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公允价值的缺点

公允价值的缺点

时间:2023-06-01 09:33:05

公允价值的缺点

公允价值的缺点范文1

关键词:会计计量公允价值计量方式优缺点公允价值展望

一、会计计量的概念

会计计量,即在一定计量尺度下,以特定计量单位来选择适当的计量属性,确定应该给予记录的相关经济事项金额的会计记录的整个过程。会计计量内容包括计量的尺度、单位以及对象和属性。

二、公允价值的定义

公允价值又可以称为公允市价或者公允价格,是在公平交易前提下买卖双方由于熟知细节而共同确定的价格,有可能是无关联的双方在同等条件下达成买卖的价格[1]。这种计量新属性最体现它“新”的地方就是获得交易市场的确认,它具有明显的可观察性与决策相关性,是一种实用的会计信息,其计量属性与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等被广泛应用于国际国内会计领域。

三、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以及它所体现出来的优缺点

(一)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

对当前市场价格进行客观评价和主观判断是公允价值计量的建立基础,因此公允价值的主观性强,信息可靠与否没有保证,它反映了现在和未来可能的市场交易价格,这些不受时问、空问等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更是不具可靠性。本质上,市场价格是公允价值计量的基础,现在和未来市场价格才是公允价值,不包括过去的市场价格。公允价值不是一种具体的计量方法,实际上是会计计量期望达到的一种比较好的状态或目的,也可以理解为是会计计量的一种价值追求或者期望。新属性的计量方法在金融和投资性房地产企业影响最大,企业可以通过应用它充分利用闲置资金,甚至获取从二级市场买到债券等的差价,运用得好会是二次利润。

(二)公允价值的优点

1、公允价值的聚焦点是现在和未来的市场价格,与历史成本比较而言,使得会计信息相关性强,即公允价值更能使相关性要求得到满足。公允价值的聚焦点可以反映资产给企业带来的利润,准确估算企业经营、偿债能力等,以此达到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有利的决策。企业是追求最终利益的场所,只有让企业获利才是最实在的,才能体现出公允价值存在的优越性。

2、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资本的保值与增值有一定的益处。物价上涨时,历史成本计量出的经费无法购回应该得到的相应规模的生产能力,企业生产就萎缩了。而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在通货膨胀时,所得出的经费预算完全可以在现行市场情况下购买到与原来规模相匹配的生产能力,从而使企业的资本利用得到保障。这跟相同的经费买到更多的货品道理是一样的。

3、公允价值计量对了解企业的内部真实财务情况是有一定帮助的。公允价值计量衍生出来的使用工具能够反映在使财务管理阶层对企业的内部真实财务情况有充分具体的理解,而且利于评价企业对风险管理是否具有有效性。

(三)公允价值的缺点

1、公允价值的不可靠性。获取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就等同于鱼与熊掌这个问题一样,很难同时兼顾。我国现有的证券、产权等交易市场都不是很成熟,价格与价值的浮动大或者不相符合时,公允市价几乎无法获得资产。虽然可以运用现值技术等其它技术来估计公允价值,但缺乏未来现金流量或者折现率等无法预见的信息,判断也就带有很大不确定性,准确性低,失误率也高,公允价值就显得不可靠了。

2、公允价值计量成本过高。公允价值计量是一项工程量大,需要不定时更新的工作,它是动态计量的属性,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就等同于每个时期都必须要及时对资产和负债情况进行计量,产生最新的数据。除需要专门的计量人员来确定资产和负债公允价值外,还需工作人员对账务调整的全面处理,这些情况无形之中提高了资产评估以及财务管理的成本,导致费用过高。

3、公允价值计量可实践性弱。资产离不开交易市场这个基础,如果缺失了的话就要考虑寻找专业人士综合现行市场的各项要素和影响因素来进行预测、判断,对进行资产评估。又因为评估技术具有太多的不定性,也没有独立机构专门从事计量研究工作,各相关数据呈现出数量不足、质量欠缺的现象,估价技术面临着一大堆的实践难题,影响到了公允价值的可实践性。

公允价值的缺点范文2

关键词:公允价值;企业;交易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6-000-01

在我国对于企业的会计准则一文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值得是:在公平交易的过程中能够双方互相了解,资源的进行资产或者负债的清偿制度。由此可见,公允价值是公平交易作为基本原则的,参与交易的双方能够充分的对市场信息有一定的了解,互相达成了公示,这种想法一致、达成共识的交易被称为公允价值。公允价值不是绝对的,是客观价值的公平,能够准确的发映出一个企业的资产价值以及负债情况的变化,为企业的重大决策提供一定的依据。

一、公允价值运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会计人员的素质低下,公允价值实际操作出现困难

公允价值的计量单位与会计统计工作相比较而言,有着复杂性的特点。公允价值要求会计信息一定要具有相关性、公允性以及可靠性的特点。所以一般来说公允价值的计量会对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着很高的要求。更对会计工作的专业技能的职业判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目前在国内的许多企业会计方面的从业人员都缺乏一定的素养、,大多数的会计从业人员还不具备从业资格,他们在相关的信息处理能力工作方面缺乏一定的技能,对公允价值的理解与计量和运用方面都十分困难。

(二)公允价值理论体系不完善

我国全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中已经将公允价值涵盖在内,但是在对公允价值的细节内容上还没有做出相应的详细的规定,理论基础还不十分完善,计算的方法还不够规范,对公允价值的计量缺乏一定的解释与说明。公允价值的应用仅仅是停留在包含在会计从业准则中,没有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公允价值的应用问题可以说在国内仍然处在起步阶段,这样就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公允价值的发展。但是公允价值在主观上表现得很明显,许多企业就会利用公允价值理论体系不完善的空子对企业的利润加以操纵。特别是一些上市公司在资产交换的过程中,由于交易的价格缺乏公允价值很可能会出现债务重组的特点。

(三)公允价值的内部控制规范不完善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与发展,但是许多方面的控制仍需要加强,我国开始颁布与实行会计准则的时间还不是很长,相关配套的措施还不是十分的完善,公允价值的内部控制体系还不够成熟,许多小企业都无视国家法律,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性,领导随意制定会计工作人员做假账来逃避国家税收政策。所以,其价值的公允性也缺乏真实性,没有严格的内部控制规范。

二、合理利用公允价值的策略

(一)提高会计工作从业人员的素质

公允价值在企业中出现的也不过短短三十年的时间,但是传统的企业会计制度却延续了近百年。无论是在思想观念还是企业的制度上对相关的从业人员都已经有了根深蒂固的影响。要想实现公允价值在企业的传统财务管理工作上的应用,不能操之过急,对于会计从业人员来说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要求着会计人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从业素养以及专业技能素养,而且还需要具备极高的职业道德素养。需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思想,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充实自己,积极地参加一些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能够熟悉掌握国内外对会计信息的处理方法提高自身的从业水平,减少对会计信息的公允价值的理解偏差。

(二)完善相关理论体系

公允价值的估量有着时效性的特点,需要首先建立一个完善的公允价值体系。相关部门需要根据我国企业发展的现状制定一个可靠地公允价值计量珠子呢,详细的体现出公允价值的作用。统一公允价值的定性与定量的问题。实现规范性的公允价值操作,能够与国际先进的企业管理办法相接轨,加强公允价值理论体系的研究,不断完善我国的公允价值的理论体系,促进我国企业内部财务管理部门的发展。

(三)加强监管力度

要想实现公允价值作为企业利润操作的工具需要具备三个重要的条件:企业的管理人员以及企业的会计人员蓄意造假、审计人员没有从业道德与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串通一气、缺乏市场监管力度。如果上面三个条件都具备,在完善的制度都不能有效的发挥作用。所以,公允价值在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下,还需要加强审计部门、监管部门的监督力度,用法律的武器去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的公平。促进企业能够遵守会计规范,让公允价值能够在规范的指导下,对公允价值恶意操纵者得到制裁,从而能够加强完善监管力度,维护市场的公平性,让企业能够公平竞争。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企业会计准则中需要引入公允价值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可以说是我国企业的财务工作与会计工作的一大进步。公允价值的计量广泛开展,在国内得以推广是现代经济发展的趋势,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与修正公允价值的优点,从而能够推进国内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俚燕.公允价值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

[2]刘科明.公允价值在企业合并会计实践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

公允价值的缺点范文3

【关键词】 金融危机;公允价值;次贷危机

发自美国的金融危机让公允价值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由于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很多人把矛头指向“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在国际上面临着尴尬的处境。那么,公允价值在金融危机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如何改进公允价值的应用以加强市场约束和促进金融稳定,是当今理论界不得不面对的一个课题。

一、公允价值的本质

国际 会计 准则理事会(iasb)在《国际会计准则第32号——金融工具:披露和列报》(ias32)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公允价值是指熟悉情况和自愿的各方在一项公平交易中能够将一项资产进行交换或将一项负债进行结算的金额。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则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 sfas157)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公允价值是计量日市场参与者在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所获得的或转移负债所支付的价格。我国《 企业 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与ias32相近,将其定义为: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其中,sfas157的公允价值定义被认为是目前最规范、最严谨的。公允价值计量被国际上广泛认可与应用的最大理由是:其较之 历史 成本计量能使会计信息更具相关性。

从目前的理论界来看,对公允价值本质的认识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公允价值是一种单独的属性或是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现值等属性的组合属性。比如,葛家澍、徐跃(2006)认为:公允价值是与市场价格、历史成本及现行成本有所区别的一种新的计量属性。市场价格是公允价值的基础,甚至可以说是公允价值的最佳估计。常勋(2004)指出,公允价值绝不是一个独立的新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的概念实际上已“嵌入”了各种计量属性,使公允价值成为一种复合(或综合)的计量属性。王建成、胡振国(2007)认为:公允价值是一种在“现行市价”和“现值”基础上 发展 起来的具有“复合”性质的计量属性,基于“时态观”是其显著特征之一,其计量基础是现行的或正在进行的市场交易,而不是已有的交易意愿以及由此达成的契约。宋京津(2008)认为,公允价值是其他计量属性(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变现价值、现值等)在“真实与公允”观上的体现,如果说其他计量属性是种静态的计量(现在发生、现在重置、现在处置或未来折现),那么公允价值就是一种动态的计量。另一种观点认为,公允价值本身是一个检验尺度,它是一种基于市场信息的评价,只是一种估计值。比如,李明辉(2001)指出,公允价值是价值计量,而不是成本计量,该金额是双方都愿接受的公允交易的价格,并且交易应本着自愿的原则进行,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应尽可能地小。卢永华、杨晓军(2000)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反映的是现值,但不是所有计量现值的属性都能作为公允价值。公允价值的本质是一种基于市场信息的评价,是市场而不是其它主体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认定。

