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东郭先生和狼

东郭先生和狼

时间:2023-05-30 10:54:28

东郭先生和狼范文1

晋国大夫赵简子率领众随从到中山去打猎,途中遇见一只像人一样直立的狼狂叫着挡住了去路。赵简子立即拉弓搭箭,只听得弦响狼嚎,飞箭射穿了狼的前腿。那狼中箭不死、落荒而逃,使赵简子非常恼怒。他驾起猎车穷追不舍,车马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

这时候,东郭先生正站在驮着一大袋书简的毛驴旁边向四处张望。原来,他前往中山国求官,走到这里迷了路。正当他面对岔路犹豫不决的时候,突然窜出了一只狼。那狼哀怜地对他说:“现在我遇难了,请赶快把我藏进你的那条口袋吧!如果我能够活命,今后一定会报答您。”

东郭先生看着赵简子的人马卷起的尘烟越来越近,惶恐地说:“我隐藏世卿追杀的狼,岂不是要触怒权贵?然而墨家兼爱的宗旨不容我见死不救,那么你就往口袋里躲吧!”说着他便拿出书简,腾空口袋,往袋中装狼。他既怕狼的脚爪踩着狼颔下的垂肉,又怕狼的身子压住了狼的尾巴,装来装去三次都没有成功。危急之下,狼蜷曲起身躯,把头低弯到尾巴上,恳求东郭先生先绑好四只脚再装。这一次很顺利。东郭先生把装狼的袋子扛到驴背上以后就退缩到路旁去了。不一会儿,赵简子来到东郭先生跟前,但是没有从他那里打听到狼的去向,因此愤怒地斩断了车辕,并威胁说:“谁敢知情不报,下场就跟这车辕一样!”东郭先生匍匐在地上说:“虽说我是个蠢人,但还认得狼。人常说岔道多了连驯服的羊也会走失。而这中山的岔道把我都搞迷了路,更何况一只不驯的狼呢?”赵简子听了这话,调转车头就走了。

当人唤马嘶的声音远去之后,狼在口袋里说:“多谢先生救了我。请放我出来,受我一拜吧!”可是狼一出袋子却改口说:“刚才亏你救我,使我大难不死。现在我饿得要死,你为什么不把身躯送给我吃,将我救到底呢?”说着它就张牙舞爪地向东郭先生扑去。东郭先生慌忙躲闪,围着毛驴兜圈子与狼周旋起来。

太阳快下山的时候,东郭先生怕天黑遇到狼群,于是对狼说:“我们还是按民间的规矩办吧!如果有三位老人说你应该吃我,我就让你吃。”狼高兴地答应了。但前面没有行人,于是狼逼他去问杏树。老杏树说:“种树人只费一颗杏核种我,20年来他一家人吃我的果实、卖我的果实,享够了财利。尽管我贡献很大,到老了,却要被他卖到本匠铺换钱。你对狼恩德不重,它为什么不能吃你呢?”狼正要扑向东郭先生,这时正好又看见了一头母牛,于是又逼东郭先生去问牛。那牛说:“当初我被老农用一把刀换回。他用我拉车帮套、犁田耕地,养活了全家人。现在我老了,他却想杀我,从我的皮肉筋骨中获利。你对狼恩德不重,它为什么不能吃你呢?”狼听了又嚣张起来。

就在这时来了一位拄着藜杖的老人。东郭先生急忙请老人主持公道。老人听了事情的经过,叹息地用藜杖敲着狼说:“你不是知道虎狼也讲父子之情吗?为什么还背叛对你有恩德的人呢?”狼狡辩地说:“他用绳子捆绑我的手脚,用诗书压住我的身躯,分明是想把我闷死在不透气的口袋里,我为什么不吃掉这种人呢?”老人说:“你们各说各有理,我难以裁决。俗话说‘眼见为实’。如果你能让东郭先生再把你往口袋里装一次,我就可以依据他谋害你的事实为你作证,这样你岂不有了吃他的充分理由?”狼高兴地听从了老人的劝说,然而却没有想到在束手就缚、落入袋中之后,等待它的是老人和东郭先生的利剑。

东郭先生把“兼爱”施于恶狼身上,因而险遭厄运。这一寓言告诉我们,即使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也存在“东郭先生”式的问题。一个人应该真心实意地爱人民,但丝毫不应该怜惜狼一样的恶人。

初一:皇朝轩逸

东郭先生和狼范文2

很快!袋子就被狼咬了一个小洞,不过,很小,大约一朵小花那么大,狼还不能钻出来,但狼还在拼命咬着,只见洞越来越大。

东郭先生环视了一下周围,发现了许多的石头,于是,他搬了一块大石头,对着袋子砸去,只听“啊”的一声,狼被砸死了,东郭先生提着袋子,向一家肉店小跑过去。

老板看了一眼狼,高兴的拿出来了100枚金币,对他说:“够吗?”东郭先生点了点头,老板便给了他100枚金币。

(想知道后面怎样吗?那就关注我)

安福平都二小四年级:刘雅昕

东郭先生和狼范文3

生:东郭先生路遇一头被人追赶的受伤的狼,这头狼可怜巴巴地向东郭先生求救。东郭先生虽然知道狼很凶恶,但见它可怜,就动了恻隐之心,将狼藏在书袋里,使狼躲过了一劫。等追赶的人远去后,狼从袋子里出来,却向东郭先生扑去。幸好一个智慧老人及时出现,设计杀死了恶狼,东郭先生这才保住了性命。

师:你记得真清楚。同学们看这个故事中一共有三个形象――东郭先生、狼和智慧老人。你能不能分别从这三个角度说说从这个故事中所获得的启示?

生:从东郭先生的角度看,兼爱也要分对象,不能善恶不分;从狼的角度看,我们不能像狼那样恩将仇报、忘恩负义;从智慧老人的角度看,我们应该像智慧老人那样学会智慧地解决问题。

师:你说得很好。这则寓言故事提醒我们不能像东郭先生那样善恶不分、滥施同情心,而应该像智慧老人那样机智勇敢。

师:你们从这则寓言故事中还能获得哪些启示呢?

(学生沉默)

师:我们可以换一种思路,先来看美国版的《东郭先生和狼》。(屏显)

东郭先生和狼(美国版)

狼咬了一口东郭先生,东郭先生流下了眼泪,说:“如果你真的要吃我,我就让你吃吧,你这种以怨报德的行为是不对的,但是我不后悔救了你。”于是,奇迹发生了,狼飞也似的跑了。东郭先生摇摇头,忍着剧痛包扎伤口。一会儿,狼又戏剧般地回来,并且用嘴叼来了止血、消毒的草药。东郭先生的伤渐渐好了,准备将狼赶走,狼恳求道:“就让我永远留在你身边吧,我的同类都吃人,我可以保护你。”自此,狼一直留在东郭先生身边,直到他老死。

师:比较中美两个版本的《东郭先生和狼》,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觉得中国的这则寓言更加现实,而美国版本更合适小孩子看。

师:你是从对儿童影响的角度来比较。还有其他的看法吗?

生:在中国寓言中,东郭先生对狼的态度很凶恶;在美国版本中,东郭先生对狼的态度很温和,而且狼最终转变过来了。

师:你说得很好。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同样对待恶人,中国寓言的倾向是以恶制恶,而美国寓言宣扬的是以善化恶。在这种比较中,我们会对中国寓言所体现的人性观、教育观有新的认识。

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就事论事固然是一种方法,但如果能结合另一个事物来进行比较分析,往往会有新的发现。这堂课,我们一起研究这种重要的思维方法――“在比较中发现”。(板书课题)

师:下面,请同学们就“东郭先生和狼”这则寓言,展开联想,从你的生活经历和阅读积累中,去寻找可比较的事物、现象,分析两者的异同处,并说说你的发现。

(学生思考、交流,约三分钟。)

师:现在,同学们可将自己的思考与全班同学交流。谁来说?

