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小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时间:2023-06-05 09:55:24

小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第1篇

关键词:民办高校;问题学生;案例

一、案例背景

小商,男,大一学生,来自新疆,独生子。新生入校后该生的出勤情况就很差,辅导员通过向班干部了解到他逃课在寝室打游戏。小商父母均是当地政府机关人员。于是,辅导员约他谈心,他表现出玩世不恭的样子,不断反驳辅导员的观点,为自己辩解。

小商在初三与他的祖父母生活在一起,他初中阶段成绩优良。然而当父母利用自己的关系将他调入当地最好的高中进入尖子班后,几次排名不理想的模拟考后使他产生了厌学情绪。在家庭关系中,他和父亲是对立的,会故意违背父亲的意愿,与母亲也很少讲知心话。他的两个表哥的生活状况使他觉得读书无用,认为没有文凭的人照样能挣大钱。

谈话犹如两个人在进行谈判,看到他如此顽固难以说服,辅导员本人也感到非常失望,也想按照他的父母对他的底线要求一样,只要不做出违法的事情就随他而去。辅导员正犹豫不决时,看到小商起身去关没有关严的办公室房门,这一举动让辅导员眼前一亮。辅导员感到不能放弃小商,需要一段时间让他得到教育和历练。

二、案例分析

对发生在小商身上的沉迷网络、厌学、人际交往障碍、难以融入新环境等情况,辅导员进行了深入了解,经常保持与他联络、谈心,并找班干部了解并讨论解决办法,及时把握小商的思想与行为动态。

1.家庭因素

小商是典型的90后,而且还是隔代教育的产物。父母忙于自己的事业,无暇顾及对小商的成长教育,没有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三口之家因为小商沉疴已久的问题而争吵不休,小商处处与父亲作对,叛逆倾向严重,母亲在一旁无能为力。

2.中学教育因素

原本成绩优良的小商转学进入尖子班后,一方面他面临着对新环境的适应;另一方面心理落差没有得到及时的调节。家长为了小商能顺利完成高中学业,联合班主任向小商妥协,降低要求,导致他更加无组织、无纪律,性格自由散漫。

3.自身因素

小商学习基础差,生活习惯与其他学生有差异。自身不良行为和习惯加上刚进入大学的种种不适应,导致他更加迷茫。懒惰是学习的最大杀手,大一期间小商连通过难度较低的体育课都不及格,更不用说其他文化课了,以致大一学年结束后他面临着留级的危机。

三、解决方法

1.平等对话

辅导员要真正走进学生心里,必须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对话关系,在人格上相互尊重,在情感上相互爱护,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沟通思想,联络感情,讨论问题。当小商知道辅导员是报以要与他结交朋友的态度进行交流后,他开始逐渐向辅导员讲述他的成长经历、生活故事、学业担忧等问题。而辅导员回馈给小商的是耐心与包容,并适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用自己的学识、水平和人格魅力感染小商。在潜移默化中辅导员与小商建立起了良好的互信关系,从而能够有效引导,使其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2.日常关注

辅导员要真正走进学生心里,必须用心关注每一个学生,绝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学生需要用爱去呵护,不论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都需要时刻被关注。辅导员通过查找小商的学籍卡信息,联系到他的父亲,说明了他的在校情况;同时了解到了更具体的信息,并与他的家长互通信息,保持联络。辅导员还通过小商的室友了解、把握他的日常表现,并让班干部协助他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小商的问题是长期积累形成的,改变他不是一朝一夕的,必须在日常点滴中向他传授良好的价值取向。一条QQ信息或微信询问下他的近况,能让他感受到被辅导员时刻关注着、鼓励着。

3.结对帮带

小商有网瘾、厌学、人际关系障碍和难以融入大学生活等问题,辅导员以活动为载体,以宿舍为中心,发挥班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对他实施结对帮带。比如搬入新校区的寝室调整问题,因小商在班级的不良表现,导致没有学生愿意接纳他为室友,班长就主动与其他学生沟通,帮助其与室友建立关系,成功解决了小商的住宿问题;同时,建议小商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他广泛接触社会,体验生活,使他用健康、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四、案例启示

1.加强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

针对大学新生入学后心理适应情况不佳的问题,学校应加强新生入学教育,向新生深入介绍大学生活,M行细致的人生理想教育、校纪校规教育、生活指导、思想教育和常规教育。辅导员要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或生活环境,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同时,向新生介绍学生所学专业的知识结构、发展方向及就业前景,让他们明确大学的学习目标,科学、合理地安排个人计划。

2.培养自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对于自理能力较差、存在人际交往障碍的学生,辅导员应多与他们沟通交流,主动关心帮助他们,提升他们独立生活和与人交往的能力,引导其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和性格特点,指导他们在交往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会用平等的态度对待自己和他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辅导员要让学生在沟通、尊重、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升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3.坚持查课

查课是辅导员的例行工作,也是基础性的工作。辅导员通过查课不仅可以了解班级的整体情况,而且便于对学生进行分类管理。比如可以掌握哪些学生经常旷课或只上某门课程,哪些学生上课积极,哪些学生经常在课堂上睡觉、玩手机等。查课还可以发现并及时处理学生的异常情况。小商就是辅导员在查课过程中发现的一名问题学生。查课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辅导员就在他们身边,这样可以与学生有更多的互动。

4.提供平台

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辅导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引导学生发挥优势,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大学生富有创新意识,可塑性和社会实践能力很强。有些学生自己创建社团、协会,也有学生自主创业,这些都应当给予鼓励和提倡。此外,辅导员要督促学生学好专业知识,考取专业证书,为未来就业或创业打好基础。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专业引路人,面对问题学生要发扬“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用耐心和策略化解问题,用真心换来问题学生的洗心革面,为他们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付罡.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与发展工作中的几个问题[J].前沿,2006(5).

[2]胡卫新,王伯平,王震威.高校专职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探析[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05(4).

第2篇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认真贯彻教育部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我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浙教基〔2001〕34号)的精神及市、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意见,经市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同意,并报省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备案,决定由县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主办,县教师进修学校承办县第一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B证)培训班。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培训目标

1、熟练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具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理论素养;

2、具有独立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等基本技能,有较高的实际操作能力;

3、能主持学校心理辅导室工作;

4、具有较强的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意识,能结合自身做好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

二、培训对象及要求

全县辅导小学(县一级幼儿园)以上学校选派一至二位教师参训,选派的教师需持C级证书2年以上(学校中层及以上干部年限可放宽为1年)方可参训。请各学区、直属学校12月21日前将《报名登记表》(见附件)上报县教育局学生科,联系人:,联系电话:6

三、培训安排

第一阶段:2008年1月至2008年3月,理论培训;

第二阶段:2008年4月至5月,课例、案例分析与岗位实践;

第三阶段:2008年6月,理论培训与课堂考核;

第四阶段:2008年7月,模拟辅导考核,资格申报与审核。

本次培训共100学时,参加培训合格的学员考核工作由省指导中心委托“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负责,考核方式为实地听课与模拟辅导,各占50%,分设计理念、实施过程、技能运用三方面进行记分。考核合格者将由省指导中心统一颁发的“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培训合格证(B证)”。具体授课计划另见课程安排表。

四、培训内容

(一)理论培训内容

1、咨询原理与咨询实务;

2、小组团体辅导理论与操作;

3、心理危机干预理论与方法;

4、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例分析与设计;

5、心理个案分析与辅导技巧;

6、青春期心理问题与辅导;

7、学习心理辅导;

8、心理测量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方法;

9、辅导员的个人素养与专业成长;

10、亲子关系与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二)实践内容

1、执教心理健康活动课不少于12个教案(包括公开课);

2、至少执教一节考核公开课;

3、学生心理辅导个案累计不少于10例。

五、培训时间与地点

1、培训时间:具体培训时间由县教师进修学校另行通知。

2、培训地点:县教师进修学校(灵溪镇山前路)。

六、培训经费

第3篇

关键词: 中专药剂学 案例教学法 实施过程 注意点

药剂学是我校药剂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学生通过本课程可掌握药物剂型和制剂的制备、生产、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理论和技能,为日后从事药剂的生产、销售、管理、临床用药奠定基础,但其涉及面广,涵盖内容多,应用性强,既具有相当的理论深度,又与实际应用,新兴技术紧密相连,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普遍文化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积极性不高。这无疑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大难度,教师要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在药剂学教学中采用运用案例法,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一、案例教学法的起源与概念

案例教学法最早于1870年由当时担任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的克里斯托弗·哥伦姆布斯·朗道尔(christopher columbus langdell)创立,后来这一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在哈佛大学的法律教学和工商业管理硕士等专业教育领域的教学,并成为举世闻名的“哈佛模式”的一大特色和内涵。1919—1983年被称作案例教学法的推广期,此期间法学、医学、企管及许多专业教育领域都开始使用案例教学法,1984年至今,被称作案例教学法的成熟期,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许多专业教育,更受到以“教学”为专业的师资培育机构的高度重视。

案例教学法是指以案例作为师生互动核心的教学方法,详言之,案例教学法指由案例作为教学材料,结合教学主题,通过讨论、回答等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让学习者了解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概念或理论,并培养学习者高层次能力的教学方法。

下面我以讲授药用辅料的重要性为例讲解案例法在中专药剂学中的实施过程。

1.选择案例。

课下教师通过网络、报纸、杂志等材料收集药用辅料的相关案例及相关知识,并要求学生提前几天预习相关章节知识,收集相关材料。我收集的比较典型的案例有:齐齐哈尔制药二厂的亮甲素事件,鱼腥草不良反应事件,1937年美国磺胺事件。

案例1:2006年5月广东省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部分肝病患者在使用了亮甲素注射液后,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数人死亡。此时一经曝光,全国震惊,引起国家高度重视,最终查出原因:为求暴利,王桂平将工业用二甘醇代替药用丙二醇销售给齐二药,而该公司又将这种二甘醇使用在亮甲素等药品的生产中,医院在使用齐二药的亮甲素的过程中,造成悲剧。

