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网红经济的特点

网红经济的特点

时间:2023-06-12 14:46:06

网红经济的特点

网红经济的特点范文1

网红之所以衍生为一门生意,关键在于通过亿万粉丝点击而生成的流量变现,而变现的途径就是将粉丝火辣辣的热情转化为购买力,因此,有专家将网红经济喻之为一波又一波吸睛的潮水。

网红借助互联网这个庞大的“孵化器”,具有强大的“吸粉力”。网红都是依靠微博、微信、QQ等自媒体,利用爆料、搞笑、幽默的图文、场景化视频聚集起大量的人气,并通过淘宝等电商平台,将数以十万计的粉丝转化为消费群体,创造千万元的收益。“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papi酱,其微博粉丝数已有800万之众,微信公号的浏览量几乎每篇都是“10万+”,视频总播放量已超过2.9亿次。

嗅觉一贯灵敏的风投们看准了这个商机,闻风而动,于是资本疯狂涌入网红市场,追逐丰沛的利润。以“人不穷怎么当网红”自我调侃的Papi酱很快就成了风投们的“猎物”。3月19日,真格基金、逻辑思维、光源资本和星图资本联合注资,总投资额为1200万元人民币,估值高达1亿,成为2016年网红界的标杆性事件。

百度财经人物风云榜搜索指数排名第一的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也是一位大名鼎鼎的网红,目前其微博粉丝达到了219万,有机构预测他的网红身价估值超过10亿元。去年郎眼财经制片人王牧笛和天翼资本合伙人匡澜凑到一块创立了北京牧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李大霄则是其股东之一,也是其微信公号的“当家花旦”,不仅继续充当意见领袖的角色,发表财经文章,还制作关于A股市场的搞笑视频,给投资者带来苦恼人的笑。网红经济在李大宵身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不过,既然是一波又一波的潮水,就会有潮涨潮落的周期。说白了,每一个网红只是一个短暂的网络现象,如过眼烟云,一如当年红极一时的痞子蔡、芙蓉姐姐、犀利哥等,像走马灯似地来去匆匆,只是历史的过客。随着时代的变迁,一拨人来了,一拨人又走了。这就决定了寄生于网络的网红经济是一种喧嚣和浮躁,随着某个网红的昙花一现,网红经济也上演了从烈火烹油到锅空灶冷的嬗变。

再说,时下人们对网红经济颇有微词。在流量变现成为互联网商业逻辑的时代,网红经济利用网红奇货可居。但网红经济有一个与生俱来的“硬伤”,就是网红时不时地以粗俗为卖点,吸引粉丝的眼球。网红们很多简单、直接的短视频选取日常生活中的槽点与痛点,单刀直入,毫不留情,网民随手一点便捧腹大笑,获得快乐。但其视频内容时不时会出现一些粗俗的言语。特别是一些段子手网红,那幽默诙谐的段子针砭时弊,也不乏哲理,但也时不时地透露出低俗甚至下流。由此衍生的网红经济不免打上“灰色经济”的烙印,能增加GDP,但这样的GDP对国民素质是一种伤害。

目前的网红们不仅要美貌如花,还要妙笔生花。但网红生命周期短、盈利能力弱等短板始终是网红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逾越的瓶颈。更有人尖锐地指出,目前难谈盈利的网红经济,注定是一场虚假繁荣的游戏,速生速朽应是其铁律。

但风投们不是傻子,将巨额资本投放在网红身上,自然有其利润想像的空间。网红经济在极短时间内能积聚起巨大的购买力,风投们在速战速决中也能赚得盆满钵盈。因此,风投的商业表演应是跑步进入网红经济,捞一把就走。精明的风投更愿意把资本投给“庇护”网红的平台,因为平台容易产生网红,有更多的可能性选择。

而网红经济要想走得远一点,差异化生产十分重要。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没有任何一部文艺作品因为它像另一部文艺作品而被观众、听众或读者记住,同样也没有任何一个表演者因为他的表演风格模仿另一位艺术家而被人们记住,尽管名噪一时,也会被人们遗忘,因为人们只会记住第一名。网红经济必须走差异化道路,另辟蹊径,创立自己的品牌,因为如今再想模仿芙蓉姐姐扭动腰肢、搔首弄腮而成名几无成功的希望。网红经济必须有自己的主打产品,即与众不同的网红才能持续生命周期。

网红经济要想走得远一点,遵纪守法是一条正道。这是一个“言论自由”的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人人都掌控着一柄话筒,但绝对不是信口雌黄、胡说八道的时代。互联网应有纪律约束,网红经济也必须有制度约束。不要强调现在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失去监控也会“流产”。

网红经济的特点范文2

摘要:1999年马云及其合伙人,在杭州一所公寓中开启了网络C2C营销模式,经过几年的努力运营,直到2002年开始有盈利出现,之后淘宝便逐渐成为年轻人生活中新兴的字眼。2007年上下,几乎只要开店的淘宝店主都有盈利,在持续3年左右之后,淘宝市场日趋变得更加规范化,更加有“组织”有“纪律”,随后出现很多类似的APP,如美丽说、蘑菇街等一度占领市场。然而越是饱和的时候,越是提高市场质量的时候,几经蜕变,淘宝经济从以前的自由体演变成团队网红经济体,从塑造“偶像”为出发点,继而推销衣物,这使原本只是“打零工”的模特,一跃成为网红、时尚达人、微博红人,也使淘宝再度火了起来。

关键词:网红;时尚达人;淘宝;C2C模式

近几年开始,淘宝双十一双十二销售榜上名列前茅的店铺,慢慢开始不是知名的企业。在以往,类似韩都衣舍或者优衣库等国内外大型服装企业以B2B的销售模式在电商中活跃,这类企业一般都有完整的流水线,有足够的设计师、工艺师以及助理、销售、市场等部门和人才,庞大的体系和完美的经销手段都使同企业线上店铺同样备受欢迎。而同是在淘宝进行销售的个体,因为款式重复率太高,服装质量也不尽如人意,逐渐被大型服装企业的电商店铺给“打败”。然而,在2010年左右,微博出现网络红人,他们通过手机软件营造自己的平台,展现出一种日常,吸引了观众的目光,相继开了自己的店铺,比如:张子萱、呛口小辣椒等。这批网红的存在给淘宝注入了新的活力,新的服装销售模式正在慢慢进入我们的生活,网红经济体逐渐走向了高峰时代。

在2015的双十一后,有一条总结双十一销售情况的微博瞬间上了热搜:美美的夏夏一件近五百块的棉衣卖了两万多件,30%以上的净赚率,然而这件衣服还不是现货,还是三十八天以后发货。相同的情况,张大奕备货六十万件,几分钟不到一扫而光,她们一件衣服赚得的利润超过了同行一年的利润!这条微博也受到了电商圈其他企业大鳄的关注,瞬间引爆电商圈对网红店铺的集体讨论。

相信你听说过@呛口小辣椒、@雪梨Cherie、@张大奕eve、@美美的夏夏、@Onlyanna等微博红人,这些微博博主,以晒自身的日常生活为主,穿搭美美的去一些高级的餐厅商场摆拍,大多数也会选择去香港、国外,照片的氛围大致属于高端、大器、上档次的,好多微博粉丝长期关注她们迷上了她们的穿搭,于是,这些微博红人便以做自己的私服为主要服装定位,进行大牌服装的仿制,主打性价比高,几百块可以穿国外一线品牌同款或者改编的更适合自己的顾客学生群,这样的服装定位着实吸引了不少学生党和刚上班的上班族,这些网红制作的私服,变成了许多年轻人的“救星”。从2015年的数据来看,淘宝C类店铺几乎成为网红的天下,排在前几名的有张大奕、onlyanna、毛菇小象等,在2014年的时候女装前十店铺,网红占7家,到了2015年,月过百万的网红店铺就超过了1000家,网红经济体正是登上了淘宝的舞台。据数据显示,整个双十一下来,数十家知名的网红店铺,都实现了2000-5000万的销售额,成为双十一赢家,不过即便在不是双十一的情况下,每次上新销售在500-1000万都是正常的事情。

