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比例尺教学设计

比例尺教学设计

时间:2023-06-06 08:58:55

比例尺教学设计

第1篇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学方式;教学设计;比例尺;导学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351-01

姓名: 班级:六年级一班 上课日期:

课题: 比例尺

执行思路: 学案内容

学习目标: 1、认识数值比例尺、线段比例尺,理解比例尺的含义。会求一副图的比例尺。

2、通过小组合作学会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培养我们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 能认识比例尺,理解比例尺的含义,会求一副图的比例尺。

预习提纲

或自学题目 1、化简比

1千米:100米 1000厘米:20米

1米:5厘米 5千米:20厘米

1千米:50厘米3000000厘米:3千米

2、自学课本30页内容,了解什么是比例尺。

探究与

展示内容 1、 同学们在生活中是否见到过“1:20000”或“”类似的数字和标记?如果见过,在什么地方见过? 表示什么意思?看看你们手中的地图,告诉我为什么大小不一样?

什么是比例尺?和同桌尝试说一说。

比如: 1:200表示

①图上1厘米长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厘米。

②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③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倍。

1:300000呢?你能说说它在图上的意思吗?

你认为比例尺的概念应该是:

求比例尺的方法:

一张地图上,用3厘米表示实际距离600米,求这张地图的比例尺。(要求先尝试独立完成,然后与同桌交流讨论自己的想法。)

练习

巩固 基础 1、如果一幅图上的1厘米距离,表示实际距离300米,那么这张图的比例尺是()。

2、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50000倍,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3、一幅地图用6厘米表示实际距离9千米,求这副图的比例尺。

拓展 判断

(1)一幅图上的比例尺1:20000cm()

(2)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10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100.())

(3)某机器零件设计图纸所用的比例尺为1:1,说明了该零件的实际长度与图上是一样的。()

第2篇

关键词:AutoCAD;二维绘图;难点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9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5-0000-02

一、引言

AutoCAD是由美国Autodesk公司开发的通用CAD(Computer Aided Design,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包,它是目前计算机辅助领域内使用最广泛的CAD软件包,主要被应用在机械、建筑、家居、纺织、地理信息等多个行业。因此,对于AutoCAD的学习是很有价值的。

由于AutoCAD本身大部分内容都是操作性的,只要学生多上机练习,一般都很容易掌握,但对一些难点学生很难理解。针对这样的特点,对于AutoCAD的学习,我们应该把绝大部分的内容留给学生自学,教师只需要将难点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即可,这样,既避免了对简单的命令枯燥无味的讲解,又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提高操作能力。因此,下面我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进行列举并分析,希望对提高AutoCAD的教学有所帮助。

二、AutoCAD二维教学中的难点分析

(一)绘图环境的设置

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怎样设置,还要让学生理解各种设置的意义。例如,对于设置绘图单位,学生通常并不重视,这时要向学生讲明 AutoCAD绘图与手工绘图有所区别,AutoCAD采用1:1的比例进行绘制,也就是按图形的实际尺寸进行绘制,最后画出的图形和我们最初设置的绘图单位有很大的联系,如果单位设置得不对,那么画出的图形不符合我们的要求,所以,在画图之前必须要进行绘图单位的设置。另外,对图形界限的设置学生往往也会感到费解,设置与不设置界限好像没有什么差别,还有为什么要设置图形界限?教师要向学生交待绘图界限的作用,同时要指出由于AutoCAD采用的是1:1的绘图方式,图形界限的作用并不是很明显;另外,还要向学生交待图形界限设置后,要使其起作用,必须将图形界限设置为打开状态。

(二)模型空间和图纸空间的比较

在AutoCAD中提供了模型空间和图纸空间两种绘图环境。模型空间是用户建立模型时使用的空间,用户的绘图操作大部分是在模型空间中进行的。在模型空间中,用户不必考虑尺寸换算,绘图是按1:1的比例进行的。而要将模型空间的模型打印输出,则一般是在图纸空间进行。图纸空间可简化打印操作,设置打印比例,实现所见即所得的效果。

(三)使用命令参数

AutoCAD的命令可以使用菜单栏、工具栏和命令行三种方式启动。由于工具栏最为直观,其中包含了大部分的命令按钮,使用起来简单方便。因此大部分学生只会使用工具栏,不会使用命令行方式。如果不学会使用命令行方式画图,学生不能深入掌握各种命令,操作时只会使用默认参数,不能高效地画图。所以,在教学中要强调使用命令行画图的重要性,让学生养成不断观察命令行窗口的习惯,了解每一个参数的含义,深入掌握每一个命令。

(四)系统变量的设置

系统变量用于设置整个系统的各种状态,系统变量的使用对理解整个AutoCAD绘图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一般情况不需要设置系统变量,使用默认值即可,但在有特殊要求时,就必须修改相关的系统变量。熟练地掌握一些常用的系统变量的设置和功能,对提高绘图水平和效率非常有用。因此,首先要让学生知道系统变量存储于AutoCAD的配置文件或图形文件中或根本不存储,其次让学生知道如何设置系统变量,然后告诉学生一些常用的系统变量的作用,并且让学生知道怎样查询各系统变量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五)比例设置

AutoCAD中有多种比例,而这些比例又往往分散在各部分,学生很难理解各种比例间的关系,往往弄得一头雾水,不知如何使用。因此,教师要把这些比例进行比较,使学生弄清各种比例间的关系,能自如运用各种比例解决问题。

1.绘图比例和屏幕缩放比例的关系

绘图比例是图形实际缩放的倍数比例,一个图形在绘图比例缩放前后其实际的几何尺寸是不同的,二者之间的几何尺寸比值就是绘图比例。而屏幕缩放比例是指图形的显示比例,当屏幕缩放比例变化时,并不会影响图形实体的真实尺寸。这就好像我们看一张地图,当我们距地图的远近不同,看到的地图大小不同,但是地图本身并没有改变。屏幕缩放比例增大,就好像我们距图纸近了,看到的图形变大,屏幕缩放比例减小,就好像我们距图纸远了,看到的图形变小,但是图形本身的大小并没有发生变化。

2.绘图比例和出图比例的关系

很多学生会画图,但是不会按需要的比例打印图纸,主要就是因为没有弄清绘图比例和出图比例的关系。学生难于理解二者的关系,主要是因为手工画图和计算机画图之间的差异。手工画图时绘图和出图同时完成,绘图和出图没有区别;而计算机画图时,绘图和出图是两个独立有区别的过程。绘图比例是实体尺寸和计算机图形尺寸间的关系,出图比例则是计算机图形尺寸与图纸图形尺寸间的关系。通常绘图比例被设置为1:1,即计算机图形的尺寸和实体的尺寸大小一致。通过设置不同的出图比例,一张计算机图形可产生各种不同比例的图纸。手工画图时的绘图比例,等于计算机画图时的绘图比例*出图比例。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明白两种绘图比例的不同。

3.绘图比例和尺寸标注比例的关系

通常,会按实体的实际尺寸进行标注,此时绘图比例和尺寸标注比例一致,但有时会遇到尺寸标注数字显得过大或过小,对于整个视图来说看起来很不方便,这时就需要修改尺寸标注的比例。尺寸的文本数值应该反映物体的真实尺寸,而尺寸标注比例等于尺寸数值除以图形单位长度,所以尺寸标注比例和绘图比例应该互为倒数。

