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生态价值评估方法

生态价值评估方法

时间:2023-06-05 09:57:53

生态价值评估方法

生态价值评估方法范文1

庞大的生态系统不仅为人类社会提供必不可少的载体,生态系统功能及其服务无疑是维系地球生命的厚实基础。历史与现实都向人们提出了一个重要命题,就是要在着力保护生态环境之时,更好地实施生态系统服务管理,以求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证明,要深入开展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管理,必须充分考虑由于生态系统复杂性等诸多因素所引起的不确定性,要合理应用新的技术手段,不断揭示其内在的变化规律、依存关系及其动态影响,科学地建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指标体系。本文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内涵—定义深化—具体分类—价值评估—方法改善—发展趋势为主线,对近年来的研究动态与若干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1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内涵与定义表述 1.1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提出与发展 人类很早就开始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初步探索,意识到生态系统与人类的生存及发展密切相关。古希腊时,柏拉图就认识到当时水土的流失和水井的干涸与雅典人砍伐森林有关[1],《淮南子》中也有关于保护生态系统服务而使其永续利用的论述,建立和保护风水林也反映了人类很早就认识到森林对村庄及居住环境具有重要作用[2]。1864年,Marsh[3]在其著作《Man and Nature》中首次提出生态系统对人类生产生活发展具有重要的服务功能的观点,同时对资源是无限的观点提出了质疑和批评,但因当时处于工业革命时期,他的观点并没有得到重视。 20世纪40年代,Tansley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后,生态学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研究才逐渐形成学科体系,研究重点从生态系统的结构逐渐向生态系统功能方向发展。Leopold、Osborn、Vogt也才开始对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进行深入思考。Leopold[4]研究发现,狼群对维持牧群和草地的平衡具有重要作用,如果将狼群杀光,就破坏了狼群对牧群的控制作用,指出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是其自发的,人类不可能替代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Osborn[5]对生态系统在维持社会发展的服务功能进行了研究,指出水、土壤、植物和动物等是维持生态系统的基础,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Vogt[6]认为社会耗竭自然资源(特别是土壤)资本越多,偿还债务的能力就越低,从而提出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概念。 20世纪70年代初,SCEP[7]首次明确了生态系统对人类生存及发展的服务功能,例如大气组成、土壤形成、物质循环、水土保持等,此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逐渐形成生态学与生态经济学研究的分支,也成为1个科学术语。随后,Westman[8]提出社会要做出更加合理的政策和管理决定,应该要考虑生态系统收益的社会价值,并将这些收益称为“自然的服务”。1981年,Ehrlich[9]对“环境服务”、“自然服务”等概念进行了梳理和统一,首次使用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一词,这一术语逐渐为人们所公认和广泛使用。 1.2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定义与表述 目前关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定义有多种描述(表1),最具有代表性的是Daily和Costanza等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的定义。Daily[10]指出生态系统提供的能够满足和维持人类生存发展所需的条件和过程就是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该定义着重强调3个方面,即人类的生存发展需要生态系统的支持,发挥服务功能的主体是自然生态系统,而生态系统发挥服务功能是通过条件和过程来完成的[11]。1999年Daily等[12]在肯定了之前3个观点的同时,还补充强调了生态系统状况和过程的广泛性以及生物物种的生态系统性,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定义更加明细化。 Costanza[13]认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就是生态系统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指出生态系统产品(如食物)和服务(如废弃物处理)是指人类直接或者间接从生态系统功能中获得的收益,即生态系统服务是指人类从生态系统功能中获得的收益。Cairns[14]则认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应该是对人类生存和生活质量具有贡献的产品和服务。该定义同样强调了生态系统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产品和功能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体现的主体,与Daily定义的实质基本是一致的。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报告[15]中认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人类从生态系统中获得的各种效益,基本上采用了Costanza的观点。 我国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20世纪90年代,我国有一批学者开始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概念进行译介、综述、分析,结合实际工作与相关区域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进而对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详尽描述。如董全[16]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定义描述为:“自然生物过程产生和维持的环境资源方面的条件和服务”,该定义不仅强调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具有支持作用,还指出此作用是通过环境资源的条件和服务来发挥的。谢高地等[17]认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通过生态系统的功能直接或间接得到的产品和服务;阎水玉等[11]总结得出,自然生态系统产生的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具有支持作用的产品、资源等就是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敖登高娃等[18]认为自然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所需的一切自然资源和生存环境,而这些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境、物种和生态过程产生的资源物质及生活环境对人类的作用就是生态系统发挥的服务功能。李文华[19-20]认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人类从生态系统中(自然生态系统和人造生态系统)获取的直接的和间接的、有形的和无形的效益。 纵观分析,笔者认为,近年国内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定义与内涵研究可归纳为5个观点:一是明确了生态系统功能及其服务价值作为地球生命的支持体系,直接或间接地关系着人类的福祉。二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为活动影响的加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威胁。三是不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与关联性决定了价值评估的不确定性。四是目前经济学方法的局限性与可比性难以概全,必须因地制宜寻求复合评价办法。五是要进一步关注观测尺度,不同生态系统本身与环境条件的多择性等引发的服务功能与价值的空间异质性,合理指出指标体系,以利于揭示内在规律,做出合乎实际的理论界定。#p#分页标题#e# 目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仍尚未形成比较系统且统一或完整的概念,但是总的来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界定关键在于如何阐释“自然组分-生态过程-生态功能-生态服务-获得利益”之间的关系[21]。虽然我国系统的研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较晚,但是通过许多学者的不懈努力,我国在生态系统服务领域多个方面已有所进展,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数据资料,加上我国幅员辽阔,具备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这为生态系统服务研究奠定了基础,对国家的生态政策也将产生重要影响。 2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与研究现状随着人类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可替代性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这一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从最初探索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定义、内涵及分类,逐渐向评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以及不断修正价值评估方法的方向发展。 2.1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具体分类的研究 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功能多种多样,相互之间又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根据不同的定义和标准,不同学者和组织机构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分类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表2)。Costanza等[13]从功能的角度,根据生态系统的生产、基本功能、环境效益以及娱乐价值4个层面,将全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划分为17类,包括:气体调节、气候调节、水调节、土壤形成、养分循环、休闲娱乐等,还划分出了16种生态系统类型,并以货币的形式进行了估算。这是目前生态价系统服务功能分类方面最有影响的研究成果之一,许多学者都是依据此分类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评估研究。此后Norberg[22]从生态学角度以及生态系统的同属性考虑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为维持种群密度、处理和转化外部干扰物和组织生物学单元3大类。Groot[23]则根据生态过程的特点以及生态系统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划分为调节功能、提供栖息地功能、生产功能及信息传递功能等4类。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报告[15]主要依据人类获得效益的关系,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为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文化服务和支持服务4大类。该分类较为直观,但是在此分类体系中不同类别的生态系统服务会出现重叠,如O2的产生既是调节服务,也是支持服务。 我国许多学者也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分类进行了大量研究。孙刚等[25]从不同角度出发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细分为生物生产功能、物质循环功能、气象气候调节功能、生物多样、防灾减灾功能及娱乐文化功能等。张志强[26]认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一是生态系统生产出人类生存发展所需的生态产品,二是维持人类生活环境的生态功能。谢高地[17]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划分为三大类,第1类是生态系统通过生产功能为人类提供生活所需的产品,如食物、燃料等;第2类是维持人类生存环境的生态功能,如气体组成、气象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传粉播种等;第3类是为人类提供娱乐休闲的功能,如打猎、钓鱼、漂流、滑雪等。而张彪等[27]以人类需求的角度,考虑是否同属于一个生态功能,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为物质产品、生态安全维护功能和景观文化承载功能3大类。其中,物质产品是指生态系统通过大气、水、土壤等组分和光合作用等生态过程,将太阳能转化为有机质(生物量),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基本物质;生态安全维护功能则是指生态系统通过一系列生态过程来维护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及生物资源等生态安全的作用;而景观文化承载功能是指生态系统因其独特的组成结构作为美学景观、历史文化和科研教育等的载体功能。此分类体系较简单,易于大众理解与接受,也有助于开展基于人类需求差异的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动态变化与供需平衡研究[28]。 这些不同的分类方法都强调了生态系统对人类生产生活具有不同的重要作用,便于人们从实践上去理解。但是部分学者认为这些分类方法存在着较大的缺陷,即无法区分开服务功能本身和产生这些服务功能的过程。Boyd等[29]认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自然所产生的,应将生态系统服务本身和产生服务功能的过程区分开,也就是说生态系统服务并非是中间服务而是最终服务,在进行评估时应当只计算其最终服务。Maler等[30]根据与人类福祉的关系来分类,将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报告中划分的4类合并成2类,即供给服务和文化服务是属于最终服务的,而支持服务和调节服务应合并为中间服务。而Fisher[31]认为,由于研究尺度及目的不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但重点还是要取决于生态系统通过何种因素影响人类福祉变化。Costanza[32]则认为不管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本身还是产生这些功能的过程,或者是属于中间服务或最终服务,只要是能为人类福祉作贡献的就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之,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及人们认识的局限性,任何分类方法都可能存在或多或少的不合理性[21]。 2.2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估方法 自然资源价值中引入经济学的概念推动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在经济学中,福利常用“效益”来表达,因此评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是可行的。假如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功能未完全进入市场,或者没有把它纳入国民经济核算,这就容易使人类在经济活动决策过程中忽略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会导致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生态系统的破坏[17]。因此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尽可能的估算是实现生态服务等非商品化“自然资本”货币化的有效手段,是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并实施的重要依据。随着人们对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评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方法也在其深度和广度上不断扩展。目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估方法主要分为:直接市场评估法、替代市场评估法、模拟市场价值评估法三大类。 2.2.1 直接市场评估法  直接市场评估法,是以当前的产品的市场价格来作为其经济价值,主要包括费用支出法、市场价值法等[33-34]。费用支出法是一种发展较早且简单易懂的方法,它通过消费者的角度对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进行价值评估,将消费者享受某种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时支出的费用来作为其经济价值[33-35]。比如评价某个自然景观的游憩价值时,可将消费者支出的费用总和(包括吃、住及门票所花费用)作为该景观的游憩价值。费用支出法通常又分为3种形式:一是总支出法,即以消费者所花的总费用(包括交通等)作为该区的游憩价值;二是区内支出法,即仅以消费者在游憩区内所花的费用来作为该区的游憩价值;三是部分费用法,即只将消费者所花的部分费用作为该区的游憩价值[33-34]。费用支出法通常用来评价森林游憩的价值。我国台湾省在1984年采用费用支出法对其森林游憩区的价值进行评估,得出该省森林游憩区的总经济价值为159.8亿新台币。日本在1991年采用费用支出法对其63个森林游憩区进行价值评估,得出日本森林游憩区每年的总价值为19 546.6亿日元[36]。市场价值法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评价方法之一。某些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没有费用支出,但存在市场价格,常用市场价值法来进行评估。市场价值法评估的步骤是先定量评价某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效果,然后再结合这些服务效果的市场价格来估算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其评价方法通常有2类,理论效果评价法与环境损失评价法。理论效果评价法要先计算某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定量值,如农作物的增产量、二氧化碳的固定量等;接着评估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子价格”,如可根据当前市场的价格来给农作物定价;最后综合估算出其总的经济价值。而环境损失评价法是指用生态系统破坏所造成的损失来估算其经济价值[33,37-38]。欧阳志云等[39]采用市场价值法评估了我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得出中国陆地每年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为304 880亿元。肖玉等[40]采用市场价值法研究了稻田生态系统气体调节功能的经济价值,结果表明稻田生态系统的气体调节的经济价值每年能达到204亿美元。但是由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种类的多种多样,以及在评估过程中很难定量某些间接使用价值,因此实际操作中仍有困难。#p#分页标题#e# 2.2.2 替代市场评估法  替代市场评估法,是指根据某种技术手段获得与某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相同的效益所需的费用,间接估算出该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主要包括旅行费用法和机会成本法等[33,38]。旅行费用法是最早用于评价环境质量价值的非市场评估方法,主要用于狩猎、森林观光等大众化的户外娱乐场所的价值评估[41]。此方法通过游憩的费用(包括交通及门票)来估算游憩区的消费者剩余,并以此作为该游憩区的经济价值,即Ev=Ae×P(Ev为经济价值,Ae为旅游者的平均消费,P为旅游者人数)。旅行费用法最先使用消费者剩余作为游憩区价值的评价指标,同时也是最先对游憩区的消费者剩余进行估算的[33,38]。靳乐山[42]以北京圆明园的旅行费用作为其环境服务价值,估算出圆明园每年的环境服务价值为11 697亿元。谢贤政等[43]应用旅行费用法估算出黄山风景区的游憩价值每年为3.532亿~4.395亿元。但是旅行费用法仍然存在着局限性,例如在评价森林的游憩价值时,只能评价其使用价值,而无法评估其非使用价值[33]。机会成本法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利用某些自然资源来生产某种产品时,必须放弃生产另一种产品时产生的价值,或者利用某些资源会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以此作为该生态系统的经济价值。常被用来评价不能直接估算的某些资源应用的社会净效益,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方法。在评价稀缺资源时,不能用其平均机会成本来决定其经济价格,而应该通过边际机会成本(边际生产成本、边际使用成本与边际外部成本之和就是边际成本)来决定[33,38]。 2.2.3 模拟市场价值评估法  在无法使用前种评估方法,即不存在市场交易和实际市场价格时,只能人为的构造假想市场来评估该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并综合消费者的支付意愿或接受意愿来估算出其经济价值,此种方法就是模拟市场评估法。其评价方法主要为条件价值法[33,38]。条件价值法是指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直接询问人们对某种环境物品改善的支付意愿,或放弃某种环境或资源的服务功能愿意忍受的接受意愿,并以此来表示该环境商品的经济价值。适用于评估环境物品或自然资源的利用价值和非利用价值,任何不能通过直接市场技术或替代市场技术评估的环境物品或自然资源都可以应用条件价值法来评估。条件价值法被认为是评估环境物品和服务的非使用价值的唯一方法[41],相对于其他方法,更适宜于评价非使用价值比重较大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目前条件价值法较多的应用于生态系统恢复方面的研究[44]。条件价值法是一种极有用的评价方法,能为决策者和公众提供宝贵的有价值的信息,是美国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领域的主要方法之一。条件价值法根据获取数据的途径又可分为3大类:直接询问法,包括投标博弈法和比较博弈法;询问选择的数量,包括无费用选择法和优先评价法;征求专家意见,即德尔菲法(也称专家调查法)[33]。条件价值法的评估结果表现了人们对环境物品或自然资源的价值取向[41],但是其结果的准确性与调查方案设计的严谨性、被调查对象的不同有很大关系,其可信度可能会低于替代市场评价法[38]。 2.3 不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的研究状况 2.3.1 森林生态系统研究动态  侯元兆[45]选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的3项生态效益(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固碳制氧),首次较全面地评估了我国森林资源的价值。杨永辉、毕绪岱[46]估算了河北省森林固定二氧化碳的服务功能的效益。蒋延玲等[47]根据Costanza等划分的服务功能及相关的价值评估方法,以我国38种主要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估算出其生态系统服务的总价值为117.4亿美元。薛达元等[48]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的间接经济价值进行估算。结果表明,保护区总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为1.76×109元,其中活力木生产量价值为1.08×108元,涵养水源价值约为6.97×108元,保护土壤价值为2.31×107元,固碳价值为8.77×108元。Gram[49]探讨了森林产品被人类利用部分的经济价值的评价方法的优缺点,还提出了新的综合评价方法。姜东涛[50]还针对森林制氧固碳的服务功能,估算了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每年氧气与二氧化碳的生态效益,两者效益总和达80.58亿元。 2.3.2 草地生态系统研究动态  Kundhlande等[51]估算了津巴布韦热带稀树草原生态系统的碳沉降服务的价值,结果显示,当时津巴布韦国家森林和公共林地碳沉积的经济价值每公顷约为3 200津巴布韦元,预测50年后大约会降到3 000津巴布韦元。谢高地等[52]按照土地覆盖类型,将我国草原地区划分为18类草原生态系统,并按照Costanza划分的17类服务功能,对各类草原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进行评估,得出我国草原每年的生态服务总价值达12.7万亿元。2003年,谢高地等[53]参考Costanza评估全球生态服务价值的部分成果,结合我国专家问卷调查结果,构建了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的生态服务价值表,同时针对青藏高原不同生态资产的服务功能价值进行研究。研究表明,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每年的生态服务价值约为9.36×1011元,其中土壤形成与保护价值占了19.3%,废物处理价值占16.8%,水源涵养价值占16.5%,生物多样性维持的价值占16%。 2.3.3 海洋生态系统研究动态  Loomis等[54]采用条件价值法对受损的Platte河流域5种生态系统服务恢复的经济价值进行估算,其中包括废水稀释、水的自然净化、侵蚀控制、鱼类和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以及娱乐场所等。结果表明,每个家庭每年要为额外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支付约252美元,如果将这个结果标准化到河流沿岸的家庭,得出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恢复的经济价值为19×106~70×106美元。Duarte[55]研究了海洋生物多样性与其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关系,认为两者之间的联系复杂难以琢磨。陈仲新等[56]评估中国海洋生态系统的效益价值,得出我国海洋面积为473万km2,其生态效益价值每年高达2万亿元。石洪华等[57]对桑沟湾的气体调节、污水处理、空气净化、渔业生产等服务功能进行价值评估,得出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总价值为10.51×108元,其中渔业生产的服务价值占了总价值的65.29%。#p#分页标题#e# 2.3.4 湿地生态系统研究动态  严承高等[58]针对湿地生态系统研究了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价值及其分类,并提出了湿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评价指标及其评估方法。Engelhardt等[59]研究发现大型水生植物的物种丰度能够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辛琨等[60]综合运用环境经济学、资源环境学、模糊数学等方法,对盘锦区的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了价值评估,得出其服务功能价值高达62.13亿元。庄大昌[61]、段晓男[62]等还分别对洞庭湖、乌梁素海的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进行了评估。陈鹏[63]采用生态经济学的方法和理论,对厦门湿地生态系统提供的栖息地、湿地产品、涵养水源、污染净化等7种服务功能进行价值评估,得出该湿地污染净化的服务功能价值量最大,每年高达66.46亿元。邓立斌[64]运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替代费用法等对南四湖湿地的物质生产、大气调节、保护土壤、生物栖息地、休闲娱乐等9个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生态经济价值进行评价。 2.3.5 农业生态系统研究动态  农业生态系统是一类特殊的人工与自然复合的生态系统,它通常能够在有限时间段较小空间尺度内更为有效地提供某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具有高效性。农业生态系统不仅提供人类生存发展所需的物质基础,还为人类提供旅游服务等多项服务功能,因此不少学者开始关注农业生态系统。Bj?rklund等[65]比较了瑞典20世纪50年代与90年代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变化,其中研究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类型包括:直接生产、土壤肥力、水质量、生态因素以及对全球气体管理的贡献。结果表明,瑞典的农业生态系统支持自然系统及过程的能力,从农业集约化程度较低的20世纪40年代到集约化程度较高的90年代,呈下降的趋势。高旺盛等[66]对典型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安塞县境内7种不同类型的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总计为3.17×1010元,是当地农林产品价值的170倍。肖玉等[67-68]对稻田生态系统服务温室气体调节形成和累积的过程进行研究,表明尿素的施用会促进稻田对温室气体的吸收。 2.3.6 果园生态系统研究动态  刘炳钻等[69]对福建省香蕉果园主要的生态服务功能进行了评估,从而估算出福建省香蕉果园在2006年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为7.67亿元。江福英等[70]采用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和影子工程法等评估方法对福建省茶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了价值评估,其中研究的生态服务功能的类型包括:茶叶初级产品的生产功能、气体调节功能、营养物质循环与贮存功能、水土保持功能以及涵养水源功能。通过对这些功能价值的评估,估算出福建省茶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总价值为164.895亿元。陈菁等[71]估算了福建省莆田市2002~2008年果园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结果表明,其服务价值总体呈大幅上升的趋势。田志会等[72]就土壤保持功能对北京市平谷区果园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果园生态系统年均土壤保持价值为每公顷633.47元,年均减少土壤养分损失的经济价值为800.8万元,该区果园生态系统就土壤保持功能所创造的价值相当于2006年该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1.6%。 3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动态与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自然的干预能力不断增强,森林砍伐、过度放牧、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都将造成全球生态系统格局发生极大的变化,自然生态系统的面积会逐渐减少,受人为控制的生态系统面积会迅速增加。同时,人类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污染物都排放到生态系统中,大大超过生态系统本身所能承载的容量,进而严重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其服务功能也受到极大的损害。这使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成为当前生态学与生态经济学研究的前沿课题。今后的研究将主要集中于以下几方面: 3.1 明确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完整定义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定义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内涵和适用对象及范围是随着人类对其认识的不断深入而发展演化的。多元分类的方法也使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定义多种多样。但是,为了使在不同时空、政策背景下的不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结果具有可比性以及协作的可能性,就必须得到一个较为明确、统一且实用的定义。不同背景下,都有与之对应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定义。要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客观的评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定义不仅要符合基础生态学的原则,还要与相关的经济核算体制一致。明确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定义不仅有利于科学划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合理评估也有重要作用[28]。 3.2 完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分类体系 由于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功能种类多种多样,相互之间又有错综复杂的关系,至今还没有一个比较全面、科学的分类体系。如果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分类主体不明会造成评估过程中的重复计算,即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造成影响。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类体系,不仅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客观地评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重要基础。 3.3 深化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其不仅是为人类生存提供优质食品的产业,也是绿色覆盖度最为广泛且光合作用旺盛的载体。要深入评估不同尺度和多种类型的农业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为生态补偿与农业环境保护提供参考依据,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态保护以及种地与养地相统一的意识。要多学科知识综合,多种方法和多技术手段的集成,力求在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体系研发过程中,充分考虑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不同系统特点与耦合要素,嵌合经济社会生态复合模型、生态过程模型与乡村社会模型。 #p#分页标题#e# 3.4 优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的尺度 要加强对不同空间不同生态类型的各种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研究。目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主要集中在对大尺度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但是大尺度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对于小区域范围的服务功能指导意义并不直接和明确[15]。分布在不同区域的同种生态系统,因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不同,表现的服务功能也有所差异。尤其我国许多学者在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时,照搬国外研究的模型和参数,这使得我国当前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脱缺乏可靠性[68]。因此还要加强对不同空间、不同生态类型的各种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研究。 3.5 引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新方法 国内外学者为推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价值评估研究,都在探索新模式与新方法。例如地理信息技术开发与应用为多源数据和多学科模型的集成分析平台,遥感的多角度、多尺度的动态监测能力可有效改善生态过程观测的质量与效率。生态经济理论与指标体系及其方法也可以丰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内容,为合理量化提供科学的计算方法支持。要积极倡导学科交叉与知识共享,引入先进的科研理念与研究手段,创新思维,集成技术,突破制约,优化组合。要开发适于生态学深度研究的多功能观测工具箱。要立足于多维度分析生态系统内部运行机理,并进行专家知识整合与综合评判。尤其要注重以生物多样性变化以及通过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之间的结构关系,而选取最佳观测技术组合。 3.6 健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体系 通过不断深入的探索与实践,目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已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和评估方法的框架,但是其中还是有许多细节问题需要完善的。例如现有的评价方法过于依赖经济学理论,对生态系统自身规律分析较少。理论上,任何一个生态系统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都可用一定的方法进行价值评估。但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本身的复杂性,主观认识的差异性,不同的研究人员所选用的评估方法的不同,得出的评估数据差异较大,无法形成对比。因此要针对不同的评价对象和要求选择好方法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生态价值评估方法范文2

