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生命重于泰山观后感

生命重于泰山观后感

时间:2023-05-30 10:45:50

生命重于泰山观后感

第1篇

安全在你脚下,安全在你手中。不晓得在今年的生命重于泰山专题片节目当中学习到了什么安全相关知识呢?那么关于《生命重于泰山》专题片个人有感内容要怎么写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生命重于泰山》专题片观后感2021范文,欢迎参阅。

《生命重于泰山》专题片观后感一人是万物之灵,是社会发展之本,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生产,安全是生产的基石,是企业获取经济效益的根本保证。人作为安全生产的主体,是具体工作的执行者,社会上各样的工作都必须围绕人来开展,离开人什么事情都将无所事事。当今社会提出了许多发展的新理念,要构筑和谐的社会,和谐企业,作为__人深感身上责任重大,应主动去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意志风格,搞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安全生产中坚持以人为先。"9.4"事故可谓惨痛,我们将从这次事故中,化悲痛为力量。找出工作中的不足,以指挥部20_年9月15日召开的《安全专题》会为指导思想,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重在落实”的方针为安全口号,近期展开了一系列的安全教育及培训。从这些培训及教育中我深深感受到安全所带来的深刻含义。安全就意味着责任,一个人的安全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多地要对别人负责。我们不管从学习、生活、工作中都要务必提高认识,加强防范。防止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安全生产的难点在我们自己,所以安全意识要从头开始,从学习相应的法律法规开始,增强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要做到“严、实、细、快”。作为职工的我们,在工作中应树立起“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安全、人人安全”的工作理念。在以后的工作中杜绝安全情况发生,切实要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对此,我认为做好安全生产必须要严格要求自己,以安全规章制度为铺路石。首先要做到三点。一、我们要认真学习国家、集团公司及公司的各项法规、规定、制度,提高对安全工作的认识,并在日常的工作中严格遵照执行。做到安全生产无漏洞,监督到位,措施到位,各种监护到位,对于运行中设备我们要谨慎后行,应做到心思缜密,不要盲目的以己之力独自完成。

二、加深学习深度,加大管理打击违章现象的力度,使每个人感到生命可贵的意识,从而杜绝此类的现象发生。

三、工作前应深入了解危险点分析,避免人身安全受到危险点的伤害。做任何工作一定要做到“自家事”的精神,不要有任何马虎之心,对工作认真负责,才能做到对生命负责。“爱企业、爱工作、爱生活”是我们每一个职工的心声!企业的兴旺发达,离不开每位职工的奉献和努力。“保证安全生产,防患于未然”是为了我们的明天更美好!让我们都行动起来,为了“平安”这个共同的目标,将安全工作时时抓、事事抓、长期抓,永不放松!时刻铭记安全在我心中,安全在你心中,安全在我们大家心中。

《生命重于泰山》专题片观后感二美好的六月是大家期待的一个月,生命如如流星一样,让我们就如飞火一般让人留恋,就好像这个季节一样让人难以忘记,蒸蒸日上,兴旺腾达。同时六月份也是安全生产的季节,不仅是我们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家人负责,更是对员工的负责,对企业的负责,这不仅是关乎你我的安全,也是关乎每个人防止财务损失的保障之一。

安全就是第一,企业的安全第一个就是来源安全,企业的生产和发展离不开安全这两个字。企业的生产顺利开展,企业的长期发展都需要每一位员工的安全而组成。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对企业造成很大影响,只要员工通过安全的教育,不断地去强化安全意义与实操,才能为安全生产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只有生产实现了安全,企业的效益和发展才会有保障,整个企业才能良好运行。只有企业实现了效益,员工才能实现自我的效益。

只有做好安全措施的落实,打好安全基础,在实际操作中加强责任感,才会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对于安全具体的个人学习感悟以及具体的工作计划如下:

一、我们要认真学习国家、集团公司及公司的各项法规、规定、制度,提高对安全工作的认识,并在日常的工作中严格遵照执行。做到安全生产无漏洞,监督到位,措施到位,各种监护到位,对于运行中设备我们要谨慎后行,应做到心思缜密,不要盲目的以己之力独自完成。

二、加深学习深度,加大管理打击违章现象的力度,使每个人感到生命可贵的意识,从而杜绝此类的现象发生,对于安全的防患意识一定要做好认真执行,做好每一步细节上的杜绝,并不断地加强安全紧急救生的实操。

三、工作之前要做好深入了解火灾隐患分析,避免人身安全以及财务的伤害。做让你和一件事情之前都要做好百家事的态度,不要马虎了事,对待工作任何一项工作,尤其是在安全上,更要仔仔细细做好每一步,保证好防患于未然,也是为了大家美好的明天!因此我们都要行动起来,为了共同的目标,将安全时刻牢抓,永不放松铭记安全在我心中,安全在大家的心中,这样才能一起携手共创造更好的明天。

《生命重于泰山》专题片观后感三安全第一这几个字常常伴在我们耳边,每次出门时我们的长辈总是开口第一句便是安全第一,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工作当中,最渴望听到的便是安全这个字眼了,可见安全已经对于我们来说是不可缺少一个因素。

而观看了《生命重于泰山》的专题片,感触很大的便是对于安全知识的认知,同时也明白了无论是生活当中,还是工作上,安全意识切记不可无。而所谓的安全就是要在工作当中时刻保持着警惕性,防患于然,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当我们要去任何一件事情优先想到的便是安全这个问题。

现如今随着时代高速的发展仍然还是有一小部分的人把安全当成儿戏,有的时候因为一点点安全上的疏忽而导致丢了高贵的生命,不仅对于社会影响很大,但更多的是对于身边的朋友,家人其代价是无比大的,至此呼吁全国人民在时时刻刻牢记安全的重要性,而提高安全意识是我们当下最为主要的学习任务之一,我们要时时刻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树立安全至上,砥砺前行,把安全第一的原则性宣传到每个人的耳边,为安全树立一个新的榜样。

最后为了使我们在安全生产管理上所作的努力取得最佳效果,到达有效地防患于未然,最终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的既定目标,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发动群众,群策群防,全员参与。有必要对《安全生产法》进行再学习、再宣传、再教育,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和措施,帮忙和引导大家构成共识,实现思想上再统一、认识上再提高、防控职责上再明确。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探索、巩固和创新,努力走出一条适应本单位安全管理、操作性强的管理路子,时刻坚持良好的、稳定的安全生产局面,做到筑牢防线、长抓不懈、警钟长鸣,为建设和谐企业、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安全,一向以来,我们关注的问题,在我们的生活,无论发生什么样的安全事故都会让我们胆战心惊,想到万一发生在我们的身上会是什么情景,尤其是出现安全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简直让人防不胜防,我们也只能加强教育。时刻保持着警惕性,那怕是小事做起,都要时刻以安全为主,只有常常把安全放在嘴边,才能共创美好的未来。

《生命重于泰山》专题片观后感四观看《生命重于泰山》专题片,让我们知道了安全的重要性,生命是宝贵而脆弱的,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在我们工作和生活中的每时每刻,安全隐患都像凶残的野兽般盯着我们麻痹的神经,我们不能因为忽略了那些潜在危险而没有了防范意识,一次次的悲剧发生应该让我们时刻敲响警钟,安全就是我们生命的支点,如果我们不注意安全,后果是非常严重的,我们要知道生命重于泰山。

观看《生命重于泰山》我们可以知道安全生产、重于泰山,安全是在工作中时刻围绕在我们工作的主题,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安全生产是涉及到每个员工的生命安全问题,同时也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稳定,对于一个人来说,安全是一种幸福,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却是生产中最重要、最基本的要求,安全生产既是人们生命健康的保障,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更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前提。对每条生命的关爱,不能只是美丽的词藻,而是要真真实实的付出实际行动,生活中有那多因为对安全意识的疏而付出生命的例子,我们应该以此为戒,我们必须吸取血的教训,做到防患于未然,才能保证自身的安全。

安全是什么?安全是一种责任。什么为责任?责任就是做好自己分内应做的事。在工作中,人们往往会因为忽略细节问题而让自己身处于危险环境当中,所以我们在做事情的当中要加强注意细节,保证自身与他人的平平安安,这就是一种负责,安全是一种经验,每出一个事故,都能总结一二三条的教训,而这些经验的日积月累,就会成了我们的规章。

对于安全,我们不仅要学会防范在先,警惕在前,我们更应该怀有责任之心,常行责任之事。安全是一个长远的系统工程,需要长抓不懈,只有当我们每个人都提高了安全防范意识,人人都讲安全,事事都为安全考虑,时时能想到安全,处处以安全为主,我们才能保证自己的安全,生命不能重来,上帝是公平的,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大于天,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关爱生命,关注安全,让安全从墙上,走进我们的心中。

《生命重于泰山》专题片观后感五生命安全,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这是关系到了每个企业里,每个员工切身利益的。对于安全生产来说,这不仅仅是员工生命健康的保障,也是对每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前提。

近些年来,我们每天都能在报道上看到各种各样的安全事故,而其中的原因都不难看出,这些事故是由公司员工或者领导因为不重视安全生产所导致的。而我所在的公司就是电力企业,对于安全生产那可是重中之重的,容不得有丁点的马虎,因为这是关系到生命安全问题的。

我清楚的记得那是在我们刚进厂时,安监部门的人对我们这一批新上岗的大学实习生进行了全面的安全知识教育培训的。首先是让我们通过对学习四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和保护他人不受伤害)以及那些安规考试等一系列培训内容的学习,那时的我们就深刻体会到了,成为一名电力员工,是要能熟练掌握安全操作技能和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的,因为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那也是对别人负责,同时,这也是对我们日后在工作岗位上的实际操作部分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提高了我们对于安全的认识。

最近的时间里,安监部门连续开展了春季安全大检查的活动,而我所在的班组以“强化安全学习、坚持以人为本”为工作主线,从而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检查的力度,那些老师傅过都是亲自指导巡检的,围绕运行辅控专业所属的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与此同时,还有积极组织开展安全教育的培训,对班组的所有员工都是进行了安全知识考试,在班组里营造出了全员学习安全知识、全员提高安全认识的良好氛围,增强了所有运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学习《安规》和对安全生产事故的防范意识。我们也加强了业务的培训,除了那些要求我们要掌握正常情况下应该知道的,要求掌握的知识内容外,也还加大了我们对于应急预案以及事故处理的培训,全面的提高了应急处理能力。

第2篇

泰山文化博大精深,举不胜数,自古至今,仁者爱其山,智者爱其水,各有所爱。本文谨就泰山文化的现代意义尝试进行浅显的探讨,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现代意义上的泰山文化内容主要包括六部分

现代意义上的泰山文化内容主要包括六部分:泰山神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儒教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当代西方文化。

泰山神文化是泰山及其周围地区的地方民间宗教,带有原始宗教的特点,是道教泰山化的历史演变,现在以“碧霞元君”(泰山老奶奶)和“泰山石敢当”为代表。在每年的春节,从除夕之夜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都有来自泰山脚下乃至华北、全国各地的香客登临泰山,上香、许愿、还愿,特别是传说中的“泰山老奶奶”的诞辰纪念日(农历三月十五)前后,登临山顶“碧霞元君祠”和山下“小泰山”的香客更是络绎不绝,形成壮观的朝拜潮流。传说中的“泰山老奶奶”有治病救人、主宰生育的神力,“泰山老奶奶”以她的仁爱之心、平等之心,关怀民生疾苦、济世救人,成就了她万能女神的地位。在现代社会,“泰山老奶奶”不仅仅是祈求多子多福、祈求平安安康的偶像,“登泰山保平安”的泰山宣传广告就赫然出现在了中央电视台的黄金时段,也成为一般民众心目中的“圣母”偶像,有点类似西方圣母玛利亚的地位,是母亲的象征,是人们反思生命、回报母亲的精神偶像。近年来朝拜“泰山老奶奶”的香火费一直延续攀升,上一柱普通的香三五元,贵点的三五十元,昂贵的到600元、800元,甚至有天价的2200元,高价的香火费不仅体现着现代人对“泰山老奶奶”崇拜程度,也是现代人精神迷失、寻求精神寄托的有力佐证。“泰山石敢当”是远古人们对灵石崇拜的遗俗,石敢当与泰山联系在一起,借助泰山神威并被人格化,成为一位善良、勇敢、力大无比的勇士,能够驱妖拿邪、治病救人,因此家家户户或砌于屋墙,或立于街口,或置于房顶,鬼祟见之不敢进,成为家庭的保护神,流传至海内外。而泰山以其无与伦比的悠久历史和雄伟高大的形象,也成为中国的镇山,成为中国的保护神。

道教文化曾是泰山文化的主流文化,泰山地区远古就有鬼神崇拜,巫觋卜筮,是孕育道教精神的基因……泰山作为道教“天人感应”学说的具体象征物,又反过来引证和强化了道教的理论。泰山与道教在文化精神上的密切溶合,到了水融的地步。泰山的宗教布局基本以道教为主,从山下的岱庙、王母池,红门附近的红门宫、一天门、斗母宫,一直到山顶的碧霞元君祠,无不充斥着道教文化的踪迹,可以说泰山宗教主线的布局是以道教为主的,泰山因此成为历史上“道教势力的主要基地”。在当今社会,道教作为宗教文化的影响已经不在占据社会意识的主流,但是道教文化中“清净无为、淡泊名利、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影响还是随处可见,现在每天坚持到泰山锻炼、提水的“泰山山友”、“泰山水友”数以万计,还有很多每日在花园、广场晨练太极拳、气功的健身者,在他们的日常生活里无不体现着道教文化的浸染,泰安也因为道教文化的渊源,配以其优美的自然环境,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易居住城市,是一座颐养天年、安度晚年的理想所在。

佛教是从北西汉末年从印度“拿来”(取经)的一个宗教,传入中国后很快“中国化”。佛教在泰山的历史也是很悠久,泰山佛教属于禅宗。据袁爱国先生的研究记载,泰山佛教的开山祖僧朗本是西域龟兹国高僧佛图澄的入室弟子,僧朗的弟子慧瑞后来赴西域取经,从四川入印度、直抵南天竺,回国后在长安帮助译经大师鸠摩罗仕译经(这段研究记载也是有关《西游记》中花果山所在地就是泰山的一个佐证)。泰山佛教寺庙主要分布在泰山主线以外的地域,比如普照寺、竹林寺、灵岩寺等都分布在泰山的山麓或山脚,从地域分布就可以看出佛教在泰山的从属地位。佛教虽然在泰山宗教中没有占据主流地位,但灵岩寺曾是中国北方佛教研究的重要基地。在今天,普照寺、灵岩寺等泰山寺庙中依然香火不绝,不时有全国各地的云游僧人来泰山传经布道,普度众生。

泰山距离儒教(儒家思想)的发源地只有几十公里,泰山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起源地。孔子在泰山的活动,对泰山儒学的发展和兴起起了很大作用,现在泰山上还有许多孔子的遗迹和传说。有人把孔子和泰山联系起来,称“孔子圣中之泰山,泰山岳中之孔子”。泰山对孔子的影响是巨大的,从“泰山岩岩,鲁帮所瞻”到“登泰山而小天下”,再到临终作《临终歌》:“泰山其颓乎,梁柱其摧乎,哲人其萎乎!”可以看出,在孔子心目中,泰山起着精神支柱的作用。泰山历史上著名儒家思想传播场所是宋代建的泰山书院(今五贤祠遗址),当时兴盛一时,四方学子闻风而趋,文教聿兴,学者众多。泰山书院在宋代成为儒家泰山学派的主要活动场所,欧阳修高度评价泰山学派导致“鲁人皆好学”,黄宗羲在《宋元学案》一书中,称泰山学派“率先以仁文礼乐为学”。在泰山极顶的玉皇顶西侧建有孔子庙,供奉着孔子及其门生,是儒家思想成为儒教信仰的重要证明。儒家思想已经融化在中国人民的生活习惯之中,千百年来,中国人民就象星星围绕着北斗旋转一样,遵循着儒家学说为人处世。孔子,就是人民心目中的泰山北斗。

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开始,泰山就是近代中国革命的主要活动地之一,早期中共山东领导人很多都在泰山周围地区开展过地下活动和斗争,马克思主义得以在泰山周围传播。泰山也成为近代中国人民不畏、前赴后继追求民族解放的象征。同志在他著名的《为人民服务》中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社会主义文化给泰山带来新的生机,文化为人民服务,为工农服务,把泰山文化的解释权从帝王将相、才子书生手中回到人民手里,泰山真正成为劳苦大众的山,泰山也从“帝王山”演变成“平民山”。胡耀帮同志把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里程比喻为十八盘精神。“我们还要走一段相当长的艰难的路程。好比登泰山,已经到了“中天门”,前面还有一段要费很大气力的路——三个“十八盘”。要爬过这一段路,才能到达“南天门”。由“南天门”再往前,就可以比较顺利地向着最高峰“玉皇顶”挺进了,到了那里就好比我们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任务。只要上了“南天门”,就能够领略杜甫的著名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境了:曾经有如“众山”的许多艰难困苦,就显得渺小了;通往“绝顶”道路上的困难,就比较容易对付了。毫无疑问,在伟大征途上,我们一定能够征服“十八盘”,登上“南天门”,到达“玉皇顶”,然后再向新的高峰前进。”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有人把从岱宗坊到南天门绵延8公里的登山里程,体现出的泰山精神比喻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中华精神之集中体现,成为鼓舞人们奋发图强、敢超一流的精神力量。

改革开放至今,西方的一些思想价值观念也开始影响国人,形成了一定的冲击,在泰山也产生了很多影响。来自西方的消费、生活观念促进了泰山近年来旅游热的不断升温,泰山成为全国著名的旅游景点,泰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名录,成为全人类的瑰宝。每年来泰山旅游观光的海内外游客络绎不绝,旅游经济成为泰山的主要经济效益来源。旅游文化的升温,一方面进一步促使泰山从“帝王山”、“权贵山”向“平民山”转化,另一方面,一些单纯以部门经济利益为核心的思想也对泰山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带来一定的负面作用,比如针对建设索道对泰山景观、文化影响的争论就体现出开发与保护文化遗产、经济利益与环保利益、社会利益之间的矛盾。

以上为代表的六种文化意识形态在泰山目前客观存在的,泰山文化以其多样性和多元化在国内众多风景文化名山中独树一帜,傲立群雄。

二、现代意义上的泰山文化展现出三大特性:

包容开放性、融合和谐性、开拓创新性

1、包容开放性

与国内其他风景、文化名山比较,泰山文化的独特之处就是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同样作为文化名山,泰山不仅有自己的地方——泰山神文化,而且还是以佛道儒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共存之地,这是与其他单一文化名山比较最大的不同之处。泰山是国内风景文化名山中,少有的多元文化的代表之一。

泰山是包容的,泰山从在五千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时期,就成为当时的文化中心,以后历经奴隶制时期、春秋战国、秦汉两晋,一直到唐宋元明清,到中国的近代和现代,一直是文化的发祥地和集散地。中国历史上几乎所有的文化成果都可以在泰山找到存在的踪迹,无论是本地的泰山神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儒释道文化,还是近代中国革命的西方资产革命思想、马克思主义思想、乃至当代的西方文化思想都在泰山传播生息繁衍。泰山以其博大的胸怀,容纳着古往今来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泰山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缩影,一个集成。

泰山文化的包容性,是由不同阶层的需要为前提的,帝王将相根据自己的统治需要和个人癖好可以独尊儒家,罢黜百家,或者可以兴佛抑道,而普通民众也可以在泰山找到自己精神寄托的偶像所在,可以在泰山老奶奶面前上香许愿,祈祷平安。泰山文化的多样性和多元化,满足了不同阶层民众的不同精神需求。

泰山文化的包容开放性,与每一个时代的政治文化环境息息相关。大致说来汉唐奉行文化多元化,泰山文化就体现出更多的包容开放性,明清以后奉行闭门锁国政策,泰山文化基本上也是封闭状态。我们现在处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古今中外的思想大汇合,泰山文化的包容开放性更得以体现。泰山以其博大的胸怀,不墨守成规,不唯我独尊,而是吸纳人类一切的文明成果于一身,只有泰山,才有这样的胸怀和胸襟,敢于接纳不同的文化,而不同的文化都可以在泰山这个怀抱里找到自己生息繁衍的乐土,回报泰山这片大地。

民国时期邱山宁先生刻于泰山烈士祠内卧虎石上《泰山颂》,这样高度概括了泰山的包容性:

泰山何其雄,万象都包容;

泰山何其大,万物都归纳;

泰山何尊严,万有都包含;

