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采购与供应管理

采购与供应管理

时间:2023-06-01 09:09:06

采购与供应管理

采购与供应管理范文1

论文关键词:物资采购;协调机制;采购管理

论文摘要: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高校的物资采购工作有了较快的发展。在新的机遇和问题面前,如何从不同角度探讨高校物资采购的发展方向,分析其协调的类型,并考虑建立对高校采购管理的发展有重要作用的协调机制。

伴随着21世纪经济全球化、信息迅猛化、技术尖端化的浪潮,高等学校也在快速发展,且规模不断扩大,教学基础条件投入也相应改善,高校物资采购的规模也在扩大,但高校工作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之一是学校的发展带来了对采购与供应管理的体制建立与完善、协调机制建立的思考。在全球加强采购战略与供应链竞争的形势下,如何随着全球经济运行方式、生产方式、流通方式的改变而变化,调整自身的运作模式,实施新的采购战略与优化采购供应管理成了必然选择。

1高校采购与供应管理的发展趋势

1.1新形势下的问题。在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环境下,新型采购与供应管理有了迅速的发展,建立了新型供需关系,如何实现从供应商、厂商、分销商到最终用户之间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一体化管理,对于整个供应链低成本、高效能运作具有重要的意义[1]。供应链管理模式实质包含“供”与“需”两方面,物流从供方开始沿着各个环节向需方移动。每一个环节都存在“需方”与“供方”的对应关系,形成一条首尾相连的供应链[2]。高校采购是整个供应链上的一个环节,它联接了供应商和学校的最终用户,属于供应链中的一部分,但也有其高校的独特之处,如何优化供应链的整体效率,保证高校供应链的内部化,设计供应链上的各种解决方法,促使高校采购与供应也得到相应的协调发展,这一问题亟待探索和解决。

1.2转变思想观念。从管理的角度来看,采购与供应管理是一种专业的管理思维方式,它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计划和控制等职能。在供应链管理的大环境下,一方面企业要达到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目的,另一方面高校也要获得自身的最大利益,那么采购管理工作面临着诸如供应目标与需求目标的协调一致、采购前期沟通、采购信息化及反馈、采购质量、采购成本和采供关系等挑战[3]。

1.3业务范围广。高校采购紧密地联系了学校和市场,涉及到处理学校与供应市场之间的各类业务活动,如申购、审核、采购、物流、验收、服务等,涉及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供应商,但不包括供应商的供应商,即只与第一级供应商的业务有关。高校物资采购管理是基于学校的发展,其中关系到高校的各个方面,重点就在于严格执行国家采购的政策法规,按照各种采购方式执行采购计划,千方百计地提高学校的投资效益。

1.4制度不断完善。实施政府采购制度的财政资金采购管理的新型制度,委托政府采购机构执行政府采购集中目录中货物,而高校实行内部集中采购和各院系的非集中采购[4]。高校采购管理部门除了代表学校与国家设立的集中采购机构办理事宜外,主要工作就是组织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等采购方式的采购与管理,它强调采购的公正、公开、公平,遵循提高经济效益、维护公共利益等原则。

2当前面临的阻碍协调的因素

如前面提到,高校的采购也属于供应链中的一个链条,采购与供应管理的协调是为了使高校采购供应的各种操作能顺畅地在采购流程中传递,减少因信息不能共享或不一致所造成的提供、采购和到货等环节的不确定性,以及消除因内部因素或纵向的各部门目的不同而造成的利益冲突,提高采购与供应管理的整体绩效而采取的任何措施[5]。采购与供应管理的协调要求每个流程节点的每个阶段都考虑自身的行为对其他阶段的影响,如果采购与供应管理的各个阶段都采取了有利于整个供应链效益提升的行为,那么其协调性就会得到改善[6]。

采购与供应管理中阻碍协调的因素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2.1程序性上的阻碍因素。反映在规章制度和条例办法上。比如,采购工作的相关制度与人的认识上的不统一,采购政策和制度涵盖面窄,加上采购中主客观原因的影响,给采购工作带来不必要的影响。采购价格的核定不合理,招标只以低价作为中标价,没有考虑用户的实际需要、市场因素和质量因素等问题,使采购结果很难得到实惠。

2.2结构上的阻碍因素。涉及到相关的组织和部门,以及关注责任和参与过程。采购的相关部门没有统一协调运作机制,缺乏合理有效的监督体系。采购工作关系到高校各方面的实际利益,各部门理应相互配合,互相履行职责,互相监督。但由于没有统一协调运作机制,有的监督部门竞参与实际采购,使采购过程缺乏监督,操作不能顺利进行,遇到比较棘手的事情,部门之间又互相推委,给采购工作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3行为上的阻碍因素。涉及地位导向和复杂的人际关系。采购单位所在位置的关系,上级领导的权力行使,各个监督部门的参与,政府采购工作部门的协调等,都影响着采购工作的进行。比如,上级的命令与本岗位的职责相矛盾,如何处理,通过什么来协调,值得深入思考。

2.4技术上的阻碍因素。由于各种客观原因,高校预算和采购计划目标与实际目标不能达到一致。高校投资主体多、资金来源广,所需商品的品种和质量也随着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而快速地变化,因此很难提前半年就提供技术参数、商品质量、数量、金额等完全准确的采购计划,因此,采购工作不能顺利的进行。采购人员与使用用户在思想认识方面很容易产生偏差,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采购任务的轻重缓急、设备型号厂家的不确定、所供货物的质量问题、售后服务的不到位、维护工作的不及时等,都有可能产生沟通障碍。有的使用单位申购追求高档次、高标准,违反了采购工作的初衷,必然会与主管部门的原则存在矛盾。

从某种程度来说,这些阻碍因素可能是交叉的,去掉一种阻碍因素可能会关联到另一种阻碍。例如,结构上的严格程序并不值得相信,或具有偏见,所以,它是行为阻碍因素的突出特点[7]115。

3协调的两种类型

在某种意义上讲,采购与供应管理的协调机制是为了实现学校采购管理系统的目标而设计的行为规则或处理过程,表现为对参与各方相关行为设置的守则,或关于业务过程细节的一系列规范的设置。也就是说,协调机制可以定义为系统组成部分的某些具体安排,行为或任务执行的一定顺序,以及系统成员的行动及相互之间的行为交互必须遵循的一定规则[8]75。根据学校的内外关系,可把这种协调分为内部环境层次和外部环境层次两方面。高校从外部购买物品需要更多的外部协调,而需求和计划执行的协调主要是内部协调,它们形成了高校采购与供应的互补协调关系[7]114。

3.1内部环境层次的协调。是指在高校内部环境下的影响,比如纵向的行政职能,横向的院系(部)处,也可以认为是学校供应整体控制下的协调以及内部不同成员单位之间的需求与分配协调问题,这些部门或成员不是独立的,它们都处于学校整体规划的统一管理下。中央决策层的决策目标是稳定和发展的利益最大化,该类型的研究内容主要体现为有关的成员选择及与之相关的信息披露与激励机制、双方的合作协调机制以及成员单位行为与决策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各个单位部门都服从内部的规章制度和法规,它们能否紧密合作,在最大程度上共享信息,消除供应关系中的不确定性,作为一个利益整体参与管理,是实现学校效益最大化的关键所在。

3.2外部环境层次的协调。是指与学校相关的外部环境,如与政府关系,与供应商关系。政府采购制度不仅是指政府机关的采购办法,而且也是指使用财政性资金进行采购的单位必须遵循的经济法规。实施政府采购制度,加强政府采购程序的监控,严格按照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做好高校采购工作。高校采购与供应管理部门应与供应商建立一种相互协作的关系,控制和管理供应商,真正体现高校采购市场的优势,并建立健全供应商体系。供应商的纵向一体化的协调管理,通过合同/协议方法松散型使用的协调机制来约束双方的行为。负责双方的整体利益协调和成员之间的冲突消解,处理高校与外部市场环境之间的有关事务。

4建立协调机制的对策

高校采购与供应工作在严格遵守高校采购制度的前提下,采用政府采购的原理和运作机制,强化学校采购管理,为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供有力保障,有必要的在环境、信息、行为等方面来形成有效的协调措施。

4.1进一步完善高校采购制度体系。是指高校依照政府采购的法规、政策和制度,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而制订的一系列规章制度的总称。高校采购制度的建设,贯穿于采购工作的全过程,是高校庞大的采购系统工程的执行依据和准绳,只有建立完善且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和科学的管理机制,才能真正规范高校的采购行为,保障高校采购公开、透明地运行。因此,高校采购制度体系完善从根本上保证了采购管理的协调。

4.2完善物资供应的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首先应当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工作流程,完善岗位职责,加强对采购工作的行政监督,强化采购部门与使用管理部门的约束机制,使得物资采购中的主要环节处于有关部门、使用单位的参与和群众的监督之下,强调增加采购环节中的透明度[9]。其次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保证高校采购工作的规范运作。因此,高校采购工作应形成行为主体之间责权明晰、相互制衡的约束机制,它必须涵盖采购工作的全过程,即采购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

4.3加强对采购工作的领导,统一思想认识。高校采购工作的有效开展,应对采购工作进行统一的领导和管理,避免多头领导和管理的弊端,这样,才能统一全校的思想认识,避免因对采购工作的思想认识偏差而带来的种种不利因素,保证高校采购工作统一、有序地开展。

4.4建立供应商管理体系,掌握好市场信息动态。建立供应商管理体系可以保证采购产品的质量,提高采购效率,降低采购成本。学校和供应商的长期合作是基于采购管理基础上的,是以长期契约来进行的,它提供一个行为规范,这个规范不但供应商应该遵守,高校自己也必须遵守。充分的信息交流是采购管理良好运作的保证,实际环境的不断变化,需要双方的不断协调,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学校采购管理部门应做好市场调研,掌握好了市场信息,了解各种仪器设备的技术现状,掌握用户使用意见,这样才有利于学校的采购与供应管理。建立供应商信用资料库,做好基础工作,可以针对不同商品不同批量邀请不同供应商参与竞标活动,不仅有利于查询比较,而且有利于提高学校采购效益。

4.5调查研究,使其尽可能准确。由于学校年度预算一经财政部门批复后,其数量、规格、技术指标和参数就很难更改,所以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必须制定完整的收支范围和加强收支项目的分类,这样才有利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行;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为保证预算的刚性,必须建立高效、严格的预算执行机构,科学、严密的预算控制系统,完善的监督检查机制,这样才能强化预算的约束,确保政府采购在高校的全面展开。

