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张海迪的事迹

张海迪的事迹

时间:2023-06-01 09:30:56

张海迪的事迹

张海迪的事迹范文1

张海迪是我最敬佩的人,因为,她的事迹让我感动。当我知道了张海迪的事迹以后,便被她执著的精神打动了,立志要做一个像张海迪那样的好同志。

张海迪,从小便患有残疾,胸部以下失去知觉,医生说,这种高截瘫病人最多活不过27岁,张海迪知道,自己活不长了,但却不甘心庸碌一辈子,她决定用自己的行动让人们记住她,张海迪。

张海迪决心学好医术,减轻别人的病痛,她为了学好医术,在小动物身上做实验,终于,“黄天不负有心人”,张海迪已经能熟练的掌握医术了。

因为张海迪平常很乐于助人,所以,周围的人有什么困难都找她寻求帮助,又一次,一位老人拿着一瓶进口药,来找她,请她帮忙翻译,但是张海迪也看不懂,她看着这位老人失望的走了,便下决心学好外语。经过她的努力,她的外语已经学得非常好了,她翻译了外国长篇小说《海边诊所》,当她拿着译稿去找总编时,这位年过半百的老同志,激动地流下了两行热泪,并热情地为该书写了序言:《路在一位瘫痪姑娘的脚下延伸》,这就是张海迪,一位不愿意向命运低头的姑娘,她一直激励着我们。

张海迪的事迹范文2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热爱生命的人,他们不屈不挠,奋发向上。今天,我读了张海迪的故事。

张海迪小时候是一个活泼、快乐的孩子。可是在她五岁的时候突然患上了脊髓血管瘤。病情反复发作,五年中做了三次大手术,最后只好高位截瘫。

看着小伙伴们高高兴兴地跳皮筋,背着书包上学,小海迪幼小的心灵很痛苦。她悲伤地哭喊着:“妈妈,我要走路!我要上学!”

爸爸给小海迪买来书籍、本子和笔。告诉她许多名人虽然残疾但仍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在父母的爱心和鼓舞下,她决心振作起来,做一个生活的强者。

后来,张海迪又读了十几种医学专著,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并为群众无偿治疗。

读了这篇故事,我已热泪盈眶,我感到很惭愧。张海迪虽然得了重病,胸以下部位完全失去知觉,但在残酷的命运面前,她并没有向病魔屈服,而是自学了小学、中学、大学的专业课程,而且掌握了英、日、德等多门外语,她多么勇敢,多么坚强!她不怕病魔,勇敢面对,与病魔斗争。她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她永远以微笑去面对任何困难。

医生曾断言,张海迪活不过27岁。但如今张海迪已经54岁了。她又重新踏上了为全国残疾人服务的新的征途。

成功不是“中”,人生梦想需要汗水和心血的浇灌。从这个意义上说,张海迪依然“年轻”,“海迪精神”定会进一步发扬光大。

张海迪用她自己的实际行动证实了她是生活的强者。

张海迪的事迹范文3

仰望时空的岁月,许多故事匆匆的从我们身边拂过。有些人正如天空上璀璨的明星,照耀着我们,伴我们成长,为我们人生增添一束光亮。

中国着名残疾人作家张海迪有一句话:“一百次倒下,就要一百零一次地站起来!”是啊,我们既然有勇气站起一百次,又何尝不能站起一百零一次呢?或许就因为你的坚强,一百零一次就站稳了呢?如果你放弃,难道想一辈子趴在地上吗?一辈子被困难所打倒吗?

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是张海迪的精神鼓舞我;是她的行为引领着我;是她的坚强感染了我。

记得在小学一次数学家庭作业中,最后有一道题,我看了半个小时始终找不到头绪:“哎呀,还是不知道怎么做,明天去问老师吧。”我有了想放弃的念头,可一想到张海迪就斗争倍增。张海迪——80年代,一个光辉的名字,在神州大地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张海迪的事迹到处传颂,海迪精神到处弘扬。人们在这位三分之二躯体失去知觉而不向命运之神屈服的姑娘面前,在这位“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爬起来”的勇士面前,在这位以自己的痛苦换取别人的欢乐、以缩短自己的生命来延续他人生命的时代楷模面前,都在深深地思考:人生的全部意义究竟在哪里?邓小平同志挥毫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我想:为什么她可以攻克如此多难关,而我却在一道题上放弃。于是,我又左翻案例,右验算,过了一个多小时,我终于解出了这道题。第二天,我成了班上唯一解出的同学,我高兴极了。

张海迪--我们中华名族值得骄傲的人物,这正像大诗人臧克家在诗中写的:“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张海迪正是这样一位永远活在我心中的“明星“。相信她,会在黑夜里为我点灯,黎明后为我祝福!初一:李潇

张海迪的事迹范文4

2002年,我在和平区委机关退休。退休之后,应一位在《慈善》杂志社当执行主编的领导同志的邀请,我高兴地到《慈善》杂志社当了责任编辑,在那里从事编辑工作4年。在此期间,因为编辑稿件的缘故,知道并逐步了解到“天津张海迪”曹芸秀不平凡的人生轨迹。

在《慈善》杂志社当编辑4年,编发过的各类文稿有许多,但“天津张海迪”曹芸秀寄给我的两篇稿件却在我的记忆中永远难以忘怀,印象非常深刻。在我读曹芸秀手稿时,她的不屈意志、顽强毅力、高尚情操、优美文笔,特别是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人生理想的不懈追求、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让我深深地感动了。尽管我下了一些功夫做了部分修改,尽量让她的文章符合《慈善》杂志的要求,但因为曹芸秀的文字体会深刻、词句精彩、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很快经过主编签发同意在刊物上发表了。曹芸秀的《忆恩师》、《因为有了爱》等文章发表之后,我给她寄去样刊和稿费,她给我打来电话激动地说:“能在《慈善》杂志上发表文章,太让我高兴了。”喜悦之情一言难尽。我在电话中对她说道:“你的文章写得很精彩,也十分动情,能够刊发出来是你努力的结果。”从此,我与“天津张海迪”的联系多了起来,我对她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天津张海迪”曹芸秀的人生轨迹确实让人感动。她8岁患急性类风湿关节炎,11岁时靠双拐支撑入学,20岁高中毕业。她全身的306个关节严重变形,因并发症导致左眼失明,还危及到心脏。这样一位每天只能用胶带绑着“爪”形之手艰难地握着手中的笔、一天仅能写出200余字的残疾人,凭着不屈不挠的精神、意志和力量,十多年间,竟然写出20余万字的书稿,体裁涉及诗歌、小说、散文、杂谈等,其中许多文章在报刊发表之后,影响很广,并有多篇作品获得优秀奖、市级文学奖。2006年6月,曹芸秀被聘为天津人民广播电台评播员。曾多次被评为区级“自强模范”、天津市十佳“自强不息”残疾人标兵。尤其让我敬佩和高兴的是:2004年6月17日,曹芸秀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人们尊敬的共产党员。其间她付出的艰辛与努力可想而知。

曹芸秀――“天津张海迪”的优秀感人事迹,让我怦然心动,让我下定决心向她学习。尽管我已经退休多年,正在向古稀老人迈进,但退休不退志,思想不能松懈,要永葆先进性,做名好党员。

我于2005年底开始不再在《慈善》杂志社工作,离开编辑工作岗位时,我对负责发行工作的同志说:“每期《慈善》杂志出刊后,请给曹芸秀邮寄一本,她是个善良的好人。”至今4年多了,每当接到《慈善》杂志时,曹芸秀都要给我打来电话:“杂志收到了,请代我向《慈善》杂志社的同志表示感谢。”

记得曹芸秀入党之后,当时我还在《慈善》杂志社当编辑,她给我打来电话,向我报告这一喜讯,我在电话里激动地向她表示祝贺。她高兴地对我说:“我会永远珍惜这个光荣称号的,做一名有志气的共产党员。”当时,《今晚报》、《天津支部生活》等报刊相继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报道了曹芸秀光荣入党的新闻。作为一名长期在党政机关工作的共产党员,我被曹芸秀感人的事迹所激励、鞭策,受到鼓舞。确实,曹芸秀是一面镜子,从她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身残志坚的力量,可以看到一个善良的人也许在人生路上会有这样那样的不幸、挫折、艰难,但只要有志气,有不屈的灵魂,总会得到回报,总会创造奇迹。

退休之后,在家欢度晚年,读书看报,撰写文章,锻炼身体,广交朋友,很有乐趣。即使在家一天忙到晚,我也始终没有忘记与曹芸秀的往来,每到元旦、春节,我都要给曹芸秀寄去写着深情祝福话语的贺卡;每到“七一”党的生日,我也要给曹芸秀去个电话,或表示祝贺,或相互共勉。人生也许是短暂的,但生命的精彩更多地与人生的追求、人生的奋斗、人生的善良密切相关。曹芸秀如今虽已56岁,但她却天天在与艰难困苦拼搏,天天在与命运苦斗。她奋斗了半个世纪,尽管人生旅途中有痛苦和泪水,但却在不屈不挠之中展示了自己美丽的灵魂、美丽的精神世界,演绎了“不屈的灵魂”的精彩人生。这样一位具有钢铁意志的残疾人,干出了连健康人都难以完成的不寻常的业绩,怎能不让我们为之感动?怎能不让我们深受激励?

