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广播电视

广播电视

时间:2023-05-31 09:33:19

广播电视

广播电视范文1

广播电影电视事业在林芝地区从无到有的发展经历了不平凡的13年。1975年林芝地区有了第一座发射功率仅为3KW的中波转播台,1985年9月地区电视转播台建立,1987年地区文化广播电视局和地区电影发行公司正式成立,从此,林芝地区广播影视事业开始逐步走上了正规的发展轨道,也翻开了林芝地区广播电影电视发展的辉煌篇章。在中央第三次工作座谈会和全国广播影视系统工作会议的推动下,经过“边境建设”、“三区建设”、“大庆项目”的建设,尤其是在国家广电总局提出在本世纪末基本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的目标 和任务下,广播电视事业在林芝飞速发展。截止1999年2月底区全地区已建成有地区电视转播台1座,地区有线电视转播台1座,中波转播台5座,地区调频广播1个,县级调频广播2个,乡村级调频广播161个,乡村级电视收转站108座,单收站122座,有线电视站32座。地区所辖7县都建有电视转播站和有线电视转播站,广播覆盖人数约10.06万人,覆盖率为70%,电视覆盖人口约11.08万人,覆盖率为77%。其中林芝县广播人口覆盖率已达到92%,电视人口覆盖率已达到了97.6%,名副其实的成为第一个广播电视实现“村村通”的县。由于林芝地区的广播电视事业的显著成绩,在1999年初被自治区广电厅列为全区“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建设示范地区,特别给予林芝地区新建185座村级站建设任务,并在1999年10月召开的全区“村村通”现场会上,区广电厅领导以“领导重视,认识到位,措施得力”12个字高度评价了林芝地区的“村村通”工作,并授予近几年来在广电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林芝县、工布江达县以“广播电视建设先进县”荣誉称号。

林芝地区电视转播台在建立初期,绝大多数时间主要是转播中央一台和一台两套节目。经过10多年的努力,地区电视转播台逐步走向了自成体系,自我完善,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轨道。1995年底地区广播转播台搬迁改建后,播出公率已达到25KW,比过去提高8倍,全年安全播出累计时间达16600多小时。地县中波转播台和调频广播台(站),也能优质完整地转播中央人民电台一,二套节目和人民广播电台藏语、汉语节目。在完整转播中央台和台的节目之外,还自办新闻类节目《林芝新闻》、《一周要闻》、《新闻纵横》等栏目。自办台至今全年播出的节目累计达1825小时。上送电视台的新闻被采用率达90%以上,其中如《林芝地区以实际行动狠抓精神文明建设见成效》、《朗县八所希望小学落成》、《林芝县米瑞乡因地制宜办学有方》等受到自治区的表彰。为了让广大的牧民群众能够更好地听懂,看懂广播电视节目,1997年在广东省广电厅的大力支持和援助下,投入220万元资金修建了林芝地区藏语节目中心,并添置了一批新闻采编设备,从而填补了林芝地区无藏语新闻节目的空白,实现了地区电视台自办新闻节目用藏汉双语播音的目标。

广东和福建两省作为林芝地区的支援省份,对林芝地区的广播电视事业给予了巨大的援助。由广东省投资450万元的林芝地区广播电视译制制作播出中心大楼工程正在建设当中,此项工程的建成与使用,将大大的改善工作环境和提高电视译制制作播出水平。与此同时,林芝地区有线电视转播台在福建省广电厅100万元的援助下得以建立,并於1997年10月开通了22套节目。此外,各县有线电视转播台(站)在广东、福建两省的大力支持和援助下,同样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已从过去转播四,五套节目增加到了目前的12至23套节目,节目内容越加丰富、精彩,收视率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在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同时,林芝地区的电影事业也在困境中迈开了艰难的步伐。地区电影公司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白手起家,从无到有,已经逐步形成了发放一条线的电影发行放映网络,全地区放映队55个,从业人员125人,辐射全地区7县658个自然点。公司的固定资产由原来的零增至现在的近400万元。十几年来他们坚持走村串乡,在各个时期完成了各种形式的放映任务,如“纪念毛 泽东诞辰100周年电影周”,“全国献礼片汇展”,为庆祝“香港”、“澳门”回归举行的专题电影放映活动等,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在全区同行业中连续6年名列榜首,曾荣获“全国文化先进集体”,“全国献礼片汇映展先进集体”,自治区文化厅、广电厅、财政厅“以文补文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广播电视范文2

关键词:广播电视;安全播信息

已经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流了,它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可以说,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持,就没有我们今天繁华生活,由此可见,信息是多么的重要了。而广播电视作为信息技术的一员,它的安全播出是很重要的。对于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在现在却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使得广播电视不能正常的播出,严重的影响了广播电视的声誉和发展,所以,为了人们能有更好的生活,解决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出现的问题就变得很重要了。

1对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诠释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指的就是从广播站发出的信息能完整的被接受者接收到,在这之间,信息不能改变,传播的媒介以及信号都不能中断,用户能安全的接收到发出的信息。为了能使得广播电视能安全播出,就必须要遵守以下条件:首先要保证的就是信息本身是否健康,广播电视要保证发出的消息都是含有正能量的,是积极向上的;其次就是要保证接受者接受到的信号的安全,因为在接受的时候,可能会接受到相近频率的电台,导致收到的信息发生错误,所以,要避免这一错误;还有就是要保证信息的传输系统的安全,要想使得信息能正常的发出去,传输系统是少不了的,要保证传输系统的安全,就要增强它的防御力,以此来防止其他信号的侵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证人员的安全,经常对设备进行更新和维修,防止设备出现问题,来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只要做好上面的几个条件,广播电视的播出安全就有了保障。

2浅析现在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出现的问题

2.1专业人才的缺乏

虽然广播电视在现在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但是它需要的人手却是非常的有限,这就导致了很多的人不去学习这方面的专业技术,导致广播电视在进行招工的时候不能找到专业的人才,而广播电视的主管也不给予足够的重视,他们认为这种问题对电台是不会有太大影响的,这就导致了广播电视在播出的时候出现了安全问题,使得电台不能正常的工作。

2.2管理体系的不完整

好的管理系统对于一个团体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这个团体发展的前提,对于广播电视也是一样的。但是在现在的生活中,广播电视的管理体系却不是完整的,它有很多的漏洞,在进行播出信息的时候,就会出现很多的问题,主要就是播出信息的安全,因为管理体系的不到位,使得广播电视不能很安全的播出。

2.3播出技术的落后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技术都在不断的更新着,广播电视也是一样的,为了满足人们生活中的需求,广播电视播出信息的技术也变的越来越高级了。但是,每个地方因为经济的限制,它们的广播电视的技术和设备也是不一样的,但是大多数的地区的技术都是比较落后的,这是有很多的原因的,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广播电视管理者要节省大量的引进新技术的花费,还有一些地区是因为经济不发达,而不能进行改换设备和引进新技术,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广播电视在播出信息时常常会出现错误,导致播出的信息不完全。

3简述广播电视能安全播出的措施

面对现在广播电视不能安全播出这一问题,专家们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发现了很多能引起这一现象的原因,并给出了很多的解决方法,下面我们就简单谈谈最常用的几种解决方法。

3.1对专业人才进行培养

人才是广播电视发展的基础,尤其是专业的人才。从我国的很多广播电视电台中可以看出,专业人才在所有员工中占到的比例是很小的,根本不能满足广播电视台的需求,所以,培养专业的人才就变得很重要了。要想使得广播电视台中能有更多的专业性人才,有两种培养的方法:第一种方法就是对现今已经在广播电视台中工作的员工进行定期的专业培训,使得它们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拥有专业的知识;第二种方法是进行教学培训,就是开设一门关于广播电视台的专业课程,使得学生们去学习它,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使得更多的学生变成这方面的人才,等他们毕业后,就可以直接进行工作,为广播电视做出最大的贡献。

3.2完整的管理体系

不论是企业还是广播电视台,拥有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对它们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因为对与一个团体来说,管理体系就是指路的明灯,会使得它们能有更好的发展。要想有一个好的管理体系,优秀的管理者是少不了的,在选择这样的管理者时,要进行严格的考核,不仅仅是从专业化的程度、最主要的还是管理的能力,只有这两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的人才能够格担任管理者。“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说出了规则的重要性,管理体系不仅仅只是要一个管理者就够了,它的核心是合理的管理规则,管理者根据制定的管理规则来进行管理广播电视,使得播出信息时能更加的安全。

3.3提高技术水平

对于广播电视台来说,拥有高科技的技术水平是重要的,因为技术是广播电视发展的主要的依仗。但是因为不同的地区经济不同,所以,对新技术和新设备的支付能力就有差距,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能使得信息能更加安全的被播出去,国家就要进行支持,出台一些政策,来帮助广播电视台的发展,以此来使得人们都能得到最正确的信息。

4结论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对于信息的传递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在我们这个以信息为主的时代,所以,为了能使得信息在广播电视播出时能更加的安全,我们就要采取很多的措施。信息对于人们的生活是很重要的,甚至人们在生活中是不能离开信息的,由于广播电视安全播出能为人们带来很多的好处,所以,我们要保障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

参考文献

[1]刘晓梅,高艳玲.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维护管理对策析[J].才智,2015(2):326.

