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孕期保健的重要性

孕期保健的重要性

时间:2023-12-13 11:22:51

孕期保健的重要性

第1篇

【关键词】 护理;孕期保健妇女;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730.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370-01

健康教育是妇幼保健机构护理人员在对妊娠期妇女保健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帮助孕妇及家属了解孕产期相关的健康知识、促进孕妇自觉采纳有益于自身及胎儿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以达到孕妇及胎儿安全健康为目的,因此,健康教育在孕期保健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于我院进行孕期保健的128例妊娠妇女为研究对象,其中64例在保健过程中,护理人员对其行系统性的健康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于我院进行孕期保健的128例妊娠妇女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均为初产妇、单胎。年龄21~38岁,平均(28.5±4.3)岁。孕周21~39周,平均(30±4)周。随机将本组128例妊娠期妇女分为2组,即观察组64例,对照组64例。2组孕妇在年龄、产次、孕周、文化程度以及一般体征上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64例孕妇于孕期保健期间护理人员对其行常规健康宣教活动,主要包括孕期营养、体重控制、孕期运动、分娩方式、母乳喂养、新生儿保健等。

观察组64例孕妇于孕期保健期间护士在常规健康宣教活动的基础上行系统性的健康教育活动,主要健康教育内容如下:

1.2.1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的指导

指导正常孕妇每天进行适量身体活动,如散步、体操、瑜伽等,孕妇最好不穿高跟鞋,妊娠期间由于新陈代谢旺盛,应经常洗澡,保持清洁舒适,并注意洗澡要采取淋浴方式,避免坐浴而引发逆行感染。同时妊娠期妇女容易出现牙龈肿胀、出血、蛀牙等,应选择软毛刷在三餐后正确刷牙,保持口腔处于清洁状态。另外,为保证胎儿的安全,孕妇应不染发、少化妆、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如放射性物质、有毒的化学物质等,注意尽量减少在电脑屏幕前工作的时间。

1.2.2性生活指导

主要是妊娠时段上的掌握,以免发生意外。如在怀孕的前3个月,即孕早期,由于此期胎盘正在形成,胎儿的各个器官正在分化发育,防止流产的孕激素分泌还不充分,容易发生先兆流产或流产,此时孕妇应避免性生活。于怀孕中期(孕13―27周),胎儿胎盘完全形成,妊娠较稳定,孕妇可以适当地过性生活[1]。同时,孕妇还应密切注意性生活造成的细菌感染。

1.2.3指导孕妇学会自我监测体重和胎动

妊娠是一个特殊的生理过程,护士要指导孕妇通过自测体重和监测胎动,及时了解自身及胎儿的健康状况。因此,在孕期保健护理过程中,一方面要指导孕妇学会自我监测体重,一般可每周测量1次。在妊娠28周后,通常孕妇体重每周增重500克,如果体重连续数周不增,多反映孕妇孕期营养不良而造成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或出现羊水过少等;如果体重增长过快,则可能出现妊娠期水肿、糖尿病或羊水过多等。通过定期监测体重,发现问题及时予以调整[2]。同时,护士要指导孕妇在孕晚期学会自我监测胎动,以便及早发现胎儿宫内慢性缺氧,及时予以治疗及处理,以保证孕妇健康及胎儿的正常发育。

1.2.4指导孕妇正确识别各种妊娠期疾病及合并症出现的症状和自我处理方法

妊娠合并症是在未孕之前或妊娠期间发生的非妊娠直接引起的疾病,如慢性高血压病、糖尿病、肝炎、贫血等,护士在孕期保健健康教育过程中,要指导孕妇正确识别各种疾病发生的症状及体征,了解并掌握相关自我处理方法,可以帮助孕妇顺利渡过孕期难关[3]。同时,叮嘱孕妇当自己感觉不适时,应尽快到医院就诊,以便得到及时正确的处理,保证孕妇及胎儿安全。

1.3观察指标

通过健康教育宣传后,自制调查问卷,分别对2组孕妇孕产期母婴保健知识的了解程度及自我监护能力进行调查。其中,孕妇孕产期母婴保健知识的了解程度评价分为了解、基本了解、不了解三个级别;自我监护能力评价分为优、良、差三个级别。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l0.0统计软件,计数检测数据以率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2.1孕妇孕产期母婴保健知识的了解程度

表1 2组孕妇孕产期母婴保健知识的了解程度对比分析(n/%)

从上表可以看出,观察组孕妇孕产期母婴保健知识的了解率为90.62%,对照组为79.69%,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自我监护能力

观察组64例孕妇中,自我监护能力:优30例,良31例,优良率为95.31%;对照组64例孕妇中,自我监护能力:优23例,良29例,优良率为81.25%。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如何顺利度过孕产期,预防妊娠期疾病发生以及保证胎儿安全健康是每个孕妇和家庭都十分关注的问题。本研究中,对照组孕妇在孕期保健期间护士行常规健康宣教活动,观察组孕妇于孕期保健期间护士在常规健康宣教活动的基础上行系统性的健康教育活动。结果观察组孕妇孕产期母婴保健知识的了解率为90.62%,对照组为79.69%,观察组孕妇孕产期母婴保健知识的了解程度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孕妇孕产期的自我监护能力高于对照组。因此,妊娠期妇女在孕期保健服务过程中,护士系统性的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孕妇孕产期母婴保健知识的了解程度及自我监护能力。通过系统性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能有效地促进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安全。

参考文献

[1] 徐一丹. 孕产期保健与健康教育探讨[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7(07):122-123

第2篇

【关键词】孕期保健教育 新生儿健康 影响因素

孕妇保健教育干预影响着孕妇的健康状况,而且对胎儿以及婴儿的生长发育产生长期的影响。本文主要以孕妇为研究对象,通过孕期开展健康教育干预来研究新生儿健康状况的影响,为提高本地区孕妇的健康水平和预防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奠定基础。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08年4月至2011年7月,随机抽取在我院就诊的210例孕妇,年龄在22~35岁,平均年龄(27±6.87)岁。且这些孕妇在职业、生活水平这些条件上比例均衡,且无慢性疾病,无妊娠并发症等。

1.2研究内容及方法

1.2.1问卷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4个部分:①基本情况,即年龄、孕期、孕妇及配偶的文化程度、孕妇及配偶的职业等;②孕妇的行为习惯,如穿衣、饮食、饮水、卫生习惯等,并对其赋分,分值越高,行为越健康;③孕期保健知识知晓情况,如关于性生活的知识、卫生知识、对胎儿有影响的因素的相关知识等,并对其赋分,分值越高,保健知识掌握越好;④获取孕期保健知识的途径,分为书本媒体获取和亲朋好友获取两大。

1.2.2健康教育内容

孕期健康教育每次孕检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孕妇讲解,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供健康教育的咨询服务。孕期健康教育主要针对影响出生质量的各种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以降低孕妇并发症。孕早期讲授受孕过程及影响因素,使孕妇正确认识孕早期卫生保健并及早补充叶酸。孕中期讲授妊娠注意事项、孕期合理营养、乳房保健、胎教知识、孕妇自我监测(胎动计数、测量体重、测量宫底高度、听胎心)和定期产前检查的必要性,告知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就诊。孕晚期让孕妇做好迎接分娩的身心、物品准备、使其了解并掌握分娩的先兆及入院待产的指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戒烟、限酒、食用低盐低脂饮食,避免暴饮暴食、肥胖患者应限制每日总热量的摄入,增加纤维素的摄入量,预防便秘,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消除孕妇对孕期的恐惧心理和过重的心理负担。告知其积极调节心态,消除精神紧张,保持乐观、愉快的心情。