案例2:2005年,有“中药抗生素”之称的鱼腥草注射液因部分患者出现较严重的不良反应被叫停,在该药被叫停的一年多的时间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不良反应中心召开了7次专家分析例证会,寻求鱼腥草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原因,最后结论:是吐温-80。吐温-80在标准制定和使用规范等方面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如在此事件中,专家对9个企业,19批次的鱼腥草注射液进行分析发现,各企业使用吐温-80的含量为0.07%-0.59%,相差竟达8倍。而吐温-80如果使用不当,会引起过敏反应,出现休克、呼吸困难、低血压、血管性水肿、风疹等症状。

案例3:1935年生物学家格哈特·多马克发现了磺胺的抑菌特性,随后各种磺胺制剂如片剂、胶囊剂等相继问世,但在面对儿童这一特殊患者群时却缺乏一种口感好、易于服用的剂型。针对这一需求,1937年美国一家公司的主任药师瓦特金斯(harold wotkins)用二甘醇和水代替酒精做溶媒,配制色、香、味俱全的口服液体制剂,称为磺胺酏剂,未做动物实验,在美国田纳西州的马森吉尔药厂投产后,全部进入市场,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当时的美国法律是许可新药未经临床实验便进入市场的。到这一年的9—10月间,美国南方一些地方开始发现患肾功能衰竭的病人大量增加,共发现358名病人,死亡107人(其中大多数为儿童),成为上世纪影响最大的药害事件之一。后来的动物实验证明,磺胺本身并无毒性,造成中毒死亡的是工业用二甘醇。主任药师瓦特金斯在内疚和绝望中自杀,这就是美国当时震动较大“磺胺酏剂事件”。此事件促使美国国会通过《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food,drugs and cosmetic act,简称fdca,1938),对西方药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2.展示案例。

将此案例的文字材料课前分发给学生,课堂上通过多

媒体播放齐齐哈尔制药二厂的亮甲素事件。

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

(1)在这三个案例中出现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分别使用什么原因造成的?

(2)案例1、3中的二丙醇、案例2中的吐温-80,都是属于主药还是辅药?

(3)这三个案例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4)药用辅料的概念是什么?

(5)药用辅料的分类?

(6)药用辅料的作用?

4.组织小组讨论。

0807班是我校高中专药剂班,人数36人。我将其分成6组,6人一个小组,各组选出组长,引导小组成员查阅教科书结合课前预习的相关知识就问题进行讨论,在此期间学生积极性很高,讨论热烈。我巡视检查,指导学生不要偏离讨论主题,对学生的学习进程和课堂纪律进行“微观调控”,让各组组长记录同学发言,最后由小组成员就发言作出总结,选出代表。

5.组织班级交流,作出总结。

由各小组选派的代表发表本小组对案例的分析、处理意见,我给予补充。

如:(1)在这三个案例中出现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分别使用什么原因造成的?

学生代表回答讨论结果(略)。

我补充:案例1.是工业用二甘醇代替医用丙二醇,案例2是吐温-80使用不规范,案例3是二甘醇作为溶媒。

(2)案例1、3中的二丙醇、案例2中的吐温-80,都是属于主药还是辅药?

学生代表回答讨论结果:都属于辅药。

我对学生回答给予肯定。

(3)这三个案例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学生代表回答讨论结果:都属于辅药使用不当。

我对学生回答给予肯定,并强调辅药在药物生产中的作用非常重要,提醒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切勿“重主药轻辅药”,而且教育学生作为医务工作者要有心系人民健康,医者父母心,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及扎实的专业知识。

(4)药用辅料的概念是什么?

学生代表回答讨论结果(略)。

我补充(多媒体课件展示):药用辅料指在处方设计时,为解决制剂的成型性、有效性、稳定性、安全性加入处方中,除主药外的一切药用物料的统称。它不仅赋予药物一定的剂型,而且与提高药物的疗效,降低不良反应有很大关系,其质量的可靠性、多样性是保证剂型和制剂先进性的基础。

(5)药用辅料的分类?

学生代表回答讨论结果(略)。

我补充(多媒体课件展示):辅料按在制剂中的作用分为66种(略)。

(6)药用辅料的作用?

学生代表回答讨论结果(略)。

我补充:药用辅料的传统作用往往在于帮助主药成分的释放,促进主药成溶解或者是用于一些专门的用途,但从发展趋势来看,药用辅料所扮演的角色肯定会越来越大。比如:喉包衣能使药片更容易被吞咽,已经被用来改善药片的美观性;肠包衣已经改善了药品的生物有效性,使活性成分能够持续释放。

6.案例教学法在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讨论、总结实现了师生互动,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学生反映:收获很大,不仅深刻体会了药用辅料的重要性,而且感到作为医务工作者身上责任重大,更要认真掌握专业知识,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

二、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的注意点

1.选择案例。

案例教学法的案例可以由书籍、报纸新闻中收集而来的案例,也可以是教学者自行撰写或由现成案例改写而成,但一般应以真实发生的时间为基础,完全杜撰的案例不但丧失案例教学的意义,而且会让学生反感,有被欺骗的感觉。因此,如果是不能发生的事件或不符合逻辑上的推理,虚构的案例应避免使用。好的案例符合以下特征:①贴切课程和教学要求。②叙述完整而不琐碎,连贯而不含糊。③容易引起学生讨论。④案例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参与热情。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索。

学生进入案例情境中,教师应立即提出问题。教师提问不宜将所有问题一次全盘抛出,应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以免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不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3.组织小组讨论。

当学生通过个人的分析,探究,获得个

人关于案例问题的见解后,教师应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实施程序包括:组成学习小组(可由教师安排,亦可自由组合),小组人数4—6人为宜,讨论中要求:每个小组成员都发表自己的看法,供大家讨论、批评、切磋、补充,在此期间教师一方面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控制好时间,如果班级人数多(超过30人)有必要上课前,5-10分钟让学生提前熟悉案例,在学生讨论期间应巡视并给予指导。

4.组织班级交流。

班级交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全班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是案例讨论的核心。教师可以先表示对学生的欢迎,形式可用辩论会,通过交流,巩固、强化大家已达成共识的知识、观点或解决某一问题的方法策略。在此阶段教师要力保学生按预期的轨道运行,把讨论引到问题的解决上去,这一阶段,要力争每个学生都有一次发言机会,切实做到有效参与。教师应熟悉引导案例讨论的技巧,如果教学过程中出现沉默、冷淡、缺乏动机、逃避人卖弄、多话的学生,也要有耐心和技巧加以解决。

5.归纳总结阶段。

教师归纳学生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并作出结论。教师提出的结论并不是单一的标准答案,而是针对讨论的结果提出综合的说明。

参考文献:

[1]张杰民.案例教学法——理论与务实[m]甘肃:甘肃文化出版社,2005:7.

[2]高宏.药剂学(第二版)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第4篇

小学生学习分心是小学生学习过程中常见的学习行为问题。分心是不能将自己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应该从事的活动,而指向其他无关活动的现象。如小学生在课堂上东张西望、交头接耳、摆弄文具等,经常的学习分心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在传统理念中,家长、老师都认为这一问题是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缺乏自控能力导致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不断积累,这些不良学习行为会渐渐地消失。也有研究认为,小学生的学习分心是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不感兴趣、学习没有目的性或因长期的学习失败导致对学习失去信心、学习效能感降低等原因造成的。

金洪源教授的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认为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分心是一种条件性情绪反应,可以通过心理干预技术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解决。

一、来访者基本情况

小刚(化名),男,某小学四年级学生。聪明、好动,各门学科成绩均在70分左右。

小刚的父母是商人,整天忙于生意,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起居,于是请一位50多岁的姥姥(自家亲戚)长期照顾孩子,孩子对姥姥很认可。姥姥用自己教育孩子的成功经验来辅导小刚,并对小刚有很高的期望。小刚刚上小学时学习成绩很好,可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小刚的成绩逐渐下滑。姥姥非常焦虑、自责,一度想要放弃对孩子的监管,经小刚父母的再三挽留,才勉强留下。来访时姥姥认为小刚之所以成绩下降是他的父母过于溺爱造成的,并为自己不能与小刚的父母有效沟通从而影响了她对小刚的教育而感到懊恼。(以下家长指的是姥姥)

二、问题行为表现及问题形成的心理机制

1.问题行为表现

在校表现:听课和自习时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课时常有小动作或钻到课桌下玩,老师讲课时随便插话,影响课堂纪律,经常被老师批评:下课经常同学,与其他同学的关系较差。

在家表现:一提到作业就烦躁,发脾气,写作业时频繁上厕所或吃东西,甚至经常摆弄手指或脚趾长达两三个小时。已经小学四年级,还得家长看着学习,而且经常为了不写作业与家长吵闹或干脆拒绝写作业。

本人自诉:也想学习,但是一学习就烦,也知道家长是为了我好,但就是不愿意学习。

2.心理机制分析

小刚的学习分心就是由于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与学生的不良互动方式导致的。小刚刚入学时的学习成绩很好,家长感到满意,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内容的加深,学习过程中的错误也增多了,家长对小刚有着很高的期望,当看到孩子作业出现错误时,就开始指责、惩罚,遭到批评、惩罚的小刚便产生焦虑、烦躁、恐惧等情绪。随后的学习中出现的错误越来越多,家长更加烦躁、自责,于是加强对小刚的管教和惩罚力度,这种情况反复出现,导致小刚和家长都在学习情境中建立起了消极的条件性情绪反应。两人的消极情绪互相影响,形成了恶性增强循环系统。(如图1)

