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针织服装市场分析

针织服装市场分析

时间:2023-10-15 10:16:24

针织服装市场分析

针织服装市场分析范文1

从针织行业的出口数据中可以看到,欧美市场的微弱复苏,拉动了部分针织服装出口数量的增长回升,但是受到国内原料价格的影响,全年出口单价同比下降,尤其是棉类针织服装的价格下降较为明显。同时,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增加,纺织业生产要素比较优势降低,加之针织产品生产流程易于新手掌握等特点的存在,我国针织服装制造表现出向次发达国家转移的趋势相对明显。未来,对于更高端面料、更高端成衣制造及全成型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将成为我国针织行业应对下一轮国际竞争的努力方向。

从全国工业运行的角度看,工业增加值的波动轨迹与政府稳增长的努力存在较强的一致性,到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9%,呈现小幅反弹。中国针织服装板块的全年工业增加值累计保持在10%以上,虽在11月、12月期间有小幅下降,但仍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明显好于纺织业整体。

一、2014年中国针织行业运行情况分析

从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2014年针织行业境内投资较2013年有所下降,针织织物与针织服装板块均小于纺织业平均值,趋于回归理性;消费维持平稳增长,2014年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中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同比增长10.9%,电子商务渠道中针织品消费表现尤其突出;外部需求中,美欧日经济复苏缓慢,消费增长不明显,同时受周边国家的比较竞争优势影响,我国针织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压力不断加大。

行业两极分化继续,中小企业问题凸显

从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字来看,2014年1~12月针织织物板块规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124.2亿元,同比增长6.7%,利润总额180.1亿元,同比减少2.6%,亏损额同比增长23.0%。针织服装板块规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732.3亿元,同比增长7.5%,利润总额198.5亿元,同比增长13.8%,亏损额同比增加7.7%。其中,针织服装板块利润同比增长大于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好于纺织行业及服装行业,反映出针织服装规上企业运行状态良好,去库存化等措施收到一定效果。

从整体数据分析看,行业内两极分化依然存在,如何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找到差异化、特色化竞争新优势,成为行业企业面临的挑战。详见表1所示。

针织服装产量增长转负为正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1~12月针织服装板块继续保持累计同比正增长,增幅2.9,累计产量达到144.1亿件。从全年看,四个季度产量增幅分别为5.3、5.8、3.9、2.9,后半年呈现下降趋势,但是好于2013年的全年负增长,绝对值高于2012年同期。见表2。

对统计局分省数据进行累计产量排序后,可以看到占据前五名的依然是传统五省,依次为广东、福建、浙江、山东、江苏,其中广东省生产呈两位数同比增加,比较显著,而上海市有所下降,名列第九名,同比减少9.0%,或与其向欠发达地区转移有关。见表3。

境内行业投资趋于理性

从投资的角度来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针织行业两个板块实际完成投资的同比增长分别为12.6%和10.6%,均小于行业平均值,尤其是针织服装板块差值较大,与2013年的42%大幅增长相比,行业境内投资趋于理性。见表4。

针织行业进出口好于预期

从海关总署的2014年出口数据看,针织织物出口累计数量达102.6亿米,累计金额141.4亿美元,数量同比上升13.1%,金额同比上升9.6%,单价同比下降2.8%;针织服装出口累计数量达220.7亿件,累计金额790.1亿美元,数量同比下降2.0%,金额同比下降6.3%,单价同比下降4.3%。见表5所示。

1.两板块在重点市场表现不同

对针织织物板块重点出口市场跟踪分析,可以看到:美国、欧盟两市场出口数量呈现同比增长,分别为6.6%和14.8%,但单价略有下降,同时,日本市场数量小幅下降,而单价呈现两位数增长,如表6所示。

对针织服装板块重点出口市场跟踪分析,可以看到:美国、欧盟两市场数量同样呈现同比增长,分别为5.4%和8.7%,但单价有所增长,另外不同的是,针织服装板块中的日本市场除数量下降外,单价也呈现出0.5%的小幅下降,如表7。

2.原料与市场竞争成为单价下跌的主要原因

从中国海关公布的针织行业的出口数据中,可以看到针织织物和针织服装两板块单价均有小幅下跌。在分析中发现,出口价格主要受原料下跌的影响,同时内外棉价差使得中国针织品缺乏竞争力,出现数量、单价同比大幅的下降。而对于单价因素来说,棉织针织服装以基本款为主,其制作工艺容易被新进入产业的劳动者掌握,成为产业转移中较早转移的品类之一,从而裹挟了我国该品类的报价。

3.针织服装 “外衣化”趋势渐进

针织服装外衣化趋势,是近几年来在国际国内市场表现都很突出的行业特点。随着技术的提升带来的织物花型的多变、织造效率的提升、染整技术的提升,都给针织服装的舒适与时尚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在电子商务渠道中,针织服装因其可延伸适应性强而广受欢迎,在对外贸易中,出口金额累计前10名的品类有70%为外衣化产品,分别为套头衫、T恤衫、女式上衣、女式长裤、男长裤、女式连衣裙、男上衣。

4.针织服装进口大幅提升、集中度高

针织行业的进口情况看,我国针织织物板块进口依赖度有所改善,数量下降的同时,单价提升,说明仅有高档面料需要依靠进口来补充。而针织服装板块的进口数量保持增长(见表8),尤其越南、孟加拉、朝鲜、柬埔寨、葡萄牙、泰国等国家数量增加较快,或与产业转移及全球资源配置有关。在对进口累计金额进行排序后,可以看到我国针织服装进口金额前10名的国家数量及金额总和占到进口总量的80%左右,集中度很高。

二、2015年中国针织行业形势展望

2015年,预计中国针织行业总体发展保持平稳。从前期市场调研来看,针织企业间竞争更加激烈,洗牌加剧,虽对牢牢坚守以针织本行业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影响不大,但是市场竞争必将带来更加深入的细分化格局。从宏观政策分析,我国经济政策将从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关注走向对国民生产总值的逐步关注,经济模式的变化将带来更多的行业增长机会。

1. 行业保持稳步增长

2015年,全球经济预计较为复杂多变,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发达经济体消费复苏动力较弱,但是人民币面临贬值压力、原料价格下行、出口退税率提高等几大利好消息给我国针织行业订单回流带来希望。同时东南亚最低工资上涨速度加快,加之劳动生产率的因素,中国纺织业可能重新会受到发达国家的重视。

我国服装消费内需保持平稳,基本面良好,针织行业总体判断将保持稳步增长。尤其是随着城镇化的有序推进、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针织产品在电商渠道会有更好的增长可能。

2. 互联网带动生产、消费模式变化

在两极分化日益加剧、消费潜力有待激发的形势下,行业企业在2014年开始出现分层,未来当人力资源、金融成本不能继续支撑企业不断扩张时,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其中有特色、勇于创新的企业会脱颖而出,让规模与个性化不再是矛盾体,而是统一体。互联网的发展及小米粉丝经济的风靡,让去中心化、非主流、“长尾”成为可能,这些思维方式的转变,将带来针织行业生产消费模式的变化,细分化、个性化企业将成为行业发展的新亮点。

针织服装市场分析范文2

关键词:独立学院 校企合作 教学 实践

检 索:.cn

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针编织服装以极快的速度迅速发展,在服装市场上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对于针编织设计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针编织服装人才,同时也为我们的高校服装专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

针编织服装设计课程是根据市场需求和独立学院服装设计专业方向培养计划所设置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自课程设置以来,在现行的教学条件下,针编织服装设计课程的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很难较好地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实现教学目标。毕业生在就业中不能迅速实现学生到设计师的转变,在学生毕业方面出现了“就业难”的现象。

一、独立学院校企合作教学模式

根据目前针编织服装设计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教学改革,是解决目前市场对人才需求和高校教育人才培养之间不能衔接的根本方法和途径。独立学院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和培养层次不同,不能完全沿用公办院校和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需要探索和研究适合独立学院自己的教学模式。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作为独立学院,我们从自身的特点出发,根据学科特点和实际条件,系统分析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认真思考自身办学优势,对针编织服装设计教学改革进行实践研究,深入探讨适合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提出了针对独立学院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

新型教学模式内容

针对“独立学院”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牢牢树立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技能培养为主线,以就业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途径”的教学思路。遵循着理论+实践+能力的培养路线,与企业联合,进行课程共同开发,从教、学、做、实习、研发等多维的角度对课程教学进行“立体化”的整合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转变教学思路

在针编织服装设计课程的设计中,教师讲授理论,学生被动接受的“填鸭式”教学理念不适合独立学院的教学现状,课程教学牢牢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技能培养为主线,以就业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途径”的教学理念,进行立体化整体培养。学生成为主体,教师成为主导,一方面,教师传授理论知识,讲授具体的工艺和操作技能;另一方面,加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实操训练,这样就能更好的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融教、学、做于一体。

2.整合有效的教学资源

针对独立学院的新型教学模式在空间上进行了突破,打破了由教室、实验室、企业车间、市场调查和网络教学组成,这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形式,教师按照课程内容的特点和需要,选择不同的授课地点和形式,增加教学的灵活性,同时整合了企业的各种有效资源运用于教学。

3.调整教学目标,整合课程内容

根据市场需求和独立学院服装设计专业方向培养计划,将课程整合为针编织服装设计,调整了课程的理论和实践课时分配。使学生在掌握了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把理论不断地应用于实践,不断的进行针编织服装产品的设计开发和创新能力训练,逐渐成为针编织行业高级应用型人才。

4.加强实践教学,实现工学交替

针对独立学院的新型教学模式,增加了实践教学的内容,并在课程的整个过程中,穿插课题研究的内容,改变单个课程单独设课,缺乏联系的现状,把所学的各门课程知识在课程的学习中综合运用,使课程设置逐渐完善,遵循着理论+实践+能力的培养路线。将理论与实践,教、学、做融合为一体,理论学习与实训相结合、校园内学习与实习基地学习相结合、基础技能学习与设计制作训练相结合、实训与岗位实习相结合,实现了工学交替。

二、课程教学实践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

1.以针编织服装款式设计、结构、工艺设计和制作为主线安排章节。

2.每一章节内容以理论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当前的流行,由理论讲授、市场流行和产品分析、市场调查和专题设计训练构成能力培养的流程,其中市场产品设计分析来源于最新的时装和秀场,以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品牌设计为案例。并把企业的有效资源引入到课程教学中,企业的技术人员定期到学校做讲座或专题,讲解最新的行业信息和最新的专业知识。

3.实践教学在教室、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完成。要求学生根据课堂讲授内容,带着针对性的题目进行设计训练。

4.把部分内容的课堂搬到了企业,在实习基地的生产车间来进行讲解。如:针编织面料及特点、横机的操作两部分内容就是在毛衫基地进行的。通过现场的教学,学生能够更直观的了解面料的特点和性能,对于针编织服装从面料到小样,再到样衣,有了一个直观的体会,比在教室里的效果好很多。

5.课程内容设置了企业实习。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参观实习,通过参观,使学生了解针编织服装的设计、生产流程,了解企业文化和运营模式。另一部分是设计制作和短期企业实习,主要以完成单品的设计和制作为主,从设计开始,在教师和实习基地设计部设计人员的指导下,绘制出自己的设计作品,并将自己的设计在实习基地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从纱线选择、面料小样的制作、制版、上机制作以及后整理全部在企业完成。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

