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传统企业信息化建设

传统企业信息化建设

时间:2023-08-15 17:23:09

传统企业信息化建设

传统企业信息化建设范文1

【关键词】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就是利用数字化、信息存贮、数据库等技术,将传统纸质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人事档案等转换成数字档案,建立档案目录数据库,通过计算机网络设备的传输,实现企业信息资源的共享,以期获得最佳的工作效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企业档案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有效手段。企业档案管理不仅是维护企业利益、合法权益和历史真实面貌的有效证据, 也是反映企业发展、技术、成果、经营、资源及历史概貌的重要资料。首先,档案管理信息化可以有效改善档案管理工作。只有实现档案信息化才能冲破档案利用的种种局限,使档案管理部门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档案的保管和利用职能向信息采集、管理和服务职能转变,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科学管理,为社会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其次,决策的及时正确,管理措施的得当,要靠完整、可靠的信息和快速的综合分析能力来保证。企业档案真实系统地记录了企业以往经营管理中的经验和失误,有利于促进企业组织管理、经营决策的创新。再次,档案管理信息化可为科学研究和知识普及等提供智能化服务。企业档案存储和记忆了企业的各项活动,是企业文化、知识的历史积累。档案信息化可缩短二次文献信息的编著时间,提高档案信息利用的时效性,并提供丰富的具有企业特色的知识,提升企业文化。

2.加强企业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2.1建立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针对企业传统档案管理问题现状,企业的档案管理应建立更为高效而有序的档案管理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提高以及企业现代化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的新型高效企业管理模式,企业应建立担纲管理的信息化模式,从而为企业的档案管理建立更为有效的管理模式。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技术运行的速度较快、运算的精确程度较高,储存信息的能力和逻辑判断能力较强,在文件信息的管理上能建立更为有效的模式,从而能建立高效有序的企业档案管理模式,通过计算机的使用实现了文件信息的管理、统计、接受、发送、查找、利用、浏览的模式,从而能建立企业档案管理的有效信息化管理。由此信息化的档案管理能建立有效的管理和搜索的利用和管理方式,为有利用价值的档案建立了良好的信息的查找和利用方式,也为企业的档案管理和调用建立了有效的方式。使企业的档案管理建立有序又有效的信息化管理,也实现了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

2.2实现传统档案的电子化和信息化。企业的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应在建立了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设备的基础之上实现传统纸质档案的电子化和信息化,实际上档案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了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管理平台。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建设建立和电子化的企业档案,通过计算机技术的使用实现了对传统档案文件信息载体的转换、实现了企业档案的收集整体、筛选加工,从而建立了电子化的档案形式,方便人们的使用。企业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应在通用的档案管理软件的平台之上,然而当前企业的档案管理软件并未统一和规范,从而为企业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一体化和系统化带来了相应的阻碍。档案管理软件的难以统一制约了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和电子化进程,随着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的档案管理应建立统一的平台,建立统一的电子档案的管理软件平台,实现传统档案的电子转化模式,从而为电子档案的管理和利用提供便利的平台。

2.3实现信息化档案的网络化。企业传统档案在建立了电子化和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后还应建立企业档案的共享和利用网络平台,实现企业传统档案的网络化和共享化,提高企业档案的利用效率,也建立了信息的共享和利用模式。企业还可建立电子档案的数据库,即企业档案库,通过互联网的实现了档案的共享。当前企业的档案管理系统没有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和网络建设和共享模式,其共享性和服务性较差,难以适应企业现代化档案管理的需要。现代企业应建立网络化和共享化的企业电子档案,提供电子档案的管理和共享模式,从更大程度上减少了电子档案的重复建设,从而建立高效的企业档案管理模式。

2.4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必须依赖于档案人员素质的提高。努力建设一批德才兼备、精干高效、勇于开拓创新的档案人才队伍,这是企业档案工作创新的保证,也是档案持续发展的根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核心就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即档案计算机管理。要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首先需要具有较高的知识层次和先进技术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企业要注意引进招聘一些有专业技术、技能的人才来充实档案队伍。为了保证电子时代人类活动的真实历史记录得以长期保存和利用, 档案管理者还必须学会利用现代化档案管理手段,掌握档案计算机管理及电子文件的归档与管理的知识与技能, 并学会对各种现代化办公设备进行维护。因此,必须对档案工作者进行基础知识教育、高级理论培训及档案专业教育,使他们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较强的开拓创新意识,从而促进档案工作的持续稳定发展。

2.5档案管理系统建立过程中的用户交互模式。企业的档案管理系统的开发和设计一般由专业的设计和管理人员承担,容易造成用户的档案管理系统需求与设计人员的设计不相符合。在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完成之后,对系统的整体调整和协调也将比较困难,同时也影响了档案管理系统功能的发挥,造成了资源和时间的浪费。从而企业在档案管理的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应建立设计人员和系统用户的交互交流模式,为企业档案管理系统的使用和调整奠定良好的交流和信息的发展基础。通过及时的互动交流实现企业档案管理系统的不断完善和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持续发展。

3.结语

企业档案的信息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响应国家政策的一个重要指标。档案资源的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课题己被档案界提上日程,加大了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关注和重视。而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极大人财物的投入,要稳扎稳打,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传统企业信息化建设范文2

统计信息化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对统计信息的收集、整理、传输、存储与的功能,进而提高统计工作的工作效率。企业统计信息化的建设涉及到统计工作的所有部门,而建设的最终成果是一个人机合一的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只是实现企业统计信息化的一种必要手段,其基础是统计管理与运行模式。

2 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2.1企业实现统计工作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随着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不断深入,以及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程度的深入,传统的统计手段已经无法完全适应新时期企业管理职能的要求。企业通过统计信息化,建立一套统计管理信息系统,一方面节约了人力成本,提升了劳动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准确、及时的管理,实现了统计工作的高技术化与最优化。

2.2有利于企业提高国际协作能力

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际间企业的合作更加频繁,这就对我国企业的统计工作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通过统计信息化的建设,有利于国外信息用户及时准确的获取所需的信息,有利于海外融资,提升了全球范围内资源的优化配置的水平。

3 我国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3.1相关制度不完善或制度落实不到位

对于我国乃至世界统计信息化建设都应该属于一个新兴的领域,所以同统计信息化相关的很多方面处于摸索和改进的阶段。在企业进行统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许多具体的工作没有具体制度的规范,造成了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的风险性。

3.2人员总体素质不高,影响统计信息化发展

企业由于受到传统管理观念的影响,往往从主观上忽视了对于统计信息化建设方面硬件和软件上的投入,而且对信息化人才的作用的认识存在不足。长期制约我国企业统计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相关统计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缺乏复合型的人才。针对这一问题企业已经开展了各种培训,但受到培训内容、时间和个人能力等方面的影响,统计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人才总体素质仍然不高。

3.3企业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存在不足

我国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企业对于统计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严重不足。一些企业认为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无法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并且还增加的了企业的成本,因此企业往往忽略了信息管理方面的建设要求。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信息化认识存在误解或者不全面,对于信息技术同企业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认识不足,这些都直接制约了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3.4 统计信息的安全性较差

目前企业建设的统计信息系统,往往并未同企业的采购、生产、运输和人力资源等子系统有机的结合。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许多重要的信息会通过网络途径进行传递,因此必定存在被截取、篡改和泄漏的风险。所以在互联网环境条件下,信息的安全性已经受到了十分严峻的考验。

4 我国企业实施统计信息化的对策

4.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

针对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我国应当尽快填补相关方面的法律空白,及时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一套网络环境下的统计信息化建设准则,为企业统计信息化的建设工作提供健康的法律环境。此外,企业在进行统计信息化建设时必然无法脱离网络环境,因此还要加大在网络环境条件下的统计理论、方法、实务的研究力度。我国应当充分借鉴其他国家的在统计信息化建设立法方面的成功经验,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法律体系,从而实现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的规范化,为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提供健康的法律环境。

4.2提升统计信息化建设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

相关的统计工作从业人员其目前具备的专业知识在进行统计信息化建设时往往是不足的。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要求统计工作人员不仅具有专业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同时还要求其掌握相关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因此企业应当加大对统计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信息化知识水平,为企业培养复合型人才,从而为企业开展统计信息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条件,企业应当通过各种途径开展职业培训,不断提升本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从而为本企业培养出不仅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同时还掌握现代统计手段和管理理论的综合人才,最后实现提高统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目标,为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创造必要的条件。

