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报版面设计

小报版面设计

时间:2023-06-06 09:30:22

小报版面设计

第1篇

【关键词】报纸;版面;设计;思考

版面设计是指将图片、符号、语言等结构元素溶于一体,是一种观察、编排、组合的思维过程。版面设计是平面设计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在我国古籍中,早就开始重视版面设计,比如天头地角、行栏牌界等。好的版面设计不仅可以提升信息传播效果、提高报纸销量、创造更多经济效益,更是报纸品牌形象的催化剂,为报纸带来良好的口碑,报纸它有出版快速,周期短,信息量大的特点。图文并茂是多数报纸的表现形式,近年来报纸的发展非常快,在内容上涵盖面更广,图片更精美,印刷更精致,更具有吸引力。

一、报纸版面设计的基本原则

报纸版面的设计表现应该强化视觉效果的完美度,必须处理好图片、视觉符号与文字之间、及彼此之间的关系,做到和谐与个性的统一,正如正如罗斯玛丽・蒂西所说,版面设计是对字词的充满乐趣的编排配置,亦即信息的富于吸引力的表达。

(一)美与实用相结合

现代人不仅希望阅读到美丽的文字,更希望在美丽的氛围中阅读美丽的文字。前者指的是实用,后者指的是美的版面设计。优秀的信息排版,必能使读者在愉悦的身心享受中完成信息的吸收,这必定是美与实用的结晶。合适的插入图片、符号、纹理等元素,可以使文字信息更具美感、趣味感,从而提升吸引力。

(二)动与静相结合

报纸和文字本身固然是静态的东西,但加入一些富有动感的图片和符号就能使整个版面看起来具有活跃性和生命感。从内容上看,插图的内容可以是运动的物体,视觉符号可以是运动或带有方向性的符号;从形式上看,可以根据需要将图片、符号设计成各种形状,或调整文字的大小、方向、颜色等,使画面具有流动的感觉,以平衡静与动的关系。

二、报纸版面设计的常见问题

一些报纸或因为缺乏专业的版面设计人员,或不太重视版面设计,导致其报纸版面的设计往往会出现许多问题,从而或多或少地影响到报纸的影响力和声誉。

(一)枯燥的“豆腐块”

报纸的内容是将多篇文章汇集到一起,最难以接受的排版方式便是单调的“豆腐块”堆砌,包括文字过多图片太少,或四方八平形状单一。如果不是出于特殊意图的考虑,最好不要进行如此简单的处理。我们完全可以通过线条符号、字体字号、图片纹理等元素,轻松地解决这一问题,使整个报纸的版面看起来更加立体、更加新颖。

(二)图文搭配不当

图文搭配不当包括内容不当、形式不当和比重不当。文字的内容与图片(或符号)没有任何关系或关系性不强,文字的版式与图片(或符号)的形状不协调,文字多图片(或符号)少,或文字少图片(或符号)多,比例失调等,这对于信息的阅读、接收非常不利。

(三)缺乏整体感

我们知道,无论是几开的报纸,就整个报纸而言,它是一个整体;具体到一个版面而言,它也是一个由好几个不同的信息构成的相对独立的整体。或许从某单个信息所在的版面区域看,其设计是成功的;但好几个信息连在一起看时,就会出现那么一些不舒服的感觉。这就是缺乏整体连贯性、平衡性的表现。因而只有综合考虑一个、多个报纸版面的各个因素内部和外部的和谐统一,才能设计出好的版面形态。

三、报纸版面设计的优化方法

报纸的生命在于受众的阅读。只有受众去阅读,报纸上的内容才能实现它自身的价值。因此,报纸版面设计必须重视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将传统与时尚、规整与创新平衡起来,使有限的版面空间焕发出无限的光芒。

(一)稳固风格,静中求变

《羊城晚报》、《南方日报》这些传统大报,充分体现了版面的模块化,以及对报头改革的态势,无不使人感受到其内在的品质和特征。就像人一样,一种报纸也必须打造其相对固定的风格,让人感觉到熟悉、放心、可信赖,从而形成阅读、购买的习惯。注重版面的一致性和传承性,形成整体性的框架意识,突出自我特点。

当然,一味的稳定不变也不行。逢重大节日或特殊信息,要学会静中有变,大处平定、小处出彩,将风格与创新统一起来,给读者以新鲜感、趣味感。例如著名报纸《成都商报》我们可以看到报纸版式在国际化、市场化、个性化方面的追求,这不仅表达了报纸推崇的创新理念,同时营造了非常具有个性化的视觉识别形象。

(二)注重动态性、趣味性、联动性

报纸的组成是由点线面来进行分割与整合的。所以,要对点线面进行三位一体综合考虑,在简单的版面元素中寻找不一样的构成感觉。

指向性符号可以为版面带来流动,增加版面的活力,使动态性、联动性凸显。留白处理可以引发思考,吸引注意力,增加趣味性。方块、圆形、三角形等各种版块样式的巧妙运用,能够增加信息的距离感或关联性及趣味。考量信息内容的属性,设计多样的版式组合,将文化、审美、风格融为一体,这样的版面设计才是实用与智慧的表现。《楚天都市报》娱乐版面中,在头条字体上选用惹眼的大红色,主标题和小标题使用不同的字号和字体,新闻间留出足够的空白,各个明星的图片依次排开,就给人以清新自然、主次分明、有条不紊的宜人感受。

(三)平衡图文关系

图片(或符号)与文本文字之间的关系处理,无疑是报纸版面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当事物按照良好的秩序排列时,我们便能体会到舒适。因此,报纸版面设计的图文关系必须做到美观、和谐,相应生辉。

从数量上讲,一个版面中的图片(或符号)不宜使用太多,否则便会显得浮躁、花哨,没有思想;相反,太多的文字堆叠也会让人产生疲劳、烦闷之情,降低了阅读的效果。从大小上讲,图片与图片之间的大小要和谐,大小不同的图不能盲目堆在一起,需要给予空间留白或间以文字;图片与文字的大小关系应随着效果的需要进行调节,爆料型的新闻与普通新闻在图片、文字标题等大小处理上,肯定是不同的。从形态上看,图片内部的物体方向、图片本身的方向和形状、文字的方向和镶嵌、文字模块的形状、模块与模块之间的搭配等,应根据氛围营造的需要,加以变换。

总而言之,报纸版面设计的优劣,既影响到读者的阅读习惯,又影响到报纸的长期发展。随着网络读新闻的流行,报纸要想稳住市场,就必须不断创新,而版面设计就是需要倍加重视的一个方面。运用版面设计拓展新闻的展示空间,激发读者多重阅读体验和享受,是今后研究和发展报纸版面设计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杨红霞.现代报纸的版面设计与美化[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8)

[2]周伟红,李云雅.报纸版面设计理念探析[J].新闻爱好者(上半月).2009(1)

第2篇

一、美化与设计的步骤; 二、报头、插图与尾花的表现; 三、编辑抄写描绘制作过程。 一、美化与设计 手抄报的美化与设计涉及的范围主要有:版面设计与报头、题花、插图、尾花和花边设计等。 1、版面设计 版面设计是出好手抄报的重要环节。 要设计好版面,须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本期手抄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选用有一定意义的报头(即报名)。一般报头应设计在最醒目的位置; (2)通读所编辑或撰写的文章并计算其字数,根据文章内容及篇幅的长短进行编辑(即排版)。一般重要文章放在显要位置(即头版); (3)要注意长短文章穿插和横排竖排相结合,使版面既工整又生动活泼; (4)排版还须注意:字的排列以横为主以竖为辅,行距要大于字距,篇与篇之间要有空隙,篇与边之间要有空隙,且与纸的四周要有3cm左右的空边。另外,报面始终要保持干净、整洁。 2、报头 报头起着开门见山的作用,必须紧密配合主题内容,形象生动地反映手抄报的主要思想。报名要取得有积极、健康、富有意义的名字。

报头一般由主题图形,报头文字和几何形体色块或花边而定,或严肃或活泼、或方形或圆形、或素雅或重彩。 报头设计应注意: (1)构图要稳定,画面结构要紧凑,报头在设计与表现手法上力求简炼,要反映手抄报的主题,起“一目了然”之效; (2)其字要大,字体或行或楷,或彩色或黑白; (3)其位置有几种设计方案:一是排版设计为两个版面的,应放在右上部;二是排版设计为整版的,则可或正中或左上或右上。一般均设计在版面的上部,不宜放在其下端。 3、题头 题头(即题花)一般在文章前端或与文章题图结合在一起。设计题头要注意以题目文字为主,字略大。装饰图形须根据文章内容及版面的需要而定。文章标题字要书写得小于报题的文字,要大于正文的文字。总之,要注意主次分明。 4、插图与尾花 插图是根据内容及版面装饰的需要进行设计,好的插图既可以美化版面又可以帮助读者理解文章内容。插图及尾花占的位置不宜太大,易显得空且乱。尾花大都是出于版面美化的需要而设计的,多以花草或几何形图案为主。插图和尾花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需要的,并非多多益善,应得“画龙点睛”之效。 5、花边

