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趋势分析法

趋势分析法

时间:2023-06-04 10:47:43

趋势分析法

趋势分析法范文1

关键词:机械教学 现代教学方法 特征 趋势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1-0130-02

在我国教育不断深化改革的背景中,各院校对机械教学也进行了改革。在改革过程中,对现有的机械教学方法等加以研究,对教学中暴露出的问题深入分析,并以此为改革依据,创新了教学方法,构建了更加完善的教学体系,并对教师采取专业培训,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在这样的情况下,机械教学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所培养出的人才实践性更强,具备了综合能力,符合当前社会对机械人才提出的要求。在改革过程中,现代教学方法的应用是一大亮点,要知道,现代教学形式已经非常的多样化,而且还可以应用一些先进的信息技术等,这为机械教学更好地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因此,对机械教学中的现代教学方法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对推动机械教学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对机械教学所展现出的特征进行分析

(一)对全局特征进行分析

机械专业所涉及到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若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只是从某一单一方面入手,效果自然不会很理想。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了工程问题,那么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纵观问题,从全局出发分析问题,统领全局,然后从细节入手,一点点找出工程出现问题的部位,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等,最终提出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全局观,从而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以及统领全局的能力。

(二)对体系特征进行分析

机械教学就是让学生对机械的内部构造进行分析研究,找出每个构件之间的关系和连接点,然后对每个构件的作用进行分析,之后熟练拆卸机械,并完成组装工作。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对机械的性能、构造等内容都会有深刻的印象,而且在研究分析以及拆卸组装的过程中,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得到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机械教学中,教学内容可以分为多个组成部分,比如说机构、液压以及传动等。这些内容在每个机械中基本上都会涉及,所以为了使学生能够牢牢地掌握这些内容,教师可以这些内容进行细致的规整,分为多个教学体系,然后按照体系特征以及内容来开展教学。每一体系的分解教学,有效降低了教学的难度,当所有体系教学都完成之后,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就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样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机械教学的体系特征。

(三)对灵活特征进行分析

教师在开展机械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不能采用生硬死板的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的灵活变化而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机械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一些外来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其发生一些灵活性的改变,若是教师对于这些改变视而不见,依然固守传统的教学,那么所教授出的学生也会如此古板不懂得变通,这样的毕业生是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对机械人才的要求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必须重视其灵活性特征,同时也应该灵活地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对机械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进行分析,并让学生自行解决问题,当学生对机械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了深入了解之后,在其以后的工作中若是遇到这些突发问题就不会束手无策。所以,注重机械教学的灵活性特征,并加之以灵活的教学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对规律特征进行分析

机械教学中的知识点是非常多的,而且看起来十分复杂,但是对其进行细致的分析后可以发现,机械教学中的知识点之间都是具有一定联系的,而且还存在一些隐藏的内在规律。这些规律从表面上看很难被发现,只有深入地对知识点进行分析,并将所有知识点进行综合归整,才能从中得窥一二。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这一点,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一步步发现其中隐藏的规律,当学生知晓了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找出了其中的规律之后,学生在记忆这些知识时就变得较为容易。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以这些规律为教学主框架,然后一点点添加内容,使框架变得丰满起来,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

二、机械教学中现代教学方法趋势分析

(一)现代教学方法朝着启发式方向发展

在传统的机械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传统,主要是教师讲解,而学生被动接受,这样的教学方法比较生硬死板,而且学生在长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产生逆反心理,或者是失去学习的兴趣。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在应用现代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应该将教学方法朝着启发式的方向发展。所谓的启发式教学,就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引导、提问等一些较为先进的教学方法来对学生进行启发,促使学生独立自主思考,进而掌握知识。此种现代化教学方法注重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中。因此,教师在应用现代化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对教学方案进行设计,在教学中融入一些有吸引力的内容,并给予学生适当的独立空间,这样学生就可以自主学习,而不是被迫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不同的影响。

(二)现代教学方法朝着个性化方向发展

现代教育提倡的是素质教育,和传统的应试教育不同,教学的重点不在于应对考试,而在于对学生全方位能力的培养,两种不同的教育模式对学生成长发展有着不同的影响。在传统教育中,学生是被动参与学习,而现代教育方法则要求尊重学生的个体性,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保持自己的个性,这样的教学方法更加符合当前学生的心理需求,所以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也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教学的主流趋势。教师在开展个性化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以及表达,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通过对学生有效的引导来促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样的过程中构建一套完整并且科学的学习方法。另外,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教学的趣味性,通过有趣的教学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其中,进而掌握更多的知识。

(三)现代教学方法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

现代教学方法和传统教学方法不同,传统教学方法墨守成规,在教学中没有变通,只是一味讲解灌输,而现代教学方法不同,现代教学方法注重的是引导,教学形式也更加多样化,比如说,可以通过多媒体来进行教学,还可以翻转课堂,创设教学情境以及趣味提问等,这些教学方法都是当前比较实用的方法,教师可以在机械教学中也应用这些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多元化。要知道,机械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若是学生只掌握了理论知识,而没有实践能力,那么学生在毕业以后是无法顺利地适应机械岗位工作的。另外,因为机械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突发变化,若是学生在校期间没有实践,对机械并不了解,那么当出现突发变化的时候,学生是无法正确应对的。鉴于机械教学的特殊性,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必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实践能力,从而促使学生能够成为全面发展的机械人才。

例如,教师在让学生学习平面连杆结构知识的时候,就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从网络上查找相关的图片、资料等,然后将这些内容制作成PPT,在上课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来播放PPT,将平面连杆结构相关知识演示出来,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会比较容易。这样的教学方法就是比较现代化的。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上,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学生理解记忆的难度,是一举两得的。

再比如说,教师在课上还可以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所谓的翻转课堂,就是指教师先不讲解知识,而是为学生提供一些文字素材或者是视频,让学生在课前自行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若是遇到了不能理解的问题,可以将其记录下来,然后在课堂上和教师以及同学共同进行探讨。此种教学模式更加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当学生对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师在课堂上解决学生不懂的问题,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茅塞顿开,另一方面还可以节约时间,为学生进行知识拓展,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

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机械教学中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提高机械教学的效率,并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

(四)现代教学方法朝着全面化方向发展

机械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教师在教学中只单纯进行语言讲解,学生是无法详细地理解教师所讲授的内容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若是想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机械知识,就应该采用全面化的教学方法。也就是说,教师在实际采用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将学生看作是一个可以互动的个体,然后在教学互动过程中实现认知、技能以及情感等多方面的教学目标的实现。这样的教学方法必须具备一定的包容性以及科学性。因此,在机械教学中,现代化教学方法将会朝着全面化的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机械教学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培养出更多专业性的机械人才。

趋势分析法范文2

【关键词】国际商事仲裁 司法审查 法定主义 当事人意思自治

随着国际商事交易的不断深入,以专业高效为特征的国际商事仲裁逐渐成为解决国际商事争端最重要的手段。一国仲裁环境成为其经济、市场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创造更为宽松的仲裁环境,是各国改善投资环境、争夺国际市场的重要内容之一。

尽管国际商事仲裁制度以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为基石,但其重要组成部分—仲裁司法审查制度却具有明显的法定主义特征。随着国际商事仲裁实践的发展,仲裁司法审查制度中的法定主义亦开始弱化,本文旨在考察这一新动向的表现、动因及趋势,以期为我国及时作出相应的战略调整和立法改革提供参考。

法定主义弱化之现实考察

国际商事仲裁司法审查是指法院对国际商事仲裁活动的介入。而所谓法定主义,就是指由强制性的法律规范明确细致地规定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以及内容,绝对排除个人以及司法机关的自。随着国际商事仲裁实践的发展,仲裁司法审查制度中的法定主义开始出现弱化的趋势,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和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彰显。

一是当事人意思自治对法定主义的冲击。当前,大多数现代仲裁法以充分地尊重和扩大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为主要特征,当事人意思自治不仅是仲裁程序的基本原则,还被扩张适用于仲裁司法审查制度。

第一,赋予当事人变更法定仲裁司法审查方式的权利。比利时1998年《司法法典》第一千七百一十七条第三款规定,如果仲裁裁决的当事人均不具有比利时国籍或住所,或在比利时均没有主要营业机构,仲裁裁决当事人可以明确地排除就仲裁裁决提出撤销申请的权利。第二,允许当事人协商决定仲裁司法审查的某些程序规则。日本2003年《仲裁法》第五条规定,当事人有权协商选定某一地区法院作为撤销审查的管辖法院。还有国家允许当事人另行约定提出撤销申请的期限,如德国、法国。第三,认可当事人变更仲裁司法审查事项的自治权。瑞典1999年《仲裁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如任一方当事人在瑞典均无住所或营业地,则其在某一商业关系中可以通过明示的书面协议排除或限制法定的撤销裁决理由的适用。还有极少数国家立法允许当事人协议扩大仲裁司法审查事项。

二是法官自由裁量权对法定主义的突破。从法院角度来看,国际商事仲裁司法审查的法定主义主要表现为法院介入仲裁的阶段、方式、程序以及事项等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规定。随着国际商事仲裁实践的发展,法官开始运用自由裁量权突破立法的规定。

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运用突出地表现在承认和执行仲裁裁决的司法审查程序中。实践中,法院就当事人之间变更审查事项之协议的效力各执己见,相当一部分法院运用自由裁量权肯定了此类协议的有效性。

法定主义弱化之缘由分析

法定主义在国际商事仲裁司法审查制度中的弱化源于其本身的局限性,同时,也是国际商事仲裁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是法定主义导致立法的困难和僵化。法定主义要求一切从法律出发,排除法官的自由裁量和当事人的意思自治,这就意味着整个制度是封闭的,立法者必须做出事无巨细、包罗万象的安排。而国际商事仲裁本身具有相当的复杂性,法院的司法审查往往涉及不同国家的当事人、不同的仲裁理念及司法制度,立法者很难做出完美无缺的制度安排。同时,随着国际商事交往的频繁和深入,国际商事仲裁理念和实践也在不断发展,仲裁司法审查规则也需要随之变革,而制定法的修改是一个严谨而冗长的过程,规则的修正很难与实践发展时刻保持一致。法定主义过于强调制度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牺牲了制度的灵活性和妥当性,从而束缚了实践的发展。

二是法定主义不利于效率价值的实现。各国在国际商事仲裁司法审查制度中,多就审查程序作了具体的规定,并在很大程度上援引了民事诉讼规则。这些程序规则对于保证当事人获得公平审理的权利非常重要,但同时也相当繁琐、费时费力。若要求整个国际商事仲裁司法审查程序严格按照民事诉讼规则行事,可能导致整个程序过于冗长,在审理时间上甚至超过争端解决程序本身。相反的是,仲裁程序恰恰以高效和自治为特征。因此,国际商事仲裁司法审查制度的严格法定主义可能导致效率低下,为一方当事人拖延程序大开方便之门,直接影响到仲裁方式的突出优点,即自由高效的实现。

三是法定主义与国际商事仲裁的发展趋势相悖。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跨国公司开始在世界经济体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被视为中心组织或发展的引擎等。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开始致力于制定和执行超越一国国内法的“跨国法”,并对国家在仲裁领域的绝对立法权和执法权提出质疑和挑战。经济全球化强化了国际商事仲裁的跨国性,单从国家权力或国家利益的角度来论证仲裁司法审查制度的合理性已经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一国国内法院对国际商事仲裁的管辖权正受到严峻的挑战。国际商事仲裁司法审查制度继续恪守国家本位主义,以国家利益为中心,采用严格的法定主义,已经不合时宜。

法定主义弱化之趋势展望

考察国际商事仲裁制度本身的特点以及20世纪以来的国际商事仲裁实践,我们可以推想,国际商事仲裁司法审查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将会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从绝对法定主义到相对法定主义。法定主义在国际商事仲裁司法审查制度中的弱化,并不意味着对法定主义的彻底否定,而是从“绝对法定主义”转变为“相对法定主义”。

国际商事仲裁司法审查制度不同于仲裁制度本身,仲裁司法审查程序不仅仅是仲裁程序的一部分,更是司法程序的一部分。一旦仲裁裁决被提交到司法审查程序,法院介入仲裁,当事人在之前的仲裁程序中所享有的高度自治必然要受到公权力的限制。彻底摈弃法定主义将会导致整个仲裁司法审查制度完全演变为私力救济,仲裁司法审查制度也就失去了借助公力救济完善私力救济的意义。