4.3提高企业员工对统计信息化建设必要性的认识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我国企业不仅要面对国内市场的竞争,同时还要受到国外企业的挑战,在这样的国际市场条件下,企业必须要重视统计信息化建设。统计工作的信息化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要提高企业员工对统计信息化建设必要性的认识,必须要加强企业内部的宣传力度,使得企业内部的员工首先从思想意识上认识到建设的必要性。同时,在推动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企业的相关领导需要进行全程的组织与监管。

传统企业信息化建设范文3

论文关键词:信息化建设企业竞争力创新避免走进信息化建设的误区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的工业化之路,信息化的非凡功效,正在使越来越多的企业收益.体制转轨,市场化压力的逐渐增大,各个企业都感到了建设企业信息化,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信息化建设可以推动人们的观念创新,可以改变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实现管理流程再造,它为企业管理赋予了新的内涵,为现代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为企业实现自我创新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1信息化建设可推动企业思想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不仅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还涉及到企业的组织机构、管理体制、工作方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即要挖掘先进的管理理念,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去整合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设计、制造、管理,及时地为企业的决策系统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数据信息,以便对需求做出迅速的反应,其本质是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1信息化建设带动思想观念创新

开展信息化建设,首先要接受信息化技术,这就需要学习新技术,接受新观念,这本身就是一个观念创新的过程。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发展迅速的领域,新的软件不断出现,带动信息化建设不断升级换代,保持过去一成不变的看法必然会被掏汰,所以,信息化建设过程也是一个员工不断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的过程。信息化技术进入企业管理和工作流程后,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模式,打破了一成不变的工作方式,使得企业员工必须以新的思维来工作。同时信息化建设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观念和感受,比如效率观念、创新观念、学习观念等等,冲击着员工的头脑,带动员工思想观念全面创新。

1.2信息化建设改变企业传统管理模式

信息化的建设,重新设计了企业内部业务流程,用计算机程序控制替代了一部份职能,使得企业的某些岗位、部门的职能的作用发生了变化,各部门的职能重新调整、归并,这些都意味着传统管理格局开始发生变化。

1.3信息化建设实现管理流程再造

企业信息化建设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实现管理流程再造(BPR)。通过计算机网络将企业、客户、供应商等集成起来,完成信息流、物流和价值流的有效转移与优化,包括企业内部生产管理、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办公自动化(OA)等功能全面集成优化实现网化。

1.4信息化建设推动技术创新

信息化建设本身就是一种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创新,如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各类设备计算机控制系统、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等等,企业大量运用信息技术收集科学技术的信息,进行企业产品工艺的研发。实现了企业开发、设计、制造、营销和管理的高度集成化,使企业生产经营趋于并行化、柔性化、智能化,推动企业技术创新。

2但是要想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应用中取得预期的效果,就要用正确的思路建设企业信息化,在规划中要讲策略.避免走进信息化建设的误区,注意把握以下几个重点

2.1建设企业信息化,必须是企业一把手工程

企业一把手的高度重视、直接决策、宜传推动和组织实施,对企业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同时,企业信息化建设还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不是一个人或是几个人能完成的,信息资源的采集、处理、共享本身就要求全员参与。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过程中,必须坚持企业“一把手”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充分发挥各部门主观能动性,分工明确,职责到人,全力推进,同时加强管理,建立机制、加大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从根本上确保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2.2必须设计好信息化建设框架和方向

信息化建设必须进行总体规划,把握信息化建设的框架和方向,首先要坚持适应性原则,结合企业实际。其次是坚持经济性原则,最后是效益性原则。在企业内部组织相关领导和各专业技术骨干人员到信息化系统应用好的同行业单位考察,召开专门会议研究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和解决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信息化建设主体框架,不仅使信息化始终与核心业务联系在一起,而且还避免了信息化建设各个子系统数据口径不一致、数据库类型不统一的“信息孤岛”现象发生。

2.3必须确保信息建设的资金投入

信息化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不投人一定的资金,是难以实施的。企业应从长计意,考虑到信息化关系企业的生存发展,虽然短期内不能见到效益,但长远效益和为企业带来的后劲是无法估量的,所以越是困难就越要开展信息化建设。

24必须解决好信息化建设部门之间的壁垒问肠

信息化建设是基础产业,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和其它专业相配合,才能发挥出整体合力。企业各部门、各二级单位之间往往存在着一种无形的壁垒,跨部门或跨专业办事常需要进行一些人及事的协调,而信息化建设工作涉及公司所有的单位和部门,协调工作更加重要。企业首先把信息化建设放在一个全局的位置,对信息化建设坚持一盘棋思想,对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技术资源集中把握,保证软件开发的顺利进行。

2.5必须实行全员培训,加快信息化建设的实用化进程

传统企业信息化建设范文4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

中图分类号:F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1-0245-02

信息化管理是指企业管理的各个活动环节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环境,建立科学的网络系统,使企业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工作流集成和综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我国中小企业经过改革开放后的多年发展,取得不少成绩,这些企业大多是传统管理模式,因此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建设成为了各个企业的必须面对的问题。

1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在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科技信息技术也日新月异,各个行业面临各种挑战与机遇。信息技术的发展,更加为推动了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导致中小企业原有的行业,时间,地域,这些竞争门槛更加激烈。只要能合理有效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就能减少因为信息缺失而造成的损失。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然成为信息发展的必要途径。

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更加能大量节省劳动力。信息技术的采用可以减少很多库存,从而节约库存占用的资金。网络环境的建立方便了企业对外交流,创造商机的同时,大大提高企业形象。

2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现状

2.1 企业内部认识不足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普遍信息化程度低,中小企业的领导者和企业员工始终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存在质疑,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内涵认识混淆,同时企业领导和职员对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意义认识不够深刻,这些观念上的模糊导致了信息化管理成为一种形式。其主要表现有:

第一,中小企业管理者对信息化管理建设不够重视。大多数领导没有认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中总是更多的将重心放在了市场销售等直接盈利方面。总是觉得信息化时机未成熟,对信息化建设一直没关注,相应的企业系统购买以后,也只是成为摆设,并未投入实际工作中,同时也缺乏与企业信息部门的合作。

第二,因为中小企业大多是传统企业,中层干部也相对保守,他们大多对信息化建设存在消极情绪甚至是抵制,这些领导缺乏时间精神,过分注重自己利益,不愿意尝试信息技术带来的优势,更多的固步自封。

第三,因为信息化管理的是一种新的管理手段,所以必然有许多企业管理者对信息化管理存在片面认识甚至是误解。有的企业管理者虽然知道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十分重要,但是在具体实践中缺存在一些错误认识,比如只是引进的相应的系统和配套设置,并未改革政策,这就必然大大降低信息化管理的效率与其带来的经济效益。

2.2 资金投入不足

当前,只有少数资金雄厚,而且重视信息技术和管理方法的中小企业真正使用计算机来进行辅助管理。其中还仅仅是这些企业的部分部门使用,相关的信息管理软件也因为缺乏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远远无法普及。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只停留在数字化层面上,技术含量相对低下,并未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优势信息交流。因为资金限制,大部分企业信息设备条件差,发展不够均衡,信息的整理,处理能力低,甚至有还处于手工操纵阶段,并未利用信息带来的管理手段。

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建设,没有一定的资金投入是无法开展的,引进信息技术,购买信息化工具等等都需要资金。研究数据表明,大体上来说,企业信息化管理缺乏长期投资策略以及稳定的投资渠道。根据问卷调查显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在总资产的比例十分少,远不及大型企业。

2.3 管理相对混乱

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是一次重要的改革,引入相应的设备和计算机系统等等只是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必要条件,因此在在传统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转变的过程中还涉及许多管理因素,没有稳定的管理模式,流程不够清晰,信息化管理根本无法建设。