生:我想起了一件事。一只蝎子掉在水中,一位高僧伸手去救它,谁知却被蝎子蜇了一口,但高僧还是忍着痛继续救它。旁边有人觉得很奇怪,高僧说:“蜇人是蝎子的天性,而爱是我的天性,我怎么会因为蝎子有蜇人的天性而放弃我爱的天性呢?”这位高僧和东郭先生连恶人都去救,我觉得这种爱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师:你再想想,这位高僧和东郭先生之间有不同吗?

生:东郭先生在狼要吃自己后,猛然醒悟,和智慧老人一同将狼打死。而这位高僧被蝎子蜇了以后,仍继续去救它。

师:你说得不错。东郭先生和高僧在被反咬一口的情况下的反应可以说是两种极端,一是将狼打死,一是牺牲自己。如果在现实中,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会怎么办?

生:我可能做不到高僧那样的境界,但也不会像东郭先生那样将狼打死,我会选择折中的做法,将狼交给司法部门解决。(学生笑)

师:你很诚实。还有其他同学愿意交流吗?

生:我想起了《农夫与蛇》的故事。蛇和狼有着共同点,它们恶的本性是难以改变的。因此,如果要以善化恶的话,善要足够强大才行。

师:你说得不错。找到了这两则故事的相同处,那你能不能发现这两则寓言故事的不同之处呢?

生:两则故事的结局不一样。农夫最终是被蛇咬死了,而东郭先生却因为有智慧老人的帮助而没有被狼吃掉。

师:你知道《农夫与蛇》是谁创作的?

生:伊索。

师:他是古希腊著名的寓言家。东西方这两则古老的寓言各自折射出怎样的观念?

生:西方人更加理性,而中国人更喜欢一个喜剧性的大团圆结局。

师:这里涉及到文化观念的差异,如有兴趣,课后可以继续研究。我在课前也就这个寓言进行了联想,还写了两则提纲。我们一起来看。(屏显)

“撑腰体”走红,闪了谁的腰?(提纲一)

“校长撑腰体”红极微博。北大副校长说:“你是北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北大法律系给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败诉了,北大替你赔偿!”

智慧老人设计除掉恶狼,救了东郭先生。

虽然这两件事一实一虚,一古一今,但北大副校长和智慧老人为正义“撑腰”都是作为民间力量出场的,而正义方又都处于弱势地位。

“撑腰体”的走红,折射出的是法律的局限与道德的无奈。

东郭先生和贾赦(提纲二)

东郭先生虽然知道狼是害人的,但看到它可怜,还是救下了它,谁知却差点送命。

孙绍祖在街上调戏一女子,谁知那女子竟是忠顺王宠妾。孙绍祖向贾赦求救。贾赦在孙绍祖写下五千两银子的欠条后,才出面化解此事。后来,贾赦将女儿迎春许配给孙绍祖。迎春嫁去后横遭摧残,最终凄惨死去。

宝玉说“大老爷也真有点像东郭先生了”,是被贾赦愚弱伪善的外表欺骗了。其一,东郭先生救狼,仅为救狼,没有其他企图;而贾赦救孙绍祖,却是为五千两白银。其二,东郭先生面临恶狼的迫害时,仅是一味苦求,并未想到拉别人替自己垫背;而贾赦为了与虎谋皮,不惜牺牲亲身女儿。

因此,最该提防和打击的倒是那些披着善良外衣的“伪东郭”。

师:这两则提纲的部分(下划线)都是比较分析的文字,你发现它们在思维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生:提纲一先说不同再说相同,提纲二先说相同再说不同。

师:你很聪明。如果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就是异中求同和同中求异。

(板书: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师:提纲的最后一节都是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出的观点。你们发现这两个观点句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都写得比较精辟。

师:是的,最后提炼的观点应该有一定的深度和新颖度。

(板书:深、新)

师:现在,同学们对“在比较中发现”这种方法应该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了吧?我们可以先以参照物为圆点进行发散联想,寻找有可比性的事物、现象,然后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进行比较分析,最后提炼出有普遍意义的观点来。

下面请同学们仍然就《东郭先生和狼》这则寓言,在刚才交流的基础上,选好比较对象,再度思考,写一段比较分析的议论性文字,不少于100字。

(学生写作片段,写完后与周围同学交流。)

师:现在,我们全班交流。有愿意读自己的作品的人吗?

生:我觉得东郭先生是有爱心的,但他的自我安全意识不够强烈。而智慧老人就不一样,他能运用自己的智慧,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除去恶狼,保护了自己和东郭先生。所以,我认为,救人是好事,但我们必须在救人的同时保护好自己。

(学生鼓掌)

师:大家都鼓掌了,说明都很认同。我请一位同学来评价一下。

生:她的见解很独到。

师:她的见解是什么?

生:救人的时候也要增强安全意识。

生:将东郭先生与智慧老人进行比较。

师:回答正确,说明你刚才听得很认真。

师:这位女同学的发言是在这个寓言内部找出对象进行比较,这倒是我上课前没有想到的。谢谢你!

生:我是将狼与马加爵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的。他们其实都是受害者,狼是想去害人然后自己受害,而马加爵是自己受害然后去害人。我觉得不仅是需要感化狼,而是应该从源头上去思考,去感化那些使马加爵变成狼的人。(学生鼓掌)只有这样,整个社会才能向善的方面发展。

师:同学们都鼓掌了,谁来说说好在哪里?

生:他的观点很新颖。我们都没有想到从“是什么使人变成恶狼”这个角度去思考。

师:我也认可你的评价。刚才这位同学的比较角度很新,观点也很独到。

生:我想起了社会上经常发生的一些“彭宇案“。比如南通大巴司机救老太却被老人反咬一口,幸亏车上的摄像头还了司机一个清白。所以,现在很多人在面临摔倒的老人需要被搀扶时,往往选择明哲保身,大家都不愿成为东郭先生。

师:其实,东郭先生在救狼的时候倒没有想得太多。而我们现在面临需要帮助的对象时,往往要三思而后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生:主要是担心被讹诈。

师: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一些老人会成为恶狼,竟然反咬恩人?

生:可能是担心医药费太贵,家庭负担增加。

师:的确,老人难扶是一个需要我们正视的社会问题。而在一个良好的社会里,面临需要帮助的对象,我们不应该一思再思三思,最后,还是不行动。还有一些同学想发言,可惜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同学们可以课后继续交流。

东郭先生和狼范文4

同情敌人就是伤害自己

——读《农夫与毒蛇》有感

三(4)班丁雨桐

寒假中我饶有兴趣地读完了《克雷落副洛夫寓言》。书中每一则寓言都发人深省,让我身受启发。其中《农夫与毒蛇》一文我最爱看。这则寓言主要讲了有一条毒蛇装作很善良想和农夫“交朋友”,农夫

没有相信蛇的花言巧语,拿起斧头就把毒蛇砍死了,保护了自己。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坏人虽然改变了自己的模样,可他始终改变不了自己邪恶的心和贪婪的本性。读了这则寓言,我不由想到了《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猎人追杀着一只狼,狼四处逃窜,它看到了东郭先生,便恳求他把自己藏起来,并且还说:“我不吃人的!”好心的东郭先生便恳求他把自己藏进了书袋子里。当猎人问东郭先生是否看见一只狼时,他却说:“我没看到。”当猎人走开狼钻出袋子时,它却恩将仇报想把东郭先生吃了。东郭先生大声呼救,在这紧要关头幸亏

猎人赶来把狼杀了,东郭先生得救了。

我们身边也有像毒蛇和狼这样善于伪装的人,对他们我们不能仁慈要像农夫和猎人一样警觉,时刻提防这些贪婪而凶残的恶人,并想

办法惩治它。要知道:同情敌人就是伤害自己。

东郭先生和狼范文5

韩信赞李左车——人材不可多得

李左车:秦汉之际谋士。《汉书》记载:汉初,汉王刘邦采用了大将军韩信的计策,节节胜利。 一次,刘邦派韩信讨伐赵国。赵王和大将陈余,结集军队,堵守井陉。赵王的参谋李左车献计说:“井陉不能容两车并行,也不能容骑兵列队。如能抄小路去截断粮草,不出十天,必然败走。”赵王不肯采纳。韩信得知这个消息,十分赞赏李左车,觉得这样人材不可多得。便命部下要生擒他。结果赵王被俘,陈余阵亡,李左车被生擒。

