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效课堂工程

高效课堂工程

时间:2023-06-05 10:14:26

高效课堂工程

第1篇

一、实践出真知,

在实践中积累和提升教育科研成果

这个观点的提出,其实就是对教育科研“为何而研”“为谁而研”“研究什么”“如何研究”这些根本性问题的思考。在实际的教育科研工作中,教学和科研呈现“两张皮”的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不仅需要有效的科研管理方式和激励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教师对教育科研的理解和认识。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劳动就其本身的逻辑、哲学基础和创造性来说,不可能不带有研究的因素。这是对“教师即研究者”的最好说明。事实上,如果能不断地对日常教育教学生活发出追问,不断发现和提出那些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就找到了教育科研的真实源头。最近,东莞市推出的教育十大工程中的“高效课堂工程”,就有着许多值得深刻思考和认真研究的问题。比如,衡量高效课堂的标准究竟是什么?怎样去观察和评价一堂课是否高效?怎样根据本校学情借鉴和选择课堂教学模式?这些问题,是各个学校,特别是“高效课堂工程”的实验学校应该认真研究的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教师对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熟视无睹,或习以为常地不看作是问题,那么教学就会成为一种重复的、单调的、操作性的简单劳动或盲目行动,而教师也就丢失了作为一个思想者和研究者的价值。而更为重要的是,教师的研究意识若不强,没有自主开展教育科研的积极态度,则会因思考的缺失而造成教学中智慧的缺席,使原本应该充满生机和灵动的教学变得枯燥乏味,由此很容易产生职业的倦怠感,进而影响自身发展。

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什么样的选择才有意义,这也是需要认真考虑的。尽管有的教师也具备发现和探讨教育科学理论(或科学结论)的水平和能力,但那毕竟不是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主流。基层教师的研究主要应该针对发生在课堂和学生身上的“真实的问题”而不是“假想的问题”,应该是“自己的问题”而不是“他人的问题”。这样的研究,才会因为有真实背景的支持而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

有一种说法是教师要“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这是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高境界,它意味着教师不是为做课题而做课题,而是直接从教学的需要出发,将教育科研渗透或融入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日常教学环节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同步地、自然地进行教育科研。教师可以通过“课例分析”“教学反思”“教育叙事”“教育行动研究”等方式,感悟教学中各类事件所包含的教育问题;经过先进教育理论的识别、教育价值的澄清和选择,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沉淀和积累教学思维。这样,教育科研课题或成果就会带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明晰的理论指向,自然而然地产生在这一过程中。这就是“教学型教研”。在这种形式的教育科研中,教师能够找到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联系,课堂和学生成了教师教学和科研的汇集点。当教育科研在现实的教育土壤里自然地生成时,才能真实实现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价值,回归到教师教育科研的本真意义。

二、科研促教,

让教育科研成为一种工作和生活方式

在学校中,教育科研不能是一种阶段性或突击性的任务,也不能只是少数人在唱“独角戏”,而周围的其他人甚至连观众都算不上。学校的教育科研所呈现的应该是一种教师广泛参与的态势,应该自然地成为教师日常工作生活的一部分。要想实现这一点,除了要求学校领导班子有明确的指导思想,通过行政力量有效推进以外,还需要在学校培育和构建一种良好的教育科研文化。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每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该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这段话启示:需要通过校园的言说、成果的分享以及必要的激励,创造一种氛围,让教育科研在学校得到足够的尊重,让教育科研工作者获得由衷的敬意;需要引导教师感受到教育科研会使教学更有意思、更见成效,感受到在教研过程中所获得的专业化发展和个体生命素质的提升,感受到因为有深刻的思考而让日常的工作学习成为了一件非常快乐、有价值的事情。对于这种氛围的创造,就是在建设一种教育科研文化。在这一方面,各学科带头人、各名师工作室的导师,有责任推出更有说服力的教育科研成果和经验,以对身边的教师产生积极的影响。当教育科研在教师的眼中不再是一种额外的负担时,才会获得来自教师的向前推进的持续原动力。

此外,在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中,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谐合作的人际关系、为而不争的处世原则、和而不同的W术观念等,都应该成为学校教育科研精神和行动的导向;在学校的制度文化建设中,也应该把对教育科研的激励和保障作为重要的内容。教育科研中的力量,要能够形成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念、一种积极的精神引领、一种稳定的“心理契约”、一种良好的行为规范。这样,教育科研就有了基础保证,就能改变原先“一盘散沙”的状态,也就有可能成为学校教师常态化的生活方式。

三、实事求是,把科学态度与改革精神相结合

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可能会遇到难度更大、障碍更多、情况更复杂、矛盾更突出的问题。面对这样的形势,东莞市课程和教学的改革以及相应的教育科研工作,需要更加积极而科学地推进。

1.教育科研呼唤更广泛的参与

对于一些小范围内简单、零散的教育变革,教师在个人的努力下也能够有所收获。但对于复杂、整体的教育变革,就必须是更多的教师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展开,通过教师群体的共同努力才能逼近和达到预期的目标。当前,东莞市教学改革的整体目标是在全市中小学实施“高效课堂工程”,这是一种整体的变革。首先通过207所高效课堂实验学校的先行探索与实践,积累经验,进而在全市中小学全面推进。这就要求全市的教育科研要更加扩大参与面和推广面,让更多的教师以高效课堂的建设为目标,成为学校教育科研的主动参与者和践行者。另外,为更好地解决教育科研的信息交流和成果推荐的问题,需要推广网络教育科研,为全市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个更广阔、更便捷的平台。

2.教育科研需要具备攻坚精神

教育改革由于其自身的复杂性、外界影响的多因素性以及传统课程文化转型的长期性、艰巨性,会不断面临各种难题和挑战。这就需要一种教育科研攻坚的意识和精神,抓住主要问题,做好重点课题的规划和部署,突破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

东莞市“高效课堂工程”的推出,针对的是本市中小学课堂教学中仍然较为普遍存在的课堂“低效”或“无效”状况,这项工程中就有着许多难题需要攻克。东莞市教育局在《关于实施基础教育“十项工程”的意见》中提出,全市“高效课堂工程”的推进,在共同目标和方向的指导下,在小学、初中和高中,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切入展开研究。小学以提升小学教师专业素养为抓手,开展“项目推进式教研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初中以提升初中教育质量为导向,推进“初中区域协作教研的实践研究”,搭建合作交流教研平台;普通高中以提高普通高中持续发展的竞争力为主题,开展“构建高效课堂促进高中教学质量持续提高”的课题研究,推动高中结对交流合作机制。

