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代做课程设计

代做课程设计

时间:2023-06-06 09:33:30

代做课程设计

代做课程设计范文1

【关键词】新媒体;高职院校;广告设计;课程改革;创新

前言

随着国家经济与科技的发展,新媒体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宽,极大的满足了人们实际需求。为做好高职院校广告设计教学,新媒体也被应用进来,但由于高职院校广告设计课程教学方法还存在问题,并不利于新媒体的应用,同时也无法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因此,有必要高职院校如何做好广告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创新开展研究。

一、高职院校广告设计课程教学现状

对于广告设计课程来说,涵盖了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策划与写作,另一方面是图形图像处理。现代广告设计课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课程结构问题。通过对高职院校广告设计课程的研究不难发现,课程结构不合理的情况十分常见,尤其是分解课程过多,部分内容多次出现,部分内容已经过时,与现代设计要求不符[1]。同时,有些广告设计课程在教学上还存在缺少目的性与明确性的情况。此外,部分高职院校的广告设计教师素质不高,在教学无法根据学生实际进行,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教学课程设置相对混乱。广告设计课程不仅需要学生有坚实的美术功底,还需要有良好的创新能力,做到技术与工艺相连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广告设计课程合理。但通过研究发现,很多高职院校广告设计教学课程并不合理,且存在明显的混乱性,尤其是学生所设计的作品,无法满足当前市场需求在,而导致这种情况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技术与工艺缺少连接,教学课程混乱。第三,理论与实践分离。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的目标是为国家培养职业型广告设计人才,不能缺少实践,但现代多数高职院校并没有做到这一点,经常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区分开,更没有将新媒体技术应用进来,导致学生毕业后无法直接参与工作。

二、新媒体时代下高职院校广告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方法

(一)制定科学目标

在新媒体时代下,高职院校广告设计课程所面临的环境发生了变化,为做好教学改革就要从制定科学目标开始,将新媒体技术应用进来,让广告设计从静态逐渐向动态转变,同时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心理、兴趣爱好出发,如女生喜欢买衣服、鞋包,可以让她们为自己最喜欢的服装品牌做广告设计,男生对篮球、健身比较感兴趣,可以让他们以此为契机做广告设计,教师在适当时机给予学生指导,这样不仅可以践行将学生作为主体的教学目标,还能逐渐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距离。

(二)优化教学设计

对于广告设计课程来说,每个课程之间的联系都很密切,同时也存在较强额的关联性,所以,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加强与以前所学知识的联系,妥善安排好各个阶段的学习与复习计划,尤其是日常教学中,如果发现部分知识与学生所学存在一定差距或已经过时,可以将该部分去除且利用新媒体技术在课堂中引入最新知识,保证学生所学知识与当前要求相吻合[2]。同时,教师还要将新媒体技术应用进来,如最新绘图软件等,教会学生绘图方法,让学生利用新媒体技术设计出优秀作品。此外,增强学生的团结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并不是所有优秀的广告设计都是一人独立完成的,只有多人共同参与,才能让优秀作品在短时间内与受众见面,如提出难度相对较大的广告设计,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设计出高品质作品。

(三)规范课程设置

无论任何年龄段的人精力都是有限的,处于学校阶段的学生也是如此,如果广告设计课程较多,每节课时间过长,不仅会让老师感觉到疲惫,还会降低学生学习兴趣,所以,每节课的时间长度不能超过45分钟。在作品设计中可以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实现,即从简单的广告设计开始,随着学生知识的增多适当增加作品设计难度,既可以避免学生学习兴趣降低,还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此外,在广告设计课程设置上应注重多元化发展,将先进教育理念引入进来,确保广告设计课程能够顺利开展。

(四)理论实践统一

理论与实践是广告设计课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只有两者均被应用到教学中才能为国家与社会培养优秀人才。新媒体出现以后,广告设计行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只是单纯的学习理论知识跟根本无法满足行业需求,所以,实践课程也成为高职院校广告设计课程必备组成部分。作为广告设计教师,应先为学生讲述理论知识,然后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中,以便学生深化理解[4]。同时,学校方面应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积极引进新媒体设备,为学生利用新媒体完成广告设计奠定基础。教师也要将最受欢迎的广告设计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该作品受欢迎的原因,并引导学生如何才能设计出优秀的广告作品,如现代中国传统文化备受欢迎,那么在广告设计中可以适当引入中国传统文化。此外,学校应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如组织广告设计竞赛,让学生参与社会组织的广告设计比赛,在比赛中不仅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还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结束语

在新媒体出现以后,高职院校广告设计课程所面临的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所以,应采用新型教学方式与模式。因此,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广告设计课程教学现状,并从四方面提出了做好高职院校广告设计教学改革的措施,希望能为相关人士带来有效参考。

参考文献

[1]冯珊.高职院校《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

[2]曾鸿燕,曾朝辉.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3.

[3]夏琳.浅谈新媒体时代广告设计教学改革与创新[J].美术教育研究,2013.

代做课程设计范文2

从“以赛代练、以展代考”的内涵分析了课程体系建设的内容,主要分为“综合素质”核心课程与专业素质教育课程;以平面设计专业课程《海报设计>为例,论述了基础知识的教授和学习习惯的培养、课程相关竞赛获奖作品的探讨和分析、设计竞赛实训和展览等三个阶段实训内容;从学生受益方面对“以赛代练、以展代考”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提出“以赛代练、以展代考”适合高职学生自身发展的课程体系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

“以赛代练” “以展代考” 课程体系 海报设计 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15) 05-0102-02

纵观全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平面设计专业课程体系陈旧、复杂,尤其是在传统的课程体系下,部分专业教师仍然存在大锅饭现象,教学任务不明确、规划模糊、资源整合不足等问题,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另外,部分缺乏相应社会实践经验的新教师进入高职教学也是无法回避的事实。从学生来说,在旧的课程体系下,学生毕业后无法立即参与到企业第一线的工作,往往要经历1-2年的实践才能完全与市场接轨。此外,学生在校期间的作业练习多为模拟项目,设计作品没有得到市场的检验。

鉴于平面设计专业的相关设计竞赛众多,本文以理论学习结合实践,推行“以赛代练、以展代考”课程体系来探索平面设计专业课程的设计思路,并以海报设计课程为例具体来分析其实施过程。

一 “以赛代练、以展代考”课程体系的内涵与课程体系建设

1.“以赛代练、以展代考”的内涵

“以赛代练”、“以展代考”的课程体系,积极探索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以赛代练”指的是在课堂学习中组织学生组成参赛设计团队,在坚持学生主体定位的同时,选择具有大赛经验的教师进行教授和专门辅导,实现专业教师资源共享,并根据专业优势,形成具有本专业特色的参赛思路。同时系部将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有一定影响力的职业技能赛事,并对获奖学生和指导教师给予奖励。

“以展代考”指的是课程结束后课程作业将在系部展厅以展览的方式呈现,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则,学生课程成绩将由本专业教师组成评分团对学生课程作业展览效果进行打分,学生成绩取自专业教师所打分数的平均分。

2.“以赛代练、以展代考”的课程体系建设

新的课程体系建设应遵循“以赛代练、以展代考”分综合素质教育和专业素质教育两个模块。

“综合素质”核心课程由“品格育成与人生砺炼”、“形象塑造与自我展示”、“职业规划与创业体验”等课程组成,结合平面设计专业行业的特点,对原有的公共基础课进行整合,实现与高职院校现有公共课程有机融合,与后续专业技能培养课程有效衔接。课程体系充分体现了“在技能培养中育成素质”的育人思路,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综合素质,锤炼学生职业素养。

专业素质教育主要体现在“以赛代练、以展代考”课程体系上。“以赛代练、以展代考”主要课程有“设计基础”、“图形语言”、“编排设计”、“字体设计”、“标志设计”、“书籍设计”、“包装设计”、“海报设计”等课程,对于没有设计竞赛支撑的课程采取“以展代考”,如“设计基础”、“图形语言”、“编排设计”等基础课程。

二 专业课程贯穿“以赛代练、以展代考”案例分析

以平面设计专业课程《海报设计>为例,本课程一般安排在高职院校第四学期,每周20课时,共六周计120课时。

《海报设计》课程教学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对课程基础知识的教授和学习习惯的培养:第二阶段主要是对课程相关竞赛获奖作品的探讨和分析:第三阶段主要是设计竞赛实训和展览阶段。三个阶段应遵循按部就班的学习原则,不能颠倒或排除某个阶段。

第一阶段――海报设计基础知识的学习阶段。教学内容提纲如下:

(1)海报设计基础知识学习。在《海报设计》课程中,基础知识包括海报设计的概念、历史、分类以及重要的发展阶段。通过本阶段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海报设计基本常识和概念。

(2)海报设计表现手法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海报设计的表现技法,其中包括:直接展示法、合理夸张法、以小见大法、运用联想法、富于幽默法、借用比喻法、以情托物法、悬念安排法等,并通过实训对每种手法进行针对性训练。

(3)海报设计原则学习。通过理论与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海报设计的原则,并通过海报设计原则实训,完成相应的作业练习。

第二阶段――海报设计竞赛获奖作品解读阶段。

本阶段的学习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要求任课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欣赏各大赛事的获奖作品,共同探讨作品的设计内涵和深意,目的是培养学生更高的理性视觉欣赏能力,为后期的实践奠定基础。第二部分:让学生自主赏析,要求学生在课后搜集获奖作品资料,制作成PPT,在课堂上扮演教师角色与其他学生进行作品分享。

具体的教学实践设计如下:在第一部分中,要求教师带领学生对获奖作品进行全面的赏析,赏析类别涵盖公益海报、意识形态海报、政治海报、商业海报等,教师主要讲解和分析获奖作品的设计背景、设计思路、表现手法、设计内涵等方面。同时在讲解作品的同时应将作品设计者进行详细介绍,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可自行制作玩转课堂视频,同时也有利于课程资源的循环使用。

在第二部分中,教师与学生进行角色转换,每位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搜集和整理获奖海报及设计者简介,制作成PPT且不少于20张,每位学生用时不能少于8分钟,每天抽取两名学生上台进行作品赏析。通过这种训练,学生对作品的赏析能力不仅得到很好的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也会有所加强。

第三阶段――设计竞赛实训与展览阶段。

著名台湾籍平面设计师蔡仕伟先生说:“海报设计的学习原则应该遵循多看、多想、多听、多问、多做”的步骤。“多看”指的是看一些作品展览、优秀设计师作品以及设计竞赛的获奖作品等;“多想”指的是在看作品的同时要懂得思考和品味,设计师为什么要这样做;“多听”指的是多听老师的授课掌握基本知识、多听大师的讲座或视频拓展自己的视野:“多问”指的是在看或听的时候对于自己不解的问题要及时请教老师或身边的同学;最后才是“多做”通过不断的练习让自己的技能得到训练。

