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公共艺术空间

公共艺术空间

时间:2023-09-21 17:56:18

公共艺术空间

第1篇

关键词:地铁站;公共艺术;文化审美

轨道交通的发展作为城市进程与经济发展,通过公共艺术这一媒介体现地铁文化、审美要素,空间艺术为美学,为功能发挥提供物质支撑,对于文化归属的强调则是使艺术与人产生共鸣的保证,当三者结合才是地铁公共艺术的归宿。

1 公共艺术的概述

1.1 公共艺术的含义

公共艺术,起源于20世纪 60 年代,它是一种新的思维模式,通过开放的公共艺术表达形式传递与公众的某种联系,引起公众的反响,传递与表现一种开放空间的态度与情感,多样化的艺术形式、独特的表达样式,公共空间通过雕塑、壁画、装置等形式作为一种载体,一种表达的手段,真正核心的是其承载的价值观念。

1.2 公共艺术的发展

中国地铁公共艺术发展相对较缓,在一个城市交通设施中,如地铁系统,在艺术的表达方面有多样化的表现方式。这其中涵盖了多种表达:整体环境的设计、空间的利用、广告的投放设计、人流引导设计、指示标指设计等其他形式的表现形式,都有其自身的表达手法与方式。作为不同的艺术形式,就公共艺术而言,艺术不是其最终的目标,如何使艺术加强开发空间的艺术体验,使用户身临其境的能够感受到文化艺术的影响,作为一种文化的宣传方式,感受来自其中的文化底蕴,这才是艺术潜移默化的目标。

2 地铁公共空间的艺术设计方法

地铁公共艺术设计原则:

地铁空间的性质特殊性导致了,空间较狭小,人潮拥挤较多,而且由于有些地铁建立在地面之下几,人们进入其中可能会产品压抑、拥闷的心理感受。这种体验基本上是出于生理的本能反应,比如空间,视野以及空气密度的影响,使人生理上感觉到难受,胸闷,害怕等等。如何营造一种自然的环境,放松生理的压抑感受,这也是地铁文化发展的需要的原因。不同的空间形式、利用方式、人的行为模式是研究公共艺术的前提。另外,如何融合当地文化艺术特色,成为另一个设计准则。

3 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分析

3.1 功能与艺术相结合的公共艺术设计

地铁站公共艺术作为以功能与实用主,艺术性相符的艺术形式,公共艺术在发挥传递文化、美感的同时,更要发挥其在现实生活上的实质的作用,二者相得益彰相辅相成。这样的设计才能够被人们接受。当然,地铁的运营标志,时间知识,信号指示,人流导向,地图等属于对铁的元素都是艺术的表现,要与整个地铁站相互配合,构造一整套文化艺术的表达方式。在发挥其基础作用的同时,利用其艺术设计满足人们对于文化的需求,通过科学的设计,合理地设计,能够同时满足功能的基础作用,又兼顾艺术表达的作用。

3.2 文化要素在地铁空间的表现

“文化特征是从内容上表示空间最有效的办法”,区域文化在艺术设计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通过不同的地域文化与艺术设计相结合,体现城市特色与艺术的个性。现代地铁空间不仅作为交通功能的载体,更是融合文化p生态和科技元素的多元综合体。在地铁空间的持续发展中,保持文化的延续和多元化是一种趋势。如何将本地区的传统的文化付之于地铁文化之上,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在创造室内装饰与空间规划的过程中,应该把特定的文化内涵及形态结构的含义呈现于装饰构造设计上。应能够通过地铁空间环境的氛围,借助感知、联想和想象使人产生某种情感信息。文化的结合,群众很容易产生文化共鸣,也就形成了地铁的地域色彩了。对于具体的某个城市,能借由地铁来保护和传承城市文化,同时又兼具凸显城市特色的作用。因此,许多城市的主要地铁站点,都主张空间与城市文化进行结合。

3.3 公共艺术形式的可识别性

公共艺术作品从作用上看,地铁公共艺术可以装点车站和公共空间,使得站点空间显得更加美观,满足受众在审美上的需求。其次,地铁公共艺术还起到很强的实用,可以增强站点的识别性,防止乘客在地下空间迷失;可以改善地下空间,改善乘客的乘坐体验;可以促进城市文化的传播,增强城市的精神的感召和影响。

3.4 多重化的艺术形式

建筑不单单是满足视觉欣赏的要求,也要兼顾日常普通的需要。完成二者的完美结合,就可能使得建筑学发挥其重大的艺术价值,发挥其应有的潜力。这是很重要额内容。除此之外,我们应该意识到,生活就是有这些琐碎的细节构成,这就是我们生存的城市的内容,所以要重视起来。

3.5 色彩的选择在地铁空间的点缀

视觉冲击可以直接震撼人们的心灵,因此色彩的选取就是空间设计中最为重要额因素了。选择合适的色彩可以增强空间的舒适感觉,对于整体的分为构造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可忽视。许多车站设计通过运用明亮的色彩增强对人们的视觉引导,比如标识系统的色彩、广告系统色彩、界面材料的色彩等。控制好颜色比例关系,合理规划,可以塑造一个统一有序的公共交通空间。地铁车站空间的色彩大体为功能色、主体色、点缀色三部分组成。

3.6 导向性以用途为主的艺术表现

地铁中的导向标示,一般采用图像导向、指示说明导向、色彩导向和小型建筑导向方式等等。在进行导向系统自身的形式、内容、质感、色彩等方面的设计是应该考虑导向标识的标准性、地域性、易获性、艺术审美性已经系统性。

4 结语

地铁作为一个城市的文化名片,体现城市的文化意象。地铁站的艺术设计是一个城市核心竞争力的表现方式,可以提升城市的品牌价值,城市的活力,抬高城市的知名度,体现城市的特色文化。地铁也是一个城市不只是公交系统等基础设施的象征,更是一个城市实力的标志。地铁站的公共艺术设计,对于提升地铁的空间品质十分重要,它既是展示城市精神面貌和人文气息的窗口,又是增加人们对城市认同感和归属感的一个途径。通过对地铁站公共艺术空间的处理,可以提升的城市形象,从而带来全新的行为体验。

参考文献:

[1] 克莱尔・库珀・马库斯(美),卡罗琳・弗朗西斯(美).人性场所[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 潘海啸.城市交通空间创新设计:建筑行动起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第2篇

关键词:公共艺术;空间;公共空间;城市空间

一、公共艺术的概念

我们知道著名的设计理论家尹定邦先生他认为:“公共艺术设计是指在开放性的公共空间中进行的艺术创造与相应的环境设计。这类空间包括街道、公园、广场、车站、机场、公共大厅等室内外公共活动场所。”这种具有开放、公开特质的、由公众自由参与和认同的公共性空间称为公共空间,而公共艺术所指的正是这种公共开放空间中的艺术创作与相应的环境设计。所有的公共艺术之所以被称为公共艺术,是因为它首先存在于公共空间当中。即它在空间上必须以一种公共方式存在,即使一件被雕塑家用于公共场所的雕塑作品,如果它在创作完成之前只是被放置在私人的空间当中,那么它也只是一件私人艺术品,而不能成为公共艺术。当然有一个例外就是私人空间在某种情况下也可以转化为公共空间,尽管是短暂的。于是,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公共的概念从空间上来讲,也具有可变性。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同样一件雕塑作品放置在私人空间当中和公共空间当中,它们的属性是不一致的。放置在私人空间当中,我们便不能称之为公共艺术。

