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青少年口腔健康宣教

青少年口腔健康宣教

时间:2023-09-19 18:50:06

青少年口腔健康宣教

第1篇

关键词:学校口腔疾病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780.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1)10-0135-02

1目的

世界卫生组织(1970)年指出:牙科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使人们认识到并能终生保持口腔健康。它是以教育的手段促使人们主动采取利于口腔健康的行为,如通过有效的口腔健康教育调动人们的积极性,通过行为矫正、口腔健康咨询、信息传播等,以达到建立口腔健康行为的目的。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口腔健康列为评价人类健康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口腔卫生保健是“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是预防口腔疾病、增进口腔健康的最基本场所,具有受教育者数量庞大,容易集中,有完整、系统的教育体系、资源和手段等特点,应当以循序渐进,根据年龄由浅入深,传授基本的口腔卫生知识,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让学生和他们的家庭认识口腔健康的重要性并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更有效促进学生从知识、态度、信念到行为上的转变,达到实施口腔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

2原因

2.1缺乏专业口腔医生

目前我国的学校编制中只有普通校医,缺乏专业口腔医生,缺少最基本的口腔预防及治疗手段,使学生在龋齿和牙龈炎发病率的高峰期没有及时接受窝沟封闭、龋洞充填等防治措施,从而导致许多乳牙和年轻恒牙的严重龋坏、早失甚至牙颌发育畸形。

2.2 缺少口腔健康知识

学校的教育体制都以优化教学为主,基础教育中缺少口腔健康知识和干预不健康的行为的普及。

2.3 学校学生口腔保健的三项任务

2.3.1 口腔健康服务:建立学生口腔保健卡、定期检查,有计划地进行治疗。

2.3.2 预防龋病、牙龈炎和其他疾病。

2.3.3 口腔健康教育,增加口腔健康知识与培养口腔健康的良好行为。落实不到位。

2.4 餐饮结构单一化、简单化

学生的餐饮结构单一化、简单化,从根本上忽略了口腔健康与生命质量的统一性。

3现状

3.1 牙列缺损或牙列缺失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

由于牙病可以造成牙痛、牙齿的缺损、牙齿及牙齿周围组织的炎症,最终导致牙齿的脱落或拔除,由此造成牙列缺损或牙列缺失,形成咀嚼功能和消化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从调查资料看,学生恒牙的龋病部位与中老年的失牙部位有明显的联系。

3.2 牙齿的缺失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

由于牙齿的缺失,影响面部的美观,造成乳恒牙替牙期的恒牙萌出紊乱,而形成错合畸形,也可以引起颞下颌关节功能的紊乱,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3.3 口腔疾病可并发其他疾病

口腔疾病是列于普通感冒之后,人体最易得的疾病之一,早期易被忽视,但严重者甚至会引发全身感染、心肌炎、肾炎等。

3.4 牙病防治工作的必要性

学生时期是长知识、长身体的重要时期。学生在校期间便于组织和管理,故学校是口腔保健的重要场所。我们应该积极、迅速行动起来,将口腔健康教育与学生所接受的普遍教育同步进行,使学生了解口腔健康知识,建立口腔健康的新观念。

4对策

4.1 制定口腔健康教育目标

口腔健康教育是口腔卫生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增进学生口腔健康水平,应根据学校口腔卫生保健的实际水平和需求,制定口腔健康教育规划目标。制定长远规划,设立目标,使口腔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化、系列化、网络化,将其纳入教育卫生工作总体规划之中,建立口腔健康教育评价指标。

4.2 建立健全学校预防保健工作的3项基本原则

建立健全学校预防保健工作的3项基本原则,即健康服务、健康教育、消除学生健康的不利环境因素。对学校校医应定期进行口腔保健教程培训。

4.3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学生口腔保健意识

口腔预防保健工作切实落实,狠抓到位,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学生口腔保健意识。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电视、广播、报纸、宣传栏等)增加宣传力度,认识口腔疾病的危害性,掌握口腔疾病的防治和口腔保健的知识。

5方式

学校是预防口腔疾病、增进口腔健康的最基本场所,学校具有的受教育者数量庞大,容易集中,具有完整、系统的教育体系、资源和手段等特点赋予了它是健康教育发挥最大作用的地方。因此,应特别重视对学生的口腔健康教育。

5.1 课堂讲授

迄今为止仍是国内最普遍采用的学校健康信息传播方法,多在学校中使用。教师或口腔专业人士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教师应注重授课时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和艺术性;同时准备相应的挂图、声像资料或其他教科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知识和概念,增强教学效果。

5.2 讲座

围绕带普遍性的问题,请一名或多名专业人士作专题讲座。优点是针对性强,主讲人专业水平高,提供的知识较深入,对人们掌握正确的口腔健康知识有较大帮助。

5.3 示教

通过具体演示,让受听者亲自练习,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并掌握相关技能。优点是教学过程具体生动。示教者应注意:操作示范的程序动作准确无误;保证学生有足够操作时间,在练习中进行具体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随着口腔医学的进步,学校的口腔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口腔健康水平不可缺少的一项措施,也是完成我国2020年口腔保健目标规划的必要保证。学校的口腔健康教育与口腔专业人员的预防措施相结合,通过有效的口腔健康教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行为矫正、口腔健康咨询、信息传播等,以达到建立口腔健康行为的目的,共同促进学生口腔预防事业的发展,为实现《规划》打下牢固的基础,对构建健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第2篇

健康教育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口腔门诊病人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治疗,他们更渴望了解口腔疾病的防治方法与和口腔常见疾病相关的健康教育,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共同合作,有的放矢,满足病人和家属的要求。口腔疾病发生和严重程度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人们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文化程度、居住地理环境、民族风俗等,而口腔健康教育起着重要作用。为了解口腔科门诊不同职业病人对健康教育需求内容和方式的现状,我们进行了调查,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07年5~8月在我院口腔门诊进行治疗的病人265例,包括学生、工人、知识分子、农民、商人和退休人员。纳入标准:①经过门诊治疗后的病人;②年龄7~82岁。排除标准:①病人不能配合或7岁以下;②交流沟通有障碍的病人;③不愿意参加调查的病人。

1.2 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口腔门诊病人健康教育需求和教育方式调查问卷,对在门诊治疗期间的入选病人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较小年龄的儿童可由家长代为填写问卷。发放问卷265例,回收265例,回率收100%。

1.3 问卷设计 本调查问卷内容包括:①病人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职业等)。②健康教育需求项目,包括口腔常见病、口腔致病因素、口腔致病环境、口腔保健方法、口腔病防治方法、口腔疾病对全身的影响以及心理辅导和帮助等方面的宣教内容。③健康教育方式,包括墙报、宣传小册子、影像资料及与医务人员交谈等宣教方式。

2 结果

2.1 不同职业患者对口腔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结果(多选) 见表1。

表1 不同职业患者对口腔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结果(略)

根据表1调查结果,在对健康教育内容需求方面,得出以下印象:①更多的病人对口腔疾病预防三阶段体系中的第二阶段内容关注,对第一阶段内容关注不足。这表明人们口腔健康意识中基础预防意识相对薄弱。②对“致病因素”健康教育需求方面,体现了文化程度、个人的经济状况与疾病的预防意识成正比。③对“口腔疾病对全身的影响”和“心理辅导和帮助”的健康教育需求明显少,这可能反映出我们在口腔健康宣教方面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引起应有的关注。

