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日式空间设计

日式空间设计

时间:2023-12-15 10:12:49

日式空间设计

日式空间设计范文1

关键词: 日本集合住宅 保障性住房 小户型

Abstract: Japanese collection residential and China's construction of affordable housing development has a lot in common. This paper first discusses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the Japanese cluster of houses, size characteristics and design methods, and established the main body of the study. At the same time, expand the analysis of affordable housing, put out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sign. Explore the commonalities and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feasibility of application design.Key words: a collection of Japanese houses; affordable housing; small units

中图分类号:TU2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研究的必要性

我国保障性住房设计理论的发展刚刚起步,在居住空间布局设计上存在着种种问题,其中包括对空间尺度考虑不足、空间布局设计模式单一化、居住者未能参与设计、设计理念的相对滞后等。因此有必要对保障性住房居住空间布局设计进行进一步研究。

日本在住宅设计上长期坚持小面积、适用舒适的理念,长期开展对居住行为方式和家庭人口结构的研究,尤其是在集合住宅方面研究成果丰硕。而其集合住宅在文化背景、人口结构等多方面与我国保障性住房存在较高相似性。因此有必要对日本集合住宅与我国保障性住房居住空间布局模式进行比较研究。

2研究的意义

通过对日本集合住宅与我国保障性住房居住空间布局模式进行比较研究,探讨适合我国保障性住房的居住空间布局模式,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保障性住房设计理论体系。

通过对日本集合住宅空间布局模式设计方法的分析和总结,可以为我国保障性住房空间布局设计实践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是提高我国保障性住房设计水平的重要途径。

3国内外日本集合住宅空间布局模式研究动态、水平、存在问题

一、特定功能居住空间尺寸

精细设计与居住空间尺寸

日本住宅的设计尺寸有求十分精准,可以精确到厘米。对各个房间的设计定位都很精确和实用,如家庭的公共空间第一个要考虑的就是家具的摆放和实用,空间是否能相互渗透,交通线是否能重合。日本集合住宅虽然空间很小,但能把所有空间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人体工程学与居住空间尺寸

人体工程学联系到空间设计,其意义为以人为主体,运用人体计测、生理、心理计测等手段和办法,研究人体结构功能、心理、力学等方面与室内环境之间的合理协调功能,然后对设计居住空间进行设计,以适合人的身心活动要求,取得最佳的使用效能。

工业化生产背景下住宅部品化

住宅部品是构成住宅建筑的组成部分,是住宅建筑中的一个独立单元,它具有规定的功能。按照住宅建筑的各个部位和功能要求,将住宅进行部品部件化的分解,发挥其功能作用。住宅部件的特点包括:标准化、系列化、规模化生产,并向通用化方向发展。日本住宅部件化的发展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住宅多样化和标准化之间的矛盾,而且为特定功能居住空间尺寸的通用化设计提供了大量可行数据。

二、居住空间的多样化设计

以家庭为居住核心单位

按家庭人口为依据,用“家庭人数减去夫妇对数”来计算卧室数量,使集合住宅进入了保证居住实态和注重实效的阶段。日本集合住宅不仅把“食寝分离”、“就寝分离”“干湿分离”和“公私分离”的理念容入了标准设计中去。如以nLDK 型套型设计模式,确立了集合小面积住宅的标准模式,使关于小面积住宅的研究进入了精细化的阶段。

适应性设计

尽管小面积集合住宅有许多标准形式,建筑师仍然在个性化和多样化方面做了各种各样的尝试。1)根据居住者的情况,设定针对性的平面2)提供不同价值观的居住生活方式的相应住宅3)居住者能自行装修和自由分隔4)提供自由组合灵活住宅。

另外,还考虑由于家庭人口结构,老年住宅的“亲子型”的二代居、三代居住宅也得到了发展,设计上又分为同居型、分居型和邻居型三种。考虑到家庭人口结构的变化在居住以后可以分隔变化的“可变型住宅”、“顺应型住宅”。在居住空间形式中增设了西式卧室布置,使居住空间更加富有灵活性。

个人为居住核心单位

山本理显将传统的“社会家庭个人”的关系转化为一种“社会个人家庭”的新型社会关系,家庭不再是杜会和个人之间的协调者,而是存于个人背后又个人自由选择去接受的形态,重新定义了居住的核心单位应该是个人而不是家庭,从而使集合住宅的设计脱离了以往传统家庭概念,创造了“脱nLDK”住宅新的空间布局模式。

三、住户参与设计(合作共建)

合作共建型集合住宅设计模式

合作共建型集合住宅(Co-operative Housing)是一种以住户参与设计与决策过程、居民和建筑师共同作业的特殊设计方式进行建设的集合住宅。共同协作的方式是其执行的基本精神,它强调的是与居住者一起设计,而不是为他们设计。

SI住宅自由内部分割

SI集合住宅提供了住户自己参与设计和决定居住单元的内部分隔和立面造型的可能性,为居住者提供了一个充分表现自我创造力的平台。居住者可以根据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爱好进行灵活布置,自由分隔,满足多样化的需求,实现个性化的集合住宅设计。

脱nLDK模式

脱nLDK模式适应居住者多种要求的载体――代用空间的模式,进行新的空间组合的探索。建造可以接受各种客户群,流动的生活方式的平台,居住者可以自行改变和调整空间。

四、新的居住理念

居住主体

个体与集合的关系研究:集合住宅与独立住宅最大的不同是要建立在公共性与私密性良好的平衡的基础上,基于“集合”与“个体”的关系学,集合住宅设计研究是“个体”的多样性的研究,设计多数的“个体”与“集体”两者同时成立的方案,“个体”描写自由的生活,集体是有约束、有秩序的生活,大的集体和自由的“个体”的关系。

空间形式

Soho的出现带来的启示:办公室走向家庭标志着家庭专用住宅向社会打开大门的开始。日本建筑师提出了阈的概念,阐释为“与外部对话的场所”,是与外界街道连续的部分,这个阈空间可以对外,成为与社会联系的过渡空间。可作办公室,也可作商店,根据各家的用途不同,给予街道的表情会很丰富。阈概念,与20世纪限定住宅功能集合化的做法不同,是新的城市住宅规划手法。

除了工作的元素外,高龄者、儿童在户内难以解决的家务也是集合住宅向外打开天窗的契机,护理老人的帮手、照顾儿童的保姆走进家庭是另一个阈。

4国内保障性住宅空间布局设计的研究动态、水平、存在问题

论文主要的参考文献及观点有:

空间特点

周燕氓等人的著作《住宅精细化设计》[11]在住宅精细化设计方面做了很多深入性的研究,书中的很多经验和体会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周燕氓、杨洁在《中、日、韩集合住宅比较》一文中对于中、日、韩三国集合住宅的特点进行了比较,并对日韩两国集合住宅的主要空间特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集合住宅设计中可以向其借鉴和学习的方面。

学习借鉴

林文洁和周燕氓在《日本公营住宅给中国廉租住房的启示―以日本新渴市市营住宅为例》[12]一文中以日本新渴市市营住宅为例,对住宅小区的分布与规模、住宅楼及户型平面的特征随年代推移的发展变化等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制度和住宅小区规划与建筑设计两方面提出了对我国廉租住房建设的几点建议。

生命阶段

濮慧娟在文章《保障性住房设计特色》一文中,通过保障性住房与商品房在总体、单体、立面等方面的比较,论述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方向与定位。其中的获奖方案――平凡一生,采用可灵活分割的设计手法,适应保障性住房的居住群体一生各个阶段的居住需求;通过户内空间变化、节能技术的应用,来完善居住功能,使住户一生受益。[13]

成本核算

建筑学报上发表的《2008年全国保障性住房设计方案选登》一文,其中刊登了一等奖作品,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孙石村、王鹏设计的模方:模块化设计,可自由组合,适用于不同地块要求;便于建立统一标准化体系及政府估价和成本核算,满足廉租房建设要求。[14]

要素协调

李飞在其硕士论文《广州保障性住房户型设计研究》中关于居住空间布局设计提到“设计的成功与否就在于各组织要素之间的交流和协调,处理好各要素之间的复杂矛盾则是成功的标志。客厅是整个居住空间系统组织中占有统帅地位的空间,具有协调统帅各功能空间的作用。”[15]

5研究水平和存在的问题

日本对于集合住宅的研究起步较早,在发展历史、设计方法与设计理论等方面都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并随着其集合住宅建设的发展而同步发展,涌现出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总体研究水平达到了一个较高的程度。日本国内关于集合住宅的重要专著出版超过200册.除了这些专门的论著,日本关于集合住宅研究的学位论文、会议论文、期刊论文也非常多,内容同样涉及了建筑历史、设计理论、住居学等诸多方面。

设计理论研究方面,国内对国外集合住宅居住空间布局模式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的研究实用性较高,相关理论成果的引入对我国的研究有很好借鉴和导向作用,故而这部分内容在当前国内的研究领域中受到的关注度较高,相关成果比较丰富,有关理论书籍的译著数量也相对较多,其中原著主要源自日本。

设计实例研究方面,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通过以《世界建筑》、《建筑创作》、《建筑师》等为代表的建筑期刊,许多日本集合住宅实例被陆陆续续介绍到国内。文章大都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概括性地介绍了日本集合住宅设计和建设的一些代表性实例。

国内文献研究方面,《住宅精细化设计》等著作、《日本公营住宅给中国廉租住房的启示―以日本新渴市市营住宅为例》等期刊文章以及《广州保障性住房户型设计研究》硕士论文等,对住宅的居住空间布局设计都做了深入的研究。其次国内举办的设计竞赛如2002和2008年中国建筑学会分别主办的《2002年全国经济适用住宅设计方案竞赛》活动、《2008年全国保障性住房设计方案竞赛》活动,全国各地2007年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广州市住宅建设办公室主办,广州市民用建筑科研设计院承办了《2007政府保障型住房平面设计竞赛》活动。在这三次的活动中,全国各地的建筑师们都对保障性住房平面设计各个方面提出很多创新性的思考。

参考文献

[1]张菁,刘颖曦. 战后日本集合住宅的发展[J]. 新建筑,2001,(2).

[2]胡惠琴. 集合住宅的理论探索[J]. 建筑学报,2004,(10).

[3]周燕珉,杨洁. 中、日、韩集合住宅比较[J]. 世界建筑,2006,(3).

[4]王健,田中辰明. 日本环境共生住宅及其设计手法的解析[J].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00,(4).

[5]李依伦. 浅析人体工程学指导下的小面积居室空间设计[D]. 山西大学: 山西大学,2009.

[6]邱伟立. 日本集合住宅设计发展历程研究[D]. 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2010.

[7]鞠瑞红. 住宅产业化进程中的SI住宅体系设计研究[D]. 山东建筑大学: 山东建筑大学,2011.

[8](日)小林秀研究施,日本における集合住宅の定着程[M]日本住宅合センタ,2001

[9](日)小谷部育子、岩村和夫等,共に住むかたち[M]建料研究社,1997

[10](日)建思潮研究所,集まって住む形:低スモルハウジング[M]建料研究社,2001

[11]周燕氓等.住宅精细化设计.第一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12]林文洁,周燕氓.日本公营住宅给中国廉租住房的启示―以日本新渴市市营住宅为例.世界建筑.2008,(2)

[13]濮慧娟. 保障性住房设计特色[J]. 上海建设科技,2009,(2).

