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岗前培训小结

岗前培训小结

时间:2023-06-01 09:32:14

岗前培训小结

第1篇

为期11天的专业性培训已圆满结束,在这11天时间里,我们认真学习了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听取了优秀军转干部介绍到地方工作经验和工作体会,实地观摩了华西村经济发展建设情况,学习了公务员礼仪等任职相关教育。通过这次培训,我进一步丰富了理论知识,增强了抓好本职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明确了今后需要进一步努力的方向。本次培训大大缩短了我投入地方经济建设工作的适应期,同时也增强了我的法律意识和服务意识。现将培训学习的心得体会归纳如下:

(一)专业理论水平进一步得到提高。通过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深刻体会到转业以后,作为一名国家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努力提高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才能为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增强了法律意识和服务意识。通过学习一系列法律法规的相关知识,强化了自身的法律意识,提高了依法办事的能力,同时也加强了廉洁自律的意识。在当今时代,不懂法是无法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作为一名机关工作人员,必须加强学习法律的力度,要做到真学、真懂、真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只有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上,才能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才能更好密切干群关系,密切党群关系。

(三)树立了干事创业的信心。原先在部队工作和生活,对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各方面情况了解不够深刻,通过参加培训学习后,特别是听取了专家学者的讲课和优秀转业干部的经验介绍后,进一步对地方的发展情况和地方政府的运作情况的了解,增强了做好工作的信心。主要表现在:一是通过学习对xxxxxx的各项工作有了较为深入的把握,对xxxxxx的发展前景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二是通过学习、实地培训考察,了解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从而对新区一系列战略部署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三是通过听取优秀转业干部的工作经验介绍,看到他们转业到地方工作后,虚心学习、刻苦转研、淡薄名利、兢兢业业地作出了突出的成绩,受到干部群众的好评等事迹,极大增强了做好本职工作的信心。

(四)树立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有了重新定位自己的平常心。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论,社会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在这个舞台上扮演着一定的角色,角色影响着每个人的行为,你有什么样的角色定位,就会有相应的行为倾向,你用什么样的心态看待人生,就会表现出什么样的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

说实在话,对于我一个在部队工作多年的干部来说,现在角色一下子变了,要完成一个在个人资格上从老兵到新兵,地位上从干部到群众的转变,的确是十分痛苦的,我曾一度的痛苦过、难受过、彷惶过,但是通过本次培训,我的思想转变了,现在觉得能为人民干实事的岗位就是好的工作岗位,能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就是好工作!无论在哪里工作,只要心中想着人民群众,就一定能干出属于自己的成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五)激发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有了重塑未来,学习新知识和掌握新方法的进取心。我们部队转业干部,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但是今天,我们还是年富力强的一代,是社会的中流砥柱,所以不能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应该重新振作精神,要把在部队长期养成的铁一般的纪律,过硬的思想和较高的政治素质和文化素质,带到地方的工作之中,认真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把以人为本、服务群众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把奉献社会作为自己的最高精神境界。

总之,此次培训学习,虽然时间短,但收获却很大。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我将继续发扬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作风,脚踏实地干工作,一心一意为人民。积极主动与他人沟通,积极主动去了解他人的思想与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工作中去,并继续深入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掌握新岗位的必备技能,为做好本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为宿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2篇

【关键词】幼儿园;转岗教师;现状;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3)03-0035-05

一、调查背景

近年来,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社会对幼儿教师数量和质量的要求显著提高,但是受我国学前教育现有发展水平限制的影响,各地在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还很不完善。对此,国务院在《关于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中小学富余教师经培训合格后可转入学前教育。”为尽快改变幼儿园师资严重匮乏的现状,一些地区已有相一部分中小学教师已经或者正在转入学前教育,在中西部地区以及广大农村地区更是如此。

教师转岗到幼儿园工作是前我国面对基础教育基本形势作出的一种有效应对策略――部分中小学由于生源减少,教师开始超编,出现一定的闲置中小学教师,将超编教师转移到师资不足的幼儿园,既避免了闲置,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前我国幼儿园教师缺乏的现状,但与此同时,转岗教师也面临着众多挑战。我们认为切实了解转岗政策的实施状况,分析转岗教师转岗的原因、面临的挑战以及解决对策,能促进转岗教师更好地发展,促进学前教育体制与机制的完善。

二、调查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地调查江苏省南京市和镇江市的转岗教师状况,透视江苏省转岗教师的政策实施状况、转岗教师的生存状态、专业状态、转岗条件、培训状态、面临的挑战及内心的需求,发现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向相关部门提出建议,为转岗教师更好地适应幼儿教师岗位提供必要的政策建议和制度保障。

三、调查方法

(一)问卷调查

通过前期问卷调查了解转岗教师的转岗背景、原因、转岗前后的培训状况以及面临的挑战等,了解在转岗这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初步分析原因。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50份(其中镇江28份,南京22份),回收有效问卷41份。

(二)个案研究

对个别转岗教师的深度解读和剖析,可以发现鲜活的转岗教师形象,同时与面上展开的问卷调查研究形成点、面两个维度的研究,使调查结果更具科学性。通过询问、聊天、听课、访谈、自行观察等形式深入调查研究教师的转岗背景、转岗原因、生存状态、培训状态、职业认同、面临的挑战等。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转岗教师基本情况

通过表1可以了解到,转岗教师基本年龄层次都在40岁以下。有68.3%的转岗教师拥有六年以上的中小学教学经验,有70.7%的转岗教师的学历为本科,可以看出转岗教师在文化程度和教学经验方面具有相的优势。只有26.8%的转岗教师接受过学前教育专业的学习,而且63.4%的转岗教师幼儿园的教龄在2年以下,转岗准入条件在实际操作中并未得到落实。

(二)转岗教师生存状况

从调查结果(见表2)可以发现,转岗教师对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满意度并不高,有24.4%的教师表示不满意或者不太满意,58.5%的教师表示基本满意,高达72.2%的转岗教师有较大或很大的工作压力。转岗教师想要参加进修学习,大多数的情况是得不到支持的。在培训方式上,他们更希望能到示范园实践学习,或者听专家的讲座。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转岗教师这一群体的生存状态并不乐观,他们一方面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另一方面自身学习发展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相关教育行政单位、机构没有给予他们足够的重视和帮助。

(三)转岗教师转岗原因

从调查中发现,南京市和镇江市中小学教师转岗到幼儿园工作的原因,有以下三种情况:1.部分在中小学有编制的转岗教师,被政府优惠补偿政策所吸引,主动申请转岗到幼儿园工作。例如,丹阳市政府承诺为申请转岗的教师提供一年的免费培训,并且可以将工作档案调到城里,拥有到城里工作的机会。转岗教师考虑到进城工作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而且城里学校的教学质量比较高,对自己孩子的发展有好处,于是主动申请转岗。2.部分转岗教师,由于在中小学任教时没有编制,对自己的工作现状不满意,希望通过转岗到幼儿园后能争取得到编制的机会,有更好的发展。3.其余的转岗教师则是由于原任教学校教师富余,服从上级调动到幼儿园工作。

(四)转岗培训状况

南京市的转岗教师正在接受和已经接受的培训时间和次数存在较大的差异。有的转岗教师在没有接受过培训的情况下就直接到幼儿园工作,有的则长期在接受教师培训。虽然转岗教师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但是他们普遍对教师培训存在很高的热情,渴望更多的学习。

2010年,镇江市被批准为江苏省13个大市中唯一一个国家学前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区。镇江市政府为落实“关于做好国家学前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的文件精神,镇江市教育局在各小学超编教师中遴选出28人作为首批学员,从2011年10月开始,进行为期一年的脱产转岗培训。培训采取集中培训两周,到幼儿园跟岗实习一周的模式,非常强调实践性。培训的出发点是为了使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实现“现学现用”。同时,培训期间还邀请外聘教师开展一系列的讲座,通过解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开展教育活动、学习科研方法和幼儿园管理等拓展转岗教师的素质。转岗教师普遍对培训课程和培训教师较满意,但对培训质量的提高也有很多期待。从镇江市的转岗培训教学计划表(见表3)中,我们可以看出,培训非常重视转岗教师基本素质中技能方面的学习,音乐、琴法、美术、手工、形体及玩具制作与环境创设的课时加起来占总课时的55%,而理论的学习却只开设了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保育三门课,只占总课时的20%。

对于此次培训,转岗教师反映:普通话课程多余,转岗教师在中小学时已经拿到一乙或二甲的普通话资格证书,没有必要再进行普通话的学习;练琴条件较为艰辛,学校没有琴房,只在统一大教室里放有若干木板钢琴,希望在硬件设施上有所改善;培训都是总的课程理论的培训,例如儿童心理学、儿童卫生学等,而没有专门的分科教学法的学习,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等,建议这方面可以改善;希望培训中可以增加转岗心理调整的课程,尤其是关于以前所学专业的再利用和自我价值感方面的辅导;部分以“正式上岗”身份参加培训的教师,在幼儿园和培训学校之间不停的奔波,面临学习和工作的双重压力,任务繁重而且身心俱疲,她们希望能够改变这种“正式上岗”的身份,在培训完了之后再正式上岗,或者以实习生的身份进入幼儿园。

五、存在的问题

(一)转岗准入条件未落实

依据江苏省下达的文件,申请转岗的教师必须接受过幼儿教育方面的学习,而调查中却发现,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严格的遵照文件的转岗要求,很多教师并没学习过幼儿教育也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一般在编的小学教师主动申请转岗到幼儿园工作都会被接受。不同地区对转岗教师的年龄限制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没有统一的标准。

(二)转岗培训模式质量待提高

培训采取每上两周课去幼儿园见习一周的模式,不过转岗教师们反映,实习都是靠自己观察,指导教师并没有加以指导,而且上交的见习报告指导教师不会看,也没有后续反馈。培训模式所希望的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的初衷并没有实现,也没有考虑到个体差异,没有满足转岗教师的培训需求。对于培训课程设置,在理论学习与技能学习所占比重的科学性以及课程内容选择的合理性方面也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三)转岗培训压力大