1.2.3健康教育方法

由专人负责对入院的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每周一次,并且每个出院病人都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随访期间通过发放宣传单及面对面讲解等形式继续进行高血压健康教育,随访结束后发放调查表,了解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前后行为变化以及对疾病相关基本知识知晓率的变化。

1.3质量控制

根据本次调查的目的和意义并结合孕期保健教育的特点,科学设计调查表,注意问卷调查的方法、质量及保密性。所有数据均输入电脑进行分析,数据录入时,要统一计量单位,数据录入后随机抽取10%的调查表人工检查一遍,核查是否存在数据录入错误,以确保录入的准确性。

1.4统计学处理

选取拟分析的因素,分别予以分级和数量化。将问卷调查内容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统一录入计算机,建立SPSS数据库,通过计算机逻辑校对和抽样复核确保资料录入的准确性。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包括正态性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多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用LSD-t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2.1孕期行为与健康知识知晓率变化

与健康教育前相比,孕期行为与健康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具体见表1)。

表1、教育前后行为与健康知识知晓率变化比较[ 例(%)]

表示与教育前相比P<0.01

2.2 新生儿健康水平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为分析几种因素与新生儿健康水平之间的关系,首先将所要分析的因素进行量化,具体量化方案见表2。将各种分析因素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结果显示新生儿健康水平影响的影响因素是妊娠阶段与健康保健教育。具体数据见表3。

表2 新生儿健康水平影响因素量化情况

注:带下划线者为哑变量的对照

表3 新生儿健康水平影响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3.1孕妇健康保健教育

孕期健康教育[1]是以孕产妇为服务对象,对孕产妇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使其掌握有关孕期生理、心理和保健知识,促进孕产妇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顺利渡过围产期,最终促进母婴健康。本次研究结果提示:孕妇在进行孕期健康教育之前,多数缺乏对保健方面基本知识,通过我院健康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与健康教育前相比,孕妇行为与健康知识知晓率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康教育对促进孕产妇的顺利分娩、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和做好围产期保健有着重要作用。

3.2影响新生儿健康水平的因素

随着我国的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孕妇优生优育的观念逐渐增强,因此孕期健康保健教育开展就显的越来越重要。有调查发现[2]:大部分孕妇现有的孕期保健知识来源主要是书本知识,占79.2%,孕妇对孕期健康教育需求牢高达81.2%。我国调查表明[3]:妇女最希望获得保健知识的前三种方式依次为医生咨询、书刊、电视广播。说明孕妇知识来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务人员,同时多渠道、持之以恒的健康教育对孕妇来说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这次研究所分析的可能因素有孕妇的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妊娠阶段,孕期健康保健教育以及吸烟和饮酒的情况。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在这些因素中,影响新生儿健康水平的因素是孕妇的妊娠阶段和健康保健教育。可以看出,妊娠阶段在13~27周的OR值为5.521,健康保健教育的OR值为13.720,说明为孕期健康保健教育的有无的孕妇对新生儿健康水平影响较大,提示良好的孕期健康教育,可能起到维护新生儿健康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唐思,黄飘,陈火明.综合性医院孕期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中健康月刊,2010,29(5):74-75.

第3篇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所选对象为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到我院实施产前检查的60例流动人口孕妇,年龄在20-3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5.6±3.4岁,文化程度:10例小学及以下,20例初中,30例高中及以上。

1.2方法

全部患者均施予综合性社区管理,如下:

1)到院产检之前,实施问卷调查,构建健康档案,经调查,初步评价孕妇。而后在孕周35周以后,对孕妇关于孕产方面的保健知识、行为以及态度等实施调查。

2)常规实施保健检查,开展相应的专题讲座,充分利用多媒体,可借助于角色扮演、参与或者互动等方式实施健康教育,教育内容主要有新生儿护理、孕期保健、产褥期保健、孕期营养、孕期口腔保健、孕期营养、分娩知识、孕产期心理卫生、胎教等。经调查研究以后,对于行为以及认知上存在问题的孕妇实施针对性教育,比如个体督导、营养干预、心理干预以及运动干预等。通过健康教育,指导孕妇在家自我监护方式,要求其于家中应加强监测,如胎动、饮食、体重以及运动等,若孕妇合并孕高征,则应指导其进行自我血压的监测。

3)定期进行随访,嘱咐孕妇应定期到院实施产前检查,若孕妇不方便到院产检,可采取电话咨询,若有必要可实施家访。加强孕妇心理疏导和干预,根据本院情况设心理咨询热线,对心理存在问题的孕妇实施心理疏导,且定期开展家庭会谈,对孕妇家属实施心理宣教,获得家庭支持,缓解和消除孕妇可能产生的负性心理。此外,基于孕妇基本情况的分析,设相应的高危妊娠咨询门诊或者优生优育门诊,提供相应的咨询服务,做好产后回访工作。

1.3评价指标

对比分析管理前后孕妇保健知识知晓情况、主动参与健康活动情况以及孕期自我监护情况,以此评价社区综合性管理措施的实施效果。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构建数据库,将本次研究数据录入至该数据库,通过核对以后实施统计分析用卡方比较检验各率,以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管理前后孕妇保健知识知晓、主动参与健康活动以及孕期自我监护情况对比,管理后孕妇保健知识知晓率、主动参与健康活动率以及孕期自我监护率明显比管理前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第4篇

关键词:门诊孕妇,健康教育需求,生活质量,关注问题,知识获得方式。

伴随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在不断的上升,因此对知识的求知欲望也就不断的增加[1]。为了能顺利生产出健康聪明的宝宝,越来越多的孕产妇及家属重视在孕期的保健护理,对这方面的知识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为统计分析门诊孕妇所需要了解的重点,健康教育知识问题的类别及应采取的健康教育宣传的方式,选取我院2010年-2011年620例孕妇,进行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2011年620例门诊就诊孕妇,其文化水平同经济条件没有明显的差异性,其中年龄在20岁~30岁孕妇547名,比例为88.22%,31岁~35岁49名,比例为7.90%,35岁以上孕妇24名,比例为3.87%。489例为初产妇,比例为78.87%,131例为经产妇,比例为21.12%。96例孕妇为大学本科学历,比例为15.40%,115例孕妇为大专学历,比例为18.54%,324例孕妇为高中学历,比例为52.25%,63例孕妇学历为初中,比例为10.16%,22例为初中以下,比例为3.54%。181例孕妇职业为干部,比例为29.19%,228例孕妇职业为工人,比例为36.77%,199例职业为农民,比例为32.09%,12例孕妇为自由者,比例为1.93%。

1.2方法

对620例门诊就诊的产妇,进行健康知识问卷调查,统计分析门诊孕妇所关心、了解重点知识问题的类别,进行健康教育宣传的方式。

2结果

2.1重点关注问题

门诊孕妇主要关心和需求的问题有:孕期较常的疾病、种类及治疗和预防的措施、孕期的饮食调理、孕期胎动的自测方法、对孕产妇的护理、产后母乳的喂养相关知识及产褥期的卫生等,详见表1。

2.2健康教育宣传的方式

采取主要的宣传及讲授的方法为:定期开展知识讲座、提供专科电话及网络咨询、对孕产妇进行区域划分定期开展相互交流及讨论,提供孕妇健康知识相关的手册及影音资料等,详见表2。

表1:孕妇对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情况(n=620)

表2:对孕妇采取的健康教育方式(n=620)