与此同时,仲裁司法审查制度以支持仲裁事业为宗旨,整个制度设计必须尊重仲裁制度本身的价值目标—自由和效率。因此,仲裁司法审查程序应当区别于普通的诉讼程序,突破一般的诉讼法模式,对当事人意思自治予以更多的尊重。由于国际商事仲裁司法审查制度兼具“诉讼”和“仲裁”双重属性,其“绝对法定主义”转变为“相对法定主义”也就不可避免。

二是从司法自治到私法自治。考察实践可知,法定主义在国际商事仲裁司法审查制度中的弱化有两个不同的路径:一是倡导司法自治,赋予法官突破法定规则的权力;二是尊重私法自治,以当事人的意志弥补法定规则的局限性。

第一种路径显然是危险的。其一,司法自治与当事人选择国际商事仲裁的目的相悖。在国际商事仲裁的诸多优势中,当事人最看重的是国际商事仲裁庭的中立性,认为仲裁庭比国内法院更适于作出公平和公正的判决。在仲裁司法审查过程中扩大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必然导致法官权力的扩张。当事人特意选择仲裁方式以避开法院的管辖,随后在仲裁司法审查程序中却要受到法官宽泛的“自由裁量”之审查权的控制,这显然与当事人的意愿相左。其二,司法自治将导致案件审理结果的不确定性。出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法官绝对有可能就法定规则作出大相径庭的解释和补充。由于当事人无法预见仲裁司法审查的结果,可能失去对仲裁方式的信任,而不利于仲裁事业的发展。

相较之下,第二种路径则更具实践性。通过当事人意思自治对整个仲裁司法审查制度加以修正,既能有效地弥补绝对法定主义的缺陷,又与整个国际商事仲裁制度的整体价值取向和发展趋势相契合。我们有理由认为,在国际商事仲裁司法审查制度未来的发展中,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地位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立法将通过合理引入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从而压缩法院自由裁量的空间,以有效地防止司法权的滥用。总言之,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引入和扩张将是国际商事仲裁司法审查制度中法定主义弱化的主要途径,并成为国际商事仲裁制度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重要内容。

结语

趋势分析法范文3

[关键词]:纳米材料 制备方法 研究现状 发展趋势

本文主要对于纳米材料和一些性能和特性进行了分析和介绍,然后结合目前的主要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注意点和发展的情况,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剖析。目前关于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有很多,比如直接反应法、气相法、固相法等等,由于方法的不同,其适应的范围也不同。经过多年的技术创新和发展,当前在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并已经可以制备出粒径较为平均且粒径在几纳米的粉体,这为纳米材料的广泛运用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在纳米材料的制备过程中,很多的制备方法都可以对于晶体的生长进行控制,并在特定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条件下可以对于晶体的制备粒径进行控制,并改变金属氧化物纳米晶体的形态,在长时期的实践中,纳米材料制备方法的发展趋势一直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一、液相法

所谓液相法,它是先在一定的方法下降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进行分离,那么溶剂中的溶质就可以形成一定的颗粒,且颗粒的大小以及形状都是一定的,再将这些前躯体进行热解处理就可以制备一定的纳米微粒。液相法的最大优点在于制备的设备一般较为简单,且制备过程使用的材料也很容易获得,且各方面都很容易得到控制。就目前液相法的发展现状来看,其中应用最广的则是沉淀法和溶胶-凝胶法,以下也将对这两种方法进行简单的介绍和分析。

1.沉淀法

沉淀法的过程可以概括如下:先在可溶性的溶液中加入一定的沉降剂,然后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实现溶液的水解,并形成一定的不溶性的氧化物,然后再对这些氧化物进行热解或是热脱处理就可以沉淀出所需要的粉料。根据反应类型以及反应条件方法的不同,也可以将沉淀法分为直接沉淀法、共沉淀法和均相沉淀法等等。其中的直接沉淀法在相同的制备条件下,其制备的精度和纯度都特别的高。在这方面也已经有了很多的专家和学者进行了研究和证明,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徐甲强等在室温的条件下,在1mol/L的Zn(NO3)2de 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H3H2O3溶液,NH3H2O3的浓度为6mol/L,然后再对混合溶液进行不断的搅拌并将溶液的PH值控制在8-8.8之间,在一定的反应时间会产生一定的氢氧化锌沉淀,然后再在室温下对于沉淀物进行过滤、研磨,并在一定温度下燃烧两个小时之后就可以制备出粒径在50nm的氧化锌微粒。

2.溶胶-凝胶法

溶胶-凝胶法的主要制备对象是前驱物质溶于水或是有机溶剂之后的均质溶液,该溶液中的溶质在发生水解之后就会形成一定的粒子并使得溶液成为溶胶,这时候再对溶胶进行反应和转化,使其转化成凝胶,然后在低温的条件下可以生产出纯度较高的微粒材料。溶胶-凝胶法的最大优点在于它可以在制备的过程中通过纳米尺度对于纳米材料的结构进行控制。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溶胶-凝胶法一般都是在低温的条件下进行的,它比较适应于在低温的条件下制备化学活性大、单组分或多组分分级混合物。在溶胶-凝胶法的发展过程中,已经逐步形成了传统胶体型、无机聚合物型和络合物型等三种制备机制和类型。

二、气相法

气相法也是相对于液相法而言的另一种应用比较广泛的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它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或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或是方法直接将物质转变为气体,然后再在气体的条件下对于产生的气态物质进行物化反应,最后再通过凝聚处理就可以形成一定量的纳米微粒的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从气相法中气体蒸发法的制备过程和制备的条件来看,它在制备纳米微粒的过程中具有很多显著的优点,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一是制备的纳米微粒粒径差异性较小,分布也较为均匀;二是纳米微粒的力度很容易控制;三是微粒的分散性比较好。和液相法相比,气相法凭借其自身的优点可以生产出很多液相法不能够生产出来的纳米微粒,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化学气相法中的化学气相法的应用比较广泛,它的另一个名称叫做气相沉淀法,其简称是CVD,它可以充分的利用各种具有挥发性的金属化合物的蒸发特性,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所需化合物在保护气体环境下快速冷凝, 从而制备各类物质的纳米微粒,这种方法是气相法的一个典型,也是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制备方法。该法制备的纳米微粒颗粒均匀, 纯度高, 粒度小, 分散性好, 化学反应活性高, 工艺可控和连续性比较强。该法根据加热方式不同可分为热化学气相沉积法(CVD), 激光诱 导沉积法, 等离子体沉 积法和紫外沉积法等。

三、结束语

从目前纳米材料的应用现状来看,它已经在各个领域中都得到了推广和应用,并在各行各业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这种形势下也会出现更多更好的制备方法,而未来的制备方法的发展也应该在纳米微粒的结构、尺寸以及组成等上面加强研究和创新,不断地使得纳米材料能够更好的适应多样化的需求,更好的实现功能方面的更大突破。在实验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只要存在一种满意的气敏材料,那么我们就可以制作出稳定性更强的气体传感器,这对于纳米材料尺寸的控制是非常有利的。因此笔者认为今后纳米材料制备方法的的一个重要方向应该就是提高粒度的控制能力。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也相信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一定会得到更大的创新和发展,纳米材料也会更好的为人类和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唐一科,许静等. 纳米材料制备方法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1:5-10.

[2]解挺,焦明华等. 准一维纳米材料制备方法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J].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6,02:311-315.

趋势分析法范文4

关键词:民办高校;国际化;SWOT分析;发展战略

一、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现状

自我国举办奥运会以后,国内的高考参考人员显著减少,人数由先前的1050万逐步减到939万,其减少梯度为10.6%。而现阶段的高考录取率却由原来的57%增加到74.3%。另一方面从我国民办高等学校数量上来看,截至2015年5月,依据教育部最新数据整理显示,在全国30省市中,具有正规民办高校资格一共722所,若从民办高校的办学层次来看,目前民办高校本科类院校数量已达到416所,占比高达58%。从数据中看到,我国民办高校处在一个竞争激烈的教学环境和高等教育转型的阶段。自中国201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随着世界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经济进行深化改革,处在“新常态”下的中国紧随着世界的步伐不断前进,而后背的支撑也需要高等教育方式的变化。因此,如今的高等教育不能单单以旧有的教育模式培养人才,应更进一步的与国际接轨,引进国际化从而培养复合型高校人才。

二、民办高校国际化教育现状―SWOT分析法

现阶段,大多数民办学校均迎来了将来国际化的转化契机与挑战,文章由现阶段我国民办高校所采用的治学观念、教学机制和方式以及所面临的办学环境等诸多方面,并科学的考虑多方面的内部以及外部环境,采用SWOT 分析法,全面探讨我国民办高校未来的前进方向,科学的总结出了民办高校将来的战略方向。

Opportunity―机会

(1)国家扶持民办高校发展

采用国办以及民办教学体制相融合的教学制度是我国教育发展过程中所具有显著特点,并于相关法律文件中全面强调“积极推广我国的民办教育”。所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办高校在数量上得到大幅度提升,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民办高校在我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政策引导推动民办高校国际化化

现阶段,我国正积极推进人才的国际化,在相关的法律文件中推出了国内外相结合的联合培养模式,我国在“”中也提出国家鼓励海外高层次有用人才回国创业,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因此,从政策中看到我国在未来国家高等院校教育中,会进一步推动国际化高等教育,创造复合型国际化人才。

Threat―威胁

(1)国外高校对我国的民办高校认可度不高

追随到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民办高校教育的创立,截止今日已有三十余年的教学发展。但由于历史问题,在相对于公办院校在社会地位上,民办院校在社会上的认可度较低,很多人都对民办高校的办学质量表示疑问。但值得欣慰的是,教育部每年都会对我国民办高校教育进行全方位审查和排行,使得老百姓对民办高校的认识逐步改变,促进各个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而提高社会地位和认可度。

(2)学生数量下降,公办学校盈余

随着近些年高考报名人数的减少,但高校扩张政策使得高等教育市场抢夺生源日趋激烈,公办学院凭借自身优势积极扩大招生,这样使得民办院校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巨大压力。因此,民办高校必须借助区别于公办院校独特的办学特色和灵活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若不进行教学体制的改革,势必会对未来民办高校生存发展出现隐患。

Strength(优势)

(1)民办高校制度灵活,具有高度自主性

首先,区别于公办院校体制的不灵活,民办高校在政府充分保障下享有高度的自。高度的自主性让民办高校可以自主办学、自主聘任教师、自行设置专业,灵活的运营体制让民办高校更可能的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在教学质量方面,国家省教育厅组成了民办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对于民办高校审批程序更加的科学化规范化,并在学年中坚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抽查,从而保证了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

(2)特色先进的办学理念,培养国际化应用性人才

民办高校在灵活的管理体制下,相比公办院校更能准确把握经济市场就业导向,始终把以学生为中心作为出发点,不再使用一味以理论知识为主要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灵活性使得民办院校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得学生从学校走出去后可以学以致用。因此在民办院校迈入国际化进程中,西方教育的批判性思维会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所以在借鉴西方先进教学手段的同时,并结合民办院校自己特色鲜明的专业从而及时调整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两者的完美结合会树立教学中国际化的思维模式,培养民办高校新型的国际化应用型人才。

WEAKENESS(劣势)

(1)民办高校学生自信心不足和国际化眼光短浅

由于民办高校相对一般公办院校入学门槛相对较低,学生在高考中的失利势必造成内在自信心不足,对未来自我发展充满迷茫。因此对于学校推崇的国际化教学表示畏惧,并对于在海外求学没有强大的自信心与意志力,所以民办高校在推行国际化教育改革时,应重点培养学生国际化的视野,为学生创造国际化氛围,例如大学生在学校间交流,学分互认、提供海外夏令营活动和国外企业实习机会。从而提高学生国际化认识,培养自信心和长远的国际化视野,让他们走出去,成为具有国际化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

(2)民办高校国际化教学师资队伍的创建不够完善

目前,民办高校引进有海外背景的师资数量不多,并且引进海外学历经历的教师平均教龄较短,教学经验方面不总,而经验相对丰富的老师往往缺乏国际化背景和英语能力较弱。国际化师资队伍的不完善制约着民办高校国际化发展,所以建设国际化师资队伍应从教学质量和服务与国际教学接轨,提高教师国际化视野,定期研讨先进的国际化教学方法,教师与国外院校的相互交流从而保证国际化课程的教学质量。因此重视加强国际化教学师资的培养是民办高校走向国际化的重要保障。

