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网络专题的制作

网络专题的制作

时间:2023-06-08 11:20:45

网络专题的制作

第1篇

几乎所有的评选标准都带有一定的价值导向,网络新闻作品的评选也不例外。经过六年的发展,互联网产业可谓半年一小变,一年一大变,我国网络媒体在互联网产业这条高速列车上也发生着自身变革,从体制到规章,从内容到形态,从传播理念到传播渠道都经历着无形的变化。固然,作为网络媒体的内核--新闻信息也正在经历着一场演变:必须以用户为中心,广告客户不再是网站VIP 包房唯一的常客,因为网站负责人都非常清楚,哪家网站内容做得好坏,网民用鼠标在投票,过去一味迎合广告客户的做法已经受阻。因为网络媒体不得不遵守互联网的一个定律:广告跟着流量走,流量跟着用户走!只有充分尊重网民,尊重受众的阅读习惯,紧紧粘住用户才是网站发展的制胜之道。所以从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到地方新闻网站,根据各自网站特色的以新闻信息为核心的内容发生了悄然变化。而衡量中国网络新闻作品优秀的标杆,是中国新闻奖。什么样的网络新闻作品才是“好”作品?“好的标准”是什么?“好作品”又必须具备哪些要素和条件呢?当然,“好作品”的标准不可能只有一个,每个人所站的角度和立场不同,看“好作品”的标准和结果也不同。2012 年7 月,《网络传播》杂志在对我国互联网新闻信息业涵盖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了专题采访调研,分别就中国新闻奖网络新闻作品中的网络评论、网络专题、网络访谈、网络专栏四大类别进行逐一探讨。

新闻专业主义:新闻奖的归属

“现在的新闻奖评选,不论何种作品的评奖标准,都带有太多非新闻专业的色彩,甚至很多作品本身(不是个别的)就算不上是新闻,新闻要素不全,不符合基本的消息写作规范,套话空话很多,形容词副词连篇。”针对当前各类新闻奖评选,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陈力丹教授说。

现在很多新闻奖评选都把时效作为第一条,因为时效是新闻的标尺,但在陈力丹教授看来,“评选新闻奖的作品,首先要看是否是新闻,有些作品不是新闻,仅仅是观点的表达,与时事没有直接的关联。”针对网络评论的评选,陈力丹教授的看法是,网络新闻中当然要有时事评论,评论的要求要以最新的事实为基础,给人以新思想、新角度,总之,更新常态思维,同时给人以理性的评论或选题才是好的。网络新闻仍然要遵循是否客观、真实、全面、公正,这是衡量标准的首选。

新闻价值与选题大小在某种程度上不是直接对应关系,“在新闻评选时,仍然要防止以选题的大小来论英雄,并非报道重大政治新闻就是好新闻。”陈力丹教授在接受《网络传播》采访时指出,其实这类报道是最容易做好的,因为均是事先计划中的事实;非计划事实的发生和对它的评论,能

够写出水平、写出新思维是最难的,如关系人民利益的突发事件就是对整个媒体、对记者乃至整个团队的一次考验。

关于新闻评选标准,陈力丹认为,其他的标准可以适当提出,但不要喧宾夺主,主要是新闻专业主义的标准:客观、真实、全面、公正。如果这些都不谈,只说时效,以及语言生动、角度、导向等等,结果就是主观主义盛行。网络评论要以最新的事实为基础,给人以新思想、新角度,总之,更新常态思维,同时给人以理性的评论或选题,才是好的。

陈力丹的观点是,新闻专业主义的要求要放在其他标准的前面,“要突出新闻专业主义,因为我们不是在评政治先进,这是专业评奖。”专业主义的标准确定了,然后才是突出网络报道特色的要求,这些要求也要客观,不能使用诸如“顺应时代背景”、“政治意义重大”、“效果良好”等等谁也说不清楚的空话作为标准。

信息精准:专题以小博大

网络专题通常围绕某一特定主题(如突发事件或宣传主题),设计固定的专题页面,进行图片与文字、即时新闻与相关资料---有时还会有音视频的集中报道。它与一般性网络新闻报道相对应,是网络媒体表现形式中的一种主要类别。由于网络专题在内容上能对某一主题作较全面、详尽、深入的反映,在形式上可以集中网络媒体的各种表现手法、技法之大成,因而它被认为是具有网络媒体特色,最能发挥网络媒体优势的表现形式。可以说,网络专题是网络媒体常用的制胜武器之一,也是网络媒体表现形式的集大成者。

在网络媒体日常运营中,遇有重大事件的报道任务,网络专题常常是需要首先考虑的项目。千龙研究院院长周科进指出,网络专题是最适合于报道重大事件的表现形式,网络专题常常表现为微型网站频道的状态,这样文字、图片、音视频、Flash、互动调查等等表现形式很容易就能放进专题中,只要这些素材是围绕专题所要表达的主题。因此,在网站内容管理层的决策中,其他网络表现形式往往以网络专题的子集或者从属物而出现。这样看来,网络专题在网络媒体中的首选地位也就不难理解了。

新闻专题曾经是网络新闻发展中的一个亮点,通过专题汇总,将一个新闻事件进行全面而深度的解读,让网民通过一个入口可以获得有关此事件的几乎所有内容。而随着网络新闻竞争的激烈,新闻专题有泛滥的趋势。长期致力于网络媒体研究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杨斌艳总结出当前网络专题信息泛滥的三大形式:一是对于新闻事件或者新闻主题的选择泛化,一些专题不能有效凸显重大性或重要性;二是所谓的专题只是信息的简单堆砌和大量链接的跳转;三是专题制作通过统一模板生成,除了换颜色或配图,页面的其他形式几乎没有变化。

要解决这个问题,杨斌艳开出的“处方”是:首先得明确建立新闻专题的目的和够得上建立专题的标准。2002 年左右,网络新闻专题的概念开始在国内流行,当时,主要是想借用互联网大容量和超链接的优势,把重要的、历时比较长的、过程比较波折的新闻事件通过专题报道的形式进行记录和跟踪,一方面为网民提供重大事件的全方位报道,另一方面汇聚各方观点,进行新闻事件的深度报道。网络聚合技术的普及,使得汇聚新闻和信息变得容易,所以很快在网站上处处可见新闻专题,事事可成新闻专题。然而,主题重大( 重要)、历时较长、过程波折仍然应该成为是否建立网络新闻专题的基本衡量标准。

网络新闻专题由于其易于操作性,致使大量信息堆砌,造成了传播力和影响力的减弱。胶东在线总编辑邓兆安认为,新闻专题所呈现出来的信息不一定是越多越好,即使在海量的信息中,我们仍然要有所取舍。

邓兆安说,要把握好海量与精准这个度,首先编辑要有敏锐的感知和清晰的思路,熟练进行信息筛选。要有对新闻事件发展的预知能力,抓住事件的主线,在海量信息发布中,做到主题突出,不迷失方向,以受众的需求为前提传达最为关键的信息;第二,专题的表现形式要有吸引力。好的表现形式能使整个专题锦上添花,合理运用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甚至色彩等表现元素,通过页面的巧妙布局编排,形成极具美感的专题页面,能使网民在海量的信息中迅速找到注意点,避免视觉疲劳;第三,栏目设置要做到条理清晰,主次分明,位置恰当。栏目设置不一定多,专题在呈现上要尽可能简洁,能让受众一目了然,迅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第四,增强原创和深度报道。只有这样才能紧紧抓住网民,使网民在海量的信息中获知最有价值的新闻信息,触摸独家的新闻视角;第五,合理运用背景材料,增强新闻延展性。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让受众感知事件的整个过程及进展情况,保证专题内容的完整性。

在制作网络新闻专题的过程中,信息的筛选极为必要。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钟瑛教授指出,网络新闻专题制作者在策划专题的过程中,需要将信息筛选同专题栏目设置、内容排列和表现手段等结合起来,精确地筛选出专题中各栏目准备向网民传达的意思,不符合专题设计思路的信息给予放弃,这也是网络新闻专题的精准所在,即选择能表达专题策划者策划思路的信息、摒弃冗余的不合时宜的信息,专题的更新和维护对于专题上线后仍旧保持信息的精准极为重要。

随着互联网信息进入过剩时代,网络新闻专题的标准显然已经不能用“容量大、采集广、更新快”来评判了,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副教授詹新惠认为,网络新闻专题的评判一是专题是否能对海量信息进行独特的梳理,二是能否有针对专题的策划和创意,三是能否设计出有互动力的互动栏目或活动,四是内容与形式要和谐搭配,甚至内容能为形式服务,让形式的创新带动浏览的愉悦。

针对网络专题的海量与精准,怎么把握这个度,红网董事长舒斌认为应该从制作专题的最初目的说起,制作新闻专题的目的在于几点:清晰准确地说明新闻事实,突出最重要的新闻因素,及时传递最新动态,揭示最本质的意义。因此,网络专题应该是围绕主题做文章,呈现给受众的内容应该是与这一主题相关的、“对网友有用的”、“网友最感兴趣”的内容。总体来说,精准应该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海量。舒斌举例说,红网制作的《湖南抗击冰雪十问》专题架构则特别简单,内容非常简约,但针对性非常强。直到现在,这个专题的简约形式,都堪称经典。

网络新闻专题关键在于全面和深度,全面不等于所有相关报道的汇总,深度不等于所有意见和观点的罗列。全面应该避免重复,尤其是虚假信息和不准确信息的混淆视听;深度应该是理性思考后的意见和观点,是对新闻事件的权威解读和分析。杨斌艳指出,评价一个网络新闻专题的好与不好,最基本的应该是:主题重大、意义深刻;信息全面真实,无虚假信息,无重复信息;观点和意见清晰明确,是权威的解读和分析,或者是网民意见和观点的分类整合和客观反映。当然中国新闻奖关于新闻专题的界定和评价有一系列的标准,除了这些已有的标准,访问速度、访问量等也应该给予一定的考量。同时她建议,在网络新闻专题的设置中,角度的选取和立意的新颖也特别重要。尤其是对于重大的新闻事件,可能各家网络媒体都需要做专题报道,那么关键就在于同一新闻事件如何选角度,如何立新意。专题的角度和立意除了该考虑的常规要素外,应该充分考虑网络传播的特点、网民阅读特点、自身网络媒体的定位新闻专题曾经是网络新闻发展中的一个亮点,通过专题汇总,将一个新闻事件进行全面而深度的解读,让网民通过一个入口可以获得有关此事件的几乎所有内容。而随着网络新闻竞争的激烈,新闻专题有泛滥的趋势。网络新闻专题由于其易于操作性, 致使大量信息堆砌,造成了传播力和影响力的减弱。和重点目标受众的特点,做出特色,做出新意。 普利策新闻奖的启示

新闻作品往往折射出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价值标准和文化传统,新闻奖的获奖作品更代表着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文化观。普利策新闻奖已经成为美国新闻界的一项最高荣誉奖,也成为全球性的一个奖项,成为世界各国新闻奖的一个标杆。

在我国,自从2006 年网络新闻作品纳入中国新闻奖评选以来,已经走过了六年的发展历程,网络作品的评价方式、方法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由于网络新闻起步较晚,发展时间短,邓兆安认为网络作品的评价不能完全按着传统媒体的标准来进行,而是一定要尊重互联网新闻的发展规律和互联网新闻的价值性,尊重网络作品表现的个性化,充分尊重受众的需求。既要考虑网络作品题材的重要性,还要考虑作品的影响力和社会效果。既要考虑报道的深度、及时性,还要注重对公众正确价值取向的引导。

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离不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基准。中国新闻奖网络作品的评选在评价标准上无法脱离我们的“中国特色”。北京邮电大学李钢教授表示,目前,我国同时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历史时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意味着我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与西方国家有显著差异。我们不能一味照搬其他国家的经验,而应在充分理解和适当借鉴的基础上,站在中国特色文化大背景下,确立能够契合当代需要并有助于促进中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评选标准。具体可以考虑以下几点:一是要符合世界和我国的主流价值观,在两者的交集上多下功夫;二是要有助于传承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三是评选立场上要做到“公正、客观、亲民”,要有助于保护和发扬网络“大众舆论场”的作用;四是要“集思广益、海纳百川”,网络新闻产生于网络,服务于网络,更应代表普通网民的心声;在评选中,应以包容的心态采纳各种不同的观点,网络新闻需要传达更多不同的声音。

优秀网络新闻作品的评选只是一种形式,其本质是要促进网络新闻媒体的健康发展。诚然,中国新闻奖评选无法体现网络信息传播中存在的所有问题,但却起到了确立新闻价值的标杆作用。李钢指出,在可以预见的将来,网络新闻媒体将在新闻传播和舆论导向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正如宋代张载的一句诗所云:“江山自古多雄杰,代有英豪振素风。”网络新闻工作者,作为网络中权威信息的制造者、发布者以及传播者,更应该把握自身在增强网络信息价值、规范网络言论环境中的特殊使命。