可见,公允价值是指理智的双方在一个开放的、不受干扰的市场中,在平等、相互之间没有关联的情况下,自愿进行交换的现行市价或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公允价值力图表明,它是一种公平交易的价格,它具有很强的主观性,不同的人对同一交易的判断可能不同,即使同一人对待同样的交易,也可能因时间、环境的改变而持有不同的观点。

二、公允价值对金融危机的影响综述

目前,对公允价值在金融危机中作用的认识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一)公允价值本身并没有错误,错误在于人们错误地使用了公允价值

持该种观点的人认为:受困于美国不断恶化的信贷危机的金融机构将公允价值会计作为替罪羊,其目的是试图转移重点,真正的根本因素是机构内部错误的经营决策、规避会计准则的行为和市场缺乏监管、规范。比如,特许金融分析师协会认为:公允价值是计量衍生品等金融工具最具透明性的方法。公允价值会计处理和披露为投资者提供了关于当前市场情况和远期分析的信息,公允价值本身并没有引起任何损失,而是客观反映了企业的处境,为投资者提供完全透明的信息,对全球市场承受当前的混乱局面并防止未来的泡沫和相关的 经济 紊乱至关重要,对会计计量方法横加指责的方式无益于重建投资者的信心,只有公允价值得到广泛应用,投资者才能准确评估和计量风险。再如,德勤亚太区金融服务领导人菲利普·哥特说:“公允价值只是把情况表现出来,市场波动的影响被公允价值准则所捕获,但次贷危机并不是由它而引起的。会计准则尽其所能做到信息透明性,一旦透明,这个信息可能有点刺耳,但正是其目的之所在。通过市场不断调整,让大家正确对待这个问题。而改变会计准则,比如停止使用公允价值,正如起火后,关掉火警警报,火不会自己灭掉一样。”

(二)在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暴露了它自身的缺点

持该种观点的人认为,一个好的准则,既要有利于防止和减少市场的不正常波动,又要能够在市场一旦出现波动时起到熨平波峰的作用。按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的规定,企业应该对金融工具按公允价值计量,而公允价值的最佳代表是活跃市场的公开报价。在美国次贷危机中,他们的确看到了会计准则公允计价计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公正和公开”的缺失使得市场的定价体系出现了严重的混乱,使得各金融机构出现了不但比最先预估数据,甚至可能是比实际损失更为巨大的账面损失。由于企业实施了以市场定价的公允价值记账的方法,必须定期根据金融产品的市场价值来确定自已资产负债表上相关资产的账面价值,这就导致该企业自次贷危机以来不断爆出巨额的资产减值,而资产减值的过程同时就是暴露亏损的过程(徐蕴颉,2008)。在资金流动性较强的环境里,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利润同样被高估,以公允价值计量反映的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大幅度下降,甚至成为进一步推动金融投机的催化剂,泡沫越吹越多。当泡沫破裂以后,资产回归正常价值,公允价值计量使企业资产大幅度缩水,利润大幅度下降甚至出现严重的亏损,金融危机由此产生。在资金流动性较弱的环境里,资产往往被低估,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利润被低估,以公允价值计量反映的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不高,使投资者对低迷的金融环境更加悲观(赵鹏飞,2008)。从信息观的观点来看,会计数据向投资者传递信息,信息作用的结果是改变了投资者的预期,进而影响投资者对公司价值的评估和市场定价。因而,公允价值会计只是通过财务报表提供公司各项资产要素的公允价值信息,而不是提供整个公司的公允价值信息,这意味着公允价值会计反映的公司价值仍是相对的,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公允价值会计仍然不能完全反映公司的价值和财富变动的信息(黄学敏,2004)。

(三)公允价值计量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金融危机

持该种观点的人认为:1.公允价值随市场波动而变动,价值变动随意性很大,在不断低迷的市场中,公允价值计量要求不断对金融资产重新计价,账面价值大幅缩水,进而引起大规模恐慌,使得后果不断恶化。2.公允价值并不能反映金融资产的真实价值,尽管目前证券的市场价值不断下降,但金融机构仍然持有资产而没有意图低价出售,按照公允价值会计的要求,却要承担资产减值的损失。3.部分资产支持证券的市场己经失灵,大量持有该类证券的机构取得紧跟市场的价格出现困难,按照其他方法确认公允价值又缺少实务指南,在现行市场条件下,确定一些证券的公允价值几乎不可能。

三、完善公允价值应用的思考

公允价值计量被国际 会计 界认为是最恰当也最具相关性的计量属性。任何一种计量属性都有其局限性,公允价值从本质上讲仅是一种公允价格,价格不是价值,价格波动频繁,对于 金融 产品而言更是如此。公允价值仅是计量日的一种假设或潜在的现金流,在假设转变为现实的过程中,公允可能已变成不公允,有时哪怕这个过程很短暂,也意味着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性并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相关。因此,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性要辨证地看待,公允价值计量仅仅具有相对意义上的相关。很多情况下,公允价值仅是一种概念,严格按概念定义取得公允价值并不容易,于是估价成为一种选择,而运用估价技术得到的公允价值很难被认为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公允性。 对许多衍生金融工具而言,公允价值并不能反映其本身隐含的巨大潜在风险。只有规范与完善公允价值计量及披露方式,其相关性优势才能得到真正体现。

公允价值的缺点范文4

[摘要]会计上的资产计价,是一个争论了百余年的老问题,目前这一问题显得更为复杂、尖锐。面对复杂经济现实的强烈冲击,曾经尝试过的种种资产计量属性以及建立在它们基础之上的各种资产计价模式,被认为要么具备了可靠性不具备相关性,要么具备了相关性不具备可靠性,使用效果都不理想。 2006年我国财政部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其中适当地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自此公允价值在我国的研究已经成为会计学界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从公允价值的涵义及其本质入手,阐述了公允价值产生的动因和应用性,以及对其未来的展望,至于进一步完善,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探讨。

[关键词]公允价值 会计准则 计量属性 历史成本

一、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含义

公允价值是一种会计要素计量的计量属性。会计计量是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确定其金额。计量属性反映的是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计量属性。

按照新会计准则定义,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二、公允价值产生的动因

1.公允价值的运用是会计国际化必然要求。在会计市场日益国际化的今天,我们不能与发达国家会计准则或国际会计准则离得太远,与会计准则国际惯例缺乏可比性将阻碍我国与世界经济的交融。中国加入WTO以来,发达国家设置种种壁垒阻挠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并且诉诸各种反倾销诉讼使中国遭受了大量经济损失。

2.公允价值的运用符合我国现实经济的发展环境。一是新会计业务的不断涌现是推动公允价值应用的直接动力,近年来中国经济生活中出现了许多新事物,给会计理论与实务提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为公允价值的运用注入了无限动力。出了许多新的课题,随着中国加入WTO,大量外国资本涌入我国,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活跃,这些都要依靠公允价值;二是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为公允价值的应用提供了动力,《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证券市场宏观管理的通知》〔1992〕下发以来,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迅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为公允价值的运用注入了无限动力。三是公司治理的加强和法制建设的完善为公允价值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三、公允价值计量在实际应用方面的局限性

1.公允价值不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尤其是在市场程度不是很发达的地区,在缺少相同产品或类似产品的市场以及法律、法规不健全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因此公允价值这一会计计量属性虽然在财务报告中能提供更为相关的信息,但在可靠性的质量要求上却不敢保证能提高多少或至少不会减弱。

市场环境的预知性方面。公允价值是通过市场确认的,但市场环境是复杂多变的,有的会计要素或会计事项可以确认或寻找相类似的市场交易价格,有的却无法寻找而只能估计,尤其对于长期性的应收应付之类的项目,在市场环境的预知性上难以把握。

公允价值计量的难度性方面。有许多会计要素如资产和负债在市场上很难找到可供观察的交易价格,将未来现金流量按一定的折现率折算成现在的现金价值的现值计量,往往就成为估计相关价格即公允价值的最重要的技术手段。但因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点和货币的时间价值等等都是不确定的,在计量的操作上往往难度很大,因而现值计量的复杂性亦就是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不易推行应用的难点。

四、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应用的展望

公允价值计量虽然具有许多优点,但它也具有数据、资料不易取得,计量过程主观随意性较大,得出的信息不够可靠等缺点。因此,在现阶段不可能、也不应将所有的会计要素都按公允价值进行计量,而应采用多种计量属性并存的做法,即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基础上,尽量采用公允价值,以求得会计信息有用、相关、可靠。公允价值的可靠性涉及应用环境的全方位质量提升,公允价值计量的实际应用任重而道远。

1.公允价值将来应该会越来越被重视且广为采用。就会计职业界而言,随着人们对会计信息公允性的进一步认识,对会计公允的评价也越来越切实地基于会计基本目标,因为公允意味着会计真正成为了为信息所需者及时、准确地提供全方位决策信息的一个管理信息系统,而对于审计职业界来说,公允一直是一个基本的原则,也是工作目标之一。至于评估职业界,可以说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是为公允而生,为公允而存的。在现阶段,我国应积极进行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教育、积极组织人员进行培训,促使其观念的转变和素质的提高。

2.加快会计准则的实施,积极推进我国市场信息化建设。我国与国际一样,对公允价值的确定基础一般分为三个层次:有活跃市场的报价;同类资产或负债活跃市场的报价;采用估值技术(涉及对现金流、对折现率、对期间的判断)确定。我国应加快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相适应的全国市场价格信息数据网络,大力推进信息资源公开化,形成良好的市场价格信息体系,为公允价值的运用创造良好的环境。在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允价值比较容易确认,但是,在市场不充分的情况下,如何确认公允价值则是一个难题。同时公允价值本身也并非十全十美。譬如,按照国内外关于公允价值的定义,投机、炒作等非理性行为所蕴涵的不合理定价,只要不是强迫交易的结果,也包含在公允价值之中。这不能不说是公允价值的一大缺陷。但是,公允价值存在的缺陷不能也不应成为回归历史成本的理由,只有不断改进和完善公允价值才是理性的选择。并且在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环境逐渐完善的过程中,会计由历史成本计量向公允价值计量过渡。相信通过会计界同仁的不断探索,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将日臻完善,会计按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必将得到普遍的推广。

参考文献:

[1]崔宏,李文玲.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在我国的应用[J].河北财会,2002,(02):28-30.

[2]葛家澍.会计理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238.

[3]卢永华.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若干思考[J].金融会计,1999,(11).

[4]马妍.我国会计公允价值问题初探[N].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6,(4).

