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智能化牧场建设

智能化牧场建设

时间:2023-06-01 09:46:29

智能化牧场建设

第1篇

关键词 “互联网+”;畜牧业;现代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5-0274-02

Abstract The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has become preferred in the "Internet+" era.This paper analyzed the methods and significances of "Internet+" associating with animal husbandry,and predicted the future of this union,could provide new ideas for chinese educators related to animal husbandry,in order to realize the modernization of animal husbandry by taking advantage of "Internet+",which leads to more powe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nimal husbandry in china.

Key words "Internet+";animal husbandry;modern teaching

2015年3月5日,总理强调“互联网+”再次将农业现代化推向了新高潮[1]。在“互联网+”兴起的热潮中,农业和畜牧业成为“互联网+”的首选。“互联网+畜牧业”将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新技术与畜牧业跨界联合,目的是快速高效地提高畜牧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实现快速完善新型畜牧业生产经营体系,形成网络化、便利化、实时化、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精细化的现代畜牧业新模式。因此,要求我国畜牧业教学工作者紧跟时展,实现教学模式的改进。

1 “互联网+畜牧业”的涵义

“互联网+畜牧业”是将互联网新技术应用在传统畜牧业中,包括饲料加工,动物饲养,畜产品销售、运输、存储、质量安全监控以及整个产业链的其他各个环节,利用“互联网+畜牧业”模式,快速提升畜牧业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养殖经济效益、管理效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慧畜牧业”。概括来讲,就是将“互联网+畜牧业”新技术融入畜牧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畜牧产业的“智慧化”[2],这就要求畜牧I教学工作者首先敢于创新,利用互联网技术,将畜牧业中的各个环节以PPT或者视频的方式带到课堂上,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接触新事物的能力,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毕业实习奠定基础。

2 畜牧业与“互联网+”融合的途径及教学现代化

2.1 将“互联网+畜牧业”电商引入课堂

自总理提出“互联网+”的概念,“互联网+”在市场的各个角落无处不在,互联网已经走进大众生活。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传统的营销模式逐渐被新的营销方式所代替。对畜牧业而言,畜牧电商已经成为畜牧业发展不可缺少的销售模式。互联网一旦进入畜牧业,畜牧行业发展的理念、技术水平、管理模式等都会发生前所未有的改变。评价一种新销售模式的好坏,主要看该模式是否能将畜牧产品销售出去,增加养殖户收入的同时增加畜产品出售量,让经营者获得收益。畜牧电商的产生必会促使传统养殖户发生改变,由散户养殖一步步走向规模化养殖,形成庞大的经济效益体系,顺应时代潮流。畜牧电商的诞生,将省去许多不必要的成本及中间环节,让养殖者成为真正的最大受益人,同时增加了销售途径,提高企业的影响力。因此,把畜牧电商搞好,就是把“互联网+畜牧业”融合到一起。作为畜牧业教学工作者,首先应该为学生分析畜牧业电商的特点,第一时间解析畜牧业电商的处境与利弊,使学生们将来创业有方向、有干劲儿。

2.2 “互联网+畜牧业”信息教学技术

信息技术主要由信息接收、传送、整理及控制等技术组成。畜牧业信息化主要是利用信息技术联合使用相关智能技术,进而不断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率、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企业竞争力等的过程。畜牧信息化的3个重要元素:硬件(电脑等设备)是基础,软件(办公软件、各种应用软件等)是条件,信息资源(收集的资料、消息等)则是重要的生产要素。目前人们解决复杂问题往往借助于互联网,畜牧行业的信息来源也主要是互联网,互联网能够将市场最新动态、原料价格、疾病发生情况等很多方面的信息及时,并且更具真实性、快速性、可靠性。

互联网打破了畜牧行业交流的各种障碍,使企业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更加方便、快捷。当养殖户遇到困难时,可以通过互联网向专家咨询,根据专家提供的意见快速解决问题。比如视频诊断,教师可以将视频诊断的方式引入课堂,让学生看到书本以外更加真实的病例,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互联网使畜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更加透明,便于监督链条从业人员,从而间接提高工作质量,最终实现诚信经营。互联网将会成为畜牧业宣传推广的最佳媒介,互联网模式已成为畜牧企业不可缺少的一种办公方式,成为企业对外宣传的窗口,比如具有代表性的官网“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代表民间的“中国饲料在线”“中国畜牧人社区”“中国汇易饲料咨询”等网站,互联网将成为畜牧业最为强大的信息途径[3]。这些都可以引入到课堂,使学生在了解知识的同时,具有对行业发展方向的把控力。

2.3 “互联网+”畜牧生态圈

“互联网+”对于畜牧产业来说,不光是简单通过建立网站、做电商、开发APP等方式,缩短企业与养殖户的营销距离,其深层次的目的是借助互联网平台整合商业产业链上各个环节,打通畜牧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上下游,建造一个环形封闭的新型畜牧生态圈。这个生态圈包括养殖者、服务商、屠宰商、加工商、金融支持。通过全方位服务,解决养殖户养殖效率低、信息来源途径狭窄、金融贷款费时费力、产品销售范围小等各种问题,实现产业链互利共赢、利润合理分配,形成新的商业模式。例如已转型为农业互联网平台运营商且具有代表性的是国内以饲料为主业的大北农集团,它首次推出的“管理-交易-金融”3个模块完整的智慧大北农生态圈,目标就是要齐聚1亿生猪、20万养殖户、1 000家养猪服务商、5 000家屠宰企业,借助生态圈平台,囊括更多产业资源和庞大受众群体,首先由圈内养猪者发起需求,生态圈各个产业链进行响应,从而打造一个闭合的全新生态圈商业模式[4]。这种新的经营模式和生产供需关系书本上没有,也可以引入到课堂,丰富学生视野。

2.4 构建畜牧智能化平台

大中型畜禽规模养殖场和畜禽屠宰加工企业要采用畜牧业智能化的生产模式。搭建大中型畜禽规模养殖场智能控制网络平台,通过智能感知、智能识别技术,智能采集温度、湿度、环境等数据,利用网络控制平台进行投料、投水、除粪、消毒、采光、通风、照明等工作;也可利用网络控制平台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监控,一些与畜禽生产相关的参观、学习、培训活动可以不在生产区开展,而是转移到智能控制区进行。因此,畜禽智能化不但可以降低工人成本,还能够降低疫病发生和传播的风险。建议畜牧业教学工作者定期带领学生去当地发展较好的畜牧企业进行参观,体验畜牧智能化给现代牧业带来的益处。另外,构建畜禽屠宰加工企业智能控制网络平台的核心工作是围绕检疫检验、质量管控、食品质量安全进行,畜禽屠宰加工企业智能控制网络平台通过与互联网结合,设置访问权限,构建区域性畜禽屠宰加工企业食品安全监控中心,实现畜禽食品安全监管智能化[5]。

3 “互联网+畜牧业”的优势

3.1 减少流通过程,节约时间和成本

电商平台营销模式用于畜牧业,最直接的收益是节省了大量的宣传费用、剔除了中间环节和减少了流通时间,间接地节约了流通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损耗,节省了时间。此外,分销商在电商销售模式中没有利润空间,从而节约大约33%以上的营销费用,这样将来高校培养的畜牧业人才的销售观念也发生改变,从而改变了传统挨家挨户跑市场的格局。

3.2 扩大通路,满足消费者需求

畜牧电商提供了更为人性化的服务,比如送货上门以及退换货等,扩大了销售渠道,最终使消费者和企业双方都获得利益。相当于企业和消费者面对面,随时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市场最新动态,能够促使企业随时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改进。消费者如果对产品质量和服务不满意,可以快速将投诉意见发给企业,而且能够及时得到反馈,有助于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和改进管理模式。这部分可以鼓励学生设计相应的调查问卷,采用网评的模式,了解消费者需求,制定应对方案,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3 避免债务拖欠

“三角债”是传统企业最害怕的事情,据统计已经倒闭的企业中至少有1/3是被货款拖累。与传统企业相比,电商是先付款后发货,所以不会出现拖款欠款现象。因此,在企业能够获得更加充足的资金流通时,能利用充足的资金更好地对下一步发展进行规划,将产业资源进行融合,汇聚更加强大的生产、研发能力[6]。这个优势对当代大学生创业更具诱惑力,毕竟资金投入少、收款快的模式更适合大学生创业。

3.4 完善技术服务体系

我国许多畜牧教学工作者在进行技术服务和推广时经常遇到很多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2个方面,一方面是需讲授的课程比较多;另一方面是养殖户专业知识有限,理解消化起来比较费力,养殖户在饲养中出现的问题不具有相似性,由于所处的环境、经济条件不同,给技术人员的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动物防疫工作不可忽视,但是很多养殖户与外界接触不频繁,导致对市场动态以及市场行情不甚了解,从而产生信息获取不及时且准确性不高的情况。通过构建官方信息平台,以“移动通讯+互联网+信息技术”为支撑,能够解决技能培训、技术服务、信息获取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等问题,使服务覆盖面更广、更有效,真正实现技术服务“三化”[7]。

4 展望

未来畜牧业发展离不开互联网,未来大学畜牧业教学现代化也离不开互联网。随着消费者对于畜禽产品消费市场的要求和养殖业最终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畜牧企业之间的竞争和挑战不单单是简单的价格竞争,而是进入到综合创新实力竞争的阶段。需要慎重考虑的是,虽然“互联网+”给畜牧业带来了伟大变革,但不可以把“互联网+”当成万能工具随意“+”,畜牧工作者要从实际出发,准确、透彻地剖析“互联网+”。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有选择性的“+”,通过“+”实现畜牧业更大的价值;也可以通过“+”别人的优点,让自身变得更加强大。从长远来看,在未来全球一体化的经济背景下,企业充分利用“互联网+”形成自身竞争优势,很可能成为企业将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也是作为教学工作者的发展方向。“互联网+畜牧业”很可能是将来的大势所趋。畜牧企业一定要顺应当前时展趋势,通过

“互联网+”使畜牧企业形成上游、下游协同发展的产业链,抓住“互联网+”的优点,使畜牧业在这片“海洋”中获取更大的开发空间。未来谁先充分利用“互联网+”发展畜牧业,谁就是畜牧业的领军人物,就是产业链的绝对主导者,从而在畜牧企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5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N].经济日报,2015-7-05(005).

[2] 顾玲艳,,许永斌.畜牧业互联网+战略实施现状与建议[J].产业透视,2015,51(22):15-17.

[3] 杨秀春.信息技术在畜牧业中的传播方式及其应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4,35(2):61-62.

[4] 吴洋.从牧业角度看“产业+互联网”[J].中国畜牧业,2016(1):84-85.

[5] 周爱国.畜牧业与互联网应深度融合[J].行家指点,2015(18):41-42.

