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导游基础知识

导游基础知识

时间:2023-05-30 10:55:04

导游基础知识

导游基础知识范文1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导游,必须要拥有导游资格证。导游资格证是国家对从事导游服务人员从业资格的证明。要想跨入导游人员的大门,导游资格证是第一步;之后需按照《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的规定找旅行社挂靠,申领导游IC卡,也就是导游证,获得上岗许可。

一、导游资格考试《地方导游基础知识》内容选择的重要性

凡希望从事导游业务活动的人都必须按照规定参加导游人员资格考试,考试由国家旅游局统一管理,省级旅游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本辖区内的导游资格考试具体工作。考试科目亦由省级旅游主管部门在大纲范围内确定,一般包括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笔试教材包括《全国导游基础》《导游业务》《旅游政策法规与职业道德》《地方导游基础知识》,口试教材包括《地方的旅游景点导游词》《导游规范服务》《导游应变能力及应急事件处理》。除《地方导游基础知识》《地方的旅游景点导游词》外,其它内容各省差异不大。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内容的选择,对地方的旅游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导向作用。首先,《地方导游基础知识》是当地旅游业发展水平的一种反映。只有发展较为成熟的旅游景区景点和旅游路线、旅游资源,一般才会编入导游考试教材中。该教材内容的丰富性和编著水平,在某种意义上即体现和代表着当地旅游业发展的水平。其次,《地方导游基础知识》影响着该省旅游业的规划与发展方向。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出台的职业资格考试教材,其内容实际上就体现了行业管理者的发展思路、选择重点和规划建设方向。再次,《地方导游基础知识》影响着旅游企业的发展。景区景点开发企业会根据教材内容的设定确定盈利模式、建设项目和开发新产品。旅行社会据此设定旅游线路。吃、住、行、游、娱、购等相关旅游经营企业也会按照教材中业态的要求设定自己的产品经营模式。再其次,《地方导游基础知识》也影响着导游从业人员,他(她)们接受着教材知识进行考证,按照书本设定的内容理解、体验地方的旅游资源、特色并提供导游服务,个人生存和职业的发展尽系于斯。最后,《地方导游基础知识》影响着旅游职业教育。各中、高等院校举办旅游职业教育、培养旅游专业人才和从业人员,均以该教材为指挥棒,按其内容进行课程设置,引导专业发展。由此可见,《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已突破了一般性专业教材的范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旅游行业的发展。

二、《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编写的指导思想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既然如此重要,对其内容的选择确定则尤其要慎重以对,不能草率从事,要尽量做到科学、合理,既客观反映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又要对其未来的发展作出相应的规划和前瞻引导。个人以为,《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的编写可贯彻以下指导思想。

(一)要与《全国导游基础》相辅相承。

按照考试大纲要求,各省的《全国导游基础》均会对中国的历史常识、传统文化、自然地理、民族民俗、四大宗教、古代建筑、古代园林、烹饪菜系、风物特产、对联诗词和主要旅游客源情况进行系统介绍。《地方导游基础知识》介绍的内容,应是《全国导游基础》中的某一些部分内容的展开和具体而微者。相承者,指的是编写框架可与《全国导游基础》中的部分内容相应,与国家的考试大纲大体一致。相辅者,指的是《地方导游基础知识》应介绍《全国导游基础》中没有的内容,避免无谓重复。

(二)要结合当地的旅游资源禀赋进行编写。

各地旅游资源不尽相同,各有长短。除历史文化、自然地理、民族民俗、风物特产各有地方特征及差异外,其它如古代园林、建筑、烹饪菜系、对联诗词等,在各地的禀赋和表现是不相同的,有的地方很有特点,有的地方则没有名气或根本就不存在。比如菜系,全国菜系很有名,菜系所在地可详加介绍,但其它地方则根本无须编写。又如对联,在少数民族地区亦根本不必介绍。

(三)要展现当地的旅游特色。

除考虑资源禀赋,《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编写时得重视当地旅游产品的特色。特色是与它地不同的地方,也是吸引游客前来的理由。资源禀赋是与生俱来的,而特色是后天打造开发出来的。只有充分展现了当地的旅游特色,开发出了能吸引游客的旅游产品,才配纳入教材,进行普及和推广。比如湘西文化与建筑、河流有机整合的凤凰城,又比如将演艺、宋朝文化有机结合的宋城等等,均是富有特色的深度旅游产品。

三、《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编写的几点思考

目前,在《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编写方面,各省的编写思路、体例和架构各有不同。有的省进行了细分,如海南省将其编成《海南旅游概览》《海南生态旅游知识》《海南海洋旅游知识》《海南流行语》等多本教材。大多省只编成一至两本教材。这主要得看各省如何看待旅游业在本省的经济地位和各省级旅游主管部门的业务管理水平。个人认为,《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的编写,得注意以下方面:

(一)要注重以景点为纲。

不管教材如何编写,其目的只有一个:向游客展现当地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社会风貌与风俗民情。展现的平台便是各景区的游娱景点,各平台的连线便是旅游交通线路,吃住购便是停靠驿站和服务点。由此可见,景点才是旅游之纲。面试中考较的也是对各景点的解说,学习的内容就是各景点的导游解说词。《江西导游》除介绍江西的历史文化、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外,将全省分为七大旅游圈作介绍。这种框架,仅仅从交通着眼,却偏离了以景点为纲的基本思路。这会造成诸多不便:一者割裂了旅游线路,但凡外地尤其是外省的游客,选择的往往是当地有名景点组成的旅游线路居多,而不会局限在当地某个所谓的旅游圈。短程或周末的游客,时间行程短,往往只能游玩一地或两地,划分旅游圈对其没有实际意义。二来各省的导游均是在各地级市注册登记,当地的导游员进行导游服务之时,必然要介绍所在地市的基本情况,跨地市的旅游圈只会让导游员无所适从。

(二)要落实到能作导游讲解使用的资料上。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编写的最终目的之一,就是希望通过在导游员中普及地方地理历史、文化民俗知识,让导游员们介绍给广大外来的游客。这些知识,或作为直接的讲解资料编入导游词,或作为导游讲解的背景资料而出现。不能、不适宜或不需用于讲解的内容,大可不必编入教材中。

(三)要与中级、高级导游员等级考试内容进行有机衔接。

我国的导游员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已取得《导游资格证书》一年以上者可报初级导游员,具有高级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或以上学历者即够格。取得初级导游证满三年或具大专以上学历持初级导游证满两年可参加中级导游证的全国统考。取得中级导游证满五年、具有本科学历且发表过导游有关的资料者可报考高级导游证。中级证考试科目包括《导游知识专题》《汉语言文学知识》。高级证考试科目包括《导游综合知识》《导游能力测试》。中级证将汉语言文学列为必考科目,高级证的《导游能力测试》科目中导游词的创作占据着很重的份量。为了导游员今后的职业发展,四川、湖南、安徽、海南、新疆等一些省、自治区在导游资格证考试中即专门增加了汉语言文学类教材。其它省份有些在《地方导游基础知识》中安排了较多的文化内容,如山东干脆将地方导游内容设为《山东旅游文化》;有些则只注重介绍当地省情,如江西、等。我们不能妄议哪一种做法更为科学合理,但从导游资格证的报名条件来看,要求报考者“具有适应导游需要的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显然,在《地方导游基础知识》中让旅游语言文学内容占据一定份量的篇幅是较为必要的,有利于导游员今后的职业发展。

(四)要着眼于实用。

导游资格证考试是一种职业资格考试,属于职业教育范畴;而其等级考试则属于继续教育。《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的内容,要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尽量做到够用、适用即可,不必宏篇巨著和旁证博引。内容不必多,教材不用太厚,要让导游员易学易记、方便使用;让游客听众易懂易了解,能够轻易接受、入耳入脑。导游员都记不下来的东西,指望游客深入了解,可能吗?《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的内容,要紧扣当地独特的地理地貌、历史文化、风俗物产,围绕游客吃住行游娱购需要展开。那些导游服务工作中用不上的、游客不感兴趣的或导游不愿浪费口舌的内容,能不编入要尽量放弃。要从当地景点、游客需要、旅游经营企业利益和导游员讲解动因几个角度去衡量和确定教材内容,合理把握教材的平衡点,做到实用性、引用性两个特点兼具。