一切宇宙事,皆作如是观。

2、融合和谐性

泰山红门有两座隔街相望的寺观,道东是弥勒院,是佛教所在,道西是红门宫,是道教所在,中国的两大传统宗教在泰山上相隔不过5米的地方隔街做了好邻居、好伙伴。特别令人称奇的是,飞云阁横跨东西,把弥勒院和红门宫从空中连成一体,在别处打打杀杀、势不两立的佛道两教,在泰山却成了一家人。泰山普照寺门口有这样一副门联:“长松筛月不辨今古,黑豆未芽何分佛儒”,在寺中筛月亭中则挂着这样一副楹联:“引泉种竹开三廷,援释归儒近五贤”。这两副对联清晰表明普照寺作为佛教寺庙又是儒家重要的活动场所。据记载,在清代,和尚、道士、儒生一起在普照寺居住、生活、学习,儒释道三教合一在这里得到最明显的体现。在今天的普照寺佛堂的东南侧墙,赫然挂着“仁者爱人”的署名“泰山管委会”的宣传牌,而佛堂内正香烟缭绕,来自天津的本愿法师正带领一班佛门弟子颂经念佛。在斗母宫,也体现了道、佛一家的风格氛围,斗母宫后殿为碧霞元君殿,供奉着泰山奶奶、眼光奶奶和送子奶奶,是道教神像,而前殿灵隐无爽殿则供奉着观世音菩萨,是佛教的神像,道、佛两家在这里共居一院,成为奇观。

长期同处泰山的儒、释、道,在泰山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斗争和融合的复杂过程。一方面,他们之间是一种互相斗争的过程,一方面又是互相学习融合的过程。斗争是主流,在斗争中促进了彼此的互相学习与融合。到宋元时期,“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的三教合流思想成为主流。在斗争和融合的过程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之间吸取对方的精华,排除糟粕,经过消化改造,创造新的思想体系,共同构建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一方面,他们互相制约,使每一方不致走向极端;另一方面,他们又互相渗透、共存共荣。儒释道的共同存在,构建着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重伦理、爱道德、克勤克俭、坚韧耐劳、自强不息、气节至上、情不越礼、理以节情。在儒释道斗争又融合的过程中,体现着和谐的美。

如果说泰山在历史上是中华传统文化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一个典范的话,那么在现在的改革开放社会,泰山也是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和当代西方文化的一个有力象征和典范。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改革开放要借鉴人类历史上的一切文明成果为我所用,为中国发展和富强服务。改革开放事业,是一次东西方文明融合交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摩擦有斗争,在摩擦与斗争中又互相融合,共同塑造中国的新文化。近年中央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发展战略,正是从战略角度号召去消除在发展过程中发生的一些摩擦和斗争,以期达到文化、经济、价值等观念上的大融合、大和谐。

3、开拓创新性

在岱庙天贶殿内的《泰山神启跸回銮图》中,有一个创新的绘画处理手法。在画法上,即继承了宋代传统笔法(下部人物前后无大小之分,建筑物采用均角透视等),又加以清初传入的西画技法(顶部山石、林木、建筑物运用近大远小的西洋画法)。从而使壁画显现出宋清兼融、中西合璧的艺术风格。

泰山几乎荟萃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所有精华,又是当代中西方文化的汇合交融的一个典范象征,不同文化的互相斗争融合过程之后,必然创新诞生出新的思想文化体系,包容—融合—创新,这是一个事物发展的基本轨迹和规律。借鉴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为我所用,开拓进取,大胆创新,是泰山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源泉。从中国历史上来看,每一次文化大融合、民族大融合之后,都会产生一段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的盛世时期。现在的改革开放事业,引进西方先进的管理、经济、文化,我们正在经历着一场东西方文化大融合时期,大融合必然带来大发展,开拓创新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展的主流。只有创新的,才是自己的,只有创新的,才是有生命力的。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中国大地正焕发出新的生机,“自主创新”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响亮的号角。

三、宏扬“择细成高”精神夯实创业基石

提到泰山,很多人都会想到这句名言:“泰山不择细土,故能成其高”,这句话最早处于秦李斯《谏逐客书》:“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就大,江河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这句话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泰山地处华北大平原的东部、山东省中部,总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风景区面积426平方公里。它的主峰是玉皇顶,海拔1532.7米。泰山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它东望大海,西邻黄河,南接孔子故里曲阜,北依泉城济南,以拔地通天之势雄峙于中国东方。泰山之所以如此雄伟壮观,是由其独特的地质构造形成的。泰山的形成,历经了自太古代至新生代各个地质时代的演变过程。燕山运动奠定了它的基础,喜马拉雅山运动造就了它的雄伟。泰山地质构造以断裂为主,受掀斜式断块抬升控制,断裂活动使其拔地而起,耸立在华北平原之中,故彰现得特别高大雄伟。据最新的报道,泰山岩石历史已经有28亿年,是世界最古老的岩石之一,对研究中国东部元古代地质构造、岩浆活动及板块构造,具有重要科学价值,而泰山的山体却又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山,直到今天,它仍以每年0.05毫米的速度成长着。

泰山的美在于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有机结合。泰山的自然景观之美,美在山体的高大及形象的雄伟。它主峰突兀,山势陡峻,山峦叠起,与周围的河海、平原产生了强烈的对比,形成了“一览众山小”的高旷气势。泰山山脉绵延200多公里,基础宽厚,形体集中,使人产生一种安稳感和厚重感,在心理上就形成了“稳如泰山”、“重如泰山”的自然感受。

从文化意义上来说,泰山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一是包容性,不同文化都可以在泰山繁衍生息;一是泰山独有的凝聚力,凝聚力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那就是“不择细土”,不以物小而不容,不以物异而不容。同样我们也应该看到,泰山“能成其大”,缘自“不择细土”,不择的是“细土”,而不是“细沙”,假若泰山是一大堆的细沙组合起来的,恐怕泰山就没有今天的高大挺拔,而是沙丘一堆了。

在泰山立足、传播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很多,有的繁衍生息下来,有的昙花一现不知所踪。有生命力的文化才可以持续发展,受到广大人民拥护信赖的文化才是有生命力的,结合现代科技经济发展不断创新发展的文化才是有生命力的。

“择细成高”是一种拿来主义的学习精神。我们搞改革开放,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经济、文化,都需要用拿来主义的“择细成高”精神来衡量一切,不能把西方糟粕的落后的东西再拿到中国来,成为西方落后科技和落后制度的延续市场。同样,我们发扬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也需要有拿来主义的“择细成高”精神,任何文化都是建立在相应的科技、经济基础之上的,现代科技和经济与小农经济时代的科技经济基础已经大不相同,如果照搬、照套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在现实社会也是走不通的;另外,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如果连社会主义的宗旨和优越性部分都给抛弃了,我们的改革将失去方向和意义。

“择细成高”是一种做细做实的的精细文化。台湾的农业叫做“精细农业”,他们种植有机玉米的生产工序有100多道,种玉米种到这种精细程度,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和反思的。从文化层面看,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比较,一个不足和薄弱点就是精细度不够。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天人合一、不拘小节,讲宏观,很少讲微观;讲模糊,很少讲清晰;讲虚证,很少讲实证。可以说,传统文化中对精细度要求的不高,是中国近代衰落的一个文化原因,而近代的科技、经济几乎都是从西方发展并迅速细化规范起来的。现在我们搞改革开放,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经济管理,从文化层面上来说,我们需要学习西方文化中重视精细度的一面,宏杨“择细成高”的精细文化精神,把任何事情都做细做实,在做细做实的过程中体现凝聚力。做人讲细节可以体现人的素质和修养,企业讲细节会决定一个企业的成败,政府讲百姓利益无小事才能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

我们需要提倡并宏扬泰山这种“择细成高”的精神,以“择细成高”的精神夯实创业的基石,以甘做泰山上的一粒细土,甘做长城下的一块砖石的精神,认真做好每件小事,进而成就宏伟的人生和事业大厦。

四、现代泰山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当代灵魂

我们处在一个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是一个价值观念冲击动荡的时代,是一个只争朝夕社会巨变的时代。把握社会发展的主流,紧跟时展的步伐,需要我们有一个清晰明了的文化坐标。泰山是“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及中华民族精神家园”,泰山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集中体现。泰山文化的包容开放、融合和谐、择细成高、开拓创新,正体现了这个变革时代的发展主旋律,是这个时展的文化象征。泰山文化的现代意义给了我们这个时代最好的文化精神食粮,指引了我们人生和事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轨道。现代泰山文化是中华民族当代精神的集中体现,从文化角度讲,泰山是当之无愧的国山,泰山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当代灵魂。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几代人肩负的神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借鉴学习人类一切的文明成果为我所用,需要立足中国的基本国情为出发点,需要宏扬包容开放、融合和谐、择细成高、开拓创新的现代泰山精神,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创兴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本文承蒙知名泰山文化研究专家李继生先生斧正,谨表谢意!

主要参考资料:

路宗元《文化泰山》

李继生《泰山导游词》

第3篇

泰山的壮美虽然以自然美为基础,但也离不开历史文化的凝结和丰富

Q从1979年首次登泰山以来,您坚持常登泰山,一往情深,老而弥笃。您和泰山为何有如此深挚之缘分?

A中国文化哺育的每一个人都和泰山有着一定的精神联系。我们从记事起,就不断听到“稳如泰山”“安如泰山”“泰山压顶”“泰山北斗”“有眼不识泰山”“一叶蔽目,不见泰山”“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等熟语,泰山作为一种精神基因,已经深深嵌入中国文化传统之中。在汉语的古文字中,泰与“大”“太”同义,在中国人看来,泰山几乎就是“平安”“伟大”“崇高”的同义词,所以孟子说: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

1979年,中华美学会在山东济南召开工作会议,会议期间,我和武汉大学的刘纲纪教授同游泰山,我们看到了一生中最为壮丽辉煌的泰山日出,激动不已。从此,我被泰山的雄伟深深折服。

Q先生认为泰山是“华夏之魂”。中国的名山大川为数众多,各有千秋,为什么先生独对泰山有如此崇高的评价?

A我认为,在自然美中有两种美的类型,一是壮美,一是优美,或称作“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泰山是阳刚之美,这种阳刚之美具有自然风貌的基础:泰山“拔地通天”与周围平原丘陵形成强烈对比;泰山山势累叠,如大海巨澜,从一天门到中天门再到南天门,一浪高过一浪,气势磅礴,节奏鲜明;泰山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巨大雕塑,基础宽阔,形体浑厚,沉雄稳重,可谓“泰山如坐”;泰山以坚硬的花岗岩为主要岩体,巨石交叠,形貌多姿,赫然矗立,动人心魄;泰山的苍松郁郁葱葱,虬枝峥嵘,占谷为林,顺风成韵,美不胜收;泰山的万壑烟霞呼吸天地,流动嬗变,清代叶燮形容是“天地之至文”。

泰山的壮美虽然以自然美为基础,但也离不开历史文化的凝结和丰富。泰山以“朝天”为中心的宏大构思,道路、溪水与山谷的妙合无垠,人文营构与自然景物的浑然一体,这一切一方面深化了泰山壮美的主体风格,另一方面增加了泰山娱人怡情的玄机和妙趣,使得泰山具有了天、地、人亲密无间,相互依仗,相互激发的空灵和博大的境界。

“高而可登,雄而可亲,松石为骨,清泉为心,呼吸宇宙,吐纳风云,海天之怀,华夏之魂。”这是我对泰山最见性情的描写。

泰山文化是以生命为中心的天人之学,其最大魅力就是能激发人的生命力

Q泰山被定为“五岳独尊”,这种地位有着明确的典籍根据吗?这种地位的获得最主要的原因是自然的,还是政治的、文化的?

A泰山又称东岳,在五岳当中,海拔是第三位,它之所以获得“五岳独尊”的地位,主要是历史文化的缘由。中国人崇拜太阳,太阳温暖、光明,普照人间,滋养万物。泰山耸立于齐鲁平原,东临苍茫大海。海上日出,泰山之巅是想象中最先可以观瞻到的地方,因此人们很自然把对太阳的崇拜转化为对泰山的尊崇。《史记集解》载:“天高不可及,于泰山上立封禅而祭之,冀近神灵也。”这种尊崇,后来就导致帝王封禅,泰山成为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史记》记载,在秦始皇之前就曾有72个帝王在泰山祭祀。帝王的祭祀活动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泰山崇拜心理,一般学者认为,最迟在汉代,五岳之说、泰山之尊就确定了。

依我之见,泰山的文化内容包含丰富,意蕴深刻,至少有四个方面的人文价值可以探究。首先从政治而言,泰山通天接地,是国家统一、天下安定的象征,是政治清明、国运昌盛的表现。其次,从哲学上讲,泰山构筑了天人交契的博大时空,体现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是民族生命力的象征。第三,从伦理学上讲,泰山包容万物,厚德载物,体现了中华民族厚重、宽容的人格精神。第四,从美学上讲,泰山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整体呈现了一种阳刚之美,具有宏伟远大的气魄。从这几方面考察,泰山都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泰山和黄河一样,象征着中国人民的伟大、质朴、刚健、进取、智慧和坚韧。

Q作为学者,您超越了普通的游嬉心态,对泰山文化的绎解丰富而深刻,您还身体力行参与到了对泰山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之中。我想知道,就您个人而言,是什么使得您如此动情地亲近泰山、颂扬泰山?

A前几年,我和清华大学吴良镛先生同去泰山。清华建筑学院的一位朋友问我:“您可否用一个词来概括泰山对您的最深刻的影响?”我竟一时凝塞。后来还是从哲学上想到,这个词应该是生命的“生”。

泰山文化是以生命为中心的天人之学,其最大魅力就是能激发人的生命力。对个体和国家皆是如此。儒家经典《周易》云:“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最大的德行就是使万物生生不息,人要向天地学习就要厚德载物,自强不息。

在泰山,最惊魂摄魄的体验就是观泰山日出。泰山日出不是温和、秀雅,以妖娆示人,而是在天风莽荡、云涛汹涌中腾跃而起,喷薄而出,刹那间光芒万丈。这是一曲壮美的生命的赞歌。李白观其大美而言道:“平明登日观,举首开云关,精神四飞扬,如出天地间。”

不仅是日出。还有泰山松,其生存条件最为酷劣――泰山是坚硬的石头山,缺少泥土。泰山松生长在石缝中,破石为土,云雾作乳,硬是从石头缝里的贫瘠泥土中汲取营养而生长,征显自然生命力之顽强。泰山挑山工,则是人文存在中最直接的显象。他们是泰山孕育的优秀子民,“性实在,不谈空;步步稳,担担重,汉如泉,劲如松;顶烈日,迎寒风,春到夏,秋到冬”。

登山的乐趣不仅在于目标极顶,在真切的攀登之中,历史文化、天人幽思,才会溶入自己的血液,化为充沛的精神气脉

Q无论多么高深的哲学思想还是丰富的文化意蕴,作为一座大山,这一切都只有在登临之中才会有真切的体验,这应是您不断攀登的原因所在。

A的确如此。泰山文化是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但是“泰山之妙在于登”,登山的乐趣不仅在于目标极顶,在真切的攀登之中,历史文化、天人幽思,才会溶入自己的血液,化为充沛的精神气脉。在攀登中,人和自然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山势险峻,路在山谷,道奇且险,但人心平稳,仿佛在泰山的怀抱中亲切地拾级而上,真正体验到“雄而可亲”。人与人之间也显得分外和谐,登山中你很少看见愁眉苦脸,即使很累人们也是面带笑容,萍水相逢也亲切地招呼。还有,就是人的身心之间的和谐,要注意登山的强度要和自然肌体的状况相适应,才能尽得其乐。

Q泰山的高妙还在于,把艰苦的攀登变成了一种审美的过程,甚至是人生过程的一种隐喻。当我了解到您的一生经历的时候,我还明白了,坚韧的攀登,其实一直是您生命的基本状况和体验。

A对泰山的理解,对攀登的热爱,确实和我的人生经历有一定关系。我12岁时父母亲就去世。为了打日本鬼子,我和中学的同学报名参加了印缅远征军。当部队要调往东北打共产党的时候,又和同学逃跑到昆明,受到进步思潮影响参加学生运动。后考入北平艺专上学,又因参加学生运动被列入黑名单,就投奔冀察热辽解放区,参加革命。1956年中央提出向科学进军,汤用彤先生把我从吉林调到北大,从此就一直在北大教书。期间,我被打成“黑帮”,挂黑牌,做过木工、砸煤工。

我的人生确实就像一种艰难而历险的攀登,虽历尽坎坷,始终追求进步和光明。我90岁时写下人生感悟:“凭艺术而赞美,登泰山而悟生,赏荷花而好洁,重友谊而贵诚,崇奉献而知乐,爱人民而怀恩。”这是我的人生观,也是我的艺术观。

Q您对泰山精神的认识和总结,灌注了您的美学思想和人生体验。而今,又是什么因素在鼓舞您,以90多岁的高龄,执着于弘扬泰山精神?

A对泰山精神文化的价值的高度认同和推重,非我一人之心。季羡林先生认为泰山是“国之魂魄,民之肝胆”,他认为:“泰山是中国文化的主要象征之一,欲弘扬中华文化,必先弘扬泰山文化。”

第4篇

论文关键词:文化自觉;儒学;寻根之旅;本根教育;人文素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资源。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在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国家战略,发出了“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动员令,明确提出“发挥国民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加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内容,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研究基地建设”的使命。如何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使其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传承者和积极弘扬者,成为当代先进文化及文化强国的合格建设者,是当代大学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 大学生人文素养需要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

中国高等院校一定要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中国的大学生必须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得到熏陶和滋养。培养既具有鲜明的中华文化气质和深厚文化底蕴,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中国高等院校肩负的神圣职责。然而,长期以来,在教育实践中,由于过分看重知识教育的工具价值,过于强调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和训练,忽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熏陶,轻视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致使相当一部分学生人文素养堪忧,担当“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的人文素养也不容乐观。仅就大学生而言,有的对本民族的文化缺乏基本的认知和认同,对中华优秀文化缺乏起码的温情和敬意,有的则对真善美的价值缺乏执著与追求,甚至不知道基本的道德规范和做人的道理。这种无根的教育已成为困扰当代教育的难题。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文明,也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如此灿烂辉煌而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正如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26对于本民族文化的珍视是中华民族屹立千年的基石,民族文化也理应成为当代青少年教育的宝贵资源。一个人只有耳濡目染,深切了解和感知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才能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才会真正意识到自身肩负的责任。当今时代,中国社会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急剧转型、中外文化全面交流的崭新时代,难免会出现种种思想混乱现象。特别是青年学生,他们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不能在这一时期固其本根,给予充足的精神营养,就难以使他们成为建设现代化中国的栋梁。

以培养未来工程师为己任的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作为一所工科院校,认真研究培养具有深厚人文素养的工程师的有效培养模式,尤其是在引导学生熟悉中国典籍,加深国学修养方面做了积极探索。学校特别强调继承中国古代“知行合一”的优良传统,鼓励和要求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开阔视野,树立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同时促使学生立足现实,与祖国现代化建设紧紧联结在一起。“儒家文化寻根之旅”作为该校大学生素质教育基地策划的系列文化素质教育活动之一,就是该校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而进行的有益探索和尝试。

西有泰岳、东临沧海、北有黄河、南有圣人的齐鲁大地,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鲁国故地,素有“孔孟之乡”、“礼仪之邦”之誉。前往齐鲁大地修学,漫步“至圣”孔子和“亚圣”孟子之圣迹,就地聆听儒学名师教诲,探寻儒家文化之源流,必将得到不少教益和启示。几经切磋琢磨,反复酝酿和论证,“儒家文化寻根之旅”于2011年7月初顺利成行。寻根之旅的核心成员是来自学校各个院系22名大二年级的学生,他们或是选修过《论语讲读》和《孟子讲读》课程,或是参加学校“人文知识大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对孔子、孟子及其思想有了初步了解,多数对中华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深深的敬意。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寻根团队也包括25名来自教学一线的任课教师和管理人员。

二、 探寻儒学源头活水,滋养学生人文情怀

孔子开宗立派,首创儒家学说,然而,追根溯源,其思想的一个重要源头正可以上溯到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开山鼻祖——周公。“孔子修成康之道,述周公之训,以教七十二子”,正所谓“孔子习周公者也”。基于此,寻根之旅从探访孔子所崇拜的周公之庙开始。想当年,孔子怀着温情与敬意,“入太庙,每事问”,盛赞“周公之才之美”,感慨“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表示“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感叹“甚矣吾衰矣!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由此足可以想见孔子对周文化尤其是周公满怀的敬佩之情。沿着先师的足迹,寻根团队怀着崇敬之情过“棂星门”,静观东西两边刻有“经天纬地”、“制礼作乐”的石坊;入“成德门”,康熙御碑前体会古代帝王对周公的由衷敬仰;进“达孝门”,元圣殿前瞻仰周公塑像,欣赏“明德勤施”雕龙金字巨匾和由清乾隆帝手书的“官礼功成宗国馨香传永世,图书象演尼山绕绪本先型”之楹联,感悟周公这位西周杰出政治家的“敬德保民”的民本思想和“制礼作乐”的丰功伟绩。

知孔子其人必先知其身世,有必要寻访圣人诞生之地。告别周公庙,寻根团队驱车来到距曲阜市区25公里的孔子诞生地——尼山,下榻在尼山脚下的尼山?源书院。尼山拥有许多反映孔子生平和文化的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这里虽无三山五岳之雄奇,却因孕育了圣人孔子而历史独有,文化独具,资源独占,地位独享。寻根团队在尼山孔庙拜祭先师和七十二贤,启圣王殿前追忆陬大夫的赫赫战绩及其启圣之不凡;颜母祠前感念颜征含辛茹苦抚育孔子之艰难;智源溪畔寻找仁德化身和智慧源泉;观川亭上试听“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慨然长叹;中和壑(尼山砚沟)里体会孔子渴求万事万物达于和谐境界的中道观;夫子洞(坤灵洞)前感念“祷于尼丘得孔子”及“凤生虎养鹰打扇”之美谈。回到尼山?源书院,寻根团队聆听了儒学研究专家、尼山圣源书院执行院长刘示范教授的专题讲座——《夫子洞前学孔子》。刘教授介绍了孔子的生平事迹及其所处的时代、孔子的思想及其影响,带大家重温了反映孔子思想的代表作《论语》。他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讲解,使听者仿佛走进历史的隧道,亲聆圣贤的教诲,也让大家在尼山圣地进一步认识了孔子。观山之意不在山,在乎寻古沐圣灵。伫立于五老峰前,站在山枣丛针刺倒长、“扳倒井”井壁倾斜和柏之似笔的神奇之地,师生们惊叹于五老峰的瑞气,尼山的灵性,感悟孔子从山水和自然当中汲取灵感,创立儒家学说,开创私学之先河,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茫茫宇宙,星有明灭,唯有圣贤的思想与之永恒!