多数转岗教师脱离学习多年,接受转岗教师的培训对他们来说相于重新担任学生的角色,这对很大部分人来说存在困难,尤其是年纪较大者。一方面,培训课程容量大、时间紧,转岗教师受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的注意力、记忆力、适应能力等自身因素的影响,学习效率降低,学习压力大;另一方面,家庭经济负担、社会舆论等外界因素增加转岗教师参加培训的身心压力。

(四)教育理念未转变

在部分转岗教师的观念中,小学教师用专业知识上课,做的是脑力活;而幼儿教师需要付出很多的体力,包括制作教具、环境布置等,做的是体力活。更有甚者,错误地认为幼儿教师就是哄着孩子,实行各种“坑蒙拐骗”,没有清楚地认识到从事幼儿教育需要正确的理念和科学的方法。就保育和教育的关系,转岗教师存在严重的重“保”轻“教”的错误认识。调查中发现,多数转岗教师过分关注幼儿的保育和安全问题,身心承受巨大的压力,甚至会产生极端的想法,认为幼儿教师的工作就是做好幼儿的保育工作,而忽略幼儿在园的教学活动和其他活动。转岗教师内心的这种焦虑和由此产生的不正确的教育观念,会严重阻碍转岗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幼儿的健康成长。

(五)身份认同迷失

对于培训中没有相关幼教背景的转岗教师来说,抛弃原有的专业去从事一个陌生的工作是非常大的挑战。原有专业知识的荒废,这在一方面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另一方面也会让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不安和挫败感,无法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转岗教师认为自己在中小学的工作时是教师队伍中的佼佼者,备受家长和学生的尊敬和爱戴,而在幼儿园却得不到重视,也没有相应的工作考核标准,无法评估工作的质量。这些都会使他们的工作价值感下降,产生自我身份认同的迷失。

(六)职前情绪低落

调查发现,经过一年的培训,一些转岗教师却由一开始对幼儿教育工作充满期待和憧憬,转变为对未来感到迷茫和失望,甚至抵触到幼儿园工作。接受完幼儿教育理念方面的培训,以及到幼儿园实习的实践活动并没有使转岗教师树立信心,热爱幼教事业。相反,这些准幼儿教师非常厌烦幼教工作的繁琐,惧怕与家长和同事的相处,过分焦虑承担安全责任。

六、解决的对策

(一)严守转岗准入条件

在转岗工作的具体操作过程中,教育行政部门应周全考虑和充分认识到学前教育的特殊性和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长期性,严格遵照文件的转岗要求。要依据年龄和幼儿教育背景两个标准进行筛选,只有切实符合年龄要求和拥有学前教育背景的教师才能申请参加培训并到幼儿园工作。调查中发现,部分转岗的中小学教师在中专或大专学习过学前教育,毕业后直接到中小学工作,有关部门在进行人员筛选时,应该考虑优先鼓励和接收这部分教师转岗到幼儿园工作。他们曾经接受过专业系统的学习,在教育理念和专业技能方面更有优势,也更容易适应幼儿园的工作。

(二)提高转岗培训质量

转岗培训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在硬件条件方面,要完善硬件设施的配置,保障转岗教师有充足的学习资源。一方面,要为转岗教师提供专业知识方面的教材和期刊等阅读资料,让他们接受正确教育理念的学习。另一方面,要为他们的技能训练提供足够的材料、场地、乐器等,硬件设施的完善是提高转岗培训有效性的基本要求。

在师资方面,应该为转岗教师配备优质的培训教师队伍。培训教师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首先,培训教师应该让转岗教师了解幼儿园教育和中小学教育的巨大差别、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在入职前做好充分的知识储备和心理准备。其次,在转岗教师到幼儿园的实习时应给予专业指导,让学员利用好时机领悟其中蕴含的教育理念,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对于转岗教师的培训总结和心得,指导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并及时给予反馈,切实做到对学员负责。最后,培训教师要经常与转岗教师交流,及时了解转岗教师的想法,加强心理调节和心理管理方面的辅导。

在培训模式方面,各地在培训中应该充分考虑到个体差异和个人需要,采取不同方式和内容的培训模式。例如,对于专业基础较差、经验匮乏的转岗教师,他们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适应幼儿教育工作,应该把培训重点放在教育观念的转变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以及增加入园见习和实习的机会;而对于专业基础扎实,教育经验丰富的转岗教师,他们对专业成长有更高的追求,可以把培训的重点放在科研和幼儿园管理方面的学习。

(三)优化转岗教师资源分配

在进行转岗教师的工作分配时,一方面,针对转岗教师存在较大的年龄差异的问题,建议教育管理部门可以依据年龄合理分流,为他们建立专门的人才档案。基于年轻教师和老教师在教学经验、学习能力、工作精力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实行老教师与年轻教师一起搭班的模式,实现资源的优化。另一方面,还应该考虑转岗教师原有的专业背景,充分发挥转岗教师的专业优势。鼓励并支持转岗教师将原有专业知识与幼儿教育内容相结合,开创有特色的教学的同时,专业知识的再利用也可以使转岗教师树立信心,提升自我价值感,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从而发挥最大效益。

第3篇

一、建立集团公司、下属各分公司和车间班组的三级培训教育体系

一级培训是集团公司负责集团大政方针、公司文化、发展战略、员工心态、规章制度、管理技能、新技术、新知识等前瞻性教育和培训。培训对象为集团公司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和集团全体管理人员。组织部门为人力资源部,每月至少进行一次,每次不少于一个半小时。

二级培训是各分公司负责对本单位班组长以上和管理人员的培训,主要内容是公司企业文化教育、本单位规章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负责人为各分公司总经理。每月一次,每次不少于一个半小时。

三级培训是各车间班组负责对所管辖的全体员工的培训,主要内容是岗位职责、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规程、岗位工作流程和工艺技能专业知识、作业指导书等,负责人是各车间班组的负责人。培训时间是每周不少于一次,每次不少于一小时。利用每天的班前会班后会,反复学习本岗位职责和安全操作规程。

二、各分公司专业业务技能知识的培训,主要内容是三个方面:一是工艺技术知识的培训,二是机械设备维护和保养知识的培训,三是生产管理知识的培训;每周一次,每次不少于一小时。

三、各部门(如销售、财务、采购、人力资源、国际贸易、办公室)专业知识的培训由部门负责人组织进行,主要内容就是本部门相关专业知识的系统培训,结合工作实际运行中出现的专业问题,进行探讨培训交流,教会下属如何去做好工作,提高下属的专业技能,每周一次,每次不少于一小时。培训形式多种多样,目的就是提高人员素质和工作质量、产品质量。

四、新员工的岗前培训:新员工集中招聘八人以上者由公司人力资源部组织培训,不得少于三天,主要内容是公司简介、发展历程、战略目标、公司文化、产品介绍、通用规章制度和通用安全操作规程,新员工到车间后(或班组)进行岗位职责和操作规程的培训,第一个月内在车间实际培训不得少于6小时,使每个员工到岗后明确本岗位的工作职责范围,本岗应知、应会,应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本岗位工作做到什么标准,明确本岗位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新员工在上岗二个月后要有书面考试,考试成绩纳入试用期转正的考核评定中。对于平时补充招聘到岗的新员工人力资源部每月集中进行一次岗前培训。

五、培训的考核和评估,培训计划的有效运行要有组织上的保证,并要用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对培训结果要跟踪。建立管理人员培训档案,把管理人员参加培训、培训作业上交等情况纳入档案管理和全年的考核之中。考核是两个方面,一是对培训组织者的考核,二是对员工参训后的评价和考核;要保证培训工作落实到位。使培训工作真正成为公司的基础工作,培训真正起到作用,有效地提高管理人员和员工的素质,并使之能科学、扎实而又有效地开展起来,变员工要我培训为我要培训,以适应公司的转型和高速发展,塑造学习型组织,体现公司和个人的价值。

六、要求:各分公司各部门拟定本单位的年度培训计划,培训年度工作计划于一月十日前报主管领导;培训计划要认真去做,细化到每个月进行几次,培训计划中要明确培训的组织者、责任人,培训时间,培训主题及内容,培训形式,参训人员,培训主讲,培训要有记录,对培训结果要进行评估和跟踪;培训形式可多种多样,严格按培训计划执行;人力资源部每月至少进行一次检查指导。

通过培训全体管理人员和员工明确公司的企业文化内涵和岗位业务知识,明确各自岗位职责、工作标准,熟练掌握多种业务技能,改进绩效,进而提高全体管理人员和员工的素质,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达到公司和员工的双赢,从而为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奠定人才基础。

第4篇

【关键词】HSE岗位培训;需求矩阵;火烧山油田;准备工作;成果 问题

1.HSE岗位培训需求矩阵应用前期的准备工作

(1)制定完成HSE培训需求矩阵项目实施方案。(2)制定完成HSE培训需求矩阵实施计划。(3)对HSE需求矩阵实际工作小组人员进行确定。(4)完成对各级培训师的选拔工作。

2.HSE岗位培训需求矩阵工作实施情况介绍

2.1确定HSE岗位培训需求矩阵工作的工作流程,一般分为八个步骤:(1)依据火烧山油田的具体工种进行细分;(2)对每一个岗位明确其具体的操作范围和项目;(3)修订岗位操作卡;(4)对火烧山油田岗位培训需求展开测评;(5)对需求测评进行复核;(6)HSE岗位培训矩阵的形成;(7)编制操作项目矩阵、制作课件;(8)对火烧山油田员工开展培训,并对培训结果进行考核。

