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名师课堂

名师课堂

时间:2023-06-02 09:20:23

名师课堂

名师课堂范文1

有幸参加“三峡・平湖之春学术报告会”。本次报告会邀请了吴正宪、华应龙两位数学名师和重庆市万州区几位本地名师献课,活动旨在研究与探讨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教学思想及教学艺术。本次大会让我有了一次“走近名师,感悟课改”的深切体会。

一、思考课堂,用心领悟吴正宪、华应龙高超的教学艺术

(一)课前交流,走进学生心灵

每一位老师都有上课交流这个环节。吴正宪、华应龙的课前交流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吴正宪的课前交流似乎没有什么特意的设计。她随意地问学生:“你有什么问题要给老师说?”然后,就有同学提问:“吴老师,你几岁了?”“吴老师,你的生日是哪天啦?”“吴老师,你的眼睛会好吗?”(因为吴老师是近视眼)“吴老师,你是哪一年教数学的?”吴老师愉悦地分别与学生交流了以上问题,很风趣,很幽默,课堂气氛很活跃,师生关系一下子融洽了,他们仿佛就是多年未见的老朋友。

华应龙在教学《神奇的带子》的时候,是用魔术与学生进行交流的。他让学生猜想、推断、诉说,然后进行中肯的点评。他始终没有直接给出魔术的秘密,让学生的想象在他们的心灵里翱翔,让师生的思维碰撞出火花,让师生的心灵在此交汇。

这看似简单的课前交流,实质上是在构建民主化的师生关系,将枯燥的数学课程人性化,是在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

还比如,司空见惯的师生问好环节,吴老师是这样做的。吴老师说:“现在我们开始上课。”学生自动起立。吴老师问:“同学们好!”学生答:“吴老师好!”吴老师说:“谢谢!”多神奇呀,吴老师仅仅只比我们多说了“谢谢”二字,可它值“两千金”哪!平等的师生关系油然而生,“尊重学生”的课程目标凸显得淋漓尽致。

(二)创设情境,与学生生活对话

与学生生活对话,就是要树立“心中有学生”的观念,了解熟悉学生的真实成长世界,创设相关情境,杜绝灌输,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学知识,提升能力。

如吴老师在《平均数》的教学过程。她以游戏活动开始教学。甲、乙两组各三人上来拍皮球,甲组三人拍了27个,乙组三人拍了24个,乙组拍球的总数少了,此时吴老师突然说她要加在乙组里面一起拍,结果她拍了8个。此时,乙组总数达到32个,超过了甲组。于是吴老师得出“乙组胜出”的结论。此时,有学生终于忍不住站起来说:“吴老师,不公平!”这时吴老师让大家围绕“不公平”,积极发言,师生在一种和谐融洽的气氛中进行着对话、交流,终于认识到了“平均数”的意义及其重要性。

在教学相遇问题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弄清楚“同时、相对、相距、相遇”四个基本概念,吴老师创设了“学生模拟演示”的情景。她让两个学生上来亲自演示,用生动的情景演示了什么叫“同时行走”,什么叫“相对”,什么叫“相距”,什么叫“相遇”。特别是演示“相遇”时学生相遇后不知所措,这时吴老师及时地启发学生要握手或者拥抱。这不正是在教学生怎样做人吗?

体现“让学生学会生活中的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理念,吴老师在教学“平均数”时曾投影了五个例子,如浦东机场平均每天起降379架次,上海磁悬浮列车日均客流量为4000余人次,“五一”期间北京自然博物馆门票统计图,小刚家第四季度人均用水量,小明过河等等,每个例子都是生活的写照,每个例子都反映了不同的问题。吴老师并没有讲解每个例子的意思,而是问学生:“你读懂了哪些信息?”“你想了解什么?”“你想说点什么?”从学情出发,针对学生学习所需,在交流中引导学生质疑求解,这就是名师高于普通教师的地方。

二、透视细节,品悟吴正宪、华应龙 “心中有学生,目中有人”的人师精神

下课的时间到了,可师生还在酣畅淋漓、意犹未尽的交流中。可惜时间无情,正如吴老师问学生:“你们最恨什么?”有同学不假思索地回答:“最恨时间。”“可时间无情人有情啊!”吴老师接着说:“给你们上课,我觉得很快乐,很幸福,可我真的不想说再见!但是面对这么多听课的老师,我们怎么办?我们能对他们说点什么?”接着学生依依不舍地向会场各个方向的老师深深鞠躬,娓道别离,会场上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华应龙老师在讲完《神奇的带子》后,对同学们说:“时间有限,课堂无限,真心希望你们把神奇的大千世界当成无限的课堂,它会给我们带来无限的惊喜。”

走近名师,让我们学会了怎么和学生交流,让学生亲近和认可我们,从而投入到积极的教学状态中来;走近名师,让我们学会了怎么和新教材对话,怎么把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而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目标。

我想,吴正宪、华应龙之所以能成为全国名师,受到学生的喜爱,关键在于他们教学中始终“心中有学生,目中有人”。

吴正宪的经典言论是:在育人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更重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激发学习兴趣、保护好奇心更重要。在交往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尊重个性、真诚交流更重要。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养成良好的习惯更重要。

20多年来,华应龙致力于探索“尊重学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尊重、沟通、宽容、欣赏”使他的课堂教学充盈了时代气息,洋溢着浓浓的师生情谊。

教学有法,却无定法。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风格,所以无需一步一脚印地照搬吴正宪、华应龙老师上课的样子。只要教师心中有学生,自然而然就会以学生的角度优化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流程、选择教学方法,并在课堂中调整教学。

名师课堂范文2

芦花荡名师课堂实录第一课时

一、 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第一单元所学的文章,都是以战争为题材的。同学们一定看过不少描写战争的小说和影视剧,你能说出一部吗?

生1:《小兵张嘎》

生2 :《铁道游击队》

生3:《举起手来》《亮剑》

师:那么老师要考考大家,你能否说出几个描写战争场面的成语吗?

生1:硝烟弥漫、炮火连天

生2:血流成河、血肉横飞

生3:刀光剑影、马革裹尸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血肉横飞”“刀光剑影”这充满血腥味的战争场面描写的确让人惊心动魄,若打得是小鬼子,更让人觉得痛快、过瘾。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白洋淀的人民也与日本鬼子也展开了一场场斗智斗勇的战争。这节课,让我们跟随作家孙犁,走进芦花荡,认识一位老英雄。

二、 预习成果展示:

师:根据你预习中所搜集的有关作者的材料,简单介绍作者。

生1: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发表了《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以其清新的艺术风格引起了文艺界的注意,形成了“荷花淀派”。《芦花荡》是一短篇小说。

生2:《白洋淀纪事》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下面,请一组的同学展示你们预习中找出的疑难字词。

(课前,一、三、五组的同学将预习中的疑难字词展示到黑板上)

生1:这是我们组找出的疑难字词,我找一位同学来读一下!

生2:疟子 寒噤 仄歪 蹿

生3 :其中“疟子”的“疟”是一多音字,又读“nue”,组词“疟疾”

生4:我们组还找到一成语“张皇失措”,“皇”容易写错。

师:那么“张皇失措”是什么意思呢?

生: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师:那位同学能造个句子?

生:日本鬼子被老头子打得张皇失措。

师:好,看来同学们对字词的把握比较到位。下面,老师检查一下同学们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情况。概述文章主要内容,说出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生:抗日战争时期,又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子,每天都给驻扎在苇塘里的队伍运输粮草,他特别自信。有一次,他护送两个女孩进苇塘,被鬼子发现,其中一个受了伤,老头子的自尊心受到打击,发誓要为女孩报仇。他把鬼子引诱进他的埋伏圈,痛打鬼子的故事。

师:概述得不错,抓住了时间、人物、主要的事件。那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

生1:老头子,他机智勇敢,孤身一人痛歼十几个鬼子。

生2:二凌,她活泼可爱,又是一个非常勇敢的小姑娘。

生3: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群愚蠢得鬼子兵。

名师课堂范文3

一、评价要体现真实性

有人说:“表扬是最廉价、最有效的奖品。”老师们也发现,积极的鼓励是肯定学生学习成绩和态度的一种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上进心、自尊心。而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一些过多的、笼统的评价,却导致了评价失真,缺乏真情实感。有的老师一味迎合学生的过分表扬十分流行,“好极了!”、“你真棒!”、“真聪明!”等既含糊又夸张的表扬声充斥着整个课堂。教师如果总是用那种浮泛空洞的语言来评价学生,学生就会觉得索然无味,他们感受不到老师真心的赞美和鼓励,久而久之,评价也就失去了它原有的作用。

孙建锋老师在执教《最大的麦穗》一课时,有这样一个片断:

师:孙老师想倾听你们美妙的读书声,愿意展示一下自己吗?

(一学生朗读一、二小节)

师:你读得正确、流利。但你还可以发挥得更好!如果你是苏格拉底,给学生提要求,既要让他们听得清又要让他们记得住,那么,苏格拉底的话该怎样读?

大家都练一练。准备挑战这位同学!

(同学们练得有声有色)

师:我相信,你一定能比上一次读得更棒!

(这一次朗读,学生把“最大的”、“只许进,不许退”强调得很清楚,也很自然)

师:真为你高兴,你一遍比一遍读得好!

“如果说滔滔河流是两山之间的桥,绵绵细雨是天地之间的桥,缕缕阳光是天宇和地球之间的桥,那么,浓浓情感就是教师和学生心灵之间的桥。”孙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软中有硬,轻中有重,无形中感染了学生。他对学生的评价是发自内心的,是真情实感的流露。学生在老师的一再鼓励下,只会越读越好,学习热情越来越高。

二、评价要富有启发性

教师不加辨别地盲目叫好,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评价。真正的评价应该是对学生的引导,对精神的唤醒,对行动的鼓舞。教师要关注课堂上学生语文学习的状态,给予实事求是的分析,恰如其分的描述。真实的评价并不隐瞒学生思想与语言表达上的错误与缺点,肯定该肯定。对于学生自己的感悟与理解,引导该引导。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引导,对学生不懂的问题加以启发,这样才能体现对学生的真正评价,才能让学生真正信服。

窦桂梅老师执教的《秋天的怀念》,如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带给我们无与伦比的震撼。在感悟“扑”这个字时,窦老师是这样引导学生的:

师:我们回到文本,母亲对儿子是怎么做的?