二、公共艺术的功能及特点

公共艺术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那么,它就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第一,它能提高公众的艺术审美。公共艺术作为地域公共文化的象征和公共信息的传播媒介,以视觉形象及视觉符号体系构成了与地域环境公共关系沟通的平台,公众可以通过对作品的创造性想象,加深对作品意义的理解。第二,它能够提高公众的艺术审美和修养。同一个艺术作品给不同人的感受固然是不同的,同一个公共艺术作品可以让公众感受到它存在的意义,能让公众领悟到作品与人自身之间存在的意义。第三,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公共艺术是矗立在城市的公共空间中的标志物,它不仅要具有自身的功能,还具有装饰的作用,因此公共艺术的创作和视觉意向直接影响到公共空间与公共文化建设的品质。第四,地域性的标示。公共艺术作品有自身特有的地域文化内涵和艺术形式,依附时代人文背景而存在,并具有一定的纪念性和鲜明的视觉特征,公共艺术就成为了其所在地的地域性的标示。除此之外,公共艺术还有两种与众不同的特点:第一,公共艺术具有公共性与艺术性。公共艺术是存在于不属于个人空间的艺术作品,人们的认同与接受在长期传播过程被化为公众审美意趣的东西,形成了艺术作品的公共性。公共艺术作品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艺术作品就需要带有独特艺术形式,设计师或者是艺术家在设计作品的时候都是带有情感并结合当地文化特色而创作的作品,所以它同样具有艺术性;第二,公共艺术具有开放性。公共艺术作品往往都是安放在人流不息、车辆往来、视域开阔的开放性空间中。所以其形式上与视觉上都应具有其开放性。这种形式独特的艺术作品必须要有多角度视觉上的观赏方式及公众介入等特征并且要与时代同步,体现时代特征和时代精神。

三、公共空间的概念及与公共艺术的关系

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是相辅相成、共生共成的,没有绝对的私人空间也就不可能存在绝对的公共空间,没有开放自由的公共空间也就不能存在隐秘安全的私人空间。公共艺术是以公共空间的形式存在,而公共空间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所认知的公共空间大体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物理的公共空间,二是社会的公共空间,三是象征性的公共空间。第一种关注的是它的材料的存在,第二种关注的是在空间内部规范和社会的关系,第三种关注的是纪念和地方的“气氛”。人们认为,不管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每一种公共空间都可以通过这些定义中的一个或多个意义来加以确定,对于公共空间意义的理解改变着我们看待公共空间的方式。应该指出的是,尽管我们愿意将定位好的三种公共空间看作是三种不同的类型,但是每一种公共空间都融合了这些类型中的一种或多种。物理公共空间如街道、广场、草地、海滩等通过城市设计可以形成。社会公共空间如咖啡屋、餐馆、酒吧、报纸等各种形式的媒体、互联网以及私人住所。物理公共空间是最明显的,可以说是最为浪漫化的……它是通过所属权的类型来确定的,被连接在建筑和“自然环境”当中。

而公共空间中的社会公共空间,即城市公共空间,是三种形式中最为有趣的一种,因为它拥有一种变形或者是重新确定所属权的潜在可能,并赋予城市公共空间新的意义。社会公共空间处在持续不断的重新界定当中,通过它,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冲突在一个实在地方得以完成。象征性空间是通过规范和人们的集体记忆来完成的,因为与物理公共空间的材料存在相反,这种确定公共空间的形式很难归结为“实在地方”。在大多数例子当中,象征性公共空间是一种短期的生存经历,而且限于某一类人群。如果象征性空间成为一般历史的一部分,那么其易于遭受一种转变,在其中这种空间的意义和相联系的东西开始与一种目前主流的历史方法发生联系。这足以解释我们的史前岩画、雕刻、宗教艺术、陵墓艺术为什么在今天能够被划归为公共艺术了,这些艺术可以看作是一种处于象征性的公共空间中的艺术。

社会空间存在着可变性,它在公共和私人之间可以相互转换。因此,我们所探讨的公共空间会触及更广泛的能够归结到公共空间当中的艺术,但是从空间的层面上来讲,公共艺术所在的空间可以包括物理公共空间、社会公共空间以及象征性公共空间三种,在信息时代这三种空间共同构成了公共艺术的外部存在方式。

四、公共艺术与公共空间的结合与发展

公共艺术的载体是公共空间,实质上是空间的艺术,严格意义上说是公共空间中的公共艺术,是由构成空间的所有要素所共同形成的空间效果。空间是一个整体,环境艺术的目的是实现整体空间效果的优化,判断公共艺术的质量也主要看其整体价值。现实的公共空间中几乎不可能存在只作为纯观赏性的公共艺术作品。公共艺术作品的设计前提,是去辅助完整的环境形态的构成,去实现和传递场所中的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产生对话关系。我们应该从更加人性化,原生态的角度去研究分析,如何更加完美的阐释公共艺术。

公共空间是为公共大众服务的,在现代化的社会和城市中,应该创造人性化、多样化的公共艺术作品,使空间为公众所使用和享受。要倡导城市以“人”为中心,体现人文关怀,设计人性化、设计“以人为本”,这应该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主导思想。要充分考虑人的情感、人的心理及生理的需要。人性化城市公共空间的构筑必须要遵循以人为核心的原则,所有的设计应针对人的现实需要而展开。要通过提高公共场所的环境质量,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从而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公共空间不仅是人类与自然进行交流的重要场所,也是城市形象表现的重要场所。因此,公共艺术要体现现代人的价值观、审美观及趣味性。城市公共空间的合理化规划、艺术化设计应为城市居民的物质需求、信息传播、公共审美等提供有效的服务。

第3篇

    一、公共艺术与城市公共空间

    所谓公共艺术,是指建立于公共空间且具有某种公共性的艺术作品或艺术方式。它是一种具有当代文化意义并且与社会公众发生关系的一艺术。公共艺术代表的是所有社会主体能共同享有具有“公共性” 的艺术观念。同时公共艺术也是用一种观念探讨着城市空间与人类活动的互动关系。

    公共艺术和其他形式艺术不具有可比性,原因是这一艺术形式来源于雕塑、建筑等传统艺术形式,但又超越于这些艺术形 式而具有独特之处。公共艺术包括雕塑、壁画、装置、景观小品 等。就近几年的发展来看,表现形式逐渐扩展到水景、灯光、动 态装置、烟雾、多媒体、水泊和山体边坡的保护与装饰等造型。

    而所谓城市公共空间,一般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城市公共空间是指“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包 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广义的城市公共空间可以扩大到公共设施用地的空间,例如城市中心区、 商业区、城市绿地等。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的舞台,是城市的客 厅,它为城市带来了活力与色彩,它为城市生活提供了多样化的可能性。

    二、公共艺术的功能及特点

    公共艺术有四种社会功能:第一,它能提高公众的艺术审美。公共艺术作为地域公共文化的象征和公共信息的传播媒介,以视觉形象及视觉符号体系构成了与地域环境公共关系沟通的平台,公众可以通过对作品的创造性想象,加深对作品意义的理解;第二,它能够提高公众的艺术审美和修养。同一个艺术作品给不同人的感受固然是不同的,同一个公共艺术作品可以让公众感受到它存在的意义,能让公众领悟到作品与人自身之间存在的意义;第三,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公共艺术是矗立在城市的公共空间中的标志物,它不仅要具有自身的功能,还具有装饰的作用,因此公共艺术的创作和视觉意向直接影响到公共空间与公共文化建设的品质。第四,地域性的标示。公共艺术作品有自身特有的地域文化内涵和艺术形式,依附时代人文背景而存在,并具有一定的纪念性和鲜明的视觉特征, 公共艺术就成为了其所在地的地域性的标示。

    除此之外,公共艺术还有两种与众不同的特点:第一,公共艺术具有公共性与艺术性。 公共艺术是存在于不属于个人空间的艺术作品,人们的认同与接受在长期传播过程被化为公众审美意趣的东西,形成了艺术作品的公共性。公共艺术作品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艺术作品就需要带有独特艺术形式,设计师或者是艺术家在设计作品的时候都是带有情感并结合当地文化特色而创作的作品,所以它同样具有艺术性;第二,公共艺术具有开放性。公共艺术作品往往都是安放在人流不息、车辆往来、视域开阔的开放性空间中。所以其形式上与视觉上都应具有其开放性。这种形式独特的艺术作品必须要有多角度视觉上的观赏方式及公众介入等特征并且要与时代同步,体现时代特征和时代精神。

第4篇

艺术公共空间装饰设计概述

艺术公共空间是以开放式的形态为广大艺术爱好者与追求者提供艺术交流的平台,也是当代艺术发展趋势的体现。在这里艺术公共空间装饰艺术不再只局限于一幅画或是一件艺术品上,而是通过空间布局加上艺术公共空间装饰,使原本的建筑不再单调,赋予了感情,向我们传达艺术想要诠释给我们的意境和思想。艺术公共空间装饰与原本的建筑空间相结合,同时与周围的环境空间相呼应,让整个空间形态更加的丰富与生动,又使我们去揣摩,细细品味,了解艺术诠释出的生活,这就是艺术公共空间装饰通过空间和装饰上给我们的心灵上带来的震撼。