选择浙江省南部山区泰顺县作为研究区域,对全县各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定量评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及其区域分异规律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12年全县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334.1×108元,是当年该县GDP的6.40倍,其中以水源涵养、气候调节、土壤保持服务价值为主,三者分别占总价值的62.35%、21.8%、7.16%,生态系统有着巨大的间接服务价值。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分析结果显示,极重要、很重要、重要区、一般重要区域分别占全县总面积的31.43%、34.57%、20.35%、13.64%,评估结果可为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生态保护关键区的确定以及生态保护和建设政策的制订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InVEST模型;浙南山区;泰顺县

生态系统服务是指生态系统提供给人类直接或间接的利益,主要包括向社会经济系统输入有用物质和能量、接受和转化来自社会经济系统的废弃物,以及直接向人类社会成员提供服务[1]。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与自然资产核算是目前生态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的研究热点和焦点。为了对这些价值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估,国内外基于各种时空尺度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进行了大量的案例研究和理论探索[2~4]。初步建立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理论框架,探索了不同生态系统、不同服务类型的评估方法[5~8]。生态系统服务与权衡综合评价(integratedvaluationofecosystemservicesandtradeoffs,InVEST)模型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常用的工具,该模型运行较简单,并且已取得了良好的模拟效果[9~10]。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评价是针对区域典型生态系统,分析生态系统服务的区域分异规律,并明确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区域,目前对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的方法基本是按照环境保护部《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即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沙漠化控制、营养物质保持、海岸带防护功能6个方面进行评价,该评估在省级、流域、全国甚至全球尺度上可行,但在小尺度上就略显简单。

浙江省南部山区属于全国重要生态功能区划中的浙闽赣交界山地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区,是我国生物多样性重点保护区域,同时也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如何加强该区域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确定生态保护关键区以及针对不同区域制定相关生态保护和建设政策,均需进一步明确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极其空间分布。本研究选择泰顺县作为研究区域,通过构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指标体系,确定评估方法,定量评估各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进一步分析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以期为权衡生态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建立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提供重要基础数据,亦有助于将价值评估结果纳入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政绩考核体系。

1研究区概况

泰顺县土地总面积1762km2,属亚热带海洋季风型气候,年均气温16.1℃,年均降水量2008.8mm,年平均蒸发量1148.6mm。境内沟谷纵横,有大小溪流数百条,分属飞云江、交溪、沙埕港、鳌江四大水系。森林资源丰富,全县森林覆盖率为75.6%,有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山地灌丛等5个群落类型。除乌岩岭自然保护区内保护较完整的13.4km2原始森林外,其余基本都是次生林。土壤类型以红壤、黄壤、紫色土和水稻土为主。全县中度以上土壤侵蚀所占比例为25.09%,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1729.96t/(km2•a),属轻度水利侵蚀,水蚀的主要形式是坡面侵蚀和细沟、小切沟侵蚀,并伴有重力侵蚀和泥石流。

2研究方法

2.1数据来源数据主要包括:①土地利用数据,以遥感影像作为基本信息源,结合2012年1:50000土地利用现状图、30m×30m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DEM)以及野外实测的地物光谱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等资料,通过计算机解译和人工解译相结合的方法获得;②气候数据,来源于中国气象局数据共享中心,包括2012年日平均温度、相对湿度、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等,降水量的空间分布格局通过ANUSPLIN插值软件[11]将研究区及周边共12个气象站点的降水量观测值进行插值获得;潜在蒸散(ET0)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于1998年对Penman-Monteith模型的修订版本[12]计算获得;③土壤数据,通过对1:1000000土壤空间属性数据栅格化获得;④植物养分数据,来自遥感估测以及已有研究成果;⑤NPP(净初级生产力),采用周广胜等[13]的自然植被NPP模型得到;⑥产品供给及其他(如SO2、烟尘、工业粉尘排放量等)统计数据,主要来自《泰顺县统计年鉴2013》和泰顺县环境保护局,该研究以2012年为核算年。

2.2评价指标体系在千年生态系统评估和Haines-Youn等[14~15]生态系统服务分类基础上构建泰顺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由产品供给服务、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价值3大类17项指标构成(产品供给包括6项,表1包括11项),并采用市场价值法、替代成本法、费用支出法等[16]进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

2.3评价方法

2.3.1产品供给生态系统产品供给价值指环境资源直接满足人们生产和消费所需的价值。

2.3.2固碳释氧植物每生产1t干物质可以吸收1.63tCO2(CO2分子量中C元素的含量为27.27%),同时释放1.19tO2。生态系统的净化环境功能包括大气环境净化和水环境净化。大气环境净化主要考虑生态系统对SO2的吸收和滞尘功能的价值;水环境净化主要考虑生态系统对COD和氨氮净化功能的价值。用污染排放量分别乘以单位排放量的处理费用,即为生态系统环境净化功能的价值。SO2治理费用和除尘价格根据《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确定,生态系统年净化水质价值采用网格法得出的全国城市居民用水平均价格计算,水的净化费用为2.09元/t。

3结果与分析

3.1生态系统直接服务价值生态系统直接服务价值主要是指其产品供给服务所产生的价值。主要包括农业产品、林业产品、畜牧业产品、渔业产品、水资源利用和水电6项。农业产品主要指粮食、油料、药材、茶叶、水果和蔬菜;林业产品主要指油茶籽、笋干、板栗、木材和毛竹;畜牧业产品主要指猪肉、牛肉、羊肉、兔肉、禽肉、禽蛋、蜂蜜和牛奶;渔业产品主要指水产品;水资源利用主要指农业灌溉用水、林牧渔畜用水、工业用水、城镇公共用水、居民生活用水和生态与环境用水;水电是指泰顺县全年135个水电站的总发电量。依据《泰顺县统计年鉴2013》统计得到全县生态系统产品供给总价值为8.11×108元,其中农业产品产量为16.63×104t,总价值为5.67×108元;油茶籽、笋干、板栗产量共计0.36×104t,木材1.90×104m3,毛竹109.37×104根,林业产品总价值为0.43×108元;畜牧业产品产量为0.83×104t,总价值为1.52×108元;渔业产品产量为298t,总价值为429×104元;水资源利用总量为6615×104m3,总价值为3839.88×104元;水电发电量为6.89×108kWh,总价值为0.05×108元。