管理方面的缺陷而导致的信息化建设失败是十分常见的。这些管理缺陷的主要形式有:(1)有效管理制度的缺乏。任何先进的生产方式采用,都必须有配套的扶持政策和保障制度。信息化管理的引入,一定会导致许多工作模式和方法的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制定新的管理制度来配合信息化管理。如果在实际工作中出现制度缺陷,必然会形成信息化管理建设的障碍。(2)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必然要求企业经营模式和业务流程有一定的变动。业务流程的再造必然触及一些既得利益者和现有利益,部分企业工作人员,为了隐瞒工作中的不透明收入,在数据录入中故意虚报数据或者阻碍数据信息的正常流动,从而给信息化建设工作带来困难,中小企业在管理中如何遏制这种情况发生,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2.4 人才技术缺乏

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每个企业管理者都知道人才的重要性,人才的正常流动是必然的,然而如果人才经常性变动,就说明企业的人事制度有问题。具体到有关企业管理信息化方面需要的人才来说则存在如下问题:

(1)缺乏有较高威望的复合性的高级项目管理人才――企业信息主管。中小企业信息得以成功必然要求有一位具有较高威望,技术与管理兼顾的管理者在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企业信息化检索牵扯的部门众多,同时牵动给方面的利益,会遇到各种阻力,只有在高层人士的大力推动下,信息化建设才能成功。

(2)缺乏具体的实施队伍。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过程中不仅需要各个项目部门负责人和骨干技术人员,而且需要统计整理大量数据信息,如果没有具体的实施人员,信息就会不及时或者不准确。中小企业如果在这些方面相关人员素质跟不上,就会对信息化建设的工作造成非常大的苦难,甚至导致失败。中小企业的人才流动过于频繁,加上培训管理机制不够完善,也会影响人才培养。

相对与人才培养方面的因素来说,技术方面的设计的人员和环节是很少得,因此由于技术原因而导致的信息化失败相对来说很少,但这并不是说技术不重要,相反,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化管理建设的的首先条件就是技术引进。

因为技术原因和导致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失败的原因主要有:(1)引入的软件不适用企业实际情况。虽然每个企业在技术引入前都会咨询相关的技术人员,也根据自身企业特点制定了一些方案,但是由于引入时协调沟通不够导致应用软件不适合企业日常工作,有可能引进的技术是先进的,但是对因为与企业实际脱节,所以并未达到管理简单、安全可靠、便于改进、易于使用的要求。(2)不能及时更新技术和设备。企业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以后,除了要保证硬件建设的一次性投资,还要考虑到软件建设和系统维护以及设备更新的需要。特别是现在市场信息发展飞速,中小企业对管理活动也提出的了许多新的要求,这就要求软件能够不断的升级。而大多数企业只是一次性投资建设,对于后续的维护和更新并未重视。这样即使企业使用了信息化技术,但是可利用的资源有限,更不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从而导致企业信息落后,阻碍发展。

3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优化

3.1 提高信息化认识

企业信息化是为了管理服务的,与企业的发展规划、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管理制度等密不可分。同时信息是创造附加值和财富的源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有效利用信息资源,把握市场行情,提高运行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水平。

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企业管理者是关键,他们是企业的决策者,管理者的重视,宣传和实施对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十分重要。没有管理者的决策是无法开展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企业管理者要学习掌握信息化技术,这样才能把握信息化管理建设。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单纯是信息化技术问题,它涉及到企业各个方面,企业信息化的过程是实现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企业管理的重新组合,流程的再造,必然会引起权利和利益的再分配。这样也肯定会产生矛盾和障碍,所有这些阻力,如果没有企业管理者的执行与推动是很难进行的。

3.2 加大资金投入

资金不足一直就是制约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原因。大政策方面就需要政府相关制度进行扶持与补贴,以及银行方面可以增加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贷款,就企业自身来说,应该建议多元化的投资体系,以增加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中小企业长远方面考虑,必须加大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不仅要确保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资金及时跟上,而且可以设立专项资金,针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建设。

3.3 重组企业流程

信息化管理看重的是实效,必须结合各个企业特点进行信息化建设。中小企业在传统的管理格局下,各个流程被分割成一段段分裂的环节,每个环节重心仅仅是自身环节,而不是整个管理的最优化。在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中只是用信息技术模拟传统管理系统,并不能真正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流程重组,是根据企业信息化处理特点,对现有的企业流程进行设计,成为提高企业效率的重要途径。

企业流程重组就是在新信息技术条件对企业的流程就是重新组合以解决问题,企业流程与企业的运作方式、组织的协调合作、人员的组织管理、新技术的应用与融合等紧密相关,因此企业流程重组也必然免得很对困难,需要自上而下层层贯彻和推进。

3.4 架构信息系统

企业信息化网络是信息化管理中首先构建的,同时要对企业信息资源进行总体规划并减少企业信息系统。企业可以自己开发,联合开发企业信息系统,还可以委托引进等等。信息资源要标准化,要建立信息化管理体制。企业信息化管理是一个过程,不可以单一分割开来,企业可以开始只在一个部门应用,进而推广到企业整体,最后进行企业信息系统的整合。

3.5 加强人员培训

加强职工队伍教育,应该列为企业信息管理的重点。重视信息化人才的发现、培养、引进专业人才,特别是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要建立相应机制,专业人员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小企业人员培训应该是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的重点。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是企业高速发展的必要前提。中小企业从传统管理发展到信息化管理是十分必然的,因此必须有相应的实施方案,合理组织。企业可以整体对人员根据信息化程度进行分层,相对能力弱的加强培训,使其了解信息化基本知识。也针对信息化知识了解深刻的员工进行提高培养等等,提高员工的职业素质也是企业的重要核心。

4 结语

企业在现代化竞争必然要信息化管理建设,这样不断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水平的同时,更加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的过程。企业管理者也应积极学习,共同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的进程。

参考文献

[1]万勇.解决企业信息孤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4).

传统企业信息化建设范文5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管理信息系统;企业管理问题;企业管理对策

引言

在信息化时代,企业经营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多,企业可以通过及时掌握的市场信息、政治信息、金融信息等做出准确的判断,帮助企业能够掌握市场形式,利于不败之地。在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变过程中,信息技术起到了非常关键性的作用,并且逐渐成为了企业发展效率的关键环节。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时间较长,其企业信息化建设较为完善,信息化成为企业竞争实力的重要一部分,而我国经济发展时间较短,传统经营模式根深蒂固对于企业信息化认识不多,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经济走向国际市场,我们就发现信息技术对于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因此,我们需要对企业信息化建设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企业信息化综述

(一)企业信息化的内容

企业信息化是运用数字信息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提高企业的产品附加值和产品市场竞争力。目前,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企业经营方式差异化和产品差异化已经成为企业市场竞争的主要方式,这就需要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市场信息和竞争对手信息,进而能够从服务上和产品附加值上有别于其他企业。在企业经营方面,企业管理信息化包括:财务管理信息化、企业服务信息化、各部门之间沟通联系信息化、市场调研与开发信息化。企业产品信息化包括:产品设计信息化、产品采购信息化、产品销售信息化、产品服务信息化。

(二)企业信息化应用

1.信息化的网络模式。企业信息化的网络模式已经基本成型,利用互联网技术,将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实现信息化。在企业发展业务方面,信息化网络模式能够协调企业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构筑以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企业业务沟通平台,帮助企业建立现代化的经营团队。在企业宣传方面,通过网络模式能够更加快速、便捷的将企业产品信息、销售信息、服务信息等传递给受众,实现企业宣传低成本高效益的目的。在企业产品生产方面,信息化的网络模式能够实现自动化远程控制,通过互联网操纵设备生产已经成为现实。

2.局域网单项应用。局域网络可以实现企业产销与财务的统一管理,从企业产品生产到产品销售再到财务管理,局域网络信息传递加快了各个环节之间的有效沟通,建立了协同办公的管理机制,提高了企业管理效率,同时降低了经营成本。

3.企业内外流程一体化应用。企业经营离不开供应关系,企业信息化能够构筑企业内外流程一体化的模式,在企业之间、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构筑信息交流一体化平台,从采购到生产再到销售,从客户需求信息反馈到企业新产品研发等等,建立信息交流系统有助于企业稳定的发展。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

