织服装单品及款式,能掌握针织服装的流行趋势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形成良好的专业习惯,为专业实习及毕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强调对理论课程的知识点验证,教师针对每个模块知识

点的专业知识讲解、分析之后,再布置相关的练习,学生通过实践练习,来巩固知识点的内容。以针织服装设计课程中的款式设计这一模块知识点为例:教师通过图片和设计师的优秀作品等实际案例,首先对针织外套、运动衫、T恤、泳装、内衣等针织单品的款式、廓型及内部结构进行分析和讲解,让学生熟悉和了解各类针织服装,为了加深了解,通常会布置绘制各类服装平面图的作业,要求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后,在课堂上完成。这种传统模式的教学,虽然对知识的巩固及加深有一定的效果,但比较呆板和乏味,缺乏设计创作的激情,对于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信心,我们在该课程教学中引入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使学生既能了解针织服装设计的基本原理,又能从实训项目中找到基本理论的落脚点,可以做到真正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明确《针织服装设计》的课程目标

1 ,职业能力目标

能熟练绘制针织服装单品与系列款式平面结构图;能根据指定风格绘制服装效果;能选择合适的针织常用面、辅料;能进行风格场景氛围营造;能制作针织品牌服装的商品企划。

2 ,知识目标

能描述针织面料的分类及性能特点;能描述针织服装的设计特点及规律;能描述针织服装的廓型特征;能收集并分析针织服装流行资讯;能描述针织服装的风格流派及特征;能分析针织服装目标客户群。

3, 态度目标

养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德;养成遵守规章和作业标准的工作习惯;养成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及时发现问题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针织服装设计课程项目驱动模式教学的实施

1 ,课程项目设计

课程项目的选取和设计是项目驱动教学的关键步骤。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计划,教师选取合适的项目,该项目要包含本课程所要学习的知识和相关前导课程知识.不能包含或应尽量少包含还没有涉及的知识。合适的项日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在融洽与和谐的情境中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课程与达利(中国)有限公司针织中心合作,根据教学计划内容,共同设计针织服装设计开发项目,以及项目实施的方法及流程,并邀请企业的相关人员到课堂中来讲解项目的相关事项。通过共同协商设计,引入教学的课程项目如下:组织学生对达利的针织品牌进行调研,了解品牌风格,面料、色彩及款,将调研结果进行分析,针对品牌的风格,结合流行趋势,为品牌设计出本季的一系列流行款式,完成品牌的企划书,并挑选有代表性的款式打板制作成衣。

2 ,课程项目实施

(1) 划分小组

小组人数以3—4人为宜,推选组长,引导学生推选的组长能起到带头和组织作用,一般要求组长有较好的设计能力和组织能力,由兴趣比较高的学生担任。组员采用自由组合,但是教师要引导,以保证组与组之间大体上要平衡。

(2 )布置任务

邀请企业的专家到课堂中来讲解项目的相关事项,教师要向学生具体详细地讲清任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认清了自己要完成的任务后,自然愿意去完成。

(3)市场调研

组织学生来到达利公司的丝绸世界大卖场,对达利公司的针织品牌进行调研,了解品牌的风格、面料、设计细节等,针对其中的针织系列服装进行具体分析

(4 )学生实施

每个小组的同学在调研之后需完成PPT一份,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汇报,向大家展示调研成果,并结合流行趋势,设计一个系列的针织服装,制作该品牌下一季度的企划书,其中包括:目标企划、情报企划、概念企划、搭配企划、品目企划。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能采取“放鸭式”,教师作为教学组织者、实施者,教学的指挥、调度仍掌握在教师手中,应该让学生知道怎么做,指导学生想办法、找出路,特别是对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适当的辅导,使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完成任务。这一阶段,教师既是“指导者”、“导航者”又是学习伙伴,让学生在亲切友好、和谐平等的气氛中进行知识、技能的学习。

3 ,课程项目评价

学生完成任务之后,教师要展示其成果,进行讨论、总结、评比。评价包括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在此项活动中的表现等,多褒奖,少贬低,以激发学生进行下一轮学习的兴趣。本课程项目成果的评价指标包括:品牌风格的正确理解,流行趋势准确把握、针织服装设计手法运用、美感和视觉冲击力及设计的原创性等。此外,还要评价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协作能力及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提倡采用基于工作过程和项目的教学评价体系,以多样化观点取代以往单一的评价标准。

针织服装品牌调研范文2

2012年,PH Value在上海第一次以动态秀的形式隆重亮相,博得不少掌声。2013年,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贸促会纺织行业分会、中国针织协会和中国服装协会联合承办,以全新的理念推出高端、时尚、品牌打造的四位—体平台——PH Value,其中涵括了静态展、动态秀、高端论坛和流行趋势的。

全新形象的展示即将登场,我们翘首以盼。

塑品牌:打造终端概念

为了更早地揭开PH Value的神秘面纱,探究今年展会的全新面貌,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贸促会纺织行业分会副会长林云峰和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秘书长瞿静,他们分别就PH Value的转变从办展和行业的角度进行了详细解读。

瞿静向记者透露,在过去针织展览会举办的六年中,针织企业的品牌意识明显加强,自2012年有了PH Value的品牌活动之后,针织内衣的概念在逐渐被淡化,使针织真的摆脱了低档的服装易耗品的概念,向国家“十二五”规划品牌建设的核心思想上靠近,针织从不被国际服装界所认可,到迅速适应品牌建设的要求,充分利用国内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向可以跨出国界努力,这正是品牌建设给我们带来的动力。

2013年中纺联市场部领导从整体布局的角度,以为行业提供优质贸易服务平台为目的,顺应新形势需要对原有项目进行转型和提升,将原中国国际针织博览会纳入PH Value第一汇品牌下,由此形成PH Value第一汇的展览、秀、趋势和论坛的格局。PH Value第一汇侧重于贸易功能和品牌宣传的实现,将在上海打造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服装贸易平台。

林云峰告诉记者PH Value正在实现三级跳,第一步是2012年以动态秀的形式在上海隆重亮相,去年在静态展、流行趋势以及相关论坛活动方面还未冠以PH Value的名称,这也是分阶段的尝试。2013年,迈出了第二步,PH Value将贯穿展会四个大的方面,除去年已有的动态秀之外,还有展览的主体展以及论坛、静态流行趋势。同时,今年将加大国际化的程度,对比历年的针织展,在国际展商的参与方面将有明显的改观,为2014年酝酿的国际合作,促成三级跳,打下好的基础。

领时尚:培养买手体系

“秉承发展了七年的中国国际针织博览会的基础上,今年的界定更加清晰”,林云峰提到。组委会方面认为纺织服装产业链从面料向下依然可以细分,直接与面料相接的是OEM和ODM的加工型企业,再之后是做品牌的企业,这两部分企业的参展需求不同。加工企业寻求订单,品牌企业寻求渠道建设。经过调研并综合之前针织展的实际情况以及未来PH Value发展方向,在本次展览内容组织上将分为品牌馆和加工馆进行展示。

林云峰重点提到,“今年的升级在品牌区上将下大力气,比历年展览会更加向终端靠拢,主要围绕女装产品和服饰类产品进行展示。同时,考虑到与同期的面料展形成上下游,充分发挥专业协会办展的优势。在加工区秉承针织展的传统思路,在传承针织展的主题成果方面有了更大的进步,在此基础上向前有了新的跨越。”

PH Value在展示手段上的变化与产业发展有更为密切的联系,瞿静表示,两年以内做品牌的产业企业的营销模式有了巨大的转变,不仅仅是有品牌的企业在关注网店销售,每一个新新人类都在尝试着网上购货的快捷方式。更多的投资者和新一代的企业家们,都在运用网络的形势开拓市场。这种业态的形成,也让我们在这次的展会现场,刻意做了一个品牌馆,在其中着力用电商的形态,将电子销售与参观者互动的手段与品牌展示有机结合,将展商的形象做到线上和线下的有机结合,搭建起企业和买手互动的桥梁。

招商,成为PH Value需要特别提到的一大特色。林云峰告诉记者,作为终端展览会,买手和买家的配套对展览会的生命是至关重要的。

中国业态目前零售商的买手制度是在孕育行程中,适合中国的买手制度正在逐渐形成,在经过对买手终端市场的分析和研究,展会招商定位在四个方面:传统百货业面临挑战,也已经开始培养自己的买手;加盟商作为主体也将是本次展会重要的关注对象;另外,伴随着中国经济模式和城镇化的发展,以商业地产为代表的区域商业品牌着重统一配置商业资源;以网上销售为主体的新型买手体系在崛起,这在本届展会中也已经与阿里巴巴旗下的天猫达成双赢的合作意向。一方面传统实体展会可以作为网店的供应商或合作伙伴,对淘宝来说也是为其客户提供的服务。同时,随着现在O2O(Online to Offline)概念的兴起,单一网点的营销开始转变增加线下体验店的模式。通过淘宝平台向其卖家进行宣传PH Value,另一方面,引入淘宝相关活动,丰富了展会内容。

立高端:关照“新人”

全面升级的专卖店型展位和专业陈列师免费提供的展位陈列方案,使品牌在保证个性化视觉形象的同时,省去了高额的光地装修费用。“这样高档次的标准摊位搭建,虽然增加了主办方的成本,但在环保的同时,不仅减少了企业的负担,还为崭露头角的设计师品牌和经济实力相对在起步阶段的企业提供了一个进入展览的机会。”在林云峰的介绍中,我们能够看到主办方在用心为更多新晋设计师和企业品牌,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高端、时尚展示平台。在动态秀的设置上,我们同样可以看到,PH Value区别于中国国际时装周对大品牌的情有独钟,为更多“新人”提供了展示的机会。

PH Value的品牌动态秀也将从去年的2天增加到3天,在以主打内衣和女装为主以外,还融入设计师和产业集群的整体展示。除了大家以往所熟悉的走秀的形式所做的品牌和媒体宣传以外,为了促进产业有效向好的发展,今年还将针对学生设计师和独立设计师的品牌进行点评,让年轻的新锐设计师能够了解他们的产品是否在市场销售的板块上更加有效。瞿静特别提到,“在众多的设计大赛中,很多设计师的作品更注重标新立异和与众不同,我们的不同之处在于更加注重产业和市场的有机结合,为新锐设计师提供与产业有机结合的平台,提供今后为产业服务的机会。”