[例]郑洪君学问渊博,技术高超,韩信赞李左车--人材不可多得啊

二、关于白骨精骗唐僧歇后语

白骨精骗唐僧——一计不成 再生一计

《西游记》中讲,白骨精第一次变个女子欺骗唐僧,被孙悟空打一棒,未曾打死。第二次变了个老妇人,又被孙悟空识破,第三次变个老头,最后被孙悟空打死。比喻花招多,都是坏主意。

[例]这个盗窃犯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逃避法律的制裁,使出了种种花招,像白骨精骗唐僧一样,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三、关于东郭先生救狼歇后语

东郭先生救狼——善恶不辨

东郭先生:明代马中锡《中山狼传》中的人物。因救助被赵简子追逐的中山狼,几乎被狼吃掉。

[例]你就放心吧,仁瑞可不是东郭先生救狼那种善恶不辨的人。

四、关于唐僧念经歇后语

唐僧念经——一本正(真)经

东郭先生和狼范文6

这不是郭台铭第一次在公开场合表达了对这条“狼”的厌恶及痛恨。他给这条狼的标签是“再伟大也成不了百年企业”“总是对竞争对手背后捅刀的小人”。

这条 “狼”名叫三星电子,来自韩国。郭台铭说,打败它,是他的终身目标。

不只是口头上的呼吁,郭台铭更拿出了实际行动。不久前,郭向台湾兆丰银行质押了16万股鸿海股票,按当天鸿海股票价格计算,可换得人民币30亿元左右。据说,这是郭台铭迄今为止单笔最大的质押,而且是从其个人口袋掏出,可见,其打狼的狠心及决心不同寻常。当然,也足以见得这条狼不好对付。

这也让人很好奇,对三星有着怎样的“深仇大恨”才会有这样的愤怒?这条狼,郭台铭又准备怎样打?

恨韩:各种怒和怨

事实上,郭台铭对三星积怨在心已久。

2008年,三星和LG在2008年曾联手打压奇美(鸿海子公司)与友达,当时前两者一直在持续采购台企面板,金融危机到来后立刻大幅撤单,台湾面板业损失惨重,奇美当年10月出货量锐减四成,而三星却顺势夺下约24.5%市场份额,行业领先地位继续稳固。

这种利用市场领先地位打压竞争对手的做法,让郭台铭对三星相当不齿。

另一件事是,三星的落井下石。在2010年的欧盟针对三星、LG、奇美、友达四大液晶面板生产商的垄断调查中,三星在欧盟的“宽容告示”期举报了四家企业在2001年到2006年间多次讨论如何操纵面板价格,导致最终郭台铭的奇美被罚3亿欧元。而更让郭不满的是,三星这个曾经被欧盟以价格操纵之名罚款的惯犯,却因此次成为“污点证人”免去了罚款。

此事,郭台铭相当的愤怒,直言三星是“抓耙仔”(闽南语,专打小报告的小人),更放话说,奇美不会被“打死”,一定会将钱从韩国人手中赚回来。

事实是,钱没有赚回来,三星反倒迅速崛起,一跃成为全球营收规模最大的科技公司。去年,三星营收近1486亿美元,集团不仅占韩国GDP两成以上。它还是当今唯一有能力同时横跨面板、存储器、半导体元件制造(ASIC)的企业。从代工到转型为自有品牌,从核心零部件延伸到终端品牌的垂直一体化模式,为三星撑起了一个庞大的帝国。全球大半的电子公司,不是跟三星买东西、就是跟它在某个领域竞争,大家的毛利率,都得看三星脸色。郭台铭的鸿海集团也不例外。

三星的崛起,式微的是台湾电子企业。但其上位的方式,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地道”的。例如,凭借韩国政府的撑腰(低息贷款、不正当补贴),三星便在他国进行倾销,大打价格战来打压对手,甚至不惜进行“自杀性”行为,把产品价格拉低到成本之下,以扰乱行业周期,迫使比自己弱小的竞争对手。

虽然在商言商,三星强大的执行力值得称赞,但种种“不厚道”的竞争手段放大到一定程度,则会对行业产生极大损毁力,使其成为“行业”的公敌。

所以,新仇加旧恨,作为台湾企业界内的大佬之一,郭台铭要也敢于不遗余力的打击三星。

御韩:联手美、日、台

跟三星比起来,论规模,鸿海去年营收足足少了1万亿元;论产品线,鸿海在半导体与存储器还是空白。凭一己之力当然打不赢,郭台铭的招数是,联合其它企业分三路对抗三星——面板、存储器、半导体。

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今年3月27日,鸿海以8.09亿美元入股夏普,并成为夏普单一最大股东。夏普与奇美互补短板,增强了鸿海对抗三星的砝码。如此一来,在面板领域,郭台铭目前手上的棋子有奇美、夏普、VIZIO(北美最大液晶电视品牌,鸿海是VIZIO的代工伙伴兼股东)、索尼(鸿海先后收购索尼墨西哥、斯洛伐克电视组装厂,带进索尼组装大单)。

相比入股夏普,在存储器方面的联合可没有那么容易。最近郭台铭频繁飞往日本,一是为了给夏普打气,二是为了替美国美光(全球第四大存储器厂)收购日本的存储器公司尔必达(Elpida)敲边鼓。

之所以为美光敲边鼓,是因为尔必达申请破产保护后,美光是最有可能的买家,郭台铭认为,“Elpida的问题解决不了,台湾(存储器产业的)问题根本不能解决。”

不过美光接手尔必达仍有变量,关键就在台湾的瑞晶电子。瑞晶是尔必达最重要的转投资,比起尔必达日本广岛老旧的12寸厂,瑞晶设备先进很多,对单位成本锱铢必较的DRAM来说,更有竞争力。此外截至3月底,瑞晶虽有近79亿元的长期负债,但多数为银行贷款,而非公司债这类导致茂德、力晶财务告急的项目,因此财务相对“最干净”,一位业者说。

所以,与其说美光看上尔必达,不如说它看上尔必达手中的瑞晶持股;麻烦的是,这一点,瑞晶另一大股东——力晶也心知肚明,正酝酿反制。

不过,外界也认为郭台铭串联美、日、台的动作,是在替其最大客户苹果整合供应链,以便将关键零组件订单从三星逐步转出。

面对三星,最后一块拼图,剩下半导体制造。“就台积电,张忠谋(台积电董事长)是我表姊夫。”郭台铭很自信,台积电是全球晶圆(半导体所需的硅晶片)代工厂。

“我一个人打不过。”郭台铭强调,“我只有联合几个人一起打它,张忠谋打三星的ASIC,我打TFT(LCD面板),尔必达也要打(DRAM)。”

东郭先生和狼范文7

该表妹,不能不说还挺善良,但这种善良真心没用。

善良,词典解释是心地纯洁没有恶意。但列夫·托尔斯泰说:如果“善”有因,它就不再是“善”;如果“善”有果,那也不能称作“善”。“善”是超乎因果的东西。

从时间上来说,真正的善良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从空间上来说真正的善良也不是善此恶彼。人大概皆有两面,一面是狼的凶恶,一面是羊的善良。于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流程,大抵会出现这样一种消相生剋原则:遇见了狼,他就羊;遇见了羊,他就狼。此所谓大先生提到的中国人之亦狼亦羊的本性。善投递在狼群中,恶调戏于羊群里。听过不少关于善良即愚昧的寓言故事,比如东郭先生和狼,比如农夫与蛇,善良的农夫与东郭先生隔了千百年瑟缩无助地躲在故纸堆里试图告诉后人,如果你的对象是狼或者蛇,善良就是自取灭亡。

