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外研版小学英语课件

外研版小学英语课件

时间:2023-06-01 08:52:15

外研版小学英语课件

第1篇

一、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包括三套初中英语教材。第一套是由北京市仁爱教育研究所编著,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语》(Project English)学生用书(以下简称《仁爱版》)。第二套是由陈琳与SimonGreenall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英语》(English)学生用书(以下简称《外研版》)。第三套是由中国课程教材研究所、英语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以及美国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联合编制,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语(新目标)》(GoForIt)学生用书(以下简称《人教版》)。三套教材均是我国各地使用最为广泛的初中英语教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三套教材都是依据《新课标》而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供初中七年级至九年级使用。其中,《仁爱版》和《外研版》均为6册,每个学期一册书,《人教版》则包括5册,前4册用于七、八年级,每学期一册,第5册用于九年级。本研究的统计范围包括教材中各部分的文字材料,但不包括教材中出现的人名,以及汉语地名的拼音形式,如Lucy,YaoMing,Shanghai等,但保留了其他地名,如Liverpool,Chicago等。我们认为,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前者不属于英语词汇范围,而后者作为异国文化一部分,应该被看作英语词汇。

2.研究问题

本研究主要考察三套初中英语教材词汇的总体概况,同时把这三套教材的词汇与《新课标》所要求掌握的初中阶段的词汇进行对比。本研究着重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三套教材分别呈现怎样的总体词汇特征?(2)与《新课标》初中阶段词汇相比较,三套教材所使用的词汇分别具有多大程度上的一致性?

3.统计工具和基础词表的编制

本研究所使用的统计工具是由Nation等人开发的词汇分布分析软件Range。该软件提供根据高频词编制的三个基础词表(Baseword Lists),研究者可以以基础词表为依据对任何文本材料进行对比分析,观察文本材料中有多少单词属于基础词表范围、这些单词的出现频率、基础词表单词在文本材料中的覆盖程度或者在不同文本材料的跨度情况等。此外,该软件还可以统计出文本材料的形符(token)、类符(type)、词族(word family)的数量。

Range软件所附带的基础词表以词族为基本单位,一个词族包括本词(headword)、它的曲折形式和派生形式,如以care为本词的词族包括cares,cared,caring等曲折形式和careful,carefully,careless,carelessly,carelessness,uncared,uncaring等派生形式。然而,按照我国编制词表的惯例,通常把派生形式列为独立的单词。例如,《新课标》词汇表中的work,worker;clean,cleaner;celebrate,celebration;compete,competition,competitor等均列为独立的单词,而在Range的基础词表中,这些单词都分别编排在work,clean,celebrate,compete的本词之下。在我们所编制的基础词表中,一个词族只包括本词和它的曲折形式,而它的派生形式都被单独列为本词。我们认为,这样处理一方面更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也确保了《新课标》所要求的单词总数没有因为把所有派生词都归于根词而缩减。因此,在本研究中,我们自行编制的基础词表的一个词族就相当于一个单词。如统计work,work,worked,worked,working,works,worker的时候,结果应该为形符7个,类符5个,词族(或单词)2个。

4.统计过程

本研究除了使用Range所附带的基础词表以外还针对具体的研究问题依据《新课标》初中阶段词汇编制了一个基础词表,并以这个基础词表为依据对教材进行统计分析。整个统计工作按如下程序完成:(1)通过Range软件分析《仁爱版》、《外研版》和《人教版》三套教材的总体词汇概况;(2)把《新课标》初中阶段词汇编制成一个基础词表,并以此为依据对《仁爱版》、《外研版》和《人教版》三套教材的词汇进行对比。

二、结果与讨论

1.三套教材总体词汇概况

表1列出了《仁爱版》、《外研版》以及《人教版》各册的形符(文本中出现的所有单词,包括相同词形重复出现的单词)、类符(不同词形的单词)的总数,以及类符与形符之比。

表1 《仁爱版》、《外研版》和《人教版》词汇总体情况

表1统计结果显示,《仁爱版》、《外研版》和《人教版》三套初中英语教材的容量差异较大,三套教材的词汇总数分别为93590,199472和109502个,《外研版》的形符数远远多于其他两个教材。从各册形符和类符的总数看,三套教材的词汇总数从初中七年级到九年级基本呈逐步增加的趋势,也就是说,语言输入总量从初中低年级到高年级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这种变化趋势与学生的语言能力、认知能力的发展是一致的,即学习的时间越长、年龄越增长,语言水平、认知能力就越强。此外,我们还观察了三套教材的词汇多样性。词汇多样性指类符与形符之比(Type token ratio or TTR),是考察文本词汇丰富性的一个重要指标。类符与形符的比值越高,词汇丰富性越高,即重复使用的单词就越少。各册的类符与形符比的统计结果表明,《仁爱版》、《外研版》词汇丰富性基本都是呈现从低年级教材到高年级教材的递增趋势,换言之,第1册的词汇重复使用的程度最高,第6册词汇重复使用的程度最低。《人教版》前4册教材也基本如此,但第5册(最后一册)的类符与形符的比值却明显减少。这说明《人教版》第5册基本上是以复习旧知识为主,增加新词汇相对较少。

2.《新课标》词汇与三套教材词汇的对比

《新课标》附录中共收单词3300多个、词组369个,包括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的词汇。《新课标》并没有标明哪些词汇属于初中阶段,哪些属于高中阶段。因此,考虑到本研究的目的,我们需要将初中阶段词汇分离出来。我们所划分的依据是与Range基础词表的词汇进行对比,找出最高频词汇,同时按照《新课标》对初中阶段所规定的1500~1600个词汇量来进行确定。最终确定初中阶段为1615个单词,高中阶段为1701个单词,总词汇量为3316个。此外,本研究不涉及词组。表2是《新课标》初中阶段词汇分别与三套初中英语教材词汇对比的统计结果。

表2 《新课标》初中阶段词汇与三套教材词汇的对比

统计结果显现,从形符数看,《新课标》词汇在《仁爱版》、《外研版》和《人教版》三套初中英语教材的总体词汇中使用频率都非常高,分别达到了92.18%,93.52%和91.22%。也就是说,在《仁爱版》、《外研版》和《人教版》三套英语教材所出现的所有词汇的总数中,不在《新课标》初中阶段1615个单词范围之内的只占7.82%。6.48%和8.76%。

词族统计结果标明,三套教材在《新课标》词汇范围内的单词总数分别是1521,1479和1339个,这基本上与《新课标》要求学生在初中阶段掌握的1500~1600个英语单词是一致的。

然而,从表中的类符对比数据来看,《仁爱版》在《新课标》以内的单词总数为2500个,课标以外的单词总数为1498个,类符比为65.53%和37.47%;《外研版》在《新课标》以内的单词总数为2655个,在课标以外的单词总数为2132个,类符比为55.46%和44.54%;《人教版》在《新课标》以内的单词总数为2100个,在课标以外的单词总数为1494个,类符比为58.43%和41.57%。以上数据表明,《新课标》词汇总体上虽然在三套教材中使用率都达到了90%以上,但是其中多数单词是重复使用,而且是以同样的词形反复出现。并且,出现在三套初中英语教材中的非课标词汇的数量和比例都偏高。这种现象以《外研版》表现得最为突出,教材中非课标单词多达2132个,占类符比的44.54%。由于教材中使用了大量的超纲词汇,学生学习负担之重可想而知。

此外,从形符数和词族数的对比来看,我们还观察到,《仁爱版》的词汇总数虽然最少,只有93590,然而所包含的《新课标》词汇是最多的,完全达到了《新课标》对初中阶段1500~1600个英语单词的要求。相比之下,《外研版》的形符总数比《仁爱版》的多一倍,但所使用的《新课标》单词只有1479个。

三、结论

第2篇

关键词:双语教学;数据结构;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17-4724-02

Research and Practice in Bilingual Teaching of Data Structure

SHANG Lei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dong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Jinan 250013, China)

Abstract: Bilingual teaching has become focus of reform in education already. Based on a questionnaire of students i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major in a colleg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methods and measures for reforming bilingual teaching in data structure course.

Key words: bilingual teaching; data structure; teaching reform

实施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的发展需要,在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中,明确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 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更要先

行一步,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1]并于2002年在《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增加了“双语教学”的观测点。目前,在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培养定位目标的普通本科院校,为适应培养具有国际合作意识与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纷纷开展了关于“双语教学”的研究和实践。

1 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世界经济一体化以及信息处理手段网络化影响了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教育的内容与手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据统计世界上大约70%左右的网络信息是用英语传播的,英语在全球化过程中起着独特的媒介作用。在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培养定位目标的普通本科院校,为适应培养具有国际合作意识与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纷纷开展了关于“双语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尤其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专业领域更是走在了前面。

从人才培养趋势来看,随着我国加入WTO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已置放于国际化大背景下,衡量人才的要素和标准也日渐“国际化”,通过实施双语教学可以为学生搭建一个国际化的教育平台,使学生有机会直接接受具有国际化先进水平的科学教育,有利于学生吸收世界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提高科学素质,成为具有国际合作意识与竞争能力的高素质新型人才。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以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为定位的普通本科院校,在目前学校实施的《本科教学质量工程五年规划》中将“提高法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的双语教学比例,加大外文版教材引进力度”作为课程体系建设的新目标。为了开展这一研究和探索,选取了我院2006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见表1),结果显示大部分同学表示在大学期间的专业课学习上愿意尝试或者接受双语教学的形式,并对此抱有极大的热情。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类专业的特点之一就是学科发展非常快,绝大部分学科信息都是以英文作为主要载体,具有很强的国际共通行,在专业术语的解释和应用上比较一致,而且原版教材在跟踪这些新技术的发展方面往往走在前面,我们过去采用的将原版教材翻译或改编后再版的做法带来的时间滞后,使我们的教学内容不能迅速更新,这显然不能适应当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直接使用原版教材开展双语教学,可以使我们教学内容的更新与国际学术研究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步,这样的教学方式将有利于学生的专业学习与发展。印度软件人才的“双语”培养模式就带给我们很多启发,印度是一个双语国家,官方语言是英语,自上世纪80年代,顺应高科技发展的需求,印度迅速发展软件产业,生产量占世界软件总量的16.7%,基于“双语”模式教育面向国际培养了大量软件工程专门人才。但是作为双语教学的课程改革,又不仅仅是选择外文教材、改变授课语言的问题,在“英语”与“专业”的关系处理上,对学生知识结构、思维能力的培养上,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效果的评估,双语教学的影响因素与配套建设、实施标准都存在着一系列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在我国目前环境下实施双语教学亟待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2 双语教学目标的定位