4.6个人素质的提高。采购人员要提升自己的综合分析能力与整体意识。在采购过程中,应当注意处理好先进与实用的关系,不盲目追求多功能、高性能,获取最好的性能价格比,因为一些价格相对较低的产品虽然也符合用户的质量要求,但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不能保障,长远来看这未必经济。最适宜的因素应该是质量、价格、时间、服务四点综合最优。且采购人员要处理好和用户的协调关系,做好学校的服务。

综上所述,建立合理的采购与供应管理协调机制,严格按此思路来规范日常供应管理工作中的行为,强化采购与使用、使用与管理的约束机制,增加监督实效,才能保证仪器设备的投资效益并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

5简单归纳采购与供应管理的协调机制基本特点

市场竞争扩展到高校采购管理当中,采购供应的效率日益成为成功的决定性的因素,而有效的协调机制则是提高学校的整体竞争力和系统效率的基本保证。总体来说,有效的供应链协调机制应该具备以下基本特点:

(1)有效性。加强成员之间的合作,能够明显提高系统的效率,使之更加有序化,使协调后的系统收益明显优于协调之前,从而使系统整体和各成员的处境得到改善。

(2)自动性。有效的协调策略应该具有自动依从的性质,不需要额外的强制手段来规范参与人的行为。也就是说,有效的协调策略应该能够产生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um)结果,即在使系统效率达到最优的同时,所有参与者的处境也达到最优,从而没有人有打破均衡状态的动机。

(3)公平性。所有参与者的地位平等,协调机制不能偏袒某些成员,也不至于以牺牲部分成员的利益来达到系统的整体协调,这是保证简洁性的必要条件。

(4)实际可操作性。协调机制最终必须以具体可操作的行为规范、规章制度或指导原则的形式确定下来,给成员以明确的行为指导和制约,抽象的、模糊的概念是不可操作的,也无法保证执行中的正确性,也使得采购程序的难以顺利进行。

(5)一般性。协调策略在整个系统内部具有一般性,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可以适用于一般的高校,对大家进行一致性的规制;其次,协调策略须适用于系统中信息分布的不同情况,在完全信息和不对称信息的情况下都有协调能力。

(6)独立性或并发性。采购管理中的各成员往往与多个部门具有相关联系,协调机制应该保证相互联系的成员之间的协调行动产生的影响不会涉及其他部门[8]76。

参考文献:

[1](加)利恩德斯,(美)费伦. 采购与供应管理[m]. 12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 霍红.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m].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3] 陈小玲. 采购与供应管理[j]. 经济师,2004(8):167-168.

[4] 徐一新,赵邦枝. 实施政府采购法规 加强高校采购管理[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12):147.

[5] 王耀燕,等. 供应链协调机制的研究[j].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7):23-24.

[6] 张柳华,张宝书,等. 高校物资供应与管理[m]. 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

[7] 宋锦洲. 信息时代组织协调新特点研究[j]. 商业研究,2005(20):115.

采购与供应管理范文2

一、概述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企业发展过程中其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其中最为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成本、质量以及服务等。因此,企业想要提高其在市场竞争中的实力,就必须要不断提高自身在供应链中各节点的工作效率和质量。而作为一种新的集成管理模式,供应链能极大的提高企业资金运转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同时有效缩短了企业交货周期,对提高其生产效率,实现企业生产效益的最大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供应链集成下企业的物资采购管理和对策

1.实施集中采购模式

实施集中采购是供应链集成下企业进行物资采购管理的最佳选择,同时它也是企业实现价格空间降低的基础前提。近年来,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集中采购已逐渐成为大多数企业的首选的采购方式。集中采购与传统分散采购模式相比起来,其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通过集中采购而实现企业规模效益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整体物资价格。而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价格策略成为企业增强市场占有率的一种有效手段。目前许多企业都会根据订货批量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不一样的销售价格策略,如适当进行优惠政策等。与此同时,企业通过集中采购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很多中间环节,极大地提高了物流的速度,并且能有效避免重复采购,对企业提高资金的周转效率以及减少库存的积压具有重要意义。

2.建立健全市场调研制度

要实现供应链集成下企业的物资采购管理,企业必须要建立一套健全的市场调研制度。具体实施步骤为:首先,稳定和一些经销商之间长期合作的关系,并从经销商处获取更多有用的信息资源,以保证能够第一时间掌握市场信息,实现统筹兼顾。其次,企业必须要积极主动探索并采取新的营销策略。除此之外,企业需要安排特定人员进行市场分析和总结工作,并定期给企业一定的价格指导,以便于企业能够更好地掌握整个市场上最新的物资动态。企业根据所掌握的市场物资动态,就可以不断优化自身的采购模式。如通过信函及电话等方式咨询价格,并要求供应商提供单位报价,以便于筛选最优价格,实现企业材料成本的降低。

3.完善物资采购的渠道管理

供应链集成下,企业还需不断完善自身物资采购的管理渠道。具体实施步骤为:首先,重点加强对主渠道的管理。企业的物资采购渠道有很多种,因此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必须先要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筛选出一个或是几个主要的采购渠道,将其作为重点的管理对象。其次,企业也要不断探索和开辟除了重点管理的主渠道之外的新渠道。通常,企业确定了主要的物资采购渠道后,其整体的物资采购模型基本上也就完成了。这时需要企业加强对新采购渠道的探索和开辟,以便于企业内部形成一种以主渠道为主,多种渠道并存的采购模式。这样企业才能通过合理搭配不同的物资采购渠道看,实现降低采购价格的目标。

4.合理选择供应商

供应链集成下,企业必须要注意合理选择供应商。具体实施步骤为:首先,认真分析物资公司具体所需的物资情况,对物资的采购管理进行进一步的主次划分。对于需要重点采购的物资,企业必须要对其供应商进行严格的把关,规范其准入的制度。同时,企业还需致力于科学评价体系的制定,来实现对各供应商实力的综合评价,从而确保供应商的价格、质量以及服务和信誉,降低采购的成本和风险。除此之外,企业同供应商之间建立战略伙伴的关系,积极参与到供应商产品的设计以及质量管理等具体环节之中,有利于提高采购产品的质量,降低采购的成本和风险。

5.强化采购监管体制

供应链集成的环境下,企业要能够充分发挥物资采购监管体制的作用。具体实施方法为:首先,企业必须要积极建立一套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采购奖惩制度,并严格把关执行,以提高企业采购人员的职业道德与管理意识。同时,企业科推行采购人员责任和供应商挂钩的制度,以此来两者之间的关系。其次,企业还要充分实行群众监督以及监督部门挂历等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来保证企业内部物资采购管理的制度化、透明化和公开化。同时,积极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促进企业内部物资采购的民主化和公开化,并定期对采购人员进行工作评价。对于一些有违法乱纪行为的采购员,及时查处并将结果公开,以此来规范企业的采购行为。

三、结束语

采购与供应管理范文3

关键词:石油备件;备件采购;供应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2.7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 oil spare parts are the key tools for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cessing and transportation. It plays a crucial role for enhancing engineering level and economic efficiency of company. For some problems of spare parts procurement and supply management problems in China oil company, studied and reviewed the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spare parts purchases supply management in abroad. The aim is to enhance the refinement management of oil facilities, and make some related recommendations. By drawing on foreign experience and practice of oil spare parts procurement and supply management in foreign. It will change oil facilities management and improve operational efficiency for China company, promote the healthy, rapi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 oil company.

Key words: oil spare parts; spare parts procurement; supply management

石油备件是指石油企业在勘探开发生产过程中为了缩短设备修理停歇时间或进行设备的维护检修,而储备的用于维修的配件。目前中国石油企业备品配件处于分散管理、分散储备、分散采购和重复储备的状态。而备件的采购需求具有突发性,难以根据生产计划进行预测,由于每次采购种类多、数量少,缺乏稳定的供应关系,采购工作量大、成本高。尤其是石油企业的很多生产设备及其所需的备品备件都来自国外进口,这就需要进行跨国采购,运输时间较长且无法确保及时,一旦备件供货不及时、不准确,将导致设备与人员的停工,生产不能正常进行,生产任务拖延,造成重大损失。我国石油企业备件库存的管理模式不足,备件的需求等级、维修理念、维修策略有待改进;对备件的技术管理、自主化管理、采购管理和维修管理等多个环节的管理不到位;备件管理的流程不合理、低效、高成本;整个石油企业服务系统的效率发挥的不是很好。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竞争的激烈性,其发展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挑战。我国石油企业应该借鉴国外石油企业备件采购供应管理的经验,推动我国石油备件供应管理系统的建设。

1 石油备件采购供应管理的发展现状

1.1 国外石油企业备件采购供应管理的现状

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人提出了要去考虑备件的可维修性,于是就把备件很粗略地分为可维修和不可维修两大类。在这以后,为了备件的库存策略能够更加的科学合理化,对备件进行了更加科学详细的分类。如在1992的时候Cohen根据备件的需求将其分为普通需求和紧急需求;Moore在1996年提出了新的见解,他认为备件的分类必须要考虑到它的历史使用信息、故障、采购的提前期以及供应商的服务等因素; 2004年由Braglia等人根据备件的更详细的信息,如库存的约束、设备停机的成本、一些环境因素以及维修策略等因素对备件进行更为具体的分类。

1.2 国内石油企业备件采购供应管理的现状

备件报废在企业中普遍存在的,赵嵩正(1999)在对某企业调查发现,该企业大概有占库存总资金40%的备件所在的设备已经报废或者很长时间没有被领用过。沈波和陈维奇(1999)提到基础管理工作薄弱,储备的备件品种不合理;储备的定额不科学,采购还不规范。备件订购的计划做的不准确、技术更新、检修或设计变更等等因素造成了备件的积压。寿古(1997)提到要加强备件集中管理,推进“无库存”管理;对备件进行质量跟踪;检修及备件计划,实行全面的备件资金预算管理。

