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医药企业的风险

医药企业的风险

时间:2023-06-26 16:24:34

医药企业的风险

第1篇

1、企业相关的法规制度不完善

由于集团化医药分销企业涉及业务面广,内部结构也较复杂,因此一些法规制度在细节上还不够完善,如财务预算制度、销售发货制度、产品采购验收制度、库存盘存制度、配送审批制度和内部监督制度等。即使总部制定了相关制度,但由于集团化医药销售企业子公司和单位部门较多,在接受和执行过程中较被动,无法做到面面俱到。

2、企业财务人员配置不合理

集团化管控模式下的一些医药销售企业内部财务组织关系不合理,财务人员配置和分工不明确,对资金的管理使用和利润分配时职责不清,不能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且造成资金和企业资源的使用率低下。

3、筹资决策存在不合理性

集团化管控模式下的很多医药流通企业都在筹资上市,伴随着高风险高收益的医药现状,许多企业会通过提高债券和股票的发行成本以及贷款筹资的成本,企图获得财务杠杆的收益,这种行为会使企业背负的负债急剧增加,违背了风险报酬原理,筹资决策的不合理导致企业资金结构严重失衡,造成企业财务风险。

集团化管控模式下医药流通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1、健全财务内控制度

集团化管控模式下的医药流通企业要做好风险防范,首先要提高企业人员特别是管理人员和关键岗位人员的风险意识,并按照GSP标准建立起合理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存货盘存制度,不仅要强化企业在采购、审批和流通过程中的管理,还要加强对库存的管理和盘点,从各个方面预防可能会引起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以提高企业的运行机制,增强企业自控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使企业安全发展。

2、预算管理做到全面性

集团化管控模式下的医药销售企业要建立起预算管理体系,将预算管理制度渗透到企业从上至下的各个经营管理层面上,合理规划和统筹安排医药流通企业的短期和长期经营销售活动,为实现企业的目标利润,全面计划和控制企业从采购到验收入库到审批配送的整个经营销售过程,以取得最佳经济效益。

3、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集团化管控模式下的医药流通企业应该建立起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灵活应对企业在运行中出现的风险变化,对因各种因素引起的财务风险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护,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

总结

第2篇

关键词融资 风险投资 医药中小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9.2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1)04-0195-03

中国医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的现状,研发需要资金,企业壮大需要资金,缺少资金的中小企业首先要解决融资问题。但是,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很难通过传统的融资渠道获得资金。笔者认为,风险投资可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1国内医药中小企业发展瓶颈原因分析

1.1一般原因

相比其它企业,银行等外部投资者给中小企业融资必然会考虑其三个特点:l)经营风险大,企业抗风险能力弱; 2)企业资产少,短期负债多,长期负债少,偿债能力差;3)信息不对称,透明度低,融资风险大。显然,这三个特点直接决定了中小企业融资是一种特殊的金融活动,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的经济现象。

1.2特殊原因

特殊原因是指中国当前的金融体系仍然由国有银行主导,这就决定了:l)中国的商业银行体系并未真正实现市场化与商业化,为了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国有商业银行近年来实际上更多的是转向了面向大企业、大城市的发展战略,撤并了大量原有机构,客观上减少了对分布在县域的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2)由于资金来源以及为了自身的盈利目标,中国现有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城乡信用社和城市商业银行目前发展战略的重点在于大城市、大企业,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很少;3)中国银行的市场化运作仍然非常有限,中小企业在申请贷款时面临的程序、过程繁琐,耗时太长,造成中小企业获得信贷融资隐性成本高;4)其它的融资途径如票据市场、融资租赁、应收账款融资等主要面向中小企业客户的融资工具及其市场发展较慢,机制不健全。

2中国中小医药企业的发展需要风险投资

中小企业融资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特殊金融问题,用传统方法很难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要。国外解决这一问题的做法是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利用中小企业风险投资公司扶持中小企业,或通过二板市场为中小企业提供直接融资渠道,其中最直接有效的办法无疑是利用风险资本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第一,风险投资的投资对象主要是那些创新型小企业,这些企业通常不具规模,没有可作抵押的大量不动产。此外,这些创业企业很多处于创业初期,无法通过发行股票、债券募集资金。风险投资的目的不是为了取得风险企业的所有权,而是通过资金和管理、技术方面的援助取得部分股权,促进小企业发展。一旦企业发展起来并上市,投资公司就通过出售股票、取得投资回报后再去寻找新的投资对象。风险投资敢于在企业的初创时期、困难时期和需要扶持的情况下进行投资,这是因为收益永远和风险成正比。

第二,风险资本进入医药中小企业也有利于研发的成功,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在风险资本的运行过程中,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风险投资公司在投资之前会对项目进行全面、细致的调研分析,严格审查研发项目的可行性。风险投资家不仅是金融、管理方面的专家,而且往往还是技术专家,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投资的盲目性。

第三,获得风险投资的医药中小企业更有可能快速地成功。风险企业效益提高之后,又会吸引社会资金对中小企业的再投入,从而在以后的融资道路上越走越顺,形成良性循环,促进整个制药产业的持续增长[2]。

3风险投资的后续管理功能

风险投资不仅能够给予医药中小企业资金,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医药中小企业建立更加规范的公司制度,提高风险企业管理效率。风险机构会在签订投资协议后,派出管理及财务人员,参与风险企业的管理。

3.1风险企业流程再造

风险企业流程再造的思路是:组织结构-运作过程-战略,主要进行公司治理结构的重组和业务调整以及企业管理策略的相应跟进,这是从总体到局部的全面变革。风险企业再造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组,二是战略及业务方面的调整。风险资本进入后,不管风险企业已有的治理结构如何,所有的风险企业都需要第一层次的再造,这是因为风险投资公司的注资会带给风险公司财力、人力和社会关系等各方面的资源。风险投资公司会首先和风险企业家一起制定一份投资协议,然后按照协议规定,重新组织董事会,组建管理层,明确经营权与决策权的分离。风险企业的流程再造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l)分析企业核心竞争力、竞争优势;2)制订详细的业务流程再造方案;3)通过管理层清理再造障碍;4)企业流程再造策划;5)策划执行;6)进行阶段性评估;7)重复制定、执行、评估的过程。

3.2监管企业运营

监督企业运营是指风险投资公司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部过程(如生产、经营、融资和决策等)进行监管,任务是确保风险投资人员了解企业的真实状况及发展动向。通常,风险投资家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对风险企业进行监管:l) 查阅企业财务报表、产品资料、生产设备资料以及经营计划 ;2) 参加企业董事会、股东会会议;3)从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行业分析咨询等中介机构获取有用的资料;4)了解企业所在行业市场竞争情况以及相关的客观经济环境和经济政策等[3]。

3.2.1管理层的监管

对风险企业管理层的监管的方法有:1)制定监管标准,实施公正的监管手段,同时制定激励机制,以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积极性;2)通过赏罚分明的监管手段,收集和获得管理层的行为信息;3)制定考核标准,使管理层及时反省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使之趋向企业的目标;4)建立完善的组织模式以保证监控措施的可行;5)安排必要的契约条款保证监管的顺利进行。

3.2.2财务监管

一般情况下,在获得风险投资后,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企业就会制定协议,要求风险企业按时提供财务报告,披露财务信息,这些定期的财务信息就成为主要的监管依据。风险投资公司根据风险公司提供的财务数据,计算出相应的财务指标,分析风险企业营利能力、偿债能力、成长性和抗风险能力等,按照行业平均获利指标,评价风险企业经营状况。风险投资公司为了保证其风险资本的安全和获利能力,必要时会选派自己特有的利益代表加入董事会及监事会,目的是加入风险企业的监管体系。通常情况下,财务总监是代表风险投资公司进行监控的最佳人选[4]。

3.2.3中长期经营计划监管

风险投资公司除了监管风险企业日常运营状况之外,还会定期比较当前风险企业的发展状况与已制定的中长期计划的差异,分析深层次的原因,然后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重新组织人员对风险企业的发展计划进行相应的调整。

3.2.4外部环境监管

风险投资公司一般具有较强的宏观经济洞察力,它们能够洞悉外部环境变化趋势及其对风险企业带来的影响,这种宏观判断能力往往也是风险企业管理人员的劣势所在。风险投资公司能够通过长期的宏观环境观察帮助风险企业进行中长期决策[5]。

3.3分析运营中出现的问题

当风险投资公司在监管过程中发现风险企业出现异常情况,就会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分析方法主要有成因分析、过程分析和其发展趋势的预测。导致运营出现问题的因素可分为两类:技术问题和管理失误。由于制药企业属于技术类企业,研发是决定企业成败的最重要因素,主要包括药物无法在有竞争力的成本下完成、药物原型测试不满意、新技术出现使药物过时、替代性药物出现和后续新药物研发失败等。管理失误是指企业管理层因为企业内外环境的突变或个人认识错误而导致的错误管理行为,包括错误的营销策略、不当的财务控制和管理层内部斗争等。对于企业出现的每一个问题,风险投资家都会认真加以诊断、分析哪些因素是主要的、起主导作用的,哪些是从属、派生的。比如由于竞争加剧导致企业销售额下降,风险投资家会分析这是由于企业药品成本较高、缺乏竞争力导致的还是企业营销系统出了问题。