针织服装品牌调研范文3

在E1、E2馆,如意集团、阳光集团、华芳集团、湖北迈亚、南山纺织、雅戈尔毛纺、康平纳集团、恒力集团、丹毛纺织、志向纺织、鹿港科技等知名企业悉数参展,阵容整齐,大牌云集。不断深入强化“窗口、纽带、平台”展会功能和上下游无缝对接服务理念的intertextile面辅料展,无疑成为验证企业应对市场变化实力的最佳场所。

调整结构拼产品

今年的正装面料馆继续着大气、环保的格调,企业参展热情高涨。在与企业的交流中,记者发现,企业普遍感觉压力较大,但是对于今明年的经营抱有较大信心,并且不约而同地将焦点放在了产品结构调整上。

本次展会,迈亚将带来具有创新技术的棉毛交织西装面料,以及抗皱且亲肤的毛衬衫面料。“尤其是色织棉毛交织西装面料,手感舒适,属于我们的创新技术”,市场研发部负责人说。丹毛纺织有限公司产品研发负责人透露,本次展会丹毛将推出功能性的男装面料和强化设计感的女装面料,其中女装面料将在同期同地举行的“中国国际面料时尚秀”中以服装成衣的形式进行动态展示。同时男装、女装和其他类别面料所占的比例有所调整,精纺纱线的针织面料将是今年展会丹毛的一大亮点。

华芳集团毛纺织染有限公司生产副总告诉记者,华芳在展会上将重点展示多组分纤维加上功能化处理的精纺面料。张家港金陵纺织有限公司目前的产品除了高支高密衬衫面料外,还将着眼点放在有着厚重感的7支、10支、16支外套面料和重磅裤料的研发上,努力塑造新时尚。

苏州志向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表示,企业上半年销售有所增长,现在更加注重产品开发,在强强联合的规划下,志向与雅鹿、以纯、森马、利郎、劲霸、玛莎等服装品牌商建立了战略联盟关系。“志向的创新始于纤维、纱线的选取,在织造、后整理等环节有自己独到的特色,如今志向的主营产品以低碳环保、功能性、高档面料为特色,可适用于各类高端时尚羽绒服、商务装、棉衣、尼克服、风衣、夹克、户外运动服等众多服装类型”。

软硬兼施看技术

采访中,参展企业普遍共识是今年除了品牌客源相对稳定之外,大部分客商的购买力平平,因此“参加intertextile面辅料展将有助于扩展渠道”。华芳集团范总对上海秋冬面料展的评价很高,认为intertextile面辅料展是企业参加展会中“效果最好的一个,正装面料集中展示,来访的客户很多”。

另一个应对市场变化的共识是:必须加大科研含量,增加研发和技改设备投入,“软硬兼施”以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利润。“面料是中间产品,是纺织业中技术密集的一段,产量扩张受到诸如排污等限制,有的企业被淘汰,这时候只有增加科技投入”,有企业如此表示。

华芳集团毛纺织染公司今年改造了染色设备,除了更为节能环保外,重要的是提高新品研发水平。鹿港引进意大利先进纺纱设备,有效节约用工成本50%以上,可新增竹纤维、空调纤维、抗菌环保纤维等功能型混合线纱2000吨,对研发面料新品很有帮助。

志向建立了具有部级水平的产品研发中心和质检中心,摒弃了“劳动密集型+生产型纺织企业”的行业老路,为自己规划了一条“技术密集型+创新研发型纺织企业”的道路,每年投入相当比例的研发费用,用于对流行趋势、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标准的研究、开发。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企业新引进的设备都是用于研发的设备,以达到用研发带动周边产业链的作用,目前盛泽有40多家织造工厂根据志向的需要开展加工。“眼下一些企业订单减少,我们反而可以利用这个市场机会,利用志向的品牌整合上下游的供应链,形成同盟,加快产品研发周期,加大开发力度,加重产品研发的系列性,一年开发500-600个产品,并针对不同服装品牌的定位,点对点开发相对应的产品”。

赢取市场靠策略

采访中,各企业对参展intertextile面辅料展均表示出充分的信任和期待。湖北迈亚市场研发部总监表示,上海和北京的面料展都会参加,一是知名度高,全球客商都会到会;二是可以有针对老客户,结识新客户并进行追踪拜访;还可以通过参加流行面料入围评选,提高研发能力。鹿港从2006年开始参加intertextile面辅料展,通过展会打响了知名度,现在更多的是通过展会展示实力,维护客户关系。事实上,通过这个高规格的展会,企业将搜集到更准确的市场信息,接触到不同的客商,从而进行市场调整。

针织服装品牌调研范文4

(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落实《关于加快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及“紧盯前沿、沿链谋划,龙头牵引、培育壮大,打造生态、集群发展”工作部署,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推动产业链优化提升。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规模效应及行业带动作用,提高中小企业质量效益水平和为大企业配套能力,建立产业合作机制,打造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营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良好产业生态。加快完善纺织服装产业“链长制”推进机制,以工程化、项目化方法抓好产业链规划设计。加强重点项目策划,聚焦产业链创意设计、品牌营销、高端面料等短板弱项,省市一体化谋划实施一批延链补链强链项目,集聚资源要素、完善产业链条。举办产业链领航龙头企业、关键节点企业、重点配套企业以及科研单位、基金、智库、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支撑服务机构对接活动。成立山东省纺织纤维产业链联盟、山东省纺织服装全产业链工业互联网联盟等更多行业组织,依托联盟和协会开展常态化行业服务。

二、促进产业集群升级。建立全省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沟通交流、分工合作、产品配套等协调机制,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提高产业集群整体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开展产业集群观摩暨能力提升行活动,挑选省内外知名度较高、发展程度较好,规模较大的产业集群进行调研观摩,促进相互学习、交流提升。重点支持培育壮大滨州市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青岛市即墨区中国童装名城、淄博市淄川区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烟台市海阳市中国毛衫名城、潍坊市昌邑市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潍坊市高密市中国家纺名城、枣庄市市中区中国针织服装名城、滨州市惠民县中国绳网名城、菏泽郓城县中国棉纺织名城9个在全国具有较高影响力的特色产业集群。

三、培育六大产业基地。基于各市产业基础与优势,依托重点企业,开展精准招商,增强产业链配套协作能力,重点建设6个全国知名产业基地。(一)研发创意、品牌运营、展会赛事基地。依托青岛、济南、烟台、威海等市的研发、品牌优势,打造全国重要的纺织服装技术研发、时尚创意、品牌运营基地。(二)新型纤维材料基地。依托烟台、潍坊、济南、泰安、威海、青岛等市技术与产品优势,重点发展芳纶、石墨烯纤维、莱赛尔纤维、海藻纤维等新材料,打造全国领先的高端纤维材料基地。(三)高端纺织研发制造基地。依托滨州、淄博、德州、济宁、烟台、泰安等市产业优势,加快多纤混纺纱线、多组分机织坯布的技术研究,打造全国领先的高端纺织研发制造基地。(四)智能绿色印染基地。依托泰安、青岛、滨州、淄博、烟台等市在智能化印染以及印染关键技术的领先优势,打造全国领先的智能化印染产业基地。(五)时尚家纺服装基地。依托威海、潍坊、淄博、济宁、烟台等市设计及品牌优势,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服装产业基地。依托滨州、潍坊、烟台等市创意设计及产品开发优势,打造全国重要的床上用品产业基地;依托聊城、潍坊、滨州等市毛巾行业的全国领先优势,打造全国重要的毛巾产业基地。(六)高端产业用纺织品基地。依托德州、泰安、东营等市产品及技术优势,打造全国领先的高端产业用纺织品产业基地。

四、提升创新创意能力。发挥大企业科研与人才优势,聚焦行业前沿技术,引领带动行业科技创新 能力提升。支持国家先进印染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推动产学研合作,加快研究成果在我省转化。积极培育部级纺织服装创意设计试点示范园区(平台),通过整合资源、人才引进、品牌孵化、成果转化、服务共享等途径,打造全省纺织服装产业 资源聚集高地。举办“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纺织服装分赛,办好中意服装设计大师班和中国国际华服设计大赛。成立山东省时尚产业联盟,推动纺织服装与鞋帽配饰、珠宝首饰、文化艺术等时尚产业跨界融合发展。到2022年,全省力争培育壮大纺织服装领域部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个,部级单项冠军示范(培育)企业12个以上,部级工业设计中心5个以上,部级纺织服装创意设计试点示范园区(平台)10个以上。

五、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完善纺织服装产业重点项目库,瞄准原创设计、新型纤维、工业互联网平台等附加值高、带动力强、市场前景广阔的重大项目,健全服务机制,强化要素保障,加快推进重点项目落地。定期组织重大项目专题推介,综合运用股权投资、引导基金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纺织服装产业项目。树立产业链招商思维,集聚资源、集中力量、集成政策,精准招引一批产业带动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重大项目。到2022年,第一批重点跟踪协调并支持推进20个产业链重大项目(总投资202亿元)。

六、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智能化技术改造工程,支持引导企业加大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应用,实现管理、设计、制造、营销等全流程数字化转型,推广柔性化生产、个性化定制和精准化营销。建立企业与数字化服务商常态化对接机制,开展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对接活动,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支持、服务保障等。开展行业数字化转型诊断活动,一企一策制定数字化建设方案,指导企业进行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改造。大力培育推广纺织服装行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企业上平台、用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产业链重构,促进企业间结成更紧密的生态伙伴。到2022年,全省诊断培训纺织服装企业500家以上,重点培育推广纺织服装行业互联网平台5个以上。

七、深入推进“三品”战略。深入推进纺织服装行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组织企业参加春秋两季上海五大联展,集中展示和推介山东省纺织服装优势产品,提升“山东纺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鼓励纺织服装企业利用天猫、淘宝、京东、必要商城、亚马逊跨境电商平台等网络购物平台以及抖音、快手等直播带货平台,重点客户微信群等多种渠道,实现线上线下快速、精准、高效营销。到2022年,全省累计培育纺织服装行业新技术、新成果、新模式100个以上,重点培育品牌企业50个以上。

