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一语文重点古诗词

高一语文重点古诗词

时间:2023-08-17 18:04:35

高一语文重点古诗词

高一语文重点古诗词范文1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教学艺术 古诗词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语文教学的素材开始走向丰富化,但是传统文化仍然被保留下来,语文教学中的古诗词就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古诗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我国文化的精神和魅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古诗词教学可以使学生的想象力变得丰富,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一、古诗词的意义与特点

1.古诗词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古诗词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古诗词中具有丰富的意境美,用少量的语句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精彩的画面,这些美感学生要通过对古诗词仔细诵读和全面理解才会获得,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古诗词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包含语言美、画面美和意境美的画卷,在古诗词的熏陶下,可以使学生的审美水平得到提高,同时学生的审美视野得到了拓宽,从而帮助学生体会古诗词中的人文哲理。

2.古诗词的特点

小学生学习的古诗词大致可以分成叙事诗和抒情诗两种类型。《梅花》可以作为抒情诗的代表,《小儿垂钓》可以作为叙事诗的代表。古诗词主要注重语句和词语的精炼,语言具有一定的跳跃性,用有限的语句表达无限的感受,古诗词的整体特点包括语美、音美、意美和形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教学的文化传承趋势非常突出。

二、如何对小学语文古诗词进行教学

1.古诗词教学分层次教学法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用的古诗词一般是容易理解的,充分尊重学生的特点,方便学生在对古诗词的理解中感受古诗词的美感。小学生尚未形成完整的抽象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在古诗词教学时尽量避免难懂的知识点,选择短小精悍的古诗词进行教学。比方说在学习《画》的时候,字面的意思非常容易理解,描写得非常形象,在较少的词句中描绘了一幅完美的画卷,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用图片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使学生产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

2.古诗词教学多媒体教学法

大部分的古诗词可以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形容,可见,诗与画之间是紧密联系的关系。如果将诗和画充分结合到一起,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培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在教学课件中加入一些优美的画面,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诗的魅力。

3.古诗词教学朗读教学法

小学生的记忆是比较感性的,记忆力非常强。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对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进行充分引导,在反复的诵读中,学生可以对古诗词进行更好的理解,在学生朗读后教师要对朗读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指正,帮助学生掌握朗读的技巧,使学生更喜欢朗读。

三、如何提高古诗词教学水平

1.对写作背景进行深入了解,充分理解古诗词大意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对古诗词的写作背景进行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把握整首古诗词的大意。教师对古诗词的写作背景进行讲解的时候要使学生对作者创作诗词时的心态进行感知,这样学生的学习就会容易很多。比方说在学习《春夜喜雨》的时候,诗的内容与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就是不能分开的,因为当时旱灾多发,诗人对绵绵春雨产生了触动才写下了这首诗。学生如果了解了这样的写作背景,对于诗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入,充分的感受诗人当时心态。

2.对古诗词的学习重在品,在品的基础上加深理解

在对古诗词的学习中要注意抓住重点词,往往一首诗词可以被一个重点的词串联起来。比方说在学习《梅花》的时候,整首诗中的关键词有凌寒、独自、遥知和暗香,如果在学习过程中抓住这几个重点的词,就可以很快得出诗的大意:对梅花不畏严寒的品格进行赞赏。再比方说学习“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个千古名句的时候,“绿”字是否可以换成其他的字,比方说“过”或者“到”,让学生对重点的词进行深入领会,感受春天的风景。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体会古诗词中的哲理

古诗词都具有独特的魅力,这与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性格特征都是分不开的,所以为使学生感受古诗词的美,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通过简练的词句在头脑中勾勒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使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意蕴。同时对古诗词的学习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比方说在学习《锄禾》的时候,可以启发学生对人生进行感悟,明白粮食的来之不易,使学生形成珍惜粮食的好习惯。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对小学生古诗词的教学培养审美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各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古诗词中蕴含的道理,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参考文献:

高一语文重点古诗词范文2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典诗词;美育

【中图分类号】G633.6

0.引言

《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从而很好地促进人的知情意的全面发展。而高中阶段的古典诗词内容丰富、意境深远、形式短小、极富审美价值。由此看来,古典诗词的教学就是一个培育美育的最佳渠道。因而古典诗词的教学渐渐成为当今教育界关注的重点,更成为语文教育教学中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但目前高中教学都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古典诗词的教学也不例外,这造成了诗歌的凋零和诗情的消融,也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美育能力的培养。本文将针对这种情况,从高中语文古典诗词的教学角度探讨如何培养学生在美育上的领悟表达能力。

1.古典诗词美育的重要性

1.1美育在古典诗词中的教学要求

随着教科书的不断改版,教育界对语文美育的认知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现在高中语文课程对古典诗词有着明确的教学目标,即通过对古典诗词的不断学习,达到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情感的目的,使他们能养成高尚的审美情趣,进而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自从高中语文将古典诗词纳入了教学范围后,古典诗词的比重在教材中不断地增加,而且高考试题中古典诗词的鉴赏难度也随之而加大。学生要想在古典诗词方面拿到相对较高的分值,就必须具备深厚的美育功底与鉴赏能力,所以高中语文教学中必须要注重培养好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情趣[1]。

1.2美育在古典诗词的研究地位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的国度,古典诗词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内涵深刻,意存高远,在我国甚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是春秋的《诗经》还是战国的《楚辞》,无论是汉代的乐府还是唐宋的诗词,无不都是对前代诗词的一定传承,而后又重新开花结果,如此不断循环渐进,经历了千百年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古典诗词艺术。在我国古典诗词中,你既能看到作者对梦想的追求,又能看到作者对现实的不满;既能看到国家民族的兴衰与更替,又能看到作者对生活的感慨与期盼。另外,古典诗词整齐的韵律也能带给读者别样的感受与影响,这些都为高中语文古典诗词的美育教学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成了语文美育教学中剪不断的情愫。

而中国又有着悠久的诗教传统,远自孔子时代,近至五四之前,中国人,尤其是读书人,一辈子浸染在诗歌的酒香里,他们对古典诗词的兴趣一直没有消减。在当代,我们用那些积淀着智慧结晶、闪耀着理性光辉、浓缩着丰富情感、蕴涵着优美意象的诗词来净化学生的灵魂,加厚他们的文化底蕴,唤醒他们的智慧灵气,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显得很有必要。

2.高中语文古典诗词美育的教学方法

2.1加强学生对语言领悟力的培养

在高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中,领悟诗词句子极其重要。如果学生领悟不当,就会和诗词本意截然相反,造成学生不能正确解读作者的本意与精髓,也无法深刻地理解到古典诗词美妙的所在。古典诗词的语言传神、精练、优美、风格不一,给学生所带来的感觉体会也不一样,好比看同一幅画观众的焦点与角度不一样,观感就不同。因此教师应该从语言方面入手,不断培养学生们的语言领悟能力,并且让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语言知觉。这样才能领悟到古典诗词意境所在,才能与词人或者是诗人当时的心境产生共鸣,这样才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古典诗词的文化魅力[2]。

例如: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中,“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空归月夜魂”中的“春风”是对王昭君美丽容颜的描述,春风本身是充满生机的,如此描述才更加凸显王昭君葬身塞外的悲剧色彩。

再如:李的《浣溪沙》将残荷败叶、愁起秋风、憔悴韶光和彻夜不眠的思妇这些意象组合起来,描绘出一名思夫的痛苦之情。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残荷还是秋风,无论是韶光还是细雨,单独成象都不具备它们组合起来后所形成的意境。

通过对这些情感意境的讲解让学生对古诗词进行更加深入的认识,让他们能够产生感悟,从而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美感,以此来陶冶他们的情操。

2.2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生活中会出现很多吸引人们眼球的东西,如果教师不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手段去引导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话,那么,越来越多的学生会厌烦语文,认为语文是一门死板、枯燥无味的课程,有时候即使学生对古典诗词有一定的兴趣,但因为无法领悟,理解作者的情感而放弃学习,失去兴趣。学生对学习没有了兴趣,就会与成功失之交臂。因此,随着学校设备的不断更新,教师应该不断利用新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对语文古典诗词学习的兴趣,让课堂教学不会枯燥无味。

2.3学生如何自我提高美育能力

学生依靠自己的兴趣去学习或感悟而得到的知识,远比教师教学而得到的知识印象更加深刻。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要求给学生制定带有研究性质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学习古典诗词的知识,这样课堂上教师讲解起来也不会吃力,学生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与教师一起探讨,而这时教师就充当了一个评论家的角色,来评论学生自己的研究成果,让学生知道自己的缺点,这样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此反复教学,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美育欣赏就达到了更上一层楼的境界[3]。

3.结语

语文这门学科在培养学生美育上占有相对特别的地位,语文古典诗词的教学对学生美育的认知与培养是一个很好的训练。高中语文古典诗词以深远的意境、简约的形式、富有魅力的画面感与教育人的传道功能,正渐渐成为当今教育界的关注热点,更成为语文教育中美育实施的重要手段。高中语文古典诗词美育教学,教师要把握好学生能力目标的确定与自身教学目标的实现,灵活运用科学的教学理念、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情感化的教学体验来督促学生的诗词学习,同时还要加大学生能力的培养,让高中语文古典诗词的教学不再是应试教育,而是着眼于学生个人素质的培养与提升,使学生成为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健全人格的人。

【参考文献】

[1]丁雯.对古典诗词教学的几点思考[J].语文学刊,2011,5(2);2-3.

