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极简主义海报设计

极简主义海报设计

时间:2023-06-06 09:32:15

极简主义海报设计

极简主义海报设计范文1

关键词 面海报;极简主义;影响;特点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5-0209-02

1 绪论

随着文化的发展和科技手段的逐渐提高,传统的运用绘画风格的图形和文字来设计表现海报的形式已经过于单一,这也是目前现代海报涉及面对的主要困境,因此为了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形势,为海报设计提供新的创作空间,很多设计师把眼光集中到了一种相对特殊的设计手法――极简主义。这种手法简洁明了,通过使用简单的线条以及色彩、图形等结构的使用表达出设计者的态度。本文正是着眼于极简主义的基本理念,结合一些设计师的创作思想,浅析极简主义,了解极简主义的实际运用,了解极简主义的特殊之美。

2 极简主义理论概述

极简主义(Minimalism),也称为微模主义,它不同于现代中所认为简约主义,而是在二战之后的60年代才广泛兴起的一个特殊的艺术流派。它是对所谓的抽象表现主义的一种反动而走向极至,以最纯粹的的事物本身或独特形式展现在观者面前作为自己的表达形式,扩大作品在艺术表达上的想象空间,让观看者亲身参与对作品的重新塑造,并最终成为作品在开放空间限制下的原创者。通过将这种极简主义与现代海报的设计进行相融合,形成极简海报这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3 极简主义的影响

使用极简主义进行视觉形象方面的改变主要是使含义相对隐含,不采用聚象手法来强化视觉意义,而是用理性的几何,线条,对比等等基本元素将海报所要表达的意思传递出来。简洁而不简单,简洁的背后有着理性的思考与高度的概括。

4 减法在现代海报中的运用

1)现代海报重视使用减法的原因。

(1)海报设计的减法能加强海报的视觉冲击力。有资料显示,画面中的单纯性比强烈对比更能吸引人们的眼光,也更加突出视觉上的冲击。海报设计运用减法,去除复杂的元素,使其更加明了、生动,能够更有效的加强海报对人带来的影响力。当今社会,科技革命带来的了巨大的信息量,也让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信息过载,所人们厌倦了过于复杂的设计风格而将目光转到自然简介的创作当中去,它符合现代人们的审美需要,这样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海报也更容易让人们接受[2]。

(2)减法让海报更含蓄、更有想象力。在一个单纯的画面上简单勾勒几笔的线条和简单色块以及结构图形让人们去想象,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如果将要求进一步具体化,规则逐渐明确化,那人们的想法就会越来越一致,但是想象力也就会变得单调。由此可以说明简化的图形可以给人更多的想象空间,抽象艺术更能激发观众的想象力。

德国现代最为著名的视觉设计大师霍尔戈・马蒂斯(Holger Matthies)教授曾经说过:“一幅好的招贴,应该是靠图形语言说话而不是靠文字注解”。

2)怎样在海报设计中运用减法。

(1)明确设计目标。要想在海报设计中灵活的运用减法,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设计目标,将自己的设计风格提前制定成确定的目标体现在自己的设计作品中,避免在设计时因产生过多的想法而影响“减法”创作。日本设计大师原研哉在每次设计新的作品之前,都会将自己的主要思想明确下来,在后期的具体创作中用以规范自己的创作,时刻提醒自己要给作品做减法,正式基于这样的长做目标,才使得原研哉每次的设计都能有独特的魅力[3]。

(2)删减设计元素。要给艺术海报做减法的创作,也就是说就是要对整体作品的设计元素进行删减,把重要的有独特意义的图形元素和文字元素进行细致的整理和总结,减少重复的或者是无意义的元素的出现,使视觉上更加干净和简洁。同时色彩上的纯粹也很重要。删减设计元素,把自己作品中最为重要、有意义的元素进行加工保留,舍弃那样过多的修饰成分,把海报中最特别的元素进行放大展现,以达到自己的设计目的[4]。

(3)调整主次关系。把不具有重要意义的视觉元素去掉后也要再次调整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主次关系,把整体画面构图进行调整并且着重展现画面意义。同时在进行减法时要注意一些具体问题。减法只是一个相对的过程,主要目的是在一定的画面比例中删除点多余的成分从而让海报更加具有价值,减法的目的就是传达意义上更加清晰。而不是单纯的为了做减法,那样就会使海报的设计进入误区。同时减法是能更好的体现设计师的个人风格和设计意图,让海报变得独特而生动,避免重复化,如今的社会追求多样性,个人的表达十分重要,这就要求设计师在给海报做减法的时候也要尤其注意个人价值的因素。

5 极简海报的作用

1)突出海报主题。运用极简主义进行海报的创作,可以减去画面中多余的成分从而把最为直观重要的元素保留下来,把海报的主题最大限度的突出出来。以往过多设计元素的海报往往会因为画面的复杂性而让观众忽略了画面的主题,运用极简主义进行创作后,能解决这一问题,使海报真正起到推广宣传、表明态度的作用。

2)利于观众想象思考。传统的过于复杂的画面设计,往往含有较多的限定元素,而这也就限制住了观众的想象力,使画面产生的受众效果往往就比较单一,缺乏创新性,而极简主义的设计则为观众的自我想象保留了大量的空间余地,画面的适度空白,也是为了增加观众的自我思考,是作者和观众之间的互动大大加强,双向交流感增加[5]。

3)体现个人意志。在极简主义的创作中,作者的个人意志体现的非常鲜明,例如香港著名的设计大师靳埭强就体现出他强烈的个人风格,他在创作中非常善于将中西方元素进行巧妙的融合,体现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交融,他主张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西方现代设计的理念中去,简洁却不似西方极简主义的绝对。靳埭强认为这样的相融并不是简单的彼此相加,而是在对中国文化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的融合其他的文化内涵。由此可以看出,运用极简主义进行的现代海报创作,不仅仅有利于海报自身内涵的上升,也可以充分体现出作者的思想,表现个人风格,同时用这样的画面来丰富整体的海报画面。

6 结论

老子《道德经》说“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把复杂冗繁的表象层层剥离之后就是事物最本质的大道理。生活中最简单的实例像复杂生命遗传系统,就是有DNA双链四个碱基两两配对控制的,从而指挥着无数的蛋白质合成,最后形成复杂的生命体。这些事例都说明我们的生活在去除了复杂的外表之后最本质的就是最简单的组合,因此在现代海报的设计上,极简主义的运用也是证明了这一点,可能极简主义的重新回归是因为我们社会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由此追求更加简单的生活,但不管是因为什么,极简主义带来的美感已经非常明显,大道至简,这可能才是现代海报的设计中真正的追求。

参考文献

[1]吴艺华.海报设计[M].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

[2]弗格斯・奥康奈尔.极简主义[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

[3]达志翔.现代平面海报设计中的减法[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

极简主义海报设计范文2

关键词:设计艺术;设计史;海报设计;视觉图像;文化;政治力量;艺术传播

中图分类号:j50 文献标识码:a

一、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战争海报设计

1.一战的海报设计

在现代媒体没有出现之前,招贴海报具有通俗易懂和大量发行的优势,是最为普遍的视觉图像传播表现形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涌现出了大量的征兵海报,其中英国、法国、美国、德国、意大利最为典型。在战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海报设计的表现形式继续发展,海报作为一种符号语言,成为政治宣传的手段,为不同的政治目的服务。这些征兵海报所表现的是国家政府最好意志的体现,展现出国家兴亡,人人有责的精神。在内容设计方面,放弃使用战争的血腥场面,通过潜意识以及劝说式的诉求方式使得人民的士气得到极大的鼓舞与振兴。

以英美为代表的协约国一战海报设计在战争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诉求主题,而文化背景的差异和政府政治需求的不同,造成各国的海报设计在内容和风格上有着不同的视觉表现。一向以浪漫色彩作为艺术表现的法国,由著名画家乔治·斯科特创作了一战期间最经典的海报之一(图1),画面的正中是法国的化身玛丽安,身着长裙,一只手挥舞着正义之剑,一只手高举法国国旗,在她的召唤中,法国军队向前进发。海报以女神和军队的图像集合,体现了法国的浪漫主义精神,希望以法国大革命中无畏的革命精神,鼓舞战争中的军民。

一战时美国著名的海报设计最为典型的是阿尔布莱德·里德(alfred leete)在1914年用凯臣纳勋爵头像设计的海报“join your country’s army!”(加入国家军队来!),以及詹姆斯·弗拉格(jafrles montegomery flagg)根据自己的画像在1917年设计制作的山姆大叔形象海报——“i want you for u.s.army”(我要你加入美国军队)(图2、图3)。这两幅海报在设计方面,表达出了一种抽象的民族情感,因而取得了非常好的政治宣传效果。之后的许多征兵海报也相继模仿,清晰的构图以及配有爱国色彩的图案使得征兵海报能够极大地展现主题,增强感染力,调动人们心中为祖国做贡献的精神情怀。

1915年,基里(kealey)设计的“women of britain say……go!”(英国女性的呼吁——向前进!)是一幅典型的与英国女性有关的征兵海报(图4)。画面中母亲和孩子站在窗前凝望着将要离她们而去的军队,由于战争的残酷性使得女性成为英国政府当时需要进行精神安抚的人群,同时,海报将女性看成是战争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当时,女性的地位相对较为低下,一般是不允许参与政治事务,所以针对女性诉求设计的征兵海报能够唤起女性同胞的爱国精神。

一战的海报还突出了以情感诉求打动人心的传播效果,长期的战争带来屠杀和死亡,让每个身临其中的人都感受到了恐惧的阴影和失去亲人的伤痛。英国国会征兵委员会意识到征兵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在宣传活动中,采取了不同以往的话语表达方式,在设计画面中增加了“缅怀过去的田园”式的生活场景和休闲状态,借以减弱人们对战争的恐惧,带给人们一种生活信仰的希望,唤起人们继续战斗、渴望胜利的决心。1917年的战时公债海报,一位白发苍苍、母亲形象的妇女位于海报中心(图5),背景是美军在战争中激斗的场面,她的身后飘扬着巨大的美国国旗,国旗上是醒目的标语“妇女!帮助美国的儿子们赢得战争”。相信这种诉求方式是每一位母亲或者是女性都无法抗拒的,这幅招贴同时也强调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力量,被看做是女性主义觉醒的重要标志。

同盟国的海报设计受到德国伯恩哈特引导的“海报风格”运动的影响,设计风格简洁明快,标语简单、图形简练,因而主题突出,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德国“海报风格”运动是围绕着海报设计为中心的平面设计运动,起初是为了适应德国繁荣的经济发展和商业需求,后来逐步被政治海报的内容取代。代表人

西安·伯恩哈特在设计中运用简单的图形和色彩平涂,配合醒目的文字说明和强烈鲜明的色彩,达到突出主题、醒目明确的视觉效果。伯恩哈特在一战中为德国设计的政治海报(图6),画面中只有斜向对角构图的一只穿着甲胄、紧握拳头的手臂,却出奇地舍弃任何表达战争的图形,采用了德国中世纪的图案造型,配合直挺坚硬的哥特式字体,表达出简洁但强硬有力的气魄,表现出作者试图唤起德国民众的民族情绪,以增加战争必胜的信心。

2.法西斯主义与纳粹设计

纳粹法西斯主义有反动的意识形态,以非理性主义、种族主义、精英主义、军国主义和帝国主义为特征,拒绝科学与理性,曲解德国哲学家的理论,制造极权主义。极权主义独裁者不仅支配政府和政党,还支配视觉图像的展现形式,并利用其为政治目的服务。希特勒的统治以纳粹的意识形态人手,意图通过设计和艺术来体现个人的权威和民族力量,他反复强调艺术与政治的关系,希望借助设计与艺术,体现日耳曼民族的优越,使德意志民族享受统治世界的地位,借助话语塑造文化,引起国家和社会的结构变迁。

希特勒首先借用古代宗教中代表功德与力量的万字符,设计策划了纳粹的统一形象,倾斜的符号“卍”(图7)作为纳粹党的党旗标志,以满足他对宗教权威的崇拜、信仰和追求权力的强烈欲望。倾斜的万字符在各种场合和活动中的大量使用,使这一标志成为帝国的代表,达到了强化纳粹精神和煽动民族情绪的作用。

希特勒为了更好地控制舆论和思想,个人确定了视觉图像设计的基本风格和特征,明确提出了海报宣传的目的和意义,要求海报的设计要把感情作为目标,通俗化、大众化,让所有人,包括最没有文化的人,也能够受到海报的感染,以达到宣传的目的。

霍尔温是纳粹御用的政治海报设计师,严格执行了希特勒的军国主义设计思想,设计色彩沉重,利用大面积的明暗对比和略加仰视的视角,营造出极权主义的视觉效果,以强化纳粹政权的强悍,并宣扬出一种充满“民族优越感”的种族主义精神。德国炮兵征兵广告和1936年柏林奥运会招贴设计(图8)都体现了鲜明的个人风格。

3.二战中的海报设计

二战爆发后,英、美、苏各国政府都有组织地进行了宣传活动,利用视觉图像设计等宣传材料鼓舞士气。因此二战海报设计中除了传统的宣扬爱国主义、募兵和推销战争债券的主题,还有大量鼓励生产的主题,可见交战双方在战争期间也将生产和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二战时期的招贴设计中,以生产建设为主题的作品数量巨大。美国在二战早期为英国等盟国提供战略物资,后期本国的参战也使弹药和军备十分紧张,政府和民间组织号召生产的海报大量涌现,让·卢卡设计的《美国的回答——生产!》是二战时期美国最经典的海报设计之一(图9),是受到现代主义设计影响的平面设计作品,图形形象简洁有力,语言符号明确,在战争期间极大鼓舞了美国民众对反法西斯战争的决心,获得1941年美国最佳海报奖和纽约“艺术指导俱乐部展”大奖。此外,战时劳动力的急缺让妇女充当起了重要的社会力量,二战中号召女性参军和女性参加生产劳动的海报,成为二战海报的新鲜主题,女性的力量被不断强化(图10)。