网红店铺现如今如此火爆,那么网红店铺是怎么操作运行的就领大家十分好奇了。据调查,许多“网红的店铺”,并不是网红自己的店铺,有专业的模特经纪公司,签约多为平面模特,每年在新浪微博投资数千万做推广,这类经纪公司已经在网红圈颇具规模。签约的“网红”和经纪公司的分工也很明确,网红负责在微博上晒出各种日常美美的状态,有能力的网红也会参与服装的选款,当然,人气颇高的网红也会有自己的助理;但是供应链和店铺运营以及网红的策划和推广都是经济公司一手打理。

那么相对于网红经济体,普通的淘宝店铺又有什么优势以及弊端呢?其实,网红店铺一般具有四个非常显著的特点:(1)每个网红都有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粉丝,为店铺带来庞大的免费流量,省去了不少推广费用;(2)拥有相当数量的死忠粉,不缺回头客;(3)网红店在微博引领潮流,引导了“穿衣时尚”;(4)网红店铺的供应链非常柔性,一般的,网红会先在微博晒出美照,从评论中看反馈,然后生产少量产品,再买则全部都是预售,这样减少了货砸在手中的风险。从供应链上看,常规模式一般为:选款――上新――平销――商业流量――折扣,而网红模式则为:出样衣美照――粉丝评论反馈――挑选受欢迎的款式打版、投产――正式上架/预售。然而普通店铺是不可能和网红进行合作的,一般的网红要么是已经是专属的签约模特,要么就是自己也是某品牌的股东,这样稳定的合作关系不是一般商家的星星点点可以打破的。

我相信许多人都有疑问,如何做一名网红呢?想当一名网红,要有五大特长:(1)懂得晒,要晒粉丝喜欢的,吃饭、逛街、旅游,都要抓住顾客的心理,让顾客喜欢上你的“日常”;(2)会摄影,网红一般有专业的摄影师或者自己很懂得拍照,呈现出画面感、场景感都很强的照片;(3)懂互动,作为一名合格的网红每天都要花至少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和粉丝互动,;(4)会打扮,网红们要在服装搭配和审美判断上有极强能力,娴熟的掌握美颜工具;(5)懂植入,在产品预售前一个月左右,会在不同场景里植入产品,提前预热,吊足粉丝胃口。网红以个人生动的形象和真诚的互动,形成信任,通过社交媒体传播实现淘宝销售,网红经济体里有几个核心的因素:良好的个人形象+真诚或有趣的互动+累积的信任和粘度+庞大的粉丝数,分别代表了内容、互动、产品、关系链四个方面,新人新店在这四个方面都能照顾到位的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

目前的网红经济模式,也有弊端,虽然促进了淘宝服装销售,但是服装款式多抄袭国际大牌,并没有任何创新性与文化性,可以说网红经济体是快餐时代下产生的快速赚钱方式,利用现如今人们看脸、看表面,没时间深入了解的特点,创建了这么一个感觉很真实,又十分虚拟的网红体系。电子商务是大趋势,网红经济形势促进了淘宝电子商务的发展,以年轻的形式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新鲜的事物,但如果网红经济模式生产出的商品一直都是抄袭国际大牌而没有自己设计,这样经济体系终究也会成为烟火。当然,网红经济模式的出现,也预示着淘宝电商发展的形式越来越人性化,让大家不仅仅感受的是冷冰冰的虚拟购物,更多的是一份对美、对服装、对模特发自内心的喜爱。

作者简介:马婕,女,天津工业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服装设计。

网红经济的特点范文3

网红不再是一个个体,网红市场在喧嚣之下已经渐渐形成了产业链条,网红品牌也创造出令人惊叹的经济价值。时下,网红营销为何如此火爆?网红与品牌的合作又将如何发展?网红经济会有怎样的发展前景?本期品质沙龙活动将对这些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

本期沙龙的特邀嘉宾主持是危机管理专家曹志新,对话嘉宾分别是睿符品牌传播机构总裁孙雷、中青旅联科公关顾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乌东伟、森博公关集团副总裁李岩,以及昔日网红、睿符品牌传播机构的首席策略官薛桂强。

曹志新:真知灼见,一期一见!

欢迎各位嘉宾来到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参加由外交部主管、《国际公关》主办的第69期品质沙龙活动,本期沙龙我们讨论的主题是“网红品牌的营销策略与前景”。

最近特别火爆的一个话题就是papi酱的首次广告权以2200万天价拍出,这使“网红”再一次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而近些年被称为“国民老公”的王思聪,其本身就是网红,他的女友也因他成为了新一代的网红。随着新生代网红的不断产生,我们不难发现,网红营销已然成为非常受人瞩目的一个经济营销端口,或者说成为了一个经营载体。比如王思聪的网红女友雪梨开办的淘宝店,一周产品销量就能达到7000多件。那么这种以网红为爆点的营销方式为什么能广受粉丝的追捧?网红营销又有什么优势和弊端呢?让我们来听听各位嘉宾的观点。

乌东伟:最近“网红papi酱”的确热度很高,这个现象我认为是资本等各方共谋的一个事情。本质上,网红营销并非是新生事物。2010年左右,乐蜂网曾提出“达人经济”的商业模式,运用明星和意见领袖的自身影响力,展示自己的生活方式,让粉丝购买周边产品,以前的“达人经济”就是现在的“网红经济”,这是我想先说明的背景。

网红从来都在,今天的差异在于影响力变现的门槛变低了。随着网络商业和技术生态环境的完善,影响力变现的方式变得非常直接,而且快速,特别是直播类的软件,甚至你在镜头下直播日常生活,观众就可以直接送礼物;或在公众号写文章,读者可以即刻打赏。同时,网红创作内容的门槛也越来越低,方式也越来越多。原来的网红可能需要写文章、写段子等,但现在,可能你只需要穿得美美的,再拍摄一些生活方式调性的照片,就有可能成为月入过万的网红了。

这些因素让现在的网红在当下变得非常火爆,但网红营销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因为现在的网红大多还是依托内容的传播,无论是制作短视频,还是写段子,只有不断深化优秀的内容,才能继续传播,持有影响力。然而,对一个网红,或是一个运营团队而言,持续制作优秀的内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我们还能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就是网红红得快,消亡得也快,几天或几个月的都有,因为受众对内容的新鲜感稍纵即逝。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做好内容,如何可持续发展,都是网红以及这种营销模式需要解决的问题。