花边是手抄报中不可少的。有的报头、题头设计可用花边;重要文章用花边作外框;文章之间也可用花边分隔;有的整个版面上下或左右也可用花边隔开。在花边的运用中常用的多是直线或波状线等。 二、报头画、插图与尾花的表现手法 报头画、插图与尾花的表现手法大致可分为线描画法和色块画法两种。 1、线描画法 要求形象简炼、概括,用线准确,主次分明。作画时要注意一定的步骤: (1)一般扼要画出主线----确定角度、方向和大小; (2)再画出与图相关的比例、结构及透视; (3)刻画细部,结合形体结构、构图、色调画出线条的节奏变化; (4)最后进行整理,使画面完整统一。 2、色块画法 除要求造型准确外,还须善于处理色块的搭配和变化关系,而这些关系的处理要从对象的需要出发,使版面色彩丰富。作画时,可先画铅笔稿(力求造型准确),再均匀平涂大色块;后刻画细部;最后进行修整,使之更加统一完美。 线描画法与色块画法,通常是同时使用,可以是多色亦可单色。不管是线描还是色块画法,最好不要只用铅笔去画。版面上的图形或文字不能剪贴。 三、手抄报的编绘制作的步骤

编绘制作是落实由设想到具体着手完成的重要步骤。 其步骤有二:一是准备阶段,另一是编制阶段。 1、准备阶段。 主要是各种材料、工具的准备。具体包括:拟定本期手抄报的报名;准备好一张白棒纸(大小视需要而定,有半开,四开,八开等,本次政教处举办的手抄报比赛是要求为《江西日报》大小,即半开);编辑、撰写有关的文字材料(文章宜多准备些);书写、绘图工具等。 2、编制阶段。

这个阶段是手抄报制作的主要过程。 大致为:版面设计、抄写过程、美化过程。 (1)版面设计:根据文章的长短进行排版,并画好格子或格线(一般用铅笔轻轻描出,手抄报制作完毕后可擦可不擦)。 (2)抄写过程:指的是文章的书写。手抄报的用纸多半是白色,故文字的书写宜用碳素墨水;字体宜用行书和楷书,少用草书和篆书;字的个头大小要适中(符合通常的阅读习惯)。字写得不是很漂亮不要怕,关键在于书写一定要工整。另外,文章或标题中不能出现错别字。 (3)美化过程:文章抄写完毕后,即可进行插图、尾花、花边的绘制(不宜先插图后抄写),将整个版面美化。这个过程是手抄报版面出效果的关键过程。

第3篇

读者也在发生变化,平铺直叙已经激不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整版密密麻麻的文字只会使读者感到疲倦、厌读乃至放弃。读者群体的减少,会影响报纸销量,影响报纸的生命力。

网络时代的到来,新技术的应用,也影响和改变了读者的口味和阅读习惯,他们希望报纸以最直接、最简捷的形式表现新闻内容,他们需要在最短时间内以最高效率了解和掌握最多的信息。

可见,新闻主体和读者受众都离不开报纸版面,都需要版面设计的改进和完善。

报纸版面要有一个整体设计

其一,从一份报纸的整体面貌风格来看。一份报纸需要有整体的设计,它体现的是一份报纸的整体面貌和风格,展示的是一份报纸的灵魂和思想。从第一个版面到最后一个版面看下来,好似有一条无形的线贯穿其中,呈现出立体的整体形象,而不是每块版面风格迥异,互不联系,一盘散沙。一份报纸只有有了整体的设计理念,这份报纸才有了“神”。版式设计的实质是与新闻内容相一致的,好的设计能够正确体现新闻内容、体现编辑思想,使该突出的东西更突出,并暗示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引导读者阅读的顺序,与新闻主体相得益彰。有句话说得好:“当版式语言的音量调到与文字语言的音量同样高时,我们就会听到一种混合声响,它像交响乐般带给读者一种完美的享受,一种阅读感和视觉感综合在一起的感染力。”

报纸整体设计语言主要体现在版式分区、大标题及各级标题的字体、字号和位置、文区的字体、图片和色彩的应用等方面的统一。每个版面的大标题在设计上一般采用基本字体,并且位置、字号统一,力求醒目、易读。最简练的方式是不做任何加工,直截了当。每个版上往往有多篇稿件,我们可以按照新闻内容的重要性,以及新闻内容的性质和类型在版面上做大的分区,较长文章可以通过调整栏宽,分割稿件、配置小标题等手法,让读者在极短的时间内对长篇稿件的内容和结构有个基本了解。每个版面基本都安排一张主打图片,位置一般在版面中心或偏中上,同时也可与大标题组成一个有机而结实的整体,并与其他图文平衡和统一。有时也可根据图片本身特性进行适度裁剪或删除背景,以增加空间感。版面色彩数量的增加并不能与版面内容成正比,版面色彩多了往往造成视觉混乱,设计者要做到惜色如金。

其二,从各板块的性质来说。各路记者采访回来的新闻内容需要分门别类处理。当天新闻(又包括当地新闻、全国新闻、世界新闻)、文化新闻、体育新闻、副刊特刊,需要更加细致地分类,并且有针对性地设计。时事新闻要严谨、简洁、明了,忌拖泥带水,每个版面有一个醒目的视觉中心;文化副刊新闻要把握和传递一种文化气息,版面风格倾向于清秀通透,讲究留白、透气(如下页图1);体育版面则偏活跃一些,突出和夸张图片中人物的体育动态,跟标题文字进行互动穿插,而各类特殊时期的临时特刊的设计,更要跟报道内容贴切吻合,从报头报眉到版心设计讲究新颖别致,别出心裁,也会成为整份报纸中的亮点。

其三,具体到一个版面。要充分、全面、得当地体现出新闻内容要传达的东西,则需要通过各种设计手段,如安排位置、制作图表、剪裁图片等,再现内容细节,向读者传达新闻内容的意图。大的布局要合理,头条位置充分饱满,次要新闻按照重要程度、发生时间等原则有序地安排位置,每个版面营造一个视觉中心。主要文章分成若干部分,各自建立小标题,分别安排。图片在版面中起到重要作用,调整着整个版面的黑白灰节奏。图片的位置、面积大小等都影响着整个版面的面貌。当图片不能充分说明和表达新闻内容时,美术编辑需要根据文字内容制作图片或者绘制插图,数字内容有时可以制作成柱状、扇形等各式图表、表格(如图2)。这些设计手段的运用,既解读了新闻,也丰富了版面语言,可以使读者更加方便地了解新闻内容。

版面设计,一切为了易读

早期的报纸,版式单一,内容也多以文字为主,版面设计语言也比较单一,而现在随着报业市场的繁荣,报纸种类增多,报纸竞争加剧,各类报纸纷纷革新求变。读者可选择报纸的范围也在扩大。站在报摊前,读者选择报纸时,除了选择新闻内容,就是选择版面设计了。而在资源共享的大环境下,各报纸的独家新闻变得越来越少,版面设计的重要性则变得越来越大,好的设计往往会第一时间把读者的目光吸引过来。

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发展,网络的发达,人们的审美也发生着变化;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们没有太多时间逐字逐句仔细读完一份报纸。现在是一个速读的时代、读图的时代、效率的时代,时代改变了读者的阅读习惯,使他们趋于在最短时间内完成阅读。因此,必须让读者消除视觉疲劳,能快速浏览一份报纸,看一眼大标题或图片即可知道文章大致梗概,然后再把自己希望了解的内容选择出来详细阅读。

因此,版面设计工作者设计版面时,要时刻牢记读者的需求,设计过程中的每一步骤都要考虑到是否有助于读者了解新闻内容,是否方便读者阅读。反之,设计之后非但没有帮助读者阅读,还制造了障碍,让读者感觉不知所云,甚至读完一段文字后不知道下一段该读哪里,设计就是失败的。其实这也正说明了报纸设计的最基本原则――易读性原则:版面设计,一切为了易读。空间的留白,黑白灰的调节,大小强弱的对比、平衡,还有图解等设计手段的合理运用,都有助于读者阅读(如图3)。用示意图来解释新闻,使其变得直观、形象,不失为一个方便读者阅读和理解的好方法,现在很多报纸采用此种方法,甚至有的报纸用漫画解释新闻。其实无论采用哪种设计手段,都要以方便读者阅读为原则,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读者的阅读满足感,才能使读者越来越喜欢这份报纸。

结 语

第4篇

[关键词]“9・11”报纸版式绘画效果[中图分类号]G219

金年9月11日,是“9・11”十周年纪念日。7围绕这个主题,美国报纸展开了一场版式设计竞赛,各式各样充满着情感、智慧和想象力的版式,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这其中,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留白设计的广泛应用;让人感慨良多的,是对逝者的缅怀尊重;让人眼前一亮的,是版式设计的绘画效果。

构思巧妙的天人感应

借助天空来表达对逝者怀念之情,这是一些美国报纸不约而同的设计思路。

1.疏可走马的速写画

2011年9月11日,在美国新墨西哥州阿尔布开克出版的《Albuquerque Joumal》报头版,是一个很独特的留白版面:没有照片,没有图表,也没有色彩,甚至没有大字标题,只是在版面的中上位置用了一张钢笔速写和几行简短文字,其余,全是空白(见封三图1)。

速写原本就是新闻摄影出现之前形象化地报道新闻的主要形式,现在国际主流报纸中依然有对其情有独钟的,比如法国《世界报》。

这幅速写画面上画了三个图案,分别是“9・11”劫机袭击以及乘客与劫机分子搏斗坠机的三个地点,由左至右是:五角大楼、世贸大厦双子塔和宾夕法尼亚香克斯维尔。前两个地点直接画出标志性的地标建筑的外形,第三处是在野外,作者就以一颗小树来代替。将双子塔摆在画面中间,除了图形上的考虑以外,显然也是为了居中突出它的重要性。奥巴马夫妇马不停蹄参加了全部三地的纪念活动。所以,这个速写虽然画面简洁,却也紧紧抓住了新闻的重点,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速写的上方是一个简洁的主标题:“永远铭记2001年9月11日”,也比平日小了许多。这当然也是为了配合线条纤细、而且占版很小的速写主图。为了整个版式的协调一致,报头也做了不小的调整,报头字缩小到比标题字还小一级。