这些全市性的大课题研究,就是东莞市教育科研攻坚的方向,需要全市各学校的参与和支持,共同把这些课题做大、做实,做出成效,为东莞教育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3.教育科研需要科W谨慎地前行

教育科研需要一种积极的心态,需要一种改革的激情,需要一股攻坚的冲劲,但与此同时,还需要一种科学的、谨慎的态度。

中小学的有效教育科研不同于高端的纯学术研究,它通常都有一个开展实验的过程,这种实验会在课堂教学现场,面对学生群体展开。这就警示了教师们:实验将直接关系到一批学生一个时期的成长,并且有些影响又是不可逆的,所以绝不可以掉以轻心,草率行事,更不能因急功近利的行为而造成学生成长的损失。因此,教育科研既需要大胆探索,也需要谨慎前行。

目前许多学校在科研兴教、“教师即研究者”理念的推动下,创造出了形形的模式,值得学习和借鉴。但须知,任何模式都不是所有课堂的通行证,一种有效的模式总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同时也存在着局限性,需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课制宜,甚至因人而异。所以在学习和借鉴这些教育科研模式时,不可以简单地移植、复制,更不可以生硬地照搬,必须本着对学生的生命成长高度负责的态度,在充分进行了学情、教情、校情调研的基础上,经过反复慎重的审视、识别、判断、改造,才可以进入课堂教学的实验阶段。

第2篇

关键词:问题式教学;工程材料;组织

《工程材料》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理论性和实用性较强。内容涉及到大量的概念和术语[1],大多较为抽象,不易理解,学生学习时感到比较费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绪论入手、实例着手、启发举手、教师动手、学生练手”的“五手”方略,使课程的学习效果得到较好的提高。随着工程材料课改的推进[2],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于整个工程材料课堂教学中。

一、工程材料 “问题式教学”的内涵

所谓“问题式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以“问题”为中心,来展开教学活动的具体方法和活动形式[3]。工程材料学科“问题式教学”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进而引导学生运用一定的策略,使原有的工程材料知识经验、技能结构得以改善,从而达到更高水平的教学行为[4]。

二、《机械工程材料》中“问题式教学”的实施必要性

《机械工程材料》是一门以机械工程应用为背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该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是:课程内容头绪多,涉及材料微观结构、材料性能、材料应用、新型工程材料及金属学与热处理工艺等,学生负担重[5];概念、名词术语繁多学生容易混淆;原理规律多,理论计算少(除利用杠杆定律计算平衡相的成分、重量百分比外,基本没有计算的内容),学生不适应;大量涉及材料的微观结构,内容抽象、繁杂学生难于理解和掌握;教学过程中过于拘束于传统材料科学的理论的完整性和逻辑性,在较大程度上造成了教学内容的膨胀与有限学时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6];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压制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性,进而使之失去学习兴趣[7]。

“问题式教学”的核心是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材料,而不是以传统教材为中心。打个比喻说,带着学生看相同的风景时,看的方式变了,看的顺序变了,学生能找到新鲜感,通过问题激起学生的主观学习动机,又能从中产生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使复习课不在枯燥无味!

三、《机械工程材料》中“问题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在教学中要始终贯彻“组织和结构决定性能,性能的改变通过组织改变”这一理念。做到分合相继,变分散为集中。如在讲解晶体结构部分时,从三个常见的晶体结构,联系到钢的同素异构转变,再引申到钢在常温、高温的性能(塑形)比较。这样,将一个抽象的理论(组织)与常识性的实际(性能)联系起来,使学生深刻的认识到“组织”的重要性,激起学生对“组织”研究的兴趣,实际上也是教会了学生研究材料的方法。因此,《机械工程材料》中“问题式教学”的主线以“组织决定性能,性能的改变通过组织”这一理念。“问题式教学”的实施策略框图如图1所示(以参考文献3为分析对象)。在图1中,包括四部分,(1)组织结构主要有第二章、第三章和第五章内容,组织结构决定性能;(2)材料性能主要有第七章、第八章和第九章,性能的改变通过组织改变;(3)组织改变主要内容第六章和第十三章,主要讲热处理和表面技术;(4)材料的选用主要内容为第十四章,材料选用主要由前面三部分决定。通过这个线索,可以将《工程材料》问题连接起来。

图1实施策略框图

“一条主线、两张基本图、三种材料性能与应用、四种热处理”材料的化学成分、晶体结构、金相组织和性能之间的关系及变化规律贯穿于本篇各章节之中。一条线即材料的化学成分、晶体结构、金相组织和性能之间的关系;材料成分不同,性能必然不同,成分相同,采取不同的工艺手段, 也可改变材料的晶体结构和金相组织,从而改变材料性能。这些关系可通过下述两问题的展开, 利用表格的形式而加以论证。

两张基本图即铁碳合金相图和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图(分别简写为fe-fe3c相图和“c”曲线)。可从不同角度出发以下面三种形式给出,让学生填写。(1)给出钢号、温度,确定组

织;(2)给出钢号、组织, 确定处理温度;(3)给出处理温度、组织,判断钢号。

三种材料性能与应用即钢、铸铁和有色金属的性能与应用。工程材料篇的学习目的之一就是掌握各种材料的特点以及合理选用。合理选材的关键在于钢种的判断,也即牌号的记忆,学生普遍感到头痛。碳钢、铸铁、有色金属的牌号都有明显的特点,易于记忆。但合金钢因其性能各异, 类别较多,易于混淆。因此, 必须找出规律。这个规律就是先看含碳量范围, 再看合金元素种类及含量。

四种热处理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是热处理中最常见的四种方法。它集中体现了材料成分、组织结构、性能及热处理方法之间 的关系, 反映出外因通过内因而起变化这一深刻哲理, 热处理的三个阶段是加热、保温和冷却, 其内部组织结构变化就是在这三个阶段中完成的。运用两张图,可确定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组织变化, 根据组织, 就可知该种热处理的用途。“四把火”的特点及应用如表3所示。

通过“组织和结构决定性能,性能的改变通过组织改变”这一主线,结合以上个表与图,可以将《机械工程材料》中问题组织起来,解决《机械工程材料》教学中繁杂、抽象的难题,提高教学效率。每一门学科最主要的是传授给学生一种属于本学科的思维方法和学科魅力,让学生为之陶醉,这是教学希望实现的境界。

参考文献:

[1] 叶宏,李晖,郑章耕.《工程材料》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探讨[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9(4):97-98.

[2] 于艳丽,胡凤翔.工程材料及热处理.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第一版.

[3] 王章忠.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1月第二版.