善良与凶恶相对的时候,凶恶会毫不犹豫地向善良伸出毒手,而善良却处于不设防乃至不抵抗的地位。凶恶是无所不为的,而善良却有所不为的,所以,当然善良势必常常败在凶恶手下。

其实站在禽兽角度想一想,禽兽之所以行凶作恶大多还是出于动物本能,而人世间对善良的残忍,更多的是来自于人本身。

生长在北极圈附近的猎人,当夜幕降临时,会穿着棉衣在貂经过的地方躺下,假装冻死,貂生性善良,看到有人受冻,会从洞穴跑出来以自己的身体温暖受冻者,于是貂便被猎人捕捉。

亚马逊河附近的森林,曾有一种叫树虎的动物,当同伴被树胶粘着的时候,树虎家族会全部聚集不走,留下来喂养并陪伴它,后来这种善良的行为被猎人所利用,一网打尽收割毛皮,树虎终于灭绝。

还有一种叫北极鼠的动物,当同伴受伤被困的时候,其他的同伴会留下来轮流喂养它,这种善良自然也被猎人利用了,他们把北极鼠的一只后腿夹起来,缠在树上,然后守株待鼠。

或者,我们不能怪责猎人的残忍,因为这是猎人维持生计必须要采取的策略,在这种斗智斗勇的自然搏斗中,人也可能因为自己的恻隐之心而被动物所利用。但是,如果把上述故事放大到社会中来看,当善良成为一种灾难,可爱的吉卜赛姑娘爱斯梅拉达被送上了绞刑架,慈悲为怀的唐三藏被妖怪利用饱受灾难,当善良被利用、被伤害、被欺凌,你还会继续善良下去吗?

麦克唐纳《北风的背后》里,北风对小钻石说:“善良与残忍,这两种相反的秉性常常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善良也很有可能是伪装的,是为了以后更加残忍。”善良于此刻竟然化身为了一种阴谋,倘若这成为一条规则,那么是不是会对整个世界的价值观造成颠覆呢?

东郭先生和狼范文8

南郭先生从皇宫逃出来之后,日夜奔波来到了好朋友东瓜家中。东瓜好奇地问:“南郭,你不是在皇宫做官吗?怎么来到我家了?”“说来话长,其实我……只不过在三百里滥竽充数,今日投靠你是为了借你的那本《吹竽宝典》的。南郭先生上气不接下气的说。这可不行,这宝典我传家宝也,不可借给你呀!”东瓜火冒三丈。“要不我有钱了,咱们五五平分?”南郭先生心急如焚地说。东瓜板着儿脸死活也不答应。南郭先生在无奈之下使出了秘密武器——撒娇。南郭先生扑的一声就跪在了地上,东瓜连忙扶他起来,可南郭先生说什么也不行,只可以将宝典借给他才可。东瓜在焦虑之下将《吹竽宝典》借给了南郭先生。

自从南郭先生得到宝典后天天练习,可吹的像鬼哭狼嚎,害的东瓜被邻居狠狠责骂:“吵什么,还让人睡觉吗!”

这天之后南郭先生再也不敢吹竽了。因为他怕东的邻居来找自己麻烦,所以将《吹竽宝典》还给了东瓜。东瓜心想:这朋友毛病又犯了,唉半途而废的家伙。不知过了十几天南郭与东瓜一起游山玩水,他们先去了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庙宇,全南北长1公里多,占地321亩。东瓜拉着南郭的手说:“别愣在这了,快进去看看。”终于进来了东笑容满面的说。就在这个时候南郭先生看见了四五个儿童在孔庙外面的大树下画什么东西,他仔细一看原来这几个儿童想画一枝牡丹花回去卖,可怎么也画不好不是线条太粗,就是画的太用力把宣纸弄破了可他们并不放弃一心一意的把牡丹的轮廓画起来接着又把花瓣描粗一点再红绿两颜色分别涂在花瓣和花枝上这样的一枝精美的牡丹花就画好,南郭先生觉得他们这种坚持不解的精神是自己缺少的,便用十两银子买下了下来是为了整天看到它提醒自己不可以放弃回到家后,他便全神贯注地学习这本书,他先吹了一首《渴望春天》这次因为他的动作标准一个音也没差,南郭先生高兴便继续研究功夫不负有心人南郭先生苦练十年终于将所有歌吹的令人心情舒畅。第二天南郭先生告别东回到了皇宫乐队,他凭着自己高超的技术当上了皇宫乐队的指挥者但他也不忘旧情连忙写奏折给皇上,想让皇上让好友东瓜当国师因为他家有数不尽的兵书,武功密级……经过再三肯求东与南郭先生都在皇宫工作。

南郭先生经过十年努力终于当上了皇宫乐队的指挥者,为和我们不向南郭先生一样做一个坚持不解的人呢?

江苏南通江苏省海门中学附属实验学校初一:透明人1

东郭先生和狼范文9

一、两位诗人作品中神兽形象的相同之处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生活在唐朝气数将尽的晚唐时代。郭沫若(1892年―1978年),生活在新旧文化激烈碰撞的民国。双方的年代虽相差千年,却皆是乱世。在李商隐现今存世的诗歌中,较为明显地出现神兽形象的约有数十首,而郭沫若的两大代表作则都以神兽为名:即《天狗》和《凤凰涅》。相似的时代背景使他们诗作中的神兽形象与风格有了一定程度的相似性。

(一)灵动活泼 相助人类

知名文学家茅盾先生对神话的定义是:“一种流行于上古民间的故事,所叙述者,是超乎于人类能力以上的神们的行事。”[2]神话区别于其他文学形式的特点就是在幻境中得以梦想成真的浪漫主义色彩。所以在古今中外的各方神话中,神兽作为人类幻想的产物,不仅能飞天遁地、扭转乾坤,而且大多心地善良,愿意帮助人类。在李商隐和郭沫若的诗歌中便有一部分神兽形象遵循了这个规律。如李商隐《无题》中的名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诗句中的“彩凤”便是上古神兽凤凰,“灵犀”则指中国古代的神兽“通天犀”。白居易的诗作《驯犀》中描述其为:“驯犀驯犀通天犀,躯貌骇人角骇鸡。”《山海经・海内南经》有“兕在舜葬东,湘水南。其状如牛,苍黑,一角”[3]的描写。传说灵犀角中的白线可贯通两头,感知灵异。有灵犀这般神兽相助,有情人便可心意相通。诗句对仗工整,将有情人之间的相思不得之苦,相知默契之喜描写得十分生动。有趣的是这句诗也被后世著名的武侠作家古龙用以描绘其笔下游侠陆小凤这第一流神仙人物的武功。这“身无”的彩凤,“心有”的灵犀,尽显浪漫优美之感。

另一方面,郭沫若的作品多为现代诗,其中的神兽形象也秉承了他本身浪漫的风格。如在《天上的街市》中的诗句:“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中国民间传说中这头老黄牛一直陪伴着牛郎,它是能口吐人言并且预知未来的神奇动物,也正是它帮助牛郎找到了美丽的织女。有趣的是神话传说中大多认为这对有情人银河相约时的媒介是鹊桥,但在郭沫若的笔下没有鹊桥,他们是骑着牛渡河来往的。这头神牛再次成为了帮助有情人成为眷属的神兽,无数的灯火和漫天的星星则是美好事物的象征,郭沫若用他瑰丽的想象再造了一个新奇浪漫的小宇宙。原本天各一方的苦恋变得愉悦美好起来,这首诗本身就像一个优美浪漫的神话。

(二)自陈气节 人格高洁

李商隐与郭沫若皆身处乱世,但二人都在这世道无常中保持了自身该有的操守。李商隐便是通过诗中的神兽形象自伤咏叹或是表达自身气节。有评论认为:“以咏物寄寓自身情怀,凭借自身敏锐观察力,体物入微,先得其神理,将自身感受融入,物我一体。”[4]如《安定城楼》中第四联:“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g雏竟未休。”这本是庄周用以嘲讽小人惠施的一个寓言故事。gR为凤凰一类的神鸟,从南飞至北,非梧桐不栖,非甘泉不饮,品性高洁,对啃食腐鼠的猫头鹰更是不屑一顾。李商隐正是以gR这一神兽自比,小人如猫头鹰一般汲汲于名利,但他如gR一般从未将这腐鼠般的世间俗物放入眼里。