2 我国石油企业备件采购供应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2.1 我国石油企业备件采购供应管理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供应链理论的迅速发展,我国三大石油公司已经把供应链管理的思想运用到企业的管理实践中,使系统的采购供应管理水平得到了提高。通过采纳计算机网络技术,提高了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石油企业备件采购供应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2.1.1 备件的管理不到位。石油设备型号规格多、资料繁杂,有的有装配图无零件图,有的根本没有图纸,部分进口设备图纸资料采用外文或国外标准等。其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不高;计划执行情况的实时反馈不准确,造成申报单位重复报计划,导致重复采购;备件的经济储备不合理,使得经济储备不能完全按照备件的使用寿命来采购,造成供货周期偏长;再加上我国石油企业采购不能完全根据当时企业的主客观条件进行认真的分析,严密地组织采购计划,并准确性不是很高且执行的力度不够;由于进口备件价格高、供货周期长,使用部门不能建立完善的对进口备件的使用管理制度,从而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

2.1.2 备件采购供应管理技术与信息化建设有待加强。虽然我国石油企业的采购供应管理系统正在积极的建设,但是我国对电子商务的研究不够深刻,互联网的技术发展水平比较低,网络采购供应管理没有一个有效的社会采购管理体系对设备的采购提供适时、适量、低成本的转移服务。石油企业系统开发还不是很完善,设备的标准化水平不高,信息共享不够,使设备的供应管理无法通过信息共享来实现企业协同运作的效益。

2.1.3 备件仓储管理模式亟待创新。我国的石油企业主要是采用预防维修的设备管理方式,一般所需的备件品种、规格型号以及需求数量可以提前预知,如果可以及时采购,可以不考虑库存。但是一些不常用或者很少使用的备件在库存管理中占了相当一部分的资金,其需求又很难预测,从而给备件的仓储管理增加了难度。

2.1.4 供应链管理模式发展制约。我国石油企业与供应商合作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已经形成。但是石油企业在战略采购与供应商建立亲密合作伙伴关系的动力不够。由于我国石油备件的供应商分散并且没能形成产业规模,技术与管理不到位,造成石油企业对联合库存管理心存芥蒂。

2.1.5 采购人员的素质和绩效考核。采购是新利润的源泉,我国缺乏对采购供应管理人才的教育和培养,精通各种管理理论、方法、手段又与采购供应管理有关的技术综合性人才较少。采购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加上我国石油企业的采购绩效考核评估的体系很不健全,不能调动采购人员的积极性,也使采购的运营成果很难客观地进行评价。

2.2 我国石油企业设备采购供应管理的对策

全球经济一体化对石油企业发展是机遇也是挑战,所以石油企业也应该抓住有利的发展机遇,积极地开展跨国经营活动。企业应该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和自己的适应能力,用发展的眼光站在全球化高度来进行采购供应管理。面对种种挑战,石油企业应该采取以下的对策:

2.2.1 加强备件的期间管理。建立设备监测制度,科学地考核和评价设备状态,真正反映设备状况的是其主要零部件的可靠性与维修性;编制全部关键设备和备件的技术要求,采购部门必须用这些技术要求来消除只根据价格而为了经济采购劣质产品的习惯;同时进行备件的集中管理;履行阶段的合同管理,从而保障企业合同利益的实现。

2.2.2 加强采购供应链的建设,节约成本。我国石油企业随着国际市场化的加剧,通过对国外石化企业的考察和学习,运用其先进的采购供应管理理论,建立以信息交流为平台的采购生产的协作关系,以发展的眼光选择高质量的供应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综合利用其他企业的优势,完善采购的流程和政策,使采购公开透明化,从而来节约采购成本。

2.2.3 加快电子商务平台和信息数据库的建设。针对我国石油设备企业采购中的网络技术问题,很多石油企业的软件在采购供应中并未发挥作用,所以在软件设计方面应该增加一些检查和强制的功能,使其能真实的反应采购申请、订货状况、配送质量等记录,为财务和企业决策提供了方便。采购供应商应该大力开发和推广电子商务,加快设备数据库的建设,加强信息共享和发展第三方的设备采购,提高采购和经济效益。

2.2.4 加强备件的仓储管理。备件仓储管理是指从备件入库一直到出库阶段的工作。其对备件的全程管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石油企业应该通过制定与仓储、检验、维护、收发货配套的制度以及相对应的技术、管理、工作标准,使仓储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处理解决问题有法可依。

2.2.5 加强人才培养和绩效考核。企业应该切实搞好员工队伍的培训,除了加强供应链管理外,还要对员工进行企业归属感和道德感的培养。建立人员考核系统和考核监督机制,对采购人员进行定期的绩效考核,促进其工作的积极性。

3 我国石油企业备件采购供应管理的发展趋势

3.1 联合库存

虚拟联合库存模式下建立统一参与的ERP信息系统,将各个企业的可共享的备件库存通过该系统连接起来,每个企业可通过该系统实时查看其他企业的可共享库存,寻找其维修急用的备件;实体联合仓库模式是地理上相近的企业地址优化,在合适的位置选定联合库存,存放共享备件,备件使用补充方式采用谁领用谁补充采购;供应商联合库存使备件供应商更积极参与企业的备件库存管理环节中,在保证企业维修备件需求供应的同时,自己也获得较稳定的市场份额。

3.2 低需求与慢速流动备件库存管理

对于低需求备件和慢速流动备件管理有利于降低库存成本,提高备件的服务水平。低需求备件的模型算法和慢速流动备件的需求预测将成为未来降低成本的一个重点。

3.3 网络价值链

采购可以进行跨行业的合作,在共同来承担风险和分享利益的基础上贡献各自的资源,将各自的资源、经验和服务整合起来完成最终的产品和服务。因此一些采购的中间环节会慢慢消失,形成网络价值链。

4 结束语

我国石油企业备件采购供应管理的发展潜力非常巨大,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加,我国石油设备采购中的成本、网络建设、人员发展等问题必定得到解决。我国采购管理技术人员的增加和国外高技术人员的参与,必将给我国石油备件采购供应管理输入新鲜血液。

参考文献:

[1] 胡定安. 加强设备管理是石油化工企业永恒的主题[J]. 石油化工设备技术,2006(2):26.

[2] Moore. Establishing an inventory management program[J]. Plant Engineer, 1996(3):113-116.

[3] 赵嵩正. 备件管理现状的调查分析与探讨[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1999(2):25-27.

[4] 伍蓓.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M].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11.

[5] 吴海平,宣国良. 价值网络的本质及其竞争优势[J]. 经济管理,2004(24):11-17.

采购与供应管理范文4

提高物流水平,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是企业永恒的主题,物资采购工作在企业经济活动中作用重要,分析企业物流的运作模式和现状,改善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有效地控制采购成本是当今企业必须关心的一个紧迫话题。

【关键词】

物流运作模式;供应链管理;成本控制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纷纷在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上下功夫,以较低的交付成本、更好的物流服务在市场中赢得竞争优势,越来越成为企业战略中不可分割的组成。

1 企业物流的运作现状

我国物流的第一个基础性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与2001年4月,有效填补了物流经营管理理论的空缺,但目前仍存在研究缺乏综合性,研究成果的可操作性不强,管理手段落后,很多企业在物流运作中也缺乏对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缺乏“第三利润源”的理念,将物流活动置于附属地位,没有对物流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和统一运作与管理。缺乏协同竞争的理念等问题。

2 现代企业物流的运作模式

20世纪60-70年代,发达国家物流企业经历了将竞争焦点集中于生产领域,通过降低物质资源消耗,获取 “第一利润源泉”;通过提高生产率获取企业的“第二利润源泉”的发展过程。70年代后,增强竞争力的焦点从生产领域转向非生产领域,包括采购、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分销、售后服务等物通活动以及有关信息活动,出现了现代物流是“第三利润源”的理念。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单个企业依靠自我调整的速度很难赶上市场变化的速度,美日等国企业纷纷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强化核心能力,把主业做大、做强、做精,而将其它业务以合同的形式外包,构筑一体化物流战略,在全球范围谋求物流外包,企业只有与别的企业结成供应链才有可能取得的主动权。与合适的供应商、储运商等结成战略联盟,成为长期的、稳定的战略伙伴。通过合作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竞争,实现互惠互利,提高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3 供应链管理的重点方面

供应链管理是把供应商、生产厂家、分销商、零售商等供应链上的所有节点企业都联系起来进行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生产及销售的有效链接和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合理流动,达到成本的降低。构造高效供应链应具备的关键点有:

3.1 以顾客为中心,供应链管理发点和落脚点是市场需求

顾客价值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包括三个部分:客户服务,即企业如何从利润最大化的角度对客户的反馈和期望作出反应;客户服务应对市场细分,分析服务成本,进行销售收入管理。需求传递,即企业以何种方式将客户需求与产品服务的提供相联系;指企业把产品和服务送达客户的销售渠道组合,这一环节对成本有直接影响。合理预测分析并制定计划是重要的职能。采购战略,即企业在何地、怎样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采购战略决定成本结构和所承担的劳动力、汇率、运输等风险。

3.2 注重核心竟争力

在供应链管理中,其重要的理念就是强调企业的核心业务和竞争力,并将之在供应链上准确定位,将非核心业务外包。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别的企业无法模仿(它可能是技术,也可能是企业文化)、资源市场上买不到、其资源和能力具有互补性不可分、资源具有组织性不因个体或局部原因而丧失等特点。

3.3 相互协作的双赢理念

传统的企业供销之间互不相干,供应商和经销商都缺乏合作关系。在供应链管理的模式下,企业间除了自身的利益外,追求整体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合作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竞争的关键。在供应链管理中,不但有双赢理念,更重要的是通过技术手段把理念形态落实到操作实务上,将企业内部供应链与外部的供应商和用户集成起来,集成化是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关键。管理的重点是以面向供应商和用户取代面向产品,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产品、工艺、组织、企业文化等),实现信息共享。通过为用户提供与竞争者不同的产品和服务或增值的信息而获利。

3.4 优化信息流程

信息流程是企业内员工、客户和供货商的沟通过程,信息系统只是支持业务过程的工具,企业的商业模式决定着信息系统的架构模式。为了优化供应链管理,便于管理人员迅速、准确地获得信息,须从与生产有关的第一层供应商开始,环环相扣,直到货物到达最终用户手中,真正按链的特性设计业务流程,使各节点企业都具有处理物流和信息流的能力。形成贯穿供应链的数据库信息,集中协调不同企业的关键数据,所谓关键数据,是指订货预测、库存状态、缺货情况、生产计划、运输安排、在途物资等数据。充分利用电子数据交换等技术手段,达到共享重要信息。