八、强化人才培训。举办纺织服装产业高端人才培训班,针对纺织服装行业董事长、总经理、二代接班人及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从企业管理、数字化转型、品牌打造、市场营销等多个方面,进行系统化培训,持续提升企业家能力素质。利用中意国际服装设计大师班线上线下授课及大赛赛前专题辅导等方式,高水平培训指导企业及高校设计人才3000人次以上。针对互联网经济时代行业发展趋势,依托山东省纺织服装全产业链工业互联网联盟,开展“蒲公英百千万”数字化人才培训活动,就3D数字化设计研发、柔性快反智能制造、智慧零售等方面进行培训,到2022年,联合30所高校,赋能200家企业,为行业培养超过3000名数字化人才。

针织服装品牌调研范文5

摘要:针织服装具有透气性好、伸缩性强和舒适等等特点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在世界服装舞台上扮演的角色日趋重要。由于其与梭织面料不同的独特性,让服装设计师有更多维的思维发散方向。因此,针织服装的设计和开发在服装的发展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针织;服装;设计方法

1.设计的时尚化

如今,在世界针织服装设计的舞台上,时尚文化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服装的设计方法与设计理念,时尚元素在服装设计当中也逐渐体现出来,服装设计已经成为了设计元素的载体。时尚虽然在某种程度上难以触摸,但是它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断地在改变着我们的社会,当然也包括针织服装设计与制作。在我国的文化建设当中,时尚文化成为了其前沿阵地。

我国虽然是一个针织服装生产大国,但是针织服装生产厂都面临着规模小、产品缺乏自我特色大同小异的问题。随着针织服装的发展趋势,对于我国针织服装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我国也缺乏即懂针织工艺又懂针织服装设计的人才,更谈不上拥有专攻针织服装设计的人才来满足人们对于针织服装的消费需求。人们的生活品质在不断地提高,对于服装的要求不只是停留在服装的功能性上,而是希望通过服装穿出自己的特点。针织服装的设计就不能只是停留在现有的状况下,要不断的变化与发展以迎合人们的时尚需求。我国的针织服装的时尚化不只是紧跟潮流,而是要在继承我国传统的服装特点的同时,不断地挖掘具有本国特色的时尚。国外的服装设计创造了潮流,那是因为服装设计师在品牌文化的基础上扑捉到了顾客的消费理念和心理,从而推出符合顾客口味的产品,顾客在推崇产品的同时也就形成了相应的潮流。我国的设计师应该把握到这一点,而不是一味的跟风。

2.品质的优良化

服装的品质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针织服装品质是指服装的质量。而广义的服装品质则是体现在服装生产销售过程中的等等环节。人们对于针织服装关注的重点虽然在设计上,但是针织服装的品质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的一个环节。服装的品质主要是设计的品质、面料的品质、制作工艺的品质和销售与售后服务的品质,服装想要拥有优良的品质,这四者缺一不可。从市场需求的调查开始,确定设计的方向与内容,然后经过构思到完成设计。经过这个过程形成的针织服装品质就是设计的品质。这种品质是消费者在购买针织服装时最直观的能感受到到的品质。面料一方面要符合服装的整体设计,又要具有穿着舒适、透气等功能。在工艺制作方面要在做工精良的基础上尽可能的符合人体工学,提升针织服装整体的品质。因为制作过程的品质的好坏是决定产品质量的重要一环,所以,在针织服装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要严格的预防和控制残次产品的数量,保证在服装制作中的每一环的质量与品质。培养优秀的针织服装品质还需要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生产车间通过经常地清扫,保持一个整洁的环境,提高机器的使用效率,能使工作人员有一个愉悦的工作心情,保证针织服装的品质。针织服装的品质还体现在服装销售和售后服务的各个环节。销售品质是指在服装的销售过程中为顾客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气氛,让顾客在购物的同时拥有个快乐的心情。

3.服装的绿色化

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作为中国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服装行业更要注意对于环境的保护。在针织服装的原料的选择和制作过程中都会以绿色化作为标准,务求在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同时,保护我们现有的地球。绿色化的服装生产现在已经开始逐步实践开来,面料选用天然的可再生的面料,而服装的生产车间也开始进入无尘化的时代。服装属于轻工业,本来对于环境的污染就比较小,然而面料加工行业对于环境的危害还是存在的,最有害的处理过程就是在是在面料染色这个环节,服装设计追求色彩上的多变,但是在实现了漂亮的目的的同时,会有大量的染料中间体、重金属、甲醛等等化学物残留在服装上,不但穿着在人身上会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在染制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化学废水与废料,没有经过良好的生产后处理,就会对环境照成污染,不利于绿色化的发展进程。对于服装面料的使用以后也会朝着环保的方向发展,在制作方面可以确保针织服装的质量,以延长服装的使用生命周期,在服装使用过后可以进行回收再处理和利用。在生产的过程中还可以充分的利用材料,减少对于材料的浪费,这样不但可以节约成本,还可以从源头减少废弃物的产生,有效地抑制资源的枯竭。

4.品牌的国际化

随着我国加入了WTO,我国的服装市场开始面向世界,在带来了高额的订单的同时,也使我国的服装市场面临更大更激烈的竞争。在巨大的机遇与挑战之下,我国的针织服装产业也要不断地壮大。中国针织服装品牌在现在面临的是日益细化的国内外市场和日趋成熟化的消费者。目前,我国不缺乏针织服装品牌,但是缺乏国际化的大品牌,我国的服装生产能力第一和出口量第一,是名符其实的生产大国,但是在设计和管理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我国的针织服装的各方面的配备都还不完善,缺乏创造型的设计师,相对较弱的营销能力,较低的针织服装文化品质,不明确服装定位。 所以我国的服装品牌没有规模,只能通过低价的优势在世界上与国际服装品牌进行竞争。我国只有7家服装品牌入围世界国际服装品牌100强 ,而在国内,中国品牌100强中只有2家是服装品牌。在我国国内几乎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的大品牌,我国的针织服装产业必须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在这一点上我国需要突出我国的品牌文化,让我国的针织服装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现有情况下想要我国的针织服装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服装舞台,在国际市场上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那让针织服装企业走上品牌化的道路就是必行之路。(作者单位:武汉纺织大学)

参考文献:

[1] 陈国芬.针织产品与设计[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5.6:86-96

[2]孙曙光.纬编针织物风格影响因素分析[J].针织工业,2010年04期 54-57

[3]孙亚男, 刘钊杰,冯欣.吸湿排汗网眼织物的开发[J].针织工业.2007,(10)

针织服装品牌调研范文6

(一)产业集群的出现形式多样。

一是由产业的转移形成的。专业化劳动力市场的存在,以劳动密集为主要生产方式的企业自然会选择低成本劳动力易获得的地区。纺织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南昌劳动力易获得且低廉,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过程中,低廉的劳动力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吸引了投资者的目光,带动了本地产业集群的发展。二是由国企改革推动形成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随着国有纺织业面临诸多困难,被迫压锭改造、改制改革、职工分流的同时,一批纺织企业职工与近郊农民结合在一起,办起了一个个生产出口低档背心、文化衫等针纺服装的企业,由于体制优越、机制灵活,这些企业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逐步形成了纺纱、织布、漂染、制衣一条龙的产业集群,成为国内向中东、非洲、拉美和欧洲等世界各地出口低档针纺织品的重要生产基地,在国际针纺织市场上享有极高的知名度。三是由龙头企业和品牌形象依托带动起来的。近年来,青山湖区不断引进大型纺织服装企业,形成产业集聚效应。目前,通过区委、区政府“招商联姻”,投资8亿元的南昌银志纺织服装城有限公司、投资2亿元的瑞达纺织等一批企业先后落户青山湖区。

(二)发展速度快,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正在形成。

“十五”期间,纺织服装产业年均增长26.7%,高于工业增长9.6个百分点。2006年,青山湖区共有针织服装企业562多家,占工业企业的36.5%。涌现了如银志、盛兴、成功、阳光、福德隆等一大批上了“龙字号”的企业。青山湖区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有95户,产值在1 000万元以上的针纺企业达50余家,占全区针纺企业的10%,针织服装业占青山湖区三大产业的68%。从业人数达3.52万人,占青山湖区工业从业人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完成工业增加值17.6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4.91亿元,利税总额3.03亿元,实现出口创汇2.07亿美元,占全区出口创汇总额的85.2%。今年上半年,全区服装企业又有了新的发展,在原来企业数量的基础上,增加了16户,达到111户,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12.01亿元,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31%,同比增长32.26%。与针纺产品有关的配套产业随处可见。纽扣厂、拉链厂、棉线厂、塑料包装厂、纸箱厂等看似不起眼,却带富一方。青山湖区已由当初的“块状经济”升级到今天的“专业化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纺织业已经成为其支柱产业的“大青松”,经济发展的“隆起带”。

(三)中小民营企业比重大。

由于纺织工业还基本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内部规模效应还不明显,而纺织服装的最终市场又呈现复杂性、多样性、多元化、易变性等特点,因此中小型企业必将成为纺织服装行业的主体。以中小企业为构成主体,是南昌产业集群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大量从事相关产业的中小企业集聚在特定地理区域,形成集群,则可以视为南昌产业集群发展的一个重要机制。同时,从我省产业集群的区域分布特点看,凡是产业集群发展较快的地方,都是私营经济发展较好的地方,是以私营企业为主的产权制度推动了产业集群的发展。青山湖区纺织服装企业除华源江纺、华安针织等几家国有企业,基本都是民营企业,2006年民营纺织服装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3.68亿元,占纺织服装企业增加值的95.1%。

(四)以加工贸易方式为主。

青山湖区纺织服装业门类比较齐全,主要以棉化纤纺织加工、棉化纤纺织品及编织品制造、纺织服装制造三种行业为主,生产的文化衫、T恤、休闲衫、针织运动服大小规格齐全,颜色图案各异,高中低档齐备,产品销售主要与沿海地区和境外、国外客商接单生产,远销中东、南非、欧美等国家和地区,文化衫出口占全省总量的1/2。2006年,青山湖区出口创汇2.43亿美元,其中纺织服装企业出口创汇2.07亿美元,占85.2%,涌现出银志服装、兆丰纺织、嘉鸿服装、贤日印染、中基等出口创汇超千万美元的企业群。