公允价值的缺点范文5

关键词:金融工具; 公允价值计量; 平均市价

2007年开始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引发了会计界对公允价值计量的讨论热潮。其中,金融工具在金融危机条件下由于其价格瞬息万变,公允价值难以确定,成为公允价值计量的难点而备受瞩目。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完善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难题。

一、金融工具与公允价值计量相互推动发展的历史演进过程

要解决这个难题,有必要从公允价值计量和金融工具发展的历史演进过程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形成原因。

(一)公允价值计量的初步确立

20世纪80年代美国发生的储蓄和贷款危机是公允价值计量最初形成的原因。当时的美国处于经济滞胀时期,政府为了解决经济滞胀的问题,放松了金融管制,利率和汇率逐步放开,各金融机构高息揽储,发放贷款,但在经济发展停滞的条件下,贷款人还款能力有限,造成大量问题贷款的不断堆积,金融机构的金融风险随之不断累积,但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下,由于不需要对这些问题贷款计提减值准备,所以它的财务报告无法反映这些问题贷款的大量存在,不能警示金融机构日益累积的巨大风险,甚至误导了投资者对金融机构财务状况的判断,最后危机爆发,导致400多家金融机构破产,损失惨重。

从那以后,美国金融界就倾向于以公允价值计量金融产品,因为公允价值计量是对金融工具以当前的市场情况为依据进行的价值计量,能更早地向社会公众警示金融机构的财务风险。

这次危机暴露了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的不足,推动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初步确立。

(二)公允价值计量的系统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汇率、利率、股票价格的频繁波动使经济活动的结果变得无法预测。为了规避风险、扩大收益来源,金融机构在利益驱动下加快了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步伐,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突飞猛进和迅速普及也为其提供了物资基础,导致金融衍生工具的大量涌现,金融风险随之扩大。为了及时预示并化解这种金融风险,公允价值计量成为唯一被正式认可的计量属性而得到广泛应用。

缘于对大量涌现的金融衍生工具计量的需要,会计界开始重视对公允价值的研究。1991年iasc开始对金融工具确认、计量、报告和披露采用公允价值计量;2004年fasb的会计准则广泛采用公允价值;2005年iasb把完全实施公允价值会计作为其工作目标;2006年fasbfas157号《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计量正式推出。

纵观以上金融工具和公允价值计量相互推动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金融工具的发展推动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确立和发展,同时,公允价值也为金融工具提供了最相关的计量属性,二者相互推动、共同成长。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金融工具本身的特点决定的。首先,对金融工具的投资是一种间接的投资方式,它与最终的实物投资之间存在中间环节,从而增加了其不确定性;其次,金融衍生工具的跨期交易,要求交易双方对利率、汇率、股价等因素的变动趋势作出预测和判断,加之金融衍生工具以少博多、以小博大的杠杆效应增加了它的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使其价值发生频繁的增减变动。要反映这种变动、揭示这种风险,只有公允价值计量才能提供最相关的信息。

二、金融危机条件下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缺陷与不足

公允价值计量虽然有着极大的优势,但在许多方面也存在着一些缺陷与不足。本次美国次贷危机就暴露了公允价值计量的缺陷,使人们对金融工具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的影响及其后果进行重新审视。

2007年下半年起,随着房地产泡沫的破灭,房屋价格急剧下跌,美国发生了由次级抵押贷款引发的金融危机,2008年危机迅速蔓延演变成全球性金融危机。恰恰就在这一年,fas157号公允价值计量开始执行,对危机中价格急速下挫的金融产品按公允价值计量,迫使金融机构计提巨额跌价准备,注销大量资产,按监管要求核减资本金,从而引发恐慌性抛盘,导致金融产品价格进一步下跌,步入恶性循环,同时银行压缩放贷,使经济进一步震荡。从这个意义上讲,公允价值计量的确对危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鉴于此,美国金融界权威人士认为:金融危机下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将投资资产调到剧烈下挫的市价,使金融机构的资产大幅缩水,其后果必

然动摇市场信心!而且此时的市场价格并不代表公允价值,所以,他们认为应停止执行fas157,回归历史成本计量。

诚然,这次危机暴露了公允价值计量的缺陷,但回归历史成本计量是一种倒退,因为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下存在的问题不会改变,我们要做的是如何完善公允价值计量?如何趋利避害,在这方面做一些有益的探索才是有意义的。

从这次危机可以看出,采用公允价值计量金融工具在金融危机条件下,主要缺陷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金融危机状态下,急速下挫的金融工具市场价格并不能代表其公允价值,以市场价格作为公允价值对金融工具进行计量,会引发一系列严重后果,使危机进一步加深,显然是不合理的。二是在金融危机状态下,许多金融工具失去活跃市场,在市场不活跃的情况下,同一金融产品,不同机构给出不同定价标准,市场定价体系混乱,使其公允价值难以确定。三是按现有的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只要有一家金融机构因为财务问题折价出售了某类流动性不佳的金融资产,市场所有机构都可能必须按此价调整所持该类资产的公允价值,如果以此为基础计提减值准备,从而引发连锁反应,而实际上金融资产的甩卖价格是无法反映其公允价值的。

三、完善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的设想

为了解决金融危机条件下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问题,首先有必要了解公允价值的本质。

(一)公允价值的涵义

各国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不尽相同:fasb为“在计量日市场参与者之间的有序交易中,卖出资产所收到或转移负债所支付的价格”;iasb为“指在一项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自愿的双方交换一项资产或清偿一项债务所使用的金额”;企业会计准则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不难看出,这些定义中都包含两个要素:一是以公平交易为基础;二是时间因素,不论使用的是“当前交易”还是“在计量日”,都说明公允价值包含了时间因素。

公允价值是在一定时点上公平交易的价格,它以公平交易为前提。但在危机条件下,资本市场上那些被动的、恐慌性抛盘所形成的交易谈不上自愿,更谈不上公平,其交易价格不符合公允价值的本质特征,所以不能以此为据对金融工具进行计量。

就时间要素而言,“报告日是当前……当前则不同,它总是指某一时日,是一个瞬间,一过即逝,当前不可能成为时间段”(葛家澍,2009),笔者不认同这种说法,在正常情况下,报告日的市场价格能够动态而合理地反映金融工具的价值,但在危机条件下,某一时日或某一时点上的市场价格受偶然因素或是非理性因素的冲击太大,我们应该做的是剔除或者是平滑掉这种冲击,使价格相对公允。

总而言之,公允价值不等于市场价格,市场价格只是正常情况下公允价值的表现形式而已。但在危机条件下,它并不能代表公允价值。所以,必须对金融工具的计量方法进行调整,这就和企业在破产清算时,不能采用持续经营条件下会计核算方法和程序,而要采用清算会计进行处理一样的正常。

通过以上对公允价值本质特征的分析,笔者认为:危机条件下,采用会计期间的平均价格对金融工具进行计量较为可行。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剔除了非理性因素的影响,比单个时日的价格更公允;另一方面,从时间上讲,资产负债表日对金融工具的计量属于一种未实现交易的估价,这一天一过即逝,人们得到财务报告的时候价格可能已经面目全非了。相比而言,用近段时间的平均价格更有现实意义,从而不会影响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二)平均价格的涵义及其计算

平均价格是指金融工具在整个会计期间内每个交易日市场价格的平均数。以股票为例,如600642申能股份在某会计期间(如一个月)内,实际交易天数是21天,将每个交易日的收盘价加起来除21即得到申能股份在该会计期间的平均价格。这种平均价格是不同时间上交易价格的平均数,称之为纵向平均价格,它适用于存在活跃市场的金融工具的计量。

对于不存在活跃市场的金融工具而言,金融工具的价格不容易取得,同一金融产品不同的机构可能会给出不同的定价,这时,可以采用这些不同机构给出价格的平均数作为公允价值来计量,称之为横向平均价格。

(三)危机条件下,采用会计期间的平均价格作为公允价值的合理性分析

1.更符合稳健性原则的要求

采用会计期间平均价格作为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较之资产负债表日的时点价格更稳健。从统计学的角度上讲,平均指标是将同质总体内各单位的某一数量标志的差异抽象化,用以反映总体在具体条件下的一般水平,平均指标能反映总体变量值的集中趋势。会计期间的平均价格则代表了期内各时日时点价格的平均水平。

2.比资产负债表日的时点价格更公允

市场非理性下挫时,如果没有实质性原因,很快就会回升,但如果是在期末,其价格作为公允价值对金融工具进行计量就显然没有平均价格公允。

3.一定程度上起到平滑作用,剔除偶然因素的影响

在瞬息万变的资本市场,金融工具的价格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不仅受其直接投资对象的实际情况的影响,还要受到政治法律因素、税收因素、政策制度因素甚至是投资者心理因素的影响,时刻都处在不停的变化之中,单个时点上的价格受偶然因素的影响显然是无法预期的,而计算一定会计期间的平均价格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剔除偶然因素的影响,排除了极端值。

4.有利于公允价值的取得

由于平均指标可用于同类现象在不同空间条件下的对比,也可用于同一总体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对比,平均价格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对金融工具的价格进行横向和纵向平均,以便公允价值的取得。如在前面提到的危机条件下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缺陷与不足的几个方面中,第一种情况可以采用纵向(不同时间)平均;第二种情况可以采用横向(不同空间)平均。

【主要参考文献】

[1] 刘思淼.公允价值计量的发展与监管启示[j].会计研究,2009(8).

[2] 周明春,刘西红.金融危机引发的对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9(9).

[3] 葛家澍.关于公允价值会计的研究——面向财务会计的本质特征[c]//葛家澍论文集.立信会计出版社,2009(5).

[4] fasb.fas157.