2007年,曹芸秀出书。在众多善良、充满真情和爱心的人士的帮助、支持、努力下,曹芸秀终于出版了她的第一本书,天津市的各个媒体相继作了报道,报纸上也发表了名人撰写的评论文章。出书之后,曹芸秀给我打来电话报告了这一消息,并委托她的家人把她心爱的书《不屈的灵魂》――残疾人曹芸秀作品集,寄给了我一册。当我接到这本凝聚着无数心血和汗水的新书时,给她去了电话,表示祝贺和感谢。她也很激动地在电话里说:“我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感谢所有善良的人,也要感谢你!”听得出来,曹芸秀很高兴,很激动,也很幸福。是啊,对于一个重度残疾人来说,左眼失明,手呈爪形,常把笔绑在手上才能歪歪扭扭写字的人,能发表一些文字已是奇迹,更何况能出一本数十万字的作品集呢!由此可见其意志、品质是何等的坚强!

2009年的大年初四,我和老伴买了一些礼物,带上几本书,到曹芸秀家中去看望她和她的父母。为什么要去看望?原因很简单,因为我和老伴读了曹芸秀《不屈的灵魂》一书,通过与曹芸秀多年来的联系以及对其事迹的深入了解,使得我们对曹芸秀既同情又非常敬佩,同时,我与老伴也很敬佩曹芸秀的父母。曹芸秀值得我们学习自不必说,曹芸秀的父母也值得我们学习。为什么?因为两位老人半个世纪以来,一直真情关爱、呵护着不能自理的曹芸秀,他们在自己女儿身上花费的心血、流淌的汗水,一言难尽,难以表述。如今,两位老人年事已高,但仍在一如既往地关爱、呵护着自己的女儿曹芸秀,用最能打动人心的善良、爱心、真情呵护着曹芸秀,培育出了一位让人肃然起敬的“天津张海迪”,实在了不起。

张海迪的事迹范文5

一般认为,素材就是文学、艺术的原始材料,就是未经总括和提炼的实际生活现象。作文素材,要善于从生活中去汲取精华。下面为大吉阿惊喜整理了一些关于1000字左右的励志故事,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您阅读。

1000字左右的励志故事11999年,魏敏芝由于在张艺谋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中的本色表演获得了成功。影片获得了第56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第6届大学生电影节最佳故事片等奖项。魏敏芝——这位来自河北张家口一个偏僻小山村的女孩,迅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她的生活也因此发生了转变。

魏敏芝一夜成名,很多艺校,包括北京的几所学校,都来信说愿意招收她去上学。很多人都关心成名之后的魏敏芝:下一步的选择会是什么?处在一片叫好声中的她,对未来有些茫然。是张艺谋“还是应该继续读书”的话,让年仅14岁的魏敏芝选择到省城石家庄的精英中学,开始了新的学习。

刚转学到精英中学时,魏敏芝不可避免地有些不适应。有一次数学课上老师提问,魏敏芝非常积极地举手要求回答,老师就把她点了起来。没想到她那一口带方言的普通话,说不清楚答案44,惹得大家笑成一片。此后她就加紧练习普通话。在这个全新的环境里,魏敏芝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到了学习上,后来顺利考上了精英中学高中。转眼间,进入了高三备考阶段。19岁的魏敏芝把高考目标告诉了老师:她想当导演。她认为中国这方面的最高学府是北京电影学院和中央戏剧学院,她想去北京电影学院试一试。魏敏芝的这个选择,和她13岁时与电影的第一次接触有着很大的关系。可她的决定遭到家人和老师的反对。魏敏芝最后还是执拗地决定尝试一下。

受 挫

20--年2月,魏敏芝和其他做着导演梦或明星梦的学生一起,参加了北京电影学院艺术专业课的考试。但让魏敏芝遗憾的是:三试的榜上并没有她的名字。她没想到,这次尝试,引起很多媒体的关注,一些记者纷纷采访她。接下来发生的事,更出乎她的意料。回校后,魏敏芝在网上看到很多关于自己的报道和图片,觉得自己报考电影学院失败后,好像全世界的人都把矛头指向了自己。网上的一些舆论评价说:魏敏芝只不过靠一部电影偶然出名罢了,本身缺少艺术天赋,不适合走艺术道路,考电影学院落榜是理所当然的……外界的众说纷纭和电影学院面试的失利,再加上高考前的学习压力,让19岁的魏敏芝一时难以承受。

梦 圆

就在魏敏芝彷徨失落时,她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当初张艺谋拍摄完影片后,与她的一次谈话。在那次谈话中,张导演勉励她回到学校好好学习。魏敏芝的心态慢慢平和下来,她明白现在该做什么了:振作精神,抓紧时间,好好学习。

魏敏芝让爸爸给她买了一个手电筒,晚上熄灯后,为了不影响别人,她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看书,在高考前三个月的时间里,她用坏了三个手电筒。

就在魏敏芝一心向高考冲刺的时候,她又看到了西安外国语学院(今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影影视传媒学院的招生简章。经历了一次挫折,是否还去尝试呢?心动的魏敏芝又有些犹豫。此时,爸爸鼓励她说,要么你再去试试,要么你以后就不要后悔。听了爸爸的话,魏敏芝想:只有给自己多一种选择,才能以后不至于后悔。

这次考试,魏敏芝终于成功了。20--年9月,魏敏芝顺利迈入了西安外国语学院西影影视传媒学院的大门,成为一名编导系的学生。一年后,她以自己的高考经历为原型,自导自演了电影《夜的童话》,终于圆了导演梦。

20--年8月19日,魏敏芝又通过了学校赴美交流的考试,前往美国夏威夷杨百翰大学深造,方向还是她挚爱的编导。也许有一天,大家会这样评价魏敏芝:魏敏芝并不是因为拍《一个都不能少》怎样怎样,而是因为她原有的那种动力,让她有了今天。

1000字左右的励志故事2马云,一张棱角分明、消瘦奇特的脸庞,一派狂放不羁、特立独行的做事风格,一副两肋插刀、不计回报的古道热肠;以"光明顶"命名公司会议室,与金庸密切交往,聚集互联网英雄人物"西湖论剑"。马云的种种言行,颇似一位纵横商海江湖的大侠。

马云之所以让当今的无数草根创业者崇拜,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马云也曾跟我们一样,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他高考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试想,如果马云在第二次高考失败后,听从了父母的劝告,去学习一门手艺,安安稳稳过他当临时工的生活,那么,还会有今天的马云,还会有今天的阿里巴巴吗?

第一次高考,遭遇滑铁卢。尽管马云的英语在同龄人中显得出奇的好,但他的数学却实在太差,只得了1分,全面败北。这之后他当过秘书、搬运工,后来踩着三轮车帮人家送书。有一次,他给一家文化单位送书时,捡到一本名为《人生》的小说。那是著名作家路遥的代表作。小说的主人公,农村知识青年高加林曲折的生活道路给马云带来了许多感悟。高加林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他对理想有着执著的追求,但在他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往往每向前靠近一步,就会有一种阻力横在眼前,使他得不到真正施展才华的机会,甚至又不得不面对重新跌落到原点的局面。

从故事中,马云深刻领悟到人生的道路虽然很漫长,但关键处往往只有几步。在人生的道路上,没有一个人的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这正印证了一句话:"人生不如意事十有九。"既然生活道路是如此的曲折、复杂,人们就应该坦然地去面对。于是,马云下定决心,要参加第二次高考。那年夏天,马云报了高考复读班,天天骑着自行车,两点一线,在家里和补习班间游走。

没想到第二次高考依然失利。这一次,马云的数学考了19分,总分离录取线差140分,而且这一次的成绩使得原本对马云上大学还抱有一丝希望的父母都觉得他不用再考了。

那时候,电视剧《排球女将》风靡全国,可谓家喻户晓。在那青涩但纯洁的时代,小鹿纯子的笑容激励了整整一代人,当然也包括当时的马云。不仅仅是因为她甜美的笑容,更多的是她永不言败的精神。这种精神对马云日后的影响十分深远,"永不放弃"也成了马云的一种精神象征,影响了每一个阿里人。小鹿纯子的拼搏精神给了马云巨大的激励,他不顾家人的极力反对,毅然开始了第三次高考的复习准备。由于无法说服家人,马云只得白天上班,晚上念夜校。到了周日,为了激励自己好好学习,特地早起赶一个小时的路到浙江大学图书馆读书。

就在第三次高考的前三天,一直对马云的数学成绩失望的余老师对马云说了一句话:"马云,你的数学一塌糊涂,如果你能考及格,我的“余”字倒着写。"

