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厚度测量

厚度测量

时间:2023-05-31 09:09:24

厚度测量

厚度测量范文1

1、镀层测厚仪磁性测厚法:

适用层磁材料上的非导磁层厚度测量。导磁材料一般为钢,铁,银,镍。此种方法测量精度高。

2、镀层测厚仪涡流测厚法:

适用导电金属上的非导电层厚度测量。此种较磁性测厚法精度低。

3、镀层测厚仪电解测厚法:

不属于无损检测,需要破坏涂镀层,精度较低,测量起来比较麻烦。

4、镀层测厚仪放射测厚法:

该测试方法测试仪器价格非常昂贵,测试过程复杂,适用于一些特殊场合。

5、镀层测厚仪超声波测厚法:

该测试仪器数量少,价格昂贵,测量精度不高。世界上拥有的国家为数不多,适用多层涂镀层厚度的测量场合。

(来源:文章屋网 )

厚度测量范文2

关键词:电线电缆护套厚度;不确定度的评定;测量

前言

电线电缆护套的厚度测量对于产品来说是相对重要的测试项目,测量的结果不仅仅只作用于此项判定,同时还会涉及到其他的项目(护套的机械性能、高温压力、热失重等等)的符合性的判定,简单来说护套测量的准确性及有效性直接关系到测试室出具的判定结果的正确与否,特别是当所测得的数据处于临界值时,更需要有个参数说明被测量之值分散性,即只有给出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才能进行正确的判定。而本文选取的是本企业出口量最大的产品SRF3025V 450/750V即平行建筑线3芯2.5mm2的护套厚度作为实测数据,初步分析电线电缆厚度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一、实验项目

1、测量设备

1.1 JTC-300数字式投影仪(上海光学仪器五厂),经计量检定合格,校准证书上出具的最大示值误差为(4+L/50)μm,放大率误差:0.02%,数显最小显示当量0.001mm(最后一位为估度位,精确到0.01mm)

1.2温湿度计

1.3 测试的样品:出口产品:SRF3025V 450/750V(平行建筑线3芯2.5mm2)

2、样品的制备

严格按照AS/NZS1660.2.1:1998的标准要求制备。

1.1样品预处理

将刚挤出的产品至少要存放16小时后才开始检测,除另有规定,试验必须在23±5℃的环境温度下进行。

1.2样品的制备

在除去护套内外所有的材料后,每个试样应通过用一适当的工具(尖刀或锋利的刀片)沿与电缆轴向垂直的平面切割而得,且试样切割面应仔细修平。切割若干个试片,用来做产品护套厚度的测试。

3、试样护套平均厚度的测量

将试样放置在测量装置下面,切割面与光轴垂直,开始测量。第一次测量应在护套最薄点进行。按照AS/NZS1660.2.1:1998的标准要求测试8个点,再将这8个点的平均值作为护套的平均厚度的最终结果。

二、结果与分析

由测量方法可以看出,对于其测量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护套平均厚度测量的重复性、投影仪最大允许误差和环境温度波动引起的误差等几个方面。

1.标准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

护套平均厚度测量的重复性

按上述测量方法,在23±5℃的环境温度下,设备运行稳定的状态中,取一截5cm的样品每隔5mm切一试样(尽量减少在生产过程中造成的护套厚度的波动性),在重复条件下进行10次独立测量,得出了以下10个测试结果(见表1)。

由实测护套厚度数据得出的实验标准差s(Ri)为:

S(Ri)== 0.0314mm

故标准不确定分量uA( )= S(Ri)/ =0.00993

2.标准不确定度的B类评定:

2.1投影仪引起的误差

该台投影仪的校准证书中给出的最大示值误差为(4+L/50)μm,设测量值在该区间内属于均匀分布,查表得到K=:

uB1()==0.0149mm

该台投影仪的校准证书中给出的放大率误差为0.02%,设测量值在该区间内属于均匀分布,查表得到K=:

uB2()= ==0.000126mm

该投影仪的最大允许误差为:

=0.0149mm

2.2环境温度波动引起的误差

SRF3025V 450/750V电缆的护套材料为PVC,查标准其热膨胀系数为a=80×10-6℃-1,假定在此区间内为均匀分布,查表得到K=,实验室在23±5℃的环境温度下引入的温度波动带来的试样变形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为:

uB3()==0.00436mm

3.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uC()=

==0.0184mm

4.扩展不确定度

提供95%的置信水平时,取包含因子k=2,故扩展不确定度U为:

U=k uC()=2×0.0184mm=0.0368mm≈0.04mm

5.测量结果

护套厚度=(1.09±0.04)mm,置信水平95%,k=2。

结束语

测量的目的是为了确定被测量物的量值。测量结果的质量是量度测量结果可信程度的最重要的依据。测量不确定度就是对测量结果质量的定量表征,测量结果的可用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不确定度的大小。尤其是在对测量产品厚度的测试数值与标准中限量的符合性做判别时,为了确保评判结果的公正、客观、有效和可信,作为测试方必须评估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以避免误判。

参考文献

[1]何兰君,夏锡衫,叶东东:电线电缆绝缘平均厚度测量不确定度评定[J],中国计量,2014,07:96/9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标准。JGJ103-1996.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7.

厚度测量范文3

[关键词] 腰背痛;妊娠;腹部肌肉;经产妇;超声

[中图分类号] R4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06(c)-0001-04

[Abstract]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size in measurable change of abdominal musculature morphology using ultrasonography in postpartum women within 1 month of a healthy, vaginal delivery. Methods December 2015 - March 2016 to 80 cases of non pregnant healthy women, 80 cases with vaginal delivery within a month of maternal health, using ultrasound imaging measurement of supine rectus abdominis (URA) and rectus abdominis (LRA) and internal oblique (IO), abdominal external oblique muscle (EO), and transversus abdominis (TRA) thickness (assumptions about abdominal muscles symmetry only measurements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abdominal muscle thickness) of physical examination of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Baotou Medical College. Result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the thickness of the rectus abdominus muscle at both sites;upper (P

[Key words] Back pain;Pregnancy;Abdominal muscles;Postpartum period;Ultrasonography

妊娠期女性经常存在腰背痛的这种情况[1]。据统计,24%~90%的妊娠期女性会出现腰背痛[2],但明确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3]。腰背痛的症状到底起源于脊柱或是骨盆一般难以辨别,坐骨神经痛、椎小关节综合征、腰肌劳损等都可以引起腰背痛。大量研究发现造成妊娠期腰背痛的可能因素有:耻骨松弛激素的改变[3],妊娠期体重的增加,循环系统的改变,钙缺乏。这些原因可能单一或综合起作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妊娠期女性的腹部肌肉随着胎儿的生长会变得越来越薄弱,有研究者认为这可能是造成妊娠期女性腰背痛的关键因素[4]。该研究通过对比2015年12月―2016年3月来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体检的80名经阴分娩1个月以内产妇及80名未孕女性的腹部肌肉厚度,可以为将来研究妊娠期腹部肌肉生物力学的改变提供有效的数据,从而指导临床预防和治疗妊娠期腰背部痛,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3月来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进行体检的160名女性志愿者,所有女性志愿者均取得知情同意且有完整的资料,其中健康未孕女性80名,年龄21~32岁,平均年龄(26.86±2.92);经阴分娩1个月以内的健康产妇80名,年龄21~39岁,平均年龄(33.03±3.92)岁。

1.2 纳入标准

经阴分娩1个月以内的健康产妇(Coldron研究发现产后1个月以内的腹部肌肉厚度最接近妊娠晚期的孕妇腹部肌肉厚度[6],因此测量产后1个月内产妇的腹部肌肉厚度具有代表性),未孕的健康女性,无腹部手术史,无阑尾炎及腹部疝病史,无明显的躯干畸形如脊柱侧凸。