4.尺寸全局比例因子和尺寸标注比例的区别

这两个概念从字面看来很相似,所以学生非常容易将二者混淆。尺寸全局比例因子用于缩放尺寸标注的构成要素,如缩放尺寸箭头的大小,字体的高度等,它不能改变标注的测量值;而尺寸标注比例就是改变线性标注测量值的比例因子,它是绘图比例的倒数。

5.全局线型比例因子和局部线型比例因子的关系

学生在绘图过程中,还会出现不能准确设定线型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因为没有弄清全局线型比例因子和局部线型比例因子的关系。全局比例因子对所有对象有效,而局部线型因子只对某个对象有效,两个变量的缺省值均为1。对某一对象来说,其线型比率等于全局线型比例因子乘以局部比例线型因子。

三、结束语

本文仅列出学生最易感到困惑的一些问题,并未将AutoCAD二维教学中的所有难点一一列出,如图层的使用、填充图案、尺寸样式设置等等。如果教师在AutoCAD二维教学过程中采用难点教学法,不但能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对AutoCAD有非常透彻的理解,从而能够真正地将AutoCAD运用于实际。同时,对其他一些讲软件操作的课程,我们也可以采用难点教学的方法,对于学生容易理解的部分由学生自学,教师只需要着重讲解难点部分,这样使学生学习一门课程之后能真正地深度应用,而不是停留在很肤浅的水平上。

参考文献:

[1]夏素民.温玲娟等编著.AutoCAD 2006中文版标准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孟爱英.如何在AutoCAD 中进行相关比例的合理设置[J].大众科技,2008,2

[3]石晓梅.AutoCAD中几个教学难点问题初探[J].辽宁师专学报,2004,6

[4]韩玉芹,祖先锋.AutoCAD中两种绘图空间的研究[J].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7.9

[5]谢菁.探讨“以学生为中心”AutoCAD课程教学[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7,9

[6]王若慧 张连华.AutoCAD中绘图和出图比例的正确设置[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7,8

[7]郝变华.AutoCAD各种比例的设置方法[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4

第3篇

在课堂教学中,首先,我创设了一个情境,引导学生明白按照实际尺寸绘制平面图是不可能的,初步产生缩小放大的需要,引入了学生对新知学习的渴望。进而,让学生初步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有缩小和放大两方面的应用,引入了学习比例尺的必要性,导入新课的学习。接着,通过学生的自学让学生自己说出了什么是比例尺,我直接给出了比例尺的相关定义。并结合例题引出数值比例尺以及它的含义的理解。然后,引出线段比例尺的学习,紧接着,进行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互化教学,引导学生总结出: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最后,介绍放大比例尺,同时跟缩小比例尺进行对比,并作了相应的练习,对新知进行了巩固与内化,加深了学生对比例尺的掌握.

通过这次的教学,我觉得,这节课学生学的还是比较轻松的:无论从学生学习新知的状态,还是参与程度,都很好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尤其是一些概念性东西的总结环节,学生学的很主动,而且,比例尺的转化和有关计算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而理解比例尺的定义是突破这一重点和难点的基础和前提,所以我在教学中对于重点的把握还是可以的,只是在这节课中还有一点遗憾,就是感觉到对于教材的拓展方面还有一些欠缺,所以在这方面还需努力,而且对于一些后进生来说,知识点多,理解起来比较慢,掌握起来还有些难度.所以,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强调有关注意事项,不断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这节课也有遗憾之处,如果学生们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那么,学生们的求知欲会更浓。在进行线段比例尺教学这一环节时,由于时间仓促,没有及时抓住机会将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加以比较,错过了一个较好的教学时机。

1、教师讲解过多,学生活动少,没有做到以生为本,造成学生参与度低,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效率低。教学方法陈旧,没有更好的体现新课标,课堂的调控力差,不能及时处理教学中出现的突发事件。

2、集体回答问题次数过多,造成部分学生不肯动脑,不能体现个体差异。

但无论怎样精心设计的课在实际操作中也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缺点。在听课中我就在不断的思考:如果我们老师的导入再吸引人一些、课堂节奏再快些、操练方法再多样些、再把课堂多还给学生一些、多注意小组的合作等,教学效果应该会更好。年上半年转眼即逝,再回首,思考亦多,感慨亦多,收获亦多。“忙并收获着,累并快乐着”成了心曲的主旋律,常鸣耳盼。对我而言,XX年上半年的工作是难忘、印记最深的半年。工作内容的转换,连带着工作思想、方法等一系列的适应与调整,(包括工作上的适应与心态上的调整)压力带来了累的感觉,累中也融进了收获的快乐。在各位领导的支持下,在各位同志的密切配合下,爱岗敬业,恪尽职守,作风务实,思想坚定,较好地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和领导交下来的其它任务。现简要回顾这半年总结如下:

(一)强化形象,提高自身素质。

为做好本职工作,我坚持严格要求,注重以身作则,以诚待人,一是爱岗敬业讲奉献。我们箱管工作的最大地规律就是“无规律”,因此,我们正确认识自身的工作和价值,正确处理苦与乐,得与失、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坚持甘于奉献、诚实敬业,二是锤炼业务讲提高。经过半年的学习和锻炼,我们在工作上取得一定的进步,利用办公室学习资料传阅的同时,细心学习他人长处,改掉自己不足,并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在不断学习和探索中使自身工作质量有所提高。

(二)严于律已,不断加强作风建设。

半年来我对自身严格要求,始终把耐得平淡、舍得付出、默默无闻作为自己的准则,始终把作风建设的重点放在严谨、细致、扎实、求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上。在工作中,以制度、纪律规范自己的一切言行,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尊重领导,团结同志,谦虚谨慎,主动接受来自各方面的意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坚持做到不利于公司形象的事不做,不利于公司形象的话不说,积极维护公司的良好形象。

(三)强化职能,做好服务工作。

工作中,我们注重把握根本,努力提高服务水平。箱管人手少,工作量大,这就需要我们团结协作。在这半年里,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们都积极配合做好工作,我们的心都能往一处想,劲都往一处使,不会计较干得多,干得少,只希望把工作圆满完成。

工作中的不足与今后的努力方向

半年来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思想解放程度还不够,学习、服务上还不够,和有经验的同事比较还有一定差距,在今后工作中,我一定认真总结经验,克服不足,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

(一)发扬吃苦耐劳精神。

面对箱管事务杂、任务重的工作性质,不怕吃苦,主动找事干,做到“眼勤、嘴勤、手勤、腿勤”,积极适应各种艰苦环境,在繁重的工作中磨练意志,增长才干。

(二)发扬孜孜不倦的进取精神。

第4篇

一、抓住知识的重难点,组织生生互动 。

知识的重难点,是学生容易产生疑虑和争论之处。在重难点处展开生生互动,通过交流,可以帮助学生在非正式的直觉观念与抽象的数学语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帮助学生把实物的、图画的、符号的、口头的以及心智描绘的数学概念联系起来。通过交流,还可以发展和深化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因为解释、推断和对自己思想进行口头和书面的表达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让学生自行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打开知识闸门。