创新教学模式将多种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章节内容进行了灵活运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出学生的学习潜能,活跃课堂气氛,使他们愿意学、主动学,提高教学效率。

1.课题式教学法

在针编织服装设计的教学中,我们运用了课题式教学法。在课程的教学中,设置了“以小组形式对某一个服装品牌进行以市场考察,结合当前的流行趋势,按照本品牌的风格设计下一季度的针编织服装,并选择其中的一件制作出来。”这个看似简单的课题,其实它涵盖了本课程的全部内容,并运用到之前所学的相关专业知识,把所学的课程进行了串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引导他们进行独立的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的能力,使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2.现场教学

我们把课程的部分内容采取了现场教学的方法,把课堂搬进了企业的车间。以第五章的工艺设计里横机的操作原理为例,我们就在企业的车间进行了现场教学。在车间的真实背景下,以真实的机器和程序,教师可以一边讲解理论,一边进行示范操作,学生可以随时进行上机操作。这样使原本晦涩复杂的排针的工艺计算和换针以及边口的处理这些以前作为难点的问题,在这里迎刃而解。

3.开放式教学

在本课程中的教学中,我们进行了开放式教学,把相关的课内课外、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实习基地企业车间以及网络等等有效的空间和资源有效利用,提高授课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如需要进行操作练习和演示以及验证性的上机操作内容,我们会安排在实验室和实习基地进行;理论研究的内容通过课下自主学习、图书馆查阅资料以及网上群组讨论。

4.与创新训练项目结合

在课程的教学中,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与本门课程进行了紧密结合,申报了大学生服装设计工作室训练项目。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主完成创新的,符合市场要求的服装款式。对服装市场的流行色、款式、材料进行调研和分析,并据此针对服装品牌风格进行产品开发。我们会挑选并修改优秀的创新设计在毛衫基地的ODM设计订单中应用。以项目的形式驱动学生进行自主研究和学习。

结论

独立学院校企合作教学模式适合于针对独立学院针编织服装设计教学的创新型教学模式,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校企共同开发课程的尝试,以及进行开放式教学,加强实践教学,教、学、做融合,实现工学交替,在促进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创新性和适应性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对高校教学改革具有现实意义。

本课题为吉林大学珠海学院质量工程项目基金资助

项目名称:“校企合作教研实习基地”

参考文献

1 徐辉、季诚钧:《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5。

2 李众立、董发勤:《实践出真知――西南科技大学实践教学研讨会论文集》,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7。

3 李森:《课堂教学创新策略研究》,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0。

4 贵州大学教务处:《本科实践教学研究与探索》,贵阳,贵州大学出版社,2008-1。

5 西南科技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改探索》,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10。

针织服装市场分析范文3

王晓林在服装领域服务的品类有男装、皮装、牛仔、运动以及室内运动,他们在市场上的占有率有大有小,也正因此,让王晓林对服装市场上各品类的活跃程度了如指掌。

“针织类的产品,市场空间会越来越大。”对于这种说法,他有着自己的一套支撑理论。

“当满山遍野插满了红旗,你只需要插上不同颜色的旗子。比如现在要做就做童装、泳装以及居家服,而不是男装、女装以及运动装。”王晓林笑着说,对于擅长研究市场与发现新市场的人来说,刚刚兴起的品类空间反而更大,这需要具备一个发现的眼光。

眼光决定“车”型

“对于从事针织行业的企业家来说,下一步发展需要专注产品性能和市场需求。”王晓林说道。

他以曾服务过的浩沙为例分析道,浩沙将泳衣、健身瑜伽服这样的室内运动服饰细分“蓝海”市场,剑走偏锋,大获成功。截至2013年,浩沙国际的零售终端店铺接近1400多家,覆盖全国29个省份及直辖市。泳衣虽然是整个服装产业当中很细小的一个部分,但其市场容量却被挖掘得如此之大。

王晓林说:“一个合格的实战营销专家,需要两个方面的能力,即硬件与软件。硬件是专业、经验,软件即心态和智慧。一个合格的操盘手就是把企业的运营目标达成,而不只是达成销售目标。”王晓林进一步解释说,销售目标是指年度销售回款和市场建设指标,而运营目标就是企业远景规划和目前经营状况相结合的多项指标。

当一个合适的操盘手已万事具备时,下一步就是选择合适的时机,适时“超车”。

选好超“车”时机

超车谁都会,但最关键的就是学会瞄准契机,一步到位。 “弯道超车”相比其他道路超车,效果更好。当然,企业的“弯道超车”必须是同时具备市场、对手、自身三个因素,在对存在问题进行量化分析后,建立一个立体营销的整合行为或者营销方案,才能称为“弯道营销”,而不是简单的“弯道超车”。“弯道超车”只是手段,而手段背后要有实体做后盾。

王晓林曾成功运用“弯道超车”理论和实际操作,对于某品牌在行业中进行了超越。

当时市场情况并不好,品牌在当地经营3年亏损超过2000多万元,市场萎缩了1/3。当他接手之后,用了3个月时间进行了解和摸底,针对现实情况,他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改革:

首先从定位和影响力上,做区域型的强势品牌,进行战略运营的弯道超车。

其次从单品的性价比上超越对手,做销售冠军,商品区间销售的弯道超车。

再次,实施创新的联营政策,使店铺数量增加,超越对手,渠道企划实现弯道超车。

最后执行扁平化管理,使在销售量和利润增加,但费用降低,超越对手。

实施半年后,该品牌同期环比销售总量增 35%,费用率控制下降13%,开店率增加23%。

赛“车”不止一个终点

“在细小的针织产业当中,像针织内衣、家居服、文胸类等品牌,不同的品类有着不同的终端渠道模式。”每个品类都会有各自的渠道模式,针织品未来的市场新渠道有两种路径。

第一是“集成大店”模式。国际以这种模式成功的案例如优衣库、H&M等,都是以“集成大店”争取市场份额。模式:顾客购买需求在于强大的商品阵容,形成了叠加消费和附加消费。集成大店在针织行业上来讲,也有称为“一站式购物”“生活馆”“内衣家具馆”等。就是把多品牌、多品类的产品,集中在一个固化的商业区域里面销售,达到提升销量、降低费用、增加利润的商业行为。国内来讲,目前各省都有自己的区域品牌,比如恋伊一站式购物中心、伟伟内衣家居馆等,但统领全国的品牌,目前市场上还没有。

第二是相对于产品更细小的品牌,比如说袜子、文胸等产品,渠道模式是“精品小店”。精品小店模式:通过一街两店或一街多店,统一形象店铺,密集销售。从渠道模式盈利结构和市场运营操作来说,产品的品质做到专业和优质,统一装修风格和强化着装和服务标准,把消费者从杂货店和批发拿货店里的顾客分层出来,形成自己的盈利模式和经营模式,来面临洗牌和市场调整。

对于未来针织产品的市场前景,王晓林表现得很乐观。

未来的“集成大店”市场前景广阔,延伸的空间很多;新生的城市生活中心、购物配套设施,延伸了消费空间。特别是国内一线城市的区域中心建设,以及国内二三线市场消费水平的提高,为企业发展的机遇和空间有很大的预留空间。对于选择渠道模式为集成大店的企业来说,加强商品采买和企划、品牌文化的传播和品牌形象的树立,对于未来企业发展远景宏伟。

针织服装市场分析范文4

 

关键词:纺织服装;国际贸易;应对 

    纺织与服装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出口创汇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纺织品服装年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保持在1/5以上。纺织与服装进出口的巨额顺差,成为我国外汇收人和资金积累的重要来源之一,对我国经济的贡献是功不可没的。

    但必须看到的是,近年来我国纺织品与服装贸易顺差增长率没有上升反而下降了,原因是在目前的国际形势下,各进口国已经在国际贸易中针对我国设置了不同类别市场的准人规则,并成为新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工具,严重影响了中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发展。

1、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主要市场分析

    美国、日本和欧盟是我国纺织品服装的主要出口市场,这三大市场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占我国出口总额的35%以上。这些国家和地区针对我国实行的贸易保护非关税壁垒规则主要常见的几种有:配额和特别保障措施;反倾销措施;反补贴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和社会责任标准等,此外不同的国家还有针对性的准人规则。

1.1美国市场

    美国有多个纺织品服装相关标准的组织,如联邦贸易委员会(F"I’C )、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会(CPSC)、国家标准研究所(ANSI)等。他们的职责和职能是制定贸易法规,监督和执行国会通过法规,制定和执行纺织服装相关标准,并对违反这些法规标准者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惩罚。美国对纺织品进口的管理内容包括:关税、原产地(证)、反非法转口及海关检验等。

1.2欧盟市场

    欧盟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有影响的法律文件较多,欧盟理事会和委员会制定的法律文件主要有条例( regulations )、指令(directives )、决议(decisions )、建议和意见(recommendations and opinions)四种形式。其中建议和意见虽不具有约束力,但影响很大。此外,欧盟区域成员国对纺织品服装的相关法规内容也不尽相同,如英国有纺织品服装贸易描述法,西班牙有皇家法令,葡萄牙有原产地标识等。而据报道,西班牙新修定的皇家法令在海关和销售法规中要求所有纺织品和服装用西班牙语标记;服装标记必须显示原产国和洗涤说明。葡萄牙则要求一般直接销售给消费者的货物必须用葡萄牙语标记一些使用说明和成份信息,必须显示产品的有效期和进口商地址;纺织品和服装必须显示洗涤说明。

1.3日本市场

    我国纺织品服装在进人日本时,日本贸易商会有一套严格的产品质量标准作为审核的机制,一般可分为日本工业标准(JISL )、产品责任法(P/I)与产品品质标准判定三种规范。而日本商社或公司从中国进口纺织服饰品时,都会订立一整套的质量检测标准,而要求生产商于指定的质量检测机构取得合格认证或授权,才允许在日本境内上市销售。在日本最新的纺织品服装检测项目标准中针对各类纺织品或服饰品,要分别从物理性质、染色坚牢度、产品规格、安全性(药剂残留等)、产品外观、缝制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检测。

2、集中力量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

    在当前形势下,国际上的各种市场准人壁垒规则技术复杂、隐蔽性强、扩散效应大、影响面广,已经成为长期制约我国出口发展的最大障碍。面对当前国际上的各种市场准人规则,我们的纺织品服装行业该怎么应对呢?如下提出了几点看法。

2.1建立和完善相关部门和相关工作

    设立专门政府部门负责国外有关标准和技术法规的信息收集工作,加紧研究发达国家对纺织品设置的技术壁垒,对不合理的技术壁垒,要与有关国家进行磋商。同时尽快建立我国自己的纺织品服装的技术防线,为纺织企业早预警、早准备、打破壁垒、扩大出口提供便利条件。例如,“中国流行面料”系统工程就是为了提高纺织服装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减少阻碍影响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的技术壁垒因素,它是由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发起组建起来的。其核心内容是组织部分优势纺织企业,用国际纺织品流行趋势引导产品开发,用与国际接轨的新型纺织品商业标准指导生产和贸易,整体推进“中国流行面料”相关企业的产品开发水平和市场竞争力,逐步在国际市场上树立中国高档面料精品形象。该工程运作几年来,不仅对我国纺织品服装产品开发起到了导向作用,而中国的流行面料也已经成为符合流行趋势,具有良好的市场潜力和突出产品创新意识的代名词,反映了我国纺织品开发的先进水平。