通过第一、第二阶段的学习积累,学生的眼界和思维得到提高,对于原有的审美思维方式进行重新的定义,所以在第三阶段的设计实训可以很好避免一些低级设计方案和方案撞车情况。第三阶段主要是参加国内外的一些专业的海报设计竞赛。具体步骤如下:

(1)竞赛主题解读。竞赛主题解读非常容易让学生忽略,所以在前期竞赛教师应带领学生认真地分析比赛要求,而不是把竞赛要求直接扔给学生。尤其重要的是对竞赛主题的分解。例如安徽省科普创意设计大赛主题是“科普创意”,教师就要带领学生对“科普创意”进行解读,“科普创意”包括多个方面,如环境问题、安全问题、人权问题等。环境问题又可以分解成水污染、雾霾污染、噪音污染、森林破坏、垃圾分类等;安全问题又可以分解成食品安全、酒驾安全、安全施工等;人权问题又可以分解成保护妇女和儿童权益、尊老爱幼、关爱残疾人等。通过对主题的分析,学生很容易找到创意的切入点进行头脑风暴。

(2)相关竞赛获奖作品资料搜集并共享。相关竞赛获奖作品资料的搜集主要是两个目的。第一让学生全方位了解目此竞赛相关获奖作品的质量,做到心中有数。对于特别独特的手法或创意,学生在设计的同时可以借鉴。第二避免学生作品出现抄袭或“撞车”的情况。

(3)头脑风暴。头脑风暴阶段要求每位学生不少于10个创意方案,且创意角度应不同。方案制作成PPT在课程上进行汇报,只有进行大量的头脑风暴创意方案,才能有最好的设计方案诞生。

(4)方案筛选与修改。在头脑风暴进行的创意中,选择合理充分的创意方案进行完善和修整,通过学生方案的调整和完善,来培养学生的创意筛选和方案确定的能力。

(5)方案设计与调整。方案确定后主要是后期的执行,教师在方案的设计制作中应及时跟进,尽量在第一时间解决学生出现的技术问题或其他问题,确保设计方案的顺利进行。

(6)交稿。按照竞赛文件的要求,仔细填写报名表等相关文件,并按照递交要求进行作品格式调整,最后完成交稿。

(7)展览。在对创意概念的执行完成后,所有学生按照授课教师的要求挑选三件海报作品,尺寸调整为120x80cm并打印,按照学号顺序排列在展厅张贴布展,标签贴在作品右下方。在展览的过程,由授课教师进行海报作品讲解和评价,将课程的效果再次升华。

三 “以赛代练、以展代考”教学效果评价

“以赛代练、以展代考”课程体系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学生的设计水平不仅得到提升,综合素质也得到发展。通过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使学生体会到团队合作的力量。而且作品获奖不仅给学生带来一些收入,还可以充实和完善自己的作品集,为以后的就业增加砝码。当然得奖的机会可能会特别小,所以声誉和奖金是伴随成功随之而来的额外奖励,而不是你的目标。“以赛代练”更是一种自我技能的修炼,通过“以赛代练”课程的实践,学生在国内外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主要包括威尼斯双年展最佳国际设计奖、德国红点传达设计奖、河南公益广告大赛三等奖、方正字体设计竞赛三等奖、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安徽分赛区一等奖、乌克兰哈尔科夫“四方块”国际环境海报三年展优秀奖、第二届大学生创意设计大赛二等奖、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大赛二等奖、第二届亚洲生肖设计大赛全场大奖等,学生在国内外获奖累计达100余项。“以展代考”有利于促进各个班级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2)“以赛代练、以展代考”课程体系的实践督促了专业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及时掌握设计动向。通过“以赛代练、以展代考”有利地提高了教师教学课程质量,带动了教师们的干劲,让教师真正把心放在学生的专业学习上,同时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最终锻炼出一支干劲十足、业务熟练的教师队伍。

代做课程设计范文3

关键词:现代化教学;课堂教学设计

不可否认,现代化教学工程的实施,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设计的思维定势,为课堂教学设计提供了诸多有利的条件,使课堂教学设计充满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但同时也使其在课堂教学的执行过程中出现了松散性、盲目性和不确定性。本文以现代化教学为背景,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用现代教育的观念和思路对当前课堂教学设计取得的教学效果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以崭新的视角对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设计进行了认真的思考,最终给出了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希望对现代化教学工程的实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现代化教学条件下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分析

可以说,将课堂教学设计应用于现代化教学的实践,目前还算是一种较新的尝试。笔者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条件,对部分科目内容进行了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现对实践的效果进行分析如下。

1.1现代化教学条件下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势

笔者将课堂教学设计技术应用于《机械原理设计》和《机械基础》科目部分教学内容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对课堂教学设计过程及其应用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课堂教学设计的整体效果是好的,是成功的。

1.1.1课堂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等现代教育思想。由于教学设计以“为学生提供最好的教学服务”为宗旨,无论是教学信息的选用与组织,还是教师教学策略的选择都是在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这种课堂教学设计指导下所进行的教学活动,学生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高度的自,能够主动参与,并且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进行学习和提高,这样,学生真正获得了智慧而不仅仅是知识本身。这种教学真正达到了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的目的,这也恰恰符合建构主义课堂教学设计理论的要求。

1.1.2课堂教学设计为课堂教学的实施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简单地说,课堂教学设计相当于为课堂教学活动提供一个可执行的“处方”,它高于一般意义上的备课活动,是一种更为系统的教学设计技术。课堂教学设计注重对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有价值的所有教学资源进行合理地分析,使教学能够整合各个学科内在的知识体系,并将这些学习资源提供给每一位学生,从而使学生开阔了眼界,扩大了知识面,调动了学生纵向与横向学科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形成了长久的自主学习的习惯,这对于开发人力资源大有益处。另外,由于课前充分的设计准备,即使在课堂上出现突发的事件,教师也会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并启动备用的教学策略,做到对教学计划的合理调整。因此,无论是在提高课堂知识传授效益方面,还是在增强学生能力生成效益方面,课堂教学设计对课堂教学活动的指导作用都不可小视。

1.1.3课堂教学设计使课堂教学过程中形成性评价更加科学合理。我们大部分教师都习惯于讲课与考试测评的分离,认为只有课终的考试评价才是学生是否学好的依据,忽视了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甚至走进了“我教我的,你学你的,他考他的”的“教、学、考”相分离的误区,这与现代化教学的要求相去甚远。而课堂教学设计则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进行这种形成性评价的时机,以及如何进行评价,如何将评价的结果反馈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并对课堂教学设计进行修改完善,从而使课堂教学思路更顺畅,使课堂气氛更活跃、更融洽,也迎合了现代化教学对课堂“教、学、评”有机结合的要求。因此,课堂教学设计无论对教师进行教学、指导教学,还是对学生学习、建构知识都是非常有效的一项教育技术。

1.2现代化教学条件下课堂教学设计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现代化教学工程的实施为课堂教学设计提供了诸多有利的条件,使课堂教学设计技术更具优势,对课堂教学的指导作用越来越突出。但是,由于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仍处于起步尝试阶段,教师对这一教育技术的掌握并不很到位,在设计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所以笔者认为,认真地分析这些在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提高教学设计技术的应用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1.2.1课堂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活动相脱节的问题。即课堂教学设计在应用过程中出现了教学活动没有按教学设计程序进行的现象,教学设计是一回事,教学活动又是另外一回事,两者是并行关系,而不是指导、反馈、执行相统一、相协调的关系。产生这一问题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教师对课堂设计过于理想化,片面地追求现代化教学的形式外显而忽略了教学的实际内容,对教学情况把握不准,没有客观地分析影响课堂教学设计的各种客观因素,比如对教学资源的开发、选择,对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认知风格的分析,对教学任务的分析等等。另一方面,受传统教学形式的影响,教学设计主要依赖的是教学大纲的要求和课程具体的内容,而不是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主要因素进行。所以即便是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但由于与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相左而出现课堂教学无法继续的尴尬,从而使教师放弃教学设计的指导,又回到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这样,课堂教学设计的工作就变成了“吃力不讨好”的无用功。

1.2.2教师对在教学设计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自身角色认识不足,影响了正常的教学次序。即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摆脱不了传统教学的束缚,既想按照教学设计的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进行,又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产生一种无从下手的无奈,致使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过程出现比较混乱的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教师对自身的角色进行重新的认定,现代化教学的实施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要求教师从“台前”转到“幕后”,教师既要做教学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又要做教学设计的组织者、执行者,还要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课堂中主要对学生的学习起引导、指导的作用。认识了教师的作用,还要有敢于尝试、不怕失败的精神,不断的更新知识、扩大知识面,在实践中增长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的质量。

1.2.3部分学生对这种新的课堂教学方式的排斥,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其主要原因就是学生的学习状态和从属技能不能满足课堂教学设计的要求,使学生失去学的信心,并产生排斥心理。为此,我们尝试采取了一些措施:1.指导学生掌握如何自主获取信息的技能,让学生动手、动眼、动脑,接受多重刺激,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创新能力。2.帮助学生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学习信息,提出假设、验证假设。3.把当前的学习内容尽量与自己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交由教师或班集体共同讨论。4.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与研究的方法、过程与手段。5.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成果展示出来并参与同学间的竞争,使学生在成果的展示中获得成就感。这些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性,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为逐步实施现代化教学奠定了基础。

另外,还存在课前教学准备活动不充分造成教学设计执行中断等问题。其原因主要是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放,现代教学手段的丰富,现代教学方法的千变万化,使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往往会有一些盲目性的选择。而教师在课前的准备确不充分,比如,没有对所选的媒体播放工具的功能进行熟悉,没有事先检查教具是否完备,没有对学生上课前的情绪状态进行了解,没有对学生的前期知识学习掌握的情况进行摸底等等,这会对教学活动的实施带来一定程度的阻力,甚至会使课程被迫中断。这些问题还有待于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进行分析、解决,为课堂教学设计在现代化教学的课堂上大展异彩而努力。

2.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们获得了一定的经验,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了教学设计的技能。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设计的理论,我们认为,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应遵循以下的原则。

2.1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应遵循系统性原则

教学的各个要素与各个环节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缺一不可的。因此,课堂教学设计必须对一切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学习资源进行整体协调、统筹规划、合理配置、科学安排,这也是课堂教学设计的特点所决定的。系统性原则要求课堂教学设计,一是做到各个教学要素内部的有机结合,二是实现教学系统各组成要素之间的融合。这样,教学活动程序运行的才能更加有序、更加稳定。