例如,12册中的“比例尺”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为让学生深刻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课上我们安排了两次生生互动:第一次是在上一节课学生初步了解“比例尺”的概念基础上组织学生从“比例尺”和“尺”的产生、定义、用途、制作方法等方面进行比较讨论,学生除了头脑中原有“尺”的概念之外,加深了对“比例尺”概念的认识。第二次是出示3道练习:(1)甲乙两城间的铁路线全长255千米,画在一幅铁路运行图上的距离是5厘米,求这幅运行图的比例尺。(2)某一零件长2毫米,在设计师的图纸上为3厘米,求这设计图的比例尺。(3)一个长方形操场,在一幅比例尺是1:800的图纸上,长为10厘米,宽为8厘米,这操场实际面积是多少?第一题学生都能正确解答。第二、第三题就展开讨论:先让学生自己阅读分析第(2)题,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过程把结果写在黑板上:3厘米=30毫米,30:2=15:1。答:这幅设计图的比例尺是15:1。继而问学生:“你认为老师做得对吗?”学生们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讨论,马上表明了各自的立场。认为对的同学的理由是,求比例尺就是用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而计算过程也正确,因而15:1是正确的。持反对意见的学生的理由是:书上说,比例尺的前项应是1,而这里的后项为l,不符合课本要求,应该是1:15才对。于是,教师引导学生再次观察并思考:这一题和上节课所接触到的比例尺应用题有何区别?经过点拨,学生茅塞顿开,原来这一题的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大。学生们热烈地展开了讨论,说得头头是道。最后,同学们讨论第(3)题,不仅解决了问题,弄清了其中的缘由,对比例尺概念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

在本课堂中,教师围绕三个练习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索并开展讨论、交流,使学生从中获得了知识、形成了技能、发展了思维,而且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了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二、抓住有争议的问题,引导生生互动 。

观点一致、众口一词的现象在数学课堂中教学比较多见,但并不是对所有的问题学生的意见都是相同的,特别是在做一些较难的练习时,学生难免会存在不同的见解。此时,教师要善于引导,使学生中的不同意见都有机会发表,且在发表后能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法。例如,在一年级上册的《同步探究》上有这样两道题:

(1)小明的前面有5个,后面有4个人,这一队共有多少人?

(2)一队伍共有10人,小明的前面有5人,后面有几人?

通过对第(1)题的阅读和思考,大部分学生起初的意见是这一队一共有9人,但也有一小部分的同学认为是10人。这时,教师并没有很快的公布答案,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正确解决问题的过程,要求同桌的学生模仿题目,先用小棒摆一摆,然后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最后让学生上讲台亲自演练站队。这样,大家真正明白了其中的奥秘,并且总结出解题方法:5+4+1(小明)=10人。在此基础上,学生很容易给出第(2)题的解法:10一5―1(小明)=4。

三、抓住需要合作的时机,促使生生互动 。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上一个诸葛亮。”可见集体的灵感、集体的智慧的强大。有些应用题学生之所以百思不得其解,原因在于思维定势的影响,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转换思考角度,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把思维的触角伸向各个方面,打破思维定势,那么学生的学习的能力可得到提高。

例如,王东期终考试语文、外语、科学的平均成绩是76分,数学成绩公布以后,他的平均成绩提高了3分,张明的数学成绩是多少分?通过讨论,学生中出现了不同的解法。解法一是常规思路:已知张明期终共考了四门功课,要求出数学成绩,可用四门功课的总分减去其中三门功课的总分。由于四门功课的平均分比其中三门功课的平均分高3分,那么四门功课的平均分就是76+3=79(分),四门功课总分为79×4=316(分),语文、外语、科学三门功课的总分为76×3=228(分),所以张明的数学成绩为316-228=88(分)。解法二:假设张明数学也考了76分,这样四门功课的平均分仍是76分。但实际四门功课的平均分比其中三门功课的平均分高出的成绩正好分给每一科,使每一科各增加了3分,这样共多出了3×4=12(分)。思路清晰了,问题也就解决了,我们就能很快地算出张明的数学成绩是76+3×4=88(分)。在生生互动的学习中,学生经过相互交流、相互探讨,触发彼此智慧的火花,使得在当前认知水平状态下仅靠个人水平难以解决的问题,靠集体的智慧被创造性地加以解决,这种成功的喜悦,常常会促进学生学习的动机,同时使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创造性和数学课堂教学的自主性得到激发。

四、抓住数学实践活动,推进生生互动。

第5篇

关键词:高职教学 好课 探索 “学”得好

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具有“系统的应用知识和持续发展的能力”、“综合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技术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从多元智力理论的角度来看,高职院校的学生,其智力的优势不在于语言智力和逻辑智力方面,而在于形象思维智力比较突出,一般动手能力较强,而且兴趣广泛,具有较强的参与意识和风险意识。所以,作为类型教育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特点应表现为促进学生擅长的智力成长。那么,在挖掘学生擅长的智力潜能、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设计中,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符合当前职业教育理念的“好课”呢?

我们以机械类专业基础《机械制图》课程为例,对绘图基本技能训练的“绘制平面图形”内容部分,对照以下几种颇有代表性的教学设计过程,看哪一种能让学生“学”得更好、更有实效。

教学内容:绘制某零件的平面图形。

一、学科式教学设计

就“绘制图形”的基本技能训练来说,传统的学科教学是先系统地讲解国家标准中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图纸幅面的格式、绘图的比例选取、绘图的图线选用规定、尺寸的标注要求等;还有常用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常用几何图像的画法、平面图形的画法等。然后让学生绘制如图1所示的零件平面图形。结果是,对大多数学生来说绘图难以顺利进行:图纸的选取与绘图的比例不匹配的现象有,尺寸标注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有,加粗描深不符合线型标准的有…

图1、手柄零件的平面图

这些现象,教这门课的教师深有体会。在“这些学生真难教”的无奈中,要么赶教学进度匆匆而过,要么心存疑虑却苦于不得法。总之,学生应该具备的“绘制平面图形”的绘图基本技能没有得到有效的训练,即教学没有产生实效。

二、常规式项目教学设计

先来看看“绘制平面图形”项目教学设计的几个主要部分。

第一,明确教学目标,能够手工抄绘零件的平面图形。具体说,就是合理选用绘图比例、图纸幅面,熟练使用绘图工具绘制图形,能够准确绘制图形、标注图形尺寸等。

第二,项目任务给出:绘制某零件平面图形。

第三,教师案例示范手柄的平面图形绘制。在绘制的过程中,明示绘制平面图形的步骤:

1、准备绘图。识读图形,对图形的尺寸进行分析,确定各线段性质(已知线段、中间线段、链接线段);确定绘图比例,选取图幅;画出图框和标题栏。

2、绘制底稿图。匀称布置图形,先画出作图基准线——横向尺寸基准线和竖向尺寸基准线;依次画出已知线段、中间线段,以及链接线段。校对无误后,擦去多余的作图辅助线。

3、描深加粗各种线型。对照于线条选用标准,遵照先曲后直、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等规则加粗图线。

4、标注尺寸。依据尺寸要素及尺寸标注要求,正确标注图形尺寸。

第四,讲解项目任务相关制图标准的知识点。包括制图标准对图纸、图框、标题栏、比例、图线的规定,尺寸标注方法,常用图形的画法。

第五,学生完成项目任务。

笔者也尝试过这样的项目教学设计,结果是少部分学生能完全符合制图标准规定,把平面图形画好。这说明,学生对运用制图标准基础知识画图,只凭观察教师的示范画平面图与“听讲”画平面图所需的知识,并没有更多更仔细地查询核对制图标准知识,力求准确画出图形(事实上,画得好的学生,是自觉地依照教师的思路探索了相关的知识点),那么,教师即使再怎么努力教学——教的不少、引导学生学的不多,学生依然从“手上”出不来,即没有产生教学实效。