3.4提出解决对策

风险投资公司会在对企业逆境诊断的基础上,针对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当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是研发问题时,风险投资公司首先会判断研发步骤中有无更新改进的必要和可能。当风险投资公司认为企业技术己经过时并且没有开发新技术的基础和条件时,其便会考虑在适当时机撤回投资。若风险投资公司认为企业的研发只是在某些细节上还不够完善,便会利用其社会网络资源向企业提供支持和帮助,以便企业及早走出逆境。当企业管理出现问题时,风险投资公司首先会利用自己在财务、营销方面的专长向企业提供帮助。比如企业资金短缺,风险投资公司便有可能以担保形式向企业提供短期资金融通;如果企业销售渠道不畅,风险投资公司便会帮助企业设计适当的营销战略[6]。

3.5对策实施

风险投资公司要推进其对策的实施,主要运用技巧,首先跟风险企业管理层进行沟通,力求达成共识,然后在对策实施过程中进行反馈和修正。

3.6危机管理

危机管理是指当风险投资家应对企业逆境的一般策略不能有效扭转逆境、企业陷入危机状态(如持续亏损、市场份额持续下降和生产停顿等)时风险投资公司所采取的一系列特别管理活动,是一种“例外”性质的管理,即在风险企业管理层无法控制运作局势时,通过撤换企业管理人员、执行特殊计划等应急措施积极介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一旦企业恢复正常,风险投资公司便会重新回归日常经营监管的角色;但如果风险投资公司的危机管理失败,风险投资公司就不得不撤出资本。通常,在风险企业出现危机时,风险投资公司通常会采取的措施是撤换企业的CEO。

4结语

传统融资方式很难为医药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渠道,风险投资的投资特点决定了医药中小企业可以把风险投资作为一种融资方式。更重要的是,风险投资不仅能为医药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问题,而且带来的后续管理功能更是医药中小企业所需要的。其实,风险投资公司与风险企业之间是一种委托-关系,风险投资公司是委托人,风险企业是人,这种关系是通过契约确定下来的。在签订投资协议后,风险投资公司会对风险企业进行分析并改造,随后的职责就是监管风险企业的日常运营。如果风险企业出现问题,风险投资公司就会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由此可以得出结论,风险投资的后续管理对医药中小企业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风险投资是医药中小企业融资的最佳渠道。

参考文献

[1] 李延喜.风险投资的后续管理对创业企业价值增值的影响[J].科学与技术管理,2002,2(4):23-25.

[2] 魏娟.高技术风险投资公司的运作机制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2,4(6):15-20.

[3] 杨林.创业企业如何成功获得风险投资[J].合作科技与经济,2008,11(11):6-10.

[4] 闫晓丽.风险企业如何获得风险投资[J].创业经纬,2006,22(6):29-32.

[5] 李天晓.高技术创业者如何获得风险投资资金[J].企业经济,2003,15(1):16-19.

第3篇

【关键词】医药企业;内部控制

一、前言

作为关系到人类生命健康的医药企业来说,其生产的产品特殊,业务量大且时效性很强,同时又面临着非常多的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管制。因此,医药企业面临的风险明显高于其他行业和企业。所谓风险就是指企业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受到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风险的客观存在是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内部动力,而内部控制又是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重要方法,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能够大大降低企业面临的风险。医药企业作为社会上承担着主要人道主义责任的企业来说,其风险管理更是关系重大。因此,本文将围绕医药企业面临的风险展开进一步的探讨,以期能够找到最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从而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内部控制机制,有效规避各种风险。

二、医药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分析

医药企业是一种高风险行业,有着很多方面的风险,比如说新产品开发和审批风险,系统性风险,政策性风险等。但是,无论是何种风险,都是医药企业必须面对和应对的。一般来说,医药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有:(1)市场性风险。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医药企业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医药市场环境,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又不够完善与成熟,使得我国经济又面临着周期性调整和结构性调整的双重压力,这些都给了我国医药企业巨大的发展挑战,尤其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使得医药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遭遇了巨大的不确定市场因素,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医药价格水平下降的趋势。当前,我国医药市场呈现出这些趋势:农村医疗市场有着不确定性;药品降价预期较高;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老龄化趋势带来了新的挑战;制药企业整合预期加剧;医药企业战略重组的趋势日益明显。(2)经营性风险。当前,我国医药企业发展的主体仍然是各个医院,这些医院的药品采购基本上占据了大半江山,其中又以公立医院居多。真正通过药品零售企业销售的药品仅仅占到一小部分。这就使得医药企业面临着新的业务经营风险,因为医疗需求日益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主要是医药分开,使得药品零售企业在零售市场上的占比大幅增加,这就使得基于市场竞争机制的药品企业展开类似的竞争,从而引发一些市场环境下的医药企业之间的竞争,而市场竞争必然具有风险的。(3)财务性风险。虽然说医药企业是我国刚性的产业需求行业,即使经历了巨大的金融危机冲击与挑战,但是,它毕竟是刚需产业,即使市场趋冷,其仍然必须正常经营和销售。但是,其面临的融资困难加大,融资的成本有所提高,偿债的风险也就随之提高,从而使得整个医药企业的运作成本提高且不够稳定,这种财务风险就随之产生。(4)环境和法律类风险。作为医药企业来说,其面临的环境和法律风险也是不确定的,有可能会遭遇环境骤变,有时又会遭遇法律方面的政策不够明确,一些医疗器械和化学制剂等都有可能被列入违规范畴。同时,还有些医药企业会面临很多突发性的公共卫生危机状况,这是医药企业无法预测与有效防止的。

三、医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具体途径

既然医药企业是我国社会上具有责任感的企业与行业,其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具有人道主义道德感。但是,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必然会面临着更多的风险,可以是经营风险,也可以是政策性风险等。那么,我们就必须构建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来为企业提供合理的保障,尽可能的帮助医药企业实现既定的目标,保证合规经营、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和经营的效率效果。因此,医药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与风险管理的要求是相互并存的,其必须尽快构建一套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那么,医药企业在具体建立内部控制体系的时候,应该首先遵循一定的原则,即合法合理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制衡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适应性原则,然后再真正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切实完善医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具体途径如下:(1)建立健全医药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在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下,医药企业也应该适应市场化发展的具体要求,真正实现医药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企业组织结构,有效的把内部控制、公司治理和风险控制结合起来。这就是说,医药企业应该面对潜在的风险,让风险管理始终贯穿于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尽可能的为医药企业构建一个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股东大会机制,规范控股股东行为,防范“内部人控制”带来的风险,完善董事会机制,完善监事会机制,完善绩效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协调利益相关者关系,完善信息披露机制等,从而让医药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得以完善,为企业提供准确、真实、完整、及时的信息。(2)完善相关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作为医药企业内部重要的控制制度,它是风险管理的关键环节,也是整个企业进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核心所在。因此,医药企业应该遵循《会计法》、《税法》、《企业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然后再充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并健全相应的财务核算控制体系,主要是完善各项授权审批制度,强化公司财务监督功能,强化预算管理,使得医药企业的内部控制各个环节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在最大限度上防范各种风险,规范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做到监督的独立、客观、公正性,将会计舞弊风险降到最低,从而建立并不断完善以经营目标为导向,以成本控制为中心,以绩效考核为保证,以专项管理为补充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3)强化医药企业风险评估和管理工作。对于医药企业来说,风险管理工作的前提就是要先做好风险评估工作,然后基于风险评估把一些可能的错弊或者损失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这就是说需要做好相应的风险管理工作。因此,对于医药企业来说,其面临的风险非常多而广泛,那么,加强风险评估和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我们要通过风险评估和管理来为医药企业提供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让各种不确定的风险能够被控制在有效的范围以内,不能出现管理失控的风险,防患于未然,将风险管理贯穿于企业内部控制始终。(4)强化医药企业的人本化管理措施。对于医药企业来说,人本化管理理念也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因为任何一个企业,人都是内部控制工作中活动的主体所在,也是内部控制活动控制的客体之一。因此,医药企业本身就是关乎人的生命安全的刚需型企业,强化企业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因此,医药企业应该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和控制工作,积极开发人力资源,挖掘人的潜能,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激发起人们按照内部控制的目标要求行事,培育和发挥团队精神,提高企业的凝聚力,从而把医药企业构建成一个战斗力很强的集体,能够有效防范各种风险。

总而言之,医药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支柱性产业,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命安全。但同时,它也是风险最高的企业之一。我们必须构建一套积极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这是医药企业建立内部控制体系的内在动力所在。因此,医药企业应该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积极采取合适的措施来强化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工作,构建完善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做好医药企业的流程控制、系统控制、管理控制、风险评估,真正让医药企业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发挥出社会责任的同时,又能够提供可靠的医疗服务。

参 考 文 献

[1]陈镜西.财务管理信息化环境下如何加强内部控制[J].现代审计与会计.2010(5)

[2]龚杰.方时雄.企业内部控制:理论、方法与案例[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3]谢志华.内部控制、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关系与整合[J].会计研究.2007(10):37~45

第4篇

关键词:医药企业;融资风险;经济危机

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式下,许多企业都在急于上市,谋求资本的支持,以便于企业能更加快速的发展。医药企业也不例外,然而融资上市虽然能为企业带来一定的资金支持,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会对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利。许多医药企业当前的规模并不大、自主创新意识的不强、研发能力也不理想,近年来,随着物价的上涨、人力资源成本的增加等一系列因素,许多从事医药事业的企业资金的供应渐渐出现了问题。由于医药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盈利能力不同,因此融资也出现了一定的困难,在融资的过程中会面临资本供应方撤资等情况,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风险。因而,医药企业应该深入了解融资中存在的风险,并对融资进行规范,确保企业的发展顺利。