第2篇

一、发展现代农牧业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现代农牧业是指以现代农牧业发展理念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和物质装备为支撑,运用现代经营形式和管理手段,贸工农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的多功能、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建设现代农牧业就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牧业,用现代农牧业的发展理念引领农牧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牧业。与传统农牧业相比,现代农牧业的发展更加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更加依靠现代生产要素的提高,更加依靠现代生产要素的引进使用,更加依靠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更加依靠多种功能的不断开发。

建设新农村必须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发展现代农牧业,是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的基本途径。首先,发展现代农牧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加快现代农牧业建设步伐,有利于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引进工业技术成果,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增强城乡之间、工农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农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其次,发展现代农牧业是建设新农村的需要。通过发展现代农牧业,调整农牧业结构,转变农牧业增长方式,推动农牧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可以为新农村建设提业基础;通过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可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条件;通过推广应用新知识、新技术,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可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第三,发展现代农牧业是保障供给、促进农民增收的需要。发展现代农牧业,不但可进一步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提升土地产出率,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综合效益,使有限的土地生产出数量更多、质量更优的农副产品,繁荣城乡市场,满足国民需求,直接增加农民收入,而且能够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拓展农民就业空间,实现多环节增收。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是建设新农村的基础工程,是新时期有效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为此,我们必须站在讲政治的高度,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全局出发,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和支持发展现代农牧业的积极性,以此努力开创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新局面。

二、狠抓现代农牧业建设。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

作为资源型城镇的准格尔旗,农牧业基础薄弱。在发展现代农牧业进程中,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2007年随着“土地规模化、灌溉节水化、作业机械化、生产标准化、管理组织化、经营产业化”经营模式在以十二连城乡五家尧村为代表的沿河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出现,准格尔旗现代农牧业开始破题。为了巩固和扩大建设成果,旗政府将同属十二连城乡西部的兴胜店、董三尧子、三十顷地、杨子华、康卜儿等五村也纳人新农村建设试点,与五家尧村统一规划建设,集中打造沿河六村示范片,已建成6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007年,五家尧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659元,较2006年的5460元增长7199元。这是实施土地整合、建设现代农牧业的成果。在收入大幅增长的同时,收入结构正在发生巨大变化,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中,一产收入2520元(占19.9%),二产收入538元(占4.2%),三产收入7609元(占60.1%),其它收入1992元(占15.8%)。在收入构成中,最突出的是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性收入,分别占到5080元和5587元,工资性收入主要是打工收入,经营性收入包括服务业收入和出租土地收入。

积极推进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搞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同时,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促进市场流通。全旗共有实体注册农畜产品加工、流通种养企业22家,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的农畜产品加工企业12家,建成农牧业产业化基地4个,注册农畜产品商标23个,其中自治区级名牌产品4个,市、旗级名优产品19个,产加销一条龙的格局初步形成。

狠抓农业特色基地建设,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一是在沙圪堵镇、薛家湾镇及大路镇、十二连城乡、布尔陶亥苏木部分限制发展区发展肉绒兼用型山羊产业;二是在禁止发展区及限制发展区发展山杏、油松、沙棘、沙柳、海红果等林果产业;三是在十二连城乡、布尔陶亥苏木优化发展区及沙圪堵镇、薛家湾镇城郊区发展保护地蔬菜种植产业;四是在布尔陶亥苏木、十二连城乡、大路镇、龙口镇发展草鱼、鲤鱼、鲶鱼、虾、蟹等优质水产品养殖产业;五是在布尔陶亥苏木、十二连城乡、大路镇优化发展区,引进优质高产玉米品种,实行规模化种植、机械化作业、标准化配方施肥、节水化灌溉,有效降低种植成本,提高种植效益,最大限度减少农民投入,增加农民收入。

突出抓好规模养殖小区建设,实现畜牧业生产大发展。加快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建设步伐,推动畜牧业向数量、质量和效益并重的方向转变。2007年建成各类标准化养殖小区和养殖场达到269个,实现肉类总产量22.8万吨。

三、抓龙头企业带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加快新农村建设、推动小城镇建设、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抓手。一个龙头企业的壮大,一条产业化链的形成,就可以打造出一个支柱产业,建成一个特色新农村。

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企业促进农民增收。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农产品加工业特别是精深加工业发展,培育林果、蔬菜、肉羊及水产养殖四大产业链条,抓好内蒙古高原杏仁露有限公司、内蒙古宏盛肉联公司、鑫源种养有限公司、兴农绿色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泰丰农牧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远洋现代农牧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等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为开创规模化种植、集中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实现北部沿河现代农牧业发展的新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带动农民增收。坚持依托城市、服务城乡,引导有条件的乡村大力发展粮食、蔬菜商贸市场和服务网络,以市场促产业、以产业带乡村,实现流通增值、农民增收、乡村繁荣。

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促进农民增收。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这一载体,较好地解决了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力量薄弱的问题,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把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与社会化大市场有效地连接起来,增强了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提高了农民在商品交易中的地位,维护了农民利益。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利润返

还机制,可使成员分享到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利润,增加农民收入。

四、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发达的物质装备条件,是现代农业区别于传统农业的重要标志。要运用现代工程手段和工业装备来强壮农业的“筋骨”,夯实农业基础设施。

围绕“水是命脉”,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坚持远期、近期和当前并抓,大中小并举,开源与节流并行的思路,加快“治水兴旗”进程。2007年全旗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25万亩,完成节水灌溉面积8.8万亩。到2012年,建成现代农牧业生产基地20万亩,其中设施农业5万亩。

围绕“机”是出路,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根据现代农牧业建设内容和实施全程机械作业的要求,准格尔旗加大了购机补贴力度,一是协调银信部门给予资金支持;二是出台了《准格尔旗农牧业机械购置补贴方案》、《准格尔旗购机和作业补贴政策》等。在购机补贴政策中,采取了农民自筹50%、政府补贴50%或农民自筹30%、政府连续2年贴息贷款70%的办法,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购买农业机械的积极性。2007年,完成机械化作业面积105.3万亩,其中机耕62.5万亩、机播37.45万亩、机收5.35万亩,机械化综合作业水平达到51%。大中型农机具的广泛使用,改变了农民传统的耕作方式,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加速了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推进了新农村建设。

围绕“信息”是手段,全面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信息资源对农业要素配置的引导和媒介作用。大力推进涉农信息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统筹利用信息资源,构建涉农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大量农业政策、科技、价格、供求、气象等各类信息,向农民和各类生产经营主体提供及时、准确、实用的各类信息。

狠抓农业综合开发。通过实行田、林、路、沟、渠、桥、涵、井、电、闸全面配套,经济效益显著,突出体现为“三增三节”,即土地利用率增加11%,粮食亩产增加101公斤,农民收入亩增130元;节水37.3立方米/亩次,节电3.85度/亩次,节约劳动力1.94工日/亩。项目区内形成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农业生产新格局。

五、强化科技支撑作用,提高科技对现代农牧业的贡献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现代农牧业建设的第一推动力。我们坚持把科技进步与创新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通过科技领域的率先突破,实现高起点、超常规的赶超。

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大力开展农业科技攻关。加大农业科研扶持力度,改善科研单位的设施装备,提高科研人员素质。

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力度。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机制,加快科技进村入户步伐。加快先进实用技术的普及推广,真正把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大力推行“特派员+协会+农户”的模式,辐射农户,服务农民。重点推广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发展农业标准化生产;推广保护性耕作、间作套种、立体种植等技术,提高耕地的综合产出效率。

六、构建服务体系,助力现代农牧业发展

加强现代农牧业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建设了一批优势农产品批发市场,搞好农产品流通。认真落实了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积极发展多元化市场流通主体,重视发挥供销合作社和粮食系统在农产品流通和生产资料供应方面的重要作用。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批发市场和大型农产品经销企业发展连锁经营,建立新型的农产品营销网络,增强市场开拓能力。同时,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保证农业生产安全。

七、培育新型农民,为现代农牧业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准格尔旗作为一个农村人口占70%左右的旗县,只有把传统农民培育成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充分发挥广大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才能变农村人口压力为农村人才动力,为现代农牧业发展乃至整个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人力、智力支持。因此,着眼于为现代农牧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按照贴近农民、方便农民的原则,已建成政府主导、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农民教育培训机制,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

抓好守土生财技术培训。大力实施“绿色证书工程”、“科技进村入户工程”,加强农民科技培训。

抓好综合素质引导培训。发挥教育、扶贫、科技、妇联、工会、司法等部门的培训优势,加强农村职业教育、法律、道德、健康等方面的综合知识培训,努力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为农民向外转移打下基础。同时,要重视抓好外来务工人员的培训,提高外来农民工整体素质。通过加强对新型农民的培训,推动全旗新农村建设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第3篇

创新展会内容

从2003年至今,畜博会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发展之路。这一切,都得益于畜博会不断创新。据了解,本届展会占据沈阳国际展览中心的 8个展馆、中央多功能厅及部分室外区域,共计室内外展览面积超过12万平方米,确定展位近4900个,参展企业有1200多家,特装率达86%;展会内容精彩纷呈,在传统展览展示的基础上,设置了丰富多彩的现场活动,“一周十日百家论坛”再次响亮登场,设置了数十项现场专业主题日活动,百余场大型会议、论坛及企业技术讲座等,并在活动中增加了很多创新环节和新技术的应用。据了解,这些活动日各具特色,包括饲料日、电商日、寻找最美猪场、寻找最美鸡场等,分别设在各个展馆和馆间连廊处。

“很多活动日除了设计行业公益宣传外,也植入了‘互联网+’

的概念,运用了大云物移技术。”?中国畜牧业协会副秘书长刘强德介绍,这些活动日每年都会做一些调整和更新,调整的方向是畜牧业发展的新方向,以及企业在管理和销售方面应用技术的一些新探索。今年组委会还组织了行业新闻会、媒体采访团,联合上百家行业媒体及时传递行业最新动态。有趣的活动、丰富的知识、智慧的碰撞、丰厚的礼品,可谓精彩迭出、亮点纷呈,令人目不暇接。

此外,本届畜博会在现场设立了畜产品特色展区,在这里,观众可以大饱口福了,有免费试吃的牛羊肉、驴肉、鹿肉等,相关活畜也在该展区陆续登场。刘强德告诉记者,精彩绝伦的活畜展示也是亮点之一。

展会上另一个重要活动当属5月18?日晚由中国畜牧业协会举办的“第四届中国畜牧行业先进企业”及“第四届中国畜牧行业先进工作者”颁奖晚会。历时9个月的评选工作终于在当晚落下帷幕,记者在晚会现场了解到,经过专业评委会的认真评选,共有146家企业和217位同志光荣入选,组委会在晚会现场为他们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上千名与会代表共同见证了这一荣耀时刻。主办方表示,通过举办此次大型评选活动,推出了行业的优秀标杆,进一步带动了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应对市场新变化

据农业部统计,2015年我国肉蛋奶总产量达1.54亿吨,比10年前增长约27%。畜禽养殖规模化率在54%以上,转方式调结构取得了积极进展。天然草原鲜草总产量10.3亿吨,草原综合植被覆盖率达到54%,草原生态持续恢复,实现了“十二五”的完满收官。那么针对“十三五”国家提出的供给侧改革和保障食品安全要求,畜牧业该如何应对?记者就这两个热点问题对一些企业进行了现场采访。