1.3 仪器与方法

采用荷兰PHLIPS公司生产的EPIQ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选取高频线阵探头(5~12 MHz),受试者处于仰卧位,充分放松,腹部剑突至耻骨联合之间的区域充分暴露,探头定位在髂前上棘与第12肋骨在腋中线连线的中点,测量受试者呼气末右侧腹的腹内斜肌(IO),腹外斜肌(EO),腹横肌(TrA)的厚度(图1);探头定位于脐上2~3 cm平行于锁骨中线,测量受试者呼气末右侧腹的上腹直肌(URA)厚度(图2);探头定位于脐下2~3 cm平行于锁骨中线,测量受试者呼气末右侧腹的下腹直肌(LRA)厚度(图3)。每个数据均测3次,取平均值。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果

该研究80名未孕健康女性,80名经阴分娩一个月以内的健康产妇,URA(P

3 讨论

妊娠期腰背痛影响孕妇的生活质量,但是妊娠期腰背痛的病因仍不清楚[3]。多数研究关注的重点是妊娠激素的改变[4]及循环系统的改变等,但是对于妊娠期女性的腹部肌肉厚度的变化仍旧缺乏有效的参考值范围,这种数据的缺失导致很难评估躯干肌肉变化与妊娠期腰背痛的关系。

腹部肌肉主要分为4组:腹内斜肌、腹外斜肌、腹直肌、腹横肌。其中腹直肌在解剖学上又可以分为上下两部分,脐上称为上腹直肌,脐下称为下腹直肌。腹部肌肉的一般研究表明,它在普通人群可以起到控制姿势,稳定脊柱,协调运动的作用,其中腹内斜肌,腹外斜肌及腹横肌更被认为在腹部起到了“核心机”的作用。因此任何腹部肌肉厚度的改变,长时间的劳损,或者姿势不良都可能与普通人群的腰背痛有关。然而从该研究以及其他研究来看,腹直肌和腹外斜肌可能和妊娠期腰背痛没有明显的关联。

该研究首次尝试应用超声成像技术来测量产后腹部4组肌肉的厚度。研究发现经阴分娩1个月内产妇的上腹直肌(8.27±1.86)mm、下腹直肌(8.89±2.27)mm及腹内斜肌(7.05±1.82)mm的厚度要明显的薄于未孕女性(10.81±1.92)mm,11,(13±2.38)mm,(8.37±1.86)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为了进一步的了解上腹直肌、下腹直肌及腹内斜肌厚度改变引起的其他方面的改变与妊娠有关腰背痛的关系,例如肌纤维走向的改变,肌肉力学优势的改变。需要对妊娠期腹部增大的影响进行进一步评估[10]。例如,腹内斜肌根据肌纤维走向在解剖上可见分为2个部分。上部分肌束向内上方走形,下部分肌束走形近水平。随着妊娠期腹部的增大,下部分腹内斜肌由于受牵拉变薄纤维走形会变得和腹直肌相似,这种改变可能会造成妊娠期腰背痛。

综上,利用超声成像技术,能有效的测量腹部肌肉的厚度。该研究为妊娠晚期女性腹部肌肉厚度提供了有效的参考值范围,这为将来研究妊娠期腰背痛提供了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建议进一步研究腹部肌肉不同位置形态,横截面积及张力关系等综合因素与妊娠期腰背痛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Gallo-Padilla D, Gallo-Padilla C, Gallo-Vallejo FJ, et al.Low back pain during pregnancy.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J]. Semergen,2015.

[2] Martins RF, Pinto e Silva JL. Treatment of pregnancy-related lumbar and pelvic girdle pain by the yoga method: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J]. J Altern Complement Med, 2014, 20(1):24-31.

[3] Casagrande D, Gugala Z, Clark SM, et al. Low Back Pain and Pelvic Girdle Pain in Pregnancy[J]. J Am Acad Orthop Surg,2015,23(9):539-549.

[4] Mühlemann D, Mühlemann MB. Low Back Pain in Pregnancy: Diagnosis, Treatment Options and Outcomes[J]. Praxis (Bern 1994),2015,20,104(11):565-574.

[5] Coldron Y, Stokes MJ, Newham DJ,et al. Postpartum characteristics of rectus abdominis on ultrasound imaging[J].Man Ther,2008,13:112-121.

[6] Kim H, Hwang-Bo K, Kim B. A comparison of vaginal pressures and abdominal muscle thickness according to childbirth delivery method during the valsalva maneuver[J]. J Phys Ther Sci,2014,26:443-445.

[7] Kim BI, Hwang-Bo G, Ha-Roo K. Comparison of abdominal muscle thickness with vaginal pressure changes in healthy women[J]. J Phys Ther Sci,2014,26:427-430.

[8] Ehsani F, Arab AM, Jaberzadeh S, et al. Ultrasound measurement of deep and superficial abdominal muscles thickness during standing postural tasks inparticipants with and without chronic low back pain[J].Man Ther,2016,20.

[9] Pinto RZ, Ferreira PH, Franco MR, et al. Effect of 2 lumbar spine postures on transverses abdominis muscle thickness during a voluntary contraction in people with and without low back pain[J].J Manip Physiol Ther,2011,34(4):164-172.

厚度测量范文4

[关键词]错牙合患者;面部软组织厚度;男性青少年;数字化X线;数学比例

[中图分类号]R78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5)22-0062-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measure the craniofacial soft tissue thicknesses of male juvenile malocclusion sufferers in Guanzhong Region and to analyze its mathematics ratio relation,discuss the feature of them. Methods Craniofacial soft tissue thicknesses at 9 landmarks were measured with DR and statistically analyzed in 180 male juvenile malocclusion sufferers in Guanzhong Region. Results The measured values were from(4.28±0.60)to(17.32±2.20)mm of facial soft tissue thicknesses of male juvenile malocclusion sufferers in Guanzhong Region and from 0.43±0.08 to 4.06±0.69 of its ratio relation. Conclusion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basis nasi,upper lip,lower lip and mentolabial furrow among skeletal Class I,Class II and Class III in male juvenile malocclusion sufferers in Guanzhong Region.There exists fairly permanent mathematics ratio relation between craniofacial soft tissue thicknesses,with clin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malocclusion sufferers;craniofacial soft tissue thickness;male juvenile;digital radiology;mathematics ratio

颅面部软组织厚度的测量数据是美容医学、颅相重合、颅骨面貌复原、口腔正畸、口腔颌面外科等学科的基础工作[1]。颅面部的软组织与硬组织之间存在紧密联系,通过正颌外科或着正畸学的方法移动骨骼和牙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软组织的外形和厚度,这就要求医师必须了解面部软组织厚度的形态结构特点,密切注意硬组织改变所引起的软组织变化。颅面部软组织厚度的测量方法比较多,如X线法、针刺法、CT、超声、MRI等[2-3]。X线法在颅面部测量中运用的时间相对较长,并且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和经验,同时更为方便,测量结果可信。利用数字化X线对青少年面部软组织厚度测量及其相互比例研究的报道[4]较少。本研究选取宝鸡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和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的男性青少年错牙合患者数字化头颅定位片(Digital Radiology,DR)作为样本,对其面部软组织厚度测量统计,并对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进行研究分析,旨在探讨关中地区男性青少年错牙合患者的颅面软组织厚度特征,为正颌外科、美容医学、颅相重合、口腔正畸学等学科提供数据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宝鸡市口腔医院和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的DR片数据库中随机选取180例关中地区籍的男性青少年正畸治疗前错牙合患者样本(其中骨性Ⅰ类、骨性Ⅱ类、骨性Ⅲ类患者各60例),年龄11~18岁,五官端正,体态均匀。样本纳入标准:①颌面部无畸形,牙列完整无缺失;②骨性Ⅰ类:1°

1.2 摄片仪器和方法

1.2.1 拍摄仪器:德国西诺德(Sirona)数字化X线影像设备ORTHOPHOS XGplus用于拍摄DR片,数字影像处理系统SIDEXIS XG处理DR片。

1.2.2 拍摄方法:头颅定位仪标准定位,左右耳塞完全进入左右外耳道,然后精细调整头部的位置,使眶点指针恰好抵于眶点(此时头部固定在于眼耳平面与地面平行的位置)。拍摄的DR侧位片两侧机械耳塞间对合良好;正中牙合位;双侧下颌骨下缘基本重合,相差

厚度测量范文5

[关键词] 超声检查;内脏脂肪厚度;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代谢综 合征;ROC曲线

