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丑小鸭教学反思

丑小鸭教学反思

时间:2023-06-05 10:17:04

丑小鸭教学反思

丑小鸭教学反思范文1

谈如何应对教学中的“变”

《丑小鸭》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代表作之一,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学生对这篇童话很感兴趣,引发了他们很多方面的思考。在教学中,学生的发言,远远超出了我预想的范围。于是我开始思考,如何应对教学中的“变”。

一、 教学设计因学生的提问而“变”。

在教学《丑小鸭》这课时,我是用课前看有关丑小鸭故事的方式激趣导入新课的。故事放到一半时,我对学生说:“我们要上课了,故事只能看到这了,你还想了解丑小鸭的哪些事?”在上课前我也曾设想过学生会提哪些问题,比如丑小鸭以后的命运会如何?后来大家喜欢丑小鸭了吗?可学生提的问题和我原来设想的完全不同。他们有的说“想知道丑小鸭为什么这么丑?”有的说“丑小鸭为什么会变成白天鹅呀?”有的说“丑小鸭会找到他的天鹅妈妈吗?”还有的说“天鹅蛋为什么会跑到鸭妈妈那?”显然,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就是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所在,如果不理会他们的问题,依旧按照老师设计的教学思路走,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也会使提问环节形同虚设,肯定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中必须及时调整教学设计,把学生的问题巧妙的融合到预定的教学设计中。我设计的教学思路是请学生谈谈通过读课文,都了解了丑小鸭的哪些事,让学生以读悟情。当学生说到知道丑小鸭长得很丑时,我就适时将问题推出,问:“丑小鸭为什么这么丑哇?”学生说他的样子丑,和别的鸭子不一样,和鸭子比,他个又大,嘴又扁,羽毛还是灰色的。难怪哥哥姐姐欺负他,公鸡啄他,连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他。还有的说,他根本不是只鸭子,是只小天鹅。这时我又顺势引出课前的问题“丑小鸭显然不是只鸭子,那天鹅蛋为什么会跑到鸭妈妈那里?”这两个问题都是学生提出的,所以他们特别感兴趣,思维活跃,发言积极。有的同学说,是天鹅妈妈粗心,把蛋下在了鸭窝里;有的同学说,是鸭妈妈好心帮天鹅妈妈孵蛋;还有的同学说,是因为天鹅妈妈要到南方去过冬,来不及照顾小天鹅了。我肯定了学生的说法,告诉他们,天鹅是一种候鸟,和大雁一样每到秋天都要到南方过冬,他们都是集体一起活动的,天鹅妈妈必须和队伍一起走,不能掉队,也许就这样留下了这个天鹅蛋。这样,不但使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还向学生潜移默化的渗透了个人要服从集体的意识。以学生为主体,适时的改变教学思路,也增强了教师自身的驾驭课堂,驾驭教材的能力和应变能力,这个“变”,“变”得有价值。

二、 教学设计因新生成的教学资源而“变”。

由于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所以学生的思维活跃,思路开阔,产生了许多新的教学资源。比如,当讲到离家出走后的丑小鸭,仍然受欺负,小鸟讥笑他,猎狗追赶他时,一个学生提出:“我认为猎狗傻,他为什么无缘无故追赶丑小鸭呢?”这时一个学生说:“猎狗有他自己的生存领地,当别人闯进他的领地,他就会把那个动物赶出去!”这时我肯定了他的说法,并告诉学生动物在大自然中都有他自己的生存法则,群体生活是他们保全生命的唯一方式。一旦离开他生存的领域,离开他的伙伴,就会有生命危险。这样学生不但了解了丑小鸭离家后生活的艰难,还对大自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尽管这只是课堂上偶然生成的教学资源,教师稍加点拨,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又何乐而不为呢?

三、 教学设计因教学效果而“变”。

在《丑小鸭》的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一个扩展的环节。在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后,我用优美的语言引导学生回味全文:“丑小鸭来到世界上,除了鸭妈妈谁都欺负他。他离家出走想寻找属于自己的世界,没想到外面的世界,更加冷酷,他只好一个人悄悄的过日子。困境让他变得越来越坚强,终于,他熬过来了,在丁香开花的季节,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这时我请学生推荐一名同学,配上《秋日的私语》的钢琴曲,朗读全文。然后,我提问学生:“你们现在一定有很多话要说吧!你想说给谁听?丑小鸭?鸭妈妈?他的哥哥姐姐?养鸭的小姑娘?小鸟?猎狗?还是农夫?”可当配乐朗诵时,教学时间已经到了。我想,学生已经在听配乐朗诵时,进入了课文的情景,如果在这一时刻就用优美的语言结束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也许会更好。所以,我临时改变了原来的设计,用这样一段话结尾:“丑小鸭经历了夏天、秋天、冬天的磨难,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我想他的爸爸妈妈也一定会从南方飞回来与他团聚。幸福的新生活才刚刚开始,让我们为他祝福吧!”结束语突出了人文关怀,为丑小鸭的经历设计了一个幸福的结局,又回答了学生课前的问题“丑小鸭会找到他的天鹅妈妈吗?”,意境回味无穷,深深触动了孩子小小的心灵,受到了美的教育,使他们充满了对生活的热望。这个“变”,一举数得,“变”得妙!

我想,应用教学机智,灵活的应对教学中的“变”,更有利于学生主动的学习,更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学中求“变”,教中求“变”,将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

丑小鸭教学反思范文2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这篇童话作品的自传特色。

(2)分析丑小鸭这一形象的思想内涵。

(3)揣摩语言,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理清文章层次,通过复述课文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只要不懈追求,努力进取,即使身处逆境,也终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丑小鸭对自己遭遇的态度以及它所做的努力。

【教学难点】理解丑小鸭这一形象的思想内涵。

【教学准备】课件ppt、主持人一名。

【教学过程】

一、引导示标

师:大家好!欢迎同学们做客《麦咭有约》,麦咭①,今天我们请到的是哪位嘉宾呢?请大家看PPT(安徒生的简介),他就是丹麦著名的童话大师,麦咭,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安徒生这个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秘密。大家来看本节课的知识目标,默看10秒钟。

二、自学反馈

师:同学们,这只丑小鸭有怎样的经历呢?请一、二组的同学们来汇报丑小鸭流浪线路图;三、四、五小组按照这个流浪图共同来完成“故事接龙”,要求在复述时有创造性的发挥;第六小组汇报最后一题,安徒生和《丑小鸭》的联系。

由各个小组来竞争展示,他们之间进行竞争性的汇报,教师适时给小组加分。因为是学生自主学习,在填充答案时会有不同的意见,也许会出现争执或是辩论。“故事接龙”的要求是用第一人称说出丑小鸭的心理感受,有的同学可能会对故事的复述缺少创造性发挥。至于安徒生和《丑小鸭》的联系,这道题难度很低,因为在导入中我们看到了安徒生的故事,同学们会想到安徒生就是丑小鸭的原型。此外,为了节省时间,在课上教师就随机叫号(组内编号)展示在黑板上。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随机叫号让同学们来汇报,从而来检测自主学习。

三、问题释疑

师:面对这些悲惨的遭遇,丑小鸭抱以怎样的态度?

丑小鸭的哪一次遭遇或表现触动了你的内心,原因是什么?

丑小鸭一次次选择离开,哪一次的离开最让你钦佩?为什么?