艺术楼的现状分析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的艺术楼在造型上别出心裁,如同是一个中空正八边体插在一个长方体里。艺术楼从外到内部都是以十字轴线对称布局,进入艺术楼可以发现艺术楼不仅是左右对称,其实前后也对称,而内部的中庭为八边形的开阔共享空间,左右二边有通往楼上的楼梯,而前后多出一个教室的空间,在整个空间上有了落差上的格局,而在这空间里又向左右延伸,让一楼的布局变得一层又一层又如同一个“王”字。只是中庭是个八边形向顶部延伸,,让整体建筑更通透,再加上上设玻璃采光顶,让所有的光源集中中庭,使人进入艺术楼内视角更加开阔。四层楼高的艺术楼是提供艺术系的学生在这里学习专业知识和老师办公的场所。

装饰特色

艺术公共空间装饰设计需要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熟练各种装饰材料性能和工艺制作技能,使被装饰的主体得到合乎其功利要求的美化。它们是自成主体、有自己内涵的独特型艺术,其强烈的特征是其欣赏性更强,造型上有一定幅度的夸张变形,并呈图案化趋向,色彩上多重视平面空间的对比关系,与强调三维空间的透视、光影的结合。

实践证明,一个好的艺术公共空间装饰设计能提高思维创新的层次,丰富和培养艺术相关知识的作用。因此,本次艺术楼空间装饰设计定位长远,空间设计,注重创新,结合湖北大学知行学院艺术楼本身内部建筑空间布局,合理设计,丰富空间装饰上所能传达出的更多艺术空间。

设计方案

艺术楼的入口处和视觉感官上的直接印象,是最直观上给人艺术氛围的集中地,也是本次艺术公共空间装饰设计中的开口入端,在现场的考察以后,一楼的设计由外到内的设计从这几个方面展现:

1.外墙的栅栏设计

采用红棕色木纹条板,以栅栏形式进行有规律拼接,又巧妙的与入口处相衔接,美观了艺术楼的外墙面,同时以栅栏的形式分隔开艺术楼和周围的景观树木,远远看上去也为艺术楼增添一些田园因素。

2.艺术楼的标识系统

世间万物都有属于自己的名字,大门口是一栋楼的脸面,是最直接传达信息的地方。该设计通过左右相对的墙面做基底,在右面底墙铺上与栅栏相同材质的木纹板,中间靠右部留出一个一米宽,半米高的缺口,采用黑色亚克力的材质做出一个凹下去的底面,再在上面镶上银色亚克力材质的字体,银色的字在黑色的底面通过黑白颜色的对比更加的突出,加上材质的运用,立体的字在底面的平面上更有了立体效果,让艺术楼的标识更加的生动,不如平面那么的单调。

3.指示系统设计

在湖北大学知行学院艺术公共空间装饰设计过程中,以大胆创新,经济适用,合理运用空间层次感;结合原本建筑构造,通过装饰艺术美化周围环境,使被装饰的主体得到合乎其功利要求的美化,让艺术楼更加充满艺术气息。学生在这样的艺术公共空间里学习,去感受艺术公共空间装饰设计给带来的巧妙艺术氛围,让生理到心里都在艺术公共空间装饰设计营造出的意境中熏陶。

公共空间装饰设计同样是艺术。也是通过材质自己本身,传达出特殊的语言――材质、色彩、形体构造及整体传达它的功能目的和深层的文化含义。

结语

艺术公共空间就是要超越原本建筑空间的固有概念,运用建筑空间上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来思考建筑。新的环境只有拥有这样被创造出来的新型的空间,才能实现新的建筑形态,成为自由的建筑空间。再对艺术公共空间装饰设计后,空间上的呈现才会得到更加的多元化,丰富与生动,艺术公共空间装饰设计的艺术道路还很漫长,随着不断地流行元素出现,艺术公共空间装饰风格的选择也会越来越多,对于艺术追求层次上,将永无止尽。

第5篇

1.公共艺术的表现与运用

公共艺术是地域公共文化的象征和公共信息传播的媒介,其运用的场所很多,按功能划分,可分为:纪念性空间、标志性空间、市民空间、商业空间、风景空间、交通空间。在杭州纪念性空间、商业空间中,公共艺术运用较为广泛;在市民空间中公共艺术的运用并不是非常普遍。然而公共艺术的发展和城市空间的功能存在密不可分,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城市环境的优化、文化品位的提升、区域标志形象的打造、百姓精神需求的提高都离不开公共艺术,城市环境为公共艺术提供创作平台,公共环境意识影响着公共艺术的创作,人们的活动参与使公共艺术具有存在的价值,使环境具有生命和灵魂。

2.公共艺术进社区

随着城市公共艺术的兴起和发展,创建社区的整体文化环境和唤起社区公共文化精神成为重要基点。21世纪之际,在中国公共艺术的关注点逐步移向城市社区,公共艺术进社区,唤醒社区公民意识,培养居民公共参与能力,提高居民审美能力,使居民对社区具有认同感和归属感,使社区中的人际关系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在杭州老社区完全没有公共艺术的存在,而在一些20世纪建设的社区,开始注重环境的艺术化改造,使社区文化得到提升。但总体比较落后,公共文/詹俊 刘玮