3.5 整合内部物流降低采购成本

企业的物耗占产品成本的一半以上,控制采购成本对经营绩效至关重要。采购成本控制是物流管理的重要部分,也是耗用资金多,容易失控的环节。据测算悉降低1%的采购成本可以使利润提高5%~10%。降低采购成本是企业“第二利润源泉”。企业的采购价格;定额科学的采购量;及时、全面、准确地物流信息;准确、安全、经济的运送和储备方式;具有预见性和灵活的采购策略;良好员工的素质等都是影响物资采购成本的主要因素。成本控制的6个方面有:(1)制订采购预算与计划。对采购资金理性的规划,有效控制资金的流向和流量,从而控制成本的。(2)采购价格的确定中要弱化个人行为,注重调查和收集信息,采取竞争性谈判方式确定采购价格。(3)利用采购环境。充分利用供应链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市场信息机制,使各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减少盲目性,降低决策风险,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的目的。(4)择优供应商管理。给所有符合条件的应商均等的机会,基于长期降低采购成本的理念强化供应商的管理。(6)储备管理。使库存在能满足产需要的情况下尽可能最小化,即数量上合理的最小化。(7)加强培训,提高人员的素质也是控制采购的重要环节。

总之,企业按市场规律构筑适合自己的一体化物流战略,整合内部物流,建立严格的业务规则和制度,采用高科技物流设备,在物流运作中广泛采用EDI、个人电脑、人工智能/专家系统、通信、条形码和扫描等先进信息技术,形成系统和网络,提高物流综合效益。同时把外部物流交由第三方去做,以多种方法吸纳资金引入竞争机制,更多地使用社会化物流。以一体化的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来寻求资源采购、生产装配和产成品分销,参与市场竞争,通过一体化物流既降低物流总成本,提高服务水平树立良好信誉,提高市场竞争力,可以为企业力营造良好经营环境,寻求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参考文献】

[1]宋健。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8。

[2]田会。从转型对企业动力系统的影响看国有企业改革[J]。管理世界,2009(9)。

[3]供应链管理的四大支点。中国教师()

[4]浅析企业物资采购成本的控制。中国教师()

[5]物流企业运作模式及发展战略。中国教师()

采购与供应管理范文5

1 物资采购供应内部控制管理的保障

内部控制管理重点在制度建设和岗位设置上,应充分考虑内控管理的要求,仔细梳理业务流程,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并有章可循,内控管理才能真正发挥重大作用。

物资采购管理部门应从宏观层面审视采购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梳理出各项业务流程,然后划分出不相容业务节点和岗位。采购管理业务部门的工作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感,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一切管理工作,应遵循内部控制管理要求;一切重大决策,都要纳入在内部控制体系之下;一切经济事务,都不能游离于内部控制管理规范体系之外。

通过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来规范和管理采购程序和标准,开展定期的评价和维护,为采购管理水平的提高、确保资金的安全完整、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等几个方面提供有力的保障。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能使企业的经营活动全过程均处于受控状态,确保采购业务工作相互牵制监督,促进物资采购管理工作科学高效。

2 物资采购业务流程节点的内部控制管理的设计

设计严密合理的采购业务管控程序是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重点。下面通过物资贸易部在资采购业务流程节点上的内部控制管理的探索和应用,阐述说明如何把内控管理理论结合到具体的工作当中取得实效。

2.1 供应商准入和审选管理

包括建立供应商数据库、完善供应商选择标准、审核供应商有关资质和加强供应商管理工作。管理部门应根据企业供应商管理实施细则的规定,建立预备供应商和准入供应商数据库。按照供应商准入必须具备的9个基本条件,将供应商应提交的相关资质材料由采购站进行初审、填表、上报审批、公示,由部商务科建案归档。要加强供应商管理的制度建设,让供应商管理考核可操作性更强,从商务和技术层面增加考核部门,多角度反映供应商的综合表现,客观公正的对供应商进行评价。

2.2 物资采购管理

根据《物资集中采购管理办法》和物资采购实施细则中采购流程,按照年度、月度需求计划,采购站编制采购计划审批表,在供应商数据库中选择3家以上供应商,经逐级审批后报部商务科确定采购方式,即: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比价等方式。选择预中标供应商后,将结果在公示栏中进行公示,公示期满结束后下发中标通知书。此来签订采购合同,确保采购工作顺利完成。

2.3 库存管理

主要包括到货验收、保管保养、盘点、发放等管理。根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技术规范对物资进行所需的证件和外观的检查,按照物资的材质、性能、保管的技术要求采用不同的保管、保养方式,严格按照物资保管规定执行。在保管过程中,保持帐卡物的一致,并建立台账做好记录。在物料发放中,按照ERP系统的物资调拨单办理出库手续,并开具出库凭证。针对以前积压物资,专门请各二级单位技术人员现场看货,能领走使用的就领用了,其余的报公司处理。采购人员每次进货必须先进行分析,然后由不相容部门人员共同决定进货的品种规格及数量,确保不出现大量积压物资。

2.4 供应商考核管理

供应商考核管理要首先成立评估考核领导小组,依据供应商评估考核的项目及供应商评估考核评分标准,对年度内发生业务,且在物资管理信息系统中在册的准入和预备供应商进行评估考核,对年度内未发生业务,且在物资管理信息系统中在册的准入和预备供应商的资信等进行审查。建立预备供应商和准入供应商数据库,完善供应商选择标准。每次考核,都要由公司管理部室、使用单位先予以考核,然后,物资贸易部采购部门、商务科、管理科、仓储配送站、纪委根据平日的记录,分别对供应商进行考核,然后集中汇总。考核中确定一定的升级率和淘汰率,确保考核工作公平公正。

2.5 废旧物资管理

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是根据《公司废旧物资回收考核管理办法》的具体要求,由物资贸易部分管领导负责,按照生产单位提出的处置废旧物资申请及按照审批程序批准后的废旧物资处置过程确认书,经管理科与申请处置单位相关部门现场复核鉴定,废旧物资处置成交后,由物资贸易部管理科开具废旧物资调拨单方可提货。为及时了解瞬息万变的废旧物资、报废资产市场行情,废旧物资管理部门应专门出资注册一个以上废旧物资交易网,每次处理废旧物资,都根据当天的市场行情确定底价,达不到底价则不予成交。

采购与供应管理范文6

关键词:高职教育;情境化;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present situation and try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logistics management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purchasing and supply management course teaching. Through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wo class teaching, combined with the teacher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students' learning effect and enterprise's employing feedback, confirmed that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in the purchasing and supply management course teaching reform is effective.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ituation; teaching reform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和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的一种高等教育形式。由于高职教育发展的历史原因和当前高职教育迅猛发展的态势,加之高职教育本身性质、特点及条件要求,不免出现难以与实际工作岗位需求相融合的窘境。一方面学生在校学习失去主动性和兴趣性,另一方面毕业生很难尽快与工作岗位融合接轨,这些现状严重影响了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和阻碍了高职教育的良性发展。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基于情感和认知相互作用情绪心理学的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设计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题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要求再现或塑造的教学情境,要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喜闻乐见、愿意主动思考、乐于接受,促进学生心理活动的展开和深入进行课堂知识的学习及专业技能的练习。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将实际生产工作中的各个工作岗位、工作过程中各个具体工作环节的真实情境再现或塑造于教学课堂中。通过学生参与真实或类似真实的工作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从而帮助和引导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和相关的专业技能。

1 《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采用情境化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农产品等原材料流通量和产品流通量陡增,物流管理人才成为推动和促进商品流通的紧缺型人才。通过调查和统计,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根据自己所处的区域及行业特色有着鲜明的办学特点,如侧重于农产品流通、企业物流管理、特殊商品物流、国际货运、物流市场开发等,但无一例外地开设了诸如《采购管理》、《采购管理实务》或《采购与供应管理》等相关课程。

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一般在第一或第二学期开设,是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接触较早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对于绝大多数高职学生而言,在学习专业课程之前对该专业、行业、企业或某个具体工作岗位缺乏感性认知。即便有的学校开设了物流企业认知等课程,但也很难在学生脑海中镌刻对该工作流程的烙印,从而影响学生对采购及供应管理课程的学习。第一,采购及采购管理能力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技能,同时该课程也是运输管理实务、仓储管理实务、配送管理实务等后续专业课学习的基础。第二,不能忽视当前高职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方面的被动性。斯滕伯格认为:实践性智力是能使一个人产生解决实际工作和生活中问题的能力。高职学生更喜欢实践的学习方式而不是抽象的学习方式。斯帝特・高德斯采用“坎菲尔德学习风格量表”对商业学校学生学习方式进行研究,发现商业学校学生更喜欢“直接经验”这种学习方式,而不喜欢听讲、阅读等其他学习方式。第三,当前我国高职教育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融为一体还存在着相当的困难,很难实现“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尤其是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表现的更为突出,使得学生所学和企业所需出现严重的脱节。

根据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的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和特点,结合学生初学专业课程存在感性认识困难的现状,尝试采用情境化教学模式开展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教学,有利于满足当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需求,有利于培养同学们掌握采购及采购管理的专业核心技能,有利于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和强化专业意识。

2 《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情境化教学设计实例

采购与供应管理是一门工作流程清晰、工作逻辑性强、工作环节相互影响和制约的专业实操性极强的课程。依据职业能力目标,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要求按采购作业流程和采购管理模块进行如下情境化教学设计。

2.1 基于角色扮演的“采购流程”情境设计

各个企业的采购流程会因为企业性质、生产经营规模、岗位职责不同而不完全一致,但其基本流程大致为:需求确认、需求说明、供应商预选、价格洽谈、下订单、订单跟催、交货验收、退货处理、结案和存档及维护等10个环节。该情境设计先将全班同学按10名同学一组进行分组,剩余同学可以当选为评委;再将采购流程中的10个环节的工作内容分别写在10块纸板上,但不能出现采购流程环节名称。活动开始,每位同学抽出一张纸片,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抽出纸片上描述的工作内容说出环节名称以及本环节的前一环节下一环节名称;再要求该组10名同学按照自己所抽出的环节内容依据采购流程程序排队;评委评分(主要评分点为各组排序所用时间和排序的正确性及个人回答问题的正确性);最后由老师对情景活动进行点评。

2.2 基于招标采购的“采购方式”情境设计

采购方式的种类很多,其中招标采购方式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的比较广泛,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招标采购模拟情境的设计,帮助学生对招标采购方法、步骤和关键点注意事项等有深刻的了解,达到教学的目的。投标采购流程如图1所示。