3.2生态系统间接服务价值及总价值固碳释氧服务价值:由自然植被NPP模型计算得到2012年泰顺县单位面积NPP为710.13g/(m2•a)(以C计),故全县NPP总量为125.12×104t/a,计算得到,2012年生态系统固碳价值为4.19×108元,释氧价值为4.92×108元,固碳释氧总价值为9.11×108元。营养物质保持服务价值:在营养物质保持量的计算中,以各气候带营养元素N、P、K在植物体中的质量分数为依据[20],结合当地森林资源清查数据来计算泰顺县生态系统的N、P、K含量,分别为0.485%、0.054%、0.27%,计算得到,2012年泰顺县生态系统固氮量为6068.53t,固磷量为675.67t,固钾量为3378.36t,总营养物质保持功能的价值为1.3×108元。水源涵养服务价值:2012年泰顺县年均降水量为2162.75mm,年均潜在蒸散量为690.56mm,生态系统水源涵养量为27.16×108m3,水源涵养功能的经济价值为208.32×108。土壤保持服务价值:由1:1000000中国土壤数据库获取泰顺县不同土壤类型的N、P、K含量。计算得到,泰顺县土壤保持总量为6908.63×104t,保肥总量为88.4×104t,总经济价值为22.98×108元;因土壤保持功能减轻泥沙淤积量为0.12×108m3,经济价值0.94×108元,泰顺县土壤保持功能总价值为23.92×108元。气候调节服务价值:2012年泰顺县森林、草地和城市绿地等植被覆盖面积为1684.21km2,每公顷绿地夏季在周围环境中可吸收81.1×103kJ的热量,全县植被因蒸腾作用吸收的热量为136.59×108kJ,合379.42×104度电。全县水面年蒸发量为0.22×108m3,在气温25℃环境下,1m3水汽化为相同温度的水蒸气需消耗2.43×106kJ的热量,全县水面蒸发消耗的总热量为54.6×1012kJ,折合15.17×109度电。植物蒸腾和水面蒸发产生的经济价值为72.82×108元。环境净化服务价值:2012年泰顺县SO2排放总量为163.73t,烟尘和工业粉尘排放总量为174.69t,生态系统净化空气总经济价值为22.27×104元。全县废水排放总量为52.39×104t,全部直接排入自然界中,其中,COD排放量195.27t,氨氮排放量为1.36t。生态系统净化水质的价值为109.5×104元。文化旅游服务价值:泰顺旅游区面积占全县面积25%,拥有乌岩岭部级自然保护区、飞云湖部级风景名胜区、承天氡泉省级自然保护区、氡泉-九峰省级风景名胜区、三魁天关山省级森林公园、南浦溪市级风景名胜区等旅游区。全县2012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06×104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51×108元,其中接待国内游客205.8×104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0.48×108元;接待入境游客1605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281.21×104元。由表1可见,泰顺县生态系统间接服务价值为325.99×108元,其中,调节服务价值为315.48×108元,文化服务价值为10.51×108元。结合3.1节可知,泰顺县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334.1×108元,具体地,水源涵养价值为208.32×108元,占总价值的62.35%;气候调节价值为72.82×108元,占21.8%;土壤保持价值为23.92×108元,占7.16%。

3.3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综合评价根据泰顺县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特点,选择固碳释氧、营养物质保持、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持等服务指标进行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综合评价,建立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评价指标体系(见表2),采用综合指数法[21~22]对各评价指标分级赋值后进行等权重叠加,并将评价结果分为4级,即极重要、很重要、重要和一般重要。由图1可见,泰顺县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西北部的黄桥、乌岩岭、杨寮一带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最高,该区域为全县的多雨中心,加之乌岩岭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原始森林保护较为完整,森林植被覆盖度高,动植物种类十分丰富,是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极重要区,占全县总面积的31.43%;中北部的百丈镇、莜村镇以及南部仕阳镇一带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较高,该区域降水较为丰富,蒸散量低,植被覆盖度高,是水源涵养重要区,占全县总面积34.57%;其他区域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处于中等,这些区域城镇化水平较低,农村及农用地沿山间盆地及溪谷广泛分布,占全县总面积的20.35%;罗阳镇、泗溪镇、三魁镇、雅阳镇一带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最低,该区域地处山间盆地,属全县人口集中分布区,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和建设用地为主,占全县总面积的13.64%。

4讨论

生态系统服务的评价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物质量评价法,另一类是价值量评价法[23]。本研究分别从物质量和价值量两方面对泰顺县生态系统服务进行评估,物质量评价法主要从物质量的角度对生态系统提供的各项服务进行定量评估,其特点是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价值量评价法是以货币价值量的角度对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进行定量评估,其结果易于纳入经济核算体系,可以从另一侧面展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以引起人们高度重视,进而保证持续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本文采用InVEST模型对泰顺县生态系统服务进行定量评估,在此基础上开展的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评价能够较为精细地反映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差异及其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该研究结果显示,泰顺县生态系统服务以水源涵养、气候调节、土壤保持为主,有着巨大的间接服务价值。生态系统服务极重要区面积为553.84km2,占全市总面积的31.43%,远大于目前县域的林地保护面积。随着泰顺县经济的快速发展,使用林地面积逐步增加,林地保护与利用的矛盾日趋突出,加之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应该大力恢复和发展生态公益林,既能保持水源涵养功能,又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并积极有效地应对气候变化。

泰顺县2012年全县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334.1×108元,是当年该县GDP的6.40倍,该比值高于国内外大多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结果。如Costanza等[24]对全球生物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结果显示,1994年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约合当年世界GDP的1.82倍;Boumans等[25]利用全球生物圈复合模型(GUMBO)得出,2000年全球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约为当年世界GDP的4.5倍;陈仲新等[26]把我国植被类型合并为若干个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并参考Costanza等包含16个生态系统类型的分类系统与17大类生态系统效益的分类方法及经济参数对1994年我国生态系统功能与效益进行了价值估算,结果表明,我国生态系统经济效益为当年GDP的1.73倍;吴珊珊等[27]通过构建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分类体系,计算得出2004年渤海海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相当于环渤海地区GDP的1.73倍;欧阳志云等[11]提出了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的概念及核算方法,并估算出贵州省2010年生态系统生产总值为当年全省GDP的4.30倍,比较发现,泰顺县生态系统在评价指标不是特别多的情况下,依然有着巨大的服务价值。

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评估时间、评估指标选取、评估方法及参数的不同造成的。一方面,利用遥感技术测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克服了传统生态统计方法以点代面的缺点,ANUSPLIN插值软件、Penman-Monteith模型、自然植被NPP模型等技术手段使得各项评估结果更能反映区域实际情况;但另一方面,遥感数据处理、模型运算精度、统计数据获取等都会不可避免地导致最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结果产生一定偏差。

生态价值评估方法范文3

关键词:地价评估 居住用地 剩余法 城镇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4(c)-0212-02

我国经过土地制度、住房制度改革,房地产市场的形成,房地产业发展迅速[1],导致土地市场政策和价格不断变迁,城市居住用地地价跟随基准地价的不断调整而变化。居住用地价格作为房价的基础,逐渐成为政府、开发商和城市居民普遍关注的敏感热点问题[2]。居住用地价格可以被认为是反映了作为竞租者的开发商在对不同居住用地地块特征和开发潜力评估基础上所愿意支付的成本[3]。居住用地地价的评估也是地产开发商首要解决的问题,其评估方法有多种,而剩余法是地价评估中广泛采用的方法之一,在城市居住用地地价评估中经常被使用。但其方法运用时有多种解法,每种方法计算结果都不一样。因此,对居住用地怎样合理的估价,如何正确看待剩余法的应用尤其重要。

1 居住用地地价评估常用方法概述

根据全国土地分类规定,居住用地指供人们日常生活居住的房基地(有独立院落的包括院落),通常分为城镇单一住宅用地、城镇混合住宅用地、农村宅基地和空闲地四种,其中单一住宅用地是指城镇居民的普通住宅用地、公寓用地和别墅用地;城镇混合住宅用地是指城镇居民以居住为主的住宅与工业或商业等混合用地;农村宅基地和空闲地分别指农村村民居住的宅基地和村庄内部的空闲旧宅基地及其他空闲土地等[4]。对于居住用地地价的评估,可以结合该宗地的具体状况,可以选用如下评估方法:市场比较法,收益还原法,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和剩余法。市场比较法以代替关系为途径,接近市场情况,但它必须以发育健全的地场市场为基本条件,没有充足的交易实例资料就不能使用;收益还原法以取得土地纯收益为途径,只适用于有现实收益或潜在收益的土地,但其纯收益和还原率的确定比较困难;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具有快速、方便评估多宗土地价格的特点,主要用于已完成基准地价评估、具备基准地价和相应修正体系成果的城镇中的土地估价,其精度与基准地价及其修正体系的精度密切相关[4];剩余法根据最有效使用原则和合法原则来确定土地利用最佳方式,它假设在开发期间租金与交易价格不变,各项成本投入是均匀或分段均匀,也不考虑物价上涨影响,它的理论依据是地租理论和价格构成理论,是一种科学实用的估价方法,在城镇居住用地地价评估中经常使用。

2 剩余法在居住用地地价评估中的应用

城镇居住用地地价评估中,市场比较法是首选方法,对于新开发完成的居住用地,还可以使用成本逼近法。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最常用的是剩余法,在运用剩余法时,必须注意其资金的时间价值。下面进一步说明剩余法的应用。

2.1 剩余法及其资金时间价值概述

剩余法又称假设开发法、到算法或预期开发法。它是从待估对象土地所建造的房屋等建筑物的预期销售收入减去有关开发建设成本、税费及正常利润后,求取待估对象客观合理价格或价值的方法[5]。其公式如下。

地价=楼价-建筑费-专业费-利息-利润-锐金

式中:(1)建筑费依据社会一般发生费用及行业惯例预算。

(2)专业费包括建筑师、工程师、测量师的收费,一般以占建筑费的百分比i计算,即。

专业费=建筑费×i。

(3)正常利息率为r,则利息=(建筑费+专业费+地价)×r。

(4)正常利润率为p,则利润=(建筑费+专业费+地价)×p。

(5)与地价有关的税收为t。

(6)按上述每项费用的具体计算方法汇总,即可得到。

地价=楼价-建筑费-建筑费×i-(建筑费+专业费+地价)×r-(建筑费+专业费+地价)×p-t。

整理后即:

(1)

土地开发项目从投资建设到竣工验收交付使用需要一定的周期,在这一周期过程中,各项资金费用的投入和回收都与它们发生的时点紧密相关,即资金的时间价值运动形态时刻贯穿于地产开发的全过程中。据此,剩余法中所涉及的土地取得与开发费用、建筑费用、专业费用等的投入和销售收入的获取都表现为开发周期内不同时段上的现金流动量,充分反映出资金运用的时间价值规律特征,因此,假设开发法在实际评估中运用的关键是判断好各项费用发生的时点,运用资金时间价值运动规律进行估算,才能使估算的结果准确可靠。资金的时间价值,是通过时间和利息率来体现的,有借贷款,但无借贷时间,如马上就还,则利息为零。在剩余法评估地价时,全部预付成本=建筑费+专业费用+地价,或者,全部预付地价=土地开发费+生地地价,是计算利息的基础,但是,利息额的大小则与开发过程长短有关,开发过程越大,利息额越大[6~7]。针对这一情况,现就剩余法的具体计算公式、利息、利润的计算案例进行讨论。

2.2 剩余法应用的案例

(1)委估对象:某七通一平的空地,面积2400平米,允许用途为商住混合楼,容积率7,覆盖率≦50%,土地使用年限50年。

(2)估价要求:2007年10月出售,求购买价。

(3)其他估价条件:①设计建筑面积16800平方米,14层,1~2层2400平方米用于商业,3~14层14400平方米用于住宅;②开发费用估计:总建筑费1200万元,专业费为建筑费的6%,利息率10%,税费按楼价的8%计;③估计建成后商业楼即可全部售出,住宅楼的30%在建造完成后即可售出,50%半年后才可能售出,其余20%一年后才能售出。预计当时售价商业楼6000元/平方米,住宅楼5000元/平方米,投资利润率为20%;(4)建设共需3年完成(到2010年10月),第一年投入50%的总建筑费,第二年投入30%,第三年投入20%。

计算方式的选择。

(1)公式法:①总楼价=6000×2400/(1+10%)3+5000×14400/(1+10%)3×[30%/(1+10%)0+50%/(1+10%)0.5+20%/(1+10)1]=65248986(元)。

②总建筑费=[(12000000×50%)/(1+10%)0.5]+[(12000000×30%)/(1+10%)1.5]+[(12000000×20%)/(1+10)2.5]=10732323(元)。

③总地价=[65248986-10732323×(1+6%+10%+20%+6%×10%+6%×20%)-65248986×8%]/(1+10%+20%)=34799943(元)。

④单地价=34799943/2400=14500(元/m2)。

(2)静态方法:①总楼价=6000×2400+ 5000×14400=86400000(元)。

②总建筑费=12000000(元)。

③总专业费=总建筑费×6%=12000000×6%=720000(元)。

④总利息=(总地价+总建筑费+总专业费)×利息率

=总地价×10%×3+12000000(1+6%)×50%×10%×2.5+12000000(1+6%)×30%×10%×1.5+12000000(1+6%)×20%×10%×0.5=总地价×0.3+2226000(元)。

⑤总税费=总楼价×8%=86400000×8%=6912000(元)。

⑥总利润=(总地价+总建筑费+总专业费)×利润率=总地价×20%+12720000×20%=总地价×0.2+2544000(元)。

⑦总地价=86400000-12000000-720000-(总地价×0.3+2226000)-6912000-(总地价×0.2+2544000)。

总地价=61998000/1.5=41332000(元)。

⑧单地价=41332000/2400=17222(元/m2)。

(3)动态方法(一)。

①总楼价和总建筑费都参照公式法的原解法,分别为65248986元和10732323元。

②总专业费=总建筑费×6%=10732323×6%=643939(元)。

③总税费=总楼价×8%=65248986×8%=5219919(元)。

④总利润=(总地价+总建筑费+总专业费)×利润率=总地价×0.2+2275252(元)。

⑤总地价=总楼价-总建筑费-总专业费-总税费-总利润。

=[65248986-10732323(1+6%+20%+6%×20%)-5219919]/(1+20%)=38647960(元)。

⑥单地价=16103(元/m2)。

(4)动态方法(二)。

①总楼价和总建筑费都参照公式法的原解法,分别为65248986元和10732323元。

②总专业费=总建筑费×6%=10732323×6%=643939。

③总税费=总楼价×8%=65248986×8%=5219919(元)。

④总利润=(总地价+总建筑费实际投入额+总专业费实际投入额)×利润率/(1+10%)3

=总地价×0.1503+1911345(元)。

⑤总地价=总楼价-总建筑费-总专业费-总税费-总利润

=[65248986-10732323(1+6%)5219919-1911345]/(1+0.1503)

=40634148(元)。

⑥单地价=16930(元/m2)。

每种计算方法所得的结果都不一样,但要注意,动态与静态方法不能在同一评估项目中混合使用,这样不仅会产生重复计算,而且使估算结果出现偏差;同一项目不能用两种方法分别计算,这样有可能出现测算结果差别较大,给人产生评估方法不科学合理的印象,使评估价格的可信程度受到影响。然而在公式法中,出现动态方法和静态方法混用:总楼价、总建筑费的计算采取折现现金流的动态计算公式;地价计算却直接套用静态计算的理论公式;利息计算存有偏差,与假设开发法的总体评估思路矛盾。静态方法是从单利计息的角度,通过地价款、建造成本、管理费用、营销费用的数量及投入时间、销售收入的数量及回收时间来计算利息,从而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8]。实际上是确定计算时点为开发之初,不考虑各项支出、收入发生的时间不同,即不是将它们折算到同一时间上的价值,而是直接相加减,但要计算利息,计息期通常到不动产开发完成为止。静态方式主要适合现有新旧房地中的地价评估。动态方式要考虑各项支出、收入发生的时间不同,即首先要将它们的价值折算到同一时点上(通常是折算到估价日期上),然后再相加减,但这一过程中,为避免重复不再单独考虑投资利息[5]。可见此题只能运用动态方法,在一些文献[9~12]中,曾出现应用公式法,静态方法和动态方法(一),但如果总利润的计算基数是总地价、总建筑费用和总专业费用三者之和,在采用动态方式计算时,不应以折现后的总建筑费用和总专业费用加总地价之和为基数计算利润额。因为,按“折现过程即计算过程”,折现后的总建筑费和总专业费中已包含利息在内,以致无形中,利息也计了利润。另外,应注意利润的取得应在商品房售出之时,无销售收入则无利润可言。因此,总利润值也应进行折现,以与其它指标相统一。据此分析,动态方法(二)是相对正确解法。该案例应采用动态方法(二)计算。

3 结语

剩余法的应用在目前来说是比较成熟的,但其运用时需注意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影响。在公式法中,由于出现动态方法和静态方法混用,使得计算结果过低,与假设开发法的总体评估思路矛盾。静态方式不考虑各项支出、收入发生的时间不同,使计算结果过高,而且主要适合现有新旧房地中的地价评估。动态方法(一)实际上是假设利息计利润,但由于折现后的总建筑费和总专业费中已包含利息在内,以致无形中,利息也计了利润,造成计算结果偏低。动态算法(二),实际上是假设利息不计利润,是对动态方法(一)的改正,计算结果相对比较正确。在实际估价中,应合理预测地产开发周期及费用支付特点、融资及销售等情况,在此基础上适当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影响,运用正确的评估方法,这样才能得出科学的评估结论。

参考文献

[1] 董震宇.关于城市居住用地价格的讨论[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3(4):25.