尼山,孔子出生之地;孔府孔庙,留下了孔子讲学和生活的圣迹;孔林,孔子安息之处。从出生地到葬身处,这是一个完整的人生轨迹,记载了孔子73年人生岁月的不朽历程。孔子被尊崇,在孔庙一座座门坊招牌上得到活灵活现的体现。“棂星门”,寓意孔子犹如天上文星而感召天下文人学士集学于此;“圣时门”,借孟子之言称颂孔子是最顺应时代的圣人;“弘道门”,指孔子弘扬了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道;“大成门”,昭示孔子是集先贤之大成的人;“金声玉振坊”,借孟子之言赞美孔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成;“太和元气坊”,表明孔子的思想如同天地化育万物;“德配天地坊”,彰显孔子的道德像天地一样伟大;“道冠古今坊”,意味着孔子思想古往今来一以贯之。步于其间,不时涌起一种深沉凝重的民族自豪感。寻根团队大成殿前祭拜先师;东西两庑瞻仰历代贤人;成化碑前感念动乱留下的遗憾;“诗礼堂”中领悟“诗礼传家”的意蕴;鲁壁旁遥想历史风云几多变幻。驻足于杏坛之前,追忆授徒三千的盛况,仿佛看到孔子“循循然善诱人”令弟子“欲罢不能,既竭吾才”的场景,想见颜渊的温雅贤良,子路的忠厚率直,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的潇洒脱俗,确有当年司马太史“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之感。游走于圣迹殿内,感念孔子不辞辛苦周游列国“累累若丧家之犬”的无奈和凄凉,在清贫与困厄中仍“弦歌不绝”、“习礼于大树下”的执著,情不自禁地吟诵圣迹殿内留下的那首《大哉孔子》赞歌:“孔子以前,既无孔子;孔子以后,更无孔子。孔子孔子,大哉孔子”!寻根团队在孔府里体会“天下第一家”的特殊地位和非凡气派,感悟一句句沉淀千年的治家箴言;孔林里膜拜于“大成至圣文宣王”墓前,徘徊于“子贡庐墓处”,思索儒学之厚、礼学之深,感动于弟子与孔子留下的深厚情谊。拜谒孔府、孔庙、孔林,犹如与一页页风干的历史对话,深深地震撼着心灵。齐鲁的水土养育了孔子,也滋养了孔子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两千多年来,人们尊孔,敬孔,也不乏批孔甚至倒孔,但孔子的思想却依然影响着人们,历久弥新,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生活于“礼崩乐坏”、“世道衰微”、“上无道揆、下无法守”的动荡不安、新旧交替时代的孔子,心忧天下、修己安人的担当精神深深触动着每一位寻根学人。

“泰山岩岩,鲁邦所瞻。”这是孔子晚年所删定的《诗经》中对泰山的赞叹。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借助泰山之力而开阔眼界和胸襟;孔子临终所唱“泰山其颓乎!梁柱其摧乎!哲人其萎乎”的最后歌声,竟然将自己的生死与泰山相联系。难怪明代严云霄在《咏孔子庙》中曾有“孔子圣中之泰山,泰山岳中之孔子”之誉。沿着孔子“过泰山”“登泰山”的足迹,寻根团队来到坐落于五岳独尊的泰山和泰山学院。泰山学院是我国唯一一所以“泰山”命名的大学。该校深受厚重的泰山文化的滋养,形成了鲜明的泰山文化特色。寻根团队在泰山学院副院长、著名旅游策划专家、泰山研究院院长王雷亭教授的带领下,参观了湖光山色、美丽如画的泰山学院校园,听取了著名泰山文化学者、泰山学院泰山研究院副院长周郢老师的学术讲座《天下泰山》。周郢老师娓娓道来,向大家讲述了泰山从儒学圣山到帝王之山的历史。他充满深情的诠释,加深了大家对泰山深厚文化内涵的理解,也强化了大家迫切登游泰山的心情。登泰山,艰苦而快乐,不仅检验了师生的体力,磨炼了师生的耐力,更见证了不离不弃的真挚友谊及“泰山石敢当”的担当与威力。寻根团队从岱庙出发,一路攀登,过孔子登临处,越中天门,登十八盘,到南天门,至瞻鲁台,夜宿泰山顶。从山脚到山顶,三里一旗杆,五里一牌坊,摩崖碑刻林立,宫观庙宇点缀,登游其中,宛如穿越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大山因圣人的光顾而成为文化的巅峰,五岳独尊;圣人因大山的滋养而成为文化的巨人,千古独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当热汗被天风拂干,激情被理性冷却,沉静思考,感悟宇宙的浩茫、自然的博大、时空的倏忽、自身的渺微;进而慨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激励自己在有限的生命历程中,奋进之信心,奉献之无穷。

三、 寻根之旅意味深长,本根教育任重道远

中华文化是中国人的根,不懂得、不认同中国文化就很难算是真正的中国人。弘扬根植于中华大地的文化精粹,呵护和传承中华民族五千年以来形成的核心价值观、核心精神理念、核心道德信仰,应成为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根基。以孔子思想为基础的儒家文化,作为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积淀着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群体智慧和对人生的关怀,对中华民族品格和特性的形成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它作为一种文明成果,是今天进行大学生素质教育得以借鉴的宝贵遗产。石本无火,相击乃迸发灵光;水本无华,相荡乃生成涟漪;圣迹本属文化遗产,游学能唤醒“沉睡着的力量”。游学就是与圣贤晤面和对话,分享其思想、情感,受其智慧的启迪,获取心灵的滋养。

孔子生活在春秋末年的鲁国,既属于那个时代,更属于他生于斯长于斯的鲁国。探究孔子和儒家文化,既要考虑其时代性特征,又要注意其地域性印痕,只有这样,对孔子和儒家文化的认识才会更客观,更接近真实。儒家文化寻根之旅以“走近孔子——探源儒家文化”为主线,通过“以学为主,学游结合,学为先导,游为延伸”的活动方式,实地实事地探访鲁国故城遗址和周公庙、孔子诞生地尼山、泗水源头泉林、曲阜孔府、孔庙、孔林以及美丽如画的泰山学院和五岳独尊的泰山,期间贯穿以学术讲座,交流讨论,对师生展开深层次的文化浸濡。活动将师生置于先师孔子亲自触摸过的山水间体验儒家思想,净化心灵,在凸现孔子及其儒家文化基本特点的同时,做到与齐鲁大地人文资源的有机结合,从而把“山水圣人”的旅游之地变成了学习传统文化的又一课堂,使师生在游学体验的过程中,对中华文化增添了一份温情和敬意,同时体悟了生命,陶冶了情操,增长了知识,提升了境界。诚如在交流讨论中一位老师所说,“本次活动是一趟寻根之旅,一趟文化之旅,也是一趟心灵之旅,孔子一生不畏艰难,上下求索,‘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崇高人格和教化力量深深震撼着我们!亲临儒学圣地,感悟儒家文化的魅力,既是普及传统文化知识,更是对师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染。大家在游学过程中,接近中国人的精神故乡,增强了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成功的人文教育,必“读其书,知其为人”,必“知人论世”。“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正如余嘉锡在其《目录学发微》中所解释:“吾人读书,未有不欲知其为何人所著,其平生之行事若何,所处之时代若何,所学之善否若何者。此即孟子所谓知人论世也。”读万卷书学而时习之,行万里路实践出真知。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游学”的传统,游学活动以其特有的魅力备受古今学者文人的青睐。从游学洛邑考察周文化的孔子,到游历稷下学宫讲学的孟子荀子,从寻访人文史迹的司马迁,到游遍山川实地取材的郦道元,无不在游学中汲取中华文化的精髓,实地体验其丰富内涵。可以说,游学活动为古今学者文人成就梦想、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儒家文化寻根之旅通过实地实事的“耳濡目染”的游学活动,使参与其中的师生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之渊源有了直观认知,对儒家文化的精髓有了深切感悟,其人文情怀在“润物无声”中得到了熏陶和涵养。

唐代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强调:“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利用中华文化沃土中蕴藏着的丰富的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资源,积极而系统地开展中华文化本根教育,是一件富有远见卓识、带有根本意义的大事。儒家文化游学活动是一种效果直观而持久的素质教育模式,是教育过程中最生动活泼而行之有效的一个环节。通过将大学生置于中华民族大的“时空观”的教育体验活动中,能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利于大学生人格完善、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为其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其“知人论世”的方法可解决读其书不知其人的缺憾,其“实地实事”的特点可调剂现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其“知行合一”的性质可弥补“死读书”的弊端,其人格培养的功能可对症当今人文关怀的欠缺。同时,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增强其育人智慧,有利于丰富学校教育的内涵。本次儒家文化寻根活动主要组织者、人文社科学院院长闫笑非教授深有体会地说:“今天的很多老师,在青少年时代没有受到很好的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在他们成为老师后怎么能够教育学生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呢?不是不想教,是不会教。文化游学活动是给老师和学生补上这一课的最佳载体。”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寻根之旅启程之前,每名师生都根据活动安排做好前期准备。出发前,学院编撰了《儒家文化寻根之旅手册》,作为此次寻根之旅的文化基础,人手一册。每天活动结束后,主讲《论语讲读》、《孟子讲读》、《中国新诗阅读》课程的老师都要组织大家座谈,就地畅谈收获,及时交流心得。会计学专业费晓宇同学感叹:“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智慧结晶,映射着理性光辉,充溢着浓厚的人文色彩,我为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感到自豪。”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李杨同学在发言中谈到:“寻根之旅让我大开眼界,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也让我明白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含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陈泽同学则说,“此次活动,对于我而言收获的不仅是文化本身的知识积累,更重要的是经过此次活动我对自己的生活态度有所反思,有所感悟。”市场营销专业吕凯士同学说“我要以孔子为榜样,把行为守礼、做事守义,处事守仁、好学多知和交友守信作为自己修身的标准。”英语专业潘九丞同学表示,现在很多“90后”对孔子的了解只局限在书本,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机会参加诵读经典和文化寻根之旅等类似的活动。

第5篇

——[哈萨克斯坦]阿拜

在新疆光影五十年的流金岁月里,新疆题材电影以其浓郁的西域风情、炫目的民族元素、多维的历史时空,成为建构与传播新疆区域形象的理想载体。

“十七年”见证了新疆题材电影的第一个发展高峰,由吴永刚导演、王玉胡编剧的《哈森与加米拉》被称为“第一部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赵心水执导的《冰山上的来客》更是创下了反特类型片的经典之作。随着新疆电影制片厂的成立,新疆本土拍摄了《两代人》、《远方星火》等优秀作品。这些电影注重展现新疆的地域风貌和民族风情,将宏大叙事的政治主题与个人情感的微观视角结合起来,总体上属于以阶级斗争取代民族话语的模式。

改革开放之后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新疆题材电影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1979年,天山电影制片厂恢复成立,推动了新疆题材电影的区域化和民族化进程,这一时期的电影强调历史叙事和民族叙事的融合,或讲述三百年前叶尔羌河的爱情传奇,或以反特、悬疑风格反映三区革命的斗争历史,或以轻喜剧的方式呈现少数民族的婚恋观,或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再现市场经济转型与传统道德观念之间的冲突碰撞。

新世纪以来,深受全球化语境与多元文化影响的新疆题材电影,进入了第三个发展阶段。《库尔班大叔上北京》、《美丽家园》、《吐鲁番情歌》、《买买提的2008》、《鲜花》等一批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备受瞩目,形成集群效应,这些影片或触及民族地区的乡土社会,或展示少数民族青年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待,或反映民族文化与现代性之间的复杂张力,或突显少数民族女性的情感命运,或书写边地的都市景观与人情风物,以丰富的题材、立体的观照视角折射出全球化语境中新疆各民族的文化诉求与精神生态。

基于宗教文化与跨国民族等原因,以《美丽家园》、《鲜花》为代表的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走出国门,进入中亚国家与阿拉伯世界,成为对外传播新疆形象的理想之镜。如果说,《美丽家园》倾注了颇为明显的现实关怀,触及到草原文明/城市文明之间的冲突对于哈萨克游牧民族心理结构的影响,主题和叙事贴近以《图雅的婚事》、《碧罗雪山》为代表的近期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主流模式。《鲜花》以原生态的影像再现展示了具有国际影响的哈萨克文化“阿依特斯”,书写出一曲“生命如歌”的草原风情录;那么,《永生羊》在当下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序列中的位置则显然别具意味,它自觉游离开游牧民族面对现代社会变迁所遭遇的艰难选择与文化困境等重大现实命题,将一种特定的时空观以“生命叙事”的方式串联起来,试图在某种深层意义上阐释哈萨克游牧文化的情感逻辑与生存哲学。

作为中国首部哈萨克语同期声彩色故事片,《永生羊》荣膺第七届中美电影节“金天使奖”,在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与国内大学生电影节上也广受好评。《永生羊》改编自哈萨克族女作家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的同名散文,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投拍,承袭了疆外技术资金与疆内文化资源接合的影像生产模式。

“永生羊”在哈萨克文化中意为“永恒的美”。“羊”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表征着草原文化对于动物寓言的倚重。叶尔克西的散文原著《永生羊》是作者精心营构的北塔山记忆的组成部分,“我”收留了转场迁徙途中被牧人遗弃的绵羊萨尔巴斯,弱生的萨尔巴斯与散文中的“我”互为镜像——“我”不过是弱生的、作为人的“萨尔巴斯”!“我”与萨尔巴斯携手走过漫长的寒冬,共同享受初夏牧场的温暖时光,一起历经山洪暴发的生命劫难,人与动物相互致以真挚的温情与问候。最后,作为乔盘神的使者,萨尔巴斯坦然面对被宰杀的命运,“你死不为罪过,我生不为挨饿”,萨尔巴斯的命运,只不过是生命轮回的一种方式,这也正是“我”从萨尔巴斯那里获得的最为重要的启示。

第6篇

[关键词]种族主义;殖民主义;帝国主义

一、埃德加・巴勒斯与《人猿泰山》

美国文学史上不乏这样的作家:他们生前得不到学术界承认,死后也不为批评家看好,然而他们却写出了最受欢迎的作品,享有最大范围的读者。《人猿泰山》的作者埃德加・巴勒斯就是这样一位作家。埃德加・巴勒斯(Edgar Rice Burroughs,1875-1950)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重要的科学小说家。巴勒斯自幼因体弱多病而多次辍学,不得不多次重修古希腊和拉丁文课程,这为他以后的创作打好了基础。从密歇根军事学院毕业后,他先后在美国骑兵部队和后备部队服役,目睹了西部的广袤荒蛮之地,接触到昔日同印第安人作战的风云人物。在这之后,他尝试了一系列工作,其中包括铁路警察、糖果推销商,但均不成功。为了养家糊口,他开始替通俗小说杂志撰稿。1912年,他的第一部小说《在火星的卫星下》(Under the Moons of Mars)分六集在《故事大观》(All-Story)上连载,即刻获得了成功。同年,他又在《故事大观》上推出了第二部小说《人猿泰山》,获得了更大的成功。从此,他声名大振,稿约不断。自1912年至1950年,他一共出版了70多部小说,这些小说涉及到科学、幻想、冒险等众多领域,而且几乎全是畅销书,其中不少被多次改编成电影、电视剧,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当代著名科学小说家、评论家布莱恩・阿尔迪斯称赞他道:“在地球的一极站着威尔斯和斯威夫特这样可敬的先驱;另一极站着巴勒斯和他的模仿者,如奥蒂斯・克莱因、神怪小说家、恐怖小说家、幻想小说家,从霍华德・洛夫克拉夫特一直到托尔金。而玛丽・雪莱就站在赤道某处。”

《人猿泰山》讲述英国勋爵克莱顿带着身怀六甲的夫人乘船去非洲赴任,不料途中船员哗变,勋爵夫妇被遗弃在非洲一个荒凉的海滩上。不久,孩子出生了,勋爵夫妇却不幸身亡。母猿卡拉发现婴儿,把他当作自己的孩子收养。从此,在西非原始森林中的人猿部落中,多了一只英国贵族血统的“白猿”,他就是人猿泰山。泰山在卡拉的中长大,不仅学会了在丛林中生存的全部本领,还具有人类特有的聪明、智慧。凭着与众不同的人类特性,泰山懂得利用工具猎取食物,并从生父遗留下来的看图识字课本上认识了不少英文词汇。时光流逝,泰山本来会以人猿部落首领的身份终其一生,但有一天,美国科学探险家的女儿简・波特流落到这片海滩上,于是泰山的生活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衍生出无数的波折。小说模拟英国幻想小说家亨利・哈格德的套路,以其曲折的情节、惊心动魄的冒险故事、迷人的非洲丛林风光征服了世界上的无数读者。

因为《人猿泰山》成书前曾经在《故事大观》上连载,不可避免地带有杂志文学的弊端:辞藻艳俗,情节雷同,个性刻画单调。历来的文论家正是根据这些弊端拒绝给予埃德加・巴勒斯应有的地位。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随着西方通俗文化研究热的兴起,学术界对于他的看法慢慢有了转变,社会上涌现出许多研究论文和专著。女权主义文论家对巴勒斯更是显示出异乎寻常的兴趣。1998年,葆拉・哈瓦斯特在论文《泰山与白人之谜》中指出,泰山与试图抢救简・波特的法国中尉德・阿诺有同性恋之嫌;而泰山的最大身体技能其实是一种歇斯底里大发作;他亮铮铮的鞋子也象征着他的白壁无瑕;当然,那把刀是他的男性生殖器的符码。近来又有人从当代心理学、哲学、社会学等角度对《人猿泰山》进行解码,并试图依据语言学的习得理论来分析泰山与人的交流。

二、《人猿泰山》显示出的作者意识形态

赛义德在《东方主义》中说到每一个欧洲人,就他关于东方的所论而言,都可以正确地认为是帝国主义者,几乎纯粹的种族中心主义者。他在《文化与帝国主义》中进一步证实帝国主义时期每一个艺术家受到时代的影响,在作品中都会流露出帝国主义意识。巴勒斯生活在帝国观念盛行及帝国主义者横行全球的年代。作为一个艺术家他不可能是一个孤立的存在,没有任何一位艺术家有完全意义上的独立存在。时代的烙印及作为臣属民族一员的记忆不可避免地反映在他的作品中,整个时代的意识形态也弥漫在他的作品中。

1.种族主义。

巴勒斯是在罗马神话的启发下,才创造出人猿泰山这个形像。我们客观审视欧洲原始小说时,会发现种族自恋是欧洲文化模式中与生俱来的一种原型,欧洲文化的核心是认为欧洲民族和文化优越于所有非欧洲的民族和文化。《人猿泰山》便是一部充斥“种族优越论”之观点的小说。人猿泰山在湖边顾影自怜不禁使人想起古希腊神话中的美少年那尔基索斯。巴勒斯在《人猿泰山》中描写非洲时所使用的意象深深地打上了白人文化的烙印,他把非洲贬为野蛮原始之域,充满神秘色彩,是作为“他者”(otherness)而存在的,非洲的原始衬托了欧洲的文明与开化。他对非洲土著居民进行妖魔化描写,非洲人的意象被严重扭曲:野蛮、迷信、愚昧、落后、未开化、待启蒙。他们是原始人、野蛮人、食人动物,被剥夺了说话的权利。西方话语建构了东方的存在方式,并按照自己的方式解释和再现东方,渗透和支配东方。同样生活在丛林的人猿泰山却被作者视为洁白的神人――超智大勇、无所畏惧、不可战胜。泰山常常以白色神人的形象神秘地出现在非洲土著人眼前,带给他们莫大的恐惧和敬畏,这无疑是西方人至今仍迷恋的白色神话。