李岩:我认为网红是一种经济现象,而且是伴随整个网络生态环境产生的。沿着这个现象我们发现淘宝目前的生态平台也在改变,阿里系最新的战略调整表明,将致力于打造一个社区化、内部化和本地化,升级消费,聚焦内容创作的平台。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淘宝网红越来越多,他们大多是20出头青春靓丽的女子,主要以衣着展示为主,因此他们所吸引和影响的也是偏好这一方面的特定背景的群体。淘宝网红为何如此火爆?以前,淘宝上的营销模式是商家通过投入较高的费用购买站内推广资源,比如钻石展位、直通车、淘宝客等来引流量,为了提升投入产出率,现在的模式发生了变化。一批网红大多是高颜值,个性鲜明,有故事的个人,他们的粉丝很容易受其影响,同时,其在微博上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粉丝量,通过强互动性把粉丝的注意力聚拢到淘宝店,以在线直播活灵活现地唤醒价值认同,并现场推销产品,从而大大提高转化率,且变现很快。相比以前的营销方式,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产品营销到品牌营销,现在是体验和服务营销,未来会向“心理唤醒”的营销方式发展,这或许就是当前网红营销异常火爆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平台提供方正在从产品交易比价平台向UGC平台转型,客观上也在为网红的变现模式和下一步的资本量化提供了可行方案。因此,当前的网红还只是一个现象型经济,还不能成为一种常态,能否成为消费升级背景下的新一代经济模式,仍有待市场的考验。

从网红营销的优势和弊端来看,其优势是在模式上是一种创新,从传统的靠曝光量吸引大流量,然后由大转化调整为依靠内容吸引流量,再通过流量生产内容,从而在短时间内聚能产生可观的交易和关注;弊端是现在的网红还不是一个成熟的经济形态,今天的网红未必明天依旧红,“凡人的明星化和个性化代言”需要一个完整的体系支撑,也有其内在的标准化工作流程,同时,从社会文化伦理及价值观层面来看,能够被主流话语体系和文化认同,而不是一时哗众取宠式的喧闹,仍需要静观其变。

薛桂强:其实papi酱这种网红路径在2007年之前就出现了,比如“雅阁女”,数次在网上自己的视频录像,宣扬“崇富”思想;还有天仙妹妹在山里拍了一组背玉米筐的照片在网上很火爆等等。我认为网红成名的前提条件就是要有足够爆点的内容。大部分网红都是以网络审丑文化为立足点,原因是与我们的生活环境、文化语境有着巨大的差异,比如芙蓉姐姐、凤姐等。随着微博、微信的普及,新闻属性和时效性不断增强,很多没有持续内容产生的网红都逐渐没落,他们没能形成持久的名人效应,也没有足够的正面形象去支撑产品代言。回到王思聪女友雪莉这种网红营销,我们发现每个人都渴望与自己的粉丝进行互动、交流,因此产品买卖作为一种互动方式,不仅拉近了网红与粉丝间的距离,还使商品销量猛增,加之病毒式的传播,网红营销在短期内产生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而papi酱的聪明之处在于,她抓住了时代的机遇,不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新媒体的良好平台以及背后的团队运作,能够让她做得更好、走得更远。从中也可以看出网红营销的优势与弊端:优势是在短期内会实现用户量的爆增,弊端是保质期很短,不抓住机会转型很容易过期。速食文化的驱使下,来得快、去得也快。

孙雷:我想从两个角度来谈这个问题。从个人的角度来看,无论是精英还是潘浚有些人想把自己炒红,只是单纯地想:能红多久红多久。而对于一个品牌来说,网红更多的意味着跨界营销。知名品牌会选择适合自己调性的网红营销,不知名的品牌更依托于网红的知名度,期盼品牌的一炮而红。网红营销是否火爆,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是,在当下变现条件比较充分的情况下――尤其是移动支付、淘宝店,包括微信的新玩法“红包”,多元化的变现渠道给了潜在网红更大的空间和机会,同时也让企业、品牌有了更多的选择,这对营销来说是一件好事。而优势和弊端,一定取决于每个个体、每个企业自身的特点。比如以杜蕾斯为例,有人认为创意很好,有人则认为是玩黄段子,这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同一件事,企业与消费者、媒体与网红,他们的视角与注意力都是不同的。

曹志新:网红从拥有粉丝到开发粉丝经济,从实体店面经营到内容营销助力,这为经济效益的快速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那网红营销如何在效果上实现最大化呢?在受众定位、营销渠道、营销方式等方面又该怎么做呢?

乌东伟:所谓的网红营销,第一个层面就是网红怎么营销自己,这与原来的营销理念差异很大。以前是找到目标消费者洞察,目标消费者喜欢什么就投其所好,这是工业时代品牌的做法。互联网时代,网红营销的方法是先找到我是谁、我有什么特点等,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把自己的特点最大程度的表现,再去找渠道。举例,papi酱本人个性可能就很无厘头,擅长拍视频,那她用短视频把这种无厘头和幽默放大,再通过不断制造话题,让自己保持热度。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网红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媒体在运营,这就难以实现效果最大化。举个例子,我前两年一直关注一位越南裔美国人网红米歇尔・潘(michellephan),她起初是拍视频教人化妆,后来开始做化妆品,再做品牌。她有媒体内容,也有自己的产品,还有电商,从媒体到实业,这样的转换,让自己的粉丝有所沉淀,这是很重要的。这种从线上延伸到线下,从媒体延伸到更多元的产品上的变现方式会更高明。

总结我想说的两点,第一,在定位上不是想用户要什么,而是我有什么,然后放大;第二,不要把自己当成一个媒体,要扩大,让自己产品化,这样才能把效果实现最大化。

薛桂强:营销效果如何实现最大化,我认为第一要保证网红的生命周期;第二,拥有更多的合作资源;第三,在有限的资源合作范围内实现利润最大化。受众定位基本上就是目前上网时间比较长的80后、90后。在用户层面上如何吸粉,在内容方面如何能够更持久,在合作领域方面如何更广泛,这些就是我们所说的渠道、营销方式。

李岩:听了两位老总的分享,我再补充一些我的想法。顾名思义,网红主要还是定位在线上,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个人评估网红营销的效果主要有两个层面。第一是纯内容层面,好内容引发大量的转评赞,也就是曝光量;第二是变现。要取得效果最大化,主要需要结合网络自媒体的特性和特定的场景,把个性植入到场景中,然后根据特性、场景框定需要植入的产品,从而对粉丝产生一种心理唤醒的购买行为。比如说,大家看到房地产售楼处是美女售楼员,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心理唤醒,就是让购房者看到美女而产生出拥抱美好生活的向往,再从中达成交易。

从营销方式来说,受众多为线上15岁到25岁之间的高知年轻女性,当前比较多的网红变现和孵化,像诸如淘宝等电商平台,通过对用户大数据的分析,向用户提供成为网红的工具和技术,指导并支持网红定策略,生产出优秀的文案、图片和视频等内容。

孙雷:首先我们要有一个共识,网红可能还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名人”。效果最大化是一个长期持续增长的过程。我想分享的一个观点是,想要持续火,就不能快营销,否则火一段,就失去了持续性。我想如果单纯从经济角度谈论网红营销效果最大化这个问题,那可以说我们的价值观是畸形的,从传统价值观的角度去思考网红营销的成功本质,才是我们的初衷。我举一个非常积极的例子,美国有一个网红叫可汗,最初他为了帮助住在远处的亲人,试着把自己的教学影片上传到网上,之后由于受到广泛好评,可汗辞去工作,全职从事相关课程的录制,并创立了可汗学院――一家教育性非营利组织,主旨是利用网络影片进行免费授课,所需资金依靠社会捐助。中国现在也有许多网红,然而我们没有看到一个像可汗这样的正能量。因此讨论网红营销效果最大化的问题,一定要有价值观的考量,而不是只针对经济层面。只有能为特定粉丝群体创造价值,能够被公众持续认可,而且不断创新价值的网红,才能成为公众社会生活中的倡导者。动辄“估值”,并非网红价值的真正要义。