ZhanJun LiuWei作为构建城市形态的细胞核——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直接影响了城市文化的品质和城市活力。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衡量城市的综合实力已不再是以经济为第一指标,城市文化作为软实力指标已登上历史舞台。艺术从博物馆走向了大众,继而有了公共艺术走向大众的生发土壤。在国民精神文化需求与文化艺术发展的双重语境下,研究公共艺术的表达方式,以公共艺术在杭州新老社区中的表现为例,探讨公共艺术与人的交互关系和情感表达,论证公共艺术进社区可以增加居民互动,促进邻里关系和谐发展,使居民对社区具有认同感和归属感。AsbuildingformthenucleusoftheCity-Communityconstructionofspiritualcivilizationandculturedirectlyaffectsthequalityofurbancultureandurbanvitality.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thenationaleconomy,city'soverallstrengthwasnolongereconomictofirsttarget,urbancultureasasoftpowerindicatoronthehistoricalstage.ArtfromtheMuseumtothepublic,thenthereisapublicarttothegerminalsoilsmasses.Nationalspiritandculturalneedsandthedualcontextofculturalandartsdevelopment,onpublicexpressionsofart,publicartinHangzhounewandoldinthecommunityshowing,forexample,discussiononpublicartandhumaninteractionandemotionalexpression,discussionpublicartintothecommunitycanincreaseinteraction,promotingharmoniousdevelopmentofneighborhoods,sothatresidentsofcommunitieswithasenseofidentityandbelonging.作者简介詹 俊 浙江工业大学艺术学院 硕士 助教刘 玮 浙江西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学士 工程师ABSTRACT公共艺术;社区;邻里空间;表达publicartistic;community;neighborhoodspace;expressionKEYWORDS剖析社区邻里空间中的公共艺术表达——以杭州新老社区为例Analysisofneighborhoodspaceinthepublicartisticexpression--acasestudyofHangzhounewandoldcommunity艺术没有很好地运用到社区中,而在一些新近开发建设的新楼盘中,开始注重公共艺术在社区居民生活中的影响。以杭州的春晖社区为例,春晖社区建于1998年,位于江干区闸弄口街道的北面,区域面积17万平方米,绿化面积占35%,社区由三里亭苑一区、二区、广利佳苑、百合公寓四块区域组成,配套设施齐全,活动场地宽敞。在公共活动场地中,有一处经过设计改造的公共艺术,它兼具多种功能,其一,具有开放性与私密性,多面围合的景观墙,利用不同方向的转折面,使场所空间虚实相生,使活动在其中的人们可以聚集、交流与沟通。在这个场地上还有多处石凳与景观墙相连,是一处可供居民停留坐歇的场所,石凳与景观墙构成一个整体,形成丰富的空间形态,充分体现了社区对居民生活环境的重视。其二,具有文化精神性,在墙上刻有社区的宣传口号,还有象征家庭和睦及生命繁衍的剪影人物图案,充分反映了社区的人文宣传力度。其三,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不同大小的圆形开口处于不同的高度,可供观看可供穿越,是小朋友玩捉迷藏的好地方,能够满足居民户外活动和交往自由的良好环境与文化氛围(如图1)。但是从艺术形象的角度来说,春晖社区的这个公共艺术比较落于俗套,没有新颖的艺术手法,对文化精神的表达过于直白。虽然创作者希望该公共艺术能够成为人们活动的聚集地,但事实上,很少有人在这个公共艺术中停留、聚集,在日常生活中,它只起到人们通过该空间的功能。以杭州新州花苑为例,这是2009年新建社区,位于滨江区政府核心居住区内,社区中设置有多处公共艺术与景观相呼应。进入大门,一处两米多高的花岗岩母子雕像的公共艺术,母子形象经过艺术处理,形式感更强,视觉冲击力更强,小孩子们喜欢坐在母亲脚下玩耍,与石像融入一体,吸引着居民聚集玩耍,为社区增加凝聚力(如图2)。社区水景环绕在建筑物周围,与一般水景最大的区别是在水面上亭立着姿态各异的仙鹤与海豚,特别引人注目。将仙鹤与海豚作为公共艺术在水景中的引入,增加环境的观赏性、寓意性,使环境变得更加生动活跃,给居民生活带来乐趣(如图3)。水的驳岸处也引入公共艺术,以鲤鱼及抱鲤鱼的娃娃为主题,既呼应水景,又突出小区对人们生活的关怀。在此处老人会带着小孩在鲤鱼上爬爬、坐坐,使公共艺术与百姓生活融为一体,摆脱以往单纯作为摆设的雕塑感,使公共艺术更贴近居民生活。在水岸边设有一处象征小孩戏水玩耍的公共艺术,艺术家设想着在此处竹林下一个小男孩一个小女孩面对面聊着天、取着水的场景。这处公共艺术因与小朋友等比例塑造,显得具有真实性,吸引着社区中小朋友前往玩耍(如图4)。经过对比发现,原来老的社区中的公共艺术因为投资、材料、创意的限制,所以相对不够丰富,表现方式局限。但是现在随着大家对于公共艺术的认知已经拓展了,把公共艺术的设计作为一个整体,与小区的景观相融合,不仅提高社区景观的观赏性,更是提高社区公共环境利用率,给居民带来归属感。可见一处公共艺术的好坏,不仅要看它的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法,还要考虑它的功能性,是否具备社会性及公众参与性,是否是邻里关系和睦发展的桥梁,能否增加生活的乐趣和情致。所以公共艺术是社区文化的物质和精神载体,以满足社区生活多样化为前提,是实现居民文化福利的重要场所和象征,一个好的公共艺术可以为社区居民带来方便、舒适和美感的生活需要,能够为社区的整体管理作出应有贡献。

3.总结

公共艺术存在于社区的公共空间中,代表和象征着社区居民对社区文化精神、审美意象及公共生活环境的认同,在提升公共生活环境品质及生活情趣和居民大众审美意识方面具有使命性。公共艺术在社区的设计原则,应是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及公共参与的方式反映社区的公共精神、文化品位、社区形象,甚至是地域和民族文化特征。公共艺术在社区的表现形式不应简单地体现在外表形式上,也不仅是为配合环境的形式美感而搞些装饰,可以通过公共性质的建筑、雕塑、绘画、设施及环境设计等艺术形式结合公共参与来体现公共艺术与景观环境的融合,使居民有更强的主人意识和强烈的参与感,使文化传承与创新、人文与生态环境、设计师与社区居民的关系更融汇,增加社区居民的凝聚力,增强居民间的相互交流与沟通。通过公共艺术在社区中的运用,使公众对社区文化更具认同感,对家园更具归属感。

作者:詹俊 刘玮 单位:浙江工业大学艺术学院 浙江西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第6篇

21世纪是全球经济飞速发展的世纪,中国近十年以来商业地产的蓬勃发展见证了这一经济飞跃的事实。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提高,对精神生活的要求和品位也在提高。商业体的运营商们也在思考该如何满足消费者们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消费需求,同时又能体现其所运营项目的独特性和人文关怀。本文通过引入成都IFS大熊猫装置艺术介入商业环境的案例,分析了当代公共艺术在这样的市场发展背景下是什么原因以及什么方式,进入了商业环境塑造和商业开发行为的领域,以及其价值体现何在。

一、研究背景

2014年1月14日,成都国际金融中心(IFS)开业,比起它带来的近九十家首次来到成都的商业品牌而言,它带来了一只正跨过竹林,穿越城市的钢筋森林到这座城市的“大熊猫”。这只重量级巨型悬挂大熊猫身高15米、重13吨,名为“IAmHere”,由国际著名艺术家LawrenceArgent继《ISeewhatYouMean》和《Leap》等大型公众装置艺术项目在美国广为人知后,在中国创造的首个大型户外艺术装置。艺术家旨在借助大家对熊猫的认同感,将这地标建筑与艺术相融合,打造了属于这座城市的地标性公共艺术装置。吊挂完成当天,引得市民纷纷驻足观看,圆圆的熊猫爬墙照片在那天成为成都市民最热衷讨论的话题,无疑为IFS这个全新商业项目的开放起了一个好头。商业综合体的运营团队们通过市场化的操作手段将艺术家们创造的公共艺术品类和艺术表现行为借助商业空间这一平台成功的将其表达的思想或提领民众进行社会思考之意图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极大的提高了当代艺术的影响力和受众面,商业价值更是不可小觑。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在与世界的一体化进程中,文化发展也走上了多元化的轨道,艺术从政治第一的标准回归到艺术品评的本体,这为当代艺术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宽容环境。当代公共艺术作为一种新兴艺术门类既是艺术发展过程中呈现的一种艺术形态,也是一种较之于传统艺术与社会各种因素发生联系更为广泛的艺术形态。而中国经济的飞速前进已让民众早已实现了生理、安全和情感的需求,大众求知与审美的意识和欲望愈发的强烈;人们的行动和社交范围已经突破了原有的私人的场所空间,正在逐步公开化、社会化、群体化。房地产开发商除了维持原有的粗放刚需型住宅项目的开发力度,同时在扩展精细型的商业地产、文化旅游开发类型。这两类地产的发展印证了社会大众的消费意识、需求和结构的变化。城市中的公共空间,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中心广场、道路节点或公园、会所等地域属性,人们更多地需要依据自身的环境条件、生活方式,创造出多样的乃至即兴的可供公众参与和互动的共享空间。作为大众公共活动行为发生次数最频繁和类型最多元化的空间——商业环境空间也逐渐从最初单纯的消费场所变为人们交流情感,甚至是满足求知和审美的平台场所。正如IFS这只巨型熊猫的诞生,打破了严肃的商业空间与人之间的隔阂,为公众带来新鲜感。熊猫宣示自己在这里的存在,并赋予艺术装置值得深思的社会意义,让我们思考自身的存在,也对城市发展繁荣进行反思。这正是当代艺术介入到现代商业空间给大众带来的思考,这样的行为让艺术的“公共性”得以实现。