3讨论

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越来越多的对健康保健知识提高了重视的程度。面对即将成为母亲的转变,不但身体承受的巨大的改变,心情也伴随着变化,获得健康聪明的宝宝,是每个即将成为母亲的孕妇愿望,面对妊娠的各个时期不同的生理变化和保健,就成为每个孕妇迫切需要进行学习的知识,如何能更好的解决孕妇知识匮乏的问题,要依据孕妇关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授[2, 3]。

上述统计资料显示,620例孕产妇的一般情况,大部分的孕妇的年龄偏低,年龄在20岁~30岁孕妇547名,比例为88.22%,所占的比例较大, 131例为经产妇,比例为21.12%,324例孕妇为高中学历,比例为52.25%,181例孕妇职业为干部,比例为29.19%。由此可见,620例孕妇的特点为年龄相对较小、经产妇所占的比例小,大多数为高中学历,仅有29.19%的患者为干部家庭,体现大部分孕妇的一般状态为,年纪轻、文化相对较低,大部分为初产妇没有经验,对孕期的健康保健知识缺乏正确的认识和了解。导致门诊的孕妇对健康保健知识的需求增加[4, 5]。

表1统计显示,门诊孕妇主要关心和需求的问题有:①孕期较常的疾病、种类及治疗和预防的措施:对于孕妇这一特殊的群体,不但要求自身的健康,还要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在妊娠的过程中难免,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及身体各个系统都呈现分泌失衡的状态,容易引起原发性疾病和激发性疾病的发生和感染,导致许多常见的疾病,不能进行常规的治疗,以免造成胎儿的畸形甚至死亡,所以如何预防一些常见疾病,就成为门诊孕妇的主要关注的问题之一;②孕期的饮食调理:由于孕期的妇女对饮食和营养的要求比较高,需求量也比较大,孕期的妇女需要更好的进行营养的调理,保证自身和胎儿的营养供给,才能孕育出健康的宝宝及保证在分娩后产妇的健康生活。③孕期胎动的自测方法:面对腹中的胎儿一天天的成长发育,每个妊娠期妇女都希望宝宝能健康的生长,然而能最简单直接的与胎儿沟通的方法就是胎动的感知,所以进行自我检测胎动的频率,就是每个孕妇想了解和掌握的知识。④对孕产妇的护理:由于孕妇的身体发生很大的变化,所以对不同时期的孕妇如何进行日常护理,也是每个孕产妇及家属需要了解和指导的问题之一。⑤产后母乳的喂养相关知识及产褥期的卫生:母乳是孩子最健康、最有营养的食物,由于大部分准妈妈年龄相对偏低,还是初次做母亲,对如何更好的母乳喂养的知识相对缺乏,所以急切需要了解。同样需要了解产褥期的卫生知识,以提高产后的生活质量。

表2 统计显示,门诊孕妇希望知识获得,所采取的主要方式为:①定期开展知识讲座,大部分孕妇希望开展定期的专业知识讲座,希望通过授课的形式来学习和了解,孕期的保健知识;②提供专科电话及网络咨询:72.41%的孕妇希望开通专科热线电话及网络咨询,由于孕妇在出行时行动,有所局限,对于特殊体质的孕妇,出行也会为其带来危险因素,进行电话或是网络咨询,这样足不出户的学习和解决孕期的健康保健问题;③对孕产妇进行区域划分定期开展相互交流及讨论,依据居住地的方便条件,对其进行区域的划分,定时进行交流和讨论,有助于缓解孕妇妊娠期的紧张焦虑的情绪,而且能更加增加知识的丰富性,能使孕妇保持一个愉悦的心情。④提供孕妇健康知识相关的手册及影音资料等,57.41%的孕妇希望能够采用此种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宣传,可以更加直接和简单的,进行健康教育知识的传播 。

孕妇对妊娠期的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很迫切,为孕妇提供丰富全面的健康教育知识讲授,能满足于孕产妇对妊娠期健康知识的需求,有助于提高女性的妊娠期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曹玉忠,代炳梅,隗伏冰,等. 孕妇学校式健康教育对降低艾滋病母婴垂直传播的效果评价[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1(5).

[2] 陈伟. 孕期妇女免疫规划知识水平调查及健康教育效果评价[D]. 天津医科大学, 2011.

[3] 黄凤霞,冯雪兰. 对社区孕妇进行产前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6).

第5篇

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孕育健康下一代的重视,孕期保健的重要性早已被认识,孕期到医院做产前检查已是人们的普遍共识。但是,目前的产前检查更多的局限于孕妇和胎儿生理健康的常规检查,心理保健相对滞后。而孕妇孕期的心理健康对妊娠母亲和胎儿、新生儿的健康及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了解孕妇心理,防止产前抑郁症的发生,保障平安渡过孕产期有重要意义。

1 导致孕期不良心理的因素

1.1 孕期生理变化导致的不同心理表现:妊娠是妇女正常的生理现象,也是妇女的一个特殊时期,这一时期孕妇的心理活动比较活跃,并常常为一些问题感到焦虑不安。

孕早期当孕妇确认自己怀孕时,无论是自己所希望还是不希望的,大多数孕妇都有矛盾的心理,情绪稳定性差。孕早期的妊娠反应让孕妇担心是否能够胜任怀孕,胎儿是否发育正常,如有感冒发烧等其他疾病时不敢用药,怕影响胎儿发育,不治疗又担心自己和胎儿的健康等等,如果是高龄初产妇和高危孕妇孕妇这些担心则更加严重,这一时期孕妇的心理依赖性强。孕中晚期,孕妇体内各器官、系统的负担不断增大,这一时期孕妇的行动更加不便,还会出现尿频、浮肿、腰酸背疼、睡眠不好等身体不适,于是出现恐惧、焦虑、不安等心理,害怕分娩的疼痛,担心临产时来不及到医院,担心是否能顺利安全分娩,孩子是否正常健康等。还有一部分妇女担心形体的改变影响自身形象。

2.2 社会及家庭因素对孕期妇女的心理影响:我国因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孩,传统的重男轻女观念,胎儿性别给孕妇带来的精神压力,家人与丈夫对此次怀孕的态度,住房、经济的负担,对就业工作造成的影响,社交生活的剥夺,对夫妻性生活的影响等,都可给孕妇造成身心压力。

2 孕期不良心理对母婴健康的影响

2.1 对胎儿的影响:孕妇在妊娠期的心理状态对胎儿的身心发育有很大的影响,有研究机构研究显示怀孕时母亲的焦虑与子宫动脉的阻力增加有关,这可能影响胎儿的发育,出生婴儿多动,好哭,体重偏轻,体质偏弱,长大后容易出现易焦虑、激怒等不稳定情绪,甚至影响智力。

2.2 对孕妇的影响:孕妇在孕期受到不良心理的困扰,往往容易造成妊娠和分娩的合并症,严重者造成高危妊娠,有严重焦虑心理的孕妇经常伴有恶性妊娠呕吐,还会导致早产、流产、产程延长或难产。香港的一个研究机构对香港妇女产前抑郁的患病率进行了研究,结果是整个孕期的产前抑郁和所有精神科诊断(包括产前抑郁)的患病率分别为6.4%和8.3%,这表明有相当一部分怀孕妇女经受着产前精神疾病的折磨[1],有关产前抑郁与产后抑郁的关系的研究已经证实,产前抑郁增加了产后抑郁的危险性[2]。

3 孕期心理保健措施

为了预防不良心理对母婴健康造成伤害,在做好孕期生理保健的同时,要加强对孕妇的心理保健。

3.1 做好宣教:医疗保健机构利用孕期检查的机会,利用电视录像,保健知识小册子,讲座等方式做好宣教,并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让孕妇们了解怀孕分娩本身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使她们在生理和心理上得到安慰和帮助,消除疑虑和恐惧,顺利度过孕产期。