速写的下面是一行简短的副标题:“为了纪念”。接下来是稍长的两行小字:“10年后,我们满怀敬意地怀念在9・11逝去的2977个生命”。再下面是更简短的三行小字,分别标明了三处遇难人数。所有文字墨迹都比较淡,且每一行都居中排列,形成整体结构上的工整、均衡、甚至对称。

这个版面的另一特点,是留白空间的处理充满了想象力。速写和文字的周围看似一片空白,实则是编辑心血和智慧的结晶所在:将繁星点点的夜空作为底子铺满了整个版面。“星空”便成了大背景。这样一来,整个版面又多了一层深邃和厚重的内涵。从符号学的角度来思考,我们甚至可以将每一颗星星看做是每一个亡灵。这样,版面上那些怀念的文字便有了针对性,速写中的三个图案也就有了落脚点。

无数的繁星又被设计成黑、灰两个色调(见图2),只要注视这个版面片刻,就会感觉那星星似乎在忽明忽暗地闪烁着,似乎在向读者“诉说”。在这样“晴朗”的夜空之下,与闪烁的星星互相倾诉思念之情,在深沉与厚重之中,又多了一层思念无边、天长地久的永恒与阴阳两隔、繁星传情的浪漫。这个留白,给人们留下了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

作为主图的速写是手绘的,铺底的星空是电脑做的,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使得整个版面依然呈现出淡雅的速写画效果,淡淡的哀伤中又融入了淡淡的温馨。对逝者的缅怀不经意间清风拂面一般地在天地之间弥漫开来。整个版面,呈现出完美和谐的一致性。而那幅速写就是统领版面的灵魂。

在特殊的日子里,在特殊的情况下,报纸的头版也是可以设计得如此写意、如此抒情的。这是否预示着报纸版式设计创新的一个方向?

相比之下,同一天在巴西约思维利出版的《新闻报》(ANot i cia)虽然也用了类似速写一样的简洁线条勾勒出世贸大厦及其周边建筑的外形,但是,那线条不是“亲手”绘制的,就缺乏情感的融入,就隔了一层,就很难打动读者。无论是形式还是内涵,《新闻报》这个版面与《Albuquerque Journal》报那个版面都不在一个档次(见图3)。这差别,一句话,巴西毕竟不是美国。无论是画图还是画版,说到底都是感情活儿,用情的程度,在作品上是一目了然的。

2.密不透风的拼贴画

同样利用天空表达对逝者的怀念,与《Albuquerque Journal》报头版疏可走马的留白设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一天在美国纽约出版的《每日新闻》(Newsday)头版密不透风的版式设计。整个版面由众多照片拼成,挤满整个版面,不留一丝一毫空白。连标题区也设计成半透明的,以免遮盖背景上的照片。

整个版面用盖蒂图片社(Getty Images)摄影记者唐・埃默特(Don Emmert)以大广角镜头仰角拍摄的世贸遗址现场照片铺底,照片气势非凡地展现新的摩天大厦正在拔地而起。照片的天空部分被编辑充分利用,密密麻麻排满了遇难者的头像,形成遮天蔽日、“铺天盖地”的效果。仿佛遇难者的在天之灵正在俯瞰人间、俯瞰纽约、俯瞰着世贸大厦遗址的建设进程。醒目的压图标题:我们永远不会忘记(We will neverforget)。“天人感应”的设计思路,与《Albuquerque Journai》报头如出一辙(见封三图4)。

两个版面,一个偏写意,一个重写实,虽然表现形式有天差地别,但是情感表达却是殊途同归:都是借助天空来寄托对遇难者的永恒怀念。

对遇难者的尊重

许许多多的报纸,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将遇难者的名字排在头版的做法,但是排法各异,呈现出不同画种的效果。

1.点彩油画

2011年9月11日,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维多利亚出版的《Victoria Advocate》报,采用了超常规的版式设计,用两个整版来刊登全部遇难者的名字及其年龄等个人信息。这个版式精彩之处在于,编辑并不是直接在白纸上走文字,而是先将这个通版整体铺上橘红底色,又在底色上几乎满版“铺”一张“9・11”之前的世贸大厦照片,然后再以照片为背景,在上面不分栏、也不分段地密走文字。形成的整体效果仿佛是一幅具有浓重现代气息的印象派点彩油画。而每个遇难者的名字也就成了整幅“油画”的色彩元素。此时,橘红底色便成了这幅“油画”的边框,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见封三图5)。

为了这幅特殊油画的整体完美,编辑将报头缩小后再弱化,放在图画的右上角。报眉则被挪到了油画的上边框内。就连大字标题“我们铭记”也没有压在画面之上,而是放在稍宽一点的底边框内。整个版面犹如展厅中的一幅布展作品。

2.装饰画

2011年9月11日,在迈阿密出版的西班牙文《迈阿密先驱报》(El Nuevo Heraldo)头版,设计者把遇难者的名字以灰色字、不分栏排满整个版面,形成一幅装饰画的底色。在其上面创作出淡淡的双子塔的阴影和一枝悬浮在空中的、鲜艳的红玫瑰(见封三图6)。红玫瑰寄相思,很传统的思路,却呈现出现代感极强的视觉效果。这个版面的精彩就在于传统思路的求变与创新,追求整个版面的装饰画效果。亮点就是双子塔阴影的设计和玫瑰花悬浮效果。

3.文字画

文字画,就是完全由文字结构而成的绘画,它可以模仿出各种绘画效果。

2011年9月10日,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迪卡尔布出版的《每日纪事报》(DailyChronicle)头版,以所有遇难者的名字“构建”起巍峨的世贸双塔。为了凸显双塔的外形,名字排列只分两栏,栏中不分段,首行就顶格走文字,如同在向事先设计好的双塔模具中“浇铸”文字(见图7)。

这也是一个运用“留白”手法设计的版式,遇难者名字“铸造”的世贸双塔周围,全部留白。为了呈现出完美的双塔外形,报头也做了特别改动:取消了“天线”,简化了报眉,缩小了报头字,使其构成塔楼顶部结构形状,成为双塔的一部分。同时,加粗“地线”,在强化版面边界的同时,也使得宽出双塔之外的地线部分呈现出广阔无垠的地平线的效果:在“辽阔”的大地上,逝者名字铸造的双塔纪念碑巍然屹立、气势宏大。为了表现双塔的高峻感,设计者巧妙地运用了下浓上淡的色调渐变,这也符合当年“9・儿”晴空万里的天气状况。

在“地线”下面,编辑也动了心思,做了很好的构思:纵向加线分出四栏,分别排列文章导读和该报条形码。尤其是竖向的条码和栏隔线(当然也包括那些文字),好似双塔地基的剖面图中密密麻麻打入地下的建筑基础桩,使得“双塔”呈现出坚实、稳定的建筑效果,同时也使整个版面传递出庄严、肃穆、凝重气氛。

这个版式最为巧妙的地方在于标题的设计。

为了形象地纪念十年前飞机撞楼那一惨烈的时刻,编辑在当年“双塔”被撞击的位置留出空白来制作标题。标题分四行,最上一行用很小的文字标出惨案发生的时间:2001年9月11日;第二行是稍大一点的红色字,凸显:10周年后;再下来是两行黑体大字标题:铭记遇难同胞。这四行标题也处理得十分用心:上两行引题,小字,没有突破“双塔”外形边界,与双塔融为一体。两行主标题字则突破了“双塔”外形边界,一直“走”到版面的右边界,与“地线”的版界上下呼应,使得比报头字还要大的这两行标题字仿佛是在外力作用下“楔”进双塔一般,很形象地“再现”了当年飞机撞进世贸大厦情景。

文字,同样也可以“很形象”,也可以产生如此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让读者永远记住那一时刻。这是这个版式设计的另一个亮点。

这幅“文字画”版面,强调了当年真实情节,甚至再现了天气的真实状况,具有很强的再现历史的新闻传播意识。这是比其他绘画版面高出一筹的地方。

版面上,红色字的使用也可圈可点,所有遇难者的名字由标明遇难地点的大写红色字引领,逐一排列。首行顶格的就是“WORLD TRADECENTER'’世贸大厦,其后是四架航班的名称。特别值得说的是,在右下方红字标明的“美国航空公司11号航班”(AMERICANAIRLINES FLIGHT 11)之后,看到了华裔空姐邓月薇(BettyAnn Ong)的名字,见图8框内。

邓月薇当时就服务在第一架撞向世贸大厦的11号航班上。后来官方公布的音频资料显示,邓月薇第一时间勇敢地给地面打了求救电话,汇报了机舱情况以及劫机分子的座位号码。她也因此被总统小布什称为“美国英雄”。

相比之下,同一天在美国康涅狄格州诺瓦克出版的《一小时报》(The Hour)的版式,虽然也是用逝者的名字构成了双塔形状(见图9),但是,整体效果上却不像一幅画,很重要一点就是在“双塔”两边缺少了必要的“留白”,也缺乏细微之处的细心和用心。整体感觉就是缺少了《每日纪事报》版式的灵气与神韵。