2.2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应遵循客观性原则

课堂教学设计包含了大量具有客观属性的因素,比如,真实的教材内容及相关的知识信息,教师的教学设计、组织、实施的能力,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及其从属技能的掌握,现有的教具、教学条件等等。因此,客观性原则是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的特征之一,它要求做到对教学过程中的各因素进行客观性的评价,从而为课堂教学设计提供客观性的教学资料,使教学设计的目的更具针对性,并在应用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2.3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应遵循建构性原则

“为建构良好的认识结构而教”是现代教学论的一个基本结论,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启发学生自主建构认知结构。这就要求教师按照学生建构认知结构的过程与规律设计课堂教学,以促进学生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主动获取知识的良好习惯。

2.4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应遵循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是指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地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发现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人,主体性的发挥与发展是与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内在联系的。因此,教学没计要注意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处于一种主动、活跃的能动状态,唤起学习需要,激发学习动机,进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2.5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应遵循可行性原则

课堂教学设计的最终目标是将这种设计应用于教学实践,因此,可行性是衡量课堂教学设计是否优化的又一个重要指标。可行性就是由教学设计将教学理论与具体的教学实践连接起来,真正起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科学”的作用,使其一方面可以指导教师的教学实际,另一方面又可以丰富和完善教育理论,从而促进课堂教学设计技术的发展和完善。

2.6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应遵循开放性原则

一方面,课堂教学设计在应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干扰性因素,课堂教学的设计不应过于程序化、模式化,而应留有教师现场发挥的余地,充分调动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性、创造性,使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另一方面,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也必须是开放性的。这是因为,课堂教学有着极强的个性,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形成性目标决定了它的评价标准不可能是一个僵化的教条式的标准;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表现也是难以预测的;一个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也不可能涵盖众多的教与学的行为。因此,教学设计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不可能用一个既定的标准来评价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行为,必须为评价者的评价留有余地。

代做课程设计范文4

关键词:信息时代 知识更新 学习自主性 引导 组织 管理

中图分类号:J5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1-0175-02

设计教育要有一个时代意识,当前的艺术设计教育面临着一个全新的时代挑战。美国著名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将文化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前喻文化”,即晚辈向长辈学习的时代;二是“共喻文化”,晚辈和长辈互相学习,共同成长;三是“后喻文化”,是长辈反过来向晚辈学习。[1]“信息时代”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提出的概念。[2]维基百科对信息时代的解释为“计算机时代或者数字时代。它是指在现时代,个人都有能力去自由传递信息,以及实时获取信息的这种特征......传统工业经济转变为以信息管理为主的知识经济,亦即信息化社会。”在信息时代,学习渠道更为多样,获取信息更加便利,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教与学的需求和关系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学习工具及环境发生了变化,授课对象发生了变化,在教学上“共喻文化”与“后喻文化”的情境更为突显,因此教学观念与方法也需要相应的做出革新。

一、当前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技术普及以来,很多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课,被列为视觉传达专业开设的低年级基础技能课。为之后的设计专业课程做技术铺垫。通过教学活动中的观察和对教师学生访谈得知高校的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课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如何适应信息化环境

在信息资源不充足的情况下,课堂作为主要知识和信息来源,计算机辅助设计课内容较为偏重软件技能的传授。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课外学习资源从某种程度上冲淡了课堂教学的技能知识部分的价值。因此为了避免教学资源浪费和低价值重复性教学劳动,课堂教学的侧重要有所转变。

2.如何应对知识碎片化

苏加特分析,在今后的大数据时代,只有三种最基本的东西对于学生是必须的:一是阅读、二是搜索、三是判断。现今的信息化技术条件让学生的学习资源成倍扩展,面对大量的公开课与视频教程,以及种种其他课外学习资源,学生们需要加强判断力和自身知识系统建构及管理能力。

3.如何应对知识更新

就视觉传达专业的计算机辅助课内容来讲,核心的知识点是相对稳定的,但随着软件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是持续更新的,甚至要面对更多新开发的软件产品,课堂教学内容如何不滞后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除了以上的问题之外,高校里还普遍存在课业负担重;知识的有效性和关联性弱;知识的转化率低等一系列的普遍问题。在高校视觉传达专业课程体系里,传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的定位就是解决学生的软件技能问题,为之后的标示设计、插画设计、界面设计等创意性较强的专业课做准备。课程功能比较单一,虽然课程会结合案例进行教学,但学生依然会感到枯燥,很多专业教师也不愿意上这类课。

二、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

数字化信息环境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条件,可以让学生视野更加开阔,选择更加丰富。高校尤其是研究型大学中,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是一个应用性比较强的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技能是必须的。但是计算机辅助设计课如果只解决技能的问题,尤其在信息时代,其课堂的价值其实很低。所以课程改革的要求是能够传授有效技能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及创新性思维。在知识层面,充分利用课外学习资源,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和特点,避免重复性劳动。课程的教学改革期望达到3个效果: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原创意识, 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2、引导学生根据自身需求,建构与管理自身的知识系统,成就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效果。3、在课题实施和创作的过程中提高技能应用的水平,并能持续更新技能。要达到以上3个学习效果,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的改革提出了以下3个基本思路:

1.将技能的学习和训练融入创意项目实践过程中

作为一个设计专业的学生,一个创意的实现的过程往往是他们的乐趣所在和有效学习动力之一。将创意创作课题导入,贯穿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可以避免学习过程中技能和创意的割裂,更能让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由此看来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的主要形式可以转型为项目组织结合技术指导、信息整合与问题讨论,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网络和书籍等课外学习资源可以作为课前的铺垫和课后的补充。

2.组织、引导与管理,重新定位教师的角色

教师角色的定位不应该只局限于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兼备教学活动的组织、引导与管理的职能。在笔者看来现在的大学生对于从网络获取知识有着较强的适应性,且对软件学习领悟的更快。在这样的前提下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的课堂教学可以导入相应难度的项目课题,教师是课题的组织者,策划与设计整个课程的课题及实施路径。教师在具备一定的知识积累和经验的前提下,推荐优质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管理者,设置课堂教学活动规则,维护课堂秩序,调动学习气氛。依据当前学生的学习条件,自学可以设置为一个学生学习的环节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课堂的形式不再是一言堂,而是能够平等地讨论,一起面对难点、重点和知识更新的问题,以期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避免单一视野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实体课堂的时间可以更多地放在互动和探讨问题上,让学生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将知识内化。

3.分阶段地实施课程改革

改革的教学理念要落实,需要因课制宜。课程改革需要考虑整个学科发展的需要和课程本身的定位及目标,分阶段地落实与推进。计算机辅助设计课是视觉传达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学科发展的趋势需要本课程突破单一技能学习的局限性,古话讲“授人一鱼,不如授人以渔”,掌握了学习方法、提高了知识更新和信息整理的能力,课程的作用力将扩展到整个职业生涯。课程改革的初级阶段,教师对于软件的具体的功能讲解及演示案例实际操作是必要的。在课程改革后续阶段,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主动权,以翻转课堂的形式引导其学习自主性,推进其学习的探究性及合作性。这样教师就可以把更多精力投入在课题的设计与教学活动的组织、引导和管理等工作上。分阶段地实施课程改革,可以让学生潜移默化地适应新的教学理念。

三、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课的教学改革实践

1.创作课题的设计及课外学习资源的分享

以本年度计算机辅助设计Photo Shop课为例,结合设计专业学生的特点,教师在课前设计了一个艺术课题――超现实主义视觉与寓言,作为创作的任务在教学的第一堂课上,分享了课题相关的设计网站、教程网站和图书作为课下学习资源,并鼓励学生扩展知识。艺术创作课题的设定融入了人文思考,既有主题性又有扩展性,要求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进行创作,运用软件技术实现创意,在创作过程中将思想、美学、创意与技术融合起来,从而实现技术在图像文化上的介入。我们训练的不仅是技术,更是通过技术在美学和创意上的实现及思想的表达。创作课题――超现实主义视觉与寓言选题主要有以下几个依据:

1.1超现实主义是一种艺术表达的主张和风格,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超现实主义视觉艺术和寓言在创作主张上有着共通性,即通过表象的提炼与重构来追求和传达内在的真实。本课题有一定的想象发挥空间,可以引发学生的人文思考,寓言可以联系当代的社会现象和自己的生活感悟进行联想和想象,可以有新解。这样在某种程度上也保障了学生创作的原创性。

1.2抽象的文字语言或概念转换为具象视觉语言是贯穿设计师整个设计生涯的一种必备的能力。因此课题的设定不论从技术层面还是从创意能力及表达能力层面的训练对学生的影响都是深远的。

1.3 Photoshop是一个强大的图像后期处理软件,学生对应本课题的创作,能够充分挖掘这个软件的功能,在提升应用技能的基础上也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

2.设置课堂的规则及学习路径,营造学习情境

围绕艺术课题,计算机辅助设计photoshop的课堂活动主要分为几个环节:

2.1课题相关作品案例分析

由教师带头示范超现实主义风格视觉作品案例的分析,后续每次课学生以组为单位,轮流进行收集案例的分享,要求内容不能重复。这就需要学生课下做资料搜集和分析的工作,每个人的信息来源不同,观看的角度和观点不同,这个环节的设置从某种程度上打破了每个人视野的局限性。

2.2软件的功能讲解及实例训练

这个环节在初学设计软件阶段是避不开的,教师引导性地讲解软件的主要功能,并鼓励学生结合课下学习资源进行知识扩展和补充,并在课堂上分享,课堂的实例训练让学生通过临摹学习技术和艺术结合的技巧,以备在自己的创作中有所发挥。

2.3重点难点总结及答疑

每一次课的结尾,教师都会以提问的方式将课堂上的重点、难点进行回顾和总结,并针对个别同学的提问进行答疑。

课堂围绕课题及技术、美学和创意的关系进行学习和各项能力训练,每一个环节之间相互联系。课堂营造了一个主动探索,独立思考,互动分享的学习情境,在技能掌握和训练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3.作品汇报及相互点评