二、为什么当代公共艺术会介入商业空间

1.城市规模扩张导致场所功能的发展。传统的城市布局结构中,各个场所的功能设置定义较为明确。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势必导致有不同需求的人群在城市不同区域中交错,因此,新出现的公共场所也在逐渐向跨界或者混搭的方式发展,使其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以前单纯的电影院、超市甚至KTV等不同形态的商业都纷纷进入了现代的商业综合体。日本的六本木新城便是最好的例子,在它长达七年的设计时间里,设计师便考虑到工作、居住和生活的多重功能,在建设中融入了文化、生活以及休闲等建筑元素。2.消费行为的发展要求。传统商业综合体以满足商业生产和消费为主要导向,在综合体内外部的公共空间多考虑为物流路线、消费者动线、广告活动场地。在经济大环境的增长下、电商对实体商业的冲击下,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推动下,传统商业综合体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这个行业面对着重新定位以及着眼于怎样提供给消费者与众不同的消费环境场所,无法替代的购物体验,甚至是更高的精神需求——更直面的、无门槛的与艺术亲近的机会。当代艺术回归了对人存在状态的关注,这符合当代商业空间中对消费者购物体验的强调。3.商业产品的发展推动。支撑现代商业发展的核心即是产品的创新。当所有国际一线的品牌都在开发自己不同的主、副线品牌时,与知名的艺术家合作设计某一系列或某一季的产品便成为其独特的商业王牌。诸如,杉本博司与爱马仕的合作“光与影”系列丝巾,村上隆与路易威登合作的卡通系列,草间弥生与路易威登合作的圆点系列,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对于这些走在时尚前沿的奢侈品牌来说,没有比支持高雅和前卫艺术活动更能顺理成章地提升自我品牌、彰显尊贵质感的了。借用文化的力量与艺术的影响来开拓新鲜市场,扎实原有市场。每一季这样的产品(有能力的甚至将这样的直接植入商业体的公共空间中)对于拥有这样品牌系列的商业项目来说都是最能吸引眼球的地方。因而,这样类型的产品的介入本身也就成为了艺术介入商业项目当中最常见的一个类型。

三、公共艺术如何介入商业空间

1.建筑及商业空间设计艺术化。现代商业综合体的设计,在满足开发商经营行为的基础上,更多的将其视为联系人、环境、商品的空 间,那么如何通过建筑形态吸引眼球,在现代建筑中脱颖而出;通过内部空间的设计满足商品及展示环境的强烈表征,给消费者带来新的体验已经成为综合体建筑及商业空间设计的第一要义。法国L’Atoll购物中心,建筑外形设计为曲面体,类似航空飞船,外表皮通过曲折不断变化、数量众多的不锈钢金属片压在建筑结构骨架之上,建筑形体在富有内在结构的逻辑性同时亦给人打造出充满趣味的空间感。为了表达空间的虚幻感和科技感,现代商业体时常还会大胆创新空间和界面呈现,提高品牌艺术性和独特性。如路易•威登,通过将大面积门面或玻璃隔断墙面以构成纹样平铺,形成空间界面背景,通过光学原理将空间和材质进行实虚对比,纹样本身的形态若有若无,使构成的空间感觉如梦如幻,生气勃勃。2.引入商业公共空间的装置艺术品。当代艺术家们经常利用装置艺术作品来寻找观者视觉对所处空间的体验可能性。而商业综合体的开发运营商们,在试图以体验互动式商业氛围来影响和吸引消费者的时候,通过公艺术品的引入和展陈能创造更多的热点话题,同时还可结合所成列的艺术品设计开发具有商业价值的艺术衍生品,或是成立专项的艺术基金就社会大众关注度最高的某方面进行长期的跟踪深入,从而吸引固定的高阶消费人群。黑格尔在《美学》一书中指出:“艺术家不应该先把作品完全做好,然后再考虑把它摆在什么地方,而是在构思时就要联系到一体的外在世界和它的空间形式和地方部位。”作为介入公共空间的艺术作品,兼有公共性和艺术性两方面的特质,具有传播美的意识,揭示人与自然万物的相互关系及交往准则,及有关艺术作品与社会大众所面临问题的共同性和相关性等内涵或作用。这次成都IFS巨型熊猫艺术装置,正是旨在提醒人们可爱生灵正面临灭绝的事实,希望大家积极参与到大熊猫公益保护中来,反思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路。3.视觉导视系统艺术化。导视系统不再是孤立的单体设计或者简单的标牌,而是整合品牌形象,建筑景观,交通节点,信息功能甚至媒体界面的系统化设计。传统的导视系统仅仅在呈现内容上及材质上有所不同。现代商业综合体中的视觉导视系统,则从色彩、表现内容及手法、材质、形态上都充分展现了多样性和艺术性。例如传统的文字表现转化为3D交互式,传统的广告牌式的指示方式,转化为融合艺术装置的作品。4.举办艺术活动。第一种活动方式,是在商业综合体中引入美术馆或者画廊的形态,借助这个平台引入高质量的艺术展览。例如上海K11购物艺术中心的chiK11艺术空间在2014年成功举办了莫奈的画展,这是迄今为止作为中国大陆价值最高的一次莫奈专题画展,展出了40幅莫奈真迹。这次画展为K11带来了60万人次的参观人数,6000万的门票收入,特展期间其商场的日常营业额增长了20%这无疑是艺术与商业双赢的最好局面。第二种方式,也是目前全球商业综合体采用最多的一种形式,即举行大型的艺术装置或主题艺术活动。去年,香港圆方广场举办了全球瞩目的艺术狗展,引起了港人极大的追捧。当然,这样的活动背后,商场提供的各类互动体验消费项目,也收入颇丰。5.商品陈列艺术化和主题化。例如成都IFS的MUJI,在这个一万平米的商业空间中,无印良品具备了极致的美学展示能力,在这个旗舰店里,将商品美学与空间美学结合在一起,并且不断增加新的商业品类,形成了一个世界级的品牌整合创新。旗舰店在陈列上有一个很重要的精神,便是“freshup”,将带有MUJI性格的产品如食物、拼图、文具、服饰等以看似随意的姿态聚集在一起,组成了一种MUJI式的生活。

四、价值

社会价值是指人通过自身和自我实践活动满足社会或他人物质的、精神的需要所做出的贡献和承担的责任。艺术当然是艺术家通过自身和自我的实践行为来成就的。艺术介入商业环境空间中,诚然是因为强调了艺术的“当代性”和其“公共性”的概念。“公共性”意指,在商业环境空间中的艺术作品,虽然有作者主体创意,但并非如其他现代艺术特别是架上艺术一样有着强烈的主观表现性,它更是一种具有大众性普遍性的艺术样式。现代商业已经突破了传统的经营结构,运营者们已经开始站在城市文化运营商的角度去思考未来发展的出路。商业环境中的艺术作品通过现代化的商业公关运作使其本身的艺术价值得到实现,同时也完成对商业体的经济价值反哺,这一部分来源于大量的参与到艺术创作和欣赏的民众。公共艺术介入到商业空间甚至是商业行为的现象,无疑是给接下来转化运营思路的开发商们一剂良药,也指明了未来发展的方向。而当代艺术家们也开始思考在这样的平台下,如何能用更有效和市场化的手段将自己的艺术理念传播于大众,其扩展方式也不仅仅限于“大熊猫”这样的装置艺术。未来,我们将看到更多更好的艺术作品呈现在越来越多的商业空间里面。

作者:魏苡爽 单位:四川大学

第7篇

一、气候对雕塑艺术的影响

东北地区城市的气候冬季漫长,年平均气温偏低,降雪多,地理纬度较高,日照少,季节变化明显,气候相对严酷。寒冷气候对于雕塑艺术的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可达性较低、城市居民户外交往减少两个方面。

(一)可达性较低

东北地区的冬季天气寒冷,冰雪路面导致出行困难,人们出行次数减少。城市夜间的街道照明特点为交通干道灯火通明,而大多数居民住区灯光幽暗,呈现萧瑟气象。同样,城市主干道的雕塑被耀眼的灯光照耀,而大多数街道的雕塑则被昏暗笼罩。

(二)户外交往减少

交往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思想情感、共享文娱乐趣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意义重大。在寒地城市中,当户外空间的环境质量不理想时,人们只能进行一些必要性的活动;当户外空间环境具有较高质量时,尽管必要性活动的发生频率基本不变,但由于环境条件更好,人们就会有长时间的交往活动倾向,社会性活动的频率也会稳定增长。因此,创造宜人的城市户外交往空间的积极因素——增加市民可参与的城市社区雕塑艺术环境,是提高东北地区冬季户外交往空间使用率的有效对策之一。

二、景观环境质量对雕塑艺术的影响

受气候影响,路面降雪、土壤冻结,适合寒冷地区生长的植物种类并不丰富,城市景观显得单调。东北地区的城市普遍存在长达半年之久的环境凋敝期,冬季冰雪带来交通问题,而使用溶雪剂又造成环境的污染,冬季能耗带来建设成本的增加和环境质量的下降,公共空间的多元化和丰富性亟待提高。而南方城市的城市雕塑则通常绿荫环绕、现代摩天写字楼作为衬景、丰富的水景布置左右。严酷的气候特征决定了东北地区城市的公共空间雕塑艺术与南方城市相比有着明显的弱点。因此,寒地城市单调的公共环境更加需要设计师的设计手法与技术技巧。