小刚先是受家长辅导时偶尔的不良情绪的影响,导致在学习中大脑处于某种程度的暂时低能的状态;而暂时的大脑低能状态下产生的消极情绪会与当时的学习情景之间建立起消极的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应。在此后的学习过程中,一进入学习情境(s)就自动产生消极情绪(E),出现学习分心(R),如摆弄手指、吃东西、频繁上厕所等。(如图2)

在小刚条件性情绪产生的同时,家长也出现了监督小刚学习情境下的条件性情绪。随着小刚学习成绩的下降,家长辅导过程中满意度逐渐降低,随之产生的焦虑、烦躁、自责等消极情绪与当时辅导小刚学习的情景建立起消极的条件性情绪反应。每当辅导小刚学习时(S)就自动产生消极情绪(E),便会严厉地批评指责小刚(R),同时家长又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觉得自己没有教育好小刚,产生自责情绪(E’),加重了原来的条件性情绪(E),形成恶性增强循环系统。(如图3)

三、干预技术的设计及实施

如上分析可见本案例存在两个主要的消极条件性情绪循环系统,即家长辅导孩子形成的条件性焦虑情绪循环系统和不良情绪的负作用影响小学生学习分心形成的循环系统。这两个循环系统是互相影响、互相加强的。其中小刚的条件性消极情绪主要受家长辅导时的条件性消极情绪影响,如果家长的消极情绪消除了,小刚的恶性循环系统也将发生变化,因此改变家长的消极情绪是本案例的关键。

1.认知调整

(1)对家长的认知调整

第一次,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学习分心的心理机制。

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帮助家长正确面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了解孩子学习困难问题的实质及成因,分析孩子学习分心产生的心理机制。使家长认识到自己在辅导孩子学习过程中的情绪和态度对孩子情绪的影响作用,促使其下决心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及教育方式。

第二次,认知调整,主要针对家长上次回去后应用新理念和新方式辅导孩子所取得的成效进行肯定和反馈,增强家长在辅导孩子学习时的自信心。并针对家长在遇到孩子学习出现错误时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进行认知指导,改变家长在这一问题上的某些错误观念。

第三次,认知调整,针对家长担心愧对孩子父母的重托,期望得到孩子父母的认可、理解与配合的情况,对家长进行了认知调整,并与孩子的父母进行沟通,让孩子的父母了解孩子学习的现状,父母对家长的工作表示认可和支持,使家长的心态平和了许多,也开始能够有效调节自己的情绪。

(2)对小刚的认知调整

07年9月21~22日连续两次认知调整,与小刚一起探讨学习的意义,分析玩与学习的重要性和时间的分配,用举例子的方式帮他分析了学习分心的原因。帮助他树立近期的目标,共同进行了现场的学习方法的演练。并与其讨论家长的教育方式和家长对自己的期待,使他能够理解家长的行为。

2.放松训练

(1)对家长进行心理放松训练

07年9月21日家长第二次来访,针对家长在辅导孩子学习时遇到孩子学习出错时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情绪的问题,运用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并结合情感组织者技术,帮助家长消除消极的条件性情绪。先让家长想象自己辅导孩子学习成功时的情景,在获得平静、愉悦的情绪状态下引导她想象自己正心平气和,用微微愉快的心情耐心地辅导小刚学习的情景。根据交互抑制原理,使新建立起来的适应性条件性情绪代替了原有的消极条件性情绪。同时教给家长自我调整的方法,比如深呼吸、运动等。

(2)对小刚的行为干预

07年9月23日~9月26日,每天对小刚进行局部大块肌肉放松训练,缓解焦虑、烦躁的情绪,并在放松过程中使用暗示性引导语,巩固认 知调整的内容,结合情感组织者技术提高其对学习的兴趣与兴奋度。同时指导他掌握了在学习过程中运用积极的自我暗示提升学习效率的方法。

四、辅导的效果

07年9月23日第一次行为辅导后,老师反映小刚变化了,课堂上能认真听课了,写作业效率提高了,有时还能主动举手发言。

07年9月26日,小刚同班同学反馈,小刚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下课不再同学了,写作业时特别认真,很少东张西望。他的同桌这样说:“小刚现在变化太大了,他再也不来烦我了,我真高兴,我们有时还一起讨论问题。”小刚自己说:“老师,我成功了,真高兴。”

07年9月27日,家长反映自己现在辅导孩子学习时情绪很稳定,遇到孩子学习困难时,能主动地运用积极的自我暗示,告诉自己“小刚是爱学习的孩子;我要耐心地帮助他,他一定能成功”。现在她发现小刚写作业越来越快,越来越认真,她很高兴。有时她还抽出时间与小刚一起打打羽毛球。

家长还用书信的方式与小刚的父母进行了交流,并进一步得到小刚父母的肯定和支持,提高了她辅导孩子的自信心。

老师反映小刚在课堂上能坐得住了,写作业时能集中注意力了并且学习效率提高了很多,学习成绩进步很大。与同学的关系也渐渐融洽了,老师还发现他开始帮助班级值日生工作。

08年1月11日家长反馈她自己的情绪和生活状态越来越好,小刚的期末考试成绩从原来的70分左右提升到90分左右。并且能随时觉察自己的不良情绪,自觉地调整自己的情绪了。

08年5月,班主任反映小刚在班级中能主动帮助同学,朋友越来越多。成绩在稳步提高。

五、讨论与思考

1.对小学生的认知调整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

小学教育是习惯养成教育,小学阶段是学生陈述性知识学习和积累的过程,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形成过程。小学生具有生活经验少、认知水平低、辨别是非能力差、情绪不稳定、意志力薄弱、依赖性强等年龄特点,对小学生进行认知调整就比较困难。因此,在对小学生进行认知调整时可以结合其年龄特点采用举例子、讲寓言故事、角色扮演等生动形象的方式,更易于被其接受。

2.要关注家长的情绪对小学生学习分心的影响作用

小学生学习分心问题的形成往往与家长的辅导行为直接相关――由于他们过于关注孩子的学业或成绩,常常会在辅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焦虑、烦躁等消极情绪并伴随消极的行为表现,比如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没有达到家长期待的状态,就会受到家长的批评指责甚至惩罚,这样的情况经常发生,就会使小学生在学习情境下建立起紧张、焦虑等消极的条件性情绪反应,导致学习低效或学习分心。

因此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适合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必要的。

3.要坚持跟踪指导

小学生自我控制力薄弱,对小学生个案辅导要注意跟踪反馈,反馈时间由短到长,三天、一周、一个月、半年、一年……要及时肯定与鼓励小学生的积极行为,同时还要根据其成长的需要,输入新的知识。咨询老师应指导家长、老师注意观察孩子成长过程中每一个细微的变化。捕捉孩子的每一个成长契机。

4.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在对小学生学习分心的心理辅导中的作用

本案例中应用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是因为看到了条件性情绪这个核心变量,所以使得问题的产生原因得到了很好的揭示,从而快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杠杆解,并看到了行为背后的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等知识要素,利用了放松训练这种高效的暗示性学习方式,使得问题得到了较快、较好的解决。

点评

问题出现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当前问题作错误的心理机制解释和采用错误的干预方法。本案例作者采用观察法、访谈法,首先分析案例中小学生学习分心的心理机制,抓住影响学生学习分心问题恶性循环系统的杠杆解,即家长辅导学生形成的条件性焦虑情绪,然后运用行为疗法中的放松训练,并结合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中情感组织者技术,对家长和学生进行认知调整和行为训练,取得良好效果。

案例分析中作者尊重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举例子、讲寓言故事、角色扮演等生动形象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辅导,表现出辅导者的智慧与创作性,将元认知技术灵活地应用到小学生心理辅导过程中。小学生学习分心是小学生学习行为的一个普遍现象,如何正确对待此问题,可以说该案例给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参考文献:

[1]金洪源.学习行为障碍的诊断与辅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第5篇

关键词:贫困 女大学生 退学 案例

贫困女大学生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热点问题 ,虽然国家实施了一系列的资助政策帮助她们完成学业,但每年假期开学,因家境困难选择退学的大学女生依旧占据相当大的一部分比重。我们在关注她们经济困难的同时 ,也不能忽视她们的安全健康教育问题。本文分析了辅导员解决学生棘手问题时的思路和想法,试从辅导员角度探索有效的加强高校辅导员针对因贫困退学女大学生的安全健康教育工作的方法。

一、案例背景

1.案例陈述 作为一名刚走出校园参加工作的高校辅导员,带新生班近二百名学生对我来说注定了不平凡。小蔡是我见过最“辛苦”的大学生:刚开学时依靠绿色通道贷款交学费,课余奔波在学校图书馆与食堂之间勤工助学,周末和节假日在学校附近打零工。虽然获得了班级评选出来的一等助学金,但是小蔡依旧生活拮据,为此我努力去走进她的内心深处,结果很震惊:小蔡父亲年过七旬,母亲患有重度精神病,均无劳动能力,兄长非同胞,因精神失常辍学在家;小蔡在中学时便靠打工供养自己上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本校。大一寒假过后开学的报到时间是2013年2月23、24日,我在24号下午14时44分收到小蔡的短信:“寒假期间父亲病重,母亲精神病无自理能力,兄长因经济基础差失恋失意失工作,精神异常,自闭抑郁,休学在家。我每日晚上工作十几个小时,白天迷茫徘徊挣扎痛苦,整个人近乎崩溃。但是我的贷款还没还,我还要报答父亲的养育之恩,所以现已成为苏州高新区一家大型电子厂的正式员工,月薪四千,各种福利待遇都很好,老师你放心,我一挣到六千元立马还贷款,然后回学校办退学事宜,此时已告知学生处胡老师,他已同意,我现在回不去,还徘徊在死亡边缘。”

