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举重比赛规则

举重比赛规则

时间:2023-06-01 08:52:44

举重比赛规则

举重比赛规则范文1

据考证,希腊和印度的古代寺庙以及碑石浮雕上均刻有持棒打球的图案。现代棒球运动的起源说法不一,有的认为源于15世纪英国的板球,但多数认为始于美国。1839年美国陆军军官道布尔戴(AbnerDoubleday)在纽约州的库珀斯敦举办了首次棒球比赛。1845年世界第一个棒球俱乐部在纽约成立,并由卡特赖特(Alexander Canwright)确定正式比赛场地的规格,并制定较细的竞赛规则。攻方队员击球后跑完一、二、三垒,回到本垒得1分。如攻方队员3人出局无人跑回本垒,攻方得零分,攻方变成守方。1869年美国成立世界上第一个职业棒球队。1871年美国成立全国职业棒球队仅设男子项目,1992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竞赛规则要点:

奥运会设男子项目,共8个队参加比赛。每个协会最多1个队。美洲、欧洲、亚洲奥运会预选赛的前两名,非洲/大洋洲奥运会预选赛的第一名获得参赛资格。

观赛礼仪:

观众在看比赛之前,最好先了解一下棒球比赛的基本规则,这样才能看出趣味和精彩之处。与其余激烈的球类比赛一样,看棒球比赛时观众可能相当狂热,但是一定要把自己的热情控制在理智的范畴之内。观众可以组织啦啦队为自己喜爱的球队鼓劲加油,但是要控制好节奏感,最好不要一味狂呼乱喊。投球和击球的时刻最好不要发出声响,球击出之后,就可以尽情喝彩。

垒球

垒球技术难度、运动剧烈程度低于棒球,后成为女子项目。垒球运动的诞生完全是处于一种需要,由于恶劣的天气和拥挤的城市影响,棒球运动转移到室内,就形成了垒球运动。垒球诞生于19世纪80年代的美国芝加哥,这项运动很快发展起来,并逐渐又转移到室外,现在全世界有2 000万人进行这项体育运动。

同美国三大运动之一的棒球相比,垒球所需的场地小、球体大、球速慢(因为垒球运动的规则规定在抛球过程中,手必须要在肩下)。由于拥有以上诸多优点,垒球运动很快风靡美国各地。

竞赛规则要点:

奥运会垒球比赛共有八支球队参加,比赛按快速垒球的规则进行。八支参赛队中除东道主球队自动入围外,其它七支球队则通过各地区的预选赛产生。

这八支参赛队首先进行大循环赛,每队均要与其它七个对手相遇一次。循环赛中排名前四位的球队进入佩寄制半决赛,即由第一名球队对第二名球队,胜队直接进入决赛;负队则与第三名球队对第四名球队间的另外一场半决赛的胜队争夺另一决赛席位。

观赛礼仪:

观众在看比赛之前,最好先了解一下垒球比赛的基本规则,这样才能看出精彩之处,充分享受观赛乐趣。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文明得体,热烈而有节制。其他方面要求和棒球相似。

击剑

击剑在古代埃及、中国、希腊、罗马、阿拉伯国家十分盛行。公元前11世纪,古希腊就出现了击剑课,在希腊、埃及等国家中的一些历史建筑和纪念碑上都可见到关于击剑的浮雕。

竞赛规则要点:

比赛在一个约2米宽、14米长,两端各有2米延伸带的击剑垫上进行,垫上画有中线、开始线、警戒线和端线,剑手只能前进或后退,不能向左右移动。剑手须穿戴覆盖有效部位的金属背心和面罩,当有效部位被刺中时,电动裁判器会自动显示红灯或绿灯,刺中无效部位则亮白灯。

犯规与处罚:

当某一运动员超出剑道的边线时裁判员叫停。如果出界运动员是在连续交锋中被击中,这一击中有效。当一名运动员的双脚完全超出剑道的端线,将被罚击中一剑。击剑比赛的判罚分为:黄牌警告、红牌处罚一剑、黑牌罚出比赛三种。

观赛礼仪:

观众进入和退出场地时要有序,一般要提前到达场地,这是对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最起码的尊重。比赛开始时,一定要保持安静。不能在击剑场馆内使用闪光灯。手机要关机或设置在振动或静音状态。要给予运动员支持和鼓励,不能喝倒彩。当双方运动员交锋结束,裁判员下达“开始”和“停”的口令时,观众应保持安静,裁判员判罚之后,观众可为双方运动员鼓掌加油。

射击

起源于军事和狩猎活动。15世纪瑞士举办过火绳枪射击比赛。19世纪发明从后膛填子弹的步枪。1897年举行了第1届世界射击锦标赛。比赛分为手枪、步枪、移动靶和飞碟4种类型,因使用的枪支和射击方法不同而又分为若干小项。男子射击于1896年被列为首届奥运会比赛项目。1972年起允许女子参加奥运会射击赛,但不设女子项目,与男子同场竞技。从1984年奥运会起设部分女子项目,1996年奥运会起男、女比赛完全分开。

竞赛规则要点:

射击比赛的规则因为分项、射程、射击位置、子弹的数量、发射规定时间、靶子和枪的种类而不同。每个小项比赛都包括资格赛和决赛。资格赛成绩最好的前8(或6)名运动员进入决赛,最终的名次是按资格赛和决赛的累计成绩来确定。如果出现同分,则同分射手通过单发决赛,决出最终的胜负。

观赛礼仪:

观众们深谙文明观赛准则是观看比赛的前提,特别是射击。选手们“失之毫厘”,就可能“谬以千里”。因此对观众的要求也不同于其他的比赛,如果观众有不文明的观赛行为,会直接影响选手的发挥,甚至会造成人身伤害。因此,观众在观看比赛时应严格遵守以下规定,作文明观众,

1、到指定的观众席位就座。射击比赛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所以一定要按照赛场的要求到指定的地点就座,不要到,以免发生危险。

2、严禁在比赛场地内大声喧哗、打闹、争斗。在运动员发射时一定要保持赛场安静,以免影响运动员的注意力。

马术

马术原本是人驾驭骑乘马匹的技能,现已逐渐发展成为在竞技场上检验人马配合,协同工作能力的独特体育项目。马术运动项目繁多,列入奥运会正式比赛的是盛装舞步、场地障碍和三项赛。

马术比赛对骑手的年龄要求是三项赛和场地障碍参赛者不低于18岁,盛装舞步参赛者不低于16岁。对马匹的年龄要求则是最小7岁。参赛马要进行登记注册并持有经国际马联认可的正式护照。场地障碍和盛装舞步的骑手必须穿着正式比赛服装。如果是军警部队人员,也可以穿着自己的制服。男、女骑手可以在同等条件下同场竞技。

比赛规则要点:

1、盛装舞步:团体赛作为个人赛的资格赛,获得前25名的参赛者进入个人决赛,只允许每个国家(或地区)有3名骑手入围。个人决赛的第一阶段,前15名进入自选盛装舞步的决赛,伴随音乐完成动作。

2、场地障碍赛:场地障碍赛要求运动员骑马必须按规定的路线、顺序跳越全部障碍。碰落障碍、超过规定时间、马匹拒跳以及运动员从马上跌落等都要罚分。最好成绩为零分,罚分少者名次列前。

3、三项赛:三项赛由三个部分构成:盛装舞步、耐力赛和场地障碍赛。盛装舞步和场地障碍赛部分与通常的盛装舞步和场地障碍赛的基本规则与评分办法相同。

观赛礼仪:

不要在观看马术比赛时向场地内乱扔各种物品,包括食物,以免打伤马匹、骑手,或使参赛马匹受到惊吓。观看马术比赛时不要轻易使用闪光灯进行拍照。禁止在马术比赛现场发出刺耳的尖叫声,以免使马匹受到惊吓,影响比赛的正常进行。马术比赛进行时,特别是马匹在完成动作的过程中,观众要保持良好的秩序。

帆船帆板

帆船是水上运动项目之一。帆船比赛是运动员驾驶帆船在规定的场地内比赛速度的一项运动。

第29届奥运会帆船帆板比赛将于2008年8月9日至21日在青岛国际帆船中心及周边水域举行。中国香港选手李丽珊曾夺得亚特兰大奥运会女子帆板金牌,中国选手殷剑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夺得女子帆板银牌。

竞赛规则要点:

帆船帆板竞赛共进行11轮(49人级16轮),前10轮(49人级前15轮)选其中最好的9轮(49人级14轮)成绩来计算每条帆船的名次。每一轮名次的得分为:第一名得1分,第二名得2分,第三名得3分,以此类推。前10名进入决赛。每条帆船在每一轮比赛中的名次得分相加,就是该船的总成绩。总成绩得分越少者名次越靠前。由于帆船竞赛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直接受到气象水文条件的影响,所以规定的竞赛轮次可能完不成。因此,帆船比赛没有绝对的纪录,只有最好成绩。

赛船的船体、装备或运动员身体的任何部分,在按照规定的比赛航程上绕过了所有规定的标志并触及终点线时,该船即为结束比赛。

观赛礼仪:

帆船比赛受项目特点所限,比赛场地一般离岸较远,所以观众在岸上很难看到比赛中的细节。即使自己有船也只能在比赛区域之外观看,而且每个级别都要比好几天才能分出胜负,所以到现场看比赛不妨当作一次海滨假日之旅。

本届奥运会,比赛场地设置将尽量靠近岸边。观看比赛时,观众可以带上国旗,当自己喜爱的队靠近时,可以放声呐喊为其助威。

举重

1896年在希腊雅典举行的首届奥运会,举重被列为9个正式比赛项目之一。奥运会举重比赛分双手抓举和双手挺举两个项目。

举重比赛的裁判系统需要3个白灯、3个红灯和1个蜂鸣器。比赛临场裁判员3名,裁判员手里各控制1个白灯和1个红灯。裁决时,3个白灯为成功:3个红灯为失败。如2白1红或2红1白,那就要少数服从多数,前者仍为成功,后者为失败。

竞赛规则要求:

运动员在赛前2小时称量体重,称量体重的时间为1小时。

上场顺序是根据运动员所要的重量、事先抽签顺序和举过的次数来排定的。比赛时,先进行抓举,休息10分钟再进行挺举;运动员抓举、挺举的试举次数均为3次;试举时所要重量轻的先举。如果第一次试举重量相同,签号小的先举。如果第2、3次试举重量相同,试举次数少的先举。如果试举次数也一样,则上次先举的仍先举。