2.2 不同职业患者选择口腔健康教育方式的调查结果(单选) 见表2。

表2 不同职业患者选择口腔健康教育方式的调查结果(略)

根据表2调查结果,在健康教育方式的选择方面,似有职业倾向性。学生更愿意选择“影像资料”,知识分子、商人、退休人员更喜欢“与医务人员交谈”,而农民选择“影像资料”较多,工人对“宣传小册子”选择最少。这可能与人们平时获取信息途径、社交方式有关。

3 对策

3.1 加强第一阶段口腔疾病预防教育 根据三阶段口腔疾病预防思路,在健康教育内容上加强对第一阶段预防口腔疾病的宣教力度,强调“一病多因,一因多病”的原理,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减少龋病、牙周病的发病率。加强口腔癌、牙颌不良等疾病的预防措施宣传。如口腔癌的预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些不良习惯往往需要20年才会致病,长时间的吸烟、饮酒是重要因素,常年吃过烫和有明显刺激性食物也是致病因素之一[1]。预防牙颌畸形贯穿人体生长发育阶段,根据不同对象、不同时期进行相应的宣教,如哺乳方法、睡眠位置、吮吸和咬唇习惯、张口呼吸习惯、儿童膳食的硬度等。

3.2 针对不同群体,积极引导 制定针对不同职业人群的口腔健康教育内容宣教计划,如对学生群体着重放在龋病预防的宣教。在充分满足他们的需求的同时,做好积极的引导工作,加强对致病因素的宣教,传授消除或减少致病因素的方法,将他们的注意力引导到积极预防的层面上来。加强口腔疾病会对全身乃至心理造成影响的宣教,尤其是中老年人,使他们更重视口腔健康。

3.3 以人为本,健全健康教育方法 根据不同职业特点,实行多种口腔健康教育方式,使之喜闻乐见。对于学生、农民尽可能提供影像资料,对于商人、知识分子、退休人员尽可能地通过面对面或电话交谈方式宣教。形成多种宣教方式共存的模式。

口腔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的重要部分, 其目的是使人们认识到并能终生保持口腔健康。它是以教育的手段促使人们主动采取利于口腔健康的行为,以达到建立口腔健康行为的目的。事实证明通过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2]。人们对口腔健康教育内容和宣教方式的需求不是单一的,随着个人身体和社会状况的变化而有所改变,因此,口腔健康教育内容和方式要适时实用、有效才能达到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正畸患者;口腔护理;健康教育;满意度

现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们通过矫正牙齿来改善面部的美观,以提升自己的形象[1]。戴上矫治器后,患者如不按照正确方法刷牙及维护,极易产生菌斑堆积,引起并发症。因此,在矫正过程中,保持口腔卫生、维护口腔健康极为重要。本实验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对口腔护理知识的认知情况,并找出存在的口腔护理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口腔卫生指导,以提高患者认知度、提升患者满意度,为提升正畸诊治品质提供一定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实验方法

1.1研究对象

对2019年7月-2019年10月间在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治疗的213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1.2纳入标准

①患者为12岁以上的青少年以及成人,有自主完成该调查问卷的能力;②所有调查对象均自愿参加,并知情同意。

1.3研究方法

患者正畸治疗复诊后填写问卷作为组A;责任护理人员对存在的口腔护理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如正确的刷牙方法、牙刷及牙膏的选择、口腔保健知识的宣教,并调查患者对护理人员健康教育方式的满意度,在患者下次复诊时再次填写问卷作为组B。对两次问卷调查进行评分并使用SPSS24.0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护理干预前调查问卷发出213份,收回问卷209份,回收率98.12%;护理干预后调查问卷发出204份,收回问卷200份,有效率98.03%。经护理干预后,患者问卷调查得分平均分从69.1分提高至82.3分,认知度显著增长。(P<0.05),如图1.护理干预后,患者满意度从83%提高至96%(P<0.05),如图2。

第4篇

(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控制慢性病危险因素、建设健康支持性环境为重点,以健康促进和健康管理为手段,提升全民健康素质,降低高危人群发病风险,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可预防的慢性病发病、死亡和残疾,实现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促进全生命周期健康的要求,根据《万州区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慢性病防控社会因素调查报告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学校建立健全健康教育,全面加强幼儿园、中小学营养均衡、“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视力保护等健康知识和行为方式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健康观念,增强健康意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全面提升健康素养。从而通过教育好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深入推进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等活动,提升健康教育效果。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开展“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的宣传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

(一)“三减”背景

三减包括减盐、减油、减糖。

1、高盐导致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

2、高油导致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疾病

3、高糖导致龋齿、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

(二)“三健”背景

三健包括口腔健康、骨骼体重、骨骼健康。

1、 口腔疾病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重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关系密切,并且有着共同的危险因素。我国口腔疾病负担严重,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为66.0%,12岁儿童恒牙患龋率为28.9%,并且有增高趋势;成年人牙周健康率仅为14.5%,牙龈出血检出率高达77.3%。

2、 成人超重/肥胖率近20年呈明显上升趋势!

3、骨质疏松症是影响人群骨骼健康尤其是中老年女性的最常见骨骼疾病,是第四位常见的慢性疾病。骨质疏松会导致严重疼痛和骨折,甚至早死。70%-80%的中老年骨折由骨质疏松引起。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速,骨质疏松症及其导致的脆性骨折给中国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和社会经济负担,健康生活方式是预防骨质疏松的有效措施。

(一)“少用盐,身体健”减盐活动

高盐导致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

鼓励学生将“减盐”信息带回家,建立家庭良好习惯

学校食堂推行减盐干预措施

(二)“少吃油脂,身体健”减油活动

高油导致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疾病。

将底油膳食与慢病防控内容纳入学校教育。

鼓励学生将“减油”信息带回家,建立家庭良好习惯

食堂推行减油干预措施

(三)“少喝饮料,乐享健康”减糖活动

高糖导致龋齿、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

建立无糖,低糖学校,

不向学生售卖高糖零食和含糖饮料

开展减糖教育活动

鼓励学生将“减糖”信息带回家,带动家庭建立良好的“减糖”习惯

(四)口腔健康促进活动

口腔疾病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重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关系密切,并且有着共同的危险因素。

以多媒体形式向学生开展口腔健康教育

定期口腔健康检查

(五)“轻松童年”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干预活动

成人超重/肥胖率近20年呈明显上升趋势!