高一语文重点古诗词范文3

关键词:吟诵 古诗词 人文

吟诵是历代文人学子所普遍采用的一种独具特色而行之有效的学习诗词作品的手段,但将传统的吟诵方法运用到当今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研究却不多见。在强调充实人文精神的语文教育改革大潮里,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古诗词吟诵的价值,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根据现代人新的审美需求进行创新和发展,尝试将其运用到古诗词教学中去,以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一、当前古诗词教学存在的误区

古诗词教学中的“满堂灌”。

我们在古诗词教学中,有的教师总担心学生理解不了先贤们的作品,如同庖丁解牛般地把诗文肢解成不可再分的板块,然后,从字词到辞格韵律,从形象分析到意境,再由句子的组合、诗的产生背景推断主题。不分主次、不管粗细地一齐塞进学生的脑中,最后才放心地离开讲台。一堂课下来,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兴味索然,既遏制了学生思维创造的积极性,又难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教师一厢情愿地完成了教学主导任务,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结果课堂教学效果并不好。

古诗词教学中的“不读”和“死读”。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呈现出明显的功利性,和考试有关的内容理所当然要作为教学重点,与考试关系不大的或者是无关的语文内容日渐疏远。诗词教学课堂上,老师浮光掠影,蜻蜓点水,对古诗词意境的赏析也是浅尝辄止,学生只要会背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不少老师试图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识记古诗词内容或是只背诗词中的名句。长此以往,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也就逐渐消失殆尽,古诗词赏析的审美情趣亦无处可寻。

古诗词教学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既抑制了学生的创造需要,扼杀了学生思维的灵性和生命的活力,同时也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在强调深化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积极地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古诗词教学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二、吟诵的含义与要求

“吟”,早在先秦文献中就已出现,其义训为“歌”。如《战国策・秦策二》:“臣不知其思与不思。诚思,则将吴吟,今轸将为王吴吟。”东汉高诱注曰:“吟,歌吟也。”郭沫若所说的“中国的旧时对于古诗词本来有朗吟的办法,那是接近于唱,也可以说是无乐谱的自由唱”,①也就是这个意思。对于“诵”的解释,《说文解字》注:“诵,讽也。”“讽,诵也。”段玉裁作注时说:“倍(通背)文曰讽,以声节之曰诵。”意思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读。

综合“吟”与“诵”的含义,“吟诵”就是在古代涵盖人类出之于口诉之于耳动之于心的一切有声语言现象,它表现的形式既有偏重于吟的吟咏、吟唱、吟哦等,又有偏重于诵的讽诵、背诵、熟读等,不管是吟还是诵,都是吟诵者运用自己的声音来表达古诗词内容与情感的一种艺术手段。吟诵就是吟唱和诵读的结合。

诗词吟诵要求反映古诗词的平仄和押韵,同时要求反映伴随诗词句的音乐节奏。一旦吟诵者全神贯注,心口相应,就会玩索到诗外之音,欣赏到诗词的意境。笔者将简要阐述吟诵的要求,这有助于我们体会吟诵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探讨古诗词声情教学的可行途径。

感情真挚。

“真实”是艺术的生命。吟诵时一定要怀着深挚的激情,“沉醉”于诗的意境中,做到真情迸发。在吟诵的时候,要和诗人的生命融为一体,感觉到(也能使人“听”得到)诗人的愉悦、欢欣、愤懑或叹息。诗的感情是一种高级的情绪,声音则可以“雕镂”出它的“面目”,然后运用吟诵这种绝妙的咏叹方式,透过多种变化的音调,能够把诗人复杂的情感化为具体而形象的“意象”,从而完成诗的“使命”。总之,吟诵是否成功,主要决定于是否通过声音真实地再现了诗作所表达的感情。

吐字清晰。

我国传统的戏曲美学要求演员的歌唱做到“字正腔圆”。吟诵是用某种腔调进行的一种较为自由的歌唱,就歌唱这一点来说,它与戏曲有相似之处,因而同样可将“字正腔圆”作为吟诵时吐字行腔的一个基本审美要求。所谓“字正”,就是要求吟诵时吐字发音准确、清楚、响亮。诸如声母、韵母、声调乃至变调、轻声、重音、语调等方面,都应注意及之。对拖腔之含复韵母的字还要做到“收字归音”,即应把主要的韵母拖长,字尾应在临结束时才收拢。

节奏分明。

节奏是吟诵的“骨架”,对吟诵起着关键性的支撑作用。影响节奏的是声调、词组(音步)、顿歇、语调(重音)等各项因素。节奏之最重要的本质,是一定长度的“时隔”(或称“顿”)的回复、再现,从而形成若干个节奏单位(单字或不止一字为一单位)。诗文中第一个节奏单位,其单字或末一个字叫“节奏点”。节奏点要放在哪里,其实就是如何划分词组或音步的问题。传统的吟诵偏重于“音步”,通常遵循“平长仄短”的原则,即节奏点的字如果是平声,就要吟得长些;如果是仄声,就吟得短些。

行腔自然。

吟诵是通过有一定腔调的音响来表现的。这种腔调是语言因素和音乐因素的融合与渗透,浓郁的文学性则始终贯穿其中,使得吟诵成为音乐的语言与语言的音乐,有其不同凡响的独特风貌。吟诵腔调形成的主要原则,是必须以作品内含的思想感情为依归,而“自然”与否乃是关键。只要对作品有了深刻体会,再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吟诵的美妙音响便会汩汩涌出,如行云流水,质朴、天然,其奥妙就在于吟诵的“自然”性质。

三、吟诵方法运用于古诗词教学的理论依据

汉语的特点。

汉语是单音节语素语言,音节是最小的表意单位,一个音节即对应于一个汉字,单念时每个音节的时值大致相当,这就为造成汉语节奏的音顿律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汉民族有重对偶讲和谐的审美习惯,组词时最常见双音节音步相连、造句时常出现偶句排句,这些“语形”从节奏上看,无不是基于这一特点而给人以清晰明快、灵动有致的美感。汉语又是声调语言,汉语的声调有平仄四声的区别,平声听起来高昂平直,仄声听起来婉转低沉,平仄交错,声调的高低变化形成音流波澜起伏的跌宕美,利用声调的平仄变化,能产生抑扬顿挫、铿锵悦耳的美感,形成汉语特有的平仄律节奏。加上汉语语流中服从于表意的停延(声音的中断和延连)、重音及语调、语气的配合运用,共同成就了汉语特有的节律美、音乐美,只见骈散交错、长短相间、起伏顿挫,“声转于吻,玲玲如振玉:辞靡于耳,累累如贯珠”(刘勰《文心雕龙・声律》)。

古诗词的特点。

1.古诗词是一种特殊的诗化语言。

古诗词是一种与语言的特点关系最为密切的文学形式。人们都承认古诗词的语言已经不是纯粹意义上的自然语言,而是一种特殊的诗化的语言。在创作者一端,是要运用这种语言来凸显内心直觉,把对世界和生命的感受集中地凝聚在一处吐露出来,于是,就需要采取比生活中的语言更为热烈、凝练的形式来表现。而从接受者一端来看,古诗词运用的这种特殊语言无非是力图从自然语言中剥离出来,用一种形象的、富于韵律的语言,使读者在瞬间接受古诗词中的“幻象”,并深刻地留印在脑海里。因此,古诗词中用形象的语汇所塑造的世界、利用语言的特点所构成的节奏、韵部、平仄以及句式的对偶、排比等,也是为了帮助古诗词的“幻象”送至读者的心灵,是通向读者心灵的桥梁。由此而产生的各种各样的古诗词形式,都是为了便于表现个人情感和便于读者在一瞬间获得新的感情、唤起记忆的兴奋点。所谓“易记忆”则是就接受者而言,成为古诗词打动读者的一个重要条件。