生: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我从母亲的动作中看出她劝儿子要好好儿活。

师:感谢你,让我们大家跟这名同学一起讨论母亲的这句话。请你们跟读这句话,注意这几个动作。(老师点示“扑”)母亲“扑”下去的会是什么?

(出示课件文字::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生:因为儿子不想活了,所以母亲扑下去的一定是儿子想要去死的信念。

师:啊?信念?把其中的一个字换一下意义完全不同了。(生改“念头”)。你很会联系上下文理解呢,那就把你理解的“扑”带进句子里,读给我们听。(生读,很有力量)

窦老师抓住一个“扑”字,让学生领悟到了母亲那深沉的爱。当学生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时,窦老师很巧妙地利用她对学生的评价,给学生一个提示,既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表扬与鼓励,又让学生在老师的评价中很快找到了理解句子的突破口,可谓一举两得。也正因为窦老师富有启发性的评价,学生的认识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思维活跃,说得精彩,读得精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学生的生命也在课堂中成长。

三、评价要尊重个性化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课本更是师生想象力任意挥洒,个性自由驰骋的领域。《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个性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学生对同样的文章会有着各自不同的感受,我们要尊重学生的这种个体差异,对他们的个性化体验能作出适当的评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学中得到发展,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吉春亚老师《小镇的早晨》一课的教学中,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了她对学生个性的尊重。

(吉老师让学生尝试着写“恬静”)

生:(高高举手)老师,我有想法。

师:有什么想法?

生:老师,你看,写小船的句子还不够说明恬静,我有个好办法。

师:出现了一个会创造的孩子,我侧耳倾听,仔细欣赏。请说——

生:加几个重叠词,“轻轻的”、“悄悄的”、“细细的”、“嫩嫩的”。

(大家笑)

师:大家的欢笑是对你由衷的称赞。这样吧,把你创造性的想法写下来,给大家欣赏,好吗?

生:(点头)好!

名师课堂范文4

【关键词】 互联网+ 温病学 名师课堂

自从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的概念后,“互联网+”成为热门话题,在医药界并不例外[1]。“互联网+”全面助力中医药飞起来,极大地发挥了文化引领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作用,推动了中医药文化传播体系构建及其产业发展,对深度挖掘中医药文化内涵,普及中医药文化理念,促进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2]。作为传播中医文化与知识的教育者,利用“互联网+”,使学生会学会用,是当前“互联网+”带给我们的挑战与机遇。已有大量事实证明将“互联网+ ”应用于中医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有利于提高中医教学|量, 有利于培养现代新型中医人才[3]。《温病学》 课程是中医学四大经典之一,具有古典性和传统性的特点,内容丰富,学时相对不足,因此非常有必要充分抓住“互联网+”的优势,借助网络课程让学生课后进行有针对性地学习,直接快速,省去了查找资料的时间,并通过视频、声音等多媒体可以获得直观感受,进一步了解温病学的重点、难点,并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反复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另一方面,网络平台也是中医爱好者学习的园地,与课堂内学生一样,可在网络平台恣意学习,并通过留言板块与名师互动。因此,建立名师网络课堂势在必行。

一、温病学名师课堂网站构建的方法

1.1页面风格

《温病学》是数千年中华民族积累的医学经典,是中华医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页面设计以水墨风格为主,充分体现中医经典古典而素雅的文化氛围,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蕴含中国美学的独特韵味。

1.2栏目设置

《温病学》名师课堂网站既是对温病学课程内的巩固,又是对温病学课程外的补充,不仅涵盖了《温病学》教学、考试、课外拓展等内容,收集了文档、音频、视频等多种多样资源,具有资料下载、留言等功能。内容丰富详实、查阅方便快捷、师生互动良好、学生亦感兴趣。主要分为三大版块:

1.2.1名师课堂

主要介绍有关《温病学》课堂教学的相关内容。

(1)课程简介:简要介绍温病学,使本科学生、研究生、中医工作者及其他中医爱好者对温病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课程目录:运用“目录”介绍温病学全书内容、篇章结构,做到“纲举目张”。

(3)学习要点:以总结归纳、概括、图表等形式展示温病学学习要点,帮助学习者把握学习重点。

(4)名师慕课:链接由湖南省首门成功运行的校本慕课《温病学》及其讲座,充分利用网络远程教学的特点,把课堂教学内容移植到网络上,并配以教师生动的讲解和视频、图片等,使学生跨越时空学习经典,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5)教学大纲:以64学时教学大纲为例,指导学生学习,把握课程脉络,制定学习计划。

(6)教学课件:分享温病学精品课程课件,帮助学生课后掌握课程重点。

(7)温病学习题:提供《温病学》各章的练习题及答案,帮助学生课后练习,巩固章节重点知识。

(8)教材与教学资源:介绍《温病学》教材版本,并推荐课后学习的相关书籍及课程教学资源库、相关学科网址。

1.2.2 扩展资源

收集《温病学》教与学过程中相关资源,补充温病学教材的不足,并在运行阶段,不断填充完善,保障、丰富、优化教育资源。

(1)温病微课程:分为名师微课程与学生微课程。名师微课程主要收集温病学相关讲座,讲解温病经典著作、温病名家等;学生微课程主要收录学生制作的优秀微课作品。

(2)温病名方数字库:将温病常用名方分成温热类、湿热类、温毒类,每一类别下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方剂,每一方根据药物组成,主治病证,方歌,临床应用进行详细阐述。

(3)温病病案库:收录风温、春温、暑温、秋燥、湿温、暑湿、伏暑、大头瘟、烂喉痧的典型病案,使学生能举一反三,拓宽临证思路,加强辨证思维。

(4)温病名家学术精华:从温病名家生平传略、学术精粹、诊治精粹介绍温病名家,帮助学生快速吸收名家学术精华。

(5)温病学大辞典:收载温病学的基础理论学、病因学、病机病理学、症状学、预防学、方剂学、医籍、医家等项词目,为温病学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

(6)温病症状学图片库:以图片展示温病学舌诊及症状学的内容,加强学生对辨舌及温病典型病状的理解。

(7)温病经典著作原文赏析:节选温病大家叶天士《温热论》、吴鞠通《温病条辨》、薛生白《湿热病篇》的原文及学生诵读原文的音频。

1.2.3 其他

(1)名师队伍:简要介绍温病学教研室及温病名师李鑫辉副教授。

(2)温病诵读“天籁之声评选活动”:以温病学原著条文诵读、温病名家学医典故讲述、温病名医临证故事讲述、温病名家医德典范畅缅等为主题,生动活泼地展现了中医经典文化。

(3)学科动态:即时更新与温病学相关的新闻,包括教学改革活动的开展、学术讲座、学术会议信息等。

(4)资源链接:链接好大夫网站、新浪博客等,多方面了解医学。

(5)留言板块:提供给师生、同行、中医爱好者之间互动交流的平台。可针对《温病学》课堂内容,学生在线提问、教师在线解答;也为同行提供交流的平台,同时也面向所有中医爱好者,都可发帖留言,各抒己见。

二、温病学名师课堂网站构建的启示

2.1 对学生的影响

在互联网高度普及的现代生活中,我们的身边充斥太多的信息,然而,网上的资源良莠不齐,对于学生而言,尚缺乏辨别的能力,倘若误信不正确的内容,将有可能误入歧途;另一方面,网上的资源非常零散,而且有很多重复的信息,学生在查找资料的时候往往花费大半的时间浏览重复的内容,不利于系统掌握知识,并浪费时间。名师课堂网站的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教材为核心,围绕教学大纲建设相关资源,内容准确且完善,方便学生系统学习,快捷查找相关资源,并能近距离与真正的名师互动交流,安全方便快捷准确。互联网教育可以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学生可以自己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在互联网中可以接受不同课程,鉴别吸收最有益的资源。学生学习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从单纯地学知识到自觉主动地掌握知识。

2.2 对教师的影响

教师在温病学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与学生一对一,不拘时间、不拘地点,自由而深入交流,是名师课堂网站的一大优势,学生的疑问可在名师课堂网站上得到解答,通过答疑有效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教师的任务也可在名师课堂网站中,直接而方便,快捷而经济。有的网站虽然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往往要求注册,耗r不便,而且不能排除有钓鱼网站的可能,所谓的名师或者名医可能仅仅是雇佣来的非专业人士,与其交流,不能得到正确的知识,甚至可能被窃取私人信息,名师空间网站避免此隐患。另外在中医经典教学中引进互联网,使得网络成为学生学习经典的重要途径,一方面迫切要求教师努力增加知识储备,改良教学设计,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吸引力,另一方面要求教师由知识的灌输者向学习的指导者转变,指导学生如何自学,有效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些都有助于提升教师素质。

2.3 对温病学的影响

名师课堂网站的建设为学生也为广大中医爱好者提供了便捷的学习平台,不同于传统的师带徒或是课堂教学,名师课堂网站的建设有效解决了学生学习中医的需求,方便省时,同时节约了师资力量,传播了温病学,宣传了温病学,让更多的中医爱好者热爱温病学,学好温病学,用好温病学。

通过《温病学》名师课堂网站建设,利用互联网优势,建立温病学知识库,推动教师从“教学工作者”向“课程工作者”转变,丰富《温病学》教学手段,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温病学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达到自主发展的培养目标[4];并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下,更多地参与学生的讨论,进行答疑解惑、纠错及针对性指导,实现温病学信息化教学过程的开放性,打造丰富、实用的温病学教学资源网络平台,以促进信息技术和温病学教学的深度融合,为课内外一体化温病学教学的实施提供基础保障,全力迎接“互联网+”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参 考 文 献

[1]许方霄.互联网+中医药在网络时代面临的挑战[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5,21:29-30.