公允价值的缺点范文6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影响;建议

目前,国际上已经普遍的引入公允价值计量的属性,切实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为决策者进行决策提供了更加真实可靠地信息。新会计准则有选择的引入公允价值计量的属性,对企业进行会计核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引入这一计量属性既符合我国会计行业的实际情况,也有利于我国的企业实现走出去的战略。但是,公允价值的作用并不全是积极的,它也有缺点,我们在运用时,需要充分发挥其优势,限制其缺点。

一、公允价值相关问题概述

(一)公允价值的内涵

我国在2007年开始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上采纳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公允价值下的定义,在准则上实现了国际的接轨。我国2006年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九章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公允价值作为一种会计计量的属性,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在自愿公平的环境下确定的,所要计量的会计要素的数额。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要素必须体现公允性。通常情况下,存在可观察的市场中,自愿公平确定的价格就是该要素的公允价值;如果不存在可观察的市场,那么必须按照某种合理的方式估算市场价格,作为公允价值计量的金额。

(二)新会计准则中引入公允价值计量的意义

1、引入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过去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好不完善的时候,感觉不出运用历史成本计量的缺陷,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很多新兴产业不断地出现,在仅仅利用历史成本进行计量是不合理的,特别是对于当前金融行业,大量的金融衍生产品产生,例如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和期权,以及具有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和期权特征的工具等。由于这些金融衍生产品没有历史成本,如果按照旧的会计制度则不能很好的计量,为此必须引进公允价值计量的方式。

2、引入公允价值计量的属性有利于与国际接轨。当前,在国际会计准则中规定,为了提高会计人员提供信息的相关性,对于能够可靠的公允价值的资产,需要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与此同时,大多数的西方发达国家普遍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在会计核算方面需要与国际接轨,以利于我国的企业大胆的走出去,实现中国自己的世界性品牌,意义重大。

3、引入公允价值计量也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需要。这地方的信息质量主要是指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公允价值使得资产的价值的计量都采用相同的标准,着眼于现在和将来,相对于传统的计量的方法,更能提供真实可靠地有关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的信息,更有利于决策者根据这些信息做出准确的决策。

二、新会计准则中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对于财务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对于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比较谨慎,目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允价值计量对金融工具计量的影响

新《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中要求,企业的金融工具中,交易性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都需要以公允价值未计量属性进行计量。例如企业用自己闲置的资金从二级市场上购进的以备随时出售赚取差价的股票、债券、基金等等,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都需要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再例如企业不作为有效套期工具的衍生工具,如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和期权等。除此之外,新会计准则中还规定,对于那些基于风险管理的需要以及为了维护金融负债和金融资产在确认和计量方面的一致性,企业可以直接指定某些金融资产、金融负债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对于这些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其报告的价值就是其某一时刻市场价值,其变动直接计入当期的损益。从另一个角度说,如果企业能够很好的分析市场,把握市场的动态,企业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就会增多,相应的当期的利润也会增加;相反,如果企业缺乏这方面的知识,不能很好的把握市场的动态,那么相应的当期的利润也会因此减少。但是,公允价值应用于金融工具也是有缺陷的,金融工具可能因此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的工具,因为按公允价值计量反应的是某一时点上的价值,市场是不断变化的,价值可能随时变动,这就是企业利用的一点。

(二)公允价值计量对投资性房地产计量的影响

新《企业会计准则》第三号投资性房地产中指出,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者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规定如果企业有确凿的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可以可靠计量的,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取公允价值的方法进行计量。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像以成本法计量的一样,不再计提折旧和减值准备,而是根据资产负债表日的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来调整账面价值,将两者的差额计入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中,直接对当期的利润产生影响。近些年来,我国房屋的价格持续的增长,这就使得拥有投资性房地产的企业,因“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金额的增加而大幅度的增加了利润,也是近几年拥有投资性房地产企业利润增加这么快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三)公允价值计量对非货币性交换的影响

新《企业会计准则》第七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第三条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下列条件:一是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二是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的,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也就是说,非货币性交换可以增加或减少企业当期的利润。那么,企业就可能在企业出现亏损或者是为了维护公司业绩或者配股的需要,就是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用优良的资产换取劣质的资产,从而改变企业当期的利润,达到从操纵利润的目的。

(四)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对税收的影响

在税收处理上,如果按照以前成本的计量的方式,会计准则和税法的处理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如果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模式,会计准则对税收的处理与税法上规定的处理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如说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会计准则上规定,按照公允价值与账面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而不计提折旧和减值准备,而税法上则不同,目前要求仍按计提折旧处理,并不确认当期损益。在公允价值模式下,如果资产的估值是上升趋势则其基本失去了这层抵税效果。企业应该权衡两种计量模式下给企业带来收益之间的利益关系而做出选择。

三、推行公允价值计量的建议

新会计准则中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有其积极地意义,但也有缺陷。比如第二部分中提到的,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可能成为某些企业操纵利润的目的。在实际推行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的发挥公允价值计量的优点的一面,而尽量的约束其缺点。

(一)适度地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属性

适度的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是指,第一,并不能将所有的资产都运用公允价值计量,而是仍站在历史成本的基础上;第二,在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时,必须设立严格的限制条件。新会计准则中,已将公允价值的运用限定在货币性交换等几个领域,但是还不够细,没有专门设置公允价值一项,应该对于哪个项目能用哪个项目不能用,分散在不同的业务中加以规定。

(二)加强对公允价值使用的监督

针对公允价值在应用中存在的缺陷,监管部门需要制定全面详细的公允价值的定性和定量的标准,从而使公允价值在实际应用中不会出现太大差异。在制定规定时,我们可以总体上规定公允价值计量,在具体的会计业务上,有针对性地使用。与此同时,加强会计人员的专业培训,切实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这对于准确按照规定进行会计核算事关重要。我们都知道,在应用公允价值计量时,需要会计人员及时准确的确定资产的市场价值,如果采用估价技术,也必须严格的按照技术要求,准确估值。相关部门在制定合理的会计准则的同时,必须加强对企业这方面的检查监督,对于没有按照规定进行公允价值计量的行为,制定严格的惩罚措施。

参考文献

1、袁东.浅析新会计准则下的公允价值计量[J].科学之友,2010(11).

2、孙昌锷.基于企业会计准则下的公允价值探讨[J].经营与管理,2008(2).

3、张洪辉.新准则公允价值对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J].财会研究,2007(12).

公允价值的缺点范文7

关键词:公允价值 本质 优缺点 现实运用

一、公允价值的含义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清偿债务的金额。其最大的特征就是来自于公平交易市场,是参与市场交易的理智双方充分考虑了市场的信息后所达成的共识,这种达成共识的市场交易价格即公允价值。对公允价值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理解:首先,虽然公允价值必须在公平交易的不受干扰的市场中才能产生,但若无相反的证据证明所进行的交易是不公正的或非自愿的,市场交易价格即为公允价值;其次,计量客体的价值凡不是在市场上达成的,而是其他不同主体的主观价值判断形成的,都不能视作公允价值。因为不同主体得出的价值信息缺乏可比性;再次,在某些事项不存在实际交易的情况下,则可在市场上寻找相类似的交易价格作为其公允价值的计量基础;最后,有时在市场上也寻找不出类似的交易价格,则必须在恰当、合理的基础上估计相关的计量属性,除非市场上存在相反的证据证明该估计是非恰当的。大多数人在理解公允价值的含义时很容易将其与市价混淆。事实上它与市价在不同条件下是不同的概念:当存在活跃市场时,市价可作为公允价值,考虑投入价值时公允价值是重置价值,考虑脱手价值时公允价值是现行市价;当不存在活跃市场且没有相类似的资产存在时,公允价值则相当于未来现金流量,此时,公允价值就不能用市价来衡量。

二、公允价值的本质

(一)公允价值的使用价值本质 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任何商品都具有且仅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这两种基本属性,其中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从会计计量的角度来看,价值是与成本相联系的,其量的规定性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时间上则属于现在或历史的范畴。使用价值则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与财富相联系的,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其时间范畴既包括过去,更强调现在和未来,其量的规定性取决于人们对其有用性的量度。在交换过程中,使用价值对卖方而言体现为交换价值并具体量化为由价值所决定的交换价格,对买方而言则意味着存在于物品本身之中的有用性。对于企业资产而言,这种有用性就体现在人们对其获取未来经济利益能力的判断与估计。因此,公允价值中的“价值”无论从“量”的范畴或“时间”范畴考察,指的都是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公允价值的本质属性。

(二)公允价值的真实可靠性本质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公允价值中的“公允”体现的是公允价值的真实可靠性本质。所谓公允,它存在于公平的交易当中,只有建立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所确认的价值才算是公允价值,而不单单指某一方面的单方面意识。国际会计准则在定义公允价值时也强调其“知情、公平交易和自愿平等”。“知情”意味着信息公开,而“公平交易和自愿平等”是与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相联系的。而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主要是指市场的有效性,而资本市场中会计信息的本质特征就是真实可靠性。因此,公允价值的“知情、公平交易和自愿平等”,体现的都是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三、公允价值的作用及其存在的缺陷

(一)公允价值的优点首先,公允价值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相关性是针对决策的首要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因为公允价值以市场价格为基础,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能较准确地披露企业获得的现金流量,能确切地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经营能力、偿债能力以及所承担的财务风险,因此更有利于投资者评价企业的投资机会和风险以及管理当局的管理业绩,促使其做出投资决策和其他决策。其次,公允价值更符合配比原则。为使会计核算更加符合配比原则,应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在历史成本会计计量属性下,强调的是在时间上和经济内容与经济性质上存在的因果关系的配比,但这种配比却忽视了计量的因素。由于收入的取得,与成本、费用的支出在时间上不一致,也导致了计量上的不一致。收入总是按现行的市场价值计价,而成本与费用却总是按过去的历史成本计价,这显然有失公允。因此,对与收入相关的成本、费用的计量也应按公允价值计量,这样才更加符合配比原则。第三,公允价值具有一定的公允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所具有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随着企业资产价值的变化,企业需按公允价值不断对资产的现时价值进行重新计量,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因此,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能使会计报表具备一定的公允性。尤其对于金融资产来讲,其价值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若以历史成本计量其资产,很可能会导致该资产的真实价值与账面价值存在差距。第四,公允价值更加符合谨慎性原则。谨慎性原则的主要内容体现在企业“对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应计入本期损益;对预计可能产生的收益,不应计入本期损益”。企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运用到对可能发生的损失进行计量上,如按历史成本计量,可能会偏离现行市价,低估损失费用,造成所选择的决策方案缺乏稳健性。而如果按公允价值计量,就能更加合理地预计损失费用,由此而采用的决策方案,也就更加符合会计的谨慎性原则。最后,公允价值具有国际通用性。运用公允价值可以体现我国的会计国际化发展。对可以取得公允价值的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价是国际会计准则、美国及多数市场经济国家的普遍做法。国际惯例是倾向于公允价值计量这一属性的。我国运用公允价值计量,也是顺应国际经济一体化和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这一潮流,向与国际惯例充分协调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二)公允价值的不足信息质量的可靠性方面。公允价值计量是一个非确定性、变动性和集合性的模糊性计量概念,以它来作为会计计量的目的和手段,相对于客观性、确定性和可验证性的从事实性基础出发的历史成本计量,虽然在财务报告中能提供更为’相关性的信息,但在可靠性的质量要求上却不敢保证能提高多少或至少不会减弱。其次,市场环境的预知性方面。公允价值是通过市场确认的,但市场环境是复杂多变的,有的会计要素或会计事项可以确认或寻找相类似的市场交易价格,有的却无法寻找而只能估计,尤其对于长期性的应收应付之类的项目,在市场环境的预知性上难以把握。再次,企业主体计量的一致性方面。企业主体对某些会计要素或会计事项价值的确定,通常是基于未来收益(或损失)与不确定性的计量(估计),而不是通过市场交易形成的,这种价值信息一般更有助于投资者的决策即更能提供对企业管理层有用的信息,但往往与其公允价值不完全相符。因此,对不同的企业主体而言,公允价值计量的受欢迎程度是不一样的。最后,公允价值计量的难度性方面。当某些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而且在市场上找不到相类似的资产,则只能采取现值技术,即将未来现金流量按一定的折现率折算成现值计量,往往就成为公允价值计量的重要