首先布置好工作情境能满足实现招投标、开标、唱标、评标、决标和谈判、信息公布等基本要求,然后根据招标采购工作流程需要将全班同学分好组,其中投标人不得少于3人,评标人员要具备技术、工程、经济、法律、商务等方面的知识,且由不得少于5人以上的单数人员组成。根据实际情况,假设各投标单位都通过资格预审,直接进入投标阶段。

投标人在课前根据招标要求做好投标书,上课后待活动宣布开始时即提交经封装签章好的投标书。唱标人公开投标人标底,评标人按照招标文件确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对投标文件进行比较并综合评审,唱标人根据评标人评标情况公布评标结果,公示中标单位并简单接受未中标单位的提问和解答,组织中标单位进行采购合同的签订。

2.3 基于采购谈判的“模拟谈判”情境设计

采购谈判是在确定供应商之后企业就商品的品种、规格、质量、数量、包装、价格、交货日期、运输方式、付款条件及方式、售后服务等具体事项与供应商进行反复洽谈,最终达成合作协议的过程。采购谈判是采购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决定着采购物品的质量及质量保证、成交价格、交货日期、交货方式、付款方式等重要内容。通过模拟谈判,培养学生具备采购谈判方案的制定、谈判目标的确定、谈判资料的准备、谈判策略的运用、谈判过程中突况所需紧急预案的制定及应用等专业技能。

根据采购谈判要求的基本原则,将全班同学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5~7名学生,其余的学生为观摩团成员(将在采购谈判结束后对谈判过程和结果进行评析)。4个小组中,其中1组为采购方,另外3组为确定邀请参加采购谈判的供应商,所有参加采购模拟谈判的学生要按事先分工准备好模拟技术、工程、商务、法律、财务、书记员、谈判首席代表等角色。首先,谈判小组事先制定好谈判方案,方案中要明确采购谈判的程序、内容、合同草案条款等。然后谈判双方就满足标的物的技术要求、质量指标、商定合同条款、采购价格、付款方式、交货方式等具体内容进行谈判。最后根据符合采购需求、质量和服务相等的报价最低的原则确定供应商。

3 情境化教学改革实效

依据情境化教学改革的要求和方法,还可以将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中的采购需求确定、采购计划编制、(上接第138页)采购合同签订、供应商选择及考核、采购绩效评估等采购流程或管理模块进行情境化设计,应用于实际的教学当中。

笔者在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2013、2014级物流管理专业4个班级的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教学实践中采用了情境化方式教学,虽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需要继续改进的地方,但还是收到了较大的实效。

3.1 教学相长,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过去纯粹的“理论+实践”教学靠老师语言讲解、设计案例分析等方式将知识点和技能点传授给学生或指导学生练习、提高专业技能。长此以往,使教师停留在一本教案讲几年,一个案例重复用的应付式教学的层面上,不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基于情境化教学的方式,督促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工作岗位,了解并掌握各企业、各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再此基础上设置模拟的工作情境,才能更接近真实的工作岗位要求,进而有助于教学质量提高的同时,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3.2 情境模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的最大优势在于将学生引入到模拟成实际的工作岗位上去学习,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去主动学习。通过情境的模拟,一个个真实的工作岗位角色让学生充当,在学习的过程中联系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掌握知识点和技能点。一改过去脱离实际的纯理论宣讲、陈旧实训项目训练的状况,通过生动、真实的情境模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3 企业反馈,缩短上岗时间

通过在实际教学中的实践,尤其是2013级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在三年二期的顶岗实习过程中,基于情境化的教学效果初现成效。由于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是来自于企业的真实工作环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模拟的情境学习、练习,基本上掌握了当前企业对职业岗位的要求。虽然各企业存在文化差异和产品品种不同,但同学们通过学习掌握的是企业实际生产、流通方面的知识和专业技能。通过采用情境化方式教学,实现了毕业学生零距离上岗,真正达到了高职院校为社会、为企业培养实用型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王屹,王忠昌.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职教教师情境化教学设计初探[J]. 成人教育,2011(1):36-37.

采购与供应管理范文7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 政府采购 效益

2003年《政府采购法》实施后,对如何建立一个良好的政府采购制度,并充分发挥制度的作用,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着重关注的问题。当前,我国政府采购管理工作还存在很多弊端与不足,要提高我国政府采购管理水平,建立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府采购体系,就需要不断探索与创新,将现代企业供应链管理与政府采购管理相结合,改善政府采购管理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政府采购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弊端与不足,才能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促进政府采购工作健康发展。

一、供应链管理理论视角下政府采购相关研究

在现代化建设发展过程中,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与发展,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格局逐渐完善,使得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发生改变。供应链管理是时展的产物,它是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强调供应链上参与者及其活动的整体集成,以此提高供应链效率。供应链管理理论应用与企业采购研究工作中,但是在政府采购工作中却涉及较少,很多专家学者都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理论探讨,将政府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相结合,并分析供应链管理在政府采购中的应用研究。

供应链管理理论视角下政府采购研究就是将运用在企业管理中的供应链管理思想和方法应用到政府采购工作中,并采用比较法、数据法以及研究法等对政府采购模式、性质、流程以及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针对政府采购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有效的处理措施,以此利用企业供应链管理理论推动政府采购事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二、供应链管理的有效性与精髓

供应链管理提倡将企业公共管理理念的方法引入政府管理中。供应链管理强调各个参与者及其活动的整体集成,并以优化供应链上的资源配置,从而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供应链的有效性与精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供应链管理是一种新的思想与方法。它是能够建立在通过上下节点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和协同运作得以提高效率的信念之上,以此改善传统单一的竞争方式,而朝着竞争与合作相互发展的方向迈进。

第二,供应链管理能够体现出准确采购、快速响应以及同步运作的有效性。供应链上下节点间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这种关系具有交货准时、快速响应、成本降低以及资产管理的优越性等优势,能够达到双赢的目的。

第三,供应链管理能够优化信息资源配置,整合供应链战略管理层次。供应链不仅仅局限于物流与资金流的相互融合,还在信息资源流上高度集成。信息系统能够将供应链信息进行传递,而且安全性很高,从而减少信息出现不真实或错误的情况,以此保证供应链系统与消费者需求保持步调一致。

三、政府采购的供应链体系

(一) 政府采购的定义

政府采购的定义没有实质性的规定,但大部分都是根据采购主体、对象、资金、采购流程以及目的等来划分的。政府采购就是政府各级机关单位为了组织开展,实现其行政管理或社会管理职能,并取得一定公共利益的需求,以相关法律规定和程度,使用合理财政资金来获取资源的交易行为。政府采购管理意指政府为达到预期发展的战略目标,实施相关管理工作,以此获取供应商的产品或资源的活动。

(二) 分析政府采购的特点使其能够适应供应链管理

首先,政府采购的对象是以用户为主体、采购量小且品种多来满足用户需求;政府采购要满足用户需求,并具备快速供货的能力。其次,实现政府采购信息化是信息时展的必然趋势,利用网上采购、电子采购等方式来改善传统采购方式,并以此为政府采购未来发展方向。最后,政府采购管理目标是复杂性与多样性并存的一种管理模式。

(三) 政府采购的供应链体系

在技术创新领域、企业发展以及国家经济宏观调控等方面都涉及到采购供应链。政府采购各环节相互联系,其管理程序就是一条价值链。由此可见,这些方面都体现了供应链管理的特点,其充分证明政府采购中实行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和方法是可行的。但从实际情况来分析,政府采购与企业采购还是有很多不同之处,要想利用企业采购中的供应链管理模式来完善政府采购工作,就需要建立政府采购的供应链体系,进一步证明在政府采购中采用供应链管理是具备可行性的。

四、政府采购中实行供应链管理的意义

首先,建立政府采购的供应链体系能够提高政府采购管理水平,节省政府开支,降低采购商品的管理成本。另外,政府采购供应链可以促进政府公共预算支出透明化,提高政府运行效率,并扩大公用竞争力,提高商业交易的公正性,进而保证采购质量。

其次,政府采购能够落实各项社会政策目标。通过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给经济发展和社会运行施加压力,也适当保护了民族工业。政府采购所落实的社会政策能够为民族工业健康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还能够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技术水平,对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技术体系具有重大的意义。

五、结语

综上所述,政府采购工作的革新与发展是一场政府部门,也是全社会的改革运动。它转变了社会思想意识与行为方式。这种转变所产生的最终结果是无法预料的,其可能形成的新观念、新秩序是值得人们研究和探索的。供应链管理视角下政府采购管理研究只是理论上的探索,希望政府采购未来发展的研究能够得到进一步完善与提高,并获取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法。

参考文献:

采购与供应管理范文8

[论文摘要] 论文分析了在传统的直线职能制组织模式下企业采购业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依据信息不对称理论、团队组织理论和供应链管理的要求,提出了成立竞争性的采购业务团队等采购组织制度创新措施。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基于企业非核心业务外包的全球供应链发展迅速,极大地推动了技术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暴露了传统的直线职能制组织模式的种种弊端。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花样繁多的销售创新的攻势,多年沿用不变的采购组织制度及管理流程已成了阻碍许多企业发展的桎梏,迫切需要进行企业采购业务的组织制度创新。

一、企业采购业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组织设置不适应供应链管理的要求。大多数企业对采购业务的管理是通过两种模式:一是一般企业模式,以采购部为中心,按物料品类不同下设不同的采购业务组,由采购副总经理或总经理领导,二是集团企业模式,成立集团采购中心,负责集团通用物料的采购和调配,由集团采购副总经理领导,分公司采购部负责公司专用物料及低价值物料的采购业务。这两种模式均属于传统的科层制职能化组织结构模式,其特点是基层的采购部门依照其职能拥有采购业务垄断地位,拥有绝对的市场信息优势,工作中往往从部门利益出发,以完成采购任务为中心,不能从企业总体的角度进行供应链协调与管理,而企业其他部门如财务部等因职责设置不同,只能获得间接的采购业务信息,对采购部门监督考核乏力,因而不利于企业采购业务的优化管理。

采购业务信息不对称。在这种科层制职能化组织机构模式下,信息的传递是自下而上,采购业务信息在基层采购业务人员处集中,在向上级主管传递采购业务信息的过程中,信息数量在逐渐减少,信息质量在降低,而上级主管如总经理的采购审批决策权却在逐渐增大,最后实际的采购业务控制权集中在采购部经理、采购副总及个别采购业务组主管身上。在当前买方市场的大背景下,这些少数的权力集中人物便成了许多供应商销售人员的营销活动重点对象,由此滋生了权钱交易不正当竞争的温床,尽管不少企业不断更换采购主管人员,但这种机制不彻底改变,是无法从根本上打破采购业务的信息不对称,提高采购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的。