广播电视范文3

我国的广播电视网络中,除开中央电视台和省级卫视以外,还存在较多城市广播电视台。各地以地级市为主的地方城市电视台成为广播电视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播电视广告投放是广播电视台维持经营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促进广播电视事业长远发展的必要措施。当前,我国城市广播电视台的广告投放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经营状况不佳。

二.广播电视广告投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地域限制:各地的广播电视业一般都只覆盖本地,导致广告经营的空间存在较大限制,此外,地方经济水平也对广播电视行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由于广播电视广告收益较少,导致制造节目无法投入资金,从而造成节目粗糙问题的发生,最终导致观众对广告不敢兴趣,从而影响广告收入。同时,由于地域限制和规模局限,广播广告的经营和发展难以突破瓶颈,加上广播媒体地域性强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广播广告的经营。

2.需求冲突:在商业社会中,无法完全杜绝电视广告,但是由于广告时间增长导致观众厌恶感增加,逐渐开始排斥广告。对于广播电视广告来讲,观众有权选择看与不看,但无法选择是否播出及播出时间的长短,而对于电视台来讲,处于利益考虑希望广告时间越长越好、越多越好。在这种需求冲突情况下,如何平衡电视台和观众之间的利益关系至关重要。

3.广告质量低下、缺乏创意:广告内容存在很大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广告质量低下、缺乏创意。广告类型单一,多为医院广告及招聘广告,广告制作缺乏美感,仅停留在对内容的简单罗列,如商场促销广告,一些医院广告,画面是医院大楼,配合医院名称,或是一些妇科专科医院对各种妇科疾病治疗项目的平铺直叙,这些乏味低俗的广告很难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更不用说引起受众情感上的认同。

三.城市广播电视台广告经营现状

城市广播电视台的综合收视率占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部分城市台的主频道属于当地收视率最高的频道。以山东省为例,在调查的30多个电视频道中,收视率位于前三位都是属于济南电视台的城市频道、新闻综合频道及影视娱乐频道。城市广播电视台的收视率相对较高,这是我国广播电视网络的一大特色。虽然收视率占据一定优势,但从广告投放方面来看,还存在较多不足。城市电视台一般播放的广告都具有地方特色,属于本土企业,在广告费用方面存在较大折扣现象。城市的医疗、餐饮、商场、装潢、房产等项目成为城市广播电视的主要来源。一般情况下,本地广告占据城市广播电视台广告收入的近40%。城市拥有较强的地域优势,已逐渐成为城市文明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来,广播广告成为城市广告投放市场的重要媒体形式之一,根据监测数据显示,未来还具有较好的增长趋势。在城市广播电视台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应该看清在广告投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进行改善,切实提高广告投放水平,促进城市广播电视台健康发展。

四.应对城市广播电视广告投放问题的对策

1.改变广告投送模式:广播电视广告不应该仅仅是冰冷的影像片,更应该成为主动和观众交流、互动的平台。在广告中充满力量和温情,才能真正打动观众的心,如此一来才能达到广播电视广告营销、宣传的目的。在未来的数字化电视广告中,要尽量增加广告的情感热度和人性光辉。未来,数字化电视广告的投送路径必然发生变革,未来电视广告播放不仅仅局限于电视上,同时在平板电脑、智能手机、计算机等媒介上都可以播放。数字化广告一体化是未来广播电视广告的发展趋势。通过在数字化电视广告中透漏出科技理论,折射美学气质、情感和人性,才能更好传递广告信息,为观众提供更好了解产品的渠道。

2.利用数字时代的电视广告实现精确传播的效果:所谓的精确传播,就是电视广告的传播与投送要定位到事宜的时间段、消费人群与地域范围内,这样才能实现电视广告传播效果最大化。众所周知,传统广告一直面临着大于一半的广告费被浪费、广告效果难以测量的问题。而在数字技术下,受众的特征、受众的行为都能够被监测:什么人在什么时间看什么节目、每一个广告点击、每一次广告搜索都能够清晰地记录在渠道运营商的服务器上。这些都是进行广告效果分析所需的数据基础。

3.改变沟通和交流模式:数字时代的电视广告要从传统电视广告的交流和沟通模式上发生改变,将观众对广告的厌恶感逐渐降低直至消失,让广告成为一种享受、休闲或摄取有效信息的重要渠道。促使观众从单一接受广告转变为主动寻求广告信息,增加双方的互动性。拥有较好的广告传播效果作为保障,电视媒介作为广告平台的吸引力也将进一步得到提升。

五.结束语

广播电视范文4

【关键词】公共广播电视体制 国营广播电视体制 比较

一、两种体制的概述

公共广播电视体制是一种介于完全的商业化和完全的政府控制之间的模式。它的资产属于国家所有,但并不由国家直接管理,一般通过国家委托、特许的公共机构提供广播电视节目,不以经济利益为目标,其日常的运作经费以观众的电视机执照费、社会团体与个人的捐助为主,国家财政补贴为辅。大多不接纳商业广告,有的容许少量的商业广告,但明确规定不能影响节目的内容。公共广播电视体制下制作的节目一般定位高雅、讲究客观公正、全面准确地报道新闻事件,社会责任至上。最著名的有英国广播公司(BBC)、日本放送协会(NHKl、美国公共广播公司(CPB)、公共电视网(PBS)、全国公共广播网(NPR)等公共广播机构。

按照现行的解释,国营广播电视体制一般有三种情况:一种是社会主义国有模式,因为社会主义的政府代表人民利益,所以是政党和人民的喉舌和宣传工具;第二种主要是一些第三世界国家,如老挝、斯里兰卡等,它们都在20世纪初从殖民统治下取得独立而产生的。国内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民族问题亟待解决,政局的稳定成为一切的前提,执政者自然将广播电视作为宣传工具而牢牢把持在手中;第三种为一些西方国家,如法国、意大利、希腊等,这些国家根据它们自己独特的文化和政治理念,往往自成体系。采用了广播电视国有为主的模式,国家拥有并控制该系统,由国家主管部门分工负责或经营。我国的广播电视体制当属于第一种情况。属于国营体制。为了分析方便,我们选取中国的广播电视体制作为国营体制的代表。与公共体制进行比照。

二、两种体制的不同之处

公共广播电视体制和国营广播电视体制至少在四个方面有着差异。

第一,双方在所有权和管理模式上有着差异。在公共广播电视体制中。公共广播电视既不属于私人,也不属于政府,比如英国广播公司。1927年,英国王室为改组后的英国广播公司颁发了皇家特许状,根据该特许状,英国广播公司作为公共营业性质的独立广播事业组织。拥有在英国进行全国无线电广播的垄断权。它的最高决策机构为管理委员会,成员包括首相、反对党领袖等,具体操作由下设的总经理负责。日本的公共广播电视机构NHK的管理机构由政府首脑提名、议会批准。管理机构确立后就独立运转,不受政府的领导或控制,从电视台的办台方针到财政预算、节目制作、播出,都由管理机构最终决定。在国营广播电视体制中,公共广播电视属于国家财产,政府直接进行管理。政府有专门的行政部门管理广播电视,广播、电视台的主要人事任免实行行政程序,接受政府的控制。如中国的广播电视事业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直接管理,并接受中共中央宣传部的指导。

第二,双方在经费来源上有着差异。在公共广播电视体制中,广播电视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广播、电视机的执照收入、社会个人团体的捐助以及国家的财政支持。其中以国家的财政支持为辅。如2003年度日本NHK的收支预算,事业收入为6802,6亿日元,其中视听费为6711,1亿日元。而在国营广播电视体制中,除了政府投资以外,其他任何部门无论是国营企业还是私营企业,都不得在电视台投资或参股。广播电视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保证电视台的正常运作,同时也接受团体和个人的赞助。

第三,双方在性质和目的上有着差异。公共广播电视体制由于收入最主要来源于公众。遵从为公共服务的原则,目的是促进公民社会的发展,避免为政府和商业集团所左右,提供自由、公开、理性与多元的公共领域,让公众共享、公用。国营广播电视体制由于政府的直接管理,很大程度上是作为政府和执政阶级的耳目喉舌出现,它的宣传报道方针必须和政府的施政纲领保持一致,承担着宣传政府重大理论、方针、政策的职责。目的是在传播过程中履行教育、引导、娱乐、传播信息的功能。

第四,双方在节目内容、表现风格上有着差异。公共广播电视体制由于着眼于公共服务。在节目内容和风格上多注重新闻事实,进行客观公正的报道,并进行深入讨论,从而赢得较高的公信力。如作为以“毫无畏惧地追求事实真相”而著称的公共媒体的BBC。会制播很多直接针对政府的调查性报道,在一些严肃的调查类报道中,BBC真正起到了代替民众监督政府的作用。震惊一时的“凯利案”就是一例,尽管赫顿报告导致了BBC的失败,但民意调查显示,大多数英国公民认为BBC在此事中比政府更可信。在伊拉克战争中,BBC接连报道了英国士兵虐待战俘、驻伊英军性丑闻等对英国军队十分不利的消息,为全世界人民全方位地了解这场战争提供了窗口。国营广播电视体制由于着眼于宣传和教化功能,在节目内容和风格上则多体现舆论的导向和国家政策方针的落实。如中国中央电视台关于1998年的特大洪灾的系列电视报道中,前后持续的时间共有六个多月,这在世界的灾难新闻报道史上都是空前的。统计当年的电视新闻和涉及洪灾的所有电视节目,我们可以发现,直接客观报道灾难进展情况、当地人民生活情况和救灾进展与效果的新闻和节目不到三分之一,关于国家领导人亲临现场动员、全国人民声援灾区、军队和地方救灾的模范英雄事迹的宣传性节目占了大部分,由此看出,国营广播电视媒体是党和政府鼓动群众情感,树立领袖权威,声讨社会邪恶,塑造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三、两者的共同之处