曹志新:网红营销效果最大化不仅是经济效益最大化,更要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网红营销不仅物质财富丰收了,更要追求一种精神文明的创收。孙总表达网红也要承载主流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的观点,非常值得肯定。

孙雷:我们作为公关公司,与中国公关行业组织主办的《国际公关》一同探讨社会现象,通过剖析和讨论,发掘背后的本质,传播正确的、深刻的内涵。越是在互联网混杂的环境中,我们越应该看清实质,就像我们讨论网络危机、网络水军的问题一样,如果所有的品牌都想急功近利,肯定不会有好的结果。

网红经济的特点范文4

讯:网络时代,任何热点最多不超过一月,甚至一周就会“狗带”。“名媛”已经静静地成为过去,现在轮到“网红”上位。郭富城、王思聪、林更新等他们的女友都是网红,那么网红有什么特别之处吗?有什么魅力能把优秀的男人抢走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什么是“网红”。如果你认为只是靠脸吃饭的电商模特那就太肤浅了,“网红”即网络红人的简称,除了那些年轻貌美穿衣好看的女装电商模特外他们还可以是意见领袖、草根达人、COSER、段子手等。

当人们还以为“网红”只是一起娱乐圈事件之时,阿里CEO张勇却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说出惊人之言:“网红经济的时代即将来临!”对此,有人评论说,“不是不明白,只是世界变化快。为何昨天还是‘花瓶’的网红,今天却一跃成为互联网电商模式的中流砥柱?”互联网家电品牌SKG一直倡导的大社群经济也许能给出答案。

不能否认的是,网红经济已经实打实地成为一种拉动互联网电商增长的主要模式之一。而且它的可复制性、操作难度甚至比构建粉丝更强。单单这一点,就会得到无数品牌方的追捧。互联网家电品牌SKG对此曾有过非常深度的观察。他们发现,无论是粉丝,还是网红,背后的根源都在于社群。社群的产生将极让产品和消费者的联系不再试单纯功能上的链接,产品被赋予了产品更多的灵魂,如身份、标签、文化、逼格、魅力等,从而建立起感情上的连接。

SKG认为,网红经济的勃兴,同样是大社群经济的另一种延伸。网红们表面看是“貌美如花”,但在关注者、粉丝的眼中,她们却是理想生活模式的具像化代表。

其实,粉丝文化在社群经济中起到了核心的作用,网红现象其实就是粉丝文化的一种。只是这些网红并不一定要是大红大紫的当红明星,但他们一定或有颜值优势,或身怀绝技,就像SKG找的“网红”一样。

粉丝经济、网红经济对经济模式最大的冲击在于他们革新了营销手段,宣告了社群营销的时代的到来。SKG董事长刘杰曾说:“大家可能都知道,SKG不做广告,也不会花钱做品牌冠名或者产品植入。或许这样做可能让我们卖出更多的产品,但是我不想误导人们去购买产品。”有人不禁会问,如果不卖广告,怎么做品牌呢?答案就是”大社群经济“理论。

最近SKG的代言人海报,就是有效利用社群红利。SKG虽然从来没有明星代言,但却采用了用户代言的方式,打造一个个属于自己的“网红”。SKG的代言人活动一直不间断地持续进行,每天在官方微博上都能看到SKG的代言人海报都在刷新。这些代言人都是来自SKG的用户,他们中有企业创始人、媒体人、行业精英等,这些用户既有代言人的气质和形象,也具有说服力和亲切感。

用户在哪里,营销就在哪里。SKG则指出,社群在哪里,用户就在哪里。社群形成口碑,社群产生粉丝,社群孕育网红,同样未来新的趋势也来自于社群之中。越来越多的商业模式和传播方式,将在一个个不同的社群中诞生,像小米玩粉丝经济是一种,女装店打网红经济也是一种。互联网商业品牌SKG则进一步指出,企业的使命不仅仅是模仿学习,更多的是立足于大社群,寻找真正适合自己的定位和思路。(来源:移动智观察)

网红经济的特点范文5

网红进入2.0时代

2015年12月,《咬文嚼字》杂志2015年度“十大流行语”,网红排第九,其解释是:“网红”即“网络红人”,指被网民追捧而走红的人。事实上,“网络红人”并不是这两年刚刚兴起的新鲜事物。

2004年,有网络拍客将芙蓉姐姐的照片上传到水木清华、北大未名和猫扑网站上,她个人照片上独特的POSE、自我表达中绝佳的自信,都与大众审美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引起网友的强势“围观”,成为网络红人。2015年12月18日,“2015中国互联网经济论坛”将“七年网络红人成就奖”颁给了芙蓉姐姐,她被众多网友称为网络红人鼻祖。

在芙蓉姐姐之外,还有一位红极一时的网络名人,凤姐罗玉凤。凤姐自称“9岁起博览群书,20岁达到顶峰,智商前300年后300年无人能及”,雷人言论让她在网络上迅速走红。除此之外,还有木子美、小月月等人,他们或以丑为美,或以出位博眼球。

1.0时代,网络红人的成名离不开网络推手,都需要或被动、或主动地进行包装和推广。网民更关注这些人身上所体现的“反差”感。

“超实用的男性生存法则”、“上海话+英语”、“台湾腔+东北话”,“吐槽圣诞节”,从2015年8月起,自称“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papi酱开始在微博上发各种吐槽的短视频,迎来了网友围观,频频登上微博热搜榜。不仅如此,她的视频在各大主流视频网站上点击率都在百万以上。如今,papi酱的微博粉丝数超过400万、热门视频转发数过万、在秒怕上的粉丝数也早早超过200万、微信公众号内容阅读量也都轻松快10万,成了名副其实的“网红”。

同样活跃在秒拍上的还有艾克里里、穆雅斓等草根红人。通过录制“吐槽向”的短视频,以极其接地气的草根气质叙事,在几分钟的短视频内布置诸多贴近年轻用户的槽点,并在多个社交平台,这些草根网民迅速成为网络红人。同网红1.0时代相比,这一代网红更强调自制内容,直接戳中年轻群体对娱乐视频的纯粹需求,也更注重在社交平台上与粉丝互动。

网红成新经济力量

更为重要的是,这一代的网红正在构筑起一股重要的新经济力量。

在去年年底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张勇谈到:“一直以来,我们讨论过网络经济、粉丝经济,但是在整个2015年的变化当中,有一个新族群的产生,就是在淘宝平台上产生的崭新一族,我们称之为网红一族。这是整个新经济力量的体现。”

2015年,和“网红”一词同时火起来的还有“网红脸”:锥子脸,大眼睛,削鼻梁,身材性感骨感,自拍时永远少不了香奈儿……像周扬青、雪莉cherie等人,她们多出生于富裕家庭,其网红模式就是向世人展现“美、壕”的生活日常,而她们的职业多是女装网店店主或网店模特。

这些由网红经营的店铺,除了会为售卖的衣服正常拍照外,还会请来专业摄影,由这些网红亲自穿上这些衣服拍摄一段视频,让粉丝看到衣服在实际生活中的样子。用知名度为网店倒流是这些网红最擅长的变现方式之一。

网红经济的特点范文6

从争议网红“芙蓉姐姐”、文学网红“痞子蔡”、视频网红“后舍男孩”,到美女网红“张大奕”、宠物网红“回忆专用小马甲”、动漫网红“old先”,网红早已不能称为是新鲜事物。然而,随着流量变现和资本引入的实现,以网红为基础的“网红经济”兴起,引爆了大众视野。“papi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她自2015年10月开始上传原创短视频,截至今年3月20日,她的节目总播放量达2.9亿次,微博粉丝超过760万人,总粉丝超过1181万人,更是在不久前吸引到1200万元投资,估值1.2亿元,为“网红界”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商业化道路。海量的粉丝、强大的话题性、资本认可的商业变现能力、日益延伸的产业链……“网红经济”已经成为一个值得深思的社会现象。