(3)国际化办学经验尚浅,课程设置

由于多数民办高校办学期间较短,国际化办学时间不长,没有一个明晰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因此民办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就是课程设置。就目前民办高校国际化教育大多数都是采取国际资质证书的引进,例如:ACCA、CIMA、AICPA等。在近几年还出现与国外合作办学模式。但就目前课程设置理念还是在探索阶段,因此对于国际化课程体系设置是民办高校国际化教学重中之重。切记不能全部照搬国外教学科目,应结合民办高校课程设置体系,做到所设置的课程能顺应国际化趋势,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

三、未来民办高校国际化展望

综合上述,在SWOT的分析法下归纳出目前我国民办高校在发展国际化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内在的优势与劣势。但在未来国际化发展趋势下,民办高校应利用自身优势,特色的办学机制与高效的管理体制,总结出符合自身发展国际化框架,增加对国际化师资的教学投入,引进先进批判性的西方教学理念转变旧有教学方式,从而创建出适合民办高校国际化自身人才培养方案。(作者单位:西安欧亚学院)

参考文献:

[1] 张秋杰.我国区域性高校国际化发展路径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趋势分析法范文5

【关键词】建筑结构的设计;方法;发展趋势

建筑结构的设计工作对建筑的安全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使用科学的方式进行设计,使设计符合规范。

1 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

1.1 结构平面图 在进行绘制结构平面布置图工作之前,有一个重要问题,不能够通过输入结构软件完成设计的建模工作。如果建筑是处于抗震设防的烈度为六度的地区(建造于Ⅳ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除外),根据相关的建筑抗震的设计规范,不能够对截面抗震进行验算,应该按照相关的标准和要求来进行。对于那些砌体的结构来说,如果时间没有很充裕的话,就可以不必使用软件来进行建模工作,直接就进行设计工作就可以了。但是要注意局部受压和受压的问题,要对此进行人工复核工作。

而对于那些局部受压的防御措施,则要按照规定在梁下安装梁垫还有构造柱等设施。但是如果时间比较宽裕,最好还是输入建模的方式比较好,这样可以通过使用软件来进行荷载的计算工作。此外,如果建筑是设在抗震烈度在七级以上的,就必须要输入软件,在进行建模计算。在绘制平面结构图的时候,假如直接在图上绘制结构图而没有进行建模工作,这样就必须要对建筑图上没用的部分进行删除,这样工作就很复杂了。而最简单的方式就是通过使用软件的图层功能来进行设计,这样可以使相关的层直接被冻结。然后再实现新的结构图层的建立,包括圈梁层、构造柱层、梁层、文字层、板钢筋层,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绘图的效率,在不同的结构平面图间可以更方便的进行拷贝移动和删除工作。

1.2 屋顶(面)结构图 如果建筑是坡屋面,一般结构的处理有两种方式,一是梁板式,一个是折板式。一般梁板式比较适合用于建筑平面比较不规整,屋面的坡度大屋脊线比较曲折复杂,而且梁板的跨度很大的坡屋面。与这种情况相反的,就要使用折板式的方式。这两种方式的板,都是偏心受拉构件。板配筋时应有部分或全部的板负筋拉通以抵抗拉力。板厚基于构造需要一般不宜小于120mm厚。此外梁板的折角处钢筋的布置应有大样示意图。至于坡屋面板的平面画法,建议采用剖面示意图加大样详图的表示方法。

1.3 大样详图 大样详图的绘制可以在建筑详图的基础上直接绘制,前提是建筑详图的准确无误;也可以在以前做过的详图的基础上来局部改进绘制。要注意的是在保持建筑外形的前提下尽量地使结构受力合理和施工方便。在标高和外形尺寸上一定要和建筑专业协调一致。需要提醒的是建筑标高和结构标高的关系要搞清楚,该减的减,不该减的就不要减。

1.4 楼梯 在楼梯设计时要注意对梯度的控制,梁下净的高度要符合建筑的要求,而且尽量要使梁梯的位置上下达到统一。对于那些不合适的部分可以使用折板式的楼梯。折板楼梯钢筋在内折角处要断开分别锚固防止局部的应力集中。阁楼层处的楼梯由于有分户墙的存在要设置抬墙梁。注意梁下的净空要求,并要注意梯板宽度的问题。首段梯板的基础应注意基础的沉降问题,必要时应设梯梁。

1.5 基础 基础要注意混凝土的标号选择应符合结构耐久性的要求(通常情况下可采用C25)。基础的配筋应满足最小配筋率的要求(施工图审查中心重点审查部位)。条基交接部位的钢筋设置应有详图或选用标准图。条基交叉处的基底面积不可重复利用,应注意调整基础宽度。局部墙体中有局部的较大荷载时也要调整基础的宽度(因软件计算的是墙下的平均轴力)。基础图中的构造柱,当定位不明确时应给予准确定位。

2 我国建筑结构设计的发展趋势

2.1 以功能为基础的设计

功能设计的概念在于根据灾害荷载的不确定性(发生时间、强度、作用历时等的变化)以及抗力的不确定性特点对不同风险度水平的灾害荷载作用(地震等),将建筑物设计成满足不同的功能要求,既保障建筑物在稀有大震时的安全,同时又使建筑物在整个运行期充分发挥功能,维护和改建方便,符合经济目的。这是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体现的“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原则的进一步发展。

2.2 系统可靠度、结构的冗余度与防止连锁破坏

整体性要求结构具有必要的冗余度与延性,能适应较大的变形并具有较强的耗能能力。此外,整体性还要求加强结构各构件的相互连接,特别是加强边梁和结构的连接。整体性促进了结构冗余度的研究。冗余度表示结构具有多重传力途径,代表结构抵御破坏和抵御运行事故的能力。在新建结构中一般不宜采用单一传力途径。传统的结构安全度评价方法常常建立在单一构件分析的基础上,对于具有并行系统(冗余度)的结构,系统的抗力和单个构件抗力之间的关系变得比较复杂。因为这种系统某一部件超出承载极限以后,作用力将在其它部件之间进行重分配。系统的可靠度取决于并行系统的数目、构件材料的力学性质(本构模型)和作用力重分配的方式等。这是目前可靠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2.3 结构投资的合理分配

传统的设计方法根据满足某一最低要求的安全度出发,安全系数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经验和判断,显然不能满足工程建设日益发展的要求。一些研究者提出了运用期费用(life-cydecost)的期望值为最低的概念。运用期费用包括建造费用、维护费用、灾害事件(如强地震、强风)发生造成的破坏损失及修理费用、伤亡损失费用等。同时还要考虑不同时间费用和损失的贴现(均化为按现时价格计算)。采用一定的计算模型可以得出运行期费用的解析表达式,从而获得最优解,求出最合理的设计荷载和杭力水平。

2.4 结构振动控制

在强震区,新建房屋或对现有建筑进行维修加固,采用各种控制技术在美、日等国已经相当普遍。房屋隔震中比较广泛应用的是叠层橡胶支承。但橡胶材料在低温时性能不好,需要加热。隔震目的在于利用支承的柔性延长房屋周期,减小地震力。通常橡胶支承延长周期依靠增大垂直应力,使橡胶变软、变细,这相应增加了不稳定性。采用摩擦支承可以使情况得到改善。可以将橡胶支承与摩擦支承联合运用,调节它们承担侧力的比例。

2.5 新材料与新结构

近10年来,新型建筑材料与结构型式得到很大发展。首先值得提出的是高性能混凝土(HPC一凡ghPer10rmaneeC石nerete)在许多国家受到日益广泛的重视并在很多类型的工程中得到应用。HPC最初指高强混凝土HSC,由于HPC采用低水灰比,具有高密实度,目前HPC的含义还包括低透水性混凝土、抗化学侵蚀混凝土以及其它特殊性能的混凝土等。加拿大高强混凝土在桥梁和房屋建筑中运用的经验表明HPC施工速度快,构件断面小,自重轻,可提供更多的利用空间,从而带来经济效果。HPC由于低水灰比,自然增加了耐久性。HPC也有利于增强钢筋的防腐蚀性,提高抗老化能力。HPC可做到对氯离子有较低的穿透力和低导电性,这就使钢筋的寿命得以延长。

3 结语

建筑的结构设计工作是一个全面性和系统性的工作,它的设计结果对建筑的使用寿命还有能够正常使用有重要的关系。所以,结构设计的工作者和相关的科学家要进行不断地创新工作,创造出更科学的设计方式,这样才能为社会提供更好地服务,对经济发展起到更好的作用,通过本文我们对我国建筑结构的设计的基本方法做了简单地介绍,并且对其发展趋势做了简单的介绍。所以我们要采用科学的方式进行设计,这样才能使建筑结构更合理,建筑的安全性才能够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趋势分析法范文6

【关键词】数字滤波技术;飞速发展;应用现状;发展趋势;实现分析方法

中图分类号:TM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1-076-02

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是当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大趋势,而数字化是智能化和网络化的基础,实际生活中遇到的信号多种多样,例如广播信号、电视信号、雷达信号、通信信号、导航信号、射电天文信号、生物医学信号、控制信号、气象信号、地震勘探信号、机械振动信号、遥感遥测信号,等等。上述这些信号大部分是模拟信号,也有小部分是数字信号。模拟信号是自变量的连续函数,自变量可以是一维的,也可以是二维或多维的。

一、数字滤波器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在信号处理过程中,所处理的信号往往混有噪音,从接收到的信号中消除或减弱噪音是信号传输和处理中十分重要的问题。根据有用信号和噪音的不同特性,提取有用信号的过程称为滤波,实现滤波功能的系统称为滤波器。在近代电信设备和各类控制系统中,数字滤波器应用极为广泛,这里只列举部分应用最成功的领域。

(一)语音处理

语音处理是最早应用数字滤波器的领域之一,也是最早推动数字信号处理理论发展的领域之一。该领域主要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语音信号分析。即对语音信号的波形特征、统计特性、模型参数等进行分析计算;第二,语音合成。即利用专用数字硬件或在通用计算机上运行软件来产生语音;第三,语音识别。即用专用硬件或计算机识别人讲的话,或者识别说话的人;第四,语音增强。即从噪音或干扰中提取被掩盖的语音信号。第五,语音编码。主要用于语音数据压缩,目前已经建立了一系列语音编码的国际标准,大量用于通信和音频处理。近年来,这5个方面都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并且,在市场上已出现了一些相关的软件和硬件产品,例如,盲人阅读机、哑人语音合成器、口授打印机、语音应答机,各种会说话的仪器和玩具,以及通信和视听产品大量使用的音频压缩编码技术。

(二)图像处理

数字滤波技术以成功地应用于静止图像和活动图像的恢复和增强、数据压缩、去噪音和干扰、图像识别以及层析X射线摄影,还成功地应用于雷达、声纳、超声波和红外信号的可见图像成像。在现代通信技术领域内,几乎没有一个分支不受到数字滤波技术的影响。信源编码、信道编码、调制、多路复用、数据压缩以及自适应信道均衡等,都广泛地采用数字滤波器,特别是在数字通信、网络通信、图像通信、多媒体通信等应用中,离开了数字滤波器,几乎是寸步难行。其中,被认为是通信技术未来发展方向的软件无线电技术,更是以数字滤波技术为基础。

(三)电视、雷达

数字电视取代模拟电视已是必然趋势。高清晰度电视的普及指日可待,与之配套的视频光盘技术已形成具有巨大市场的产业;可视电话和会议电视产品不断更新换代。视频压缩和音频压缩技术所取得的成就和标准化工作,促成了电视领域产业的蓬勃发展,而数字滤波器及其相关技术是视频压缩和音频压缩技术的重要基础。雷达信号占有的频带非常宽,数据传输速率也非常高,因而压缩数据量和降低数据传输速率是雷达信号数字处理面临的首要问题。告诉数字器件的出现促进了雷达信号处理技术的进步。在现代雷达系统中,数字信号处理部分是不可缺少的,因为从信号的产生、滤波、加工到目标参数的估计和目标成像显示都离不开数字滤波技术。雷达信号的数字滤波器是当今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声纳信号处理分为两大类,即有源声纳信号处理和无源声纳信号处理,有源声纳系统涉及的许多理论和技术与雷达系统相同。例如,他们都要产生和发射脉冲式探测信号,他们的信号处理任务都主要是对微弱的目标回波进行检测和分析,从而达到对目标进行探测、定位、跟踪、导航、成像显示等目的,他们要应用到的主要信号处理技术包括滤波、门限比较、谱估计等。