3.2 做心理状况筛查:在产前检查中加入筛查心理状况的内容。根据每个孕妇的家庭状况、经济状况、文化水平、职业、孕产史、性格、此次怀孕情况,近期生活事件等可能造成孕妇不安和焦虑的因素,建立档案,特别对高危人群进行进行专案管理,有针对性的进行必要的诊断和治疗。

3.3 指导和鼓励孕妇自我心理调适: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生活规律,适度营养和运动,多听美妙的音乐,欣赏美丽的画面,经常与胎儿默默交流,积极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转移注意力,做好育儿准备,平静等待新生命的到来。

3.3 家庭的情感支持:家人和丈夫要了解孕妇的心理感受与需求,时时给予关心、爱护和帮助,避免不良刺激,消除不安和焦虑。丈夫的呵护,亲人的关心,可使孕妇感到安全、欣慰。

总之,医疗保健机构,孕妇及其家庭应充分认识到孕期心理保健的重要性,及时发现孕妇的心理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保证孕妇安全度过孕产期。

第6篇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心理保健;焦虑;抑郁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18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44-02产后抑郁症,是指孕产妇在生产后发生的抑郁症状,其是产褥期精神综合症的常见类型。产后抑郁症的诱发因素多而复杂,其中社会心理因素是导致产妇产后抑郁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人们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及医学模式的逐步转变下,人们对孕产妇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由于孕产妇在孕期处于特殊时期,加之生理状况的改变,其常出现焦虑、抑郁心理反应,若不及时对这些负性情绪加以心理疏导、干预,就极易导致产后抑郁[1]。为探讨孕产妇心理保健预防产后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我科在孕产妇不同时期对其实施了有效的心理干预,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我院在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420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在20-31岁,平均(23.5±4.1)岁,孕周在18-40周,平均(20.3±3.6)周。文化程度:大专以上130例,初高中267例,初中以下23例。经济状况良好275例,经济状况较差14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10例)和对照组(21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对照组孕产妇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同时进行孕期知识宣教,给予临产护理及产后访视等常规护理干预。

1.2.2实验组孕产妇在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①在院内开设孕妇课堂,由产科副主任医师负责组织教学。孕妇在孕期各阶段(早、中、晚期),每隔两周开展1次知识讲座,讲座内容包括孕期指导、分娩过程、哺乳及育婴相关知识。孕妇由丈夫陪同,共同学习。向孕产妇及其丈夫提供健康知识手册,以供阅读学习。②鼓励、引导孕妇讲述近期经历的各种事情,开心的和不开心的事情,医师根据孕妇的具体心理状态,对其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③专门开设孕妇心理咨询专线,为有不良情绪困扰的孕妇提供心理咨询、心理辅导。④对孕妇家属进行宣教,告知其情感支持对于调节孕妇情绪的重要性,让孕妇家属树立“生男生女一样好”的意识,以免给孕妇增加过大的心理负担。⑤产妇分娩时,丈夫要全程陪同,给予妻子关爱和支持。⑥孕妇分娩后,由具有丰富经验的助产士向产妇及其家属教授育婴技巧、产妇护理技巧。同时产妇家属要积极分担育婴及家务工作,以减轻孕妇的身心负担。在妊娠各时期(早、中、晚期),应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对两组孕妇进行焦虑、抑郁评价。产后2周,应用EPDS(艾迪产后抑郁量表)对产妇的产后抑郁情况进行评价。

1.3疗效评价焦虑:SAS总评分≥40分;抑郁:SDS总评分≥41分;产后抑郁:EPDS总评分在10-12分之间;产后抑郁症:EPDS总评分≥13分。

1.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数据均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数据比较进行卡方检验及t检验,P

3.1病因分析产后抑郁症的病因与社会心理因素、内分泌环境变化等因素有着密切联系。社会因素主要包括文化素质低、童年苦难阴影、亲人逝世、缺少家庭支持、围产期护理服务质量差、住房困难、婴儿健康状况及性别、夫妻关系不和谐、经济状况不佳等;心理因素包括不适应母亲角色,性格固执、保守、内向等[2]。

女性在人生不同阶段,其内分泌特别是性激素均会发生重要改变。其内分泌改变从青春期开始性腺开始发育,性激素不断增多,直到性成熟期达到最大值,然后因性腺衰退,性激素又逐渐减少,在这期间,会发生多次大的波动[3]。生理上的变化同时也会带来心理上的变化,故女性一生中会经历多次心理障碍危险阶段,比如更年期、孕产期、月经前期等,在这些时期做好女性的心理保健,对于预防女性心理疾病、生理疾病,有着重要作用。据相关文献报道[4],早孕期也为胎儿致畸敏感期,此时孕妇若遭受精神打击,将使肾上腺皮质激素上升,从而加大胎儿发生先天畸形(如唇腭裂)的风险。还有研究表明,人体血液中多巴胺、儿茶酚胺、β-内啡肽浓度的改变,也与心理障碍的发生有一定的关联性。这些都是引发孕产期心理障碍的重要因素,有学者提出,在产后通过测定产妇血液中这些成分,可用来判断其发生心理障碍的严重程度及可能性[5]。

3.2孕产妇心理保健①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在孕产期心理保健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院妇产科专门开设了孕妇课堂,定期向孕妇及其家属宣讲孕产期相关知识,使其掌握孕期保健常识。通常的健康知识宣教,都未涉及到心理保健内容,而我院开设的孕妇课堂则将心理保健放在了重要位置。通过健康教育,让孕妇及其家属了解其在孕产期可能出现的心理障碍,并强调其重要性,提高孕妇及其家属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向孕妇及其家属讲解产后抑郁症发病原因、发病时间、主要表现、发生率、处理方法及治疗的重要性等[6]。②对孕产妇给予关心和鼓励。对于临产前的孕产妇,要集中对其进行产前教育。教授其正确呼吸方法,以减轻阵痛,告知其用力、按摩方法,怎样与医生、护士进行配合。另外,还要对孕产妇给予安慰和鼓励,唤起产妇的母性,使其对即将带来的宝宝充满期待。

3.3孕产期心理干预与产后抑郁间的关系孕妇产前抑郁、焦虑的导致产后抑郁的最重要原因,其是引发产后抑郁症的关键。有效缓解、预防孕妇妊娠期的抑郁、焦虑情绪,不但有利于改善孕期情绪,也有助于预防产后抑郁症。有统计显示[7],欧美国家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症的概率为3.5-33.0%,我国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症的概率为3.85-18.48%。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产妇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为2.9%,对照组为17.6%,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本研究结果中,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在孕中期均有所下降,后在孕晚期有均有所上升;实验组在妊娠中晚期的SAS、SDS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1]游丽琴,冯琪,刘卫东,王倩.孕期心理干预对预防产后抑郁症的效果评价[J].中国健康教育,2009,05:375-377.

[2]赵彩霞,赵彩凤,苟香兰,高志敏.加强孕产妇心理护理、预防产后抑郁症发生[J].内蒙古中医药,2010,04:174.

[3]梁清仙.加强孕产妇心理保健、预防产后抑郁症[J].护理研究,2008,09:799-800.

[4]赵瑞.产后抑郁社区预防干预方案研究[D].复旦大学,2009.

[5]赵昌敏.护理干预对预防产后抑郁症的效益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2,20:4501-4502.