比赛场上的杠铃重量只能增加不能减少。每次试举成功后,必须增加1公斤的倍数;奥运会比赛是以抓举和挺举之和的总成绩来确定名次的。如总成绩相同,体重轻的名次列前。如体重又一样,那么先完成总成绩的名次列前,不允许并列名次;运动员的试举时间规定为1分钟。从点到运动员名字或场上加重员加重结束,以两项结束的时间为准开始计时。如某个运动员连续试举则为2分钟。在此时间内杠铃没有提过膝部即判为失败。

观赛礼仪:

1、观看举重比赛首先要注意举重台侧面或背面的大型显示屏,显示屏清楚地显示了运动员国籍、姓名、体重、、第几次试举、重量是多少公斤,奥运会纪录和世界纪录,这样就能很快地融入运动员的比赛情绪当中。

2、裁判员点到运动员名字后,可以鼓掌加油,并欢呼运动员的名字,以提高运动员的兴奋性。

3、在运动员走上举重台握住杠铃后要保持全场安静,不要大声呼唤及鼓掌加油,以免影响运动员的正常发挥。因为这时是运动员调整呼吸及准备试举前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

铁人三项

一次连续完成游泳、自行车和长跑的组合项目,并且能够充分体现运动员在体能、速度和技能上均具有挑战性的综合性竞技运动项目称为“铁人三项(TRIATHLON)”。

奥运会的铁人三项比赛距离为 游泳1.5公里、自行车40公里、跑步10公里,全程共51.5公里。设男、女铁人三项两个比赛项目。

竞赛规则要点:

比赛中,运动员应按项目规定依次连续进行游泳赛段、游泳至自行车的换项、自行车赛段、自行车至跑步的换项、跑步赛段,直至到达终点完成比赛。

游泳赛段:运动员可以使用任何泳姿进行比赛,但一般均采用游进速度最快的爬泳(自由泳)姿势。运动员可以踩水或漂浮,或者站立在水底或抓住静止物体休息。如果有运动员不按规定路线游进,缩短了赛程,则将被取消比赛资格。

自行车赛段:比赛前,裁判员将对所有参赛运动员的车辆和头盔进行检验。比赛中,运动员必须按照规定的赛道方向骑行;不得阻挡、影响其他选手的骑行和超越。

跑步赛段:运动员必须用双脚完成全程比赛。可以跑或走,但不可以爬行。赛事医务主任有权对他们认为身体状况已出现不良现象或丧失比赛能力的运动员提出停止比赛的要求。

终点排名与成绩:每名完成比赛的运动员成绩应包括:游泳比赛时间、自行车比赛时间、跑步比赛时间和总时间。在比赛中,违规的运动员将受到警告、取消比赛资格、停赛或者禁赛的处罚。

观赛礼仪:

观众应遵守比赛现场的规定,禁止进入赛事工作管理区域;禁止穿行比赛通道和赛道隔离设施。经过比赛通道各出、入口时,应听从管理人员指挥。观众要服从管理人员的指挥,不要横穿赛道,以免影响运动员的比赛,或对运动员和自身造成伤害。观众一定要考虑天气情况,注意防晒、防雨。

体操

“体操”(Gymnastics)一词,来源于希腊文Gymnastike,最早由古希腊语演变而来。

按照教科书的分类,体操包括竞技体操、艺术体操、蹦床、健美操、技巧5个竞技性项目。目前,竞技体操、艺术体操、蹦床同属奥运会体操项目。北京奥运会的竞技体操设项有-男子自由体操、鞍马、吊环、跳马、单杠和双杠;女子有跳马、自由体操、平衡木和高低杠。艺术体操包括集体项目和个人项目,集体项目分为相同器械和不同器械,个人项目包括绳、圈、球、棒、带操。蹦床分男子网上个人和女子网上个人项目。

竞赛规则:

比赛共分四种:第一种是团体和个人资格赛,各个奥委会可派由4到6名运动员组成的队或个人参加。在每个项目的比赛中,每队派出5名队员上场,取4个最好成绩相加作为该项目成绩,各项目成绩相加作为固体成绩。

第二种是个人全能决赛,在团体和个人资格赛中获全能成绩前24名的运动员参加该赛。以全能决赛成绩决定全能名次,

第三种是单项决赛,在团体和个人资格赛中获各单项成绩前8名的运动员参加单项决赛,以各单项决赛的成绩决定单项冠军。

第四种是团体决赛,在团体和个人资格赛中获团体成绩前8名的队伍参加该赛。

观赛礼仪:

1、比赛时,不要随意走动,最好在比赛暂停或休息时再走动。

2、学习必要的竞赛知识,既要看运动员优美的动作,也要看其动作技术和风格。既要欣赏运动员精湛的技艺,也要感受他们的顽强作风和内在品质。做到热烈而不狂躁,有激情而不失分寸。

3、运动员做动作前,观众此时应全神贯注地观看,不要鼓掌加油欢呼。拍照不要使用闪光灯。在运动员即将出场时呐喊加油,在运动员动作结束时鼓掌。

柔道

柔道起源于日本。柔道比赛场地用榻榻米或类似榻榻米的合适材料铺设,颜色通常为绿色。分比赛区和安全区。运动员一方穿蓝色的柔道服,另一方穿白色的柔道服。柔道服上衣的长度须能盖住大腿,上衣左襟压右襟应足够宽大。腰部系一条宽4到5厘米的腰带,其颜色代表运动员的段位。

竞赛规则:

比赛时,根据运动员使用的技术,按其质量和效果评为4种分数:

一本:四种情况获得“一本”:比赛的一方控制对方并使用投技以相当的力量和速度把对方摔成大部分背部着地状态;在“压技”比赛中一方把对方控制住,使其在宣布“压技开始”后25秒钟内不能摆脱控制时;比赛的一方用手或脚拍击垫子或对方身体两次或两次以上,或喊“输了”时;当比赛的一方使用绞技或关节技,充分显示出技术效果时。另外,当比赛一方受到第四个“指导”的处罚时,另一方则获得“一本”得分。当一方获得“一本”后,即获得该场比赛的胜利。

技有:有两种情况获得“技有”:比赛一方控制对手并使用投技摔倒对方,但技术效果在评判“一本”的三个条件中有一项不足时;在“压技”中,比赛一方把对方控制住,达到20秒钟以上。另外,当比赛一方受到第三个“指导”的处罚时,另一方则获得一个“技有”得分。比赛一方在一场比赛中获得第二次“技有”时,即获得胜利。

有效:有两种情况获得“有效”:比赛一方控制对手并使用投技摔倒对方,但技术效果在评判“一本”的三个条件中有两项不足时;在“压技”中比赛一方把对方控制住15秒钟以上。另外,当比赛一方受到第二个“指导”的处罚时,另一方则获得一个“有效”得分。

效果:有两种情况获得“效果”:比赛的一方控制对手并使用投技有速度、有力量地把对方摔成一个肩或大腿或臀部着地时;在“压技”中,比赛一方把对方控制住10秒钟以上。另外,当比赛一方受到“指导”的处罚时,另一方则获得一个“效果”得分。

举重比赛规则范文2

各市、州信鸽协会,驻川铁路信鸽协会:

近年来,四川省信鸽协会就信鸽公棚举办竞赛制定了一系列的规范文件,明确了分级管理,逐级规范,谁举办、谁负责的原则。为了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措施,引导公棚竞赛健康有序发展,现就有关问题作如下补充规定。

一、信鸽公棚竞赛是信鸽竞赛市场化的产物。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必然是以优取胜,以诚信赢得参赛者的支持。有志于事业发展的信鸽公棚竞赛举办者都应履行社会责任,诚实守法,取信于民。相关市信鸽协会要根据本地实际,按照中国鸽协、省鸽协的规定,制定公棚举办竞赛的市场规范,明确和细化公棚举办比赛的市场准入条件。对不符合条件的公棚,市、州级鸽协不得批准其举办比赛,不得派裁判到不规范的公棚执裁。

二、申请省鸽协审批公棚竞赛的条件是:1、经当地体育行政部门或信鸽协会审查合格,并同意举办比赛的公棚;2、申报时所设奖金全额到位,并进入监管帐户;3、已举办的比赛,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参赛者满意度高;4、硬件设施和软件环境全部符合中鸽协的规定。申请省鸽协派裁判员执裁的公棚条件是:1、比赛经所在市鸽协批准;2、清棚前,奖金全额监管到位;3、公棚志愿全力配合裁判组工作。

三、信鸽竞赛是群众参与性较广的体育项目,其奖赛带有性质,操作不当可能会给社会稳定带来危害。各市、州信鸽协会要坚持原则,对经营性质的奖赛严格申办条件,严格审查把关,批准一个,办好一个。除体育行政部门和市、州信鸽协会之外,其他部门无权审批公棚竞赛。信鸽协会负责人原则上不得入资办公棚,已经办了公棚或有直系亲属参与公棚入股者,应选择其一,要么作协会负责人,退出公棚投资,要么辞去协会职务,去公棚入股。在没有退出公棚投资前,该协会负责人在审批该公棚申办竞赛时应予以回避。

四、未经体育行政部门和市、州级以上信鸽协会批准,公棚不得冒用和盗用协会名义,擅自印发竞赛规程,或在网站、杂志、传单等媒体进行集鸽广告和虚假宣传,更不得擅自举办比赛。否则构成侵权或涉嫌非法集鸽敛财和聚众。对比赛违规作假的公棚,信鸽协会有责任向公棚注册登记机构反映。由该机构对其经营的资质和合法性进行重新审理。未经信鸽协会批准的公棚,其竞赛经营行为不在协会监赛之列,其引发的纠纷概与信鸽协会无关。

五、公棚举办比赛,必须申请由市、州(包括市、州)以上信鸽协会派遣三名国家一级以上裁判员执裁,司放裁判长必须是国家一级裁判。公棚不得自行邀请裁判执裁,否则,认定比赛无效,以违规造假论处,并承担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信鸽裁判员未经所属协会委派,其裁判行为无效,裁判员不得擅自接受邀请参加公棚比赛执裁,作为信鸽裁判的一条纪律规定,违者必须严肃处理。公棚竞赛结果不仅涉及参赛者荣誉,也涉及参赛者经济利益,相关利益群体十分关注。裁判人员必须严肃认真,高度负责,公正准确地执裁,不能敷衍了事,甚至参与作假。违者根据裁判员处罚条例,报请主管部门予以相应处罚,直至撤消裁判资格。