考数学的那天早上,马云一直在背10个基本的数学公式。考试时,马云就用这10个公式一个一个套。从考场出来,和同学对完答案,马云知道,自己肯定及格了。结果,那次数学考试,马云考了79分。历经千辛万苦,马云终于考上了大学。

对马云而言,人生路上的三次高考,早已成为他生命旅程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1000字左右的励志故事3张海迪被誉为身残志坚的一代楷模,自学成才的著名作家,出版了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绝顶》、《天长地久》,散文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我的德国笔记》等,翻译了《莫多克——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丽贝卡在新学校》等外文著作。她现任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

她用顽强的意志粉碎了医生对她生命长度的预言,她用积极的态度努力过好每一天,不断拓展生命的宽度。在上世纪80年代,她坚韧不拔的精神,让全国年轻人看到了奋斗的力量,鼓舞了一大批中国青年。她就是被誉为“八十年代新雷锋”和“当代保尔”的张海迪。

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

张海迪,1955年9月出生于济南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她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快乐而活泼,成天蹦蹦跳跳跑来跑去,似小燕子般到处飞翔。可惜,蹦蹦跳跳的时光是那样短暂。1960年一个明朗的早晨,玩具室里刚上完一节“课”,她和小同伴们嘻笑着朝门外跑去,忽然跌倒了。从此,双腿丧失了知觉,张海迪也丧失了关于腿的记忆。

张海迪当年不知道自己患的是脊髓血管瘤,病情反复发作,非常难治。五年中,她做了3次大手术,脊椎板被摘去6块,最后高位截瘫。这样,原来天真活泼的张海迪,只能整天卧在床上。当年,医生们一致认为,像这种高位截瘫病人,一般很难活过27岁。

看着伙伴们高高兴兴地背着书包上学校,终于有一天,张海迪按捺不住心中的渴望,对妈妈说:“妈妈,我要上学!”可是因为自己的生活不能自理,所有的学校都不接收。

病魔是无情的,每当病痛折磨她时,坚强的张海迪没有流泪,疼得实在厉害时,为了分散注意力,她就猛揪自己的头发,打算用一种疼痛来代替另外一种疼痛。渐渐地,她揪下来的头发,都能编成一条辫子了!

对张海迪来说,家是一所特殊的学校。在这个特殊的学校里,聪明、好学的张海迪学拼音,学查字典,学一个又一个生字。她趴在床上,用胳膊支撑着身体抄书,学完了一本又一本小学课本,没有人催问,没有人检查督促,更没有考试和考试中的竞争,全靠着自学。努力是加倍的,成功的喜悦也是加倍的。于是,她的学习自觉性、学习乐趣与生活的意志,还有思维能力,便随着知识一起增长起来了。通过非同寻常的努力,她还练素描、学写生、临摹名画、学会了识简谱和五线谱,并能用手风琴、琵琶、吉他等乐器弹奏歌曲。

1970年4月,张海迪跟着带领知识青年下乡的父母,来到没有电灯和自来水、生活也十分艰苦的农村生活。她发现小学校没有音乐教师,就主动到学校教唱歌,课余还帮助学生组织自学小组,给学生理发、钉扣子、补衣服。

当看到当地群众缺医少药带来的痛苦,张海迪便萌生了学习医术解除群众病痛的念头。她用自己的零用钱买来了医学书籍、体温表、听诊器、人体模型和药物,努力研读了《针灸学》、《人体解剖学》、《内科学》、《实用儿科学》等书。为了认清内脏,她把小动物的心肺肝肾切开观察,为了熟悉针灸穴位,她在自己身上画上了红红蓝蓝的点儿,在自己的身上练针体会针感。

起初,她在白菜疙瘩上、在萝卜上扎。在白菜疙瘩上进了几天以后,就在她自己身上进针,她觉得医生就是要这样,首先要自己感觉。曾有人问她,海迪是不是你的腿没有知觉,你的胸以下没有知觉,你在自己身上扎针不痛苦啊?她说:“恰恰相反,我最开始针灸的时候,是扎自己最疼的地方,比如脸上的穴位,包括印堂穴,扎了以后是什么样的感觉,我要知道。”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终于掌握了一定的医术,能够治疗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在十几年中,为群众治病达1万多人次。

天才在痛苦中诞生

后来,她从保尔·柯察金和吴运铎的事迹中受到鼓舞,从高玉宝写书的经历中得到启示,决定走文学创作的路子,用自己的笔去塑造美好的形象,去启迪人们的心灵。她读了许多中外名著,写日记、读小说、背诗歌、抄录华章警句。认准了目标,不管面前横隔着多少艰难险阻,都要跨越过去,到达成功的彼岸,这便是张海迪的性格。

1981年,张海迪的事迹开始受到媒体的关注。当年12月29日,《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报道了张海迪身残志坚、勇斗病魔的事迹,她那坚韧的斗志像火一样迅速点燃了人们的激情。随后,当地共青团组织、妇联、党报都纷纷报道她的事迹,各级单位也力邀她去座谈。

1983年2月28日,时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青联主席的--,亲自主持召开“首都新闻单位听取张海迪同志事迹介绍会”;3月1日,《中国青年报》头版刊发了《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一文,再次重点报道了张海迪自强不息的感人事迹;3月7日,共青团中央授予张海迪“优秀共青团员”称号,全国妇联授予她“三八红旗手”称号。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向张海迪学习”的旋风。

在鲜花、掌声和赞誉的包围中,张海迪面临人生道路上新的抉择。经过深深的思考,她认为:生命的最终意义是要努力实现在精神上的追求。

1985年,张海迪拿起笔来义无反顾地投入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的创作之中,这一写就是五年。由于长时间坐在轮椅上,导致她身体多处长了褥疮,长时间用胳膊支撑身体,她的衣袖磨破了一只又一只,肘关节的老茧掉了一层又一层,右胳膊也因长时间支撑身体导致血管变粗而残疾。

夏天的济南,有“火炉”之称,没有知觉的下身排汗本来就困难,小电扇吹出的又都是热风。为了降温,每隔一会儿,她就将头发用自来水浸湿,再坐到电扇前猛吹;一到冬天,房间里又冷得像冰窖一般,就是穿上厚棉衣,每年也要冻感冒几次,而她一感冒就要发烧好几天,甚至还有可能危及生命。对此,张海迪从不后悔,反而认为,寒冷能让人头脑更清醒,增加更多的人生感悟。

1990年,《轮椅上的梦》出版后全国发行。紧接着,张海迪又进行了第二部书《生命的追问》的文学创作。为了满足读者的购书欲望,这本书连续印刷了十次。张海迪感慨道,“作为一名作家,还有什么比读者喜爱你的作品更能让你幸福的呢?”于是,她又笔耕不辍,创作出了长篇小说《绝顶》、散文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等,同时翻译了多部国外优秀文学作品。

1000字左右的励志故事41985年8月下旬,高考放榜,我收到了人民大学哲学系的录取通知书。

宴请的酒席已经摆过,转户口等手续已经办完,甚至,父亲都已经为我准备好了一些全国粮票。

不过,还未到开学时间,我自然还得帮着家里干活。

某一天,我一早便把背心搭在荷叶上,光着背,赤着脚,穿着大裤衩——彼时乡下夏日没条件讲究,大裤衩既外穿,也是内裤——在村后自家的藕地里摸藕。

摸藕有技术,什么样的叶子下面才长藕,一般人是不知道的,但于我而言,一看就知该从何入手。不过,摸藕最大的问题是,时间长了,手指生疼,而且污泥浸染指甲后,指甲颜色会黑很久,怎么打肥皂抹洗衣粉,都洗不掉,多少天后才能恢复本色。

所以,种藕是很苦的活儿,即便是在乡下,许多人也不愿意种。

我正弯着腰躲在大荷叶下费力地摸藕时,听闻田边有人叫唤。

直起腰,抬头一看,是我堂婶喊我,堂婶边上站着跟我同班的俩同学,陈同学和蒋同学。

陈蒋二位同学当年高考考的都是外语类,他俩分别被北京外国语学院和广州外国语学院录取了,陈的高考分数比我还高,那几日还在中学做口语强化训练。

我见到他们,自然高兴,顺手抹掉手上的污泥,跨上田埂,问他们怎么有空跑我家来了。

他们说,是学校蒋校长让他们来我家,请我去学校给1986届文科班的师弟师妹们“传经送宝”,讲讲学习和高考经验的。

蒋校长彼时是前黄中学副校长,我上初一时他便是副校长。

我说,我哪有什么经验啊,除了下苦功,也就瞎猫碰到个死老鼠而已。

但俩哥们儿不依不饶,不停催促我。

我在河边洗脚洗手时,还在不停地推脱。

待我洗干净手脚,同学便不由分说,把背心给我套上,推着我回到村里,跟我祖父母说了句,我们走啦,便把我摁上陈同学的自行车后座,径自往学校而去。他们全然不顾我还光着脚板穿的是大裤衩!