导游基础知识范文2

导游基础知识 教学方法

论文摘要:《导游基础知识》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在旅游职业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该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突破惯常的教学思维,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为学生以后的工作积累专业知识。

k}游基础知}pj>是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的必考内容,在旅游职业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一门集知识性、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涵盖面广,知识点多,涉及历史文化、旅游地理、民族民俗文化、宗教、古代建筑、古代园林、烹饪、风物特产等领域;知识的单调性、琐碎性与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想违背,而且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对如历史、地理知识的重新学习兴趣不大,在涉及宗教、建筑等方面的内容比较抽象晦涩,学生不易消化;针对((}游基础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具有的以上特点,本文现提出几点教学方法以供探讨。

一、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古人云“授人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至理名言告诉我们,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不但要使学生掌握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要求传授给学生独立学习、探索的方法。教师在准备教案时,首先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查阅相关的资料,充实课堂的内容,k}游基础知榔虽然内容繁杂,如果按教材照本宣科,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将课本知识讲完,但那将会非常枯燥,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wwW.133229.COM而如果在事前我们通过一些媒介找寻相关的知识穿插在课堂中讲述那效果将会非常好;准备好授课内容,下一步就要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预见学生碰见的疑惑、困难,有目的地将归纳、概括、分析联想等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其尽快掌握课本知识以及课外知识,并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导游基础知谢课程作为高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其教学内容十分丰富,既有中国的文化基础知识、历史知识、地理知识、民俗知识、园林建筑知识,又有大量的外国民俗知识,以及台、港、澳地区的风俗民情、地理文化知识,其内容的复杂性、包容性、丰富性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如果单纯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要在短短的一个学期内掌握和消化如此之丰富的知识是十分困难的。因此,针对高等职业学校学生生源的实际情况,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较快地掌握知识,为日后参与导游员资格考试和从事导游工作打下较坚实的知识基础。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主要是参加高考成绩不理想的高中生以及当地普通高中录取后的学生,他们的基础知识并不扎实甚至是比较差,因此运用多媒体方法进行辅助教学,可以将k}游基础知锄课内高度概括化的各种知识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向学生展示,避免了教师单向的填鸭式的灌输知识的弊端(}种方法使学生成为单向接受知识的容器,缺少双方互动)。比如在讲授“中国古代建筑”这一章节时,关于古代建筑的一些构件名称,如“藻井”、“彩画”、“须弥座”、“斗拱”,教师如依照课本文字照本宣科,都太过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而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将这些建筑构件的形态直观的展现在学生眼前,就会使其对这些知识点有一个准确的理解,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记忆。在得游基础知僻教学中,授课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适合进行多媒体教学的有利因素〔例如:地质地貌、古代园林、气象气候类旅游资源、古代建筑等),结合学生掌握的相关的历史、地理等人文知识,把现在要掌握的知识纳人到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中,从而对新知识产生同化和顺应,进而达到掌握相关知识的目的。

三、课堂教学注意联系生活实际

k}游基础知榔涉及到的有些内容比较抽象,使学生难以理解,例如宗教知识,那在讲授时,可以从《西游记》、“报应”“缘分”“泼水节”等引出佛教知识;从西方人对“13"“星期五”的忌讳引出基督教知识;从中国普通百姓对“灶神”“土地神”“城煌”的祟拜及贴“门神”的习俗引出道教知识。浅人深出,将抽象的知识变换为学生日常熟悉的事物加以讲授,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四、加强教学实践环节

学习是为了“学以致用”,是为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应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环节。

(一)在课堂中增加仿真操作环节

得游基础知bpv/所涉及的知识面很广,这也是与导游工作的实际要求相符合的,但学生的社会阅历浅,这使得很多课本知识只能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模糊的概念,比如在“中国的风物特产”这一章中讲到茶叶的种类(绿茶、红茶、青茶、黄茶、黑茶、白茶)以及每类茶的特点、代表茶等,这对于学生来讲是很抽象的,如果机械地记忆这些知识点效果不会很好,以后在实际工作中遇到这个问题可能也很难向游客解释清楚。所以,最好就是将各类茶叶拿到课堂上展示,并现场冲泡,让学生眼见为实地了解各种茶叶的色、香、味、形。

(二)在课堂中增加情景教学环节

得游基础知bp}仅仅按照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把知识强加给学生,是远远不够的,达不到作为一名导游员所需的个人素质、基本能力和渊博的知识的目的。而情景教学则不同,从其存在的基础、特点来看,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积极学习,在创设的情景中,扮演角色,亲自实践,培养组织能力、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等诸多社交技能,为成为合格的、优秀的导游员打下良好基础。

(二)积极利用第二课堂

鉴于旅游管理专业注重实践操作性的特点,k}游基础知渺教学除去课堂知识讲授外,利用课外实训基地这个第二课堂进行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现今,很多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依据自身所在的区位优势充分利用周边风景区(点),与其达成合作协议,使其成为自己的实训基地。例如: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就充分利用周边丰富的旅游资源建立了一些实训基地,如:凤凰古城、德夯民俗风情园、座龙峡风景区、王村古镇、乾州古城等。将实训基地作为教学课堂,带领学生前往参观,老师现场讲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五、赏诗词提品位增修养、培养学生全面素质

导游基础知识范文3

关键词:职高教育 导游基础知识 有效教学

一、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

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我国古代早有“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的至理名言,这就告诫我们,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教学大纲规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教给学生独立探求、索取知识的方法。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以使学生在教学中吸收新知识、掌握和巩固新知识,达到教学目的。要切实了解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全过程,根据学生的特点,预测学生在掌握这些新知识中可能出现的困惑和问题,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分析、比较、概括、归纳等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尽快掌握课本知识及相关的课外知识。为使学生的完整认知过程流畅,教师在备课中要把握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选择一定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运用相应的教学设备和手段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以适应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控制过程。同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管理中,注意学生在学习新旧知识时的衔接,因材施教,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激活学生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和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向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的。心理学家认为,兴趣能使整个过程积极化,是产生注意的基础,求知的动力。当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时,他就能认真学习,积极思考甚至废寝忘食地孜孜以求。一个学识渊博、兴趣广泛、语言生动、能旁征博引的教师,必然能为学生欢迎,从而对这门学科产生好感,提高学习兴趣。导游基础知识是门综合性学科,它涵盖的知识面很广,涉及的课外知识很多,因此教师备课的压力也很大。但是因为如此,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很浓厚。例如,讲授《旅游景点》这一课时,在学生阅读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笔者把一些著名景点的导游解说发给大家,结合课本知识指导学生逐段逐句的从静态、动态、美学、历史等方面观赏景点,在解说的过程中,全班同学都陶醉在诗情画意里。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我提出了让每个同学给自己家乡的某个景点做5分钟的导游解说,要求扣紧风景地点、静态描述、动态描述、旅游建议及礼貌用语等环节,同学们给予补充,我讲评。课堂上师生、生生互动达到了高潮,既掌握了课本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勇于发言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扩展学生知识层面,组织教学灵活多变

导游基础知识对于中职学生来讲是门新学科,理论概念较多,应把课本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形象化的身边知识,这样学生容易理解其概念,又能产生兴趣,且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方兴未艾,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日新月异,导游基础知识也在不断更新、充实、丰富、发展,因此教学不能像传统教学局限于课本知识,满足于教材知识。由于导游基础知识具有综合性、多元性、联系性、实践性的特点,所以更要重视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克服死记硬背的弊端。