日式空间设计范文2

【关键字】日式园林 室内设计 造园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名扬海外,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鲜明,而又多姿多彩,极具艺术魅力,是全人类的宝贵遗产。本文研究了古典园林造园手法中意境的创造、空间的布局和要素的构成,分析园林设计的技巧包括主题多样、隔而不塞、欲扬先抑、曲折迂回、尺度得当、远借邻借等,这些表现手法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室内设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设计原理,创造功能合理、舒适优美、符合人的生理、心理需求的内部空间,并且满足人们对物质与精神生活得倒提升要求的室内环境。这一空间既满足使用价值又是对室内设计历史的传承与发展。本文主要以居住型室内空间作为研究对象,将日式园林的精髓融入此类室内空间,目的在改善人类的居住环境,丰富室内设计方式的多样性。从广义上说,室内设计就是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创造性活动。

一、造园手法

所谓造园手法就是设计工作者在表现自己的造园思想和意境时,通过一种艺术手法进行表达。日式园林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对象,它基于自然,源于自然,是人们通过对自然景观的了解,深入,加之对人生的感悟和体会,创造出来的。园林中涉及建筑,山水,池泉,铺路,林木都是按照一定的艺术手法组织起来的。要使这样的园林产生美感,就衍生出了多种多样的造园手法。

二、日式园林造园手法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园林作为室内空间的延续,与室内起居空间相互协调,兼具审美性与实用性。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由于人口,经济以及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得复制的高层住宅代替了传统庭园宅邸。但是人们对大自然景观的渴求变得愈来愈强烈。日式园林是自然景观艺术性的再现,它的优雅不仅能让观赏者赏心悦目,更能给予观赏者一种静谧的沉思环境。提高人类精神生活。

在室内环境中,阳台是一个距离自然最近的区域,在这里,容易塑造较强的排水、给水系统。日式园林中,池泉的造园手法就以精,小,巧的水景系统重现自然。“水在景观中所蕴含的最深刻的意义体现在它对不同空间的交流和联系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池泉,顾名思意,有池,有泉池泉园布置岛、瀑布、土山、溪流、桥、亭、榭等,是自然景观的反映,阳台这样特殊的室内空间,可以取传统池泉之精髓,造池泉之精神,不必照搬某一名处,以水为心,树立精巧的石灯笼,再配以相应的松叶小木,便可临近自然,聆听自然。

在客厅,卧室等流动性较大的空间中,装饰手法上不必太多赘述,仅以几粒圆石,几束枯木,几尊钵盂,实木家具、雅致的墙壁就可塑造出一个禅意的世界。

三、枯山水造园手法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日本现代景观设计在继承传统文化基础上,又大胆创新,在世界一体化的进程中不断寻找与现代工艺相融合的发展形式,逐步形成极具现代感与日本民族特色的现代景观。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和研究日本枯山水庭园发展的整个历程,总结归纳出从传统庭园到现代景观蜕变的历史进程和社会背景。并且以传统元素为研究脉络,通过对传统庭园中的实体传统元素与精神内涵传统元素的发展演绎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总结。其中实体传统元素包括山石、植物、小品等,非实体的传统元素包括日本民族的文化思想以及审美意识和思维方式等精神内涵。在对古典庭园中传统元素演绎方式深入分析总结的基础上,还对日本现代景观设计作品进行了深入分析,总结了日本现代景观的设计理念与手法。 文章以日本枯山水庭园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成功发展为借鉴,分析总结了中国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现状,并探究了中国现代景观设计中所面临的问题。比照枯山水庭园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成功发展,再次审视我国古典园林的精髓,提出了一些对于我国发展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景观设计创新方法,并且展望了中国现代景观设计发展的未来之路。

由于室内空间的局限性,在狭小的空间以枯山水的手法进行景观配置时,围绕日式园林小,精,巧的特点展开。一地沙砾,几尊石组就是一方净土的诠释。在以活络某个墙角为目的时,内敷白沙、砾石,作海,为水。缀以石组,为山。配以小木,为林。再借以灯光,比起雪白的乳胶墙面或花纹精致高档的墙纸面,更加令人舒适,更有临山傍水的诗情画意和更加贴近自然的人文气息。

或在室内通向卫生间的走道、阳台的空地上用素雅的鹅卵石开辟出似海似水的可以温暖都市人繁忙的足心,不仅丰富了地面铺装的方式,也可愉悦身心。

四、日式园林造园手法之精髓是现代室内设计取之不竭的源泉

日式园林,不论使用何种造园手法,所传递出来的信息都离不开一个“禅”意。一个静谧不被打扰的世界,是繁忙嘈杂的都市人所追求的。总之,居住空间是人们栖息生养最重要的空间,在实现居住空间设计的合理化,提高使用率的同时,能够做到愉悦身心,陶冶情操,是室内设计工作者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日式空间设计范文3

关键词:日式景观住宅;设计理念;借鉴

1 日式景观住宅设计的特点

1.1 规划布局

在空间上追求峰回路转,无穷无尽,以含蓄的“藏”的境界为上。因此平面构图常采用不对称式设计,道路、水岸、地形等以自然蜿蜒的曲线构图;在空间布局上以自然式的绿地楔入居住区中。在功能上注重以组团为中心向外发展,不同的空间采用不同的造景手法,形成多层次的景观。

1.2 入户景观

这是户外过渡到室内的一个空间,优美且具有特色的入户景观可以给人们留下良好的第一影响,设计的重点是突出景观的特性,其由入户大门、植物、标识和小品等组成,并且可以主要在标识和小品上突出个性。

1.3 中心景观

这部分是景观住宅中相对较为完整的一个空间,一般位于人们能够方便进入的位置,要求视线良好,景观优美,并且能够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休息的场所。在对其进行设计时,一般设计成中心花园,并且从功能上进心区分,比如休息区域为静态,娱乐区域为动态。

静态区域需要大量地利用绿色植物,基本采用地被、灌木、乔木3个层次;在地形上一般模仿山峦的形状营造成微起伏的地形;在空间处理上,一般要求视野开阔,有利于人们放松心情。动态区域是住户参加休闲娱乐活动的主要区域,要组织相当面积的广场和公共设施供住户使用,景观上要尽量与静态区域的自然形态相融合。此外,中心景观的另一个重点是水景,一般包括:瀑布、流水和水池。瀑布是岩石与跌水的完美结合,是日本园林造景的重要构成元素;流水一般较浅,可以铺上小石子,供孩子们嬉戏;池的修建要点在石头的搭配。再根据观赏的角度、场所的不同,配置不同的植物和添加景物。

1.4 宅旁绿地

宅旁绿地是指住宅之间的绿地,它环绕着建筑四面,是居住区绿地组成的主要形式。通常宅旁绿地的面积较小适宜处理为封闭空间。宅旁绿地的绿化形式主要有树林型、花园型、绿篱型、棚架型、庭园型和游园型。宅旁绿地设计的重点是注重绿地与建筑的关系,植物不宜过高遮挡住底层住户的日照。

1.5 道路景观

日式景观设计使道路在居住区景观中呈现统一、美观、稳重的效果,在色彩上尽量与建筑保持同色系;在铺设手法上可以设计蜿蜒曲折的道路,沿路满布细小的花卉和草本,或是与沙石配置在一起产生强烈的质感对比。

1.6 建筑小品

其主要的功能有两点,一是为人们提供舒适的休息场所。二是对整体环境的美化和点缀,这是日式景观住宅设计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设施,多数设计成为一个凉亭。

1.7 植物配置

其是体现日式风格的关键手法,日式景观有着特殊的审美,乔木上对树形的要求较高,灌木和小乔木常有人工修剪成球体的痕迹。地被喜欢用开放的草坪。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搭配适宜,不同花期的花草使层次感丰富。并且尽量的迎合四时的变化,使居住区四季产生不同景观效果,让住户不感到厌倦。

1.8 景观色彩

居住区日式景观在色彩上偏于灰调,并且总体高度统一于灰色系,颜色的变化只在同色系中作细微的调整,使整个住宅设计看起来保持和谐、高雅的意境。

2 对日式景观住宅设计的借鉴之处

首先要选择空间相对较大的地方进行住宅设计,模仿其空间布局的层次性,从而营造出一种自然舒适的居住环境,日式景观因其造景手法以及自然式构图,比较适合营造于较小规模的住宅区以及低层或多层住宅的居住区;在中心景观中将流水、瀑布、池三者结合,方能体现出幽深、动感、宁静三种不同的韵味;在宅旁绿色植物的选择上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当地的气候环境进行种植,为打破裸子植物的单调可以用颜色鲜艳的小花卉点缀其中;在入户景观方面,通过对标识和小品上的独特设计,显示出自己的风格和特征;在景观设计方面,可以打破其灰色系的传统,在整体色调中点缀一些鲜艳的色彩,使整个院落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

3 结语

总之,日式景观设计的核心是质朴、自然,二者的结合使生活的喧嚣回归到景观的禅意,目前居住区日式景观设计在我国居住区景观设计中较少见而在韩国发展得较为成熟,在我国要真正做到居住区与日本景观的完美结合还需要设计师的努力学习和实践。

参考文献

日式空间设计范文4

关键词:日本:禅:居室空间:材料:色彩:源:元

Abstract: the beauty of nature, contracted meaning deep, having realized some design concept throughout the Japan of the modern interior design, we can fully feel unique "and" culture brings the "zen" design, to develop a taste of a modern means "buddhist landscapes", the Japanese have will zen aesthetics, the "empty" and "ji", deeply into the Japanese society and culture life in each level. Why the Japanese interior design will reveal the buddhist meaning deep everywhere? Is the ancients aesthetic recover? Or the modern way of life need a rest, the clear thought? All in all, one thousand years, dating back to find today, interior decoration material and color in the buddhist meaning space want to present a what kind of expression and spirit, is still we need to probe into a problem.

Keywords: Japan: zen: bedroom space: material: colour: source: yua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日本传统文化中的禅意与空间审美观

(一)禅宗在日本的起源和发展

禅宗在日本成立较早,且禅宗在日本佛教史、日本思想史、日本文化史,以及整个日本的历史上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日本禅宗起源于日本本土且吸收了从印度经中国传到日本的禅。当从印度传至中国的禅宗在其发展至顶峰,在它最丰富饱满的时候,天时、地利、人和,自然地就被东邻这个被称为"扶桑"的岛国吸入囊中。日本禅宗是随各国禅师的密切交往而逐步发展的。日僧明庵荣西可谓是日本禅宗的创始人。在宋代,他两次来中国,受献和受传临济心印,归国后大兴临济禅法,从而,临济宗作为日本禅宗的最早宗派诞生于日本。

(二)融入禅意的居室空间所呈现出的外貌特征

自然素色,朴实真纯是他们所要追求的设计风格,这也就是日本室内设计的出发点和根源。有时甚至连粉刷空间墙体的油漆也不使用,就让装饰材料素面朝人,也被日本人称之为“素面造”。在木质结构的居室空间中,全部都保持原木的素色和原木的纹理,这种朴实之美,使和式空间中融入了禅宗的简尽朴素之蕴。

(三)装饰材料如何表现禅意居室空间的外貌?色彩如何修饰空间?