无奈之下,我光着脚跟着他们走进了校园——彼时乡下光脚不稀罕,不过,光脚进校园的还是比较少见的,像我这样拿到了人民大学录取通知书的人光脚进学校,还穿一大裤衩,更是罕见。

不过,我的师长倒不会因为我这身打扮批评我,师长们大多是本乡本土的,早已见多不怪了。蒋校长批评我的是另一个问题,他说,刚考上大学,让你来给下一届学弟学妹们讲讲学习经验,你就摆架子,推三阻四的,这么快就忘本了?

我赶紧报告说,忘本是万万不敢的,考上大学,除了下死功夫,全是碰运气,也没什么可讲的,不敢来讲,怕误人子弟。

我这话绝对不是推脱,而是由衷之言。

像我这般脑袋不灵光的家伙,除了不怕苦,知道笨鸟先飞,肯下功夫,也实在没啥了。多年后我同班的顾同学——他如今也是武进名师,跟我聊起,说当年我奶奶跟他父母说我高中时复习之苦,蚊子太多,把双脚放在瓮头里以防蚊子,摇着扇子读书。这也算是一个我苦读的侧面例证了。其实这也夸张了。我当时听闻后,哈哈一笑,跟顾同学说,古有凿壁偷光囊萤夜读之美谈,今有朱学东双脚入瓮防蚊苦读之传奇了。自然,这是玩笑。不过,我们当年读书还真是下了苦功夫的。

蒋校长不管我如何辩白,反正来了,就得进教室去讲,陈同学他们都已传过经送过宝了。

我硬着头皮进了教室,就我这一身打扮,全无神圣庄严气象,一点不像刚中举的人,学弟学妹们中有一些人跟我也相熟,看我这副行头,忍俊不禁。

我站在讲台上,满是慌张。面对人多的场合,我向来怯阵,如今仍是。但箭在弦上,只得磕磕巴巴地跟师弟师妹们讲述了自己的努力,以及学习的方法,尤其是历史——我可是当年江苏省单科最高分。

好不容易讲完,已是满头大汗。

中午蒋校长在食堂请我们几个同学吃饭。一位同学边吃边跟我说,朱学东,你肩膀和背上的泥巴还没洗掉呢!

2019年,前黄中学70周年校庆,我给已经退休了的蒋校长敬酒,蒋校长笑着跟满桌我的师长回忆当年我去给学弟学妹们介绍经验的那件事,蒋校长仍然开玩笑批评我“摆架子”。

2019年夏天,高考正酣时,我在北京组了一个酒局,十来个人,大多是我中学同班同届或前后届的校友。陈同学也在座。

聊及正在进行的高考,回忆当年我们高考时的故事,大家各有感慨。一位低我一届的师弟——也是我人民大学的师弟,如今在国家某重要岗位任职——端起酒杯对着我,跟大家说,我要好好敬朱学东一杯,当年他光着脚、穿着大裤衩、身上沾着泥巴给我们讲如何复习如何参加高考,讲的内容是不是给了我帮助,我记不得了,不过,就他那形象,已经大大鼓励了我们班的同学,大家都说,像朱学东那样满身都是泥巴的土包子都能考上人民大学,我们加把劲,也行了!我就是被朱学东激励,最后意外考上中国人民大学的!

哈哈,原来如此。这不就是一出土包子的励志故事么!

1000字左右的励志故事5高考成功,是不是就可以尽情大笑了呢?如果你仅仅把“考上大学”作为你的终极目标的话,那自然可以,但事实显然不是这样。“考上大学”与成功之间还有着长长的距离,这一距离有时甚至就是一辈子。我们已经见惯了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现象,也看多了大学生给仅有小学或中学文凭的老板打工的现象。我们提这个问题不带一点偏见,只是为了说明一但是多少人对此视而不见,他们仍对文凭抱着狂热的执着,这一点中外皆然。美国曾出版了一本叫《羊皮纸偏狂症》的书。因为美国的大学毕业证书是用羊皮纸做的。书中批判了那种拘泥于一张“羊皮纸”的“病态的人”。日本教育家伊藤隆二也指出:要想从日本人当中找出不拘泥于学历的人是极其困难的。人们为什么要追求学历———而且又要追求毕业于“一流大学”的标签呢?“学历病患者”相信,毕业于“一流大学”才是实现“功成名就”可靠的通行证。看来在对文凭的看法上,各国倒有着惊人的相似。

其实所有对文凭狂热执着的人,并不是相信文凭就等于成功,而是迷信文凭能带给他们意想中的成功。不管是历史还是现实都证明了这不过是一厢情愿罢了。

英国利物浦市一个叫科莱特的青年,考入了美国哈佛大学。常和他坐在一起听课的,是一个18岁的美国小伙子。大学二年级那年,这个小伙子和科莱特商议:一起退学,去开发32Bit财务软件。因为新编教科书中,已解决了进位制路径转换问题。但科莱特委婉地拒绝了。

10年后,科莱特成为哈佛大学计算机系Bit方面的博士研究生,那个退学的小伙子也是在这一年,进入美国《福布斯》杂志亿万富翁排行榜。1992年,科莱特继续攻读,拿到博士后学位;那个美国小伙子的个人资产,在这一年则仅次于华尔街大亨巴菲特,达到65亿美元。1995年科莱特认为自己已具备了足够的学识,可以研究和开发32Bit财务软件了;而那个小伙子则已绕过Bit系统,开发出Eip财务软件,它比Bit快1500倍,并且在两周内占领了全球市场,这一年他成了世界首富,一个代表着成功和财富的名字--比尔?盖茨。

张海迪的事迹范文6

一、知识问题化

“知识问题化”策略是指将课本上陈述性的知识或材料,通过转化,形成一系列能引起深入探究的“问题串”,让学生的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发现。知识问题化的关键是有效地“制造”学习矛盾,产生“头脑风暴”,形成“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促使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1.问题层次化。问题层次化,就是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多层次的问题,通过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提问,让学生在不同层次的问题中“攀登”。例如:教学“在责任中长大”时,通过多媒体展示“张瑞敏销售不合格冰箱,最美丽教师张丽莉为救学生而致使双腿截肢的材料”然后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1)他们都承担了什么责任?(2)他们为承担责任付出了哪些代价?(3)他们的责任感的要求是什么?(4)勇于承担责任有什么收获?(5)你怎样看待责任的重要性?这几个问题层次分明,前三个问题可以从材料和课本中直接找到答案,而后两个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可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运用集体智慧去解决。这样的问题设计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认识,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训练。

2.问题探究化。如在复习“依法进行自我保护”时,笔者抛出了以下问题:(1)搜集进入网吧、游戏厅等而招致不良青年敲诈勒索的案例,结合青少年自身实际,提出两种抵制不良诱惑的方法。(2)采访学生政教处主任、派出所所长和学校门卫及学生,了解他们采取了那些避免学生被敲诈的措施,提出更好的如何避免学生被敲诈的建议。(3)查找有关保护未成年人生命健康的有关法律条文,思考我们应如何避免自己和同学遭受不法侵害。

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在活动中、在深入实际生活的过程中学习,通过学生独立自主的发现问题、操作调查、信息搜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与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3.问题自主化。解决问题是一个人能否综合运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的体现,而提出一个问题则是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能力的重要体现。要培养学生的能力,首先应培养学生质疑的方法,如可以从课题发问。在教学“优良的意志品质”时,可启发学生从什么叫意志、你的意志品质如何、为什么要培养坚强意志、通过学习你如何去磨砺坚强的意志等角度思考。其次要从具体材料中发掘问题。例如,张海迪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大家学习的一个楷模,感动了整整一代人,现在的学生很少有人知道她,不妨将张海迪的事迹材料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认真阅读材料,从不同角度提出至少两个问题,并做出解答。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1)张海迪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2)如果张海迪的事迹发生在现在,我们打算广泛宣传她的先进事迹,你认为用哪些方式好?(3)张海迪的精神启发了我们,怎样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4)谈谈你如何以实际行动向她学习。这种通过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训练,引导学生逐步从问题的被动回答者转变为问题的主动提出者和解决者,有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问题情境化

1.创设生活情境。创设生活情境,把学生置身于某种情境中,让其去体验、感受,从而获得情感上的认同、知识上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截取素材,切近学生的经验,创设“生活”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展开思维的碰撞和交融。

2.创设悬念情境。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心理特点,在新课引入时,依据教学内容设置疑问制造悬念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诚信”教学的导入设计上,笔者采用了2008年汶川地震中刘德云的一段视频,鼓励大家大胆想象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2008年5月16日下午6点半,离汶川地震发生整整一百小时。虚弱得已近昏迷的刘德云被救援官兵抬出来时,看到了自己的女儿。随即,他的目光指向了他的左手腕。女儿扑上去,发现父亲左手腕上,歪歪扭扭的写着一句话……

同学们可知道刘德云左手腕上写的是什么吗?(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在学生交流后老师公布答案:我欠王老大三千元。