2.2关于对火烧山油田HSE岗位培训需求矩阵工作进展情况介绍:依据火烧山油田的工种细分岗位,经统计,共划分了22个岗位,其中采油工8个岗位,联合站14个岗位。

a)明确火烧山油田岗位操作范围和项目。此次主要岗位划分原则是:干什么-学什么-考什么。即:要求员工从事何种岗位的工作,就要根据培训计划的要求培训何种岗位的操作知识,根据培训计划的进度实施考核。

b)修订“五会”操作卡。在修订操作卡工作环节中,火烧山油田根据HSE培训需求矩阵要求,共修订操作卡138项,其中采油工种操作项目73项,联合站65项。并针对每个岗位划分的操作项目制定了各岗位的五会操作卡。

c)开展岗位培训需求测评。火烧山油田按照修订后的操作卡内容对各岗位进行了培训需求测评。火烧山油田作业区共计参加岗位需求调查人员共有236人,因各项事务未参加调查的人员27人。

d)开展测评复核。火烧山油田根据HSE岗位培训需求矩阵的要求,组织各基层队站进行测评的复核工作,由小组成员回到各自队站,组织各基层站队在队领导的配合下在本队进行,对一次复核不合格的人,进行二次复核,复核结束后将不合格项目纳入培训计划。经统计,作业区共复核员工203人。

e)形成培训矩阵。根据火烧山油田6个基层队站的结构,以及对各岗位的需求测评和复核结果,逐步各基层队站形成了个人、队站的培训矩阵大表,并及时告知每个岗位员工,使每个员工清楚的知道什么时间该培训、培训项目的是什么、由谁来负责培训。

f)编制操作项目矩阵、制作课件。根据新修订的五会操作卡的操作项目,组织矩阵小组成员进行了小矩阵的制作,共制定小矩阵138项,应用“工作前安全分析表”这一安全工具,把操作过程进行了细化分解,辨识并标示出操作过程中所有风险,根据LEC法来计算出风险值,针对性的提出防范措施,共制作课件48个、收集视频53个。

g)开展培训与考核。根据形成的各基层队的矩阵培训大表,火烧山油田各基层队站运用了操作项目小矩阵、培训课件和视频、操作示范这几种培训手段对员工展开培训,共计培训人员197人。对需要集中授课的操作项目,由作业区组织集中培训。

2.3取得的成果

(1)提高了“五会”成绩达标率。根据实施HSE岗位培训需求矩阵后,火烧山油田于10月18日,在采油厂开展了“五会”达标考核活动,对作业区一线操作岗位员工“五会”达标情况进行了考评。作业区被抽考人员达标率为100%,顺利通过考核。

(2)违章起数比往年同期有所降低

年度 油田公司 厂监督站 作业区安全办

2011 1 3 19

2012 0 1 14

下降率(%) 100 66.7 26.3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各级单位查出的违章起数均有所下降。

(3)员工技能鉴定合格率上升

员工技能鉴定成绩对比表

年度 考试人数(人) 合格人数(人) 合格率(%) 对比效果(%)

2011 60 28 47 +24%

2012 105 71 71

通过上表可得:通过HSE岗位培训需求矩阵工作的开展,2012年员工技能鉴定合格率较2011年上升了24%。

(4)认识到了操作中的盲点。通过开展HSE岗位需求测评后,火烧山油田的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员工普遍对“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各种气体检测仪的使用”这两个操作项目存在操作规程不熟悉、不清楚的问题。而这两项操作是员工基本的安全防范技能,如果员工不懂得具体的操作方法,势必会给油田生产造成重大的安全隐患。因此作业区快速组织员工全员加大了相关培训的力度,避免了生产中风险性的发生。

(5)明确了直线责任,强化了属地管理。按照员工干什么,学什么,会什么原则,由队长来确定班长岗位操作项目,班长来确定班员的操作项目。明确了岗位分工,细化了岗位操作项目,使岗位人员明白自己的工作职责、范围以及流程,清楚本岗位培训的计划和学习内容。杜绝以前员工培训“会与不会一锅烩,不分岗位一堂课,经常考的用不上、会干的不如会考的”等等怪现象的出现。本次HSE矩阵培训工作实行逐级负责制,队站长培训班长,班长培训班员,明确了直线责任,强化了属地管理。

(6)提高了员工应对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通过实施HSE岗位培训需求矩阵工作,组织员工积极参与各种突发事故应急处置演练,通过对各种程序的不断演练,快速提高了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

2.4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各岗位之间存在的差异。通过对火烧山油田岗位操作项目的划分,首先不同岗位之间掌握项目数量差距比较大,承担的风险、责任也就不同;其次各岗位员工学习的主观意愿也存在差异,有强有弱。因此要将HSE岗位培训需求矩阵推进工作顺利开展,需要保障已制定的激励机制和配套的管理办法及时得已实施;(2)员工素质不一造成的差异。员工之间的个人素质也是参差不齐的,有一批岁数比较大的员工,文化比较低,还有一些少数民族同志汉语水平比较差,培训起来比较困难。这也会给矩阵工作的推进带来一些阻力;(3)人员流动性大给培训矩阵工作带来极大的影响。火烧山油田各基层队站请假次数及人员较多、参与培训的人员也比较多,测评、复核、培训的时候不在,销假后再对这些请假人员重新组织进行测评、复核、培训,使得日常培训工作量大幅增加。因此,人员流动性大给HSE岗位培训矩阵工作带来的阻力是很大的。

2.5巩固措施。(1)将新修订的“五会”操作卡纳入了作业区的作业指导书。(2)制定了“五会”及矩阵考核及奖惩办法。(3)进一步完善现场应急处置程序。

第5篇

关键词:火电厂;新进员工;通用培训项目;特色培训项目

作者简介:贺芳(1968-),女,山西离石人,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河北 保定 071051)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9-0187-02

随着我国国民生产总值连年8%左右的增长,各行各业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用电量也逐年攀升。与此相适应的是,各地新装机容量也逐年攀升。本文就火电厂新进员工的培训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

员工队伍素质对公司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国家电网出台了《国家电网教育培训管理暂行规定》。根据此规定,加强对员工的职业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既是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促进公司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又是企业的法定义务和基本职责。

目前一般火电厂的新进员工学历层次较复杂,从刚走出校门的大中专毕业生到专门引进的高级技术人才,几乎涵盖中专到博士各个层次,他们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差异也很大,所以需要制定差别化的培训方案。

一、岗前培训

据国网公司要求,对各类新录用人员、转岗或晋升职位的员工必须按照岗位规范的要求进行上岗资格培训,培训合格并取得上岗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这种培训称为岗前培训。新录用的大中专毕业生必须集中进行3个月左右的岗位资格培训;对接收的退伍军人,未达到岗位规范要求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水平者必须进行2年左右的岗前脱产培训,使其达到上岗要求。

1.通用培训项目的设置

(1)本厂概况学习。包括企业文化、装机容量、所用主要设备型号、生产过程流程、厂规厂纪教育等。如国网公司所属电厂首先安排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企业宗旨等)的学习,然后是本厂建设、发展概况等相关知识的学习。

(2)安全教育。不管是什么样的电厂,也不管这名员工将来从事什么工种,都必须进行全面的安全教育。即使这名员工来自其他电厂的第一线,也需要重新学习本厂的安全规程。安全培训内容不仅包括安规两票,还包括所有与安全生产有关的内容。一般在岗位职责内规定,若安规考评不够90分,不允许上岗。

(3)生产过程各个环节相关知识概要学习。也许这名员工将来从事的工种涉及到的知识较单一,但是仍避免不了要和其他相关环节的人员有知识交叉点,同时考虑到将来员工升职转岗的需要,因此对全厂生产过程各个主要环节的学习是培训的必选项目。培训的主要内容分阶段进行,首先是电厂的工艺流程及电厂各专业的设备系统简介,然后是电厂机、电、炉、燃、热、化等专业基础理论的系统培训,这个阶段的专业学习要侧重专业理论和实际操作两部分。最后是根据前面的培训结果,结合个人意愿将培训人员分到有人员缺口的班组或专业进行跟班培训。

(4)职业道德及爱岗敬业教育。电力行业是高风险行业,社会责任重大,每位电力员工必须爱岗敬业,恪守职业道德。因此职业道德的教育一刻也不能放松。该项培训主要学习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电网企业职工职业道德规范,通过学习强化新进员工的职业责任,杜绝习惯违章,增强法制意识,自觉遵法守规,加强道德修养,提升道德水准。

这个阶段的培训采取材、集中授课,并对所培训内容进行阶段测评。注重团队凝聚力的培养,配以相应的竞争机制,再加上员工各自的上岗压力,能达到时间短、效率高的培训效果。

2.特色培训项目的设置

(1)抗挫折教育。针对目前新进大中专毕业生多为独生子女,相对耐击打能力差,可专设培训项目培养他们的吃苦耐劳精神。中国社会科学院2013年10月的《人力资源蓝皮书》指出,劳动者就业稳定性较差,就业短期化现象突出,就业市场供求矛盾突出,就业歧视现象仍较普遍。中国员工平均流动率为15.9%,在全球处于高位。刚毕业大学生的就业稳定性更加让人担忧。根据麦可思的调查,2011届全国大学毕业生有41%的人半年内离职过,比2010届上升了7个百分点。其中高职高专毕业生毕业半年内的离职率高于本科毕业生,有52%的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内离职过。离职人数居高不下不仅与行业企业有关,也与现在年轻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很大的关系。

这些数据虽然不是专门针对电力行业的统计数据,但是也包括了电力行业,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电力行业的情况。电力行业是个技术含量高的行业,必须培养相对稳定的员工队伍。如果新员工因为各种原因动辄离岗,人员流动过快,不利于安全生产。可安排军训、野外生存训练、跟随电力建设单位一线员工做架线、布线等生活艰苦又耗费体力的工作,锻炼新员工的意志力,当他们正式走上高度自动化的实际电力岗位时将会更珍惜来之不易的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机会。

