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

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

时间:2023-08-07 17:32:12

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

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范文1

一、核心素养培养从美术体验入手

要想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让学生体验美术学习的乐趣。在美术学习体验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美术学习及美术课堂活动参与的积极性更高。而体验式教学更是素质教育倡导的新型教学模式。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心智发育尚不成熟,教师引导小学生参与美术课堂活动,感受到美术学习的趣味性,营造趣味性的教学情境,趣味性的课堂引导,让其在体验中审美,在审美中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例如,《色彩大家庭》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认识红、橙、黄、绿、蓝、紫、褐、黑、白、灰等色彩,并能说出它们的名称。教师可以让学生寻找大自然中的色彩,用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趣味涂色练习。让学生自由创作,真正参与到趣味涂色中,提高动手能力的同时激发其美术学习与课堂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色彩识别及美术分析能力,达到核心素养培养的目的。

二、核心素养培养要坚持游戏导入

游戏是小学生最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引入趣味性的游戏,对于核心素养的培养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趣味性的美术游戏,让学生进入到良好的艺术情境之中,获得丰富的艺术体验,情境的刺激,学习的主动,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在正式授课前,组织美术课程相关的游戏,通过讲解趣味性的故事,消除学生陌生知识学习的紧张感。

在趣味性的美术游戏中让学生动手做一做,画一画。例如,在学习《纸袋玩偶》时,教师可以讲解森林玩偶的趣味小故事,让学生制作不同的纸袋玩偶,扮演不同的玩偶角色,形成玩偶游戏,在美术学习与手工制作中实现其创造力、想象力的培养,也提升其表演能力,起到核心素养培养的目的。

三、核心素养培养侧重审美习惯的养成

小学美术教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想深入彻底,就必须引导小学生养成自觉审美的好习惯。教师应走出一味地营造环境,忽视课堂内容讲解的认识误区,在轻松的环境中,在高效的环境中,做好美术课堂教学知识的讲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审美能力是小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直观感受能力,更是一个人核心素养、综合素质的体现,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应该教给学生基本的绘画技巧,强化美术专业知识的学习,积极做好小学生良好审美习惯的培养。在学习《民间面塑》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一些面塑实物作品,让学生观察面塑中的审美性。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周围还有哪些作品具有审美性。小学生有的说是陶瓷艺术品有审美性,有的说剪纸艺术,有的说中国山水画等,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美术作品中所应蕴含的思想,一步步更深层次地引导,培养学生的审美品位,通过多次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审美习惯。

四、核心素养的培养要联系现实生活

美来源于生活中。小学美术教学的核心内容在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而小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同样需要生活的启迪。因此,美术教学要想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必须做好与生活的关联,返璞归真,从生活中寻找灵感与启迪。只有美术教学与生活紧密关联,才能增强学生的审美品位,提升其美术素养,实现核心素养的转化,并产生强大的艺术创造力。小学美术教学关注与生活的关联,以生活的关照为切入点做好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鼓励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进行艺术性的创造,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表达最真实的想法。认识彩泥的特性,了解泥塑的常用表现方法。例如,在学习《花式点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时父髦值阈幕蛘吲纳愕阈恼掌?,也可以直接带领学生到点心店去观看,让学生观看点心师傅的制作过程,试着用彩泥制作不同的花式点心,提高学生造型、设计与色彩搭配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到美术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美术教学与生活的关联,要求必须走出课堂的局限,走到自然中,让学生接触真实的生活和大自然,感受生活的美和艺术的多姿多彩,自由发挥创造助力核心素养的养成。

五、核心素养的培养要发挥多媒体优势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我们必须做好专业知识的讲解,特别是小学高年级的美术教学。而专业知识的学习往往以理论为主,带有很大的抽象与枯燥性,这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较为困难。

教师应该发挥多媒体的教学优势,加强美术课堂教学的信息化建设。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音视频结合,图文并茂地讲解知识,让学生掌握教学的相关技巧,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实现技能的有效把握。例如,在组织《动物身上的斑点》这部分教学时,在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让学生观看动物视频,认识不同动物身上的斑点,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斑点的艺术运用,呈现来自于动物斑点的艺术作品,让学生意识到各种斑点的形状、大小变化及组合关系,了解斑点在美术作品和生活中的运用。尝试运用动物身上的斑点来装饰生活中的物品,在抽象到具体的展示中实现学生知识的把握和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六、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渗透爱国教育

核心素养中最为核心的当属爱国思想,直接关系到小学生的价值导向,从长远看,影响着学生的未来发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要想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必须做好爱国教育的渗透,引导小学生塑造正确的人格,提升核心素养。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这也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素材。教师可以从历史角度入手,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上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感悟到我国艺术成就的辉煌璀璨。不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可以从传统的剪纸艺术入手,教师向学生介绍剪纸的文化历史,讲解其历史艺术价值,让学生在好奇与自豪的情感驱动下去探寻传统艺术的魅力,去揭秘更多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形式。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也轻轻松松实现了小学生美术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

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范文2

1.全面提高对大学美术教学的认识是基本前提

在认识上,高校要营造一种氛围,倡导客观、全面、合理地认识大学美术教育。教师应重视大学美术教育的作用,切实发挥美术教育的优势,从选材到课堂再到日常,都应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例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不应只是单调地对学生进行纯理论的灌输,应该结合比较形象和生动的故事、影视、生活实际等,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建立对美术学习的广泛兴趣,那么创新能力培养的顺利开展就有一个很好的基础。学生应真正地接受美术教育,将美术教育转化为增强和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途径。高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要突出和强调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完善相关的教育教学设施和环境,全方位、多角度共同努力,促进大学美术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2.在具体的实际教学中,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核心内容

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在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中不断推进。具体而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互动。例如,在实际教学中不仅应进行理论教学,更应积极倡导学生走出课堂,应用生活中的各种材料,观察细微的平常事物,不断发现典型,并将典型上升到艺术的高度。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建立学习小组的方式,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去写生,回到课堂以后,可以展开激烈的小组讨论,并通过小组互评的方式进行教学。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更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并且这种日常的学习应持续进行,将团队合作和创新意识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因此,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共同融入大学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途径和核心内容。

3.不断完善配套的激励、考核、评价机制是根本保证

考核和评价方式往往是接受美术教育的大学生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试想,如果大学美术教育最终的评价方式并不体现创新创造能力的考核,那么大学美术教育中进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就会沦为一纸空文。因此,学校、教师必须从考核和评价方式上,肯定和确保大学美术教育中创新能力培养的考查评估。如,在最终的考核形式上可以通过灵活度、想象空间较大,需要融入额外的创新思维和能力的题目,来评判学生成绩,进而特别强调和突出创新能力的应用,可以通过创新成绩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进行创造性学习。因此,高校必须建立健全大学美术教育的相关考核和评价机制,这是促进大学美术教育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根本保障。

二、大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

1.大学美术教育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有利于改进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促进学生人生价值的自我实现和全面发展大学美术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和应有之意,这对教育工作者和学生都有百利而无一害,不仅有利于教育工作者的全面发展,更有助于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新型人才,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对教育工作者而言,大学美术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促进教师灵活地开展教学活动,在进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时,个人创造水平也得以提升,真正达到教学相长。对学生而言,大学美术教育有利于将学生打造成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其在将来走向社会以后,能够不断创新、创造,突破自我,为社会做出贡献。