技术手段。但因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点和货币的时间价值等都是不确定的,在计量的操作上往往难度很大,因而现值计量的复杂性也就成了公允价值计量不易推广应用的难点。

四、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

(一)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方面存在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存在活跃市场。在活跃市场上企业已持有的金融资产或拟承担的金融负债的报价应当是现行出价;企业拟购人的金融资产或已承担的金融负债的报价应当是现行要价。金融工具组合的公允价值应当根据该组合内单项金融工具的数量与单位市场报价共同确定。二是不存在活跃市场。在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情况下,企业应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其公允价值。采用估值技术得出的结果,应当反映估值日在公平交易中可能采用的交易价格。采用估值技术时应当尽可能使用市场参与者在金融工具定价时考虑的所有市场参数,尽可能不使用与企业特定相关的参数。三是有活跃市场但无报价的权益工具投资。在活跃市场上没有报价的权益工具投资,以及与该类权益工具挂钩且必须通过交付该类权益工具结算的衍生工具,在该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合理估计数的变动区间很小、在该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区间内各种用于确定公允价值估计数的概率,且能够合理地确定两种情况下其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二)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非同一控制人之下的企业合并,经营主体发生重大变化,对被并购方资产负债的记录,以公允价值体现,不影响一致性和可比性原则;所得税方面,也没有处理上的很大争议,因为在并购交易的过程中,实现当期收益的可能性不大,即使实现,其金额也有限。企业合并中,公允价值计量是必须采用的方法,主并方公司支付的并购溢价,分配为两部分,即资产负债按照公允价值入账与支付对价超过公允价值的部分,记录为“商誉”,因而可合理预见,主并方公司未来资产折旧的基数,将超过合并各方企业的简单加总,因而产生所得税递延的效果,这是产业整合的结构性利好。新准则在企业合并中的变化,还体现在不记录“负商誉”(或称“合并价差”),支付对价低于公允价值的部分,增加当期收益,这种情况虽然少有发生,但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往企业处置资产或股权才带来非经常性收益;未来非同一控制人之下的企业合并,也可能给主并方带来当期收益;“商誉”不再逐年摊销,而是每年做减值测试,减值损失一经确认,以后年度不能转回。这样规定其实给了企业很大的灵活性:如果注重当期收益指标,可以不做处理;如果注重现金流,可以加速减值以获取所得税递延的好处。

(三)债务重组新会计准则明确规定了债务重组利得可以计人当期损益,公司通过债务减免或重组所获收益计作当期营业外收入而进入利润表,成为利润来源。部分债务负担沉重的上市公司便可能在2007年之后,通过债务减免或者重组而获得收益增加利润。企业或公司可以因此而获得巨额利润。这样,对一些本来无力还债的上市公司而言,新的债务重组准则意味着一旦债权人让步,债务被全部或者部分豁免,上市公司获得的利益将直接计入当期收益进入利润表,可能极大地提升其每股收益的水平。因此,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很可能会在公司出现亏损的情况下,出于维护公司业绩的考虑,通过债务重组为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负债较大可能发生债务重组的公司利润有大幅提升的可能性。

五、公允价值现实运用的难点

(一)公允价值基本特征通过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考察,公允价值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两个特征既是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描述,也是对会计计量的基本要求和制约,偏废任何一方的会计信息都是低质量的和无用的。其两个特征本身就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而这种相互制约的关系正是公允价值现实运用难点的根本所在。一方面,会计信息要满足决策相关性要求,就要求会计计量应尽可能的将所有影响企业现实及未来收益的因素完全涵盖。其中既包括资产的预期未来收益,也包括目前广泛讨论的对企业未来收益产生重要影响的环境、人力资源及物价变动等因素。在这个不断扩大的会计计量范围中,会计人员的主观估计与判断不可避免且日益重要。另一方面,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要求会计信息必须具备真实性和中立性的特征,具体体现就在于会计信息的可验证性,即知识结构大致相同的不同专业人员对同一客体的计量结果应大致相同。这就要求在会计计量过程中与个体差异(主要指知识结构、对待风险的态度等)相联系的主观估计与判断应尽可能的减少。因此,在现时经济环境下,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加强势必导致其可靠性的削弱,反之亦然。因此,会计计量属性必须也只能在会计信息两项基本质量特征的制约下选择和发展,公允价值计量现实运用的难点和关键点都在于对由此产生的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的有效调和程度。

(二)公允价值相关性从前文对公允价值的优点及不足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公允价值的计量优势在于其建立在未来经济利益基础上的决策相关性。但要准确计算公允价值,就必须准确计算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其中涉及的因素至少包括预期未来的现金流量、现金流量的时间分布及折现率。但对上述三项因素的确定都需要会计人员大量的主观估计和判断,这样就如同活跃市场的公平交易价格不存在时求助于现值技术一样由于主观随意性而缺乏可靠性,公允价值的确认存在很大弹性。

(三)公允价值可靠性由于历史成本信息比公允价值信息更具有可靠性,而这正是公允价值信息的不足,在缺乏活跃市场的情况下更是如此。由于估计公允价值时存在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高成本,使少数企业有利用公允价值进行利润操纵的机会,这样反而对公允价值的可靠性提出挑战,不仅使其计量的科学性存疑,更易导致资本市场的混乱。

此外,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整体中的各部分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也即以单项资产为计量对象所得到的公允价值并不能代表会计主体的整体公允价值,但若以会计主体整体作为计量对象,其理论依据及实务操作都存在很大的难题。由此,倘若不能从现值技术和会计处理程序的角度解决会计主体整合生产而对其分离计量的矛盾,公允价值的决策相关性也是有待商榷的。因此,尽管公允价值从其本质上说具有严密完整的理论基础,体现了会计发展的客观规律,代表着财务会计未来的发展方向,但对其的现实运用仍存在相当大的难度,需要广大会计工作者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公允价值的缺点范文8

关键词:入账价值;账面价值;公允价值;补价;收益

一、非货币性交易会计处理存在的缺陷

(一)在确认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方面存在的缺陷

非货币性交易准则规定:(1)在不涉及补价的情况下,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2)在涉及补价的情况下,支付补价的,应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收到补价的,应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去补价,加上应确认的收益,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上述换入的资产如为存货的,按上述规定确定的入账价值,还应减去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

上述规定的主要缺陷在于,当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低于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的情况下,如果还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计算换入资产入账价值的基础,其结果必定是所确认的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偏高,违背了谨慎性原则。

(二)在确认补价收益方面存在的缺陷

非货币性交易准则规定:在收到补价的情况下,应确认的收益按下列公式计算:

应确认的收益=补价-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

此公式的缺陷有二:一是只考虑扣除补价所含的成本,没有考虑扣除补价所含的税金及附加,这样计算,会将收益扩大化,不符合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二是只确认收益而不确认损失也不符合谨慎性原则的要求。

2003年注师会计辅导教材,在计算应确认的收益时,到是考虑到了补价所含的税金及附加的问题,其计算公式如下:

应确认的收益=补价-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应交的税金及教育费附加

并且说明,如果按上述公式计算出的金额为负数,应确认为当期损失。但没有说明补价里面含有哪些税金及附加,没有说明在什么情况下确认的收益为负数,是否包含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小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所产生的损失。

(三)在认定存货公允价值方面存在的缺陷

非货币性交易准则给公允价值的定义是:指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根据此定义,公允价应等于交换价。如果换出的非货币性资产是存货,其公允价应包含增值税,因为换出存货方是以含税价与另一方进行资产交换的。存货的公允价应由存货的计税价格与增值税销项税额组成。存货的计税价格为同期同类存货的售价或最近时期的售价。存货的交换价格即公允价格,包含存货的计税价格,但并不等于存货的计税价格。但在《企业会计制度讲解》、注师《会计》及相关辅导资料所列举的例子中,都将存货的公允价值与存货的计税价格混为一谈。如2003年注师《会计》第333页例7就是如此。例7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将原材料的公允价值与计税价格都认定为350万元,而原材料的真正交换价格也即公允价应为409.5〔350+59.5(350×17%)〕万元;甲公司全部资产的公允价应为589.5〔530+59.5〕万元,而不是530万元;收到的补价应为99 5(40+59.5)万元,而不是40万元。(2)题中应确认收益的计算〔(530-480-59.5)÷530×40=-0.72万元〕是错误的,一是将不含增值税的公允价530万元减去增值税是错误的。二是从不含增值税的40万元补价中扣除增值税也是错误的。正确的计算应是,应确认的收益=〔589.5-480-59.5〕÷589.5×99.5=8 44万元。

二、修正方法

(一)确认换入资产入账价值存在缺陷的修正方法

针对在确认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方面存在的缺陷,应采取以下修正方法:

1 在不涉及补价的情况下,如果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价值,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如果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换出资产的允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损失。

2 在涉及补价的情况下,如果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价值,支付补价的,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支付的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收到补价的,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支付的相关税费-收到的补价+应确认的收益。如果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支付补价的,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支付的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收到补价的,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收到的补价+支付的相关税费;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损失。

上述换入的资产如为存货的,按上述方法确定的入账价值,还应减去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

(二)针对补价收益确认方面存在缺陷的修正方法

公允价值的缺点范文9

关键词:金融危机;公允价值;会计;思考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1

一、对公允价值的最新解释

公允价值是指理智的双方在一个开放的、不受干扰的市场中,在平等、相互之间没有关联的情况下,自愿进行交换的现行市价或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具体来说,可以归纳为三点:

(一)是允许企业在没有市场数据作参考的情况下,可运用内部模型或假定条件来估算公允价值;

(二)是要求企业在确定金融资产是否出现非暂时性减值时,需要运用合理的判断;

(三)是指出在市场不活跃或交易没有秩序时,经纪商的报价及定价服务不能反映市场交易价格,因此交易价格在衡量金融资产公允价值时可以作为一种考虑因素,但可能并不具有决定性,应降低对其依赖程度。

二、未来影响

目前对公允价值在金融危机中作用的认识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一)公允价值本身并没有错误,错误在于人们错误地使用公允价值

持该种观点的人认为:受困于美国不断恶化的信贷危机中的金融机构将公允价值会计作为替罪羊,其目的是试图转移重点,真正的根本因素是机构内部错误的经营决策、规避会计准则的行为和市场缺乏监管、规范。

(二)在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暴露了它自身的缺点

持该种观点的人认为,一个好的准则,既要有利于防止和减少市场的不正常波动,又要能够在市场一旦出现波动时起到熨平波峰的作用。按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LASB)的规定,企业应该对金融工具按公允价值计量,而公允价值的最佳代表是活跃市场的公开报价。