出身于红色世家的德国艺术家约翰·哈特菲尔德,是达达主义平面设计最有影响力的代表人物,在设计中始终保持着强烈的左倾政治立场和革命的斗争精神。哈特菲尔德著名的二战海报都以对德国纳粹的揭露和抨击为主题,例如1935年,他以x光片半透明和照片的剪贴(图11),拼接出正在演讲的希特勒,在希特勒狂热的身体里,投射出一摞高高的金币,一方面暗示希特勒纳粹集团背后的财团力量,另一方面也揭露了战争的真正本质,即世界政治集团要求金钱和利益的重新分配。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海报,被称为“宣传画”,也在抗日战争中被张贴在大街小巷(图12)。在物资极具匮乏,印刷器材奇缺的条件下,抗日宣传画多由艺术家手工雕刻木板等便于复制的艺术形式进行出版,虽然尺幅较小,缺少色彩并制作粗糙,但对日军暴行的揭露和充满爱国热情的宣传,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决心。

二、俄罗斯构成主义的政治符号和艺术表现

在一些设计史文献资料中,构成主义被描述成一种主要关注于美学的设计与艺术运动,事实上,构成主义的历史背景是20世纪设计史上的重大转折,苏联作为世界上第

一个共产主义国家的诞生,决定了构成主义的政治大环境和对政治的积极参与。“设计作为社会和政治转换过程中的一种潜在的积极参与者”的理念,使得构成主义的概念不仅仅停留在设计与艺术领域,还涉及到政治学、社会学和哲学层面。

构成主义海报(图13)是俄国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形式和内容上都体现了共产主义革命的意义,创造出一种新的图像形式。根据他们的理念,构成主义者的唯一思想体系基础就是“科学共产主义”,并将理论基础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之上。构成主义者致力于掌握理想主义世界观、物质主义世界观及科学共产主义的哲学和理论;致力于认识和掌握苏维埃的结构实践;致力于在共产主义生活中掌握社会文化的主动权。他们关于苏维埃社会和物质建筑的理论研究已经推动了这个团体从生活之外的经验工作到了真正的实践中。

塔特林设计的纪念碑高约1300英尺(比巴黎的埃菲尔铁塔高300英尺),由三个大空间构成,从底端至顶端的逐渐缩小,在一个由垂直支柱和螺旋线的复杂系统的帮助下直立起来,三个部分呈现倾斜的角度和无限螺旋旋转、向上升腾的动势,协调一致的形式,代表革命不断深入和向上的斗争精神,表达了一种坚定向上的共产主义信念。纪念碑通过一个特别的机械装置可以三个部分以不同的速度运动,而非一般静止的状态,塔特林用运动象征着轰轰烈烈的革命,并让人将人类解放运动的意义与宇宙和星球运动的象征意义进行联想,是一种宇宙体系运转的暗示,令人产生崇敬和膜拜的心理(图14)。

纪念碑是“实用目的与纯艺术形式的结合”,是以符号化的视觉心理,表现深刻的象征意义,使艺术成为国家政权的宣传方式,实现了艺术形式和政治功能的统一,被视为构成主义设计的权威作品,并代表着一种民主政治的强烈诉求。纪念碑是革命象征,也是时代的象征,“钢铁如无产阶级意志般坚定,玻璃如良心般干净”、“我们的时代是不断变化的,塔特林正在制造螺旋上升的现代标志,这种螺旋式的上升被选作时代和活力的象征。”

构成主义者将艺术家与大量生产、工业联系起来,致力于界定出新的社会与政治秩序,并利用各种设计艺术形式来支持革命,鼓舞士气。构成主义平面设计最重要的政治符号特征就是以几何学原则抛弃了任何具象的、自然的特征,并尝试在空间和造型上寻求一种理性的几何秩序,借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意义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1919年冬,李西斯基在至上主义绘画的构成主义因素中找到构成主义视觉设计的新探索,将其中的点线面的组合借鉴到设计之中,认为几何形式的语言是所有设计的基础,认为抽象设计元素有着更直接的政治宣传效果。他用俄语“为新艺术”这几个字的缩写“普朗”来称呼这种新的设计形式,在集合了绘画与建筑艺术特征的同时,将艺术与设计进行有效结合,李西斯基正是通过“普朗”的设计实践,把至上主义艺术形式直接用于平面设计,在他的海报设计、书籍装帧设计等平面设计作品中,能够明确这种倾向,挖掘了艺术与设计之间的联系。“他在设计中采用了并置、图像重叠、不同视点的构成组合、画像的切割与重构、强烈的对比和变化取景角度等手段,赋予了原本是静止的摄影作品以特殊的生命力,使其成为利用图像元素进行作品剪贴艺术的先驱之一。”他丰富了平面设计的视觉语言,使以抽象几何图形为代表的理性符号成为艺术化探索的新思路,而这种理性的符号被认为是适宜体现政治观念的设计符号。正如他所言:“这种全新的艺术形式不是以主观而是以客观为基础的。这正如科学之所以能被精确地描述,是因为它是建立在自然的基础之上的,它不仅包括纯艺术,也包括屹立于新文化前沿上的所有艺术形式。艺术家既是学者、工程师,也是劳动人民的同行者。”  李西斯基的海报《红楔子攻打白色》(图15),是完全运用抽象几何图形的招贴设计作品,构图简单,色彩强烈,有着丰富的政治象征意义。李西斯基认为,没有人会混淆一个圆或者一个三角形,因此几何形体有着最直接有力、最快被识别的符号特征。从符号的角度,他充分利用了几何形体的这一明确而有力的特点,在设计作品中,代表红军的三角形以尖锐的动态深深插入代表反革命势力的白色圆形中,以几何形态和色彩的抽象、概括,在视觉上形成对立冲击的关系,表现出斗争的观念和革命必胜的信心,充满政治观念的隐喻和丰富的政治含义,明确易懂的图像信息易被理解和接受,强

烈的视觉冲击鼓舞了人民大众的士气,是一幅构成主义的经典设计作品,并对现代主义平面设计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俄国构成主义设计是技术和艺术的最佳结合,同时,也正因为这种最佳结合,构成主义作为现代主义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现代主义成为20世纪上半叶最稳定、最具影响力的设计风格,以至在后期发展为风靡全球的“国际主义”风格。但与风格派等其他现代主义风格相区别的是,构成主义中的技术与艺术的探索和尝试,有着深刻的政治目的,并受到意识形态的高度影响,因而构成主义的视觉语言符号,充满象征和隐喻的政治意味。

三、社会主义国家的视觉图像设计:树立社会主义政治观念与国家形象

二战后,第三世界民族解放运动促成社会主义国家的大量独立建国,这些国家的政治宣传画,与政治目的有着密切的关系,图像设计为传达某种政治理想与某种政治观念的作用,是特定国家在特定时期的反映。

20世纪60年代涌现出的社会主义国家中,社会环境和政治背景都不相同,但几乎每个国家都有大量的海报作品设计出版,以波兰和古巴为代表,具有较高的设计水平和广泛的国际影响力。波兰的政治宣传画更是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高度的艺术水准受到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波兰战后的平面设计,特别是海报设计,从无到有迅速发展,作为国家宣传工作的重点之一,被看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设计,成为政府掌控并进行传播的政治文化,是在国家政权管理下设计艺术发展的极少数特例之一。

在卡斯特罗(fidel castro)的领导下,古巴人民通过武装革命最终取得国家独立,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在1961年,卡斯特罗通过举办艺术会议,将艺术家的创作与政府联系起来,产生了社会价值。在艺术家创作主体自由的前提下,古巴的艺术家们的创作必须符合古巴社会主义国家的精神,必须体现其政治立场,达到宣传其政治主张的目的。这条原则的提出,使得古巴的海报设计中诞生了大量优秀的以宣传古巴政府的政治海报。

1961年,卡斯特罗政府召集了文艺工作者会议,确立了政府和文艺界的合作关系,提出了古巴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艺术原则和立场:即保证文艺创作的自由,并以“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为前提,艺术创作必须保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体现为无产阶级政权服务的鲜明立场和创作原则,为革命服务。

古巴的平面设计因革命的要求而产生,古巴革命海报留给世界印象深刻。如马丁尼兹设计的宣传古巴英雄的海报(图16),突出主题,人物线条简单,色彩多平涂,字体醒目,色彩明艳,具有粗犷朴实的现实主义风格,充满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革命胜利的气息。《游击战英雄之日》纪念海报以古巴民族英雄切·格瓦拉红色肖像作为视觉中心,以放射状的构图表现革命波涛汹涌的热潮,1968年古巴革命9周年庆祝活动上,哈瓦那革命广场挂出了18米高的格瓦拉肖像,带着贝雷帽将目光投向远方的切·格瓦拉的形象,成为国际性的革命象征性符号。马丁尼兹和贝特朗等青年设计师受聘于政府,主持政府的政治运动宣传设计项目,并作为古巴政府革命行动委员会的顾问,为古巴的文艺发展和政府形象的塑造做出巨大贡献。

卡斯特罗政府将世界人民的反美帝斗争视为己任,特别成立了专门从事对外宣传的政治海报设计部门——“亚非拉团结组织”,以宣传共产主义国家为目标,用以促进亚非拉其他国家的革命运动,对亚洲等第三世界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秘密出口海报。这一“国际化”的设计任务要求海报具有跨文化跨文字传播的功能,因此海报的设计以图形为主体,采用非常具有斗争性、色彩强烈并通俗易懂的视觉形象,文字说明很少或几乎没有。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大量海报设计都是为“通过宣传达到改变观众的政治理解、政治立场的目的。这种宣传是其他的设计范畴所没有的。不少第三世界的政治海报具有两方面的基本目的,一是通过海报的设计,来促使国内的人民站到设计者的政治立场方面来,是国内政治运动的有力工具;而另一方面,则是促进外国对于他们国家的政治问题有广泛的了解,争取国际支持的手段。”

艾里纳·莎拉若(elena serrano)设计的海报《英雄的游击队之日》(day of the heroic guerrilla)(图17)宣传了阿根廷裔古巴领袖,在玻利维亚支持反政府游击战争中英勇丧生的恩涅斯多·切·格瓦拉(ernesto

che guevara

),他曾经是卡斯特罗的革命伙伴,被人们称为“红色的罗宾汉”。莎拉若在设计海报的时候,没有使用任何的文字,仅使用了格瓦拉的人物肖像作为海报的元素。在海报的表现方面,采用了当时兴起的光效应艺术的方式,使得格瓦拉的人物肖像呈现出一种放射状的效果,这传递出要宣扬格拉瓦的革命精神,让这种革命光辉照耀整个古巴国土的设计思想。另外,采用这种放射状的表现方式创造出一种强烈的视觉刺激,能够很好地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因此,这幅海报成为古巴革命海报中的典范之一。

中国在“抗日战争”和“文化大革命”时期涌现出了众多的政治海报。在“抗日战争”期间,大批的政治海报成为中国政府强有力的宣传媒介,在此期间,优秀的艺术家们满怀民族之感、爱国之情创作出的政治海报激励人民奋勇抵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为建立独立、民主、富强的国家而奋斗。

在1926年3月18日的“三一八”惨案后,中国社会广大民众愤怒不平,政府的软弱激起了众多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这幅由鲁少飞创作的《全民抗战》的海报就是其中之一(图12),海报采用了版画的创作方式,充分利用版画的“硬”夸张展现出坚强有力紧握枪支的手臂。在手臂高举到空中之时,绽放出万丈光辉,显示出革命的坚定信心。整幅海报通过刻画大量的人民群众以及版面的设计,渲染出了全民抗战的革命信念,传递出人民获得革命胜利的信心。  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政治海报,大部分采用了简明的图形语言。相比文字图形语言在视觉传达上面更为直观,尤其是经过创意、夸张之后的图形语言其表现效果得到增强,能够更为充分地传达信息,展现主题。海报《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图18)在海报的图形方面选择了抽象化的太阳、光芒、红旗以及工农兵。色彩只有红、黑两色,形成强烈的对比。海报的版式以及各个元素之间的组合给人一种团结奋进之感,也展现出来“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图画语言的特色。《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正是通过图形与色彩的组合,实现了政治功能的传递。

四、20世纪60年代后激进的政治文化背景与波普设计

波普艺术(pop art)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英国,之后影响到欧美国家及地区。pop一词是英语单词popular的缩写,其含义是通俗、流行文化。对于大众媒体来说,流行文化的发展导致平面设计的视觉传播方式发生改变。加拿大的信息传播理论家马歇尔·麦克卢汉通过对1958年广告的分析得出来“媒体就是印象”的结论,强调了“如果说是由于社会信息传播的内容诱发了形态,不如说是人类根据传播信息媒体的性质去创造明确而有价值的形态”。

波普艺术的思想影响到设计,主要表现在英国的波普设计运动,这场设计运动实质上是知识分子发起的一场反现代主义设计的运动。波普设计产生主要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的持续发展促使社会上的物质产品日渐丰富,加上年轻的设计师们对于传统的设计观念,包括对于现代主义的传统没有依赖之情,进而转向更加关注个人的性格、习惯以及爱好等方面的内容。

英国波普设计中,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理查德·汉密尔顿(richard hamilton),他的代表作品《到底是什么使得今天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有魅力?》采用了拼贴的方式表现,成为波普拼贴画的典型(图19)。画面中的肌肉发达的男人和性感的裸体女人是20世纪60年代的典型的明星形象,而广告、照片、电视、收音机、吸尘器等反映出的是西方当时最为流行时尚的生活方式。

在波普设计传到美国之后,对美国人生活影响最大的艺术家是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他的设计作品最大的特点是利用生活中的视觉元素来表现美国的生活与流行文化。安迪·沃霍尔的艺术语言表现最大的特点是:通俗化。无论是在图形元素的选择到画面的色彩搭配,都展现给人们一种流行与通俗,传达出的是消费社会的生活文化理念。安迪·沃霍尔最为著名的作品《玛丽莲·梦露》(图20),在作品中,可以明显地看到他的个人创作特色,将鲜艳的色彩搭配,“复制”拼贴电影明星的选材组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在他的另外作品如《毛泽东》、《奥黛丽·赫本》、《恩涅斯多·切·格瓦拉》(图21)中也都采用了较为相同的创作表现方法。

波普设计不仅仅与商业、经济和文化紧密联系,当波普的形式与政治主题相契合,与具有政治含义的视觉符号相结合,则成为这一时期最

富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设计,被称为“政治波普”,与之有关的设计评论和设计展览在西方世界引起极大反响。被称为纽约“教父”的波普大师安迪·沃霍尔,曾在他的工厂完成了毛泽东头像的丝网版画,并通过机械复制,将政治人物的形象变成流行文化中的符号,契合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对伟人形象的抽象与无限复制,创造了独一无二的沃霍尔式波普艺术,并成功模糊了它的政治背景和艺术特征,将它推向大众与消费(图22)。