三、自然资源对雕塑艺术的影响

东北地区城市拥有独特的自然资源,最具代表性的雕塑艺术就是冰雕与雪雕。每年一次的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雪雕展,是规模最为盛大的冰雪艺术大展。其冰雕主题丰富多彩,和当下的很多流行元素充分结合,深受人们喜爱。哈尔滨冰雕艺术家的雕塑经验、资源以及外在和内在条件都很充沛,雕塑的品种、技术和艺术水平都相当高。近年来,哈尔滨冰雕艺术家与加拿大、日本、俄罗斯等国家的冰雕艺术家的交流和沟通也十分频繁。哈尔滨特有的冬季冰雪活动正是利用了独特的自然资源,以东北地区特有的冰雪文化形成具有参与性与娱乐性的雕塑艺术空间,使得原本寒冷、没有生气的季节变成了丰富、热闹的城市狂欢日,吸引了大量国内外的游人。但是,“冰雪节”仅仅两个月左右,即每年的十二月底开始至第二年的二月份基本结束。笔者认为,在漫长的冬季里,还需要增加户外交往空间来补充人们的娱乐、交流活动。

四、异域建筑文化对雕塑艺术的影响

由于东北地区的特殊地理位置,历史上曾被俄国、日本等国家觊觎,哈尔滨、长春等城市建筑留下了大量的异域文化特征。从哈尔滨早期的建筑中几乎可以寻到欧洲近代各个流派的建筑艺术风格。哈尔滨城市公共空间雕塑艺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无论是早期雕塑所显示出的对于建筑的依附,还是当下雕塑多种形式语言的运用,都体现出一种城市文脉的传承。长春曾是日本侵略者入侵我国建立洲帝国首都的地方,此间出现的一些雕塑作品多数都印刻着那段历史的痕迹。如日本侵略者在现胜利公园内塑建了日本儿玉大将骑马的青铜雕像、现儿童医院附近的大型青铜浮雕,这些雕塑作品记载着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如今,已经成为日本侵略者入侵我国的罪证,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教材。

结语

第8篇

2014年1月11日至2月14日,袁进华个展“清溪云林”在上海90 Art Center开展。这是90 Art Center的开幕展览,也是国内艺术空间对中国水墨当代的表达方式所进行的大胆探索。

由上海滨江置业有限公司精心打造的凌云・壹街坊,正作为上海新近崛起的综合性商圈,着力打造国内别具特色的“商圈文化馆”,而90 Art Center作为其中独立开辟的艺术空间,则将开启一系列高端当代艺术现场的展览及互动项目。画廊营运总监王征认为,艺术不一定都要在美术馆里呈现,90 Art Center目前所做的,就是改变艺术的展示和呈现状态,艺术作品成为一个融于现场与环境之中的某种状态。

作为一家非盈利性的艺术空间,90 Art Center 从建立伊始便承载了崇高的凌云之梦。空间负责人之一的王征虽然一直从事房地产行业,但他认为艺术行业更使自己拥有幸福感,毕竟这项事业是在为更多的人谋取幸福的福利。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下,人们大多充满焦虑,很少能够得到心灵上的满足,而90 Art Center正是为处于精神紧张状态之中的当代人所提供的畅想空间――在此,他们将拥有一个安静的欣赏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心灵上的满足。

至于为什么会选择当代水墨作为画廊第一次展览的主题,王征解释道,90 Art Center所在的徐汇区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除了辖区内的多所高等院校之外,许多居民都是因城市拆迁移居而来的老上海市民。在这种传统氛围下,如果想要让人们了解艺术、了解中国当代艺术,就要从最接地气的中国水墨开始。王征表示,团队将致力于将90 Art Center打造成为社区公共艺术空间的典范,将艺术与商业房产开发相融合,将社区型的商业模式转换为居民精神生活幸福指数的综合提升。

在袁进华的个展“清溪云林”之后,还将会有四个展览持续进行。系列展项目结束之后,90 Art Center并不会消失。王征表示,滨江集团的领导人张坚,一直热衷于当代文化事业的发掘与推广,在他的大力支持下,90 Art Center这样的空间形式将会推广到杭州、河北等地。空间将会继续把国内最具代表的当代水墨家,以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家推介给辖区居民,为更多的人提供一个接触和理解当代艺术的接口。(采访:王针 撰文:吕烨)

第9篇

关键词 装置艺术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观念为先 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J198 文献标识码:A

1装置艺术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应用基础

装置艺术作为一门非常灵活的艺术,它不仅回归自然进行取材和创作。而且充分利用科技带来的现成品,是一门回归艺术本质的艺术。当今社会不安全感的泛滥和精神的缺失使理想与心灵渐行渐远,而装置艺术的存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人们进行精神抚慰的一种艺术上的尝试,是一个从文化方面调动社会公众对社会建设进行参与的精神动员。为更好地实现这一美好的愿景,装置艺术就要在协调好东西方、地域性、城市间、人们生活方式之间的差异的基础上清楚地认知当地文化和区域特点,与城市景观和谐相融,参与城市景观的建设。在装置创作之初,就应该考虑与城市设计环境相得益彰。

装置艺术对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推动不仅表现在改善了以往单调的城市空间设计不能解决的问题,还表现在它提升了公众的审美意识与环保意识,推动人与人的交流。装置艺术给公共环境带来的多方面的效果和利益使它在未来的城市公共空间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装置艺术的不断发展也推动着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不断前进和发展。装置艺术的应用模式也会丰富着城市环境,它的艺术平民化的艺术理念将在空间设计的土壤中得到广泛呈现。

2装置艺术与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结合方式

装置艺术设计师将人类活动中的物质材料经过设计创作出有丰富精神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作品,通过特定的形式展现给大众,它是一门综合的展示艺术。装置艺术的发展受社会文化观念的影响,也受到自身艺术规律发展的影响。装置艺术对社会的关注、文化的指向、情感导向、题材、材料的选择等方面都表现出了多样化的状态。也推动了装置艺术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不断发展,二者在内涵上也有共同之处。

3装置艺术材料多样性的结合

如今艺术的魅力不仅仅因为它蕴含着亲切的手工和艺术家的智慧,更多的是由于它包含了时代特色和公众的期待。随着设计语言的不断延伸与拓展,越来越注重材料的选择和使用。这一点在装置艺术中运用的丰富而广泛。艺术家将现成品拼接、挪用、进行重组之后赋予新形象新的涵义,并融入市民的文化生活。

在传统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如雕塑、建筑等,这种一次性的创作更重视造型的涵义而忽视了材料语言。设计者也习惯用坚硬的材料进行创作,也使现在的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比较单一。而装置艺术与传统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不同就在于它们的时效性和“完成感”。其最大的特征是物的拼置。日常生活用品、媒体、拼贴等都可以作为装置艺术表现的媒介。这些特点也会使作品不能够长期保存,自然的空气、水、气味、声音、光照以及自然的元素,音乐性因素、戏剧性因素也都可以成为材料,甚至观众也可以作为一个美术素材来处理。

装置艺术与城市设计相结合产生的效果是:城市空间设计可以用装置艺术的形式概念进行创作,将环境理念通过公众对作品的感知和深入解读进行有效的传播,以此达到之前景观设计无法解决的层次,可以将设计深入人心。

4装置艺术创作手法在城市公共空间的运用

装置艺术是一门开放的艺术,它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背景是宽敞的,材料的使用也是创新的、可变的。根据场地的需求或艺术的偏好可以随时变动,转移、收藏。在装置艺术中,最普遍的创作形式是把现成品在特定场域进行重组拼置。篡改、置换也是装置艺术的表现手法,通过对原有物品进行变形、裁剪、添加等形式对现成品和原材料通过变换形态、重新组合进行创作。转化、再生将传统资源运用到新的创作之中,从形式和语言的角度来创新。