在构成空间环境的诸多因素中,各界面装饰材料的质感对空间环境的变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质感包括形态、色彩、质地和肌理等几个当面的特征。要形成个性化的室内空间环境,不必刻意运用过多的技巧处理空间形态和细部造型,应主要依靠材质本身的属性来体现设计理念,其重点在于对材料四大属性——色彩、肌理、规格、工艺的组合运用。

(四)禅意居室空间的审美特点与精神面貌

什么是禅境?自古以来文人士大夫心目中的禅的境界主要是空的、寒的、静的。禅宗认为要去除杂染,必归心悟,一心念清净,处处莲花开。禅之境是片云点太清,寒潭映白月,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孤、寒、空等都是典型的禅境,又充满着意蕴深长的美感。

二、分析日本居室空间的设计手法、意境表达、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方式以及空间中的材料和色彩的组合形式、表情和精神特点

禅蓄意,意容景,景生情。设计其实就是对“情”的表达。在日本传统的居室空间中,空寂淡静的室内环境看似简单,其实设计师用了更多的情和意。他们其实就是参禅者,就是佛光抚下的侍僧。设计师运用了如下的表现手法来体现禅意居室空间的意境、材料和色彩的组合方式以及共同呈现出来的表情和精神面貌:

(一)对比。在看似简单,色彩单一的日本禅意居室空间中,实际上是存在着强烈的对比效果。动与静,畅通流动的空气,静止柔和的墙体,这是每一个参禅者都能感觉到的。无与有,看似空间中什么都没有,空空如也,其实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禅意,无中万般有,无就是有,空就是满,这其实也是一种意念和现实的对比。

(二)和谐。和谐包含谐调之意。它是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使各种室内物体的形、色、光、质等组合得到协调,成为一个非常和谐统一的整体。和谐还可分为环境及造型的和谐、材料质感的和谐、色调的和谐、风格样式的和谐等。在日本传统的居室空间中,意念和物质都达到了禅境中的高度和谐。

(三)呼应。在日本传统居室空间中,我认为设计师所要呈现的呼应绝非简简单单的物理审美上的呼应,而是一种物质和精神高度统一的深层次的审美呼应。

(四)独特。禅意空间中通常都非常简单,但细部设计却是颇费心机甚至是殚精竭虑的。在非常有限的空间里,细节的变化极其丰富而复杂。在这里,通过简单与复杂的对立统一,为人们在虚饰繁杂的都市生活中创造出一片自然的天地。在这里,简单与复杂的有机组合就是独特。

结语

时间逝过,重阅资料,老师教导,放下一切,重新拾起,此时我突然顿悟,原来的我只是看到了事物的表象和事物的反映而从来都没有去思考过其根源和其本质。现在在我看来任何好的设计都是有其特定的出发点的,都是有其特定的根源的,看似简单的设计往往其背后蕴藏着渊源长久的文化底蕴。我虽初略禅宗,但时常也会初感顿悟,思维在变,逻辑在变,本元不变。老师时常教导我们说,做设计时,,对资料的收集和研究很重要,要从中理解更深层次的内容。室内设计离不开缜密的逻辑思维,更离不开能让人感受到的设计手段,因为这是支撑整个设计的灵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回归本真,方能拈花一笑。

参考文献:

[1]山田无文.和颜爱语.黄山书社,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2011.

[2]铃木俊隆.禅的真义.海南出版社,2009.

[3]黄滢.禅意东方.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1.

[4]邱晓葵.建筑装饰材料.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日式空间设计范文5

前 言

室内设计可以被视为是安排建筑物内部的实质与非实质环境,以满足使用者在生活上、或工作上的基本需要,进而提使用者在心理及生理上的舒适程度,以加强生活品质或工作效率的一种综合创作过程。更扼要的,室内设计是一种以科学(理性)为机能基础,以艺术(感性)为形式表现,为了塑造一个物质与精神并重的室内环境,所取的一连串创造性活动。所以室内设计的机能,不仅是实质上的或物质上的,其时还有心理上的或心灵上的、象徵性的以及个人的主观的概念。

一、室内设计主要目标

1. 先决目标:改善室内环境的实质条件,以提高物质生活的水准。这是绝对的、客观的、理性的目标。

2. 终极目标:增进室内环境的精神品质,以发挥灵性生活的价值水准。这是相对的、主观的、感性的目标。

居家空间室内设计意象

室内设计空间意象的形成,往往是受到各式各样不同时代背景,不同地方特性(包括民情风俗、水土气候)的影响,透过人们的思想和智慧所逐渐呈现出来,或发展成熟的一种具体型式。

2.1 居家之空间构成

住宅居家室内空间是一个三度的立体空间,给予人们生命安全和居住舒适的生活范围,并有利于日常起居、工作休憩等生活活动。一般而言,住宅居家室内空间约可分为下列几种不同用途,和性质的独立空间单元:(1)进口处、(2)客厅、(3)餐厅、(4)厨房、(5)主人卧室、(6)孩童卧室、(7)盥洗室或厕所、(8)浴室、(9)走廊、(10)储藏室等。独立空间单元的用途和性质,以及私密性及空间领域之相互关,亦是现今住宅居家室内空间规划趋势。

2.2 不同居住着的室内设计意象

设计工作者或是消费者、居住者、使用者,对于一个居住的空间构思,往往有其多方面的考虑,各自有其理想的风格意象。例如:有些设计工作者或是消费者、居住者、使用者会将其社会关、甚至于其社会地位置于空间设计的构思中。例如以日式欧风作为设计基调,结合使用者的社会关、财经背景、习性偏好,创造一个宽敞的宴客空间,以符合他们的生活作息。然而年轻夫妻,往往以温馨的亲子关,做为家庭生活的中心。因此,客厅则具备有家人共享共聚,和兼具书房的功能;而整体居住的空间的设计,则以小孩为中心。

但对于从事流行时尚、或新闻时事相关的工作者而言,这些居住者、使用者偏好现代主义、追逐时尚、或流行的事物,喜爱利用许多活动式隔间,来创造空间的变化性,展现空间的多样性。这些居住者、使用者使用鲜艳的色彩,挥洒自己多采多姿的人生。以有限的金钱财力置居家环境,营造亲朋好友聚会的乐趣与享受,成为设计生活空间的基本要素。有些居住者、使用者会在生活空间中赋予融合传统线条,或者搭配使用古董器物、家俱,而显示出崭新的生活模式。在现代的生活空间中,加入古典文物的气息,这是一种现代人追古怀旧的情怀,也是一种较容易为多数现代人接受的折衷主义风格。

在全球化趋势浪潮之下,我国住宅的空间设计也呈现混合主义的设计模式,也就是将所谓的古典主义,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日本式、美国式、欧洲式等,融为一体,但却乱中有序,撷取其精华,发展出一套适合我国人的住宅的空间设计模式。

室内设计意象发展

回顾十九世纪末期,室内设计已然蓬勃发展;在二十世纪早期,更有多位历史性代表性人物,对于当代住宅空间的室内设计,产生巨大的影响。根据设计大师柯比意(Le Corbusier)的定义,室内空间像是一个被几何实体所包覆的中空立方体,有时候也会经由粉蜡笔的色、和凸出的雕刻形状而显得活泼起来。设计大师莱特(F.L. Wright)的作品,更是充分表现出工艺运动的极致;在二十世纪前十年所设计的一系列住宅,即是其工艺运动极致的具体呈现,代表著现代住宅设计的起始。设计大师密斯・凡德罗(Mies van der Rohe)最为人熟悉的名言“Less is more”,以及设计大师包浩斯(The Bauhaus)的工业设计表现方式,在现代住宅设计上更被奉为圭臬。

设计大师柯比意(Le Corbusier)的萨瓦别墅(Villa Savoye)是别墅设计的经典之作。但令人讶异的是,您会发现这样设计的别墅,并不是适含人类居住,反而像是适合供人参观的展览馆。这其中可能牵涉到他在设计上的概念,正如他所言:住宅是住人的机器,他所强调的是严密的功能性,是机械功能论,而非功能美学论。因此他的作品呈现出犹如机械般,具有多元化的功能,完全是表达他的设计哲理的。但是纯争的空间感,给人的感觉是冰冷无情毫无温馨可言。

而著名的设计大师莱特(F.L. Wright)的住宅设计,却有著完全不同的感受。

莱特是位美国本土的设计师,他认为住宅必需与生活是结合在一起的。每当生活有特殊需要的时候,他就予以拆除改建。所以住宅是世代交替、传承成长的。

莱特用了许多原木为材料,且运用有装饰性的设计,这样的设计都令人感觉到家的温馨,强调人对于家的认同感,这也正是莱特在住宅设计上传递出家庭温馨的情怀。

密斯・凡德罗(Mies van der Rohe)的住宅作品,会使人觉得大师级的设计的确有超凡独到之处,想要模仿是很困难的。因为密斯的住宅设计显得非常简化,透露著中国的意境,让人深深感受纯净、简洁、空灵的境界。

包浩斯(The Bauhaus)的美学原则在于简化物体的设计,使其在机能、材料与工业造程序上,不致于有一些不必要的元素,打乱了原本单纯的陈述方式。

综观几位设计大师的概念,柯比意的风格是纯净具功能性,将现代住宅称为居住的机器;莱特表现出家庭的温磬,对住宅和景观的浪漫整合;密斯则传递出简洁空灵的意境,对于中性、网状空间理性态度;包浩斯则是简单而优雅的设计方式,将建筑视为一个英雄式的表达方式。就住宅设计的领域中而言,这几位相当具有代表性的设计大师,给予我们相当大的示和激励。

总结

居家空间室内设计的意义不只是在于生活容纳需要,更是在于生活适切安排,以求达到人类生活的圆满,和身心的舒适。相同的一个个案,几种不同的设计型态、风格、局、动线,将影响整个人,甚至整个家庭生活起居。

作者简介:宋艳茹 1975年生 河北师范大学 硕士 从事室内外设计建筑装饰与装修 理论研究及教学工作十几年

参考文献

[1] 马永建著.后现代主义艺术20讲[M].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6

[2] 衣俊卿著.现代化与文化阻滞力[M]. 人民出版社, 2005

[3] 杨威著.中国传统日常生活世界的文化透视[M]. 人民出版社, 2005

[4] 衣俊卿著.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判[M]. 人民出版社, 2005

[5] 王小波著.思维的乐趣[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6] 吴焕加著.现代西方建筑的故事[M].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5

日式空间设计范文6

(一)万科精装修体系

1.标准化户型模块

万科建立了自己的标准化户型模块,作为整个万科全国范围的产品基准平台。

2.万科标准化的两个层面

一是标准化的操作模式,主要是技术标准和设计模块。

二是标准化的产品体系,主要包括四季花城类产品和城市花园类产品。

3.设计模块化概念

具体是指可以进行复制的单元,包括部品模块化、功能模块化、户型及组团模块化。

4.应用深度

(1)各地公用标准化图纸,提高集团决策效率。集团统一制定该系列产品统一的单体图、户型图、销售手册等。

(2)每年对各类产品体系进行图纸和标准升级,适应客户需求。

(3)针对不同的区域制定不同的版本。列入华南四季版、华东四季版、华中四季版等。

(二)天津万科C级标准应用分析

(1)户型应用分析

针对C级标准主要有天一魅力之城、金奥国际、假日润园、东海岸等,户型模块主要有1T2、1T3、1T4三种。

(2)装修应用分析

天津万科C级装修标准针对中低端项目,装饰上采用的是现代简约的设计风格,比较中性化、大众化、暖色调给人温馨的感觉,符合中低端人群的项目定位。样板间的家具配饰搭配上也是朝着这样的定位执行,温馨、温暖、生活化的感觉(见图1)。

