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低碳出行的好建议

低碳出行的好建议

时间:2023-07-23 09:26:06

低碳出行的好建议

第1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 报道现状 对策建议

环境污染和气候变暖等问题的长期威胁,尤其是二氧化碳排放过量导致的气候变暖和异常,使低碳经济越来越受到关注。《山西日报》作为山西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之一,低碳经济报道更具权威性和代表性其成效直接影响到山西低碳经济发展的进程。

1 《山西日报》低碳经济报道的现状

山西日报2009年11月至2011年5月低碳经济报道相关信息分析:

从表中可以看出:《山西日报》有关低碳经济的报道大量集中于会议类新闻、煤炭资源整合类新闻,市县转型发展,积极树立新形象的宣传报道三方面。仅这三项就占据了低碳经济报道的57.8%。其中会议类新闻占据20.41%,这类新闻大多是上级领导调研或座谈会上的讲话内容的概括呈现,多停留在领导人提出目标、任务、建议等层面,缺乏新意;煤炭资源整合类新闻主要报道:各工矿企业如何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工作以及如何看待山西煤炭重组这两方面内容;报道“市县转型发展,打造生态城市”的新闻占据了低碳经济报道的18.1%,这类新闻多报道各市县在加快转型发展、提升市县品味、创建环保模范城市等方面做出的努力。有关新能源开发、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传统产业结构调整类新闻的报道比例基本等同,总共占据了低碳经济报道的29.3%。拓展低碳经济报道思路方面:农村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这三方面的报道所占比重很小,占到低碳经济报道的2.3%。对于能够促进低碳经济更好发展的政策体系的报道虽然也有,但仅仅是提及,不成体系,实际可供参考的政策体系基本为

零。

2 《山西日报》低碳经济报道存在的问题

2.1 低碳经济的报道存在单纯以满足计划、上级、政治需要,而忽视其真正可以达到的社会宣传效果的弊端。

热衷于从上级会议、领导讲话、上级文件与报告中找题目,而不是从实实在在的社会生活中抓信息。有关领导讲话、上级会议的报道往往占据头版、篇幅巨大,而且讲话内容空洞虚无,多是提出目标、下达任务,普通民众大多对此类新闻不感兴趣。

2.2 低碳经济的报道“说教指导”多、“服务”少

报纸有关低碳经济的报道内容大量反映在:“十二五规划”、“科学发展观”、“超额完成节能减排”等诸如此类的鼓动性宣传上,对于如何更有效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实质性报道少。

反复强调发展低碳经济重在技术创新,可是对有关低碳技术创新取得突破进展的例子报道很少,更没有积极报道一些国内外采用的先进技术,为社会各界提供技术交流与借鉴的平台。

对于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报道力度明显不够,而民众和企业恰恰关心的是政府出台了哪些相关政策推进发展低碳经济,这部分内容媒体反而很少提及。如政府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出台的“法律法规”、“税收政策”、“资金保障机制”等,这些都是民众和企业迫切希望了解的信息,报纸反而不重视此类报道。

3 《山西日报》在低碳经济报道中需完善的地方

3.1 会议类新闻应从“指导”本位到“服务”本位

目前,《山西日报》上有关低碳经济报道的会议类新闻的主要报道内容还停留在:宣传低碳经济发展形势、报道低碳产业发展成就、指导下一阶段工作的层面上。这种以指导工作为出发点的报道方式,读者定位自然而然就是各级党政干部,这种定位决定了此类报道的基本内容和报道形式是:解释政策、推荐典型、宣传成绩。如此老套、程式化的报道很难吸引广大受众。因此,现阶段报纸更多地应向服务大众方面倾斜,与低碳经济相关的党和国家的政策、各类领导人的重要讲话内容可以报道,但应该准确、及时、言简意赅。

在方法上不能只是简单生硬的宣传,而是多用一些来自基层的生动事例体现党的方针政策,力求报道内容更接近人民群众,更接近现实生活。

3.2 低碳技术创新类新闻应为业界提供“技术交流与借鉴”平台

作为山西数一数二的报纸,《山西日报》应尽力了解国内外先进地区低碳产业发展节奏,广泛报道“低碳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为业界提供“低碳技术”交流平台,使我们的低碳技术与先进地区乃至国际保持同步。在报道中,对我省开展研究的“煤炭资源整合工程”、“洁净煤技术”、“煤层气综合开发利用”、“焦炉煤气加工利用”、“新能源开发利用”等领域的每一次进步,都应不惜版面,不吝笔墨地进行报道和推广介绍。

3.3 不应忽视对农村低碳、建筑低碳类新闻的报道

农村低碳经济的报道可以从农村日常消耗能源结构的改变和农村乡镇企业低碳之路的探索两方面进行报道。

中国幅员广阔,农村人口仍占多数,应大力倡导小规模、散点式的能源生产和供给。如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发挥地域优势,普及农村小沼气、太阳能热水器、生物质能等。同时政府在投入上应予以相关政策扶持。这些项目的推广,不仅可以扩大农村内需,而且能够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报纸应加强此类报道,积极倡导广大农村走低碳、绿色、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报纸在报道城市不断扩大的同时,也应注重报道“城市建筑节能改造”问题。目前建筑行业节能潜力巨大,可以挖掘的节能潜力主要包括三方面:节能设计、节能运行、行为节能。应着重宣传解决这些问题的好思路、好方法,引导建筑行业科学发展。

3.4 加强对促进低碳经济的政策、法规、体系建立类新闻的报道力度

只有建立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大力推进制度创新,建立起适应当地的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营造节能减排的良好环境,才能真正对低碳经济的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例如,在能源立法方面,建立健全能源法律体系,促进能源发展战略的实施。从法律上促进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实施强制性的最低能耗标准和节能议证,推行“能效标识制度”、“碳交易”、谋划“碳预算”等关键性制度。

3.5 低碳生活新闻的报道应持之以恒、一以贯之

当人们把“低碳生活”从一时心血来潮的举动变为一种持之以恒的生活习惯,才能真正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解决作出贡献,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单纯依靠国家、政府的努力推进就可以实现的,它的实现更大程度上依赖于社会公众规范自己行为习惯的自觉程度。地方报纸应通过大量的宣传教育,使人民树立“绿色消费”、“绿色能源”、“绿色产品”、“绿色交通”的新理念。

首先,在消费观念上倡导“绿色消费”、“环保消费”、“低碳消费”的消费者责任。同时对公共消费设定“绿色限制”,培养人们的低碳意识,打造低碳消费文化氛围,使人们逐渐摒弃“一次性消费”、“炫耀性消费”、“过度消费”的陋习。其次,在制度设计上,引导消费者为低碳产品“埋单”。这方面可以借鉴国外的“碳积分”制度,对购买低碳产品的消费者实行优惠政策。

参考文献:

[1]邓的荣.低碳经济报道的思路调整[J].案例与方法,2009,(9):42-44.

[2]潘发生.浅谈地方媒体如何把握低碳经济报道的着力点[J].新闻世界,2009:28-29.

第2篇

全体干部职工:

低碳生活、绿色出行,减少碳排放是节能、环保、绿色、生态、健康的一种生活方式,是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享受美好人生的一种愿望。为了我们xxx更加靓丽,为了我们生活更加幸福、环境更加美好,我们向全局干部职工倡议:

一、争做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的宣传者。低碳生活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我们倡议全局干部职工学习掌握、宣传低碳知识,提高低碳意识,树立低碳理念,倡导低碳生活;向身边人宣传开展“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的意义和方式,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行动中来。让我们的家园多一片蓝天,多一丝绿色,多一路畅通,多一些文明。

二、争做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的践行者。我们倡导全局干部职工积极参与“低碳生活,绿色出行”活动,特提出如下倡议:

(一)居住在城区范围内的干部职工在不影响上、下班制度前提下,根据自身的身体素质选择步行或骑行的方式出行。

(二)根据天气情况,在保障人身安全,不影响交通的前提下,每天下午下班后,由“低碳绿色骑行俱乐部”组织在城区车辆较少的路段骑行1小时。

(三)本年度选择步行或骑行的出行方式,沿永定河、大清河、引清东干渠等河堤,组织2次以上的河流生态环境巡查活动。

(四)利用周六、日组织一次远距离骑行,到周边县、市参观绿化、生态、污染治理的工程项目,并交流工作经验。

(五)每周五设立为“无车日”。在不影响工作和生活的前提下,全局干部职工不使用机动车。集中执法行动或上级安排的集中活动除外。

三、争做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的倡导者。我们倡议全局干部职工树立“能走不骑,能骑不坐,能坐不开”的出行理念,自觉遵循“低碳生活,绿色出行”倡议内容,尽可能采取乘坐公交车、骑自行车或步行等出行方式为广大居民作出表率。

繁忙的道路,城市的未来,也许将从这一刻开始,更加通畅,更加光明!

我们期待您的参与!

xxx县环境保护局

XX年6月xx日

“低碳环保,节能减排”倡议书

老师们、同学们:

人类靠环境生存,环境靠节能维护。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及能源危机的跋涉中,需要我们珍惜资源,降低能耗,建立绿色生活方式,共同维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美好家园——地球,让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为此,特发出“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倡议:

一、做节能减碳的传播者

节能减碳,不仅是一种认知,更是一种发展方式,需要我们通过各种宣传教育,树立节能减排的环保意识和低碳生活理念。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踊跃担当节能减碳的宣传员、志愿者,以节能降耗为己任,自觉养成健康、文明、节俭、环保的良好习惯。以积极的心态,摒弃陈腐的用能观念,抵制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把低碳生活的目的和意义,传递给周边的每一个人,共同营造低碳环境,过低碳生活,做绿色公民。

二、做践行节能减排的楷模

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粒米的点滴小事做起,做自觉践行节能减排的楷模。

1、养成离开办公室、教室、寝室及其他公共场所时随手关灯、关空调、关电脑的良好习惯。

2、会议室、办公室(家庭)做到冬天空调温度不高于20度、夏天空调温度不低于26度。

3、天气晴朗、光线充足时,建议教室、办公室、会议室以采用自然光为宜。

4、开展节水行动,随时关闭水龙头,做到人离水断,衣物集中洗涤,减少洗衣次数,洗涤剂要适量投放,避免过量用水。

5、积极推广“无纸办公”、“无纸通信”,节约打印、复印用纸,提倡双面使用打印纸。

6、树立资源循环利用的意识,争取做到“一物多用”。逛街时带上购物袋,少用塑料袋,减少一次性用品(如纸巾、纸杯、筷子、方便碗等)的使用。

7、养成健康科学的饮食习惯,树立节俭文明的生活消费理念,节约粮食,反对浪费,提倡适度消费,不超前消费。

8、分类保存和回收处理废纸、饮料瓶、电池等废弃物,促进生活节能减排。

9、多骑自行车、多坐公交车,少开车;多爬楼梯,少乘坐电梯,为节能减排出力。

三、做督促节能减排的典范

倡导文明的低碳生活方式,自觉养成健康、文明、节约、环保的良好习惯,发现身边有浪费等不良行为要主动制止、及时规劝,发现因设备损坏或施工造成的浪费现象要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并督促整改。围绕节能减排,积极开动脑筋,发挥聪明才智,积极主动地为节能减排建言献策。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能减排是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体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人类的远见、智慧和内涵、修养的外在彰显,更是对子孙后代负责的身体力行、义务担当!一滴滴水能汇合成大海,一棵棵树能成长为森林!让我们每一位师生员工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点滴着手、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积极参与节能减排,认真开始低碳生活,为实现国家的节能减排目标、为创建节约型校园、节约型社会做出自己积极的贡献!