(2)分岗位专业知识培训。新进员工经过初步培训分配到不同岗位后,根据岗位要求进行上岗前必备知识与技能的培训。针对不同学历层次和不同岗位培训不同的岗位知识内容。

对于专门引进的高级技术人才,在岗前培训和分岗位实习后,根据引进时的设想可安排高新技术的学习培训,或直接安排到设定岗位试用后再根据试用情况安排合适的培训项目。

二、轮岗实践

岗前培训完毕后,一部分员工可能直接进入某岗位实习,另有一部分员工需要进行轮岗实践。轮岗实践也称为“多岗位培训(或多工种培训)”,就是一个员工在熟练了某个岗位技能以后,再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其他岗位(工种)的技能。目前,轮岗实践在发电厂已经普遍推广,甚至要求员工达到“全能值班员”的水平。具体培训时一般都是列出一个培训大纲,注明学习内容、考核标准、培训期限、培训对象,指定专人负责,签订师徒合同。

轮岗实践采取的形式为新员工对应具体岗位开展工作,和正式上岗的员工职责、任务相同,但是一般承担辅工作或者在师傅指导下开展工作。每一岗位实践一段时间,时间长短视具体岗位工种而定,由师傅给出实践合格意见,或经过考核(口试、笔试、实际操作)达到上岗标准后才可再培训下一个岗位。

三、在岗培训

岗前培训和轮岗实习完成后,根据岗位培训情况及实际工作需要为新员工分配岗位并派师父一名,之后进入在岗培训环节。在岗培训是指熟悉本岗操作流程、提高员工操作技能的岗位培训。各中心、班组应指定专人进行传、帮、带,签订一对一“师徒合同”,每名新从业人员都要根据“师徒合同”要求,在师傅的带领下进行不少于6个月的现场安全技术及操作技能培训。

在岗培训必须建立在良好的岗前培训的基础之上,同时必须配以严格的竞争上岗机制才能得以环环相扣,效果显著。

在岗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本岗位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岗位技能。一般火电厂都有专门的岗位培训计划,定期进行考评,考评结果与工资奖金挂钩。同时为鼓励员工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电厂都有岗位动态竞争机制,对于较低岗位的员工经过一定期限的在岗实践后可按规定申报高一级的工作岗位。在申报后必须进行更高一级岗位的专业技术和岗位技能的培训,经过必须的内容培训并经考评通过后可晋升至更高一级的工作岗位。

对于在岗培训,采取的形式主要有专题讲座、定期测评、小组讨论、仿真机培训等。专题讲座是针对运行人员提出的一些共性问题,可邀请专业人员进行专题讲解;定期测评是对于运行人员必须要掌握的技术知识可划定范围,进行定期测评;小组讨论是对于机组运行中曾出现的异常情况,利用学习班以班组为单位进行小组讨论,弄清事故发生的原因及现象,明确事故处理的原则和方法,做到举一反三,杜绝类似事件重复出现,尽可能将设备故障缩小到最小范围,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为了强化运行人员的事故处理水平,公司会定期组织仿真机培训,以提高相关人员事故判断、分析、处理的能力。所有这些活动,新上岗员工都要积极参与其中。经过一轮在岗培训,新员工方能成为合格的岗位员工,在全员岗位培训中不断成长。

相信在完善的企业培训考核制度制约下,在合理有效的培训项目支持下,在企业精神的激励下,新员工可以很快胜任岗位工作的需要。同时,通过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与个人发奋努力,结合良好的知识技能基础与企业用人机制,新员工必将实现创新、跨越和突破,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6篇

【关键词】急诊;新护士;岗位培训

急诊岗位的特殊性与经常面临的紧张度导致了急诊工作环境的高压力状态,这对急诊护士的专业素质,应对能力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于刚刚步入临床工作的新护士而言,如何实现从学生到专业护士的角色换位,尽快适应急诊护理工作至关重要。在从事专业早期给予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训指导有利于他们尽快适应临床环境,有利于专业成长及发展,有利于护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1]。在医院及护理部连年成功开展岗前培训后,本科室也着手于科室内岗位培训,4年来取得了较好成绩,现报告如下。

1对象

选择本科室2009――2012新招收的护理应届毕业生共38名,女28名,男10名,平均年龄23,除一名学历为硕士外,其余均为本科。

2培训内容及方法

2.1培训过程①新护士报到后首先参加医院及护理部岗前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医院介绍,规章制度,护理程序及优质服务,护理质量管理及病人教育管理,关护理念,CPR及14项基本护理操作等,并通过相关考核。②进入临床科室后进行科室岗位培训,完成相关理论及操作考核。

2.2科室培训内容根据急诊工作背景及需求,培训主要有传统培训项目:科室介绍,工作环境,职责制度,急诊常见护理常规,护理操作,工作流程,抢救设备及仪器使用等;特色培训项目:急诊安全管理及应急预案,工作场所暴力应对,护理信息系统管理等。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2.2.1急诊常见护理常规、操作、仪器使用请科室资深护士以授课的方式讲解急诊工作流程及常见急症处理,如脑卒中患者的急救流程、急性胸痛患者的急救流程、多发伤患者的急救流程等。并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讨论,自学包括内、外、妇、儿急症理论知识。组织观看技能视听教材,老师在旁讲解急救流程中相关急救仪器的使用操作、医护间的配合等,然后组织练习,老师点评指导,适时评价总结,进一步提高新护士急救技能。

2.2.2急诊安全管理及应急预案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是做好护理安全工作的前提[2]。对安全管理的学习包括环境安全,病人安全-6项国际病人安全目标,员工自身安全。通过停电、火灾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详细讲解及具体事例分析加深新护士的安全意识。另外,组织学习结合本院特点制定的意外事件(Event、Near-miss)报表,持续质量改进(CQI)项目,主要涉及分析护理错误发生原因及危害性和补救方式,总结吸取他人的经验教训,改进护理操作和服务流程。

2.2.3急诊工作场所暴力应对工作场所暴力在急诊科有极高的发生率,针对医院及急诊特点开展工作场所暴力防范与应对措施教育,可提高急诊科护士防范[3]。科室内有专门关于暴力应对的培训和管理[4],一方面介绍中国医疗现状,工作暴力发生时间及原因,预防方法,并进行了顾客服务意识培训,包括语言、仪表、操作,流程、书写等的优质服务,避免暴力事件发生;另一方面介绍同事间支持系统,以同事间支持及有效地小组模式促进新护士的工作满意度,使之产生归属感。

2.3科室培训方法

2.3.1岗前培训制定岗前培训手册,在一周内采取自学及讲授结合的方法,对理论知识、护理操作技术及监护设备,抢救仪器进行讲解示范指导。

2.3.2岗位培训第一阶段时间为三个月,进行一对一的临床带教指导工作方式,在岗前培训基础上熟悉急诊科工作环境。讲解各班职责和工作程序,熟悉各班工作;根据班内患者的护理内容进行各种护理操作,讲解护理常规;在专人负责带教前提下,完成岗前培训手册中培训项目的check-list,并由科室总带教模拟急救场景,设置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评分项,进行床边综合考核并通过。

2.3.3岗位培训第二阶段时间为9个月。使新护士逐步适应临床环境,实现从一对一的“跟班”急诊新护士到有独立工作业务能力的急诊专科护士的角色转变。每月根据岗前培训手册,进行理论及操作的回顾,查漏补缺,进一步熟练掌握急诊常见病种的护理常规和技术操作,提高急诊临床的护理质量。

3结果

3.1护理理论及技能水平普遍提高在岗前培训考核及三个月床边综合能力考核中,通过率为100%,check-list完成及时,每个月的理论及操作考核均以较好成绩(>85分,满分100分)通过。

3.2同事评价较高主要通过带教老师评价、科室同事评价、护士长评价和自我评价。

3.3临床护理服务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提升,科室内新护士的工作意外事件发生率减小。

4讨论

4.1岗位培训提高了新护士考核通过率,激发其在临床中学习的兴趣新护士进入临床后,面临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相关的学习环境及压力也相对改变,在岗前培训中激发新护士工作、学习、生活动机意识尤为重要[5]。灵活多变的培训方式更能引起新护士的期待与认同。以自主、讨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调动新护士的学习,激发其积极性、主动性。在培训后的考核中理论及技能均顺利通过,同时也体现出培训质量,为进一步完善岗位培训提供了宝贵经验。

4.2增强了新护士自信心,促进他们的角色换位新护士面临学院到治疗、护理、健康宣教等角色转换的压力,应关注他们的需求,如:病情环境适应较差,容易产生焦虑、自卑等不良情绪;缺乏临床经验,病情观察能力差,容易出现差错;对病人及家属提出的问题不止如何回答等[6]。岗位培训内容满足了新护士的需求,不仅充实了理论操作知识,更是从安全管理,护患沟通,应急处理等多方面引导,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使其更顺利的成为一名专业护士。

4.3提高新护士护理理论和技能水平理论基础与专业技能是新护士能否胜任护理工作的前提,因此,无论怎样变革岗位培训内容及培训方法,护理理论和技能的培训始终要放在重要的位置[7]。在岗前培训中统一培训使其在上岗前就打下扎实基础,在其后的岗位培训中反复复习,并在临床中得以较好的应用。

4.4提高新护士的职业素质在系统的培训中,新护士的业务水平得到一定的提高,理论学习与临床工作结合的方式,进一步促进护士的提高。通过护理文化、制度及优质服务等人文理念教育不仅让新护士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更激励护士产生集体归属感,从而促进整个护理团队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夏吾吉.浅析新护士岗前规范化培训的必要性[J].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8,198:78-79.

[2]曾任英,钟伟英.新护士岗前核心能力培训的方法及效果评价[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7):80-81.

[3]陈祖辉,王声.护理学杂志[J].2004,19(15):3-6.

[4]潘红英,桂蒙,孙蒋会,等.急诊护理人员工作场所暴力的应对策略[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5):445-447.