4.抽象画

2011年9月11日,在美国新泽西州帕西帕尼出版的《Asbury Park Press》报,则在头版采用了另一种“铭刻遇难者名字”的版式设计,也是一个典型的“留白”设计。

占地16英亩的世贸遗址建设已在“9・11”十周年之际初现完成后的雏形:双子大楼遗址建成了两个方形水池,四周的铜沿壁上镌刻着遇难者的名字。该报版面设计的灵感就来自这两个“水池”(见封三图10)。

一远一近,两个刻满名字的水池成为版面上的视觉主体,水池被处理成宁静安详的蓝色,周围大量留白。两个池子之间,是标题字:“我们不会忘记”(we will nOt forget)。标题字被设计成了有水中倒影的效果,空白之处就不再是空无一物,立即就会给人水的联想:清可见底的水中,看到了镌刻着逝者名字的池壁和池底,也表现了思念的纯洁透明。

这个抽象画一般的版式设计也出现在同一天美国的《每日记录报》(Dady Record)、《首页新闻论坛报》(Home News Tribune)、《信使新闻报》(Courier News)等报的头版,除了报头不同外,其余完全相同。可见这个版面受欢迎的程度。

温馨的公益宣传画

2011年9月11日,在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博罗出版的《新闻与记录报》(News&Record)的头版,仿佛就是一幅公益宣传画。橘红的底色上是两只正在燃烧的蜡烛,反白大字标题依然是“我们铭记”,蜡烛的右边是一段优美的散文。版面依然大量留白,十分简洁(见封三图11)。

点燃蜡烛悼念逝者,这是最常见的怀念方式。编辑却将这常见的方式做出了自己的特点:两支蜡烛犹如双子塔。色彩运用十分和谐:白字、黄字、红字,均与底色的橘红构成整体的暖色调。整个版面呈现出宗教般的庄严与温馨,使得无论逝者还是生者的灵魂都得到慰藉。

拙中见情的儿童画

把报纸版面的绘画效果做得以假乱真、完全彻底的,是2011年9月11日在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出版的《ThePlainDealer》报头版(见图12)

乍一看,它就是一幅儿童画,但画面的表现力却非同一般地震撼人心。作者把双子塔画成了两条挣扎求生的手印,最上端的十指是扭曲变形的,中间是跳楼的人。除了主体形象,周围一片空白。整幅图画给人留下太大想象空问:楼里人们的最后的尖叫、呐喊、挣扎,仿佛如听其声、如见其形……

为了突出这幅儿童画震撼人心的效果,报纸编辑取消了一切常规的版面元素:报头、报眉啊、天头线、地脚线等等,什么都没有。即便不可或缺的报名和出版时间,也被缩小、“挤压”到了版界的最边沿上。

有时候,简洁的力量反而是最强大无比的。

第5篇

近年来,我国报业面临突如其来的商业化浪潮,在尚未有足够的版面设计理论基础和清晰认识的条件下,商业化竞争带来的是版面设计理念的扭曲以及报纸版面的畸变,虽然之后经过漫长的修复矫正过程,但时至今日,各种设计思路的交错横生,再加上不断丰富提高的技术条件的鼎力支持,使报纸版面设计仍旧带有并不断滋生一些畸变基因,暴露出不少误区,无法还报纸版面以“清晰易读”的本质。

1.滥用视觉强势

报纸版面的视觉中心与视觉强势的重要作用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为我国报界所知晓并开始进行尝试和应用,在经历了五六年对“大黑粗奇”的“强势”版面尝试后,对强势概念的使用渐归理性。但是,依靠视觉强势夺人眼球仍旧是我国报纸版面设计者拿手的法宝之一。特别是在头版封面化、海报化的趋势下,视觉强势的应用更加自由大胆,往往超过了报纸版面的风格承受限度和信息的涵盖范围,一味求冲击力,成为当年“大黑粗奇”现象的变种版本。

报纸版面的价值在于传递信息,而头版的价值在于引导受众接受信息,适当的视觉冲击力有利于吸引读者阅读新闻,但过度夸张的形式却往往会使读者不知所云,或者产生图大于文、被欺骗的负面感觉,从而对此报的公信力水平产生怀疑。冲击力在于意义的创新而非形式的夸大,这是报纸版面设计中应该有所警戒的。

2.头条新闻低俗

“吸引眼球”在很长时期内被我国报界认为是报纸头版的唯一功能,在这种认知和设计水平有限的情况下,版面设计往往会寻找当天新闻中最能“吸引眼球”的信息做文章,将其图片化、标题化置于头版以吸引目光,这种做法往往导致了低俗新闻成为当日报纸的头条。头条选择一向以来被认为是能够体现报纸立场、价值观和水准的重点所在,为追求眼球效应而使报纸整体沦落为低俗小报,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3.广告湮没新闻

在我国,虽然广告侵占报纸版面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现象,但是却在近年报业经济整体下滑的不景气时刻变得尤为突出。不少国内报纸除了整版整版的广告外,头版也会刊登大幅的广告或者整个让位给广告。广告设计与版面设计不相符的现象也经常出现。

对于进入激烈的商业化竞争的报社而言,广告往往是养活报社的最主要经济来源。然而对于报纸版面而言,广告确有其不可逆转的损伤性。报纸的最首要任务是传递信息,充斥了整版广告或是广告比信息更醒目的版面无疑违逆了报纸的根本原则,而没有新闻信息含量的报纸(特别是头版)则丧失了其存在的意义。怎样在广告与信息之间权衡,这是每一个生存在压力中的报纸应该考虑的问题。

4.版式妨碍阅读

版式的随意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很多报纸特别是地市级报纸对自身版式设计没有统一的规格和风格定位,报纸的版面风格往往是根据新闻内容而定,需要严肃的长篇社论便在头版密密麻麻排满,没有什么特别需要则稀稀拉拉做“目录式导读”,如果新闻不多便将版面让给广告。

其二表现在信息的无规划性,有学者将这种状况称为信息的“通货膨胀”。主要表现为“小题大做”:就是很小的一点事,或读者关注度较低的“冷门题材”,或很稀薄的一点信息资源,一做就是一个版、几个版,极其铺张。这些版面往往为了凑数而诞生,没有系统延续性也不具备规律性,只是在某一期报纸中突兀地出现,扰乱了受众的阅读思维。

5.标题夸张费解

标题是版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头版促使读者判断一份报纸可读性和价值的最重要的文字信息。然而恰是因为如此,玩文字游戏以吸引眼球的“标题党”成为很多报纸吸引受众的手段。此外,一些未经仔细考量的标题也会造成文题不符的后果。

标题是受众阅读一个版面的入手点,标题的表意清晰是对信息顺利传递的最基本要求。这就要求标题制作使用大众化的、易理解的语言,清晰、简明、生动地概括出最重要的信息。然而当前,随着网络的普及化,网络语言的发展日益壮大,对一部分经常接触网络的人群的日常生活语言造成了一定侵蚀。在这种潮流的推动下,我国很多报纸的文章标题也开始大张旗鼓地使用网络用语,“给力”、“神马”、“浮云”等等词汇屡见于报纸新闻标题之中,不利于语言文字的健康、纯净。

6.过度留白信息

我国报纸版面设计对留白手法的广泛应用仅从本世纪初开始,虽然时间并不长,报纸上的留白面积却增长颇为迅速。留白从一种使版面清晰易读、疏密平衡的设计手法变成报纸弥补信息不足、甚至利用反传统方式制造视觉强势的手段。大片的留白吞没了报纸传递信息的价值,看似有物实则无物的同时,也形成了报纸对受众的信息欺骗。

针对这种现状,除了应该改变版面设计的思路外,还需要编辑在编辑过程中注重版面的整体策划和信息整合,放弃可有可无、价值不高的信息,留出版面给有价值的、受众最需要的信息。设置固定的栏目进行信息的组合与部署,对重要的独立的信息进行更多方面、更深层次的解读,利用信息图表等辅助手段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并美化版面。留白不是填凑版面的方法,过度留白只能让版面空洞松散,溃不成“报”。

7.标题冗长累赘

模块式编排的最大束缚就是标题字号与字数的不断权衡,固定的宽度限制了标题字数,这同时体现了模块式编排清晰易读的风格:用最少的字数体现文章的最重要信息,方便读者阅读。但是,很多报纸都不吝于起一个冗长的标题,受到模块限制便增加字体的长宽比例、缩小字间距,使标题密密麻麻成为一片。

版面标题的作用在于醒目、清晰、提示、吸引四点,长标题往往让浏览的目光望而生畏,头脑也无法在一瞬间解读复杂的信息,标题的作用就有所丧失。而如果是头版标题,则会成为整份报纸失去被阅读机会的根源。

第6篇

报纸版面融合了新闻学、哲学、美学、受众心理学等众多学科知识,同时还蕴含着“讲政治”的大局意识和舆论导向,因此,版面的设计、版式的形成,并不是随意而为的,而应该是报纸编辑方针的体现和内容编排布局的整体表现。

从传播学的角度说,“在社会责任理论下,表达自由的基础是个人对自己的思想和良心负有义务。表达自由是一种道德权利。表达自由不能用一个人的私人目的,它与个人的精神存在和发展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它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价值。”媒介无疑是受众表达意见最重要的窗口和渠道,一份报纸的版式设计,是这一媒介的精神风貌,饱含这一媒介的内涵,彰显这一媒介的性格。

版式设计 追求独特“性格”