六、信鸽协会只负责向符合条件、经过批准的公棚比赛派裁判员执裁,督促裁判员执行竞赛规则和裁判法。公棚必须全力并毫不保留地支持和配合裁判组工作,裁判组对本次比赛的过程和成绩的真实性负责。公棚不配合裁判组工作,信鸽协会有权撤回裁判组,其后果由公棚承担。公棚法人是比赛的第一责任人,按照谁举办、谁负责的原则,完全承担经济、民事和安全责任,并负责处理比赛的一切善后事宜。

七、各级信鸽协会要清楚的告戒广大会员,公棚信鸽竞赛是商业操作,属市场经营行为,谨慎选择参赛公棚,并为自己所选择承担风险。对裁判员的判决不服,可按相关规定,向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公棚竞赛有作假欺诈行为,证据确凿可向消费者权益协会或公棚建立的批准机构投诉。涉及等危害社会治安案件,可向公安机关举报。冷静、理智地依照相关途径和程序反映自己的诉求,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举重比赛规则范文3

第一条为加强对全国学生体育竞赛的领导和管理,提高学生体育竞赛的水平和效益,使竞赛工作逐步制度化、规范化,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全国学生体育竞赛是指全国范围的综合性或单项体育竞赛。全国学生体育竞赛由国家教委和有关部门、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或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及由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授权的单项分会主办。

第三条举办全国学生体育竞赛要以育人为宗旨,突出教育特色,讲求综合效益,体现“团结、奋进、文明、育人”的精神。通过竞赛活跃文化生活,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水平,发现和培养优秀体育人才,检验和提高学校课余训练水平,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

第四条全国大学生、中学生运动会由国家教委、国家体委、联合主办,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或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协办。

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每四年举办一次;全国中学生运动会每三年举办一次,如遇特殊情况可提前或顺延举行。

第五条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以及由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授权的各单项分会,每年可主办一至二次全国性大学生单项体育竞赛。

第六条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可根据情况每年举办二至三个项目的单项比赛。

第七条在举办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的当年,凡已列入运动会比赛的项目,不再安排该项目的单项比赛。

第二章竞赛项目和竞赛的申办

第八条全国大、中学生运动会所设项目应按基础性强、普及面广并具有一定传统的原则选择确定,每届运动会所设项目不宜过多。

根据现阶段实际情况,全国大学生综合运动会可设置6-8个项目,其中必设项目有:田径、游泳、篮球、足球、乒乓球。另外,可选设1-2项易于普及的群众体育项目,如武术、健美操、羽毛球、网球等。

全国中学生综合运动会一般可设5-7个项目,其中必设项目有:田径、游泳、篮球、排球、足球。另外,可选设1-2项易于普及的群众体育项目,如乒乓球、武术等。

第九条凡承办全国大、中学生综合性运动会的单位和地区,应当提出运动会设项方案,报主办单位审定后正式列入该项比赛的竞赛规程。

第十条具备以下条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可申请承办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或全国中学生运动会:

1、承办地是经济、文化、教育水平较为发达的大、中型城市;

2、运动会承办城市及学校,必须有较好的体育场馆及设施,符合比赛项目的技术要求和其它条件;

3、除国家财政拨款外,必须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以保证运动会顺利运行;

4、承办单位必须遵循主办单位制定的各项规定,保证完成运动会筹备、召开、总结等各阶段的工作。

第十一条申请承办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全国中学生运动会,应当在上一届运动会举办前,向主办单位递交申请承办报告,并需附下列文件:

1、当地人民政府批复意见书;

2、承办工作实施意向书;

3、经费预算及经费保证。

第十二条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授权的各单项分会主办年度单项比赛,应当上报年度竞赛计划,并向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提供以下材料:

1、承办单位名称;

2、比赛名称;

3、比赛日期、地点;

4、参赛队数;

5、竞赛规程;

6、经费条件。

第十三条凡有条件承办全国大学生单项体育竞赛的大专院校,在征得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后,均可向大学生体育协会的单项分会提出书面申请。经大学生体育协会单项分会审核后,在比赛前一年的11月底以前,以书面形式上报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审批,经批准后方可举行。

申请承办全国中学生单项比赛,应经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批准。

第三章竞赛组织

第十四条承办单位应在主办单位的指导下,成立筹备委员会或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各项筹备工作,并制定竞赛规程,报主办单位审定。

第十五条竞赛规程应包括下列内容:竞赛名称、承办单位、协办单位、参赛单位、竞赛日期和地点、运动队及运动员的参赛条件、竞赛办法、录取名次、奖励办法、资格审查、体育道德风尚奖评比、裁判员、经费条件等。

第十六条承办单位应在比赛开始前向主办单位报送组织委员会成立方案,经主办单位批准,正式成立组织委员会。

组委会全面负责比赛期间的领导及善后工作,处理重大或紧急事项,保证比赛公正、有序地顺利进行。在全部比赛结束后一个月内,向主办单位递交书面总结。

第十七条竞赛筹备委员会、组织委员会下设各机构工作职责如下:

1、办公室:根据比赛安排,排定活动日程表,拟定、印刷有关文件和材料,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协助有关机构组织各种会议,组织实施体育道德风尚奖运动队、运动员、裁判员的评选工作。

2、竞赛机构:执行竞赛规程,确保比赛符合各该项目的竞赛规则并按竞赛规程的规定进行。负责比赛轮次和日程的编排;接受参赛队报名,按照竞赛规则的要求,保证比赛场地、器材、设施的正常使用;安排赛前的训练,组织安排裁判员学习和实习,以及赛前的技术会议;编辑竞赛秩序册,定时发送竞赛公报。

3、接待机构:负责参赛队、裁判员以及参加赛会工作人员的迎送、食宿、市内交通等生活安排;负责返程交通票的订购。

4、纪律与资格审查机构:依照竞赛规程有关规定,负责审查参赛运动队、运动员的资格;听取受理意见和材料,并作出处理决定;负责处理赛会和比赛期间的一切违纪事件。

5、财务机构:根据竞赛规模制订经费预算及开支原则;提出经费筹集方案,负责经费筹集和资金管理;合理支付各种费用;在比赛结束后一个月内,向主办单位提交结算报告。

6、宣传机构:以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和报道,扩大影响;负责与新闻单位的联系,组织必要的新闻会;编印宣传手册;配合集资部门做好广告设置。

7、安全机构:负责赛会期间的食宿、交通、赛场安全保卫工作,负责维持赛场观众秩序。

组织委员会机构除下设以上机构外,要加设体育道德风尚评选等与竞赛活动有关的其他机构。

第十八条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全国中学生运动会可设主席团。

第四章竞赛管理

第十九条参加全国学生体育竞赛的运动员必须是取得学籍的在校大学生、中学生,并符合参赛项目竞赛规程中有关“运动员条件”的各项规定。

如有违反上述规定者,除取消运动员参赛资格或比赛成绩外,主办单位有权进一步追究派出单位或直接有关人员的责任,视其情节给予相应处理。

第二十条对学生运动员应建立统一的档案登记,并实行统一的计算机储存管理。凡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试点校每年对招收的运动员要进行统计,并向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申报。凡比赛前一年度未申报的运动员一律不得参加本年度比赛。凡当年招收的学生不得参加当年举办的各种竞赛活动。

第二十一条比赛报名办法必须按所参加比赛的竞赛规程中有关报名规定进行。

第二十二条全国学生体育竞赛原则上不收取报名费,如确需收取报名费的,必须报请比赛主办单位批准。

第二十三条参赛队应按竞赛规程所规定的人数和日期报到,同时交验学生身份证或其他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文件。

第二十四条比赛场地、器材、设施要符合竞赛规则的要求和标准,保证比赛顺利进行。大型比赛应有必要的摄录像设备。比赛一般应安排在学校的场地或体育馆进行。

第二十五条运动队应安排在条件较好的学校食宿。宿舍、餐厅及周围环境应清洁、卫生,能提供保证运动员赛后的热淋浴条件。必须有食品卫生检验制度,保证运动员营养的需要,杜绝食物中毒现象的发生。裁判员、运动员应分离住宿和就餐。

第二十六条赛会期间任何人员不允许将家属、亲友及无关人员带住赛会。情节严重者,将取消其参赛或工作资格。

第二十七条运动队成员、裁判员、大会工作人员都必须遵守大会制定的制度和纪律规定,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二十八条承办单位应确保比赛驻地、赛场的安全。参加比赛的各队必须按要求办理全队人员比赛期间阶段性人身保险,否则不得参加比赛。

第二十九条比赛场、馆内一律禁止吸烟。

第五章裁判员的选派和管理

第三十条在比赛中担任副裁判长以上的裁判员由主办单位选聘。其他裁判员按竞赛规程中有关规定选聘。

第三十一条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全国中学生运动会所有裁判员均由主办单位选聘。

第三十二条凡由主办单位选派的裁判员差旅费由赛区负担。裁判员在比赛期间所有的食宿费、裁判员酬金均由赛区负担。

第三十三条由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各单项分会主办的大学生单项体育比赛,裁判员的选聘方案及主要裁判人员名单,要在比赛前一个月报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审批备案。

第三十四条裁判员在执行裁判工作时要认真执行裁判员守则,不得以任何形式介入裁判工作以外的事情。对违反此规定者将视其情节给予警告、停止工作等相应处理。

第三十五条如无特殊安排,裁判员到赛区参加工作,应自备裁判服装和裁判工作用品,裁判员临场工作时必须佩带级别标志。

第三十六条每次竞赛活动结束后24小时内,裁判长负责组织全体裁判员进行总结,并写出书面材料连同填好的裁判员工作报告表送交主办单位。

第六章资格审查、竞赛纪律及申诉

第三十七条为端正赛风,对比赛中出现的运动队、裁判员、工作人员弄虚作假、及其他违纪行为,比赛组委会的纪律与资格审查机构,应及时调查核实,并依据竞赛规程、竞赛规则、资格审查办法的规定,分别情况作出警告、停赛、通报或取消运动队、运动员、裁判员及工作人员资格的处理决定。比赛组委会的纪律与资格审查机构的处理决定为最终决定。

第三十八条参赛各队均有举报和申诉权。举报和申诉时要注重证据,要出据经团(队)领导核准签字后的书面材料及一定数额的举报、申诉费,否则不予受理。

第三十九条对参赛运动员服用违禁药物的检测和处理,应当严格按照国家体委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章竞赛财务管理及经费支配