[4] 王章忠,张祖凤.《工程材料》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大学教育科学,2004, (1):57-59.

[5] 魏德强,王荣,薛兴,恽志东.《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7, 29(4):183-185.

第3篇

关键词:涉外工程英语;英语口语;课堂教学

一、问卷设置

参加该问卷调查的是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2012级英语专业涉外工程管理方向的学生,使用的教材是《国际工程管理实用英语口语》。教师在进行了一个学期的教学后,进行了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1份,收回有效问卷29份。

问卷设置的重点是要定性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效果、两者的关系及影响学习兴趣和课堂效果的因素。除了设置封闭式问题,问卷设置了开放式问题,以便从学生的角度发现影响学习兴趣和课堂效果的更多因素。

对学习兴趣和课堂效果的调查如下:

4.你认为自己学习这门课的积极性如何?

A.高 B.一般 C.低

请具体说明为什么你的学习积极性高/一般/低。

5.你认为制约自己国际工程管理英语口语进步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

6.你对以下哪种学习活动最感兴趣?请按照兴趣程度从高到低排列:

A.听老师讲解课文 B.老师提问有关课文的问题,学生进行回答 C.老师对课文内容进行测试 D.老师让学生和课文有关的任务 E.角色扮演练习、辩论、游戏 F.学生自己研究专业词汇、做presentation或者总结单词句型

7.你认为本学期进行过的以下哪种教学活动对提高你的国际工程管理口语相关能力最有效?请按照有效性从大到小排列:

A.老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B.老师对课文内容进行了开放式的笔试测试 C.老师对课文句型进行了口试 D.老师画了课文思路图mind map,并让学生也画并讲解 E.学生自己分组角色扮演练习对话 F.老师让学生进行术语解释 G.老师组织了单词连句的游戏 H.老师让学生自己做不同主题的presentation I.根据课文,组织了课堂辩论 J.老师让学生自己对所学单词和句型进行总结 K.分组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 L.老师对学生发言和presentation的反馈与评价

请重点阐述对你的工程管理口语提高特别有效的活动和效果不明显的活动(可以写为什么有效/无效,有什么效果)。

二、问卷调查结果

问卷显示,自身学习能力、对学习内容的了解程度以及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对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影响最大。自身学习能力是最重要的因素。有一半的学生提到由于某种学习能力不足导致自己对课程兴趣一般,这包括英语学习能力――“语法功底差”“汉语的理解无法转换成英语”“学习英语困难”“英语水平有限”等,也包括对工程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力――“专业名词太多”“专业术语难以理解”。对学习内容的了解与否是另一个重要因素,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提到对所学内容――涉及国际工程管理从安置到验收的各个环节――陌生、不了解。

三、涉外工程英语口语课堂定性分析

涉外工程口语不同于通用英语中的口语,因为教学内容以涉外工程为依托,学生自身的英语能力、对涉外工程管理的了解程度、对涉外工程管理的兴趣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工程口语的兴趣。

根据传统讲授法、任务型教学法、交际教学法不同理念设计组织的课堂活动对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有不同影响。整体来讲,学生对任务型教学和交际教学类的课堂活动更感兴趣。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传统讲授法的某些课堂活动(比如讲解课文)也可以吸引学生相当的兴趣,一部分学生对它的兴趣甚至超过其他类型的活动。这是因为,任务型教学和交际教法学的课堂活动往往需要较高的参与能力,不适宜所有的学生。而根据传统讲授法设计的课堂活动也可以组织得有趣、有效。按照不同教学法组织的课堂活动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不够,或者英语水平过差,都会影响学习兴趣。教学法不是唯一的因素,课堂活动的设计方法和实施对象恰当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四、结论与建议

涉外工程口语教学课堂是个综合体,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兴趣和课堂效果的因素很复杂,有学生主观因素,有课堂活动因素,有课堂组织客观环境的因素,而这些因素相互之间的关系也较为复杂。本研究表明,课堂活动类型和课堂效果的相关性以及学生主观学习兴趣和课堂效果的相关性都较弱,不能把课堂效果简单归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使用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恰当的课堂活动,并有效地组织,这是最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孟新田,刘益虹,陈伯望.涉外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3(12).

第4篇

关键词:小学生物;高效课堂;思考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提高小学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已成为生物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提高小学生物课堂的效率,实现高效课堂是每个教学者都必须思考的问题。那么,什么是高效课堂?怎样实现小学生物高效课堂,我们做了以下的思考。

一、高效课堂的含义

所谓的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具体指的就是在一般性教学的课堂上完成了相应的教学任务和达到了一定的教学目标后,能很好地在教育教学上取得较高的社会效益和影响力的课堂。高效课堂是开始于有效课堂,且比它达到更高境界的一种课堂形式。

二、实现小学生物高效课堂的策略

要实现小学生物高效课堂,从教师的方面来说,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教师要能够根据小学生物的教材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2)在生物教学中,要做到老师和学生的互动,共同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对学生进行适时跟进、监测、反馈、消化,以此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教学目标变得更高远。

而要真正确保课堂高效,教学有效,最为重要的还要做好以下三个环节。

1.充分的课前准备

要做到高效课堂,课前准备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1)教师和学生都要在课前对生物教材文本进行解读,对文本有自己的见解,把书从厚读到薄。(2)教师要在做准备功课的时候,依据教材制订好自己的教案编织,重点在教学的预设上下工夫。(3)对生物课所需要的教具进行准备。

2.课中的掌控度到位

在教学中,要始终坚持“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的理念,在教学中掌握好学生的参与度及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程度等问题,掌控要到位。

3.做好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旨在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达到教学的提升和超越。其流程是“问题—反思—解决—提升”。教师只有在课后善于回顾、总结课堂授课的亮点和存在的问题,才能实现小学生物的高效课堂。

总之,要实现小学生物的高效课堂,教学工作者就必须在自身和教学中下工夫,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反思,不断总结经验和完善,慢慢地提高教学技巧才能达到高效课堂的目标。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 新课标 初中语文 高效课堂 构建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是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中重要的学习过程,对学生整个初中语文学习起到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就是要求教师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功能,做好对教学资源的全面组织和应用工作,最佳目标是完成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任务,保证学生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获得最优学习成果,实现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时间的完美利用。事实上,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对语文教师来说是一项颇为艰巨的挑战。

1.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措施

具体来讲,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措施包括以下内容:

1.1积极提高教学目标设置的高效性

语文教师在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过程中,首先要合理确定当前课堂教学具体教学目标,将教学目标充分结合当前初中语文教材内容、教师知识内容、生活实践及思想内容等,保证教学目标的设置充分解读当前初中语文教材,适应当前初中语文教材内容,同时保证教学目标的设置符合当前新课改下新课标具体要求,保证教学目标的设置符合当前学生学习进度,保证学生学习效果。具体来讲,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目标设置上应充分考虑学生学习要求、教材内容、新课标教育要求等内容,结合自身知识内容,将教学目标进行有效概括。

1.2积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高效性

教师在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过程中,一个重要教学基础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高度注意力。具体来讲,教师可以在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过程中采取温故法、疑难设置法、故事讲述法、乐曲描述法、图片描述法等多种方式完成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同时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发挥自身魅力的相关作用,保证学生在教师魅力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从基础上增强整体学习效果。

1.3积极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高效性

教师在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过程中应积极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高效性,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参与提问、回答、互动等环节的程度,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展开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工作,保证学生在高度参与度下更好地完成初中语文课堂内容学习。教师在积极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时候,应注意自身采取的方法,采取一定技巧提高学生参与程度,同时更有效地提高自身对语文课堂的掌握程度。举例来讲,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提问的过程中,可以采取点穴式提问法及锁链式提问法等不同方法,其中点穴式提问法指以初中语文教学目标中相关节点为具体提问内容,点明初中语文教学的中心思想,贯穿初中语文整体教学内容,保证初中语文教学的连贯性及重点性。而锁链式提问法则是围绕问题的展开不断提出新问题,使学生享受到问题拆分、问题解决、问题思考的,进而更有效地朝着初中语文教学目标前进,更好地完成整堂课的语文学习工作。此外,教师在提高学生参与高效性的同时,还应该注意为学生营造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把握好课堂整体教学节奏,提高学生快乐程度,进而提高学生参与度。

1.4积极提高教师教学内容的高效性

教师在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过程中,应注意提高自身教学内容的高效性,避免教学中出现内容重复、内容不清、内容矛盾等现象,保证教学内容设置符合高效课堂的高效目标,避免学生在矛盾的教学内容上浪费过多时间。举例来讲,教师一方面应注重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启发,加强对教学内容设置过程中全面性、层次性等特点,保证教学内容有效激发学生思考思维,另一方面应注重教学内容设置的实用性,保证教学内容的设置与当前教材内容有效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面对考试中的相关问题,提高学生实践思考能力。最后教师还必须注重语文教学内容设置中朗诵、背读、描写能力的实践性,提高学生实践学习能力,全方位增强学生初中语文学习效果。

1.5做好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评估检测工作

教师在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过程中,应该在最后做好对本堂课教学效果的实际评估及检测工作,保证学生在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学习过程中确实获得相关学习成果,保证学生初中语文素养得到有效提高,保证学生初中语文读、写、用、记、思考及应用能力得到全方位提高。教师可以采取布置课后作业及当堂随机抽检的方式完成对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评估检测工作。

2.结语

本文对语文教师如何做好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工作进行具体分析和阐述,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扩大自身的知识面,为学生树立优秀的学习榜样,提升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以便更有效地完成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工作。

参考文献:

[1]王虹.浅析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才智,2013(33):95.

第6篇

【关键词】电工教学;课堂教学;优化整合

一、前言

考虑到电工教学的实际内容及教学特点,要想做好电工教学工作,就要对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分析,总结课堂教学经验,分析课堂教学特点,将课堂教学作为主要的教学阵地,切实做好电工教学工作。从目前电工教学的实际开展情况来看,只有重视知识点结构的调整及优化布局,引入生活元素,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并对课堂教学进行积极总结,才能起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目的。基于这一考虑,我们应在电工教学中,做好课堂教学的优化整合,满足实际教学要求。

二、合理调整知识点的结构,优化知识点的布局

《电工学》的教材一直没有较大的变动,里面的知识点是既定的,但是对于高职的学生而言,并不是每一个知识点都是必须的,而是够用就行。第三章的《交流电的基本概念》这节内容我尝试用两种教学结构。一种按照课本的安排先讲授了交流电的产生,学生马上陷入发电机工作原理的死穴,云里雾里,没多大会儿,就有一部分学生昏昏欲睡;另一种是直接讲授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对交流电的产生只是轻轻带过,配合多媒体教学,学生好奇于电流波形的变化,兴趣高涨。两种教学结构造成的后果差异如此之大,原因在于教师没有合理的调整知识点的结构,很显然交流电产生的复杂原理把学生打倒了,实际上这部分知识在后续的教学中基本没有任何作用。作为任课教师,在确保后面知识点学习的基础上,完全可以调整知识点的结构,优化知识结构,让课堂保持着学生想进入的氛围。

三、添加生活元素,将现实中学生熟悉的物件带入课堂

考虑到电工教学的实际特点,在电工学的课堂教学中,应将电工学理论与实际进行紧密联系,注重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电工学概念,可以尝试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元素,将现实中学生熟悉的物件带入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满足实际教学需求。

添加生活因素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布置观察电器的课外作业,让学生自己动手拆开简单电器来认识等等,效果都是非常明显的。让学生把课本的概念带入生活,依靠学生已有的认知来带动课堂,把简单的符号跟各种形态的电器联系上,再把简单的电路原理图和真正的电路联系上。

除此之外,还可以将电工学的用途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了解到电工学的实际用处,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电工学知识的必要性,提高学生参与电工学学习的热情,使学生能够自觉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提升电工学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

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爱上课堂

通过对电工学知识了解后发现,电工学由于和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采用新式教学方法,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爱上电工学这门课程,避免传统教学方法枯燥乏味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基于这一考虑,在电工学课堂教学中,应采取以下措施:

1、将电工学概念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提高课堂教学的实用性

考虑到电工学的学科特点,在电工学的课堂教学中,只有将电工学概念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才能确保课堂教学实用性的提高,进而满足课堂教学需要。

2、采用案例教学,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应利用与生活联系紧密的案例,实行案例教学,使电工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更强,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

3、分析学生特点,选取有针对性的例子培养学生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要对学生的特点有足够的了解,在教学案例的选择中,应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例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五、总结学生的收获,及时给予学生学习行为的认可

在电工学的教学过程中,为了确保课堂教学取得积极效果,应对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收获进行总结,并根据掌握的学生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有效性指导,满足实际教学需要。具体应采取以下措施:

1、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设置问题,检验学生的接受能力

为了对学生的收获进行有效总结,应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设置问题,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进行全面检验,保证课堂教学取得积极效果。

2、采取定期总结的办法,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

在电工学教学过程中,为了保证课堂教学取得积极效果,应该采取定期总结的办法,通过总结的方式,对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全面了解。