(四)生物医学信号处理

数字滤波器在医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如对脑电图和心电图的分析、层析x射线摄影的计算机辅助分析、胎儿心音的自适应检测等。

(五)音乐

数字滤波器为音乐领域开辟了一个新局面,在对音乐信号进行编辑、合成、以及在音乐中加入交混回响、合声等特殊效果特殊方面,数字滤波技术都显示出了强大的威力。数字滤波器还可用于作曲、录音和播放,或对旧录音带的音质进行恢复等。

数字滤波器的应用领域如此广泛,以至于想完全列举他们是根本不可能的,除了以上几个领域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应用领域。例如,在军事上被大量应用于导航、制导、电子对抗、战场侦察;在电力系统中被应用于能源分布规划和自动检测;在环境保护中被应用于对空气污染和噪声干扰的自动监测, 在经济领域中被应用于股票市场预测和经济效益分析,等等。

二、数字滤波器的实现方法分析

依据现行的标准和实际行动,数字滤波器的实现,一般有如下集中地方式:

(一)在通用的微型机上用软件来实现

软件可以由使用者自己编写或使用现成的。自IEEEDSPComm.于1979年推出第一个信号处理软件包以来,国外的研究机构、公司也陆续推出不同语言不同用途的信号处理软件包。这种实现方法速度较慢,多用于教学与科研。

(二)用单片机来实现

目前单片机的发展速度很快,功能也很强依靠单片机的硬件环境和信号处理软件可用于工程实际,如数字控制、医疗仪器等。

(三)利用专门用于信号处理的DSP片来实现

DSP芯片较之单片机有着更为突出的优点,如内部带有乘法器、累加器,采用流水线工作方式及并行结构,多总线,速度快,配有适于信号处理的指令等,DSP芯片的问世及飞速发展,为信号处理技术应用于工程实际提供了可能。

通过以上叙述可以证实,大多数情况下一维模拟信号的自变量是时间,经过时间上的离散化(采样)和幅度上的离散化(量化),这类模拟信号便成为一维数字信号。因此,数字信号实际上是用数字序列表示的信号,语音信号经采样和量化后,得到的数字信号是一个一维离散时间序列;而图像信号经采样和量化后,得到的数字信号是一个二维离散空间序列。数字信号处理,就是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对数字序列进行各种处理,把信号变换成符合需要的某种形式。例如,对数字信号经行滤波以限制他的频带或滤除噪音和干扰,或将他们与其他信号进行分离;对信号进行频谱分析或功率谱分析以了解信号的频谱组成,进而对信号进行识别;对信号进行某种变换,使之更适合于传输,存储和应用;对信号进行编码以达到数据压缩的目的,等等。

数字滤波器精确度高、使用灵活、可靠性高,具有模拟设备所没有的许多优点,已广泛地应用于各个科学技术领域,例如数字电视、语音、通信、雷达、声纳、遥感、图像、生物医学以及许多工程应用领域。随着信息时代数字时代的到来,数字滤波技术已经成为一门极其重要的学科和技术领域。以往的滤波器大多采用模拟电路技术,但是,模拟电路技术存在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例如,模拟电路元件对温度的敏感性,等等。而采用数字技术则避免很多类似的难题,当然数字滤波器在其他方面也有很多突出的优点,在前面部分已经提到,这些都是模拟技术所不能及的,所以采用数字滤波器对信号进行处理是目前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徐耀群,孙明Shannon小波混沌神经网络及其TsP(城市旅行商)问题的求解[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8(03).

趋势分析法范文7

完善金融消费者保护的法律体系

首先,目前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中并未引入“金融消费者”的概念,金融消费者与金融投资者混为一体。金融消费者是指为了生活需要,办理银行存贷款、购买保险合同、申请购买信用卡、购买个人理财产品的消费者。随着金融业的发展,上述的消费行为已经是当代人必不可少的金融生活需求,与专业的机构投资者不同,在资本市场的个人投资者,由于不具备专业的信息分析能力,在金融产品曰益复杂化的时代,实质上处于信息获取的弱势地位,因此也应当将其划入金融消费者的行列。其次,目前我国关于消费者保护的法律只有《消费者保护法》、《产品质量法》,而这两部法律的设立均为保护实体领域的消费者,由于金融产品的特殊性,金融消费的概念和权利尚未明确,在保护效果上更是收效甚微了。而金融领域的《保险法》、《证券法》、《商业银行法》对涉及金融消费者的保护大多是一些概念和原则性的条文,例如银行领域只有“保护存款人的利益”,仅仅限于对存款人的保护;在保险领域的“保护保险当事人的合法权利”,限于规定保险机构的从信息披露角度保护消费者利益。法律保护手段严重不足。鉴于此种情形,我国应当尽快建立关于金融消费者保护的层级相对较高的法律,并将在法律条文中引入“金融消费者”的概念,明确金融消费者的权利,做到金融消费者保护工作“有法可依”。

建立消费者保护的具体职权机构

纵观世界各国金融消费者的保护,无论实施混业经营还是分业经营的国家,均建立具体的职权明确的金融消费者保护机构。我国目前金融消费者保护的职权分散于消费者协会,银监会、证监会等机构,在保监会设立的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局职能表述为具有规章制定权,接受消费者投诉和咨询,调查处理损害消费者权益的事项,但自2003年以来,并未见保险领域内关于消费者保护的规章出台,投诉和处理机制不明确。在证监会设立的投资者保护局的职能表述为“督导促进派出机构、交易所、协会以及市场各经营主体在风险揭示、教育服务、咨询建议、投诉举报等方面,提高服务投资者的水平:推动投资者受侵害权益的依法救济”投资者保护局并不直接接受和处理消费者的投诉。消费者保护职权不明确,缺乏专业性,容易造成消费者保护的监管空白区。在改革过程中,我国应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在银行、证券、保险、非银行性金融机构等领域建立具体的职权明确的消费者保护机构,并赋予该机构一定的规章制定权和处罚权,建立完善的工作和监督流程,保证消费者保护工作落到实处。

设置便利的消费者投诉和纠纷解决机制

目前我国受理消费者投诉的机构主要集中在各个金融机构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消费者与金融机构的纠纷通过金融机构内部的调节机制无法解决时,只能选择向监管机构投诉或者采取仲裁、诉讼解决。大多数监管机构在接受投诉建议时采取通知或者责令金融机构二次处理,并不能真正的起到解决纠纷的作用。在司法领域,我国并没有专门的针对金融产品诉讼的程序和专业人才,由于金融产品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加上司法程序成本高、周期长,金融机构在诉讼中往往处于强势地位,导致消费者的利益难以得到保护。投诉机制和纠纷解决途径的不畅,再次使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缺乏必要的保障。在今后的消费者保护完善工作中,我国应重点建设畅通的消费者投诉和纠纷解决机制,除了建立专门的金融消费者投诉处理部门,还应当建立消费者投诉处理信息的披露和跟踪制度,并将消费者投诉处理和金融机构监管评级相挂钩,激励金融机构更好的金融处理纠纷。在纠纷解决机制的构建上,可以借鉴英国和澳大利亚的替代性解决机制(ADR),探索建立独立于金融机构内部和司法解决途径之外的第三方纠纷解决制度。这样既能相对专业、中立的解决金融纠纷,又能避免司法解决给纠纷双方带来的高成本,维护了金融机构的名誉和金融消费者的利益。

本文作者:安红丽作者单位:山西大学法学院

趋势分析法范文8

「关键词诚信原则 契约自由 利益衡平 道德法律化

一 诚信原则的涵义及功能的回顾与整理

1 涵义。关于诚信原则的涵义,国内外各种观点可大致可分为四种:道德取向说、衡平原则说、两种诚信说、三层次说。[1]学者们的观点集中从道德与法律、价值与实证、主观与客观、规范与事实等方面对诚信原则进行了充分全面的阐述,这里本文不作具体的展开和演绎,认为可以从抽象的角度来理解其包含三个应有之意:“诚实不欺、恪守诺言、不负信赖;目的在于实现当事人双方及社会利益的平衡;模糊的社会公平观念在民法领域的体现” [2] .

2. 功能。诚信原则被学者们称为君临全法域的帝王条款,尽管还有争议[3],但对诚信原则影响社会经济生活和民法的历史演进的巨大作用不持异议。学者们虽然对诚信原则的功能理解不同,但大致都采三功能说:确定行为规则;解释法律、法律行为和合同确定准则;衡平利益冲突。[4]笔者认为可以从民事主体和司法裁判主体两个层面对诚信原则的功能加以界定:一是确认民事主体的道德取向和规定其行为指导准则,二是确认司法机关自由裁量的法理依据和据以指导其弥补法律漏洞及衡平当事人的利益冲突。

二 契约自由与诚实信用-以秩序构建为中心的历史演进

契约自由一般被认为古典契约理论的核心,由于其赖以存在的哲学思想、权利本位理论、主体价值博弈、司法理念等方面的演进和转换,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契约自由受到诚实信用原则的制约和限制,同时也反映出一种以秩序构建为中心的历史演进过程。

(一)从理性哲学批判看近代以来社会思想基础的悄然转换

伴随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出现和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到18世纪理性主义形成了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笛卡尔将数学的严密性与清晰性引入哲学,积极主张理性思维,“除了通过自明性的直觉和必然性的演绎以外,人类没有其他途径来达到确定性的知识”。[5]在他的哲学体系中深刻蕴涵了绝对主义的认识论和形而上学的方法论,这影响了人们对事物的理解和判断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停留在绝对和理性可知的基础上。然而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期,理性主义的发展遇到了深刻的危机,知识界中泛起了非理性思潮。非理性主义强调人的精神生活的各种非理性因素,强调主观性、自由意志和个体性,同时主张相对主义的认识论,认为“理性在根本性的问题上总难免陷入二律背反”。[6]形而上学的方法论在这一时期也受到诘难,以康德的先验唯心主义哲学和博格森的自由论为代表的经验主义的兴起使得那种认为世界可知和理性绝对并无所不包的思想观念受到猛烈的抨击,至此认为世界绝对可知的理性主义不断走向与经验主义的调和。

这一时期的法解释学和司法实践也得以跟进,以潘德克吞和温特夏德等为代表的概念法学也在理性主义的影响下得以建立和发展。温特夏德认为原始的罗马法完美无缺、且层次井然,甚有体系,法官之职责只在于根据法律所建立的概念体系作逻辑推演,而无需自作利益衡量。[7]司法实践中法官对当事人的诚信判断和自由裁量被完全排除,成为纯粹的适法机器。此时即便有主观考察和利益衡量,也被牵强地认为是立法本意如此。当基尔希曼和耶林后来从法学外和法学内对概念法学作批判的时候[8],已经无法适应具体的社会妥当性的概念法学也告没落。此后耶林转向目的法学,和法国撒莱和热尼等的科学法派和赫克的利益法学一起掀起了20世纪概念法学的自由法运动。耶林等人的学说迎合了当时工业革命的大发展和风起云涌的事故、污染和损害问题带来的要求打破严格规则主义的约束,承认法律漏洞并发挥建构在诚信原则基础上的法官能动性。而弗兰克批判后昂格尔的形式主义和客观主义开始兴起,伽达默尔指出“用法律解释的创造性来缓解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的关系”[9].以此为思想基础的归纳法法律思维使得司法经验主义得以引入,司法机关以诚信原则的主观评判和客观考量要素为依据开始分享立法权,契约自由因此注入了司法干预,从而适应了民事实体法律关系和诉讼程序上的秩序变革要求,并使得这种法理念和司法原则在近代法秩序上的烙印和影响延续了数千年之久。

(二)从权利本位理论的变迁看民法功能的取向嬗变

在罗马法早期,私有权是绝对的,虽然诺成契约的产生标志着罗马契约自由思想的形成,但在家庭本位下的契约自由带有明显的身份权烙印,使得即便到梅因提出“从身份到契约”,这里的契约仍带有很强烈的特权和等级色彩,事实上并非商品经济社会的普遍契约,因而这个时期的契约自由仅为近代民法意义上契约自由的嚆矢和缘起。罗马裁判官的“告知”与“衡平”在此时期起了融合市民法与万民法的重要作用,同时恶意抗辩权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诚信原则用于司法的早期渊源。