一、医药企业发展现状

医药行业是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为了促进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我国近年来颁布的政策为医药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大环境,从而保障了医药企业能长期稳定的发展。现阶段我国的医药市场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我国的人口基数决定了医药市场需求巨大,十分适合医药行业的发展。自2009年到2016年,我国医药行业的生产规模在不断的增大,医药企业的数量也在逐渐地增多,整个医药市场处在不断增量的状态,期间同比始终保持在增长20%左右,在整个国际市场上的增长优势也很明显,因此,我国未来医药行业的发展一片光明。

二、医药企业发展中的融资方式和风险

医药企业的发展阶段分为研发阶段、推广阶段、成长阶段和成熟阶段,在每个阶段由于企业规模不同、盈利能力不同,因而采用的融资方式也不同,面临的融资风险也有所差别,企业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应对。1.研发时期的融资方式和风险医药企业在研发阶段的投入往往十分巨大,这一环节是一个企业真正的实力所在。但是这个阶段的投资风险却很高,因为研发是否成功,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都不能确定,投资者并不能清晰的判断出收益情况,因此很多投资者并不愿意在这个阶段对医药企业进行投资,包括银行等机构在内,都很少能获得款项。处于这个阶段的医药企业很多时候款项都来自企业的自有资金或是政府的财政拨款,但是研究费用并不充足,且一旦研究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医药企业不能如愿获得收益,就会出现资金周转问题,影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甚至难以维持当前的正常运营。因此这一阶段融资困难成为医药企业的主要融资风险。2.推广时期的融资方式和风险推广时期基本已经是医药企业研制成功的试验阶段,这个时期医药企业已经有了一定的技术和能力,投资的风险也会变得小很多。但是药品上市后的效果并不明朗,因此选择在这个进行注资的投资者仍然只是少数,大部分医药企业此时还是只能选择风险投资,医药企业因为产品在市场上推广效果比较好之后就会有销售收入,这样前期的资金消耗才能得到回收,医药企业才能进一步的发展。医药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推广开来,企业的投资方也获得了应有的利益,但是投投资企业要求高回报会导致医药企业面临风险,同时风险投资本身也存在风险。3.成长时期的融资方式和风险进入成长时期,医药企业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生产规模,但是仍需要进一步开拓市场以及提高生产能力。这个时期的医药企业已经初步打开了渠道,获得一定的市场地位,但是企业的品牌形象并没有树立起来,还没有得到行业和消费者的普遍认同,因此就需要进一步的融资,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增加企业的宣传。在这个阶段,医药企业一般通过内部融资和股权融资为主进行融资。此时医药企业的前景已经比较明朗,融资也会变得相对容易,但无论是股权融资还是债券融资,都会给企业带来隐患。4.成熟时期的融资方式和风险医药企业在成熟期面临的风险已经减少了许多,这时候的医药企业已经具有了较大的市场规模,在行业内占有了一定的地位,市场得以开拓,渠道基本稳定。但是如果一个企业不能继续研发新品和创新经营思路,很快就会被别的企业取代,因而这个时期,企业努力提升自身的创新才能才是根本。企业内部的创新一方面是对产品的研发,在这个产品为王的时代,只有不断的研发消费者认可的产品,企业才能得到不断的发展;另一方面是管理的创新,医药企业要对自身进行整顿,形成规范化的企业,从而减少企业经营中面临的各项风险。然而如果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足就会导致企业的发展停滞不前,也会给融资带来一定的风险。

三、融资风险防范与控制的对策

医药行业融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在运营中只有规范企业的融资体系,加强对风险的控制,才能有效的避免风险的发生,减少融资风险给企业发展带来的危害。1.建立融资成本预算体系融资可以让医药企业获得资本的支持,注入资金,但是融资中也不可避免要支出成本,在进行股权融资的过程中,要向持有股票的人支付费用,而债权融资方式也要向银行支付借贷产生的费用和债券使用产生的费用。企业在融资之前要对这部分资金的支出进行计算,将之控制在一定的预算范围内,防止没有预算控制造成资金支出超出合理范围,从而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损失。2.建立融资风险预警系统为了降低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医药企业要建立融资风险预警系统,企业可以通过对财务报表以及其他相关数据信息的整理、分析,对企业加以分析,进而对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评估,对财务危机进行提前评估,这样就可以在风险出现之前做好防范措施和控制方案,将损失降到最小。3.提升决策者决策能力在医药企业融资的过程当中,企业决策者的决策能力直接关系着融资的效果。企业决策者要在融资方案提出前对国家目前的相关政策、市场的各种利率汇率情况、企业资产购置进行详细的了解,从而保证企业能在合适的时机、有利的条件下进行顺利的融资。企业的决策者要深度了解企业的发展状况和市场的动向,从而对整个融资过程进行全局指挥和策划,因此企业决策者必须加强自我学习,提升自身水平,这样才能做出对企业资金分配最有利的决定,保证项目实施的顺利。4.加强对风险投资部门的管理医药行业的整个发展过程中,风险融资是占据的比例最大,因此企业要加强对风险投资部门的管理,颁布完善的鼓励政策,同时加强对机构工作人员的监督管理,避免风险资中途撤出,确保企业稳定发展。

四、结束语

医药行业的发展关系着人们的身体健康问题,因此国家十分重视,医药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因为资金不足难免需要融资,但是融资的过程中却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在医药企业的起步阶段,因为科研以及宣传等需要大量的资金支出,但是这个阶段的企业发展尚不明朗,很难获得资本支持,从而给企业的发展带来风险。在发展相对成熟之后,企业若是缺乏创新能力,也会带来一定程度的风险。因此医药企业要规范融资方式,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有效规避融资中存在的风险。

参考文献

[1]邵永同,陈淑珍.基于DEA方法的我国上市生物医药企业融资效率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2):174-178.

[2]张楠.中小医药企业供应链融资模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第5篇

引言

大多数上市公司发展中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就是资金短缺,医药行业也不例外。虽然融资活动能给上市公司带来巨大收益,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医药行业还不够成熟,在融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种种风险。由于企业整体规模不大、自主创新意识的薄弱、研发投入的资金量不足,而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力资本的上升等客观因素,医药行业出现了资金供求不平衡、融资方式单一、融资体制不完善等问题,融资困难重重,导致企业存在巨大的融资风险。因而,研究医药企业融资风险这一课题对企业科学合理的进行融资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为了能使我国的医药行业得到更好地发展,政府出台的政策为医药行业提供了比较有利的外部环境,使得医药行业长期处于稳定增长的状态,医药市场需求增大。新医改的不断推进,使得医药行业的效益整体上升,产业集中程度提升,市场内的供求稳定。

近年来我国医药行业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行业内的单位数从2009年的6 000多家上升到2011年的将近8 000家。在2009年时,医药行业的利润总额高达808.2亿元,工业销售产值同比增长20.22%,高达7 996.9亿元,出口额同比增长4.81%,高达675.4亿元,无论是在利润还是在销售方面都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2010年、2011年,医药行业的发展也取得了更加明显的成就,产业规模持续增长、企业实力增强、国际化水平也得到了明显提升。

二、医药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和融资风险

融资风险是指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由于不同的融资规划导致收入变化的风险。一个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需要引入大量的资金,而多数是通过债务的方式来筹集足够的资金[1]。不同的阶段因融资方式的不同都存在相应不同的融资风险。

(一) 研发阶段的融资方式和融资风险

研发阶段的投资风险很高,投资者不能准确的判断预期收益,医药企业对该项医药技术的研究无法预知,产品能否具有市场,这些原因会使得像银行等机构很少甚至不投资,因此医药企业的资金多是自有资金或者财政拨款等。有些医药企业会申请政府为鼓励其高新技术的发展每年拨出经费。有些医药企业者会借用家人或朋友的资金,而这种投资方式一般比较短暂,维持时间很短,这对于医药企业的长周期发展是行不通的。因此,要想长久发展还得需要继续筹集资金,但是风险投资者处于对医药企业不确定的预期,常常很少选择投资。这一阶段主要面临的就是内部融资风险和一定程度上的道德风险。

(二) 推广阶段的融资方式和融资风险

试验阶段,通常来说是医药产品研制成功阶段。医药企业此时的盈利能力尚且不强,因此即使向银行借贷,也未必能成功,因为商业银行因考虑医药企业的财产状况一般不会同意,即使同意,所贷的资金也比较少,并且是短期的,如果企业在短期内所接资金过多,则所欠债务越多,那么偿还起来就相当困难,严重时可能导致财务危机。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医药企业最后还要选择风险投资。医药企业因为产品在市场上发展较好后就会有销售收入,这样前期的耗费也就得以弥补,医药企业就会更快发展。当产品上市成功,风险投资者追求的高报酬目标得以实现,他们所拥有的股份权也就能变现并获得收益。然而,这一阶段的融资方式主要以风险投资机构投入资本为主,面临着风险投资者要求高额回报的风险和少许的股权融资风险。

(三)成长阶段的融资方式和融资风险

进入成长阶段,医药企业已经具有了生产规模,但是仍然需要继续开拓市场,增大生产能力,因为在这阶段医药产品的品牌形象尚未建立。在此阶段,医药企业一般通过内部融资和股权融资为主进行融资。医药行业可以进行内部融资是由于本身这个行业就具有投资量及回报都高的行业,生产所需的资金还可通过留存收益得到保障。同时,医药企业筹集资金也可通过扩张股本,以此进行股权融资。在适宜的条件下,高效益的前景,使得医药企业能够很容易从新旧风险投资公司中筹集到资金,也能得到公开发行股票和上市融资[2]。但是,目前这种融资方式在这个阶段还是有风险的。在大量引进股权资本和少量债券资本的成长期,医药企业主要面临股权融资风险,还有相对少一些的债券融资风险。