第四十条举办学生体育竞赛应贯彻勤俭办赛的方针。比赛预算要符合比赛基本需要,并有可靠的资金或财源保证。

第四十一条凡与比赛有关的一切经费来源要独立设帐,由专人管理,并健全财务收支制度和监督、审计制度。要做到专款专用,严格执行财务管理的有关规定。

第四十二条比赛主办单位有权决定对其所主办的比赛进行财务监督、检查和审计。

举重比赛规则范文4

一、平时上体育课分组打篮球比赛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千万不要偷懒,给比赛做一下裁判,这是教师给学生渗透篮球规则最好的时候;同时注重培养学生体育道德,可以举例说明世界上高水平的比赛也有误判,如NBA有一场比赛有三名裁判,但还是会出现误判,对裁判应予理解,裁判员是人,不是神。

二、赛前班主任会议,让学校分管体育的领导主持会议,教育班主任重视本次比赛的同时,做好协调工作。会议同时要求每场比赛有值班领导,而且有班级比赛的场次,本班主任必须到场,维护班级比赛秩序,同时赛前对学生进行教育,要求学生尊重对手,尊重裁判,同时提出对以下情况作出判罚:

1.比赛过程中故意犯规的,要判技术犯规。

2.对裁判员判罚不服,当场就向裁判顶撞的,判技术犯规一次,如再有一次,应罚下场,同时禁赛一场。

3.在比赛过程中,有打架行为的,立刻罚下场,同时由政教处介入比赛,处理此事,本次比赛打架者禁赛。

三、裁判员的安排:因为大多数体育教师对群体工作的不重视,认为这项工作开展的好与坏,不会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切身利益。实则不然,如果比赛过程中,裁判员出现不应有的误判,老师很可能葬送学生对你的喜爱。裁判员的安排要尽可能的避免一些不必要麻烦,如选择不教本年级的老师来做裁判。而且要求每场比赛安排二个裁判,这样可使比赛尽可能的少出现误判。

四、赛前场地布置

1.二个班的学生尽可能分边站。要么A区,要么B区,有利于班主任控制好本班学生不要出虚线。

2.当裁判员万一出现误判,班主任容易在这个小范围内控制本课学生情绪,同时及时作出教育。

五、比赛前,裁判员与班主任首先对所有篮球队员进行教育,对部分动作作一些强调。

六、比赛中裁判员应多跑动,当部分队员稍有情绪,应暂停比赛,进行教育。

举重比赛规则范文5

[关键词] 国际田联 商业化 举措

一、精心打造比赛,树立品牌效应

国际田联主办的比赛中,世界田径锦标赛已经成为世界最大体育赛事之一(见表1),距今为止,已经举办了11届,最初为4年一届,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从1993年开始为2年一届。近几年的参赛国家、地区和人数都稳定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见表2),在世界上知名度逐步提高(见表3)。国际田联主办的另一大型比赛就是黄金联赛,在欧洲很有影响力,吸引的观众越来越多。从2007年黄金联赛的观众人数来看,巴黎、布鲁塞尔和柏林的比赛同样延续了2005年、2006年的强势。这两项比赛,以欧洲为据点,现逐步向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发展蔓延。例如中国的上海,是2007年惟一一个非欧洲举行的黄金联赛,日本大大阪承办了2007年田径锦标赛。通过国际田联多年的苦心经营,比赛吸引了全球许多高端赞助商和电视转播商,树立了很好的品牌效应。

二、发展电视观众和现场观众

1.电视观众的发展

比赛的电视观众数是衡量竞技运动项目质量和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吸引赞助商的重要砝码,在这方面,国际田联做足了工作。首先从竞赛规则上做了相应的修改,让比赛更适应电视展播的需要。例如起跑由每人两次机会改为从第二次开始,任何人抢跑将被取消比赛资格;田赛远度项目后三次比赛的录取办法从以前的三次后录取,改为521的录取方法(即第一轮后录取5名,第二轮后录取2名。第三轮后录取1名);田赛高度项目将连续三次试跳失败将失去比赛资格改为在健将之前每人只有两次机会,以后有三次机会。这些规则的改变,都是为了使比赛更加紧凑,比赛更具观赏性,工作人员更易于控制比赛进程,更适应于电视转播,从而吸引转播商(见表4)。

国际田联在比赛结束后,要求运动员必须同一个混合区,在这个区域接受媒体的采访,方便媒体的报道。另外比赛获得冠军的运动员绕场一周的庆贺,也被视为比赛的一部分。说明了国际田联很注重明星的培育和包装。这些安排都很受媒体的欢迎,也迎合了观众的需求,对于提高收视率有着显著的效果。在主要市场,转播世界田径锦标赛国家和地区的收视率很高(见表5)。

2.现场观众的发展

调整传统的比赛时间,将比赛时间安排在周末的晚上进行,让大家都有时间来观看比赛;在赛场上播放大家喜欢的音乐烘托气氛;场地布置更便于观众看比赛;邀请最为优秀的运动员参赛吸引观众等,都是国际田联为了提高上座率所采取的措施,在国际田联精心安排下,过去10年,全球前往体育场观看田径比赛的观众人数总体而言持续增加。例如,亚洲已经筹划定期举办亚洲田径锦标赛,引进大奖赛体制。上海田径大奖赛这两年每届比赛的观众人数都超过4万。在日本横滨和韩国的比赛也是如此,卡塔尔多哈的比赛也不逊色。在南非,观众人数超过2万的比赛屡见不鲜。达喀尔的比赛吸引了6万人,引人注目。在南美,尤其在巴西某些比赛可以吸引4-6万名观众。

三、发展赞助权市场,提高商业收入

与其他奥运项目相比,田径运动是比较成功的。国际田联得益于其市场营销策略,有长期的财政保障,赞助权销售的收入年年都在增长。国际田联在赞助方面的政策是在质和量上更看重前者,即在为数不多的全球知名企业和大批小企业之间选择前者。实践证明,这一政策是正确的。另外国际田联制定了完善的规则来规范赛场展示,并且在比赛中严格执行。2007在10月的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上,任龙云以2小时8分16秒的成绩获得亚军,创造了中国男子选手在马拉松赛事上的最好成绩。不过任龙云在比赛中,前胸的号码布始终折叠成三角状,不仅遮挡了比赛号码和赞助商标志,还露出了其他品牌的标志,违反了国际田联相关规定。中国田径协会因此开出了“因不尊重比赛赞助商”而导致的罚单,受到了10000元的处罚。国际田联把保护赞助商利益作为己任,体现了很强的商业水

准。这也是世界高端赞助商能留在田径赛场的原因所在。

四、注重可持续发展

国际田联将很大一部份收入用于发展计划,国际田联对成员协会的资助体系、对新训练方法的介绍、人员的培训及其国际训练学院都有专项的投入。确保田径运动在全球的持续快速发展。此举也被很多其他成员协会视为典范。尽管这些项目的花费很大,但因国际田联商业运作的成功,1999年以来,国际田联的储备金依然得到了快速增长,从1991年的1000万美元到2008年的9800美元。形成了投资―发展―商业回报―再投资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举重比赛规则范文6

当前,节能减排形势仍相当严峻,必须充分认识节能减排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节能减排思想不动摇,下更大决心,花更大力气,为落实“十二五”节能减排要求,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而努力。

通过大赛,不少公交企业提出要让节油节能活动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应每两年举行一次全国节油节能大赛,在轮空年份可组织地区的节油技能大赛”。为了进一步深入广泛地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应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大赛水平。我的体会如下:

1、这次节油技能大赛是公益性大赛,节能减排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事业。主办者应负有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社会责任。举办节油技能大赛得到了我国公交企业、客车、零部件企业和广大媒体的大力支持,大赛被赋予了强大生命力,这是大赛取得成功的基础。

2、这次节油技能大赛是在“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下进行的。大赛制定的决赛规则很早公布,使各参赛选手早做准备,裁判是经每家参赛的公交公司选拔,评判细则、标准方法经过充分讨论,取消主观裁定项目,给予每个参赛选手同等场地熟悉车辆的机会;参赛车辆初始状态保持一致,并由专人保管,实行裁判随车回避制度;每个参赛选手比赛的数据都由非公交企业的专人记录,使大赛在“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下进行,取得了参赛单位与参赛人员的信任和肯定。

3、这次节油技能大赛是主办单位与各参赛公交公司很好协作与分工负责相结合。主办单位负责整个大赛组织工作、制定大赛原则、决赛竞赛规则,组织好决赛。各参赛公交公司在大赛规定的原则下根据各城市条件的不同、使用公交车的不同,自主地进行初赛,发挥各参赛公交公司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选出各公交公司参加决赛的选手。有的公交公司结合初赛还进行了相关活动,如昆明公交举办“2011全国城市公交客车节油技能大赛”选拔赛暨昆明公交2011年“安康杯”行车“三平稳”、“爱车降耗”竞赛活动;龙骧巴士初赛前专门开展了“岗位大练兵、技能大比武”活动;嘉兴公交初赛中还结合“发动机维修”技能比赛,这些活动为今后节油技能大赛提供了经验,值得借鉴。

4、这次节油技能大赛的宣传工作组织出色。在各公交企业初赛阶段,主办单位的领导和记者不顾辛劳分赴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成都、昆明、石家庄、大同、大连、济南、青岛、常州、宁波、嘉兴、长沙等公交企业的初赛现场指导组织比赛并进行深入报道,鼓舞了选手的士气,并使全国各有关单位对大赛愈加关注。决赛阶段,在《驾驶园》杂志社的组织下,30余家全国主要新闻媒体跟踪报道决赛盛况,采访有关领导和驾驶员,尤其是中央电视台第一时间播出了2分钟的新闻报道,更是使大赛气氛达到了高潮。

5、这次节油技能大赛是三家主办单位从节能减排的公益性大事业出发,在一定要办好大赛的思想鼓舞下,团结奋斗、不畏困难、努力工作的结果。同时也离不开各参赛公交企业、客车及零部件企业的支持,尤其是北京市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北京驾校的大力支持,使大赛取得成功。这是这次大赛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进一步办好大赛的动力。

6、通过节油技能大赛,对今后大赛还要加强以下工作:

1)这次有4个直辖市、12个省会城市以及计划单列市、地级市等30个城市参加,今后要逐步扩大参加大赛的公交企业。可通过如东北三省、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区域性大赛,使公交行业节能减排工作更深入、更广泛地开展,取得更大成果。

2)争取有关政府部门的指导,尤其是取得全国总工会的指导,更有利于大赛的开展。

3)节油技能大赛的比赛路程应在5km以上为好。这次因为条件限制,赛程为2.3km,这样使比赛中心理因素占的比例较大,使有些参赛选手的驾驶技能水平未能充分发挥出来。