在《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中给双语教学(Bilingual Teaching)定义为:The use of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s,即在使用母语的同时还使用另一种非母语(外国语)的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进行的教学。这里的“ 教学媒介语”除了指教师的外语讲授, 还包括用外语教材、用外语板书、用外语布置作业以及用外语命题考试等形式。可以说,双语教学实际上涵盖了常规教学的所有环节。[2]“双语教学”项目可以有侵入型双语教学、保持型双语教学、过渡型双语教学[3],在中国只能是第二种“保持型双语教学”。

由于双语教学的特殊性,其教学目标的确定更加重要,从整体上来讲,双语教学目标被概括为五种类型,即语言目标、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迁移目标和能力目标。[4]这五个目标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其间的关系是有主次划分的。对于普通高校非语言类学科中的学生采用外语进行教学首先是认知目标,而语言只是辅助目标,其目的是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双语教学不是外语教学而是学科教学,教师讲授专业知识仍是课堂的重点,同时掌握一些专业词汇与专业表达方法,使本专业的课程学习更深一步。学生在使用外语中提高听说读写对语言的驾驭能力,为以后检索、阅读科技文献资料,进行国际学术交流打下基础。

3 关于课堂教学的探索

3.1 教学资源建设

充实有效的教学资源是教学的保障,这在双语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其中教材更是最为重要的环节,目前我国双语教学的基本原则是采用外文原版教材。许多外文原版教材堪称世界范围的优秀教材,甚至出自该领域的一流学者专家,其内容的学术性,体系的合理性,更新的及时性,都优于国内教材,直接使用原版教材开展双语教学,可以使我们教学内容的更新与国际学术研究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步。同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延续课堂教学的双语环境,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建设英文专业学习网站,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实现课堂外的互动和交流。

3.2 实施双语教学的方法探讨

双语教学本身就是一种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教学内容的刷新,“外文教材、课件+母语讲授”的形式不是真正的双语教学,双语课堂强调的是师生之间用外语进交流和互动,积极构造双语的教学环境,强调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参与度,看学生是否能通过英语完成本课堂的学习任务,在专业知识和英语运用能力提高上获得双丰收。在课堂上也不是教师英语讲的越多就越好,要以能够有效的组织教学和安排知识讲授为出发点,超出学生接受能力的语言量反而会导致语言目标上升,课程难度过大,双语教学总体效果同样会下降。课堂实施双语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过程,需要在教师与学生的交流磨合中寻求合适的教学方式和语言比例,以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3.3 数据结构”课程双语教学实例

笔者在进行“数据结构”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更加感受到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数据结构》是计算机、信息类专业的一门核心基础课程,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在系统设计方面严密的逻辑思维和数据抽象能力,以及在软件设计领域科学的思维方式,实践应用性非常强,这些恰恰是国外该领域优秀教材的先进之处,使用外文原版教材,推行双语教学可以加快该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该课程一般开设在大学二年级,在从普通英语到专业英语的过渡以及从基础课到专业主干课程的学习这一结合时期,为该课程双语教学提供了成熟的时间机会。

双语教学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有相应的工作要做。针对首次尝试开设课程,我们选择了在《数据结构》中图这一章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实施双语教学。由于前面的课上已经讲授了线性结构和树这一部分内容,学生对数据结构课程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会使用一般的数据结构方面的英文术语和描述方法,这使得在阅读教材方面更加轻松和自信。在具体的双语教学活动中,我们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和改进,并针对学生学习的感受做了反馈调查。

1) 教材选用Mark Allen Weiss的Data Structure and Algorithm in C++( Third Edition),其中的第九章为图算法。

2) 教学环节方面,课前针对教学内容布置同学预习教材,熟悉课本内容;课堂上采用全英文多媒体课件营造全新的双语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师生互动讨论的环节鼓励学生采用英语表达。作为对教学效果的评估,在考试时一部分考题采用了全英文的命题方式。

3) 针对这次尝试性的教学我们采用问卷形式进行了调查,在问到“课前你用在本次教材上的阅读时间:①半小时以下 ②一小时 ③一个半小时 ④两小时 ⑤更多”时,有一半的学生选择了1小时或以上,他们表示语言的差异的确使他们比平时付出了更多的预习时间,也包括对英文原版教材本身的好奇。当问到课前你对本次教学资料的理解程度时,只有20%的学生表示基本理解,另有20%选择了连蒙带猜大概能懂,其他学生表示语言为他们的学习带来了障碍和压力,迫使他们上课时投入更多的精力关注教师在知识点的讲解。经历了课堂教学后,有80%的同学表示可以用英语完成本次课堂的作业和练习。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双语教学模式在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使学生研究性预习、主动探索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4 结束语

目前双语教学正在全国高校广泛开展,本文结合作者承担的《数据结构》优质课建设分析了该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必要性,以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对该课程的双语教学目标、教材选择、教学方法等多方面进行探索,为全面实行双语教学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参考文献:

[1] 韦曙林.高校双语教学的课程定位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201-202.

[2] 胡锐.关于高校计算机专业“ 双语教学”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5,6:97-99.

第3篇

四川省汶川中学623000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英语越来越成为一门国际性的语言,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交流工具。而对于正处在求知阶段的中国大多数青少年学生而言,英语更显得是一门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科。英语作为一门外语,有着它特有的学科特点,同时也要求教师专研各个适龄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做好教材分析,让学生能真正掌握这门第二外语。本文将从中小学学生特点、英语学习状况、教材差异、衔接途径及方法、时间分配及预期效果等方面谈谈如何衔接中小学英语学习。

关键词 学生特点 学习状况 教材差异 衔接途径

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生是从三年级开始学习英语,用的基本上都是外研版的英语教材。这个时候的学生对英语比较感兴趣,毕竟作为一门新的语言,加上小学的英语课时也相对较少,学生对此有种新鲜感。教师若能好好把握课堂,适当的开展英语课堂小游戏,让同学们大胆参与并给予肯定和奖励,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英语所学的语法知识甚少,学生只要上课能认真听讲,基本能掌握本堂课所讲内容,考试也易得高分,这同时也会反过来激励学生们继续努力学习。小学生普遍会有一种得到肯定的心理,也希望自己会得到老师更多的赏识,因而老师只要稍加留意,平时上课多鼓励和嘉许,定能提拔一部分中等生,培养优生。而进入初中,学生首先在认知上会有误区,认为自己在小学能拿高分,初中亦然。但经过一两个月的学习,发现自己考的分数和理想的分数差之甚远,进而会产生一种迷茫情绪,不知自己在哪里差了;另一部分同学是因为小学的基础就较差,进入初中以后就容易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老师讲的也不愿意去听和思考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还有少部分不想升学的学生认为自己学英语根本毫无用处,因而也放弃英语学习;绝大部分同学还是因为考试而学,并不是因为自己感兴趣而学。

目前全国大多数地方都能普及义务教育,当然小学生也逐步接触英语,但小学生接触到的英语毕竟有限,上课老师并不是很重视,小学普遍只抓语数两科,英语课时相对较少,加上有些地方教学资源缺乏,师资短缺,存在非专业老师教小学英语的现象,这对初学者以后的英语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很多地方小学三年英语教学频繁换老师,学生要不断适应各个老师的教学风格,迫使学生没有形成自己的有效学习英语的方法,掌握的知识也是零散的,没有形成系统的框架结构。进入初中后,首先学生要适应新教师的教学方法和个人风格,这需要一段时间。另外,初中教材更注重语法知识、英语发音、单词拼写、阅读、听力、写作等综合能力的训练,使得学生学起来感觉比较吃力。课程量的增多,作业相应增加,所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层面加深等等都使得一部分学生倍感吃不消。英语单词记忆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而英语单词又是学习英语必备的条件之一,学生普遍存在单词记忆不牢,记不住等问题。初中英语语法也是必修课之一,语法知识讲解时又单调乏味,使得平时爱学习的学生上课也精力不集中。以上就是中小学学生英语学习状况。

在中小学教材选择方面,也存在着差异。在全国大多数地方,小学选用的是外研版教材,此教材注重的是语法单词训练;而进入初中以后,选择就多种多样,有北外出版的,有人教版的,也有外研版的等等多种教材。当然各种教材都有其优劣,若要更注重中小学教材衔接,那么建议初中继续使用外研版教材。只是在多数农村学校中,外研版所学知识难度更大,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和高中接轨,语法知识增多,相对农村学生已有的知识程度,学习外研版的教材会更吃力,要求老师和学生所花费的精力也更多。而初中人教版教材在知识编排上更注重英语应用,学生自己操练部分增多,语法知识减少,内容减少的同时考试却没有变,仍是考语法和词汇较多,交际运用偏少。因而人教版教材需要任课老师付出更多的心思去补充考点,同时也要注重英语的实际运用,让同学们在生活中用到英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小学英语的教学无论从学生特点、学生英语学习状况、以及教材的选择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那么如何衔接好中小学英语教学呢?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衔接途径及方法,以及如何合理分配时间和达到预期的效果。

1.习惯成自然

从初学英语开始就逐渐培养他们说英语,练习英语的习惯。有英语早读的就尽量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英语单词及课文,可以挑选成绩好的同学领读或教读。小学的课时有限,那么就要充分利用课堂上几十分钟,让学生们多说英语,多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同学之间相互操练。这样做是希望学生能逐步养成这种语言意识,培养他们的英语语感。