因为我国经济建设时间较短,所以企业信息化建设比发达国家较为落后,并且因为传统经营的思想根深蒂固,很多经营者对信息化建设的实效性表示怀疑,并且没有在企业信息化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在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方面也没有加以关注,这使得企业信息化建设产生了一定的问题。

(二)信息化与企业体制改革不协调

企业体制改革从传统的国有企业转为股份制公司,从传统的吃“大锅饭”到市场经济,企业职能逐渐由被动向主动转变。但是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仍停留在被动层面,包括采购、生产、销售,传统“跑业务”的形式还依然是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信息传递方式。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企业信息化形式发生了转变,信息获得方式从单纯的被动模式向多元化的主动方面转变,这有别于传统经营方式,所以目前信息化建设与企业体制之间仍存在协调性的问题。

(三)企业信息化安全性问题

企业决策方针、经营策略、产品定价、发展方向等方面的商业机密信息,牵涉到企业在市场竞争上的实力问题,对于企业机密信息安全性问题一直被企业所关注。现在很多商业“间谍”收集竞争对手信息进而调整企业竞争策略,进而能再市场竞争上打败对手。因此,商业机密的信息化安全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四)相关政策与法律不完善

由于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起步较晚,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又非常迅速,以至于一些有关信息安全性问题的相关政策与法律还未完善,商业机密被窃取、个人信息被买卖等问题不断出现,并且引发了很多商业纠纷,因此,相关政策与法律问题亟待我们解决。

三、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中国企业发展速度之快全球公认,但是我国经济建设相对于发达国家开展的较晚,很多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还不完善,这对于我国企业参与世界贸易竞争的实力较弱。因此,我国企业发展必须要从提高企业竞争实力上出发,明确企业信息建设对于企业竞争实力的增加的重要作用,并且从自身劣势入手,分析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快速赶超发达国家,强化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实力。

(一)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

针对于目前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化建设标准不规范、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信息服务不健全、信息准确性差等问题,我们要建立企业信息化沟通基础设施,培养信息技术人才,规范信息管理标准,完善信息管理体制,加强信息安全性与法律法规的建设。提高企业信息建设水平要以稳定的市场经济秩序,建立良好的经营环境为基础,企业之间建立互通互信的信息模式,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建立及时高效的互通信息机制,企业与消费者之前建立互动式的信息沟通平台,同时加强信息安全管理的相关法律,禁止靠出卖信息获得获得非法收益,提高信息公信度。

(二)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方向

企业信息化的建设要从三个方面出发,一是完善基础网络建设、二是建立企业信息服务、三是提高信息应用能力:

1.完善基础网络建设:信息网络建设需要在基础设施上给予完善,譬如:提高企业办公自动化水平,加强网络安全性监管,完善信息传播法律法规。

2.建立企业信息服务:企业信息服务是建立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相互的信息服务体系。企业通过信息服务能够建立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系统,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系统,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互通系统。进而实现信息服务的贯通与联系。

3.提高信息应用能力:企业信息应用要科学的规划,有步骤的开展企业信息化建设,规范信息化建设标准,加强信息的挖掘与应用,进而提高信息的应用能力。

四、结束语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不但能够帮助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还能够帮助企业经营者正确的把握市场机遇和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因此,我们要关注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断完善企业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谢新洲.论我国企业信息化与信息环境优化[J].北京大学学报,2010(2)

[2]岳剑波.《企业信息化与竞争情报系统》[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5)

[3]万锦坤.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J].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2(4)

[4]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8)

[5]丁宁.《信息技术革命与企业组织创新》[J].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4)

[6]张钢.《企业组织创新研究》[J].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8)

[7]高俊书.《浅议企业信息化》[J].理论学习与研究,2008(7)

[8]田丹.《企业信息化与企业管理变革》[J].经济师,2010(5)

传统企业信息化建设范文6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问题;对策

在信息化时代,企业在生存和发展以及增强自身竞争力的过程中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企业在市场活动中只有充分依靠各种从外部获取并加以分析后的信息,才能不断增强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例如一些基本的市场信息、政治信息、金融信息等都会对企业调整战略、作出决策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掌握市场形式、增强自身竞争力的关键之举,并且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越来越明显的积极意义。

一、企业信息化综述

企业信息化是在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支撑下不断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效率的过程。其中数字信息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它们是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核心技术。当前,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加剧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为在竞争中谋求优势地位,纷纷实行差异化的经营方式和产品策略,企业创新力度和新产品研发周期不断加快。为适应这种瞬息万变的市场形势,企业需要随时了解市场动态,对市场中产生的新需求做出迅速而灵活的反应。这一目标的完成需要企业在两方面有信息技术强有力的支撑。一是企业外部信息的获取,二是企业内部信息的传递与交流。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企业需要随时了解外部市场的变化态势,对此需要建立专门的调研部门研究和分析外部市场的变化情况。而研究与分析这一过程就需要不断的增强企业的信息获取能力。信息技术在这其中就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企业信息化应用

1.信息化的网络模式。企业信息化的网络模式就是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作用下使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能够形成一个强大的整体,这种模式在当前的企业信息化中已经基本成型。信息化网络模式对企业整体运行效率的提升起到重大作用。部门之间的沟通效率是企业整体运行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传统部门之间的沟通往往通过信函或者当面交流的方式,这种沟通机制不但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同时对于信息传递的精确性和高效性也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因此在这种背景下,网络化的信息模式,通过互联网的实时传递功能,大大缩短了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时间,同时也大幅提高了信息传递的精确性和实效性。2.局域网单项应用。局域网络是针对企业内部管理实务产生的一种内部信息平台,它可以将企业的研发、生产、销售、售后等环节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信息平台上各部门在获得权限之后能随意的了解工作进展状况。例如生产部门可以及时查看各种产品的销售状况。对于那些销售情况良好的产品应当加紧安排它们的生产周期,满足销售部门对产品的需求,而对于那些销售状况一般,库存量较大的产品可以适当延迟生产时间。总之,在这样的信息化沟通机制下,企业的整体生产效率将会大幅提高。

三、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问题

1.企业重视程度不够。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是影响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集中表现为有的企业还没有建立起适合自身情况的信息化系统,或者即使这些企业已经建立起该系统但没有充分利用,致使信息化系统在提升企业生产经营效率的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作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人员观念落后是其中一项重要原因。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较晚,而且信息化进程也比西方发达国家落后,在传统经营思想的影响下,企业领导人始终不能加强对企业的信息化改造,造成信息化系统在企业内部低效运转甚至直接缺位。2.信息化建设与企业体制改革不协调。企业体制是影响信息化进程的又一重要因素,尤其是对于我国国有企业来说,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内部形成了僵化的运营思维。即使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今天,有些企业的管理思维还始终不能从政府性的管理模式中完全脱离出来,这些企业在向信息化时代的转变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简答的说,企业是为了迎合时代的要求或竞争对手的压力不得不采用信息化管理,而在这种状态下建立起来的信息化系统往往都是形式大于内容,并未完全激活这一系统。

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创造了一个中国奇迹。但是我国经济建设的起步较晚,各项配套措施的完善程度还不能与发达国家相比,在这种背景下就需要更加完善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不断注入市场。因此,我国企业应及时转变思维,重视信息化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大意义,并且还要在此基础上更加完善企业的经营决策对信息化建设的影响。1.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标准,而且信息化建设的力度还不是很强,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配套体系不健全等现象仍然是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阻力,为此企业应当提升信息化建设的水平。提升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完善相关配套体系,更为重要的是要加强企业在这些方面的优化配置。简单的说,就是要确保信息系统能够最大程度的符合企业实际所需。在设计和开发信息系统软件的过程中,应当将企业的实际情况考虑在内,不断加大信息系统与企业实际情况之间的磨合力度,使之能够协调发展。2.完善基础网络建设。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之初应当完善基础网络建设。提高企业办公自动化水平,加强对信息安全的监管,在工作中不断总结信息系统的优势和劣势,并根据企业发展状况不断调整信息系统的运行机制。同时还应当随着这些信息系统的发展变化状况,加大在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的投入,不断充实和完善自身的信息化人才队伍,确保人才在系统的运行中发挥更大作用。

综上所述,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于增强企业在当今市场体系中的竞争力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信息化建设不但能够有效的帮助企业提升内部管理效率和实现流畅的内外信息交流管理,而且还能在此基础之更加有效的推动全社会生产效率的提升。

作者:李树叶 单位:山东经贸职业学院会计系

参考文献:

[1]丹.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7).

