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语文教育专业就业前景

语文教育专业就业前景

时间:2023-09-18 17:32:34

语文教育专业就业前景

第1篇

论文摘要:本文以专业背景为前提,依据教高[2006]16号文件的要求,针对大学语文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缺陷,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大学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大学语文教材改革及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有益探讨,进一步明确高职大学语文的教学的方向,试图使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更加适应高等职业院校对于人才培养的需求。

论文关键词:专业背景;高等职业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

一、什么是专业背景

(一)教高[2006]16号文件对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的要求

2006年12月14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要求高职院校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即,以教学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教学工作瞄准就业,社会发展需要什么人才,学校就根据情况开设什么专业,培养相应专门人才。

(二)对于专业背景的理解

《大学语文》在每个不同的专业都应有自己的定位,对每个专业的学生的素质培养应起到应有的作用。在这样的要求下,高职院校的每个专业、每个教师都应该清楚本专业的专业背景。什么是专业背景呢?每个高职院校根据经济建设需要以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要开设不同的专业,例如汽车专业、机电专业、计算机专业、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等,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就业范围、课程体系和自己的课程定位。具体的说,就是要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1、本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哪些职业和具体工作?

2、能胜任这些职业和工作需要掌握哪些能力、知识和素质?

3、开设哪些课程才能够让学生掌握这些能力、知识和素质?

4、这些需要开设的课程之间的关系以及在专业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5、担任这些课程的每个老师应该采取哪些方法、手段才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掌握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根据以上的理解,我们可以将专业教育所开设的所有课程依据其在本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分为三类:专业核心课、专业基础课和基础课。其中,基础课主要是为专业基础课服务的,专业基础课主要是为专业核心课服务的,而专业核心课是直接为就业服务的。

所以,作为基础课的《大学语文》,必须承担为专业基础课和学生就业服务的重要任务。

二、专业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语文课教学的缺陷

实际教学中,大学语文课强调了人文教育,其主要内容是文学鉴赏和写作训练。任课教师无论给哪个专业上语文课,都是同一种教材,同一本讲义,同样的教学内容的重复,单一教学方法的循环。这就忽略了专业背景和专业差异,忽略了高职院校虽然是高校,但其实质是“职业教育”这一现实。也就是说,大学语文课教学是没有专业针对性的公共基础课教学,其虽然强调了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教育,但是为专业基础课和学生就业服务的作用却大大减弱。

因此,大学语文教学应该有所转变,才能适应高职院校的发展需求。高等职业院校大学语文教学必须在专业背景下把人文教化和能力培养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正视专业差异,强调针对性。

三、专业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大学语文课教学改革的途径

(一)以专业背景为前提,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大学语文课程标准》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了一个专业的所有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应该掌握的所有的知识、素质和能力。在这样的要求下,每个专业根据学校和本专业的特点,开设相应的课程,来培养学生相应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由于每个专业的特点都不一样,每个专业对大学语文课程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这就有必要把每个专业对大学语文的要求写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以供任课教师参考。 转贴于

在这样的基础上,担任不同专业授课任务的大学语文教师就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相应专业的大学语文的《课程标准》。这样一来,即使所有专业使用同样的教材,任课老师却可以根据任课专业的特点和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的要求,适当增删部分教材内外的内容来授课,大大增强了专业针对性,也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在大学语文教材改革基础上适当选取教学内容

教材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主要载体,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培养人才的重要保证。高职《大学语文》除了姓“大”、姓“文”,还应该姓“职”,应该在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中贯穿职业道德、素质教育、职业技能素质教育、职业审美素质教育等。要让语文课在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就必须认真研究高职语文的教学实际,科学、准确地确定高职语文课的教学内容。

所以,高职语文教学应根据其专业特点,面向市场,针对学生实际,大胆调整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能力,将目标瞄准学生将来的就业需要上,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因此除安排文学作品内容外,还要根据专业特点有针对性的安排能力素质的训练内容,如写作、口头语言训练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能说会写有修养,从而拓宽学生的就业面,提高就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高职院校可以围绕自己的主体专业建立校本语文课课程,还可以在教材内容取舍结合本校的实际突出专业特色,按照因材施教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教学的内容。如果教的是音乐专业的学生,则可选取一些词句优美、富有音乐节奏感的篇章。如苏轼的《前赤壁赋》、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煌的《虞美人》、李商隐的《无题》等题材文章,还可以补充一些古代有关音乐的评论等内容。如果是汽车专业的学生多选取结合汽车文化方面的文章;如果是旅游专业的学生就相应选取历史典故和地理方面的课文……这样一来,《大学语文》教学的专业特色从内容上渐渐凸现出来,也会使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浓。

(三)教学方法的改进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高职院校学生越来越重视动手实践能力的学习,越来越轻视大学语文等基础课的学习,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越来越不适应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需要。实践早己证明,师生之间互动交流,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教学媒体巧妙合理地综合运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等能够有效地激发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综合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为了搞好大学语文教学,教师应该大胆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专业特色更新教学手段,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第2篇

内容摘要:本文以拓宽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为根本目标,试图将目前存在巨大供需缺口、与英语专业有着巨大亲缘性的汉语国际教育引入英语专业的就业视角,通过问卷调查、个案研究、数据分析等研究方法,找出英语专业学生从事汉语国际教育工作的优势与劣势,尝试提出提升普通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汉语国际教育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英语专业 本科生 汉语国际教育 就业方向

根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2009年之前,英语专业就业率排名一直居各专业前10位。但从2010年开始,英语专业却连续登上高校毕业生失业率排行榜。不少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主要从英语专业内部的教学理念、课程体系、教师队伍、实践环节的改革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另一方面,与英语专业有着巨大亲缘性的汉语国际教育迅猛发展,汉语国际教育教师缺口极大。因此,本文试图将目前存在巨大供需缺口、与英语专业有着巨大亲缘性的汉语国际教育引入英语专业的就业视角,挖掘出能够有效地提升普通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汉语国际教育能力的可行性途径。

作者通过对沈阳大学在读的两届(2015级、2016级)汉语国际教育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本次问卷的促进程度在0-10之间),收集他们在课堂学习与教学实践方面的相关数据,试图洞悉英语背景学生从事汉语国际教育工作的优势和劣势。首先,在课程方面,研究对象的本科课程设置与汉语国际教育从业能力培养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融合。根据国家汉办制定的《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具备语言基本知识与技能、文化与交际、第二语言习得与学习策略、教学方法、教师综合素质五个方面的能力。调查问卷显示,研究对象在本科阶段所学习的与“语言基本知识与技能”相关的课程中对汉语国际教育从业帮助较大的是口语(7.2)、语法(6.3)和翻译(5.8)。“文化与交际”类课程中的中国文化(8.3)、中西文化对比(7.5)和英美社会文化课程(6.4)促进度较高。“第二语言习得与学习策略”类课程中帮助较大的是二外(7.1)。教学方法类课程数据差异较大,曾学习教学法等相关课程的学生反映其促进作用极大,部分学生则完全没有接受过类似的课程学习。最后,实习环节(6.4)和计算机基础课程(5.9)对于研究生阶段教师综合素质促进作用较高。

另外,在学生自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习优劣势选项(本部分为单选,按百分比统计数据)中,他们表示英语专业背景带来的优势最集中体现在跨文化交际能力(38.7%)、英语语言能力(26.8%)和西方文化知识(19.6%)三个方面,劣势则突出体现为缺乏汉语本体知识(44.2%)、缺乏实际教学经验(26.7%)和缺乏中国文化知识(18.9%)三个方面。从这部分的研究数据可以看出,英语专业的学习背景为学生从事汉语国际教育的相关工作提供了极为有利的语言条件和交际能力,但汉语本体知识的薄弱也使得其教学实践困难重重。

为了能够提前帮助学生在今年的汉语国际教育工作中减少劣势提升优势,在本科阶段适当增加相关课程、讲座或者教学实践活动尤为必要。首先,加大汉语本体知识学习力度。学生们的汉语言本体知识系统薄弱,配合已开设的《现代汉语》课程,开展一系列相关讲座,强化专业基础知识。其次,增加教学实践环节的侧重。在大四的实习阶段,鼓励有意从事汉语国际教育的学生参加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实践,同时邀请回国归来的志愿者以兼职教师的身份给学生开设专题讲座。