从第二次课开始,我们每次课都要用Photoshop针对课题创作一幅作品。在教师的引导下,同学之间可以相互观摩及点评,充分调动课上的交流互动气氛。在课程的最后一次课,将让同学们结合图文并茂的课件,就自己的创作和学习所得进行一次综合的汇报,把自己的学习过程及知识结构整体梳理一遍。课件包含以下内容:(1)自己最得意的作品及作品的创意、制作过程;(2)关于创意、美学、科技三者关系的认识;(3)自己在这门课里所学到的东西。对于学生来说,最终的汇报是展示自我的一个舞台,很多人尽其所能地表现自己的个性、不同的思路和观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信息整理的能力及口头表达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教师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了解到一些情况,比如学生觉得课程导入课题的方式能够促使他们主动思考和创作,但是感觉课程的节奏稍快,课时量有点少。摄影课如果能够排到这门课的前面,能够更大程度上保障创作素材的原创性。这些问题为我们课程改革进一步工作提供了依据,让我们意识到课时的设置与各门课程的排序可以更加优化,以后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有可能转换为包含软件技能学习环节的专业设计课。

小结

时代的发展意味着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实践活动调整。作为在一线教学工作者,需要将应时的教育理念根据具体的专业、教学环境等实际情况通过教学活动落实到具体的课程中,让教学活动变的更有意义。高校视觉传达专业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改革,要以解决问题及教学目标为导向,在理念上突破传统的课程定位,由单纯传授技能转向课题或创作为主导,进行技能训练,在这个过程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跟进知识的更新,做到真正的教学相长。在课程改革实践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的明显改观,学生的原创意识有所增强。课程改革还需进一步深化,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协作性,这就意味着课程在课题的设置上、课堂组织实施上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美] 玛格丽特・米德著《文化与承诺――一项有关代沟问题的研究》[M],周晓虹、周怡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 第39页

[2][美] 尼葛洛庞帝 著,《数字化生存》[M] 胡泳等 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 第7页

[3]范讯.常维亚.邢鹏.朱郴韦.《研究型本科教育教学理念与模式构建》中国大学教学[J]2012年第12期

代做课程设计范文5

关键词:高校,设计专业,写意山水画

将写意山水画这门课程做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选修课程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不光是因为写意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写意山水画所体现出的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和极高的艺术内涵,可以帮助从事设计专业的人员获得充足的养分。那么如何将写意山水画这门课程上好,使之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而在其专业课程的学习上起到一定的帮助呢?本文就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写意山水画教学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做为选修课写意山水画课程的教学目标及意义

写意山水画去做为艺术设计专业主修课程以外的辅助课程,其目的在于通过学习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爱国主义的培养,在提高自身文化修养的基础上,能充分吸收写意山水画博大而精深的文化内涵,并在艺术设计领域里进行融会贯通,创作出有继承、具创新的高层次的艺术设计作品。

二、在课程的安排上如何进行学习内容的有效分配

做为一门选修课程的课时量必定是有限的,相对绘画专业的写意山水画课程安排的课时而言,选修课的课时是少之又少的。一般来说选修课的学分大概是三分,以16学时为一分来算的话,也只有48学时的课时量。那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教师应该如何安排和制定教学计划呢?我们可以把整个教学内容分为两大板块。

首先是山水画史及山水画欣赏这一理论环节。我们常常会忽视这个看似普通的环节,往往在大多数学习美术和设计的学生当中总有着轻理论重技术的思想。而这恰恰是极其错误的,尤其在做为设计专业选修课的写意山水画的学习中,更不能有这样的想法,而是应该加大理论环节的学习,只有深入对传统绘画的学习才可能体会其中的精髓和丰富的内涵,从而增强自身的文化沉淀,在今后的专业学习中做到“厚积薄发”。

其次,是技法的学习。不能用以绘画专业的教学目标的去要求设计专业的学生,因为选修课的课时不能允许他们过多的进行技法上的训练,但是又要使他们体会到写意山水画的笔墨内涵。因此不能安排学生做一种面面俱到的技法学习,更应该进行“以点带面”以一法通万法的学习。教学内容不能过多、过杂。在用笔上要让学生体会到中国画用笔的丰富。中锋、侧锋、偏锋所呈现出来的不同状态,藏锋、出锋对线条的影响。运笔的快与慢,下笔时的提与按对画面韵味的影响等等。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体会到用笔的千变万化。使他们认识到中国画与西画的区别。在用墨上让学生做干、湿、浓、淡、黑的墨色练习,体会出墨与水的交融呈现出来的墨色变化。由于课时的问题不能在具体事物的画法上做过多的训练,而是让学生集中精力在笔墨的体会上,因为中国写意画的精髓在于笔墨的运用。在体会笔墨的基础上,可以具体教授学生进行一些山石、树木的画法。

三、如何在写意山水画的教学中与设计专业知识结合起来

1.山水画史的学习。山水画史不仅有助于学生对中国山水画历史的的了解和对每个时期的代表画派、代表画家的风格和特点有具体的认识,还应该了解到每个时期的审美取向,通过一些代表作品也能够很好的了解当时的一些建筑特点和园林风貌。在讲授山水画史的同时,教师应该与现代的园林景观的一些现状结合起来,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任何学习都不是孤立的,让学生学会触类旁通,这样才能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

2.写意山水画构图的学习。中国画的构图丰富而富余变化,有着许多的构图样式。不管是怎样的样式在中国画的构图的精髓就是“虚实相生,知白守黑”。因此在讲授山水画的构图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设计专业中的平面设计、图案构成、书籍装帧等等知识,运用一些借鉴山水画构图特点来创作出来的现代设计作品来阐述山水画对现代设计的影响。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写意山水画对今后的学习和创作有着深远的意义,不仅能使学生重视选修课的学习,更能引导他们提高对任何一门相关学科的学习积极性。

3.笔墨的学习。笔墨是中国写意画异于西画的重要特点,中国写意画的妙处就在于笔墨是的运用是一种必然和偶然的结合,说必然是因为没有通过刻苦的练习,练就过硬的功夫就不可能去控制工具,会感到十分的被动。那么偶然就是笔墨的效果有不确定性,任何一个大画家也不可能画出两张一样的画来,尤其在笔墨的变化方面更是如此。就是因为中国画是以水为媒介,而水的运用是由很强的随意性,这种随意性就形成了中国写意画生动活泼的艺术魅力。那么在进行笔墨训练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相关的设计学科和案例进行对学生的学习引导。例如,在图案设计当中很多时候就借鉴了中国画的笔墨特点,著名设计师靳埭强的很多艺术设计作品就是运用了中国画中笔墨的独特韵味去获得创作灵感的。因此在笔墨的训练上让学生勇于尝试笔墨的实验,从中领悟中国画笔墨的精神。

4.写意山水画的意境学习。在欣赏写意山水画时,如何去判断作品之高下,最重要的就是看画的意境,所以欣赏中国画不能不提到意境。那么意境是什么?在写意山水画里意境表现在画面上就是气韵之生动,位置之经营。而读者通过画作的这些信息而获得的一种心理感知程度。说得通俗些,“意境”就是通过眼睛看到的具体物象在心理上产生的主观感受。好的意境的标准在于“意犹未尽”“以少胜多”。而这些标准或者说是要求也正是艺术设计创作所要达到的目的。在许多的优秀的艺术设计中不难看出对“意境”阐释。例如2008北京申奥标志,通过几根线条的组合,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境界。

在当今如何提高艺术设计作品的质量,达到人们的实用和审美要求,在设计中融入中国画的元素,无疑是一个重要途径。做为艺术设计专业的选修课程的写意山水画教学,越来越受到了设计专业院校的高度重视。那么怎样才能上好写意山水画这门课程是做为教师值得思考的重要课题,这就要求现代从事国画教学的老师不光只涉及本专业的知识,更应该对艺术设计有所认识,这样才能在艺术设计专业的中国画教学中更好的引导学生,以便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将所传授的知识变成学生的素质,这是担负在每个教授写意山水画课程教师身上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代做课程设计范文6

[关键词] 高职 标志设计 课程模式 学科系统化 实践 项目教学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旧的高职教育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形势,高职教育界内部正在酝酿着一场改革,即改革传统课程模式中教学和实践分离的弊端,将实践环节融入到教学之中,使得课程具有了明确的实践指向性。

对于标志设计课程而言,“实践指向性”的意义也一样很重要。标志是整个企业视觉形象系统的核心,对于提升企业的知名度、树立品牌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现行的高职设计教学体系中,“标志设计”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开设于平面设计与广告设计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而实践又是检验设计理念的定位、图形、字体、色彩的选用是否成功,是否具有优势的标准。所以标志设计课程的设计实践水准也往往成为评价一所设计学院或设计教育机构的重要衡量标准。

那么,扬弃传统标志设计课程模式中的弊端,切实的提高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就成为我们教学的新任务。

一、传统的弊端

1.传统的课程模式

与西方国家不同,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模式主要是构建在学校教育的基础之上,校外或企业实践课程相对较少,原则和方法主要沿用普通高等教育和普通中学教育的一套理论,即:重视逻辑性较强的理论基础部分的学习,注重课程的系统性和学科的严谨性,而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学科系统化”课程模式。

传统的高职标志设计课程也同样处于“学科系统化”课程模式的影响之下,主要的特点是采用“横向排列”的方式(如表1所示),将标志设计的各个知识点分割成独立的章节,然后依次进行“渐进式”的单独训练,从而达到全面而深入的学习之目的。

具体来说,标志设计教学单元被分为:标志的功能与作用、标志的设计原则、标志设计的形态创意、标志的基本构成要素、标志的设计的新趋势,标志设计的设计定位、标志的色彩表现等项目。这样的排列方式,在课程的逻辑性、知识的全面性以及研究的深入性方面都是非常到位的。

2.问题与弊端

如前文所述,传统“学科系统化”课程模式下的标志设计课程,固然在逻辑性、系统性及深入性方面具有自己的优势,但这种优势却并不能掩盖问题和弊端的存在。

首先,“无的放矢,平铺直叙”。

虽然具有很多理论的成分,但从本质上来说,标志设计还是一门实践类的课程。学生学习标志的最终目的并不是掌握基础理论,而是实践――将理论运用于具体的设计实践之中。这种实践性的特征就决定了标志设计课程模式的设置必须“有的放矢”,要以设计实践的具体流程、方法、法规等为依据。

反观“学科系统化”课程模式下的标志设计教学体系,缺乏上述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将标志设计课程“平铺直叙”的分为若干个孤立的知识点进行逐一讲授,缺少针对性的实践性教学安排,学生必须将所有章节学习完毕以后才能窥见标志设计的实践性环节。这样,学生无目的的学习,教师无针对性的讲授,教与学从根本上脱节。

其次,“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如前文所言,在“学科系统化”课程模式下的标志设计教学体系下,知识点是平行、横向排列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的相对平等的。这样的结果必然是,学生们在具体学习每一个知识点的时候,由于不明白在实践中如何运用,很有可能盲目坠入对某一个知识点的孤立学习,越陷越深,从而忽视了对整体课程内容的把握。最终的结果是,学生或许可以凭借兴趣和经验对某一个知识点掌握得很好,但对多数知识点、整个的教学环节以及实践的过程茫然无知,不知所云。