开展健康体重主题活动

提高家长及家庭成员健康体重意识

(六)“健康骨骼、健康人生”宣传活动

第5篇

1 正畸治疗前的准备

对青少年患者及家长进行错牙合畸形危害的详细讲解。治疗前详细检查患者的口腔卫生状况和存在的疾病,详细记录个人资料、病史、拍X线片,治疗龋病、牙龈炎、及早拔除滞留乳牙或残根,对牙龈结石者进行牙周洁治。安排正畸患者与口腔健康状况良好的复诊正畸患者接触,通过表扬复诊患者使初诊患者形成观察性的行为学习过程。

2 心理护理

青少年由于其独特的神经内分泌环境和所处的社会环境,使其在行为、情感和认知等方面与成年人有着明显的区别[2]。对于大多数青少年而言,11岁时处理抽象概念和抽象思维的能力开始发育[3-4]。患者已经能够进行独立思考,应该帮助他们正确对待自己牙列外观上的缺陷,帮助正确评估父母和同龄人的看法,让其主动地、发自内心地配合医生及护士进行正畸治疗和牙周健康的维护。在前几次复诊中,抓住患者害怕医生和延长治疗时间的心理,告知患者多次、正确地刷牙可以有效减少牙菌斑的形成,可以缩短治疗过程。在以后复诊时,创造合适的时机,在其他初诊患者面前表扬他,从而使患者产生对刷牙习惯的兴趣与动力。

3 口腔卫生健康宣教

3.1刷牙的方法 Chadwick BL[5]认为,对于清除菌斑,刷牙技术要比牙刷的设计更为重要。推荐使用改良的Bass法刷牙。刷上牙时先将牙刷刷头与牙齿牙合面呈45°角向上,先刷牙的下半部分表面和牙龈边缘等部位,再将牙刷刷头旋转180°向下,方向向下与牙齿牙合面仍成45°角。刷下牙时牙刷放置的方向与刷上牙时正好相反。刷中牙时,尽量将牙刷的刷毛伸进托槽与弓丝之间的部位,以清除托槽近远中牙面上的菌斑。选择牙刷刷头小,中等硬度的刷毛。有研究报道电动牙刷比普通牙刷清除菌斑的效率高。对不易清洁的部位可以使用间隙刷,对牙齿邻面可以使用牙线。Kilicoglu H[6]提倡在间隙的部位使用间隙刷和牙线,这有助于牙间隙处菌斑的祛除,防止固定矫治器在正畸治疗中出现牙周组织的损害。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min,每天坚持至少早晚刷牙两次,午餐后尽量刷牙,吃食物后坚持漱口。

3.2文字与示范教育 运用牙齿模型讲解正确的刷牙方法,并让患者亲自实践,直至掌握基本的刷牙方法及牙线、牙间刷的正确应用。制作“正畸患者刷牙方法”、“佩戴固定矫治器注意事项”、“口腔健康宣传”等小册,发放给患者及家属,使其能够随时阅读,加深印象。

3.3饮食宣教:告知患者及家属在刚戴矫治器时,应进软食或流食,1周后可正常饮食。尽量避免进食过硬、过粘的食物。正畸治疗中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在两餐之间尽量不进食甜饮料和食物,睡前刷牙后不进食任何食物、糖果和饮料。

4 家庭及社会支持

正畸是一个较长时间的治疗,需要家长不断地学习正畸治疗的相关口腔健康保健知识,鼓励并监督患者养成良好的刷牙和饮食习惯。正畸患者配合性差主要是由于其所处的团体中没有同样佩戴矫治器的同伴,由此产生某种程度的耻辱感,因此,笔者在安排患者就诊时,通常安排同学校的患者在同一时间段复诊,使其能够在生活学习区域内找到有类似特征的人群,从而维持其作为“人群中的一员”的要求[7]。让患者的同学及好友陪伴来复诊,进一步取得大家的认同,减轻心理压力。

5 电话回访

登记患者及家属的联系方式,由专职人员每周进行两次电话随访。了解患者治疗后有无疼痛、附件有无脱落、口腔粘膜有无异常、是否按要求刷牙等。如出现异常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6 小结

正畸科护士在临床工作中根据不同患者,灵活运用沟通技巧,与患者进行有效地沟通,针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个性化沟通方式,使每个患者身心愉快的完成正畸[8]。通过对正畸患者治疗前、治疗过程中合理、恰当地给予健康宣教与指导,调动了患者治疗的主动性,自觉有效地维护了口腔卫生,对正畸治疗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裴慧斌,吴 雪.对正畸治疗患者实施改良口腔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0):918-919.

[2]贾 蕊,邰发道.社会行为发育的行为神经内分泌效应[J].生理科学进展,2005,36(4):375-378.

[3]卞晓燕,彭咏梅,魏 梅,等.家庭社会经济状况对婴幼儿认知发育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2):3083-3085.

[4]王敬彩,姚 国.衣明纪.婴儿期母乳喂养与学龄期儿童认知和行为发育的关系[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8):619-621.

[5]Chadwick BL.Products forprevention during orthodontics[J].Br L Or-thod,1994,21(4):395-398.

[6]Kilicoglu paris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two types of toothbrushes on the orallhygiene of patients undergoing orthodontic treatment with fixed appliances[J].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1997,111(6):591-594.

[7]潘小容,林 格,许 跃.青少年正畸患者的牙周健康教育[J].中华护理杂,2010,45(2):125-127.

第6篇

关键词:龋病;社区;儿童;青少年;流行病学现状;对策口腔健康是WHO推荐的人类健康十大标准之一,龋病是影响口腔健康的常见疾病,被WHO列为需重点防治的非传染性疾病。龋病发病极高,一个人一生中发病率几乎为100%,我国第三次全国调查结果表明,我国恒牙龋病发生率约为40%~60%,部分地区可达80%~90%,龋病已成为社会公共卫生问题[1]。龋病对人体的危害不仅仅局限于牙齿本身,还影响消化功能,与胃肠道疾病密切相关,还可能致牙齿美观度不佳,危害患者心理健康。儿童与青少年因思想尚不成熟、未形成良好的口腔健康行为习惯,是龋病好发人群,又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时期,更应关注口腔健康。在学生群体开展口腔卫生健康教育已逐渐被纳入公共卫生工作重点,本次研究就四川省成都高新区芳草社区中学生乳、恒牙龋病状况进行调查,为今后口腔卫生保健工作开展提供信息支持。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时间为2014年1月~2014年12月,调查对象为成都市高新区实验中学初中高中部学生。共有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二、高三六个年级,除高三外各年级人数基本相同,高三学生略多。按照年龄、性别分布,采用分层、不等比、正群抽样方法,抽取不少于1500名学生,最后共调查1597人,其中男生763人,女生834人。

1.2方法

按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中临床检查牙列状况的检查方法和标准进行调查。安排口腔医师2名,调查前统一培训,掌握正确的数据录入方法,两人一组,1人检查、1人记录,现场调查。由科室长负责抽样调查,进行质控。

检查方法;自然光线下,以平面口镜、牙周专用探针,采用WHO推荐6段法划分口腔区域,检查指数牙,代表各检查区段牙周健康,检查主要为探诊,医师应做好沟通,轻柔操作,微微用力,探查查看有无龋齿、牙龈出血、牙垢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杭创医院管理软件统计,计算出乳牙与恒牙患龋率、龋失率、龋补率。

2 结果

乳牙患龋人数45人,患龋率2.8%;乳牙龋失人数4人,龋失率0.3%;乳牙龋补12人,龋补率11.7%;恒牙患龋人数437人,患龋率27.4%;恒牙龋失人数66人,龋失率4.1%;恒牙龋补175人,龋补率15.9%。总体:龋病患者482人,患龋率30.18%,龋失人数70人,龋失率8.2%,龋补人数11.71%。