英语专业学生从事汉语国际教育工作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实际意义。一方面能够很好地解决目前普通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就业压力大、前景不乐观等实际问题,一方面能够有效地环节汉语国际教育的人才缺口,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中为广大普通本科院校的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找到一条可行的新途径。

本文为沈阳大学“大创”项目《基于汉语国际教育跨学科视角的英语专业学生从业规划》(201611035000077)和沈阳大学外国语学院项目《基于汉语国际教育视角的中国文化之异质语境传播研究》的成果。

(作者单位:沈阳大学外国语学院)

第3篇

一、技能学习背景下的语文教育功能

在职业高中进行语文课程的教学,似乎很少有人思考其必要性与恰当性。但当我们提出一个看似荒诞却又值得思考的问题职业高中为什么要教语文时,答案并不是那么清晰。显然,这里我们不能用职业高中不教语文怎么行国家规定了职业高中必须教语文这样的答案来回答,笔者以为即使是一名普通的职业高中语文老师,也必须思考这些问题。因为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并给出答案,可以让我们对职业高中的语文教学甚至是语文教育的理解更加深刻。

事实上,职业高中的语文课程教学,离不开对职业也就是技能学习这一背景的理解。学生选择了职业高中,首先是冲着某个技能来的,这就意味着学生在学习中的注意力首先集中在技能的学习上,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会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包括语文在内的文化学科的学习。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语文老师或语文课程的价值实际上也就体现出来了,语文教师要通过语文课程的价值,引领学生在技能学习中深化对语文以及对专业的认识,是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

作为语文教师,应当努力地将自己所教的语文课程与不同专业的特点结合起来,以让学生感觉到语文与专业技能原来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教育功能。众所周知,语文课程的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是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笔者这里想着重说一下后者。在职业高中,无论什么样的专业技能学习,都是需要以语文来奠定综合素养的基础的,良好的语文教育功能,体现在学生在职业交往中语言优雅而不粗鄙,体现在语言精确到位而不会词不达意,体现在语言具有感染力而不是空洞乏味。对照这些要求可以看出,其实工具性与人文性已经包含其中,这也给我们的语文教学一个启发,那就是面对职业高中学生的发展需要,要切实从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环节,切实培养学生的语言及表达能力,从专业理论以及实用技术两个角度,发挥语文的教育功能。

二、就业需要背景下的语文教育功能

将语文的教育功能放到就业背景下来讨论,可能是一种创举。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对语文教育功能的讨论不会是在这一背景下进行的,但面对当前的就业实际,笔者以为在这一背景下关注语文的教学功能,是有实际意义的。因为职业高中的学生已经知道了在学校学习时就必须关注自己的就业。而实际问题又在于,学生对自己就业的关注往往只关注就业本身,而忽略了就业背后需要的文化支撑,语文学习实际上是可以提供这种文化支撑的。因此可以说这种文化支撑应当成为职业高中语文教育的功能之一!

从理性角度来看,就业不只是找到一份工作,而是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学习与特长,去寻找一个可以让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的地方。那么,语文教育在这一方面可以发挥什么作用呢?笔者以为最为基本也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理性思考。在语文学习中,学生常常会在文本的阅读与理解中去关注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件事。这些人与事之所以能够打动读者,实际上是因为叙事者能够将人与事很好地与读者的心灵结合起来,说得通俗一点就是通过文本打动学生的心灵。而这与就业或者说求职中的某些场景极为相似,作为求职者,如何通过语言将自己擅长的技能表达出来,并打动评价者的内心,是就业背景下语文教育的重要途径。一般情况下,这一任务都是等到学生即将毕业时在就业指导中完成的,笔者以为那种临时抱佛脚的动作是不恰当的,应当渗透到日常的语文教育中来。

在笔者的语文课上常做的一件事就是,让学生进行应聘者与聘任者的角色模拟,让他们分别以求职者的需要与聘任者的需要,通过精确的语言向对方表达自己的需要。同时将他们的语言记录下来,形成文字,以供后面的分析之用。这样的教学策略很受学生的欢迎,很多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验到了应当如何表达,在对语言的分析中也容易发现自己表达的不足,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应聘能力。而这样的教学方式由于与专业技能的学习与需要接近,受到了学生的喜欢。

三、职业教育中的语文教育功能思考

第4篇

关键词:教育国际化;大学英语;教学

目前高等教育国际化势在必行,大学英语课程结构也应随之进行变革,我国目前大学英语是大学必修科目之一,为了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对于英语的掌握,我国还采取了四六级英语考试来作为大学阶段英语学习考核,可见教育部门对于大学英语教育的重视程度,对于学习英语而言,四六级英语考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学生因为考试而重视英语学习,另一方面,由于四六级考试的存在,对于大学英语的教学方向有着极大的影响,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就是以帮助学生通过四六级考试为主,这种应试化的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大学生已经进行了十几年的英语学习,却无法用英语和人交流,这种情况明显不符合当前教育国际化的趋势。

一、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方面

如前文所讲,大学英语教学主要目标就是以学生通过四六级英语考试为主,其次是通过考研英语和留学英语等,这种以应试和考分为目标的英语教学忽略了语言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沟通与交流,学习语言的目的就应该是方便交流,应试教育下的语言学习存在着很明显的弊端,大学生口语水平低、用英语无法和别人交流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对于学生未来就业方面也有着不利影响。

(二)课程设置方面

在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方面,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不能够完全满足学生口语、阅读、写作、研究、翻译、听力等诸多方面的需要,这与国际化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尤其是专业英语方面,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对其专业英语的需求是不一样的,但是很多高校并没有针对每一专业进行专业英语的培养,例如音乐、体育、美术等专业的学生,对于音乐、体育、美术等专业相关的英语有一定的需求,与其相对应的专业英语可以作为一门选修课程为该专业的学生进行选择,但从现在的高校课程设置情况中来看,很少有学校能够做到专业英语的普及。

(三)英语教材方面

目前大学英语教材相对滞后,缺乏国际化教育理念,大学英语教材从内容到结构基本是按照英语专业教材模式进行编写的,不能够满足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具体情况,同时现阶段我国英语教材相对统一化,没有根据地域、学校、专业和学生的自身情况进行个性化的修正,影响了学生学习质量,同时也不利于大学英语国际化教学进程。

(四)教学评价方面

教学评价是教学中及其重要的环节,但是由于我国大学英语主要教学目标就是以应试为主,因此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评价方面,就是以四六级英语考试和学期末考试为主要评价对象,极少对学生沟通与交流方面进行考核,因此学生对于英语的应用能力不够重视,忽略了英语作为语言的工具性,对于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存在一定的不良影响。

二、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举措

(一)国际化的目标定位

应试化的英语教学不能与国际化教育方式所接轨,因此在教学目标上,要以沟通与交流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要具备基本的英语交流能力,由于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在上大学之前,接受的英语教育只是针对高考,高中的教学方式一般以死记硬背橹鳎到了大学阶段,学生的词汇量和语法已经积累到可以进行日常的交流和沟通,对于这些英语的灵活运用和实际操作才是最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对于大学英语的学习,能够运用英语流畅的进行基本交谈,这才是我国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目标。

(二)个性化的课程设置

大力改革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尤其在专业英语方面,开设不同专业的英语选修科目,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专业国际化研究,同时还要加强中外联合办学进程,学生在英语环境里进行英语学习是非常有效的一个学习手段,可以通过交换生的方式,让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走出国门,提高自身的英语素养,而外国的交换生到了中国,与中国学生相互交流,共同促进双方的语言学习能力,还能够了解学生双方的文化、历史、风俗等,为大学英语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另外还可以引进一些外国教师,优秀的外教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同时学生与外教间的相互交流,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能力,而且还丰富了学生的见闻,开阔了学生的眼界。

(三)针对性的教材编写

要通过审视现阶段英语教材中的不足,在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积极创新,有针对性的进行大学英语教材编写,加大大学英语中听说部分的比重,注重与大学生专业的相互融合,结合目前大学生的身心特点,个性化的进行教材编写,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地域、不同情况的大学生需求。

(四)教学方式创新化

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影响了我国的很多领域,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网络教学平台中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内化课堂上的英语知识,不仅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水平,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健全化的教学评价

在大学英语的评估与测试中,应当增加知识运用的比重,对于学生的听说读写全方位的进行考核,改变以往的以四六级英语考试和学期末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促进学生提高自身的英语应用能力以及利用英语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三、结束语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如今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方向,大学英语的国际化进程也在逐步开展,通过国际化的目标定位,个性化的课程设置,针对性的教材编写,教学方式创新化,健全化的教学评价等方式对英语进行高等教育国际化改革,能够增强学生英语运用能力,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国际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罗卓江.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定位探讨[J].速读(中旬),2016(9):152.