二、全新的体系

针对标志设计课程在“学科系统化”课程模式指导下的种种弊端,有针对性的重新设计了课程结构与教学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以“厚基础、强能力”、“工学结合,学做一体”为总体的设计理念(如图1所示)的课程模式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两点:

1.“有的放矢,针对实践”――“项目教学”为先导

针对“学科系统化”课程模式平铺直叙、无针对性的弊端,将“项目教学法”引入标志设计课程中,以达到“有的放矢,针对实践”的目的。

顾名思义,项目教学法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针对性的操作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在标志设计教学中,将传统“学科系统化”课程模式下的依据知识点横向排列的结构改为依据不同项目“纵向排列”(如表2所示),如产品类标志设计项目、企业类标志设计项目、文化类标志设计项目、公共类标志设计项目、个人类标志项目,等等。

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更有针对性的学习,能够从教学的开始就进入到实际的工作项目的情境之中,达到学完一章就能够基本掌握标志设计的大体流程和方法,并能够进行独立设计工作的目标。同时,在对纵向排列的标志设计项目进行循环性学习之后,由于量的积累,产生质的飞跃,学生逐渐将知识点和技能点的融会贯通,从而熟练自如的应用。

2.“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纵向为主线,横向为补充

如上文所述,新的标志设计课程是以不同的项目为依据纵向排列的,也就是说课程的章节是一个个具体的项目。但是单一的、纯粹的项目教学充其量仅仅是一种企业员工的岗前实训,不能称之为课程。标志设计毕竟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的结果,因此,有关创意思维知识性内容也是标志设计课程必不可少的。

我们强调纵向的项目,并不是说我们要彻底“放弃”横向的知识,而是对传统课程模式的“扬弃”。传统“学科系统化”课程模式的精髓在于它他的知识性和逻辑性,我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横向的知识与纵向的项目结合起来,织成一张知识点和能力点相互交织的大网,“既见树木,又见森林”,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全面、系统。

具体来说,新的课程模式可以概括为:纵向为主线,横向为补充;项目为主线,知识为补充。

(1)纵向结构(如表3所示),主要是指在总的章节编排方面以项目的分类和项目实践的流程为依据。

所谓以项目的分类和项目实践的流程为依据,就是指:在课程章节总的排列方面按照标志设计的分类来进行,即产品类标志设计项目、企业类标志设计项目、文化类标志设计项目、公共类标志设计项目、个人类标志项目等;

在每一具体个章节中,主要以每一个项目的操作流程来编排,即背景调研和资料收集、设计要素的挖掘、标志设计开发完成、标志的推广应用。

(2)横向结构。主要是指在各个具体的章节中穿插不同的基础知识点,以补充“纵向排列”留下的基础知识方面的漏洞。

新的课程体系突出的是“实践性”,但是实践是要有知识和理论来指导的。我们在强调实践项目的同时,并不放弃基础知识点的学习,但又不是以原有的“平铺秩序”的方式呈现,而是有针对性的将基础知识点分批的、有机的融入到各个实践项目之中(如表4所示),使得知识与项目相得益彰、融会贯通,使得学生的学习既有整体、又有局部,“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三、实践的过程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厚基础、强能力”、“工学结合,学做一体”的总体设计理念有针对性的修订和发展了传统“学科系统化”课程模式的问题和弊端,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辩证的统一在一起,明确了课程的实践指向性,适应了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从思想和理论上促进了新时期标志设计课程模式的发展和完善。

但是仅仅有先进的思想和理论是不够的,任何先进的思想和理论都需要具体的实践来印证和实施。标志设计课程也不例外,如何将“厚基础、强能力”、“工学结合,学做一体”的总体设计理念在实践中加以应用就成为新的问题。

1.如何增强实践能力――能力点与实践流程的对应

在具体的项目之间之中,平淡的、流程化的描述的项目的实践步骤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项目实践能力。真正的项目教学,首先要甄选与项目流程相对应的能力点,然后再将不同的能力点融入到不同的项目操作步骤之中(如表5所示),并明确实现各个技能点与实践流程的关系,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有针对性的操作和训练,有针对性的解决每一步骤的问题,继而有针对性的提高自己在某方面的实践能力,从而达到了提高整体项目实践能力的目的。

2.如何丰富项目内涵――知识点与项目的有机组合

前文中已经提到我们的课程设计理念是“厚基础,强能力”,也就是说课程教学要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不放松基础理论部分的教授,“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纵向为主线,横向为补充。既然如此,如何很好的、有针对性的实现上述思想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新问题。

在实践中,标志设计的不同知识点和不同项目之间是存在某种天然的内在联系的,我们可以利用这种天然的联系,将知识点和项目有机组合,在各个不同项目中有针对性的设置不同的知识点,使特殊知识点为特殊的项目服务,从而达到丰富项目内涵的目的。

比如,就一般情况而言,个人类标志对于汉字元素运用较多,企业产品类标志则相对青睐字母元素,而文化公共类标志则更多的使用图形化元素。据此,我们将知识点“标志设计的形态创意”分解为三个部分:“汉字元素的创意表现”、“字母元素创意表现”、“图形元素创意表现”,然后再进行有针对性重组,即将“汉字元素的创意表现”设置在个人类标志设计项目中,将“字母元素创意表现”设置于企业产品类标志设计项目之中,再将“图形元素创意表现”设置于文化公共类标志设计项目实践中,加强了知识点和项目之间的有机联系(如表6所示),切实有效的实现“厚基础,强能力”的理念。

综上所述,新的高职标志设计课程模式是在不断修正和调整传统课程模式理念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审视传统,放眼未来,将课程目标指向实践,同时将传统的课程模式解构和重组,与项目教学相互融合,使课程兼具了设计项目的实践性和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厚基础、强能力”、“工学结合,学做一体”,形成全新的、完备的现代高职标志设计课程模式(如图2所示),探索出一条实践教学的新路。

图2 全新的、完备的现代高职标志设计课程模式然而,任何一种课程的设计模式都不能用完美来描述。社会和时代在不断变化,这就要求课程也应随之做出相应的调整。以“厚基础,强能力”、“工学结合,学做一体”为理念的标志设计课程体系也是这样,应该不断求新、求变,不断进行自我审视和调整,“与时俱进”,走在时代的前列。

代做课程设计范文7

【关键词】教学模式;职业岗位;技能要求;项目化教学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主干核心专业技术课程。随着模具工业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只有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根据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实际工作来整合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并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以积极的态度重构课程结构,设计教学情境,精选教学载体,采用理论实践一体的方法,将规范的工作流程和优秀的企业文化引入课程教学中,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真正实现“教、学、做”合一,才能培养出适应现代模具技术应用及发展的高水平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一、《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教学改革必要性

模具工业发展飞快,使得模具制造业对集冲压工艺、模具设计、模具制造、模具维修于一体的复合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比例增加,同时也对模具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要想避免此类复合技能型人才成为限制模具业发展的瓶颈,高职课程体系必须进行改革。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是一门理论性、应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传统的教学往往以课堂讲授为主,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且仅局限于讲授教材上的内容。在教学学时有限的情况下,教师感觉很多重点知识不能深入讲解到位,被动接受的毫无实践经验的学生又感觉学习内容空洞而抽象,兴趣当然无从产生,最终的结果是学生的认知感和实践能力都受到极大影响。此外,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课程的理论教学部分与软件的实际操作应用分开进行,学生学习软件知识技能其实只是学习一些简单的命令菜单的用法,并没有实质性的真正掌握应用软件从事模具设计的先进实用方法,理论与实际脱节,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基于职业岗位技能要求的高职《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势在必行。

二、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及指导思想

冲压模具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做一体,避免理论与实践脱节,实现真正意义上学生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以及学生到企业的零适应期。课程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以就业为导向,以模具企业的需求为依据,培养适应企业第一线需要的全面发展的技能型高素质人才。

三、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1.树立现代职业教育基本观。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离不开现代职业教育理论指导。在课程改革进程中,应始终坚持以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为指导,探讨“基于职业岗位技能要求”的课程教学模式内涵,明确“基于岗位技能要求的教学模式。这种建立在职业活动基础之上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新模式,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再现真实生产过程、实施真实工作任务、创造真实工作产品,按照岗位技能要求组织学习,实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通过现代职业教育理论的学习研讨,教师们树立了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观,如:项目导向的教学观、多元智能的培养观、能力本位的教育观以及岗位技能要求的课程观等,并以此贯穿课程模式改革的全过程。

2.建设多元化、互补型的课程教学团队。教师是实现课程改革的关键,直接影响着课程改革的成效。因而实施课程改革应首先合理组建由企业、行业相关人员、职业教育课程研究人员和学院教师共同组成的新团队,摒弃过去以“教育专家为主导”的做法,在全新的“以社会需求为主导,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实现多元化、互补型的主体结构,即在课程开发和教学实践的不同环节团队三方合理分工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特长;教师不仅要懂理论,更要懂模具实际加工要求,在团队中,专、兼职教师互为导师,兼职教师帮助专职教师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专职教师指导兼职教师提升教学水平,从而形成多元化、互补型的教学团队建设机制。此外,我们每学期都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或对口实训基地进行为期1个月的实践锻炼和调研,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既能教学,又懂操作,这样的教学团队师资才能胜任课改,也才符合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

3.紧密结合企业需求,科学选取教学内容。课程内容取舍的出发点是必须满足企业工作需求。以工作任务为项目,就要设计与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相匹配的知识与技能,使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及工作任务要求相一致。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到企业充分调研,收集和掌握不同类型企业对模具设计与制造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能力要求,分析判断要适应这些企业,学生应具备怎样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然后,从中选取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教学化处理,使之成为符合教学、认知规律的教学项目,实现从职业行动领域到课程学习领域的转换。最后基于工作过程,以任务为驱动,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从企业引入真实案例作为工作任务进行教学,真正按照项目化来设计教学内容。

设置基于岗位工作技能要求的课程内容。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围绕职业活动、以岗位工作流程为导向来确定。教学运用的实例、实训所训练的内容以及相关主要的课堂活动,都尽可能围绕职业能力目标来确定,例如:我们根据地方汽配企业的生产实际,选取典型的汽车板金零件为载体,按中小型板金零件加工中最常见、最通用的冲压工艺,设计四个学习情境,每类典型工艺为一个学习情境,主要内容包括:板类零件的冲裁模设计与制造、举升泵固定板弯曲模的设计与制造、罩盖拉深模的设计与制造、其它成形零件的冲模设计与制造等,在授课中增加了使用AutoCAD软件设计的教学内容,且各部分内容根据需要结合CAD/CAM技术展开教学。充分体现“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指导思想,着眼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