注意力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

“网红经济”的兴起,恐怕有几个原因。第一,以“95后”为代表的青年一代提供了受众基础。根据百度《95后生活形态调研报告》,“95后”约为1亿人,是移动互联网原住民,是网络社交平台最重要的用户。他们最爱的就是在网上点赞、分享、评论和吐槽,最认同的就是宅、呆、逗比和高冷等流行价值观,热衷于弹幕、美颜和“表情包”。“网红经济”极大地迎合了他们崇尚个性的心态。第二,网络视频社交媒介的兴起提供了依托平台。2007年国外视频网站YouTube推出视频广告分成计划,将55%的收入划给视频内容创作者,网红由此大量出现。随着我国网络视频社交媒介的日益兴起,只要有个性、敢出位、直面用户,就能够吸引到令人咋舌的粉丝流量。第三,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消费者时间的碎片化,越来越多的顾客流量开始由社交媒体导入,越来越多的支付交易可通过移动社交电商完成,传统电商平台的搜索推送功能被大大削弱,而“买手”对接“粉丝”的精准营销模式则日益兴盛。

“网红经济”崛起的根本原因,是注意力作为稀缺资源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当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的过剩相应地带来了注意力的稀缺。成功的网红们往往能凭借自身的独特个性脱颖而出,获得更多的、更持续的关注。这些关注度正是当今最宝贵的资源,配合成本低廉、更新迅速、草根亲民等优势,“网红经济”便顺理成章地站在了时代的风口。

流量变现不能背离市场理性

眼球是爆点,但钱包才是投资人最终追逐的目标。电商、广告、打赏、付费服务和线下活动等是网红人气变现的最常见的方式。流量变现的方式尽管多样,但如何实践、能否持续仍然值得讨论。

首先,“网红经济”需提高营销的针对性。不同的受众群体必然对应了不同的商业发展路径。“网红经济”本身就是一种提倡个性的商业模式,因而在选择变现模式的时候需要将自身优势与受众需求结合起来,找到最合适的路径。其次,“网红经济”需将关注度转化为影响力。最重要的指标是关注度所带来的正面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包括规模、时间、内容、方向及效果五大要素,而关注度仅代表了其中的规模要素,只决定了影响力的范围和边界,网红们还需要在时间、内容、方向和效果上下功夫。第三,网红经济需从个体经营转为公司化运作。对于一系列的商业化运作流程,网红本身不如经纪公司有经验,类似于摄影、剪辑、销售和客服等工作,也需要专业团队来完成。协作不仅可以大大提高“网红经济”的专业程度和运作效率,也使得网红能够专注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值得指出的是,网红终究只是一种营销手段,其背后需要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需要成熟的产业链作为支撑。过去几年,首轮融资成功而风光无限的企业不计其数,但迅速破产倒闭的空壳也屡见不鲜。归根结底,“网红经济”不能背离市场理性,更不能脱离实体经济而发展,否则只能是昙花一现。

正确定位才能保障持续发展

“网红经济”刚刚起步,究竟能走多远,除了取决于其自我的发展逻辑外,也取决于其在整个社会精神文化领域的角色定位。根据《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79.9%的受访者认为网红是为了出名的年轻人,43.8%的受访者认为网红是通过整容和撒谎包装自己的骗子,40.5%的受访者则认为网红是搞粉丝营销、卖低劣产品的淘宝卖家。这样的调查结果也许不乏偏见,但也确确实实反映了社会大众对于“网红经济”存在的不良印象。从网红自身角度而言,作为内容制造者,能够持续提供优质内容是其生命长短的关键,如果网红内容长期脱离主流价值观,以“低节操”等特点吸引粉丝,必然难以形成长久影响力;从相关政府部门角度而言,不良的“网红经济”威胁健康的经济生态和社会秩序,腐蚀青少年心理,助长浮躁之风,亟须建立相应的监管机制,对该商业链条进行及时的道德校准和净化。

网红经济的特点范文7

2016年开年,“Papi酱”就成为网络热搜词。而在2015年,这个自嘲为“贫穷+平胸”,同时“集才华与美貌于一身的女子”,因制作了一系列搞笑短视频在微博上迅速扩散,半年内聚集粉丝700万,微信公众号粉丝据传已达千万,迅速成为现象级自媒体。Papi酱也因此成为短视频网红社交领域的一匹“黑马”。

今年3月下旬,Papi酱又因获得真格基金、罗辑思维、光源资本和星图资本1200万元融资以及过亿估值而刷爆了朋友圈。

内容创业,跨境创投,Papi酱还要通过罗辑思维举办一场“新媒体广告招标会”,甚至担当起一家传统电视机构承担的职能。Papi酱,究竟要闹哪样?她凭什么能拿到千万融资?这种一夜爆红的网红案例是否具有可复制性?短视频网红经济背后的市场价值又是什么?

网红经济,符合“引爆点”法则

印象中的网红,应该是那种穿内衣卖萌、锥子脸,且善于自我营销的单身美女们。然而,Papi酱既不性感也不貌美,据说还拖家带口,她为什么红?

美国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曾经在《引爆点》一书中称,许多难以理解的流行潮,背后都是有原因的。掌握这些因素,就有可能推动起一个流行潮。

Papi酱的爆红,看似遵循了《引爆点》的“附着力法则――被传播的信息是容易被注意、记忆的,则容易形成流行”。平胸马尾,衣着朴素的Papi酱紧跟新闻热点,诸如“七大姑姨逼婚盘问”“双11购物狂欢”“微信公开课”“情人节送女朋友什么礼物”等话题,刚好抓住了人们日常关注的痛点和热点,她甚至用这种戏谑的方式成为了平凡生活中的减压代言人。这种以自黑和吐槽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意见领袖的崛起,恰恰是站在了网红经济的一个新风口。

而从传播学的角度回看近几年的网红,第一代网红代表“芙蓉姐姐”、“凤姐”,当时人们看她们的眼光是“审丑”的,无论是前者在清华校园里扭捏的姿态,还是后者号称要海选帅哥男友,与社会常规意义的眼光不同的猎奇性,将她们推到了话题的风口浪尖。再看第二代网红,她们通常有着这样的标配:美丽的容貌、曼妙的身材、奢侈的生活,她们的衣服、口红、包包,都成为很多平凡人追逐的对象,这是社会注意力由“审丑”向“审美”的一种过渡。而Papi酱则用语言获取了很多人的价值观认同感,甚至以大笑的方式为情绪找到了一个发泄渠道,这种“审奇”或可被理解为Papi酱成为如今网红代表的最主要原因。

获得千万融资后,接下来不仅是她自己,更有投资方也会关注,关键是意见领袖的衍生价值如何被发掘?注意力经济如何转变为实际购买?资本追逐的网红流量又能如何变现?

网红一直以来做的都是电商导流的事,按照罗辑思维的消息,Papi酱将举办一次广告招标会,类似于传统媒体的广告拍卖。与常规形式的“网红+电商”有本质区别的是,参加招标会的客户是需要付费入场的。与其他网红“先产品化再商业化”的流程也不同的是,Papi酱还没有稳定的产品化改造,就将通过拍卖第一支贴片广告的方式获利,这其中媒体化操作的痕迹十分明显。难道只有广告才是Papi酱最重要的获利方式吗?