第10篇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现状;方法

一、中国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环境艺术的概念进入中国至今,经过20多年循序渐进式的普及教育和社会实践,同时结合中国现代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环境艺术与诸如环境生态、环境保护这些概念一样,已经开始深入人心。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在全国已有近2000所各类高等学校设立了艺术设计学科,这其中大部分的艺术设计学科都包含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每年有数万名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的硕士、学士或专科生毕业,投入到城市设计或区域环境设计的第一线上,并为中国的城市环境设计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综合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现状,笔者认为有两点因素是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关键,简言之,一是要调整自身,以适应时代的要求;二是要主动宣传,引起社会和政府的重视。

首先,发展的关键是自身调整。自身调整就是环境艺术设计应不断地调整自己,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行业战略目标的调整与重新确定。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应更清晰明确地确定自己的行业战略目标,从摇摆于城市规划、建筑学、室内设计、园林绿化之间的模糊定位迅速确定下来,既完善和突出自己的特点,又继续保持与相关专业之间的交流与融合的态势。

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目标不应狭义地理解为美化生活、装饰城市或从视觉角度调整环境面貌,而应将目标定位得更高、更广。应从为人类的生存环境进行标本兼治的设计这个角度重新确立环境艺术设计的战略目标。

(2)强化培养环境艺术设计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从社会学角度去看,每个人的行为都包含既对自己负责,又对社会负责的双重性质,但其程度不同。目前的环境艺术设计师大多为学绘画艺术出身,艺术家的高傲不羁的性格特点,更多地以个人好恶决定行为取舍的态度亦影响到了环境艺术设计师的职业性格。而由于环境艺术设计的种种特殊性,要求从事此专业的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对前人后代负责的历史使命感。

(3)提高环境艺术设计师的综合素质与修养。

城市环境艺术设计是极其复杂的多问题、多层次、多信息、多答案的设计过程。如何从众多的条件设定和复杂多变的答案中选择相适合的方案,需要设计师具备相当高的综合素质与全方位的修养方可完成。

由于以往的环境艺术设计师较多的知识来源于艺术和艺术设计,造成了处理设计问题重表面效果、轻内在规律,重感性、轻理论,重概念表达、轻逻辑程序的现象。这种现象必须调整,才可使环境艺术设计师适合时代的要求。

面对多元化的社会,人类对获得丰富文化和生活资讯的要求越来越强烈。环境艺术设计师的责任就是要借助设计的语言、艺术的形式,利用空间构成、装饰构筑、色彩及风格形式的变化等手段,创造出具有丰富内涵和解读多义性的空间环境。这是时代赋予环境艺术设计的使命,同时也是环境艺术设计生存发展的基础。

综上所述,中国的城市建设需要环境艺术设计的介入。具体地说,环境艺术设计的介入是发展战略的需要,是促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保持中国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性

环境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内心深处对环境的要求是在安全感保证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追求异质性,人类需要变化和复杂的环境。由于人类所具有的个性因素,要求环境场所的形式提供更多的视觉信息,通过物质环境中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人们要求获得更为丰富的感知经验。个性化和丰富的感知经验有助于对环境场所形成清晰的形象记忆。人类喜爱旅游,喜爱不同地区和地域的文化,这其中很大程度上是喜爱不同地区和不同地域环境的复杂丰富及其变化性、趣味性和多样性。从人类社会发展史和城市建设发展史中,我们不难看出,秩序感和丰富性永远是一对矛盾,好的城市设计应该从秩序与复杂、科学与艺术之间的协调关系中演化出来,有秩序的复杂性能体现出高水平、高文明程度的秩序,秩序本身的复杂性又在于多种因素的交融互动、多种形态的构成变化。

三、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的方法

环境艺术设计有两个重要的专业方向,这两个专业方向都与建筑存在着紧密的图―底关系。一个方向是室内设计,这是建筑物内部由围合物与空间形成的图―底关系;第二个方向是环境景观艺术设计,这是从城市空间去区分,由城市建筑物组成的实体与城市建筑物之间或之外组成的虚体空间形成的图―底关系。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主要是进行这部分的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主要通过以下方法措施对城市公共空间进行设计改造:

(1)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增加积极外部空间、改善区域环境,形成统一协调和富有特色的空间环境,最终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通过增加休闲区、小广场、小公园等渗透空间,为人们提供舒适宜人的休闲停留空间,促进人们的交往。所谓空间的积极性,是与自然的无计划的消极空间相对应的空间,积极空间所表现出的特点是与人对场所的介入和参与紧密相关,空间中人的参与度越强,空间愈呈现积极性,反之,则呈现消极性。

(2)在城市公共空间中,通过雕塑、艺术品、构筑物、视觉导向系统、标识、环境小品和城市设施的设计,提高城市公共空间的整体功能,为创造积极的交往空间打好基础。在一个空间中,雕塑及艺术品往往可以形成视觉中心和人们谈论的话题,国内外很多城市的雕塑作品往往成为区域形象的标志。在城市公共空间中设立广告牌、钟塔、路灯、展示广告、指示牌等各种尺度适宜的人性化设施,可方便市民生活和促进信息沟通,是构成城市公共空间活跃气氛的重要因素。当然,这些设施和系统的设立要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相协调,形成有秩序感、节奏感及变化统一的环境氛围。

(3)通过绿化改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绿化是城市公共空间中重要的“软质”构成要素,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要根据不同地域的特点,配置有利于景观和环境改善的绿地;利用绿化加强步行环境的特色,将城市中的水体、绿化等自然景观和休闲街道、广场等人工景观融于一体;在有限的城市公共空间中创造出步移景异,丰富多彩的绿化景观。

(4)通过对城市公共空间的环境色彩与环境照明控制,提高环境质量。城市公共空间的环境色彩与照明是环境艺术设计的重点之一,在环境设计中,为了避免景观的杂乱,可以利用色彩控制和照明设计创造既变化又统一的城市景观,提高人们对场所的辨认感和归属感。

(5)通过对城市街区建筑立面的整修改造和对商业广告牌匾的整理规划,促进城市公共空间形成环境优美、秩序整洁的整体环境。

建筑物是城市人工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城市生活的主要承载物,它的建筑风格、色彩、材料、体量、外形轮廓等都是形成环境观赏感受的基本要素。故此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对建筑物的立面进行整改设计、治理调整,是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一项主要工作。

另外,在商品经济日益繁荣、商业空间已经成为城市重要组成部分的今天,对城市中商业街道的广告牌匾及设施进行综合设计、统一协调管理已经是当务之急。只有通过环境艺术设计师的综合设计,才可能达到功能合理、配置适宜的效果,为市民提供良好的购物、休闲、娱乐的商业环境。

第11篇

一、公共空间设计以及它的发展

公共空间相对来说不受空间的限制,公共空间不像私人空间是被给定的,它的空间的大小乃是设计的结果。设计人根据公众的实际需要,如人口密度、交通状况、地理环境、人文特质以及公众的审美需要,设计出公共环境的空间大小,如果必要,可以动用政府或者社会的力量来组织、安排,落实土地需要。所以,公共环境的主持人有什么样的理念,设计人士具有怎样的艺术水平,这些显得很重要。公共环境在空间上可以更多的考虑向外伸展,公共环境应该寻求“广大”。根据公众的分布,决定环境的大小,这里需要可预期性,如人口可能增长的情况,人员流通情况。所以公共环境的建设需要有前瞻性,尽可能的往大处着想,需要一个广大的气象。

二、公共空间设计中的艺术性

人与环境,它不仅仅广泛的存在于我们人类社会学与自然科学里面,也相当深入的渗透了艺术设计工作者与现代艺术欣赏的领域当中。环境意识的觉醒与强化,使我们对艺术分类系统的认识产生了深刻的观念性的转变为像金字塔艺术系统结构:(1)最下面一层的是艺术产品;(2)最上层的则是纯艺术品;(3)我们可以看到在这金字塔基底层与尖顶层之间,就是我们现代社会艺术生产最为广泛的中间层即是环境艺术系统。环境艺术即是一种随时随地都用在我们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产品如建筑,景观,园林,景观,雕塑等等,而且他还是一种作为各种艺术理念存在社会生活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所研究利用。更简单的说,一种作为环境设计,另一种则还是一种艺术,公共环境艺术。