[2]周旭文.中医药文化穿越互联网的现状与思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21(03):226-228.

名师课堂范文5

一、“赞赏灌溉成功,抱怨导致失败”——有效的赏识性评价

镜头一:王崧舟老师——《威尼斯的小艇》:

师:同学们,我们看黑板,读一读课题。

生1:威尼斯的小艇——师:声音很好听。

生2:威尼斯的小艇——师:后鼻音很到位。

生3:威尼斯的小艇——师:你可以当小小播音员。

生4:威尼斯的小艇——师:声音很柔和。

“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我们教师常常用责备、冷淡、不适当的评价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只想着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苛求学生,却从来不想给学生多一点人文关怀,也不细心研究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如果能够经常给予学生赏识性评价,就能激励他们不断通过自身的努力亲身体验到成功的滋味,从而乐于参与学习。课堂上,王老师没有用模糊的评价语“真好!”“真棒!”“真不错”来评价学生,而是对学生到底好在哪、棒在哪给予了有针对性的赞赏性评价——“后鼻音很到位”、“声音很柔和”,这样不仅给学生的学习注入了兴奋剂,释放了学生的潜能,而且还张扬了学生的个性,使学习成为一个充满快乐、富有成就感的趣味性活动。

二、“实事求是,量体裁衣”——有效的指导性评价

镜头二:贾志敏老师——《惊弓之鸟》:

师:从哪里看出更羸是射箭能手呢?(学生回答老师板书:更羸随魏王打猎时发现……)

师:自己练习说一遍,等一会儿看谁能不看书自己说。

生1:更羸随魏王打猎时发现一只大雁从远处飞来。

师:这样说不错,但是你觉得有问题吗?

生2:有,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所以是“慢慢地飞来”,还边飞边鸣。

师:那怎么说才好呢?

生2:更羸随魏王打猎时发现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学生的语气比较平淡)

师:不错,不错就是“马马虎虎”,谁再来试试?

生3:更羸随魏王打猎时发现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学生的语速较慢,有凄凄惨惨的味道)

镜头三:李吉林老师——《桂林山水》:

生:(读第二小节第二句话)

师: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念轻声,拖长声音,然后把声音压平。(示范)

生:(再念)

师:好多了。第二句漓江的水真清,看得见底,要念出清得见底的意思来。“清”字先向上扬一点,再轻轻拖一下。(师范读)

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表达、运用情况程度是不相同的,我们不应该要求所有的学生都一样,也不应该苛求他们一步到位。因此,教师的评价绝不能仅限于简单的肯定与否定,如果只用简单的“读得好”、“读得还差些”这些模糊的评语,学生就不知怎样读才是更好的。教师应给予学生有指导方向的评价,让学生知道怎样做是更好的,怎样才能做到更好。上述两位名师都以严谨审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时准确地对学生的学习给予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价——“不错,不错就是‘马马虎虎’”、“好多了”,而且能及时地捕捉学生的信息,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指导——“这样说不错,但有问题吗”,“‘静’念轻声,拖长声音,然后把声音压平”,使学生在教师和风细雨的评价中,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投入学习,并明确自己前进和努力的方向,一点一滴地成长。

三、“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有效的观察性评价

镜头四:于永正老师——《圆明园的毁灭》:

师:请大家打开书本。读书要学会做记号。请拿出笔,默读一遍,留下你思考的痕迹,在写得特别好的地方和作者感受特别深的地方做记号。

于老师这时巡视,说:“我发现很多同学都把第三段最后一句画下来了,我知道你们画这一段的理由。给文章加上批注,这叫会读书。”

名师课堂范文6

一、激励性评价,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片段:

生:我认为林冲是一个谦虚的林冲。

师:我先把你认为的写在黑板上。(板书:谦虚)这不是孙老师认为的,这是你认为的。我觉得了不得啊!这是你的见解,我要写上去。谦虚的林冲,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我从第三段中看出来的。

师:不要讲全段,你从第三段的哪些句子中看出来的?

生:林冲连说:“不敢,不敢。”

师:你从这里看出来的,这是你的理解。你同桌的呢?

生:我同桌和我的意见一样。

师:你们俩说的都是一样的,两个人所见略同――英雄所见略同。你们俩是英雄。英雄请坐。

赏析:这是交流时第一名学生的发言。老师以非常真诚的话语,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肯定,丰富的评价语言贴近学生的实际,从学生内部激起学生学习的动力,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正因为有了老师发自内心的赏识,才会让学生乐于与同伴分享学习成果,保证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恰如其分的课堂激励性评价随教学进程必不可少,成为学生深入学习的催化剂。

二、否定性评价,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片段:

生:我觉得林冲是一个机智的林冲。

师:(板书:机智)机智的林冲。谈谈你的见解。

生:我的见解是第七段中“洪教头恼恨林冲……还了个拨草寻蛇的招式”。还有第七段中“洪教头一棒落空……直扫到他的小腿骨上”。

师:你从哪儿看出他的机智?洪教头把火烧天,林冲拨草寻蛇,你就看出他的机智了吗?我不那么认为。你没有说动我。为什么这里能说明他的机智呢?理由不充分。找到了句子,说不出理由来,没关系,同桌的你来帮帮她。

生:因为洪教头用的是把火烧天的招式,是从上往下打,肯定要把脚提起来,而林冲用的是拨草寻蛇的招式,正好打在他提起来的脚上。

赏析:面对学生的理解错误,或是与正确的答案还有一段距离,不恰当的评价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在课堂中又不能回避评价。孙老师的处理方式是平等地与学生对话的形式,消除了与学生心理上的距离,虽然是否定学生的回答,但没有让学生有一点尴尬与羞愧,而是继续在同学的交流中得到正确的启示。这样既明确指出了学生的错误,同时又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可谓一举数得。

三、暗示性评价,促进学生的积极内化

教学片段:

生:林冲是一个心胸广阔的人。

师:喔,他又与众不同了,心胸广阔的林冲。我把它写上去。(板书:心胸广阔)你从哪看出林冲是心胸广阔的人呢?

生:我从第三段中的两句话,“林冲寻思……洪教头也不相让。”这两句话可以看出虽然洪教头心胸狭窄,对林冲不理不睬的,但林冲丝毫没有和他斤斤计较。

师:洪教头这样无理,这样傲慢,但林冲根本没有和他计较,看出林冲是一位――心胸广阔的林冲,好汉的风采。我看你哟,将来也一定是心胸广阔的人。

赏析:联系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学生根据文本内容体会到林冲的心胸广阔的性格特点,老师并没有就此大加生发,而是在关键处轻轻一点,让学生对人物精神加以积极内化。这样暗示性的评价看似无心,实质体现了孙老师独到的匠心,因为当对学生的教育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时,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这是对学生生命成长的关怀和呵护。

四、开放性评价,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

教学片段:

生:我看出林冲是个善于思考的人。

师:我也把你的写上去,都是你们的。(板书:善于思考)请讲理由。

生:我从“林冲寻思……这想必是柴大官人的师父了”。看出林冲是个善于思考的人。

师:因为洪教头是柴大官人的师父,所以林冲对他非常――(生:尊敬。)有礼貌。从这儿看出他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这是你读出来的。(转身对另一举手的女生)你读出什么了?

生:我觉得林冲是个善于思考的人。

师:观点相同,再补充理由,是吗?

生:是的。因为“洪教头一棒落空……又举起了棒”。林冲见他虽然气势汹汹,但脚步已乱。我从这几句话感觉到林冲善于观察。

师:善于观察,能够很快地捕捉对方的破绽。这是一个善于思考、善于观察的人。

赏析:学生对课文的解读总是带着自己的经验,融入自己的积淀,是体现学生个性的实践过程。因而,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应该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哪怕学生说出的是相同的结论。但究其原因也一定会存在差别,当另一名学生说出与上一名学生相同的答案时,老师并不打断她的发言,而是用开放性的评价语言,诱发学生说出自己内心的理解,这不但丰富学生对人物性格内涵的理解,更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更加开放地研读文本,探究内蕴。

五、启发性评价,引导学生的思考深度

教学片段:

生:我认为林冲还是一个镇定自若的人。

师:镇定自若的人(板书:镇定自若)。说说你的理由。

生:“洪教头恼恨林冲……还了个拨草寻蛇的招式。”从这几句可以看出林冲是一个镇定自若、不慌不忙的人。

师:说得好。可我认为林冲最主要的本事还没有说出来,林冲最大的本事是什么?

生:他是一个武艺高强的人。

师:(板书:武艺高强) 说说你的理由。

生:“洪教头恼恨林冲……还了个拨草寻蛇的招式。”洪教头使出了自己浑身的功夫,而林冲只是把棍一横,没有使出自己的真功夫。

师:洪教头使出了浑身的功夫,把火朝天,劈头打来,如果这一棒打在林冲的头上,会把林冲怎么样?(生:把林冲打死)置人于死地呀。你看林冲打的人家什么地方呀?(生齐答:腿)有没有打在人家要害?(生齐答:没有)有没有一棒打在人家头上?(生齐答:没有)林冲仅仅打了一下洪教头的小腿骨,这在武打里面,武林高手叫――点到为止。

赏析:课堂教学不能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启发性的评价语言如同一把金钥匙,帮助学生获得新的灵感,引导学生思考的深度。以上片段,老师在学生忽略林冲最大的本事时,及时启发学生加以补充,加以完善,更加全面地认识人物特点,丰满人物形象。巧妙提醒,不露痕迹,毫不打乱课堂学习的节奏,体现了老师的高明之处。

总之,孙老师的教学评价语言特色鲜明,效果明显,值得我们加以学习和借鉴,从而让我们的课堂学习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名师课堂范文7

一、 生生合作,关注全体

生生合作,是学生之间交流和提高的学习方式。这样的合作,要看学生参与的人数是多少,要关注课堂上学生互动程度和学习状态。生生合作应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取长补短,杜绝组内的小组长“把什么问题都自己扛”,其他的同学成了合作的配角。特级教师虞大明的作文指导课《精彩崇文》就有这样一个合作片段:

师:把几段解说词互相取长补短,把它拼凑成能够代表你们这个组最高水平的解说词,这个办法很好。我们这样来尝试一下,好不好?选择“童趣园”的同学请起立,你们坐到一块去,旁边那么多桌子都是;选择“三色滑梯”的同学,你们到后面那个角落;选择“玩泥巴”的同学就坐这儿,大家一起出谋划策;选择“崇文小海燕”的同学就在这儿吧;选择“崇文的老师”的同学坐在这儿,转过去一起讨论。(写相同题材的学生一起交流、修改,推荐)

虞大明老师根据课堂的实际,依据学生选择的写作素材,临时把写相同素材学生分成了人数不等的五个组,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学生们在交流中修改,推荐组内最优秀的组合,为下面的班级展示做铺垫。这种自由组建的合作小组,扩大了学生自主责权的范围,合作中的“英雄所见略同”“三个诸葛亮,智慧可增长”,更利于他们对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

二、 师生合作,激活课堂

师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教师往往既是导演又是演员,学生却是主角。做什么,怎么做,应该由教师作适当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潜力去领悟挖掘,去实践和收获。合作中,教师对学生作出的积极引导,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及时给予表扬、肯定,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请欣赏特级教师于永正的习作课《歇后语编故事》的师生合作教学片段:

师:我想选择“鸡给黄鼠狼拜年――自投罗网”编故事,打算请同学和我合作,不知在座各位同学哪个愿意和我合作?演出马上开始了。

黄鼠狼:谁呀?

母鸡:我呀!老母鸡。

黄鼠狼:(开门)哎呀,鸡大婶啊!(握手)稀客、稀客。(让进屋)

母鸡:黄先生,你过年好啊!

黄鼠狼:好啊!好啊!请坐,请坐。

母鸡:(对观众)你看,黄先生多客气呀!我说,黄先生变好了,你们还不信!黄先生也在变呐!(转身对黄鼠狼)哎呀,黄先生啊,你家里装潢得可真好啊!

黄鼠狼:你鸡大婶说好啊,那就好!

母鸡:黄先生,这是你家的大彩电吗?它是多少寸的?

黄鼠狼:100寸。

母鸡:哇噻,100寸!这么大,没见过。黄先生,这是你家的电脑吗?你买电脑干吗?

黄鼠狼:上网啊,聊天啊。

母鸡:哟,黄先生都上网了!黄先生,听说你今年过节不收礼,要收只收脑白金。(众笑)今天,我给你送来了脑白金,给你补补脑子,让你越变越聪明,哈哈哈,不成敬意,请你笑纳!(众笑)

黄鼠狼:(接过脑白金,对着大家,龇牙咧嘴说)我要吃这只鸡!(众笑)

母鸡:哟,黄先生,天儿不早了,我得回去了。黄先生,今后你还要多关照我们鸡!再见了!

黄鼠狼:(做阻拦状)慢着,你想走?

母鸡:(做惊恐状)你,你……你想干什么?

黄鼠狼:今天,叫你有来无回!

母鸡:救命啊,救命啊!……(众笑)(警报响起,黑猫警长赶到)

黑猫警长:黄鼠狼,警署正式发下通缉令,你被逮捕了!

母鸡:送派出所去,送派出所去!

黄鼠狼:哎哟,你说这鲜美的鸡没吃到,却被这个黑猫警长逮了个正着。(众鼓掌)

小公鸡:老妈,你没事了吧?

母鸡:(做发抖状)哎呀,吓死我了,吓死我了,孩子,是你给黑猫警长打的电话?幸亏我孩子,要不,妈的命就没了,(众笑,鼓掌)这个年也过不去了!哎哟,孩子,你真好。(做老太太状下)(众笑,鼓掌)

于老师与学生合作,自己演慈爱的“老母鸡”,可以讲于老师演得惟妙惟肖,出色的表情、动作、语言使学生印象深刻,让在场的师生捧腹大笑。这样的课堂合作,使得教师不再是一味传授方法,而是参与合作,引领表演。改变了传统的授课模式,师生间平等交流与互动,教师真是一个顾问和引导者,在合作学习中,师生活动有机地融为一体,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师生间平等的对话与交流,真正体现教学民主。

三、 据堂而生,灵活多样

为了深入理解文本,在教师的引导下,挖掘文本的思想内涵,品评文本的语言特色,根据教学重难点需要,临时组成合作小组。这种合作形式一展现在我们面前,教学难点自然不解自破,有如拨开乌云重见天日的。请欣赏特级教师王崧舟《长相思》的合作教学片段:

师:现在王老师提两个问题,看看你对这首词大概的意思掌握了没有。(板书“身”)第一个问题,听清楚了,作者的身,身体的身,身躯的身,作者的身在哪里?身在何方?

生:作者的身在前往山海关外。

师:请站着,山海关外。继续说,谁还有不同的看法?

生:作者的身在前往山海关的路上。

师:路上,请站着。继续说。

生:作者的身在山海关。

师:你也站着。谁还有不同的理解?身在何方?

生:他的身在山海关那边。

师:那边,山海关的那边。好,那么“山一程”呢?身在哪儿?还可能在哪儿?

生:身可能在山上。

师:可能在怎么样的山上?

生:非常高的山上。

师:在崇山峻岭上。那么,“水一程”呢?他的身还可能在哪儿?

生:他的身可能在船上。

师:可能在船上,是的。那么“夜深千帐灯”呢,他的身可能在哪儿?

生:他的身可能在营帐里面。

师:营帐里面,请站着。孩子们,这里站着一、二、三、四、五、六、七位同学。作者的身在哪儿?七位同学就是作者的身经过的点,他经过了崇山峻岭,他经过了小河大川,他经过了山海关外,他经过了军营的帐篷,他还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这就是作者身在何方。一句话,作者身在征途上。(板书:在“身”后面写“在征途”)

王崧舟老师的一问――“作者身在何处?”七个学生作答后,教师让这七个孩子站着,七个孩子临时合作代表作者跋山涉水经过的七个地方――“山海关外、山海关的路上、山海关、山海关那边、山上、船上、营帐里面……”这真是“望断关山万千重,身在征途长相思。”学生们望着身边七个站立的伙伴,仿佛看到了纳兰路途遥远,寒风凛冽,雪花飞舞,行走艰难,感受他“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情景,感悟了“身”“心”分离的“相思”之苦。

名师课堂范文8

关键词: 生态课堂;未泯的童真;巧妙的设计;精彩的语言

生态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强调每一个学生的需求、欲望和意识,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现代课堂教学手段,实现教学与学生发展的真正统一的课堂。它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不同,生态课堂强调让学生健康成长,努力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其成为理想课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卢梭曾说:“教育必须顺着自然――也就是顺其天性而为,否则必然产生本性断伤的结果。”自然的即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教与学和谐,学科之间和谐,课内与课外和谐,教学目标、内容与方法、手段和谐,教育与教学和谐,师生会在和谐中自然地生长,教师的主体精神和学生的主体精神都得以充分展现。

生态课堂是生活化的课堂,它的目标是为师生发展而教,为师生发展而学,以创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养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习惯,培养学生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心,造就张扬的个性、开放的思想、创新的品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通过教师的教学艺术体现出生态课堂尊重、唤醒、激励生命的理念,如何实现生态课堂有序、有情、有效、有趣的追求,如何突出生态课堂民主平等、自然和谐的特点?我们试从几堂名师课的赏析中找到小学语文生态课堂教学技巧的精髓。

情到深处始无华――未泯的童真

生态课堂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笔者认为生态课堂始终充满着灵动、生气、高效、曼妙的教学智慧。有不少名家名课可以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教师正是用儿童的视角捕捉语言、用儿童的感受体验情感、用儿童的眼光链接生活。

在江苏省优秀青年语文教师许嫣娜老师执教的《从现在开始》一课中,她那柔柔的、充满童稚的声音牵出了每个人对童年的记忆,一开始她就要孩子们伸出手指头做游戏,“一根手指头呀,变成毛毛虫;两根手指头呀,小兔蹦蹦跳……五根手指头呀,一头大狮子――狮子发令了:召开森林大会,不许迟到,我们赶紧去森林开会吧!”老师就这样看似不经意地将孩子们带入了文本情景中。

满头银发的江苏省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教授孩子们学写对话时,出示了一段“小猴子”和“猴妈妈”的对话――“一天吃三个桃子够不够?”“不够,不够!”“那三天才吃九个桃子够不够?”“够了,够了,谢谢妈妈!”他让一个孩子上台同他一起分饰角色进行表演,他抓耳挠腮,蹦上蹿下,“小猴子”的顽皮天真逗得台下听众们哈哈大笑,俨然一个“老顽童”啊!