(3)材料应用分析

材料部品采用集团战略采购的方式进行,各个项目采用相同的材料部品,加大了单个产品的采购量,从而可以有效的控制材料的价格,降低装饰成本。主要部品(90%)由甲方购买供货,次要部品(10%)采用甲方指定品牌型号施工方购买的方式进行,可以保证材料的质量。

(三)总结

万科C标的精装修标准是一套比较成熟的全装修标准,有以下几点优势:户型的模块化方便了项目的可复制性,节省了设计环节的流程;方案的简约、温馨适合大众的审美,重点突出了功能方面的完善,更适合工薪阶层家庭购买房子的心理。在整个项目的操作上,材料部品的战略集采可以大大降低材料的成本和控制价格,同时还能保证质量,但是这样全国性的集采方式是一般开发商很难做到的。

日本全装修案例

(一)日本全装修简介

户内空间结构呈现实用化、人性化、细分化、灵活化的特点,在空间布局上日本住宅的主要特点为:餐厨相连、餐起相通、卫浴空间分区设置、储藏空间灵活分布。

(1)餐厨相连、餐起相通

日本的饮食习惯清淡,烹饪以蒸煮、凉拌为主,很少作煎炒等油烟较重的菜肴,因此,其厨房多为开敞式与半开敞式,半开敞式的厨房通过窗与餐厅及餐桌相连,方便传递食品、物品,与客厅也很相近,这样的设置保证了使用上的相对独立,又可以使空间在视觉上连为一体,便于主妇在做饭的同时照顾到在起居室的家人和在阳台玩耍的儿童,实用的基础上体现了人性化的关怀(见图2)。

(2)卫浴空间分区设置

日本户内卫生间常按使用功能细分为洗浴、化妆、如厕三个各自的独立空间。一般的情况,日本的一户住宅内只设一套卫生间。如厕空间面积较小,常为1平方米左右,内部仅设一恭桶和一小型洗手池。有时,洗手池与恭桶的水箱合为一体,进一步节省了空间。洗脸间内设洗手盆与洗衣机,一面与浴室相连兼作浴室的更衣间,一面和厨房相近或穿通,成为家务室,使劳动流线近便。日本人重视洗浴,淋浴花洒和浴盆同在一个空间里但分开设置,形成独立湿区。日本人一般先淋浴后泡澡,洗浴时间很长,但因浴厕分开布置、减少了相互干扰。

(3)储藏空间灵活分布

日本的住宅面积虽小,但储藏空间丰富,且设置位置考虑周到、分类明确。日本住宅多采用框架结构,室内较少承重墙,而采用轻质的隔墙、推拉门与壁柜等储藏空间结合设置,灵活且能充分利用空间。

此外,储藏空间的设置位置充分考虑了日本人的生活习惯和就近储藏的原则,鞋帽、被褥、衣箱、杂物等都有相应的位置和专门的储藏空间,使得各房间取物方便又很容易保持整洁。

(4)小巧紧凑,高效空间的利用

目前,日本集合住宅由政府、“住宅公团”及开发商进行开发,多为租赁形式。除市中心的部分高层住宅外,以低层和多层为主,呈现低层高密度的特征。日本小户型集合住宅主要为大城市中的工薪阶层和青年家庭服务。此类住户的基本家庭结构为2―3口人的核心家庭模式,因此,三室户成为集合住宅的主流户型。户型每层均有40公分的架空层,用于埋设所有管道,随处都有接口。开发商仅提供住房框架,室内空间可任意组装搭配,洗手间、浴室、厨房的位置楼上楼下可以完全不同,可以随意重新设计房间的间隔(包括厨房和卫生间)。房间的格局可根据家庭成长的不同阶段做相应的改变。

(5)外表朴素,内在的人性关怀

在针对老人及残疾人的无障碍设计方面也做的非常的细心,门抽屉把手的形式,轮椅通过的宽度及适合开门的形式。浴缸的高度、包括厨房台面的形式都考虑了这部分人群使用的便利性。

(二)总结

日式空间设计范文7

关键词 赖特;米德韦花园;景观要素

美国现代建筑大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以其对有机建筑无与伦比的高超技艺为人们所铭记。赖特作为一位高产设计师,在他70年的职业生涯中,以非凡的设计理念培育出了丰硕的果实。他的作品大多是私人住宅,其建筑物的形式和材料都与 自然 浑然一体,而他为数不多的景观和场地设计同样具有创造性。他以丰富的想象力与无尽的创造力,使其设计作品总是与众不同[1]。

1米德韦花园设计来源

1913年8月,一批投资者委托赖特在科蒂奇·格罗夫大道和第60大街交叉点的西南角兴建一座集 音乐 花园、私人俱乐部和餐饮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米德韦花园(midway gardens)。赖特把这项任务看作是尝试新设计理念的机会。米德韦花园的风格很复杂,因为既要考虑建筑 历史 背景,还要考虑国际风格与本土民俗的协调,最后这些风格在设计中表现为纯几何形式的复杂装饰:复古材料、东方韵味以及赖特对于抽象 艺术 的个性表达。

2米德韦花园设计内容

2.1模数设计

1928年赖特在《规划的逻辑》中写道:“想用比例控制住所有建构部分的唯一方式是,选定1种在纸上可以形成构图的单位系统或单位线,且间距是预定的。”在米德韦花园的最终规划中,赖特用模数来决定设计中的最大尺度[2]。花园中所使用的单位尺度为4’6”的模数,正好为2个27”和3个18”,这个尺寸刚好是2个墙砖的大小。稍大的地方是4个模数(18’)、6个模数(27’)和8个模数(36’)。而花园基址是1个32×42个模数的矩形,即144’×189’。连拱廊的宽度是4个模数,它们的轴线是由观景楼产生,而观景楼的模数是由平台的模数平移1个单位得到的。连拱廊的开间为6个模数,和模数为4的平台相比,它们的韵律感不同。建筑的尺寸也是由模数决定的。观景楼的内部尺寸是8×8模数(即每边长度为36’),下沉花园的尺寸是6×8个模数,而冬日花园的尺寸是18×26个模数(即81’×117’)。在设计中,最重要的尺寸就是内墙的,内墙间距控制在119’3”,这同样也是外墙的尺度。赖特用模数作为设计尺度的基本单位,使得设计有秩序且系统化。

2.2三维布局

三维空间的布局是米德韦花园的另一大亮点。占场地面积2/3的夏日公园是米德韦花园的主体建筑之一。其中,台阶和坡道的设计使得景观视线产生连续变化。坐在上面可以看到远处的园林景观以及开放空间中的表演。赖特将夏日公园的开放空间设计成一个古罗马式的圆形剧场,表演的舞台和回音壁安排在主轴与冬日公园衔接的中点上,而偏离正中央的圆形广场则位于一个被抬高的台地上,其两侧是开放空间,并且有围墙围合起来。广场两边的回音壁是开放式的,这使得表演时在180°的范围内都有较好的视点,均可以获得较佳的视听觉效果。舞台和回音壁整体看来并不对称,且任意一边的拱廊、露台和圆形广场由上至下像3层大台阶。冬日公园约占场地面积的1/3,其地形变化正好营造了5个不同高度的空间场所,可满足各种活动的需求。公园的餐厅有窗墙,且敞开的大门分隔出若干块就餐区域,一层层地延伸到最下面的圆形剧场、楼梯、连拱廊的阳台、屋顶花园等处。米德韦花园这种复杂的景观元素组合反映出文艺复兴前期公众空间的流行设计手法,这与赖特在游历欧洲中世纪小镇时看到的较相似。小镇里不同的建筑围合在一起,中央形成公共开放空间。这种布局便于临近的建筑取得功能上的联系,而中央空间与其周边环境的相互关联可取得有效的审美效果和环境效应。为了弱化室内外的空间差别,强调其流通性,赖特将墙体分割小,使得各个独立空间可以联系起来。赖特常将这种设计用于私人住宅中,而在米德韦花园中的使用则让其空间组织显得独一无二。建筑的内部空间通过阳台、窗间墙体和窗户大小来界定。在花园最低的水平面上,建筑房间远远超出了主体空间的边界。赖特也把这种空间扩张的概念用在了俱乐部和酒吧房间的设计上。因此,冬日花园的结构错综复杂,阳台、立柱和门窗的布局都不尽相同。以其空间连接为例,1个架子在狭窄的纵向天窗下面伸入房间,而架子下方的空间向外敞开,仿佛要从主体空间中向外渗透。

2.3屋顶风格

赖特将花园中建筑屋顶设计成2种风格:冬日花园、观景楼是平屋顶,而体量较小的尖顶装饰物和乐池上的薄壳屋顶除外;小卖部、连拱廊、 音乐 厅侧房、小酒店和俱乐部是斜面屋顶。从科蒂奇·格罗夫大道方向看,花园基本都是平屋顶的;而从第60大街上看,似乎全是斜面屋顶;而在花园里看,则二者都有。2种屋顶形式的组合,为赖特的一些奇思妙想提供了实现的机会。花园里的2个小卖部成了冬日花园的扩建部分,它们紧挨着从建筑物窗扉延伸出来的台阶,成了设计水平线的延续。其斜面屋顶延伸到超出连拱廊的位置,从而建立和冬日花园与连拱廊之间的协调关系。赖特利用宽阔的开放空间和小巧舒适的角落空间把公共场所和私密场所结合起来。同时结合2种屋顶形式,即建筑的主体是平屋顶,尺度较低的连拱廊和小卖部是斜面屋顶。这种组合也许暗示了赖特认为花园的2种空间和2种屋顶形式之间有某种关联性。如柱子、屋顶和悬臂等个体要素,可以在赖特早期或者同时期的项目中能够见到类似的状况。这些设计要素似乎成为赖特作品里的设计原则,但米德韦花园比赖特其他作品更加复杂多变。比如只有接近南面的科蒂奇·格罗夫大道入口时才能看到不对称窗间墙的桩、阳台和悬挂装饰。每个元素的运用都出于必要目的,赖特用杂乱与秩序的混合结构证明了完全不同的形式、装饰和材料是可以调和使用的。

2.4硬质景观与植物景观设计

米德韦花园的硬质景观大多出于功能需要,而植物景观则是界定空间的一种要素[4]。许多成行排列的盆栽界定了圆形剧场的内部空间和四周台阶的形态。拱廊、墙壁、阳台、楼梯以及屋顶花园的盆栽作用相同。盆栽植物的高度经过仔细测算,不会阻挡人的视线,使人能看到圆形剧场。这种高度也具有隐蔽性,能挡住低处的视线。拱廊的围墙高度、矮墙上成排的石瓮和其中的植物也经过精心考虑,石瓮成为景观前景,背景则是圆形剧场或者华盛顿公园的环境。悬挂在浓荫掩映的入口处的盆栽不仅起到了限定、分割空间的作用,也使人获得特殊的视觉感受和心里感受。硬质景观和种植景观构成一个整体,成为米德韦花园主要组成部分。建筑中那些无生命的装饰元素 —— 尖顶、雕塑、结构和纹理,都被赖特有目的地运用于设计中,而各种各样的装饰植物的点缀准确地反映出赖特设计的韵律效果,弥补了硬质景观和建筑装饰所不能清晰表达的结构与纹理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戏剧性的体验和感受。