[2] 冯忠江,梁彦庆,陈旭娜.石家庄市居住用地地价时空变化研究[J].价格月刊,2008(9):10~11.

[3] 武文杰,刘志林,张文忠.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北京居住用地价格影响因素评价[J].地理学报,2010(6):676~684.

[4] 闫天龙,曹照平.土地估价指南[M].北京市: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7:1~50.

[5] 周小萍,毕继业,王军艳.不动产估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94~224.

[6] 杨志明,董毓智.再论“剩余法”及其应用[J].中国土地科学,1996(3):39~41.

[7] 邱华炳.土地评估[M].北京市: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186~216.

[8] 肖旭.评估土地价值的最有效办法——假设开发法[J].科技资讯,2010,17:217.

[9] 柴强.剩余法及其用于出让地块估价的计算[J].中国审计信息与方法,1994,3:12~13.

[10] 马广林,孙平.小疏忽引出大问题——资产评估“剩余法”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中国资产评估,2003(6):39~41.

生态价值评估方法范文4

【关键词】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提高城市绿地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改善,满足市民接近和回归自然的渴望,已成为城市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提高绿地生态功能,促进城市绿化的可持续发展则是当今主流的研究方向。

1.城市森林的概念和内涵

城市森林与城市林业的概念主要差异性在于城市林业主要侧重于行业的经营和管理,将城市园林绿化纳入林业经营管理的范畴,是一个多方面的经营管理体系;而城市森林是将城市绿地主要以森林的形式进行构筑和管理,是一个比较狭义的概念[1]。因此,城市森林是建立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借鉴地带性自然森林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特点和演替规律,以乔木为骨架,以木本植物为主体,艺术地再现地带性群落特征的城市绿地。

2.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2.1生态服务功能的含义

广义上的生态系统服务包括生态系统产品和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服务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系统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2]。一般而言,生态服务功能(Ecosystem services)是指自然生态系统及其物种共同支撑和维持人类生存的条件和过程;它能够比较清晰地描述人类对生命支持系统的依赖性,为人们评价各种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长远影响提供了一种参考,以防止和减少自我毁灭性的经济和社会活动[3]。

2.2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

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是指森林生态系统及其生态过程为人类提供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4]。从复合生态系统的角度来看,它不仅包括该系统为人类提供食品、医药和其他工农业生产的原料这内部效益,更重要的是支撑与维持地球的生命支持系统,维持生命物质的生物地化循环与水文循环,维持生物物种与遗传多样性,净化环境,维持大气化学的平衡与稳定的外部公益作用。

3.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主要研究方法

客观准确的计量评价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及其价值仍然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理论和技术难题,已成为国内外生态学与生态经济学研究的前沿课题。面对当前极为紧迫的生态环境建设局面,充分认识森林生态系统在预防自然灾害和促进资源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保护与恢复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应该成为各级决策部门的共识[7]。

3.1城市森林生态功能评价方法

生态系统服务的评价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物质量评价法,另一类是价值量评价法。根据城市森林生态功能属性,以择优原则选择适用的评价办法。

3.1.1物质量评价法

3.1.1.1森林固定CO2和释放O2的价值

考虑到森林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生态系统,有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凋落物层的呼吸作用和土壤释放CO2的作用[9],因此:

式中,Q为CO2固定量(1.hm-2.a-1);S为净第一性生产力所同化的CO2量(1.hm-2.a-1);Rd为凋落物层呼吸释放的CO2量(1.hm-2.a-1);Rs为土壤呼吸释放CO2量(1.hm-2.a-1)。根据已有资料报导,我国森林固定CO2和释放O2的成本分别为273.3元t和369.7元t,取碳税法和造林成本法两者的平均值来评价森林生态系统固定CO2的价值。

3.1.1.2净化空气的价值

森林净化空气的主要机能是:吸收气体污染物、阻滞粉尘、杀除细菌、降低噪声、释放负氧离子和萜烯物质。因而对空气的清新和人体健康有利。这里重点对吸收污染气体价值和阻滞粉尘的价值进行评估[2]。

(1)森林吸收污染气体的价值

以SO2为例,常用有吸收能力法。根据单位面积森林吸收SO2的平均值乘以森林的面积,计算出吸收的SO2量,再根据防治污染工程中削减单位重量SO2的投资额度,算出森林吸收SO2的经济价值“阈值法”对吸收能力的推算以SO2在林木体内达到阈值时的吸收量来计算“叶干重法”树木吸收:

SO2量=叶片积累+代谢转移+表面吸附。通过实验测定某树种叶在一定期间含硫量变化作为吸收量,再根据叶干重占植物的比例计算出转移的流量和叶面表面蒙尘量。

根据《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阔叶林对SO2的吸收能力为88.65kg/hm-2/a-1,针叶林平均吸收能力为215.60kg/hm-2/a-1,减少SO2的成本为600元/t-1。

(2)森林阻滞粉尘的价值

森林的滞尘功能价值评估方法运用替代花费法, 通常以森林的平均滞尘能力乘以森林面积计算滞尘量,再按削减粉尘的成本计算经济价值,从而估算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滞尘功能的价值。

式中,Vd为滞尘价值(万元/a-1);Qd为滞尘能力(1。hm-2.a-1);S为面积(hm2);Cd为削减粉尘成本(元/t-1)。

3.1.1.3休闲游憩功能评估

旅行费用法(TCM法)是当前世界上最流行、也是应用最广泛的森林游憩价值评价方法。由森林旅游产品的消费逆向流动,游客必须支付一定的交通费用以到达林地从事旅游活动,通过对这些费用的统计分析可得出旅游需求与旅行费用之间的关系,求出旅游需求曲线。将旅游者的旅行费用包括旅行时间价值作为“影子价格”求出游客的消费者剩余,一个风景区的旅游价值就是该风景区全体游客的消费者剩余之和。

3.1.2价值量评价法

3.1.2.1 直接利用价值

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直接经济价值是由于环境资源对目前的生产或消费的直接贡献决定的。也就是指环境资源直接满足人们的生产和消费需要的价值。如木材、野生药物、森林游憩等,都是森林的直接经济价值。直接利用价值可用产品的市场价格来估计,其主要表现为林产品价值和游憩价值。

3.1.2.2间接利用价值

间接利用价值是由环境所提供,可用来支持目前的生产和消费活动的功能中检索截获的价值。间接利用价值不直接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但为生产和消费提供了支持和保障,没有它们,生产和消费就不能正常进行或不能存续。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间接经济价值主要表现为森林生态系统的环境功能,如保持水土、净化水质、固碳制氧等、营养物质循环等,是其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主体,是最难以进行评价而又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价值。因此,对这部分价值进行定量评价对确切评价森林的生态服务功能具有重要意义。间接利用价值的评估常常需要根据生态系统功能的类型来确定。目前多运用市场价值法、替代市场法等方法评估其经济价[5]。

(1)涵养水源价值计算

采用水量平衡法来计算水源涵养量, 水的价值采用替代工程法(或影子工程法)来计算:

W=(R-E)A=θ.RA

式中W为涵养水源量(m3/a);R为平均降雨量(mm/a);E为平均蒸发散(mm/a);A为研究区面积(hm2);H为径流系统。

森林增加地表有效水量的价值可用下式计算:

式中,V为森林增加地表有效水量价值;Si为第i树种的面积;H0、Hi分别为对照地和第i树种单位面积的拦蓄降水能力,m3.hm2;P为当前生活用水价格,取2.0元m3。

(2)净化水质价格计算 采用替代工程法来计算。

(3)保持土壤价值计算

森林植被的存在可以极大的减少土壤侵蚀量、保护和提高土壤肥力水平。因此,森林保持土壤的价值可从减少土地损失、减少土壤肥力损失和减免泥沙淤积和滞留3个方面加以考虑。其中,森林减少土壤肥力损失的价值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Vf为森林保肥效益经济价值计算;d为单位面积水土流失量;s为森林面积;P1i为森林土壤中氮磷钾等含量;P2i纯氮磷钾等折算成化肥的比例;P3i各类化肥的销售价。

(4)净化空气价值计算 主要采用影子价格法来计算。

(5)净化环境价值计算 一般是根据森林面积及森林对有害物质、噪声、辐射等的减除能力及影子价格计算[10]。

4.关于城市森林生态功能评价的建议

就我国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多数研究尚处在对于其理论方面的探讨,研究的对象比较单一,功能范畴方面的考虑也不够全面;在估算方法上,大多直接引用国外的研究方法或者直接套用国外的标准。由此可见,在我国尽快开展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的研究,是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提供决策依据,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5]。为此建议:

4.1 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形成机制研究

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是人类从生态系统维持自身的生境、生物、生态系统的特征或过程中直接或间接获得的利益,而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过程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研究这两方面的相互作用关系是弄清生态系统服务形成机制的基础,也可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维持与保育提供方法与对策。

4.2 不同城市森林生态类型的各种服务价值研究

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功能评价是区域规划的基础和重要依据。通过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评价,可以明确区域内生态系统重要性差异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确定城市森林生态系统不同类型服务功能重要地区及其分布,确定区域优先保护生态系统和优先保护地区,从而科学合理地进行区域生态区划和生态规划,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4.3多学科有机结合和集成创新

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研究依赖于生态学的基础研究,应着眼于对地球生命维持系统具有特殊意义的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加强自然研究与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的交融。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实现与补偿不仅依赖于价值估算的技术发展,而且也有待于现有市场价格体系和人们价值观的改革。

4.4对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的方法和手段有待进一步加强

目前国外已开始采用SWAT, UFORE以及C ITYGrccn等相关软件,并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对森林服务功能进行了监测与评估,其精度与便捷性都得到了提高[38],然而目前国内对森林生态效益评价研究的技术支持手段还较为落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应用还不多,其结果不仅速度慢,费工费时,而且不能很好地分析、管理和应用评估所需的数据信息,更难以做到动态管理和评估。为此,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关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的手段与方法有待进一步提高。

5.结语

由于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多样性、生态过程与经济过程之间联系的复杂性以及自然过程的不确定性,对生态系统服务进行核算难度极大,无法作到准确无误。但在这方面的任何尝试都是有益的,不仅给出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相对量的近似值,使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潜在价值范围明朗化,而且为进一步研究建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庆费,徐绒娣.城市森林建设的意义和途径探讨[J].大自然探索, 1999,18(68):82~86

[2]关文彬,王自力,陈建成,张秋岩,汪西林.贡嘎山地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2(4):80~84

[3]石培礼,李文华,何维明,谢高地.川西天然林生态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J].山地学报,2002,20(1):75~79

生态价值评估方法范文5

一、基于成本途径的资源环境价值评估方法

以维持、保护、恢复及优化生态环境系统所付出的代价作为生态环境系统的价值。成本途径的资源环境价值评估方法主要包括:机会成本法、防护费用法、恢复费用法、人力资本法和影子工程法等。

(一)机会成本法对一定资源总存在着多种用途,可以选择一种使用方式,同时也就失去了其他使用方式的机会,把失去使用机会的方式中能获得的最大收益称为该资源的使用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如某水域被划为保护区后,不能进行水产养殖,该水域则失去了作为渔业生产的机会价值。

(二)防护费用法防护费用(Defense Expenditure,DE)是指人们为了减少和消除环境污染或生态恶化的影响而支付的费用,避免了损失,就相当于获得了效益,因此用防护费用来替代资源环境的价值。例如,为了得到安全卫生的饮用水而购买安装净水设备;治理噪音污染、防护噪音干扰的花费,计为选择低噪音或无噪音环境的价值。

(三)恢复费用法当某一生态环境污染恶化,其功能降低,为了能将其各种功能恢复到受污染破坏前的水平而采取措施,所花的各种费用相当于该生态环境质量的最低价值。如当某湖泊遭破坏退化后把湖泊恢复到受破坏以前的状态所需的费用,即可看作湖泊的价值;矿山开采完后,对周边环境的恢复费用,计为矿区原有环境的价值。

(四)人力资本法人力资本法(Human Capital Approach,HCA)是通过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损失来估计资源环境价值,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内容:人生活在受污染的环境中过早死亡和生病造成的投入损失;由疾病引起的医疗费开支;人们心理上的损害。

(五)影子工程法影子工程法是恢复费用法的一种特殊形式,当环境破坏并发生不可逆变化后,用人工方法建造一新的工程来替代原来生态环境系统的功能,建造新工程所需的费用则可视为生态环境的某些功能的价值。如一片森林被毁坏,使其涵养水源功能丧失,就需建造一座库容与森林涵养水源的水量相当的水库,水库建造费用就作为森林涵养水源功能的价值。

基于成本途径的估价方法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估价的不是生态环境提供的正效益、正价值,而是人类为了获得正效益而必须支付的费用,即体现了环境物品(包括舒适)的一部分成本,因此用这些方法估算出的价值量只能代表环境价值的一部分。如防护费用有使用效益问题,在预防或治理环境污染的效果相同条件下,防护费用应该是费用最低的那种方式所需的费用;用人力资本法估算出的经济损失价值只能说明环境被污染后流失的价值量而不能以此完全代表环境价值;在使用人力资本法时,估算早亡的损失是用损失的劳动收入来衡量,其中隐含着的推论是收入小于支出的人的死亡对社会有利,因而会引发伦理上的争论,为避开这一道德困境。实际中可用改进的人力资本法来计算人的健康损失和生命价值;恢复费用法和影子工程法有一个相似的假设,即被恢复的生态环境系统和影子项目工程要与原有生态环境系统有相同的生态环境功能,这在实际中难以做到。

二、基于收益途径的资源环境价值评估方法

收益是指资源环境所生产的物质和提供的生态服务。收益途径的资源环境价值评估方法主要包括市场价值法、收益资本化法、替代市场法等。

(一)市场价值法市场价值法(Market Value Approach)是费用效益分析的一种基本方法,该法将资源环境质量看成是一个生产要素,认为资源环境质量变化导致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变化。即这种变化引起在给定资源条件下影响市场商品的供应量。或者导致产量或预定收益的降低。因而可以用市场商品数量或产量的变化来表示,其变化值以市场价格测算,以此作为评估资源环境的价值。例如,化工厂的空气污染对厂周围的农业生产有不利影响,可用损失农作物产量的价值作为减少污染措施的效益来计算资源环境价值。

(二)租金或预期收益资本化法1992年李金昌首先将地租理论用于探讨资源环境价值及其估算。他是在知道了一块土地、一片森林或一个生态环境系统的租金或预期收益和利息的情况下,用资本化法求取资源环境价值的基本值。再用环境稀缺性体现出的供求关系和时间加以调整,从而得出资源环境的价值。生态环境作为一种自然资产,其在未来一定年限内产生的物质性产品和功能的价值,即预期的收益或租金,按一定社会贴现率折为现值,就作为资源环境资产的价值。