(四)成熟阶段的融资方式和融资风险

医药企业在成熟期时,风险已经不大,医药产品在市场上也占有较高的比例,当然医药企业的规模也已经发展的比较大。在此阶段,改革创新成为首要任务,通过对管理和机制的创新,同时增强管理制度,使得医药企业的规模发展和创新都能尽快适应,以此使得医药技术革新的力度增大,创新能力也要相应提高,以便有更好的机会。因此,银行等金融机构还是作为医药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所以在成熟期时,当医药企业主要融资方式转为银行借款融资,银行借款风险和创新能力不足带来的风险就成为了主要的融资风险。

三、融资风险防范与控制的对策

医药企业融资风险的存在是普遍的,因此,建立完整的融资风险防范系统和控制方案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建立融资成本预算体系

企业在进行股权融资的时候产生的权益资金使用费大多是根据双方约定的股票利息支付的利率向持有股票的人员支付费用的。债权融资方式资金使用费主要有企业向银行借贷产生的费用和债券使用产生的费用,这些费用基本上是根据当时市场的银行利率进行计算的,后者由于是债券发行后到期进行还息的费用,它是受债券利息率的影响的。上述说的这两类费用是能够在企业财务的各项相关报表中找到数据的,这就是所谓的显性成本。但是企业在进行融资的时候实际支付的费用远远不会只有这些,支付的费用里还应该有在各项财务报表中无法表现出来的隐性成本。企业如果想使成本实现最大化,只有充分的意识到将产生的显性和隐性成本,那么才能科学合理的做出一套完整的预算体系,以便使融资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合理优化企业融资结构

企业融资是否合理分配会不会直接对融资风险产生影响,负债比例过分的增长,到期偿还债务金额的增多,企业进行融资的成本的提高,同时资产负债率上升也会使企业偿还债务信用度下降,从而增大了融资的风险。医药行业侧重于对股权进行的融资,权益性资本较高,尽管融资所有的成本会低一些,但是股票发行的时机、股票价格以及股票的数量等规定不正确的时候,是会使发行计划导致失败的,从而对股东的利益造成损害,严重的话会导致企业亏损。企业在成长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对债券发行量进行提升,债券资本要学会合理的利用,要将财务的杠杆优势发挥到最大,从单一枯燥的融资方式逐渐走向多元化,将企业资本构建把握在科学的水平上,以达到预期的融资效果,从而保证企业风险和利益之间的平衡。

(三)建立融资风险预警系统

企业建立融资风险预警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它是企业对财务做的报表以及备注和其他发生的相关数据信息的整理、分析,从而对企业的各种情况更加了解,也可以对未知的财务危机提前预测,并在风险出现之前做好防范措施和控制方案,以将损失降到最小。预警系统建立的基础和依赖数据就是预警指标的多种选项,大多数的企业可以结合自身的融资情况和企业大背景下的财务指标。

相关财务指标被选中后,根据企业现今的环境、专家选中的指标权重,运用对其进行评分的方法进行估算,从而得到对企业有利的信息,运用该预警系统对企业可能会出现的某些融资风险提前揭露出来,以此来做好预防措施,更加合理的控制融资中出现风险的情况。

(四)提升决策者决策能力

企业要在融资方案提出前对国家当前的相关政策、市场的各种利率汇率情况、企业资产购置等一定要做好详细的了解和调查,以此保证企业在合适的时机和有利条件下进行顺利的融资,要做好这些,就必须不断的提高企业管理者得决定策划能力,对内部管理者能力的提高是重中之重。主要原因是企业决策者是以企业正常发展的高度,对全局进行指挥和策划的。其不仅要熟悉企业的所有生产运营模式还要熟悉企业各部门的重要信息,更要洞悉企业主要资金的流动方向,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融资的安全合理。想要实现这点,企业决策者必须加强自我培训力度,增强自己对事物正确的判断能力,以便在最短时间内做出对企业资金分配最有利的决定,保证项目实施的顺利。

第6篇

【关键词】医药行业;财务战略;宏观环境

一、 财务战略概念

财务战略是指企业在价值管理的基础上为了实现财务资源的优化配置所采取的管理方针及决策方式,即企业在利益最大化及企业资金平衡的基础上使公司稳定长远发展下去所制定出一系列的谋划。随着中国市场经济迅速的发展,对于竞争日益激烈的医药企业来说,财务战略更成为规避企业财务风险的有利工具。

二、我国目前医药行业现状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随之而来的医疗保健需求逐渐增长,这更加推动了我国医药企业迅速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建立相对比较完善的医药工业体系且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成为世界制药大国,医药企业经济也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一部分。正是由于这种突飞猛进的发展,医药企业竞争也在日益加剧。部分医药企业只顾眼前利益而忽略财务战略的重要性,导致出现一系列的企业财务风险,由昔日“永远的朝阳产业”变为如今风险不断升高收益不断降低的产业。为有效规避财务经营风险,我们必须从医药企业财务战略出发,把握好财务战略这一关,才能从根本上减少企业财务风险对我国医药企业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

三、医药企业有效规避经营风险的财务战略

1.企业财务管理宏观环境的动态分析战略

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可以分为外部环境(宏观环境)和内部环境。宏观环境是指现在社会下的经济、市场、社会文化、资源等各方面的环境。我国大部分医药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因无法适应外在宏观环境变化,缺乏对宏观环境的应变能力,最终导致医药企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财务管理宏观环境变化对医药企业财务风险带来的损失一般表现在:企业资金回收、筹资、投资、收益分配等几个方面。我们应该提高对医药企业财务管理宏观环境变化的警惕,并认真分析它将对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充分掌握各宏观环境的变化,从根本上完善我们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并在财务管理人员及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中下功夫,加强各项财务管理基础工作,才能有效的规避企业财务风险给我们带来的巨大损失。

2.构建财务风险预先警示战略

无论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是企业经营活动中,都存在这样一个现象,那就是只有等困难或者灾难真真切切的来临时,我们才知道痛之切。既然如此,我们为何不预先警惕它的风险呢?做好对财务风险的事前评价及警示,能减少甚至避免医药企业在经营决策时的失误,比如:企业资金回收、筹资、投资、收益分配等各方面带来的财务风险。而构造财务风险预先警示战略,是以现金流量为基础、重点以现金盈利和现金增加的数据变化为动态指标。现金盈利值与现金增加值是最能反应企业财务是否正常运作的因素,最直观的反映出企业财务的收益情况。当企业没有了盈利,企业不能发展无法生存最后只能宣告破产。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三个指标上,第一是收益性指标,其次是流动性指标,再一个就是偿债能力指标。我们要清楚意识到这三个指标对我们带来的经营风险,预先对其评估并高度重视与警惕,构建财务风险预先警示战略。

3.完善内部财务结构战略

大部分医药企业内部财务结构的不严谨性已经严重影响到医药企业的发展。我们都知道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部分,为了达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应调整企业内部账务结构,制订统一的财务会计政策并调整企业内部财务结构。通过这一调整完善内部财务结构,成员企业必须按照集团整体的财务战略要求来走,使集团企业与各成员企业明确且了解资金的筹集、投放、及收入与利润分配。与此同时制定合理的激励与约束的用人制度,使企业成员不再单方面以个人利益为中心而是跟企业共同利益相挂钩,不断完善内部财务结构,有效规避企业财务风险,意识到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危害的重要性。

四、总结

总而言之,对于发展迅速、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的医药企业来说,财务战略是他们规避经营风险的有利保障。即使在外部看来自我感觉比较良好的医药企业也要从财务管理宏观环境及内部环境出发做好预警工作。避免在企业筹资、资金回收、投资、收益分配等方面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制定各项财务战略才能使医药企业稳定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芮.试论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管理。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8

第7篇

11月1日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融资峰会上,国内外多家知名创投企业齐聚,各家普遍认为中国目前医疗健康产业机会很多。

新药吊起投资者胃口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开放时间早、国内企业水平大幅提高,成为风投们最看好的行业。如今新药研发已经成为风险司瞄准的又一猎物。

10多年前,国际风险投资基金开始青睐我国医药产业,但是主要集中在医疗器械、医疗服务、CRO(药品研发外包),药品行业尤其是新药研发根本无人问津。因此,在数次投融资会上,他们从不谈投资新药。然而这次,医疗产业的企业家们与数十家风险投资商们面对面交流,兰馨亚洲、IDGVC、中经合、KPCB、华登国际、启明创投基金、富达风险投资公司、德同中国投资基金、德丰杰龙脉创业投资等多家海外知名风险投资机构的领军人物表现出了相当浓厚的兴趣。

“我们专门成立了新药研发小组,观察中国药企、医疗机构、科研院所的新药研况。”富达风险投资公司合伙人陈立实认为,目前国内新药研发有很多优势,中国的病人多、样本丰富,医学研究人员的薪水低、劳动力便宜、成本低等都是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不能相比的。

“而且,在监管政策上,较美国政府,中国政府的政策非常优惠。”据英特尔投资部中国区联席总监吴蓉晖介绍,某些治疗特殊疾病的药物,美国FDA要经过层层审批后,还只能进行部分临床试验。而国内政策对此管理得非常宽松,没有太多的限制。