采购人员业绩评价难。采购业务业绩评价的标准应当是在保证产品质量和及时供应的前提下实现物料采购成本的最低。但采购业绩状况不仅取决于采购人员的主观努力程度,而且受制于企业采购资金的支付状况、采购物料的市场供求状况及企业与供应商的合作伙伴关系情况等,很难像对待企业营销人员那样主要依靠销售业务量的完成情况进行绩效评价。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厂家的产品质量不同,价格浮动也比较大,如何选择质量适当、价格合理的产品,需要采购人员与相关业务部门共同检测与评判,相关考核部门缺乏对供应商产品成本及市场供求信息的准确掌握,难以制订出一套标准对采购人员在收集市场信息及合理选择采购物料等方面的努力程度进行评价。

二、企业采购业务管理问题的理论分析

采购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结为采购组织设置及制度设计的不合理,导致采购业务信息不对称,采购业绩评价困难,不能适应供应链管理的需要。

所谓信息不对称即在对策中某些参与人拥有另外一些参与人不拥有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拥有信息的参与人就可以利用自己所拥有的信息谋求私利,损害不拥有信息的参与人或公共的利益。物料市场信息来自企业外部,在传统科层制组织结构中,由基层采购业务人员负责收集,因而采购部业务主管拥有绝对的信息优势,在向决策层逐级传送过程中由于信息处理能力、个人利益驱动等因素可能导致传递的物料市场信息偏离事实真相,偏离程度一般与传递职能部门的层次数成正相关。减少信息不对称的关键措施在于拓宽信息来源渠道,增加信息透明度,提高决策的民主性,减少信息传递层次,其中一项成功的探索就是团队组织在企业中的运用。

团队组织(Team Organization)始于20世纪60年代,在90年代基于先进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基础上的企业流程再造运动中得到蓬勃发展。团队组织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围绕企业核心业务而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工作团队,一种是为了短期开发或解决某一专门问题而建立的流动性工作团队。工作团队的成员来自不同业务部门,按照满足客户需要并实现企业价值增值的原则来运作。工作团队成员通常用共同参与、并行工作的方法来完成过去由不同部门、不同时间分散完成的工作。工作团队实质上是自主性和合作性在更高层次上统一起来的一种组织,它消除了跨部门沟通、分工过细、决策缓慢、灵活性差等传统科层组织的缺点,有效地打破了业务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塑造了一种自主、创新、相互紧密组合的工作气氛,因而成为许多企业推行供应链管理首选的企业内部组织形式。

三、供应链环境下企业采购组织创新策略

以采购业务团队为基础,构建企业供应链管理组织架构打破采购业务信息不对称的关键在于在采购部门内部引入竞争机制,建立采购业务团队。采购业务的特点是以信息管理为重点,不需要专用的设备与生产线,对业务人员专业技能的要求基本类似,符合作业团队管理的基本要求,因此可以采用竞争性作业团队的管理模式。各采购小组均可承办全公司物料的采购业务,而不是过去不同采购小组负责不同物料的采购,这样需求部门在提交物料需求之后,不同的采购小组分别调研和收集相应的市场供求信息,形成各自的采购方案提交公司供应链决策中心,经比较择优选用或择优组合选用。这种方式的好处是改变以往采购业务的单信息渠道为多信息渠道,充分调动采购业务人员的积极性去进行市场调研收集相关物料的采购信息,与供应商谈判,增强采购决策的透明度与合理性。采购业务团队可以采购人员为主要成员,可根据项目需要吸收或临时抽调质检部、研究开发部、生产部、销售部参与,完成替代物料开发与鉴定等。 转贴于

成立供应链管理信息中心企业应在企业采购部门以外成立信息中心以加强对供应链管理及营销管理等外部信息的搜集与管理。信息中心应成为一个独立的信息源向企业高层主管提供外部市场信息,也为评价企业有关部门收集外部信息的可靠性提供参照。信息中心下设供应链管理信息中心,主要关注的信息有:各采购业务团队提供的所有相关物料的类别、型号、质量与价格等市场信息,并适当进行抽样调研;供应商的基本情况、信用记录、产品报价、产品合格率与商品化及时性等信息;公司物料需求计划、采购方案与决策、供应商初评及每年的综合评价情况等的文档资料;销售部门及客户反馈的产品及物料的质量信息等。供应链管理中心还应适当进行市场调研,收集市场及同类产品生产厂家的物料供求及价格信息,与采购业务小组提供的物料信息进行对比,为公司进行供应商管理、采购决策与采购业务小组业绩评价等提供依据。

成立供应链管理中心进行采购业务决策为避免采购主管等少数人员采购权力过于集中而导致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发生,企业应成立供应链管理中心负责采购业务决策与供应链管理与运作,采购部主要负责信息的收集、采购业务的执行与供应商管理。由采购中心或供应链管理中心作为企业的最高采购权力机构做出企业的采购决策也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供应链管理中心由物料需求部门、技术研发部门、质检部门、信息中心、采购部及财务部等相关部门的主管人员组成,负责评议审批不同采购业务小组提出的采购方案,进行供应商选择、认定与定期考核,并从战略管理层面进行企业供应链的规划、运作与协调,为供应链整体最优的实现提供组织保障。

优化采购业务管理流程首先是分别不同类别的物料采用不同的管理策略。对单位价值高而品类不多的物料应重点管理,由供应链管理委员会负责调动全公司相关部门,通过与供应商建立战略联盟关系,或者通过集中大批量采购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获得质量稳定价格合理的物料供应,而对单位价值不高而品类繁多的物料主要由采购部门采购业务小组充分依赖市场供应,通过招标或集中竞价的方式签订供货合同。采购业务小组提出采购方案后,由信息中心负责对相关物料的供应商资质信用进行审核,对供货质量或供货时间出现问题的供应商应逐渐淘汰,对初次引入的供应商应进行重点审察,对其提供的样品由质检与技术部门进行质量与规格鉴定以外,还要进行供应商资质与信用考察,最后将相应的文件资料交供应链管理中心集体决定采用何种方案。

加强采购业务考核管理采购业务团队的业务范围是一致的,但其所拟采购方案能否得到实施则要通过竞争赢得,因此可以通过对比一定时期获得批准实施的物料采购业务价值量总和来评价不同采购业务团队的采购工作业绩,结合企业信息中心对已采购物料的质量、供货及时性、合作开发项目进度等指标考核采购业务团队的供应商管理业绩,以这两个指标为基础对业绩突出的采购小组进行提成奖励。为保障采购业务小组的竞争具有有效性,人力资源部门应在一段时期考核的基础上,对业绩差别较大的弱势小组进行淘汰,对强势小组进行拆分重组,并且在全公司范围内对采购小组成员进行选聘,确保建立公平有效的采购业务内部竞争。

参考文献

[1]施先亮李伊松:供应链管理原理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53~166

[2]黄速建黄群慧:现代企业管理:变革的观点[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178~185

采购与供应管理范文9

关键词:工程项目;采购成本;供应商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一、工程项目采购管理发展趋势

工程项目管理是以项目及其资源为对象,运用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对项目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以实现项目目标的管理方法体系。设备和材料采购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管理内容,影响着工程项目的许多相关物流活动。

1、项目采购管理发展趋势。工程项目采购管理是与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紧密相关的,目前国内工程项目采购主要有四种管理模式:(1)业主自行采购模式。业主既是项目投资主体,又是项目的管理主体。项目采购由业主自行负责实施和管理;(2)工程项目总承包建设模式。在EPC工程项目管理制下,E指设计、P指采购、C指施工,也就是由一家总承包商负责设计、采购和施工,业主只负责采购监督、检查;(3)业主委托承包商代采购关键设备,业主付款模式,简称CFRE(CONTRACTOR FUNISHED REIMBURESABLE EQUIPMENT)。承包商按业主的要求代采购工程项目关键设备,采购费用由业主支付,承包商负责采购管理,收取采购服务费;(4)业主聘请工程项目管理承包商采购管理模式。在PMC(工程项目管理承包商)工程项目管理制下,业主聘请工程项目管理承包商作为业主代表或业主的延伸对工程项目进行全面的管理承包。PMC作为业主代表或延伸主要负责工程项目的全面管理工作,而具体的工程项目实施则由EPC或EP+C、E+PC总承包商来承担。PMC负责采购管理、监督、检查,承包商负责采购实施。

2、工程项目采购管理的关键环节。工程项目采购管理中应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环节:(1)根据不同工程项目或各工程项目工作包的特点,充分考虑成本控制、设计、施工等因素确定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从而确定工程项目采办模式,便于采办成本控制;(2)实施工程项目采购预算制。有了采购预算的约束,能提高工程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优化工程项目采购管理中资源的调配,从而达到控制工程项目采购成本的目的;(3)供应商的优化选择和管理。工程项目前期供应商一旦选错,将给工程项目建设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招投标尤其是国外设备招投标要特别慎重。通过最大化使用本地资源,降低工程项目采购成本,保证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工程项目成本,要加强供应商的管理,对供应商也要加以控制,对供应商的材料购进进行必要的控制;(4)采购包的划分。根据设备材料的性质、市场供货商的供应能力和经济批量划分采购包。合理划分采购包,可降低采购价格;(5)充分利用好工程项目内外部环境。在工程项目采购管理中充分利用采购环境,同样是有效降低采购成本的途径之一;(6)确立采购全流程成本的概念,我们所应关注的是整个工程项目流程中的成本降低,是对总成本的控制,而不是单一的针对采购货物或服务的价格。

二、常用的承包商采购模式

根据不同工程项目或不同工程项目工作包设计、货源情况、工期长短、工程量大小等因素综合考虑再选则一种有效的承包商采购模式,从而工程项目采购上给业主节约投资。

1、EPC总包下承包商采购模式。EPC总包是交钥匙工程。业主一般只对工程项目的整个过程实施监督,采购也是由业主的采办部门监督承包商进行,EPC承包商必须按照与业主签订的EPC承包合同要求去采购相应的器材。业主在工程项目中如何适量选择器材的类别、如何选择供应商是工程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对EPC承包商限制过多,直接影响其积极性;限制过小又不利于控制采购成本。