二、青山湖区纺织业集群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一)产业集群的层次还比较粗浅。

青山湖区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和企业群体多数是从农村发展起来的,主要还是加工型的企业集聚,承接沿海地区部分转移产业,属上游原料粗加品居多,甚至有些产品的核心技术还依赖产业转移输出地。产业链条难以衔接,致使产品市场快速反应能力较差。多数产品档次比较低,技术含量不高,以低质跑量经营为主的企业还占大部分。

(二)产业专业化结构、综合功能不够完善。

多数企业起点低、规模偏小产业集群之间和内部的分工和专业化必然受到限制,难以得到很好发育,产业集群或企业群体内部的专业化深度不够是起点低、规模偏小的结果。作为轻纺工业本身的链条不长,企业的生产往往又集中于这些产业链的某些环节,尤其是终端产品生产上,同类产品的市场细分特征不明显,系列化产品也不丰满。总体配套的服务功能还不完善。

(三)具有自营出口权企业少。

在青山湖区纺织行业中,仅有银志服装、盛兴制衣等50余家企业具有自营出口权,其他企业基本通过外贸公司接单。

(四)缺少自己的品牌,没有纺织品专业市场,行业难以进一步集聚。

地区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配套服务功能上。在原材料供应、选购和配送以及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地区配套功能的完善,不但可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能强化地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没有纺织品专业市场,针纺服装业所用原材料大多外购。不仅运输费用高,企业难以提高经济效益,而且更是难以吸引众多全国知名纺织服装企业落户,极大地限制了行业进一步集聚。

企业要开拓市场,占领市场。首先要树立自己的企业形象,创建自己的品牌,而南昌针纺服装业绝大部分企业目前还处于接订单和贴牌生产阶段,绝大多数的纺织出口企业大都是采用来料加工方式。虽然近年来,也培育出了有一定知名度的服装品牌,但他们在国内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都不甚理想。

三、发展青山湖区纺织业集群的措施与建议

(一)加强对纺织业的政府调控,发挥好行业协会的作用。

创造有利于纺织工业健康发展的市场秩序和政策环境。当前要严格落实产业政策,强化信息引导和市场准入,避免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进一步扩大。纺织行业协会应积极吸收社会各方面力量,及时收集、整理、分析、有关行业信息,为政府宏观调控部门及纺织企业提供更为完善的信息服务。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大力支持行业协会的工作,重视协会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将一些组织技术性的职能委托协会代行。

(二)承接产业转移,积极抢占市场。

当前沿海纺织产业转移的实质是市场转移。南昌应充分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成本比较优势和资源优势,积极创造条件,包括加强工业园区的建设、环境的改善和政策的配套,积极承接当前纺织业的转移。同时,也要加快技术、原料结构调整,提高服装纺织产品附加值,立足于提高竞争力,抓住市场。通过沿海市场的链接,直接进入全球服装市场中去,获得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由市场机制整合产能,培育优势纺织企业。

(1)加强资源整合。要鼓励具有技术、管理、资金或品牌优势的纺织企业,对小散弱的企业加以资源整合,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使生产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通过骨干企业的带动,延伸产业链,强化企业间的协作配套,提高行业组织度及社会化、专业化水平,促使产业做大做强。(2)重点扶持,培育优势纺织企业。重点扶持那些品牌商誉好、具有民族特色、市场前景光明的中小企业。培育部级知名品牌,争取尽早在国际知名品牌培育方面有所突破,以品牌创建提升纺织服装行业。(3)坚持市场产业联动,促进产业升级。一方面向产业链的上游拓展,积极发展研发、金融、信息等产业,另一方面向产业链的下游延伸,加快针纺大市场建设,积极发展物流、会展、营销等产业。(4)注重中小企业的培育。由于中小型企业必将成为纺织服装行业的主体,产业集聚要注重中小企业主体,使其强大的创造性和快速应变能力来满足和适应复杂多变的服务市场,而使产业集聚更能呈现获取外部规模经济效应。

(四)不断加快产业集群创新体系建设。

要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努力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全面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首先,要提高我省产业集群开发能力,引导和支持产业集群区域建立纺织研发中心。其次,要鼓励和引导大中型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对产业集群内技术创新能力强的,辐射范围大的企业技术中心要特别给予重点扶持;第三,要不断提升产业集群文化和品牌效应,充分显现区域创新特色。改变过分依赖劳动力资源成本优势,长期忽视产业升级对劳动力资源优势的放大作用,而要面对国际国内买方市场的条件,增强质量、品牌创新能力,改变以往低质跑量为主的产业集群,充分提高产业层次和集聚竞争力。第四,要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行业创新示范体系,集中力量解决行业技术创新中的共性问题,加速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

(五)强化纺织专业市场,增强产业集群效应。

进一步开发及提升纺织专业市场,完善纺织城的建设,使纺织专业市场真正成为纺织产业集群与国内外纺织消费市场和各生产要素的扭带,推动纺织集群效应的发挥。在加强纺织专业市场中,要注重诚信与法制,推进交易结构多样化和交易方式的现代化,发挥专业市场对纺织产业升级的推动作用。

(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提升我省纺织产业。

针织服装品牌调研范文7

商丘市睢阳区斌赫宝贝内衣有限公司始建于1998年,现有职工150人,年生产各式针织纯棉儿童内衣200多万套,旗下自主品牌“斌赫宝贝”曾荣获2013年“河南知名品牌奖”和“优质产品奖”等多项荣誉,是商丘市实力和潜力较大的儿童内衣品牌。品牌创始人张亚伟闯荡商海多年,如今担任商丘市针织内衣业商会常务副会长,对服装产业有自己的独到理解。他认为服装品质的提升来自于全面的质量管理,“人、机、料、法、环”五大因素缺一不可。

“人”。斌赫宝贝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质为根”的理念,重视人才培养,打造学习型团队,以提高工人素质和技术水平。“我们还专门配置了质检员,对每件产品严格把关,确保每一件服装都是优质产品。”

“机”。为了更好地开拓市场,斌赫宝贝投资购入了成套的新设备,引进现代化的服装生产工艺,集织造、印花、缝纫、销售一体化经营,现拥有各种先进针织设备100多台,其中进口大圆机15台,大型印花设备2台。“我们接下来计划再投入1台电脑裁床,还要引进服装打版机,以进一步提升产品技术含量,把生产模式从劳动密集型转变为技术驱动型。”

“料”。斌赫宝贝专业生产纯棉婴幼儿针织内衣系列产品,在面料选用上一直坚持严格选材,面料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国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我们还在研发做彩棉类的儿童针织内衣,因为彩棉不用染色,最适合儿童穿着。虽然一吨彩棉的价格要比普通棉贵不少,但我觉得还是值得投入。”

“法”。斌赫宝贝的产品开发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专门的市场调研,吸收广大用户的意见和要求,然后集各家所长、精心设计,创造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张亚伟说:“我们已从生产导向型变为市场导向型,这一方面有利于开拓市场,另一方面也降低库存,提高企业效益。”

“环”。斌赫宝贝在睢阳产业集聚区内有三座厂房,均采用专业的生产现场管理制度和精益化的生产流程,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客户交期的稳定。“服装制造业不能再采取粗放式生产模式,而要进行集约化、精益化生产,企业效益、客户效益、社会效益都要兼顾,只有达到三者的完美平衡,才能创造出真正的价值。”张亚伟说。

斌赫宝贝的现代化生产模式和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得到了全国各地客户的一致好评。张亚伟表示非常看好童装产业的美好未来,下一步将往高端、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做大品牌,是他心中蓝图的重中之重,除了“童趣”已经通过国家工商总局的注册,今年他还投资收购了另一个品牌“小熊泰蒂”,“这个品牌就是定位高端的,以迎合消费市场的新升级。” (文中伟/文 陈金灿 /摄)

针织服装品牌调研范文8

北京纺织控股公司提出了要打造“时尚科技服务新纺织”的战略部署,要求加快做强品牌运营,做特绿色功能纺织品,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打造时尚产业控股集团的目标,明确了铜牛集团“要以品牌文化为纽带,促进多业态融合发展,打造综合竞争优势”的要求。

当前企业发展形势是产业发展和消费市场步入升级转型期,本质上是经济结构重构和增长动力重塑的过程,互联网带来全方位的变革创新,新的需求和创新风起云涌,给我们打造时尚产业带来积极的影响。时尚品牌、时尚产业的背后是体现企业把握消费市场变化的能力和适应调整的综合实力,我们要充分发挥品牌和文化的作用,以文化品位、功能性和差异化,紧紧围绕消费趋势,整合品牌资源,打造综合竞争优势,走时尚健康发展之路。在发展的新常态下,以时尚产业引领纺织服装产业升级,既是企业把握趋势面向未来的内在要求,也是当前行业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与创意紧密相连的时尚产业,以品牌导向力、时尚导向力为引领,会推动北京纺织的新发展。

根据首都功能定位,铜牛集团聚焦品牌服装和以信息科技和文化创意为核心的都市服务业,紧抓实现集团公司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力争打造植根于服装行业的时尚产业集团、致力于健康消费领域的知名品牌企业。

在品牌服装业务,“铜牛”针织内衣以“绿色、自然、健康”为主题,注重高科技含量和功能性,体现人文关怀,在全国针织内衣品牌市场排序中长期名列前茅,荣获“中国名牌”、“国家免检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等称号。品牌贸易业务发展迅猛,长期居于北京市行业进出口公司前列,市场遍及欧、美、亚太市场,是国家重点支持和发展的名牌出口企业、商务部重点联系企业、中国纺织进出口商会评定的AAA信用等级企业。品牌服装业务多项研发项目获得全国纺织和北京市科技奖,与中国航天员中心保持着长期的科研战略合作关系。