伴随12世纪罗马法的复兴,近代西方个人主义法律观得以兴起,格老秀斯、洛克、孟德斯鸠和卢梭等人提出法律应当承认和保障人的价值是至高无上的,个人本位肇始兴起。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更使得经济活动更加频繁和日常化,由此市场主体产生了确认财产权利归属和自定交易规则的强烈需求,这些因素使得个人本位的权利观念和契约绝对自由的民法原则深深扎根于近代市民社会达几百年之久,“似乎成为16至19世纪占支配地位的社会秩序的最终理想形式”[10] ,与此同时诚信对市场主体基本上是道德约束,并且也只是作为一种司法上的简单适用和参考标准。在普通法系国家,自由主义思潮带给民法的影响就是注重法律程序而不注重其实质后果的法律形式主义化。自由主义的合同法精神认为法院的功能不在于干涉私人之间的自由契约行为,即便该契约从主观上讲是不诚信、恶意的意思一致,而仅局限于确定形成和履行契约的合理程序,并确保当事人的行为符合法定程序规则。

19世纪后期,自由资本主义阶段的民法原则逐渐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此时以社会法学为基础的团体主义民法理论产生了。孔德将哲学上实证主义引入法学,认为社会利益应高于个人利益,强调个人义务和社会责任,限制个人权利的绝对化和意志自由。20世纪的民事立法因此受到团体主义和社会本位的影响,此时法律开始从个人本位转变到社会本位。契约自由得到了国家的强有力的干预,如先合同义务的产生、限制垄断、禁止欺诈和暴利等等。契约绝对自由在这里受到挤压和限制,这一转变使诚信原则在协调当事人利益和社会利益方面的作用得到了强化,此时严格规则主义走向了严格规则与自由裁量相结合。[11]1896年《德国民法典》是其时代的代表,第242条规定:“债务人依诚实和信用的原则,并参照交易的习惯,履行给付义务。”随后的1907年《瑞士民法典》则将诚信上升为民法基本原则:“任何人都必须诚实信用地行使权利并履行义务,明显地滥用权利,不受法律保护。”《瑞士民法典》一出台就受到了各国法学界的广泛赞誉,并成为一个范本,对许多国家的民事立法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普通法系国家,美国《统一商法典》第203条规定也作了类似规定。另外“默示条款”和“契约落空”的设置也为法院干预契约自由提供理论依据,诚信原则得到张扬,至此诚信原则在民法领域吹起了全面渗透的号角,而在民事守法和民事司法中发挥了积极而深远的作用。

(三) 从经济人假设看民事主体价值追求的博弈

现代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阐明“看不见的手”的神奇作用时指出,市场经济主体的参与者从事经济活动的出发点是自利的,但只要竞争是充分的,竞争的后果必然也导致他利和市场利益最大化。经济学把人假定为理性人,其精于计算并由自身经济利益所驱使。而民法学则把人假定为善良管理人,勤勉善良、合乎理性与道德。虽然两种假定有所区别,但强调理性是共同的,允许追求正当利益是一致的。各国民法首肯契约自由的同时,“都贯彻了经济人假说,允许当事人最大化地追求自己的利益” [12].反映到近代经济生活中,多数国家都采取了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的理论依据和经济学基础,强调自由放任和私有权的自我设定,排除政府管制和公权侵入。在这里契约自由是第一位的,即使市场交易中双方信息不对等和明显的不道德行为,只要不触犯强行法,就不受国家公权干涉和强制。市民社会的私权自由使得民事主体脱离了国家和等级特权的制约,在很大程度上激励和刺激了经济快速增长和国民财富的积累。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完美的市场条件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原因在于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市场也是不完全的。 [13]特别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信息化网络化和交易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环境里,各种经济诱惑和市场陷阱使得经济人不可避免地采取不正当的脱法手段来追求更大的利益。这使得相对方往往不是穷尽自己资源去诚信地经营企业和运作市场而是精于算计和反算计,如此反复使得交易安全日益匮乏和市场秩序不断恶化。这种情况意味着交易主体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市场道德风险,同时由于现代社会交易方式的便捷化和简单化而又带来更大限度的交易自由,市场主体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对安全的价值诉求。

道格拉斯?G?拜尔等认为“个体的偏好将影响该个体在阶段博弈中取得的利益,而且个体可以不断地有意改变自己的偏好。” [14]此时市场主体产生了确保交易安全的需求而将交易自由搁置次位,此时“保护生命财产和契约安全构成了有序化的最为重要的任务”。[15]斯密在论述道德风险和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效率之间的关系时也指出市场经济是一个要讲道德的经济,当这种道德不能被有效遵守和服从的条件下,就要求有一种以建立秩序为目的制度介入。这种秩序有两个要点,一是指导市场主体自觉遵循商业道德并以商业信誉相互约束,二是在一方遭遇道德风险并遭受损害时能惩治相对方且受损方能得到救济。诚信原则作为两点要求的统一,使得公认的商业道德法律化。契约自由和利益最大化与市场秩序及交易安全被迫进行博弈,两者较量的结果是引入诚信原则,道德调节和法律调节共同规制,作为商业道德和裁判原则的统一,藉以维持商品交易安全和公平的市场秩序。

(四)从法律漏洞弥补看现实司法理念的碰撞

法律漏洞系指依现行规定之基本思想及内在目的,对于某项问题可期待设有规定而未设定之谓。[16]虽然在理论上概念法学为代表的否定说和以自由法学为代表的肯定说还在争论不休,但今日的判例学说都公认任何法律皆有漏洞之事实。由于民法法系与普通法系在法律传统和文化背景的诸多不同,民法法系国家起先强调严格规则主义,不能以法官自由裁量弥补法律漏洞代替严格的文义解释而后才转到法官可以将自由裁量与准则主义并举,而普通法系国家则强调法官的识别和解释,通过“普通词义规则”和“黄金规则”等来探求立法者的“立法意图”来弥补法律漏洞和发展判例法精神。由于法律禁止法官拒绝裁判[17],所以当法官遇到制定法对案件事实没有进行规制和约束时,有进行裁判和进行法律弥补的义务,那么法官有必要依某种原则对法律适用进行自由裁量。那么这里有三个命题需要讨论:一是漏洞弥补是法解释还是法官造法,二是这种自由裁量的引入遵循的是哪一原则,三是漏洞补充和自由裁量的限度在哪里。第一点表现为严格准则主义与自由裁量的直接对抗,但20世纪以来民法法系与不断向普通法系靠拢使得法解释与法官造法的区别日显模糊,第二点则由于诚信原则的全面介入民法体系和民事活动而得以众望所归,无论是作为守法准则和司法原则都使诚信原则服从了秩序和正义的要求。至于第三点,除上所述准则主义与自由裁量并举的趋势外,禁止“向一般条款的逃避”、类推适用优先等则对自由裁量给予了较好的界定。

虽然契约自由的意义在于保障当事人的正当利益不受他人和国家侵犯,但在法律漏洞需要弥补时,司法机关有必要依据诚信原则承担起利益考量的任务。诚信原则作为授予法官自由裁量的法律原则,虽然从内容上看,是社会生活和国家公意对人们信义诚实不欺诈的道德要求和法律义务,但从其形式看,“它的规范意义上极为模糊,法律意义上无确定地内涵和外延” [18],这必然和只能使得司法者在适用法律时行使自由裁量权,解释法律和衡平利益以追求具体案件处理中的实质正义和秩序安全,以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之目的。所以对于伴随严格准则主义转变到准则主义与自由裁量并举而出现的诚信原则,“不能从其字面理解其含义,它应被理解为一项由司法者所享有的法律适用授权规范” [19],一种为法律价值进行伸张而计的秩序的需求。

以上我们谈论了契约自由的学理基础的转换和诚信原则的历史演进,其关键在于法秩序和意思主义的矛盾和统一。有学者认为契约自由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从消极的意义上说,它要求契约的成立、内容以及形式不受干涉,特别是来自国家方面的干涉;而从消极的意义上说,契约的法律效力最终是由国家保证的。[20]这即是说意思主义是构建秩序的一种方式,但意思主义需要法秩序的协调和规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思想意识的进步,保护契约自由与维持社会秩序日益成为个人与社会、市民与国家、私权与公权之间的不断冲突和不断协调的过程,诚信原则的实质则是在其中充当一个据以评判和衡平的尺度和基准,来适应契约自由的学理基础转变后意思主义对市场秩序跟进和利益公平配置的逻辑推动和客观需求。没有秩序的自由是无政府的自由,没有自由的秩序是专制和擅断的产物,正如庞德所说,“秩序的标志就是在人的”合作本能“和”利己本能“之间建立并保持均衡的状态” [21].

三 利益衡平与道德进化-以正义诠释为内容的价值分析

不同社会主体利益矛盾和冲突使得国家公权和正义法则不断向市民社会渗透和浸入,而“正是在多元利益的冲突、互动和整合过程中,法律的至上性和普遍性才得到逐步确认”[22],同时三权分立下的司法更全面广泛地进入立法领域以实现实质正义。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道德因素越来越多地进入法律,特别是那些公认的商业道德进入法律规则成为一种必然,道德丰富了法的内涵和精神,又使得道德具有了某种程度上的法律约束力和强制性。道德与法地不断渗透和融合使得正义的形态经历了从道德正义到法律正义的过渡历程。

(一)社会正义的实现方式与利益衡平

“公平,在客观上看来,并不严格地构成慈善的道德责任要求或对他人提出慈善的要求;但是,谁以公平的理由坚持要获得任何东西,就等于提出了他的权利。” [23]在处理民事主体利益纷争的时候,并没有一个可以据以裁判的规则和依据,诚信原则承担了这一重任。我国通说将诚信原则理解为三方利益平衡:民事活动当事人双方的利益平衡,以及当事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平衡。在当事人利益关系中,诚信原则要求尊重他人利益,以对待自己义务的注意对待他人事务,不得损人利己,保证法律关系的当事人都得到自己应得的利益。当发生特殊情况使当事人的利益失去平衡时,应进行利益调整,使利益平衡得以恢复,由此维持一定的经济秩序。在当事人与社会的利益关系中,诚信原则要求当事人不得通过自己的民事活动损害第三人和社会的利益,必须在权利的法定范围内以符合其社会经济目的的方式行使它们。[24]

受日本学者的影响,我国法学界也开始对讨论利益衡平(量)论。利益衡量论是在与概念法学相对立的情形下出现并发展的,其价值所在在于“归结为定分止争的妥当的基准”。[25]基于庞德把利益划分为个人利益、公共利益和社会利益,有学者进一步拓展并认为权利由两个要素构成即权威和利益,利益则具体分为当事人具体利益、群体利益、制度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等,并指出当制度利益无缺陷时排除衡量,当制度利益有缺陷时在法律框架内进行衡平者,当制度利益违背社会公共利益时,要大胆抛弃。[26]利益的考量与取舍是正义构建和实现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化解纠纷和民事司法的有效手段。诚信原则的目的即在于追求一种妥当性,这种妥当性的考虑是基于法官的主观正义和分配正义的理念,而这种一般正义和具体正义的统一的价值取向正如庞德所说,“意味着那样一种关系的调整和行为的安排,它能使……满足人类对享有某些东西和做某些事情的各种要求的手段,能在最少阻碍和浪费的条件下尽可能给他以满足”。 [27]

就法律体系而言,诸多原则间可能彼此矛盾,同一法律层级和不同法律层级的原则可能会冲突和倾轧,当然首先是下位原则服从上位原则的统制和协调,但在同一位次特别是最高位次的原则发生矛盾时,那么这时原则间的衡平取舍则决定于具体的个别的原则在这个层级体系中价值和地位如何。对于具体的法律条文的使用,基于现实司法情况的多变性及诚信原则外延的不确定性,司法者在具体案件中可以依托它所包含的衡平精神,“根据正义、良知和睿智光辉补充法律的权能” [28],来限制、补充、协调其他规范的使用从而追求具体和实质公平。社会正义在这里通过司法机关基于利益衡平的自由裁量得到实现,当事人的正当利益得到法律意义上的评判和承认,民事流转效率和社会基本尺度同时达到满足和最优。