五、网络宣传与美国政治选举

在政治活动中,充分利用媒体来宣传是美国政治家的传统。例如,罗斯福曾经就充分利用电台广播进行政治演说,肯尼迪也在竞选时充分利用了电视媒体的宣传。为此,美国政治学家西奥多·h.怀特曾形容美国的政治与媒体之间的关系:“美国的政治与电视现在已经纠结地难解难分,谈政治离不开电视,谈电视离不开政治。所有的政治活动都在为适应这一舞台而变化着。”

在信息时代,奥巴马对于互联网的充分而巧妙地使用,调动了广大的美国民众,创造出属于奥巴马的政治环境,因而奥巴马能够成功当选为美国总统。所以,将新的传播媒介运用到政治宣传中,在最广泛的程度上增加选民的支持率、调动选民的积极性成为政治家们成功的关键所在。

对于奥巴马来说,个人网站my barack obama(http://my.barackobama.com/)的建立成为他及时展现形象以及宣传他的政治理念的重要渠道。他为了吸引更多的选民的关注以及获得年轻一代选民的支持,在网站图形风格设计上,给人一种简洁、大方、富有活力但不失成熟稳重与政治威严的视觉效果。另外,官网的设计非常人性化,表现出极强的互动性,能够通过官网便捷地链接到视频网站和网络社交等,如:facebook,you yube,twitter,flickr等等,下载或浏览有关奥巴马的各种多媒体文件。奥巴马的官网本身也是一个开放的平台,选民在网站上得到信息,同时注册后,选民也可以在上面发表自己的意见与看法,还可以参与政治讨论、捐款、加入团队等等,让选民能够全方位地融入到奥巴马的世界中,奥巴马的政治宣传也进一步深入到每个选民中间。

在奥巴马2008年竞选期间,在所有的奥巴马的政治宣传中,都有一个统一的视觉设计。其中,竞选海报以及竞选徽标所传递出的信念让选民们相信:选择奥巴马就是选择了希望、选择了未来。在竞选徽标设计上,使用了太阳从红白相间的条文之上升起的景象作为主要的图像形构成要素(图23)。圆形的徽标设计取自于奥巴马名字的首字母“o”,红白相间的条文象征的是地平线,其设计来源是美国的国旗。蓝色的天空与升起的太阳象征的是党派的更换带来的是希望、活力与光明的未来。竞选徽标的背景色选择了深蓝,给人一种成熟、稳重、可靠的信任感。整体上。奥巴马竞选徽标的设计通过视觉形象传递出的是一种向上、充满希望与活力的信息,让美国选民看到之后,有一种亲切感并能够迅速了解奥巴马传递的讯息,之后让美国选民对他产生信任并进而支持他。 奥巴马在竞选中使用了大量的网络政治海报来宣传。同样,网络海报也是通过视觉的图像来联系传递给受众,其中奥巴马的海报设计非常重视这几个方面之间的关系:社会关系、视觉接触以及传递的态度。在竞选海报《dream》的设计中,充分使用了“目光”的接触来传递信息。海报中,奥巴马的双眼充满坚定的信心与平静,直视着受众,让选民看到后立即得到信息:投奥巴马一票。在奥巴马的肖像背后选择了反射状的太阳光辉为衬托,更突显出奥巴马是一位充满希望与梦想的理想总统。同样是通过奥巴马的“目光”来传递信息,在海报《vote》中的表现方式与《dream》中就有所差别(图24)。在海报《vote》中,奥巴马面带微笑,目光中散发出温和的气息,极富亲和力(图26)。通过海报上的“vote”直接将信息传递给选民,希望选民将选票投给自己,支持自己。这则海报充分使用了情感诉求来拉近与民众之间心理上的距离,让奥巴马本来高大的政治人物形象瞬间发出强大的亲民感,在美国选民看后,感觉奥巴马待人非常友好,愿意进入他的世界。因而,获得美国选民的支持。

与上两幅海报采用“目光”传递信息不同的是,海报《change-we can believe in》改变了宣传的方式(图26)。在海报中,选用了竞选徽标作为背景之一。把奥巴马眺望远方的侧面肖像与竞选徽标融为一体,并用航拍太空地球作为大背景,创造出一种深远

意境,这正是海报所想要创造出的图像效果。标题:“change-we can believe in”,说的是现在的美国需要改变,改变种族歧视,改变美国的领导方式,而这种改变正是奥巴马能够给美国人带去的。海报的“change”正是在呼吁美国人的行动,而“we can believe in”是让美国人相信奥巴马,相信奥巴马的世界能够让美国更加光明。从而在潜意识下实现海报的政治宣传主张的同时,获取众多选民的选票。

六、结语

极简主义海报设计范文3

关键词:海报设计;视觉符号;设计应用

检 索:.cn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6)07-0048-03

Analysis on the Application of Visual Marks on Posters Designing

HUANG Cheng-jun(Zhejiang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 College, Shaoxing 312016,China)

Abstract :The visual sense,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organs of the human beings, transfers messages into the human brain directly. In poster-designing, visual sense constitute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Poster itself is one of the methods of message transferring, also a media of transferring message. On this media, the position of visual marks is significant. Visual marks are shown mostly by figures, which is a direct way which is easy to understand. Posters are used broadly in all fields which have direct visual transferring effects in publicity and propaganda. Therefore,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of visual marks in the movies, as well as its best effects transferring ways in the whole scale.

Key words :poster designing; visual marks; application of designing

Internet :.cn

引言

海报的用途较广泛,比如:电影宣传、公益广告、商业活动宣传等等。在这些不同领域的海报设计中,海报的主要作用是一样的,那就是宣传。海报是为了让人们了解一些需要被告知的信息。比如说在电影海报设计的过程中,会通过海报的形式告知人物、电影类型以及整个的电影主要内容,商业宣传海报是利用其中的各种视觉符号的组合进而产生非常好的信息传递效果。其中视觉符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视觉符号是组成所有信息的整体概括,海报则是表达载体,视觉符号是给人直观感受的信息元素,包含图形、色彩、构图等等,在设计海报时,视觉符号应该被设计的有思想、有内涵、有灵魂,能够清楚的表达设计意图。

一、海报设计中的视觉符号的功能

视觉符号通过多种形式传达信息,在平面中主要以点线面、色彩、图形等来表达,所以极具直观性,并且有很好的形象感,能够将信息直接通过视觉感官传达给人的大脑皮层,直接折射出需要被理解的信息。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也可以说从视觉符号可以反映出观看者的审美能力、理解能力和意识力。

视觉符号还具有现实性。因为视觉符号的组成是从人们的生活中而来,是表现社会的信息元素,也会随着社会的不同而衍变成不同的社会信息,是一种表达现实、传播情感非常特别的方式。

符号学中将符号分为三元关系所理解:肖像性、指示性以及象征性,也就是指表现、特征和内涵。视觉符号本身的形象是一种信息元素,其中所要表达的含义又是一种信息元素,所以说,视觉符号是有观念性存在的,而且视觉符号的观念性也能够通过图形和符号良好的展现出来。

视觉中审美原则最重要,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对于海报而言,审美是最大众化的评价方式。审美是一个与自己内在交融所表现出的感受,如若有共鸣则会达到审美标准。视觉符号在海报中的设计一定要遵循审美原则,并且根据影片内容、所针对年龄层等进行审美设计。海报的设计符合了观众的审美需求,观众才会对电影产生观看欲望。

二、海报设计的具体要素

海报作为信息传递的手段,要充分发挥出海报的功能。优秀的海报作品一定要有艺术感染力和号召力,要做到画面中的各要素合理摆放,才能形成被受众所接受的视觉效果;优秀的海报作品画面应该有视觉中心,除了吸引眼球的要素外画面整体还要具有独特的风格特点。海报设计要与主题一致,让人看了能够直奔主题的感觉。如:环境保护公益海报、商品促销海报等。在实际设计中要要注意以下几方面要点:第一,要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力,可以通过整体的色彩和主题图形来实现。第二,内容要精炼,抓住重点。第三,以图形图像为主,文字为辅,海报中的构图和图形布局的美观通常是吸引眼球的很好方法。第四,主题字体醒目,海报中的文字如时间、地点、附注等主要内容以最简洁的语句。

海报的种类有以下几种:商业海报;文化海报;电影海报;公益海报;招商海报;展览海报。对这些要素进行良好的设计,才能够真正发挥出海报的真正作用。

三、海报中的视觉符号分析

对于现代化的信息社会而言,海报是仍然屹立的一大宣传手段,地位比过去更高,是极具重要意义的宣传手段。过去的海报大多数是手绘,以简单的形式展现,如今的海报不仅可以有手绘内容,还会增加数字化技术,将海报有着更为丰富、更符合当今社会审美要求的视觉效果。对于海报设计来说,不再是单纯的人物展示,而是一种视觉效果非常明显的艺术。作为视觉艺术,视觉符号是构成整个艺术作品的信息元素,一个海报就是给人看的、供人欣赏的,那么视觉传达的表现方式即一定离不开视觉符号。所谓的视觉传达,就是将视觉符号集中语言化,根据海报整体设计意图处理图形、色彩以及文字的三者关系,以最好的形式将海报所要传达意义表达出来。视觉符号其实就是一种语言,也能够让人直接的体会其中所要表达的含义,在海报中,视觉符号是多元化的、包含多方面的,是需要设计者面面俱到的。

四、海报中的视觉符号表达

在海报中,视觉符号是语言,其主要以图形和绘画为语言的主要表达方式。

(一)图形语言的表达

所谓图形语言,就是以非文字、特定形式来表达含义的语言,可以直接表达出情感、思维甚至灵魂。图形的设计对于海报而言是一种形象设计。无论是公益广告海报、电影海报还是商业宣传海报,都需要以特定的、符合海报内容的形象来传达信息。这是一个有主题但非固化的创意设计,是大量表达信息的简体综合,是一个提炼和概括综合的过程,是一个语言升华的表达形式。在海报中,图形语言是优于文字的一种表达形式,更乐意人们所接受。海报的主要作用的吸引人们眼球,能够在众多信息中直接被提取,还能够在提取之后获得符合需求的信息。那么视觉符号图形语言的作用就是极其重要的了。

人们对于图形的接受程度常常是大于文字的,对于信息量较大的商业宣传或电影海报来说,在海报中主要运用文字是极其不可取的,因为不仅不会吸引眼球、提高注意力,还不能直接简要概括其中的内容,况且,海报设计的主要作用是宣传、吸引,而不是详细介绍。人物造型、空间位置、情节背景、整体色彩等组成一个海报,图形语言在其中占有很大比例。文字需要在阅读者体内上升转化为情感信息,而视觉语言则是可以直接将情感表达出来的一种方式,既精炼又感性且直观。

(二)绘画语言的表达

所谓绘画,是一种在平面上的效果艺术,绘画是一个全世界共通的语言,不分年纪、不分语言,绘画直接的表达了创作者的思维情感,欣赏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将其信息接收。绘画最能表达出情感,且能将内涵完整表达。与图形不同的是,绘画能够临摹和创作情节,表达内涵,是一种有着直观感受的表达,能够建立起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的桥梁,能够准确的表达内容。绘画语言的表达无论是具体的还是抽象的、简单的还是复杂的,绘画都能根据创作者意图表达出来。对于海报创作中的绘画而言,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五、视觉符号语言在海报中的应用

视觉符号是符号学中的一种类型,是指人们用眼睛看到的一系列具有信息的符号标志,如:标志物、建筑物、艺术品、纹路、图纹等等。主要是指由线面和色彩所构成的符号,有着可识别的性质,代表着一定的含义,创造者可以自由发挥想象,而欣赏者也会根据想象和不同的理解能力理解出不同的含义。海报是为了传达信息而存在的一种载体,为的是宣传、可供人观赏,既是广告的一种,又是艺术品。海报目前是各个领域重要宣传手段之一,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信息载体。一个高效的宣传工作不可能缺少海报,海报对于宣传工作而言,是普及观众、增加知名度的最好方式,海报可以直接的体现所需被知晓信息,直观、丰富、有色彩感,极具吸引力。可以说海报直接影响到一个企业的运营情况以及经济效益。

六、视觉符号在海报中的表现形式

在海报设计的过程中,视觉符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视觉符号就是指图形,这是海报设计中的关键组成元素。相关设计人员将视觉符号进行有效的表达,并且在进行视觉符号设计的过程中,也将自身的情感因素融合在其中,并进行有目的的设计。设计人员对视觉符号进行非常良好的设计,这样一来,就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使人们更好的注意到所设计的视觉符号,促使人们重点关注设计的图形,人们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获取设计人员想要表达的情感或者想要展现的内容,同时,也能够给予人们启迪和感悟。通常而言,设计人员在进行视觉符号设计的时候能够用到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具象方法,另一种是抽象方法。

所谓具象方法就是在进行视觉符号设计的时候,利用的是自然界或者生活中的实际物品,并且非常直观的将这个物品表现出来,这样就能够为人们带来非常亲近的感觉,使人们能够更加快速的接受它,并且还能够更好的理解设计人员想要在视觉符号中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说,具象方法就是一种与人们进行良好的交流的图形语言。具象方法利用非常直白的表现形式对实际生活和实际的自然景观进行展现,并能够使人们进行联想到真实的情景或者事物,激发出人们的兴趣点,特别具有创新的视觉符号,更会使人们产生非常强烈的视觉效果以及内心的感觉。

而抽象方法就是指没有实际的自然景观或者事物作为参照,单纯的使用点、线、面三个要素与其它符号和文字进行结合,进而使设计出来的视觉符号具有丰富的想象空间,并且抽象视觉符号能够通过想象、启发、引导等手段进行情感或者信息的表达和传递,因此,利用抽象方法设计出来的视觉符号或图形具有非常强烈的艺术性,并且也非常个性化,促使这种设计方式在年轻人的世界中备受欢迎。在优秀的海报设计中,设计人员一定要有非常明确目的性,这样就能够在海报设计的过程中能够进行主题式的设计,进而针对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现象或者事物以及非常难懂的内容进行抽象化,利用抽象方法中的手段,对这些内容进行改变和描述,进而将非常简单的点、线、面进行良好的组合,逐渐形成非常复杂的抽象画面,使人们能够良好的发挥自身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进而对抽象画面进行不同的理解。