3 结论

全国第三次大规模口腔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恒牙龋病发生率约为40%~60%,部分地区可达80%~90%,本次研究龋病发生率27.4%,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仍远高于发达国家,龋病防治现状仍不容乐观[2]。调查结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原因可能为:①绝大多数被调查对象为城市居民,口腔健康意识、行为较好;②部分学生接受过多次体检,检出龋病,接受过干预,本次研究龋补率约为11%~12%也证实了这一点,而全国平均水平仅为1%~5%,全国调查显示绝大多数龋病患者并不自知,未接受治疗[1]。调查结果远高于西方国家原因可能为:①社区医疗条件不足;居民未养成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的习惯,只是在发病后才找医生。②居民疾病知晓率低,健康行为少、不良行为多,自我管理能力不足,特别是对于中学生而言,思想尚不成熟,对自身健康关注不足,加之学习任务繁重,部分学生未养成良好的口腔健康习惯,刷牙赶时间、牙刷使用时间过长、刷牙时间短、刷牙方法不正确的现象较普遍,有研究证实不同年级龋病发病率存在明显差异,高三临近高考学生龋病发病率较高,是初一学生的1倍左右。

对策:①加强对学生的口腔健康教育。应利用与学校合作机会,通过校园宣讲、口腔检查时口头嘱咐与交流、发放口腔健康知识宣传手册、在宿舍洗漱间张贴温馨提示标识等方法,提高学生疾病认知率,健康行为认知率,督促学生养成健康的口腔健康行为习惯;②针对已患病人群,积极安排早诊断、早治疗,对于学习任务尚不紧张的非升学学生,鼓励来院治疗,对于升学学生,可适当安排复查;③积极寻找高危因素,并进行针对性干预,如食物嵌塞、营养不良免疫能力下降、牙齿发育畸形、牙列严重不齐、吸烟、牙周病等;④推广含氟牙膏、对适龄儿童行窝沟封闭、全牙列涂氟、纠正不良口腔习惯、限制食堂高糖饮食的提供。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口腔健康教育; 社区; 中老年人

[中图分类号] R78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1-267-02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也逐步形成和不断深入。“阿拉木图宣言”对健康的阐述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心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它反映了人类生命活动的生物、心理、社会三个相互联系的基本方面。它将影响健康的因素进一步扩大包括多种因素:环境因素、社会能够提供的保健设施、个体及群体的生活方式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六位一体的功能,决定了口腔健康教育的具体工作则是由社区医务人员主要承担的。

1 口腔健康教育[1]

健康教育是一门交叉科学,它包涵了医学、教育学、行为学、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美学等诸多学科,以教育方式增加大众的卫生保健知识,通过反复强化教育而加深保健知识的确知信深度,强调自觉自愿,提高自身保健行为和实践能力。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并鼓励人们有达到健康状态的愿望;知道怎样做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促进每个人或集体努力做好本身应做好的一切;并知道在必要时如何寻求适当的帮助。它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公众自觉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预防和控制疾病、促进健康。它的目标在于帮助人们寻求能够达到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指导人们如何能更健康的生活。口腔健康教育包涵于健康教育。WHO在1970年指出:口腔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们认识到并能终身做到维护口腔健康。采取教育手段如口腔健康教育活动、口腔健康咨询、信息传播等促使人们自觉自愿的采取有利于口腔健康的确行为,以达到建立口腔健康行为的目的。口腔健康教育是让人们理解并认可接受各种口腔疾病预防措施的一种教育步骤。

2我国中老年人群的口腔健康状况及危害

口腔健康是人体健康不可分割且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生活质量的决定因素。WHO制定的口腔健康标准是“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疼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制定的口腔健康目标为:80岁老人,至少应保持20颗功能牙。根据国情,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2010年人人享有初级口腔卫生保健”的目标是:65岁及以上老年人保持20颗功能牙的人数百分率农村要达到60%,城市要达到80%。然而我国中老年人群的口腔健康状况较之其它人群尤为令人忧虑。无牙颌、牙根面龋、不健康的牙周及粘膜组织是中老年人主要的口腔问题。而中老年人牙齿缺失的主要原因是龋病和牙周病。

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2]结果显示:乳牙龋均和患龋率为4.48%和76.55%;人群中6个区段均健康的人数很少,牙石检出率高达52%一94%。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35~44岁中年人龋齿率为88.1%,65~74岁年龄段的老年人患龋率为98.4%,龋均为14.65颗;城市低于农村,男性低于女性,东部地区最高。该段人群根龋患病率为63.6%,根龋龋均为2.74颗;城市低于农村,男性低于女性,东部地区最低;所患根龋中,龋、补构成比分别为98.1%和1.9%。龋齿患病水平呈上升趋势。全国65岁~74岁老年人牙周健康率为14.1%,城市低于农村,女性高于男性,中部地区最低。 各地近几年的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也均显示出相似的结果[3-7]各地的中老年人群口腔健康状况不均衡,其健康保健状况与当地的宣传教育、预防保健措施、经济发展等息息相关[8-11]。总体上,中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状况令人忧虑。具体表现:牙龈萎缩与牙周附着水平丧失明显,牙间隙增宽,牙根暴露是中老年人口腔组织变化的特征;与老化有关的主要组织问题是牙根面龋,无牙颌与不健康的牙周与黏膜组织。由于中老年人各种疾病的患病率,功能障碍与残疾率较青壮年时期明显增高,所以对医疗保健的需求量增加。随着年龄的增长,缺牙人数与缺失牙数均增高和增多。而当缺牙占全口牙的四分之一以上时,就会影响到口腔功能,特别是咀嚼功能,影响口腔功能也就影响了食物的消化吸收,从而影响人的生活质量。

WHO对老年人的流行病调查报告指出,牙周疾病虽患病最多,但是重视程度最差.中老年人现在虽已认识到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的危害性,但对口腔疾病的危害及其与其他全身疾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却知之甚少。牙周病是引起中老年人牙齿脱落的主要原因。更是影响心脏、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导致各种死亡率极高疾病的重要成因。老年人肺炎与牙周疾病;心脑血管病与牙周疾病;消化道疾病与牙周疾病;糖尿病与慢性牙周病[12]等,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已被医学界所证实,揭示了很多作用机制[13]-[16],但公众对此却缺乏一定的了解。

3中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识的现状

调查研究[17-18]显示: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识匮乏,口腔健康信念差,口腔卫生行为错误率高。口腔健康教育停留在传统知识层面上,内容不全面,对龋病和牙周病病因的不了解,阻碍了老年人采取自我保健措施。同时,口腔疾病与多种慢性病密切相关,其直接影响机体健康。仅有5.5%的老年人知道糖尿病和牙周病有密切关系。糖尿病会加重牙周病的病情,而牙周病又会影响血糖的控制。口腔疾病给全身健康带来巨大的隐患,而绝大多数老年人对口腔疾病的危害还没有正确认识。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识的匮乏不但影响其口腔健康,还直接影响其慢性病的治疗,影响其全身健康。中老年人缺乏对牙齿脱落、龋病、牙周病的病因及预防措施的了解,使得其无法建立正确的口腔健康信念。同时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等因素共同影响老年人口腔健康信念的形成。向老年人讲授正确的口腔健康知识,帮助老年人确立正确的口腔健康信念,是今后开展口腔健康教育的关键。