4)节油技能大赛可与车辆安全行驶、发动机维护保养活动结合起来进行。节能必须安全,安全推动节能,车辆维护保养好,有利于节能,这样结合起来使节能减排取得更大效益。

举重比赛规则范文7

摘 要 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演绎逻辑法,对大型体育赛事的内涵、特征以及城市文化的概念结构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依据相关社会学理论,从城市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层面,对大型体育赛事提升城市文化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理论研究。

关键词 大型体育赛事 城市文化 影响机制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大型体育赛事的概念

体育赛事是体育中最活跃、最有影响力的部分,但至今对体育赛事的概念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给出不同定义,发现人们对体育赛事的认识已不仅仅是“运动竞赛”,而是把它看作一种“生产活动”。该研究是依据投入―产出的线索提炼体育赛事的特征,并进一步讨论其对城市文化的影响的,文中所述大型体育赛事是指以赛事组委会为生产者,以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等劳动和各类运动设备等资本为投入品,生产可供人们观赏的各类人体运动的动作组合产品及其衍生产品的一种有组织、有目的大型生产活动,包括部级各类综合性运动会和洲际、世界性的各类综合性运动会或由世界体育组织举办的有较大影响的单项赛事等。

(二)大型体育赛事的特征

大型体育赛事之所以为人们所重视,能够吸引世界上众多城市争相举办,归其根本,在于它的特殊性。所研究的大型体育赛事被看作为一种生产活动,那么根据它的投入―产出过程,可以提炼出大型体育赛事具有周期性、综合性、规范性、竞争性、可观赏性等特征。

(三)城市文化的概念结构界定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或者说,是在一定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基础上发生和发展的精神生活方式的总和。结合研究,认为城市文化是指城市的主人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意识形态和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以及在此种意识形态、制度、组织结构的影响下所创造的物质财富。

二、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文化的影响机制分析

本文基于大型体育赛事的内涵及特征,结合城市文化的内涵,分别从城市物质文化、城市精神文化、城市制度文化3个方面来分析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文化的影响机制。

(一)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物质文化的影响

物质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在改造自然界的实践活动中获得的物质成果,包括物质产品丰富程度和生活环境的改善情况。它由城市的可感知的、有形的各类基础设施构成,包括城市布局、城市建筑、交通、通讯等人工自然环境。

(二)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精神文化的影响

城市精神文化是指城市社会的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时所取得的精神成就和观念性成果,以及以此为指导的行为。在价值观方面,大型体育赛事的可观赏性会吸引大量观众观看比赛,而竞争性又可以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培养人们顽强拼搏、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在行为方面,大型体育赛事可以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促进人们积极地参加体育活动。

(三)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制度文化的影响

城市制度文化主要是指城市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婚姻家庭制度等,它们大多以法律或规章的形式被确定下来,对城市居民的行为具有强制性的约束效力。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制度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相关制度的影响上。规范性是大型体育比赛的一个重要特征,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会给城市带来比赛的经验:更为规范的比赛制度,以及一些与体育相关的制度(、群众体育等)的革新。如北京奥运会以后国务院就相继了《管理条例》和《全民健身条例》两部行政法规。此外,2009年至今,国家体育总局规章2件,规范性文件4件;地方人大和政府地方性体育法规和政府规章5件。除了章程的修订完善,在俱乐部管理、竞赛组织及开展、运动员注册、裁判员工作等各方面也制定了大量的规章制度,逐步构建起较为系统、完整的内部规范。这些政策制度的颁布极大地推动了体育事业的发展。同时,大型体育赛事的竞争性和可观赏性又共同促使赛事组委会不断更改比赛规则、制度,使其能够最大限度地吸引观众。纵观乒乓球运动规则的改变历程,可以发现几乎每次赛事规则的改动都是为了提高比赛的竞争性和可观赏性:20世纪80年代球拍和发球规则的改变,使比赛更为激烈;20世纪90年代改变选手服装、场地器材,改善了乒乓球比赛的场地氛围;21世纪增大“球体”,浓缩“11分赛制”,“发球无遮挡式”大大提高了比赛的可观赏性。再如,20世纪90年代的NBA越来越强调防守,致使球赛不再像过去那样精彩,球员伤病增多,进球减少。NBA组织了一个包括球员、教练、官员和老板在内的特殊委员会,经过一个夏季的研究,推出了新的改革措施,包括加强对犯规的判罚、改动进攻24秒规则、5秒钟规则等。这一系列规则的改变都是为了提高比赛的竞争性和可观赏性。

三、结论

古语说“牵一发,而动全身”,城市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是一项巨大的、系统的工程,它波及甚广,对举办城市的影响涉及多个方面,文章以大型体育赛事的性质和城市文化的结构为基础分析得出:大型体育赛事以其周期性、综合性、规范性、竞争性、可观赏性等特性对城市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举办城市的文化。但是大型体育赛事与举办城市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单向的,在某些方面,举办城市文化也会对大型体育赛事产生影响,因此这是一种互动关系。对于举办城市文化对大型体育赛事的影响将成为下一步要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1] 李红光.体育赛事也能成为城市象征[J].经济日报.

[2] 罗建英,丛湖平.商业性体育赛事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关系[J].

[3] 丛湖平.体育产业与其关联产业部门结构关联变动机制的研究[J].体育科学.

[4]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词解[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学教研室.

举重比赛规则范文8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组织安排好2013~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现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年规划(2013~201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情况贯彻执行。

附件: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年规划(2013~2015年)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年规划(2013~2015年)

为贯彻党的十精神,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关于办好职业技能竞赛的要求,研究编制本规划。本规划按照“一次规划,分年实施”原则,提出未来三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下简称全国大赛)的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为地方和职业院校组织比赛提供参考。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据《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工业转型升级规划》《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等产业专项规划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变化,动态调整技能竞赛项目;对接行业标准和企业技术发展水平,更新竞赛项目的内容和标准。坚持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赛模式,合理规划、统筹有序地推进全国大赛改革,健全比赛制度,创新办赛机制,提升赛项质量,把全国大赛办成面向职业院校在校学生、基本覆盖职业院校主要专业群,对接产业需求、反映国家职业教育水平,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学生技能赛事。助力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

二、规划目标

1.进一步提升技能大赛的社会影响。扩大技能大赛的专业覆盖面,使本规划期内举办的比赛项目总和覆盖中、高职专业目录中80%的专业大类和40%的二级专业。丰富技能大赛的形式和内容,使大赛成为教学成果展示和教学资源转化的平台。提高技能大赛国际化水平,使大赛成为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平台。

2.进一步完善全国大赛的办赛机制。建立功能完整、职责明确、相互协调的大赛组织机构,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执行有效的大赛制度体系,完善技能大赛的运行和监督机制,培养一支技能大赛专业队伍。进一步提升大赛管理水平,提高赛事质量。

3.提升技能大赛与产业发展相同步的水平。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革新,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的技术变化,及时调整技能大赛的项目、内容和标准。发挥技能大赛引领和评价作用,推进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能力。

三、主要任务

1.构建大赛体系。

充分发挥全国大赛的品牌优势和宏观指导作用,完善全国大赛体系。牵头联合相关部门和行业组织共同举办好全国大赛;联合(委托)相关部门或行业组织举办好全国性职业院校特色专业技能比赛;支持举办好省级职业院校技能比赛和全国大赛选拔赛;鼓励职业院校举办校级学生技能竞赛和省赛选拔赛。

全国大赛赛项设置须按照“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要求,以职业院校开设面较广、在校生较多的专业为主体,以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和建设国家现代产业体系需要的专业和技术为重点,兼顾三次产业分布和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全国性职业院校特色专业技能比赛所设赛项与全国大赛不重复、不类似,以在全国职业院校中布点较多,在校生总数较少的行业特色专业为主,兼顾传承创新民族文化的需要;省级赛事依据本地区产业布局需要设置赛项,兼顾全国大赛选拔需要。

2.完善赛事制度。

制定大赛章程。以制度确立全国大赛的宗旨和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分工、健全行企参与制度和赛事监管制度。在2012年大赛制度建设基础上,修订和完善大赛企业合作计划、赛项合作企业遴选方案、赛项经费管理使用规定、比赛裁判与仲裁工作要求等制度文件,起草制定赛项遴选标准、赛项专家组工作规范等其他有关竞赛的组织和管理制度,力争本规划期内实现大赛各主要流程均有章可循。

界定参赛资格。高职参赛选手应为高等学校在籍高职高专类学生。中职参赛选手须为全日制正式学籍的在校生。高职参赛选手年龄限制在25周岁(当年)以下,中职参赛选手年龄限制在21周岁(当年)以下。五年制高职学生报名参赛的,一至三年级(含三年级)学生参加中职组比赛,四、五年级学生参加高职组比赛。

明确组队方式。高职组比赛由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根据规定联合其他有关部门)组队参赛,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可以单独组队参加中职组项目的比赛。个人赛每省份(单列市、兵团)每赛项参赛人数原则上不超过4人(具体可根据赛项情况由赛项专家组在赛项方案中确定);团体赛每省份(单列市、兵团)每赛项参赛队不超过2支,不跨校组队,同一学校相同项目报名参赛队不超过1支。凡组织有相应项目省级选拔赛的省份(单列市、兵团),经全国大赛执行委员会备案,相应项目可增加一个参赛名额。凡在往届全国大赛中获一等奖的学生,不再参加同一项目(同一组别)的全国大赛。

严格比赛奖励。全国大赛面向参赛选手、指导教师、裁判员、工作人员、合作企业以及组织参赛的省份(单列市、兵团)设立不同奖励。其中,参赛选手奖励以参赛队总数为基数(个人赛项目以赛项参赛总人数为基数),分设一、二、三等奖,获奖比例分别为10%、20%、30%(小数点后四舍五入);一等奖参赛队(个人赛参赛选手)指导教师获优秀指导教师荣誉证书。

巩固分赛区制度。在自愿基础上,保留2012年在天津主赛场以外设立的河北、山西、吉林、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广东、贵州等10个分赛区3年有效的承办赛事权利。同时,发挥其他地方的产业、职教资源和政策优势,拓展设立新的全国大赛分赛区。探索以公开竞争方式确定新增赛项举办地的机制。鼓励赛项承办学校不参加本校承办的比赛。

3.提升赛项水平。

各级各类职业院校技能比赛均应根据比赛的内容或核心技术技能确定赛项名称,不以工种名称直接命名赛项;以岗位或目标任务要求的技术技能综合(组合)运用水平、比赛任务完成质量以及选手素质水平为评判依据,设计比赛的形式、内容和设置奖项;团体赛须包含对团队合作水平的考察内容;逐步杜绝以单一技能作为比赛内容的奖项设置和赛项设置,减少团体赛和个人赛混合设奖。