现在报纸五花八门、色彩缤纷。要想让读者记住你的报纸,必须保持独立个性,形成自已的风格。如《北京青年报》的浓眉大眼、《南方日报》的清秀挺拔、《新京报》的精致大气,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份报纸版式设计中的基本元素有图形、文字和色彩构成。图形是平面设计的基本元素,主要由点、线、面组成。点是最小的几何元素,点虽小但它可以明确详细的位置,是线、面的起止点,它没有形状、方向上的区别。平面设计中对文字的处理,主要通过调整文字的形体、颜色,组合图形和字体,使文字既有说明意义,同时具备欣赏审美价值,影响欣赏者的视觉审美,让受众在领略文字意思的同时,被文字独特的构图形式震撼。色彩在平面设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可以营造视觉感性上的冲击效果;或者利用欣赏者对色彩的敏感,借助色彩本身具备的感染力,来感染欣赏者的眼球,展现设计作品的最佳效果。平面设计中,可以通过调节色彩的明暗对比度来表达喜怒哀乐等情感;通过搭配明度、色相、饱和度,来阐释人的情感,让人感受到震撼。色彩是塑造美、传递美的重要手段,通过色彩还可以传承历史、弘扬民族文化,它对平面设计的效果产生的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对于一份报刊,艺术总监对于上述基本元素使用的要求和指导,设计人员的领悟和创新,日渐形成这份报刊的精神风貌,形成其独特的性格。

人是有个性的,读者亦是有选择的阅读,因而作为与受众息息相关的纸质媒体,其深入人心的特色必然成为赢得读者、赢得市场的决胜条件。而好的版面设计能成为报纸的门面、报纸的品牌,它形成一种独特的语言,向读者展示自已的风格,扩大报纸内容对受众的吸引力。

大胆用图 追求版面“活化”

现代报纸的版面设计中,越来越强调视觉冲击力,而版面中的头条往往是形成视觉冲击力的核心。一些报纸为了营造视觉效果,不惜违背新闻原则,以视觉――而不是以新闻价值来设计头条。大标题、大图片,甚至粗黑的框线,无不在刺激着读者的视觉神经。

图文并茂是设计优秀版面的原则之一,随着浅阅读时代的到来,图片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突出,所占据的版面位置也越来越大。同时,大小不同照片在版面上安排恰当与否,对版面的美观程度以及形成版面的视觉中心有直接影响。在图片使用上,设计者要敢于打破传统的黄金分割比例,大胆裁剪,或拖长使版面显挺拔,或裁扁产生“宽银幕”效果,起到“活化”版面的作用。

据笔者观察,近年来,图片在版面上的地位不断提高。新闻照片数量增多、篇幅加大,成组的照片大量采用,照片的质量也不断提高。图示与新闻漫画在版面上也大量出现。图示包括统计图表和各类示意图,具有图解内容和活跃版面双重功能。

无论是在传统报刊,还是在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工作的美术编辑,其工作的原理是相通的。目前,新媒体的发展势头迅猛,但是目前不少新媒体领域内的业界翘楚还未深入研究美术编辑工作,呈现在新兴媒体上的阅读内容在外在表现形式上也略有不足,没有满足读者对阅读界面美观、舒适的需求。这一现状也促使媒体领域的美术编辑、美术总监要多加学习,切实提高自身水平。

拆分组合 追求轻松悦读

报纸版面设计主要考虑的要素是版式、标题、图片,这三者如何安排,其依据是编辑对整版稿件的编排与处理,同时遵从于整个报纸的统一风格。如果从设计美学上认识这个问题,就是内容决定形式。报纸内容编排的最终抉择在编辑,编辑对稿件的组织及其对新闻的认知程度,都深刻影响着版面的整体风格。

网络时代虽然让信息碎片化,但同时也让纸媒报道的传播速度呈几何倍数增长。数字化的浪潮正在强烈地冲击着传统报纸的堡垒,留住读者成为报刊行业的首要任务。浅阅读以快餐式、跳跃性、碎片化为特征,追求的是一种暂时的心理愉悦和短期的信息摄取。谁能使读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谁就是赢家。因此,版面编排在适应模块式编排、简化版面构成要素等现代报纸设计趋势的基础上,还应该对不同类型、长短稿件进行提要、分拆、组合,尽可能地方便读者阅读。

在拆分组合中,一定尊重编辑、尊重新闻。在报纸的版面设计中,视觉设计的本质是以视觉语言“表述”新闻价值。版面设计者必须通过编辑领会了新闻价值,才能进行具体的设计编排。编辑对新闻价值的判断,对新闻本身的挖掘,直接贯穿到版面的设计中。

本地元素 追求地域特色

每个地方都有自身的地方文化,把地方文化元素应用到版面设计中,可以体现报纸的地方特色。

笔者认为,《西安晚报》应把挖掘陕西地域新闻,陕西文化特色,宣传陕西改革开放成就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根据市场需求和西安新闻和陕西地域特色,对办报宗旨进行更加准确的定位。充分挖掘陕西文化资源,争当宣传陕西的排头兵。比如,开设“书画长廊”等读者喜爱的专栏,及时报道陕西文化发展动态,介绍文化名人最新作品,推出了王西京、刘文西、赵振川、吴三大、钟明善等一大批书画专栏、专版。大师云集舞台,高手粉墨登场,在艺术行业内站稳了脚跟,在读者中产生了影响,极大提高了报纸发行量和含金量。

第7篇

【关键字】Word 图文混排 版面 素材 电子板报

本节涉及的内容在教材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它是本章前几节内容的总括;另一方面,它也是前几节内容的进一步拓展。教材以完成制作小报的任务入手,较为详细地叙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下面谈谈自己的教学设计过程及思想:

1、板报的版面大小设置:板报的版面通常有四开或者是八开的纸张。为了便于打印输出,通常将纸张设置为A4纸型。教学中以A4纸型为介绍对象。

2、编辑报纸的主要内容:美术编辑、专栏编辑、副刊编辑、版面编辑等编辑工作。

3、编辑工作的过程:制定计划、组织稿件、选择稿件、制作标题、设计版面等方面。

4、板报的版面构成要素:由报头、版头、标题、稿件、插图、报花等组成。

5、板报的制作过程:①设计制作报头;②编写刊头;③制定标题;④组织稿件;⑤设计报花;⑥布置版面。

6、打印输出:①页面设置;②插入页码;③打印预览;④打印。

本节是文字处理的重点之一,学习目标非常明确。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要求学生综合应用前边所学的基础知识,解决电脑板报的设计制作。通过实际应用这些知识,加深学生对前学知识的理解深度,培养他们应用所学知识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养成勤于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资源共享”、亲自动手、动脑设计制作小报,培养他们应用所学知识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养成勤于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根据本节所处的位置,在教学过程中,应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放在首位。

由于Word软件的具体操作方法以及基本的操作技巧已经在前面的教学过程作了充分的练习和使用,所以此处不再将任何一个Word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技巧作为本课时的重点、难点处理。根据以前的教学经验,学生在设计制作电脑板报的过程中,往往在报头设计制作和版面设计上有不到之处。尽管报头字是整个报刊的灵魂,但由于初中学生拥有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审美能力的局限性,要设计制作质量较高的报头难度较大且花费的时间较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学生比较熟悉且制作难度相对较小的艺术汉字的形式来表现。

建议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更不宜花太多的时间来设计制作报头字,因为一节课的时间毕竟有限,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报头设计的教学呢?本人认为,教师可以预先收集或设计一些比较典型的报头作为示例在课堂上让学生欣赏,其中可抽取一两个自己认为设计制作质量较好的报头,分析它们的设计制作过程。所以在教学本节内容时,本人认为应要求学生将学习的重点放在理解板报版面的构成要素、设计制作过程以及打印输出的操作过程上,难点应放在设计布置版面以及打印输出的设置。

根据以上所确定的重点、难点,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要求学生首先理解清楚板报版面的构成要素以及各要素的设计制作过程。教学中对于设计制作报头、编写刊头、制定标题等内容,宜采用边讲授边演示的教学形式进行;对于组织稿件、插图、设计制作报花等操作,为了节省时间,可以将教学中有关的素材到班级群上,让学生自己去查找下载。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以利于完成本节内容的教学进程,另一方面让学生学会上网查找资料,为下一章网络基础的教学打下一定的基础。

布置版面是设计制作板报的一个难点,它一方面考查了学生灵活应用计算机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验,其中尤其考查了学生对色彩运用、图案搭配、整个版面的协调美观处理等审美能力。在教学这一难点的时候,可以在上一堂课结束时布置一项课外作业,让学生在课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采用的手段是让学生上网选一份晚报分析它的版面结构,为本节课的教学作必要的知识储备和良好的铺垫。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准备一些获奖作品作为样稿展示。这样做,一方面让学生有模仿的对象,另一方面以此来激励学生,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样稿的选择应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处理。本人认为,如果本校学生电脑板报设计制作水平较高,可多选国家级、省市级作品,让学生“走”出去,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如果本校学生设计制作水平一般,宜多选本校学生的作品,少选国家级、省市级水平太高的作品。这样做,目的有二:其一,让学生认识到在他们的周围原来还有如此多的电脑板报设计“高手”,产生竞赛心理;其二,让学生认识到只要好好学习,自己也能设计制作出漂亮的电脑板报,可以促进学生的对学习电脑知识的兴趣。当然,对于电脑板报设计制作一般的学校,也应杜绝不选水平较高的作品,否则可能使学生产生骄傲自大的情绪,这不利于他们的正常成长。