是的,这些大师们就是这样捧着这颗纯真的童心走进孩子的心,对话孩子的心。他们告诉我,在课堂上要时刻警醒自己:我是一个小学生,我就是一个孩子。

德国教育家福贝尔认为:“孩子是我们的老师,他们纯洁天真、无所做作……我就像一个诚惶诚恐的学生一样向他们学习。”可见他对儿童的敬意。我国明代的李贽也称:“夫童心者,真心也。”从他们的言行中,我们不难认识到他们对童真的推崇。那么,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又应该怎样去对待我们的儿童呢?时代的进步,教育的不断改革,从“以人为本”到今天的“儿童本位”,这就点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管从内容到形式都应该充满童真、童趣,把“儿童本位”的思想落到实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语文课堂教学只要充满童真、童趣,就能让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充分发展,就能让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

一石激起三层浪――巧妙的设计

课堂设计新颖、巧妙,几乎是名师名家们上课的共性。浙江省特级教师虞大明老师在执教《祖父的园子》一课时,他是这样启发学生理解文本的:如果把课题变成一个问题,你会提个什么问题?学生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就这个问题,快速阅读课文,找到答案。学生陆陆续续说:这是一个应有尽有的园子、生机勃勃的园子、五颜六色的园子、自由快乐的园子。接下来把问题还原――为什么说这是个应有尽有的、生机勃勃的、五颜六色的、自由快乐的园子?再读课文,划出句段,找到答案,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课文。

在课堂总结时,虞老师再问:“为什么题目不叫自由的园子而叫祖父的园子?”学生在老师的循序引导下至此明白作者要借写园子来表达对祖父的怀念,这就是借景抒情。将书读薄,再将书读厚,最后深入其中,深刻领悟,教师分明就是在教给孩子们阅读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至此我也才如醍醐灌顶:大师的精湛技艺就在这看似简单的千回百转中啊!的确,课堂设计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它因学生而定,因课型而变,因年段而定,因契机而变。灵活地设计教学,或许也会让我们的课堂起到“一石激起三层浪”的奇效。

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而巧妙的设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

一是把握目耍进行教学三维设计。“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个精美的教学预设必须首先“定标”。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目标设计呢?经实践,我们认为:第一,要认真研究所定目标与上位目标的关系,把握教学目标的科学性、操作性;第二,要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系,确定目标的重点;第三,要深入研究学生,研究教学内容,分析可获得的教学资源,以便挖掘教学潜在的教育意义;第四,要清楚预设目标与生成目标的关系,把握教学效益的底线。在具体的操作中,要注意在目标中体现方法论知识和价值性知识,同时重视教学设计三个领域目标的整合。

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教材中《桂林山水》一课的教学目标设置为:①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学会“抓重点词句列提纲”的方法,当堂背诵课文;②学会9个生字,运用联系上下文、查资料等方法理解 10个词语的含义;③学习作者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按“总―分―总”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④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为祖国而自豪,产生去桂林山水一游的美好愿望。

如果我们把目标①设置成“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就缺少了“方法与过程”的体现。如果把目标②设置成“了解漓江水的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的特点”,就缺失了语文的学科个性。因此,诸如“增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好感情”“积累课文中优美词句、精彩句段”等表述,其实都是某一个学段的目标,而非课时目标。

潜心会文(研究教材),正确把握教学内容。走进文本、解读文本是我们语文教学必须解决的首要任务。未深入钻研教材是教学无效、微效的关键症结。如何正确解读文本,把握教学内容呢?笔者认为,教材解读应分三步走。第一步:进入文本――“山是山,水是水”。教师在接触教材时,首先要抛开教辅材料,潜心会文,形成自己对教材、对课文独到的认识。第二步:跳出文本――“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在深入理解课文后,教师还要从教材中跳出来,防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在更为广阔的背景中审视眼前独立的教材。第三步:回到文本――“山还是山,水还是水”。有了自身对文本的独特感受,有了对文本相关材料的积淀,教师再回到教材中一定会有更深刻的感受、更广阔的视野。

有效整合,突出教学中心问题。有效整合即教学设计体现板块结构,整块推进。“教学板块”是指比较集中而又相对独立的具体教学环节,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必由若干教学板块组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相对简单,我们认为一节课的教学板块以三个左右为宜,使之具有根据学情适时变化的灵动的预设柔性。提倡“大道至简”,即教学必须返璞归真,不可承载太多的“使命”,要体现一种“简约之美”。教学中,教师应分析学习内容和学生特征,设计一个能转化为任务的、最接近学生生活实际、体现教学任务性和挑战性的中心问题,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对中心问题进行分解,分解成由易到难或能分散难度的问题序列。前文中提到的课堂实例虞大明老师的《祖父的园子》就是进行了如此精妙的教学设计。

意味无穷令人醉――精彩的语言

听过大师们的课后,我们都能立即深刻感受到他们的课之所以有强大的吸引力,能感染在座的每一个人,是与他们的劳动工具――精彩美妙的语言有很大关系的。大师们的语言是那样具有震撼力。

“你的话俨然具有哲学家的味道!”“这么多人,你敢把课文读出来,我欣赏你!”“别紧张,孩子,我听出了你的自信!”“你太有潜力了,如果能微笑着读,这个奶奶会更讨人喜欢!”多么温馨的话语,多么甜蜜的语言,无论是哪个人听到了,都会热血沸腾。其实,人都盼望得到别人的赏识,经常得到赏识的人大多表现非凡。美国心理学家威廉姆斯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后,其能力可以发挥到80%~90%。由此可见,激励性的语言有多么重要,更何况是对我们成长中的孩子呢?

大师们的课堂语言不仅那样温暖人心,还那么耐人寻味,值得积累。安徽省小学高级教师张文花老师在执教《数星星的孩子》中指导“睡”的书写时说:“左边窄来右边宽,两边互相让着点,抱成一团讲团结。”听,这仅仅是在教孩子书写吗?她还在教孩子怎样写诗,更在教孩子怎样做人。

他们的语言或幽默诙谐,或直言不讳,或娓娓道来,像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呈现在一堂堂课中。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与象共舞》中描写象的动作时这样巧妙地运用语言:“舞蹈的大象随什么跳舞?音乐的节奏。把节奏两个字圈出来,读这两个字,快读,慢读,重读,响亮地读,迅速地读,轻声读,低下声读……听听你们读的,有节奏就有变化,有长就有短,有快就有慢,有强就有弱,有轻就有重,这样长长短短、快快慢慢、强强弱弱、轻轻重重就是――节奏。大象有哪两个动作正体现了这样的长长短短、快快慢慢?――摇头晃脑、颤动身子。是的,这样的动作极其符合音乐的节奏,也符合舞蹈的节奏,齐读这句,读出节奏韵律感来!让你自己成为一头大象,随着欢快的音乐一起翩翩起舞吧!再读这句!此时不鼓掌,更待何时?!”听,多么风趣的语言,多么新奇的文字,妙语连珠,字字珠玑,怎不让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

大师们的课让我们深感高超的课堂语言艺术对学生的深远影响,它不仅催人奋进,更能潜移默化孩子的语文素养。“孩子们的语言是海量地听出来的”。如果我们的孩子能经常听到这样优美的语言,他们语言的运用一定不再匮乏、平淡、无华。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那么,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言的艺术性呢?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认为,一是要具有准确、鲜明、风趣、亲切的有声语言;二是体态(无声)语言必须形象、得体、自然;三是采用规范性、激励性的课堂教学语言。好的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应当是鲜活的、生动的、具体的、有生命力的。概括地说,课堂教学语言主要有“四美”:①音美,要讲普通话;②意美,要做到准确美、简洁美、理趣美、生动美;③形美,追求修饰美、多用溃虎芮槊溃具有高尚的情操美、道德美等。因此,要成功地上好每一堂语文课,语文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熟练掌握语文教学语言运用技巧和艺术。

名师课堂范文9

关键词:名师课堂;网络空间课程;精准评价;评价模型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24-0051-05

一、背景

从2012年开始,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和教育变革,网络空间课程被认为是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相结合的重要产物。它作为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重要载体,被认为是国家实现教育信息化应用服务模式之一“名师课堂”的关键途径,其资源建设与应用得到快速发展,但是相应的课程评价体系没有紧跟时代和课程快速发展的步伐,造成相对滞后和脱节。学界对“名师课堂”下网络空间课程评价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的内容相当缺乏。但对网络课程而言,目前国内外专家和机构从不同侧面进行过相关研究。

Badrul Khan副教授[1]提出教学方法、技术、界面设计、评价、管理、资源支持、伦理道德、机构8个一级维度及对应的二级维度评价指标设计方案就是典型的网络课程评价体系研究的代表;陈刚等[2]针对高校网络课程提出资源学习、教师、过程教学、评价监控等一级维度和相应的二级维度指标设计的评价体系;乔维德[3]运用AHP方法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学习指导、学习基本功五个方面构建课程的评价体系;黄成[4]以大学教育视角出发,从情境创设、协作评价、会话评价、意义建构评价四个方面构建多级评价指标;李芳涵[5]以基础教育视角出发,从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伦理道德与安全四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我国教育部于2002《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CELTS-22-网络课程评价规范》,[6]此规范主要针对高等教育以及部分基础教育的网络课程评价,但从其内容和教育发展形势看,其评价规范不符合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网络课程评价的要求。

通过文献资料分析,并结合在世界大学城云平台开展“名师空间课堂”建设与应用的经验,我们得出现有的网络课程评价体系主要存在以下缺陷:

(1)职业教育类网络课程评价体系研究相对缺乏。从知网文献库中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网络课程之类的文献统计数据来分析,对于评价方面的文献数量较其他方面研究偏少,而且研究主要集中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领域,针对职业教育的评价研究少之又少。[7]

(2)评价指标体系不精准。现有呈现的网络课程评价往往建立的是一种大而泛的评价标准,可以对任何环境下、任何课程都能使用该评价标准。难以适应当前教育信息化和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无法对网络课程实现精准评价。

(3)评价指标缺乏可操作性,实用性差。指标的构建缺乏大量的一线教师参与其中,造成评价标准与实践偏离较多;大多数机构和教师对网络课程的认识停留在重建设轻应用阶段,造成建设和应用缺乏协调性、均衡性。

(4)评价指标内容缺乏时代性、应变性。制定好的评价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的教育教学模式的提出,旧的网络课程评价标准必须改变其内容,以适应新一轮教育信息化改革要求。对不同环境下的网络课程应分类、分层次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

二、“名师课堂”视阈下网络空间课程评价指标设计思路

针对上述分析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在进行“名师课堂”视阈下网络空间课程评价指标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名课堂”既是评价关注的出发点,也是评价关注的目标点

通过“名师课堂”能扩大中、高职教师优质资源的共享面,让广大中、高职教师能共享较好的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课程组织等优质资源,从而推动职业教育信息化改革,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名师课堂的核心是课程建设与应用,所以名师课堂被认为网络空间课程评价关注的出发点和目标点。

(2)“主导―主体”师生角色定位是评价关注的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在评价“名师课堂”时,应改变传统的师生角色定位,建立一种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也就是教师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成为学生学习课程过程的辅导者、帮助者、引导者、创设者;学生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和信息技术,成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主导者、终结者,甚至成为升华问题的创新者。这说明名师课堂下课程建设与应用不论是从教学准备、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还是教学评价,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体现“主导―主体”师生角色定位思想。