畜博会期间,首农集团三元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了“健康养殖、高端服务、合作共享、保障食品安全”倡议宣言。“首农宣言倡议活动不仅仅是首农和合作伙伴的一次联合活动,更是中国畜牧行业一件有深远影响力的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首农集团三元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有责任和义务为中国畜牧业健康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北京三元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兼北京首农畜牧发展有限公司总裁曾浩表示,为了保障食品安全,首农集团打造了肉鸡产业链、北京鸭产业链、奶牛产业链(最完整的一条产业链)、生猪产业链。今后,为适应供给侧改革,集团将要细分市场,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在北京昕大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展台,记者正好赶上了企业“三君荟”系列产品新闻会。公司总裁李光智表示,供给侧改革要求更健康、更安全,集团是受益于该政策的。他指出,为了适应健康、安全养殖的需要,昕大洋集团一直致力研究替代抗生素的方法。如今成功开发出复合型功能型饲料添加剂“三君荟”系列产品,在提高动物免疫力、促进动物生长、预防和解除动物腹泻、提高养殖效益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可减少或完全替代抗生素。这也是集团参与本次展会的最大亮点,注重养殖健康和动物福利,为保障食品安全作出贡献。

“供给侧改革是每个行业都面临的问题,畜牧行业相对会更明显一些,存在某些品类产能过剩和低质产品过多等问题,必然导致生产效益不高。但是现在消费者基本是差异化需求,不同档次的需求实际给供给侧改革带来了拉动力”,刘强德强调,供给侧改革给我国牛羊产业等带来很大的发展机遇,过去我国畜产品消费结构以猪肉和禽产品为主,牛羊产品占比较小,随着我国人均GDP增加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牛羊肉消费观念会发生变化,可以拉升牛羊优质畜产品消费量。因此,未来牛羊产业将会有更大的拉升空间。

针对食品安全,刘强德表示,一方面食品安全是大势所趋,畜牧业责无旁贷。另一方面从国家层面到企业层面越来越重视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建设,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自觉地去做这件事。未来,畜牧业一定会越来越规范。

提升国际化水平

据了解,中国畜牧业博览会不仅是国内畜牧产业展示推广的平台,也是国内外畜牧行业交流合作的窗口,多次被评为农业部5A级展会、商务部内贸领域重点引导支持展览会,目前与德国Eurotier、法国Space、美国IPPE畜牧展同列为四大世界畜牧品牌展会。本届畜博会展商国际化比例达20.68%。在国际展区,记者看到来自荷兰、丹麦、法国、英国、加拿大、美国、德国等国家参展团的精彩展示,走访中记者了解到,他们主要关注食品安全和环保问题,并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

法国作为欧洲农业大国,农产品的出口量也是最大的。此次参展企业有种猪育种企业、动物保健和疫苗企业、建造农场设备的企业、农场供暖设备企业、耳标生产企业等,这些企业中大部分已经在中国建立了公司,并拥有合作伙伴,在中国市场上已经有一定的占有量。“我们对此次活动非常满意,此次参展代表团规模是自参加至今最大的一次。法国众多著名企业参加展会,展现了法国畜牧产业的实力,展示了法国畜牧领域的优势和特色。”法国驻沈阳总领事Marc? LAMY说,在与中方合作方面,希望可以以法国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为基础,通过和中国企业和政府合作共同生产出高质量安全的食品,让消费者更加安心。

以“食品安全”和“环保”为参展主题的荷兰,本次参展的企业展现了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也有很多产品注重到了环保方面的问题,提供了关于环境问题的建议,例如家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如何减少抗生素的使用,特别展示了如何解决母猪分娩应激问题方面的技术。此外,一些企业还有在饲料方面与国内的一些企业进行了合作,例如禾丰牧业引进荷兰先进的技术和理念;温氏集团现代化养猪场的厂房设计、技术、设备都是与荷兰荷德曼公司合作。

荷兰驻华大使馆农业参赞Martin?Olde?Monnikof表示,参加本次展会,荷兰展团的收获除了企业与企业贸易方面的合作以外,荷兰政府与相关部委以及企业在研究领域也有所合作,例如如何解决饲料安全问题,提高饲料质量,现在对于食品安全尤其是婴幼儿奶粉的要求是相当严格的,对作为婴幼儿奶粉原料的原奶也有很高的要求,但高质量的原奶需要保证奶牛生产过程中饲喂的饲料是安全的。

打造智慧畜博会

据刘强德介绍,今年是智慧畜博会第二年的尝试,智慧畜博会就是“传统展会的模型创新”加之“现代互联网思维和大云物移技术”结合的呈现。今年畜博会上无论是媒体活动日还是企业展示,到处凝聚了“互联网+”的元素和基因,扫二维码成为必不可少的一环,观众要通过手机客户端参与到每个活动中。?

透过展会,记者发现农牧电商平台的发展非常迅速,很多企业都在尝试“互联网+”的探索。大北农旗下农信互联是业内起步早、做得比较好的代表之一,它创建的猪联网,以猪为中心,链接一切,打造了养猪人的闭合生态圈。针对“互联网+”创新应用问题,北京农信互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薛素文自豪地介绍公司运营的线上交易平台“猪交所”。目前,线上猪交易平台一天交易量可实现3万头。同时配套物流,并构建线上找猪车平台,还和人保公司合作开发生猪运输保险。线上猪交易平台为生猪交易市场、价格等方面提供了大数据支撑;峪口禽业的智慧蛋鸡平台也在本届展会上首次,据介绍,通过该平台,养鸡人能获得最需要的信息和技术,享受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实现快快乐乐养好鸡、轻轻松松卖好蛋。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活动日首次增加了农牧电商孵化日,记者看到,活动现场设置了专门的电脑体验区,里面摆放三个电子触摸屏幕,工作人员正忙着介绍使用方法,让观众通过触摸屏亲自体验互联网的魅力。刘强德表示,农牧电商孵化日恰好契合了智慧畜博会的宗旨,是本届畜博会的一大亮点。

此外,英美尔・京东携手共筑饲料电商战略会也在畜博会期间召开,会上进行了英美尔引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千县万镇”服务站站长签约仪式。“英美尔作为一家专做草食动物饲料的优秀企业,和京东的签约非常有意义,既扩大了企业的触角,又得到了品牌宣传的途径和与终端客户对接的渠道。”刘强德表示,加上京东的翅膀,相信英美尔的未来将潜力无限。

第4篇

近年来,甘南牧区始终坚持“生产生态有机结合,生态优先”的基本方针,牢固树立发展生态畜牧业的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理。畜牧业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特色商品畜牧业有了较快的发展。2007年末,全州各类牲畜年末存栏为395.4万头(只匹);总增各类牲畜95.9万头、出栏115万头、商品97万头,牲畜总增、出栏、商品三率分别为24.36%、29.23%,24.64%;肉奶产量分别为4.4万吨、7.8万吨;完成全州畜牧业增加值6亿元,畜牧业增加值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60%以上,占全州GDP的17%,比2000年末增长了531元,增长40%。“十二五”以来,甘南牧区高度重视特色优势资源的转化增值,采取产业引导、政策支持、资金补助等方式,特色产业发展始终保持了快速增长势头。到2012年,全州工业实现增加值23.5亿元,经济总量比“十一五”末增加9.05亿元,年均增速高达20%以上,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4.3%。规模以上企业生产鲜冻肉4014吨,乳制品6752吨。已经形成了以畜产品加工、藏中药材、山野珍品、民族特需用品加工等为主的特色工业体系,特色畜牧业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2甘南牧区特色畜产品经济竞争力分析

区域畜产品的比较优势是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及区位条件、科学技术、养殖模式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规模优势指数与产量优势指数的综合反映。综合优势指数(AggregatedAdvantageIn-dices,AAIij)能够更全面地反映一个地区某种畜产品生产的优势。综合优势指数采用规模优势指数和产量优势指数的几何平均数来表示,其公式为:AAIij=Aij/Ai÷Aj/AAAIij表示第i地区j种畜产品的比较优势指数,Aij表示第i区第j种畜产品总产量,Ai为第i区人口总数,Aj为全州j种畜产品的总产量,A为全州人口总数。若AAIij>1,表示i地区j种畜产品生产具有比较优势,值越大,表示其比较优势越高,反之亦然(见附图所示)。

与甘肃全省水平相比较,甘南藏区羊肉生产的综合优势指数较高。对2001年—2008年牦牛、藏羊特色畜产品综合指数分析表明,甘南州特色畜产品综合数呈逐年增长的趋势。羊肉显著高于牛肉,2008年为1.9394,具有较强的综合优势。从2001年的1.5286上升到2008年的1.9394,上升幅度达26.88%。牛的生产状况则与羊肉基本一致,牛肉的生产也呈现出持续稳定的增长,比较优势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并2006年以来,比较优势指数突破了1,说明甘南藏区牦牛肉产量发展稳定,发展潜力巨大。总体而言,羊肉和牛肉生产将是甘南牧区未来重点发展的畜牧产品的主方向。但同时,甘南草原牧区长期以粗放经营的传统放牧畜牧业为主要生产方式,超载过牧、气候变化和其他客观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牧区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牧区农牧业生产能力下降,对牧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影响,也直接危及到牧区特色畜牧业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充分开发、利用已有的天然草原资源的同时,加强草原保护与管理,实现以草定畜。

3甘南藏区畜牧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制约因素

实施“农牧互补”战略不断深入,畜牧业生产方式有了新的转变,信息化程度也逐步提高。近年来,甘南州依托甘肃科技管理网、星火科技“12396”项目在碌曲县都已建立了县级服务节点,实现了甘南州科技信息、科技成果、政策法规、牧业专家、科技项目等资源的共享。依托电脑、手机等终端建立了科技信息查询、短信推送和专家服务等内容。通过进一步的整合和优化,为示范点牧民提供双向信息交互平台,提升牧民农村科技及文化建设,实现科学养畜、产品流通、科普推广、文化水平提升、新技术的应用推广。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甘南草原牧区特色畜牧业信息化进程中也存在着一定问题。

3.1信息化意识淡薄认识还没有完全到位目前许多畜牧行政、基层单位对信息化建设认识不清,认为畜牧信息化就是想用网络设备与软件的购置,建设网站和网页就实现了信息化。忽视收集、加工整理当地特色畜牧业信息资源,不能室畜牧业信息资源转化为生产力或创造新的知识资源。

3.2信息化投入亟待增加畜牧业本身业务经费就有限,加之对信息化建设盲目投资,造成资源浪费;而且由于对信息化缺乏足够的认识,不肯投入,在设备更新、网络升级、网站更新上都难以跟上社会发展,信息系统严重制约畜牧业发展。3.3专业人员缺乏从区域所信息统计人员看,要即懂畜牧知识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太少。懂计算机的人员也只是停留在简单操作计算机、录入、汇总操作上,在网络技术的方面几乎空白,故精通畜牧知识与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直接关系到锦州动监网络信息化建设成败。3.4信息数据库资源缺乏数据库是指在计算机存储设备上的数据集合,内容丰富、真实有效的信息资源是畜牧业信息技术的关键。根据不同用户对信息需求多样化的实际,加强信息采集、整理、分析加工工作。要保障建立一个真实准确、及时有效的信息数据库。

4发展甘南藏区畜牧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目前,在甘肃省建立的各级信息服务平台延伸至乡镇一级的网络相对较少,尤其在藏区乡镇,在该区域主要制约乡镇一级的农村信息化发展的因素有文化教育程度、人口分布、信息终端和语言障碍等,如何解决好示范点信息化服务体系和内容,是推进特色畜牧业信息化进程中重要的内容之一。