三、知识探索型项目教学设计

就这个手柄的平面图形绘制,笔者曾经尝试采用另外一种方式的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设计,取得了较前面提到的项目教学设计更好的教学效果。以下是教学设计的主要组成部分:

第一,明确教学目标:能抄画出零件的平面图形。

第二,给出项目任务:绘制某零件平面图。

第三,教师案例示范手柄零件的平面图形绘制。在绘制的过程中,明示绘制平面图形的步骤:

1、准备绘图。分析图形的轮廓尺寸φ32mm、90mm(75mm+15mm),确定绘图比例2:1,选取图幅A4;画出图框(不要装订边的)和标题栏。

这里主要说出为什么这么确定绘图比例、图幅,简要描述总共有哪些可供选择的标准中规定的“比例”类型、“图幅”类型。同时,引导学生去相应地参考教材探索如何确定绘图比例、选取图幅的知识点:制图标准中绘图比例、图幅的规定,以备自己绘图时能合理、准确地选择。

2、绘制底稿图。分析图形的具体尺寸,确定φ20mm、15mm,φ5mm、8mm,R15mm,R10mm、75mm为已知线段,要首先画出。再接着要画出中间线段R50mm、φ32mm。最后该画出R12mm的链接线段。此处,对照手柄图形分析线段中什么是“已知线段、中间线段、连接线段”,并边画手柄的圆弧连接便说明圆弧连接的画法知识点。同时,引导学生探索、参照教材中线段分析、圆弧连接的知识点,在自己画图时针对不同图形线段的实际情况,分析确定线段性质以找到画图的切入点,进而准确地抄绘原平面图形。校对无误后,擦去多余的作图辅助线。

3、描深加粗各种线型。对照于线条选用标准,遵照先曲后直、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等规则加粗图线。此处,先说明适合于手柄的线条类型作为描深加粗的依据,再引导学生探索“常用图线的名称、线型、应用”制图标准规定的基础知识点。而且在引导中要强调,对不同图形的线型一定要在绘图过程中反复探索、总结制图标准线型规定的知识点,达到熟练准确地运用。

4、标注尺寸。依据尺寸要素及尺寸标注要求,正确地标注图形尺寸。此处,边标注手柄尺寸边插入“尺寸标注的要素、标注法”知识点;同时引导学生在绘制其他的图形时注意探索“尺寸注法”的细则,做到标注尺寸的准确明了。

到学生完成项目任务阶段,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疏通遇到的问题,比如比例的选择更合理、尺寸的标注更准确等。

在该项目完成的评价中,根据学生绘图的情况,除常规的评价外,尤其要注意肯定他们已有的积极思考、探索知识解决绘制平面图中遇到的学习障碍的可贵之处。同时,对平面图形绘制方法、知识点进行回顾总结,绘图中不容易做好的地方(如圆弧连接、尺寸标注等)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在此时视学生的绘图情况做补充式讲解(或者诸如“尺寸标注”知识点先不讲解,等到学生出现自行探索中解决不了的学习障碍时再详细讲解),不仅能疏通学生的学习障碍,而且能教会学生如何去更有效地探索知识。

项目基本任务完成后,再适当增加难度更大些的项目拓展训练,让学生在绘图技能进一步巩固好的情况下,体验不断地、更多地探索知识、解决所遇学习问题的成就感,以及知识增长、技能娴熟的自信感。

正如戴士宏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一书语录里谈到的:教师可以少讲甚至不讲知识,但要带领学生做事。在做事的过程中,学生自己探索到了知识,这是真正的“好课”。高级的好课,不是教师“讲”得如何好,而是学生“学”得如何好。

高职教学的“好课”,顺应职业教育理念的导向,应该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做事中探索、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去解决所遇实际问题。以学生如何能“学”得好为教学设计宗旨,以教师少讲解、学生多探索为教学实施指引方向,这样的“好课”,可以让我们的教学更为实效,让我们的学生更好地积淀以后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所需的知识、技能。

参考文献

[1]戴士宏 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庄国帧 高职教育行动导向教学体系[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07。

第6篇

1学好AutoCAD,经验不可少

经验是掌握技能的捷径,是永久的生活老师。拥有它,学生可以少走甚至不走弯路,并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学生学好AutoCAD,对学生最有效的经验是:

1.1一定的几何作图基础。 俗话说“九层之台,起于垒土”,没有坚实的基础就难以搭建起耸入云端的万丈高楼。实践证明,“手工图板”绘图能力是计算机绘图能力的基础,学习《AutoCAD 2004》,需要一定的画法几何的知识和能力,需要一定的识图能力,尤其是几何作图能力,一般来说,我所在的班级中,《机械制图》水平好的学生,学起来较容易些,效果较好

1.2循序渐进的方式。 循序渐进是学习新知识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对AutoCAD的学习更是如此。整个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先了解计算机绘图的基本知识,如相对直角坐标和相对极坐标等,使学生做到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地掌握AutoCAD 2004的使用技术。

1.3学以致用的原则。 学习的最终目地是为了有效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不要把主要精力花费在各个命令孤立地学习上;要把学以致用的原则贯穿到整个学习过程,以使自己对绘图命令有深刻和形象的理解,有利于培养自己应用AutoCAD 2004独立完成绘图的能力。

1.4熟能生巧的态度。 态度决定结果。正确的态度必能诞生最佳的成绩。熟能生巧是学生提高技能的不二法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告知学生配套的《计算机绘图习题集》作为上机实验书,它能使同学们更加深入地理解、熟练AutoCAD 2004的命令。要强迫自己做几个综合实例,分别详细地进行图形的绘制,使自己可以从全局的角度掌握整个绘图过程,力争使自己学习完AutoCAD 2004课之后就可以投身到实际的工作。

学好AutoCAD 2004,把握技巧更重要。

技巧在技能性学习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若能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技巧,学生的学习将会取得突飞猛进的实效。学好AutoCAD,学生应掌握的技巧有:

1.4.1常见问题要弄懂。

(1)同样画一张图,有的同学画的大小适中,有的同学画的图形就很小,甚至看不见,这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绘图区域界限的设定操作没有做,或虽用LIMITS命令进行了设定,但忘记了用ZOOM命令中的ALL选项对绘图区重新进行规整。绘图区域的设定是根据实际的绘图需要来进行的。 (2)有同学用线型名称为“HIDDEN”的线型画线段,但发现画出的线段看上去像是实线,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这是“线型比例”不合适引起的,也就是说“线型比例”太大,也可能是太小。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将线型管理器对话框打开,修改其“全局比例因子”至合适的数值即可

(3)在进行尺寸标注以后,有时发现不能看到所标注的尺寸文本,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这是因为尺寸标注的整体比例因子设置得太小,将尺寸标注方式对话框打开,修改其数值变大即可。 以上三个问题仅仅是我的同学们上机过程中遇到的最典型的三个问题和困难。实际问题不胜枚举,作为学生彻底弄懂这些问题,很有必要,对提高绘图质量和效率很有帮助。

1.4.2在比较中鉴别。 容易混淆的命令,要注意使自己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如ZOOM和SCALE,PAN和MOVE,DIVIDE和MEASURE等等。

1.4.3层次要分明。 图层就像是透明的覆盖图,运用它可以很好地组织不同类型的图形信息。学习过程中,有的同学常常为图省事,直接从对象特性工具栏的下拉列表框中选取颜色,线型和线宽等实体信息,这很不好,使得处理图形中的信息不那么容易,要特别注意纠正自己的这一不好习惯。严格做到层次分明,规范作图。我的体会是:在教学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学生将受益匪浅。