(三)替代市场法所谓替代市场法就是找到某种有市场价格的替代物来间接衡量没有市场价格的资源环境物品的价值,替代市场法主要包括物品替代法、旅行费用法和享乐价格法等。一是物品替代法是用以估算生态环境系统所提供的多种生态功能效益,如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小气候、净化环境及营养循环等,它们不能直接在市场上进行交换,因而也没有体现出相应的市场价格,因此就要寻找一种有市场价格且与某项生态功能有相同或相似作用的产品作为替代品,用其产量和价格来间接估算该项生态功能的价值。例如,为获得与一片森林产生氧气的价值可以用氧气厂生产相同数量的氧气的费用来替代。为获得持留在土壤中养分的价值,可以用含相同数量营养元素的化肥的市场价格来替代等。二是旅行费用法(Travel Cost Method,TCM)是用于评估资源环境的旅游娱乐价值,如钓鱼、狩猎、森林观光等,虽然这些功能不能直接在市场交易中体现其价格和数量,但可通过人们在与这些环境服务密切相关的市场中所支付的价格或获得的明显利益来估算这些环境服务的价值,如所耗交通费用、门票及其它相关的费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人们在消费环境资源的这些服务时所支付的费用并不能完全等同于环境服务的价值,因为消费者根据其个人收入水平、文化层次、距离远近及其它情况而有着不同的消费者剩余。TCM通过消费的资料信息,求出消费者剩余,资源环境的服务价值就是消费者的实际支付与其消费者剩余之和。三是享乐价格法(Hedonic Pricing Method,HPM)是根据人们为优质环境物品享受所支付的价格来推断环境质量的价值,即将享受某种产品由于环境的不同产生的差价,作为环境差别的价值。此方法的出发点是某一财产的价值包含了它所处的环境质量的价值。如果人们为某一地方与其它地方相同的房屋和土地支付更高的价格,且其它各种可能造成价格差别的非环境因素都加以考虑后,剩余的价格差别可以归结为环境因素。

上述基于收益途径的资源环境价值评估方法都各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分析如下:市场价值法是在估算生态环境产品(资源)的经济价值上运用最广泛和最直观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易观测计量,其结果普遍能被接受。但在市场价格失真时,就需要作出修正,或采用以边际价格为基础的影子价格,但很难准确确定。租金或预期收益资本化法运用的首要条件就是要知道当年或每年生态环境系统的收益或租金,而每年的收益的估算又要涉及到其他多种方法,况且每年的生态环境系统收益受到气候、水文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实际误差可能很大。物品替代法将无市场的生态服务功能(环境)转化为有市场价格的物品,从而实现其价值,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属于经济资产的自然资产的存量的估价,比如海洋捕鱼、采伐原始森林等。因为鱼类-木材都有市场价格,但对于自然资源的流量或者环境的损害等则无法使用该方法。旅行费用法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方法,但该方法需要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大量数据,估算过程较为繁琐。同时,旅行费用法主要适用于独立的某个景点,对多目标游览活动给出的结果比较模糊,也难以适用于城市内景点的估价,因为这些景点的旅行费用少,游客也不会把市内景点作为出行的唯一目的。此外,当该方法运用到诸如娱乐区或野生生物保护区时,由于忽略了这些景点的地方利益、非景点价值及非使用价值,会导致价值的过低估计。享乐价格法需要有足够大的单一均衡的资产市场,并要依赖大量数据包括环境数据,才能建立相应的方程,但这种方法是建立在实际市场数据的基础之上,所以比假想的评价方法有较少的系统误差。

三、基于市场调查途径的资源环境价值评估方法

通过市场调查的途径评估资源环境价值,目前在国际上最常用的是条件价值评估法(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CVM),主要用以评估资源环境的非使用价值,如存在价值、遗产价值及选择价值等。

(一)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利用征询问题的方式诱导出人们对环境物品的偏好,并导出人们对环境物品保存和改善的支付意愿(Willingness To Pay,WTP),其计算方法类似于TCM法,即WTP=商品实际支出价格+消费者剩余,求出WTP,即可得到环境物品的价值,它针对的是缺少市场的环境物品,提供给消费者一个假设市场,其导出的WTP值依赖于向应答者描述的假设市场条件,所以又称为条件价值法。条件价值法早在60年代初就在国外开始应用,并在应用中不断改善,我国是在90年代引入的。CVM的具体操作流程是通过采访,要求调查对象对环境变化给出价值。CVM需要解决4个技术问题:采访方式、调查问卷的设计、提问方式和数据统计分析。它不仅是评估环境非使用价值的一种很好的方法,而且还可以用以评估资源环境的使用价值。

(二)条件价值评估法的争议条件价值法虽然目前此法应用广泛,但其争议也较大。首先,支付意愿与人们对研究对象(资源环境)的了解程度密切相关;其次,WTP与调查对象的文化背景、自然保护意识和收入水平相关;第三,需要较大的样本数量,因为WTP值与样本总人口数极大相关。由于这些因素的不确定性,导致了结果的较大偏差,甚至是扭曲,而且一项CVM的调查统计还需要足够的经费和时间。总而言之,CVM虽然存在很多缺陷,推广应用有一定难度,但却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四、估价方法选择

按收益途径估算的资源环境正效益所体现的资源环境价值与按成本途径估算出的环境成本(环境损失),其实质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即从收益的效果与失去收益的损失上考虑。

(一)从收益的效果上考虑在估算资源环境价值时。要根据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当环境系统提供的收益较明显和容易定量时,接收益途径估算;而当环境损失比较明显和容易定量时,按成本途径估算。在估算缺乏统计数据的资源环境物品时,还可以运用参照对比的方法,即使用别地的估算结果,经修正来反映本地该项资源环境的价值,当然其结果的误差也最难控制。

生态价值评估方法范文6

关键词:林木资产;评估鉴定;评价指标分类评价法

中图分类号:S7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3009203

1引言

依法对林木资产受损(侵)价值调查评估鉴定,不仅涉及受损(侵)后经济补偿和恢复森林资源再生产问题,而且也为执法量刑和经济处罚提供技术与法律依据。由于调查评估鉴定目的有其特殊性,因此,如何科学准确地对林木资产受损(侵)价值的调查评估鉴定,这是在森林资源资产调查评估鉴定中值得研究和解决的主要问题。为了探讨林木资产受损(侵)价值调查评估鉴定的技术特性,调查评估了连城莒溪隔口村森林资源资产产权纠纷中林木资产受损价值和连城炉塘林业经营所“种子园”林木资产受侵价值。通过对林木资产受损(侵)价值评估调查,分析了调查与评估鉴定技术方面的几个关键性问题,提出了林木资产受损(侵)价值评价指标和评估鉴定方法,表明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以及在现行的林业体制和森林经营水平条件下,林木资产受损(侵)价值调查与评估鉴定应采取分类评价法。

2材料与方法

2.1材料

材料1:连城莒溪隔口村所属山场2012年被侵占,受损林木为2005年人工造林,该山场已平整土地,建成了养殖场。评估目的为确定调查评估对象范围内所有林木资产损失的现值,作为该村请求赔偿的依据。

材料2:连城炉塘林业经营所杉木“种子园”更新采伐,为2014年伐区,由某承包工程队包砍包销,采取1 m3给检尺员150~200元作为报酬为手段,共侵吞杉木202m3,属皆伐伐区山场,林地已清理干净。评估鉴定目的是确定调查评估对象范围内所有被侵占林木资产的现值,作为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的依据。

2.2调查鉴定评估方法

2.2.1林木资产受损(侵)资源调查鉴定方法

林木受损(侵)价值是以受损(侵)林木资源为对象,受损(侵)的林木,往往是已经被毁,或已被采伐出卖,经常是无帐可查,山场只留下伐根,要认定不在山场的林木资源,需要花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要认真分析林木受损(侵)类型和程度,依不同地类或林种、培育目标分有参照林分和无参照林分二种调查鉴定类型查清受损(侵)林木资源。

(1)林木受损(侵)有参照林分的林木资源调查鉴定。根据最近一次森林资源调查资料或建档材料和立地条件、树种、年龄、起源、坡位等情况,找出同一或邻近小班相近的林分进行林木资源调查。利用1∶10000地形图现场勾绘、网格法或计算机求算面积,也可采用皮尺丈量、罗盘仪、GPS等仪器实测受损(侵)林地面积,并计算受损(侵)林木蓄积。

(2)林木受损(侵)无参照林分的林木资源调查鉴定。主要通过查伐根来计算林木受损(侵)的数量。人工林株行距较整齐、分布较均匀可采用加密样园调查或标准地调查伐根,查根径立木材积表,利用1∶10000地形图现场勾绘、网格法或计算机求算面积,也可采用皮尺丈量、罗盘仪、GPS等仪器实测受损(侵)林地面积,并计算受损(侵)林木蓄积;天然林只能在受损(侵)伐区内量取全部被采伐的伐根,查根径立木材积表,求得林木蓄积。根径异常的林分,应进行修正,使之符合实际。

2.2.2林木资产受损(侵)价值评估方法

由于所评估的对象,往往是评估之前已经发生的事情,有的甚至已经发生了好几年,评估的基准日只能为推算基准日,与实际评估时间不能相吻合。因此,林木资产受损(侵)价值评价指标也只能为推算指标。受损(侵)林木资产评估的方法和评估价值与森林资源流转的林木资产评估方法和价值有很大不同。目前受损(侵)林木资产评估尚无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林木资产受损(侵)价值是根据评估目的和林木资产受损(侵)情况,分别不同林种不同树种不同龄组采用不同方法进行评估,即分类评价法评估,具体如下。

(1)用材林幼龄林及未成林造林地林木资源资产采用重置成本法。

(2)用材林中龄林、近熟林林木资源资产采用收获现值法。

(3)用材林成、过熟林林木资源资产采用木材市场价倒算法。

(4)竹林资源资产采用分段计算,稳产前采用净现值法,稳产后采用年金资本化法。

(5)经济林资源资产采用分段计算,稳产前采用净现值法,稳产后采用年金资本化法。

其它林木资产受损(侵)价值是在上述5种方法评价的基础上根据评估目的、培育目标、社会生态效益指数采用系数比较法评估。

2016年7月绿色科技第13期

童庆嘉:林木资产受损(侵)调查鉴定与价值评估技术探讨资源与产业

3结果与分析

下面以材料1、2为例对林木资产受损(侵)价值进行调查评估鉴定结果分析。

3.1案例1:用材林中龄林林木资产受损调查评估鉴定

3.1.1林木资产受损调查鉴定

该山林列入评估范围的林地实地丈量面积7.7亩,其中养殖场占用马尾松林面积7.1亩,道路占用杉木林面积0.6亩。2015年参照周边未损林木进行调查鉴定,马尾松平均胸径9.5cm,平均树高5.5m;杉木平均胸径14cm,平均树高9.0m。被损马尾松林分蓄积33m3,被损杉木蓄积6m3,受损林木蓄积总计39.0m3。为用材林中龄林。

3.1.2林木资产受损价值评估

用材林中龄林受损林木资产评估采用收获现值法,其计算公式为:En=S×m×MuM×∑3i=1Ai[fi1(Wi1-Ci1-Fi1)+fi1(Wi2-Ci2-Fi2)](1+P)(u-n)]-(R+V)×[(1+P)(u-n)-1P×(1+P)(u-n)(1)

(1)式中,En:林木受损价值; S:龄组面积7.7亩,其中杉木林0.6亩,马尾松林7.1亩。m:龄组单位面积蓄积量,杉木10m3/亩,马尾松4.65m3/亩; mu:森林经营类型标准林分成熟龄对应曲线的单位面积蓄积量,按福建省林业厅制订的《森林经营类型表》中的生长指标似合林分蓄积量生长曲线,杉木、马尾松采用一般中径材经营类型。

M杉=20.31432×(1-e-0.1263545t )5.293045;

M马=20.29737×(1-e-0.108322t )4.361291;

其中,M:现实林龄时标准林分蓄积生长曲线对应的单位面积蓄积量,M杉=5.6 m3/亩,M马=5.4 m3/亩;Ai:树种组成比系数; i:树种代码,即1代表杉木,2代表马尾松,3代表阔叶树;u:该森林经营类型的主伐年龄,u杉=26,u马=31;n:年龄11年;p:投资收益率,按6%;R:年地租,本次不计;v:每年的单位面积管护费,1元/(亩・年);Fi1、Fi2:各树种原木、综合材材种的木材生产销售合理利润,已受损;fi1、fi2:各种树种原木、综合材出材率,杉木75%,其中原木45%,综合杉30%;马尾松80%,其中原木50%,综合材30%;Wi1、Wi2:各树种原木、综合材单位产品平均销价;杉原木:1100元/m3,杉综合:800元/m3;松原木:950元/m3,松综合:650元/m3;Ci1、Ci2:各树种原木、综合材材种经营成本,直接生产工资150元/m3,其它税费已受侵。

经评估,林木资产损失价值为21493元,其中马尾松损失价值为17158元,杉木损失价值为4335元。虽然林地已被毁,但是有周边对比林分,其林木资源数量,可按现实林分计算,尽管林地被毁时间和评估时间相隔甚远,但是评估值是由现实林分计算,即为现时价值。

3.2案例2用材林成熟林林木资产受侵调查评估鉴定

3.2.1林木资产受侵调查鉴定

该山林林木受损(侵)属无参照林分的林木资源鉴定调查。2015年实地调查,采用1∶10000地形图现场勾绘,并用计算机求算面积。人工杉木种子园株行距整齐,采用3.26 m样园加密布点,量取样园内伐根地径。由于杉木种子园是通过嫁接成林,其地径比一般杉木林地径偏大,与现有采用的地径材积表不符。为此,采用原有伐区调查设计材料量取的胸径和树高,按原设计平均胸径与实地量测的平均地径的比值,作为修正系数,以此推算各样园的平均胸径,查原设计树高曲线图,得出各样园平均树高,再根据平均胸径、树高查《福建省杉木二元立木材积表》,求算出该伐区的蓄积量,并依照原设计出材率计算其出材量,推算出被侵占的木材为212 m3,与森林公安立案侦察取证的数据202 m3,误差5%,在调查技术规定允许的误差范围内。人工杉木种子园更新采伐按用材林成熟林认定。

3.2.2林木资产受侵价值评估

用材林成熟林被侵占林木资产评估采用市场价倒算法,其计算公式为:

En=S×M×∑3i=1Ai[fi1(Wi1-Ci1-Fi1)+fi2(Wi2-Ci2-Fi2)](2)

(2)式中,En:林木资产评估值; M:材木蓄积量M=202m3; Ai:树种组成比系数同案例1;Fi1、Fi2:各树种原木、综合材材种的木材生产销售合理利润,已受损;fi1、fi2:各种树种原木、综合材出材率,杉木74.4%,其中原木60.3%,综合材14.1%;Wi1、Wi2:各树种原木、综合材平均销价;杉原木:1100元/m3,杉综合800元/m3;Ci1、Ci2:各树种原木、综合材材种经营成本,直接生产工资150元/m3,其它税费已受侵。

经评估,林木资产受侵价值为人民币126472元。林木资源受侵占的数量,即为成熟林分采伐时的数量,而不是现时林木资源数量,因此评估基准日并不是该林木受侵时的时间,这个基准日只能是计算过去受侵林木资产的时间,而不是受侵占林木资源所具有的时间,但其技术经济指标是推算基准日该时点的公允值,它是计价指标的基准日。

4结论与探讨

(1)案例中的资源核查工作繁重,难度大,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不同林分状况,选择适宜的调查方法,最好利用可参照林分进行调查,以提高调查精度。

(2)受损(侵)评估值应为林木的全部价值,这与山林转让所评估的纯价值有所不同,它应包括受损(侵)税费和利润,以及其他可提供社会劳动的价值。不同林种不同树种不同龄组应采用不同方法进行评估。上述两个案例采取分类评价法,其评估结果当事双方都能接受,并作为经济补偿、执法部门执法量刑和经济处罚的依据,说明分类评价法是公允的。因此, 在现行的林业体制和森林经营水平条件下,林木资产受损(侵)价值调查鉴定与评估应采取分类评价法。

(3)案例1林木受损是动态的,其评估基准日为即时日;案例2林木受侵是静态的,其评估基准日为推算基准日,是林木受侵该时点的公允值。在实际操作中要准确把握评估基准日,确保评价指标的准确性。