而在郭沫若的诗歌中凤凰这一神兽同样成了自由与气节的代表。凤凰在中国文化中本就是一个正面形象,品性高洁。《庄子・秋水》中便有对凤凰“非晨露不饮,非嫩竹不食,非千年梧桐不栖”的描述。在《凤凰涅》中有一句:“宇宙啊,宇宙,我要努力地把你诅咒,翱翔!翱翔!欢唱!欢唱!”对此有人这样评价:“郭沫若的诗歌《凤凰涅》引用凤凰自焚重生的故事表达与旧世界决裂的宏伟气魄,毁灭旧我,再造新生的痛苦与快乐正视的精神写照。”[5]可见,郭沫若同样是借助了凤凰,表达自身与旧世界彻底决裂,追求新的自由与幸福,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

(三)直击社会 反思现实

乱世出英雄,正是因为英雄成功地将社会从混乱中解救出来。李商隐与郭沫若皆是文人,无法成为救世主,但在他们的诗歌中,社会的黑暗却表现得无比真实。如李商隐的《瑶池》诗云:“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据《穆天子传》记载,八骏是穆王驾乘的八匹神马,可日行万里。但即使有八骏这般神兽,穆王依旧没有来,因为他已驾鹤西归。人终究跳不出生老病死的轮回,纵使求仙问道也是枉然。李商隐头脑清醒,明白迷信求仙无益,受西王母眷顾的穆王都无法永生,遑论凡夫俗子?李商隐借助八骏神兽和穆王求仙的传说,讥讽晚唐皇帝迷信长生不老的做法,也反映了民间求仙虚妄之风盛行的荒谬现实。

若论直击社会,郭沫若也是才气斐然。在《女神之再生》中,他写道:“天狼已在暗悲哀,海水中早听着丧钟在响”。天狼可理解为天空中的天狼星宿,《晋书・天文志》云:“狼一星在东井南,为野将,主侵掠。”但笔者认为它是郭沫若臆想中哀哀悲鸣的神兽,《山海经・大荒西经》中记载:“有赤犬,名曰天犬。”[6]后演变为天狼星宿。天狼的哀鸣与那海水中的丧钟遥相呼应,表现旧社会的黑暗与冰冷。种种旧事物敲响丧钟,气数已尽,表现当时社会的腐朽,亟待拯救得以新生。可见两位诗人的诗歌中都借神兽直击社会,抨击种种丑恶现象,发人深省。

二、两位诗人作品中的神兽形象的不同之处

李商隐与郭沫若都是他们所处的时代中非常有才华的诗人,笔下的神兽形象各有千秋,李商隐笔下的神兽大多仍旧是传统的形象且较为朦胧迷离,反观郭沫若则擅长创新,为神兽形象注入了新的精神与内涵。

(一)李商隐诗歌中的神兽形象

在叶夔的《原诗》中称李商隐的诗歌为“寄托深而措辞婉”。李商隐以抒情朦胧诗见长,多为自伤身世之作,华美却又晦涩,情感厚重却又含蓄,极少直接抒情。

1.悲伤虚幻 朦胧惆怅

在李商隐的诗歌中很少出现情绪浓烈偏激的神兽形象。如通篇由神话典故堆砌的《锦瑟》中,庄周梦里所见的蝴蝶,春心啼血的杜鹃,泣泪成珠的鲛人,又如《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中此去无路的仙山蓬莱,殷勤探看的瑶池青鸟。李商隐诗歌的感情极为含蓄,蝴蝶变幻不知生死物化;杜鹃身负君王魂魄哀鸣泣血;干宝《搜神记》中更有关于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泣,则能出珠”的记载,却无人能考证其真伪;仙人的信使青鸟频频探看但始终未果。这些神兽形象无一不充满了悲伤与虚幻之感,与李商隐诗歌惆怅朦胧的风格吻合得十分巧妙。

2.遵循传统 循规蹈矩

李商隐诗中各种神话故事和历史典故很多,但并不显得拖沓臃肿。有观点认为:“典故之间本没有牵连,各自独立,但在李诗中或许有某种内在联系,却未明言。但在整体上传递出一种迷惘失落的情味[7]。”李商隐循规蹈矩地使用这些在读者的传统思维中就充满了迷幻悲伤的神兽形象,同时将其本身的神秘与哀愁加倍放大,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或是追忆似水年华,或是感伤自身不幸,双重叠加,使诗歌更添朦胧迷离之感。

(二)郭沫若诗歌中的神兽形象

诗歌本身便是最自由不受拘束的文体。郭沫若作为继鲁迅后新中国新文化的又一面旗帜,他潇洒而浪漫的诗歌成为了那个新旧文化激烈碰撞时代凌厉的强音。

1.热情奔放 追求光明

郭沫若的诗歌中选取的大多都是代表积极与力量的神兽形象,给人以热情奔放,无惧无畏之感,很少出现悲伤迷幻的意味。且在诗歌中作者大量使用“我”“我们”等第一人称,使情感更为浓烈直接。他笔下的凤凰周身都燃烧着火焰,将这旧天地彻底焚烧;他笔下的天狗向着日月奔跑咆哮,为这新世界寻找着光明与希望。郭沫若的代表作《天狗》因为其火焰爆发一般的热烈生命力而曾得到这样的评价:“天下没有任何一首诗能像这首一样淋漓尽致地表现五四精神,可能有盲动有缺点有青年人的幼稚,但这种天狗体现的精神,却是中华民族消失已久的宝贵精神[8]。”

2.创新反转 正直向上

郭沫若本身就带有那个新旧交替时代知识分子热衷于挑战传统的勇气。多方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相会的媒介都是由喜鹊搭成的鹊桥,东汉应劭《风俗通》中也有记载:“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相传七日鹊首无故皆髡,因为梁以渡织女也。”但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中从头到尾都没有鹊桥,因为他认为牛郎织女是骑着那头神牛来往的。而据《史记・天官》记载天狗:“状如大奔星,其下止地类狗,所堕及炎火,望如火光,炎炎冲天。”民间传说“天狗食月”,可见天狗在上古时代是人间畏惧的凶神恶煞,是一个反面形象。但在《天狗》中,天狗不停地呼喊:“我是X光线的光,我是宇宙energy的总量!”它气吞日月,追求光明自由,成了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形象。郭沫若颠覆传统认知,甚至将一些固有的形象进行反转,充满了创新与那个时代特有的向上之感。

三、两位诗人作品中神兽形象不同的原因

李商隐身处晚唐乱世,一生郁郁不得志,郭沫若则是新旧交替激烈碰撞年代的知识分子,他们虽都借诗歌中的神兽形象表达自身的欢喜与悲伤,但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人生经历造就了他们笔下神兽形象的不同。

(一)时代背景的差异

李商隐与郭沫若虽同样身处乱世,但具体的时代情况却截然不同。晚唐时期,各种社会矛盾更加突出。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党羽相争,加上连续不断的边患,严酷的现实使人的心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9]。可以说李商隐的晚唐时代处于一条急剧下滑的时间轴上,前方是变数未知的万丈深渊。加上李商隐身处封建社会的时代背景注定了他的思想缺乏一定的觉悟与进步性,晚唐社会的黑暗与腐朽让他心中满是失落与惆怅,所以他的笔下的神兽形象大多迷幻安宁却又充满了悲伤。