[2]袁桂池.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定位分析[J].赤子,2016(8):64.

第5篇

关键词 高职 英语 课堂 情景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培养高级专业人才是填补人才需求短板,增强人才供给的重要模式之一。面对当下的全球化背景,我国对外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被列为高职教育的重点科目。我国的高职英语教育以培养学生实际交流能力为目标,但在快速发展的条件下,我国的高职英语教育还需进一步转变理念,真正实现高职英语教学的目的。

1高职英语教学概况

1.1高职英语教学目的

高职英语教育侧重于对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培养培养,如交际能力、表达能力的等,通过不断的交流,有利于学生本专业的学习或有助于今后工作内容,这是高职英语教育的主要培养目的。通过高职阶段的英语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习惯,促使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得到提升,通过对英语的不断学习,使学生能够与外国友人流畅的进行沟通,从而扩展学生视野,使学生能够登上更大的平台。

1.2高职英语教学现状

高职教育主要是为培养学生就业进行的教育。因此高职阶段的所有内容都应以就业为前提,但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英语基础薄弱、兴趣不强等现象普遍,在教学过程中,高职英语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较为单一,仍然沿用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复习―导入―新课―巩固―作业”,这样的模式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也不利于结合专业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在英语教学内容方面,高职英语教学教材目前还不能完全满足高职英语教学目的,没有与学生的专业进行更好的结合,降低了高职英语的实用效果。在课后的评价体系中,高职英语仍以英语试卷为考察基础,对学生的听、说、读等方面没有进行专门的评价,导致学生英语实际交流能力较低,违背了高职英语教育的目的。

2情景教学应用于高职英语的意义

2.1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吸收理解

课堂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将知识点进行有效教授,进而达到使学生得到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将英语知识点与情景相结合,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能够让学生在一个比较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2.2有利于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应用

高职英语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实际交流能力。利用情景教学则能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能够直接转化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点,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加直观的感受到学习带来的满足感。

2.3有利于教师提高英语教学效率

英语教学作为一项语言类教学,知识的理解及应用对教师来说是最终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对情景的设置,能够促进学生对语言英语的理解,相比于其他的一些教学方法,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也能够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3情景教学在高职英语课堂上的应用

3.1采取多种形式应用于情景教学课堂

情景教学为学生提供实际语言环境的模拟情景, 从而让学生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在情景设置环节,现代高职英语教学教材涉及多方面社会背景,同时,专业性知识较强,因此从学生的接受角度来讲,要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育,引入视频、图片、语音等教学手段,辅助情景设置。通过丰富情景教学形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知识背景更好的融合到情景教学当中,能够培养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英语学习的实际交流能力。

3.2理解教材知识点设计情景教学内容

在现代的高职教材中,其内容的涉及面较为广阔,且内容主要为欧美文化,知识的专业性较强,常常会涉及到一些别的信息,如企业的文化、酒店管理以及商务信函等,若学生的知识面较小,则这些知识就不能有效的吸收与了解,加大了学习的难度,也降低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加深教材知识点的理解,合理设计情景教学内容,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背景的理解,同时也能加强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在知识点与情景教学融合的题上,要以高职英语教学目的为基础,在情景设计上,能够为各专业提供相应的英语辅助,为学生今后走入社会,提供增加学生内在价值的重要教育。

3.3结合当下热点引入情景教学的背景

情景教学还要注意吸引学生的关注点,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较大,因此在情景教学中也要结合当下热点,引起学生关注,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另外高职英语教育侧重于实际交流能力,结合热点引入情景教学对实际交流的应用也起到重要作用。在教学设计中,热点的设置不仅要贴近实际,更要紧紧围绕高职英语教材,将学生的兴趣点与知识点有机结合,增强情景教学的趣味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4结语

综上所述,情景教学的使用对于高职英语课堂来说,可以达到高职英语教育的教学目的,促进培养学生英语实际交流能力,但在教学过程中,还要不断总结、积累经验,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情景教学设计,才能达到教学设计目标,真正培养出学生的实际交流能力,满足社会发展对高职学生的需要。

参考文献

第6篇

>>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新模式研究 浅析京津冀一体化条件下如何提升英语人才就业核心竞争力 基于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天津港物流竞争力分析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提升应用型英语人才就业能力研究 京津冀一体化下廊坊市会展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研究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保定红色文化发展研究 应用英语京津冀一体化专业发展研究 京津冀一体化中廊坊市会展业竞争力及其提升策略研究 浅论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京津冀区域内高职高专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建设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智慧社区信息化调研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河北高校影视专业发展探究 基于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高校合作机制探析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承德新型养老模式探讨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三省市体育院校合作模式研究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河北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河北省高等教育战略研究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促进医疗人才合作的对策研究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承德县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沧州科技人才流动问题研究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开放大学远程教育发展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马茁萌,李志楠.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调查及 择业建议[J].青春岁月,2013(13):207-208.[3]荀关玉,陈惠敏.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J]. 科技 信息,2011(16).

[4]刘爽.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培养方案探究[J].学园(教 育科研),2012(21):95.

[5]刘义存,陈葆.校企合作对构建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 的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05):70.[6]周少伟,李丹妮. 基于AHP的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分析――以福建省高校的实证调查为例[J].现代商业, 2011(15):278.

[7]施炜,张苏.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辨析[J].现代教育管 理,2010(5):119.

[8]Gisela Sole, Leica Claydon, Paul Hendrick, Jennifer, Jennifer Hagberg, Jonas Jonsson. Employers’ perspectives of competencies and attributes of physiotherapy graduates: an exploratory qualitative study [J].New Zealand Society of Physiotherapists, 2012, 40(3):123.

[9]崔焕娟.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扎根研究[J].商, 2011(3):142+138.[10]郭薇,何红霞.英语专业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现状调 查――以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本科院校为例[J] . 学理论,2013(30):283-287.

[11]姚德超,晏月平.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体系的构建[J]. 教育评论,2009(1):75-77.

[12]赵波.提升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策略[J]. 现代教育科学,2010(7):44-45.

[13]刘红奎.基于就业困境下的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研究[D]. 中北大学,2010.

[14]张小刚. 论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J]. 湘潭师范学院学 报(社会科学版),2005(3):137-138.

[15]王志峰.金融危机形势下提升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1):117-120.

[16]李红.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分析及培养路径――以商务 英语专业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5):83-85.[17]杨梅.核心竞争力视角下商务英语专业大学生职业素 养刍议[J].才智,2014(13):214-215.

[18]钱科娜,郑毅.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培养途径探析――以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为例[J].安 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48-50.