(三)公允价值计量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金融危机

持该种观点的人认为:第一,公允价值随市场波动而变动,价值变动随意性很大,在不断低迷的市场中,公允价值计量要求不断对金融资产重新计价,账面价值大幅缩水,进而引起大规模恐慌,使得后果不断恶化;第二,公允价值并不能反映金融资产的真实价值,尽管目前证券的市场价值不断下降,但金融机构仍然持有资产而没有意图低价出售,按照公允价值会计的要求,却要承担资产减值的损失;第三,部分资产支持证券的市场己经失灵,大量持有该类证券的机构取得紧跟市场的价格出现困难,按照其他方法确认公允价值又缺少实务指南,在现行市场条件下,确定一些证券的公允价值几乎不可能。

三、完善公允价值应用的思考

公允价值计量被国际会计界认为是最恰当也最具相关性的计量属性。任何一种计量属性都有其局限性,公允价值本质上仅是一种公允价格,价格不是价值,价格波动频繁,尤其对于金融产品而言更是如此。具体要做到以下五点:

(一)净化公允价值计量市场环境;

(二)构建以规则为导向的公允价值统一框架;

(三)建立完整和系统的公允价值估价程序;

(四)扩展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的内容,引入风险披露;

(五)加强特定行业对公允价值应用的监管。

四、我国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内容和意义

对于我国会计准则来说,金融工具分为以下4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如交易性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计量:交易性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主要是指企业近期内出售或回购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例如企业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等。在实践中,国内金融机构一般是在月末做一次性计算。

(二)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评估将对投资者理解上市公司价值产生很大影响。公允价值的变化将加大净利润的波动幅度,容易误导投资者并间接影响上市公司形象。

(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计量: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终止确认即被处置时,将释放出利润。因为原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公允价值变动部分将转出,计入当期的投资收益。目前,我国很多上市公司将大部分对外投资放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进行核算,这些投资市价的波动就直接影响资本公积,浮亏却未在利润表中得到反映。

(四)相关金融衍生品的计量:金融衍生工具包括远期、期货、掉期(互换)和期权,以及有远期、期货、掉期(互换)和期权中一种或多种特征的结构化金融工具。金融衍生品的计量可能会有个人主观成分,所以价格并非与真实价值相一致,可能产生巨大的不确定性风险。

对我国会计准则而言,应对三个方面进行调整:

首先,有选择地增加有关估值的信息。会计估值本身需要补充其他信息,比如公允估值方法预计存在的变动、建模技术以及假设,从而让使用者能够适当地评估机构的风险。

其次,提高资本缓冲和备付金。增加缓冲资本和采用前瞻性准备金计提,将有助于防止周期下降。为了完全抵御周期下降,模拟显示为了抵御最严重冲击需积累的资本缓冲,要比正常水平高30%-40%。

第三,提供有的放矢的风险披露。公司可以考虑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报告,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要,频率较高的简短报告可能比频率较低的长报告更好。

参考文献:

[1]张连起,王纪平.金融危机下的公允价值思考[J].财务与会计,2009(1):33-37.

公允价值的缺点范文10

关键词:次贷危机;成因分析;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中图分类号:F83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10)01-0102-04

2007年2月13日美国抵押贷款风险开始浮出水面,2007年3月13日New Century Financial宣布濒临破产,美股大跌,一场波及世界的金融海啸宣告开始,正如2008年9月14日,格林斯潘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采访说“如果你在去年夏天睡着了,一直到今年夏天才醒,睡醒时你会大吃一惊,发现周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时至今日,次贷危机的影响仍未彻底消退,学者们对次贷危机的成因众说纷纭,而对公允价值在此次次贷危机中的所发挥的作用也褒贬不一,本文在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次贷危机的成因分析

美联储在 IT泡沫破灭之后为刺激经济复苏大幅度降息,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全球流动性过剩,全球经济的强劲增长,刺激了金融创新与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房市和股市的繁荣,显著提高投资者的负债能力。银行放低标准向低收入者发放大量次级贷款,以次贷为基础的信贷衍生品市场①蓬勃发展,为抑制房价过热美联储上调利率(1%―6.25%),房价下跌,还款压力增大,违约率上升,风险集中释放导致了次贷危机。上述是次贷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与此同时,次贷危机映射出诸多问题需要全世界的学者给予足够的重视,深入挖掘其的成因,避免历史的重。而对于次贷危机爆发的深层原因,本文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1)美国个人与家庭的低储蓄率、高负债的消费模式是引发这场危机的前提条件,据统计,2002―2007年,美国家庭部门负债由8.5万亿美元上升到14万亿美元。美国家庭负债的杠杆率由3.67上升到4.13。美国家庭债务偿还负担从12.6%上升到14.3%。可见,这样的消费模式为美国次贷危机提供了温床,奠定了基础,而这也正是中国受到次贷危机影响相对较小的原因。(2)为刺激经济增长,美国政府和美联储长期采取的弱美元政策,而全球以美元作为定价货币,势必会造成资产价格的膨胀。2001年到2006年之间,发达国家楼市总市值由30万亿美元上升到70万亿美元。在制造了经济泡沫的同时,不仅会破坏实体经济的运行及发展,还会造成人们对通胀的恐慌。(3)金融机构高杠杆率的经营策略以及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夸大效应成为了引发次贷危机爆发的最重要因素。次级抵押贷款发放机构在发放次级抵押贷款之后,迅速将其打包出售给投资银行或机构投资人,投资银行或机构投资人将次级抵押贷款进行资产证券化并将其在二级市场出售,而次贷产品本身就存在着模型风险、信用风险以及流动性风险,这势必造成金融市场风险增加的现状。(4)信贷机构和评级机构对违约率的评估存在内在缺陷,评级技术与模型存在严格的限制条件,而一旦超出了假设条件,例如本次次贷危机中出现的房价利率的大幅波动,就使得评级本身失去了可信性。评级机构在被评级机构中获得收益,在金融市场信息存在大量的不对称的前提下,监管机构存在大量监管缺失的问题,评级机构难以保持中立。(5)2007年,国际金融市场普遍乐观的同时,国际监管者和国际组织也同样保持乐观,美国金融体系和金融机构在这次危机潜伏之时,缺乏应对危机的意识和准备,导致了次贷危机的影响迅速蔓延。(6)在这场危机中,引发了人们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关注。金融界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公允价值引起银行收益和资本波动的增加,放大了信贷缩水,削弱银行等机构平滑经济冲击的能力,并未真实公允的反映金融资产的价值,加剧了金融危机。例如,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主席保罗•肯乔斯基(PaulKanjorski)在一次听证会上表示过 “这种会计准则会将问题自我放大。它已经产生巨大的、让人完全没有预期到的影响,恶化了现在正在发生的这场经济危机。我们相信逐市计价原则不是本次危机的始作俑者,并且修改这一条款也不会结束这次危机。但在目前的金融危机下改变一下这个会计准则,会有一个很大的扭转作用。”而另一种观点认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使用不当是导致金融危机发生的主要因素,需要为金融危机负责任。而会计界却认为是公允价值及时揭示出本就风雨飘摇的金融市场的危机四伏,次贷危机的发生与公允价值并无关系。至于公允价值到底在这次次贷危机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笔者认为,首先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本身是值得肯定的,但不可否定的是从次贷危机中可以看到,这种计量模式存在一定的缺陷。但笔者并不赞成因看到缺陷就退化到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的做法,相反提醒了会计界完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促进经济的回升。

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缺陷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财务会计准则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FAS157)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的有序交易中,假设将一项资产出售可收到的或将一项负债转让应支付的价格”。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在《国际会计准则第32号―金融工具:披露与列报》(IAS32)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IASC同时指出:“如果金融工具在活跃和透明的市场上交易,其市场报价提供了公允价值的最好依据;如果市场不够活跃、市场没有完备地建立,估值技术可用于确定公允价值并使其具有足够的可靠性,这些技术包括参照几乎同样的另一种工具的当前市场价值、现金流量折现法和期权定价模式”。

(一)公允价值计量的并未体现公允性

FASB假设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是进行有序交易的,强调有序市场的存在。而次贷危机的发生,告诉我们,有序的市场交易并非永远存在,也就是说假设并不永远成立,由于投资者过度恐慌和信贷极度萎缩,抵押债务证券的市场已经失效。而IASC所谓的活跃和透明的市场以及估值技术的可靠性都存在不确定性和主观性。所以公允价值的公允性仍有待探讨。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财务会计准则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中将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分为了三个层级,第一层级指在计量日报告主体可获得相同资产或负债的不需调整的市场报价。活跃市场的报价为公允价值提供了最为可靠的数据。第二层级是指活跃市场中无该资产和负债的报价,但活跃市场中存在类似资产和负债的报价,因此可以用类似资产和负债的市场报价代替报告主体对其相似资产和负债的估值。层级三是指不存在活跃市场,无法确切地观察到这些资产的市场价值,需要管理层根据主观判断与相关假设,构建估值模型,采用收益现值法确定②。

首先,第一、二层级的公允价值计量的准确性有待探讨。有时市场价格并不是由于市场自身的原因而上下波动,依照这种市场价格进而确定的公允价值并不具有公允性,很难真实公允的体现产品的价值。在次贷危机中,在金融产品市价严重偏离其真实价值的情况下,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迫使持有次债的金融机构调整资产负债表,大量的减记给资产负债表带来了巨大的损害甚至威胁到金融机构的生存。为了维持规定的资本金比率,只有两种途径,一是新增资本,二是减少放贷。而为了维护股东权益,大多数金融机构并没有在如此低迷的市场背景下新增资本,而选择减少放贷或提前收回贷款的策略,这样做的弊端就在于加剧了信贷紧缩,甚至抑制经济的发展。可见在市场失效的前提下,公允价值的公允性有待思考。

另外,从第三层级的公允价值认定来看,需要大量的主观判断并采用估值技术,其计量的真实公允是建立在合理的主观判断和准确可靠的估值技术基础之上的。鉴于无法保证主观判断的可靠性,估值技术也存在误差,第三层次的公允价值计量结果并不能满足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

(二)公允价值计量具有顺周期效应

所谓经济周期是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现在一般可将其区分为衰退、谷底、扩张和顶峰四个阶段。而这里所谓顺周期效应是指市场利好时,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产品在利润表上显示大量浮动收益,价值高估。诱使各大企业管理层滋生片面乐观的情绪,进而诱使股东增添超分利润的冲动;而一旦经济下滑,相关金融资产价值看低,价值低估,金融机构要计提高额减值准备,这势必会影响金融机构的盈利水平和资本充足率水平。正如法国银行联合会(The French BankingFederation)警告说,公允价值会计会在经济出现泡沫时期增强幸福感,而在危机时期使恐慌情绪不断升级,具有顺周期性特征。公允价值的顺周期效应也就是公允价值的反馈效应,如下图(公允价值的反馈效应理论)所示③:

三、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完善

鉴于公允价值本身存在着缺陷,所以面对金融界对于公允价值的准则的指责,无论是次贷危机的源头也好或者是认为其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也好,会计界不得不承认,采纳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就务必对其本身进行完善,正如有关学者所述,不能因噎废食而造成历史的倒退,但也不能不管不顾业已显现的不足之处。否则,终究会再次导致严重的后果。综上,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下的途径对其进行完善。

(一)市场失效情形下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谨慎应用

上文已经分析,公允价值只有在市场健全的条件下,才能够合理确定产品价格以真实公允的反映产品价值,而一旦市场失灵,这种模式计量便将有失公允。而在什么样的市场条件下,在什么样的时点可以不采用公允价值计量需要一定的标准规范。SEC在2008年9月30日针对非活跃与非理性市场情况下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了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仍然坚持FAS157的原则,但要求企业在为资产确定其公允价值时,如果该类资产缺乏活跃的公开交易市场,可以通过内部定价(包括合理的主观判断)来确定其公允价值。一是允许企业在没有市场数据作参考的情况下,可运用内部估值模型或假定条件来估算公允价值;二是要求企业在确定金融资产是否出现非暂时性减值时,需要运用合理的判断;三是指出在市场不活跃或交易没有秩序时,经纪商的报价及定价不能反映资产的市场交易价格,因此交易价格在衡量金融资产公允价值时可以作为一种考虑因素,但可能并不具有决定性,应降低对其的依赖程度④。

在计量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价值时,要合理准确的判断其所处的市场环境,了解流动性风险、流动性成本和信用风险之间的关系,确认因流动性不足以及信用风险等原因所导致的价格大幅变动的发生时间与变动幅度,并对价格变动的趋势进行合理的估计,才能够确定市场价格是否公允反映价值;不能想当然的、未经判断的采纳失灵市场状况下或非活跃交易下的交易价格作为其评价资产或负债价值的基础。

(二)流动性过剩或缺失条件下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深入研究

在此次次贷危机中,金融市场上因利率下调而房价大幅下跌,进而造成相关金融产品流动性⑤下降的情况。也就是说,美国次贷危机中的抵押支持债券和抵押债务证券等次债产品,因为信贷萎缩而导致其流动性缺失,进而市价也大幅下降。在流动性过剩和流动性缺失的市场条件下,金融市场上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市场价格就会远远偏离其真实的价值。这就要求会计界相关准则对公允价值在流动性出现偏差的情况下,规定合理的替代计量模式,而替代模式是能够较合理的反映资产负债价值的,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要求,一旦公允价值模式失效,便立刻退回到历史成本计量模式或其他明显表明属于历史倒退的计量模式。因此对于替代计量模式的研究则要求学者们应迅速的寻找可行的模式,使其既具备历史的先进性,满足资产负债的计量要求,并且也能够有的放矢,而非不分青红皂白的一味地推崇以市价为基础的计量方法,使财务报告上反映的公允价值无法真实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

在流动性过剩时期,金融界利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高估金融资产的价值并从中获利,对公允价值大唱赞歌,而在流动性缺失,金融资产价值被低估,全球性金融危机出现的今时今日,金融机构却将引发次贷危机的原因归咎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这是有失公平的。在会计界承认公允价值存在问题,有待研究的同时,金融界更该做的是对自身经营模式与理念的反思,而不是指责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三)规范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中所采用的估值技术

正如前文所述, FASB第三层级的公允价值认定来看,需要大量的主观判断并采用估值技术。而这其中所谓的估计技术的应用却并不规范,其准确性受到各方的质疑。因此规范估值技术是关键的一步,需要相关学科给予的支持。首先,有关方法在投入使用之前应该经过大量的试验检验以测定其可行性,并在投入使用后,定期依照市场环境以及应用情况对其中的参数等进行调整。另外从业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之所以提出这一点是因为一般来讲从业人员很难保持应有的客观性并确保专业水平,即便稍有偏颇,估算的价格就可能无法准确无误的反映资产负债的价值,恰恰因为采用估值技术的原因是不存在可靠的市场价值能够借鉴参考,所以即便产生错误也很难发现,而积少成多便会影响深远。

(四)相关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杜绝将公允价值作为公司利润操控手段的现象发生

在市场无法提供可用价格作为公允价值的时候,公允价值的确定就存在大量的可操作空间,使财务报表项目的信息披露缺乏透明性。仅仅依靠企业自行判断是远远不够的,例如,我国新会计准则中规定,允许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从成本模式转换为公允价值模式,这种企业内部会计核算方法上的转换不需要在市场中交易或者其他外部证据的保障,只需企业内部自行对该投资性房地产的使用目的进行确认,因此企业有可能利用准则的某些规定而自行虚增报表利润。

次贷危机已然发生,归咎责任并非主要目的,分析成因是为了总结经验教训,回顾历史是为了温故而知新。而本文认为作为此次次贷危机的成因之一的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模式固然存在问题,但在一定程度上尽早反映出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本文简要分析次贷危机的成因,以及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缺陷,进而提出完善建议,以期能够促进理论研究。

注 释:

①资产证券化产品或信贷衍生品主要有ABS、MBS、CDO和CDS等。次债产品的利息相对较高因此会吸引众多银行、共同基金、对冲基金等投资机构在资产组合中对高风险资产进行配置,以对冲风险。

② 摘自付强. 公允价值与次贷危机[J]. 金融会计,2008.11.

③ 图表摘自李洁慧.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公允价值计量评析[J]. 学术交流,2009.6.

④ 摘自《次贷危机对完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启示》,吴江龙教授,刘丹丹,于红雨。

⑤ 摘自《次贷危机对完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启示》,吴江龙教授,刘丹丹,于红雨。所谓流动性,是指一种商品与其他商品实现交易的难易程度。衡量难易程度的标准就是该商品与其他商品实现交易的速度。当该商品与其他商品实现交易速度加快,也就是实现交易非常容易的时候,流动性就会出现过剩;当该商品与其他商品实现交易速度减缓,也就是实现交易非常困难的时候,流动性就会出现缺失。

参考文献:

[1]叶可新. 次贷危机的深层原因探析与借鉴[D]. 2009,(04).

[2]赵鹏飞. 次贷危机对公允价值计量应用的启示[J]. 财会月刊,2008,(09).

[3]吴江龙,刘丹丹,于红雨.次贷危机对完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启示[J]. 财会月刊,2009,(05).

[4]刘亚干. 次贷危机下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重新思考[J]. 金融论坛,2009,(04).

[5]黄世忠. 次贷危机引发的公允价值论战[J]. 财会通讯,2009,(11).

[6]徐蕴颉. 次贷危机与公允价值计量[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09).

[7]付强. 公允价值与次贷危机[J]. 金融会计,2008,(11).

[8]何花. 金融危机与公允价值计量[D]. 2009,(04).

[9]李强,郭立田. 浅谈次贷危机中的公允价值[J]. 财会月刊,2009,(04).

[10]尹蘅. 由次贷危机反思公允价值[J]. 财会月刊,2009,(06).

[11]李洁慧.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公允价值计量评析[J]. 学术交流,2009,(06).

[12]葛家澍.关于在财务会计中采用公允价值的探讨[J].会计研究, 2007, (11).

[13]黄世忠.公允价值的十大认识误区[J].财务与会计导刊(下半月) , 2007, (07).

[14]罗胜强.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分析[J].会计研究, 2006, (12).

[15] FASB.SFAS133,Aeeountingfor DerivativeInstrumentand Hedging Aetivities,Norwalk.1998:217―231,312―319,331―334.[16] IASC.IASNo.32,FinaneialInstrument:Reeognitionand Measurement.1998.

[17] FASB.SFAS107,Diselosures About Fair Value of FinaneialInstr Uments,Norwalk,1991.

[18] Joseph E. Stiglitz, The Financial Crisis of 2007/2008 and its Macroeconomic Consequences[J], working paper, 2008.

公允价值的缺点范文11

【关键词】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优点;缺点

1.公允价值的含义及其历史发展及演变

公允价值的概念早在70年代起源于美国(APB于1970年提出了公允价值这一概念表述,但当时界定范围仅限于资产)。随着公允价值的拓展应用和全面推行,FASB在2006年9月FASB的SFASNO.157指出,“公允价值是指计量日,在有序交易中市场交易者出售一项资产将能收取或转移一项负债将需支付的价格”。IASB在2011年5月12日颁布了IFRS13号《公允价值计量》。按照国际会计准则最新的定义:公允价值是指在计量日的有序交易中,市场参与者之间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转让一项负债将会支付的价格。该价格是基于现时市场基础的退出价格,而不是进入价格,市场是指主要市场或最有利市场。中国目前现行的会计准则对于公允价值的定义则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公允价值会计的出现与发展也是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的。在20世纪初期,被全球会计学界普遍认可的是历史成本的会计计量属性。到了70年代,伴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是指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瓦解,利率、汇率以及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性逐渐增强,历史成本的计量模式已不能真实的反映企业的实际状况(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等基本指标)。于是,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便开始在美国的会计准则中出现。到了80年代,美国已经在交易性金融资产、股权投资、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债务重组以及租赁资产等会计处理中应用了公允价值的会计计量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颁布了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准则,这不仅标志着国际公允价值计量体系的初步建立,而且也促进了会计计量模式的改革与发展。

2.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的利与弊

2.1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的优势分析

(1)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能够更加如实、科学、合理地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通过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我们更加真实地了解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财务状况和反映收入、费用、利润的经营成果;从而克服了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下产生的因通货膨胀或紧缩导致的收益的夸大或亏损的增加。就这一方面来讲公允价值更符合配比原则的要求,更能如实的反映企业的真实原貌。(2)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有利于体现相关性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相关性原则是体现会计信息质量的一条重要原则,公允价值相对于历史成本而言,能给使用者提供更真实、可靠的信息从而有助于报表使用者做出分析与决策,因而其相关性更强。(3)更能体现决策有用观。由于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提供的都是及时、有效的会计信息,从而能够真实、合理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因此更加有利于投资者的分析与决策。

2.2公允价值会计的弊端

(1)公允价值的主观判断性较强。由于公允价值计量会涉及到更多的专业判断和人为估计,同时随着经济环境的复杂多变,加之市场价值波动较大。这些都会加大对公允价值的判断与取得,从而使会计信息的客观性与可靠性降低。(2)公允价值的计量容易引起人为的利润操控。由于公允价值带有主观性且不易确定,在实际应用时只能选择最接近的加以计量,特别是在不存在市场价值的情况下,公允价值就可能有更大的变化空间,就容易引起人为的操纵与利用。(3)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差、易造成报表项目的大幅变动。在市场价格信息缺失的情况下,公允价值则更多的依赖于人为的估计,其信息的可靠性就很难得到有效的保证;同时,易变的经济和复杂的市场环境也会导致报表项目的大幅变动,从而影响其有效性和决策的正确性。