中图分类号:R589.2 文 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_816X(2008)05_029 3_04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以肥胖、糖、脂肪代谢紊乱和高血压集 为一体的代谢综合征(MS)发病率急剧升高,由MS导致的心血管损害也明显增多。不同部位脂 肪在参与机体的代谢作用有所差异,而内脏型肥胖在MS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发展中起关键作用 [1],国际糖尿病联盟(IDF)颁布的MS标准强调内脏型肥胖为MS诊断的前提。CT和 核磁共振(MRI)是目前公认的内脏脂肪测量的方法,但CT和MRI扫描耗时耗费,CT要暴露于 射线之下,因此需要简单易行和实用的方法来评价内脏型肥胖。国外的研究[1,2] 证实经超声测量的内脏脂肪厚度(VAT)、心外膜脂肪组 织厚度(EAT)和CT、MRI的测量有很好的相关性,可用于评价内脏型肥胖,但经超声测量 的EAT和VAT和MS的关系尚需进一步证实。本研究通过超声检测VAT、EAT,利用ROC曲线探讨 其对MS的诊断预测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入选病例为我院健康体检人群,排除妊娠、内分泌疾病如柯兴 氏综合征和甲状腺功能减退和体检前3个月体重减轻大于/等于3公斤者。共210例, 年龄23~84(平均46.3±11.6)岁。其中符合MS的65例,男45例,女20例,平均 年龄(49.9±11.3)岁;非MS组145例,男97例,女48例,平均年龄(44.6±11.5)岁 。MS的诊断按2005年4月国际糖尿病联盟(IDF)颁布的新的全球性MS标准[3]。

1.2 方法:(1)对入选病例进行腰围、血压测量,并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空腹 血糖、血脂、尿酸及胰岛素浓度。计算稳态模式评估法的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 血糖浓度×空腹胰岛素浓度)/22.5,胰岛素敏感指数=1/(空腹血糖浓度×空腹胰岛素浓度) 。(2)超声测量:采用PHILIPS SONOS 5500多功能彩超诊断仪进行检测。VAT的测定:探头位 于脐上1cm,探头频率3.5MHz,从腹直肌内缘至大动脉前壁的距离[4];EAT 的测定:探头频率2~4MHz,受检查者取左侧卧位,胸骨旁长轴和短轴的二维和M超,记录≥ 10个心动周期,测量右室游离壁脂肪组织的厚度,取其平均值。为排除性别、年龄和腰围对 VAT、EAT与血压及各代谢指标间相关关系的影响,对年龄、性别和腰围进行调整,并分为调 整前组和调整后组。

1.3 统计学处理:数据统计用SPSS 12.0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 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自变量取自然对数正态化后进行分析,VAT、EAT和腰围、血压和各 代谢指标的两两相关采用Pearson's相关分析,排除性别、年龄和腰围的影响采用偏相关分 析。利用ROC曲线了解VAT、EAT对MS的诊断价值并根据最大约登指数确定诊断切点值。

2 结果

2.1 两组VAT、EAT的比较:男女MS组的VAT均显著高于非MS组(P<0.01 ),EAT在男性MS组大于非MS组(P<0.05),女性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见表1。采用 Pearson's相关分析显示,男女VAT和EAT均和WC成正相关(男r=0.61,0.38,女r=0.60,0 .53,P<0.01)。

2.2 调整前和调整后VAT、EAT与血压和各代谢指标的相关关系:VAT、EAT均和收缩压、舒 张压、尿酸、空腹血糖、甘油三脂、空腹胰岛素浓度、胰岛素抵抗指数成正相关(P<0 .05或0.01),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胰岛素敏感指数成负相关(P<0.01);VAT还 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成正相关(P<0.05或P<0.01)。经性别、年 龄、腰围调整后VAT和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脂、载脂蛋白B、空腹胰岛素浓度、胰岛素抵 抗指数成正相关,和胰岛素敏感指数成负相关(分别r=0.22,0.20,0.23,0.18,0.22 ,0.24,-0.24,P<0.05或P<0.01);EAT和空腹胰岛素浓度、胰岛素抵抗指 数成正相关,和胰岛素敏感指数成负相关(分别r=0.18,0.21,-0.21,P<0.05),见 表2。

2.3 经超声测量的VAT、EAT对MS的诊断价值:利用SPSS12.0统计软件绘出ROC曲线,曲线 下面积(AUC)大于50%越多其诊断价值越大,并根据约登指数值的最大点作为诊断分界点( 图1、图2)。如图所示,经超声测量VAT预测MS存在的ROC曲线下面积,男性是0.74,诊断 敏感性66.67%,特异性71.13%,诊断切点值43.5mm;女性是0.79,诊断敏感性90%,特异 性60.42%,诊断切点值23.8mm。而EAT的ROC曲线下面积,男性是0.73,敏感性91.11%, 特异性47.42%,诊断切点值是5.53mm;女性是0.63,敏感性50.0%,特异性76.6%,诊 断最佳切点值7.95mm。两种指标的ROC曲线下面积均>50%,但男女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

3 讨论

目前认为,即使脂肪总量相同的人群,其体内脂肪分布也不同,而内脏型肥胖比均匀性 肥胖更能预测MS的发生。在评价内脏性肥胖的几种方法中,最简单的是人体测量指标如体重 指数、WC、腰臀比、腹壁高度或颈围,这些指标具有快速、简单和无创的优点,但由于不能 直接定量腹内和皮下脂肪,因此具有相同WC或腰臀比的人群中,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的量却 有可能不同。上世纪九十年代始,CT和MRI成为定量内脏脂肪的最准确、可靠的测量方法, 但CT和MRI扫描耗时耗费,CT还需暴露于射线之下,因此难于普及。国外研究证实[4~ 6]超声能够用来定量内脏脂肪和皮下脂肪,评价内脏型肥胖,而且和CT、MRI测量的内脏 脂肪具有很好的相关性[1、2]。本文结果显示经超声测量的VAT、EAT均和国际上确 立的内脏型肥胖的人体测量指标WC有很好的相关性(男性r=0.61,0.38,女性r=0.60,0 .53,P<0.01)。与WC和CT、MRI的测量综合比较,经超 声测量的VFT和EAT更具一定优越性。从相关系数来看,VAT对内脏型肥胖的评估优于EAT,尤 其对于男性。

有报告内脏脂肪组织已不仅是供能量储备的终末分化器官,还是一个具有多种内分 泌、自分泌和旁分泌功能的内分泌器官[7];Gianluca等[8]发现,心外膜 脂肪组织是一个远 较机体其它脂库更具有代谢活性的器官,可高速率释放游离脂肪酸和产生大量生物活性分子 ,如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_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_1、白介素_1β、白介素_6、白介素_6 可溶受体、抵抗素,但其抗氧化能力明显减弱。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升高能增加肝糖异生 ,促进基础状态胰岛素分泌并使肝脏清除胰岛素的能力下降,最终造成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 素抵抗[9],而高胰岛素血症又是众多代谢病和心血管疾病的致病基础。本文显 示,VAT、EAT和MS的血压及多项代谢异常指标关系密切,在性别、年龄、腰围调整后,VAT 、EAT和空腹胰岛素浓度、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均显著相关,表明VAT、EAT可 较好地反映机体的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状态,并可能参与MS的发生发展。有报告经 CT测得内脏脂肪面积大于130cm2和心血管事件高风险性相关[10],提示VAT、EAT 还可用于评估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可能是一个新的危险因子。

由VAT、EAT和MS关系的ROC曲线显示,无论男女ROC曲线下面积均>50%,比较无显著差异, 并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提示VAT、EAT可作为MS无创协同诊断方法之一,其诊断MS的切 点值男性为43.5mm、5.53mm,女性为23.8mm、7.95mm。

总之,超声测量的VAT、EAT均可作为评价内脏型肥胖简便、可靠和实用的评价指标,还可用 于评估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两指标和MS关系密切,可作为MS患者无创的协同诊断方法之 一。

参考文献

[1]Gianluca Iacobellis, Maria Cristina Ribaudo, Fillippo Assael, et al .Echoca rdiographic 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 is related to anthropometric and clinical parameters of metabolic syndrome: A new indicator of cardiovascular risk[J]. T he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2003,88(11): 5163-5168.