2.2完善我国的认证制度,积极开展国际认证及互认工作

    认证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是我国商品成功跨出国门的先决条件之一。但我国的认证制度还处于起步阶段,保护本国市场的TBT体系尚未建立起来。美国有55种认证体系,日本有25种认证体系,欧盟内有9种统一的认证体系,而我国第一个集中统一的认证认可体系“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在2006年3月才刚刚建立。虽然我国的认证体系起步晚,但是发展速度还是比较快的,近几年我国的认可机构数量以每年30%的速度在增长,截至2009年1月31日,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 )认可各类认证机构、实验室及检查机构3大门类共计14个领域的3814家机构。同时服务水平和服务领域有了很大提高,有效性和及时性得到了极大改进。但同时要看到,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此外,我们应广泛深人宣传,大力推广ISO,IEC等一系列国际性标准的认证,进一步扩大生产企业认证的覆盖面,使更多的有实力的企业获得ISO 9000质量体系认证和ISO 14000环境管理认证证书,为其产品进军国际市场取得“通行证”。

2.3改进生产工艺,扩大信息渠道,加强对生态纺织品检测技术的研究

    我国纺织服装尽管在禁用偶氮染料、重金属、甲醛检测等方面有检测标准,但在一些新的检验领域,如环境污染检测等方面检测手段相对落后,这与我国纺织服装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因此,当务之急在于尽快引进国际先进的检测手段和现代科学技术,大力培养技术人员队伍,加强技术资源的合理配置,设立专业权威的国家检测机构,加强与发达国家检测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尽早做到检测机构的相互认可工作。目前,我国在纺织品检测基础建设方面投人还不够,像功能性纺织品、生态纺织品和产业用纺织品的检测仪器设备还比较缺乏;此外,现有检测机构并没有完全发挥检测和认证的综合优势,从而实现检测服务的延伸和外延。

针织服装市场分析范文5

目前,2009年度的《中国纺织产品开发报告》已进入春夏版的编辑组稿阶段。该版“报告”在总结了往年的读者反馈以及当前的行业需求之后,确立了主题板块内容,力求通过具体的阐释,为企业打开思路,提升产品开发能力乃至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面料趋势与产品开发方向预测――避免“跑偏”是硬道理

《中国纺织产品开发报告》在充分研究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国际成衣市场、消费者色彩偏好等因素的基础上,从生活方式、色彩趋势、织物开发方向、织物在成衣中的应用等方面给出下一个季节的开发指导和建议。其中,生活方式分析将遵循“生活方式一色彩一服装一织物应用”这一推导脉络,来说明下一季的开发热点。色彩趋势分析将从流行面料的色彩整体走向、关键色及配色建议、色彩变化趋势等方面进行精辟的分析和说明。织物开发方向将给出开发方面的概念点,供读者参考。织物在成农中的应用板块会从上装、裤装、裙装、套装、大衣、衬衫等终端领域给出推荐的面料应用建议。

面料趋势与新技术应用实例――梳理产品开发的方法

“报告”将针对棉、麻、丝、毛、化纤、针织等六个品类的纺织产品,给出未来一季的整体发展方向,包括:色彩流行趋势和风格开发要点、织物开发建议和重点产品举例、行业新技术关键词等实用信息,为企业的产品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实际调研――企业开拓市场的利器

“报告”通过大量的展会调研和企业实地走访等工作,对上一年度中国纺织企业的产品开发和市场现状进行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总结,使读者充分了解目前行业内纺织产品的开发水平、亮点、难点等。

对于面料加工生产企业来说,“多拿订单”是不变的“硬道理”。可能没有企业认为自己忽视了客户需求,而是觉得已经做到了格外重视,但这种只单单做到对已存在客户或准客户的要求进行满足的做法,显然已跟不上市场发展的需要。

《中国纺织产品开发报告》将针对行业热门产品(如“功能性纺织品”等),对北京、上海等地的消费者、国内外采购商以及纺织生产企业进行系统调研,了解行业内被关注度较高的热门产品在消费群体中的认知和接受程度、采购商和贸易商的采购需求、纺织企业在应用中的实际问题,在基础上提出详尽的数据分析和应对方案,以帮助生产企业和品牌商了解终端消费者对热门产品的消费习惯,进而把握消费群体的有效需求。同时,生产企业通过了解采购商和贸易商对热门产品的采购现状、潜在需求和前景分析,将更为精准地聚焦目标市场,做到有的放矢。

知名服装品牌的面料应用情况调研

服装品牌和采购商考虑更多的是消费者的购买心理和需求,从而为自身的产品设计加以明确的定位;鉴于这种生存压力,服装品牌和采购商则不得不与时俱进,开始了解其上游――面料商,关注诸如新型纤维的出现等问题。在这种形势下,面料生产企业应该采取主动,比客户想得更远才能发展更快。

针织服装市场分析范文6

一、纺织服装进出口贸易规模在整固

(一) 纺织服装出口率先“回暖”

世界金融危机重创世界经济,2008年11月至2009年2月世界贸易跌入“谷底”,从表1可知,我国的货物进出口贸易与世界大多数国家一样严重“超跌”,2009年1-2月份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出口、进口的最大跌幅分别为-29.1%、-25.7%、-43.1%个百分点,随后的3-8月份间在底部低徘徊,9月以后开始回升,同比降幅收窄,全年进出口、出口、进口同比分别下降了13.9%、16.0%和11.2%个百分点,结果好于预期,为中国GDP增长8.7%、为世界经济复苏做出了较大的贡献。我们从分月统计中发现,在世界贸易极为困难的2009年元月份,我国纺织服装进口随市场下跌了36.5个百分点,而出口却逆势飞扬,同比只下降了0.7个百分点,给“冰冷”的市场带来了一丝“春意”,让世人看到了复苏的希望。虽然,随后4-8月份我国纺织服装进出口同比指标“二次探底”又回跌到两位数,但到12月份出口、进口、进出口同比增长全部“翻红”。全年纺织服装出口、进出、进出口较之2008年分别下降了9.9%、9.8%和9.3%,但却比全国货物贸易全年出口、进出、进出口同比负增长分别减少了6.2%、1.9%和4.1%个百分点,全年纺织服装出口额达到1670.6亿美元,出口贸易依存程度达到3.4%,也就是说2009年的GDP的3.4%是通过纺织服装出口实现的。

(二)纺织服装呈现“高出低进”态势

纺织服装是我国重要的工业,也是我国对外开放最早、最多利用外资的产业,通过引进技术,我国纺织服装工业的比较优势凸显,并通过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国际竞争优势越来越明显。从表1可知,2009年我国纺织服装进出口贸易总额是1838.9亿美元,占全国货物贸易比重为8.3%,其中出口高达1670.7亿美元,占全国货物出口贸易的13.9%;进口仅为168.2亿美元,占全国货物进口贸易比重的1.7%;贸易顺差为1502.5亿美元,虽然比2008年1666.8亿美元下降了164.3亿美元,但约占全国2009年贸易顺差1960.6亿美元的76.6%,这也就是说仅占8.3%的纺织服装贸易却创造了接近4/5的贸易顺差价值。我国纺织服装呈现“高出低进”态势是由于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所决定的。在世界上通常用某一产业的贸易差额与某一产业的进出口贸易额的比率所表示的国际竞争力指数,也叫TC指数,若指数为负值,表明该类商品为净进口,不具备国际竞争力;若指数为正值,表明该类商品为净出口,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经过计算,我国2009年纺织服装TC指数为0.82,昭示我国的纺织服装在国际市场上继续保持极强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确立我国世界上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大国和出口国的地位。

二、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方式在改善

(一)一般贸易快速发展

我国的纺织服装出口由来已久,但快速发展则得益于对外开放政策,我国抓住了20世纪80、90年代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大进大出”、“两头在外”,通过“三来一补”,积极利用分工参与国际市场交换,大力发展加工贸易,我国纺织服装出口贸易进入蓬勃发展、全面提速的时代。 1994年出口贸易额达到342.2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2008年出口达到1852.2亿美元,是1994年的5.4倍,创下我国纺织服装出口新高。但其间我国纺织服装在国际市场频频遭遇反倾销、反补贴和技术壁垒、绿色壁垒之后,SA8000社会责任的困扰,成为贸易保护主义贸易的重灾区。因此,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亟待转变贸易增长方式,大力发展一般贸易。从上表可以看出两点:一是纺织服装进出口一般贸易率的同比增长,进口10.34%、出口-5.83%、进出口贸易-5.43%,明显好于我国货物贸易的一般贸易率,2009年我国货物贸易一般贸易率进口、出口、进出口同比增长分别是-6.7%、-20.1%和-13.9%。二是全年纺织服装出口、进口、进出口总额中的一般贸易的比重分别是72%、24%、68%,分别比2008年提高了3%、4%和4%。这说明我国转变贸易增长方式从扩大一般贸易开始突围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二)加工贸易降幅较大

2006年9月14日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等五部委联合《关于调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和增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的通知》,意在扼制加工贸易过快增长。从表3可以看出三点:一是我国2009年加工贸易的纺织服装进出口、出口、进口的较之2008年有两位数的降幅,降幅大于全年纺织服装贸易和纺织服装一般贸易的降幅,说明我国纺织服装贸易应对金融危机调整了增长方式。二是2008年纺织服装加工贸易的进出口、出口同比是正增长,而2009年进料加工进出口、出口同比下降了12.2%,来料加工进出口、出口同比下降了19.05%和19.53%;说明我国调整纺织服装加工贸易的力度在加大。三是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同属加工贸易,我国纺织服装来料加工进出口、出口、进口的同比降幅大于自营业务的进料加工分别是7.03、7.51和6.92个百分点,彰显我国调整贸易方式是有序的。

三、纺织服装出口的产品结构在优化

(一)纺织服装出口的增速放缓

我国要优化纺织服装出口产品结构,需要适当减少纺织品出口、增加服装出口的比重,适当减少OEM服装出口,增加OBM服装、高附加值服装出口的比重。从表4可知,一是2009年我国纺织服装出口总额是16707178.8万美元,其中纺织品出口5999223.7万美元,约占36%,服装出口总额是10707955.1万美元,约占64%,纺织与服装的比值为3.6:6.4,出口产品结构与2008年持平,没有明显的改善。二是2009年就纺织品大类而言,纱线出口下降幅度最大,制成品下降幅度最小。就服装大类而言,针织服装下降幅度最大,其他服装下降幅度最小,更可喜的是毛皮革服装保持了11.22%的正增长。这种走势基本符合国家的纺织服装调整与振兴政策。三是就服装分类产品而言,针织服装中丝织针织服装降幅最大,出口数量同比下降41.7%,出口金额下降34.7%;针织服装中化纤针织服装降幅最小,出口数量同比下降5.52%,出口金额同比微升0.07%。梭织服装中丝制梭织服装降幅最大,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同比分别下降20.96%和20.83%;棉制梭织服装降幅最小,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同比分别下降6.85%和6.21%。毛皮革服装中皮革服装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同比分别下降15.72%和21.32%;可喜的是毛皮服装逆市强劲上升,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同比分别上升15.53%和138.93%。