门庭若市成为开业后的米德韦花园最本质的装饰要素。然而,1914年6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到米德韦花园参观游玩的人数锐减,以致其 经济 收入无法填补公园管理的费用。1916年,花园破产。同年,一家酿酒厂将其收购。1929年,整个米德韦花园被夷为平地。

日式空间设计范文8

【摘 要】城市居住空间优化设计的最终本质是有效解决人类居住的问题,优化人们居住环境,提高人们居住质量,文章对居住空间的文化符号设计、绿色设计和可持续设计等主流方向进行深入探讨,结合国内外实际居住空间设计案例,提出了多元方向是居住空间创新设计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多元方向;居住空间;空间设计

随着城市环境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的居住空间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城市居住环境来说,人们已经从单一的满足居住需求逐渐上升到追求理想的居住空间环境,从物质需求层面发展到精神文化层面的追求。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使得居住环境和条件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城市中不同的社会公众对居住环境的需求也有所不同,时代的进步改变了人们传统生活方式,使得人们不得不重新设计居住空间,由此导致了居住空间设计面临了很多难以解决的现实问题,包括居住空间缺乏创新设计理念;难以准确把握地域文脉;过度设计带来的审美疲劳;实际建造与空间设计不匹配等,这些问题进一步引发了多元方向居住空间的创新发展思考。

一、文化符号居住空间设计

在现代社会环境下,消费文化是多元方向居住空间创新设计的重点研究方向,文化不但能够转换为物质消费,满足人们对文化消费的欲望。人们通常会利用文化符号消费来突出个人身份与地位,而居住空间的设计人员则是文化符号的实际操纵者。

居住空间符号处于现代社会消费文化层面表现得异彩纷呈。居住空间的设计要充分把握消费文化,突出其物质和非物质因素。消费文化的物质因素指的是文化构建方式及其载体;非物质因素则体现了居住空间设计的多种文化意向。对于消费文化的意向来说,主要是由消费者本身思想情感的切实体验,以符号的形式保证居住空间意识传达与接收相互统一。在这种文化符号的转换过程中,其表达意向更具深层文化内涵。

在香港城市居住空间设计中,嘉荟轩住宅社区中的一套住宅设计提出了“甘露”的主题点,由“甘露”二字的表面意义理解,自然而然联想到干净、清澈、透明的意向。为了有效说明空间设计师将创意点转化成为深层的设计语言,下面以“甘露”的卧室作为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住宅卧室与卫生间以玻璃墙隔离开来,卧室中与床相反的墙面采用镜面装饰,玻璃墙和镜面墙都用植物图案的连续纹样进行装饰,进而形成了图与底的构建关系。由于玻璃墙的透明性较好,人们在卧室时可以透过玻璃墙直接看到卫生间,镜面墙由于具有较强的反射性,可以将对面墙的装饰物直接反射,但是,玻璃墙的透明性和镜面墙的反射性都在植物图案的作用下被相应消弱,卧室空间的视觉感更加层次分明,植物图案是第一个层次,人们肉眼看到的透明物和反射物都处于第二层次,当两个层次共同作用于人眼视觉时,人们可以切身感受到如甘露般的干净、清澈、透明的空间品质。由此可见,空间设计师将抽象的文化符号创造成深刻的意向,最终转换成丰富的空间符号,在居住空间设计方面仍然处于领先位置。

二、绿色居住空间设计

现代社会在发展建设进程中,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不断开发,进一步导致了资源短缺的问题。同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活动,也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自然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们面临着生存危机的挑战。因此,绿色设计理念在居住空间设计中应运而生,居住空间的绿色设计指的是尽量降低自然生态环境负担,减少污染材料的使用,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工艺手段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目前,绿色居住空间设计的探索发展从未停止,在空间设计语言方面,“现代穴居”注重的是原材料的美感,包括墙面和地面的肌理美感,木质楼梯材料的纹理美等,同时,“现代穴居”的采光设计业充分体现了绿色设计理念,住宅一层利用大面面积进行采光,二楼入口上端开设矩形窗口进行采光,三层顶尖部分可以采用天井式采光模式。绿色居住空间设计要求人们更加关注自然生态环境,通过以上实际案例可以看出,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设计也是居住空间创新设计的组成部分。

三、可持续居住空间设计

居住空间的可持续设计指的是在不影响正常生活条件基础上,适当改变日常生活的设计方式。在实际居住空间设计中,可持续设计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历史建筑物的修复,使其重新焕发勃勃生机,凸显历史建筑的内涵价值;二是对于居住空间设计技术来说,将多专业建筑模型技术进行整合,应用于居住空间设计中。

由此,对城市老旧建筑的改造和修葺,充分发挥老旧建筑的作用,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现实意义。一般情况下,老旧建筑都拥有城市地理位置的优势,可以充分反映某一时期城市文化特征,但在开发利用方面却存在着相当多的不利因素。例如,老旧建筑结构落后、资源消耗严重,此时,可持续居住空间的设计为实践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可持续居住空间设计主要有两方面特征,一是注重居住空间设计过程中的协同工作模式,二是体现多专业交互的工作方式。可见,可持续居住空间设计正不断走向信息化发展之路。例如,利用Autodesk Revit平台可以实现三维模式的空间设计,在相同的建筑信息模型上完成整合设计,防止不同专业在整合设计中出现矛盾,有效降低设计成本,切实缩短设计周期。由此可见,可持续居住空间的设计为研究人员提供了科学化、直观化、流程化的平台。

四、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居住空间创新设计发展方向的深入探讨,得出了以下结论,多元方向体现了居住空间创新设计的明显特征,居住空间的创新设计不仅体现在设计风格和设计形式方面,而是要更多注重人类现实生活环境,以及多元文化对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运用和谐自然生态环境的理念与建造技术充分结合,真正提高人们居住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高路,陶大勇.现想居住空间之中式住宅小区设计解读[J].山西建筑,2013,02:19-21.

[2] 陈菲菲.浅谈居住空间设计中的虚耗现象[J].大众文艺, 2013,03:98.

日式空间设计范文9

【关键词】中国现代服装设计教育;设计思维;中西差异;启示

”随着山本耀司、川久保玲、三宅一生等日本本土设计师凭借他们各自对服装独到的哲学理念征服了西方时尚界,凝聚东方哲学思想的艺术理念开始在国际上受到关注。

一、源自东方的空间感受

空间是艺术探讨永恒的主题,通过分析艺术作品空间的表现方式,人们可以解读出艺术家对外界事物的感知方式。基于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东西方艺术对空间的感知和再现方法存在着本质区别。“物派”艺术关注的是存在于物体中的空间,日本美术批评家千叶成夫用陆地与航行在海上的船只的关系来说明“物派”的思想。在这里,陆地与海洋是相互依存的,陆地与陆地的关系是借助海洋向无限扩展延伸而连接起来的。在西方观念中,人们要创造出具有独立空间的存在物,而在东方文化语境中,自然空间是原本就在那里的东西,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在原本就存在的空间里存在着包括人们自身在内的一切。用韩国物派艺术家李禹焕的观点来说就是,“所有的东西在太初都已经实现了,世界就是这样向我们开放着,我们还能到哪里去呢?”

二、物派艺术的空间观

(一)物派艺术概述

物派是日本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的一个重要艺术现象。物派的作品风格特征是以大量使用未经加工的木、石、土等自然材料,将制作程度降到最低的限度,在遵从重力法则及其他自然法则的前提下,对普遍存在物进行组合。物派注重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普遍的物在特定空间中的特殊存在,并将空间以及由此产生的“场”的变化作为作品因素之一加以考虑,消解概念的物的存在,从而揭示世界的本来面貌。

(二)神秘的空白—“间”

“间”字在日文的发音为“MA”,日语《岩波古语辞典》中将其解释为“连续的物与物之间当然存在的间隔,由此产生休止的观念”。“间”包含了主客观两方面的知觉范围,大致与汉语“之间”的意义相近,意味着“时间的休止”和“空间的空白”。因此,“间”也具有时间与空间两方面的意义。“间”中包含着事物之间的间隔、停顿与虚空。日本的枯山水中用白沙与石块营造空白与距离,以高度象征的手法营造了一个精神空间,如绘画中的留白,诗歌中的休止等。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空白以“间”的观念来理解,是指一种状态或“机前”—空白处必须予人以期待,即事件或现象发生的可能性。“间”的关键在于不可分离的空间,强调相互对应的两方面或两种力量间的关系,并通过“间”的作用进一步强化双方的力量。赋予虚无的空间以某种意味,是日本人特有的思考方式,是体验感与传统审美价值观结合后形成的。“间”就像一条长河流淌在日本人的生活中,其影响力不言而喻。

(三)物派艺术中的“间”

物派艺术家菅木志雄认为,物体在与其他物体产生相互关系的状态下存在。他的作品注重表现物与物之间的存在关系,通过揭示这种关系来揭示人在世界中的位置和存在方式。他的作品《无限状况》由方木块与窗台相互依存构成,观者会看到美术馆的室内空间与外面的空间连接在了一起,形成一体的景象。原本封闭的空间,在这件作品里与外面空间连接起来,观众的视线以及周围的空气似乎由内(作品)集中转向到外(外部空间),并向周围扩散开来。在这里,木块作为“间”的中介位置融化在周围开放的“气场空间”中,并引导观众去观看、感受这个“气场空间”的整体氛围。木块的位置暗示了处于自然空间中的人是无法脱离自然的存在。由此可看出,物派展示的是一个缝隙般的“气场空间”,使人与自然空间之间的“间”以及“气场空间”成为可视、可感的东西。另一位日本艺术家榎仓康二的作品《壁》,是在两棵树之间用混凝土筑起了一面墙,处于两树之间的墙使观众更注意周围特殊的空间分割与自己的关系,并通过周围的空间关系来强化自己的存在。榎仓康二通过观众身体的介入来探索自身与外界空间的关系。

三、物派空间观中的服装设计表现

自江户时代起,日本产生了许多新的审美价值观,如通(高超的鉴赏能力)、粹(风流倜傥)、伊达(侠义气概)、洒落(时髦)等。后来,审美开始关注物与物之间的空隙:屋顶使用宅瓦的话,房子面向街道那一侧的格栅就要选用大的;如果和服的腰带较宽,则只需加上一个装饰性的半领来达到平衡……几乎所有设计都开始关注起处于中间位置的“空隙”和空间。

(一)对主体的“空置”—三宅一生

1993年,三宅一生创造了PLEATPLEASE系列。该系列是三宅一生对布料进行独特的工艺处理,使之成为不会消失的褶皱形态。这个系列最大的特点是带褶皱的布料可以随着人体任意造型,予人体以极大的变化空间。从设计的角度来说,三宅一生并没有把人体放在设计的主要位置,而是把精力投入到怎样处理布料上。因此,这个系列可以使人看到“人体的抽离”,进一步发散,即人性的抽离,使其具有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抽象美。三宅一生对“空”的理解是“使其消失”。在作品132.5折纸系列中,他通过复杂精密的逻辑结构和对布料的钻研精神实现了通过折叠使服装的内部空间消失。在A-POC系列中,三宅一生借用现代科技使传统制作过程消失,用新型的技术制造出服装和家居系列产品。BAOBAO系列是一款可折叠的、由反光材料构成的、具有菱格纹结构的手提袋,他再次将载物功能空置,把目光从袋子本身转移到了都市周围的景象,使用反光材料使手提袋周围的环境投射到袋子上。这个系列的作品使三宅一生不仅瓦解了作品的内部空间,同时还实现了其对外部空间的映射。三宅一生将主体和核心部位的“空置”,正是日本传统文化的重要特质。这种“空”的方式,使设计整体的结构充满了神秘的力量。同时,主体的“空置”的存在必须依赖于周围的“边际”的存在,三宅一生依靠布料或反光材料划定作品所要展现的“空间气场”,再利用这一气场引导人们去感知周围边际的存在。这里衣服或者手袋连接了人与周围的环境,当人们穿上衣服、提着手袋时就与周围的空间建立起了一个整体的关系。