通过学习相关旅游专业知识,特别是《导游基础知识》后,每一个旅游专业的学生都应该具有广搏的知识,如风土人情、野史杂说、文学美术、俚俗传闻,只有将其兼收并蓄,才能使导游内容生动传神,引人人胜。为此,在《导游基础知识》教学过程中千方百计,设法扩展学生知识面,不仅运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任务驱动法,而且尽量开阔学生视野,创造各种机会,进行文化熏陶,将组织教学灵活多变。如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举办旅游专题讲座、导游词讲解大赛等,让学生成长在浓烈的旅游相关知识氛围中。导游是一个地区的名片,是宣传窗口,是形象大使,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特别重视学生的仪容仪表、行为举止,要求学生说普通话、举止大方、穿衣得体、微笑待人······为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重视课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对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认识,使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加深对专业技能的理解,我们安排了实践教学。虽然信息技术越来越先进.可以通过很多渠道获得丰富的旅游知识,但是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仍然是不可替代和不可缺少的基本方法。把学生带到课外让其亲临其境进行观察、判断和体验,一方面可以加强课堂讲授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把书本里和课堂中学到的理论和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内化为素质。此外,实践教学还可以把旅游地理新事物、新现象以及相关最新理论成果及时反映出来.使中国导游基础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互为补充,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例如,在野外旅游的实习中,学生零距离接触导游,接触大自然,在导游的言传身教下,学生收获颇丰。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了解实践中的问题,发现自己的不足,激发学习兴趣,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职导游人才的培养,是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导游基础知识》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地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精选和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形成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和注重个性发展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教学运行机制,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和岗位业务能力,为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导游基础知识范文4

关键词:导游基础知识;数字化资源;开发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7C-0035-02

《导游基础知识》是职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导游从业资格考试必考科目之一。该门课程涉及历史、文化、地理、民族民俗、宗教、建筑、园林等各个方面知识,内容多,规律性不强。由于职业学校学生大多相关知识积累较少,学习效果不佳。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教学材料。按信息的呈现方式划分,数字化教学资源可分为数字化幻灯、数字化投影、数字化音频、数字化视频、数字化网上教学资源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具有多样性、共享性、扩展性、工具性等特点。为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我们尝试开发《导游基础知识》课程的数字化资源,并形成了具有推广价值的研究成果。

一、开发原则

数字化资源属于教育资源的一部分,除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外,也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实用性原则。资源开发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开发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要把握好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的内容,全面贴近教学实际。除面向课堂满足教学的需求外,还要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科学性原则。数字化资源的建设是要以一定的科学理论为指导,及时将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资源。所提供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要内容正确,表述准确,材料事实可靠。

开放性原则。在相应的技术标准规范下,数字化资源应能适用于不同的教学情境和多种形式的学习,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登录学习。数字化资源平台应支持教师上传更新补充,学生也可以将自己的电子作品上传其中,并构建多元的反馈评价体系。

二、资源内容

《导游基础知识》数字化资源建设符合课程标准,适应职业学校学生特点,除满足课堂教学要求外,也要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协作学习需要。具体来说,导游基础知识数字化资源开发内容包括文本、表格、地图、图片、音频、视频、动画、教案、学案、PPT课件、案例、题库,以及模拟导游虚拟仿真平台和综合教学评价平台。

(一)文本、表格资源

数字化资源开发需要对教材重难点知识,以及具有差异性和相似性知识等进行文本归类、整理。一些知识点需要借助表格来归纳,通过数字化多媒体设备呈现出来,具体形象,直观简单,更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如在“中国民族民俗”中,需要将少数民族民俗按民族、语系、分布区、居住方式、习俗等有关类别归纳在一张表上;又如在先秦诸子百家知识点,也要将各学派、时代、代表人物、代表著作等列出表格。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文本、表格开展教学,辅助学生结构性理解并记忆。

(二)地图、图片资源

《导游基础知识》是对初中地理、历史等课程的延续与拓展,教师仍可借鉴这类课程教学的相关教具,如地图、图片等。我们在开发数字化资源时,也关注了地图、图片的搜集和整理,使之更系统化、丰富化。比如在“中国历史”这一章,我们搜集整理了各个历史朝代地图,有利于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朝代的变化更替及版图变化,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通过地图、图片等数字化资源辅助教学,有效利用学生形象思维促进理解、增强记忆。

(三)教学素材包

一个完整系统的数字化资源少不了教案、学案、PPT课件、案例、题库等教学素材包。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把握授课内容,开发要求每个知识点一个教案;学案帮助学生课前了解即将要学的知识的内容,重难点,是学生课前学习的帮手,学案也要求一个知识点一个学案,并和教案相对应。PPT课件是教师多媒体授课要用到的重要的教学资源,PPT制作要求统一模板,简洁美观,素材丰富,把握教学内容。案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习题用于检验学生知识的掌握,要求题型多样,题量合适。

三、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实施

(一)影视教学

影视教学的优点是,形象与声音结合,直观生动,把单一事物或片段转化为连续的变化过程,创造身临其境的教学情境,一般运用于景物介绍。在影视教学开始前,教师要给学生布置好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影视资料,影视结束后要让学生回答布置的问题,并进行分析、总结。例如,在讲解水体景观的钱塘江大潮时,可以借助视频、动画等影视来形象生动直观地表达,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交叉潮、一线潮和回头潮;在讲解中国古典园林拙政园时,通过视频等影视资料形象直观展示拙政园美在不言之中,布局之巧妙,以水景取胜,平淡简远,朴素大方,充分采用了借景和对景等造园手法。

(二)模拟导游虚拟仿真教学

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充分利用丰富的数字化资源,整合创作相应知识点的导游词,教师进行修改完善,然后要求学生观看数字化资源中有关导游景点讲解的视频学习揣摩,并在学校录播教室录制导游词讲解视频,上传至学习平台。学生可以通过观看自己和他人的讲解视频,发现自己的缺点,学习他人的优点,扬长补短。通过实际演练、比照改进,学生学习主动性大大增强,导游词创作和讲解能力也相应提高。

导游基础知识范文5

关键词 导游基础知识 现场体验 体验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F590-4 文献标识码:A

1国内外研究评述

1.1国内研究状况

1.1.1体验式教学的概念及方法研究

体验式教学概念涉及的关键词为体验、实践、环境和经历。赵晓晖设置了模拟现场法、户外拓展训练法、体验交流法、社会实践法,游戏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项口教学法、学生讲课法体验式培训和教育方法等。

1.1.2实施体验式教学的建议

姜学法指出情境的设置要考虑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毛静娣强调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姚晓玲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能“设计”出不同的体验式教学情景。王亮指出避免在教学中出现“体验缺失”,“徒有其表”的现象。张思明提出必须改变旧的评价方式。

1.1.3相应学科的体验式教学试探

张同乐等认为体验式教学代表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赵远莲,江智霞等对体验式教学在急危重症护理学中的应用研究,何琼等研究了专科护士体验式教学。王使用体验式教学方法对音乐教学进行了研究。

1.2国外研究状况

体验教学的建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Knapp ,1994),并且与室外教育和源于杜威的进步教育运动享有共同的哲学基础。Kurt Hahn进一步强调了个人体验的重要性,促进了相似教育机构的发展。杜威把真实的学校生活作为研究对象。主张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活动为中心、经验为中心,重点关注体验式教学的流程模式。

1989年,美国促进科学协会发表了《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2061计划》,强调亲身体验的学习原则和因材施教。1996,日本教育审议会发表的第一次咨询报告,从培养“生存能力”的高度。2000年6月,法国教育部颁布了“有指导的学生个人实践活动”(TPE)实施方案和在实践中全面推进课程和教学改革。

总之,体验思想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但是体验在教学中的应用是在近几年才开始的,在思想教育上应用较多。针对对文化类课程的体验式教学涉足较少,且具体的现场体验环节研究很少,本课题旨在构建文化类课程的现场体验模型有较大的研究空间。

2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2.1课程在导游考试中的地位及新的导游考试方式要求走出课堂

2015年8月份国家旅游局办公室《关于完善“导游人员从业资格证书核发”行政审批事项有关工作的通知》中提出对2016年导游考试进行改革,并对笔试科目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政策法规”、 “导游业务”合并测试,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合并测试。新的考试方式提高了导游证考试中导游基础知识的比重,客观上要求对课程的授课方式进行改革。

导游基础知识是笔试考试中相对难度较大的课程,得分高低直接影响导游考证的通过率,而且作为知识储备,也影响面试讲解的效果和档次。本课题组成员多年导游考试面试的考评员经验发现,学生面试讲解中对基本文化类知识点缺乏对基本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2传统的授课方式,不能顺应课程的主要要求

本课程是本校旅游管理、旅游英语、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也是其他外语专业全校公选课,选课人数较多。课程内容繁多,涉及面广,考点多,记忆难度大;且涉及宗教、建筑等方面的内容比较抽象晦涩,学生不易消化。