在比较两者的相同点的时候,如果引入商业广播电视体制,两者的共同之处就会尤为明显。

首先从经费来源和经营手段分析。商业广播电视体制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将广播电视商业化,用市场的手段来进行资源的配置,市场需要什么,商业广播电视体制就提供什么。它完全采用的是企业的方式进行运营,生存和发展完全依赖于广告收入。公共广播电视体制和国营广播电视体制虽然有不同,但两者都有着固定的资金来维持,不完全依赖于广告收入。

其次,从节目的内容来进行分析。由于商业广播电视体制采用市场化操作,盈利才是最终目的。这就决定了商业广播电视的节目内容一定是为广告商服务,难免就要出现媚俗倾向和娱乐化泛滥的趋势。而公共广播电视体制和国营广播电视体制显然在节目品位上的定位要更严肃和注重公信力,内容形式上循规蹈矩。保持克制。

第三,商业广播电视体制的积极因

素给公共广播电视体制和国营广播电,视体制都带来了巨大冲击。因为遵循市场的原则。商业广播电视对节目收视率的高低尤其关注。收视率决定商业广播电视体制下的一切节目。在这种鞭策下。商业广播电视体制能灵活地运用各种手段,引用各式各样的最新科技,提高、丰富节目的制作水平,提供精彩纷呈的节目内容,满足各式各样的受众的需要。收视率的提高带来巨大的广告收入,从而又为制作更精彩更丰富的节目提供了物质保证,最终形成良性循环。相比之下的公共广播电视体制和国营广播电视体制,虽然节目品位高雅,但缺乏观众;虽然经费能够保证播出,但是却有质量提升乏力的困难。由于缺乏竞争,节目缺少活力且在耐看性上存在问题。正是由于这些冲击,公共广播电视体制和国营广播电视体制都开始借鉴商业广播电视体制的积极因素,引入市场的手段。

结论

广播电视范文5

英文名称:Journal of Guangxi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主管单位:广西广播电视大学

主办单位:广西广播电视大学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8-7656

国内刊号:45-1243/G4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0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广播电视范文6

关键词:广播电视;广告播出;安全管理

前言

广电中播放的广告需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原则,通过建立完善广告审查、监督工作确保广告的顺利播放,降低违规播放的比率。但在利益的驱动下广播电视台违反相关规定播放广告,因此需要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进一步提高自律意识,加强对广告投放的监管、审查,依据法律法规规范广告播出的行为,让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为观众呈现更加具有健康引导、绿色引导的广告内容。

一、广电广告播出存在的问题分析

(1)广告内容及效果差

现在各个电视台都存在着广告效果差、广告杂乱等问题。各在国家广电总局出台的《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补充规定》的通知别强调不准许使用误导公众、欺骗观众等信息的广告,不得出现处方性广告,治疗重大疾病、医疗性广告。国家广电总局出台的关于广播电视台中广告播出的时间、类型都做了明确且严格的规定,但是各大电视台为了求得生存与发展接收各种纷繁复杂的广告,电视台将有限的观众资源不断的分化,广告的信息传播的性价比逐渐下降。

例如:在电视台中出现的一些夸大其词的药品广告,电视台不敢得罪药商,药商利用群众广播电视的心理夸大药效误导群众,把保健品当成药品。主要问题就是各个电视台受广告商左右严重,通过利用专家、公众形象人物的广告一直屡禁不止。

(2)广告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随着有线数字电视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电视台的广告中出现了很多的新媒体广告,我国在这类广告中还没有清晰的法规对其进行管理,更没有制定出可执行的具体方案及指导性方法。

(3)新环境下对广电监管提出更高要求

随着新技术在广电的不断应用,针对广告的监管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广电还为适应新的发展环境因此对广告的监管手段及技术有待提高。现在的观众思想意识呈现多元化趋势,广电部门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积极的落实自身的责任,做好内部广告的内容及品质的把关,提高依法进行管理的意识,建立并完善专业机构、社会群体、内部技术检测的多维度、多层次监管体系。

二、完善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的思考

(1)加强广告审查、传递绿色健康内容

电视台的广告播出既确保了电视台的收入又能起到积极的传播作用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广告从业人员首先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自我约束和管理,使得自己的行为更加符合社会道德、国家法律。通过制作主题思想积极、内容健康的广告作品;二是播出机构不断的完善广告管理制度,依法广告,通过逐步降低药品、保健食品、美容服务广告在整体广告的比重。通过广播电视播出机构逐级加强对广告内容的审查工作,并建立对日常广告监测工作的规范性制度,电视台自身也要提高监管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完善电视台内部的广告监测制度化、科学化,通过建立违反国家规定的广告商及广告数据库,确保主体内容符合国家广告相关规定,坚决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通过总局对相关法规加强广告内容的审查把关,通过对广告企业的审验投放机构的条件和资质,通过认真筛选广告将虚假内容的广告剔除,通过传播绿色广告为主体的内容,通过自身自律加强电视台广告播出的良性发展,营造出诚信文明的广告市场环境。

(2)加强对技术人员培训,确保播放安全

广电节目的安全、顺利的播出还需要技术人员的认真操作,广告作为展示广电台的一道风景线同时也要加强技术方面的操作确保广告的顺利、优质的播出。技术人员作为确保电视内容的顺利播出的保障,自身技术、个人素质必须过硬。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化、数字化等新的技术不断的被应用在广电节目总,因此广电部门必须重视对内部技术人员的培训,加强与其他电视台相互参观与学习,不断的提高内部人员的技术水平,通过建设一支技术水平过硬的队伍确保电视节目的顺利播出。此外,加强对内部技术人员的考核,通过考核制度确保员工掌握先进的技术及设备的发展需求确保广电播出系统的24小时不间断运行,确保广告与节目衔接顺畅,给观众一个良好的视听感觉。

(3)加强广电播放数据库的检测

广播电视台一天24小时不间断播出,播放设备在这种高强大的播放状态下如果检查不到位很容易出现故障,因此技术人员必须加强对硬盘的日常检查并做好检测。在发现储存错误的术后必须做好及时更换、修理确保电视节目的顺利进行。技术人员还应与其他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在发生问题时确保联动工作顺利开展,除了加强重点系统检测之外,还应该对播出的控制系统个、节目编辑系统等做好日常的修理与维护。技术人员针对每天对广电内部进行巡视和检查制定合理的停机检修制度,确保对设备检查无遗漏保证电视目顺利开展。

结语:

广告作为广电台重要的播放内容,广告的播放内容坚持绿色、健康,同时在国家广电总局的要求下自觉遵守并认真执行广告播放的规定,加强对广告内容的审查及监管。通过建立广播电视台的安全播出不断的完善内部管理体制,不断的更新技术、设备,提高所有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及技术水平确保电视台所有系统的可靠、系统的稳定运行,通过降低广电节目中出现的问题做好电视节目的安全播出工作及广告信息的传递,为广大观众提供高品质、可持续发展的电视节目,让观众在广告中也能享受到视听乐趣。

参考文献:

[1] 刘晓梅,高艳玲 .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维护管理对策分析[J].才智,2015,11(2):326-326.

[2] 钟浦平.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维护管理对策探讨 [J].科技传播,2015,12(8):97-97,99.

广播电视范文7

杂文家吴非说:广电部有可能和卫生部合并!初看吃了一惊,再看,有道理。

我们的电视事业正在24小时没完没了地为医疗卫生事业废寝忘食,打开电视除了看见各式各类的药品广告,更多的是看见“医生”,这不是普通的医生,而是“专家”,正襟危坐,危言耸听,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最后落脚点自然要回到某种药或者某种器械上。医生也好,专家也好,最初是让人信服的,毕竟不可能谁都去当医生,当专家,后来发现街头也有“专家”,披件白大褂往闹市区一站,逮着人就要给你“检查身体”。我这个人因为长得不够气宇轩昂,外形上有明显缺憾,虽然这不妨碍我品格的健康,却容易被“专家”们认为“身体有病”,并多次被为人民服务的“专家”们当街拿下,神医扁鹊一样对我进行诊断,诊断的结果比较含糊,用药却非常果断,百病均用一种药。

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就是钱在作怪,专家也是人,专家也爱钱,被钞票钓着,就可能做些违心的事。电视也要生存,也要面对市场,也要找广告,现在每天绞尽脑汁可能赚不到一分钱,但可以轻松收到三条中奖短信,最少也是笔记本电脑一台,在这个赚钱困难的年代,也要允许专家给人检查身体,也要允许电视向医疗靠拢,不仅是电视,广播也不甘落后,操作手法与电视一致。