4加大对中老年人口腔健康教育是社区口腔健康的发展趋势

研究证实了[19-23]:广泛而深入的口腔预防保健知识及技能的培训可以帮助人群维持良好的口腔健康。开展多种形式的口腔健康教育来改变人们对口腔保健的知识、态度和行为,以增进中老年人群对口腔卫生服务的需求。改变观念 调整服务目标 在注重口腔常见病治疗的同时,更应当注重口腔预防的作用。治疗的得益人群相对我国的13亿人口而言,微乎其微,费工利微;但得益于预防的人群却可以成百上千的增加,而且一代人的认知行为的改变可以对他们的后代产生深远的影响,从这一层面而言,却是薄工利重。由此可见,口腔健康教育应通过社区的口腔医务人员实施深入于个人、家庭、和社会各个阶层;而社区的口腔医务工作者也应转变观念,建立“大卫生”的新观念。从“以病人为中心”转为“以健康人为中心”,从“个体为中心”转为“群体为中心”。

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识多来源于媒体的广告宣传,从健康教育讲座中获得知识的极少。由于媒体宣传缺乏系统性、科学性,使得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识模糊。维护老年口腔健康,做好老年口腔健康教育工作已迫在眉睫。在社区,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平台,开展针对性强的口腔健康教育,系统科学地向老年人讲解口腔健康知识,尤其应做好以下内容的健康教育:牙菌斑的相关知识,口腔疾病的病因及早期症状,正确的口腔健康信念和口腔卫生行为。在社区进行口腔健康教育的探讨社会在进步,进行教育的方式也应与时俱进

1)改进方式强化社区行动,进入社区,建立口腔健康小组;

2)多元化的宣传教育方法如利用就诊时的个别交谈;小型专题讨论会;利用教育媒介如挂图、声像资料或其他教科具进行讲授;举办讲座,围绕具体问题进行现场示范,让听者亲自练习加深理解并掌握具体的技能。

3)目标细化确保适宜措施针对特定人群制定特定的目标;

4)联合团队的伙伴之力,建立档案、加强研究管理、建立口腔健康档案,阶段性评估工作效果与成效,适时调整工作计划与进度。

5 总结

社区是中老年人生活的主要场所,中老年人是社区保健的重点人群,从中老年人特点出发,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做好社区不同中老年人群的口腔健康教育工作,帮助中老年人建立正确的口腔健康观,以实现健康老龄化和人人享有初级口腔卫生保健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卞金有,胡德渝.预防口腔医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08.

[2] 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8-21.

[3] 王薇,杨汴生,何健,钟娅,张丁.65岁~74岁老年人口腔疾病流行病学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06,13(3):607-609.

[4] 余哲,韩宁,范勇斌,邵东升.745例老年患者的口腔疾病调查[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07,5(3):146-147.

[5] 松,吴敏节,姜婷,吕亚林,方超,张伟.北京市城区1219名老年人咬合支持状况的调查[J].北京医学,2008,30(7):392-395.

[6] 范卫华,欧,章锦才,等.2005年广东省中老年人余留牙和无牙颌抽样调查报告[J].广东牙病防治,2007,15:167-170.

[7] 胡祥文,周仁,李萍,郑杰,等.糖尿病患者口腔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J].口腔医学,2007,27:162-163.

[8] 刘忠民,高文荣,单楚.延吉市社区老年人口腔卫生保健状况的调查研究.吉林医学[J]. 2008,29(5):436-437.

[9] 丁林灿,卢友光,冯岩,苏柏华,林挺,赵爱梅. 福建省中年人口腔健康状况调查.福建医科大学学报[J].2004,38(1)83-85.

[10] 廖旭辉,林焕彩,卢展民,等.广东省中老年人的牙周健康状况[J].中山医科大学学报,2000,21(4):314-315.

[11] 沈家平, 王林, 陈宁, 王一均, 陆平成.江苏省中老年人牙周健康状况调查[J]. 疾病控制杂志2007,11(1):64-68.

[12] 程睿波,张颖,陶薇,等.辽宁省中年和老年人缺牙及义齿修复情况调查分析[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7,25:576-579.

[13] 刘萍.糖尿病与牙周病的关系[J].国外医学情报,1990,20(8):35.

[14] 张代杰,赵先芝,杨学馨.糖尿病与牙周病临床相互关系得初步研究[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4,14(10):571-574.

[15] 范丽凤,陆菊明,晋敏,等.糖尿病患者合并牙周病变及其口腔保健知识与行为的调查[J].护理杂志,2004,21(11):31-33.

[16] 王勤涛.牙周病与全身系统性疾病间的相互关系[J].国外医学.口腔分册,2003,30(2):135-137.

[17]刘艺敏,朱炎,严浩军,刘洋,张海霞,李一凡.上海市中老年居民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调查[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4,25(5):428-430.

[18] 樊明月, 张惠琴, 郑磊.社区口腔门诊保健知识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9,8(8):559-560.

[19] Nowjack-Raymer RE,Gift HC:Knowledge of common of gumdisease[J].J dent Res 72:277,1993.

[20] Sintes J,Butler M,Richardson R,Lover J:Dental caries amongfirst-grade smdems in Oakland[J].J Dent Res,1993,72:279.

[21] Loupe M,Goodkind R Smith B,Clay D:An education to improving acceptancc of dentures by geriatric pafiens[J].J DentRes 66:326,1987.

第8篇

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胸外科, 河南南阳 473000

[摘要] 目的 对青壮年自发性气胸患者开展健康教育,探讨健康教育对患者康复及气胸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把100例青壮年自发性气胸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干预组进行系统的院内指导和出院健康教育;对照组给予传统治疗及一般宣教。对两种方式前、后两组患者对疾病的知晓率、住院天数、住院满意率、遵医行为、复发次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疾病知晓率、平均住院天数、住院满意率、遵医行为、复发次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对青壮年自发性气胸患者开展院内及出院健康教育,促进了患者对气胸知识的掌握和行为的改变,增强了自我防范及健康的日常行为规范,缩短了治疗时间,降低了气胸复发率,得到患者的良好评价。

[

关键词 ] 自发性气胸;青壮年;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8(c)-0084-02

自发性气胸是指无明显诱因,出现肺组织及脏层胸膜破裂,空气从气道或肺泡逸入胸膜腔,形成胸膜腔积气,多以青壮年男性为主要发病者。自发性气胸复发率较高,尤其是在痊愈开始半年内复发,且复发几率随复发次数增加而增多,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因此,对自发性气胸患者开展健康教育,使其充分认识疾病相关知识,掌握如何避免诱发因素及发生气胸时紧急自救方法,对有效地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本人在临床工作中对青壮年自发性气胸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应用情况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青壮年自发性气胸患者100例,其中男性78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为22岁。在一般治疗基础上经胸穿抽气后肺复张34例;行胸腔闭式引流后肺复张41例;经闭式引流无效行胸膜粘连术后肺复张25例。第一次自发性气胸患者79例,再次复发气胸者21例(包括多次复发者),经治疗,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

2 健康教育内容

2.1 入院初期健康教育

患者在入院初期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反应,多情绪低落、不思饮食,不能接受从活泼爱运动到卧床休息的病人角色的转变。工作人员应及时主动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入院须知及注意事项,使患者尽快适应病房环境;根据患者文化水平及认知能力,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气胸的发病机制,发展过程,治疗手段及愈后情况,使患者对疾病有初步了解,消除焦虑、恐惧心理,积极接受治疗。

2.2 胸腔闭式引流及胸腔穿刺抽气的健康教育

在行胸腔穿刺抽气或胸腔闭式引流术前,应与患者及家属做好充分沟通,说明胸腔抽气、胸腔闭式引流的目的、意义、术中配合要点及注意事项,提高手术的适应能力和配合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告知病人要保证有效的引流,水封瓶应低于患者胸部,防止瓶中液体逆流入胸腔,病人翻身移动时,避免引流管扭曲、受压或脱落,一旦出现呼吸困难,紫绀、大汗、胸闷、等症状,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