这个环节由小组合作完成。一、二小组探讨第一个问题,三、四小组探讨第二个问题,五、六小组探讨第三个问题。两个组内开展竞争,单号组汇报,双号组进行补充和质疑。对于“丑小鸭会抱以什么态度”这一题,学生可能把“态度”和“表现”混为一谈,大家只是谈丑小鸭的表现,而不一定能概括出“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等词语。“哪一次的离开让你钦佩”这一题也有很大的空间,有的同学会说离开鸭妈妈让自己钦佩,有的会说在沼泽地里遇到猎狗的袭击后的逃生让自己钦佩,也许会在这有争执、有辩论,这时教师搭起竞争的平台,深入各个小组进行指导,让各个小组竞争,教师适时加分。

四、探究强化

师:能够在困境中坚守,我都佩服丑小鸭了,这是一只怎样的丑小鸭呢?用“这是一只 的丑小鸭,因为 ”的句式来表达。

五、达标测试

师:同学们对丑小鸭的精神已经有了很深的认识,对文中出现的其他的童话人物,你也一定有话要说,请你完成下面的句子。回答的同学给小组加5分。

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一题,你对下列人物说一句话(用以下的方式说话,任选一个)

我想对丑小鸭说

我想对母鸡说

我想对种田人说

我想对小孩子说

这道题是让学生认识成功路上的各色人物,对他们要有正确、积极的认识。这道题采用抢答的方式,说得精彩的小组,老师给予5分的奖励。

六、总结预置

师:同学们,你们从丑小鸭的身上一定学到了很多东西,下面让我们用给文章写副标题的形式展现自己的收获。让教师用课件打出范例:

丑小鸭成功记

――梦想成就自我

学生用写副标题的形式来为本文作总结。这个环节让同学们到黑板上去写并讲解。

师:同学们总结得真好!老师这里也有个丑小鸭,大家看看他是如何成名的吧!

在课堂气氛高涨的时候,播放《丑小鸭成名记》,以孟非的事例为原型的微课程,鼓励同学们为理想奋斗!

师:同学们,也让我们步入追梦的行列吧!也许前方有沼泽、荆棘,别怕!采撷一缕朝阳为我们照路,激励阵阵东风为我们助威,乘着隐形的翅膀,努力前行!让我们用歌声为自己壮行!

丑小鸭教学反思范文3

低段语文教学以学习字词为主要任务,听写是巩固所学字词的一种常用方法。细观常态听写,一直是教师读一个词学生写一个词,枯燥乏味,多年不变。在实践中笔者试着赋予听写一些新的内容和形式,让老方法变出新花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运用态势语听写

如写到“鼻子”“胳膊”“腹部”之类的词语时,教师可提示学生看过来,手指着相关部位,学生马上就心领神会了。像“大吃一惊”这样的词,如果教师瞪大眼睛张开嘴巴,做出非常惊讶的样子,那么学生不但明白了要听写哪个词,而且还知道了这个词语所包含的意思。像“拥抱”“摇晃”这样的动词,则可以做个动作表示。“shǒu zhǎng”这个读音可以写成“首长”,也可以写成“手掌”,教师只需伸出手就能消除歧义。

二、提示意思听写

有些词语在听写时可以提示它的意思,让学生对词义理解得更深入、更透彻。比如“渔翁”一词,经常有学生要错写成“鱼翁”,归根结底是对词语的意思不明确,如果教师在听写时说明是“打鱼的老人”,就能说明此处的“渔”是捕鱼的意思,而非河里的“鱼”。又如“准确无误”一词,听写时说明“非常准确,一点错误都没有”,学生就不会写错了。

近义词、反义词是语文学习中经常接触到的,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听写时加以提示,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如“大概”和“大致”这两个词,教师可以把它们放到一起听写,写了“大概”后提示学生写出它的近义词,让学生把“大致”写出来。“上升”中的“升”字经常有学生要写错,但如果告诉他们这是“下降”的反义词,学生们就会记得很牢。

三、结合语境听写

都说“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其实更重要的是“词不离境”。字词的意思必须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理解体会,加以区别。如区分“陆续”和“继续”这两个词的意思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有点难,教师可在听写时把词语放到句子中,比如教师说:“早上同学们(陆续)来到学校。”学生们都明白了像这样先先后后,时断时续就叫作“陆续”。教师接着说:“接下来我们继续听写,下一个词:继续。”学生相视一笑,写下这个词。以后说到这两个词就不会错了。

有一次听写时,一个学生开小差了,正好要听写“提醒”这个词,笔者就半开玩笑地说:“老师郑重地提醒同学们,听清楚下一个词语,提醒。”学生都觉得很有意思,有的说老师真幽默,那个开小差的学生自然回过神来了。

四、联系课文听写

结合课文的语句听写词语,不光复习了词语,还复习了课文的内容。如《丑小鸭》一课中有“灰、讨厌、蛋壳、欺负、鹅”等生字,听写时可以把它们串起来。比如:一只只小鸭子从(蛋壳)里钻出来,最后一个出来的就是丑小鸭,他的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大家都觉得他丑。就因为丑,除了鸭妈妈,谁都(欺负)他。哥哥姐姐咬他,公鸡啄他,小鸟讥笑他,猎狗追赶他,就连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他。可怜的丑小鸭!他多么羡慕洁白美丽的(天鹅)呀!

丑小鸭教学反思范文4

一、巧选经典,迁移情感

随着素质教育的改革,现行的小学语文课文大多具有优美的语言文字、生动的故事情节、深刻的教育意义,使其有很强的可读性,例如,《泉水》《太阳是大家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总是看到学生在经过反复的朗读之后,逐渐对阅读失去了兴趣。为了让学生乐意去欣赏课文,并能与之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为此,我们可以在充分挖掘文章情感要素的基础上,巧妙的注入合适的绘本,有利于激发与转移情感,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比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母亲的恩情》一课时,为了突破学生对于母亲爱的语言表达障碍,我将山姆・麦克布雷尼的经典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引入了课堂中:

师:同学们,当你们观看这几幅画面时,有没有让你心动的地方呢?(首先利用电子白板为学生播放绘本故事,然后引导学生静静的欣赏最后三幅画面,让学生在视觉的冲击中,与绘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勾起学生心灵最柔软、最敏感之处。)

生1:兔妈妈抱着小兔子的动作,那么轻柔就感觉像抱着一件最珍贵的宝贝。

生2:兔妈妈抱着小兔子,就好像我妈妈在身边一样,那么安全、那么幸福。

师:妈妈也是这样疼爱着你们,对吗?读一读绘本中兔妈妈与小兔子表达爱意的句子,说说哪些句子你最喜欢呢?(通过图画带给了学生心灵与视觉上的享受,激发了他们内心的情感,在朗读的过程中,更加体会到母爱的伟大)

师:此时此刻,你们想用一句什么话来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呢?(可以引导学生仿照绘本中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生:我爱你就像大海那么深、我爱你就像草地那么广、我爱你一直到星星那里,再从星星那里回到这里来。

师:大家都深爱着自己的妈妈,就像课文中作者想要表达的那种思想情感,你们现在能体会到了么?

通过将绘本中产生的情感转移到课文教学中,使得学生进一步领悟文中的思想情感,同时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层面与情感认知,促进了新课程的改革发展。

二、巧以拓展,渗透情感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利用绘本巧以拓展课文内容,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增强情感的体验。比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丑小鸭》一课时,为了实现对学生的真、善、美教育,首先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到丑小鸭在离家出走之后经历了十分悲惨的遭遇,然后我将《丑小鸭》的经典绘本引入了课堂教学中,其中,绘本里面呈现了许多课文中没有例举到的丑小鸭被欺负的场景,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朗读文本与欣赏绘本图片的同时,其想象的思维随随之而飞舞,并且在朗读的表情与肢体动作中,充分的流露出来。

师:当丑小鸭离家之后,还遇到了谁,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生1:当丑小鸭来到沼泽的第二天,它遇见了两只公雁,公雁看见丑小鸭,说,喂,你这只丑家伙,我们倒是不讨厌你,不如你做一只候鸟,和我们一起吧?