反观郭沫若,辛亥革命与让中国社会告别了君主专制,西方先进思想大量涌入,社会虽然不安定却已经出现了欣欣向荣的解放思想潮流。郭沫若诗歌中爆发出来的力量也体现了当时的时代特征,中国需要一场如凤凰涅般的彻底洗礼便可获得拯救与新生。与李商隐所处的山河日下的晚唐时代不同,郭沫若时代的不安与混乱只是黎明前的黑暗。身处这样的时代,在民主科学的时代思潮影响下,自然诞生了如天狗凤凰等充满生命力与正能量的神兽形象。

(二)个人经历的不同

李商隐身上总有一种特殊的气质,让他的诗歌显得孤独、安宁和悲伤,这正是来源于他颠沛流离的人生经历。李商隐身处政治混乱的晚唐,仕途一直坎坷不顺,还被卷入了当时牛李党相争的政治漩涡,朋党倾轧的复杂局面让他一生落魄不堪。崔珏在《哭李商隐》一诗中也称其“一生抱襟未曾开”。在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一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共话巴山夜雨时”,可见李商隐与发妻和睦恩爱,但不幸的是妻子早逝。仕途与家庭的双重不幸使李商隐的精神备受创伤,造就了他充满哀愁感的心性,以致他笔下的神兽总是神秘而悲伤。

据资料记载:李商隐二十二岁时,一是由于科考落第,二是由于恩主王戎病死,无所依靠的他选择隐居学道。期间他反而认知到求仙修道的虚幻,还与女道士宋真人相恋[10]。所幸的是他并未沉迷于虚妄的神仙方术,但在求仙访道中那宗教式的神秘感与超脱之意造就了他灵性的气质,为他诗歌中迷幻的神兽形象勾勒了最初的雏形。

相比李商隐,郭沫若无疑是命运的宠儿。郭沫若天资聪颖,早年留学日本,接触各方新文化。后回国参加革命,参与过北伐与抗日战争,直至建国之后一直在政府机关担任要职。纵观郭沫若的人生经历,他参加了诸多革命与斗争,却从未遭受过重大迫害,仕途一帆风顺,他成功摆脱了中国文人大多怀才不遇、潦倒至死的魔咒。这些经历使他成为了战士般无惧无畏的人。所以他的诗歌中的神兽形象充满了光明与正能量,新旧交替的知识分子气质影响了他的写作,让他笔下的神兽形象显得更为立体丰满。

(三)文学传统和审美趣味的影响

唐朝是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诗歌成为了唐朝文学的重要支撑,众多优秀的作品也奠定了其在中国传统文学中坚不可摧的地位。究其原因,诗歌取士是根源,“学而优则仕”是众多文人的梦想。所以纵使是在日薄西山的晚唐,李商隐依旧积极入世,希望有所作为。他也借诗歌抒发仕途不顺的失落与对社会黑暗的批判,但自小接受的传统封建儒家教育使他的思想终究缺乏觉悟,所以只能借这些神兽的形象进行隐喻。且中国古代诗歌注重的大多都是含蓄美,像李白那般拥有谪仙气质、直抒胸臆的诗人实属凤毛麟角。

如果李商隐的诗歌对于社会的感知只停留在“是什么”和浅层次的“为什么”上,那么郭沫若便已经开始深层次思索“为什么”甚至“怎么做”了。民国时代的激进思潮向一切传统腐旧宣战,新诗已经不再循规蹈矩地按照古代律诗绝句的固有规格进行排列,知识分子们也不仅仅局限于自身对社会黑暗的不满,而是开始热衷于将反抗用更激烈的方式表达出来,从而唤醒更多麻木沉睡的世人。郭沫若就是这些知识分子的代表,所以他笔下的神兽用火焰、咆哮与奔跑挑战着天地的不公与腐朽。

总之,从先秦到明清甚至民国,志怪之书为中国文化架起了一个天地人神鬼共存的神话世界体系。在神话中的仙山幻境、六道轮回等概念成为世间常谈的同时,“神兽”也成为了一个离奇虚幻的抽象存在被大众接受。中国传统诗人大多是情感丰沛感知细腻却往往不容于世的人。李商隐就是这样标准的诗人,他笔下的神兽安宁而哀愁,是波澜万顷的水。他把感情含蓄地收敛起来,隐藏在神兽的身后。郭沫若则已经突破了传统诗人的格局,他毫不避讳地把感情幻化成神兽周身燃烧的火焰,没有了神秘的距离感,反而更贴近世俗生活。二人笔下的神兽各有千秋,却都是情感与幻想的完美结合体,值得人们仔细赏读品味。

注释:

[1]孔庆东.国文国史三十年[M].北京:中华书局,2011.

[2]茅盾.神话研究[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61.

[3]李荣庆注译.山海经[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

[4]章培恒.李商隐诗选译[M].南京:凤凰出版社,1992.

[5]唐骏.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编(增订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6]李荣庆注译.山海经[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

[7]骆玉明.中国文学史新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8]孔庆东.国文国史三十年[M].北京:中华书局,2011.

[9]王澧华.中国古代文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东郭先生和狼范文10

阿布今天早上杀了三头牛,然后到集市上去卖肉,生意很好,肉卖的精光,肉卖完已经很晚了,他挑上担子往家走,边走还边高兴地哼着小曲儿。走着走着,啊而突然发现身后出现两个黑影,还有轻轻的脚步声。他想,该不是强盗吧,我今天赚来的银子着是没着落了,怎么办呀,阿布壮着胆子转身一看,是两只狼。他又害怕又着急,突然想起担中还有些剩骨头,于是阿布拿出骨头扔向两只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下脚步津津有味的啃起来,另一只狼却仍然跟着阿布。阿布害怕这只狼攻击自己,便又拿出骨头扔给这只狼,这只狼倒停下脚步了,但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追了上来。这狼可真贪心,已经没有骨头了,怎么办呀,阿布两腿已经打哆嗦了。这只狼也吃完了,两只狼又像原先那样追赶阿布。阿布非常害怕,担心前生都受到两只狼的攻击,往旁边一看,田野里有一处打麦场,麦场中有许多柴草,覆盖成小山似的。阿布急中生智,跑进打麦场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空担子拿上锋利的屠刀,两只狼都不敢上前,瞪眼朝着阿布。就这样僵持地一会儿,忽然出现一个人把阿布肩膀拍了一下,阿布吓得冒出一身冷汗。“你是人是鬼”阿布质问这个突然冒出来的人。这人笑着拍了拍阿布的肩膀,说:“放心,兄弟,我不但是人,还是来帮你的。”阿布这才放心了。这时,一只狼径直走了,另一只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阿布暗示这个人,两人突然跳起来,阿布用屠刀砍狼的头,这个人用木棒打了几棒,狼就死了。

阿布正想谢恩就走,转身看柴草堆后面,一只狼正在柴草堆中打洞,想要从打的洞钻过去从后面攻击他们。狼身子已经钻进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阿布小声对这个人说:“要不咱们放了这只狼吧,也怪可怜的。”这人笑了笑,“怎么,你想当东郭先生?”这人夺过阿布手中的屠刀,砍断了这只狼的大腿,也死了,现在你知道前面那只狼假装睡觉的意图了吧。这个人拍了拍手说。职布暗想,这狼真狡猾,还想假装睡觉来引诱我,还好遇到这位兄弟,此人真是有勇有谋呀,我真是三生有幸。阿布谢恩后,挑起担子继续往家走。

回到家,阿布把事情的经过向妻儿们讲了一遍,妻子也说:“那狼也真狡猾,你要没碰到那位贵人,小命就搭上了。”阿布也点点阔大。他准备把今天赚到的银子交给妻子保管,一摸,钱袋不见了。

狼固然狡猾,但狡猾的人比狼更可怕。

宁强县第一初级中学初一:刘媛媛之颖

东郭先生和狼范文11

郭氏起源于何地?得姓于何方?史书记载不一,后人考证各异。世界郭氏宗亲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郭时礼先生就撰文指出:“郭氏家族起源于何地,受散居世界各地及国内郭氏后裔所关心与探讨,更受到山西省汾阳县(市)、阳曲县,陕西省华县等各地历史学者、地方首长、地方人士之关心,纷纷成立研究会,撰文研究探讨。郭氏后裔,希望能得到没有争议性的结论,俾能做为郭氏后裔寻根祭祖之地;更盼望郭氏起源地,能成为世界各地华人考古、寻找遗迹与观光之地。”