教师指出:在生命垂危的时候,刘德云仍然没有忘记欠别人三千元还没有还, 从中可以看出刘德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什么原因让刘德云把诚信看到如此重要?今天我们一起来讨论“人贵诚信”。

三、情境最优化

张海迪的事迹范文7

张海迪在上海世博会高峰论坛上讲话生命阳光馆获得“国际展览局奖章”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闭幕式10月31日晚在上海世博文化中心隆重举行。国务院总理出席闭幕式并宣布上海世博会闭幕,国际展览局主席蓝峰,来自世界各地的领导人和贵宾出席了闭幕式。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应邀出席此次活动,共同庆祝上海世博会取得圆满成功。

世博会残疾人主题的展馆――生命阳光馆于同日晚10时30分闭馆,中国残联领导与生命阳光馆全体工作人员及志愿者在馆内阳光柱下隆重举行闭馆仪式。大家举起香槟酒,共贺生命阳光馆的成功,共祝残疾人事业的新发展。人们合着生命阳光馆馆歌,跳起了长龙舞,阳光大厅成了欢乐的海洋。从2010年4月20日起,生命阳光馆经过10天的预展和184天的展示,总参观人数达到214.2468万人,其中VIP1578人(含省部级领导624人),残疾人21.5万人。

由于生命阳光馆是世博159年历史上的首个残疾人馆,并以各个体验残疾人生活的展项等优秀展示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赞誉,在10月30日举行的上海世博会颁奖晚会上,获得国际展览局颁发的“国际展览局奖章”银奖。这是唯一获奖的中方场馆。

闭幕式当天,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张海迪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高峰论坛“社区治理与宜居城市”平行论坛上说,上海世博会展现了对残疾人群体的特殊关怀和尊重。

张海迪说,“残疾人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障碍,但他们的生命力却特别顽强,很多人用坚韧和智慧创造了生活的奇迹。生命阳光馆以独特的方式让每一个参观者都记住了奋斗精神,记住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想。我想,这就是生命阳光馆的重要影响和意义。”

张海迪认为,生命阳光馆是一个维护残疾人生命尊严的圣地。在世博会各个风格迥异的展馆中,它是一个闪亮的焦点。它不仅是一个高扬生命力和生命特性的场馆,也是一个培育仁慈博爱之心的温情园地,是一个提倡人文关怀和科技进步的殿堂,它为建立残疾人与公众理解和交流的新型人际关系、形成高尚的人文价值观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世博会闭幕后,全国首个残疾人博物馆将在上海开始建设。残疾人博物馆将建在上海松江区的残疾人阳光康复中心中,面积有6000平米,相当于生命阳光馆的6倍,预计在2012年可以建成。届时,在残疾人博物馆内,将着重展示特奥会和世博会中的残疾人生活和故事。生命阳光馆中的一些高科技设施都将“搬家”至此,20部高科技轮椅将成为参观博物馆残疾人的代步工具。那时,一个比生命阳光馆更加高科技、更加先进的残疾人主题场馆将呈现在大家面前,生命阳光馆“城市让残疾人生活更美好”的理念将继续传播。

张海迪的事迹范文8

何为潇洒?辞典上解释说,“潇洒”指的是神情、举止、风度和外表自然大方,有韵致,不拘束。我想这是指潇洒的外在表现而言。要真正的做到潇洒,还要有赖于内心世界的充实,有赖于对自己人生的自信,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张海迪是潇洒的。5岁时她患了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她无法上学,便在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15岁时,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在残酷的命运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而是向命运挑战,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成了一名有益于社会的杰出青年。海迪是不屈的,海迪是美丽的,海迪更是潇洒的。海迪的潇洒源于服务社会的人生信念。

李白是潇洒的。他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我辈岂是蓬蒿人”,后来他因诗名被皇帝召进宫中,但他并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长安三年,他不过是个为统治者“歌舞升平”、“浅吟低唱”的御用文人。他那“大济苍生”的理想成为泡影,满腹经纶根本无从发挥。能侍侯在皇帝左右,得到皇帝的恩宠,拥有功名利禄,这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可是李白却不屑一顾,他毅然拂袖而去,大吼一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以他的正直、傲岸成就了那豪放、脱俗、飘逸的浪漫主义诗歌。李白的潇洒源于淡泊名利的自由精神。

苏武是潇洒的。他手持汉节,出使匈奴,被匈奴扣押,历经艰难坎坷。面对突发事变,他镇定自若、机智勇敢,誓死捍卫汉朝尊严。面对匈奴的逼降,他不卑不亢、不屈不挠,忠贞不渝。面对漫长的流放生活,他目睹孤月归雁、塞草狼烟,耳听凄凄寒风、咩咩羊鸣;他餐风露宿、盖草枕石;他衣衫褴褛,鬓发苍白,但手中的汉节却稳如泰山,岿然不动。在十九年的流亡生涯中,在重重困难面前,他总是勇敢应对,从不退缩,体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苏武的潇洒源于坚定不移的民族气节。

布鲁诺是潇洒的。他坚持哥白尼的日心说,因此被罗马教廷控告为异端,于是他不得不离开家乡,开始一次又一次的流亡生涯。在这期间,他的足迹几乎踏遍整个欧洲,他用自己的博学、热情,滔滔不绝的口才,尖刻的讽刺,大胆的思想,天才的预断传播着科学的真理,并逐步形成了关于宇宙的理论。最终他被关进了监狱,接着被施以火刑。当他被火焰和浓烟包围时,口中突出的是这样一句话:“火并不能把我征服,未来世纪会了解我,知道我的价值。”牢狱可以囚禁身体,却囚禁不了思想;火刑可以消灭生命,却消灭不了真理。布鲁诺的潇洒源于坚持真理的伟大精神。

潇洒是不甘命运,勇于挑战,顽强坚定,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潇洒是不为外物役使,执着于内心追求的一种自由独立的精神;是为民族大业临危不惧,忍辱负重,勇于献身的人格境界;是为坚持真理,不畏,不惧强权,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朋友,当你遭受疾病折磨时,你会像张海迪那样潇洒吗?当你面对名利的诱惑时,你会像李白一样潇洒吗?当你忍受孤独的磨砺时,你会像苏武那样潇洒吗?当你面对生死的考验,你会如同布鲁诺一样潇洒吗?

潇洒是一种心态,一种胸襟,一种气度,一种精神的解放,一种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人生既有阳光雨露的滋润,也有风雨雷电的侵袭,当你遭受人生的困境时,请你学会潇洒

张海迪的事迹范文9

抬眼望空,皎洁的青空之上点缀着点点白花,他们好似龙鳞排列而成一条巨龙,又好似凤羽,装点而成火凤,他们热衷于成对排列而成他们喜欢的任何事物。为什么这看似空灵的“白花”能让人感受到他们灵魂的所在?因为他们拥有信念。人事无常,世事变迁,人的一生都并不圆满,可是我们确应学习张海迪的精神。张海迪——一个伟大的学者,以为无私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的事迹被很多人所熟知,一个平凡的人,虽身残但志坚,不畏惧眼前的任何困难,凭着自己的那份坚定的信念勇敢地走了下去。最终他胜利了,他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张海迪的那份执着让我折服,感人肺腑的故事让我铭记于心,他的信念使他有了双翅膀。而词曲作家方文山却也因为如此而获得了成功。

起初听到方文山写的词的时候,就会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用典雅脱俗的文言古话将一首歌曲装点,我敬佩他的功底,却不知道他的背后的故事。他的作词生涯并不平坦,读过万卷书的他写过很多作品,但是别人却没有认可他的文章,一直都很苦闷。有一次他的朋友一语惊醒梦中人,建议他去作词,之后他豁然开朗,就这样他不仅能给歌曲作词,还能出版自己的作品。

他如果一开始放弃了,就不会有以后的成就。他用信念去铸就了自己的辉煌。身边的人有谁不曾有过坎坷,有谁不曾有过绝望,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能够凭着心中的那份信念,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那双翅膀,迎风飞扬。乘翅飞翔,飞向远方,不畏封,不惧雨。只盼远方,那盏光明,渐近,赐予我希望。乘着希望。踏过绝望,伸出双手,拥抱梦想。

守着信念,我们一起,展翅翱翔!

通许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一:冯小雨

张海迪的事迹范文10

是的,那个梦幻般的“沙漠之海,迪拜之城”,那个令人惊叹的迪拜之塔,正在人们心中坍塌。

2009年11月25日,阿联酋迪拜政府宣布重组旗下的投资公司、阿联酋最大的国有集团迪拜世界集团(Dubai World)(下称迪拜世界),把债务偿还延迟6个月,涉及债务总额至少590亿美元。

消息甫出,全球市场惶恐不安,从香港到上海,从欧洲到美洲,股市指数纷纷下跌。许多人忧虑重重,他们担心这将给银行业和新兴市场造成不良影响,而刚刚步入复苏轨道的世界经济,也可能因为迪拜而伤风感冒,进而增加二次探底的可能。

过去的十年里,迪拜,这个世界富人休闲的新天堂,这个以庞大资金在荒漠中人造的奇迹举世瞩目。现在,因为其投资公司迪拜世界的债务危机,再次将世界的目光拉到迪拜,只是这一次,惊奇变成了震惊,一场有关新危机的审视也由此拉开帷幕。

未知的新危机

截至目前,迪拜世界的坍塌还在吱吱作响,伴随这一令人焦虑的声音,因复苏带给世界的短暂欢愉也被迫中断,一个问题随即被提出:这是原有金融灾难的谢幕表演,还是新一轮危机的豪华开场?