2.大学美术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有利于美术教育学科的发展以往,部分人对于美术教育的定义就是,学生机械模仿的一种学习。有些人评判学生美术成绩的方式是看画得“像不像”。因此,大学美术教育倡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美术教育学科本身而言就是新的突破与发展。高校通过大学美术教育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出一大批具有高素质的全面人才,这有利于美术教育学科研究工作的继续开展,从而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由此可见,大学美术教育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全面的高素质人才是处于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之中的。

3.大学美术教育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范文3

关键字:素质教育 美术教育 审美教育 创造力 技能

98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校庆百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全党和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知识创新、人才开发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引起强烈反响。专家们强调指出:“在未来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高低、掌握知识的程度、拥有人才的数量,特别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将成为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国际竞争和世界格局中地位的关键因素。……要建立以全面素质教育为基础的创新教育体系和以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机制,彻底改革‘应试教育’的弊端,”。而美国著名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在《创造性与心理发展》中指出:“美术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是发展孩子运用自己的技巧创造作品的能力,而不必用他人规定的模式或方法。”现代素质教育下,拿技能与创造力比,创造力重要得多,创造力的培养应该是教育的基本目标。当今新的教育形势下,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很重要的一部分,责无旁贷!

一、培养审美创造力是美术教育的核心目标

21世纪是一个以计算机技术发展为核心,以信息网络技术发展为纽带,以知识经济为标志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全球化”的时代,新的图像化(视觉艺术化)时代。视觉信息的便捷极大的提高了人们的审美品位,人们不再会仅仅满足于人工技艺产生的精湛,而更加注重作品产生的个人审美体验,这样提高全民的审美素质也显得更为迫切。美术教育尤其是其中的美术欣赏教学在整个素质教育中有着其它学科无法取代的智育、德育、美育等多方面育人功能日益受到重视。

在过去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中小学美术课开课不足;枯燥乏味的知识灌输和技能训练损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使很多孩子们不爱美术课,美术课的教学效益低下……要知道:现代绘画艺术早已超越了“再现”的时代而进入了“表现”的时代,摄影、录像、电脑等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不允许绘画停留在“再现”的时代。

在此形势下,艺术教育界的有识之士们才强烈呼吁:“艺术教育的特殊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以艺术创造力为核心的审美心理结构。”并强调指出,这不但是专业艺术教育的目的,也是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目的。

美术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而审美活动是以审美需要和动机为动力、以审美经验(知识积累和情感积累)为基础的欣赏和创作过程,知识也好,技能也好,它们只是欣赏、创作这些审美活动的条件,只有欣赏和创作活动中饱含的创造才是审美活动的目的和归宿。因此,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可以确信:培养审美创造力是美术教育的核心目标。

二、实现创造力与技能的统一

“创造力以某种心理、行为能力的静态形式存在,它从主体角度提供并保证个体产生创造产品的可能性。”认知能力构成创造力的“心理能力”要素,技能则是创造力“行为能力”要素的主要成分。这就是说,创造力是整体,技能是这个整体的部分:美术教育的目标不能定位在部分上,但不意味着排斥这一部分,否则整体必将受损。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实现创造力与技能的统一。

那么,在我们平时的美术教学过程中,该如何挖掘和培养孩子们的创造能力呢?以下是应对策略:

1、遵循四项原则

我觉得在教学中除了遵循教育学提出的教学原则外,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以及目的任务和教学规律外,还要遵循四项原则:

创造性原则:创造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核心,艺术教育贵在创造,艺术学科要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才能,促进学生其他方面的综合性的有造才能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注意营造一种适合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环境,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审美原则: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区别美与丑的能力,通过参与学习逐步提高审美能力,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思想品德。

直观性原则:重视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直接观察对象,认识对象,运用现代先进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掌握知识,马蒂斯曾说过:“创造始于观看,而看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需要一种努力。”

实践性原则: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掌握美术双基,通过参与实践,大胆表达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眼的观察力、脑的思维力、手的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眼、脑、手的协调运用。

2、大胆改革课程内容,部分乡土教材纳入其中

在美术教育中,大胆开展第二课堂,有利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可根据本地本校实际,适当增加乡土教材及有地方特色的教材,如竹编、麦秸画、剪纸等,使学生对家乡增进了解,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并使学生学会结合生活,联系实际。学生的艺术素质和美术技能在活动实践中得到培养和提高。因此,开展第二课堂,综合素质也不断提高。

人类的发展始于教育,人的素质发展更需要适宜的教育。教育在于激发受教育者的情感、积极地参与各种实践和体验、从实践体验中来感受、认识、理解和发展人的认知、技能、情感、创造等方面的素质与能力。美术教育不但可以承担这个重任,而且在这个方面对人的培养是独特并有效的。美术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也就是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有着特殊意义。把艺术教育由专门传授技法技能转为培养创造能力,这是美术教学的革新。符合现代教育思想与规律。我们充满信心,和美术教育界的同仁一道,继续遵循这些原则,为提高全民族的审美素质,为提高全民族的创造力,把美术教育提高到新的水平。

注释:

(1)引自魏传义主编《艺术教育学》

(2)引自《创造力心理学》

(1寿光第五中学 山东寿光 262700)

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范文4

【关键词】电气化铁道;产教对接;实岗历练;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1 电气化铁道技术发展背景

通过对济南铁路运营维护管理段、济南铁路局供电段等电气化铁道建设运营单位的实地调研,发现目前新开工的快速铁路建设项目和既有线路的电气化改造等大规模铁路建设热潮,带来的铁路高技术应用人才的巨大需求同电气化铁道技术人才严重匮乏之间的矛盾异常突出,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不断增长,且在5年之内存在对电气化铁道技术人才的旺盛需求。据统计,企业对电气化铁道技术人才的需求主要分布在接触网工和电力线路工,两大类人员需求量最大,约占所有比例的80%,其中又以接触网工的需求更为迫切,其余岗位如变配电值班员、高压测试工及其它岗位占20%。

近年来,随着350公里高速电气化铁路、250公里城际高速铁路的建设,铁路新技术发展迅速,而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未能及时反映行业新形势、新技术的发展,应尽快构建适应现代电气化铁路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及与之配套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编写教学资料,将高速电气化铁路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新规范引入教学内容,应参照铁路特有工种接触网工、电力线路工、变电检修工、变电站值班员等职业标准制定课程标准,提高职业教育的开放性、职业性、实践性、时效性。

2 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2.1 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培养适应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施工、运营一线需要的,掌握轨道交通电气化理论知识和牵引变电所运行与维护、接触网施工与检修、高压电气设备测试与维修、电力内外线施工等专业技能,具备永不违章作业、严格执行操作规范、确保供电安全等职业素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毕业后能够在铁路局、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有自备铁路的大型生产企业、轨道交通电气化设备生产企业,从事电力调度、供配电设备生产与调试、接触网检修与维护、变电所运行值班、高电压设备检修与测试、电力线路施工与维护等工作。

2.2 构建“产教对接、实岗历练”人才培养模式

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地点具有线长、点多、分散,所用设备专业、贵重、占地空间大,工作环境具有“三高”(高电压、高空、高速度),必须与铁路工务、机务、信号等工种协调配合等特点。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突出轨道交通行业工作特点,实施“产教对接、实岗历练”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施工、运行与维护领域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2.2.1 产教对接

紧密对接轨道交通产业,与济南铁路局、中铁电气化运营管理公司、地铁公司等企业深度合作。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根据企业典型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确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拓宽“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相通”的通道;实现“教学活动与生产过程相通”;深化“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融”;推进“专业教师与技术专家相融”。产教对接示意图如图1所示。