国外网络新闻获奖作品注重独特的设计,风格多样,评选标准多元,特别突出个性特征。钟瑛对此说:“相比较而言,中国的网络作品具有较明显的同质性,缺乏明显的个性风格,尤其是在统一的评选标准之下,获奖作品更会显得一定程度的雷同。”针对新闻奖网络作品评选标准,她建议可以考虑以下因素:一是评奖标准多元化,在基本的标准之上灵活性显得尤为重要;二是评选活动注重突出作品的个性特征,鼓励网络作品进行形式和内容的创新;三是网民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评选可适当考量网友的意见;四是目前对网络作品设置分类,类目过于宽泛,可细化设置的类目;五是评选标准注意与时俱进,与当下网络作品的发展匹配。

第2篇

网络空间全球互联网互通,一方面,网络空间作为全球信息通道,无法独立分割,由全球网民共享使用,其有序运行关系所有国家的利益,任何国家或实体都无法独自拥有或支配,另一方面,网络空间是人造空间,由人类依托网络设施开展网络活动并叠加、融合而成的;其存在和运作摆脱不了主权国家的影响,每个行为体、网络设施和网络活动都处在国家的管辖范围内,受到所在国利益取向和价值观的影响。因此,结合网络空间的特殊性,为网络空间构建完善的国际法体系,不仅关系到全球网络空间的和平、安全、稳定和有序运行,涉及国际社会共同利益,而且关系到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涉及每个国家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保障。

构建网络空间国际法体系首先要明确网络空间国际法治的基础和规则制定的出发点。网络空间虽是全球治理的新兴领域,但其并非法外之地或体制外的事物,现行国际法基本体系和基本原则、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特别是构成战后国际体系法律基础的《联合国宪章》同样适用于网络空间。另一方面,网络空间是新事物,仍受到在不断深刻发展的新技术革命的持续塑造,其发展也不断带来新的法律问题,各国和国际社会有必要基于实际情况和需要制定新的国际规则。只有坚持继承和发展相结合,一般原则和具体情况相结合,才能在构建网络空间的国际法治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2 网络空间国际规则制定的进展

出于构建网络空间国际秩序和规则、维护网络安全的共同需求,在大国推动和国际社会共同努力下,网络空间国际规则制定在近年取得不少进展,网络空间国际法体系的雏形日渐清晰。

2.1 现行国际法的适用和国际条约的制定

2013 年和2015 年联合国信息安全政府专家组的报告 中确认国际法、特别是《联合国宪章》适用于网络空间。G20 安塔利亚峰会及杭州峰会对此也予以确认。上述专家组的两个报告还具体确认了国家主权、主权平等、禁止使用武力、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不干涉内政原则、尊重人权和基本自由等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可适用性;确认各国对境内网络设施拥有管辖权,对可归责于该国的国际不法行为承担责任。此外,报告还强调了《联合国宪章》的整体适用性,以及各国依据宪章采取措施的固有权利;注意到人道原则、必要性原则、相称原则和区分原则等现有的国际法基本原则。

在国际条约制定方面,目前已有欧洲委员会《布达佩斯网络犯罪公约》(2001 年)、上合组织《保障信息安全政府间合作协定》(2009 年)、阿拉伯联盟《打击信息技术犯罪公约》(2010 年)、中俄《关于在保障国际信息安全领域合作协定》(2015 年)等。近年来,中国等新兴国家和不少发展中国家积极推动在联合国制定打击网络犯罪国际公约,但目前为止,网络安全领域尚未形成全球性的公约。

2.2 自愿性质的软法规范的制定

这包括在负责任国家行为规范和信任措施建设两个方面。在负责任国家行为规范方面,上述专家组的2015 年报告提出11 条建议,包括一国不得在知悉的情况下允许本国领土被用于实施国际不法行为、合作应对网络恐怖主义和网络犯罪、保护关键基础设施、维护供应链安全、防止有害信息通讯技术工具的扩散等。中俄等上合组织成员国在2015 年1 月向联合国大会提交了最新的信息安全国际行为准则(International Code of Conduct for InformationSecurity)草案并作为联大文件散发,该准则提出了13 条网络空间国家行为规范,涵盖国际和平与安全、人权和基本自由、打击网络犯罪和恐怖主义、互联网国际治理、能力建设和信任措施建设等方面,是目前国际社会在该领域最为综合系统的文件。在信任措施方面,上述报告提出了9 条具体建议,包括各国之间建立网络安全政策和技术联络点、增强网络安全政策和组织体制透明、加强政策立法等信息交流、开展互联网应急响应交流等;今年年初成立的新一届联合国信息安全政府专家组正在继续讨论如何将上述规则进一步具体化、可操作化和普遍化。此外,欧洲安全合作组织(OSCE)2013 年和2016 年先后就加强该组织成员国之间的网络安全信任措施建设通过决议,东盟地区论坛(ARF)在2015 年外长会上通过《网络安全工作计划》,并在近年来就加强信任措施建设举行了一系列的研讨会。此外,在双边层面,中美、中英、美俄等也就建立网络安全热线和__磋商机制等取得成果。

2.3 关于国际法适用于网络空间的塔林手册

2009 年开始,北约的研究和培训机构网络防务合作卓越中心组织由20 名学者组成的国际专家组编纂《关于网络战国际法适用的塔林手册》(2013 年出版),随后又组织撰写包括平时法在内的《塔林手册》2.0 版(将于2017 年初出版)。虽然该进程不是政府间进程,有关作品本质上属于学术出版物,并无法律约束力,但由于其具有北约的背景,由多国(几乎清一色西方国家)组成编撰专家组,内容涵盖使用武力法、国际人道法、国家责任法、外交法、人权法、海洋法、国际电信法、维和行动法等几乎所有现行的国际法,系国际学界首次对国际法适用网络空间进行系统、全面和深入的论述,引发广泛关注。

3 网络空间秩序和规则主导权博弈仍十分激烈

随着网络空间自身的发展及在人类社会中重要性的提升,围绕网络空间国际规则制定的日益深入,主要各方在网络空间秩序和规则的主导权的仍博弈十分激烈,构建有效的网络空间国际法体系仍面临不少挑战。

3.1 网络空间治理的根本理念之争。

美国主张网络自由和多利益攸关方平等参与治理,但美国政府一直单边垄断全球互联网域名管理权,该做法被广受诟病。迫于国际社会长期的压力,美国承诺交出互联网域名管理权,但进展一直缓慢,直到斯诺登事件曝光美国大范围监控全球互联网,为扭转不利形象、减少声誉损失,美国政府才加速移交管理权的进程。但美国选择的移交对象不是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或其他政府间机构,而是全球互联网多利益攸关社群。对此,美国国家电信和信息局辩称,长期以来,美国政府在互联网域名系统管理中的角色一直是让外国政府不满的一个源头,一些国家因此呼吁由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或新设立一个政府间机构来接管域名系统管理权,如果美国政府不完成这一权力的移交,各国以多边政府运行方式取代多利益攸关模式的呼声只会越来越高。因此,美国将ICANN 管理权移交全球多利益攸关方社群,实际上是其化危为机,争取互联网治理理念主导权和话语权,增强其网络自由旗帜的号召力和网络领域整体软实力的一个重要举措。

发展中国家则坚持国家主权及主权平等原则,强调政府在网络治理中的主导地位,以及联合国在制订网络空间国际规则上的主渠道作用,要求平等参与网络空间国际治理,分享网络基础资源和发展成果。例如,在2012 年底召开的国际电信世界大会上,发展中国家在新修订的《国际电信规则》中纳入国际电信联盟对互联网的监管的相关内容,但美国等西方国家以不符合多利益攸关方治理为由,拒绝在该规则上签字。此外,在今年8 月底召开的新一届联合国信息安全政府专家组会议中,一些发展中国家也提出在联合国框架下设立网络安全特别委员会或者国际机构等想法,加强主权国家和联合国在网络国际治理中的作用和地位。

3.2 网络空间规则制订的议题着力点之争。

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在其网络空间战略中,明确反对制订任何新的有约束力的国际法律文书,将网络空间规则制订的着力点放在:推动对现行国际法在网络空间的适用,并着重关注就使用武力法、国家责任法、武装冲突法、国际人权文书等领域做出对其有利的解释。重点就自身关切的问题制订自愿性的负责任国家行为规范(例如,美国主张将不攻击关键基础设施、反动网络商业窃密、不得妨碍互联网应急响应组织保护网络安全的国际合作、管控境内对他国的恶意网络活动、协助调查源自境内的对他国的恶意网络活动等4-5 条规则作为普遍适用的和平时期负责任国家行为规范)、信任措施建设(例如,制定和发布网络安全战略、建立网络安全和网络外交专门机构、建立网络安全事件国际合作热线等)等软法方面。

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将网络空间作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的新兴领域和重要的突破口,积极参与网络空间规则制订,一方面强调要全面平衡适用现行国际法,另一方面积极寻求根据网络空间的特性和国际社会实际需要,制订新的具有约束力的国际法律文书。在这方面的典型的例子包括中俄等上合组织成员国共同提交联合国大会的信息安全国际行为准则,以及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预防犯罪和刑事司法委员会框架下推进制定网络犯罪国际公约所作的努力。

3.3 网络空间规则制定的法律标准之争,以网络犯罪问题最为典型

这集中体现在制订打击网络犯罪国际公约问题上,美欧国家通过设立全球能力建设项目等方式,在全球范围内推广由欧洲委员会2001 年制定的地区性打击网络犯罪公约《布达佩斯公约》,试图将其打造为打击网络犯罪全球性法律标准,并反对谈判制定新的全球性打击网络犯罪公约。该公约2001 年参与谈判的包括27 个欧委会成员国和4 个域外国家(美、日、加拿大、南非,但南非近年来明确表示不会批准该公约),15 年后,公约缔约国包括41 个欧委会成员国和10 个域外成员国,增幅十分有限,离全球公约的标准相差甚远。

包括中国在内的多数发展中国家则认为,《布达佩斯公约》系少数国家制定的区域性公约,不具备全球性公约的真正开放性和广泛代表性,不能反映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普遍关切。例如,该公约内容范围较窄,重点针对涉及计算机硬件和系统的犯罪,对于网络恐怖主义以及其他各种利用互联网实施的传统犯罪等均无涉及;加入该公约需要现有缔约国全部同意,可能增加新成员的入约成本;该公约对网络犯罪调查程序的要求和标准较高,其有关可不经领土所属国同意即可跨境调查取证的规定对国家司法主权构成冲击,这些均难以为发展中国家所普遍接受和实施。所以,中俄等发展中国家推动在联合国框架下制订打击网络犯罪全球性公约,并推动联合国预防犯罪和刑事司法委员会在2010 年设立联合国网络犯罪问题政府专家组 ,研究网络犯罪问题并提出应对建议;专家组于2011 年和2013 年召开两次会议,主持起草了300 多页的《网络犯罪问题综合研究报告(草案)》,涉及网络犯罪在全球的趋势、特点、危害程度、当前国际应对的状况和局限等,并提出包括制定综合性全球法律文书、国际示范条款等应对方案,得到多数国家支持。值得一提的是,金砖五国为推动专家组进程作出了积极努力:在2013 年预防犯罪和刑事司法会议上五国联合推出加强打击网络犯罪的国际合作决议草案并最终获会议通过,明确授权专家组继续开展后续工作;2015 年联合国预防犯罪和刑事司法大会重申专家组授权;2014 年、2015 年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的宣言均强调在联合国框架下制订打击网络犯罪的具有约束力的普遍性法律文书,2016 年果阿宣言重申上述方针,并强调要共同努力打击网络犯罪和恐怖活动。

我国在2014-2016 年连续为专家组捐款共计50 万美元,用于支持专家组秘书处翻译上述报告、筹备召开第三次会议及其他推动专家组尽快完成其授权的工作;我国还推动亚非法协设立网络空间国际法工作组,讨论打击网络犯罪国际合作问题,并资助亚非法协在今年5 月联合国预防犯罪和刑事司法会议期间举办网络犯罪边会;此外,我国还通过与主要西方国家的安全或执法合作对话、外交部法律顾问磋商等就推动制订打击网络犯罪国际公约做对方工作。

目前,专家组秘书处正就筹备召开第三次专家组会议开展工作。能否打破目前的僵局,推动专家组召开第三次会议并尽快形成成果,将是联合国制订打击网络犯罪国际公约能否取得突破的关键。

4 中国在网络空间国际法领域近期实践

外交部条约法律司作为我国网络国际法领域的主管部门,近年来积极开展网络空间国际法问题实务和调研,包括牵头网络空间全球大会即伦敦进程(The LondonProcess)、中国欧盟网络工作小组、亚洲非洲法律协商组织网络空间国际法工作组、联合国网络犯罪政府专家组等重要平台,同时参与其他部门涉网络外交和法律事务。近期主要开展以下方面的工作:

(1)积极跟踪和深入研究网络空间国际法前沿问题。包括网络空间国家主权、数字时代的隐私权、数据跨境流动国际规则、云时代的数据长臂管辖问题、网络恐怖主义问题、制定网络犯罪国际公约等问题,为总体网络外交及国内相关工作提供法律支持。