(二)诚信伦理的现代诠释和道德进化

诚实信用是指民事主体对自己参与的经济活动的一种商业道德上的积极作为,从主客观方面对自己作出约束和承诺,即“客观上要求主体有好的行为和主观上要求主体具有毋害他人的内心意识” [29].现代伦理学将诚信伦理观念从品德层面上升为责任层面、从特殊领域调整上升为社会普遍规制、从观念意义上升为制度约束。[30]被提升了的诚信理念在市场经济的土壤里得以更进一步的具体化,“在实际操作层面,制度伦理就是伦理制度化,是指人们把一定社会的伦理原则要求提升,规定为制度” [31],即诚信不仅是市场经济的灵魂和道德基石,还是市场主体的行为约束规则和交易秩序的制度佑护和保障。市场主体在交易过程中恪守信用,讲求信誉,在取得市场信息方面做到“三公”,认真履行先合同义务,不为欺诈,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从而获得和保守各自凭籍自身资质和能力应得的经济利益和市场份额。

从另一方面讲,基于亚里士多德的“性恶论”,市场主体从现实或假想受害者的角度出发,会自然而然的避害趋利、在经济活动中采取稳健、保守、审慎的经营原则,体现一种对契约自由的天然恐惧,这也是一种对市场道德风险的消极逃避。而作为市场宏观调控的工具和手段-法律规则,在确定游戏规则的同时不会将诚信原则排斥在法律之外而使商业道德游离。这也是一种基于交易安全的考虑,干涉契约自由而构建某一层次上的制度正义。“在一定意义和程度上,几乎所有两个当事人之间的法律交易,都是影响其他不确定的人,因为它修改了处置法律上保障的控制权的分配模式。” [32]市场主体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不得不把审慎作为经营原则(在金融业尤为如此),这无法适应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社会交易手段的日益增多和网络时代快捷方便的商事经营理念。

市场经济的客观发展和当前科技日益进步为现代社会确立了市场游戏规则,但制度往往落后于转瞬即逝的市场演进和变革,一些法律规则尚未进入或暂时未考虑到的领域和部门出现了,这时具体法规范无法约束它们从而使市场和社会正义无法体现,道德与法律的分野开始模糊,道德的社会性与法律的强制性开始出现妥协和对话,作为补充的正义评价标准就这样交给诚信原则了。诚信作为一种伦理上的自我约束和价值原则,在商品经济社会日显其重要的显形经济意义和隐性社会意义,从法治市民社会的角度讲,社会主体的行为操守和道德准则构建了公共福祉和社会正义实现的基础和平台,因为伦理道德上的意识精神实际上渗透到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法律思维中来,并通过行为方式反映到人们对个体自由和社会正义的价值考量和利益约束。同时诚信原则的法理构建和制度设计也在这里深入推动和促进了诚信原则的演变趋势和进化过程,一个符合抽象正义的伦理学范畴和法学范畴的由此而产生和发展。

(三)交易成本项下的道德与合乎正义的利益配置

趋势分析法范文9

选股不如选时,可见股市中买入股票时间的重要性。要选择买入股票的时间就必须准确的把握股票运行的趋势,尤其是中长期趋势。虽然目前常采用一些股票技术分析方法对股票的趋势进行预测,但是这些方法也常被庄家采用,通过人为的做市成为迷惑投资者的工具,从而导致有些技术分析方法的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因此,寻找一些新的分析方法往往会取得较好的效果。文章在高中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引入加权标准差方法,通过对权值的修正达到预测股市趋势的目的。

股市技术分析方法概述

股市的分析通常包括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方法。股市基本面分析是从国家的政策和公司的发展等角度对股市运行的趋势进行预测。投资者通过深入分析这些基本面信息能有效的把握股市的长期趋势并选择相应的股票买入和卖出。股市技术分析则是以股票价格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预测股价波动趋势为主要目的,通过数学中的统计学理论计算和分析相应的股市评测指标并通过这些指标及其相应的图表对股市及其单个的股票价格趋势进行预测的方法。投资者通过对股市进行深入的技术分析能较有效的确定股市的趋势以及买入和卖出股票的时间。股市技术分析的重点是分析股票的价格、成交量、时间以及股票价格波动的幅度。 股市技术分析中最经典的方法是道氏理论、江恩理论和波浪理论。

道氏理论最初由美国人查尔斯・道提出,通过实践的检验它成为预测市场趋势的晴雨表,同时成为股市技术分析方法的开创者。道氏理论是一种技术理论,它是根据价格模式的研究,推测未来价格行为的一种方法。道氏理论认为股票会随市场的趋势同向变化以反映市场趋势和状况。股票的变化表现为三种趋势:主要趋势、中期趋势及短期趋势[1]。由于其对股市运用趋势良好的把握,因此,今天道氏理论仍然运用在股市分析中。道氏理论由于认为对数据的统计与前期数据存在较大的偏差才能对趋势的变化进行确定,因而其预测的结果存在滞后性。

江恩理论最初由投资大师威廉・江恩提出,它通过对数学、几何学、宗教、天文学的综合运用,建立起独特分析方法和测市理论并结合其在股票和期货市场上的骄人成绩和宝贵经验总结而来。江恩理论主要包括江恩时间法则,江恩价格法则和江恩线等。江恩理论认为股票、期货市场里也存在着宇宙中的自然规则,市场的价格运行趋势不是杂乱的,而是可通过数学方法预测的。它的实质就是在看似无序的市场中建立严格的交易秩序,并以此来发现何时价格会发生回调和将回调到什么价位[2]。

美国证券分析家拉尔夫・.纳尔逊・.艾略特通过对股市指标描述的技术图形的分析发现股市存在13种形态和波浪,并认为其在股市上会重复出现,以此为依据通过技术图形中波浪数量和结构的研究实现对股市运行趋势的预测。他认为股市运行的过程呈现一种周期性的变化,每一周期包含5个上升浪和3个下跌浪。艾略特波浪理论认为股市运行的周期有长短之分,长的达到上百年,短的仅仅以小时计,同时其将股市运行的周期按时间长短分为九大类,九大类结构中不论周期的长短每一周期均由8个波浪构成。

目前的股市技术分析方法被大多数投资者采用,成为买入和卖出股票的重要参考依据。但一旦大多数投资者都采用这些相同的方法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并且机构投资者往往通过这些技术分析方法逆向操作,迷惑和欺骗投资者。因此,如果避开这些传统的方法分析股市的趋势效果往往更好。

标准差

标准差是整个测量数据标准值与其平均数离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的平方根。它反映的是测量的数据中偏离平均值的个体多少的离散程度。标准差越大说明数据偏离平均值越多。标准差越大也可以认为数据越不稳定。一个较大的标准差,代表大部分的数值和其平均值之间差异较大;一个较小的标准差,代表这些数值较接均值。

基于标准差的股市趋势分析

标准差表示的是数据集中的个体偏离标准差的多少,标准差越大说明偏离平均值的数据越多。当股市发生趋势性变化时,将有越来越多的指标所代表的数据偏离原来数据集合的平均值,因此,采用标准差能对股市趋势进行预测。在采用标准差预测股市趋势前有两个问题要解决。首先,股市每一天的指标数据对预测股市的贡献是不一样的,越是近期的指标数据越能代表当时股市的趋势。其次,指标数据尤其是股票的价格包括每天的最高价,最低价,开盘价和收盘价庄家是可以操纵的,如果直接拿来分析结果往往会存在较大的误差。与股价相比成交量往往更接近真实的情况,因此要结合成交量来分析股价。第一个问题可以对指标数据施以权重来解决,根据指标数据不同的时间给予不同的权重,越是近期的数据权重越大,从而能对趋势的预测有指引作用。股市中的各种价格常常带有欺骗性,因此可以把成交量作为权重计算一个带有权重的价格,为更加真实的反映实际情况,每天成交量的计算时间不可太长,如可取10分钟,15分钟,30分钟等。

采用标准差的股市趋势分析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设10分钟内的某股票成交的最高价为 ,成交的最低价为 ,则认为这10分钟内股票的价格为 。

设这1 0分钟内的该股票成交量 为,则这10分钟内该股票的价格为

(2)设该股票全天成交量为M,以10分钟为一个时间段全天的交易分为p个时间段,该股票全天的价格为 ,则

(3)对N天的股票价格进行分析,设每天股票价格的权重为 ,越是近期的价格权重的值越大,N天的股票平均价格为μ,则该股票的标准差为σ

(4)对股市中股票的标准差进行分析,确定标准差σ的阈值,当标准差σ超过阈值时可确定股票的趋势正发生变化。

实验分析

为确定本方法的有效性,本文采用了深万科股票作为研究对象,时间区间为2015年11月至2016年8月,下图1为深万科的股价走势,图2为万科股票日标准差。

从图2看出当股价日标准差数值发生突变时对应的股价这时刚好发生趋势性改变,两者的变化是同步的,没有滞后效应,因此,采用标准差的方法预测股价的走势具有可行性。

趋势分析法范文10

宏观环境分析法的涵义

宏观环境分析着眼于社会(Society)、技术(Technology)、经济(Economy)、生态(Ecology)和政治/法律(Politics)等五方面,因为这些因素影响着行业和企业的竞争力。这些因素往往被认为超出了单个企业的直接影响范畴。

分析家通常把环境划分成三个层面:大环境、经营环境和内部环境。图1展示的是每个层面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与组织之间的关系。本分析方法能让你理解在所有层面上发生的事情。

管理者必须意识到这些环境层面,懂得它们所包含的因素,尽量理解每个因素以及所有因素之间的关系如何影响组织的业绩。大环境范围广泛,对组织及其战略的意义深远。通常认为,这些含义超出组织的直接影响范畴,比如说,政府的作用以及政府对某一行业的立法。

大环境可以划分为几大部分。一种有效的划分就是STEEP分类方案,此类方案还有PEST、PESTLE、SEP-Tember、STEEPLES等。重要的不是选择哪个方案,而是意识到你作全面分析时不能忽视的一些主要方面。

表1显示的是几个关键变量,它们都出现在图2确定的每个STEEP要素下面。STEEP各部分并不相互排斥,各部分之间的界线是可以改变的。问题、事件或利益相关者实际上一次可以经历几个阶段。

环境条件影响整个决策管理过程。组织不是在真空中经营,而有效决策管理的关键是能让做出的决定使所采取的行动与环境协调。在某种程度上,组织的内部条件尤其是它的优劣势、资源和实力将决定行动的成败。同时,行动在很大程度上往往受制于外部因素。在某种程度上,企业可以改变环境,使之有利于自己,或者采取措施使自己受到的损害小于竞争者。

宏观环境分析法的优点

宏观环境分析法的主要优点在于,它明确提出了管理高层面临的任务,其思维超出了当前的活动和短期的范畴,但依然与目前的短期活动保持联系。STEEP方法能够让决策过程认识到外部发展的重要性和相关性。

组织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决策者如何准确解读宏观环境、如何作出回应。因此,管理者必须谨慎考虑由谁来收集信息,如何组织和运用信息流―组织内部的专家组成的跨功能小组往往能够有效地进行宏观环境分析。得到管理高层的支持与鼓励是成功的重要因素,当然,建立合适的支持体系也对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组织的决策者必须在STEEP的条件下制定结构化方法来识别和分析相关的趋势、事件和股东的期望。这包括对企业的业务及行动规划所涉及的环境变化进行系统性评估,在组织的决策水平上可以做到这一点,也可以通过突出功能的方式实现这个目标(例如营销经理的新产品,政府关系部门经理的游说战略)。

为了实现宏观环境分析的目的,分析必须“符合”组织的战略、文化、规划流程以及决策者的独特风格。此外,成功的宏观环境分析也需要符合决策者的信息需求。当然,这些信息需求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你要根据这些变化对宏观环境分析作出调整。如果行动和评估都做得恰到好处,有效的宏观环境分析对竞争力是有积极影响的。长期来看,适时的行动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宏观环境分析法的缺陷

几个实证研究表明,宏观环境分析的STEEP法会随着时间的推进而很难有效地操作。不同的宏观环境背景也会对分析的有效性产生影响。宏观环境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往往分成以下几种:

解读。组织的决策者常常难于界定他们的宏观环境是什么,难于解读宏观环境变量所产生的具体类型的影响,对组织选择作出的有效反应的本质也难于解读。在解读宏观环境要素方面存在的不足包括:不能组织有意义的研究,不能显现经济影响,不能综合长短期的启示,缺乏管理高层参与分析,难于把潜在的机遇转化成行动规划以及挪用精确分析所需要的时间和资源。