先说起源,虢叔公为郭氏始祖,这一点别无他议。而虢叔公与虢仲公谁封东虢谁封西虢史书记载就有不同。虢叔公封在西虢,有大量记载,笔者在《汾阳郭氏郭村支谱》中也这样认定。而后读《郭氏史略》与《郭氏源流》,又有宋代乾佑年间罗泌所撰之《路史・国名记・戊卷》称:“虢・郭,仲之封,为西虢,在西歧。今凤翔县。东迁之际,自此之上阳(亦称陕州、陕县,今三门峡市),为南虢矣。其处者为小虢,秦灭之。亦俱曰虢。”“东虢・叔之封,制也。今郑之荥阳有虢亭,台冢在焉。或云仲封者,非。”“南虢・上阳是。今虢之虢,略正曰南虢。以其仲后所封,故亦号西。”“北虢・男爵。今陕(州)理西四十五里,故虢城是。是为太阳(亦称大阳、下阳或夏阳)。佑以此为仲邑,仲后也。”“夏阳・序之封,晋灭之。今陕(州)之平陆(平陆称过大阳县,曾归属陕州)。汉夏阳城又在韩城东北百三十。”以上记载东、西、南、北、小五虢分明,只是将北虢也为仲后有误。

另有《春秋公子谱》云:“虢叔之虢,谓之东虢,在荥阳为郑所并。”应劭注曰:“荥阳古虢国,今虢亭是也。”《通鉴前编》云:“武王十三年,封虢仲于西虢。”苏辙《古史》:“虢仲为西虢,晋献公所灭,虢叔为东虢,郑所灭。”

以上记载,明确了“五虢”定位。而《史记・郑世家》,还对东虢为郑所灭的经过有详细记述:“周宣王二十二年封其母弟郑友为桓公,地在京北一带(今陕西大荔)。周幽王继位,加封郑友为司徒,为周室卿士。郑桓公见幽王无道,周室之乱将生,于是向太史伯请教避祸之计。太史伯答曰:“独洛邑之东,河、济之南可谓长久立国之地。”并分析说,其地近在郐、虢,二君贪财好利,百姓不附,恃险轻敌,不修武备。你现在位居司徒,位高权重,可向天王请求移郑国之民于虢、郐之间,天王必然答应,虢、郐之君也不敢拒绝。一旦郑国移民于郐、虢之地,则二国早晚在郑的掌握之中,郑桓公依计而行,果然郐、虢二君迫于天王命和郑桓公权势,献出十邑作为郑国移民食采之地。及至周平王东迁洛邑,郑桓公因平定尤戎之乱,以身殉国。郑武公继位,因拥立护送平王之功,深为平王所倚重。在周平王支持、默许下,郑武公于平王二年(公元前769年)灭掉郐国,平王四年(公元前767年)又出兵伐虢,尽收东虢之地,虢叔(虢叔公继者)死于制邑。相传今河南荥阳虢亭附近有其坟冢遗址。历时三百余年的东虢至此灭亡,郑国迁都于荥阳,史称“新郑”。《春秋左传》中有一段“郑伯克段于鄢”的记述,郑庄公对其母后武姜的答复中,也再次印证了虢叔死于制邑的这段史实。

由于郑武公灭虢吞郐扩张势力的作法,招致诸候各国的不满,为平息众怒,周平王寻求虢叔裔孙序,封之于夏阳。夏阳亦作下阳,其地在今山西省平陆县濒临黄河北岸的太阳渡附近。因其与西虢东迁后于黄河南陕县新台之南虢隔河相望,故史称北虢。

这里又引出一个需要弄清的重要史实:序公封地。《郭氏史略》一书中指出:“若细加推敲、查对史籍,就会发现《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关于郭氏渊源的记述,多有失误。”具体指出历史年代误差较大;地域概念混淆不清;颠倒了虢仲与虢叔两个历史人物;混用古今地名,导致后人误解。《郭氏史略》指出:“《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颠倒了虢仲、虢叔的身份,对‘阳曲’作为虢序初封之地未加标注,使人理解为‘今之太原阳曲’。但‘阳曲’之名,在汉代以前并非行政建置之专用地名。据王轩、杨笃等纂修的《山西通志・沿革谱》所载‘太原府阳曲县’条目称:阳曲在汉代为狼孟,‘魏武(曹操)始徙阳曲民于太原郡北四十里狼孟南境筑城居之。阳曲之名始此。一’”还有《山西通志・定襄辨》:“今之定襄古阳曲也。”此阳曲始置于西汉。东汉建安年间,曹操平定并州,遂徙阳曲县民越过系舟山,来到太原北郊狼孟在地,筑城居之,始名阳曲。《阳曲县志》也明确指出:“‘阳曲之得名始于汉。’也就是说东周之阳曲与汉代以后之阳曲并非同一地域。汉代以前‘阳曲’的正确理解,应以东汉应劭解释较为贴切,即:‘河千里一曲,当其阳,故曰阳曲。一’”“据此,周平王封虢序于阳曲之地理位置,在汉代以前应理解为‘黄河千里一曲,地当其阳’的地域泛称,而非某一专设行政位置。”从平陆大阳镇所处之地理位置特点来看,它濒临黄河北岸,位于秦晋豫三省交汇之处。黄河千里迢迢,沿秦晋二省交界处吕梁山脉穿行而下,至此折而向东,可谓“河千里一曲,地当其阳”,堪称名实相符的阳曲。至今平陆县境内尚存太阳古城遗址,并有郭垣、郭堡等与虢序受封相关的地名和传说。”何况《路史・国名记》中就明确记载:“夏阳,序之封,晋灭之。今陕洲)之平陆。”《郭氏史略》这样结论:“虢序初封之地当以《春秋左传》、《史记》、《国语》、《路史》等记载的‘夏阳’为宜。”虢序受封夏阳之后,因国小力微,终于在周惠王十九年(公元前658年)被晋献公以“屈产之乘(良马)”、“垂棘之壁(美玉)”,借道于虞,一举吞灭。

弄清东、西、南、北、小五虢国之位置与存亡,明确虢仲、虢叔之封地,再考对序封阳曲所指与背景,自然而然就会认定《左传》、《史记・晋世家》记载之可信:虢改为郭,只能在晋灭虞、虢,毁其宗庙,迁其族人,将虢氏、虞氏举族迁徙至汾阳虢城、虞城的公元前658年之后;虢叔裔族在流放之地,流放之时为避祸而不得已才改姓。山西汾阳就是郭氏得姓之地、郭氏之源。而且,还有《太平环宇记》“汾州虞、虢二城,相传晋灭虞、虢,迁其民于此,筑城以居之。”《汾阳县志》、《孝义县志》“晋灭虞、虢,迁其人于此,置瓜衍县。”汾阳虢城老人文孟华也见证村中曾有“晋献公假途灭虢迁其人于此,治瓜衍县治此,取名虢城”的碑文等相同记载。当然,“举族迁徙”,只能是其首要人物,绝大多数,不可能一个不漏,这就出现了史书所载流落他乡的虢叔后裔,而虢叔后裔不论流落何方,都为同祖。他们之间是源与流的关系,不应该也不可能都是郭氏之源。

这里需要重提一下阳曲郭氏。《山西通志・沿革谱》与《阳曲县志》已表明,阳曲县得名,并非于周,而在汉代;序封阳曲也非今之阳曲,而在平陆一带。因此,阳曲郭氏,同样也是汾阳郭氏的一个支流。说到阳曲,引出太原。太原郭氏原也为汾阳郭氏,只是缘于太原是省府,汾阳置于管辖之下,以致好些文史记载就将汾阳郭氏称之为太原郭氏;汾阳、汾州郭氏名人以太原冠名,如郭氏家族中与子仪公齐名的林宗公,本为汾州介休人,又居州所在地汾阳城,闭门讲学,弟子数千,至今汾阳城内有其宅址,而史书记载却称其为“太原介休人。”由此而论,唐颜真卿为子仪公父敬之公撰修碑文所称“代为太原著姓”,也即汾阳著姓。再者,阳曲地名的误解,序公封地的错位,也是将汾阳郭氏称做太原郭氏的一个原因。今将阳曲地名、序公封地考清,历史疑团也就随之而破。