充分考虑岗位或目标任务对参赛选手的理论素养要求,将理论素养水平测试融入比赛,以理实一体的方式体现职业岗位对选手理论素养和操作技能的要求。尽可能避免单独组织封闭的理论考试,避免竞赛组织“考证化”倾向。鼓励赛前公开理论素养测试题库内容,促进选手理论知识学习。全国大赛获奖名次与职业资格证书等级挂钩的,所授证书应反映全国大赛水平,一等奖选手所获职业资格证书原则上应高于高级工证书等级。

(1)大力优化已有赛项。已有赛项是全国大赛发展壮大的坚实基础。以已有赛项为主体,整合同类赛项,规划年度赛事。充分发挥赛项专家组作用,根据相应产业主体岗位的核心要求,结合产业发展最新趋势研判,不断调整完善比赛内容、评判标准和组织方式。研究世界技能大赛要求,提升赛项质量。使比赛项目不断成熟,成为连接和传递产业需求和院校教学的纽带。

(2)审慎开发新增赛项。新增赛项是全国大赛发展壮大的活力所在。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充实大赛项目库,加强入库项目的挖掘和研究,缩短项目方案成熟周期,保证新增赛项质量。按照“成熟一个开设一个”的原则,通过开发新的赛项,不断提高全国大赛的产业覆盖面和专业覆盖面,促使更多行业参与全国大赛,为更多学生提供参赛机会。

(3)探索特色专业设赛。特色专业设赛是全国大赛发展壮大的有效补充。对于大部分省份均有布点,专业性强、总的专业点数较少、在校生较少的特色专业,教育部将探索联合(或委托)相关行业,组织全国性特色专业赛事,进一步扩大全国大赛的行业覆盖面。特色专业赛事应与全国大赛设项不重复、不类似;按照全国大赛的统一要求进行设计;超越行业院校的局限,以相关专业开设范围确定参赛范围。

(4)继续推进开放办赛。开放办赛是保证比赛公平、提升赛项质量、扩大比赛影响的重要手段。不以专业名称和学校的行业属性限制参赛范围。全国大赛比赛项目坚持一体化设计赛项的现场比赛、技术体验和成果展示,在不影响比赛公平的前提下尽量多地开放比赛现场,组织各界人士有序参观。创造条件,实现比赛的网络直播或录播。倡导赛项组织国(境)外职教人士(包括学生)观摩和参加比赛。

4.健全赛事组织。

建立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规划,赛项专家组为核心、相关行业深度参与、相关企业为支撑的赛事组织方式。本规划期间,教育部牵头组建任期三年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组织委员会和执行委员会,领导每年一次的全国大赛。参与联办全国大赛的国务院部门和行业组织在相关赛项方案制定和赛事组织过程中发挥指导作用。相关企业在全国大赛企业合作计划框架内为全国大赛提供技术、器材和主要经费支持。分赛区和赛事承办院校在自愿基础上为赛事举办提供场地、管理以及部分器材、经费支持。逐步确立在全国大赛执行委员会统一领导下,确定赛项专家组、形成赛项技术方案、根据技术方案综合评议企业合作方案、确定合作企业和比赛设备(比赛硬件平台须具有较好的通用性和兼容性,相近情况下鼓励使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设备)、实施赛项筹备的工作流程。约束合作企业商业行为,保护职业院校权益,维护大赛公益性。

成立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院校技能竞赛工作委员会。委员会由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执委会办公室有关人员,有关地方和行业负责大赛组织工作的领导、专家,以及部分赛项专家组成。委员会按照教育部统一部署,逐步承担大赛执行委员会办公室的部分具体工作。建设专业化的赛事管理团队。加强大赛核心专家队伍建设。

四、赛项计划

每年举办的赛项原则上控制在100项以内,新设项目控制在赛项总数的25%左右。高职在校生数高于10万人,中职在校生数高于20万人的专业大类,原则上每年均设比赛项目。同类专业赛项原则上隔年举办,截至2012年已连续举办5届的赛项2013年可停办1次。同一名称、连续举办的赛项,每年须设计不同的比赛侧重内容。中职赛项的设项数量和参赛队限额总体上高于高职赛项。本规划赛项安排计划见附表。

五、服务与宣传

加强政策研究和大赛资源的转化与服务。落实《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关于“把职业技能大赛成绩作为高一级学校招生重要依据”的要求,制定全国性指导政策。充分发挥任期制的赛项专家组和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院校技能竞赛工作委员会的作用,切实加强竞赛资源向教学资源的转化,研制大赛音像资料录制技术标准,建设“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资料中心”。加强大赛官方网站()建设,逐步建立起规模较大、功能比较完善的大赛资源数据库及赛事信息管理系统,助力大赛的组织实施和成果转化。在本规划期内启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五年规划(2016~2020年)》编制工作。

举重比赛规则范文9

关键词:以赛促学;小学体育;有效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7)01-0016-03

一、研究的缘起

1.基于当前体育课堂教学现状

自2012年开展“学为中心”课堂变革实验以来,各学科开展促进有效学习的活动,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学科以运用“以赛促学”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比赛元素,形成多元化的体育课堂,通过“以赛促学”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为此,笔者认为体育教学应当以提升有效学习为目的,同时从“赛的类型”“赛的规则”“赛的时机”三个方面入手,打造有效课堂。在课堂中充分融入竞赛元素,让学生以不同形式参与进来,获得水平与体能的提升,比赛可以从多个角度切入,如比较成功率、时间长短、创意高低、团队合作水平等。只有让学生都积极参与进来,才能让他们从中获得学习的乐趣,达到以“赛”促学的真正目的。

2.基于课堂变革的需要

为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学校要对学生进行可持续教育,这与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内涵相吻合。德国学者第斯多查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应当采用合理的方式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学习,从而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体育教学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成绩,就要同时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再者,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进行知识技能的传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自主、团队合作的良好品质,将课堂知识延伸到生活之中,达到可持续教育的目的。

二、行动策略

选取温州某小学1个班4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建立实验班与对照班进行分析。

1.选择“赛”的类型,提高学习效率

(1)低段选趣赛

低年龄段(水平一)的学生正处于爱玩的年纪,学习热情不高,对知识的接收能力也比较差,因此需要从趣味方面进行引导,多开展趣味性比赛活动,真正做到寓学于乐,让他们在欢乐的氛围中获得成长。古人言,“亲其师,信其道”,可见古人教学讲究一个“信”字,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来讲,最适用的法则其实是“爱其课,恋忘返”,下课了还舍不得走。常规的教学方式比较单调乏味,但是趣味比赛却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学生们不仅能在其中收获知识,还能得到体能的锻炼。这样一来就将体育性与知识性有效地结合在了一起,还帮助他们养成了正确的行为模式,为下阶段的体育学习打好基础。

(2)中段选小赛

小赛指的是规则较为简单,容易被学生接受的小型比赛。当学生进入水平二(3、4年级)学习阶段,他们的W习能力会迅速增强,其对事物的理解能力也非往日可比,这时候“玩乐”就对他们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了,学校在制定教学方案时应当充分考虑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因此,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点必须是紧跟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学习方式必须有别于低段,学生体育学习方式要符合运动技能习得的情感与学科相融的需求,这也是以“赛”促学的内涵体现。

(3)高段选竞赛

在水平三(5、6年级)中竞赛是最高级的比赛模式,它的规模比较大,比赛规则也较为复杂,通常由多人参加,在其中进行技术、学识的比拼。在过去的学习当中,学生已经明确了比赛的意义,更能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教师更要注重情感的体现,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到课堂当中,提高其学习的热情,让他们对自我产生明确的认识,知道自己有哪些短板,有意识的进行提高,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学习的效率。

这三个阶段是层层递进、非常连贯的,它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他们从被动学习过渡到主动学习。依笔者之见,采用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他们在竞争氛围中提高对知识的获取能力,并从中获得体能的训练,以达到身心全面发展的目标。

2.把握“赛”的时机,提高教学效果

(1)先学后“赛”,夯实基础

每一项运动都有自己的规律所在,有的运动是由多个复杂的动作组合在一起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让他们在基本掌握要领的前提下进行比赛,以此防止出现运动失误,尽量避免对身体造成伤害。举例而言,要进行“健美操”“武术操”的比赛,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基本的步型和手法,经老师检验合格后,才能参与到比赛当中,从而获得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2)先“赛”后练,提升技能

在进行运动技战术学习时,学生常常会出现理解错误的情况,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就做不出合格规范的运动动作,从而影响对技战术的掌握。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对这一问题予以重视,在课堂上仔细观察学生的动作,一旦出现错误,及时给予纠正,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运动习惯,在此基础上安排比赛,让他们从中获得技术的提升。举例而言,篮球中的过人技术就是比较有难度的,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多多安排训练,可以以一比一、一比二的形式开展比赛,让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提升自己的过人技术,从而加深这一技术的实际应用性。

(3)边学边“赛”,提高效率

有的运动类型环节较多,看似非常复杂,其实大多数内容都可以在比赛的过程中习得,如动作路线、方向等。举例说明,肩肘倒立技术是一项综合性运动,由后倒翻臀、举腿向上、夹肘立腰等动作共同组成。在进行这一动作的学习时,就可以让学生之间展开比赛:采用“赛一赛”,用看谁立得起来学习“后倒翻臀”技术;采用“赛一赛:以看谁稳定性高”来提高“夹肘立腰”水平;采用“赛一赛:看谁立得久”来改进提高动作质量。

3.设计赛的规则,提高教学水平

(1)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特点设计“赛”规

小学是一个分层比较明确的阶段,不同阶段的学生存在很大差异,他们的身心特点都有所不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也有较大的差距。为此,应当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以提高教学水平。举例说明,二年级和五年级的同学都要学习排球垫球动作,但是他们在参与比赛时所遵循的规则和标准是不一样的,在同样是分组比赛的过程中,二年级队员垫球的机会较多,多在三次以上,而且当排球落到地上,比赛才会被终止;而五年级学生在参赛时只有三次机会进行垫球,不仅要将球垫到堆放区域,还要预测球的落点,预测正确得2分。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控制能力,让学生灵活的运用正面双手垫球技术。可以看出,针对同一个教学内容,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段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和“比赛”方式,从而真正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2)根据不同教材特点设计“赛”规