第7篇

1.1一般资料及分组

2010年10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分娩的流动人口孕产妇共661例,其中以2010年10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241例作为对照组,以2012年3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42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中初产妇118例,经产妇123例;孕妇年龄(26.8±6.2)岁,孕次为(2.4±1.2)次,产次为(1.6±0.6)次;初中文化140例(58.1%),高中及以上51例(21.2%),其他50例(20.7%)。观察组中初产妇221例,经产妇199例;孕妇年龄(26.9±6.4)岁,孕次为(2.3±1.4)次,产次为(1.6±0.5)次;初中文化256例(61.0%),高中及以上97例(23.1%),其他67例(16.0%)。两组年龄、孕产次及文化程度大体一致。

1.2分析方法

对早孕建册率、产前检查次数以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过期产及低体重儿(出生体重<2500g)等不良妊娠进行回顾性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早孕建册率及产前检查覆盖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早孕建册率及产前检查覆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不良妊娠结局比较

观察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过期产及低体重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加强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海盐县目前约有12万外来人口,其中2010年10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分娩的流动人口孕产妇有661例。由于流动人口孕产妇受教育程度及经济收入都相对较低,妊娠年龄低,生育次数多,居住环境不稳定等原因导致产前检查不规范,影响妊娠结局。优质的孕期保健有助于降低高危妊娠和先天性缺陷儿的发生率,因此加强孕产妇管理对改善妊娠结局意义重大。

3.2多途径进行孕期健康教育

一方面,与社区、企业等合作,不定期派医务人员到社区及企业对广大流动人口孕产妇进行孕期健康宣教、培训,并派发书面资料;另一方面,通过电视、广播、孕妇学校等形式宣传孕期保健的重要性,将孕期保健知识传播到流动人口中,使其提高对孕期保健知识的认知水平,主动进行孕期保健,使孕妇正确了解和掌握孕期的基本保健知识,减少孕期并发症等异常情况发生。

3.3首诊建立围生保健手册

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有助于流动人口孕产妇了解产前检查的相关信息,提高产前检查的依从性;医生可以对孕妇及时进行孕期保健知识指导,及早发现隐藏的慢性疾病,有效避免妊娠并发症的发生。流动人口孕产妇因经济条件差等原因,自觉建立围生保健手册并常规进行产前检查的较少。因此,我院要求门诊医生只要发现来诊的孕妇未建立围生保健手册,立即建议其建保健手册,同时进行孕期保健知识指导。

3.4专人负责管理

第8篇

[关键词] 孕期;健康教育;妇科护理;分娩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4-138-02

Clinical analysis of pregnancy health education by gynecological care

LIU Chaohui ZHENG Lina YIN Yuxia

Department of Gynecological,Changping Hospital of Dongguan City,Dongguan 523573,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health education during pregnancy by gynecological care. Methods 180 cases of maternal were divid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care during pregnancy,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added the continuity of health education during pregnancy. Results The cesarean section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eutocia rate was higher(P0.05). Treatment of neonatal asphyxia, uterine inertia and fetal distress complication rat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Pregnancy;Health education;Gynecological care;Childbirth

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孕妇接受健康教育的能力越来越强,对健康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在现代社会,重视女性健康是社会发展和文明的标志。孕产期保健我国开展多年,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不同地区的产前检查存在明显的差异[1]。但是有关资料显示,很多产妇对孕期出现的心身不适感到很难应付,甚至感到焦虑、抑郁与不安[2]。迫切需要相关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为她们提供有关孕期健康教育,可以增强产妇的认知水平,对母婴的健康与安全有直接的影响,是提高产后保健质量的先决条件[3]。本研究为此具体探讨了孕期健康教育在妇科护理中的应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4月~2012年4月来我院进行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孕产妇180例,入选标准:文化程度初中及其以上;单胎产妇;排除妊高征和贫血等疾病;孕妇知情同意。最小20岁,最大47岁,平均年龄(29.5±10.1)岁。孕周26~40周,平均(32.6±4.2)周。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两组在年龄、孕周、文化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健康教育方法

对照组在孕期接受常规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连续性的孕期健康教育,每个月至少开设20节不同内容的孕期教育课供孕妇们学习,不仅座位相对充足,课室里还可开展拉玛泽分娩法、新生宝宝护理等需要宽阔场地及模拟器材的实训课。不仅用于为孕妇们传授健康教育知识,还可作为第一候诊室使用,这里设有大屏幕的分诊系统,孕妇们在候诊时不仅可以在舒适的位置上观看孕期健康教育视频,还能够通过分诊系统及时了解候诊情况,既不浪费等待的时间也不耽误就诊,同时还可对患者进行分流,尽可能使门诊实现一医一患,保护患者隐私。课室里还设有资深护师,随时解答孕妇们提出的常见问题。咨询台的护师对诊断结果的解读、对孕妇常见问题的解读等不仅节约了孕妇们排队等候医生的时间,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医生门诊的就诊压力。我们还针对妇女生理和心理特点,开设妇女心理健康课堂,以此提高她们对心理健康知识和精神疾病预防知识的知晓率。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包括顺产、助产与剖宫产3种;同时观察两组的产时并发症,包括新生儿窒息、宫缩乏力与胎儿窘迫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5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分析,产时并发症与分娩方式对比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分娩方式

经过观察,治疗组剖宫产的比率少于对照组,顺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产时并发症

经过观察,治疗组新生儿窒息、宫缩乏力和胎儿窘迫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孕期保健是孕产期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孕期保健对降低母婴围产期死亡率、保护和促进母亲健康、提高婴儿出生质量和人口素质、保证婴儿正常发育起着重要作用[4]。在世界范围内,不同国家和地区因为经济、文化、交通和医疗条件的影响,育龄妇女的孕产期保健现况有不同程度的差异[5-6]。

同时为了适应孕产妇对孕期健康知识的需求,卫生部孕期健康教育项目在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的指导和国内权威专家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充实对孕产妇健康意义重大的教育课程。如近年来,因孕期体重过重所致系列突出临床问题,促使孕产妇体重控制对胎婴儿健康状况的影响这一议题已成为该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据权威数据显示,73%的孕妇体重增加超过了WHO标准,巨大儿发生率7%~10%[7];剖宫产率居高不下,很多地区达到50%~60%;孕期体重增长≥15 kg和

健康教育是根据一般情况了解和孕前医学检查结果对孕前保健对象的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估,遵循普遍性指导和个性化指导相结合的原则,对孕期产妇进行孕早期及预防出生缺陷的指导等。在孕期阶段,健康教育可以降低新生儿缺陷出生率,提高新生儿出生质量。另外,由于产后忧郁症发生率上升速度较快,因此就需要开展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在孕前进行心理干预指导,以起到防范于未然的作用,这能帮助她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降低和消除影响孕产期健康的危险因素。还比如我院丰富了健康教育形式,通过开设健康教育大课堂、设立健康教育咨询台、进行健康教育干预活动等各种形式的健康知识传播,满足人们对妇幼保健的需求。本研究中治疗组剖宫产的比率少于对照组,顺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新生儿窒息、宫缩乏力和胎儿窘迫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总之,健康教育旨在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可促进孕期保健认知行为,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玉茹,毛宗福,肖英.农村孕产妇保健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6,27(11):1543-1545.

[2] 宋薇.健康教育对产妇重要性的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 (13):86-88.

[3] 王佳春,黄水妹,黄敏,等.围产期产妇健康教育需求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1):4391-4392.

[4] 尹仲娇,房小玲,刘悦新.孕妇学校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评价与分析[J].现代临床护理,2010,5(4):16-17.

[5] 赵风敏,郭素芳,李伯华,等.中国不同地区1971~2003年孕产期保健服务状况调查[J].中华流行病杂志,2009,26(3):172-176.