2.认知决定学习态度

要学会分析学生学习心理,了解他们的想法,同时老师也要不断劝导学生让其尽量用简单的英语表达意思。要逐步消除同学们对英语学习的恐惧以及厌恶,抓住初学者对英语学习的新鲜感,教会其记忆单词的方法和要领,让学生学会学英语。

3.环境可以影响一个人的学习状态

首先学校大环境最好能有一个最佳的学习英语的环境,尽量安排专业英语老师授英语课,学英语要从语音开始。在学校内部,可以不定期的组织英语沙龙,供学生之间交流英语,同时也锻炼他们的口语,让他们觉得学英语是有用的,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另外,其他一些活动,如英语书法比赛,英语单词竞赛,英语语法竞赛,英语演讲比赛等等,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在位置编排上,可以让一个成绩好点的带一个差生,带动学英语。

4.英语学习内容的过渡

从小学开始,先26个字母,要求学生必须过关掌握,另外音标也要求学生一定过关,尤其是字母和音标之间的区分。一步一步,再要求学生记忆单词,并教给一些单词记忆方法,如音节划分法,形象记忆法等等。另外英语书写,尤其是26个大小写字母的书写格式也比较重要,必须从小学开始练习并纠正。适当涉列一些简单的语法,让学生心中有语法的概念。

英语作为第二外语,学习起来视其学生特点,学生努力程度等多方因素来决定学习成绩的优劣,因此如何让有一定基础的小学生进入初中以后学得更轻松容易是我们教师共同的责任。

?

参考文献?

[1]李文杰;;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的有益探索[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年02期?

[2]孙小妹;;新课程中的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策略[J];教学月刊(中学版下);2011年06期?

第4篇

关键词:计算机电路基础;双语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4-0099-02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及国际间交流的日益广泛,使各高校开始逐渐认识到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双语教学在各高校已如火如荼地展开[1,2]。《计算机电路基础》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程,课程以电路分析为基础,需学习掌握基本数值运算、基本逻辑门、布尔代数及化简、组合逻辑、组合逻辑单元、可编程逻辑器件、时序电路、计数器等计算机电路相关知识。这是发展很快的学科,很多专业术语都是从英语翻译过来的,用英文原版教材可以掌握专业的英语词汇,专业的学习和英语的学习可以相互促进;而且可以及时跟踪学科的前沿动态,了解在西欧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研究和发展。从2004年开始,我们开始尝试双语教学,并于2010年申请了枣庄学院双语教学课程建设项目资助。进行双语教学,在提高学生逻辑电路设计与分析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科技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培育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力求实现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为深入计算机专业后续硬件课程的学习及从事计算机硬件相关实际工作打下初步基础。项目组不断改进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一些成绩,下面就是我们在双语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探索。

一、选用英文原版教材

近年来,我国引进了许多电子技术类的原版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选材资源[3]。最初我们选用了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Digital Fundamentals》(Thomas L.Floyd著)作为教材,这是一本经典的英文原版教材,内容叙述详尽,习题丰富,重点强调了实际装置的使用,并且向学生们讲述了解决问题的经验,但是篇幅过长,由于学时的限制很难全部讲完,所以只能选取部分内容进行课堂教学。这样厚厚的一本教材只能讲授一部分,会让学生感觉课程没进行完整,所以项目组的老师们考虑换一本教材。近两年我们选用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The Essence of Digital Design(双语教学版)》(Barry Wilkinson著),这本教材在英文原版教材的基础上,加上了部分重要专业词汇的中文注释,有助于学生的阅读和理解,改变以往学生看到厚厚的英文教材而产生的畏难心理。经过两年的使用,我们认为加了注释的教材对于教和学都有好处,不但可以节约课堂时间,而且可以让学生可以轻松地进入专业知识的学习。

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直观性和可视性,体现了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和双语教学的特点,使学生在了解电路的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计算机专业的英语水平。

1.课堂教学。针对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特点,深入研究和实施启发式、互动式以及案例式等教学方法[4]。课程首先要建立“与”、“或”、“非”的概念,即“与”就是要满足所有的条件;“或”就是只要满足其中任意一个条件;“非”就是反相。其次建立实际问题和数字电路的逻辑关系,由实际问题到电路就是设计,由电路到实际功能就是分析,用到的工具就是布尔代数,学好布尔代数就能应对数字电路的千变万化。对于这些基本理论和概念,与实例相结合进行讲解,让同学们建立起课程内容的基本框架,理解课程所处的地位和学习的方向。

2.实验教学。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打下坚实的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配合相关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包含硬件实验和软件实验教学,硬件实验主要是动手搭建简单的电路,深刻了解计算机电路原理。软件教学配有虚拟实验室教学软件,学生可以自己利用虚拟软件完成复杂电路的搭建。学期末安排课程设计,学生根据学过的电路知识,设计红绿灯、计数器等电路。经过几年的探索和教学实践,形成了实践―原理―实践的授课模式。在强化专业知识的同时,加重了实践在授课中的作用。通过课外动手实践小组、THD-1型数字电路实验箱硬件模拟、EWB软件仿真等,使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了解数字电子技术知识,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积极思考,激发了学生的潜能,注重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效果明显。

3.考试方法。考试方法规范化与灵活性相结合,严格按照学校要求统一规范命题、考教分离等原则进行考试,根据《计算机电路基础》教学大纲要求和教学进度计划精心设计两套符合课程要求的外文试卷。平时成绩评定中采用多样化的考试形式,依据各个环节采用不同的形式。如课堂中英文问答、课程设计、中英文课外作业、实验报告等。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考中的积极性、灵活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专业术语的中英文口头表述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更新教学大纲、授课教案,完成实验指导教材的编写。实验教材不仅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而且应用性强,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同时配合新选用的教材、充实和加强现有的辅助资料,收集和编写反映计算机电路特点的设计案例,不断充实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三、学生的反映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对学生进行了问卷和随堂调查。同学们反映:刚开始上课时,看到大量的英文词汇感到很不适应,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大家由入门到逐渐领会,感觉英文教材比中文教材内容更容易阅读和理解。所以双语教学可以让学生掌握专业的英语词汇,专业的学习和英语的学习相互促进,同时可以及时跟踪学科的前沿动态。教学中我们除了要求学生通读教材的正文和阅读材料外,还为学生提供了广泛、深入的自学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便利。这些资源包括:每一讲的课件、数十种中英文参考书目、大量的网络教学资源、专业术语的英文解释或定义、习题答案等。采用双语教学,可以促使同学们充分利用电路基础的相关优秀教材、网上精品课程、电子书籍等,深入理解学习计算机电路知识,同时拓宽知识面。由于课程采用英文讲解计算机电路的基础知识,所以良好的英文基础是学习本课程的关键。对于英语基础相对较差的同学可以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多查词典,多问,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可以提高英语成绩。学生既学好了专业又能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英文,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有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同时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双语教学过程中,我们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积累了一些经验,形成了实践―原理―实践的授课模式。但是双语教学研究是一项艰巨的长期任务,目前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解决。

参考文献:

[1]卢艳青,李成威,张军红.大学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探讨[J].辽宁教育研究,2007,(9):107-109.

[2]师黎,常永英.开展双语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高等教育,2006,(6):62-63.

[3]杨保华,李淮江,赵鑫.《数字电路》开展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9):81-83.

第5篇

关键词:双语教学;教学实践;银行管理学

对于如何开展双语教学,如何有效地保证双语教学的效果,仍然是我国高校需要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从2001年开始,在“银行管理学”这门本科课程中实施双语教学,到目前已经有5年了,现将教学中一些经验归纳如下,希望得到同仁的批评指正。

一、课程教学目标

我们选择双语教学,首先是因为它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英语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学习英语的唯一秘诀就是“用”,只有在实际运用中才有可能真正提高英语水平。我们曾经在课堂上对学生强调:“如果你在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时,精力完全集中在如何使别人理解自己,而忘记了自己是在用一门外语写或者说,那么,你就进入了提高英语水平的真正境界了”。

外语只是一种工具、一个手段,关键的是语言背后所代表的思想。提高外语水平并不是推动双语教学的唯一目的,甚至不是其主要目的,因为“银行管理学”是一门专业课,而不是英语课,课程的目标主要不应该是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而应该是增加学生的专业知识。因此,有人提出,教师是中国人,学生也是中国人,如果使用中文教材、用中文讲授,教师表达得不是更清楚、学生记得不是更牢固吗?不是更有利于传达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思维吗?这事实上是我们推广双语教学所必须首先回答的一个重要问题。

从理论上来说,用中文讲专业课效果可能会要好一些,但其前提条件是,学生至少要付出同样比例的努力。根据我们的观察,我们在用英文讲专业课时,课前认真预习、上课认真听讲的学生所占比例,远远超过了我们用中文讲专业课时的比例,而上课时走神或者背GRE、TOEFL等英文单词的学生所占比例,则要低得多。同时,用英语讲授很多内容,效果要比用中文讲授更好。我们曾在上课时把唐诗翻译成英文以后让学生读,问他们的感觉,大多数表示很滑稽。显然,不懂汉语或者虽然懂汉语但只读译成英文唐诗的外国人,甚至是不懂古汉语、只读译成现代汉文唐诗的中国人,都是很难真正体会到唐诗中的内涵的。“银行管理学”的主要内容都是从西方引进来的,比较好的教材也是翻译过来的。学习这些内容,相对于阅读翻译过来的教材用中文讲授来说,如果直接阅读英文原著,并直接用英文讲授,既能避免因译者的疏忽或水平所限而造成的错误,也能真正理解原作者的思想,并学会掌握原作者的思维方式。因此,用英语讲专业课,既能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又能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一箭双雕,何乐而不为?