2.古诗词具有一词多义的特点。

古诗词的语言往往是一词多义的,创作者还要通过比喻、修辞、选择语境等手段来强化这一多义性,往往出现一首诗多种解读的可能性。中国古诗词的多义性具有双关义、情韵义、象征义、深沉义、言外义等特征,古诗词语言的多样性使得古诗词渗透着诗人复杂的情感和意味,而读者在阅读的时候,也会因为生活经验、思想境界、心理气质、文化修养的不同,而对其产生不同的体会。因此我们说,古诗词语言的多义性所带来的内涵的不确定性和理解的主观性与音乐内涵的模糊性和主观性有很大的相似。正是古诗词的这种特点,使得它更适合表达人类内心模糊朦胧的情感世界,人的复杂多变的内心情感也只有通过古诗词语言才得到更好地抒发,这也许就是为何“言之不足”,故而要“嗟叹之、咏歌之”的缘故。

3.古诗词语言具有独特的音乐美。

中国古诗词的韵律是依据汉语的特点形成的。在追求古诗词的节奏韵律上,它既与西方古诗词有共同的特征,又具有自身的特点。在古诗词的节奏方面,汉语语音不像西方某些语言的语音那样有明显的长短区别,因此,中国古典古诗词不是通过扬抑格体现节奏,而是通过四言二二、五言二三、七言四三的音节组合和平仄、押韵有规律的重复形成节奏,并且通过其特有的平仄、音调的起伏、押韵和双声词、叠韵词、叠音词和象声词的运用取得音调的和谐。从古诗词韵律形式的抑扬顿挫,我们可以窥见音韵渗透着音乐的和谐美,在音乐的风格、表情音调中,同样可以看到语言音调对音乐形式的影响。

生理学和心理学依据。

吟诵是眼、口、耳、脑并用的一种智力活动。它是言语视觉分析器的活动、言语运动分析器的活动、言语听觉分析器的活动和大脑中枢协同活动。一个正常人吟诵的神经过程路线是这样的:文字符号反映到眼睛的视网膜,引起神经兴奋,由视神经传到大脑的视觉区,然后再传到角回区、威尔尼克氏区、布罗卡氏区的相应的运动中枢,便引起唇、舌、喉等处肌肉的活动,从而发出声音。同时大脑又对内容进行着积极的理解。简单说来就是经历了视觉――大脑中枢――发声――听觉中枢――大脑中枢这样一个过程。吟诵经过两次反射,运用了多种器官。在记忆中把眼看、耳听、手写、口念等感受器一起参加,比单看或耳听的记忆效果好。在学习中,充分调动人脑视觉中枢、听觉中枢、语言中枢、运动中枢等各个部位的积极性,协同记忆,对于提高记忆质量效果显著。

四、吟诵运用于古诗词教学的价值

两个突破。

1.教学模式的突破。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来考虑。没有万能的方法,只依赖于一两种方法进行教学无疑是有缺陷的。常言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几十年来,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以采用言语传授法为主体,间或辅之以画面,教学模式上仅仅停留在老师讲、学生听这个模式上。而将吟诵运用到古诗词教学中是对旧模式的继承和创新,是一项“无定法”式的突破。它既保留了讲授法的优点,又创造了“讲吟视听”四位一体的新模式。特别是在加强吟诵的情况下,在老师娓娓动听的描绘中,声情并茂的吟诵里,层层深入的引导下,将会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这种突破应该说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2.不同学科相融性的突破。

自古以来就有“隔行如隔山”之说,学科之间的界限更是泾渭分明。学科教学各有各的方法、套路和步骤,而且大都互不相干。新课程标准强调要“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吟诵艺术突破了不同学科的界限,可以说是文学与音乐的“联姻”,它把两门学科有机相融,以诗、乐相结合,使学生在乐曲的氛围中、遐想里加深了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记忆,丰富了语文课的教学手段。

三个有助于。

1.吟诵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浓厚的兴趣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强大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顽强拼搏,努力学习。学生有了饱满的学习兴趣,便会对学习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不再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们应该以趣激情,引导学生走进古诗词,找到学生对所学古诗词的“兴奋点”,达到“课亦始,趣亦生;课进行,趣渐浓;课结束,趣犹存”的境界,切实激发起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得到学习古诗词的乐趣,真正地提高古诗词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2.吟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所谓语感,是一种对语言文字情绪性、情感性的直觉领悟能力,包括语音感受、语义感受、语言感彩的感受等方面。其本质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正确丰富的了解力。吕叔湘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②叶圣陶认为:“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文的敏锐的感觉。”③吟诵,不仅仅是活跃课堂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不仅仅是课堂教学中的穿插,更重要的是,它让学生充分地占有学习时间,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语言训练和技能训练,充分地感悟文章的魅力,领略文章情景交融、情理交融的艺术境界,体会文中的言外之意、意外之情。因此,吟诵不失为培养语感的一条重要途径。

3.吟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培养正确的审美观点、健康的思想情感和高尚的艺术趣味,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审美情趣,实现人格的完美和灵魂的和谐,既是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古诗词审美教育的内容,不同于政论的演绎、归纳,也不同于逻辑的推理、判断,而是寓教育于美的想象中,通过美的形象唤起学生的情感和共鸣。以美感染学生的情绪,启发学生的心智,引导学生由感知美入手,到欣赏美、热爱美,最后创造美。吟诵是以声情兼备的独特方式,创造性地再现作品,还原生活,拉近与古人的距离,与之息息相通,与之心灵相融,实现读者对作品的感知、理解和体验。

五、吟诵在古诗词教学中运用的方法

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

1.加强“范吟”感染。

教师“范吟”具有良好的直观教学效果。周庆元说:“所谓直觉性,就是在审美的过程中,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产生直接感觉和感受的特征。”④就是说,在审美过程中,人们凭借直觉获得美感,而这种“不涉理路,不落言筌”的直觉性就是审美的特征。对于那些精粹的美文美诗,尤其要多用“范吟”法,发挥语言的直观作用,做到声情并茂、感染学生。教师恰到好处的吟读对学生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2.引导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

联想与想象是吟诵感受体悟古诗词中一对思维的翅膀,最重要的思维方式。联想是由当前感知的事物而回想或推想起另一事物的认识活动。联想的经典法则是古希腊的心理学家亚里士多德创立的,一般包括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和关系联想等。⑤在吟诵古诗词中,联想具有帮助学生生成形象、深化形象,以此来深刻感受诗文的意蕴,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的功效。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人的创作运用了相似联想,吟诵时也需用这种联想来感受诗文之美。

发挥课外活动的辅助作用。

第一,发挥学生的潜力,鼓励学生在充分理解诗词意境、作者情怀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套用现成的曲调或是自行谱曲吟唱诗词。第二,组建校诗词吟诵队、班级诗词吟诵“兴趣小组”,在校园内营造诗词吟诵的浓烈氛围,调动学生诗词吟诵与创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将学生优秀的诗词习作推荐到校园广播电台播放或校刊上发表,提供给学生展现自我的平台,激发学生诗词创作的热情。第四,开展校内诗词吟诵比赛,提供张扬学生个性的舞台。通过比赛,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调动学生提高吟唱技巧的欲望,在吟诵会上邀请专家担任评委进行点评,促进参赛学生吟诵技巧的升华。第五,除了举办专门的吟诵会外,还可在校内的文娱活动或汇演中安排诗词吟诵节目,让诗词吟诵成为日常校园文化生活中的重要一部分。

六、吟诵对语文教师的要求

提高文学素养。

不可否认,语文教师队伍中有不少人是不太懂古诗词的。很难想象一个缺少文学素养、缺少感悟的语文教师能把语文课上出声色、上出精彩来。相反一位文学功底深厚、充满诗意的教师,会引领学生进入文学的殿堂,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那么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呢?第一,多读一些古诗词作品,增加感性认识。可以选择读一些比较好的古诗词文选本和诗词鉴赏辞典,增进对古诗词语言的感受能力、鉴别能力和审美能力。第二,多读一些古诗词理论,增加理性认识。可以找一些介绍诗词格律、技巧、方法的书来读,尤其要看一些西方现代诗学、美学和文学批评方面的书,懂得运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去分析古诗词作品。第三,扩大知识面,热爱新生活。古诗词是人写出来的,对古诗词有感受,首先要对生活有感受。一个不热爱生活的人是绝对不会热爱古诗词的,也不会理解古诗词的精细微妙之处。