在信息科技等新兴业务上,铜牛集团连续多年荣膺“中国信息化百强企业”,铜牛信息科技股份公司于2013年成功登陆新三板,2014年成为了首批做市商企业,并入选“新三板”指数成分股,成为了特色突出的IDC数据中心服务行业知名服务商,2015年完成了定向增发融资,为新阶段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集团公司原有工业厂区的改造转型,下一步集团将以品牌战略为核心,整合资源,整合科技研发、资金、供应链和信息化资源,开放合作,以科技时尚服务为导向,创新发展品牌服装业务,加快发展以信息科技和文化创意为核心的都市服务业。

铜牛集团作为六十多年历史的知名品牌企业,在行业和客户中有较大的影响力,有厚重的企业和品牌文化传承,要力争成为功能特色突出、紧追客群时尚的专业品牌服装运营商,在北京纺织向时尚产业转型中勇挑重担,按照纺织控股公司“时尚科技服务新纺织”的战略要求,主动转型、创新发展,发挥品牌企业的重要作用,为北京纺织产业向时尚产业转型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针织服装品牌调研范文9

北京的秋夜有点寒意了,坐在直播间里的胡露露毫无倦意,对心爱的针织艺术侃侃而谈。她说,针织时装设计的特点是从一根纱线的探索起步,她正是要做这样一名始终立足于探索与发现的时装设计师。在她的理想中,针织服装不仅是简单的T恤衫或者妈妈用棒针手织的套头衫,更应该是能丰富百变、时尚实用的现代时装。她的每季创作都会从一个地点出发,开始设计探索之旅。

胡露露毕业于英国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2012年,她在浙江省杭州市建立了自己的针织工作室,随后创立了自己的品牌――Heureka。Heureka一词源自古希腊,是用以表达发现某件事物、真相的感叹词。胡露露说,用Heureka作为品牌的名称的原因很简单:希望用Heureka这个词语所表达的“格物致知、探索世间”的精神作为品牌的内涵,鼓励自己在时装设计道路上勇于探索。

上天入海 灵感之源从Atlantic到The moon

本次在中国国际时装周上,胡露露共、展示了28款/套针织时装作品。这些作品是工作室成立以来推出的两季针织时装系列的精选,包括2013秋冬和2014春夏系列。

Atlantic大西洋――那片蔚蓝色深海激发了胡露露的创作灵感。以Atlantic命名的2013秋冬系列由蓝色调和浪花图案元素的基调构成。在胡露露看来,蔚蓝的大海深处似乎总是蕴藏着一股神秘的力量,这股力量总是吸引着人们孜孜不倦地去探索、去发现。在偶然一次海洋博物馆的参观过程中,胡露露突然发现,原来老式潜水服身上承载的精神恰恰是人类第一次探索海洋深处的大胆尝试。

得益于老式潜水服这一灵感,胡露露的针织设计善于突破常规,她希望借自己的作品让人们看到针织时装的时尚与优雅,改变人们对针织时装的固有印象――毛茸茸的、仅限于秋冬穿着。

在色彩使用上,与深浅不一的蓝色相呼应的还有珊瑚色、驼色等温暖色彩。在作品的廓型上,Atlantic大西洋系列蓬松、宽松的外套与轻薄的A字连衣裙相得益彰。

而在创作2014春夏系列时,胡露露把目光投向了神奇的月球。古往今来,人类在岁月长河中对月球产生了千千万万的幻想以及不同凡响的迷恋,人们仰望着星空中地球唯一的卫星,经年累月地诉说着关于它的传奇:从中国古代的嫦娥奔月传说到日本无语文学中辉夜姬的故事;从电影大师乔治・梅里爱拍摄的经典影片《月球旅行记》再到阿姆斯特朗代表人类在月球上留下的足迹,古今中外,月球作为地球母亲的灵魂伴侣,它不仅为人类的想象力提供了永不枯竭的源泉,更成为了人们探索浩瀚宇宙时亲密接触的第一个对象。

长久以来,月球之于胡露露都是一个充满“神秘和好奇”的所在。对月球的“探索”是胡露露日常生活中一件充满乐趣事情,月球自然也成了她创作2014年的春夏系列的灵感之源:从月球的光辉中掘取灵感,传达新颖独到的设计理念,为Heureka品牌的受众打造出犹如月光女神般纯净美好的女性形象。

在2014春夏系列中,胡露露强调了全针织的概念。本系列的创作核心仍不失“探索的精神”,全系列的创作融合了20世纪60年代具有时代印记的服饰特色,旨在从“探索”的角度塑造出一个充满活力的女子形象。设计师从1969年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的新闻事件中获得灵感,选取了把人类带向太空时代的这一复古造型,以双层提花图案传递出勇于探索的想象力。

在材料选择上,作品注重选用舒适透气的棉类、黏胶以及表现力丰富的尼龙面料,配合设计师在织造过程中的独立开发,打造出了独一无二的面料,让整个系列作品成为Heureka品牌的专属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4春夏系列中,清冷的浅色调结合不同材质的对比,如透明/不透明、亚光/闪光、弹性/非弹性的对比,加之结构提花的工艺手法处理,呈现出了针织时装通透轻盈的现代感。

英伦学成 杭州创业80后海归设计师开启梦之旅

对一名针织时装设计师而言,针织时装设计过程不仅是设计时装也是创造面料的过程。在英国求学过程中,胡露露就不断钻研针织的工艺、针法,在原料上进行各种创新的拼接与创作。此次系列作品也是她近年学习工作成果的一次全面展现。

胡露露从小在母亲的影响下对服装设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7岁时只身前往英国求学。在温布尔登艺术学院完成艺术设计预科学业后,她于2007年进入享有国际盛名的设计学府――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深造。

2007~2011这四年间,胡露露就读于该学院时装设计学士课程针织系。求学期间,她曾经在伦敦、纽约等时尚之都,在Alexander Wang以及Burberry等国际一线品牌公司里进行实战训练。

2012年,胡露露回到杭州,推出了自己的针织女装品牌Heureka。Heureka品牌秉承这个词语所表达的精神――格物致知,探索世间。该品牌每个系列的所用面料均为品牌自主开发,从材料上、面料上的根本创新也体现了Heureka所倡导的精神:从事物源头出发,理解物质的构成再去进一步的应用与创造。品牌如今已开始有了自己的粉丝,穿着Heureka的女性独立自主,她们有着细腻的情感和细致的观察力,对生活有着独特的理解与品味,孜孜不倦地探索着这个世界与人生。

而这次胡露露携品牌参加梅赛德斯-奔驰中国国际时装周,源于组委会特别开启了一个新锐设计师培养计划:既为年轻设计师提供参加展览、作秀的机会,又邀请媒体、买手们前来参观、洽谈。“10+3”SHOWROOM既有静态展又有动态秀,成为本届时装周一大亮点,对这13位新生代设计师来说很有意义,也让他们备受鼓舞。

胡露露热爱针织,她总结四年求学英伦的体会说,设计师一定要懂工艺,因为针织的魅力就在于:针织设计师既创造面料又创造款式。她钟爱这样一句人生格言:爱你所为,为你所爱(Love the life you live,live the life you love)。

她为品牌命名为Heureka,该词源自希腊,是用以表达发现某件事物、真相的感叹词。这个词语之所以那么出名,完全可以归功于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有一天,阿基米德在洗澡的时候发现,当他坐进浴盆里时有许多水溢出来,这使得他想到:溢出来的水的体积正好应该等于他身体的体积,这意味着,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可以精确地被计算,这为他解决了一个棘手的问题。阿基米得想到这里,不禁高兴地从浴盆跳了出来,光着身体在城里边跑边喊叫着:“尤里卡!尤里卡!”希望与城里的民众分享他的喜悦。

针织服装品牌调研范文10

1河南省纺织服装业发展状况

纺织服装业是河南省传统优势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河南省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河南省纺织服装业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开放,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生产经营获得长足发展。目前已形成了棉纺织、化纤、针织、服装、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纺织机械器材等门类相对齐全且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产业体系。河南省一直是国家重要的纺织工业基地和棉花种植大省,棉花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的10%,产量占全国棉花产量的8%左右;河南省同时也是全国重要的麻类、蚕丝、羊毛生产基地;与此同时,河南省的棉纱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4.2%,位居中部第一;河南省的布产量也高达全国总产量的4.36%。[1]近年来,河南省更是发挥自身优势,纺织工业实现了快速发展。目前,全省纱锭总数达1420万枚,约占全国纱锭总数的14.2%,规模居全国第三位。2008年,河南省规模以上纺织企业1194户,年生产纱250万吨,在全国位居前列。2008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35亿元,销售收入达到1188亿元;纱和化纤产量分别位居全国第3和第5位,其中针织纱线产量占全国的1/3,是我国最大的针织纱线生产基地;服装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6.1%;以裤业为特色的郑州服装产业年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以针织内衣为特色的安阳针织产业年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新野、尉氏、新密、扶沟、虞城等一批特色园区初具规模。[2]目前,郑州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女裤生产、加工、流通基地和全国重要的男裤生产基地之一,形成一批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如梦舒雅、太可思、娅丽达、渡森、五朵云、纽伦、戈洛瑞丝、欧利?金盾等品牌,其中2010年,梦舒雅成为中国驰名商标,结束了豫派服装无知名品牌的历史。在纺织品方面,河南纺织服装业先后创出了“神马”牌帘子布、“白鹭”牌粘胶纤维、“卧龙”牌、“白马”牌棉纱和棉布、“昌泰”牌精梳纱线等一批享誉国内外的驰名品牌的纺织品。通过品牌产品的带动,纺织品市场占有率也在不断提高,如神马集团的工业丝、帘子布产能占据世界第一,新乡白鹭的粘胶长丝生产规模占据世界第一,出口量占全国出口量的37%。