(2)推动亚洲非洲法律协商组织建立网络空间国际法工作组。在中国的建议下,亚非法协在2014 年德黑兰年会上首次将网络国际法问题纳入议题,并在2015 年北京年会上决定成立工作组,重点关注网络空间国家主权、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打击网络犯罪国际合作以及其他国际法问题。该工作组在2016 年5 月在新德里召开了首次会议,第二次会议预计将在2017 年上半年举行。工作组为促进亚非国家关注网络空间国际法前沿问题,加强交流与合作,维护共同利益提供了新的重要平台。

第3篇

内容摘要:如今,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各个高校的网路舆情监控工作有了新的特点、新的现象以及新的挑战。虽然说,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校网络舆情监控工作的进步与完善,但是由于我国电子信息网络技术起步较晚,发展还不完善,所以,当前各个高校在电子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基础上的网络舆情监控工作仍然面临着很多的问题。比如,如今各个高校的网络舆情监控工作就存在着管理组织机构不完善、工作人员技术水平较低、监控设备较为落后、没有明确的制度进行保障等问题,这就使得高校网络舆情监控工作容易产生脱节的错误,从而限制了我国高校网络舆情监控工作水平的提高。因此,想要更好得促进高校网络舆情监控工作的进步与完善,就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

关键词:试论 高校 网络舆情监控 问题 对策

一、各个高校网络舆情监控工作所面临的问题

1、如今各个高校的网络舆情监控工作存在着组织管理机构不完善,内部工作人员专业技术水平较低等问题。所谓的高校网络舆情监控工作就是为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所提供的一个的能够得到他们对国家大事、社会现象或者校内工作的态度、看法、观点总和的平台,所以,是否能良好得完成这项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就目前高校网络舆情监控工作的发展现状来说,始终存在着组织管理机构不完善,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也是比较低的。这主要就是由于如今各个高校并没有看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并没有给予过多的重视。所以在进行网络舆情监控工作时,一旦突然出现比较特殊的问题,不但无法及时进行事件发展态势的控制,由于工作人员并不具备专业的技术能力,所以也无法对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所以,想要提高各个高校网络舆情监控工作的水平,就必须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组织管理机构,并且采用一定的专职人员进行工作,或者对现有工作人员进行一定知识技能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

2、如今各个高校的网络舆情监控工作存在着制度保障缺失,监控技术较为落后等问题。由于各个高校领导人并没有认识到网络舆情监控工作存在的重要性,所以,很多高校都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制度能够对网络舆情监控工作提供保障,这就使得很多的网络舆情监控工作根本无法得到有序、科学的进行。不仅如此,对于如今各个高校内的网络舆情监控工作中的监控技术相对来说也是比较落后的,这就使得工作人员在进行网络舆情监控工作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也无法很好得保证所进行工作的安全性。所以,想要更好得促进高校网络舆情监控工作水平的提高,就需要一定的制度作为保障,而且还需要加大监控技术的投资力度,促进监控技术的进步。

二、解决各个高校网络舆情监控工作所面临问题的措施

1、想要解决各个高校网络舆情监控工作所存在的问题,就需要高校领导人真正看到网络舆情监控工作的重要性,尽可能加大投资的力度。对于网络舆情监控工作来说,各个高校必须认识到这项工作进行的重要性,知道这项工作不仅与自身利益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还影响着学生们的将来。所以,高校领导人必须对网络舆情监控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才能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组织管理机构,促进高校网络舆情监控工作水平的提高。不仅如此,各个高校还应该加大对网络舆情监控工作的投资力度,只有在资金充足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得进行网络舆情监控工作。也只有在资金充足的基础上,才能提高工作过程中需要使用设备的水平,才能对工作人员进行良好的培训,使他们能够更好得进行工作。

2、想要解决各个高校网络舆情监控工作所存在的问题,就需要健全一定的制度保障,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想要提高高校网络舆情监控工作的水平,就必须提高高校内部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甚至需要聘一定的专职人员来保证工作更好得进行。而对于工作人员来说,他们不仅仅需要掌握较高水平的专业技能,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能够快速、准确得分析学生们的心理特点。当然了,想要更好得进行网络舆情监控工作,不仅需要较高水平的工作人员,还需要有一定的制度作为保障。只有健全校内网络舆情监控工作的保障制度,才能使此项工作进行得更加有效、合理。当然,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根本上提高高校网络舆情监控工作的水平。

总之,对于各个高校来说,进行较高水平的网络舆情监控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关系着本校的切身利益,也影响着学生们未来的发展,因此,学校领导必须加大对网络舆情监控工作的重视程度,建立健全一定的监控体系以及制度保障,并且加大对此项工作的投资力度,保证工作更好得进行。

(作者单位: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第4篇

网络新闻专题优势

网络新闻专题通常围绕某一时间内的特定主题或重大新闻事件,设定专题页面、栏目,充分运用文字、图片及多媒体音频、视频等表现手法,对新闻事件进行较全面、深入和多角度的报道。网络新闻专题吸收了传统媒体的多种表现手法,同时融合了网络表现形式。

网络新闻的专题强势是通过选题策划和内容及形式的有机组合实现的。网络新闻专题在选择主题时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事先策划,主要用于可预见、可控制类新闻事件,如重大会议、文体赛事、年终盘点等。二是临时组织,主要用于应对天灾人祸等重大的突发新闻事件。如新华网的“东南亚和南亚数国发生地震海啸”(2004.12.27)专题。

网络新闻专题具有明显的“整合”优势。所谓“整合”就是综合协调地使用各种形式的传播方式,最终实现预期的传播效果。如果新闻报道零散地混杂在“信息洪水”中,很容易被淹没,但通过网络新闻专题的形式整合报道,信息量、重要性、易读性和传播效果都得到了极大提升。

一、内容的整合。专题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得益于对海量信息的筛选、整合。如新浪网“印度洋地震海啸造成重大伤亡”专题中,内含“最新消息、我国同胞情况、图文报道、视频报道、各方反映、相关资料、滚动新闻、发表评论”等子栏目,不但提供关于海啸的最新报道、现场目击情况,还有背景资料、专家解读等。

二、编排手法的综合利用。各大网站的网络新闻专题几乎都有效使用了文字、图片等常用方式,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在报道“印度洋地震海啸”专题时不但大量使用图片报道,还使用了“最新视频报道”,把传统的纸质媒体和广电媒体的优势融为一体,充分展现了网络传播的特色。

三、网络新闻专题的特色是通过“平面视野+立体思维”综合体现的。由于网络数字化、超文本、超链接优势特征,网络新闻专题的编辑没有空间限制的顾虑,可以轻松搜索专题所需的相关资料并加以利用,这使网络新闻专题成为某一新闻事件内容丰富、资料齐全的大型“资料库”。深度报道本是传统纸质媒体的强项,网络新闻专题则凭借“平面视野+立体思维”报道方式开掘了新闻报道的信息量和纵深度。网络新闻媒体具备超链接和海量信息的优势,综合了文字、图片乃至多媒体音频、视频多种表现手法,把复杂的新闻事件用多种手法进行立体化展现。这种既有新闻事件进程的纵向展示,又有观点评论的深度开掘,更有相关资料横向拓展的全息式、立体化的报道是网络新闻专题的独特优势,其带给受众最大的便利就是可以从多角度理解某一新闻事件。

当前网络新闻专题的美中不足

网络新闻专题在展现特色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不足。

一、主题缺少策划。大多数网站的新闻专题都是“应急与跟风之作”,新闻事件发生后,再实施“拿来主义”,仓促从各家媒体剪切一些相关新闻消息,列几个栏目,把他们各自“堆放”整齐。这种跟风之作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自己的编辑思路,因此也就没有特色和思想。

二、编排缺少整合。目前可见的网络新闻专题除了几家大型网站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外,许多都不太讲究编排的整合。没有好的形式同样会影响内容的表达。

1.版面混乱。栏目设置单调,有的甚至只有“最新消息”“背景链接”两三个栏目。单调的栏目设置和混乱的版面安排都是阅读的大忌。

2.表现手法单一。一般的网络专题使用最多的就是文字和图片,网络在表现手法的使用上应比纸质媒体有更多的选择。

3.互动性不强。方便的互动性本是网络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的巨大优势,但是从网络新闻专题现状看来,这一优势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挥。笔者发现,很多网站的新闻专题中提供的互动方式比较单一,更多的新闻专题甚至根本没有提供互动的园地。

突出网络新闻专题的整合优势

以4Cs理论为中心的整合营销传播理论(IMC)中的整合传播的基本概念就是协力。与传统营销概念相比,整合营销传播提倡一体化、组合化、优化的营销理念,在传播模式上,整合营销传播通过对消费者心理的研究,综合协调地使用各种形式的传播方式,在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形成循环沟通,使交互双方在交换中实现价值增值。这一理论对于突出网络新闻专题的优势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如前所述,网络新闻专题的整合优势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对海量信息的内容进行有主题整合;二是对编排手法和问题形式的综合利用。三是构建传受双方的良好沟通与互动平台。目前,除了几个大型的新闻网站外,网络新闻专题真正做出特色的还为数不多。而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网站的新闻专题必须突出网络新闻专题的整合优势才能取得先机,赢得受众。突出网络新闻专题的整合优势需重视以下几点:

一、重视整合思维在专题策划中的应用。现在的新闻竞争已进入一个策划制胜的时代。传统媒体新闻报道中常用的策划在网络新闻专题制作过程中同样起着重要作用。专题的策划是“整合”的起步阶段,网络新闻专题的策划可以预设议题、初步遴选内容、构思制作、预见可能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尽量减少问题的发生。整合思维贯穿于专题实施全过程,体现在对海量信息资源的遴选分类、提炼升华上,这种策划能不断完善新闻专题制作的细节,争取获得最佳的传播效果。

网络新闻专题的策划应包含两个主要环节:主题选择的策划、专题制作过程的策划。选题策划中选题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如果选题的范围很大,则应分为若干子题。如新华网年终系列报道“盘点2004”专题是一个涵盖范围非常广泛的选题,它把大选题分成了若干个子题――首先划分为“时政、国际、财经、体育、图片、言论、娱乐、新华访谈”等子频道特别策划,然后在各个频道中细化、筛选各自的子题。其“时政频道特别策划”中的“回眸2004・海外中国人安全问题凸显”(2004.12.28)、“2004重大问责事故回顾”(2004.12.16);“国际频道特别策划中”的“2004中国外交新看点”(2004.12.23);“财经频道特别策划”中的“入世三周年,中国交给世界的答卷”(2004.12.12)等。因为有了一个统揽全局的策划,编辑思路变得清晰,选题不但具有代表性,而且具备了可操作性。

网络专题的策划还得充分考虑专题设立过程的各个环节,特别应把细节和可能出现的困难考虑周详。网络编辑应该初步形成独特的编辑思路,构思专题的基本构架。这一环节包括专题具体的分工,栏目、版面的设置与编排及相关资料的搜索与查找。

二、重视编排形式的整合利用。整合是为了更充分地体现网络传播的优势,以网络为平台的新闻专题,更应综合新旧媒体的优势,凸显自身的特色。具体来说,网络新闻专题对编排手法的“整合”主要包括:新闻来源、报道手法、编排方式、资料分类的综合利用与协调。

没有新闻采编权、缺乏原创新闻是网络新闻的最大“软肋”,这是网络无法与传统的纸质媒体和广电媒体进行竞争的“弱势”。但网络媒体并非无所作为,在这种情况下,网络新闻专题充分发挥其在新闻信息“整合”上的独特优势,以整合的优势弥补原创的不足。首先,可以在编排时,博采各大媒体中与新闻专题相关的新闻信息,再加合理剪裁。其次,网络新闻专题可以灵活运用消息、通讯、评论乃至网络调查等报道手法多角度、立体化展现新闻事件的过程。在编排与表现手法上,网络新闻专题还可以凭借其超文本的优势,大量采用文字与图片、音频、视频相结合的方式立体化进行传播。此外,网络新闻专题还可凭超链接和大容量的优势,配备丰富的“背景资料”,对新闻事件中的难点、疑点以及相关新知识进行充分的解释和补充说明。通过有效“整合”,网络新闻专题可以使同一主题的新闻事件在空间和时间的延续性上充分显现自己的特色。

第5篇

关键词:可预知性;网络新闻专题;去同质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9-0108-02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于18日14时左右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作为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神九吻天宫”自然成为各媒体争相关注的焦点。在网络新闻的场域中,门户网站纷纷采用网络新闻专题的形式对这一事件进行报道。

网络新闻专题是以网络为平台,运用各种媒体手段对特定的主题或事件进行组合或连续报道的形式。在操作上,网络新闻专题报道的主要题材有以下几种:重大突发事件、可预知的重大事件、重要的社会现象或问题、媒体策划的重要活动[1]。由于网络媒体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获取信源机会的相对均等,及网络即时传播的特点,网络新闻专题编辑容易趋向同质化。特别是在可预知的重大事件领域:一方面,网络媒体在新闻专题制作上通常有过去的报道经验作为铺垫,形成了一定的报道模式;另一方面,编辑在专题制作之前,均经过充分、细致的策划和准备。因此,可预知事件网络新闻专题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较一般专题报道都更易趋向同质化。

本文以“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事件为内容,选取主流新闻网站人民网、四大门户网站之一新浪网及口碑新闻网站凤凰网的新闻专题作为样本,通过比较研究,分析三网站在这一重大新闻事件专题报道中的特点和创新之处。选取“天宫神九对接”专题作为研究内容,主要基于以下三点考虑:第一,网络新闻专题的选题往往是具有重大新闻价值的事件,“天宫神九对接”作为当时的国内外热点新闻,在选题角度非常具有代表性;第二,本文的研究范围界定在“可预知事件网络新闻专题”内,“天宫神九对接”作为我国的重大航天项目,自被官方提及就成为媒体争相关注的热点,其发生的可预知性使网络媒体拥有充足的时间策划及准备。同时,各媒体亦有神舟系列飞船及天宫一号相关新闻的报道经验;第三,“天宫神九对接”属于重大科技新闻,与政治新闻、社会新闻等类型相比,会运用到更多的互联网技术手段。通过对包括人民网、新浪网、凤凰网在内的八个网站的比较,可以发现这些网站均综合了文字、图片、视频内容,运用了3D模拟、动画模型等表现形式。由此可见,技术手段带来的竞争优势在网络新闻专题当中已不明显。

通过比较研究可知,可预知事件网络新闻专题应当从以下几个方向着手来避免同质化.