转变教学观念。

教学改革,观念先行,教学观念的落后又决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等。在古诗词的教学方面,不少教师过于看重古代汉语知识体系的特殊规律,认为学生不能像学现代文那样去完成学习任务,因此不厌其烦一字一句都不放过地串讲加上层次、段意、中心、特色等方面面面俱到的文本分析,学生则按部就班地接受,只求牢记,不用思考,这样一来,古诗词教学就成了简单的机械操作,课堂气氛沉闷不说,这种教学方式也很难让学生走进古诗词、品读鉴赏古诗词、领会古诗词的精义、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就更无从说起。在运用这种称之为串讲的教法时,学生一般都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因此,教师应该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要明确古诗词语言精练,内涵丰富,意味隽永,很多诗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课堂教学要做的是架起一座通向诗境的桥梁:解决疑难字词,粗通大意,激发阅读兴趣。至于对诗意的深入理解和感悟,对把经典诗文的精华内化为自己的素养,则需要学生自己来完成。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地学习,这是每一个教师都要遵循的教学原则。

结 语

由现阶段古诗词教学现状可以看出,如能在语文教学中探索一些古诗词教学的新方法,既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对学生古诗词阅读能力的提高和语文课程改革的实施具有实践意义。本文所探讨的“吟诵”是在认真总结传统经验的基础上,继承和发扬传统语文教学中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文学素养发展规律的教法。让学生的古诗词学习从吟诵开始,在教学中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自行探究,切实提高学生阅读、品味、欣赏古诗词的能力。

注 释:

①郭沫若为洪深《戏的念词与诗的朗诵》所作的序,中国戏剧出版社,1962年版。

②③转引自李海林:《言语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309页。

④⑤周庆元:《中学语文教育心理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10页,127页。

参考文献:

1.陈少松:《古诗词文吟诵》,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2.李海林:《言语教学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张亚新:《小学古诗文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北京:语文出版社,2002年版。

4.吴琦幸:《文化语言新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5.张国靖:《空谷幽兰 艺坛奇葩――介绍吟诵学家陈炳铮》,《学会月刊》,2004(7)。

6.朱文君:《嗟叹之,咏歌之,舞蹈之――青年教师戴建荣古诗“吟唱”教学法解读》,《小学语文教师》,2006(3)。

7.黄澜:《浅谈古典诗词的吟诵》,《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4)。

8.秦德祥:《音乐母语教育与诗歌吟诵音乐》,《常州师专学报》,2002(1)。

9.秦德祥:《吟诵音乐的节奏形态及其特征》,《音乐艺术》,2004(2)。

10.何郁:《且吟且唱学语文》,《教研天地》,2005(9)。

11.刘占泉:《归来兮,吟诵之教风》,《中学语文教学》,2003(4)。

12.杜亚雄:《数川汇流处 探索何惧难》,《中国音乐》,2003(4)。

13.周庆元、于源溟:《诵读法的历时演化与现时解读》,《中国教育学刊》,2004(10)。

14.李欢喜:《吟诵艺术初探》,《内蒙古艺术》,2004(1)。

15.李红霞:《传统语文教育之再评价》,《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1(6)。

高一语文重点古诗词范文4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再只要求学生掌握知识,还要灵活运用知识,促进素质与能力的全面发展。古诗词作为优秀的中化文化,对其进行系统的学习,能够深入理解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目前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发展教学中的问题,制定科学创新的教学方法,保证课堂的趣味性与高效性,进一步推动古诗词教学。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意义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古诗词是汉语言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由于古诗词象征着人的文学素质和文化修养,必须要从小学阶段出发,加强语文古诗词教学,使学生的古诗词文化素养得以提高。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在古诗词中包含着诗人的抱负,蕴含着诗人的情怀与情感,象征着诗人的文化素养及风格,只有传承古诗词文化,才能发扬中国文化。通常古诗词具有韵律美和丰富的情感元素,平仄押韵、对仗工整,寄托着诗人的抱负、思想、情感,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应该规范学生对古诗词的运用,确保语言的精炼度,促进古诗词教学质量的提升。由于古诗词涉及较多的题材类型,如送别诗、怀古诗、爱国诗等,为了强化文化素养,学生应该及时积累古诗词素材,丰富自身的情感与文化知识,陶冶情操,以便准确理解古诗词。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

(一)科学创设古诗词情境

诗人对事物的一种表现方式就是古诗词,在小学语文中实施古诗词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古诗词的情境,对古诗词的画面美进行感受与体验。如学白的《望庐山瀑布》时,由于整首词都是诗人李白描绘的自己眼中的庐山瀑布,这时教师可将诗中的画面向学生进行描绘,使学生感受诗人的独特视角,体会庐山瀑布的壮观及雄伟。又如讲解贺知章的《咏柳》时,该诗描绘了春日里的柳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美丽的春柳图,然后带有感情地进行描绘,增强诗词中画面的生动感。

(二)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

古诗词的抽象性较强,而小学生缺乏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如何将抽象的古诗词变得更为具体,已经成为古诗词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教学辅助工具,集视频、图片、声音、动画等于一体,可以使平面化的知识变得更为立体化,直观形象地呈现相对抽象的知识,因此教师可以在古诗词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以便学生理解和记忆。如讲解李白的《赠汪伦天》时,教师可以解读一些关键性的元素,利用多媒体技术动画展示与诗词相关的情境,从而增强学生对该诗词意蕴的把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对古诗词内容进行直观感受,体会诗人的质朴情怀和细腻情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值得注意的是,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将其重点放在古诗词讲解层面,还要从信息时代的特点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制作学生感兴趣和喜欢的动态图片,在不违背教材内容的前提下对诗词展现形式进行创新,提高教学效果。

(三)积极钻研教材

由于古诗词的年代相对久远,诗人的情趣爱好、文化教养和社会经历与现代人存在明显的不同,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准确把握古诗词的情感,全面了解写作的背景。如有人认为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中“醉里吴音相媚好”是指老人喝酒后讲话带着醉意,也有人认为是词人带着醉意,一般讲解时可以结合词人的生平及写作背景来将其理解为后者,这样方可体会词人对黑暗官场生活的憎恶以及对农村愉悦生活的向往。

(四)准确分析文章情感

有些古诗词寄托着诗人的思想情感,教师整体分析古诗词时要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以曹植的《七步诗》为例,诗人借用豆子和豆茎比喻自家亲兄弟,用诗句“本是同根山,相煎何太急?”道出自己为难的处境和对骨肉相残的愤恨。教师在具体讲解时应从曹植的背景出发,深入分析诗词的内涵与情感,即诗人借助《七步诗》表达对当时社会统治的不满。

(五)注重古诗词的朗读

古诗词诵读作为多个器官协调运动的过程,学生可以在诵读中反复揣摩和作者的思想情感,对古诗词的意境美和情感进行体会,做到引吭朗诵古诗词。小学语文古诗词中涉及许多富有美感的句子,让学生通过吟诵的方式进行重点朗读,更好地感受古诗词的文字美。如《小儿垂钓》中的文字相当优美,学生在朗读中可以想象稚嫩的孩童在水边垂钓的画面,感受孩童的天性与童趣,通过遥招手、侧走、蓬头稚子等感受诗人文字的美感。又如学习王维的《山居秋暝》时,学生可以通过朗读体会诗句中传递的美:在新雨洗礼下树木茂密的山间更加幽静,秋风袭来、夜幕降临,带来一阵阵的凉意,皎洁的月光照在清澈的小河山,山石上的泉水淙淙流淌,刻画着山间秋雨后的晚景。

三、结束语

古诗词的文化精深且历史悠久,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科学创设古诗词情境,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积极钻研教材,准确分析文章情感,注重古诗词的朗读。这样才能使学生准确理解古诗词的情感与含义,充分感受古诗词传递的情怀与美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鉴赏力,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在文化的熏陶下自由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陈建伟.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02:80.

[2]李慧.试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方经贸,2010,12:193-194.