2.3 饮食指导

气胸患者往往大汗淋漓,且张口呼吸,身体液体丢失较多,因此,在患者症状得到有效控制且缓解后,应鼓励患者多饮水。同时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多纤维素,低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多吃蔬菜和水果,以增加纤维膳食的摄入,刺激胃肠蠕动,保持排便通畅,避免因用力排便使胸腔压力骤增,引发气胸的加重或复发。

2.4出院前健康教育

出院前应强化自发性气胸的诱发因素和自我保健意识,告知患者应多休息,保持放松、乐观心情,1个月内尽量避免剧烈咳嗽、打喷嚏或大笑;3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及重体力劳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戒烟、戒酒、不熬夜等,每天规律进食,定时排便,时刻保持排泄通畅,避免用力排便。注意保暖,避免感冒,防止呼吸道感染而导致气胸复发,一旦有胸闷、呼吸困难、突发胸痛等症状,提示气胸复发要保持镇静,及时就医。

3 统计学方法

对所有资料采用软件包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2。

4 讨论

从表1中可以看出,通过对青壮年自发性气胸患者进行系统化的院内指导和出院健康教育,使患者对疾病的知晓率(98.2%)、平均住院天数(8.9 d)、住院满意率(96.8%)、遵医行为(95.1%)、复发次数(16%)都高于照组的疾病的知晓率(83.9%)、平均住院天数(10.91 d)、住院满意率(86.2%)、遵医行为(78.8%)、复发次数(28%),效果明显,P 均 < 0. 05。表明有目的的系统的健康宣教对青壮年自发性气胸患者的自我保护和自我诊断,及时就医,预防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健康宣教是依据个人的专业知识及临床经验对患者进行讲解,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及个体经验或认识,不够全面且易混淆。而系统全面的健康教育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及疾病特点,结合临床专业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的,全面的,实用的健康知识及简单自我诊断和预防,强化了患者对健康教育的认知理会,有利于患者治疗及康复。

通过对青壮年自发性气胸患者的健康教育取得的良好效果来看,系统、科学的健康教育不仅在青壮年患者中适用,也可广泛应用于老年患者,甚至所有被疾病困扰着或渴望得到良好治疗与预防的患者,结合每种疾病临床特点,制定系统、科学的健康教育方式和资料,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参考文献]

[1] 朱珑,陈桂云.开展健康教育的临床实践与体会[J].现代护理,2002,8(2):54.

[2] 高云,房锐.健康教育减少气胸反复发作的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5(3):17.

[3] 王伟华.自发性气胸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6):650-651

[4] 张霞. 自发性气胸患者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护理体会[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4):32.

[5] 李艳杰.自发性气胸的护理[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2012(12):1991.

第9篇

【关键词】鼻内镜手术;健康教育

        功能性鼻内镜手术(fess)是近年来治疗鼻科疾病的一种新方法,是治疗鼻息肉、鼻窦炎等鼻部疾患常用的手术方式。手术是在直视下操作的,有利于彻底清除鼻窦病变及鼻息肉,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尽可能保留鼻腔的结构和健康粘膜,改善和恢复鼻腔和鼻窦的生理功能[1]。手术组织损伤小,出血少,术中视野清晰,既保证了病灶清除的彻底性,又保留了鼻腔、鼻窦的功能,减轻了术后一些并发症如出血、粘连、纸样板损伤、眶内血肿、脑脊液鼻漏等的发生。我们加强手术前后的健康教育,改善了患者术后不适症状,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1入院宣教

        由于患者的环境与角色的改变以及对疾病的治疗、手术过程及效果的担心,往往易产生焦虑甚至恐惧的心理,我们热情接待,介绍病区环境、主管医生及护士、医院膳食及需要进行的检查和治疗,使病人产生亲切感。

        2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

        向病人及家属介绍鼻内镜手术的优点、麻醉方式、大致手术过程、手术效果及预后情况、讲解术前检查及准备的内容和目的。

        3术前教育

        (1)吸烟对上呼吸道黏膜的刺激,影响术野上皮组织转化进程,阻碍了再生上皮细胞功能的及时形成与完善,会影响术后鼻腔伤口延长愈合,向吸烟者宣教吸烟的不利影响,使其自觉戒烟或减少吸烟量。(2)术前一天剔除鼻毛,以减少术后伤口感染机会,使术野清晰;(男性)剃胡须。 

(3)特殊教育  介绍相关处理的目的,鼻腔冲洗可改善鼻腔、鼻窦通气引流,增加湿度,减轻鼻黏膜的水肿,促进炎症消退;使用滴鼻剂可收缩鼻腔黏膜及消炎的作用,还可促进鼻腔黏膜修复保持黏膜湿润;术后可出现头痛、口干、咽痛症状,是由鼻腔内压迫止血的填塞物引起;打喷嚏是填塞物刺激鼻黏膜所致;指导患者经口呼吸,以适应术后双侧鼻腔填塞的不适。

        4术后教育

        (1)体位教育:全麻未清醒前去枕平卧,清醒后改为半卧位,可减少头部血流对鼻腔伤口的压力,减轻出血,有利于鼻腔、鼻窦渗血和分泌物的流出,减少感染机会。(2)病情观察:观察有无并发症的发生。按照手术的发生部位和性质归纳为眶内并发症、颅底颅内并发症、出血性并发症[2]。眶内并发症观察患者眶周有无青紫、血肿、有无视物模糊、有无复视、眼球活动有无异常。颅内并发症观察鼻腔内有无清水样分泌物流出。出血性并发症观察前鼻孔的渗血量及有无经口吐出大口鲜血。(3)鼻额部疼痛的宣教: 由于手术和术后局部炎症反应的刺激,术后鼻黏膜发生不同程度的肿胀,以上两者均可引起局部组织缺氧,压迫三叉神经末梢,引起鼻额部疼痛、头晕。给予局部间断冷敷,冷可以抑制细胞的活动,使神经末梢对疼痛的敏感性降低,从而减轻疼痛。对于疼痛剧烈不能耐受者,遵医嘱给予双氯芬酸钠50mg口服。(4)口干、咽部不适的宣教:双侧鼻腔填塞后经口呼吸,失去鼻黏膜对空气的加温加湿作用,口腔局部的水分随呼吸大量蒸发,会出现口干、咽部不适,协助患者多饮水,用双层生理盐水湿纱布盖在口唇部。可用唇膏涂擦口唇部,防止口唇干裂。室内湿度保持在60%~70%,湿度在18~25c。进食营养丰富的流质、半流质饮食。(5)鼻腔填塞物的宣教:保持鼻腔填塞物的牢固,嘱患者术后勿用力咳嗽、打喷嚏,缓解打喷嚏的方法:张口深呼吸或用舌尖顶住上腭。鼻腔填塞物于术后24-72小时分次抽出,鼻腔局部滴药,口服促进纤毛摆动药物,以利于分泌物的排出,如盐酸氨溴索、吉诺通等。指导患者勿用力擤鼻,以免诱发鼻腔出血、中耳感染。