2.2.2 实岗历练

在校内营造真实的工作场景,学生以接触网工、变电所值班员和电气试验工的身份,进行接触网检修与维护、变电所运行值班、高压电器测试等核心技能训练。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在培训基地比武练兵,训练学生接触网工、变电所值班员、电气试验工的规范化操作能力,实现“实习岗位与就业岗位相通”。依托济南铁路局等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学生高职三年内到对口企业进行不少于六个月的顶岗实习,由学校和企业共同考核合格后,获取工作经历证书,深化“学校考核与企业评价相融”。实岗历练示意图如图2所示。

图1 产教对接示意图

图2 实岗历练示意图

2.3 “三线贯穿,多头并进”,倡导“全人教育”理念

以培养高素质电气化铁道技术人才为宗旨,将“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职业能力培养、以创新发明为导向的创新精神培养、以中华美德教育为引领的人文素质教育”三线贯穿,多头并进,既培养从事电气化铁道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又培养电气化铁道技术领域的创新型人才,践行“知能共进、德道同优”,倡导“全人教育”,重视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培养。

2.3.1 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充分利用“铁道电气化技能实训中心”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济南铁路局供电段等紧密型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职业化的学习氛围。推行“教学做一体、学训赛相通”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

在课程设置上,根据本专业相关典型工作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设置课程体系,以岗定课、课岗融通,将主要就业岗位的核心能力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在教学内容选取上,根据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教学内容,适度增加实践课时比例,参照铁路供电段主要岗位的职业标准制定课程标准,根据供电段主要技术工种(接触网工、电力线路工、变电值班员、电气试验工)的技能要求设置技能训练内容,按照铁路接触网工、电力线路工、变电值班员等特有工种的技能标准进行考核,使其达到铁路特有工种中级工和高级维修电工的标准要求。

2.3.2 以创新发明为导向加强创新精神培养

在专业课程体系的个性化培养模块中设置了“时间灵活,形式多样”的创新教育环节,设立单独的学分,加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改变教学模式,在日常教学中采用卡片教学法、引导文法、小组扩展法、可视化法、伙伴拼图法、旋转木马法、逻辑关系法等多样性教学方法,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通过课外创新活动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开展专场报告会和讲座、各种技能竞赛、特长生课题研究、创业计划竞赛等形式的课外创新活动,将学生的创新活动纳入到“创新教育”学分中,激发学生参加创新活动的积极性。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能力。全方位开放实验实训室,设立电气创新实验室,营造学生创新活动环境,构建创新发明氛围,鼓励学生开展发明创造活动、支持学生申报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鼓励学生参加“电气化铁道技术协会”,设置技能竞赛专业选修课,支持学生参加全国性的“接触网技能比武”、“电力线路工技能大赛”,从而强化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欲望、训练创新思维、开发创造能力。

2.3.3 以中华美德教育为引领贯穿人文素质教育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对教师行为规范的约束,树立全员育人的观念,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和自身的榜样作用,用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审美观引导学生、影响学生。合理安排传统美德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之间的关系,“全过程、多方位、深层次”贯穿和渗透人文素质教育。以学校的“中华美德进万家”活动为突破口,加强对学生的美德教育,并体现在育人的全过程,注重长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树立“就业靠专业,发展凭素质”的全人教育理念,潜移默化的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①加强通识课在育人过程中的作用。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心理健康教育”、“现代礼仪”、“毕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等通识课教学、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等人文素质课程学习,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创新精神和身心健康的协调发展。

②在专业课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将传统美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做到点滴渗透、潜移默化;将行为规范与企业文化结合起来渗入到实践教学和学生顶岗实践过程中,学会融入团队、增强集体荣誉感,养成职业素养,树立职业道德。

③ 举办多种形式的“美德教育”主题活动。集体讨论学习、美德日记评比、经典诵读、诚信调查、参加公益活动等。

3 课程体系构建

3.1 课程开发原则

课程开发坚持“突出职业能力、适于个性发展”原则,通过对济南铁路局等合作企业的深入调研和毕业生回访,对本专业的岗位设置进行调研,确定本专业的主要工作岗位为维修电工、接触网工、变电站值班员、电气试验工、电力线路工、电力调度员、变电检修工,明确各岗位的工作任务,分解胜任这些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能力、知识、素质要求,归纳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将典型工作任务按照教育规律进行教学化设计,确定本专业需要的主干课程。

3.2 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课程体系的设计以培养电气化铁道行业生产一线的技术、管理等职业岗位要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由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建设委员会负责,校企合作共同设计课程体系。设置公共基础平台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基本素质;设置专业大类平台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基本职业能力;设置专业核心模块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胜任电气化铁道施工、运营、维护等岗位的职业能力;设立包括通识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创新教育、技能鉴定、社会实践、专业认知与实践的个性培养模块,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从而构建出“课岗融通”的“两个平台+两个模块”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示意图如图3所示。

图3 “两个平台+两个模块”课程体系示意图

4 实施效果

以“职业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培养、人文素质教育”为主线,构建的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遵循职业能力养成规律,技能培养由简单到复杂、由基本到专项、由单一到综合逐级递进,构建出由公共实践环节、基本技能训练、专业大类技能训练、核心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和个性培养训练等环节组成的技能训练教学体系,将职业技能、职业素养的培养贯穿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强化动手操作训练,逐步培养学生专业基本能力、专项能力、综合能力,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出大量胜任岗位能力要求,具有可持续性发展能力的电气化铁道技术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永君.高职轨道交通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共建模式的构建[J].科技视界,2014(03).

[2]吴健.基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J].职教论坛, 2011(17).

[3]彭夏岁.“三位一体”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探析[J].教育探究,2013,06.

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范文5

青年大学生群体的时代特征保障了融入的可行性

青年大学生成长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并伴随信息化一同成长,视野宽阔,接受了来自众多领域的信息,知识庞杂,情感丰富,艺术气息浓厚,善于释放自己内心的情感。但身处价值多元的时代,面临社会的急剧转型,也有一部分大学生在价值观的选择上明显表现出困惑和迷茫,诚信意识淡薄,个人的道德行为失范,甚至会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质疑。但是08年的奥运会被外国人亲切地称为“鸟巢一代”的青年志愿者和汶川地震中青年大学生的表现也展示了大多数大学生仍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能够自觉抵御西方不良文化的侵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各项内容也有高度的认同。故而,要切实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各项内容融入到高校的艺术教育中,正确引导青年大学生群体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方向,确保艺术教育在提高大学生艺术修养的同时,保证大学生政治方向的坚定,道德素质的高尚,进一步使其明辨是非,明确荣耻,如此,不仅能有效达到艺术教育、素质教育的目的,更易于准确把握青年大学生的发展规律。

艺术教育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致性

艺术教育,通过艺术熏陶和感染人,达到净化心灵、健全人格、启迪智慧的目的,从而培养人们高尚的道德情感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从一定意义上讲,高校艺术教育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自古以来,我国就十分重视艺术教育社会功能的发挥。在春秋末期,儒家学说创始人孔子就主张“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极力倡导以艺术教育培养人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到了近代,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蔡元培先生,更是倡导将民族艺术融入课堂教育,其目的也是不言而喻的,旨在优化国民教育,切实培养国民的健全人格,提高其综合素质。“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从人的精神上塑造人、感染人和提高人的文化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高校艺术教育的内容旨在通过培养青年大学生的艺术修养,熏陶、濡染、浸润青年大学生的政治修养和思想道德品质,也包含了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各项内容。由此可知,高等学校的艺术教育在培养大学生的政治素养、思想道德品质和艺术修养、审美情趣方面涵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高校艺术教育的内容、宗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高度的吻合,这就更进一步确保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各项内容融入到高校艺术教育的可行性、必要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艺术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一)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之必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形形的社会观念不断涌入国门,古今中西文化在不断碰撞,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建设,致使一些大学生在认识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失去了自我。“艺术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