2、调研访谈 小蔡、打工的同伴及领队者小鲁;学生处胡老师;小蔡打工所在部门负责人

二、案例分析

学生资助工作一直是我校的工作重心,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境困难辍学是我校的宗旨,而确保学生的安全工作则是重中之重、常抓不懈的工作。退学不仅给学生今后自身的成长与发展带来巨大的消极影响,同时也给家庭带来巨大的伤痛,对学校和国家来说也是不小的损失。作为与学生朝夕相伴的政治辅导员,我们应该根据学生遇到或可能遇到的不同问题采取及时、适当、有效的措施。

1.第一时间确保学生安全。收到短信后我马上与该生取得联系,劝说其返校,告诉她同学们都愿意帮忙,同时联系胡老师确认该情况属实后,了解到生存已经成了她最大的威胁,对她说:“如果实在不能上学了,你可以先回学校办理退学手续。”她回复我:“老师我不想再麻烦你,我刚正式入职没几天厂方不会批我假的,等我挣够6000元还贷款钱马上回去,我的书没有白读,我一定会当一个大写的人,不会庸俗过活。”通过交谈与知情人的沟通,掌握到小蔡更全面的信息,确保该生目前没有出现重大人身安全问题。

2.第一时间向领导汇报工作。要第一时间要向上级领导汇报,按照领导的指示处理。本次事件因为在寒假开学之后才知道,所以跟系部领导汇报之后,立即着手联系学生相关工作,之后随时向领导汇报动态。

3.了解该生打工具体情况。先和她的家人以及同去的同学取得联系,得知她外出打工还没有回家,就立即和她宿舍的宿舍长取得联系得知该生打工未归,请假两三天回来。于是又和她一起外出打工的班级同学联系,获悉她们已经提前到校。随即又与领队打工的学生小鲁(小蔡的老乡)获悉该生于回来23号中午告诉他:“我们学校开学早,我要提前回去”。通过小鲁联系到该生打工所在单位的负责人,获悉小蔡确实留在那里工作。

4.了解该生家庭具体情况。除了平日对该生及其家庭了解外,再次联系她家人及其家庭具体情况(邻居电话,因为母亲精神病,父亲年迈耳聋,听不清说话,兄长轻微精神不正常),在电话里蔡亚南的兄长说有她的消息马上联系我。但是至今没有给我联系过。2月25日上午9时我与其家人联系,说蔡亚南要退学,需要家人来学校一趟,邻居找到她家人后,转告我:“她父亲年迈,母亲精神病,兄长非亲生,家人没人能够来学校办理手续。”通过这次联系更加清楚了解她的家庭情况。

5.进一步与当事人保持联系。与小蔡取得联系,我发信息:“学生手册学籍管理规定第四章第十四条学生留级及退学管理办法第四点明确规定,未请假离校连续两周未参加学校规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给予退学处理。”26号上午8时35分我让她把退学申请表寄回来,晚上22时44分她回复我信息,获知她的所在位置以及所做的工作,了解她的安全。

三、解决办法及结果影响

1.通过与小蔡家人以及同学之间的联系得知她的家境所迫才去的勤工俭学,根据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籍管理规定第四章第十四条学生留级及退学管理办法第四点,以及结合学生自身具体情况,我申请给予该生暂缓退学处分,等该生回学校还过贷款后再予与批准退学。

2.同时也让小蔡明白了同学及老师、领导对她的关心,虽然事情已成定局――退学,但是小蔡学会了照顾家人,理解家人,懂得他人关怀之心。使她在新的人生道路上更加坚强不息,勇往直前。截至日前,小蔡已与我取得联系,说自己七月中旬发工资之后先把钱寄给我,帮忙归还国家助学贷款。

四、案例启示

1.日常学生问题的解决思路

1.1加强对困难学生的重视程度 首先是政策倾向。对于贫困学生,辅导员应该在助学贷款、勤工俭学、助学金上给予帮助。其次是生活上的关心。贫困学生在生活上肯定会有很多困难,辅导员应多询问、多关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使其渡过难关。最后是心理上的关注。很多贫困生都有自卑的心理,很容易产生厌学的想法,所以辅导员要给贫困生精神上的关怀、安慰,鼓励他们树立战胜各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克服自卑心理,保持平常心态。

1.2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a普及心理问题。b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治疗。c制定危机处理办法

1.3联合学生家长协调,共同教育 辅导员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育,都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当学生出现问题时。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通过校内与校外、学校与家长密切配合,双管齐下,分析问题可能更透彻,更准确,解决问题更能找到切入点,事半功倍。

2.做好退学前后的工作

当学生申请退学或被迫退学时,辅导员不能不管不问,而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关心学生。首先要建立退学大学生事前谈话制度,例会额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真正做到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切记“大而空,虚而实”的 见到说教,帮助学生分析,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决定。其次当学生接到退学通知后,辅导员要与其进行沟通和交流,尽力排解他们的不良情绪,化解他们的消极心态,端正他们的思想认识,鼓励其重新在新的人生道路上站起来。最后要建立大学生退学后的跟踪制度。要在学生离校后,辅导员要定时通过电话、信件、网络等方式与家长沟通,和学生家长一道作好退学大学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对班级其他学生教育。总之,班级学生退学,作为辅导员的我们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应该采取积极措施,把其消极影响减到最低点,同时也需要社会、家庭等各方面共同的努力。在小蔡这件事例中,让更多有攀比心理的学生体会到了学习机会的来之不易;让更多年纪尚轻的学生体会到了父母付出的艰辛汗水;让更多学生学会了独立的生活;让更多的学生理解了“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这句至理名言;让更多的学生明白了“言必出行必果”;在这件案例中致使我们班的学生变得更加懂事、变得学会理解他人帮助他人。同时让一个刚走出高校作为辅导员的我明白了教师这两个字的深深的含义,深刻知道了责任之重大,让我在带领我们这个饱含青春快活的温暖班级的时候更加的用心更加的爱护着他们。

五、个人感受

或许,换一个角度考虑,对于一个生存已成为最大威胁的小女生来说,一个月能够拿到三四千工资还不愁吃穿,不再在肩负繁重的学业时还要承受沉重的家庭负担,会生活的更加幸福一些吧。毕竟自己的学生幸福,才是对老师最大的欣慰。

参考文献

第6篇

本次亲子关系干预研究方案的实施目标为:通过团体心理辅导、个案研究等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帮助中职生掌握亲子沟通的方法和技巧,设身处地理解父母,重视与父母之间的情感,加强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同时学生通过自身的行为变化逐渐影响其父母的教育观念和态度。父母学会真正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行为的独立性,调整对子女的期望值,多理解孩子,与孩子进行互动、沟通,为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

本研究在考察广州市黄埔职业技术学校354名中职生的父母养育方式特点的基础上,根据班主任推荐、学生和家长自愿为原则,抽取20名中职生及父母作为实验对象。

一、团体辅导

研究者自行编制了相应的团体心理辅导材料,共包括6个单元:(1)当我们同在一起;(2)互敬互爱;(3)沟通从心开始;(4)接纳“不完美”;(5)学会感恩;(6)共建温馨家园。

研究者运用自编实验材料对20名实验对象进行辅导,每周1次,每次1小时,共6周。在辅导过程中,主要采用的训练方法有:(1)角色扮演,收集一些不良亲子关系的日常情景,要求亲子双方交换身份,将对方平常在该情境下的情绪表达和行为方式,以校园心理剧的形式表演出来。(2)案例分析,辅导者提前收集典型案例,利用焦点团体访谈的形式,让团体成员对这些案例发表各自的看法,自由讨论并探讨相应的解决策略。(3)自由分享,泛指亲子之间的一些经验分享,包括对亲子之间经历的事件、自己内心真实想法或感受的分享。在双方表达过程中,双方都不能批评指责对方,只能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4)知识讲座,是指专门针对家长开设的知识讲座,内容包括青少年的身心特点、良好亲子关系对青少年发展的重要性等。同时在其他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也适时穿插一些亲子沟通技巧的知识。(5)亲子游戏,通过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使亲子共同体验相互配合、相互鼓励的乐趣。

二、个案辅导分析

在观察团体心理活动训练过程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和家长自愿的原则、且双方具有较强的解决问题意愿,研究者选择了父亲B和学生A(父女关系)作为典型个案。在个案辅导过程中,研究者每周定期与来访者做心理咨询,每次咨询时间约一个小时,一共十次。研究者除了收集来访者的基本家庭信息、成长历史、家庭关系现状等内容,主要还采用了家庭治疗的模式对个案进行辅导和分析,旨在通过改变家庭的结构与交往方式以发挥家庭的功能,从而真正有效改善亲子关系,以解决中职生的个人问题。

三、成效

在学校的德育团队特别是班主任的支持下,本次针对中职生亲子关系的干预研究得以顺利进行。每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之后,研究助手都会发放“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意见反馈表”,及时了解实验对象对团体辅导的看法和感受,随时把握亲子之间的变化及动态,也方便研究者及时调整和改进方案。在所有干预研究结束之后,研究者主要是采用行为观察法和访谈调查法来了解本次中职生亲子关系干预研究的成效。事实证明,团体心理辅导方法能够有效改善中职生的不良亲子关系。家长们表示对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及矛盾性有了更好的认识,能逐渐意识到根据孩子的能力和人格特点提出合理的要求,学会赏识,鼓励孩子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职业蓝领。学生们表示,活动对他们触动很大,真正了解父母内心的一些想法,能够尝试从家长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辛苦和矛盾,同时学会以成熟的交流方式与父母沟通,交流彼此的内心感受。

个案辅导分析法作为本次干预研究的补充形式,能够更加深入、有针对性地解决亲子不良关系问题。父亲B和学生A亲子矛盾缓和了很多,父亲逐渐改进了自己的教育方式和观念。学生A的精神状态大有改善,主动与班主任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与同学们的交流也明显增多,能积极参加班级的活动。