二、英文教材与中文辅助阅读资料

教材和辅助阅读资料的选择,也是开展双语教学的一个难题。有人提出,是否要将中文教材或中文阅读资料翻译成英文。这种做法有很多弊端,一是工作量非常大;二是由于中英文表达方式的不同,即使英语水平再高,也可能无法达到英语原著的水平;三是无法让学生体会英文的思维方式。

因此,我们的做法是,要成功实施中英文结合的双语教学,必须选择英文教材,而且是英语国家作者为英语国家的读者撰写的教材,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原汁原味。这就涉及到我们双语教学课程的选择问题。很显然,在“中国历史”一类的课程中是不宜推广双语教学的。选择双语教学的课程,其主体内容必须是从英语国家引进的,也是在英语国家广泛传授、从而具有这方面优秀教材的课程。

选用国外原版教材,也存在有一些弊端。一是价格方面,如果用原版教材,价格会超过学生的承受能力,即使是国内出版的影印版,价格也偏高:二是内容方面,英文原版教材绝大多数是以作者所在国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来撰写的,尤其是像“银行管理学”教材,其本土性特征尤为突出,如果仅采用这种教材,学生可能无法了解中国及教材以外其他国家的情况;三是容量方面,英文原版教材大都非常厚,其读者对象非常广泛,既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也包括银行实际工作者,因此,不太适用于本科教学的需要。

选择国外教材,又要避免上述弊端,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

一是对英文原版教材进行改编,将其改变成为适合于我国双语教学试用的专用教材。2005年1月,笔者改编的《银行管理学》英文版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高等教育出版社首次推出的供全国高等院校适用的教材还包括会计学、金融学和经济学等系列课程),该教材配有中文导读,解决了我们在推进“银行管理学”双语教学的选用难题。

二是增加了中文辅助阅读资料。因为,银行业是一个很特殊的行业,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国家的监管,并且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受制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学习适用于中国的银行管理知识,必须了解中国银行业及其监管,了解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对商业银行及其经营管理因素的影响。

为此,为配合学生使用改编的英文版教材的困难问题,我们以美国的银行业为背景,基本保持了原教材中的结构和风格。受制于篇幅,未能更多地加入与中国银行业有关的资料和论述。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我们在教学中要求学生阅读中文导读和相关的中文资料。

通过适用改编的英文教材、中文导读、中文辅助材料的有机结合,使学生既增长了专业知识,又提高了英语水平,特别是提高了专业英语水平。

三、中英文结合的课堂讲授

课堂教学是双语教学的核心环节,是实现双语教学目标、达到双语教学效果的关键。在采用双语教学时,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了全英文授课的方式,如幻灯片是英文,讲课、提问、讨论用英文。上了一个月的时间后,有学生提出无法听懂的意见。为此,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下面是这次调查的一些代表性观点:

1.学生赞成用英文授课的理由

用英语授课,可以极大地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尤其是专业英语水平。双语教学在课堂上形成一种实际的语言环境,对学生形成了一种良性的压力。这门课程许多前沿的概念都源于西方,用英文讲授,能让学生原汁原味地了解西方国家“银行管理学”的介定及其思想脉络。

2.学生赞成用中英文结合的理由

用英语教学在对专业的理解上存在很多困难,尤其是对许多专业词汇和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学生认为用中英文结合授课,能弥补对专业内容的学习和理解。调查的结果是:如果阅读材料是英文的,授课教师可以用中文解释;

如果阅读材料是中文的,授课教师可以用英文表述;授课教师要按内容的难易程度,如果专业性比较强的术语和原理最好用中文解释,比较容易、好理解的内容,则用英文解释。总之,赞成中英文结合的方式授课。

3.学生赞成全用中文的理由

赞成用中文授课的学生认为,专业知识本来就很难理解,用英文解释,困难就更大了。再说,“银行管理学”是一门专业课程,课时每周只有2学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既要掌握专业知识,又要提高专业英语水平,短时间内不能两全其美。对学生来说花费的“成本”太高。

在参考了学生的上述意见和建议以后,我们采取了中英文结合的方式。具体做法是,在讲授每章内容时,先用中文概括全章的主要内容,后用英文进行讲授,章中的难点,用英文讲解,用中文总结。全章用中文进行小结,这样授课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达到了双语教学的真正目的。

四、课外交流沟通与专题研究

课外的交流沟通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在“银行管理学”课程教学上,教师还通过专用网站、电子邮件和讨论等方式与学生进行课外沟通和交流。如我们专门建立了“商业银行世界”(http://省略)网站,供学生免费下载,也将学生所提出的代表性问题及参考答案一并挂在网上。同时,教师也向学生公布课程专用电子邮箱,鼓励学生用英文提问(也接受中文提问),承诺用英文提问,用英文答复,这为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提供了方便。另外,教师还安排了每周专门答疑时间,学生也可以随时通过提前预约获得当面答疑的机会。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明显地有了提高,教师授课也有了针对性,真正提高了教学质量。

由于商业银行所涉及到的问题非常多,在有限的课堂内不可能都一一讲到,或进行深入的分析。为此,我们设计了结合实践的研究式教学方式,要求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专题进行思考和研究。例如,在2004年秋季学期开始,教师向学生通过课程专用网站(http//省略)公布了有关专题研究的详细要求/

*基本分为0分,最多倒扣5分。**料推迟24小时扣1分(不足24小时按24小时计);每项倒扣分不超过5分。***这里所列时间为最终截止时间,可以提前完成(比如,可以在10月14日之前完成“最终观点”),尽可能提前,不要推迟。

选定题目:本部分截止时间为10月14日20:00,选题要求有两个:第一,必须是自己感兴趣的、愿意进行研究的;第二,必须与商业银行相关的问题。教师提供的50个参考题是一些范例或研究方向,具体研究时还须进一步细化。进行过程中,最多更换一次题目。

搜集资料(10分):本部分截止时间为11月11日20;00(截止时间同下一项)。学生需要从杂志或互联网上收集至少10篇相关论文。至少2篇是英文的,从互联网上查阅的资料最多不能超过5篇;每篇文章需要有作者、出处和发表时间(发表时间限于2000年9月之后)。学生收集的电子文档,需要整理成Word文档,通过电子邮件传给教师;从杂志上收集的论文,需要复印整理好交给教师(教师通过电子版批阅转发给学生)。学生所搜集的资料:注明作者、文章标题、出版时间。

资料简评与观点提炼(20分):本部分截止时间为11月11日20:00。学生需要详细阅读所收集的资料,500字左右表明自己的观点,100~500字给予简评,通过电子邮件发给教师。

最终基本观点(10分):本部分截止时间为12月9日20:00。教师在收到学生的资料、观点、简评以后,教师提出修改建议。学生做出修改,形成自己的最终观点,字数在500字左右。

网上公布或公开发表。如果学生的观点有见地,教师征得学生同意后,挂在课程专用网站上(列出真实姓名);学生也可以将其写成论文,教师愿意提供帮助,并推荐给有关报刊。

参考选题(略)。作为选题时的参考题,是与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革与发展相关的题目,学生都可以选择。

语言要求。本次课外研究的成果(资料简评、观点提炼和最终观点)可以用中文,可以用英文。如果全用英文,奖励3分,本次课外研究总分不超过30分。

第6篇

目前,制约我国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缺少明确的政策指导2007年出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要求》)可以说是目前指导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纲领性文件。《要求》提出要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其综合运用能力,使其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够有效地交际,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等。虽然《要求》中提到了要使学生达到“能比较顺利地阅读所学专业的英语文献和资料”以及“能用英语撰写所学专业的简短的报告和论文”,但并没有明确地表明各高校应该大力开展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培养学生使用英语进行学术研究以及职业活动的能力。

(二)师资力量匮乏ESP教学成功实施的最重要因素就是合格的师资。在ESP教学中,无论是需求分析、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学材料的编写、课堂教学实践,还是教学效果评估,都离不开教师。在过去,由于定位不明确,ESP课程普遍由专业教师承担。以同济大学为例,在42个开设有ESP课程的专业中,21个专业将其列为专业基础课,15个专业将其列为专业课,还有6个专业将其列为公共基础课。[3]从ESP的起源来看,它就是英语教学的一个分支。在世界范围内,在专门用途英语领域进行教学实践和科学研究的都是语言学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因而,中国的ESP教学和研究要想取得进展和突破,就必须有大量的英语教育工作者全身心地投入到ESP教学实践和研究中。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外ESP研究的介绍与引进以及国内ESP课程的教学实践上,研究范围狭窄,深度不够;研究方法欠成熟,仍以思辨性为主;课程建设与教学缺乏成熟的理念。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不仅要求其具有扎实的英语基础和应用技能,还要具备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而且要能够用英语表述专业知识、解析专业词汇。目前,国内合格的ESP教师少之又少。

(三)教学资源稀缺目前,国内专门用途英语教材的编写极大地落后于国外。牛津大学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培生出版集团等出版了一系列图文并茂的专门用途英语教材,包括法律英语、计算机英语、医学英语等,这些教材不但编排体例合理,内容丰富,而且图书印刷清晰,图片精美,纸张精良。这些大出版社的专门用途英语教材被国际社会广泛使用。而国内的专门用途英语教材囿于诸多因素,往往内容陈旧,形式也不够新颖,教材的印刷、排版都不够吸引人。国内专门用途英语教材的内容主要局限于专业文献阅读,教师使用时发挥的余地比较小,致使课堂枯燥乏味。

二、促进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发展的对策

(一)制定指导性的教学大纲目前,我国英语教育界的许多专家、学者已经意识到了专门用途英语的重要性,但是,国家层面出台的文件并没有明确地提出英语教育应该着力提高学生使用英语从事学术活动和职业活动的能力。当然,不同的专业对英语应用能力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全国不可能使用一个统一的教学大纲来指导面向各个专业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众所周知,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区别于通用英语教学的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需求分析。从事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前应该进行充分的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既包括个体需求分析,又包括行业需求分析。对于行业需求,国家相关部门可以利用优势条件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并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各个专业的ESP教学大纲。例如,有关部门可以了解某个行业所需要的人才应具备的英语能力有哪些,并且明确将来通过英语这一媒介学生具体要做什么。这种在国家层面上所做的需求分析会比个体所做的需求分析具有更高的可信度,更具指导性。