第7篇

【关键词】新疆 少数名族 景观生态 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新疆农业大学教学研究项目(201383)、新疆紧缺专业建设项目及新疆土壤学重点学科资助。

【中图分类号】G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169-02

1.前言

景观生态学是地理学、生态学等多学科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它主要来源于地理学中的景观学和生物学中的生态学的交叉,它把地理学对地理的空间相互作用的横向研究和生态学对生态系统机能相互作用的纵向研究结合为一体。尽管景观生态学理论体系的形成还有待于更深入的研究和发展,但目前它已广泛应用于国土整治、资源开发、土地利用、自然保护、环境治理、区域规划、旅游开发和城市建筑等许多领域,并在生态建设规划、区域生态环境预警、土地生态评价与规划、森林规划与保护区设计、城市风景园林设计等方面,并对上述工作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1]。尤其是通过景观生态空间格局分析、景观生态评价、景观生态设计和景观生态规划等工作,对森林资源管理、土地利用、保护及开发利用等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少数民族自治地区,有维吾尔、汉、哈萨克、回、柯尔克孜、蒙古等47个民族,其中主体民族13个。由于民族众多,少数民族学生比例大,新疆中小学校使用7种语言文字授课,高校使用4种语言文字授课。无论从多民族角度来讲,还是从教育对象和教学语言来讲,新疆的教育都主要以民族教育为显著特点[1]。

当前新疆全面推行双语教育,高等学校老师必须用汉语授课。在这一大背景下,面对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水平差,以及基础知识薄弱的特点,如何使少数民族班级学生比较全面地理解和掌握景观生态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并指导和解决实际问题,是新疆高校景观生态学教学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2.迎合专业设置

随着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普及,以及环境教育启蒙和环保社会风气的形成,申请学习这门课程的学生也开始大幅度增加。当前专业课程设置应当以地理学和生物学为基础,围绕景观生态这个概念可提供许多不同的教学课目和方向:如景观发育,景观规划,环境规划,地理生态以及景观管理等[2]。建议将景观生态的教学附属在地理学或生物学主专业之下,并常常体现在相关的辅助专业教学内容中,避免将景观生态设立为独立主专业。同时根据不同大学对景观生态的研究重点不同,对这一专业的理解也存在着许多歧义,景观生态也可有不同叫法:如地理生态,景观规划等。

3.改进教学内容与方法

新疆地理位置偏远、经济发展落后和教育质量低下影响了少数民族的认知发展,造成少数民族学识浅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的。同时基础差和学习中的语言障碍客观上阻碍了少数民族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3]。面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现状,在景观生态学教学内容和方法提出以下建议:

3.1加强专业汉语学习

由于景观生态学这门学科本身的跨学科性和复杂性特点,它的研究和教学主要是结合地理学或生物学的各要素课程,突出其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方向,如农业景观生态,森林景观生态,热带景观生态等。由于涉及的学科领域较多,少数民族大学生在预科期间主要加强学习的是一些中国传统文学的作品,并且汉语水平考试(HSK)内容针对景观生态以及相关专业课程的相关内容涉及的也较少,因此,在学习景观生态学课程前期应当加强专业汉语的学习,从而保证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景观生态课程学习内容的理解[4]。

3.2突出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大学教学其基本出发点就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新疆少数民族在景观生态学课程的学习过程更应当紧抓这一点,不求多,不求难,根据学生特点结合专业采取合理的方式讲授课程。

根据景观生态的教学目的首先让学生掌握景观生态和地理科学的基础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动手和科研的能力。理解在全球化,区域化和地方化影响之下的普通和应用景观生态学知识,理解生态因素影响下的空间规划和信息。其次,还要让学生掌握景观生态学理论的基础方法和技术,如数据的收集,计算机辅助操作下的数据处理和分析等,特别是针对未来从事职业培养学生对景观生态问题的方法性认识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5]。

3.3讲授和野外实习相结合

新疆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大多人格特质上表现出典型特征:一方面具有乐观外向、开朗热情、坦白直率、与世无争、不计小节、自律的特征,另一方面也存在学识浅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顺从保守、畏怯退缩、缺乏自信、不容易信任别人等特征。根据民族学生人格特质在教学的过程可以多引导学生进行实习、练习,对学生实施分组辅导,同时穿行讲授。实习分为野外实习,研讨,课题作业和社会实习的形式。讲授应当以讲师以上职称讲授为主,主要讲授景观生态学基础知识,介绍专业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常常与短期的野外实习相结合[6]。

练习与分组辅导课由助教及高年级成绩优秀的汉族学生协助辅导,除了帮助学生答疑解难外,同时协助老师训练少数民族学生的制图和数据分析技能,在教师介绍操作方法和步骤的基础上,学生分组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每组配备一个汉语水平较高的学生。

研讨课应当分初级,中级和高级三种形式,在上课的第一周进行分组,由于少数民族汉语水平总体表现为城镇学生高于农村学生,因此分组时应充分考虑汉语水平问题。各个学生从代课教师处获得一个研讨题目,然后自己阅读文献资料(高级研讨班还要求学生有野外实地调查),撰写论文,每次上课先由学生用汉语宣讲并演示半小时(不用脱稿进行),然后在主持人(一般由汉语水平较高者担任)组织下,集体围绕该题目进行提问和讨论,最后教师对该题目作评论和总结。

每一门研讨课都应对相关专业知识学习进行一次全面考核,特别是考核运用地理和生态方法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景观生态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组成部分。野外实习和实验操作主要培养学生的独立实践和动手能力,比如GIS方法和地理遥感的判读能力。大型的野外实习分校园周边短途实习和疆内长途实习,短途实习主要围绕一些生态专题(或辅修专业)进行,为期三天左右,而疆内长途实习主要根据教师的研究方向,利用假期进行(一般在暑假),大约三周,这也是对整个学习课程的综合检阅。由于专业基础以及汉语水平的差异,野外实习和实验操作可与汉族班学生结对子,促进民族班学生掌握景观生态学的基本技能[7]。

3.4 强调课题作业重要性

课题作业往往是全面考察学生掌握景观生态及相关辅修专业知识程度的重要环节,在课题作业过程中可以把学生分成三至四人一个小组,由于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的差异性,因此在分组时根据汉语水平搭配分组。从收集资料,野外调查,加工分析(一般运用地理信息和遥感地图等方法)花费一到两个学期(业余时间进行)的时间最终形成报告。课题作业内容一般以大学实验基地具体的生态规划实例为主,分析评估实验基地的生境系统,绿地、森林,土壤等要素的动态变化和影响以及城市及郊区休憩公园的景观生态演变过程等。通过课题作业培养少数民族独立研究和团队协作精神,以及分析和表达并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题作业争取与实际相关部门合作,为合作单位和部门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同时锻炼了汉语,也培养了少数民族同学与校外单位的沟通能力,优秀的研究成果可以在指导教师帮助下发表或作为毕业论文的基础。社会实习是主专业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安排少数民族学生在相关的研究机构进行(如政府部门,自然保护区,研究所,规划局,公司等),至少持续两个月[8]。

3.5注重前期的基础课程设置

无论是汉族班级的专业课程设置,还是民族班级专业课程设置,在开设景观生态学前期必须有相关基础要素课程学习支持,根据少数民族特点,新疆区域特点,大学培养的重点方向,院系应当设置不同的基础要素课程。一是设置普通与应用景观生态学,如景观生态的规划方法,景观生态的空间规划;二是设置地理科学基础要素课程,如地质地貌、经济地理、生物、气候、土壤、水文、历史、文化等;三是专业方法,技术以及基础理论课,如制图、遥感、计量地理、计算机以及GIS等;四是数学和自然科学基础课,如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9-10]。

4.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就业

4.1教学理论与实际密切联系

由于新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大尺度大区域的景观研究的开展,新疆高校景观生态的教学应紧抓教学与科研都紧密联系,根据当地各个单位都有少数民族工作人员的特点,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学生优势,与实践单位相配合,共同研究和解决新疆辽阔区域的实际生态问题。比如对农业生态的教学研究,对沼泽地和湖泊生态的教学研究,对森林生态以及生态建模的教学研究等。在充分考虑学生安全、家庭收入、民族信仰等情况,采取学生自筹学校补助的形式,根据景观生态学教学重点进行短期疆外地区景观生态的教学实习。

在景观教学中,室内作业与野外作业实际相结合,使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民族学生和汉族结对子,促进专业知识交流以及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在学生演示自己的作业时,争取邀请实际规划单位参加并对全校公开,促使学生早日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

4.2注重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会交往能力

在景观生态教学过程中采用分组协作的教学形式,分组原则紧抓“民汉结合”、“双语学生和非双语学生结合”和“城市民族学生和农村民族学生结合”的原则。组织小组野外实践、文献查阅、分工合作、集体讨论与个人作业交替进行。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能充分发挥个人专长,同时又能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另一方面,分组协作也加强了学生之间的社会交往和完成作业的责任心,这无疑为以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创作了良好条件[11]。更重要的是通过合作,促进了民族学生对景观生态学专业知识在汉语水平层次上的理解。

4.3引导学生就业

在国家对少民族地区教育优先扶持的大背景下,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如果成绩优秀,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计划报考研究生,向有关老师申请攻读硕士的资格。但这样的机会毕竟很少,大多数毕业生都将面临就业的选择。在当前大学生扩招的前提下,面对逆境,少数民族大学生应当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立足在新疆本地就业,同时拓宽就业思路,在人与环境关系日益得到注重的今天,认识到具有景观生态学背景的毕业生择业面非常广泛。少数民族毕业生可从事自然保护区工作、景观规划师、景观保护问题专家、企业环境评估专家、生态环境咨询专家、教师(须通过教师资格考试),记者、乡村、城市和区域规划、政府工作人员等工作[12]。少数民族大学生毕业生由于掌握了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又很强,同时由于新疆的少数民族特色,必将受到新疆各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参考文献:

[1]买合甫来提・坎吉,木合塔尔・甫拉提.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大学生人格特征初探[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7:614-615.