第7篇

【论文摘要】台湾中小企业是台湾经济发展腾飞的基石。台湾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得益于官方构建的辅导与扶持机制。文章简要回顾了台湾中小企业官方辅导机制成长历程,并分析了这一辅导机制构成,认为台湾中小企业官方辅导机制已是全球最成功的官产合作范例之一,值得学习借鉴。

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台湾中小企业在台湾经济腾飞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台湾的中小企业被形象地誉为“蚂蚁雄兵”。根据台湾“经济部”2008年发行的《中小企业白皮书》,2007年台湾中小企业家数有123.7万家,占全体企业的97.63%;2007年中小企业的销售值、内销值及出口值占全部企业的比率分别为28.34%,32.49%及17.02%;2007年中小企业就业人数达793.9万,比2006年大幅增加18.8万人,而且占全国就业人数比重也提高为77.12%00}'''',台湾中小企业之所以能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并成为台湾经济发展的基石,除中小企业依靠自身努力外,更与台湾官方所建立的中小企业的辅导机制密不可分。台湾中小企业官方辅导机制是全球最成功的官产合作范例之一,具有重要的决策参考价值。本文将在阐述台湾中小企业官方辅导机制成长历程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其结构与内容。

一、台湾中小企业官方辅导机制成长历程

从一般的意义上讲,本文提及的机制概念是指一定的组织机构为了实现自身或其他相关主体的目标或预期,从一定的价值理念和客观规律出发,所设定并执行的一系列原则、规则、规范、项目和程序。台湾中小企业官方辅导机制就是指台湾行政当局为促进台湾中小企业发展,根据台湾岛内和世界整体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遵循一定的理念和中小企业成长规律,所设定并执行的指导、帮助和扶持台湾中小企业成长的原则、规则、规范、项目和程序。台湾中小企业官方辅导机制在为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协助中小企业开展互助合作、辅导中小企业自立发展方面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台湾当局中小企业的辅导机制不是一墩而就的,而是遵循岛内外经济形势和中小企业的特点,不断积累、改进的结果。

台湾的中小企业发端于20世纪30年代,光复后台湾当局为鼓励民营企业的发展,把日本人遗留下来的各种小规模零星企业标售给私人。1949年前后,随着大陆部分私人资本特别是纺织资本大量流入台湾,台湾中小企业得到较快发展;到50年代末,中小企业创造的产值己经约占台湾生产总值的40%以上。自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台湾当局开始自觉扶持中小企业发展。1964年初,台湾“行政院长”在其施政报告中指出:“不但要振兴大型工业,并且要扶持中小企业,达到资金大众化,避免过于集中”。为此台湾当局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极大鼓励了岛内民众创业投资的热情,各种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在这一年里,台湾当局为协助中小企业向岛外选购自用机器设备而设立的小型贷款融资项目标志着台湾当局对中小企业辅导政策的正式开始。此后台湾当局对中小企业的扶植与辅导工作逐步开展起来。1974年台湾设立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增加中小企业获得融资的机会。自1976年开始,台湾中小企业银行纷纷设立,截至1990年12月底,台湾中小企业银行共有总行8家,分行274家,办事处68家,合计350家,其分支机构遍布各县市,有效解决了中小企业资金不足的问题。

20世纪80年代全球经济的不景气以及东南亚和中国大陆经济的发展,使以出口加工为主导的台湾中小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台湾当局做出促进中小企业转型与产业升级这一对台湾经济腾飞产生重大影响的决策,重新修订《奖励投资条款》来鼓励中小企业更新机器设备,提供中长期低息贷款,鼓励企业之间的合作来解决中小企业资金、技术上的困境,降低中小企业的各项开发成本,鼓励与跨国企业合作,加强中小企业的竞争能力,全面促进岛内产业转型与技术升级。1981年,台湾当局在台湾“经济部”设立“中小企业处”,专门负责省内中小企业扶植和管理。1982年开始,台湾“经济部”就开始将众多的中小企业纳入大企业的产销体系中,建设中心卫星工厂体系。1992年“经济部”又成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推动全省范围内中小企业全面而系统的辅导。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台湾当局对中小企业的辅导工作已机制化,构建了业己成熟的行为体、理念目标与法规制度,并形成“财务融通、经营管理、生产技术、研究发展、咨询管理、工业安全、污染防治、市场行销、互助合作、品质提升十大辅导体系”。7

二、台湾中小企业官方辅导机制结构分析

作为全球最成功的官产合作范例之一,台湾中小企业官方辅导机制主要由以下三部分构成:

(一)行为体

台湾当局设置的官方辅导机构是台湾中小企业官方辅导机制的行为主体,既是台湾中小企业官方辅导机制功能与特征的承载者,也是辅导机制成长的推手。伴随辅导机制的成长进步,台湾当局官方辅导机构存在和发展状态也不断变化。1964年台湾“行政院”经济合作发展委员会(简称“经合会,’)开始正式办理中小企业之辅导工作,1966年台湾当局成立了“中小企业辅导工作小组”,1968年依照准则成立了“中小企业辅导处”。1964年至1969年间,“中小企业辅导工作小组”及“中小企业辅导处”,主要针对少数具有外销业绩或发展潜力大的中小企业,采取重点辅导、集体诊断及综合辅导方式,推动台湾中小企业技术采用、经营管理、市场推广、财务规范等工作。

1969年以后,“经合会”改组,结束中小企业辅导工作,而由台湾“经济部工业局,,接办。从1970至1980年,“工业局第六组”与“中小企业联合服务中心”(由“工业局第六组”及财经单位联合成立)以制造业及加工业的中小企业为对象,工作重点以资金、技术及产销三方面辅导为主,并进而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融资与担保。1981年,“经济部”成立“中小企业处”,专门负责中小企业的辅导工作,全面修正中小企业辅导准则和中小企业中期发展计划。1987年“中小企业处”负责制订了《辅导中小企业方案》,并成立“中小企业辅导小组”,在台中、台南、高雄及宜兰等地成立服务中心,推动行业集体辅导,企业自动化及生产技术之创新,并联合财团法人与有关财经单位,加强辅导体系之功能和协调建立健全的中心卫星体系。

经过多年的建设,目前台湾己经建立了自上而下、集中统一的中小企业辅导机构。除了“经济部”“中小企业处”这一直管专门性机构,从1992年开始,台湾陆续在各县市成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此外,台湾“行政院”还设立了“中小企业政策审议委员会”,主要承担审议有关中小企业的议定标准、融资、税制及其它有关事项的职责。

(二)理念与目标

台湾中小企业官方辅导机制基本理念是:“了解、关心、服务、尊重”。具体实施原则是:(1)辅导讲求重点、切合需求、累积绩效;(2)服务力求普及、主动出击、迅速响应;(3)“中央”与地方及专业服务机构合作、紧密配合:(4)明订各项计划目标、定期检讨修正:(5)结合运用内外部资源、发挥综效。伙,遵循上述理念和原则,台湾中小企业官方辅导机制有两个根本奋斗目标:一是营造中小企业良好的经营环境;二是辅导中小企业自立发展。

为了营造中小企业良好的经营环境的目的,近年来台湾官方辅导机构主要推动四个方面工作:(1)推动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计划,统计分析中小企业取得政府采购比例、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实务讲习会,协助中小企业获得政府采购商机。(2)通过中小企业法规研究及权益维护计划,协助中小企业建立法务制度,提供中小企业法规信息及咨询计划,维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3)通过中小企业辅导措施研究与策略规划,运用统计数据帮助中小企业建立决策支持系统,办理实时性中小企业关切议题研究,定期中小企业中英文白皮书,引导政府施政方向及供中小企业经营规划之参考。

为了实现辅导中小企业自立发展的目标,近年来台湾官方辅导机构主要推动三个方面工作:(1)通过建构创业创新支持体制,强化中小企业创新育成功能,加强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参与国际事务及中小企业国际化人才培训,建构中小企业创业育成平台。仅在2003年,台湾当局投资超过49亿元新台币,辅导及补助60余所育成中心,推动1051家新创或转型升级之中小企业进驻接受研发培育,推动设置北、中、南区“中小企业研训中心”及“中小企业终身学习护照制度”,累计发行74000余本终身学习护照给中小企业从业人员。(2)通过强化中小企业信息管理应用能力,提高中小企业质量管理能力,提升中小企业科技信息应用能力,促进中小企业电子化,协助建立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环境,扩大市场商机。(3)通过提升经营体质促进转型升级,健全财务会计协助资金融通,推动企业互助合作,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强化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辅导功能。

(三)规章制度

台湾中小企业辅导机制的另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就是关于小企业辅导原则、规则、规范、项目和程序的规章制度。中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公平公正合理的法规环境,台湾当局在中小企业的发展中为其提供了良好的法规环境,表现为:“定期了解行政部门与中小企业有关的法令法规制定与修正之外,另委托学术研究机构进行中小企业所涉及的法规研究、评估工作,以及邀请学者专家办理法规调适协调会、公听会,并且形成法规分析报告,转送相关行政部门,以及制定或修正法规之参考。”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台湾当局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与壮大的法律法规与行政规章制度,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中小企业辅导准则》、《辅导中小企业发展方案》和《中小资业发展条例》。

1.《中小企业辅导准则》

1967年台湾“行政院”核定实施《中小企业辅导准则》,确定了对中小企业进行服务与管理一般原则。1968年、1973年、1977年、1979年、1982年先后修正五次。作为最初制度化尝试,《中小企业辅导准则》内容较为简略,且为行政命令,因而无法发挥太大的功效。所受多次修改,变化主要体现在辅导对象的变化上。如1977年前的《中小企业辅导准则》规定“凡规模过小,在经济发展上无辅导价值之企业不予以辅导”;所辅导对象为:(1)从事外销业务或有外销潜力之企业;(2)产品足以代替进口减少输入之企业;(3)公民营企业之卫星工厂;(4)可增加较多就业机会之企业;(5)产品符合台湾地区标准,或产制新产品经确认其有发展前途之企业;(6)列入军需工业动员体系内之中小企业;(7)其他为台湾经济计划所鼓励之企业。1977年修订后的准则改为“以外销为主,应符合政府规定之设厂标准及安全为标准为限”。1982年“经济部”成立“中小企业处”后,再次修订《中小企业辅导准则》,重点扩大中小企业融资能力。