4.1手机短信推送服务采用手机作为信息终端,依托甘南州所建立的各类信息资源,为示范点牧民按户、按周提供政策、市场价格、各类预警、畜牧技术、医疗卫生、天气预报等信息推送和咨询服务。根据藏区牧民特殊情况,按照不同需求,通过手机提供藏、汉文短信、彩信服务。由于中国藏区手机终端仅有智能手机才能实现藏文的输入和显示,对于非智能手机采用彩信显示藏文进行信息推送,为各类智能手机提供藏文平台的安装,为文化程度较低的牧民提供音频彩信的推送。示范点牧民用户也可通过星火科技“12396”平台咨询相关科技信息,由州、县、乡三级专家进行解答。

4.2信息服务站建设牧区示范点文化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设立特色畜牧业示范点,通过微机组网后采用ADSL与国际互联网连通,并提供必要的信息采集和打印设备,用于科技信息查询和丰富牧民文化生活。

第5篇

关键词:内蒙古 农牧业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举措

2016年,内蒙古粮食生产实现“十三连丰”,畜牧业实现“十二连稳”,农牧业经济呈现出“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在农村牧区改革试点、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较好成绩,实现了“十三五”的良好开局。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区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呈现不断拉大趋势,2016年,我区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低754元,同2011年相比,差距扩大419元,在全国位次也由第16位下降到19位,我区农牧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明显由过去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要实现自治区由农牧业大区向农牧业强区转变,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必由之路。

一、内蒙古农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农畜产品供求结构性失衡,布局不合理

多年来,我区种养殖业结构单一,种植业呈现玉米“一粮独大”、畜牧业呈现“一羊独大”,矛盾突出。马晓明(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发展规划处副处长)指出,我区农畜产品供给数量、品种和质量未契合消费者需要,农畜产品供求结构性失衡,我区农牧业生产区域布局结构与资源禀赋条件也不尽匹配,“买难”与“卖难”并存。

(二)农牧业现代化拓展水平不高

我区农牧业生产经营相对粗放,农牧业实用技术推广应用不足;农牧户经营规模小、经营分散;草场的“三化”问题仍然比较严重,整体水资源相对匮乏。王关区(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认为,上述问题制约了自治区农牧业生产的发展,不利于开展农牧业机械化作业、规模化生产、现代化经营、产业化推进。雷继鹏(自治区政府研究室副主任)谈到,自治区农牧业科技水平与现代农牧业转型升级要求不相适应,亟待提升。

(三)农牧业经营体制机制改革迫在眉睫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传统农牧业经营体制和产权制度与形势发展越来越不相适应,严重阻碍着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发展的步伐。

一是农牧业经营体制创新不足。黄宝龙(蒙羊牧业股份有限公司)提出,我区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缺乏,经营体制创新不足,产品的加工转化效率低。王关区认为,自治区农牧业产业链条较短,相关企业、行业配套不完备,多数农牧业企业农畜产品的加工能力弱,适应和开拓市场的能力不强。

二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需持续推进。杨茂盛(自治区党委改革办经济生态处处长)介绍了我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进程,指出农村的“三块地”改革尚处于试点阶段,在土地征收方面和国家法律存在一些不相吻合的地方。高萌(自治区发改委农村牧区经济处)认为,自治区土地流转规模低于国家平均水平,利益分配不太合理,农牧民组织化程度还比较低,自我发展和服务能力较差,制约农牧业规模化经营。

(四)科技、金融支撑及品牌建设方面存在短板

1.农牧业发展中互联网技术与金融改革融合性弱。“互联网+农牧业”在我区金融领域服务领域发展比较缓慢,农村牧区现代金融体系不完善。农牧业电商平台专业化程度低、缺乏农牧企业第三方支付平台、物流管理滞后是农牧业发展瓶颈,亟需对于新业态与新模式的探索和创新。

2.农畜产品品牌建设薄弱,销售滞后。农畜产品提质增效离不开品牌塑造,销售滞后必然会影响农牧民增收。王关区说,内蒙古农畜产品存在品牌效应发挥不足、市场运行不规范、品牌追溯体系不健全、品牌盗用和滥用现象严重等问题,导致销售滞后,亟需补齐短板。

二、多措并举,深入推进内蒙古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深入推进我区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多措并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着力构建新型农牧业种养结构,推进农牧业生产力布局优化升级为切入点,创新体制机制,强化科技支撑,加紧农牧业现代化建设,推动科技与金融在农牧业领域实现深度融合,加强品牌建设,真正形成更有效率、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农畜产品有效供给体系,不断提高我区农牧业发展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一)着力构建新型农牧业种养结构

“十三五”是优化种养结构、构建新型种养关系的战略机遇期。要在充分了解自身资源禀赋情况和发展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思路、强化措施,科学、合理、适当地调整农畜产品产能。

1.适当调整农畜产品产能,着力构建新型农牧业种养结构。包思勤(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提出,要按照稳粮、优经、扩饲的要求,统筹粮经饲协调发展。王关区提出,要着力维持、巩固、保障并不断提升农畜产品的有效供给能力,特别是农牧业的总体潜在生产能力。马晓明主张,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地域品牌优势,加强引进和自繁相结合,加快种养业协调发展。着力构建农牧有机结合、种养循环、粮草兼顾的新型农牧业种养结构,形成多元支撑的农牧业发展格局。

2.种植业结构调整,应依据禀赋转化优势。对于我区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王关区提出,我区种植业应实行休闲轮作、藏粮于地,m当调减玉米的产能,调增小麦、水稻、杂粮豆等的产能;包思勤主张形成以养带种、牧林农复合、草果菜结合的种植结构;马晓明建议,积极响应农业部号召,大力实施“粮改饲”,将单纯的粮仓变为“粮仓+奶罐+肉库”,依托资源优势,顺应资源禀赋,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产品优势和竞争优势;高萌还补充了发展牧草种植、盐碱地改良两条意见。

3.畜牧业结构调整,应发挥优势多元发展。对于推进畜牧业产业协调发展,要发挥我区有粮、有草、有牛、有技术的区位优势,调整草食家畜养殖结构。王关区指出我区畜牧业要实行休牧轮牧、藏畜于草;马晓明提出,要坚持“稳羊增牛扩猪禽”发展思路,形成多元支撑的农牧业发展格局;包思勤建议,推进大小牲畜协调发展,鼓励发展特色养殖,大力生产高附加值的农畜产品。高萌补充建议,一要抓住国家发展草食畜牧业的机遇,二要积极承接生猪家禽产业转移,三要继续实施奶业振兴计划;王钢(内蒙古中云产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主张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将内蒙古打造为全国生猪生产基地。

(二)推进农牧业生产力布局优化,实现农牧业现代化发展

农牧业生产力布局的优化,应主动适应资源禀赋、市场条件、比较优势等方面的变化,坚持以农牧业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准,以农牧业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农牧业现代化发展为目标。

1.因地制宜,推进农牧业生产力布局优化

农牧业生产力布局应提高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匹配度,特别是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马晓明指出,应推动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草则草、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包思勤提出,粮食作物要巩固提升优势区,适当调减非优势区;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要保持适度扩大态势,优化品种品质和区域布局;饲料作物要扩大种植面积,发展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牧草,大力培育现代饲草料产业体系。

2.促进农牧业提质增效,提高农牧业现代化建设水平

我区农牧业发展方式要真正实现由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促进农牧业提质增效,农牧业现代化建设是基础条件。包思勤指出,要继续加大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强化农牧业科技创新驱动作用,加强生产标准化管理,提升安全食品供给水平。马晓明提出,要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既要着眼当前突出问题,又要咬定提高农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这一长期目标不动摇。抓紧补齐农牧业生态环境恶化、设施装备落后、科技创新不足等短板。雷继鹏强调要提升对农畜产品高标准的质量要求,重视土地污染的治理。高萌强调,要大规模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工程。王关区指出,要不断提高农田和草牧场基本建设、农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水准,生产绿色、特色、安全、优质的农畜产品。

(三)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农牧业适度规模化经营

目前,全区正处于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必须通过推进农牧业经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加快农牧业适度规模化经营,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牧业经营体系。

一是培育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健全龙头企业和农牧户利益联结机制。构建新型农牧业经营体系,培育种养专业大户、家庭农牧场、专业合作社、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农牧业规模经营和社会化服务,健全龙头企业和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是发展农牧业产业化的核心。

会上,黄宝龙介绍了蒙羊集团创建“羊联体”,采用“基地+农牧户+公司+银行+担保公司+保险公司”模式,培养农牧业产业化新主体的实践经验。赵云平(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总经济师)认为,这种做法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牧业产业链、价值链,符合三产融合的趋势,也符合考察我区时“关于完善龙头企业和农牧户利益联结机制”的改革要求。王关区强调,要努力扭转小农牧户的弱势地位,提高规模化生产水平和经营效率,并有效降低生产成本。高萌谈到,自治区将积极研究出台支持农村牧区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建设和保障融合发展用地政策意见,启动自治区绿色农牧业发展基金,构建龙头企业和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包思勤建议,围绕股份合作、订单合同、服务协作、流转聘用等利益联结模式,鼓励龙头企业建立与农牧户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二是创新农村牧区集体产权制度,加快农牧业适度规模经营。农村牧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今年一号文件的一大亮点,是推进我区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适度规模经营是破解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营效益、扩大农牧民增收渠道的有效途径。

杨茂盛认为,应尽快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和草原确权登记颁证两项重点工作,推进农村的“三块地”改革,加快三权分置和集体资产的股份化改革,加快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成果应用,并给予政策上的保障。雷继鹏建议,根据农牧业的产业特点,农村土地基本经营制度还应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实行三权分置。高萌提出,可引导各类新型规模经营主体,采取土地流转、土地托管、代耕代种、联种联收等方式扩大规模化经营;同时扶持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高农牧民组织程度,推进规模化经营发展。包思勤提出,可探索将通过土地整治增加的耕地作为占补平衡补充耕地指标,按照“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返还指标交易收益。

(四)补齐短板,培育农牧民增收新动能

培育农牧民增收新动能,是当前内蒙古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要想方设法补齐制约农牧民增收的短板。

1.推动科技与金融在农牧业领域实现深度融合。“互联网+”的出现,将大大推动农牧业现代化建设,在加速我区农牧业现代化进程的同时,打造网络化、智能化、商务化的新农业。而互联网金融具有高效、低成本的优势,简便快捷的操作让其具备嵌入农牧业的先天优势。“互联网+金融+农牧业”将是一个更加丰富多元的融合。

首先,要适应当前我国农牧业现代化发展新阶段,顺应互联网等新技术发展趋势,积极推进我区互联网和农牧业融合共振。要做好顶层设计、突出重点、优化策略,借助互联网推进农牧业经营模式创新,提高农牧业智能化和精准化水平。其次,要推动互联网科技与金融在农牧业领域实现深度融合。借助互联网对农牧业大数据收集、挖掘、分析以及智能感应能力等新业态与新模式方面的全面探索和创新。加快建立广覆盖、可持续的现代农村牧区金融体系,延伸金融产业链,助推产业协调发展。