[2]Fernando F, Ribeiro_Filho, Alessandra IV, et al. Methods of estimation of v isceral fat: Advantages of ultrasonography[J]. Obesity Research, 2003,11:1488 -1494.

[3]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The IDF consensus wordwide definition o f the metabolic syndrome[M]. Berlin, 2005,14.

[4]Stolk RP, Meijer R, Mail WP,et al.Ultrasound measurements of intraabdomina l fat estimate the metabolic syndrome better than do measurements of waist circu mference[J]. Am J Clin Nutr, 2003,77:857-60.

[5]Ribeiro_Filho FF, Faria AN, Kohlmann O Jr,et al.Ultrasonography for the ev alution of visceral fat and cardiovascular risk[J]. Hypertension, 2001,38:71 3-717.

[6]Suzuki R, Watanabe S, Hirai Y, et al. Abdominal wall fat index,estimated by ultrasonography,for assessment of the atio of visceral fat to subcutaneous fat in the abdomen[J]. Am J Med, 1993,95:309-314.

[7]Trayhurn p, Beattie JH. Physiological role of adipose tissue: white adipose tissue as an endocrine and secretory organ[J]. Proc Nutr Soc, 2001,60:329-339 .

[8]Gianluca Iacobellis, Domenico Corradi, Arya M Sharma. Epicardial adipos e tissue: anatomic, biomolecular and clinical relationships with the heart[J].Nature clinical practice, 2005,2(10):536-543.

厚度测量范文6

Abstract: This paper sets out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ultrasonic thickness gauges, analyzes and describes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ultrasonic thickness values.

关键词: 超声波;测厚;示值失真

Key words: ultrasonic;thickness;indication of distortion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5-0046-03

1 超声波测厚仪的工作原理

超声波测厚只要是保证设备配备完整,零部件齐备的情况下就能够精确无误的检测出锅炉压力容器和管道等厚度的大小。通过它能将设备腐蚀情况了解得十分清楚(见图1),而且还能够实时的发现设备出现的问题发出安全警报。这些对于生产之中的安全、成本的节约以及产品质量的保证都起不可或缺的作用。

而且超声测厚仪体积小,重量轻,速度快,精度高(±0.01mm),成为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测厚方法。超声测厚仪对测量对象是有要求的,那些衰减过大的铸铁等材料或者表面过于粗造的面积比较大的工件的厚度是无法准确测出来的。

超声波的频率很高,指向性好,只要是均匀介质中传播,那么其中声速是一样的;如果它在介质中传播碰到别的有问题的介质时就会将产生反射作用。也就是说超声波测厚的基本原理就是:超声波脉冲自被测材料表面发出到接受底面反射脉冲的间隔时间将正比于材料厚度,再将这个时间值转化为厚度值展现出来,这个厚度值就是被测材料的厚度大小。

超声波测厚仪主要是包括三种类型:脉冲反射式、共振式及兰姆波式。共振式及兰姆波式能够测量材料的厚度不能低于0.1mm,其测量的材料精度能达0.1%。只是它对于工件表面光洁度有很高的要求。相比较而言脉冲式对测量的材料厚度则要求是,只要材料的厚度不小于1mm即可,而且它的精度较差,在1%左右。只是它的优点就是对于工件表面的粗糙度没有什么要求。这样说来脉冲反射式是比较适合在测量船体、铝炉及压力容器壁厚被腐蚀度的时候用的材料,共振式及兰姆波式则适宜于测量飞机及导弹等光洁的材料。

我们重点介绍在工业生产中应用比较广泛的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测厚仪测厚原理及测厚方法,并讨论研究影响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测厚仪测厚数据的因素。

脉冲反射式测厚仪是通过测量超声波在工件上下底面之间往返一次传播的时间来求得工件的厚度,其计算公式如下:?滓=■ct。式中:c-工件中的波速;t-超声波在工件中往返一次传播的时间。脉冲反射式测厚仪原理方框图如图2所示。

超声波的产生过程是这样的:首先采用电缆把将发射电路发出脉冲很窄的周期性电脉冲加到探头上,然后使强度很高的激励作用于探头中压电晶片,最后就产生声波了。这样的超声波在工件上下底面出现反复的反射。只要是探头接收到反射波之后就能够在内在的转换措施的作用下形成电信号,再接下来使用放大器在计算电路中输入该电信号。这样的话,其在工件上下底面来回一次将要耗费的时间就可以使用计算电路算出来,最后由工件厚度显示出来。

测量往返时间t有以下两种方法。①测量发射脉冲T与第一次底波B1之间的时间,这种方法发射波脉冲宽度大,盲区大,一般测量厚度下限受到限制,但这种方法的仪器原理简单,成本低廉。②测量第一次底波B1与第二次底波B2之间的时间或任意两次相邻底波之间的时间。这种方法底波脉冲宽度窄,盲区小,测量下限值小。但这种方法仪器线路复杂,成本较高。

脉冲反射式测厚仪的更新换代很迅速的。最近几年之中,因为集成电路的广泛应用,脉冲反射式测厚仪就成为了应用最广的一种超声波测厚仪。主要被应用于锅炉压力容器、造船等系统。

2 超声波测厚方法

2.1 一般测量方法 ①在一点处进行的测量必须得通过探头来完成,而且这一个过程是分两次进行的,另外这样的测量过程之中探头的分割面要相互是直角。最终的工件厚度值就是测量结果之中的比较小的值。②30mm多点测量法:当测量值波动比较大的时候要采取别的措施测量出工件的厚度值。主要的方法就是围绕着一个测定点,在直径约?准30mm的圆内开展重复的测量工作,然后取出最小的值即可。

2.2 精确测量法 精确测量法所测定的范围主要是测量点的周围进行。其测量需要反反复复的进行采,测量所得出的厚度一般情况下是由等厚线的高低展现出来。

2.3 连续测量法 连续测量法也就是应用单点测量法顺着预定好的路线按照间隔大小小于5mm不间断的进行测量。

2.4 网格测量法 网格测量法常常被用于尿素高压设备或者不锈钢衬里腐蚀监测之中。这样的方法主要就是指在预定好的区域划上网格,按点测厚记录。

3 超声波测厚示值失真原因分析

厚度测量范文7

关键词 :复合片 芯材厚度 现场检测方法 高分子防水卷材

引言

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以下简称“复合片”) 作为重要的一类高分子防水卷材,已广泛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屋面的防水、地面防水、防潮隔气等领域。它是以合成聚乙烯为主要材料,丙纶无纺布为保护层或增强层,各部位截面结构一致的防水片材[1]。复合片芯材厚度,主要是指复合片中间聚乙烯片层的厚度,作为复合片的一项重要的物理指标,不仅决定了卷材的生产成本,更决定了材料的防水性能及使用寿命。

虽然我国《建筑防水卷材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中规定芯材厚度低于0.5mm的复合片防水卷材产品不得生产[2],然而日常的检验中发现,许多芯材厚度低于0.5mm的复合片产品性能均可满足GB 18173.1-2012《高分子防水材料 第1部分:片材》中规定的强制性检验项目,这使得低芯材厚度的卷材产品仍有较大市场存在空间,行业内生产低芯材厚度的产品的现象一直普遍存在。监督抽查行动,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现场检验方法,只能将抽查样品带回实验室进行测定,测试周期较长,影响监督抽查及执法效率。通过复合片芯材厚度现场检验方法的研究,可为复合片防水产品的检验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防水卷材标准体系,提高防水产品市场的监管力度。

1 .复合片厚度测试方法研究现状

目前国家标准及相关行业标准中针对复合片厚度的测试方法主要是采用厚度计进行测试,该方法主要是将复合片样品放入厚度计压柱与测试平台之间,测定复合片的整体厚度,包括复合片上下表面无纺布的厚度。该整体厚度并不能真实反应出复合片聚乙烯芯层的厚度。