生2:丑小鸭离家之后,由于肚子饿找不到吃的,于是来到昆虫饭店打工,最开始,客人们都嫌弃它丑,不愿意吃它端上来的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丑小鸭用自己的真心与善良赢得了大家的认可。

丑小鸭教学反思范文5

【关键词】难文 修饰语 “闲笔”句 动词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我们一直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鼓励教师多角度、多层次地挖掘文本、解读文本,从而使得我们的课文充满语文味并巧妙地整合“三维目标”。然而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有为数不少的所谓“难文”,这些文章让不少一线的教师感觉无从下手或者是总觉得前辈教师已经“珠玉在前”难以超越。

所谓“难文”,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在《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中明确指出:难文,有时是篇幅长、文字多的现代文,有时是用语生僻、意思深奥的文言文,有时是内容艰深的短课文;有时是看似优美而连老师都雾里看花的散文,有时是平白如话而寓意难以琢磨的小说。总之,难以在规定的课时中上完的或者难以让一定年龄层次的学生理解的课文,就是阅读教学中的“难文”。为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进行了“难文浅教”的探究:

一、抓修饰语,感受作者的匠心独运

曾在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班上,聆听了南师附级教师王栋生的讲座——《语文教师的素养》,就提及如何抓住文本中的关键字眼进行分析,从而替代了无味的条分缕析。当时提供的课例为《林黛玉进贾府》,就抓住了文本中林黛玉见王夫人时屋内是半旧的靠垫这个细节。为什么贾府这么富贵还用半旧的靠垫?这是一个笔者个人认为很经典的案例。学生在沉浸文本,仔细研讨过后,才明确其实这体现了曹雪芹的见识广博,贾府的外部装饰都是十分富丽堂皇的,只有王夫人的内室才用了半旧的家具。因为全是崭新的话,就显得太过富丽,就成了暴发户的形象;而如果全是破旧的话,就又显得寒酸!这就是为什么要用“半旧”这个词汇的原因。还有,贾府是名门望族,是皇亲国戚,绝对不是什么泛泛之辈,因而,用半旧一词来体现其有渊源。王夫人内室的半旧家具,才真正体现了贾府的地位显贵。原本被语文教师们畏为“难文”的经典课文,一下子就降低了门槛,原来只要将一些修饰语重点揣摩融会上下文、并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难文浅教”不是神话。

在《小石潭记》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也曾有意识突破各类参考书的拘泥,希望能上出新意。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策划者,教师必须静下心来“吃透文本”,当时笔者注意到文本中不为人注意的“清冽”而不是“清洌”。很多时候我们会用“清洌”来修饰水色,难道唐宋家之一的柳宗元用的是“通假字”?笔者特地查找了大学的古代汉语课本和朱东润先生主编的《古代文学读本》之后,再次玩味揣摩,才顿悟到什么叫一字传神、不可易动:“清”字极写出小石潭的水色,而“冽”字极写出小石潭的氛围,与下文的“凄神寒骨”、“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与作者凄苦落寞的心境不谋而合,而如果只是“清洌”的话,那只是表明小石潭的水很清而已,并不能将作者的心境融会其中,也是对王国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的最好注释!真可谓更能体现大师手笔,情景交融。“冽”冷而“洌”清,各得其妙,而在课堂上让同学讨论使得他们深刻地挖掘了“清冽”的内涵,可以说将整篇文章的景物描写、人物情感彰显无遗。从这个词入手,师生很快就能共同感悟柳宗元的文字驾驭之妙,以及表达的抑郁之情。这比反反复复的分析要来得有力得多,且让学生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二、品“闲笔”句,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

依旧是在《小石潭记》这篇脍炙人口的名家名篇中,我还注意了一个不为人所注意的“闲笔”。还是在《小石潭记》的阅读教学过程中,笔者注意了此处被诸多语文教师“打入冷宫”的闲笔,并在2009年南京市第六届先进教研组验收的研讨过程中提及:最后一段仅仅是为了忠实记载同游之人吗?笔者认定此处闲笔不闲。“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柳宗元的笔下小石潭水至清,然而却有游鱼百许头,那么一代文宗是不会不知道“人至察则无徒”的,被贬于穷山僻壤的柳宗元,遭人诽谤,怀才不遇,然而他依旧有志同道合者,比如吟诵“怀旧空吟闻笛赋”(《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刘禹锡,比如与他一起“伐竹取道”见到小石潭放纵的吴武陵等人,另外《永州八记》的开篇之作《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亦有“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我想最后一段不是闲笔,除了永州的山水可以慰籍他的心之外,还有这些患难与共的朋友。这种注重情感研读,让学生眼前一亮,也兴致颇浓!从而使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也有效达成。这一观点,也与后来刊登在《语文教学通讯》2009年1B版的青海民族学院中文系马宗昌教授《试析〈小石潭记〉的蛇足》的观点不谋而合,这一意外发现也让笔者更坚定“难文浅教”的探索之道,我们教师平时在读教材的时候就要“把玩”、揣摩教材,这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化静为动、尺水兴波。

《老王》是杨绛女士的作品,是那种属于文字看似浅显然而却涵义隽永的妙文。虽然作者一片深情,教师也感动之至,但是距离学生们的生活年代毕竟较为久远,往往不为这分情感所动,甚至“没心没肺”地会嘲笑老王的外貌和苦痛。虽然也见识过不少老师在这篇课文的阅读教学上各出奇招,但是遗憾的是似乎并未撼动学生心魄、拨动他们的情弦。后来笔者自己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捕捉到了其中的一句话,一句看似平淡却是无限酸楚的话,杨绛看到一处破破烂烂的房子随口问道:“老王,这是你的家吗?”请注意老王的回答,他说:“住那儿多年了。”什么是家?众所周知,家就是有家人、有灯光、有欢笑、有人为你准备了热腾腾的饭菜等你的地方。然而作为鳏夫的老王、身体僵直、视力不好的老王却是孤苦伶仃到连一个亲人都没有了,所以那座房子尽管也能遮风避雨,然而在他的心中永远只是个“住的地方”而不是“家”,将这句话自己慢慢品味、细细咀嚼,老王的苦不就不言而喻了吗?加上我的学生是住宿班的孩子,每周才能回家一次,在讨论的过程中很快学生就联系上下文印证了老王的“苦”不仅来自于身体还来自于生活,教参上所说的“窘迫”、“凄凉艰难”等不都是可以在分析这句话时如抽丝剥笋一样展现在你的眼前?继续挖掘在生活的底层挣扎了那么多年、连家都没有的老王,却依然保持不耍奸、懂感恩的品质,那么他的“善”不也是力透纸背、跃然纸上吗?

三、关注动词,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下的安徒生童话《丑小鸭》,严格意义上讲并不属于难文。但难就难在这篇课文太为人熟知了。因为在妈妈的怀抱里学生们就可能听过,更何况有不少学生反映在小学就学过,甚至都排过课本剧在“六·一”节汇演过,如果我们的教学目标还只定位在让学生复述课文、评价丑小鸭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的话,就可能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当时我还特地听了本区兄弟学校一位高级教师的市级公开课《丑小鸭》,虽然教师课前准备充分,采取了电视连续剧复述课文的形式,并且将课堂学生举手回答问题这一细节都巧妙地改成举一个黄色的小鸭子……说实话,尽管课堂上看似热热闹闹,但总是觉得缺乏一定的深度,毕竟再华美的形式也不能代替内容的厚重!