七、视觉符号语言在海报中的作用

在进行海报设计的时候,无论是应用哪种方式进行设计,都是想要将其中蕴含的内容和信息进行高效的传递,在进行海报设计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将其中的画面设计成具有美观性的图案,同时也应该充分考虑大众的需求,并且使其中运用的视觉符号能够简单易懂,这样一来,人们就能够对海报想要传递的内容和信息进行有效的获取,进而促使海报设计的内涵更为丰富。海报设计中的美观性想要更好的展现出来,就应该针对其中的图形进行装饰,尽可能的将视觉符号或图形想要表达的意图更加明显,使人们能够更为快速的了解其中蕴含的意义。

海报设计中的各种因素都应该与设计者想要表达的含义相关,最好是保持一致性,这样就能够在海报设计中将全部因素联结起来,进而促使海报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对于这样的海报来说,人们在阅读和观看的时候,才能够更加快速的理解其中的含义,而且还能够在人们的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因此,根据海报的特点,在视觉符号或图形设计的时候,不但需要将其设计成为具有表现符号的意义和价值,同时,还应该使视觉符号或图形中具有传统符号中的认知性,尤其是针对语言符号来说,必须具有一定的叙述性能。所以,海报设计中的视觉符号应该具备推理功能和表现功能两种,如果想要通过视觉效果对海报中的内容和信息进行传递和表达的话,就必须高效的运用视觉符号语言进行设计,并利用各种视觉介质向人们展现出海报设计中的内涵和情感,进而完成各种信息传递的目标,使人们能够更好的获取想要表达的信息和内涵。

结语

对于海报的设计者而言,视觉符号是影响整个海报的最重要因素。在符号学中,视觉符号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就如同人的感官中视力的重要性。海报设计是建立在视觉感官基础之上的,视觉与符号的结合,形成了视觉符号,用符号学的角度来剖析海报中的视觉效果。对于观众而言,海报是一个重要的宣传媒介,不仅要能吸引人,还要能吸引人看下去、体会其中内涵,对创作者而言,这就是成功的海报。人们看海报用的是眼睛,解读用的是心灵,视觉符号恰恰满足观众所需,即可观又可意,是最好的可接受元素。

参考文献:

[1]高鹏,李雪松.由一张贺卡看视觉符号设计与传播现代媒介的关系[J].现代交际,2011(05):148-149.

[2]张玲珠,丘元.影视具象图形在电影海报中的视觉功效[J].电影文学,2011(06):203-204.

[3]陈放,吴广.招贴海报的艺术与设计从法国肖蒙国际海报节所想到的[J].装饰,2013(01):123-124.

[4]周旭,符号学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运用[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2(04):198-200.

极简主义海报设计范文4

[关键词]构成主义;苏俄;电影;海报

20世纪初期的俄国社会动荡不安,伴随着西欧的野兽派、立体派的冲击,俄国艺术家在对现实的极度郁闷、彷徨中开始寻求艺术上的突破以寻找精神的寄托,这是俄国艺术史上最具充满探索精神的时期,涌现出了一批现代主义艺术流派:抽象主义、至上主义、光辐射主义、构成主义等。俄国第一次取代了西方成为现代艺术的中心,其在抽象艺术领域里的探索已把立体派等远远抛在身后,并给予现代艺术与设计以深远的影响。

一、构成主义的概述

构成主义是十月革命胜利前后在俄国一部分激进的艺术家当中产生的前卫艺术运动和设计运动,构成主义大致可分为两股潮流。其一以弗拉迪米尔,塔特林(Vladimir Tatlin)和罗德琴柯(Alexander Rodchenko)为代表,主张提倡用新的观念去理解艺术工作和艺术在社会中应扮演的角色,坚决地提出设计走实用的道路,设计为社会和政治服务。其二以加波(Naum Gabo)和佩夫斯纳(Antoine Pevsner)为代表,强调艺术的自由与独立,追求艺术形式的纯粹性。两股潮流曾于1917年在莫斯科汇合,但由于观念分歧而于1920年分道扬镳。

构成主义在创作中有意避开使用传统的艺术媒材(如油画颜料、画布),尝试运用实物或既成材料(如木材、金属版、照片、纸张等等),强调构图或画面上的几何形、结构形、抽象形、逻辑性和秩序性。构成主义艺术家的活动力很强,从建筑、雕塑、绘画、设计、摄影、电影到舞台设计都有涉足。他们的目标是将各种不同的元素(甚至不同的材料)并置、拼贴在一起,以构成艺术上的真实。

二、构成与海报

构成主义在平面设计中主张在点、线、面和色彩处理上运用规律排列,追求秩序美。它以理性的、简洁的几何形态构成图形,着重于形体美、节奏美和抽象美,开创了现代版面构成的先河。符合构成主义的理论主张:视觉艺术的某一要素,如线条、色彩、形式,它们都具有其自身的表现力,从而独立于事物表象的任何关系之外。

对于当时的俄国艺术家而言,十月革命建立了王业化基础上的新秩序,终结了旧秩序。社会大环境提供了信奉文化革命和进步的观念的宽松氛围,促使艺术家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中。

阿尔・李西茨基(Eleazar Lissitzky)是现代平面设计的最重要创始人之一。李西茨基主张艺术要适应社会在实用上和思想上的需要,抽象形式与社会应用相结合,把几何造型、照片和字体以一种前卫的方式组合起来,从中已能看出现代设计的端倪。他的许多纯属抽象构成的作品不仅面貌独特,而且内容均包含着丰富的文学性和象征性内涵。1919年,李西茨基以概念为基础,把几何形体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抽象绘画形式,并把它应用到海报设计中。

李西斯茨的海报设计简单、明确,采用简明扼要的几何图形和纵横的版面编排为基础。1919年创作的革命海报《用红色楔子打击白军》是构成主义平面设计最典型和杰出的作品。作品一改以往以人物为主出现的海报形象,展示给人们完全抽象的画面,画面中以简单的几何图形象征着苏维埃政府与敌对白匪军势力的斗争,这种抽象的绘画语言既通俗易懂又寓意明确。

三、电影与海报中的构成

十月革命成功之后,电影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引起了当时苏共上层领导的重视,并把它当作一种绝好的宣传工具来运用。同期,苏联电影海报的创作可谓是百花齐放,政府及社会各界对电影海报的高度关注极大地推动了苏联电影海报的创作。

电影大师谢尔盖,爱森斯坦(Sergei M.Eisenstein)为电影艺术发展作出的贡献是无可置疑的,他拍摄的《战舰波将金号》(The Battleship Potemkin)所带来的独特蒙太奇理念,开拓并影响了日后电影理论及发展的方向,该片被公认为是影史上一部具有极高审美价值的伟大作品。影片以1905年6月14日俄国黑海舰队“波将金号”铁甲舰水兵起义为背景拍摄。蒙太奇,来源于法文montage,原本是建筑学上的用语,意为装配、安装。蒙太奇这种把一连串相关或不相关的镜头组合剪辑在一起以产生暗喻的作用的手法,是与构成主义的创作原则有异曲同工之处的。从这一点上来说,电影上的“蒙太奇”多少是受了构成主义的影响。

《战舰波将金号》的宣传海报之一就是由罗德琴柯设计的,他不仅擅长绘画和雕塑,而且还是一位出色的摄影家和设计师。他所设计的招贴和广告风格鲜明有力,且经济适用,符合印刷的要求。《战舰波将金号》的海报画面以阴森森面向观众的炮管、纵横交错的缆绳组成的几何线条为背景(手绘),呐喊的水手(摄影)作为主体,将几何造型、照片和字体设计等元素有机地结合起来,海报把影片中下层俄国民众面对沙皇统治下的悲惨境遇的反抗意识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罗德琴柯把照相技术引入平面设计领域,制作成照相蒙太奇的效果,体现了构成主义所推崇的机械韵律感。同期的其他《战舰波将金号》海报也借鉴了这种构成主义的设计手法。

苏俄的纪录电影作为构成主义的一部分对西方的影响也很大,塑造出不同于好莱坞的独特风格。吉加・维尔托夫(DzigaVertov)是“电影眼睛”派的创始人。“电影眼睛”派主张“使用比人的眼睛更加完美的,作为电影眼睛的摄影机来探索充满世界的视觉现象的混沌状态”。他倡导影像绝非对生活的机械还原,而是对生活的重新注解。

吉加・维尔托夫于1929年拍摄了《持摄影机的入》(TheMan With A Movie Camera),这部经过精心剪辑的纪录片是维尔托夫“电影眼睛”理论的完美诠释。整部影片表现的是一群观众在一个电影院内观看一部记录了苏联人日常生活的电影。影片的伟大意义在于其理论与技术相结合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视觉震撼,将摄影机的语言和技巧发挥到极致。在技术方面,本片创造了分割画面、二次曝光等剪辑手法,并用了20世纪20年代末几乎所有的摄影和剪辑技术;在理论上创造了“自我暴露”的拍摄手法,即摄影者出现在影片中。这部实验作品以其先锋性奠定了在影史上的绝对地位。

与维尔托夫的“电影眼睛”理论有着共同点的构成主义艺术家是罗德琴柯,他认为:“相机是社会主义之社会与人民的理想眼睛。”自然《持摄影机的人》海报设计对于他是责无旁贷了。画面由人体图形局部(手绘)、头像摄影的局部和多角度的摄影机图形构成,其中一部摄影机与人的下肢拼贴在一起,以摄影机(镜头)代替了人的头部(眼睛),比起他为《战舰波将金号》设计的海报更加抽象化,象征意义更强,与影片所表现出来的“电影眼睛”理论相得益彰。

同期,斯坦伯格兄弟(Stenberg brothers)也为《持摄影机的人》设计了宣传海报,同样采用了构成主义式的构图,画面以高度仰视的摩天大楼为背景,分割的头像与四肢穿插其中,文字以螺旋形的形式排列,但从其艺术表现力上本人认为与罗德琴柯的作品尚有些许差距。

四、构成主义在苏俄的衰亡

随着俄国国内战争的结束,国内形式逐渐恢复平静,政府提出艺术属于人民,必须为劳动群众所接受,构成主义者的探索与这种要求有了较大的距离。纯粹的视觉形式追求被痛斥为颓废的形式主义和脱离社会现实,构成主义开始走向没落。1922年成立的苏维埃政权对这些非官方艺术的态度由支持转变为压制,加波和佩夫斯纳于1922年后先后离开俄国来到西欧,而阿尔,李西茨基则远赴德国的包豪斯(Bauhaus)任教,苏联电影评论家开始批评吉加,维尔托夫是“形式主义者”,并被剥夺了创作的自由,构成主义艺术家的处境已是步履维艰。

极简主义海报设计范文5

[关键词] 电影海报;平面;视觉;设计;民族文化

电影海报,又称为电影宣传画,是一种主要用于展现电影主要信息的招贴画,被看做是推销和介绍电影的名片,是电影宣传方和海报设计师创意的成果、智慧的结晶。优秀的电影海报应当浓缩电影中的精华,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在电影史上占有一席之地,随着时间的流逝,历久弥新。

自1895年诞生之日起,电影已走过了百年历史。其间,《爵士歌王》使电影跨越了从无声到有声的界限,《浮华世界》使电影迈过了从黑白到彩色的鸿沟。电影海报设计,从大的方面讲,是平面广告设计的一种,从小的方面讲,是大电影工业体系下颇为重要的一环。不仅审美品位对艺术形式的要求千差万别,来自不同国家的电影海报也处处体现着民族文化间的巨大差异,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各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和民族风格,因此,它也充当了不同时期世界各地民族文化的记录者和见证人。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面对网络冲击和视觉爆炸带来的多重感官刺激,如何去粗取精,在保证高质量视觉传达的同时保持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互融性,无疑成了电影海报设计中又一国际化新命题。

一、电影海报的平面视觉设计

(一)电影海报的特征与原则

电影海报有着自己独特的制作流程和传播途径。当一部电影摄制完成后,制片方会请影视公司的宣传部门或者广告设计公司根据影片的主题和内容创作电影海报,通过巧妙的构思和独特的设计达到吸引观众的目的,可以说,这是通向票房成功的第一步。

首先,从构图的角度看,海报设计的基本方式分为具象图形和抽象图形,两者相互影响,相辅相成。根据电影内容和形式的不同,设计师需要灵活掌握各种构图方式和着色技巧,做到有的放矢。具象图形具有亲和感和直观性,在突出故事内容和背景的前提下,以渲染主要人物和情节为主,是一种较为普遍的表现形式,易于为大众所接受。如电影《英雄》就有多款海报问世,内容大多以六位国际巨星为主,不仅利用明星效应吸引了观众眼球,同时人物服饰和美术背景也突出了“武侠”的主题,传达出了悠长的意境,可谓商业和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抽象图形,即将具象的视觉形式从结构形态和物理构成上概括和简化,从而达到传达精神和理念的效果,在表现“意”和“形”的基础上,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不受主体人物和单一主题的束缚,创作者可以在时空表现和视觉设计上大胆突破。如电影《地心抢险记》的海报设计,就强化了色彩和构图元素,通过色块的简单叠加和构图的极不对称来使主题的表达上升到了哲理思辨的层次,典型的规定情景和特殊的题材类型也给影片海报增色不少,并且有效地激发了观众的共同情感。其次,与其他类别的海报(如年画、日历、写真、商业广告等)相比,电影海报的设计更富情节性和情感性,带有创作者强烈的主观意识,同时又要求在最广大的范围内激发起观众的共同情感,因此具有传递信息迅捷的特点。再次,由于电影海报自出生之时就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商业的烙印,因此电影海报的设计不仅是一种以盈利为目的自我推销,同时除了提供影片的信息(如片名,主要演员、编剧、导演、摄影、作曲等创作人员姓名,制片厂厂名以及发行公司名等)之外,它还必须调动起摄影、美术、动画等各种视觉元素来呈现出装饰性极强的风格特征。当然,电影海报的表现空间还有很多尚未发掘,需要进一步探索。

(二)电影海报的功能与分类

电影海报的基本功能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以视觉媒介的平台为载体,利用形象、构图和色彩直观地介绍出影片的主要信息,铺垫内容,表达主题;(2)以视觉资讯的传播为手段,以散播思想、交流理念为目的,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从而达到宣传效应。(3)作为电影产业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电影艺术的兼容性决定了海报平面设计的交融性和复杂性,这又可以分为两个类别:第一种类别为广告型,主要用作影院张贴、网站推广、赠送观众、影迷签售等用途,这一类别大多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以先期宣传为目标;第二种类别为衍生型,即把电影海报视为电影的衍生产品,以盈利为主,宣传为辅,与其他电影周边商品(如纪念衫、明信片、钥匙圈、造型公仔等)一起,一般在影院或者指定商家销售,扩大电影在人群中的知名度,可以作为影迷文化的一种加以考量。