3、通过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分析,制定具体的指导方案

考虑到电工学的特点,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角度出发,应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全面分析,并制定具体的指导方案,保证课堂教学取得积极效果。

六、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电工教学过程中,要想做好课堂教学的优化整合,就要从合理调整知识点的结构,优化知识点的布局;添加生活元素,将现实中学生熟悉的物件带入课堂;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爱上课堂;总结学生的收获,及时给予学生学习行为的认可等几个方面做起,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莹;;高职《电路基础》课程教学的思考与对策[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9年04期

[2]徐强;;关于提高中职院校《电工基础》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09年32期

[3]耿志艳;;谈如何提高学生对电子电工学习的兴趣[J];科技信息;2009年36期

[4]魏健霞;;培养《电工基础》的学习兴趣[J];科技信息;2010年21期

第7篇

【关键词】高中新课改生物高效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159-02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为了提升学生整体知识水平,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需要跳出传统教学模式的框架,以构建高效生物课堂为核心目标,保证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内收获最大的知识提高。

一、高效课堂的意义

高效课堂指的是教育工作者需要立足于教学活动的基本规律,在有限的时间内,以最低的人力、物力投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收获更多的知识提高,最大限度的满足现阶段社会与学生自身对于教学效果的需求。

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客观的角度分析高效课堂的含义:高效课堂的构建始终贯穿“教学”二字,“教”与“学”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如果片面的追求教育工作者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势必会影响高效课堂的构建,如果片面的追求学生的“学”而忽视了教育工作者的“教”,也不可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只有教育工作者不断提升备课质量,改进教学方法,充分重视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效果,才能从根本上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达成构建高效课堂的最终目标。

二、构建高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

(一)强化教育工作者备课质量,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最关键的环节就是备课,只有教育工作者不断强化备课质量,才能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另外,教育工作者还需要充分掌握学生的特性,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所在,才能在备课时融入更多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以极大的兴趣积极地投入课堂学习。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育工作者需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设置教学坡度,满足不同知识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优生能从中获得生物知识水平的拔高,学困生能从中获得生物基础知识的提高,为提升其生物知识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将生物高效课堂教学内容设计的规律总结为以下几点,即理论实验知识探究化、科学史知识故事化、考试重点知识生活化、生物学科知识趣味化、题型方法知识规律化、活动课知识家庭化,只要教育工作者在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遵循以上几项原则,那么学生知识水平的提升也就成为必然。

(二)重视基础知识教学,拓展生物课堂教学时效性与创新性

高中生物教学是以基础知识教学为主,拓展知识为辅的教学活动。因此,高中生物教育工作者需要充分重视生物基础知识教学,为学生以后生物学科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然后根据自己的认知,将新课内容关键知识点整理出来,并以图表的形式相互连接,使学生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便初步掌握本课学习基础知识框架,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另外,在生物课堂教学的时候,还需要拓展教学内容的时效性与创新性。生物作为一门起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的学科,通过课堂教学将生物与生活实际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便于学生了解生物现象、知识,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生物教学的内容。生物课堂教学的创新则体现在现阶段以活动、体验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亲手实践可以更为直观的了解生物现象,避免在教学过程中抽象的语言教学造成学生学习障碍。

(三)重难点题型思路点拨,培养学生解题思维模式的形成

高中生物教育工作者在进行重难点题型讲解的时候,不能将题型的讲解作为唯一目标,而是需要对重难点题型进行延伸与发散,使学生遇到类似的题目时能够迅速抓住题目核心,保证解题速度与解题准确性。因此,教育工作者在讲解题型的时候,需要重视解题方法、解题思路的讲解,总结解题规律,培养学生形成解题思维模式,即审题第一,其次抓住题目核心、分析解题思路,最后规范答题内容。在重难点题型讲解完毕后,可以提出设立一些类似的题型让学生进行解答,巩固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训练中加深对于类似题型解题思维模式的印象。

(四)重视课后反思,鼓励学生反馈

高中生物教学是一个知识传授与接收的过程,同时,反思与反馈也是高中生物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学生在课堂教学完毕后,需要对课堂学习的内容进行课后反思,及时发现不懂的问题并与其他同学展开探讨,形成良好的生物学习氛围。通过课后反思,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课堂学习中存在疑惑的问题,提升生物教学效果。人无完人,教育工作者在课堂教学的时候难免会存在疏漏,此时学生需要及时将课堂学习中的疑惑向生物教育工作者反映,便于教育工作者有针对性的开展辅助教学工作。

本文主要从高效课堂的含义切入,结合笔者多年生物教学经验,试探性的提出几点构建高效生物课堂的方法,以供广大同行参考与借鉴,以期从根本上提升学生整体生物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1]祁晓冉,杨继红.高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1.

[2]苏迎迎.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营养教育的教学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第8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成为每一位教师积极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结合日常的高中化学教学工作,我认为高效课堂必须要符合以下几个标准:第一,学生在课堂上有事可做,没有停下来走神的时间和机会;第二,每节课结束之后,课前所预设的教学目标达成度高;第三,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教学中主动探究、勤于思考,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充分体现。那么,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呢?本文笔者将结合在日常教学工作的所见、所为,谈谈自己在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一、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为构建高效课堂打下坚实基础

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预习,认真细致地做好备课工作。

(一)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预习

有效的课前预习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提前解决部分课堂教学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还可以激活学生的活跃思维,提高学生的听课效果,良好的预习习惯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学习。课前预习包括整体预习、一周预习和每日预习三个方面。整体预习是要求学生在假期内提前通读下学期的化学教材。这里的通读并不是说将化学课本从第一页一字不漏地读到最后一页,而是在通读课本的基础上,了解其中的含义,找到重点的化学概念、原理,并做好记录。在对教材有一个整体把握之后,尝试着去做后面的相应练习题。一周预习是要求学生先复习和巩固上星期所学的知识,而后认真阅读下星期将要学到的内容,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尝试借助工具书或者辅导资料去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下来,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地听讲。每日预习要更加得认真与细致,并且更具有针对性,学生在完成当天的作业之后,对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预习,将自己在周预习中做出的重点标记重点阅读。

(二)认真细致地做好备课工作

在日常备课过程中,我通常通过三个步骤进行。第一,主备课。这种备课方式是以我们的高中化学教研组为单位,每一个教师认真研读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分析学生的学情、制定单元教学计划、分配备课任务等一系列活动;第二,精备课。在经过集体备课之后,每一位化学教师还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二次备课。这个环节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确保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第三,细备课。教师要充分考虑教学各个环节中的细节问题,精心设计教案学案,一切以有利于学生的能力发展为前提。