国家标准GB/T 18173.2-2012 附录A中给出了光学显微镜法测定复合片芯材厚度的具体操作步骤。该方法中规定在距片材长度方向边缘(100±15)mm向内平均取5点,分别以这五点为中心裁取5块50mm×50mm试样,再在每块试样沿宽度方向,垂直于试样表面切取50mm×2mm的试条,每个试条取4个均分点,利用读数显微镜对芯材厚度进行测量,共计20个测量点。显然,该方法制样过程十分繁琐,需要依赖实验室条件,且实际检测中,对于厚度大于1.0mm的高分子复合片(FS2),要制备宽度为2mm,长为50mm,并保证切面不变形十分困难;对于厚度小于1.0mm的高分子复合片(FS2),又很难保证试样在读数显微镜测量面内的被垂直固定,待测切面无法与显微镜测量面保持平行,从而易导致测试的不准确性。

此外,科研领域常用的扫面电子显微镜法也可用于直接观察复合片芯材厚度的测试,但该方法设备投入大,测试成本高,且样品制备过程同光学显微镜测试方法类似,垂直固定样品困难,影响测试的准确性。

2. 复合片芯材厚度现场测试方法研究

由复合片结构可知,要准确测定芯材厚度,分离复合片表面无纺布与芯材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式。然而,复合片芯材为聚乙烯材料,其表面无纺布为聚丙烯材料,二者分子结构相近、相容性较好,热压方式进行复合使二者粘接性好,通过机械方式或化学方法使其分离非常困难。因此,采用光学读数显微镜对复合片的侧截面形貌进行表征,直接测定样品的芯材厚度还是最可行的方式。本研究主要参考GB/T 18173.2-2012 附录A中的光学读数显微镜方法,针对该方法测试过程中制样困难、样品不易垂直固定,以及测试过程中很难区分芯层与复合织物间界线等问题,开展复合片芯材厚度的现场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2.1 现场测试设备研究

考虑到现场检测的便捷性及快速性特点,选择携带方便的检验仪器是必要的。经了解目前市面上已有便携式读数显微镜产品,如图1所示,其放大倍数在20倍以上,可满足复合片芯材厚度测试要求精度,且其最大优点在于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等。

然而,便携式读数显微镜并没有固定样品的测试平台,这也给现场测试带来一定的困难。针对便携式读数显微镜这一缺点,设计了一种复合片芯材厚度专用测试仪,设计图如图2所示。采用该测试仪,可省去检测过程中繁琐的裁样、制样过程,只需采用锋利刀片或刻刀沿待测样品厚度方向、垂直于样品表面切割样品,获得侧切面,直接将切好的待测样品夹持于测试台,使其侧切面紧靠夹具上表面,并拧紧夹具(夹持示意图如图3所示),即可通过便携式读数显微镜测量待测复合片芯材厚度。

2.2 现场测试方法研究与验证

为进一步验证现场测试设备测试复合片芯材厚度结果的可靠性,分别选用不同厚度、不同无纺布类型(长纤无纺布和针刺短纤无纺布)、不同芯材原料(纯聚乙烯原料芯材和含无机填料芯材)的复合片,借鉴GB/T 18173.2-2012附录A中测量点数量,对复合片试验的厚度进行测试,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

可见,对于不同厚度、不同无纺布类型以及不同芯材原料的复合片样品,测试的准确性不尽相同,尤其是整体厚度厚度为1.0mm及1.2mm的试验样品,计算方差高达0.05及0.06。在分析影响测试芯材厚度准确性因素时,发现导致测量结果方差偏大的因素并非为测试过程及仪器误差所造成的,而是由复合片材试样厚度不均造成的。表2列出了整体厚度厚度为1.0mm及1.2mm的试验样品的5个试件20个测量点芯材厚度平均值及测量值方差。可见,每组试样芯材厚度测试结果的方差并不大,最大的仅为0.03,远低于20个测量点的总体方差。而每个试件是沿复合片试样宽度方向依次裁取的,由每个试件芯材厚度测量平均值情况可见,不同取样的试样芯材厚度并不相近,而是沿着宽度方向呈中间薄两端厚的趋势,这可能是由于复合片试样加工过程中,模具不规范或者热压复合无纺布的热压辊非规整圆柱体造成的。而该现象也说明了即使测量20个点,取其平均值作为芯材厚度测量结果也并不一定能反映出复合片芯材厚度的真实情况。因此,为保证芯材测试结果具有代表性,又可提高现场测试的方便与快捷性,达到规范产品质量的效果,建议采用5点测量,在测试报告中记录该5个测量点结果,并以其中最小值作为芯材厚度最终测试结果,以供参考。

3. 结论

综合以上研究,复合片芯材厚度现场试验方法,可采用复合片芯材厚度测试专用仪,并借鉴GB/T 18173.2-2012附录A的取样方法,采用薄而锋利的刀片及钢直尺,沿宽度方向垂直复合片样品表面切割样品,在距片材长度方向边缘(100士10)mm向内各取1点,在这两点中均分取3点,以这5点的切面中心作为测量点,将样品夹持于厚度测试专用仪样品台,使试样切面紧贴样品台内表面,拧紧样品台,观察读数显微镜内复合片(FS2)样品侧截面,区分中间芯材与两侧无纺布的界线,测量两界线间距离,记为该测量点的芯材厚度,最后以该5点芯材厚度测试结果中的最小值作为芯材厚度的最终测试结果,并在测试报告中记录5点测量值。

参考文献:

[1] GB 18173.1-2012 高分子防水材料 第1部分:片材;

[2] 建筑防水卷材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2013版)。

厚度测量范文8

(山东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临沂分院,山东 临沂 276000)

【摘要】管道高温定点测厚过程中存在测量数据偏大以及耦合剂选用不当引起的无法读数的问题。通过试验,研究了高温耦合剂的性能,筛选出高温状态下性能稳定的高温耦合剂。进行高温定点测厚试验研究,将试验数据以温度与该温度下测厚所调整后的声速进行线性回归,得出高温测厚的温度-声速线性方程。该方程用于管道高温定点测厚,有效解决了测量数据偏大的问题。将测厚数据转换处理,计算出平均腐蚀速率和剩余寿命,有效地预测了腐蚀隐患。

关键词 高温测厚;高温耦合剂;线性回归方程;剩余寿命

1 易腐蚀高温管线在线测厚技术的研究分析与建立

根据炼油装置腐蚀机理特征,其腐蚀速率受温度和压力的影响非常大,在高温部位表现尤其突出,对装置的安全运行造成影响。目前,常用的腐蚀监测方法(如腐蚀探针、挂片监测和介质分析等)在高温高压部位应用时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高温在线测厚方法在高温下直接测量寻找管线最小厚度,具有装置不停车、简单、直接等优点,是生产实际最需要的安全控制手段之一。测厚所获得的数据经过处理后,可以定量地分析判断设备及管道的腐蚀状况,进行剩余寿命评估,评估的结果既能指导安全生产,又能准确合理地安排检维修计划。

2 测厚点的选择

炼油装置高温管道的壁厚减薄主要是由腐蚀和冲刷引起的,主要发生在弯头、变径和三通等部位。这些部位不但有物料本身的腐蚀,也有物料的冲刷腐蚀。此外,管道焊缝两侧的管壁也容易发生腐蚀减薄。因此,在选择测厚点时,应以介质、运行工况、现场管线布置为依据,优先选择。由于高温测厚难度大、成本高,测厚点的选择要综合考虑,提高最薄点测出率。管件测厚点位置如图1。

3 耦合剂的选择

常温下,超声波测厚过程中耦合剂的选择相对容易,普通甘油便可达到良好的耦合效果。高温下,管道表面状况较复杂,在测厚过程中,高温测厚仪对耦合剂的依赖性较强。但是,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耦合剂的理化性能会发生改变,特别是在300℃以上,绝大多数耦合剂会出现汽化或结焦等现象,难以达到良好的耦合效果。因此,选取高温下性能稳定的耦合剂成为高温测厚的关键因素之一。试验中共选取了德国KK公司的ZGM系列、美国SONOTECH公司的SONO系列及山东济宁鲁科公司的GW系列耦合剂,结果见表1。