(二)纺织服装出口的均价偏低

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不仅要率先恢复贸易增长,还要努力实现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效益增长的转型。2009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价量关系忧喜参半。一是从表4可知,纱线出口平均价格下跌4.93%,其中棉纱线平均每公斤的价格3.38美元,同比下跌6.25%;丝线平均每公斤的价格21.92美元,同比下跌12.31%;化学纤维纱线平均每公斤的价格2.56美元,同比下跌8.86%;可喜的是羊毛、动物毛纱线平均每公斤的价格20.39美元,同比微涨0.69%。面料也是量价齐跌,其中棉布平均每米价格1.18美元,同比下跌8.45%;丝机织物平均每米价格2.92美元,同比下跌9.42%;化纤织物平均每米价格0.83美元,同比下跌8.33%;羊毛动物毛机织物平均每米价格5.8美元,同比下跌8.94%。地毯、无纺织物等纺织制成品的价格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二是服装出口与纺织品不同,大体上呈现量减价升态势。针织服装价格平均同比增长2.3%,其中增幅最大的是丝制针织服装,平均每件套价格是10.87美元,同比增加11.85%;化纤针织服装每件套平均价格增加5.78%、棉制针织服装微涨0.35%、但毛制针织服装却下降了7.13%,梭织服装平均价格增长1.69%。毛皮革服装价格忧喜参半,每件套平均出口成交价格是65.74美元,同比增长28.13%,其中毛皮服装、皮革服装价格分别是267.18、41.52美元,同比增长分别是106.81%和-6.65%。由此看来,我国是服装生产大国、出口大国,由于缺乏自主品牌、出口成交价格虽然出现了微升的良好态势,但总体上还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四、纺织服装的出口市场在扩大

(一) 纺织服装出口的洲际市场

市场有人口、购买力和购买愿望三大要素,从理论角度考量,亚洲、欧洲和北美是我国纺织服装的主要出口市场。从表5可知:一是纺织服装出口前10大市场中,亚洲4席、欧洲5席、北美洲1席,说明2009年我国纺织服装的主要出口市场仍集中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2009年我国纺织服装向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三大市场的出口高达全部纺织服装出口的88.5%。其中向亚洲出口7484667万美元、向欧洲出口4284566万美元、向北美洲出口2961256万美元,分别占我国同类产品出口的比重为40.1%、23.3%和16.1%。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市场是多元化的,除上述三大市场外,依次是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二是在亚洲市场中我国与东南亚和中东地区的纺织服装贸易继续保持活跃。2009年向东南亚纺织服装的出口、纺织出口、服装出口同比增长-2.5%、2.3%和-11.3%,而相应的进口分别同比增长10.7%、12.7%和1.1%;2009年向中东地区纺织服装的出口、纺织出口、服装出口同比增长-1.1%、-4.5%和1.8%;进口分别同比增长24.5%、19.8%和28.7%。三是欧洲市场主体是欧盟,根据入盟之先后,大体上可以把欧盟区分为欧盟15国和东扩12国。在2009年纺织服装贸易统计中发现,我国对欧盟27国的出口同比下降7.2%,欧盟15国只下降了6.7%,而东扩12国则下降了13.9%。其中纺织产品出口欧盟15国同比下降10.7%,而东扩12国则下降了19%;服装产品出口欧盟15国同比下降5.6%,而东扩12国则下降了11.2%。

针织服装市场分析范文7

论文摘要:分析了各国在国际贸易中针对我国纺织服装出口设置了不同类别市场的准入规则,从而针对性探讨了应对这些规则的几项策略。

纺织与服装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出口创汇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纺织品服装年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保持在1/5以上。纺织与服装进出口的巨额顺差,成为我国外汇收人和资金积累的重要来源之一,对我国经济的贡献是功不可没的。

但必须看到的是,近年来我国纺织品与服装贸易顺差增长率没有上升反而下降了,原因是在目前的国际形势下,各进口国已经在国际贸易中针对我国设置了不同类别市场的准人规则,并成为新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工具,严重影响了中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发展。

1、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主要市场分析

美国、日本和欧盟是我国纺织品服装的主要出口市场,这三大市场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占我国出口总额的35%以上。这些国家和地区针对我国实行的贸易保护非关税壁垒规则主要常见的几种有:配额和特别保障措施;反倾销措施;反补贴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和社会责任标准等,此外不同的国家还有针对性的准人规则。

1.1美国市场

美国有多个纺织品服装相关标准的组织,如联邦贸易委员会(f"i’c )、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会(cpsc)、国家标准研究所(ansi)等。他们的职责和职能是制定贸易法规,监督和执行国会通过法规,制定和执行纺织服装相关标准,并对违反这些法规标准者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惩罚。美国对纺织品进口的管理内容包括:关税、原产地(证)、反非法转口及海关检验等。

1.2欧盟市场

欧盟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有影响的法律文件较多,欧盟理事会和委员会制定的法律文件主要有条例( regulations )、指令(directives )、决议(decisions )、建议和意见(recommendations and opinions)四种形式。其中建议和意见虽不具有约束力,但影响很大。此外,欧盟区域成员国对纺织品服装的相关法规内容也不尽相同,如英国有纺织品服装贸易描述法,西班牙有皇家法令,葡萄牙有原产地标识等。而据报道,西班牙新修定的皇家法令在海关和销售法规中要求所有纺织品和服装用西班牙语标记;服装标记必须显示原产国和洗涤说明。葡萄牙则要求一般直接销售给消费者的货物必须用葡萄牙语标记一些使用说明和成份信息,必须显示产品的有效期和进口商地址;纺织品和服装必须显示洗涤说明。

1.3日本市场

我国纺织品服装在进人日本时,日本贸易商会有一套严格的产品质量标准作为审核的机制,一般可分为日本工业标准(jisl )、产品责任法(p/i)与产品品质标准判定三种规范。而日本商社或公司从中国进口纺织服饰品时,都会订立一整套的质量检测标准,而要求生产商于指定的质量检测机构取得合格认证或授权,才允许在日本境内上市销售。在日本最新的纺织品服装检测项目标准中针对各类纺织品或服饰品,要分别从物理性质、染色坚牢度、产品规格、安全性(药剂残留等)、产品外观、缝制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检测。

2、集中力量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

在当前形势下,国际上的各种市场准人壁垒规则技术复杂、隐蔽性强、扩散效应大、影响面广,已经成为长期制约我国出口发展的最大障碍。面对当前国际上的各种市场准人规则,我们的纺织品服装行业该怎么应对呢?如下提出了几点看法。

2.1建立和完善相关部门和相关工作

设立专门政府部门负责国外有关标准和技术法规的信息收集工作,加紧研究发达国家对纺织品设置的技术壁垒,对不合理的技术壁垒,要与有关国家进行磋商。同时尽快建立我国自己的纺织品服装的技术防线,为纺织企业早预警、早准备、打破壁垒、扩大出口提供便利条件。例如,“中国流行面料”系统工程就是为了提高纺织服装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减少阻碍影响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的技术壁垒因素,它是由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发起组建起来的。其核心内容是组织部分优势纺织企业,用国际纺织品流行趋势引导产品开发,用与国际接轨的新型纺织品商业标准指导生产和贸易,整体推进“中国流行面料”相关企业的产品开发水平和市场竞争力,逐步在国际市场上树立中国高档面料精品形象。该工程运作几年来,不仅对我国纺织品服装产品开发起到了导向作用,而中国的流行面料也已经成为符合流行趋势,具有良好的市场潜力和突出产品创新意识的代名词,反映了我国纺织品开发的先进水平。

2.2完善我国的认证制度,积极开展国际认证及互认工作

认证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是我国商品成功跨出国门的先决条件之一。但我国的认证制度还处于起步阶段,保护本国市场的tbt体系尚未建立起来。美国有55种认证体系,日本有25种认证体系,欧盟内有9种统一的认证体系,而我国第一个集中统一的认证认可体系“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在2006年3月才刚刚建立。虽然我国的认证体系起步晚,但是发展速度还是比较快的,近几年我国的认可机构数量以每年30%的速度在增长,截至2009年1月31日,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 )认可各类认证机构、实验室及检查机构3大门类共计14个领域的3814家机构。同时服务水平和服务领域有了很大提高,有效性和及时性得到了极大改进。但同时要看到,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此外,我们应广泛深人宣传,大力推广iso,iec等一系列国际性标准的认证,进一步扩大生产企业认证的覆盖面,使更多的有实力的企业获得iso 9000质量体系认证和iso 14000环境管理认证证书,为其产品进军国际市场取得“通行证”。

2.3改进生产工艺,扩大信息渠道,加强对生态纺织品检测技术的研究

我国纺织服装尽管在禁用偶氮染料、重金属、甲醛检测等方面有检测标准,但在一些新的检验领域,如环境污染检测等方面检测手段相对落后,这与我国纺织服装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因此,当务之急在于尽快引进国际先进的检测手段和现代科学技术,大力培养技术人员队伍,加强技术资源的合理配置,设立专业权威的国家检测机构,加强与发达国家检测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尽早做到检测机构的相互认可工作。目前,我国在纺织品检测基础建设方面投人还不够,像功能性纺织品、生态纺织品和产业用纺织品的检测仪器设备还比较缺乏;此外,现有检测机构并没有完全发挥检测和认证的综合优势,从而实现检测服务的延伸和外延。

3、走好纺织工业新型工业化道路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纺织工业在新世纪抓住经济全球化发展机遇而谋求更大发展的根本之路。

3.1纺织机械机电一体化

用电子信息技术改造与提升纺纱、织造、染整和服装加工设备,是纺织机械机电一体化的核心内容。目前,我国纺机产品仍以机械结构为主,单机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水平不高,多单元联合机的传动采用电子变频调速技术和ipc工控技术,还处于开发试用阶段,高科技的微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及电子通讯技术为数更少。实现纺织机械机电一体化,不仅是单机,还应是联合机实现多机台的集群控制,实现工艺参数的在线监测,使电子信息技术融于机械技术,实现机械产品的机电一体化,为纺织机械的自动化、高速化、连续化和智能化打好基础,最终替代传统的、以机械结构为主的落后技术装备,提高我国纺织行业的竞争力。

3.2纺织行业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是纺织行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证。为此,纺织行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应该是:建设以先进、高效、稳定的企业信息网络系统为基础单位的行业信息网络,构建结构合理、内容完善、查询便捷的行业信息数据库和注重实效的信息服务体系;建立为行业和企业培养符合信息化要求的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定期培训制度;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erp);开发适应国际市场,适合国内企业的电子商务平台和交易规则。