2河南省纺织服装业转型升级的制约因素

目前在推进河南省纺织服装业转型升级中,还面临一些制约因素,如技术水平落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自主品牌和名牌、产业集聚程度不高等。河南省纺织服装业实现转型升级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2.1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河南省纺织服装产品开发创新能力普遍不足,纺织服装业创新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是纺织服装企业研发投入不足。国际经验表明,企业的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5%才具有竞争力,先进国家和地区纺织企业R&D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一般在2%-5%之间。[3]河南纺织服装产业只有少数大企业拥有自身的研发机构和比较强的技术开发力量,全省约有90%纺织服装企业尚未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不具备研发条件。企业真正投入于研发的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不到1%。由于研发投入不足,新产品开发速度缓慢,尤其是新纤维的研发和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功能性面料的研发与国外同行相比存在明显差距,严重制约了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并导致许多企业长期采用低价竞争、薄利多销的粗放型发展方式,企业总体效益较低。另外,河南许多纺织服装企业向来重视引进国外先进生产设备,通过购买新设备和仿制新产品来获取新技术。由于重引进、轻管理而陷入了引进—落后—再引进的怪圈,许多纺织服装企业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在工艺技术上长期处于仿造追随状态。新纤维的研发、中游的染整和后处理等环节较为薄弱,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功能性面料及高性能纺织机械的研发能力亟待提高。

2.2自主品牌和名牌缺乏

长期以来,河南纺织服装产品以中低档为主,缺乏知名品牌,尤其缺乏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许多企业只能走贴牌生产之路,赚取微薄的加工费。由于缺乏品牌,许多企业长期囿于以量取胜的同质化、粗放型发展方式。虽然河南纺织工业先后创出了“神马”牌帘子布、“白鹭”牌粘胶纤维、“卧龙”牌、“白马”牌棉纱和棉布等一批享誉国内外的品牌的纺织品和梦舒雅、娅丽达、度森、太可思等服装品牌,但与沿海纺织服装业发达省份相比,名牌产品太少。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品牌意识越来越强,缺乏自主品牌和名牌将成为制约河南省纺织服装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3产业集群处于初级阶段,集聚程度不高

目前,河南省纺织服装业虽然形成了一定规模的集群,但仍处于初级阶段。从集群效应来看,集群化程度并不高。群内企业在业务上的关联度并不强,在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大企业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各自为政,甚至是恶性竞争。[4]从所处的价值链体系看,整个集群仅仅处于生产制造这一价值链的低端,相当一部分是加工型的产业集群,产品档次不高,产品雷同现象严重。另外,集群内的企业普遍缺乏创新能力。

2.4企业规模小,产品档次低,装备水平落后

总体上看,河南省纺织服装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特别是织布、毛巾织造、毛线、服装加工、羊绒加工和羊毛衫加工等行业的企业,大多数都是民营中小企业,资本规模和技术装备水平、产品品种受限制,产品研发能力几乎没有。由于纺织服装企业资产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加上民营企业的背景,使得这些企业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难度较大,企业扩大规模多依靠自身积累,慢慢发展,这大大制约了企业扩大经营规模。由于没有太多的资金投放在新产品的开发、技术升级和更新设备上,纺织品服装档次普遍不高,经营以“低质跑量”为主,模仿、抄袭成为企业款式设计的主要途径,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河南省纺织服装企业装备水平近年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与上海、江苏、山东、浙江等纺织服装业发达省份相比,纺织技术装备水平仍然比较落后,尤其是县域纺织企业装备水平更低。目前全省纺织服装行业机电一体化和智能化水平与发达省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棉纺织服装业新型纺纱、先进紧密纺、自动络筒等新型织机比例不高;传统的服装生产方式和落后的缝制、后处理设备仍在中、小型企业延续使用,服装CAP/CAM辅助系统的使用比例还很小,导致河南纺织产品质量也相应落后于发达地区。

2.5经营水平较弱

河南省纺织服装企业多为民营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大多是由家族式作坊发展而来,技术、劳动力的素质偏低,信息化程度普遍不高,缺乏科学的管理机制,多为家族式、粗放式的管理,缺乏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缺乏分拨、物流、销售、售后服务、品牌推广等一系列增值环节的运作能力。在经营上主要通过价格竞争和简单的模仿进行市场竞争,造成企业投入不足,发展缓慢。很多民营中小纺织服装企业在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并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后,多数继续沿用家庭作坊式管理,没有向现代管理制度转变。由于管理模式较为落后,很多民营中小纺织服装企业内部即使进行了某些改革,最终也会由于家族式管理引起问题而付诸东流,从而整体上影响了企业的发展进程。经营观念和管理水平的落后,是河南省中小纺织服装企业进一步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3加快河南省纺织服装业转型升级的对策

为消除河南省纺织服装业转型升级的不利因素,加快纺织服装业转型升级,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对策。

3.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由于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导致河南省纺织服装业处于国际价值链的低端。为改变这种不利局面,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纺织服装企业是纺织服装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只有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纺织服装业自主创新体系,才能有效提升河南省纺织服装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河南纺织服装业集群的转型升级。大型纺织服装企业由于财力相对雄厚,除了建立起技术开发中心和产品设计中心外,还应增加技术开发的投入,提高研发费用占纺织服装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主导产品,提高新产品产值占纺织服装业总产值的比重;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吸引和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一批能掌握纺织服装业时代脉搏的设计人才;注意培养高级技工的培养工作,特别是提高生产一线关键工序技术人员的素质和水平。中小民营纺织服装企业由于财力有限,政府应建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多种形式中介技术机构,特别在中小企业较为地区,建立由企业和科研机构联合的区域性行业技术创新中心,为中小企业提供有偿技术服务,以满足中小企业设计、技术、信息等方面的需要。[5]在技术创新模式上,由于目前河南省纺织服装行业以中小型民营企业为主,缺乏雄厚的资金,缺乏技术储备和人才资源,难以进行独立研发。因此,采用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是大多数民营纺织服装企业的现实选择。

3.2努力创建自主品牌

品牌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是塑造企业形象和知名度的基石,同样的产品贴上不同的商标,价格就会差别很大。在产品同质化越来越高的今天,品牌对于企业显得尤为重要。纺织服装品牌缺失是河南省纺织服装业的软肋,因此,河南省纺织服装企业要努力创建自主品牌。在创建品牌的过程中,要重点把握以下几点:(1)确保纺织服装产品质量。质量是创建企业品牌的关键。为此,纺织服装企业要加快高级人才引进,逐步向国际技术标准靠拢,学习和借鉴国际知名企业在产品研发设计、质量管理及品牌推广等方面的经验,提升产品质量。同时要强化质量观念,严格质量标准,加强内部产品质量管理,坚决杜绝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的可信度。(2)加强品牌营销力度。纺织服装企业应积极参加各种纺织品服装展览会、展销会、洽谈会,运用各种媒体展示企业及其产品的良好形象,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提高产品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同时加强与国内主要批发零售市场、超市等商业流通领域的合作。(3)注重售后服务质量。良好的售后服务是树立纺织服装企业形象,创建纺织服装企业品牌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4)力争得到政府的支持。品牌的创立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必须得到政府的支持。政府应该鼓励一批具有优势的生产型企业向品牌运营商转型,培育一批优势品牌。[6]同时,要强化区域品牌建设,结合当地纺织服装业特色以及自然人文因素,强化区域品牌集聚力,发挥大企业、大集团在区域品牌创建中的引领作用。

3.3加强纺织服装业集群建设

产业集群是我国传统纺织服装业走集约化、专业化的重要形式,它是优化配置资源,合理运用产业要素的客观要求,是实现纺织服装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集群内的企业可以共享交通运输、水电供应、信息通讯、商业服务等基础设施,同业竞争和信息交流使得集群内各企业的学习意识和竞争能力不断增强,获得技术管理和创新的规模经济优势。许多地区就是靠走产业集群化道路带动了当地纺织服装业的蓬勃发展。当前,加快我省纺织服装业集群的建设有利于我省纺织服装企业的发展壮大。根据我省经济发展和纺织服装业产业集群的现状,加快产业集群的发展,须采取以下对策:(1)加大纺织工业园区建设。纺织工业园区是纺织服装业集群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为此政府应充分整合各类园区资源,对具有特色优势和发展潜力的园区加大扶持力度,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环境,引导纺织服装企业向园区集聚,提高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水平。(2)加大扶持培育龙头企业和大型企业集团的力度,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争创或嫁接世界名牌,提升产业区品位。(3)鼓励中小企业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联合协作,引导中小企业与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建立起稳定的协作配套关系,进入大企业的产业链及国际、国内销售网络。[7](4)政府应加强对纺织服装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引导作用,在技术改进、土地政策、城市规划、政府补贴等方面给予产业集群适当的扶持。要建立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要在技术支持、创业辅导、人员培训、信息服务以及投融资、信用担保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周全的服务,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持纺织服装业集群发展。目前县域纺织工业已经成为我省纺织工业的主体。各市县要根据各自优势,扬长避短,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培育产业集聚区域,通过政策和规划的合理引导,进一步形成产业集聚,真正以产业集聚提高竞争力。

3.4改进经营管理模式

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在创业时期有利于节约内部管理成本和提高经营效率,但是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仍停留在自家人管理的层面上,将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导致人才流失,从而影响企业中长期的发展。这是因为家族式管理具有其与生俱来的对外排斥性和对外部的不信任性,因此难以建立有效的人才引进机制。同时家族式管理难以形成广泛的企业凝聚力和包容性很强的企业文化。因此仍采用家族式管理模式的企业亟须转变自身的经营管理观念,加强内部管理,规范生产经营,确定合理薪酬,迅速将家族式管理转向现代化企业的管理模式,引进优秀的管理人,改善管理和用人机制,有效利用现有的资金设备,完善自身的经营管理体系。

3.5积极承接国内外纺织服装业转移

随着沿海经济快速发展,近年沿海土地、电力和劳动力成本等大幅上升,加之人民币持续升值,沿海发达省份纺织服装企业的竞争优势在逐步削弱。因此,广东、浙江、福建、上海、江苏等沿海纺织服装强省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进行产业转移;同时,国外纺织服装业出于成本等因素的考虑,向我国等发展中国家转移加速。河南位居中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产业基础良好,资源、能源丰富,拥有庞大熟练的纺织服装业人员;河南也是我国东西经济过渡地带,是沿海经济向西部转移的重要着力点,具有承接纺织服装业转移的明显优势。河南应抓住这次产业转移机遇,依靠这些优势,积极主动引进沿海、国外高端龙头企业、名牌企业,通过大招商来促进纺织服装业发展。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创新招商方式,加大招商力度,促进沿海发达省份纺织服装业向省内转移。重点加强与国内外大型纺织服装企业、物流企业、商贸企业合作,积极引进大品牌、大企业和大项目。完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为承接纺织服装业转移创造良好条件。