2、EP+C模式下承包商采购模式。业主选择一家承包商负责设计与采购,另一家承包商负责施工,工程项目的设计与采购由一家承包商负责,可使该承包商在设计阶段就能够使工程器材的概算尽可能即满足工程的要求,可有效地从设计源头控制工程材料预算。

3、E+PC模式下承包商采购模式。业主选择一家承包商负责采购与施工,另一家承包商负责设计。整个工程项目设备材料由采购与施工承包商统一购入,一是便于承包商开展质量管理,二是有利于承包商根据业主的采购决策制定出最佳经济批量,可以明显降低采购成本。

任何采购模式,业主对采购承包商的控制都必不可少,如承包商必须向业主报采购方案,业主根据工程进度审批;业主审批标书主要条款;关键器材由业主指定供应商(如CFRE);进口器材的境外运输及港口报关都由业主指定承包商等等,确保整个采购过程受控。

三、工程项目采购预算与估计成本

工程项目采购预算是对工程项目的采购对象及其采购各环节进行资金的有效计划,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由负责采购管理、监督、检查的一方制定并推动实施。具体实施工程项目采购之前,有关人员对工程项目采购成本进行估计和预测,建立起一个工程项目采购资金使用标准,业主和采购人员可以对采购实施行为中的资金使用进行即时的检查与控制,保证工程项目资金在合理的范围内浮动。有了采购预算的约束,有利于提高工程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优化工程项目采购管理中资源的调配,查找资金使用过程中的一些例外情况,有效地控制工程项目资金的流向和流量,从而达到控制工程项目采购成本的目的。

四、供应商的选择与管理

供应商管理是工程项目采购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选择供应商的方式、选择供应商的数量、对供应商的考核和与供应商的关系。给所有符合条件的承包商提供均等的机会,一方面体现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则;另一方面也能对采购成本有所控制,提高工程项目实施的质量。因此,在供应商的选择方面就有如下两方面的问题值得关注:

1、选择供应商的方式。选择供应商的方式主要是竞争性谈判采购和招标采购。工程项目采购时让符合条件的供应商公平竞争,充分利用供应商之间的竞争来压价格,使工程采购以最低价格取得符合要求的器材;并且有利于提高工程采购的透明度和采购效率,从而有利于有效的控制采购成本。

2、选择供应商的数量。单一供应商增加了工程项目供应的风险,也不利于对供应商进行压价,缺乏采购成本控制的力度。而从供应商来说,批量供货由于数量上的优势,可以给采购方以商业折扣,减少货款的支付和采购附加费用,有利于减少现金流出,降低采购成本。因而,在进行供应商数量的选择时既要避免单一货源,寻求多家供应,同时又要保证所选供应商承担的供应份额充足,以获取供应商的优惠政策,降低物资的价格和采购成本。这样既能保证采购物资供应的质量,又能有力地控制采购支出。一般来说,供应商的数量以4~5家为宜。

五、采购环境的利用

工程项目外部环境策略的制定对采购计划的实施会产生重要影响,外部环境包括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宏观环境是指能对工程项目组织如何采购产生影响的外部变化,包括市场季节性的变化、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国家财政金融政策的调整、市场利率及汇率的波动、通货膨胀的存在等各种因素。而微观环境则是指工程项目组织的内部环境,包括工程项目组织在采购中可能采取的组织政策、方式和程序,即实施采购的过程和程序。在符合微观环境原则的前提下,一个好的工程项目采购策略应当充分利用外部市场环境为工程项目整体带来利益。

充分利用采购环境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熟悉市场情况、了解市场行情、掌握有关工程项目所需要的货物及服务的多方面市场信息。比如,结合所采购货物或服务的种类、性能参数、质量、数量、价格的要求等,了解熟悉国内、国际市场的价格及供求信息,所购物品的供求来源、外汇市场情况、国际贸易支付办法、保险合同等有关国内、国际贸易知识和商务方面的情报和信息。这就要求工程项目组织建立有关的市场信息机制,以达到有效利用采购环境的目的,良好的市场机制包括:

建立同一类货物的价格目录,以便采购者能进行比较和选择,充分利用竞争的办法来获得价格上的利益。对市场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做出市场变化的预测,使采购者在制定采购计划、决定如何发包及采取何种采购方式时,能有可靠而有效的依据作为参考。

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市场信息机制,才能在工程项目采购中做到“知己知彼”,并对采购环境有充分的了解和把握,这使得采购者能处于供需双方的有利地位,获得价格上的优势,不仅取得高质量的货物或服务,也能取得成本上的利益。因此,在工程项目采购管理中充分利用采购环境,建立良好的市场信息机制,同样是有效降低采购成本的途径之一。

六、供应商的管理

基于长期的降低采购成本的理念出发,在工程项目的采购管理中应该贯穿一个“供应商管理”的思想,也即把对供应商的管理纳入工程项目采购管理的一个部分。这样既可通过长期的合作来获得可靠的货源供应和质量保证,又可在时间长短和购买批量上获得采购价格的优势,对降低工程项目采购中的成本有很大的好处。

1、与供应商建立直接的战略伙伴关系。对于采购方来说,一旦确定了可以长期合作的供应商,应该与供应商之间建立直接的战略伙伴关系。双方本着“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建立一种双赢的合作关系,使采购方在长期的合作中获得货源上的保证和成本上的优势,也使供应商拥有长期稳定的大客户,以保证其产出规模的稳定性。这种战略伙伴关系的确立,能给采购方带来长期而有效的成本控制利益。

2、供应商行为的绩效管理。在与供应商的合作过程中应该对供应商的行为进行绩效管理,以评价供应商在合作过程中供货行为的优劣。比如,建立供应商绩效管理的信息系统、对供应商进行评级、建立量化的供应商行为绩效指标等等,并利用绩效管理的结果衡量与供应商的后续合作:增大或减少供应份额、延长或缩短合作时间等,对供应商以激励和奖惩。这样能促使供应商持续改善供货行为,保证优质及时供货,从而有效地降低工程项目采购总成本。

采购与供应管理范文10

关键词:轩宇汽车;零部件;采购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3月18日

一、引言

作为一家著名的品牌轿车经营企业,目前轩宇汽车集团公司旗下拥有28个品牌专营公司和汽车信贷公司、汽车装饰公司,在保定市分部有五大汽车园区,形成了规模强大的“汽车贸易园区”。然而,对轩宇汽车目前采购管理现状进行分析表明,由于零部件采购范围较广、数量较大,加之各个4S店采购过程各自为政、缺乏行之有效的供应商管理策略等缺陷,公司的采购成本有很大的下降空间。

二、轩宇汽车集团零部件采购管理现状

轩宇汽车集团下设有采购部门,主要工作包括与维修部门共同制定物料需求计划,管理采购内部事务,与物流部门合作跟踪物资的运输情况、催货及仓储管理,协助品管部门管理物资的品质,配合财务部门梳理物资采购成本。轩宇汽车目前的采购流程图如图1所示。(图1)

轩宇汽车零部件采购流程从大的过程来看,可分为两个采购流程:一是计划,即采购部门根据零部件使用情况并结合维修部门的零部件需求制定零部件采购计划;二是组织实施,即采购人员根据采购计划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并向其订货,收货部门验货入库。

(一)零部件采购模式。轩宇汽车所的48家4S店目前使用的汽车零部件的采购模式是分散采购。每家4S店都是根据自己零部件的使用情况及库存情况提出采购需求计划,并制定采购计划,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完成零部件的采购及验收入库。整个零部件的采购过程都有很强的自主性,不需要向公司提交采购申请流程,且每家4S店对零部件的采购都是相互彼此封闭的情形,各自为营。

(二)零部件供应商管理。目前,轩宇汽车有6家主要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负责轩宇汽车零部件供应的这6家个供应商,都是市区内规模比较大、销量前几名的供应商。轩宇汽车很多重要零部件都是采用这6家供应商供货;少数非重要零部件采用多个供应商供货,且供应商变动频繁,没有准备必要的采购应急预案。公司并没有完善的供应商选择机制,而且没有根据零部件的重要性和市场供应情况对供应商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表1)

(三)零部件库存管理现状。物资的采购是直接用于填充库存的,通过仓库去满足库存需求。库存是采购供应与库存消耗两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采购管理的任务就是把库存量控制在既能满足库存消耗,又不能使库存水平太高的程度。轩宇汽车设有仓库库存,采购部每月根据计划部与维修部上月底下发的次月交货任务和临时追加任务来制定零部件需求计划。公司需要采购的所有零部件,都进行大批量采购,没有固定的订货周期,且所有零部件堆放在同一仓库里。仓库内有部分零部件供过于求,造成库存积压。当然,零部件供不应求引起缺货,生产延缓甚至中断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三、轩宇汽车集团零部件采购管理建议

(一)实施零部件集中采购。集中采购是指几个需求物资部分或全部相同的项目将各自的需求汇总,然后以一个联盟的组织形式来进行集中采购,这样采购数量会成倍增加,容易向供应商争取较优的采购价格。对于轩宇汽车而言,在同一时期可能有不同车型的零部件需要采购,在这种情况下,公司采购部门应当考虑整合各个车型对零部件的需求,负责各种零部件的统一采购活动。公司下属各门店根据自己的零部件使用需要,向公司采购部门提出零部件的采购需求计划,采购部门根据各个门店的需求计划,并结合公司目前的库存情况来制定采购计划,进行整体采购。对零部件进行集中采购,可使采购数量增加,提高对供应商的谈判能力,获得较好的价格优势,降低采购成本。

(二)加强供应商管理

1、制定完善的供应商管理流程。轩宇汽车采用单一供应商制度,且在选择供应商时仅以供应商规模及排名为选取标准,针对这一情况,公司应该制定完善的供应商管理流程,重新设定供应商选取标准及供应商制度。对于汽车企业来说,新车型设计开发、性能改善、功能提升、内饰个性化等因素直接影响供应商的选择。在选择供应商时,选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如成本结构、质量、供应商的积极性、财务稳定性等,对供应商进行细分、审核、认证,完善供应商激励机制。完善供应商管理流程,有利于公司选择合适的供应商,提高公司产品质量及经济效益。