河北以岭医药集团副总经理吴相君表示,该集团有一个成立了15年的研究院,而且每年坚持上市一个专利药。因此近两三年,不少风投到企业考察。“由于新药从研发至上市,一般需要7年至9年的时间,我们希望风投们能建立一个长期战略。”

深圳迈瑞在美国上市后市盈率超过100多倍,深受境外投资者追捧。而无锡药明康德这家从事CRO服务的研究性企业,一登陆纽交所,股票价格就翻了一倍。可我国新药研发由于专业性强、风险大、成功率低等原因,风投们几乎都不碰这块。这次会议上,风投们言语间表达出了对新药研发的高度关注。陈立实更是预言,“投资新药研发将成为未来的一个潮流,尤其是对具备自主资金的投资公司”。

不过,凯鹏华盈中国基金合伙人周志雄等人的观点比较温和。他们承认,新药研发肯定是收益最大的项目,但是在国内投资新药研发面临着一些问题。

“新药是一个比较专业的领域,对新药投资前的评估不太容易。”一位刚从美国回来的博士说。

周志雄同意这一观点,“新药专业性强、市场前景难预测、研究机构能力评价不易等问题,导致不少药学专家们都不愿意接受风投们考察企业的邀请。”

目前风投们有一种业内比较认可做法,即先考察这个新药是否在国际上市、国内推广的渠道有哪些;然后,再考察这个研究机构或企业过去是否有研发的经历和团队的情况;最后决定分阶段投资。“这样在某一阶段失败后,资金自动停止注入,也减少了风投们的损失。”

周志雄还反复强调,“新药的市场前景和销售渠道对风投们最关键”。他说,如果新药的研发机构、企业不能提供这些报告或数据,风投们对新药研发还是要再三考虑。

市场空白意味着巨大商机

据美国IrvingLevin公司的一份研究表明,2005年,国际资本向医药和生物技术领域的风险投资呈上升趋势,风险投资达到73亿美元,较2004年增长5%。其中,生物制药领域吸引的风险投资数量最多,达到21亿美元;医疗器械和化学药物领域吸引的风险投资均为14亿美元,分列第二、第三位。分析师认为,生物制药和医疗器械领域将持续风险投资的热点。

除了风险投资家对巨大市场的兴奋外,中国医疗健康企业本身也有着较强的资本需求,他们期望通过开拓资本通道,实现海外上市、并购等跨越式发展。

10月31日,世界三大体检中心之一的台湾美兆集团在北京宣布,3年内将在大陆建立30家连锁机构,朝构筑“1000万人的健康管理平台”的目标迈进。

已经有20年历史的美兆集团目前在全球拥有7家连锁机构。按照美兆的计划,除已经建成的北京美兆体检中心外,还将陆续在上海、沈阳、成都等城市陆续开设连锁机构,会员人数从目前的89万提高至800万以上,预计投资总额13至15亿元人民币。

支撑这一庞大扩张计划的背后,是美国中经合集团这一风险投资商,其目标是推动美兆集团3年后在纳斯达克上市。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成长,中国的医疗健康支出已成为继食品、教育之后的第三大消费支出,但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总体规模还仅占到国内生产总值不到2%的比例,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着很大的差距。中国医疗建康产业也因之成为中国最有投资价值的产业之一。

市场的空白同时也孕育着巨大的商机,目光敏锐的风投们自然不会放过这块大蛋糕,继高盛投资海王星辰、华登集团投资深圳迈瑞、IDGVC投资广州香雪制药和桑迪亚医药之后,目前,越来越多的国际风险投资基金开始准备大举投资中国的医疗健康产业,中国医疗健康产业也因之即将步入到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制药巨头首次在华设风投基金

外资药企在华投资形式也发生了里程碑的变化:全球制药巨头美国礼来公司近日宣布成立礼来亚洲风险投资基金,用于投资亚洲,特别是中国最具潜力的生命科学领域的新兴企业。据悉,这也是全球制药企业首次以风险投资的形式投资中国。

礼来全球总裁兼首席运营官李励达表示,随着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具有投资前景的中小型制药企业急需资金支持,礼来亚洲风险投资基金也应运而生。礼来亚洲风险投资基金的首笔1000万美元将投给百奥维达中国公司。“我们的投资回报是中长期的。我们将搜索亚洲生命科学领域中最有潜力的企业,事实证明这些企业大多数都在中国。”李励达称。

第8篇

关键词:风险管理;药品生产;作用研究

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药品生产过程中多种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质量,质量不佳不仅不能“治病”,还可能“致病”,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1药品生产风险管理定义

药品生产风险管理是对药品风险全程管理的系统化过程,在药品生产的过程中进行风险识别、评估,运用有效的风险评估手段方法来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对药品生产全过程中的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风险以及妥善处理药品生产风险所致的损失,达到以最小的代价最大化的保障药品生产质量安全。

药品质量符合规定不仅是产品质量符合注册质量标准,还应使其全过程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2](简称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 Manufacture Practice,GMP)是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适用于药品制剂生产的全过程和原料药生产中影响成品质量的关键工序。大力推行药品GMP,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药品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和交叉污染,降低各种差错的发生,是提高药品质量的重要措施。

药品生产风险管理和药品GMP是互补的[3-6],它们有着共同的目标一一预防或控制影响药品质量的一切因素,防止药品在生产过程中发生差错、混杂、污染,保证生产出质量合格的药品。

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在药品的生产检查中推行一种以风险为基础的方法,欧盟将质量风险管理引入药品GMP指南中。由此可见,将风险管理的思想与方法融入到药品质量管理体系中,有助于进一步保障生产出高质量的药品。

2药品生产风险管理的作用

药品生产风险管理是对药品风险全程管理的系统化过程,在药品生产的过程中进行风险识别、评估,运用有效的风险评估手段方法来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对药品生产全过程中的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风险以及妥善处理药品生产风险所致的损失,达到以最小的代价最大化的保障药品生产质量安全。药品生产风险管理无论对于政府监管部门还是药品生产企业,它的实行在药品质量保障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2.1提高制药企业处理药品生产风险的能力

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药品生产过程中多种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质量,质量不佳不仅不能“治病”,还可能“致病”,甚至危及生命安全。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人们的健康甚至生命。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多种因素决定着药品质量,原料的质量不合格、制药工人操作不规范、制药设备不按规定检修、生产环境卫生不合格等对于药品的质量都会有很大的影响,一旦质量出现问题,药厂生产成本会大幅增加,影响收益,如果被患者服用,后果更是不堪设想[7]。实施药品生产风险管理,使医药企业清晰地认识到药品生产风险,并可以通过风险分析工具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预置药品生产风险的几率以及发生药品生产导致的损失,从而做出应对药品生产风险的预案,使药品生产风险损失最小化。实行药品生产风险管理,不仅提高了医药企业处理药品生产风险的能力,同时药品的安全有效和患者的用药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2.2提高制药企业其经济效益

企业的核心就是追求最大的剩余价值,也是企业发展的最大动力,医药企业也是。我国药品GMP内容要求十分严格,医药企业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再加上药品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使得缺乏竞争力的医药企业生存艰难。部分医药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忽视药品质量,进行违规生产,这样不仅会侵犯患者生命健康权益,还会导致医药企业失去存在的基础和发展的空间。实行药品生产风险管理,首先可以使医药企业有控制风险的思想,分析和采取相应办法控制药品生产过程中的风险,使企业的生产部门和其他职能部门提高经营效益和管理效率,降低企业的各项成本费用,保障药品质量,保障消费者生命健康权益;其次提高医药企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重新审视公众的利益,认清药品质量才是医药企业发展的根本基石。

2.3提高药品生产监管工作效率

药品生产监督管理的实质是对药品生产质量的监督管理,其目的就是保证制药企业生产出质量合格的药品,保障人们用药安全,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和用药的合法权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自1998年成立至今已有二十年的历史了,由于其成立时间较短,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检查资源方面都十分有限,难以对所有的制药企业做深入细致的检查,使部分制药企业有漏洞可寻[8]。近几年数起药品生产质量事故的发生,己经给目前我国的药品生产监管模式敲响了警钟,影响药品生产监管工作的权威性。将风险管理引入到日常的监督管理工作中,确认风险较大的药品种类和药品生产风险,并根据药品和药品生产工艺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危害的程度合理地分配人力、物力、财力等检查资源,对风险较大的药品生产加大检查强度,而对风险较小的药品生产降低检查强度,使监管人员有针对性地进行监管,使有限的检查资源更好地满足巨大的监管需求。目前我国实行的向注射剂、生物制品和特殊药品三类高风险品种的药品生产企业派驻驻厂监督员正是药品生产监管机构实行风险管理的典型表现[9]。药品生产风险管理是对药品风险全程管理的系统化过程,在药品生产的过程中进行风险识别、评估,运用有效的风险评估手段方法来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对药品生产全过程中的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风险以及妥善处理药品生产风险所致的损失,达到以最小的代价最大化的保障药品生产质量安全。药品生产风险管理无论对于政府监管部门还是药品生产企业,它的实行在药品质量保障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10-12]。药品生产风险管理的实施,对于医药企业提高其经济效益和妥善处理药品生产风险的能力,以及药品监督机构合理分配处理检查风险的资源,以最小的代价来保障药品生产质量安全。

本文介绍了药品生产风险管理的概念,详细介绍了药品生产风险管理的实施对于医药企业和药品监管管理部门的重要意义,即药品生产风险管理的作用,为开展药品生产风险管理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

参考文献

[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5年修订)[S],2015.