1.4.4粗细要清楚。 能够显示实体的线宽是AutoCAD 2004的新功能。使用线宽,可以用粗线和细线清楚地展现出部件的截面,标高的深度,尺寸线以及不同的对象厚度。作为学生,一定要通过图层指定线宽,显示线宽。提高自己的图纸质量和表达水平。

1.4.5滴水不漏。 图案填充要特别注意的地方是构成阴影区域边界的实体必须在它们的端点处相交,也就是说要封闭,要做到“滴水不漏”;否则会产生错误的填充。作为学生最好还要学会如何查找“漏洞”,修复错误。

1.4.6写文字要规范。 文字是工程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比如:尺寸标注文字、图纸说明,注释、标题等,文字和图形一起表达完整的设计思想。尽管AutoCAD 2000提供了很强的文字处理功能,但符合工程制图规范的文字,并没有直接提供。因此要学会设置“长仿宋体”这一规范文字。具体操作的简要步骤是,打开“文字样式”对话框,新建一个样式,可取名为“长仿宋体”,对话框中字体名改为选用“仿宋体GB-2312”,宽度比例也要改为0.67。尺寸标注的文字可改为“italic.shx”代替“仿宋体GB-2312”。

1.4.7特殊字符,特殊处理。 实际绘图中,常需要输入一些特殊字符,如角度标志,直径符号等。这些中利用AutoCAD提供的控制码来输入,较易掌握。

1.4.8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工程标注是零件制造、工程施工和零部件装配时的重要依据。在任何时候一幅工程图中,工程标注是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在某些情况下,工程标注甚至比图形更重要。 我的许多学生不怕绘图,怕标注;原因之一是尺寸标注方式对话框里选项太多,自己又理解不清,更不知道这些选项之间如何配合,所以往往很难达到理想的标注效果。 为此,同学们除应弄清对话框里各选取项的含义及常用值外,还应督促自己学习时应遵守如下五个规程: (1)、为尺寸标注创建一个独立的层,使之与图形的其他信息分开,便于进行各种操作。 (2)、为尺寸文本建立专门的文字样式(如前述“长仿宋体”)和大小。 (3)、将尺寸单位设置为所希望的计量单位,并将精度取到所希望的最小单位。 (4)、利用尺寸方式对话框,将整体比例因子设置为绘制图形时的比例因子。 (5)、充分利用目标捕捉方式,以便快捷拾取寻找点。

1.4.9两个空间,两个作用,两个练习。 在AutoCAD 2000环境中有两种空间:模型空间和图纸空间,其作用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模型空间是一个三维空间,主要用来设计零件和图形的几何形状,设计者一般在模型空间完成其主要的设计构思;而图纸空间是用来将几何模型表达到工程图之上用的,专门用来进行出图的;图纸空间有时又称为“布局”,是一种图纸空间环境,它模拟图纸页面,提供直观的打印设置。为了使学生深刻理解“图纸空间”的作用,教学中,教师要至少让学生做两个这方面的实际例子,巩固“图纸空间”的概念。

第7篇

关键词:标注样式;尺寸编辑;国家标准

0 引言

AutoCAD是一款功能强大的计算机辅助绘图软件,广泛应用于机械、建筑、水利等领域。学习AutoCAD的最终目的是绘制工程图样,而工程图样标注尺寸时必须满足国家标准,但实践教学中发现,由于尺寸标注的种类及形式复杂多样,学生虽然能够熟练地掌握尺寸标注命令的用法,但综合运用时尺寸标注不满足正确、清晰、合理的原则。

1 尺寸标注样式的设置

1.1 尺寸标注样式设置的必要性

一个完整的尺寸是由尺寸界线、尺寸线、尺寸起止符号和尺寸数字四要素组成。AutoCAD标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尺寸数字大小不统一、尺寸数值非实际尺寸、尺寸起止符号大小不一致等,这类问题归根结底都与标注四要素有关,而面对这类问题,很多学生都采用逐个修改的方式,尺寸编辑繁琐没有体现AutoCAD本身高效的功能。AutoCAD的优越性是毋庸置疑的,提高AutoCAD的标注效率,首先要熟悉制图标准对尺寸各要素的规定,解决问题要分析其根本原因,分类修改,对影响每一类的关键参数修改,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2 尺寸标注样式设置

尺寸标注形式灵活多样,AutoCAD标注样式里只有ISO-25一种标注样式,满足不了多样化的需求,因此必须建立多种标注样式。当然,尺寸标注样式的设置并不是多多益善,根据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按标注方式不同对各类标注形式按图1所示分类,对各类标注进行相应的设置如表1所示。尺寸标注样式建立后,标注尺寸时,应先把所设尺寸标注样式设为当前标注样式,不同的标注形式应用不同的标注样式,各类尺寸一定要对号入座。

标注样式的设置不可能面面俱到,标注尺寸时,如果出现特殊的标注形式,应分析其本质原因,如图2所示涵管局部剖视图的标注。该标注形式尺寸线和尺寸界线各隐藏一半,这是因为CAD软件把尺寸线、尺寸界线分为两部分,“标注样式管理器”中“线”选项内“隐藏”选项用来确定“尺寸线1”、“尺寸线2”和“尺寸界线1”、“尺寸界线2”的开关,在这里进行相应的设置即可。此设置常用于半剖和局部剖视图的标注。

按照上述样式标注的尺寸各要素基本能够满足国家标准,但有时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尺寸数字不符,另一种是尺寸各要素的位置不理想,如图3所示。

(a)不合理 (b)合理

按尺寸标注样式分类标注,尺寸数字大部分与实际相符,但特殊情况,如:n个相同圆的尺寸标注,对称图形的尺寸标注不能自动生成,需要对尺寸数值进行修改。修改有两种方法,一是利用尺寸数字编辑命令。如图3中4xφ12可在激活标注命令时,选择其中的“T”或“M”选项,手动输入数值。

工程图样要求第一道尺寸线离轮廓线间距约7~10,尺寸线之间尽量不要交叉,自动标注时难免出现距离不理想、图线交叉现象,尺寸数字与图线重叠,而尺寸样式中设置“手动放置文字”效率又低。调整尺寸各要素位置有两种方法,一是利用尺寸编辑命令修改。激活“标注”工具栏中的按钮后,选择要编辑的尺寸,移动到合适位置即可,如图3中圆内直径φ24的尺寸标注,该方法适用于对标注的整体编辑。二是利用夹点编辑功能。通过移动选中的夹点,调整标注的文字、尺寸线的位置,改变尺寸界线的长度。如图3所示,应用夹点编辑命令拖动φ39尺寸界线端点到适当位置,避免与SR26尺寸线交叉,此方法适用于编辑局部要素。

3 非原值比例标注

工程图样中绘图比例分为原值比例、放大比例、缩小比例,尺寸标注的原则之一是标注实际尺寸,不论采用何种比例绘图,都要标注实际尺寸。对于放大比例与缩小比例如何标注实际尺寸,针对两种画法有两种标注方法。

3.1 “标注特征比例”选项区方式

专业图的绘图比例常用1:20、1:50、1:100、1:200等1:n形式,在计算机上如果像手工绘图一样按比例计算尺寸绘图,相当麻烦,计算起来也容易出错,因此,通常将设定图幅按比例放大 n倍,按形体的实际尺寸输入数据,当整个图形绘制完毕后再按1:n比例输出打印,即1:n图形, 1:1放大绘制标注,1:n缩小打印。