有一天,我在公共车上,坐在后一排,闲着无聊拿出手机插上耳机听收音机,不巧在无线电波里又与专家邂逅,是治疗肝病的专家,刚好我有脂肪肝,但听无妨,专家先讲了肝病有哪几种,有哪几期,应该怎样治疗,还真说得有板有眼,接着是专家咨询热线,有“患者”直接与专家交流,专家给“患者”检查身体,推荐“特效药物”,还有“患者”致电专家,感谢经过专家医治,他的“大三阳”也变成“大三阴”了。最好笑的事情在最后:一个“患者”说经过治疗他三十多年的胃病也好了,专家连忙说这里是肝病专题,不是胃病专题,“患者”说原来不是胃病专题吗?不过没关系,我的肝病也好了,昨天去医院化验,发现“尿酸”水平正常了,专家连忙掐断了电话,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估计接着就会要说“治好了不孕不育”。我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发现车里所有的人都对我投来异样的目光,刚好也到了我该下车的地方,我赶紧离开,害怕有乐于助人的同志怀疑我有病,给专家们打个电话,把我逮去检查身体。

(作者单位:大理州建设银行)

广播电视范文8

数字电视(DigitalTV,DTV),是利用数字化的传播手段提供卫星电视传播与数字电视节目服务,用数字压缩来取代传统的信号模拟方式,从而为用户带来集高品质图像质量、特色化服务内容于一身的数字电视频道服务,具有高速、高质、超量、超文本、超时空、可检索、自由转换等传统电视所不具备的功能与特点,即是电视节目信号的拍摄、处理、编播、输出、接收、显现均采用数字技术的信息系统,存在于电视制作、传播、收看的全过程,它刷新了传统电视的传播方式,提供了一种新的沟通平台,具有多媒体、即时性和交互式传播的特点,它是未来世界电视传播发展的主流趋势。概而述之,数字电视主要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电视台前端的数字化,实现电台、电视台内部栏目、节目、频道之间的互联互通各信息共享。二是在此基础上,在一定区域内整个电视信号传输、接收系统实施整体转换,逐步关闭模拟电视,实现前端到终端整个系统由模拟向数字的转换。

数字电视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一是多样性的服务功能。数字化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开放、兼容与共享,它整合了其他媒体和电信运行的所有功能。如互联网浏览、即时视频点播、电视购物、资讯平台、远程教育、市政公报、互动游戏、分类广告、电子商务等,实现了电视机、收音机、计算机功能“三机合一”,使广播电视网、电信网、计算机信息网“三网合一”,在它们之间实现了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使电视成为类似电脑信息终端的显示器,数字电视成为“复合性多媒体”。二是互动功能。数字电视的一个重要变化是向着受众选择和控制的方向转化,实现了电视传者与受众之间真正意义上的双向交流和即时反馈,技术实现了逐行显示的标准VGA图像,电视机成为一台多媒体信息终端显示器。三是实现了电视的多视窗如画中画、画外画、视窗放大、静止画面等功能。可根据用户的需要自由地选择频道、选择画面,并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口味与需求随时更换节目。四是电视频道明显增加。数字电视使电视节目传输资源得到极大膨胀,卫星通过数字压缩技术可以传输上百套高质量的电视节目,有线电视网通过采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也可以提供数百套左右的节目。因此,现在使用的电视模拟网只能传输40多个频道,使用数字电视网后,则可以传输500多个频道,而每一个频道又可以播放多套节目。数字电视普及后,受众观看电视时,节目选择更宽,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由此观之,数字电视与传统模拟电视传播比较,其传播优势明显体现在:电视传播播的质量高、选择的范围与传播的地域广泛、媒体与受众的互动性增强。其未来的发展空间将会越来越广阔,必将受到受众的普遍欢迎。

二、数字电视给广告带来全新的传播方式

1.从单向硬性传播向双向互动传播转变。数字电视的功能与特性决定了它与传统电视媒体截然不同。传统电视的传播模式是受控的,信息是单向流动的,受众处于一种你播什么我看什么的状态,受众反馈的方式不外乎写信、打电话。而数字电视则由过去受众被动接受信息转为“互动式”(传者与受者表现为实时交互操作),即人机交互,受众可以主动地接受需要的电视信息。数字电视传播形式由过去的“一对多传播”变成了除“一对面”外的“点对点”传播。即数字电视使受众在观看电视的同时,能上传有关信息,选择与节目相关的内容和服务,如我国数字电视杭州模式就实现了VOD视频点播。数字电视后画面还有多种“链接”形式,可以进入另一个数据流程。如果传统模拟电视广告传播给人的感觉主要是向消费者“推”、“输”广告信息,乃至施加“皮下注射”进行广告信息灌输的话,那么,数字电视广告的、传播,改变为受众可以与电视中任何自己需要的广告“信息源”联系,把需要的广告信息“拉”出来,主动进行观看、浏览甚至下载,这样,传统模拟电视那种“地毯式轰炸”的广告传播方式正在失去效果,数字电视的出现大大地减少了广告传播的负面影响。

2.由强制性接收向选择的自由性收看转变。传统模拟电视是受控的、单向的,即传输接受,受众只是单纯被动地接收电视信息。而数字电视传播下的受众可以在自己许可的时空中自由选择电视观看,接受与消化电视信息;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在电视中查找不同形式的信息,甚至可自由观看、查询、浏览、下载需要的广告信息资料,从而避免消费者因注意力不集中产生的广告传播的无效性和被动性。数字电视广告的出现,甚至可能使传统购物方式发生转变,广告主开始向直销广告主转变(如中国数字电视的青岛模式),消费者不必一家家商场跑来跑去比较商品的质量、价格,更不必面对售货员的“热情推销”,一切只需操作遥控器或红外遥控键盘,边观看数字电视中的广告,边详看企业、产品的介绍,边互动选货、订货、购物。在数字电视环境下,受众成了主动广告信息的寻求者,开始真正能够控制自己的收视时间和收视内容,完全消除了电视广告在接收时间上的强制性与被动性。

3.由电视表现手段的单一性向电视表现的多样性转变。数字电视把影像、声音、文字、图表等信息传播形式集于一体,变成一种可以包容一切信息传递方式、类似于计算机“多媒体”全方位信息传播的媒介载体。也就是说,数字电视整合了一切媒体的优势,具有了多媒体的功能,它能最大限度地运用各种技术与艺术手段,利用现代高科技声、光、电技术制作出生动活泼、形式多样、赏心悦目、可视性强的电视信息(广告信息)。数字电视有电视画中画、画外画、视窗放大、静止画面等展现传播方式,给受众以全方位、多维度的广告信息传播,传达多感官的广告信息,甚至还可以实现电视广告信息的录像、复制、定格或回放等功效,给受众带来全面的视听觉震撼。因此,数字电视传播广泛、力度大、交互性强,数字电视广告传播就可充分利用其技术优势,推播全屏广告、画中画广告、声音广告、游动广告、互动广告、全流量广告等综合多种传媒技术的广告传播形式,以取得最佳传播效果。

4.由电视信息投放的模糊性向准确性转变。与传统模拟电视广告传播比较,数字电视广告投放的精准性明显增强。数字电视可依据有共同兴趣、爱好、利益的分众群体(消费者),依据要确定的广告信息的内容和形式传播,即特定的电视广告针对特定的电视受众,使得数字电视广告传播的目标受众十分清楚。如某固定的电视节目专栏,不同产品的广告就可投放在这类传播平台上。这样广告播放的信息投放在有着共同需求的分众(消费者)中,其广告传播的目标市场十分清晰,从而真正做到广告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广告主在数字电视中传播广告的信息的准确度就会大大提高,就能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广告主可以利用数字电视传播技术及时监测广告观看者、访问者类型、访问的时间、访问的地区,并进行归类统计,从而准确地了解到电视广告传播的效果。这样,广告投放、传播广告的目标市场就会越来越准确。

5.由传统固定的电视传播向移动的数字电视传播转变。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移动电视正在出现,它是无线传输的数字化电视,其特点是移动接收、携带方便、清晰度高且音响效果好,能够随时随地收看,对受众的影响非常大。当前,流媒体如车内移动电视、手机移动电视、计算机电视收视等早已出现,这为电视广告传播带来了新的传播途径。目前上海、长沙的车载移动电视,以收视优势拉动了广告信息的传输,取得了良好的效益。2004年以来,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都相继推出了手机电视传播业务,其用户数量逐年增长。移动数字电视的传播效率和接受功能优势是传统模拟电视媒体所无法相比的。这种移动的广告信息播放,能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获得更高的广告到达率。

三、数字电视广告实现有效传播的途径

1.采用“点对点”的方式传播广告信息。数字电视改变了传统电视广告那种“全民式”的传播模式(数字电视频道的增多实际上就是对传统模拟电视单一强势传播的削弱),使“点对点”的定向定面电视广告传播成为可能。数字电视媒体可以针对不同的受众播放相应的广告信息,传播模式表现出新的“点对点”的映射关系,它能使电视广告在最合适的时间、以最合适的方式传播给最需要广告信息的受众(消费者)。数字电视传播的出现,开始使自己小众化,传播的针对目标越来越细,这样就能有效增加数字电视广告的针对性、及时性与沟通效果,大大提高广告传播的效益,同时,由于“点对点”的传播方式,在个性化内容的数字电视频道中,受众注意力集中,需求的目标明确,并自主自愿地接受电视广告信息,电视广告传播的效果自然会更好。