三、公共空间环境艺术在当代的影响

近年来,环境艺术中的各个侧重点设计不断的发展,并且衍生出不仅是建筑,室内环境设计,还包括室内外园林、景观、城市雕塑,、城市公共环境等等一系列新型学科。其中公共空间艺术、公共环境艺术的蓬勃发展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表现的最为明显。

广义上来讲,所谓公共环境艺术,我认为只要有两人或两人以上的活动区域及周边环境都是公共环境范畴。从狭义上来讲,很多人认为公共环境艺术及公共场所,公共场合,多人区域及大中型广场的室外环境艺术。公共空间艺术是指放置在公共空间的雕塑、壁画、装饰、园艺、标识、广告、地景等艺术形式。归根结底,公共环境艺术是公共空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空间艺术设计,就是指以人为本,以城市公共传播,公共环境设计,公共设施设计,公共艺术为主要对象,运用综合现代设计手段,创造生活空间美,生活方式美和信息传达情意的艺术设计行为。

如何在公共空间艺术的设计中使创作者与公众能够达成这种意义的生成共识,是值得我们当代公共空间艺术设计应该着力反思和探索的问题,这关系到公共空间艺术生命力的发展及其存在的价值。美国著名城市学家伊里尔?沙里宁曾经说过:“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的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我们说。看看城市的公共空间艺术,即可知道艺术家的兴趣、追求和使命,即可看出公众的思想、生活和文化。

四、公共空间设计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我国城市建设的步伐也随之迅速加大。公共艺术的发展也呈现出多个与以往不同的发展态势,一方面,与商业社会的特征相吻合,出现了一批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艺术,一充斥于各公共空间的各种广告位标志;另一方面,伴随着公众文化意识的觉醒和消费观的更新,以消费为特征的艺术波普艺术悄然兴起,它强调公众的参与和兴趣,提倡具有平民趣味的文化消费,公共空间艺术呈现出大众参与的态势。

因为世间万物的差异性而产生的美,所以通过每座城市的不可复制性的“情景”来传承这种差异,会推动社会向前发展。我国正处于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基础建设是本阶段的重要任务,城市精神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城市的人类历史情感建设是一个长期和逐步完善的过程,仅满足公共空间的物质、视觉功能的建设策略已经不能促进公共空间质的飞跃。根本在于深入地探究影响公共空间本质的“情景”因素,才能促使我国城市公共空间建设水平的飞跃。

第12篇

1公共艺术和环境艺术中的公共空间

(1)公共空间中的艺术品设置。一般来说,在城市中,通过建筑物界限划定的除了私人空间之外,都可以算做公共空间。因此,公共空间包括城市道路、绿地、公园、公共建筑、广场以及其他公共场所。对于在公共场所或者说公共空间之内的艺术品空间规划,艺术构想方案的综合计划及艺术品设置都属于公共艺术的范围,这也包括了环境与设施计划、空间与装饰计划、造型与构造计划、材料与色彩计划、采光与布光计划、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计划等,视觉传达的效果不同造成其表现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涉及的艺术品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建筑小品,城市雕塑等。

(2)公共空间的艺术化传达。著名的环境艺术理论家多伯解释道:环境设计作为一种艺术,它比建筑更巨大,比规划更广泛,比工程更富有感情。这是一种爱管闲事的艺术,无所不包的艺术,早已被传统所瞩目的艺术。公共空间中的艺术化传达通常是以视觉传达的方式来实现的,其艺术化的载体即为环境艺术。环境艺术为公共艺术的艺术化传达提供公共空间和视觉传达的艺术环境。

2环境艺术与公共艺术在视觉传达上的交集

(1)鲜明的精神指向。二者的艺术表现都带有鲜明的精神指向,无论是环境艺术还是公共艺术当中的艺术品也都具有鲜明的风格指向。不同的风格指向也具有不同的侧重点,环境艺术强调通过对整体环境的设计来达到空间环境的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相统一。公共艺术中的艺术品更强调公众对艺术品风格的精神指向和精神感受。二者在视觉传达上一个明显针对环境体验,一个针对人的主观感受。

(2)鲜明的环境载体。如果说环境艺术涵盖了公共艺术,那么环境艺术中的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则包括公共空间艺术设计、公共环境设施设计等,与公共艺术存在一定的交集。因为二者都需要以环境和空间为艺术创作的前提条件,二者的创作与传播都需要一个鲜明的环境载体。

(3)相似的呈现状态。公共艺术强调艺术作品在公共空间的呈现。公共艺术的艺术品也更重视艺术的公众性和大众性,其艺术价值要在实用价值和环境价值之上。与公共艺术相比,环境艺术更强调构思与布局、均衡与对称、尺度与比例、色彩与光影,其重点在于空间与环境的融合,更重视环境中的实用价值且兼顾艺术价值。

(4)共同的公共属性。与环境艺术相比,公共艺术更强调空间的公共属性,与环境艺术一般统归于城市规划不同,公共艺术更为强调城市文化当中公共艺术创造者的公共属性,公共艺术既可以是艺术家的个人创作,也可以是群众的集体参与或是社会资本的主观投入。无论哪种构成方式都注定公共艺术在视觉传达上具有充分的开放性和公众性。环境艺术虽然是对环境改造的艺术,主要目的也是为了美化环境,但总体目的依然是强调艺术的公众性和开放性,与公共艺术在一个地域形成特定的文化精神不同,环境艺术可以无处不在地发挥作用。

3公共艺术与环境艺术在视觉传达上的社会评论和文化组成

(1)从视觉传达的角度。仔细研究公共艺术的设计过程,可以清晰地发现,其艺术品创作中对公共艺术的阐释会在视觉上对公众形成一种美学上的心理感受,对公众形成一种特定的影响。与环境艺术由艺术家特定的设计改造不同,公众在公共艺术的参与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特定场所中,公共艺术往往起到精神文化的凝聚作用,它会引起公众的屈从或反叛心理,这取决于公众的文化教育和生活背景。其中,公众的态度往往会决定公众对公共艺术的总体评价。而环境艺术的整个评价却更多是决定于公众使用者的视觉感受和使用感受。

(2)从文化组成的角度。具有文化组成的公共艺术和环境艺术是城市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城市的空间内公众对与艺术性和实用性进行社会评论依据的具体体现方式。公共艺术和环境艺术是一种互为表里的关系。公共艺术是公共空间的精神和灵魂所在,它依托于环境,鲜明、充分地展示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艺术以及政治的倾向性。环境艺术则体现出各种环境要素之间的协同关系。与环境艺术相比,公共艺术更具有社会性和公众性,需要公众的参与,受市民社会的基本要素、艺术创作自由与公共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艺术审美能力与公民教育平等、公民的艺术需求与社会公平意识、公共艺术的主题选择与公共空间的话语权等影响。

(3)从精神建设的角度。公共艺术的设置往往体现出鲜明的精神建设特征,公共艺术的建设发展与公共精神建设发展和私人特定的精神建设发展密不可分,体现了明显的政府主导意志、公共意志和个人意志。这种意志一般会通过艺术作品的题材、风格、语言等体现出来。对艺术品而言,它和空间发生关系的方式,往往会决定艺术的传播力量和速度。公共空间在城市中主要以公共性质存在,而以表现公共艺术情感的艺术作品与公共空间发生关系时,就会引起公众普遍的感受。表现公共理想化、浪漫化的公共历史题材事件与公共空间发生关系时,往往会起到凝聚公众精神力量的作用。表现个人情绪主题的公共艺术作品会带给公众作者的情绪感染。公共艺术的核心是公共性,只有公众参与进来,有感染力的作品才真正符合公共艺术。在城市中如果仅仅是满足精神文明建设做的宣传而忽略公共感受,那这种公共作品其意义和城市广告也差不多。环境艺术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制约,在视觉上很难兼顾到公共艺术性,更多的是为民众提供舒适和便利的公共设施和环境美化,在精神建设上也更注重环境的美化而不是公共的艺术共鸣。不同的城市、地域的历史文脉不同,特别是市民文化各不相同,因此公共艺术和环境艺术的表达方式也会因此不同。

4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