第6篇

一、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一)设施农业建设情况

1、膜下滴灌。共完成滴灌面积10378亩,其中:乡建设完成3857亩,镇建设完成6521亩。项目区涉及15个村委会36个自然村,受益农户1672户,人口6600多人。

2、农业标准化种植。第七批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民丰薯业,共种植960亩马铃薯种薯。

3、民丰薯业有限公司马铃薯产业化基地。该项目总投资4亿元,目前完成投资额2.85亿元。已完成建设项目:马铃薯研发中心、脱毒研发中心、喷灌、滴灌、微灌试验区、马铃薯组培室、智能温室、温室、网室、原种生产基地、5万吨马铃薯分级生产线一条、马铃薯物流仓储交易中心。

4、马铃薯、蔬菜示范园。马莲渠乡马铃薯高效示范园共种植2000亩,品种均为克新一号。马莲渠乡和白海子镇蔬菜示范园,主要种植黄瓜、番茄、彩椒、茄子、礼品瓜、香瓜等,其中有机蔬菜20亩,无公害蔬菜184亩。

5、冷凉蔬菜种植。总种植面积1.6万亩,以西芹、圆葱、生菜、大白菜、西兰花、娃娃菜、甘蓝、南瓜、红萝卜为主,共十几个大类50多个品种,总产量超过10万吨。

(二)畜牧业规模化养殖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全年新建(改扩建)存栏100头以上的奶牛牧场园区2处,新建(改扩建)年出栏1000只以上的肉羊育肥场2处,新建(改扩建)养殖规模20000只以上的鸡场2处,新建(改扩建)年出栏400口以上的猪场2处。

1、鹏程农科养殖公司续建项目。项目总投资1750万元,现已全部竣工并投入运营,场区占地240亩,种猪存栏2万头,基础母猪存栏0.3万头,年可出栏种猪6万头,建成的人工受精站已投入运营。

2、兴大业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2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1.95亿元。土建工程已完成,建成猪舍203栋,预计2012年3月引进祖代种猪1000头,父母代种猪3000头,并运行投产。

3、绿蒙远大禽业肉鸡饲养及屠宰加工一条龙生产项目。该项目总投资5.4亿元,投资1.5亿元的一期工程已全部完工并投入运营,年出栏肉鸡达120万只,年屠宰能力可达1200万只。

(三)支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

1、农机购置补贴。区年下达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共300万元,其中补贴各类机械90万元,补贴滴灌项目210万元。

2、良种补贴。补贴品种有小麦、玉米、大豆和马铃薯。涉及农户4574户,补贴总面积64689.9亩。

3、农业保险。年我区农业保险承保面积7.36103万亩,投保种类为玉米、小麦、大豆、马铃薯、油料农作物,保费为155.470472万元,赔付金额89.08458万元。

(四)京蒙对口帮扶项目建设情况

1、温室大棚建设。项目选址马莲渠乡大十号村,位于市现代农业科技产业示范园内,共占地约161亩,项目总投资2425.5万元。其中企业出资825.5万元,北京市对口帮扶资金350万元,自治区政府匹配350万元,区财政配套投资900万元。建设内容包括1栋联栋智能温室,40栋高标准日光温室以及80个塑料大棚。目前,联栋智能温室和高标准日光温室主体都已完工,塑料大棚主体钢结构架制作已完成。

2、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建设项目。该项目选址于区丰泰长信蔬菜市场内,建设内容为新建办公房及实验室500平方米,项目计划投资为400万元。其中申请北京帮扶资金90万元,自治区政府匹配9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投资220万元。目前该项目已确定场所,仪器、设备等正在办理招标手续。

(五)市现代农业科技产业示范园项目建设情况

市现代农业科技产业示范园项目计划总投资39亿元,项目共分三期进行。目前,4栋智能温室基础部分建设、桁架、主立柱的安装也已全部完成,73栋日光温室主体、50栋塑料拱棚的桁架已完成,组培中心已经开始动工建设土建基础部分。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市场监测体系滞后,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低,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

(二)农民总体文化水平、组织化程度低,农业生产科学技术普及率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增收。

(三)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土地流转慢,集约化水平低。

(四)信息化建设不完善,农牧民获取信息渠道窄,严重制约农产品的流通,影响经济发展。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继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加快建立现代农业发展体系。

(二)落实主导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因地制宜发展马铃薯种薯产业,重点推进民丰和农科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继续抓好鹏程养殖、雪原乳业牧场、绿蒙远大鸡场、兴大业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等续建项目,将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最大限度地促进农民增收。

(三)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加快土地流转,提高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水平。

第7篇

科学技术从来没有以今天这样的深度和广度,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随之而来的信息化浪潮又将人们推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信息化时代。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面对国际化的竞争,迫切地要求我们用高科技的手段改造现有的畜牧业,全面推进畜牧业信息化是提高畜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及通信技术,把畜牧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到用户手中,实现畜牧生产、管理、畜产品营销网络化,加速传统畜牧业的改造和升级,大幅度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率、管理和经营决策水平。

什么是畜牧信息化

畜牧信息化,是指为全面提高畜牧业经济运行效率、畜牧业劳动生产率、畜牧企业竞争力,在畜牧生产、管理、经营各领域不断推广和应用电脑、通信、网络等信息技术和其他相关智能技术的动态发展过程。在整个畜牧信息化建设中,硬件(电脑、网络等设备)是基础,软件(办公软件、各种应用软件)是条件,信息资源(资料、消息的收集过程)则是重要的生产要素。

畜牧信息化的现状

我国目前畜牧信息化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畜牧信息资源缺乏,尤其是能提供给用户的有效资源严重不足;畜牧信息技术成果应用程度低,严重阻碍了畜牧业现代化的发展,这也正是当前实施畜牧业信息化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畜牧业网络建设存在的普遍问题是,重复建设、小而散,而真正能为用户提供有效信息、访问价值大的网站并不多。畜产品市场动荡不定,需求与供应之间,始终处于周期性的波动之中,经常出现“买难”、“卖难”的现象。

建立畜牧信息资源数据库,完善网络建设

数据库是指在计算机存储设备上的数据集合,内容丰富、真实有效的信息资源是畜牧业信息技术的关键。根据不同用户对信息需求多样化的实际,加强信息采集、整理、分析加工工作。保障建立一个真实准确、及时有效的信息数据库。例如,美国建立了畜牧信息数据库系统,包括饲料、活畜和畜产品的价格、销售、库存、运输和进出口等很多动态信息,同时将信息及时地向网络传送,全国各地的政府、研究所、大学、企业、饲料厂等都可以随时随地查看到这些数据,以进行市场预测和生产决策。转变了政府职能,避免了生产的盲目性。

同时加速推进畜牧信息网络工程的建设,加强标准和技术平台的建设,建立统一的网络平台,建立以各省畜牧信息中心为枢纽,上联农业部,下通至全省各地市县乡的畜牧信息网络体系,并使畜牧信息网络与畜牧业龙头企业、全国各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养殖大户及畜牧业科研机构实现计算机联网。

完善畜牧信息网络建设,首先要加强畜牧信息员队伍的建设,开展畜牧信息员培训,拓宽信息渠道,推广信息来源,搞好信息采集工作,建立一支自上而下、高效灵活的畜牧信息采集、整理、队伍;其次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网站中的栏目,增加一些对用户具有指导意义的信息栏目,例如“供求信息”、“市场动态”等信息;最后,要加大网站的宣传、推广、普及,农民养殖户是畜牧信息使用的主体,必须使他们学会在网上获取信息、分析信息,使网站上的信息真正用于生产实际中,发挥出最大的效益,这也是建立网站的最终目的。

第8篇

尽管很晚休息,林孝发每天早上仍准时上班开始一天的工作。在工作时间,他的想法会迅速变成行动,他的命令从不会耽搁。他的员工告诉记者,林孝发就像一个强大的推土机,许多事情都要立即、马上、快速推进、出成果……

推动力与发现力

九牧的今天,就是这样被“推”出来的。

从1990年进入厨卫行业,由生产煤矿除尘喷淋系统逐步发展为提供五金龙头、卫生陶瓷、浴室柜、淋浴房、智能卫浴、健康饮用水系统等整体厨卫解决方案的大型厨卫企业;由一个鲜为人知的家庭作坊,壮大成为一个在SAP、CRM等方面推进信息化的“国家高新技术型企业”,九牧在中国厨卫行业崛起之速度可谓惊人。

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九牧品牌价值已达80.56亿元。

回顾九牧的发展,可以看到,“推力”之所以有效,其基础是市场发现力。

自1990年以煤矿除尘喷淋系统起家后,林孝发已意识到,如果将喷淋系统用于民间卫浴领域,将会有大的市场前景,同时也节约水资源、便民。为此,“九牧义无反顾地坚持了厨卫行业的发展道路。”林孝发说,投身水龙头喷淋开发,九牧成功研发出在国内受到欢迎的快开水龙头。

1995年,林孝发去欧洲考察,发现欧洲家用卫浴喷淋装置大都是“莲蓬头”。受此启发,在其督战下,九牧研发成功中国市场上第一个不一样的喷淋装置——花洒。

1999年,九牧将节水的感应龙头投向市场,并着手从事整体卫浴研发,此举成就了九牧的行业领军者地位。

进入2000年后,进入了第二个“10年创业期”的九牧,先后推出了适合全家人用的组合花洒、虹吸式座便器、智能马桶等新产品;目前,九牧又向整体厨卫一体化方向迈进,同时提出“五星定制卫浴空间”服务,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变需求。

执行力与创新力

作为企业的领军者,推动力、发现力可以说是与个人性格、阅历相关的优势;而对于企业,想要获得扎实发展,执行力则至关重要。

为保证每一款新品跟得上市场变化需求,林孝发要求研发部门把需时半年完成的项目缩短到3个月;为了更换马桶内的一个漏水的橡皮圈,要求员工一夜之间完成10000套;为了推动“五星定制”专卖店项目,九牧在行业内第一家推出五星定制卫浴店;而每到一个城市,他都喜欢“微服私访”,尽可能实地摸底九牧经销商的服务水平,找出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差距和不足……

对于创新,林孝发有自己独到的理解。

“我每天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林孝发说,不断创新,直面问题,勇于否定自己,才能令自己的产品永葆品牌活力。因此,创新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企业根本的生存能力。

在九牧内部,有一本众所周知的《九牧创新基本法》。这不只是一项制度,更是对每个部门的具体创新指标要求。

九牧的员工和经销商经常被“上课”:“你们要经常走出去,看到差距和问题才会改变,才能更好地创新。”

九牧基于效益和价值打造的“创新体系”发展出拥有300多人的研发团队和第一个行业内的国家级检测中心,累计获得专利超过900项。

另外,九牧为激励基层员工创新,奖励基层员工的创新项目有数十个。在“九牧年度创新大会”上,林孝发为员工颁发过金条、小车甚至住房等大奖。

数据统计,2009?2012年,九牧市场销售快速迅猛发展,2013年国际国内厨卫市场行业进一步遇冷,九牧的市场销售依旧逆势上扬30%以上。

千亿与百亿

据厨卫行业协会统计,近年来随着房地产业的高速增长,中国厨卫行业获得了上好的发展机遇,厨卫市场规模目前近3000亿元。

由于市场空间广大,造就了以九牧为首的一大批自主品牌的快速崛起和众多洋品牌的抢滩。国际品牌等占据了一线高端市场,不过,目前还没有一家品牌可以占据10%以上市场份额,民族卫浴品牌未来的发展空间巨大。

进入2014年,由于欧洲经济依旧低迷,国内房地产市场变数增加,一些业内人士看淡行业前景。

在此背景下,厨卫企业如何调整再出发?林孝发认为,未来看似竞争态势严峻,但其实蕴含着黄金机遇。他认为,十之后,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生态环境和发展,特别是民生工程非常重视,这些市场的需求量都很大。因此,中国卫浴行业还是朝阳产业,机会还是很多,关键在于企业的价值创新。九牧未来将围绕价值创新,大幅提高创新成果,目标是实现一天一个专利,2016年销售额达到百亿元规模,员工实现一人一房福利。

第9篇

关键词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现状;可持续发展;对策;青海互助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5-0323-02

Current Situ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National Modern Agricultural

Demonstration Zone in Huzhu County

CAI Xiao-ying

(Huzhu County Agricultural Demonstration Park Administrative Committee in Qinghai Province,Huzhu Qinghai 810500)

Abstract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National Modern Agricultural Demonstration Zone of Huzhu County was introduced.The countermeasures of promo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uzhu County National Modern Agricultural Demonstration Zone were put forward from strengthen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demonstration,providing scientific guarantee,improving application level,broadening research field,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farmer,improving agricultural class,enhancing the level of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y base construction,etc.