传统的教学方法单一,理论联系实际不够,实训与课堂教学脱节。纯理论的讲授,以老师为主,忽略学生主体。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只是少数院校的尝试,且大多数校外实训基地都是让学生参观,没有将课堂直接搬到现场,实训与课程教学脱节。这显然与应用型本科培养的目标不符,不利于培养对学生文化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不符合导游工作的实际要求。

2.3现场体验式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文化知识的理解及运用

导游基础知识是一门知识性极强的课程,学生在具体知识点的运用与认识中间有一个较大的距离。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要素及构景手法章节中,课堂讲授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及应用,导游面试的过程中,很多学生不能很好地运用园林的基本构景手法来讲解沈园。笔者曾经对传统课堂授课方式与现场体验式教学方式学生理解及运用效果进行跟踪,现场体验式教学方式效果明显好于传统课堂教学方式。通过现场实地讲授,既避免单纯的景点讲授,又避免基本知识点的生搬硬套,提高讲解效果,提高学生对文化类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4现场体验式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及讲解能力

本校学生为本科第二批,与第一批学生相比学习能力特别是学习主动性相对较弱,传统的课堂讲授效果不是太理想,采用实地体验式教学方法,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兴趣上是一个良好的试探,笔者曾经多次尝试同一内容两种不同授课方式,结果显示实地讲解方式效果明显。现场授课氛围更加有利于展开学生参与互动活动,有利于学生现场讲解能力的提高。

3基于体验的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改革对策

绍兴当地多处旅游景点为我校正式的学生校外实训基地,为带学生到现场讲解、学生实践提供了方便。主要景区离学校距离近,交通便利,实施方便,大禹陵景区,香炉峰景区就在学校旁边,鲁迅故里,沈园也在市中区,约3公里里程,有直达公交车。绍兴地区旅游景点针对学生有专门的学生卡,可以多次游览景区,价格实惠。结合绍兴本地的主要旅游资源,对课程的重点章节采用现场体验式教学,到实践教学基地及相关旅游景点进行现场讲解,采用教师现场授课、景点讲解员现场讲解与学生现场体验相结合的体验式教学方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通过录像、学生自己拍摄照片等方式有效地开展了教学活动。通过现场讲解体验,提高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现场讲解中文化知识点的运用能力,提升讲解效果。以建立一个符合课程内容要求、学生特点及教师教学的现场体验模型。

3.1各个章节现场体验教学实践

中国古典园林章节到沈园讲解园林的基本构成,实地观察捕捉构景手法镜头。

中国古代建筑章节通过学校旁边的大禹陵景点的游览讲解,了解中国陵园的基本特点;通过鲁迅故里参观,对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特点进行讲解,了解古建筑群落的布局特点。

中国四大宗教章节课堂讲授与实地讲解结合,以香炉峰为实地讲解佛教点,了解佛教的基本的神及基本教义,掌握佛教殿堂的布局结构。

中国饮食文化章节可以实地参观著名的川菜,鲁菜,粤菜,淮扬菜馆,有条件的学生可以亲自品尝一些特色菜及特色小吃,增强体验。

中国著名风物特产章节在讲解的基础上,现场了解绍兴传统的小吃,参观中国黄酒博物馆,现场讲解绍兴黄酒的生产流程,品尝绍兴黄酒,增加学生对传统风物特产的了解。

3.2分期实施基础上建立现场体验式教学模型

以一学期为例进行为期四轮的现场讲解,先两轮重点是对教师对现场授课的掌控上的提高,后两轮在之前两轮的基础上,重点关注学生在现场听课的互动参与提高。通过多轮教学经验总结,提炼具有普遍意义的现场体验式教学模型。

参考文献

[1] 张金华,叶磊.体验式教学研究综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6).

[2] Association for Experiential Education,What is experiential education?[EB/0L].Feb.23,2004.

[3] Creating experience Value in tourism[M].CAB International,2014.

导游基础知识范文6

关键词:职业教育;课程建设

本文为河北政法职业学院校内课题“导游基础知识课程建设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0609027)

中图分类号:F712文献标识码:A

一、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

(一)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职业教育是教育的一个类型,其本质特征是“职业性”,是“为某些职业培养、训练人才,而不是从事与眼前用途无关的学术研究”,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重视行业或职业岗位群的针对性和技术的应用性,而不是理论创新、学科的系统性和基础的综合性”。职业教育既可以培养学生技术能力、操作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研究能力和设计能力;既可以培养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也可以培养应用研究型人才和工程型人才。高职精品课程建设,更加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通过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在高职教育中的指导作用,使其具有示范性和辐射推广作用。

(二)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在全国就业形势严峻的态势下,大多数的高职高专学生毕业即遭遇待业,这一方面与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出台的下岗职工优先就业政策有关;另一方面也表明了教学质量下降导致毕业生素质的下降。人才素质的下降势必会削弱我国经济发展的后劲,所以提高教学质量事关重大。而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就是为了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进而带动整个职业教育的科学健康发展。

(三)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出真正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从国际经济结构的调整看,随着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西方发达国家的制造业正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要成为世界的工厂,制造中心。从我国就业结构看,全国劳动力资源8.8亿人,城镇劳动者中登记失业率3.6%,加上下岗职工则失业率达7%,已达到国际警界线。我国目前一方面失业率较高;另一方面高级工短缺。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就是大力发展高职高专教育,培养出高质量的工作一线的应用型人才。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关系到教育质量,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课程建设绝不是单纯的教材建设或是简单的“课程设计”,而是一项实实在在的系统质量工程。建设精品课程最终的成果应体现在学生的学习质量、学生的就业率、学生的创业成功率和学生为社会所能创造的价值上。

二、高职高专精品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精品课程包括了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技术手段、教学制度等要素。因此,在考虑精品课程建设时,必须要有整体的、全局的观念和视野。应该注重提高教师的素质、改进教学技术和改善教学制度,并同时建设高质量的教材体系,所以高职高专精品课程体系至少要包括:课程目标及定位、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目标。高职教育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应围绕市场需求,不断探索、大胆创新、主动适应社会、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中,课程是重要的载体,办学特色正是通过课程教学来实现的,抓好课程建设,对高职特色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讲,精品课程是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高职院校必须具有反映教育特色的精品课程。

高职课程有别于“学科型”教育,围绕着专业培养目标,课程突出特点是理论与实践并重,强调的是“职业性”和技术的“应用性”。精品课程的定位应体现为“职业性、技术的应用性和示范性”。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是在优质课程的基础上,建设具有一流的教师队伍、优选的教学内容、先进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材、高水平的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因此,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精品课程的定位应是有一定的受益面,已初步形成自己的课程风格,在专门人才培养中起到重要作用的课程。

(二)精品课程定位:高水平的、前沿的、特色化课程体系。精品课程应该是名牌课程,应该是示范课程,应该有自己的特色与风格。具体地说,精品课程应该体现现代教育教学思想,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和适应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有利于带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应该集科学性、先进性、教育性、整体性、有效性和示范性于一身;精品课程建设应该集中于主干课程。

(三)建设内容。精品课程建设应以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前提,以科学先进的教学内容为基础,以针对性和适用性强的教材为核心,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平台,以行之有效的考核办法为保障,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整个专业发展,真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精品课程体系建设――以《导游基础知识》课程为例

(一)《导游基础知识》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

1、知识教学目标。《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是旅游人员从业的必备知识,也是其他专业知识学习和提升的基础,所以《导游基础知识》精品课程建设的首要目标是完成其传统的教学目标。

2、能力培养目标。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具有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撰写文化内涵丰富、引人入胜的高水平导游词的能力。具有能够在导游活动中灵活应答游客关于中国旅游资源方面问题的能力。

3、考证目标。通过该课程及其他相应课程的教与学,使学生获得旅游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导游资格证书。

4、综合职业能力目标。学生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学习掌握相关专业的从业技能,所以,《导游基础知识》精品课程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旅游从业相关技能,能够胜任各种类型旅游景区、景点的导游讲解技能,特别是在景点讲解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内容,使得讲解更有深度。