二、优化课堂教学,努力打造学习型的化学课堂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化学知识、提高化学技能的主阵地,要提高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利用好课堂教学的45分钟,明确课堂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时间,优化化学课堂教学。我们要打破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将课堂教学以教师的“教”为主逐步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主,努力打造学习型的化学课堂,向45分钟要效率。新课改下的高效课堂应该由三部分组成,即: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引导讲解、学生的综合练习。按照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时间不宜超过25分钟,其余的时间应该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运用所学解决问题。教师一定要摆正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尽量做到少讲精讲,多学多练。让学生在教师的合理安排下耳濡目染,学会合理运用时间,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实现效益最大化。

三、加强学生化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探究有效的教学途径

古语有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向学生讲解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好化学的有效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良好的学习方法,并指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学习,使学生切实感受到良好方法的神奇效果,激发起学生努力探索有效学习方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帮助学生在解决疑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四、精心设计相关练习,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消化和巩固练习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相应的练习题,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进一步消化和巩固课堂所学,使学生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转变为解题的能力。练习一般分为两种情况:当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课堂练习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相关习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验。通过这些习题,学生能够对课堂所学产生更为深入的理解和掌握,能够促进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运用的能力,教师也能够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安排。在设计课堂练习时,教师一定要注意分层,使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和发展自己的机会。课后作业是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过程,教师要精心设计,并且加强对作业完成情况的检查。发现共性问题班内集体讲解,个性问题单独辅导,杜绝将学生遇到的问题积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指导纠正。总之,构建高效课堂是初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具体要求,作为一名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化学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学习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作者:李素芳 单位:河北省邢台县会宁中学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慕课教学;工程招投标;合同管理;翻转课堂

一、《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分析

《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是建筑类专业中的一门核心课程,它揭示了建筑工程行业市场交易的一般规律,明确了招投标的方法与步骤及应该遵循的原则,阐明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的内在联系;是学生学习建筑工程专业知识,了解承包市场发展规律的基础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索赔管理、投标报价技巧和合同管理能力等。该课程的主要目标在于让学生理解工程承包、工程施工招标、投标及合同管理、工程风险、施工索赔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招标代理、招标文件编辑、投递投标文件、索赔管理、合同管理的能力等;塑造一个具有遵纪守法、诚实可信职业素质的工程管理人才。

二、《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进行慕课和翻转课堂实践的必要性分析

(一)《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的现实性分析

第一,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往往只是进行知识的传授,而知识的内化是学生课后完成的,但是由于工程类学科本身的学科特性,让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从而在课后因缺乏有效指导而不能进行很好的吸收,或者因为学习的困难性,致使学生不愿自主在课后对知识进行内化,最终导致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比较低[2]。第二,因为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学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所以课程的教学资源会受到时间和场地的限制,使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少且受到教师指导的机会也不多。最终导致《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的课程的实际效果与其本身的课程目标存在较大的差距性,影响了课程的质量与效果。因此,必须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才能让《工程招投标和合同管理》课程保持活力,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的工程类人才。

(二)《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实行慕课与翻转教学模式凸显的优势

在《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中引入慕课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变革教学的一种有效的重要途径。它通过让学生在课前进行在线自学、同伴讨论和教师的在线指导,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初步的认知;接着在课堂上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活动、同伴之间的合作和自主的探究方式,将自学的内容进行吸收内化。进而实现课内与课外的翻转,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的发展。除了课内与课外的翻转之外,线上线下的翻转也是引进慕课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效果体现。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线下传统的课堂教学越来越多地搬到了线上进行网络教学,使教育资源的覆盖面更为广泛,师生的互动性更强。它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而且解决了课堂上因受时间限制尚未解决的问题。例如,《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的投标报价技巧的内容,不是在教室上几节课就可以掌握的,它需要不断进行实践尝试,需要汲取各方面的知识来拓展思考的全面性。而网络平台教学,有效地弥补了课堂教学资源不足的缺陷,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让老师可以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有效地选择合适的教学视频或教学直播课进行学习,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3]。

三、慕课视角下《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翻转课堂实践途径

在《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中,将“慕课”与“翻转课堂”进行深度融合,就是指教师通过将课程当中的某个知识点录制微课或微视频,给予学生进行课前自学,并自行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相关测试作业,标注自己质疑的地方。而在课堂上则是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同伴之间的合作探究深入理解知识,辨析易混易错点,内化知识。在课中解决疑问后,教师再根据学生实际给予学生高一层次的网络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数据分析,进而给予学生更为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因此,要想提高《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的课堂效果,完成课程的目标,培养工程类人才的能力,深化课程改革,就必须做好课前导学、课中教学、课后巩固三个环节的设计。

(一)以课程目标为导向设计课前导学活动

教师应根据课程培养人才的需求,列出课程每个单元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明确课程的重点内容,把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融合在线的知识加入视频和测试作业中。在预设计制作微课视频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的内容和目标;其次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诸如学习方法、接受能力等方面;最后还需要对微课视频的内容进行作业的设计,对学生自主学习微课的内容进行针对性地检测。如果学习者未完成在线作业,系统则会自动抽取这些学习者进入下一轮的验证性学习,提示、督促学习者观看相关内容的视频,完成相关内容的测试,直到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达到了预期的学期目标之后才可进入课中学习。这样,虽然不同学习者在课前导学阶段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环境有所不一样,但是通过这一个环节的学习,能确保课程的大部分学习者对课程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4]。

(二)以互动为主要形式开展课中教学活动

课堂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主阵地,也是解决学生课前质疑,内化知识的主战场。其主要的特点是互动性强,既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也包括生生之间的互动,以讨论、合作、交流、探究的形式为主。教师应在课中教学之前,对学习者的课前导学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学习者的质疑点,从而设计出利于激活学习者思维的问题,让学习者通过自我思考、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教师问题解答的方式内化知识,加深理解,提升知识运用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等等。

(三)以进阶式的测试方式开展课后巩固活动

教师应根据学习者的学习情况,设计比课前导学更深一层次的测试作业,让学生在这些训练中锻炼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知识认知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而教师根据后台统计的学生学习测试的数据及学生课堂的表现,总结出代表性的问题,从而挖掘提升教学效果的方式和方法,对教学方式方法做出改进。