(二)细节中的时空意境—山本耀司

根据德国美学家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的美学观点,服装是否具有艺术性,主要看是否能成为精神、心灵的表现形式。山本耀司注重对衣领、衣扣、衣袖、衣兜等处的设计,人们可以从这些细节中感受到设计师对时间与空间的意境体验。山本耀司的设计喜欢使用整块布料,以肩膀为基点自颈部最下方起自然下垂。如何达到颈部和下垂的布料间的和谐,则是山本耀司的兴趣所在。他较为注重在领口处营造一种流动感,有时松垮,有时收紧,山本耀司希望衣领的感觉可以根据穿衣者当时的心境自由变换。衣袖应根据肩部与臂的结构设计,在空间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山本耀司认为设计中要将肩斜、袖口和袖山(衣袖最上部的折叠线)这三处同时考虑到。添加衣袖的方法是决定款式的关键因素。衣袖的构思需要在最初的设计阶段开始,因为在身体的所有部位中,肩膀是支撑衣服的关键部分,所以袖子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肩斜的角度决定着衣服所有的功能性。服装的细节决定着服装最终的形态,山本耀司在处于流动状态的细节中把握着服装与人体微妙的内部空间,在细节的处理上实现了服装与身体之间的承上启下的联接、布料的紧绷与松弛的平衡。不仅如此,山本耀司还特别注重人穿上衣服时的感受与状态,因此,他对细节的处理是对状态、关系和空间的探索。

(三)内外空间的翻转—川久保玲

川久保玲的设计建立在东方以及现代服饰审美理念的基础上,一直在寻求个性的解放,形式上不再一味地追求夸张的立体层次所带来的外观效果,而是注重穿衣服的主体—人的外在和内在精神。与其他的设计师不同,川久保玲常常把身体放在衣服之外,例如在CommedesGarcons1995年春夏系列中,像围裙一样挂在身体前面的西装外套,以及将“反穿”带入的服装设计。从反过来穿的衣服到跑到身体之外的衣服,川久保玲一直在探索服装与身体之间的内外、表里关系。日本哲学家鹫田清一认为,身体作为人存在的一部分的同时,也是一个外部的对象。衣服虽然接触人的身体表面,但也可以说它是处在外部的。如果把衣服的表面看作是人的外部,衣服和皮肤之间的空隙就是内部;如果把皮肤看作是人的外部,平常被看作衣服的里面,同皮肤接触的部分就变成了外部。如此说来,反穿的衣服则是身体跑到了衣服的外部,也就是说把身体放在了向着内部的衣服的表面之上。本来应该在内部的东西来到了外部,而本来的表面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里面,服装与身体的空间关系不停地被改变着。川久保玲通过解构服装,创造断裂、分割、破旧的布料形态,翻转了表里内外,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身体内部与外部空间关系的探索。

在物派艺术的空间观念中,山本耀司、川久保玲、三宅一生等日本服装设计师都开始关注起处于中间位置的“空隙”与空间。三宅一生通过将主体“空置”,使作品散发出更神秘的力量;山本耀司在服装的细节中把握微妙的内部空间;川久保玲更是大胆地翻转了内外空间。他们的设计使人们可以感受到源自东方的、对于空间的独特情感,在“空隙”中追求人与物、衣与体、心理与精神的自在与圆融。

作者:王思佳 单位:武汉纺织大学

参考文献:

[1]潘力.间—日本艺术中独特的时空观—访日本当代建筑大师矶崎新[J].美术观察,2009(1).

[2]千叶成夫.日本美术尚未生成[M].范钟鸣,译.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

[3]鹫田清一.古怪的身体:时尚是什么[M].吴俊伸,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5.

日式空间设计范文10

针对日光温室设备简陋,环境调控与抗冻防病能力较弱,土地利用率与劳动生产率低的问题,在甘肃省蔬菜产业科技攻关项目支持下,研究与建造了9 座太阳能双效温室,现予以初报,供批评指正。

太阳能双效温室设计方案

设计目标

总体要求

一是将太阳能利用由单纯被动式方式,提升为主动与被动相结合方式,最大化收集与蓄存太阳光热,满足低温连阴时供热。

二是温室既要有增温防冻的功效,又要有控湿防病的功效,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及抑制病害,促进产品产量与质量的提高。

三是既保持冬季生产的优势,又提高温暖季增产增收能力。

四是优化温室建设性价比,改变由农民建造日光温室为工厂化制造和现场组装,同时,提升温室装备的现代化技术水平,增强温室环境的调控功能,减轻温室运营者的劳动强度。

性能指标

太阳能双效温室与现有第二代日光温室相比,土地利用率提高30%,太阳光热利用率提高40%,保温能力提高5 ℃,室内最低气温维持在12 ℃,自动调控室内空气温湿度在适宜范围,具有良好的建设性价比。第二代日光温室改造提升的太阳能双效温室每667 m2投入2~3 万元,工厂化制造的太阳能双效温室每667 m2建造成本12~15 万元。温室主体和设备的使用寿命达到15 年以上。

设计方法与技术路线

设计方法与技术路线见图1。

太阳能双效温室主体结构设计

现有第二代日光温室改造提升为太阳能双效温室

在现有第二代日光温室结构、材料基本不变的条件下,室内安装太阳能双效热泵系统;将墙体内面改为蜂窝状,提高墙体蓄放热能力。降雨、连阴天多的地方取消日光温室后屋面,使采光屋面的顶部直接搭放在后墙头,增强日光透射率,在后墙3 m高度安装支架,用于铺设水袋式太阳能集热器。

工厂化制造组装的太阳能双效温室

工厂化制造与组装的温室取消了日光温室原有的墙体与后屋面,采用了全钢架结构,温室分为内保温组装式和外保温组装式二种基本结构分类。外保温组装式太阳能双效温室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墙体为双PC板20 cm夹层结构,冬季填充轻质高效保温材料提高保温性能,暖季抽出保温材料提高日光照度;第二,装备了太阳能集热系统和太阳能双效热泵机组;第三,温室具有较高的现代化水平。如图2。

太阳能热泵双效系统设计

该系统由太阳能集热器、热泵机组、蓄热池及自控装置等组成,以水为热媒。集热器把温暖季节及冬季晴天的太阳能收集转化为热能蓄存在温室,冬春低温连阴时向温室空间供热。当蓄热池不能连续供热,启动热泵把蓄热池中的低品位热量提升为高品位热量,向空间供热;同时,热泵还可将空气中的水蒸气及富余热量转为热水送入蓄热池,实现自动调控空气温度、湿度。主要设计内容如下:

太阳能集热器设计

为了经济实用,设计了既能集热又能散热的水幕式太阳能集热器与水袋式太阳能集热器。早上启动集热器,开始集热并蓄热,当室内气温低到设定值时由集热转为放热,当蓄热水池水温低于空气温度时,系统自动停止运转。

水幕式太阳能集放热器经过3 次试制定型为长2.5 m、高1.8 m、面积4.5 m2、厚度45 mm的模块化结构,由透明PC板、黑色PC板、挤塑保温板、PC龙骨组成。每667 m2太阳能双效温室安装28 个模块,集热总面积126 m2。循环水泵驱动功率0.75 kW。

水袋式集热放器是闷晒式水袋,采用黑色或蓝色筒状塑料薄膜制成,水平宽度1 m左右,长度比温室长度少1~2 m,水层厚度5 cm左右。水泵驱动功率为0.5 kW,水袋的水流速0.5 m/s。在11:00~15:00,气温-1~-9 ℃范围,水袋的静态水温达到47 ℃;当水池水温7 ℃,水袋的动态水温达到17 ℃。

就甘肃省环境条件而言,每667 m2太阳能双效温室中配置水幕式与水袋式两种集热器的总集热面积为160 m2。水幕式和水袋式太阳能集热器换热水流量3000 kg/h、流速0.1 m/s。温室外平均光照度80 kLx,温室内平均光照度50 kLx,平均集热时间6.5 h,蓄热水池27 吨蓄热水的平均温升7 ℃,日集热量达到792 MJ。

地下蓄热水池设计

蓄热水池容量是按太阳能双效温室抵御7 天以上低温连阴天,维持12 ℃室温所需要的热量配置。设计蓄热水池容量为30 吨/667m2。蓄热水池为地下建造,采用钢板焊接安装式、塑料板焊接安装式和钢筋砼现浇式,采取500 MJ厚三七灰土夯实保温和基础加固。蓄热水池与太阳能集热器、热泵的双效系统联合作业,设计日提升水温20 ℃,蓄放热温差40 ℃,蓄热总量5000 MJ,完全供热时间100 h。

太阳能双效热泵机组设计

热泵是国际公认的高效节能环保设备。太阳能双效热泵具有被动式与主动式太阳能双效特性,空气源热能与水源热能重复利用双效特性,调温与调湿双效特性。如图3。

热泵机组采用R410A冷媒。我们采用了自主创新并获中国发明专利的“套管反馈式液压外平衡通道和隧道射流流口双向双通道热力膨胀阀”(以下简称双向膨胀阀),蒸发温度范围-40~+60 ℃,过冷度与过热度同步调节,反应时间小于3 s,压力与温度的波折度小于5%,压力、流量、时间调节曲线圆滑、无突变,高质量调节。根据提取河水制热实验,河水流量约0.5 m3/s,河水水温2 ℃,外界气温-7 ℃,采用该热泵风机出风温度21 ℃,温室室温达到12 ℃。

太阳能热泵双效机组主要由空气换热器、仪器仪表、主机室组成,全部集成于立式机柜内。主机室则由压缩机、水换热器、双向热力膨胀阀等组成。太阳能热泵双效机组使用R410A冷媒往复式压缩机,采用分离式温差控制仪,空气换热器采用大风量管板式结构,水换热器采用不锈钢钎焊板式换热器,机体采用冷轧板烤漆防水、防腐制造。依据甘肃省地理、气象、种植三项主要条件,在保持温室适宜温度条件下的温差20~30 ℃范围内,每667 m2温室供热量50~100 MJ之间;因此,热泵机组定制规格为换热量72 MJh/台(MJh为兆焦时,以下同)。

① 设计基础资料 太阳能热泵双效机组按甘肃省环境设计的基础资料为:甘肃省位于北纬32°31′~42°57′、东经92°13′~108°46′之间,全省居人区域的海拔高度在1000~3800 m,年平均气温0~14 ℃,降雨量130~800 mm,年日照时数1700~3300 h,年太阳辐射强度5000~6500 MJ。