可见,高温测厚在120~200℃时可以选择ZGM、GW-Ⅱ及SONO600;在200~300℃时可选择SONO600和SONO900,但SONO900性能更加稳定;在300~420℃可选择SONO900和SONO1100。

4 测厚数据转换处理

实验室内对高温下测得的试验厚度与常温下测得的试板厚度进行比较,求得高温下的校正声速,再进行校正声速对温度的回归计算,就可获得线性回归方程。测厚时根据回归方程调整测厚仪在任一温度下的校正声速就可进行高温管道测厚。由于管道材质不同声速也不同,为了获得较准确的测量值,减小偏差,针对炼油装置常用的16Mn、18-8、316L、20号钢和Cr5Mo等材质的高温管道均通过试验得出了回归方程:

υ=-RT+K(1)

式中:υ——校正声速,m/s;T——高温管道温度,℃;R——回归曲线斜率;K——声速常数。对于不同材质的管道,其R和K稍有变化。

也有学者提出了用常-高温转换公式获得常温实际剩余厚度的方法,即通过测量不同厚度的碳钢及不锈钢试件在不同温度下的厚度数据,并在此基础上推导出常-高温转换式(2)和式(3),可将高温厚度值换算成常温厚度值,并且对碳钢及不锈钢的测厚数据进行了计算对比,其相对误差≤3%,绝对误差≤0.4mm。

式中:Ht0——碳钢的常温计算厚度值,mm;Hb0——不锈钢的常温计算厚度值,mm;Ht1——碳钢高温厚度值,mm;Hb1——不锈钢高温厚度值,mm;Tt——碳钢温度值,℃;Tb——不锈钢温度值,℃。

5 平均腐蚀速率和剩余寿命的计算

一般在一固定小区域,工艺运行条件很少变动,它的腐蚀规律也比较固定,所以其腐蚀分布也基本上固定, 每次检测最小厚度点,达到对最易腐蚀点的逼近,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认定是最易腐蚀同一点的厚度值。所以依据于此,计算出的腐蚀速率是一个平均参考值,不是真值。依据最小厚度和最大腐蚀速率,可以进行下一次检修管线厚度的设计计算,以及管线目前剩余寿命预测计算,指导检修,向提倡的预知维修发展方向迈进。

对于平均腐蚀速率的计算,依据腐蚀概念及相关理论,确定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h1-h2为2次测量值的差值,mm;t1-t2为2次测量值的时间间隔,h;k为单位转换常数;υ为所测设备具体某一部位的平均腐蚀速率,mm/a。

进行剩余寿命可以判定管线上的危险点,确定是否需要检修。对此,根据式(5)可以计算剩余寿命,在所测定剩余寿命数据中,同一管线上剩余寿命最短的就是危险点。计算公式为:

L=(S-Smin)/υn(5)

式中:L为剩余寿命,a;S为有效厚度(所测高温数据转换后的常温值),mm;Smin为理论上设计最小允许厚度,mm;υn为最近一次测厚的腐蚀速率,mm/a。

6 结论

(1)高温测厚技术主要包括测厚点设计、耦合剂选择、测厚数据转换处理,平均腐蚀速率和剩余寿命计算几部分。

(2)通过试验找出了对高温测厚检测数据影响较大的两个因素,即温度和高温耦合剂。

(3)利用温度与该温度下测厚所调整后的声速进行线性回归,得出不同材质的温度-声速线性方程,能够准确用于管道高温定点测厚。测量数据准确,方法简便,可解决高温测厚数据偏大的问题。

(4)管道高温测厚过程中建议选择性能稳定的SONO600 和SONO900 耦合剂。

(5)高温测定的数据需要经过数据转换计算,才可以作为平均腐蚀速率和剩余寿命的计算的依据。

(6)管线高温测厚是一种有效的高温管线腐蚀监控的手段,对炼油装置长周期安全运行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任有才,张德印.炼油装置主要设备及管道定点测厚研究与数据处理[J].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2000,17(2):47-56.

[2]孙家孔.设备腐蚀与防护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4:60-65.

厚度测量范文9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 保护层厚度 检测方法

混凝土中钢筋保护层,是指导包裹在结构件受力主筋外面具有一定厚度的混凝土层。保护层厚度,是指从受力主筋的外边缘到构件混凝土外边缘的最短距离,也就是受力主筋外表面到构件表面的最小距离。

钢筋保护层可以保护钢筋在自然环境因素和各种复杂的使用条件下,不受介质侵蚀,防止锈蚀,增强结构耐久性。还可以保护构件不因高温影响而急剧丧失承载力。对结构的可靠性和耐久性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1.检测原理及基本要求

1.1 检查原理(非破损法)

目前,所使用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仪器多为电磁感应法,即仪器在构件混凝土表面向内部发射电磁波,形成电磁场,混凝土内部的钢筋切割磁力线产生感应电磁场,由于感应电磁场的强度及空间梯度变化受钢筋位置、直径、保护层厚度的制约;因此,通过测量感应电磁场的梯度变化,并通过技术分析处理,就能确定钢筋位置、保护层厚度和钢筋直径等参数

1.2 检测前的准备工作

现场检测人员除了掌握仪器的操作方法外,还应该熟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中附录E及《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JGJ/T152―2008的有关规定,具有建筑结构的基础知识,熟悉结构中柱、梁、板的配筋方式,能够看懂相关的图纸,并具备现场处理相关问题的能力。

2.混凝土中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测的方法

2.1 钢筋扫描仪检测(非破损法)

针对混凝土中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的现行标准有两个,一个是《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另一个就是《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JGJ/T152―2008,可以说后者是前者补充。因为它更规范、更细致地规定了钢筋保护层厚检测方法。所以在进行检测时,两者须要相互结合作用。这样才能更规范、更准确、更完善地完成这项检测任务。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附录E中规定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结构部位,应由监理(建设)、施工等各方根据结构构件的重要性共同审定;对梁、板类构件,应各抽取构件数量的2%且不少于5个构件进行检验,当有悬挑构件时,抽取的构件中悬挑类构件所占比例不宜小于50%。对选定的梁类构件,应对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测;对选定的板类构件,应少于6根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测。(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JGJ/T152―2008)则具体介绍了检测步骤,主要有以下步骤:

2.1.1 检测前,应对钢筋探测仪进行预热和调零,调零时探头应远离金属物体。进行检测前,宜结合设计资料了解钢筋布置状况。检测时,应避开钢筋接头和绑丝,先对被测钢筋进行初步定位。将探头有规律的在检测面上移动,直至仪器显示接受信号最强或保护厚度值最小时,此时探头中心线与钢筋轴线基本重合,在相应位置做好标记。按上述步骤将相邻的其他钢筋逐一标出。

2.1.2 钢筋位置确定后,设定钢筋探测仪量程范围及钢筋公称直径,沿被测钢筋轴线选择相邻影响较小的位置,并应避开钢筋接头和绑丝,读取第1次检测指示保护层厚度值Ct1。在被测钢筋的同一个位置应重复1次,读取第2次检测指示保护层厚度值Ct2。

2.1.3 当同一处读取的2个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值相差大于1mm时,该组检测数据无效,并查明原因,在该处重新进行检测。仍不满足要求时,应更换钢筋探测仪或采用局部开槽(局部破损法)方法验证。

2.1.4 当实际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值小于钢筋探测仪最小示值时,应采用在探头下附加垫块的方法进行检测。当采用附加垫块的方法进行检测前,宜优先选用仪器所配备的垫块;如选用自制垫块,应确保对仪器不产生电磁干扰,表面光滑平整,其各方向厚度值偏差不大于0.1mm。0在计算C值时,所加垫块厚度应予扣除,并在原始记录中明确反映。

2.1.5 检测时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1)检测前应根据检测结构件所采用的混凝土,对电磁感应法钢筋探测仪进行校准;

(2)在检测过程中,应经常检查仪器是否偏离初始状态并及时进行调零;

(3)检测时,检测结果通常受邻近的钢筋影响,因此要正确的设置各项参数;

(4)当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选取不少于30%的已测钢筋且不小于6处(当实际检测数量不到6处时应全部抽取),采用局部开槽(局部破损法)方法验证。