[2]梁毅.GMP教程[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3]郭继亮,施健华.FDA工艺验证指南从理论引入实践[J].山东化工,2014(5).

[4]肖江宜.质量风险管理在药品生产企业GMP实施中的应用口[J].中国新药杂志,2009:2102-2105.

[5]丁华平.风险管理在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展望[J].生物技术世界,2014,12:092.

[6]f志红.药品生产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7):397-397.

[7]孟铮,黄文锋.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在原料药工艺验证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5(2).

[8]顾飞军.药品研发阶段的工艺验证[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2(6).

[9]王廷圣,邓福英.试析药品生产风险管理存在问题归因分析及对策[J].生物技术世界,2013,(11):63-63.

[10] 蔡瑾, 孔霞, 陈燕. 质量风险管理在药品生产企业中的作用简析[J]. 医药, 2016(10):00007-00007.

第9篇

摘要:

金融支持是影响中药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由于企业规模小、信息不对称、经营风险高、财产抵押难等方面原因,我国中药产业发展面临着较强的资金约束。在深入分析中药企业研发、创业孵化、初创、加速成长、稳定等阶段融资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充分利用银行信贷、信用担保、创新基金、风险投资、上市融资等方式为中药产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关键词:

中药产业;融资;金融支持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战略性新兴产业由于具有高技术、高风险、高投入、复杂性等特征,在其发展的早期阶段离不开包括风险投资、产业引导基金等在内的金融支持。中药产业是我国具有极大自主创新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1]。尽管国家高度重视中药产业发展,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等一系列促进中药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然而从现实效果来看却并不理想,中药产业发展仍然面临着较强的资金约束。

1中药产业发展融资难成因

1.1信息不对称导致中药企业信用评级不高

信息不对称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2]。众所周知,现代经济为信用经济。无论是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还是通过银行体系进行间接融资,信用在其中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对于中药企业而言,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中药行业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难以提供可靠的经营及财务信息;二是从原始的中药材到各种制成的中成药,其相关的质量标准、等级规格等的辨识均建立在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之上,一般市场参与者不具备相应知识储备,无从判断;三是中药组方配伍具有特殊性。“千百年来”一直使用的、符合中医配伍理论的中成药,按照现代食品药品的相关检测标准,可能面临非法添加药物成分超标问题。尽管整体上来说,中药不良反应率低于西药,但仍然无法排除消费者对于产品质量及安全性的担忧。信息不对称导致中药企业信用评级不高,造成融资困难。

1.2企业规模小导致中药企业融资成本较高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随着企业规模的变化会面临生产成本的相应变化,即所谓规模经济的问题。企业在进行融资时同样会面临这个问题。从经营传统来看,包括北京同仁堂等知名中医药行业企业在内,大多采用“前店后厂”的形式,由“小而全”的中药作坊发展而来,能通过GMP认证的集约化、规模化的中药企业相对较少。因此,大多数中药企业对资金需求的额度较小。此外,中药种植、加工的季节性强,导致中药企业资金需求的时间灵活、频率较高。中药企业资金需求的特点客观上限制了银行发放贷款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了其融资成本。

1.3经营风险高抑制了投资意愿

根据金融学的基本理论,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风险越高,收益越大,反之亦然。然而,对于投资者而言,除了要考量投资的收益之外,还要注意防范投资的风险。在可承受的风险水平之内,随着风险水平提高,投资的收益增加,一般会增加投资量。一旦风险水平超过可承受的水平,随着风险的进一步提高,尽管投资可能的收益进一步增加,但投资量反而会下降。中药企业的经营风险集中表现在两个主要方面:技术风险与管理风险。众所周知,新药研发投入大、周期长、成功率低。在美国平均一种新药研发需投入超过10亿美元,而且成功率仅为万分之一[3]。中药企业的管理风险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企业所有者往往是技术发明者,由于企业规模小,无法聘请专业的职业经理人进行企业管理;二是相应的管理制度及风险防范规避机制不健全。这意味着中药企业投资的收益具有不确定性,投资的风险较大,因此投资者的投资意愿不强。

1.4财产抵押难加大贷款的难度

经过近几年的重组,我国中药企业数目已经大大减少,行业内也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企业,然而中药行业上规模的大型龙头企业仍为少数。从企业规模看,小型企业为绝大多数。而现阶段我国还没建立完善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且中药产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风险很大,研发早期一般商业资本不愿投入。资金提供者为降低风险通常会要求企业提供财产抵押。中药产业中小企业的资产结构特点使其可用于抵押的有形资产有限。同时中药产业中小企业由于依靠自有资金创建企业,极少拥有价值较高的有形资产,资产的变现能力低,因此可抵押资产的抵押率低,加大了贷款的难度。

2中药企业不同发展阶段融资特征分析

中医药产业是“高投入”、“高风险”、“高技术”的产业。中药企业在发展的不同生命周期内,资金需求的特点和规模是不同的。具体如图1所示[4]。

2.1研发阶段

在知识经济时代,研发是中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在研发阶段,由于企业面临技术、市场及管理等方面的风险,一般商业性的资金如风险投资等不愿意投资,主要资金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扶持,如创新基金。受资金紧缺等因素的困扰,我国中药基础研究严重不足,新药研发能力薄弱,致使发展后劲不足。

2.2创业孵化阶段

在创业孵化阶段,中药企业的主要任务是要面向市场,识别和找到潜在的商业机会。在此基础上,根据用户需求将新技术开发成产品雏形,并进行不断的测试以保证产品的有效性、安全性、稳定性。同时,为了充分获取自己技术研发的收益,企业必须完成注册,进行相关的专利、商标等申请。这一阶段来自政府部门的资金支持相对较少,企业间接融资能力不强,需要创业投资。

2.3初创阶段

中药企业进入初创阶段之后,随着企业规模的逐步扩大,对资金的需要量会显著增加。尽管理论上企业可以通过引入风险资本、发行债券股票、申请银行贷款等方式筹措资金,但由于企业盈利能力不强,且缺乏可供抵押的资产,企业进行外源性融资的可能性很低。即使在政府政策扶持下,可以申请部分银行贷款,但贷款的额度相对较低,对于企业发展的需求而言无异于“杯水车薪”。

2.4加速成长阶段

在中药企业加速成长阶段,企业内源融资能力增强,经营业绩稳步上升,管理机制日趋完善,有专业的管理人员,工作效率得到提高。企业逐步向规模化生产趋近,市场销售量、市场占有率迅速扩大。由于良好的业绩及成长性,企业不仅可以继续获得风险投资的青睐,而且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的形式进行直接融资,从而大大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此外,还可以通过并购、组建企业战略联盟等形式获得来自其他企业的资金支持。

2.5稳定阶段

当中药企业经过前期发展进入稳定阶段之后,在市场上已经占有了一席之地,企业的组织结构、财务状况、业务活动等都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基本摆脱了初创期融资难的窘境。由于有了一定的资本积累,企业能够及时偿付各种债务的利息和本金,财务风险大大降低。此外,随着企业获利能力和信誉的提高,企业通过银行借贷、资本市场进行外源性融资变得越来越容易。此时,为了避免提前进入衰退阶段,企业应当通过提留公积金、银行贷款、发行有价证券等方式募集资金,不断开发新产品、新技术,从而获得可持续的竞争能力。

3现代中药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途径

3.1充分发挥银行信贷杠杆作用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不健全,企业融资渠道狭窄,银行贷款仍然是当前企业资金的重要来源[5]。银行信贷资金可以从三个方面支持现代中药产业发展:一是加大对中药产业的信贷投入力度。重点投向中药产业园区建设、大型中药制药企业、中药材饮片加工企业以及中药材种植企业,引导中药企业向集群化方向发展。二是建立符合中药产业特点的信贷管理与贷款评审制度。如对于中药材GAP种植基地的建设,可以采取“公司+农户+基地+银行”的信贷模式[6]。三是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票据融资、产业链融资等金融产品创新,支持中药产业发展。

3.2加强中药产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目前,尽管我国已经将中药产业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然而,产业政策与金融政策并未协同融合,不能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支持。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为了规避贷款风险,更愿意将资金贷给大型企业和一些涉及基础设施建设的领域,中药企业要想获得贷款十分困难。从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担保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有效机制之一。因此,要加快建立包括财政出资和社会资金投入在内的多层次担保体系,为创新基金、创业投资以及银行贷款提供保证担保、抵押担保、质押担保、留置担保、定金担保等形式多样的担保方式和业务内容,降低银行和中药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程度,分散银行信贷风险。

3.3大力发展创新基金

中药产业创新基金政策目的很明确,培育中药产业中小企业,促进高科技产业发展。它不以自身盈利为目的。通过对中药产业中小企业的扶持,企业发展了,创造新的税源,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整个中药产业的发展。创新基金是一项政府性基金,专门用来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处于初创期、种子期的发展。基金分别按照不同的标准以无偿拨款、贷款贴息、资本金投入的方式进入科技型中小企业。中药产业创新基金量小,主要目的是希望地方资金、金融机构、风险投资能跟进来,以期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使政府的创新基金起到一个放大器的作用。创新基金通过培育中药产业中小企业,可以为风险投资提供更加优质的项目,带动风险投资的发展。