xxx中 学

二一四年六月xx日

低碳绿色环保过春节倡议书

新春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亲人团聚,走亲访友,享受欢乐,热闹非凡。为努力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和舆论氛围,鼓励引导社会公民进一步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切实履行呵护环境责任,我们向全市人民发出如下倡议:

一是不放少放烟花爆竹。同一片蓝天下,我们同呼吸,共命运。为了您和他人的身心健康,为了我们的呼吸更清新、家园更绿色,让我们从不放一支烟花、少放一串鞭炮做起,切实改善我们的大气环境质量。同时尽量选择电子爆竹、鲜花等安全、时尚的方式,送出衷心祝福,欢度新春佳节。

二是选择健康绿色出行。春节期间,市民外出走亲访友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尽量不开或少开私家车。在距离合适的情况下,尽可能选择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不断改变高消耗的生活习惯。上下楼时,多走楼梯,少乘电梯,不仅有利于锻炼身体,而且还有利于节能。

三是树立节俭消费观念。走亲访友不攀比、不浪费,拒绝购买过度包装和污染环境的商品,选择购买绿色产品和绿色食品,为父母、亲人送上表情达意的节日礼物。倡导节约、勤俭的就餐方式,亲人团聚时,做到按需点餐,不剩菜、不剩饭,剩餐打包,争当“光盘”族,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四是享受低碳生活方式。外出购物时,多使用布袋子、菜篮子,少用塑料袋,减少使用一次性木筷、纸杯等日常生活用品,努力减少节日垃圾,共同呵护我们绿色的家园。照明选择使用节能灯,并养成随手关灯的好习惯,切实降低能源消耗。

第3篇

  2022关于低碳生活倡议书通用范文

  尊敬的朋友们:

  大家好!

  “我低碳我快乐我时尚”,xx学院团委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爱心接力社)向所有同学发出倡议:以手绘、电脑制作等方式制作倡导低碳校园生活的小标贴,集中在校园中派发、张贴。号召大学生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人人参与,打造快乐、幸福、时尚的低碳校园生活。

  也许你不了解在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但如果电影《2012》的惊涛骇浪终会成真,你会恐惧吗?全球环境正在恶化这一不争的事实,让环保注定成为世界的焦点。作为“地球村”普通居民的我们,到底能为我们的地球、我们的未来、我们的现在,做些什么?

  “今天你减碳了没?”随着这句口头禅的广泛流行,“低碳生活”正在成为一种时尚的负责任的生活态度追求。思想觉悟高也好,盲目跟风也好,“低碳一族”正以自己生活细节的改变来证明:气候变化不只是都市白领、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关心的问题,还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低碳生活”是一种态度,可以从我们的点滴校园生活中做起。低碳是一种时尚:吃,宁少不多,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上饭店少点菜减少浪费;行,宁走少车,短途多走路,方便多骑车;用:宁复不一,多用可反复使用的生活小商品,不用、少用一次性筷子、餐巾纸、塑料袋;宁低不高,多用节能节油节水节电节气用品,拒绝高能耗用品……

  低碳生活不是空口号,我们不仅要爱自己,爱人人,更要热爱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地球。

  在此,xx学院团委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爱心接力社)向所有同学征集号召低碳校园生活的小标贴,让低碳生活的创意充满整个校园,让我们大学生走在低碳生活的前沿。让我们凝聚青春力量,为我们的地球而努力,为我们美化的未来生活而努力。让低碳成为时尚,让低碳成为生活。

  请有意参与的同学,制作设计以“打造低碳校园生活”为主题的小标贴;尺寸要求:宽为10—15厘米,长为20—30厘米;表现形式不限:手绘、电脑设计均可。活动截止日期为4月15日。电脑设计作品请发送到xxx(务必注明作者姓名、学院、联系电话);手绘作品请交到xx学院团委(23号楼239室),并做好登记。

  所有提交作品将集中于一天在校园内进行派发和张贴,我们保证您所提交的每一份作品都运用到实处,让低碳生活的创意充满我们美丽的校园,让您的心意传播到xx的每个角落。谢谢您的参与!

  倡议者:xxx

  20xx年x月x日

  2022关于低碳生活倡议书通用范文

  广大居民朋友们:

  城市生活环境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交通安全通畅需要你我共同参与。为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与居民生活品质,我们倡议:低碳环保,绿色出行。

  1提高认识,传播文明,争做“低碳环保,绿色出行”的宣传者。

  我们倡议广大居民朋友树立低碳环保理念,主动承担起绿色出行宣传的责任和义务。向身边人宣传“低碳环保、绿色出行”的意义和方式,让我们的家园少一些负担,多一路畅通。

  2倡导新风,从我做起,争做“低碳环保、绿色出行”的践行者。

  我们倡议广大居民朋友树立“能走不骑,能骑不坐,能坐不开”的出行理念,每周坚持少开一天车,积极参与到交通“258”行列中来,即2公里范围步行、5公里范围自行车出行、8公里范围公交车出行,让我们的家园少一缕尘埃,多一片蓝天。

  3积极劝导,示范引领,争做“低碳环保、绿色出行”的倡导者。

  我们倡议广大居民朋友积极开展绿色出行劝导活动,带动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共同维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努力营造低碳、清洁、畅通、高效的城区环境,让我们的家园少一些污染,多一份健康。

  朋友们,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呼吸着同样的空气,为了你我的健康,为了城区的美好,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秉承低碳环保,选择绿色出行,让绿色遍布湘东每个角落。

  2022关于低碳生活倡议书通用范文

  同志们、朋友们:

  你们好!

  当我们看到祖国的北疆面临严重的冰冻雪灾时,当我们听到我国西南部分地区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时,当我们从T恤直接过渡到羽绒服时,当我们偶尔抬头发现天空已经不是那么湛蓝时,我们是不是都在不约而同的问一个问题:我们的地球到底怎么了?

  随着气候变暖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低碳生活也成为当今社会最流行、最时尚的词汇。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既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责任,我们应积极提倡并从点滴做起,注意节水、节电、节油、节气、节煤。倡导低碳生活、建设生态绿色新家园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在此向开发区管委会的广大干部、职工发出倡议:

  一、树立“节能减排”意识,提升环保理念,做低碳生活的引领者

  牢固树立健康生活、绿色生活理念,将科学使用资源、保护地球家园、节能降耗的低碳生活方式自觉贯穿到日常生活中去。坚持学习低碳生活知识,养成低碳生活习惯,形成低碳生活共识,做“低碳生活”的引领者。积极主动参加低碳活动,把低碳生活落到实处。

  二、学习“节能减排”知识、倡导绿色生活,做低碳生活的宣传者

  自觉学习运用生活领域中的节能环保新技术,推广使用新能源、新材料,使用并开发有效的节电、节油、节气、节煤、节水和资源回收及废物利用的方法,积极探寻和总结低碳生活小窍门,征集应用低碳生活金点子,把学习到的节能减碳的好点子、好方法带生活中。再将好经验推广给大家,积极宣传低碳生活理念,带头推广低碳生活行为,做到低碳生活“1+2”甚至“1+更多”,以点带面,争做节能减碳的宣传者。

  三、应用“节能减排”技巧,践行低碳生活方式,做低碳生活的实践者

  改变传统的消费陋习和消费模式,戒除“便利消费”,摒弃“面子消费”、“奢侈消费”,减少生活中的碳排放,努力推进人与资源环境、人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生活中的每一天、每一件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粒米、一克油、一张纸”做起,积极践行低碳生活方式,努力使自己成为“低碳一族”。

  为此,开发区发起成立了低碳俱乐部,开通了低碳xxx,旨在为大家提供一个交流活动的平台。开发区低碳俱乐部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关注生态、保护环境。我们的理念是:低碳生活、从我做起,我们的口号是:今天你低碳了吗?低碳俱乐部秉承自愿的方式加入,欢迎爱好低碳生活的朋友积极参与,共同携手建设美好的绿色家园,还未来一个清凉的世界。

第4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为依据,以建设低碳城市、低碳城区为目标,以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为契机,创新理念、创新方法,部门合作,先试点后推广,开展低碳社区建设,加大科技创新、加大低碳知识普及,增强社区居民节能减碳意识,促进居民群众生活方式转变,提高社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水准,探索一条市民以低碳生活为行为特征、家庭以节能减碳为绿色消费、社会以生态环境为建设特点的低碳社区建设路子,为建设低碳城市、低碳城区提供条件,积极推进我区生态文明城区创建和生活品质新示范区建设。

二、低碳社区试点对象

按照先试点后推广的要求,本次低碳社区建设试点对象,选择省级科普文明示范社区——采荷街道洁莲社区和闸弄口街道万家花园社区。

三、低碳社区试点主要任务

(一)开展低碳家庭创建活动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创建低碳家庭是实现低碳社区的基础。要以“低碳之星”评选为载体,设计消费、减碳、节能等相关考评指标,在社区家庭中广泛开展节水、节电、节气、节油等低碳实践活动,更新转变居民消费、出行观念,不断增强居民节能减碳意识,社区有10%以上家庭成为“低碳之星”,积极倡导并自觉践行绿色消费、低碳生活。

(二)积极推进节能减碳活动

积极开展绿色运动,社区辖区内的机关事业单位办公场所、车库、楼道、公共厕所、垃圾房等公共场所,要积极推行无纸化办公、LED节能灯改造,广泛推广采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照明、地热取暖等节能、节水、节材型产品和技术,大力倡导并推行废弃物分类处置和回收再利用,垃圾无害化处置达到100%,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逐步减少或降低碳排放。

(三)加大社区生态环境建设

按照“环境立区”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的要求,发动社区居民和辖区单位积极实施植绿、扩绿、增绿活动,区域内空闲地100%植绿,有条件的可推行屋顶、墙体绿化,不断增加社区绿色植被面积,提高平面、墙体的绿化率。

(四)加大低碳知识普及宣传

紧紧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主题,突出低碳主线,结合科技活动周、科普日、地球日、环境保护日等重要节会,创新思路和方法,针对社区居民群众的不同类型,采用培训、讲座、文艺演出、资料分送等多种形式,加强对社区居民低碳知识宣传普及,倡导低碳生活,践行低碳行动,努力提高低碳生活知晓率。

(五)加强社区科普组织体系建设

加强社区科普工作站建设,确定社区两委会有一名副职分管科普工作,健全完善“一室一廊一员”社区科普体系,明确以新招聘的大学生社工担任科普宣传员,积极探索单元楼道设置科普宣传员,组建一支10人左右的科普志愿者队伍,为加大科学知识普及宣传,扎实推进低碳绿色和谐文明社区建设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四、实施步骤