(4)由于该项目调查评估是受特种行业的委托,评估目的是作为执法的依据,而不是森林资源流转资产评估中所述的评估情形,它是对已经发生的经济行为作出判决。

(5)案例举列的是评估工作中遇到的两个典型案例,其他林种的森林资源资产受损评估也可采取分类评价法进行评估,笔者不再列举。

(6)系数比较法评估是林木资产受损(侵)更具特殊性的价值评估方法,比较系数受评估目的、培育目标、社会生态效益指数的影响,在实际操作中有待更深层次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林业部财务司.森林资源资产管理有关规定选编[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

[2]陈平留.森林资产评估[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

[3]陈平留,刘健.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运作技巧[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4]陈平留,刘健,陈昌雄,等.森林资源资产评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生态价值评估方法范文7

关键词:价值评估 天然气 适用性分析 市场法

一、前言

随着天然气利用业务股权合资合作项目快速发展,股权项目的经营管理面临巨大挑战,通过资本运营来提高资产的运营质量和效率成了必要手段[1]。面对股权的新设、转让、收购并购、增资扩股和破产解散等业务,对目标企业价值实施合理的评估是实现资本运营预期效果的重要基础。

适当的评估方法是企业价值准确评估的前提,每种价值评估方法都有优缺点和其适用的前提条件,每个被评估企业也都具有其客观条件与特点,每次企业评估时也都具有特定的目的。因此,如何结合各种评估方法的适用条件、被评估对象的行业特征和发展特点,以及评估的目的进行的方法选择,是价值评估结果准确性的重要保证[2]。

本研究基于多维度考虑,逐层分析,分别从方法本身的优劣势、结合天然气利用业务行业特点的适用性、管理决策目的和公司经营的财务特征四个方面逐一进行分析和比选。

二、价值评估常用方法

随着企业价值评估理论的发展、经济计量技术的进步以及企业价值评估实践活动的广泛开展,作为企业价值评估核心内容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国际上通行的评估方法主要分为收益法、市场法、成本法和期权法四大类,图1是本研究总结归纳的价值评估常用方法,在收益法、市场法、成本法和期权法4种基本分类的基础上细分为了12种具体的方法[3]。

三、天然气利用业务股权项目价值评估方法适用性分析

(一)基本分类方法的适用性分析

每种价值评估方法都具有其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本研究首先对收益法、市场法、成本法和期权法四大类基本方法进行了方法本身的特点分析与适用性选择[4],分析结果见表1。

(二)具体方法的适用性分析

本研究在对收益法、市场法、成本法和期权法进行了分析选择后,结合天然气利用业务行业特点对可以应用的收益法、市场法和成本法中包含的10种常用的具体估值模型进行进一步分析与比选,分析结果见表2。

通过表1对各种方法的适用性和行业特点的对比分析发现,股利折现模型、股权自由现金流、P/B 估值法、账面价值法不适用于天然气利用业务的价值评估;公司自由现金流、经济附加值法、P/E估值法、P/S 估值法、重置成本法、清算价值法分别只能适用于天然气利用业务股权项目某些情形下的价值评估,没有一种价值评估方法可以适用于所有天然气利用业务股权项目。因此,在确定具体的价值评估方法时应该考虑评价对象的具体情景[5-7]。

四、天然气利用业务股权项目价值评估方法选择方案

考虑到每种价值评估方法都具有其最适合使用的条件与环境,在价值评估方法应用实践中,通常会选择一两种价值评估方法为主,以其他适用的方法作为补充,综合分析得到一个投融资双方均能够接受的价值,即采取主次分明、互为补充的价值评估方案。因此,本研究在选择天然气利用业务股权项目价值评估方法时,从不同的评估目的与经营状态两个维度考虑,给出最佳的价值评估方法组合方案。

(一)天然气利用业务股权项目价值评估目的分析

企业价值评估不仅可以在公开市场假设之上揭示企业的公允市场价值,不仅可以使双方对交易企业的价值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为企业产权交易提供服务,而且还可以通过企业价值评估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帮助管理者全面的了解企业经营情况,掌握公司的优势与劣势,改善经营决策,不断提高企业价值。因此股权管理者对股权项目进行价值评估的需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是对内估值,主要用于股权项目的评价;二是收购、转让、增资扩股;三是破产清算。不同价值评估目的希望得到的效果不同,每一种价值评估方法的估值原理与作用也不同,因此需要针对每一种管理决策需要选择不同的价值评估方法。

(二)天然气利用业务股权项目不同运营状态下的财务特征分析

天然气利用业务股权项目因其运营状态不同,其呈现的财务特征有所区别,归纳其不同运营状态下的财务特征,普遍存在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公司未投入生产,无营业收入,自由现金流为负;二是公司经营较好,盈利,自由现金流为正;三是公司经营不善,随有营业收入,但处于亏损状态,自由现金流为负;四是公司经营不善,无法持续经营,无营业收入,自由现金流为负或无自由现金流,见表3。

(三)价值评估方法选择方案

1.基于对内评价需要的价值评估方法选择方案

当管理决策者出于对内部股权项目进行评价的目的而进行价值评估时,评估的关键是了解公司的经营现状,此时,可采用经济附加值法(EVA)和自由现金流进行价值评估,虽然这两种方法在EVA和自由现金流为负时无法进行估值,但是这两种方法在评估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全面,可以通过EVA值和自由现金流掌握和分析公司的基本情况。

当管理决策者出于收购、转让、增资扩股需要时,除了需要了解评估对象的基本情况外,最终估值价格的科学准确性也至关重要,因此在进行价值评估方法选择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如果评估对象为新建未投产项目,由于没有营业收入、没有利润、自由现金流为负,因此可采取重置成本法进行估值,并结合公司未来投产后的前景和市场情况,进行估值结果的调整。

第二,如果评估对象为盈利项目,由于其有收入,有利润,自由现金流为正,因此应采用P/E方法进行估值。为了避免其财务报表的人为操纵,可以通过FCFF模型了解其现金流情况,评估其利润质量与真实可靠性,在此基础上结合市场、政策等宏观因素对P/E估值结果进行折算调整后得到企业价值。

第三,如果评估对象为亏损项目,由于其有收入,无利润,自由现金流为负,因此P/E失效,应采用P/S方法进行估值。为了弥补该方法无法反映成本对价值的影响,辅以现金流分析,同时以重置成本法的估值结果作为参照,结合市场、行业情况以及国家政策等对估值结果进行调整,最终获得一个合理的价格。

2.基于企业破产清算需要的价值评估方法选择方案

当管理决策者欲将无法持续经营的股权项目进行清算时,因其不具备继续发展的能力,因此采用清算价值法。

五、结束语

通过对各种价值评估方法的比较分析认为,由于各种价值评估方法估值原理不同,适用条件、范围,所考虑的因素不同,评估结果必然不同,没有哪一种方法是最准确与合理的,也没有任何一种方法可以适用于天然气利用业务股权项目的所有情况。

因此,企业在进行价值评估方法选择时应考虑不同评估需求和企业经营状态,综合运用多种价值评估方法[8]。研究建议以一种最适合的方法估值结果为基础,综合考虑现金流、利润指标、收入指标、成本指标、资产规模等财务数据,以及经济环境与行业特点等宏观因素后,对价值评估结果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

[1] 赵秀芳.价值管理背景下企业价值评估体系的整合[J].当代财经,2006(10):115- 120.

[2] 王秀为.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发展趋向探究[J].学术交流,2011(2):78- 81.

[3] 赵坤,朱戎.企业价值评估方法体系研究[J].国际商务财会,2010(12):32- 35.

[4] 谭三艳.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研究[J].财会通讯,2009(23):33- 36.

[5] 马文艳.企业价值评估方法比较及实证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3.

[6] 李红杰.企业价值评估中收益法的应用探析[J].会计之友,2011,(2):56- 60.

生态价值评估方法范文8

关键词:知识产权贸易;价值评估;问题

全球化经济背景下,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作为重要交易对象份额逐年增加,涉及知识产权的国际贸易产品与服务比比皆是,知识产权作为一种在世界范围内流动的重要产品,在价值评估领域遭遇到了诸多问题,加强国际知识产权贸易中价值评估方法与对策研究,对于国内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国际贸易、企业市场竞争与生存有重要价值。下面对国际知识产权贸易中的价值评估问题做简要探究。

1.国际知识产权贸易价值评估特点、意义与原则

知识产权评估本身属于资产评估范畴,是对知识产权本身在不同时期的价值做出正确判断,是当前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典型表现,知识产权评估强调其未来可能带来的利益,因此评估看重产权本身的最具潜力的价值,而单单并非当前的使用效益,所以知识产权的评估本身要注意与其相联系的各种权利、利用方式的应用。国际知识产权评估本身具有针对性、估价性、时效性与参考咨询性。针对性主要是指其同资产评估一样围绕特定产权、特定目的开展评估活动,比如为企业股份制改革、上市收购、产权转移等提供服务。估价性是知识产权评估在特定交易条件下以科学的评估方法与逻辑突出其在某段时间内的价值。时效性是指知识产权本身在保护期或者权力时效期之外价值受到影响。参考咨询性是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结果只作为重要参考意见存在,而并非最终的决定性结果。国际知识产权评估有利于加强贸易双方对产权价值的正确认识,为产权司法保护提供切实依据;产权评估为企业资产保值增值、产权保护提供支持,可有效避免贵重资产流失;产权评估有助于企业转变经营机制,加快现代企业制度的应用与实践;产权评估可为国际贸易投资与企业决策提供重要参考意见;产权评估适应了国际贸易市场规范化发展需求,有助于加强产权保护,完善评估方法、促进市场交易规范化。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的价值评估要遵循相应原则,以确保评估活动的科学化与规范化,确保评估结果的可用性。知识产权评估原则主要以替代性原则、变化性原则、预期收益原则、一致性原则为主,在遵循这些原则的基础上,价值评估活动才能够更加公平、合法,保证结果的科学性、客观性、真实性与可用性,有助于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交易与管理。

2.国际知识产权贸易价值评估影响因素

国际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的主要对象以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商业秘密等为主,由于知识产权本身不同于其他市场资源的特殊性,在评估方面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也较多,总体而言主要以经济成本、技术的生命周期、法律状态(法律保护状况、法制环境等)三大要素为主。经济成本代表了知识产权开发与应用过程中所需要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成本,知识产权的开发与应用有重要影响,是做价值评估时必须纳入考量的关键要素、知识产权的技术生命周期代表着知识产权的使用期限与价值高低,比如商标权、专利权等这类对时间期限要求较高的知识产权,一旦超过期间产权本身价值将会发生极大变化,这是做价值评估时必须予以考虑的关键因素。法律状态主要是指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时所处环境的法律保护状态,这对于产权本身的法律效力与保护期限有直接影响,世界各国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环境与条文有较大差异,直接决定了国际知识产权贸易中价值评估的多元化,比如我国与美国、欧盟等国家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状态就存在较大差异,在做国际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时必须综合考虑到双方法制环境,以便提升评估结果的客观性、真实性与准确性。除了上述三大要素之外,国际知识产权的价值评估还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比如市场机制、评估主体因素、产权风险、价值规律等,评估主体本身对知识产权的需求层次直接影响评估结果,参与评估者本身的心理状态对于结果也有一定影响,不同市场机制条件下对产权评估的方法与目的也会有所差异,这对于结果有一定影响,另外评估过程与市场所承受的风险也会影响评估主体与价值评估结果。考虑到国际市场本身的特殊性,知识产权贸易在市场中作为特殊商品也受到市场波动、价值规律等制约与影响,尤其是决策、投资等经济活动中这种风险与影响力会被进一步扩大,对于评估结果的影响也表现为多元化倾向。

3.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方法的利弊

当前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方法主要以成本法、市场法与收益法为主,这三种方法各自拥有不同优势与局限性。成本法是在现实条件下重新购置一个全新的知识产权评估对象,以全部成本减去实体、功能性、经济性成就贬值获得评估价值,是一种重置成本评估法。市场法作为简单且直接的评估方法,是对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进行调查,估算评估对象的价格,对市场交易参照物价格较为重视,但是该评估结果本身需要一个公平、活跃且公开的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由此才能够保证市场上参考价格的可比性,提升最后结果的客观性与准确性。收益法也叫做收益折现法,主要对评估知识产权的剩余年限及未来收益利用适用的折现率进行评估。述三种方法各自具有不同优势,但同时不可避免的也存在局限性。比如成本法本身若成本资料不健全,且每年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维护或者研究,产权成本价值则要进行单独核算,若缺乏这些相应资料,评估结果必然受影响,同时原始成本的无据可查也制约了成本法的应用。另外,像是商标权这种排他性较强的产权因为较难重置,所以利用成本法进行评估与计量难度较大。市场法操作简单且适用范围广,验证性较佳,在反映资产价值水平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是其余市场本身联系过于密切,若是知识产权市场发育不完善则很难获得完整且可靠的产权资料,科学性、真实性必然受到影响,像商标权、核心技术等强烈的排他性质,也使得较难找到市场参照比价物,另外像是商业秘密或者知识产权交易对保密性要求较高,市场法需要公开必然会对交易产生影响。收益法在评估有形资产方面优势显著,知识产权评估除了一些依托于实体资产存在的产权之外,还有更多如专利权、商标权、商业秘密等无形资产,关于这些知识产权的预期收益在分割与量化方面难度较大,同时评估过程中由于要收集大量影响产权价格的参数资料才能够为未来收益评估提供支持,这无疑也增加了评估的难度。另外,知识产权本身的独占性也使得拥有方本身具有超额收益,导致使用价值背离评估价值,同时产权折现率的确定难度也较大,这些都影响了产权价值评估工作的开展。

4.完善我国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的建议

国际贸易知识产权评估面临着诸多难题,对于我国而言,要积极完善自身知识产权评估体系、提升产权评估意识,为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的完善、规范化管理提供支持。目前我国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工作已建立了相应的规章制度,评估知识产权的价值也已有相应的准则,但是在实际应用还存在不少问题,随着国家、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对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无形资产评估需求越来越迫切,完善知识产权评估制度成为必然选择。当下我国市场经济繁荣发展,对外贸易的增多更使得知识产权贸易、摩擦频频出现,对于国内市场而言,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活动非常重要,它不仅涉及我国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管理和使用的全过程以及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也涉及到与其他国家的经济交流与合作的大问题。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工作对于知识产权侵权、滥用、盗用案件、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要以知识产权评估为基础。国内要加强知识产权研发催生更多专利服务市场发展,并建立完善的专利流程制度服务价值评估工作的开展。为实现知识产权的价值,企业要积极探索完整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和转化体系,利用专利管理委员会、知识产权与品牌经营管理委员等做好决策,由法律和知识产权部具体进行职能管理,从营销、品牌传播、工程研究院、信息技术部、下属公司和控股公司等多个受益角色入手完善法律与知识产权评估服务。要积极研究并拓宽知识产权价值实现的渠道,如知识产权转让、融资、质押等,采取多种措施不断提升知识产权质量、增加授权率,以提升核心领域产权竞争能力。要做到有的放矢加强专利布局,通过建立庞大的知识产权数据库指导产权研发与市场评估,在做好知识产权保护的同时,更加从容的应对国际知识产权贸易市场的竞争。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际知识产权贸易中的价值评估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易受多种因素影响,评估方法本身也各有利弊,要在明晰不同方法利弊的基础上积极完善我国当前知识产权评估体系,提升国内知识产权保护与价值评估水平,为国际市场知识产权贸易中竞争实力的增强服务。

参考文献:

[1]姜雪来.国际贸易与知识产权的价值平衡[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11,(4).

[2]施卫娟.我国知识产权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D].云南财经大学,2012.

[3]冯汉桥.论国际贸易与知识产权的关联性[J].经济研究导刊,2011(8).