② 空气换热器配置 空气换热器用于温室内空间换热和供热。

备注:tm表示对数温差,Kc表示换热系数,Qh表示热泵空气冷凝器热交换的热量密度,Ar表示空气换热器的换热面积,Gf表示风机换热器单位时间换热流量。

③ 水换热器配置 水换热器用于空间与水之间的热转换。

备注:tm表示对数温差,Kc表示换热系数,Qh表示热泵空气冷凝器热交换的热量密度,As表示水换热器的换热面积,Gs表示水换热器单位时间换热流量。

④ 压缩机配置 温室在低温条件下需要保暖的启动温度设为12 ℃,热泵在温室高温条件下换热的启动温度设为25 ℃。

备注:h1~h4分别表示R410A冷媒的蒸发热焓、压缩热焓、冷凝热焓、节流热焓。

太阳能双效温室建造与测试

永昌试验温室

永昌县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年平均气温5.3 ℃,极端最低气温-28.3 ℃,年日照2880 h,年日照率66%,年降水量210 mm。永昌试验基地位于金昌市永昌县城西4 km,海拨2008 m。

这是第一座太阳能双效温室,为外保温组装式的太阳能双效温室,跨度7.4 m,长62 m,脊高4.2 m,空间1960 m3,全钢架结构,PC板夹层式墙体。建造冷轧板焊接蓄热水池2 座,分别为高温水箱和低温水箱,尺寸与容积均为2.5 m×2.5 m×2.5 m和15 m3。测试时高温水箱存水11 吨,低温水箱存水10 吨。

温室装备了太阳能热泵双效系统1 套。配置3 种类型的太阳能集热器,即:面积58 m2整体型水幕式太阳能集放器,面积57 m2水袋式太阳能集放热器,面积10.44 m2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配置日本三菱R410A热媒涡旋式高温型压缩机1 台,风量4000 m3/h、换热面积36 m2空气换热器1 台,流量3500 kg/h钛管式水换热器1 台。

温室于2012年2月建成,因电压低,热泵机组不能运行。3月24~25日对3 种太阳能集热设备进行集热效果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水幕式与水袋式太阳能集热器集热效果优于真空管式太阳能集热器。

在平凉建造了一座代表陇东生态类型的太阳能双效温室(图4)。该地海拨1120 m。平凉年平均气温10.8 ℃,年日照2380 h。温室跨度7.5 m,长50 m,脊高4.2 m,空间1280 m3。温室提高了后墙,将前屋面延长到后墙顶端,增加光热。在后墙3 m高设置水袋式太阳能集热器支架,水袋有效面积40 m2。温室其他结构不变。

平凉试验温室装备20 MJh太阳能热泵双效系统1套,装备美国康泰R410A冷媒高温型往复式压缩机1台,3400 m3/h轴流式风机1台、28 m2管板式空气换热器1台,2000 kg/h钛管式水换热器1 台。建设现浇钢筋砼地下蓄热水池1 座,有效容积15 m3。

3月22~23日测试。水池存水27.5 吨,气温4~16 ℃,上午多云间晴、下午晴间少云,室温8.3~34.2 ℃,对照温室的室温6.1~31.8 ℃。热泵运行8 h,冷凝温度57~73 ℃,水池水温上升3 ℃,计算得热量345.7 MJ。平均电压350 V,计算电耗29.1 kWh。计算换热效率为345.7MJ÷(3.6 MJh×29.1 kWh)=330%。

榆中试验温室

榆中试验温室建造了外保温组装式太阳能双效温室(图5),建设地点位于甘肃中部兰州市榆中县城郊,海拔1850 m,年无霜期180 天,年平均气温6.8 ℃,冬季极端最低气温-19.7 ℃,年日照时数2600 h,年太阳辐照量5600 MJ。

该温室长66 m、跨度10 m,面积660 m2,空间2290m3。结构为特型槽钢棚架,PC板夹层式墙体,夹层厚度20 cm。夹层中间充填专制的高效环保保温蓄热材料。

保暖负荷

以气温-19.7 ℃、维持室温12 ℃为条件,保暖热负荷为95.3 MJh。根据当地极端低气温和连阴天等气候特征,设计保暖运行的累计时间为36 h,蓄热水池的蓄放热温差为40 ℃,总蓄热量4000 MJ。

主要配置

① 地下蓄热水池 镀锌钢板焊制,容水量25吨,埋深3 m。

② 太阳能热泵双效机组 配置2台机组分别安装在温室东西两端。总换热量150 MJ/h,总换气量26,000 m3/h,总输入功率9.36 kW。

③ 太阳能集热器 配置水幕式太阳能集热面积80 m2,驱动功率0.75 kW。水袋式太阳能集热面积55 m2,驱动功率0.5 kW。

换热效率测试

榆中试验温室的太阳能双效温室,测试的太阳能热泵双效机组,在温室高温、高湿条件下的运行情况:地下蓄热水池存水17 吨,热泵给水池蓄热的启动室温27.2 ℃,相对湿度87%,热泵装机功率7350 W;蓄热水池的水温上升1 ℃所用的时间为45 min;此时,室温降至24.7 ℃,相对湿度降至71%,蓄热水池的蓄热量Qr=4.19G(tq-tn)=71 MJ,式中,4.19表示水的比热容,单位kJ/(kg.K);G表示蓄热水量;(tq-tn)表示蓄热水蓄热前后的温差,即:温差为1 ℃。平均电压370 V、总电流13 A,电度表显示功耗5.6 kWh。使用蓄热量与功耗计算,太阳能热泵双效系统换热效率为352.2%。

皋兰试验温室

兰州市皋兰县水阜乡长川村建造了第二代日光温室改进的太阳能双效温室2 座。如图6。这里海拔1614 m,年平均气温7.2 ℃,极端最低-25.4 ℃,年平均日照时数2768 h,年平均降水266 mm,秋季干爽,冬季干冷。温室跨度8 m、长80 m,脊高4.5 m,空间2292 m3,温室地面下沉0.4 m,砖包土墙钢架结构。温室主体结构村料仍属第二代日光温室。室内配置水幕式太阳能集放器、地下蓄热水池、双效热泵机组及自动控制装置等。水幕式太阳能集放热器为模块式结构,垂直安装在温室后墙前,安装面积140 m2,共用28 个模块,供回水管采用DN40钢丝软管连接。蓄水池有效容积36 m2,总埋深3.45 m,池顶距地面1.4 m,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池壁采用防水砂浆五皮防水处理。共配置3 台双效热泵机组,分别安装在东、西山墙位置。每台机组配置1 台5HP涡旋式高温型压缩机,设计单位面积装机功率为8 W/m2,因此,装机总功率 11.03 kW,总排气量42.66 m3/h,总换气量39000 m3/h;总换热水量10 t/h。该二座温室将于2012年11月中旬峻工。

天水试验温室

天水试验现场是工厂化制造的内保温组装式太阳能双效温室。如图7。地处海拨为1230 m;年平均气温11 ℃,冬季极端最低气温-17.4 ℃;年降水量600 mm;年日照时数2520 h。天水试验现场是农业企业,共建4 座温室,其中2 座单栋、2 座连栋。单栋温室东西长60 m,南北宽11 m,建设面积660 m2;连栋温室为十连栋,每座东西宽48 m,南北长84 m,建设面积4032 m2;总建设面积约0.94 公顷。

太阳能集热器的配置:单栋温室只配水袋式,放置在温室南北两边,长度为温室东西长度(60 m),宽度为1 m,水层厚度50 mm,水袋四周用120砖砌围埂,底部土壤夯实后用两层塑料泡沫包装软膜隔热保温。连栋温室北、西、南三面墙边设水幕式太阳能集热器,东面设水袋式太阳能集热器。水袋式设置方法与单栋温相同。水幕式为单元整体型,每单元高2 m、厚0.45 m、长20 m,共配置16 个单元,有效总集热面积576 m2。在2号连栋温室修建总水站,建了6 个钢筋混凝土现浇水池,总容水量120 m3。水站集蓄水、蓄热、灌溉为一体。同时,又将该试验农场东边一条小河的河水引入温室,通过太阳能双效热泵机组转换河水中潜热热能,用于温室保暖。

太阳能热泵双效机组配置:共配置11 台太阳能双效热泵机组,总换热量500 MJh,总换气量143 K・m3/h,总循环水量55 t/h,含太阳能换热循环水泵、热泵机组循环水泵、河水提水水泵、灌溉用水泵,以及热泵机组在内,总装机功率57 kW。

天水试验现场已于2012年10月开始育苗和栽培。

天水试验现场的测试:2012年10月28日,实测气温3~24 ℃,北风1~3级,晴间多云;室外平均日照900 kLx,室内平均日照700 kLx;四台热泵机组同时加热地下蓄热水池的 20 吨水,机组总装机功率14.7 kW,水泵功率1.5 kW;运行6.5 h水温由10 ℃提升至27 ℃,机组与水泵总耗电 110.6 kWh;不考虑地下水池散热之影响,17 ℃温升共获得热量 394.4 kWh,耗电110.6 kWh的换热效率为 356%。平均每吨水、每提升1 ℃耗电0.05 kWh。

讨论

日式空间设计范文11

什么是豪宅?似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但仔细想想又都很模糊。在禧瑞都室内设计师王大君看来,纯粹与干净才是现代豪宅最缺乏的元素。

居住VS行李箱

《今日楼市》:以前CBD给我们的感觉都是去中国化,甚至认为中国的语汇不符合北京成为大都会的整体形象,但是禧瑞都非常特殊,CBD走的是国际概念,而位于CBD核心区的禧瑞都却走的是新中国风。怎么看这种风格?王:台湾的建筑理念是一个大融合,混杂了西方、日式还有中国传统文化。大陆这边是比较纯的,尤其在北京。我觉得慢慢会形成中式和西式相结合的居住方式。开始先要有较高的生活品质,然后会逐渐形成相对应的文化,这些文化又会反映到居住里面。比如禧瑞都,开始我觉得一个中国红的建筑外立面很别扭很土,可是后来看到那个模型出来,其实很协调,我又觉得它突破了纯粹的中国传统建筑风格,是中国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今日楼市》:CBD是一个商务气息很浓的区域,大家一提CBD,就会想到跨国企业和忙碌的工作。你怎么会想要把巴黎的生活方式和悠闲感带过来?王:这种想法是从设计禧瑞都售楼处开始的。因为售楼处不是在大马路边,不需要为开车来售楼处提供一个标志,它应该是大隐隐于市的感觉,不需要通过设计去特别突出它。所以售楼处的概念是江南园林加北京四合院,然后加入西式的设计元素。一开始的方案是四面全部是6米高的白墙,就一个洞。在设计售楼处时,我们就感觉它是内敛和放松的,本身的内部环境是可以脱离掉那种虚荣感的。《今日楼市》:后来把这种感觉带到整个项目的设计中去了?王:这里面我融入了自己的生活方式。我现在是台北和北京两边飞,早期是日本和台北两边飞。我一个人来北京的时候,其实不希望住在大房子,希望是适合一个居住的小空间,一个人居住的环境。居住对我其实就是行李箱的概念。打开行李箱就决定了这个空间扮演的角色。如果行李箱里面全是书啊、图啊,那么就是来办公的;如果行李箱里面全是休闲的衣服,那么就是来度假的。要适合我不断变化的需求,就需要一个流动的弹性空间。比如禧瑞都里面较小的户型是110-170平方米。我们在规划的时候,并没有针对所谓纯住家的购买者。所以在设计禧瑞都一居的时候,我们把卧室跟客厅在外边连接起来,这个空间可以变得很弹性,虽然只有110平方米,但是卧室和客厅可以产生一个很中介的功能。那个空间我们没有去定义它,你可以当书房,也可以当一个很休闲的空间,设计170平方米的时候是两居半,空间同样可以连通,变得很有弹性,让使用者自己去定义空间的作用和功能,而不是设计师把它定义起来,这个空间要做什么,那个空间要做什么。