Key words national modern agricultural demonstration zone;current situation;sustainable development;countermeasures;Huzhu Qinghai

互助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位于青海省海东地区互助土族自治县,园区始建于2009年1月,同年11月被省农牧厅和省科技厅联合命名为省级农业示范园区。2010年12月,被国家科技部命名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2012年1月,被国家农业部正式命名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1 互助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现状

近年来,园区以发展“绿色、有机、循环”农业为目标,紧紧围绕“科研创新、推广引领、试验示范、培训带动、打造特色、休闲观光”六大功能,注重以科学规划为先导,以科技研发为支撑,以工业化经营为理念,以市场化运作为机制,以龙头企业为纽带,以基地建设为平台,经过几年的努力建设,园区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日益显现。截至2013年底,园区累计完成投资19亿元,实现产值24.1亿元,带动区内农户户均增收6 800元,人均增收1 173元。

目前,核心区水、电、路、气、通讯、科技广场、日光节能温室、智能连栋温室等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园区先后引进并扶持青海互丰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青海春天药用资源科技利用有限公司、青海杨光良种猪养殖有限公司、青海汉尧农副产品加工有限公司、青海居易实业集团公司等27家农牧业产业化企业,并相继建成运行杂交油菜制种、脱毒马铃薯组培、生物药用资源加工、生猪规模养殖、油菜籽加工、枸杞深加工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项目[1-2]。

园区通过建立“园区+企业+协会+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相继建成农牧业产业化基地3 666.7 hm2。以青海互丰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为龙头,在巴扎、加定、哈拉直沟等乡镇建成杂交油菜制种基地2 000 hm2;以青海介实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为龙头,在台子、塘川、丹麻、林川等乡镇建成特色蔬菜生产基地666.7 hm2;以青海霍普兰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在塘川、林川、东和等乡镇建成脱毒马铃薯繁种基地666.7 hm2;以青海谷丰粮油进出口有限公司为龙头,在塘川、五峰、威远等乡镇建成优质蚕豆繁种基地333.3 hm2;以青海杨光良种猪养殖有限公司和青海八眉猪原种育繁场为龙头,在威远、塘川、台子、五峰、林川等乡镇建成互助八眉猪良种仔猪繁育基地;以青海浩园养殖有限公司为龙头,在威远、塘川、南门峡等乡镇建成牛羊养殖基地。同时,园区积极创新发展思路,组建了农牧业产业化开发公司,按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原则,积极构建购销、经营、信息网络体系,通过融资、申报项目等方式,认真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积极参与园区建设[3-5]。

2 互助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可持续发展对策

2.1 加快新技术与新品种引进步伐,加大科研示范力度

积极引进国内外各项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重点引进蔬菜、食用菌、花卉、果品等新品种,引进栽培、加工等新技术。

2.1.1 做好现代化种植示范。重点实施好8 000 m2智能连栋温室现代化种植系统示范项目,开展特色蔬菜水肥一体化种植示范和高原特色作物种植示范;继续做好5 000 m2智能连栋温室特色种植,开展特色花卉、蔬菜新品种种植示范;继续做好18 000 m2高标准日光温室现代种植,开展蔬菜、食用菌、苗木、果品种植示范。引进现代农业新技术、新品种。

2.1.2 做好现代化育苗示范。在智能连栋温室内建成3 000 m2的莓类工厂化育苗中心,开展年产370万株的树莓、蓝莓、穗梅等莓类新品种育苗;在智能连栋温室和高标准日光温室内建成6 000 m2的蔬菜工厂化育苗中心,开展年产1 000万株的特色蔬菜工厂化育苗;在高标准日光温室内建成4 000 m2的花卉工厂化育苗区,开展年产200万株的花卉工厂化育苗及生产。

2.2 加快农牧业专家工作站高效运行,提供科研保障

在初步运行全省农业科技专家站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运行管理机制,推动专家工作站深入规范运行。在建成运行的科研中心内分类设立专家工作站,建立良好的沟通和服务机制;受聘专家经常性深入园区,结合园区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给予解疑、指导、培训等有效的科技服务;受聘专家通过与院校或科研机构的协调,带项目、带资金在园区围绕自身研究领域,开展科研攻关,争取取得科研成果。同时举办科技培训班,提高科技服务水平。

2.3 加快主导产业科研创新,提高应用水平

2.3.1 着力提高制繁种水平。在巩固基地的基础上,继续将特色制繁种作为互助县农业发展的主攻方向之一,进一步做大和巩固制繁种基地,提高制繁种档次和水平。积极选育和引进适宜高海拔地区种植的特早熟杂交油菜新品种,进一步扩大杂交油菜种植区域面积;积极开展马铃薯早熟高产菜用型、高淀粉加工型品种选育工作。

2.3.2 加大重点农业技术推广力度。以创建农业高产示范田为带动,以优良作物品种为核心,大力实施沃土、植保、地膜、种子等工程,重点推广全膜覆盖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建立油菜、马铃薯、蚕豆等高产创建示范田,引进小麦、马铃薯、油菜、蔬菜等优质品种,实施病虫害统防统治措施,推动良种良法配套,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

2.4 加快与高校院所合作进程,拓宽科研领域

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重点与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青海大学、河北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省农科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农业科技平台建设、人才交流、科技培训、项目建设以及油菜、马铃薯、休闲农业、食用菌、八眉猪等领域开展合作。做好与青海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合作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互助农业科研示范基地、青海大学互助农业科研创新基地的基础上,争取与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在树莓种植研究领域进行合作,开展树莓新品种试验种植、示范推广;与河北农业大学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领域进行合作,开展国家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点)的创建与申报;与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在中藏药材领域进行合作,开展中藏药材新品种试验种植、示范推广;与青海省农业科学院在蔬菜领域进行合作,开展甜椒及其他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建设种植示范棚和示范基地;与中国航天空间技术研究院在航天生物育种方面进行合作,开展太空甜辣椒、西红柿、茄子及葫芦等航天新品种的育种示范,建设航天生物育种示范基地。

2.5 加快各种形式的科技培训,提高务农人员素质

会同省农牧办、科技厅、省妇联及县农业和科技、畜牧等部门,加大对农村科技明白人和乡村科技骨干的培训力度,举办省级农牧业科技培训班、县级农牧业科技培训班。加大对园区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选派专业技术人员赴外地进行学习深造,组织园区干部职工举办专业知识培训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业务能力和工作素质。重视引智入园工作。邀请各地科研专家入园技术指导,聘请高校院所的农业专家开展技术培训,有计划地培养一批科技能手,弥补技术人才缺乏的现状,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

2.6 加快企业科技项目落户,努力提高农产品档次

认真抓好入驻企业的科技创新和农产品品牌建设,进一步加大园区企业项目建设力度,重点实施互丰种子加工项目、汉尧菜籽油加工扩建项目、泰和源土猪养殖续建项目、中厚土猪肉加工续建项目、天普药业药材加工项目、居易枸杞加工项目等,督促企业装备先进生产流水线,鼓励科技创新。做大做强以制繁种、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互助”特色农畜产品品牌。

2.7 紧紧围绕“绿色有机循环农业”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水平

2.7.1 加快示范基地建设。围绕发展“绿色有机循环农业”这一主线,在塘川、台子、威远、东沟等乡镇建立特色蔬菜、瓜果、食用菌等种植示范基地和八眉猪、獭兔、葱花土鸡等特色养殖示范基地,推广应用先进的农业科技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注重良种与良法、农艺与农机组合配套,加大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新型农作制度推广应用,提高优良品种、先进实用技术的普及率。

2.7.2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积极探索农牧结合、农机农艺、粮经结合的技术合作型高效生态循环农业模式,鼓励对农膜等农业废弃物和作物秸秆等副产品的开发利用,重点在台子、塘川等乡镇发展蔬菜种植、牲畜养殖、沼气综合利用循环模式;在五峰、东山等乡镇发展青玉米、黑麦草、燕麦种植,牲畜养殖,有机肥综合利用循环模式,逐步形成以农补畜、以畜促农、循环发展的农牧业生产格局。

2.7.3 做好科技示范点示范推广。着力实施好9个种植示范点,通过示范推广,辐射带动农户进行科学种植包括台子乡上台村有机循环农业示范点,台子乡下二村食用菌种植示范点,塘川镇高羌村特色叶菜种植示范点,塘川镇总寨村蔬菜观光采摘示范点,威远镇西上街村果品种植示范点,东沟乡尔开村药材种植示范点,林川乡贺尔村树莓种植示范点,塘川高羌村杂交油菜新品种高产创建示范点,加定镇扎隆口村苗木种植示范点。

2.7.4 加快特色农牧业产业化基地建设。依托互丰、汉尧、霍普兰德、介实、谷丰、瑶池等园区龙头企业,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等形式,在示范区乡镇建成农牧业产业化基地,以杨光、八眉猪场、浩园等畜牧业产业化企业为龙头,在塘川、台子、五峰等乡镇建成互助八眉猪养殖基地村。

2.7.5 改善产业基地生产条件。积极争取和实施面向农牧业产业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断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整合交通、水利、电力、扶贫等建设项目,开展示范区道路、灌溉、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科技成果试验推广提供保障。

3 参考文献

[1] 林岩,刘涛.农业示范区文化建设研究――以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例[J].广东农业科学,2009(10):251-254.

[2] 杨学军,王强,田义文.农林高校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互动机制探讨[J].湖南农业科学,2009(1):119-121,124.

[3] 龙涛,彭忠益.园区经济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力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1(10):276.