[4]马玉珍,张国华.知识产权价值管理问题的研究[J].商业研究,2006(4).

生态价值评估方法范文9

重视无形资产,并将其作为重要的资产来经营管理,可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如今以知名度和信誉度为核心的无形资产,已成为现代企业竞争制胜的资本,并将发挥越来越大作用。当达国家知名企业的无形资产价值一般占资本总额的50%-70%,无形资产已经成为这些知名企业技术贸易、占领国际市场、扩大社会影响的重要手段。伴随着世界经济网络化、知识化,一些低端企业所创造的价值将不断降低,有远见的企业家必然会将核心业务转向价值增值高、利润高的领域,比如研究开发、品牌经营、资产重组、产权经营等;而对那些需要大量有形资产和重复性劳动的业务,如产品生产、运输配送等业务,采取外包或委托的方式交给专业公司完成。

一、无形资产管理及评估重要性分析

企业作为具有独立性、商品性和盈利性的社会经济组织,需管理经营各种各样的资源。正确评估、管好用好无形资产,是衡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1.管好用好无形资产。第一,加大无形资产投入。包括加大利用知识产权、产品质量、信誉、经营管理、广告宣传、人才培养与科技等投入。第二,充分利用现有无形资产,主动开展各项业务。发挥其延伸、融资等功能,努力将现有无形资产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第三,加强无形资产管理。加强其成本核算、重视其价值评估、保密等,并及时取得法律保护。第四,做好无形资产战略规划。不仅要管好用好有形资产,更要管好用好无形资产,并且将其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采取切实可行措施,使其保值增值,至少不会流失或贬值。

2.正确评估、管好用好无形资产意义重大。第一,可以扩大企业影响,展示企业实力。品牌、商标等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往往微不足道,甚至没有记录,但其所创造的实际超额利润却大的惊人。通过评估并及时宣传,可以提升企业形象和知名度。(2)通过评估,使企业价值最大化。目前我国的会计指标体系不能有效反映无形资产的价值、不能有效衡量企业的价值,反映无形资产价值的会计信息失真,帐面价值、财务业绩并不等于公司的实际价值。正确评估技术、管理、人才等无形资产的价值,可以使企业价值最大化。如合资、重组、改制、上市,无形资产可以作价入股;利用无形资产可以吸引投资、质押贷款、创造优良融资环境;转让、许可使用、拍卖,无形资产有实际价值;无形资产受法律保护,侵权可以索赔。(3)通过评估,量化企业价值,摸清家底,提供经营管理决策依据。

二、无形资产评估策略途径

无形资产评估与其他业务不同,有其特殊性。第一,无形资产难计量。不同无形资产价值不同,甚至同类无形资产,其价值也差异很大。第二,无形资产必须依托于有形资产的经营活动而逐渐形成。比如在经营活动中伴随着销售规模扩大、市场份额增加,才会形成其独有的品牌和销售网络;并根据市场需要,开发新技术、提供新服务;根据经营要求,创新并实施新的管理。第三,无形资产易变化、易延伸。比如,某品牌改变或增加了其功能,而不会受太多制约。第四,无形资产不可控制性较强。比如假冒产品排斥真正品牌产品、技术秘密泄露等等。因此,无形资产评估必须根据企业性质及其发展阶段、无形资产价值类别,采取不同的策略途径。

1.无形资产评估策略。企业性质不同,采用的评估策略不同;同一企业不同发展阶段,也应采用不同的评估策略。

(1)开发创新策略。创业阶段,多偏重培育市场和顾客群,评估宜以开发策略为主;高新企业应重视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能力,评估宜以创新策略为主。

(2)品牌延伸策略。创业成功以后,特别是已经具有知名品牌的企业,主要是开拓和保护市场、保护无形资产,评估宜以品牌延伸策略为主。评估其生产其他产品的能力,看看其能否在一个名牌下聚集系列产品,形成名牌“王国”。因为品牌延伸,可帮助新产品顺利进入市场,并大幅降低促销费用,且扩大名牌影响,增加品牌价值。比如“长虹”、“海尔”、“娃哈哈”等,通过品牌延伸策略,很快打开了市场,且使其品牌价值巨增。

(3)扩张融资策略。对于谋划发展和扩张的企业,宜重点评估其融资能力。利用无形资本融资的途径很多,比如可以借助一项优秀创业方案,吸收风险投资,取得创业资本;将部分无形资产抵押,可以取得持续生产经营贷款;通过特许经营方式,接受投资;利用名牌效应、技术优势、管理优势、科技和人才优势、营销网络优势等无形资产,可以盘活有形资产,并全面评估、合理作价,以合资或合作方式融资、参与其它企业利润分配,或通过联合、参股、控股、兼并等形式实现资产扩张等等。选用不同的扩张融资方式,并有效经营,可以给企业带来先机和发展机遇,评估时应重点关注。

2.无形资产价值类型及评估途径。无形资产评估,可用市场价值或非市场价值。市场价值,即正常状态下最有可能实现的交换价值。非市场价值,包括投资价值、持续经营价值、清算价值等。投资价值,即对特定投资者所具有的价值,如企业改制并购的收购价值、关联交易价值等。投资价值可能等于或高于或低于市场价。持续经营价值,即企业继续经营可能实现的预期收益。清算价值,即企业停止经营、清算、拍售、快速变现等非正常条件下的价值。持续经营价值、清算价值也可能等于或高于或低于市场价值。

不同无形资产有不同的价值,甚至同类无形资产,其价值差异也很大;不同交易性质的无形资产(如持续或非持续经营)价值不同;采用不同的评估价值类型(市场价值或非市场价值,及投资价值、持续经营价值、清算价值等),其价值差异也很大。总之,无形资产难计量、且很难找出可比的参照物,其价值不好评估。所以,无形资产价值评估通常是采用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事一议”的方式。

三、无形资产价值评估方法建议

不少企业会计信息、财务账面虽有无形资产,但多为历史成本值,所反映的无形资产价值不客观、不真实。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的关键是全面、综合、动态,建议采取以下方法步骤:

1.根据历史成本,全面综合地分析计算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利用企业现存的财务报表记录,以历史成本为依据,对无形资产进行分项评估,然后加总,得到其账面成本价值,这是静态评估方式。优点是操作简单易行;缺点是无法反映企业的实际赢利能力、成长能力和行业特点等。

这种方法将无形资产与企业这一有机体割裂开来,仅对账面成本价值进行评估。其实,无形资产无法脱离企业整体进行单独评估,也不能简单累加,其价值应是在企业整体中体现,其账面成本价格和它能够带来的收益相差甚远,且其账面价值与其未来创造收益能力的相关性极小。因此,这种方法的评估结果不是严格意义的无形资产价值,只能作为参照,为评估提供价值底线。

2.以历史成本和账面价值为依据,并考虑时间价值因素,按照既定的贴现率统一折算为现值,再加总,求得无形资产价值。这种方法也仅仅是考虑了时间价值因素,其评估结果也只能作为参考。

3.采取静态净现值加期权价值进行无形资产评估。既考虑传统的静态净现值,又考虑隐含的期权价值,弥补传统评估方法的缺陷。期权价值主要是计算无形资产所具有的各种机会与经营灵活性的价值。但期权定价的假设条件非常严格,比如有些模型要求符合几何或对数布朗运动规律;然而,实际很多经济活动的机会收益,是否符合这一规律,还有待继续研究。因此,实际评估很少单独采用该方法,多是在用其他方法定价的基础上,再考虑期权价值,加以调整得出评估值。

4.采用重置成本法或市场比较法进行无形资产价值比较校验。重置成本法,即设想重新构建或者形成相似的无形资产所需的花费;市场比较法,即在市场找出可比的参照物,进行无形资产评估。但无形资产有其特殊性,可作为参照物的无形资产难以寻找,重新构建或形成相似的无形资产的设想更是难以实现;加之,目前交易案例不多,市场尚不完善。所以,重置成本法或市场比较法也仅仅是在其他方法定价的基础上,起到一定的参考和校验作用。

无形资产难计量,其价值不好评估。实际评估中,往往是多种方法联合运用、相互比较,相对合理评估其价值。其中,历史成本、账面价值是基础、是底线;考虑了时间因素的静态净现值,也只是作为参考值;期权价值,计算条件要求严格,有时甚至不考虑此类价值。重置成本或市场比较,也只是起到粗略的比较校验作用和参考作用。

目前无形资产评估多以经验水平为依据,多是主观性很强的判断。研究提出相对科学的评估方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实践中应针对不同对象选用不同的评估策略和评估方法,必要时可多种策略多种方法交叉联合运用。进行无形资产评估,需要良好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需要明白并大胆应用数学模式进行评估,同时要清楚数学模式及其假设条件的意义。但很多资料如经营管理能力等,还不能够量化或者还没有足够数据去衡量,运用数学模式所得的评估结果也就只能作为参考。

生态价值评估方法范文10

鉴于配电网的设备在其使用期限内,其运行使用的时间与配电网设备发生故障之间的频率具有一定规律。由于每台设备实际发生故障的频率、次数以及使用寿命都不相同,但是,如果对配电网的运行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就可以对故障发生的规律进行总结。一般而言,设备故障发生的频率主要包含三个阶段:早期、偶发期以及耗损期。相关人员对故障发生时期的规律进行分析总结,配电网设备的整体性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在对设备指标的关键参数分析,能够对设备未来运行的趋势以及状态进行预测。该体系的创建过程具体为:

①对配电网中设备的整体运行状态进行评价;接着对不同设备中每个零件的性能状态进行评价;最后对电网设备中各状态量化取值。

②对电网设备中每层状态的评价标准进行建设,并依据相关标准对配电网最后的状态进行赋值计算,进而得出合理的设备状态评价结果。

③依据配电网当前设备的评价结果,通过对具体的计算公式以及风险评估方法进行利用,对设备故障的发生概率进行综合的计算,评估出设备的风险值,得出科学的风险评估结果。

④依据配电网的风险值对风险级别进行划分,并结合风险评估的结果以及具体的应用情况对不同数量的风险等级进行合理的划分。

⑤配电网设备运行维护中的风险评估与状态评价的方法。

2配电网设备运行维护中的风险评估方法

一般而言,对配电网运行设备进行那个风险评估主要包含:设备自身风险与故障风险。其主要是对设备的资产值、资产损失度以及设备发生的风险概率等方面进行评估。相关人员在设备状态评价的基础上,对配电网进行风险评估,能够对设备各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应用来提高工作人员的效率。评估人员在对设备风险评估前,应该注意以下的准备工作:

①了解初始的配电网设备信息,其主要包含状态评价结果中的等级与评分,针对设备故障的案例,其主要包含设备可能性故障、发生故障以及损失程度等。

②应该结合设备的信息以及状态评价结果对设备的资产量化值以及设备的故障平均概率进行计算。

③综合设备量化值,通过对特定算法的应用,对配电网的设备风险进行评估,从而确定风险的量化值。

2.1对配电网设备的资产值进行确定

相关人员对设备资产值的确定,应该综合对资产以及资产损失程度进行考虑,得出设备运行中潜在的损失总量。所谓设备的资产就是指设备的价值,能够直接反应设备的购买成本、维修以及成本更新的情况。鉴于设备的资产损失程度是由安全、环境以及价值所决定,其每个要素的损失程度由损失概率与损失值直接决定。

2.2对配电网设备的风险值进行确定

一般而言,设备的风险值是由设备故障概率与设备资产值进行确定,与此同时,还应该对设备的使用寿命以及是使用实际进行考虑。由此可见,配电网设备的风险值主要与时间、设备资产值以及设备的故障概率有关。

2.3配电网设备运行维护中的状态评价方法

鉴于配电网的设备具有复杂、繁多以及分布广泛的特点,对配电网设备确定的状态分为以下步骤:

①对配电网每个设备的状态量进行明确。

②对配电网的评分等级以及评价规则进行确定,对设备状态量的优劣等级评分,进而获得设备状态的评分。

③对照配电网的评分标准,对配电网状态的级别进行确定。

2.3.1配电网状态量的选择

在对配电网状态量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应该保证选择的状态量信息对设备状态有一个直接的表现,其中包括设备的家族缺陷、原始信息、检查状态、试验结果以及事故的类型等,必须保证对设备状态量收集的完备与准确。结合状态量对配电网设备性能影响与正常运行的大小,其主要把状态量分为关键状态量与普通状态量两种。

2.3.2配电网的评价方法

对配电网进行评价,电力企业普遍采用扣分评价的方法,此种方法由于操作简单而被人们广泛使用。相关人员应该依据设备状态量的优劣程度以及影响程度对配电网设备状态进行核算量化,只有在对设备部件的单项扣分与合计扣分综合考虑下,得出其都属于正常状态,才能够判定其设备正常,如果仅仅是整体或者单项一个方面达到标准状态,应判定其设备为严重状态。

3配电网设备运行维护中的风险评估与状态评价的应用实例

某地的电网企业在对配电设备进行检修的过程中,通过对风险评估与状态评价系统的应用,对电网设备运行的状况与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掌握,并依据评估结果对设备进行检修,进而降低了电网设备的风险以及设备的安全隐患,从而取得了对风险良好的预防效果,促进了电网企业经济利益的提高。

4结语

生态价值评估方法范文11

【摘要】旅游资源开发会破坏原有生态系统,导致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降低,这一点应受到充分重视。文章针对以上两个方面问题进行相关研究与理论探讨,提出包括自然环境价值与生态环境风险损失在内的旅游资源开发损益评估方程。希望通过这种方法,对资源开发风险进行先期评估,提前预防,尽量减少其开发损失,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旅游资源环境经济价值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风险损失损益分析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它对于生态环境社会等方面的消极影响逐渐暴露出来。如何对开发利用进行合理的规划,在开发中保护生态环境,使区域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持续发展是目前首要研究的问题。自然生态环境具有价值,生态服务功能是人类生存与现代文明的基础,科学技术能影响生态服务功能,但不能完全替代。

旅游行为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旅游行为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加剧了环境耗损和地方特色的消失。当前,对于旅游业这两方面的作用,人们往往注意前者而忽视后者,认为其是无烟产业,投资少、见效快、产出高,而旅游消费又是一种精神消费过程,旅游资源不存在枯竭问题。实际上,过度开展旅游活动、不合理开发和游客的大量涌入,也会排出废物、污染环境、消耗资源。主要包括:自然环境的污染与破坏、自然资源破坏、旅游资源破坏、生态破坏、社会污染。

一、自然生态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1、自然生态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

人们的思维惯性认为,自然生态区如果没有进行旅游资源开发,它的存在就是没有价值的,甚至某些专业旅游人士也存在这样的看法。原因在于:虽然它的存在有其自身价值,但这种价值并没有通过货币形式体现出来,或只体现其中的一部分价值可以通过货币形式得以体现,而一旦进行旅游资源开发,门票收入、住宿收入、出售纪念品的收入等等大量的资金收益,让人们看到资源开发后形成旅游区带来的利益,进一步认识到开发的价值。正是由于这种观念的存在,使人们在进行旅游资源开发的时候,一味只重视开发后的经济收益,忽略资源的固有价值。导致对资源的野蛮开发,使生态环境遭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在旅游开发的时候要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考虑在内。

2、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通过一系列方法可以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评估。如印度加尔各达农业大学德斯教授就曾经对一棵树的生态价值进行了计算:一棵50年树龄的树,以累计计算,产生氧气的价值约为200美元;吸收有毒气体、防止大气污染价值约62500美元;增加土壤肥力价值约31200美元;涵养水源价值37500美元;为鸟类及其它动物提供繁衍场所价值31250美元;产生蛋白质价值2500美元。除去花、果实和木材价值,总计价值约196000美元。