低碳社区建设试点从年1月始至年11月止,大致分四个阶段组织实施。

(一)前期准备阶段

主要工作:1)制定低碳社区试点方案,提出低碳社区评价指标体系;2)确定试点社区,完成社区概况调查;3)成立低碳社区试点工作机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4)指导试点社区制订具体实施计划,明确各个阶段工作任务。

(二)培训调查阶段

主要工作:1)按照试点社区住户数的10%比例,确定试点入户调查名单;2)举办骨干培训(党支部、楼道组长、志愿者、居民代表等),提高对低碳社区建设重要性的认识;3)建立工作网络,组织入户调查(发放试点户调查表及节能减碳记录表);4)4)开展大型低碳宣讲(2-3次)活动,发放低碳生活科普资料。

(三)组织实施阶段

主要工作:1)组织开展“低碳之星”争创评选活动,重点抓好10%户低碳家庭实施的指导检查;2)组织实施社区公共设施节能灯改造工程,推进节能减碳,降低碳排放;3)组织开展“立体绿化”活动,提高平面、墙体绿化率;4)健全完善社区科普工作体系,增强科普工作站服务能力;5)组织多形式科普宣传活动(低碳知识竞赛、低碳金点子、低碳窍门交流、低碳文娱、小手拉大手活动等),加大科学知识普及。

(四)总结评价阶段

主要工作:1)数据汇集整理,搞好试点工作总结;2)召开工作会议,表彰奖励“低碳之星”等优秀低碳家庭及优秀活动项目;3)分析修改完善低碳社区评价指标,成为“标准”,提出长效实践低碳生活与推广的建议。

五、几点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开展低碳社区建设,是一项新工作,也是一项系统的基础工程。为抓好低碳社区试点工作,决定成立区低碳社区试点工作协调组,由区民政局、区科技局、区文明办、区环保分局、区科协和采荷街道、闸弄口街道办事处,以及洁莲社区、万家花园社区负责人组成,聘请市科协和区政府领导担任顾问,外聘杭州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专家担任技术指导。下设联络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协调。社区是低碳社区试点的实施主体,要建立相应工作班子,确定专人负责,制订具体工作计划,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开展。

第5篇

“低碳”这一概念是在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严峻挑战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从这一概念衍生出的低碳技术、低碳经济、低碳金融、低碳生活等将影响世界、改变中国。其中,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的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的调整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近年来,以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推动乡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为目标的低碳发展理念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

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题中之意

“低碳农业首先是一种理念,是农业转变发展方式的一个发展方向。低碳理念的本质就是降能节约。”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农牧厅副厅长尚勋武说。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张全国对低碳农业又做了进一步的解释,他说:“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主要的温室气体来源之一,也越来越多地受到温室效应的影响。如何制定低碳农业发展政策,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和区域经济发展中重点考虑的领域之一,尽快转变农业生产模式,发展低碳高效农业已成当务之急。”

当前,在我国的农业生产方式中,有一些生产习惯不符合低碳的要求,既不节约又污染环境。广西忻城县土肥站副站长蒙代表以施肥为例说,由于当地雨水比较多,暴雨通常会造成农田被淹没,传统的施肥方法使肥料的流失非常严重,不仅加大了成本,而且还污染环境,农民急需要一种能够控制释放速度的肥料。资料显示,我国化肥利用率低是化肥引起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除作物吸收利用和土壤残留外,约有50%以上的氦没有被作物吸收而流失到农田外,引发了一系列环境及食品安全问题,如水体富营养化、土壤板结、温室效应、农产品品质下降等。

张全国提出了发展低碳农业的建议,他认为,要培育低碳农业的管理理念,大力推动农业生产制度创新,实行涉农生产节能减排的管理考核责任制,从国家法律法规高度,逐步开发完善农业能源效率标准。他还提出,要重视对低碳农业的研究,包括能源、环境、建筑结构、给排水、绿地等碳减排与扩碳汇技术的集成应用研究。

科技支撑农业生产低碳化

尚勋武说,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从粗放型向精细化发展,低碳可做的文章很多。可以说,在农业领域,实现低碳可行性很强。

他说,农业多个环节都可以考虑如何做到低碳。他具体举例说,从农业投入品来看,比如水资源,农业耗水很大,但现在用水方式不合理,造成极大浪费。水用于灌溉,还要消耗电能,如果节水,就节约了灌溉用能,也就低碳了。

张全国则对低碳农业给出个概念,“低碳农业是一种现代农业发展模式,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利用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实现农业生产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他进一步解释说,低碳农业是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不仅像生态农业那样提倡少用化肥农药、进行高效的农业生产,而在农业的能源消耗越来越多,种植、运输、加工等过程中,电力、石油和煤气等能源的使用都在增加的情况下,低碳农业还更注重整体农业能耗和碳排放的降低。

如何推行低碳农业,尚勋武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一是加强技术的作用,在农业领域多推行低碳技术。二是生产模式的创新。比如集约化生产,通过合作社,专业协会推动集中生产、经营,提高效能。

张全国也持同样的观点:通过提高低碳农业的技术含量,支撑农业可持续发展。

以肥料研制的科技发展为例,我国在肥料技术研发上支撑了施肥的低碳化。来自山东临沭县农业局农经中心的刘建文代表表示,近年来临沭的肥料企业在研发、生产、推广应用的缓控释肥在低碳方面成效显着。他举例说,亚洲最大的缓控释肥生产基地――金正大集团研发并推广的上百种缓控释肥产品,适合我国大田作物。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中心副主任许为钢代表归纳了缓控释肥在低碳方面的优势:缓控释肥可根据作物养分需求控制养分释放,改变了化肥因溶解过快、养分流失而难以满足作物各生育阶段对养分不同需求的缺点,可以大大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简化农作物生产技术、帮助农民节本增收。

对于用科技支撑低碳农业发展,张全国提出了更为具体的建议。他建议:第一,提升粮食核心产区的低碳农业基础建设。加大整合力度,重点建设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园区、生态畜牧业、粮食(叶菜)功能区等项目,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打好基础。第二,加强培育适应低碳环境的优良品种。同时,要大力推动农作制度创新,推广一批稳粮高效、农牧循环、水旱轮作等发展模式。第三,大幅度地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减轻农业发展中的碳含量。如用粪肥、堆肥或有机肥替代化肥,通过秸秆还田增加土壤养分等。

农村生活低碳时代来临

低碳方式不仅仅在农业生产上大有作为,农村发展低碳的条件也已经成熟。张全国说,发展低碳农业,要发展乡村新能源,实现农村用能结构多元化。如综合利用秸秆、畜禽粪便、太阳能等多种可再生能源资源,满足农村生活炊事用能、村镇生活用电及生活用热水需要。

20年前,将环保写进村民公约,并成立了当时全国唯一的村级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的浙江省宁波市滕头村,就是农村低碳的先行者,村党总支书记傅企平代表介绍说,建设“低碳”生态乡村,是农村发展的金钥匙。“发展‘低碳’经济,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农村也应挑起担子。”傅企平认为,未来“低碳”生活是一种优质、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在西部农村大量推广太阳能灶,会大大减少因燃柴(草、木)、燃气、燃煤而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全国政协委员、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任启兴说。他说,我国西部地区日照时间长,太阳能资源相对丰富,最适宜大量推广太阳能灶。任启兴建议建立财政支持政策,对农村购买太阳能灶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同时,大力扶持太阳能灶生产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帮助企业提高产量、质量和科技含量,以满足在农村推广使用太阳能灶的需求。

第6篇

内容提要

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世界各国都先后加入到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的队伍中来,并逐渐摸索和实践适合自己国家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采用了众多的政策措施。本文简要分析了英德日美印五国的低碳经济政策和措施,并论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指出中国应充分审视其他国家的发展策略,根据实际情况,寻求适合本国的低碳经济发展道路。

 

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化低碳经济新能源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世界经济也步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利用高新技术、实现低能耗、与环境保护相适应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基本成型,其中,“低碳经济”被大多数国家普遍认可并逐渐盛行起来。世界各国都根据国情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这一原则的同时,要充分借鉴其他国家先进的管理经验,加快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进程。

 

一、英德日美印低碳经济政策

从1972年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到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到1997年的《京都议定书》、2007年通过的“巴厘岛路线图”,再到2009年的哥本哈根会议和2010年的坎昆会议,全世界坚持实现经济发国际经济合作2012年第3期展与环境保护并行的努力从未松懈。同时,各发达国家在国内也实施了众多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这其中不乏一些行之有效的低碳经济战略。

 

(一)英国:低碳经济立法的先行者

英国是全世界倡导发展低碳经济的先行者。“低碳经济”这一概念首先就是由英国在2003年颁布的《能源白皮书》即“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提出的。该书充分体现了英国对于能源安全与气候变化的重视,明确了英国坚持发展低碳经济的能源政策。2006年,以尼古拉斯·斯特恩爵士为代表的英国政府经济顾问专家组编写了著名的《斯特恩报告》,以此正式向世界宣告全球变暖的经济影响,呼吁全世界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重视降低碳排放量,向低碳经济转型。2008年11月,英国议会在王室正式批准后,通过了《气候变化法案》,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将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纳入法律的国家,该法规定,英国政府到2050年要实现温室气体减排80%的目标,同时成立了为政府提供专业碳预算的“气候变化委员会CCC。这项法案的推出,为世界各国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模板,同时也推进了全世界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2009年7月,英国政府再次公布了《英国低碳转型》的国家战略,它详尽地阐述了英国公共部门、产业领域等社会经济的各个组成部分截至2020年的行动路线图,指明了在能源的有效利用与产业规划、应对气候变化等多方面同时进行改革的路径。随后还出台了《低碳交通战略》、《英国低碳工业战略》和《英国可再生能源战略》等一系列配套方案。近几年,英国已逐步建立了政府部门、各产业领域与全体公民共同参与的低碳经济发展互动体系,以政府为主导,为发展低碳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世界各国向低碳经转型做出了表率。

 

(二)德国:能源利用的标杆国家

能源的有效利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欧盟国家中最为注重对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进行开发和利用的就是德国,可谓这一领域的标杆国家。同时,德国在高效利用能源和节省能源方面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2002年,德国率先颁布《节省能源法案》,其中,就老旧建筑的节能改造和新建建筑的能耗标准都做出了明确规定。2004年制定《国家可持续发展报告》,提出建立新的“燃料战略”,鼓励改变能源驱动方式,采用节能环保的替代新能源,以此促进碳排放的降低。为积极配合2006年欧盟公布的《欧洲能源战略绿皮书》和《能源效率行动计划》,德国政府于同年推出“德国高技术战略”,明确指出要将新能源开发和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作为战略发展目标,以期在未来占据世界高新技术发展前列。随后颁布了《生物燃料配额法》,其中,重新修订《能源税收法》,拟用税收的方法改变传统的石油利用,将环境保护的费用明确地体现在传统燃料的价格中。使新兴的节能环保企业从免税中得到切实的鼓励。2007年,德国政府发布“气候保护高技术战略”,内容就应对气候变化包含气候的预测、保护、变化影响、适应方法以及政策措施等多个领域。2008年,德国又出台了《可再生能源供热法》、《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法》等,继续激励可再生能源的大力开发和有效利用。这项法案与2009年4月欧盟公开发布的《可再生能源指令》可谓不谋而合。通过多年的努力,目前,德国已基本建立了一套适应气候变化和发展低碳经济的法律体系,其涉略范围之广泛、内容之丰富着实值得其他国家学习和效仿。