一、信源:力求独家,重视合作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信息产业部于2005年9月公布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第五条、第十六条明确规定:非新闻单位设立的转载新闻信息、提供时政类电子公告服务、向公众发送时政类通讯信息的互联网服务单位,不得登载自行采编的新闻信息,并且应当转载、发送中央和省级直属新闻单位的新闻[2]。

在网站采访权尚未完全放开的情况下,网络传播的即时性特点使新闻信息的转载和十分迅速,因此网络新闻专题要在新闻信息上彰显优势,必须具有一定量的独家新闻信源。信源的差异性是提升网站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在“天宫神九对接”专题报道中,人民网依托人民日报,第一时间权威报道及评论。同时派出四个记者团,分赴北指演播室、酒泉发射场、北京航天城、内蒙着陆场进行连线报道。除此之外,人民网还与总装备部政治部等12个院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等10家媒体合作,举办嘉宾访谈,丰富新闻信息。信源的权威、独家、多样使人民网在新闻内容上更具竞争力。

新浪网虽然没有派出庞大的记者团,在信源的权威性上也稍逊于人民网,但与全国26家媒体的合作使其新闻信息始终保持着新鲜性与广泛性。参与此次联合报道的媒体包括中国之声、南方都市报、北京青年报等,他们整合各自记者、编辑之力,利用微博平台,从独特视角出发,快捷、及时地新闻信息。

与人民网、新浪网相比,凤凰网在信源方面显然有所欠缺,其新闻内容均转载自传统媒体及其他网站,未能有效避免新闻内容的同质化,竞争力较弱。

二、内容:创意策划,辐射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兰指出:网络新闻专题的信息构成包括三个层次,即核心信息、周边信息和辐射信息。

核心信息是直接针对新闻事件或主题的信息,满足受众对信息的基本需求,实现报道的主要目标;周边信息是与新闻事件或主题相关的背景信息、相关知识等,它们有助于丰富人们对当前对象的认识;辐射信息是从当前新闻事件或主题中引申出来的信息,可以帮助人们进行纵向或横向的比较,在一个更大的坐标系上认识当前对象[1]。“天宫神九对接”这样的科技类新闻专题,光有核心信息显然是不够的。合理策划和呈现周边信息及辐射信息,能为受众补充有助于理解新闻的科技知识及“神舟”系列飞船的背景信息,帮助受众克服身处海量信息中的时空迷失感,使专题报道更加全面立体富有特色,避免同质化,增加竞争力。

新浪网在新闻报道的基础上,推出“大漠中的航天城”“探访女航天员家乡”“生活中的航天科技”“影视中的神九秘密”四个独家策划,而凤凰网则将重点放在“中国航天员选拔流程、标准”“揭秘宇航员太空生活”“盘点世界女宇航员之最”三个方面。

不论是新浪网的独家策划还是凤凰网的重点呈现,都是对网络新闻专题核心信息之外周边信息和辐射信息发掘。这样的编辑方式构建起完整易懂的知识体系,使非专业受众能够更好地接收新闻信息。同时,贴近生活的策划和挖掘也为整个专题增加了趣味性和人情味。相比之下,人民网全面依托核心信息构建的专题,在权威、专业方面虽然更胜一筹,但对于普通受众来说却太过“阳春白雪”,可读性不强,这可能会影响到新闻专题的传播效果。

三、受众:鼓励参与,交互沟通

交互性是互联网相较于传统媒体的突出特性,也是其得以迅速发展的优势所在。参与感可增加受众对网络新闻专题的关注程度,使网络媒体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在“天宫神九对接”专题报道中,新浪网依托旗下具有强大影响力的新浪微博,推出了“给太空中的刘洋捎句话”“寄向太空的微祝福”等独家交互板块,一方面进行议程设置,将已有微博用户的视线集中到这一新闻事件上,增加了专题的访问量,一方面又向新闻专题的关注者推送微博产品,吸收了微博的潜在用户。这样的营销方式实现了新闻专题与微博产品的相互宣传,是很成功的。

相比之下,人民网虽然也做了“微博互动”板块的尝试,但人民网微博的用户数量和影响力远不能与新浪微博相较,从有限的留言数量与转发、评论量即可看出其营销效果的有限。凤凰网旗下没有微博等相关互动产品,因此在专题中仅使用传统的留言板与受众进行互动,但因新闻信源与策划水平的局限,互动较人民网更有限。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新闻已经完全走出了过去简单的“复制+粘贴”的编辑模式,网站与从业者的价值取向越来越多地融入进编辑工作中。网站不再是重复呈现传统媒体新闻成果的平台,而借由不断发展的互联网技术手段,成为综合传统媒体新闻成果、网站自身新闻成果、新闻事件周边信息及受众反馈意见信息的综合性、立体化、交互式新闻平台,而网络新闻专题更是网络新闻领域的集大成者,是网络新闻竞争的重要手段。重大事件性新闻发生时,各个网站都会对其作出反应,但由于获取信源机会的相对均等,各商业网站的报道同质化严重[3]。而商业网站对新闻网站信息的转载,也使新闻网站陷入同质化的竞争当中。

网络新闻专题的同质化给网络新闻带来了看似海量的假象,形成了新闻媒体的内耗,削弱了媒体的竞争力[4]。因此避免网络新闻专题,特别是可预知事件网络新闻专题的同质化,对网络媒体的良性、健康发展十分重要。在“天宫神九对接”这一可预知事件网络新闻专题当中,人民网、新浪网、凤凰网的制作各有特点。人民网注重信源的丰富和权威,使其专题内容在深度、广度和权威性上更胜一筹;新浪网注重与受众的互动,依托微博平台形成独家策划,突出了专题的交互性,实现了专题与微博共赢的成功营销;凤凰网注重周边信息及辐射信息的呈现,使专题在严肃、宏大、权威的大氛围下不失趣味性与人情味,吸引受众点击,提升传播效果。

综上所述,在可预知事件网络新闻专题的制作中,单纯的技术手段无法避免同质化,信源的权威、独家、丰富,内容的创意和吸引受众参与的互动性能够增强专题的差异化,提升网络媒体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彭兰.网络新闻专题的特点、发展及编辑原则[J].中国编辑,2007(4).

[2]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信息产业部.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C].2005-09-25.

第6篇

关键词:非机类专业 机械制造基础 网络教学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7-0203-02

机械制造基础是高等工科学校工业工程、工程管理等近、非机械类本科专业学生学习机械制造知识而开设的一门重要学科基础课。它涉及机械产品设计、制造,是一门综合性技术科学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对机械工程专业方面的知识有一个基本了解,并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打下一定基础。同时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有关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一定基础。而工业工程等近、非机械类本科专业学生由于对专业认识不够,认为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与就业、个人发展关系不大,所以对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学习动力不足、兴趣不高。有些同学想学,但专业知识薄弱,学习困难。网络教学平台以其跨时空、信息量大、交流快捷等优势,能有效地加强师生双方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能明显改善工业工程等近、非机械类学生专业知识薄弱、重视程度不够、学习兴趣不强、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机械制造基础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能积极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学方法改革。

一、近、非机类专业学生在学习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工业工程、工程管理等近、非机械类本科专业学生在学习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时存在的问题表现在(1)机械专业知识薄弱。近、非机类学生大都是文科招生,大学期间接触到的也多偏文课程,在学习机械制造基础这门课程完全傻眼了,他们总是以没有机械基础知识,听不懂为由从心理与思维模式上抵触这门课程的学习。(2)重视程度不够。大多数近、非机类学生认为这门课与他们将来所从事的的行业关系不大,学与不学、学好与学环差别不大,其实不然,在他们入校的专业教育上就肯定了机械制造知识的重要性,机械制造基础知识是他们的必备知识,为后续课程以及从事有关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一定基础。(3)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不强。近、非机类学生由于专业知识薄弱、重视程度不够必然导致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学习动力不足,同时传统填鸭式、说教式教学模式,从理论到理论,书本到书本,缺乏创新,枯燥地传授学生本就不太容易接受的知识,导致学生听不懂,不想学,不想学,更听不懂的恶性循环,最后毫无学习兴趣。(4)师生缺乏沟通。教师经常因为学生的以上表现而责备学生,也常常觉得这些学生不好教,但近、非机械类本科专业学生在学习机械制造基础这门课时确实存在客观原因,他们学习这门课程非常困难与吃力,课堂上没有听懂的知识,课后没有多余学习资料,又不能再现课堂内容,有些学生由于内向、胆小、不善表达等原因,不愿意与教师面对面的沟通交流,使他们的学习难上加难。

二、网络教学平台在近、非机类专业学生学习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中的价值

1.有利于学生获取更多知识,解决专业知识薄弱的问题

教师利用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将教案、课件、图片、影音、试题库和参考文献等教学资源,通过浅显易懂的方式将理论知识展示给学生,使教学材料更加灵活、形象、生动,机械专业知识简单明了,化难为易,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学习机械专业基础知识,弥补专业知识的不足。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解决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不强的问题

网络教学平台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交互式双边活动,教师通过组织学习材料,实时与非实时的教学辅助手段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学生可以自主确定学习内容和安排学习进度,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将进度安排的快一些,而专业基础知识薄弱的同学进度可以安排的慢一些,增加学习的主动性。网络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在学习过程中,随着信息量的增加,学生的视眼在扩大,近、非机类学生局限于文科的思维模式也会逐渐改变,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针对同一个较难学习内容,多个同学可以一起讨论合作,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有利于师生互动,提高学习效果,解决师生缺乏沟通的问题

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后,极大地消除了学习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不必担心课堂上没有听懂或忘记教师所讲的知识而影响学习效果,学生可以在网络教学平台上点击学习,再现课堂讲解,将课堂上没有听懂的内容逐个解决,提高了学习效果,也可以避免有些同学因为胆小、羞涩,不愿意告诉教师上课没有听懂,也不愿意面对面与教师交流沟通,以至于很多疑问与困惑得不到及时解答,网络教学平台营造出轻松、自由的网络环境,学生可以通过留言、发帖等方式向教师与同学请教,使学生的疑问和困惑可以及时解决,而且学生还有了独立发表见解的机会,都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与学习效果

三、构建近、非机类专业学生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措施

1.高校建立“齐抓共管”的管理机制与有效的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激励机制

高校应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各学院分管教学副院长负责,对网络教学工作充分肯定,并在单位内部积极开展宣传与动员工作。高校还应建立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激励机制,才能推动这项工作的稳步前进。(1)给予一定工作量的考虑。高校教师工作压力比较大,他们除了完成授课任务还需承担一定的科研工作,而现在高校现行的考核制度与职称晋升制度直接与教学与科研挂钩,教师大部分的时间都投入到这两项工作了,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和更新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建与不建网络教学平台,对教师来说完全是自愿想法,那谁又会花大量的时间在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上呢?鉴于此,学校应让教师认识到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出台一些激励措施,如一定工作量的考虑,建设网络教学平台并实际运用于教学的课程是没有建设网络教学平台课程工作量的1.5倍,或是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等措施,调动老师的积极性,鼓励其开发网络教学平台。(2)开展网络课程评优工作。为了提高广大教师对网络课程建设的积极性与重视程度,可以开展对网络课程的评优工作,其中网络平台的资源建设占40%,而实际教学应用占60%,这样的评分指标,可以扭转部分教师对网络课程的建设流于形式,重建设轻应用的局势,或是出于工作量的考虑,随便应付了事的想法,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建设网络课程的积极性。(3)开展以评促建工作。为了落实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工作,高校可以开展以评促建的工作,将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工作与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挂钩,A类课程,报优课程不是听一两节课就是可以确定的,网络教学平台记载着师生互动的整个教学过程,是最能体现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教学质量评价、青年教师优秀课程评选,必须完成相关课程的网络课程建设才有资格参评。以评促建可以将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工作落到实处,有效地促进了教师对网络课程的建设。