[2]陈芳,冯革群.德国大学的景观生态教育[J].世界地理研究,2005,(14)3:103-108.

[3]闫丽萍.新疆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双语态度的调查与分析[J].民族教育研究,2002年第2期.

[4]何俊芳.中国少数民族双语研究历史与现实[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5]楚光明,宋于洋,李明艳,李园园.林学专业《景观生态学》课程教学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5):221-222.

[6]卢杰,郑维列.景观生态学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科技,2008,3:52-54.

[7]黄义雄.地理理科基地班景观生态学课程教学工作的探讨[J].福建地理,2002,17(2):25-26.

[8]陶波兰,郁书君,齐家祥,等.景观设计类专业景观生态学教学探讨[J].教书育人,2010,10(6):86-87.

[9]吴兆录.景观生态学教学的短期户外观摩――云南大学的实践[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1,23(1):1-4.

[10]张明如,温国胜,侯平,等.景观生态学教学内容体系构建的若干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2008,5:60-63.

[11]楚光明,宋于洋,李明艳,等.林学专业景观生态学课程教学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8):221-222.

[12]杨矫,赵炜.在高校双语教学中探索针对学科特色的教学方法――以景观生态学双语课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S2:297-298.

[13]卢杰,郑维列.“景观生态学”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科技,2008,3:52-54.

作者简介:

第8篇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专业;审美教育;现状;策略

汉语言文学是我国语言、文化、艺术在不断发展过程中沉淀下来的精华部分。在高校中开设汉语言文化专业,教授学生汉语言文化专业相关知识、思想,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精神境界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将审美教育融入汉语言文学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美的理解,增强他们对美的感知力。使学生在注重自身“美”的修养的同时,为社会“美”的创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下面主要结合日常教学活动对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进行阐述。

一、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的现状

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我国高校汉语言课程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时间较长,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教育建设工作上都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与其他专业一样都将关注的目光放在对理论基础知识的传授上,忽视对学生审美素养的培育。就审美教育在当前我国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实施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情况:首先,当前汉语言文学教学专业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一些教师由于对自身教学实际作用的认识存在误差,错误地认为自身才是教学主体,采取“一堂言”“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向学生灌输汉语文学知识,导致学生被动学习,长此以往,消磨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情况不具备审美教育的实施条件,审美教育活动的开展无从谈起。其次,在应试教育影响下,部分师生为追求高成绩而开展学习活动,从最初参与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动机上就存在问题。无论我们如何强调审美教育,学生还是会因为学习基础知识而放弃审美教育。这种情况导致机械性背诵知识现象出现,学生为了记忆而背诵,对于其中的含义知之甚少。审美教育很难融入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影响学生对汉语言文学价值认知和理解。

二、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的策略

1.丰富内容,培养兴趣

汉语言文学中蕴含丰富的审美元素,在汉语言文学教学实践中,老师要充分准备,各方面相结合,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引领学生切身感受文字中流露出的情感,培养审美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认知和理解方面达到高度统一。例如,李白的《行路难》中的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长风、云帆、沧海,描绘出李白的美好愿景,他相信尽管前方困难重重,但有一天终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对这首诗进行解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下充分准备李白当时所处时代背景、身世概况以及李白自身的性格特点等资料,结合这首诗的内涵,以小故事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讲解。这样不仅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通过有感情的讲解加深学生对诗文的理解程度。与此同时,诗文故事的叙述过程其实就是审美情境的创设过程,把抽象的沧海、云帆等通过具体事物展现出来,能够促进学生理解,使他们从中感受到李白的人格美、诗中的景色美。

2.创新方法,锻炼思维

在汉语言文学教学开展审美教育中,要达到事半功半的效果,首先要对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方式进行创新。汉语言文学专业老师要综合分析学生的个性差异,因人而异,针对不同学生实行不同的教育方法,充分结合学生的差异性和学生自身优缺点进行教育创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可以在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有计划地选取、实施教学方式。例如,针对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存在功利性等情况,我们可以将网络汉语言文学资源补充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对微课程、多媒体等新型教学方式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完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考评机制的基础上,增强对学生审美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通过汉语言文学写作比赛、演讲等形式锻炼学生的文学审美内涵。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审美教育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我们应结合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现状,创新教育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文化素质和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1]唐代兴.突破实践困境重构师资培养目标视野——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教学改革的当代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1

第9篇

[关键词] 外语导游 双语教学 情景双语教学

一、旅游市场对外语导游的需求

随着中国加入WT0及2008奥运的申办成功,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在我国迅速崛起,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最具发展潜力的第三产业之一,为我国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接待国。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扩大了我国对旅游人才的需求,而且也对我国的旅游人才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旅游业作为一种服务性行业,语言交流在旅游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旅游活动中的服务基础,特别是导游服务。游客的旅游活动中很重要的一部份就是导游的讲解服务,而导游讲解更是一种语言服务。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三大部分的快速发展,为适应外国游客在我国的旅游活动的增长的需要,做好对外国游客在我国的旅游活动的服务,对旅游外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没有较高的旅游外语能力,就不能提供令外国游客满意的服务,使不同的文化交流受到阻碍,不利于外国游客对旅游活动的理解,从而达不到旅游活动的理想效果,外语导游的培养已是当务之急。 在高等职业学院旅游专业以《导游业务》+《旅游英语》课程为突破,尝试双语教学,培养外语导游,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

二、旅游高等教育实施双语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开展双语教学是旅游院校教学改革的需要

由于旅游活动具有很强的文化性、实践性和涉外性,面对新时期的机遇和挑战,新型的旅游人才不仅要精通旅游专业知识和汉语文化,还要通晓外语、熟悉外国文化、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双语教学把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专业技能合二为一,是培养旅游高级复合型人才的有效方法, 既懂旅游专业知识又能熟练运用英语语言技巧的复合型双语人才将是新世纪的宠儿,导游活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文化性和涉外性,利用双语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导游复合型双语人才的培养,符合旅游院校教学改革的需要。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推进,有些高职院校将取消公共英语课程,而增开一些可能实施的双语教学科目。突出高职院校办学特色,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

2.实施双语教学是旅游学科和旅游教育发展的需要

旅游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最先出现于西方发达的欧美国家,这些国家无论是旅游学科体系的建设,还是旅游教育都相对成熟,研究成果硕果累累;而我国旅游学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与之相比还比较落后。因此,需要借鉴国外经验。新型的旅游人才不仅要具有竞争能力、创新能力、交际能力,而且还要具备不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自学能力。旅游高等教育人才不仅要让学生及时了解国内旅游最新动态、发展趋势,同时也要及时了解国外相关状况,以更好的适应国际社会竞争的需要。双语教学为旅游专业学生构筑了一个国际化的平台,使学生更多地了解客源地文化背景、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学生以国际化的视野来思考问题,凭借语言优势,能更直接、更迅速地把握学科、行业最新的发展态势,开拓视野、拓宽旅游知识,发展专业技能,借鉴国外旅游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更好地认识、解决本国旅游发展所出现的问题。因此,双语教学是沟通旅游专业人才所需理论、语言和技能的一座桥梁,是完善旅游学科的发展和旅游教育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3.实施双语教学是提高旅游专业学生技能和提升就业率的需要