4.采用任务驱动的设计思路组织相关知识与训练内容。采用任务驱动的设计思路组织教学,能让学生接触真实产品的设计与制造过程,缩短学校教育与企业需要的距离,更好地满足企业的用人需要。以实际案例为切入点,并尽量采用以图代文的教学形式,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注重贯彻先进的教学理念,通过相应载体的模具设计、模型制作、模具制造实训操作为线索来展开,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并最终达到能设计、制造各种模具的能力,较好地处理了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充分体现“实用、够用、适用”的教学指导思想。

5.积极推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就是把学生放在真实的企业环境当中,真实地体验岗位对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应用需要。无论是课程内容的设置、教材的选用,还是教学手段的改进和相关项目的实施,都要以社会调查和分析结果为依据,根据岗位需求的变化不断做出调整,并通过工学结合的方式加以实现,增强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便于学生毕业后实现零距离上岗。

6.实施模具设计与制造一体化综合实训。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结合生产实际,选择恰当的课题,以生产任务的方式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自行设计、自行制作(教师指导为辅),实施模具设计与实做一体化综合实训。学生通过“冲压件的工艺分析编制冲压工艺规程模具设计模具估价购买模具材料编制模具零件加工工艺模具加工制作模具调试冲压出产品”,完成从图纸分析到冲压出成品的全过程一体化训练。通过模具设计与制造“一体化”的实训,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的软件运用能力、机床实操技能和团队合作意识得到显著提高,模具设计与制造的综合能力也得到大大加强。

7.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一体化教学。抛开传统的“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大量采用电子教案进行多媒体教学。同时还利用有机玻璃制作了大量透明的冲压模具,增强学生对模具的感性认识,充分应用实物、视频、图片、动画、实例等,配合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讲解模具结构,可以使学生对模具的结构及动作原理了解得更加透彻,课程教学效果明显改善,教学质量大大提高。

8.与时俱进,注重现代技术应用。注重国内外模具方面最新的科研成果,并把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实践中,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我们引导和教会学生科学采用应用软件进行冲压排样设计、压力中心计算以及各类坯料尺寸计算等。引导学生应用UG、Pro/E、CAXA,MasterCAM、Cimatron等CAD/CAM软件,完成设计任务,极大地培养了学生应用专业软件的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9.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以往的冲压课程考试全部是理论考试,学生只要考前下功夫死记硬背,即可通过考试,考分的高低不能完全体现出学生的真正水平,即高分者在企业工作能力并不一定强。使学校的考核评价体系和企业评价体系一致是我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重点,具体的办法是分两部分进行考核:一是模拟企业环境,以企业实际制件(若干个)作为任务,让学生抽签,然后完成冲压工艺编制、模具工艺计算、模具结构设计及模具制造工艺的编制;二是在模具实做中进行模具制造能力的考核,最终综合以上两方面表现给出这门课的考试成绩。

基于职业岗位技能要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冲压工艺模具设计与制造的教学改革,较好地实现了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符合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精神,经实践和对我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07级、08级学生进行就业追踪调查,从学生的反映和企业反馈的结果看,学生冲压工艺、模具设计与制造等多项能力有明显提高,教学改革效果明显,既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也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既增加了培养效果与社会需求的吻合度,也提高了毕业生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代做课程设计范文8

教务处是学校管理的职能机构,担负着学校教学工作的组织、落实、协调以及为教学第一线服务的任务,通过管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本学期教务处工作在学校的领导下,按照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基本上完成了各项任务,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管理方面

本学期开设80余门课程,共有专兼职教师30余人。在完成学校交给的组织、协调和保障教学常规工作正常运转,做好各项教学工作任务的同时。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代课教师的督促方面:

学期初,要求代课教师制定好各课程的教学计划。使代课教师对所代课程做到全面的统筹规划。学期中深入课堂听课,听取学生意见,对每位教师的任课情况进行检查。督促代课教师按照学期初制定的教学计划在所设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

2、学生的学习动员方面:

开学初,通过开学典礼,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其次,树立优秀典型、表扬优秀学生。并对上一学期的考务工作做出分析和总结。学期末,通过期末考试动员会,动员学生积极应对考试的同时,向全体同学推广好的学习经验及正确的复习方法。

3、机房的合理化利用方面:

由于本学期开设的计算机相关课程比较多,因此上机用户多,来往频繁,且五、六月份进入夏季高温时期,机房的维护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维护的好,有发展、有创新,机房就能长时期为计算机教学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从而提高机器的利用率,延长机器的寿命。

网络机房的维护历来是机房管理的难点,如何提高计算机的使用率与确保计算机完好率始终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为保证机房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本学期为机房特地“量身定做”了两套课表。“五一”前,机房只安排学生的自由上机课程。所有计算机课程全安排在教室利用板书及投影仪进行理论教学。“五一”长假之后,机房停止所有自由上机课程,灵活安排上机实践课程,采取机房使用申请制度,尽量将上机课程安排在上午凉爽的时候,以减少机房的损耗及机房空调的使用。

4、毕业生毕设指导方面:

结合电大及本学院毕业培养目标和特点,依照电大有关毕业设计文件的要求,拟订毕业设计及论文的具体工作计划和实施措施;布置毕业设计任务,进行毕业设计动员;选配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审定毕业设计题目;组织毕业论文质量检查与工作评估;组织毕业论文答辩资格审查、答辩、及成绩评审工作。

二、细致教务常规工作

1、及时准确征定教材,按时发放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为师生的教学提供了有力保证。

2、收集整理,建立健全各类教务资料,做到门类齐全,需之可取。

3、及时高效的完成了航专教学计划的编纂工作。

4、建立健全学生的学籍档案,诸如各专业学生花名册、学籍表、毕业生登记表等。

5、及时准确地填报上级教育部门布置的各类统计报表,完成了上级部门交给的各项任务。

6、及时向教师与学生传递各类教学教务及考试信息,使教务工作的时间性、准确性、规范性都得以保证。

7、按照上级招办的部署和要求,完成了电大学生参加期末考试的有关报考考务工作。申报了6门自主考试科目。

8、组织了校内期末考试的命题、制卷、考试及试卷批改和成绩统计工作。

9、及时统计和核算各位代课教师每月课时量。

三、考务管理工作

上半年共组织考试三次,一百余场,包含X月组织的xxxx-xxxx学年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第二学期开学第二周举行的上一学期补考考试及 xxxx-xxxx学年第二学期的期末考试。为严肃考风气、考纪,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体现客观、公平、公正的原则,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考试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考试习惯,有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和及时弥补教学中的薄弱环节。认真加强对考务工作的过程管理,每次考试从工作安排、布置考场要求、安排考场名单、安排监考教师表都认真推敲。

四、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1、建立代课教师档案。对每位兼职教师的任课情况,学生评价都记录在册,做为每学期评聘教师的依据。

2、分阶段深入到课堂当中,督促代课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制度进行教学。

3、考试试卷题库的建立。

代做课程设计范文9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教学 CAI课件 要素 多媒体技术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247-01

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 简称CAI)是将先进的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应用于教学过程,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一种技术手段,是现代教育科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已经受到国内外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CAI系统一般由硬件、软件和CAI课件三部分组成,其中CAI课件作为CAI的核心要素,也就成为了CAI中的关键环节。

CAI课件是指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当代先进的技术手段把教材所包括的概念规则和例子等内容分成许多具体步骤,这些步骤按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也可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能力产生不同的分支,经过这样的安排的教学内容就称为CAI课件。

一、现代教育需要CAI课件教学:

由于多媒体计算机具有高速、精确的数值计算和信息处理能力;大信息量的存储和逻辑判断功能;灵活多样的文本、方便的人机交互界面等特点,使用它可以有效地表现人类的知识资源,不仅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启发学习者的创造性思维。因而现代教育需要CAI课件教学。

二、CAI课件的开发:

在中小学教学中CAI课件的开发过程中应紧紧把握一切为教学服务总体思想,在开发时应紧扣如下几个环节:

1.做好前期制作的准备工作:

①根据教学要求制定开发计划:②做好素材的收集工作:制作课件所需的素材可分为六大类:即文字、图像、声音、色彩、视频和动画。按照这六大类把收集到的素材分类管理,为CAI课件的制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选择恰当的软件开发工具: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多媒体教学的广泛应用,用于CAI课件开发的工具软件越来越多,有基于流程的Authorware、基于页面式设计的方正奥思、ToolBook、Flash以及微软办公套件之一的PowerPoint等。

3.CAI课件的开发:

开发课件,首先要做好课件的设计,课件设计的关键在于学习资源的充分利用,其学习内容、教学环节都要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同时要根据课件的自身特点应做到:①图文界面友好简洁:②色彩搭配合理:③布局规范合理。

三、CAI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和应用场合,应选择合理的CAI课件模式,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CAI课件的模式有:

1.课堂展示类课件:

课堂展示类CAI课件主要作用是教师配合教学活动讲解教学内容。可以用图形、图像、动画等表现一些口述、板书难以表达清楚的内容和动态演变过程,以化解教学内容中的疑点和难点。此类课件由教师做为课件的主导者,调节教学进程控制教学节奏,人与计算机的交互性强,可以更好地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2.自学型课件:

此类课件本身就包含了完整的教学内容、并且教学过程可以实现自动化的一种CAI课件模式。课件所呈现的教学内容系统、全面,使学习者既能全面掌握教学内容又有充分的选择空间。由于它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友好、方便的人机交互界面,因而为学习者提供一个优良的个别化学习环境。此类课件是由学习者自己选择自己控制,而且此类课件制作难度比较大,需要有扎实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

3.实验模拟课件:

主要用于多媒体模拟实验教学,用多媒体效果模拟实验过程如亲临实验室,其实质上是一种交互活动,通过计算机的提示检查指导来完成教学实验过程,可用于实际操作实验的预习,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实验原理,更熟练地掌握实验操作过程,也可用于代替实际操作实验。

四、CAI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深入学习现代教育思想、理论指导下的现代教育技术,从而实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

现代教育思想包括现代教育观、现代师生观、现代人生观;现代教育理论包括现代学习理论和现代教学理论。对现代教育技术有直接影响的教学理论主要有:赞可夫的发展教学理论、瓦根舍因、克拉夫基的范例教学理论和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理论,以及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布卢姆的掌握学习和加涅的指导教学模式。在这些教育思想、理论指导下的现代教育技术(如CAI课件教学)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实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最优化的标准主要有两个:一是最大效果;二是最少时间。用最少的时间得到最大的效果,这就是我们CAI课件教学所追求的。