对于汾阳郭氏,还须破解一个疑团,因为有汾阳始名于明代万历23年的误传。其实,从春秋开始,汾阳就叫汾阳。《史记・晋世家》与《国语》中,都有春秋时晋国公子夷吾欲复辟,曾对大夫里克允诺:“诚得立,封子汾阳田百万”的表述。为避祸里克后改姓相里,汾阳至今有里克后裔及大、小相(里)村,还有《相里金神道碑》。清・乾隆《汾州府志》载:“宋初……汾州兼西河郡军事,后又改汾阳军事。”“胥鼎,贞佑二年五月,宣宗将南度,留为汾阳军节度使”。“乌本伦德升……集庆军节度使改为汾阳军节度使”。明・万历《汾州府志》载:“介休县靖康(宋,公元1126年)后没人于金,置汾阳郡管介休”。孝义县“金天会4年(公元1139年),娄室人汾州,后定汾阳军节度孝义县”。现存汾阳市博物馆的三块唐代墓志铭,一块金代墓志铭,两块元代碑,还有民国初年两度出任汾阳县长王育昌所编《汾阳县金石类编》中,从宋代到明代万历23年前的17块碑文,都明确刻记汾阳在当时就叫汾阳,而且与郭子仪同时期的岑参及杜牧等在古诗中也有提及汾阳称谓的诸多佐证。

郭氏起源、郭氏得姓还有他说,这里不再一一列举。笔者只引《环球郭氏宗谱》中《郭氏源流说》一段文字作结论:“经魏晋南北朝崇重门第之后,多以古代黄帝之胄裔相羽饰,历世久远,屡经兴亡,播迁转折,转徙流离,故老不存,谱传失散,而欲更有详以稽考,亦已难矣。要之既占为郭氏,则众流同源,固不碍其有同姓之亲也。”此一论述,早已成为古往今来海内外郭氏之共识。郭氏家族同根共祖,无论史书记载,还是各地郭氏家谱、碑文,或者口头相传,绝大多数郭氏后人都认定来自汾阳,并以汾阳做堂号、刻门额、制香盒,以“汾阳郭氏”自居,称汾阳为郭氏家族根之所在。据不完全统计,海外郭氏宗亲会名称中冠“汾阳”二字的就有14个之多,就连旅居日本的郭氏后人,起名也冠以“汾阳”二字。

东郭先生和狼范文12

教师 课堂应变能力 阅读教学 基本应变能力 突况

教师的课堂应变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课堂上的突发事物所做出的反应。应变能力是课堂教学过程这一特定的情境中教师所具有的教育教学机智,它是教师适应、驾驭、调控等诸能力的综合体现。语文阅读是一种生命体验,是一个在平等的环境下的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汇的过程。因而阅读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是动态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它既是教师课堂应变能力和素质的表现,又是对教师教学机智的考验。那么在目前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的突况有哪些?教师应具备的基本应变能力有哪些?

一、课堂中的“冷场”现象

在日常教学尤其是公开课中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口若悬河,提问不断,而学生却无动于衷,一脸茫然。老师提出问题后,教室里鸦雀无声,好长时间都没有同学发言。教师自以为趣味正浓的教学在学生心中却荡不起“涟漪”。这是怎么回事?这就是课堂中的"冷场"现象。原因可能是学生还没完全理解课文内容或者或不愿发言没有自信,也可能因紧张等各种因素。遇到这种情况,教师首先冷静,不能着急,更不能埋怨学生笨。教师要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思考,我们不妨通过以下几种应对这样的冷场:

1.讨论探究。这是一种常见的处理课堂冷场的方法。即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来发现、解决问题。

2.开路架桥。有时,课堂出现冷场现象是因为教师提出的问题太难或太笼统,学生百思难得其解,教师可以给他一张凳子,或设法降低高度调节。

3.语言调节。课堂中出现冷场现象,有的会因为紧张而使思维停滞,只要给他们换一种环境或让他们调节一下心理,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古人云: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教师可采用激励或激将法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减轻心理负担。

一句话,教师不能被“冷场”冻僵了,要有教育机智,想方设法改变冷场的尴尬局面,力求做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二、“答非所问”

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有不少学生会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对此,老师要持宽容的态度,或给予支持和鼓励,并加以肯定。决不能一口否定或给予讽刺和打击,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教师首先应该肯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听”和思维训练。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就应该要学生好好审题,通过审题弄清题目要求回答什么,来拨正学生的思路。学生审明了题意,拨正了思路,经过再读再思之后,对问题就可能作出正确的解答。

三、表述不完整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阅读课中往往会发生语言卡壳或者表述不完整的现象。教师要培养学生自我完整表达,首先应了解学生,熟悉学生的知识水平,轻易不要出口相救。可以多检查、提问,随时引导他们集中注意力,渐渐养成独立完整表达的习惯。当然,教师可以抓住这个机会发动其他学生来做补充使答案完整正确。然后,让原来回答得不正确的学生综合前边学生的发言内容说出完整的答案。

四、学生的回答杂乱而没有深度

回答得杂乱,回答得没有深度,这说明学生理解课文只理解了表面内容而不理解其内涵。遇到这种情况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引导学生加深理解,达到其真正理解课文内涵。

案例:有一位教师在讲读《东郭先生和狼》一文时,发现大部分学生的理解只停留在“东郭先生是一个愚笨,傻而愚蠢的人”这种肤浅认识上。发现这个情况后,教师问:“东郭先生是个愚蠢的人,那么,他是个愚蠢到什么程度的人呢?”经过思考后学生回答说:“东部先生是个愚蠢到善恶都不能分辨的人。”教师问:“通过讨论我们认识到东部先生是个愚笨,傻,愚蠢的人。而且是一个愚蠢到不能分辨善与恶的人,在以上这些见解中,哪一个见解最正确?为什么?”经为过思考后有一位学生回答说:“东郭先生是一个不能分辨善与恶的人。”这个说法最为正确。因为前三种见解只从表面现象说出了东郭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而最后一种见解却是从本质上说出了东部先生是一个善恶不分的人。教师及时表扬这位学生说:“你说得很好。这告诉我们看事物要从本质上看,不能单单看事物的表面现象。这样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五、面对精彩的回答

在教学中,总有一名或几名学生能精彩地回答教师的提问。遇到这种情况,有些教师因为自己感到满意,所以只是用几句赞赏学生的话或学生的掌声来结束这段教学而转入下一个环节。然而,有经验的教师绝不满足于一两个学生的精彩。他们会及时抓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使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案例:《东郭先生和狼》。教师问“农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一位学生说:“农夫是一个聪明的人。”另一个学生反驳说:“这位同学说农夫是一个聪明的人,这不太确切。因为这则寓言要告诉人们的主要不是农夫和东郭先生谁更聪明的问题,而要告诉人们的是人要善于分辨善与恶的道理。”这个回答可以说是比较精彩的。一般地说,教师可能会大加表扬。但这位教师却没有这样做。他反而向其他学生问:“刚才这位同学回答得怎么样?”这样学生们就纷纷举手表达自己的看法。有一名学生说:“这位同学回答得非常好。他做到了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这一点。”又有一名学生说:“他对东郭先生和农夫做了对比分析。”听到学生的这些发言后,这位授课教师才笑着说:“同学们回答的和分析的都很好。这说明一些同学以经掌握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读书方法和对比分析的方法。”这样,个别学生的正确认识很快转化成全班学生的共同认识,转化成他们共同的精神财富。

六、课堂教学中的突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