在悲观者看来,迪拜世界就是第二个雷曼,它将引爆新的危机。因为这场危机的影响将不仅仅限于债权银行,更大范围内将影响全球对新兴市场的债券投资信心。而且,在信息披露极不充分的情况下,谁知道迪拜世界的背后,还隐藏着多少黑洞。

迪拜世界共有超过70个债权人,包括汇丰控股、瑞士信贷、巴克莱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等,其最大债权银行是阿布扎比商业银行及酋长国NBD PJSC。悲观者认为,一旦偿付危机持续,接下来这些大银行都难逃连累。

更麻烦的是迪拜世界旗下的房地产开发公司棕榈岛集团,该公司有一批数额巨大的债券即将到期,其中包括12月到期的来自伊斯兰世界的40亿美元贷款,而目前该公司显然没有足够的现金流以偿还这些债务,也无法获得新的贷款。由此可能引发一连串的危机。

在迪拜危机爆发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市场表现似乎也印证了这一判断。伦敦市场,苏格兰皇家银行股价下跌近8%,使其成为FTSE 100指数成分股中跌幅最高的一只股票。德国市场,德意志银行股价下跌6%左右,在DAX指数成分股中跌幅最高。亚洲市场,包括中国内地、香港、日本、韩国等地股市也纷纷大幅下挫……

不过,并非所有人都如此心忧,乐观者同样理由十足。

国泰君安研究所所长李迅雷是乐观者之一,12月1日他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迪拜危机属于局部性问题,此次债务规模有限,阿联酋的资产负债表也好于美国,加上迪拜本身不是世界金融中心,因此与雷曼倒塌的性质完全不同,它对世界金融市场也不会有大的影响。“换个角度看,迪拜危机对全球也许是件好事情,它给我们敲响了风险的警钟,我把它看成金融危机的余震,是最后一只靴子的落地,金融危机的结束。”

曾是UBS中东地区研究主管的分析师安德鲁(Steve Andrews)也持类似看法,他告诉《财经》记者,目前市场对于迪拜危机的反应有些过度。其理由是,目前迪拜世界接近600亿美元的债务规模在全球范围来看并不大,且这些债务都有相应的资产作担保,并不会有很大的风险,

更重要的是,在安德鲁看来,阿联酋的银行体系比较健康,资本充足率较高,贷存比为110%-120%,股本/资产比为9%-10%。这与西方银行相比,杠杆率不算过分。

UBS驻迪拜的中东地区现任研究主管马苏德(Saud Masud)也比较乐观,他在和投资者的交流会上表示,阿联酋外储4000亿-5000亿美元,如果它愿意,就有充足的“弹药”解决问题,但一切都取决于它希望从迪拜那里得到什么价格以提供帮助。

从《财经》记者目前调查和掌握的情况来看,判断依旧难下,它对全球经济究竟意味着什么,目前并不清晰,诸多不确定性依然充斥其间。包括工商银行、中国建筑等中国公司在内,究竟会有多少资产牵涉其间,会有多少问题次弟暴露,外界颇为担忧。

惟一可以肯定的是,危机和争论,都仍将继续,更多潜在的风险,有可能逐步释放。

金钱造就的沙漠神话

在迪拜做生意的一位温州商人,曾向《财经》记者这样形容,这里才真正是“自由的资本,自由的人民”,人们来到这里,犹如进入天堂。

看上去确实如此。这里有号称世界第奇迹大型人工岛屿,有世界上最高的酒店,有想象大胆、直穿云端的帆船酒楼,有被热带沙漠怀抱着的世界最大的室内滑雪场,还有一望无垠、阔气的高尔夫球场。

这座沙漠里的所有奇迹,一如巨大的磁铁,将贝克汉姆、舒马赫等世界各地的名流、富豪吸引了过来,使得这个传统保守的海湾,迎来了一片最为开放的天堂。它在许多中国人心里,同样是一片神奇而充满诱惑的土地。

在这里,外来者会忘记自己身处中东,因为所有一切都在追逐西方文化的味道和西方时尚的步伐。

有人形容说,在迪拜街边的露天座坐下,看着路上来来往往的行人,欣赏不断变化的建筑与街景,就好比在欣赏一出奇异的、不亚于巴黎的服装秀。

这些显露的繁荣,曾让周边的阿拉伯国家羡慕不已,其发展模式亦为世界各国津津乐道。“迪拜是阿拉伯国家的骄傲。”去过多次迪拜访问的中国投资协会会长张汉亚12月2日告诉《财经》记者。

迪拜是阿联酋七个酋长国之一,七个酋长国之间是独立的阶层,并独立财政预算,但具有共同的安全、移民和对外政策。

在转型之前,石油是迪拜的主要经济支柱,但其有限的石油储量、过分单一的产业结构并没有给迪拜过多的安定感。

为了赶上追赶拥有丰富石油储备的阿布扎比,迪拜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实行多元化经济,大力发展港口、贸易、服务和金融,拟将迪拜打造成亚洲乃至世界的物流中心和金融中心。

被高耸入云的建筑群簇拥着的迪拜国际金融中心,见证了迪拜的这个梦想。

其证券交易所的官员说,“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让迪拜的时钟挂在全世界金融机构的墙上,占据香港、新加坡和伦敦之间的时段。”

继国际金融中心之后,迪拜迅速建立起期货交易所,并且与纽约期货交易所的伙伴单位,主要交易原油远期合约,迪拜希望它成为新的原油期货交易的标尺。

对此,迪拜的统治者给予了强劲的资金支持,并实行类似百慕大群岛和瑞士的零税收政策以吸引投资。

在这些优惠政策和如梦般愿景的鼓舞下,德意志银行、瑞信成为第一批入驻迪拜的投资银行。紧接着,高盛、大摩、前雷曼也旋风般卷入,且一改往日“一步一个脚印”的地区发展战略,在迪拜一下子铺开多条业务线。

自此,大批资金不断流入迪拜,迅速在沙漠中搭建起一座钢筋水泥的新城池。在芝加哥大学社会学教授、城市研究专家萨森(Saskia Sassen)看来,“迪拜就像16世纪的阿姆斯特丹。这是一个奇迹。”

而奇迹的最后造就,与2001年美国“911”有关。从那时起,中东地区的居民赴欧美旅游受到限制。近水楼台的迪拜,便成为消化中东富人休闲需求的直接场所。

“迪拜世界”也正是在过去八年里大加扩张,在港口运营、房地产开发、旅游休闲、经济自由区运营、私募基金、大型折扣店、航空项目、证券交易和金融服务领域积极推动,从而实现了膨胀式的高速发展。

借来的繁荣

遗憾的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债务危机,结束了迪拜近十年的辉煌发展史:奇迹在崩塌,繁荣在消失,资本在逃离。

12月4日,玫瑰石顾问公司董事谢国忠告诉《财经》记者,这对迪拜是毁灭性打击,标志着迪拜神话的破灭,它又将回到其原来的位置。

为何?刚刚还是各路资本竞相追逐的天堂迪拜,转瞬就成为投资者畏惧的地狱之门。其中关键,正是源于迪拜过度举债发展的模式。

迪拜当初参加阿联酋时,对经营管理有个规定,各酋长国自主经营经济状况。迪拜要大力发展自身经济,很大程度得靠举债完成。因为本身资金并不充裕,近年来为了吸引资本的青睐,迪拜开始积极推行经济转型,意图发展成中东首屈一指的国际金融中心。

为了打造这个可以提升融资水平的国际金融中心,迪拜从本世纪初开始就兴建世界级的庞大基础设施,而其资金来源主要靠向国际金融机构借款,为迪拜政府形成大量债务。其中,作为政府主要控股的迪拜世界集团扮演了主要角色。

之后,为了赢取银行家们的信心,迪拜还大胆开放自己的商业银行领域,为银行家提供高质量的生活,并在迪拜国际金融中心建立了自己的商业法律、监管机制以及法院。

2004年9月,耗资近百亿美元,迪拜终于为自己建造了一个“国际金融中心”,而纽约、伦敦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造就,却花了它们近百年时光。之后,大批外资银行、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私募基金、对冲基金纷纷入驻迪拜,不但给迪拜建设带来了巨额的自由资本,同时也增加了迪拜的债务负担。