高一语文重点古诗词范文5

【关键词】高考背景下;高中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

0引言

高三是学生人生中最重要的时间段之一,学生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高考的到来,为自己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就语文高考而言,古诗词是语文高考的重要内容,而古诗词的考点中,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又是重中之重[1]。但是从当前我国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师在教学中更加重视学生对古诗词的记忆和背诵,在学生的能力培养上关注不多,对学生的高考十分不利,需要引起重视。

1高考对于高中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高考制度也开始出现细微的变化。对于高考中的语文学科而言,考试的内容更加灵活,考试的重点也从单纯的古诗词记忆转变为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考察,包括对作品的整体分析能力、表达技巧、语言技巧以及作品的深刻内涵理解分析等[2]。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必须要从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水平,为高考的成功做好充分的准备。

2高考大背景下高中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对策

2.1把握古诗词的外在特点进行鉴赏

古诗词的鉴赏包括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其中,外在是基础,内在是升华。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培养时,首先要从古诗词的外在特征方面出发,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古诗词的外在特征指的是古诗词的韵律,这种独特的外在特征赋予古诗词更加独特的文体特征,也使得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指导学生加强对古诗词韵律感的把握实际上就是要求学生能够把握古诗词的声调和押韵,以此提高学生的古诗词语感,并在语感的基础上加强对古诗词内涵的了解[3]。语感对于语言学习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在大声朗读古诗词的同时,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律美和语言想象美,可以无形中帮助学生培养和提高自己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因此,教师可以从古诗词的朗诵训练着手,培养学生的语感。

2.2把握古诗词的内涵含义

每一首古诗词都包含着丰富的内涵,或“托物言志”,或“寄情山水”,或“借古讽今”…当然,不同的古诗词包含的具体内涵是不同的,而古诗词中究竟反映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则需要学生进行细细地把握。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做到的是,明确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重点不仅仅是让学生进行整篇古诗词的背诵,也不是让学生记住整篇古诗词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而是指导学生对每一句诗词进行把握,从诗词的写作手法、营造出来的意境以及表达方式等方面着手,帮助学生对个别字词进行把握,然后对诗句进行把握,最后才是对整篇古诗词内涵的把握。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才是理解学习和有意义的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也只有这样,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才能够得到真正的提高[4]。例如,《琵琶行》,这是一首千古流传的佳作,虽然其最精彩之处在于写琵琶女的琵琶技巧以及琵琶营造的意境,但是全文每一句均富有丰富的内涵,值得学生进行仔细地品析。如“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看似一句简单的情境描写,却反映出了琵琶女对于辛酸往事的痛苦记忆。其中的“忽梦”实非偶然,“梦啼”也并非真的指梦境,而是情感的再现和回忆。此外,通过这一段文字的简析,结合当前诗人自己的现状和社会背景,我们也可以认识到,诗人这是借助琵琶女的故事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将琵琶女的身世和自己的遭遇相映衬,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表现作品的深刻主题。

2.3重视古诗词的背景分析

在古诗词鉴赏能力中,时代背景对于古诗词的解析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诸多的古诗词中,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其发生的故事背景在宋宁宗开禧元年,当时韩腚兄凑,正积极筹划北伐,辛弃疾被重新录用。但是表面上看辛弃疾是被朝廷重用,实际上不过是号召的幌子,因此辛弃疾感到忧心忡忡,提出的政治意见也未被采纳,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本首词[5]。从故事背景我们就可以看出,文中主要想要表达的也是词人为国担忧以及对自己的意见未被采纳的不忿。最后一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正是以廉颇自喻,画龙点睛。因此,教师在进行古诗词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当时时代背景的分析,以便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高考制度的不断改革,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应该要转变过去的教学观念,不仅要重视学生对文章的记忆和理解,更要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为学生的高考和全面发展做好准备。具体来说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指导学生从古诗词的外表特征和内在含义两个方面着手,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凡慧,杨勇.试论“读”在中学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5:128-130.

[2]祝梦希.从《梦游天姥吟留别》看诗歌的阅读鉴赏[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1:24-27.

[3]朱霞.谈情景教学法在古诗词鉴赏中的有效应用――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J].教育观察,2012,08:63-64.

高一语文重点古诗词范文6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2-0104-02

现代高中语文课本中所包含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古文和现代文两种形式。在我看来,古文方面可以在进行更为细致的划分:文言文和古诗词。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文言文和古诗词在教学目的、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别。相对于文言文而言,大部分学生在古诗词鉴赏方面存在的问题更为典型、系统,因此在下文中,我会主要针对高中语文教材中出现的古诗词进行分析,找出最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帮助学生打倒这只语文学习路上的"拦路虎"。在我看来,对于古诗词教学,主要从知识教学和情感教学两个方面入手。

1.知识教学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知识和文化的代代传承,从而保证人类文明的生生不息。因此,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知识教学永远是占据首位的,而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来说,在语文这门传统科目中占据一席之地的古诗词教学环节更是如此。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将知识的传授和方法技巧的引导放到古诗词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位置。在我看来,古诗词的知识教学方面主要包括炼字、解题技巧的建立两个层次。

1.1 炼字。炼字,顾名思义就是提炼出每个字所隐藏的意思。我国的古诗词是采用古代汉语写成的,古汉语不论是在语法使用还是意思表达方面都与现代汉语大相径庭,因此同一个字在现代汉语中的解释和用法,会和古代汉语的意思和用法天差地别。与现代汉语相比,古代汉字意思表达更加注重凝练性,这就需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会炼字,从而明确体会出古诗词中每个字的独特含义,从而为更好地明白诗词中表达的情感做好铺垫。

对于炼字来说,需要学生具备较为丰富的古代汉语字词基础。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大篇章的文言文来帮助学生积累下更多的古代汉语知识,从而在古诗词鉴赏过程中,以古代汉语知识为依据,进一步提炼古诗词中每个字、词的引申性意思,提高对于古诗词字面意识把握的精确度,并为进一步实现情感剖析奠定基础。

1.2 解题技巧。对于高中生来说,语文知识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培养自我的文学性思维,从而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一系列知识的学习在将来的高考过程中获得令人满意的成绩,从而能够进入高等学府深造。并且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国家大力提倡学校教育要在教给学生相应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古诗词的理解就非常注重技巧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好解题技巧的传授,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学习效率。

作为高中教师,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教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一般会对历年高考试题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剖析。我在研究试卷的过程中发现,历年以来的语文考试中涉及到的古诗词题目,能够总结出一定的规律,总结诗人情感,和分析修辞手法是绝大多数古诗词考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以这两类问题为依据,进行古诗词教学技巧的传授。

2.情感教学

语文是一门感性思维占主导的学科,不论是现代文还是古诗词阅读,都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情感代入和共鸣能力。因此,我们再日常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局限于知识内容的教学,还要有目的性的培养学生对于情感的体悟能力,从而让学生在古诗词阅读过程中,实现情景代入,情感共鸣,真实体会到诗人在字里行间体现出的情感。

2.1 情感鉴赏。从学生能力培养方面来看,情感鉴赏可以考验学生对于一首诗或词整体的理解能力,对于学生的炼字能力和整体情感代入,以及体悟能力有着非常好的锻炼和促进作用。从应试方面来看,尤其是对于高中生来说,根据对以往高考试卷的研究,古诗词是高考语文试卷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情感鉴赏则是古诗词题目中永远的参与者。所以情感鉴赏一直是古诗词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对以往教学总结,我认为,对于学生情感鉴赏能力的培养可以细化为两个方面。

首先,要了解诗人,了解时代。这需要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将诗词与诗人结合起来,古诗词往往是诗人有感而发的产物,不同的性格特点、不同时期诗人的不同遭遇,都会对这一时期的诗词创作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有一些诗词,直接就是诗人对于自身情感和处境的真实性描述。以著名诗人李白和杜甫为例,两位生于不同的时期。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并且本人性格带有明显的侠客色彩,豪放而浪漫,所以李白的诗往往充满着乐观和浪漫的色彩,如《将进酒》这首诗就充满了自信与乐观的态度,对于权贵,名利金钱的蔑视。而杜甫生于唐朝由盛转衰的阶段,经历过安史之乱,所以杜甫的是感情更为沉重、灰暗,还有自己怀才不遇的无奈之情。只有对诗人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才能在情感赏析过程中精确把握住,诗词的核心情感所在。

其次,要情感代入,激发共鸣。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如在读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依照诗中描述,在脑海中构建出一幅情景画面,将自己代入其中。并且站在诗人的立场上,设身处地的感受当时的情境,以此来推测诗中所要表达的情感,进而引发思想上的共鸣。