第10篇

截至2014年底,全区拥有各类畜牧养殖机械10976台,其中:饲草料加工机械10445台(套),畜牧养殖机械2台,畜产品采集加工机械62台,挤奶机60套,青饲料收获机315台,牧草收获机50台,秸秆捡拾打捆机42台;就目前来看,全区饲草加工、奶牛饲喂、奶产品收集、储运基本实现机械化,其他畜禽饲喂、屠宰、养殖废弃物处理基本靠人工完成,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条件差工作效率低。

2畜牧机械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甘州区畜牧养殖机械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甘州区畜牧养殖机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①畜牧机械化发展水平不平衡。由于受经济条件、资源条件限制,甘州区畜牧业机械化发展情况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小型机械多,大中型机械少;二是秸秆加工机械多,其他养殖机械少;三是奶牛养殖机械多,其他畜禽养殖机械少;四是常规机械多,高性能智能化机械少;五是以合作社为主经营的畜牧养殖机械多,农户养殖的畜牧养殖机械少;六是奶牛养殖企业畜牧养殖机械多,且大型化、智能化,肉牛养殖畜牧养殖机械少,且小型化;七是牛养殖机械多,其他畜禽养殖机械少;八是饲喂机械多,其他机械少(主要是废弃物处理);九是越是畜牧养殖机械多的,越向大型化智能化方面发展,越是机械少的,越是常规机械,且小效率低,发展极其不平衡。

②畜牧机械化科技含量水平较低,效率低。目前,甘州区畜牧机械化的发展相对农业机械化滞后,不能满足现代畜牧业生产要求。受广大养殖户经济收入水平较低和科技意识薄弱等因素的制约,畜牧机械装备水平、机械化程度、科技含量明显滞后,畜牧业机械结构单一(主要是饲草加工机械),技术含量较低,性能低。大部分畜牧机械主要以中、小型机具为主,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作业成本高;对于技术含量高的国外畜牧业机械机型,价格昂贵,一般养殖户购买困难较大。

③畜牧机械化作业水平低、经营规模小。甘州区90%以上的畜牧养殖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经营,畜牧养殖机械主要是以1~3t小型铡草(揉丝机)为主的机械,其他先进适用的机械相对较小,对畜牧业机械的使用受到一定限制,机械效率得不到充分发挥。

④养殖户购买畜牧业机械的积极性不高。甘州区大部分畜牧业形式是以家庭为主的小型养殖场,产业化、标准化、商品化、规模化水平低,经济收入较低;由于畜牧业机械作业季节性强,使用时间短,价格高,投资收回时间长和饲养成本高等原因,影响了广大养殖户购买畜牧机械的积极性,畜牧机械得不到大力推广应用,养殖户科技意识还落后,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先进畜牧机械与设备带来的好处,加之畜牧机械价格贵等因素,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畜牧机械发展空间。

⑤畜牧机械购置补贴资金低。近年来,甘州区虽然对畜牧机械购置补贴政策采取了采取优先补贴的倾钭政策,但就实际的情况来看,一是补贴资金严重不足;二是补贴资金偏低。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甘州区畜牧养殖机械化发展的步伐。

3建议

①统一思想,抢抓机遇,加快畜牧机械化发展的信心。随着中央农机购置补贴优惠政策的贯彻落实,为甘州区发展现代农牧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为畜牧业机械化的健康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今后甘州区畜牧机械化的发展应按照“因地制宜,加强引导,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自主经营”的原则,紧紧围绕畜牧业生产采用畜牧养殖业机械、粪便清理处理机械、畜禽舍环境控制系统、信息采集系统和畜牧业运输机械等建设,以发展现代畜牧业为着力点,以大幅度增加养殖户收入为核心,以提升畜牧业装备水平,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益为主线,促进“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畜牧业的发展。

②进一步提高畜牧业机械综合机械化水平。甘州区目前部分畜牧养殖(奶牛养殖业)已经基本实现机械化;在牧草收获、饲料加工中的粉碎机械、秸秆青贮收获等繁重环节实现了机械作业。目前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畜牧机械综合机械化水平,重点在畜禽饲养场内,从饲喂到除粪和畜禽产品采集加工的全过程中都应进一步实现机械化。

③大力发展畜牧业机械化社会化服务程度。就根据甘州区畜牧业发展要求,加强畜牧业社会化服务队伍建设。一是鼓励和扶持农机合作组织、农机专业户和从事畜牧机械经营服务组织,提供信息、技术指导,进一步培育和提高农机专业户开展牧机经营服务能力,支持他们购买先进畜牧机械,提高装备水平和作业质量,增加畜牧养殖收入;二是积极培育畜牧机械中介服务组织,通过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规范畜牧机械中介服务组织行为,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行机制,引导农机户按照市场需求变化开展服务;三是鼓励畜牧养殖户加入养殖专业合作社,扩大养殖规模,增加养殖数量,提升品质,进一步提高养殖户有经济效益。

第11篇

【关键词】农牧区;广播电视;经济发展;必要性;新疆

广播电视是文化产业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人们提供最新的资讯信息,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新疆农牧区一直存在信息、文化落后和经济欠发达的问题,大力做好广播电视事业能够有效改善这一状况,促进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为此,本文分析农牧区广播电视服务经济发展的作用及其新疆农牧区广播电视服务经济发展的现状,并依此提出若干有助于农牧区广播电视服务经济发展的建议,以推进农牧区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一、农牧区广播电视服务经济发展的作用

概况来讲,广播电视是关系到农牧区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不仅有助于生产经营信息的快速、流畅的传递,满足农牧民实际需要,增加经济收入,还能够提升农牧民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提高生活水平。具体来讲,广播电视对农牧区的经济发展具有以下作用:

第一,广播电视能够大幅度提高农牧区信息化水平,改善农牧区通信发展滞后的状况,结合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发挥广播电视的传媒作用,为农牧区经济发展提供信息服务。

第二,广播电视能够营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环境,通过广播电视宣传国家和各级政府的相关政策和支持措施,让农牧民切实的感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心和支持,从而有效的保障了农牧区的和谐稳定。

第三,广播电视能够为农牧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文明建设的支持。通过广播电视宣传典型示范地区和创业致富带头人,使农牧民群众满怀激情的投入到经济发展中去,并且通过广播电视弘扬正气,可以有效的提升农牧民的综合素质,使农牧民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符合社会主义新农牧区建设要求的新型农牧民。

二、新疆农牧区广播电视服务经济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新疆农牧区也实现了经济上的跨越式发展,农牧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在物质需求基本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农牧民对精神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开展广播电视成为农牧民群众重要的娱乐工具,成为农牧民了解社会发展的途径和致富的桥梁,改变了农牧区信息滞后的状况,填平了农牧区的信息鸿沟。

由于长期的信息落后,农牧民群众的观念、知识、技术等各个方面都远远落后于沿海等发达地区,制约了地区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发展的缓慢又制约了广播电视的发展。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广播电视给新疆农牧区的经济建设提供了许多机遇,农牧民能够从广播电视了解全球信息和地区经济状况等丰富而有价值的信息,然而农牧民群众对农牧区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不断提高,尤其是对经济信息的渴求程度大大增强,对广播电视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据走访调查,新疆农牧区的广大农牧民群众,迫切渴望通过广播电视了解到科学种植、市场供需等经济信息,然而由于新疆农牧区的经济发展长期处于落后局面,农牧民群众整体的知识基础和经济意识不强,导致广播电视与地区经济发展脱轨,广播电视仅仅是项事业而没能形成产业,仅仅发挥了作为传播工具的基础作用而没能发挥服务经济的能动作用。

三、农牧区广播电视服务经济发展的建议

针对新疆农牧区广播电视服务经济发展的现状,需要我们创新理念,开拓新思路,将广播电视与市场经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紧跟时展步伐,为农牧民和整个农牧区提供经济发展服务,丰富农牧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维持社会的和谐稳定。

1.结合市场经济建设,加大经济信息传播力度

广播电视不仅要发挥丰富农牧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作用,还要充分发挥服务经济发展的作用。因此,需要在丰富娱乐节目、新闻节目、电视剧等节目的同时,加大科技节目建设投入,多宣传经济知识,号召、引导农牧民群众积极参与市场经济,使他们摒弃依赖国家政策的思想观念,积极、主动的进行创业致富。

广播电视工作者应注重自身市场经济知识水平的提高,以高质量的经济服务帮助农牧民实现科技致富的梦想。在广播电视的日常宣传中,需要重视市场行情、致富信息、科学技术的宣传,努力提高经济服务的针对性,并尽量避免只宣传而不参与市场的不合理现象。

2.针对农牧区实际,加强广播电视人员队伍建设

新疆农牧区的许多农牧民群众文化水平较低,不少人汉语水平偏低,而广播电视节目比较重复且陈旧。因此,需要引进高水平的广播电视制作人员和维吾尔语翻译人才,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广播电视人员队伍,以解决语言不通等问题,全面提高广播电视质量,加快节目更新速度,使广播电视真正追赶上时展步伐,满足农牧区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3.依托于市场经济,完善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机制

为发挥广播电视服务经济发展的作用,必须加大建设经费的投入,保障广播电视的宣传指导地位,在重视服务的同时提高广播电视的盈利能力,集中群众智慧使广播电视与社会经济实现有效融合,将广播电视从娱乐工具发展成多功能的产业实体,以满足市场消费的需求。与此同时,在广播电视内部,需要遵循市场规律,建立内部竞争机制和合作机制,以多劳多得为基本原则,实行岗位责任制和干部聘任制,定期进行业务、文化等培训与考核。

四、结语

综上所述,广播电视在服务农牧区经济发展中具有必要性。针对新疆农牧区广播电视服务经济发展的现状,需要进一步联系市场,结合农牧区发展实际,加强人员队伍建设,才能使广播电视成为促进农牧区经济发展的现代化产业。

参考文献

[1] 李松. 新疆广播电视“走出去”工程现状的科学研究[J]. 中国科技纵横, 2011, (15): 139.

[2] 张新玲. 浅析无线数字电视的应用对农村牧区产生的影响[J]. 有线电视技术, 2011, (8): 121-123.

[3] 戴云峰. 浅析微波资源在提高农村牧区广播电视无线覆盖的应用[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09, (30): 249.