但随着迪拜世界债务危机在今年11月25日的爆发,这种曾经极富想象的举债发展模式,遭到了从未有过的质疑。据中金公司提供的数据,在过去的7年-8 年中,由于迪拜大力举债发展高级房地产及相关基础设施,使其债务很快达到了GDP 的100%(其中有75%属于迪拜世界)。

在全球经济欣欣向荣时期,迪拜债务的比例并不算离谱,但当金融危机袭来,一切繁荣开始改变,其房地产价格被腰斩,股市泡沫破灭,以致资金流短缺,烂尾工程叠加。

2009年2月15日的英国《卫报》,记录了当时的所见:不停追逐繁荣的迪拜,其近一半的建设项目,要么被搁置要么被取消,尚未建成的楼宇从迪拜城区一直延伸至沙漠。

3月,中东商业杂志《Middle East Economic Digest》统计出阿联酋的开发商需要推迟的建筑项目,其金额总计约3350亿美元。此时,而棕榈岛集团被迫放弃一个号称“人间奇迹”的大型建设项目,该项目预计二十年完成。

事实上,迪拜模式并非一无是处,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很有远见,但这种模式必须要保证其融资可持续,并掌握好度。

不幸的是,迪拜犯下了严重错误,它一开始就希望依靠天量投资豪赌房地产,造就好一个天堂后再吸引资本入驻,进而再造一个更大的天堂进行再融资,并依此循环向前发展。但这需要不断的天量融资,此路显然不通。

2007年下半年,金融危机还在萌芽之时,迪拜所需的资金就开始紧张起来。为了能够维持建设所需要的资金,迪拜的开发商甚至在没有打地基就开始卖房子,且首付不到10%,这致使有购买一套公寓能力的投机客可以同时买10套公寓,等到第二期贷款到期前,投机客就可以卖掉房子获利了结。

但这并非真实的需求,不但不能缓解岌岌可危的资金链条,反而刺激了投机,堆积了泡沫。

2008年四季度至2009年一季度,房地产市场急转直下,迪拜的房价平均下跌近50%,使得棕榈岛集团和迪拜世界的资产价值严重缩水。有分析认为,由于住宅在未来一年左右时间将出现25%-30%的供应过剩,迪拜的房地产市场不可能马上复苏,加上迪拜既没有石油,也没有财政储备,预计在未来12个-18个月内迪拜的资产质量还将恶化。

此种局面下,外资纷纷撤离在建项目,当地企业的再融资成本也变得更加昂贵,根本无法继续靠“借”来维持繁荣。

但是,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和资本的重新回流,这种大举债务进行火热投资的场面,又在今年二季度重现迪拜。

“今年5月我看到迪拜到处都在热火朝天地盖房子。”一位不愿具名的渣打银行人士告诉《财经》记者。亚、非、中东是渣打银行业务的三大业务地区,而迪拜则是其在中东的重要投资地区,工作的原因使得他多次深入迪拜。

当全球经济复苏刚刚开始之际,抱着侥幸心理的迪拜,又开始重温不断举债的旧梦。但不到半年,债务危机的不期而至,再次浇灭了它的梦想。

在一些经济学家看来,由于没有强大的经济实体做支撑,通过举债发展可以给迪拜借来繁荣,但同时也会带来危机,而爆发只是个时间问题。

“迪拜模式自身这种先天不足,正是滋生这场债务危机不容忽视的因素。”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副所长唐志超告诉《财经》记者。

多米诺骨牌?

迪拜这种举债发展的行为,其实在全球也普遍存在。这轮全球金融危机中,各国政府实施经济刺激计划,依靠的正是大幅增加财政赤字,亦即举债。

美国本财年预算赤字将接近1.5万亿美元,为往年最高水平的3倍以上;日本政府目前公共债务负担沉重,其负债率高达170%;中国因4万亿元计划也会刺激债务的暴增,今年的中央财政国债余额限额逾6万亿元,中央国债相当于GDP的20%,相比2003年已经增长了200%,而且很多隐性债务还会在未来两三年内以银行呆坏账的形式体现……

看来迪拜并不孤单,在其债务危机的背后,还有这样一幅滥用债务的更大的全球图景,这个从迪拜到东京,从华盛顿到北京的全球债务链条,已为目前依然脆弱的世界经济埋下了无穷隐患,稍有不慎即可引发全球痉挛。

美国银行信用分析(Bank Credit Analyst)的研究员巴恩斯(Martin Barnes)认为,投资者只需考虑一下今天是谁在做杠杆融资,就不难想到新一轮危机将因谁而起。在他看来,答案也显而易见,就是各国政府。

显然,世界远未到高枕无忧的时候,恐慌也可能随时袭来,而“谁是下一个迪拜”,也已成为全球高度关注的命题。

普遍的看法是,比较接近中东地区的希腊,可能就是下一个迪拜。

鉴于希腊目前的贷款占GDP比例非常高,预算赤字大幅上升,希腊的债券CDS价格近期显著上升,尽管有些经济学家认为希腊爆发危机的可能性比较小。但是从上述特征看,希腊面临着和迪拜一样的困境,一旦爆发危机,局面依然难测。

除了希腊,与中国经济结构雷同的越南,在通胀急速增温、贸易赤字恶化的背景下,近期也出现资金短缺迹象,进而引发市场对其偿付能力的担忧,最后不得不在11月25日宣布加息1个百分点,并将越南盾兑美元的中间价一次性贬值5.2%。

4天后的11月29日,越南盾兑美元汇率贬至历史低点,与此同时,巴西雷亚尔也贬值1.4%,南非、土耳其和匈牙利等新兴市场货币也纷纷贬值。

招商证券的海外经济分析师谢亚轩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迪拜事件不能得到圆满的解决,新兴市场的债务再融资成本可能会显著提高,从而加大其他新兴市场的债务风险,也将引发其他新兴市场融资困难。

作为新兴市场比较集中的亚洲,情况看来并不容乐观。有一种观点认为,西方发达国家的泡沫在全球金融危机后直接受到冲击,挤掉了不少,但亚洲的泡沫非但没有去掉,反而在刺激政策的作用下堆得更高了。

张海迪的事迹范文11

“我的上帝啊!”当柯爵汐踏上这座岛的那一刻,他觉得有一种找到了凡尔纳的小说《神秘岛》中那座奇异精彩的神秘岛的感觉。因为你根本无法想象把世界上赫赫有名的大英博物馆原封不动地搬到一座海中孤岛上的效果会是怎样的令人震撼。在英格兰南部海港城市朴茨茅斯附近就有一座奇异的人工岛,大家要听清楚,这不是自然形成的岛屿,这是一座“人工岛”!这座人工岛就是柯爵汐驾驶着游艇飘荡几千海里的最终目的地。

1656块形状奇特的玻璃片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没错,这正是大英博物馆大中庭的再现。这座欧洲最大的有顶广场竟然就那么出现在柯爵汐的眼前了!他不得不相信人类的建筑能力,尤其是复制经典的建筑能力。时间这个东西,此刻在柯爵汐的脑海里已经没有了概念,他就那样傻愣愣地,如痴如醉地欣赏着整座大英博物馆被“搬”到人工岛上的那种奇迹与震撼。

“嘭”的一声巨响,柯爵汐听到了强烈的爆炸声!柯爵汐被这个爆炸声惊醒了,他从对眼前情景的陶醉转而向着身后的大海望去:他驾驶的游艇在一瞬间灰飞烟灭!他看了看表,显示的时间刚好是他从那座游艇上走下来的一个小时之后。如果不是他及时下了游艇,恐怕他现在已经随着爆炸而葬身海底。

时间就从游艇爆炸的那一刻开始分界,柯爵汐不断问自己:为什么游艇会爆炸?如果没了游艇,我该如何离开这座岛?他感到天空也仿佛在一瞬间变得暗淡起来。他下意识地翻着口袋,想要用手机与外界联系,可惜的是,手机根本没有信号。柯爵汐有些恐慌了,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然后,朝着大英博物馆大中庭的正门走进去。

你能想象几万平方米的范围内除了你自己之外一个人都没有的那种恐惧感吗?柯爵汐经过了仿制的埃及的罗塞塔碑,木乃伊,弗兰克斯的首饰盒,波特兰花瓶……他看到了来自于埃及、希腊、英国、美国和中国等世界各地的仿制展品,可他就是一个人影都没看见!他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他陷入到了一座无人的孤岛上!柯爵汐曾经最喜欢的一部电影是威尔?史密斯主演的《我是传奇》,但他从没想到,有一天,自己竟然成了一片领土上的最后一个人。

就在柯爵汐感到非常费解和恐慌的时候,还有两个人更是陷入到了不知所措和痛苦无助之中,这两个人就是夏裳和林迪安。这个世界上总是有不幸的巧合,对于夏裳和林迪安来说,他们就是“不幸巧合”的受害者。两个人先是受到了柯爵汐的邀请参加了一个在英格兰举办的考古鉴定技术的研讨会,然后看到柯爵汐悄悄上了一艘游艇表情兴奋,于是一向喜欢窥探隐私又八卦的夏裳硬是拉着林迪安在柯爵汐不注意的时候溜上了游艇。当两个人漂洋过海随着柯爵汐的游艇靠岸又上了人工岛之后,他们还为了避开柯爵汐而走了另外一条路线。不过,他们也听到了巨大的游艇爆炸的声音,他们也被惊吓到了。

“多亏我们两个从游艇上下来了,否则我们两个就被炸飞了。”夏裳感叹着,她慌里慌张地握着林迪安的手,因为害怕。

“你干吗拉我的手!拜托你的手不要再抖了。”林迪安一脸气愤的表情,他觉得自己此刻的境地都是土包子夏裳造成的。此时他并不知道夏裳为什么吓得手都在颤抖,并不仅仅是因为游艇的爆炸,还因为出现在他们眼前的一具具尸体!