笔者引导同学们学习本文时,拒绝了外在形式的羁绊。这节课就围绕一个重点:找出丑小鸭离开四个地点的动词并联系文本感受小鸭此时的心情。回到文本,我们会发现丑小鸭离开养鸭场的句子是——“于是他飞过篱笆逃走了。”一个“飞”字同学们体悟到的是丑小鸭逃离养鸭场的迫不及待,一个“逃”字足以写出丑小鸭众叛亲离之后的哀伤和被迫离开的仓皇;离开沼泽地的句子——“于是他急忙跑出这块沼泽地,拼命地跑,向田野上跑,向牧场上跑。”就是“跑”字,而且连续四个跑,一气呵成,同学们发现小鸭离开这快伤心地的迫不及待以及劫后余生的恐慌;离开老太婆的家的句子要简单的多——“于是小鸭就走了。”多么绝妙的一个“走”字呀!或许老太婆的家是温暖的,面对外面世界的颠沛流离,这里也许会成为丑小鸭的安乐窝。但是如果小鸭一直都守在这里,丑小鸭将永远是丑小鸭,不会变成白天鹅;请注意离开农场的那句话——“幸好大门是开着的。他钻进灌木林中新下的雪里面去。”,一个“钻”字,丑小鸭在这个鸡飞狗跳的环境中乘人不备“钻”进了雪里,而恰恰是这次离开最终成就了丑小鸭,他再次看到了自己的倒影。但那不再是一只粗笨的、深灰色的、又丑又令人讨厌的“鸭子”,而却是——一只天鹅!

众所周知,童话是给孩子们看的,但是随着他们不谙世事到心智的渐渐成熟,不同的时间段,孩子们看童话所得到的道理与感悟应该有所不同。教师有责任引领孩子们读出“字缝中的字”来。抓住动词,学生在鉴赏作者用词之妙的同时不仅仅窥见小鸭离开每个地方的心境,更可以见证丑小鸭的成长,从被迫的离开到有意识地选择自己想走的路。其实,丑小鸭原本就是一只天鹅,只是他的生存环境迫使他不得不离开,鸡鸭们以自己的审美观来衡量“天鹅”,所以成长中的天鹅也就成了众人嘲笑的丑小鸭,这种世俗的目光往往是无形的刀剑。

丑小鸭教学反思范文6

关键词:小学语文;补白;体验感悟;陶冶情感

补白,就是填补空白。小学语文教材中,文质兼美的文章不胜枚举,作者在创作时,对于文章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都进行了反复推敲,仔细斟酌。其间,也会常常留下一些“无字处皆有其意”的空白,让读者根据自己独特的感悟,展开各不相同的想象去填补,以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于教师而言,补白,作为一种阅读教学中的操作技巧,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与课文有关但课文没有写或没有直接写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解释和说明,使教学内容更加周密、清楚、完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标。于学生而言,“补白”是学生对“空白”的再创造。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引领学生深入文本,咀嚼文句,领略文境,紧紧抓住课文中“言犹尽而意无穷”之处,让学生反复玩味、感悟探讨、激情投入、一吐为快,用学生灵动的想象来填补“留白”,不但能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还能使学生在补白的过程中深入文本,达到与作者的心灵沟通,得到思想情感的充分陶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素养不但包括一些语文能力,还包括品德修养、审美情趣等。在教学中,恰当运用“补白”,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还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熏陶、感染的极好载体。

一、丰富内涵,多元解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情感和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很多文章留有“空白”,教学时,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去创造、去延伸,在丰富文章内涵的同时,进行多元解读,加深理解和体验。如,在教学《卡罗纳》一课中“我心里不由得泛起一阵同情和怜悯,大家屏息凝神地望着他。”一句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进行补白:

师:大家屏息凝神地望着卡罗纳在想些什么?

生:卡罗纳真可怜。

生:卡罗纳你虽然失去了妈妈,但你还有我们这些朋友,我们会帮助你的。

生:我们说话一定要注意,千万别勾起卡罗纳的伤心事。

生:卡罗纳一定要坚强啊!

……

大家流露出的同情、关爱、鼓励……这些情感正是学生学习这篇课文要达到的情感目标,通过补白,学生从自身体验出发,多角度解读文本,使“屏息凝神”一词具有丰富的内涵,学生在补白过程中品德修养得以提高,语言运用得到训练。

二、深入感悟,突破难点

有的课文内容所涉及的时代背景学生比较陌生,在理解时难免出现吃力、不到位的现象,这时巧妙运用补白,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时代背景和生活体验,展开合理想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情感,更好地走进文本。如,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中,在租界里目睹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都敢怒不敢言一节时,我设计了这样的补白:

衣衫褴褛的妇女哭诉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个子洋人得意洋洋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巡警训斥那个妇女:_____________________;围观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看到这一幕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入体会不同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切感受“中华不振”的含义和从小立志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从而突破难点。

三、拓展延伸,熏陶感染

课本中有许多文章的结尾留下了可供我们进行再造想象的空间,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在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的同时,还应注意补白内容的价值取向。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丑小鸭》时,设计了这样的补白:

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后,养鸭姑娘、哥哥、姐姐、公鸡、猎狗等都来向丑小鸭赔礼道歉,可是,天鹅对养鸭的小姑娘说 ,天鹅对哥哥姐姐说 ,天鹅对公鸡说 ,天鹅对小鸟说 ,天鹅对猎狗说 。

在孩子们的心里,成功后的丑小鸭是谦逊的、宽容的、明理的。原来养鸭小姑娘、哥哥姐姐、公鸡、小鸟、猎狗对丑小鸭的欺负、嘲笑给学生留下的不良印象,在此得以改变,学生在这样的补白感悟中蕴涵了积极的价值观思考与认识。

由此可见,适当运用补白,是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发展想象力与创造力,完成对文本的深刻体验、内化的过程。合理的补白,还能使学生充分理解和深入挖掘文本内涵,形成发自内心的独特

丑小鸭教学反思范文7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17―0098―01

读写结合是一个经由不同主体进行不同思考和不同实践而不断完善、丰富和创新的话题。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崔峦先生也曾说过:“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两代语文教育大师的真知卓见明确告诉我们:阅读是作文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延续。《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那么,如何才能实现从阅读向写作的过渡,实现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的同步提升呢?

一、阅读――激发学生灵感的动力之源

叶圣陶曾经说过:“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中我们可以领受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习作是‘发表’的事情,从写作中咱们可以显示自己的经验,吐露自己的心情。”没有阅读的积累,没有语汇的积累,学生枯寂的源头就不能流淌出淙淙溪水。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多阅读,善阅读。

例如,教学《丑小鸭》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感知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前所遭遇的不幸。教学时在读到丑下鸭被小鸡讥笑,被猎狗追赶的情境时,笔者范读丑小鸭被猎狗追赶的原文,尽量做到声情并茂,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再次感知丑小鸭的不幸。在读到丑小鸭变成漂亮的白天鹅时,学生会情不自禁发出感叹:“啊,真美!”当学生自己读描写天鹅的样子的文字时,就把握了段落的感情基调。这样,就引导学生在轻松识字、快乐阅读的过程中落实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仿写――激活学生灵感的重要途径

仿写是依照课文的写作方法,写出自己的所闻、所见、所感,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及表达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同时达到训练写作的目的,使课堂阅读得到延伸。

1.仿句式。主要是训练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可以是摹仿文中的句子运用的指定关联词进行写话练习,这是写好作文不可或缺的基本功。

2.仿顺序。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即要求学生在语言表达时要注意表达的顺序。如,事情发展顺序、时间顺序、地点顺序、方位顺序等等。

3.仿结构。结构的仿写可以是段式结构仿写,也可以文章结构仿写。学生接触较多的段式结构是总分式、总分总式、并列式等。

三、文本――从阅读走向写作的主要载体

课文是写作的根本,是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阅读走向写作的重要载体。课文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练笔的机会,课文中某些有意不写或一笔带过且给叙述描写留有发挥余地的地方,都是我们练笔的好时机。教师应该面对不同的文章,为学生提供想象思考的空间,借这些机会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然后鼓励学生写出来,进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比如,在三年级课文《小摄影师》中,这个小男孩最后为高尔基照相成功了没有,课文中没有写,教师可以让学生写一写,抓住这个练笔的机会续编故事。

四、引导――延伸阅读的重要方法

丑小鸭教学反思范文8

高尔基曾说过:"教育孩子,是连母鸡都会的事。"但要教育好孩子,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今天的孩子。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深深地体会到,尽管有的学困生妄自尊大、旁若无人、为所欲为,但内心是空虚的,因此他们这些"丑小鸭"更需要得到教师更多的理解和爱护。那么怎样使"丑小鸭"变成美丽的"白天鹅"呢?