(二)《导游基础知识》课程定位。高职教育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导游基础知识》的建设也应该围绕市场需求,不断探索、大胆创新、强化课程特色,围绕着专业培养目标,加强旅游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突出课程的“职业性”和技术的“应用性”。所以,精品课程的定位应体现为:职业性、技术的应用性和示范性。

(三)《导游基础知识》精品课程内容建设

1、建设以导游员为主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一门精品课程的产生,是每位教师的经验、知识、理念、追求以及人格魅力的综合体现。因此,高素质“双师型”的师资队伍是精品课程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是导游资格考试必考的课程之一,课程目标也是要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业从业人员,为学生考取导游资格证书服务。因此,要求课程的任课教师均需获取导游资格证书。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行业取向,还应该有来自行业的兼职老师队伍。

2、选取科学先进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是打造精品、提升质量的先导。旅游管理专业主要针对旅游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针对导游员岗位职业能力的基本要求,结合导游资格考试大纲,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完成导游员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来选取《导游基础知识》课程的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一,知识能力设计的理念与思路。按照项目教学理念,强调按导游工作过程组织教学,从整体上突出了以应用能力为目标,体现了对导游员岗位核心能力培养的思路,使课程标准符合导游职业标准;使学历证书与导游资格证书相结合;使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建立具有真实工作岗位氛围的学习环境,实现本课程教学的工学结合,达到校内学习和将来实际工作相一致的要求。

第二,内容组织与安排。本课程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课程,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上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遵循导游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围绕工作任务开展教学活动,教、学、做合一,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设计合理。

3、设计独具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第一,实践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突出旅游职业教育特色,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与行业合作办实训基地,坚持工学结合,使学生熟练掌握旅游学基本理论、旅游专业基础知识和导游讲解技能;实行单项实训项目、综合实训项目、模拟讲解及顶岗实习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导游实践能力、职业道德、职业判断能力。

第二,实践教学方式。本着理论联系实际和工学结合的思想进行设计,与行业紧密合作,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场所。实践教学分为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习两部分。校内实践教学主要通过单项实训、模拟情境实训、导游之星大赛、创造仿真业务环境等多种形式互补来提升实训效果。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进行岗位实习,为该课程的实训提供有利条件,为学生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涯提供可靠保障。

4、教材与CAI课件建设。教材是教师从事教学所用的材料,是教学改革成果的固化。本课程除了选用导游资格考试的指定教材外,还应围绕课程目标,抓好主教材和实验、实训等教材的配套建设,主要由行业组织、学科专家和主讲教师自行编写和整合相关教材、教学参考资料。教材的形式应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启发学生思维,便于使用先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反映课程的特色。

多媒体课件是多媒体教学的软性载体,是趣味性、知识性的有机结合。针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信息量大、知识点多、趣味性强的特点,加强CAI课件建设,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体系,制作形式新颖、内容丰富、表现力强的多媒体课件,并依此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保证教学效果服务。

5、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良好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在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应该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如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揉入模拟现场教学、案例分析教学、课堂讨论式教学等方式,利用现代技术创新教学手段,如建设《导游基础知识》立体教学体系、开发网络教学互助平台、组建全景实习实践环境等。通过教学创新,把各项教学活动落到实处,使精品课程在促进学生发展中起到促进作用,这样精品课程才有生命力。

(作者单位:河北政法职业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导游基础知识范文7

在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实用的大环境下,基础英语和旅游英语课程教学都更加注重对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和在教学过程中文化的渗透。基于目前行业背景日新月异的变化,对基础英语和旅游英语的教学也提出了与时俱进的要求及改革发展的要求。对此,本文将对基础英语和旅游英语课程教学现状及改革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基础英语课程和旅游英语课程设置情况 (一)基础英语课程设置情况 基于教育部印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精神:“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学校将大学英语课程的建设做了以下设置:开设时间为第一学年,共128个学时。分为两个学期开设,每周4学时,每学期16周。课程内容主要为以专题为单元的基础英语听、说、读、写、译这几个方面的训练。 (二)旅游英语课程设置情况旅游英语培养具备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熟悉酒店管理、旅游业务、导游技能方面的基本知识,适应涉外旅游企事业单位和旅游相关行业工作的中、高级应用型外语人才。 旅游英语课程设置以旅游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中所要求的核心职业能力为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由旅行社、酒店、旅游企事业单位相关行业的专家、教学骨干组成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进行广泛的调研和行业分析,依照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基础,进行核心职业能力分析和归纳。 本课程设置根据旅游英语专业培养目标,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所需的能力确立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结构,参照导游资格考试标准,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综合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泛读、英语语音为前期英语基础课程,旅游概论、导游概论、导游业务、旅游政策与法规、旅游文化为后续旅游知识课程,满足涉外旅游企事业单位和旅游相关行业工作对人才的需求。此外还有马列课程、大学语文、计算机基础、就业指导为主的公共课程和到相关旅行社、旅游公司、涉外酒店等旅游企事业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的实训部分共同构建了旅游英语的课程体系。 二、基础英语和旅游英语课程教学的不足之处 (一)基础英语课程教学的不足之处 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精神,本校开设的基础英语课程注重了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基本英语技能的训练,在“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方面稍显不足。 文化是语言的载体,在学习一种语言的同时应该学习产生、发展这种语言的文化本身,通过了解语言产生、发展的文化环境可以促进对语言惯用法、语言内涵意义的理解,促进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的双向互动。 (二)旅游英语课程教学的不足之处 1、教材版本陈旧、内容脱离实际。旅游英语选用的多是国家统一编订的教材,没有地域特色。随着旅游市场日新月异的发展,教材中的教学材料、案例远远落后于旅游市场的现实需求。尤其是相关实训教材的缺乏,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课程教学模式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为主,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在旅游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还是沿用了基础英语的教学方法,讲解语法点、词汇及练习,以考试为中心,而不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中心。教学手段也就是制作ppt进行讲解,忽略了课堂上“旅游环境”的创造,让学生体验模拟“旅游业务实训”,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3、教师复合知识欠缺。讲授旅游英语的多为英语专业的毕业生,英语基础很好,但对旅游知识了解不多。 在授课中容易形成注重英语语法、词汇的讲解和训练,忽视旅游业务知识的讲解或是旅游业务知识的讲解不能深入浅出,讲解得不透彻,不便于学生理解。而旅游英语的课程很多是英语和旅游的结合,既要求老师有很好的英语基础,也要有一定的旅游实践经验,这样在授课中才能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这些都要求教师具有英语和旅游双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是“复合型”教师。 4、顶岗实习不等于实训教学。学校认为安排了学生的校外顶岗实习就完成了实训教学,或是由于实践经费有限只能这样安排。然而顶岗实习只能解决工作中的动手问题,并不等于实训教学。现在旅游英语的实习很多是到酒店或旅行社做一些很简单的重复性的劳动,学习到的实践经验有限,影响了实训的效果,不便于学生对旅游行业工作性质的理解。 三、基础英语和旅游英语课程教学改革 (一)基础英语课程教学改革 建议在开设大学英语课程的同时,可开设英美文化、影视欣赏、英语演讲、跨文化交际等文化课程作为选修课,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 (二)旅游英语课程教学改革 1、建议选用最新的教材或是由签订“订单式培养”协议的单位派出行业专家与本校教学骨干一起合编符合工作岗位要求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校本教材。尤其是实训教材的开发更要结合工作中出现的新现象、问题和相关的解决办法进行编写。 2、教学模式要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由学到做,再由做到学,体会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再由实践中总结出经验的过程。在课堂上进行模拟旅游环境的预设,进行情境教学,让学生进行模拟实践,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p#分页标题#e# 3、引进和培养“复合型“教师。旅游英语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培养“复合型”的教师队伍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对英语教师进行旅游知识的培训或到旅游行业的企事业单位进行见习。对旅游专业教师开展英语培训,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旅游行业的发展更新很快,可以让“订单式培养”的合作方对教师开展讲座,进行行业知识的更新和业务素质的提升。 4、实训教学应该由“课堂实践+校内实训+校外实训”三部分构成,相辅相成,互相补充和促进。 课堂实践:在课堂上预设旅游业务环境,增加案例模拟教学。建议可聘用合作培养方的行业专家参与教学,利于对学生课堂实践的指导。 校内实训:要建立“导游校内实训室”,让学生在校内进行短期的校内模拟训练。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和行业专家的指导下,让学生进行较为逼真的导游业务训练,比如可以模拟带团过程中的情景模拟,问题重现等课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导游技能。还可带领学生到校外免费的景点进行参观和义务讲解,让学生亲身体验,锻炼学生的协调和应变能力。 校外实训:这是“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非常重要的环节。学校与旅行社、酒店建立合作关系,签订实习基地协议书。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工学结合”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计划,由合作企业派出行业专家进行支持和协同培养。学校可让学生带薪顶岗实习,这样可缓解学校实践经费不足的问题。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基础英语和旅游英语的课程教学都要适应社会的需要,使教学在训练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的基础技能的基础上,着眼于学生实际交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为就业和中外文化交流打下基础,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实用性的人才。