2.《辅导中小企业发展方案》

1987年台湾“经济部”制定了《辅导中小企业发展方案》,帮助中小企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其目标是:"(1)个案整体辅导;(2)一般性辅导;(3)协调上中下游厂商及有关企业同舟共济;侈)协助融资;(5)培训人才;(6)辅导对外投资”。在《辅导中小企业发展方案》出台以前,“经济部”的“中小企业处”由于没有完整的制度安排,再加上无法完全发挥强而有力的领导与决策功能,以致存在事权不一的现象,从“中央”到地方无法连贯运作,平行的财经等部门协作不够,工作方式也不明晰。为此,《辅导中小企发展业方案》设定辅导策略,整合并强化己有的中小企业辅导体系,推出借重民间有关机构的人才,对中小企业进行全面性的辅导的新思路。为了保障强而有力的领导与决策组织,《辅导中小企业发展方案》还特别规定了以任务编组方式成立较高层次且包括各有关单位在内的临时性组织—“中小企业辅导小组”,以便更有效地推动各项辅导工作之进行。《辅导中小企业发展方案》进一步具体化了台湾中小企业辅导工作,不仅强化了官方对辅导工作的领导与决策功能,而且推动了民间机构和个人参与辅导中小企业工作,扩大了辅导工作的层面与深度。超级秘书网

3.《中小企业发展条例》

《中小企业发展条例》是台湾中小企业辅导机制中最重要的制度性文件,是整个辅导机制的核心规则和操作程序。台湾《中小企业发展条例》研究起草工作始于1968年,但进展缓慢。“经济部中小企业处”成立后,积极推动《中小企业发展条例》研究起草工作,通过与“行政院经建会”等单位多次研究讨论,再经“立法院经济委员会”多次协商及修改,1989年9月“行政院”院会终于正式审查通过《中小企业发展条例草案》,送至“立法院”审议立法。1991年1月“立法院”三读通过《中小企业发展条例》。1991年2月,台湾公布实施《中小企业发展条例》。《中小企业发展条例》是台湾第一部专为中小企业制订的法令,是最基本的辅导中小企业的法源依据。在制定《中小企业发展条例》以前,台湾中小企业的辅导工作或有关措施均出自行政命令,多属适应短期目标的应急措施。《中小企业发展条例》作为台湾第一部专为中小企业制订的法令,对于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推动相互合作,辅导自立成长,促进中小企业之健全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促成了官方主导下的十个辅导体系的逐步形成。

第8篇

关键词:执业护士;资格考试;病案试题

病案教学是选择符合教学需求的病例,通过对病例的分析和讨论,逐渐提升学生理论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但这一方法的可操控性不强,容易转变为理论教学[1]。病案试题教学则借鉴执业护士资格考试试题,设立病例资料,结合疾病发展过程,提出对应条件下的护理措施,要求学生阐明所选护理措施的理由,从而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2]。由于临床儿科的治疗环境特殊,疾病变化快,家属要求较高,护生护理压力大,临床知识应用能力薄弱,专业核心能力不足。对此,在儿科执业护士资格考试辅导中尝试运用病案试题教学法,转变灌输式教学为启发诱导式教学,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以此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现就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级(对照组)和2012级(实验组)本科护理应届毕业生各120人。对照组:女104人,男16人;年龄19-22岁,平均年龄(20.6±1.2)岁。实验组:女101人,男19人;年龄19-23岁,平均年龄(20.2±1.0)岁。两组一般资料的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辅导教师集体备课,统一知识点,运用传统讲授教学法授课。实验组:采用病案试题教学法授课,具体步骤如下:①选择病案,设置问题: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紧扣教学知识大纲的病案,根据医护工作及疾病病程的阶段性变化进行调整,分阶段对病案进行编写,囊括患者发病、就诊、住院及出院的整个救治过程,从病情判断、辅助检查、急诊急救、疾病护理等多个环节入手,对病案相关问题进行设置。辅导教师通过课堂指导、审视问题、优化答案等举措,逐渐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力。②结合理论与实践:以理论教学为基础,依托病案试题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教师指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护理实际问题。具体教学辅导过程中,设置开放式问题,引导学生对病例进行全面考察,确保学生护理知识的准确性及完整性。③以试题为形式,贯彻病情发展,分析典型病例:教师收集典型病例,以试题形式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分析,学生统一对试题答案进行分析、讨论,并以书面形式解答病例问题。④归纳和点评:根据学生对病例的分析和讨论情况进行点评,明确所设问题的护理知识点,对护理要点进行总结;收集学生易出错的病案问题,对其进行难点分析,强化学生对有关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1.3效果评价

①综合成绩[3]:护理理论和实践考核成绩均为100分,根据儿科实纲,结合临床实际设置问题,考核内容囊括儿科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床边综合护理能力等。②教学满意度[4]:以“提升综合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师生关系融合”三个评价项目对教学满意度进行评价。

1.4统计学方法

百分数(%)和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和计量资料,SPSS17.0处理数据,x2和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综合成绩的对比

对照组和实验组理论和实践成绩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

2.2两组教学满意度的对比

比较两组护生在“提升综合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师生关系融合”方面上的满意度,对照组为71.7%、70.0%、73.3%,实验组为85.0%、87.5%、91.7%,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

3讨论

临床护理课程教学过程中,病例教学法的应用十分广泛,但实际操作中这一方法的操控性较弱,给临床教师带来诸多困扰。此次尝试采用病案试题教学法进行教学,通过设问和设答与执业护士资格考试试题保持一致,将“教”的重心转移到“学”的重心,以此对学生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进行培养[5]。实践证明,在执业护士资格考试辅导教学中,运用病案试题教学的效果令人满意。教学效果评价结果显示:实验组理论和实践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执业护士资格考试辅导中应用病案试题教学,对学生综合成绩和教学满意度的提高具有显著效果,值得大力推广和运用。

参考文献:

[1]唐彦,张云洲,尹蔚萍等.对中医儿科案例教学中的病案选择和设计的几点体会[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2,35(2):60-61.

[2]左英熹,曾超美,张晓蕊等.临床医学八年制儿科见习教学方法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9):1079-1081.

[3]万娜,张春艳,张煜等.案例教学法联合概念图在进修护士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病案,2015,22(9):83-86.

[4]赵小红.CBL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实践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06(16):135-136.

第9篇

摘要:随着社会环境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同性恋者开始尝试表露自己的同性恋倾向,并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可,他们多面对强大的内外压力,极易出现心理问题。本文结合笔者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真实案例,对辅导员处理此类问题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同性恋;案例分析

现代大学生身处网络与各种传媒高度发达的时代,视野相对来说比较开阔,头脑灵活,有创新意识。对于辅导员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现象,也是开展工作的良好基础和氛围。但是,与此同时也有许多让人担忧的问题,例如部分学生个性较强,喜欢坚持自己的观点,不愿意被束缚。特别是在这个开放的世界文化氛围里,许多本来隐藏在自己内心深处的与众不同被更早、更充分的暴露出来,比如同性恋倾向。这类学生正快速的出现在我国各大高校中,从以前较封闭环境下的躲躲藏藏到如今的光明正大。他们渴望寻找能够了解他们的个人和群体,渴望被环境接受,同时也非常的敏感与多疑,需要得到保护。这就给高校辅导员带来了艰巨的挑战。如何与这类学生相处,如何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学校的大环境,如何帮助他们克服心理上的迷茫与恐惧,高校辅导员任重道远。

一、案例概述

王**,男,现为某学院大二学生,刚入学一周左右,笔者就发现该生行为举止比较特殊,讲话时语气稍显夸张,喜欢对各种现象提出质疑。大一上学期,该生参加了学校的歌唱比赛并获得了较好的名次。随后的期中考试该生也发挥出色,获得了较好的成绩。笔者对该生保持着一定的关注与沟通,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大一第一学期期末前,笔者发现该生连续一周左右情绪低落,无故缺席早晚自习。事后该生跟笔者解释因其身体虚弱,时常会感到不适,在笔者多次主动关心其身体情况之后,该生向笔者坦白了自己情绪低落的原因:该生有同性恋倾向,希望得到家长的理解,遂向家长坦白,无奈家长无法接受现实,责令其“过正常人的生活”。该生表示非常痛苦,希望能够得到笔者的理解与支持。笔者通过与该生聊天,了解了该生喜欢特立独行的原因,因为他始终认为自己与普通同学不一样,因此与宿舍同学的关系也并不和谐。

二、案例分析及解决方案

笔者认为,该生之所以言行举止比较特殊,跟他从内心认为自己不是普通人有直接关系,而拥有与众不同的性取向是导致他有这种想法的根本原因。该生从本质上把自己与周围的同学划分成两类,所以潜意识里缺乏共同语言,进而导致关系疏远。同时,该生的家长生于一个保守的年代,对同性恋一直存在偏见,很难接受和理解同性恋。因此该生在与家长的沟通中必然会出现难以调和的矛盾,从而破坏了原本和谐的家庭气氛,让该生感到痛苦与无奈。根据以上分析,笔者认为,要从学生本身、学生与家长、学生与环境三个方面入手去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要让该生正确地认识自己。笔者不断的给该生灌输“我是普通人”的思想,让他认识到,他与一般同学没有本质的区别。该生向笔者倾诉的时候,笔者做好一个倾听者,其他时间,笔者把该生当一般学生对待:根据他的表现给予相应的表扬或者批评;鼓励他排除私心杂念自然地与男生或女生交往,充分感受同学之间健康向上的氛围;对他提出要求,并督促其努力执行。