3.3绿色纺织品及环保技术

发展绿色纺织品,顺应了当代国际纺织品贸易的需要,有助于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要高度重视绿色环保技术和工艺的开发与应用,积极采用新原料、新工艺,推进清洁生产,降耗节能,应用纤维制品的回收技术,开发利用纺织再生资源,开发对环境有利、安全防护、卫生保健、回归自然的生态纤维制品。环保任务较重的印染企业,应多采用低浴比染色、无水印花、转移印花、喷射印花、涂料印花、等离子体处理技术和工艺。行业组织要加强建设项目的环保认证,推广国际通行的环境领域的产品和体系认证。环保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已提到可持续发展战略上来,我国不仅把这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在行动上也正在缩小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

4、提升产品档次,实施多元化出口战略

我国历来以价格因素抢占市场的方法,已经越来越容易成为一些国家对我国设限的借口。因此,我国纺织工业的发展必须尽快改变传统以量取胜、以规模取胜的做法,首先要在提升产品档次和提高产品附加值上下功夫;其次,在出口模式上,应在产品多样化、市场多元化上努力。

4.1提升产品档次

2010年人大、政协“两会”的一项重要议题是:围绕保增长、促升级,重点抓好工业结构调整。而认真实施包括纺织在内的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被列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头等大事。而提升各类产品的档次,应以面料为突破口,带动从上游到下游产品的质量和创新水平,包括纤维材料的创新,应用高新技术实现化学纤维、纤维素纤维、蛋白质纤维等材料功能及应用领域的创新;加工技术创新,重点在面料开发,突破印染后整理、化纤仿真以及纱线、织造等关键技术;将数字化加工技术与信息化结合,融开发设计、生产过程、营销过程和管理过程为一体,提高产品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政协委员、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王天凯认为,“我们在落实行业调整振兴规划时,应把重点放在鼓励行业企业机制、体制创新和模式创新方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使有限的投人发挥更大的作用,有效促进纺织行业的全面振兴和纺织产品档次的整体提升。”

4.2实施多元化出口战略

近年来,我国已呈现纺织品服装出口市场向亚洲地区的扩张趋势,扩大对亚洲地区纺织品服装出口,加强区域经济合作还将有很大潜力可挖。另外,我国企业还要积极对独联体、中东欧和非洲等新兴市场进行调研,寻找市场空白,挖掘市场需求,努力扩大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出口。推进市场多元化战略,需要企业、行业协会和政府的协同努力。在市场开拓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协调作用,制定能够从整体上加强国内企业竞争力的方案;在自愿的基础上组织国内企业的生产、销售、价格、销后服务等方面的联合行动,以发挥集团军的优势;加强与国外有关行业组织的联系,构建与进口地区政府的关系,为企业争取较好的贸易环境。

针织服装市场分析范文8

发改委经济运行局统计,2008年1-5月,全国纺织行业累计亏损额达99.58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了29.72亿元,同比增幅高达42.54%。并且上半年全国6.7万家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倒闭,其中纺织行业中小企业倒闭超过1万多家,有2/3的纺织企业面临重整。当前全国纺织服装业形势十分严峻,浙江作为全国最大的纺织出口省,该何去何从?本文就将通过探讨浙江省出口纺织企业现状,分析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对纺织服装业的影响,寻找其发展受困的深层原因,提出浙江纺织企业的发展思路。

一、出口退税率调整仍难改变浙江纺织企业的现状

纺织服装业一直以来都是浙江省的支柱产业,占全省出口总量的三成,占全国纺织品出口的五分之一。浙江省自从2004年超越广东省跃居全国首位,纺织品服装出口一直领跑全国,当年浙江省纺织品服装共出口196.55亿美元。今年据杭州海关分析人士表示,1-6月,浙江的纺织品服装的出口总额为192.98亿美元,同比有较大增长,接近04年全年出口总额。但在这跨越式发展背后,浙江纺织外贸存在着诸多危机。

1.绍兴纺织服装业全线亏损

“大多数企业都在亏本运营。”绍兴一个镇长这样说。据中国柯桥纺织指数显示,2008年3月出口景气指数为1006.00点,比上期下降22.82%,下降趋势明显。“整个形势很不乐观,但没有大公司歇业。”这位镇长说,一旦停业,不仅客户资源将全部流失,银行也将上门逼债,势必导致社会评价降低以及应收款无法到位、固定资产贬值等恶性循环。“好死不如赖活,就算订单少或者订单无利润,大企业之间相互调剂一下业务,总会维持一个正常运营的状态。”

2.浙江纺织服装业已成偷税重灾区

在2007年度浙江9大税案中,有4家涉案主体为纺织服装企业,涉案金额达4700余万元。其中,有多家杭派女装企业卷入“偷税门”。在浙江绍兴某服饰产业集群内部,2005年以来甚至出现137家生产企业集体偷税的丑闻,其中既有年产值5亿元的大企业,也有年加工额不到200万元的家庭作坊式工厂。其偷税额度多则上千万元,少的不过三万余元。近年来纺织品贸易深受配额和反倾销等贸易壁垒冲击,再加上各种要素资源上涨,导致行业企业处于微利乃至亏损边缘,才出现这种纺织企业的玩火行为。

3.嵊州领带“集体提价,抱团自救”

纺织服装业亏损,波及到了利润最高的领带业。嵊州市以行业协会牵头发起“集体提价”,谋求定价权,与美国公司谈判。4月30日,在经过近20天的“较量”后,美国公司同意5月1日起,每条色织真丝领带提价0.1美元。虽然只有0.1美元的提价,但提价后,嵊州领带将净增收约1000万美元,这是一笔不小的收益。

在此困境中,浙江省纺织服装行业在全省综合百强的数量也在逐渐下降中:2002年~2007年期间,综合百强企业中,纺织和服装行业等企业数量从2002年的16家下降到2007年的7家,降幅超过56%。

这次出口退税率调整之前,国家曾出台两个相关纺织品出口退税率政策,一个是2006年9月纺织品出口退税率由13%下调至11%,另一个是2007年7月服装由13%降至11%。加之去年以来,国际市场需求减弱、国内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加快、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叠加,诸多因素导致我国纺织品出口受阻,全国纺织服装业形势十分严峻。

如何改善纺织企业出口环境?业界有两种意见:一是放缓人民币升值速度,稳定市场预期;二是适度提高纺织出口退税率。其中,提高纺织出口退税率可以彻底改善纺织企业出口环境吗?

其实,出口退税率是通过影响出口企业成本作用于产品销售价格。短期内,提高纺织出口退税率2个百分点,对于出口型企业产生的利好是直接而迅速的,相当于将企业出口总额的2%的金额直接增加到企业利润中去;对整个纺织行业来讲是个好消息,对1/3的好企业来说是一剂补药,而对2/3的企业来说是一剂强行针。中长期来看,纺织出口企业的发展还是取决于出口贸易环境以及企业的自身竞争力。仅仅靠出口退税率的调整或提高,仍然难以改变浙江纺织企业不景气的现状。

二、浙江纺织企业发展受困的原因分析

我省纺织企业的困境,究其原因,在企业自身发展上存在着一些深层问题。

1. 出口依存度偏高

2006年浙江省纺织与服装的外贸依存度在57%,换言之浙江省生产的一半以上的纺织品与服装是出口至国外的,并且浙江省纺织品与服装的年出口额每年不断增加。由此,容易遇到国外的贸易壁垒,同时过于依赖国外市场,一旦国际经济环境发生不稳定或下坡路,国外订单减少,国内市场将很难消化国内过剩的生产能力。

2. 创新能力不强

浙江省的纺织品与服装产品较多是中低档的产品,所使用的生产线也大多是从国外引进的,产品的技术含量低,自主的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经济增长贡献率是评价一个产业技术水平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目前我国纺织产业的贡献率仅为20 % ,大大低于发达国家60 %~80 %的水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后续发展。

3. 出口品牌实力弱,盈利能力不强。

浙江虽然有不少国内著名的服装品牌,如宁波的雅戈尔、罗蒙,还有义乌的浪莎等。但用自己的品牌进入国际市场的产品不足30%,长期以来在出口中却是以OEM生产为主,主要为国外的一些进口商和零售商贴牌生产。在经营模式上是一种以“跑量”为主的经营模式。有人估算过,一件产品的利润40 %归零售商,40 %归品牌所有者,10 %归贸易商,最后10 %归生产商。由于绝大多数的纺织品与服装企业是以贴牌生产为主,所以产品的利润率也是非常之低的。

4. 人民币对美元升值

美元是世界主要的计价货币,而美国又是中国纺织品与服装出口的重要国家,人民币不断升值,使得以美元计价的商品价格也在不断的提高,国内企业如果不提高报价,则自己要承受更大的成本压力。国内企业如果提高报价,又担心有别的企业会报更低的价格而失去客户,同时由于人民币的升值,使得有些国外客商开始把订单转移,下单至越南等其它新兴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一二年中,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还将不断的升值,因此摆在浙江纺织品与服装企业面前的压力是非常之大的。

这次出口退税率的提高,可以说只对少数好企业是一剂“补药”,而对大多的中小企业来说只是一剂“强心针”,利好是短期的。浙江纺织企业要想真正摆脱困境,还要依靠自身的提升。对于出口退税的真正作用,我们要理性思考。

三、浙江纺织企业发展需创新思路

我们纺织企业一方面希望得到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支持;另一方面,要培养自身的抵抗风险、适应压力的能力。浙江纺织服装业要走出困局,就必须清醒认识到目前的出路:“自救”是根本。

1.自主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创新是整个产业进步的大文章,而技术创新又是所有创新的基础。技术创新决定了能不能发展自己的新原料、新工艺、新装备、新产品。不仅要在纵向产业链上寻求创新,还要在横向的产业链、循环价值链等方面大胆创新,使综合利用、节能减排、环境治理等都与企业形成效益关系。这次上调可能只是维稳的权宜之计,如果企业不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很可能会倒下。例如雅戈尔每年坚持投入销售收入的3%作为技术开发经费,先后开发出了VP衬衫、DP纯棉免熨精品衬衫等中高档系列衬衫。在每年投放市场的产品中,新型产品占70%以上。目前加工1件衬衫,在老挝的加工费是0.5美元,江苏的一些企业可挣1~1.5美元,而雅戈尔能挣2.5美元。如做世界顶尖品牌,甚至可拿15~20美元的差价。

2.创立国际品牌

目前,世界多数名牌服装产品在浙江均有生产,但是在国际市场却难觅浙江企业的自主品牌。贴牌生产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企业获利微薄,再加上与印度等国相比我们逐渐失去劳动力和原材料方面的成本优势,在纺织品一体化的时代,国际纺织服装市场已不缺产品,进而品牌产品和名牌产品将成为竞争的法宝。例如宁波杉杉集团曾70%的服装都给别人贴牌生产,在国内做到了品牌第一,但是在国际上,却少有人知。董事长郑永刚看到自己的产品贴牌出口后,价格翻了十倍还多,他决定转变公司战略,大力发展国际化。从品牌设计、品牌控制、品牌到日常的经营管理,向国外品牌学习。杉杉旗下现有22个自主品牌,杉杉以其资本优势、资源平台,成为自主服装品牌的孵化器。杉杉的最终梦想,是要把杉杉打造成为一个真正的国际品牌。