该画法对应的标注设置是,在标注样式的“调整”选项卡中将“标注特征比例”下的“使用全局比例”设置n。该项用于设置全部尺寸标注设置的缩放比例,该比例不改变尺寸的测量值。

3.2 “主单位”选项卡方式

方式一绘图时需要调整线型比例、尺寸样式中的某些值、剖面线的间距等,在处理这些问题时稍有疏忽,将会输出一张废图。下面介绍另一种绘图方法,将可避免这些问题,同时也实现了不用计算大小按实际尺寸1:1绘图的目的。首先按照形体的实际尺寸绘制出整个图形(不包括注写文字、图案填充和尺寸标注),然后把图形缩放成要求的比例,再注写文字、填充图案和标注尺寸,最后1:1打印图形,即1:n图形,1:1放大绘制,1:n缩小标注,1:1打印。

该方法对应的标注设置是,在标注样式的“主单位”选项卡中,将“测量单位比例”选项区中的“比例因子”设置n。AutoCAD的实际标注值为测量值与该比例的乘积。

4 结束语

AutoCAD是绘制工程图样的辅助工具,尺寸标注应满足工程图样要求。对于不同的尺寸标注形式、标注问题要善于分析, 对症下药,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胡志刚,宁欣.AutoCAD工程图样尺寸标注方法分析[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12,40卷(6期):67.

[2]于春艳,程晓新.AutoCAD从基础到应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1.

第8篇

关键词:地图;基本要素;地理原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了解地图上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知道比例尺的大小与地理范围和地理事物的详略关系。

能力目标:学会运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两地之间的距离,初步具备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图的能力。

【教学引导】

教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直观演示、讲解、讨论以及实地测量练习,讲练结合,以练为主。

学法:实例分析、观察思考、讨论探究、设问质疑、自学归纳。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和表示方式;在有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

难点:比例尺大小的判断、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内容的详略关系;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解决办法:讲解、观察、讨论、实验、应用,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实物教具和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对知识能从感官经验向抽象理性跃升。

【课时安排】

共两课时。第一课时:绘制校园平面图,比例尺;第二课时:地图上的方向,图例和注记。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尺子、铅笔、白纸、彩笔等。

2.教学器材:多媒体计算机、投影等电教设备

3.教学课件:计算机投影演示――“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图的基本要素――绘制校园平面图”、有指向标、有经纬网等各类型地图。

4.互动要求:动眼、动脑、动口、动手、读书、提问、回答、演示、讨论有机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迷语导入:“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名城,浑身绚丽多彩。”(迷底:地图)同学们猜得对,是地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图的知识。

二、新课

1.投影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不同类型的实物地图、“地图与信息获取”

提问:让学生观察,归纳总结为什么人们使用地图?

总结:方便使用、直观、概括性强,其所表现的范围内容及详略等有多种类型规格,适应多种用途。

2.学生活动: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画学校的平面图

(1)各组选派两名代表熟悉校园;

(2)代表返回教室,分组画学校平面图:一组画在黑板上、其他三个组画在八开的白纸上;

(3)学生讨论、汇集在画平面图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

(4)学生交流感受和经验;

(5)教师针对出现的问题,投影“地图的基本要素-绘制校园平面图”,以讨论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画校园平面图的一些基本技能;

(6)所有学生在纸上再画学校的平面图。

3.课堂作业

屏幕展示作业内容(Flash小动画),由几名同学上前操作电脑,完成几个“方向判断”、“请对应景物与其在地图上的表示方式”等几个小游戏。

4.小结:学生谈各自的收获与大家共享。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机械制图;图板作业;技工教育

笔者于1992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化工机械系,毕业后在汕头海洋第一聚树脂有限公司工作,在设备部从事机械管理和设计工作,主要负责生产线的改造和进口设备国产化。2009年由学校公招到广东省粤东高级技工学院机械系从事理论课教学工作,不论是在企业从事机械设备维修、设计、改造,还是在学校《机械制图》和《机械设计基础》的教学活动中,都深深体会到读图识图对技工养成的重要性。所以笔者在《机械制图》的教学中,从第一章制图的基本技能开始,每位学生都配备一个A2图板、丁字尺、三角板等制图工具,基本上每节课都有30分钟的图板作业。在这个教学活动中,发现对技工类人才的养成有以下几点好处。

一、掌握基本的制图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快毕业的学生连制图铅笔都不会削的比比皆是。这个证明他们在《机械制图》的学习中,图板作业的时间严重不足,那么这些制图的基本知识在第一章制图的基本知识与技能里面都有,刚入学的同学接触到图板、丁字尺、三角板等制图工具都很有兴趣,对老师讲的如何削铅笔,如何区分HB/2B的制图铅笔和课本的粗细实线的画法和表达意义一下子有了感性的认识,而在A2图板上固定一张A3图纸让学生对图纸的大小有了感性的认识。丁字尺、三角板的使用让学生有了基准和垂直的概念,图板、图纸和制图工具的清洁让学生养成整洁的工作习惯。学生一入学就进入一个专业学习的氛围,学生查课本中表1-1完成了一个A3的零件图框,并在里面按2∶1完成图1-25和图1-26。通过这个教学活动,学生基本掌握了制图工具的使用。

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空间想象能力是机械类学生必备的能力,不论是机械加工,还是维修、装配,都离不开对空间想象能力的掌握。机械制图是采用实体正投影法制图的,从实体到投影图,从投影图到实体的转换和识别能力十分关键。为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对基本体、相贯线的图板作业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所以在第二章正投影作图基础和第三章立体表面交线的投影作图的课堂教学中,采用模型教学,然后按课本中的图形图3-22和图3-32按2∶1的比例进行图板作业。学生由模型到投影图形到图板作业,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反射循环。由于是亲自动手画出的图形,对学生空间感的形成具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三、对尺寸大小的感性认识

一个专业技工人员目测零件尺寸是一项基本技能。不论是工具的选择和原材料的寻找选择,这项技能都是非常有用的。那么图板作业对这项技能的养成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图板作业中,每一个尺寸都要用分规取用,精确到1mm,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反复训练,对尺寸的大小有了感性的认识,目测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会慢慢形成,而这个能力是CAD制图无法培训出来的。那么对刚刚接触机械类知识的学生通过第五章组合体里面第三节组合体的尺寸标注能够进行基本的培训。课堂教学中,采用模型教学,然后按课本中的图形图5-13和图5-17按2:1的比例进行图板作业,学生不但掌握了尺寸的标注画法,对尺寸的大小也有了非常感性的认识。

四、提高学生的识图和制图能力

第六章机械图样的基本表示法是《机械制图》的难点章节。不论是剖视图、断面图、局部放大图,还是如何选用、表达和识别,都是学生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剖视图,学生对全剖视图、半剖视图和局部视图能够基本上掌握,但是对阶梯剖、相交剖和旋转剖往往不论是选用还是识别都存在很多的问题,其根本原因就是技工学生不论是初中生或者是高中生,几乎没有接触过机械零件,特别是壳体类零件。所以这些视图的识读和选用只有通过模型教学,然后进行图板作业才能够让学生基本掌握视图的表达方式。选用的是图6-20、图6-22、图6-25这些既有模型而且比较简单的图样进行图板作业。要求学生先做简单的测量,然后选用合适的比例制图。这个不论对机加工类还是修配类的技工学生都是良好的专业养成。