电影海报的分类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可以从各种方面加以区分。从电影种类上看,可以分为故事片海报、戏曲片海报、美术片海报、纪录片海报等;从电影风格上看,可以分为具象形海报和抽象形海报;从印色效果上看,可以分为彩色海报和黑白海报;从发行渠道上看,可以分为根据国外提供的翻印海报和国内自主创作的译制海报。这里只是提供了几种区分海报类别的一般方法,仅供研究。

(三)电影海报的价值与地位

电影海报通过其独特的创作手段和运作方式将文学、美术和广告融为一体,创造出电影本体之外的价值,无疑对电影科技和艺术都产生了重大影响。首先,电影海报具有宣传价值,这也是“海报”这一纸质媒介作为招贴画的一种天生所具有的商业属性。其次,电影海报具有艺术价值,一张好的电影海报不仅是一则广告,更是一件艺术作品,它可以承载人文关怀,如影片《天云山传奇》的海报;展现时代变迁,如影片《我这一辈子》的海报;表达民族热情,如影片《祖国啊,母亲!》的海报。再次,电影海报具有收藏价值。电影海报的收藏最早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到了八九十年代,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成为一种时尚的象征,并涌现了许多海报收藏家。在当代西方,一张年代古老、具有纪念意义的电影海报可以拍卖到数千甚至上万美元之多,如影片《木乃伊》《乱世佳人》《卡萨布兰卡》等。

电影海报既是视觉艺术,又是广告媒介;既是造型艺术,又是色彩艺术,是高度凝练的、极具风格化的、兼具商业和艺术双重价值和魅力的大众传播介质。虽然它的发展仅有百余年历史,但凭借其在传递信息和散播意境方面的直观性和实效性,在为电影带来收益的同时,也逐渐走进了观众的内心世界,成为电影工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是因为如此,不论电影海报是通俗易懂还是意境幽深,都形成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时其丰富的娱乐性和超强的艺术感也使其在观众心目中的地位与日俱增,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广告形式。

二、中西电影海报的文化差异

民族文化和美学背景的差异决定了电影的海报设计必然带有本民族自身的特质,在中西方电影海报的设计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法国电影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无论是从绘画借鉴的先锋主义、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还是从小说借鉴的新浪潮与左岸派,都与法国电影的诗意传统有着密切的关联。如电影《碧海蓝天》的海报,设计为蓝色的主体铺满纸张,写意十足,诗情盎然。德国虽然是现代设计的发祥地,但德国传统文化中的隐忍和刚毅在其电影海报中也有着突出体现,而德国人自身对历史以及人性的反思也渗透到了电影海报中,如电影《大都会》的海报,采用装饰主义手法来营造未来主义的魔幻效果,而电影《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则用表现主义手法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光怪陆离、匪夷所思的非现实世界。美国作为世界电影第一大国,不论是在艺术上还是商业上均取得了极高成就。进入新好莱坞时期,美国影片所宣扬的主流价值观依然影响着各个国家观众的情绪,这与其说是民族精神的传扬,不如说是文化软实力的渗透。如经典影片《乱世佳人》的海报设计,海报以冲天的鲜红火光为主色调,男女主人公在前景热烈拥抱,眼神中传达出浓浓的爱意,既交代了战争的时代背景,又宣扬了爱的主题,使人看来荡气回肠。又如影片《阿甘正传》的海报设计,人物虽然只出现了写实性的背面和侧脸,飘零的羽毛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与电影所要阐述的深度内涵和人生哲理相吻合,极具美感。

反观中国电影海报的发展历程和规律,在继承中发展,在传统中吸收,兼容并蓄,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在视觉艺术上独具民族特色,有着极强的装饰性和美学价值。首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以及“中庸”思想,使得中国电影海报在设计中比较注重平衡性的理念,如影片《海霞》《战上海》的海报设计。其次,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的装饰类图案和带有异域风情的视觉元素也常常成为电影海报设计中的亮点,如影片《五朵金花》《青春祭》《相约在凤尾竹下》的海报设计。再次,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气韵生动”的意境美,讲究“景有尽而意无穷”,许多海报力求以最简洁的视觉语言传达尽量多的画外之意,如影片《小街》的海报,就用简单的笔墨和留白设计,稍加着色,从构图布置和黑白对比,给观众造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最后,中国的汉字和书法文化博大精深,不仅是海报上经常出现的传词达意的语言工具,也成为一种带有审美意义的图案,填补了画面之外的描述性空白,成为另一种情感表述的载体。另外,中国电影的海报设计很多也借鉴了中国戏曲的元素,如影片《智取威虎山》的海报设计。可以说,这些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借鉴而来的视觉设计方式和表达技巧都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中国观众与电影本身的心理距离,使观众在迅速接受海报广告信息的同时,产生了审美和精神上的双重共鸣。

三、结 语

纵观电影海报的发展历程以及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电影海报的民族特色,无论是在手绘阶段还是在电脑设计时代,电影海报的视觉设计已经在构图、颜色、摄影和文字方面完成了彻底的蜕变,在大众传播媒介中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在艺术和商业上也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作为电影工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电影海报无论是作为一种宣传手段还是一类艺术作品,都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当今世界,电影海报设计业作为一个新兴行业,要求设计师具备极强的专业技能和开阔的国际视野。由于中西方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只有立足本国实际,汲取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内涵和精髓,同时吸收国外先进理念和技术,不断改革自身,推陈出新,才能在中西方文化的思想碰撞中,做到完善自我,使我国的电影海报设计既能凸显出本民族文化特征,又能在世界电影海报之林中独领,方能打开国门,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 郑亚玲,胡滨.外国电影史[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

[2] 周星.中国电影艺术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 朱浩云.电影海报收藏与鉴赏[M].北京:蓝天出版社,2004.

[4] 张笑非.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电影海报设计[J].电影文学,2007(08).

[5] 凌岚.论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海报设计的民族化装饰语言特征[D].西安:西北大学,2007.

[6] 李多钰.[JP3]中国电影百年[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

[7] 王受之.世界现代平面设计史[M].广州:新世纪出版社,1998.

[8] 索理,齐霞.论电影海报设计[J].装饰,2006(11).

极简主义海报设计范文6

在现代海报设计时,将水墨语言运用其中,两者在融合中会产生独特的视觉美感,这是对水墨画的发扬,也是对海报设计艺术性的提升。本文通过对比等方法分三部分:水墨元素的形成及内涵、水墨画对海报设计的启示、水墨语言与海报设计的融合创新对如何将水墨语言如何与海报设计进行融合,并且在如何实现形式上的再创新进行了论述。旨在使海报设计师在借鉴中求得突破。

关键词:

水墨语言;海报设计;融合创新

海报是一种电影在营销过程中,设计师将图形、文字、色彩进行高度整合后,在吸引受众的同时,将视觉美感和主体思想进行传达的一种媒介。将中华传统的水墨画语言与海报设计高度融合,会创新海报设计,使其呈现出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

一、水墨语言的形成及内涵

水墨画起源于唐朝,著名的山水诗人王维就是水墨画的创始人,后经过历代画家的不断充实,水墨画这种艺术形式逐渐走向成熟,成为中华民族区别与世界其他民族绘画艺术的标志性文化符号。水墨画以道家为主的中国哲学宗教思想为精神基石。在水墨画上的集中反应为,将个体的内心的主观表达与外在的社会、自然进行高度融合,从而达到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高度一体化。它在表现形式上讲究的是含蓄的表达,从而创造一种朦胧的唯美意境。水墨语言包括水墨画的用笔、水墨画的墨色、水墨画的构图三个方面。

二、水墨画对海报设计的启示

1、结构方面的启示

首先,简约是中国水墨画的至高追求,水墨画拥有的简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简单,而是在简单与繁琐中恰到好处的把握,水墨画最佳的表现途径是,以最少的水墨语言向受众传递最多、最美的艺术元素。其次,水墨画中,墨色的浓淡疏密变化会描绘出层次不同,内涵丰富的画面。墨色变化即使微小,也会在视觉上造成了异常丰富效果。同时,海报设计为了能突出表达重点,传递主题,也极为强调海报画面上的结构简约和主次分明,这就与水墨画殊途同归。可成为水墨语言与海报设计融合的契合点。

2、笔墨方面的启示

笔墨是绘制水墨画的基本要素,一副具备较高艺术性的水墨画需要将意境、用笔、明暗、结构等同时整合起来,共同发挥作用,才能产生艺术效果。表现力极其丰富的线条再搭配上变化多端的笔法,就会在水墨交融的世界中创造出唯美的意境,使水墨语言在静态的画面上向受众传递了一种动态的视觉体验。水墨强调要在水墨用笔支撑下有韵律的变化,这与艺术拥有的形式美要求不谋而合。这种既强调变化又强调韵律的审美情趣和海报相结合,可以为海报营造出充满灵动和生机的画面感。

3、空间方面的启示

在营造空间方面,水墨画主要是虚实结合的方法,虚拟手法的表现,比如以多株树代表树林,以太阳代表白天。并且通常以浓淡不同的墨和粗细不同的线去绘制不同的实物。它们在互相对比中又呈现为依存的关系,这样结合的关系而产生的效果会在海报设计中可以同样的得到展现。其次,使虚实的空间发生变化的因素很多,但墨色的变化、晕染层次等都是推动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还有,水墨画在画面上比较注重大尺度的留白,在留白的地方,不会用任何方式去刻意处理,单从留白看,好像毫无意义,但从画面整体看,留白蕴含无限的深意,所有看不到的物象都属于这块留白,使受众产生无限的遐想。海报如果能适当采用这种虚实留白,不仅能突出主题思想,而且使画面各元素在和谐搭配中产生极大的视觉美感。

三、水墨语言与海报设计的融合创新

1、做到融合创新,可把握的原则

传统水墨语言是指中华在上千年文化流动中形成的水墨艺术中,构成水墨画的元素。水墨画的绘画中,如大自然中的一切物象包括石头、大山等具有固定化和符号化的特征,并且这种特征在历代画家对水墨画的传承中流传下来。在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的当今社会,设计者如果仅仅是在传承中将水墨语言与海报设计进行融合,不仅不可行,而且绝不会在艺术上产生任何创新。这就决定设计者要将水墨语言作为一个丰富的艺术资源储藏空间来看待,在充分掌握水墨语言及其所蕴藏的内涵的基础上,在进行海报设计时,将在其中提取的水墨语言灵活应用进去。

2、将水墨笔墨与海报设计融合

笔墨主要包括:首先是线条表现。用来绘画的毛笔中水量与墨量的比例,决定了画面线条的变化和效果,必须注意的是,线条是海报设计中必须用到的,可以来表现任何物象的元素。其次是画家的运笔。运笔的速度和轻重会赋予线条不同的艺术表现力。还有是,写意表现。就是通过“写”来表达作者的“意”,运用到海报设计中,可充分表现设计者的艺术个性。

3、将水墨图形与海报设计融合

在将水墨图形与海报设计相融合的的时候,可以通过不同的水墨笔法如长短、粗细、曲直等绘制出不同的物象,从而引发受众不同的艺术联想,传递不同的意象。如,同是一棵树,要绘制的秀气一些,需要多用细而短的线条进行绘制;要绘制的粗壮一点,需要多用短而粗的线条进行绘制,突出树的厚重感和高大形象。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前提是设计者必须充分掌握海报设计的主题,并对水墨语言和技法做到胸有成竹。

4、将水墨构图与海报设计融合

构图是作者按照艺术规律,将一个或多个意象进行组合,创造出新的艺术作品,从而形成具有一定形式美的方法。首先,在构图上要讲究形式美。例如疏与密、大与小、动与静的和谐搭配等等。其次,是要讲究空间上的美。适当的留白是为了造成画面上的层次感,同时使受众在画面传递的诸多元素中,一下能注意到要表达的主题。达到这个目的的前提是,留白必须准确把握“适当、和谐”的原则。

5、经电脑加工后再应用

就是在将水墨语言与海报设计融合后,再将海报画作品经电脑扫描,输入电脑中,通过软件进行再加工,这种处理不仅效率高,可以弥补手绘的不足,而且软件可以对水墨部分的点和线,特别是对如背景色等色彩会产生渐变,从而达到手绘无法完成的要求,如,在表现水、气等绘画对象时,经过电脑软件处理后,会产生云山雾绕,虚无缥缈的抽象感,赋予海报空灵的意境,收到出乎意料的效果。

四、结论

将水墨语言与海报设计相融合,不仅是海报设计前进中的探索,而且是一次艺术形式上的创新。但需要设计师注意的是,只有充分掌握水墨语言、海报设计的主题,并且能恰当地运用正确的方法,才能达到两者充分融合中,产生非同一般的艺术创新。

作者:柳森 单位:黑河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极简主义海报设计范文7

关键词:简约极致;阿恩海姆;抽象;设计美感;新极简主义

阿恩海姆说:“如果艺术创作的目的仅仅在于运用直接的或类比的方式把自然再现出来,或是仅仅在于愉悦人的感官,它在任何一个现存的社会中所占据的那种显赫地位,就会使人感到茫然不可理解。” [1]因为艺术没有重复,每一件设计都具有自己独到的特色。单调直接的表现并不能丰富我们的生活,不同的视觉与思维,则会产生了对不同设计的理解和表现。

一、追求简单极致风格的背景与起因

20世纪的50一60年代是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恢复时期,这一时期经济迅速复苏,出现了战后的经济文化等繁荣景象。西方现代艺术受到现代工业经济发展的影响,作为现代主义艺术的重要流派的极简主义艺术的产生无疑也深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极简主义作为现代主义中重要的风格流派,在绘画、雕塑、音乐、文学等艺术领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而现代工业产品设计受到同时期的艺术风格的影响,出现了极简主义的设计作品,使得这一特点突出的艺术风格成为了大众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受到经济、社会等因素的影响,极简主义艺术首先是在发展较快的美国得到充分发展。在现代主义艺术发展的后期,美国艺术家在绘画,设计等领域所形成了一种极简艺术风格,也是唯一一个在美国发展起来并影响世界艺术和设计领域,成为了现代主义的最后一个重要的风格流派。