第12篇

内乡牧原肉食综合体项目

尊敬的各位领导:

欢迎大家莅临内乡县检查指导工作,现在我们所处的是第一个观摩点——牧原肉食综合体项目现场。

牧原集团是从内乡成长起来、逐步走向全国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截至2019年底,公司养猪业务遍及全国23省85市172县,总资产超1000亿元,养猪规模世界第一;员工超过9万人,科研人员4000余人,已经形成了集科研、饲料加工、生猪育种、种猪繁育、商品猪饲养、生态农业、农牧装备制造为一体的循环产业链体系。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牧原楼房式养猪综合体,占地面积2700亩,总投资35亿元,今年2月25日开工建设,预计这个月底建成投产。该项目是牧原生猪养殖产业向高度集约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的示范性工程,挑战了养殖密度、物流成本、产出效率三个极限。项目建成后,年可出栏商品猪210万头,在全国生猪养殖企业中排名第六,仅此单体项目已达到上市公司标准。老百姓都说:“牧原公司让生猪住进了楼房,吹上了空调”。

牧原公司在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时刻不忘担当责任、帮贫带富。一是成立聚爱农牧专业合作社,吸纳贫困户成为社员,利用合作社的资产收益,对入社贫困户进行分红,每户每年不低于3200元。目前,已累计为全县1.6万户贫困户分红1.73亿元。二是吸纳贫困群众务工,已累计提供就业岗位5597个。三是为贫困大学毕业生开辟就业“绿色通道”,对符合条件的贫困大学生免试吸纳进牧原公司务工。四是建立教育扶贫基金。自2017年起,每年投入5000万元作为教育扶贫基金,连续投入20年,提升教师待遇,稳定教师队伍,助推内乡打造教育高地。五是通过聚爱农牧合作社实行订单扶贫。牧原公司以高于市场每斤0.1元价格,对贫困户种植的玉米进行收购,已累计帮助贫困户增收500余万元。目前,牧原公司已经成为我县脱贫攻坚的“主力军”。

为支持牧原产业发展,内乡县委、县政府按照“公路围着产业修,产业跟着公路建”的理念,倾力支持牧原公司进军行业冠军。近年来,先后投资1.5亿元,高标准建成了赵余路、聚爱路、赤马路、王余路及牧原肉食综合体产业路,全力保障牧原公司项目需要。我们刚才通过的,就是今年上半年专门修建的牧原肉食综合体产业运输通道,总投资2300万元,道路全长4.2公里,按照三级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8.5米,路面宽6.5米,沥青砼路面,并高标准配套了路肩、边沟和绿化。

全省交通运输脱贫攻坚现场会观摩点之二

余关镇岱军岭薄壳核桃基地

各位领导:

现在我们来到了余关镇岱军岭核桃基地,大家可以看到漫山遍野的核桃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一派丰收景象。余关镇位于我县中北部浅山丘陵区,素有“七沟八岭一面山”之称。过去的余关镇没有一条像样的道路,人们出行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受落后交通条件的制约,该镇没有一个像样的产业来带动经济发展。

交通运输脱贫攻坚战开展以来,我县从改善产业交通条件入手,结合特色农业种植优势,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对核桃产业区道路进行标准化、精细化打造,高标准铺设了沥青路面,完善了路肩、绿化和附属安保设施,形成了以岱军岭薄壳核桃基地为中心,辐射周边6个行政村的80余公里产业路环线,并贯通县道X042线和国道G312线,形成四通八达的路网格局,确保了薄壳核桃的顺利外运。

公路通,产业兴。如今余关镇薄壳核桃产业驶上了内乡“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快车道,实现了蓬勃发展。该镇采用“公司+支部+基地+农户”的模式,核桃种植面积已发展到8.2万余亩,成为河南省连片种植面积最大的核桃基地,被国家经济林学会授予“中国核桃之乡”。产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脱贫攻坚的开展,该基地辐射周边12个村,流转土地8600多户,带动4万余人直接受益。

“产业要发展,交通须先行”。近年来,我县全力做好“农村公路+产业发展+脱贫攻坚”这篇大文章,累计投资10.7亿元,新建、改建、提升产业路、旅游路、扶贫路1047公里,桥梁4360延米,安防工程1085公里,使县内农村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有力地助推了县域经济发展。目前,牧原公司已发展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生猪养殖企业;我县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集中连片油桃种植、薄壳核桃、优质烟叶、茶叶种植,已成为解决贫困群众就业、增加群众收入的主要渠道;依托通达的农村公路而催生的特色种植,如以色列采摘园、赤眉油桃、杨沟蜜桔、软籽石榴、无虫板栗、香菇木耳、内乡贡菊,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响当当的特色品牌,远销省内外;内乡县衙、宝天曼峡谷漂流和二龙山景区等旅游产业,因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网络,迸发出勃勃生机。农村公路已经真正成为全县的致富路、民心路和发展路。

全省交通运输脱贫攻坚现场会观摩点之三

赤眉镇福山村农村公路驿站

各位领导:

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赤眉镇福山村农村公路驿站,旁边就是内乡的母亲河湍河,此处视野开阔、风景秀丽,鸟语花香、空气清新,在这里停车休息,让人感觉十分轻松惬意。这是我们完善农村公路配套设施、丰富农村公路服务内涵的初衷。

刚刚我们行驶的道路是Y015夹张线,这条道路向北可通过G241、S243线直通我县“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宝天曼,向南可直达“全国唯一保存完好的县级衙门”内乡县衙。在项目规划和建设中,我们坚持立足长远,从全面提升农村公路配套设施和服务水平出发,构建特色交通。按照简约、自然、美观的设计理念,投资55万元高标准建成了该公路驿站。此驿站距县城17公里、距新G312国道6公里,占地1.8亩,建设有汉白玉栏杆、观景台、生态走廊、停车场、公共卫生间、游园绿化等设施,集观景、停车、如厕、休息、公路文化宣传等为一体,为过往司机、行人、游客提供了一个放松身心的好去处。

近年来,在省交通运输厅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我县紧紧围绕“高、严、实、联”四个字,推进“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扎实开展。

“高”,就是在“建好”环节,坚持统筹谋划、协调推进,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资、高质量建设、高标准打造。

“严”,就是在“管好”环节,严格建立管理体系,严格落实路政执法,严格推进督导检查,依法保护好路产路权,使农村公路步入依法管理轨道。

“实”,就是在“护好”环节,压实养护责任,落实日常管养。县财政每年拿出不少于1000万元作为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及时拨付到位,构建起养护工作长效机制。

“联”,就是在“运营好”环节,把农村公路事业与产业发展相联、与乡村振兴相联、与社会民生相联,扩展农村公路事业的广度和深度,使农村公路工作呈现出“政府重视、群众关注、部门参与、社会支持”的良好态势。

通过近三年来的努力,目前我县公路总里程达4024公里,公路密度达到163.2公里/百平方公里,城乡交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交通扶贫“三通”兜底性目标圆满完成。2017年底,内乡被评为河南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2018年荣获“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荣誉称号,2019年7月被省交通运输厅命名为“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示范县”。

全省交通运输脱贫攻坚现场会观摩点之四

赵店乡红堰村通村入组项目

各位领导:

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是赵店乡红堰村通村入组道路,总投资160万元,全长3.2公里,连接着上魏岗、上河、渠西、程营、吕营5个自然村。过去这里道路没有硬化、坑坑洼洼,群众出行非常困难。受交通条件制约,群众种植的粮食和经济作物运不出去,影响了脱贫致富奔小康进程。2019年,借助我省实施“百县通村入组工程”契机,红堰村通上水泥路,老百姓实现了“出门硬化路,抬脚上公交”的梦想。

近年来,我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交通建设项目尽量向进村入户倾斜”的重要指示精神,抢抓全省实施“百县通村入组工程”大好机遇,加强调查、详细摸底,编制了《内乡县农村公路“通村入组工程”实施方案》,精心组织,集中实施,着力提升农村公路通达深度和通畅水平,助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在项目实施中,主要做好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认真普查,科学规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村组逐村调查,结合实际,科学编制方案,建立项目台账,明确建设里程、技术标准、项目投资、工程质量等,并在各乡镇公示,增强了项目建设的精准度和透明度。

二是广泛宣传,营造氛围。通过召开会议、网络宣传、业务培训等途径,广泛宣传发动,使群众了解通村入组工程的重大意义和相关政策规定,群众的修路积极性空前高涨,无偿腾出责任田、让出宅基地,自觉整修路基,为工程顺利实施营造了良好环境。

三是措施得力,力保质量。在原材料上,统一要求使用425#水泥、破碎青石子、水洗砂或机制砂;在筑路设备上,要求施工队备齐钢制模板、强制搅拌机、震动梁、振捣棒、磨光机等设施。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天候监督,业主和质监部门巡回检查督导;施工程序上,路基完工后,必须经管理部门验收后方可进入路面施工,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2019年,我县共完成投资1.75亿元,建设通村入组道路320公里,实现20户以上自然村全部通硬化路,提前两年完成通村入组工程建设任务。

全省交通运输脱贫攻坚现场会观摩点之五

内乡县电商物流园

各位领导:

现在,我们来到了内乡县电商物流园。该物流园占地203亩,总投资5亿余元,2015年9月开业运营,现已形成“两基地八中心”的发展格局。“两基地”是网货加工基地和电商孵化基地。“八中心”包括豫西南大数据中心、内乡特色产品展示中心、智能化仓配中心、冷链存储中心、培训服务中心、运营交易中心、众创空间和配套服务中心。目前,已入驻京东、菜鸟、顺丰等电商物流企业98家,直接带动2500余名贫困人口就业,2019年实现销售额7.5亿元。

近年来,我们依托电商物流园,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努力实现“货畅其流”的目标:

一是精心建好农村路,打通运输大通道。坚持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统领,以交通脱贫“三通”兜底为目标,以“百县通村入组”项目和“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为抓手,构建了以高速、干线公路为动脉、以县乡公路为支脉、以通村入组道路为末梢的农村交通运输网络,形成了四通八达、方便快捷的公路运输格局,打通了群众家门口的“最后一公里”,保证了城乡物资双向快速流动。

二是完善三级物流体系,畅通物资配送渠道。依托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网络和方便快捷的农村公交,不断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以县级电商物流园为中心,以全县16个乡镇综合服务站为节点,以200余个电商物流服务网点为终端,建立了高效的快递物流运转体系,覆盖全县288个行政村,确保我县快递物流业务实现县乡村无缝对接,服务好千家万户。

三是制订物流发展战略,做大做强物流产业。规划建设内乡牧原智慧物流园,总占地面积3000余亩,总投资30亿元,包含铁路港物流区、公路港物流区、城乡配送区、综合服务区等12个物流功能区。项目依托市、县的区位、交通、产业等优势,以信息技术和现代供应链为支撑,创新“枢纽+产业”物流服务新模式,着力打造一个立足内乡、服务南阳、辐射河南、联通全国的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区和国家级物流枢纽。项目计划于3季度开工,目前有意向签约入驻省内外电商、物流企业980余家。

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豫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物流企业,服务内乡、南阳乃至全省的大宗商品、生产资料、生活物资的线上交易和线下运输,促进内乡乃至南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升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

全省交通运输脱贫攻坚现场会观摩点之六

内乡县五里堡汽车站

各位领导:

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今天观摩的最后一站——内乡县五里堡汽车站。这个站是国标二级客运站,占地67亩,建筑面积4167㎡,总投资3000余万元,于2015年建成使用。该站的建成投用缓解了城区交通拥堵和群众出行压力,加快了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全面提升了内乡的客运水平。群众纷纷赞叹说:老车站“拥、堵、陋”,新车站真是“畅、靓、美”。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力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积极实施“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至2018年底,全县16个乡镇288个行政村全部通上了公交。主要做好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政府主导,全面规划。县财政投入5500万元购置140台纯电动公交车(其中乘员24人的车辆125台,乘员7人的小型车辆15台),在提前开通县城公交4条线路30台纯电动公交车的基础上,新开通运行了15条城乡公交线路及15条镇村定制线路,全县行政村通公交率达到100%,群众实现了多年“出门硬化路、抬脚上公交”的美好愿望。

二是财政兜底,保障运营。县财政每年拿出500万元,用于城乡公交的运营补贴,将公交车票价在原城乡客运班线的基础上下调50%以上,其中15台镇村公交实行上车一块钱的票价政策,让老百姓出门儿坐车少掏钱,确保城乡公交开得通、留得住、能持久,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