2.网络教学平台专题培训

网络教学平台的专题培训即针对于教师又针对于学生。(1)教师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培训。网络教学平台的操作界面与操作流程都比较简单,但对于一些老教师也是一个不小的难题,青年教师应积极带动老教师提高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同时,网络教学平台也不仅仅是教学资源的简单堆砌,而是教学资源的精心整合与再现。高校可以利用自己的资源(计算机学院)对教师进行图片剪裁、声音录制、音频剪辑,影片截取、格式转换等媒体处理技术方面的培训[2]。教师可以不用浪费大量时间在学习这些媒体处理技术上而很快上手,大大提高了教师制作网络课程的积极性。(2)学生网络自主学习培训。有些学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在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上,而该平台却没能被广大学生所接受,登录网络教学平台用于组织学习的同学更是少之又少。甚至有些同学不知道登入的端口在哪?身份论证模块在哪?这就需要学校的教务系统开设一些上网引导课,让学生更容易学会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改变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地学习知识,让他们拥有更多获取知识、沟通交流和宣泄情感的机会,使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不断提高,从而增强网络教学平台对学生的吸引力。

3.课程组、教研室协作共建网络教学平台

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与更新是一项任务繁重耗时耗力的工作,建设同样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势必造成资源重复建设,同一门课程的任课教师可以形成课程组,有2-3名教师共同完成网络课程的建设与更新工作,在课程建设中,教师相互合作,共同探讨,制作出优质高效的网络课程。这就需要课程组在建设网络教学平台时,(1)集体备课,资源共享。现在教课任务繁重,教研室老师也是各备各的课,各上各的课,各考各的试,沟通甚少。课程组教师应上传自己的教学课件到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学课件库”中供所有教师参考学习,在集体备课时,分析优缺点,集全体教研室教师之智慧与精华,制作出更具特色与针对性的课件供学生使用。教研室还应将讲课水平突出的教师,特别是邻近退休的老教师,将他们的部分教学过程录制成视频上传至“教学视频库”,使他们的教学经验得到传承,教师可以随时点击这些视频,学习这些教师的授课技巧,有利于加强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尤其对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更具实用价值。而对于学生也不会因为听不懂某一位教师的授课内容,而放弃这门课程,他们可以在网络教学平台自由组织学习,提高学习效果。所以一门优秀网络课程的建设不是某一位教师单枪匹马可以建设好的,它凝聚了整个课程组和教研室的心血才能制作出具有特色广受学生好评的网络课程。(2)教考分离,共建试题库。网络教学平台能否真正运用到教学中,实现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必须打破传统教考合一的考试模式。在教考合一的考试模式下,学生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就等着教师最后划范围划重点,最后突击一下60分万岁,已完全消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和对知识的求知欲望。那再优秀凝聚全体教师心血的网络课程也无法推广,课程组或教研室应明确教学标准,确定考试标准,在这基础之下,建立高质量的试题库到网络教学平台,典型例题、同步测试题、综合测试题等数据库供学生自主学习与期中期末复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补学相关知识,对学有余力或是有考研想法的学生,在试题库中添加考研试题,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不是等着老师灌输知识,划考试范围随便应考,这样将网络教学平台实实在在在学生中应用开来,扭转重建设轻应用的局面。

四、结语

由于近、非机类学生的特点,机械制造基础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增强师生互动、提高教学质量、能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但机械制造基础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工作非常艰巨,单靠教师个体力量很难完成,需要高校、教研室、课程组、教师多方合作,通力配合才能建设出优秀的机械制造基础网络教学平台。

参考文献

第7篇

一、遵纪守法,关心公司和员工发展,努力提高员工解决问题和预防问题的能力

1、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公民和一名公司员工,能够遵守党纪国法和公司规章制度。

2、积极关心公司绩效。针对网络出现的问题,组织大家分析原因,提出思路和措施,通过大家的不断实践,不断完善,效果也不断提高。

3、重视员工的技术水平和管理协调能力的提高,积极为员工创造工作环境,支持员工对运维管理工作的改革精神,遇有问题大家一起分析,共同探讨。

4、由于运行监督工作的效果与工作的细化程度和协调深度密切相关,而大量的协调工作量不象设备安装开通那样引人瞩目,我经常鼓励员工放远眼光,只要有耕耘,总会有收获。做好深入细致的分析调查,树立互相合作的团队精神,最终必定会有好的结果。同时要求员工在协调监督工作不到位的时候,在制度流程制订不严谨的时候,要敢于承担责任,要善于纠正不足。当然本资料权属文秘站网,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站网更多资料,所有这些,自己首先要求做到身先士卒。

5、为了让日常的通信技术管理效果与技术人才的选拔管理紧密挂钩,我积极组织员工配合人力部做好技术专业人才的选拔培养管理。

6、虚心听取员工和相关部门意见,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果。

7、积极下市分公司了解生产实际,回来后加强与专业部门的沟通,及时调整管理要求。

二、树立服务理念,提高协调支撑效果

1、对于创新的好理念如何转化为实际应用并发挥效果,是我们各位管理者应该要考虑的事情。经常听领导说,我们的好理念被竞争伙伴应用了效果很好,而我们自己却落实不到位,效果不明显,功亏一篑。我个人认为,我们公司不缺理念,制度流程也不少。针对市场和网络运行管理,公司领导已经提出了很多新理念,也有很多制度和流程。但是在操作层面,还是出现了不少低级错误,分析其原因,有的是制度的内容执行者不知道,也有的关键内容在制度里没有具体要求,因此容易出现问题,甚至有些问题与理念背道而驰。要改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中层管理者作为一个管理接口要将每一个好的理念体现到制度中。制度是用来规范人的行为的,制订的内容应该具有容易理解、便于操作的特点,才能提高执行效果,才能在日常生产管理中作为执行检查的依据。要避免在制订制度和流程时,考虑不周,描述不到位,等到同类原因的故障重复发生,或者公司领导直接介入协调处理,解决问题才会落实到实处。

针对运维管理中的这类问题,我们在明确部门内人员的职能管理和部门对口管理的同时,努力做到具体工作有人承担,管理思路不留死角,逐步考虑在部门内实行包制度、包流程的要求,将每一项制度和流程的实用质量承包到人,努力使每一项制度流程都有专人来分析修改,使其能容易理解、能指导操作,从而使制度流程的针对性强、有效性高。落实了责任人去征求各方面意见,才能使制订的制度更加贴近实际,更加实用。才能真正做到解决一个问题,固化一条规定,避免一类问题。

2、运监部作为网络质量和安全的职能管理部门,可以称之为网络质量安全的不管部。凡是与网络质量安全有关的问题,尤其是针对跨部门的工作,都必须去关心、去落实责任部门。我们在处理这些工作时,首先强调服务、协调的意识,摆好职能管理的位置,处理好具体工作的关系,努力做好到位而不越位,会同各专业部门共同创建能有力支撑市场发展的通信网络。

3、在协调市场客服等业务部门和专业部门之间的工作中,我们部门努力做到不推责任,多次主动承担协调工作,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取得了较好效果。在具体协调工作中,优先考虑在没有投资的前提下,积极挖掘网络资源潜力的方案。通过精细化分析运行数据、掌握实际负荷、掌握网络能力,在控制网络安全前提下,增大网络资源利用率,支撑市场的需要。向管理要效益,有助于做好增收节支。

4、根据专业部门的意见,我们经常一起探索网络质量分析会的改进形式,逐步地邀请市场、客服人员参加。按照领导要求,下一步思路将组织相关市分公司一起参加讨论,使每次网络质量分析例会都能实实在在地解决几个问题,也衷心希望继续得到各专业部门的大力支持。

三、抓住重点薄弱环节,加快提升网络质量

有人说,我们缺少细化分析技术的人,但实际上是缺少激励员工去细化分析的机制。只有做好网络负荷与能力的细化分析,做好市场发展计划的调研,才有利于我们在保证网络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资源利用率,换一句话说,我们才可以花较少的钱办较多的事,所有这些效果都要建立在精细化分析的基础管理工作之上。

我在工作中,结合网络运行中出现的问题的实际原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加强精细化规范的努力。

1、充分利用网管系统等各种支撑手段,全面掌握、分析、控制、提高各专业系统和网络的运行质量。在目前工作重点上,运监部首先关注解决那些明显会引起用户投诉、影响网络质量但又相对容易解决的问题。以后逐步关注其他质量问题和投诉问题,不断地找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质量指标就会改善,同样原 因的重复投诉就会降低,我们的网络质量就可能逐步地稳定在较高的水平上。同时网管的完整统计数据将有助于我们对网络扩容规模的合理规划和控制。因此,所有设备在规划时,都必须考虑完整的运行统计数据采集、分析、处理的实现方式。手续上必须征求维护生产管理部门和维护职能管理部门意见,征求市分公司维护部门意见。

2、为了降低故障率,我们从故障分析报告的质量入手。在各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故障分析报告的质量正在逐步提高。我们评价故障分析报告的质量好坏,重点是察看故障原因的分析是否到位,针对故障原因提出的预防措施是否到本资料权属文秘站网,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站网更多资料位,察看有没有对日后运行维护管理工作能有指导效果。要求故障分析报告能够让大家明白原因、举一反三,防止同类原因不再出现。

3、针对割接过程中出现过的影响网络运行的问题,我们强调每次割接事先都要尽可能早地文字明确割接现场负责人,以便让该负责人有责有权,保证负责人在割接前有充分的条件去确认割接方案和返回预案的合理性,在割接中去确认协调各有关人员操作的同步性,在割接后及时向上级报告割接的最终结果,遇有异常情况负责确定启动返回预案等。

4、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和精细化控制。应急预案中的监测手段、监测内容和控制点、控制值必须结合系统运行实际确定,尤其是启动应急预案的控制门限值必须通过技术的精细化分析来合理确定。出于网络安全的考虑,网络既不能超实际能力承载业务,也不允许网络负荷没到合理确定的门限值就关闭业务,因此这个门限值的确定应该经过各相关方面深入分析、仔细研讨、文字明确。同时,对网络质量和安全的把关要前移到规划阶段开始。我们在前期规划中,网络扩容需求要根据市场部提出的发展目标计划来制订,时间较长时,除最终目标外还应该提出分阶段目标。开网后定期公布实际发展数量可用于对网络扩容的小步调整,以便于网络扩容规模合理超前于市场发展实际。

目前,上述工作大多数已经在做了,我们在边实践边完善的同时,将努力促使其成为一种制度,公开明确,使之规范化,制度化,具体化。这既是一份责任,也是一份权力,需要大家互相支持。我们一定为此创造条件,共同努力降低每一点网络风险。

从管理理念上来说,细节决定竞争力。不注意管理细节,将会失去用户,最终会失去市场。

四、抓好基础管理,为网络质量的持续稳定奠定基础

按照运监部职责,运维基础管理主要是抓设备并网时的质量和日常维护管理。结合目前实际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1、按照公司要求,在调整8个地区的大运维体制后,在相关专业部门的支持下,我们正在修订完善相应的制度流程,目前主要抓好“故障管理办法”等6-8个制度和流程。随着各专业网络规模的进一步加大和业务需求的不断提升,在各专业网络运行故障的处理中,专业之间的协作紧密性也逐步加大,我们将努力做好准备,加强各专业运行网维护的统一协调。

2、设备验收和实体验收。设备验收的目的是要确保并网投入使用的设备能够立即承担起为用户提供正常通信服务的功能,减少用户的投诉,提高设备的可用率。为此,设备开通并网是质量检查的充要条件,我们将调查部分地区的现状,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力度,避免受到各方面影响而拖延运行质量的检查把关。

我部门一共组织G8、C31、G9、C32等各专业约43个项目的实体验收。我通过参加部分专业实体验收,体会到了各分公司在工程管理上采取的管理措施,同时也发现了存在的会影响网络运行的一些实际问题,回来后提出了入网把关的新操作要求,确保质量检查工作做在前面,避免开通后的网络质量确认把关受到项目设计批复和合同等的影响而拖延,真正把公司领导“开通即维护”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实处。与其相关的规定制度一月份将下发,希望得到大家的补充和完善。

3、任何设备无论是自维还是代维,都在维护管理工作的范围内。我们将逐步确认落实各级维护管理部门按照公司要求的各种设备维护作业计划,检查掌握维护现状(包括自维和代维),抓好维护管理。20__年初将安排组织对维护工作的现状检查,包括对代维工作效果的检查。

4、修改完善“故障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故障的上报、处理、分析和预防。对于出现过网络故障的系统,我们都作为运行监督的重点,明确关键的监测控制点,加强沟通协调,主动做好服务,力争杜绝重复故障的发生。我们将和相关部门一起,相互配合,共同努力。