2.建立电视资讯平台传播广告信息。在数字电视中建立“资讯平台”,就可以为广告传播建立信息资源库或称其为“服务仓库”,供受众(消费者)随时随地查找需要的广告服务,用户通过所设的解码器或操作键盘可随意检索数字电视广告信息,这样一来,电视广告就成为可供查询、可供检索的信息资料。电视资讯平台栏目上的受众,往往具有共同爱好和兴趣,这样也就能更好地使广告主与媒体接近目标分众(消费者),了解他们的购买行为和购买的习惯与差异,从而开办“资讯平台广告”——直接针对新产品的目标受众设计资讯平台,把广告的内容完全融到所资讯的形式与内容中去,把电视机变成进入千家万户的多媒体广告信息终端。数字电视可以满足不同目标受众的需求与愿望,通过数字电视频道提供分类广告,为广告客户提供足够广阔的选择空间。目标市场明确了,电视广告资源就能得到合理开发。

3.采取电视与网络互动传播广告信息。对于广告而言,与受众进行有效沟通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数字电视技术第二代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电视与互联网联通,真正实现跨媒体的信息共享,交互式应用越来越广泛,这样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两种传播媒介的各自特征与优势来进行广告信息的传播。受众在收看数字电视后,可以通过遥控、点击广告链接到企业或新产品频页,或上网查询更详尽的产品广告信息,甚至把需求信息再反馈到电视台或商家。同时,也可将数字电视广告转化为网络视频播放,可利用数字电视来吸引受众(消费者)收看简短广告片,最后用字幕打出受众需要了解的信息,告知到网络中去查找更详细、更需要全面了解的广告信息,使受众对广告信息的阅读层次化,并进行互动双向交流。这种把电视媒体广告和网络广告结合为一体的广告传播方式,在美国、日本已经出现了,并日益受到受众的欢迎,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互动电视广告”最重要的价值就在于帮助商家与电视受众(消费者)进行更深层次的沟通,通过广告信息库的建立,真正实现“一对一”的营销。

4.办好电视节目吸引受众来传播广告信息。数字电视后,节目制作的质量成为收视的关键,电视节目抓住了受众的眼球,才会产生传播效益。因为数字电视后每个安装了有线电视或卫星电视系统的用户将能收到500多个频道,这种传播局面必然使电视受众不断地更换、选择电视节目来满足自己的收视要求。这样,传统模拟电视单一频道强势传播的局面开始削弱,那种全方位、大面积影响受众的广告,在数字电视面前变得只是少部分地影响受众了。数字电视广告传播必须在电视频道相对稳定、节目品牌影响力大这种收看状态中去争取受众。因此,数字电视时代要想使商家的广告传播影响受众,就必须发挥数字传输的技术优势,办出有吸引力的电视节目,给受众带来乐趣,使数字电视节目显现出互动性、娱乐性、新颖性、知识性和趣味性。要利用好的电视节目搭建广告传播的平台,想方设法吸引受众视觉、听觉,让受众在享受好的节目的过程中自愿接受有关广告信息,甚至引发受众自发关注和参与,吸引他们去主动寻找广告信息,这样才能使电视输出的广告信息吸引眼球、传有效果。

5.实行电视分群投放来传播广告信息。传统模拟电视传播的对象往往是“全民性”的,广告传播也是大面积“广而告之”的“印象轰炸”,电视广告传播往往不顾各个年龄层次、各个地区、各种收入阶层、各种文化水准、各个生活层面的受众,盲目传播广告信息,所以这种电视广告传播关注力低。随着数字电视的发展,受众开始分群,有着共同兴趣爱好、购买行为与购买习惯的受众,观看与浏览的是共同关注的电视信息、电视广告,受众导向时代真正来临。这时电视广告传播只有按分群的目标受众“投其所好”地把广告信息传输给受众,投放的广告才会取得成效。在数字电视传播时代,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广告主的需求,锁定广告目标用户群,为他们“量身定制”广告,做到精确定向的广告传播。如果电视广告传播的分众(目标消费群)与专业电视频道的目标受众趋于一致,电视广告传播就会取得巨大效果。

不可否认,数字电视在中国还只是初现端倪,怎样构建数字电视广告传播,还需要进行深入的探讨、研究与开发,但我们深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的电视媒体仍然是广告传播最为重要的媒介,其广告传播效果也最为明显,崭新的以“受众本位”数字电视的广告传播时代的春天即将到来。

参考文献:

广播电视范文9

1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重要性

广播电视覆盖工程是现代广播电视工程的重要部分,广播电视提供最基本的公共服务方式就是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广播电视覆盖工程也是一项政治工程,会将国家的利民声音传递给广大的人们群众,即广播电视覆盖工程也是一项民心工程,让广大的人民群众听到广播,看到电视节目的文化工程,广播电视覆盖工程也是执行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建设的责任。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重要性,还可以是以国家政府为主导,带动人民群众的力量,构建一个覆盖社会的公共体系。要想做好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建设,就要加强在文化方面的投入工作,对公共的文化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建立健全文化的公共网络设施,对文化的公共建设资金,以及文化公共建设的人才和技术进行完善,构建出评估机制,进而推动文化公共设施与社会的健康、协调、持续发展,逐渐增加文化公共产品的供给,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与文化素质,同时还可以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以及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2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建设的技术和管理措施

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建设依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覆盖建设的工作。例如,在人口居住比较集中,也就是人口比较多的区域,政府可以通过建设一个相对来说,小型一点的有线网络来提高当地居民收看节目的质量和收看节目的数量,进一步提高了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建设效率。如果在人口居住不太集中,人口的居住比较分散,也就是说人口数量比较少的区域,可以使用无线来发射信号,以便可以提高覆盖的范围,方便人民群众观看电视广播。使用小型的有线网络,既可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价格也比较合理。还有其他的技术措施,发展广播电视覆盖的面积,那就是选择使用外力。这种方式的具体情况就是利用地势,来带动周边的广播电视的发展,降低造价的成本,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建设的管理措施,对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建设情况的好坏,以及建设质量的好坏,造价的成本等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做好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建设的管理措施。首先是用个性化的管理来建设广播电视覆盖工程,个性化的管理就是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凸出人的主导地位,每个工程的建设都离不开人的力量,即便是建设用到的技术工具,也是人在制造和使用,所以在建设广播电视覆盖工程时,在建设的管理上,应当加入以人为本的理念,做好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建设的工作。其次,使用科学化的管理手段来建设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建设,是一个含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工程,因此需要使用科学化的管理手段。具体的方法就是合理的使用先进技术,进行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建设,例如,在居民较为集中的区域,可以选择使用有线建设传输电信号,在居民较为分散的区域,可以选择使用集中安装电视来满足居民的需求,也可以使用无线的覆盖方式。最后,广播电视覆盖工程需要大家团结一致,政府的有关部门和有关单位最好管理的协调工作,因为广播电视覆盖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建设工程,会受到各地的经济和地势差异的影响,所以要做好各有关部门以及各有关单位管理的协调工作。

3做好广播电视覆盖工程技术的维护工作

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建设,离不开技术维护工作的,能否高质量、安全、经济和不间断地发射与传播广播电视的节目,需要广播电视覆盖工程技术的维护工作,因此,力做好广播电视覆盖工程技术的维工作护,需要加大它的研究力度,制定详细的目标维护设计,确定维护设备的有关责任人,把控好设备维护的档案。现阶段,广播电视的快速发展,加大了广播电视覆盖工程技术维护工作的难度,为了适应广播电视的快速发展,需要培养一大批专业的技术维护人才,制定出较为规范化的发展机制,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的人员多是由维修工程技术员、操作员以及系统设计员组成,可以看出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是一个应用型较强的工作。因为广播电视的技术维护工作有光维传输、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音频系统、视频系统、卫星传输等,所以需要初级的技术维护人员,也需要各个领域的高级技术维护人员。因为广播电视的技术维护工作,是为了做好一个高质量、安全、经济和不间断的发射与传播广播电视的节目,所以在广播电视节目时,不允许出现重复播放的情况,如果出现播放事故,会给社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有科学的管理意识,并且要把广播电视的技术维护工作变成正规、科学的岗位,让工作人员在严格、规范的环境下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

4结束语

根据上文针对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有关描述,可以看出在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建设工作。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建设工作,是一个惠民的工作,它的建设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因此,要想做好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建设工作,要加入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科学、规范地对其进行建设。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建设对广播电视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它的实施有助于我国文化公共设施的发展,也是我国长久以来,传播国家政策的有效途径之一。

作者:杨波 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广播电视台

广播电视范文10

1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节目的发展机遇

1.1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节目的传播方式更加多元化

多元化的传播方式是信息化社会的重要表现,也是互联网和现代技术发展的成果,尤其是新技术在广播电视节目中的应用,为其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传播手段,与以往传统的电视节目播送方式形成了强烈对比。在当下的网络中,除了专门的视频播送网站和视频平台,还有短视频抖音、快手以及微博、微信、QQ等,都可以进行视频播放,技术的革新为广播电视节目的播放手段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1.2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节目的信息内容更加海量化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技术的利用使大量资源得以整合,为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但是,在传统环境下,资源有限和信息查找是两个大难题,由于以往信息资源载体的局限性,导致各种信息难以得到有效整合,而且,即使这些信息可以有效利用起来,但由于缺乏先进的手段,在查找方面也会浪费较多时间。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把所有的资源融合到一个数据库中,当我们需要的时候,只需输入与主题相关的关键词,就可以找到对应的信息。总之,新技术在广播电视节目中的应用,为其提供了极其丰富的信息内容,也让信息检索的过程变得更加简单快捷。