①认为相邻钢筋对检测结果有影响;

②钢筋公称直径未知或有异议;

③构件饰面层未清除的情况下检测钢筋保护层厚度;

④钢筋以及混凝土材质于校准试件有显著差异。

2.2 局部开槽(局部破损法)

局部破损法是指在结构实体有代表性的部位局部开槽钻孔测定,结果准确,但事后应及时修补。主要的工具有小型手枪钻或凿子、榔头等,用来在需检测部位开槽或钻孔,不得损坏钢筋直到露出所检钢筋。用精度为0.02mm游标卡尺进行测量,测量值精确到0.1mm。

2.3 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平均检测值应按下式计算:

Ctm,i=(ct1+Ct2+2CC―2C0)/2

式中Ctm,i―第i测点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平均检测值,精确至1mm;

ct1+Ct2―第1、2次监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值,精度至1mm;

CC――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修正值,为同一规格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实测验证值减去检测值,精确至0.1mm;

C-―探头垫块厚度,精确至0.1mm;不加垫块时C0=0

3.检测判定方法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附录E中规定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时,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允许偏差,对梁类构件为+10mm,―7mm;对板类构件为+8mm,―5mm。对梁类、板类构件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分别进行验收;当全部检验的合格点率为90%及以上时,应判为合格;当合格点率为小于90%但不小于80%时,需再抽取相同数量的构件进行检验,两次总和计算合格点率为90%及以上时,仍判合格。且每次抽样结果中不合格点的最大偏差均不应大于上述规定的允许偏差的1.5倍。

厚度测量范文10

【关键词】 散瞳药物 中央角膜厚度

近十年来,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在国内发展迅速,手术量逐年增加。作为一种安全、有效、预见性强的屈光手术,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的精确测量显得极其重要,如果术前检查中CCT测量值偏高将直接导致术后出现继发圆锥角膜等严重并发症,尤其是高度近视且角膜厚度相对较薄者。因此,术前必须对CCT有一个精确的认识。目前,CCT主要通过光学和超声两种方法进行测量,超声角膜测量法被证实更为准确和具可重复性。此前有学者认为表面麻醉剂的应用会对角膜厚度产生影响,笔者在长期的工作中发现,散瞳药物亦会对CCT的测量造成一定影响。为此,我们对部分患者散瞳前后的CCT测量值进行了比较分析,以供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07年3~6月在我院接受LASIK手术的患者120例232眼,男62例118眼,女58例114眼,年龄18~37岁,平均(25±5)岁,术前屈光度(等效球镜度)为-2.25 D~-14.5 D,平均(-6.5±1.75)D。所有被检查者停戴角膜接触镜超过2周,排除其他眼病。

1.2 仪器与方法

1.2.1 仪器 美国PACHETTE2 DGH-550 超声角膜测厚仪,美国雷赛公司的AstraMax角膜地形图仪。

1.2.2 方法 所选120例患者在术前检查时,首先在未用表面麻醉药物及散瞳药物时利用AstraMax角膜地形图仪测量CCT 3次取平均值,记录为T1,然后滴美多丽眼液(日本参天制药)散瞳,5 min1次,共3次,待瞳孔充分散大后再次利用AstraMax角膜地形图仪测量CCT 3次取平均值,记录为T2,再滴表面麻醉剂0.4%倍诺喜眼液(日本参天制药),1 min后用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CCT,测量探头自动测量20次取平均值记录为T3,再于患者接受手术前(至少距术前检查1天),不用散瞳药物的情况下,滴表面麻醉药0.4%倍诺喜1 min后用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CCT,同样为探头自动测量20次取平均值,记录为T4,以上所有检测均由同一位操作熟练的技术人员完成。

2 结果

所有研究对象均照以上方法测量后得到四组数值,分别计算其均值,所得结果见表1。表1 散瞳药物对中央角膜的影响 注:以上两种方法在散瞳前后所测量之C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厚度测量范文11

【关键词】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影响;检测;操作要点

1 概述

相对于现阶段下的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因具有成本低廉、坚固耐用且材料来源广泛,混凝土抗压强度高,钢筋抗拉性能好等优点而被普遍采用。加上钢筋与混凝土之间具有很好的黏结力和相近的热膨胀系数,混凝土能对钢筋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两者的结合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和耐久性能,成为现代建筑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不少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病害原因,实际使用寿命远少于设计年限,其中又以保护层厚度偏差引起的病害最为常见。

2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定义和作用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指钢筋表面与混凝土表面间的最小距离。它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是使受力钢筋与握裹层混凝土之间有足够的黏结力,以保证混凝土与钢筋协调工作;二是保护钢筋在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内避免因外界有害介质的侵袭而遭到破坏。混凝土保护层必须达到一定厚度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国家及行业技术规范都对不同类型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做了明确规定。

3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影响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足,外界有害介质容易穿透保护层到达钢筋表面,造成钢筋锈蚀膨胀,混凝土顺筋开裂,甚至崩裂脱落,进而加速钢筋锈蚀破坏。沿海地区因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足引起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破坏速度比内陆地区快得多。比如我省沿海地区的水利工程中有相当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保护层厚度不足,往往运行不足十年,最短的仅两三年,钢筋就已全面锈蚀,混凝土保护层大面积剥落,结构安全受到极大威胁。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交通部行业标准《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J275―2000)比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对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最小值提出更高的要求(见表1)。

表1 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单位: mm

混凝土保护层越厚,对结构耐久性越有利,但在结构截面尺寸不变的条件下,会使构件有效截面尺寸减小,承载力降低。因此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设计图纸要求制作钢笼架,混凝土保护层太薄太厚都会造成重大安全事故。《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对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值做了严格规定:板类的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允许偏差值为(+8 mm, -5 mm)、梁类的允许偏差值为(+10mm,-7 mm)。

根据多年的检测数据统计,我省水利工程保护层厚度全部合格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小于30%,其中梁底和板底保护层厚度80%以上呈现负偏差;截面高度较大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侧面和顶面保护层厚度80%以上呈现正偏差。这给工程的安全运行留下隐患。

4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

4.1 检测方法及检测设备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可采用钢筋探测仪普测(非破损)和局部开凿(微破损)相结合的方法。钢筋探测仪有电磁法钢筋探测仪和雷达法钢筋探测仪两种,前者又分为应用电磁感应的钢筋探测仪和应用涡流效应的钢筋探测仪。

电磁法钢筋探测仪通常由探头、主机和连接线组成。探头接受主机命令,产生电磁场,与混凝土表面持续接触并进行扫描。当混凝土中的钢筋和其它金属物于该磁场时,磁力线变形,钢筋和其它金属所产生的干扰导致电磁场强度分布改变,被探头探测到并接收输送回主机,主机以模拟方式或数字方式显式金属物位置。适当校准仪器所测金属物和混凝土,主机即显示钢筋(金属物)保护层厚度。

4.2 检测精度的影响因素

英国产CM9智能型钢筋保护层测定仪和欧美大地产Profometer5属于应用涡流效应的钢筋探测仪。应用这两种钢筋探测仪对大量现场检测与室内模拟试件测试研究表明,影响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精度的因素主要有:

4.2.1 钢筋疏密程度原理。钢筋疏密程度决定保护层厚度检测的精度,当钢筋间距大于1.5倍保护层厚度时,相邻钢筋对保护层厚度检测精度没有影响。

当钢筋间距小于保护层厚度时,钢筋越密,仪器示值偏小越多。特别是钢筋直径较小,在相当保护层厚度范围内多根钢筋密集排列时,仪器示值偏小可达30%以上。但深度方向密集排列钢筋对保护层厚度检测精度影响相对较小。

4.2.2 探头轴线与钢筋轴线交角。探头轴线是否与钢筋轴线平行对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精度影响也很大。探头轴线与钢筋轴线平行时,仪器示值为真值。探头轴线与钢筋轴线45°斜交时,示值偏大10%以上。探头轴线与钢筋轴线垂直时,示值偏大20%以上。