精装修VS毛坯房

《今日楼市》:这样的空间没计非常具有开放性,空间的反差很大。王:我觉季导这才是真正的精装修概念。在美国、日本、欧洲都是住在精装修的房间里面。只有台湾、香港和大陆,很多人都是住在样板间。为什么会有样板间?因为在精装的过程中,考虑太少,没有把人的需求考虑进去。反正要开盘的时候找个室内装修的把墙都包满,弄得漂漂亮亮的就可以了。可是却忽略了生活的品质要求。我相信欧美发达国家的居民对生活品质的要求绝对比我们高,可是他们为什么要去买一个精装的产品?绝对不是怕后期装修麻烦,而是精装修真正能赋予他们空间的舒适性。我在台湾做了大约200多个样板间,做到最后真的是手软了,而且不知道做给谁。因为它只是一个SHOWROOM,没有定义要给谁。只是进来看一下,眼睛亮一下就走了,并没有真正服务到居住者。《今日楼市》:禧瑞都的空间感觉,不是说自己关起门来过小日子,而是考虑到居住者可能会把朋友带到家里来开派对。而且你刚才说的很有意思,我们以为精装修是无个性化,其实在欧美和日本,最高端的项目不可能是毛坯房,而是通过室内设计让空间更具个性化。王:我觉得精装修的前提还是要回归到建筑,首先房子要盖得好。节能设备要一流,隐藏在天花板里的管线要很整齐,这些东西才是建筑最重要的。在室内设计的时候,我们要提供一个好的平面规划。这个好的平面规划,就是让你住得舒服,使用得舒服,使用的时候很容易让你呈现你的个性。当然在平面规划上,比较保守型的或者是开放型的,这两种都有。

《今日楼市》:你自己是做设计的,你会去买一个毛坯房,自己来设计吗?王:我不敢买毛坯房,我搞不定后面的事情。你画完图以后,谁帮你搞定其他的?施工、监工,这些你不可能自己在那边看。《今日楼市》:所以这些都是靠专业团队帮你做好。王:我在大陆一定是买精装房,这是一个趋势,尤其在大陆。台湾因为毛坯房的历史太长了,所以毛坯转精装,开始是很辛苦的。我在上海看到很多住房环境很好,可是户型的格局太烂,但它还是卖得很好,这里有很多非居住的因素。

建筑VS室内设计

《今日楼市》:精装修的房子进去还是会有微调,所以好的室内设计并不是最关键的。王:我觉得精装修最好是让人家可以加东西,而不是让人家敲东西。在美国不管是别墅还是公寓都规划得很好,尺寸都帮你设计得非常舒服。所以居住者要考虑的只是要添什么样的家具,把房间装饰成什么样的个性。我是宁愿让人家加东西,也不要让人家敲掉东西。精装修最终的观念是平面规划本身要满足绝大部分人,而不是它之后的设计。

《今日楼市》:建筑师将项目交给你,你没汁时能够保留多少?王:我非常尊重建筑师,因为我也是建筑师。我会尊重他原来的概念,我要做的时候,会从建筑师的设计里面找出一些概念出来进行再创作,和大的建筑空间契合。最近几个案子我也是自己在做建筑,让室内设计和外部空间衔接。比如室内开窗希望在哪儿开,这都是有一个互动。我们要考虑的是怎样在不破坏建筑外观的原则上,把里面的尺寸调到最好。

《今日楼市》:CBD称得上豪宅的项目,都有一个绝佳的地段跟价格。所以它不需要靠特别好的住宅概念来吸引人。但面对世界城市的高标准,下一阶段的CBD豪宅应该怎么走?王:我很希望看到越来越纯粹、越来越干净的豪宅出现。精装修其实很重要,高端产品的面积可以是500平方米甚至更大,但有些大尺度的空间会让人觉得不自在,觉得拘谨。我希望住宅应该是能让人放松、感觉到舒适的地方。另外,除了禧瑞都,北京CBD的豪宅几乎没有新古典风格的,我走遍了CBD就是没看到。现在中国人的居住空间的格局上开始朝着更加国际化发展,可是在人文上也要加入更多的中国理念。《今日楼市》:未来的cBD,它是更享乐、更休闲的感觉,还是像纽约、东京一样,走的更密?当然,首先要一看就是北京的。王:在现有的框架之外,我希望CBD能再找一些大师跨界做一些设计,让他们尝试一些原来没有做过的,可能会进发出不一样的火花。

日式空间设计范文12

关键词:节地模式;居住区;住宅建设用地;规划

1.节地模式的理念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不足,后备资源十分稀缺,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在充分认识到节约能源、资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基础上,我国中央政府多次出台有关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政策。对于建筑节地,建设部专家认为节地着重从三个层面抓好。一是规划层面,合理规划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和节约程度;二是加大墙改力度,进一步减少粘土砖生产对耕地的占用和破坏;三是深入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从节地模式入手,探讨居住区如何合理规划住宅建设用地,以节约利用土地资源,是缓解城市住宅发展与土地资源紧缺矛盾的客观需要,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要。

2.我国居住区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

2.1别墅、低密度住宅占用大量土地

别墅、低密度住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如别墅区容积率为0.3-0.5,户均占地面积达到800m2。如果按照城市人均住居用地16-28m2人,家庭平均每户3人计算,拥有一套别墅占用了可供近30户普通住宅的土地面积。

2.2大面积户型过度消耗资源,中小户型住宅比例仍不足

目前我国90m2以下套型住房的供应量不足20%,而在2002年日本、瑞典、德国这3个发达国家新建住宅的平均面积就为85m2,90m2,99m2。2009年我国住宅批准预售面积1530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0-90m2的住宅仅占20.6%,与《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九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中规定“凡新审批、新开工的商品住房建设,90平方米以下住房(含经济适用住房)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的70%以上”的要求仍有差距。

2.3住宅建设无序外延扩张,缺乏有效控制

粗放型的土地开发方式,使城市以无休止的“摊大饼”来解决广大老百姓的居住问题。在我国许多城市,居住区建设向郊区发展,用地面积和规模过大,占用大量耕地,土地利用浪费严重。而郊区的开发居住区又以低密度,低容积率,大户型来吸引购买,造成进一步的土地浪费。3.居住区合理规划住宅建设用地的节地措施

3.1合理开发山坡地

随着住宅建设不断迅速发展,可开发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迫切需要对山坡地进行改良后使用。山坡地住宅的开发是节约用地和解决住宅问题的重要出路。

3.1.1山地住宅的节地规划设计

山地居住区受基地和地形环境的影响大,在规划设计中,首先应综合考虑道路、坡度、坡向、地质、植被等因素,有效的对土地进行利用,做到建设与保护的协调统一。

3.1.2科学分析日照,确定日照间距

规划设计中对住宅布置间距产生主要影响的是日照间距,在山地住宅建设中,将建筑布置在南向坡,可适当减小日照间距,从而提高住宅的密度和容积率,节地效果明显。同时可以结合在平地上常用的利用坡屋面及退台屋面缩短住宅间距。

3.1.3结合山地,合理利用高差

在山地丘陵地区,可以利用坡地,将单栋住宅楼的入口层设在中间,使任何一层到达入口层都不超过我国多层建筑规范(六层及以下可以不设电梯),不仅减少交通面积和施工成本,还可提高住宅层数,提高用地的容积率和建筑密度。如重庆地区某些中高层住宅不设电梯,只是利用地形在住宅楼中间设入口,使人上行或下行达到所住楼层入户,把中高层住栋变多层使用,达到了节地的目的。

3.1.4充分利用立体空间

山地住区对建筑的设计可用错层、跃层,利用地形分层筑台,退台,爬坡,叠落等多种灵活的手法处理。应利用地形高差、屋顶布置绿化、庭院或活动场地等,对多层次的立体空间进行充分利用。

3.2积极挖掘地下空间

3.2.1大面积绿地地下停车库

地上绿化,地下停车,可大幅减少小区内地面停车用地,也即减少道路用地,而提高小区绿化用地,不仅改善了小区的环境质量,而且节约了土地,提高了小区土地利用效益。

3.2.2相对集中的布置方式

绿地地下停车场的布局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在尽可能保证停车场服务半径合理的前提下以集中设置为主。地下停车场一般可选在居住区中心公园绿地、小区中心公园绿地、组团绿地的下面。利用绿地建设地下车库时,车库规模受到绿地面积大小、地形是否规则以及周边道路布局的制约,为了经济地利用建设用地,也为了更好地处理地下停车库的规划,居住区绿地应采用适当集中的布置方式。

3.2.3便捷的交通出入

为最大限度地实现居住区地面人行与车行分离以保障交通安全、减少噪声及废气污染,创造安全舒适、宁静、健康的外部空间环境,地下停车场出入口应以坡道与小区周围的车行干道或支路直接连通,或以地下、半地下露天堑壕式道路与居住区外的车行道相连;同时还应为车主设置方便的步行专用出入口或者在单元出入口设置通往地下车库的楼梯。

3.3居住区的三维立体规划

居住区的三维立体规划是空间的过度密集化导致居住空间的分层,即居住小区采用不同标高来实现各种功能。城市高密度开发使居住环境变差,立体规划可以有效的节约用地,便于资源充分利用,如地下停车场可统一设计利用,裙房可相连成片,营建“空中花园”,人车实现分流,让空间真正立体化。

随着城市人口密度的加大,二维化的功能分区的不能满足城市人口的大量聚集所产生的巨大压力,只有通过三维规划,利用不同标高的空间立体组合,充分利用空中花园和地下空间才能实现高效空间利用。因此,把小区做为一个紧凑的空间进行设计,将公共空间设置在多个平面,形成地面和空中的协调互动。综合利用地下、地上空间,如利用地下空间布局配套公建及停车场库。

3.4考虑用地周边条件,将不同性质用地综合布局

居住区如位于城市铁路用地、城市公园或公共绿地、绿隔空间、城市主要道路等周边,可以占用一定的城市公共空间资源;如将居住配套的中小学和托幼等教育设施、集中公共绿地、配套或非配套公建等用地与住宅用地综合布局。

3.5板塔结合组合方式

在容积率压力大、中小户型比例大的项目中,板塔结合式住宅可以较好的解决各种资源的占用与分配问题。将板连塔分割为几部分,分别定性为塔或板。然后分别参照我国建筑日照设计规范进行计算,可以有效地缩减建筑间距。

3.6利用住宅楼栋斜边单元

利用住宅的斜边单元也是节地的有效措施,斜边单元几个特点:①斜边单元日照上较有优势,倾斜20o以上即可按日照间距计算;②斜边单元轮廓线舒展从而面积增大,且争取了更大的采光面,因此斜单元的户型往往采光通风较好。

参考文献:

[1]聂兰生,邹颖.21世纪中国大城市居住形态解析[M].大津大学出版社,2004.

[2]董国良,张亦周.节地城市发展模式――JD模式与可持续发展城市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