短视频商业化困难重重

我们发现,Papi酱已的40多期短视频都是网络段子集成,从某种角度说,它并非真正意义的UGC(用户原创内容),而是对已有网络资源的再加工。罗辑思维对其运营的方式,虽然没有直接用注意力对接商品,但依然没有跳出广告的窠臼。当受众审美疲劳,当持续原创喜剧脱口秀后继乏力,当这个类型的网红经济无法实现标准化收益回报,“Papi酱们”必然会面临亟待破局的几个问题:

第一,Papi酱们能否成就自身的IP(知识资产)资源品牌?

资本对网红追逐的背后,归根到底还是对网红所形成的IP资源的看好。但Papi酱本身的内容是非常不具备稳定性回报的,可以说在全民娱乐的年代属于“易碎品”。而IP资源的打造并非易事:一方面,无论是“TO B”的段子手,还是“TO C”的网红,曾经红极一时的网红或迅速被遗忘或变成如今的抱团取暖,以对抗原创力不足的问题,尤其是个人化痕迹明显的IP,其创造原动力与增长空间难以保障,更多的“网红”转而期待在平台化中得到利益保障。

另一方面,一旦个人IP真正平台化,个人特色必将弱化甚至被抹杀,因草根性得到拥戴,也非常有可能因为不再草根而被抛弃。试想,如果Papi酱不再以民间的视角自下而上地去评论吐槽批判,而以一种自上而下的方式去解读一个新闻热点,那她就失去了原本最核心的卖点,很快会被受众抛弃。

这样看来,传统媒体要求标准化流程,个人网红IP强调个性化,传统媒体将媒介视为工具,个人网红IP将媒介视为渠道。本身两种操作方式就是相悖的:就像给猫安上了马的蹄子,猫却不能像马一样飞奔,猫也失去了原来的特立独行。可以想象,Papi酱或许会因为广告的拍卖而贬值。

第二,网络围观如何转化为社群经济?

当下,网红经济多数是这种套路:“内容+社群+电商(或其他商业模式)”。内容聚合统一喜好的人,社群成为大家讨论和交流的空间,由电商导流变现。比如游戏直播平台,除了虚拟装备产品,主播们可以卖零食赚钱,因为零食是一种场景化的情感连接――我吃的零食跟我喜欢的主播吃的是一样的。

Papi酱制造了一种“网络围观”的奇观,但这种围观可以持续多久,以及有多少人愿意围观,受众是不是能够被主导消费,这些消费的人在Papi酱身上有没有一种情感的投射,这些都是未知的。

“社群经济”是对人本和价值观的一种回归,它更多基于人对于品牌的信任与情感。目前,社群经济已经在社会商业中多有衍生,比如共享经济(Airbnb,Uber),比如粉丝经济(小米、Roseonly),比如C2B(团购、众筹)等。只有当围观人群变成社群铁粉,而又能持续制造噱头,才能实现社群经济的外溢,产生商业价值。

第三,如何构建壁垒,并产生可持续性生产力?

必须承认,在中国,版权意识是比较淡漠的。而互联网上的内容,想要构建内容壁垒更是非常困难。一个《金星秀》节目播出来,网上第二天就会有100个“金星”吐槽。很多时候,这种缺乏想象力的模仿是不能被有效规避的。对于Papi酱本身的内容来说,模仿成本几乎为零,进入门槛也太低,那么真正的Papi酱怎么保持持续高位的注意力呢?

Papi酱将来会做什么还未可知,她的火爆来自于大众对“无聊经济”的消费和社会奇观的关注,她的粉丝的活跃度会保持到什么程度,这种无聊经济还可以流行多久,谁都不会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因此这种商业操作个案性特色很大,但并不见得会形成风潮。

国外的网红在做些什么?

如果用马斯洛需求理论阐释这种短视频网红经济,可以称其为是一种以互联网方式进入“社交需求”的必然,当短视频社交遭遇网红经济,其产业性的化学反应必然发生。不仅在中国,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网红经济更是繁盛,纵观世界,网红持续性变现,还有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以植入方式进行软广推广:国外时尚行业利用网红做宣传比较成熟――某品牌赞助的服饰产品,如果出现在网红们秀出的照片中,她/他发一张照片获得的收益相当于别人工作半个月的收入。

第二,网红代言线下产品:亚裔时尚博主Margaret Zhang在国外社交网站走红后,被施华洛世奇请来与模特米兰达・可儿一同拍广告;还被轻奢品牌Furla看中,拍了广告大片;此外,她还为护肤品牌倩碧做过代言。

第三,直接推出自己的品牌:被称为“韩国彩妆大师”的Pony最初也是在网上利用视频教授大家化妆技巧而拥有大批粉丝的,随后,她建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彩妆品牌,也成为年轻女孩追捧的对象。

网红经济的特点范文8

讯:“网红”在2015年无疑是一个热词。其实“网红”的流行由来已久,只是叫法不同而已,而且略有不同的是如今的“网红”更加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步推进,这也是为何一些企业开始盯上“网红”概念的原因所在吧?之前的网络红人,更多的是一种非“个人诉求”的走红,当然幕后的推手助推也是不言而喻的。不过那时候的网络红人并没有那么多的“商业利益”驱动。

值得关注的是,资本市场也开始关注“网红”市场的时候,那么这个市场是不是已经成为一个价值驱动链,其背后的商业价值和利益链又会走多远?目前我们看到,“网红”价值产业链已经渐成规模,其中涉及到各类社交平台、“网红”本身、“网红”经纪公司、供应链提供商以及最终的电商变现平台等等。很显然这条产业链的分工也很明确,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非常简约快捷的变现能力,这是考验对市场的追逐和把握能力。

目前我们看到的产业流程是,“网红”由于某领域特长成名于各类社交平台(这里不仅仅是移动社交媒体,甚至游戏平台,包括现实中的一些‘噱头’平台等等),因为某个“引爆点”被放大到综合性社交平台汇集;这时候,专门经营“网红”的经纪公司签约具有可变现价值的“网红”,为其提供社交账号运营管理以及对接供应链厂商的工作;最终“网红”所推广的产品通过电商平台进行变现。而签约“网红”数量的增加,也会带来供应链的逐渐膨胀。

我们看到的“网红”模式主要在服装、游戏、食品等流域较多。我们以服装产业为例:“网红”出现最大的优势就是改善了目前供应链效率较低以及客户精准营销的问题。“网红”作为一个特定的代表性“领袖”,通过将其自身对时尚潮流的高敏感度对接供应链厂商,向粉丝主动推荐经过筛选的服装款式,提高了供应链的生产效率,缓解了库存高、资金周转慢等问题。再加上精准的营销模式,可以快速营销,极大缓解了品牌商推广产品效率低下的问题,同时借助各种媒介的信息扩散,可以带来一种叠加效应。

因此有人也说,其实“网红”就是一种典型的精准营销模式。只是在构筑自身的整个产业链时,更加快速和准确。这样也就能够迅速变现。尤其是对于服装行业这一点非常关键。众所周知,以前的“春晚”过后,经常有同款的服装几乎是在同步的“某宝”上就可以出现,这就是快速的产业链关联效应。只是以前这是在小范围的一种预判和筹备,而如今“网红”的出现是在不断地演变和延伸这种精准模式。