3.4大力发展中药产业风险投资

风险投资源起于欧洲,但在美国得到蓬勃发展,对美国高科技产业的繁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风险投资的资本始源于私人资本、公共养老金、保险公司、捐献基金、公司及个人风险投资者等。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半导体、计算机、医疗等方面的创新企业得到了风险投资的高度支持,推动了新兴科技产业的迅速发展[7]。截至2013年,我国创业风险投资各类机构数达到1408家,管理资本总量达3573.9亿元[8]。从投资行业来看,生物医药行业一直是受到风险投资青睐的行业领域。中药产业作为我国真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具有良好的抗经济周期能力,在诸多扶持和促进中药产业发展的政策密集出台的背景下,自然受到风险投资的重点关注。但是,由于知识产权难以界定、科技含量不高、行业管理人才缺乏等方面原因,导致中药产业项目与风险投资对接机制不顺畅,中药产业获得的风险投资还是过少。因此,要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基金的作用,构建国家级、省级、县市级多层次的风险投资平台,采取多方面措施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建立可持续的风险投资运行机制,为中药产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

3.5积极支持中药企业上市融资

随着我国中药行业现代化步伐加快,许多中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会感到资金方面的紧缺,利用资本市场进行产业建设成为中药企业谋求发展的捷径之一。上市融资不仅能降低融资成本,而且能够增强资本的控制力,提升资产流动性与溢价水平,提高企业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益佰制药、千金药业、康恩贝药业、武汉健民等中药类上市公司均得到了市场的追捧。近年来,中药企业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国内证券市场上,作为传统文化的有形载体,中药企业的上市已经开始走向海外。2015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明确指出鼓励中医药企业通过在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注册发行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融资。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扶持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创业投资企业,规范发展股权投资企业。鼓励各类创业投资机构和融资担保机构对中医药健康服务领域创新型新业态、小微企业开展业务[9]。可以预见,随着中药企业上市融资步伐的加快,中药行业有望获得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丰志培,陶群山,彭代银,等.我国中药产业自主创新历史演进、特点与启示[J].中国中药杂志,2015(11):2252-2257.

[2]石天唯,安亚人.美国服务中小企业融资的商业银行模式[J].税务与经济,2016(2):44-50.

[3]叶祖光.中药新药研发困境待破[N].医药观察家报,2015-2-5(4).

[4]陈弘,现代中药产业集群模式与发展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9.

[5]冉瑞恩,邓翔.基于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比较优势的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实证研究[J].西南金融,2016(3):44-50.

[6]刘克俊,王维林.金融支持中医药产业发展问题探析[N].金融时报,2012-12-31(6).

[7]李冬.美国风险投资与技术进步、新兴产业发展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4.

[8]张明喜,郭戎.中国创业风险投资的发展近况及思考[J].中国科技论坛,2015(2):20-26.

第10篇

关键词:生物医药;开放式创新;创新实现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4000102

1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1.1 行业结构

(1)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截止2009年,全国独立核算医药企业有7464家,企业数同比增长3.45%。但是,从2010和2009两届中国企业500强上榜的医药企业来看,仅11家企业上榜,仅占总企业数的1.4‰。从资产状况来看,2009年,我国医药工业资产总额达9929.50亿元,资产总额前20强企业累计资产达2000多亿,而其余7464家企业,企业资产总额均不到一个亿。这表明,我国虽然生物医药企业数目众多,但大多规模较小。

(2)产业发展“三足鼎立”。我国医药工业包括化学药品制剂、中成药、化学药品原药、生物生化药品、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中药饮片和制药专用设备子行业。经过多年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已发展成为“化学药品制剂、中成药、化学药品原料”三足鼎立的产业格局。

1.2 空间结构

(1)以中东部为中心。生物技术产业最重要的区位特征是明显的地理聚集,在地域空间上形成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化分布显现,初步形成以长三角、环渤海为核心,珠三角、东北等中东部地区快速发展的产业空间格局。区域不平衡发展凸显,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差距将持续拉大。研发要素进一步向上海、北京集聚,制造环节加速向江苏、山东集聚。

(2)向海外拓展。近年来,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呈现出打开国际市场,向海外拓展的趋势。一方面,随着新兴市场的快速发展,跨国药企加大全产业链布局,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抓住欧美发达国家生物医药研发外包业务向亚洲、东欧转移的机遇,医药研发外包等现代高技术服务业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我国医药产业融资渠道,医药企业海外上市层出不穷。特别是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地表现尤为突出。

1.3 资本结构

(1)投资增长快。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物医药行业的重要性日益提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此外,国家在医药卫生行业的直接投入也非常巨大,政府卫生支出增长迅速。政府卫生支出增长迅速,从2000年的709.52亿元猛增到2009的4685.60亿元。

(2)研发投入不足。生物制药是一个投入相当大的产业,通常一个新药的开发费用平均需要8亿美元,并随新药开发难度的增加而增加(目前有的还高达12亿美元)。尽管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投资增长,但研发投入仍然不足。例如广东省2008年研发投入经费仅占GDP的1.41%。

1.4 品牌结构

(1)品牌潜力大。当前世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处于成长期,尚未形成由少数跨国企业控制的垄断格局。我国虽然生物医药产业起步晚,但是发展迅速,已经有部分品牌步入国际品牌行列。由世界品牌组织、美中经贸投资总商会、美国世界著名企业联盟联合推选的2009年度“世界著名品牌500强”,生物医药类品牌共有10个国家37个品牌入选,已与日本、韩国旗鼓相当,拥有品牌数与他们一样,并列全球第6。

(2)品牌区域化。2006年至2009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实现总产值保持年均25%的高增速,生物医药企业从5308家增长到7464家,增长率达40.6%以上。但是,知名企业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2009年进入制药工业百强榜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北京、天津、上海、山东、广东、浙江、江苏等省市,占据了我国制药工业知名企业大半。

1.5 技术结构

(1)技术人才缺乏。目前,我国从事生物医药技术科研和产品生产经营的高素质人员不多,整体素质不高,具有创新能力和适应产业化、国际化经营的高素质人才十分缺乏。我国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一些大型医药企业尽管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研发体系,但大多走仿制国外专利药品之路,不能适应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我国各省市为满足生物医药企业人才需要,应当通过多种途径吸引和培养人才。

(2)自主创新能力差。多年来,我国生物制药一直采取跟踪与模仿的策略,企业缺乏创新,产品没有国际竞争力。国外研究一个新药要花费8-10年的时间,平均花费3亿美元,创新难度大、周期长、投资高、风险大。而我国仿制一个新药仅需要几百万人民币,2-5年的时间,仿制药品投入低、风险小、周期短、收益高,企业没有创新的压力和动力,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

2 开放式创新在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2.1 开放式创新的定义

开放式创新是由美国学者Henry Chesbrough2003年提出的。开放式创新是指对外部创新资源的获取和利用,以及企业自身资源的有序流动和转移。通过这种创新资源的“输入”与“输出”,企业获取了研发所需的外部资源,弥补内部创新资源的不足,提高了创新能力;同时,通过对外输入创新资源,将自身无法转化的“搁置技术”进行外部转移,实现了商品市场的扩大化,进一步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

2.2 开放式创新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作用

第11篇

[关键词]医药;企业;市场营销;风险;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7-0066-01

医药营销,已成为医药生产及供应链流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决定了医药行业能否得以高效、稳健的发展。然而在当前医药行业中存在着各种影响行业健康发展的因素,分析并提出解决策略对于降低医药风险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医药市场营销概述

1、定义

医药市场营销,主要是指医药生产公司通过市场营销业务活动而产生的经济效益,是企业生存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一般而言,医药市场营销活动主要包括市场营销基本概念、市场细分、市场定位、导购及药学服务、药品价格、药品质量保障措施等。

2、特点

医药市场营销,主要包括以下特点:

(1)患者导向。患者导向,主要是指以患者的实际需求作为医药公司开展市场营销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医疗机构及患者的真正需求是开展医药市场营销活动的关键。

(2)目标市场。医药公司根据市场的细分策略,将市场进行细分为若干个特定需求的子市场,并选择其中的一个市场作为营销目标,并为之研发特定的医药产品,开展有针对性的营销活动。

(3)整体营销。医药市场营销活动,更为关注所开展的医药营销活动所应用的全方位的综合性策略,是整体营销理念的真正体现。

(4)利益前景。医药公司所开展的意义市场营销活动所关注的不是短时间内所能够获取的营销利润,而更为关注营销业务活动所能够获取的长远利益。

二、医药市场营销风险分析

(一)医药产品自身风险

医药产品自身的风险,主要是因为医药产品自身的质量功能性差、进入市场时间不合理等原因以至于医药产品在市场中销路不对而产生的风险,主要包括:

1、 药品质量风险

医药产品质量问题,容易致使消费者对医药公司的产品产生不信任感,同样会致使医药公司面临着巨额的赔偿及相应的法律责任。另外,医药产品质量好坏,是关系到老百姓人身安全的重要因素,而当前医药市场中由于医药产品种类过多,可替代性较强,竞争过于激烈,如果医药公司的产品质量不过关,则极其容易致使医药市场营销面临着极大的经营困境。

2、 药品功能风险

如果药品的功能不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也就是说医药产品的医疗作用,所适用的范围与消费者的真正需求不相吻合,则极其容易致使医药公司的市场营销活动停滞不前。