(3)职业能力培养是评价关注的主要内容

在“中国制造2025”和“一带一路”产业结构大调整环境以及现代企业对员工的职业能力高标准要求下,推动中、高职教师努力探索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方式成为当务之急。而名师课堂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培养学生搜集、加工信息,分析问题,沟通、交流问题,创新能力以及企业文化素养能力的平台,让学生拥有自己随意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因此在对“名师课堂”下网络空间课程评价时,教师对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视程度与否是我们评价的一个主要内容。

(4)学生个性化发展是评价关注的特色所在

在当今社会呼唤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下,职业院校不仅要培养一批通用型人才,还要培养一批独具特色化、个性化思想的人才,具备这样员工的企业才会源源不断地开发出的新产品、新工艺、新工序等,让企业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学习发展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力和特长。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对学生的评价应采取多元综合评价方式,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缺点,加以引导。教师在进行“翻转课堂”等互动式教学过程中,应以在线讨论、在线作业、实施方案等多形式引导学生个性化、创新性思维模式发展。

网络空间课程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既要遵循上述的四个原则,又要把握评价指标的构建、指标权重的确立、评价标准的量化三个重要环节。其指标体系设计流程图如图1所示:

三、“名师课堂”视阈下网络空间课程评价指标的构建

根据评价指标设计思路,并结合在世界大学城“名师课堂”平台下具体网络空间课程的实践经验,本文建立了具有目标层、一级指标层、二级指标层的网络空间课程评价框架模型。其中将网络空间课程建成名师课堂作为目标层;一级指标层由课程信息、课程资源、教学过程、教学成效等四个方面内容组成;二级指标层由教学视频、作业库等22项指标构成见图2。

随着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和人们对职业教育改革认识的发展,在网络课程评价中对中、高职教师和学生信息素养能力、信息环境等因素考虑的比重偏少,评价的重点是关注网络课程资源建设、教学过程、课程信息、教学成效四个方面。

(1)关于课程信息评价

课程信息是衡量课程信息化教学好坏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主要从教学时间、课程要求、课程内容、课程考核形式、课程性质、激励学生参与课程资源建设与使用等要素设计指标,其指标包括课程介绍、课程标准、考核标准、教学日历、积分兑换等。

(2)关于课程资源评价

课程资源是实施网络空间课堂教学各项活动的基础,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的重要前提条件,是学生进行学习、完成各项任务的指南针。为此关于课程资源评价建立了以微课为主要形式的教学视频指标,以SWF、PDF等电子形式呈现的教案指标,以教材参考书、电子书、教材网站为主要内容的教辅资料指标,以典型案例、工程和设备图片、工程和设备标准、应用软件、前沿专题、热点主题为主要内容的教学素材指标,以作业及答案、试题及答案为内容的作业库、试题库指标。

(3)关于教学过程评价

教学过程评价是该评价体系的重点内容,它不仅包括课堂中开展的各项活动,而且包含课前、课后设计的各项教学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主导的教学互动模式,着力培养学生利用资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性提出问题的职业能力。

教学活动过程主要包括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总结三个阶段。教学准备阶段主要关注教师的教学设计评价,在本课程指标评价体系中任务单、实施方案指标是从教学目标、教学能力、教学策略、教学活动对教师课前准备的评价;教学实施阶段主要关注学生主体性、教师辅导性的互动原则,在此阶段的指标主要包括学习导航、在线研讨、辅导答疑、在线测试、在线作业。通过教师和学生交互信息中体现教师对课堂的把握能力、应对问题能力以及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学生的兴趣和动机等;教学总结阶段是教师对教学实施过程中各项活动的学生表现进行分类评价,是综合评价的基础,其目的是促进学生成长,其指标是包括在线作业、测试、在线讨论等各项活动的成绩评定。

(4)关于教学成效评价

教学成效是网络空间课程评价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其内容包括教学成果、教学总结、教学推广三个方面。教师对实施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值得肯定而有效的做法、学生的表现等以文字形式总结下来;对一些好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以论文、报告等形式呈现给所有的教师和学生;对资源开发、教学组织、资源使用等有效的策略、做法以讲座、视频形式进行广泛推广,培养广大教师和学生信息素养能力。

四、“名师课堂”视阈下网络空间课程评价指标权重分析

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李克特计分法确定“名师课堂”视阈下网络空间课程评价指标权重步骤如下:

1.根据指标框架模型以及指标矩阵构造表和“satty”要素等级表,构造了一级指标矩阵A-B,其他二级指标矩阵B1-C、B2-C、B3-C、B4-C的构造过程均省略。

(1) 求指标权重

①求指标矩阵(包括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矩阵)每一行的数值之和Si

Si=Xij(i,j=1,2,m)(1)

式(1)中的Xij表示矩阵元素,m代表指标矩阵列的数量。

②通过向量归一化,求一、二级指标权重向量

W= (2)

式(2)中S表示指标矩阵每一行数值之和,n表示指标矩阵行的数量。求得一级指标的权重向量为Wi(A-B)=(0.16,0.27,47,0.10)T;用上述方法求得二级指标权重向量分别为:

Wi(B1-C)=(0.16,9.25,0.18,0.21,0.20)T

Wi(B2-C)=(0.22,0.16,0.12,0.15,0.15)T

Wi(B3-C)=(0.10,0.18,0.16,0.14,0.12,0.11,0.10,0.09)T

Wi(B4-C)=(0.29,0.53,0.18)T

2.指标权重一致性检验

一致性检验判断各指标之间一致性,即当有三个以上指标进行两两之间重要性比较时,不会出现各指标之间互相矛盾的结果。

①新矩阵(Y-X)*构造模型

②计算Y-X*矩阵每一行的数值之和

Si=Xij(i,j=1,2,m) (3)

式(3)Xij为指标矩阵元素,m代表指标矩阵列的数量。

③通过向量归一化,得出权重矩阵W*i(Y-X)

W= (4)

式(4)中S表示指标矩阵每一行数值之和,n表示指标矩阵行的数量。指标矩阵通过构造模型建立新矩阵,然后按照公式(3)(4)计算得出权重向量W*i(Y-X)=(W1,W2,…Wn)T,那么一级指标矩阵A-B经过矩阵构造模型得A-B*,由A-B*经过公式(3)(4)计算得W*i(A-B)=(0.15,0.25,0.1)T。

④ 矩卷积得出新的权重向量W**i(Y-X)

W**i(Y-X)=(Y-X)×W*Y-X =(W1,W2,…Wn)T(5)

式(5)中(Y-X)代表指标矩阵,W*Y-X表示指标矩阵经过矩阵构造模型转换后矩阵的权重向量。一级指标A-B经过矩阵卷积(A-B)×W*A-B得出W**i(A-B)=(0.64,1.01,2.0,0.38)T。

⑤判断指标一致性

CR=

若成立,则符合指标一致性要求,否则不符合。其中公式(6)λmax=,RI来源于表6。

一级指标A-Bλmax==+++=3.27,RI=0.9,代入公式,CR=-0.23

3.建立名师课堂下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程度的评价量化模型

Z=

Wj(A-B)

(fi(c)Wi(BJ-C))×K (7)

式(7)中Z为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程度评估分值;当Bj-C为B1-C,m为5;当Bj-C为B2-C,m为6;当Bj-C为B3-C,m为8;当Bj-C为B4-C,m为3;fi(C)表示课程信息、教学视频等22项二级指标的专家测试分数;Wi(B-C)为二级指标的权重值,Wi(A-B)橐患吨副甑娜ㄖ刂担K为转换为百分制的修正值,这里K=5。

五、“名师课堂”视阈下网络空间课程评价体系实施案例

根据上述制定的评价指标标准和量化模型,对湖南省在世界大学城建立的名师课堂下200多门网络空间课程随机抽取10门课程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程度的综合评定,其计算结果按5个等级进行分类:即优秀、良好、中等、一般、差。

从上述等级分布数量来看,基本符合随机抽样的正态分布规律,即中等和良好等级数量偏多,优秀和一般、差的数量偏少,说明此评价模型是合理的。

六、结论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课程平台功能不断完善,学习者和实施者对网络课程的实践和应用能力不断提高,他们对网络课程的要求不断发生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及时修订和发展评价标准,充分发挥网络空间课程的最大功效,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无缝融合。为此本文通过世界大学城平台上《智能电网与微电网技术》网络课程建设与应用实践的经验,提出层次分析法和李克特量化法相结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程度评价模型。该模型通过合理的权重分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可直观、科学性、可操作性地判断出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程度,判断出网络空间课程的优劣程度,为学校、教育管理机构提供了一种名师课堂视阈下网络空间课程与信息技术融合程度高低的有效判断依据。

参考文献:

[1]王青.高校网络课程的评价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6:12-16.

[2]陈刚,张建伟,李海霞.高校网络课程实施质量的评价标准[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24(5):97-102.

[3]乔维德.基于AHP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能力评价[J].远程教育杂志,2007(5):42-44.

[4]黄成.信息技术与高校课程整合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与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 2011(5):118-120.

[5]李芳涵.中学教师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天津: 天津师范大学,2013:12-20.