资本市场甚至也开始搭车“网红经济”。我们发现,近期“网红经济”、“分享经济”、“社交电商”等字眼多次出现于券商研报中,所谓的“网红概念股”也横空出世。有的研究员甚至表示,“网红经济被认为是下一个经济亮点。”对此,我们觉得这样的结论或将为时过早,“网红经济”或许不过是一个昙花一现的产业模式,能否持久下去还未可知。

尤其是“网红”的普遍口碑不好,虽然吸引来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也为自己赢得了“江湖名声”,但多数的“网红”出名是“剑走偏锋”,有媒体调查显示,“网红”在绝大部分受访者心中的印象并不佳。据悉,王思聪的绯闻女友开个淘宝店一年都可以净赚近2亿人民币!这也是催生“网红经济”的一种现实意义。

此外,我们看到在网络主播市场也是如此的一种“经营模式”。尤其是某些“大款”的介入,尤其是拥有大量的年青一代的追捧之后,这种模式的转换也非常迅捷。对于绝大多数的“主播”而言,赚得也是一个“擦边球”的收益,而且切换太快,还难以真正形成“网红”热潮,只有极个别的几个人才可以达到相似的效果。更主要的是,“网红”拥捧者的忠诚度有限,如果说在服装市场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引领一个小小风潮的话,随着更年轻一代的崛起,这种迭代也会变得非常迅捷,这时候的“网红经济”的持续性令人生疑。

当然,“网红”产业链也会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地推出新的“网红”来缔造自己的稳固链条,只是在挖掘的过程中或许成本也会增加,当达到一定的量级之后,自身的产业链臃肿也会出现。这时候的稳固性问题会进一步加大,考验持续性的压力也会随之而来。或许也仅仅是昙花一现,难以持久。(来源:百度百家 文/小刀马)

网红经济的特点范文9

移动互联时代催生网红

“网红和互联网移动化趋势是息息相关的,也就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秀场的兴起,催生了这些网红。”比达咨询创始人陈礼明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说。papi酱依托在UGC视频内容平台在线直播模式,以短视频赢得海量粉丝的眼球。在谈到当下的网红经济时,中华女子学院的90后刘同学表示,“明星”群体距离生活太遥远,但网红们用直播的方式出现在大众视线中,感觉更接地气。

观智库互娱分析师王传珍在接受采访时对科技日报表示:“不同时代会出现不同的时代特征和不同的商业模式,网红是依托网络而走红的一类群体,网红经济的火热与互联网发展形态密不可分,微博、短视频、直播等互联网形态的发展成熟,给予网红栖息的网络社区,视频的内容形态加速了网红的养成。”

网红和明星一样夺眼球

“网红和平台属于双赢,网红是网络空间的明星,拥有自己的粉丝和拥趸者,与过去遥不可及的明星相比,只要颜值高、找好平台、懂得包装,你就可以成为网红,并跟明星一样受万人追捧,除此之外,还能获得收入直接变现。”王传珍说。

电商网红雪梨,以王思聪前女友的身份,为人熟知。据媒体报道,其年收入已经高达1.5亿。网红经济是在积累了一定的粉丝数量后,网红们通过广告、打赏、付费服务、电商等,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商业链条。与此同时吸引了资本注入,企业通过借助其拥有大规模的粉丝实现自身业务的销售或变现。

由于网红门槛相对明星要低,并且不需要明星这种专业级别的团队运作,只要拥有一定内容制作能力,就可以通过美拍这类的网红孵化平台,有机会收获粉丝,成为人气网红。不难预见,未来网红这个群体将会大幅度超过明星。明星和网红会是戏剧学院学生选择的两条路,说不定更多人会选择当网红。

网红没有看上去那么美

被称为网红的“ayawawa”说,当一名网红的背后,其实是痛苦的,因为她需要不停地想内容、不停地创造原生话题,“某一天,当你再也生产不出有内容的话题时,你也就会很快被粉丝所抛弃。”

网红经济这种商业模式,是在直播平台等多种方式进行自拍、自秀、自唱、自舞、自说中形成的草根明星,吸引注意力捕获庞大的粉丝后,再通过电商、广告等迅速变现。与包装明星的成本相比,网红不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收益却不菲。

业内人士告诉科技日报:“平台投资网红是因

为他们看中了网红背后的经济,现今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非常快,企业在争取用户流量的过程中,应用的App越来越多,而这些公司如何去争取流量就成了一个问题,网红本身有一个传播和品牌的双重价值,低成本获取用户流量的一种方式。”

“数据研究证明,不少网红的视频都是团队来包装的,其中有些能达到上亿的流量。作为很普通的团队来运作,已经达到这样的一个收益,那么企业投资这些网红会带来更大的营销力。”陈礼明指出。

网红面临江郎才尽窘境

网红经济是直接依靠粉丝自身的消费能力进行变现。但网红行业自身依然存在天然短板,如缺乏持续生产优质原创内容的能力等,“主播式”网红终将因为不能持续生产有价值的内容,也不能为商业所利用而被淘汰或转型。有人说,网红经济是泡沫,会像其他互联网出现的众多风口一般,只能各领风骚三五年,过一段时间就会销声匿迹?但王传珍对笔者表示,网红经济的产业链条在未来会越来越成熟,网红背后是90后的消费人群,而90后的购买力在未来也会越来越强。如果网红不以涉黄、谈吐不雅等行为吸引注意力,未来网红经济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还是很可观的。

事实上,由于网络主播群体平均年龄偏低,而且长期处于放养状态,未受过专业培训、没有成熟的职业规划、整体水平参差不齐,不仅自身发展成为问题,也造成了行业的困惑。但有分析认为:“资本和网红本身其实都很清楚,单一的个人化的IP很快就会面临‘江郎才尽’的窘境,只有平台化才有出路。网红孵化公司“酋长俱乐部”的负责人透露,签约后专业公司通常会有10个人的团队为一个网红服务,帮你拍照、选择服装、炒作,甚至会教你怎么和粉丝互动。不过,打铁还需自身硬,当一夜爆红的网红经济逐渐回归理性,不管“网红”是否倒下,但社交媒体却是真实的经济。

-延伸阅读

网红是怎样炼成的

国泰君安曾就“网红经济”了一份23页的研究报告,投资机构的经理们一边翻看图片,一边脑补网红,很多人感叹没想到这些年轻美女这么能赚钱。报告中写到,网红的收入令人眼红。

网红经济的特点范文10

讯:整个网络世界似乎都荡漾着“网红”的气息。单说最近,先是被称为“2016年第一网红”的papi酱,被估值3个亿,吸引了1200万元的投资,然后是绍兴王坛镇香雪梅海的“小龙女”照片,惊艳了一众网友,当地镇团委书记金莹化为充满仙气的“小龙女”,为当地梅花“代言”,迅速成为“网红”。

“网红”的世界,说起来也算是“江山代有人才出”,从最早的以“凤姐”“芙蓉姐姐”为代表的“奇葩派”,到以“天仙妹妹”“奶茶妹妹”为代表的“颜值派”,再到如今形形色色的“嫩模”“网模”等为代表的“嫩颜派”。不管哪个派别,她们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比如粉丝数量多、活跃于社交网络,比如她们都精通如何与自己调性契合的受众沟通,制造辨识度极高的形象和流行语。前不久,“网红”胡悦就坦言,网红的每一张图片都是有目的性的。

而这些特点,统统指向了一个共同的目的——利益。“天仙妹妹”走红后投身影视界是这样,“小龙女”带火了当地香雪梅海也是这样。有人说,这是典型的“网红经济”现象,先红人,再红生意。先在微博等社交网络平台聚集粉丝,然后购物链接将粉丝导流到淘宝店铺,迅速将粉丝价值直接变现。据说,在淘宝平台上,现在已有超过1000家网红店铺,排名前十的网红店铺年销售额均已过亿。在2015年“6·18”大促中,销量TOP10的淘宝女装店铺中有7家“网红”店铺。

眼见着那些大眼睛、锥子脸的“网红”们带动了规模可观的“网红经济”,各种各样的“网红孵化器”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据说一家叫如涵电商的“网红孵化器”公司,旗下签了100个网红,借用《欢乐喜剧人》中岳云鹏的一句台词就是:我的天哪!