五、掌握查表制图、依图查表的能力

在实际的生产活动中,技工接到任务后要对图样进行解读,落实尺寸进行加工,而对一些破损的零件的测绘需要查表来复原,诸如螺距、键槽、齿轮模数、轴承位置的配合尺寸,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等重要数据。《机械制图》第七章机械图样中的特殊表示法叙述了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这些零件如果只是按课本的讲解,对学生来说难度很大。因此,采用特型零件,按照查表方式用图板作业制图,配合实物讲解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教学问题。这里面还涉及机械设计的一些基本知识,能够为以后的《机械设计基础》的教学打下良好基础。采用图7-11绘制M20的螺柱连接图样,查表7-9、7-10、7-12;采用图7-17绘制模数m=3,Z1=19/Z2=39的齿轮啮合图,查表7-15,采用图7-24绘制轴径键槽的画法与尺寸标注,查表7-16。以上图板作业可以大大提高学习学生对机械图形和制造、设计的有机联系和认识。这样,学生对诸如螺栓旋合的螺纹长度和要求,键槽配合为什么要在键上方留有空位等实际问题都会有切实的体会。

六、具备初步的零件测绘能力

对一个合格的技工,识读零件图以指导自己的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技能,而图样里面的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往往是识别的难点。那么在第八章零件图的教学中,采用实物同课本教学的图例配合,对实物做测绘,与此同时讲解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的意义和选用就能够比较形象地解决这个教学难点。采用模型,让学生用游标尺和牙尺测绘图8-52阀盖,查表8-4、8-8、8-9、8-10对图样进行解读。学生在自己测绘了零件图之后对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这些技术要求不再混淆,有了进一步自习的能力。

七、小结

第10篇

听了邱老师执教“比例尺”一课后我深受启发,现摘录课堂中几个精彩的教学片断与大家共勉。

一、课前精心预设教学细节,预约课堂教学精彩

1.对导课情境精心预设,让有趣的情境吸引学生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逼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探究问题,构建新知。如课始,邱老师出示“脑筋急转弯”:“从北京到上海约有1000千米,可一只蚂蚁只用1分钟就爬到了,这是为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邱老师话音刚落,学生便能迅速地集中注意力,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为新课的展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对课中的活动精心预设,让活动的奥秘吸引学生

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课堂是以人为本的课堂,学生是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要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课前,邱老师让学生收集地图上的比例尺,学生会发现各幅图的比例尺不一样,自然产生“为什么”的疑问。课中,当学生认识比例尺后,并对照自己手中地图上的比例尺说出其实际意义时,学生更是思维开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理解。如1︰4000000就是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4000000厘米,或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4000000倍,或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又有新发现,同样是北京到上海的距离,由于选择的比例尺不同,计算出来两地之间的图上距离是不相等的,这样的发现巧妙地回答了学生在课前产生的疑问。这些细节的处理都是课前邱老师精心预设的结果,正是这些细节成就了精彩的课堂,也充分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实现了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转变。

二、课中灵动落实每一个细节,绽放课堂教学精彩

1.关注学生的行为,在易错处适时点拨

在学生认识比例尺后,邱老师适时强调了比例尺写成分数形式时的读法,即比例尺1︰4000000写成时仍读作一比四百万。如果教师不强化比例尺写成分数形成时的读法,学生可能会读成几分之几。再如,知道两地之间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求这幅图的比例尺时,学生在书写格式上容易出错。这时邱老师适时板书,引导学生辨析,澄清学生的错误做法。此外,单位换算是教学中的难点,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出现较多,邱老师都能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指导点拨,把难点降到最低。

2.关注学生的心理,在需求处适时点拨

如解决问题中有一道题,要求学生先量出北京到上海的图上距离,再根据给出的比例尺算出实际距离。这时很多学生不知怎么去量,于是邱老师针对学生的需求,用多媒体课件在图上直观演示测量方法(两点一线,测直线距离),让图形的无声语言替代教师的讲解,效果较好。

3.关注学生的知识盲点,在疑惑处适时点拨

练习中,邱老师让学生说出比例尺5︰1的意义,学生出现分歧,有的学生还说题目是错误的。面对学生的种种表现,邱老师不急于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充分地讨论、分析思考,待学生自己找出答案后,再用课件出示一些零件的放大图,使学生茅塞顿开,这种做法远比教师直白讲解的效果要好得多。

第11篇

一、广泛运用的形式美

形式美是形体、线条、色彩、肌理等形式要素按一定规律组合起来的状态,是造型之间的相互关系。人们经过长期实践,在广泛的基础上综合整理了不同的形式特征。艺术造型如果符合一定的形式美法则,就会唤起人们内心的感情,被认为是美的东西。形式美的基本法则包括:变化与统一、对称与均衡、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比例与尺度。但凡成功的设计作品都在具备功能美的基础上,兼具形式感。形式美法则在艺术设计专业中广泛运用,平面设计中的形式美表现在字体、空间、颜色、比例等元素上,产品设计的形式美为功能、形态、线型、颜色等元素的综合,景观设计也充分展示了尺度、比例、空间、肌理、色彩等各种设计要素。

二、景观设计中的形式美

景观空间中的实体通过点、线、面、体、材质、色彩等组成,这些元素按照形式美规律巧妙组合,创造出有秩序的景观空间。例如,设计师用大小、形状差异较小的不规则多边形设计汀步,富有轻快、和谐的美感,表现了变化与统一的关系;景观空间缺少不了植物造景,对植是植物配置的常用手法,在西方景观设计中,大量采用修剪规整的几何形状的植物造景,营造绝对对称、严谨的布局效果,而中国古典园林讲求自然美,通常采用自然式对植手法,以主景为中轴线,体量较大的植物距离轴线较近,体量小的则较远,表现出活泼、灵动、自由的感觉,营造了不对称的均衡;挡土墙立面上设计凸出的垂直线型,立体轮廓随着空间变化,有起有伏,产生节奏与韵律;景观设计师在处理主景与配景时,主次明确,突出主景,配景则以自身调和陪衬主景,避免杂乱无章,达到画面的统一,这是对比与调和的手法;景观空间中的比例与尺度关系则体现在水景、建筑、亭子、小桥等大小上,这些景观小品的尺度依据人和环境的尺度来确定,达到景物与环境的比例适当,协调统一。在专业基础教学活动中,形式美应与实例结合,而不是仅仅罗列其内容,游离于空泛的大道理之间。同时,教师应该常常引导学生思考,促成了美的因素。

三、教学现状与改革思路

对于高校专业教育来说,形式美是专业基础,三大构成课程是与形式美直接相关的专业基础课。三大构成课程通常被安排在大一,景观设计专业课被安排在大二,由于三大构成课程不仅服务于景观设计,还服务于平面、服装、动画设计等其他艺术设计课程,这就造成基础课程没有针对性。在之后的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中,还需拿出部分时间来讲授形式美,并把它与景观设计结合起来,费时费力且效果不佳。一个好的景观设计作品在提出设计师的设计创想、协调设计规范、甲方意志、遵循人性化的过程中,理性的推理通常是最难的环节。理性的推理习惯养成不是一朝一夕,需要建立在科学合理的日积月累的教学活动之上,大学四年学习时间有限,不科学的教学内容和效率不高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厌倦学习理论课,能学到的东西则更少。大三、大四忙于实习和工作,却又难以达到企业要求的设计能力,企业则肩负起前期培训上岗的任务,造成资源浪费,这些加剧了毕业生找工作难的现状。然而,作为大一的学生,是完全具备直接学习景观基础与形式美法则的能力,因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中小学时期就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绘画经验,具备了辨识美的能力。只需专业教师的正确引导,带领学生自发地将景观设计与形式美法则联系起来。笔者认为将形式美基础教学与景观设计专业课相结合是非常重要的,专门为景观设计服务的三大构成基础课应调整至大一进行,并且教学内容需要与其他设计基础课区别开来。这样,通过大一整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景观设计专业,更加有利于后续的专业课教学开展。