名师课堂范文10

大学是教育教学信息化的最重要阵营,教学资源立体化是网络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前提。我们都知道,学校为了实现网络上远程开放教育以及开展大学名师名家课堂教学视频化不管是在教学、管理、资源、课程、平台等方面做足了功课,以使达到线上线下人群教学资源的共享化和综合利用化,并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开放式网络的远程教育服务与质量,推进专业技能人才培养,使教学模式得到创新创改,把网络课程资源内容模块化和一体化,让教学名师、名家在线制作和设计网络课程的学习包、视频教学以及精品教学资源,从而达到共享,线上线下学员时刻沟通,无处不在的学习,它是一种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刻获取所需的任何信息的学习方式。

建立网络学习平台,搭建多种课程资源形式、多种媒体的学习方法、方便快捷的交互方式,为学习者提供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工具来创建自己的学习环境,为学习提供理论与技术基础。在此基础上,将名师名家的空间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到远程开放式教育教学中,将会充分建立立体化课程资源体系和网络学习平台、移动学习平台,充分发挥其应用效能,并引导学习者使用丰富完备的课程资源进行随时随地的自主学习。根据现代开放式大学将如何建设好名师空间课堂的教学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大学教学名师以及校外的教学名师及名家是学校高效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有序运行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他们在学校信息化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名师网络空间课堂教学体系的建立将有助于学校的办学教育和创新型人才的发展。

名师空间课堂的建立需要他们建立一套完整的优质实用、丰富易学的课程资源,并形成一体化、综合化的利用,名师空间课堂资源的建立是提高远程教育办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运用名师课堂教学技术是学校推进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一项重要手段,是各大院校提高教学效率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必要手段。而这里的课程资源是指名师教学体系构建的一种资源库,且运用于远程开放教育和网络课堂线上线下教学的资源,它们基本上涵盖课件PPT、教案、授课大纲、影音视频、线上线下问答、虚拟实训操作等多种媒体资源,根据名师的教学过程和实训演练,就能够较完整地为学习者提供课程导学促学、教学辅导、互动交流以及和考试辅导等系列教学内容。网络课程是一个较为全面的初步课程框架,只需根据学校制定的内容规范完成相应的内容建设,并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整合即可,但是名师空间课堂构建还需要一些原则。

第一,具有目的性原则。名师空间课堂要有利于用于学校的评价体系,还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名师课堂的设计过程中,学校需给予大力支持,使他们建立的网络教学一方面要遵循学校的教学改革,另一方面要对人才培养具有效果,达到这两个目的就具有一定的发展性。对于这样的目的要求能够让被学习者通过名师教学资源体系的各个环节,学习需求明了,对所学习的内容针和问题还可以进行反复训练,查漏补缺,做到有的放矢。使名师课堂不仅具有引导功能,还能促进被学习者的良性学习发展,所以目的性原则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二,具有系统性原则。名师课堂由一门或多门课程内容建设组合而成,各课程内容应该遵循该课程相应的教学逻辑关系,一门课它们既要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本课程专业理论主要核心知识点和重点、难点所在,同时还要反映出实操练习的重点、难点,教学视频尤其突出该些点演练步骤。每一个实训环节由每个步骤组成,形成一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理论与实操它们是既相互独立,又彼此关联一起,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示范和学习步骤。名师空间课堂教学体系的构建层次以这样的形式建立非常清晰明了,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使名师教学覆盖所需学习操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相互形成一个题链,使学习者对该门课程有着系统化的学习进度与提升。

第三,具有可操作性原则。名师空间课堂体系的构建是为学校教学管理制定和科学管理服务的,它的最终目标是希望广大学生和学习者能学有所成,能得到学校和社会性的广泛认可,并始终能够应用到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与评价体系之中。因此,名师网络课程应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它的可操作性主要是强调在学校的教学管理评价体系和人才培养构建中具实际应用的效果,并且能够真实反映出学生们所要学习和收获的知识与技能财富,使名师课堂教学明确而得到较高的信誉与有用的结论。

第四,具有科学性原则。学校对名师空间课堂体系构建的管理应坚持科学性的原则,不管校方还是教师方他们所要提供的政策和教师所教学内容即必须遵循现代教育教学发展规律和现代信息化、科技化社会发展的所学需求。名师的网络课程必须能够较为真实的客观授课,内容知识点及技能技艺展示符合学生所能够吸收的资源,从而反之能使所学者对名师课堂教学效果反映具备一定的教学创新领导力水平。当然,我们认知为名师网络空间课堂是该名师必须将学术研究视角和技能本领投射到所学习者这个学习主体上,是关注学习者在认知、学习、实践中到底汲取了怎样的知识与本领?这个问题是需要他们教学的科学性,具有研究应用的价值,这样彩绘使学习者在理论与实践应用中提升专业水平。

名师空间课堂的教学发展是当下每个大学需要提倡和发扬,它有利于创新教育教学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课堂课外对专业知识的吸收与技能的培养,它能有效成立一个立体化的课程资源教学库,能使众多的爱好学习这汲取知识的养分。诚然,名师他必须具备有良好的精神面貌和高超的学术境界。艺术家、名家的境界是对每一位学生和被学者学习影响之巨大,声誉之高是对一名教师课堂教学的崇高礼赞。名师也需具备一定的职业态度,要把网络空间课堂教学当成职业的一种奉献境界。在MOOC思潮的学习信息化推动下,名师网络空间课堂教学这一趋势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推进与强化。与此同时,无论在高等教育还是在在基础教育领域,我国从2012年开始,远程化教育、网络教学、翻转课堂都及其受到越来越多学习爱好这的关注,我们需要结合大学专业课程实际与学科研究实践以及人才培养需求,应该付诸行动去做好大学教育教学极具特色的名师空间课堂。

可以说,在国内大学的名师课堂建设还被看好,发展比较缓慢,主要原因在于校方自身的问题,教育成本放低了,推广就少了,信息源就稀缺了。想要得到深化与发展还要加快和做足改革创新的步履,加大投入力量,才有利于学校教学资源的拓展。众所周知,基于网络教学平台支持的网络课堂学习成为了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主要方向,而对于名师网络空间课堂教学方式学习的研究更多停留在理论的层面,而缺乏对动手实践学习本质的体验,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学习者在网络课程里学习只觉得所学只是一些专业理论知识,而对实践动手能力却始终提高不起来。如果我们缺乏对实践操作环节的学习本质的提升,课程学习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的层面,学习这就难免会在具体的实操中丧失了动手能力,光看不练是没有用的。

名师课堂范文11

在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中,追问艺术是一种有效的英语学习方式,其表现为教师设置的问题得到了学生的一次解答以后,再根据具体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第二次提问。这种追问的学习方式不但可以对问题提出质疑,使学生更加深入探究,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还可以让小学英语教学课堂充满活力,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

学习英语需要一定的语言学习环境,多想、多说、多交流。很多优秀的小学英语教师都是十分注重对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捕捉口语表达信息的传播,用追问的形式将英语交流话题逐渐向深入拓展,使学生英语表达信息更加丰富,更加全面。以下我就对追问艺术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总结。

1.引导追问,目标明确

小学英语教学课堂最普遍的一种学习交流方式就是问答形式。教师在进行英语学习知识点的串讲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进行追问、有目的地思考,这样学生就会对所学知识有全面的认识和充分的掌握。英语学习需要教师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课堂上的英语表达和练习,能够让学生在自我训练中根据问题一步一步深化,由浅入深,从而锻炼言语的综合应用和表达能力。

教师:What’s your hobby,A?

学生A:I like swimming.

教师:Ok.

教师追问:Great!Can you swim very fast?

学生A:Yes.

教师追问:Do you play with your friends?

学生B:Yes,I do.

教师:Oh,that’s very good!

在这段对话中,教师的提问要击中目标,再根据教学目标延伸性地继续提问。对于两个学生关于兴趣的提问,问题要有足够的吸引力,让学生产生兴趣。这种问答形式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每一个学生个人兴趣的关心,又能很自然地引导学生对英语对话和交流的学习,让学生通过自由的表达巩固所学的知识。

2.追问到底,逻辑性强

学习上的追问到底,是一种勤学好问的学习行为,教师在这方面必须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要努力营造一种愉悦和谐的英语对话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在学生与学生的英语语言交流中,教师要仔细聆听学生的对话内容,让学生感受到充分的尊重和信任。仔细聆听也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在对话中英语用语的错误,并及时纠正。例如,在教学《What do you need?》时,教师可以这样与学生展开对话。

教师:What’s your name?

学生A:My name is A.

教师:What’s your telephone number?

…………

教师:I know your father’s number is 111111111.(转向全班同学)Can I write his father’s number in my hand?

全班学生:No, you can’t!

教师:You are right!I need a notebook.(再次追问)May I have your notebook?

学生A:Yes, here you are.

这个对话中有关于I need…的教学知识点。教师是在学生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提出的问题,学生对教师的问题一开始不知所措,但是教师开玩笑地转移话题,为下述的提问埋下伏笔,自然而然地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教会学生整理了在一段英语对话中英语表达具有逻辑性的重要性,启发学生产生各种交流的观点。除了让学生学会I need…的运用知识,还能诱发学生对提问的探究和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最终使得这段对话化解了起初的尴尬与不解,充分掌握了英语交流的技巧性特点。

3.灵活追问,兼具创造

英语教学应该是动态的,教师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在英语对话中通过观察和总结,将语言知识表达转化成一种语言论述的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沟通能力。但是由于小学生会受到语言环境、自身的阅历等因素的影响,英语表达在涉及某些知识点的时候会存在理解程度上的不同。因此,教师需要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和想法的真实表达体现出来,而挖掘这些真实想法的有效沟通,需要很多技巧。

例如,特级英语教师沈峰在课堂教学中就很喜欢问学生关于喜欢的颜色、动物等问题,他还曾在课堂上遭遇过一个学生的提问。

学生A:Excuse me,would you like to go to the park?

教师:Go to the park?Yes,I’d love to, now?Shall we go to the park now?

学生A:No.

教师:When are we going to the park?After the class?

学生A:At the weekend.