 

(三)日本:国家的能源战略

日本发展低碳经济,着重强调整个社会的通力配合与相互影响。2000年日本颁布《推进建立循环型社会基本法》,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构想。2007年6月,公布了《2l世纪环境立国战略》,进一步确定了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目标。随后,在2008年7月,日本内阁制定了“低碳社会行动计划”,正式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具体规划。2009年4月,日本通过了《绿色经济与社会变革》的草案,以夯实低碳经济的地位。这样,日本政府一步一步逐渐明确了建设“低碳社会”的基本理念,即实现碳的最低排放、实现富足的简朴生活及确保二氧化碳吸收源。日本也是目前世界上低碳经济立法最为全面的国家之一。在资源与能源法领域早在1979年,日本就颁布了《节约能源法》,之后相继出台了《关于促进利用再生资源的法律》、《能源合理利用法》等法律法规,通过立法有效地约束了资源和能源的使用和排放,实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在环境保护领域,日本颁布了《环境保护法》、《促进建立循环社会基本法》、《推进地球温暖化对策法》,同时更具体制定了《特种家用机器循环法》、《建筑材料循环法》、《可循环性食品资源循环法》等一系列法案,用法律更好地促进了环保行动,同时再次强调了建设循环社会和低碳社会的战略方针。在法律约束与新能源政策的基础上,日本政府还加大了税收、贷款和价格补贴的政策力度,鼓励企业和民众主动投身于低碳社会的建设中来。在征收碳税方面,日本是世界上第一个在本国境内实行商业领域强制性减排规划的国家,可见其向节能社会转型的决心。

 

(四)美国:“妥协”的选择

第7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生态文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表论文网站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摒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理念,低碳经济其实没有约定俗成的定义。低碳经济也涉及广泛的产业领域和管理领域。

一低碳经济概念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1低碳经济的提出。

“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驱和资源并不丰富的岛国,英国充分意识到了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它正从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走向主要依靠进口的时代,按目前的消费模式,预计2020年英国80%的能源都必须进口。同时,气候变化的影响已经迫在眉睫。2006年,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

斯特恩牵头做出的《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以每年GDP1%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5%—20%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1]。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2007年12月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印尼巴厘岛举行,15日正式通过一项决议,决定在2009年前就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新的安排举行谈判,制订了世人关注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巴厘岛路线图”。该“路线图”为2009年前应对气候变化谈判的关键议题确立了明确议程,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减排25%至40%。

“巴厘岛路线图”为全球进一步迈向低碳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2008年“世界环境日”(6月5日)的主题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2008年7月,G8峰会上八国表示将寻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其他签约方一道共同达成到2050年把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减少50%的长期目标。系统地谈论低碳经济,还应追溯至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1997年的《京都协议书》。

2低碳经济在中国的应用。

2006年底,科技部、中国气象局、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等六部委联合发布了我国第一部《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2007年6月,中国正式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2007年7月,温家宝总理在两天时间里先后主持召开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和国务院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组织落实节能减排工作。2007年 12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着重提出能源多元化发展,并将可再生能源发展正式列为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再提以煤炭为主。2008年1月,清华大学在国内率先正式成立低碳经济研究院,重点围绕低碳经济、政策及战略开展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为中国及全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2007年9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本着对人类、对未来的高度负责态度,对事关中国人民、亚太地区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福祉的大事,郑重提出了四项建议,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令世人瞩目。他在这次重要讲话中,一共说了4回 “碳”:“发展低碳经济”、研发和推广“低碳能源技术”、“增加碳汇”、“促进碳吸收技术发展”。他还提出:“开展全民气候变化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节能减排意识,让每个公民自觉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做出努力。”这也是对全国人民发出了号召,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待。胡锦涛主席并建议建立“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网络”,共同促进亚太地区森林恢复和增长,减缓气候变化。同月,国家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在2007中国科协年会上呼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2008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吴晓青明确将“低碳经济”发表论文网站

提到议题上来。他认为,中国能否在未来几十年里走到世界发展的前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应对低碳经济发展调整的能力,中国必须尽快采取行动积极应对这种严峻的挑战。他建议应尽快发展低碳经济,并着手开展技术攻关和试点研究。2008年6月27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上强调,必须以对中华民族和全人类长远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充分认识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全面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我国和全球可持续发展事业进行不懈努力。

二低碳经济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G20峰会前,中国提出了超主权货币,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称,如果其他国家没有实施温室气体强制减排措施,那么美国将征收碳关税(Carbon Tariff)。经济特区对我国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和示范作用,但是迄今为止,特区基本上属于工业化时代的“高碳经济”区,还没有一个“低碳经济”区。研究指出,2007年,我国每建成1平方米房屋,约释放出0.8吨CO2;每生产1度电,要释放出1公斤CO2;燃烧1升汽油,要释放出2.2公斤CO2。因此,借鉴国际二氧化碳排放权(CER)交易,设立“碳货币交易特区”,大力推行以低碳建筑、低碳汽车、低碳农业和智能电网等为核心的低碳发展模式,以应对“碳货币勒索”,已迫在眉睫。我国城乡民用建筑面积约400亿平方米,其中1/10的危旧房急需改造,可是各地在进行危旧房改造时,考虑最多的是省钱和进度,不考虑保温和节能。数字显示,建设40亿平方米的房屋,要释放出32亿吨CO2,是2007年我国排放的54.3亿吨CO2 的60%。

假如通过“碳货币交易”将全国城镇的危旧房改造为低碳房屋,不但能减排CO2,还可以推动房地产“升级性战略转型”,建立起在百年内有竞争力的创新变革。我国农村建设用地2.7亿亩,5倍于城镇。现在,建房已成为返乡农民工最大的支出。动辄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房,不仅是耗光了农民工的积蓄,往往还要借债,而农民建房最大坏处是“浪费耕地”“释放CO2”。假如通过“碳货币交易”

组织农民进城,在“新城镇”集中建设“低碳房屋”,不仅节约了能源,而且节约耕地。中国电力78%依赖燃煤发电。而大规模采用电动汽车,立即面临发电的能量从哪里来的问题。如用煤炭发电,根据欧盟联合研究中心的报告,温室气体排放将比使用燃油增加至少一倍。因此,使用“煤电”的所谓新能源汽车,是比“高碳”的燃油汽车高一倍的“高高碳”汽车。科技部正争取经过4到5年的时间,国家每年汽车产量中将有10%(100万辆)是新能源汽车。

也就是说,财政部到2010年将投入200多亿元生产100万辆新能源汽车,是“高高碳”的“煤电汽车”。中国核电数量有限,可再生资源中,水电3.78亿千瓦,风电2.53亿千瓦,太阳能21039亿千瓦。假如通过“碳货币交易”,让“低碳的电站”为汽车充电,这才会有低碳的“新能源汽车”。

推行“低碳经济”千万不能忘记农村。据测算,到2020年,农村地区人均商品消耗将由0.62吨标煤增加到1.99吨标煤,其增量相当于我国能源发展中长期规划(2005-2020)能源消耗增量的60%[2]。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公布的《家畜的长期影响》调查报告说“导致全球环境恶化的最主要因素有二至三个,家畜是其中之一。”我国科学家发现:

由于大量施用化肥,进而加速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温室气体。单一施用化肥的地块,土壤排放的甲烷量是化肥配施猪粪地块的3倍,是不施肥地块的27倍。我国现在的化肥利用率是35%,农药利用率只有30%,每年产生的农作物秸秆6亿吨左右,其中约有3亿吨可作为能源使用(折合1.5亿吨标准煤)。3亿吨秸秆饲料化处理每年可以节约粮食0.5~1.2亿吨,相当于建设0.5~1.2亿亩 “吨粮田”。

我国每年产生的畜禽粪便约30亿吨,是农村主要的污染源,若有效利用,可以生产数量巨大的沼气和沼渣。由于沼气(发电)的能量来自植物当年固定的碳水化合物所携带的太阳能,没有增加碳的排放,即污染物零排放。沼气和天然气的有效成分均为甲烷,假如通过“碳货币交易”

采取一定的技术实现沼气取代液化气,则实现了工业开发农村沼气。因此,养殖场就是亟待开发的“天然气矿”,并且可以大量替代燃煤电厂发电,改善农村环境,减排温室气体。另外,养殖场和沼气发电厂完全可以在土地瘠薄的地方做,且大量沼渣(有机肥)每年还田,可用5-10年时间,将国家大量的中低产田提升,无疑又等于增加了全国的粮食产量。为此建议:尽快设立以低碳建筑、低碳汽车低碳农业等为核心的国家“碳货币交易特区”。

三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挑战。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 “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低碳经济的争夺战,已在全球悄然打响。这对中国,是压力,也是挑战。发表论文网站

挑战之一: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加快推进的中国正处在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阶段,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停止;长期贫穷落后的中国,以全面小康为追求,致力于改善和提高13亿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带来能源消费的持续增长。“高碳”特征突出的“发展排放”,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怎样既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又不重复西方发达国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发展的老路,是中国必须面对的难题。

挑战之二:“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决定了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有限。电力中,水电占比只有20%左右,火电占比达77%以上,“高碳”占绝对的统治地位。据计算,每燃烧一吨煤炭会产生4.12吨的二氧化碳气体,比石油和天然气每吨多30%和70%,而据估算,未来20年中国能源部门电力投资将达1.8万亿美元。火电的大规模发展对环境的威胁,不可忽视。

挑战之三:中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这决定了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是工业,而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又加重了中国经济的高碳特征。资料显示,1993— 2005年,中国工业能源消费年均增长5。8%,工业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约70%。采掘、钢铁、建材水泥、电力等高耗能工业行业,2005年能源消费量占了工业能源消费的64.4%调整经济结构,提升工业生产技术和能源利用水平,是一个重大课题。

挑战之四: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是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尽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转让,但实际情况与之相去甚远,中国不得不主要依靠商业渠道引进。据估计以2006年的GDP计算,中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年需资金250亿美元。这样一个巨额投入,显然是尚不富裕的发展中中国的沉重负担。