本节的另外一个难点在于设计布置版面以及打印输出的设置。将它作为难点的原因是因为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不可能有太多的机会接触打印机的使用,也就不可能有太多的实践机会,所以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和操作都比较困难。但我们知道,在平时的工作中,打印输出可以说是我们进行字处理的最终目标,它与版面的设计制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在本课时,要求学生通过设置能够亲手打印出自己的作品。这样设计的目的有两个:一、让学生学会打印输出的有关设置工作;二、让学生有成就感,提高他们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和实际动手能力。

总之,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们应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放在首位,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尽可能多地寻找适合本校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全面地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完成教学内容,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

【参考资料】

第8篇

【摘 要】版面设计是一个建立在准确表达功能诉求与市场定位基础上,以有效传播为导向的视觉传达、这种能与消费者建立沟通的具体视觉表现,通过对图、文、色等基础设计元素进行富有形式感及个性化的编排组合,以激发读者的兴趣。本文主要探讨报纸的版面设计。

【关键词】报纸;版面设计;读者

一、报纸版面设计的发展历程

早期的报纸摹仿书籍的形式,只是将信息单纯地罗列,没有分栏之说,报纸版面被看作是信息的无声载体,版面没有自己的语言。印刷技术的革命,使报人的思想突破了书籍式的禁锢,报纸开始分栏,有了各种版式,版面有了自己的语言。随着报业的发展,版面语言越来越丰富,它传达出编辑对新闻的评价。读者在读报的同时,也无形中接受了版面的“话语”:头条必然是重要的新闻,安排在视线角落的消息不太引人注意。图片的出现给版面带来了形象的语言,读者很乐意在新闻图片中感受现场的气氛,版面语言的感染力加强了。紧接着,彩色印刷又给报界带来了一场色彩革命,报纸版面在色彩的世界里找到了更丰富的语汇,版面设计成为一项有深度的工作,关于报纸版面的专题研究也逐渐展开。20世纪后期,报业市场的竞争引发了报纸版面的不断变革,报纸版面设计与市场需求和媒介竞争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体现报纸竞争策略的重要方面。报纸版面日益体现出为读者服务的特点“,报纸组版、版面的细分化,导读方式的多样化,稿件安排的模块化,信息传递的图解化等等都是对受众阅读心理和习惯的适应性措施。”同时以市场卖点为核心,突出个性化的设计,力求强化对读者的吸引力。可见,在新闻编辑领域,报纸版面不是被动存在,而是积极存在,尤其现代报纸在面对市场竞争中,更意识到报纸版面的“眼球”效应,将报纸版面设计纳入到整个报纸的营销甚至编辑体系中,大大提高了报纸版面设计的地位。版面,不仅能够左右报业发行,甚至能够决定每版稿件的数量与编排,也给报纸编辑带来了新的问题。

二、版面设计讲究形式美

新闻报道的整体策划意图对版面设计起着制约作用。文字形象的可塑性很强,美编可以根据不同的体验产生不同程度的领悟,而当设计者将文字形象转化为视觉形象时,就变成了一个既定的、具体的图像。因此,版面设计,它给人的是欣赏,不是推理,是领悟,不是说教,更不是概念的直接旱现。当设计通过具体形象作用于读者时,设计中的每一个抽象概念都必须以读者的可理解性为基础。“一字欠妥,顿失光辉”、“一字传神,点石成金”是讲形式的重要作用,而要想“传神”就更要注重形式美的功效。(1)形式美的首要条件是形态结构。艺术设计中形态结构大体上分为三种:一种是通过直观的形式,表现为摹仿即被称为写实的形态结构,是设计者根据客观对象,经过选择取舍再现的。其次,表现为变形或称为写意的形意结构,是从自然形中演变来,它减弱了视觉形象具体和准确性的纯度,增强摄取表达对象神似的基本特征。第三种表现为抽象的形态结构,依靠点、线、面这些从自然形态中分解提炼出来的图像中元,强化它们在空间组合,排列成形体的特性。(2)形式美和色彩。从生理上讲,不同年龄、职业、性格的人,喜欢的色彩各不相同。而版式色彩,要唤起大多数人的联想和共鸣。所以,要求版式设计者熟知色彩规律,研究人的视觉对各种颜色反应的心理状态。在应用色彩的时候,还要充分利用纸张的空自,空白是一个响亮的颜色,它成了设计高手的超一流手段。所以,提高版面设计中的色彩效果,不仅是美编的责任,主编应尊重美编对色彩的安排,不把自身对色彩的好恶强加于设计。(3)版面个性化追求。个性亦即风格。我们在众多的报纸中,不用看报头,一眼就知道报纸的名字,便是报纸独特个性使然。报纸的版面要有变化,不能天天一样。但报纸的基本风格则应保持一贯。一家报纸的版面不可能今天庄重,明天泼辣,忽而是传统的版式,忽而是新潮的版式。组版编辑应当在符合报纸风格的前提下,逐日规划新鲜的、醒目的版面。没有个性的版面是失败的,就像一张毫无个性的面庞,不易让人记住。编辑在设计版面时不仅根据本版的特点来确定风格,同时应与整张报纸风格一致。报纸的风格应该统一的,大到报纸定位,小到报头、刊头、字体,都应有个性的色调。

此外,漫画、插图也可刊登在版面的中心位置,以夸张的、活跃的、独具一格的形象和造型,在版面上营造出一种幽默、尖锐、画龙点睛的效果,启迪读者的思考。有的插图画也可以以绘画的语言,营造出温暖的、亲近的或诗情画意式的清淡格调。

参 考 文 献

[1]昝银琴.报纸版面设计之“五性”[J].青年记者.2011(35):98~100

[2]喻红.影响报纸版面设计的若干要素[J].新闻世界.2010(8):112~113

[3]肖明成.报纸版面设计的四个失当[J].新闻前哨.2012(1):167~168

第9篇

一张优秀的报纸必须是既好看又好读的,好看,是指报纸的版式设计所形成的整体视觉感觉,包括文字、图像、标志、插图以及线性的空间分割等重要元素构成的视觉形象,能给人带来美好的享受;好读,是指报纸所刊发的内容贴近生活、贴近读者,具有警示作用和给人启迪与思考的力量。

西方媒体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古典风格,从古典的建筑、绘画等艺术形式中不难看出,雕琢、繁复很长一段时间成为人们审美的标准。然而上个世纪初期,西方现代工业设计却从容地从繁复中走了出来,把美学与实用化、标准化完美地结合起来,让流线型、实用型等成为了现代工业设计的潮流。

报纸的设计无法回避商品社会里人们的商业意识、阅读需求、审美取向等。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所谓的“快餐文化”、“文化产品”、“媒体经济”等决定了报纸必须接受市场的历练,也就是说报纸版式必须顺应现代潮流。

现代报纸基本上都是采用包豪斯的“网格式”设计形式。版面分割以分栏为基准,形成多个标准“网格”,这些“网格”有的很明显,有的隐藏在某种形式里面。它们或者合并、或者拆分、或者同一、或者变化,总之既遵循一种严格的 标准,又能灵活地变化出无数的形式来,从而形成了现代报纸版面构成的网格——横平竖直,简约精炼。

我们都知道,版面是报纸各种内容编排布局的整体表现形式,报纸能否在报摊上吸引视线、是否可读,很大程度上是由报纸的版面设计决定的。透过版面,读者可以感受到报纸对新闻事件的态度和感情,更能感受到报纸的特色和个性。版面吸引读者,主要是吸引读者的视觉,利用人的视觉生理和视觉心理,产生强大的视觉冲击波,牢牢勾住读者的眼球。比如《北京青年报》以“浓眉大眼”为特色,力求报纸放在报摊上能脱颖而出,让读者在几米外就能印入眼帘。这就要求在版面设计中,创新多种编排手段体现主题,在读者的视觉感受上产生不同凡响的效果。

版面的布局和编排没有固定的公式,也不应该有固定的公式,一些版面处理在以前看是“犯忌”的,但读者包括不少圈内人士都认为很有特色,甚至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也有根据版面内容需要,有意“触雷”,那不是犯规而是创新。比如杭州的《都市快报》面世之始,即以整期报纸无一竖题的面貌,出现于读者面前, 以其标新立异与大方得体一目了然,很快得到了读者的认可。之后,又有几家浙江省有影响的报纸,纷纷选择了这一版式。这些报纸不受任何传统版式规则约束,创新了一种以横题为显著特色的全新版式,方便读者阅读,追求读者视觉和版面编排的结合点,报纸才得以常办常新。对报纸版式不断创新,充分调动读者的视觉感 受,这正是编辑工作的乐趣所在。

通常人们在欣赏绘画作品时,都会遵循这样的欣赏次序:先通观全画,产生总体印象后,视线便会迫不及待地停留于画面上的某一处,这个地方就是画面的“视觉中 心”,然后,视线才会移动,读遍全画。之所以有这种现象,是因为从人类眼球的生理构造看,只能产生一个视焦,人的视线是不可能同时停留在两处以上的,欣赏作品的过程就是视焦移动的过程。这一理论,运用于报纸编排,主要是加大版面视觉中心的处理,让读者在几米之外就能被它吸引。众多报纸放在报摊上,还要使本报的视觉中心成为众多报纸版面的视觉中心,流览之下,读者的视线便迫不及待地停留在这个视觉中心上,掏出钱来,首先购买。