2.2 培养学生的审美思维。古诗词是古代文人墨客采用最为精炼的语言和多种修辞手法,进行隐晦性情感表达的一种形式,即使是一个简单的字词都可以包含着无限的韵味,因此古诗词不论从文体还是内容方面,都处处体现出美。因此对于古诗词鉴赏来说,审美能力是不可或缺的。

高一语文重点古诗词范文7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课堂导入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古诗词是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学习古诗词,不仅是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客观需要,也对提升小学生的文化素养产生了积极影响。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对古诗词教学的重视,客观分析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运用全新的教学思路与教学手段,保证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

一、小学语文课堂古诗词教学的现状

1.忽略了对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在古诗词教学中,一些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着重于对古诗词朗读、背诵方面的教学,忽略了对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往往教师强调让学生朗读、背诵、抄写,这种方法只能让学生背下古诗词的内容,却无法深层次理解古诗词的内涵,更不能体会到古诗词中的审美元素,导致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淡薄。

2.以机械记忆学习模式为主

教师教学中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仍然采取“老师教、学生记”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课堂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单一,而古诗词中生僻字词、难以理解的内容较多,如果教师不能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采取多样化、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手段,就会导致课堂的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效果不理想。

3.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讲解

对于古诗词的教学,很多教师仅讲解作者的背景、所处的年代、诗词创作的背景等,往往教学中不注重对古诗词内容的深入挖掘,教学重点与新课改的要求存在一定偏差,仅讲解理论层面的内容,而不利于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与感悟。

二、突破古诗词教学困境的有效方法

1.采用趣味性的课堂导入方法

在过去的教学中,一些教师认为小学生的思维模式较为单一,因此古诗词教学不能过于深奥,教学目标仅停留于学生能够熟练背诵古诗词上,但是这一过程却忽略了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全面理解。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必须认识到古诗词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小学生的性格特征、能力水平及兴趣爱好为切入点,选择趣味性的教学导入方法,引导学生进入古诗词的学习情境中,对古诗词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望庐山瀑布》一课时,教师为了带领学生进入学习的情境中,可在课前准备关于“庐山瀑布”景色的图片和视频,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学生被壮观的瀑布景观所吸引,此时教师再引出庐山瀑布所处的地理位置、瀑布的特征、李白作诗的背景等知识点,让学生对庐山瀑布充满兴趣和学习欲望,带着兴趣学习,学习效率会更高。同时,教师还可让学生在课外收集与庐山瀑布相关的知识内容,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共享,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感悟古诗中表达的思想情感,一方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自学能力,另一方面对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也大有益处。

2.加深对古诗词意境的感悟与理解

我国古诗词的最大特征就是文字优美、言简意赅,通过简单字词的组合,表达了作者丰富的情感与深刻的内涵。因此古诗词的学习不应停留在字词表面,要更深入地体会古诗词的意境之美,这样才能体现古诗词学习的现实价值与意义。在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将学生融入古诗词的意境中。首先,让学生朗诵古诗词,通过反复咀嚼字词意思,逐渐领悟其中蕴含的美感;其次,教师向学生介绍古诗词的创作背景,逐字逐句进行讲解,让学生体会到古诗词的用词特色;再有,进一步挖掘古诗词的意象,在了解古诗词意思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与情感。例如,在学习“咏柳”一课时,学生通过“万条垂下绿丝绦”感受诗人所表达的春风拂面、柳枝轻摇的美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柳树的赞美,学生通过朗读与背诵,也能体会到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3.提高教师的古诗词教学水平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的作用不言而喻,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为了保证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质量,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创新教学方法。一方面,教师应不断总结经验,寻找小学生便于接受和掌握的教学方法。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理解古诗词的创作背景、表达的意境与情感,并且能够将自己的理解在课堂中表达出来,以便于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掌握;另一方面,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古诗词又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教师应不断地完善自身的知识储备,以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感染学生、带动学生。例如,在学习《清明》一课时,教师要向学生介绍清明节的来历,介绍作者创作这首诗的背景、情感等,让学生从整体把握诗歌内容,更利于对古诗词的深层理解与记忆。

4.组织丰富的课外学习活动

我国的古诗词内容博大精深,其中蕴藏了丰富的内涵。仅在课堂时间内学习古诗词,只能掌握皮毛,想要挖掘古诗词的精髓,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并组织有关古诗词学习的活动。例如,教师向学生推荐《唐诗三百首》,鼓励学生课下自己朗读、背诵和理解;定期在班级或年级内举办古诗词朗诵比赛,评定冠军并给予适当奖励,激发学生对学习古诗词的热情,鼓励学生多背诵古诗词、多理解其中深刻的思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保障古诗词学习的效果。

总之,古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内容,教师应从自身着手,努力提高教学水平,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突破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受到古诗词情境的熏陶,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同时感悟到我国古诗词文化的博大精深。

参考文献:

高一语文重点古诗词范文8

关键词: 诵读 欣赏 初中语文 古诗词教学

对于初中语文来讲,古诗词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更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传统的古诗词教学,其效率一直得不到提高,是因为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满足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改革的需求。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新教学改革的推进,使得诵读和欣赏成为初中古诗词教学的有效形式与创新点。将诵读与欣赏落实到初中古诗词教学中,是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践。

一、利用诵读与欣赏,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这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最新教学观点,也是一项教学原则。认可初中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的地位,不仅是对学生的尊重,更是践行新课程标准的重要实践。只有初中学生对古诗词有了学习兴趣,才能使古诗词学习难题得到解决。只有关注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为学生创设好的学习情境,才能让学生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在课堂中,组织学生诵读与欣赏古诗词,让学生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优势,通过文字了解社会文明的发展与变迁,是初中古诗词教学意义得以凸显的重要方法。初中学生的心理具有很强的可逆性,在这个阶段对学生的学习地位进行肯定,会改变学生的学习观。

比如讲解《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教师在课堂导入阶段,为学生播放当今流行的与这首古诗词相配套的流行歌曲,调动学生的古诗词学习积极性。之后,引导学生诵读课文,一边诵读一边感受歌曲的风格与曲调,从中获得理解古诗词美感的灵感。另外,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有关于作者生平和古诗创作背景的知识,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背景资料,意识到古诗词的魅力。

二、利用诵读与欣赏,展现诗词韵律之美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结晶,对于当代社会文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古诗词的美,无论是韵律上的,还是意义上的,都体现前人的智慧。加强古诗词的诵读与欣赏,有利于促进学生进一步感受古诗词的韵律之美,促进学生认识到古诗词的特殊性。古语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谓诵读,不仅包括读,还包括背诵[1-2]。诗人在创作古诗时,会特别注意诗歌的韵律美,古诗的语言在音调上具有抑扬顿挫的美感。只有在真正的诵读中,才能发现古诗的朗朗上口之美。诵读同样是学生欣赏古诗词的一种方式,在诵读中,学生调动多个感官,对古诗词进行立体化欣赏。

比如在教学《十五夜望月》时,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对古诗进行诵读与欣赏。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声音高低的变化、情绪喜悲的转移,将自己的情感与前人的文字进行联系。教师更可以为学生选择一个与古诗内容相关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古诗内容的思考,促进学生明确古诗的情感色彩。教师需要给学生表现的机会,让学生认识到古诗诵读与欣赏的用处。学完古诗,教师可以组织一次诗朗诵比赛,促进学生更加认真地对待古诗诵读,不仅体会到古诗的韵律美,更表现古诗的韵律美。

三、利用诵读与欣赏,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每一首古诗词都有一个独立的情境。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对古诗词进行诵读与欣赏,促进学生身临其境,认识到古诗词的美丽。情境,可以是与古诗相配的情形与境地,将情境引入到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再现古诗词所描述的情景,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指导,让学生通过角色转换体会作者的情感,会使学生的审美欲望大大提高,理解作者当时当地的感受。教学中,教师可以用音乐为学生渲染情感环境,也可以利用图片、视频为学生创设视觉情境,促进学生快速走进古诗词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更加形象与直观的情境中进行古诗词欣赏,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还可以提高学生朗读与背诵古诗词的兴趣与效率。

比如在讲解《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时,教师可以课前,通过网络为学生搜集一些与本诗词相关音乐、图片、动画与视频,利用多媒体将其整合。在课堂中,通过为学生呈现丰富的内容,创设真实的古诗词学习情境,促进学生欣赏古诗词中丰富的内容,让学生通过最少的文字了解最美丽的世界。在学习中,学生会认识到古诗词的价值,自主诵读,提高语文素质。