根据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和资源经济学的研究成果,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方法可分为两类:(1)替代市场技术法。它以“影子价格”和消费者剩余来表达生态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评价方法很多,包括费用支出法、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旅行费用法和享乐价格法等等。(2)模拟市场技术法。又称假设市场技术法,它以支付意愿和净支付意愿来表达生态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其评价方法为条件价值法。目前,常用的方法为条件价值法、费用支出法和市场价值法。

二、旅游资源开发的风险损失评估

1、旅游资源开发风险评估步骤与方法

(1)充分了解旅游资源开发地区自然和环境的基本状况,包括地质构造、气候、土壤、河湖分布、植被分布、社区分布等等。社会经济状况调查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旅游开发项目的社会经济调查围绕项目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人民生活、人群健康以及社会文化的相互作用展开。主要包括: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开发区的产业发展情况、毗邻的工矿企业等。具体包括区域总人口、城乡比例、人口密度、人均耕地与水资源、收入水平与主要来源、居住特点与村镇分布、占地拆迁问题及安置办法、区域社会文化特点,有无特别风俗、教育普及程度、人口文化素质、人文景观与历史文化保护目标。

(2)分析旅游资源开发活动可能影响的地区范围。旅游资源开发活动可能影响的地区范围包括开发活动的直接影响范围和间接影响范围。按照程序,可分为调查范围、分析范围和影响范围。按照受影响因子的性质,可分为植被、动物、土壤、地表水、地下水等不同因子相应的调查与评价范围。一般确定此范围所考虑的因素是:地表水系特征、道路交通状况、地形地貌特征、生态特征、旅游开发项目特征等。可以把旅游资源开发活动及其影响范围分为三级,如表1所示。

(3)风险识别。逐项分析旅游资源开发活动可能产生的对自然环境社会因子各方面的影响,综合分析风险种类及风险发生概率。历史记录法——历史上许多类型的生态环境破坏事件不断重演,如一定频率的暴雨、洪水都有出现期。通过查阅区域的地方志可了解当地历史上的生态环境破坏事件及灾害事件,再根据区域旅游开发活动的现状,分析历史环境破坏在当前条件下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损失。成因分析法——对于自然环境破坏不仅可分析发生原因,还可以找出其发生的规律,揭示其发生的可能性及时空分布。预测法——根据区域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区域旅游开发的性质和强度,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生态环境破坏事件。

(4)风险估算。不同的风险种类具有不同的风险估算方法,应用这些方法,分析各种风险可能产生的损失,最后进行加和,得到总的风险损失,

(5)风险评价。对风险损失严重程度进行评价,计算规避风险可能付出的代价,进行全面动态综合比较,以确定具体的旅游资源开发活动是否应在这些可能产生风险的地方有所规避,或进行先期预防,并制定风险规避防范对策与建议。其中主要包括:主要对象——旅游开发建设项目。主要目的——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解决优美和持续性问题,为旅游资源开发区域长远发展利益服务。评价因子——生物及其生境,污染的生态效应,根据旅游开发活动影响性质、强度和环境特点来筛选。评价方法——重生态分析和保护措施,定量和定性方法相结合,综合分析评价。工作解度——阐明生态环境影响的性质、程度和后果。评估生态风险损失,采取有效措施使生态环境功能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措施——合理利用资源、寻求保护、恢复途径和补偿、建设方案及替代方案。评价标准——法定标准、背景与本底、类比及其它、具有研究性质。

三、旅游资源开发的损益分析

通常,在对旅游资源开发收益情况进行分析时,一般考虑开发的费效比问题,即开发后产生的经济收益与开发所需的资金及日常维护费用之间的差值,而忽略生态环境的价值,低估环境破坏的社会成本。产生这种现象,原因在于在市场中环境的社会价值通常得不到正确的反映,造成市场失效。这主要由于以下因素导致:第一,由于很难制定资源的所有权与使用权,正如空气一样。第二,有些从环境中获取的资源可以市场化,而其它的则不能,比如森林、木材可以市场化,由分水岭保护而产生的环境服务则不能市场化。因此,一些非市场的收益经常被忽视。第三,公共可取性资源导致它们可以被所有人开发。如开发者并没有认识到森林资源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从而导致大量开采。

生态价值评估方法范文12

1.对无形资产计量与企业价值关系重要性的分析。在知识经济社会中,无形资产计量对企业描述财务状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不能充分披露维持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无形资产,就会低估企业账面价值,也不符合真实性原则和配比原则,更不能向利益相关者提供准确的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相关信息。要想准确地对无形资产进行评估,首先要对无形资产的概念及其特征有相对的准确的定义。虽然无形资产的概念在世界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但是,迄今为止关于无形资产的本质属性的概括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我国最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的非货币性资产。我国《资产评估准则》中的无形资产是指:特定主体所控制的,不具有实物形态,对生产经营长期发挥作用且能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国际评估准则中无形资产是指:以其经济特性而显示其存在的一种资产;无形资产无具体的物理形态,但为其拥有者获取了权益和特权,而且通常为其拥有者带来利益。综上所述,无形资产可以归纳为由企业拥有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辩认非货币性资产。对这种定义首先强调了无形资产是一种生产经营要素非实体。无形资产有无实体性、非流动性、独特性、效益性、价值的不确定性特征。

2.无形资产价值管理在企业资产管理中的必要性。随着无形资产在企业投资日益增大、数量日益增加、种类多样化、收益金额日益增多,并且来源渠道多元化,对这种特殊资源的强化管理显得更加必要。一项无形资产的要素从其设计、产生、长育、繁衍、投资、转让、收益涉及到企业内部和外部诸多环节。与有形资产相比,无形资产对企业增值的最大贡献在于其巨大的延伸价值。目前,企业没有建立专门的机构来对其运营全过程加以跟踪管理,容易造成无形资产的流失。因此,现代企业中有必要建立专门的无形资产综合管理机构,对无形资产这种资源进行全面、综合、系统地管理,对企业所有无形资产的开发、引进、投资进行总的监控,并按无形资产在企业资本运营中的实施目标来协调企业内外相关部门的关系,使之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效益。

3.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管理中应考虑的因素。企业并购、公司上市、股权变更、企业清算、国有企业改制等经济事项的发生都会涉及到企业价值评估。在进行企业价值评估时,要充分考虑企业的无形资产在未来使用方面的各种配套因素以及影响因素。无形资产价值量的合理判断将直接影响企业资产运营策略的效率和效果。由于无形资产价值的不确定性和取得成本的不可分性,使得大量自创的无形资产不能确认和计量,有的即使确认入账,但计量的成本也不完整。当企业发生产权变动或产权交易时,账面无形资产的价值并不能成为交易的价值基础。所以,当企业涉及无形资产转让、出售、合资、合作时,就应该对企业的无形资产进行评估,以反映无形资产的真实价值。在评估企业价值时,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对影响无形资产的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后给企业的未来收益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测。所以在预测企业的未来收益时,一定要充分考虑企业无形资产的构成,要考虑与无形资产未来发挥效益密切相关的因素,如企业未来的研发能力、融资能力、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企业的生产能力、对企业自身在整个行业市场环境中所处的位置及该项无形资产项目的市场开发和应用前景等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与评价,全面计量并体现无形资产的价值,进而反映企业的真正价值,也使得所披露的财务报表具有相关性及可比性。

二、现行无形资产价值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的缺陷。由于无形资产的收益带有不确定性,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技术知识成果更新换代速度加快,无形资产的经济寿命难以准确地预计和确定,这为准确的评估无形资产的价值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无形资产的评估应以基本的财务核算为基本依据,并应有一整套完整的财务核算体系和评价体系,没有财务核算的无形资产评估是缺乏依据的,缺乏财会依据的评估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合乎法律规范的。

2.对评估对象和范围把握不准。一方面,由于对无形资产认识不足,造成企业大量的资产流失:一是在中外合资合作过程中对中方无形资产不进行评估或低估,使其无偿被合资企业使用。二是在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过程中,企业资产往往按账面原值折股,或者对国有无形资产不评估、计价,不入账,使得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无形资产被排除在股本之外。另一方面,有的地方、企业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对无形资产评估值越来越高,评估的对象、范围越来越大。

3.无形资产的价值确认缺陷。对无形资产的确认,认定方法存在不少弊端:无形资产取得的时点难以确定,如企业大量的无形资产特别是自创的那一部分,其形成是一个长期积累过程,很难确定其取得的准确时点。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理论上讲,如果开发费用符合资产的确认条件,那么对其采用资本化政策是合理的。问题在于,对于某项目而言,要明确地定出研究阶段何时结束或开发阶段何时开始往往是很难的且不易操作,为摊销带来不便,难以实现收入与费用配比的原则;实际成本难以准确计量,企业大量的无形资产是长期形成的结果,或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即使某些无形资产取得时点的实际成本可以确切计量,但这一历史成本不包括其潜在的价值,与无形资产的现行实际价值也存在着差异,没有考虑到无形资产的动态成本与收益。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是通过不同的方式给企业带来效益,采用单一计量的方式不利于无形资产价值的确认。

4.评估管理不规范,评估市场混乱。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大多数评估机构都曾挂靠政府部门,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入,评估机构与政府部门脱钩后,主要的问题就集中在:一是评估机构无信誉等级。目前任何一家评估机构只要拿到评估资格,就可在全国范围内从事资产评估业务,不管评估专业水平高低,不利于行业的优胜劣汰。二是垄断严重。按国家有关规定,资产评估机构取得资产评估资格后,其执业范围是不受地方和行业限制的。但目前一些地区和行业仍存在封锁现象,限制其他地区和行业的进入。三是评估机构的自利行为的选择。无形资产评估市场大,利润高,诱惑力强,评估机构纷纷出动,极力把无形资产评估管理的权限控制在自己手中,于是各自为政,加剧了评估市场的混乱。由于缺乏统一的法律及权威的管理部门,所作结论难以客观公正,从而失去其权威性。

5.未充分认识无形资产的特性,使估价无序。无形资产估价的特性表现在:第一是界定、鉴定无形资产的真实性。与有形资产不同,对无形资产评估首先以取得的无形资产产权的合法性和无形资产产权的效益两大依据来判定归属权。第二是无形资产的单

一、非重复性带来的无形资产估价缺乏可比性。第三是科技快速发展与市场激烈竞争带来的无形资产估价的动态性。正是未充分认识无形资产估价的本质特征,使无形资产在权益变动中出现不评、漏评、抵评、错评等现象。

由于无形资产将取代有形资产成为企业拥有的主要经济资源,企业无形资产的拥有程度和质量高低,将成为竞争中能否获胜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加强对无形资产的合理会计估价是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企业发展驰名商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客观要求,也为无形资产公平交易提供价格依据,并为保护企业无形资产提供经济依据。

三、加强无形资产会计估价的对策

1.认定无形资产评估机构的作用。一是统一无形资产评估管理机构,评估机构专业化.组织管理规范化。无形资产的评估及管理.应考虑无形资产的特性和经济管理的客观要求。评估机构应由懂技术、经济、财会、贸易、管理及无形资产法律等方面知识的人员组成。可组建专业性的无形资产评估机构.也可成为具有资产评估资格的会计或审计事务所、财务咨询公司的一个分支。对无形资产评估的组织管理及其监督宜归口专职机构负责.实现统一管理。二是以资产评估客观、公正确定无形资产价值量。主要是考察知识资本的构成、知识资本的培育、筹措、分配、运营及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等问题。三是无形资产评估机构应引导企业的长期无形资产的开发与利用,使企业把知识资本作为对未来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战略资本来培育。一方面,企业应把培育知识资本作为理财工作的内生性要素来看待;另一方面,财务在运作资金时要有利于知识资本的培育,并将其作为最重要的理财战略。四是确认无形资产评估机构的行业信益等级制,通过等级制区分全国性的评估机构、地区性的评估机构,并与其权责相结合,以动态的信益等级打破地区性的垄断,充分发挥无形资产评估机构的作用。

2.完善无形资产价值估价体系。无论是有形还是无形资产的评估大致有三条途径,即成本途径、市场途径和收益途径。无形资产的创制成本与其创造的收益水平往往对应性较小,采用不同的途径,如分别采用成本途径和收益途径进行评估,所得出的评估结论可能大相径庭,所以,在可能的条件下,要尽可能采取多种评估途径进行评估,把成本途径、市场途径和收益途径有机地结合起来,综合各种评估途径的结论得出最终评价结果。

3.无形资产评估方法的选择,必须符合评估对象的基本要求。评估方法主要有重置成本法、现行市场法、清算价格法及数学方法,只要综合使用各种评估方法,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此外,财政部已了《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但该准则仅属于评估的具体准则,重点规范了无形资产的评估和评估结果的披露,对评估师胜任能力,职业道德等基本要求以及在评估和评估披露中评估师应当重点考虑的问题进行了规范,但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资产评估准则体系。一个完整的评估体系应由资产评估基本准则,资产评估职业道德准则及资产评估具体准则指南和咨询意见等多层次组成,从而形成我国完整的资产评估准则体系。

4.评估计价范围的界定。合理的对无形资产计价,在各种无形资产形成或取得的过程中,最基本的计价原则应当以成本性支出作为基本估价的价值,但是计价原则由于没有考虑无形资产在使用期内所能提供的效益,而是直接根据自创过程中各种费用的资本化的实际支出,外购过程中的买价及有关费用的实际支出,作为其估价价值,因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未考虑收益的不确定性。因此,应在成本计价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按各种无形资产使用后在若干年内可能实现下的收益额的一定比例作为其估价价值,这就考虑了该项资产的价值与收益的密切因果关系,如企业购入某项专利技术用于扩产增收或降低成本,若该专利技术缺乏适宜的市价资料,或不适宜用市价确定其价值,则可按其未来所能提供的销售净额或成本降低额的净额作为其估价的价值,以适应无形资产的价值变动计价,此外,还可以考虑技术寿命计价方式,如果一项技术性很强的无形资产是由许多具有不同技术寿命的个别因素组成的混合体,或是由于内在和外在的原因导致其效率主要是由其技术寿命决定的,则该项资产的计价,应以其技术寿命作为主要的、决定性的衡量标准来确认其价值。与有形资产产权权益相比,在把握无形资产产权权益认定的法定原则与方法时,应特别注意其以下5个方面的因素:成本、效益、周期、期限、程序。

5.评估参数的匹配。各个评估参数的选用不能孤立地进行,必须遵循统一的原则。各个参数应保持财务内涵的统一和计算口径的一致。收益额的种类和折现率的选用尤应注意两者之间的匹配,不允许财务概念上的交叉和计算口径的差异,否则将导致误评。评估操作中一般应先选定预期收益额的种类,然后按所选用的收益指标的财务概念和计算口径选用与之相匹配的折现率。

6.评估管理的法律支持。无形资产的管理是一项系统化、有序性的工作,因此必须法制化,以法定规范要求管理机构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进行无形资产的管理。具体来说主要应建立以下法律规范:对无形资产评估机构及评估系统做出明确的法律规定。无形资产的评估工作法律性和政策性强,必须由合法的专门评估机构进行评估,从而使评估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工作规范的规定。对无形资产的管理要有统一的、明确的法律规范和政策规定,从而使管理工作法制化。对无形资产的认定和公布出必要的规定。对无形资产的评估责任做出明确化的规定,形成一个完善的法律保护体系。

综上所述,由于经济的全球化、管制的解除和技术的发展等因素导致竞争的加剧,企业的基本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为了生存和增长,企业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组织的重构和持续的创新。组织重构导致无形资产替代有形资产,创新活动则通过无形资产投资来实现,从而使得无形资产成为企业价值创造及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鉴于无形资产在企业价值创造中所起的关键作用,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应当作为企业经营决策与管理的组成部分之一。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S].2001.

[2]卢双娥.关于无形资产评估问题的思考[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2,(2).

[3]王维平.企业无形资产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