在工业设计上最早的设计代表应当是格罗皮乌斯,他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他的设计讲究充分的实用和简约,主张按空间的用途、性质、相互关系来合理组织和布局,按人的生理要求、人体尺度来确定空间的最小极限等。极简主义设计的整体、简洁、抽象的特质和对自然环境与场地的合理融合,都非常出色的反应了人通过视觉思维对现实中真实存在的物质的思考,并推动了现代设计的发展。

二、极简主义的视觉表现与思维

当今流行设计的视觉表现代表非苹果莫属,苹果产品的风靡引发了极简主义的普及风暴,各类产品纷纷模仿苹果的极简主义风格,但他们发现无论自己如何绞尽脑汁都无法达到苹果的高度,从而陷入更深的困惑之中。假如跟着苹果,在极简的道路上已经走到极致,简无可简,最后出来的产品只能是苹果,然后还要背上山寨的骂名。苹果的极简主义,几乎放弃了所有古典美学法则,仅保留了对比例,直线组合和“精妙”倒角的兴趣。每台苹果产品上只设有一个简单的复古刻盘,从中体现出乔布斯的极简主义设计哲学。这种设计思想,塑造了苹果独特的产品形象,理性又极具科技感。而且这种风格已经不止于在外形的考究,在苹果的手机系统里也有充分的体现,这款充满了工业设计气质的产品在充分的诠释着极简二字。这种极简主义的代表产品在外观上简单到了极致,这种强烈的视觉效果成功打动了消费者。在传统手机时代,每个品牌的手机都有独特的品牌形象,各种型号也造型各异。而极简主义把这种丰富的手机视觉语言打破了,变得单一,但同时又保持了与众不同。简约设计表现的是较少的纹理、色彩、形状、线条、内容或排版。然而这些并不太直白,否则设计将会空洞。极简与个性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极简的终点是单纯的几何体造型,考究的材质和精湛的做工只是为了突出这种极简造型的纯粹和精致感。假如,极简主义真的渗透到各行各业的话,有的人会充分赞扬它带来的秩序感,但更多的人应该会受不了这种单调乏味而对它产生抵制。因此极简主义不能是表面化的,它需要通过视觉思维传达更深刻的艺术含义。

回看苹果的标识,核心图形极为简单独特,就是一个吃了一口的苹果。而这图案30多年,一直没变过。唯一随时代变化的,只是它的色彩和立体处理方式。苹果的发展表明了它通过与不同外套的组合,形成无穷的变化,暗示了即使在不同的视觉思维中,极简主义的表达仍旧万变不离其宗。设计传达的是人的思维,我们通过视觉来感受或表现思维,因此极简主义就是与其丢掉所有东西,不如通过给焦点添加一个重要的特征来给设计一些感染力或是亮点。苹果散发的是美学的感染力,它冲击着人们的视觉并感受着设计带来的美感。

三、视觉与极致简约理念的关系

极致简单与视觉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可以通过视觉感受物质所表现的的艺术风格,或者运用极简的手法来对视觉造成一定的冲击。设计师深泽直人说过,真正让我们生活变得不一般的产品通常是那些最不引人注目的、也许普通的过于简单的东西,它们并不试图攫取我们的注意力,而一旦让这些融入我们生活的产品消失,我们将无所适从。有一个“极至简单”的原型,也就是通过美学性减化而得到的抽象形式。以右图为例,带有圆角的方块就是一个原型,从这个基本形态衍生出不同的产品,包括钟、LED数字钟、计时器、FM收音机以及一个空白的盒子,2.5mm倒角带来的圆润感,则在视觉和触觉上化解了方形外壳的冷漠坚硬。产品造型的精简,视觉上强调了一种可靠和可控的意味,能够突出体现产品功能的实用性,以及满足产品的维护和人体工程学等方面的要求,有一种从适用性和简洁性而来的干干净净的优美和雅致。

极致简约是相对繁琐、复杂而言的,强调设计作品的便捷性和实用性,体现隐忍、谦虚,平实等特性,并在这种简化理念的外表造型中展现良好的视觉感受与实现使用者高雅、明快、和谐的精感受的统一,简约而准确的造型有利于功能清晰而明确的表达,使用者通过产品的造型视觉化后即可了解其功能性质,并自然地操作和使用,带给人们轻松愉悦的使用体验。极致简约的优良的品质表现在,一层含义是视觉形式上的美,首先在视觉上给予使用者美的主观感受;另一层含义是功能的精确、合理,体现可靠性和可控性,能够给予人良好的使用体验。具有强烈视觉效果的极简设计在形式美和功能美上都达到了一定的境界,是高品位、高品质的设计,是对新的设计美学的诠释。(作者单位:武汉纺织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1] [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631.

[2] [美]沃伦・贝格尔.像设计师一样思考[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

[3] [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极简主义海报设计范文8

汉字具有传达信息的功能,恰当地运用汉字能提高海报设计中视觉传达的目的,在现代海报设计中,汉字经常以图形的形式出现,在具有图形化特点的同时,还具有图形所无法替代和表达的东西,就是汉字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这在海报设计中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汉字和海报的关系以及以优秀的设计作品为例,来阐述汉字在海报设计不同的视觉表现形式。

关键词:

汉字;视觉表现;海报设计

一、汉字与海报设计

中国汉字是当今世界上仅存的体系最完整、结构最严谨的象形文字,更是中华民族最古老是视觉符号,支撑着汉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在中华民族发展的进程中起着重要的历史作用。并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逐渐形成体系。汉字不仅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起源象征,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代表,自身含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汉字不仅具有抽象意义也有具象的意义,每一个汉字都是一幅意义深厚的图画,所以汉字本身就富有图形化的特点。汉字在不仅具有图形化特点,还具有图形所无法替代和表达的东西,那就是汉字本身富有的深厚文化底以及民族化特点,这些特点在海报创作中非常重要。海报设计是视觉传达的表现形式之一,通常是用最简洁的语言和抽象元素来表达最复杂与深刻的内涵,而汉字本身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以及民族化的特点,在海报设计更能体现出民族化、情感化的特点,这使得汉字成为一种新兴的的视觉符号,除图形外最符合海报设计需求的设计元素。除此之外,汉字还具有传达信息的功能,恰当地运用汉字能提高海报设计中视觉传达的目的。

二、汉字在海报设计中的运用原则

1.汉字字体的选择运用

在海报设计中对于字体的运用,要充分考虑到字体的个性内涵,以及字体的空间层次感,所以,在海报创作中选择字体时,字体的繁简、种类、大小等都要符合海报整体的设计需求。在海报设计中,如果文字信息比较突出,就可以选择视觉冲击力强,且有张力的字体,而突出图形或者插画的海报设计作品,在选择字体时就要本着图像为主,文字为辅的原则,选择比较规则或者比较中性的字体,文字处于从属、补充的地位,用来衬托图形或者插画以及海报主体。在设计中对于字体的选择运用,不仅要符合海报整体的设计需求,还要注意海报内容与字体在造型上包含或象征的意义相吻合。所以说字体的选择运用在海报设计中是至关重要的。

2.汉字在海报设计中的排版运用

海报中文字排版是要通过独树一帜的个性鲜明的版面来刺激阅读者的视神经,从而引发阅读者的阅读欲望,基于此,就要合理地运用文字排版将所要表达的信息完整地传达给阅读者,所以,在海报设计中如何运用文字的排版十分重要。文字排版要想取得杰出的视觉效果,关键在于找出海报中设计中要运用的各个字体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再进行和谐的排列组合,不仅要保持各个字体的视觉特点,还要让字体排列时有整体感、协调感。而在海报设计中,字体的风格、方向、大小、明暗度等方面的对比,则可使海报作品内容更加丰富。同时,在设计中还要考虑到人们的阅读习惯,依据人们的阅读习惯进行排版,满足人们的阅读需求,最后达到海报的目的。

三、汉字在海报设计中的表现形式

1.汉字互渗视觉

汉字互渗视觉是指汉字根据需要结合的物体表象形态进行互相渗透。例如,在香港设计师靳埭强的海报作品中,将汉字与水墨进行互渗视觉,把汉字字体笔画融于水墨文化之中。靳埭强海报创作中最典型的元素之一就是对于水墨书法的运用,在他的作品他在海报《自在》系列中,通过水墨书法的造型手段与汉字图形的随性,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表现出中国水墨特有的视觉美感以及书法独特的形式美和极高的民族文化魅力。

2.汉字拟人化

在海报创作的过程中,汉字进行拟人化、夸张化也是常用的一种视觉表现手法。汉字本身带有的情感因素使海报具有情感化色彩,而在海报创作中对汉字进行拟人化、夸张化是给汉字赋予了人物形象的精神内涵,借以抒发海报中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以此来引起共鸣,使汉字在海报设计中充满趣味性与幽默感。在汉字拟人化的海报作品中,如香港设计师靳埭强设计的《互动》主题海报,设计师采用拟人化的视觉表现手法,把“互”字字体本身进行设计,把汉字笔画简单化,呈上下对称,左右均衡的感觉,结合“互”本身的结构笔画特征,表现出相互融合的感觉,而“互”字中心的圆形则成了点睛之笔,使图形看起来像人的眼睛,在配合虚拟的两个脸型的轮廓图形,呈现出一种互相交融的感觉,从而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主要在于思想上的交流。可见,设计师采用汉字拟人化这一视觉表现手法,将图文和谐的相互结合,这种在设计中的信息传达方式,更好地表达出了设计的意图和主题。

3.汉字图形化

在海报设计中经常利用汉字本身做设计,例如把汉字图形化,利用汉字的笔画结构以及自身的文化底蕴,让汉字融入设计之中,把汉字与图形在构成形式以及外部形态上进行变化。例如香港设计师陈幼坚的茶语系列海报,对于汉字图形化形式的运用最为明显,设计中运用了书法艺术,将大片的汉字图形与杯子形成黑白正负形,将汉字打散排列形成茶杯口的缕缕热气的图形,汉字随着热气的走向排列,栩栩如生。海报设计中取茶杯形象也汉字元素相结合,体现出了中国的本土文化,极具传统性。

四、结语

现在,汉字不仅越来越成为现代海报设计中常用的视觉元素,也成为了现代设计中的常用视觉元素。但是,在创意泛滥的今天,很多汉字招贴海报中出现了抄袭和刻意模仿,关于汉字类的设计作品滥俗而僵硬,影响了汉字本身的文化传承,不利于汉字的文化传播与发展,因此,如何利用汉字这一优秀的传统元素进行创作设计成为新一代设计师们开始关注的问题,而我们作为设计师,必须深入的了解汉字所富有的文化底蕴和民族内涵,在设计创作中,加强对汉字的开发利用,在设计中将汉字的“形”和“意”结合起来,使汉字在传达一定精神观念的同时,也要表现出汉字的设计美感。所以挖掘汉字的文化魅力,传承汉字文化,让汉字这一视觉符号成为更多的设计元素,使汉字艺术绽放光彩,是我们的探索之路,也是我们共同的努力方向。

作者:郭新生 李甜甜 单位:郑州轻工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受之著.世界平面设计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2]曹方著.文字艺术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孟华著.汉字:汉语和华夏文明的内在形式[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4]许慎著.说文解字[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5]唐汉著.发现汉字:图说六书[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极简主义海报设计范文9

一、民间剪纸艺术特征与情感化效应

民间剪纸注重意象化表达情感,表达的方法主要有谐音法、谐形法、象征法三种方式。谐音法主要是在某一个字的音节上有所寓意,例如,要制作“莲年有鱼,吉祥如意”的剪纸作品时,会以“鱼”为主题图案,谐音为“余”,而“莲花”的图案则谐音为“连”,通过这种谐音手法寄托了人们希望每年都有收获的美好愿望;意象化强调表现人的情感和观点,一般题材选择表达剪纸艺人对某种观念的理解与看法,在创作过程中艺人会借用语言的谐音、暗喻、拟人等手法来表达主观的思想,最后形成的作品会寄托艺人本身的情感,多数会表达艺人对未来生活的渴望,重精神传递,这种方式表达情感不仅赋予了作品生命和灵魂,同时也能够让观众了解艺人所要表达的思想。

二、剪纸艺术特征在现代海报设计中的应用与启迪

(一)意象化情感特征在现代海报设计中的应用与启迪

剪纸艺术的意象化情感特征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以物达意,“意”是设计师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等也就是设计作品的整个构思。下面我们将结合设计作品《剪纸篇》来谈剪纸艺术的意象化情感特征在现代海报设计中的应用与启迪。设计师为杰士邦公司设计的关于安全套的海报,设计师把中国传统的剪纸文化与现代海报设计的设计理念与表现手法结合起来,采用暗喻的手法来表达它的象征意义,在整个图形中,作品的主题是一个安全套的图案,安全套的上方有“和谐生活,远离艾滋”八个字,下方有一对鸳鸯戏水的图案,这不仅让我们联想到有了安全套,我们才能远离艾滋才能有一个和谐的无忧无虑的生活,设计师从人们的心理冷漠的情感出发,用本土的剪纸的形式来做这组海报一下就把人们心理面对安全套与艾滋病的距离感缩小了。剪纸作为一种民族文化在民间广为流传得到人们的高度认可,传统的鸳鸯戏水更是代表了一种美好的婚姻的象征义,这种民族的文化形式与所代表的美好含义达到了形与意在民族认同感上的完美结合,从而为它吸引受众,得到受众的认可提供了基础。

(二)装饰化和平面化情感特征在现代海报设计中的应用与启迪

德国著名视觉设计大师马蒂斯曾说过“一幅好的招贴应该靠图形语言说话而不是靠文字注解”,由此可见图形在海报设计中的重要性。剪纸艺术图形的装饰化情感特征强调秩序美、均衡美、节奏美,注重给受众带来的美感,强调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在现代海报设计中我们将以设计师杨超的作品《请不要让它们以剪纸的形式被保留下来》来分析剪纸的装饰化情感特征的应用与启迪。在这一组海报中三种动物以不同的装饰方式排列在二维的画面中,第一张图的剪纸部分给我们一种密集感,装饰都是围绕着鸟儿的体型有序的排列,羽毛的纹样有简化与提炼,更加强调了它的装饰效果;第二张图的鱼的剪纸部分只有在鱼鳍和鱼尾部分有简单的花样,大部分采用面对其进行概括,面的大小呈现出虚实的装饰效果;第三张图图案虎的简直部分采用流畅的线条进行装饰,线条排列有疏密,给受众视觉上的力量感。