3.转变国际竞争模式

浙江省中小纺企为抢占出口,极力压低价格,企业利润直线下降。杭州海关调研分析认为,由于受资金、产能和人才等制约,浙江中小纺企一般依赖国内外中间商,甚至会接下已转三四手的订单,通过代客加工和贴牌生产赚取低廉加工费。一旦失去中间商订单,这些中小企业很容易陷入困境。出口退税率下调,企业利润越来越少,竞争力小产品附加值低的小企业逐渐退出市场或被大企业所并购,对于上规模的企业有更强的资金实力更新生产设备,促进新产品的研发,从而生产出更具特色且附加值更高的产品,使企业由依赖量与价格优势的国际竞争模式转变到产品质量与创新上来。

4.内外销并行、开拓新市场

当产品出口屡屡“碰壁”,无利可图时,加大国内市场的分量也不失为明智之举。杉杉集团采取内销和外销两条腿走路,其中内销业绩占大头,并且预计今年对全球市场的整体出口额不会下降。另外如果出口市场依赖一两个国家,如果这些国家市场发生变化,企业就面临严重的风险。因此企业必须通过质量和价格提升,确保现有欧美高端市场,同时利用低价优势大力开发拉美、非洲等新市场。例如绍兴的越美集团,在尼日利亚设立了一个纺织开发区,计划引进15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园,形成一个从纺纱、织造、绣花、针织到成套的完整产业链,目前已吸引了6家绍兴纺企,逐步打开非洲市场。

总之,大部分企业都欣喜期盼出口退税率的上调所带来的短期利润。但也有很多企业意识到面临的机遇,把握出口退税率的上调给纺织企业带来的时间和空间,及时思考产业调整谋求发展之路。出口退税率的提高对浙江纺织品出口企业只能是一剂强心针,要恢复体力寻求发展,归根结底靠“自救”。

参考文献:

[1]中国纺织网info.省略/.

[2]赵玉珍.岑彩云.纺织企业应如何面对出口退税率下调[J] .经济师,2007,(01).

针织服装市场分析范文9

[关键词]东莞鼎信针织厂;品牌;营销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7-0177-01

1 鼎信针织产品定位及品牌定位分析

1.1 消费者需求研究

1)针织产品是种季节性较强的商品,一般在寒冷的冬季,人们才会想起去买羊毛衫等产品,而羊毛衫一般轻薄保暖,很受欢迎,特别是在东北地区,天气寒冷,因此该地区销售量较大。

2)消费者购买的渠道包括:服装店、超市、商场等等专卖店目前几乎是没有的。因为有季节因素,各销售渠道一般在十月份以后才会进行铺货销售。消费者对针织产品的普遍消费心理是:轻薄、时尚、美观、舒适、保暖、质量好等等。由此可见,要达到消费者的需求心理,我们还需要做很大努力,不断完善,生产更贴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以消费者为中心。

1.2 产品及品牌定位研究

为了占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必须走品牌化发展的道路,销售渠道向纵深发展,占领行业高地。针织行业整体品牌发展比较落后,不像梭织行业有了中国著名品牌。这些行业龙头们,一旦有了什么新产品,都能够非常迅速的把产品铺向全国,并能产生销售力。因为大企业、大品牌知名度高,具有了很好的营销网络,新产品的销售只不过是利用原来的网络而已。这类企业实力强劲,有知名度、有美誉度,口碑很好,所以销售策略很多。采用的拉动策略很快就能找到经销商死心塌地的跟着干。因此,必须趁现在的大好时机,努力发展品牌,抢占行业蓝海。

2 鼎信的品牌战略

鼎信的品牌战略应以AB品牌的发展策略。A即现有品牌“雅莹”;B为欲发展的品牌。

1)A品牌“雅莹”过去以散卖为主,质优价廉,时尚美观,因此积累了一大批老客户。他们对雅莹产品有着很高的评价及认同感,产品受到了普通消费大众的青睐。A品牌的定位应该是:最受消费者欢迎的针织产品;时尚美观、舒适保暖、物美价廉。目标顾客群锁定25-45岁有品位的女性,细化产品线;针对不同客户的需求,生产系列产品;细分市场,提升品牌文化内涵,争取在三年内成为国内销量第一。

2)B品牌的产品定位应以高端品牌为发展方向,提高产品附加值,扩大效益。在研发上应注重艺术性设计及生产工艺,也可与品牌服装厂合作开发产品,或购买其品牌使用权。产品定位:高档,时尚,品质一流。主要销售渠道为:直营店、专卖店、专柜、品牌服装店配售等等。目标顾客群为高端消费客户,以20―50岁的高收入女性为主,对产品价位具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产品可在2016年进行包装上市,除了一般的渠道,也可采用分销渠道、连锁加盟、特许经营的模式,并发展网络营销。发展目标:在五年内将此品牌打造成中国驰名商标,提高把产品卖的更贵的能力。

3 销售思路及建议

3.1 优化和深耕市场渠道

鼎信针织原先的销售区域划分是以国内、国外两个区域,划分的比较笼统。我认为,还应该再细分,国内的可以划分为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等六个区域。国际的以欧洲为代表。根据气候及销量,设东北为重点区域,其它地区依次类推;通过分析,将销售指标细分。从过去的以生产为中心,转化成以营销为中心的战略,建立营销中心。有以下几个要点:

1)要加强建立及优化各区域的一级批发商网络,保持商的忠诚度,并帮助和督促其提高营销素质,扩大销量。

2)要继续加强对一级商和二级商的管理。例如:不配合公司的销售制度、理念,可对其施压,发展新的商及销售渠道。

3)我们的销售渠道增长重点是发展一级商,必须强化区域的作用与优势。发展区域商以及提升一级商的销售量,是我们应该采取的重点策略。要帮助商开拓更好的二级分销渠道及支持,提高商的销售经营能力。对销售网络的空白地区进行开拓。

3.2 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体系

1)客户分析:建立客户档案,分析日常销售情况。分析经营差异,提出改善方案。

2)服务至上:销售员定期拜访客户,善于倾听商的意见,建立意见反馈信息库,并提出解决方案。总之,秉承服务至上理念。服务好了商,他们就能用心经营,为公司带来源源不断的效益。

3.3 销售组合拳

1)销售返点:对一级商和二级商采取台阶返利的政策:根据商实力和区域的不同,在分析经销商可能完成任务的基础上,合理调配返点奖励的额度。一级商的销售返点为x%,二级商的销售返点为x%。

2)广告宣传:因产品季节性较强,投入电视广告产生的效益不大,因此,在选择传播媒介上以平面广告为主,辅以海报、POP、宣传彩旗布置销售网点,形成视觉上的冲击效果。

3)促销活动:帮助商开展促销活动,来提高其销售额。如季节性促销、定期买赠、团购政策、联合促销、套装促销等等。从产品价格中预留1到2个点数,用作活动费用支出,具体操作由区域销售经理负责。

4)网站建设:目前,鼎信针织公司的网站建设几乎陷入瘫痪,一级域名的网站没有,只有二级域名的网站。这对宣传企业形象,扩大销售来说,是极其不利的。因此,建议公司加强网站建设,并通过阿里巴巴诚信通平台,拓展网上销售渠道。

针织服装市场分析范文10

一、项目简介

1、项目名称:****有限公司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

2、项目建设单位:****有限公司

3、项目负责人:****

4、联 系 人:****

联系电话:********

5、项目性质:技术改造

6、投资规模:项目总投资****万元人民币。

二、企业概况

****有限公司是……………。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下总经理负责制,下设*个科室,**个车间、工序、部门。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并获得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多年来,****有限公司多次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单位”、“十佳文明企业”等称号,被海关评为“信得过企业”、银行评为“一级信用企业”等荣誉称号。

三、拟进行技改项目情况

纺织业的高新技术主要体现在“纺织革新技术”和“纺织创新技术”两个方面,纺织革新技术以传统纺织技术为基础,以现代高新技术,首先是微电子技术为核心,对传统工艺技术进行革新和改造,通过高速、高效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各生产工序的连续化、自动化和产品高质化。

……………

为适应国际市场发展趋势,提高产品档次,公司拟引进****公司生产的××****型电脑控制针织横机进行年产****万件****时装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总投资****万元人民币,项目资金由公司自筹解决,项目用汇总额****万美元。本项目新增设备拟安置在现有****平方米厂房内,无需新建厂房。原有水电配套设备可以满足新增设备要求。

四、产品市场分析

随着近半个世纪经济的持续发展,人口增长和消费潮流不断更新,国际纺织服装消费市场稳定增长,前景看好。由于纺织配额取消带来的贸易和投资增长将给世界纺织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国,具有纺织纤维的资源优势和拥有独特的劳动力优势,纺织业作为传统产业有着较好的基础。我国纺织服装业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近年来,我国服装业竞争力系数一直在0.9以上,排名世界第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将在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产品方面都面临着与发展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后起发展中国家的激烈竞争,进一步发挥我国纺织服装业的比较优势,创造高品质,低价格的竞争优势,是不断推动我国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持续增长的大趋势。

…………………

目前,国际市场针织服装已从保暖内衣型向着时装外套型转化,因此对针织服装款式、材料、花样、时装性等的要求越来越高,公司原有的落后手摇织机生产的产品已越来越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对原有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已势在必行。公司拟引进日本岛精公司生产****型电脑控制针织横机,工作效率高,能24小时连续生产,能降低员工劳动强度,节约劳动力,且能耗低,能生产花样复杂的针织时装,能满足本公司国外市场老客户如****等世界著名品牌客商的要求。本次技改对提高公司产品质量和商业良好信誉将发挥重要作用。

五、建设用地与相关规划

****有限公司土地使用权申请已经****市人民政府审批核准。证书号码为****号,土地使用范围与总图布置详见附图。

六、产品方案和生产规模

1、产品方案

本项目产品为****。

2、生产规模

本项目的生产规模为年产****万件。

七、生产工艺和设备

1、生产工艺

本项目主要原材料取自国内天然纤维资源,采用国外先进生产技术及工艺,主要设备采用进口先进设备,少量选用国产设备。产品质量和档次属国内领先,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本项目产品的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纺毛→织片→缝盘→洗烫→车口麦→检验→包装

2、生产设备

本项目系引进先进设备,对原有生产线进行改造。主要设备清单详见附表。

八、资源利用和能源耗用分析

技改前,公司主要原辅材料多数是国外客商指定或提供,主要来自国际市场,小部分国内采购。引进的先进设备,主要生产符合生态和环保要求的****时装,原辅材料相当一部分可在国内采购,如:棉花、彩色棉、蚕丝等国内资源较丰富,可以充分利用国内天然纤维,为国家节约外汇。技改后,电耗虽略有增加,但由于员工减少,每个熟练技术工可同时操作4-6台机,生活用电、用水相对减少,总体电耗基本平衡。由于产品工艺流程大部分在设备中自动完成,减少人员触摸产生对织物的污染,万件针织衣后处理耗水量减少。本项目新增设备拟安置在现有生产车间,无需新建厂房。原有水、电等配套设施可以满足新增设备及生产线需求。