3.公允价值会计在中国的实施情况及其问题与环境探析

在会计准则国际大趋同的背景之下,中国顺应时代潮流、早在2006年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从2007年1月1日起率先在上市公司中实施。随后在2010年又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的变化进行了调整与修订。在新准则中进一步扩大了公允价值的适用范围:在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企业合并、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套期保值等17个会计准则中均不同程度的运用到了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但是,这还远远落后于美国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在应用范围和层次上仍有差距。这是由中国的实际国情所决定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同成熟的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经济仍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市场成熟度不高,同时地区间差异较大,而公允价值的应用则依赖于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同时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却仍然较为强势,市场管制较多;另外加上特定的所有制经济结构、不同的行业管制,都可能会歪曲市场价格,因此对公允价值的运用产生不利影响。具体表现为一下几个方面:1)中国市场仍处于发展阶段,其特点是市场体系不健全;且交易品种有限。在我国现阶段要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但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很多交易市场目前也尚未建立;况且资本市场整体规模偏小、交易品种不全、不能充分发挥价格发现的功能与作用。2)现阶段,尽管多种产品存在交易市场,但市场的深度不够且流动性相对较弱,且部分市场的活跃度不高。与此同时,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资产管理公司持有的不良贷款、需要根据信用风险调整的金融工具等由于缺少可比的市场参数,从而加大了公允价值的应用难度。3)由于市场的参与者成熟度相对较低,且结构也不尽合理,因此导致影响市场价格的非理性因素增多。市场参与者的估值能力有限、专业技术也不够全面,市场上的专业人才和专业评估机构也相对较少。4)由于市场管制较多,特别是在市场的准入、运作、退出等机制方面更是存在更多的管理与制约,因此对于资本的流入与流出、利率、汇率的管制方面也更加严格。(2)企业的诚信道德和公司治理水平也制约了公允价值的应用。中国经济的改革开放在短期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是我们在大力发展市场经济时,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精神文明的建设,导致企业整体的诚信道德水平和公司治理水平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这些因素至少在微观层面上限制并制约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实际中的应用。(3)由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特点,要求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与管理模式相对较高,而目前我国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尤其是信息管理水平相当滞后,这就限制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实践中的应用。由于公允价值计量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因此要求企业具备一定的信息管理水平,尤其是估值技术所需要的数据库和估值模型等,目前来看具备条件的企业较少。(4)对于专业人才的缺乏也制约着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应用。这不仅是指一般市场的专业估值机构和专业人才的缺乏,也是指企业的一般财务人员缺乏公允价值计量的专业技能,在实践中对于同样资产的估值,境内外不同估值机构和企业财务人员的估值结果有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充分体现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特色、同时也加大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实践中的应用难度。在实践中,中国会计准则就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上做出了如下规定:“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能可靠计量”。由此可见准则制定者对待公允价值问题还是相当审慎的,这也是由中国目前的大环境所决定的。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王乐锦.公允价值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运用[J].中国农业会计,2006(7).

公允价值的缺点范文12

关键词:公允价值;会计工作;运用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1

公允价值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是一个热门的国内和国际会计理论问题和困难,目前对公允价值的研究在我国学术界仍主要局限于对公允价值概念的理解,公允价值和公允价值的理论基础。新会计准则的实施过程提出,关注公允价值发生了变化,从是否根据具体操作层面的。因为,理论来源于实践,并用以指导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实践,理论研究的缺乏,影响公允价值的实践的可操作性,中国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情况对公允价值的研究,存在于探索公允价值在会计问题的使用过程中,必须完善公允价值的基本理论的重要意义。

一、公允价值相关理论分析

(一)公允价值的表现形式

1.历史成本。固定资产和大部分的库存应报历史成本。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以获得付资产的历史成本,通常在获得按摊销额,或其它津贴调整。

2.现行成本。某些存货按现行成本(重置成本)报告。现行成本是指现时取得相同资产或类似资产将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3.现行市价。按目前的市场报告一些证券。目前的市场是在清算过程正常,现金或现金等值出售资产可以接受。这将出售的价格低于账面资产的当前市场价格。商品和证券,如果有,在当前的市场价格,其债务。

4.可变现净值和清偿净值。根据其可变现净值的短期应收款项和存货报告。变异的网在正常经营过程中,资产预计将获得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折扣,在变化过程的直接成本扣除额。货币数量的已知或可确定,及各种债务的日期尚未确定,如抵押债务的义务,应支付网络报告。清算价值是指在正常经营过程中,为偿还债务,没有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现金,包括直接成本可能在清算过程中发生的。

5.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长期应收款项应根据本报告。目前的价值是在正常经营过程中的资产定义,有望使未来净现金流量(流入减流出的现值)或贴现值。长期应收款项,长期应付款按现行价值报告。目前的价值是在正常经营过程中的定义,以偿还债务的预期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发生或贴现值。根据以上的分支,我们发现,目前的成本和目前的市场价值和公允价值的一致性,公允价值可以代表。

(二)公允价值的特点

1.公允价值决定的市场性。事实上,交易和交易的描述了公允价值的定义在双方都没有具体或实际交易的双方,如果交易价格的具体因素,反射后,价格不反映公允价值,但具体的个体价值。具体的个体价值的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和相对价值观,把个人,反映和其他市场参与者不能得到。具体的个人价值体现在现金流量的个人期望,而公允价值反映了市场的预期现金流。

因此,公允价值是非特定的市场参与者之间达成的共识,要充分考虑市场信息,市场价格,它实质上是一种市场而不是真正有价值的资产或负债的具体评价。而在公允价值计量,交易的资产或负债的计量尚未发生,因此,公允价值是事实上的交易不是基于一个近似估计资产或负债的真实价值。由于公允价值是由市场决定的,研究相同的市场价格的资产或负债的活跃市场参考公允价值的最佳估计。

2.公允价值概念的时间性。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是一个动态的,不是静态的,而是在不断变化的时间变化。现在随着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在时间的公允价值的连续变化时的公平价值,过去经常到历史成本。公允价值概念的时候有另一层含义,即,考虑时间价值的公允价值。公允价值计量点的值是指,过去和未来的价值不能代表公允价值。对资产或负债的估计技术的未来现金流量的评估,必须要打折扣,公允价值可以在目前的时间计算,不扣除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不代表公允价值。通过以上分析,公允价值的资产或负债的真实经济价值是(内在价值,经济价值)会计更准确,更详细的定义,其本质是预期未来净现金流入现值资产的市场参与者,是真正的点估计值。

二、公允价值在会计工作中的运用中存在问题

(一)乏公允价值估值技术的支持

虽然非货币性资产交易和债务重组时所需的不储蓄资产和负债采用估值技术和合理的在活跃市场、相同或相似的活跃市场的资产及负债的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但如何选择合理的估值模型和其他方法,这两个具体的标准,没有任何规定。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只是一种估价技术的基本准则。对不同类型的资产定价模型分别是什么,没有明确的标准和规范。但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是公允价值的估计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未来的折现现金流估价技术的使用,包括至少预期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率的确定这两个要素,并确定估计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率,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中国新会计准则只是《企业会计准则第八号资产减值》和《企业会计准则二十号二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进行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的规定。前者是预计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应当考虑的因素和方法和折现率的确定方法,后者只确定贴现率。因此,当企业在实践中采用估值技术估计公允价值,往往面临着许多具体的估值方法,但最终使用什么方法,如何评估模型计算出合理的公平值,当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对未来现金流的估计方法确定折现率的估计,企业有没有可靠的详细的操作的基础上,主要运用估值技术确定公允价值。

(二)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等准则执行保障机制不健全

开发一个好的会计准则,如果没有有效的实施,也将成为一纸空文。有个缺点使用公允价值在中国的会计工作在中国目前的测量是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缺陷的缺陷。公司治理方面,虽然中国的上市公司也成立董事会,监事会,但在实际工作中,监事会的监督作用,董事会减弱,企业没有建立从根本上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公司治理机制。内部控制,许多公司不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或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由于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控制措施。但中国上市公司国有股,所有主要的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缺失的情况下,直接的后果是,管理成为会计信息的垄断供应商,他们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可以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最有利的会计政策选择。因此,公允价值会计是作为调节利润的工具很容易。

(三)市场环境发育不完善

当我们在公允价值对会计工作的可靠性,使用上述,市场环境是好是坏,是公允价值计量直接相关,可以输入数据和测量结果的可比性充足时观察到,并最终影响公允价值可靠性。成熟的,有序的市场环境对公允价值的可靠性的前提。市场环境差,公允价值的可靠性降低。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中国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但中国的市场化程度还比较低,市场体系不完善。由于市场的法律制度不健全,中国尚未形成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问题依然存在的要素市场的不完善,市场分割现象严重。

三、加强公允价值在会计工作中运用的策略分析

(一)提高现值技术的可操作性

目前的价值是估计公允价值的重要方法,在没有公平的市场价值,需要被应用到计算相应的公允价值的现值。为了提高手术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是对实际使用,使其可操作性,操作方便,并能很好地解决特定的问题。在这方面,不仅要加强外部环境会计的变化,中国应在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给予明确的有利于规范具体实践的要求,如如何运用现值技术估计公允价值的操作指南,指南中的尽可能多的细节来确认目前的规定。为更详细更能为信息不足的情况下,在市场对公允价值的应用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方法操作指南。

(二)强化对企业和市场的监管

推进股权分置改革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方面,对有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落实股东权益的保护,提高对公司重大事项社会公众股东的投票机制,为市场解决股权分裂问题创造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为了落实相关措施,维护市场稳定,市场改革的适应能力。加速和各种系统合规资金实施准备进入市场,创造吸引机构投资者的市场环境下的市场操作。在飞行员的动态平衡的改革进程,以市场供求。加快市场产品创新和制度创新,增强市场活力。加快税收政策的实施,鼓励公众投资。

(三)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和专业水平

没有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公允价值不能合理估计,很好用的。确定公允价值会计人员如需要专业判断,用现值法确定公允价值,估计,为现金流贴现利率期权需要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预期现金流。因此,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以公允价值概念的培训,了解理论实践,职业道德是会计工作的必要条件,充分利用公允价值,同时也减少了公允价值计量的成本,需要对公允价值的应用。

公允价值是我国的一门新的学科,也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目前,中国经济迅速融入全球经济,快速建立和市场背景,概念的完善,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的研究,分析的应用条件和范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刘俚燕.公允价值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

[2]赵艳.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探讨[D].西南财经大学,2011.

[3]李玲玲.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