Chapter 2 生化危机?

在一座高达6米的霸王龙骨架下方有几具横躺着的尸体,其中一个人的手还握着旁边的古象的象牙,像是在临死前想靠着抓住象牙的力量站起来一样。夏裳正要飞步向前看个究竟,她拉着林迪安的手感到了一阵阻力:林迪安一把将冲动的夏裳给拽了回来。

“不要过去!你没看到那些尸体上的皮肤部分有斑疹、溃疡和水泡吗?尸体已经在溃烂了。”林迪安皱着眉头,对于作为高级法证化验师的他来说,生化武器造成的死伤这种情况,他还是了解的。

林迪安迅速从衣服的口袋里拿出了一块手帕围在了自己的脸上,然后又把夏裳头发上系着的装饰丝巾拿了下来,打开,围在了夏裳的脸上。他这么做的目的很明晰:防止细菌感染。在林迪安读书的时候,他曾参与过的实验小组就研究过美国911事件中的炭疽菌投放调查技术,所以那时的他便对炭疽菌的恐怖性深刻了解。不过,让他最困惑的是,为什么这种恐怖的细菌再一次出现在了这座岛上。

“炭疽杆菌芽孢常从皮肤侵入,在皮下迅速繁殖产生强烈外毒素和形成抗吞噬的荚膜,引起局部组织缺血、坏死和周围水肿以及毒血症。所以感染了这种细菌的人都会皮肤表面溃烂,口吐鲜血,死状非常恐怖。”林迪安警告着夏裳,否则她一旦碰触到那些尸体,或者哪怕只是靠近那些尸体,她都会被传染上这种细菌而死去。

“那柯爵汐会不会也碰到了这样的尸体?他会不会也被感染了?这些死的人究竟是谁?他们为什么死在岛上啊?”夏裳满嘴的问题,这些问题当然是林迪安也想知道的,但却是一时之间根本无法知道的。

“不知道!不知道!不知道!你镇定一点行不行?只有找到柯爵汐,我们才能知道这岛究竟是哪里,为什么他要来这儿,这些死的人又是谁。”林迪安相对镇定一些。

从自然历史博物馆进入的夏裳和林迪安,所见的景象当然和从博物馆大中庭进入的柯爵汐看到的景象完全不同了。此时的柯爵汐正走到一个名叫埃尔金大理石雕塑的展品前,他之所以停了下来,并不是因为他还有心情看这些仿制的展品,而是这个展品前有一具赫然出现的尸体!柯爵汐屏住呼吸,他能听见自己因为害怕和紧张而扑腾扑腾跳得特别厉害的心跳声,他缓缓地蹲下来。然后,他看到了一个男人,闭着眼睛死了,而且,男人的脑门上有一个明显的因为中枪而出现的伤口。男人尸体的旁边还有一封沾满血迹的信。

张海迪的事迹范文12

宋朝苏轼年少时,天资聪颖,他广泛阅读诗书,博通经史,又长于作文,因而受到人们的赞赏。一日,他于门前手书一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尽”与“遍”对,话出苏轼当时的自傲之心。没料到,事过几天之后,一鹤发童颜的老者专程来苏宅向苏轼“求教”,他请苏轼认一认他带来的书,苏轼满不在乎,接过一看,心中顿时发怔,书上的字他一个也不认识;心高气傲的苏轼亦不免为之汗颜,只好连连向老者道不是,老者含笑飘然而去。苏轼羞愧难当,跑到门前,在那副对联上各添上两字,境界为之一新,乡邻皆刮目:“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明末大臣洪成畴,素以忠节自诩,故在厅堂的正中央亲书一联:“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后来,他在松山一战中败于清军,自己被俘后投降了清朝。这时,有人看他变节如此突然,便在这副对联的联尾各添一字,改为:“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矣”“乎”二字的增添,产生了妙不可言的讽刺效果。

清朝有个李知县,常依官仗势,欺压百姓,本来贪心很重却硬充清廉,某年春节,他在正房门贴出一副春联标榜自己,联曰:“爱民若子,执法如山。”这春联一贴出,即遭到众人的非议和指责。有人暗为这副春联加了个长尾巴,变为:“爱民若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执法如山,钱山靠山为其山乎?”

新的学期开始啦,“夫子学堂”又热闹起来了。期待了鲁小班一个寒假的学子们又可以跟着他在国学殿堂里畅游啦!鲁小班今天光鲜亮丽地现身啦,授课开始喽!

第五讲:怀振奋心 说切直话

原文:

一室闲居,必常怀振卓心,才有生气;

同人聚处,须多说切直话,方见古风。

译文:

闲散居处时,一定要时常怀着策励振奋的心志,才能显出活泼蓬勃的气象;和别人相处时,要多说实在而正直的话,才是古人处世的风范。

鲁小班心语:鲁小班经常看到有人在空闲时大叫“好无聊啊”,“闷死我啦”,他们懒散地觉得无所事事。亲爱的朋友,你这可是在白白蹉跎岁月,浪费大好光阴呢。鲁小班想提醒大家,空闲时,你有很多事情可做,闲散的时间可以好好利用。比如,为人生定一个目标,竖立理想,利用空闲时努力充实自我,朝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努力,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哦。张海迪大姐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吧,她利用轮椅上的闲散时光,创造了人生一个又一个奇迹!

张海迪1955年出生在山东半岛文登县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里。5岁的时候,胸部以下完全失去了知觉,生活不能自理。医生们一致认为,像这种高位截瘫病人,一般很难活过27岁。在死神的威胁下,张海迪意识到自己的生命也许不会长久了,她为没有更多的时间工作而难过,更加珍惜自己的分分秒秒,用勤奋的学习和工作去延长生命。

1970年,她随带领知识青年下乡的父母到莘县尚楼大队插队落户。看到当地群众缺医少药带来的痛苦,便萌生了利用空闲时间学习医术解除群众病痛的念头。她用自己的零用钱买来了医学书籍、体温表、听诊器、人体模型和药物,她利用一切空闲时间努力研读了《针灸学》、《人体解剖学》、《内科学》、《实用儿科学》等书。为了认清内脏,她把小动物的心肺肝肾切开观察,为了熟悉针灸穴位,她在自己身上画上了红红蓝蓝的点儿,在自己的身上练针体会针感。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终于掌握了一定的医术,能够治疗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在十几年中,为群众治病达一万多人次。

后来,她随父母迁到县城居住,一度没有安排工作,她成了名副其实的闲人。后来,她利用这些空闲的时间大量阅读书籍,从保尔・柯察金和吴运铎的事迹中受到鼓舞,从高玉宝写书的经历中得到启示,她决定走文学创作的路子,用自己的空闲时间和手中的笔去塑造美好的形象,去启迪人们的心灵。她读了许多中外名著,写日记、读小说、背诗歌、抄录华章警句,还在读书写作之余练素描、学写生、临摹名画、学会了识简谱和五线谱,并能用手风琴、琵琶、吉他等乐器弹奏歌曲。现在她已是山东省文联的专业创作人员,她的作品《轮椅上的梦》问世,又一次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认准了目标,不管面前横隔着多少艰难险阻,都要跨越过去,到达成功的彼岸,这便是张海迪的性格。有一次,一位老同志拿来一瓶进口药,请她帮助翻译文字说明。看着这位同志失望地走了,张海迪便决心学习英语,掌握更多的知识。从此,她的墙上、桌上、灯上、镜子上,乃至手上、胳膊上都写上了英语单词,还给自己规定每天晚上不记10个单词就不睡觉。家里来了客人,只要会点英语的,都成了她的老师。经过七、八个年头的努力,她不仅能够阅读英文版的报刊和文学作品,还翻译了英国长篇小说《海边诊所》,当她把这部书的译稿交给某出版社的总编时,这位年过半百的老同志感动得流下了热泪,并热情地为该书写了序言:《路,在一个瘫痪姑娘的脚下延伸》。

鲁小班心语:“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在生活闲散的时候,没有一颗振奋的心,就会白白地蹉跎光阴,荒废学业。聪明人正是利用闲居的时间来充实自己的。看过张海迪的故事,大家肯定得到了很大的启迪。“同人聚处,须多说切直话”的道理,我们也要努力学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