2、对供应商进行分层管理。轩宇汽车可以对供应商进行分类管理,根据零部件的需求及市场供应情况,将供应商分为一般性供应商、常规性供应商、关键性供应商、战略性供应商,针对不同的供应商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首先,战略性供应商管理要求合作双方相互了解和信任,在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方面进行较为深入的合作,加强与供应商的信息交流与沟通,让供应商参与有关产品开发设计及经营业务等活动,提高综合竞争力;其次,关键性供应商的管理就是要与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尽可能的进行零部件标准化设计,减少差异性,降低供应风险;最后,一般性供应商管理过程中,主要倾向于简化采购流程,尽可能的减少供应商数量,以提高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三)合理管控零部件库存,达到供需平衡。ABC库存管理法是一种分类管理方法,就是将库存物品按品种和占用资金的多少分为特别重要的库存(A类库存)、一般重要的库存(B类库存)和不重要的库存(C类库存)三个等级,然后针对不同级别的库存分别进行相应的管理和控制。目前,轩宇汽车仓库储存汽车零部件的种类有1,600种,其中标准件有螺母、螺钉等零部件的种类多,但占用库存资金少,而一些仪器仪表、发动机等零部件种类虽然少,但其占用了库存大部分资金。现对其汽车零部件进行分类整理,得出轩宇汽车零部件ABC分类结果,如表2所示。(表2)

四、小结

零部件采购管理是汽车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一环,采购管理水平已成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科学的采购管理可以降低采购成本,保证产品质量、供货及时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轩宇汽车是一个以汽车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汽车企业,虽然其规模比较大,但是在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对其零部件采购管理的现状及问题研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实现零部件的采购管理从为库存采购到为订单采购转变,从内部资源管理向外部资源管理转变,从一般买卖关系向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甚至到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转变。零部件采购管理的转变,对公司在降低成本、加速资金周转、提高产品质量和提升竞争力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Thomas H.Slaight.The Future of Purchasing and Supply[J].Journal Supply Chain Management,2009.10.

[2]刘晓明.德邦物流公司采购管理优化设计[D].吉林大学,2014.

采购与供应管理范文11

1.1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是通过现代通讯将生产、流通到用户端联系起来的一种管理模式,是一种为了满足用户需求,并且降低总成本,而将生产商渠道商零售商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网链结构,结合物流等运输资源进行计划和控制以达到目的的一种商业行为。作为现代化的商业模式,供应链管理具备以互联网为依托的优势,因此在信息流通速度和掌握上具备独到的优势。

1.2采购管理

采购管理对于企业来讲就是在保证原料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压低成本价格,关于这个层次涉及到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选择合适的供应商,这一方面的确定直接影响到是否能够长期建立合作关系并得到采购和供应的双赢,因此在选择上要考量供应商的各个方面以确保合作的达成和双赢效果的建立;第二个方面是确定采购质量、时间、数量、价格,综合来讲,质量、数量、时间上的确定直接影响到价格是否合适,但往往企业直接忽略质量对价格的影响,因为质量是必须得到保障的因素,而从数量和采购时间上赢得价格方面的优势。

2、供应链管理下的采购管理

2.1基于供应链的采购管理

采购管理作为供应链管理下最基础的一环,也是最重要的一环,采购管理直接与供应方发生联系,对整体供应链管理的原料准备环节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2.2供应链管理下采购管理的特点

其特点体现在与传统模式相对比增强了供应链的系统性和集成性,使企业对市场的敏感度和相应能力加以提升。与原料供货商及半成品供应商取得了联系和沟通,加强了生产需求和物资供应之间的关系。为供应链管理的整体运行提供效率保证和功能实现,相比传统模式供应链管理下的采购管理更具时效性和基础效率,为产品的塑造和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先决条件。

2.2.1以外部管理为工作重心

不再把价格作为采购重心,而是以市场的响应度和采购柔性为依托,根据供应链管理要求的协调、高效为原则建立的新的合作关系从而促成整体化运营。

2.2.2面向过程的采购管理

因为采购过程涉及采购供应计划、生产、输送、出库、验收、入库等繁杂的手续,供应链管理下的采购将整个过程作为对象,把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统一控制管理,从而达到采购过程的总成本和效率达到完整的最优效果。

2.2.3建立企业与供应商的双赢关系

双赢体现在区别于传统的简单买卖关系,而将企业和供应商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从市场信息方面的共享到供应商接受企业给予的技术改良建议等形成多维度的交流和联系,从短期合作变成长期合作,通过多方面的交流和相互影响实现市场利益最大化,使企业和供应商都得到产业效益优势。信息化采购供应链管理下的采购管理区别于传统采购在于具备互联网电子商务这样的现代化采购模式,通过网络的实效特点具备采购业务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实现无纸化采购,结束传统采购的繁琐的手续,提高采购效率的同时具备择优选择的优势,具备采购管理信息化和供应商供应信息化,实现信息的共享和长期合作的战略关系。

3、供应链条件下企业采购有效管理途径的建立

3.1运用JIT方法进行企业采购管理

JIT方法即准时采购,是一种先进的采购模式,在该种采购模式下要求企业选择数量较少的供应商以方便管理和价格压低;对于信息要求高度共享以配合企业完成符合市场预期的产品生产计划;化短期合作为长期合作,长期供应关系的产生需要企业在前期进行对供应商各方面素质的综合考量;进行小批量采购,在运输上采取混合运输等方式减少运输成本;并且要求交货准时,这是作为准时采购的中心目的,以此提高精度采购的作用,对市场产品需求做出及时回应。

3.2建立与供应商紧密的合作的采购管理模式

供应商的选择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好的供应商在长期合作中会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原料,因此在选择时需要进行借助科学的手段进行综合性的考虑。在建立途径上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在技术、管理甚至资金上给予供应商提供支持,建立有效的供应商激励机制,用本企业的价值观去影响供应商。

3.3加强企业采购管理中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的建设

对采购人员的激励机制的直接目的是调动采购人员的积极性以实现供应链下采购管理的最终目的,实现企业在供应链内企业共赢的目标。对供应商的激励机制包括价格激励、信息激励、订单激励、参与制造等从而实现采购过程中企业与供应商的双赢局面。约束机制的建设主要涉及到采购权利约束、采购制度约束、采购监督约束、采购利益约束这四个方面,在采购过程因为权利纷争、制度的不健全、监管监督的不到位以及利益的驱使造成采购的结果失去了供应链下采购管理的目的,造成资源浪费和人力物力的流失,这是需要我们在采购管理中需要避免的,所以加强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对采购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4、结束语

采购与供应管理范文12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采购管理;成本控制

一、采购管理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地位

采购管理位于供应链管理的上层,它是一个动态、持续性的过程,主要包括战略采购、采购执行和供应商管理三层业务。采购架起了企业和供应商之间的桥梁,连接着产品供应和生产。它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实力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无论在生产易耗消费品、耐用消费品,还是复合制造产品的过程中,采购成本对产品价值的贡献率均能达到30%,最高可以达到70%,足以见得,采购管理、服务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竞争实力,并最终影响整条供应链的运作效率。采购在供应链管理中,对于成本的控制则表现的更加明显,杜邦分析结果显示,采购支出每节省2%,便可以使净资产收益率增加15%。因此,采购作为企业的“第三方利润源泉”,必须受到重视。采购管理作为企业的重要一环,其走在企业的最前沿,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和竞争对手的反应都会通过采购直接反应到企业,企业在迅速反应的同时,无形中加密了与供应商、客户之间的关系,在加速资金周转,提高产品服务与质量的过程中,提升企业在竞争中的地位。

二、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采购管理面临的挑战

(1)企业采购分散,尚未实现集中采购。目前企业在选择供应商的时候多以价格谈判为主,忽略了供应商的规模、生产能力、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因素,并且企业各部门多独自联系供应商,分散采购资料,并建有部门内独立的供应商数据库,企业内部的分散采购导致一个企业内建有多个有交叉的供应商数据库,这对于企业对供应商的管理以及与其建立长久的合作来说是极为不利的。(2)采购合同在管理和执行方面问题严重。企业在采购合同的管理和执行方面存在一定问题。表现在:一方面,企业经理的法律意识较差,对于签订和履行采购合同的风险意识比较薄落,仅仅把采购管理当做买卖关系来对待,而没有将合同管理纳入采购管理当中去。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在一定时间内要签订大量的采购合同,通常情况下,采购人员和项目经理不能及时沟通,导致合同执行的情况无法及时上传,以致账目混乱,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无法顺利结束。(3)采购部门尚未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管理体系。公司采购部门在供应商的选择和开发过程中,只是将其当做一种交易,将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看的非常单薄,他们从顾客的角度出发,认为只要价格合适,供应商可以随时换,但忽略了一点,维护与原有的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比建立一个新的供应商所需要的成本要小很多。并且公司在采购管理过程中,没有详尽的收集供应商的资料,没有建成供应商评价体系,仅靠采购人员和分公司经理的主观判断对供应商进行评价,这对于企业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建立与维护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带来了一定难度。

三、供应链管理环境下采购管理的优化措施

(1)企业加紧转变采购模式,变“分散采购”为“集中采购”。集中采购对于企业来说,可以将企业各个部门所需要的物资进行统计,集中进行采购,发挥整体采购优势,这样不仅可以减少信息失真,还可以降低企业的库存成本,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最后,可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避免腐败行为发生。采购部可以通过明确的分工,保证采购环节的公正公平。(2)加强企业采购合同的管理。首先,以合同管理为重点,强化法律风险防范意识。为防止企业与供应商之间产生合同问题上的纠葛,企业在合同管理过程中,采购管理部门、项目管理部门要加强对采购合同的执行情况进行汇报跟踪,深入一线了解采购合同的履行情况,以便有效化解企业的经营风险。其次,加强合同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逐步使采购合同规范化、科学化、法律化,建立规章制度,把好合同审查关。最后,搭建合同管理信息化平台,规范合同管理。(3)加紧构建良好的供应商管理体系。要本着“质量优先、效率优先、规避风险、新老结合”的原则选择供应商,这是因为,第一,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企业可以与供应商在共同合作的基础上,一块提高采购产品的品质,以获取双赢;第二,物资采购是企业生产运营的前提,选择高效的供应商,对于企业实现经济利益十分有益;第三,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要对其进行细致的考察,确保合作可以顺利进行,避免不必要的经济风险;第四,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候,要不断开拓思路,提高对供应商的要求,淘汰不能适应要求的供应商,选择新的质优价廉的供应商。在供应商精心选择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良好、高效运作的供应商管理体系。

参 考 文 献

[1]曹旭光.智能化的SRM[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4(10):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