[6] 梁红,周利锋,王炳顺,等.剖宫产分娩对婴儿健康影响的前瞻性研究[J].生殖与避孕,2007,27(2):124-127.

[7] Lothian JA.Listening to mothersⅡ:knowledge,decision-making,and attendance at child birth education classes[J].J Perinat Educ,2007,16(4):62-67.

第9篇

【关键词】孕前健康教育;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出生缺陷;优生优育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222-01

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试点工作于2010年4月正式启动,我院做为国家第四批试点项目县于2012年10月份开始开展此项目工作。“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试点工作技术服务规范(试行)”里规定此项工作服务内容主要包括优生健康教育、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临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风险评估、咨询指导、早孕及妊娠结局追踪随访等,具体包含19项服务内容。我院自开展项目以来始终把工作重点放在健康教育中,科学规范地开展健康教育,目的为引导计划怀孕夫妇接受知识,转变态度,改变行为,树立孕前风险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降低出生缺陷发生风险[1]。院里设立优生优育门诊,安排经验丰富、责任性强,并接受过省级以上卫生计生部门培训的临床医生负责此项工作,为孕前夫妇建立健康档案,并进行健康教育及咨询指导,开展项目一年半来取得了明显的成绩,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2年10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自愿接受免费孕检的284对待孕夫妇。年龄:男性22岁―44岁,女性20岁―43岁;平均年龄男性为28.8岁,女性平均年龄为26.9岁。文化程度:男性大学本科及以上占32%;专科占17%,中专(含高中)占21 %,初中及以下占30% ;女性大学本科及以上占31%,专科占18%,中专(含高中)占23%,初中及以下占28%。职业:男性干部占44%,工人占19%,农民占6%,经商占8%,服务业占6%,其他占17%,女性干部占37%,工人占14%,农民占7%,经商占11%,服务业占11%,其他占20%, 以上资料男女间无明显差异。

1.2 方法

1.2.1 每个月定期开设优生优育知识讲座,由有教学经验的临床医生进行讲座, 讲座内容包括孕前健康检查的目的及内容,孕前准备及孕期保健,预防出生缺陷等不良妊娠结局的主要措施,慢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对孕育的影响,遗传病的咨询等,要求每对夫妇一起参加并连续参加两次。

1.2.2 在宣教室里循环播放优生优育宣教DVD,让孕检夫妇在等待检验报告时观看。

1.2.3 对孕前健康检查中查出疾病和高风险因素,进行一对一的咨询指导,患有对生育直接影响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疾病以及艾滋病等告知原发疾病对孕育的影响,提出采取可靠的避孕措施暂缓怀孕的医学意见。对一些抑郁症等精神类疾病及时转诊接受进一步的诊治,建议病情稳定两年之后再怀孕。持有高风险因素者如高年龄和有不良孕产史等,告知怀孕后必须接受产前诊断,在咨询指导中强调不仅要积极治疗女方的疾病,也同时治疗好男方的疾病,告知男性疾病同样影响后代的健康。在早孕随访中更重视高风险人群,对高风险人群的随访一直到分娩42天后结束。

1.2.4 进行优生优育问卷调查:健康检查开始之前给每对夫妇发放优生知识调查问卷,让夫妇分开答卷,答卷结束后发放优生知识宣传手册便于自己学习,待听完两期优生知识讲座之后再进行一次同样的问卷调查,评价健康教育效果。

2 结果

2.1 孕前健康检查结果如下:284对待孕夫妇中查出疾病和/或高风险因素者共99例,其中男性47 例,占16.55%,具体为转氨酶升高20例,生殖系统疾病11例,乙肝10例,泌尿系统疾病2例,高血压2例,糖尿病1例,艾滋病1例;女性52例,占18.31.%,具体为生殖系统疾病15例,不良孕产史8例,白细胞减少症6例,乙肝4例,转氨酶升高4例,年龄≥35岁4例,高血压3例,糖尿病3例,贫血2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1例,抑郁症1例,艾滋病1例。

2.2 通过每月定期的早孕随访发现,284对待孕夫妇中已怀孕130例,患有疾病和/或高风险因素的人群中已怀孕18例,其中建议暂缓怀孕的9对夫妇中只有1例怀孕,并且孕期随访中未发现异常情况发生。

2.3 通过妊娠结局随访发现,已怀孕的130例孕妇中,截止到2014年3月共分娩68例,新生儿均健康,未发生出生缺陷儿。

3讨论

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是降低出生缺陷的一级预防措施,其中优生健康教育是一级预防中成本效益较高,对所有育龄夫妇都适用的方法,是孕前健康检查的重要环节,对于降低出生缺陷发生风险、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意义[2]。孕前开展优生健康教育是预防出生缺陷最合适的时期。越是农村、越是文化程度低,其健康教育效果越好。这类人群怀孕后更重视孕期保健,孕早期及时建档,产前检查次数达到要求,选择自然分娩的机会增加。

我国每年约有20万―30万肉眼可见先天畸形儿出生,加上出生后数月和数年才显现出来的缺陷,每年新增出生缺陷儿总数达80―120万,约占当年出生人口总数的4%―6%。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手段可以根治已经出生的遗传病患儿,因此,采取各种检查手段预防和杜绝遗传病的发生成为当务之急[3]。我市每年平均发生出生缺陷儿4―6例,项目工作开展以来我院已孕检的产妇所分娩活产儿中尚未发生出生缺陷,这是很好的成绩。通过孕前健康检查筛查出高风险人群,并进行及时的健康教育干预,提高待孕夫妇的保健意识,及时治疗影响孕育的疾病,减少高风险人群的怀孕率,这就是孕前健康教育的直接效果。

在每个家庭里丈夫的保健意识对妻子的孕前和孕期的保健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次调查中发现男子组在学习之前对优生优育的重视和认知程度均低于女子组,但通过学习后所掌握的知识水平和女子组没有明显区别,故在实施孕前健康教育中,把丈夫引进来夫妇一起学习保健知识,对搞好优生优育是事半功倍的。并且把健康教育不要停留在孕前,应拓展到分娩后和整个哺乳期。

总之,孕前健康教育干预实施一年半来成绩显著,孕前健康教育干预使孕前夫妇提高了对优生优育的认识,加强了自我保健意识,是预防出生缺陷发生、促进全民优生优育的重要措施和手段[4]。通过此项目工作,进一步确信了健康教育是孕前健康检查中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因此做为计划生育服务人员,应积极开展孕前优生健康教育工作,加大优生优育知识普及宣传的力度,为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降低出生缺陷做出应有的贡献[5]。

参考文献

[1] 国家人口计生委科技司. 孕前优生健康教育指南 〔S〕2010.7

[2] 国家人口计生委科技司. 孕前优生健康教育指南 〔S〕2010.7

[3] 冯宏业.基层医学论坛〔J〕2012(36):4860

第10篇

【关键词】孕前健康教育;出生缺陷;孕期保健;医学检查;优生优育

婚前健康教育现已成为婚前保健技术服务的法定内容和重要策略,对于优生优育国策的执行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婚前健康教育对于提高婚检质量、保障母婴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具有积极的作用。根据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规定了婚前保健的法定服务内容,婚前医学检查及咨询和婚前卫生指导。而婚检是对准备结婚的男女双方可能患病影响结婚和生育的疾病进行的医学检查,既对严重的遗传性疾病、指定的传染病、有关精神病等检查。