5、固定资产实物管理将作为20__年一项战略性的基础管理工作,要从长计议,为公司的增收节支、资源管理打好基础。

20__年已经过去,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还有很多不足,主要有:

1、继续进行运维制度结合实际的细化和完善,加强协调效果,落到实处;

2、加强网络运行质量的重点分析,加强网络隐患的协调处理力度和故障预防措施的管理力度;用好运维支撑系统;

3、加强维护技术人员的日常使用培养和管理,做好日常的运维检查工作;

4、加强部门间协调,做实固定资产实物管理工作;

第8篇

自律专员得到了行业的积极实践。今年8月末,北京网络媒体协会新闻评议专业委员会向网络媒体发出《关于在网络媒体设立自律专员的倡议》,其宗旨是推动网络媒体自律体系建设,通过网络媒体自主聘请自律专员,加强网站对自身存在的有害信息的内部监督。自律专员遵循“大兴网络文明之风”的各项规约要求,对该网络媒体上存在的危害国家安全、危害社会稳定、违背法律法规、违背社会公德、色情、诈骗等有害信息,谣言和虚假信息,跟风炒作、炫富拜金、荒诞猎奇等庸俗行为进行监督。自律专员直接对该网络媒体负责,但其工作独立于该网络媒体的内部采编及监控流程。

倡议发出后便得到了北京网络媒体的积极响应,开设微博业务的新浪、搜狐、网易等八家网站承诺将率先试点运行,其中,新浪、搜狐、网易三家网站已陆续从不同角度向社会公开了本网自律专员建设情况,社会反响良好。

9月9日,新浪率先召开“新浪自律专员聘用通气会”,为新浪网聘用的首批10名自律专员颁发聘书,新浪为自律专员制定专门的工作机制,建立了专门的运行团队,出台了激励机制,率先在北京网络媒体中全面启动自律专员。在自律专员聘任通气会上,新浪网副总编辑孟波表示,在积极响应行业协会号召、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将继续聘用更多自律专员,为网友提供更多积极向上的信息,同时希望借此次行动带动整个互联网行业健康发展。北京网络媒体协会会长、北京网络媒体协会新闻评议专业委员会主任闵大洪表示,自律专员的工作机制是一个崭新课题,自律专员的工作将不仅是微观信息监督,还包括宏观建议。这要求自律专员熟悉网站运作,深入了解互联网。他期待各大网站能陆续建立起自律专员机制,通过行业和广大网友努力,真正把网络媒体自律机制建设得更好。

10月19日,搜狐召开了“搜狐自律专员培训会”,搜狐高层亲自对自律专员进行上岗培训,全面介绍搜狐产品架构特点,搜狐安全防控体系,推动自律专员便捷规范的开展工作。北京网络媒体协会新闻评议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副主任王晓辉在点评该次培训会时谈到,目前各网站聘任的自律专员,都是在互联网十多年的资深网民,他们最忠诚于互联网,更深入的掌握新技术的应用,因而最了解互联网,是互联网发展的中坚力量,所以他们是互联网自律专员的最佳人选。互联网行业自律机制的建立是互联网治理的创新和有益尝试,必将对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11月2日,网易召开了“网易自律专员研讨会”,结合网易为广州亚运会承建官方网站,聘请自律专员担任亚运志愿者,发挥自律专员的自律监督作用,营造健康和谐的亚运会网上报道舆论环境。闵大洪表示,广州亚运会是继上海世博会之后,国际社会关注中国的一个焦点,网易的自律专员机制建立伊始就参与到了此次重大活动中,通过建立起畅通的交流机制,必然可以发挥自律专员们积极的作用,展示中国的良好形象,展示中国公民的良好形象。

自律专员是网络文明的现实需要。互联网行业的高速发展改变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场信息主导的变革中,构建和谐文明网络不仅只是行业主管部门一家之事,必须集网民、网络媒体和行业主管部门三家之力,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肩负起网络文明建设的重任。

网民。web1.0时代隐匿在电脑“背后”,扮演单一信息受众角色的网民,已经在web2.0时代走上“前台”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和制造者。网民角色的转变极大的丰富了互联网信息,海量信息无所不包、无所不及,但随之而至的虚假信息、有害信息、色情信息等等也充斥网络。

网络媒体。在享受着新媒体高速发展带来的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攀升而产生的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的同时,网络媒体也深受着不良信息大量出现的困扰,特别是一年多来在全国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中一批批网站因低俗信息而频繁在社会上曝光,迫使网络媒体必须投入大量的人、财、物来防范不良信息,应对行业主管部门的管理“重拳”,降低运营风险,保持网络媒体良好形象。

行业主管部门。互联网在我国16年的发展过程,也是互联网行业主管部门探索建立互联网管理体系的过程。目前,在“积极利用、大力发展、科学管理”方针原则的指引下,已经初步形成了“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相结合的管理体系”。行业主管部门在互联网管理中管理能力进一步加强,管理手段不断丰富,管理触角更加深入,把握问题愈加精准。近年末,连续在全国开展的各类清理网上不良信息专项行动,不仅遏制了网上不良信息的传播,得到了社会各界拥护,同时也给网站施加了较大管理压力,推动网站主动作好不良信息防范工作。

在网民、网络媒体、行业主管部门这三者的关系中,网络媒体即因网民提供的网上海量信息受益,同时也因大量不良信息出现而承担风险,一但管控不利行业主管部门施以法律法规或行政管理手段,必将给网络媒体带来较大损失,甚至直接影响网站能否持续运营,但同时网站内容部门受限于运营成本不可能无限扩张,为此网络媒体对低成本高效率的编辑团队有现实需求。而行业主管部门随着管理手段和管理经验的丰富,更乐于通过引导网民和网络媒体进行自我监督,来达到管理效果。为此,在多方的需求下,网站自律专员的出现也就成为网络媒体构建文明网络过程中的必然。

自律专员是自律体系的纵向延伸。近年来,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自律监督作用,将行业自律作为推进网络文明建设重要手段已经得到了互联网主管部门和网络媒体的认可,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副部长,中央外宣办、国务院新闻办主任王晨在讲到网络文明建设时提出“政府倡导、行业组织推进、业界积极配合、网民广泛参与、公众加强监督”。

第9篇

我们台网络化目标的每一步数字化进程都建立在台内局域网的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无论是新闻专题或是广告文艺的制作以及播出,都必须兼顾前期采录、后期编辑制作、节目审查、节目传送、节目播出及保存等环节。

扶沟电视台局域网是以新闻、广告文艺、专题制作为主的网络系统。节目以自摄内容制作为主。目前,新闻节目每周为6+1,即周一至周六每天播出新闻15分钟,星期日对重要节目重播;广告文艺节目量也比较大,每天不重复播出的广告内容在15分钟以上;每周还要播出三个专题节目以及电视剧等文艺节目。因此对时效性要求较高,工作量大,网络运行过程是尽可能减少人机等待时间,所有A/B卷编辑操作全部实时,尽量不使用粘贴、打包合成等耗时的数据传递方式,而采取网络并行编辑的流程提高制作效率。

我们电视台的数字化局域网络包括非编制作、播出、存储三大部分。

现在就每一部分应用情况予以叙述。

一、非编制作

非编制作网络结构的构成是由新闻制作、广告文艺制作以及配音工作室和编审工作站四个小网组成。

(一)新闻制作网

新闻制作网主要用于新闻串片及整个新闻的流程化制作和专题的制作。网上各工作站均配有专用软件,针对不同的应用,界面设计化繁为简;无论是网络工作站上的制作过程中还是最终下载,包括编辑、配音、字幕、过渡特技,二、三维特技全部实时,无须打包生成。

网上非编工作站点在软件方面采用的是北京大洋公司的ME系统,ME沿袭了大洋广播级产品功能强大、操作简便的优点,经过优化的工作流程完全满足DV及HDV的应用,是专为影视从业者及专业影视机构打造的。采用高质量视音频I/O板卡,构成高效、稳定、强大的桌面制作平台。其强大的功能、开放的插件式结构以及持续的可升级性,足可从容应对业务流程的变化。ME可通过IEEE1394接口采集DV/DV25/DV50 native格式素材,兼容Panasonic DVCPRO/DVCPRO 50,Sony DV/DVCAM,JVC Professional DV以及民用miniDV设备。通过复合/S-Video接口采集高质量视频信号,支持立体声线路输入;并且提供MIC输入接口,无须调音台或前置放大器即可进行画外音录制。编辑制作过程中可实时监看、监听。ME200还能提供额外的分量监看和5.1环绕声监听。ME制作完成的节目,可通过IEEE1394回写到磁带,兼容Panasonic DVCPRO/DVCPRO 50,Sony DV/DVCAM,JVC Professional DV以及民用miniDV设备。ME的高质量视音频输出接口允许用户将节目输出至任何录像设备。ME200额外提供的分量接口可以连接至Betacam录像机。该系统已经过长时间的使用,运行安全可靠。各工作站均采用多媒体专用机箱,高稳定性的开关电源,箱内散热装置布局理想,实测机箱内温度最高时不超过35℃,经抗震处理的19”标准机箱,可直接装入机架机框,内部电缆布局,标准视音频背部接口板,保证与其他设备物理连接的可靠性。

新闻制作网主要具备以下功能:

①新闻、专题素材的采集:上载收集本台记者拍摄的画面、同期音或带库存储的资料等素材。

②新闻、专题节目的制作:对新闻、专题中需要播出的各种素材进行音画组合、特技转场处理、叠加常用字幕(滚屏、唱词、动画等)、文件合成等。

③新闻、专题节目文稿管理:对新闻、专题节目中需要的稿件进行编写、审查、编辑、查询、传递等。

(二)广告文艺

广告文艺网主要用于扶沟电视台画面广告、文艺节目的编制。广告文艺网的网络结构与新闻制作网类似,机器配置相同,软件方面同样使用的是北京大洋公司的ME系统,能很好的满足广告客户对于广告内容频繁的修改及更换。

(三)配音工作室

音频是常常容易被忽略的一个环节,技术发展到今天,它的作用已经日渐重要,对节目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不容忽视。配音工作室的功能就在于为新闻制作和广告文艺提供优良的音频素材。局域网的连接,便于配音工作室能及时、方便的为新闻专题和广告文艺提供素材,以制作出优秀的节目。

(四)编审工作站

编审工作是是播出前最后一个环节。编审工作主要是编排新闻、专题、广告、文艺的播出时间及播出次数;同时严格审查新闻、专题、广告、文艺的内容是否合格、合法,有没有错误。因此同样至关重要,不能马虎大意。

二、播出网

播出网对扶沟电视台局域网来说是最重要的核心。所有的其他小网都以它为中心运转,均是为它服务。

播出采用的格式对播出的质量影响很大。我们电视台采用的是硬盘播出技术,而播出的标准就是MPEG2的压缩格式(我台传输网为数字、模拟两种)。

播出网络承担非常关键的播出任务,播出网络是全台各种信号以及外来信号的终端,所以一个完善的播出网络应考虑到电视台所有信号的接入,其中有些信号需要上载到播出服务器,有些信号必须要随时切入,有些信号是要与正播出的信号合成,如何处理这些各式各样的问题,实现播出过程中的无缝连接,并按照播出的要求实现系统各个环节的应急备份,都是播出网络必须考虑到的问题。扶沟电视台局域网作为一个完善的播出网络具有以下功能:

①稳定可靠的播出服务器。具有部分故障自动恢复技术;

②采用双机备份同步播出,主机出现故障时备机自动倒换播出;

③稳定可靠的播出控制系统(备份),对节目的播出可实现自动或手动的全面控制;

④对在节目服务器上的节目实行被控播出。可实现直播画面的延时播出;

⑤对节目的播出,提供字幕、电子背景、和其他静止或活动的画面的支持;

⑥在节目播出工程中可以实现对播出节目的同步记录,为节目存档或复播提供服务;

⑦具有符合、分量、SDI、MPEG2、DV、DV50等多种信号的输入接口,并有效地解决好各种信号切换时的同步问题。

三、存储网

存储网,顾名思义,就是用以存储的网络,其功能在于对本电视台现在播出的节目以及播出过的节目和新制作的节目实现数字化的保存和再利用。

第10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它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二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所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视学生为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何克抗认为: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其共性则是在教学环节中都包含有情境创设和协作学习,并在此基础上由学习者自身最终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

何克抗等提出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是:以问题为核心驱动学习。问题可以是项目、案例或实际生活中的矛盾;同时还提出一系列以“学”为中心教学策略,如支架式教学策略、认知学徒教学策略、随机进入教学策略、抛锚式教学策略、社会建构教学策略等等。但在结合不同学科特点、形成不同切实可行教学模式上,还有待丰富和补充。