四中国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途径分析。

“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生物质能经济”。但现阶段太阳能发电的成本是煤电水电的5-10倍,一些地区风能发电价格高于煤电水电;作为二次能源的氢能,目前离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提取的商业化目标还很远;以大量消耗粮食和油料作物为代价的生物燃料开发,一定程度上引发了粮食、肉类、食用油价格的上涨。从世界范围看,预计到2030年太阳能发电也只达到世界电力供应的10%,而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储量将分别在今后40、60和100年左右耗尽。因此,在“碳素燃料文明时代”向“太阳能文明时代”(风能、生物质能都是太阳能的转换形态)过渡的未来几十年里,“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重要含义之一,就是节约化石能源的消耗,为新能源的普及利用提供时间保障。特别从中国能源结构看,低碳意味节能,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3]。“戒除嗜好!面向低碳经济”的环境日主题提示人们,“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

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便利”是现代商业营销和消费生活中流行的价值观。不少便利消费方式在人们不经意中浪费着巨大的能源。比如,据制冷技术专家估算,超市电耗70%用于冷柜,而敞开式冷柜电耗比玻璃门冰柜高出20%。由此推算,一家中型超市敞开式冷柜一年多耗约4.8万度电,相当于多耗约19吨标煤,多排放约48吨二氧化碳,多耗约19万升净水。上海约有大中型超市近800家,超市便利店6000家。如果大中型超市普遍采用玻璃门冰柜,顾客购物时只需举手之劳,一年可节电约4521万度,相当于节省约1.8万吨标煤,减排约4.5万吨二氧化碳。

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二,是以“关联型节能环保意识”戒除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消费嗜好。今年6月全国开始实施“限塑令”。无节制地使用塑料袋,是多年来人们盛行便利消费最典型的嗜好之一。

要使戒除这一嗜好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单让公众理解“限塑”意义在于遏制白色污染,这只是“单维型”环保科普意识。其实“限塑”的意义还在于节约塑料的来源——石油资源、减排二氧化碳。这是一种“关联型”节能环保意识。据中国科技部《全民节能减排手册》计算,全国减少10%的塑料袋,可节省生产塑料袋的能耗约1.2万吨标煤,减排31万吨二氧化碳。关联型环保意识不仅能引导公众明白“限塑就是节油节能”,也引导公众觉悟到“节水也是节能”(即节约城市制水、供水的电能耗),觉悟到改变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消费嗜好与节能、减少碳排放、应对气候变化的关系。

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三,是戒除以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为代价的“面子消费”、“奢侈消费”的嗜好。今年第一季度全国车市销量增长最快的是豪华车,其中高档大排量的宝马进口车同比增长82%以上,大排量的多功能运动车SUV同比增长48.8%。与此相对照,不少发达国家都愿意使用小型汽车、小排量汽车。提倡低碳生活方式,并不一概反对小汽车进入家庭,而是提倡有节制地使用私家车。日本私家车普及率达80%,但出行并不完全依赖私家车。在东京地区私家车一般年行驶3000至5000公里,而上海私家车一般年行驶1.8万公里。国内人们无节制地使用私家车成了炫耀型消费生活的嗜好。有些城市的重点学校门口,接送孩子的一二百辆私家车将周围道路堵得水泄不通。由于人们将“现代化生活方式”含义片面理解为“更多地享受电气化、自动化提供的便利”,导致了日常生活越来越依赖于高能耗的动力技术系统,往往几百米的短程或几层楼的阶梯,都要靠机动车和电梯代步。另一方面,人们的膳食越来越多地消费以多耗能源、多排温室气体为代价生产的畜禽肉类、油脂等高热量食物,肥胖发病率也随之升高。而城市中一些减肥群体又嗜好在耗费电力的人工环境,如空调健身房、电动跑步机等进行瘦身消费,其环境代价是增排温室气体。

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四,是全面加强以低碳饮食为主导的科学膳食平衡。低碳饮食,就是低碳水化合物,主要注重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消耗量,增加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量。目前我国国民的日常饮食,是以大米小麦等粮食作物为主的生产形式和“南米北面”的饮食结构。而低碳饮食可以控制人体血糖的剧烈变化,从而提高人体的抗氧化能力,抑制自由基的产生,长期还会有保持体型、强健体魄、预防疾病、减缓衰老等益处。但由于目前国民的认识能力和接受程度有限,不能立即转变。

因此,低碳饮食将会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工作。不过相信随着人民大众普遍认识水平的提高,低碳饮食将会改变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人们要实现宏大的节能降耗战略,或许要取决于很多细微之处。人们应看到,这“细微之处”不只是制造业、建筑业中许多节能技术改进的细节,也包括日常生活习惯中许多节能细节。对于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来说,每个人生活习惯中浪费能源和碳排放的数量看似微小,一旦以众多人口乘数计算,就是巨大的数量。科技工作者和社会科学工作者都有责任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向公众开展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创意活动和普及工作,使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做出新贡献”的科学发展决策,变为全民的实际行动。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的“世界公民”责任担当,也是中国可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难得机遇[4]。推行低碳经济,需要政府主导,包括制定指导长远战略,出台鼓励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政策,减免税收、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绿色信贷等措施,来引领和助推低碳经济发展;但也需要企业认清方向自觉跟进,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集体行动”。只有更多企业改变目前的被动状态,自觉跟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步伐时,中国向低碳经济转换才有现实的基础和未来的希望。

参考文献:发表论文网站

[1]黄卫平。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全球合作框架思考[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1)。

[2]张坤民。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的内在需求[J].理论视野,2010,(2)。

第8篇

一、准备充分

为了保证此次主题团日活动地成功开展,我们广泛征集建议,召开专门会议商讨活动主题、内容及流程;与团委学生会及各团支部做好本次活动开展的配合工作。

二、具体活动开展情况

召开宣传低碳生活方式的主题会议

1、计算机学院组织部部长李志倩主持会议

4月16日晚上7点半,在计算机楼217报告厅举行会议。李志倩支持会议,她首先引出低碳生活的概念,由计算机学院团委书记助理08级的王静同学详细的向在场的同学介绍了低碳的起源,由目前突出的环境问题引出低碳生活方式。软件学院组织部部长赵道乾同学讲述了低碳生活的内容,呼吁大家采用低碳的生活方式。同时,观看了环境污染的专题片,令同学们受到心灵的震撼,也通过低碳生活宣传片来告诉同学们怎样在生活中做到低碳。

2、会议互动环节同学之间进行讨论,并积极发言

为了更好地让同学们了解低碳的生活方式,对低碳有一个正确地认识,我们让同学之间进行讨论,同学们在讨论过程中畅所欲言,气氛活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08级陈璐同学发言,讲述了她对低碳生活的理解,基于我院的特点呼吁同学们随手关闭计算机显示器,同时提出在生活中随手关灯、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多种植植物等的重要性。09级董波同学进行了补充发言,用生动,形象,诙谐的语言,动作,提倡大家少用纸巾改用手帕,少用塑料袋,双面打印等,来维护共同的生存环境——地球。最后,团支书代表段婷婷同学就低碳生活方式是否会影响现代生活的质量等热点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3、计科院组织部部长李志倩进行总结

组织部部长李志倩指出本次会议只是低碳生活活动的开始,同学们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在生活中宣传低碳生活的作用,以自身为表率带动更多的同学加入低碳生活,为我们共同的家园出一份力。并且她指出我院将进行低碳生活宣传片的拍摄,扩大本次活动的影响力,使低碳生活方式深入人心。

4、演唱本次活动的主题曲

会议最后由张海洋、段婷婷、曹运洲、崔钟锐四位同学演唱为本次活动改编的主题曲《低碳欢迎你》,精彩的演唱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会议在活跃的气氛中结束。

低碳生活宣传片的拍摄工作

本次团日活动,我们进行两个宣传片的拍摄,主要内容为:

1、有关低碳生活方式的知识普及

2、由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与软件学院联合制作的有关低碳生活的mv

第9篇

一、准备充分

为了保证此次主题团日活动地成功开展,我们广泛征集建议,召开专门会议商讨活动主题、内容及流程;与团委学生会及各团支部做好本次活动开展的配合工作。

二、具体活动开展情况

召开宣传低碳生活方式的主题会议

1、计算机学院组织部部长李志倩主持会议

4月16日晚上7点半,在计算机楼217报告厅举行会议。李志倩支持会议,她首先引出低碳生活的概念,由计算机学院团委书记助理08级的王静同学详细的向在场的同学介绍了低碳的起源,由目前突出的环境问题引出低碳生活方式。软件学院组织部部长赵道乾同学讲述了低碳生活的内容,呼吁大家采用低碳的生活方式。同时,观看了环境污染的专题片,令同学们受到心灵的震撼,也通过低碳生活宣传片来告诉同学们怎样在生活中做到低碳。

2、会议互动环节同学之间进行讨论,并积极发言

为了更好地让同学们了解低碳的生活方式,对低碳有一个正确地认识,我们让同学之间进行讨论,同学们在讨论过程中畅所欲言,气氛活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08级陈璐同学发言,讲述了她对低碳生活的理解,基于我院的特点呼吁同学们随手关闭计算机显示器,同时提出在生活中随手关灯、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多种植植物等的重要性。09级董波同学进行了补充发言,用生动,形象,诙谐的语言,动作,提倡大家少用纸巾改用手帕,少用塑料袋,双面打印等,来维护共同的生存环境——地球。最后,团支书代表段婷婷同学就低碳生活方式是否会影响现代生活的质量等热点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3、计科院组织部部长李志倩进行总结

组织部部长李志倩指出本次会议只是低碳生活活动的开始,同学们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在生活中宣传低碳生活的作用,以自身为表率带动更多的同学加入低碳生活,为我们共同的家园出一份力。并且她指出我院将进行低碳生活宣传片的拍摄,扩大本次活动的影响力,使低碳生活方式深入人心。

4、演唱本次活动的主题曲

会议最后由张海洋、段婷婷、曹运洲、崔钟锐四位同学演唱为本次活动改编的主题曲《低碳欢迎你》,精彩的演唱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会议在活跃的气氛中结束。

低碳生活宣传片的拍摄工作

本次团日活动,我们进行两个宣传片的拍摄,主要内容为:

1、有关低碳生活方式的知识普及

2、由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与软件学院联合制作的有关低碳生活的mv

第10篇

[关键词]物流低碳化;国外经验;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5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15-0011-04

1 引 言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的出现,减少碳排放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召开前,中国政府宣布了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温室气体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行动目标,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十二五”时期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约束性目标:到201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17%,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6%,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

物流业作为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也将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而得到进一步发展。但与此同时,物流业的碳排放所占碳排放总量比例巨大,达到18.9%。2008年《美国科学院学报》刊登的研究报告表明,自1998年至2008年,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全球增加了13%,其中交通工具的碳排放总量增长率为25%。我国物流行业的碳排放情况缺乏相应的统计数据,但从全球范围来看,物流业本身就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大户,而且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个比例可能会更高,其节能减排潜力巨大。因此,要发展低碳经济,物流业的低碳化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