3.6大力发展生态纺织品

近年来,发达国家对于纺织品的绿色环保要求越来越高,国人的环保意识和对自身安全保护的意识也在不断增强,采用环保工艺、使用绿色面料生产的纺织品服装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为适应世界纺织品服装的消费潮流和纺织品发展趋势,河南省纺织服装企业重视环境的保护工作,加快发展绿色纺织业,不断开发具有绿色环保功能的生态纺织产品。提高环保技术和相关产品标准,积极采取清洁生产工艺开发生产对环境有益的产品,对产品设计、生产、使用到废弃物的处理处置全过程进行控制,并对现有不符合标准的产品进行改良。加大对染整、化纤等行业的废水、废气污染治理力度,做到稳定达标排放。[8]同时对于在染色、整理过程中产生的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以及废弃纺织品对环境的危害问题,可采取回收再加工处理。制定相应的标准限制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和减少成品对人的危害,从产品设计、使用、废弃物的处理全过程考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应切实发挥职能作用,出台相应的生产与产品标准,积极倡导发展绿色产业,使生产绿色纺织品成为纺织服装业的新增长点,使绿色纺织品真正走进消费者的生活中。

针织服装品牌调研范文11

12010秋冬人造毛皮产品调研

1.1调研概况选择Only(丹麦)、Zara(西班牙)、Mango(西班牙)为3大目标调研品牌,选择2010年11月中下旬毛皮产品市场销售高峰时段,将终端调研与网站调研相结合,全面了解人造毛皮产品的销售特点。调研地点定为上海五大商圈、六大商场,从终端市场了解品牌产品客观数据,包括品类、款数、成分、色彩等信息。从品牌官方网站以及行业资讯网站收集品牌理念、当季主题、当季新品等。

1.2调研数据通过对2010秋冬3大中档时尚休闲女装品牌人造毛皮服装与裘皮服装研究数据的对比可以发现:两者在同一品牌货品分配比例上基本持平,前者平均售价比后者低61%,人造毛皮服装面料成分以聚酯纤维为主,裘皮以兔毛、猪皮两种材质为主。本次调研内容涵盖产品品类、款数、价格、成分等如表1。另外,在市场调研中发现,在成本一致、款式相似的前提下,使用了人造毛皮的服装比未使用人造毛皮的服装的平均售价高46%,可以说使用人造毛皮材质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提升服装附加值的目的。

2人造毛皮服装优势分析

2.1款式多样如今,人造毛皮可用于各种着装目的,具有多变性,既可在室内穿着,又可在室外穿着,适于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等场合,更得到了追逐新潮时尚的年轻人的喜爱。现在市场上可见的人造毛皮服装款式主要有:短夹克、小背心、短裙、大衣、短外套、披肩等(如图1和图2所示)。

2.2色彩丰富人造毛皮服装色彩丰富,除了黑、灰、白、褐、驼等经典色彩以外,还增加了灰、咖啡、驼、黑、白色等;另外还可以根据流行色进行染色。当今服装设计对色彩的要求逐步提高,不再单纯满足于自然色系,每一季度都会有流行的颜色,人造毛皮可以根据市场的需要,采用不同染料进行染制。人造毛皮染色易于裘皮染色,突破天然毛皮色彩的局限性,使仿天然毛皮的面料呈现各种人为色彩。

2.3加工简便裘皮与人造毛皮工艺的缝制工艺存在很大区别:裘皮在制衣前要经过配皮、开皮、钉皮、裁皮、缝皮、定形处理,裁剪时需使用特制裁皮刀或毛皮切割器,在底皮上进行裁割,不易剪坏毛绒。在服装缝制工艺中,裘皮缝制需采用专业缝制机器[3]。人造毛皮的底布分为针织和机织两种,部分裘皮工艺在人造毛上是不适合的,比如割条工艺。人造毛皮使用一般剪刀裁剪即可,裁剪时要对底布进行剪裁,避免影响到毛绒,也可像真毛的裁切一样,毛绒朝下,直接裁切底布,这样对毛绒的伤害可以降到最低。人造毛皮的缝制采用普通工业用缝纫机即可。

2.4易于保养裘皮的保养比较繁琐,要注意防蛀、防湿,对收藏方式、存放地点也有很高的要求,保养不利容易产生损伤,一般由专业的裘皮保养中心完成[4]。人造毛皮的保养则较简单,结实耐穿、不易霉、不易蛀、耐晒[5]。但裘皮与人造毛都不易湿洗,人造毛洗后仿真效果会逐渐变差。

2.5设计多元人造毛皮服装在外型款式设计方面完全可以模仿裘皮服装的效果。同时通过不同的设计与加工处理(如拔色、退色、提花、印花、滚束、汽蒸、覆加装饰、压制等多种手法)后,人造毛皮服装的设计可以突破裘皮服装风格,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如图3、图4、图5所示)。

3人造毛皮服装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人造毛皮服装优势挖掘与市场现状分析,人造毛皮服装有属于自己特定的发展空间和方向。同时社会变迁、工艺革新等因素也会直接影响到人造毛皮服装的发展,目前来看人造毛皮的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以下4点:

3.1服装的轻薄化人造毛皮服装是较典型的“气候型服装”之一,气候趋暖、气温变化等因素会对人造毛皮服装的消费产生影响。人们穿着毛皮服装的目的从最初的御寒护体,到崇拜图腾、权利的象征,再到社会地位标志。如今人造毛皮因其轻薄化、款式的多样化、穿着的随意性也已成为了人们追崇时尚的宠儿。

3.2工艺的多样化人造毛皮虽然外形与真正的毛皮外形相似,但工艺上还是有很大区别的。由于裘皮价格较高,再在其表面进行太多的附加装饰,有画蛇添足之嫌。而人造毛皮由于价格较低,为了增加其附加值,则可在其外在装饰手法上多下功夫。人造毛皮装饰的发展趋势将在普通工艺的基础上不断追求创新,不再一味地模仿自然毛皮,而是通过对服装表面装饰的设计,使人造毛皮服装富有自身的特点,使人造毛皮多了一份灵气,有更丰富的质感。人造毛皮本身材质肌理的丰富与成衣表面装饰的结合,将使人造毛皮服装一改其单一、呆板的传统形象,为人们增添新的视觉和触觉感受。

3.3表面肌理的立体化人造毛皮服装除了面料色彩、服装款式、图案在永无止尽地翻新变化外,强调服装表面肌理变化已然成为一种新的时尚。消费者更看重人造毛皮服装表面肌理效果所传达的特殊审美效果,如柔美、疏透、滑爽、凹凸、粗涩等。不同的肌理效果会影响到整件服装的整体效果与品质。立体化肌理效果可以对服装起到特殊的装饰作用[6]。采用普通纺织面料服装造型设计,如系扎、抽褶、手工缝制、填充垫料、扭转弯曲等,以求得人造毛皮服装高低、疏密、松紧、鼓瘪等不同立体效果。要达到表面肌理的立体化可以通过一种工艺或多种工艺结合的方式来实现。值得注意的是,每增加一种工艺,成本也会随之增加。

3.4面料的混搭化将人造毛皮与皮革、针织面料、牛仔面料相结合的多种处理手法,使得人造毛皮服装比以往更富于变化。人造毛皮与其他材质的混合搭配产生的效果含有既独特又深邃的韵味,在社会观念变迁与加工工艺的支持下,被不断注入新的内涵[7-10]。人造毛皮正步入年轻化、时尚化和多样化的行程。

针织服装品牌调研范文12

毛织业,大朗的注脚

已经过了荔枝飘香的季节,大朗镇还有别的迷人。

大朗行政服务中心,尹景辉等几位镇政府领导和行业相关领导正在介绍第九届中国(大朗)国际毛织产品交易会的筹备情况。据了解,目前“织交会”的招展工作基本结束,展位预定已超过100%,与往届相比,本届展会的机械展位仍旧出现一位难求的场面。其实,在第八届“织交会”结束后,部分参展企业已提前预订了今年的展位。鉴于此,在展位规划时,组委会还适当增加了机械展位的数量,总数达108个,比去年增长了20%,再创历届之最。尽管如此,机械展位在招展工作启动的第一个月内就被全部预订,结果仍有相当数量的机械企业无缘第九届“织交会”。

面对这样令人满意而欣慰的招展成果,尹景辉显得格外高兴,坐在台上的他脸上多次出现了笑容,当记者问他“织交会”如此受到欢迎的主要原因时,他提高声音说到:“应该得益于我们毛织业的蓬勃发展。”今年1~8月,大朗规模以上毛织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60.7%,利润同比增长85.7%,1~7月毛织品出口总额同比增长66.1%。而大朗上半年毛织业的工业总产值增长71%,比全国毛织行业的平均水平高出21个百分点,比2008年同期增长115%。

回到过去,曾经的1979年,一个香港企业家在大朗开设第一家毛织厂并取得成功之后,星星之火有了燎原之势,让这个原本以农业为主的小镇,找到了新的生机和希望……一转眼,三十多年过去了,这个小镇也已变得更加成熟、更加迷人: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毛织产品生产基地,全国首批“产业集群试点单位”,全国首批“中国羊毛衫名镇”之一,全国唯一的“中国毛衫流行趋势基地”,全省创建区域国际品牌3个试点单位之一……这些都足以看出她成长后的优秀,还有这样的一些事例可以证明:在大朗土生土长的毛织业户陈锡培所经营的兴业针织有限公司,在1987年刚起步时,只是1间仅有8台织机、10多个工人的小厂,而到2008年,厂房面积达到20000多平方米,员工1200余人,年产毛衣超400万件。其生产的“天朗”、“纪帆登”品牌毛衣不仅走俏国内市场,而且在欧美、港澳等发达地区享有盛誉。另一位同样在大朗土生土长的毛织业户钟秋明所经营的众圣针织有限公司,在1990年起步时是仅有几十人和简单生产设备的小厂,而发展到2008年,工厂占地已经达到13000多平方米,有工人1000多名,拥有200多台日本岛精电脑程控平针横编织机,毛衣年产量达600万件,成为大朗有代表性的毛织企业。