旅游人才,因为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约束,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职业生涯的落差,导致旅游人才的流失,从而造成旅游专科生就业率较低,生源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双语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外语交际环境,.双语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导游技能。导游接待属于知识密集型行业,需要较强的综合能力。传统的导游教育模式将专业教育与语言教育相分离,使旅游高等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无法满足导游行业对导游人才(尤其是外语导游)的需求。而双语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极大的好学兴趣,积极学习,在创设的情景中扮演角色,亲自实践,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等诸多社会技能,为成为合格、优秀的导游员打下良好的基础。

4.高职旅游专业的某些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可行性

虽然高职院校的学生英语总体水平低于本科生,但从目前高职的教学计划来看,在保证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的同时都更加注意突出英语课的教学。以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为例,在三年的课程安排上,外语课与专业课并行开设,三个学期都安排专门的英语课,导游专业还聘请外籍教师担任口语课的教学,并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手段(如语音室)对教学的辅助作用,使英语课的教学效果大大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较之以往也有了很大提高,这为开设双语课奠定了基础。但由于目前学生整体上水平不均衡,因此,还不能实现某门课程在所有的任课班级均实行双语教学。可行之计是在选拔的基础上,将英语较好的学生单独组班开设双语课。例如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导游专业的班级,第一年均进行了英语强化,该班同学英语基础较好,有部分同学已获得了大学英语四级证书,部分同学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种英语培训或英语角活动,在授课过程中学生基本上可以适应双语教学,课堂上亦可以与教师呼应,教学效果较好。

目前,很多院校都与国外有着定期或不定期的学术交流,或与国外院校合作办学,这为教师带来了进修或考察的机会,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英语和专业水平,学术交流也为双语教学引进原版教材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很多专业教师也在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身英语水平。因此,双语教学具有一定的师资基础。

三、中国双语教学的概念

“双语教学”可以有不同的形式:(1)学校使用一种不是学生在家使用的语言进行教学。这种模式称之为:浸入型双语教学。(2)学生刚进入学校时使用母语,然后逐渐地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其它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这种模式称之为:保持型双语教学。(3)学生进入学校以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这种模式称之为:过渡型双语教学。

在中国,双语教学是指除汉语外,用一门外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学科教学,目前绝大部分是用英语。它要求用正确流利的英语进行知识的讲解,但不绝对排除汉语,避免由于语言滞后造成学生的思维障碍;教师应利用非语言行为,直观、形象地提示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以降低学生 在英语理解上的难度。中国不像新加坡、加拿大、印度是一个双语国家,语言环境并不是中外并重,所以中国的双语教学环境决定了它的目的性,属于“外语”教学范畴,而不是“第二语言”的教学范畴。中国的双语教学只能是上述界定中的“保持型双语教学”。高职旅游专业以《导游业务》+《旅游英语》课程为突破,尝试双语教学,培养外语导游,适应中国双语教学的发展趋势。

四、高职旅游专业推进双语教学,培养外语导游的难点

1.难以找到合适的教材,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教学的开展是以教材为依据的,只有合适的教材,才能让教学工作顺利地展开。院校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专业的要求来选用教材,以满足学生日后工作的需要。采用英文原版教材授课是目前旅游专业双语教学的主要模式,但是它也有很多缺点,如原版教材中的文化背景和我国文化的差异,思维方式上的差异,使学生感到不适;语言风格的不同和地方语的运用,导致学生感到“茫然”,进而容易使其丧失学习信心;价格昂贵,加大了学生的经济负担。因此原版教材并不适合所有课程,也不适合所有的老师,更不适合所有的学生。

2.难以找到合适的教师,师资力量薄弱

教师不仅要有对我国文化和外国文化的较强的理解力,而且还要有能用外语准确地介绍我国文化的能力。以前的外语教学与学习,主要目的是将外国的文化科学技术介绍到中国,而旅游却是将中国的文化介绍到外国,用外语将中国的文化准确地表达出来,让外国游客能准确地理解我国的文化。在我们国家,外语专业毕业的教师由于对其它专业知识不了解,容易在双语教学中将专业教学视作语言教学,达不到传授专业知识、拓展专业领域的目的,所以没有办法从事相关专业的外语授课。此外,专业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也是很大的问题。大多数教师都不曾用英语上过专业课,有个别教师尝试过,但是因为自己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有限,与学生不能交流而放弃。

3.难以调整现有的教学方法,寻求出合理的模式

目前学生重视外语学习都在于一种功利性追求, 即通过各类外语水平考试, 为出国做准备, 迎合就业单位的要求等, 而没有能够将外语学习与专业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更没有充分认识外语课和专业课的良性互动关系。有些高职学校从大一开始就开设英语课程而又缺乏考虑英语原版教材知识体系与基于这门课程的后续课程的一致性,致使英语课程重复或者英语课程与专业课程严重脱节。高职院校应结合现代化的各种教学设施,模拟训练,让学生了解旅游外语应用的各种场合及其服务流程。同时到各旅游企业中去实习,在实践中去提高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使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五、以《导游业务》+《旅游英语》的双语教学的课程设计

1.科目的选择与教学目标的确立

鉴于高职院校学生的现状以及双语教学缺乏足够的经验和条件,在目前阶段,高职院校开展双语教学应该选择那些相对容易的课程作为切人点,因为学生对其有初步了解或一定的基础,所以容易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如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旅游专业开设的《旅游英语》课程,结合《导游业务》课程,因为学生对旅游知识有初步的了解,所以我们尝试情景双语教学模式,情景双语教学模式要求在特定的情景下使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言,用两种语言进行思考、分析和解决导游的专业知识,这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截然不同。因此需要确定相关的教学目标。首先体现在学科知识目标上,通过情景双语教学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从另一种语言(如英语)的角度去了解和认识导游学专业知识,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导游学科专业知识的理解,从而达到掌握该学科专业知识的教学目标。其次体现在语言目标上,通过情景双语教学达到使学生从最初掌握导游学专业词汇、专业术语,以及独特的语言结构和语言表达方式,逐步过度到能够听懂导游学的外语授课,能够读懂该学科专业的外语原始资料,最终能够就导游学的专业问题用外语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交流目标。因此,在课程的选择上应先易后难,逐步扩展范围。否则,学生以不很熟练的语言去接受完全陌生的东西,其结果只能是违背了教学初衷。

2.解决教材问题

教材是开展双语教学的载体,没有教材,双语教学便成了“无源之水”。江西环境学院旅游专业的《旅游英语》教材选用了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规划教材由但汉彪任主编,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旅游专业朱艳老师任副主编。此书用英语编写了江西丰富的旅游资源,特别是江西的闻名中外的红色旅游资源,我院旅游专业的教师朱艳担任此书的副主编。此教材注重学生实际交际能力的培养又增加了实用性强的江西旅游资源新内容,具备广博的内容、新颖的题材、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系统性及适中的难易程度这几个方面的要求。同时充分注意与旅游专业有机结合,能反映当前江西旅游业发展的前沿问题,训练旅游应用方面的听、说、读、写能力。除了这些之外,此教材兼顾了江西红色旅游文化方面的知识以及外语国家的社会、文化、民情、风俗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学习能让学生了解各民族间各异的风俗习惯、文化背景等,从而使学生在实际交际中利用对方的文化背景来理解对方的意思,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减少语用不得体的失误,从而使双方的交流达到更好的效果,降低跨文化交流的障碍,游客们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同时,也感受到江西优良的生态环境,江西“红色摇篮,绿色家园”的形象已经开始在国内乃至境外产生广泛的影响。

3.解决师资问题

新时期的要求不仅对高等教育、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旅游专业的师资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我国教育国际交流的日趋频繁,国内外大学之间的学术交流及其他领域的合作不断加深与扩展,各国互派教师访学,要求教师不仅懂外语,还能用外语进行学术交流。教师不仅要有对我国文化和外国文化的较强的理解力,而且还要有能用外语准确地介绍我国文化的能力。选派《导游业务》主讲教师朱艳到天津旅游管理学院进修,《旅游英语》主讲教师,选派副教授何江勤老师到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进修,两位老师互相配合,把旅游导游知识与英语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揭开了江西环境学院高职旅游专业以《导游业务》+《旅游英语》课程为突破,尝试双语教学,培养外语导游的教学模式的序幕。