2 我国物流低碳化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随着世界性环境问题的不断出现和一系列国际环境会议的召开,低碳经济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题。物流业是低碳经济的重要部分,我国为促进物流低碳化发展已采取了许多政策措施,但仍然有一些不足,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2.1 低碳物流的制度建设已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有很大发展空间发展低碳经济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优良的设备、优秀的人才等,这无疑会增加企业的成本。为了避免私人成本社会化,税收优惠、政府补贴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我国已采取了一些促进低碳物流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如:2011年我国交通运输行业有122个节能减排项目获得共2.5亿元专项资金支持,拉动投资达到80.6亿元;2011年财政部和商务部第28号公告,公布2011年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贴车辆范围及补贴标准;自2011年7月1日起,对符合条件的国内企业为生产国家支持发展的千万吨炼油设备及天然气管道运输设备、大型船舶装备等,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然而就目前低碳物流发展水平来看,我国现已实行的相关政策不能在大范围内有效地激励企业采取低碳行为,这表明其广度和深度有待提高。

物流业在低碳经济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追求物流业的低碳化,首先要测算出企业现在的碳排放情况。现在比较权威的核算体系是温室气体核算体系。中国虽已引入该体系,但没有落实到包括物流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以及各个企业,导致目前多数企业对于自己的减排目标和减排量仍不明确。

2.2 低碳意识比较缺乏,要实现从社会到物流企业的低碳化尚需努力从社会角度来看,“低碳”概念产生之后,全球各国开始了探索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和谐共进的道路,低碳的影响力已经开始渗透进社会的工业、农业、经济、居民生活等方方面面,“低碳生活”“低碳产品”等概念层出不穷;然而,公民对低碳这一概念的真正的、正确的了解却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根据问卷星网站对有关低碳问题的问卷调查结果,大多数民众对低碳、低碳生活等概念只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低碳意识在民众中的普及程度还很低,因而低碳政策执行力不高。

对物流企业来说,随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和全球“低碳革命”的兴起,物流作为高端服务业,也必须走低碳化发展的道路。然而我国的物流行业发展时间较短,仍处于粗放、专业化水平低的状态,而这种粗放、低效率的物流运作模式造成了能耗的增加和资源的浪费。低碳物流的概念引入我国的时间仍较短,很多物流企业尤其是中小型的私有企业的负责人,还没有意识到物流行业低碳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也就不会有目的地向低碳化物流发展。

2.3 低碳技术发展与应用与先进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我国在信息、运输和仓储等方面的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相比国外或许有一定的差距,但这并不是物流低碳化的主要“瓶颈”,相对于技术的开发水平,我国企业对技术的应用水平更是低碳物流发展的一个明显短板。因此,技术发展与应用的重点在于如何推动低碳物流技术的运用,政府的科学规划在其中起到基础性作用。然而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的部门来规划物流业的发展和监督物流活动的实施。物流活动需跨越不同的行业和地区,而管理却分属不同的职能部门,如交通运输、铁道、民航、邮政、商务等;特别是我国空运、铁路、公路等专业化物流系统分割运营,使得物流低碳化技术很难普及。同时我们注意到,运输过程的碳排放量巨大,行业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18.9%。目前,我国交通运输业单位能耗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节能减排潜力巨大。虽然我国的清洁能源技术尚不成熟,但是与推进清洁能源在物流行业中的应用相比,低碳物流技术应用才是限制低碳运输发展的关键问题。

2.4 低碳物流人才比较缺乏,亟须加大培养力度

我国很多高校都有物流管理或者物流工程专业,但很少开设低碳物流或者低碳经济方面的课程;高校和研究机构对低碳物流的研究缺乏实践经验,企业的研究人员对理论的整体理解不够深入。我国在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从业人员的培训上并没有完整的一套政策体系,无法为低碳物流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

3 国外物流低碳化发展的经验

英国、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对物流低碳化的研究起步较早、发展水平较高、政策措施比较完善,通过对其发展经验的整理分析,将为我国的低碳物流政策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供借鉴经验。

3.1 英国

英国在物流低碳化方面起步最早,其“碳预算”体系和一系列经济政策工具的运用在低碳技术的推广和发展中卓有成效。

2007年3月,英国通过《气候变化法》,主要内容包括:碳财政预算提供目标管理,建立气候变化委员会,为英国能在2050年达到温室气体减排量60% 的法定目标出谋划策,在排放交易方面赋予政府更大权力等。2009年4月,英国通过立法成为全球首个实施“碳预算”的国家,也成为首个把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纳入法律框架的国家。“碳预算”体系要求从2008年开始,以5年作为一个减排周期。

英国通过气候变化税、气候变化协议、气体排放贸易机制、碳信托基金等一系列经济政策工具的运用达到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目的,其中碳基金被认为是最富有成效的经济政策手段:英国鼓励企业与政府签署资源气候变化协议,对签订协议的企业,如果企业达到协议规定的能效或减排目标就可以减免80%的碳税。

目前,英国已初步形成了以市场为基础、以政府为主导、以全体企业公共部门和居民为主体的互动体系。

3.2 欧盟

欧盟在低碳意识普及方面为全世界做出了表率,各国政府为推广低碳技术、培养低碳人才开发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欧盟于2000 年6月启动欧盟气候变化计划,该计划旨在确保欧盟在其管辖范围内制定最为经济有效的政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施《京都议定书》确定的各项减排目标。计划整合了欧盟正在实施的各类减排活动,除欧盟委员会牵头外,还发动了行业部门、非政府组织、各国专家等相关各方广泛参与。

2007年年底,欧盟委员会通过了欧盟能源技术战略计划,明确提出鼓励推广低碳能源技术,促进欧盟未来能源可持续利用机制的建立和发展。欧盟各国在推动可再生能源产业化的进程中,都强调了政府在可再生能源发展中的责任,通常是政府科技投入先行,随后进行市场开拓,以此来推动产业化进程。

2009年11月23日,欧盟委员会发表的《2009年度欧洲就业报告》指出,欧盟国家一个新的阶层“绿领”即将产生,他们将从事环保材料生产、碳足迹测量、环保评估等工作。为此,从现在起,欧盟在制定就业政策时就必须充分考虑这一因素,并加强“绿领”行业的宣传和技能培训,以适应经济转型的需要。

3.3 美国

美国政府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措施可以分为节能增效、开发新能源、应对气候变化等多个方面,其中新能源是其核心。

2009年2月,奥巴马正式签署了以发展新能源为核心的“美国复兴和再投资计划”。未来10年美国政府将投资1500亿美元建立“清洁能源研发基金”,为使用太阳能、风能、生物燃料和其他清洁可替代能源的企业提供250亿~450亿美元的税收抵免。

在通过政府牵头、财政补贴等方法加强低碳技术产业化的同时,美国力求通过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这些法律法规对于美国各个行业的节能减排规定了明确的法律约束和指标控制。

2009年6月26日,美国众议院通过的《美国清洁能源和安全法案》不仅设定了美国温室气体减排的时间表,还引入温室气体排放权配额与交易机制。其主要内容包括:①排放总量控制。对约占温室气体排放量85%的排放源设置了具有法律约束力且逐年下降的总量限额。②配额发放。排放源对其排放的温室气体须持有相应数量的排放配额,并可以交易、储存和借贷。最初几年对排放配额中的80%进行免费发放,之后随着总配额的减少,免费发放配额也将逐年减少。③治理结构。除美联邦环保署和国务院外,还授权美农业部、美能源管理委员会、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分别负责相关监管。

3.4 日本

日本在新能源推广方面同样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同时,日本采取了许多财政货币手段支持低碳物流企业的发展。

2006年,经济产业省编制了《新国家能源战略》,通过强有力的法律手段,全面推动各项节能减排措施的实施。2008年5月19日,日本内阁综合科学技术会议公布了《低碳技术计划》,设计出一套低碳技术战略图:一是今后5年将在低碳技术创新方面投入300亿美元,开发气温变化监测与影响评估技术等;二是在强调政府在基础研究中的作用和责任的同时,鼓励私有资本的投入;三是建立官、产、学密切合作的国家研发体系,提高技术研发水平和效率。2009年,日本政府推出的经济刺激方案延伸和细化了2006年提出的《新国家能源战略》,如发展环保车等。

日本政府通过政策性银行,如日本开发银行(DBJ)、日本中小企业融资公司,对进行节能投资的企业给予贴息和低息优惠贷款。企业改造现有设备、减少化石能源消耗、资源再生利用的技术开发项目,享受国家规定的特别利率优惠。

4 我国物流低碳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通过参考国外低碳物流发展经验,针对我国现状,笔者从制度建设、低碳意识培养、低碳物流技术发展应用以及低碳物流人才培育四个方面提出我国物流低碳化发展的建议。

4.1 制度建设

(1)税收政策。要限制各物流企业的碳排放量,首先必须制定碳排放标准,即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套检测和评估体系,即“碳预算”体系,以确定我国物流业减少碳排放的潜能。引入“碳预算”措施,要求各大物流企业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各自的碳预算,制定出各自的减排和低碳发展战略,详细列出减排项目;政府将对这些项目进行测评,确定各物流企业的减排潜能和任务。该“碳预算”措施要每隔五年进行一次,以适应物流企业低碳发展的进度。

政府依据“碳预算”措施所确定的具体减排数值制定税收政策,减少的碳排放量少于这一数值的实行较高的税率,高于这一数值的实行较低的税率。同时采取更多促进开发利用清洁能源的税收政策,对相关企业给予税收优惠。

(2)补贴政策。政府的补贴政策主要通过各种基金的形式实现。一类是物流企业低碳发展基金。该基金主要用于对开展减排及能效改进活动的企业补贴部分资金、对引入特定节能技术的中小型物流企业补贴资金。另一类是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其中一部分用于支持物流低碳化发展。与此同时,国家规定一系列物流方面节能产品,如小排量汽车等,并对这些产品给予价格折扣,从而实现对其购买者的补贴。

(3)政府采购。国家制定完善低碳采购政策。撰写低碳目标,公布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政府采购清单中要包括涉及运输低碳化的节能车辆和涉及包装低碳化的绿色包装等;将采购低碳化制度化、法律化。

政府采购应当逐步建立起低碳采购网络,覆盖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等,利用地方政府采购手段支持低碳物流企业的发展。地方政府可考虑将政府采购中涉及低碳物流部分的合同向物流企业以特定的方式和政策进行倾斜,培育和做强低碳物流企业。

(4)金融市场。从市场层面来看,在建立“碳预算”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并设立物流分市场。通过规范自愿减排交易和排放权交易试点,完善碳排放交易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建立企业间跨省区的物流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优化资源配置上的基础性作用,以最小化成本实现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目标。

在货币市场领域,对进行节能投资的物流企业给予贷款贴息和低息优惠贷款;在资本市场领域,支持低碳物流企业上市融资,对其上市提供各种优惠政策。

4.2 低碳意识培养

要想让企业和民众都把低碳提上议程,不仅要让其了解有关低碳的常识,更要切实落实低碳生活、低碳物流。首要的工作就是提高企业与民众的低碳意识。政府应结合低碳意识普及现状,采取适合的方法来达到宣传低碳意识的目的。

在制度和法律层面上,政府应出台有关低碳化物流的指导性文件,以便于指导和完善物流低碳化的工作,使之能够以正确的方式进行。

在社会层面上,政府可以借助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等行业协会,通过组织的活动和宣传,让更多的企业和个人从更专业的角度了解和学习低碳物流。