作为处于帝国主义鼎盛时期的作家,巴勒斯受到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帝国意识的影响,自然而然会流露出白人优越感以及对其他民族的歧视,不可能摆脱种族主义心理。当泰山第一次遇见了他的同类――非洲土著人,立马意识到自己和他不同种族,自己是优人一等的种族,他甚至将动物和非洲土著人混为一谈,并常常以取笑、恐吓土著人为乐。而当简一行人来到小岛上,泰山对他们表现出了最大的尊敬,尽全力保护他们的安全。在泰山的意识里,白人民族是高人一等的文明社会,而其他民族是低人一等的未开化社会。泰山虽隐居在小岛上,但因自学成才,掌握了非凡的知识技能。泰山用绳子和匕首杀死土著人,却没想过给土著人留下字条,土著人成了沉默无语的客体。如果用机械的二元对立的观念,西方=文明=高级,东方=野蛮=低级。

2.殖民主义。

欧洲资产阶级一登上历史舞台便表现出强烈的殖民倾向。英国和法国从17世纪末就开始统治东地中海地区。到了18世纪,欧洲就迎来了资本帝国殖民统治的第一个浪潮,它们开始征服世界,重新命名地点,重组经济、社会和政治。英国著名小说家约翰・布肯在殖民主义的经典之作《普雷斯特・约翰》中写道:“先天的面对责任的不同态度,正显示了白人与黑人的不同。”此后,英美作家在创作中一再重复这个谎言,将道德败坏、麻木不仁、未开化而热衷于血腥和恐怖活动的形象强加给“他者”黑人。

作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巴勒斯无法摆脱帝国主义意识,常常不自觉地陷入殖民主义话语,传承了历代殖民主义作家对殖民地的描写。巴勒斯笔下的非洲土著人懒惰、愚昧、野蛮、缺乏理性、奴性十足。从故事情节的安排来看,小说一开头勋爵克莱顿便以殖民统治者的身份出现,带着身怀六甲的夫人乘船去非洲赴任。而长大后的泰山对统治猿群部落有着强烈欲望,认为自己是最合理的首领。泰山从人猿的首领成长为瓦齐里黑武士的首领,走的便是一条殖民主义者的道路。小说强调的是被西方首肯的阶级层次,白人对黑人,西方对东方。绳子和匕首作为殖民主义的象征,经常出现在泰山与动物以及黑人的搏杀中,动物和黑人面对这两种武器露出的惊恐、敬畏和崇拜,土著居民是蛮夷,是未开化民族,欧洲殖民者可以轻而易举地让他们臣服。库龙格村的土著人就因不堪忍受比利时殖民者的虐待而迁移在泰山的领地,然而这些可怜的幸存者还是逃脱不了被杀戮的命运。法国军队血洗库龙格村,剩下的只是土著妇女的一片呜呜声,而作者把这种残酷行径描绘成对野蛮东方的拯救。在作者轻松的笔调里,我们看到作者对异质文化的漠视和对人的生命的不尊重。

3.帝国主义。

帝国主义是一个产生于19世纪用来描述强势权力对弱势权力进行控制的政治术语。它包含两个概念:经济上利用“贸易”的旗号,对弱势国家进行经济剥削;政治上,利用“白人优秀”理论对殖民地进行野蛮统治。到了20世纪初,西方帝国不再是一种模糊的存在,实际上的地理占有成为帝国的最终目标。西方小说越来越露骨地表现普遍和大胆的帝国情感,小说家们随心所欲地根据描写的需要来使用周边的疆土。

小说中叙说了泰山由母猿抚育,在丛林中和野兽斗争生活的故事。巴勒斯的帝国主义思想在这部作品中有曲折的反映,他企图表明生活就是掠夺,人类在生存斗争中需要强力、勇气和纪律,书写出来的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西方对东方的掠夺只是遵从了“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为了重构帝国主义,帝国主义的晚期叙事一直将非西方边缘化。《人猿泰山》的背景是在非洲丛林,无论是非洲丛林还是非洲人,都被西方夺去了话语权,没有为自己辩驳的权利,任由西方糟蹋自己的文明。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认为,知识和权力结合成为一种监视体系,每个人在此监视目光的压抑下就形成了“自我监视’,形成本身独特的思维、写作及话语方式。巴勒斯对非洲以及非洲人民歪曲的表述,迎合了帝国主义者殖民的需要,暴露作者的帝国主义意识。泰山将瓦齐里武士归顺,他们共同享受没有女性恩泽的田园牧歌,主与仆的宗法关系构成了文明社会的最初形式。泰山和瓦齐里武士之间的父权制帝国主义就是这样被书写出来。巴勒斯是典型的一个以西方姿态写作的作家,其小说表现出十足的帝国主义盛气凌人的家长式作风。在他看来,没有西方人的支持和领导,这个偏远领域简直就没有生命、历史、文化可言,没有独立或完整可言。

三、结 语

《人猿泰山》虽写于20世纪初,却体现了浓厚的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意识形态,是一部典型的殖民主义文本。巴勒斯在欧洲中心论、种族优越感、殖民主义的影响下,流露出他的帝国主义意识。巴勒斯固守西方白人主流社会的机械二元对立的观念,漠视殖民地文化,力图证明非洲只有在帝国主义的教化和统治下才能走向文明,以迎合帝国主义殖民的需要。而在世界多元化的今天,“平等”与“多元文化共生”才是唯一正确的抉择。

[参考文献]

[1] [美]埃德加・巴勒斯.人猿泰山[M].毕可生,孙亚英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2] 吉尔伯特.后殖民批评[M].杨乃乔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 爱德华・W・赛义德.赛义德自选集[M].谢少波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4] 爱德华・W・赛义德.文化与帝国主义[M].李琨译.北京:三联书店,2003.

[5] 罗刚,刘象愚主编.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第7篇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首先,让我代表某某旅行社,对大家来泰山旅游、观光表示热烈欢迎!

希望大家在泰山逗留期间能够玩得开心,吃、住放心,同时希望大家在泰山游览当中能够得到一个较大的收获,留下一个美好的记忆。

泰山,古称岱宗,位于山东省东部,华北大平原东侧,面积426平方公里,海拔1545米,泰山雄伟壮丽,历史悠久,文物众多,以“五岳独尊”的盛名称誉古今。她就像一座民族的丰碑屹立于中华大地,举世瞩目。

泰山美景中最为令人叹为观止的要数泰山日出了。

自古以来,无数诗人对泰山日出都有过生动的描述。宋代词人梅圣俞的“晨登日观峰,海水黄配熔。浴出车轮光,随天行无踪。”尤为人爱,凌晨破晓前,站在日观峰,举目东方,晨星渐没,微晕稍露,稍顷,一线晨曦透过云层照亮东方,这时天空由灰变黄,继而呈现橙、紫、红瑰丽的朝霞,波浪似的云层,在阳光的照耀下,组成一幅幅绮丽多姿的图案,旭日在阳光中婷婷娜娜从云层升起,阳光因受海波起伏的影响忽隐忽现,闪烁不定,日轮缓升时又受波峰、波谷推进的影响上下跳动,渐渐成圆形,磅礴而出,金光四射,群峰尽染,大地一片光明。

碧霞宝光是泰山的又一大奇景,它地处玉皇顶的前怀,地势相对低凹,云雾较为浓密且较稳定,在弥漫背后照来,人影呈现在雾幕上,周围形成内紫外红彩色光环,烨烨生辉,彩环呈现七色,有时还会出现双环,更加绚丽动人。

泰山实际海拔高度并不太高,在五岳中次于恒山、华山,仅占第三位。与全国的许多大山相比都不能望其项背。但它为什么成为赫赫于古今的“五岳之长”呢?这要从泰山的地理环境和原始宗教谈起。

泰山崛起于华北平原之东,凌驾于齐鲁平原之上,东临烟波浩淼的大海,西靠源远流长的黄河,南有汶、泗、淮之水,与平原、丘陵相对高差1300米,形成强烈的对比,因而在视觉上显得格外高大;所谓“稳如泰山”、“重如泰山”,正是其自然特征在人们生理、心理上的反映。

东方就成了生命之源,希望和吉祥的象征。而古代先民又往往把雄伟奇特的东岳视为神灵,于是,地处东方的泰山--便成了“万物孕育之所”的“吉祥之山”了。历代帝王借助泰山的神威巩固自己的统治,泰山的神圣地位被抬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伴随着历代帝王的封禅祭祀,泰山也成了各种宗教流派活动的重要场所。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了黄伯阳修道于山后,以后历代著名道家名人都曾在泰山传经布道,建观筑庙。而且她也吸引了众多的文化名人,他们朝山览胜,赋诗撰文,留下了丰富的文化精品。像孔子、李白、杜甫、郭沫若等都都留下了浩如烟海的颂岱诗文,把游人从山神崇拜中引向游览观赏、求知审美的新方向。

各位朋友,我的介绍就到这里。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大家要想对泰山有一个深刻的了解,还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亲身投入到泰山的怀抱里,沿着历史文化的足迹慢慢地去游览,仔细地去观赏。

泰山导游词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首先,对大家来泰山旅游、观光表示热烈欢迎!

希望大家在泰山逗留期间能够玩得开心,吃、住放心,同时希望大家在泰山游览当中能够得到一个较大的收获,留下一个美好的记忆。

泰山,古称岱宗,它位于山东省东部,华北大平原的东侧,面积426平方公里,海拔1545米,方位为东经117度6分,北纬36度16分。泰山雄伟壮丽,历史悠久,文物众多以“五岳独尊”的盛名称誉古今。巍巍泰山就像一座民族的丰碑屹立于中华大地,举世瞩目。

1982年,泰山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1992年荣登全国旅游胜地40佳金榜。泰山至今保护较好的古建筑群有22处,总建筑面积达14万多平方米。在古建筑群之间,还有12处石坊、6座石桥、7座石亭、1座铜亭和1座铁塔。泰山刻石有2200多处,被誉为“中国摩崖刻石博物馆”,这里有中国碑制最早的刻石泰山秦刻石有珍贵的汉代张迁碑、衡方碑和晋孙夫人碑有被誉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的北齐经石峪刻石有天下洋洋大观的唐玄宗《《纪泰山铭》》和唐代双束碑等。泰山古树名木繁多,被誉为“活着的世界自然遗产”。泰山百年以上的古树名木3万余株,其中有2100年前的汉柏6株,1300年前生的唐槐,500年前生的望人松、五大夫松,还有一棵被誉为国宝的600年前生的盆景松树“小六朝松”。泰山素以壮美著称,呈现出雄、奇、险、秀、幽、奥、旷等诸多美的形象,泰山景区内有著名山峰12座,崖岭78座,岩洞18处,奇石58块,溪谷12条,潭池瀑布56处,山泉64处,有著名的黑龙潭、扇子崖、天烛峰、桃花峪等10大自然景观有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金带、云海玉盘等10大自然奇观。

泰山的日出,是一个想象的世界,神奇的世界,日出景象的美妙是笔墨难以形容的。自古以来,无数诗人对泰山日出的壮丽景观都有过生动的描述。宋代词人梅圣俞的“晨登日观峰,海水黄配熔。浴出车轮光,随天行无踪。”的绝句尤为人爱,凌晨破晓前,站在日观峰,举目东方,晨星渐没,微晕稍露,天地间的一片云海滚动,稍顷,一线晨曦透过云层照亮东方,这时天空由灰变黄,继而呈现橙、紫、红瑰丽的朝霞,波浪似的云层,在阳光的照耀下,组成一幅幅五彩缤纷、绮丽多姿的图案,旭日在阳光中婷婷娜娜从云层升起,阳光因受海波起伏的影响忽隐忽现,闪烁不定,日轮缓升时又受波峰、波谷推进的影响上下跳动,渐渐成圆形,磅礴而出,金光四射,群峰尽染,大地一片光明。

夕阳西下时,朵朵残云飘浮在天际,落日的余辉如一道道金光穿过云朵洒满山间。太阳象一个巨大的玉盘,由白变黄,越来越大,天空如缎似锦,待到夕阳沉入云底,霞光变成一片火红,天际云朵,山峰好象在燃烧,天是红的,山是红的,云是红的,大地也是红的。

举目远眺,黄河象一条飘带,弯弯曲曲从天际飘来,在落日的映照下,白色缎带般的黄河泛起红润,波光翻滚,给人以动的幻觉。“一条黄水似衣带,穿破世间通银河”。太阳慢慢靠向黄河,彩带般的黄河象是系在太阳上,在绛紫色的天边飞舞。泰山的云雾是变幻莫测的。雨后初晴,大量水气蒸发蒸腾,加之夏季季风自海上吹来的暖温空气,成云致雾。有时大片云在山腰形成一条长长的带子,如同官服玉带,而山上山下皆晴有时则乌云滚滚,大有倒海翻江之势也有时白云平铺,如大地铺絮,山谷堆雪,团团白云如同千万个玉盘,轻拢漫涌,铺排相接,好象平静如无垠的汪洋大海,这就是著名的“云海玉盘”。

碧霞宝光是泰山的又一大奇景。“宝光”俗称“佛光”,多出现在碧霞祠东、西、南神门外,碧霞祠地处玉皇顶的前怀,地势相对低凹,云雾较为浓密且较稳定,在弥漫背后照来,人影呈现在雾幕上,周围形成内紫外红彩色光环,烨烨生辉,彩环呈现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有时还会出现双环,更加绚丽动人。站在雾幕前的游客举手投足,光环中的影子也手舞足蹈,油然而生飘飘欲飞成仙人之感。

泰山的冬季,气温常在20摄氏度左右,雪后天晴,气温回暖,大陆气团稍有减少,南方暖温气团乘虚而入,雾气笼罩山间,微风吹动,飘浮的雾滴触及树枝、岩石、房顶,凝结成冰粒,层层叠叠,便形成了“千枝琼玉”、“万树花”的雾淞奇景。泰山上下成了一个洁白如银的世界,犹如龙宫洞府,别有一番情调。

泰山的冬季,也常有冷却的雨滴,降落到地面上、物体上,急速结成坚硬、滑而透明的冰层,这就是“雨淞”。每当雨淞出现山峦树木象冰晶倒挂,地面岩石似铺明镜,泰山变成了冰雕玉琢的“琉璃世界”。雨后天晴,红日映冰峰,蓝天衬霞山,光彩夺目,金光迸射,满山松柏映雪,到处银装素裹,好一派冰清玉洁的北国风光。

泰山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造就了千姿百态的丽山秀水和人文名胜,生动地记录了我们中华民族发展历史的文明篇章。现代考古科学的研究已揭示出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期,泰山周围已经有了人类活动的踪迹。大量史料也都记载了泰山地区早在母系氏族社会阶段已经显露出文明的曙光。在5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泰山南麓的大汶口文化、北麓的龙山文化,不仅影响到山东,而且影响到黄河中下游的广大地区。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齐鲁之邦”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地区之一,产生了孔子、孟子等历史文化名人。历史告诉我们,泰山地区早在远古时代就已经成为东方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而泰山在先秦时代就已成为中国最早的名山,成为五岳之首。

泰山实际海拔高度并不太高,在五岳中次于恒山、华山,仅占第三位。与全国的许多大山相比都不能望其项背。但它为什么成为赫赫于古今的“五岳之长”、“五岳独宗”而独享盛名呢这要从泰山的地理环境和原始宗教谈起。

泰山崛起于华北平原之东,凌驾于齐鲁平原之上,东临烟波浩淼的大海,西靠源远流长的黄河,南有汶、泗、淮之水,与平原、丘陵相对高差1300米,形成强烈的对比,因而在视觉上显得格外高大奏感和“一览众山小”的高旷气势山脉绵亘100余公里,盘卧426平方公里,其基础宽大产生安稳感,形体庞大而集中则产生厚重感,大有“镇坤维而不摇”之威仪。所谓“稳如泰山”、“重如泰山”,正是其自然特征在人们生理、心理上的反映。

从古到今,人们总把泰山作为一个高大、美好、高尚、坚毅的形象,热情加以歌颂。公元前二世纪,司马迁在他的《《报任少卿书》》中就写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毛主席曾引用了司马迁的这名话教导人们,“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这种把泰山精神与人生的意义、人生观密切联系起来的做法,在教育人民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六朝任方《《述异记》》载,秦汉时,民间传说盘古氏(远古时开天辟地,代生万物的神人)死后头为东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盘古尸体的头向东方,而且化为东岳,泰山就成了当然的五岳之首了。这显然是根据《《五行》》、《《五德》》学说创作的神话

故事,反映了泰山独尊五岳的历史背景。

东方是太阳出升的地方,古人即认为是万物交替、初春发生之地。因此,东方就成了生命之源,希望和吉祥的象征。而古代先民又往往把雄伟奇特的东岳视为神灵,把山神作为祈求风调雨顺的对象来崇拜,于是,地处东方的泰山这个通天拔地的庞然大物便成了“万物孕育之所”的“吉祥之山”、“神灵之宅”了。受天命而帝王的“天子”更把泰山看成是国家统一,权力的象征。为答谢天帝的“授命”之恩,也必到泰山封神祭祀。商周时期,商王相土在泰山脚下建东都,周天子以泰山为界建齐鲁传说中秦汉以前,就有72代君王到泰山封神,此后秦始皇、秦二世、汉武帝、汉光武帝、汉章帝、汉安帝、隋文帝、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宋真宗、清帝康熙、乾隆等古帝王接踵到泰山封禅致祭,刻石纪功。历代帝王借助泰山的神威巩固自己的统治,使泰山的神圣地位被抬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伴随着历代帝王的封禅祭祀,泰山成了各种宗教流派活动的重要场所。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了黄伯阳修道于山后,以后历代著名道家名人都曾在泰山传经布道,建观筑庙。佛教自东晋高僧郎公创建郎公寺开始,在泰山也不断发展。

泰山吸引了众多的文化名人,历代诗人墨客纷至沓来,他们朝山览胜,赋诗撰文,留下了丰富的文化精品。孔子、管仲、司马迁、张衡、诸葛亮、曹植、李白、杜甫、刘禹锡、苏东坡、欧阳修、范仲淹、王世贞、姚奈、郭沫若等都挥笔疾书,留下了浩如烟海的颂岱诗文,把游人从山神崇拜中引向游览观赏、求知审美的新方向。

由山脚拾级而上,到泰山之巅,仅摩崖石刻就有千余处,从秦至清,历代皆有巨制。书体众彩纷呈,书意各代不同,其规模之大,作品之多,时代之连续性以及风格、流派、艺术之精湛,构景之巧妙都是世界名山无与伦比的。刻古中所包含的高韵深情与巍巍壮丽的泰

山融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崇高精神。

在泰山数千年的文明中,历代劳动人民所创造的一系列辉煌的人文景观与高大雄伟的自然景观相结合,形成了泰山的崇高形象构成了独特的泰山风景景观。人文景观的布局与创作,是根据自然景观,尤其是地形特点和封禅、游览、观赏活动的需要而设计的。最具代表性的是帝王封禅、百姓朝山进香的路线。其主体是拔地通天的自然景观,主题是封天禅地的思想内容,布局形式重点是祭地的蒿里山,经帝王驻驿的岱庙到封天的玉皇顶构成了长达10余公里的地府人间天堂的三重空间一条轴线。即以城西南过奈河桥至蒿里山(在泰安火车站东南侧)为“阴曹地府”泰安城区为人间自城北岱宗坊开始,沿长达6666级的“天梯”至岱顶为“天府”。

泰安城是因古帝王封禅祭祀、百姓朝山进香和游览观光发展而成的。岱庙是泰城中轴线上的主体,这条中轴线从泰城南门起,延伸到岱宗坊,然后与登山盘道相接而通向“天庭”,使山与城不仅在功能上,而且在建筑空间序列上形成一体。其序列按登山祭祀活动的程序次第展开,贯穿着一种由“人境”至“仙境”的历程。从地形上看,是由缓坡、斜坡直到陡坡,人们由低到高,步步升高,最后宛若登上天府从建筑规模上看,是由人间帝王宫殿上达苍穹,渐入仙境从色调上看,红墙黄瓦始终与苍松翠柏形成对比。再通过三里一旗杆,五里一牌坊,一天门、二天门(中天门)、三天门(南天门),三重节奏,构成了一道步步登天,雄伟壮观的朝天序列。

泰山古建筑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对地理环境的利用,它巧妙地因自然之势,又以人工之力加强和美化自然环境。其一,在封禅祭祀活动的序列空间位置的选择上,充分利用泰山南坡由缓渐陡之势,造成登“天梯”的意境。此路沿溪而上,人在谷中行,属“封闭型”自然景观,下段是紧紧收缩,直至岱顶才开放。前奏长,对比十分强烈,对于“祭天”活动来说,造成环境感应的心理状态,若步步登天,扣人心弦。登临南天门骤然开阔,恰似升仙。因此,这样的地理环境是封禅祭祀空间序列的杰作。其二,在建单体或群体位置的选择与建筑结构的创作上,有跨道而建的门户建筑,有登山转折处的导向性建筑,有临溪而设的赏景建筑,有半山悬挂的宗教建筑,也有耸立山巅的祭祀建筑等。其三,从建筑的结构、材料、装饰及以庭院空间为基本单元的群体组合上,均能适应地形环境多变的要求,该建亭的建亭,该设阁的则设阁需开敞通透处即造型轻巧,需收缩空间处便实厚重,充分体现因景而设,因境而生的建筑思想。

泰山古建筑主要保存的是明清时期的风格,它的价值不仅在于建筑与会画、雕刻、山石、林木融为一体,成为中国古老文化的例证,保存了一个巨大的封禅祭祀序列和一幅记载历史的立体画卷,而且还为我们留下了顺应自然的建筑典范,以其特有的艺术形象去协调和加强自然美,去表现和深化自然环境。由于它们的存在,才使泰山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映生辉,使峻极于天的泰山深入到几亿炎黄子孙的心坎中,并名扬全世界,成为全为类的珍贵遗产。登泰山,自古3条路。原来的东路已毁,原来的中路自然而然地成了现在的东路,游人在泰安火车站下火车后,可先游岱庙,然后从岱庙后门至岱宗坊,步行经中天门到南天门,或步行至中天门

后转乘索道到南天门,再沿天街经碧霞祠登上泰山极顶。若走中路(原来的西路),从泰安火车站下车后,可乘游览汽车沿环山公路经黑龙潭、竹林寺直达中天门,然后从中天门乘索道或步行到南天门,再沿天街直至岱顶。若从西路上山,需从泰安火车站乘游览汽车至界首(泰安与济南的交界处)向北折,沿新辟的环山公路,在鸟语花香,泉水叮咚的茂林深谷中穿行至桃花源索道站,从这里乘索道可直至天街的北端,真可谓一步登天了!