(二)加强师资培训教师是决定ESP教学成败的关键性因素。DudleyEvans和StJohn认为,合格的ESP教师应当充当5种角色:1.他首先是个合格的英语教师(teacher);2.他必须是个合格的课程设计者,并能为学生提供实用的教学资料(coursedesignerandmaterialsprovider);3.他既是专业教师的合作伙伴,又是学生的合作伙伴(collaborator);4.他必须是个合格的教学研究人员(researcher);5.他还应该精通ESP的测试与评估(evaluator),能根据教学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适时的分析和总结。要满足以上要求,英语教师除了要具有过硬的业务能力和高度的责任心之外,还要具备一个潜在的条件,即具备某一专业领域内的知识结构。笔者认为,刚一上岗就能成为一名合格的ESP教师的人几乎没有,因为专业精通、英语又好的人才一定会将英语作为媒介,从事本专业领域的工作,而不会进入高校做英语教师。目前,可行的办法就是,在现有的高校英语教师中培养合格的ESP教师。ESP教师的培养方式包括自我培养和国家培养。很多英语教师根本不愿意涉足自己完全陌生的领域,这是ESP教学面临的最大瓶颈。英语教师应该放开自己的眼界,相信成为复合型的跨专业人才更有利于个人的发展。依托大学的环境,想要学习一个专业的课程并不困难,况且要从事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只需对相关专业有一定的了解即可。从国家层面上来看,由于ESP教师面向不同的学科,很难设立一个针对所有专业ESP教师培养的学位项目,最多只能在ESP教学理论研究方面设立学位项目。例如,英国的中央兰开夏大学于1999年率先开设了国际商务英语教学专业,“主要目标是向商务英语教师提供从事该领域所应具有的事业优势,扩展与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如商务和语言知识、需求分析、课程设计、教材建设、教学方法等),开发他们捕捉实践发展趋势与科研的意识”。对于专业性比较强的学科的ESP教师,除了要掌握ESP教学的基本理论之外,还要通过自身的学习掌握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有关部门可开展不同专业ESP课程的短期培训,以满足ESP教师的需要。

(三)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教学资源目前,国内的ESP教师并没有形成一股合力,而是呈现散兵游勇的状态。ESP教材虽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大部分都由个人或教研小组编著,既难以保证质量,又缺少配套资源。国家有关部门如果能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组织人力、物力编写不同学科的ESP教材,并建立辅助教学的全方位、立体化的配套教学资源,势必能解决ESP教师所面临的资源匮乏的困难,促进ESP教学的发展。

三、结语

第7篇

关键词:基因工程;双语教学;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157-02

随着经济全球化,我国经济与科技发展与国际联系越来越密切,需要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以应对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由此,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的人才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议题。教育部明确要求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尤其是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更需要使用外语教学[1]。

基因工程是生物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它涉及面广,应用性强,发展迅速,既是生物技术理论研究的核心,又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对生命科学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对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该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其专业素质。为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基因工程相关知识,了解该学科的新动态,我们开展了基因工程双语教学,并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选用等进行了探讨。

一、《基因工程》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基因工程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内容。它的快速发展大大推动了科学理论研究的发展,而且其应用几乎可涉及人类生存所必需的各个行业[2]。目前,英语是当今国际交流的通用语言。基因工程相关的权威论文和著作主要以英文发表。学术交流会上,专家主要采用英文作学术报告,相互交流也以英文为主。

二、提高《基因工程》双语教学质量的方法

(一)加强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双语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扎实的掌握本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还要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引导学生用外语思维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用外语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这对任课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而且必须具备较深厚的外语基础,有较强的读、写、听、说能力,能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用外语表述专业知识、解析专业词汇。因此,作为双语教学的主要实践者,教师的英语水平、学科知识等直接影响教学质量。

(二)选择合适的原版教材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双语教学的教材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教学资源,教材的选择直接关系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目前国内出版的《基因工程》教材版本很多,但均为中文教材,无国内自编的《基因工程》双语教材。我们认为基因工程双语教学教材以英文原版教材为好。为实现基因工程双语教学的目的,我们采用了由Sandy Primrose等主编的《Principles of Gene Manipulation》国外优秀生命科学教材。该书的英文影印版和中文版均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特点是内容丰富先进,图文并茂,在国际上使用广泛,具有权威性和时代感。但国外教材内容广泛,知识的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不强,对理论论述也不够详细。一些基础不好的学生学习起来会很吃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配套选用一本中文教材,还将一些国内教材列为教学参考书。

(三)把握好双语教学中的中、英文讲述比例,做到循序渐进

目前,高校双语教学一般采用三种方式:①全外语教学,即使用外语原版教材,外语讲解、板书、答疑,也常要求学生用外语提问、外语作业、外语考试;②使用外语原版教材,教师用汉语和外语讲课;③使用外语原版教材,中文授课模式[4]。

基因工程双语教学的首要目的是学生应该掌握基因工程专业知识,其次才是对专业英语词汇听、说、读、写及专业英语表达内容的理解能力。基因工程双语教学对象为生物技术专业三年级的学生。由于该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阅读英语教材和听英语授课的能力相对有限,掌握的专业词汇较少,很难理解英语专业书籍,若采用全英文授课,很多学生很难理解课程内容。因此,在教学内容上,我们采用英文教学和中文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教学内容在用英语讲述后,再用中文加以补充说明。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内容,常采用中文教学,再用英语进行相应表达。我们在基因工程双语教学过程中,遵循由浅入深、由少到多、由慢到速度适中的用英语解释专业知识。先充实学生的专业词汇,逐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再采取中英文讲授相结合的方法,加强学生对英文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力。

(四)教学手段多样化

基因工程是分子水平上对基因进行操作的复杂技术。其内容涉及分子遗传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相关理论基础及其实验技术手段。课程内容繁多、概念抽象、理论性和技术性强。对一些基础不好的学生来说,其教学内容比较难理解。在双语教学过程中,有些英文基础不好的学生,看不懂英文原版教材,也听不懂教师的英文讲课,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这些将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基因工程双语教学中,教师应尽量使用常见的词汇将复杂的句子简化,使教学内容简单易懂。在每一章节授课之前,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教学内容。多媒体课件应图文并茂、形象生动。课件中多采用示意图、照片、动画和短片,使教学内容更直观、形象,便于学生理解所学内容。针对某些教学内容,老师可以设计一些讨论题,由学生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后,在课堂上用英文进行讨论。这样既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又可让学生熟悉相关的专业英语词汇和表达,学会用外语去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用外语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一定时间后,要求学习小组上交全英文的学结报告。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每一章节教学内容完成后,要求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利用课外时间,我们会组织学生听取一些英文专题报告会,以提高学生对本学科前沿知识的了解。

(五)考核内容和方式灵活化

每章教学内容结束后,我们都会设计一些讨论题或设计题提供给学生,他们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后,以作业的形式递交或是集中讨论。设计报告和讨论稿以及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及其平时在课堂上的发言次数、质量和水平都计入成绩,以此来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锻炼英文写作能力。

总之,双语教学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一项长期、循序渐进的工作[5]。随着我国生物技术研究及其产业的迅速发展,需要更多能够适应国际需求的人才。基因工程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与此相关的技术和研究结果常以英文展示。探索基因工程双语教学的模式,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同利.加强高校双语教学的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7,(5):90-91.

[2]许崇波,迟彦.《基因工程》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J].大连大学学报,2008,29(3):148-150.

[3]计道宏.双语教学中外文原版教材的选用原则探讨[J].安康学院学报,2009,21(1):108-109.

第8篇

关键词:视听说教学 自主学习能力 建构主义

一、引言

随着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使用,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已经成为外语教学的有效手段。教育部(2004)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标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将英语教学中原来以阅读为主,改为以听说为主,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视听说教学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技术的交互性、灵活性、形象性和仿真性的优势,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研究背景

为适应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要求,高等教育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开发了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软件,这些教学软件在许多院校使用,绝大多数院校师生反应良好,一致认为其内容丰富,生动有趣,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环境。这也为视听说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材,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可利用多个感觉器官把外界的信息传递到大脑,经过大脑分析、综合、归类、存储实现获得知识和能力的目的。

三、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实践研究

本项目研究对象为我校非英语专业思政2006级两个班的学生,采用了不同的授课方式,061班采用传统授课方式,062班采用视听说模式授课。研究方法采用了探究式研究(exploratory practice)(Allwright),探究式研究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要参与课堂决策。根据调查结果可对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做出以下分析:

(一)真实的语言环境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英语学习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者通过自己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逐步将知识认知、整合、建构的过程。(孙慧,张爱华)人类的学习也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根据心理学关于生理机制的研究, 在获得知识、引起注意、保持记忆的过程中,人的感知大部分是由视觉和听觉两个渠道获得的。视听说教学创造了直观、生动的语言环境和语言交际情景,引导学生去联想,通过声音、图像、影像的多方位形式代替了传统教学中的呆板的语言描述,动画图像使接收的语言信息具体化、形象化,学生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加深印象,强化记忆,生成新的思维活动,达到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目的。

视听说教学不仅涉及语言的自身规律, 而且联系到英美国家的风俗习惯、民族心理、历史文化等。视听说教学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可以参与课堂活动,把语言和形象联系起来,这样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的听老师讲解更有效。同时,对所获得知识的保持也大大优于传统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全新版大学英语听说教程》(虞苏美)第一册第一单元的part A: Greetings and introductions时,除了让学生听对话材料外,还补充了有关的见面礼仪短片,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全面地了解欧美人见面礼仪的异同,在学习中学生也了解其他民族的思维方式、风俗习惯,了解不同社会制度和文化,从而提高听力理解的准确性。