设计师为了表达野生动物的数量越来越少,运用同构图形的手法来进行设计,把剪纸与实物结合起来,剪纸部分代表了已经死亡的动物,从海报中我们可以看到实物占得比例相对与剪纸部分的比例要小得多,剪纸本身的虚与实物图案的真实性结合在一幅海报中,给了我们一种虚实的装饰美感,同时海报图案虚实大小的对比也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剪纸的装饰化在现代海报设计中丰富了视觉语言,平面化的疏密、线条流畅等特点都极具设计感应用在设计中会让海报更有视觉吸引力,突出设计主题,取得受众情感上的共鸣。(本文来自于《大众文艺》杂志。《大众文艺》杂志简介详见。)

三、总结

剪纸艺术作为传统的民间艺术,作为视觉符号,它反映了人们的心理需求与精神需求,体现了人们的审美情趣与价值取向。在现代海报设计中加以运用,能够体现设计的民族化与本土化,同时符合人们的审美需要与情感需求。

作者:徐金花 单位: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院

极简主义海报设计范文10

[关键词] 电影海报;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觉思维

电影是时空的艺术,海报是凝固的瞬间。电影海报作为当今最具活力的视觉传达艺术形式之一,融汇商业性和艺术性于一身。一方面,它作为电影本体艺术最直接的视觉表征,将影片中的时代信息、价值取向、故事梗概和艺术风格等因素凝练为视觉符号,传达着影片的文化气息和审美取向;另一方面,它又是视觉的艺术,力求营造视觉氛围,创造夺目的艺术形象和具有震撼力的表现效果,是影片与观众进行有效对话交流的平台。设计师通过有效的文字组织、图像色彩编排,使观者由表及里,领会影片的“内在美”,激发对影片全貌的心理期待,进而实现其传播价值。

电影《2012》在全球公映后,创造了又一商业奇迹,首日全球票房高达2亿美元,并随即在世界范围引发关于“生态灾难”“世界末日”的大讨论。《2012》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规模的传播效应,与其前期的宣传战略密不可分,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即是电影海报的制作与,获取了影迷广泛的关注。

一、多模态话语分析

众所周知,现代交际和意义再现经常需要借助多个符号信息系统,进行编码与解码的过程,即多模态话语。“模态”(modality)指符号形态,包括文字、图像、声音、色彩等符号系统,建基于索绪尔(Sauaaure)和皮尔士(Pierce)创立的符号学。克瑞斯和勒文(Kress&Van Leeuwen)进一步拓展了符号学理论,以韩礼德(Halliday)的多功能语法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将话语分析延伸到图像意义,并将其分为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电影海报诉诸视觉模态(visual modality),涉及语言和图像符号系统,是多模态的符码话语。

二、《2012》海报的视觉模态

影片讲述的是杰克逊•柯蒂斯带着孩子去黄石公园度假,却发现曾有美好回忆的湖泊已经干涸,充满疑惑的他在黄石附近偶然认识了查理,查理告诉他由于自然环境和资源长期被人类掠夺性破坏,地球已经面临崩溃,世界末日即将到来,果真,第二天强烈的地震、巨大的火山爆发让家园变成了炼狱,于是杰克逊一家踏上了求生之路。

再现意义(representational meaning)。克瑞斯和勒文根据图像的特点,划分为叙事再现和概念再现两类,并将叙事再现分为行动再现、反应再现和言语心理再现三个过程,其中行动再现进一步划分为及物和不及物行动在现。(李战子,2006)矢量是叙事再现意义的主要标志,相当于一个命题,即图片中的参与者形成斜线,通常是强烈的对角线。在电影《2012》“里约热内卢耶稣圣像倾塌”海报中,共含有2个主要矢量。矢量一,倾塌的耶稣雕像是画面当中最突出的参与者,位于左上部分,细节描述清晰,光影层次分明,色彩饱和,与背景元素形成有效的分离,拥有幅面元素中最高的视觉聚焦程度;矢量二,根据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矢量不仅可以由具象图形构成,也可由视觉指向构成,作为矢量一的发出者,圣像耶稣目光投向山顶的人群,即形成及物行动矢量。渺小的人群、巨大的耶稣雕像、崩裂的城市与奔涌的巨浪形成明朗的视觉力场层级关系,呈现自然生态之力与人类之力的巨大悬殊。在此幅海报中,圣像耶稣是两个主要矢量关系的发出者和承载者,契合视觉认知中心,无疑成为海报的主要诉求和表现对象。整个叙事再现向观者描述出影片的文本梗概和画面的艺术风格。在概念再现层面,划分为分类过程、分析过程和象征过程,在传统意义上,与象征价值相关联。设计师选取了影片中极具代表性的画面,进行了有效的剪辑组织,着重凸显了圣像耶稣倾塌的瞬间,隐喻背后的信仰危机。

互动意义(interaetional meaning)。图像透过距离、接触、视点和情态四要素,暗示观者对多模态话语应持有的态度,创造出观者与再现内容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李站子,2006)克瑞斯和勒文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存在关系,对应出图像中的“框架尺寸”,划分出亲近距离、个人近距离、个人远距离、社会近距离和公共距离等六个层次;图像中的参与者是否与观者之间建立一种想象中的人际关系(主要借助目光),成为判断接触的标准;视点指画面中图像的表现角度;而情态则主要指图像表现手段的使用程度,分为高、中、低三类。在《2012》海报当中,耶稣圣像可视为“人物表现”,设计师选取了整个塑像且周围有空间环绕的表达手法,属社会远距离表现,传达现实中的观者与画面的疏远关系,倾塌的圣像是影片的虚构,在画面背景中的远山与骇浪等元素,采用公共距离设计,暗示影片的故事背景;圣像的目光与观者没有接触,属“提供类”图像,并进行了细致的视觉编码,以更好凸显“耶稣”本体的文化象征,力求效果的“真实性再现”,是高情态图像,隐喻生态灾难背后的社会价值意识形态取向,引发观者对影片中心主题的关注与思考。

构图意义(composional meaning)。信息值、取景和显著性形成构图意义。信息值通过画面中参与者的位置来实现;取景指元素间的组织关系;显著性指能够吸引观者注意力的不同程度。在《2012》电影海报文字符码结构中,片名信息传播价值最高,因而“2012”字符占据幅面上方“理想的”位置,表现影片的片名和时间概念,暗示科幻虚构的故事实质,是最显著的文字信息;置于下方的是“真实的”,换句话说,也就是符合现实实际的文字信息,具体包含影片导演、主演、上映时间等,给予观众细节信息,以期获得票房收入;在图像符码结构中,中景的“圣像”,造型突出、色彩浓重,有效地刺激观者的视觉模态,达到审美停留,使受众进一步解读海报中的符码信息。海报将表现时间点设置在黄昏日落时分,整体选取了中深度的色彩调子,远景中浓云遮蔽的太阳,发射出仅有的微弱暖光,低沉的天空与中远景灰蓝色咆哮的海洋、浓重饱满的圣像等视觉元素,共同建构出海报凝重压抑的视觉感受,传达出“世界末日”的影片氛围,体现了电影的制作特效和艺术特色;文字和图像诉求一致,形象地展现出影片的制作内容、表现手段和作品概貌。

三、《2012》海报的视觉思维

视觉思维(visual thinking),又称视知觉。由鲁道夫•阿恩海姆首创,是格式塔(Gestalt)文艺心理学的重要理论成果,认为人的视觉思维涉及着整个神经系统内“力场”,而这种“力”的物理变化又同人的真切感受息息相关,对“图像”的认知既不是视觉元素的组织形式,也不是其空间结构,而是经过知觉积极组织建构的“完形”,即艺术作品心理立场和生命力场的同构。在人类的视知觉中,左眼视神经联通右脑,右眼视神经连接左脑,因此,我们的眼睛能够感知到统一画面中张力大小的差异,这种“力”具有上升下降、扩张收缩等不同性质,阿恩海姆认为正是这种力的作用,营造出图像艺术的表现力。在海报设计中,正是这种“不动之动”的张力,成就了画面的审美价值。

分离。图底的视觉关系是海报设计的重要组织方式,通常,位于前景中清晰鲜明的称之为“图”,退居其次含糊抽象的称之为“底”,以此建立起画面的虚实关系。分离的效果,主要取决于整体的简化程度与各个组成部分的简化程度间的对比,正如歌德所言,“显现与分离是同义语”。在《2012》的海报中,图形“圣像”耶稣、片名“2012”刻画细致,与背景中的元素构成鲜明的对比关系,突出诉求,形成视觉审美张力。另外,应当指出的是,图与底的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还要受到观者的态度、兴趣、注意力指向、价值判断标准以及文化背景的影响;当观者进一步观察影片海报中的视觉元素时,有可能会被背景中富于表现性的巨浪,抑或崩溃的城市所吸引,这时图底关系将发生反转。

平衡。视知觉在图像的认知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对画面元素进行修正补充的视觉倾向,以达到简化平衡的心理需要。从海报的基本形式构成上看,视觉中心位于对角线的交叉点上,并略往左上方偏移,它是力场的扩张与收缩点,对于形态有向心力的作用,四周的张力有离心力的效果,一般情况下,距离中心越近,向心力越强,视知觉越稳定;距离越远,则反之。(杨杰,2010)影片《2012》海报的主要元素圣像耶稣位于画面的左上部分,加之设计师利用强化定向倾斜的手段,增加其视觉体量,营造动势,因而获得了视线的优先捕捉;然而为什么画面仍然给人一种平衡感呢?其原因就在于倾塌的圣像,与其在力场上达到“镜像”效果的高山和城市以及下方山顶的人群形成极具稳定性的三角力场结构,使画面在突出主要元素的同时又兼顾了观者的知觉心理需要。

四、结 语

电影海报作为一个由文字和图像组建的话语结构体,设计师实际上是在编排创造电影的平面视觉大片;本文以多模态话语分析和格式塔视觉思维理论为视角,对《2012》电影海报进行了深入的话语解构和力场分析。我们看到图像和文字元素不仅仅作为设计语言,更是作为一种符码系统,负载着丰富的视觉意义,展现着完满的力场结构,他们共同作用于视知觉,带给观者无限的遐想,赋予电影独特的感官形象和文化魅力;因而,正是文字与图像的契合性建构,使得电影海报表述的意义远胜于它们两者本体符码简单相加的意义,也就是说,如何选取恰当的文字图像进行协调组织,成为一幅电影海报成功的关键。另外,值得指出的是,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仍处于初级阶段,各模态之间的互动关系仍难以确定,视知觉理论则对人类情感的解读亦显得苍白,但我们相信在今后的研究中会不断得到完善。

[参考文献]

[1] 李战子.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外语研究,2003(05).

[2] 杨杰.图形语言的视觉立场探析[J].美苑,2010(05).

[3] 范杰.《大兵小将》海报的多模态语篇分析[J].电影文学,2011(06).

[4] 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05).

极简主义海报设计范文11

今天所讲的风格通用与各门艺术类别中,主要用来指艺术作品整体呈现出来的审美特征,相当于外来语style。风格是一个很大的范畴,可以细分为个人风格、民族风格、时代风格等。这里探讨的现代平面设计的用色风格,就是在借鉴中西方先哲们对艺术风格的见解和看法的基础上提出的,偏重于一个整体的范畴,指的是在现代平面艺术设计作品在色彩运用方面整体上体现出来的一种形象特征、艺术风尚和审美趣味。

二、现代平面设计色彩运用的“自由主义”或“个性化”风格

在现代平面设计艺术作品中,个性化的、自由的色彩运用随处可见,把我们生活其间的社会装扮得五颜六色。我们现在所生长的环境,就是一个色彩审美自由、可以全方位运用、享受、表达色彩之美的时代。这种自由化、个性化的用色风格,既包括色彩选择自由又包括色彩表现自由的色彩观。

1.平面设计色彩选择的自由

从今天设计逐渐国际化的趋势来看,最新色彩发展趋势中的模式,将最终进入和极大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设计师本人在这场设计运动中是真正的领导者,他们自由的寻找现代社会适当的色彩,而且从中获取灵感,他们实际上是色彩的塑造和管理者,使色彩可以吸引或愉悦消费者的眼睛。在这个全球信息沟通非常迅捷的时代,平面设计师可以迅速了解和适应最新的色彩趋势,并做出色彩预报。由于色彩选择使用的自由,所以近年来平面设计艺术行业发明了许多有创意的和独特的视觉组合,色彩陆续在各种地点“轰炸”公众,从商店到印刷精美杂志、报纸、产品手册和户外广告牌,以及无处不在的MTV时尚报告,娱乐频道与流行网站……而在作品中自由的色彩表现的结果,是使消费者体验到这些色彩后,比过去更加有理性,他们希望在更多产品中看到新的视觉感觉。在很大程度上,公众的态度和兴趣,不仅仅通过娱乐和时尚偶像,他们所关心的重要社会问题,需要、希望、恐惧、幻想在自由色彩观的天空下不断促进最新色彩趋势的发展,同时设计师为了保持在色彩设计发展潮流中的领先地位,就必须自主地从纯粹心理学和社会学角度,以及生活方式中的许多方面,寻找刺激色彩趋势发展的因素,这便为设计提供更了广阔的空间。

2.色彩表达的自由

创意是一个设计师的灵魂,没有意念的色彩设计,无异于一具空有漂亮外表的躯壳。当平面设计走向程式化之后,设计的创意和视觉表达就更应具有能自由表现自己个性精神的个性化风格。创造新事物,创造者必需超脱于所知,有身心的自由。个性化是设计师对设计的个性差异的独到见解,基于对传统的理解通过视觉传递的模式,去无限超越自我,随心所欲的表达。当然,我们所说的设计色彩表达的自由并不是对自由的放任,更不是设计师个人风格的随意发挥。对那些喜欢张扬个性的设计师来说,设计师的自由也许就变成了滥用自由,纵观我们今天的设计领域,那些发挥自由个性的劣质设计作品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垃圾。在设计师发挥自由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同时自然也要考虑一些客观因素,如:受众群的特点、需要,乃至政治、民族的差异。“目标受众”是为消费者、为我们的社会提供更方便与高品质、高享受的视觉设计作品和设计自由发挥的基本前提。