一、了解情况,区别对待

要做好"丑小鸭"的转化工作,首先必须对他们进行全面的、客观的了解。学困生"差"的根源是多种多样,不尽相同的,其根源有智力的、非智力的因素,主观的、客观的因素,非常复杂。教师通过仔细的观察与沟通,了解每一个后进生的智力状况、学习基础、学习习惯、意志品德、家庭状况等因素,了解该生差在暗恋,差到什么程度以及差的原因是什么。教师寻找出差的根源不是目的,更重要的是通过谈心、讨论会、家访、辅导等方式帮助"丑小鸭",并使他们深信,只要通过努力克服自己的不足,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完全可以得到提高,或通过其他能力的发展而得到补偿,增强他们参与学习的信心。

二、维护自尊,培养自信

几乎所有教师都喜欢品学兼优的学生,当好学生一旦有了错误,就予以宽容。而对那些学困生就不一样了,往往一有错误就抓住不放,全盘否定。实际上"丑小鸭"更需要教师的赞扬和信任,他们有比别人更强的自尊心,语言的伤害,刺伤的是心,是灵魂。教师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因为这种挫伤超过了肉体所遭受的侵害。如果这样,他们干脆就破罐子破摔,所以,教师讲话要有艺术性。例如,我们班的班长,他对班级极为负责,可就是行为习惯差。有一次上课,他不注意听讲前推后靠,影响他人。我就故意对他说:"班长,请你帮我检查一下有没有不遵守纪律的。"他向四周一看,红着脸说:"没有,只有我。"同学们对他的诚实报以微笑。在以后的课堂上他就很少出现这种现象了。

对"丑小鸭"自信心的培养更是重要的。因为"丑小鸭"在上课时一般不主动回答问题,对自己信心不足。而教师应想方设法给他们成功的机会,降低问题难度,缩小提问坡度,让他们独立思考后能解答为宜。当然也不是无限度地降低要求,还要让他们尝到"跳一跳,摘到桃"的甜头,学困生在获得成功的喜悦中,增强自己的信心。

三、倾注爱心,以情感人

爱是情感的纽带,苏联着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技巧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学生。"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贯穿于教师交往的全过程,学困生虽然差,但他们同样有感情。而日常生活中因为他们差,常会遇到同学们的指指点点,家长的唠唠叨叨,因长期生活在这种被歧视的环境中,几乎尝不到人间的温暖,一旦别人对他倾注爱心,他们会更加珍惜。如果别人伤害了他,他就会像缩做一团的刺猬那样伸出周身的小刺,做出一些令人吃惊的过激行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倾注真情,付出爱心。既要关心他们的冷暖寒温,也要关心他们的喜怒哀乐,同时还要为他们分忧解难。只有教师付出了真心,就会得到他的真心,而这一切需要我们教师用真挚的爱去温暖。爱是最好的黏合剂,能愈合一颗颗受伤的心;爱是最好的洗涤剂,能净化孩子的心灵;爱是最好的催化剂,能使冰凉的心复苏,是顽石感化。请我们教师都把更多的爱给予渴望得到爱和理解的"丑小鸭"吧!

四、发现"闪光点",循序渐进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纵观历史,就是名人伟人一生也难免犯错,何况是学生。有的学生确实调皮捣蛋,他们不遵守纪律,打架斗殴,不完成作业,不尊敬教师,惹教师生气,简直"不可救药,孺子不可教,朽木不可雕".但教师应请冷静,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学生要宽容,自己心胸要宽大,俗话说:"畏惧错误便是毁灭进步,若不让错误出现,便不会有真理降生,一个人倘若从错误的梦中醒来,就会以新的智慧和力量奔向真理。"因此,教师对学生犯错误要正确对待,应对他们加倍关心,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因材施教。学困生大都非常需要教师发现他们的长处、肯定他们的进步。作为教师,要善于观察和发现,满足他们的这种心理需求。

总之,转化后进生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并要随时观察他们,常常提醒他们,多多鼓励他们,如有一点蛛丝马迹的反常现象,就应及时引导并把它消灭在萌芽状态。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战胜自我、完善自己,由"丑小鸭"变成一只美丽的"白天鹅".

丑小鸭教学反思范文9

关键词:新课程 语文 走向

在“新课程”的这面镜子里,教师和学生一样可以“影镜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成长自我。走向目中有人的语文课,教学氛围:“民主、平等,和谐、融洽,鱼水亲和”;教学场景:“身心解放,思维开放,个性奔放”。置身此情此景,如沐春风,学习自主,“嫁于春风不用媒”。

一、让小学语文反璞归真

小学语文课堂的根本在于念好“识、写、读、背、说、作、习”的七字歌。 譬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在我看来,阅读能力要在阅读教学中培养。这既是一种阅读教学的理念,又是一种阅读教学实践的形态。就教学实践形态而言,它包括“学生与文本对话,教师与文本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教师与学生对话”。其中,最重要的是“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就是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的过程。教师与学生对话在于尊重“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个性化阅读差异。这种形式上的差异,蕴涵着精神实质的一致——学生真正具有了“独立的阅读能力。” 当然,语文课要因课因生而异,明确教学重点,营根固本,扎扎实实地进行教学。设若如此,语文这棵树,必将根深叶茂、挺秀参天。

二、用好教材,超越教材,走向智慧

教材是专家依据“课标”要求精心编写的经全国教材审定委员会通过的教学范本,首先要用好教材。“用好教材”一方面意味着教师应该责无旁贷地凭借教材,传承文化,启迪心智;另一方面意味着超越教材而不囿于教材。譬如,学了童话《丑小鸭》之后,一名小学生课后读了安徒生的原著,然后来问老师:“原作写鸭妈妈孵‘丑小鸭’都孵得‘不耐烦’了,她看着这个丑陋的‘大个子’,觉得他‘不正常’,当他的兄弟姐妹们都对他喊‘让猫抓你吧,你这个丑八怪’的时候,鸭妈妈终于下决心驱逐他了,她说:‘你最好走得远远的吧!’我们的课本为什么一厢情愿地改写成了‘丑小鸭来到世界上,除了鸭妈妈疼爱他,谁都欺负他……丑小鸭感到非常孤单,就钻出篱笆,离开了家?”这位同学又说:“现实生活中,不是每一个妈妈都爱‘丑小鸭’的。养母跟我说,我就是一个因为‘豁嘴’刚出生不久就被妈妈遗弃了的‘丑小鸭’。” 这位同学超越教材,挑战课本,给我们带来更深层次的思考:改写者的初衷也许是好的,不愿让涉世未深的孩童看到人世的种种苦难,但是,苦难是这样如影随形追击着我们,我们不直面它,又怎能迎击它?

三、 师从教师,超越教师,走向智慧

一般说来,“闻道有先后”,学生应该向老师学习,但“弟子不必不如师”,有时,老师也应该向学生学习。因此,通过平等对话,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教师式学生”与“学生式教师”。课堂上经常出现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的亮丽风景。请走进《白鹭》的对话教学片段:

师:“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则嫌短,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则嫌黑。” 郭沫若把白鹭写得出神入化、美仑美奂,真可谓神来之笔、匠心独运啊!