各位朋友,我的介绍就到这里。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大家要想对泰山有一个深刻的了解,还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亲身投入到泰山的怀抱里,沿着历史文化的足迹慢慢地去游览,仔细地去观赏。

泰山导游词—从红门到玉皇顶

这里是步行上山路的起点,这里有个“0”的标志碑,从这里一直到南天门有6666级台阶,这个数字非常吉利,意思是预祝登山的朋友一切顺利。这条路大约有10公里的路程,从这里登到南天门大多需要4个小时左右的时间。

这里就是关帝庙,里面供奉的是武财神关羽,明清的时候山西的盐商经常在这里集合,他们与关公是老乡并把他视为幸运之神,于是就把他供奉在这里,原来称山西会馆,现在改为关帝庙。前面这座石坊就是一天门,泰山有三座门,一天门,中天门,南天门,每道天门上都有三重天,这就是人们说的九重天,这是一座跨道式石坊,明创建,“一”是万物的起点,就是说跨过这道门,就算跨进了天界的大门。根据泰山学者的考证:《西游记》。就是以泰山为样板儿创作的

这旁边有明杨可大题刻的“天下奇观”和孙价题刻的“盘路起工处”。

前面这座四柱三间门式牌坊上刻“孔子登临处”,是由明嘉靖三十九年山东地方督察院右副都御史朱衡等创建。为纪念孔子登泰山走到此处发出了“苛政猛于虎”的感叹而创建的,旁边这棵紫藤,传说是何仙姑来登泰山坐在这里宽衣解带休息,走后却把腰带落下了,就变成了这棵紫藤。

坊的东侧有明嘉靖年间济南府同知翟涛题“登高必自”,此语源于《中庸》,意思是说,千里之行或攀登万仞高山都要始于足下,应具备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西侧还有巡抚山东监察御史李复初题书“第一山”大字碑;碑阴有明代人书道家秘文符篆“入云有路”。相传道人带着它可驱鬼怪、治百病。西边还有清代嘉庆初年泰安知府金启撰书的《泰山种柏树记》碑,记载他于嘉庆初年率领各县官民从红门宫至升仙坊,共植柏树23000株。在坊前台阶之上的两侧,放置着形似碌碡的圆柱体大石磙,还戴着一顶荷叶帽,传为“泰山镇”,是镇山之宝。

再往后是双柱式“天阶”坊。明代嘉靖四十三年即公元1564年建。意思是这条登山的阶梯,就是登天的台阶,登天当然很苦了,也就是告诉咱们要做好心理准备了!

这就是红门宫,之所以称之为红门,是因为在他西侧的大藏岭上有两块红色的形状像门的岩石而得名,他的左侧是佛教的弥勒院,右侧是道家的碧霞庙,后来便佛道合一了。

过了红门宫这个院落就是小泰山,原来在这里有块巨石形似泰山,所以就名为小泰山了,为的就是方便年老体弱不能登上山顶的人进香而建的。

红门宫后有清代和民国年间所立的“合山会记”碑等26块,记载着当年朝山进香的盛况,今称“小碑林”。西边碑墙上镶嵌着清代光绪八年即公元1882年任道熔所书刻的《修泰山盘路碑记》,俗称“泰山之碑”。碑文中说:去泰山顶40余里,6700级。您还可以看到在碑的上面压着很多石块,这是泰山一带的民俗,叫做“压子压福”。每当农历三月或九月,大家还可以看到很多老太太头上带着树枝或带着花,意思是:头上戴朵花,媳妇来到家;头上戴个枝,回家抱孙子。

从红门宫往前走约100米处,沿野径下行就是中溪内的小洞天。深涧内巨石如屋,平面有10余平方米,厚1.5米,南侧刻有明代知泰安州事甘应甲题、范广书“小洞天”三个大字。东侧有圆柱形巨石横卧,断面西向,上有“醉心”二字。石前断崖层叠,横瀑飞流,自北向南有柳条、饮马、石峡三个碧绿的水湾。醉心石两侧谷底到处是圆柱形黑色花岗岩巨石,横断面向内,层层包裹,酷似枯木年轮,称为“黑石埠”。这是发育在17亿年前元古代时期的环状节理杂岩,为“涡柱构造”,俗称“汽油桶结构”。对于它的构造成因及发育历史是当今地质学界研究的新课题,在国内首次发现。这里清溪碧潭,茂林涧草,森森蔓蔓,清净幽深。仰视西崖盘道,行人如在画里,终日不绝,别有洞天。从小洞天到万仙楼的中途,在西崖上刻着“勇登仙境”四个字,下面就是龟洞。相传在明朝,泰安有一个贪官在调离泰安时,为了掩盖罪行,就让人们给他树碑立传。当他将龟和碑将要运到万仙楼时,游人无不唾骂,石龟感到万分羞耻,于是将背上的石碑甩进了溪谷内,自己就钻进了石洞里。

三义柏,是根据《三国》中桃园三结义而命名的,这边有一座大型石刻浮雕,建于1999年,是为纪念泰山林场建场50周年而建的,建国前泰山的古树残木仅有200余公顷,现在扩大到了120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80%以上,90年代初被评为国家示范森林公园和全国国有林场一百佳。

前面就是万仙楼,又叫望仙楼,明代万历四十八年即公元1620年创建,后来多次重修,1959年翻修。它是跨道门楼式建筑,下层为拱形门,门额题“万仙楼”;上层有正殿三间,黄琉璃瓦九脊歇山顶,前面是重檐步廊式。楼上原来祭祀着王母娘娘,两侧配以列仙,所以又称王母殿,后来增加了碧霞元君,民国年间塑像全部毁坏。据传这里是王母娘娘召集泰山万仙聚会的地方,泰山管理部门于1998年在楼上的东、西、北三面墙壁上,塑造了128位神仙和众多的异兽亭台等,集宗教传说、泰山神话、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为一体,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大殿的墙根四周镶嵌着明代朝山进香碑63块。古人都说:“泰山的神最多,济宁的货最全。”为什么泰山的神最多呢?这与吕洞宾三戏白牡丹的传说有关。

他俩人的儿子叫白氏郎,儿时上学要经过一条小河,每次都有一位老爷爷背他过河说:“我是天上派来的保护神,将来你就是一国之君。”白牡丹知道此事后,每天做饭都敲着灶王爷的头喋喋不休地说:“等我的儿子当了皇帝后,我就有怨的报怨,有仇的报仇。”到了腊月二十三灶王爷就把此事告诉了玉皇大帝,玉帝为了防止白牡丹的残暴,决定在来年的七月七派雷公拔掉白氏郎的御牙和全身的龙筋。吕洞宾一听慌了手脚,就到下界偷偷地告诉了儿子,并一再嘱咐:“到这天你可千万不要开口说话,虽然做不了皇帝,但还有御牙呢!”白氏郎照此办理后终于保住了御牙,他恨透了天下所有的神仙,便手拿宝葫芦狠狠地说:“可恶的灶头王,快到我的葫芦里来吧!”只听嗖的一声,灶王爷化成一缕青烟钻进了葫芦。于是他手提葫芦走遍九州大地,见庙就进,见神就收,最后来到泰山准备收泰山老母。这时泰山老母掐指一算就知道了他的想法,于是变成一位白发老人,一手提水壶,一手提饭篮,迎着白氏郎来到十八盘。白氏郎又渴又饿,就跪下来要饭吃,老人说:“这是给我儿子吃的,你要想吃除非叫我三声娘。”白氏郎无奈,就连连叫了三声娘。当他来到元君庙要收泰山老母时,却听到大喝一声:“大胆我儿,你竟敢来装你娘!”白氏郎一惊,就把宝葫芦摔到了地上,顺着十八盘一直滚到山下。所有的神仙都跑出来了,见庙就进,见洞就钻,一直滚到万仙楼,但是还有一些神仙没有找到地方,就都居住在这里了。

在楼洞背阴镶嵌着石碣,额书“谢恩处”。传说古时候香客登泰山归回后到此叩头,感谢碧霞元君保佑一路平安;又传古帝王登泰山时,地方官员送驾至此而止,众官员便叩谢皇恩。在泰山周围还流传着一段关于萧大亨的故事,他当时是泰安最大的京官----兵、刑两部尚书。据说当年萧大亨与万历皇帝登泰山时已70多岁了,家有百岁老母,萧大亨向皇帝提出要回家探望老母。皇帝不答应,萧大亨一边叹气一边自言自语地吟颂唐朝诗人贺知章的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皇帝一听就对萧大亨说:“爱卿,我给你出一幅对联,假如你对上了,就让你回去;对不上,就跟我回京。”萧大亨一听便高兴地答应了。皇帝慢慢地说:“十口心思,思家思乡思父母。”萧大亨灵机一动接上了下联:“言身寸谢,谢天谢地谢龙恩。”说完即刻跪拜“谢主龙恩”!萧大亨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达到了探乡的目的。

万仙楼向北是革命烈士纪念碑,建于1946年,后来被飞机炸毁,1953年又重建。碑是由碑座、碑体和碑首三部分组成,碑首呈方锥体,南面贴金题额“革命烈士纪念碑”。碑体的南面是新四军一纵三旅的政治委员何克希所题书的碑文:叙述了整个部队转战南北的壮烈事迹;东、西、北三面刻记着一纵三旅于1946年夏季为解放泰安而牺牲的708名烈士名单。英名与泰山共寿!

从万仙楼至纪念碑之间的东溪内,古时称为桃花涧。原来这里桃花浓艳若绮,游人疑为武陵桃源。又因在它的南头多樱桃、翠竹,又名“樱桃涧”。古诗曾有“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的名句。如今涧中樱、竹、桃虽已无存,但杨槐满谷,柏林夹岸,横瀑如帘,石刻映衬,别有情趣。另外,涧中石坪宽广,断崖跌宕,溪水潺潺而来,潆洄湍急而去,尔后沿着陡坡石峡奔流而下,汇为深广的碧池,美其名曰“碧泉湾” [碑刻]从这里向上,在盘路的西侧先后有:蔚然深秀、万古凌霄、洞天福地、肤寸生云、步玉清、望岳诗、及虫二等碑刻。“洞天福地”按道教讲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泰山属于三十六小洞天之一的蓬元洞天。“步玉清”是道家修仙后进入最高境界的玉清宫,据说天上的仙界有三重天:元始天尊居于玉清宫,太上老君住在上清宫、灵宝天尊在太清宫。“肤寸升云”来源于《春秋公羊传》。古代的长度单位,一指为一寸,四指等于肤寸,这里是形容在极小的空间内,泰山的冷气很快就化为云雾,然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雨遍天下了。这是描述泰山云雨的神奇。“望岳诗”是杜甫的名作,由清代光绪年间的大臣、金石学家吴大澄用小篆书刻。诗中说:“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虫二”是历下名士刘廷桂于光绪年间题刻的字谜。这二个字是“风月无边”的意思,即把繁体字“风、月”二字拆去边框,描写周围的景色蔚然而深秀。这里面还有一个传说:当年乾隆皇帝在杭州西湖曾为“风月无边”亭题写匾额,如果刘廷桂在这里再次重复这四个字就是犯上,所以就别出心裁的写了个字谜。又传刘廷桂当年看到斗母宫的尼姑放荡不羁,就题二字讽剌她们风花雪月。

字谜的东溪内有巨石如罗汉,上面题写着“罗汉崖”三个大字,这就是“小罗汉崖”。谷东有罗汉峰,被称为“大罗汉崖”。

[斗母宫]再往前跨过斗母宫石坊之后就是斗母宫。它位于龙泉峰下,是一组完整的古建筑群,因为有龙泉之水自西北山崖而下,环绕宫墙东注中溪,所以古称“龙泉观”。庙宇创建无考,是泰山最古老的道观之一,里面供奉着北斗众星之母,称之为“斗母宫”,又名“斗姥宫”,别称“妙香院”。从此以后道观就成了尼姑庵,到了清代光绪年间,宫宇辉煌,尼僧众多,陈设豪奢,香火特盛。因此,当时的黄河总督刘鹗在他的小说《老残游记续集》中曾生动的描写了这里的尼姑生涯及其风流佚事。斗母宫分为前、中、后三院。南山门内是一进院落,院中有光绪二十五年即公元1899年泰安名士赵尔萃修建的“天然池”,内有两股泉水,每逢夏、秋之季双泉突涌,俗称“孪生泉”。池旁有古槐,并有小槐相偎依,被人们誉为“母子槐”;池东有寄云楼五间,修建在深谷绝壁之上,上边是环廊式楼阁,旧时专供达官贵人在此饮茶赏月,抚琴对诗;楼下是地下室。后院大殿供奉的是泰山老母和她的两个姐妹,送生娘娘和眼光奶奶。

西山门外有著名的卧龙槐,巨枝伏地,如卧龙翘首。据说,原来这里只有一棵树,后来又长出了侧根,成了另一棵小树。小树长大后,枝繁叶茂,老树却枯萎了。在这过程中,小树突然发现母树上有一窝乌鸦,先是老乌鸦叼食喂小乌鸦,当小乌鸦羽毛丰满以后便又去捕食给老乌鸦,共计18天。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乌鸦反哺”的故事。从此之后,小槐树便把自身的养料输送给了母树,使它重获新生,所以如今卧龙槐仍是枝繁叶茂。

桥北是三官庙。在明代时为人祖庙,祭祀的是秦始皇,传说是秦二世登泰山时创建的祖龙庙遗址。到了清代改为三官庙,供奉天官、地官、水官。据传它们是尧、舜、禹的化身,后来庙宇荒废,大殿、客房、僧舍渐毁。建国后改为三官庙小学,1994年又重修。1994年又重修,这里是海拔最高的三官庙,崂山的三官庙是装饰最好的,而最大的三官庙在广东。

庙内还有一株古柏,传说是秦二世胡亥所植。在它那粗壮而低矮的主干上,生长着五条巨大的侧枝,人们附会为秦始皇的化身,说他功德盖世,一手遮天,使子孙世代相传,所以被称为“五指树”。

[经石峪]在庙东侧的盘路上有石坊,额书“经石峪”,坊后有一条岔道,是通往经石峪的小盘路。经石峪位于龙泉峰下的山坳里,翠峰围抱,溪水环流。每当阳春三月,桃红柳绿之时,那潺潺流水声与山鸟的争鸣声组成了一曲高雅的梵呗清音,好一处佛家禅定的胜地。石坪东北的“水帘泉”漫石而下,颇有“枕流漱石”、“万颗明珠”之感。

有关经石峪的来源,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当年唐僧西天取经,回来时曾路过泰山,在通天河里湿了经卷,便派孙悟空找个地方晾经,悟空一个跟斗翻到了凌汉峰,手搭凉棚一观察,就找到了这块缓坡大石坪。因此,后人便把此山谷称为“经石峪”,把唐僧师徒晾经的石坪取名“曝经石”,俗称“晒经石”。当然,这只是一个神话罢了,关于石刻产生的真正年代及撰写人是谁?这在历史上曾有分歧。明代以前传为王羲之书;明代以后的学者,特别是清代乾嘉学派,多认为是北齐人书写的;1961年夏天,郭沫若先生来泰山观赏了经石峪大字后,留下了“经字大如斗,北齐人所书”的诗句。后来又与山东邹县等地的摩崖刻石相对照,进一步印证了石刻产生的年代为北齐,并将书写者定为当年的高僧安道壹。经石峪刻文的内容为佛教重要经典《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简称《金刚经》。“金刚”即金中之刚之意,引申为牢固锐利,无坚不摧;“般若”意为智慧;“波罗密”是彼岸及无极之意;“经”就是途径。佛家认为教徒们若想功成名就,必须以金刚般坚韧不拔的毅力,加上潜心投入的智慧,再经顺乎宇宙发展规律的途径,才能到达彼岸的极乐世界。《金刚经》全文有5000余字,分上下两篇。此处经刻是它的上篇,共计2799字。经刻历经1400多年的山洪冲刷和风剥雨蚀,如今还存有1069个字。

经文西北有巨石,高约5米,宽约13米,中劈为两半,上题“试剑石”,又叫“仙峡石”。明代人河道总督万恭于隆庆六年即公元1572年依崖筑石亭,并就崖摩刻《高山流水亭记》,与大字辉映。据清代《岱览》引《列子》所记:“伯牙善古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后来两人相约某年后再在泰山相会,但到时钟子期已仙逝,伯牙长叹道:“知音已去不复返,吾之留琴有何用?”然后将琴摔毁。高山流水亭就是因此而命名的。

[水帘洞]从经石峪返回盘道,向北一走就是水帘洞。这里一涧深广,石桥横跨,称之为“注水流桥”。桥西北是危崖千仞,飞瀑垂珠,如带若帘,被称为“天绅岩”,俗称“水帘泉”。又因在岩壁上有横阔石缝如洞,又被称为“水帘洞”,这就是《西游记》中所描述的“水帘洞”原型。

拾阶而上是碧霞灵应宫,1995年重建,里面供奉着碧霞元君。在宫的左侧有一通高大挺立的龟驮碑,碑文叙述了历代重修的情况;龟是力大能负重的赑屃。泰山一带有一种传说:“摸摸赑屃的头,一辈子不受穷;摸摸赑屃的腚,一辈子不生病。”请大家摸一下,也许会给您带来好运气。前面是一段平地,在路的西侧耸立着一群似怒剑刺空的怪石,这是泰山花岗岩垂直节理发育的结果。在怪石之阴镌刻着“万笏朝天”四个字。笏版是古时大臣参见皇帝时,使用的一种特殊道具:一来遮面以示对天子的尊重;二是在上面书写着参奏或进谏的题纲。这里是说:泰山是神灵的象征,山前的小山头不能正视泰山,因此要用笏板遮面参拜,意为“群峰拱岱”。

[东西桥子]前面就是“东西桥子”,传说是乾隆命名的。他曾11次到达泰山,6次登临岱顶。有一年乾隆微服私访,当走到这里突然想起了文武大臣常戏称山东人为“山东侉子”、“齐鲁棒子”,于是便想戏弄一下“侉子”和“棒子”。这时,正巧碰到一个老翁在桥头拿着竹篮子捡东西,他便问道:“老人家,你这个篮子干什么用的?”老翁说:“盛东西啊。”乾隆说:“你为什么盛东西,不盛南北啊?”老翁奇怪地说:“我这篮子只能盛东西,不能盛南北,别看我没上过学,三纲五常、四书五经、文王八卦、天干地支我都懂点。按照五行来讲,东方为木,西方为金,南为火,北为水。我盛东,东为木,捡些木柴能做饭;我盛西,西为金,拾一篮子废铁能卖钱。如果我盛南北就不行了,南方为火,北方为水,不是被烧烂就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乾隆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又说:“那就把这座桥叫做东西桥子吧。”老翁说:“我是泰山人,你凭什么说了算呢?”乾隆接着说:“那我也让你说了算一次。”于是老翁便说:“礼仪之邦为泰山,尊老爱幼孝为先。今天让我说了算,回去反省明天攀。”乾隆只好回去了,并一边走还一边自我安慰地说:“侉子满山东,棒子遍齐鲁,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从东西桥子向北,盘道的东侧有石崖悬空欲坠,如棚如屋,原来被称为“马棚崖”,明代吴维岳更名后大书“歇马崖”。据传是皇帝登泰山时在此遇雨歇马而名。