3、 药品品牌侵权风险

医药产品品牌商标被劣质产品侵权所产生的营销风险。不法分子生产假冒伪劣医药产品时,不但对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带来巨大的伤害,同样对医药公司的信誉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在医药市场营销过程中该如何联合监管部门开展假冒伪劣医药产品打击活动,保障医药公司的正常效益,对医药公司的长远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二)医药产品分销渠道风险

分销商作为医药公司所指定的特定销售人,通常包括各医药公司、个体医院及从事医药行业的个体等。在实际市场营销活动中,医药公司面临着以下方面的市场营销风险:

1、 分销商违约风险

医药公司必须防范的关键风险就是由于信誉问题等因素导致分销商不愿意继续履行医药合同而产生恶意拖欠医药贷款的业务情况,而致使医药公司的货款难以收回等。

2、 分销商亏损风险

在医药公司实际市场营销业务活动中,极其容易受分销商的信誉问题影响,并且假如分销商处于销售亏损状态下极容易致使医药公司款项难以回收,因此,防范分销商经营亏损也是医药公司市场营销活动务必考虑的关键内容。

三、降低医药营销风险策略

(一) 强化管理,提升产品质量

医药公司市场竞争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而从根源上控制营销风险则是最佳营销策略,而确保良好的产品质量则是维持良好医药营销的重要因素。因此,医药公司在产品研发、生产及流通环节,都必须灌输风险理念,不断提升企业风险管控等管理内容。

另外,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应该不断吸引精英人才,从选料、工艺研发、产品生产、产品检验等各个环节努力提升自身的产品生产质量。并不断加快产品研发创新节奏,不断生产出与消费者需求更吻合的功能更为强大的医药产品,提升医药公司产品质量核心竞争力。

(二) 强化市场预测,做出市场调研活动

随着现代化经营理念的不断深入,高效的市场调研活动是医药公司进行有效营销活动的重要基础,调研工作开展地越细,调研活动就越为准确有效,就越能够深入了解医药市场的发展趋势及实际行情,也就更能够有效地了解消费者真正需求,对本公司所生产的医药产品自然更有信心,所制定的医药营销策略自然更有利于经营活动的开展。因此,要高度关注医药市场调研活动,认真细致地开展医药调研,避免凭借个人经营,过于直观地判断市场行情,以避免市场营销活动中不必要的损失。

(三) 完善规章制度,提供职员素质

统计数据显示,医药公司职员素质不高及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是造成医药公司市场营销各种风险产生的重要因素。因此,要不断通过培训活动提升公司职员素质,所开展的员工素质培训不仅仅需要包括职员的专业技能培训,还包括职员的道德修养等层面的培训工作。只有不断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及内外资形象,才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营利润,创造更好的企业价值。另外,医药公司还应该不断完善自身管理规章制度,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不断完善公司的内部各种管理规章制度,以不断激发职员的市场营销工作积极性,降低各种风险产生的概率。

(四) 加强分销渠道管理,完善购销合同

1、 完善分销商档案

医药公司的市场营销对象仅仅局限在“药品管理法”规定的范围之内,并且相关证件齐全。另外,对于频繁欠款的客户,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取消双方的合作关系,并可视实际情况拒绝发货。同样还可借助法律手段保障自身的合法利益。

2、 完善购销合同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的规定,医药公司与分销商双方所签订的合同条款务必清晰,相关细节也必须准确无误。而对于公司内部信贷信息内无历史信息的分销商,一律实行现款现货的策略,以最大化地规避各种市场营销风险。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流动资金应收账款风险

根据2009年已公告中期财务数据,选取了南京医药与上海医药、国药股份、华东医药、桐君阁、浙江英特五家公司进行应收账款对比分析。

应收账款数值均为原值,未扣减计提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一、六家公司中期应收及销售情况

期末应收账款与企业销售规模及经营政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企业为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扩大市场占有份额以及销售规模的增加都会影响到期末应收账款。从六家同类上市公司中期数据来看,南京医药期末应收账款、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仅次于上海医药,位列第二,在同类上市公司中居于前列。

从应收账款余额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来看,虽然南京医药高于其他五家公司,达到38.78%,但与上海医药、国药股份的差距很小。其余五家企业的应收余额占主营收入比重依次为:上海医药37.94%、国药股份36.55%、浙江英特33.87%、华东医药28.89%、桐君阁11.73%。应收账款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越低,说明企业销售的质量越好,盈利质量越好。六家上市公司中该指标值最好的是桐君阁(企业主要业态为零售配送,故指标较好)。

二、应收账款本期增幅

通过应收账款本期增幅与销售同比增幅的对比,可以看出企业赊销的增量情况。由于当前企业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企业为了增大账面利润,不惜采取大幅赊销的方式,应收账款余额伴随着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而增长也就成了预料中的事。但如果应收账款的增长幅度过大,并高于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速度,这不仅会使企业的账款回收难度加大,而且会使企业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现金流。

从六家上市公司应收账款本期增幅与销售同比增幅情况来看,除桐君阁外,其余五家公司的应收本期增幅均不同程度地高于销售同比增幅,而南京医药超过比率最高,应收本期增幅几乎达到销售同比增幅的2.2倍(六家上市公司的综合水平为1.5倍),远远超过了商业批发企业平均水平1.23倍(不含南京医药及桐君阁的其余四家平均水平)。

六家上市公司应收及销售增幅

注:应收账款本期增幅=(期末应收余额-年初应收余额)/年初应收余额

三、应收账款结构

从六家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结构来看,最差的是桐君阁,一年以内的应收账款占应收账款比重低于90%,最好的为国药股份,98%以上为一年以内的应收账款,而南京医药在六家公司中排名第四,与四家批发类企业平均水平96.37%基本同步。

应收账款账龄结构 单位:万元,%

四、应收账款周转率(次)

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了企业应收账款回收的速度,周转率越高,说明回收越快,反之说明营运资金过多呆滞在应收账款上,影响正常资金周转及偿债能力。

从应收账款周转率情况来看,桐君阁的周转率是六家上市公司中最好的,达到20次,相当于平均每18天周转一次,南京医药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低于其他五家公司,相当于平均每53天周转一次,仅为桐君阁的三分之一左右。

五、综合评述

综合以上六家上市公司应收账款情况来看:

(一)销售规模与应收余额

南京医药的销售规模居于第二位,与第一位上海医药和第三位华东医药的销售差距基本在30亿左右,但期末应收账款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却高于上海医药和华东医药,也高于其他四家上市公司,销售的质量有待提高。

(二)赊销增量

南京医药的赊销增量(即应收账款本期增幅与销售同比增幅的比值)在六家上市公司中最高,应收账款的大幅增长在带来账面利润的同时,也消耗了企业的现金流,给企业持续发展埋下了隐患。

(三)一年以上应收账款比重

六家上市公司中,南京医药一年以上应收账款占应收账款比重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与前二名浙江医药和国药股份的差距在2个百分点左右,与第三名华东医药相差不足0.5个百分点,但由于一年以上应收账款的坏账风险较大,仍需加强应收账款的及时回收。

总体而言,通过与其他同类上市公司的对比,南京医药的应收账款周转率虽然偏低,但由于桐君阁是以零售配送为主的商业流通企业,不考虑桐君阁的业态形式差异,南京医药与其他四家同类上市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差距并非很大,通过相应的管理措施可以逐步缩小。

六、应收账款对企业的影响

(一)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加速了企业的现金流出

企业发出商品,开出销售发票,销售已告成立,但这种销售并无货款回笼,但企业却需要根据确认的销售及产生的损益支付各种税费,企业因垫缴税款占用了大量的流动资金,加速了企业的现金流出,长此下去必然会加大企业的资金压力。

(二)夸大了经营成果

由于记账基础是权责发生制,发生的当期赊销全部记入当期收入。因此,企业账面利润的增加并不表示为现金的流入。因此,企业应收款项的大量存在,虚增了账面上的销售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企业经营成果,增加了企业的风险成本。

(三)增加了企业风险

(1)融资风险:应收账款过多意味着企业被迫计提较多坏账损失,信用评级也会降低,从而影响到金融机构放贷决策。

(2)经营风险:资金不足加借贷困难,造成企业资金的严重短缺,不利于企业的再生产,同时也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七、加强应收帐款管理建议

作为以医药流通为主的商业企业,在世界经济危机与金融危机的形势下,企业制造现金流的能力决定了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成熟的业态、成熟的企业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产生现金流,因此目前降低应收帐款总量、控制应收帐款风险已成为企业迫不及待、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主要建议如下:

(一)建立健全客户信用体系

完善客户管理与信用体系建设,根据各业态特点,从征信、评信、确信从手,建立客户档案、评价客户信用等级、确定客户授信额度,全面考评并严格执行授信额度控制,从源头上控制不良应收的产生.

(二)完善考评工具

建立并完善应收清欠绩效考评制度,进一步细化与强化对业务员的考核方法,明确清欠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奖惩兑现;

(三)优化结算方式

通过调研、比较,根据业务经营特点,选择合适的结算方式,在不改变整体结算帐期的条件下,对有条件的客户采取收取银行承兑汇票结算方式,利用其稳定的收款金额、回款日期和可靠地银行信用控制资金风险,减少后期收帐成本,并可发挥积少成多的规模效应以获取较低的资金成本,从而实现风险可控与成本降低。

(四)加强与金融机构沟通合作、为企业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充分利用金融机构创新业务,加强与银行的沟通,促进银行与我们下游客户的合作,以优化客户对企业的结算手段、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等,从而促进银行、企业、客户之间紧密的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