(二)视听说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知识是动态增长的,它不是一种产物而是一种过程。(Jones)在这个过程中感觉器官把外界的信息传递到大脑, 经过大脑分析、综合、归类和存储来实现获得知识和能力的目的。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习者建构知识的过程。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对英语课的学习兴趣,带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主动并独立思考,能以口头和笔头的形式输出英语。教师的角色也转变为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通过一年的教学实践,将两个班的教学效果进行比较,不难发现,思政061班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于062班,学生习惯由老师来为他们制定学习目标和确定学习内容, 学生的依赖性很强。而062班的学生体验到英语学习的乐趣,许多学生树立了学好英语的信心,能够积极乐观地面对英语学习中的困难,他们感到了轻松的英语学习氛围,主动参与上台演讲、背诵、情景表演等活动。学生也可以围绕一个主题,分工协作,利用网络等查找资料,作讨论,写文章,这样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此外,与传统的听说课比较,传统的听说课学生以听为主,处在被动的信息接收地位,练习设置多为重复又程式化的练习,较单调乏味。而视听说教学可以将听说结合,老师可以提供非语言素材,图文并茂、动静结合,通过图像、声音等交互界面,使学习者灵活方便地操纵学习,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视听说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实践表明,在缺乏语言环境的条件下,要在课堂上建立自然的交际气氛,补充电影、录像教学是一种理想的教学手段。教师课前备课,精心设计每一堂课,课前分配给学生任务,做好预习工作是上好每一堂课的前提。在授课方式上打破学生独立听课的惯例,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分组时要优差搭配,把平时不愿开口的同学与口语基础较好的同学分在一组,展开小组讨论,在优等生的带动帮助下,让基础较差的学生逐步产生开流的欲望。并鼓励学生演讲,给学生提供有关的视听材料,选择学生想学、愿学的实用性教学材料。这既提高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又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语言基本功,而且要有得当的教学方法。Sinclair and coulthard(1975)提出了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即:启发―反应―反馈(initiation-response-feedback),教师激发交流,学生回答问题,再由教师给出反馈(评价和评估)。教师可以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努力,对他们的进步加以赞赏,也可以对学生的语言错误进行纠正,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研究对比分析,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是一种全新有效的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和规定教材的局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语境化教学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可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但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补充、完善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出有助于学生参与、思考、探索的课堂教学软件,使视听说教学上一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 Allwright,D.&Bailey K.M.Focus on the Language Classroom:An Introduction to Classroom Research for Language Teacher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1.

[3] 孙慧,张爱华.网络、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及负面效应规避[J].山东外语教学,2006(4):83.

[4] 虞苏美.全新版大学英语听说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5] Jones M G,Brander-araje L.The Impact of Constructivism on Education:Language,Discourse,and Meaning[J].American Communication Journal,2002(5):2.

第9篇

 

此外,在2006年教育部还专门组织有关专家到全国各地进行巡回宣讲,进一步强调大力推进基于计算机与网络的外语教学的重要性。作为这一轮大学英语改革的见证者、实践者,笔者深知在我们这个一直恪守传统教学的国度里走出这一步是何等的艰难。然而,令人感到担忧的是,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特别是“广泛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推动基于计算机的英语教学改革”并非十分顺利。以笔者之见,光从上向下发文件,作巡回宣讲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相反,我们必须按我国教育技术鼻祖南国农先生最近提出的那样,要“加强教师与管理人员基本学习技术能力培养”“提高应用水平”(南国农2007)。笔者认为,只有当我国绝大多数大学英语教师通过现代外语教育技术培训,以崭新的教学理念来进行外语教学时,教育部提出的基于计算机与网络的外语教学才能真正得到推进。

 

2国内外外语教师培训情况

 

为了真正做好我国外语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作,有必要对国内外外语教师的培训有所了解。这样,我们可以学习别人成功的经验,同时也可以从别人存在的问题中吸取教训,从而少走弯路,把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

 

21国内外语教师培训情况

 

相对而言,我国中小学外语教师受训的情况要好于高等院校外语教师,据戴炜栋教授介绍,我国1000万中小学教师将于2003-2007年实施新一轮全员培训,200万中小学教师将参加学历学位提高培训,同时实施100万骨干教师培训。

 

据笔者了解,虽然没有具体的、全国性的外语教师培训计划,但不少高等院校还是根据本校的情况进行各类培训工作,大致有以下几种模式:

 

(1)聘请国内外专家开展教师培训模式。一般来说,所请的专家都是在某一领域中的领军人物。通常,主办方所在的学校会邀请该地区的其他学校一起参加培训。比如,西安交通大学外语部分别在2003年、2004年邀请了美国科罗拉多大学英语教授AnneBli博士到该校讲学,并邀请了西安地区部分高校的10名英语教师参加培训。通过培训,教师们把所学到的新的教学手段和策略推广到了自身的英语教学过程中,从而对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与国外高校联合办学模式。这是一种利用暑假进行集中培训的形式。笔者所在的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分别在2003年、2006年与英国坎特伯雷基督大学学院的语言研究系达成联合办学的协议。根据协议,东南大学派出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生及教师10多人赴英国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学习。一般来说,参加这种培训班的教师和研究生可选3~4门课,课程结束后须参加英方的考试或写论文。对研究生而言,他们在英国获得的学分可以免修东南大学相关的课程。对教师而言,尽管他们获得的学分没有直接的用处,但他们在国外的学习经历对提高他们的学历与专业水准有很大的帮助

 

(3)举办全国性专题研修班模式。这种模式与第一种模式很相像,同样是由某领域中的有造诣的学者来讲学。不同之处在于:通常,这种培训班是由几位国内外著名学者给来自全国各地的外语教师讲课。其次,这种培训班为期一周左右,人数较多。比如,2003年8月12—18日,南京大学举办了“英语学习策略培训与研究”国际研修班。来自北外、人大、上海交大、广外大、南大等全国104所高校的260名大学英语教师和研究生参加了为期7天的培训与研究。学员普遍反映收获很大,此次研修班对推动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的改革、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业务水平、探索有效的大学英语教学方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王立非。

 

22国外外语教师培训情况

 

(1)在美国,外语教师的学历教育包括外语教学法、计算机辅助教学、艾滋病和毒品教育、课堂管理、外语教学技巧和策略等等。近年来,教师培训的继续学习出现了“专业团体”学习的特点。两种新的教师培训机构应运而生:一是职业培训学校;二是教师网络。此外,教育技术的培训也成为外语教师专业培训的重要课程,现在计算机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己经成为评估外语教师的标准之一。

 

(2)在欧洲,外语教师的培养不只是集中在师范院校中,而是扩展到高等教育的各个大学中,教学内容一般由学科教学、教学法和教育实习3部分组成。

 

德国外语教师培养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大学的学习阶段。外语教师必须先获得其他专业的大学学位,然后才可以进行语言专业的学习。第二阶段的见习学习在中学完成,时间长达一年半左右。荷兰的外语教师在完成第一个学科学位课程后,还必须在国外学习一段时间。在英国,几乎所有专攻语言学位课程的全日制学生都被要求在国外学习或工作一年属学位课程的一部分)。

 

(3)在日本为了提高英语教师的素质,英语教师除了进行国内外研修之外,还确定了提高英语教师素质的目标英语能力考试1级,托福考试550分左右,商业托福考试730分左右)在录用英语教师时,以此作为考核的条件之一。此外,文部科学省还制定了英语教师提高素质的研修计划,一是从2003年度开始实施的五年计划中,对初中、高中的全体英语教师6万人实行集中研修;二是对利用研究生院修学假期到海外研修1年以上的英语教师给予支援。

 

从以上介绍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日本及欧美国家对外语教师的培训工作还是非常重视的。特别是美国,还专门提到要对外语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相比之下,我国大学外语教师的培训工作做得很不够:通常,除了接受职前培养和新任教师岗位培训外,很少接受职后培训。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逐渐与教育技术整合的今天,大学外语教师接受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就显得更有必要了。

 

3建立我国外语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机制

 

在了解了国内外外语教师培训的情况后,我们可以看到目前我国外语教师的培训工作,特别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工作,做得不够理想,这将严重阻碍教育部“大力推进基于计算机与网络的外语教学”的步伐。下面笔者想从培训意义、培训人员的选择、培训内容及培训方法等方面谈如何建立我国外语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机制。

 

31培训意义

 

关于对外语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意义,笔者想从以下两方面来谈:

 

(1)学者和有识之士的评论戴炜栋教授在谈到教育部将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网校规模扩大,招生人数不断上升后,感言道:“现代教育技术在外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可见一斑”(戴炜栋,王雪梅2006)。陈坚林教授则高瞻远瞩地提出:“计算机在外语教学上的作用己经远远超出其辅助的功能,计算机己经从辅助的角色逐渐地走向了教学的前台”“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传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将逐步演变成计算机主导教学模式”(陈坚林2005)。此外,外语界的许多学者针对将信息技术整合于教学、建立语言教学新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大量的论证后得出结论:信息化教育技术己经或将要引起大学英语教学领域的深刻变革。

 

(2)信息时代培养现代化外语人才的需求众所周知,现在的学生是在信息时代长大的,计算机、手机、MP等成为他们生活的必需品。面对这样的学生,如果外语教师不会使用电脑、不会利用先进的设备进行网络或多媒体教学,是很难胜任现代化的外语教学任务的。说一句不算危言耸听的话,这样的外语教师不久就会被淘汰。

 

此外,一些学者就信息时代教师应具备的信息素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比如,王跃认为,教师应具备的9大信息素养为:①信息获取能力;②资源整合能力;③网络工具应用能力;④基于网络的教学设计能力;⑤网络环境下的课堂驾驭能力;⑥信息时代的学习评价能力⑦利用网络进行交际的能力;⑧网络道德修养;⑨终身学习能力。笔者认为,这9大信息素养的培养与现代教育技术是息息相关的,目前看来这些要求比较高,但这将是今后教师必须具备的素养。由此可见,对外语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是何等重要。

 

32培训人员的选择

 