因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艺术教育中,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如上所述,多数大学生只注重对个人利益的追求,道德素质下降,而艺术教育则具有不同于其他教育的特殊方式,有强烈的感召力,“可以培养大学生追求真理,崇尚真、善、美的优良品德,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最好形式”。

(二)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迫切需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的国民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位置。高校是培养国民价值体系的重要场所,在高校和大学生中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大学生群体树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目前,青年大学生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可度有些差强人意。这固然受当代大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发生变化、社会环境趋利化等社会因素影响,但同时应看到高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种种不足。艺术教育与社会人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当今社会,艺术教育可以其特有的育人功能,成为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重要路径。因此,在高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便可通过艺术教育的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艺术教育过程中的教育方法进行。

(三)是有效满足高校艺术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

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以来,各级政府、教育部门逐步提高了对高等院校艺术教育工作的重视和认识,明确了艺术教育在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地位,通过积极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使艺术教育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传媒业的快速发展和新娱乐时代的到来,一些年轻人尤其是部分高校大学生对“明星梦”的追求已达到如痴如醉的程度。有理想固然是一件好事,但如果一个人的理想过于功利,将学艺术、走艺术路作为发财、成名的唯一选择,那这样的人生观无疑是一种消极,甚至是错误的价值观念。这种错误的价值观念如在大学生中广泛流行,无疑会影响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在对大学生的艺术教育中,必须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武装当代大学生的精神头脑,使其自觉抵制错误的、功利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艺术教育的途径

(一)注重灌输教育与自我教育结合,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在于通过对学生开展系统的艺术专业教育,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自觉强化自身的审美情趣与艺术素养。在对大学生进行艺术教育的同时,还应充分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使之贯穿艺术教育的整个过程,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确保他们能够坚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艺术教育课堂教学对于实现艺术教育教学的目的,完成艺术教育任务,强化艺术教育内容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注重灌输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结合,要切实发挥艺术教育课堂教学在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重要阵地作用,强化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的优势,突出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凸显自我教育的作用,以此逐步引导青年大学生主动接受社会主旋律教育,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洗礼。

(二)优化外部环境,发挥社会实践的重要作用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艺术教育中,需要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导向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艺术教育的目的旨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使之能够正确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增强自我建构的意识。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一起努力优化外部环境、形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外部教育环境和氛围,充分利用当代青年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生活的热情,建立社会实践平台,才能促使其在亲身的实践中感悟社会对自身价值的认同或否定,形成自己对社会的价值取向,更新观念,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我建构意识,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

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各项内容融入到高校的艺术教育全过程,关键是要发挥高校文化教育的育人功能。增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统领职能,即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政治指导,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凝聚力,以各种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作为向心力,以“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校园文化的道德约束力,明荣辱、知廉耻。通过积极开展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开展各种文艺竞赛,使青年大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受到熏陶、感染,在潜移默化中有力地引导青年大学生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既达到高校艺术教育的目的,又实现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目标。

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范文6

关键词:财经院校;艺术教育;思考;探索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我国高校教育担负着全面提升受教育者素质,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重要使命。艺术教育对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艺术的学习和熏陶,使大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艺术与人类、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科学的关系,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提高生活品味、从而促进全社会的进步。财经院校在为国家和经济社会培养高素质财经专门人才和领导者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艺术素质的全面提升,从而培养出适应国家发展的创新性人才。

1艺术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

艺术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中国学者通常译为“艺术通才教育”、“艺术人文教育”等等,这种教育是美国教育同西欧自由教育相结合的产物,是美国教育史上的一打创举。原哈佛大学哈佛学院院长哈瑞.刘易斯曾这样解释当代大学使命:“追问什么是真、善、美;赋予学生思考深刻问题的灵感与技巧;挑战传统的思想和习俗;让学生追问什么给他们带来生活的意义,什么使他们能更加热爱生活[1]。”对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来说,通识教育最大的亮点在于善于引导学生寻找自我价值的发现。以满足在物质需求以外的追究境界。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越来越多高校将通识教育课程添加进学生课程中,因为高校普遍认识到专业化的人才培养有着狭隘,大学生只是片面的追求成绩,对于个性的发挥、视野的开拓方面显的不够水平有限。高校在“制造”合格的打工机器时,忽略了培养一个合格的“社会人”的培养。以至于在社会里出现很多缺乏社会担当的大学生。高校通过开展通识教育课程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此达到消除专业化培养的弊端。

艺术教育是通识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是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并使人具有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是高校教育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为人们提供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也为人类实现自身美化,完善人格塑造提供了重要途径。通过艺术教育来培养人的道德感、审美情趣、意志和创造力等基本素质,使学生感受真善美,进而健全人格、修炼气质,促进个性健康发展。这与完善人格为目标的通识教育理念是相通的。

我国财经院校作为多科性大学,肩负着为国家和经济社会培养高素质财经专门人才的历史使命,虽然学科相对比较单一,但绝不应满足于培养“工匠”。这类大学推行通识教育,从学科、资源、文化积淀等条件方面以及办学思路方面肯定不同于综合性大学。她必须既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也要突出财经特色。

2财经院校实施艺术教育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2.1第一课堂艺术教育课程开设现状分析

(1)授课内容:偏重于知识与技巧的传授,审美创造与审美人格方面的熏陶不够。目前课程面向全校本科生,基本上是60人~80人的大班授课。由于课堂教学基本按照教学大纲的学时安排进行,另外课时有限,教师上课方式通常是说教的,观摩或者欣赏也是辅助教学。由于时间和课堂容量很难深入有效的教学,教学效果一般,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没有实质提高。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更是无从谈起。因而,在课程考核之后,学生对课程的意识只是停留在记忆几个艺术作品和作者,或者了解了一点艺术史乃至一些专用术语等知识目标层面。

(2)授课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的参与性与主体性发挥不够,对艺术的体验不够。一方面,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以及班级人数(常常在80人左右)较多的限制,第一课堂的课程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收、机械记忆地位,难以真正营造活泼开放的课堂教学气氛。而“艺术”的本质是追求个性、崇尚自由和体验,当它只能以“知识”灌输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就失去了“艺术”最核心的功能和内涵。虽然在课堂教学中也曾尝试过小组课堂展示等方式,但也由于人数偏多的限制,效果并不理想。另一方面,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在教学中没有充分发挥,与学生进行网络交流与互动不足,仅凭课堂难以尽可能丰富、生动地展示优秀的艺术作品,学生对于“艺术”的认识是抽象和模糊的,课堂外也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困惑与期望,从而有针对性的释疑解惑。

(3)考核方式:多以知识点的考查为主,难以真正检验学生在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提升方面的效果。目前该课程的考核方式为平时成绩占总分40%,期末成绩占总分60%。平时成绩根据课堂作业给出,期末成绩多采用开卷或闭卷考试的方式给出,题型主要是简答和论述等,除了少数允许学生有限发挥,其他题型都是以背诵为主,这样的考核方式实际上“美育”变成了“记忆力测试”。当鲜活的艺术体验活动变成了冷冰冰的概念与名词背诵之后,它所挑战的只是学生的记忆力而已,难以启发艺术感悟、增加艺术体验、发挥艺术创造,更难以通过艺术来“触及灵魂”,完成心灵的净化与素质提升。