生:这儿的描写算不上“独运”,因为它是模仿楚国辞赋家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中描写美人的句子:“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施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师:我想谈谈对“模仿”的个人看法。“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当我们吟诵宋代诗人林逋的诗句时,有谁会想到它是“模仿”五代南唐江为的“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当我们拜读莎士比亚名剧《奥赛罗》时,又有谁会想到那是出自意大利钦蒂欧的《夫与妻之不忠实》?艺术不是无源之水,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时代,任何文学作品都是在前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中有继承,有创新,成功的“模仿”应该在原句的基础上别出心裁,得其神韵而自有境界。

生:老师,听您一席话,我佩服江为胜过林逋,佩服钦蒂欧胜过莎士比亚,佩服宋玉胜过郭沫若,因为前者是首创,后者是革新!

师:我佩服你,因为你有个性,有主见,有思想。让我们以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的明言共勉吧——“我坚决不同意你的意见,但我誓死捍卫你发表意见的权利。”(说完,与自己意见相左的学生真诚地拥抱!)

丑小鸭教学反思范文10

这些重新诠释的故事都给我们带来了另一番乐趣。首先,从在纽约的白雪公主到戴小红帽的小老鼠等故事中,我们可感到迎面而来的熟悉感,幡然醒悟后辨识出早已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的模型。而在我们认出后,又可感受到在故事的模型基础之上,又生发出很大的不同,茂密的森林已为现代街市所更换,公主与王子已落入凡间,做起了普通市民;而机智多谋的露比已不是等待狼来吃掉的小红帽。

在当代儿童文学的视野里,对童话故事的重写改编这一流行趋势,洋溢着颠覆传统、开放式创作与阅读等新特征,建立起色彩缤纷的后现代景观。这是伴随着家庭结构的转变和科技、媒体力量的强势介入,儿童文学在新时期面临着新的发展问题。

一、《真正的丑小鸭》:对传统认知的颠覆

《真正的丑小鸭》是席斯卡与史密斯参照安徒生童话故事《丑小鸭》创造出的戏仿之作,将原本接近四千字的作品改写为一百来字的作品,外加两幅全页的插画。

《丑小鸭》中有一只相貌丑陋的小鸭子,因为长相丑陋受尽了折磨。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成为了一只美丽的天鹅。而《真正的丑小鸭》放弃了丑小鸭的浪漫幻想,回到了现实人间的故事本身。主人公还是那只丑陋的小鸭子,但是它已是由自卑变成了自信的鸭子,叙述的风格由平实的讲述故事,到对高雅天鹅理想的破灭,语言风格的夸张、滑稽都为作品注入了现代人的思想情绪特色,乃至故事结局的落差——从理想的高空坠落至残酷的现实,都是对原有文本的颠覆与戏仿。

后现代版本的《真正的丑小鸭》潜在的悲剧主题、结局,经由两幅怪诞滑稽和搞笑的插画,给读者以不同阅读体验与感受。长着锯齿的丑小鸭相貌奇怪,而围绕在页面四周的,则是以现实主义画风来描绘的其他野鸭,他们盯着中间这只丑陋奇怪的小鸭子。而丑小鸭还以不以为然的自豪眼光给他们以反击——我也看着你们。

二、《白雪公主》:经典故事的现代叙述

美国作家巴塞尔姆的长篇小说《白雪公主》是对家喻户晓的德国格林童话《白雪公主》的戏仿。他用后现代主义手法,即用松散的片断拼贴的手法再现了这个童话。

小说中现代的白雪公主是个高个的黑发美人,与7个侏儒男人生活在一起。白雪公主为他们做饭、洗衣,当起了家庭主妇。但他们的头儿比尔却开始厌倦白雪公主。而白雪公主也厌倦“当家庭主妇”了,盼望有一个王子来救她。于是王子保罗粉墨登场了。虽然保罗身上还流淌着王族的血液,但他已是一个十足的俗人。而简是一个年轻的巫婆,因嫉妒白雪公主的美丽,编织了她的恶毒之网。最后,保罗自己吃了“毒苹果”—简准备给白雪公主喝的一杯有毒的伏特加吉布森酒。故事以白雪公主在保罗墓前为爱而死结束。

尽管故事也试图沿用经典童话故事中的“王子—公主”模式,但这已是来到现实社会中的人们。作品的情景放置到了现代背景之中。通过王子—记者,公主—家庭主妇的形象转变,以及他们的行为及活动领域的画面,来界定这些角色所处的现代生活情境,从而将故事的意旨转向现代社会中现实的道德判断,挑战和质疑了经典童话故事所建立的传统认知范畴。

三、Wait! No Paint!:文本运作的呈现与开放

经典童话故事《三只小猪》,近些年来已成为欧美儿童文学作家时常选用的创作蓝本。其中,David Wiesner于2001年创作的《三只小猪》是最新最有特色的后现代文本。故事架设在我们熟悉的那个英国民间故事的结构之中,但是作者又别具匠心地通过画面的跳跃和变幻,使三只小猪的既有文本穿梭于其他的童话故事如《鹅妈妈童谣》和《乔治和龙》之间,并把各自的童话角色拉提琴的小猫和保护金玫瑰的龙带回到《三只小猪》的现场,从而构建一个全新的童话故事。

这一改写的图画故事体现了童话文类的后现代反思,它对传统的叙事方式进行了质疑,故事中奇怪的声音不断呈现、紧张的故事结局却指向了另外的故事。最后的画面尽管充溢着温暖的黄色主调,但那平静背后是否仍然隐藏着紧张和不安?故事等待读者的继续想象与编织。

在纷繁的后现代社会中,儿童文学作家并未受后现代的种种特征所支配、局限,而且还利用了这些后现代条件,打破读者对传统故事模式的期待,承认儿童是天生的解构者,邀请他们和文本建立起强有力的关联。Wait! NoPaint!正是借助儿童文学新形式的创建,引领读者以充满趣味的方式理解儿童文本创作的方式。

四、结语:后现代之于儿童文学的意义

关于后现代主义存在着许多争论,有些人也认为儿童文学不必如此复杂。然而跟随时代的步伐,社会已进入后现代的趋势不容逆转。于是将儿童文学与文化变迁至后现代之间建立联系,这种强有力的关系在写作中延续,这不正是为儿童写作的本质。将儿童文学纳入到文学史版图,才有可能在艺术和文学上看见后现代趋势以回归,确认儿童文学在文学体系中的独特地位。

后现代主义是以一种反叛现代社会文明的面貌出现,反对一元论、二元论,并对基础主义、理想主义等进行了解构与反叛,造成了一个纷繁的景观。于是人们不免产生这样的质疑,后现代主义之于儿童文学又能意味着什么呢?《真正的丑小鸭》中丑小鸭不会再变成美丽的天鹅,告诉我们理想不一定都会实现;《白雪公主》中主人公们离开了神秘的大森林,来到了现代都市社会,告诉我们英雄时代已悄然远去;《三只小猪》改编的高级之作Wait! No Paint!,我们甚至看不到结局,没有结局的故事,也许就是故事的最高境界,留给读者以无限想象的空间。