[2]张志荣.企业信息化实务[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6.

传统企业信息化建设范文7

管理会计是会计的重要分支,主要服务于单位(包括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需要,是利用相关信息,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在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动。作为管理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管理会计信息系统运用计算机、网络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进行获取、分析、处理,为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为深入推进会计强国战略,全面提升我国会计工作总体水平,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财政部将“推进面向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建设”作为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将云计算应用于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实质是利用云技术在互联网上构建虚拟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完成管理会计等内容。基于云计算的管理会计信息化是管理会计研究的一个新方向,对进一步推进我国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工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云计算应用于管理会计信息化的优势

云计算是一种集灵活、高效、低成本、节能等优势于一体的全新计算模式,将它与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结合,能够减少企业成本和提升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灵活性,是未来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方向。云计算和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结合具有以下优势:

(一)降低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成本

传统的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建设大量的基础设施,还需要支付高昂的信息化软件安装、维护费用,并耗费大量的企业人力成本。将云计算应用于企业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企业可按照自身需求向云计算的服务供应商购买软件服务,按使用量付费,不必为机房、服务器、存储硬盘和处理器等基础设施投入大量资金。另外,软件的安装、系统的维护均可由服务供应商解决,大大降低企业的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成本。

(二)实现内部协同:企业内部管理更加高效

管理会计要发挥规划、决策、控制、评价等职能,一切都要以信息为依据。如果没有信息化作支撑,财务会计等相关信息就很难应用于管理会计。当今世界是一个大数据世界,收集、分析好这些数据,使企业决策更加科学,必须借助云计算平台。如中兴通讯等企业建立的全球财务管理体系,通过使用共享服务中心实现了建立“战略决策支持、业务支持与核算共享服务”三方协同的财务管理模式,使财务和业务高度协同,不仅降低了企业的运行成本、还规避了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促进了企业会计工作从核算会计逐步向管理会计转型,使企业内部管理更加高效。

(三)实现外部协同:经济活动主体间的信息传递更加便捷

传统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下,各经济活动主体相对独立,企业很难同外部机构产生协同效应。众所周知,企业的会计信息不仅仅只依赖企业经济活动这一种来源,还需要客户、供应商、银行、税务机构、证券市场、金融市场、相关企业等其他来源。云计算下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具备广泛的接入功能,将大大改变信息传递方式、提升信息传递速度,使信息在经济活动主体间传递更加便捷。云计算使网上报税、银行对账、审计、交易、企业与上下游企业和用户之间的会计信息系统集成成为可能,从而提升了会计信息的附加价值,更有利于会计人员利用会计信息开展与管理会计职能相关的工作。

(四)提高会计人员工作效率

云计算应用于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给会计人员带来的最大便利就是利用信息系统快捷地获取信息数据和计算信息数据,使大部分会计人员从繁琐的记账、算账等日常性事务中解放出来,从而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企业的战略决策、投融资分析、经营管理、绩效评价等领域,有效降低企业财务成本。此外,软件服务供应商的专业团队保障系统安全性、全方位负责操作培训、软件升级、故障解决等服务事项,企业不再需要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对系统等进行维护和管理。云计算带来的这些变化,将使会计人员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三、云计算应用于管理会计信息化应注意的关键问题

将云计算应用于管理会计信息化应注意几个关键问题,包括:信息安全性、服务供应商、会计人员职业能力、企业会计部门职能和机构变更、对传统会计模式的挑战等。

(一)信息安全性

目前,我国近85%的企业不愿将公司的会计信息放在公共云上,主要考虑因素是信息安全性。信息技术再发达,网络、云端和用户端依然会受到各种安全风险和威胁。会计信息在用户端与云端的传递过程中可能被第三方截取而丢失,甚至被非法使用和恶意篡改;存放在云端的会计信息也可能泄露、丢失或被篡改。这些信息可能涉及商业机密,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如何全面保证信息安全性是云计算运用于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前提。

(二)服务供应商

客户以云计算方式使用会计软件生成的电子会计资料归客户所有,服务供应商应当在技术上保证客户会计资料的安全、完整。基于云计算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建设对软件服务供应商有很大的依赖性,服务供应商的专业能力直接影响到系统的应用成效。如果服务供应商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无法满足企业会计的需求,不仅会对企业的战略决策、投融资等产生破坏性影响,甚至会影响到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

(三)会计人员职业能力

我国会计人才队伍结构失衡问题日益凸显,呈现出初级人才供过于求、中级人才相对不足、高级人才严重紧缺的不合理结构。从业人员中,传统的核算型会计占据了大多数,而真正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高级管理型会计人才缺口近300万。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能否满足云计算下的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要求,成为一个重要的关注点。

(四)企业会计部门职能和机构变更

云计算应用于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后,会计工作人员工作效率将大下提高,大多数的企业会计工作人员将由核算会计转型至管理会计,企业精细化管理程度将得到显著提升。随着管理会计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企业会计部门面临着职能和内部机构的变更。

(五)对传统会计模式的挑战

云计算下企业的数据和资源不再存放于终端(本地计算机),而进入云端(互联网的数据中心),这对资产确认的“存在性”认定等传统会计模式提出了挑战。网络环境的开放性、虚拟性、交互性、匿名性,使传统会计业务确认、计量和报告需要提供合法、有效的会计凭证的模式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四、云计算应用于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实施路径优化

目前,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尚处于起步阶段,仅有部分信息化程度较高的集团公司建立了管理会计信息系统,而且管理会计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实际运用中很难满足企业需求。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第四届中国信息安全法律大会于2013年11月在上海举行,中国云计算安全政策与法律工作组在会上了《中国云计算安全政策与法律蓝皮书(2013)》,为规划国家云计算战略提出法律改革框架,为企业发展云计算服务疏理法律遵从模式。笔者认为,云计算应用于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对传统会计提出了一系列挑战,有必要在《会计法》中针对“云计算下信息化建设的安全风险规制”等云计算内容进行增补;有必要结合云计算下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实际,对有关企业会计的规则中的“收入区分与确认”、“成本计量与配比”、“数据或资源等资产确认”等进行适当调整;建议在即将的《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加入利用云计算推进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的内容。

(二)加强会计信息安全管理

云计算一方面能够加快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进程,另一方面会计信息安全问题也对云计算软件服务供应商提出了高要求。尽管服务供应商一般都能提供较高的数据安全机制,但并不能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绝对安全。会计信息在用户端、信息传输的网络通道、云端,在存储时、传输时、使用时都有可能面临安全威胁。因此加强会计信息安全管理尤为重要,加强会计信息安全管理也是消除企业安全顾虑、全面推进云计算应用于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从源头上防止出现“信息孤岛”的重要途径。服务供应商要从网络、设备等方面下功夫保障会计信息安全:一方面要研发高信息安全技术软件,另一方面要从日常维护、软件升级等服务方面保障会计信息资料安全、完整。大多数的安全风险是人为引起,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重点在用户方面,应加强对用户的审计监控,及时处理因为用户操作不当或蓄意为之而造成的会计信息安全事故。

(三)鼓励企业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在当前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相对滞后的背景下,鼓励企业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SSC)是加快会计职能从核算到管理决策的转变、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的一条有效路径。SSC自20世纪80年代推出以来,迅速获得企业和用户的青睐,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企业运营管理中。世界财富500强中有超过85%的企业已经建立或正在建立SSC。当前我国一些大型企业集团也建立了SSC,如中兴通讯、中国电信、海尔、华为、联想等企业已经实施财务共享。SSC通过实现财务制度标准化、财务人员集中化、财务管理流程化和网络化等,建立了高效低成本的运作流程,使更多财务人员从繁琐的日常性事务中解放出来,为企业经营管理和战略决策提供高质量的财务决策支持,促进企业的管理会计有效发展。财政部于2013年12月印发的《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中,明确提出:分公司、子公司数量多、分布广的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应当探索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会计工作的集中,逐步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地方财政部门应加强与相关部门、服务供应商的协调与合作,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支持、财政补贴等手段,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将管理会计信息化需求纳入企业信息化规划,先行建立SSC,再逐步引入至云计算平台下,从而带动本地区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全面提升。