从具体的编排手段来说,以下因素往往能突现视觉中心,突出中心主题、慧眼巧用图片、增加版面亮点。首先,在零售市场上,报纸是对折放在报摊上的,只能展示版面的上半部分,因而将最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和标题放在版面上部,作突出处理,极为重要。通过加大头条稿件所占面积、加大头条文字的排栏宽度、拉长头条标题加大标题字号以及使头条标题反白等等都能使头条成为视觉中心。同时要注意不能把版面处理得过于花 哨而转移了读者对新闻本身的注意力,这样就能使我们在路过报摊时无意地一瞥,便留住了脚步。

其次,现代社会是个“读图”的时代。图文并茂是设计优秀版面的原则之一,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图片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突出,所占据的版面位置也越来越大。报纸对大小不同照片的安排恰当与否,对版面的美观程度以及形成版面的视觉中心有直接影响。照片为一天的新闻制造气氛,它诱使我们去读一条本来可能会被忽视的报道,或者刺激我们的视觉吸引我们去买一张报纸。由于照片在表现抽象的内容时作用极为有限,于是报纸编辑们寻找了一种新的“药方”:新闻图示。它的好处是能够吸引读者的视线,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少的笔墨和最小的篇幅给读者最多的信息,包括图表、图解、地图等。

再次,有时报纸头条、二条会让位给政治性内容,读者不感兴趣。此刻,就要在版面的中下部突出读者爱看的稿件,增加版面亮点,使之成为视觉中心,从而改变版面上部 大标题、长消息,下部小标题、短消息,报纸头重脚轻的不良版式。在突出处理中下部稿件时,可以采取局部的图案套衬、加大标题字号和所占版面的空间、突出的 题图设计、标题形状的奇特变化、加大文章所占的版面空间、独特的花边形式、题图压衬等方式。还可采取“稀有因素”的对比,例如在许多垂直线中有一条斜线, 或在许多斜线中有一条垂直线一样,稀有因素往往因数量对比的原因显得异常突出,在画面中成为视觉中心。对比关系是产生视觉刺激的基础,对比包括明暗对比、 方向对比、大小对比、曲直对比等。此外,一条有声、有色、感染力强的标题,三言两语便扣住了读者的心弦,标题的编排形式多样,标题各行左端平头或右端平 头、引题主题副题留白适当、黑白错落有致等均极富现代气息,吸引读者的视线。视觉中心理论能更好地活跃版面,较好地处理版面全局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的关 系,甚至可以通过版面表现力的强弱,明确视觉层次,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按编辑的要求,做到先看什么、再看什么、最后看什么。但是,版面视觉中心不能过多, 是在版面中需突出两条有时也可为三条重要的稿件或图片时采取的一种非常有效的版面编排形式,突出处理的稿件过多,也就谈不上视觉中心了。

因此,搞好报纸的版式设计,我们要从受众的视角出发,通过对视觉传达设计中视觉流程设计的研究,提出更好吸引读者的视觉流程设计,从而提高读者对平面报纸的注意力及平面广告创意信息传播的效率。

第10篇

[关键词]广告 版面设计 美观

[中图分类号]G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2-0101-01

版面是报纸的脸面,不同风格的版面设计会给读者带来不同的视角感受,就如同人的样貌一样,专业、美观的报纸广告版面会给读者留下美的享受,从而吸引读者,进而让读者更加关注广告中宣传的相应内容,这才达到了报纸广告设计的初衷。那么如何才能设计出专业美观的报纸广告版面?作为一名设计者,应不断总结归纳,学习更多的新理念,带着新思维,并结合经常使用的传统法则,使报纸广告版面的设计更具多元化,以适应经济社会对报纸广告版面设计的需求。

一、在保持整体风格协调统一的基础上,要彰显特色

特色是成功的催化剂。一块独具特色的版面设计也是整个报纸版面是否吸引人的关键要素之一。版面设计不能像绘画创作那样以表现内心情感为首要目的,而应根据版面本身的功能性要求,依照版面设计的原则来进行。不同的行业有不同广告需求,反映到报纸广告版面上就应该有所不同。如教育类广告版面,就不能太过花哨,要有一丝庄重在里面。而美容广告,就必须与其自身行业特点结合起来:可上美女美图,可用手法夸张的色彩抓住消费者的眼球。但是无论什么样的广告,都必须与报纸整体版面风格尽量保持格调一致,不能太过突兀,最终影响整张报纸的风格。因此,在保持整体风格协调统一的基础上,还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刊登医疗广告时,不能出现、迷信、荒诞的语言文字、画面。所以,不能为了抓住读者眼球而使用太过夸张和不实的内容。

2.刊发酒类广告时,不能出现鼓励、倡导、引诱人们饮酒的字样,更不能用未成年人做酒类代言人。此外,在刊发此类广告时,每期的酒类广告不准超过两条,同时也不能在第一版。

3.刊发房地产广告时,不能渲染,不得有悖社会良好风尚。比如南昌某报在刊发一楼盘广告时,可以说版面气势磅礴,与报纸整体风格也比较一致。但问题出在广告内容上,因为其中出现了“10年124%的委托经营收益,10年后可以1.5倍回收”。如此带有诱惑力的承诺对广大买房者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一致认为这是天上掉馅饼、没有任何风险就能坐享其成的投资项目。而国家工商局颁布的《房地产广告暂行管理条例》规定:房地产广告中不得出现融资或者变相融资的内容,不得含有升值或者投资回报的承诺。《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四条也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的内容,不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

因此,报纸在彰显版面效果时,不能只注重如何抓住读者眼球,更要符合实际要求。不能只为了版面的夸张,而忘记内容的真实。

二、力求简明直观、适当留白、生动感人

版面设计在传达某个具体信息时,标题、稿件、图形、画面、色彩等是比较直观和具体的。如果能将这些直观、具体的元素巧妙进行安排,以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那么版面的整体设计就会让人觉得舒服、具有美感。如果把上述那些元素简单地在版面上罗列出来,那就只能是简单的放置,不会达到美观的效果。

单纯而有力的版面设计效果,有时会在瞬间产生强有力的视觉冲击,因此,版面安排应力求简洁、条理清晰、一目了然。版面设计切忌过于凌乱繁复,作为具有宣传效用的广告版面,更是如此。在版面编排设计中,如果能适当做留白处理,会使版面编排流畅明快、疏密有序,整体感观清新、大气,尤其是在设计报纸广告版面时,将宣传主体放在主要位置上。

在版面设计形式上吸引读者后,还需要进一步吸引读者关注具体内容,那就需要设法打动读者的心。因为,版面仅仅让人阅读还不够,还必须设法打动读者的内在情感,从而将享受变成一种内心体验,将思绪自然引入文化或艺术的境界中去漫游、畅想。这样,就使版面设计充分体现了版面形式与其所要体现的内容一同进入一种艺术感人氛围的效果,使读者在阅读时受到感染,留下深刻印象。

三、做到主次分明、突出主体,提高版面艺术质量

任何一块报纸广告版面中,都包含着诸多构成因素,这就要求版面设计者要有统领全局能力,力求做到主次分明、突出主体。如果不突出主体,那就极易导致读者视线的流动,偏离设计的诱导路线。在设计版面时,通过设计各种标识的办法来引导读者阅读。

报纸版面和新闻版面有相同之处。在新闻版面中有“主题”“腰题”“倒头题”之分。而广告版面也有“异曲同工”之处。所以要把读者最想看到的,也最能体现产品特点和个性的内容放到醒目位置,比如“头题”位置,无论大小还是色彩的运用都要“浓妆艳抹”,以达到吸引效果。但也可根据广告创意,有意把读者最想知道的内容或要素安排在比较小、但非常好的位置上,吊足读者胃口,达到广告效果。

第11篇

近年来,报纸不断进行版面改革。本文以《兵团日报》为例,从设计理念更新、报头设计的升级、版式风格的多样化、图表漫画的精致化、题花设计的特色化五方面入手,阐述党报如何进行版式设计的革新。

关键词:

版式设计 改版 报纸

一 前言

随着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快速崛起,传统媒体尤其是报纸面对严峻的挑战。报纸的广告收入下降,读者读报时间减少,以及受互动性差等条件限制,发展形势越来越严峻。为牢牢抓住党报的舆论主导权,党报进行视觉设计改革很有必要。

2015年7月,《兵团日报》按照兵团党委指示精神,对报纸内容、版面结构、报相形式等进行版面革新。改版后,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读者的好评。

二 改版主要内容

目前,报纸版式设计一般有以下原则:第一,版式设计要易读。易读性指的是报纸信息便于读者阅读、读者易于发现自己所需信息;第二,版面要有艺术性,即美观;第三,版式设计要有独特性,视觉形象是读者读报的第一印象,要树立一种与其他报纸不同的设计风格,凸显自身特色,塑造自身的品牌形象;第四,版式设计要丰富多样,既整体统一又有变化;另外,近年来,信息图表的制作成为一股新兴的潮流。

有鉴于此,为紧跟报纸版式设计的发展潮流,《兵团日报》此次改版主要涉及五方面的内容:

1 设计理念更新。《兵团日报》原有的设计理念主要有4点,分别是:差异化视觉、整体化设计、易读和悦读、信息图形化。这次改版把差异化视觉,修订为特色化视觉,强调视觉设计要体现兵团文化内涵,而不仅仅是与其他报纸不同。提出精致化设计和策划常态化两个理念,加强对细节的处理,着力打造精品版面。具体修订如下:

特色化视觉――凸显兵团文化内涵

《兵团日报》的发展理念、采编内容、读者群体的定位,决定了《兵团日报》形象气质和版式风格。设计中要注意注入有兵团特色视觉元素,体现出兵团的文化内涵。

精致化设计――注重细节处理

制图、漫画、版式设计等关注细节,包括图片颜色、明暗、像素大小等影响视觉效果的各项因素都充分考虑,严格执行版式规范,使得视觉效果精致有品质。

策划常态化――着力精品版面

调配人力重点做好策划版面,使得策划版面的视觉效果突出,让读者耳目一新。对于策划版面,版式设计要敢于打破常规,注重视觉感染力

2 报头设计的升级。头版报头设计的多样化,在保持常规报头稳定性的前提下,遇到重大新闻、特别策划专门设计报头,提升视设计的冲击力。

例子:

如上图可见,在对报头重新设计后,视觉冲击大大增强,营造出更浓烈的氛围。为了凸显重要的新闻主题,版面设计与平常区分开来,这种做法是非常有效。报头设计的升级包括内版报头的升级调整。通过设计使得头版、内版的报头风格更加一致,利于塑造更统一的视觉形象。

3 版式风格的多样化。从《兵团日报》实际出发,坚持“新闻立报”和“内容为王”,以内容决定版式风格,版式风格适应和突出内容。加强报纸视觉设计的冲击力,突出兵团元素的视觉呈现,彰显兵团的文化元素,设计上尽力保持新鲜感。

具体而言,《兵团日报》不同版面的版式风格有不同的要求:

(1)头版、要闻、地方新闻、国际国内等

版式风格要求:版式丰富、活用图片、简洁明快、主次分明、细节精致;

(2)视点、重点报道等

版式风格要求:图片醒目、制图精良、重点突出、视觉冲击强;

(3)专题周刊版组:援疆周刊、法制周刊、科普周刊、人物周刊等

版式风格要求:视觉冲击力强,图片醒目,制图、编排更灵活,颜色引人注目

(4)生活周刊:美居、汽车、旅游、卫生、财富快线

版式风格要求:设计杂志化,灵活用色,大胆留白,生动编排,力求悦读;

(5)文化副刊:胡杨、文化笔会、读书、理论等

版式风格要求:清新典雅、精致生动,字体、用色、制图、编排灵活,鼓励挖掘兵团特色视觉元素融入版面;

(6)个性版组:时评、视觉新闻、文化镜像

版式风格要求:根据各版内容性质不同,在保持整体气质的前提下灵活设计。

4 图表漫画的精致化

《兵团日报》原来就强调信息图形化。这次改版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进一步强调图表漫画的精致化、强调视觉设计的精品意识。信息图形化的作品既要具备美感又要准确地传达信息,力求减少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失真,摒弃华而不实的设计,使读者花更少时间阅读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密切关注读者感受,借鉴互联网关注用户体验的做法,营造良好阅读体验。这也是易读和悦读理念的要求。具体做法如下3点:将繁杂的信息用图表清晰化、将乏味的叙述用漫画生动化、将枯燥的内容用插图趣味化。

如上图版面,通过选取兵团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相关的重要数据,用数据图表的方式呈现给读者,信息一目了然,形象生动。方便读者的阅读,帮助读者从枯燥的文件和数据中脱离出来,使得数据会“说话”,使得读者更爱读。

5 题花设计的特色化。题花的设计要体现出兵团特色、兵团文化,打造出有兵团文化特色的栏目题花设计。通过把兵团独特的元素运用到题花设计中凸显兵团文化内涵,如把兵团著名的雕塑军垦第一犁、代表兵团精神之一的胡杨树等运用到题花当中,可以起到凸显文化内涵的作用。

题花设计的特色化还涉及色彩运用的特色化。《兵团日报》是党报,强调党性原则,容易让人联想到红黄色搭配的党旗;兵团精神强调热爱祖国,容易让人联想到同样是红黄搭配的国旗。因此,党报在题花设计中可以多用红黄色的色彩搭配。

下面是《兵团日报》的一些题花设计方案:

通过这些设计,使得兵团的文化得到传播,也使得《兵团日报》的视觉设计更加独特。改版后的《兵团日报》的题花设计更注重体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文化内涵,形成了具有兵团特色的设计风格。

三 总结

随着媒体融合发展加快,报纸作为一种传统媒体,它的受众会被新媒体一步一步压缩。但在可见的将来报纸并不会消失,而是会变得更加具有艺术性,就像电视的出现没有使电影消失,而是使得电影更加强调艺术性一样。报纸时效性相对新媒体差,就决定了它要比新媒体做得更精致更有艺术性,以换取读者的关注,获得生存的空间。对版式设计的重视是使报纸变得更加具有艺术性的有效途径。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党报会越来越注重视觉效果的呈现。

历史上,艺术的发展与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紧密相连。报纸版式设计的发展也会随着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产生变化、取得进步。在探索报纸未来的视觉呈现的过程中,我们要紧跟时展的潮流,吸取新技术、学习新表现手法,不断创新视觉呈现。

第12篇

关键词:报纸;媒介;新闻设计师

中图分类号:G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6-0285-01

一、全媒体时代报纸版面设计的理念更新

传统的报纸版面设计秉持两种理念,一类是专业理念,主要追求新闻的完善以及传播对受众的责任,传播的社会效果,传媒的权威形象;另一类是商业理念,主要以媒介的自身利益为首要的追逐目标,并以此来建构报纸的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

但是,这两种理念的构建前提是报纸的媒介地位。无论是专业理念还是商业理念,报纸从业者始终都没有放弃报纸作为主流媒体的身份与地位。20世纪后期,电视的兴盛给报纸的生存带来危机,一场“重新设计”的运动席卷美国报业,其目的是为了赢回流失的读者,坚守报纸的主流地位。21世纪,进入全媒体时代,报纸再次与新媒体碰撞,其媒介角色发生了改变,报纸最后的光芒在新媒体的照射下慢慢消散。

当旧媒介逐渐被新媒介取代后,阅读报纸将会变成一种生活态度或者行为,我们选择读报,是为了保有一种社会习惯,或者生活享受。那么报纸的设计,将不得不放弃专业或商业理念,而转向一种审美的、风格的层面。报纸或许会走向一种回归的表现,再次回到报纸版面设计的本质上――强调编辑理念与设计表现的完美结合。因为这种表现更能体现出报纸作为印刷媒介的本质,而这正是报纸与网络等新媒体拉开距离的关键点。

二、“新闻设计师”呼之欲出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报业市场的竞争引发了报纸版面的不断变革,报纸版面设计与市场需求和媒介竞争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体现报纸竞争策略的重要方面。报纸版面日益体现出为读者服务的特点,报纸组版、版面的细分化,导读方式的多样化,稿件安排的模块化,信息传递的图解化等等,都是对受众阅读心理和习惯的适应性措施。同时以市场卖点为核心,突出个性化的设计,力求强化对读者的吸引力。将报纸版面设计纳入到整个报纸的营销甚至编辑体系中,大大提高了报纸版面设计的地位。版面,不仅能够左右报业发行,甚至能够决定每版稿件的数量与编排,形势逾越到内容之上。

现代报纸设计的实质就是编辑思想与设计艺术的结合:报纸编辑中的新闻编辑理念,与艺术设计的创造性、功能性、艺术性和经济性统一在一起,最终形成每一份报纸版面的最佳形式。这无疑对报纸版面的操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新闻设计师呼之欲出。

三、什么是“新闻设计师”?

中国新闻行业目前还没有这样一个称谓。出版部门常见的多是“美术编辑”“版面编辑”。其实在西方国家,对于媒体的视觉工作者同样也有着不同的称呼:Art editor(美术编辑)、Visualeditor(视觉编辑)、Information Designer(信息设计师),以及 Newsdesigner(新闻设计师)等。那么到底如何来定义新闻设计师呢?

个人比较赞同“中国新闻设计师网”创办人廖小静的说法:“对于新闻设计师的定义,大家描述的,还只是新闻设计师的事实而不是其意义。单从Newsdesigner的英文字母来看,我们不难理解:news――新闻;design――设计;er――人;但组合起来后的解释却应该解释为能够通过对事实的把控,基于美术专业的生产而得到高于事实本身的有意义、有美学价值的作品,这样的人才可以称为新闻设计师。”

作为一个报纸的视觉工作者,在全媒体如火如荼的时代,仍然将工作聚焦在模式化的机械组版、简单的展示信息事实时,我们充其量叫他为美术编辑。而新闻设计师不一样,新闻设计师既需要对编辑思想的领会与理解,还需要对报纸整体营销策略的把握与贯通,通过自身的专业能力、独特的视角,根据信息的灵活性,创造性地规范、设计每一个报纸版面。

《辽沈晚报》总编辑彭宁认为:“视觉化是现代报纸的整体发展方向。而作为一张报纸的整体表现形式,具有直观性,能在一瞥中被读者所感知,可以说就是一张报纸的脸面。一排报纸放在报摊上,最具视觉冲击力的报纸肯定更能吸引人的眼球,卖得好。读者对报纸风格的最初印象也是由版面风格所给予的。如果视觉设计跟内容能够和谐,它们就是一份报纸的黄金搭档,起到珠联璧合的效果,报纸内容是锦,版式是花。如果一张报纸的门脸设计不好,吸引力就大打折扣,恐怕很少有人有阅览的欲望。”

我们不否认“内容为王”的这一观点,如果说报纸的内容为王,那么版式和视觉的设计就是花,要想花开得鲜艳就需要好园丁,同样一张报纸做出好的视觉和版式,需要的就不仅是美术编辑,报业正在呼唤“新闻设计师”。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