2.2艺术教育第二课堂现状分

财经院校第二课堂的艺术教育主要通过一系列活动来实现,包括每年一次的艺术节、新生文艺汇演、定期不定期的书画艺术展、偶有的音乐会、话剧社活动等等。这些活动从总体上缺乏学生广泛的参与性。如果说艺术课程进入第一课堂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艺术知识教育的普及性,那么作为艺术教育第二课堂的学生艺术活动以及学生艺术社团事实上是已经学有专长的学生提高艺术水平的舞台。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艺术体验俨然成为了“身外之物”,难以触及。目前由学校各学生管理职能部门以及各学院组织的各项艺术活动比赛层出不穷,学校各类艺术社团也是琳琅满目。但长期以来,由于认识上的误区,第二课堂的学生在各种比赛中艺术技能也许得到了提高,但这仍主要是一种技巧上的训练,而不是心智上的丰盈。学生艺术社团也只是少数艺术特长生活动的场所,无法在社团活动中真正做到对广大学生精神层面的引导与熏陶。

3通识教育背景下财经院校艺术教育的改革思路

目前许多的财经院校艺术类专业“异化”为应试教育或者只关注在各个大赛中获取名次和奖项,对于艺术教育的本质都遗忘,我们应该追本溯源到艺术教育的本质中扩展这一思路,高校应该以非功利的视角来转变教育观念。着眼于提高学生艺术整体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我认为财经类院校艺术教育应该从以下几个方向努力以此改变这一现象。

3.1调整第一课堂的授课内容、授课方式和考核方式

通识教育应该“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培养全面能力的提升,特别要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在艺术通识教育中应该对课程内容进行改变,授课方式和考核方式也要相应发生改变。在通过课程的教学后使学生能够获得体验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拥有理解、品位、分析和评价艺术作品的能力,最终使学生的审美人格形成。

首先,在授课内容上,高校艺术教育应发挥形象性、情感体验性、自由开放性的特点。以美怡人,以情感人,使人在愉悦的审美享受过程中,获得精神上的自由与升华。从艺术的一般概念入手,在具体的作品鉴赏中介绍中西方艺术相关知识,从而带领学生在深入理解艺术家的手法、意图之后,获得对世界、人生、人类命运的深切观照。

其次,在授课方式上,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网络互动。利用学校现有的网络教学平台,将课堂上未能充分展示的艺术作品、艺术书籍、艺术史的内容在网络上共享,将平时作业通过网络完成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使教师与学生能在课堂内外及时交流,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最后,在考核方式上,要紧紧围绕“素质”、“能力”目标的考核来设计考核内容和形式。考核方式应有利于发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有利于将平时学习中“素养”训练的成效体现出来,使学生深彻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3.2在艺术教育中注入人格教育与生命教育内容

人格是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中所形成的一种具有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艺术教育对于个体人格的健全和完善的作用,历来为艺术教育思想家们所重视。我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在人格培养、人性发展问题上,曾提出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主张[4]。孔子还认为,“理想的社会应该具有音乐般的节奏与秩序,又具有音乐般的和谐与完善,即一个充满诗意光辉的‘礼乐之邦’。这样一个社会只能由那些充满仁爱之心、具有高尚人格的人组成。因此,社会的改造与建设,必须落实到人格的塑造与完善。这就必须诉诸于教育,尤其必须诉诸于艺术教育。”

生命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有关生命意义的教育,是唤醒生命意识,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其基本内涵是指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生命价值,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失落与痛苦;热爱自身生命,尊重他人生命,维护自然生命;培养以人为本而引伸出的人文精神和关爱情怀;陶冶健全的人格品质。高校艺术教育倡导生命关怀,是源于对当下教育过度工具化,只注重教育的科学理性忽视了人文关怀现实的深刻反思。因此,强调生命的艺术教育,不仅探索了人类的终极归依,也为通识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注脚,补充通识教育对学生生命关爱、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良心等方面的培养。

4结语

大学是学生人生中最为重要的阶段,这个时期学生知识和技能得到爆炸式的增加,人格成型的重要时期,是人才成长的重要阶段。艺术通识教育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上的增加,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学综合能力的发展。学生将学到怎样做事和怎样做人。通过艺术通识教育学生不仅知识面得到了大量的增加,也学会了怎么求真、求美、求善。这就是艺术可以使学生体悟到的东西。这些东西的充实使学生在心理内容和精神领域充实和完善,弥补了学生素质上长期存在的缺陷。在促使学生健康的心理要素成熟上,艺术通识教育有着其他教育方式不可替代的功能。

参考文献:

[1] 哈瑞.刘易斯.失去灵魂的卓越――哈佛是如何忘记教育宗旨的[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7.

[2] 李曼丽,汪永铨.关于“通识教育”概念内涵的讨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1).

[3] 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二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31.

[4] 张燕婴.论语[M].北京:中华书局,2006.

[5] 席勒(德).席勒美学文集[M].张玉能,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范文7

关键词:审美修养;审美教育;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11-0061-01

一、音乐艺术审美含义及重要性

音乐审美是研究音乐的本质及其自身内在规律,以音乐表演实践为依托,对音乐表演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审美训练是音乐审美教育的本质,包括审美观的训练、审美能力的训练和审美人格的训练,不仅是审美心理活动而且是一种价值取向。这就要求教师提升自身的审美素质,并且在教学中根据这些特征准备合适的教学方案和授课方法,灌输学生积极正确的审美观念。

以往教学中常常忽视了审美教育,而侧重艺术能力和表演技巧方面的练习。而艺术追求的是向外传达个人情感体验,音乐不仅是听觉艺术更是表演艺术,因此审美教育成为音乐艺术的核心与灵魂所在,在音乐教育中必须注重审美教育,从而达到音乐教育的真正目的。

二、提升教师审美修养必要性和方法简析

要想培养出高素质并具备高雅审美观的学生,就需要教师自身有极高的审美素养,教师审美修养作用于学生的审美品位,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创造高质量的教育。教师教育观念的积极转变,知识结构随着时代要求的不断调整,掌握前沿教育方法和教学技术,这些决定了音乐教育的成功与否。

提升教师的音乐审美修养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善于发现和研究音乐教学中的审美因素,在分析和处理音乐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音乐审美体验,把握音乐教学的情感性、体验性、愉悦性和形象性。教师的言行举止应富有感染力,语言表达丰富,生动形象,引人入胜,创造课堂轻松愉悦的积极氛围,是音乐课堂不仅仅是普通教学,更是一场精彩的审美体验过程。

其次,提高音乐教师的职业素养。音乐教师作为美的传递者,不仅需要向学生传播音乐文化,更要以身作则塑造学生完美音乐人格。良好的音乐职业素养是培养学生形成健康审美心理的核心因素,同时,身处于具有表率特征的教师行业必须能对社会现状等做出理性积极正确的判断。

第三,艺术修养包括艺术感知、作品理解、分析鉴赏等审美心理特征,是个人艺术欣赏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的结合体,艺术修养是衡量审美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准。音乐艺术与文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作为一名高素质的音乐教师,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的同时,也需要精通文学和美学知识。