        5出院教育

        鼻内镜手术后术腔完全上皮化需要10-14周的时间,有时会更长。因此,出院后需行多次鼻腔冲洗和定期在鼻内镜下换药复查。向患者发放出院指导卡,填好出院后鼻腔换药冲洗的时间。

参考文献

第10篇

一、航海人员口腔健康状况

1.航海人员口腔疾病患病率摘要:口腔疾病是航海人员的常见病、多发病。舰船机动性强、航程远、续航时间长,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较艰苦,人员长期处于高度紧张和疲惫状态,可使免疫机能降低,加上生活用水受限、饮食结构单一等,造成航海人员的口腔疾病患病率较一般人员为高。

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龋齿列为全世界第三位重点防治的慢性疾病,仅次于癌症和心血管疾病。据调查统计[1],航海人员患龋率(43.7%)明显高于陆勤人员(35.9%)和航空人员(37.5%)。牙周疾病据其发病程度不同分为牙龈炎、早期牙周炎和晚期牙周炎。航海人员牙周疾病患病率高达80.4%。阻生齿冠周炎因阻生牙冠四周软组织感染所致,是青年人群的常见病和航海人员平时减员的常见口腔疾病。航海人员阻生齿冠周炎的发生率为31.0%,高于陆勤人员(23.7%)和航空人员(19.9%)。牙齿缺失直接影响咀嚼效率和四周牙齿的健康。航海人员牙齿缺失率为12.0%,高于陆勤人员(5.8%)和航空人员(8.6%)。口腔溃疡是航海人员的常见病之一,上船后有病史者占13.7%,年患病率为4.37%。

2.航海人员口腔医疗保健目前状况摘要:目前,一般舰船上均无口腔医疗诊室和口腔医疗器械配备,也无口腔科医生编制。即使远航舰船,也没有口腔专业人员参加医疗保障,主要由船医或基层卫生人员兼任,因缺乏口腔专业培训,难以承担口腔疾病防治工作。例如摘要:1988年我国2艘舰船在65天航行中发生口腔疾病494例,主要为口唇干裂(48.63%),口腔溃疡(24.02%)和冠周炎(22.85%),但未能得到有效的专科治疗[2]。1993年调查某单位航海人员所患的154颗龋齿中,有130颗未得到及时治疗(占84.4%),同时34颗缺失牙均无义齿修复。一些早期牙周病和龈炎、牙结石也得不到及时治疗,以致病变进一步发展[3]。1996年曾调查了航海人员544人,88.9%的人员需后送口腔治疗;其中口腔结构和功能已受到严重损害需拔除牙齿约占29.04%;而1.84%的人员需紧急后送口腔治疗,主要疾病为急性冠周炎[4]。对1985~1996年7050例航海人员拔牙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拔牙的主要原因有龋病、牙周炎、阻生齿和纵折牙,它们分别占拔牙总数的39.16%、12.55%、33.22%和5.23%[5]。1997年某船队出航,时间长达90余天,最长一次航行为35天。航行中门诊口腔疾病131例,居第二位。经对某单位1494名航海人员口腔卫生保健情况进行调查,正确刷牙的人员仅占18.6%;在出海练习期间,由于缺水或自我保健意识不够,80%的人员天天只刷1次或不刷牙[6]。我海军医院船仅配1名口腔科医生,难以满足口腔卫生保健的需要。

3.口腔疾病和其它疾病相比具有3个非常显著的特征摘要:(1)口腔疾病在航海人员中患病率高,因此口腔医疗和保健具有广泛性。(2)由于舰船环境及工作条件和陆地相差甚远,因而其口腔疾病的发生和防治具有非凡性。(3)口腔疾病和全身疾病有密切关系,如口腔病灶可引起胃肠道等疾病,而胃肠道疾病也是航海人员的常见病、多发病,这些疾病可能互为因果关系,造成了航海人员疾病防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二、存在新问题分析

1.口腔健康教育不够普及,自我保健意识薄弱摘要:虽然航海单位已开展了健康教育,但不少单位对口腔卫生保健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专题教育薄弱,口腔健康教育未能及时开展,加上航海人员流动性大,以致不少人对口腔疾病的危害性熟悉不足,缺乏必要的口腔卫生保健知识,口腔卫生习惯不良。此外,大多数航海人员也不主动去医疗单位接受口腔健康检查,往往在出现牙痛等明显症状时才去医疗单位治疗。

2.基层医疗单位口腔技术力量薄弱,条件较差摘要:口腔科的大多数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是在门诊完成的,如拔牙、补牙、镶牙和洁牙等,专业性强,其工作任务是其他医师难以代替的。此外,口腔科是检查、诊断和治疗为一体的非凡科室(极少依靠辅助科室),它的非凡性决定了对医疗装备的依靠性。但基层医疗单位口腔科设备较落后,因此,也制约着口腔疾病防治水平的提高。

3.航海人员单位远离体系医院,防治工作困难较大摘要:口腔科医务人员及设备大多数集中在中心医院以上单位,其他医院虽然也开展一些口腔疾病防治工作,但由于口腔疾病患病率高,而又大都远离医院,加上治疗周期长,复诊率高,难以长期持久地进行下去。

三、加强航海人员口腔疾病防治的策略

口腔疾病是危害航海人员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明显影响航海人员健康素质的提高。为此,以下提出一些防治策略。

1.加强口腔健康教育和促进[7]摘要:口腔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航海人员建立和形成有益于口腔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以消除危险因素,进而达到促进和保护健康的目的。可通过各种宣传媒介,经常宣传口腔保健知识,全面提高航海人员的口腔自我保健意识及能力。同时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和治疗,尤其是对航程远、续航时间长的人员平时或出海练习前应进行口腔检查及疾病矫治,有条件可每年进行1~2次口腔检查及牙周洁治。

2.加强基层医疗单位口腔技术力量建设摘要:重视基层口腔技术力量建设是卫生事业发展和航海人员健康水平提高的必然要求。为此,除装备必要的口腔设备外,应及时调整固定口腔专科人员,不断提高防治水平。

3.编配口腔专业人员摘要:应尽可能编配口腔专业人员,大型舰船平时应至少编配1名,在进行长航等非凡任务时,再加强人员配备。医院船上需设口腔病室,要求有3至4名口腔专业人员,以能开展口腔综合保障工作。

4.培训口腔卫生专业人员摘要:一是将现有舰船上的医务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或进修。时间至少半年,使其具备初级口腔专业人员的基本技能,如拔牙、补牙、洁牙的基本技术和常见的牙科急症处理能力,并且能够在舰船上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和卫生指导;二是从医学院校选拔有志于航海事业的口腔专业人员。

第11篇

【关键词】 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发病率;普查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992-01

近年来,对妇女生殖健康造成极大威胁的就是生殖道感染疾病,并且逐渐受到人们的关心和重视[1]。此疾病虽然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危害性,但是实际就医的人数却比较少。为了减少和控制育龄妇女发生生殖道感染等疾病,提高妇女人群的生活质量,此次对我市巴马县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情况进行调查和研究,以下是详细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调查且自愿接受检查的育龄妇女,年龄在20-56岁之间,时间:2013年1月――6月。主要以农村为主,文化程度:文盲占22.8%、小学占45.68%、初中及以上31.51%;主要是农民。