导游基础知识范文8

关键词: 《导游基础》 能力本位教育 优势

中职导游专业教育的基础课程内容涉及天文、地理、历史、建筑、饮食、宗教及旅游诗词,有些和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看似简单,但一旦知识点深入,则与学生过去所学的知识联系不大,如地理中山岳旅游资源中的地质如何分类、宗教知识中的特殊观念、建筑知识中的各种建筑构件等,学生理解领会教材内容感到十分抽象和困难,上课也因此常常提不起学习兴趣,即使是已经毕业的学生也反映学过的知识无法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那么,怎样才能将分散的知识点理出体系,怎样才能将难点讲深讲透并熟练运用呢?我在课堂实施中引入了“能力本位教育”教学法。

一、能力本位教育的概念

所谓能力本位教育是以全面分析职业角色活动为出发点,以提业界和社会对培训对象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能力为基本原则,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其核心是如何使学生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实际能力。它是以从事某一具体职业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为出发点来确定培养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评估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思想与实践模式。

二、能力本位教育法进《导游基础》课堂的原因分析

大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从此“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思想一直被中国历代教师所接受和遵循,形成了传统的教师角色观。其主要表现在:

首先,传统教师观中教师有绝对的权威。这种教师观十分强调师道尊严,强调课堂的纪律性、严肃性。教师对学生完全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架势,制约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其次,传统课堂模式中教师进行灌输式教学,不讲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运用创造性的思维方法。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最后,教师过于看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人格的养成、个性的发展和各种素质的提高。

传统的课堂模式也许能造就一批死记硬背的学生,他们可以成功得到了导游证,可是一旦进入工作岗位,局限性就会暴露出来,有证却不会带团,带了团也无法进行有效的工作等,所以这样的课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即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因此,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改变,我们要将提升学生的最终能力作为教学目标,那么,能力本位教育教学法势在必行。

三、能力本位教育教学法在《导游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在《导游基础》课程的能力本位教育教学中,专业教师首先要从实际出发,设计好符合学生实际的项目,并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方法进行教学。

如在中国《中国古园林》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形成古园林的正确审美能力,并有独立讲解的能力,我设计了“古园林文化导游词”实训任务——考察绍兴沈园。

实训目的:

1.了解中国古园林相关知识:天人合一,人与自然融合;主要组成要素;构景手段。

2.能够运用中国古代园林知识,分析旅游园林景点的组成要素、构景手段。

实训地点:绍兴沈园

实训原理:

1.古园林主要组成要素:理山、理水、动物、植物、建筑、匾额和楹联

2.古园林主要造景手段:抑景、添景、夹景、对景、框景、漏景、借景、障景

实训内容:

1.绍兴沈园主要组成要素:理山、理水、动物、植物、建筑、匾额和楹联。

2.绍兴沈园的主要造景手段。

实训步骤:

1.课前准备:

(1)提前要求学生复习好与此次实训相关的古建筑、古园林知识,明确此次实训的要求。

(2)可利用图书馆和网络事先收集有关绍兴沈园的有关资料。

2.实地参观考察:

(1)绍兴沈园大门。

①哪位同学能讲一下沈园命名的由来?

②沈园一入门,见到的“断缘”是什么石?这种石头产地哪里?在园林中有什么特色?园林中除了此石,还有其他什么石可以叠假山?

(2)孤鹤轩。

请同学们环顾四周,仔细看看、找找:此处组成园林用了哪些要素?什么样的园林建筑是轩?轩和榭的区别是什么?

(3)放翁堂。

①此处用了哪些园林的组成要素?

②请大家仔细找找里面构景手段有哪些?

(4)教师归纳、总结、评价。

①回校后,结合所学知识和实地参观感受,派代表口头汇报。

②每人提交书面实训报告,附沈园导游词一份。

四、能力本位教育教学法的优势

渗透了能力本位教育之后的《导游基础》课堂,显示出了与传统的课堂教育教学模式相比的独特魅力,根据实际,总结能力本位教育在《导游基础》课堂中具有以下优势: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明确,且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学生在教师的实训计划中如鱼得水,确确实实提高了知识的运用能力;课程内容以职业分析为基础,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训练结合起来,打破了僵化的学科课程体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重视学习者个别化学习,以学习者的学习活动为中心,注重“学”而非注重“教”,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完全确立;反馈及时,评价客观。

每次实训项目结束之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大幅度上升,学生实际能力的强弱非常明显地体现出来。

五、能力本位教育教学对教师角色的要求

首先专业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与学生发展的理念,不断学习与开拓创新,用专业人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和发展自己。其次教师的知识和能力与教学实践要统一,在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应有的教育,获得最大的发展。教师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也能促进自身的发展,做一个发展的人。只有如此,学生才会佩服你,才会按照你的教学设计去完成各个任务。

总之,专业教学在完成自身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注重全面的质量意识是责无旁贷的。尤其是导游专业的学生,在其最基本的专业课《导游基础》课堂中,我们更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潜移默化的努力和独巨匠心的栽培下,把学生们培养成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同时,高质量的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让我们从自己做起,让专业教师不但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辅导者和指导者,提高其综合能力,而且要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在不同的专业课教学中不断研究教学情景,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研究教育教学的规律,积极投身于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邓泽民.现代四大职教模式.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7.

导游基础知识范文9

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研究实践教学的比较多[1]-[3],也有学者探索如何提高本科生科研能力[4],但对课程体系本身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探讨严重匮乏。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包括旅行社、景区运行与管理、旅游规划、旅游者行为、旅游经济学、旅游企业战略管理、旅游营销、旅游人力资源开发、旅游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等多个专业课程,课程设置多以学科理论知识体系本身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安排教学内容、进度和目标,并没有针对全球化和面临的问题对学生进行问题探究与解决能力的相关训练。学生疲于奔命似地学习各门课程,博学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有限。这是造成目前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专业忠诚度不高,在行业从业的自信心不强,就业匹配度偏低的重要原因。按照一定的培养目标将课程打包组合,安排课程内容和实践任务,更好地达到专业人才培养的目的。本文以旅行社课程模块式为例,进行目标―任务型课程模块教学改革探索。

一、旅行社课程模块设计

1.教学现状

《旅行社管理》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面对客人操作,要求有较强的应变沟通协调能力,通过学习达到与客户顺利沟通、熟悉旅行社经营业务流程、进行基本业务操作的目的。目前大部分旅游本科院校都不能达到这一教学目的,主要原因是课程学习属于博雅教育,只重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传授,不注重根据应用领域所需能力的培养,实践内容大部分安排在实验室中学习,缺乏面对现实问题进行思考、及时变通与解决能力的训练。针对导游工作,面对客户需求及时沟通与带团能力训练不足。

有些课程之间重复内容比较多,如导游培养所需要的知识涉及中国旅游文化、中国旅游地理、导游基础知识等课程,这些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互相不沟通,有不少重复的内容,浪费课堂资源。根据旅行社管理教学任务和目标,将基础知识和能力训练按照教学目标进行组合,一方面可以节约学生的学习时间,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领域明确相关课程的教学目的。