[5]王惠芬,谭文勇,夏桂兰,等.新护士岗前培训模式的探讨[J].护理管理杂志,2007,7(9):48-50.

第7篇

为了提高员工和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保证公司可持续性发展;必须进行有效的培训,做好培训的基础是要有可行完整实用的培训计划,现将今年的培训工作计划如下:

一、建立集团公司、下属各分公司和车间班组的三级培训教育体系

一级培训是集团公司负责集团大政方针、公司文化、发展战略、员工心态、规章制度、管理技能、新技术、新知识等前瞻性教育和培训。培训对象为集团公司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和集团全体管理人员。组织部门为人力资源部,每月至少进行一次,每次不少于一个半小时。

二级培训是各分公司负责对本单位班组长以上和管理人员的培训,主要内容是公司企业文化教育、本单位规章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负责人为各分公司总经理。每月一次,每次不少于一个半小时。

三级培训是各车间班组负责对所管辖的全体员工的培训,主要内容是岗位职责、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规程、岗位工作流程和工艺技能专业知识、作业指导书等,负责人是各车间班组的负责人。培训时间是每周不少于一次,每次不少于一小时。利用每天的班前会班后会,反复学习本岗位职责和安全操作规程。

二、各分公司专业业务技能知识的培训,主要内容是三个方面:一是工艺技术知识的培训,二是机械设备维护和保养知识的培训,三是生产管理知识的培训;每周一次,每次不少于一小时。

三、各部门(如销售、财务、采购、人力资源、国际贸易、办公室)专业知识的培训由部门负责人组织进行,主要内容就是本部门相关专业知识的系统培训,结合工作实际运行中出现的专业问题,进行探讨培训交流,教会下属如何去做好工作,提高下属的专业技能,每周一次,每次不少于一小时。培训形式多种多样,目的就是提高人员素质和工作质量、产品质量。

四、新员工的岗前培训:新员工集中招聘八人以上者由公司人力资源部组织培训,不得少于三天,主要内容是公司简介、发展历程、战略目标、公司文化、产品介绍、通用规章制度和通用安全操作规程,新员工到车间后(或班组)进行岗位职责和操作规程的培训,第一个月内在车间实际培训不得少于6小时,使每个员工到岗后明确本岗位的工作职责范围,本岗应知、应会,应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本岗位工作做到什么标准,明确本岗位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新员工在上岗二个月后要有书面考试,考试成绩纳入试用期转正的考核评定中。对于平时补充招聘到岗的新员工人力资源部每月集中进行一次岗前培训。

五、培训的考核和评估,培训计划的有效运行要有组织上的保证,并要用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对培训结果要跟踪。建立管理人员培训档案,把管理人员参加培训、培训作业上交等情况纳入档案管理和全年的考核之中。考核是两个方面,一是对培训组织者的考核,二是对员工参训后的评价和考核;要保证培训工作落实到位。使培训工作真正成为公司的基础工作,培训真正起到作用,有效地提高管理人员和员工的素质,并使之能科学、扎实而又有效地开展起来,变员工要我培训为我要培训,以适应公司的转型和高速发展,塑造学习型组织,体现公司和个人的价值。

六、要求:各分公司各部门拟定本单位的年度培训计划,培训年度工作计划于一月十日前报主管领导;培训计划要认真去做,细化到每个月进行几次,培训计划中要明确培训的组织者、责任人,培训时间,培训主题及内容,培训形式,参训人员,培训主讲,培训要有记录,对培训结果要进行评估和跟踪;培训形式可多种多样,严格按培训计划执行;人力资源部每月至少进行一次检查指导。

通过培训全体管理人员和员工明确公司的企业文化内涵和岗位业务知识,明确各自岗位职责、工作标准,熟练掌握多种业务技能,改进绩效,进而提高全体管理人员和员工的素质,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达到公司和员工的双赢,从而为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奠定人才基础。

第8篇

为了提高员工和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保证公司可持续性发展;必须进行有效的培训,做好培训的基础是要有可行完整实用的培训计划,现将2010年公司员工培训工作计划如下:

一、建立集团公司、下属各分公司和车间班组的三级培训教育体系

一级培训是集团公司负责集团大政方针、公司文化、发展战略、员工心态、规章制度、管理技能、新技术、新知识等前瞻性教育和培训。培训对象为集团公司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和集团全体管理人员。组织部门为人力资源部,每月至少进行一次,每次不少于一个半小时。

二级培训是各分公司负责对本单位班组长以上和管理人员的培训,主要内容是公司企业文化教育、本单位规章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负责人为各分公司总经理。每月一次,每次不少于一个半小时。

三级培训是各车间班组负责对所管辖的全体员工的培训,主要内容是岗位职责、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规程、岗位工作流程和工艺技能专业知识、作业指导书等,负责人是各车间班组的负责人。培训时间是每周不少于一次,每次不少于一小时。利用每天的班前会班后会,反复学习本岗位职责和安全操作规程。

二、各分公司专业业务技能知识的培训,主要内容是三个方面:一是工艺技术知识的培训,二是机械设备维护和保养知识的培训,三是生产管理知识的培训;每周一次,每次不少于一小时。

三、各部门(如销售、财务、采购、人力资源、国际贸易、办公室)专业知识的培训由部门负责人组织进行,主要内容就是本部门相关专业知识的系统培训,结合工作实际运行中出现的专业问题,进行探讨培训交流,教会下属如何去做好工作,提高下属的专业技能,每周一次,每次不少于一小时。培训形式多种多样,目的就是提高人员素质和工作质量、产品质量。

四、新员工的岗前培训:新员工集中招聘八人以上者由公司人力资源部组织培训,不得少于三天,主要内容是公司简介、发展历程、战略目标、公司文化、产品介绍、通用规章制度和通用安全操作规程,新员工到车间后(或班组)进行岗位职责和操作规程的培训,第一个月内在车间实际培训不得少于6小时,使每个员工到岗后明确本岗位的工作职责范围,本岗应知、应会,应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本岗位工作做到什么标准,明确本岗位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新员工在上岗二个月后要有书面考试,考试成绩纳入试用期转正的考核评定中。对于平时补充招聘到岗的新员工人力资源部每月集中进行一次岗前培训。

五、培训的考核和评估,培训工作计划的有效运行要有组织上的保证,并要用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对培训结果要跟踪。建立管理人员培训档案,把管理人员参加培训、培训作业上交等情况纳入档案管理和全年的考核之中。考核是两个方面,一是对培训组织者的考核,二是对员工参训后的评价和考核;要保证培训工作落实到位。使培训工作真正成为公司的基础工作,培训真正起到作用,有效地提高管理人员和员工的素质,并使之能科学、扎实而又有效地开展起来,变员工要我培训为我要培训,以适应公司的转型和高速发展,塑造学习型组织,体现公司和个人的价值。

第9篇

关键词:探讨; 高职; 内科护理学; 教学模式

Discussion on higher vocational nursing profession

―― "Medical nursing" the teaching mode

Huang Yan-ping, Yang Yan-xin, Wang Li

Abstract: This paper on higher vocational nursing profession "of medical care," the new teaching model: for multifaceted cooperation; identify training mode, adjusting the teaching content; optimize teaching team; Training perfect conditions to strengthen monitoring of teaching; reform appraisal methods, such as seven in Were discussed. That the "positions demand professional + skills base + base" Engineering is to combine medical care and personnel training Vocational the best model.

Key words: study; Higher Vocational; medical care; teaching mode

内科护理学是临床护理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是关于认识疾病及其预防和治疗、护理病人、促进康复、增进健康的科学[1]。内科护理人员的职业标准是:①掌握较为全面和系统地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其防治和护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②具备一定的对内科病人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以及对内科常见急症的配合抢救能力;③在内科病人的护理中能够做到无需有意识地逐个步骤地刻板依照,而是熟练地、自然地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灵活应用护理程序:全面评估病情做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实施并记录护理活动评价处理效果。要使培养的学生,毕业后,顺应临床医学的发展,内科护理岗位需求,在从事内科病人护理工作中,娴熟实施护理技术,并符合职业标准,实现零职业岗前培训就业,我们认为必须对以往的教学模式及课程内容进行脱胎换骨的,颠覆性的改革[2]。

一、开展多元合作

传统的内科护理学教学,一般以学校专任教师承担,

结合校内实训、医院见习完成教学任务。整个教学未按照内科病人护理的工作过程要求能力设计成的训练项目进行教学,而是侧重于内科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对基本技能未做到“学中练,练中学,教、学、练合一”。内科护理学教学计划完成,学生或许具备了夯实的内科护理相关知识,但内科护理工作所需要的技能没有真正具有或不熟练。毕业后不能很快适应岗位需要,甚至对内科病人不知如何护理。要实现零岗位适应期,就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以往的教学方式及课程内容进行脱胎换骨的,颠覆性的改革,把临床生产实习转变为临床顶岗实习。如此巨大的改革,我们认为学校专业建设模式应先转变。由医院内科护理专家,CCU病房护理骨干,学校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组成校院共建、工学结合教学指导小组,开展与医院的多元合作,分析职业能力标准,明确岗位人才培养目标,打造“校院共建、工学结合―学校+医院+岗位”的专业建设模式(见图 1)。构建与之相适应 “岗位需求―专业+技能+基地” 工学结合新型的岗位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图1“校院共建、工学结合―学校+医院+岗位”的专业建设模式示意图

二、确定培养模式

开展与医院的多元合作,由工学结合教学指导小组分析内科护理人员岗位职业标准,以明确岗位人才培养目标。我们认为构建“岗位需求―专业+技能+基地”工学结合新型的岗位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适应高职内科护理人才培养的最佳模式。

1.岗位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岗位需求―专业+技能+基地”的岗位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思想,以专业建设为基础,以学生就业岗位需要之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以生产实践基地为保障,通过与医院急诊科、内科门诊、内科病房、CCU病房和急救中心的深度合作,走教学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岗位需求―专业+技能+基地”的岗位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职业教育的要求,同时也体现了内科护理工作者的本质要求。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思想,更为学生临床顶岗实习创造了条件,比较鲜明地体现了高职护理专业的特点。