三、现代平面设计色彩运用的“简约主义”风格

社会纷繁复杂,而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简约主义”的设计风格却蔚然成风。简约主义的平面设计作品喜好简单的色彩和简单的搭配,简单的色彩指的是他们大多选用单一的色彩运用到设计中,或者选择色环的邻近色中的两到三色进行设计。可口可乐公司的红色已经是深入人心,雪碧的绿色同样也相当鲜明。走进可口可乐的专营店,我们看到各种各样的物品都用统一的红色白色进行设计,那种视觉冲击力和标志性是其他品牌无法比较的。为什么现在的标志设计都选择单色或者比较少的颜色,就是因为简单、鲜明的颜色识别度高,而且让人容易产生深刻的印象,方便读者的再次联想。在平面设计作品当中,这样的作品有很多,比如波士顿的克拉克·高沃德的信笺设计,设计者选用的是绿、紫、品红、橘黄、土黄及其明度轻微调整的色彩分别进行设计。轻松的色彩对比给了画面不太强烈的对比,营造了轻松、典雅的视觉效果,由近似色的搭配得到了更多的搭配方案,供使用者选择。黑利·约翰逊设计公司的设计师理查·德波顿为马特尔公司设计了《马特尔公司信笺》,在设计之前考虑到该公司的主要营业内容是播放15秒到30秒的电视节目。黑利·约翰逊这样理解这组设计作品:为了与电视结合更紧密,突出公司的整体形象。理查·德波顿分别使用了红、黄、蓝这电视的三原色进行设计,在图形上,选用了大部分老观众们都很熟悉的老式电视测试图形设计,采用凹凸压印的方法制作出电视的外轮廓,让标识和地址要从钻孔或压有凸饰的原孔中投射出来。钻孔和凸饰圆孔象征着聚焦,也使人联想到摄影师是从旧式的孔聚焦摄像机中取景拍摄。由设计师兰妮·萨姆斯设计的一副环境保护海报中,我们看到了这样的色彩,只有黑和白。这张画面复杂精细的海报,正形和负形交织,长36英寸,宽24英寸,描绘了宾西法尼亚洲各种各样的动物、植物。设计师兰妮·萨姆斯力求艺术化地展现各种动物的外形和相互关联。在绘制的时候,萨姆斯首先将已经整理出来的物体外形周围顺势勾勒出一些形状,在形象与形象之间用黑色进行填充,同时保留间隙,萨姆斯仔细地分割树叶、树枝、树干的边缘以及保留出海报四周剪切的边缘。形态之间的部分用线条圈成小块分割,以达到从黑色看到树形的正负极效果。两种效果同时存在,也增添了画面的欣赏程度和情趣。

鲁道夫·阿恩海姆在论述“简化”时曾特意说明:“结构特征是为了总体式样而确定的,局部成分的特征、色彩越少,其总体结构的特征、色彩的数目反而可能会越多,换言之,局部越简单,整体反而可能越复杂,”因此“简洁主义”绝非“简单主义”。对于平面设计艺术来说,在有限的时空条件下,能使人过目难忘、回味无穷,使人在顾盼之余,留下较深的印象往往要做到“以少胜多”、“以一当十”。这才是“简约主义”用色风格的真义所在。

参考文献:

[1]张连生.色彩设计.江苏美术出版社.

[2]陈望衡.艺术设计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

极简主义海报设计范文12

[关键词] 电影;海报;艺术;设计

现代电脑科技的运用,使得电影可以把你所能想象到的一切,都为你创造出来。可以说,电影是人类创造梦想的一种艺术形式,这与其他的艺术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是挑战人类想象力的极限。同样,电影海报也不仅是大众获取电影信息的窗口,它还是设计师把这种想象以平面化的视觉语言向你表述的一种方式。电影海报中的图形、色彩、文字等无不是电影中故事的注解元素,并以强烈的视觉符号吸引人们的目光,为电影增添无尽的艺术魅力。那些经典的电影,打动我们的已经不仅仅是电影本身,其富于创意的海报形象就如同电影凝固的瞬间,长久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电影海报属于招贴设计的范畴,是一门视觉艺术。它与其他的海报形式,如音乐剧海报、戏剧海报相比,发展历史并不是很长,随着电影的诞生逐步发展起来。20世纪90年代之前,由于没有电脑和大型的摄影加工器材,手绘海报成为当时重要的宣传方式。手绘创作的自由度很大,可以根据需要对画面进行变形、夸张等处理,电影中的人物性格在画匠笔下更加生动、鲜明。这时候的电影海报风格以写实为主,所刻画的内容大多是主要演员的形象,表达直接,亲切自然。像我们所熟悉的《英雄儿女》《林则徐》等电影的海报就是那个时代的经典作品。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电影海报设计中电脑合成技术运用非常广泛。设计师利用电脑设计,使得海报的画面效果更加丰富多彩,表现手法也更加多元化,有写实、抽象、意象、象征、表现等。在表现风格上和影片本身的格调也更加呼应,较以往的电影海报具有更强的艺术性。如今的电影海报设计随着电影商业化的运作逐渐成熟,对于一部影片来说海报已经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属品,而是一个闪光的卖点。如我们所熟悉的《阿甘正传》《泰坦尼克号》等经典影片海报,都令人印象深刻,几乎成为影片的化身。纵观电影海报的发展史,其设计手法上是融电影、文学、美术、新闻传播于一体的综合视觉设计,它要调动形象、构图、色彩等形式因素形成强烈的视觉效果,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一、言简意赅,直抒主题

电影海报中的图形元素是直观地传播信息、观念以及交流思想的视觉语言,它能超越国界、排除语言上的障碍并进入不同的阶层与人们进行沟通和交流。因此,电影海报中的图形语言能够极大地拓展海报的表现空间,使其具有更加深刻的内涵。在电影海报中,图形的设计有具象和抽象表现之分。具象图形常以鲜明的人物形象为主,以其真实的生活感受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从视觉上激发人们对电影的兴趣及需求欲望,尤其是极具创意的写实形象。譬如,很多电影海报将主人公的形象安排在画面的主置,通过其造型、表情、动作等特征来表达电影的主题,这是一种很常见的表现手法。还有的电影海报充满特写,一双眼、一双手、一个表情、一个动态,只要是选择最具代表性的形象,就会增强观众对电影的观赏欲望。影片《梅兰芳》京剧造型的电影海报通过主人公――那忧郁的眼神和京剧扮相的脸部特写,揭示出戏曲大师生活的坎坷经历。

在电影海报中抽象图形的运用通常是通过对形象、构图、色彩的单纯化表现来强化电影主题,使主题更加强烈鲜明,更具有情感化和典型性的特征。抽象图形的创意可以使电影海报设计在表现对象和技巧方面不受任何束缚,没有时空的限制。抽象图形的千变万化和象征特性涵盖了更为丰富的内容,也正是由于这种宽泛的表现性,要想识别和理解它还需要凭借于观赏者的感受与文化程度。不同民族、地域、生活阅历、性格、文化程度、欣赏习惯等因素都会使人们对抽象图形产生不同的理解。因此,在运用抽象图形设计电影海报时,必须了解和掌握人们的文化心理。中国写意绘画可以说是最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绘画形式,它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要求笔墨简单且形神兼备,寥寥数笔便能表现出物象特征以及意境氛围。在电影海报设计中通过国画笔墨的“气韵生动”,能够达到两种艺术形式在审美取向上的精神共鸣。电影《白银帝国》海报即是此例,这是一部讲述晋商传奇故事的影片,其海报是写意的水墨画风格,主人公盘腿而坐、极目远眺的造型身后辅以水墨飘渺、悠远的意境,黑白相间的虚实对比,形成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这款海报不仅使中国观众在接受电影内容的宣传中产生审美性共鸣;同时,这种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运用也给西方观众留下了深刻的“中国风”印象。

二、情景交融,追求意境美

综观时下各种优秀的电影海报设计,就会发现或以图像鲜明、言简意赅直抒主题取胜,或以色彩绚丽、情景交融追求意境美取胜;成为区别以前的电影海报的一种明显特征。欧美电影海报中相当一部分是以色彩取胜的,从《海上钢琴师》海报中那忧郁的蓝色,到《大鱼》表现热烈爱情的明艳的柠檬黄,或是《总统之死》异动的黑白,海报中会有一种色调给整幅作品渲染出一个情感基调,使你在这种色彩变换中或喜悦、或忧郁、或痴迷。有些电影海报虽然构图简单,但是那令人心醉的迷人色调却能表现出引人入胜的意境。比如《大鱼》的海报设计中一条曲折蜿蜒的小径从色彩斑斓的旷野中延伸开来,通过手绘、摄影图像和字体设计的完美结合,使得整个画面表现出令人无限遐想的空间。在电影海报中意境的表现,往往是客观事物的精粹部分得到集中处理,达到情景交融,牵动着人们的某种情愫。在斯皮尔伯格执导的《艺妓回忆录》中,其海报设计将目光聚焦在一张苍白的脸上,鲜艳的红唇、翠绿的眼珠、飘动的黑发,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感。色彩的冷暖对比,黑白的b暗关系,舞动的头发与平静的表情,这些设计元素如同剧情一般,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得到了莫衷一是的反响。

意境是艺术中的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有些海报追求的是那种写实的自然景象,能使人们陶醉于真实的世界中,去追忆过往的美好时光,或使人产生心驰神往的遐想。可以说,一部优秀的电影海报能够提升电影的艺术品味,甚至成为电影内容所蕴涵的某种文化的象征性代表。譬如顾长卫的处女作《孔雀》,讲述的是生活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北方小城市里的一个五口之家,在一段时期内各人发生的故事,它的海报以麦地为背景,左上方是一个白色的降落伞,右下方的女主人公扶着自行车,出神地望着远方天空。画面以纯度较低的灰绿色为基调,呈现出略带伤感的怀旧情绪;女主人公凝视着远方天空的默默神情,还有象征着梦想的白色降落伞等。这些设计元素与影片的主题意义相得益彰,把观众的记忆带回到那熟悉而又远去的年代里。因此,电影海报设计需要针对不同的影片内容量体裁衣,从电影中找灵感,提炼升华,对主题进行诠释和渲染。

三、异想天开,运用超现实语言

“人的每一个思维活动过程都不会是单纯的一种思维在起作用,往往是两种、甚至是三种先后交替起作用。比如人的创造性思维过程就绝不是单纯的抽象逻辑思维,总要有点形象直感思维,甚至要有点灵感顿悟思维。”电影海报的设计和其他种类的设计一样,最重要的是有一个好的创意,而创意是依靠丰富的联想与想象来实现的。随着电影艺术的不断发展,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度文艺思潮的影响下,电影海报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段也更加的多样化。尤其是数码技术的运用,更是为电影海报设计开辟了崭新的天地。电脑作为当今最新的高科技成果,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设计观念和方法,自从被运用到电影海报设计领域后,便以其独特的语言给电影海报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表现形式,极大地拓展了创意空间,对电影海报设计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电脑既可真实地表现客观事物,也可表现人们幻想中的世界和理想化的形象,还可把表现形式从二维空间的平面上扩展到三维或四维,使画面呈现出强烈的富有意境的美感。电脑设计具有绘画和摄影所无法表现的视觉效果,极大地增强了电影海报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我们可利用电脑的表现手法来打破时空的界限,并将各种不同的元素进行移花接木、改头换面,创造出令人惊奇的画面效果,这样会构成一种独特的审美意象,运用这种超现实语言会使得电影海报独具特色。在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中讲述了一个刚从学校毕业不久的女孩安德莉娅为一个著名时装杂志的女主编米兰达做助手的故事,影片中的米兰达是一位在时尚圈中能呼风唤雨,在生活上穷奢极侈,对下属异常苛刻的“女魔鬼”。电影海报中的高跟鞋的鞋跟被置换成童话中恶魔手里的叉子,这种创意手法的运用便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主人公的性格特征。但是,值得强调的是电脑在电影海报设计中只是一种工具,它本身不会创意。那些忽视设计创意意识,以为只要精通电脑技术并配置最高档的机器设备就能做出好作品的设计者,绝不可能设计出富有创意的作品。设计师应在精通电脑技术的同时,更为重视创造性思维的拓展与设计能力的提高,重视对主题含义的发掘与表现手段的有效应用,设计出真正富于创意的作品。

另外,电影海报还要传达一些必要的文字信息,如片名、情节、主演、导演、制片商、上映日期等,电影海报中的字体设计也是吸引大众目光的一个亮点。如果我们把传统的文字表达方式解释为“叙述”的形式,那么现代的文字表达形式则带有强烈的“表现”意味。如果说文字的运用以及组合形式在传统的设计中显得较为严谨的话,那么现代的文字表达形式则更为灵活。新时代的新字体是在追求自由、奔放,甚至怪诞、图形化的新概念中产生的,与传统字体的严谨、优雅风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由于现代传达方式的变化呈现出多样性,所以设计师都极力追求标新立异,来增强文字信息的活力与视觉冲击力;把文字作为图形化的要素以及单纯地运用文字作设计的范例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如果说在传统的电影海报设计中文字设计除传达信息外,在形式上只是配角的话,那么,如今这一角色的重要性在扩大,甚至在不少优秀的电影海报设计中文字设计被推上了举足轻重的位置。

四、结 语

优秀的电影海报一定是浓缩电影中的精华,它不仅是电影的一张名片,而且也是设计师把精彩的故事以平面化的视觉语言向你表述的一种方式,给观众留下难忘的印象。电影海报的表现形式随着电影产业的飞速发展呈现出多彩的内容;有的追求真实与梦幻的结合,有的追求表现形式的抽象美,有的讲究黑白韵律的静态美,有的讲究色彩的变异、夸张的灵动性,有的是在宁谧、祥和之中呈现出生活的情趣,有的则是在充满激情的画面中喷发出生命的活力。海报与电影的深层关系应该是文化内涵的一致性、同源性,应该是创作者创意智慧升华的“珠联璧合”。优秀的电影海报设计者,绝不仅仅把它当作一种美化,一种外加的装饰、一种锦上添花,而是将自己的情感、思考投入其中,再升华出来,这样的海报作品,才会给人们留下比影片还要深刻的记忆。

[参考文献]

[1] 汤义勇.招贴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2] [法]乔治•萨杜尔.世界电影史[M].北京: 中国电影出版社,1982.

[3] [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4] 索理,齐霞.论电影海报设计[J].装饰,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