正如每当人们提到CAI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就会错误地认为计算机在外语教学中仅仅起到辅助作用一样條坚林人们一谈到对外语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就会想到请计算机专业人士来上课。然而,美国斯坦福大学语言学系语言中心PhilHubbad博士在谈到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中的师资培训问题中由哪些人担任培训工作比较合适时认为:培训人可以是同事、计算机专家、计算机教育专家、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专家。越靠后的人可能越合适担任培训人。对此,笔者深有体会。从1999年至今,笔者亲自参与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三套大学英语教材配套的课堂教学版光盘的设计、制作工作;2000年以来,11次应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邀请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外语教师作与CALI相关的讲座,并且还到全国8省市24所大学为广大外语教师讲学,出席讲座的外语教师达5千有余;更为重要的是,笔者在东南大学从事多媒体投影大班教学己有8年之久。这些经历使笔者非常清楚知道外语教师在CAI1中需要什么,设计什么样的课件会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欢迎。与计算机专业人员不同的是,笔者清楚地知道从哪个角度、用什么方法讲课外语教师才能学会。一个成功的例子就是2007年元月底,笔者在上海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对该院不同语种外语教师举办的一次现代化教育技术培训班①该培训班的问卷调查显示,9836%的教师对此次培训班表示“很满意”和“比较满意”。由此可见,具有多年外语教学实践的、懂得把现代外语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的、比较精通计算机的人员是对外语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最佳人选。

 

33培训内容

第10篇

摘要:双语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本文从科目选择、教材、教学方法和成功保证等方面对高职计算机课程双语教学进行了总结和研究,提出了一些方法并介绍了笔者的实践体会。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双语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科目选择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基础和学习自觉性较差,而计算机类课程中有些课程本身难度较大,如.net、Java和UML等,这类课程用母语讲授时学生都感到抽象难懂,双语教学难度更大,学生往往会失去兴趣,拒绝接受,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要选择相对容易、内容的条理性和规律性较强的课程作为试点,如“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导论”和“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等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经典的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语言,是程序设计算法和思想的入门语言,讲授的是语法规则、程序结构和思想,几乎所有高职院校都开设这门课,很适合于双语教学。“SQL Server 2000数据库”课程研究的是数据库的概念、设计和应用,操作性强,是微软MCDBA证书必考内容,学生参加考试都是英语答题,因此课堂上用英语教学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计算机导论”主要涉及的是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基础应用,知识通俗易懂,比较适合作为双语教学的起点课程。在科目选择时,还应考虑到教师的情况,要选择用母语讲了三遍以上的课程,因为只有这样,教师用双语教学时才能够驾轻就熟,重点突出,不用考虑课程知识本身的问题,集中于英语的表达。

2教材选择

教材的选择要视学生的情况而定,学生英语基础较好而且课程专业知识有一定基础的,可使用国外原版教材,否则最好一本原版教材和一本对应的中文版教材。当学生用英语难以理解时,可以参考一下中文版教材。

原版教材要选择内容新颖、难度适中,最好是国外知名高校使用过的经典教材。如计算机导论课程可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引进的教材《Computer Essentials》,该教材紧密结合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要求,提出了计算机应用操作中的共性问题和现代计算机的新观点。另外,一些国外计算机厂商的原版认证培训教材也可作为双语教学教材,如“SQL Server 2000数据库”课程可采用微软原版的培训教材。

3教学模式与方法

双语教学与普通教学有相同之处,当然也有许多不同的地方。学生除了专业知识是新的外,语言也是一个较大的问题。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方式,代之以“学生为主体讨论式学习”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对于基础比较好的班级,前半学期可以是老师先讲一段英语,然后再用中文解释一遍,这样让学生一开始有个过渡适应期,后半学期则采用全部英语教学,但对一些关键术语、技术还是要用中文解释一下。对于基础稍差的班级,全部用英语教学是行不通的,必须以母语配合,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言,不断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一段话、一句话、一个单词都可以,只要开口说,就要受到表扬,记入平时成绩。讲课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反复强化常用的专业词汇,使学生能够用英语描述本课程的基本内容,用专业术语表达自己的观点。

此外,要给出一些中英文参考书、国外英语网站等,让学生课后去阅读,辅助学习。

除了使用原版教材外,还应采用多媒体手段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如制作英语教学幻灯片、Flas和视频演示教学等,还可利用网络与学生课后保持联系,解答疑难。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收集学生意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作业和考试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双语教学过程中,要用英语布置作业和命题,要求学生用英语解答。在考核形式上可以根据课程特点,采用非传统的方式,如课程设计、社会调查和论文等,这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英文写作能力、信息检索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如计算机导论课程,我们采用小论文方式,3~4人一组,就某个专题去收集信息、提出观点、展开论述,最后每组上台用英语答辩,学生兴趣很大,效果较好。

4双语教学成功的保证

双语教学能否成功取决于多方面因素。首先教师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双语教学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英语水平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双语教学的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英语语言能力和语言教学能力,还要有扎实的计算机课程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最好是具有在国外学习工作的经历,或来自于海外的大学教师、大型外资企业的研究人员。这些师资的特征是英文流利,具有良好的科研素质,能站在学科国际前沿。但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这类教师较少,很多教师能力单一,专业教师英语能力薄弱,普通英语教师又不懂专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双语教学的开展。因此必须要引进和培养两条腿走路,一方面采取措施引进国际化师资,另一方面加大对专业教师英语能力的培养。我院在这方面开展了很多工作,如每学期对专业教师开设英语口语班,暑假开设全封闭英语班,每天8小时强化英语,共一个月,效果非常好。另外每年派一批教师去国外进修学习半年至一年。其次,采用双语教学的班级不宜过大,每班不要超过40人,这样便于教师管理班级,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有较多的机会发言。再有,要创设一个双语教学的环境和氛围,学校、班级的环境设计和校园文化都要精心设计,体现双语,课前、课中和课后也都要让学生接触到双语,沉浸在双语的环境中。课后除了参考资料外,还可以建立课外兴趣小组,请国外学者开设专题讲座,组织一些课余活动,如收看英语影视节目、英语短剧表演、英语演讲比赛等。还有,双语教学的课程不能太难,一定要由易到难,要时刻关心学生,逐步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双语教学的成功需要学生的配合。计算机专业原版教材内容丰富,教师只能讲解其中部分内容,需要学生课外认真理解相关内容,另外,原版教材中的有些实验,特别是开放性实验内容,需要学生自主完成。

5结束语

双语教学是高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有效途径,它可以增强学生的英语能力和专业能力,使他们能阅读原版资料,了解国外最新技术成果,这一点对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双语教学也提高了教师的英语应用能力,使教师能了解国外最新的教学和科研信息,更有机会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增强学校的办学能力,可以说达到了双赢的效果。因此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应该实施双语教学,使高职教育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 林华. 浅谈计算机专业课程双语教学[J]. 广州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14-17.

第11篇

关键词:中学英语 对策 对策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英语教学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材内容在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在变、学生学习方法在变、学校的考评机制也在变。为此笔者对目前农村学校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和老师的教学现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调研,通过研究发现:农村学生英语学习成绩的下滑是由于西部农村初中英语教育的方方面面不能够与新课程的要求兼容,农村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的硬件、软件都达不到英语新课程的要求,所以笔者在此分析了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西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所面临的困境,同时也提出了摆脱困境的对策和方法,以期与同行交流。

一、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困境分析

1.教师教学方面。(1)西部农村初中生绝大部分来自条件比较差的农村小学,小学英语老师对英语课的重视程度很不够;(2)初中英语新课程与小学英语课本不能接轨,因此导致了初中英语教学上断层现象的出现;(3)在新课程标准下,要求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组织教学,而农村学校很难满足这些条件,教师缺乏必要的培训;(4)初中英语老师对学生的学情研究不够,特别是对农村学生的心理研究。农村学生普遍比较自卑,张不开嘴,怕人笑话,所以需要老师了解农村学生的心理,解开束缚学生的思想包袱。

2.学生学习方面。(1)小学英语基础太薄弱;(2)农村学生学英语存在先天的不足,存在严重的自卑心理;(3)农村学生缺少必要的英语学习环境;(4)西部农村多数家长对学生的英语学习重视不够。

3.学校管理方面。(1)学校领导对新课改下的英语教学不够重视,对学校英语老师的培训不够到位,学校英语教学评价机制滞后;(2)农村初中班级学生人数过多,辅导难以做到精细化;(3)农村学校学生个体差异明显;(4)农村学校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及研究活动偏少,情感联系缺乏,使少数学生的心理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二、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对策探讨

1.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增强英语学习自信心,唤起学生的英语学习激情。对农村学生来说最大的鼓励和鞭策莫过于相信他们,老师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切切实实的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怀和信任。搞好农村学生英语教学的关键就是教师要主动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消除学生的自卑感。只有前期的思想疏通工作到位后,教师才能再施以适当的教法开展高效英语教学。

2.吃透新课程理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来自教师的主观努力,这就需要教师通过不断的观察和总结,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教案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要考虑到学生如何去思考,并根据这一特点来确定教法,力争达到教与学的统一;二是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

3.加强课外辅导,丰富第二课堂活动内容,创设学生应用英语的环境。农村学生光靠课堂学英语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尤其是对初中学生,他们需要大量的练习和实践,所以初中英语学习就必须突破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和以45分钟课堂为中心,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形成英语学习课内外一体化。此外,我们还可以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如猜谜语、做游戏、讲故事、演短剧,逐步提高学生自身的英语知识素质。

4.面向全体学生,培优补差,实施班内教学分层管理。农村学生英语基础千差万别,所以要想实现全面发展,就必须实施班内分层教学,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分层教学是在原班级不变的前提下,根据考试成绩和其个性心理特征、学习动机、兴趣、习惯、接受知识的能力和基础程度等各方面情况将全班学生划分为A、B、C三个不同层次。A层为优等生,B层为中等生,C层为学困生,再采用备、讲、批、辅、考各环目标分层落实的教学方法。实施分层教学后教师将一个班的学生化整为零,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学成绩。