综上所述,古诗词的学习是以学生的情感为轴心的。当学生与作者建立有效的情感桥梁,能够体会到古诗词创作的真正意义,那么学生的古诗词学习效率会快速提高。诵读与欣赏是学生进行古诗词学习的重要手段,让初中学生通过诵读与欣赏,了解与学习古诗词的美,陶冶情操,实现初中语文教学目标,有利于快速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高一语文重点古诗词范文9

【关键词】 初中 语文古诗词教学 方法

中国古典诗词意境清新悠远,韵律和谐优美,文字生动简洁,它不仅是中国文化中的璀璨之星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虽然语文课本中选择的古诗词仅仅是沧海一粟,但每首精选的诗词都饱含着民族文化的底蕴,是每一代词人的经典之作。较好初中语文中的古诗词不仅能够起到传承传统优秀文化的作用,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从优美的诗词意境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新课标对初中古诗词的教学要求在于,希望教学者能够带领学生诵读古诗词,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有意识的诗词积累和运用,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因为为了响应新课标,语文教学者应当重视语文教学中的古诗词教学。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就如何进行古诗词教学提供一些常规教学路数。

一、加强阅读指导工作,帮助学生“读懂”诗词

古诗词中会出现很多生僻字或者与现代字词含义有出入的词语,因此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教学者所要开展的第一步是帮助学生扫除文字障碍。一般初中语文书中都会有详细的备注解释,教学者可以很好的利用这些解释带领学生理解基本注解的含义,在理解注解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对诗词的含义进行理解。只有让学生理解了诗词的具体含义才保证学生能够结合语言和自己的理解来读懂字里行间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进行了第一步的理解障碍后,教学者还要引导学生进行知人论世的学习。每一部作品都有其特定的时代和背景,只有了解了每首诗词的时代背景才能理解每首诗词所特有的情境。因此在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的“读懂”诗词时,教学者还应当对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讲解,像当时的社会环境、作者的人生经历以及作词时的心境都应当给学生进行讲解,从而帮助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思路和蕴含的感情进行理解。

二、带领学生进行诗词诵读

诗词只所以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仅是因为它诗体简约,语言简洁,更重要的是它的韵律美和形式美。很多诗词理解时不仅富有意境美,读起来更是朗朗上口,因此通过多诵读诗词也可以提高学生对诗词的喜爱和理解。因此在诗词教学时,除了帮助学生进行基本的诗词含义,教学者还应当带领学生多进行诗词诵读,通过让学生对诗词形式美的掌握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古诗词,在感悟到语言美的基础上体会到诗词本身的意境美和意韵美。

三、增强学生对形象美的感悟来,提高学生的主观体验

重点字词的欣赏来帮助学生增强对语言凝练美的体验。简洁却凝练的词语选择是诗词创造中的主要特点,作为一个欣赏者,把握诗词含义和总体感情固然重要,但是把握文章中重点字词和词语亮点也是对诗词进行品评的关键环节。因此在初中教学中,教学者在教学时应当把握住这些重点或突出的字词进行分析,让学生在掌握诗词整体含义的基础上找到诗词中的“闪光点”,并以此为切入点深入对诗词形象美和形式美的感知。

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诗词中简单的几个词语就可以勾勒出一幅优美的画卷,通过情境来唤起读者对诗词的美妙体验。诗歌语言中的凝练美随处可见,只有感受到这些朴实却又华丽的词语的魅力才能让学生体会到诗词的魅力和诗词语言中的绘画美。

四、学会模仿锤炼语言

现代人特别是现代中学生,可以不写诗,但是,不能不读诗,尤其是中华古诗词。诗写了几千年,而我们在课内课外所读、所看的不过几百首,这是中华民族文明的结晶,是祖国语言中的最璀璨的宝石。要想学好语言,最好就是从背诵积累古诗词开始。学好语文,先读古诗词,这其实是一条捷径,新教材编者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不惜花费精力和版面体现新课标精神,引导中学生注重积累。

1、利用古诗词学习修辞方法。《标准》中明确规定,不考修辞、语法的名词术语,但作为美化语言的有效手段,修辞方法是有必要了解掌握并熟练运用的。用好“课外古诗词背诵”的资料,对巩固课内学习的相关修辞方法,有极好的作用。比如“对偶”,掌握这一方法,需了解对偶的特点,即要做到上下句字数相同,词性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对,严对还要讲究平仄。光讲是不行的,学生只有在具体的感悟中才能逐步熟悉并运用。古诗词是学习“对偶”的极好资源。

高一语文重点古诗词范文10

关键词:古诗文 阅读 意义 存在问题 常见题型 阅读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该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文化思想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曾说过:“悠悠的过去只是一片漆黑的天空,我们之所以还能认识这漆黑的天空,全赖思想家和艺术家所散布的几点星光。”可见,古诗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可见一斑。下面我就初中生古诗文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提高古诗文阅读能力这一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学习古诗文的意义

1、学习古诗文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中华民族璀璨的文明源远流长。古诗文就像一朵晶莹的浪花熠熠生辉。从晚清的文学一直可以追溯到《尚书》《诗经》,处处留着古人卓越的睿智和博大的思想。当代中学生学好古诗文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学好它是我们责无旁贷的责任。

2、学习古诗文是增加个人知识积累,丰富精神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屈原、陶渊明、李白、范仲淹、袁宏道等古圣先贤们,他们构筑起照耀万年、沐浴人心的“精神灯塔”,点缀着历史的天空。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古诗文,不仅是知识的积累,而且是对学生精神情操的一次次历练。阅读李白的《行路难》就能感悟到对理想人格的追求;阅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归园田居》,能明白他所追求的一种物我一体、心与道冥的人生境界;读袁宏道的《满井游记》就能了解“反对承袭,主张通变,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主张。总之,学习古诗文的过程,就是自我精神气质形成的过程。

3、古诗文教学在中考试题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新课标》对古诗文提出了“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的要求。近几年陕西省中考中常见的古诗文阅读内容文言文阅读和古诗词初步鉴赏两部分,其中文言文阅读分值为12分,一般题型为: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2、选择题或者判断题,3、翻译句子,4、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或结合文章主旨回答相应的问题。古诗阅读分值为4分,一般题型为:1、描述诗中的画面或意境;2、描述诗所反映出的思想感情;3、分析某词或某句的作用。可见,中考语文试题中,古诗文阅读约占16分左右,占有较大的比重。学习古诗文是学生完成初中学业,应对中考所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二、初中学生古诗文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1、 对朗读训练重视程度不够。

当代初中生除在课堂上学习古诗文外,平时很少接触古诗文。朗读的缺失,削弱了对古诗文语言美、内容美和形式美得赏析,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2、 学生不重视平时的积累。

在平时对古诗文的学习过程中漠视对实词、虚词和句式的积累、归类整理,更谈不上知识的迁移。从而在应对课外的古诗文的理解往往是一筹莫展、束手无策。从近几年中考后学生答题反馈的情况来看,完成情况很是不尽人意。

3、 学生对古诗文的阅读,整体把握不够,不能很好地理解文

章的内涵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如何提高古诗文的阅读能力

1、 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知识。

古诗词按音律古体诗和近体诗;按内容可分为山水田园诗、抒情

诗、送别诗、叙事诗、边塞诗等:诗歌的表现技巧(表达方式、表现方式、篇章结构、修辞方法),要学好古诗词首先要掌握这些基本知识。

2、加强文言文诵读训练。

《新课标》要求初中生背诵优秀古诗文240篇,中考对古诗文常见的考查方式分为默写和阅读。默写一般为课内诗词或文言文名篇,考查学生的识记情况。如12年中考语文试题第四题经典诗文默写一题有6个小题,其中5个小题都是古诗文默写。所以应加强诵读训练。

3、加强对文言文常用实词、虚词及常见句式的积累。

《新课标》要求“初中生阅读浅易文言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必须注重平时的训练,尽管在中考的试题中,文言文的阅读选文是来自课外,但考查的知识点却是来自课内所学的知识。例如12年中考的文言文阅读语段尽管来自课外,但所考查的题中第2小题及第4小题均涉及到书本中的知识。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加强对文言文常用实词、虚词及句式的积累。

4、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正确的阅读方法。

许多学生在阅读古诗文的时候,遇到读不懂的句子后就不知所措,再遇到把握不准的句子,往往就会对整个阅读失去信心,从而导致对提出的相应问题胡乱选择或凭想象乱答一气,最终导致完成情况很不理想。遇到这样的情况,首先要保持头脑冷静、心态平和,然后将所给语段认真阅读完毕,先对文章形成一个整体印象。结合时代背景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把握文章的主旨。同时借助语段下面所给的注释,和上下文的联系来完成具体的问题。