缺乏准确性和不确定性。这类问题包括分析结果不精确、对结果的不信任,原因是存在太多的含糊与不确定之处。这可能是因为很难对宏观环境事件及其趋势进行描述,难以用恰当的语言来恰当地描述不确定的内容。此外,对STEEP的影响力、社会与技术的变革和发展趋势也很难作出准确预测。

短期性。很多决策者不喜欢现在把“真”钱花在明天的投资上,他们主要关注短期的事情。STEEP的很多变量需要很多年才能发生变化,常常比组织中的分析师和决策者的任职期限长。

不被接受。宏观环境分析的价值不被接受,这可能是由于管理层对该分析的价值缺乏理解,难于鼓励部门管理者运用该分析结果,加之他们抵制改变预测的方法。此外,在管理者中普遍存在这样的观点,即,他们已经是这个过程执行和管理方面的专家。另一个相关的问题是,没有把STEEP的分析与竞争的含义联系起来。使用这个方法的主要目标应该在宏观环境分析的基础之上认清其对组织的竞争意义。

感知错误。管理层的视野有限,或者对宏观环境的感知有偏差,比如,从国家角度看问题,而不是从全球角度看。

多样化的企业。人类的弱点、已有经验和偏见都能对宏观环境分析产生影响,特别在跨国环境下更是如此。因为母国的偏见和态度往往让组织把自己的经历、观点和理解加在变量上,而变量发挥作用的方式不被STEEP因素所理解或支持。

如何操作

你所界定的宏观环境范围包括分析的宽度、深度和预测广度。宽度指的是所收集的宏观环境资料的主题范围;深度决定了所收集和分析的STEEP数据详细的程度;预测广度通常跨越短、中、长期,并受相关组织所处的特定环境的制约。

为了确立宏观环境范围,要从以下各方面来核查组织的战略规划:地理范围(竞争的区域和不竞争的区域),产品或服务范围(细分市场、种类),承诺固定资源回报的时限、技术与创新,资源的来源(人力资源、资本以及其他财务资料与原材料),管理问题及弹性。请注意,这个过程的目的是执行任务,但同时受到现有资源的制约。

一旦确定了宏观环境范围,STEEP的五个部分可以用下面的五步法来进行分析。

步骤一:了解正在分析的细分环境

细分环境中的主要事件及趋势是什么?在不同的STEEP范畴里,事件是很重要的。趋势是事件发生的总走势及过程。比如说,在社会细分环境里,你要注意掌握工作与娱乐、消费与储蓄、教育、旅行、宗教活动以及家务的发展趋势。

支持这些趋势存在的证据是什么?掌握支持趋势存在的数据或证据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对这些趋势的发展方向及变化情况进行不断的监控和预测。

历史上,这些趋势是如何演变的?如同产业、产品和组织一样,趋势也有明确的生命周期―起步、发展、高潮和衰退。你需要认清趋势位于其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了解趋势的周期对于认清它们以后的变化是非常重要的。

趋势出现的变化和骚动的性质及程度是什么?趋势是根据变化率、大小和分级来波动的。趋势的变化率要求你集中精力注意趋势在生命周期中是加速的、减速的,还是保持静止不变的。趋势的大小看的是趋势展开的程度,以及它是否在或大或小地影响着或多或少的群体。趋势的分级看的是趋势与其他趋势之间的关系,以此来了解焦点趋势是否在影响其他趋势,或者被其他趋势所影响。

趋势对组织的影响属于哪一类?从概念上讲,趋势对组织的影响有三类:

消极影响。这与影响组织实现目标的能力有关。此外,这些影响也妨碍组织执行当前的战略,加大执行现有战略所产生的风险,提高执行这些战略所需要的资源水平,或者认为这个战略不再适合。

积极影响。这些影响与组织实现目标的可能性相关。这类趋势会支持或强化现有的战略,增加组织实施可执行战略的可能性,或者在组织现有的任务框架内,一个或多个战略发生变化的时候,提出可利用的新契机。

中性影响或零影响。这可能是起稳定作用的因素或是不相关的因素,这些因素也可以让决策者对自己的战略更加充满信心。

步骤二:了解趋势间的内在关系

趋势间的内在关系是什么?想要了解内在关系,你要认清STEEP的不同部分和子部分的影响。看看在哪些领域里,趋势暗示着要对预期的演变路线进行重新界定或更改,它们在哪些领域里相互补充。

趋势间的矛盾是什么?趋势往往此消彼长,相互抵制。例如,人们在更加勤奋工作的同时,也在寻求工作之外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

步骤三:把趋势与议题联系起来

对一个组织或产业来说,不是所有的趋势都是同等重要的。有些趋势会直接影响组织,而另外一些趋势对组织的影响微乎其微,这要取决于它们与组织的战略和执行情况是如何相互作用的。机敏的分析家会认清那些对组织的目标影响最大的趋势以及各种趋势的组合。最重要的趋势被界定为组织的“议题”。

步骤四:预测议题的未来发展方向

评估基本要素。要想预测“议题”里的一个趋势或一系列趋势的未来变化动向,需要对议题后面的推动因素进行分析。你必须具备分清表征与原因的能力。这是一个难度很大的工作,因为推动因素往往相互抵消,而且同时朝多个方向发展变化。一旦准确地识别了原因,就能作出议题演变的多种预测。

对议题作出多种预测。为了避免单一预测带来的局限性,制订多个预测方案或预测情景是很有用的。每个情景都代表着围绕已被认清的趋势所形成的对未来的不同看法。比如说,为议题发展确定一个最佳的、最差的和中性的案例情景。然后,针对情景提出一系列问题,来测试它的准确性,如:推动趋势发展的基本要素是什么?这些要素继续推动的可能性有多大?

步骤五:推导启示

趋势分析法范文11

股票市场交易中,技术分析的方法复杂多样,对成交量的分析可以说是较为单一和简单的。如果能把握成交量的基本含义,可以在股市中达成“一招鲜,吃遍天”的效果。笔者习惯于总结技术分析的基本原则,并牢牢认定这些原则的指导作用,在没有重大客观环境的影响下,技术分析的基本原则是不容改变的。投资者犯的错误往往也是对技术分析基本原则的违反,都是低级和初级的错误。就如同成交量,这个概念带给我们如下清晰的理解。

笔者对多年操盘经验进行总结,得出一个结论:成交量理论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放量”。“放量”就是投资者在一定时期内集中的买入或卖出,从而使成交量相对超出前期的现象。我们可以把“放量”结合股指的位置和股指的当前趋势进行统一分析。

放量是有周期的,比如日、周、月等,笔者经过总结多年股市状况,得出的结论是以周计算的成交量是最有指导意义的,而日成交量相对受的影响较大,客观性较差。因此,在分析放量的指导意义时,以日成交量和周成交量进行结合分析市场会具有很高的准确性。

放量可以分为阳线放量和阴线放量两大类型,也可以分为趋势初放量和趋势中放量。这两种分类方法需要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对股指的运行进行判断:

一、趋势初放量。趋势初分为上涨初期和下跌初期。无论在上涨和下跌初期都会出现阳线放量或阴线放量,放量的程度决定了趋势的长度。一般情况下,量能放得越大,对趋势的决定性越强,但笔者总结出一个结论,如果成交量放大的原因越清晰,所形成的趋势会越短、越强。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比如,股市调整印花税,会引发短期成交量的巨大变化,但引起的是小趋势的剧烈变化。

同时,如果判断趋势初期呢,这是一个逻辑问题。上涨初即是下跌末,下跌初即是上涨末。所以趋势初期就是初期末期,判断的理由可以成立的只有一个,即股指的运行是否到了压力位或支撑位,趋势的初期发生在重要的压力或支撑位的可能性是很大的,重要的压力位或支撑位就是前期放量的位置,也就是前期的放量影响后期的放量。但也有一个问题,股指的运行经常超越了支撑或压力,在无支撑或压力的情况下,怎么样判断趋势初期或末期呢?这时,从技术分析的角度基本是无法预测的,我们要做的只有等待,等待市场告诉我们。

二、趋势中放量。笔者在这里所指的趋势中,就是趋势运行在压力和支撑之间时的状态。在趋势运行中,在没有压力或支撑的情况下,市场出现了放量,股指走出了放量阳线或放量阴线。这时,如何来看待这样的放量呢?趋势中如果出现阳线放量,说明买者变得更加积极,对趋势的认可更加确定,会加速趋势的运行,投资者应更加积极地介入,如果出现阴线放量,说明卖者增多,对趋势的认可出现了犹豫和分歧,会减弱趋势的运行速度,但只要是在趋势中,投资者对阴线放量就要保持乐观,除非出现扭转趋势的明确的客观现象,否则,趋势中的阴线放量就是投资者的好机会,没有持仓的可以介入,持仓的可以坚定持仓或波段操作。

通过以上两点分析,投资者在面对市场放量的时候,需要做冷静而简单地分析,符合成交量基本原则的,就坚定地做出自己的判断,也许判断不一定完全准确,但成功的概率大大增加了。

图中的五处放量位置。

趋势分析法范文12

关键词:降水量;变化特征;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沂沭河流域

中图分类号:TV124;TV88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1683(2015)06-1060-05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precipitation data of seven representative precipitation stations in the Yishu River Basin from 1954 to 2010,th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recipitation were analyzed using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frequency analysis method,accumulative anomaly method,Morlet wavelet method,Mann-Kendall method,and R/S metho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re is a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recipitation data series of each station,and the average annual precipitation increases gradually from north to south,while the annual variation magnitude of precipitation decreases from north to south;(2) the occurrence frequencies of partial wet year and normal year are the highest;(3) the variations of annual precipitation have undergone three wet phases,one normal phase,and four dry phases;(4) the first characteristic time scales of annual precipitation,flood season precipitation,and non-flood season precipitation are 12 a,12 a,and 5 a,respectively,the second characteristic time scales are 16 a,17 a,and 5 a,respectively,and the third characteristic time scales are 4~5 a,4~5 a,and 3 or 10 a,respectively;and (5) annual precipitation,flood season precipitation,and non-flood season precipitation have a decreasing trend,and precipitation of most stations will have a strong decreasing trend in the future.

Key words:precipitation;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time series analysis method;Yishu River Basin

近几十年来,气候变化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和重点[1],其中降水作为重要的气候因子,其变化规律越来越受到相关学者的关注[2-4]。沂沭河流域位于淮河流域东北部,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降水是流域水资源的主要补给源。降水的多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流域水资源的丰枯,降水的时空分布将直接影响流域的年际、年内旱涝变化。因此,研究沂沭河流域降水变化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张仙娥等[3]指出沂沭泗流域年降水和年地表水存在减少趋势,且未来一段时间内仍会减少;张爱军等[4]发现沂沭泗流域降水量、极端降水特征量和有效降水特征量均呈减少趋势;詹道强[5]等得出沂沭泗流域汛期降水量偏多2成以上时,临沂站有较大可能出现大洪水或较大洪水;薛丽芳[6]等发现沂河流域上游临沂站年及年内各月降水多有微弱减少趋势,流域内降水发生变化将会影响径流的演化。目前,与沂沭泗流域降水有关的学术成果已较为丰富,但多局限于个别站点降水变化,研究方法相对单一,且有关于沂沭河流域降水年际、年内演变特征方面的研究仍然相对薄弱。鉴于此,本文对沂沭河流域内7个代表性雨量站的降水演变规律进行分析,以期为研究流域降水变化规律,保障流域工农业安全生产活动提供一定的参考。

1 资料及计算方法

为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本文选择沂沭河流域内具有长系列降水资料的雨量站作为代表站,即傅旺庄、莒县、姜庄湖、葛沟、临沂、大官庄、新安(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序)等站,采用的资料为各站1954年-2010年的年、汛期、非汛期降水数据。根据这些数据,本文在分析各站降水相关性的基础上,采用频次分析法[7]获得降水的丰、枯变化特征,运用累积距平法[3,8]分析降水年际变化的阶段性特征,借助小波分析法[9-10]提取降水的多时间尺度演变特征,选取Mann-Kendall法[10-12]定量检验降水变化趋势的显著性,最后利用R/S法[13-15]研究降水变化趋势的持续性。