(四)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人才建设

传统企业信息化建设范文8

作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已经不能够仅仅掌握电算化要求,完善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将核算、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联系在一起,为企业的生产管理提供信息。

一、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

企业的发展阶段做好财务信息维护工作需要的财务人员很少,但是如果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财务工作就会越复杂,工作量就会增加,会计信息需要工作人员进行细化深化,需要处理的数据量巨大,如果仅靠财务人员进行手工处理会导致效率降低,同时也难以保证信息的可靠性,靠纸张凭证来传递信息也无法满足财务管理的需要。所以,为了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保证财务工作的可靠性,就需要进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但是在已经进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企业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下文将分析几个常见的问题。

(一)对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识淡薄

有些企业的管理者认为财务工作只需要电脑软件和财务人员就是财务管理信息化了,这种认识非常片面。财务管理的目的是实现企业的高效管理,将企业的价值最大化,但是现在一些对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认识不到位的企业来说,财务信息管理只是实现了最基本的功能,并没有达到提高管理效率的目的,与真正的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一些企业对于财务管理方面投入的资金不足,也没有引进财务管理方面的人才,也影响了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观念落后,对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认识有限,没有建立起科学的财务管理系统,降低了财务工作的重要性。

(二)不能保证信息的真实性

信息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企业管理者要通过准确的信息来控制资金。但是在许多企业中,信息在采集阶段时就没有深入地挖掘和分析数据,导致信息的失真。有些企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会提供虚假信息。在企业内部,部门间信息的流通不及时,会导致信息有较大的延迟,会影响到管理者的决策。在财务管理信息化程度低的企业,部门间应用软件不同,导致信息利用率下降,不能及时传递,导致信息的不透明、不集成。

(三)传统会计系统有缺失

会计数据在传统的会计结构中以汇总的形式存储于信息系统,反映出来的信息滞后,降低了信息的质量,影响了企业策略的制定。将信息化技术融入到传统的会计系统中,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优势,但是目前很多企业只是将信息化技术照搬手工流程来进行财务信息系统的设计,并不能真正体现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优势。

(四)缺乏人才

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缺乏人才,财务部门没有注入新鲜血液,现有的财务工作人员又缺乏先进的管理意识和理念,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企业急需具有信息化知识和财务管理能力的人才。

二、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来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一)优化业务流程

企业要将自身的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并且结合经营环境各方面的资源,优化业务流程。信息化技术的使用会将业务流程优化,更加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将企业的信息和资金高度整合。

(二)重视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企业的管理者要将传统的财务管理观念转变,完善相关的信息化财务管理的制度,运用信息化技术,促使企业的长期发展。

(三)培养专业人才

对企业内部人员定期进行信息化财务管理的培训,培养人才,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以及员工的执行力。引进具有信息化技术与财务管理能力的人才,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将财务和业务结合在一起,提高财务人员的水平。

传统企业信息化建设范文9

关键词:信息化;信息化建设;信息孤岛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02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很多企业也有过很大的建设投入,有效带动了企业生产管理模式的革新,极大提升了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发展能级。但是由于当前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制约因素,使得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实际应用带来了很多问题,形成了很多的“信息孤岛”。想要促进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就必须从决策层着手,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科学合理使用资金,全面加强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系统建设和信息共享,提高企业与外部信息的沟通能力,从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企业信息化定义

企业信息化就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去整合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设计、制造和管理,改变以往传统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通过对信息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及时地为企业的决策系统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数据信息,以便对需求做出迅速的反应,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其本质是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信息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企业快速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对企业而言,信息化可以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是企业追求最大利润的快捷方式。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可涉及一个企业的所有经济活动,它可以直接影响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改变成本结构。比如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技术不仅可使企业实现协同设计、并行生产进而降低新产品的设计成本和生产成本,而且还可大幅度降低对现有产品进行修改或增加新功能的成本。企业能够通过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及时获取其他行业的信息,包括产品的信息、技术设备的信息、销售信息等等,甚至还可以获取竞争企业的有关信息。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及时的分析,就可以从中找到突破口,快速做出决策,使企业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从而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

2.改变企业传统的经营模式

在企业传统的经营模式中,一般离不开商品的生产、销售、存储,但这些过程都需要企业内部人员的分工合作才能完成。由于信息化建设和发展,使全球信息获得前所未有的跨地域、跨国界流动,信息的流动创造了无限商机,特别是随着电子商务在企业经营中的应用,缩短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极大地提高了企业获取新思路、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的效率,给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开拓市场的机会。使企业与供应商及消费者建立起快速高效的关系,减少许多不必要的过程和环节,还可利用信息化创新销售手段,既能给企业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可以极大程度地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也提高了企业把握市场的水平和能力。

3.有利于加强企业的管理

在企业开展信息化,信息技术实现了异地的同步信息交换,如决策支持系统,电子会议系统,专家系统和群体决策支持系统等的应用,使企业在传递、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方面更加快捷、灵活和开放。可使信息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极大缩短了原始信息的收集和反馈时间。使得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更为方便、快捷畅通,管理更加直接,既拉近了管理层和基层之间的关系,又改变了以往传统的企业管理机制。

4.改进组织结构优化业务流程

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存在很多弊端,包括多层次、多等级、机构臃肿、缺乏活力、横向沟通困难、信息传递失真、对外反应迟缓等。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用户需求及社会环境的变化,使企业面临日益复杂的竞争环境,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问题更加突出。而信息化建设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途径和方式,从而导致企业组织结构的巨大变革。业务流程的调整优化,企业的中层监督和控制部门的大量职能将被计算机系统所取代,促使决策层与执行层的直接沟通,淡化中层管理的作用,从而减少管理层次,精简机构规模。

三、现代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领导层重视和支持的力度不够

由于企业信息化不仅仅是计算机网络的建立和软件的开发,更重要的是新型管理制度的建立以及业务流程的重组,这一系列工作如果没有企业一把手的支持就很难开展。与此同时,也存在中层领导对信息化建设的消极对待或抵制等问题。

2.缺乏统一规划和缺乏专门的机构和专职领导

由于企业信息化是一个不断改进、逐步提高的过程,因此,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之前必须进行系统的规划,但是,有些中小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由于没有领导进行统一的指挥和领导,各个部门自行其事,仅从本部门出发,而不考虑其他部门是否已建立起了与本部门相当的技术和能力,这就造成企业内部的“信息不对称”,从而不利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3.资金投入不足

信息化设计的范围很广,不仅包括企业内部数据,还包括外部的业务流量,因此信息化建设在初期建设的时候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在运行过程中也需要资金进行维护。并且在信息化运用工程中,如果利用的不当则会对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存在一定的风险。有些企业对这项在短期内不能获得收益的工程不够重视,因而投入的资金严重不足。

4.缺乏信息化建设的专门人才

想要实现信息化建设,企业就必须要有专业的信息化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理念人才,在我国从事企业信息管理工作的人员中,大部分是纯粹的计算机技术人员,他们欠缺管理方面的知识。而且,由于我国企业重视销售和经营的灵活,企业一般不太可能花大量的资金去培养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人才,这就造成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受阻,无法正常发挥信息化的作用。

四、现代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1.管理层要确实重视信息化建设

提高企业管理者素质,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企业管理者应该率先垂范,多学习有关信息化建设的知识,充分认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参与到信息化的建设中去,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原来业务进行适当的调整,改变死板的管理模式和组织形式。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创新和变革的关键因素,只有领导者首先深化信息意识,才能带动员工参与到信息化建设中来,从而使企业信息化顺利的开展。

2.企业信息化建设要遵循统筹规划、阶段实施、循序渐进、逐步升级原则

企业要成立专门的小组,领导牵头专人负责,制定信息化的整体规划,在整体规划指导下,结合企业自身的现状,划分出信息化的阶段目标,围绕着整体规划和阶段目标,渐进地推进信息化建设。要想有效地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建立分工明确、责任到位的组织体系,这就要涉及到决策层、技术层、管理层和执行层。