4.《旅游英语》+《导游业务》情景双语教学,培养外语导游模式的实施

从情景双语教学模式在导游教学的实践来看,教学实施过程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创设情景,另一部分是利用双语对专业知识进行模拟。

首先从创设情景来看,在《导游业务》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激发学生愉快积极的学习兴趣,把导游业务知识与江西红色旅游资源相关知识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达到巩固。具创设情景的具体方法包括:(1)展现实际工作环境来创设情景。这通常是最直观和直接的方法,例如在讲到导游人员服务规范迎接游客时,需要在旅游车上致欢迎词,这时就可以把教室比喻成旅游车,讲台部分是旅游车的前面导游人员致欢迎词的位置,学生当作游客。总之,创设与实际工作环境相符的工作环境可以极大的增强学生对所授内容的学习欲望,在一定程度上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2)运用实物或图画再现情景。这也是创设情景中的常用方法。众所周知,在导游的实际工作过程中,话筒、导游旗、导游证等都是不可或缺的物品,那么把这些实物充分地利用到所创设的情景中,既能协助学生练习和演练也能对学生所学知识或技能产生正强化的作用。(3)运用语言来描述情景。教师生动灵活的语言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能够创设出一个个令学生身临其境的情景。

其次《旅游英语》教学,我们可以对专业知识进行模拟,在利用双语进行对导游专业知识进行模拟时注意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以汉语为主,某种外语渗透的“双语”教学初始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向学生提供接触外语的机会,增强学生对外语的感受;第二个阶段是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如何用外语表达导游学科的相关专业知识;第三个阶段是外语为主、外语思维的“双语”教学延伸阶段。

总之,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的旅游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以《导游业务》+《旅游英语》课程为突破,尝试双语教学,培养外语导游,该模式培养的人才诸如导游、接待服务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又了解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现状,而且还要能够用英语思维直接与外国游客进行交流并提供优质服务,树立良好的形象。该教学模式一定会把导游人才(尤其是外语导游人才)的素质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试论我国高校导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省略 [2008-07-08 11:14]

[2]王培英:试论我国高校导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3]杨建芳:旅游外语人才培养中的难点分析.考试周刊,年25期

第10篇

关键词:职高语文;教学生活化;策略

一、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缘由

美国实用主义学者杜威指出:“教育即生活!”,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宣称:“生活即教育!”, 李镇西先生也指出,真正充满生命力的语文教育应该有两个指向:生活和心灵。语文教育要深入学生的心灵,指向他们的人格——惟有将语文教育的养料内化为学生的人格。专家们精辟地论述了教育与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可是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把学生固定在“书本世界”里,把课堂学习与人的“生活世界”隔裂开来,造成了学生语文知识懂与会的分离,学与用的脱节。为此,《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新课程强调了语文教育要回归生活,要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突破“书本世界”的束缚而成为“生活语文”。

二、职高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

依据教学大纲,中等职业教育要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的新观念,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

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专业素质。职高语文教学应该体现“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的办学指导方针,在让学生学会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提升人文素养的同时,必须围绕“职”字,构建具有职教特色的语文教学模式,以培养大批有较高职业素质的劳动者为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应确定专业导向,把学生所掌握的语文知识转化为具体的专业能力,为学生专业学习和专业能力、素质的培养服务。

三、职高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一)以人为本,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

素质教育是一种尊重学生主体的教育。学生只有得到人格的尊重和必要的信任,才有可能主动进入角色,参与知识形成、发展、应用的过程,才能激发求知欲望。蒙台梭利学校最典型的理念就是与学生是平等的,与学生说话必须蹲下来,绝对不对孩子有训斥和教训的态度,绝对不告诉孩子这是错的,必须让孩子自己去发现、改正。这样,学生才会更加投入地学习,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的教学效果才能产生质的转变,学生的创造潜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因此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发散思维,敢于创新。这是一切教学取得成功的前提。

(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创设生活情景,实施语文情景教学。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其感悟能力之上的。生活是语言文字的本源,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情景,为学生的感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情景教学,就是架设在书本知识和与学生感悟之间的一座桥梁。情景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激活学生的思维,唤醒学生的生活记忆,把学生的注意力、情感、想象引入到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有感有悟,打通认识通道,更好地理解课文,体会思想感情。

(三)注重与专业结合

职高学生是应用型专业人才,教学应以“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 ,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授之以渔,因此,职高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在培养学生综合语文素养同时,要充分体现专业特点,为专业服务。

教师要经常与专业教师沟通,了解专业需求和教学内容,把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与专业紧密结合,充分利用专业课的教学资源,努力构建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学体系,加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我在教学中广泛开展与专业相关的体验性说写训练活动。

(四)注重应用文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现在应用文在各行各业中运用越来越广泛,频率越来越高,突出应用文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正是顺应时代潮流。现在写作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总课时中所占的比例与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地位极不相称。我们要加大应用文体的教学分量,把与实际工作中密切相关的实用文体讲深讲透,让学生熟练掌握,为职高生将来工作和深造打下基础。

(五)阅读“生活化”

组织指导学生阅读报纸、杂志和收看电视,这是学生接触了解社会的一扇“窗口”,也是语文教学联系生活的捷径。例如,央视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节目,包罗万象,信息量大,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内容都是学生应该知道的。学生居教室一隅能洞晓国际、国内大事,看小小荧屏能览尽天下风物,在有限的时间里占领了无限的空间。老师则应提出较为明确的要求,并能与学生同看,适时作一些恰当的点评,帮助学生消化吸收电视内容,这样就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六)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

利用网络资源引入“时代活水”。语文课程资源无处不在,网上资源博大精深,包罗生活万象,只要善于捕捉课文的延伸点,网络将会源源不断地给课堂生活注入“时代的活水”,使课堂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发生意义的关联,充满时代的气息。

关注热点问题,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敏锐而深邃的思想,能够及时感悟社会生活,让语文课堂与社会生活相接壤。

生活之树长青,生活就是语文教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关注现实、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生活,这是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语文教学生活化”,既符合语文教学发生发展的规律,又切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这是还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夯实基础。这样,语文教学的明天将会更灿烂,语文教学的成就将会更辉煌。

参考文献:

[1] 李镇西.民主与教育[M]成都: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2004.

[2] 陶行知.《陶行知论文集》.[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年7月第1版

第11篇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学习对人们的成长越来越重要。知识无用论的时代已经过去,在新时代的今天,拥有丰富的知识是人成才的基础。学习是人成才的重要途径。在学习型社会的背景下,如何让汉语言文学远程教育得到创新是时代的课题,是本文论述的重点。

关键词:学习型社会;远程教育;汉语言文学;创新研究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远程教育顺应时代而生,在倡导和构建学习型社会的今天,远程教育将大有作为。增加全民的文化自信是时代主旋律之一,汉语言文学在此方面有提高人民传统文化认识,增进人们文化底蕴的能力。构建学习型社会是汉语言发展的有利历史时机。远程教育可以为汉语言文学排忧解难,扫清其教育教学中的发展障碍。因此,把这几方面进行有效结合,不仅能对构建学习型社会助力,而且可以推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为提升人们的文化自信打好基础。[1]