4.3 低碳物流技术发展与应用

(1)加快物流结构调整。通过政策调整和体制创新,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快物流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和产品推广,逐步形成以低碳为特征的物流体系。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促进区域整合。将不同区域的优势资源整合在一起,合理利用水运;有效利用区域物流中心,减少迂回运输和倒流运输;促进地区间的交流,使跨区域运输更便利。②加强模式结合。将各种运输模式综合考虑,促进多式联运的发展。为此,我国必须要推动建立物流标准化体系,使各种运输方式能方便地相互转化,实现无缝链接。③优化物流结点。国家统筹规划物流园区的建设,从物流结点的辐射范围到其内部的设施布置,都要采用最有利于节能减排的方式。④发展清洁运输模式,促进管道运输的建设和水路的利用。

(2)优化能源结构,发展低碳运输。①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对于国家制定的相关政策,要有相关责任部门对企业的执行力度进行监督和管理,把减少碳排放的任务切实落实到每个企业;对于达标企业和不达标企业的认定要真实公正,奖惩措施的实施要公开公平。②重视政府引导作用。率先在公共服务领域进行低碳运输示范,促使企业效仿。③开展低碳运输专项行动。以专项行动为契机,规范物流运输市场。我国在2010年启动的“车、船、路、港”千家企业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促进建立节能减排监测考核体系,依据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建立营运车辆准入、退出制度等一系列节能减排规章、制度、标准,使其制度化、规范化。这类专项行动值得推广和扩大。

(3)扎实推进低碳试点。组织试点省区和城市编制低碳发展规划,积极探索具有本地区特色的低碳发展模式,率先形成有利于低碳发展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积极开展低碳物流园区、低碳运输模式试点。低碳试点的有效开展,将在全社会产生巨大的示范效应。为使试点工作顺利实现既定目标,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城市和项目,同时要积极关注并调整试点工作的进行状况。

4.4 低碳物流人才培育

首先要进行低碳物流人才需求预测和调查,制订科学的培养目标和规划,发展多层次教育体系和在职人员培训体系。同时,国家对各大院校的物流专业课程建设给予适当补贴。还要注意加强与国外物流教育与培训机构的联合与合作,深入学习国外低碳物流发展经验,培养高素质物流人才。

5 结 论

本文在研究了低碳物流的概念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国外发展经验和我国国情,从制度建设、意识培养、技术发展与应用和人才培育四个方面对我国低碳物流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这些建议主要从两个方面推进我国低碳物流发展进程:一是完善低碳物流体系,二是对低碳化物流企业的激励措施。但本文尚存在不足之处,例如,低碳物流产品采用何种标准认定、低碳试点的地区如何选择、低碳物流人才的培养方式等问题仍有待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徐旭.低碳物流的内涵、特征及发展模式[J].商业研究,2011(4):183-187.

[2]耿波,何梅.地毯经济下的低碳物流探讨[J].中国商贸,2011(18):120-121.

[3]乔雪峰.全国交通运输行业122个节能减排项目获2.5亿支持[EB/OB].省略/,2011-11-25.

[4]王琳琳.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再调整[J].石油石化物资采购,2010(6):34-35.

[5]有关低碳意识的调查问卷[EB/OB].省略,2010-08-25.

[6]李东辉.我国低碳物流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J].商业文化,2010(7):329-330.

[7]董葆茗.低碳经济与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J].中国流通经济,2011(5):33-37.

[8]陈柳钦.新世纪低碳经济发展的国际动向[J].国际资料信息,2010(5):7-14.

[9]胡雪萍,周润.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1,184(1):16-20.

[10]庞利萍.欧盟:打造绿色知识经济体――国外低碳经济政策与法规介绍(上)[J].中国石油和化工,2010(8):10-11.

[11]徐岩.美国:新能源成为经济复苏引擎――国外低碳经济政策与法规介绍(下)[J].中国石油和化工,2010(8):13-14.

[12]孟晶.日本:政策引导抢占技术制高点――国外低碳经济政策与法规介绍(中)[J].中国石油和化工,2010(8):12-13.

[13]杨金林,陈立宏.国外应对气候变化的财政政策及其经验借鉴[J].环境经济,2010,78(6):32-43.

第11篇

尊敬的各位朋友:

“绿色、环保、低碳、健康”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

当城市里穿行的汽车越来越多,道路显得越来越窄时;当空气被污染,蓝天白云难以再现时;当驾车出行不再是快捷的交通方式时;当我们的腰椎、颈椎突然感到不适,现代白领职业病悄然袭击我们时……我们有理由思考、如何改变我们的自身行为,重新考虑一种绿色、环保、低碳、健康的出行方式已迫在眉急。

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机动车数量持续快速增长,城市交通承受着难以负载的压力,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特别是在全球能源需求紧张的背景下,“绿色、环保、低碳、健康”已经成为科学发展的新理念。

为此,我们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共建绿色文明家园”为宗旨,发起“低碳出行,文明交通,健康生活,让自行车回归社会”为主题的节能减碳公益骑行活动,倡导低碳出行、绿色出行、文明出行、健康出行,并向广大曲阜市民发出如下倡议:

一、争做低碳出行文明交通的宣传者。低碳生活无处不在,看似生活琐事,但关乎长远、影响大局。我们倡议广大市民宣传健康、环保的出行方式,带动更多人自觉参与到“低碳出行,文明交通”行动中来,让我们的家园多一丝绿色,多一路畅通,多一点文明,多一份健康。

二、争做低碳出行文明交通的倡导者。汽车作为一种现代交通工具大量增加,二氧化碳排放急剧上升,直接导致气候变暖趋势加剧。我们倡导各级党政机关、各企事业单位、“有车族”每周一天主动放弃使用小汽车,尽可能采取乘坐公交车、出租车、骑自行车或步行等低碳绿色出行方式。给我们的城市放一天假!给我们自己超负荷的身心放一天假!

自然、朴素、俭节的生活正在回归,责任、义务、健康已经成为新的生活时尚。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让自行车这种绿色交通工具重新回归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美好家园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责任。

“全国低碳日”倡议书

各乡镇(街道)、县直各单位:

今年6月10日为全国低碳日。为深入贯彻《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积极宣传公共机构在建设生态文明、美丽郏县中的重要作用,要围绕今年全县公共机构节能宣传月和全国低碳日“携手节能低碳 共建碧水蓝天”的活动主题,广泛传播节约能源资源和生态文明理念。现特向各单位发出如下倡议:

第12篇

关键词:气候变化,术语

中图分类号:N04;P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78(2010)06-0058-05

Terms Related to Climate Change

LU Xuedu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origins, definitions and meanings of some commonly used terms related to climate change, which include 12 terms, i.e. green house gas (GHG),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 Bali Road Map,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CDM), jointimplementation (JI), emissions trading (ET), low carbon economy (LCE),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CCS), Copenhagen accord, business as usual (BAU), carbon tariff and climatefriendly technology.

Keywords: climate change, term

在气候变化议题的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术语和专有名词。下面,笔者就其中的部分名词及含义作一分析。

1. 温室气体(green house gas,简称GHG)

指大气中那些吸收和重新放出红外辐射的自然的和人为的气态成分。《京都议定书》中纳入限控的温室气体有[1]: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 (HFCS)、全氟化碳(PFCS)和六氟化硫(SF6)。实际上,大气中含量最高的温室气体是水汽。但因为水汽主要是自然排放,因而没有纳入限控范围。下面是与温室气体相关的常用概念:

温室气体浓度 是大气中温室气体分子数目与干空气总分子数目之比,以ppm(百万分之一)表示。例如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为280ppm,即指在每一百万个干空气分子中,有280个二氧化碳分子。

温室效应 水汽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像温室的玻璃一样,对来自太阳的可见光辐射几乎透明,但却吸收地表和大气放射的热辐射,并将部分辐射再发射回大气层和地表,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上升。这个过程就是温室效应。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可导致温室效应增强。

温室气体排放源 向大气释放温室气体的来源。主要排放源包括: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如采煤排放的甲烷(瓦斯)、水泥生产过程排放的二氧化碳、己二酸生产过程排放的N2O等;农业生产过程排放的温室气体,如水稻生产过程排放的甲烷、反刍动物消化过程排放的甲烷等;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垃圾填埋过程中的甲烷排放等等。以上这些是主要的排放源。实际上,能够引起向大气释放温室气体的来源非常广泛,难以计数。这导致准确核算温室气体排放量成为一项很困难的工作。中国2002年开始开展第一次温室气体排放核算,用了三年时间,核算的年份为1994年和2000年,于2004年年底完成。2008年年底,中国开始了第二次温室气体排放核算。

温室气体排放因子 是指某种温室气体排放源单元活动所排放的温室气体量,如每燃烧一吨煤所排放的CO2量。

温室气体排放源活动水平 指排放温室气体活动的大小,如燃烧了多少吨煤、油或天然气等。一种温室气体排放源在某一时段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大小,就等于这种温室气体的排放因子与活动水平的乘积。

碳汇 与温室气体排放源相反,林木、农作物等绿色植物能够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这些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绿色植物就称为温室气体的汇,英文为sink。

2.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简称IPCC)[2]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世界气象组织(WMO)于1988年共同建立的政府间机构,是全球气候变化最权威的政府间科学组织,其下包括三个工作组和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特别工作组,三个工作组分别为气候变化基础科学工作组、影响与适应工作组及气候变化社会和经济工作组。IPCC全会是IPCC的最高决策机构,由各国政府派出参加全会的代表团组成。IPCC本身并不开展具体的气候变化科学研究活动。其工作方式是,组织全球的科学家,就气候变化的科学问题,依据全球已有的科学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和全面的科学评估,提出评估结论。IPCC所的气候变化评估报告,已经成为国际组织和各国制定气候变化政策和行动的主要依据。IPCC分别于1990、1995、2001和2007年了四次气候变化科学评估报告,目前正在组织进行第五次评估报告的编写。此外,IPCC还开展一些专项气候变化问题的科学评估,例如二氧化碳收集和埋存、可再生能源等。

中国一直积极参与IPCC工作,为IPCC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中国科学家丁一汇院士于1988年至2001年出任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秦大河院士于2002年至今出任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将于2014年完成的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主要作者的推荐和遴选工作已于2010年6月结束,遴选出的831位第五次评估报告的作者中,有44位中国作者,数量仅次于美国,是中国参加IPCC评估报告编写工作入选专家最多的一次。

3.巴厘路线图(Bali Road Map)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缔约方第13次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缔约方会议第3次会议于2007年12月3―15日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会议的主要成果是“巴厘路线图”,其主要内容是加强落实《公约》规定的义务的决定(联合国的正式文件称为《巴厘行动计划》)[3]。巴厘路线图进一步确认了《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下的“双轨”谈判进程,并决定于2009年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和《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上最终完成谈判,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促进《公约》及《京都议定书》的履行。

巴厘路线图是从“Bali Road Map”直接翻译过来的;巴厘行动计划则是从“Bali Action Plan”翻译过来的。这两个词刚刚出现时,有些媒体翻译为“巴厘岛路线图”“巴厘岛行动计划”。准确的翻译应该是“巴厘路线图”“巴厘行动计划”。