3.科学合理使用建设资金

资金是企业进行核心业务的首要条件,信息化是需要企业分阶段、分层次进行的,这样才能避免信息化的风险产生,保证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资金额投入不是一次性的,而是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分情况、分阶段进行。因此,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必须注重投资的每一个环节,制定一套完整的资金运用措施,确保在每一个环节实施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保证企业在不浪费资金的情况使核心业务正常有序地进行,从而使企业获取更多的利润。因此,在规划信息化项目时,就必须将能够进一步提高竞争力的信息化项目置于优先建设的地位,把非核心业务的信息化建设任务排在后面,并鼓励企业各部门员工参与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来,实施与部门有关的信息化建设。

4.坚持企业内部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合理引进相结合

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应该坚持自己内部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方针。首先,企业必须立足自身人才的发掘和培养,每个企业都要一群熟悉本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情况的员工,他们对自己业务的熟悉是他们积极参与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优势所在,但他们往往缺乏新的理论和知识,缺乏信息化管理所需的技术。这就要求企业重视加强员工的信息化技术培训,特别是创新意识的培训,使新的信息理论知识,创新思维与已有的自身业务能力相结合,对整个生产、经营、服务的流程进行创新优化,使他们在工作岗位上不断创新,以推动企业发展。其次,引进业内更高层次的专家,为企业信息化管理进行出谋划策、技术指导、培训员工将是企业提高管理效益的重要途径,将外引和内培相结合,是企业不断走向成功的重要手段。

五、结束语

我国已不断出台促进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政策已有10余年,社会各界也在不断地关注着企业信息化建设进展,信息化的意识在企业中逐渐深入人心。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总之,我国企业信息化起步较晚,还需要不断完善和丰富,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单颖.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困惑与对策[J].中国外资,2008(03).

[2]代文锋,彭会萍.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探析[J].经营与管理,2008.10.

[3]陈立.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发展思路探析[J].江苏科技信息,2008.06.

[4]章仁忠.试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发展对策措施[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6,34(04).

传统企业信息化建设范文10

关键词 信息网络;监测监控;数据库;路由器;防火墙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7-0226-02

1 概述

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利用信息技术提升传统的煤炭企业整体水平,已成为煤炭生产和煤炭销售企业的发展趋势。陕北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是陕西煤业化工集团下辖煤炭系统直属企业,公司所属单位韩家湾煤矿、大哈拉煤矿、神木煤炭运销公司、包头煤炭运销公司,分布在陕、蒙两省境内。为构建本质安全型数字化企业,依靠科技进步,建设一流现代化矿区,进一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公司计划实施陕北矿业公司信息化平台建设项目。通过信息化,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以及安全技术水平。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目前全公司及各下属煤矿的信息资源整合,全公司信息化管理,下属各单位远程管理,以及实现与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安全、生产信息互通。

2 煤炭企业信息网络建设的现实性

2.1 符合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迫切需要

煤矿安全事故中,水、火、瓦斯、煤尘、顶板事故是我国当前煤矿生产的主要灾害,目前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无法及时了解生产矿井现场的安全状况,不能对煤矿生产环境进行实时的在线监测,导致煤矿事故频发。

煤矿安全监控是我国当前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重中之重。建设一个系统的、全面的矿井生产状况及环境实时监测、预防报警系统,对煤矿进行分级管理,进行有效监管,减少和预防煤矿事故的发生。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建立,不仅能随时掌握矿井瓦斯、一氧化碳、风量、风速、风压、温度等矿井环境参数的变化情况,而且可以掌握矿井风机运转情况、风门开闭、矿井排水、皮带运输、矿井供电等主要设备的工况参数。实现煤矿生产状况、安全状况及环境远程实时监测,早期预警,全方位识别,全天候处理,可以有效防范煤矿事故。充分运用当前先进的通信网络及信息技术,是提高安全生产监督、监察、管理的有效途径。

2.2 是完善安全生产信息系统的重要措施

目前煤炭行业的信息化网络建设已初具规模。但从整体上来讲,煤炭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还是落于其它行业,特别是产、运、销等业务,大多数煤矿企业仍采用手工处理,信息收集效率不高,统计过程中人为失误较多,造成煤炭企业的管理决策水平跟不上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对市场信息反应迟钝。

在网络平台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目前陕北矿业公司还不具备自己统一的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平台、数据库和经营调度系统。需要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逐步实现企业从经营决策、生产管理、安全监控、自动化办公的全面集成。

3 陕北矿业公司企业内部信息网络建设内容

项目总体建设目标是建设完成陕北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信息化平台,通过全公司及各下属煤矿的信息资源整合,实现全公司信息化管理,下属各单位远程管理,以及实现与上级主管单位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安全、生产信息互通。具体内容见图1。

3.1 主要建设内容

1)陕北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信息平台建设,包括计算机局域网网络建设、核心数据库建设、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系统建设;

2)陕北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门户平台建设,建设公司WEB站点;

3)传输系统建设,主要包括陕北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与下属各单位之间工业视频及数据传输系统、陕北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与上级主管单位陕西煤业化工集团之间工业视频及数据传输系统建设。包括传输线路、路由设备、数据安全设备等;

4)陕北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总调度中心建设。包括调度平台建设、调度中心建设、数据机房建设;

5)大屏幕显示系统及会议电视系统建设。实现下属单位及与上级主管单位陕煤集团间工业视频监控,计算机信息显示、会议电视系统显示功能;

6)电力监控系统建设;

7)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包括安全生产监测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物资管理系统、运销系统、人力资源系统、企业文化建设等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3.2 项目建设规范

依据《煤炭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煤炭工业设计规范》、《煤矿安全规程》和相关设计规范。其中包括

1)煤矿“一通三防”远程监察信息网络系统;

2)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建设技术指导书;

3)实时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要求;

4)煤矿安全监察地理信息系统(GIS)规范;

5)《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

6)国家煤监局《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装备联网和维护使用工作的指导意见》;

7)国家安监总局《关于推广煤矿数字化瓦斯远程监控系统的通知》。

4 设计原则

考虑到本项目的实际应用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结合系统建设的具体特点,兼顾技术发展,整体方案设计遵循以下设计原则。

4.1 先进性、成熟性和实用性

充分考虑到煤炭行业信息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使用先进、成熟、实用和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技术,使整个系统具有整体技术先进,同时兼顾经济适用,既能满足当前需求,又能适应未来发展。

4.2 可靠性

系统的稳定可靠是项目实施正常运行的关键保障,在设计中选用高可靠性的产品,合理设计系统架构,制定可靠的技术方案,最大限度地支持系统正常运行。

4.3 安全性

全面考虑整个系统的安全保障,制定统一的全网安全策略,以有效防止因病毒、木马、恶意攻击、误操作等对整个系统安全的影响。

4.4 灵活性、可扩展性

根据未来应用的增长与变化,系统应可平滑升级,最大程度的减少重复投资及对系统架构及调整。兼顾集团公司规模发展、技术发展及未来与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监控网络连接需求,系统应具备较强的扩展性。

4.5 统一标准性

系统的互联互通关键是对标准的遵循程度。本项目建设中,由于有多种系统并存,同时要实现业务整合及数据集中等建设,未来还要与地区安全生产信息监控网络连接,就必须统一标准。

5 结论

煤炭企业信息网络建设,进一步加强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满足了事故抢险的需要,既是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经营管理科学决策的基础。该系统建成后,通过作业现场信息采集、特征提取、加工处理和数据传输,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调度、物流、销售、财务等各个环节的全面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技术将为企业创造出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传统企业信息化建设范文11

企业档案指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同形式(声像、图像、文字等)的文件材料,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是当前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运用现代技术组织和开展对信息资源的管理行为,实现了档案管理由档案实体保管模式向档案实体信息化模式的转变。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主要从企业电子文件归档和管理、企业档案服务网络化、企业档案信息数字化、企业数字档案馆、企业档案信息化人才建设等方面展开,全面是企业档案管理的基本特点,专业化、合作化以及集成化是企业档案管理的发展方向。

二、新形势下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方法策略

(一)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建立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管理理念