第10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效率;信息技术

在学校教育教学中,课堂教学一直都是教师教学的主要形式。而新课程改革以来,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广,从而导致每一堂课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也就越来越多。同样只有45分钟,教师们只能想方设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但是,课堂效率要如何才能有效提高呢?笔者以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为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关键和动力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研究教材、了解学生、备好课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搞好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却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成败。而课前备课的好差则深深地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那么,怎样才能算是备好课呢?笔者认为要做到:确定教学目标时准确无误、不脱离实际;确定教学重点难点时极具针对性;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策略合理有效。这样才能称为备好课。但是,要如何才能备好课呢?笔者认为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做到以下两点:

1.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

每一门学科都有着自己的教材及课程标准,教师需要深入进行研究,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了解学科的具体要求,研读教材,反思思考“学生要学什么、该如何学”和“教师要教什么、该如何教”等。只有做到这样,教师才不会脱离实际情况照本宣科,从而实事求是地用好教材。

2.充分了解学生

备课有一个很重要的过程就是备学生,所说的“备学生”就是要把一切准备都建立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教师只有充分了解班级学生所具备的能力以及对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感兴趣等,才能根据学生的共性及个性对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设计,利用学校的教学设备和资源来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重难点,最后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激发主体动机,主动学习

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要能正确把握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教学工作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学习动机,才会积极地探索求知,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教师需要通过一些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整个过程中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传统的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学习,对于知识只是机械地“死记硬背”。新课程改革后,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的整个过程,学会探究与合作,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获取信息并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当给学生留有想象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并积极与同学交流合作,解决实际生活中碰到的问题,主动获取知识技能,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中,教师只需要讲解菜单与工具的应用,对于版面设计的部分就让学生自主探究,充分发挥其主体地位。从教学效果来看,大部分学生对于菜单与工具的使用都掌握得比较好,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得到明显的提高。

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动力:鼓励学生创新,发展个性

关于创新,同志曾经说过一句这样的话:“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一个缺乏创新意识的课堂,是一个毫无生机与活力的课堂,其教学效率必定低下。有创造力的课堂是充满活力的,是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不竭动力。

信息技术学科有着自身的特殊性:日新月异、高速发展,更是需要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关注学生的兴趣,挥洒学生的个性。信息技术有着众多可以创新的内容,如,信息的获取、Word和PowerPoint电子作品的创作、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这些内容都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不可要求学生统一,评价时也需要灵活多变,注重能力方面的评价。只要学生有意识地去创新,他们的思维就会变得活跃,课堂教学效率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

第11篇

【关键词】高职;课堂教学;维修电工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而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落脚点是课堂教学。因此,课堂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和核心问题。本文分析了目前高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院维修电工课程课堂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实践,对教师观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了探索与思考。

一、目前高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教学方法缺少创新。在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中,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学方法因循守旧,课堂教学采用注入式、满堂灌的现象仍然存在。在授课方法上,教师习惯以自我为主体,即使是使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今天,有的课程也是多媒体课件一幅幅文字的电子黑板代替了粉笔黑板,传统教学方法的单一,往往使学生思路闭塞,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限制了学生智力发展。最终使学生失去听课的兴趣,导致教学效果差,教学质量下降。

2、教学对象研究不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高职学生的研究不够,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是高考中的低分段学生,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因高考成绩不理想才来高职院校学习,部分学生厌学情绪严重,对高职教育目标认识不清,对未来前途信心不足,失去了奋斗目标,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课堂上睡觉、课桌下玩手机,玩电子游戏,迟到早退,缺课现象严重,这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3、教学内容把握不透。有的教师对实际岗位的工作情形不熟悉,不知道实际工作岗位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有的从实际工作中来的教师对理论不熟悉,害怕讲错,往往照本宣科。有的老师对教学内容不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没有完全弄清,课堂教学只能读书。有的年轻教师大多对教材内容不甚熟悉,但为了显示自己的博学而脱离教材,致使教学内容经常游离于教材之外,难以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二、维修电工课程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

课堂教学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解决好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按照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全面转型的要求,自动化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队2012级学生进行了教学改革,运行近一年来,效果良好。

1、以人为本,确立高职课堂教学主体化的教学理念。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师的指导下的教学过程,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与实践获取知识、增强能力、形成良好品德和科学世界观的过程。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引导、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习是教师的任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与指导下的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学习、勇于探索、健康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以维修电工课程教学为例,维修电工以理论讲解为引导,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为主导。在教师指导下,如何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实践、参与、应用、探索、归纳、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真正重视知识的获取过程,养成重视科学和创新思维的良好习惯,必将对学生的一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体现主体化教学观念最有效的途径。我们在维修电工课程教学采用此模式,把课程的内容设计成“电气装置模块”“电气控制技术模块”“综合技能提升模块”和“职业能力模块”。每个模块由五环节组成。第一环节:老师布置任务,任务来自企业生产实际和虚拟应用实例,学生接受任务后,进行详细信息查询。第二环节:学生组成团队并进行有效分工,选定团队负责人、主要设计人员、制作与调试人员、主要发言人,确定实施方案,制订计划,其中在决策中老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与建议,如果学生出现错误的决策,老师要及时进行掌控,探讨并寻求有无其他途径,给出指导性意见或建议。第三环节:团队各自准备所需的器材、工具,探讨系统组成、制作方案、调试的方法与要点、注意的事项、各传感器的选型、测试的方法。根据前面制定的计划和方案学生进行具体的操作。第四环节:老师进行时常检查与记录,考查学生制作过程中的各模块质量,测试方法的可靠性、准确性、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团队协作精神、职业道德等。各团队的汇报与展示,可以用ppt介绍团队的工作情况、成果演示、成绩总结与存在的不足之处,阐述团队的思考与感想等等。

2、理论联系实际,确立实践化的高职课堂教学理念。任何一个检测概念的学习都可以分为三块,即它是如何来的、怎么理解、应该如何用。所以要确立实践化的课堂教学观念,确立科学思想、培养科学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培养更多时代所需要的创新人才。高职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每一门课都与专业技术实际运用紧密联系,特别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理论联系实际,实用性很强,必须确立实践化的课堂教学理念。

三、高职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1、转变观念是课堂教育改革的前提。要改革课堂教学,首先必须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教育观念对课堂教学改革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教师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在课堂教育改革中,教师要系统学习高职教育理论,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提高教育理论水平,树立正确的质量观、育人观、教学观,用正确的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

2、精品课程建设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就是倡导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现代教育手段的运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因此,精品课程建设的教师团队、教材建设、倡导教学方法的改革、内容丰富的多媒体课件,生动的动漫演示诠释难以理解的概念、原理。任务驱动实训项目、习题与思考题库、在线答疑等,丰富多彩的教学素材,为课堂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课堂教学方法是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师生在教学过程的共同活动中采用的途径和手段。不同的教学目标会有不同的教学方法。高职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需要因材施教灵活多样,所谓“学海无涯、教无定法”。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具有吸引力,能激发好奇心,引起学生内在的兴趣,觉得学习是一件有趣味又美妙的事情,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四、结语