小学体育教材主要有田径类、球类、体操类三种类型,学校在制定教学方案时,应当充分考虑到每种教材类型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对“赛”规进行设计和调整,使之能够满足课堂教学的需求。举例来讲,田径类运动注重的是跑速,因此可以从运动时间、奔跑速度以及比赛距离等方面设置规则;体操类运动注重运动员的动作是否规范,因此应当着重对动作进行评价;球类教材注重动作的准确性与协调性,在设置“赛”规时也应当从这两方面进行考虑等。

(3)根据不同地区、地域特点设计

“赛”规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学校应当根据运动的环境因素对比赛规则进行适当的调整,主要考虑场地、运动器材、学生素质等因素。即便是对同一项内容进行教学,比赛的方法也大致相同,但是在不同情况下就要运用不同的规则。举例而言,在进行耐久跑比赛时,城镇学校有塑胶跑道,而部分农村学校并没有这样专业性的场地,这时候就要采用短距离往返跑的方式进行比赛。因此,在设计“赛”规时要综合考虑各方影响因素。

三、研究成效

1.以“赛”促学习兴趣

体育教学注重重复性,要求学生在习得基本要领之后对动作进行反复的练习。须知,不同学生在接受知识、掌握动作的时间上存在差异。如果为了提高对动作的熟练程度而一味延长学习时间,掌握能力较差的同学会因此感到乏味,甚至丧失学习兴趣,连掌握能力较好的同学也会产生厌烦情绪,进而产生厌学心理,可见这是一种十分低效的教学模式。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应当在适当的时机下开展对抗比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竞争心态,让他们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能力的提升,并在此过程中加强团队合作能力,在比赛中收获友谊,从中感受到竞赛的乐趣。

举例而言,立定跳远是一项比较单调乏味的运动,学生在几次练习之后便会失去兴趣,如果在这时开展比赛,设定一定的跳远距离,并让学生分组参与竞赛。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积极参与到练习当中,为团队荣誉而奋战,尽可能跳离红线远一点,随着比赛水准的逐渐提升,他们的能力也在无形中得到了提高,这样的教学效果就非常不错,既让学生体会到了运动乐趣,还提高了学生的运动技能。

2.以“赛”促心理品质

比赛同样也是一个观察学生的好机会,学生在比赛过程中毫无防备,他们无瑕顾及自己的形象,只好任由自己的品性自然表露。教师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观察,并对心理状态欠佳的同学多加关注,对其进行积极疏导。

举例而言,有的学生为求胜利会罔顾比赛规则;有的学生在比赛中比较自卑,不相信自己能获得胜利;还有的学生不顾集体利益,在比赛过程中过度追求人表现。这些思想行为模式都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倘若能及时加以纠正,就能够避免学生在未来道路上摔跟头。为此,教师应当对孩子错误的思想行为模式进行引导,树立良好模范,摆正学生的比赛态度,培养他们遵守比赛规则、自强自信、团结协作的优秀品质。

3.以“赛”促运动技能

竞赛与日常教学不同,它的整体氛围是比较激烈的,大多数学生都会在其中表现出紧张情绪。为此,教师应当适时地活跃一下气氛,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让他们在比赛中发挥出更好的水平,让他们将注意力放在运动本身上,进而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并获得能力的提升。当比赛进入到白热化阶段,参赛学生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思考与动作的统一,让身体各个部位配合起来,并在比赛过程中不断加以调整。这会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加深对动作的掌握程度,帮助他们进行动力定型。

当实验进行到最后阶段,我们将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学习成果进行对比分析,主要以学生对实心球技能的掌握程度为依据。正如表1所示,两组学生的水平差异较大(p

4.以“赛”促身体素质

以学生的速度、灵巧度为研究对象,正如表2所示,实验班与对照班在采用不同教学方式后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p

5.以“赛”促考核成绩

在比赛的过程中,学生的能力素质、品德修养、团结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得以展现,教师可以在平时常态课中将课堂比赛纳入成绩的一部分,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考核。

当实验进行到最后阶段,我们将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学习成果进行对比分析,主要以学生对体质健康成绩为依据。正如表3所示,两组学生的水平差异较大(p

四、结论

综上所述,“以赛促学”既是一种学法手段又是一种教学手段,虽然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运动技术的提高,但如果在没有学习掌握一定的运动技术的前提下,一味地进行比赛,反而会影响运动技术的掌握和提高,甚至会导致技术变形或错误动作。至此,体育教学中,除了就技术动作的完成质量而组织比赛外,如果在动作技术形成的前阶段就采用比赛法,学生将只专注于比赛的结果,而忽略了动作的质量。因此,教学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掌握技术程度等方面的综合考虑,是否采用比赛法,不能用比赛法代替体育教学。

参考文献:

[1]张燕.小学体育有效教学断想――以“掷纸飞机”为例[J].体育科学,2014(01):177.

举重比赛规则范文10

“规则之于比赛,如绳墨之于曲直,规矩之于方圆,权衡之于轻重。”说的是,规则是指导三门球运动向健康方向发展的条文规定。作为一名裁判员他应通晓规则,是规则的执行者、实施者和维护者,规则只有通过裁判员的实施才能奏效,因此学习规则自然就成为了三门球裁判员进入三门球裁判领域的最重要的一步。很多裁判初学者第一次见到三门球的规则时显得不知所措,不知从何学起。其实学习规则的途径和方法还是很多的,今天我想结合我自己的经验向大家交流一下理论学习的方法。供大家在学习规则时使用:

1. 逐一列举法 就是将规则中有可能发生的情况一一列举出来,以便于在以后的比赛中遇到这种情况时能够很快的做出判断。它能够培养裁判员的常识和预见性,增长裁判员的经验。它关系到比赛的开始,容不得裁判员过多的思考,必须很快的做出判断——到底是停止比赛或是开始比赛。这就要我们平时学习中要预料到跳球时有可能发生的一些情况。这样你在比赛中会有恃无恐,能很快的做出反应。

2. 对比法 就是用不同的比赛两种或多种情况做出逐一的对比分析,并做出判断。比如说。可以拿进攻犯规和防守犯规作比较,也可以拿“违反”和没有“违反”作比较还可以对有利和无利作对比。通过比较我们能够加强对两种情况区别的判断能力,加深对一些概念的映像。以便于在实际比赛中做出准确的判断。我们拿出来做一个鲜明的对比,让我们看清两者的实际区别。一例两种情况,很鲜明的对比,结果也是很明确的。

3. 总结法 就是将一条规则总结成为几条关键的因素,或是将一种罚则归纳成为几种情况。这样就可以化繁为简、去粗存精,涉及面广,在使用规则时很清晰明了,三两点就能够解决很实际的问题,能够抓住问题的重点。

4. 想象法 在学习理论是大家都有同样的感受,认为太抽象,太模糊。那么我建议你使用想象法。想象法是用虚拟的人物构成比赛的环境和因素,从而较直观的学习规则。根据规则中的讲述,虚拟人物做出相应的动作,你则直接分析,加深印象。先建议大家用慢动作想象一两遍,然后加快速度快进生成比赛中的连贯动作、实际速度,多想几次加深印象。嗯!你现在感觉是否身临其境和真实比赛一样呢?

“只有理解规则的精神和实质,你才能真正的学习到规则的精髓”。最后奉劝大家,拿起三门球到球场上去玩玩,它不仅能够活动筋骨、锻炼体制,更能使你所学的规则进一步消化,只有这样你才能更贴近规则、贴近三门球。

举重比赛规则范文11

摘 要 举重是根据运动员体重级别参加最大力量比赛的运动项目。一般赛前为使运动员能够保持高强度训练水平,运动员平时训练时体重都适当接近或高于参赛标准体重,该平时训练体重即为运动员理想体重。赛前未达到参赛体重标准,采用限制饮食、饮水、运动流汗等方法降低体重,以达到参赛体重级别。但是,过多降低体重或者不合理降低体重的方法必然会对运动员的身体造成很大伤害,也会对比赛成绩造成不良影响。因此,确定既能满足平时高强度训练又能减少赛前运动员减重难度的理想体重及其判别程序,是国际竞技体育训练中很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 举重 理想体重 判别程序

一、理想体重的概念

理想体重并不是运动员参加比赛时的体重,而是在参赛标准体重上下轻微波动,大多数时候稍微高于参赛体重的标准体重。较高体重是高水平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体能储备基础,体重基数大有利于增强运动员竞技能力。[1]在举重比赛中,规定运动员在距离赛前2小时称重,在称重结束到开始比赛前的时间段内,如果能采取科学方法快速恢复体能,消除赛前由于减重对机体造成的负面影响,使运动员各项竞技能力随着体重恢复也迅速得到恢复。

如图1、图2所示,运动员比赛成绩与体重呈正相关变化关系,因此,运动员在赛前适当减重不仅不会降低比赛成绩,甚至还可能存在比赛成绩高于平时成绩的情况。

(一)确定理想体重的依据

运动员赛前体重变化大致分为慢减控重期、快速减重期、恢复期三个阶段。确定理想体重仅停留在浮动的体重数字上往往容易造成一些失误,应结合运动员身体成分特征进行更深层次分析,测量脂肪体重和去脂肪体重,以保证所确定理想体重更为科学、准确。身体总体重由去脂肪体重与脂肪体重组成,去脂体重越大,运动能力越强,因此,提高去脂体重能够有效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2]

举重运动员理想体重=参赛标准体重+(参赛标准体重X理想超标体重百分比),理想超标体重百分比为:男3%~7%,女2%~6%。我国小级别举重运动员普遍超重明显,在此建议运动员应在日常训练时就注意逐步降低体重,以免短期减重过多,影响身体健康和比赛成绩。[3]此外,理想体重依据还包括:运动员平时训练应保持良好的训练状态,教练员在安排高强度训练同时也应注意观察运动员个体训练情况,确保运动员在训练期间身体机能状态处在正常变化的范围内。

(二)理想体重的判别程序

第一,掌握平时训练体重,保证训练体重在理想超标体重范围内,即男3%~7%女2%~6%,若低于该范围则应适量增加体重,若高于则应适量减少,这样既能够保证平时高水平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又能降低赛前快减难度。第二,判定运动员体脂百分数是否达标,我国举重运动员理想体脂标准为:男5%~14%,女12%~18%,体脂过低会影响运动员正常生理功能和竞技能力,体脂过高对与运动员来说是身体负担,对竞技能力无任何积极作用。第三,判断运动员平时训练状况是否良好,教练员所制定的训练方案是否能够按要求高质量完成,平时训练成绩是否稳定。训练成绩若容易因某些因素出现较大程度下降,就应该重视,若是训练因素影响,则应适当调整训练方案,若是体重因素,则应重新调整体重范围。第四,经常关注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按时检测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当指标出现问题时则应及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4]

二、结束语

赛前减体重是举重竞赛中常见的现象。运动员良好竞技能力是取得比赛胜利的关键,若在平时训练中不注意控制体重在理想体重范围内,赛前为符合参赛级别盲目降低体重,则会影响正常竞技能力,对比赛成绩造成负面影响。一般赛前为使运动员能够保持高强度训练水平,运动员平时训练时体重都适当接近或高于参赛标准体重,该平时训练体重即为运动员理想体重。教练员制定训练方案时应科学结合理想体重范围,优秀运动员理想体脂范围,在平时训练时密切关注运动员个体训练状态,及时检测运动员生理生化各指标是否处于正常变化范围内。运动员在平时训练时就应控制体重逐渐在理想体重范围内波动,切忌为保证高水平训练强度和训练量使体重明显超过理想体重,认为赛前减重达标即可,因为短时间减重过多对身体健康极为不利,更会降低正常竞技能力,降低比赛成绩。希望我国举重运动教练员和运动员结合国家制定的理想体重及判别程序科学、有效地进行制定和执行训练方案,在往后举重竞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杨世勇.优秀举重运动员减体重战术的研究[N].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29).