儿童文学这一为儿童写作的文学,历来以美和真,感化教育儿童,陪伴儿童一起走向成长的文学,看似与这纷繁复杂的后现代景观显示出不和谐的步调。因为后现代叙述似乎将推翻浪漫主义所建构的童年本质论,童心主义所建立的美好童年,使他们一直努力保护、不断寻找的纯真童年受到威胁。确实有些作品的一些反英雄主义情节的出现,对于培养儿童的高尚情操有一定阻滞,但是从相反的方面说,退去虚幻的现实外衣迎回真实的现实,也可能会给他们带来现实体验的真切之感,反而会引起他们的共鸣也说不定。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当代儿童文学并未受制于科技发展以及文学意义、叙述结构的瓦解与重建。相反,在某些方面来说,它积极地拥抱了后现代艺术的活力,并不断的创造挖掘新的表现可能。儿童文学故事结局的颠覆造就了阅读的多重可能性;内容对崇高伟大的消解更走向了写实文学,真正走进了生活;叙述的开放性……这些现象都是在力求尊重多元化的思维方式,追寻社会进步之下的创造性成果与现实主义关怀。

另外,后现代的儿童文学从读者那里形成了新的诠释能力,使经典的作品拥有了一种适合读者阅读的开放,同时可以让它们在各时代不断焕发自身的新活力。这种开放式、多元化的后现代解读方式,更为我们重新审视并重建儿童文学的经典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文化视野。对于儿童文学来说,多元并置、适时常新,是适合儿童文学时代性品格的。这会促进儿童文学的发展,适合儿童的需要,这是时展下儿童文学的新趋势。

参考书目:

[1]培利·诺德曼.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M].台北:天卫文化图书有限公司, 2002. 285-286.

[2]席斯卡,史密斯.真正的丑小鸭,[M].台北:三之三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1999.

[3]BruceWhatley. Wait! No Paint! New York: HarperCollinsPublishers, 2 001.

[4]DavidW iesner. The Three

Pigs. New York: HoughtonMifflin C

ompany,2001.

丑小鸭教学反思范文11

蓦地,我想起欧文说过:人类的一切努力的目的在于获得幸福。回顾这几年的教研生活,用一句话概括是:我努力着,进步着,幸福着。

2013年4月1日11时,南京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宽敞的体育场内座无虚席。大家都在静静等待“苏教版全国第四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的比赛结果。坐在第二排的一位身体微微发福的中年教师更是忐忑不安,翘首望着舞台。当听到著名语文教育专家、省教育学会副会长陆志平教授宣布:“获得大赛特等奖的教师是:王娟,江苏省宿迁市第一实验小学”时,他的眼里噙满了泪水,心里有说不出的激动,这是激动的泪水,这是幸福的泪水。

他,就是我――曹智勇,江苏省宿迁市小学语文教研员。宿迁,地处江苏北部,是名酒之乡,著名的洋河和双沟两大名酒产自这里,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宿迁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宿迁的教育发展水平也相对滞后,宿迁的小学语文教师在省内、国内比赛中获奖人数相对较少。自走上教研员工作岗位后,我就给自己确定了“发掘人才,定点培养,跟踪指导,反复锤炼,快速提高”的工作思路,近年来,按照这个思路,着力培养和推出了一批优秀教师。每当我发现一位优秀教师时,就会有获得大奖般的惊喜,每当看到他们取得成绩,都比我自己获奖还高兴,看着他们进步,就像看着自己孩子在成长,幸福着、快乐着。

来自村小的“丑小鸭”

提到“丑小鸭”,大家都会想到安徒生笔下的出生卑微,其貌不扬的“丑小鸭”。为什么把王娟比作“丑小鸭”,主要是她的工作经历与“丑小鸭”很像。获得课堂教学大赛特等奖的王娟老师来自市第一实小,说是“市第一实小”,实际上是在骆马湖畔几个村小合并而成的一所乡村小学,远离市区。2008年前,王娟一直在晓店镇的林场村小呆了七年,七年里没有外出听过课,七年没有接触过任何专家学者,更没有在公开场所执教过一节课。

2010年,一次常规的听课活动,我感到她的课堂教学很有思想,个人很有底蕴。在课后的交流中,我惊喜地发现,来自村小的王娟对外面的语文课改并不陌生,对语文教学很有自己的想法。我如获至宝,就像发现了一块闪闪发光的金子。结果,在以后的三年时间里,她的表现没有让我失望。2010年,她获得区课堂教学大赛第一名;2011年,在市基本功比赛中一路过关斩将,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获得一等奖;2012年,在省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获得特等奖。

2013年,我又把参加“苏教版全国第四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的任务交给她。没想到她却犹豫了,胆怯了。她说:“可怜如井底蛙的我,怎敢奢望走向六朝古都,怎么能够跨进全国赛场?我害怕、犹豫、茫然、彷徨。”可她唯一没敢停止的就是精心设计教学,反复试上推敲课堂预设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个夜深人静的夜晚,自己在孤军奋战,整宿整宿地熬着。为了一个字的正确读音跑遍了这座城市的所有书店;为了一个教学环节,请教每一个可以请教的同事。当时,第一课时的课堂教学,还是大家不敢轻易

看着他们成长,我很幸福

尝试的“雷区”。特级教师也极少有这类公开课,都认为第一课时不易出彩,从内容上没有深度、广度,从形式上没有新度。我们确定了第一课时就抓阅读教学,即扎扎实实读好书、工工整整写好字。这才是遵从了我们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儿童的认知规律。循着这条原则,我们一遍一遍试上,一遍一遍修改、一遍一遍重来,最后取得了特等奖的成绩。我们的“丑小鸭”经过三个年头,终于蜕变成了“金凤凰”,她非常高兴,我深感幸福。

默默无闻的耕耘者

初见杨海燕老师,留下了少言寡语的粗浅印象,深入了解后发现她教学很有思想,发言很有水平,工作非常努力,是一位教育战线上的默默耕耘者。1994年的初秋,不满17岁的杨海燕师范毕业,走进家乡一所偏僻的村小,过着简单、清贫的生活,第一所学校赋予她的就是这样的教学底色,受用至今。1996年,她被选调进县东关实小,后来调入市实验学校,一直担任语文教学工作,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一切源于最初的对语文的那份热爱。

发现海燕老师,是2001年市里的一次优课评选活动,那是我从市实验小学借调到市教研室任小学语文教研员的第一年。从她的课堂,我听出了她的底蕴、她的思想和灵性,感觉她是棵好苗子。于是我毫不犹豫地把省第一届课堂教学展示和优课评比活动的名额给了她,特地嘱咐学校领导要好好磨练她。我三番五次带着市里的骨干教师团队,走进她的课堂听课磨课,耐心点拨引导着她。喜讯传来,在省级活动中她得到专家的一致认可,并获得了一等奖。

后来,她又陆续在市内、省内和部级教研活动中执教过许多公开课、示范课。我始终觉得要想成为专家型、科研型教师,仅仅上几节课是不够的,必须培养她“评、说、写”的能力,因此,我市的各种活动上频频出现她的身影。

我一手扶持引领着杨海燕老师,从市级走到省级,从省里走向国家,从稚嫩走向成熟。但是,我想,一个人的成长,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她自己的默默努力。夜阑人寂,课间小憩,闲暇假日,是她读书的时间;教学之后、活动之余、考试之后,是她反思的时间;外出学习期间、专家讲学空隙,是她请教的时间。

勤奋终究会得到回报,执著终会收获硕果,2010年,海燕老师顺利通过了评选,成为当时最年轻的江苏省特级教师。

虚心好学的“四化”

提到“四化”二字,大家一定会想到四个现代化,我这里所说的是我最欣赏的一位教师――魏斯化。“四化”是他“凤凰论坛”的网名,也是我们大家对他的爱称。虽然他已经“孔雀东南飞”了,但是令我欣慰的是他依然没有离开语文教学工作。