其次,要帮助该生维持好与父母的关系。父母的认同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和谐的家庭气氛也有助于学生健康向上的发展。在父母不能接受学生同性恋事实的情况下,让学生保持一个尊重父母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缓解可能会激化的矛盾,给双方足够的时间去争取与妥协。笔者给学生灌输这样的观点:一个人不可能每一个方面都做到最好,都让父母满意,但是可以争取某一个方面做到极致,让父母不仅满意,更能感到骄傲,这样父母至少不会因为你的“不一样”而感到绝望。

当然,此类学生所处的大环境对他们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高校学生是一个复杂的群体,学生的家庭背景与教育背景对学生的三观有很大的影响。有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地看待同性恋群体,导致同性恋学生躲在自己的小世界中,不断逃避。因此笔者在所带专业举办了以“拥抱青春,健康交往”的主题活动,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青春期的交往行为,同时告诉他们要尊重每一个人的交往偏好与性取向。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老师的帮助下在专业开展了增进同学亲密度的心理团体辅导活动,把王**与舍友之间的小矛盾放到大环境中去化解,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当今中国社会已经开始接受同性恋的存在,也不断有公众人物表明自己的同性恋身份并获得了社会的尊重。介于此,笔者鼓励王**参加各类学科竞赛与文艺活动,鼓励他加入最优秀的学生队伍。只有这样,他才能进入更高层次的人群当中,从而被接受、被尊重。同时,笔者还鼓励该生在家庭经济允许的条件下出国深造,在相对宽松的环境里,更专注地进行职业生涯发展,塑造一个更精彩的人生。经过笔者一年的努力,王**现在能够很好的与同学进行交流,与父母的关系也得到了缓和。同时,该生在学习上更加刻苦勤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并正为出国留学做准备。由于该生一直积极参加文艺活动,在学生群体中也拥有了一定的知名度。现在,该生已经能够更加自信、更加积极地面对以后可能会遇到的困难与挑战。

三、经验与启示

通过此案例,笔者体会到辅导员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辅导员必须要尽量客观的去看待每一个学生,这样才能保证让更多的学生走上积极的人生道路。针对大学生同性恋问题,辅导员还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完善工作:

1.进一步完善辅导员的知识体系

辅导员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掌握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各个学科的专业知识。仅凭辅导员个人的学习与积累不能满足辅导员工作中的种种需要。因此在辅导员加强自身知识积累的同时,学校与有关教育部门要定期开展辅导员的业务培训,提高辅导员的业务知识水平,以适应日益变化的学生群体。

2.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

开放的社会舆论使得许多价值观、人生观还没有形成的学生不能正确看待每一件事情。学生缺少正面的教育与引导,特别是在较为敏感的两性关系这一问题上,往往会以出位的言论及行为证明自己的个性与众不同。对于有同性恋倾向的学生,学校要有正规、专业的渠道进行疏导。对于整个学生群体,学校也应该在大学这一两性关系认识形成到成熟的关键时期做好引导工作。一方面,为有同性恋倾向的同学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另一方面鼓励这部分同学主动融入集体。

大学里的同性恋群体是一个不能被忽视的群体,做好这一部分学生的教育工作能够帮助学生个体更好的发展,同时维护学生整体的稳定团结。在与这类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辅导员一定要耐心,要尊重与鼓励学生,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尽快走出自己阴暗的小世界,走进更加温暖的大集体,从而更好的融入社会。

参考文献

[1]杨宁,范玉芳.耐心细致,对症下药,深入的做好高校辅导员工作——高校学生工作案例分析[J].2013(5):142.

第10篇

关键词: 辅导员 教育技能 思想观念 行为方式 心理反应

2000年7月,教育部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重申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对队伍建设提出了指导性意见。这使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和管理在规范化、制度化方面迈上了一个新台阶。[1]随后的11年,几乎每一年教育部都有相关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政策文件出台,旨在加强要求高校在对学生德育等方面工作的科学性教育。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迈向深入,高等教育逐渐向普及化发展的步伐逐渐成为趋势,高校学生工作发生了新变化,高校辅导员角色的内涵也需要向更全面拓宽。

一、当代大学生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但急剧变化的外部环境又深刻地影响着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成长,其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心理反应上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多样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就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基本可概括为九个方面:认同感强,分析能力弱;认知能力强,践行能力弱;时代感强,责任意识弱;参与意识强,辨别能力弱;主体意识强,集体观念弱;个性特征强,感恩观念弱;竞争意识强,承受能力弱;知识面广,自强自立精神弱;追求微观体验强,宏观把握能力弱。[2]

基于专家以上的分析,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根据其思想观念特征,生活中的行为方式,以及对社会事物的心理反应等展开调查研究,并给出适合的解决方法和思想行为引导已尤为重要。

二、辅导员教育技能实践

渭南师范学院于2010年11月9日至11月25日,举办了首届辅导员教育技能大赛,目的是为贯彻落实中央十六号文件和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政治建设规定,加强学院辅导员政治建设,促进学生工作交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水平,展示辅导员队伍的教育技能。参加本次大赛现场的成员有学院主管领导、各系的辅导员和3000名学生代表,大赛由主题班会、职务助理、才艺展示三个环节组成。我主要从职务助理环节的部分比赛内容来探究如何处理相关学生事务。以下为大赛部分案例记录整理。

案例内容一:小刘是一名大二学生,父亲身患重病,为了给父亲治病,家里欠了许多外债,家庭处境比较困难,面对这种现状,小刘总是闷闷不乐,情绪低落,上课听不进老师的讲课内容,回到宿舍经常一人发呆,辅导员了解到该生的情况后,该如何处理此事?

参赛辅导员回答:我认为这个案例是典型的因为突发事件而引起家庭经济困难而导致的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事件,如果我是他辅导员的话,将会多次与他谈话,从多方面进行引导,第一个方面,我要采取从思想方面引导他走出困境,他因家庭困难而心神不宁,影响到正常学习生活,说明这是一种对父母孝敬的一个体现,通过我多次地跟他谈话,我希望他能够把他对家里父母的这种感情先列出来,这样能减轻他的心理压力,父亲住院要用那么多钱,你拿不出来,所以你并不能为家里减轻什么负担,如果是短时间的病情陪护,可以请假回家照顾父亲,但如果是治疗一年两年的话,老是这样心神不宁也会耽误自己的学业,而这种结果并不是家长所需要的,并不是家长想看到的,他们希望你能成才,而不是因为家里的事影响到你的学业,那样家长也会很内疚。家里发生这些事,可以向校方团委汇报情况,让学校给予一定的援助,也可以提出申请,参加勤工俭学来给家里减轻一些经济上的负担。第二个方面,现在他的父亲住进医院,要劝他不要太过担心,要相信医院相信科学,借助社会的力量来帮助自己的父亲,这样父亲也可以继续治疗,他可以努力学习赚钱来报答帮助过他父亲的好心人,要引导和培养他一些积极向上的心态和举动。第三个方面,积极引导他内心充满希望,既然父亲在医院,就要相信医生相信科学,可以将他爸爸的病治好。

评委点评建议:首先找到这位同学谈心的时候,告诉他面对困难不能浮躁,想办法去解决。第二点是告诉他解决的方法很多,比如说我们学校对贫困生家庭遇到特殊情况,学校有相应给予补助的政策如奖、助学金,等等。第三是让这个同学知道遇到困难不要怕,有老师有同学来帮助和关心,遇到困难时一定要去解决,使这位同学自强自立自信。

案例内容二:学生小王在2010年10月14日和某同学在网上约定在今年10月16日到西安参加“反抗小日本,保护”的游行,小王特地去问辅导员,申请能不能被批准,自己可不可以去参加?

参赛辅导员回答:这个案例是个别高校曾经推荐过的,这个案例是有关学生教育工作的。我的解答是:作为一名大学生,一名中国人,热爱自己的祖国,这份强烈的爱国热情,是积极向上的,我会给小王同学的这份爱国热情以充分的肯定;第二点小王同学能主动请示老师,说明他有很强的法律意识,是个遵纪守法的学生,从这点我应该对他提出表扬。之后呢,我要对小王同学做出一些提醒,首先他必须查找信息的来源,看看是不是党和新闻媒体所的可靠的消息。如果真有人在网上发帖子号召游行示威,必须经过党和政府的批准,所以小王不能去参加游行示威。然后我还应该做到以下四点:第一,向学校党委和有关部门领导反映,调解学院学生的有关申请要求和指示精神。第二,作为辅导员,我将立即去班上与学生面对面地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并正面引导学生应该理智的、冷静得、依法体现我们的爱国热情,并且积极组织学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游行示威法》,教育他们要维护党的立场和原则,正确教育学生要坚信我们党和政府一定有办法有能力维护好我们的权益。第三,畅通学生的信息渠道,能积极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在这期间要积极发挥出班干部学、生会干部和学生党员的作用,让他们负起责任,对小王同学进行思想工作,通过大家齐心合力的帮助,把危险降到最低,并且对他进行辅导和教育工作。最后,组织学生开展主题谈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和生活中来。

评委点评建议:这个问题本来就是一个真实的案例,通过这个案例反映出学生很有爱国热情,并且他能够及时向老师反映这件事,这一行为应给予他肯定。再就是学生的法律意识上,如何让他知道自己能不能去参加这个游行,他肯定知道一点就是被批准的游行才是合法的。第三点说明青年学生遇到此类事情易于冲动,这就需要老师正确引导,引导学生把这份爱国热情转化为好好学习、报效祖国的决心。

三、要做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

从以上相关的渭南师范学院辅导员教育技能大赛职务助理环节比赛的部分内容即可看出,做好一名合格的高校辅导员必须科学地处理好学生出现的各类问题。我认为,对于高校辅导员而言所做的工作主要是:要教会学生如何认识自我,塑造良好的个性;要引导学生处理好人际交往和沟通、学会不同性格能和谐相处;要建立健康的成长和爱情观;要鼓励学生坚强地面对挫折。朋友般地鼓励他们要努力不止;更要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及民族自豪感等。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学生――学校――社会之间的纽带,其间作用不言而喻,既肩负着学校所赋予的职责又客观承担着社会给予的责任。所以,作为引导学生如何规划人生的导师,我们既要了解学生和学生做知心朋友,这已成为合格高校辅导员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王小红.高等学校辅导员工作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0.