2.旅行社课程模块组合与教学目的

旅行社课程模块是以《旅行社管理》为主导,将《中国旅游地理》、《中国旅游文化》、《导游基础知识》、《导游业务》、《旅游资源学》、《旅游政策法规》、《城市旅游》、《乡村旅游》等课程串起来,利用课内教学、自主学习完成理论知识积累,利用本城市、本省和全国典型旅游产品实践认知、旅游线路设计、导游和景区讲解训练等方式,使学生既掌握中国旅游景区知识、中国旅游文化知识、导游业务知识、旅行社业务知识,又具备导游和景区讲解能力和旅行社业务运营能力。通过旅行社服务必备知识、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培养有专业文化素养、熟悉旅行社业务、能独立担当导游讲解、承担计调服务等旅行社业务工作的专业人才,以及跨地区旅游线路创新设计人才。

3.模块分阶段教学目标和任务设计

在课程内容之间互相贯通的基础上,培养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三个目标:第一阶段,旅游景点与资源认知,通过自助式游览与知识学习,熟悉本城市旅游景点与旅游资源;通过自助式学习与典型线路实践学习,熟悉本省景点与旅游资源分布、特征知识;通过自主学习结合课堂点评,学习全国景点与旅游资源,达到设计景点线路和讲解重要景点的目的。第二阶段,通过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小组线路设计与导游风采比赛实践等形式,设计可操作的旅游线路设计并熟悉产品特征与内容,目的是掌握旅游线路的食住行游娱购产品,达到能根据不同细分市场进行创新性产品设计、组团、安排旅游行程、进行导游讲解的目的。第三阶段,通过组团销售运营线路的学习与实践,达到掌握线路设计、组织销售运营旅游线路的目的。

二、模块课堂教学方法与目的

1.问题导向式启发方法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认为,教学既非教师讲,又非学生听,而是教师通过自己的引导、启发,让学生自己认知、概括、亲自获得知识,达到发展他们的目的的过程[5]。将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点和理论归纳为几个问题,提前布置给几个学习小组,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实践与理论文献阅读的学习方式,发现实践问题、整理归纳解决问题的知识,不仅熟悉行业实践、查阅资料、整理资料、归纳总结,而且形成利用理论解释实际问题、用新观点解释现象的能力。

2.培养学生建构知识的能力

研究型教学的理论基础之一是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然后以学生的现有经验为基础帮助他们建构新的、更多合理的、更多正确的和原则性的解释[6]。传统的课堂教学偏重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应对现实问题进行知识体系的构建。研究型教学必须在教学内容上体现开放性和综合性,在保证基本理论体系完整的基础上,根据行业热门问题、热门研究领域及跨学科的视角增加新的实践和理论内容,使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与兴趣选择学习内容,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模块实践教学内容与目的

实践教学以任务形式布置,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熟悉旅行社业务,掌握旅行社运营基本知识,实现教学目标。既然旅行社管理教学过程和目标分为三个阶段,那么实践内容也相应地分为三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的实践有两个任务:一个是学习学校所在城市的特色、旅游街区、道路、节点和标志物的布局、历史文化资源和交通经济等基本情况,分小组在城市内考察,返回课堂以PPT形式讲述城市旅游资源特征。二是分小组选择一日游旅游线路,在省内考察,返回课堂汇报线路资源特征、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

第二阶段实践学习任务是景点讲解的知识和能力训练。组织参加导游风采大赛和旅游线路设计大赛,通过比赛掌握导游讲解能力和旅游线路设计基本能力。

导游基础知识范文10

论文关键词:课证融通,高职旅游,福建,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提出高职院校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有职业资格证书专业的毕业生取得“双证书” 的人数达到80%以上[1]。根据这一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毕业就能上岗。本文试从“课证融通”的理念出发,以福建省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为例,探讨高职旅游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一、“课证融通”的理念

“课证融合”是指以就业为导向,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融入职业资格认证,将职业资格考证与人才培养方案深度融合,实现两者在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方面的一致,从而将职业资格证书及学校毕业证书 “双证”结合福建,使绝大多数学生毕业时,获得“双证”,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围绕“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进行课程体系构建

(一)课程设置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将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的相关科目列为正式的课程,在时间上与考证时间相衔接,实行课程教学与考证相统一。为使学生在学习教学相关课程内容的同时,达到职业资格认证的技能需求,在设计课程设置、教材选择和教学进度安排时尽量与职业资格考试的内容、要求和时间相一致。(见表1)

现以2010年11月进行的福建省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为例,做具体说明[2]。

福建省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用书:限于2010年福建省旅游局导考委重新修订的福建省导游人员考试辅导教材(第四版第一次印刷发行)即:《导游基础知识》、《政策与法规》、《导游服务》和《台湾问题读本》四本书。

福建省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科目:《导游基础知识(含“中国台湾知识”部分)》、《政策与法规(含“导游服务”)》、现场口试三科。其中:

1、笔试两科:(1)《导游基础知识》(含“中国台湾知识”部分)100分。(2)《政策与法规》与《导游服务》共100分(配分比例:6:4)论文怎么写。

2、现场考试一科(100分)

表1:福建省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安排对照表

 

福建省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安排

(考试通过获得导游员资格证书)

课程安排

考试时间

考试科目

考试用书

课程名称

授课时间

每年11月

导游基础知识

《导游基础知识》

导游基础知识

第一学期

《台湾问题读本》

导游服务40%

政策与法规60%

《导游服务》

导游业务

第二学期

《政策与法规》

旅游法规常识

第三学期

(集中9-10月授课)

现场口试

《福建省主要旅游景区景点导游词》

导游基础知识范文11

论文关键词:旅游英语 专业 实践 教学模式

旅游英语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专业分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外语,是英语在旅游活动中的实际运用。旅游从业人员是与外宾接触的第一线员工,他们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国对外旅游业的发展,甚至我国的对外形象,因此,该门课程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具有坚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熟练的交际能力和人际沟通技巧,还要掌握牢固的旅游专业基础知识。旅游英语课程综合了英语的基本特点和旅游专业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运用性,在旅游英语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

一、旅游英语课程的特点

(一)实践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交流的不断增长,外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社会对应用型外语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旅游英语,作为一种语言交流与沟通的工具,在我国的涉外旅游中,显得尤为重要。在涉外旅游中,无论是导游还是饭店管理、服务人员,都需要与外国人接触,他们的工作通常贯穿于游客的整个活动之中,从机场接待到结束送别,都需要旅游人才的服务。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除了要掌握旅游知识,更应具备较强英语应用能力,掌握日常的旅游英语会话,可以与外国游客用英语进行沟通交流,因此《旅游英语》课程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要求他们能与外国游人熟练交谈,并能提供优良的业务服务。

(二)专业性

旅游英语课程以语言为基础,属于一种职业专用英语。它具备自身的专业词汇、用语及语言结构模式,并涉及到深厚的旅游专业基础知识,如旅游资源、旅游规划、饭店、旅行社、旅游景点、旅游交通等各个部门的知识,要求学生具有基本的专业基础知识。因此《旅游英语》的教学不同于普通的英语教学,它的教学内容包括旅游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讲授、研究和探索旅游专业的发展,它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三)综合性

旅游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涉及历史、地理、风俗、文学、宗教、地质、烹饪、建筑等多学科知识。作为旅游专业学生必修课程的旅游英语,它的教学内容涉及面非常广。内容涵盖了国家政策、机场、车站及码头等旅游交通和酒店、旅行社、旅游风景名胜区、旅游购物、旅游康乐等诸多内容,旅游英语课程内容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因此,《旅游英语》的教学应通过各种方式,把各方面的知识介绍给学生,最大程度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扩大学生的视野。

二、旅游英语教学内容

(一)扩大英语词汇量

旅游英语教学不同于一般英语课程的教学,它属于一种专门用途教学。一些新兴行业如会展业尤其是一些国际知名的品牌会展,拥有众多的国外参展商和专业观众,对从业人员英语水平有很高的要求。旅游英语教学旨在对学生进行专门用途英语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和了解各地方的文化知识,培养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和综合技能。在涉外旅游中,游览景区中的各个景点的名称以及所涉及的相关背景文化知识都要用英文讲出来,旅游英语专用名词多,词汇量大,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巩固英语基础知识。

(二)提高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旅游业是一个服务性行业,其首要目的是满足顾客的需求。不论是从事涉外饭店还是英语导游工作,都需要与游客进行面对面的服务。旅游英语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旅游知识和英语词汇之后,用英语将我国的名胜古迹和博大精深的文化表达出来,让学生能够在将来具体的工作中,如导游、酒店接待中,与外族语人进行有效的交际,以达到相互交流和了解的目的。这就要求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要强,能用外语和外国旅游者沟通交流,因此,旅游专业的英语教学必须突出口语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强化专业知识