2.在CAI课件教学中注意课件的积累:

CAI课件的积累不仅仅是某一学科某一学时所用教学课件的累加,而更应该上升为学校现代教学系统的一个关键环节,逐步形成学校教学课件库,并对课件库进行科学的管理,不仅要积累自己的课件也要多方收集、多方整理;并结合配有大屏幕投影仪的多媒体教室、具有多媒体网络功能的计算机网络教室以及多媒体校园网系统,从而形成校园CAI课件多媒体教学平台。

3.加强队伍建设:

中小学加强队伍建设主要是着眼于师资队伍的培训,有这样一个比喻:网络是建高速公路,教学资源是车,开车还要靠人,重中之重是抓好全体教师的培训,培训目标主要应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提高教师对CAI及CAI课件教学在现代教育中重要地位的认识,以提高他们对CAI课件教学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其二是通过培训,使他们掌握计算机、教学设计、CAI课件创作及应用的基本技能。

4.加强软硬件的配套设施的建设:

加强软硬件配套设施的建设要讲求实际,一是教学需要的实际,如当前计划开展的教学实验或准备推广的教学应用。二是可以投入经费的实际,我国地域广阔,经济发展差异大,因此软硬件环境建设必须从自身的经济能力出发,去建设合理的软硬件多媒体教学环境。

五、CAI课件在教学应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正确看待CAI课件教学在中小学教学中的位置:

我们的宗旨是一切为了教学,使用CAI课件是为了服务于教学,要以教学为主、CAI课件为辅。在教学中使用CAI课件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需要而定,在教学中使用CAI课件,如果可以化解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果,我们就使用CAI课件教学,不要为了形式盲目使用,使简单的教学内容搞复杂了。

代做课程设计范文10

以教育技术中心的工作精神为指导,以教育信息化为主线,紧紧抓住我市教育信息化大发展的契机,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教育技术工作计划范文精选,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教育技术工作计划范文1一、指导思想:

以县教育局信息化工程规划为总体目标,以学校工作计划为依据,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以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为着力点,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根本宗旨,探索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新教学思路,使我校走在运用现代代教育技术的前列。

二、主要工作:

1、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工作。

(1)在全校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中开展“用电教,上好课”的活动。县教育局提出了具体要求:30岁以下的教师及市骨干教师在今年底前要会熟练的操作电脑,要会自己制作课件;30-40岁的教师要会熟练的操作电脑,会利用各种媒体进行教学,会电子备课,会上网搜索资源。40岁以上的教师要使用电脑,会使用WPS或WORD进行打,会上网浏览,查阅资料。根据这一要求,上学期,我们对全校教师分层次进行了信息技术的培训,35周岁下的青年教师学会了制作多媒体课件,这学期要巩固这一成果,挑选一部分制作能力强的教师再次集中培训,使之成为学校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中坚力量,同时在青年教师的评课活动中要求参赛教师必须使用多媒体课件,提倡自己上课用的课件自己做,在评课的同时进行多媒体课件的评比。

(2)加强多媒体课件制作的研究。多媒体课件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产物,它能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展示出丰富多彩的图片、声音、动画,达到普通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在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尤其是网络环境下教学研究的兴起,它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水平往往代表了一个学校现代化教育的水平。为此,我们在青年教师中挑选制作课件能力强的教师组成多媒体课件制作研究小组,每周定期活动,交流制作心得,在提供外出学习机会的同时,适时请进高水平的师资进行指导,重点研究网络环境下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活动定时、定点开展,做到有计划、有过程、有记录、有总结。争取在今年的连云港市课件课比中获得好成绩。

(3)做好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的督促工作,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知识的学习,密切注意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方向,搜集和课题有关的研究资料,为课题组出谋划策,督促课题组适时推出阶段性汇报。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功能,探讨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结合,培养新世纪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同时多与县、市专家联系,争取获得指导,活动做到有计划、有过程、有记录、有总结,为实验的中期评估做好准备。

(4)在做好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同时,鼓励老师们将平时研究积累的心得体会上升为理论,撰写成论文。35周岁下的青年教师每人学期结束上交一份,并聘请专家进行讲评,指导,指出最新的研究方向。

(5)加强信息技术课的研究工作。在未来的一、两年内,信息技术的考试将排入到小学生毕业考试中去,因此加强信息技术的教研工作势在必行,必需加强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

2、加强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管理工作

(1)为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提供好基础,这学期继续投入,做到上课学生人手一台计算机,同时重新配备一个50座的多媒体机房,集计算机教学、学科网络环境下教学和语音教学为一体。

(2)严格执行学校有关电教硬软件的各项制度,新购置的硬软件继续登记上册,严格执行电教仪器的借还制度,责任到人,充分保证电教仪器的使用率。

(3)继续强化电教意识,坚持“三机一幕”进课堂,并严格执行《厉庄小学电教设备的使用制度》,定期检查《电教仪器使用记录》,促使教师自觉地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确保全校学科电教覆盖率100%,上课率达40%,以提高教师使用电教手段的技能和课堂教学质量。

(4)充分利用电教代办费,逐步增加软件的投入,努力提高电教软件的数量与质量。除继续向县教研室征订各类投影片、录音带、录相带及多媒体光盘外,还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自制更符合实际教学需要的投影片,录相带、多媒体课件等。

3、继续做好学校网页的开发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校网页不仅是学校宣传阵地,更是学校现代化教学的一个重要课堂,也是学校现代化教学水平的标志。为此,我们将投入精力着力开发校园网页的功能,充实网页内容,拓展现代化教学的模式,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全方位的宣传学校教育教学成绩。

4、认真开展各种兴趣小组活动

(1) 计算机现在是很多学生的最爱,这学期继续配备优秀师资,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指导学生进行计算机绘画、制作班级网页,争取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

(2)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适时举行年级为单位的学科知识竞赛,拟在四年级进行计算机绘画比赛,五年级进行计算机汉输入比赛,六年级时行利用PowerPoint制作小报的比赛,为学生们提供展示能力的舞台。

三、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定电教工作计划,发放各类电教硬软件。

2、发放教师电教使用记录。

3、各课题组制定学期活动方案

十月份:

1、五年级进行计算机汉输入比赛。

2、多媒体课件制作研究小组正常开展活动。

3、组织信息技术课教师参加市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论文评比。

十一月份:

1、四年级进行计算机绘画比赛。

2、参加连云港市课件制作评选。

十二月份:

1、聘请电教专家来我校进行现代教育技术论文讲座。

2、六年级时行利用PowerPoint制作小报的比赛。

一月份:

1、回收各类电教仪器和电教软件。

2、学校电教工作总结,电教实验课题阶段性总结

教育技术工作计划范文2一, 指导思想

以教育技术中心的工作精神为指导,以教育信息化为主线,紧紧抓住我市教育信息化大发展的契机,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创新精神,创新机制为动力,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现代化教学媒体为手段,以服务质量求生存,求发展"的工作思路,努力完成本学期现代教育技术工作计划.

二, 工作目标

(一)抓好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素养.

1,组织教师利用业务学习时间进行电教理论知识,操作技巧讲座.

2,组织青年教师进行有关网页制作的培训,鼓励教师制作个人或班级,学科的主页,并尽量向外个人网页。

3,积极组织电教骨干教师参加市组织的各类培训,进一步规范管理我校的多媒体网络,使我校的网络教学水平迈上新台阶.

4,抓住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活动,组织学生培训,参赛.

(二)注重常规管理,提高教学效益.

1,做好传统电教媒体(三机一幕)和多媒体电脑的配套使用,在课堂上一定要充分发挥好每种电教设备,讲究实效,真正显示各种电教媒体的优势,并规范操作,及时做好有关使用记载.

2,认真执行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教师办公室等计算机使用制度及物品借还制度.

3,逐步实施办公现代化,教学管理网络化,办公备课电脑化.

4,认真做好学生计算机的教学工作及学生网上学习的辅导工作,着力提高学生计算机的操作水平.

(1)按计划对学生开放网络教室,各电教教师认真做到按计划进行教学,及时对学生做好检测和调控,不随意变换更改教学计划,把教学工作落到实处.

(2)计算机教学人员要按年级备好课,上好课,做好上机操作的辅导工作.

5,积极做好电教教材的征订和发放工作,鼓励,指导教师下载教学软件,自制教学软件,积极创建好学校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

6,电教组认真做好电教设备的检修,维护,确保设备完好率达95%以上.

7,加强专用室和专用设备管理.微机室,电教室,办公室的计算机等电教设备责任到人,确保电教设备工作正常,对相关人员作好考核.

8,学校的校园网主页做到专人维护,定期更新,使之成为学校宣传的虚拟窗口,学校管理的有效帮手和师生学习资源的园地.

9,电教软件实施电脑管理,有助于教师快捷,方便地查找素材,更好地提高电教软件的使用率.

10,做好"浙大管理软件"管理,应用平台的数据录入工作,并尝试应用.

11,发挥好学校"笋芽儿电视台"的功能,有计划地开展好各类活动.

(三)加强教育科研,深化学科整合.

积极开展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积极探索和掌握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规律.

(1)结合各学科开展电教研讨活动,一学期中各学科至少要开设1节多媒体课,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规律和方法.

(2)利用网络教学开设2节研讨课,探索网络教学的新模式.

(3)探究各年级学生的计算机教学.

(4)鼓励教师积极编写教学案例或教学论文,并参加区电教论文评比.