1.3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节目制播方式更加现代化

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手段和方式依托于现代化的技术和软件。以播放方式为例,广播电视节目在之前只能通过电视进行播放,电视播放也已经是当时最先进的手段和方式。但每一次的技术革新,总能为电视节目的播放带来新的方式,比如:电脑的出现、手机的出现和平板的出现。总之,每一种技术产物的出现,都是其播放手段的一次变化和升级。而制作手段也是一样的道理,尤其是电视节目制作的相关软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不断对内容进行更新,再加上软件类型越来越丰富,尤其是特效的使用,也让电视节目变得越来越具有吸引力。总之,随着新媒体环境而来的新媒体技术,让广播电视节目的直播手段也变得越来越现代化。

2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节目存在的问题

广播电视节目在当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电视节目,还是传播思想、引导潮流的重要方式。除此之外,广播电视节目行业的发展还可以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但是,新媒体环境下的广播电视节目存在很多问题,如果这些问题无法有效解决,广播电视节目所产生的作用也会受到影响。

2.1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单一、缺乏新意

电视节目的内容是传播信息和思想的主要内容,影响着观众的思维,但是在传统的广播电视节目中,节目内容单一、缺乏新意,这也是制约广播电视节目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现在人们的思维惰性和过度追逐热点,导致现有的广播电视节目经常出现雷同的情况,相互抄袭也成为当下广播电视节目的一个现状。过度单调、缺乏创意的电视节目,无法满足所有受众的胃口,这样一来,受众对传统广播电视节目的印象就会大打折扣。再加上传统的广播电视选择性少,不像网络广播电视节目,人们可以随时观看,并且可以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类型,不仅消除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还让节目内容变得越来越丰富。

2.2广播电视节目更新缓慢、实效性差

广播电视节目更新速度缓慢、缺乏实效性,也是制约广播电视节目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传统媒体环境下,电视节目想要呈现在观众面前需要经过一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电视节目在制作完成以后,还要通过审核,审核之后还需要根据日程进行安排,最终才能呈现在观众面前。另外,传统环境下的电视节目更新速度也很慢,有的节目甚至一周才更新一次,这种方式大大消耗了人们的耐心和兴趣。但是网络电视节目却不一样,网络电视节目在制作完成之后,只要不违背相关的准则,就可以在第一时间进行,除了一些规定有周期的电视节目之外,其他都有一定的自由性。甚至有的电视节目还会一次性完毕,这也是网络电视节目对传统电视节目造成冲击的一个优势所在。再加上时效性这一新闻要素的特点,如果广播电视节目在新媒体环境下不加以改善,终究会被网络电视节目所取代[1]。

2.3网络电视节目带来冲击,广播电视节目发展滞后

网络电视节目的出现,对广播电视节目产生的冲击和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仅体现在时效性和内容形式方面。由于网络电视节目的出现,传统的广播电视节目失去了一大批粉丝,再加上传统媒体介质的不便携性,使得广播电视节目的粉丝量急剧下降,这样一来,传统电视节目的收视率也会受到影响,最后,收视率下降又会导致参与其中的广告商变少,再加上本来就降低的收视率,使其效益也越来越低。这种蝴蝶效应所产生的后果严重制约了广播电视节目的发展。再加上现在手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通过手机就可以在网络上观看节目,所以,人们对于网络电视节目也更偏爱一些,广播电视节目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3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策略

新媒体时代,网络广播电视存在很多先进性,也对传统的广播电视节目造成了很大冲击。但我们必须承认,传统广播电视也存在一定的优势。虽然和网络电视节目相比,广播电视节目在时效性、内容与形式等方面都处于劣势,但是网络电视节目碎片化现象严重,广播电视节目却更加严谨、全面,而且更有深度。所以,如果广播电视节目在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改革之后,依然会具有极强的竞争力。

3.1打造特色品牌节目,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的广播电视节目要想有所作为,必须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品牌,夯实自身发展的基础。当我们提起湖南卫视的时候,会毫不犹豫地说出《快乐大本营》和《天天向上》,这就是他们的特色品牌,也是湖南卫视的支柱节目。当我们提起浙江卫视的时候,又会想到《跑男》,这就是品牌的力量。尤其是在当下,网络电视节目发展迅猛,各地电视台如果无法打造出一个具有自身特色的品牌来增强竞争力,就很难在现有的局势下得到大家关注。因为每个地方的电视台所面对的受众群体及其本身的定位是不同的,所以,电视台必须根据自身特色和当地的特色来制作节目。除此之外,广播电视节目还要从实际出发,关注大众,这样才能在发展广播电视事业的同时,促进本地文化的宣传与发扬[3]。

3.2利用先进技术手段,提升节目制作效率

与新媒体相比,传统媒体下的广播电视节目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即制作手段传统、工作效率低下。所以,广播电视节目要尽快与新技术进行融合,充分借鉴新媒体和新技术的优势,从硬件和软件上做到与时俱进,实现智能化,保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高效率。广播电视节目的整个制作过程,包括拍摄、后期制作、后台运营和播放,每个环节所涉及的技术手段都要不断进步。比如,在拍摄过程中摄像机和镜头的使用,不仅要选择合适的拍摄设备,还要选择先进的设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拍摄出来的镜头有一定的质量。另外,在后期制作中,要积极使用比较高级的剪辑软件和特效软件,保证制作出来的节目有一个更美的视觉效果。最后,在播放时,可以利用AR、3D等技术以一个现代化的、全方位的角度来展现这个节目。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当今比较流行的网络直播来增加自己的粉丝数量[2]。

3.3丰富节目内容形式,满足观众多样化需求

在广播电视节目的内容和形式上,还要具备满足观众多样化需求和个性化需求的条件。因为每位观众的喜好都不同,我们不可能要求大家的审美完全类似,所以必须制作出多样化的广播电视节目,以此来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为此,广播电视节目必须以观众的需求为方向,对节目内容和形式进行创新,拓展节目的领域和类型[4]。同时,广播电视节目还必须具备个性化特点。节目之间相互仿效是广播电视节目在当前的一个严重问题,虽然有些节目会进行一定的改变,但“换汤不换药”的做法仍然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因此,在这一形势下,电视台创作特色化、个性化的节目,反而更具有吸引受众的特质。这也是推动广播电视节目发展的有效方法。

广播电视范文11

近年来,县广播电视局在县委、县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坚持以发展为主题,弘扬“清醒、沉实、大气、卓越”的广电精神,秉持“求发展、谋利益”的理念,积极推进城乡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广播电视数字化进程,巩固“村村通”建设成果,加强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工作,有力推动了全县广播电视覆盖水平的快速提高。到目前,全县有线电视光缆建设完成2800公里,形成干线光缆“o”型覆盖。11个乡镇123个行政村全都实现了村村通。行政区域内通市、通邻、通乡镇的干线光缆产权自主率为100%,无线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100%,站全省排头。

重点做了四个方面工作:

一、 加大无线发射台改造力度。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城镇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但一些居住在偏远地区的群众仍把广播电视作为文化生活的主体。为使这部分群众能更好地收听收看到中央和省市广播电视节目,今年上半年,局里投入20余万元对广播电视发射台进行装修和技术设备改造。提高了无线广播电视覆盖能力,保证了广播电视节目的覆盖效果,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 加快20户以上已通电的自然村的光缆覆盖。

县广播电视局自1994年开始有线电视建设,到20__年已全部实现“村村通”,从20__年开始我局在巩固有线电视村村通的基础上加大对20户以上已通电的自然村光缆覆盖力度。全县共有326个20户以上已通电的自然村,目前,已通光缆322个,达到99%以上。上级要求20户以上已通电的自然村要有线覆盖,并非光缆覆盖。光缆覆盖与有线覆盖的最大区别在于光缆覆盖用户少、距离远、投资多、施工难度大。没有经济效益,但社会效益很大。那些居住在边远地区的群众,虽然只有几户、十几户,却能远隔县城几十里、上百里,看到与县城一样的有线电视节目,真正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关心,体会到和谐社会的温暖。现在其他四个没通光缆的自然村,踏查规划已经结束,正着手施工。到年底除了一个村因历史遗留的合同纠纷外,其他三个村可全部实现光缆有线电视村村通。

三、加快乡镇标准化广播电视站建设步伐。

县广播电视局始终对全县乡镇广播电视站实行垂直管理,为加快农村广播电视发展步伐,推进全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再上新台阶,从20__年开始,加大对乡镇标准化广播电视站的建设力度,共投资120余万元,已建成功能齐全,办公条件一流的标准化广播电视站4个,正在建设的2个,其他5个乡镇广播电视站也将陆续建设。从而形成了以县域为中心,以乡镇为依托,有效服务农户的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