新形势开展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当务之急是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实现观念上的现代化转变,根据当前企业的发展状况,建立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管理理念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首先提高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认清企业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为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提供更加优质的档案服务;其次通过各种渠道进行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宣传,加大企业管理层对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关注,使企业领导者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做出科学的决策和管理;最后全面更新企业档案管理的服务观念,从提高档案管理和服务效率出发,加快企业数字档案馆的建设,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全面、系统、科学的档案服务。

(二)加强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制度建设

加强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制度建设有利于明确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任务和目标,为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奠定基础。从企业发展的宏观方面来看,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目标是提升企业档案管理水平和促进企业信息化的实现,在坚持实用原则、效益原则、技术与管理并重原则、全面协调发展原则的基础上,促进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从企业发展的具体方面来看,要加快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机制的构建,实现企业档案管理部门的独立性,明确各个部门的管理职责,并制定相关的考核制度加强对日常工作的约束,以服务企业发展为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的服务功能。

(三)建立健全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法律法规

作为新型的档案管理模式,企业档案管理的信息化需要健全的法律法规作支撑,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的法律效力,真正体现其凭证作用。从企业数字化档案资源建设、电子资源的生成、利用与保管、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到信息安全,都要制定合理的法律法规,为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日常工作提供法律保障和制度规范。

(四)提高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技术水平

提高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技术水平是增强档案管理现代化、科学化的重要表现。一方面要加快建设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注重软硬件设施的开发和建设,例如注重计算机、路由器、数据库系统的完善和维护,在提高旧设备使用效率的同时购置新型信息化设备。另一方面要加快企业档案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和完善,为企业信息资源的网络检索和共享奠定基础。

(五)加强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安全体系建设

首先要明确各级别针对企业档案信息管理的安全要求,根据安全需求和风险程度将企业档案信息资源进行级别分类,明确规定各个级别的安全要求,并对企业档案信息系统进行评估检测,一旦发现问题立刻停用进行完善。其次在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中采用冗余系统设计的方法,降低档案信息系统的失效率,提高正常运行的安全性能;最后采用余度配置方案,根据企业档案信息系统中的元件设置余度,提高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安全性。

(六)打造高素质的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人才队伍

打造高素质的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人才队伍,为企业档案管理改革和完善提供智力支持。一方面立足企业实际,树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理念,加强对在职人员的后期培训和学习,掌握最新的管理咨询和管理模式,合理配置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人才;另一方加快对专业型、复合型档案管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选拔,积极吸收高素质的人才进入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

三、结语

传统企业信息化建设范文12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建筑领域;重要性

一、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一)信息化需求问题。由于在初始阶段,信息化的经济效益往往不仅不能直接显现,并且需要一定数量的资金投入,在许多企业里,它就成了“软需求”。特别是在现阶段,传统管理模式还有效的情况下,信息化建设往往会成为一项“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工作。还有的企业将其视作一项单纯技术工作,让少数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闭门造车、听其自然。

(二)对信息化理解存在误区。目前大多数施工企业都具备了较好的硬件条件,但相当一部分计算机主要是用来打字、算工资。虽然很多企业逐步开始了办公自动化(即OA系统)的进程。问题是,一些施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一是应用面不广,真正使用计算机来进行建筑施工辅助管理的仅仅是一些重视计算机技术和管理方法、实力比较雄厚的施工企业,或者说,仅仅是这些单位的某些部门在用。其次是应用深度不够,大多数企业停留在肤浅的日常工作文件数字化的层面上。再者就是应用的技术含量不高,没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所能提供的集成优势进行信息交流,忽略了信息技术互动性带来的管理效应。

①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单位、部门、条线之间各自为阵,形成“信息孤岛”林立。据了解,仅在一个建筑企业中,使用的各种管理软件不下数十种。这些软件之间缺乏集成和沟通,一是重复开发、造成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浪费。②信息定义彼此独立。信息定义与采集过程彼此独立,信息的一致性无法保证,造成数据失真。③信息不能及时共享。原本集成连贯的企业完整流程被分割开来,一方数据库的变化无法触发另一方同步变化,管理层看到的永远是业务流程中不完整的部分。这些使得信息化的高级形态――实现电子商务、远程管理、决策支持成为空谈。

二、在建筑企业中完善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从企业自身管理角度来看可提升企业业务流程的速度,加快信息交流,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用现代手段实现人力、资金、物料、信息资源的统一规划、管理、配置和协调,使信息技术与管理业务流程相互整合,使信息网络成为项目信息交流的载体,从而加快项目管理系统中的信息反馈速度和系统的反应速度,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对建筑企业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建筑企业而言,信息技术能够对企业项目施工的每一阶段进行有效的监控,不论是项目的进度、合同履行的程度,还是项目中人、机、料的使用成本,都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实时的监督。

另外,也是最重要的能突破地域限制,实现跨地域管理。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帮助企业解决这种跨组织、跨地域协作、沟通困难等问题。尤其自中铁建设集团实施区域管理以来,我们更需要利用快速、实时、高效的信息共享和沟通系统,全面满足办公需求,提高业务管理效率,降低企业的跨区域管理成本。对于项目遍布世界各地的我们而言,采用项目管理系统以及财务管理系统等信息系统将更有利于实现全球业务的统一管理和控制。

三、信息化建设对施工项目的影响

(一)能适应施工项目管理对信息量的需求,实现信息的有效整合和利用。建筑企业管理的粗放型导致长期不注重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利用,逐步形成了依靠经验的管理。随着企业施工项目数量的增加,施工中涉及的数据也变得越来越多,如果采用传统的数据统计方法,不仅数据传输速度慢,传输流程长,并且在传输过程中数据也存在很大的失真风险。信息技术的介入不仅能保证工作量不增加,而且实现数据的收集、分析、共享,并使高层次数据分析――如数据挖掘,成为可能。

(二)能对成本进行全面控制。通过信息系统不仅可以建立全面预算机制,缩短预算周期,同时通过严格的项目成本管理,做到质量有依据、消耗有定额、管理有规范。

四、对总体整合的影响

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除了在管理水平、项目管理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以外,从企业总体整合能力方面看,信息技术能够形成企业的超强核心竞争力,带动企业的发展。通过使用信息化技术能够将建筑企业的施工、财务、材料采购、劳资等内容整合、提炼升华,能够将总部、专业分(子)公司、项目部的三级管理层连成一个有机整体,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

五、应对措施

(一)领导重视。重视是信息系统建设成功的首要保证。建筑企业信息化首先要从强化企业的“一把手”意识入手,使其认识到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实施信息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企业的高层领导必须在信息化的建设过程,态度坚定,把信息化当成是一件关系企业未来出路的重大问题来对待。信息化只有在总经理的统一指挥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才能得以实现。另外,在强化领导者信息化意识的同时,企业还需要强化和统一企业全体员工对信息化的思想认识。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全员参与的工程,只有人人重视信息化,相信企业 信息化将为他们带来的益处,才能把信息化建设的被动行为转为主动,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二)深层次的业务处理。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现状以及实力状况选择最能满足自己当前需求的软件,并且在应用过程中针对建筑行 业特点进行核心业务处理,例如分析项目部成本管控及风险管控,使信息化建设真正意义上的为企业所用。同时在信息化实施时要分步分项,切不可操之过急,盲目追求一步到位。

(三)平衡利益。任何企业的信息化实施都是对当前企业各层级利益的重新调整。增加企业内部的信息透明、对称性和流程再造都是进一步对各方权利的上缴即信息就是权利。要达到平衡,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要双向思维,即从管控和支撑两个方面同时着手。既要能为企业总部实行资金风险、成本管控起到好的作用,也能为项目部的工作效率提升、工作量减少和利润提高起到强大的支撑作用,甚至后者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原因很简单,项目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若项目利润高了,管控矛盾会大幅减小,同时顺理成章完成了企业总部对项目的管控,此乃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之路。

(四)培养属于自己团队的专业人才。企业在建立完整的信息管理系统后通常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使用不当、系统出现故障等。问题的出现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甚至可能出现巨大的损失。所以应该拥有一个自己的企业信息化管理专业人才。为节省人才成本,企业也以在内部发掘一些功底强的员工,实施严格的培训,使他们达到专业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要求。这样,既解决了长期依赖外部的问题同时也实现了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