婚检能够及早发现疾病特别是传染病,减少新生儿出生缺陷与病死率,实行优生优育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等作用。我国每年的新生儿出生缺陷率加上0~14岁期间出现的先天残疾率共为4%~6%。这就意味着我国每年新增先天残疾儿童80万~120万。目前,遗传病患儿一旦出生后,还没有很好的手段可以根治。所以,遗传病重在预防,我们要采取各种检查手段,以杜绝遗传病患儿的出生。按照政府以及相关法律等方面的规定要求,早已积极开展免费婚检工作,实行专人管理工作,检查对象统一检查项目,听讲座,遗传病咨询等全面干预措施,实施二年来随机抽查90例与2008年未进行婚孕前检查产妇90例对比,出生缺陷率明显下降(P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进行婚检的新婚夫妇随机抽取出90例,年龄20-45岁,文化程度:大学22%,中专(高中)45%,初中以下33%:职业:干部19%,工人43%,个体户19%,农民21%,家务8%。以上资料与2008年首次门诊检查孕产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

1.2 方法 ①配备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医务人员从事婚检咨询指导工作,将2009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进行婚检的新婚夫妇建立健康档案,专人管理,婚孕前检查包括:体格检查,婚前性知识教育,婚后生育计划安排,出生缺陷三级预防,遗传病和优生优育咨询,孕前检查和影响优生优育可控因素进行孕前干预。②配合政府开展免费婚检工作,广泛开展优生优育的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媒体宣传,本地电台、电视台、报纸开辟健康专栏,制作发放宣传手册,使群众有机会获得婚孕前保健知识,认识到婚孕前检查的重要性,提高其自觉检查的意识。③每月定期开展健康讲座,并且要求每对夫妇都听讲座3次,讲座内容:如何预防出生缺陷、医学检查的作用与意义、孕前准备及孕期保健、传染性疾病、遗传咨询内容等。

2 结果

2.1 婚孕前检查疾病结果 90例婚孕前夫妇中有22例检查出异常和疾病,阳性检出率24.5%,其中生殖系统疾病患10例,占11%,遗传性疾病1例占1.1%,传染性疾病5例,占6%,内科及其它6例,占6.7%。婚检要求外的优生优育的检查项目有染色体检查、致畸五联、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性传染病等。通过对婚孕前夫妇家族史的调查有针对性地进行有关遗传病致病基因的检测,提供相应的遗传咨询检出可能影响优生优育的疾病或异常,积极治疗,根据指导及干预尽量让一切有害因素在婚孕前消除。

2.2 实施免费婚检和生殖健康教育干预 2年以来,加强了优生优育知识的宣教,婚孕前夫妇掌握了更多的保健知识。受孕的生理、胎儿宫内发育的过程等健康教育课程,使他们了解到受孕中最易引起缺陷的时期等醇要知识,吸引了更多的育龄妇女前来听课,尤以文化程度低的夫妇更为认真。学习前后答卷正确率也有所提升,据统计学分析,P

表1:婚孕前健康教育学习前后答卷正确率比较

学习内容

学习前(%)

学习后(%)

孕前保健以及营养

30

96

如何预防出生缺陷

18

93

性疾病防治

26

92

遗传病咨询

30

87

孕前检查项目的重要性

39

94

正常受孕的生理过程

18

89

围产期保健

40

98

性知识和避孕节育

32

86

2.3 影响优生优育因素 有物理的、化学的、生物性、遗传因素和不良因素接触,孕妇年龄、居住环境污染、孕期疾病,早期用药、孕期并发症防范等。听课后的夫妇能改变不良因素,禁止吸烟喝酒、不洁性生活等不良习惯,有病治病,保持心身健康。

3 讨论

3.1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三维彩超、胎儿心电图、妊高征监护仪等先进仪器和设备的更新换代,大大的提高了产前诊断技术水平,这样可以做到产前筛查诊断,早期发现畸形,早期终止妊娠,有效降低出生缺陷。

3.2健康教育干预提高了婚孕前夫妇的自我保健意识,健康教育讲座是很受欢迎的,对学习掌握优生优育科学知识教育是最好的途径。从学习前后调杏结果评价,能了解不良生活习惯,传染性疾病,环境污染与出生缺陷的内在联系,加强孕期保健,孕期尽量避免接触农药、工业毒物、宠物、致畸药品、合理膳食、增强体质、尽早期和定期进行产前检查,通过讲座,宣传单,一对一的咨询等及时干预,提供解决问题的信息和办法,帮助其作出对双方和下一代健康有利的决定和安排,达到自我健康及孕育优良下一代的目的。

3.3婚孕前检查开展优生优育健康教育是预防出生缺陷最合适的时期,完整的婚前检查包括三个方面:体格检查、婚前性知识咨询、婚后生育计划的安排。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包括孕前防范,孕期保健及产前诊断,新生儿疾病筛及干预。

综上所述,婚孕前开展健康教育干预是婚孕前夫妇落实各项相关全身检查和化验的重要措施,是提高产检率的手段,使婚孕前夫妇提高了对优生优育的认识,预防出生缺陷,促进优生优育。

参考文献

[l] 范迎,孙江平,等.婚前医学检查开展情况及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教育,2006,3(22):225.

[2] 赵静,刘小宁,吴丽蓉,等.加强孕前医学检查促进优生优育[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308-309.

[3] 杜莉,陈英耀,等.婚前医学检查的作用与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448.

第11篇

关键词:孕期保健;目的;手段

0引言

为保障母婴的健康成长,孕妇需定期进行产前检查等孕期保健。产前检查应从妊娠12周前确定妊娠开始,孕28周前每4周复查一次;28~36周间每2周复查一次;36周后每周一次,正常妊娠孕期检查保证5~8次。凡属高危孕妇则酌情增加复查次数。本文就32例孕妇的孕期保健措施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4年8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2例孕妇的产前检查资料,进行分析。其中,初产妇26例,经产妇6例。年龄22--37岁,平均年龄27.2岁。

1.2早孕期保健措施

早孕期的保健目的是为了确定宫内妊娠及妊娠周数,同时排除不宜妊娠的疾病,为孕妇提供孕早期保健知识[1]。具体检查手段有:病史检查、体格检查、辅助检查、高危妊娠检查。病史检查从孕妇基本情况、月经史、现在史、过去史、婚育史、家族史入手。体格检查包括孕妇的一般情况、全身情况、妇科检查。辅助检查手段有:血、尿常规检查、产科特异感染检查、肝、肾功能测定、B超、阴道分泌物、心电图等。

1.2中孕期保健措施

中孕期定期产前检查,为了及时发现并处理影响母亲和胎儿健康的高危因素,同时监测胎儿的生长发育,筛查先天异常胎儿。主要检查手段有问诊、体格检查、产科检查、化验检查、特殊检查、高危妊娠的识别等。经过问诊,了解胎动出现时间及胎动变化。体检查孕妇体重增加情况、血压范围、下肢是否浮肿。检查子宫底高度、胎位、胎先露。监测胎儿发育等。

1.3晚期妊娠保健措施

晚孕期保健是为了防治孕期并发症,监测胎儿发育状况,同时进行分娩前的教育。检查手段及方法同孕中期。但是孕晚期需进行产前评估。孕37周时应由主治医师以上的医生进行全面评估,提出适时分娩计划等处理意见。

2结果

32例孕妇中,27例孕妇经过不同时期的孕期保健检查和指导,胎儿发育良好,无巨大儿的出现。1例孕妇经肝功能检查呈阳性,后经其他检查确诊为乙型肝炎携带者,而终止妊娠。1例发现严重的内外科疾病,终止妊娠。2例需要产前诊断者做相应的处理后,转上级医院。1例严重贫血孕妇也转入上级医院接受治疗。