尽管面对“刷脸”的指责,尽管新崛起的“网红”们注重外表、暴得大名、炫耀性消费等等特征,与传统的重内涵、不张扬等观念不那么吻合,但是并没有妨碍那些大眼睛、锥子脸、皮肤被PS美白的姑娘们成为当下的励志新偶像,也并没有阻挡网红成为一股重要的新经济力量。王思聪“网红”女友“雪梨”年赚1亿;papi酱吸引了千把万元投资……“网红”的世界即便有千万种潜规则,但是终极规则似乎只有一个——赚钱,才是硬道理。

“网红经济”玩的就是眼球,而年轻人还真就吃这套。根据淘宝的数据,网红的粉丝以90后为主。而这些人恰好是价值观解构的一代,价值观更多元、消费观念更感性,他们的消费心理就是,我喜欢你,所以我选择你,情感第一,然后才是价格、性价比。这恐怕就是郭敬明的《小时代》系列电影拍得那么烂,却依然被小年轻们追捧的原因,喜欢你,所以喜欢你的一切。

说白了,“网红”满足的是社会中那种泛娱乐化的需求,就像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里面说的,“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要是从这个角度理解的话,“网红经济”也算得上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种形式,人家明明就是为90后“私人订制”的菜嘛,精细化地满足市场需求,针对性地服务用户。我看到有人批评“网红”说,想要网络走红,美貌、哗众取宠也许能获一时关注,但只有依靠真正的能力、才华和努力,才能被大家长久地记住。我觉得这句话过于“正统”了,能够做到于亿万人中吸引几百万粉丝的目光,还不算是能力和才华吗?(来源:红网(长沙) 编选: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网红经济的特点范文11

正如一些网红文化研究者所言,如今的文化圈,特别是大众文化圈,已经不再单纯。电影、电视、文学、音乐、传统艺术,这些领域中再精彩的节目也不可能如十几二十年前的“前辈”一样,几成所有中国人的集体记忆,而平民狂欢造就的网络红人更被许多人视为“一种喧嚣的泡沫”。这是多元时代使然,并非人力可以扭转。

网红的背后,是人人都有出名的欲望。而无所不在的网络,降低了出名的门槛。只要你有足够的创意,一夜成名易如反掌。

网红对应的是超高的点击率,是无数的眼球,借助资本推手,它转化为眼球经济可以说是顺理成章。网红经济的本质是“物联网+”。当资深网红兼天使投资人高喊“非网红,不创业”的口号时,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网红经济的魔力,尽管喊声显得有些夸张。

越是过去,成名的门槛越高,这门槛之下所垒垫的权力、血缘、裙带因素也越多。而今天,成名的门槛低到只有手机的屏幕那么薄,任由个人的智慧自由跨越。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它意味着人类向着智慧面前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迈进了一大步。

凡此种种,可以证明网红红得有理,红得可爱。从网红文化和网红经济中,可以感受到自由、民主和创造的火花。

但网红也有黑的一面。

毋庸讳言,这年头,只要你胆子够大,脸皮够厚,敢于犯贱,敢于出格,敢于卖丑,敢于耸人听闻,并以网络传播之,出个名成为网红也并非难事。但这样的网红于社会无益甚至有害。

另外,一些人出名心切,网络营销玩过头,通过购买虚假粉丝、僵尸粉丝而变成网红,以此吸引广告商与风投的关注,这些网红中的“李鬼”,也败坏了网红的声誉。

“今天,你网红了吗?”茶余饭后,朋友间这句口头禅式的闲聊,似庄似谐,似褒似贬,恰恰折射出人们对网红微妙而复杂的心态。

还是回到那句话,“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网红的前提,是必须遵守法律。此外,还得遵守社会公德良俗。

当然,那些干预过多暗携私利的公权力,那些顽固不化装模作样的卫道士,也会对网红的健康自由生长形成困扰,这是需要警惕的。

网红经济的特点范文12

质疑也好,力挺也罢,在我看来都忽视了一个关键的事实,网红经济爆红背后,短视频平台已经成为了网红经济的温床,这些不断涌现出的网红主播,成名路径都非常相似:先在美拍这样的短视频平台上传短视频,积累用户和名气,成名之后再延伸到其他领域,短视频平台实质已经成了网红经济的。

为什么短视频成了网红经济的温床

我们回顾一下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历程就能发现,移动互联网内容形态大致经历了这样的几个阶段,从最早的图文,到语音,再到短视频,以及现在风头正劲的直播,每一代形态的扩充都是为手机用户增加了更多的使用场景。背后的推动力是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手机技术的升级换代。现在的智能手机的运算能力已经堪比小型电脑,或者换句话说,电脑正在朝着手机的形态进行演变,便携是标配,短视频的兴起,很大程度上迎合了这种场景的需求。

来自Talkingdata《2015移动视频应用行业报告》显示,在所有移动视频应用中,短视频应用款数最少,仅占6.1%,但用户数增长幅度却是最大的,同比增长401.3%。可见短视频在整个移动互联网的受欢迎程度。

短视频的兴起无外乎两个原因:一方面是需求长期处于洼地,另一方面是因为视频生产门槛已经降到最低——我已经想不出有什么比拿起手机打开app就可以录视频直播更方便的方法了。有死角?没关系,自动帮你p图,需要固定位置?淘宝有支架可以买。不想加五毛钱的特效?AE级别的特效做不到,但一般简单的特效肯定没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图文时代,语音时代中,具有表演,搞怪,模仿能力的人被赋能和激活——于是我们看到,在类似美拍这样的网站上,才能诞生这么多有才艺有趣的的视频内容。

网红经济某种意义属于社群经济或者粉丝经济的范畴,但实现形式主要是通过直播(秀场)平台来实现的。从技术角度来说,相对直播,录播也是最容易过渡的一种内容形态,因此我们看到,大量的移动直播app,映客也好,花椒也好,ME直播也好,早期的市场扩张,都是围绕短视频平台进行的,美拍,唱吧,faceU等都是网红们活跃的平台,市场推广人员在这些平台里不断搜罗已经成名的或者潜在的女主播,邀请其加入直播平台。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这些短视频平台成了直播行业的上游供应商。

短视频是风向标,国外已经在这么玩了

短视频是天然的筛选工具,UGC很大程度上能够解决信息过滤和分发的问题,尤其是对于拥有巨大流量和分发能力的短视频平台,播放量,粉丝数,评论数,以及能否出现在首页,这些数据都决定了这个主播的人气以及潜在的商业价值。放眼国外,老外现在已经在这么玩了。

来自好奇心的报道,Instagram成为了印第安纳大学的另一个研究要素。Instagram已然成为时尚圈的重要阵地。如今品牌找代言人、经纪公司找模特,都要绕不开它。为了预测下一位超模,研究者会评估新人的Instagram表现,包括关注人数、发图片的频率、点赞数量、评论数,甚至还要统计评论的有效性。比如喜欢你的记为正向,吐槽你的标成负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