2.岗位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思路

以校院合作为基础,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临床内科护理人员的职业标准为核心,综合素质培养为目标,以岗位需求为质量考核标准,构建临床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紧密配合,课程内容模块内德、技、能紧密结合,学校与医院急诊科、内科门诊、内科病房、CCU病房和急救中心

紧密配合的岗位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临床顶岗实习流程进行分析,确定课程内容模块,每个模块都有具体的工作任务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围绕工作任务来进行,各模块相对独立又相互配合,实现在工作过程中完成人才培养任务,形成“岗位需求―专业+技能+基地”的岗位人才培养模式。

三、调整教学内容

本着以育才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以医院为依托,以实训为基础的原则,使培养的学生,毕业后,顺应临床医学的发展,内科护理岗位需求,在从事内科病人护理工作中,灵活应用护理程序,娴熟实施护理技术,并符合职业标准,实现零职业岗前培训就业,原有的内科护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就必须根据工作过程来设计教学内容,根据职业要求来培养岗位核心能力,换言之,就是实施课程体系开发,调整教学内容。

1.课程体系开发流程及措施

课程体系开发必须遵循: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旨,以岗位培养目标为核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以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为重点的基本思路。以适应岗位需求为目标,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的要求为依据,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打破传统课程内容的局限,顺应临床医学的发展,更新教学内容,使课程设置突出急诊科、内科门诊、内科病房、CCU病房和急救中心职业岗位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使课程内容体现最新技术,使学生能力符合职业岗位最新要求。具体流程及措施见表1。

表1 内科护理课程体系开发项目流程及措施

流程序号 流程内容 措 施

1 工学结合教学指导小组指导 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内科护理专家、CCU病房护理骨干组成的工学结合教学指导小组进行指导。

2 开展岗位需求

调研 教学团队共同设计调研提纲与问卷调查表,面向医院内科门诊、内科病房和CCU病房开展相关职业岗位技术和岗位能力调研。

3 进行岗位分析,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把内科护理所涉及的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工作项目,对工作项目进行任务分析,按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排序,并对完成任务应掌握的职业能力做出较为详细的描述。

专业带头人引导内科护理专家和骨干进行工作任务分析,形成工学结合教学指导小组认可、线索清楚、层次分明的工作任务分析表。

4 工作任务(岗位、能力)确定 工学结合教学指导小组对任务、能力、专业知识进行分析;确定工学结合课程内容模块的工作任务的难易程度。

5 建立工学教学内容模块 围绕每一个教学内容模块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设置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实施方式。

6 制定课程标准编写课程教学大纲 将岗位职业标准分解,融入课程内容,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编写教学大纲;制定顶岗实习计划,编写实纲。

7 制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 按照校院共建、工学结合、岗位导向的原则,根据已建立的系列教学内容模块,制定岗位人才培养方案。

8 审定、实施 校院合作、工学结合专业建设指导小组终审并批准实施。

2.调整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由校院共建、工学结合教学指导小组分析临床内科护理职业岗位的职责、任务和必备的岗位能力和基本素质。根据岗位技能和临床运用从教学、实验实训、临床实习直至顶岗实习整个流程中的关键环节,对以往的内科护理学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并确定符合职业岗位要求新的教学内容课程模块,如内科护理相关基础知识、内科护理相关基本技能、内科护理综合素质能力和临床技能实践等课程模块。要求各模块都有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紧紧围绕教学任务进行,实现在临床实习和顶岗实习过程中达成教学目标。

3.符合职业岗位要求新的教学内容课程模块的涵义

⑴ 教学目标和任务 通过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配合,教学任务与工作任务配合,强化岗位基础、岗位知识、岗位能力训练、现场实习实践等,形成本模块知识、技能、素质的完整合理结构。

⑵ 工作目标和任务 由具体工作内容确定。如岗位能力模块,要求护理评估、护理体检、护理诊断、护理目标、护理措施(生活护理、治疗配合、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健康教育)、护理评价等。

⑶ 组织与实施 在实现教学目标或工作目标的过程中,对工学结合过程有详细安排。比如:讲什么?什么时候讲?什么地方讲?为什么讲?由教师讲,还是内科护理专家或骨干讲?怎样讲等均做了详细安排。

⑷ 岗位技术服务培训。通过工学结合,掌握内科护理课程内容模块的专业知识、具备职业上岗能力、实现临岗前培训就业。

工学结合内科护理教学内容模块课程体系,如此形成内科护理课程模块完整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结构。体现内科护理岗位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四、优化教学团队

确定了岗位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了教学内容,要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学生零岗前培训就业,就必须配备一支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团队。该团队应由学校专任教师、医院内科护理专家、CCU病房护理骨干等组成。专任教师负责学生本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练”和校内模拟的训练,以及基本素质能力的培养;内科护理专家和骨干根据工作流程和岗位职业标准负责学生本课程临床见习和顶岗实习的“练中学,学中练,练、学、教合一”的实地训练以及综合素质、职业标准的培养。

五、完善实训条件

将内科护理实验实训基地根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并围绕课程内容要求建设设备精良、功能完善的实验实训基地和融教学、职业培训和技术研发功能三位一体的实训基地,使原有的工学结合、校院合作、订单式培养的实训实习网络体系更为完善。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满足培养技能型的内科护理人才需要。(见图 2、3)

图2 三位一体的实训基地与实训实习网络体系示意图

图3 实践训练体系示意图

六、加强教学监控

培养的学生,实现零职业岗前培训就业,确定的教学内容和采用的教学组织实施方式至关重要。因为教学内容来源于工作过程,教学组织实施方式又取决于岗位职业标准,只有加强教学监控,校院共建、工学结合教学指导小

组才能把握临床内科护理岗位的工作流程变化和岗位职业标准的修订,才能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实施方式,才能提高岗位人才培养质量。如何加强教学监控,我们认为构建由“一套制度、二组人马、三级监控、四位一体、五种方式、六项内容”组成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比较合理。其具体含义见表2:

名 称 含 义

一套制度 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和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

二组人马 专任教师、内科护理专家和骨干等二组人马组成的教学团队。

三级监控 校院共建、工学结合教学指导小组内科护理教研组教师和学生三级教学质量监控。

四位一体 教学管理部门+招生就业办+教师、学生+用人单位共同组成的四位一体的教学质量信息反馈。

五种方式 日常教学检查、评教、评学、座谈会、质量跟踪等五种教学质量监控。

六项内容 教学大纲编制与实施情况、教师理论和实训教学情况、教学计划执行情况、教学工作规范情况、教学管理工作情况、毕业生质量等六项内容。

七、改革考核方式

传统的考核方式已不能适应高职教育的要求,也不能顺应职业的发展,要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减少医院对新员工的岗位培训费用,实现零职业岗前培训就业,就必须改革考核方式。我们认为高职护理专业――《内科护理学》的教学模式,

在采用“岗位需求―专业+技能+基地”工学结合新型的岗位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考核方式应以够用的人文基础知识必备的内科护理相关理论和技能实用的内科护理综合素质娴熟的内科护理操作技术为指导思想,加大技能考核比率,即平时学习态度占10%,校内各项技能操作考核总评占30%,内科护理相关理论知识占30%,临床顶岗实习出科各项技能操作考核总评占30%。各项技能操作

考核评分标准,由工学结合教学指导小组人员,根据内科病人护理工作过程中涉及到的护理技术实际操作步骤制定评分标准。其评分指标为11项考前准备5项:仪容仪表、用物准备、环境准备、向病人交代注意事项、对病人的态度;操作质量6项:操作具体流程、操作手法、操作熟练程度、操作时间、无菌观念、操作完毕对病人和现场的处理等。

综上所述,高职护理专业――《内科护理学》的教学模式必须改革。学生走向岗位,无论是急诊科,还是内科门诊、内科病房、CCU病房或急救中心,面对病人能泰

然处置。采用“岗位需求―专业+技能+基地”工学结合新型的岗位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适应高职内科护理人才培养的最佳选择。

参考文献

[1] 尤黎明、吴瑛主编.内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

[2] 俞克新.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7.6

第10篇

转岗先培训 不合格不上岗

公司开展转岗职工岗前培训

“进入工作现场作业时,必须按要求正确穿戴使用劳保用品,小心烫伤、小心触电……”5月20日,公司对从其他单位转岗的10名职工进行入职安全教育暨职业健康安全知识培训。

为让转岗职工在上岗前熟悉新岗位安全及职业健康安全知识,树牢安全生产意识,公司组织转岗职工从学习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了解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辨识新工作环境危险源、掌握基本安全生产知识以及事故案例分析等方面开展了入职安全培训。

此次培训,公司严格按照公司培训要求,组织授课人员提前认真编写了相关教案,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针对性较强,比较系统的讲授了工作中必须具备的安全生产知识、职业健康安全知识。为确保培训实效,保证各转岗人员对安全知识吃透,培训结束后还设置了考试环节,以此检验学员的学习情况。

“要上岗,必须安全培训合格,不合格就不能转到新的岗位上岗。”公司负责人说。针对部分员工年龄较大,文化程度不高,接受新生事物较慢的特点,公司还开出专门“小灶”进行一对一培训,保证转岗职工全部考核合格后,再安排到新的岗位上岗。

“通过培训,不仅提高了转岗职工的安全素质,增强了安全意识,满足了岗位安全生产的需要,更为后续公司安全稳定生产奠定了基础。”公司负责人说。

第11篇

【关键词】 医院;新员工;岗前培训

根据医院发展的需要,以“发展我院、重视人才、合理使用人才”为理念,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我院每年要从省内、外的高等院校招收应届毕业生,对他们实施岗前培训。岗前培训是每位新员工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环节[1],是使新员工迅速转变角色,适应新岗位、新环境的重要环节之一[2]。医院实施岗前培训目的是,让新员工尽快适应医院新的环境,适应岗位要求,使新进员工自觉、主动和愉快地适应医院工作模式,培养造就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我院自1992年以来,每年对新员工进行全院性的岗前培训,至今共举办了17次,参加人员共约750人次,在此期间我们对岗前培训的内容和方式进行了探讨与改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 岗前培训实施步骤