四、推进数字电视建设。

数字电视是广播电视发展的大趋势。国家要在2015年实现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取消现有的模拟信号。这项工程在县城推进,我们认为有一定风险和难度。一是投资巨大,二是群众很难接受,三是经营回报率太低。今年,我局已开展了数字电视建设的前期论证、考察、实施工作。基本思路是借用市里的节目前端平台,建立自己的用户管理平台,探索机顶盒的普及方式和收费标准等。

下步工作打算:

广播电视范文12

喉舌与媒体

“喉舌”与“媒体”,涉及到广播文艺功能的变化。

建国以来,广播文艺经历过一个由被动制作到主动创作的过程。或者说,是一个从为人作嫁到自己走路的过程。

50年代初,广播队伍初建,归属于新闻宣传口(),而不是文化艺术口(文化部)。电台强调要成为党和政府的喉舌,成为人民的喉舌。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广播是媒介和工具。当时新闻类、文艺类节目被称作“新闻广播”、“文艺广播”,还没有“广播新闻”、“广播文艺”的提法。如果说新闻节目是报纸的“有声版”的话,那么文艺节目便是社会文艺的“录放版”。文艺编辑有两大任务:一,政策把关;二,编、播、录、放。换句话说,就是对社会主义文艺作品加以筛选,进行广播化处理。因此,他们尽管是决定节目优劣的关键角色,却属于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既不自我标榜,也不标新立异,只是当好配角。就“广播文艺”而言,这种为人作嫁的节目制作方式多少有一点被动。

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力度逐步加大。1980年10月,全国第十次广播工作会议提出了这样的工作方针:广播电视要“自己走路”。

这个方针50年代初胡乔木曾经提出过,含义不同。当时主要指广播事业要建立自己的记者、编辑和节目制作队伍,免得只是报纸的传声筒。80年代重提,队伍已经壮大,设备不断完善,除了广播以外,还出现了电视,影响越来越大。“自己走路”不仅意味着摆脱报纸、杂志那种文字印刷,人工传递的信息传播方式,而且要充分显示音像俱备、电波传送、迅速及时、传播广泛、感染力强等优势,开创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

1982年5月,广播电视部正式成立。第二年3月,在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上,部长吴冷西强调:要“扬独家之优势,汇天下之精华”。这个观点可以说是“自己走路”方针的补充和发展。

“自己走路”有这样一些迹象:

——80年代,“广播新闻”自成体系,不限于报纸有声版的“新闻广播”。

——80年代,“广播文艺”开始探索,区别于录放版的“文艺广播”。

——80年代,“电视文艺”大行其道,电视散文、电视音乐(MTV)、电视戏曲、电视综艺、电视文化专题、电视艺术片等多种样式纷纷呈现。

——80年代前期,广播剧形成创作高峰,90年代被纳入“五个一工程”奖项。

——80年代,电视剧异军突起,蔚为大观,以极其普及的方式与电影争夺观众。

——80年代中叶,电影也划归广播电视系统。1986年1月,广播电视部改为广播电影电视部。

——90年代,国家教委正式确认并新增“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设学士、硕士、博士生专业。

同样在80—90年代,正当广播电视系统提出“自己走路”和“扬独家之优势”的时候,理论界、学术界开始通行一个与“新闻”、“宣传”不完全相同的概念——“传播”。

在传播学领域里,广播、电视与报纸、杂志、图书同样被视为面向大众的传播媒介和工具,简称“大众传媒”。它们是“传者”与“受众”之间的桥梁。

从媒体的角度看,广播电视实际上存在着双重品格:既是新闻信息的传输工具,又是文化艺术的载体。作为文艺的视听载体,广播电视不是惟一的,除此之外还有电影、录音带、录像带、CD、VCD等等——或许将它们统称为“音像文化”、“音像艺术”更为准确。80年代以来,除了政府主办的广播电视节目以外,商业化操作的音像制品已经进入市场,具有同样的视听效果。

音像文艺的社会化,给广播电视文艺带来了竞争和压力。就“传者”而言,你播我听、你播我看的单一的传播途径改变了。专业化的音像技术不再是广播电视系统的专利。独家经营变成了多家经营,文艺领域的行家里手大量涉足音像创作。中外音像制品正在成为广播电视文艺的强大对手。就“受众”而言,文化消费观念增强了,拓宽了。他们可以有多种选择,不再限定于收听、收视电台电视台的节目,视听口味也越来越高。于是,在音像文化领域里,不再是电台电视台的编辑为观众筛选、择定节目,相反地,广播电视文艺节目与其他音像制品一样,要接受受众的选择与检验了。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电台文艺编辑向来有两大特点,一是具有强烈的“喉舌”意识,对政策把握和舆论导向十分敏感(因为长期归属于新闻宣传部门);二是具有无可比拟的广播电视专业化技能、技术、技巧(因为是政府独家经营)。这两个特点曾经是两大优势。如今,这两大优势显然要重新认真地思考了。

喉舌意识主要是就新闻宣传而言的,电台文艺编辑们常说:社会文艺所允许的,我们不一定允许——因为电台是政府的机构,重在表达政府的意志,传播政府的声音,必须强调政策性、权威性。这一点毫无疑义。然而,文艺和新闻虽然一样姓“文”,却分属两个范畴:新闻强调客观、真实;文艺强调主观情绪。新闻言简意赅;文艺情趣盎然。新闻迅速及时、“喜新厌旧”,重在追逐时代和生活的浪潮;文艺“喜新恋旧”,耐人寻味,重在探索人生价值和艺术魅力。如果说新闻不乏冷面孔,那么文艺永远有一副热心肠。我国的新闻宣传政策与文艺政策在侧重点上也略有不同:前者重在统一的舆论导向和优秀的作品示范;后者重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要为人民大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喉舌意识和百花齐放意识其实并不矛盾,但也不可相互取代。如上所说,广播电视有双重功能,倘若说“喉舌”强调的是媒介和工具功能,那么“百花齐放”强调的是艺术形态功能。广播电视文艺编导运用音像技术与艺术进行了创作,实际上已经不限于社会文艺的选择、加工、传播,它们自己也已经成为社会上音像文艺大舞台的作品。作为社会文艺的一部分,它们不再具有往日的权威性,同样要经受受众的选择、专家的审视乃至市场的检验。

面对媒体的竞争,仅有喉舌意识是远远不够的,泛泛地应付日常播出也难以满足受众的需求。广播人、电视人应当转变创作观念,变被动为主动,树立“广播电视艺术家”的意识。目前,文学艺术领域的行家里手既已涉足音像创作,并且有所作为,那么,广播电视文艺编导除了准确把握政策和舆论导向以外,增强文艺修养和艺术功力是当务之急。

载体与本体

顾名思义,广播文艺是广播所负载的文艺。广播是载体,文艺是本体。电视文艺类似。

载体的作用不可忽视。在文艺领域里,它们与本体相辅相成,其材质与性能直接影响到艺术本体的形态特征。比如:

文字——语言的符号,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有了语言文字才有文学,才有美文巧思和艺术化的文学。于是,文学成为文学的载体。

宣纸——国画的载体。生宣、熟宣的不同性能使泼墨写意与工笔重彩各呈异趣。

板材——版画的载体。于是有木刻的刀味、铜版画的金属味、腐蚀版的艺术肌理。

胶片——摄影的载体。胶片、暗房技术造就了摄影艺术。

广场、厅堂、剧场——表演艺术的空间载体。音乐、舞蹈、戏剧形成了广场艺术、室内艺术、剧场艺术的不同效果。

艺术有个传播问题,也有个记录问题。记录是为了传播。过去的艺术难以记录和复制,只能口传心授、手工制作、巡回展示,或借助于文字间接记录。这使文化艺术的普及与发展相对缓慢。20世纪摄影、唱片、广播、电视、电视的相继流行,意味着找到了新的声像媒体,也是载体。

声像媒体(载体)有什么功能呢?

首先,它们可以记录——客观地记录,不失原样地记录。记录声音、记录形象、记录色彩。既可以记录生活,也可以记录艺术。既可以静态地记录,也可以动态地记录。既可以生活化地记录。也可以艺术化地记录。胶片、电子的记录功能的发挥(电影、电视),其真实性甚至令舞台上三面墙式的“模拟现实主义”为之逊色,进而去探索“剧场艺术”的新路。

其次,它们可以表现——主观地表现。声音或形象不只是客观的,它们也能表现主观情绪、个性色彩、审美倾向,甚至可以表现臆造的、非现实的观念——音乐、音响尤其具有这种魅力,由此带来独特的审美感受。

第三,它们可以复制——大批量的、机械化的、不走样的复制。

第四,它们可以传播——广泛而迅速地传播,可以借助于电子手段实现即时传播、同步传播。

前两个功能——对生活的客观记录,对情感的主观表现,属于艺术创作的范畴。艺术讲究情、趣、艺。后两个功能——大量复制,迅速传播,属于传播的范畴。

依托20世纪的现代科技,新一代的声像载体赋予文化艺术以新的面貌和新的包装,大潮般地涌向社会。它们加快了文明的步伐,也改变了传统艺坛的风貌。于是,融汇着机械技术、复制技术(印刷、摄影、拷贝)、电子技术的艺术形态被视为20世纪出现的、与现代科技相交汇的新艺术。特别是电影、电视、广播,有人称之为区别于诗歌、音乐、绘画、雕塑、建筑、舞蹈、戏剧七项艺术的第八艺术,第九艺术、第十艺术。