这座织城的确很优秀,而她更令人着迷的魅力是其聪明、踏实和从未停止向前的努力。就如全国各地集群纷纷响应国家的政策,开始做调整升级的准备之时,大朗镇早已开始优雅的转身了。

镇委书记尹景辉说:“大朗的转型升级工作之所以反应快,是因为我们提前做了很多工作。我们从2006年就开始默默进行。后来,省市领导多次到镇里调研,我们感觉契机来了,就在市里的精神下达后迅速启动计划,我们的工作应该说确实走在了前面。”

转身,全力以赴

这是一个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样本,有的放矢,按部就班,不仅仅是在表面上做功夫,不仅仅是在口头上说行动,如果说大朗的产业转型升级是成功的,那么她的成功正是因为比别人来的更踏实,也更扎实。

调整升级 初见曙光

“如果只满足于现状,是没有前途的,任何转型升级都无从谈起。在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前,大朗的思想就非常明确,今天不调整产业结构,明天就将被产业结构所调整。经过几年的阵痛期,大朗已经初步看到转型成功的曙光。”大朗镇镇长谢锦波如是说。

经过多年的发展,大朗的毛织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到多元,发展成为规模庞大的产业集群,目前,以大朗为中心、涵盖周边镇街的产业集群内,有近万家毛织企业,仅大朗就有3000多家,从业人员10多万人。整个产业集群毛衣年销售量超过12亿件,在大朗集散的有8亿件,大朗毛衣60%出口意大利、美国、日本、加拿大、法国、东南亚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盛誉,据测算,近五年,大朗生产的毛衣,全国平均每3个人就有2件,全世界平均每5个人就有1件。

在大朗毛织产业集群内,产业链完整而又紧密呼应,包含研发、设计、生产、辅料、机械、印花、洗水、检验检测、物流配送、展销贸易、人才培训、信息咨询等一条龙产业配套,并且在镇政府的支持下,大力完善研发设计、质量检测、人才培训、信息咨询、展销物流、融资服务“六大公共服务平台”,成立了中国(大朗)毛纺织产品研发中心、广东省质量监督毛织品检验站(东莞)、东莞市毛纺织行业协会、东莞市毛织服装设计师协会、大朗镇毛纺织技术创新中心、毛织贸易中心等,建设了大朗毛织服装时尚设计创意区,具备了毛织行业的各个环节、要素,为毛织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坚实平台。

为了发挥产业集群优势,大朗镇政府正在进一步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努力打造以毛织贸易中心为龙头的毛织商贸区,促进毛织高端资源要素向这个片区集聚。现已形成了以巷头社区为中心的总面积89平方公里的毛织商贸区,包括2个毛织专业市场、6个毛织生产片区和12条毛织专业街。“高端的产业形态需要高端的城市空间来承载。”谢锦波说,大朗非常注重通过城市升级推动产业升级,近年来不断加快推进城市空间的再造,增强城市对各种资源要素的集聚能力和配置能力。

如今大朗毛织业产业集群正在实现从产品经营走向品牌经营,从生产基地向现代毛纺商贸城的转变。

集群联动 产业链延伸

大朗作为毛织业的集群地,随着行业本身蓬勃发展的需要,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联动效应,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不断提高的信息化使大朗的毛织产业链有所延伸,培育了缝神等一批数控织机生产企业。盛星科技(东莞)有限公司就是其中~家典型代表。该公司总经理袁祖成此前连续多年参加“织交会”,大朗这个“全球毛织业最集中的地方”,令他看到了其中的商机,“2008年初,会使用国产数控织机的毛织业企业还很少,但当地政府却看得很远,极力鼓动我们到这里投资。”当年底,正值国际金融危机袭来之时,这家在江苏已经有20年历史的专门生产全自动电脑横编织机的企业,在大朗的分公司正式成立,年产能达到1500台。

目前,共有59个数控织机品牌在大朗设立了9个生产企业、54个销售机构和5个独立维修服务机构,而在银朗路这条数控织机专业街上,

就已经汇集了聚龙、慈星、海森、明德、大玮、飞虎、巨能等35家数控织机销售服务企业,其中还包括国外项尖数控织机在大朗设立全球一级销售部。2009年,在大朗销售的数控织机达到2.89万台,大朗已成为华南地区数控织机的集散地。

大朗镇为了推进信息业与毛织业相融合,今年,镇财政安排1000万元,用于鼓励企业引进数控织机。2005年全镇电脑织机总量不足1000台,2005年后企业大规模地更新设备,截至今年年初,全镇共购置数控织机6200多台套,总投资达20亿元,预计年底总量达1万台。数字化设计、数字化生产、网络化销售已成为大朗毛织行业的发展趋势。数控织机生产销售服务的集聚,完善并延伸了大朗的毛织产业链,促进了行业的良性发展,标志着大朗的毛织产业转型和升级在新设备、新技术的引进方面,已经进入了集聚发展的新阶段。

近两年,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以及出现的“民工荒”,让原本依靠劳动密集型生产的纺织服装行业深受重创。而大朗以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生产方式,成了东莞大朗镇毛纺企业缓解用工压力的“救星”,就像一部电脑编织机可以替代十名工人工作。

思路转变 带来出路

“上世纪90年代初,一件毛衣可以赚到30元左右。到了2002、2003年,只可赚到3至5元。如今,一件毛衣普遍只有1元左右的利润。一方面生产成本上涨,另一方面企业增多竞争变得更激烈,毛纺业利润日益萎缩。”大朗镇镇委委员林熙仿说,“在目前大环境下,靠低价竞争将难以维系,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附加值来提高利润才是出路。”

一直以来,大朗毛织同东莞这个外向型城市中其他传统产业一样,以贴牌生产为主,缺乏自创的知名品牌。受此制约,大朗毛织曾经长期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企业缺乏话语权,只能赚取微薄的加工费。“我们在高兴之余未免有一点遗憾,就是没有自己的品牌。”镇长谢锦波说:“创出自己的品牌是我们多少人共同的努力和愿望。”为打响“大朗”这个区域品牌,大朗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推“大朗”这个区域品牌,另一方面则鼓励企业自创品牌。

为了大力创建区域品牌,大朗镇特意安排150万元作为启动经费,全面开展创建区域国际品牌工作。委托广州美术学院专家,完成了“大朗”图形商标及VI系统的设计制作。拨出专项资金,在国内的所有类别提出了“大朗”、“大朗毛织”的商标注册申请,在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大朗”图形商标进行国际注册,打通大朗毛织通向世界经济贸易链的通道。大朗的毛织企业经常在海内外参展、接单,但在大朗区域品牌形成之前,企业都是单打独斗、各自为战,数量虽多,却难以发挥集群效应。自从区域品牌创建工作启动以来,大朗镇政府积极作为,大力推动企业抱团发展,组织毛织企业组团亮相国内外市场,以“大朗毛织”统一形象参加国内外重要展会。在2008年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展览会(巴黎)上,4家参展的大朗毛织企业,除了带去自家企业设计的毛织服装,他们同时还代表着“大朗”区域品牌的形象亮相国际舞台。这4家企业参展的毛织服装,每一件都印制着”大朗”图形商标,而且还统一印制大朗毛织产业的宣传画册,向欧洲消费者介绍“中国羊毛衫名镇”。为了更突出“大朗毛织”整体形象,扩大大朗毛织产业集群在国内外服装市场的声誉和影响,今年8月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国际针织博览会,大朗毛织再次集体亮相,组织了中国(大朗)毛纺织产品研发中心的7家毛织企业、行业机构参展,展位在展会核心的区域,以统一的标识集体亮相,醒目耀眼的统一包装布置,突出了“大朗毛织”的区域品牌形象。在3天的展览期内,大朗展团共接待洽谈客商3000人,其中有意向下订单的专业客商近150人,他们大多是来自欧美,俄罗斯,巴西和香港的贸易商、经销商和批发商,还有来自国内著名品牌的经销商、加盟商、商、批发商、商场采购商。

而在鼓励企业自刨品牌方面,2002年、2003年大朗政府曾动员企业申报品牌,当时动员了5家企业,却没有一家企业上报自己的牌子。从2007年起这一情况有所转变,现在很多企业品牌意识增强,开始主动报牌。为了调动企业创建个体品牌的积极性,政府对获得“广东省名牌产品”、“广东省著名商标”的企业,一次性奖励30万元,对获得“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一次性奖励100万元。

政府搭台 企业唱戏

“在产业转型升级中,政府扮演的角色应是服务的角色,统筹协调的角色,导演的角色。”镇长谢锦波说。

大朗政府曾牵头集聚在“数控织机一条街”的35家数控织机销售服务企业结成联盟,让这些企业形成良性的竞争。不仅如此,还鼓励毛织企业加强品牌创建,努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设立了“创新型大朗”工程专项资金,镇财政每年投入2000万元,连续五年共投入1亿元,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大朗毛织时尚创意区的成立,到目前已引进了拓美、东晟羊绒(印象草原)、迪美龙、沃龙、登喜龙、梦绮人、上达等10家企业和广东工业大学、广州纺织服装职业学校、深圳泛美职业学校、惠州学院、大朗职中5所院校入驻毛织创意区,面积约4500平方米,形成一定的商业氛围。同时,政府还通过对毛织创意区进行统一包装,营造整体气氛,得到了企业和客商的一致肯定。据了解,该镇政府针对毛织服装产业时尚创意区专门制订了多方面的优惠措施,从对进驻企业的租售价格优惠,到装修费用补贴、研发费用补贴,再到政府协助申请东莞市创意设计资金奖励,还专门成立了营运推广专项基金,用于创意区的日常运作、整体包装和宣传推广。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创意区设立“服装设计院校及专业机构区”,计划引进10~20家院校或专业机构在区内设立产学研联系点或办事机构,以进一步推动毛织行业的“产学研”合作,“创意区将为服装院校的师生提供一个展示作品的平台和面对面接触市场的机会,院校可在创意区内设立办事处和展示厅,用于展示或销售校内师生设计的毛衣款式,推广学校的课程,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课程。”大朗镇毛织办负责人介绍说,“创意区还可以作为院校的实习基地,让学生拥有一个直接接触市场的平台,有利于其设计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