三、加强学生音乐审美教育措施

培养学生对音乐文化的了解,主要从提高音乐审美能力方面着手,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音乐审美教育:

第一,树立积极审美观念。在音乐教育实践中,教师要将审美观念与多元化音乐意识相结合补充,使学生形成正确审美观念和积极审美情趣,鼓励在音乐事业中积极做贡献。

第二,通过创设情趣进入审美情境。在审美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氛围,制造特定情境,是学生自觉联想,理解作品,以达到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创造有利的审美情境,使学生全情投入,是培养学生审美观,提高审美素质,发现并创造美至关重要的一步。

第三,在亲身体验探究过程中激发审美激情。通过学生亲自体验情境,再现以往积累的知识和生活经历,并加以运用展现。这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应生动形象、多样创新,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形式引导学生自觉参加体验式探究。通过学生获得自我体验学习探究的机会,可以迅速参与实践活动,激发创造美的激情。

第四,充分发挥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创造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由此可见,教师应擅长运用材料,引导学生拓展思维,感受艺术的魅力,提高想象力,培养创造精神。

第五,拓展课外活动,拓宽美的视角。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各样的音乐课外活动,可以根据学生个人爱好和兴趣,组织各种艺术学习社团,让其自由参加来培养学生艺术审美、提高兴趣才能和欣赏力与创造力。

总之,审美教育是音乐教育的核心,必须以提升教师审美修养为本,加强学生的审美教育。

参考文献:

[1]刘德明.大学生音乐素质现状及对策[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

[2]刘成付.视觉文化传播: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J].现代传播,2005.

[3]刘承华.乐器神韵与历史氛围──对中国乐器的演进轨迹及其机制的考察[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96.

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范文8

【摘要】美术教育,其目的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的美术工作者,而是让学生在未来成为一个有品位、有见识的生活者。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培养、提升学生美术素养,是当前美术教学所追求的目的。以核心素养为背景,开展美术课程不只是让学生画出一幅画,或剪出一张剪纸作品这样简单,而是培养学生独特、创新的能力,让每一个学生在美术课程的学习中,以提高自身的美术素养。

【关键词】美术教学;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美术课程是陶冶学生高尚情操、提高学生审美、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美术新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提出应“使学生形成最基础的素养”。美术素养简单来说是学生在学习美术中所感悟出的要领,形成了一定探索能力,是学生在日后从事经济生产、社会生活中对美术要领、过程理解的探索能力,并且可以更好地理解艺术,提升审美素质,等等,形成了对于美术正确的价值观与态度。美术素养对于学生的人文素养而言,是极为重要的构成单元。具体来说,美术素养包括:具有敏锐视觉意识、对美术作品及视觉现象给出积极反应、运用美术手法和想象表达情感观观念、生活中追求艺术化、审美品位高且不失个性。

一、整合分散的美术课时

目前,我校已经在部分班级开展课程课时综合实践,每班每周的两节美术课合并在一起上。这样一来,学生的课堂练习和教师的授课时间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展示,通过近一个学期的实践,发现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有了很大的改善。首先,减少了学生准备学具的次数,以前出现忘带、丢失的现象明显好转;其次,课程的连贯性增强了,每堂课包含课间休息时间可以达到90分钟。这样就保证了讲授内容的丰富性和延展性,学生的学习时间也更加充裕,作品质量自然就高了;第三,教师上课更有针对性,可以对习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指导和反馈,学生的积极性也就逐渐增加了起来。

二、改变传统教学的方式

核心素养时代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时代,在这一时代下,美术教育追求的就是“智慧”二字,所强调的是知识与学科间的联系。这极大程度改变传统教学的面貌,让我们课堂教学可以由人性角度出发、设计,并且着眼在学生终身发展、个人兴趣中。

(一)建立开放的美术课堂学生素养与能力的形成,是要通过课堂的情况创设实现的,这让学生可以在问题情况中结合生活经验、美术思维、表达能力等来解决某个问题。我在教授《茂密的花》这节课时,先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和学生一起欣赏教室里、教学楼、围墙旁前面花坛里的花朵,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通过观察实物花朵,再加让课堂中对图片的观察,让学生可以认识同一个物体,在色彩、姿态上也是有所区别的,而不同物体在色彩、形状上,也是多元化的。这样,学生在作品中展现的花朵,每一朵都具有自己的特点,美丽异常,有了视觉经验,学生在色彩的处理上就更自如了。教学时,我还让学生学会用同类色方法,突出花瓣色彩由深色到浅色的逐渐变化,突出了花瓣以及花蕊之间的明色与暗色的比较。所以,先通过观察和体会,再去作画,也就画得更准确、形象和生动了。

(二)提供广阔的实践空间为了使核心素养在我的美术课堂真正生根,我时刻关注帮助学生艺术灵感和技巧创造力的提升,帮助学生用艺术灵感和技巧促进创造力的提升。美国当代著名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说:“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作的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为此,我利用身边一切可利用资源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加之,很早就有了画涂鸦墙的想法,让学生们可以肆无忌惮地画画,但是没有合适的地方,最后决定把学校里面的树“妆扮”一下。教学中,我抓住小学生普遍都喜欢动画片的兴趣点,以大家喜欢的影片《疯狂动物城》为例,先让学生欣赏,达到让学生对图像识读的基本视觉素养,挖掘影片中动画人物角色和经典的语句。然后,自己学习塑造动画角色造型。于是,决定利用学校里面的几棵橡皮树,分小组进行创意实践。经过孩子们的努力,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一句句经典的人物台词,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一棵棵大树上,成为了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这样既能掌握基本视觉素养,又提高孩子们的审美判断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我们还充分利用学校花盆,让学生自己了解到“国粹”京剧脸谱,然后描绘在花盆上。这有利于从小提高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能力,将知识和技能转化为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在上课的时候,我还特别注意选择了有趣的作品,以此来转变学生观念,且在视觉上还可以产生一定的冲击力。在我的带领下,有的学生慢慢变得自信了,写作业时也不再遮遮掩掩,愿意在其他同学面前介绍自己的作品思路。每当这个时候,我都可以感觉到每幅画就是一颗美丽的、纯洁的童心。提高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就要在美术教学的课堂上精准发力,真正做到美术核心素养落地,发芽、开花,还任重道远,需要我们不断探索。

作者:凡文兰单位: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一小学

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范文9

摘要:深入研究美军核心维修能力已有成果,对深入我军的核心维修能力研究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从美军各个法规对核心维修的界定描

>> 舰船保障单位核心维修能力建设研究 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本科生核心能力现状及对策研究 美军大数据技术研发现状分析 美军装甲保障装备现状及特点分析 美军社会化媒体使用现状与研究 美军航空母舰如何维修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现状调查与原因分析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核心能力现状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高职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现状与对策分析 新疆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协同培养现状调查与分析 现代汽车维修技术现状与分析 家电使用及维修现状调研分析 高职教育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现状及培养途径研究 关于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临床护士核心能力现状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本科高职人才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现状之调查研究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现状调查研究 美军联合训练研究 直升机维修保障能力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3] Army Regulation 750C1 Army Materiel Maintenance Policy Headquarters Department of the Army Washington, DC. 20 September 2007. Chapter 5-5.

[4] DODI 4151.20《Depot Maintenance Core Capabilities Determination Process》January 5, 2007.

[5] MCO 4000.56. MARINE CORPS POLICY ON DEPOT MAINTENANCE CORE CAPABILITIES. 9 Jun 2000.

[6] DODD 4151.18. Maintenance of Military Materiel. March 31, 2004.