如果我们深入地思考一下,其实在视听领域,广播电视没有创造什么新的艺术语汇和新的艺术手法。一切都是固有的艺术形态(包括电影艺术)业已创造过的,而且已经相当成熟。视觉艺术如绘画、雕塑、舞蹈、杂技;听觉艺术如音乐、歌曲、曲艺说唱;视听综合艺术如戏剧、电影。即使如广播剧、电视剧,大抵也不过是听觉化的戏剧和电影式的声像蒙太奇叙事。所不同的,只是将胶片载体转化为电子载体、将观赏环境由专业化的剧院转化为日常的任意性环境而已(当然这也很重要)。从音像载体的角度讲,电视更需要从电影那里学习音像蒙太奇语汇、以及画面运动、节奏,影调、色彩以及音乐、音响等表现技巧。

正因为广播电视没有创造什么新的艺术语汇和艺术手法,因此把握固有的艺术形态十分重要。

艺术形态没有高低之分,只有手段、方法、风格、格调、韵味之别。它们之间从来不是相互排斥关系,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契合、借鉴、交融关系。艺术的哲理触类旁通,人们称之为“通感”。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绘画的线条色彩、雕塑的块面结构渗透着音乐般的节奏韵律;音乐的音色、音响、柔度、力度可以带来空灵(空间感)、柔滑(视觉、触觉感)、冲击力。综合性的视听艺术如戏剧、电影、电视等,更是随处可见文学、绘画、音乐、舞蹈的影子,甚至还包括语言文字所负载的有关人生与艺术的哲理思考。

于是,广播电视面对文艺,势必形成多元化、多样化的趋势。应该说,艺术的高下不在于形式的新旧;作品品位的高低,不在于琢磨什么新样式或开发什么新品种。关键在于两点:

(1)艺术本体的把握——如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戏剧、电影等。

(2)载体功能的发挥——即广播电视自身的艺术表现功能的发挥,如客观再现,主观表现,以及包括纪实美、形式美在内的情、趣、艺。

把握好这两点,手段的运用和样式的变化自在其中。

数千年人类文明所积累、所创造的艺术手段和艺术方法极为丰富。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可以多视角、多方位、多层次、多形态地表现。没有什么事物广播电视不可表现,也没有什么题材只可用一种方式一次性地表现。具体到每个作品,表现手段不在于多,而在于精。

最理想的境界只是两个字:得体——得生活的本体、得艺术的本体、得情感的本体。

原创·继创·再创

任何文艺作品都有原创、继创和再创。作品的原创很重要,或可称之为“原生态”的作品。它是继创和再创的根基。然而,衡量作品优劣的标准不在于它是否是原创或原生态。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原创的、原生态的作品比较粗糙,杂质多,通过继创和再创,才成为精品。随着艺术载体的多样化,继创和再创现象愈来愈普遍。

即使在出现精品之后,继创和再创依然存在——文艺界称作改编、移植、二度创作。继创和再创可以不断出现精品,或者各呈异趣。当然,其中也不乏庸品,甚至膺品。

这方面的例子举不胜举。

例如,流传千年以上的《西厢记》故事,题材及原创是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会真记》(又名《莺莺传》)。南宋赵令畴将其改编为说唱形式的《蝶恋花鼓子词》,同时又有歌舞说唱并举的官本杂剧《莺莺六幺》。金代董解元另作改编,重新创作为长篇说唱《西厢记诸宫调》。元代王实甫则又以“董西厢”为蓝本,再创杂剧《西厢记》,成为中国古典戏曲舞台上的不朽之作。

杂剧精品《西厢记》的出现并不意味着这一题材的杀青、锁定。“王西厢”是用北曲演唱的,称“北西厢”。明代又有以南曲演唱的同名传奇剧本出现,情节人物有所拓展,带有江南风情特征,称“南西”。至于清代以来各种地方戏曲和曲艺里的“西厢”、“红娘”,乃至不同演员的不同表演艺术流派,如京韵大鼓《大西厢》,昆曲折子戏《传柬》、《闹柬》,荀派京剧《红娘》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难以互相替代。时至今日,新编越剧、蒲州梆子、歌剧、电影、电视连续剧的《西厢记》仍在继创或再创。

又如,400多年前莎士比亚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问世以来,各种艺术形态的继创和再创始终没有停止。英国重视原创和原作,不作过多的改动。美国则在原著基本情节和基本精神的基础上为我所用,大幅度改编,加以再创。例如百老汇歌舞剧《西区的故事》采用《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人物和情节架构,把中世纪意大利两大家族的世仇变成了纽约贫民区两大青年团伙的争斗;电影《罗密欧与朱丽叶》又设置为当代意大利后裔的族仇和枪战。然而,原著中“以爱情化解仇恨”的中心主题没有变,震撼人心的悲性结局没有变。同样的情况,日本著名电影导演黑泽明的《乱》,将莎士比亚《李尔王》的人物和情节架构放置在古代日本部族,加以电影化的表现。这,也是一种再创。

诗,谱曲为歌。乐舞,可以引发诗情画意。口述的故事,文学化加工而为小说。小说搬上舞台成为戏剧。经过屏幕化处理,成为电影、电视。短篇的可以生发为中篇、长篇;长篇的可以浓缩为单本、连续、系列、片断;古典的、章回的可以改写成现代的;外国的可以转化为中国特色的。

广播电视既然是音像载体,既然被视为艺术形态,那么它可以充分利用声音元素和音像元素观照整个世界,观照自然、社会、人,观照古今中外所有的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它可以原创,也可以继创、再创,大有用武之地。

以广播文艺(有声文艺)为例:

原创——包括两种:一种是记录社会文艺的原创,即尊重原作,如实地记录和播出文学作品、音乐作品、话剧作品、戏曲作品、曲艺作品、电影作品。另一种是广播文艺的原创,即利用广播特点、发挥广播特长的广播新歌、广播评书、广播曲艺、广播小说、广播戏曲故事、广播剧等。

继创——在原作基础上进行程度不同的编辑处理和广播化加工。如录音剪辑、作品赏析、文艺专题、综艺晚会等。艺术史、艺术理论 及艺术知识的概括与介绍也可以说是一种继创,如“阅读与欣赏”、“广播戏话”等。

再创——广播文艺作品(如广播新歌、广播评书、广播曲艺、广播小说、广播戏曲故事、广播剧等)既有原创,也有再创。再创体现为对其他文艺题材及作品的移植、改编和二度创作。

这里所说的原创、继创和再创,主要是就广播电视作为“音像载体”的艺术表现功能而言的。实际上,广播电视毕竟与其他音像载体(如唱片、录音带、录像带)不同。作为“传媒”,它以信息传播为主要职责,其记录功能和传播功能常常比艺术表现功能更为突出。当信息传播与艺术化的加工制作有所冲突的时候,常常宁快勿精,要把“迅速、及时、真实”放在首位。这是新闻与艺术在广播电视中孰重孰轻的问题,可以理解。

迄今为止,广播电视文艺节目更多的是记录社会文艺,或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广播化、电视化的处理(继创)。至于充分运用音像语汇的创作(如广播剧、电视剧、MTV等),则相对有限,因为它需要专门组织力量,有比较充分的创作时间和相应经费保证。这对一般电台电视台来说有一定的困难。50年代以来,专门性的广播文艺和电视文艺创作队伍不是没有,如:1953年建立的中央广播文工团,1980年改为中国广播艺术团,任务主要是为广播及电视系统创作、排练、录制文艺节目。1983年又有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的建立。此外又有北京电视剧制作中心等。这几家单位实行文艺体制,确实创作了不少好作品。但是仅仅靠这几支队伍显然不敷数以千计的电台电视台的播出需要,大量广播电视文艺节目的制作仍然由电台和电视台自家承担,日常节目靠互相交换的办法加以充实,近年来则往往择用市场上业已通行的音像制品。就广播电视文艺而言,市场化操作和制播分离将是一条新的途径。

值得注意的是,广播电视作为媒体的记录功能和传播功能同样可以用于文艺节目,甚至形成广播电视文艺的特色。例如:

传播功能——表现为文艺节目中新闻因素的介入,以及新闻节目中文艺手段的运用。最典型的是所谓“专题”类型的节目。前者称“文艺专题”,如穿插有新闻式采访的综艺专题、综艺晚会、文学专题、戏曲专题、曲艺专题、音乐专题等。后者称“新闻专题”,如运用文艺手段加以渲染的新闻特写、新闻故事等。在这类节目里,既有新闻的真实性、时效性,又有文艺的情、趣、艺。据说,国外影视界并没有“专题片”的提法,要么是“纪录片”,绝对真实;要么是“故事片”或“艺术片”,基本虚构。其实,两者不必那么泾渭分明,其间不同程度的交叉与融合应该是客观存在。正如报告文学、散文特写,以及国外的所谓“新新闻主义”。此类作品的新闻题材令人关注,文艺手法引人入胜,近年来颇受欢迎。在某种意义上,这样的文艺形式和新闻表现形式是伴随着大众传媒(报刊、广播、电视)的盛行而出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