[总理奉安纪念碑]歇马崖的北侧是总理奉安纪念碑。为纪念1926年6月1日孙中山先生的灵柩运往南京而途经泰安时所建。“奉安”是古代帝王或圣贤安葬时的专用名词。它的碑座为五棱形,代表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五权宪法,即行政、司法、立法、考试、监察,上面题写着孙中山先生的遗嘱;碑身呈三棱形,象征着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正面书写着“总理奉安纪念碑”七个大字。碑下地面上是用南京雨花石铺筑而成的国民党党旗。

[柏洞]再向北走古柏夹道,浓荫遮天,人行其中,如入洞穴,即使是炎夏酷暑也让人感到凉气袭人,所以在清代光绪二十五年即公元1899年张玢在这里题“柏洞”。洞的北边叫“四槐树”,这是因为有四株古槐而命名的地名。传说是唐朝鲁国公程咬金重修泰山盘路时种植的,据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古槐高大擎云,蔚然葱翠,后来又继生了三株小树,现在已经是老幼难辨了。如今四槐树已被洪水冲走三株,仅存者也于1989年10月5日被一场暴风雨刮倒,稍加修整后被命名为“拦路槐”。

[泰山女儿茶社]古槐旁有古意浓浓的几间大草棚,这是著名的泰山女儿茶庄。棚下放置着一张张用古槐木做的圆桌,周围还放着一些用古槐根雕琢的椅凳和各种古趣盎然的根雕艺术品。女儿茶在明代中期李曰华的《紫桃杂缀》中就有记载:“泰山无好茗,山中人摘青桐芽饮用,号女儿茶。“明代查志隆在《岱史》中也说:泰山人在扇子崖青桐涧中,采青桐芽泡制而成女儿茶,“异于南茗”。因为青桐涧背阴天寒,云雾萦绕,小气侯温和多雨,所以青桐芽鲜嫩清香。《红楼梦》第六十三回也描述道:三春众姐妹为宝玉庆贺生日,好不快活,先醉了史湘云憨卧芍药栏,又醉了贾宝玉回到怡红院,那袭人连忙沏了一杯女儿茶为宝玉醒酒,由此可见当时女儿茶已闻名大江南北。古时在泰山下一些14至18岁的少女,每年都要到青桐涧去采青桐芽,在五年中采集后制成的女儿茶分为两种:第一年的茶留到结婚时送给丈夫;其余四年的茶要由泰安知府收购,送到京都,被称为“御茶”。现在这里已成为游人聚会的重要场所了,有的品茗小憩,有的奏乐畅谈,有的专门观赏行行色色的根雕,所以不少中外名人在这里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诗文。

[壶天阁]四槐树北是壶天阁。因为这里山势陡峭,翠峰环抱,足下仅有一席之地,游人至此恰似壶中窥天,便被称为“壶天阁”。这里海拔为800米,大致是泰山高度的一半,按道家的说法“壶天”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壶天阁就是仙山琼阁之意。传说秦始皇当年派方士徐福到东海取长生不老之药时,就见到了三座形状若壶的神山,即蓬莱、方丈、瀛洲。

[回马岭]壶天阁北是回马岭,双柱式石坊,1937年重修时吴绍曾题额“回马岭”。这里重峦叠障,形势险要,峰回路转,陡绝难行,当古帝王骑马至此时就不能前行了。此处古称“石关”,又名“瑞仙岩”。旧志书传为宋真宗回马处,但他是乘辇而上,并未骑马;而东汉光武帝刘秀登泰山时却是“乍步乍骑,且相半至中观留马”,据此疑为是刘秀回马处。

岭巅有金星亭,又名“药王殿”,供奉唐代孙思邈。西边有大殿三间,前廊式五脊歇山顶,供奉着观音、普贤、文殊菩萨,因称“三大士殿”。观世音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菩萨,浙江普陀山就是她显灵说法的道场,所以又称“南海观音”;文殊是智慧的象征,手持宝剑,坐骑狮子,她的道场在山西五台山;普贤主持佛的理德,大德行善,道场在四川峨眉山。

再往北是鹰石涧,因为在涧的东侧有一块高耸的巨石,如鹰而名。溪谷之上建有石桥,俗称“步天桥”,桥北是十二连盘,直通中天门,共有666级。在盘路的西侧有集《兰亭贴》题刻:“峻极永其天,云云迩已迁。临风俯万类,怀古一幽然。”

[中天门]中天门又叫“二天门”,双柱式石坊,题额“中天门”。海拔847米。这里既是泰山主峰的天然屏障,又是中、西两溪的分水岭。坊北有虎阜石,如虎卧伏;东北是二虎庙,里面祭祀着镇虎大将军骑着黑虎神,这座庙的西侧恰巧占压着虎头。古时在黄岘岭的北边是个大山坳,古木参天,荫荫森森,猛兽出没,虎狼伤人,特别是在夜晚,人们走到这里心里发毛,只好聚集在一起打着锣鼓、举着火把通过,于是后人便在这里建庙镇虎。1983年国家投资在黄岘岭的西北侧创建了泰山索道中天门站。泰山客运电缆索道,下起中天门,上至南天门西侧的月观峰,全长2078米,落差602米。2000年对其又进行了改造,引进奥地利循环吊箱式索道。索道的上、下站房是依山而建的仿古建筑,富丽堂皇,与山色相映。

中天门与岱庙相距5.5公里,与南天门相距3.5公里,至大众桥为14.35公里,是游人上上下下的汇合处:或沿盘路继续攀登,或乘缆车空中一游,或步行沿中溪盘道直达泰城,或是乘旅游车沿西溪公路到火车站,都非常方便。西溪公路沿途还有抗金运动时四面绝壁的九女寨,有赤眉军起义遗址天胜寨,有惊险奇绝的扇子崖,有号称“云龙三现”的龙潭奇观以及神奇的“龙洞甘霖”----白龙池。走进西溪窈然而深,蔚然而秀,别有洞天。另外,在中天门后面还建有大型停车场和各种类型的商店、旅社及饭店,2000年又对其进行了整修。

[快活三里]由此向北至云步桥南叫做“快活三里”,又名“快活天”或“快活山”。人们久登盘道忽逢坦途,气爽景幽,舒畅欢快,大自然的神工造就了波浪起伏的节奏感。沿倒三盘下行是马蹄形的后弯,中途有名泉,崖壁上书刻着“玉液泉”三个字。此泉与山下的王母泉、广生泉并称为泰山三大名泉。泉水甘美无比,含氧量高,又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常饮此水能延年益寿,所以古人称之为“泰山神水”,现在是全国优质矿泉水之一。

从后弯向北沿石阶而上就是增福庙,里面祭祀着福、禄、寿三尊神像。再往上有巨石挺立,似剑凌空,上刻“斩云剑”。此处是谷口,云雨变幻莫测,泰山主峰的寒云顺谷而下时与暖云相遇即化为雨,因此而名。这还有一个传说:当年山下一帮年轻人上山来砍柴,返回时走到这里闪电雷鸣乌云密步,有的人呆了,有的人在跑找地方躲雨,可有一位小伙子,却用手中的刀在空中挥舞着,也怪,不一会儿云就散了,可是这个小伙子却不见了,再仔细一看,原来他化成了这块石头了。前面路东又有巨石,纹理盘旋若龙,上书“蛟龙石”,又名“龙纹石”。

碑刻作为泰山不可缺少的人文景观,会让游客回味无穷,而石刻字谜更增加了泰山的情趣。在斗母宫附近我们曾看到“虫二”,在这里又看到了民国年间李和谦书写的形似小松鼠的字谜。李和谦原来在泰城当饭店小伙计,在店主的熏陶下也略通文墨,经常借助抹桌子的机会渐渐练了一手好字。一天,他与几个伙计登山,走到这里一看:青山绿水,景色绝佳。便兴奋地在石壁上狂书了一个字谜:近看像松鼠,远看似玉兔,宛如在与游人逗乐。但至今众说纷纭:有的说是如果的“如”字,有的说是“如意”的草书,还有的说是“大好山河”的组合狂草等。

这座石坊上书“迎天”,因为登泰山如登天,现在是迎着天梯而上,所以称为迎天。

请看这边有《泉》石刻,这是唯一与泰山景色无关的题刻,文中说一位清官生病了,而且病得严重却没钱治病,可是怎么办呢?于是一位道长指点他,让他在泰山上找块石头写下“钱”字,但他来到泰山上觉得在神山上写钱字不好,于是就写了与钱谐音的“泉”字了,是由民国初年李星源撰写的。

[云步桥]原来在快活三里北头有木桥,叫“雪花桥”。1937年改建为石桥,因谷深林茂,常有云雾萦绕,杨承训在桥头西崖上大书“云步桥”。桥北大壑忽临断崖,壁立如削,这就是泰山三大断裂之一的云步桥断层。悬崖上石坪宽广,因传宋真宗曾在此搭帐驻跸,所以被称为“御帐坪”。如今柱窝仍历历在目。传说当年宋真宗登封泰山时见这里景色奇好,于是就决定在这里驻跸而且在这里歌舞升平,正好这是泰山神黄飞虎巡查至此,见到此景非常生气,于是点化一块大石头,要把宋真宗赶走,当石头往下滚落时,旁边的侍卫大臣四处逃跑,有一位大臣拉着非常生气大喊“护驾”的宋真宗藏在了床下,可是过一会却没动静了,这位大臣起来一看,石头不动了,于是赶紧圆场,对宋真宗说:“万岁不要惊慌,这是泰山神派来护驾的,真宗一听出来一看,非常高兴,于是赶紧上山叩拜谢恩,这块石头取名为护驾石,又叫飞来石。谷内诸水从云间奔流而来,飞瀑下泻,溅沫迸珠,生云化雾,蔚为壮观,因而命名为“飞瀑岩”、“天河”或“护驾泉”。崖壁上到处是大字题刻:红桥飞瀑、霖雨苍生、河山元脉、太古清音等。在石桥的周围有:月色泉声、云步跻天、绝岩飞流、耸壑昂霄、快活天、气象岩岩等题刻50多处,真、草、隶、篆、行书、飞白应有尽有,琳琅满目,真是名副其实的天然书法展览。

自桥头西沿石阶而上是三蹬崖,因为陡险难攀,俗称“三瞪眼”。上面的平地上的石头就是“飞来石“了。

[五大夫松]飞来石北有五大夫松石坊,旧称“诚意门”,又名“小天门”。原来石坊已毁,1984年重建。坊西有古松,据《史记》载,秦始皇封泰山时中途遇雨,避于大树下,护驾有功,被封五大夫。秦代官爵共有二十级,五大夫是第九级。东汉《汉官仪》、《泰山记》均说“小天门有秦时五大夫松”。到了唐代,由于陆贽在《禁中青松》一诗中有“不羡五株封”之句,便演义成五棵松树了。后来暴雨冲走了三棵,至明代万历三十年即公元1602年又被洪水冲走两棵,所以清代雍正八年即公元1730年,钦差丁皂保奉皇帝之令重修泰山时又补植了五株松,如今仅剩两株:拳曲古拙,苍劲葱郁,被誉为“秦松挺秀”,列为泰安八景之一。

这里是全神庙,里面供奉的是福,禄,寿,喜等各路神仙。

古松西侧是五松亭,又名“憩客亭”。古亭面阔五间,环廊卷棚歇山顶,今为历代帝王塑像展室。为保护古松,2000年在北侧建秦封殿,将秦松置于半封闭的院落中。五松亭后拦住山上有“望人松”,长枝下垂似躬身招手邀客,这是泰山最珍贵的古树名木之一,也是泰山的重要标志之一。

[朝阳洞]望人松西北是朝阳洞,因有天然石洞向南而名,旧名“迎阳”,又叫“云阳”,洞的后壁有线刻元君像。如今朝阳洞前有一组现代建筑,是茶舍、饭馆。院北原是元君庙旧址,院南是乾隆驻跸亭旧址。

朝阳洞东北有深涧大壑,高耸入云的绝壁上书刻着乾隆的《咏朝阳洞诗》:“迥峦抱深凹,曦光每独受。所以朝阳名,名山率常有。是处辟云关,坦区得数亩。结构寄幽偏,潇洒开窗牖。历险欣就夷,稍息复进走。即景悟为学,无穷戒株守。”碑高20余米,宽约9米,字大一米见方,因名“万丈碑”,又叫“青摩崖碑”。在它的东面又有摩崖石刻,是张宗昌于民国间题书。洞北有巨石,上面有大字题刻:“峻极于天,发育万物。”这就是泰山的主题。

[对松山]请看,这里是对松山石坊,前面有两座大山,双峰对峙,这就是著名的“对松山”,又名“万松山”、“松海”或“十三层松”。请看山上的松树,东朝西长,西朝东长,正好相对的所以得名。

[十八盘]在对松山北,高阜之上双崖夹道,旧称“云门”,今名“开山”。东壁上题写着“问心朝山”,十八盘自此处开始。开山之北,西崖上有清道光年间魏祥摹书一笔大草“龙门”二字。这里今有龙门坊,东为大龙峪,众水归峡,飞泉若泻。前为新盘口,明万历年间参政吕坤因见春节后朝山者甚多,旧盘道拥塞不堪,往往有人被挤坠崖谷,于是就在这里跨溪建拱桥,名为“度天桥”。并且顺大龙峪源头修建新盘,直达碧霞祠神门,让登岱顶的游人分上下两道,以免拥挤践踏。桥与新盘均毁于清代乾隆年间,1996年泰山管理部门重建新盘,直达碧霞祠。著名的十八盘就从这里开始了,分为三个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十八,紧十八,共有1633级台阶,这三个十八长度不到1公里,垂直高度有400多米,非常险,大家要做好心理准备,其实十八盘并不是只有十八个盘道,而是古代人觉得这里难于攀登,就在周边各立了十八跟柱子,并有铁链连接,方便上山,所以取名为十八盘。从“问心朝山”到龙门坊为慢十八,由龙门坊到升仙坊为不紧不慢十八,到南天门为紧十八。

紧十八两侧有:天门长啸、层崖空谷、天门云梯、云路千盘诸刻。中途有悬空巨岩,如佛头侧枕,高鼻秃顶,慈颜微笑,名为“迎客佛”。登上中天门翘首北望,南天门象嵌在翠峰间的红宝石,十八盘像玉皇大帝的天绅玉带飘挂在天门下的峡谷中,神采飞腾,令人遐想。登上十八盘,仰望天门,近在咫尺,门若悬空,陡崖欲坠,这时虽汗流浃背,万分艰险,但两旁“天地交泰”、”如登天际”、“努力登高”、“共登青云梯”等题刻却在不断鼓励着你登峰造极,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明代诗人祁承业有《十八盘诗》:“拔地五千丈,冲霄十八盘。径从穷处见,天向隙中观。”

终于到了南天门,这里是海拔1460米,跨入南天门,就登入天庭了。这座城楼式的建筑,创建于元代初年由岱庙住持道长张志纯集资创建的,李白登临此处留下了千古绝句“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这里有个不引人注意的小石屋,在他的西墙上刻有“天门铭”,又元代著名书法家杜仁杰撰文,东平路总管严忠范正书,是1264年立的碑,重要讲述了张大炼师创建南天门的艰苦过程。

跨过南天门,正殿原祭祀周朝的谏官唐定,葛雍,周武这三位灵侯,后迁入岱庙,现在改为财神殿,里面供奉的是武财神关羽。

后面为观景台,建于1984年,西面山峰为月观峰,上面的小亭子为月观亭,可以在那里观赏晚霞夕照,黄河金带等胜景。

这座石坊就是著名的天街坊,是一座四柱三间式花岗石牌坊,有武中奇题刻“天街”二字,从这里到碧霞祠被称为天街,既是人间天上又是天上人间。这些商店在明清时期由贫困的山民经营,他们不认识就挂出所卖的实物来招徕客人,这里也是独具特色的天上集市。

这里是凤凰山,据说有凤凰在此落过而得名,这“气通帝座”是由清嘉靖3年1798年泰安知府金棨在凤凰山顶所题。这里是民国年间的石刻是道家的符篆《仙子流芳碑》,上面自左至右有4个大字中有4个小字“仙子流芳”,自上而下四个大字中有4个小字“莺歌燕舞”,它们表达了什么意思呢??这是民国21年潍坊香客上山许愿,愿望达成后特地制作的还愿碑,向谁许愿?自然是泰山老奶奶!清代刘鄂在老残游记中写道:夜登泰山者,星星点点,人头攒动,十有九求!!求谁?泰山老奶奶!我已经向大家介绍过这位泰山女神了,她是有求必应,灵应昭昭,无所不能,无所不及的,在明清时期人们对泰山老奶奶的敬意达到了无以复加的高度,这块碑就表示:泰山老奶奶的恩德流芳百世,在她的庇佑之下,必定会九州升平,莺歌燕舞,构筑和谐社会,开创美好未来!!!您别笑,登泰山,保平安,是泰山老奶奶对咱们每个人的祝福,过会到了碧霞祠和玉皇顶一定要上柱香来表达对泰山老奶奶的敬意!

这道石坊上写“升中”,是2000年照原来的升中坊重建的,因为这里是古帝王祭天报告成功的地方,所以被称为升中,背面写“蓬元”,因为泰山是36洞天之一的蓬元洞天。

这里是邓颖超在1984年6月10日登泰山时题的,当时她已经80多岁高龄了,写字也没劲,所以他的这题字又称做“童迹“。之后大家可以看到乔石和李鹏的字。

这里被称为象鼻峰,因为它突出的石头像大象的鼻子而得名,对面是青天洞,洞的南面深谷峻削,又名百丈崖。

这里是望吴圣迹坊,坊后是孔子庙,据《孔子家语》记载,当年孔子与颜回登泰山时,走到这里时向南望去,一下子就看到了吴国的都城,孔子就问颜回:“你看见吴国都城了没有?”他说:“看见了。”孔子又问,你看我们称门外有个什么东西?颜回答:“好象是半匹白绢。”孔子说:“差异,那是一匹白马。”因为孔子知识渊博,能看清事物的全面,而颜回只看到了局部,后人为了纪念孔子,就在这里建起了望吴圣迹坊。

山上是一座三星级宾馆,神憩宾馆,原来这里是神憩宫,有正殿和东西配殿组成,供泰山老母休息,里面供奉着木雕的碧霞元君卧像,有机械操纵,能坐能卧,可1946年国民党3个特务挑拨共产党与群众的关系,就来到这里砸毁雕像并放火焚毁了,1990年改建为宾馆,是我国海拔最高的三星级宾馆。

这里是碧霞祠,为二进院落,正殿五间,九脊歇山式顶,瓦垄360条,象征着全年的周天之数,上面有一排小水兽,因为当时没有灭火器,就利用水兽辟邪。这里有乾隆御笔“赞化东皇”,殿内有雍正亲题“福妥海宁”,两侧是送生娘娘和眼光奶奶。

碧霞元君又叫泰山玉女,按道家的说法男子得道称真人,女子得道称元君,又因为她身穿碧衣红裙,所以叫碧霞元君。那里有康熙皇帝写的“万代瞻仰”。

这里是大观峰,也叫“弥高岩”,有著名的摩崖石刻,这边贴金的题刻为唐玄棕李隆基御制的《纪泰山铭》高13.3米,宽5.7米,加上“天下大观”4个字,正文1028个字,是唐玄宗东封泰山时歌颂功绩的记事碑,唐摩崖西是云峰,常有云雾在此聚集而得名,有清康熙皇帝手书“云峰”二字,还有乾隆所作《夜宿岱顶作诗二首》被称为清摩崖,这里原有东岳庙,是泰山神的上庙,可是民国被毁了。

这里有许多题刻,请看这块“五岳独尊”刻石,是泰山的标志之一。您可以拿出新版的五块钱人民币,在背面找一下,看到了吗??对,就是“五岳独尊”刻石,现在咱们可以零距离的来看这块历经百年沧桑的刻石,,这五岳独尊四个字是正楷书体,在清光绪丁未年间(公元1907)年由泰安府宗室玉构题书的,所谓宗室,也就是王室的子孙,皇帝的亲戚,所以说,当年题写五岳独尊四个字的人叫爱新觉罗玉构!