[2] 华彬.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成材的年龄特征[J].体育学刊.2013(14).

举重比赛规则范文12

法律依据

任何规范性法律文件都需要明确的权力基础(或者说法律根据),而体育总会此次颁布电子竞技规章的法律根据在于我国《体育法》以及根据《体育法》设立的《体育竞赛管理办法(试行)》。

1995年颁布施行的我国《体育法》第31条规定:“国家对体育竞赛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全国综合性运动会由国务院体育行政部门或者由国务院体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组织管理。全国单项竞赛由该项运动的全国性协会负责管理。地方运动会和地方单项体育竞赛的管理办法由地方人民政府制定。”

在《体育竞赛管理办法(试行)》第四条中规定:“国务院体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体育竞赛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体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体育竞赛工作。”

依据上述法律精神,单项竞赛运动的全国性协会纷纷确立了本项目的管理办法,比如我们熟悉的足球、篮球和拳击等等。而电子竞技规章的特殊性在于,它的颁布与负责单位是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秘书处,(见《全国电子竞技竞赛管理办法(试行)》第三条),而不是理论上的电子竞技全国协会(当然,这个单项协会目前还未设立)。当然,体总方面出台管理办法是对填补电子竞技领域立法空白的巨大贡献,至于先把办法定下来,再设立单项协会(甚至不设立单项协会)的特殊做法利弊如何,这里且不做评论。

篮协管理篮球、足协管理足球,是不是电协管理电子竞技就理所当然了呢?也不尽然,在最近针对足球领域违法现象的研究中,法学界逐渐提出了新的观点:

1998年国务院的《社会团体管理管理条例》第2条规定:“本条例所称社会团体,是指中国公民自愿组织,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体育法》直接规定社会团体(编者注 参见前引《体育法》第31条)具有行政管理权,使全国各单项运动协会名不符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团体,剥夺了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务院对全国性单项运动比赛的行政管理权。

《宪法》规定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而《体育法》规定全国单项竞赛由该项运动的全国性协会负责管理,设立了“二政府”,变相地否定国务院为国家最高行政机关,违背了《宪法》,因此全国人大常委会应当修改《体育法》,取消社会团体的行政管理权,使社会团体真正成为实现共同意愿的自律性社会组织。

我们把足球已经出现的问题放在电子竞技思考,不难预想电子竞技协会设立之后的情形 虽然未来中国电子竞技协会的负责人是国家体育总局委派的,但其行政性管理权不是国家体育总局授予的,因此国家体育总局对于中国电子竞技协会的行为不承担责任,假如受到处罚的个人或者俱乐部不服处罚而对中国电子竞技协会提起行政诉讼,肯定不能把国家体育总会列为共同被告,人民法院一般地以中国电子竞技协会是社会团体而不是行政机关为由,依据《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裁定不予受理。

另外一方面,中国电子竞技协会的行政性管理权是立法机关授予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理论上应对中国电子竞技协会的行政承担责任;但假如被处罚的俱乐部把立法机关列为共同被告,人民法院也肯定依法裁定不予受理,可见中国电子竞技协会的行政性管理权是不受中国法律制约的,其处罚决定书的效力高于最高人民法院判决书。

当然,上述奇怪的法律现象不止电子竞技一个项目会遇到,所以前述电子竞技规章存在将来修改《体育法》之后需要重新订立的可能。虽然我们现在讨论一个尚未存在的单项协会多少显得杞人忧天,但是按照法规和体育领域的实践,我国出现电子竞技协会只是早晚的事情,上面的分析也不算无的放矢吧。至于中国电子竞技会不会变成又一个中国足球,这在很大程度上就要看未来手握生杀大权的“电协”态度如何了。从这个意义看,电子竞技协会后于电子竞技管理办法诞生,也不见得就是坏事。

电竞规章的法律体系

虽然本次国家体育总会颁布了5个电子竞技相关管理办法(其中4个为试行),看似复杂,但是熟悉我国体育立法的人都知道,这些立法活动都是有所本的。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除了作为直接法律根据的《体育法》(需要指出的是,《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也是其他法律规范的本源),《全国电子竞技竞赛管理办法(试行)》与《全国体育竞赛管理办法(试行)》之间、《全国电子竞技裁判员管理办法(试行)》与《体育竞赛裁判员管理办法(试行)》之间、《全国电子竞技运动员注册与交流管理办法(试行)》与《全国运动员注册与交流管理办法(试行)》都存在高度的相似性,大部分通则性条文也完全一致。

而《全国电子竞技竞赛规则》和《全国电子竞技运动员积分制度实施办法(试行)》类似于其他单项协会为协会管理项目所做的单项运动竞赛规则与规定,虽然具体规则具有特殊性(这也是为了适应电子竞技自身的特点),但是在立法性质上还是高度统一的。

所以从立法结构上说,本次体育总会颁布的5个管理办法涵盖了电子竞技运动的主要领域,在法规的完备性上还是做得相当充分的,符合单项协会对所管理项目所达到的立法标准。形成了竞赛组织管理(《全国电子竞技竞赛管理办法(试行)》)、运动员管理、裁判员管理和项目规则紧密联系的管理体系。当然,电子竞技业界关注点显然不在电竞规章的“共性”,因为只有特殊规定才与业界的利益息息相关。

管辖范围

在《全国电子竞技竞赛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规定,“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电子竞技竞赛的单位和个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秘书处(以下简称“全国体总秘书处”)负责全国电子竞技运动训练、竞赛管理及推广、普及等工作,实施电子竞技比赛的具体管理,实行统一指导和监督。”用通俗的话说,也就是管人的是体总秘书处,被管的是一切在境内从事电子竞技竞赛项目的团体和个人。

目前业界关注的一些条目,比如赛事的分级审批制度(第四条规定涉外以及全国赛事须由省级体育部门申请体总批准等)以及赛事相关名称的特殊规定(第八条:未经全国体总秘书处审批的电子竞技比赛,不得冠以“世界”、“国际”、“亚洲”、“中国”、“全国”、“国家”、“中华”等字样。第九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成立任

何形式的电子竞技国家队),其实只是参考我国各单项协会规章的立法成例,具体条款与《全国体育竞赛管理办法(试行)》毫无二致,只是电子竞技行业以前没有出台正式的体育部门竞赛规范,大家一时难以接受其中的一些提法罢了。

在总纲性质的《全国电子竞技竞赛管理办法(试行)》中,我们很难判断如下这个问题 什么性质的社会活动适用本管理办法?

比如,如何定义“电子竞技竞赛”这一概念?按照《全国体育竞赛管理办法(试行)》第二条规定:“本办法指的体育竞赛,是指由国务院体育行政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体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举办的国际或国内各级、各类综合性运动会、单项体育竞赛和体育表演活动。”

显然,电子竞技比赛项目属于其中的单项体育竞赛和体育表演活动。可是,我们依旧无法明确判定某项社会活动是否属于管理办法中界定的电子竞技竞赛活动,比如目前NBA Li ve不在电子竞技比赛项目之列,那NBALive比赛就不可能属于电子竞技竞赛,这个比赛能否使用“电子竞技”作为赛事名称?举办这样的比赛需要不需要受到《全国电子竞技竞赛管理办法(试行)》的约束?这都是我们目前无法回答的问题。

与此相反,在摩托艇、汽车运动,体育舞蹈等新兴体育项目的单项竞赛管理办法中,都有对该项目的明确定义,如《全国及国际摩托车竞赛管理办法》第四条:“本办法所指摩托车竞赛活动为:(一)……”,以及《全国汽车运动管理规定》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的汽车运动或活动系指……其中包括:……”

纲举目张?

正式颁行的《全国电子竞技竞赛规则》显然非常重要,不但明确了比赛项目(十四、比赛项目 本规则规定比赛项目,自颁布起实施,各单项版本序号和规则细则由中国电子竞技裁判委员会指定更新和废止比赛项目),还明确了电子竞技竞赛的赛场和设备。

虽然单项管理办法中明确对运动场地和运动器械做出直接规定的情况很多(比如台球、门球等),但是在《全国电子竞技竞赛规则》中看到大量的电脑软硬件术语还是令人感到惊奇。而在《全国电子竞技竞赛规则》的第二部分中,对各个比赛项目分别制定了明确的比赛规则。

而《全国电子竞技裁判员管理办法(试行)》与《全国电子竞技运动员注册与交流管理办法(试行)》分别规定了电子竞技竞赛的裁判员、运动员和俱乐部准入机制,这些规定大部分与通行规定相同,特殊规定主要在于裁判员的选择录用办法、俱乐部资格认证以及运动员须年满18周岁。

罚则说明

所谓罚则,就说规定违反法规会带来的法律后果,而遵守一个法规会带来的良性后果和违反它会带来的惩罚显然是个体权衡利弊的必要参考条件。

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体育部门因为欠缺执法权,所以对于一般性民间活动不会加以干涉,除非是社会影响较大、商业色彩较重的社会活动才会主动管制。而且体育管理法规的罚则一般较轻,体育部门的处罚决定往往需要其他相关部门的配合才能得以执行。

本次的电子竞技管理法规罚则也保持了上述特点,比如《全国电子竞技竞赛管理办法(试行)》第二十四条:“……赛事审批部门根据情节轻重分别予以警告、暂停和取消赛事的处罚:……” ,以及第二十五条:“电子竞技比赛的举办者如不能按时、足额兑现奖金,全国体总秘书处和当地体育主管部门协助参赛运动员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