2 计算结果及分析

2.1 年降水相关性分析

各站年降水序列的相关关系见表1。查相关系数检验表[16]可知,自由度n=55对应显著性水平α=0.01时,rα=0.339。比较可得,7站年降水序列之间的相关系数均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7站降水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因此基本能反映沂沭河流域的降水演变规律。

根据沂沭河流域降水年际变化特征(图1、表2)可以看出:(1)从年代变化分析,各站降水在20世纪50-70年代降水年际波动幅度较大,20世纪80-90年代降水波动则相对平缓,21世纪初期出现极端降水过程,进入新的波动周期;(2)从年际变化分析,各站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44.7~880.9 mm,年降水量最大值为1 510.0 mm (傅旺庄,2003年),最小值为32.0 mm (姜庄湖站,2001年),极值比值为2.66~40.78,Cv为0.23~0.35;线性倾向系数显示,除大官庄站年降水呈增加趋势外,其余各站均呈减少趋势;(3)从年内变化分析,受黄淮气旋、台风、南北切变和地形的影响,各站降水年内分配极不均匀,汛期、非汛期降水分配比例差别明显。其中,汛期(6月-9月)降水量可达多年平均降水量的68.92%~76.66%,非汛期降水量仅占多年平均的23.34%~31.08%;(4)从降水空间变化分析,发现由北向南,各站多年、汛期平均降水量呈增加趋势,降水的年际、年内波动幅度呈现南小北大的变化趋势。

从上述统计结果中挑选出降水持续时间最长且均值最大的连丰水段、持续时间最长且均值最小的连枯水段,分别计算连丰水段、连枯水段降水量的时段平均值及其与整个系列降水量多年平均值的比值,即K丰和 K枯,结果见表3。可以看出:(1)各站降水丰水段、枯水段发生时间相对集中,持续时间相近,其中降水连丰水段多出现于20世纪60-70年代(持续3-7 a,K丰值为1.11~1.40),降水连枯水段则多集中于20世纪80-90年代和21世纪初期(持续3~5 a,K枯值为1.40~6.40);(2)由北向南,各站丰水段、枯水段时段平均降水量大致呈现先增后减趋势,而且流域内降水的丰、枯水年型可能具有同期异地发生、同地交替发生的特点。

2.4 降水变化阶段分析

运用累积距平法分析各站降水年际变化的阶段性特征,并按时间序列绘制各站年降水的累积距平曲线(图3)。由图3可知:(1)整体上,各站年降水累积距平曲线变化过程相似,存在3个丰水段(1955年-1965年、1969年-1975年和2003年-2008年)、1个波动的平水段(1990年-2000年)、4个枯水段(1966年-1968年、1976年-1989年、2001年-2002年,2009年-2010年);(2)各站中,姜庄湖站和大官庄站部分时段降水丰枯变化与多站平均降水丰枯变化稍有差别。其中,姜庄湖站1975年-1985年、大官庄站1982年-2000年降水处于波动的平水段,姜庄湖站1986年-2002年、大官庄站1976年-1981年降水处于枯水段。

2.5 降水变化周期分析

为得到各站年、汛期、非汛期降水序列中存在的多时间尺度演变特性,借助水文气象上常用的Morlet小波的小波方差曲线分析各站降水的波动能量随时间尺度的分布情况。

从沂沭河流域年、汛期、非汛期降水序列小波方差曲线(图4)可以看出:(1)各站年降水的主周期与汛期降水的主周期基本一致,而与非汛期降水的主周期相差较大;在同一周期内,各站降水变化呈现的周期值则较为接近,其中,各站年、汛期、非汛期降水变化的第一周期为12 a、12 a和5 a,第二周期为16 a、17 a和5 a,第三周期为4~5 a、4~5 a、3 a或10 a;(2)单站中,以傅旺庄站为例,其年、汛期、非汛期降水变化的第一周期分别为5 a、5 a和23 a,第二周期分别为11 a、11 a和5 a,第三周期分别为24 a、24 a和10 a,显见年、汛期降水周期变化最为强烈;(3)总体上,由北向南,各站年降水变化的第一周期逐渐变大,第二周期则先增后减,第三周期逐渐减小,而非汛期降水变化的除第三周期逐渐减小外,其他时段降水周期的空间变化趋势并不明显。2.6 降水变化趋势分析

Mann-Kendall法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气象参数和水文序列的非参数统计检验方法[12],其优点是不需要样本遵循一定的分布,也不受个别异常值的干扰,能够定量地揭示时间序列变化趋势[12]。

根据沂沭河流域年、汛期、非汛期降水序列变化趋势Mann-Kendall法检验结果(图5)可知:(1)年降水变化上,除大官庄站年降水呈现不显著的增加趋势外,其余各站年降水均表现为减少趋势,其中傅旺庄站、姜庄湖站、新安站年降水减少趋势通过了90%置信度检验,而莒县站、葛沟站年降水减少趋势通过了95%置信度检验,临沂站年降水减少趋势未通过显著性检验;(2)汛期降水变化上,除大官庄站汛期降水呈现不显著的增加趋势外,其余各站汛期降水均表现为减少趋势,其中新安站汛期降水减少趋势通过了90%置信度检验,莒县站汛期降水减少趋势通过了95%置信度检验,其余各站汛期降水减少趋势未通过显著性检验;(3)非汛期降水变化上,除临沂站、大官庄站非汛期降水呈现不显著的增加趋势外,其余各站均表现为减少趋势,其中傅旺庄站、葛沟站非汛期降水减少趋势通过了95%置信度检验,姜庄湖站非汛期降水减少趋势通过了99%置信度检验,其余各站非汛期降水减少趋势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2.7 降水变化持续性分析

考虑到Mann-Kendall法只能对过去的降水变化趋势进行定量分析,故利用R/S法通过线性回归得出Hurst指数,以揭示流域降水时间序列的分形特征和长期记忆过程,定性地识别未来各站的年、汛期、非汛期降水序列持续性趋势特征。由沂沭河流域降水的Hurst指数计算结果(表4)可知:(1)整体变化上,各站年、汛期、非汛期降水的Hurst指数均介于0.5~1.0之间,其均值分别为0.75、0.71、0.71,说明7站年、汛期、非汛期降水序列具有长程依赖性,未来降水变化总趋势恰与过去50多年降水变化趋势相一致,即具有较强的持续性,多表现为减少变化;(2)单站变化上,傅旺庄站、姜庄湖站、葛沟站汛期降水下降趋势持续程度远弱于其非汛期降水下降趋势持续程度,莒县站、临沂站汛期降水下降趋势持续程度远弱于其非汛期降水下降趋势持续程度,大官庄站汛期、非汛期降水下降趋势持续程度相当,新安站汛期降水、非汛期降水变化趋势相反,即汛期降水将呈下降趋势,非汛期降水呈上升趋势。

总体而言,未来一段时间内,沂沭河流域大部分站点的年、汛期、非汛期降水将会减少,这与文献[11,13]及文献[3-4]的研究结论相一致。因此,未来一段时期内,沂沭河流域水资源供需形势将会更加严峻。

3 结论

基于多种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沂沭河流域7个代表性雨量站近60年的年、汛期、非汛期降水资料进行了分析,获得了以下结论。

(1)沂沭河流域降水大体呈现南多北少的分布格局,降水的年际、年内波动幅度呈现南小北大的变化趋势。其中,20世纪50-70年代降水年际波动幅度较大,80-90年代降水波动平缓,21世纪初期出现极端降水过程,进入新的波动周期。

(2)沂沭河流域降水偏丰水年、平水年出现频次最大,占统计年份比例约为30%,枯水年出现频次居次,约占20%~30%,丰水年、偏枯水年出现频次最小,维持在10%左右;降水的连丰水段多出现于20世纪60-70年代,连枯水段多集中于20世纪80-90年代和21世纪初期;各站降水累积距平曲线变化过程相似,经历了3个降水丰水段、1个波动的降水平水段和4个降水枯水段。

(3)沂沭河流域各站年、汛期、非汛期降水降水变化的第一周期为12 a、12 a和5 a,第二周期为16 a、17 a和5 a,第三周期为4~5 a、4~5 a、3 a或10 a。各站年、汛期、非汛期降水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减少变化,未来降水多呈较强的下降变化。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郭志起,王秀茹.河北省地区50年来降水变化特征分析[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2,10(3):67-72.(GUO Qi-zhi,WANG Xiu-ru.Variations of precipitation in recent 50 years in Hebei Province[J].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s and Water Science & Technology,2012,10(3):67-72.(in Chinese))

[2]简虹,骆云中,谢德体.基于Mann-Kendall法和小波分析的降水变化特征研究―以重庆市沙坪坝区为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6(4):217-222.(JIAN Hong,LUO Yun-zhong,XIE De-ti.Precipitation variation feature research based on Mann-Kendall and wavelei analysis-taking the Shapingba in Chongqing as an example[J].Journal of 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11,36(4):217-222.(in Chinese))

[3]张仙娥,刘 妞,仇亚琴,等.沂沭泗流域年降水和年地表水资源量演变趋势[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5,13(1):1-5.(ZHANG Xian-e,LIU Niu,QIU Ya-qin,et al.Variation trend analysis of annual precipitation and surface water resources in the Yishu-Si Basin[J].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s and Water Science & Technology,2015,13(1):1-5.(in Chinese))

[4]张爱军,韩刚,范荣亮.沂沭泗流域降水变化特征分析[J].水电能源科学,2012,30(7):34-36.(ZHANG Ai-jun,HAN Gang,FAN Rong-liang.Analysis of precipitation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Yishu-Si Basin[J].Water Resources and Power,2012,30(7):34-36.(in Chinese))

[5]詹道强.沂沭泗流域汛期降水特征与临沂站洪峰流量的对比分析[J].水科学进展,2000,11(1):88-91.(ZHANG parison of rainfal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lood period in Yishu-Si River basin and peak discharge of Linyi Station[J].Advances in Water Science,2000,11(1):88-91.(in Chinese))

[6]薛丽芳,谭海樵.沂河流域水文特征变化及其驱动因素[J].地理科学进展,2011,30(11):1354-1360.(XUE Li-fang,TAN Hai-qiao.Variations of the hydr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driving factors in the Yihe River Basin[J].Progress in Geography,2011,30(11):1354-1360.(in Chinese))

[7]唐肖岗.改进后的频次分析法分析水文资料代表性初探[J].水文,2010,30(2):73-75.(TANG Xiao-gang.Representative analysis of hydrological series with modified frequency analysis method[J].Journal of China Hydrology,2010,30(2):73-75.(in Chinese))

[8]王绪娟,门宝辉.乌云河流域径流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分析[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3,11(4):35-40.(WANG Xu-juan,MEN Bao-hui.Analysis of runoff variation and its impact factors in the Wuyun River Basin[J].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s and Water Science & Technology,2013,11(4):35-40.(in Chinese))

[9]邵晓梅,许月卿,严昌荣.黄河流域降水序列变化的小波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2(4):503-509.(SHAO Xiao-mei,XU Yue-qing,YAN Chang-rong.Wavelet analysis of rainfall variation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J].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Pekinensis,2006,42(4):503-509.(in Chinese))

[10]陆建宇,陆宝宏,朱从飞,等.沂河流域天然径流变化规律分析[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4,(7):67-71.(LU Jian-yu,LU Bao-hong,ZHU Cong-fei,et al.An Analysis of the Variation of Natural Runoff at the Yihe River Basin[J].China Rural Water and Hydropower,2014,(7):67-71.(in Chinese))

[11]袁矗杨志勇,郑晓东,等.近50年来淮河流域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2,10(2):98-103.(YUAN Zhe,YANG Zhi-yong,ZHENG Xiao-dong,et al.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of precipitation in Huaihe River basin in recent 50 years[J].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s and Water Science & Technology,2012,10(2):98-103.(in Chinese))

[12]邓山,陆晓明,陆宝宏,等.南京市近53年气温和降水量特征分析[J].水电能源科学,2014,32(8):14-17.(DENG Shan,LU Xiao-ming,LU Bao-hong,et al.Variation analysis of annual mean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near 53 years in Nanjing City[J].Water Resources and Power,2014,32(8):14-17.(in Chinese))

[13]SHI P,MA X X,CHEN X,et al.Analysis of Variation Trends in Precipitation in an Upstream Catchment of Huai River[J].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g,2013,(2013):1-11.

[14]Kahya E,Kalayc S.Trend Analysis of Streamflow in Turkey[J].Journal of Hydrology,2004,289 (1):128-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