四、结语

形式美法则的知识与经验需要通过日积月累的实践学习,而景观设计最难的一环就是理性推理。设计是否专业,很大程度上源于基础知识是否扎实。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致明确,学校的专业设置也必须明确清晰,服务于各专业的课程要想真正发挥其作用,就需要以科学、高效的思路来制定。专业教育不可含糊其辞,游离于大道理之间,打通理性推理的脉络才能做出好的设计,让学生学到实用的技能。

作者:陈娟 单位: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第12篇

The Explo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ase Teaching Method in the Teaching

of "Interchangeability and Foundation of Measurement Technology"

JING Xiurun, WANG Wei, CHEN Xinmi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College, 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68)

Abstract The course, "Interchangeability and Foundation of Measurement Technology", is a core curriculum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studying mechanical professional or nearly it.in fact, it is a basic required course. So case-type teaching method is put forward in this paper to adapt to it by teaching straightaway case instead of the original hard to understand in the textbook.Interest in learning this course of students is inspired and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is improved greatly.

Keywords: case-type teaching method; "Interchangeability and Foundation of Measurement Technology" ; teaching reform

0 引言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是机械类及近机类本专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因此,讲授该课程时,不仅要搞好理论性教学,而且要积极实施实践教学,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理论教学中,将复杂难懂的抽象概念,用生产生活中的??例加以讲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为今后从事机械设计及制造工艺等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中案例式教学法的意义

为什么很多机械类毕业生工作多年后,仍然遗憾这门课“没有学好”?是老师没有教好还是学生没有学好?究其原因,一是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授课时偏重于灌输理论知识;二是学生缺乏实践的锻炼,对教师的讲授不能很好地领悟,导致学生对知识点一知半解甚至不解,对这门课缺乏兴趣,其结果是学生在后续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中不能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错漏较多。案例式教学法力求突破以往的“满堂灌”,做到关键概念必有一个生产生活实例,甚至多个实例,让学生有所学、有所悟,同时适当强调让学生自己动手,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丰富课堂内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 精挑、精选、精讲案例

(1)引入生活实例。以本课程的主线“公差”这一概念为例,课本有多处定义,一个是“零件几何参数误差的允许范围”,一个是“上偏差减去下偏差得到的代数值”。这样的定义,对于刚入门的学生来说,还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里引入了一个实例:某同学身高1.73米,体检(课本概念“测量”)过程中有时候测得的身高值为最大1.75米,有时候为最小1.72米,可以表示为1.73+0.02-0.01,那么1.75米就是最大极限尺寸,1.72米就是最小极限尺寸,+0.02和-0.01分别是上偏差和下偏差。公差就是最大的极限尺寸减去最小极限尺寸,也可以是上偏差减去下偏差得到的差值。而1.73米是该同学多次测量得到的平均值,是他心目中的“真值”,也是课本概念“基本尺寸”。实际工作中,常常用平均值代替真值进行数理统计分析,测量的次数越多,平均值越接近真值。这样的案例讲解,学生学起来非常轻松,课堂上回报给老师的是点头的满足的笑容。

(2)引入工厂实例。对于本课程的核心内容三种配合关系(间隙配合、过渡配合、过盈配合)的讲解,学生把概念记住了,但是疑问还是很多,尤其是过盈配合,学生在课堂回答问题时,认为用铁锤使劲砸才可以装配,那么引入工厂概念“松配合、一般配合、紧配合”,与课本上三种概念对应。对于间隙配合,只要用手拍,就可以装配;对于过渡配合,用橡皮锤或木头锤砸几下,就可以装配;而过盈配合必须用“热胀冷缩”的方法,把孔加热或者把轴冷却,传统的方法是把带孔件放在油锅里加热,俗称“下油锅”,现在一般用生产线旁边的高频加热炉把带孔件加热即可。于是,对应这三种配合概念,同学们用装配中的“轻轻拍、锤子打、下油锅”记住了三种配合关系,既生动又形象。

(3)引入学生自己的学习实践实例。将学生课外作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以及工程实训、挑战杯中易错易漏的知识点,收集整理,拿到课堂上讲解,效果非常好。以本课程知识点表面粗糙度的标注为例,学生在工程实训中委托某工厂加工长度不足10厘米的阶梯轴,两端轴颈处标注了Ra1.6的表面粗糙度符号,而中间尺寸段没有标注,工人师傅加工后,没有车加工中间尺寸段,从实物一眼就可以看出中间段与轴两端的外圆柱面不同心,学生觉得工人师傅处理不当,当仔细检查发现图纸没有标注未注的其余表面粗糙度,显然不符合国家机械制图标准规范,工人师傅按不加工处理也无可厚非。实训中指导学生,把住了“问题图纸”的“脉”,学生“服气”。而课堂上这样的实例,学生上课时听得非常专注、认真。

3 让学生动起手来

(1)巧借道具,达成教学效果。以比较测量法的讲解为例,离开了实训基地、离开了实验室,课堂上怎么让学生动手测量?以本课程的核心内容几何公差中的直线度为例,在讲解了直线度的概念及其公差带特征后,学生对比较法测直线度似懂非懂。这时候要求学生拿起课本,闭着一只眼睛对着课本的棱角,看看这条棱角线是不是直线,进而提出问题:用眼睛测直线度这种方法是否不科学呢?有的学生回答说科学,有的学生回答说不科学。实际上这种测量方法是科学的,其实质就是把实际的书本的棱角线与直线传播的光线进行比较得出的结果,工厂实践中称为“目测法”。再配合讲解生活中“鲁班”师傅做家具时用眼睛测平面度,用“光隙法”配合直角尺测木料的90?敖牵约敖ㄖと擞玫跸唔冉ǜ呗ゴ笙茫浴氨冉喜饬糠ā本突腥淮笪蛄恕?

(2)适当增加习题课,巩固教学成果。高考走过来的大学生,对高中的“三天一小考、每周一大考”的?W习方法还是有“情结”的。适当的增加单独的“习题课”,以及让学生独立作业,互相讨论的课堂作业,学生很乐意上这样的课,因此对教学还是很有帮助的。在本课程近两年的教学中,每学期增加了四节习题课,一是对平时作业点评;二是讲解涉及计算性的典型例题,如数理统计分析、公差带的求解以及配合性质的判断等;三是讲解实战题,比如配合公差、几何公差以及表面粗糙度的标注,内外圆锥角度测量后的角度推算等等;四是在每节课后适当设置思考题,让学生互相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方案

(1)精选教材。通过课前精选,各年级试用,找到一本适合本校学生的教材,对教学非常有益。我们先后引进试用多种版本教材,最后选用某出版社的教材,基本上满足了教学需要。

(2)课时分层次,考核多元化。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综合各方面的信息,我们适时调整了课时以及学生期末考试的成绩与平时成绩在结业成绩中的比重,表1是最近4年的统计情况。通过不断摸索方法、总结经验,达到教学不放松,考试严要求,学生有收获的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