记得在2007年的市基本功比赛中,有一位教师的卷面字迹俊秀,试卷质量很高,特别是一些案例分析有理有据,与其他教师相比,明显不在一个层次,这引起评委们高度关注。虽然那次他课没有上好,但是我依然认为他是个好苗子。后来在几次活动中,他的表现更坚定了我的认识。那一次,他执教的是《黄果树瀑布》,主问题引领下的情智对话,奏响了他语文学科竞赛的第一个旋律;当年的优质课评选,《理想的风筝》“飞”得也并不理想,表面滑行式的阅读惊醒了原地踏步的他;在2009年的第二次市基本功竞赛中,他执教了《老人与海鸥》,言意共生,学生得法得言得意,2010年他参加了江苏省素养大赛,现场课文朗读、特长展示和现场答辩三项均得到最高分,最后获得了一等奖,得到省内专家的认可和注意。

丑小鸭教学反思范文12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7A-0039-02

先来分享一个故事:古代有位画家以《深山藏古寺》为题考查三个学生的绘画能力。一个学生画了四面高山、悬崖峭壁,中间有座寺院,另外一个学生画了峰峦起伏、松柏挺立,并有古寺一角,唯有第三个学生未画山也未画寺,他画了数节石阶通向小溪,一个和尚在挑水,古寺藏而不露反而跃然纸上。三个学生面对相同的考题,所描绘的画面却大不相同。虽然构思有优劣之分,但画面却是他们对考题发挥不同想象获得的独特创作。这个故事可以给我们启示:面对具体言语对象,放飞想象的翅膀,会获得对言语意境、形象、思想等方面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因而,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引导学生获得个性体验,让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舞台,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在这里,我对此聊陈浅见。

一、望文生图变换想。生成个性化画面

汉语具有很强的形象性,有时,一个汉字,一个词语,一个句子就是一幅画,一幅带有学生个性色彩的画。而语言文字转换成画面的这个过程,需要想象的参与。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把课文中用文字叙述或描写的景物、人物、事物,转换成学生头脑中一幅幅鲜活的画面。如教学《大禹治水》一课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内容:洪水终于退了,大地又恢复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师:读到“大地又恢复了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个句子,联系课文第一段的描写,发挥你的想象,说说你的眼前会出现什么样的景象?

生1:农民开始耕种,地里种上了地瓜、花生,人们开始建设新生活。

生2:田野绿油油的,小草绿了,村里又建起了新房。

生3:人们过上幸福的生活,花儿怒放了,小动物们出来了。

生4:动物们都出来了,小鸟在枝头快乐地叫着,蝴蝶在翩翩起舞。

师:是啊,洪水不再肆虐,大地又恢复了生机,人们又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这一切要归功于大禹的无私奉献和聪明智慧,让我们满怀崇敬之情朗读这一段。

教师抓住“欣欣向荣”这个富有生机的词语,引导学生联系语境,展开合理的想象,使词语变成灵动的画面,化做鲜活的情境。通过不同画面的想象与补充,同时与第一段所描写的情境对比,学生不仅对“欣欣向荣”这个词语有了准确、透彻、独特的理解,对大禹也自然而然产生了敬仰和爱戴之情,对课文所蕴含的意义体会得更深刻。

二、巧用“留白”补充想。生成个性化情节

很多作品,尤其是叙事类作品,作者对情节和意境往往不能作紧针密线、巨细无遗的抒写,总要给读者留下一些可借想象去补充的“空白”。抓住文本中的这些“空白”,引导学生用想像去发现、去填充,可以生成富有个性的生动的故事情节。这样一来,阅读的过程便成为学生个性化再创造的过程。如教学《丑小鸭》一课第四自然段的内容:丑小鸭来到树林里,小鸟讥笑它,猎狗追赶它。它没有朋友,只好继续流浪。

师:是啊,丑小鸭在成长中经历了许多的痛苦,请同学们展开想象,丑小鸭在流浪的过程中,还会遇到什么情况,它是怎样度过的?

生1:白天,在冰天雪地的冬天里,丑小鸭找不到食物,只有啄树皮填肚子。

生2:晚上,到处一片漆黑,丑小鸭蜷缩在树桩旁,听着狼嗥叫,吓得全身发抖。

生3:在某个雨天,大雨冲毁了丑小鸭的临时栖息住所,它只好又开始流浪的生活。

师:可怜的丑小鸭,它一个人孤孤单单,没有亲人朋友的陪伴,一路上忍受饥饿,躲躲藏藏,独自伤心。

面对丑小鸭的流浪生活,课文没有详细描述,只是简单地一句话带过,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老师抓住这个艺术空白,引导学生想象丑小鸭的流浪情节,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他们想象的情节固然不同。不同的情节相互补充,相互映衬,丰富了学生对丑小鸭悲惨生活的个性化体验。

三、由表及里深入想。生成个性化情感

小学课本里很多叙事类课文,侧重描写人物的肖像、言语、行动,侧重展示人物形象的外部风貌。教学时,让学生透过这些描写,窥见或感受人物内心的活动,想象人物的内心世界,能够使人物形象更为真实、完整、丰满,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感悟也更深刻。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中: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他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师:那严肃的表情,那深深的叹息,最令人难以忘怀。虽然伯父没说一句话,但可以想象,当时鲁迅内心很复杂,他可能怎么想?他在为谁叹息?

生1:拉黄包车的车夫受伤了,这么多人在街上来来往往,却没有一个人去关注他,这个社会真是太冷漠了。他在为社会的冷漠而叹息。

生2:这个拉黄包车的人真是可怜,连一双鞋也买不起,光着脚在冷得像冰的天气里跑。这个社会富人和穷人之间的差别真是太大了,什么时候穷人才能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他在为穷人的悲惨生活而叹息。

生3:这个社会这么黑暗,这么落后,中国什么时候才能变得富强,穷人什么时候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我又能做些什么呢?他在为自己的无奈而叹息。

师:是啊,他在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的命运而叹息!此时他的内心思绪起伏,多少忧虑,多少愤慨!请再读读这段文字,试着去触摸那颗心,去感受那份情感。

以学生的阅历、文化底蕴、语言修养水平,要想真正深入鲁迅当时的复杂内心,这中间的距离有时简直难以逾越。教学中,老师引导学生抓住鲁迅的表情、神态想象探究鲁迅当时的内心活动,运用想象在这中间架设心灵的桥梁,让学生走近鲁迅的内心深处,体会鲁迅当时忧国忧民的复杂心情,学生透过鲁迅的外表,深入到他的内心,倾吐出他的肺腑之言,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内涵上的感悟。

四、标新立异发散想。生成个性化见解

要获得学生个性化的见解,很重要的一点是将学生的思维解放出来,摆脱“标准答案”的束缚,将学生引向一个更为广阔、更为开放的空间之中。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克服从众心理,打破思维惯性,改变单一的思考模式,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大胆想象。如在教学《跳水》一课第五自然段的内容:正在这时候,孩子的父亲——船长从船舱里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本来是要打海鸥的。他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向他瞄准,同时喊:“跳到水里,赶快跳到水里。不跳我就开枪了!”小孩在上面摇晃着,没有听明白爸爸的话。“跳到水里,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在父亲刚喊出“三”的时候,小孩把头往下一低就跳了下来。

师:想象一下,当父亲数到“三”的时候,如果孩子还不跳水,父亲会不会开枪?

生1:不会开。船长拿枪本来是打海鸥的。

生2:不会开。父亲这样说是为了逼儿子跳水,而不是为了杀儿子,即使他不跳水,父亲也会另想办法救他。

生3:我想会开。但船长会朝别处开枪,通过枪声逼迫孩子跳水。

师:是啊,不管遇到的情况多么危险,多么复杂,船长都会沉着冷静地采取措施的。

学生围绕“如果孩子还不跳水,父亲会不会开枪?”进行想象。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从多角度发表自己的见解,进一步感悟船长作为一位父亲爱护孩子,面临危险沉着冷静的品质。这样,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