面对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今天,要解决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转变十分重要而紧迫。我们必须通过多种途径,从根本上扭转头脑中陈旧的教学观念,积极参与、努力实践、辛勤劳动、不断创新,去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使教学发挥应有的功效,使提高教育质量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第12篇

坚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在“构建高效课堂、提升教学效益”活动中,围绕课堂教学,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重点,深化改革,全面提升我区课堂教学效益。

二、活动目标

1、全面树立新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锁定“三维”目标,注重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习惯养成,改进教法与学法,引导学生个性及特长发展。

2、完善教师专业成长管理机制。强化专业考核,优化激励措施,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快速提升。

3、开展有效教科研活动。以研兴教,以教促研,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提升教学效益,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4、落实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进一步规范“备、教、改、辅、考、评、研、行”等环节管理,坚持做到严、细、实、恒。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目标管理,明确工作职责。

为确保我区“构建高效课堂、提升教学效益”活动扎实有序开展,局领导和机关职能科室实行联系学校、服务基层制度,每月至少一天走进联系学校,半天听课,半天督查常规;各学校也要制定“中层以上干部教学包干”制度,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确保活动到边到位。

(二)改进教学模式,提升教研水平。

1、继续优化“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模式,依据学情,讲求实效。

2、加大教科研工作力度,把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作为教科研重要课题。各校要根据学校实际,有计划地安排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课题任务,分科落实课题,力保校校有课题、人人教与研,全面提升教科研整体水平。

3、发挥优秀教师示范引领作用。加强本区内市“333工程”优秀教育教学骨干管理,教科研部门要组织他们深入教学一线,通过举办讲座、开课、经验交流会等形式,指导、诊断教育教学,对成功经验及时推广。

(三)搭建学习平台,促进教师成长

1、完善教师学习制度,深入落实《关于在全区教育系统开展“晚八点一小时读书活动”的实施意见》,促使全区广大教育工作者自觉养成勤读书、善思考习惯,更新知识结构,提高科研水平,激发教育智慧,促进专业成长。

2、开展中小学教师岗位练兵活动,扎扎实实开展教师教学基本功、说课、赛课等教学大练兵活动,促进教师在活动中提高素质。

3、各校结合实际,制定科学有效的校本培训方案,旨在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区教研室要适时组织召开校本培训现场会,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

(四)开展多种活动,提升课堂效益。

1、开展各种课型展评、交流活动。扎实开展校际、校内研讨课、观摩课、公开课、示范课、专题讲座等活动。

2、开展“优秀教案”评选活动。各校要认真落实教学常规要求,加强过程管理,强化教案督查、评价。

3、开展“优秀教务(导)处、教科室”的评比工作。提高基层职能部门开展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自身的引领、指导、检查、督促功能,带领全区教师在“构建高效课堂、提升教学效益”活动中有所作为。

4、召开“构建高效课堂、提升教学效益”现场推进会,组织人员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观摩研讨,及时分析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构建具有我区特色的高效教学模式,稳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5、开展教研员学科研训活动。教研室负责对各学校的教学进行全方位指导,并由教研员牵头组成各学科的研训工作室,成员由各学校、各学科的骨干教师组成,定期开展各学科教研活动,以点带面,以构建高效课堂、提升教学效益为目的,以“六模块建构式课堂”为抓手,根据学校和学科实际建构适合本校的高效课堂。

6、实施教师课堂教学过关工程。学校要制定计划和进度,用三年的时间,根据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和课堂教学实际,对每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估,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合格认证并对教师的常态课堂教学进行录像,并集中传到区教育网上供研讨学习。今年,要优选、制作50节以上优质课堂视频。

(五)重视教学管理,提高管理效力

1、参照《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进一步完善《区中小学教学常规基本要求》,做好细化与落实工作,加速我区教育教学规范化进程。

2、强化教学过程监控与质量评估工作的力度,有效管理教学各个环节。要抓牢备课关、抓严上课关、抓实批改关,细化、优化辅导工作,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

3、坚持待遇与职责相统一的原则,完善中小学教职工年度考核办法。以《市中小学常规管理要求》为依据,对在岗教职工进行全员教学评价和业务考核,调动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教学效益的全面提高。

4、细化管理常规量化标准,促进教学行为规范化。(1)每学期至少全面检查教师教案、学生作业4次,在检查的教案上写上评语,并做规范的检查记录。(2)每学期至少召开2次教学质量分析会和经验交流会,学校领导作2次教学工作的专题报告。(3)每学期学校组织的集中性教研活动不少于8次,各年级备课组开展教研活动不少于16次。(4)每学期学校组织的全校性观摩课、公开课、示范课等课堂教学活动各不少于1次。(5)每学期教师互相听课、共同评课不少于20课时。(6)每学期校长、分管教学副校长和教务(导)主任听课、评课、导课不少于40节。(7)每学期开展教案展评活动至少1次。(8)每学年开展全校性课堂教学评估活动不少于1轮。(9)组织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开展示范课或教学讲座活动每学期不少于2次。(10)继续实行教研员包校制度,教研员每学年听课不少于100节。

5、实施教学目标绩效管理。区教育局根据各校实际,制定学校绩效管理目标;学校根据教师实际,制定教师绩效考核目标。区教育局每年对学校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对完成绩效目标的学校给予奖励;各学校也要根据教师的绩效目标对教师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情况发放绩效工资。

(六)做实“转困促优”,整体提高效益

各校“转困促优”主要目标是:一是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二是提高中考、高考优分率,确保同比不断上升,扩大中考优分绝对数、高考本二以上双达线数;三是降低中考、高考低分率,确保同比持续下降。

1、各校要制定《转困促优计划》,明确目标,层层分解目标,责任到人,并做到定期检查、定期总结,定期表彰。要建立学困生成长袋,记录成长情况,树立成长信心。

2、各校要引导教师转变转困促优观念,改变以往盲目低效提优补差做法,针对学生个别差异,因材施教,让优生更优,学困生转困。

五、相关要求

一是加强领导,狠抓管理。各校要确立教学为中心地位,狠抓管理,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各校要召开“构建高效课堂、提升教学效益”活动动员大会,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科学部署“构建高效课堂、提升教学效益”工作任务,做到任务明确,分工到位,责任落实。

二是结合实际,形成特色。各校要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构建高效课堂、提升教学效益”活动方案,强抓落实,凸显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