1.2 方法 由县人口计生委安排乡镇服务站的技术人员20名,在进行集中培训之后,分成2个小组进行巡回检查。在每个小组中需要安排一名主治医生来负责主检,同时需要被填写生殖健康检查卡。主要是被检人员的基本情况和病史以及妇科等情况。对被检人员的检查项目主要有:盆腔B超、妇科常规检查、白带CTB检查、阴道镜。疾病分类:分为阴道炎、慢性宫颈炎(含宫颈糜烂)、生殖器官肿瘤、盆腔炎(含附件炎)、其他疾病。疾病的诊断标准则参照乐杰的《妇产科学》[2]。

2 结 果

此次调查的人群有23145例,患者的人数为19560例,占84.51%。患者的情况:慢性宫颈炎患者11602例,占59.31%,其中宫颈糜烂占63.0%、宫颈糜烂患者的年龄在25-38岁之间,占75.0%;阴道炎患者4180例,占21.37,其中细菌性阴道炎患者占13.00%、滴虫性阴道炎占4.4%、真菌性阴道炎占4.0%;慢性盆腔炎患者2580例,占13.19%;盆腔肿块患者551例,占2.80%,其中子宫肌瘤患者230例,占41.74%、附件包块患者321例,占58.25%;子宫脱垂患者18例,占0.09%;绝经1年以上而未取节育环患者517例,占2.64%;阴道III撕裂患者12例,占0.006%。

3 讨 论

经过此次的调查和研究发现,育龄妇女生殖患病率为84.51%;其中慢性宫颈炎占首位,其次细菌性阴道炎[3]。慢性宫颈炎对妇女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主要以宫颈糜烂为主要症状,经过相关的研究表明,宫颈糜烂和宫颈癌有十分紧密的关系,因此对宫颈糜烂进行积极的治疗,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发生宫颈癌的几率。然而,阴道炎也是妇女人群中一种常见的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4]。经过此次的调查发现,在育龄妇女人群中,细菌性阴道炎的患病几率比较高。对相关原因进行分析:由于我县的经济水平比较落后,大多数育龄妇女的文化水平比较低,绝大多数为中小学毕业,甚至文盲,同时生殖健康保健知识也比较贫乏,缺乏一定的自我保健意识,此外,很多患者对查出的疾病并不重视。我县多数地区的居住环境还比较差,受到的污染也比较多。对于育龄妇女来说,其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经期并不注意卫生,在进行夫妻生活时也没有注意卫生,导致患者的生殖道出现感染。此外,由于基层技术条件和水平有限,不能很好地满足妇女生殖健康服务的需求。

加强健康教育,让我县育龄妇女在卫生保健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树立健康的观念。减少或消除对妇女生殖健康造成影响的因素,可以利用视频和讲座以及宣传册子等进行相关疾病知识的宣传和教育。针对一些高危人群,要进行重点预防和治疗,同时要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并加强性卫生知识的教育,做好性卫生防护,选择有效的避孕措施,减少和避免发生人工流产情况,避免对患者造成各种伤害,对宫颈糜烂患者进行积极的治疗。

政府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同时要加大投入,建立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机制。定期地对育龄妇女进行生殖健康检查,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将不良习惯及时改掉。政府要多开展免费检查和优惠治疗等服务,同时要组织基层医院的技术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提高基层医院的技术水平,同时要引进一些先进的设备和检测技术。

参考文献

[1] 吴楠,王晶,尚丽新.现代生殖健康研究系列讲座(5)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生殖健康的影响[J].人民军医,2011,05:432-434.

[2] 熊锦文,尹平,官黄涛,庞学冰,肖敦振,熊承良.高收入青年生殖健康与避孕节育认知、态度、行为及需求调查[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0,03:156-158.

第12篇

1 材料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随机选择3所学校的中小学生2501名,年龄7~16岁,其中女性1183名,男性1318名。

1.2 调查方法:采用室内自然光线视诊,由专业口腔科医生,按傅民魁主编的《口腔正畸学》中关于“错牙合畸形的检查诊断”[1]的方法进行检查。对检查者的颌面形态,牙齿排列情况,咬牙合关系等均做详细检查和记录;询问有无遗传、不良习惯、治疗意识。按安氏错牙合分类法[1-2]和临床症状分类[2-4]分别进行错牙合记录[5]。口腔不良习惯是指过去或现在较长时间存在的口腔不良习惯性动作[6]。

1.3 诊断标准:以“个别正常牙合”为诊断标准。

1.4分析方法:对所收集的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和处理。

2 结果

2.1错牙合畸形的发病率:2501例中有错牙合畸形者884例(男475例,女409例),发病率为35.35%,男女发病率分别为36.05%及34.65%,男女发病率无显著差异(经χ2检验P>0.05%),见表1。

2.2 AngleⅠ、Ⅱ、Ⅲ类错牙合畸形的发病率是以Angles上下第一磨牙咬合关系作为错牙合畸形分类的标准(见表2)。

2.3 常见错牙合畸形的发病情况见表3。

2.4 错牙合畸形的病因调查见表4。

2.5 接受治疗情况及治疗意识:884例错牙合畸形患者中,愿意接受治疗者576例(占65.15%),其中仅143例正在接受正畸治疗,治疗率为16.17%。

3 讨论

3.1 错牙合畸形的发病率,在国内外的许多报道中差异较大,国内为29.33%~48.87%[1],而国外为28%~90%[3]。本调查得出的发病率为35.35%经统计学对比分析(χ2检验),男女发病率无显著差异(P>0.05)。

3.2 常见错牙合畸形的发病率及发病规律;牙列拥挤的发病率在常见错牙合畸形中最高,其次为反牙合、深覆牙合(见表3)。牙列拥挤发病率高,因咀嚼器官退化且退化有不平衡现象,肌肉居先,颌骨次之,牙齿再次之;牙槽骨、颌骨的退化缩小速度快于牙齿;符合种族演化的人类进化过程[4];另外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的食物高度精致使得咀嚼肌未能充分使用,不能有效地发挥咀嚼功能,对牙合、颌、面的功能刺激不够,就会使颌面部发育不足[1],因而逐渐出现了牙齿拥挤畸形及其他类型的牙颌畸形[1,3]。另外,在调查中发现,错牙合畸形以单一形式存在者很少,大多是两或三种以上形式错牙合并存。

3.3 引起错牙合畸形的原因中,遗传因素所占百分比最高,为30.32%,其次为乳牙早失、不良习惯、乳牙滞留等(见表4)对错牙合畸形的预防和治疗具有意义。

3.4愿意接受治疗的有76%,但治疗率不高为16.17%,反映出多数民众已经对牙齿美学有一定的认识,但对错牙合畸形的危害和影响没有足够的认识、以及生活水平和美学意识不足,以及口腔科医师所肩负的艰巨任务。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不知道错牙合畸形的危害性;不知道能够通过正畸治疗手段对错牙合畸形进行治疗,还有的人不愿意治疗。说明口腔健康宣传教育还相对不足。因此,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口腔健康的教育宣传工作,提高民众对口腔健康及错牙合畸形的认识,自觉地接受正畸治疗。

[参考文献]

[1]傅民魁.口腔正畸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42- 43,48-78.

[2]黄金芳.口腔正畸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42-44.

[3]四川医学院.口腔矫形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157- 175.

[4]孙少宣.美容牙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21-241,

[5]彭育慧,陆 斌,张金稳,等.广东开平市靑少年错牙合畸形的调查与分析[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1999,15(1):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