旅游英语课程以语言为基础,属于一种职业专门英语。它综合了英语的基本特点和旅游专业基础知识,它具备自身的专业词汇、用语及语言结构模式。旅游英语的专业知识面覆盖极广,既包括历史文化知识和相关的理论知识(历史、宗教、地理、民族、风土人情、、风物特产、文化艺术、古建园林、旅游景点、历史典故等),又包括与旅行游览相关的旅游常识(交通、货币、通讯、卫生、甚至法律常识、热点话题等),还包括广泛的专业知识(客源市场的地理概况、政治、经济、历史、文化以及民情、风土民俗、思维方式等)等等。旅游英语是在基础英语学习之后,培养旅游专业学生具有较强的旅游专业文献阅读能力、翻译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是培养旅游专业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一门课程。该课程要求学生贴近专业,掌握一定量的本专业词汇、常用句型,熟悉本专业的文体形式。在教学中,既要提高学生的实际英语应用能力,也要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

(四)加强文化底蕴

导游被喻为“文化大使”,而英语导游更是肩负着导游和翻译的双重任务。国外与国内有着巨大的文化背景的差异,旅游英语的学习者必须具有丰厚、广阔的文化知识做后盾,才能向来自国外的旅游者进行讲解和沟通。旅游英语的学习目的就是让英语导游人员用自己所学的英语进行文化传播,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旅游者讲解我国的政治、历史、文化、经济、地理、风土民情等等,让外国旅游者在参观游览过程中增长见识,体验文化,增进相互之间的友谊。根据旅游英语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目标,从培养复合型旅游英语人才的目的出发,旅游英语教学应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中心,注重文化教学,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三、旅游英语教学模式探讨

旅游英语课程综合了英语的基本特点和旅游专业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运用性,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传播手段的变革,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当今的教学,对于旅游英语这门实用性较强的课程,应采用一些先进、合理、高效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更好地满足学生学与教师教的需求。

(一)情景教学模式

旅游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创造真实语境是提高学生专门用途英语听说能力的有效途径。情景式课堂是把学生引入一个特定的情景里,让学生通过听、说、看、和表演,轻松愉快地学习英语,并让学生在真实情景或模拟情景中锻炼、强化、提高运用语言知识和获得语感的能力。在旅游英语情景式课堂,教师将真实的旅游情景搬进课堂,借助图片、录音、电视、投影等教学手段把教学内容以生动、直观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旅游环境中,学生参与情景的创设,进行模拟解说,分角色扮演旅游团成员和带队导游,对著名旅游景点进行大量口头交际练习,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学生在导游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方面的提高。在旅游英语情景教学中,教师应使用多媒体教学,补充背景知识,注重文化教学,如播放旅游宣传短片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官认知。教师在讲解饭店英语、景点英语及旅行社英语的相关内容时,还可以把学生带出课堂,深入实际,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身感受,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的效果。

(二)交互教学模式

交际互动教学模式是一种培养交际能力的教学模式。它是以语言功能项目为纲,培养在特定的社会语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一种教学法体系。英语是国际旅游业的一门语言课程。掌握一定的英语和人际沟通技巧,已经成为旅游行业中基本的工作要求。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是必要的,掌握一定的交际技巧是必须的。交际既是学习的目的,也是学习的手段。交际互动教学在整个旅游英语的教学活动中尤为重要。交际互动教学法在旅游英语教学中的使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实际社会活动中创造性、针对性、灵活性地运用英语进行沟通交流,培养学生交际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创造接近真实交际的情景并采用小组活动的形式,通过大量言语交际活动培养学生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并把课堂交际活动与课外生活中的交际结合起来。交际互动教学法在旅游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突出表现为角色的扮演,在课堂中让学生分别扮演特定的角色,进行模拟情景的对话练习,要求学生能把在课堂中学习到的英语用在实际交际的场所(如各大旅游景区景点、旅游餐厅、酒店、旅行社、旅游交通部门、旅游购物商店等)。在旅游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进行英语交际,在英语交际中学习英语,让师生间的交际、学生间的交际始终贯穿在旅游英语课堂教学中。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学生活动得多,教师讲解得少,教师的作用从传统教学中的主宰者转变成引导者和咨询者。教师在课堂上一般只作简要的讲解,起到画龙点睛的引导作用,而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进行实践。旅游英语教学应建立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旅游英语课程的教学不应上成精读课、翻译课或阅读课,应以技能培训贯穿教学始终。在旅游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水平进行指导,根据学生需求设计课堂教学,组织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鼓励和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所需要的东西,自觉参与到交际活动中。

导游基础知识范文12

针对这种教学现状,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不断总结反思,试图探索出一条既符合当前中职旅游专业教学实际,又有利于导游资格考试培训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下面笔者就具体操作总结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和学生自身知识面的限制,大多年轻学生不了解佛教知识,对佛教的认识比较狭隘,他们以为佛教就是“烧香拜佛”的迷信活动。就现实而言,一些导游由于自身知识素养不够或为了一味迎合游客的迷信思想,对佛教寺庙道场和尊神做粗俗的讲解,诱导游客求签拜佛。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佛教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因此,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是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佛教知识的前提和先决条件。

我们可以创设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与佛教相关的情境,营造佛教知识学习的氛围,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比如,在开课前我们可以让学生搜集整理一些与佛教相关的故事或诗词,引导学生通过故事、诗词等形式,重新认识佛教,正确评判佛事;上课时教师可以播放与佛教密切关联的影像资料如《西游记》片段等,让学生在形象生动、声情并茂的视频资料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帮助学生直观了解“五体投地”礼、“合掌”礼等佛教基本礼仪及相关知识。“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只要教师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多用心一点,找出佛教知识与学生兴趣的触发点,设置让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一定可以使我们的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保持动机,完成讲解任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对容易,但要想保持他们学习佛教知识的动机就比较困难了。一方面,佛教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对它的了解更多的来源于道听途说,他们缺乏对佛教基础知识的积累;另一方面,佛教知识深奥广博、覆盖面广,学生在理解记忆方面必将面临记忆内容多、强度大、效果差等方面的挑战。因此,我们要想揭开佛教的神秘面纱,应对导游资格考试,满足他们未来的职业需求,就需要教师挣脱传统“填鸭式”教学的桎梏,采取启发式教学和课堂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掌握佛教知识,完成讲解任务。

在教师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知识传授与技能讲解联系起来。我将南通风景名胜广教寺的平面图发给学生,指导他们绘制思维导图,锻炼他们知识的重构能力,例如在讲解广教寺山门时穿插佛教教义——苦谛的知识,佛教的标记——法论的知识,讲解天王殿时穿插四大天王的知识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有引有导,启而不发的教学方法,将佛教知识常识巧妙穿插镶嵌到教学活动中,既保证了课堂教学的自然流畅,保持了学生学习的动机,又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知识渗透。

将知识和技能连接起来,完成讲解任务仅仅是对导游最基本的要求,要想做到灵活、生动、丰富的讲解必须熟悉游客的心理和需求。导游是“民间大使”,是文化的传播者。他们专业素养的高低,服务质量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着游客的旅游质量,而且可能影响着人们对某类文化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因此,要想培养旅游专业学生的服务意识,提高他们的未来服务水平,提升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显得十分必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掌握了佛教基本知识和基本礼仪的基础上,将思维导图构成思维导图组,帮助他们进行角色转换,设想自己是游客,运用头脑风暴法深入挖掘游览的兴致点,诸如广教寺的名字由来、建立广教寺的目的、圆通宝殿的特别等,这些既可以丰富讲解的内容,又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讲解任务。

三、应用新知,进行拓展迁移

为了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越来越高的旅游服务要求,作为未来导游后备人才的中职院校旅游专业的学生们要在课堂内要严格要求自己,苦练基本功,踏实践行。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掌握了佛教相关知识、宗教礼仪以及导游基本讲解技能的基础上,进行分角色扮演,由学生自由组合分组模拟成导游和游客,对广教寺进行讲解,锻炼他们的胆量,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