1.1 做好准备工作:岗前培训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首先需要进行周密计划与积极准备。岗前培训主要由医院人事处负责实施,由院长办公室、组织宣传部、科教处、医务处、护理部、审计处等各职能部门积极配合进行。

1.1.1 制定岗前培训方案:为推进医院岗前培训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培养造就高素质的职工队伍,1992年我院制定《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岗前培训方案》。

1.1.2 拟定岗前培训计划、确定岗前培训的内容和目标:根据《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岗前培训方案》、总结历年岗前培训的基础上,制定出详细的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和目标,并做好《新员工岗前培训日程安排表》。

1.1.3 与各职能部门做好及时沟通与联系:人事处实施岗前培训前一周,与医院领导及各职能部门进行及时沟通与联系,并将打印好的《新员工岗前培训日程安排表》送到医院领导与职能部门主管手中,让他们及时了解岗前培训的时间、地点、内容,每位参与此项工作的人员都做好充分的准备。

1.1.4 做好发放《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规章制度汇编》准备:此《规章制度汇编》是我院在日常每个环节的工作中做到严谨、求实、文明、高效的保证;是我院科学化管理和“执法”管理的依据;是规范、激励全院职工的行为准则。《规章制度汇编》具体介绍了医院概况、医院行政部门的主要职能、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和其它信息,学好《规章制度汇编》,帮助新员工尽快熟悉医院情况,在上岗前做好充分的心理和技能准备,使他们充满信心地走上新的工作岗位。

1.1.5 其它准备工作:做好岗前培训场所的联系与布置、准备培训材料与签到名册的准备等工作。

1.2 组织实施新员工岗前培训 岗前培训时间安排为七天,参加对象主要为毕业生及未参加过岗前培训的新调入人员。人事处处长负责下下属人员做好整个培训的组织、协调、实施工作。

1.2.1 欢迎新员工仪式:为了让新员工感受到医院的真切关怀,感受到自己已是单位的一员,使新员工尽快融入医院大家庭的氛围中,我们适时安排欢迎新员工仪式。首先医院院领导向新员工介绍医院的总体概况,讲述医院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任务,以及对他们的期望等。接下来,每位新员工做简单的自我介绍。通过这样彼此互动方式,活跃了气氛,消除了彼此的陌生感。

1.2.2 培训内容:培训内容分两个部分,包括公共课培训及专业技术培训。每一位新员工到了新岗位以后,都有一段心理适应期,如何帮助他们更好更快地跨入职业新起点,将状态调整到位,是岗前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3],如何帮助新职工走好这个人生重要转折点,也是医院加强对新职工上岗前培训的主要内容[4]。

1.2.2.1 公共课培训:医院的环境、医院的法律法规、医疗工作核心制度、预防医院内部感染的知识讲座、消防安全讲座、财务管理相关制度、个人行为规范要求、员工服务意识教育、员工考勤细则等基本知识。公共课讲解时我们注重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从而提高新上岗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使其尽快适应新的工作岗位的需要,恪守医务人员的行为准则,维护医疗卫生行业和医务人员的良好形象,建立和谐的医院文化。

1.2.2.2 专业科培训:专业科培训要重视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5]。专业科培训时我们注重基本技能训练及临床上易出现差错的环节等方面的知识,由专职老师集中示教,要求新员工反复练习,熟练掌握为止。从而避免临床上易出现的差错事故,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3 授课方式:岗前培训形式应针对不同的培训内容选用不同的培训方式[6]。我们采用集中讲授和临床实践相交叉的方式,借助多媒体示教、互动教学、模拟训练等方式进行培训,这种授课方式使受训者能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和操作方法,激发新员工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增强培训效果。

1.2.4 各职能部门按《新员工岗前培训日程安排表》的要求,详细讲解各职能科室的工作职责及相关制度,同时解答受育者提出的问题,让新员工深刻理解掌握授课内容,把学到的知识,充分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去。

1.2.5 组织考试:我们要求员工自学已发放的《规章制度汇编》里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条例,在全部课程结束后组织笔试、操作考试,考试合格者方可上岗。

1.2.6 建立培训档案:实记载培训情况、考核结果、心得体会、培训效果,作为正式聘用的依据,也为了下一轮岗前培训取得更好地效果提供依据。

2 效果

经过七天的岗前培训,每位新员工对医院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使他们无论从心里、责任心、态度、形象等各方面都做好了进入工作角色的准备。从1992年至今考核结果来看,参加岗前培训的新员工共750名,其中优秀的比例占26%,良好占63%,合格占11%。最后每人都交一份心得体会,体会上大部分员工都认为岗前培训使他们受益匪浅,有的新员工希望医院今后提供更多类似这样的机会;有的员工认为课程互动性不够,个别讲座缺乏生动性;还有的员工提出课程的时间安排过于仓促,很多内容没有扩展。

3 讨论

3.1 要充实岗前培训内容:根据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质量的需求变化及工作实际,我们要不断充实岗前培训内容。对于新员工认同与受欢迎的课程,我们将继续保持,同时对于个别存在问题的课程我们也将作进一步地改进和完善。

3.1.1 要注重专业科培训:医学是一个综合性强、需要在临床实践中磨炼及提高的知识技术。随着医疗卫生事业和科学技术发展,以及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知识的不断增强,人们对医疗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7]。为了不断满足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和不断提高诊疗水平,从而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减少医疗纠纷,我们要做好专业科培训。

3.1.2 要注重目标意识教育:使帮助新员工认识自我,认识自己所处的环境,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不断开发自己,积极克服职业道路上的困难,正确把握人生方向,为实现理想,走向成功而朝着既定目标努力奋斗。

3.2 培训形式要多样化:贯穿临床实践的全过程。培训内容按上述的公共课培训和专业科培训内容进行,授课形式全程多媒体、增强互动教学,从而激发新员工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培训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俐,张恩华,周雷雷,等.护理人员在岗培训管理工作的实施.护理学杂志,2001;16(10):618-619

[2] 陈阳生.医院新职工岗前教育形式探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3,14(4):39-40

[3] 高小平.跨越从学校到机关的心理适应期断层研究[J].中国机构,2001,166(10):37

[4] 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岗前培训之医院新职工上岗前培训探讨

[5] 郜正美,王惠琴,毛雅琴,等.新护士岗前培训的需求调查与分析.护理与康复,2005;4(5):330

第12篇

关键词:电网公司;新员工培训

近年来,广东电网公司全面统一培训内容、培训教材、培训师资、培训管理和考核评价,通过准军事化训练、团队建设操练、企业文化宣贯、基本业务知识和安全技能学习,使新员工加速实现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转变,为基层不断补充新生力量。当前,广东电网公司正处于全面深化创先工作的重要时期,加速提升新员工履职能力、适岗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南方电网公司新员工培训工作统一部署,结合前期新员工培训实践和基层单位意见,开展新员工培养规划研究。

一、适用范围

广东电网公司系统新员工(含中专中技毕业生)。

二、总体思路

新员工入企后实施“五年培养规划”,按照适岗期、成才期、发展期三个阶段,使新员工全面掌握岗位技术技能,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第一阶段(0-1年)适岗期:统一建立集中培训、专业轮岗、定岗见习和评价上岗四个环节的标准培养模式,使新员工快速适岗上岗。

第二阶段(2-3年)成长期:明确新员工职业能力发展规划,并按照培训规范继续编制学习计划,采用导师制和回炉锻造两种培养方式,逐级参加初、中、高级作业员工培训课程,提升岗位胜任能力,把新员工打造成班组技能骨干。

第三阶段(4-5年)发展期:在具备本专业岗位技术技能的基础上,拓展职业能力,参加学习班组管理知识、通用管理知识、新业务新技术等,鼓励新员工提升学历层次,进一步提升技术技能水平和管理能力,促使新员工多通道发展。

三、工作内容

(一)第一阶段(0-1年)适岗期

采用集中培训、专业轮岗、定岗见习和评价上岗四个环节的标准培养模式。

1. 集中培训。集中培训主要目的是加快新员工与企业融合。总结新员工培训实践经验,缩短培训周期,精简培训课程,增强培训互动性和针对性,提升培训效能,确保新员工做好入企准备。

(1)培训时间。为期约1个月。

(2)培训重点。传递企业文化。通过广东电网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讲解、广东电网公司创先工作介绍,对新员工进行企业文化熏陶,并开展法律常识、保密意识及职业角色认知培训,形成良好行为习惯,提高职业化素质。培养工作作风。以准军事化训练、团队建设操练为主,全面培养新员工“令行禁止、严勤细实”的工作作风。掌握基本技能。通过电力企业生产经营知识学习,使新员工掌握广东电网公司运营的基础技能。强化安全意识。学习十个规定动作、消防灭火、现场急救等安全技能,并前往安全体感中心进行体验式培训,强化安全生产意识。

(3)组织形式。采用统一培训课程、培训教材、培训师资、培训管理和考核评价的“五统一”标准化培训模式。

组织安排:集中培训由广东电网公司教育培训评价中心统筹管理。直属各供电局、输变电广东电网公司分别承办本单位新员工培训,东莞供电局承办其他直属非供电单位新员工培训。广东电网公司教育培训评价中心承办粤中西北片区供电局的安全体感培训,惠州供电局承办粤东南片区供电局的安全体感培训。