(5)注重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利用电教设备将活动过程,活动资料进行归档

教育技术工作计划范文3教育信息化是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平台。本年度,紧紧围绕创“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示范区”,围绕学校工作计划,对照教育技术省i类标准,做好我校教育技术各项工作。为了使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制定我校本学期教育技术工作的计划。

一、加强领导,分工明责:

成立以抓教学的校长为组长、教育技术主任为副组长、班主任、骨干教师、青年教师为组员教育技术工作小组,分工、职责明确,通力协作,努力完成工作任务。陈进老师负责网络教室、网络管理、广播室、信息教研及活动、设备维修等,朱应禄负责电教教材、设备的收发与登记,多媒体维护、教育技术培训及其他事宜。

二、认真开展工作,努力创新

1、向全体教师及时传达上级教育部门教育技术工作精神,统一认识,增强师生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媒体和网络环境进行办公、通讯、教育教学、家校交流的意识;

学校电教工作紧紧围绕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要点,积极地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提高工作的实效性。

2、做好剩余功能室教育技术装备。

还需装备的有:图书室、阅览室、资料档案室,校史室,体育相关器材,美术室及准备室、音乐教室及器材室、舞蹈—形体教室及器材室,史地教室,教师办公电脑(44),校园网络系统、校园闭路电视系统,计算机资料及软件制作室,教师办公桌椅,心理咨询室装备,医务室设备,会议室桌椅,大小报告厅桌椅沙发,接待室装备,校长室办公桌椅及沙发,教师就餐桌椅,校园文化建设等。抓好教师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理论的培训和技术实践工作。结合学校与老师的实际情况,制定详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同时加大教师学习现代教育设备及器材的使用方法与维护保养措施,加大使用教育信息网资源库的宣传、使用、管理力度,借鉴其他学校好的经验,把教师们的使用情况做为教师业务能力考评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制订相关的激励措施。要求理化生教师进行仿真实验平台的使用及数实验室的利用,力争熟练应用,得心应手,开发课程。继续要求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建设、管理好专题学习网站,力求出精品。

3、加强现代信息技术课程学科整合的教学研究,积极参加优质课比赛和学校公开课的展评活动,努力提高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质量;

并组织开展好骨干教师网页型课件与多媒体课件研发制作培训工作,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要求学会自制适用于教学实际的课件,并要求出精品、能参赛获奖。要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建立专题网站,开通学生用户,与学生进行学科互动,实现空中课堂。

4、进一步规范信息技术管理制度;

加强对学校网络环境的管理,规范师生的上网行为,净化学校网络环境。

5、进一步强化设备管理,建立健全关于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和保养制度,加强对仪器、设备的使用监督和科学管理,极大限度地提高现有设备的使用效率。

定期保养投影机,每修一台电脑的同时,要清理cup、显卡等处的灰尘,延长电脑使用寿命。

6、进一步充实、开发网络教育资源,积极开展远程教研与备课工作,积极利用远程优秀教育资源。

同时,组织本校教师踊跃为教育资源网做贡献,上传优秀教育资源。

7、认真使用好理化生网络实验监管网,做到有计划有总结。

加强班级多媒体的使用与管理,发挥教育资产的服务效能。

8、校园网和使用管理要规范化,杜绝网上垃圾,教师不得在网上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不允许上传未经学校审批的垃圾资源,提倡文明上网。

各科室应及时更新网站对应栏目内容。

9、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好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加强教研,开展集体备课,指导学生开展好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类竞赛活动。

10、加强家校通工作的领导与管理,督促班主任老师积极使用平台,使资源最优化,达到最大教育效果。

及时更新学校网站内容,督促各处室及时发文。更新emis数据,各部门分工协作,力求数据全面而精准,为教育管理提供更好的服务。

教育技术工作计划范文4指导思想:

为深入贯彻《____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大力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和素质教育,必须充分重视现代教育技术,抓住机遇,更新观念,努力推进现代化教育工程。以科研为先导,电教为抓手,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更新观念,增强电教意识

早在20多年前,同志就在改革开放以后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教育部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采取措施,加快电视、广播等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发展。”1993年,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发展广播电视教育和学校电化教育,推广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现代电子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引发了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也使我们切身感受到了教育思想观念、教学模式、课程教材等面临的挑战。为此,我校领导自觉适应形势的变化,认真学习,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充分认识电化教育在教育教学乃至整个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把电教工作列入教育事业的规划,认真研究、制订政策措施,切实加以推进。学校专门成立电教领导小组,配备电教专职人员,制订专门的电教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和举行电教专题活动,建立健全的投入、责任、教师培训和教育实施机制,使学校电教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在此基础上,我校全体教师要做好学校的__课题结题工作,筹划十五课题开题工作。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

二、装备电教技术,充实电教资源

教育现代化工程的实施,给电教技术装备带来了强大动力。我校领导有强烈的教育现代化意识,本学期,学校将抓住机遇,趁势而上,进一步加大投入的力度,加快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一方面配齐配足常规电教媒体,另一方面本着积极务实的态度、效益优先的原则,装备计算机房、多媒体语音室、电子阅览室、校园网网络系统等现代教育媒体,并不断充实电教软件资源,逐步提高电教软件的配置比例。本学期设想高三教室配置投影机、实物投影、计算机等设备;重新新建校园网,节点联接到各教室,总投资50万元。

三、规范管理,发挥最佳效能

几年来,我们一直把电教教育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力争管理上水平,效益呈一流。本学期重点抓好以下几个工作:

1、抓好资料管理,及时向教师呈现教育资源。

学校建立能够直接用于教学、科研、管理的资源库是现代教育技术能否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的核心问题。本学期,我们将不断积累多媒体课件资料、教师科研资料、题库、视听资料等,以形成我校的教育教学资源,让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上网查阅资料、点播多媒体课件、视频节目等。

2、加快学校校园网数据库建设,更新学校网页

我们的学校网页在质量上存在很大的问题。网页内容不丰富,更新不及时,网页制作技术较落后。这学期学校主页中要求每一门学科有相应的内容。教研组长要以本学科网页建设为契机,组织好本学科的教研活动。要及时充实学校数据库,完善校园网建设。

3、进行电教培训,努力提高师生的现代信息素养。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能不能培养适应这个时代的学生,关键是我们教师是否适应这个时代。信息爆炸、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闭塞守旧,必将成为朝代的落伍者。但是对信息也有一个取舍的问题。引导师生正确地使用电脑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组织好高二信息技术考试,做好区电教中心的各项任务和工作。

用好电教设备,将大大提高教学效率。随着校园网建设的加快。今后,多媒体课将很频繁,逐步成为常规课。通过常规电教媒体的制作培训、自制投影片等活动,在青年教师中普及电教常识,使全体教师掌握常规电教媒体的操作技能,人人做到“四会”。继续做好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组织工作,分期分批进行集中培训。教师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和计算机骨干教师的培训,校园网络的培训,努力调动广大教师参与电教实践与研究的积极性,提高他们从事电教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去年,我们已逐步建立了课件制作小群体,今年的工作重点将是扩大制作群体,要使全校教师人人会使用课件,熟悉课件制作过程,并积极参与。

4、推进办公现代化,逐步试行电子政务,走无纸化办公之路

通知、通报、工作安排等,都要逐步在校园网上。办公现代化能降低教育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4、建立电教设备使用台帐。

5、定期检查、维修电教设备。

四、加强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做好电教课题的开题工作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实践要求我们加强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作为常州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要用科研来指导电教工作,防止走“人灌”到“电灌”之路。为了实验研究成功,我们一方面请专家来指导,并与兄弟学校相互学习,交流收获;另一方面指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充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代做课程设计范文11

一、指导思想

以上级有关现代技术教育、远程教育精神和县电教办工作计划为工作指导,以校本培训为基础,以学科电教、计算机辅助教学为主体,做好远程教育资源开发的研究和推广。常规电教和现代技术多媒体教学齐头并进,为推进我校教学工作的全面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二、工作目标任务

本学期的工作目标是:以现代远程教育技术为主,常规电教手段为辅,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用现代教育手段促进我校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本学期的教师培训内容主要是:进一步学习使用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熟悉设备的操作方法;学习远程教育资源的选择、利用和开发;学习常用的课件制作方法。进一步认识电子表格、演示文稿。

三、具体措施

1、做好计算机室,多媒体室和卫星接收室的常规管理和维护工作,严格管理,爱护并充分利用设备,确保设备完好并正常运行。出现故障,及时上报并联系人来修理。教育学生爱护设备,保持机房和多媒体教室清洁,按照要求操作和学习。

2、制定好各种计划和制度并按计划认真开展工作,填写好各相关的记录和表册。

3.重视管理员自身的业务学习,提高管理水平。努力学习网络维护和管理知识。在每周的教研活动中,积极组织教师收看优秀示范课和实时课堂。

4、按时接收现代远程教育卫星资源,不断利用远程教育网的接收,下载积累备课资料,提高教师备课资料的利用率。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观看相关优质课堂实录。有计划的组织学生们通过观看“同步课堂”激发学生对网络知识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5、重视安全教育。教育学生遵守操作规程,注意设备安全和用电安全。保证微机室、多媒体室内不发生任何事故。

6、搞好现代远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推广工作。为我校教师的多媒体教学课程提供相应的教学便利、帮助、示范和指导。帮助他们做好课件的搜集、开发和利用。

代做课程设计范文12

厂街中心完小远程教育工作计划为了提高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和电脑多媒体教室的管理,加强教师的学习和学校校本培训,充分利用教育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教学的研究及推广,最大限度地发挥现代设备的巨大作用,让我校教师学生能充分享受到更好,更优的教育,促进我校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特制定本计划。二、指导思想。以上级有关现代技术教育、远程教育精神和大理州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管理制度为指导思想,以我校校本培训为基础,以学科电教、计算机辅助教学为主体,做好远程教育资源的二次开发利用。常规教学和现代技术多媒体教学齐头并进,有力的推动我校新课程改革全面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三、工作目标。本学期的工作目标是:以新课程改革为主,现代远程教育技术为核心的探索教学,充分开发远程教育的资源,用现代教育手段促进我校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本学期教师培训的内容是:进一步学习使用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熟悉设备的正确操作和学习远程教育资源的选择、利用和开发;学习常用的课件制作方法。

四、具体措施。2、作好计算机和卫星资源接收的常规管理和维护工作,确保设备完好并正常运行。出现故障,及时上报并联系人来维修。机房保持清洁、各位教师做到按要求操作和学习。

3、制定好各种计划和制度并按计划认真开展工作,填写好各相关的记录和使用情况。4、重视管理员自身的业务学习,提高管理水平。努力学习网络维护和管理、整理、开发远教资源,充分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手段促进教研活动。积极组织教师收看优秀示范课和课堂实绿。5、按时接收现代远程教育卫星资源,不断利用远程教育网的接收,下载积极推荐给教师,提高教师备课的利用率。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观看相关优质课堂实录。通过观看“实时课堂”、“同步课堂”激发孩子们对网络知识学习兴趣。6、重视安全教育。教育学生遵守操作规程,注意设备安全和用电安全。保障教师、学生在正确使用设备时不发生任何事故。7、积极向全校教师宣传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优点、重要意义和教学思路,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宣传新的教育思想、内容、观念和方法,增强老师们的危机意识、生存意识。促进麻痹大意的老师转变教学观念和方法,全面推进我校的现代技术教育。8、搞好现代远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推广工作。为本校教师的多媒教学和公开课提供便利、帮助、师范和指导。帮助他们做好课件的搜集、开发和利用。9、认真做好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工作,努力让全体老师早日争着到多媒体教室来上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