第11篇

关键词:高校;公共卫生事件;辅导员;预防;应对

一、案例陈述

某高校在新生入学体检中发现一名急性乙肝患者李丽(化名),医生诊断该学生病情具有传染性。学校立即要求该同学进行复诊,复诊期间实行隔离,复诊后结果是大三阳、具有传染性,该事件引起了周围学生的恐慌。事件发生后该校领导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召集相关部门开会,成立公共卫生危机事件应急处置小组。该校后勤保卫处对相关的学生宿舍进行消毒、并组织与其接触较多的同学进行复诊。同时,该校辅导员发挥了在特殊时期的思想教育和维护安全稳定职责,稳定了学生情绪,及时向学校领导汇报情况,通过多种渠道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并联系该同学家长将同学带回治疗、协助办理请假手续,避免了乙肝的传播。

二、解Q思路

在这个案例中,当李丽被查出乙肝具有传染性时,校方高度重视、并要求其复查以确保事件的真实性。在学生对此事产生恐慌时,校方采取的措施不是掩盖事实真相,而是尽其所能降低事件的风险,如帮助高危学生进行体检、对学生宿舍消毒。同时通过辅导员来对学生进行健康宣教,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以消除心中的忧虑。在面对患病学生及家长时,辅导员则以关怀的态度来帮助其办理相关手续。另外,辅导员在整个事件发展过程中及时向领导汇报情况、准确向学生传达信息的做法对危机的化解起到了关键作用。从制度层面上来讲,该案例也充分说明了该高校具有处理公共卫生危机事件的意识,但从另外一方面来说,虽然解决了当前的危机,但却缺乏常设性的校园突发事件管理机构,没有固定的突发事件处理工作小组,这将会影响该高校处理突发事件的效率和能力。

三、实施办法

一是迅速反应、及时沟通。在得知新生体检结果后,及时与患病学生沟通,以取得学生的理解,达到复诊的目的。在收到复诊结果前,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同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得到家长的支持。

二是依托学校、有效应对。事件发生后,学校层面成立了公共卫生危机事件应急处置小组,一方面督促后勤保卫处组织部分学生的体检和学生宿舍的消毒,另一方面协调辅导员的工作,合理分配任务,将涉及工作落到实处。

三是健康宣教、化解危机。在本事件中,影响较大的是李丽的宿舍同学,因为平时在生活中接触较多,所以难免会觉得自身的传染率更高,其次是李丽的班级同学,再其次的就是不认识李丽的同学。对于以上同学分别要采取不同程度的、不同形式的健康宣教,宿舍同学需要到医院接受正规的体检,听取医生的意见,班级同学则需要召开班会,请校医务室的医生作健康宣教。其他同学则可通过发放宣传单,普及相关知识。处理此事的难点是:学生在了解了知识后,反而产生心理压力,觉得自己有可能被传染。此时则需要组织这部分学生到医院进行体检,用事实来消除他们的顾虑。

四、启示:辅导员在高校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有效做法

辅导员应该认真学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政策与法规,做好政策宣传。辅导员要学习与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的政策与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在疫情传播时期,通过多种途径,如宣传海报、QQ、微博、微信等手段准确地向学生传达信息。注重稳定学生情绪、防止的发生,有效防范次生危机。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辅导员可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自身情况,稳定其情绪。同时帮助患病学生解决因生病带来的一系列生活上、学习上的困难,防止恶性事件的发生。在疫情流行时,辅导员需要对学生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报告相关信息,排除隐患,有效防范次生危机。加强对学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的培训,强化风险意识教育,提高其应对能力,避免恐慌等问题。

辅导员需要将培训学生防治公共卫生事件纳入到日常教育中,让学生掌握有关知识,做到心中有数而不慌。同时,辅导员可将此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立风险防范的长效机制,降低高校突发公共卫生危机事件的频率。

参考文献:

[1]巴硕.浅谈高校突发事件的处理与预防[J].活力,2012.

第12篇

当我对一个个心理案例进行归类分析的时候,我从心灵的深处感受到了青少年学生的一种心理渴求,感受到了作为一个心理辅导教师身负的一种责任,这种责任随着青少年学生年龄增长心理问题的增多而增强。

心理辅导案例资料的统计表明,中学生的心理异常不少。许多同学在辅导过程中表达了自己因学习负担过重甚至难于承受的苦恼。辅导谈话中说到爱学习的同学,仅占29%,而学习态度一般,以至“厌学”、“不得不学”的中学生竞占66%,中学生普遍反映学习负担过重,来自学校、家庭的压力太大。他们在心理辅导活动中还表达了因人际关系不和谐而产生的烦恼:因得不到父母、老师的尊重、理解、支持而苦恼;因受到父母、老师不公正和粗暴对待而苦恼;因受到父母、老师或同学的误解、背弃而苦恼。他们在咨询谈话中倾诉了青春发育期到来而遇到的烦恼与焦虑;体态发育的不如人意,身体内部发生生理变化而引起的心理失衡,对异性产生特殊情感而出现的心理不安。他们对自己的前途既感到担心,也有些茫然。中学生对个人前途的担忧集中反映在怕毕不了业,升不了学,将来考不上理想的学校,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等方面。

中学生心理问题较之小学生要多。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多是因在三个方面遇到障碍而产生:一是性格脆弱。有些中学生长期以来没有受过什么挫折和批评,一直在顺境中成长,受挫能力很差,一遇到某种劣性刺激,如碰到比较大的困难或有些过火的批评,就经受不住做出常人做不出的事情。二是心里忧郁。有些中学生的人生道路不够顺利,自己又缺乏坚忍不拔的意志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因此总喜欢带着墨镜观察世界,观察人生,性格孤僻、郁郁寡欢,整天长吁短叹,情绪消沉。三是恋情早动。有些中学生因受到外界的影响,过早地对男女关系方面的事情产生了兴趣,向往花前月下的生活,喜欢缠绵的情调,更爱读描写爱情的小说,看描写爱情的戏剧,进而去模仿,去效仿,于是校园开辟了传递“小纸条”的邮路,出现了交异性朋友的时尚。因这三方面的烦恼而产生的心理问题在中学生心理辅导活动中占着非常大的比重。

人际关系问题是中学生反映最多的问题,占总记录的26%。而学习问题,这个本应在学生心目中占首位的问题,却反而排在了第二位,这是我在中学生心理辅导活动中记录统计的一大特点。在人际关系问题中,交友问题占33%同学关系排在第一位。同学关系问题占28%,家庭关系问题占20%,师生关系问题占12%。

人际关系问题成为中小学生求助最多的问题,这表明,在中小学教育中人际关系教育是一个空白,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学习类问题在中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记录中占总记录的22%,仅次于人际关系问题,居第二位。主要反映的问题是:因作业负担过重而引起的身体素质下降,精神压力增加,考试成绩与作弊之间的选择,对升学的忧虑以及请家庭教师作用的疑问等。

学习负担过重,竞争激烈,父母期望值过高,使得青少年学生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一个初三的女孩咨询谈话时对我说:“14年来,我第一次觉得我真没用。七年级以前我一直排在年级前几名。可到了初三,我排在了109名。我曾一度消沉,后来我渐渐地正视了现实,抛开忧虑,努力学习,可现在我仍然排在40名。我现在不敢正视父母的脸,不好意思要零花钱。哥哥没能考上大学,父母的希望都寄托在我的身上,我怕父母的希望再一次破灭。如今,苦闷、烦恼、忧郁、气愤聚集在胸,我不知所措,真想将手中的书从窗户里甩出去。我经常感到恐怖和发抖,精神快要分裂了。”

厌学问题是一个突出的问题。现在不单是学习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就连学习成绩很好的同学也对产生了对学习的厌恶情绪。曾有位同学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过去没条件念书,现在人们反而不愿意念书了?”感到学习心理压力过大或心理负担过重,与少男少女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教育环境的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解决这些问题又与每个学生个人的心理认识能力及自控能力密切相关,教育工作者应认真研究学习方面的“减负”措施。

情感问题在笔者心理辅导案例记录中总记录的占8%。在情感问题中,恋爱问题占48%,主要是异性同学从彼此的好感发展到更密切的交往,或者是有的同学感到生活孤独、寂寞、空虚,寻求一种感情上的寄托而去寻找异。

中小学生情绪和情感方面的问题有别于成年人,他们多表现为情绪的不稳定,而不是像成年人那样有稳定的心理特征。心理辅导中表现出的青少年学生情感类问题往往会对学生个体心理品质形成不良影响,这种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因情感挫折而造成的苦闷、情绪紧张、孤独、胆怯、恐惧忧郁等。

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使我初步掌握了民办中小学生主要的心理问题,也更强烈地感到了这些“富二代”孩子内心世界的矛盾,感到了一个心理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八九岁的孩子,成人的思维,十四五岁的人,四五十岁的心。学习竞争的压力、前途上的迷茫、生活中的烦恼、师生间的矛盾、家庭关系的隔膜,使他们如重负荷。有满怀悲愤欲自杀的女生,有无法自拔的男生,有离家出走前的呼救,有转学困难的不满,有辍学的苦恼,有陷入早恋泥潭无法自拔的男孩女孩等等。很多问题需要人来帮助指导,孩子们感叹,“谁来管我们的情感,做我们的人师”,大量的心理问题提醒教育工作者们,在人的一生中,没有哪个时期能比得过这个时期需要心理健康教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