如果说何克抗先生所进行的研究是宏观的。笔者进行的研究则是从微观入手,解决了四个问题。一是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新闻传播专业学习结合起来。建立一种切实可行的数学模式;二是如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网络环境开展高效地教学与学习;三是结合姜大源教授“工作过程”理论,开展课程改革;四是用角色为学生定位,确定未来工作的角色。这四个问题所解决的核心就是基于网络环境下把探究式学习与角色体验式学习结合起来,把虚拟体验与真实创作、生产结合起来,把理论、实训和实习结合起来,重视学生思考能力、策划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为了在实际中真正实现我们教学预期效果,我们把网络环境内涵适当缩小的同时适度扩大了它的外延。我们所说的网络环境包括学生学习、生活和实训、实习的所有环境。具体讲,网络环境不再单指多媒体和网络教学齐全的教室,同时它还包括学生宿舍的网络平台、专门的学习网站、专门的网络实训平台、其它一切可以使用的网络终端。其中专门的学习网站可以提供师生实时交流平台、提供教师讲义、课件、学习资源等,并且通过它可以实现与网络实训平台网站、众多学习网站、网络电视的超链接。我们认为,网络环境不仅仅是技术环境。更重要的还是人文环境。只要我们组织得当,网络上能实现的很多交流形式都是我们传统教学可望而不可及的。我们的教学如果不占领这个空间,不加以利用和诱导,那么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显然是失败的。所以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不能狭隘的只局限于课堂教学,必须让你的课堂教学通过网络在时空上向学生丰富生活的每个角落去拓展,这样你的教学效果才可能得以保证。

为了让网络和教学的联结不是空话,我们又引入了角色式教学与学习这样一个概念。目前“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是很多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套话,这无形中使学生缺少了一种职业归属感。没有明确定位的人才如何培养,他自己又怎样成材,通过角色教学,一方面给学生一种职业归属感,另一方面明确学生的奋斗目标。给学生学习确定方向,明确定位。那么角色就是定位,准确定位还需要确定具体角色。学生在课堂主要是虚拟角色,常常还缺少具体角色的归属感,但在实训中学生扮演的就是真实角色。真实角色扮演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同学自我尊严和荣誉,关系到自我考核成绩等直接利益,更关系到自我在同学中的形象。有了这样一个前提,一旦老师给了同学一个具体角色,他才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去研究角色,把更多的精力用于怎样才能把角色扮演好的学习上。如果每个学生都曾尝试作过助理导演、化装师、舞美、灯光、摄像、技术工程师、演员等,那么在实际工作中还有什么应付不了的呢?而网络环境又给同学提供了自主学习和实践的环境和条件。

开展角色式教学的另一个根据就是同学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可以贯彻“工作过程”理论。即学生在接受理论的同时更多的是通过动手完成任务或项目去尝试理论的实践意义,而学生在重复尝试不同任务难题过程中,实现技能技巧的有效迁移,而每次技巧与能力迁移的过程又是发挥学生自身的主动性、创造性的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完成一些陌生的任务。开展角色式教学第三个根据是:角色式教学能更好的开展协作式学习。角色式教学既能让每个学生意识到自己是个独立体。同时又是协作者,而一项工作任务、一条片子制作都是多个不同角色协力完成的。这也是角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基点。

电视编导教学的新模式的就是按照“情境一角色一探究”的模式,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工作过程”理论,通过网络环境、网络资源的利用,把角色式教学与学习的设计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新模式。为了实现这样的教学模式,我们首先开展的是《电视编导与制作》网络环境的建设与教学试验。

二、《电视编导与制作》课程网络环境的建设与教学

为开展网上教学试验,我们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系统设计理论为指导,按照广东省高校现代教育技术“151工程”建设规范要求,规划设计了《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课程学习网站。主要栏目有: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学素材(包括文字素材、讲义、课件和录像)、虚拟教学、模拟测试、作品展示(包括学生获奖作品、优秀观摩作品)、相关资源、交流园地、相关学习网站链接、网站帮助、学生注册等。教学讲义和教学课件按章节以模块化、动态性、非线性和扩展性的结构方式组织学习信息,网站中大多数的教学内容脚本和教学课件都是在课程试验组教师多年的教学教案和早期开发和应用的多媒体课件的基础上,并参考相关的优秀教材和课件,重新加工、修改讨论、完善扩充设计形成,其中FLASH动画虚拟教学课件由课程试验组教师自行设计完成。

1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课程的专题教学设计与教学试验

(1)行动研究计划:按照“151工程”课程试验项目的要求,结合网络教学和电视编导与制作课程的特点。我们选定了视听思维与语言、现场同期声采访的实施、摄像机调度的方法三个专题开展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教学试验研究。制定了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专题教学试验行动研究计划。

(2)专题教学设计与教学试验:根据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理论和网络教学特点,我们认真设计了视听思维与语言(4学时)、现场同期声采访的实施(4学时)、摄像机调度的方法(10学时)三个专题教学试验方案。依据行动研究方法和评价研究方法分别开展了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课程三个专题的教学试验,探索研究了基于网络课堂的“情境·角色一探究”模式、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主题研究性学习模式和基于网络课程的自主学习模式,初步掌握了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教学与评价的模式及规律。

2教学试验效果测试评价设计

参考南京师大有关网络教学效果测评方法,结合专题教学试验内容,我们先后自行设计了数字化网络教学资源评价量规表、基于网络环境的课程专题(课堂)教学过程评价表、基于网络环境的《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课程专题教学试验评价问卷调查、学生电子作业作品评价表、基于Web教室的学习模式问卷调查、网络环境下教学试验总体评价及建议问卷调查。

3教学录像与专题测试试题

在教学试验过程中录制了第三专题教学试验的部分片断。为测试学习者对专题教学试验内容的掌握情况,设计了基于网络的专题测试试题(卷)。

4项目特点

大量采用动画和视频课件辅助教学、在线教学、在线测试和交流园地(即教学论坛)来开展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究与协作学习是本项目的主要特点。

(1)自行研制了具体有代表性FLASH动画教学课件。

(2)为了配合教学讲义,教学网站嵌入了大量的视频资源(课件、视频资料、学生习作等)和理论论著、理论文章、专业知识(技术、艺术)等论文。

(3)该项目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究性学习上有鲜明的特点。

(4)通过教学网站学生可以在线测试自己所学生过的知识并及时地得到反馈。通过交流园地(即教学论坛),师生可以针对某个问题进行讨论,更体现了远程在线学习与协作学习的特点。

(5)由于影视专业本身需要大量的视频素材。许多内容需要不断更新,而开放性网站的建设未来让学生做主角,无疑给学生继续学习、继续研究创设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5使用情况

在认真分析和总结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课程三个专题教学试验的基础上,我们04、05、06广播编导班继续就三个专题进行教学试验,从而进一步巩匾和完善了教改试验成果,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电视编导与制作》课程网络环境下实训平台建设

在基于网络资源利用下的课程改革试验进行过程中,我们就意识到仅在课堂上进行改革还不够完整,学生的实训教学如果不能够跟上课改的形势,虚拟教学的效果就不会变为学生的真正能力。于是在我们进行课改后,马上进行了两个实训平台的建设。

我们筹备了近半年的时间,老师带领学生利用学校网络资源,建设了校园新闻视频(《广师视频》)。这个《视频》不仅填补了学校没有电视传媒的空白,而且定期播出(每周一期)。《广师视频》主要包括本期要闻、校园聚焦、焦点人物、校园七色花等八个栏目,每期25分钟左右,全部由学生自己承办,老师负责指导,宣传部监制。为了把节目办好,我们按照电视台的模式建设了采访部、摄像部、后期制作(虚拟演播室、录音棚、包装、合成)、主持人部、综合部、策划部、网络部等不同部门,同时为了改善节目质量增强信息交流并加强《视频》管理,我们还专门建设了《视频网站》。在《广师视频》这个实训平台上,以传播学院学生为主,同时其它学院的学生也加入进来。成员人数最多时达到近百人。通过一年多的运作和调整,一个以服务为手段,以项目为依托,以实训为目的的实训平台基本成熟。现已播出18期节目;总计播出时间360多分钟,同时《视频》为学校制作其它节目400多分钟。《视频》也成为师生创优的摇篮。《视频》成员先后有几十人获得省市以及全国性电视作品大赛不同档次的奖励。有近20部作品在省级电视台播出。

同时,我们积极与外面的单位、公司联络,探索走开门办新闻传播专业之路。我们先与世通华纳广州公司移动电视达成合作意向,并开展合作制作《家有好主妇》栏目;后又与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达成合作意向,为机关网站制作《穗团新闻》。在制作这两档节目时,我们结合实习、实训主要以三、四年级的同学为主,如今两档节目都取得了预期效果,赢得合作方的好评。正是有了这样两个不同层次的实训、实习平台的结合,使我们的教学在学生动手方面不再薄弱,初步完成网络环境下电视编导教学模式的架构。

四、初步形成网络环境下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教学模式

如果说网络环境下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教学新模式是一个圆的话,在这个圆型的模式中,学生先从“情境-角色-探究”的过程开始进行协作学习,然后从“探究-角色-情境”协作学习的过程中结束;前一个过程是理论教学到模拟现实模拟学习的过程,后一个过程是实践探索到理论升华的过程。表面看两个半圆只是相反的过程,但实际上前者是学生之间建构基础理论知识的过程,而后者“倒嚼”式建构则是在实践基础上理论升华的过程。学生不仅会说还会做,不仅会简单的创作还能根据变化了的条件有创造性的完成任务、完成报道、完成节目。

在新教学模式中,学生作为行业不同角色的尝试者和协作者,通过虚拟情境和真实社会环境实现了知识的建构。通过网络环境的利用深化了自己对专业的认识。通过角色任务的完成的过程,学会了把握任务细节、环节的能力,通过同质不同类的难题的处理,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得到了有效迁移并在迁移中实现了新的创意和创新。而在新教学模式中,网络环境是前提,角色学习是核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指导,而“工作过程”理论是评价的依据。

我们在这里只是为网络环境下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教学新模式描绘了一个粗略的轮廓,还有很多具体问题没有涉及。尽管新模式还有很多的不完善,但这种模式已经从试验阶段走向谨慎推开阶段。虽然实施时间很短,在实际运用中已初见成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显增强了,学生的创作增多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改善了,更可贵的是:学生的从业精神也得到了极大加强,从这些效果看,我们进一步增强了改革的信心。

第11篇

关键词:计算机工程,网络安全课程,实践教学

网络安全的本质是人与人的对抗,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是对抗的决胜因素。高职网络安全课程本身综合性、实践性较强,传统教学常以讲授理论为主,知识结构体系缺乏关联性、实战性,无法与当前网络安全系列1+X证书制度相融合。对网络安全课程进行项目化重构,以1+X证书培训中的网络安全实训项目贯穿课内外教学活动全程,是实现课证融通的重要环节,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更为有效。

1网络安全课程项目化的教学问题

解决高职学生学习能力不足的问题。五年制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由于主要招收初中应届毕业生,一些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主观能动性差、学习缺乏方法和动力,在参与专业课学习活动时总是停留在等、靠、要的阶段。通过对该专业学生的调查分析,学生的计算机使用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化,分析原因与各初中学校实施信息素质教育的差异情况有直接关系。大部分学生能够明白计算机能力对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仍有少部分学生尚未认识到该能力的实用性。作为一门新兴科学,网络安全被纳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为学生的必修课。网络安全课程是一门理实一体化的课程,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后需实际动手操作网络安全实验,以此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在往年的实践教学中发现,学生的学习能力、主观能动性会随教学内容难度的深层次递进,慢慢降低,无法深入了解课程的理论知识要点。在实践性学习活动中,更无法融合相关网络安全技能要点处理实际发生的问题。解决师资团队实战能力不足的问题。网络安全本是实战性较强的专业领域,就高职师资团队分析,大多数教师为刚毕业的本科生及研究生,且为师范毕业,没有体验过网络安全相关企业的工作环境及内容,缺乏网络安全一线实践经验。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内容更趋向于网络安全基础理论知识,缺乏实践性项目或实验。项目式教学提升了学生的各种能力,更要求教师成为项目的组织者,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师而言,是一种新的挑战。解决理实教学内容更新滞后的问题。目职网络安全课程的教学内容较依赖于相关教材,而这些教材的质量及年限导致教学内容更新滞后。且高职网络安全教材往往照搬本科院校教材,将理论学术研究问题融入,实践内容匮乏,仅仅为单一的验证性案例,不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与目前网络安全人与人攻防现状脱节严重。即使一些教材也采用了项目化教学的模式,但教学内容停留在工具的使用,致使学生成为网络安全“脚本小子”,并非网络攻防人才。网络安全涉及的专业技术、安全工具繁多,随着安全问题呈现出的复杂化形势,学生很容易被这些表象所混淆,进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误区,无法在网络攻防技术方面快速成长。