培训课程:共设广东电网公司企业文化、企业保密与法律常识、电力基础知识、安全生产教育等9门课程。

培训教材:由广东电网公司教育培训评价中心负责新员工集中培训教材、试卷的编制和发放工作。

培训师资:由广东电网公司教育培训评价中心统一开展内训师培养。

(4)考核评价。集中培训结束前新员工须参加综合测评、基本知识考试和撰写心得体会等环节的考核。

2. 专业轮岗。专业轮岗主要目的是增加新员工对企业感性认识。通过前往生产、营销、基建单位进行轮岗学习,使从理论到实际,从整体上了解电网建设、经营管理和基层班组日常作业的全过程。

(1)培训时间。专业轮岗在集中培训结束后开展,为期约1-3个月,单个岗位的轮岗时间原则上不得少于2周。

(2)培训重点。业务概况。采取专题讲座、座谈交流或参观实践等方式,组织新员工学习了解各单位组织架构、主要业务开展情况和基本规章制度。

岗位概况。充分利用现场教学、跟班见习等方式,使新员工熟悉相关岗位工作职责、安全知识、工作设备和作业技能要求等。各单位新员工工作现场培训时间不得低于轮岗总时长的60%。

(3)组织形式。专业轮岗由各单位组织,制定轮岗学习计划。各单位可按实际分成若干小组,对应分配到生产、营销、基建单位进行专业轮岗,确保使每个小组完成三个专业线条轮岗学习。其中:生产单位轮岗主要为前往各地市局的变电管理所、输电管理所,在变电运行、继保检修、输电线路、输电电缆等班组进行跟班学习。营销单位轮岗主要为前往各地市局的客户服务中心、计量中心,在业扩报装、装表接电、电费核算、95598客服、计量检定、电能计量等班组进行跟班学习。基建单位轮岗主要为前往各地市局就近的多经三产基建工程广东电网公司,在电气安装、设备调试等班组进行跟班学习。

(4)考核评价。由各轮岗单位(班组)按照轮岗学习计划,组织业务知识和岗位技能考核,评估培训效果。

3.定岗见习。定岗见习是新员工实习关键阶段。将新员工预分配到各基层单位(班组)进行见习,使新员工认识对基层班组之间协作关系,学习掌握实习岗位的主要作业流程和基本操作技能,为定级上岗做好准备。

(1)培训时间。定岗见习在专业轮岗结束后开展,为期约7-10个月。

(2)培训重点。依据《广东电网公司技能人员岗位培训规范》,按“单元制、模块化”思路,学习各岗位初级作业员岗前班和一年级学习课程。具体岗位培训课程见《广东电网公司技能人员岗位培训规范》。

(3)组织形式。各单位可采取单向选择(用人单位或新员工主导)、双向选择(用人单位和新员工相互选择,人力资源部统筹安排)等方式,对新员工进行预分配,定岗见习。

制定定岗学习计划。依据《广东电网公司技能人员岗位培训规范》,由新员工定岗见习单位(班组)和员工个人共同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培训内容、形式、进度、目标和评价考核等,学习计划由新员工指导老师负责实施,见习单位及时协调解决实施所需资源。

签订“师带徒”协议。指定具有较强责任心,中级专业技术职称或高级工及以上水平的资深员工担任新员工指导老师,采取“一对一”的方式,指导新员工定岗见习期培训学习,并通过签订协议规定培训目标、双方责任和奖惩措施。各单位要通过评优表彰精神激励、任务考核绩效激励等多种方式,提高指导老师教学兴趣和荣誉感,营造新员工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全面发挥业务骨干“传帮带”作用,切实提高新员工技能实操水平。

(4)考核评价。由新员工见习单位(班组)按照学习计划,定期组织业务知识和岗位技能考核,评估培训效果。

4. 评价上岗。建立新员工岗位胜任能力评价和择优上岗机制,评价后再上岗和转正定级,确保新员工具备上岗所需技术技能。

(1)评价时间。新员工入职一年。

(2)评价重点。知识维度。包括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采用统一网络闭卷考试方式进行评价。技能维度。包括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采用实操考试、工作认证和现场问答等方式进行评价。潜能维度。从绩效表现和从业行为两方面进行评价。

(3)组织形式。按照广东电网公司评价标准和规则,由各单位组织实施评价。转正评价。依据集中培训、专业轮岗、定岗见习阶段绩效表现和工作情况,结合评价情况,形成转正上岗综合评价结果。择优上岗。依据《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广东电网公司劳动用工管理办法》,新员工转正后,必须到一线班组工作。用人部门和新员工采用双向选择,确定新员工上岗岗位。主要步骤如下:

①公布可选岗位。

②填报上岗志愿。新员工根据培训期间对班组的认识和了解,结合自身能力情况,填报分配志愿。

③组织双向选择。各单位人力资源部依据新员工岗位胜任能力评价结果,优先安排绩优员工的志愿岗位,并收集用人部门反馈的用工需求。

④公布分配结果。各单位人力资源部根据用人部门的需求及新员工的意愿,综合考虑分配安排,并分配结果。

如新员工未通过评价,暂不转正,在加强学习培训后申请复评,复评通过后再进行上岗定级。

(二)第二阶段(1-3年)成长期

明确新员工职业能力发展规划,并按照培训规范继续编制学习计划,采用导师制和回炉锻造两种培养方式,逐级参加初、中、高级作业员工培训课程,提升岗位胜任能力,把新员工打造成班组技能骨干。

1. 制定职业能力发展规划。经过入职第一年的学习锻炼,新员工对今后自身的企业提升路径会有一定的了解以及初步的设想。开展职业能力发展规划制定,由员工明确本人在五年内各阶段的学位发展目标、技能等级提升目标、技术职称评定目标、岗位胜任能力评价目标,通过定期的进度跟踪及直线管理者的指导,令员工把握好个人发展方向,更好更快地达成自身提升,与企业形成双赢。

2. 制定个人学习计划。根据本人实际能力情况和岗位工作需求,按照《广东电网公司技能人员岗位培训规范》由员工制定本人的专业知识和实操技能的个人学习计划,重点学习所在岗位初、中、高级作业员二、三年级课程。

3. 实行“导师制”。第一阶段时期对新员工采取“师带徒”培训方式,主要是为了促进员工技能提升,快速适岗上岗。在新员工培育的第二阶段,基于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新员工队伍建设理念,各单位要指定班长等以上岗位干部,作为新员工的技能导师和思想导师,即除了在技能上继续给予新员工指导,更在职业生涯发展上给与新员工辅导,从工作、生活和思想上,全方位关怀新员工成长,激发员工潜能,激励和凝聚员工向共同目标奋斗。

4. 开展“回炉锻造”。组织新员工在工作第2和第3年,参加长时间、封闭式技能实操培训,通过“回炉锻造”,提升学习针对性,力争新员工在入企3年内通过中级作业员岗位胜任能力评价。

(三)第三阶段(3-5年)发展期

在具备本专业岗位技术技能的基础上,拓展职业能力,参加学习通用管理知识、新业务新技术、班组管理知识等,鼓励新员工提升学历层次,进一步提升技术技能水平和管理能力,促使新员工多通道发展。

1. 强化通用管理能力。组织新员工参与个性化选学培训,通过网络平台开展碎片化的网络学习,全面扩充新员工的知识面。通过模块化的通用管理集中培训,由各地市局组织,按需办班、按需施教、按需参培,带动员工学习氛围和参培热情。结合班组培训经费,加大在岗培训力度,开展“班组员工上讲台”,通过班组内定期的上课和讨论,加强互促互进,提高员工业务总结能力、技术研究能力及演讲表达水平。

2. 扩充专业业务知识。统一组织新员工按需参加各专业线的常规业务和新业务培训,坚持“省公司为主体、地市级单位为延伸、县区级单位以在岗培训为主”的原则,以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核心,提升新员工的岗位履职能力,确保一体化管理落地。

3. 提升现场管理水平。在新员工中选取优秀员工作为班组长后备队伍,参加班组长轮训,通过在安全管理、应急管理、客户服务、团队建设等方面的开展系统性、规范化的轮训,切实抓好优秀新员工素质提升,提高广东电网公司系统班组长后备队伍的思想文化素养、综合业务水平、基本管理技能和协调能力,使优秀新员工成为懂技术、会管理、善于带班的一线直接指挥者和管理者。

4. 加速职业生涯发展。结合职业生涯发展定位,通过常态化的岗位胜任能力评价,促进新员工参加评价认证,通过评价前培训、评价后培训,查找补齐个人能力短板。并在技能通道、技术通道和管理通道上给予新员工充分选择权,在符合岗位说明书任职条件后,鼓励新员工参与技能、技术、管理岗位的组聘、竞聘,加速职业生涯发展,达成企业与员工的双赢。

四、工作要求

(一)培训组织管理

赋予各级供电所和班组培训自,积极为基层单位配套完善培训场地、师资、课件等资源,以政策和资源支持,传递责任,使各级直线管理者在培训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努力推动各单位新员工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培训工作。

(二)学员管理

1.各单位务必加强新员工培训管理,确保行车安全、食宿安全、技能培训的安全防护,做好培训全过程的人身安全管理工作。

2. 加强信息安全管理,提高新员工企业保密意识,培养新员工遵章守纪的良好行为习惯,做好微博、微信等通信平台的使用指引。

(三)安全培训管理

1. 新员工在所在单位、部门(机构)、见习班组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分级要清晰,要明确各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内容,培训内容有各自针对性,岗前总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

2. 对变电运行、检修、试验等危险性较大的岗位,岗前安全教育总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8学时,且必须对新员工进行熟悉氧气、氢气、乙炔、六氟化硫、酸、碱、油等与工作有关危险介质的物理、化学特性的培训。

3. 新员工进行现场参观前,各单位应对其进行有关安全知识教育,告知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置方法,并做好相关监护工作。

4. 新员工须参加本单位组织的安规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进入生产现场跟班见习。

5. 新员工培训期间不准进行生产营销操作,各单位不得将需要相关资质的工作安排给新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