5、对文意的理解应注意一些方法

(1)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现象。要理解这些词,必须放到上下文中去理解。

(2)译的过程中,要注意字字落到实处,遵循“信”“达”“雅”的原则。尽量采用直译,译不通再考虑意译。翻译时要注意“留”“补”“换”“调”“删”的方法

(3)殊句式要注意采用现代汉语的语序来翻译。

(4)难译的文章从整体上理解,明确文章写的主要内容,主要事件。主要观点。这样好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不攻自破。

6、加强课外阅读训练,在训练中不断提高能力。

高一语文重点古诗词范文11

关键词:古诗词;小学;语文教学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积累了大量的精粹与文明,古诗词就是其中翘楚。让小学生学习古诗词,对他们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培养其想象力和记忆力等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古诗词教学中的四个常见问题

1.学生学习古诗词兴趣不够浓烈

调查研究显示,有相当一部分小学生对古文的学习并不感兴

趣,这样就造成了教学的被动性。学生不会主动地去阅读经典文学作品,这样读写技能提高的就比较缓慢,古诗词底子差,语感

也差。

2.教学内容不够广泛

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局限于教材内容进行讲解。中华文化历史悠久,精华比比皆是,完全可以挑出精简易懂,具有代表性的史料作为讲解内容,扩充学生的知识面,也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

3.教学形式相对单一

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一般会把重点字词让学生标注好,然后逐字逐句进行翻译,学生一般是对知识进行死记硬背得多,理解得少。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能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快速记忆,但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不到好的效果。

4.教师讲课过于表面化,对古诗词意境的讲解并不深刻

古诗词内涵丰富,意境之美深藏其中,小学教师在讲解古诗词时一般都不注重对诗词意境的讲解,只是着重于讲解古诗词的字面意思,这样不仅会让课堂比较枯燥无味,而且会让学生对古诗词的了解只在浅显的层面,不能够深层次地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及美感,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也不利于学生审美观的提高。

二、有效提高古诗词教学的四点方法

1.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习兴趣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泊船瓜洲》一课时,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一组推举选手进行朗读,并进行组间讨论,教师负责课堂的引导与疑难问题的解答,这样不仅丰富了课堂的教学形式,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更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2.加强对字词的积累,拓宽阅读内容

加强学生对字词的积累,是古诗词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只有具备足够的字词积累,才可能提高其阅读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带领学生学完课本知识外,可以挑选出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古文诗词,让学生进行鉴赏阅读。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针对小学生的理解能力等特点,教师在刚开始教学时就需要做好直译的示范,让学生养成对古诗词翻译的习惯,根据上下文对句意进行推断,减少漏译、错译甚至胡乱翻译情况的发生。

4.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古诗词意境的讲解

教师在古诗词教学时,要加强对古诗词意境及内涵的讲解,因为古诗词有一非常重要的特点,那就是其语言文字精湛优美,当细细品味古诗词用语时,脑海中便不自觉地呈现出作者所勾勒的画面及细腻的情感,当小学生能够体会古诗词的意境之美时,也就不自觉地提高了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在提高语文学习素养的同时,也提高了其审美观。

在古诗词小学阶段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累大量字词,形成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并且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对古诗词意境的分析及讲解,让学生能够尽可能地体会古诗词的意境之美,从而提高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及语文的学习素养。

参考文献:

高一语文重点古诗词范文12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词教学 培育诗心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经过千百年的沉淀,传承下来的古诗词句可谓字字玉玑,它是感受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是学生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最好教材,对于学生认识丰厚博大的中华文化、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达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熏陶、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诗词教育,致力于培育诗心,而不在于培育诗人,更多地着眼于提升青少年的文化素养。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弘扬古诗词文化,让孩子们拥有一颗“诗心”呢?

一、从兴趣培养入手,让学生亲近诗词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换句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兴趣来源于美的享受,正所谓乐在其中。所以,要让学生能够感受和欣赏古诗词之美,让他们情绪为之兴奋。如运用挂图、诗配画等直观教学过程,有利于相应诗词内容的视觉形象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深入学习诗词的兴趣。文字是抽象的,图画是形象的文字,采用“吟诗(词)作画,以画讲诗(词)”的方法可以打开学生的心扉,化抽象的文字为具体可感的图画,符合儿童长于形象思维的特点,符合古诗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教学《草》时,教师让学生画一画草的枯荣,画一画藏在土里的草根,画一画春风一吹,小草又冒出地面的情景。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生活经验,在画一画中理解了诗的意思,感悟到小草的顽强的生命力。再如,在教学诗词时播放录音,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美、音律美。同时,在平时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可以多向学生介绍一些古代大诗人、大词人的生平事迹、生活年代也可以加以介绍,加深学生对古代大诗人、大词人的了解,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从诗词积累起步,让学生乐学诗词

在古诗词教学中如果没有积累,学生古诗词的仓库就会贫乏,学生的古诗词泉流就会干涸,那么弘扬古诗词文化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积累是提高古诗词学习能力的基础,是弘扬古诗词的手段。因此,在古诗词训练中,要重视学生的古诗词量的积累,学生只有背诵大量的古诗词,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诗词的精华,得到古诗词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达到思维和能力上“质”的提升。教学中,我们可以坚持每课一积的原则,每节语文课前5分钟诵读一首新的古诗词、定期让学生制手抄报,内容以生疏的古诗词为主,有效的将课内积累和课外积累相结合。

三、注重诗词诵读,优雅学生个性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词诵读教学是经典诗文教学的独特优势。重视诗词的诵读教学,无疑可以使学生感悟到经典诗词的语言特色,并逐渐内化其中高尚的思想道德,健康的审美情趣,正确的价值观念,积极的人生态度,从而使他们的文化底蕴日渐厚实。教学中可以采取教师范读,学生听读、自读、小组读、男女对读、表演读、集体读等多种形式进行诵读训练,以便使学生读起诗词有流畅之感,获得成功的喜悦。诗词是凝练的语言艺术,内容高度浓缩,内涵极其丰富,需要反复诵读,才能了解诗意、体会诗情、领略诗境。诵读可以贯穿在整个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学要点是教师精讲品与读的要领,要让学生读熟读透,要在朗读中品味,要在诵读中领略诗境。

四、注重诗词赏析,理解诗词内涵

其实,要想古诗词文化得以继承和弘扬,我们不要只停留在积累、诵读的阶段,更应让学生去尝试赏析。从赏析中去感受古诗词文化的博大精深、意境的幽怨、哲理的深刻、鲜明的节奏。能达到质的飞跃,使古诗词文化得到真正的继承和弘扬。我们可以从最简单的字词理解入手,逐渐过渡到名句的赏析,再到整首诗的赏析,通过赏析诗歌,使学生真正理解诗歌的内涵,诗人所抒发的情感,达到知识积累和情感陶冶的双重目标。很多古诗词的内容富有生活情趣,蕴含着哲理美。若引导学生尝试品味古诗词所描述的意境,再把它表演出来,既符合学生好动的特点,张扬学生的个性,又能让学生深入体验作者的情感,引起情感共鸣,再现诗中的情境,培养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例如一组学生这样表演《赠汪伦》:两个学生扮演船公,一个学生扮演李白。李白跳到船上,忽然听到岸上有踏歌的声音。李白循声望去,只见一个学生扮演汪伦,两个学生扮演仆人。他们一边拍着手,一边用脚打着节拍过来了。李白与汪伦拥抱,李白说:“兄弟,多保重啊!”汪伦洒泪说:“今日相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

五、善于引用诗词,增强表情达意效果

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在学习、生活中引用,古诗词的学习也不例外。要想古诗词得以继承和弘扬,必须把重点放在生活、学习中的引用。如说话、作文我们都可以恰当的引用古诗词名句。例如“海日升残夜,江春入旧年。”告诉我们新事物的产生总是包含在旧事物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为多少知心朋友所吟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可表达我们的思乡之情等。这样可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为学生们的作文增加亮点。

总而言之,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古诗词的教学,正确把握古诗词作品的情感,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诗心”与语文教育产生美丽的碰撞,让学生爱上古诗词,从而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引导学生去发现它的美、欣赏它的美,享受美感的体验让古诗词文化得以弘扬。

参考文献

[1] 夏五成.《开拓古诗词欣赏教学的广阔道路》《广西教育》,2010年第6期p.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