[7] DOD4151.18-H. Depot Maintenance Capacity and Utilization Measurement Handbook. Office of the Deputy Under Secretary of Defense for Logistics and Materiel Readiness. 10 March 2007.

[8]JP 4-0《Joint Logistics》. Chapter 2《Core Logistics Capability》. July 18,2008.

[9] Core Depot Maintenance Policy and the Impact on CINCs. ADA327312 . Brown Kerry M. 8 April 1997.

[10] GAO Report to the Subcommittee on Readiness, Committee on Armed Service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 Depot Maintenance: Actions Needed to Identify and Establish Core Capability at Military Depots. 14 May 2009.

[11] Civilian contractors under Military War. Marc Lindemann. Autumn 2007.at: carlisle-army.mil/usawc/Parameters/07autumn/lindeman.htm.

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范文10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分析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技能培养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培养学生美术技能的策略,针对性地提出了从调整课程结构、实施多样化教学方法、注重学科交叉培养、提升授课教师素养以及完善考核评价、加强园校合作等对策,促进学生美术技能的提高。

关键词: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技能;培养策略

美术技能是幼儿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技能之一,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课程改革与完善的趋势不可阻挡,设置具有时代特征的美术课程体系便显得尤为迫切了。

一、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技能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偏技能轻理论,忽视学前教育专业特点

传统美术教育注重美术知识体系的教育,强调美术基本功训练,忽视学前教育专业特色的美术教育,忽视对幼儿美术特点及教师指导策略的研究。仅仅是熟练掌握美术技能,是无法胜任幼儿园美术教学、园区的美化任务的,更缺乏指导幼儿艺术活动的工作。

(二)美术课程教学形式单一,综合能力培养不到位

学前教育专业是兼具职业性与师范性的专业,除了专业技能,对基本教学技能水平要求也比较高。当前教学手段以课堂教学这种单一教学手段为主,缺乏情景实践性体验,综合性能力不足,导致学前教育教学能力不强,难以满足幼儿园教学的需要,桎梏了学生对美术多元化的认知,学生缺乏对美术课程的统一性与关联性的整体认识,更影响了在将来的实践工作中对美术课程的把握和驾驭[1]。

(三)实践能力不足,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

虽然教学改革、素质教育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注入式教学,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体验,职业认知并不丰富,教学思维模式滞后,不能与实践工作接轨。另外,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习美术的兴趣和主动性并不高。学生并不满足于教材中实用性不强的内容,讲练结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也没有吸引力。

(四)忽视美术教师教育技能的提高

任教的美术教师大多来自美术专业,相对缺乏学前教育专业对美术教学的思维及经验,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特性、结合幼儿绘画心理的能力不足,不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技能的综合能力。

(五)实习制度不完备,园校合作缺乏实效性

实习是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一个环节。由于需要学校、幼儿园、学生、幼儿以及教师共同合作参与,存在着多元化的管理主体、分散化的实习地点、多样化的实习内容、特殊化的实习对象等特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管理制度不完善、考核机制不科学、园校合作不畅通等问题。

(六)缺乏科学的评价

重技能、轻传授的教学评价是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技能评价的误区。把学生掌握的绘画专业技能作为考核的首位,这种评价标准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绘画专业人才,而不符合学前美术教育规律。因此,学前绘画专业的教学既注重技能培养,也重视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和美学素养的养成。

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技能培养的对策

(一)改革传统教法,美术课程突出学前教育专业特色

课堂集体教学是我国的传统教学组织形式之一。这种形式不注重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让学生体验实践工作,感受和体验幼儿园孩子的特点,主动去学习探索,当带着问题、疑惑和渴求专业知识时,再次回到课堂,学生便会有针对性地学习美术技能与美术教育教学方法。这样既能让学生学好专业技能,也能培养学生学前专业能力。

(二)优化美术课程结构,丰富教学内容

学前教育专业在美术课程设置上立足提高学生审美,在正确的审美观点指导下进行美的创造、实施美的教育。过分强调美术技术的训练实用容易产生重视技能技巧训练,忽视美术教育教学能力培养的问题,不能胜任幼儿园美育的任务。学前教育学生毕业后服务的对象是幼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除了将素描、色彩这种美术专业的基础技能学好,更应特别关注儿童画,并且结合儿童身心发展研究儿童美术教育。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内容,需要动手练习、欣赏、创作设计相结合。引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加以正确引导,从临摹到适当的创新,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创新中激发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在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中,素描和水粉写生的内容仍占了不小比重,对儿童画为主的相关课程内容重视不足。这种美术教学内容的比例设置,不能满足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技能的培养目标,忽略了专业特点。

(三)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通过创作或共同来完成一个项目的形式,采取小组分工合作的学习方法,课前教师提出绘画种类的特点及绘画技法等相关问题,学生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等媒介查找相关知识,做到课前预习;课堂上通过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将查找到的知识及参考图片进行组内分享与讨论,教师通过总结,对难点和重点加以引导;通过先学后教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

(四)提升美术专业教师学前教育意识

美术教师具有美术专业技能与学前专业职业意识,才能教出符合学前教育专业特点的学生。加强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深入行业实践加强教学教研实践经验,美术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幼儿园一线教学,提升师资内涵,获得直观教学经验,搜集到大量一手资料,有利于培养合格的具有美术技能的幼儿教师。要提高美术教育教学质量,既要求教师提高职业能力,更需要学生真正地参与实践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职业与专业兼备的人才。

(五)提高园校合作效率,加强实践课程教学

实习是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需要园校、学生、幼儿及教师共同合作与努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管理制度、考核机制以及园校合作不完善等问题。为了有效解决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之间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实习期间强化实习组织管理。实习一般采用“集中组织”和“分散实习”相结合的模式。学校充分考虑方便学生就业需要,在保证实习效果的情况下允许部分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学校统一安排大部分学生进行集中实习,[3]安排各学期教育见习,毕业前实习培训、毕业设计及论文等。运用幼儿园的各种资源培养学生的美术教学技能。了解幼儿园的活动安排,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比如参与幼儿园玩教具制作、幼儿园环境创设,组织学生观摩学习美术活动等。学前教育实践离不开幼儿园的支持。加强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保持长期稳定的园校合作关系。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有利于满足学生的顶岗实习要求,真正实现与学校的工学结合。在教学教育管理水平、工作态度、职业素养等方面都有所提高,也为幼儿园实习基地提供切合实际需要的服务,在相对真实稳定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高质量地完成实习部分的教育教学培养目标。

(六)改革技能课考核评价方式,突出实践能力考核

根据教育发展需要和学前教育的特点,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技能考核方式应突出实践能力考核,在传统的以课堂考核理论方式外,改革美术技能课传统的评价方式,实施变考试为展示。首先,建立多元考核和评价体系制,考核学生的自我评价、班级评价、教师评价有机地结合。其次,考核项目上包括平时课业和主题考核,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环境或模拟环境进行现场操作。根据考核的内容和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综合评价给予学生最终的成绩评定。要灵活考核方式,实现动态考核。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学习态度、创新设计、实习阶段表现、专业素养等都纳入评价体系,使结果考核与过程考核相结合,专业教师与企业代表结合评价。

作者:董晓芳 单位:唐山市职业教育中心学前教育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出版社,2002.