4.2.3 仪器参数设置。仪器参数设置是否准确对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精度影响较大。仪器钢筋直径设置与实际尺寸相等时,仪器示值为真值。设置值比实际尺寸大一倍或小一半时,仪器示值相应偏大或偏小10%以上。

4.2.4 与主筋垂直的分布钢筋。当探头置于分布钢筋上检测主筋保护层厚度时,仪器示值偏小5%以上。

4.2.5 探头大小。探头尺寸小,受相邻钢筋影响小,精度高,但当保护层厚度较大时,仪器示值不如探头尺寸大的稳定,可检测深度小于大探头。

4.2.6 检测面平整度。当检测面不平时,仪器示值偏大。

4.2.7 其它金属材料。当检测区域存在水管、电线、金属电线套管等导电金属时,也会改变仪器的正常读数,使仪器示值偏小。

4.3 涡流效应的钢筋探测仪检测操作要点

为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精度,测试人员应当熟练掌握自己使用仪器的性能及各种因素对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精度的影响程度,规避部分可以规避的影响因素,无法规避的,应根据现场实际做好记录,进行模拟试验予以修正。根据长期检测实践,针对应用涡流效应的钢筋探测仪,在检测前与检测过程中可按照下列操作要点进行操作:

4.3.1 按照规范规定的程序确定检测的数量和位置。

4.3.2 阅读施工图,掌握检测位置结构断面尺寸、受力方向、钢筋直径、数量、设计保护层厚度。

4.3.3 调查检测位置是否存在水管、电线、金属电线套管等导电金属,选择测试断面时需避开它们。

4.3.4 检查检测面平整度。当凹凸超过0.5mm时,应进行磨平处理。

4.3.5 选择大小合适的探头。保护层厚度小于60 mm时选用小探头。保护层厚度大于60 mm时选用大探头。

4.3.6 根据施工图标示钢筋尺寸设置参数,在检测位置区域进行粗探,画出钢筋网大致位置。在分布筋间距相对较大中间分布筋影响最小处绘出检测线,沿线详测。

4.3.7 测定梁底主筋保护层厚度时,高度重视钢筋密集对检测精度的影响。当测定钢筋根数与施工图不符或无法确定钢筋位置时,除应记录底部、两侧面仪器显示读数外,还应通过两侧面钢筋定位测量计算底面保护层厚度,通过底面钢筋定位测量计算侧面保护层厚度,并将探头底面中心对准梁底边角,通过测量梁底边角至钢筋表面距离及仪器示值最小时与梁底面夹角对各测量值进行验证。其中测量梁底边角至钢筋表面距离时,仪器示值受干扰最小。

4.3.8 备好10 mm厚塑料垫板。当保护层厚度小于仪器所能显示的最小数值时,加垫板进行测试,所得数值减去垫板厚度即可。

4.3.9 当保护层厚度负偏差超标可能引起结构耐久性严重降低或保护层厚度正偏差超标可能引起结构承载力严重降低及对测试结果有怀疑时,应开凿(微破损)检查核实。

4.3.10 仪器使用前后应在标准块上进行校验。

5 结语

5.1 混凝土保护层承担着使受力钢筋与握裹层混凝土之间有足够的黏结力、保证混凝土与钢筋协调工作、保护钢筋免遭外界有害介质侵袭破坏的重要责任。

5.2 保护层厚度检测可以发现其质量缺陷,以便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5.3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精度的影响因素很多,采取规避和必要的模拟修正,可以为决策者提供较为准确的保护层厚度数据。

5.4 对保护层厚度负偏差超标可能引起结构耐久性严重降低或保护层厚度正偏差超标可能引起结构承载力严重降低及对测试结果有怀疑时,开凿(微破损)检查非常必要。

5.5 保护层厚度负偏差引起的结构损害程度不随结构截面尺寸或外界荷载的变化而改变。保护层厚度正偏差引起的结构损害程度却与结构截面尺寸或外界荷载的大小关系密切。现行规范标准对保护层厚度正负偏差允许值均以绝对数值表示。当截面尺寸不大时,混凝土保护层太厚可能产生严重后果。

参考文献:

[1]苏晋鹏.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分析与探讨[J].建筑技术,2006,37(1):67-68.

厚度测量范文12

1钢筋保护层厚度存在偏差的危害

钢筋和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已经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钢筋具有较强的抗拉、抗压强度,而混凝土只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其抗拉强度很低。但两者的弹性模量较接近,还有较好的粘结力,这样既可以发挥各自的受力性能,又能很好地协调工作,共同承担结构构件所承受的外部荷载。如果保护层过薄,一是影响钢筋混凝土的承载能力;二是容易使钢筋发生锈蚀,影响结构工程的耐久性;三是从建筑防火的角度来讲,高温作用下可使构件迅速破坏。如果保护层过厚,同样会对建筑物带来不利影响。一是构件表面容易出现较大的收缩裂缝和温度裂缝,削弱了构件的承载能力;二是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因此,一定要按国家相关规范的要求对各个施工环节进行管控,确保钢筋保护层厚度在允许偏差范围之内。

2钢筋保护层厚度偏差的控制

按GB50204—2002(2011年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进行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时,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允许偏差,对梁类构件+10mm,-7mm;对板类构件+8mm,-5mm。为了满足规范允许偏差的要求,应进行以下控制:一是要确保钢筋安装成型尺寸准确;二是要把垫块垫好,保证其尺寸准确,强度符合要求,垫块的绑线要绑牢,防止松脱,垫块数量要满足要求;三是对双层钢筋网的间距要进行控制,要有架力筋和固定措施,防止上层钢筋下沉;四是施工时要搭设作脚手,不得直接在钢筋网上踏压;五是在浇筑混凝土之前,要对模板及钢筋严格检查,确认符合要求后方可浇筑混凝土。只有把各个环节都控制好,才能保证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偏差在规范的允许范围之内,为结构安全提供一份保障。

3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

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可采用非破损或局部破损的方法,也可采用非破损方法测试并用局部破损方法进行校准。当采用非破损方法检验时,所使用的检测仪器应经过计量检定,检测操作步骤应符合相应规程的规定。进行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检测误差应≯1mm[1]。

3.1检验批次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结构部位,应由监理(建设)、施工等各方根据结构构件的重要性共同选定。对于梁类、板类构件,应各抽取构件数量的2%且不少于5个构件进行检验;当有悬挑构件时,抽取的构件中悬挑梁类、板类构件所占比例不宜小于50%。对选定的梁类构件,应对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对选定的板类构件,应抽取不少于6根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对每根钢筋,应在有代表性的部位测量1点[1]。

3.2现场检验目前,常见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测定仪主要有3种:国产钢筋检测仪、进口钢筋检测仪和结构探测雷达仪。这3种仪器均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进行钢筋检测,即利用信号发射装置产生一定频率的交变电磁场,激发混凝土内钢筋产生感生电流。钢筋内的感生电流又激发出二次交变电磁场,被接收装置接收和识别,根据接收的二次交变电磁场的强弱,确定钢筋的深度,即保护层的厚度。利用钢筋保护层厚度测定仪进行非破损检验,应按仪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操作。现场检验时,同一位置重复检测两次,读取两次检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值。当检测值相差>1mm时,该组检测数据无效,应查找原因并在该处重新进行检测。仍不满足要求时,应更换钢筋保护层厚度测定仪或采用钻孔、剔凿的方法验证。直接钻孔和剔凿检测属于局部破损检测的方法。但当实际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小于钢筋探测仪最小示值时,应采用在探头下附加垫块的方法进行检测。垫块对钢筋探测仪检测结果不应产生干扰,表面应光滑平整,其各方向厚度值偏差应≯0.1mm。所加垫块厚度在计算时应予扣除[2]。

3.3结果评定当全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点率为90%及以上时,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结果应判为合格;当全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点率在80%~90%时,可再抽取相同数量的构件进行检验;当按两次抽样总和计算的合格点率为90%及以上时,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结果仍应判为合格;每次抽样检验结果中不合格点的最大偏差均不应大于允许偏差的1.5倍,即对梁类构件最大允许偏差+15mm,-10.5mm;对板类构件最大允许偏差+12mm,-7.5mm[1]。

4结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