4.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简称CDM)[1]

《京都议定书》规定的三种灵活机制之一,目的是协助《京都议定书》非附件一缔约方(发展中国家缔约方)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有益于《公约》的最终目标,并协助附件一缔约方(经济合作组织的所有发达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实现遵守《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其量化限制和减少排放的承诺。它是基于项目的机制,由附件一和非附件一缔约方之间进行的合作。减排成本高的发达国家提供资金和先进技术,在低减排成本的发展中国家实施减排项目,项目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减排量转让给出资的发达国家;在这一过程中,发展中国家不承担减排义务。为规范和管理CDM项目的执行,在《京都议定书》缔约方会议下,专门成立了一个管理机构“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CDM EB: CDM Executive Board)”,该理事会由10名委员和10名候补委员组成,每个委员任期两年。中国从2001年年底该理事会成立至今,一直出任该理事会委员或候补委员。中国到2010年10月已经有992个项目获得这个理事会批准注册,占全球注册项目的约41%;年平均减排量达2.38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占全球年平均减排量的约61%。无论是项目数还是年平均减排量,中国均稳稳占据第一位。CDM执行理事会为注册的项目所签发的温室气体减排量,称为“经核证的温室气体减排量”,英文缩写为CER。每个CER单位等于一吨二氧化碳当量。因为CER可以用来帮助发达国家履行其国内减排温室气体的承诺,因而具有相应的价值和价格,可以按照“排放贸易”(下文介绍)的相关规则在市场上进行交易和流通,具有货币的基本属性,因而也被形象地称为“碳货币”,以CER等类似产品对象进行的融资等金融活动,也被形象地称为“碳金融”“碳融资”等。

5.联合履行(joint implementation,简称JI)[1]

《京都议定书》规定的三种灵活机制之一,目的是协助某些《京都议定书》缔约方(经济合作发展组织中的所有发达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以较低成本实现遵守《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其量化限制和减少排放的承诺。它也是基于项目的机制,在附件一缔约方之间进行合作。减排成本高的发达国家提供资金和先进技术,在低减排成本的发达国家实施减排项目,项目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减排量转让给出资的发达国家。转让减排量的国家将被联合国从其国家温室气体账户中,扣减与所转让的减排量同等数量的国家“分配数量(assigned amount units, AAUs)”。“分配数量(AAUs)”是指把《京都议定书》下的发达国家在2008―2012年的温室气体减排承诺进行量化,以减排一吨二氧化碳当量为一个单位(一个AAU单位)。为规范和管理联合履行项目的执行,在《京都议定书》缔约方会议下,专门成立了一个管理机构“联合履行监督委员会(JISC: Joint Implementation Supervising Committee)”,该理事会也由10名委员和10名候补委员组成,每个委员任期两年。目前,通过联合履行项目转让温室气体减排量的国家主要是俄罗斯、乌克兰等东欧国家。这些国家因为经济滑坡,经济总量及能源消费远远低于1990年的水平,因此拥有大量的富余的“分配单位”。

6.排放贸易(emissions trading,简称ET)[1]

《京都议定书》规定的三种灵活机制之一,目的是协助某些《京都议定书》缔约方(经济合作发展组织中的所有发达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以较低成本实现遵守《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其量化限制和减少排放的承诺。与联合履行不同,排放贸易不基于项目进行,是一种简单的电子交易行为,这种交易只能够在附件一缔约方之间进行合作。一些发达国家采取了大量的温室气体减少行动使自己的减排量大于需要减排的量,从而产生富余的减排量,或因为其他因素而拥有富余的减排量;但有些国家可能因为减排成本太高或其他因素没有采取足够的行动减排温室气体,到期无法完成减排义务。这样,有富余减排量的国家,就可以把这富余的部分,以一定“价格”的方式,转让给需要这些减排量以确保完成国际减排义务的国家。出让减排量的国家将被联合国从其国家温室气体账户中,扣减相应的“分配数量”。

7.低碳经济(low carbon economy)

这是一个新出现的概念,2003年英国政府颁布了题为《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的能源白皮书[4],在白皮书中,英国政府首次明确提出在本国发展“低碳经济”,并设定了具体目标,即:“到2050年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相对于1990年削减掉60%,并将英国建成一个低碳经济体。”但英国政府的这个白皮书并没有对低碳经济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这个概念提出后,全世界都在引用,目前仍然还没有一个统一的“低碳经济”的概念和定义,各自按照自己的理解和设想的内涵使用这个概念[5]。一般而言,狭义的“低碳经济”是指以减少碳排放为主要目标构建的低碳技术、低碳产品、低碳市场及其贸易规则与财税体系。广义的低碳经济,可以定义为把以减少碳排放为核心的理念整合到经济社会的各项活动中,以尽可能低的碳排放实现尽可能高的总的经济产出和社会服务,包括低碳能源系统、低碳产业结构、低碳消费行为和社会行为等;通过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经济增长、能源安全、节能、环保与温室气体减排等多重目标。大众通常把低排放的行业、技术、工艺、行为等视为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的“低碳”是相对于不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形成的“高碳”经济而言的相对“低碳”,而不是绝对“低”(“零排放”)的“低碳”。目前对低碳经济存在一个认识误区:把低碳经济的“低碳排放”绝对化,认为不排放碳才叫低碳,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从这种不正确的认识出发,容易导致对发展低碳经济的一些误解:认为发展低碳经济是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推出的阴谋,因为如果不排放碳才叫低碳经济,则在发展中国家推行低碳经济,必将严重制约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据此会对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存在顾虑,或甚至反对低碳经济的提法;同样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很多地方在编制低碳经济发展规划时,基本上等同于可再生能源和核能规划,因为只有可再生能源和核能是不排放碳的能源。因此,准确和正确把握和认识低碳经济的概念和内涵,对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非常关键。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当前重要的理论基础工作是要构建低碳经济指标体系,依据不同资源禀赋、不同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经济社会特点,量化低碳经济指标;并依据这些量化的指标体系,制定适合当地的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和激励政策,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促进低碳经济的良性发展。例如,产生每公斤标煤热值当量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煤炭为2.66公斤,石油为2.15公斤,天然气为1.5公斤。相对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是低碳能源;相对于石油,天然气是低碳能源;而相对于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潮汐能等)和核能则因为不排放碳,是绝对的低碳能源。这样,只要是用较低的碳排放能源替代了较高的碳排放能源,都应该属于发展低碳经济的行为。低碳经济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等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可混为一谈,但这四个概念推动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方向是一致的。

8.碳捕集和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简称CCS)

是指把化石能源发电或工业利用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分离、收集、提纯和压缩后,输送到某些地点进行地下封存,并且使之长期与大气隔绝的过程;或注入深海,使其长期封存在深海海底的过程。这样将可以在全球大范围内把化石能源燃烧排放的绝大多数二氧化碳封存起来,被一些科学家和政治家认为是减少温室气体向大气排放、保护气候的绝佳技术路线。但这项技术目前还存在较大的争议:一是实施这项技术,将需要更多的能源消耗以把二氧化碳分离和储存;二是储存在地下或海洋的二氧化碳是否还会再次进入大气,如通过泄漏排放、地震形成裂缝导致的排放等;三是是否会带来更多的地质灾难如地震等;四是经济成本很高。2003年由美国政府发起成立的“碳收集领导人论坛(Carbon Sequestration Leadership Forum, CSLF)”,其目标是希望通过多国的联合努力,实现这项技术的重大突破并降低技术应用成本。到目前为止,中国、美国、日本、欧盟(英国、德国、法国等)、澳大利亚、加拿大、挪威、印度等国一直在不断探索这项技术。澳大利亚2008年发起成立了全球的碳收集技术研究院。

9.哥本哈根协议(Copenhagen accord)[6]

2009 年12 月7―19 日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 次缔约方大会暨《京都议定书》缔约方会议第5次会议期间,形成的不具法律约束力的政治共识文件。“哥本哈根协议”反映了各方在保护气候的长期目标、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应对气候变化所需资金和技术转让、发展中国家减排行动的透明度等问题上的原则共识,是推动巴厘路线图谈判取得成果的政治共识。这个协议是由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印度、巴西、“七十七国集团”、小岛国联盟、非洲集团等参与谈判形成的,美国发挥了主导作用。由于这个协议在没有进行广泛协商以前美国就宣布“通过”了,引起了委内瑞拉、玻利维亚、古巴、洪都拉斯等玻利瓦尔集团国家的强烈不满,这些国家坚决反对接受这个协议。经过通宵达旦的辩论谈判,最后会议以在其决定文件中“注意到”这个协议,作为各方妥协的产物而得以保留下来。虽然这个政治协议没有得到明确的批准,但由于大部分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都已经同意这个协议,无疑,这个政治共识文件对于哥本哈根会议以后的气候变化谈判将具有重要的作用。

10.照常排放情景(business as usual, 简称BAU)

这是指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按原有轨道”或“一切照常(当前)”趋势发展情景下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和措施方面,只包括那些已经实施和计划实施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和措施,不包括任何新的控制温室气体的政策和措施。照常排放情景也可以称为“基准线情景”。这个情景对于评价和判断一个机构、一个国家是否已经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措施非常关键。以这个情景作为基准,在采取了进一步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和措施后,目标年的实际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必将低于照常排放情景,两者之差即为采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后取得的实际成效。

11.碳关税(carbon tariff或carbon tax)[7]

一国对来自另一国的高碳排放产品征收的一种关税,也称“边境调节税”,按照每单位物品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当量为基础所征收的税目。这个概念最早由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提出,目的是针对不遵守《京都协定书》的国家,按其产品的温室气体排放状况课征碳税。2009年4月2日的20国峰会上,正式使用了“碳关税”的概念,意指国家或地区对高耗能产品进口征收的二氧化碳排放特别关税,目的是实施温室气体强制减排措施。美国众议院2009年6月通过的《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中包括了“碳关税”条款,即美国有权对来自不实施碳减排限额国家的进口产品征收“边境调节税(碳关税)”。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坚决反对发达国家提出的这项政策和措施,因为这一政策违背了《京都议定书》确立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领域“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

12.气候友好技术(climatefriendly technology)

气候友好技术是指所有有助减缓温室气体排放、保护气候的技术,具有能耗相对低、温室气体排放相对少等特征的技术。气候友好技术涉及面极广,概括而言,主要包括:所有能够提高能源生产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的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循环利用的技术,碳封存与碳捕获技术,提高森林碳汇的技术,减少工业、农业和其他行业生产过程中排放温室气体的技术(如煤层气利用技术、沼气回收利用技术、垃圾填埋甲烷回收利用技术等)。可见,气候友好技术几乎遍及所有涉及温室气体排放的行业部门: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农业、林业、环保(垃圾填埋、污水处理)等。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核心就是要大力开发和应用先进的气候友好技术,只有大规模开发利用气候友好技术,才可能真正实现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减缓温室气体排放、保护气候。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