3讨论

孕期检查的目的、内容和手段因孕周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孕早期的检查首先是确定宫内妊娠还是异位妊娠。同时,排除不宜妊娠的疾病,适时终止妊娠。了解孕妇的基本情况如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月经初潮的时间、周期、经量、前次月经日期、末次月经日期[2]。孕早期妊娠反应出现的时间及程度,有无阴道流血、头痛、心悸等,孕期内发热及服药情况,特别注意有无内、外科疾病及其严重程度。有无高血压、心、肺、肾、内分泌疾病、出血、传染病等病史及其治疗情况,有何手术史。有无自然流产、早产、难产、死胎、死产及既往分娩情况,有无产后出血、感染,婴儿体重及健康情况,如手术产应了解手术指征、手术方式、术后情况。家族中有无高血压、精神病、双胎、糖尿病及与遗传有关的疾病。丈夫健康状况,有无遗传性疾病等。

中孕期孕妇定期进行产前检查,以发现并处理影响母亲和胎儿健康的高危因素。监测胎儿的生长发育。筛查先天异常胎儿。及时发现畸形胎儿和危害孕妇健康的疾病,及时终止妊娠。

晚孕期检查能有效的防治孕期并发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贫血、羊水过多、胎膜早破、胎盘早剥及前置胎盘、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宫缩乏力、胎位异常等是常见的孕晚期并发症。妊娠高血压疾病是常见的孕期并发症,常常因合并产科出血、感染抽搐等是导致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为了有效保障母婴健康,在孕晚期需进行并发的防治。产前检查时,医生要了解胎动情况,分析孕妇主诉的一些症状如:头痛、眼花、浮肿、腹痛、阴道流血和流水等。如孕妇一周内体重增加≥500g,应予重视。血压>140/90mmHg(18.7/12kPa),属病理情况。孕32~34周常规,末期胎位不能确定,或羊水过多、羊水过少或胎儿发育小或怀疑巨大儿时,应做B超检查,超过40周酌情增加检查次数。

本研究中的32例孕妇,经过不同孕期的检查和指导,胎儿发育良好,无巨大儿的出现。1例孕妇经肝功能检查呈阳性,后经其他检查确诊为乙型肝炎携带者,而终止妊娠。1例发现严重的内外科疾病,终止妊娠。2例需要产前诊断者做相应的处理后,转上级医院。1例严重贫血孕妇也转入上级医院接受治疗。以上结果进一步表明,孕期保健的重要性。总之,定期的孕期检查和指导,能有效预防巨大儿的娩出,同时能及时发现妊娠疾病,保障母婴健康,改善母婴结局。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优生优育;计生服务站;农村;乡镇;围孕期

优生优育是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的有效途径,只有坚持优生优育,才能够为民族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1]。农村乡镇计生服务站是提供优生优育咨询、保健的重要机构,本文结合实践工作经验对乡镇基层计生服务站开展围孕期优生优育咨询及保健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农村人口提供更为方便的计生服务。 围孕期优生优育咨询

为了实现优生优育,乡镇计生服务站人员应做好下列工作:(1)重点人群咨询。包括女方存在自发流产史、男方或女方存在染色体异常或遗传致病基因,接触过致畸污染物,如放射性污染物、化学或物理污染物等的育龄男女,高龄产妇、近亲结婚,主观上接受优生优育政策的人群,已经生育畸形婴儿及有家族遗传病史的人群。(2)注意优化咨询工作方式。本着严肃、负责、热情及亲切的态度提供咨询服务,以便能够使咨询对象有效配合优生优育工作;注意不得随意泄漏咨询者的个人信息,保证咨询者能够提供真实资料,从而更准确地推算新生儿出现遗传病的概率。在了解咨询者存在的病史及认真分析相关资料后,才能针对性解答咨询者内心的疑问,在解答过程中注意告知优生优育的相关知识,以便引导咨询者自觉选择合适的时机生育。(3)重视防治遗传病。在为围孕期人群提供优生优育咨询时,注意避免采用歧视性语言,如兔唇、等,应尊重与理解咨询者,在有效维护咨询者自尊心的基础上告知如何防治遗传性疾病,并帮助咨询者树立对抗遗传病的信心[2]。在推算出遗传病的发病率后,可建议咨询者到县级或市级医院做相应的产前诊断,避免直接告诉咨询者生育的孩子一定患有或不会患有某种疾病。此外,在咨询过程中要做好登记与上报工作,以便有效控制遗传疾病的发生。 围孕期优生优育保健

2.1围孕期保健管理

农村乡镇计生服务站属于我国孕产期保健网络中的第三级网络,肩负着统一管理农村乡镇人口孕期保健的重要任务。在开展孕产期保健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乡镇计生服务站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1)建立农村乡镇育龄人口生殖健康档案,以便可以系统化管理孕产妇,同时要积极配合县级、市级计生服务站开展围孕期保健管理工作。在管理孕产妇时要注意做到定期检查,如在检查中发现异常妊娠情况,则及时将高危妊娠孕妇转到上级医院或县级计生服务站,以便于有效治疗及监护孕妇。(2)利用孕产妇保健系统中建立的保健卡及保健册等开展相应的产前检查工作,对于高危妊娠孕妇应适当增加孕检次数,同时要注重强化筛选、管理及监护高危妊娠孕妇。

2.2围孕期保健工作的具体内容

为了实现优生优育,则农村乡镇计生服务站在开展围孕期保健工作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孕早期。孕早期指的是孕妇怀孕的第1w~12w,在孕早期乡镇计生服务站主要负责对存在家族遗传病史的孕妇进行相应的指导,告知孕妇及时到医院诊断胎儿是否畸形或患有先天疾病,如存在畸形或患病风险,则可告知孕妇及时终止妊娠[3]。此外,应告知孕妇孕早期为致畸的敏感期,应注意防止环境因素及遗传因素带来致畸致病风险。(2)孕中期。孕中期指的是怀孕13w~27w,孕中期胎儿生长速度较快。在孕中期乡镇计生服务站要做好孕妇营养指导、胎儿监测工作,包括采用胎儿镜对胎儿发育情况进行检查,穿刺羊膜腔及检查胎儿脐血等。(3)孕晚期。孕晚期指的是怀孕28w至分娩前的一段时间,在孕晚期乡镇计生服务站应做好早产、妊娠期间出血、胎位不正及妊高症等妊娠期并发症的监测工作,并告知孕妇如何预防妊娠并发症。对于存在并发症的孕妇应及时给予初步诊断、处理。此外,在围孕期不得随意使用可导致胎儿畸形的药物。在产时及产褥期,乡镇计生服务站应及时将高危妊娠产妇送至级别较高的医院等待分娩,以便预防农村地区常见的产褥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此外,在分娩过程中应注重将防窒息、防产伤、防感染及防滞产等作为保健工作的重点[4]。在产褥期,乡镇计生服务站要及时开展相应的保健工作,同时做好访视工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乡镇计生服务站在围孕期保健工作中能够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做好农村人口围孕期咨询及保健工作对于农村地区优生优育的实现与人口素质的提高有重要意义。为了有效提高乡镇计生服务站的围孕期咨询、保健水平,使农村及乡镇育龄人口能够更有效地配合开展优生优育工作,则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应注意严格遵守计划生育政策,并确保计划生育宣传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平,刘国辉.乡村人口计生专干职业化建设及职业化待遇的调查与思考――以重庆市为例[J].人口与计划生育,2013(3):25-27.

[2]蔡威,江飞.关注计生民生 提升幸福指数――秀山自治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抒写和谐计生新篇章[J].公民导刊,2012(1):270-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