教师:At the weekend.OK,OK,thanks.Sit down,please. So we going to…

名师课堂范文12

[关键词]认可度 大学生 课堂教学行为 评教

[作者简介]林宜玉(1965-),男,贵州黄平人,凯里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与成人教育。(贵州 凯里 556000)李浩泉(1968-),男,四川广元人,华中师范大学在读博士,凯里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史。(湖北武汉 430079)

[课题项目]本文系凯里学院“十一五”规划课题2009年度一般项目“大学生不同认可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对比研究”的最终研究成果。(课题编号:S0910)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8-0176-03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今,国内高校普遍采用各种形式的大学生评教。“学生评教就是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及教学效果等方面的评价活动。”尽管学生评教在教育界是一个具有争议的话题,有的学者认为“学生评教是和教学督导制度、领导听课制度、同行听课制度、学生信息员制度等构成高校内部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而有的学者则认为“学生评教的科学性本身受到置疑”,但目前学生评教已在诸多国内大学盛行并被作为考评教师的重要手段则是不争的事实。本研究采用实证的方法,通过对大学生评教不同认可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自然观察,并通过量化分析,试图为学生评教的合理性寻求到令人信服的证据。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来自中国某地区的三所高校。这三所高校近三年(2006~2007、2007~2008与2008~2009三学年的第二学期)参与评教的教师分别为:A校,524名、562名、621名;B校,425名、432名、445名;C校,345名、356名、367名。分别剔除各校新调入或调出(包括外出学习)人员,各校三次评教均参与的教师数量分别为504名、416名及338名。然后利用各校近三年“WEB网上教务办公管理系统”中学生评价教师的评价资料,通过分别计算各校近三年各教师所得评价分数的标准分的平均分(因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是以班级为单位,故不宜将其各自的得分直接相加,于是就通过计算标准分的方式使各位教师在不同班级所得的标准分可以相加;又因每位教师所任教的课程门数不一样,故通过计算各自的平均分,从而使各位教师在各校范围内可以排序),然后在各校范围内排序(在排名中发现,可能是由于公共体育课程自身所具有的特殊性,任教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师认可度普遍较低,为了保证观察对象的代表性,特剔除这部分教师,故三所学校参与排名的教师人数分别为472名、392名和320名),前30%为认可度高的教师,后30%为认可度低的教师,三所学校分别得到认可度高与低的教师为142名、119名和96名。这样三所学校共计得到认可度高与低的教师为357人。最后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分别抽取认可度高与低的教师各10%,得到认可度高与低的教师各36名,共72名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其中,男教师40名,女教师32名;1~5年教龄的30人,6~10年教龄的24人,10年以上教龄的18人。这些教师任教的课程涵盖人文、社会、自然诸学科,任教年级覆盖大一至大四各年级,在职称、学历、职务等分布方面也不存在差别。

2.研究工具。本研究采用自制《课堂教学行为观察表》,该观察表根据柳夕浪教授《课堂教学临床指导》一书中对课堂管理行为分类的相关内容编制而成,旨在考察大学生认可度高与低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中在目标导向、激励与强化、组织构造、课堂秩序、教师的领导方式与课堂气氛五个维度上是否存在差异。它共有16个题目构成,均为选择题,并都采用五级记分法。

3.研究步骤。第一阶段为设计《课堂教学行为观察表》。目的是寻求最能代表一般教师的又易于观察的课堂教学行为,并对各种准备观察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概念界定。第二阶段为实施观察。首先确定观察对象和实施观察的具体要求。首先是统一培训观察员,观察人员主要选取班级中品学兼优的学生,以便于在自然的课堂教学背景下进行观察。通过统一每一位观察员对课堂教学行为中所准备观察行为概念的认识,使每一位观察员所记录下的课堂教学行为尽量做到同质,并告知必要的观察方法、技巧等。其次是确定具体准备观察的课堂。要求所观察的课堂教育活动类型都必须是新授课,而不是复习课、实验课、练习课等其他类型。同时要求同一位观察员对每一位观察对象观察3次,然后对每位老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记分取平均值。第三阶段是回收观察表,并分析资料。第四阶段为个别访谈。通过对某些观察对象的个别访谈,寻求相关现象的深度理解。

三、研究结果

1.差异系数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大学生评教认可度低与高的差异系数(CV值)均在0.05~0.35之间,表明该样本的离散程度较理想。大学生评教认可度低组的CV值在组织构造与课堂秩序两个维度超出0.05~0.35之间,表明该样本的组织构造与课堂秩序两个方面的离散程度较大。

2.显著性检验。从表2可以看出,大学生评教不同认可度高与低的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在目标导向、组织构造、课堂秩序和领导方式与课堂气氛四个维度在统计学意义上存在显著差异,而在激励与强化这个维度则在统计学意义上差异不显著。在此仅作简要分析,详细分析见下文。

四、分析与讨论

1.目标导向问题。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目标是“具体教学过程的结果和学生的行为准则,它是学科课程目标与具体教学内容的结合和具体化”。确立教学目标,分析课堂教学任务,并恰当地陈述教学目标,对目标达成情况进行必要的检测与反馈矫正,实施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导向与调控,这是课堂组织管理的首要环节。根据大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接受知识的特点,大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呈现给学生明晰的目标,使学生知道该掌握什么,达到什么要求。否则,一节课后学生不明白教师教学的旨意何在。表2目标与导向的研究维度之所以出现显著差异,就是大学生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是否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对于教学目标明晰的教师,大学生认可度就高;反之大学生认可度就低。

2.激励与强化问题。如表2所示,大学生评教认可度高、低两组教师在0.05的显著水平上没有差异。我国有句名言:“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没有显著差异只能说明大学生评教认可度高、低两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激励在0.05的显著水

平上无多大区别。大学生是有情感、理智和充满需要的。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热情需要激励与强化。行为科学理论认为:“一个人在没有受到激励的情况下,他的能力仅能发挥20%一30%,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能力就有可能发挥到80%一90%,以至更多。”在大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努力探求激励与强化机制十分重要。这是因为激励不仅可以鼓舞学生积极投入课堂学习,进行自主学习、课外自学和创新学习,提高教学效率,而且因激励而培养起来的勇于进取、乐于竞争、善于合作、奋发向上的精神,也是现代大学生面对激烈的就业形势急需的重要素质。

3.大学课堂的组织构造问题。大学课堂的组织构造对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有决定作用。课堂的组织结构决定了课堂的内部张力,课堂是否有一定的凝聚力与活力,是否围绕目标展开的关键在于师生对于课堂的组织构造。当今大学课堂普遍采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由于师资力量与教学条件的限制,高校扩招规模大,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目前高校的班额普遍较大。按照统一标准、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分科教学,具有整齐划一、“批量生产”的特点。在课堂上,一个班额的教学集体,真正专心听讲的就是坐在前面几排的学生。由于班额大,不利于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此压抑个性的缺陷也暴露得越来越明显。有必要对高校班级组织进行改良,重新构造,包括改革单一的集体授课、同步学习方式,将全班同步学习与分组学习、个别学习等基本组织形式交替运用,扬长避短,动态管理。

4.大学的课堂秩序问题。课堂秩序是指“学生在可接受的限度内遵循的,对于特定课堂事件取得成功所必要的行为”,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保持和维护的课堂纪律。只有“遵守规则”,才能“秩序井然”。教学中的“序”,有时间序、空间序,更有社会秩序。有序,才有效率。课堂秩序的管理有个适度的问题,需讲究一定的管理艺术。一节课50分钟,如何导人,如何展开,又是怎样结束的,这里存在着各个环节先后顺序是否合理的问题,还关涉时间分配是否经济。它与学生的学习行为与学生成绩密切相关,是课堂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课堂秩序是在建立明确的课堂规则的过程中实现的。没有适宜的课堂规则,就无良好的课堂秩序,可见,课堂规则不是可有可无的。对于课堂规则的分析不仅要着眼于它的条文内容是否合理,而且要考察它是如何生成、如何执行的。课堂违纪行为是指那些不遵守课堂规则,如上课看小说、睡觉、迟到、早退、逃课等。不能正常与教师、同学交往或参与课堂学习的行为,它在大学课堂上带有相当的普遍性。各种违纪行为的出现将不同程度地干扰教学的进程,引起课堂秩序的混乱。教师要有效地加以制止,以促成学生参与正常的课堂学习。要求班干在上课前首先检查出勤情况并向任课教师汇报,严格课堂教学日志的填写,认真记录没有出勤的学生姓名。学生请假应及时向任课教师说明,教师要认真确认后方能签名。

5.教师的领导方式与课堂气氛问题。领导方式与课堂气氛是指大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传授知识和信息的方式,常常分为民主型、专断型和放任自流型三种形式。在民主型的领导方式下,学生喜欢学习,喜欢与任课老师配合,课堂互动性强;在专断型的教学方式下,学生会感到挫折、沉闷,并对教师产生一定程度的反感;放任自流型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学习不稳定,纪律松弛,没有合作,推卸责任,呈现高校课堂无组织、无纪律、无目的的特点。在高校课堂管理过程中,部分教师习惯于决定一切学习计划、目标,并控制学生的一切行为,不时地显示或证实自己的权威性,因此习惯一言堂、满堂灌,造成课堂气氛过于沉闷,教师过于严肃。目前全国高校逃课现象都很严重,与教师的课堂领导方式不能说没有关系。有关研究表明:“大学课堂基础课的逃课率25%以上;专业课的逃课率20%;哲学、历史等公开课的逃课率达到了50%。大学生中有逃课经历是82%,经常逃课的占11%。”高校教师应该养成民主作风,倾向于与学生一起共同设立学习目标,拟订学习计划,师生间经常讨论,共同维持课堂秩序,使课堂气氛活跃。加强师生交往与生生交往,只有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交往才能使课堂教学既促进大学生成长,又促使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做到教学相长。萧伯纳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之后每个人还是只有一个苹果;然而,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之后,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只有营造交往的课堂气氛,才能让大学生感到教师和蔼可亲,让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课堂心理气氛的不同,将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个性的发展、社会化的进程产生不同的影响。

五、研究建议

第一,评价教师应采用标准分,以使评价趋于合理。第二,对学生评教认可度低的教师,有关部门应该关心他们的课堂教学组织行为的发展,使之向有利于教学质量提高的方向发展,同时,对其进行有效的监控。第三,学生认可度低的教师应该主动自查、自省课堂教学组织行为。第四,评教要关注公共体育学科的特殊性。第五,高校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具有复杂性,学界应重视对它的研究,以提高育人质量。

[注释]

①顾明远教育大词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807.

②李文霞.试论高校学生评教制度的改进[J].教育与职业,2009(33):155.

③蔡连玉.“学生评教”一种过度阐释的制度[J].江苏高教,2009(1):78.

④⑧余文森.新课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51,192.

⑤陈孝彬.教育管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