一、在学习型社会背景下,远程教育的优势

远程教育是近代随着网络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其教育优势在学习型社会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凸显,是教育的一种补充形式。远程教育是面向全球开放的一种开放式的教育方式。它的优势在于可以服务社会各个阶层有强烈学习欲望的人。它不受时间、空间等因素的影响,满足人们随时学习的欲望,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为学习者提供内容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让人们的学习不在受到客观因素的限制,对构建学习型社会有重要的助力作用。同时,远程教育可以为终身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是在校学生扩宽知识面,增加知识积累的有利硬件资源,成为社会学习者首选的教育学习方式。现代远程教育是基于互联网发展起来,可以跟随社会的变化,而随时可以跟进教育教学内容,让教学更有时代化的痕迹,更加符合时代化要求。由于远程教育对有求知欲的学习者是有利的学习平台,可以帮助他们快速提升自己;对与远程教育相关到同业者来说,它也是一种开放式的体现个人价值的工作平台。只要自己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就可以进入与远程教育相关的职业技术和职业素养版块中学习。学习者在远程教育广阔的舞台中体现了个人的价值,为构建学习型社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二、在学习型社会的背景下,远程教育能解决汉语言文学发展瓶颈的问题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人力资源的竞争越来越白日化,越来越多的人想通过学习提升自己,人们对学习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党中央也提出了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倡议,在人人学习,学到老,活到老的社会氛围中,远程教育的优势逐渐显现,给社会各个阶层提供了有效学习的平台。汉语言文学作为我国高等学府开设的教育专业,一直是社会各界、各个阶层想要学习和了解的专业。以前,这样热门的专业只在指定的高校学府开展,已经出了校园大门的社会人士很难再接触到相关的专业知识。因此,为了满足社会各界人士的需求,我校在成人教育中开设了相关专业,使对此专业感兴趣的社会人士都有接触的机会。但社会人士却不能像在校学生一样有固定的学习时间。他们一般要兼顾工作、学习、生活三个方面。虽然,他们把有限的时间进行了合理调配。但仍不能按时参加成人教育课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习,导致专业课程不能连续跟进的学习,难以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中汲取养分,难以达到提升自己的目的。这时,远程教育的优势就能很好地解决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问题,让汉语言文学教育在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中,发挥其育人的作用。汉语言文学是以汉语和汉语文学为研究对象,构建起来的系统研究我国文化的专业之一。汉字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根基,汉语言文化就是基于根基,围绕根基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和探索。它对提高人的文化意识,文化底蕴,有重要的作用,对增强人们的文化认同,树立现代人的文化自信,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汉语言文学可以提高个人的文化情操和优化人的思想意识,可以有利促进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也是学习型社会构建中要求人们掌握的知识之一。因此,远程教育可以解决汉语言文学发展的瓶颈问题,汉语言文学发展又可以推动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因此,在学习型社会大背景下,推动汉语言文学成为一种时代的需求。如何将汉语言文学发扬光大,只是简单解决汉语言文学发展瓶颈问题还远远不够。在全社会都在推行创新时代中,我们也要立足于实际,进行远程教育汉语言文学的创新,并在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在学习型社会的背景下,远程教育汉语言文学的创新策略

任何事物要想紧跟时代的潮流,自身要想得到发展,必须要进行创新。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远程教育汉语言文学想要得到长足的发展,始终发挥其育人的作用,必须要进行创新。这对构建学习型社会是一种有力的推动。第一,国家要加大相关的技术研发,培育相关的人才。既要有政策保证,又要有足够的研发经费,才能保证远程教育汉语言文学始终站在教学前言,发挥教育意义。我校可以从国家层面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向这方面倾斜,多开展研究调查,让其得到更多社会资源;第二,相关技术人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打破技术屏障,掌握核心技术,相关课程开发人员,一定要基于社会现实环境,定期更新教学内容,让教学内容始终能紧跟时代的前沿,让远程教育系统成为汉语言文学传播最高效、最专业、最实用的学习平台;第三,相关专业教师要学会利用远程教育系统,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要掌握新型的教学用具,让课堂变成丰富多彩的学习阵地,成为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最明显的时间节点;第四,学校要宣传远程教育系统的优势,让全社会对远程教育教学系统得到广泛的认可。同时,学校要加强对汉语言专业的宣传工作,让远程教育汉语言文学教学系统使用频率更高。总之,在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中,远程教育汉语言文学对其有促进作用。而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对远程教育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更有利于提升人民的文化自信。

第12篇

1.1重新认识语文教育的对象

多元化文化经济的发展改变了我国很多学者的思想,面对当前的高校教育,大学生普遍反映出抵制的心理,认为在这个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语文学科的学习没有实际的应用价值,不能与自己的利益产生直接关系,使得语文的教育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所以,高校在对语文教育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过程中,要充分了解时展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结合大学生心理的变化,重新定位教育的对象,改善高校教育的方式。然而,在现实生活当中,很多大学生都想通过高校的教育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增加自己在社会当中竞争的资本,为自己争取一个有发展的前程,这时,大学生的心态就会产生变化,高校要及时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积极的探索出可以提高语文教育的方法。

1.2重新设计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上派生出很多新鲜的事物,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高校安排的课时比较轻松,学习任务也比较少,使学生不断丰富了自己的日常生活。科技的发展,方便了人们之间的通信功能,学生之间也加强了沟通和了解,对于学习的态度比较松懈,所以,大学语文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过程,就要重新设计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以适应大学生的学习观念。

1.3完善大学语文教学的管理体系

大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显示出专业的师范性、高教性,通过语文教育使大学生可以熟练的掌握语文教学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在未来的从业过程中,增加语文专业教学的实用性。与此同时,要使学生充分了解到语文专业的发展前景和趋势,可以独立的分析语文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大学语文教学的管理体系要结合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实现体系的健全目标,以教学生学好语文为基本任务,学体系。通过教学体系的完善,使学生对语文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的方法和技巧都可以扎实的掌握,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教育的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文基本素质,同时高校应该加强语文知识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实际的应用来使学生体会知识的重要性,并且也会加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多元化教学背景的影响下,大学语文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要迎合社会发展的需求,改革也要朝着科学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不断优化现有的教育课程,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性体现,完善教育改革的体系。

二、高校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

在大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数目非常多,在教师授课的过程中,不能兼顾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得大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各不相同。学生个人的学习能力以及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能力,都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在语文教育专业的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设计的专业文案也不能很好的体现出语文教学的意义。针对这种情况,大学语文教育的教学改革就要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为目标,设定合理的课程,来加强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对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采取专门的专业训练,加强其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其可以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学生之间也要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关系,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帮助成绩差的学生,在课下通过讨论的方式,使大家可以更充分的学习语文专业知识。

2.2高校忽视语文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多元化时代的发展,人们追求利益的方法越来越多,在实际的生活中,语文专业教育的实用性不能得到很好的应用,使得高校渐渐忽视了语文教育的重要性,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都不高,使得我国高校语文专业的教育模式始终没有改善。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高,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也保持消极的态度,对开设的教育课程没有足够的兴趣,学习的过程也不能很好的探索知识的重点和要点。所以,高校要加强对语文教育的重视,提供语文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不断探索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法,借鉴其他高校优秀的教学典范,结合自身教育的实际情况,加强高校的教学水平。

2.3教材的选择不能很好的贴合实际

随着大学语文教育专业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发现了很多我国高校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其中,高校语文教育教材的选择上面,就存在着很大的弊端。教材上体现的教学内容,与实际社会的发展不能很好的连接,使得学生在学习之后,不能应用到今后的从业工作当中,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语文教育的效果。所以,大学教材的选择应以实用性为基本,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要结合现在时展的特点去选择。

三、多元化背景给大学语文教育专业教学改革带来的影响

3.1使大学语文教育专业意识到了教学的误区

多元化的发展背景,使大学语文教育专业发现了在教学过程中的误区,比如:应该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人发展,锻炼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加大语文教育的实用性,使学生走入工作岗位之后,可以更好的利用语文专业知识,从而完成教学任务。这些教学的误区,都是导致高校语文教学水平低的重要原因,所以,大学语文教育专业要结合时代的发展,从学生基本的学习目标出发,探索最适合大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方法,使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充分的发挥自己的学习能力。

3.2加快了教学改革的步伐

社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我国很多领域的进步,同时人们也更加重视高校教育,希望自己的子女通过大学的学习经历,为自己谋取一个好的前程,使得高校的大学生数量持续增加。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各界也更加关注高校的教育情况以及专业知识的实用性,这些因素的影响都加快了高校教学改革的步伐,使其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工作,改善了教学方法。事实验证了高校改革措施的实行非常有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通过对教师教学理念的改革,对教师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及教材选择方面的一系列改善措施,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教育知识的效果,使语文知识可以更好的应用在学生从业的教育工作当中。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