九、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本公司主要从事针织毛衣的生产,年生产针织毛衣**万打,年耗毛线**吨,洗涤剂**吨,本公司生产期间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废水、噪声、固体废物、废气。

1、废水

项目生产废水排放量为***m3/d,采用“***”处理工艺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GB4287-92《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标准。处理达标后排入的生产废水,不会对受纳水体的水质产生太大的影响。

生活废水排放量为***m3/d,采用“***”处理工艺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GB8978-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处理达标后排入的生产废水,不会对受纳水体的水质产生太大的影响。

2、噪声

项目噪声主要来源于电脑横机、横机、洗衣机等机台设备。生产车间采取隔音措施,确保厂界噪声达到GB12348-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Ⅲ类标准后对周围环境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3、固体废物

生活垃圾集中后及时运往指定地点填埋处理;生产边角料外卖给可以重新回收利用的厂家;炉渣可以用来铺路,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固体废物要及时清理、外运、避免二次污染。

4、废气

增设废气处理设施;建议项目采用水浴脱硫处理设施(其脱硫效率达70%以上),确保项目废气达标后并经高25米以上排气筒高空排放,且当周围200米半径范围内有建筑物时,应高出最高建筑物3米以上。

本次技改主要是引进***公司***型电脑控制针织横机进行针织时装生产线改造。所引进的设备具有当代世界同类设备先进水平,设备精密度高,又采用减振、消声技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比原来手摇织机大幅度降低,大大减少生产噪声污染,有利于保护员工身心健康。新增设备主要用于生产天然纤维混纺针织时装,其废弃物容易自然降解,不会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由于新增设备替代部分老旧设备,生产性用水基本平衡,公司原有供水和水处理循环设备完全可以满足要求。

十、项目实施计划

2009年下半年完成项目报批前期工作,设备采购,设备安装调试,生产技术工人培训,2010年正式投产。设备安装调试由***公司负责,生产技术工人培训由***公司和***集团技术部联合培训,产品电脑设计编程人员由***集团内部调配。

十一、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投资估算

(1)本项目投资估算根据以下依据编制

A、主要生产设备投资额由项目建设单位提供;

B、生产所需流动资金:按行业目前水平估列;

经估算,本项目总投资为***万元。具体投资估算详见附表3。

2、资金筹措

本项目所需资金由项目建设单位自筹解决。

十二、效益分析

1、编制依据及说明

(1)根据国家现行财税政策和价格体系进行分析。

(2)以项目的全部投入和全部产出作为测算的依据。

(3)本项目计算期为10年(含建设期),投产第一年达产60%,第二年起达产100%。

(4)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经营设想和有关资料。

(5)应计缴(纳)税、费的国家有关规定。

2、经营收入

本项目实施完成后,预计年可新增***时装***万件,每件平均售价***元估算,正常年可新增销售收入***万元。

3、成本测算

(1)主要原、辅材料:

本项目生产的主要原材料为天然纤维、其它辅料及包装。正常年成本费用为***万元,见附表4。

(2)动力费用

正常每件耗费水电费用为***元/件,年生产***万件,则正常年耗水电费***万元。

(3)人员工资福利及费用

正常生产后每件产品需支付人员工资福利费用约为***元,年生产***万件,则正常年人员工资及福利费用支出为***万元。

(4)折旧

参照企业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有关规定,按直线法提取年折旧,机器设备折旧年限***年,残值率为5%。

(5)摊销费

开办费包括咨询调查费、生产职工培训费和筹建费1年摊销,为***万元。

(6)修理费

按机器设备折旧的5% 计取。

(7)管理费用

项目正常年管理费用按销售收入的3%估算。

(8)销售费用

包括广告费用、销售佣金、产品运输等,正常年按销售收入4%估算。

经估算,项目年均总成本为***万元,详见附表5。

4、利润预测表

***经估算,项目年均净利润为***万元,详见附表6。

5、财务分析指标

经测算,本项目主要财务分析指标如下,详见附表7。

投资利润率

财务内部收益率

财务净现值

针织服装市场分析范文11

关键词:贸易摩擦 大市场营销 策略

中国与欧美纺织品服装贸易摩擦的因素分析

外部因素:“后配额时代”到来。根据乌拉圭回合达成的《纺织品与服装协议》,从2005年1月1日起,控制世界纺织品贸易40多年的配额制度划上句号,世贸组织成员间的纺织品出口配额全部取消。但是,在中国加入WTO之初,世贸成员就专门针对中国设置了限制措施,规定在2008年12月31日之前,进口成员可以对造成所谓“市场扰乱”的原产于中国的纺织品服装采取临时数量限制。因此,2005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被称为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后配额时代”。配额的取消,致使2005年1-6月中国对原受配额限制的欧美日等国家纺织品服装出口大增,出现了“量增价跌”的局面。在国际市场上,纺织品历来是一个典型的敏感性商品,其主要原因在于这个行业吸收的劳动力多,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占有重要地位。种种迹象表明,进入“后配额时代”,虽然配额不再是主要限制手段,但针对中国的各种贸易保护会有增无减。

世界经济增长加快但消费者需求稳定。目前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格局中,欧美发达国家是主要的进口国,发展中国家是主要的出口国。欧美纺织品进口总额占全球纺织品进口总额的50%,服装进口总额占70%。近2年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加快,消费需求增长,给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出口带来机遇,但是纺织品服装消费市场相对稳定。因此,国内产能的急剧扩张与相对稳定的国际市场容量之间将引起供求失衡。供需矛盾加剧,必然导致出口市场“量增价跌”,而且容易引发无序竞争,增加贸易摩擦的隐患。

内部因素。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规模扩大。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突破10000多亿美元大关,对外贸易依存度达到60%左右,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对外贸易的迅猛发展奠定了中国在世界贸易市场上的大国地位,提高了国际竞争力。而纺织品服装一直是我国具有竞争性的优势行业,在“后配额时代”之前,我国纺织品服装受欧美国家与地区配额的限制,整体优势没有发挥出来,而配额的取消使它的放大作用充分体现出来。

中国纺织业投资过热趋势明显。纺织业投资过热,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导致生产过剩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廉价劳动力带来的产品价格优势,也会逐渐削弱;同时,可能会出现国内纺织企业间通过互相压价等方式的恶性竞争。这都将使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继续面临“量增价跌”的现象,也会使我国产品声誉大幅下降,引起更多的国际贸易摩擦。

国际采购商的大量采购并外销。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激增,最受益的是处于纺织品采购价值链高端的分销和品牌控制环节,而不是低端的生产环节。分析当前我国纺织行业出口结构,出口产品中有35%是由合资企业创造的。另外,国际纺织品采购价值链中,我国纺织品生产商只能拿到10%的利润,90%的利润都属于品牌拥有者、批发商、分销商、零售商等各个环节,而这些环节大多被进口国垄断。配额取消后,对于整个国际供应链来说,只是上游的生产供应商数量增长了,而中下游的分销、零售和品牌控制依然被进口国垄断,而且他们获得了90%的利润甚至更多,因为配额取消后的溢价很可能也被他们剥夺。

事实上,配额取消后,国际大型采购商一方面控制着零售,另一方面还对上游的生产施加压力,以供应商多为砝码拼命压低采购价格。因此,配额取消后我国纺织品的大量出口就成了纺织品服装贸易摩擦的表面现象。

中国纺织品服装整体实力弱且品牌竞争力差。我国纺织品增长方式仍以粗放型为主,研发、技术投入不足;出口产品以定牌、贴牌为主,自有品牌少,企业只赚取少量加工费;随着近年来纺织出口企业数量大幅增长,出口产品价格竞争日趋激烈;部分企业出现低值报关等不规范的行为。

中国与欧美纺织品服装贸易摩擦的表现

在国际市场上,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目前遭遇的贸易、技术壁垒主要有以下几种:特别保障措施、反倾销调查、技术贸易壁垒和社会责任标准SA8000等,这些贸易壁垒给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带来了许多显性与隐性摩擦,致使企业产品进入欧美市场的阻力加大,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削弱;同时一方面抑制了中国在最具竞争力的纺织服装生产制造领域的优势在基于平等互利的贸易环境中充分发挥;另一方面剥夺了广大进口设限国消费者享有来自中国质优价廉产品的权利。

应对纺织品服装贸易摩擦的大市场营销策略

20世纪70年代末期,跨国公司迅猛发展,企业竞争已跨越国界,波及全球。垄断资本导致权力分配不均衡,现代大公司居于支配市场和政府的地位;权力机构进一步参与贸易竞争,政治和社会因素对市场营销的影响越来越大,市场的有形和无形的壁垒越来越多。在这种形势下,企业要有效地开拓市场,必须重新调整营销观念,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外部环境朝有利于企业的方面转化。

基于上述的原因,美国市场营销学家菲利普•科特勒于1984年提出了大市场营销的概念。他认为,所谓大市场营销,是指为了成功地进入特定市场,并在那里从事经营,企业在策略上必须协调地使用经济的、心理的、政治的和公共关系等手段,以取得当地各有关方面的合作和支持。菲利普•科特勒的大市场营销观念与思想主要是针对企业在封闭的特定市场所应采取的对策。而特定市场是指进入障碍极高的封闭型或保守型市场。由于目标市场国出于政治经济性目的,设置贸易障碍,用隐蔽性的贸易壁垒,如反倾销、特别保障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壁垒和蓝色壁垒(SA8000)来阻止发展中国家有竞争优势的产品进入他国市场,使得企业用常规的4P'S市场营销方式―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分销渠道(Place )和促销(Promotion)难以打开其市场的情况下,大市场营销策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解决贸易摩擦的有力武器。

大市场营销在传统的市场营销组合(4P'S)策略的基础上,加上政治权力(political power)和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权力是一种推的策略,为了进入特定市场,必须找到有权打开市场之门的人。公共关系则是一个拉的策略,即通过各种公共关系活动,逐渐在公众中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产品形象。可见,大市场营销是一种推拉结合的策略。

实施大市场营销策略,企业应大力配合政府、行业协会进行政府公关,战胜反对者,团结同盟者,争取中立者。从中美纺织品服装贸易摩擦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实际上是美国各种利益集团的斗争,也反映了摩擦带有政治经济的利益。

中美纺织品服装摩擦是美国国内不同利益集团相互博弈的结果。其中有泾渭分明的两大阵营:一个是美国纺织品进口商、分销商、零售商和普通消费者,称其为“美国消费者阵营”;另一个是“美国纺织品制造商阵营”。

对同盟者应充分支持,扩大其影响力。“美国消费者阵营”是我们的同盟者,特别保障措施、反倾销等贸易壁垒会使“美国消费者阵营”遭受巨大的损失,普通消费者须付出更多的美元购买从其他国家进口的商品;因此, “美国消费者阵营”出于自身的利益会积极游说美国国会和美国政府。但该阵营游说美国国会和美国政府的能力比制造商差一些。主要原因是纺织品进口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的力量过于分散,很难形成合力;而普通消费者没有采取行动的能力和意愿。