2网络安全课程项目化的教学实践

结合1+X证书制度要求,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依据五年制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基于网络安全课程目标,转变传统纯理论、教为主的教学模式,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式学习为主体”对该课程进行项目化重构设计。通过项目将教学变为一种教与学的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用学生的主动性,开展多样化的项目式学习活动,让学生融入实践性项目的完成过程中,转变其不正确的学习观,打消“等、靠、要”的学习依赖性。除日常教学外,指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应用开发、行业认证,正确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增强终身学习的信念及未来的职业信心。既强调1+X证书制度对应网络安全评估等工作岗位的技能需求,也强调学生个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所以,课程重构设计中,一切都以学生乐于学习、易于学习、善于学习为准,满足学生分阶段“体验--改进--创新”的项目式学习需求。校企产教融合,共助“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提升师资团队的实战能力,鼓励教师参加1+X证书师资培训,通过培训帮助高职教师理解1+X证书制度、网络安全相关证书培训教学和考核的要求,提升网络安全攻防水平,了解最新的网络安全技术及动向。基于现有与华为、科大讯飞、中科磐云等校企合作基础,开展企业实践及行业交流活动,提高教师项目化实践教学能力、项目创新及科研能力,促进教师发展专业化发展,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项目化课程重构,优化内容实现课证融通。教师可以在1+X证书培训企业专家的指导下,对网络安全课程的结构、知识点进行分析,深化构建网络安全技术知识体系,从专业角度出发,建立“网络安全技术知识树”。从教学内容上把原零散的知识点转换为一个个项目,各加强知识模块间的联系。依据课程特点和现状,进行项目化课程重构。根据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相关岗位的能力需求,明确课程目标定位,将1+X证书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中,实现理论和技能知识的可持续更新,培养高质量的网络安全应用型人才。实践中要注意,基于项目化的课程重构,是将实际项目融入理实一体化的课堂教学中,而不是利用课后探索、研发项目学习内容。重构的目的在于将原书本专业知识分解、整合优化为基于项目的学习内容,这些项目往往为实际企业生产环境中出现的问题或是任务驱动型。将学生生活中的经验与专业知识相结合,更适于网络安全技术知识的实际应用。项目化教学要求教师要先深入研究实训项目,课前需准备好项目中的各理论、技能知识点,可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开展。理论知识注重讲练结合,利用1+X网络安全学习平台将理论知识讲解、案例演示有机结合,提高授课的效率。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可对课程理论知识进行详细划分,一些简易的内容,可融入项目中交给学生,项目汇报展示时分小组上台讲解知识点,由教师进行总结扩展。实践教学注重实际应用,利用1+X场景仿真实训平台,引导学生在模拟的网络空间安全问题场景内对解决方案进行模拟验证,依据验证结果再对方案进行修改、完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开发能力,完成1+X考核要求,实现课证融通。

3结语

高职网络安全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学生学习能力不足、教师缺乏实战能力、内容更新之后等问题,本章结合高职网络安全教学的实际情况,结合1+X证书制度,重新构建项目化的教学体系,利用校企合作双师培养、1+X信息化资源平台利用等策略,实践育人,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主观能动下、解决实际安全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冬.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群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05,26(01):45-47.

[2]俞研,兰少华.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的探索与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8(18):127-128.

第12篇

论文关键词:网络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侵权责任

知识产权这一概念最早是在17世纪中叶由法国学者卡普佐夫在其著作中提出,后由比利时法学家皮卡第所发展。所谓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对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标记、信誉依法享有的权利,Ll传统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含邻接权)、商标权、专利权。而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知识产权作为知识产权的新的表现形式,丰富了知识产权的内涵。

一、网络知识产权的侵权现状

与传统的知识产权相较而言,网络知识产权更突出的是知识产权的存在、使用环境为计算机网络环境。网络知识产权是曲于科技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知识产权,其具有传统知识产权的特性,如无形性、专有性等,但是由于其产生的环境的特殊,又具有自身的特点,例如网络知识产权的无形性更明显;网络知识产权的共享性与专有性之间的矛盾关系更突出;网络知识产权的地域性更淡薄等。

网络的发展速度让人惊叹,但由此产生的知识产权问题也是触目惊心。从全球范围看,美国商业软件联盟(BSA)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2004年全球个人计算机上使用的软件中有1/3以上为盗版,盗版软件给全球软件产业带来的损失比2003年增加了40亿美元。另有调查结果显示,从全球不同地区的盗版率来看,目前亚太地区的软件盗版率为53%,损失总额为75亿美元;东欧的盗版率为71%,损失21亿美元;而西欧的盗版率为36%,损失96亿美元;北美市场的盗版率为23%,损失72亿美元;拉美国家的盗版率为63%,损失13亿美元;而中东与非洲国家的盗版率为56%,损失10亿美元左右。从不同国家的盗版率来看,中国与越南的盗版最为猖獗,高达93%

根据2009年上海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白皮书显示,视频网站侵权、网店侵权等涉及互联网的知识产权纠纷案件高发,仅2009年上海法院受理以视频网站经营者为被告的侵犯著作权纠纷一审案件有200多起,可见,对网络知识产权加强保护显得尤其必要和紧迫。

二、网络知识产权的侵权方式

网络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方式按照传统的知识产权的分类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网上侵犯著作权主要方式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46条、第47条的规定,凡未经著作权人许可,有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擅自利用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的行为,即为侵犯著作权的行为。网络著作权内容侵权一般可分为三类:一是对其他网页内容完全复制;二是虽对其他网页的内容稍加修改,但仍然严重损害被抄袭网站的良好形象;三是侵权人通过技术手段偷取其他网站的数据,非法做一个和其他网站一样的网站,严重侵犯其他网站的权益。

(二)网上侵犯商标权主要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销售也成为贸易的手段之一,在网络交易中,我们了解网络商品的唯一途径就是浏览网页,点击图片,而网络的宣传通常难以辨别真假,而对于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仍然进行销售,或者利用注册商标用于商品、商品的包装、广告宣传或者展览自身产品,即以偷梁换柱的行为用来增加自己的营业收人,这是网上侵犯商标权的典型表现。网购行为的广泛性,使得网店经营者越来越多,从电器到家具,从服装到配饰,应有尽有,而一些网店经营者更是公然在网络中低价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有的销售行为甚至触犯刑法,构成犯罪。

(三)网上侵犯专利权主要方式

互联网上侵犯专利权主要有下列四种表现行为:未经许可,在其制造或者销售的产品、产品的包装上标注他人专利号的;未经许可,在广告或者其他宣传材料中使用他人的专利号,使人将所涉及的技术误认为是他人专利技术的;未经许可,在合同中使用他人的专利号,使人将合同涉及的技术误认为是他人专利技术的;伪造或者变造他人的专利证书、专利文件或者专利申请文件的。

三、网络知识产权侵权责任

(一)民事责任

要确定民事责任的承担,必须对归责原则进行分析。归责原则是确认不同种类侵权行为应承担民事责任的标准与准则,对网络知识产权侵权行为进行分析,即为了确定归责原则,归责原则决定着举证责任的负担、免责条件、损害赔偿的原则以及方法,可以说,归责原则是网络知识产权损害赔偿责任的核心。而网络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则是过错责任,对于网络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人与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责任,我国2009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36条规定:“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的管辖权规定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侵权行为地包括实施被诉侵权行为的网络服务器、计算机终端等设备所在地。对难以确定侵权行为地和被告住所地的,原告发现侵权行为的计算机终端等设备所在地可以视为侵权行为地。此外,最高人民法院《计算机网络著作权解释》中还规定了网络服务者的一般侵权责任:提供内容服务者对著作权人要求其提供侵权行为人在其网络的注册资料以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无正当理由拒绝提供的追究其相应的侵权责任;网络服务提供者明知足々门用于故意避开或者破坏他人著作权技术保护措施的方法、设备或者材料,而上载、传播、提供的,依照《著作权法》第47条第六项的规定,追究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民事侵权责任。

网络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民事救济,主要可以采取请求停止侵害和请求赔偿损失。而损失的赔偿金额的计算,可以参照《著作权法》、《商标法》与《专利法》中对于侵权赔偿额的规定进行确定。根据《著作权法》与《商标法》的规定,侵犯著作权、商标权的赔偿数额确定的方法为:依权利人的实际损失赔偿;实际损失难以计算的,依侵权人的违法所得给予赔偿;实际损失、违法所得均不能确定的,法院依侵权行为情节判决50万元以下的赔偿:述赔偿数额中应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专利法》中对于专利权侵权的赔偿损失数额的确定方式为:依权利人所受损失确定;依侵权人的违法所得确定;损失或违法所得难以确定的,参照该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权利人的损失、侵权人获得的利益和专利许可使用费均难以确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专利权的类型、侵权行为的性质和情节等因素,确定给予1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赔偿。

(二)刑事责任

我国自2000年起,先后通过了《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以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明确规定利用百联网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并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侵犯软件著作权的刑事责任以及对著作权人、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保护作了详细规定。2004年12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颁布了《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该司法解释从惩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实际需要出发,降低了知识产权犯罪的定罪标准。同时还增加了一个规定,就是违法所得达到三万元的,也要定罪,对单位犯罪定罪的数额标准由原来是个人犯罪标准的五倍降低为三倍。例如销售侵权复制品罪,是指以营利为目的,销售明知是侵权的复制品,违法所得数额巨大的行为。如果行为人通过网络销售侵权复制品,根据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司法解释,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属于“违法所得数额巨大”,则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三)行政责任

现实的网络侵权中常常会涉及到侵权人的行政责任,例如对销售盗版图书行为,可以由工商管理部门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18条、19条规定了网络侵权人的行政责任,例如第19条规定:“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予以警告、没收违法所得,没收主要用于避开、破坏技术措施的装置或者部件;情节严重的,可以没收主要用于提供网络服务的计算机等设备,并可处以1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我国网络知识产权保护法律规定的不足

互联网上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已引起了众多发达国家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关注并都在积极地寻找对策,同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美国早在1995年即提出了全国性信息基础设施报告,并于1998年10月颁布了《千禧年著作权法案》;欧盟执委会于1996年9月颁布了《信息社会著作权及相关权绿皮书(增补)》;1996年12月20日联合国下设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通过了由近160个国家的专家制定的主要涉及作者在计算机网络上权利的(WIPO版权条约》和(WIPO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此外,日本、加拿大等国家也都出台了相关的法律。

为适应数字技术下网络环境对知识产权的挑战,我国已先后出台了若干法律规范、司法解释和行政规章,包括2001年lO月27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修正、国务院2002年1月1日修正后施行的《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l1月22日通过的《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2年10月15日施行的《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2004年12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颁布的《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6年国务院通过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及2009年通过的《侵权责任法》等等。

这些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从民事、刑事以及行政方面都在各自的适用领域内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相对于日新月异的网络技术发展而言,我国现有的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仍然存在不足,例如由于侵权行为都是在网络上进行的,则证据的搜索与保存问题便成为操作中一个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而在传统情况下,对于知识产权犯罪行为的危害后果主要以违法所得、非法经营额等因素来判断。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出版物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于侵犯著作权犯罪危害后果的判定主要即是依据数额确定的。根据其第2条第1款的规定,个人违法所得数额、个人非法经营数额是判断该罪的主要依据。但在网络环境下,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仅仅从违法所得、非法经营额来判断还远不足够。很多情况下,行为人虽然违法所得、非法经营数额很少甚至没有,但其社会危害性却可能极大。此时,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就可能体现在侵权规模上,而判断侵权的规模除了要看侵权金额的大小,更要看制售侵权品的数量和范围。可见,与非网络环境下的侵权行为相比,网络知识产权犯罪因其侵权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致使其社会危害性往往更大,但许多严重侵权行为在金额上却达不到标准。

五、加强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的建议

(一)加快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立法

如上所述,尽管我国已经有相应的有关保护网络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但是此类法律法规大多足以司法解释与行政法规的形式出现,很少是由全人大常委会通过以法律的形式出现,这就说明有关网络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在法律位阶上并不高。此外,由于网络知识产权包括网络著作权、网络商标权以及网络专利权,现有的法律规范中并没有网络知识产权的概念,因此,对于网络知识产权的保护都是零散见于各个法律规范中。由于著作权侵权行为无论在何种环境下都较为常见,目前针对著作权侵权行为的法律规定较商标权与专利权侵权行为的法律规定更多,需要加强对商标权与专利权保护的法律规定。而对于在保护网络知识产权中的相关问题,例如证据问题,也应在《证据法》中加以规定或以其他形式规定。

(二)完善网络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网络交易平台不能游离于法律监督之外,网络交易平台的经营者,应当借助技术手段对交易各个阶段进行监控,在其设计的网络交易流程中加人知识产权审查程序,采取审核卖家真实身份信息、交纳保证金、提高进人门槛、追究售假责任等措施,对于权利人的投诉建立处理反馈机制,做到网上商品交易可查、可控、可问责,及时发现并制止相关侵权行为。

(三)提高公民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道德意识和技术手段

法律是一种外在约束,要起到根本警示作用还要依靠道德。因此,除了要从形式上完善立法,实践中打击侵权行为之外,更要设法提高网络传媒从业人员的道德水准,更要倡导和鼓励互联网商家和广大网民自觉维护网上基本秩序。例如对于提供网络服务商,在发现用户有侵犯网络知识产权的行为时能够主动采取相应措施,使用互联网的用户能自觉自发自动地维护网络秩序,抵制、举报、打击网络侵权行为。

在强调法治、德治的同时,还要积极采取技术措施,加强技术监督的力度。例如通过数据加密和数字签名技术,防止网络信息的失密和篡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