这里有“无字碑”,高6米,宽1.2米,厚0.4米,据说是汉武帝所立,他认为自己的功德没有办法用语言了表达,所以就立了无字碑,加上上面的碑帽的意思是高上加高。

这里就是泰山极顶玉皇顶了,这是玉皇庙,正殿供奉的是明朝所奉的玉皇大帝铜像,这个莲花池里有极顶石,这里是海拔1545米,这里有古登封台,证实了历代帝王都在此设坛祭天。

第8篇

泰坦尼克号这一部非常经典的老电影了,他已经播过了15年了,今年它又重播了。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泰坦尼克号观后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泰坦尼克号观后心得1泰坦尼克号这是一艘大型轮船的名字,影片所讲述了流浪汉杰克与萝丝在生死关头不离不弃的故事,泰坦尼克号观后感。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这几个镜头:

杰克与萝丝站在甲板上,杰克在众多富人面前教萝丝对着船外吐口水,那口水向外喷出的声音,使我感受到了杰克的无拘无束,与萝丝那被母亲束缚而又渴望自由的心灵。

这艘被人视为“梦幻之船”的泰坦尼克号也会遭遇不测。船已撞上了冰山,杰克却被萝丝的未婚夫陷害而关进一个房间里。水以很快的速度一层一层地向上淹没,萝丝不怕冷,不怕死拼命去找杰克,好不容易发现他,杰克却被萝丝狠心的未婚夫将手铐在大水管上,萝丝不肯放弃,找到了消防斧,杰克让萝丝用消防斧敲桌子上的同一地方,萝丝并没有做到,而在杰克那离双手只有一个拳头距离的手铐上,萝丝那精准的一刀,才让杰克得以解脱。萝丝那精准的一刀,更是体现爱的力量所在,原来,爱是可以创造奇迹的!

大水已吞没了四分之三的`船身,在众人不断求生的时候,一支乐队奏响了。他们演奏得很投入,完全忘了自己已一只脚踏入了鬼门关,这令人感动的乐曲,掩盖了众人在生死之际发出的慌乱,痛苦的哭声。我不禁为那支乐队的精神感到警佩,为了让众人在生死关头不慌乱,奏起了这让人舒心的乐曲,让我深有感触。

这部影片突显出了人性的丑恶与人性的光辉,富人与穷人在面临生死关头时人格的体现也是截然不同的。

让我们记住杰克和萝丝、与那支乐队吧!

泰坦尼克号观后心得2看完《泰坦尼克号》让我终生难忘。

这部影片讲述了主人公杰克和露丝在豪华巨轮上相遇,他们深深的爱上了对方,由于身份的差异,他们不能在一起。巨轮半路撞上了冰山,冰冷的海水进入船舱。船长让老弱妇孺上救生艇。露丝放弃了上救生艇的机会,在慌乱的人群中寻找杰克,两人相遇后决定船快沉没时跳入海中。在冰凉刺骨的海水中,杰克找到了一块木板,小小的木板只能坐下一人,杰克把露丝推上了木板,并一直鼓励露丝要坚强,等救援人员找到他们时,杰克已经冻死在冰冷的海水中。

生死只在一念之间,杰克把生的机会留给了露丝,他伟大的爱救下了露丝的生命,却将自己冻死,他是神圣的。在危难之间,却也有许多无耻的人,有人用金钱收买船长,用钱玷污了纯洁的生命;有人为了不让自己下沉,按住别人的头,踩着别人的肩往上爬。人性的好坏,在这里就能展现。生与死之间,人类显而易见,恐惧死亡,但有些东西比生命更重要。杰克让自己人生中最挚爱的露丝逃离了死亡,伟大的爱打败了恐惧。相比之下,那些为了自己的利益去伤害别人的人,如李甲,他为了钱财将杜十娘卖给别人,他和杰克相比是多么的无耻渺小。

爱,可以让人笑,也可以让人痛苦。但救别人,自己会快乐。死神永远赢不了伟大的爱。泰坦尼克号上那段感人的故事,一直流传下去。

泰坦尼克号观后心得3第一时间冲进影院看这部期待已久的电影,所幸看到的是未删节版。三个小时很快过去,片尾曲结束的时候仍然意犹未尽。

一直天真的以为情感早熟的自己和十年前的心理状态变化不大,15年后再看这部属于我这个时代的经典才明白时间在我心上留下了怎样的烙印。好多朋友都更新类似的状态,原来从懵懂到成熟不过是一部电影的距离。记得原来给Titanic1997的标记是“那天电影结束时候艺术宫门口的车水马龙记忆犹新”,不过几年光景,离家却已多时,故乡只有冬夏再无春秋甚至春夏秋冬都没有的日子也渐渐熟悉。

在影院里后排的姑娘哭到失声,我仅仅是湿了眼眶,可是回到家的整个晚上确是被泪水淹没。好多人被坚守到最后一刻的音乐家感动,这倒是我当时的泪点,这一次只有发自内心深深的尊敬。这一次打动我的是六副,带领唯一返回搜救的船只。“一个都不要漏掉”“小心点,桨别打到人”,这个男人以及他身后所有冷静的组织者都凭借人性的光辉照亮船上所有灵魂。相比前些天太湖事件的无良驾驶员,我真是连鄙视的话都不屑说出。记得动车事件之后对于藐视生命的Gov行为出离愤怒,这次的事故同样让人心寒。不尊重别人生命的人下一百次地狱都不为过。

这次重看发现Rose的未婚夫其实还是挺爱她的,如果说人人生而平等,那么小人的爱与君子的爱便也是没有差别了。而看过了那么多现实中不乏因为物质的分分合合之后,更加喜欢勇敢去爱的Rose,结尾时候她说自己叫Rose Dawson,那一刻Jack在天堂也会微笑吧。

引发我情绪崩溃的情节是,Rose心里揣着这样一个秘密几乎度过了一生的时光。而在那次谈话得到不愉快的结果以后,我也决定再也不提起心里那道伤口,虽然往后的日子里丝丝缕缕的悲观注定相随,一个人流泪似乎也是上上的决定。如果一个人的一生注定要背负一个秘密,至少我的秘密是关于最美好的青春与梦想。

刚刚才知道卡梅隆早年经历十分坎坷,而从片尾的字幕知道他身兼编剧导演制作数职,心里更是多了几分对他的佩服。虽然有许许多多的天才由于种种原因埋没在茫茫人海,但是有毅力不断突破自己人生边界并且受到上帝眷顾有机会被时代铭记的人始终无愧于大众的赞美。

阴雨不散的小岛,一部好电影超越时间温暖了一颗心。

泰坦尼克号观后心得4几日前,观看了这部很老的影片《泰坦尼克号》,影片虽老,但是其中展现的情感和道理却十分深刻。

我想,这部影片最吸引人的便是杰克和萝丝的凄美爱情了吧。一个是身处社会上层的贵族小姐,另一个是穷困潦倒的画家,二人的结合在那个时代必定会被当作异类。但是二人并没有关注世俗的眼光,深厚的感情最终还是使二人走到了一起。在沉船的那一刻,萝丝为了去找杰克放弃了自己登上救生艇的机会,而就在船沉没之后,杰克也把自己可以活下来的机会留给了萝丝。或许这才叫爱情,就是双方能够心甘情愿的为对方付出一切,乃至是生命。

相反,在二者的映衬之下,船上其他成员的丑陋本性暴露无遗。自私的母亲,在逃命的时候只顾自己的安危;吝啬的霍克利,逃命还不忘拿起自己的身家财产去逃命;更可气的是,救生艇上面明明还有位置,开船的人竟然拒绝返回救人。那种自私冷漠,遭人唾弃。

这部影片可以说反映了那个时代人的真善美和假恶丑,表现的淋漓尽致,我们要唾弃那种自私的行为,同时对杰克、萝丝忠贞不渝的感情致以我们崇高的敬意和惋惜。

泰坦尼克号观后心得5《泰坦?尼克?号》?讲述?了一??搜撞上冰?山而?沉没?的豪?华巨?轮的?故事?。?198??5年"?泰坦尼?克号?"?的沉船?遗骸?,在?北大??西洋两英?里的?海底?被发?现。??美国探险?家亲?自潜?入海?底,?寻找?价值?连城?的?"海洋?之心?".?在船?舱的?柜子??里翻出了?一幅?画,?这个?新闻?立刻?引起?了一??位老妇人?的注?意。?已经?是?101??岁高龄的?露丝??,听到关?于这?幅画?的描?述,?便闻??之来到了?这艘?探险?船上?,称?她就?是画?中的?少女?。在?船上?,露?丝开??始讲述当?年沉?船的?记忆?。?

年轻?的贵?族少?女露??丝与穷画?家杰?克因?为一?次偶?然的?相遇?而产?生爱??情,他们?不顾?世俗?的偏?见坠?入爱?河。?但是?露丝?和杰??克刚萌芽?的爱?情也??将经历生?死的?考验?。因?为,?泰坦?尼克?号在?一个?风平?浪静?的夜?晚,?撞上??了冰山,??永不沉没?的?"泰坦?尼克?号?"也将?面临?沉船?的命?运。?露丝?和杰?克?最终不?得不?永世?相隔?。?

?老态龙钟?的露?丝讲?完这?段哀?恸天?地的?爱情?之后?,走?向船?头,?把那??串价值连?城的?"?海洋之?心?"?沉入海底?,让?它陪?着杰?克和?这段?热烈?凄惨?的?爱?情故事长?眠海?底。? ?

这部影?片中?除了?那惊?心动??魄的沉船?事件?,感?人至?深的?爱,?留给?人?印象最??深的是露?丝的?眼神?--?--?--?-?在生死?边缘??上却毫不?绝望?的眼?神。? ?

人在死?亡面?前如?此渺??小。极度?的恐?慌而?产生?的丑?恶行?为便?展现?的?一?览无遗。?但是?,还?有许??多令人感?动的?细节?:三?等舱?中的?中年?母亲?,?知道生?存的?希望?渺茫?得如?同幻?影,?便讲?着美?丽的?故事?哄孩?子安?然入??睡;年老??的夫妇流?着泪?轻轻?相拥?,安?详的?躺在?床上?,等?待死?神降?临;??船上的演?奏者?们拉?着一?曲曲?哀伤?的音??乐,在生?命的?尾声?,最?后一?次合??

作。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的?心却?在一?起。?露丝?不愿?与杰?克分?离,??在救生船?往下?放的?时候?,她?选择?了勇?敢的?跳上?泰坦?尼克?号的?窗口?,带??着坚?强的眼神?,向?船舱?跑去?。此?时此?刻,?对她?来说?,生?命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对生?命的?留恋?。?

绚丽?的信?号弹?在漆?黑的?夜空?中升?起,?落到?无垠?的海?面上?,也?是生??命在辉煌?的时?刻突?然坠?落。?而船?上的?小女?孩因?看到??了美丽的?烟火?而高??兴地笑了?,想?起来?,仍?会觉?得心?痛。? ?

第9篇

4[编者按]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小学的课本就这样形容道“海南岛,鲜花已经盛开;长江流域,柳枝刚刚发芽;黑龙江,雪花还在飞舞,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有“一览众山小”的泰山;有“浓状淡抹总相宜”的西湖;有“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风光秀美,连同志也不禁赞美道“江山如此多娇”!在这片人杰地灵的土地上还孕育出了熠熠生辉的中华文明,那么,现在,就让我们开始一次美的巡礼吧……

泰山――人向天的倾诉

梁衡

我曾游黄山,却未写一字,其云蒸霞蔚之态,叫我后悔自己不是一名画家。今我游泰山,又遇到这种窘态。其遍布石树间的秦汉遗迹,叫我后悔没有专攻历史。呜呼,真正的名山自有其灵,自有其魂,怎么用文字描述呢?

我是乘着缆车直上南天门的。天门虎踞两山之间,扼守深谷之上,石砌的城楼横空出世,门洞下十八盘的石阶曲折明灭直下沟底,那本是由每根几吨重的大石条铺成的四十里登山大道,在天门之下倒像一条单薄的软梯,被山风随便吹挂在绿树飞泉之上。门楼上有一副石刻联:“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我倚门回望人间,已是云海茫茫,不见尘寰。入门之后便是天街,这便是岱顶的范围了。天街这个词真不知是谁想出来的。云雾之中一条宽宽的青石路,路的右边是不见底的万丈深渊,填满了大大小小的绿松与往来涌动的白云。路的左边是依山而起的楼阁,飞檐朱门,雕梁画栋。其实都是些普通的商店饭馆,游人就踏着雾进去购物,小憩。不脱常人的生活,却颇有仙人的风姿,这些天上的街市。

渐走渐高,泰山已用她巨人的肩膀将我们托在凌霄之中。极顶最好的风光自然是远眺海日,一览众山,但那要碰到极好的天气。我今天所能感受到的,只是近处的石和远处的云。我登上山顶的舍身崖,这是一块百十平方米的巨石,周围一圈石条栏杆,崖上有巨石突兀,高三米多,石旁大书瞻鲁台,相传孔子曾在此望鲁都曲阜。凭栏望去,远处凄迷朦胧,不知何方世界,近处对面的山或陡立如墙,伟岸英雄,或奇峰突起,逸俊超拔。四周怪石或横出山腰,或探下云海,或中裂一线,或聚成一簇。风呼呼吹过,衣不能披,人几不可立,云急急扑来,一头撞在山腰上就立即被推回山谷,被吸进石缝。头上的雨轻轻洒下,洗得石面更黑更青。我曾不止一次地在海边静观那千里狂浪怎样在壁立的石岸前撞得粉碎,今天却看到这狂啸着、似乎要淹没世界的云涛雾海,一到岱顶石前,就偃旗息鼓,落荒而去。难怪人们尊泰山为五岳之首,为东岳大帝。一般民宅前多立一块泰山石镇宅,而要表示坚固时就用稳如泰山。至少,此时此景叫我感到泰山就是天地间的支柱。这时我再回头看那些象征坚强生命的劲松,它们攀附于石缝间不过是一点绿色的苔痕;看那些象征神灵威力的佛寺道观,填缀于崖畔岩间,不过是些红黄色的积木。倒是脚下这块曾使孔子小天下的巨石,探于云海之上,迎风沐雨,向没有尽头的天空伸去。泰山,无论是森森的万物还是冥冥的神灵,一切在你的面前都是这样的卑微。

这岱顶的确是一个与天对话的好地方。各种各样的人在尘世间活久了,总想摆脱地心的引力向天而去。于是他们便选中了这东海之滨、齐鲁平原上拔地而起的泰山。泰山之巅并不像一般山峰尖峭锐立,顶上平缓开阔,最高处为玉皇顶。玉皇顶南有宽阔的平台,再南有日观峰,峰边有探海石。这里有平台可徘徊思索,有亭可登高望日,有许多巨石可供人留字,好像上天在它的大门口专为人类准备了一个进见的丹墀,好让人们诉说自己的心愿。我看过几个国外的教堂,你置身其中仰望空阔阴森的穹顶,及顶窗上射进的几丝阳光,顿觉人的渺小,而神虽不可见却又无处不在,紧攥着你的魂灵。但你一出教堂,就觉得刚才是在人为布置好的密室里与上帝幽会。而在岱顶,你会确实感到“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节选自《时文选粹》)

心香一瓣:

提到写泰山的文章,最有名的莫过于李健吾老先生的《雨中登泰山》,依稀记得李老的那篇文章将泰山的人文景观写得很详尽,游踪很清晰。然而今读梁衡的《泰山――人向天的倾诉》又觉新鲜,仿佛从未在本质上认识过泰山,而今却忽然被作者推上了岱岳之巅。这种感受完全缘于作者出人意料的大手笔。作者一改游记散文移步换景、空间转换的传统写法,而是一笔落下,直上岱顶,俯察仰观,天人对话,直言泰山之雄伟,尽抒生命之尊贵。

第10篇

当我们把历史追溯到269年前,在河北保定易县(古称易州)这个人杰地灵的地方,电视剧《甄嬛传》里的雍正皇帝,在此选择万年吉地,并建造了规模宏大的泰陵。

在河北省易县城西十五公里的永宁山下,有一处风景秀丽的清代皇家陵园,这就是雍正、嘉庆、道光、光绪四位清朝皇帝及其后妃、公主、阿哥、王爷长眠之地。雍正皇帝的泰陵是清西陵中的首陵,也是规模最大,形制最为完备的陵寝。

有人说雍正杀了康熙,有人说雍正是篡改遗诏后上台的,所以不敢葬在东陵其父康熙的身旁。也有人认为,雍正开辟西陵的主要原因是他挑到了好风水的地方,所以硬搬了一些理由来证实他没有违反伦理道德。至乾隆时,也往风水好的东陵跑,又不想让自己的父亲一个人在西陵孤零零,遂为后代定出了父左子右的昭穆制度。

雍正上台七年后,命人为他寻找建陵的吉地。据《工科史书》等原始档案记载,受命勘测的人先在沿长城一线的东陵孝陵、景陵旁边的马兰关、平顶山、鲇鱼关、大安口、冷嘴头、沙坡峪、罗文峪、甘家峪、马蹄峪等处“卜择吉地”,都说没有相宜的营建之处。后来选择了遵化州之东的九凤朝阳山,离孝陵、景陵不远,和雍正帝的初意相符合。选定之后,预备了一批木料和砖瓦石料,准备动土兴建。但精通堪舆的大臣再三相度,认为九凤朝阳山规模虽大,但“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带砂石,实不可用”。如此一说,雍正帝当然不会用这个地方了。折腾了一段时间,在东陵并未找到理想的建陵之地。

为了保证陵墓建在一个风水好的地方,雍正又派出堪舆家在各地进行挑选。后来怡亲王允祥和大臣高其倬受命在京师西南一带翻山越岭寻找陵址,至易州境内泰宁山天平峪、兴隆庄一带,发现了这块林木茂密、地势高爽的万年吉地,遂竭力向雍正推荐。他们称那块地方西有云蒙山,北有泰宁山,东有丘陵地,南有易水河,是“乾坤聚秀之区,为阴阳和会之所,龙穴砂水,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雍正阅览了奏折之后,也认为“山脉水法,条理详明,洵为上吉之壤”。然而,雍正如果选择这块陵址显然违背了子随父葬的清朝制度,作为皇帝是不便马上表示同意的,便故意说地方虽美,只是距父亲的景陵和祖父的孝陵“相去数百里,朕心不忍”,而内心深处他实在是舍不得那块新卜的风水宝地。他又明知故问地让大臣们为他考证另辟陵区“与古帝王规制典礼有无未合之处”。善于揣摩上意的大臣们对于雍正想违祖制又想在人前表露孝心的意图一眼就看穿了,所以他们从浩繁的史籍中引经据典,以证明历代帝王父子营建陵墓不在一起是极为正常的。他们从各种史书中找出了具体的例子,如夏禹葬在浙江的会稽,而自启以下,葬在山西的夏县,少康又在河南的太康,其间相去何止千里。又如商汤葬在河南的偃师,太甲在山东的历城,太戊在彰德府的内黄,武丁在陈州的西华,相去各有五六百里。至于汉唐诸帝,虽然都在陕西,但汉代的高帝、文帝、景帝、武帝分别葬在咸阳、长安、高陵、兴平等县;唐代的高祖、太宗、高宗、玄宗分别葬在三原、醴泉、乾县、蒲城等处,其间相去远的有四五百里,近的有二三百里。而泰宁山天平峪万年吉地虽与孝陵、景陵相去百里,但“易州及遵化州地界与京师密迩,同居畿辅,并列神州,其地实未为遥远”,与古人相比较,这算不得什么。况且“地脉之呈瑞,关乎天运之发祥,历数千百里蟠结之福区,开亿万斯年之厚泽”,陵地的选择关系到国家的命运,皇上应根据风水情况断定陵址。经过大臣们这一番陈说,雍正降旨表示:“大学士、九卿等,引据史册典礼陈奏,朕心始安”。这样,泰宁山太平峪入选,成为世宗万年吉地。雍正八年,雍正特派恒亲王、内大臣常明、尚书海望和查克丹、侍郎留保和德尔敏等,后又续派侍讲学士塞尔敦、朝阳等先后总理,郎中苏尔泰、罗丹苏、住安图等监督,于八月十九日在泰宁山下动工修建泰陵,首辟西陵陵区。

1644年清朝入关后,他们积极学习并接受汉文化,在陵寝制度和建筑规制上也极力尊崇历代传统,汉文化中的风水学也强烈影响着他们。1729年,雍正登基的第七个年头,他派风水先生为其寻找万年吉地,在他祖父和父亲陵墓旁的朝阳山寻得万年吉地,但后来,经堪舆之人再加相度,又觉得“未为全美”。雍正又派怡贤亲王允祥和两江总督高其倬在北京西南一带来回捕择吉祥之壤,通过觅龙、察砂、观水、点穴等一系列勘察,在易州境内永宁山下发现了上吉之壤,他们向雍正皇帝递上奏折,称赞永宁山下的风水宝地为“乾坤聚秀之区,阴阳合会之所;龙穴砂水无美不收,形势理气朱吉咸备;山脉水法条理详明,堪称上吉之壤!适符盛世之昌期,此天心之誉佑,默然非人力之相度偶遇也”!