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范文11

关键词 医疗美容技术;岗位;能力培养

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是培养具有较高技能的、从事医学美容、生活美容和美容卫生保健的应用型、技能型专业技术人才。为顺应美容医学临床发展与市场的需求,教育部教高[2004]3号文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的通知,将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列入其中,专业代码为630408。笔者从事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的教学十余年,就医疗美容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谈点认识。

一、医疗美容技术专业人才现状

(一)专业人才不能归属到卫生技术人员的行列

在2006年卫生部下达文件,指出高职高专医疗美容技术专业不允许报考临床助理医师,使得医疗美容技术专业虽归属于普通高等院校医学类的招生专业,但毕业生却不能就职于医疗机构,不能归属到卫生技术人员的行列。

(二)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大

美容行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在我国从业人数虽然较多,但整体技术水平较低,即经过了系统学习,具备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知识的人数较少。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美容从业人员医疗卫生知识欠缺,接受教育的程度偏低,如70%是初中以下文化水平,20%是高中或相当于高中文化水平,具有大专文化水平的不到6%。面对随着日益壮大的美容市场,及日新月异的美容技术,行业需要具备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显得极为迫切。我院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是100%,供不应求,这表明美容市场的人才需求旺盛。故医疗美容技术专业虽不能就职于医疗机构,但仍然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二、医疗美容技术专业人才培养

(一)专业培养目标

根据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的特点和实施范围,认真研究了我院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旨在培养适应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掌握一定的医学和医学美容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医疗美容技能、美容皮肤治疗技能、中医美容技能,医疗美容咨询与设计等核心能力的,能胜任医疗美容技术岗位,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特别强调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要突出岗位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设置

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对该专业的就业岗位的分析,制定出该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有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基础、生理学、病理学、美容药物学、中医美容技术、医疗美容实用技术、美容皮肤治疗技术、美容外科学概论、美容咨询与沟通,常用护理技术,美容化妆品,经络美容学,美容营养学,服务礼仪,职业生涯规划等。在教学中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分析该专业培养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适时修订课程设置,完善课程建设,使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

(三)注重岗位能力的培养

1.突出理论教学的实用性

在理论教学中,始终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指导思想,遵循基础知识“必需”与“够用”的原则,重点传授专业知识。课程教学形式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增强课程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视频和音频的教学使教学形象生动,丰富课堂教学。通过多种形式的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使其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其具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探究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表达能力,使其具有良好的美容医学临床咨询与交流沟通的能力。

2.注重实践教学

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重视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培养。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重要环节。根据国家专业设置的要求,这几年不断完善了校内实验室的建设,建成多媒体示教室、医疗美容技术实验室、美容化妆实验室、物理美容实验室、中医美容实验室等,满足学生在校内得到必要的技能锻炼。

实践教学大纲对开展实验教学活动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重视实践教学大纲的编写,使实验教学大纲具备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能切实培训学生的操作技能,能反映行业发展。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将教与学建立在做上,三者紧密结合。教师边讲授,边演示,学生边学习,边操作,学生在操作时,教师则边巡视检查,边指导,使学生在不断纠错中,主动地去探寻,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3.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发展

建设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基地,是践行“以能力为核心”教育理念的重要措施。学生在实习期间顶岗实训,工学结合,毕业后即可上岗工作,形成集教学、实训、实习和就业于一体的专业教育模式。按照实训的基本要求,学生顶岗实习的时间为40周,实习单位有全国各地的三甲级医院及主要分布与浙江,上海,广东,福建等发达地区的大型的美容行业,并与他们建立起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满足了学生的实习和实训要求。

积极探索校企联合办学模式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及顶岗实习,加强对学生技能性和实践性的培养,使人才培养符合社会的需求,“订单式”向企业输送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四)积极推行职业资格考试培训

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范文12

一、培养高中生们化学核心素养的内容

在高中阶段,学生们会有九个文化科目的学习,也会有体育课和音乐美术等艺术类的课开设,大多数的人都会认为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仅仅与思想政治课上老师们所讲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关系,用那些观念来指导化学实验, 但这样的分析是片面的。 如何培养高中生们的化学核心素养呢? 首先要从形成化学核心素养的主客观因素着手,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通常都希望学生们对周围的事物都有着敏锐的感知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毫无疑问这是促进核心素养的客观因素;其次,学生们自己要明确核心素养所包括的内容,众所周知,素养可以拓词为素质修养,那么这就与思想道德品质和能力才干分不开了,虽然说学生核心素养的高低不一定能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依据, 但这也从侧面体现和考察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最后,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也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化学核心素养是一个人关键的能力以及精神面貌,那么它对时代和社会而言也就显得不可或缺了。

二、高中生们化学核心素养的体现方面

首先是身心健康的素养,一个人只有拥有了健康的体魄才能在化学实验室里来去自如的做一些化学实验,只有平和以及情绪稳定才能为化学核心素养注入新鲜的源泉和能量;其次是化学思维的素养,学校是一个系统学习知识的地方,当然也是化学核心素养形成的关键场所,尤其是化学逻辑思维素养的培养, 在学生心智形成的重要阶段,让化学逻辑思维悄然形成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再者是学生的人文素养,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一份子,都会参与相应的社会活动, 将来我们的社会发展文明程度一定会越来越高,那么就需要教育的目标朝着民主法治、公平公正、勇敢诚信和文明友善的方向去完善; 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与高中生们未来的专业素养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化学也是一门专业课程,专业素养一般指的是一个人比较突出的特长,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社会上各行各业的分工只会越来越细致,工作的分工协作也显得尤为重要, 这样才能完成各式各样的复杂的工作任务和目标,相信高中生们在拥有了这几方面的核心素养之后一定能够开拓出属于自己的未来,用化学核心素养解决生活中的系列问题。。

三、探索高中生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方法策略

身处在21世纪的高中生们正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既有新兴技术的挑战又有经济快速发展的机遇,然而思想道德的核心素养的缺乏一直是令社会和家庭头疼的问题。一个缺乏社会责任感和没有同情心的人是无法真正了解到其他人的感受的,也就更加不懂得什么叫做换位思考了,而化学核心素养是其中的一个分支,于是高中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就迫不及待了。虽然高中生即将要面临的是高考的转折点,但是这也不能成为核心素养欠缺的托词,高考的确像一根指挥棒似的指引着教师和学生的方向,然而在某个方面也确实影响了教学的高效性。高中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家长和老师们的协同配合,在学校里,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们遵守实验室的相关警告规定,在家里也可以适当的用一些化学现象来培养高中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尽可能的为核心素养助力,同时,高中生们之间的化学核心素养的交流学习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了解高中生化?W核心素养对其他高中课程所产生的影响

在高中学习这一特殊时期,对于大多数的高中教师来说,协调好学生们的核心素养与化学课程学习关系是一个非常纠结的问题, 简而言之,就是高中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即将会都他们课程的学习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有待确定。 如果将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学习中,就需要教师们积极主动的组织学生合作互助学习,在协作中学会探究性学习,培养探索能力,这是一个人际交往的过程,也是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为了能够尽量的实现化学核心素养与其他科目有效结合,但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框架需要高中教师们一起商讨决定,从核心素养未来的发展方面提出学生在不同学科及不同的高中学习阶段应该要达到的预期目标, 把握各自的核心素养特点和水平高低。总而言之,高中生们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研究是一个循序渐进而又循环往复的复杂的过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因此,在培养的过程中,学生和教师们都要有耐心和恒心,相信过程是曲折的,但结果一定是美好的,作为一名教师,要在新时期的改革浪潮中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学方向,形成良好的教学修养,为学生的发展做好指路明灯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