“美国消费者阵营”势单力薄,我们应扩大宣传,从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联合力量继续支持他们的行动与想法。中国政府在运用政治权利与公共媒体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纺织品问题,因为它是中国一个有竞争力的领域,而且涉及数千万人的就业。”“ 中国出口8亿件衬衫,才能换回一架空中客车飞机”这是商务部部长在2005年5月《财富》全球论坛发表的观点。同时中国商务部利用各种信息媒体进行新闻;抓住各种场合表达我们的观点;利用现代的电子信息媒体等多种渠道表达消费者阵营的声音,陈述共同的观点与立场,让美国公众了解中国,了解我们的企业与国家的政策。

在华的美国投资商实际上是中国纺织品服装的主要出口商之一。这些外资企业中欧美企业占了不少的份额。欧美单方面从自身纺织服装生产企业出发对中国产品设限,不仅对欧美的零售商和原料生产商产生不利影响,也将影响到欧美在中国投资的纺织服装企业。

对反对者应陈其利弊,消除其成见。我们的反对者,主要包括美国制造业贸易行动联盟(AMTAC)、美国纺织组织协会(NCTO)、美国纺织协会(NTA)、美国棉花协会(NCC)及劳工组织(UNITE HERE)等组织。作为贸易保护主义的代表,纺织品制造商视“后配额时代”为“洪水猛兽”。因为他们失去配额保护伞之后,凭其实力很难与中国同行竞争。所以,配额取消后,他们全力游说政府决策者,希望进行“没有配额的配额”。美国纺织品制造业规模虽不大,但却更集中,更有组织性,制造商们结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共同体,在游说国会和白宫方面更舍得投入。

“美国纺织品制造商阵营”势力强大。政府之间的谈判与民间组织的公关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企业应利用组织的力量,进行公关。并实施相应的策略。

在手段上,既可以采用“推”的策略,即利用某些方式,例如用数据说明中美商品结构的互补性、中国纺织工人的工资水平、美国消费者得到的实惠等等,取得美国高级雇员、立法部门和政府官员等的支持;又可以采用“拉”的策略,即利用新闻媒介、公益事业建设、慈善事业捐款等方式,赢得外部顾客以及社会大众的支持,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建立良好的劳资关系和公共关系,形成良好的企业形象。同时在营销诱导方式上,企业还可以采取积极的常规的方式(如政治要挟、经济要挟、声望影响等),即可以由行业协会牵头,由中国纺织工人、企业消费者、工会代表和欧美在华投资商组成代表团到美国、欧盟进行游说,扩大正面影响力;还可以邀请“美国纺织品制造商阵营”的代表到中国实地调研、考察,用积极信任的态度改变他们的看法。 当然,在没有积极诱导的途径下也可以在WTO规则允许范围内采取贸易报复。

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建立战略营销联盟。为了提升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的整体实力,应建立战略营销联盟,苦练内功。战略营销联盟在90年代的国际经济舞台中已大量出现,它已成为现代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加强竞争力的又一重要方式。

战略营销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为了抓住战略营销机会,达到共同战略营销目标而结成的联盟。联盟成员之间相互合作,共担风险。在联盟中,成员仍保持自己的经营自,彼此之间通过达成协议而形成一种松散的组织。这种方式有效地克服了单个纺织服装企业势单力薄,甚至采取低价倾销,造成两败俱伤的局面。战略营销可以整合各个单一企业在资金、技术、管理和营销网络手段等方面资源优势,研究目标市场的贸易壁垒与障碍,共同采取对策,成功进入其市场,提高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针织服装市场分析范文12

大约公元前5 000 ― 前4 000年棉花的种植就出现在印度河流域,可见人类和棉花的渊源已久,时至今日,人们对棉纺织产品的需求和喜爱也从未间断。调查显示,有近 7 成的中国消费者认为,服装须由天然的纤维(如棉花)的织物制成这一点是很重要的。显然,中国棉纺织品服装内需市场还是很有潜力的。

通常情况下,生活方式决定消费方式。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多样复杂,所以对于棉纺织产品的消费需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多样化。合理有效地利用这些需求不仅能引导棉纺织品生产企业创新技术、开发出受市场欢迎的产品,而且能通过驱动市场机制来调整产业链资源配置,促进企业产品结构的优化。

调整产品结构的总体方向应向“三高”、“三低”发展,“三高”为高质量、高档次、高利润,“三低”是低用料、低能耗、低成本。

面料的开发从信息收集、市场分析、设计选材、组织结构创新、工艺水平突破、印染后整理、深加工延伸、品牌营销等各环节入手都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比如用棉和桑蚕丝经过特殊的织造方法,将真丝呈现在外层,棉留在里层,这样使面料外观华丽、服用舒适的同时还降低了全真丝面料的成本。

经分析,有两类棉纺产品在未来几年将具有市场潜力:一是环保、生态的棉纺织产品,是指从棉纤维的种植、纺纱、织造到印染及后整理的整个过程,都是符合生态规律或者环保要求的;二是以棉纤维为主要成分的运动服装面料。2010年美国棉花公司针对美国消费市场的调查显示,超过 95% 的消费者表示,如果棉质运动服具有吸湿排汗的性能,或者其他功能性的话,他们会选择购买棉质运动服而非化纤材料的运动服。美国市场上现在只有 5% 的运动服是棉质的,具有吸湿排汗的性能,估计在我国,棉质运动服市场占有份额更低,显然这是一个极具潜力的市场。

2010年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在北京、上海、广州等 3 个城市通过随机问卷调查 1 000 多名消费者,调研结果显示:现代的城市消费者由于生活节奏加快,更喜爱抗皱、机可洗、防污防水等易护理的面料所带来的便捷生活体验;另外旅游、运动等积极的休闲方式也促使城市消费人群越来越关注纺织品的“舒适性”和“功能性”;还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以自己的行动来支持环保,维护地球的生态平衡,40% 的欧洲人喜欢购买具有环境标志的产品,37% 的日本消费者只挑选和购买具有环境标志的产品,这些消费者表示愿意以高出普通产品 5% ~ 10% 的价格购买具有生态、环保标识的纺织品。

2010年棉花价格戏剧性的大起大落,大宗棉纤维被一些从房地产、股票等市场退出的资金炒作,赋予了其资本特性,这是造成棉价非正常波动的原因之一。由此引出,我国的棉纺企业该如何应对这样的局面?企业在购买大宗原料时,是否有专人负责期货保值或者购买保险,或是利用其他金融手段对大宗原料货物保值,尽量减少或转移原料价格波动所带来的经营风险。

根据以上的信息,本期专题特别报道了免烫抗皱棉纺产品的市场和技术,颇具环保意义的针对天然纤维的冷转移印花印染技术等,以飨读者。

信息链接

一、棉花套期保值案例

某经贸商于2010年7月与纺织企业签订出售 500 t的 328棉花,价格为当时现货价 13 730 元/t,于12月份交货,棉商担心12月份棉花价格上涨,从而导致成本增加,于是7月21日在期货市场上买入 100 手棉花0901合约,价格为 14 100 元,时至12月3日,棉花现货价格涨到 14 200 元,期货价格涨到14 570 元,该经贸商卖出 100 手棉花0901合约平仓(表 1)。

此例中,该经贸商担心棉花价格上涨从而导致现货成本的增加,于是在期货市场买入棉花0901合约,期货市场盈利 235 000 元完全弥补了现货市场成本的增加,锁定了成本,起到了套期保值的效果。

二、棉纺织产品消费信息

在天然纤维中,棉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调查表明,在中国市场所有售出的服装单品中有接近 2/3 是以棉为主的。美国目前棉产品进出口额占服装进口总额的 60% 左右。日本市场在过去 10 多年,以棉为主的服饰进口额份额也从 40% 增加到 50% 左右。

根据美国棉花公司2009年的调查,88% 的消费者认为服装质量对他们的购买决定也是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且有 75% 的消费者表示有天然纤维制成的服装质量更好,有79% 消费者提到他们喜欢含有棉纤维类的服装,并且这个比例在近 4 年来呈上升趋势(图 1)。根据在不同产品类别当中的棉纤维所占的百分比,第一是牛仔,接下来是短裤,然后是针织衬衣、机织衬衣等等(图 2)。

1. 衬衫消费信息

调查显示,在美国市场上销售的针织衬衫 85% 含棉,机织衬衫 76% 是含棉的(图 3)。2010年美国以棉为主的进口量同比增加了 13%,中国仍然高居以棉为主的针织衬衫供应国的主要供应份额榜首。另外,在市场上具有功能性针织衬衫的比例仍很小。

机织衬衫的含棉比例在男士衬衫市场上非常高,占到 93%;在女士衬衫市场上,占到 61%。市场上有 18% 机织衬衫具有功能性,最普遍的功能性就是免烫、防皱,占比为 47%;其次是弹性,占比为 22%;然后是防缩,占比 20%;不褪色,占比 13%;吸湿快干,占比 10%;去味,占比 5% 等等。

2. 牛仔消费信息

牛仔是含棉量最多的一个服装品类。美国消费者对牛仔服装非常喜欢,38% 的裤装是牛仔,每个消费者平均拥有 3 个品牌的牛仔裤。2009年9月 ― 2010年9月,美国的牛仔服装进口量同比增加了 11%。中国仍然高居美国服装进口主要供应商的榜首,在2010年达到了 32% 的市场份额。

3. 运动服消费信息

运动服装市场在近些年来发展非常快,2014年预计全球销售额将达到 260 亿美元,北美市场在2014年将达到 153 亿美元,2009年美国服装零售市场当中运动服装销售占比达到 11%。传统意义上来讲,运动服装含棉量比较低。但调查机构发现消费者并不仅仅在锻炼身体的时候穿着运动服装,还在家里休息、出差、逛街、工作的时候穿着。运动服装,实际上跟休闲服装之间的界线越来越模糊了。44% 消费者提出合身与舒适是他们选择最重要的原因,有 87% 消费者认为棉质运动服装是比较舒适的,77% 消费者认为棉质运动服装比较合体。

如果棉质运动服装具有吸湿排汗的性能,或者是具有其他的功能性的话,绝大多数消费者,超过 95% 的消费者都表示会选择棉质运动服装。美国市场上现在只有 5% 的运动服装是棉的,具有吸湿排汗的性能,这是个非常大的市场(图 4)。

4. 生态、环保类纺织品的消费信息

美国消费者的环保意识是相当强的,根据调查,有 32% 的消费者在购买孩子服装的时候,会特意追求环保产品。有 29% 的消费者在购买自己服装的时候会追求环保产品。当消费者买到一件不环保产品的时候,有 42% 的人会谴责生产商。绝大部分的美国消费者认为天然纤维都要比合成纤维环保,其中认为棉纤维最环保的消费者占比最高,达到 90%。

中国纺织信息中心与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联合的“2011年消费者纺织服装产品深层需求调研报告”针对北京、上海两地的消费者的调查结果显示,有 79% 以上的被调查者选择愿意为环保生态服装多支付一定金额。对于环保生态服装“可以接受的价格上涨空间”的调研结果显示,消费者选择“5% ~ 10%”的价格上涨所占比重合计达到 80% 以上。

表 2 显示出全球环保纤维和服饰增长的趋势。会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对生态环保概念的纺织服装产品支付合理高价。而消费理念的升级,将进一步拉动新的消费。

三、产业联盟式运作体系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