泰陵地处永宁山主峰之下,根据“陵制与山水相称”,即“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清代建筑学家与风水学家把形态端庄的元宝山作为泰陵的朝山,永宁山为泰陵的靠山。永宁山是太行山余脉,主峰突起,耸入云端,有插天之势,屏立于陵寝之后。大红门两侧的东西华盖山,烟云在山腰缭绕,颇有渡云之险,恰似陵区两扇大门分列左右。还有九龙山、九凤山、蜘蛛山等,都是天造地设、自然成趣的天然景观。

古代堪舆之人为什么对山如此重视呢?原因有两个:第一,山是沟通天上与人间之间的桥梁,是最伟大的造化,所以对山的崇拜就变成了国家最大的典礼。难怪历代帝王为了本朝的兴旺都要到泰山去封禅。第二,山能够永远存在,皇帝的英明就如高山与日月一样永远同光。

选择陵址,除了观山之外还要看水,北易水河潺潺流过陵区,清澈透明,形成了天然的水系。清西陵的第一座建筑五孔石桥横跨其上,犹如长虹卧波,桥洞的五孔倒映在水面上,静谧而又灵动。有一次乾隆皇帝曾来拜谒泰陵,行至桥上,见此美景,有感而发,当即出了一道上联:‘五孔桥上观五孔,五孔,五孔,又五孔’,然后把随驾的大臣刘墉唤到御驾前让他对出下联。刘墉才思敏捷,是当朝的大才子,他当即对出下联:‘万岁爷前呼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乾隆皇帝听了觉得合辙压韵,非常满意,当即重赏。

大自然姿态万千,对于不理想的地形,进行积极处理,使之趋于“山川形势务臻全美”的理想模式。建筑大师对不理想的山川河流进行了妥善的改造。泰陵左方的砂山、后保山均是人为堆积而成。泰陵的案山——蜘蛛山亦属人工所为。这些人工堆置的砂山起到了“护卫区穴,不使风吹,环抱有情,不逼不压,不折不窜”的效果。在对河流的处理方面,除去易水河自然流经大红门前的五孔桥下,建筑学家又令工匠在5里长的神道上,酌量地势,挖了四条马槽沟和一条环绕陵寝的龙须沟,并分别于上面架设了平桥和拱桥。这些河流弯如飘带,柔如轻纱,动静相成,恰似天然,起到了阴地脉养真气的最佳效果。“陵寝以风水为重,以树木为先”,在泰陵修建时,建筑学家把陵区树株作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栽植,泰陵共栽植松柏树38986株。陵区15公里内外,弥漫山谷,尽皆松林。放眼望去,绿海无垠,红墙黄瓦的宫殿镶嵌其中,神秘而肃穆。泰陵的风光与建筑是人文美与自然美的完美结合,是“天人合一”的陵寝总体环境的有机构成。在清代入关后的九处帝王陵墓中,泰陵风水及陵寝规制是最为完备的。

第11篇

【关键词】乡土资源;历史教学;泰安市

1泰安市的乡土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泰安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是山东省的地级市。因泰山位于境内,城区依山而建,取国泰民安之意而得名。五万年前境内就有人类繁衍生息,五千年前大汶河文化在此兴盛,由此可见泰安市的历史文化十分悠久,乡土资源也十分丰富。考虑到实际教学的需要,本文选择了与初中历史教学较为密切的几个实物资源进行说明。

1.1大汶口遗址

大汶口遗址发掘于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和宁阳县磁窑镇,为新石器时代晚期父系氏族遗址,距今约4600-6100年。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玉器、骨器等生产生活用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红陶兽形壶、白陶鬶、网纹彩陶背壶等,充分反映了这一时期人类生产生活面貌。为了减轻中考压力,泰安市的中考历史科安排在八年级进行,这就使得学生在升入六年级时就开始学习七年级的历史。初一的学生天真活泼、思想活跃,但掌握的知识比较少、基础较差能力较低。而初中历史的学习又是从中国境内史前时期的人类开始,只借助于课本文字和图片很难吸引学生兴趣并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时可以联系本地的史前人类资料,使课本中生硬的文字变为眼前真实存在的历史遗存和文物,从而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参与意识,在对家乡文化了如指掌的前提下,发自内心的热爱与由衷的自豪[1]。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其他地区的史前人类文化遗存时就更容易接受,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2泰山石刻

泰山石刻是对泰山及其周边地区记录一定历史文化信息的石刻作品的总称。有摩崖碑刻、画像石、石碣、石阙等多种形制,是泰山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秦泰山刻石和唐摩崖石刻《纪泰山铭》是泰山石刻的典型代表。1.2.1秦泰山刻石秦泰山刻石又名李斯碑,由丞相李斯用小篆书写,故得名。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率百官登临泰山进行封禅,为宣扬统一天下的功绩命李斯撰写碑文144字表达了治理天下的决心,并立于泰山山顶。秦始皇去世后,秦二世也登临泰山,在始皇帝刻石上补刻诏书79字。秦朝是学生学习历史后学到的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如何让学生理解统一不仅仅指的是疆域,而是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大一统,是本节课教学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历史教师在讲解本节课知识时可以借助李斯碑这一文物,碑文前半部分的篆刻的大体内容是: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申明法令,充分利用法律来保护刚刚建立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的各项制度,要求臣民遵循法制,并告诚后代要坚持法家路线,永不改变[2]。另外,李斯善于书写大篆,并在大篆的基础上创立小篆,对秦统一文字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不管是从秦统一文字的角度还是书法艺术的角度,李斯碑都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因此学生借助这一文物所反映的史实再结合课本内容可以更清楚的认识到秦灭六国后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制度,并利用法律来巩固这些制度,一个包含国家治理各个方面的大一统制度体系建立起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国家由此诞生。1.2.2唐摩崖石刻《纪泰山铭》与秦泰山刻石相比,唐摩崖石刻最大的特点就是保存完整且规模宏大。《纪泰山铭》刻于岱顶大观峰的崖壁上。唐开元十四年(726)年,唐玄宗李隆基封禅泰山亲笔书写此铭文,形制端庄、气势宏伟,是唐朝隶书的代表作之一。以往历代皇帝封禅泰山都祈求神明赐福于个人,而唐玄宗却打破了这个惯例,希望用自己的真诚感动上天并祈求上天降福于万民,充分反映了唐玄宗早期开创“开元盛世”的雄心壮志和务实施政的特点。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中极为鼎盛的时代,初中历史课本的编排是不能将盛唐完完全全的交代清楚地。那么历史教师在授课时应该如何将这一问题讲述清楚呢?我认为《纪泰山铭》是一个极佳的教具,摩崖具有气势恢宏且生动形象的特点,将唐玄宗封禅泰山作《纪泰山铭》的故事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学生可对唐玄宗励精图治使得唐朝走向强盛有更深刻的认识,从摩崖石刻的恢弘气势中窥探盛唐王朝的鼎盛和繁荣。

1.3冯玉祥墓

冯玉祥出身行伍,是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由于其生前两次隐居泰山以及“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的寓意葬于泰山西麓。1932年到1935年,日军不断侵略我国领土,冯玉祥在几次主战未果的情况下先后两次到泰山隐居。1935年华北事变爆发,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冯玉祥接到密电不顾自身安危前往南京共商国是。在泰山隐居期间,冯玉祥将军开始“读书救国”,努力学习革命理论和各学科的知识,时时刻刻为救国而努力。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用一整个单元的内容去讲述抗日战争,但并未为提到冯玉祥将军的事迹。这并不意味着冯玉祥墓在历史教学中毫无价值,相反利用这一乡土资源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至关重要。在讲解课本知识后适当补充一些冯玉祥的事迹及其与泰山的渊源,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所学知识内容的距离,让学生知道冯玉祥墓的由来。使得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油然而生,并向冯将军学习“读书救国”的精神进而鞭策自己“读书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习贡献自己的力量。

2初中历史教学运用乡土资源的意义

2.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历史最大点的特点就是过去性,无法将所学知识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这就使得历史教材在编写时需要用大量的文字去叙述史实。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历史教师大多会采用讲授法的形式进行授课,再加上初中学生本身在知识储备上比较薄弱,历史课堂极易变得沉闷无趣。将大汶口文化出土的红陶黑陶、泰山崖壁上的各种石刻、岱庙珍藏的各种文物等乡土资源融入历史课堂会使学生倍感亲切,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还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使原本枯燥无味的知识生动起来。

2.2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乡土资源是具有本地特色的,是学生从小听到大、看到大的物质文化或风俗民情。将这些资源融入历史课堂,可以加深学生对本地风俗文化、名人事迹、辉煌过去的了解,加深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一个人只有热爱自己的家乡才会热爱自己的祖国。除了上文中提到的冯玉祥墓,泰安市还有许多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馆就是其中之一,1938年中共山东省委在这里领导人民打响了山东人民抗战的第一枪。通过学习这些泰安本地人民的抗日事迹,使学生在思想上和精神上都受到极大的震撼从而铭记历史培养爱国精神,为今后建设祖国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2.3发挥历史学科独特的德育功能

历史学科是一门主要承载人文教育功能和公民教育功能的基础性教育科目,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公民意识教育是历史教育所承担的最基本的功能。[3]我国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将德育融入教学的方方面面。而历史学科有其独特的德育功能,在历史课堂上向学生讲述泰山挑山工的故事,可以让学生感受挑山工吃苦耐劳的精神、感受劳动者的伟大与光荣;讲述历代泰安官员乡绅为保护唐摩崖石刻而做出的努力,可以培养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鼓励学生为弘扬和保护中华传统文化做出贡献;讲述秦泰山刻石在炮火中破损的故事,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家乡曾遭遇的苦难、懂得今日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乡土资源是历史教学的一种重要课程资源,在历史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利用好本地的遗迹遗址、历史文物、风土民情,使其更好的为历史教学服务是每个历史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魏培.浅谈台儿庄地区乡土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景观教育学,2019.9

[2]《秦始皇金石刻辞注》注释组.秦始皇金石刻辞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

第12篇

[关键词] 《可可西里》;原生态;美学艺术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项目编号:102400410038)。

“美丽寂寥的可可西里安睡在宁静中。突然,枪声打破宁静,保护站上的巡山队员被盗猎者残杀,鲜血染红戈壁,又一批藏羚羊群惨遭屠戮……一定要抓到盗猎者!巡山队长日泰下了死命令,巡山队连夜紧急出发,闯进了正在流血的可可西里。但是盗猎者如同鬼影般忽然消失在稀薄的空气中,留下的只是成百上千具剥去皮毛的藏羚羊尸骨…… ”电影《可可西里》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真实而又生动地讲述了一个为了生存努力挣扎,为了存在勇于冒险的故事。可可西里的美通过电影从深浅两个层次进行刻画,浅层次的美在于影片用镜头刻画的形式美即可可西里这个神秘地带的凄绝之美,深层次的美则在于影片对生命的沉重思考即生命之轻与灵魂之重。

生命的凄绝之美

影片《可可西里》是根据真实的故事进行改编。可可西里是目前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最完美的地区之一,也是目前中国建成的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之一。可可西里气候严寒,自然条件恶劣,人类无法长期居住,被誉为“生命的”。然而正因为如此,给高原野生动物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生存条件,成为“野生动物的乐园”,成为我国珍稀动物藏羚羊的故乡。可可西里无人区,是中国最大、海拔最高、最神秘的“死亡地带”,是青藏高原上最大的高寒地带。整个可可西里均在海拔5 000米左右,气候干燥寒冷,严重缺氧和淡水,环境险恶,令人望而生畏。人类无法在那里长期生存,只能依稀见到已适应了高寒气候的野生动植物,且总数量有限。人们给这里起了许多可怕的绰号,如“神秘的死亡地带”“死亡线”“人类的”“生命的”等。

随着欧美市场对莎图什披肩需求的增加,藏羚羊绒作为这类披肩的原材料价格也随之暴增,同时也为生活在可可西里的藏羚羊带来了一场几近灭种的屠杀。短短几年间,藏羚羊的数量从大约一百多万只就急剧下降到仅剩两万只左右,盗猎分子几乎将其猎杀殆尽。大约20世纪90年代初起,可可西里周边地区的人们在队长索南达杰的组织和领导下成立了一支巡山保护队——“野牦牛队”。 而索南达杰就是影片《可可西里》主人公队长日泰的原型。也正是因为“野牦牛队”的反盗猎行动感染着每一个人,可可西里藏羚羊保护才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随之,专门保护可可西里生态环境的可可西里自然管理局宣布成立。影片整体呈现一种记录风格,从一个记者的角度,讲述了日泰带领他的巡山队经历无数次的浴血奋战,保护藏羚羊的惨烈故事。其中,以快切的镜头和华丽的摄影赋予人物活动更多的活力,剧中人物的动作通过切碎的分割镜头使之更加流畅,更有节奏感。而对高原上山峰、草地以及雪原等则采用长镜头辅以冷色调,突出高原崇高的力度与浑然。动静结合,影片充满张力,给人真实情境下视觉冲击的同时,将青藏高原的绝美与纯粹冷静的展现在观众面前。影片以第三者的角度进行叙述有一种猎奇的感觉存在,不仅满足了观众对“生命”探知的欲望,更起到了融合视阈的作用。以记者这个外来者的眼光,展现高原的人物性格和民俗风情。虽然外来视角具有对个体性格差异与冲突表现不够的局限性。但是,《可可西里》注重的是群体活动的刻画,而且外来视角也更容易被观众认可。影片对故事的呈现直观而又忠实,无需过多外在的修饰让观众在惊心动魄中直面惨淡的事实。

《可可西里》的导演陆川是这么形容可可西里的,他说:“可可西里是天堂,是地狱,还是见证生命与信仰的圣地。因为,可可西里的故事难以诉说,只有真正走过的人才能体会。”茫茫雪山星光璀璨,高原的美丽令人敬畏让人神往,谁曾想过这绝美外表之下荒漠无边、寒冷异常、流沙遍地,在这里死亡的威胁触手可及,怎能不令人心生畏惧。观众跟随记者尕玉的脚步领略其艰难追寻之旅的同时高原自然风貌尽收眼底,这些都为人物背景和性格面貌的塑造提供了构成性因素。高原雪山的冷峻与巡山队保护藏羚羊的一腔热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必刻意赋予环境人性化的力量,自然与人物在精神层面上自然而然达成同构。影片自然环境整体呈现一种冷漠的美,故事的表现中,简单的描述让你充分领悟人的贪婪、残酷、热血、责任、奉献和无奈,简单中透着顽强的震撼。

生命的沉重思考——生命之轻与灵魂之重

自古以来,天地万物众生平等在天地正道,可可西里呈现出生命在自然伟大面前的无比渺小,它的美丽令人敬畏让人神往,然而它对生命的威胁又令人恐惧,无论是老人还是孩子,无论是好人还是坏人,死亡似乎是他们无法摆脱的宿命。恶劣环境下,人们怀着对生命的渴望而努力挣扎,此时此刻生命的意义就显得更为重大。内心单纯而又放荡不羁的巡山队队员刘栋,为了完成送患肺水肿的队友及时就医日夜兼程超越了生理极限,对队友的情谊可谓情深义重。然而返回的途中,大自然无声无息地吞噬了他的生命,流沙之中,刘栋手里的沙子无可挽回地从指缝间流逝,拼命挣扎也只是徒劳无用。观众看着他由挣扎到无奈再到临死之前的哀号,最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流沙将其一点点的吞没。一个年轻而勇敢的生命就这么悄无声息地消失了,最终风起沙涌一切归于平静。整个画面将面对自然生命的脆弱与渺小这个残酷的现实在观众面前一一展现。

影片并没有把巡山队员刻画成完美的英雄,他们只是生活在可可西里这块美丽土地上的真实的人。实际上,影片以藏羚羊的猎杀与反猎杀作为载体,真正讲述的是人与自然的抗争以及人们在绝境中的生存挣扎。盗猎者和巡山者都是在高山上行走的人,他们的不同在于为了生存前者选择破坏自然,后者选择保护自然。这是一部关注人类自我生存状况和自然环境的电影,是一部生命挣扎与内心信仰的电影。尽管对于在严酷的环境中本能挣扎生存的人们,生命是如此脆弱渺小不堪一击,但是信仰的力量灵魂的存在突出了他们生命的意义,使得整部影片也上升到了人性的层面。

影片中很多人物性格都是复杂而矛盾的统一。给盗猎分子扒羊皮的马占林是个精明狡猾的老头,在生存资源匮乏的情况下,有力者逐利成了盗猎者,无力者只要可以让自己活下去,藏羚羊的生命在人类生命面前显得轻微了,马占林亦是如此。然而他也有保护幸存记者以及让儿子抢救肺水肿队员的淳朴一面。在巡山队与盗猎者的黑白对抗中,他是一个灰色的卑微的人物,他本能地挣扎着生存。在他身上,我们或许能体会出远比故事更深层的背景和内因。巡山队队长日泰也是一个典型的矛盾统一体也注定了他悲剧人物的惨烈一生,他作为巡山队的队长反盗猎是他的使命,然而在资金缺乏的情况下,他又不得不参与到藏羚羊皮的贩卖活动中。影片结尾处,在那出人意料的一声闷闷的枪响之后,日泰轻飘飘地就被盗猎者的子弹击倒在地,抽搐死去。生命在瞬间被彻底湮灭。影片一切对人物的刻画随着这一幕的产生,人物的结局给观众带来强大的冲击,残酷的现实犹如重担一样压在观众的胸口令人难以承受,无法呼吸。不屈不挠的人性,统摄了崇高理想与严峻现实的冲突。影片中人物性格的塑造,与人物单纯的性格以及全片冷漠的美学风格相结合,并延续了第五代导演最初的木讷风格,人物表现严肃、形体木讷、对话少。通过纯自然主义来将原生态下的人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影片着重表现人的共性,对人物在故事中所展现的性格并没有刻意描述,群体形象中人物面目模糊,几乎难以辨清人物之间的关系,整体呈现浑然一体的精神状态。这是可可西里这片绝美而又残酷的土地磨炼出其上生活的人们的共性(也正是他们的个性),是其必备的逻辑。影片塑造的是一群人,他们在苍凉现实中不畏艰难,不图回报。只有保护藏羚羊追捕盗猎者这一个简单而坚定的信念,他们身上更多的体现的是这群人物作为整体的个人行为。同时影片造就了人物厚重灵魂与大自然浑然一体,共同形成的难以割裂的气氛。

无论是巡山队、盗猎者还是像马占林一样为生活所迫的人们,他们在自然面前所面临的生存的考验是平等的。影片中,伴随着他们生命消失的都是高原低低呜咽的风声和凝滞的画面。这个世界上,人的存在本身应该得到关注。在这个朴实的生存问题面前,只有厚重的灵魂才可以超脱冷酷的外在,展现自强不息的内在。其中,在恶劣生存条件下,巡山队员形成的理想主义精神,是现代社会驱逐功力的人们所值得学习的。从这方面来看,影片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英雄。他们在可可西里残酷的环境中努力的生活着。人世间,在痛苦生活中部断挣扎却从不放弃,认真努力地生活的人们都是英雄,这正是《可可西里》所传达的信息。影片中被暴风雪围困的三个队员凭借顽强的生命力走了出来,年轻人纷纷死去之后,年纪最大的马占林也走了出来,某种程度上他们在与命运搏斗,用他们顽强的毅力走出生命的可能,铸就生命的本质。在欣赏影片的同时,观众可以领略“生命”的凄美,感悟自然的伟大、残酷与敬畏,生命的渺小、脆弱与可贵,思考着物质缺乏条件下人们生活的无奈与生命的意义以及巡山队员为了保护家园的无畏与执著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的超脱,进而引发其对自身生命意义以及生存的价值进行反思,。

《可可西里》诉说着生命存在的意义,表达着人与自然共处的生存法则。影片由始至终都没有解释巡山队员的行为,他们仅仅是那片土地上的普通藏民,他们的行为是任何一个为了自己的家园都会做的简单而又不简单的事情。他们的身上没有高强的武艺和豪迈的气魄,更没有儿女情长和英雄的痕迹。最终,日泰遗体上的血迹被清洗干净,红衣喇嘛为遗体盖上洁白的布。苍凉悠远的藏族音乐声中,画面最终定格在红底之上的纯净洁白。日泰的行为得到了肯定,是理想主义者的一种安慰,对现实行动意义的一种褒奖。作为一个既有人文关怀又有现实话语诉求的影片,《可可西里》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 李皓.情系可可西里——访著名青年导演陆川[J].柴达木开发研究,2004(01) .

[2] 胡丽娜.承重生命——影片《可可西里》的主题解读[J].时代文学,2009(05).

[3] 孔聪.影片《后天》《可可西里》的叙事策略——兼论中西影片中的生态意识[J].济宁学院学报,2009(02).