目前,在新课改的过程中,西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虽然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出现了一些与新课程预期目标不相符的现象,但我们只要认真分析总结各方面的原因,认真研究学校、教师、学生的现状,认真研究新课程,认真研究西部初中英语教学,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就一定能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赵勤 初一起始阶段的教学特点[M].中学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讲座,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第12篇

中图分类号:G642

摘要:介绍东北大学软件学院全英文教学经验、思路和方法等,为其他课程全英文教学的开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国际化;全英文教学;软件工程;教学模式

0 引言

计算机软件是用英语表达的一门科学与技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引领着计算机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这决定了英语无论是对软件专业领域知识的学习,还是对跟踪前沿技术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软件工程专业教学的国际化是必然的,而专业课程全英文教学的实施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近年来,一些高校作了双语教学的尝试,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由于双语教学通常中文和英文授课时间各占一半,授课教师会针对一个知识段落用英文讲一遍,再用中文讲一遍,尤其是重点难点之处更是这样。这种做法的初衷是想让学生彻底听明白,但是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学生在听英文讲解有困难时,会认为接下来老师会用中文再讲解一遍,而对英文讲解产生一种下意识的惰性和逃避,对中文讲解产生严重的依赖心理,从而使双语教学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同时无论对于授课教师还是听课学生,授课语言的频繁交替,也会影响英文的语境和思维,所以授课教师和学生都认为双语还不如“单语”舒服。

当然,全英文教学确实会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面临较大的困难,但这是国际化的必经之路,而且是可以逾越的。笔者在国外留学和工作期间,了解到印度高校的教学情况是这样的:在印度,小孩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在所在邦就读,所用授课语言为本邦语言,英语作为一门外语来学习。上了大学之后,所有的课程资料和授课语言一律为英文,这除了要求授课教师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之外,对学生的要求也较高。笔者的一位印度同事坦承头一年他们压力非常大,但是从第二年开始就适应了。正是这样一种教学模式,使印度软件产品和软件人才拥有强大的国际竞争优势。

教育国际化,尤其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众多高校的共识,欧洲、俄罗斯以及亚洲的日本和韩国的名校都在努力开展全英文教学。我国一些高校也认识到了全英文教学的重要性。东北大学软件学院作为国家级示范性软件学院一直以培养国际化、创新型软件人才为办学理念和目标,10年前就开始积极倡导双语教学,从2011年开始,就在一些课程上开展全英文授课。笔者在所负责的软件工程课程上率先开展了全英文教学,并获得了成功,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 借鉴国外优秀课程及教材

教材应该是领域内高水平、权威的、英语地区受欢迎的优秀教材,同时也是我们国内公开出版发行的书籍。授课教师最好接受过该课程的培训。

软件工程课程借鉴了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该大学在软件工程领域的研究与教学拥有全球公认的权威)软件专业的SSD9 SoftwareEngineering课程,笔者还接受了该大学教授的课程培训,这为该课程多年来的双语教学和全英文授课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软件工程课程借鉴了SSD9课程的教学内容、模式以及教材。该教材为软件工程权威专家Stephen R·Schach所著,随着软件工程领域的发展,10年来,该教材多次版本升级,从Structuredand Object-Oriented Software Engineering,到Object-Oriented and Structured Software Engineering(5th~8th版),直到最新版的Object-Oriented Software Engi-neering。这样保证了我们所选教材的权威性和前沿性,做到了教学内容与国际先进技术接轨。

2 全英文教学资料

全英文教学的课堂资料主要包括英文课件PPT、英文案例描述、英文实验报告文档等。这样能够保证学生耳中所听到的和眼中所看到的课件相一致,保持课堂上纯正的英文氛围和英文思维的惯性。同时,这些资料应该与英文原版教材一脉相承,以保证学生在课后学习时能够获得纯英文学习资料,以避免学生在英文资料和中文资料之间的苦苦对照。

软件工程是一个很宽广的学科领域,其中的很多术语在英文有唯一的、明确的含义。但是翻译成中文就会有多种译法,有些资料甚至有翻译错误,这反而给学生造成概念上的混淆,造成不必要的学习困难。所以确定英语作为课程学习语言,从全局来看反而更加有利于专业知识的学习。

3 授课教师的英语能力

全英文教学采用英文教材以及大量的英文资料,同时课堂上的授课语言为100%英文,这就要求授课教师有很好的英语能力,尤其是英语口语能力,这是开展全英文授课首要的硬件条件。授课教师要能够充分、深入地理解教材及各种教学资料的内容,同时,要能够在课堂上用流畅、准确、简单易懂的英语口语进行讲解。只有授课教师的英语水平达到相当程度,才能营造出良好的英语氛围,使学生能够沉浸在英语思维和学习中。通常在英语地区工作学习过的教师才能够达到这种英语能力。

教师仅仅具有良好的英语水平还不够,还要对课程教学有相当的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够随时根据课堂学生的状态和接受的程度,来灵活掌控授课的节奏、重点、讲解方式、师生互动,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笔者除了有扎实的英语基础(取得过优异的TOEFL和GRE成绩),还有3年多英语国家的学习和工作经历,并且有10年的双语教学经历,这都为该课程全英文教学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 组建英文授课班

近年来我国的英语教育从小学,甚至从学龄前就开始抓起,所以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较前几年确实有相当程度的提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英语教育还存在地区和个体差异,所以一下子要求所有的学生接受和适应全英文教学不太现实。应该先从一部分学生做起,以点带面,逐步拓展到更多学生,乃至于其他课程,逐步形成全英文授课的大气候大环境。

笔者的做法是组建全英文授课班:首先学生自愿报名,然后教师结合每名学生的英语能力、专业能力等综合情况组建一个全英文授课班。第一届全英文班有30名学生,初步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第二年就有了更多的学生报名,经过双向选择最终确定为90名学生的规模。

5 课前预习

英语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学生在专业课程全英文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大部分集中于专业词汇上。如学生在聆听老师的英文讲授时会因为一两个听不懂、且多次出现的专业词汇,而产生越来越大的困惑和压力,进而使自信心和热情受到打击。如果授课教师在课前把下次课中可能要涉及的重点专业词汇和出现频率高的词汇布置给学生进行预习:就会大大提高课堂的学习效果。

如在软件工程课程中经常出现词汇client,在软件专业的其他专业课程中client可能会是指“客户端”“客户机”等,而在该课程中频繁出现时都是指软件系统的“客户”。所以如果没有预习,学生就会对老师的授课内容产生误解和困惑。实践证明,课前预习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6 课堂互动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全英文的课堂学习中,一定要加强课堂上的师生互动,这样才能使学生能够紧紧地跟上教师的思路和节奏,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要增加互动的形式,使互动更加灵活、没有压力感,使学生能够积极、愉快地参与,甚至主动发起课堂互动,从而真正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笔者在软件工程课程的每一堂课,都至少有两个互动环节,其互动题目通常选取一个以某些先修课为基础的、学生以前遇到过的、感到困惑的,并且与本堂课的授课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这样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加以教师的适当引导,最终结合到每堂课的知识点上,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7 对学生的考核

对学生的考核是结果式考核和过程式考核相结合,并且均为全英文。

结果式考核即传统的期末考试。笔者用2年多时间建设和完善了全英文版的在线题库和考试系统,学生在指定的时间内,在可监控的空间范围内(学校的机房),登录该在线考试系统进行机试,实现了考试的先进性和准确性。

过程式考核包括实验情况和课堂表现(主要指课堂上积极与老师用英语交互)。软件工程课程有较强的实践性,所以实验教学占到24学时(课程总学时6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0学时)。实验开始前,要求学生每3~5人自愿组成一个实验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感兴趣的、难度和规模适中的题目,以保证学生愿意投入、能够调研和完成,例如学生宿舍管理系统、网上订餐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等;题目确定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课堂所学方法和技术,完成本组课题的实验报告,包括需求调研、需求文档、用多种UML图表达的分析和设计方案。这些文档均要求完全用英文完成。

最终的实验成绩包括文档成绩和答辩成绩。文档成绩以实验报告的质与量来评分。答辩成绩以小组为单位的自述和答辩的形式来考核,要求学生在给定时间内(约10分钟)运用全英文的PPT、WORD文档和图片等各种形式,最大限度地展示本组的工作成果,用全英文作自述和回答老师用英语提出的问题(约8~10分钟)。

对全英文验收答辩,学生一开始是很害怕的,但是有扎实的实验成果做后盾,加上全组同学的认真准备,最终绝大多数小组都能够作出较为精彩的英文答辩;而且有的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参与了英文自述和答辩,表现出极大的参与热情和自信。课程实验的整体验收情况很理想,老师给学生的答辩都作了现场录像,因为这对于学生来说是第一次全英文实验和答辩,笔者把答辩视频录像copy给学生留作纪念,学生们都很开心和自豪。

8 立体化课程资源建设

为了方便学生的课后学习,非常有必要对课程资源进行全英文的、立体化的建设,以此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资源和手段。课程资源应该做成web版,放到公共服务器上,以便广大软件专业的学生以及业内人员进行软件工程课程的学习和专业参考等。

笔者将课程内容分为若干知识模块,每个知识模块的教学资源包括学习目标、学习指南、知识内容、练习、实践、作业、测验、案例、常见问题和知识结构;各个知识模块再向下分解为若干知识点,每个知识点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视频录像及其内容、练习、测验、案例、资源下载和扩展学习。同时还提供课程简介、教学团队简介、教学大纲、实验大纲、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模板、往届学生实验报告样本、学生实验答辩录像等资源。

9 结语

软件工程课程的全英文教学在东北大学软件学院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超过95%的学生认可全英文教学,坦承参加全英文授课班有很大的收获,既学习到了最新的专业知识,又学习到了实实在在的专业英语,对自己成长为国际化的软件人才有很大的帮助。学生逐渐体会到英文软件专业书籍和资料的精妙之处,表示以后不会再回避和抵触英文专业资料,并且希望学院能够扩大全英文教学的范围。综上所述,在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上进行全英文教学是可行的,能够带来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